2011年10月14日 星期五

新聞自選輯 20111005

鑽研超新星 3雄獲物理獎 意外發現宇宙加速膨脹 「最後會冰封」

2011諾貝爾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昨公布今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美國科學家裴穆特、施密特與芮斯,因細心鑽研遙遠銀河中的數十顆超新星、揭露宇宙正加速膨脹而獲殊榮,而此一發現也完全出乎這3人的意料之外。依其推論,宇宙最後會冰封且天空黑暗無光。施密特2009年曾來台發表演說。


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裴穆特(Saul Perlmutter)將分得總獎金1千萬瑞典克朗(約4400萬元台幣)的一半,施密特(Brian Schmidt)與芮斯(Adam Riess)則共分另一半。施密特在接獲電話報喜時,正在澳洲坎培拉和家人晚餐。

得獎者聞喜訊腿軟
施密特說:「當瑞典方面捎此訊息時,我還有點狐疑。我有些腿軟,我必須到處走動來恢復知覺。」他還稱這種興奮感覺就像自己小孩出生時一樣。芮斯也形容自己聽到喜訊時,「下巴差點掉下來。」
瑞典皇家科學院形容這3名諾貝爾物理獎桂冠得主的發現,就好像把球丟到半空中,原本預期球會回彈下來,結果卻目睹球以愈來愈快的速度消失在天際,地心引力 猶如完全失效一般,無法逆轉球的飛行軌跡。聲明說,這很類似整個宇宙目前出現的狀況。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裴穆特1988年率領「超新星宇宙論計劃」團 隊,澳洲國立大學天文物理學家施密特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天文學教授芮斯則在1994年底組成「High Z超新星研究團隊」,競相透過分析特定類型的超新星來描繪宇宙的膨脹情況,並皆在1998年提出相似的研究發現。

受暗能量影響加速
超新星即爆炸中的恆星。物理學家數十年來都認為宇宙膨脹速度愈來愈慢,這意謂宇宙數十億年內在許多方面都與今日雷同。但裴穆特等人的觀測顯示,逾50顆遙 遠的超新星散發的光較預期微弱,這顯示宇宙正以加速度膨脹,推翻物理學界的基本預設。皇家科學院在頌詞說:「近一世紀來,已知宇宙膨脹是因為約140億年 前大爆炸的結果。然而,發現了此一膨脹正加速進行,實令人震驚。如果膨脹持續加速,宇宙最後會冰封。」
皇家科學院說,3位得主都對自身發現感到吃驚,因為原預期宇宙膨脹速度放緩,但結論卻是遙遠銀河正以加速度拉開與彼此的距離。宇宙膨脹速度一開始確實放 慢,但自50億年前加快速度,主要是受到暗能量影響。暗能量一開始只是宇宙一小部分,但隨著物質被稀釋,暗能量已構成宇宙絕大部分,超過7成,且目前仍是 物理學界的最大謎團。

諾貝爾物理獎 得主小檔案
◎裴穆特 Saul Perlmutter
●國籍/年齡:美國/52歲
●任職機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獎金:500萬瑞典克朗(約2200萬元台幣)
◎芮斯 Adam Riess
●國籍/年齡:美國/42歲
●任職機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與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院
●獎金:250萬瑞典克朗(約1100萬元台幣)
◎施密特 Brian Schmidt
●國籍/年齡:美國、澳洲/44歲
●任職機構:澳洲國立大學
●獎金:250萬瑞典克朗(約1100萬元台幣)

2011諾貝爾物理獎 研究內容

宇宙膨脹速度在大爆炸後的頭數十億年確實放慢,但自50億年前又加快速度,主要是受暗能量影響。暗能量一開始只是宇宙一小部分,但隨著物質被稀釋,暗能量已構成宇宙絕大部分,超過7成,且目前仍是物理學界最大謎團。

撼天文界 理論建立新宇宙觀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昨說,今年諾貝爾物理獎得獎研究不但描繪宇宙實際情況,也建立新宇宙觀,對天文物理學界至為重要。中研院天文所助理研究員呂 聖元也表示,超新星爆炸研究讓人類了解宇宙起源及演化史,也進一步了解宇宙物質與能量分布情況,讓科學家對於宇宙未來演化發展有不同的推論,非常具有突破 性。

施密特曾受邀來台
孫維新指出,當一個質量比太陽大七、八倍以上的恆星走入晚年,會發生超新星爆炸。超新星分四種,這次獲獎研究觀察的是Ιa類型的超新星,該類超新星是以紅巨星與白矮星互繞的雙星系統組成,當白矮星承受紅巨星釋放出的物質,達到一定界限時就會爆炸。
孫維新說,天文學家可透過觀察爆炸亮度來計算各星系內的超新星位置、距離,藉此描繪出宇宙3D模型,了解宇宙真實狀況與演變過程。
獲獎的施密特前年曾受邀來台,在全球天文年活動中演講,講題就是超新星研究。孫維新回憶,當時Schmidt的演說,引發很多民眾興趣,沒想到真以該主題獲諾貝爾獎真是實至名歸。

史無前例 醫學獎首頒往生者

等了大半輩子,加拿大科學家史坦曼(Ralph Steinman)卻沒能多活3天、聽到自己獲得諾貝爾獎殊榮,於上月30日因胰臟癌辭世,享壽68歲。諾貝爾委員會決定維持原議,也是近半個世紀來諾貝爾獎首度頒給往生者。

史坦曼罹癌仍苦撐
史坦曼4年前罹患胰臟癌,利用自己發現的樹突細胞免疫機制發展療法治病。史坦曼1周前病重入院,女兒愛麗西絲表示:「我們都跟他說『老爸,我知道你現在情況不太好,但諾貝爾獎3日就要宣布了。』父親說:『他們不會把獎頒給過世的人。我一定要撐住。』」
親友前天才知史坦曼已過世,匹茲堡大學教授費恩說,今年好不容易等到史坦曼獲得殊榮,接踵而來的卻是他的死訊,悲喜交加。
諾貝爾獎規定不頒給往生者,諾委會稱此「史無前例」。委員認為選出史坦曼時不知他已過世,維持原議。福斯新聞批諾委會「技術犯規」。1961年時任聯合國祕書長哈瑪紹獲諾貝爾和平獎,於宣布後、頒獎前死於空難,是近50年來唯一死後受獎者。

想到得諾貝爾獎的同事/許英昌(中正大學生命科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2011年諾貝爾生理暨醫學獎頒給加州斯克利普斯研究院比尤特勒博士,史特拉斯堡大學霍夫曼博士及紐約洛克斐勒大學史坦曼醫師,肯定比氏及霍氏發現天生免 疫系統的活化及史氏發現樹突細胞,在啟動後天免疫系統中所扮演的角色,他也是該校第24位諾貝爾獎得主。當人體受外來抗原入侵時,樹突細胞啟動並調控身體 免疫系統,加速活化其他免疫細胞以去除威脅。三位學者改變先前人們對啟動免疫反應的認知,並揭開活化T細胞的新領域,對未來治療癌症、自體免疫及過敏等疾 病上,提供一嶄新方向。
1996年,霍氏利用果蠅實驗,發現一突變的Toll基因,使果蠅無法抵抗外來細菌或黴菌的感染,並認為Toll基因蛋白產物和果蠅能否偵測外來感染源及 活化免疫系統有關。脂多醣(LPS)是細菌產物,能引起敗血症休克,1998年比氏發現脂多醣的接受體,並證明此接受體和Toll接受體類似(稱 TLR),活化後將引起發炎反應,證明人類和果蠅使用類似分子活化先天免疫系統。兩位發現先天免疫系統的感應器。

1950年代,科學家認為免疫細胞能利用表面上的接受體,一旦偵側到外來抗原即進行活化分裂,製造針對此抗原的免疫細胞,例如B細胞產生抗體或T細胞產生 殺手細胞等,將外來抗原去除。1970年代,「群落選擇」理論已廣為接受;然而當科學家將抗原加入培養皿上的淋巴球後,卻發現細胞並不分裂,很明顯地,某 些存在體內能刺激淋巴球抗原反應的物質,並不存在於培養皿上,史氏開始尋找這失落的一環。
史氏推測當「未知附屬」細胞將抗原表達於細胞表面上時,淋巴球方能偵測出來。當時大家皆認為巨噬細胞最符合條件,能將外來抗原內吞分解。然而結果顯示,巨 噬細胞的多寡和活化T細胞的能力並不一致。史氏有三點重要貢獻:第一、發現樹突細胞,他和孔恩醫師合作,發現從脾臟分離培養出的細胞,能使培養皿上的T細 胞分裂。從顯微鏡下觀察時,發現除了巨噬細胞及其他已知的免疫細胞外,其中有一種星狀不規則的細胞,並命名此為樹突細胞。第二、分析樹突細胞特性,發現此 細胞和巨噬細胞不一樣,表面不攜帶巨噬細胞的標記,不會內吞外來抗原,且經隔夜培養後並不會附著於塑膠及玻璃培養皿上。1978年,史氏更進一步比較T、 B、巨噬及樹突細胞的特性,再將每種細胞各別加回培養皿內的淋巴球,發現少量的樹突細胞即可活化T細胞,並可將含外來抗原的宿主細胞破壞;而且樹突細胞刺 激免疫細胞分裂的能力百倍於T、B及巨噬細胞,非先前所預期。第三、探討樹突細胞生物特性,1985年,史氏將T細胞、樹突細胞及抗原混合後,分離後的T 細胞仍能持續活化B細胞;接著證明樹突細胞和抗原接觸後,打入老鼠體內,能引起強烈免疫反應。研究人員可由注射已受抗原挑戰過的樹突細胞,活化動物體內對 此抗原專一的T細胞。

開展醫學治療方向
樹突細胞數量很少,約佔脾臟細胞的1%。1990年代,史氏設計新培養技術,允許大量培養以供研究。臨床上,科學家可藉此細胞用於治療癌症、自體免疫疾病 及過敏上。研究人員已嘗試將腫瘤細胞取出,和病人身上取出的樹突細胞混合,再將樹突細胞打回病人體內,能增強病人免疫對抗腫瘤,初步結果看好,同時也證明 能使動物身上腫瘤縮小。一般抗癌藥物只專注於抑制癌細胞生長的某一過程;相對之下,樹突細胞能藉由多方攻擊腫瘤細胞。
總而言之,三位學者承先啟後,並打開未來醫學治療的新方向。三位學者中,兩位皆為洛克斐勒學者,史氏於上周五過世,更令人懷念,他為人謙沖為懷,待人處世 溫文儒雅,談笑風生中經常展現對生命科學的熱忱與自信。年輕學者應學習成功學者解決及思考問題的模式,拓展宏觀生物概念,配合邏輯訓練設計漂亮實驗,方有 助研究思考。

(蘋果日報)
--
諾貝爾物理獎3得主 預言宇宙變冷

三位天文物理學家藉由研究爆炸中的恆星,得知宇宙正加速膨脹、變冷,共同獲頒本屆諾貝爾物理獎。巧的是,這三位也是邵逸夫獎二○○六年天文獎的得主。

瑞典皇家科學院公布得獎者分別是美國柏克萊加大超新星宇宙計畫主持人波麥特(Saul Perlmutter,五十二歲,美籍)、澳洲國立大學天文學教授施密特(Brian Schmidt,四十四歲,美裔澳籍)與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天文學教授李斯(Adam Riess,四十二歲,美籍)。

一九八八年成立研究團隊的波麥特將獲得一千萬瑞典克朗(約台幣四千四百萬元)當中的半數,一九九四年成立研究團隊的施密特與扮演要角的李斯平分另一半。

皇家科學院指出,三名科學家發現五十多顆遙遠的超新星所發出的光比預期來得弱,顯示宇宙膨脹速率正在增加。頌辭提到:「現在的宇宙是一百四十億年前大霹靂的產物,這是近半世紀以來的通念。讓人震驚的是此一膨脹仍在加速中,如果照這樣下去,宇宙將在酷寒中結束。」

施密特表示,瑞典皇家科學院打電話通知時,他正與家人晚餐:「聽到電話另一端是瑞典口音,感覺有些可疑。知道怎麼一回事後我有點腿軟,得起來走走,讓腦袋清楚一下。」

皇家科學院表示,三位科學家原本以為宇宙膨脹的速度正在減緩,卻發現遙遠的星系正不斷加速相互推開,據信是暗能量(dark energy)提供「反重力」所造成。

科學家研究名為Ia型超新星(type-Ia supernova),此一超新星的形成是由兩顆星互繞旋轉,其中一顆伴星的物質會被慢慢吸引到另一顆即將爆發的星上,當累積的質量超過臨界值時,這顆星 便會產生超新星爆發。所有Ia型超新星爆發時光度都會達到相似的極大值,由於越遠的東西看起來越暗,所以觀察這類星體爆發,便可推斷該星體所身處的星系與 我們的距離。

三位得主利用這種特性,計算遙遠星系退行速度與距離比例。結果發現,以往宇宙膨脹速度竟小於現在宇宙膨脹的速度。

皇家科學院指出,占宇宙組成百分之七十五的「暗能量」堪稱當代物理學最大謎題,科學家所知很有限。

我們的宇宙為何適合生命存在?三位得主發現宇宙不斷膨脹,再次提供了「一切皆有可能」的答案。

施密特前年來台 解「黑暗」之惑

浩瀚的星空和宇宙美得有如神話故事,人類不斷嘗試更了解它。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三位天文學家,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認為,研究宇宙讓我們了解它的現況和本質,解開人們心中最深沉的疑問。

這三位天文學家透過觀測遙遠的「超新星」,發現宇宙正在加速膨脹。孫維新解釋,超新星是恆星爆炸後「死亡」的過程,人們從它「本來」和「看起來」的亮度,推論出它離我們多遠;再透過星系的光譜,發現這些星系正快速離我們而去,導出宇宙在加速膨脹。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張慈錦說,超新星的觀測是最早證明宇宙膨脹的證據。目前天文學家多認為宇宙會膨脹至密度非常小、「很空、很冷」的狀態,星系無法形成、溫度持續下降,一片漆黑。

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教授陳文屏表示,依據萬有引力定律,宇宙應該要被「拉回來」才對。為什麼會擴張?陳文屏說,這股「抵抗拉回來的力量」稱作「黑暗能量」,原因不明。

三人中的施密特前年曾來台演講,他當時提到,宇宙中我們了解的物質只有百分之四,黑暗物質、黑暗能量分別占百分之廿四和七十二。

張慈錦說,李斯與波麥特分屬不同的團隊,先後在一九九八、九九年發表類似的研究成果。她在美國柏克萊大學時曾和波麥特共事,「客氣,但比較嚴肅。」對他的印象是「很忙」,一直在推動許多大型計畫。

