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破管油污漂百公里 污染墾丁海域
日前發生的中油高雄大林廠海上輸油管破裂污染案,這幾天污染範圍變大,26日上午大量油污侵入恆春半島西岸山海、紅柴坑等海域,居民痛批中油不負責任,竟讓油污漂到百公里外污染,墾管處強調將持續監測,後續委託學者下海調查是否傷及珊瑚礁生態。
高雄大林廠22日油污外洩
22日發生的油管破裂污染案,油污先出現在屏東小琉球外海,一度讓當地海龜不敢浮出水面,接著大量油污一路向南漂流,25日出現在車城外海,26日清晨就大量出現在山海潮間帶海域及紅柴坑沿岸,岸巡人員緊急使用吸油棉及攔油索搶救,居民擔心影響後壁湖、南灣甚至小灣等海域。
26日就污染山海、紅柴坑
包括恆春區漁會、恆春鎮長陳文弘,以及立委周春米、莊瑞雄服務團隊及居民都憤怒表示,恆春半島有全國最值得驕傲的珊瑚礁海域,中油從22日發生油污外洩,竟然採取消極處理,放任油污一路南漂到100公里外,痛批中油不負責任,希望屏縣府及墾管處要硬起來,除了要求中油清理乾淨,後續對生態的破壞必須復育。
居民痛批中油不負責任
墾管處據報到現場之後表示,第一階段到場的岸巡及墾管處人員將先進行海域除污工作,接著由中油公司接手完成清除,截至26日為止,南漂的油污最南到紅柴坑海域,白砂海域也有濃重油污味。
墾管處副處長許書國指出,初步觀察油污屬於漂流的表面型態,隨著海浪傷害近岸珊瑚礁岩及潮池,至於水面下珊瑚生態,需待油污全面清除完畢後委由學者下水調查。
(自由時報)
--
中油破管油汙 漂流至恆春半島
中油高雄大林廠海上輸油管22日破裂原油外洩,汙染小琉球後,隨海流漂到屏東縣西部海域,居民昨發現油汙侵入恆春西側的山海至紅柴坑間海域,漁會及立委痛批中油沒有擴大檢視油汙擴散,事發5天了還放任汙染,要求中油檢討補救;墾管處表示先委由海巡協助除汙,並委託學者下海調查是否傷及珊瑚礁生態。
中油表示,已出動3艘工作船,昨天下午抵達浮油現場,用攔油索圍堵浮油,另於海口港雇用8艘漁船,預定今天加入圍堵執行油汙回收作業。
中油22日發生油管破裂汙染案,汙染小琉球外海和岸際後,大量油汙前天漂到屏縣車城鄉外海,昨天又流到恆春鎮山海潮間帶海域及紅柴坑沿岸,海巡署岸巡隊員緊急使用吸油棉及攔油索搶救,但油汙仍持續南漂,居民擔心影響墾丁國家公園後壁湖、南灣甚至小灣等海域。
包括恆春區漁會、恆春鎮長陳文弘和立委鍾佳濱、周春米、莊瑞雄、廖婉汝都抨擊中油,指中油從22日發生油汙外洩,未積極處理,放任油汙一路南漂,希望海洋保育署、屏東縣政府及墾管處要硬起來,除了責成中油清理乾淨,後續對生態的破壞必須賠償和復育。
莊瑞雄說,看到岸邊的攔油索一直被海浪打上岸,海巡弟兄努力放置吸油棉,還是阻擋不了油汙,這些珊瑚礁都屬於國家公園極力保護的生態,擔憂會引發生態浩劫。
墾管處副處長許書國表示,現階段由岸巡及墾管處人員先清汙,接著由中油完成,昨天南漂的油汙最遠到紅柴坑海域,白砂海域也有濃重油汙味;隨著海浪傷害近岸珊瑚礁及潮池,至於海底珊瑚狀況,需待全面清除後再由學者下水調查被汙染情形。
(聯合報)
社會
死亡4天室友不知 諾魯籍女研究生疑1屍2命
高雄市三民區1間出租套房前天傍晚傳出屍臭味,房東報案協同警方開門後,發覺來自諾魯共和國、就讀國立中山大學研究所的34歲女研究生倒臥在地,全身腫脹已明顯死亡;房東告訴警方,死者疑已懷孕。全案是否為1屍2命與確切死因為何,檢察官決定解剖複驗釐清。
警方表示,一週前房東還與死者有接觸,但近日不見人影、敲門也沒回應,同鄉室友也說,多日未見死者出門。前天房間飄出異味,開門後才確認出事。
警方勘查現場,房內冷氣仍開著,死者臉部朝下,身上無明顯外傷,死亡時間約3、4天,地上已有屍水流出,房間凌亂,但無輕生跡象;經向衛生所查詢,死者並非居家檢疫或隔離對象。
據了解,死者在高雄讀書,她的1名姪子則在台北讀書。警方已通知死者家屬,預定明天進行解剖。
也來自諾魯的死者室友表示,1個月前,死者曾因肚子不舒服就醫,當時聽說是懷孕了,後來又改口,曾聽說有交男友、人在北部,但不清楚交往情形。中山大學校方表示,會全力協助後事處理。
(自由時報)
--
暗夜尬車亂試槍 雙B男被逮還追記者狠嗆
住在新北市五股區洲子洋重劃區的多名住戶,昨天凌晨在睡夢中突然聽到多聲巨響,研判有人開槍,有住戶於臉書社群反映,蘆洲警分局獲報以車追人,2小時內攔截涉案的2輛轎車,逮捕于姓男子等4嫌。離譜的是,于嫌與同夥見有夜班媒體記者趕來採訪,竟不滿狠嗆:「拍什麼!」還目露兇光地追記者追了近20公尺,經現場警方出言喝斥,才壓制一干嫌犯的囂張氣焰。
警方起獲1把道具槍、4枚模擬彈與刀械、棍棒等物,研判是拿道具槍對空開槍,除持續追查4人有無幫派背景,並將槍枝送驗,了解有無殺傷力。
警方於昨凌晨2時許,獲報五股區新五路三段與新城八路口傳出槍響,過濾監視器後,鎖定一前一後駛離的白色寶馬與賓士2輛轎車,展開攔截,不到2小時在三重攔下2車、逮捕4人。此時,2名值夜班的網媒記者聞訊趕來,正欲拍攝時,竟遭于嫌等人嗆聲及追逐,警方喝斥後才「變乖」。
警方在白色寶馬轎車上起出道具槍彈、刀棍、辣椒水等物,將23歲駕駛于男、20歲乘客王男,以及賓士車21歲駕駛邱男與19歲乘客吳男帶回,4人都有毒品前科;于嫌起初否認開槍,但另有嫌犯供稱,夜遊時突然想試槍,才對空鳴7槍,後來于才承認。
警方詢後依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恐嚇公眾及社維法等罪移送處理。
(自由時報)
--
逼問跨性別生是男是女?總教官、學務長判賠20萬
控爭取入住大學女舍受辱
一名就讀長庚大學的跨性別學生,2017年入學時爭取入住女生宿舍未獲准,他稱每天只敢「早出晚歸」避開男同學,甚至在社團辦公室過夜,身心俱疲下再次求助校方,卻在會議上遭時任學務長、總教官以性別不友善的言論對待,控訴2人違反性別平等法及侵害人格權,求償40萬元;桃園地院簡易庭法官勘驗會議錄音,判學務長、總教官須各賠償學生8萬、12萬元。
長庚:兩人離校 不便回應
校方表示,學務長已轉任他校,總教官已退休,不便代為回應判決結果。
這名學生為跨性別女性(生理性別男性,心理性別女性),入學後向學校表達希望依其性別認同入住女舍,他自行找到3名願意同住的女同學,但仍未獲校方允准。他稱,入住男舍期間,經常承受他人側目,只敢在外待到深夜才回去,又得趁清晨起床離開,身心俱疲下再次向校方求助。
學生控訴,會議時,學務長以男扮女裝、變裝癖類比其跨性別認同;總教官則逼問「國家法律你是男的還女的」、「我是基督徒,上帝造人只有造男跟造女」,不願意理解其面對的艱難,讓其在會議後崩潰痛哭。
學生提告後,學務長、總教官出庭稱,只是鼓勵學生適應環境、向學生說明學校宿舍規定,無法開放入住女生宿舍的決議則是權衡下所做的決定,後續已提供友善宿舍供其入住。法官勘驗會議錄音,認為2人言論確實欠缺性平意識,已侵害人格權,但校方建置友善宿舍,讓該學生於2018年1月入住。
2師長欠缺性平意識 挨罰
