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去年10大死因// 癌症、心臟病、肺炎前3名
衛福部昨公布去年度國人十大死因,癌症蟬聯卅九年死因之首,奪走五萬多條人命;但第三名「肺炎」、第八名「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分別較前年減少九.五%、十.二%,衛福部認為,可能跟去年全民防疫戴口罩、注意健康有關。
去年度死亡人數共十七萬三○六七人,較前年減少二三五七人,但光是十大死因人數合計十三萬四六七六人、佔總死亡人數的七十七.八%。不過因總死亡人數減少,除二○一六年出現霸王級寒流導致死亡人數與死亡率負成長外,去年也是近十一年來唯二的負成長。
去年十大死因依序為癌症、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事故傷害、高血壓性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與前年相較,高血壓性疾病排名由第八名升到第七名,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則降為第八名。
全民戴口罩 肺炎死亡人數大降
衛福部認為,肺炎和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死亡人數大降、減幅最大,這應該和去年國人高強度防疫有關。不過十大死因的「肺炎」並未包含武漢肺炎,未來因武肺死亡人數也不會列入「肺炎」項目,應會單獨列出。
雖然肺部疾病減少,但心血管疾病致死人數卻增加。去年度和前年相較,高血壓性疾病增加七.二%、糖尿病增加三.二%、心臟疾病增加三%,死亡人數增加較多。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醫師王宗道說,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數增加原因,可能跟去年疫情期間很多病患不敢就醫有關,若未規律服藥病情就很難控制,特別是高血壓病患,若一個月沒控制好,中風機率增加五成到七成。
他提醒,今年疫情更嚴重,心血管疾病病患不要拒絕領藥或服藥,在家也要勤量血壓並注意控制病情,避免慢性病惡化。
成年男注意 10大癌症 攝護腺癌竄升
衛福部昨公布去年度國人十大死因,癌症連續卅九年居首。國人十大致死癌症中肺癌蟬聯十一年榜首,與前年相較,攝護腺癌排名往前竄升、口腔癌則往後退,衛福部認為,這應和口腔癌篩檢普及有關。
去年有五萬一六一人因癌症死亡,佔總死亡人數約廿九%。不過去年癌症死亡率微幅下降,去年癌症死亡率每十萬人口中有二一二.七人,是自二○○九年來首度下降。
十大致死癌症排名依序為肺癌、肝癌、大腸癌、女性乳癌、攝護腺癌、口腔癌、胰臟癌、胃癌、食道癌、卵巢癌。
與去年相較,攝護腺癌排名由第六名往前提高到第五名,口腔癌則降為第六名;就長期觀察來看,攝護腺癌、胰臟癌、卵巢癌排名往前,胃癌排名往後。
汐止國泰醫院院長李毓芹表示,肺癌與基因及內、外在環境息息相關,但要減少致癌因素較為困難,再加上早期肺癌完全沒有症狀,當有症狀產生時「已經太晚了」,因此肺癌依舊位居癌症榜首。
不過李毓芹說,現在肺癌有很好的治療藥物,若能早期發現並接受治療,死亡率就越低;為能及早發現肺癌、降低死亡率,李毓芹建議要定期做健康檢查,並且要有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或照胸部X光,才有機會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一等親有病史 40歲就應篩檢
台安醫院泌尿科醫師葉亭均表示,攝護腺癌與年紀、遺傳相關,年紀越大較容易發生,若一等親有罹患攝護腺癌,發生率也會比較高,建議高風險群民眾四十歲就可以做攝護腺特異抗原(PSA)篩檢;一般人則約在五十歲做PSA篩檢。
(自由時報)
--
11年來 台灣首次死亡人數負成長
衛福部公布去年十大死因,癌症連續卅九年居十大死因之首,但前年第七名的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去年降至第八名,高血壓則是從第八位提高至第七位,其餘排名與前年一致。此外,去年死亡人數是近十一年來首次負成長,為何反轉?衛福部指出,因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患者減少一成,分析與去年國人齊心抗疫有關。
衛福部統計處科長陳雅俐表示,慢性下呼吸道前年居死因第七名,去年降為第八名,主要是慢性上呼吸道疾病減少,推測是因為國人去年勤洗手、戴口罩,降低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發生;不過,高齡化社會下,高血壓患者增加百分之七。
台灣去年死亡總人數與前年相比,減少百分之一點三,標準死亡率減少百分之四點三,死亡人數近十一年首次負成長,上次負成長為民國九十八年。
長庚醫院耳鼻喉部教授級主治醫師李學禹指出,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炎、氣喘,誘發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的危險因子有空汙、吸菸、油煙,去年疫情期間,國人幾乎都戴上口罩或減少外出,降低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被激發的機會,相信明年相關疾病死亡人數還會再下降。
男性十大死因排名與前年相同。女性十大死因中,血管性及未明示癡呆症上升一名。北榮失智治療及研究中心主任王培寧指出,女性罹患失智比率高於男性,失智症引起身體機能退化,最終多因感染過世,國外十大死因失智症一直在榜上。
事故傷害排行第六,以機動車交通事故為最大宗,去年二七七六人因此過世。蓄意自我傷害不在十大死因榜單,位居第十一名,十到十四歲、五十到五十四歲、八十五歲以上與前兩年相比,人數皆攀升。衛福部心口司長諶立中表示,青少年輕生與網路世代缺乏人際支持有關,五十到五十四歲則受經濟因素影響,八十五歲以上則與疾病有關。
癌症死亡時鐘 變慢3秒
癌症去年奪走五萬多條人命,衛福部統計處公布去年台灣十大癌症,肺癌與肝癌連續位居前二名達四十一年,不過去年癌症死亡人數為十一年來首次反轉,癌症死亡時鐘則是十二年以來首次撥慢,與前年相比慢了三秒。
去年每十分卅秒有一人因癌症死亡,每天約一三七人,死亡年齡八成六集中在五十五歲以上。
去年十大癌症依序為氣管、支氣管和肺癌、肝和肝內膽管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女性乳癌、前列腺癌(即攝護腺癌)、口腔癌、胰臟癌、胃癌、食道癌、卵巢癌。與前年相比,前列腺癌排名由第六名提升至第五名、口腔癌則降為第六名。
癌症死亡人數自四十五歲後大幅增加,六十五歲到七十四歲為最高峰,去年該年齡層有一萬兩千多人因癌症死亡。
六十五歲到七十四歲前三大癌症為肺癌、肝癌、大腸癌,但八十五歲以上,第一名為攝護腺癌、肺癌、肝癌。
攝護腺癌從六十五歲的第七位,到了八十五歲飆升為癌症死因第一位,顯示隨年齡增長,因攝護腺癌致死機率愈高,肺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胃癌也有相同情形;女性乳癌及口腔癌發生率,則隨年齡走低。
去年癌症死亡時鐘比前年撥慢三秒,但相較於民國九十年癌症時鐘為每十五分鐘四十五秒,仍舊愈來愈快。
衛福部呼籲國人利用四癌篩檢,透過糞便潛血、口腔黏膜、乳房攝影及子宮頸抹片檢查,及早發現與治療。
(聯合報)
社會
PO稱郭董垃圾 鴻海前員工改判無罪
前鴻海集團員工黃姓男子,在鴻海創辦人郭台銘退出總統選舉後,連2天在PTT貼文指郭台銘是「垃圾」、「他媽媽還沒死喔?」等語,一審台北地院將黃男判拘役60天。上訴後高等法院認為,依黃男言論前後文義,僅是個人主觀對郭的評價與不滿情緒,雖使用負面用語,使郭感到不悅,但非以毀損郭的名譽為唯一目的,且評論與公益有關,昨天改判黃無罪定讞。
黃男2019年10月在PTT推文後,郭台銘認為黃男所為貶損其人格尊嚴和名譽,控告公然侮辱等罪;黃男否認該推文是他所為,且不是指郭台銘。一審法官比對IP位址,認為是黃男所為,所言已貶低他人人格及社會評價,判處拘役。
高院審理認為,黃的推文可看出主要是討論郭台銘任用女性發言人,並討論郭母的生存現況,非以粗鄙言論對郭辱罵,應只是個人對郭的主觀評價,黃的評論也事涉公益,將他改判無罪。
黃男原是鴻海頂埔園區員工,離職後,目前在科技業擔任工程師。
(自由時報)
--
1顆子彈1死1傷案逆轉/搶槍誤觸扳機 傷者變被告
男子林哲男攜槍邀友人王證凱,找積欠債務的情敵王達元談判起衝突,子彈貫穿王達元右臂後,擊中王證凱致死,高雄地院以殺人等罪將林判刑19年6月。上訴後高雄高分院審理認為,當時是王達元搶奪林男手上的槍枝,誤觸扳機鬧出人命,改依過失致死罪判林8年2月;受傷的王達元,則從被害人變成被告,也要負起過失致死責任,另由檢方分案偵辦。
凶手改依過失致死罪判刑