近十年來,諾貝爾物理獎曾在二○○二、○六年頒給天文、宇宙學研究。

(聯合報)
--
超新星 宇宙學 美3人獲諾貝爾物理獎

二○一一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四日揭曉,由三位美國天文學家珀爾穆特(Saul Perlmutter)、施密特(Brian P. Schmidt)與黎斯(Adam G. Riess)同膺殊榮。得獎理由是,三人「透過觀測遙遠的超新星,發現宇宙的加速膨脹。」這項成就對人類對宇宙的認識極重要。珀爾穆特可得到一千萬瑞典克 朗獎金(約新台幣二二三四萬元)的半數,另一半由施密特與黎斯均分。

珀爾穆特現年五十二歲,是加州大學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超新星宇宙學計畫」領導人。施密特四十四歲,任教澳洲國立大學,並帶領「High-z超新星搜 尋團隊」。最年輕的黎斯四十一歲,任職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與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也參與施密特的團隊。珀爾穆特回憶,當年他對自己的大發現不敢置信, 一再分析資料,幾個月後才完全廓清疑慮。施密特定居澳洲,特別感謝澳洲提供豐富研究資源,認為是自己獲獎的主要憑藉。黎斯是施密特在哈佛大學博士班的同門 師弟,兩人長期合作。

三位學者平均年齡僅四十六歲,就諾貝爾獎得主而言,是相當年輕的組合。三人早在二○○六年即因同一成就榮獲「邵逸夫天文學獎」,分享一百萬美元獎金。

宇宙肇始於大約一三七億年前的「大霹靂」,之後不斷膨脹擴張。一個關鍵問題是,宇宙膨脹速度是越來越慢或越來越快?若是前者,宇宙終將從膨脹轉為收縮,回到大霹靂起點;若後者,宇宙將無窮無盡擴張下去。

一九九八年,天文學家終於找出答案,人類對宇宙的認識改觀。珀爾穆特與施密特分別領導的兩個團隊幾乎同時提出證據,證實宇宙膨脹速度越來越快。團隊利用天文望遠鏡觀測五十多顆「Ia超新星」,計算它們遠離地球的速度,破解宇宙膨脹之謎。

宇宙加速膨脹的關鍵在於「暗能量」。大霹靂發生至今,暗物質影響越來越弱,暗能量效應卻越來越強,導致宇宙加速膨脹。科學家推測,再過約一千億年,暗能量將「統治」整個宇宙,所有物質分解殆盡,銀河、太陽系、地球、人類都將湮滅無遺。

(中國時報)
--
諾貝爾物理學獎 美3科學家共享

201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周二揭曉,由研究超新星(supernovae)的佩爾穆特(Saul Perlmutter)、施密特(Brian Schmidt)和黎斯(Adam Riess)這3位均生於美國的天文科學家同享殊榮。

1千萬瑞典克朗(145萬美元)獎金,佩爾穆特可得500萬,其餘由施密特及黎斯均分。

諾貝爾物理學委員會表示,這3人觀察了50多顆1a型超新星(白矮星爆炸),經分析後發現,這些超新星釋放出的光亮比預期的還要弱,因此推論出,在約 140億年前發生大爆炸,宇宙於焉誕生後,宇宙擴張速度就不斷加快,如此發現完全出乎大家意料,若擴張持續加速,則宇宙到最後將會結冰。

超新星係指爆炸能量更勝新星的天體爆炸現象,標示了一顆恆星壯烈死亡,但也觸發新一代恆星誕生。爆炸所產生的輻射足以照亮整個銀行系,然後在幾周或數月過 後消失眼前,其間釋放出的能量估計等於太陽整個生命周期。爆炸時所噴出的物質,與宇宙中的一些微小物質交互作用,而結合成的天體稱做超新星殘骸。

現年52歲的佩爾穆特目前在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主持超新星宇宙學計畫,並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任教。現年44歲的施密特是澳洲國立大學的High-z超新星搜尋團隊負責人。現年41歲的黎斯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天文和物理,同時任職於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院。

以上研究成果分別來自佩爾穆特所屬團隊以及施密特和黎斯兩人所屬團隊在1990年代的努力。這3人在2006年同獲邵逸夫天文學獎(獎金100萬美元);黎斯和佩爾穆特並於今年2月獲頒愛因斯坦獎章。

(工商時報)
--
諾貝爾物理獎 3人共享

二○一一年諾貝爾物理獎四日揭曉,今年的物理獎由來自兩個研究團隊的三名美國天文學家同獲殊榮,他們因研究超新星得出宇宙以極快速度加速擴張、最後將遍地冰封的驚人發現,「協助揭開宇宙奧秘」而獲獎。

物理獎的一千萬瑞典克朗(約台幣四千四百五十萬元)獎金,半數將由目前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主持超新星宇宙學計畫的佩爾莫特爾獨得,另外一半則由目前擔任 澳洲國立大學「高紅移超新星搜尋團隊」負責人的施密特,以及現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及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天文學教授黎斯平分。不過,一些科學家批評,諾貝 爾獎委員會最多只限三人分享同一獎項的規定太不合理,應由這兩個團隊的所有人共享。

瑞典皇家科學院指出,獲獎的五十二歲美國科學家佩爾莫特爾、四十四歲美裔澳洲學者施密特以及四十二歲美國科學家黎斯,在觀測所謂的「1A型超新星」時,發現超過五十顆遙遠的超新星亮度比之前預期的微弱。

觀察超新星 計算宇宙膨脹速度

由於超新星是由密度極高而體積很小的白矮星爆炸而成,每顆「1A型超新星」爆炸時發出的能量和射線強度一致,因此在地球上觀測「1A型超新星」亮度的變化,可以準確推算出它們和地球距離的變化,並據此計算出宇宙膨脹的速度。

這些超新星的亮度比預期微弱,代表它們的距離比預期遙遠,因此三人認為,宇宙在大爆炸(Big Bang)之後開始擴張,且膨脹的速度並未如一些人預期的趨緩,而是以「令人咋舌」的速度加速膨脹,由於空間擴張,物質彼此的距離加大,導致宇宙氣溫降 低,最後將變成空間非常非常大、但溫度非常非常低且黑暗一片的地方。

頌詞指出:「近一個世紀以來,已知宇宙是因為約一百四十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而持續擴張,但擴張正在加速的發現讓人震驚,如果擴張繼續加速,最後宇宙會變成 一片冰封。」諾貝爾獎委員會將佩爾莫特爾等人的發現比擬為:「把球丟到空中,沒看到球掉下來,卻看著它以越來越快的速度消失在天空中,好像是重力無法反轉 這顆球的軌跡。宇宙間似乎也在發生類似情況。」

驅使宇宙加速膨脹的因素,據信是構成四分之三個宇宙的所謂「暗能量」。目前宇宙學家對暗能量所知甚少,只能推測暗能量似乎是一種與重力相反的力量,會驅逐接近它們的物質,因此是宇宙加速膨脹的能量來源。

得獎人興奮 感謝團隊協助

三名得獎人得知獲獎消息都相當興奮,其中二十七歲即已移居澳洲的施密特,得知消息的剎那,跟「我的小孩出生時差不多感覺」。施密特特別感謝在哈佛念書時遇 到的澳籍妻子,因為要不是當年移居澳洲做研究,或許他就不會有現在的成就;而被問到年紀輕,是不是還有可能二度獲獎時,施密特說,「我想一生一次已經足 夠。」

黎斯則說,他對自己能得獎感到很震驚,談到宇宙可能冰封的預測,他審慎的說,「這就是我們所看見的」,「宇宙仍然可能再次崩潰。」回想起當時的發現,黎斯 說,他以為自己犯了可怕的錯誤,還花了好幾個星期檢討;施密特則說,「大家都很害怕,因為這太瘋狂了,不可能是真的。」

佩爾莫特爾說,能和其他團隊共享諾貝爾獎很美好,因為這就像是一個大家一起合作的群體工作。

推翻宇宙等速膨脹 開啟暗物質研究新頁

諾貝爾物理獎昨天揭曉,頒發給利用超新星定出距離,計算出宇宙正加速膨脹的三位美籍研究人員,推翻過去宇宙等速膨脹想法,且有九十六%的暗物質與暗能量存在。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解釋,超新星是恆星演化到晚期、燃料用盡後,無法支撐自身整體質量而塌縮往外爆炸,且爆炸亮度比一整個星系還亮。但由於科學 家已充分掌握超新星爆炸機制,因此可以當成是標準光源,經由超新星爆炸亮度計算出與地球的距離。而過去科學家利用哈伯望遠鏡發現宇宙膨脹,但一直以為是等 速膨脹,直到分屬兩個競爭陣營的三位諾貝爾獎得主,陸續在一九九八年與一九九九年發現宇宙加速膨脹理論後,科學家才恍然大悟,並意識到宇宙暗能量的存在, 也才開啟暗物質與暗能量的天文研究新頁。

中研院天文所助理研究員張慈錦表示,曾經在二○○三年至二○○六年於美國柏克萊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時,與本屆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佩爾莫特爾共事過。他當時正 在推動大型衛星計畫,利用重力透鏡測量宇宙密度。張慈錦眼中的諾貝爾獎大師,是位非常忙碌、很有活力,深具領導能力、但有點嚴肅的人。孫維新說,二○○九 年的「科學季:仰望蒼穹四百年特展」中,另一位諾貝爾獎得主施密特即為第一位邀請來台演說的學者;同年吳健雄科學營也曾邀請他來演講,平易近人、侃侃而談 的大師風範,深受學生喜愛。

中央大學天文所教授陳文屏表示,以前人們所認識的宇宙,如電子、原子、元素等一切物質只佔了宇宙的四%;宇宙加速膨脹理論提出後,科學家才發現原來另外還 有暗能量與暗物質的存在,而且占據宇宙的九十六%,未知顯然遠超過目前的已知。陳文屏也說,人類能利用超新星的特別手段,找到宇宙加速膨脹現象,從前以為 是神話,現在卻能實際觀測,對人類心智可說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自由時報)
--
諾貝爾化學獎 以科學家獨得

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獎人今天揭曉,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以色列科技研究所科學家謝茲曼(Daniel Shechtman)因發現準晶(quasicrystal),而獲得這項殊榮。

化學獎是諾貝爾獎的6個獎項之一,頒發給在化學相關領域中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第一個化學獎於1901年頒發給荷蘭科學家范托夫(Jacobus Henricusvan't Hoff),肯定他發現了溶液中的化學動力學法則和滲透壓規律,以及對立體化學和化學平衡理論作出的貢獻。

化學獎獎金為1000萬瑞典克朗(150萬美元)。去年得獎人有3位,分別是美國化學家赫克(Richard F.Heck)以及日本化學家根岸英一(Eiichi Negishi)和鈴木章(Akira Suzuki),獲獎成就是對有機合成中鈀催化偶聯反應的研究。

就獲獎領域而言,至少有25名得獎人是在有機化學研究中做出貢獻。英國生物化學家桑格(FrederickSanger)是至今唯一獲得化學獎2次的得主,分別在1958年和1980年。由1901年迄今,這個獎項有8年因故停發。

謝茲曼發現準晶 顛覆學界想法

諾貝爾委員會今天表示,以色列科學家謝茲曼(Daniel Shechtman)因發現科學界認為不可能存在的原子結構型態「準晶」(quasicrystals),而獲得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他的研究引起了爭議。

諾貝爾委員會在瑞典皇家科學院指出,謝茲曼發現了準晶;並表示,這是「在原子層次複製出的晶體,有如阿拉伯世界的鑲嵌工藝品一般迷人」,其原子排列方式絕不重覆。

先前科學家認為,晶體的原子結構型態必須自我重覆。

諾貝爾委員會表示,謝茲曼的研究「根本改變了化學家對固體物質的想法」。某些鋼材中會有準晶,有如裝甲一般地強化這些鋼材。

諾貝爾委員會說,謝茲曼這項發現「極具爭議性」;並指出,他曾因此被所屬研究團體要求另謀高就。

委員會表示:「他的奮鬥終於迫使科學界反思物質的本質。」

謝茲曼是以國海法(Haifa)「以色列理工學院」(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教授,將於12月10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正式頒獎典禮中,獲頒1000萬瑞典克朗(150萬美元)獎金。

(中央社)
--
以色列的謝赫特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給證明「準晶體」的確存在的以色列科學家謝赫特。

諾貝爾獎評審委員認為,今年七十歲的謝赫特藉由「準晶體」讓世人看到「原子的馬賽克畫」。

謝赫特現在是以色列科技研究院研究員。當年,他必須擺脫化學界對物質的認知,證明「準晶體」的結構的確存在。他讓大家看到晶體裡原子排列的方式不會重複。

以往,科學界一直以為原子在晶體裡「對稱排列」而且不斷定期重組成為原來的結構。由於他的努力,化學界終於改變他們對「固態物質」的認知,知道每次重組,晶體裡原子的排列都不相同。

(中廣新聞)
--
鮮乳漲價 平價咖啡貴5元 超商 星巴克都漲「把民眾當肥羊」

國內掀起近6年最大規模咖啡漲價潮。全家、7-ELEVEn、萊爾富等超商平價咖啡,指近期鮮乳漲價令成本上升,昨起陸續針對拿鐵等含乳咖啡漲5元,漲幅 最高16.7%;連鎖咖啡龍頭星巴克的咖啡等飲品明起每杯最高漲價10元。民眾罵,乳品漲價咖啡就馬上漲,「根本藉機漲價,把民眾當肥羊宰!」

國內超商平價現煮咖啡年銷量達1.5億杯,估計此波針對含乳的咖啡系列調漲,影響約達1億杯,以每杯漲5元算,超商業者1年將多收入5億元。

麥當勞摩斯暫不動
全家便利商店昨率先漲價,漲幅從10%至16.7%不等。全家表示,開賣現煮咖啡3年來面臨鮮乳等原物料多次調漲,所用鮮乳去年至今漲幅已達13.7%,這次是不得不漲,拿鐵等含乳量大的10個品項各調漲5元,漲後價格每杯35至55元不等,美式咖啡等則未調漲。
推出現煮咖啡6年、年銷量逾1億杯的7-ELEVEn,今起調漲拿鐵等含乳咖啡5元。7-ELEVEn表示,這次鮮乳每公升漲6元,漲幅超過負荷,是6年來首度漲價。萊爾富也針對拿鐵等品項漲5元,OK於今天宣布漲幅。
星巴克昨晚也宣布,因近4年來鮮乳成本已漲18%,加上咖啡豆、糖、鮮奶油等成本上漲,明起調漲旗下約30項飲品,含乳飲品漲10元,不含乳飲品漲5元。丹堤、85度C等咖啡連鎖店也坦言成本壓力大,不排除近期內漲價。麥當勞、摩斯、漢堡王等速食業者則暫無調漲計劃。

