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詩人歌手巴布狄倫 爆冷拿文學獎
今年諾貝爾最後獎項文學獎昨揭曉,75歲美國詩人歌手巴布狄倫意外獲獎,他是歷來首位因作詞獲桂冠者,諾貝爾委員會稱讚他「在美國歌曲傳統中,創作出詩意表現手法」。巴布狄倫在台有不少粉絲,曾來台演唱、自傳《搖滾記》由大塊文化引進。
諾貝爾委員會稱誦巴布狄倫(Bob Dylan)「身為藝術家,他才華洋溢,對當代音樂影響深遠,除了寫詞,也是活躍的畫家、演員、劇作家」,「他錄製大量的唱片主題包括人的社會環境、宗教、政治和愛」。
民謠歌手創作500曲
崛起於1960年代、活躍半世紀,狄倫至今仍創作、表演不輟。諾貝爾委員會說他「1980年代後以『永不結束巡迴』之名持續巡迴,具有象徵地位」。他是20世紀美國最有影響力民謠歌手,創作500多首歌曲、推出48張專輯,曲風多變。他的歌詞充滿哲學與文學調性,饒富詩意的融入社會批判,反省、衝撞美國政治和社會文化現象,大大提高搖滾樂、流行曲的社會性和文學性,他是美國反叛文化的代表人物,也被稱為「60年代一代人良心」。
美民權運動代言人
狄倫在1963年的《隨風而逝》(Blowin’in the Wind)、1964年《時代在變》(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歌詞中的反戰訴求,被視為美國民權與反戰運動的聖歌,廣為傳唱,他也成為美國民權運動重要代言人。
1960年代中期他從民謠風格轉搖滾,1965年的單曲《像一塊滾石》(Like a Rolling Stone),他抱起電吉他演奏,改變了流行音樂傳統分類,卻也遭批評。他的歌詞曲風影響了大衛鮑伊、尼爾楊等眾多音樂人。
但也有人認為,狄倫歌詞充滿意象和隱喻,唱出來感覺很好,但純看文字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雜亂無章。有媒體猜測,今年文學獎比往年晚1周頒發,可能是因評審們對得主有爭議。英國《每日電訊報》文化評論者史丹利說,狄倫寫出來的不算「文學」,給他文學獎,就像提名川普當總統,絲毫不考慮「適切性」。
據美國財經網站估計,狄倫的身家1.8億美元(約57.2億元台幣),獲諾獎將獨得8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2940萬元台幣)。
誠品促銷自傳7.9折
巴布狄倫的自傳《搖滾記》在2006年由大塊文化引進台灣。但昨博客來、誠品等主要通路都已沒有現貨。誠品昨表示會緊急向出版商調貨,預計下周一到貨後會推7.9折優惠至下月底止。
大塊文化透露,《搖滾記》在台大約賣出9千本。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昨說,當初會引進《搖滾記》,是因「有些書是永遠只能有一本」,巴布狄倫只有一個,他寫自己的傳記也當然只有一本,「這樣的書怎麼能不出?」
巴布狄倫小檔案 (75歲,本名齊默曼 Robert Allen Zimmerman)
●婚姻
.1965~1977年與模特兒、演員莎拉結婚
.1986~1992年與歌手卡洛琳結婚,有1個孩子
●獲獎
.12座葛萊美音樂獎
.美國《時代》雜誌選為「20世紀百大最具影響力人士」
●作品
.創作500多首歌、推出48張專輯與58張單曲。代表作《隨風而逝》、《時代在變》、《像一塊滾石》
.出版《搖滾記:Bob Dylan自傳》(大塊文化出版)、《Tarantula》(狼蛛)等書籍
*專輯賣逾億張 狄倫搖滾傳奇
75歲美國搖滾傳奇巴布狄倫(Bob Dylan)他的專輯全球累積銷量逾1億張,曾拿下12座葛萊美音樂獎,1991年獲葛萊美音樂獎終身成就獎,估計他的身家1.8億美元(約57.2億元台幣)。他2011年曾經訪台,不希望歌迷接機,並拒絕媒體拍照、訪問,在台北小巨蛋表演1個半小時,連問好都沒有,卻用他特有的吟唱式嗓音征服全場7000名歌迷。他極重視個人隱私,洛杉磯住處有保全24小時守衛,為給女兒平凡童年,甚至曾隱瞞婚姻。
狄倫為人低調,連洛杉磯自宅的鄰居都很少看到他,他每年4月初展開巡演,2011年由台灣搶到頭香,他當時訪台4天3夜,為免來台行程曝光,竟自己訂機票、飯店,在台期間他為防跟拍,每天都換座車。
台北開唱時拒受訪
他不覺得自己是巨星、藝人,認為自己是表演者,台北演唱會不開放採訪或拍攝,但他有兩點非常堅持,就是音效品質必須符合國際標準,座位不可分貴賓席和普通席。他的表演沒有既定曲目,全靠他與樂手長年默契,讓觀眾體驗獨特的搖滾音樂饗宴。
他住在洛杉磯馬里布佔地6121坪的農舍,平時深居簡出,鄰居透露:「他家超隱密,有保全24小時守衛。」想偷拍也拍不到。他甚至請法律事務所當經紀公司,強勢捍衛隱私。
巴布狄倫於1963年與被稱為「民謠女皇」的瓊貝茲(Joan Baez)彼此相知相惜,當時兩人開始交往,有過一段秘密戀情,瓊貝茲不但翻唱過他的歌曲,更是狄倫的重要支持者和朋友。1965年11月22日,狄倫與薩拉勞登(Sara Lownds)祕密結婚,並於隔年生下女兒,2人共生有4個孩子,其中最小的雅戈布狄倫(Jakob Dylan)也受到父親興趣影響出道唱歌,成為「牆花樂團」(The Wallflower)主唱,他與薩拉勞登的婚姻未能善終,於1977年離婚。
重隱私曾隱藏婚姻
1986年他再與一起合作演出的非洲裔美國人女歌手卡洛琳鄧尼斯結婚,同年生下女兒,卡洛琳被安排住在洛杉磯郊區的豪宅裡,連鄰居也沒有發現她住在裡面,當時夫妻倆為了想給女兒一個平凡的童年,因此決定隱藏婚姻,面對大家對狄倫的指責,她當時還曾公開辯解,大讚他是一位好父親,不過這段婚姻持續到1992年仍告破局。
歌詞曾遭控抄詩作
他2006年推出專輯《摩登時代》(Modern Times)深受好評,歌詞卻被指控抄美國內戰時代一位詩人的作品,專輯封面也有拷貝歌手路納(Luna)1995年《中國城》(Chinatown)的嫌疑,但仍無法動搖他在歌迷心中的地位。2008年美國新聞界平面媒體最高榮譽普立茲獎,因狄倫其創作對美國文化的深遠影響,破例頒發特殊貢獻獎給這位搖滾樂壇長青樹。他也曾獲美國《時代》雜誌選為「20世紀百大最具影響力人士」。2012年獲美國總統歐巴馬頒布總統自由勳章。
粉絲李宗盛超激動
台灣樂團「五月天」瑪莎說:「他的歌詞早已跳脫大家音樂中單純以詞入歌的概念,自己有了特別的生命和力量。恭喜巴布狄倫,也為諾貝爾文學奬對於文學在各種藝術領域的開放性思考由衷佩服和尊敬!」楊乃文則回應:「再適合不過了。」他的粉絲李宗盛一聽到消息,睜大眼說:「我真的只有4個字『激動莫名』!」伍佰說:「太誇張了!怎麼覺得快樂了起來。」
BLOWIN’ IN THE WIND 隨風而逝 (飄在風中)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人究竟要經過多少旅程
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
才能夠蛻變成男子漢
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il
白鴿要翱翔過多少片海洋
Before she sleeps in the sand?