全案於2020年3月30日發生在高雄市鳳山區鳳翔公園,槍擊事件造成1死1傷。高雄地院同年12月底宣判,認為案發當時2名王姓男子扭打,林近距離朝王達元開槍,子彈貫穿他右前臂,射入王證凱左後背致死,依殺人罪判16年、槍砲罪則判4年,合併執行19年6月;林男上訴。
傷者也要負過失致死罪責
高雄高分院審理認為,兩名王姓男子混戰時,林持槍加入,以槍托毆打王達元頭部,王達元見林男有槍,趨前搶奪拉扯,不慎誤扣扳機,自己被子彈打中,貫穿右臂後再射中王證凱,致王證凱死亡。二審認定林男應負過失責任,改依過失致死罪判刑4年6月,槍砲部分刑度不變,合併執行刑8年2月。
(自由時報)
--
透天厝種迷幻蘑菇 觸10年刑重罪
原本與女友經營貴賓狗繁殖場、收入不錯的三十三歲陳姓男子,因生意受到武漢肺炎疫情影響,竟在自住的高雄市岡山區獨棟透天厝栽植「迷幻蘑菇」毒品。保三總隊循線查獲,在現場起獲六.四公斤迷幻蘑菇,為緝毒機關歷來查獲量最大的迷幻蘑菇栽種場。
迷幻蘑菇是二級毒品西洛西賓的俗稱,外型與香菇無異,連陳母也渾然不知兒子在種毒菇,以為是種一般食用香菇。陳男製造、販售二級毒品,面臨十年至無期徒刑重罪,不過因其坦承犯行,檢方昨起訴後,陳男獲台中地院裁定十萬元交保。
警方去年在台中市破獲張姓男子種植大麻,現場起獲三十四公克乾燥迷幻蘑菇,循此追查,進一步逮捕出貨的陳男,查出陳男從國外購進「孢子印」(菌褶或菌管中的孢子散落沉積而成,可用來培植)培養栽種,網售找到客戶後,再利用坊間無人商店寄貨交易。陳供稱販售半年,約獲利數十萬元。
迷幻蘑菇超毒 有人錯亂跳樓
保三總隊在高雄查獲「迷幻蘑菇」栽種場,警方說,西洛西賓(迷幻蘑菇)含有裸蓋菇鹼及脫磷酸裸蓋菇素,可干擾大腦神經系統的信號傳遞,具有強烈迷幻作用,施用後會產生多重幻覺加疊及時空錯置,且藥效影響甚長,對服用者所產生精神病性障礙最長可達1年,甚至可能危及性命,呼籲國人千萬不要碰觸。
相較於大麻,迷幻蘑菇目前在毒市流通比較少,之前有其他警政單位查獲民眾試驗性的栽植,還未流通販售就被破獲。
警方說,施用迷幻蘑菇的人,多數是曾在歐美國外旅居時接觸到,因迷幻效果很強,國外曾發生有人服用後,有如飛翔般,結果從高樓處墜樓死亡案;也有使用者的肝腎等器官,受到嚴重傷害。
至於被告陳男用來培植的「孢子印」(spore print),也可稱作孢子紋,它是指高等菌類的孢子集中散落、沉積在某一接收處所形成的印跡。
真菌的孢子就像植物的種子一樣,是它們繁衍後代、生生不息的秘密武器。對於許多呈傘狀的真菌來說,它們的「小傘」下面常常會有放射狀排列的菌褶,而成千上萬的孢子就藏身在其中。
趁這些孢子未離開之前將蘑菇採回來,去掉菌柄,將菌蓋扣在紙上,過一段時間後,紙上就會留下一層清晰的孢子印跡,即「孢子印」。
(自由時報)
--
網上學的 繁殖場老闆改當毒菇農
從事寵物犬繁殖販售的陳姓男子,因疫情衝擊生意,防疫期間從網路學習栽種迷幻蘑菇(二級毒品)資訊,在自家栽培種植,轉行當起「毒菇農」,透過網路兜售牟利;保三總隊在陳男住家查獲六點四公斤迷幻蘑菇及培養製造設備,台中地檢署日前依毒品罪起訴陳男。
警方去年四月在台中市華美西街破獲張男栽種製造大麻案,在證物中發現乾燥迷幻蘑菇,經追查鎖定貨源來自高雄市岡山區的陳男,去年十一月於陳男住處查獲六點四公斤西洛西賓毒品(俗稱迷幻蘑菇)、培養烘乾製造設備。
陳男(卅三歲)家境優渥,原本與女友經營寵物犬繁殖場,因疫情影響,轉行成為「毒菇農」,警方搜索時,他起初還裝傻,辯稱是種植一般食用香菇,連同住的媽媽也不知兒子栽植毒菇,以為是一般香菇,得知後相當詫異。
陳男供稱,他從網路習得迷幻蘑菇相關資訊,由國外購進「孢子印」自行培養栽種、製造、烘乾,自己試吃確保無虞後,半年前透過網路以每公克批發價四百元、零售價八百元,於網路社群兜售,再利用無人商店進行收寄貨轉手交易。
西洛西賓在國內列二級毒品,因含有裸蓋菇鹼和脫磷酸裸蓋菇素,可干擾大腦神經系統的信號傳遞而具有強烈迷幻作用,服用後可產生多重幻覺加疊及時空錯置,恐危及性命,又因藥效影響長,服用者產生精神病障礙最長可達一年。
(聯合報)
--
無人機蒐證 警逮4嫌盜挖砂石
高市警方出動無人機隊蒐證,在六龜山區查獲4人盜採集團開挖農地,歹徒在清晨5點人煙稀少時段犯案,估計3個籃球場、約4000噸砂石慘遭盜挖。
六龜警分局偵查隊長許強生說,歹徒利用凌晨5點人煙稀少時段犯案,估計近半年期間堆積篩選大、小砂石,外運謀利約4000噸,警方循線緝獲黃姓主謀(53歲),並在現場緝獲蘇嫌等4人操作挖土機。
六龜分局長李崇偉強調,偏鄉及原民區美麗山河幅員遼闊,民眾應經常巡視未使用農地及山坡地,勿聽信不法之徒以整地、租地等讒言輕易出租,避免涉及破壞國土犯行。
(自由時報)
--
六龜盜採砂石 挖3籃球場天坑
高雄一名五十三歲黃姓男子,以整地名義向不知情地主接洽,私下卻夥同蘇姓男子等人盜採砂石販賣牟利,還用劣質土壤回填,等於「一塊地扒了兩次皮」,檢警用空拍機發現,遭盜採的農地面積約有三個籃球場大,盜採砂石逾四千噸,嚴重破壞生態環境。
警方歷時五個月、動用上百人次偵查,先在六龜開挖現場逮捕蘇男等人,又溯源拘提黃男到案,橋頭地檢署複訊後,認為黃男涉有重嫌,但無羈押必要,依竊盜罪命黃男限制住居,蘇男等人請回。
據調查,黃男以整地名義向高雄六龜新開地區一名地主接洽荒廢農地,承接後專挑清晨時段以大型機具開挖,挖出砂石篩選後先堆放現地,再轉交砂石車載運販賣,去年十一月至今年五月盜採砂石四千多噸。
由於六龜地處偏遠,卻不時有大型機具、砂石車進出,引起當地居民注意,荖濃派出所員警今年初行經新開地段時,發現原先雜草叢生之地,疑遭不明人士開挖整地,且有盜採砂石及回填廢土跡象,通報六龜分局報請檢察官指揮偵辦。
專案小組利用空拍機蒐證,發現不只砂石被盜採,還有回填劣質土方跡象,估計面積約有三個籃球場大,現場並堆積大量篩選完畢之大、小石頭,疑似外運牟利。
檢警日前持搜索票前往盜採地點及被告處所等地搜索,當場查獲蘇男等四人正用挖土機盜採砂石,查扣挖土機、砂石車等犯案工具,另拘提負責人黃男到案。
對於盜採砂石一事,蘇男等人都辯稱不知情,辯稱是受雇替別人工作;黃男則坦承採運砂石販賣牟利,但否認有載劣質土壤回填。
檢方指出,民眾未使用的農地、山坡地,應該經常巡視,勿聽信不法分子以整地、租地等名義,輕易承租予他人,以免遭有心人士利用盜採砂石,如再回填不明廢土,將危害農作物生產及生態環境。
(聯合報)
--
立院三讀/延攬外國專才 放寬來台居留
全球頂大生來台工作 簡化程序
為強化延攬外國專業人才,立法院院會昨天三讀通過「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修正案」,教育部公告世界五百大頂尖大學的畢業生,無需兩年工作經驗,即可在我國從事專門性或技術性工作;外國特定專業人才的特殊專長,增列國防領域;本次修法也放寬外國專業人才永久居留我國條件並顧及家庭團聚權益。
行政院提案指出,為強化延攬外國專業人才,簡化申請工作、居留的程序,增加外籍人才長期留在台灣誘因,並完備其家庭團聚及社會保障需求,因此提案修法。
三讀條文增訂,外國人取得國內外大學碩士以上學位,或教育部公告世界頂尖大學學士以上學位者,受聘僱在我國從事專門性或技術性工作,無需具備一定期間工作經驗。另,考量配合國防政策,也需有外國專業人才投入,於現行規定的科技、經濟、教育、文化藝術、體育等領域之外,新增國防領域。
外國專業人才 增列國防領域
三讀條文明定,外國專業人才在我國從事專業工作,合法連續居留五年,平均每年居住一八三日以上,並符合四款要件者,可向內政部移民署申請永久居留,這些條件包括:成年;無不良素行,且無警察刑事紀錄證明的刑事案件紀錄;有相當的財產或技能,足以自立;符合我國國家利益。
三讀條文也增訂,外國專業人才、外國特定專業人才及外國高級專業人才在我國從事專業工作,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需申請許可,包括受各級政府及其所屬學術研究機關聘請擔任顧問或研究工作;受聘僱於公立或已立案的私立大學進行講座、學術研究經教育部認可。
針對外國專業人才家屬部份,條文增訂外國專業人才、外國特定專業人才及外國高級專業人才,其本人、配偶、未成年子女及因身心障礙無法自理生活的成年子女,經許可永久居留者,在我國從事工作,不需向勞動部或教育部申請許可。
立委吳玉琴表示,台灣面臨超高齡社會,政府要積極向海外攬才,這次修法適度放寬外國人家屬在台灣永久居留條件外,也放寬教育部公告的頂尖大學學位者留在台灣工作的門檻,以積極留住人才。
(自由時報)
--
縱火奪6命 遠距訊問「生死辯」
男子湯景華七年前與翁姓男子口角官司敗訴,半夜縱火燒機車,害死翁的六名親人,法院從一審至更二審,四度判湯死刑,最高法院昨天開庭進行「生死辯」,因應疫情,合議庭採遠距視訊,與羈押看守所的湯連線,湯辯稱「絕對沒放火」,並自稱有精神官能症、質疑自白證據能力,檢方認為,湯犯案時意識清楚,建請駁回上訴,全案七月二日宣判。
湯景華強調自己和媽媽相依為命,「我去做這種事情,我媽媽該怎麼辦」,辯稱法院判決都是根據警詢筆錄,質疑自白不具有任意性,因為警詢筆錄題目早就製作好了,「我只能順著講是或不是」,請求法官調查有利證據。
湯景華(五十四歲)還說自己有精神官能症,有神經病,法院應該客觀審慎評斷他是不是有做虧心事,要求法院針對證據去審判。辯護律師說,湯智能較低,依據鑑定報告並不是完全沒有矯正教化可能性,更二審量處死刑違法不當。