法官傳訊同學、專家並函詢他校做法,認為友善宿舍還有改善空間,但非一朝一夕可改善,學生控訴2人拒讓其入住女生宿舍,造成相關權益損害,這部分難認有據,最後判決學務長、總教官言論侵害學生人格權,2人各須賠償8萬元及12萬元;可上訴。
(自由時報)
--
高原交流道29日通車 紓解龍潭壅塞
桃園市民引頸期盼的國道3號「高原交流道」(龍潭第二交流道),後天(29日)中午12點通車,透過鑽石形交流道的匝道,銜接高原路、龍源路等平面道路,可提高前往小人國、石門水庫、渴望園區、龍潭市區的便利性,紓解北邊龍潭交流道、南邊關西交流道及周邊道路的車流壅塞情況。
緩解龍潭、關西交流道車流
市府交通局規劃運輸科長曾啟倫昨說,高原交流道的位置就在昔日的龍潭收費站,下匝道往東接高原路可往銅鑼圈地區、龍潭市區,或往東通龍源路接台3乙線可至石門水庫、中科院龍潭園區,下匝道往西走高原路則到小人國、六福村、小北坑休閒農業區及渴望園區,路程節省1、20分鐘不等。
路程可節省1、20分鐘
通車在即固然可喜,銅鑼圈居民卻也擔心未來車流量大,衍生交通安全問題,對此,曾啟倫表示,龍源路、高原路為雙向4車道、15公尺寬以上的道路(龍源路通往龍潭市區部分路段為雙向2車道、12公尺寬),交通局在4個匝道口周邊新增5個路口號誌,尖峰周期為120秒、離峰100秒控管車流,通車後會觀察車流及評估調整。
銅鑼圈居民 憂交通安全問題
龍潭警方表示,考量高原交流道剛開放通行,用路人不熟悉路況,會加派警力疏導車流順暢。
(自由時報)
--
自陸帶肉粽闖關回台 2顆罰20萬
張姓男子去年自大陸上海搭機返台,因未主動申報檢疫,被海關在行李內查獲豬肉產品蛋黃鮮肉粽二個,依違反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送辦,行政院農委會裁處廿萬元罰鍰,張男不服提起行政訴訟,日前遭基隆地院駁回,等於兩顆肉粽價值廿萬。
判決指出,張男去年十月二十四日從上海浦東機場搭機,從台北松山機場入境,未主動申報檢疫,由關務署台北關松山分關的綠線免申報檯通關,海關查獲其行李內攜帶豬肉產品蛋黃鮮肉粽二個,重零點四二公斤,移請農委會處理。
張男被依違反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規定,裁處二十萬元罰鍰,並將檢疫物銷燬,張男不服向農委會提訴願被駁,改向基隆地院提行政訴訟。
張男主張,他是七十多歲獨居老人,曾因空腹昏倒,所幸旁邊有人及時提供食物搶回一命,他是為防範空腹昏倒、有臨時、急迫之生命危險攜帶檢疫物,絕無違反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之故意或過失行為,不應被處罰。
張男認為,他靠每月三千元老人津貼過日,現今大學畢業學新鮮人年薪,大約只有廿至卅萬元,原處分以常人難負荷高額罰鍰,顯違反公平比例原則。
張男指出,粽子內的豬肉微細肉末量,連零點零一公斤都不到,更未見蛋黃肉餡,且他年老視衰,自始不知其中有二小粒肉品。
法官認為,肉類形狀及多寡,並不會減少引入重大動物傳染病風險,且粽子檢視後確認為含豬肉產品,豬肉塊無論長寬,都非極細小碎粒肉,張男如空腹會導致身體不適,自有適當藥物或無違規食物可供施用,主張理由欠缺合理性。
(聯合報)
--
假代工騙帳戶 詐團栽了收到白包
詐騙集團趁防疫期間,藉「家庭代工增加收入」名義,要被害人以包裹寄金融卡和存摺,再將金融帳戶當成人頭,供車手提領其他受騙人匯款;警方前天逮捕三名領取包裹的詐團成員,沒想到寄件人棋高一著,打開包裹後,裡面竟是一封「香奠」,故意讓詐團觸霉頭。
高雄警方近來發現,有詐團在網路散播「家庭代工增加收入」,要求有意代工的民眾加Line登記,並要將金融卡及存摺,以包裹寄到指定超商,有人依約定寄出存摺和金融卡後,金融帳戶卻被詐團當成人頭,成為警示帳戶。
市刑大偵七隊追查,任姓老翁(七十歲)擔任詐團「收簿手」,專門在桃園、台中、台南等地,收取詐騙集團騙得的帳戶,任根據上游指示到超商收包裹後,把包裹轉放進客運車站的旅客置物櫃,再把開鎖密碼回報集團,由其他人領取,每完成一件獲五百元報酬,前天在台中高鐵站逮捕翁。
警方循線到台中市西屯某客運站的旅客置物櫃附近埋伏,果然發現曾姓、游姓二名男子前往取包裹,旋即上前逮捕查辦;警方在他們面前打開包裹,裡面竟是一封奠儀及二張報廢金融卡,令員警哭笑不得,認為寄件人根本識破詐團伎倆,故意寄白包「反詐」對方。
(聯合報)
--
防範青少無照騎車 家長要留意
北市近日接連發生2起青少年交通事故,其中1人命危救治中、1人重傷送醫後宣告不治。北市警局交通大隊今天表示,暑假即將來臨,雖然還在防疫期間,但家長應多關注子女在外是否有無照駕駛情形,加強防範青少年交通事故發生。
交通大隊表示,一名15歲少年在6月19日無照騎乘機車,在士林區發生交通事故,造成頭部重創命危;另外一名17歲無照駕駛青少年,6月23日在北投區騎機車與其他車輛碰撞,造成該名少年騎士重傷,經送醫後仍宣告不治。
交通大隊指出,暑假期間青少年機車交通事故有明顯增加情形,以2020年為例,18歲至25歲的年輕機車騎士,在7月、8月交通事故,與5月、6月比較,發生件數增加10.13%、死傷人數增加10.8%,而未滿18歲機車騎士發生件數增加18%、死傷人數則增加70.59%。
交通大隊呼籲,目前雖仍在防疫期間,然隨著暑假來臨、青少年課程結束之際,呼籲家長應多關心子女在外是否有無照駕駛情形,有合格駕照騎乘機車時,務必遵照速限規定,小心駕駛。
交通大隊也提醒,依據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規定,無照駕駛可罰6000元到1萬2000元罰鍰,除了不出借私人機車外,也不可將駕照提供給無照者租借共享電動機車,違者將吊扣駕照3個月,家長應特別當心注意,避免一時大意,傷了荷包也造成不必要之交通事故發生。
(聯合報)
--
老人領健保補助 假訊息又來亂
網站「銀髮e起來」誤刊年滿65歲以上長輩可至公所領取健保補助金的假訊息,已由該網站更正並致歉,但該假訊息卻每半年就會出現一次。新北社會局指出,假訊息猶如無法除根的草,每半年就重來一次,造成各公所社會課和里長、民代極大的困擾。
近日社群媒體又傳出「好康來了!戶籍台北市、新北市及桃園市年滿65歲以上,可到區公所帶身分證存摺辦理健保補助金,半年領一次3224元」,而這項訊息已是流傳多年的假訊息,導致各單位不斷澄清。
社會局老人福科長林妏燕說,長輩符合老人健保補助資格,都會用專函主動通知,根本不需要申請,更不用拿存摺到公所辦理,全額補助者市府會幫忙代繳入健保局,若無法繳入健保局者,則會以轉帳方式匯入長輩指定的本人帳戶。
林妏燕說,補助金額也是「整年度」補助3324元至2萬元,並非是「每半年」補助3324元至2萬元,也不是「每月」領一次;每年5月初及8月初就會自動撥入長輩指定的帳戶。
林妏燕指出,「銀髮e起來」網站原來是好意收集有關老人的福利資訊,但網站誤刊訊息,經溝通後已更正,不過仍遭人一再地轉傳,許多長輩只看到「好康來了」,就急著詢問民代、公所、社會局,並未查證這錯誤訊息。