無乳飲料也漲挨轟
上班族李帥達說:「漲快2成太多了,以後會減少去買。」民眾林慧文說:「牛奶調漲、咖啡馬上漲,擺明要消費者負擔所有成本,一次漲5元很不合理,根本是藉機漲價。」
一個月約去星巴克消費4次的民眾楊婉宜也罵說:「太過分了,連沒含鮮乳的飲品也漲價,很沒道理,把民眾當肥羊宰嗎?不想去消費了!」網友也抱怨:「米酒降價、更多人會用的牛奶卻漲價」、「不如加米酒就好,學愛爾蘭咖啡加威士忌,做台灣咖啡加米酒。」
公平會發言人孫立群表示,針對超商與星巴克調漲,不排除就聯合行為立案調查。消基會董事長蘇錦霞批評,星巴克連沒含乳飲品也漲,根本是趁勢漲價,業者把利潤提這麼高,誰受得了,相關單位應介入調查,不能讓業者哄抬物價。

50嵐茶飲桃竹降價
在含乳飲品一片漲價聲中,茶飲連鎖店50嵐即起則針對桃園、新竹、苗栗地區純茶飲料每杯降5元,台南、高雄、屏東等地則針對添加檸檬汁、梅汁、蜂蜜、多多等加料飲品,每杯調漲5元。50嵐表示,調價是為讓全台分店價格趨於一致。

近期咖啡漲價資訊
★全家 昨起漲10%~16.7%
拿鐵咖啡等10品項各漲5元,如小、大、特大杯熱拿鐵,原價30、40、50元,分別調漲至35、45、55元
★7-ELEVEn 今起漲9%~16.7%
拿鐵咖啡、卡布奇諾等10品項各漲5元,如小、大、特大杯熱拿鐵,原價30、40、50元,分別調漲至35、45、55元
★萊爾富 今起漲9%~12.5%
卡布奇諾、拿鐵等4品項各漲5元,如中杯卡布奇諾原價40元、漲為45元
★星巴克 明起漲6%~13.3%
含乳咖啡等飲料漲10元、不含乳咖啡漲5元,如特大杯黑摩卡可可碎片星冰樂由165元漲至175元
註:OK超商今將公布調漲細節。

好嚇人 鮮乳最高漲27%

繼味全鮮乳上周率先調漲後,統一、光泉昨也證實即起跟進調漲,三大乳品龍頭旗下鮮乳、調味乳等乳品齊漲,以光泉牛乳的量販通路價格漲幅最高達27%,從售價約55元調漲至70元。民眾說:「漲這麼多、簡直是黑心鮮乳。」

量販業允做促銷
味全、光泉、統一乳品公司昨均表示此波漲幅不到10%,但實際在各量販、超商通路漲幅仍很驚人,調漲範圍包括鮮乳、調味乳、優酪乳,以光泉漲幅最高,漲幅在4%至27%,超商賣的晶球優酪乳漲1元,量販通路賣的光泉牛乳調味乳則一口氣多15元,由55元漲至70元。
味全平均漲幅7.9%至17%,以味全林鳳營優酪乳為例,量販通路售價原140元,將漲10元,每瓶要價150元。統一乳品也漲5.5%至8.6%,以銷 售主力瑞穗鮮乳為例,從76元漲至82元,漲幅8.3%。通路業者也透露,市佔率第四大的福樂鮮乳預計下月起跟進調漲。
家樂福公關經理林夢紹表示,對鮮乳漲價僅能配合。家樂福、大潤發和愛買均表示,會盡量提供鮮乳商品促銷優惠。

「快變黑心乳品」
民眾楊玉民說:「優酪乳、鮮乳統統漲,且漲這麼多,簡直快成黑心乳品。」民眾陳毓璇說:「會選擇沒漲價的牛奶,且冬天要來了,會比較少喝牛奶。」

(蘋果日報)
--
鮮奶漲 超商含奶咖啡漲5元

一年可賣出一億五千萬杯現煮咖啡的超商通路,因受鮮奶漲價影響,全家、統一及萊爾富都首次調漲現煮咖啡價格,卡布奇諾及拿鐵等含鮮奶類飲品均調漲五元,OK超商則在觀望中。

連鎖咖啡龍頭統一星巴克昨天表示,明天起含奶咖啡飲品一律調漲十元,不含奶的咖啡則調漲五元。丹堤、伯朗咖啡仍在評估,但不排除跟進。

超商挾著多通路、二十四小時營業及價格便宜的優勢,近年來成功搶占現煮咖啡市場,成為全台最大現煮咖啡通路,鮮奶用量也大幅提升,旺季時甚至需要和其他通路搶鮮奶。

但是原物料日漸上漲,最早投入現煮咖啡市場的統一超商表示,近年來由於全球的咖啡豆、糖、奶油成本持續上漲,鮮乳近四年來更連續調價三次,漲幅近三成,十月份生乳收購價調升,鮮乳每公升調漲六元,成為壓倒業者的最後一根稻草。

擋不住漲價壓力的包括統一超商、全家及萊爾富,含鮮奶類飲品均調漲五元,美式咖啡及特調冰咖啡等未含乳類的飲品則維持原價。全家昨天已經調漲,統一超商及萊爾富今天開始調漲;OK超商表示還在觀望。

超商業者也同時祭出優惠,降低漲價壓力。全家針對大杯以上的咖啡飲品,即日起至十月三十一日推出第二杯半價活動;統一超商即日起至十一月一日,中杯以上美式咖杯第二杯半價;萊爾富即日起至十一月一日推出購買大杯冰熱拿鐵系列,第二杯半價。

星巴克表示,四年來鮮乳調價多次,星巴克的鮮乳成本漲幅約近百分之十八,壓力極大。上一次調漲是○七年,故此次除了含牛奶的咖啡一律漲十元,美式、本日咖啡也漲五元。

星巴克明起至十一月七日推出隨行卡「飲料免費升級」優惠,活動期間內持星巴克隨行卡購買並全額支付任一容量飲料,即可享有飲料免費升級。

近十年沒有調整咖啡價格的丹堤咖啡表示,正在跟牛奶廠商議價、比價,也檢討五年來成本上漲程度,再決定漲價與否。

靠咖啡提神的窮上班族 誰來可憐

民生物價蠢蠢欲動,前些日子鮮奶才剛調漲售價,緊接著連鎖咖啡店家也跟著喊漲,口徑一致地叫苦說窮,說詞不外乎「成本壓力大」、「撐不住了含淚調漲」。咖啡業者或許真有非漲價不可的理由,但在物價漲、薪水不漲的現狀下,誰又來可憐每天靠咖啡提神的窮上班族呢?

民眾難道只能當隻待宰羔羊,任憑廠商宰割嗎?除了民眾拒買、減買咖啡抗議,公平會等公權力也應更積極介入調查,不能任業者哄抬物價。

這一波漲價風波,源自生乳收購價的調漲,冬季生乳的收購價才小幅調漲兩元,調幅約一成,卻意外帶動新一波的漲價連鎖效應,廠商業者眼看機不可失,紛紛打蛇隨棍上、藉機哄抬售價。

這波漲勢,勢必將會像滾雪球般愈滾愈大,咖啡飲品只是其中一環,接下來麵包、冰淇淋等乳製品相關食品,難說不會成為下一波喊漲的目標。

在自由開放的市場機制下,廠商調整售價反映成本,也是無可厚非。但別忘了物價高低,取決於市場供需機制,尤其當前經濟大環境並不樂觀,什麼都漲,只有人民的薪水沒漲,一旦消費者撙節開支、降低消費,被哄抬的物價還是得乖乖往下調降,恢復物價常態。

在眾多咖啡喊價聲中,最受矚目的莫過於星巴克。這讓人聯想起美國知名作家大衛巴哈(David Bach)曾在暢銷書「自成百萬富翁」中提出一個觀點,如能捨棄每天必喝的星巴克拿鐵和小蛋糕,每天省下五美元,幾十年下來,就能成為百萬富翁。

再看看最近美國哈瑞斯民意調查最新公布的統計數字,受到這一波經濟不景氣的影響,老美為了省錢,有兩成一受訪者聽從大衛巴哈的建議,捨棄每天早上喝咖啡的習慣。

當各國政府都在為了平抑物價傷透腦筋之際,消費者別忘了,本身才是真正主宰物價的主人,切記不買、不囤積、不盲目搶購,才能讓物價回歸市場機制,讓合理的物價浮出檯面。

無聲的抗議 消費者改喝研磨咖啡

面對連鎖超商及星巴客咖啡集體調整售價,消費者反應不一,有消費者質疑,鮮乳每公升僅調漲六元,一杯咖啡除非添加一公升的鮮乳,調漲五元根本不符比例原則。

過去每天一杯超商咖啡的上班族李宛青聽聞超商咖啡一次漲五元,認為漲幅太高,打算改喝自己泡的研磨咖啡,一周頂多喝兩、三次超商咖啡;同樣一天一杯的上班 族林怡君則認為,漲幅還在可接受範圍內,不影響其消費意願;也有消費者即使認為漲幅不合理,但看在超商咖啡便利性高,只能忍痛繼續購買。

二十一歲學生李雁琪是重度咖啡愛好者,每天固定喝三杯星巴克咖啡,她認為星巴克有本錢配合超商舉辦買一送一活動,表示應可吸收原物料調漲,一次漲價十元太不合理,尤其冰咖啡幾乎整杯都是冰塊,「難不成連冰塊都漲價?」未來將會盡量自己在家泡咖啡。

在電視台工作的潘玫玲表示,已經習慣每天喝一杯超商現煮咖啡,漲價也只能接受。擔任行銷企劃的周坤達認為,一次漲五元太多,但是自己煮咖啡又太麻煩,超商 咖啡和其他咖啡專賣店相比還是較便宜,仍會繼續購買。在攝影器材公司上班的陳依文則說,習慣每天喝一杯咖啡,已經被制約了,但以後會減少次數。

超商業者:反映成本

超商現煮咖啡推出以來,從未調整過價格,這次一口氣調漲五元,雖然業者表示從未調整價格,這次漲價是反映成本,很多消費者喝習慣了,只能無奈接受,頂多減少購買次數。

超商業者表示,推出現煮咖啡以來,不論是鮮奶、咖啡豆及人力成本,都經歷多次調漲,過去都是自行吸收成本,已累積很大的漲價壓力,這次漲價五元並非聯合哄抬,而是反映成本。

「過去六年不論是基本工資或是相關物價都不斷上升,但是超商咖啡從來沒有跟著調整。」統一超商公關經理林立莉表示,統一超商在六年前推出現煮咖啡以來,從未調整價格,但是鮮乳近四年來就連續調價三次,漲幅近三成,成本上漲幅度遠超過負荷。

(聯合報)
--
牛奶調漲 星巴克黑咖啡竟喊漲

超商平價含奶的咖啡變貴,就連黑咖啡也變貴,小百姓生活支出負擔加重。星巴克含乳製品漲價,連黑咖啡每杯都調漲5元,丹堤、怡客還在觀望,暫不調漲。速食業者麥當勞、肯德基、漢堡王和摩斯漢堡也暫不跟進,強調目前仍在觀望市場,短時間內尚無調價計畫。

星巴克以每日精選咖啡小杯為例,調價後變65元,相當於一個便當。星巴克表示,去年美國星巴克調價時,台灣未跟進,此次調價主因是近4年來鮮乳成本已漲 18%,加上咖啡豆、糖和鮮奶油等成本也上漲,因此扣除在地茶、罐裝果汁系列、罐裝水外,不得不全面反映成本,平均漲幅達9%。星巴克指出,全球各地的星 巴克,都會視當地物價和市場狀況,自行決定是否調價。

丹堤咖啡表示,10年來都未調整過價格,但因咖啡豆、糖和牛奶等成本不斷上漲,目前內部仍在試算成本,若無法再自行吸收即會調價,但初估10月底前尚不會調漲。怡客咖啡指出,目前也還未決定是否調價,公司內部仍在討論。

國內三大乳品味全、統一和光泉,陸續調漲旗下鮮乳和調味乳等售價,漲幅近30%,使得國內三大超商和連鎖咖啡店龍頭星巴克,反映成本而漲價。丹堤、怡客和 85度C等咖啡連鎖店則暫時不跟進,但未來不排除會調漲。麥當勞、肯德基、摩斯漢堡、漢堡王等速食業者也暫無調價計畫。

除了7-ELEVEN、萊爾富今起調漲含奶現煮咖啡售價外,星巴克即日起跟進調漲旗下約30項飲品,其中含乳飲品上調10 元,不含乳飲品則漲5元,漲幅介於6%至13%。星巴克是此波咖啡漲價潮中,唯一針對黑咖啡也調漲的業者,以每日精選咖啡小杯為例,從60元調漲至65 元,喝一杯咖啡相當於吃一個國民便當。

(聯合晚報)
--
牛奶漲太兇 業者hold不住

7-ELEVEN、全家、萊爾富三大超商昨(4)日宣布調漲含奶類的現煮咖啡與飲料,每杯漲5元,漲幅超過一成,上漲原因是由於牛乳漲價,業者反映成本壓力,這也是超商推出現煮咖啡來首度調漲。

連鎖咖啡業者統一星巴克昨天也宣布,將從6日起將針對現場調製飲料進行價格調整,含牛奶飲品,上調10元;不含牛奶飲品,則調漲5元,平均漲幅約9%。其餘連鎖咖啡業者如怡客咖啡、丹堤咖啡、85度C等內部均積極討論是否跟進漲價。

根據台灣咖啡協會估計,全台每年咖啡消費金額為150億元,全台的咖啡人口超過550萬人,其中國內四大超商在營收總額約為55億元,約占全台咖啡總消費金額的三分之一。

到超商買咖啡已成為全民運動,在冬天賣得比較好,銷售成績為夏天的一倍以上。近期已進入咖啡旺季,超商因應調漲售價也繃緊神經,為減輕衝擊,三大超商分別端出咖啡第二杯半價或買一送一,其中又以全家、萊爾富針對拿鐵咖啡均有促銷,最為優惠。

三大超商業者漲價的時間不一,全家率先調漲價格,全家強調,每周二固定推出新活動,因而同步調整咖啡售價,並非率先調漲。7-ELEVEN、萊爾富則在今日調漲。

7-ELEVEN指出,鮮乳近四年來連續調價三次,漲幅近30%,此波鮮乳每公升調漲達6元,現煮咖啡六年來從未調整售價,因此針對含鮮奶類飲品調價5元,包含拿鐵、卡布奇諾等十款產品,漲幅約一成左右。