才能夠重返地面安息
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 balls fly
砲彈要發射過多少次
Before they愉e forever banned?
才會被人們永遠禁止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in the wind,
我的朋友 這答案飄在茫茫的風裡
The answer is blowin?in the wind.
這答案就飄在茫茫的風裡
How many years can a mountain exist
高山矗立了多少年
Before it愀 washed to the sea?
才被雨水沖刷到海面
how many years can some people exist
人們要活著多久
Before they愉e allowed to be free?
才能感受到重獲自由
How many times can a man turn his head,
一個人能撇過頭去多少次
Pretending he just doesn愒 see?
去假裝視而不見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我的朋友 這答案就飄在茫茫的風裡
The answer is blowin?in the wind.
我的朋友 這答案就飄在茫茫的風裡
How many times must a man look up
一個人要仰望多少次
Before he can see the sky?
才能看見天空的美
How many ears must one man have
一個人要靠多少隻耳朵
Before he can hear people cry?
才聽得見求救呼喊
How many deaths will it take till he knows
要多少生命殞落
That too many people have died?
才會了解活著的可貴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in the wind,
我的朋友 這答案就飄在茫茫的風裡
The answer is blowin?in the wind.
我的朋友 這答案就飄在茫茫的風裡
*又摃龜 村上春樹輸給偶像
諾貝爾委員會昨將文學獎頒予巴布狄倫,文壇、樂壇、賭盤也震驚。並非狄倫的文學造詣、影響力受質疑,只是過往獲獎作家,多以小說、詩、短篇小說等文體表現,狄倫卻以歌詞著名,不符舊例,不過委員會稱他的詞充滿詩意,提名小組評委會主席偉斯伯格更說:「他可能是當今現存最偉大的詩人。」
「諾獎不是賽馬」
日本小說家村上龍評論,搖滾樂手巴布狄倫獲獎,顯示諾貝爾文學獎開始出現變化,喜歡狄倫的村上春樹得獎的時候應該也不遠了。
今年不是狄倫首次入圍文學獎,但從以前至今,無論觀察家、賭盤、文壇人士預測,鮮少有人視他為得主,今年熱門得獎人包括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美國小說家唐德里羅、肯亞劇作家提安哥和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等。
村上今年再度成為文學獎陪榜王。他的作品被翻譯逾50種語言,在2006年獲捷克「卡夫卡文學獎」,由於卡夫卡文學獎數次與後來揭曉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重疊,村上從此成為諾獎熱門作家。他在2012年至2014年高居英國網路博弈公司「立博」賭盤熱門人選,去年熱門度也居第2,今年截至本月5日止,熱門度高居第一。「立博」賭盤去年預測白俄羅斯女作家亞歷塞維奇熱門度最高,亞歷塞維奇果真得獎。針對年年摃龜,村上去年初曾說:「老實說,相當困擾。這又不是賽馬!」
*「鼓舞了一整個世代的人」
美國詩人歌手巴布狄倫奪下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國內學者認為,巴布狄倫兼具民謠與搖滾歌手角色,更是詩人和社會運動家,其文字豐富又多面向,歌詞有哲理思考又兼具現實,影響每個世代的年輕人,能得獎是實至名歸。
流行樂也是文學
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鄭志鵬說,狄倫不只是1960年代美國民謠的代表者,也是先驅,在音樂界有神聖的地位;歌詞內容有民權運動、反戰等,超越世代,從1960年代起,鼓舞了一整個世代的人,並且在1970到90年代都還有新的作品,對每個世代年輕人造成很大影響,也證明「如何用音樂影響社會」。
鄭指出,狄倫的歌詞是「雋永的句子」,知名作品有《隨風而逝》(Blowin In The Wind)、《宛如滾石》(Like a Rolling Stone)等,成為很多美國教科書範本,把歌詞當成詩來讀。鄭認為,文學不只有小說、散文,詞也是一種形式,他相信狄倫獲獎對整個樂界是很大的鼓舞,詞寫得好一樣能獲得文學桂冠。
台灣大學外國語文系教授廖咸浩昨說「非常興奮」,他認為,巴布狄倫獲獎不只是對個人的肯定,也象徵諾貝爾文學獎認為流行音樂不只是通俗,也可以有具深度與廣度的作品,將流行音樂提升到藝術、文學層級。
廖咸浩說,巴布狄倫在西方搖滾樂史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創作涵蓋廣,歌詞具有哲理思考又兼具現實。他年輕時曾期許自己像巴布狄倫成為遊吟詩人,巴布狄倫來台開演唱會也曾去朝聖,能得獎是實至名歸。
(蘋果日報)
--
*詩人歌手巴布狄倫 獲諾貝爾文學獎
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大爆冷門,由七十五歲的美國創作歌手巴布.狄倫獲得,「瑞典學院」指出,其獲獎理由是「在美國歌曲的偉大傳統裡,創造富有詩意的新穎表現手法」。美聯社認為,狄倫可謂他的世代最具代表性的詩人音樂家。
美聯社讚 所屬世代代表者
諾貝爾文學獎原本應於上週宣布,結果卻成為今年最晚宣布的諾貝爾獎項,外界研判顯然十八位評審有不同意見,最後考量了狄倫創作生涯的整體成就,而非頒給單一作品。
從一九六○年代開始,狄倫的名曲「隨風飄盪」及「蛻變時節」成為美國反戰與民權運動的代表性歌曲,半世紀以來,他的歌詩影響了每一位重要的音樂人,從「披頭四」到史普林斯汀都受到啟發。
瑞典學院:狄倫作品似荷馬
「瑞典學院」常任秘書戴紐斯表示,「狄倫為聆聽而寫詩」,他的出線或許令人意外,希望不會引發批評,「當然,這是他應得的,他是一位優秀的詩人,五十四年來創作不懈,創造一個新的認同。」戴紐斯指出,狄倫的作品就如同五千年前古希臘的荷馬和莎孚所寫之詩文本,歷久彌新。