新北社會局指出,若接獲類似訊息或貼圖,請勿相信、勿轉傳、勿轉帳,千萬不要隨意提供金融帳戶給陌生人,如遇有詐騙疑慮,可以撥打165防詐騙專線或逕洽社會局老人科查詢。
(聯合報)
--
婆媽採買 行動支付大增
五月中本土疫情爆發,五十四歲的張媽媽在女兒幫助下,在手機註冊了LINE Pay帳號,打算去便利商店買咖啡時使用,她每周去一次全聯,也在店員幫助下安裝了PX Pay,「我怕鈔票跟零錢上會有病毒,誰知道那張鈔票之前是誰拿的,拿到還要一直噴酒精,用手機付比較安心。」
這樣的場景,最近一個多月常常上演。據萬事達卡最新發布的「行動支付使用習慣調查報告」,六十歲以上的受訪者已有三成表示,天天都要「嗶」一次;行動支付已不再只是年輕人專利,疫情讓中、高齡消費者更願意開放心胸,嘗試體驗行動支付。
調查中顯示,由於疫情造成衛生意識高漲,超過七成五消費者提升行動支付使用頻率,且每天都會使用行動支付的「重度使用者」,自疫情發生後大幅提升三成,全台每兩名行動支付使用者中,便有一人是行動支付重度使用者。逾半的重度使用者表示,是想避免使用現金造成可能的病毒傳播。
萬事達卡台灣區總經理陳懿文表示,受到疫情影響,超過四成五消費者不想使用現金,進而使用感應式支付;疫情除提升消費者行動支付使用頻率外,使用者年齡層也逐漸擴大,且隨著年齡層越高,受疫情影響成為行動支付「重度使用者」的比率也越高。
調查也發現,在消費場域部分,五十一歲至六十歲消費者在超市、量販店使用行動支付比率高,網購和外送則以廿至三十歲年輕族群居多。
值得留意的是,婆婆媽媽每周採買一次的全聯,除自家PX Pay外,沒開放其他行動支付進駐,也讓PX Pay成功讓許多婆媽踏出行動支付第一步;資策會統計,PX Pay是四十六歲到六十五歲用戶最常使用的行動支付。
一位金融業主管看PX Pay,讚嘆「真的只有全聯可以做到讓婆媽用行動支付」,最成功的策略就是在上線初期,收銀台員工積極主動幫原本用現金結帳的婆媽們下載App,甚至一步步教學、幫忙設定完成,「店員可能比自己的兒女都還有耐心」,還有許多分店推下載送衛生紙活動,立刻吸引婆媽使用。
後來家樂福也在自助結帳機旁,派出員工一步步協助消費者使用自家App,並搭配贈點優惠,一下子就把會員、「嗶」經濟做到線上線下融合。
金管會廿四日正式許可全聯、全家兩大零售業龍頭進軍電子支付,最快半年後就可以拿執照開業,兩大龍頭加起來既有會員數就超過兩千萬,勢必改變整個電子支付市場。
(聯合報)
--
水蜜桃採收 梨山、武陵兩樣情
台中市進入水蜜桃產季,但收成兩樣情。梨山水蜜桃因上半年乾旱受損,連同台中柑橘,農委會列入天然災害現金救助地區,但武陵農場位於上游,加上趕猴與梅雨助攻,水蜜桃產量增2成,半個月熱銷1700盒。
台中砂糖橘、帝王柑等柑橘類水果,栽種面積2516公頃,和平區梨山水蜜桃栽種面積256公頃,今年3至5月乾旱少雨,柑橘、水蜜桃著果率低、果粒偏小,果農受損慘重。
台中市農業局與農糧署中區分署會勘後,已納入災害救助地區,柑橘每公頃救助7.5萬元,水蜜桃每公頃救助9萬元,7月26日前提出申請;台中市落花生、竹筍、荔枝、龍眼、椪柑、桶柑等,也納入天災現金救助。
武陵農場水蜜桃栽種面積1.1公頃,每年產量近1萬台斤,過去有一半被猴子吃掉,今年氣候乾旱,但武陵位於上游地區,水源較充足,水蜜桃生長不受影響,加上農場派人驅趕猴群,梅雨鋒面使果實碩大,產量大豐收,可望有1.2萬台斤。
武陵農場水蜜桃過去只開放入園遊客採購,近期因疫情休園,農場首度對外開放團購。園方統計,短短半個月,已經賣出1700盒,顯示疫情下「宅經濟」發威。
武陵農場副場長胡發韜說,為確保武陵品牌,農場推出「水蜜桃身分證」,每顆水蜜桃都有專屬的標籤號碼,掃描QR Code,可連結到專屬網站,可查詢產銷履歷、溯源管理等資訊。
(聯合報)
--
急診大數據解密1/解決急診大塞車 研擬使用者付費
急診是急重症的第一線,一旦發生突發事故,急診就如同戰場,湧入大量病患,藉由醫護人員的快速應變和分類,讓病患在最短時間獲得醫療診斷。然而,民眾為求快速就醫而濫用急診、造成急診壅塞的情形,一直為外界所詬病。民眾使用急診多數是哪些科別,真的有許多輕症患者湧向急診嗎?今天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深入分析急診就醫數據,了解國內醫療現場實況,也為民眾建立正確的急診觀念。
根據107年到108年的健保資料,急診前十大申報案件及順序排名並無太大落差,一直是其他不明原因發燒、腹痛及骨盆痛、頭暈及目眩、未明示非傳染性胃腸炎及結腸炎、喉嚨痛及胸痛、肺炎、腕部手部及手指開放性傷口、頭部表淺損傷、泌尿系統其他疾患、急性上呼吸道多處或未明示感染在榜上。
但值得注意的是,一直在五、六名徘徊的「肺炎」,109年卻掉到第十名,而原本一直處於第十名的「急性上呼吸道多處或未明示感染」,則完全不見蹤影。
除了排名順序略有更動外,整體案件數在109年也大幅下降,以第一名的案件來看,107和108年分別為44萬2,638及48萬7,171件;109年則為36萬3,368件。
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理論上急診就是搶時間,讓急迫的疾病可以快速獲得處理。然而一旦有些人不願在門診等待,為了「快一點」看到醫師而跑到急診,真的需要搶救的病患就會受到影響。就像近期新冠肺炎升溫,許多民眾湧向急診篩檢,但急診人力固定,急診馬上就「爆了」。
針對這種「等不及」看病的情況,現行以開設「門急診」,將門診人力調到急診來因應。但李伯璋認為,這只是不得不的作法,這樣扭曲的醫療生態,正是醫療改革的重點。
而急診整體案件數可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在109年大幅下降。李伯璋認為,或許可等到疫情結束後,扣除篩檢人數,檢視有多少病人需要看急診,當作未來真實的參考數據。
但得到真實數據後如何控管人數,不讓民眾往急診塞?不只是醫療端的問題,也必須從民眾端著手。
李伯璋說,有時候制度除了道德勸說的方式,也需要強制才有辦法改變,「就像現在民眾不戴口罩就開罰一樣」,若民眾到急診要付很大代價,自然就會有感。
他表示,不要把所有問題都壓在醫療體系,「這樣醫療體系也很無辜」。因此等疫情過後,希望往使用者付費的方向去做,才有辦法真正改革。
獎勵方案六度修正,確保重大疾病照護品質。
而為解決急診雍塞,衛福部除了在99年公告急診五級檢傷分類基準,快速檢定病人病況危急與嚴重度外,健保署也在101年推出急診品質提升方案,並在108年做了第六度的修正。
其中為確保重大疾病照護品質,訂出四大重大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塞、重大外傷、嚴重敗血症、到院前心跳停止(OHCA)分別訂定需在一定時間內接受必要處置,並給予獎勵。
然而急診除了民眾自行就醫,也包含緊急醫療派案的病患,這樣的指標對於肩負重任的醫學中心或是區域醫院來說是否不公平?