乳品界指出,味全、光泉、統一三大乳品廠陸續從10月起調漲價格,主因在於近年牛奶的應用面增加,尤其咖啡、奶茶等產品將市場大餅持續擴大,往年乳品已經沒有淡旺季的差別,全年供應都在吃緊狀態,加上運輸、包材等成本也攀升,鮮奶不得不反應成本開漲。

據了解,這波乳品約4%至12%不等漲幅,以鮮乳為例,漲幅約在7%左右。

丹堤、怡客與85度C仍在評估中,至少到10月底前價格不會調漲。

丹堤咖啡副總徐恆鈞說,咖啡豆漲幅大於鮮奶,國際咖啡期貨價格近一年來已漲九成,其中又以阿拉比卡咖啡豆漲幅最大,礙於市場競爭,目前都還是自行吸收。

能喝的「黑金」 吸金力一流

現煮咖啡已成為超商重要「金雞母」,一年全台三大超商現煮咖啡銷售杯數直逼2.5億杯,其中7-ELEVEN全台4,750家門市中已有九成以上裝設咖啡機,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咖啡連鎖通路。

咖啡不但已成為7-ELEVEN獲利來源,也是吸引來客的重要「金雞母」,以統一超為例,今年到目前為止CITY CAFE業績較去年同期成長四成。集團內的統一星巴克今年營收獲利仍同步成長,咖啡儼然成為統一超集團的「黑金」。

根據英國ICO(國際咖啡組織)調查,台灣每年每人消耗咖啡豆約0.7公斤,日本一個人約消耗3.5公斤,美、義約4.5公斤,台灣咖啡市場還有發展潛力。

統一超左手賣高單價的星巴克咖啡,右手狂銷平價的CITY CAFE,兩手策略下的玄機是,CITY CAFE不但成功替7-ELEVEN開發新客源、增加營收,同時也阻斷85度C在平價咖啡市場獨大的情況,更替星巴克穩固江山。

早在1985年統一超商就推出現煮美式咖啡,當時消費者並不買單,最後黯然收場。事隔19年後再捲土重來,7-ELEVEN已經做足功課,也從代理星巴克上學到不少學問。

咖啡業者認為,超商刺激出更多咖啡飲用人口,市場大餅因而變大。超商每日約銷售60萬杯咖啡,這是以往全新創造出來的市場,咖啡也由過去小眾市場,變成現在的全民運動。

(經濟日報)
--
超商含奶現煮咖啡 今起漲5元

鮮奶飆漲,統一超商、全家、萊爾富三大連鎖超商含牛奶現煮咖啡今日起全面調漲,每杯漲價五元,漲幅平均約十%至十五%,這是連鎖超商開賣現煮咖啡六年以來首度漲價。

鮮奶咖啡原豆 漲三至四成

超商業者表示,超商現煮咖啡平均賣出十杯就有七杯是拿鐵,而拿鐵咖啡扣除濃縮咖啡,奶泡加鮮奶比例又高佔五分之四以上,因此決定每杯漲五元反映成本。

統一超商表示,鮮奶近四年來漲幅近三成,這次每公升漲幅更超過六元,不得不調漲拿鐵、卡布奇諾等十款含奶現煮咖啡售價,漲幅約一成,仍遠低於鮮奶漲幅。萊 爾富也指出,過去兩年,使用的鮮奶漲幅達三成,咖啡原豆漲價更高達四成。全家便利商店表示,「全家伯朗咖啡館」推出以來,鮮奶漲幅達十三.七%,這是首次 漲價。

公平會昨天表示,將介入調查,一旦確認有聯合漲價等違法行為,依公平法規定最高可處兩千五百萬元。公平會在九月初針對鮮奶漲價已經立案調查,三大超商咖啡要漲價也會一併考慮進去,調查重點會放在廠商漲幅是否合理,以及廠商漲價是否涉及聯合行為等。

是否聯合漲價 公平會要查

咖啡一族聽聞含奶咖啡要漲價,無不叫苦連天;消基會董事長蘇錦霞也表示,將牛奶的容量與漲價幅度做換算,一杯漲五元仍偏高,且牛奶漲價後的價差,不該全由消費者來承擔。

至於美式咖啡等未含牛奶類咖啡飲品,三大連鎖超商則維持原價販售;OK便利商店含牛奶現煮咖啡是否跟進漲價?今天才會決定。

星巴克明跟進 含奶貴10元

統一星巴克(STARBUCKS)咖啡連鎖店,四年前含牛奶飲料就曾漲價一波,昨晚也宣布六日起漲價,除了在地茶、罐裝果汁、罐裝水外,其餘飲料全面漲 價。含牛奶飲品每杯漲價十元,不含牛奶飲品每杯漲價五元,平均漲幅約八%至十三%,漲價品項數創星巴克登台十三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

星巴克表示,未含奶飲料也漲價,主因為今年咖啡豆成本較去年同期大增三成,砂糖成本較去年增加約一成、奶油球成本也較去年同期漲五%,不得不漲價反映成本。

全台有一百二十六家門市的丹堤咖啡則指出,最快十一月含奶飲料會跟進漲價;85度C咖啡連鎖店表示,年底前暫時不會漲價。

另外,味全鮮乳已從十月一日率先調漲售價四%至十二%,統一和光泉鮮乳今日起也跟進漲價,統一鮮乳平均漲幅約四%至八%;光泉鮮乳平均漲幅約七%至十 一%。其中家庭主力包裝九百三十六毫升的光泉乳香世家鮮乳,每罐從七十六元漲至八十三元,統一九百三十毫升裝的瑞穗鮮乳,每罐從七十六元漲至八十二元。

(自由時報)
--
示威被看衰 後繼卻驚人 「佔領華爾街」蔓延全美

美國紐約民眾抗議貪婪企業、失業問題和金融機構的「佔領華爾街」行動風起雲湧,不僅已蔓延到大小城市,連日來醞釀的動能也成功促使媒體報導轉向,視這場示威有機會形成長期社會運動。

人們受夠負債累累
前天在紐約、洛杉磯、波士頓、華盛頓等城市均有示威者聚集紮營。洛城市府草坪有數十個帳篷,及「要食物不要銀行」的標語;示威民眾席地而坐或彈吉他、冥 想。24歲的羅德格茲說:「貨幣制度失敗了。銀行竊佔我們的錢,每個人都負債累累,無論是醫療帳單、學費或貸款。人們受夠了。」
自上周六紐約警方大動作逮捕700名示威者後,原本不受重視的「佔領華爾街」行動,反在全美吸納人氣。根據示威者非官方網站「一同佔領」顯示,連田納西州曼菲斯、明尼亞波里斯、巴爾的摩,甚至夏威夷等地都有民眾響應;甚至歐洲和日本也策劃類似行動。

索羅斯也加入聲援
不少自由派名流同情示威者,包括女星蘇珊莎蘭登、紐約州前州長彼得森(David Paterson)等,甚至連「金融大鱷」索羅斯(George Soros)也說:「我可以理解他們的不滿」,並指摘美國銀行業過度擴充信貸,最終導致許多小型企業無法存續。
社會運動專家指出,示威者透過臉書、推特和Google群組集結,已成功觸動深層民怨,同時吸納長期反全球化、無政府主義者和為工作前景失望的年輕人。但 若想成為長期社會運動,仍需明確的領袖與具體訴求。此外,同樣深受經濟議題困擾的總統歐巴馬則自比「敗犬」(underdog)。在美國廣播公司專訪中, 他坦承民眾「過得不如4年前好」;而當前搖搖欲墜的經濟也讓他在連任上有如「敗犬」。

(蘋果日報)
--
蔓延逾20城市 全美遍地開花

如同突尼西亞的「茉莉花革命」在北非和中東遍地開花,源自紐約的美國版人民運動「占領華爾街」已蔓延到美國廿幾個城市,甚至遠播到歐洲和日本城市,擴大為 「一起占領」(Occupy Together)行動,召集單位號召各地青年五日展開大規模遊行,占領美國各城市主要金融中心街區。

「占領華爾街」行動原本只是組織鬆散、訴求不明確的反華爾街運動,但紐約警方兩度大規模逮捕抗議群眾,反而讓這個運動注入新能量,並成立一起占領網站(www.occupytogether.org),要把這個運動搞大成更持久的全國性運動。

自九月十七日開始聚集在華爾街附近的抗議群眾以失業族群和學生為主,現在不僅擴大到其他城市,也加入了過去經常去「八國集團」(G八)、國際貨幣基金和世 界銀行會議鬧場的反全球化人士和無政府主義者。一些工會也表達支持,包括教師工會和紐約大眾運輸工會,其成員讓抗議民眾在捷運站休息。

從洛杉磯到緬因州的波特蘭,全美廿多個城市三日都有示威活動,有的在聯邦準備銀行前遊行,有的在公園紮營,表達對企業貪婪的憤怒。

在紐約曼哈坦區,幾百名示威者化裝成「企業殭屍」遊街,嘴裡塞著假鈔,象徵資本主義有如食屍殭屍般殘酷。

在波士頓和堪薩斯市,也有不少示威者搭起帳篷,準備長期抗爭。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占領D. C. 」運動自一日展開,並計畫與反戰團體合流,六日在自由廣場遊行和在白宮附近公園紮營。

根據活動官網聲明,「占領華爾街」是沒有領導人的自發性抗議活動,參加者不分性別、族群、膚色,唯一相同之處,在於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無法再容忍百分之一的人腐敗及貪婪;活動採「阿拉伯之春」方式,以非暴力手段達成訴求。

高學歷青年失業 助長示威

聚集在紐約金融區的抗議群眾中,不乏美國名校的學生和畢業生,有的背負沉重的學生貸款,有的畢業後找不到工作,前途茫茫。美國高學歷年輕人的失業和失落,透過網路串聯,讓「占領華爾街」行動在全美各地掀起狂潮。

來自緬因州波特蘭的哈里森想找個教職,他說,他還背負五萬美元的學生貸款,取得碩士學位後,只能找到勞力工作,「全國都在裁減教師,在我的家鄉波特蘭,一堆博士、碩士和大學畢業生搶一個咖啡店的咖啡師傅工作」。

本月一日參加紐約布魯克林橋示威遊行的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艾琳.拉金斯和男友都背負高額學生貸款。她說:「我們的要求不多,只求早上醒來不用擔心沒錢付房租,或下一餐又要吃米飯和豆子果腹。」

執行長薪水直飆 擴大示威者群憤

「占領華爾街」運動在全美如火如荼展開,示威者抗議美國經濟體制太偏向有權有勢者,導致嚴重貧富不均。而美國企業界長久以來幫執行長亂加薪,也助長貧富差距。

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知名生物科技公司「分子應用基因公司」(Applied Molecular Genetics, Amgen)就是典型案例。該公司二○一○年股東的投資損失百分之三,過去五年共計損失百分之七,已被迫關廠和縮減營運規模,員工從超過兩萬名裁減到一萬 七千四百名。但該公司執行長薛爾去年薪酬達一千五百萬美元(約台幣四點六億元),外加兩架商務噴射機供他運用,董事會更決定今年為他加薪到兩千一百萬美元 (約台幣六點四億元),相當於加薪三成七。

研究指出,即使考慮通貨膨脹因素,一九七○年代以來,美國大企業執行長薪水平均翻漲超過四倍,同一段時期,非管理職員工薪資卻平均減少一成。

這種誇張的現象之所以能持續,還有一個原因:董事會成員多半是執行長的好友,再不然就是與執行長有商業往來,看在個人私誼或利益分上,當然不會擋執行長的財路。

憤怒有理 索羅斯同情示威者

投資大亨索羅斯三日對反企業貪婪的「占領華爾街」示威者表達同情。他說,美國金融體系毀了他們的前途,抗議群眾「憤怒有理」。

索羅斯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受訪時說:「我同情他們的委屈。」他說,納稅人的錢被用來支撐蒙受損失的銀行,讓銀行坐享厚利,難怪引起公憤。

索羅斯並表示,能夠理解小企業主的挫折感,銀行提高小企業的借貸成本,讓他們無法生存。

在二○○八年金融危機中大賺一筆的索羅斯表示,銀行的自私行為助長了反體制運動,從「茶黨」到「占領華爾街」都是。

在索羅斯看來,美國目前已處於衰退之中,他日前警告:「金融市場正把世界推向另一次大蕭條,會帶來無法估量的政治後果。各國政府,尤其是歐洲已失去對局面的控制。」

八十一歲的索羅斯已宣布退休,估計資產達一百四十五億美元,家族資產兩百四十五億美元,而索羅斯過去卅年捐款總金額達八十多億美元。

美國另一投資大亨、「股神」巴菲特則對華爾街金融界抱怨未受到歐巴馬總統的關愛,而不願捐款支持歐巴馬打抱不平。巴菲特說,歐巴馬的紓困政策協助銀行走出 金融風暴。「如果把華爾街賺錢超過百萬美元的人集合起來,可以坐滿一個大禮堂,我想歐巴馬總統會覺得:『看看我們為企業界所做的一切,他們竟毫不領情,而 我則腹背受敵。』」

在歐巴馬要求國會對收入百萬美元以上的富人課徵「巴菲特稅」後,共和黨批評歐巴馬發動「階級鬥爭」。

美國中產階級的反華爾街和仇富怒火持續升高,「占領華爾街」行動已擴大到全美廿幾個城市,歐巴馬和爭取共和黨提名的總統參選人,可能被迫在這場中產階級對抗富人的戰爭中選邊站。

美國版阿拉伯之春/張佑生

紐約時報指出,北非地區爆發「阿拉伯之春」民主運動後,美國有許多人一直期待能來個「美國之秋」,近日紐約發生的「占領華爾街」運動,算是「八字有了一撇」。

活動發起的前兩周,沒受到太多注意,直到抗議者最近在曼哈坦公園埋鍋造飯,紐時專欄作家克里斯多夫說,讓他回想起「開羅解放廣場」的感覺。

紐約警方上周末在布魯克林橋逮捕了七百人,立刻成為全球注目的焦點,其他美國大城市如華府、洛杉磯、舊金山、波士頓、芝加哥、丹佛及西雅圖,也紛紛爆發類似抗議。沒有特定領導者,群眾集體對抗當權者的示威遊行,是否為美國版阿拉伯之春的開端?