律師認為,湯景華頂多涉犯過失致死罪,沒有殺人、放火燒住宅的故意,不符合兩公約「情節最重大之罪」;檢察官認為,湯景華因嫌隙而預謀殺人,明知公寓出入口只有一個,卻在深夜犯案殺害無辜六人,主客觀均構成情節最重大之罪。
檢察官也轉述被害人家屬意見,湯景華犯後迄今毫無悔意,也沒有表示賠償之意,家屬沒有原諒湯,請求維持原判決。
(聯合報)
--
BMW衝魚塭 假車禍詐保
王姓男子與同夥涉將BMW汽車開進魚塭,製造假造車禍向保險公司詐保一百五十萬元,另向街友收購人頭帳戶供詐騙集團使用,匯入九百萬元贓款;刑事局追查王男等二十一人到案,檢方依詐欺、洗錢罪命相關被告三至十萬元交保,其餘人請回。
巧合的是,BMW汽車落水前不到一個月,該魚塭才有另個詐團以相同手法假造車禍,保險公司去年中起疑,因而向警方報案。
警方調查,王男(四十九歲)曾向銀行詐貸,前年底透過人頭花一百一十萬元購買一輛BMW七系列中古車,偽造買賣合約投保高額全險;去年二月,陳男(二十三歲)駕車衝入新北市淡水區一處魚塭後從天窗爬出,保險公司理賠一百五十萬元。
去年九月起,王男透過黃姓、譚姓老翁在台北市萬華區接觸街友,以協助申辦貸款或投資博弈網站,每次三萬元收購銀行存摺、金融卡,再轉賣給詐團,並將人頭戶內詐得贓款轉到境外。
刑事局今年一月拘提王男、陳男、黃男到案,四月又拘提十七名人頭、車手,上月再拘負責轉帳的劉男;警方清查人頭戶,有二十一人被假交友、假投資行騙匯入九百萬元,已轉走清空。
(聯合報)
--
正濱漁港火燒船 濃煙沖天
基隆正濱漁港「凱勝廿三號」漁船,昨天加滿油後剛出港船艙竄燒,兩名船員驚險逃生,港邊有多名漁工、船員拉繩索救援其他停靠岸邊船隻,避免受波及。
(聯合報)
--
(聯合報)
--
救護車自撞翻覆釀3傷
台中市一輛救護車昨天行經台灣大道與安和路口,突然自撞公車專用道旁的安全島,車輛九十度翻覆,車內八十歲女患者、家屬及救護員三人送醫,幸無大礙,車禍原因待釐清。
(聯合報)
--
台大國文免修 學生:門檻高
大學國文必修課存廢議題爭論已久,台灣大學昨舉行教務會議,中文系提案「大學國文免修辦法」照案通過,只要學生學測國文十五級分,且情意、知性兩題手寫題皆獲得A等第,並通過中文系自辦的免修認證考試,就能免修,最快一一○學年第一學期實施;至於學生會提案廢除國文必修改列通識,則未獲通過。
不過有學生質疑,國文免修門檻過高,也不利特殊選才和指考學生,批評「免修有跟沒有一樣」。
台大中文系則強調,免修本來就是要讓國文能力優秀學生可免修,「這門檻不算高」;至於特殊選材學生,會在免修制度下另作討論和調整。
台大中文系教授張麗麗引用往年學測分數表示,台大近三年入學新生國文十五級分約一千人,至於國寫題成績,根據大考中心資料推算,近三年全國國文十五級分學生都落在四千人左右,兩題國寫題達A級以上則是四千多人到一萬八千多人,僅一○七年情意題是一八八二人,估符合免修資格人數約八百至一千人。
台大中文系表示,今年暑假就會舉行免修的認證考試,出題將以申論題為主,每題含一篇短文,題型以短文閱讀、批判性詮釋與論述為主。
此外,台大學生會也在會中提案,希望廢除大學國文必修,改列通識課程,但此提案未獲通過。學生會長楊子昂表示遺憾,已要求教務處於下學期召開大學國文必修公聽會,並預計一一○學年第二學期教務會議重啟討論。
(聯合報)
--
新北區間測速檢驗資安 7月出爐
全國區間測速的資安有疑慮而全面暫停,新北3區間測速路段暫停後有2處違規、事故率都上升,新北目前將設備交由台灣商品檢測驗證中心(ETC)辦理資料流向分析。新北交通大隊指出,預計7月初有機會拿到證明,再報請交通部請示是否符合資訊安全,再行恢復執法。
新北建置的3處區間測速路段分別為北宜公路、新店環河路、台64,今年1月暫停使用後,北宜公路違規數從月均數43件上升到317件、事故數從1.68件上升至2.77件,新店環河路違規數86件上升至471件、事故數1.6件上升至3.69件。
新北交通大隊長鄭永裕指出,委託ETC到區間測速設備架設軟體,連續72小時收集伺服器資料是否有不當流入,或是遭到不當入侵,目前正由業者測試中,預估7月初有機會取得相關證明。
鄭永裕表示,目前全台僅有新北進入到資安測試階段,若測試結果認定資安沒有疑慮,將再報請交通部,由中央召集會議討論測試結果是否符合要求,等待中央認定後才會恢復執法。
至於區間測速的精準度部分,新北新店環河路、台64區間測速通過標檢局檢驗,北宜公路尚未接受標檢局檢測,鄭永裕指出,年初因為區間測速資安疑慮,造成送檢精準度也連帶影響,未來不論精準度、資安部分都會送檢。
鄭永裕也表示,汐止區汐萬路的區間測速目前已建置完畢,也在等待送檢;另外新莊壽山路、台64觀音山隧道的區間測速已發包,等待疫情過去後就會開始施作。
(聯合報)
--
21億無人繼承遺產繳庫
財政部表示,今年成功出清不少雙北市精華區土地,統計前五月國有財產署代管處分無人繼承遺產,已有高達21.6億元繳庫,不只創下歷年同期新高,且光這五個月就已遠遠超過過去各年的表現。
今年上半年許多陳年案件結案,其中一位早年過世的黃姓大地主,在台北市文山區擁有30筆土地,但是卻負債累累,由於繼承人全數拋棄繼承後,相關債務歷經司法纏訟40餘年,直到今年2月所有官司完結,才終於獲得結案。
國產署表示,光是黃姓地主一個案件,歸入國庫的相關遺產價值就將近4.6億元,可說是近十年最大案。
(經濟日報)
生活
7月系統轉換 彰化YouBike暫停
彰化縣政府與微笑單車合約6月底到期,新的營運廠商運點科技9月上線,現有公共自行車7月系統轉換,彰化縣城觀處長田飛鵬說,彰化YouBike將暫停營運1個月。
田飛鵬說,目前彰化採YouBike 1.0系統,與全台7、8縣市共用伺服器,彰化率先到期後不續約,微笑單車得在彰化另組獨立伺服器,預計22日切換系統,23至30日仍可營運,但不提供跨縣市借車、扣款服務。
他強調,7月起新伺服器上線後,有1000多根停車柱得逐一測試,由新營運商與悠遊卡、一卡通公司測試軟硬體,整套YouBike系統得暫停營運,預計在7月底完成,屆時可恢復營運。
縣府強調,YouBike暫停營運期間,正好學生放暑假,加上疫情期間,借用次數減少,可降低衝擊與不便;等到9月運點科技上線後,舊系統將逐步汰換,並由新的公共自行車系統 Moovo取代。
田飛鵬說,新系統契約簽到2023年底,將投入300輛電動輔助自行車、1350輛自行車,採取電子圍籬與GPS車輛定位系統,共有66站點,自行車費率不變,但電動車每15分鐘10元,可刷悠遊卡、一卡通,也可用手機掃碼租借。
縣府強調,新舊系統轉換期間,除7月暫停營運,新系統上線前舊系統仍可使用;另外全球晶片供貨不足,但目前Moovo的車輛晶片不受影響。
(聯合報)
國際
抗衡中俄 美歐強化關鍵新興技術合作
華爾街日報十七日報導,美國總統拜登十五日和歐盟舉行美歐高峰會後,雙方計畫在技術規範、產業發展與雙邊貿易上強化合作,旨在協助西方國家在研發及保護關鍵和新興技術上,能夠與中國及俄羅斯等威權國家抗衡。
美國及歐盟十五日宣布,將組成一個新的高層級「貿易和技術委員會」(TTC),以促進美國國內與歐盟內部、美歐間的創新及投資,加強供應鏈,避免不必要的貿易壁壘。歐盟執委會副主席維斯塔哲(Margrethe Vestager)對此說,美歐出現結盟的可能性。
美國將派國務卿布林肯、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和台裔的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出任TTC的共同主席。歐盟則由維斯塔哲與另一名副主席杜姆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出任共同主席。TTC預定今秋召開首次會議,下設多個工作小組,但美歐仍將在各自的法律體系內保有規範的自主權。
武漢肺炎疫情已使西方國家的弱點暴露,造成從醫用口罩到晶片等許多重要物資短缺。拜登採取與美國前總統川普批評歐洲的做法相反的路線,尋求美歐相互妥協及合作。美歐十五日就同意擱置由美國波音和歐洲空中巴士因政府補貼而引發、長達十七年的貿易爭端。維斯塔哲對此指稱,這凸顯跨大西洋合作的潛力。
此外,晶片可能成為美歐透過TTC合作的重點之一。TTC還計畫統一有關人工智慧(AI)等新技術的規範與標準的政策。中國已將參與新的國際標準的訂定,做為其一項重要的國家政策,尤其是國際間尚未建立規範的新興技術領域。例如在AI及生物特徵、語音辨識等方面,存在隱私與人權等許多問題。而西方和威權國家在這些問題上有本質差異。
(自由時報)
--
不排除拜金會 金正恩首鬆口願對話
北韓國務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恩十七日在「朝鮮勞動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中,首次表明對於和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談持開放態度。兼任該黨總書記的金正恩,曾於二○一八、一九年三度與美國前總統川普舉行高峰會。惟此前均斷然拒絕拜登提出的對話要求,斥為「拖時間的詭計」。