李伯璋表示,健保長久以來都是獎勵方案,且訂定許多指標來「管理」。然而急診病人變數很多,包括暫留時間、病患能否存活出院等,都不是掌握在醫院手上,這樣的評比確實很難。
他說,雖然短期內難以針對品質提升方案進行變動,不過健保署現在也思考,如何提升急診必要醫療行為的點值,例如提升CPR的支付點數,讓第一線醫師不用擔心費用被核刪,放心對病人施以治療,不要再發生過去「急救CPR比按摩還便宜」的現象。
急診大數據解密2/檢傷三級最多 腹痛 頭暈 發燒最大宗
任何疑難雜症突然來襲,特別在深夜時分,民眾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急診」。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衝急診的前三大症狀分別為「腹痛及骨盆痛」、「頭暈及目眩」、「其他不明原因發燒」。而近年不斷討論的急診雍塞,也因疾病症狀難以第一時間判別,長時間滯留的症狀以肺炎最長;時常被詬病的輕症跑急診的情況,在健保資料分析檢傷分類,以緊急的第三級為最大宗,僅有極少數的患者為輕症。
健保署分析急診申報症狀排名,107年及108年都是以其他不明原因發燒居冠,人數在44萬到48萬間;109年則以腹痛及骨盆痛36萬居冠;頭暈及目眩位居第三,件數約在22到26萬之間。
中國附醫急症暨外傷中心急診部部主任陳維恭表示,前十大急診申報排名,統統都是「症狀」,進入急診的患者第一步都需要經過檢傷分類。
目前檢傷分類分為五級,第一級到第五級依序的定義為需復甦急救、危急、緊急、次緊急以及非緊急。檢傷分類後,經檢查判斷可能的疾病,由於患者第一時間僅能表達最直接的症狀,甚至有些無法表達,因此急診在輸入診斷碼時,多會先以相對模糊的症狀作為主診斷。
陳維恭指出,這些症狀看似輕微,但不代表是「輕症」。舉例而言,有些人會因過度緊張或是驚嚇過度,出現換氣過度症候群,症狀出現時,患者狀態又急又恐怖,但在急診僅需要給予輕微鎮靜劑,症狀即可緩解。
名列前三名的症狀,看似無害,背後往往可能是重症引發的症狀。以發燒來說,可能是嚴重感染疾病引起的免疫反應;腹痛、頭暈等可能是腫瘤破裂、結石等,有些疾病隨時可能危及性命。
檢傷分類分為五級,109年十大急診症狀診斷分析,皆以第三級「緊急」為最大宗,第一級「復甦急救」以及第五級「非緊急」的人數都是最少。
台灣急診醫學會理事長黃集仁表示,從數據來看,多數患者都是因緊急症狀到急診,極少數患者是輕症就醫。但就算是輕症,症狀來襲正值深夜時分,民眾無法辨識症狀背後的疾病,即使經過診斷是輕症,仍有治療的需要。
陳維恭表示,根據臨床經驗,檢傷三級的患者約有15%到20%需要住院,第四級約5%需要住院,第五級約有1%需住院。一位患者同時也會有多項症狀,檢傷分類是以整體的情勢,以及年紀、是否有共病等多重方式判斷。
以109年的急診申報症狀排名來看,肺炎平均急診暫留時間最長,達596分鐘(約9.9小時);其次為泌尿系統其他疾患,有518分鐘(約8.6小時);不明原因發燒為426分鐘(約7.1小時)。
黃集仁表示,引起這三類症狀背後可能的疾病很多,不明原因發燒可能是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腸胃道疾病等。通常先在急診給藥,觀察發燒症狀是否緩解,如果持續發燒,要進一步檢查,準備住院。這些感染疾病大多發生在長輩,滯留時間同時也要考量辦理住院時間、等候病房時間,又或是晚間到急診,直接在急診觀察一晚,隔天再收治住院。
陳維恭指出,這三類症狀患者,介於可以住院與不用住院階段,有時也要加上家屬抉擇的思考時間。其中時間最長的肺炎患者,即使在急診照X光不明顯,礙於年紀或其他原因,不敢輕易放患者回去,等待照第二張X光前會先投藥,觀察是否改善。另外,也要加上各科住院病房是否有空床,這些都是增加滯留急診的原因。
107年至108年急診申報症狀排名中,肺炎分別位居第6及第5位,109年則降至第10位。黃集仁表示,去年急診診斷感染性疾病數量明顯大幅下降,主要有幾個原因,疫情爆發後,國人勤洗手、戴口罩,降低被病毒或細菌感染的機率。
黃集仁表示,從去年的十大疾病排序觀察,不只肺炎排名往下降,其他不明原因發燒以及泌尿系統其他疾患的排名都往下降,很明顯是防疫作為讓感染性疾病同時下降。發燒患者中有一部分會演變成肺炎,這兩者有連帶的關係。
陳維恭認為,疫情讓診斷肺炎變得敏感,加上疾管署對肺炎的診斷規格相對高,讓診斷人數下降。去年疫情確實讓感染性疾病減少,包含流感患者都大幅降低,最容易出現感染疾病的小兒科,門診量減至少五成。
急診大數據解密3/醫院愈大等愈久 肺炎患者停留最長
台灣就醫自由,未經轉診也可以直接去醫院,因此越大越知名的醫院,急診等待的人愈多、需要等愈久。
健保資料顯示,過去三年在急診平均暫留最久的前五名都一樣,以肺炎等11小時(108年)居冠,其次為泌尿道疾患9小時、不明原因發燒8小時、暈眩和腹痛則約停留5小時,去年受到疫情影響,大醫院急診大減一、兩萬人次,這前五名平均暫留時間也只縮短30分鐘到一個半小時。
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黃建華表示,暈眩和腹痛,急診需要時間進行鑑別診斷,若非腦中風或其他需要住院的大病,通常稍事休息、服藥治療就可以回家。泌尿道疾患和肺炎是較明確的診斷,可能需要安排住院,就可能得花8到10小時等病床,等待期間可以做檢查、觀察、治療。
黃建華表示,同樣要等住院,泌尿道疾患常見問題是結石,需要緊急開刀或是碎石,外科病床流動比較快;但肺炎要等的是平均住院時間長、病床周轉速度慢的內科病床,就要等比較久,在急診等待的時間,就會開始進行拍痰、每6到8小時打一次抗生素等治療。
為了鼓勵醫學中心減少壅塞,健保署以病人停留超過24小時的比率作為指標,比率較高的前十名介於13.9%到5.7%之間,台大醫院13.7%居第二,僅次於台中榮總13.9%。
黃建華表示,在急診等超過24小時都是要住院的,台大醫院這個數字高,是因為病床常是滿的,因為台灣民眾就醫不受限制,各層級醫院之間費用差距不大,民眾就醫習慣集中到某些醫院,連門診病人都有很多要安排住院,例如癌症、心血管疾病,急診醫師必須在病人等待期間,盡量提供好的照顧。
健保署也計算了急診重大疾病病人六小時內轉進加護病房之人次、檢傷一二三級病人八小時內轉入病房之比率,作為急診效率指標。
黃建華表示,重大疾病六小時內轉入加護病房人次,可視為醫院急重症量能,也可看出重症就醫的集中度,像是台大醫院、中國附醫、彰基,重症集中度高。檢傷一到三級病人八小時內轉入病房的比率,可視為醫院整體量能,與佔床率高度相關,像台大醫院佔床率常高達九成,醫院幾乎是滿的,就算內部流程運作順暢,此比率能拉高的空間也有限。
黃建華觀察,去年受疫情影響,民眾、防疫措施做得好,所以流感、肺炎等呼吸道傳播疾病的急診病人大幅減少。疫情也使民眾健康意識高漲,腎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控制不佳而送急診的人也變少。今年因為三級警戒,民眾少出門,連意外事故的比例也較低,至於發燒、上呼吸道症狀、肺炎,因有分流,處理速度變快,但反觀其他疾病,因住院前都要先做PCR檢測,流程反而變慢。
醫改會董事長劉淑瓊表示,今年雖然急診就醫人次減少,但醫院同時也降載、分艙分流,加上入院前要求篩檢,急診醫病雙方的身心負擔還是很大。
劉淑瓊指出,許多急救責任醫院被強制要求開設快篩站,輕症、無症狀、求心安的民眾都前來篩檢,急診的輕重症分流被破壞,交叉感染風險更大。急診醫師為了支援篩檢,光是穿脫防護裝備就要花很多時間,急診的量能也大受影響。她提醒,疫情期間更要落實醫療資源的分配原則,將快篩、接種疫苗、領取慢箋等醫療服務回歸社區基層醫療,才能將醫學中心及急診資源留給最嚴重、最需要醫療的人。
急診大數據解密4/急診好划算?塞車等更久 感染風險高
台灣的健保讓所有人自豪,但太過便利的同時,急診醫療資源屢傳濫用危機,小病掛急診屢見不鮮。健保署統計,近年平均每年急診就醫人次約六百萬至七百萬,但不時有急診醫師分享,曾經遇過棉花棒棉絮掉進耳朵跑來掛急診的案例,甚至有孕婦因上班時間無法配合產檢,跑來急診找醫護幫忙,讓急診醫師十分無奈。
部分民眾愛衝急診,費用只多一點,能立刻抽血、照X光、打點滴。台灣急診醫學會榮譽理事長、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外傷及毒物科科主任方震中說,以往講的急診壅塞,是output出問題,需要住院,但沒有病床,只好留在急診,又因急診無掛號限制,當然會有壅塞問題;近期新冠肺炎所造成的急診壅塞,則是「input」出問題,一大群人湧入,超乎急診負荷量。