就「年輕人發起,網路串聯」,對抗經濟不平等和政治糜爛的草根運動性質而言,「占領華爾街」運動與「阿拉伯之春」的精神有互通之處,且打響了第一砲。接下來,有工會和社運團體的加入,聲勢就更不同了。

不過,就算是「造反有理」,「占領華爾街」運動的示威者起碼不是冒著被軍警槍殺的危險上街,這和「阿拉伯之春」的青年示威是很大的不同。美國的抗議者頂多被警方拘留數小時後,以擾亂治安或妨害交通為由罰款了事。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指出,由於經濟成長遲緩,加上政府因財政赤字而被迫採取撙節措施,歐洲年輕人正飽受失業之苦。在歐盟,廿五歲以下勞動力中,五人便有一人失業。八月初的英國暴動,主因就是年輕人的高失業率。

在美國,費城與堪薩斯市其實早就爆發零星的年輕人示威,只是事情沒鬧大,未受到媒體青睞。紐約市長彭博日前警告,高失業率可能導致各地暴動。美國總統歐巴馬力推就業法案,能否平緩美國版的阿拉伯之春,且拭目以待。

占領華爾街:新無產青年的反撲/聯合報社論

當北非發生「茉莉花革命」時,誰能料到這股抗議浪潮竟會蔓延到紐約,演成超過半個月的「占領華爾街」運動。在全球貧富差距問題急劇惡化下,美國年輕世代將矛頭直接指向世界金融中心的華爾街,對這個翻雲覆雨的貪婪之都發出了討伐的檄文。

「占領華爾街」絕非單一偶發事件。在此之前,法國青年占領巴黎豪宅、西班牙青年占領馬德里廣場、以色列青年在首都紮營抗議房價,乃至倫敦市郊的青少年暴 動,都貫穿了同一個主軸:年輕世代(且都是先進開發國家)對前途晦暗的憤怒和失望。「占領華爾街」運動則進一步將目標具體化,將箭頭指向為富不仁的企業中 樞,認為只顧牟利、貪得無饜的資本主義怪獸,是剝奪了年輕世代未來希望的禍首。

華爾街變成人們厭憎的對象,其實並不冤枉。二○○八年的全球金融風暴,從雷曼兄弟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到「次級房貸」引爆的災難,無一不是華爾街炒手的傑 作。少數人操作著自己發明的高風險財務槓桿,賺了錢是進自己荷包,賠的時候是政府掏納稅人的口袋來補漏。而風暴過後,中小企業不支倒閉,無辜民眾受累失 業;許多資本家卻依然享受著超級「肥貓」的待遇,毫無愧色。如此唯利是圖、高高在上的嘴臉,教勤勞百姓如何甘心?

更能凸顯現行資本主義制度不公的,是近年各國貧富差距加劇的問題,這反映在年輕世代身上尤其深刻。對年輕人而言,原本只要努力學習、充實自己,就有實現夢 想的機會,或至少過著安定的生活;但如今這樣的期待幻滅了。這個世代普遍比他們的父母受過更完整的教育、擁有更高學歷與智能,但當他們要展翅高飛,卻發現 到處碰壁,許多工作被企業家移轉到更便宜的地方去了,另有許多工作則被外來勞工取代。許多人領不到像上一代一樣的薪資,有人甚至找不到工作,西班牙全國失 業率超過百分之廿,而德國年輕族群的失業率也達百分之十七,為全國平均值的兩倍。

由此,即不難看出歐美國家不斷發生青年霸街事件的深層原因。現有的資本主義制度藉由科技之助,創造了許多規模空前的跨國企業,也使得無國境的資金流通成為 可能;但與此同時,也衍生了許多不受管束的跨國投機活動,挖深了國境內的貧富鴻溝,甚至剝奪了下一世代的生活夢想。最明顯的事實是,近年各國都出現了「中 產階級陷落」的現象,貧富的金字塔變得更高、更尖,新世代的出路則變得更狹更窄,許多人甚至落入了「無產」和「新貧」的境地。

因此,美國青年不去華府示威,而將華爾街當成抗爭對象,具有特殊的象徵意義,因那裡正是以錢逐錢、販賣投機、鼓勵貪欲的邪惡都心。事實上,從歐陸擴散到美 國的這一波青年霸街運動,並不帶有「仇富」色彩,只是單純表達不滿,甚至因此遭輿論批評為「訴求不明確」。但這不表示他們的抗議沒有正當性,或者他們的示 威只是一群貪懶青年用來反社會的藉口;相反的,人們應該想想:一個只顧追求利潤、卻連新世代所需要的工作與生活都無法提供的經濟制度,不論它自誇有多自 由,都無法言之成理。

當西方國家忙著譴責獨裁政權缺乏民主之際,他們也必須意識到:工業國家日益擴大的貧富不均,和封閉國家侵犯人權的問題一樣嚴重,儘管領域不同,卻都無可迴 避。歐巴馬總統提出課徵「富人稅」的方案,正是回應「占領華爾街」運動的第一步;唯此一行動和馬英九總統倡議建青年住宅、社會住宅等政策一樣,都只是「綠 油精」性質,旨在讓弱勢階層聊感安慰,而未觸及資本主義制度發展的本質改革,恐嫌避重就輕。

透過網路號召,各國網民已發起十月十五日要在全球同步響應「占領華爾街」運動。這項運動大概不會一次就命中華爾街的邪惡核心,但它對資本主義病魔的長期圍剿已經展開了。

(聯合報)
--
占領華爾街擴大 教師、工人站出來

對高失業率、公司貪婪、2008年金融紓困等議題感到不滿和憤怒人士數周前在紐約市展開的「占領華爾街」(Occupy Wall Street)抗議運動,除了繼續在從洛杉磯到波士頓的全國城市進行外,紐約市的抗議也將持續擴大。

教師工會和運輸工人工會成員,將參加定5日下午在曼哈頓下城舉行的示威遊行。

該運動發起人也表示,6日將在華府抗議。此外,抗議者6日也將在與華爾街僅一河之隔的新澤西州的澤西市,和新州的首府翠登示威。

「占領華爾街」網站說,5日下午4時30分舉行的遊行,將從紐約市的市政廳開始,直到曼哈頓南端的自由廣場,代表紐約市大多數教師的教師聯合會、代表許多公車司機的運輸工人聯合會,和代表超過2萬名紐約市立大學教職員的CUNY 專業職員議會的成員都將參與此遊行。

這些工會都公開表示支持抗議者。該網站說:「受到經濟危機衝擊的工會成員和社區人士,一向要求華爾街和紐約市最富有者,付他們應付的稅。」

「占領華爾街」發起人之一齊斯說,6日的抗議地點是華府,經濟不安全促使人民走上街道,「正如越戰徵兵使戰爭與個人關係更密切,經濟不安全也使美國的經濟政策與個人關係更密切」。

這個抗議運動也將擴大至別名為「華爾街西」 (Wall Street West)的新澤西州澤西市金融區,自九一一恐襲後,許多全球金融公司遷移至澤西市中心,此地段高樓林立,隔哈德遜河與曼哈頓下城遙遙相對。抗議者定6日 下午2 時,在高盛公司前舉行抗議集會,同時也將在翠登的州議會大廈前抗議。

22歲的澤西市居民桑德曼說,700名抗議者1日在紐約布碌崙大橋被捕,促使他決定參與此運動。他使用社交媒體協助組織新州的抗議,他說,抗議是針對議員和大公司,他們引發了金融危機,卻未採取行動加以阻止。

(聯合晚報)
--
從「阿拉伯之春」到「美國之秋」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最近出書時,又提及他說過的「美國的核心」:無論你是誰,無論你來自何方,只要你辛勤工作,按規則行事,就會有追逐夢想的自由和機會,並且讓你的孩子在這個國家追逐他們自己的夢想。

此時正值「占領華爾街」鬧得轟轟烈烈,顯然美國人、尤其年輕世代,靠辛勤與按規則行事是沒希望了。正如抗議者指出,美國有四千六百萬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占總人口一五%,人口一%的富人掌握了全國四○%的財富。

這活動開始時一般美國人不以為意,現在已蔓延到許多大都市,聲勢愈來愈壯,有人便說「阿拉伯之春」之後,現在是否輪到「美國之秋」?英國媒體評論說,許多美國人顯然認為社會發展方向出現了根本性錯誤,質疑經濟體制沒有平等地把果實分給社會各階層。

美國居住、醫療、教育價格飛漲,一方面是銀行接受政府救助(納稅人的錢),另一方面成千上萬的人卻遭裁員或停薪。與埃及等地的社會革命不同的是:美國抗議者更增添了大學教授、工程師、交易所職員等中產階級,白種人居多,工會也加入抗議。

抗議者許多是中產階級子弟,為什麼?中東發生這種事,責任可以推到獨裁者身上,美國呢?資本家貪婪、國會政客自私、總統行政系統因循,三大病灶,使美國產生了社會重症。

美國的對外戰爭,無論是伊拉克或是阿富汗戰爭,每開支一億元,軍火商老闆就賺去七千萬,其餘由戰爭相關行業賺去。美國在阿、伊戰爭花去四兆,如果用在社福及教育醫療,還會有目前這種社會不滿的抗議嗎?中東的錢是被獨裁集團暗中侵吞,美國的錢則是被貪婪的財閥公然搶奪。

(中國時報)
--
國慶煙火 大稻埕放20分鐘

八月份受梅花颱風影響而延期的大稻埕煙火節,將在雙十國慶日晚上八時三十分登場,台北市觀光傳播局昨表示,屆時將在大稻埕碼頭施放一萬兩千發炫麗煙火、時間長達二十分鐘,還將施放梅花造型煙火,總計耗資五百萬元,估可吸引六十萬人次參觀。
觀傳局官員說,今年大稻埕煙火以布袋戲為主軸,並邀請一○一大樓跨年煙火施放團隊操刀,完全台灣製造,已故布袋戲大師李天祿將透過互動科技,「現身」與市長郝龍斌主持啟動儀式。

梅花造型掀高潮
二十分鐘煙火秀包括普天同慶、攜手情千、掌中乾坤三橋段,將在淡水河面搭建開辦煙火節七年來、最長的六百公尺施放平台,並設計雙十寶島台灣的圖形煙火。
煙火秀壓軸是結合建國百年施放的梅花造型煙火,並將河面變成畫布,以國畫潑墨山水概念,在夜空施放大理冠菊等大型煙火。

「會跟家人去看」
觀傳局提醒,十日當晚八時至九時,忠孝橋封橋禁人車通行,民眾可至捷運台北車站與雙連站搭乘接駁車。民眾陳佳儀說:「不會錯過百年煙火,一定會跟家人去看。」
詳情可上網:http://taipeitravel.net/2011fireworks查詢。

(蘋果日報)
--
尊龍復駛 北中割喉價99元

停駛近四年的尊龍客運,最快可望明年農曆年前復駛,行駛台北-台中黃金路線,初期擬推北中三排椅割喉價九十九元搶客。目前北中優惠票價自一百四十到一百七十元。其他國道客運表示,屆時再評估對策。

最快明年上路
尊龍客運因火燒車意外引爆財務問題,二○○八年遭處分停駛,業者上月二度提出復駛申請計劃。尊龍客運總經理吳獻全昨說,已買十七輛車,北中路線將走國道三號,尖峰半小時開一班、離峰四十分鐘一班,最快明年農曆年前上路。公路總局回應尚在審查計劃。

(蘋果日報)
--
眼睛易畏光 恐罹乾眼症

Q 最近白天出門都會畏光,夜晚開車視物常有重複影像,這可能是有什麼眼疾?
A 若白天眼睛出現畏光,有可能是眼角膜發炎,或罹患乾眼症;而夜晚開車視物常有重複影像,則有可能是眼睛有閃光,未獲得良好診治,甚至有斜視或甲狀腺機能異常等情形,建議民眾應盡速至眼科檢查,以便找出病因對症治療。

可用人工淚液
當罹患乾眼症時,因眼睛水分不足,易導致角膜過於乾澀,引起發炎等病變,導致出現畏光,除就醫外,也可適時使用人工淚液,在睡覺時要房間內放杯水,增加濕 度;如果是罹患甲狀腺機能亢進或低下時,可能會使眼外肌不平衡,易造成視物有重複影像,但上述問題多可經過治療獲得改善。

(蘋果日報)
--
問題不在除罪化/吳景欽(真理大學財經法律系副教授)

因台大移植愛滋病器官一事,使得醫療過失除罪化的問題,再次浮出檯面,卻也因此事件,使得原本要推動的除罪化立法戛然而止,而讓許多醫界人士感到扼腕。惟今天造成醫療過失刑罰化的結果,恐不在於《刑法》是否處罰,而在於刑事訴訟遭誤用所致。

在醫療糾紛的場合,若病人或家屬單以民事賠償為訴訟提起,雖然醫療行為亦被納入《消費者保護法》中的所謂服務行為,惟司法實務基於醫療的專業性及讓醫療人 員可無後顧之憂之考量,將醫療行為排除於《消保法》無過失責任的適用範疇,而在2004年,立法院亦順應此趨勢修正《醫療法》第82條第2項,明文醫療人 員僅有在故意或過失所造成的損害下,才負有賠償責任。所以就病人或家屬而言,若僅提起民事訴訟,必面臨醫療過失及行為與死傷間的因果關係,該如何舉證的難 題。所以在我國《刑法》的業務過失,並未排除醫療疏失的情況下,勢必會使醫療糾紛走向以刑逼民的訴訟型態,一方面可藉由公權力為其調查證據,也可利用刑事 附帶民事訴訟的方式,以減輕訴訟花費與長期訴訟之累。
但此種原應屬於例外的訴訟模式,在醫療糾紛的場合竟成為常態,也是醫療處所被指為高犯罪率的原因所在,更為刑事司法帶來諸多困擾。因此類案件,有很高的機 率根本不符合刑事處罰的要件,檢察官理應速戰速決以為不起訴處分,但若真為如此,卻易遭病人及家屬指為偏袒與不公;反之,若硬為起訴,不僅帶來訴訟之累, 更是一種濫權訴追。無論何種情況,醫療人員都須受此過程之折磨,病人及其家屬也未必能藉由如此的過程達其所願,卻又使檢察官介入私法紛爭,而使繁重的訴追 工作附加額外負擔。也因此,此種以刑逼民的訴訟型態,最終的結果,必是一種三輸的局面。
既然如此,將醫療過失全面除罪化,似乎是一個可以真正解決此困境的好方法,惟立法者,僅能針對一般性與普遍性事務為立法,若將醫療過失排除於外,即是將某 個群體或行業排除於《刑法》之外,不僅違反個案立法之禁止,更有違平等原則。退一步言,即便認為除罪化有其正當性,卻又得面臨如何除罪化的難題。