北韓官媒報導,金正恩在會議中強調,必須穩住朝鮮半島局勢,「做好對話及對決的兩手準備」;在對決方面,「要做好萬無一失的準備」。他還分析拜登政府的對朝政策方向,提出今後對美的方案,要求進一步發揮主動性,營造有利的外部環境。一月時,他才矢言研發更多先進的核技術。
與此同時,五月甫擔任美國新任北韓特使的韓裔前東亞和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的金星容(Sung Kim)將自十九至廿三日訪問南韓,預定廿一日和韓、日官員舉行三方會談。日本媒體報導,拜登已結束對朝政策的修正,為了今後美日韓三國能夠在政策上協調一致,才有這次會談。
曾任職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華府智庫「蘭德公司」政策分析師金秀(Soo Kim)表示,金正恩十七日的談話,並不會對拜登的對朝作法與態度造成多大影響。但這些話可能對南韓總統文在寅有所鼓舞。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十八日說,中方要求朝鮮半島相關各方抓緊良機,為逐漸舒緩緊張而合作。南韓總統府青瓦台秘書朴洙賢認為,金正恩此次談話的重點在於對話,「可能暗示朝方將積極回應美方釋放的信號」。日本共同社報導,由於北韓目前仍被聯合國安理會經濟制裁,而且自去年一月底以來,就因武漢肺炎疫情而「封國」,因此經濟困頓。外界據此認為,平壤將克制其洲際彈道飛彈與核試等極端的挑釁舉動。
(自由時報)
--
美朝談判有望?金正恩對美表態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在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首次就雙邊關係表態,指示就美國新政府對北韓政策做好對話及對決兩方面準備。分析家指出,金正恩的談話顯示他願在某個時間點回到談判桌。
北韓官媒中央通信社(KCNA)十八日報導,金正恩在十七日的勞動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中,詳細分析美國拜登政府對韓政策方向,闡明與美國打交道的「適當戰略與戰術應對行動」,並要求提高北韓的國際戰略地位。
金正恩強調,為維護國家尊嚴和自主發展的利益,保障和平環境和國安,必須做好「對話和對決」兩方面準備,尤其在對決方面,北韓須做好「萬無一失」的準備。報導中未提及行動方案。
金正恩發表談話的時機,是美國新任北韓特使金星容(Sung Kim,前譯金成)預定訪問南韓兩天前。金星容十九日起訪問南韓,是他上月就任後首度外訪,將與南韓及日本對口官員展開三邊會談。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核事務專家納朗指出,金正恩談話內容維持「觀望」基調,避免挑釁拜登政府,「北韓認為球在美國手上,等著看拜登政府如何出招,據傳北韓發生饑荒和新冠肺炎疫情,金正恩短期內應會避免與美國對決」。
首爾北韓大學院大學教授梁茂進說,金正恩在向美國表態,願在某個時間點回到談判桌,「雖提到對決,卻沒批評美國與南韓,還強調須維持穩定地緣政治局面」。
南韓世宗研究所分析家鄭成長認為,北韓仍可能回到談判桌,但不會接受立刻完全棄核的要求,如果拜登政府放鬆對北韓制裁並暫停與南韓定期軍演,北韓可能會同意凍結核計畫並分階段裁減部分核武。
專門研究北韓事務的網站「一個韓國中心」負責人郭吉葉的意見較保守,他分析,金正恩在玩兩手策略,一邊發展軍事實力一邊準備談判,但金正恩比較可能發展軍力並再度要求美國撤回敵對政策,不會很快跟美國談。
(聯合報)
--
10月拜習會? 蘇利文:可能選G20峰會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十七日證實,正在安排拜登總統在「未來幾個月」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直接接觸,但確切形式與時間尚未定案。蘇利文說,可能的時間點之一是十月在義大利羅馬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高峰會,因為美、中領袖都可能親自出席這場峰會。
蘇利文是在一場電話簡報中,作上述表示。蘇利文以美方認為拜登日前與俄羅斯總統普廷會面頗具價值為例指出,美方有意願促成拜登在未來幾個月與習近平接觸,以某種方式盤點美中關係,以及確保能進行直接溝通;但時間與形式未定,可能是電話熱線、趁國際會議見面或其他形式。
一般認為,拜、習若要藉國際會議之機會晤,G20峰會最有可能。今年十一月由紐西蘭主辦的亞太經合會(APEC)領袖高峰會,已確定採線上形式舉行。對此,中國外交部表示,目前並無進一步消息可供提供。
拜登上台後已與多國元首見面,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中,拜登只剩習近平尚未面對面會晤;兩人迄今唯一公開的直接接觸,是今年二月的電話熱線,當時拜登在電話中表達對北京當局鎮壓香港、侵犯新疆人權與台海問題的關切。
拜登過去在歐巴馬政府擔任副總統期間,曾多次與習近平見面,並因此在去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被質疑過於友中與友習;日前他接受媒體訪問時強調,習近平並非他的老友,兩人過去的接觸純屬公務。
(自由時報)
--
白宮安排拜習會 G20是時機
在美國總統拜登與俄國總統普亭的峰會十六日落幕後,各界將注意焦點轉移到拜登何時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十七日表示,美國近期考慮安排拜登和習近平接觸的「拜習會」;形式與時間未定,可能是電話會議,也可能是國際峰會的場邊會議,十月在義大利舉行的G20峰會場邊是一個可能的場所,目前尚無最終決定。
蘇利文舉行電話簡報會介紹拜登訪歐成果,記者詢問拜習會的可能。他說,拜登與普亭對話是美俄峰會核心,也適用中國和習近平。
蘇利文表示,現在是美中領導人「審視一下在這個關係中我們所處的位置」的時候了:「我們很快會坐下來制定兩國總統進行接觸的適當形式。可能是一通電話,可能是另一個國際峰會場邊間隙舉行的一次會晤,或是其他」。
美中領導人在拜登上台後,四月底一同參與了美國主辦的氣候變遷全球領導人視訊峰會,不過當時是視訊會議,且並未安排雙邊會談。
這是拜登政府首度表達有意運作拜習會;蘇利文表示,拜登接下來數月,以某種方式與習近平的接觸,意在評估美中關係並確保兩人能直接溝通,正如同拜登十六日與普亭在峰會直接溝通。
拜登一月廿日上任,直到二月十日才與習近平通電話,當天正是農曆除夕。
此外,中共軍機侵擾台灣防空識別區頻率增加、架次提高引關注。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十七日在國會聽證會回答民主黨籍聯邦參議員昆斯詢問中方侵台可能性時重申,中國近期軍事侵台可能性低,中方要發展順利奪取台灣的所需力量,還有一段路要走,「從動機上看,現在幾乎沒有意圖或動機在軍事上這麼做,沒有理由這麼做,他們知道這一點。」他認為近期發生「中方武統台灣」可能性低。
在同場合的國防部長奧斯丁說,中國統一台灣時間表仍須再評估,北京當然想統一台灣,但何時有能力實現還需觀察;美國持續依台灣關係法、美中三聯合公報與六項保證的指導,落實協助台灣自我防衛的承諾。
拜登帶隊抗中 歐洲卻更關心俄
美國總統拜登訪問歐洲八天,停留英國、比利時、以及瑞士三站,希望達成三個目標,分別是:宣告「美國回來了」,重振式微的國際組織;強調美國的新競爭目標,期待歐洲盟友加入;戰略上穩住俄羅斯,重點轉回抗中。
雖然拜登在重新主導國際組織上取得成績,可是歐洲國家對於抗中是有疑義的,爭取俄羅斯方面,目前還有待驗證是否收效。總體來看,拜登的外交團隊事先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可以說,成績是正大於負。
重振隊伍 美國又回來了
美國維持全球霸權要靠國際體制,其中G7是經濟重鎮,北約則是專責國防安全,過去這兩個國際組織都唯美國馬首是瞻,但是川普政府四年來根本不經營,已經快要荒廢,而在同一時間,中國快速擴張,以中國牽頭的國際組織,無論是金磚五國、亞投行,以及上海合作組織,都在快速成長,有後來居上之勢。
G7峰會已有半世紀歷史,但G7也不再是全世界主要經濟力量;一九七○年代G7開始時,七個國家的GDP占全球的八成,但現在只有四成。必須以G20納入像中國大陸、印度與巴西等國,才能囊括主要世界經濟體。
另一個失去方向的國際組織則是北約;在冷戰之後,北約似乎找不到明確的方向,由於蘇聯解體,華沙公約組織瓦解,冷戰時期的主要威脅不復存在,雖然俄羅斯仍然對東歐國家屢屢侵擾,但西歐國家不再擔心莫斯科會大舉入侵。
拜登第二站是到布魯塞爾參加北約峰會,一開始就對共同防禦條款作出清楚承諾,這對於歐洲人來說,尤其窩心,美國終於重新又回到應該有的樣子:重視歐洲,超過其他地區,難怪德國總理梅克爾首先表示,這次峰會具有重要意義,北約從此展開新頁。
峰會公報 更重歐美安全