許多以醫院為題材的影集片段,總會有病人一被推進急診室,蜂湧而上的醫護畫面。亞東醫院急診醫學部副主任范傑閔說,如此緊急的病患,一天不到一成,「急診可以抽血、照X光、打點滴,有民眾認為,錢負擔多一點點而已,乾脆來急診 。」臨床觀察,的確有民眾拿出去吃五星級飯店自助餐吃到飽的「精神」,覺得急診雖然掛號費與部分部負擔較高,但還是「物超所值」。
急診醫師非全能,只能揪出病患潛在的「炸彈」。
但范傑閔提醒,急診由急診專科醫師負責,急診專科醫師雖是全科醫師,需具備各科知識,但並非全能,尤其現在分科精細,急診醫師無法處理所有問題,急診專長是負責挑出潛在「炸彈」,揪出誰是有緊急狀況要處理的患者,再把經判斷情況較不危急的病人,下一步送往哪個門診醫治。
「急診壅塞就像交通規則。」方震中比喻,民眾就像駕駛,急診醫師負責指揮交通,衛福部健保署是定調交通規則的人。如果紅綠燈失靈,民眾開車都可以往大醫院,當塞車時(急診壅塞),急診醫師雖然忙碌,受害的卻是等紅燈的民眾。
為何台灣急診容易壅塞,方震中認為,民眾對於中小型醫院不夠信任,擔心規模小的醫院醫療資源不足,導致部分醫院病床閒置。
范傑閔則指出,國人就醫便利,大多數人住家附近都有醫院,就醫「可近性」高,急診容易塞滿病人。而民眾的就醫觀念也需要加強,醫師常常詢問非危急狀況的病人,為何不去診所?民眾回答:「診所不可以打針,但打針比較快好,所以我一定要來急診。」
范傑閔補充,在大眾觀念沒有被導正的清況下,常常分不清楚哪時候要看急診,什麼狀況要看門診,分不清哪一科別,在疑惑的狀況下,就選擇來看急診。
掛急診真能早一步見到醫師嗎?范傑閔以亞東醫院為例,過年時患者人數爆量,平常20分鐘可以獲得醫師診治,但過年時拉長到一小時。民眾到醫院有院內感染風險,醫護多不希望病人在急診空間裡面停留太久。
國際間有解決急診壅塞的成功案例,方震中說,韓國也有健保,當年MERS在韓國發生院內感染,韓國政府採強制轉院制,若有住院必要者即收治,病患若僅需中小型醫院治療就協助轉院,拒絕者需負擔醫療費用,開始強制轉診後,急診壅塞就消失了。
至於民眾就醫分級觀念的強化,范傑閔呼籲,健保署、國健署應該提升民眾自我保健知識。他分享,急診以往常被得流感的民眾塞爆,但新冠疫情之後,「流感不見、腸病毒變少」,這都是政府常在宣導,戴口罩、勤洗手,別去壅擠公共場所的成果,盼政府落實宣導,請民眾分級就醫。
急診大數據解密5/四大急診醫療特色醫院
林口長庚醫院:組三大急症急診團隊 把握搶救黃金期
健保資料庫統計,林口長庚急診人次107年為16萬559人次、108年16萬7,964人次、109年13萬1,218人次,近三年都是醫學中心最高。林口長庚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羅祥雲表示,林口長庚是桃竹苗各醫院的轉診主力醫院,床位數也比其他醫院多,長庚醫院是第一個建立急診專科醫師制度、也是設置急診最久的醫院。
台北長庚副院長黃集仁表示,林口長庚、台北長庚、基隆長庚等總計有70多位急診醫師,團隊還細分次專科,包含急診內科、急診小兒科、外傷科、急診放射科、呼吸治療等,同時有超過200多名急診護理團隊。
為了增加患者存活率,特別針對急性腦中風、急性心肌梗塞、重大外傷患者,個別組成團隊。
羅祥雲表示,急性腦中風團隊由急診、神經科、放射科、神經外科組成,在中風病人的黃金時間內,提供正確診斷治療。急性心肌梗塞由急診、心臟內外科組成,進行心導管或繞道手術。重大外傷由急診外傷科主導,結合各外科次專科救治重大外傷病人。
羅祥雲表示,林口長庚每天的來診量龐大,第一關就會在檢傷分類時分流,再依照不同科別於不同的區域做照護,達到最有效的醫療處置。
中國附醫:一級檢傷件數最多 拯救生命也降低殘疾
根據健保署資料統計,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在109年全國急診第一級檢傷分類件數最多6,282件、急診獎勵金最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主任陳維恭說,醫院核心價值以病人為中心,急診部努力目標為給予急重症病患「又快有好」的高品質照護,期能成為全台急診標竿。
中國附醫急診部有36名急診專科主治醫師,每天24小時全時段皆有5名以上專科主治醫師,帶領數十位醫護團隊,主治醫師除具急救與急診專業能力,還具備院前救護、重症照護、急性毒物、野外醫學、災難醫學等專業。
急診急救團隊有各領域醫療團隊做為後盾。例如,外傷科及各專科外傷領域專家組成的外傷團隊,24小時緊急手術搶救人命;心血管團隊經驗豐富、操作流程快速,全天候「救心」;腦中風團隊提供溶血栓及取血栓之「救腦」急救。此外,還擁有各式重症照護後援專業團隊,讓重症病人得到最及時優良的醫療照護。
陳維恭說明,中國附醫急診部持續引進急救新知識與技術,拯救生命,也降低病人殘疾機會、縮短病程。他說,一級檢傷能有最多的數量是一種肯定,也是一種責任,急診部會持續為提供更優質之急診醫療努力不懈。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近台大 磁吸效應收案量大
根據健保署109年資料統計,北市聯合醫院急診就醫人次位居全國第一,總計155,960人次。北市聯醫和平院區急診科主任郭鐘太分析,以和平院區來說,因地緣關係,加上鄰近台大醫院具磁吸效應,急診收案量自然大。
郭鐘太指出,和平醫院位於台北中正、萬華地區中間,以及雙北交界,鄰近台大醫院具磁吸效應,若台大急診壅塞,病患就會改到和平醫院就診。他表示,很多人對於急診有錯誤既定印象,「急診就是要快,等這麼久,哪叫急診。」
他說明,急診的「急」並非心急如焚,而是「急救」。他認同前輩說的:「急診的重點不在急,而是慢。」把所有事情慢下來,把危險事情處理好,這才是急診最重要的事情。
郭鐘太表示,急診也曾遇到特殊個案,一位年約三、四十歲的遊民就診,治療過程中發現,患者曾經留學國外,英文能力很好,但因家中不認同他的性別傾向,他寧願露宿街頭也不願回家,平時會做翻譯和導遊工作。
郭鐘太說,收治病患同時也啟發自我思考,這位遊民讓他認知到,每個人都有自己人生的選擇,萬華地區的遊民不見得是因做錯事或品行差,「他們只是選擇自己最自在的生活方式。」
嘉義長庚醫院:雲嘉南後送醫院 專研地區性特殊疾病
根據健保署109年統計,嘉義長庚醫院是區域醫院急診第一級檢傷件數最多,共3,611件。嘉義長庚是雲嘉地區第一家評定的重度級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林稜傑說,作為雲嘉地區後送醫院,肩負本區基層診所、地區醫院、區域醫院後送支援之責,服務民眾主要來自雲林、嘉義及台南,這個地區人口老化較其他縣市明顯,急重症醫療需求較多,加上長庚為轉診嘉義網絡後送醫院,因此急重症病患比率自然高。
林稜傑表示,對急重症病患除處置能力外,時效也很重要,特別是跟時間賽跑的疾病,例如心肌梗塞、急性腦中風等,設立專屬快速治療通道非常重要,這幾年搶救許多寶貴生命,幫助患者以最佳狀態回到家庭社會。
嘉義長庚針對地區性特殊疾病研究,例如沿海地區特有壞死性筋膜炎、海洋弧菌感染,以及老人易發生的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等,研究成果應用在臨床上,提升治療成效。
未來急診將朝向建構院前院後疾病照護團隊,主要為腦中風、壞死筋膜炎、外傷急救,並進行民眾教育,結合研究計畫,建立壞死性筋膜炎診斷即時AI輔助臨床決策支持系統,落實優化照護品質目標。
(聯合報)
政經
國營限制多 台電船運公司卡關
台電因煤礦運輸需求,自有運煤船隊,也考量未來天然氣發電到五成,需要液化天然氣(LNG)船運輸;前年七月宣布將與裕民等航運公司合資成立船運公司,但時隔快兩年,傳出籌組進度不順,遭行政院退回再議。據了解,因為台電有國營事業限制,子公司的船運作業仍需公開採購,而其他股東均為航運商,恐會有利益衝突。
其他股東為航運商 恐有利益衝突
台電自有運煤船隊有廿一年歷史,旗下原有六艘煤輪都委外代操。其中,電昌一號、電昌二號煤輪去年服役滿廿年後正式退休,台電也規劃不再自造運煤輪,想改跟民間航運商合作,盼突破國營事業限制,營運上更有彈性。
規劃不再自造運煤輪
二○○八年海運市場曾陷入瘋狂,電昌一、二號當時替台電省下四十六億元。台電主管說,後來又增四艘煤輪後,運煤自有率增加至廿五%。面對海運市場變化大,自運率須維持穩定,對燃料管控才安全、合理,因電昌一、二號已退休,目前只能租船替代,去年八月海運價格起漲前已先簽短約,成本雖增加,但影響不大。