戴紐斯建議年輕人可從狄倫一九六六年的「金髮美女(Blonde on Blonde)」專輯入門,裡面的押韻、疊句和思想的圖像化,都顯示了他與眾不同之處。
外界反應則是褒貶不一。以「魔鬼詩篇」聞名的小說家魯西迪就讚許說:「歌和詩素來環環相扣,狄倫是吟遊詩人傳統的傑出傳人,(這是個)絕佳選擇。」自稱是狄倫粉絲的蘇格蘭小說家威爾許則在推特中,暗指狄倫為「老態龍鍾、口齒不清的嬉皮」。
「滾石合唱團」成員懷曼三年前就曾在紐約時報撰文,主張諾貝爾文學獎應頒給狄倫,因為「迄今各時代詩人的作品之影響力鮮能出其右」。
創作歌詩 啟發眾音樂大咖
文化評論人張鐵志指出,大眾熟知狄倫大名,通常是因為他是歌手,「狄倫在文學的成就早就被肯定,美國大學文學課程便將他的作品列為教材」。狄倫成為六○年代的代言人,「不僅反戰,他關注黑人民權運動,所譜寫的歌詞曲也關懷時代青年的困惑與焦慮」。張鐵志說狄倫最偉大之處就是追求創作的腳步永不停歇,邁入老年,創作仍然銳利,甚至敢於挑戰自我,例如「他就勇敢撕去公眾加諸的世代代言人標籤,拒絕再參加任何社會運動,作品也轉向複雜的內心自我探索」。
張鐵志表示,歌詞寫作早就該被列為文學創作的一部分,「狄倫的獲獎,看到新世代文學多元的可能性,是文類嶄新開拓定義的見證」。
被博弈網站視為大熱門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今年再度摃龜,可能與瑞典文學界認為他的作品過於淺薄有關。
*Bob Dylan 摘桂冠/唱出時代之聲 敲開諾貝爾大門
民謠跨界世界唱和 巴布狄倫世代的代言人
民謠搖滾傳奇歌手巴布‧狄倫昨獲頒諾貝爾文學獎桂冠,這名靠自學吉他闖進樂壇的歌手,1960年代創作的「隨風飄盪」、「蛻變時節」,都是當年反戰、人權運動主題歌;他透過歌詞和歌聲對抗社會不公、戰爭和種族歧視,大聲唱出時代的聲音,被封為「世代的代言人」。
透過歌詞對抗社會不公 唱出時代之聲
狄倫14歲時拿到第一把吉他,受到抗議民謠歌手Woody Guthrie啟發而走上音樂路。1941年出生在美國明尼蘇達州杜魯的他,本名齊默曼(Robert Allen Zimmerman),後來在家鄉咖啡館獻唱時改用「巴布‧狄倫」藝名;他坦承,把「齊默曼」改成「狄倫」,就是受英國詩人狄倫‧湯馬斯(Dylan Thomas)影響。
狄倫唸了一年大學就輟學,1960年搬到紐約,次年起在格林威治村酒館表演,也從這裡發跡。他在著名的葛狄斯民歌城表演,先是獲得樂評家薛頓在《紐約時報》公開肯定,後來為民謠歌手赫斯特錄製專輯的口琴演出,更受到製作人哈蒙德青睞,1962年3月替他推出首張專輯,名稱就叫作「巴布狄倫」。當時未滿20歲的狄倫,還謊稱自己是孤兒,以免專輯合約需要父母簽名。
他的第一張專輯中只有兩首原創歌曲,銷量平平;第二張專輯「自由自在的巴布狄倫」才真正呈現狄倫「抗議民謠」風格,包括「隨風飄逝」等許多投射他對諸多社會議題關注的經典曲目;連同第三張專輯「變革時代」,使他被媒體封為「世代代言人」。不過,他1965年改變曲風,捨木吉他改以電吉他表演,激怒樂迷。
狄倫曲風涵蓋傳統民謠、電子、搖滾、節奏藍調等,他創作的許多歌曲都成了經典,卻從來沒有任何單曲拿下「告示牌」排行榜第一名;他沙啞的嗓音也讓很多人皺眉,去年獲頒葛來美終身成就獎時曾說:「樂評家從第一天就沒讓我好過,說我不能唱,像青蛙叫。」
現年75歲 年初推第37張專輯
現年75歲的狄倫仍持續創作,今年初推出第37張錄音室專輯;估計每年演出100場,被稱為「從不結束的巡演」,明天也將繼續在加州Empire Polo Club酒館演出。
狄倫的歌迷遍及全球,但他不想親近群眾,也拒絕以表演熱門曲目討好觀眾。他曾在《滾石》雜誌的訪問中說:「我活在我的夢裡,我其實並不活在這個真實世界。」
除了唱歌,他還醉心於鐵工創作,
因為他從小就在鐵工廠的環境中長大,習慣打鐵聲音,最近才替馬里蘭州一間休閒賭場打造了一座高26英尺、寬15英尺的鐵拱門。
*音樂人high了/李宗盛萬分激動 伍佰呼快樂了
民歌紀錄片《四十年》昨晚剛好首映,民歌人齊聚一堂。首映現場,李宗盛拿著手機,宣布巴布狄倫獲諾貝爾獎的消息,現場一陣驚呼,李宗盛說:「聽到這個消息,我只有四個字可以形容心情,那就是萬分激動。」
民歌推手陶曉清形容自己心情是「激動到不行」,她說,巴布狄倫一直是她的偶像,從年輕就受到他的影響,「巴布和保羅賽門都是在歌曲中展現人道主義和人性關懷,深深影響世人。」
胡德夫雖未出席首映會,但他在《四十年》中說過:「我們也喜歡巴布狄倫的歌啊,他對時代,對戰爭的批判,你會覺得那才是你想要的。」
音樂人倪重華笑稱,當年台灣的盜版商,最愛盜巴布狄倫的歌。一九六○年代的台灣,不像現在網路發達,美國告示牌排行榜成為文青的音樂指南,盜版商也會根據這份排行榜的資料,研究要翻拷哪些歌曲,常常不到兩個禮拜,盜版合輯就出現了,巴布狄倫的新歌絕對少不了。
巴布狄倫二○一一年曾來台開唱,搖滾天王伍佰不忘到場朝聖,昨天聽說他獲獎,伍佰回應表示:「太誇張了!怎麼覺得快樂了起來。」
「五月天」的瑪莎則說:「他的歌詞有著特別的生命和力量。恭喜Bob Dylan,也為諾貝爾文學獎的開放性思考,由衷佩服和尊敬。」
學運天團「滅火器」主唱楊大正也說:「巴布狄倫的很多歌詞傳達反戰、反叛、反權威理念,影響力延續許多世代,這是搖滾樂的重大成就。」
台灣大塊文化曾出版巴布狄倫的回憶錄《搖滾記》,大塊董事長郝明義表示:「巴布狄倫只有一個,他寫自己的傳記當然也只有一本,這樣的書怎麼能不出!」他特別推崇《搖滾記》的結尾:「前方的道路將會崎嶇艱難,我不知道它通往何方,但我還是踏上這條路。眼前即將出現一個奇怪的世界,亂雲罩頂,閃電頻傳。那個世界,許多人不理解,也從來沒能弄懂。我卻直直走了進去。那是個寬廣的世界。」
*Blowin’ in the Wind 隨風飄盪 美民權與反戰運動的國歌
巴布狄倫創作的歌曲不計其數,其中又以60年代特別活躍,代表歌曲「隨風飄盪(Blowin’ in the Wind)」與「蛻變時節(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更被譽為美國民權與反戰運動的國歌。
創作歌不計其數 用隱喻談越戰殘酷
「隨風飄盪」談的是越戰,但歌詞中一字不提戰爭,而是以隱喻來呈現戰爭的殘酷:
「人要走過多少路,才能頂天立地?(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
白鴿要飛越過多少大海,才會在沙灘上長眠?(Yes, ’n’ 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il before she sleeps in the sand?)