中國是這次北約峰會的新焦點,峰會公報中尤其明確指出「中國的明確野心和獨斷行為,對於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和北約安全相關區域,構成系統性挑戰」,這當然是呼應拜登訪歐主調,也反映出中國已成為全球性的威脅。
有些人認為北約終於找到了新的方向、新的任務,要跨出歐洲,在美中爭霸的大棋局中,扮演新的角色,可是這即使不是錯誤的解讀,也是過分引伸,公報的陳述所反映的,其實並不是轉移重點到亞洲,而是更為重視歐洲與北美的安全。
北約真正擔心的還是俄羅斯,頭號任務就在防禦俄羅斯對歐洲的威脅,歐洲盟邦並不像美國一樣,把中國認定是頭號威脅,事實上,部分中、東歐國家還私下擔心,美國會把在歐洲的軍事資源,轉移去對付中國,從匈牙利總理奧班,到英國首相強生,都眾口一詞的表示,「我們不要新冷戰」。
穩住普亭 就怕中俄聯合
拜登的最後一站來到日內瓦,與俄羅斯總統普亭舉行高峰會,處理與俄羅斯的關係是拜登訪歐行程中最棘手的部分,一方面歐洲盟友希望美國要對普亭「硬起來」,在烏克蘭、白俄羅斯、甚至俄羅斯反對派領袖納瓦尼的議題上,對普亭施壓,但另一方面,美中爭霸愈來愈升高,美國雖然想方設法試圖恢復主宰世界的超級大國地位,但實力已今非昔比,無法同時與中俄為敵,所以想把俄羅斯拉到美國這邊來,或至少爭取俄羅斯不要與中國聯合起來,給美國找麻煩。
對美國來說,中國和俄羅斯構成的是截然不同的挑戰,俄羅斯對於美國來說是一個弱得多的對手,美國可以仰賴與歐洲盟國合組的北約,但中國則強大的多,尤其許多亞洲國家還對其經濟依賴,雖然中國區域投射力量仍然有限,但是亞洲是散沙一片,沒有類似的北約,只有四方安全對話般的集體安全組織雛形。
拜登回到美國後,國安顧問蘇利文在記者會中提到,白宮將考慮安排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高峰會,時間可能在十月義大利G20的場邊會晤。在經過亞太日韓峰會,以及歐洲行之後,拜登圍點打援,準備好之後,終於要面對面與習近平對決了。
(聯合報)
--
港國安抄《蘋果》火速起訴2高層
行政總裁及總編輯被控勾結境外勢力
香港壹傳媒及旗下香港蘋果日報(下稱港蘋)五名高階主管,被以涉嫌觸犯「港區國安法」下「串謀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逮捕後,香港警方十八日正式起訴行政總裁張劍虹及總編輯羅偉光,將於十九日出庭應訊。與此同時,港蘋十八日加印發售逾五十萬份,港人從凌晨起排隊搶購,展現力挺新聞自由的決心。
另三人獲保釋 以堅守崗位同仁為傲
港警國安處十七日一早拘捕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劍虹、營運總裁周達權,以及港蘋總編輯羅偉光、副社長陳沛敏及動新聞平台總監張志偉等五人,經過通宵扣押調查後,正式控告張劍虹、羅偉光涉嫌觸犯國安法第二十九條「串謀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兩人將在翌日一早於西九龍裁判法院出庭應訊,其他三人被拘押將近四十小時後,十八日晚間十時陸續獲准交保,陳沛敏走出將軍澳警局後,向記者說,得知在她被拘押期間,同仁仍堅守崗位,持續報導新聞,「以他們為傲」。對於行政總裁張劍虹、總編輯羅偉光仍遭拘押,並被依國安法起訴,她說很難過,希望兩人盡快交保,兩人十九日將出庭,她會到法庭支持。張志偉、周達權交保後即搭車離去,並未向媒體發表談話。
三相關公司被凍結資產
此外,國安處人員十八日亦向香港蘋果日報、蘋果日報印刷、蘋果互聯網三家公司派送檢控書,同樣控告他們違反前述罪行。這三家公司共被凍結一千八百萬港幣資產。
港人排隊搶購 挺新聞自由
港蘋去年八月首次遭警方搜索後,民眾翌日搶購報紙表達支持,同樣場面十八日再次上演,平日發售約八萬份,此次加印超過五十萬份,不少民眾從凌晨就排隊搶購,不乏大量購買以分發親友街坊的人,旺角等鬧區更有報攤平時進貨不到百份,此次進貨四千份仍售罄。
美籲港府停止鎖定媒體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呼籲港府停止鎖定媒體,指箝制媒體自由不僅破壞香港民主制度,也傷害香港作為國際樞紐的公信力。遭通緝的黎智英特助賽門則向「紐約時報」坦言,港蘋資金原可確保今年內營運無虞,但如今可能連旗下七百名員工的薪資發放都有困難。
環時稱不能排除港蘋停業
同日,中共喉舌「環球時報」英文版報導引述法律專家指出,「不能排除」港蘋完全停業;港蘋總編輯和公司董事若被以國安法定罪,可能被判中期至長期的刑期。據了解,該法可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罪行重大者,可處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自由時報)
--
港警國安處 起訴張劍虹、羅偉光
香港警察國安處前天大舉搜查香港蘋果日報、凍結壹傳媒及蘋果日報資產及拘捕五名高層後,昨天已落案檢控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劍虹及蘋果日報總編輯羅偉光,指其違反港版國安法第廿九條串謀「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
港警國安處十七日拘捕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劍虹、營運總裁周達權、蘋果日報總編輯羅偉光、副社長陳沛敏、蘋果動新聞總監張志偉。
五人除十七日上午被帶到將軍澳蘋果日報樓搜查外,被警察通宵扣查。十八日下午,港府宣布警察國安處落案檢控張劍虹及羅偉光,指其違反港區國安法,兩人將於十九日早上帶到西九龍裁判法院提訊。
同時被捕的周達權、陳沛敏、張志偉三人昨天一直被警方調查,到了深夜三人才陸續獲准保釋。陳沛敏在離開將軍澳警署時表示,對於有兩名同事被起訴感到很難過,又說知道同事緊守崗位,為他們自豪。
港警國安處十八日還向蘋果日報等三間相關公司派遞檢控書,控告他們違反港版國安法罪行,並通告他們須要委派代表,十九日早上到西九龍裁判法院應訊。港警十七日已宣布 凍結蘋果日報有限公司、蘋果日報印刷有限公司、 AD Internet Limited 三間公司共一千八百萬港元資產。
香港警方的行動,在香港引起震盪。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公法講座教授陳文敏在電台節目中說,警方指有關文章為境外機構制裁提供口實,即使學者文章亦可以被他人使用,認為說法含糊,擔心言論自由縮窄,人人自危下造成寒蟬效應,大家會選擇避免談及。
陳文敏說,港版國安法範圍日日轉變,難以準確拿捏,但特首林鄭月娥曾指港版國安法並非不容許討論具爭議議題,認為如果有事實基礎評論,應該尊重,而非構成罪行。
他還指出,雖然警方持法院搜索票到報社搜證,但附件無提及新聞材料,按「釋義及通則條例」,當法例無指明有權搜查新聞材料,要為新聞材料提供指定保障,包括手令要由地方或高等法官發出,同時搜集的新聞材料要封存,新聞機構可以於七十二小時內要求法院發還,這與警方行動有衝突。同時如果串謀的涉及五名高層,而非蘋果日報,質疑為何凍結蘋果日報資產,而非被捕人士的個人資產。
身為執業律師的建制派立法會議員謝偉俊,也在一個電台節目中說,警方指蘋果日報自前年起,有幾十篇文章涉嫌呼籲外國制裁香港或中國,令部分人質疑國安法的追溯力問題。若要證明被捕人士的意圖,可能要搜集環境證供,了解有關人士在法例生效前,是否已經有類似的行為,以確立涉案行為是否個別事件,抑或真正有犯罪意圖。
他認為,警方應該考慮,在不阻礙調查的前提下,提高案件透明度,讓大眾知道涉案的是哪些文章。港版國安法仍然屬於新法例,但純粹的新聞報導,以及主觀積極地推動或教唆他人作出某類行為,是用普通常理都可以分辨,只要並非真正想違反國安法、令香港或國家遭制裁或圍攻,並不會觸碰到底線。
這起事件也再度掀動外交戰,英國、歐盟和美國先後提出強烈讉責。美國國務院說深切關注香港當局選擇性利用港區國安法去任意針對獨立傳媒機構,認為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的指控完全出於政治動機,要求立即釋放五人。
中國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回稱,堅決反對個別西方國家的政客及外國媒體,對拘捕行動說三道四,抹黑特區,干涉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
蘋果壓不爛 六一八的奇景奇觀
港警國安十七日大舉搜捕蘋果日報行動後,網上傳照片,說蘋果日報記者堅守崗位,用手機寫稿。昨天蘋果日報再度賣出奇景,各類機構對蘋果記者的體恤,則創出香港一個奇觀。
蘋果繼十七日宣布會繼續出報後,十八日一大早蘋果又公布說加印到五十萬份。這是去年八月十日港警國安首度搜查蘋果大樓、抓捕肥佬黎(黎智英),該報加印到五十萬份後,再一次大幅加印。
香港蘋果日報近期印數多為七萬多份,就是六月四日那天,也就印七萬八千份。昨天有香港市民在網上說,蘋果印白紙也會去買,但這五十萬份會再度賣斷嗎?