考量煤、天然氣等燃料運輸需求,台電二○一九年七月與裕民、光明海運、日本川崎汽船簽署合資設立船運公司備忘錄。台電規劃持股四十%、裕民卅二‧五%、光明二十%、川崎汽船七‧五%,當時預計二○二○年上半年即可成立,資本額約十億元,但最近傳出籌組進度不順利。
據悉,二○一九年底台電已報經濟部並送行政院,但今年四月被退回,要求重新評估。經濟部官員指出,新船運公司仍需配合國營事業規定,船運業務也是要公開採購,不過,新船運公司其他股東是航運商,恐有利益衝突;台電回應,因合資較具彈性,仍朝此努力,會擇期向經濟部提出報告。
(自由時報)
--
防暴三法推手 前監委高鳳仙辭世
前監察委員高鳳仙廿日癌症過世,享壽六十六歲,昨天消息傳出後令不少人驚訝。高鳳仙是法界出身,在擔任法官期間,就曾協助起草「家庭暴力防治法」、「性騷擾防治法」及「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等俗稱「防暴三法」,維護婦幼權益形象鮮明;擔任監委後,她調查的台南啟聰學校性侵案,彈劾十六人,後來也被翻拍成電影「無聲」。
高鳳仙曾任台東及士林地院法官兼庭長、台灣高等法院法官,由於她長期在家暴防治上的努力,獲婦女團體與司法機關推舉,二○○八年獲時任總統馬英九提名第四屆監委,二○一四年續任第五屆監委,曾被內政部評選為「建國百年女性群像人物」。
高鳳仙在監委任內辦過不少社會矚目案件,包括調查苗栗縣政府財政狀況惡化,大幅逾越法定債限,彈劾時任苗栗縣長劉政鴻;前教育部長吳茂昆二○一五年任職東華大學校長期間,因違反利益衝突迴避法相關規定被監院彈劾,亦是由高鳳仙領銜主查。
除了婦幼議題,高鳳仙也重視白色恐怖時期的平反案件,調查過鹿窟事件、于非共諜案等,成為白色恐怖受害者及家屬重要伸冤對象。
累積二屆十二年監委經驗,高鳳仙卸任前表示,當監委有三要件,第一是要細心、仔細辦案;第二即是要有勇氣對抗外界壓力;第三是要明白不可能凡事都得到讚美,總會有攻擊、質疑,「若錯了就要改,若沒錯那要挺住。」
曾多次與高鳳仙合作查案的前監委楊美鈴回憶,高查案態度嚴謹,當年調查高雄監獄六名受刑人挾持人質並奪取槍彈越獄事件,高到監獄裡親自勘查,相關人都問得鉅細靡遺;鹿窟案時,事證考察雖困難,但是高一步步小心求證、確認,對事情探究非常確實。
高鳳仙任內最大爭議,是調查富商翁茂鍾案中的「應華炒股案」,翁後來被台中高分院從八年徒刑逆轉改判四個月,檢方未上訴定讞,但高所做的調查報告結論為「查無不法」,引發委員會審議時論戰,最終也未能通過;全案目前由新任監委接手重啟調查中。
(聯合報)
--
TIFA周三復談 美鎖定稻米、基改食品
台灣與美國卅日將舉行第十一次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議,為台美洽簽自由貿易協定的基礎;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日前刊出一篇文章指,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可能透過談判,針對台灣的農產品、蒸餾酒、藥品和醫材價格、網路盜版等,取得進展。
這篇文章標題為「是時候與台灣簽署貿易協定」,由前美國在台協會政軍事務官員、智庫研究員塞克斯,及曾在USTR任職的資深研究員希爾曼共同撰寫,指光是TIFA復談,無法為貿易協議提供足夠動力,應大膽推進美台貿易協定。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先後宣布將與台灣舉行TIFA會議,這篇文章提到,「美國與台灣展開全面雙邊貿易協定(BTA)磋商的時機已臻成熟。」
這篇文章分別從美國與台灣的角度來論述美台BTA的益處,並點出USTR可能取得進展之處。
文章提到,USTR可望透過磋商在以下議題取得進展,包括解決農產品貿易壁壘,尤其是稻米、基改食品、碎牛肉與動物副產品;推動台灣降低蒸餾酒、重機與蘇打粉的關稅。另外,USTR可能要求在藥品與醫療器材領域,創造更公平的貿易環境,要求台灣更有效打擊智慧財產權侵權,特別是網路盜版問題,且提供雲端運算更大的市場准入。
這篇文章提到,美國跨黨派肯定台灣在區域和全球議題所扮演的角色,且認知到台灣的持續安全對印太地區穩定至關重要,「當中國軍力和信心持續增加,美國需要找到更多方式,遏止中國的冒險主義。」
這篇文章提到,中方施壓多邊組織和世界各國邊緣化台灣,將導致「台灣經濟落後」與「中方對台影響力加大」的後果;美台貿易協議可為其他國家展開與台灣磋商,提供政治掩護。
至於台灣,文章提到,蔡英文總統是貿易談判專家,深諳主要的貿易障礙,與推動對美貿易關係的重要性;她在去年贏得連任後,同年八月宣布開放美豬牛進口,加上沒有連任壓力,應能動用政治資本完成與美國的貿易談判。
這篇文章表示,美台貿易協定將強化台灣的經濟與國安,為美國打開重要的出口市場,也顯示美國對重要夥伴的支持,強調美國在兩岸穩定的利益。台灣是美國第九大貿易夥伴,也是第七大農產品出口國,去年貿易總額約九百億美元。
(聯合報)
--
房地合一實價登錄2.0 7月1日上路
打炒房新制上路,房地合一稅2.0、實價登錄2.0等兩大新制都將於7月1日正式施行,房地合一稅是拉長短期持有期間,持有兩年內出售就要課45%重稅,並納入企業、預售屋交易;實價登錄新制則是揭露至門牌,且預售屋也要申報。
建商、業者日前不斷疾呼打炒房新制延後,全國商總主席賴正鎰表示,營建業受疫情影響已經「送急診」,呼籲房地合一2.0、實價登錄2.0等應延後一年實施。不過財政部、內政部對此回應,仍按原定7月1日上路,抑制炒房歪風。
房地合一2.0新制是延長短期交易時間,持有兩年內出售要課45%稅率,逾兩年、未逾五年適用35%稅率,並將營利事業交易房地,以及預售屋及特定股權交易等,都納入房地合一機制。
房地合一新制目的在於打炒房,但為避免「錯殺無辜」,因此修法條文所得稅法第14條之4、第24條之5,分別針對個人、營利事業因財政部公告的非自願因素交易持有時間五年內房地,可免除重稅,稅率以20%計算。
所謂「非自願因素」,財政部已公布相關子法。個人方面共有七種,包括因調職及非自願離職、遭他人越界建屋、共有房地非自願交易、遭強制執行、因重大疾病或意外需支付醫藥費、持保護令避開家暴相對人、繼承取得不動產及房貸後卻無力償還本金及利息而需賣房償債。
企業方面則有四種,土地遭越界而出售、遭強制執行、共有房地非自願交易、銀行依銀行法規定在四年內處分。
至於實價登錄2.0則有門牌地號完整揭露、預售屋須申報、賦予機關查核權、禁止紅單轉售、預售屋契約納管等五大變革,盼即時揭露不動產成交資訊,杜絕炒作。
內政部表示,實價登錄新制施行後,將預售屋交易資訊全面納管且即時申報,並將紅單交易納入管理且禁止轉售,違者最重可處新台幣100萬元罰鍰。
(經濟日報)
--
每周一勢/5月鐵礦砂、廢鋼價年漲一倍
去年初爆發新冠疫情,重創全球經濟,讓鐵礦砂及廢鋼價格在去年3月底降至低點,隨全球經濟逐步復甦,需求擴增,鋼價也驚驚漲,今年5月底鐵礦砂及廢鋼價格已年漲近一倍。
鋼鐵類物價指數上揚34%
今年進口鋼鐵類物價指數漲幅逐步擴大,從1月年漲12%,到5月已漲了34.4%,前五月平均漲幅22.8%。國產內銷及出口鋼鐵類物價指數也同步走揚。
前五月營造工程物價增8%
因鋼材價格漲勢凌厲,今年前五月平均營造工程金屬製品類物價指數漲21%,其中鋼筋漲三成、鋼板漲26%、鍍鋅鋼管漲21%、型鋼漲20%,帶動整體營造工程物價指數漲8%。
(經濟日報)
--
前五月對美出口 同期新高
財政部進出口統計,受惠全球供應鏈重組興起,部分訂單轉回國內,加上新興科技應用與遠距商機發酵,今年前五月我國對美出口240 億美元,創歷年同期新高,年增26.9%。
我蟬聯全球第五大淨債權國
央行公布去年國際投資的淨資產部位達1兆3,714.2億美元、締造新猷,較前年底增加232.5億美元或1.7%,蟬聯全球第五大淨債權國,也顯示台灣「藏富於民」。
Q1電動自行車產值年增29%
經濟部統計處指出,電動自行車是我國機車產業出口產品最多者,以歐美為主要出口市場,由於外銷熱絡,今年第1季電動自行車產值年增29.8%,是所有我國機車產業中成長最快速的業別。
疫苗險平均每天賣1.6萬件
疫苗險熱賣,金管會保險局最新統計,6月以後疫苗險銷售急速增加,半個多月已大賣25.3萬件,等於平均每天賣出近1.6萬件;疫苗險開賣以來累計銷售56.2萬件。
(經濟日報)
國際
美UFO報告︰未排除來自外星
報告未提外星人