砲彈要被發射過多少次,才會被永久禁止?(Yes, ’n’ 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balls fly 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
這答案,吾友,正隨風飄盪(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相較之下,「蛻變時節」的歌詞則相對直白:
「參眾議員諸公(Come senators, congressmen)
請留心這呼聲(Please heed the call)
別站在門口(Don’t stand in the doorway)
別擋住大堂(Don’t block up the hall)
阻撓者將為此付出代價(For he that gets hurt will be he who has stalled)
外頭的戰役正如火如荼(There’s a battle outside and it is ragin’)」
*文學獎得主不一定是純作家 前英國首相邱吉爾也拿過
美國創作歌手巴布狄倫以黑馬之姿拿下今年諾貝爾文學獎,事實上,文學獎從一九○一年頒發至今,產生的一一○位得主,並非都是純文學作家或詩人,其中包括了哲學家、法學家、政治家和記者。巴布狄倫是首位以「歌詞」獲獎的得主,雖然令人有些意外,但也為更多領域的藝術創作者開啟大門。
一九五三年由前英國首相邱吉爾獲獎,他不但是大時代的領袖,還是多產的暢銷作家和口才便給的演說家。他著作達四十三本,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就高逾二○五萬字,英國歷史學家保羅‧詹森就曾讚嘆邱吉爾是懂得把戰爭化成語言,再把語言化成鈔票的人。
德國法學兼歷史學者特奧多爾‧蒙森以《羅馬史》一書於一九○二年得獎。他在羅馬法和債法方面的研究,影響了後來的德國民法典。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倭鏗是一九○八年得主,同是哲學家的亨利‧柏格森,在一九二七年以《創造進化論》得獎。去年得主、白俄羅斯的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則是記者出身,得獎作品是記錄車諾比核災的《車諾比的悲鳴》。
*詩人文化人醉了 余光中:他早該得獎了
詩人余光中是巴布狄倫的死忠粉絲,他就曾把聆聽狄倫名曲「Blowin’ in the Wind」的靈感,寫成「江湖上」一詩,經楊弦譜曲,成為台灣民歌運動史上第一批發表的創作。如今得知Bob Dylan獲獎,余光中淡定表示:「他早應該得獎了!大家不把他當文學家,令我很意外。」
「歌詞當然也得視為詩的一種」
他回憶,當年因為「在美國時對自己的身分發生了感慨跟懷疑」,正好聽見狄倫的歌,「非常感動,他的聲音裡有一種苦澀」;那時嬉皮文化風行,反戰聲浪盛起,「他的苦澀,大概也跟越戰有關」。身為詩人,余光中說:「歌詞當然也得視為詩的一種。」
諾貝爾高度 張大春︰擴展文學定義
作家張大春認為,給巴布這個獎,不但讓人看見諾貝爾文學獎的高度,也看到該獎隨著時間不斷進化,擴展了「文學」的定義,未來若由電影大導演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也不讓人意外。
平路:幫瑞典學院按一百個讚
人在國外的小說家平路開心表示︰「今年文學獎頒給一位『吟遊詩人』,我要幫瑞典學院按一百個讚!」因為讓大家知道,「除了形式之外,文學還有無限可能」!「巴布狄倫用最抒情的方式,最簡潔的語言,到達了每一個人的心底。」平路說:「巴布狄倫的歌就是詩,那麼抒情,卻能撼動原以為不可改變的體制與既成的規範。讓我們知道,我們可以抗議、可以發表強烈的意見,無論東西方世界,只要聽過他的歌,不可能不受影響。」
李敏勇:詩歌合流風潮回歸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詩跟歌分開,狄倫獲獎代表詩歌合流風潮的回歸。」詩人李敏勇表示,狄倫的歌曲富有社會意識與關懷的詩意,「與其說狄倫是歌手,但從作品來看,稱他為『吟遊詩人』更加合適。」諾貝爾文學獎長期以來被視為嚴肅的文學機制,得獎人作品大抵是古典定義下的小說、散文、詩作等,「狄倫的獲獎是個驚喜的意外,但就詩歌的傳統來說,獲獎也有其道理。」
台大外文系教授廖咸浩認為,六○年代,嬉皮思想當道,回歸自然的地下文化用反戰、反抗的歌聲,強力對抗著政治、軍事、工業三者「惡魔」複合體。當年的文青受到巴布影響,都想拿著一把吉他,到處創作歌唱、浪跡天涯了。
廖咸浩︰流行音樂文化深度躍檯面
廖咸浩說,這次給獎,讓流行音樂的文化深度躍上檯面,因巴布的歌詞有時抒情、有時抗議、有時更富有哲理,也關注現實,情歌更非常厲害,把所有民歌手可扮演的角色都集於一身。
巴布狄倫最初堅持只用木吉他,不願「插電」,後來毅然轉變,開始用電吉他,也讓人看見他的善變。
*1997年得主達利歐弗 病逝
一九九七年以《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義大利劇作家達利歐弗(Dario Fo),昨天因呼吸道疾病逝世,享壽九十歲。
義大利劇作家 享壽90歲
集劇作家、演員、導演與政治批判人士於一身的達利歐弗,祖父是擅長結合時政行銷的農夫,父親則是業餘演員;達利歐弗結合兩人特長,不時抨擊教會及政府,他的幽默不見容於高層,媒體封殺也時有所聞。
令他享譽全球的《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就是諷刺政治的經典作品;一九六九年作品《滑稽神秘劇》則因嘲笑聖經,被梵蒂岡視為「褻瀆神明」。
達利歐弗上月還現身義大利最大反對黨「五星運動」集會。他二○一三年差點被該黨拱出選總統,但他以年事已高、還有心願未了為由婉拒。
(自由時報)
--
*巴布狄倫歌曲 「聽者耳中的詩篇」
本屆諾貝爾文學獎由美國樂壇傳奇人物、民謠教父巴布.狄倫摘得桂冠,這是諾貝爾獎首次將文學獎殊榮頒給歌曲作家,跌破所有觀察家眼鏡。瑞典學院發表聲明說,狄倫因「在美國歌曲的偉大傳統中創造新的詩意表現手法」而獲獎,學院的主任秘書戴紐斯說,狄倫的歌曲是「聽者耳中的詩篇」。
瑞典學院宣布得主時,在場記者先是發出深長的驚嘆,繼而報以許久的掌聲。狄倫的歌詞與著作八度提名諾貝爾文學獎,但從未被真正看好。
戴紐斯告訴瑞典TT通訊社說:「狄倫是英國大文豪威廉.布雷克以降,英語傳統中的一位偉大詩人,是文學的集大成者。」
現年七十五歲的巴布.狄倫,原名羅伯.艾倫.齊默曼,一九四一年出生於明尼蘇達州,在猶太中產階級家庭中成長,青少年時即靠自學學會玩多種樂器,如口琴、吉他、鋼琴,對音樂的喜好也與日俱增,特別愛好美國的民謠與藍調。一九六一年從大學輟學,開始在紐約格林威治村的俱樂部、咖啡館演唱。他因對威爾斯詩人狄倫.湯瑪斯崇拜有加,因此改名巴布.狄倫。
狄倫一九六二年發行首張唱片「巴布狄倫」,其中只有兩首原創曲,一九六三年發行「自由自在的巴布狄倫」,則收錄他許多原創歌曲,包括經典之作「隨風而逝」(Blowin' in the Wind),這是他為反越戰而寫的歌曲,成為美國民歌經典。
帶著他的樂器,狄倫唱出他對社會不公、戰爭、種族歧視的反諷,且成為知名的民權運動家;出道頭三年即灌錄了驚人的三百首歌曲。
二○○四年,狄倫出版了「搖滾記」(Chronicles)一書,佳評如潮。二○○五年和二○○七年他和美國名導馬丁.史柯西斯合作演出自傳式音樂紀錄片「迷途之家」(No Direction Home)以及「搖滾啟示錄」(I'm Not There)。
瑞典學院說,狄倫對現代音樂的深遠影響以及在美國次文化的地位,為他贏得這項金質獎章。狄倫已獲十一座葛萊美獎,一座金球獎,二○○一年並以電影「天才接班人」主題曲「今非昔比」(Things Have Changed) 抱得奧斯卡獎最佳原創歌曲獎 。