奇景凌晨已現,在旺角的報攤,凌晨一點開始有人排隊專門來買蘋果日報,最奇的,應當算有人開著跑車來買報。這時買報的一般都不是買一份,最多的是買了一百份,後來證實那是網紅店「阿木台灣牛肉麵」的老闆,說是買來派給客人。
報攤老闆說,平時賣蘋果日報大約一天六十份,但這回天沒亮加訂的一千多份已賣光,他得再追訂三千份應付白天賣。到早上,上班族出門了,地鐵站旁的報攤都排起買蘋果日報的人龍。午飯時間,多數報攤都說賣斷了。
壹傳媒工會理事長潘柏林說,目前多名重要管理層被捕,工會會先顧及被捕員工及報紙可以出版,估計暫時印刷無問題。但如果日後當局有進一步行動,包括禁止印刷,可能要考慮其他方案。
買報紙是香港「黃絲」即反送中民眾的行動,香港的「黃色經濟圈」也有即時行動,直接向蘋果的員工示愛。據說第一個站出來示愛的,是店名「六兩三」的著名台灣牛肉麵的老闆,他表示將免費招待蘋果員工,其後一家接一家的來了,月咖哩小廚,有熱狗店,最有意思的是人人和平小飯店,說願提供免費膳食,「粗粗哋有燒味飯、老火湯、一杯茶,唔會犯法啩。」
除了餐廳,還有中醫綜合治療中心宣布,這段時間蘋果員工需要應診,上來就免費。有泳會天空體育館則說,蘋果日報及壹傳媒所有員工及其子女,這個夏天都可免費任上游泳班。在人情較冷的香港,類似行動是二○○三年SARS疫症後,一些商家對醫務人員的示愛。
(聯合報)
--
美參聯會主席:中國短期內犯台可能性低
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十七日在聯邦參議院撥款委員會聽證會上表示,儘管中國依舊視台灣為「核心」國家利益,但其距離具備「實際」奪台能力卻還有一段路要走,因此目前採取軍事行動的意願和動機都較低,且他認為中方也自知「現在幾乎沒有理由」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因此在當前或短期內試圖以武力拿下台灣的「可能性甚低」。
密利十七日在國會公開表示,中國內部政治由中方自己決定,美方只要求對方「和平處事,且不破壞區域和世界穩定」。密利說,根據他的評估,中方要透過軍力攻佔台灣全島,還需要一段時間發展出實際的能力。美國印太司令部前司令戴維森卸任前曾在三月警告,中國武力奪台恐在六年內成真。
和密利共同出席聽證會的國防部長奧斯汀更直截了當說,「和台灣統一,是中國的目標,這點毫無疑問」,但中方時間表「有待觀察」,美方立場則是「繼續致力協助台灣防衛,根據《台灣關係法》和三公報、六項保證,提供其自衛所需的能力。」
美國智庫「昆西國家事務研究所」(Quincy Institute for Responsible Statecraft)東亞計畫研究員奧德爾(Rachel Esplin Odell)指出,密利的說法「重申了美國長久以來的一個中國政策」,包括「美國支持任何和平、不受脅迫的兩岸分歧解決方案」,但修正了華府部分人士及政客把台灣當成「須和中國隔絕之美國戰略資產」的「危險言論」。
(自由時報)
--
不甩中國 《加台關係架構法》一讀通過
加拿大聯邦眾議員古柏(Michael Cooper)在加國時間十七日於國會提出「加台關係架構法」(Canada-Taiwan Relations Framework Act),為強化加台關係提供法律架構,草案在議員鼓掌下於國會一讀通過。古柏在推特上說,台灣是加拿大最大的貿易夥伴之一,也是世界頂尖經濟、民主政體,加拿大對台政策應反映這樣的事實。
允辦事處改台灣代表處 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
「加台關係架構法」內容提到,允許駐加拿大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稱為「台灣代表處」;「該地區和平穩定符合加國政治、安全及經濟利益,且為國際關切事項」;草案也說,「任何通過非和平手段或以抵制或禁運來決定台灣未來的作法,都會威脅到亞太地區和平與安全,將引起加拿大嚴重關切」。
草案表示,「支持台灣參與多邊國際組織,包括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國際民航組織(ICAO),並鼓勵其他國家和非政府組織支持此目標,使台灣發揮其在亞太地區的地位,扮演適切角色」;草案也「支持亞太地區民主政治體制之和平演進」。
強化與台關係 雙方可相互簽訂協議
此外,草案明訂「當台灣總統或資深政府官員非正式訪加時,應免除依據聯邦移民及難民保護法(The Immigration and Refugee Protection Act)所規定之簽證要求」;當加拿大法律提及外國或其政府時,應包括台灣在內;加拿大和台灣可相互簽訂協議,其中包括國家間國際協議在內。
古柏在提案後記者會上強調,「加台關係架構法」完全沒有違背加拿大的「一個中國政策」,因加拿大一九七○年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時,只有表明加拿大「註及」(take note)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中國」立場,此表示加拿大與台灣的往來有很大的彈性空間。
被問到加拿大是否應擔心中國反彈時,古柏表示,加拿大提出「加台關係架構法」一事,與中國反應無關;「台灣太重要了,加拿大應該強化與台灣的關係」。
加拿大保守黨已故前聯邦眾議員艾波特曾在二○○五年提出「台灣事務法」草案,經一讀程序送外交暨國貿委員會審議後,因國會解散而未完成立法;此次的「加台關係架構法」即是以「台灣事務法」為藍本進行修正。
眾院三讀再經參院通過 才能送交王室完成立法
法案後續仍須在眾議院獲得三讀通過,送至參院後再獲通過,才能送交王室同意完成立法手續。
外交部昨對此表示感謝,並強調未來將密切關注法案後續進展,與加拿大國會友人保持密切聯繫,持續深化台加互惠友好關係。
(自由時報)
--
中國出招 大宗商品價格跌不休
美國財經媒體CNBC報導,隨著中國採取行動以冷卻節節上升的大宗商品,加上美元走強,從銅到玉米等大宗商品價格17日「萬物齊跌」,數月來的漲幅回吐,也衝擊股票市場。
報導指出,鈀金與鉑金期貨17日重挫逾11%與7%、玉米與銅期貨跌近6%、4.8%,油價也下滑逾1%,18日部份商品小幅反彈,但難以回補前一天跌幅,油價則持續下跌。
釋出銅、鋁等關鍵金屬儲備
本週以來大宗商品價格呈現跌勢,部份出於中國監管當局的動作。根據路透報導,中國政府16日宣佈將釋出銅、鋁等關鍵金屬儲備,近幾週也不斷對金融市場的投機操作提出警告。
道明證券(TD Securities )大宗商品策略師蓋里(Daniel Ghali)指出,「中國國務院藉由調查國有企業海外部位,以及審計期貨公司以應對利潤壓縮,加大了對商品投機客與囤積者的打壓,基礎金屬價格走跌」。
再者,美國聯準會(Fed)增強通膨與利率上升的預測,致使美元面臨升值壓力,進而也導致大宗商品價格下滑。自Fed於16日公佈該最新預測以來,美元指數已上揚1.6%,由於全球大宗商品多半是以美元計價,因此走勢與該指數呈反比。
投資機構路佛集團(Leuthold Group)策略師鮑森(Paulsen)指出:「美元或許對債券收益率走高、以及提早縮表的預期做出反應,導致各類商品價格劇烈下跌,而去年大宗商品是深受歡迎的投資,投資人將其加入投資組合裡,以抗通膨」。
此外,瑞銀策略師凱欣(Art Cashin)認為,中國政府收緊其貨幣與財政政策,也可能造成商品拋售壓力。