由美國「國家情報首長辦公室(ODNI)」和海軍一支專案小組彙編的一份美國政府針對不明飛行物(UFO)的關鍵報告,二十五日在舉世矚目下公布。該報告隻字未提「外星人」,但匿名美國高官指稱,其內容並未排除UFO「來自外星」的可能。該「非機密」報告雖只是「初步」報告,但仍堪稱美國政府在相關議題上的一個轉捩點。其表明這類「不明空中現象(unidentified aerial phenomena, UAP,美官員近年對UFO的稱呼)」顯然影響飛安,亦對美國國安造成挑戰。
官方看法轉折點
這份名為「初步評估—UAP」的九頁報告,舉出自二○○四年迄今的一四四起,大都由美國海軍人員觀測到的案例,提交給社會大眾及六個月前提出此要求的美國國會。
儘管其結論強調,這些「現象」依然「很可能缺乏單一解釋」,但在美國軍方自一九四○年代以來,對UFO採取懷疑和污名化的做法後,這份報告仍代表美國官方的一個轉折點。
該報告包括此前曝光的若干UAP案例,由五角大廈公開的美國海軍飛官在美國東、西岸上空所拍攝的神秘航空器,其展現出的速度及機動性超越已知的飛行科技。
這一四四起案例中,有一四三起由於資料數據太少而無法解釋,其中僅一例歸因於洩氣的氣球。報告列出UAP五種可能解釋:一、由俄羅斯或中國等對手研發的機密飛行系統;二、由美國政府、企業研發的最新科技;三、自然大氣現象;四、如飄失的氣象氣球之類的空中干擾物;五、「其他」。紐約時報指出,第五類包羅萬象,暗示UAP或來自外星科技。
該報告還提到,部分案例中的UAP似乎展現出「不尋常的模式或飛行特徵」。惟這些情況可能源於感測器故障或目擊者看錯,需再進行嚴謹的分析。而該報告的用語仍避免明確提及外星生物之類的可能。前述美國高官說,這「不是該專案小組的目的」。
這份報告不是美國有關UFO的第一份官方報告。美國空軍一九六九年的「藍皮書計畫」曾公告,在一萬二六一八起目擊案例中,七○一起無法辨識。一九九四年美國空軍也公布新墨西哥州羅斯威爾事件報告,稱現場只發現墜毀氣球,沒有外星人屍體。
(自由時報)
--
佛洛伊德案 白人警判刑22年半
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亞波里斯市四十五歲白人警察蕭文,二○二○年五月二十五日涉嫌執法過當,殺害非裔男子佛洛伊德一案,二十五日被法官判處二十二.五年有期徒刑,遠高於明尼蘇達州規定的最低刑期十二.五年。
儘管蕭文一案已是美國警察殺害非裔人士案件中,判決刑期最高的案件之一,但佛洛伊德的家屬仍感到失望,指蕭文的刑期並未達到檢察官求處的三十年,假如蕭文服滿三分之二刑期,且在獄中表現良好,還能申請假釋。
法官卡希爾表示,蕭文在此案中濫用信任與權威的地位,並對佛洛伊德施加特別殘忍的暴行,強調他的判決並非基於情感或是同情,而是法律。陪審團在四月裁定,蕭文犯下三級謀殺、二級非預謀殺人罪和二級過失殺人罪成立。
而蕭文在過去六週的審判中,皆拒絕出面作證,僅在最終宣判刑期前,在法庭摘下口罩,向佛洛伊德的家屬致上哀悼之意,但未道歉,並表示未來還會有些令人燃起興趣的其他消息,目前「希望能讓你們安心」。蕭文在庭上並未顯露出多少情緒。
本案引發全美「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議風潮。蕭文的律師日前表示將提出上訴,質疑部分陪審團成員的公正性,但上訴要求在宣判前夕便已被法官駁回。
代表佛洛伊德家族的律師克倫普表示,這場審判對美國實現種族和解而言,是歷史性的一步。蕭文的審判結束後,其餘三名涉入佛洛伊德謀殺案的前警察也將因協助、教唆謀殺罪與過失致死罪,於明年三月接受審判。
(自由時報)
--
布林肯:中國若擾亂秩序 美法必挺身而出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二十五日訪問法國,並與法國總統馬克宏舉行會談後,接受英國「泰晤士報」訪問,指美法兩國在重大議題上看法一致,尤其是中國崛起對世界秩序帶來的危險。但他也強調,兩國無意阻撓、抑制中國崛起,只是一旦現行民主、自由、開放的秩序受到挑戰,「我們會挺身而出」。
「紐約時報」指出,由於馬克宏先前曾表示,歐洲應該降低對美國的依賴性,使得他與布林肯的會晤情形格外受矚。不過,青少年時期曾長住法國九年、上任後首次訪法的布林肯表示,美法在阻止「中國領導世界秩序」一事上有堅定共識,並批評中國秩序「在本質上極度狹隘」,若民主國家不出手,不是中國主宰世界,就是世界陷入混亂和衝突,而其他國家不可避免地被拖累。
正向方案助小國 抗衡中國一帶一路
布林肯指出,民主國家的挑戰是為本國人民,同時也希望為全世界人民強化自由民主制度,這個制度近年因為本身內部分歧和極權國家的挑戰,而出現動搖,「我發現馬克宏總統正是這麼想,也專注於取得實際成果。」對於美國如何抗衡中國「一帶一路」的經濟和安全野心,布林肯也重申將為中、低收入國家提供正向、穩妥的方案,不似中國方案總有附加條件,包括將武漢肺炎疫苗當作脅迫工具。
「在世界上找不到比德、法更好的朋友」
前一日才訪問德國的布林肯,指美國在世界上「找不到比德、法更好的朋友」,強調這三國齊心努力定義民主、自由、平等、人權、言論自由、同盟關係等基礎理念。雖然彼此間有文化、歷史等多重差異,但一談及共同價值觀,很少有國家像這三國般親近。
「德國之聲」則指出,布林肯訪德時,被問及美歐雖在多邊主義問題上不存在認知差異,但涉及中國問題時,美國希望拉攏七大工業國集團(G7)強硬抗中,德國一方面認同中國是日益增加的挑戰,另一方面卻希望儘量減少與中國衝突,美德顯然不同調。布林肯回應道,美德之間的行動方式確實存在戰術分歧,但近幾週來已開始接近,包括G7領袖峰會公報首度嚴厲指摘中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公報也列中國為系統性挑戰。
香港「南華早報」指出,白宮國家安全會議(NSC)中國事務資深主任羅森柏格(Laura Rosenberger)強調,儘管美歐在中國人權議題上有廣泛共識,但其他議題上仍有分歧,因此,研擬對中策略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了解及化解彼此間的其他歧見。她舉例道,美歐均與中國有密切經濟往來,因此雙方了解互相支持的方法,才能一起對抗中國脅迫性經濟手段。另外,她也透露,美歐對印太策略的看法還未完全一致,但正朝此方向前進。
(自由時報)
--
海康威視出招 聘前任國會議員向華府遊說
中國影像監控設備大廠海康威視(Hikvision),因協助中國政府監控新疆維吾爾族,先後被美國政府禁止採用及限制出口和投資。然而,「華盛頓郵報」二十六日披露,海康威視已接連找上多位卸任聯邦國會議員擔任其代理人,對華府政治人物進行遊說。
美國「外國代理人登記法」(FARA)近日公布的資料顯示,前康乃狄克州民主黨籍聯邦眾議員、目前任職於華府知名水星公共事務公司的莫菲特(Anthony Moffett),已登記為海康威視在美代理人,將進行政治遊說,預計與國務院、財政部和商務部官員洽談。
康州民主黨籍聯邦參議員布魯門塔(Richard Blumenthal)曾在四月間接受莫菲特兩千美元捐款,但布魯門塔代表律師強調,議員對莫菲特替海康威視工作一事並不知情,將退還全部捐款。布魯門塔曾在「推特」上抨擊中國企業「暗中竊密和監控」。
前路易斯安那州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維特(David Vitter)前年就已登記為海康威視的外國代理人,還曾說目標就是「確保海康威視在美生存」。前加州民主黨籍聯邦參議員波克塞(Barbara Boxer)也曾為海康威視提供諮詢,但這層關係在拜登總統就職委員會一月間退回其五百美元捐款後曝光,隨之而來的輿論抨擊迫使她取消代理人登記。波克塞現為水星公共事務公司洛杉磯辦公室的共同主席。
據報導,美國國會研擬立法禁止全美購買海康威視的設備,該公司即將面臨新一波危機。美國科技新聞網站Techcrunch上月披露,在武漢肺炎大流行期間,全美各地花費數十萬美元購買海康威視的監視器和熱顯像攝影機。總部位於倫敦的數位人權組織Top10VPN去年十二月亦推估,全美有數十萬組海康威視的監控設備,紐約市就佔逾兩萬組。
美國影像監控研究機構「IPVM」營運主任梅耶(Don Maye)直言,中國政府控制的海康威視,竟一直收買美國前國會議員,這太可怕了。海康威視的主要控股方為中國超大型國企「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川普政府已在二○一八年禁止聯邦機構使用海康威視設備,並在去年禁止美企向該公司出口設備;拜登則在上月加碼禁止美國機構進行投資,但民眾仍可在網路上購買。
(自由時報)
--