狄倫一九八○年底開始全球巡演,且承諾是「永無盡頭的巡迴演唱」。
*爆冷? 巴布狄倫「把搖滾樂提升到詩歌高度」
多年來,搖滾歌手巴布狄倫的演唱會開場永遠只有一句引言:「先生女士們,哥倫比亞唱片公司藝人:巴布狄倫!」將自己定位為「唱片公司藝人」的狄倫,卻擊退村上春樹等文學大師,摘下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狄倫曾得到包括葛萊美、金球獎和奧斯卡金像獎在內的獎項,自傳「搖滾記」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再摘下諾貝爾文學獎,他成為史上第一位影視、文學通吃的跨界「四冠王」。
諾貝爾文學獎頒給狄倫,爆冷嗎?多年來,關於狄倫將摘諾獎的呼聲始終不斷。「這證明諾貝爾獎承認文學的多元性。」作家張鐵志表示,從去年頒給報導文學作家亞歷塞維奇,到今年頒給狄倫,諾貝爾獎不斷開拓文學的疆界。
狄倫雖被定位為「歌手」,最為人稱道的卻是作詞。張鐵志指出,狄倫從美國傳統民謠、詩歌尋找創作資源將之帶入搖滾樂,「把搖滾樂提升到詩歌的高度。」張鐵志認為,狄倫詩歌的成就,並不亞於任何傳統詩人。「巴布狄倫就是一個詩人,一個把詩歌用音樂唱出來的詩人。」作家馮光遠表示。
作家舒國治表示,狄倫擁有「充滿創作能量的人生」,靈感永遠不竭,廿多歲便完成了大量歌曲,台大外文系教授廖咸浩認為,狄倫文字豐富多面,有時抒情、有時抗議社會、有時具哲理思考,「他是一位歌手、詩人,也是一位社會運動家。」舒國治認為,狄倫所展現的文學成就「比起海明威、馬克吐溫毫不失色」。
「他總是不斷顛覆,顛覆音樂、也顛覆自己。」馮光遠說,狄倫當年用電吉他唱民謠,被視為「大逆不道」,今天看來是「走在時代前端」。曾現場聆聽的張鐵志說,狄倫把樂迷熟悉的曲子「改編成大家不熟悉的樣子。」
*巴布狄倫自傳「搖滾記」美國70年代文化史詩
2016諾貝爾文學獎揭曉,搖滾歌手巴布狄倫(Bob Dylan)奪獎。他的自傳《搖滾記》,2006年由大塊文化出版。
大塊文化指出,現年75歲的巴布狄倫身上有許多頭銜,如「搖滾教父」、「民謠詩人」、「反戰歌手」。他替社會發聲、抗議政治,帶領1960年代反抗思潮,被視為美國民權運動代言人。一曲「Blowing in the wind」更成了當時在反戰和民權運動中廣為傳唱的歌曲。
由大塊文化所出版的《搖滾記》,是狄倫唯一親手創作的回憶錄。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表示,「我為什麼會出巴布狄倫的《搖滾記》?有些書是永遠只能有一本的。巴布狄倫只有一個,他寫自己的傳記也當然只有一本。這樣的書怎麼能不出?」
《搖滾記》時間橫跨1960至1980年代,紀錄狄倫從無名小子到成名全國的經歷。書中,狄倫回顧了人生幾個重大轉折,讀者跟著他的步伐,從故鄉明尼蘇達州來到紐約曼哈頓,看見1961年的格林威治村,經歷烏茲塔克事件。從無名小子到成名全國,從當紅到面臨低潮。狄倫追記往事,有時敘情,有時寫景;有時詩意,有時熱情,是一部橫跨美國1970年代文化的史詩紀錄,樂迷更奉之為搖滾聖經。
「前方的道路將會崎嶇艱難,我不知道它通往何方,但我還是踏上這條路。眼前即將出現一個奇怪的世界,亂雲罩頂,閃電頻傳。那個世界,許多人不理解,也從來沒能弄懂。我卻直直走了進去。那是個寬廣的世界。」在《搖滾記》結尾,巴布狄倫寫下這段文字。
*巴布狄倫爆冷摘諾獎 學者:有指標性意義
有「搖滾傳奇詩人」之稱的巴布·狄倫(Bob Dylan),今晚爆出大冷門,贏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第一個以歌手身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者。
身為Bob Dylan「粉絲」、對其了解深入的台大外文系教授廖咸浩認為,Bob Dylan得獎,不只是對他個人作品的肯定,更重要的意義是讓大家關注到流行音樂的深度及廣度,以及流行音樂文化的重要性,「流行歌需要給予更多關注」,此次頒獎非常具有指標性,「意義很大。」
廖咸浩說,Bob Dylan是搖滾音樂史上的重要角色,作品的文學性及內涵向來都被各界肯定,既是民謠歌手也是詩人,但文字好的歌手其實不只Bob Dylan一個,但他得獎不只是因為他的文字好,更是因為Bob Dylan的文字豐富多面,有時抒情、有時抗議社會、有時具有哲理思考,關注的面相很廣泛,「他是一位歌手、詩人,也是一位社會運動家。」
此外,廖咸浩說,在Bob Dylan的一生中,樂風、創作內容都不斷求變,早期唱歌的歌聲較甜美,晚期則像念咒般的低吟,「他的演唱會是所有樂迷一定要朝聖的」,自己也曾去過他的演唱會,更透露自己年輕時曾有過的夢想便是像Bob Dylan一樣成為一位「吟遊詩人」。
廖咸浩認為,諾貝爾文學獎此次頒給Bob Dylan,是一次重大突破,他的詩人身份過去4、50年都有被部分學院人士關注。其實,在早期東、西方,詩與歌曲是分不開的,後來大家慢慢淡忘它們之間的關聯性,但時至今日,仍有不少流行歌的歌詞和現代詩不相上下,「諾貝爾文學獎肯定了流行音樂重要性」,也顛覆大家對流行音樂的看法。
*巴布狄倫爆冷摘諾獎 首位跨界四冠王
有「搖滾傳奇詩人」之稱的巴布·狄倫(Bob Dylan),今晚爆出大冷門,贏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第一個以歌手身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者。
巴布狄倫1941年出生,原名勞勃·艾倫·齊默曼(Robert Allen Zimmerman),身兼詩人、歌手與藝術家。自1961年發布首張專輯至今,狄倫在流行音樂界和文化界的影響力,超過半世紀。
狄倫曾得到過包括葛萊美、金球獎和奧斯卡金像獎在內的獎項,自傳「搖滾記」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再摘下諾貝爾文學獎,他成為史上第一位影視、文學通吃的跨界「四冠王」。
狄倫曾來台、在小巨蛋舉辦演唱會。音樂人張鐵志表示,他的表演風格迥異他人,總是把樂迷熟悉的曲子「改編成大家不熟悉的樣子」,挑戰大家既有的想像。「他總是不斷顛覆自己、正是藝術家的精神。」
*國外早有狄倫學 獲諾貝爾提名20多年 狄倫終獲獎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巴布‧狄倫Bob Dylan的歌詞向來被譽為詩,20多年來屢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這次終於獲獎。國外大學早有「狄倫學」(Dylanology),探討他的詞曲創作,輔大英文系也邀外國老師開過「狄倫作品中的詩」,頗受學生歡迎。
曾以狄倫為現代詩教材的台大外文系教授廖咸浩曾指出,「狄倫被稱為詩人絕非過譽」,他說狄倫的詞廣含社會抗議、哲學思索乃至人際愛情,雖然用詞通俗,卻能傳達出繁複意象、曲折情感,「自然深刻地探討沒那麼容易解釋的部分」,和曲調更交融得完美無瑕。
廖咸浩舉例,以「A Hard Rains A-Gonna Fall」來說,歌中意象用得不落俗套,「七座悲傷的森林、十二個死去的海洋、深入墳墓之口十萬英哩」層層排比、環環相扣,讓人喘不過氣,雖然全沒直接明寫,讀者卻能感受戰爭陰影與悲劇,「他的許多歌都是時代印記」。
從高中起研究狄倫的馬世芳也曾指出,狄倫的詞深受詩人艾略特、金斯堡、劇作家布萊希特影響,巧妙結合不同時代人物與超現實意象,不但能反映具體社會議題,還常超越時代。例如「Its Alright Ma(Im Only Bleeding)」中「Even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sometimes must have to stand naked」一句,便適用當年遭刺的甘迺迪乃至如今的柯林頓、布希。