法治觀念有待加強
以目前立院所提的《醫療法》第82條第3項的修正草案來看,即「醫事人員因執行業務致病人死傷者,以故意或嚴重違反注意義務及偏離醫療常規為限,負刑事責 任」,其並非全面除罪化,而是有一定的要件限制。惟其中的所謂醫事人員,該如何確定?是僅包括醫生,還是包括護士,還是所有醫療人員,甚至也包括救護車的 急救人員?又所謂嚴重違反注意義務,又該如何判嚴重與否?而在醫療行為的高度專業與複雜化下,所謂醫療常規,又該何處尋?如此短短的一條文,其用語竟是如 此的模糊,已嚴重違反明確性原則,若真立法,反可能因法條的模糊性,而帶來解釋上的差異,致造成類似案件的差別對待。而也因非全面除罪化之故,自也難使以 刑逼民的訴訟型態消失。
事實上,將醫療過失藉由立法除罪化的國家,實屬少見,普遍皆是以司法於個案解釋的方式,來達成實質除罪化的目的,尤其是醫療行為乃具有一定的風險,而這種 風險也是社會所容許的,因此,只要醫療人員符合醫界所公認的程序與標準,並能在為一定的侵害人體的行為前,向病人或其家屬為清楚告知,並得其承諾而以書面 為證,即便因此造成傷害結果,也可因此阻卻違法。
因此,為了解決醫療糾紛的困境,由司法者藉由具體個案的審理逐漸累積與畫出醫療過失涉及《刑法》的界限,以防止刑事訴訟遭濫用弊端,恐才是當務之急。當 然,如何強化一般民眾的法治觀念,而能清楚理解不同救濟管道的功能,致不會動輒採取以刑逼民的訴訟途徑,更是解決此困境的關鍵。

謝教授也該為急診醫師發聲/蔡依倫(童綜合醫院急診專科主治醫師)

近日台大移植愛滋器官事件引起各界關心,欣見謝炎堯教授公開為柯文哲醫師抱不平,認為柯醫師對醫界貢獻良多,不忍苛責,愛才惜才之心確實令人感動。反觀數 月前急診醫師遭酒醉病患施暴的事件中,醫師明明是暴力的受害者,謝教授卻公開指摘是急診的專科訓練有問題,顯見對兩起事件的道德標準全然不同。愛滋事件的 責任歸屬雖尚未釐清,但接受捐贈的病患確實因醫療疏失而無辜受害,請問向來高談以病人為中心的謝教授,為何不大聲疾呼台大器官捐贈小組的專業訓練有問題?

大多數的急診醫師一輩子都是沒沒無聞,不可能成為像柯文哲一樣的英雄人物,但是他們卻始終堅守崗位,長年犧牲睡眠和生活品質,只為了守護醫療的第一線。
然而鮮少人關心急診醫師所承受的壓力和委曲,除了醫療糾紛、暴力威脅,辛苦的日夜輪班,還得面對健保缺失所造成的醫療人球和急診壅塞的窘境……。

疲勞成為離職因素
事實上急診醫師早已出現嚴重的過勞問題,2009年全國急診專科醫師疲勞調查顯示,528位急診醫師工作疲勞指數的平均值超過一般受僱者的兩倍,而疲勞指 數正是與離職意願相關性最大的因素。今年農曆年後急診醫護的離職潮也已經證實了過勞所帶來的後果,未來急診將可能持續面臨醫師出走,人力短缺的挑戰。
試問如果連第一道的急診防線都徹底崩潰,又遑論要維護整體的醫療品質?
醫師專業養成不易,急診專科的辛苦不會下於外科或器捐小組。對於無法避免的急診暴力,社會大眾應嚴加譴責,並參考公共危險的概念加重刑責,設法為醫師創造更安心的工作環境,也維護其他急診病患的權益。
醫療品質的確是值得各界關心的議題,但與其像謝教授漫無標準地指摘,不如將心比心,以鼓勵取代批評,追求醫病雙贏的最終目標。

(蘋果日報)
--
乳糖不耐 吃黑芝麻補鈣 避免常吃肉 重口味

根據美國國家醫學會期刊資料顯示,有色人種較白人更易乳糖不耐,其中以亞洲人最明顯。張亞琳營養師表示,乳糖不耐者喝牛奶易脹氣或腹瀉,有些人因而不喝牛奶,恐導致缺乏鈣質,應多補充其他高鈣食物,如黑芝麻。另外,攝取過多鹽分或肉類易使鈣質流失,要盡量避免。

張亞琳營養師表示,乳糖不耐是指小腸黏膜的消化酵素乳糖酶不足,而乳糖是牛奶主要的碳水化合物,因此乳糖不耐者,一喝牛奶就易脹氣或腹瀉,更要注重鈣質的 攝取。張亞琳營養師表示,每日鈣質建議攝取量6歲以下兒童為600毫克,7~9歲為800毫克,10~12歲及成人為1000毫克,13~18歲正值成長 關鍵期,增加為1200毫克。若有乳糖不耐問題,可改吃黑芝麻、豆製品等高鈣食物。

先了解 從少量喝起
張亞琳營養師表示,若有乳糖不耐問題,其實可以先從少量牛奶喝起,藉此逐漸刺激乳糖酶分泌,之後再慢慢增加牛奶份量,有些人便會逐漸減少脹氣、腹瀉等症狀,但有些人仍舊無法改善。

缺鈣易骨鬆
牛奶富含鈣質,若因乳糖不耐無法喝牛奶,又沒有多補充其他含鈣食物,兒童易骨骼發育不全或影響長高,成人則易有骨質疏鬆問題,孕婦缺鈣則除了本身易骨質疏鬆,也會影響胎兒未來骨骼、牙齒的發展。

黑芝麻高鈣
每100公克牛奶含100毫克的鈣質,若是高鈣牛奶則含110~120毫克,而每100公克的黑芝麻含1456毫克的鈣質,屬含鈣量很高的食物,可灑在飯上或加入豆漿一起喝,或是製作成芝麻糊。

這樣做 1日高鈣餐
張亞琳營養師特別設計乳糖不耐患者的高鈣菜單,只要1天中吃進以下食物,就能攝取約1000毫克鈣質,13~18歲青少年可再多增加一些份量。若無乳糖不耐問題,可再多喝1~2杯240c.c.的牛奶。

高鈣菜單
深色蔬菜(芥蘭菜、皇宮菜、紅莧菜等)4碗+豆製品(五香豆干、小方豆干等)3塊+黑芝麻2湯匙+糙米飯1碗

少肉少鹽分
若是平時攝取過多動物性蛋白質,如肉、海鮮等,會造成人體內的鈣質容易流失,另外,口味太重、攝取太多鹽分也會加速鈣質流失,因此飲食要盡量均衡,不要偏食、調味也要清淡一些。

飯後不喝茶
張亞琳營養師表示,飯前、飯後1小時內應避免喝咖啡或茶,因為咖啡因也會加速鈣質流失,建議飯前、飯後可改吃水果,還能增加鐵質的吸收。

謹慎選鈣片
外食族可考慮服用鈣片,選鈣片時要注意劑量,建議不要選每錠鈣質含量超過600毫克的鈣片,因一次攝取過多鈣質,恐會影響其他礦物質的吸收。

專家說 勿攝取過多
鈣質攝取不足影響骨骼健康,但也不能攝取過多,每人每天的鈣質攝取上限為2500毫克,若長期攝取過多可能造成骨骼鈣化或結石問題,但只要不是攝取鈣片,一般飲食的鈣質攝取很難超過上限。

(蘋果日報)
--
陳文茜歌頌放生 動保團體批不良示範

「今夜,月圓之刻,我們即將啟程,放生共一萬四千斤的活魚…」,知名媒體人陳文茜九月中在雜誌發表「在放生的旅途中」一文,歌頌放生行為,引發動保團體批評,他們強調放生早已淪為商業行為,「放生形同放死」,名人不該帶頭不良示範。

陳文茜在文中寫道,「法師大手筆的一揮,台幣五百萬,買下一萬四千斤的魚兒」,即將在夜裡展開「放生」旅程;又說:「這些信仰放生、惜念眾生的人,已悄悄在台灣各地,做了近三十年的功德」。這樣的文字看在反對放生多年的農政單位及動保團體眼裡,直呼「不可思議」。

陳文茜透露自己參加放生活動後大為感動,但動保團體不以為然。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理事長、律師詹順貴,日前就投書「放生,是生命消失的旅程」一文回批,強調放生徒增動物傷亡、對生態危害極大,名人過度歌頌「放生」,易造成讀者錯誤印象。

「現今被商業化的放生,很可能等於放死,未必是積善,反是造孽!」詹順貴指出,放生早已淪為商業買賣,許多放生者常不分魚是淡水或鹹水養殖,統統一起倒入水庫或海中,「放生等於往生」;此外,水庫放養太多魚類,也易使水庫優養化而破壞水質。

詹順貴說,根據動保團體二○○四年調查指出,全台有近五百家寺廟、團體從事放生,估計每年放生金額至少兩億元,放生動物數量超過兩億隻;二○○九年再針對這五百家調查一次,仍有高達六成六繼續放生。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指出,不少業者看到「放生商機」,從野外捕捉鳥類或繁殖魚苗,再讓放生者買來「放生」,甚至引進外來種或保育類動物,造成生態浩劫。

林務局野生動物保育科科長林國彰表示,將整合相關部會及法令,從「物種」及「區域」規範商業及大型放生行為,訂出保育類及近百種危害本土生態的高風險外來入侵種,禁止放生;另從國家公園、保育區等「特定區域」著手,禁止放生。

陳文茜:強調生命體悟 非倡放生

針對動保團體的批評,陳文茜表示,她不是放生議題的專家及研究者,強調這篇文章重點是「人在生命中的體悟」,不是宣揚放生,若動保團體認為放生危害生態,應該教導這些宗教團體如何放生才不會破壞生態,而非一竿子打翻。

陳文茜強調,當天的旅程是她第一次放生經驗,自己是親眼看到放生團體在魚貨市場買魚,放生的地點為苗栗明德水庫,是農業灌溉水庫,不是飲水水庫,且事先獲得縣府認可,並檢查全為水庫魚,絕對是良善的「放生」。

對於動保團體這麼多負面能量的質疑和批評,陳文茜說,她對這個從事卅年的放生團體感到很抱歉,「我感覺他們是無私的」;她認為,放生為佛經中的信仰,只要不破壞生態,他們感人的付出及信仰的自由應被尊重,而不是臆測無根據的批評。

她建議,若動保團體認為有不肖宗教團體跟魚塭業者勾結,應該向農政單位檢舉;同時站在生態保育立場,給予更多放生團體專業協助。

魚塭養殖供放生 一車5萬元

動保團體指出,不少「放生大戶」早已和魚塭業者長期合作,不管是要鹹水魚還是淡水魚,只要一通電話,魚塭業者就會提供「全套服務」,一台車滿載四、五萬隻魚苗要價五萬元,放生早已扭曲成商業行為。

記者依據動保團體所提供專營魚苗買賣的業者電話,實際打電話詢問,發現確實存有「買魚放生」現象。當記者向業者試探,想辦放生法會,以行話詢問:「師兄,有什麼魚可以賣給我?」

電話那一頭,在台南專營魚苗買賣的業者,立刻反問「你要什麼魚?」若是鹹水魚有虱目魚、烏魚、黑鯛及鱸魚等;淡水魚則有鯉魚、大頭魚、福壽魚(吳郭魚)等,甚至連外來入侵魚「魚虎」,也在放生名單內。

業者表示,一輛卡車滿載四、五萬隻虱目魚魚苗,運到台北的費用五萬元。而常來購買的客戶,以寺廟、宗教團體及零星信徒居多,須提早一周「下訂」,就曾有法師一口氣訂了五十萬尾虱目魚,用了十輛卡車來載。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組長陳玉敏指出,這種變調的放生現象,不少遊客、釣客甚至會在水庫「等」著抓放生魚,連水庫魚餐廳業者都相當開心,因為有不用錢的「活魚三吃」貨源,甚至連牛蛙、泥鰍、烏龜都有人買來放生。

「放生隔天,許多魚都翻白肚死了」,陳玉敏說,放生形同害生、殺生,呼籲民眾要做善事,不一定要放生,在路上看到受傷小動物救牠、到山上將捕鳥網拆除,或到公園找出捕獸夾銷毀,甚至有人到東南亞購買即將被殺的牛,這些都比放生有意義。

(聯合報)
--
死海不再「死」 湖底發現新生命

著名的觀光景點「死海」可能需要改名了,因為死海不再「死」了。潛水員之前在死海底部發現巨大火山口,而科學家證實火山口噴發出的淡水,孕育新生命。

死海其實不是海,而是位於約旦和以色列交界處的湖泊,之所以被稱為「死海」,是因為湖裡的鹽份密度極高,大型生物無法在此生存。

有時死海會出現神祕的波紋,因此許多人懷疑死海海底有生命存在。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有潛水員在死海底部發現一個巨大火山口,科學家發現,火山口噴發出含細菌的淡水,證實死海的確有生命存在。

報告指出,在火山口有強大的淡水不斷向上噴出,其中發現有微小的生命,和一般海洋中石頭縫隙中生物類似。研究顯示,這種細菌在高鹽度的湖水中,仍可大量繁殖,甚至能在水底中自由移動。

死海探險並不是一項簡單的任務,每個潛水員必須攜帶40公斤重的配備克服死海浮力,因為死海高鹽量會讓人體漂浮在海面上。

據了解,聖經《約書亞書》第三至第四章提到,上帝為了使以色列人順利地通過約旦河,便叫河水停住,立起成壘,通往鹽海死海的水全然斷絕,以色列人便從乾涸的河底走了過去。

基督徒相信,耶穌是在死海附近接受洗禮;《聖經》也指摩西在死海附近,看見神應許以色列人以迦南地。

死海低於水平線四百米,是全球陸地的最低點,也是世界最鹹的水域。它也是美洲豹、野山羊和數種瀕危鳥類的孕育泉源,自成一個生態系統,其獨有的礦物不但具有治療作用,也給主要化工業供應化學原料碳酸鉀。

(台灣醒報)
--
列印器官供移植 10年內可望成真

急重症病患的器官嚴重衰竭,常常急需接受器官移植,但又等不到器官捐贈,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幹細胞研究組助研究員沈家寧今天向台灣介紹「3D器官列印技術」,未來可能可以複製出全新的器官,救人一命。