假新聞害港人敵視警方!港新警務處長 挨轟掩耳盜鈴
新任香港警務處長蕭澤頤二十六日指稱,「黑暴」(香港當局對「反送中」運動期間,穿黑衣、戴面罩的示威者稱呼)是「謊言共同體」。他並將香港人與警方如今的「敵對關係」,全都歸咎於「假新聞、假消息」。不過,在香港連登討論區上,一些網友不認同蕭澤頤的說法,譏刺他「此地無銀」、「掩耳盜鈴」、「活在自己的世界真開心」。
網友譏刺「活在自己的世界真開心」
蕭澤頤原任該處副處長,在中國國務院根據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的提名及建議後,廿五日晉升處長。他聲稱,香港網路上流傳的二○一九年八月三十一日在九龍的港鐵「太子站」內發生的「警察打人致死」事件,以及同年有反送中示威者在新界「新屋嶺扣留中心」遭警察「強暴」案,皆屬「假新聞」。
蕭澤頤抱怨道,由於這些假新聞,香港很多年輕人以為一旦被捕,在警局就會遭毆打、非禮或強暴。甚至有被捕的女性絕望地求警方,若要對她施暴,至少要「戴保險套」,可見被假消息「荼毒」得有多嚴重。他並辯稱,反送中期間,仍有許多港人支持警方,只是「不敢」公開支持和譴責暴力。
蕭澤頤雖坦言至今仍有港人敵視警察,但「都是因為假新聞、假消息」,其背後有法律學者與法律背景的(泛民主派)前立法會議員推波助瀾。他指控這些人士常喊的「違法達義」(違法的原因在於達到公義)以及「有刑事紀錄,會使人生更精彩」等說法「卑劣」,影響很多年輕人。
針對假新聞立法方面,蕭澤頤說,目前法律上沒有相關定義,但如有任何法例便利警方將有關人士繩之於法,警方絕對歡迎。
(自由時報)
--
撤軍已成事實 拜登:阿富汗未來由人民決定
美國總統拜登廿五日與到訪的阿富汗總統甘尼及全國和平委員會主席阿布杜拉舉行會談,拜登表示美國撤軍已成定局,阿富汗未來將由人民自己決定。他也重申美國對阿富汗的安全承諾,繼續提供人道援助,支持阿富汗政府與神學士談判進程。
拜登會談中說美國將繼續提供阿富汗安全援助,涵蓋外交與人道層面。不過他更明白表示:「阿富汗民眾將決定自己的未來,決定他們想要什麼。」清楚傳達美撤軍已是既成事實。
拜登今年四月宣布,於五月開始撤離駐阿富汗的兩千五百名美軍及一萬多名民間包商。美軍撤離進度超前,可望於下月完成,結束美國為時最久的戰爭。
美國政府一項最新情資報告指出,若美軍全數撤離,阿富汗政府最快恐在六個月內垮台。阿富汗一支菁英指揮部隊近日即慘敗於神學士之手。甘尼駁斥此說法,他說:「有過很多這樣的預測,它們最終將被證明是錯誤的。」
甘尼也極力展現阿富汗政府仍有美國支持,他在會後告訴記者:「我們十分滿意美方奠基於往日初衷而做出的決定,那就是不會遺棄阿富汗。這是兩國關係的新篇章。」
(聯合報)
--
IMF追加6,500億美元特別提款權 程序預計8月完成
國際貨幣基金(IMF)25日執委會據悉已同意追加6,500億美元緊急預備金(也就是特別提款權SDR)一案,代表這項因應新冠危機的方案進入下一個階段,整套行政程序預定8月可以完成。
IMF發言人萊斯說,這次IMF擴充緊急預備金,規模將是史上最大的一次,目的是為了幫助IMF最脆弱的一群會員國,度過新冠肺炎疫情,和經濟損傷。
彭博資訊報導,消息來源透露,執行董事會25日的討論後,已無異議通過此案,不過IMF總裁喬治艾娃仍將就此案擬具一份計畫報告書,預定7月中再由執行董事會正式審核,過了這一關之後,再送理事會表決,新的預備金配置可望8月下旬生效。
先進國家快速從疫情復甦,開發中國家相比明顯落後,20國集團主要經濟體因而在4月間表達了對IMF擴充預備金的支持。IMF會員國的現金分配是基於會員國在IMF的持股比重,富有會員國因而受益最多。現在只有7%約420億美元的現金,可提供給44個貧窮會員國。
(經濟日報)
--
較勁貝佐斯 維珍准辦太空旅遊
英國維珍銀河公司(Virgin Galactic)25日獲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 批准提供商業太空旅遊服務,使維珍集團創辦人布蘭森與世界首富貝佐斯之間的太空競賽進入最後階段。
維珍銀河25日表示,FAA已批准維珍現有執照適用範圍可擴及載客飛行。該公司並證實,5月22日試飛成功。這項利多消息激勵維珍銀河股價在紐約收盤飆升近39%,比一個多月前的低點漲了將近四倍。
FAA也發布聲明,證實「已核可第一張把個人送上太空的商業太空執照」,「載人太空飛行故事展開新的篇章」。
Astralytical太空分析師佛慈雅克說,獲FAA核可,似乎讓維珍銀河Unity太空船載客遊太空服務排除最後一道障礙,「他們終於達陣了」。
獲主管機關批准,也象徵太空旅遊業抵達新的里程碑,從不久前仍屬科幻小說般遙不可及的夢想,朝轉化為現實再邁進一步。維珍銀河自從2004年以來,就一直朝這個目標努力不懈。該公司未說明商業載客飛行何時啟動,也未透露屆時布蘭森是否參與首航。
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則已把他個人太空觀光處女航日期訂定7月20日,由他私人航太公司藍源(Blue Origin)的火箭送上太空 。
兩位富豪創辦人正爭相成為第一個全商業化太空旅遊服務業者,維珍標榜自己率先取得搭載付費乘客執照。
太空觀光的需求累積多時,目前已有大約600人排隊等候搭上維珍銀河的太空船。
(經濟日報)
健康
吞嚥困難拖半年 扁桃腺腫瘤轉移頸部
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嚴峻,許多患者避免到醫院看診,51歲王姓男子就是其中之一。半年前他就發現吞嚥困難與疼痛,但一直拖到吞嚥疼痛難耐才就醫。
醫師檢查後發現,他的頸部右側腫塊為扁桃腺腫瘤轉移,重裝防護動手術,並順利為他完成放療與化療。
別因恐疫 腫瘤拖到無法處理
台中慈濟醫院耳鼻喉部主任吳弘斌提醒,癌症都有治療黃金期,即使疫情升溫,醫護人員會謹慎防疫保護病人,千萬別因恐懼,讓腫瘤拖到無法處理。
吳弘斌指出,王先生就醫時,其右頸部有腫塊,合併吞嚥困難與疼痛症狀出現半年多。他告訴王先生,醫護人員均會依衛福部感染管制指引與台灣頭頸部外科醫學會發布COVID-19流行時的頭頸癌外科手術建議,確保病人及手術相關人員安全。
王先生PCR採檢確認為陰性後辦理入院,排除食道癌、肝轉移可能性後,執行頭頸部手術,病理報告確認為扁桃腺癌,順利繼續進行放射線治療與化學治療。
吳弘斌表示,疫情升溫,大眾難免擔心就醫的安全性,但癌症腫瘤進程無法停止,該接受治療還是必須要治療,否則腫瘤愈長愈大,甚至無法治療反而更糟。
不只口腔癌,其他癌症與重大疾病也都有治療黃金期,癌症變化不會等人。呼籲大家配合政府宣導減少不必要的外出,但有任何身體不適還是要立即就醫檢查,接受必要治療。
(自由時報)
--
沒糖尿病、沒高血壓 心房顫動竟「腦中風」/張永明(員林基督教醫院副院長、心臟血管中心主任)
一名64歲女性病患,無糖尿病、高血壓病史。某天早晨突然發生左側無力、言語不清,送至急診。經醫師檢查診斷為急性腦梗塞,立刻施以血栓溶解藥物治療,病況慢慢穩定下來。病患心生疑問:「為什麼發生腦中風呢?」
住院的12導極心電圖為正常心律,狀況穩定後轉至一般病房,並使用生訊系統做長時間的心律監控。幾天後醫師查房時發現,病患心跳會突然跳到150次/分,經心電圖檢查,確認病患有陣發性心房顫動。
◎什麼是心房顫動?
正常心跳,心房會規則收縮約60至100次/分。發生心房顫動時,心房會跳得非常快速,且不規則,跳動速度達到350至600次/分。因心房中的電路系統不穩定,導致不規則亂放電。這種不規則的電訊號,可能一陣陣的發生,也可能變成持續性,甚至是永久性的心房顫動。
病患症狀表現差異很大,輕者可能完全沒有症狀,或輕微心悸、胸悶及無力感;嚴重會造成心臟衰竭,休克及昏厥。
發生心房顫動時,由於心房並沒有齊一性的收縮,導致血液容易滯留。特別是左心耳裡容易形成血栓,順著血流掉到腦部,就發生栓塞性腦中風。
目前預防腦中風的方式,分成侵入性治療與藥物治療。侵入性的治療方式,是用手術切除左心耳,或經由導管放置封阻器塞住左心耳,減少血栓形成造成腦中風。但由於效果並未優於藥物治療,故保留在無法使用抗凝劑的病患,才考慮侵入性治療。
可服用新型口服抗凝劑
而治療心房顫動的新型口服抗凝劑,已上市10餘年。隨著大家的使用經驗增加,病患的遵從度較佳,服用便利性也優於傳統口服抗凝劑。因此只要經過醫師評估,如果中風的風險性上升,且患者沒有中重度二尖瓣狹窄、或經過機械式瓣膜置放,也不是嚴重腎功能不全的情形,應優先使用新型口服抗凝劑,來預防腦中風的發生。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