(自由時報)
--
3度過關 美最高院保留歐記健保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十七日以七比二的表決結果,駁回由共和黨「紅州」發起的推翻「可負擔健保法」(又稱歐記健保)的訴訟,意味著這項為數千萬基礎病患者提供醫療保護的法案得以保存;總統拜登肯定最高法院的判決稱,「這是美國人民的一大勝利,歐記健保將一直存在。」
共和黨先後在二○一二年和二○一五年提出類似挑戰,均以失敗告終,這次也不例外;最高法院這項判決,也普遍被視為是總統拜登執政的重大勝利。
此次判決只有保守派大法官艾里托和戈薩奇投反對票,其餘七位大法官均支持保留歐記健保,其中包括保守派大法官羅伯茲、湯瑪斯、卡瓦諾以及曾批評歐記健保的巴瑞特。
該訴訟是由德州領銜的十八個紅州發起,焦點在於歐記健保對不買健保的罰款是否違憲;挑戰者稱,前總統川普在二○一七年稅改時取消了該罰款,而沒了罰款,歐記健保就失去了憲法立足點,要求判決該法無效。
但最高法院表示,這些州提出挑戰但都沒有受到損害,所以有當事人不適格的問題。
大法官布萊爾在代表多數意見的判決書中寫道,「我們尚未討論到歐記健保的合法性問題,但德州等其他原告缺乏適格性提出挑戰。」
歐記健保雖有爭議,但也因擴大對貧困群體的醫療補助,並讓低收入家庭得以買到更平價的私營健保而受到讚揚;衛生專家表示,歐記健保尤其為那些在疫情期間失去工作、進而失去醫保的群體提供了關鍵後備方案。
美國因新冠疫情遭受最嚴峻公衛危機,此時要求廢除可負擔健保也顯得不合時宜,相當於在疫情期間危及三千多萬美國人的健康保險;因此,即便是早年反對歐記健保的共和黨國會議員,也對該訴訟持保留態度。
歐記健保的推手、前總統歐巴馬十七日發表聲明指出,最高法院的決定重申了長久以來的事實,「歐記健保將繼續存在」。
(聯合報)
--
聯合國:乾旱是下一個大流行
聯合國官員指出,如果世界各國不採取水源及土地管理的緊急行動,並積極對抗氣候變遷危機,下一個可能發生全球大流行的潛在危機便是乾旱。
聯合國減少災害風險辦公室公布的「二○二一年乾旱全球評估特別報告」指出,本世紀全球已有至少十五億人受到乾旱直接影響,經濟損失累計約一千二百四十億美元,但真實損失金額可能還要多出數倍,因為統計報告裡並未列入開發中國家的乾旱損失。
聯合國減少災害風險辦公室特別代表水鳥真美指出:「乾旱即將成為下一個大流行,而且沒有疫苗可以對抗。」
她說:「再過幾年,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就要生活在缺水中。某些時期的用水需求將遠超供應。乾旱是土地退化的主要因素,也是主要農作物減收的原因。」
水鳥真美表示,許多民眾對於乾旱的印象,大多停留在受到影響的非洲沙漠地區,但實際狀況並非如此。根據「二○二一年乾旱全球評估特別報告」,乾旱問題如今非常普遍,到了廿一世紀末期全球國家只有極少數得以倖免。
水鳥真美表示,人類與乾旱已共同生活了五千年,「但是我們目前看到的狀況是非常不一樣的」。她指出,人類的活動讓乾旱更惡化,乾旱衝擊也因此加重,對於幫助民眾脫貧的努力,恐將因此受挫。
(聯合報)
--
美加強抗中 封殺海康威視
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通過計畫,禁止華為、海康威視等五家陸企向美國銷售電信、安全監控設備,等於這些中企產品在美一律「不准賣」,外界解讀這是美國加大對中國大陸的制裁力道,有利於台灣安控廠晶睿、奇偶等轉單效應擴大,不過,對於供貨給海康威視的晶片廠包括晶相光、矽力-KY等營運恐受影響。
安控龍頭廠晶睿表示,美國十分重視資安與國安,自2018年美國國防授權法(NDAA)生效開始,即有一連串措施,FCC則是將法案擴大實行。此舉有助於增加非大陸製造安防廠商的機會,看好台灣安防廠商可在此發揮研發創新和MIT台灣製造優勢。此事件也有助於台灣工業局資安標準認證的推動。
晶相光表示,近年來在美中貿易戰之下,美方將海康威視列入黑名單後,海康威視即淡出北美市場,轉攻其他非北美的國家,且市占率持續攀升,認為此次禁令影響有限,目前也未接獲任何訂單變化,將持續密切觀察後續影響。
法人分析,海康威視今年首季報獲利達人民幣21.7億元,年增45%,顯示其不受美國禁令影響,反而隨著市場需求增加,銷售規模擴大,晶相光同步沾光。
(經濟日報)
--
鼓勵在地製造 美國會:晶片投資抵稅25%
為鼓勵晶片在美國本土製造,美國參議院拿出最新的「胡蘿蔔」:25%的抵稅優惠。參院民主與共和兩黨議員周四(17日)提出新議案,對在美國投資晶片生產設備與工廠的企業,提供租稅減免的優惠;針對晶片製造以及需要特別工具的建造,也將提供優惠補助。
參院這項新提案,由財政委員會主席民主黨籍參議員魏登(Ron Wyden),與委員會共和黨最資深議員克雷波(Mike Crapo)領銜提出。議案共同發起人民主黨參議員施塔貝諾(Debbie Stabenow)說:「新法案可為美國半導體製造業者提供進一步協助,以期短缺問題不再發生。」
這些提案的參議員在聲明中表示,此案將提供「合理、針對性誘因給國內半導體製造」。
彭博資訊報導指出,全球晶片短缺問題,已導致汽車與消費電子等產業的生產被打亂,華府這項回應是增強美國本土的晶片供應。
(經濟日報)
--
日本抗暖化 鼓勵銀行相挺
日本銀行(央行)維持利率不變,並延長疫情紓困計畫截止期限,但出人意料宣布一套資助抗氣候變遷的計畫,預定今年付諸實施,響應多國央行加緊行動降低氣候暖化衝擊經濟與金融的風險。
日銀18日結束兩天政策會議,一如市場預期決議維持短期利率目標在負0.1%、長期殖利率在0%不變,同時把原訂實施到9月為止的資產收購和貸款計畫延長六個月,並警告消費支出仍「停滯」,儘管出口旺盛使經濟復甦仍上軌道。
日銀總裁黑田東彥表示,經濟展望比4月開會時樂觀,「疫苗接種顯著加速,若持續下去,消費支出回升速度有望比預期快」;不過,「為了達到2%的通膨目標,日銀必須維持超寬鬆貨幣政策,即使在疫情消退後亦然」。日本同日公布,5月核心消費者物價比去年同期微升0.1%,是去年3月來首次上揚,主要反映電費和油價去年因新冠肺炎疫情而下跌的基期效應,但距離日銀的2%目標還很遙遠。
意外的是,日銀在會後也宣布年底前推出抗氣候變遷計畫,初步綱要將在7月的日銀政策會議公布。
根據這項機制,日銀將提供資金,協助金融機構擴大投資、放款給抗氣候變遷的活動。儘管細節尚未公布,日銀表示將會以類似的低利貸款計畫為藍本。
三菱日聯摩根士丹利證券經濟學家六車治美認為,日銀此舉呼應政府在政策藍圖中楬櫫的提倡綠能措施,同時「也搭上世界各國央行日益把貨幣政策與氣候變遷連結的潮流」。
黑田東彥說,日銀不排除將來收購綠色債券,但這套新計畫更適合用來鼓勵日本企業採取行動對抗氣候變遷,因為日企大多倚賴銀行貸款,而不是從市場籌資。
他說:「從中長期觀點來看,氣候變遷問題可能對經濟活動、物價和金融情勢產生極大影響。藉由設立這套機制,我們可彈性因應氣候變遷導致的外部環境變化。」
日本地震、颱風天災頻仍,受氣候變遷威脅甚鉅,但日企抗氣候變遷行動不如歐洲企業積極,部分原因是日本依賴熱能和燃煤發電。
(經濟日報)
健康
食物聰明吃 告別女性難言「泌」密/溫上妤(彰化基督教醫院營養師)
台灣的夏天潮濕又悶熱,這樣的天氣讓女生面臨一個難以擺脫的「泌」密—泌尿道感染。台灣女性至少1/3曾有泌尿道感染的困擾,在預防或改善泌尿道感染時,有哪些食物是要「多吃」或「不吃」呢?