沈家寧今天在國科會「2011科學季:未來科技狂想曲」展前記者會中,介紹3D器官列印技術 (3D Organ printing technology),他指出,這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未來可望實現的醫學成就,目前已有生物醫學科技廠商利用這套技術,列印並複製出結構簡單的 類血管組織。科學家預期,10年內就可列印出皮膚等人體器官;也許二十年後可列印於腎臟、肝臟及心臟等結構複雜的器官,供移植之用。

他說,目前器官捐贈風氣不盛,器官衰竭的急重症病患常因等不及而過世。不少科學家積極研發新的替代性器官,3D器官列印技術就是最瘋狂、也最具突破性的選 項。顧名思義,這項技術的靈感是來自噴墨印表機,只不過一般噴墨印表機印出來的是文字及影像,而3D器官列印技術列印的是人體器官。

例如血管,3D器官列印技術透過電腦軟體,把立體的血管分成無數個橫截面,再列印出數百張、甚至數千張的平面結構圖,接著從病患幹細胞製造出來、含有特定 組織細胞的「生物墨水」,逐一噴到一張張平面材料的特定位置上,再以水凝膠或特定的生物性黏著劑牢牢固定。當數千張平面材料堆疊起來後,只留下特定組織細 胞的立體結構,一條完整的血管就成形了。

沈家寧表示,3D器官列印的優點取自病患自己的幹細胞,沒有自體免疫排斥問題;且這些來自於自體組織細胞的器官,有和原器官一樣的立體結構,可以完成器官原有的功能;更可依病患狀況,設計並複製出符合實際所需的器官大小及尺寸,完全客制化。

醫生:現階段已能體外培植器官

如果說3D器官列印是個遠在天邊的醫學狂想曲,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器官移植中心院長鄭隆賓認為,目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明尼蘇達大學等兩個研究團隊研發的體外器官培植系統,則是近在眼前的進行曲,垂手可得。

鄭隆賓是國內知名的肝臟移植專家,救人無數,近二十幾年來卻始終克服不了捐贈器官來源不足的問題,很多原本可透過器官移植活命的急重症病患,因等不及而過世。所幸,在科學家全力研發下,新一代的體外器官培植系統已初具雛形,未來潛力十足。

他說,麻省理工學院及明尼蘇達大學所採用的方法,就是將過世者的器官摘取下來,把附著在上面的上億個細胞處理掉,只保留血管及其他主要結構,接著把急重症病患的幹細胞噴到這些結構上,附著並逐漸繁殖成長,最後長成一個完整的器官,再移植到病患身上。

這兩個研究團隊都從結構較簡單的器官出發,再逐步發展到結構複雜的器官。就鄭隆賓的了解,目前已做出簡單的心臟模型,可恢復部分心跳,顯示這個方法可行,未來運用到臨床治療的機會很大。果真如此,他認為那將是個「很大的突破」。

(聯合晚報)
--
慕尼黑啤酒節/林郁庭

十月啤酒慶典一過,秋意漸深而入冬,生命仿若盛極而衰,純淨而寂寥。

「豬腳?那是巴伐利亞菜,別在這兒吃。」

拜訪旅居海德堡附近的L,提出想吃德國豬腳的要求,卻被輕易否決掉了。我們也沒有踏進《學生王子》片中那般貴族與平民同樂的小酒館,而是飛車越過邊境(德 國高速公路沒有速限,在大家都極力勁飆的情況下,事故反而相對少),在史特拉斯堡嘗了入口即化的燉小牛頭皮、香腸酸菜、微甜而香草味重的 Gewurztraminer白酒──亞爾薩斯與洛林是法境內最德國化的兩省,居民多擅德法語,兩國不太平和的過往歷史,使他們必須在今朝屬法、明日歸德 的處境中,發展出生存的智慧。

口感柔膩而膠質豐富的小牛頭皮,仍未讓我拋卻對香脆豬蹄的偏執。在柏林看到高掛藍白菱格巴伐利亞邦旗的慕尼黑啤酒館,我毫不考慮地點了豬腳──既然(被台 灣人)號為「德國豬腳」,為何非要是巴伐利亞?當豬腳隨藍白絲帶與五彩氣球擁簇上場,我後悔不顧L殷切的忠告,夢幻酥皮因烹調失當,如賽車輪胎般堅韌難 摧,只得「鐵齒」以對。

於是我在秋高氣爽的十月,來到美麗的慕尼黑,趕赴啤酒之約,一圓豬腳之夢。啤酒節(Oktoberfest)自九月底開跑,逐步邁入尾聲,一天比一天白熱 化,幾百萬公升泛著乳白泡沫與麥香的流金深棕歡愉,源源泉湧而出;這幾天秋老虎大發威,不醉不歸的更多了,不少也真的一如所願,醉死了就沒再醒來,加入祭 典上愈堆愈高的啤酒屍(Bierleichen)行列。

旋轉的摩天巨輪之下,林立著或如馬戲團競技場薑餅屋小山村的大大小小帳篷。穿上改良給觀光客的南德傳統服飾、腰間繫上大皮帶與小白花 (Edelweiss)的我,徘徊於各色誘惑之間,心境正如迷途於森林的漢索葛蘭泰兄妹,每一家帳篷總有和善的女巫探出頭,問我們要不要進來暢飲,試試他 們的烤雞、豬腳、烤魚串、香腸火腿、蝴蝶麵圈、馬鈴薯團塊、乳酪碎麵、特製酸菜……

帳篷裡外都打著擂台,各家聘請的樂隊渾身解數地,日以繼夜延續歡樂的氣氛;只要那首言簡意賅的乾杯歌(Ein Prosit)響起,所有人必然舉杯互助健康,與鄰桌陌生人共舞,種族文化性別的隔閡,似不存在。想來世界大同,還是在於觥籌之間。

與啤酒同樣引人入勝的,是那些忙碌穿梭的女侍,我必須雙手合持方能舉起的一公升啤酒節馬克杯,她們渾厚的胸脯,起碼能挺住半打以上。那頭有酒客滿臉驚歎地 輕觸啤酒小姐的酥胸玉臂──醉翁之意大約是有的,但更為折服的,恐怕是何等強健的胸肌臂力,一口氣撐起10公升啤酒的份量。

「青春啊,」L感歎地,「貌美如花的啤酒女郎,轉眼就是腰粗肚圓的歐巴桑,頂起一打馬克杯,也沒人要看了。」

十月啤酒慶典一過,秋意漸深而入冬,生命仿若盛極而衰,純淨而寂寥。青春必當走過,方能回首嫣然,歸於平靜,猶自生生不息。

(中國時報)
--
酒駕肇事刑責應該加重/中國時報社論

新北市女消防隊員賴文莉在救護車禍傷患時,遭到酒駕者撞擊,左小腿因傷勢過重而截肢。正值青春年華的她,原本正要展開美好的人生,卻因為他人酒駕肇禍,人生因此而變調。雖然外界對警方的處理有諸多批判,但酒駕為害社會的問題,更值得各界重視。

這位女消防員的不幸遭遇,不但令家人痛心不捨,社會也深感同情。未婚的賴文莉年僅廿七歲,雖然畢業於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但因為家庭經濟狀況並不富 裕,為了貼補家用,選擇參與基層消防特考,錄取後分發至二重分隊服務才一年多,就遭此飛來橫禍,失去了左小腿,往後復健之路料必艱辛,要重新在人生道路上 恢復步伐,也將需要一段痛苦而漫長的努力。

但警方對此事的處理,卻引發了爭議。因為賴文莉遭酒駕車撞斷腿時,現場並沒有警察在後方亮燈警示及引導交通。而且在醫院替嫌犯進行抽血酒測後,尚未製作筆錄,因為嫌犯表示家中有事,就直接讓他回家。所幸最後及時將他找回,才沒有發生嫌犯逃亡的狀況。

警方的處理確實有疏失,因為安全維護上的一個小漏洞,就可能造成終身遺憾。不過更嚴重的問題,是酒醉駕駛已經成了馬路上的不定時炸彈,對社會大眾的生命安全,形成無法掌握的恐怖威脅。

依據現行法律,酒測值超過○.五五即觸犯刑法公共危險罪,可處一年以下徒刑與吊照等處分,但實際狀況卻常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在司法實務上,酒駕往 往以易科罰金來處理。掏錢即可了事,這樣的處罰,對有些人根本是不痛不癢。還曾有藝人酒駕撞死護士,判決結果是五十天拘役,過失致死罪為六個月有期徒刑, 且均得以易科罰金,最後還緩刑兩年。

酒駕可以對不特定的他人造成生命威脅,但台灣法令與司法實務,對酒駕的嚴重性卻不夠重視。而在一般人的觀念裡,除非出了事,否則酒駕只被視為個人行為的疏失,並不算是犯罪,只要能平安到家就啥問題也沒有。這讓酒駕行為持續受到縱容,也讓酒駕肇事的悲劇不斷發生。

根據交通部的統計,今年上半年車禍死亡人數近千人,是五年來同期首次不減反增,而其中又以酒駕死亡最多,上半年有兩百一十四人死於酒駕,比去年同期增加 四.三%,幾乎每五人就有一人是死於酒駕肇事。而據統計,台東民眾因酒駕導致公共危險案件,更高達檢察官審理總案件近四分之一,讓台東監獄人滿為患。

相對地,許多先進國家都把酒駕視為犯罪,並且處罰非常嚴厲,務必讓駕駛人不敢心存僥倖。在美國,酒駕造成傷亡可以二級謀殺罪起訴。聯邦和各州政府不斷強化 法律嚴懲酒駕,血液酒精濃度標準也日趨嚴格。初犯、未造成傷亡、無逃逸行為者,通常吊銷駕照六個月,有的州還會沒收汽車。五年內再犯則吊銷執照兩年,罰款 和刑期加倍。日本酒駕肇事可處五年徒刑;在英國,除了扣照還可能關上六個月。

而且,和美、日、英、德、澳洲等國比較,我國規定的血液酒精濃度○.一一%、呼氣酒精濃度○.五五mg/L為取締酒駕及移送公共危險罪的標準,也比其他國家都要寬鬆。瑞典規定駕駛血液酒精濃度逾○.○二%,呼氣酒精濃度逾○.一○Mg/L,即達違法取締標準。

世衛組織的數據顯示,全球每年約有一百卅萬人死於道路交通事故,酒駕即是其中一項重要原因。顯然,要遏止酒駕行為,台灣必須採取更嚴厲的防治措施,並且修法讓酒駕標準更加嚴格,司法單位也必須重視酒駕對社會的危害,處以足夠的懲罰。

期望駕駛人自我提醒是不夠的,因為喝酒會影響反應和判斷力,包括能不能及時踩煞車,也包括自己應不應該開車,以及是否應更小心顧及自己與他人的安全。要替 全體民眾拆解酒駕這顆不定時炸彈,需要相關單位多用些心力。否則,我們只會對一椿又一椿的悲劇,發出一次又一次無力的唏噓。

(中國時報)
--
全球金融有如灰姑娘 將現原形/葉家興(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研究所客座副教授)

全球股市在第三季蒸發了五.三兆美元,幾乎相當於日本或中國全年的國內生產毛額。恐慌指標VIX波動指數單季上漲一六○%,創下有紀錄以來最大單季升幅。 更不妙的是,歐美金融股和金磚四國股市全是重災區,普遍跌幅高達二成五以上。眼下,就像午夜前的倒數時刻,所有人都知道派對已近尾聲,而灰姑娘再也找不到 她的南瓜馬車了。

聯準會在金融海嘯後兩波量化寬鬆,注入市場大量流動性。但除了提供金融炒家便宜子彈以外,失業率居高不下,股市回歸原點,房市波瀾不興,柏南克期待的「財富效應」完全落空。在美國主權評等遭降級之後,在市場熱錢仍然充沛之際,聯準會已經難以大手筆灑錢了。

事實上,歐美國家以低利率和借貸撐起的金融榮景,缺乏對實體經濟的實質投資,便宜行事的經濟成長已經走到盡頭。人民要減債,政府要減赤,撙節開支乃是必 然。對仰賴出口的四金磚或四小龍而言,面對今年西方社會冷清的感恩節與聖誕節,意味著訂單萎縮,意味著未來一季肯定不會舒坦。

而且我們還有一個希臘違約這個活火山。表面上歐盟領袖都希望維持團結和諧的大家庭,但人民的選票恐怕會揭露國王的新衣。沒有一個辛勤工作國家選出的民選領 袖,會拿自己選民的血汗錢,提供給另一個國家來維持高福利。希臘人工作一年領十四個月薪水,四五十歲退休每月可以繼續領七至八成的退休金,享受愛琴海沙灘 太陽。德國人要比希臘人多工作十年才退休,也沒有那麼多薪水和退休金可領。不消說,不少德國人對希臘人的工作態度感到不滿。

花蓮縣前陣子不是打出中小學「零元入學」的政策嗎?這種地方德政當然令外縣市人羨慕不已,但至少錢是來自自給自足的地方財政。如果今天花蓮縣民全部年終獎 金一律三個月,工作可以提早十年退休,退休金也比其他縣市優渥,而所有額外薪水和福利都來自縣政府對外舉債。當縣政府無力負擔飆高到年利率二○%的利息 時,其他縣市政府還有義務幫助花蓮紓困嗎?試問,在同一個貨幣區內,只高調奢談兄弟之邦,不問財政紀律與福利公平的制度,能永續維持嗎?