狄倫的詞也善於結合聖經典故,往往瞬間拉拔出史詩氣勢、增添思考深度與詮釋空間,國外還有專書探討。名曲「Highway 61 Revisited」以亞伯拉罕獻子以撒給上帝開場,「All Along the Watchtower」則典出舊約「以賽亞書」。
*歌手拿下諾貝爾文學獎 巴布狄倫還打破了那些世界紀錄
搖滾歌手巴布·狄倫(Bob Dylan),今晚爆冷拿下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第一個以歌手身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者。除此之外,他還打破不少慣例,包括打破美國人長達20年的「諾貝爾獎魔咒」,成為自1993年 Toni Morrison奪得諾獎後,首位拿下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人。
英國衛報(the guardain)今天報導,對於美國流行文化引領世界潮流,卻多年沒拿下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前常任秘書安達爾( Horace Engdahl)曾說,「美國作家太孤立,太狹隘。 他們翻譯的國際作品不夠多,不曾真正參與文學的大對話......這種無知是一種束縛。」狄倫的奪獎,終於為美國「太孤立」的國際評價雪恥。
愛爾蘭文豪蕭伯納,1925年奪諾貝爾文學獎,1938年以電影「窈窕淑女」獲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成為首位同時摘下諾貝爾獎與奧斯卡金像獎的人。78年後,蕭伯納的紀錄被狄倫打破。
2001年,狄倫以為電影「Wonder Boys」創作的「Things Have Changed」,贏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電影原創歌曲獎」。 如今再奪得諾貝爾文學獎,他成為繼蕭伯納之後,第二位同時摘下諾貝爾獎與奧斯卡金像獎的文化跨界人。
*一唱40年奠下搖滾樂深度 狄倫再創文學奇蹟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巴布.狄倫Bob Dylan,早期以一把木吉他、一只口琴,樹立民謠創作歌手的標準形象,影響甚至遠及台灣70年代的「唱自己的歌」運動,但他對音樂的想像並不僅此。在紀錄片「Dont Look Back」中,24歲的他多次聲明:我不是民謠歌手。
那年,他推出首張搖滾專輯「Highway 61 Revisited」,並在新港民謠音樂節將木吉他插電演出,氣得民謠大老彼得‧席格差點用斧頭劈掉電源線,不少觀眾更怒斥他背叛民謠。這股反對烈焰,在1966年著名的亞伯廳演唱會中,一位觀眾高罵狄倫「猶大」掀到最高潮。
台灣公認的狄倫行家馬世芳曾指出,狄倫結合民謠及搖滾,催生全新樂種「民謠搖滾」,不但突破音樂類型限制,更是60年代各領域打破分類、重新融合的濫觴。
搖滾樂也受重大啟發。貓王帶動的搖滾樂,原本限於感官層次,被狄倫提升到精神層次,影響The Beatles等新秀,奠下搖滾樂深度。
1966年狄倫嚴重車禍,沉寂幾年後,樂風轉向鄉村搖滾。媒體追問「以前那個他怎麼了?」他的音樂卻影響Simon & Garfunkel、Eagles乃至REM等團體,甚至滲透到90年代另類鄉村搖滾。
1979年,狄倫成為基督徒,發行三張福音專輯,雖遭樂評嘲弄「你以前不是說『答案在風中』(指「Blowing in the Wind」)?這下你找到答案了」,卻也讓他奪得葛萊美獎最佳搖滾歌手,顯見音樂優質。
馬世芳曾指出,狄倫至今發行的42張專輯,包括古典、爵士、雷鬼,「他從不重複自己」。他的根基來自50年代美國民謠、草根音樂、藍調,及16、17世紀愛爾蘭╱英格蘭民謠,但他更善於結合各樂種,讓舊東西展新貌。
1988年,狄倫入選搖滾名人堂,同年展開全球巡迴,自此每年唱上百場,2011年還來台灣演唱。曲目從未重複,而且編曲、唱法不停翻新。
1997年,狄倫以Time out of Mind獲葛萊美獎最佳專輯,2001年以Things Have Changed獲金球獎最佳電影歌曲,2006年的專輯Modern Times更衝上美國等10國排行榜冠軍,近年更演起電影、當廣播DJ。
當60年代傑出歌手Jimi Hendrix、Janis Joplin、Jim Morrison早早遁入歷史,The Beatles的John Lennon也於1980年遇刺,狄倫的存在與堅持,更顯可貴。放眼音樂史,沒人像他一唱40年,並持續高品質與影響力。美國音樂圈更形容,「只要是創作者,一定會拿狄倫來比較」。
狄倫是誰?他是創作歌手,是表演藝術家,也是「哥倫比亞(唱片)藝人」—他巡迴演唱時被介紹的身分,如今還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如此,狄倫也許反而能逃脫符號追捕,像那首歌說的,「I see my light come shining, from the west unto the east. Any day now, any day now, I shall be released.」(「I shall be released」(我將解脫),1971)
*普立茲、諾貝爾都得了 狄倫打破分類界線
美國傳奇歌手巴布‧狄倫Bob Dylan獲諾貝爾文學獎,創歌手獲諾貝爾文學獎紀錄。2008年,狄倫也曾獲一般頒給媒體的普立茲獎特殊貢獻獎,今天他獲文學獎,可說是繼新聞獎後,再次打破分類界線創紀錄。
對許多國人來說,抗議(反戰)歌手、他的名曲Blowing in the Wind,幾乎就等於狄倫。正由於這有限的認知,狄倫被凝固成60年代的一個符號,彷彿僅供憑弔的活化石。然而狄倫如果只有這樣,他就不是狄倫了,普立茲獎特殊貢獻獎也不會獻給他——儘管公認「狄倫不需要普立茲,是普立茲需要他」。
狄倫的抗議民謠源頭,來自美國左翼民謠之父伍迪‧蓋瑟瑞(Woody Gurthine)。1959年,18歲的狄倫首次聽到蓋瑟瑞的歌,「如聞百萬噸炸彈引爆,從此人生丕變」,一度決定「只唱蓋瑟瑞的歌」。然而很快有樂界人士點醒他,太多人學得比他好,模仿毫無意義。
事實上,狄倫的背景與工人出身的蓋瑟瑞差距甚遠。在自傳「搖滾記」中,狄倫自述「從小到大總在等待自己的時機」,並在大一輟學離家,尋找「垮掉的一代」代言人凱魯亞克名作「旅途上」中五光十色的大城市,然而蓋瑟瑞則切實經歷過粗礪的土地風霜,流汗流血。
「劍橋大學搖滾與流行樂讀本」也道出狄倫和蓋瑟瑞的差異。「狄倫所在的俱樂部場景,與其說是民謠,不如說是波西米亞社群……他們和享樂主義的關係大於和社會主義的關係。」這預示了狄倫不可能僅走抗議路線。無論如何,狄倫的波西米亞性格與左派養分,即將交織出奇異花朵。
1961年狄倫來到紐約,在俱樂部駐唱出片,並於1963年以第二張專輯「The Freewheelin Bob Dylan」大放異彩,「Blowing in the Wind」被譽為反戰國歌,「Master of War」被選為史上最佳抗議歌曲,「A Hard Rains A-Gonna Fall」則被認為預視冷戰時代。
然而,狄倫數次否認他人對他的詞義詮釋。他說自己只是自然發抒心聲,並非以抗議為宗旨,但「抗議歌手」標籤仍揮之不去。隨著他在金恩博士「我有一個夢」演講後演唱、發行「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g」專輯後,他更儼然成為反戰、民權運動代表,越來越多人追著他「給這個時代解答」。
自傳中,狄倫屢次強調受夠被神化為「反叛的老大」、「抗議的祭司」,更厭煩媒體甚至瓊‧拜雅要他出面「擔當一整個世代的良心」。他這麼咆哮:我不是任何事或任何人的代言人,我只是個音樂人!