喝足夠水 不憋尿
◎泌尿道感染,建議「多吃」的食物如下:
●正確喝水:攝取足夠的水分對於預防或改善泌尿道感染非常重要。依個人的工作場所及生活型態調整喝水量,每日飲水量為體重(公斤)×30毫升為參考標準。除了充足水分外,更應注意不可以憋尿,正常排尿可幫助排出尿道中的細菌。
●豐富的蔬菜水果:天天五蔬果,蔬果中所含的纖維質可幫助腸道中好菌菌叢的生長,且蔬果中可加強免疫力的營養素,提升個人防護。
◎泌尿道感染時,建議「不吃」的食物如下:
●糖:細菌喜歡吃糖,若平時飲食嗜糖,會讓泌尿道中的細菌得到更多的養分;人工代糖一樣會造成泌尿道感染的機率增加。
●油炸物:大口吃進香酥油炸物的同時也會攝取過多的自由基,干擾免疫系統工作進而使免疫力降低。
●辛辣物及刺激性飲品(咖啡、茶、酒精):不論是口味辛辣的食物配冰涼的啤酒或是早晨的一杯咖啡或茶,都會加劇泌尿道感染的不適感。
少吃油糖辣 補充益生菌
◎若頻繁有泌尿道感染的問題,建議可補充以下保健食品來擺脫擾人的煩惱︰
●益生菌:幫助維持體內有益菌叢的生長,加強免疫力。
●蔓越莓萃取物:蔓越莓所含的A型前花青素可減少細菌附著於膀胱黏膜。若想從天然食物中達到預防的效果,需吃進大量的蔓越莓果乾或果汁,則有可能會攝取過多的添加物及熱量,建議直接選擇蔓越莓萃取物保健食品來達到預防泌尿道感染。
●D-甘露糖:甘露糖存在於蘋果及多種蔬果中,甘露糖的結構可減少細菌附著在膀胱黏膜上可加速細菌排出,能降低泌尿道感染的頻率;建議補充1000毫克/日。
除了食物選擇外,建議把握黃金就醫時機,記得多喝水不憋尿、建立正確的如廁衛生觀念、提升免疫力,並避免穿過於緊身的衣服。透過多管齊下的方式來擺脫煩人的泌尿道感染吧!
(自由時報)
--
端午狂嗑粽 26週孕媽妊娠糖尿病/范純美(桃園醫院營養科主任、營養師)
門診來了1位40歲孕婦,這是她第3個寶寶,目前懷孕30週,在孕期26週左右,於診所做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發現血糖異常,後轉介至醫院營養門診。
營養師與媽媽聊一下平時三餐飲食吃的情況,媽媽表示,因疫情都宅在家中。早餐習慣叫外送鐵板麵和1杯奶茶或鮪魚蛋土司加1杯拿鐵;中餐餐點因最近網購很多粽子,午餐皆食用粽子當正餐,每次吃1.5顆粽子。
水果方面目前正值盛產的鳳梨、西瓜也攝取很多,後來因血糖異常都不敢攝取水果,因已到懷孕後期,便秘也愈來愈明顯。
晚餐則吃半碗五穀飯,有時沒吃飯,只攝取炒青菜與肉類。對於懷孕發現血糖異常,擔心寶寶受影響對於飲食也不清楚該怎麼吃比較適合?
營養6撇步 助血糖達標
◎妊娠糖尿病血糖達標,營養6撇步:
●碳水化合物攝取:優先攝取高纖低升糖食物如糙米、十穀飯、燕麥片、蕎麥麵、全麥麵條,避免精緻澱粉攝取。
●少量多餐原則:避免低血糖發生於正餐間補充點心,或一次進食太多碳水化合物造成血糖起伏過大。
●自煮健康餐點、進餐有順序:高纖蔬菜來幫忙,不妨每餐準備蔬菜先入口多咀嚼,接著吃蛋白質食物(豆、魚、蛋、肉),最後吃澱粉食物。
●多膳食纖維攝取:每天至少1天吃2碗蔬菜量;蛋白質來源也可以選擇毛豆、豆漿高纖食材可以讓血糖穩定、幫助排便。
●測血糖、寫飲食紀錄:飲食紀錄與血糖監測有助於了解餐點對於血糖的變化,達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妊娠血糖測量目標為空腹:≦95mg/dl;飯後一小時:≦140mg/dl;飯後兩小時:≦120mg/dl。
●水果飯後吃、定量攝取:1天2平碗或2個拳頭大水果當飯後點心來攝取。
提醒有妊娠糖尿病媽媽們別忘了找營養師做個別化飲食計畫,依照孕婦的飲食習慣做調整。
懷孕中血糖的控制除了飲食外也要記得運動。健康飲食、運動、測血糖三管齊下才能控糖達標。
(自由時報)
--
多發性神經病變 跟遺傳有關/趙啟超(台大醫院神經部神經肌病科主任)
向來身體健康的68歲X先生,2年前身體出現異狀,兩側腳趾及手指麻木,痠麻逐漸往上延伸至小腿、前臂,有時還合併觸電感覺。近1年多來,四肢漸漸無力,走路不穩,連小便也卡卡,經常腹瀉,且有姿勢性頭暈。
基因突變 類澱粉沉積全身
兩年內,X先生全身眾多器官彷彿都出了問題,至台大神經科門診就醫,初步檢查為感覺運動及自律神經多發性神經病變,他已故的大哥、二哥及大姊於生前均有手腳麻木無力等症狀,他經由基因檢測,確診罹患罕見「家族性澱粉樣多發性神經病變」(FAP)。
「家族性澱粉樣多發性神經病變」(FAP)為一種染色體異常的顯性遺傳罕見疾病,因為「甲狀腺素轉運蛋白」的基因發生突變,導致其結構不穩定,容易解構成為單元體,而這些突變的單元體會進一步形成不可溶的類澱粉蛋白原纖維堆積在體內,造成類澱粉於全身各處沉積,其中以神經及心臟等影響最大。
臨床顯示,FAP症狀可分為感覺、運動及自律神經等三大部分。感覺症狀包括皮膚出現冷熱及痛覺等感覺異常、遠端肢體發麻、平衡不佳導致走路不穩;運動則是四肢無力為表現;自律神經部分會影響心臟血管功能,常以姿勢性低血壓為表現,只要一坐起來或站起來,就可能突然頭暈,嚴重甚至暈厥。
此外,也可能會腸胃道蠕動異常,以致腹痛、噁心、便祕、腹瀉,有人則會排尿困難,無法勃起。
由於FAP症狀表現多樣化,患者發病多在50歲以後,臨床醫師一開始也不太會聯想到基因遺傳疾病,不少患者至泌尿科、腸胃科、心臟內科就診,但卻不知問題其實是出在周邊神經系統。
不同位點突變 症狀就不同
與FAP有關的變異基因多達一百多種,不同位點突變,表現症狀就不盡相同,歐美國家患者以「V30M基因型」為主,發病時間較早,約在30多歲發病,症狀初期以自律神經異常、腹瀉及姿勢性低血壓為主,歷經數年病程,神經病變持續惡化,導致失能、行動困難,必須仰賴輪椅或長期臥床。
國內FAP患者多屬「A97S基因型」異常,屬於晚發型,多在50歲後發病,初期症狀為手腳發麻、感覺異常,四肢逐漸無力居多,之後也會出現自律神經異常等症狀,由於惡性速度較快,平均約4至5年就不良於行,需旁人打理生活起居。
因為本土基因型FAP患者發病年齡較晚,即使家族上一代成員死於FAP,也很難查證,X先生就是典型個案,確診後,仔細回想才意識到兩位哥哥及大姊生前症狀與自己現在病情幾乎一樣,應該都死於此遺傳疾病。
新藥問世 可延緩疾病惡化
FAP屬於自體顯性遺傳疾病,台大近10幾年來累積收治約120名以上FAP患者。如果自身基因帶原,下一代帶因機率達二分之一,建議可透過遺傳諮詢及優生保健生殖等方式,確保下一代寶寶的健康。
在治療上,以往只能症狀治療,隨著醫藥進步,不少新藥問世,可延緩疾病惡化;例如:透過RNA干擾原理研發而成的新型藥物,可針對異常的小段基因序列進行源頭操控。
(聯合報)
--
防長新腫瘤 避免感染B、C肝/許金川(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老爸對小孩說:「你為什麼一直買新玩具?」
小孩:「你都可以一直交新女朋友了,我為什麼不能買新玩具?」
喜新厭舊是人的天性,這是人與生俱來時,也就是從出生時,造物者就在你體內基因內隱藏了這個控制密碼,就好比老虎看到小動物會「見獵心喜」,想把它吃掉一樣,也是同樣的道理。
細菌病毒也會求新求變,這也是為什麼去年製造的流感疫苗對今年的流感不太能有保護作用一樣,這次的新冠病毒也有同樣的現象。
對癌症而言,許多化療藥物也好,標靶藥物也好,一開始有效,但後來就沒效,這也許是腫瘤為了「求生存」,基因產生變化,產生新變種,因此產生了抗藥性。
對許多肝癌的病人,「新」字還有一個最大的痛點,就是一直會長「新」的腫瘤。例如一發現了肝癌,開刀把腫瘤切除了,隔了半年、一年,甚至十年、二十年,腫瘤又長了出來,而且通常愈長愈快,數目愈來愈多。
就醫學的角度而言,如果剛開完刀,不到半年或一年就長出來的,可能是開刀前就經由肝內血管跑到肝臟其他部位了。可能開刀前太小,影像檢查看不到,等到一段時間後,腫瘤大起來,各種影像檢查例如超音波、電腦斷層才發現又長了。
另外一種情況是肝臟別的部位自己長出來的,是真正的「新」生肝腫瘤。因為肝臟一旦感染B、C肝,肝臟就不是正常的肝,有可能肝纖維化或肝硬化,甚至可能超音波、抽血都正常。這些影像看得到或看不到的肝臟變化都是造成肝癌「新」長出來的原因。
因此,避免感染B、C肝,是免除肝臟腫瘤最好的方法,在B肝方面,B肝疫苗的發明解救了全國甚至全世界成千上萬的人;C肝方面,雖然目前口服藥物療效很好,但藥物出來得太晚,許多人已經有了肝硬化或肝癌。
因此,對付新世紀病毒的危害,除了全方位超前部署施打疫苗之外,做好防護,避免病毒的感染,是在亂世之中保全身家性命最好的方法。
(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