而希臘違約不會只是小國的問題而已。所有擔保品、抵押品、信用違約交換以及更為複雜的衍生性商品,都會出現大規模價格下滑。槓桿程度比美國同業還高的歐洲 銀行體系,會發現手中不值錢的垃圾債券變得更加一文不值。資金斷鍊的連鎖反應像連串火山爆發一樣,比海嘯來得更為凶險。人們會真正理解巴菲特的先見之明, 衍生商品真的像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二十世紀的兩次長期空頭循環大約都持續十七年之久,等歐元實驗爆炸的灰飛湮滅之後,也許是二○○○年開始的空頭循環真正進入尾聲的時候。

(中國時報)
--
積極迎接老人時代/邱天助(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教授)

重陽時節,總是見到一些縣市首長出現在幾個應景場合,續演送紅包、「餵食」人瑞的傳統戲碼,以示對老人的尊崇和關懷,卻很少看到有政治人物深層的去思考台灣老年生活上的結構性問題,提出更友善老人的根本策略。

從批判老年學的觀點,當前老年人最主要面對的問題是,國家和社會如何生產或創造他們,並且如何去形塑老年個體的日常生活經驗。更明確的說,全國二五○萬的 老年人口最根本問題,就是國家和社會不斷的將老人視為「問題」,認為他們會降低經濟成長率,提升依賴人口的扶養比率,成為社會的負擔。

一些「老人問題」專家更指出,老年人口的成長還會導致健康照護、社會保險和福利支出大幅增加,最後拖垮國家財政、導致國家破產。在這種理所當然的老人等同 於問題的邏輯推論下,於是整個台灣社會幾乎都感染了「老年恐慌症」,將老人視為一顆足以摧毀國家社會的核子炸彈。然而,對老人而言,這種罪名何其沉重。

其實,在不可避免的社會高齡化趨勢下,我們更應該以積極、正面的態度,去迎接人口老化的事實,否則,平均餘命的延長,就變成社會的一大諷刺。世界衛生組織 即指出,人口老化是人類最偉大的勝利,是公共衛生政策,以及社會、經濟發展上首要的成功故事,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社會成就。當然,它也形成二十一世紀最大 的挑戰。

傳統上,老年會讓人聯想到疾病和依賴,但這並非必然的現象,也是落伍的想法。如今,應該有新的思維典範:老年人不是經濟的耗費,而是積極的參與者,也是發 展上的貢獻者與「受益人」。早在十年前,世界衛生組織就提出「積極老化」(active ageing)的政策架構,擴大老年的健康、參與與安全的機會,提升晚年的生活品質。雖然,人口老化可能造成健康照顧成本的提升,然而在經濟合作開發組織 國家的研究發現,成本增加的原因主要是:低效率的照顧輸送服務、「基礎結構」的錯誤投資、付費體系的錯誤誘導、高成本科技的不當使用,僅有人口老化不會導 致國家財政的失控。

台灣也在倡導「積極老化」概念,卻把責任和重點偏向老年個體,忽略政府應扮演的角色。比起年輕時候的漂蕩和流移,老年人往往是地方守護者,「積極老化」的 老年政策應為老人創造友善的生活環境。世界衛生組織在二○○七年的國際老人日,發布「老年友善的城市指南」,從設備、建築物,到都市環境、交通設施等;整 合福利、醫療、保健、生活輔具、保險及建築等相關專業,建立包括軟硬體服務系統及財政規劃等制度。具體的友善城市的評量項目包括:愉悅和清潔的環境、綠色 空間、照明、休憩的地方、人行道、十字路口、可近性、安全的環境、散步道、腳踏車道、電梯、扶梯、斜坡、入口、通道、防滑地板、陽光、醫療、娛樂…等。

目前,台灣除嘉義市政府正積極營造成為老年友善城市外,其他縣市很少看到完整規劃。包括老年人口最多的台北市、新北市和高雄市,以及老年人口比率最高的嘉義縣、雲林縣、澎湖縣,幾乎很少提出對老人友善的重要做為。

據經建會推估,台灣的老化速度將自十年後開始「起飛」,未來四十年內,國內老化指數將成長五.七一倍,老化速度也是全球第一,最快在二十二年後,會超越日 本成為全球最「老」的國家。因此,當人口老化已是不可避免趨勢時,老年政策再也不能化約為「問題老人」的政策,或只為一些「問題老人」而服務的政策,而應 積極思考高齡化對台灣社會未來所形成的機會與挑戰。

(中國時報)
--
生之者「寡」,食之者「眾」/工商時報社論

禮記大學篇:「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這段話足可對於八月以來風風雨雨的歐債危機,提供一個嶄新的詮釋與警 示。亦即歐債危機的表象是歐豬五國欠缺財政紀律,以致財政收支困難,引發主權債務危機,從而影響歐美銀行業的流動性,導致全球金融市場震盪;另方面則是, 二次大戰之後的嬰兒潮,從本世紀開始,逐漸轉為退休潮,在「生之者『寡』,食之者『眾』」的趨勢下,人口結構的變化導致財政結構的惡化,也引發金融市場的 激烈動盪。

論者常以此次歐債危機造成的金融市場震盪與2008年的金融海嘯相提並論;其實,外觀上二者確有相似之處,但在成因方面,二者迥然不同。2008年的金融 海嘯,嚴格說來是華爾街(及倫敦金融城)的一群惡棍(投資銀行業者),在不合宜的薪酬制度驅策下,為求自身的利益,將不良資產經過層層包裝,騙過信評機 構,製成糖衣毒藥行銷各地,從而引發金融泡沫危機;且因金融泡沫破滅後流動性短缺,導致投資就業不振,而使惡棍原產地的美國、歐洲,至今景氣復甦仍然十分 遲緩。不幸的是,「屋漏偏逢連夜雨」,病體尚未復原,歐債危機接續引爆,致使歐美各國政府陷於黔驢技窮的困境。

歐債危機與2008年的金融海嘯,本質上就不相同。前者(歐債危機)是主權債務的支付能力問題,而金融海嘯則是純粹的金融泡沫。歐債危機中,以歐豬五國而 論,有些是為搶救2008年金融海嘯,以致政府支出投入過多,從而財政發生困難,例如愛爾蘭;也有因政府體系一直膨脹,以致長期入不敷出,使政府財政無法 負荷,例如義大利。但不論成因為何,都是屬於「生之者『寡』,食之者『眾』」的問題。如果人口與就業結構,能夠發揮「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 者舒」的機能,則無論是為了2008年緊急救市,或是因政府規模持續擴大,只要禮記大學篇的前提條件存在,則都可以阻止主權債務危機的發生。

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若以中國戰區的終戰年(1945年)起算,則迄今已經超過65年。換言之,若是當年出生的嬰兒,至今已經滿65歲而達到強制退休年 齡。實際上,大約自西元2000年起,嬰兒潮就開始轉為退休潮,人口問題就由擔心過多轉為擔心不足。二次大戰後,因為嬰兒潮所呈現的人口快速增加趨勢,引 發全球各國對糧食與資源不足的顧慮,因此聯合國曾大力推動家庭計畫,以避免馬爾薩斯「人口論」所言「人口以幾何級數速度增加,糧食以算數級數速度增加」的 長期糧食短缺問題。我國為配合聯合國家庭計畫的推動,曾訂定所謂「一個不算少,兩個恰恰好」的家庭計畫目標。

然而,造成人口暴增的嬰兒潮退潮之後,世界各先進國家因人口增長趨勢逐漸緩和,遂將其勞力密集產業,外移至勞動人口豐裕的「亞洲四小龍」,國際生產的垂直 分工乃逐漸成形。在此國際分工架構下,台灣因有二次大戰後的嬰兒潮,又有大陸撤退來台的大量軍民,因此自1970年代起,經濟快速成長,財政收支健全,誠 所謂「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

不過,台灣在1980年代後期,由於貿易巨額出超,貨幣供給額遽增,使得股價與房地產價格持續飆漲,出現資產價格泡沫化現象。股價指數在1986年平均僅 為945,1989年飆升至8,616,至1997年仍達8,411;大台北地區房價指數,1986年平均僅為24.0,1994年飆升至125.7,遂 使民眾工作意願降低,轉為競逐資本套利。另外,1990年代以後,台灣不但出現少子化問題,同時高齡化問題也日趨嚴重,因而勞力密集產業外移,經濟成長減 緩,財政收支惡化。

美國這個所謂「民族大熔爐」的國家,對於人口成長減緩,則採修改移民政策方式因應。美國移民法於1990年代進行重大修正,新法於1990年11月29日 由老布希總統簽署生效。美國原本每年需要80萬的移民,新法因提高了全球移民限額,而使移民人數在新法實施後繼續攀升。特別是移民法實施後的前三年,每年 入境移民均突破百萬大關,其中有85%是從14歲到44歲之間的青壯年,不但緩解了人口老齡化趨勢,也為美國提供了充足且高素質的勞動力資源,從而為美國 帶來超過10年的的經濟榮景,甚至在柯林頓總統任內(1993年元月~2001年元月),美國財政收支曾有高達5,590億美元的財政剩餘。這也是「生之 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的例證。隨後接任的小布希總統,卻因駐軍伊拉克及阿富汗等地,八年任期後財政反呈巨幅赤字。

坊間流行一句歇後語:「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雖是民眾的打趣說詞,卻也真實反應嬰兒潮轉為退休潮之後,各國所面臨的財政困境。綜觀近期各 國政府對歐債危機的處理,可以看出迄今所提對策,都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急就章止血方案;我們認為若要根本解決問題,唯有從人口結構對財政與金融 的影響著眼另起爐灶,方為上策。

(工商時報)
--
貧窮海VS.富裕島/周慧如

「在這個僅存在少數『富裕島』,與一片『貧窮海洋』的世界,還要不斷增加有錢人的財富,合理嗎?」最近看到印度生態學者Madhav Gadjil的這句話,感觸頗多。

Gadjil在1995年就提出了這個疑問,當時大概是沒人理。在90年代,臭氧層雖然已經破了大洞,但國際間更熱中討論的是全球化,國與國如何撤除壁 壘,企業進行跨國界管理,讓資金、貨品、人員自由來去。有本事的人,在這股趨勢下,布局全球,無法自我提昇的人,終將被淘汰。但是,人不是存貨,該如何被 淘汰?

WTO堪稱為全球化趨勢的推手,當初成立的五大宗旨包括保證充分就業;擴大貨品與服務貿易;保護環境永續發展;確保發展中國家權益;建立一個完整的多邊貿 易體制等。除了擴大貿易外,無一實現,莫怪往後一遇WTO、世銀、八大工業國等重要會議,由勞工聯盟串連成的團體群起發動反全球化抗爭,獲致的成效是,這 些國際會議的舉行天數愈來愈短。

全球化一經啟動,已難回頭,各國政府意識到近年來貧富差距有加速擴大的現象,但不能全以「全球化」為藉口而呈現無解,因為問題根源還是在於政府沒有制定明 確、公平的遊戲規則,以公共政策限制企業在私利導向下,無限制擴張,縱容大企業有機可乘、有洞可鑽,對政府高官進行遊說、獻金,影響政策,讓企業高層將少 數股東的最大利益擺在最前面,而忽略應盡的社會責任。

在經歷2008年金融海嘯後,Gadjil多年前的話,說到許多陷落的中產階級心坎裡。最近美國主要都市發生數起示威,就是要求政府改變只嘉惠頂層1%有 錢人的經濟政策。連巴菲特也公開呼籲美國政府加重富人稅,可是有相同想法的富豪畢竟不多,但是想想看,有錢人的小島就算富裕如天堂,四週盡被一望無垠、波 濤洶湧的貧窮海洋所包圍,日子會安穩嗎?這是政府該改變的時候到了。

(工商時報)
--
反對緊縮改革 希臘再發動24小時大罷工

希臘工會再度發動24小時大罷工,以抗議政府的緊縮措施。希臘公服部及民營企業各工會聯盟表示,需要發動大規模群眾抗議,才能向政府表達民眾強烈反對緊縮改革的立場。

這是自從希臘當局宣布財產稅改革及三萬名公務員停職停薪後,首次出現全國大罷工。工會表示,學校今天停課、渡輪停駛,飛機航班取消,醫院也只剩急診室。一些比較激進的工會成員誓言,將破壞政府的改革措施。

希臘發動罷工的同時,歐元區財長也延緩決定發放下一期希臘紓困金。而希臘財長表示,到十一月中旬前,政府還有足夠的現金給付退休金、公務員薪資及公債。

在此之前,希臘曾表明,雅典當局急需基金紓困,否則到十月中旬後,希臘可能倒債。目前希臘政府裡外受敵,國際要求希臘必須達到減赤目標才發放紓困金,但是為了達到目標實施的緊縮措施在國內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罷工浪潮。

大批民眾昨天已經圍堵政府大樓,示威抗議,多數希臘人都認為,緊縮措施只會扼殺希臘經濟成長的機會。

(中廣新聞)
--
只有iPhone 4S 不見iPhone 5 蘋果迷失望

定十月十四日上市

蘋果公司新iPhone將於今天凌晨正式發表,在蘋果加州古柏迪諾(Cupertino)總公司,由新任的執行長提姆庫克擔綱發表,穿著黑襯衫和牛仔褲上 台,和賈伯斯招牌的黑T恤配牛仔褲十分相似。不過,蘋果迷引頸期盼的iPhone 5並未現身,而是由新改款的iPhone 4S獨領風騷,第一波將在十月十四日上市。

庫克一上台即表示,「這是我擔任執行長以來,第一次發表新產品。我愛蘋果,對於我的新職位感到很興奮!」甚至還拿台灣HTC手機的顧客滿意度和蘋果iPhone相比。

《華爾街日報》記者評論,庫克延續賈伯斯風格,介紹新產品前先強調蘋果公司如何比其他公司更快完成「不可能的壯舉」,連說話的語氣都有賈伯斯的味道。接著 iOS軟體資深副總裁福斯托接棒演說,強調蘋果應用程式下載數已經超過一百八十億,iPhone今年第二季銷售大幅增長一二五%等傲人數據,演說進行半小 時後,華爾街日報記者評論「這部分的演說開始有點像電視購物,因為這些(數據)我們以前都聽蘋果說過了。」

在眾所矚目的iPhone上,蘋果並未推出iPhone 5,而是iPhone 4S上陣,它外觀與iPhone 4一樣,但改用與iPad 2一樣的A5雙核心處理器,中央處理器速度快兩倍,圖像處理速度最多快七倍。電池續航力提升,3G版iPhone 4通話時間八小時,wi-fi版通話時間九小時,同時還配備了新的八百萬相素相機,錄影畫質提升到1080p,還加上防手震功能。

蘋果本次發表會中,另一個重點是iOS 5十月十二日上市。

由於蘋果下令封口,國內電信業者對於新機尚無回應,但有業者私下表示,希望可以在耶誕節前上市,讓國內iPhone迷有個溫馨的耶誕夜。

對蘋果推出新機,紐約時報指出,儘管蘋果的新產品吸引了媒體注目,但不容忽視的是,數百萬人考慮購買新iPhone之際,卻還有更多人考慮購買蘋果的競爭 者所推出的Android手機。就連應用程式開發商也注意到這股趨勢,不會把雞蛋全放在蘋果一個籃子裡,這與一年前的狀況大不相同,凸顯出蘋果面臨更嚴峻 的競爭態勢。

而由國際顧問公司Interbrand公布最新全球百大品牌排行榜,可口可樂公司連續第十二年位居榜首。蘋果公司從第十七名大幅進步到第八名。宏達電則首度擠進百大品牌,排名第九十八。

Interbrand公司執行長法拉普頓表示:「這不僅因為蘋果製造了相當好的產品,更因為該公司創造了全新的生活方式。」他說:「檢視全球購買平板電腦的意向,八成五消費者點名iPad,其他個別競爭者都沒有超過五%。」

排名前十大的品牌中,IBM排名第二,微軟、Google、英特爾、惠普也名列前十大。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