*巴布狄倫拿諾貝爾文學獎 紐時稱令人驚訝
諾貝爾文學獎於周四(13日)晚7時揭曉,由美國唱作人兼作家巴布.狄倫摘得桂冠。狄倫在流行音樂界和文化界起到的影響已超過50年,在美國有民謠教父之稱,他的歌詞與著作8度提名諾貝爾文學獎,終於在今年獲獎。瑞典學院宣布,巴布.狄倫因「在偉大的美國歌曲傳統中創造新的詩意表達」獲獎。
狄倫成為1993年小說家托妮‧莫里森之後第一個拿下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人。雖然狄倫的歌詞常被譽為最具文學性、最有影響力的現代詩,但紐約時報說,由於他的作品並非小說、詩歌或短篇故事等傳統文學範疇,他能獲獎令許多人驚訝。
*巴布狄倫5年前站上小巨蛋 只唱歌不多話
甫獲本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樂壇老將巴布.狄倫,曾於五年前在台北小巨蛋舉辦至今唯一的台灣演唱會,然而行事風格向來自我的他,秉持一貫作風,不開記者會、不拍照、不辦活動造勢,雖然票一開賣,五小時就售出四分之一,但死忠粉絲搶完票,並無其他觀眾被吸引下訂,賣座並不理想。
狄倫出道後超過半世紀、七十歲才來台開唱,他演唱會上也沒有大型投射銀幕或是華麗的特效,純粹只展現唱功,且像之前的巡迴演出一樣,把經典名曲重新詮釋。
聽聞巴布狄倫奪得諾貝爾文學獎,昨晚出席民歌紀錄片「四十年」首映會的李宗盛表示激動莫名,很快和現場觀眾分享偶像獲獎的喜訊。
在台北演唱會,狄倫酷到極點,不和樂迷互動,不打招呼,只是單純的唱歌,安可曲唱罷看著台下觀眾歡呼,沒有任何回應,就轉身離場。
*歐巴馬:恭喜我最愛的詩人之一狄倫獲諾貝爾文學獎
美國著名歌手鮑伯.狄倫(Bob Dylan)贏得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總統歐巴馬13日透過推特表示,「恭喜我最喜愛的詩人之一,鮑伯.狄倫」,獲獎實至名歸。
歐巴馬並在推特附上線上音樂平台Spotify的歌單連結,介紹狄倫「隨風飄逝(Blowing’ in the Wind)」等多首著名歌曲。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美國前副總統高爾(Al Gore)也透過推特恭喜狄倫,並說狄倫是他最喜歡的作家。
狄倫於13日贏得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獎原因是「為美國偉大的歌唱傳統創造了新詩般的表達方式」。
(聯合報)
--
*賈伯斯的偶像—巴布狄倫獲諾貝爾文學獎
美國流行音樂偶像巴布狄倫(Bob Dylan)獲頒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跌破眾人眼鏡,但這位創作歌手的經典作品影響了許多人,就連蘋果公司前執行長賈伯斯也深受其啟發。
狄倫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例如「隨風飄逝」、「時代正在改變」、「敲著天堂的門」等,都已被奉為搖滾樂殿堂中的經典之作。
狄倫也對後輩產生重大影響力,包括披頭四、滾石合唱團、U2、吉米罕醉斯、珍珠果醬樂團以及世界各地的音樂人,都認為受到狄倫的啟發。
就連科技業巨擘蘋果公司共同創辦人賈伯斯,也表明他對狄倫崇拜有加,是他的死忠粉絲,曾多次在他的演講中引述狄倫的歌詞。
艾薩克森所著的「賈伯斯傳」就描述賈伯斯終其一生都在搜集狄倫的現場演唱錄音,並且聽得入迷。例如他在2006年就一手促成iTunes推出狄倫的數位作品集,包含773首曲目。
狄倫也大量出現在蘋果的廣告中,包括著名的「不同凡想」(Think Different)廣告宣傳活動。賈伯斯甚至還喜歡改寫狄倫的歌詞和詩句,用來追女友,或用來描述他人生各階段的心情。
(經濟日報)
--
*諾貝爾文學桂冠得主:美國歌手兼作家巴布狄倫
諾貝爾文學獎於周四(13日)晚7時揭曉,由美國歌手兼作家巴布狄倫摘得桂冠。狄倫在流行音樂界和文化界起到的影響已超過50年。
--
2016年諾貝爾獎今天劃下句點,文學獎得主由美國歌手巴布狄倫(Bob Dylan)獲得殊榮。
白俄羅斯67歲作家亞歷塞維奇(SvetlanaAlexievich)摘下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桂冠,她是這座獎項有史以來第14位女性得主。得獎原因是「多聲作品,是我們這個磨難與勇氣並存時代的不朽典範」。
醫學獎、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得主3日、4日和5日陸續公布,7日公布和平獎贏家,經濟學獎得主10日揭曉,文學獎的宣布時間比往年晚一些,延至10月13日才公布。
諾貝爾獎各獎項得主可獨得或分享800萬瑞典克朗(約台幣2939萬元)的獎金。
*巴布狄倫曾因演奏電吉他 遭觀眾噓下台
美國歌手兼作曲人巴布狄倫(Bob Dylan)今天獲頒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獎原因是「在美國歌曲的偉大傳統裡,創造新的詩意表現手法」。路透社報導,以下為關於他的8件事:
●巴布狄倫以民謠吉他歌手和編曲者身分展開音樂事業,他擅長創作像是「Blowin' In The Wind」等反抗民謠。他的首張同名專輯「巴布狄倫」(Bob Dylan)在1962年發行。
●巴布狄倫1965年在羅德島州新港(Newport)民謠音樂節,曾因為表演時改用電吉他,沒有用民謠吉他演奏而引起爭議。他當時只表演3首歌,有些觀眾甚至對他報以噓聲,但不清楚觀眾將他噓下台是因為用電吉他演奏、表演太短,還是糟糕的音響設備。
然而,許多死忠民謠粉絲有被背叛的感覺,他因此被傳統人士咒罵是「猶大」。
●1966年7月發生摩托車車禍後,他從歌壇消失一段時間。外界對這場車禍的細節所知甚少,但這也讓巴布狄倫得以逃開因出名而日益增加的壓力。他幾乎有8年時間沒有舉辦巡迴演唱會,
●巴布狄倫通常對評論家和歌迷給他貼上藝人、詩人或時代聲音的標籤等溢美之詞,都謙虛迴避。他曾在不同場合描述自己是高空鞦韆表演者和「捉兔人」。
●他曾告訴「滾石」(Rolling Stone)雜誌:「我活在自己的夢中,我沒有真正地活在現實世界中。」
●巴布狄倫出生在猶太家庭中,原名是羅伯特.齊默曼(Robert Zimmerman),但在1979年離婚後成為1名基督徒。他發行過3張帶有濃厚宗教氣息的專輯,之後在大多數歌曲中沒有明顯的提到基督教。直到2009年他發行耶誕專輯,給歌迷一個驚喜。
●巴布狄倫最知名的歌曲包括「SubterraneanHomesick Blues」、「Mr Tambourine Man」、「JustLike A Woman」、「Lay, Lady Lay」、「Tangled Upin Blue」和「Maggie's Farm」。
●有名的歌詞包括,「你不需要氣象員也知道,風要吹向何方」(You don't need a weatherman toknow which way the wind blows);「進來吧,她說:『我給你遮風擋雨』」(Come in,' she said,'I'll give you shelter from the storm);「法律的階梯沒有頂端,也沒有底部」(The ladder of thelaw has no top and no bottom)。
「我看到無數演說者的舌頭都已折斷/我看到孩子們手中拿著槍枝和利劍...一場滂沱大雨將落下」(Isaw ten thousand talkers whose tongues were allbroken/I saw guns and sharp swords in the handsof young children ... And it's a hard rain'sa-gonna fall)
(中央社)
--
逆轉定讞 21年9度判死 徐自強無罪
男子徐自強二十一年前被控夥同表弟黃春棋及友人陳憶隆,犯下擄人撕票案,徐始終否認涉案被押近十五年,四年前才因《速審法》上路獲釋,歷經九次判死、兩次無期徒刑,去年終獲更九審以共犯的自白無法證明徐犯罪為由,首度獲判無罪,最高法院昨再駁回檢方上訴,徐終獲判無罪定讞,即起解除限制住居。徐得知後激動說:「終於等到這一天!」
徐自強(四十七歲)被控一九九五年九月,夥同黃銘泉、黃春棋與陳憶隆,擄走建商黃春樹押往汐止山區殺害埋屍,再勒贖七千萬元。警方先逮捕黃春棋與陳憶隆,兩人供出黃銘泉與徐自強是主謀。
被控涉擄人撕票案
黃銘泉逃往泰國被仇家殺死,徐隔年投案堅稱被誣賴,但檢方根據共犯供詞起訴三人,一審到更五審都判死,二○○○年最高院判三人死刑定讞。
因徐不認罪,司改會介入聲援他,二○○四年大法官做出五八二號解釋,宣告共犯自白不得作為有罪唯一證據,另經檢察總長吳英昭代徐提第五次非常上訴,終獲最高院認同,將徐的部分發回更審,陳、黃仍維持死刑定讞。
冤獄賠償逾2千萬
更六審仍判徐死刑,更七審、更八審採信律師提出的不在場證明,認為肉票被綁到汐止時,徐在桃園郵局被監視器錄下領錢過程,認定徐沒參與撕票改判無期。更八審並引用《速審法》,以徐羈押逾八年裁定無保釋放。更九審時黃春棋拒幫徐作證,法官指黃剝奪徐和共犯對質的權利,且黃曾遭刑求,不採其不利於徐的證詞,首度判徐無罪。
檢方以黃手機未經確認有無打給共犯上訴,但最高院認為,檢方隔二十年才聲請不合理駁回上訴,徐無罪定讞。徐被押近十五年,若依每日五千元計算刑事補償,恐高達兩千七百萬元。
徐自強昨哽咽說:「終於等到這一天!很不真實,好像假的。」他還說:「我不倒楣,我很幸運能走出來(監獄)!」
母嘆:人生都毀了
徐母表示,兒子終判無罪覺得欣慰,「但兒子一退伍就因此案纏身,整個人生都毀了。」徐的律師林永頌稱:「樂見最高院願面對曾有的錯誤。」
死者家屬昨聯繫不上,高檢署稱尊重判決。時任內湖分局長、現任警政署副署長林德華稱:「不便發表意見。」司法院秘書長林錦芳指,審案過程可能出現不同的證據及取捨,依《法官法》規定,不能僅因前審與定讞判決不同,就對法官做出懲戒。
徐自強47歲
●現職: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兼職秘書
●家庭:離婚,育有1子
●學歷:國中畢業
●經歷:廚師、工廠工人、貨車司機、檳榔攤業者
●司法紀錄:
.歷審被判9次死刑、2次無期,判死次數僅次於陸正案被告邱和順的14次
.檢察總長破紀錄5度提非常上訴,使徐判死定讞後獲更審
.被羈押近16年,僅次於邱和順的23年
.適用《速審法》審理中被告不得羈押逾8年規定而獲釋第一人
.提釋憲後,大法官會議作出「共犯自白須經其他被告詰問才有證據力」解釋文
談心路 「頭殼空空 覺得都是假的」
徐自強二十六歲被羈押,昨無罪定讞,但他已四十七歲,這二十一年黃金歲月,有十五年關在獄中、九度判死,他錯失陪伴兒子成長,妻子也因他成為死囚絕望離異。徐曾灰心想放棄上訴,卻又不甘心地期望老天「再讓我活一天」。《蘋果》昨問他能否形容二十一年的心路歷程,他搖頭說:「我現在頭殼空空,覺得一切都是假的。」
徐坦言:「其實我一直想放棄,很早就想放棄,對司法死心,還好我家人、律師一直不放棄。」徐表示,二○○○年被判死定讞後鬆了口氣,以為再也不用出庭受折磨,因為不管說什麼,法官都不信,但接踵而來的是磨人焦慮,擔心會突然被叫出去槍決,夜夜流淚,渴望多活一天。
「最苦的是媽媽」
徐也對母親長年為他奔走深感歉疚,哽咽說:「二十一年來最痛苦的是我媽媽。」指過幾天媽媽生日,昨想把好消息當禮物,打電話告訴媽:「駁回了。」媽媽反問:「什麼意思?」他解釋:「無罪確定。」媽媽百感交集說不出話。
記者問未來是否經營新感情,徐笑說:「先放一邊吧。」
(蘋果日報)
--
纏訟21年9度判死 徐自強無罪定讞
纏訟二十一年的建商黃春樹遭撕票案,最高法院昨以罪證不足,維持高等法院更九審見解,判被告徐自強無罪定讞,合議庭並解除限制住居;徐自強被羈押五千八百零八天、將近十六年,歷經九度判死、兩次判無期徒刑、九次更審,一次釋憲成功,前檢察總長盧仁發、吳英昭為他提起五次非常上訴,經過漫長司法程序,昨塵埃落定。
徐自強案創下多個司法紀錄,徐在高院更八審改判無期徒刑後,因符合刑事妥速審判法「羈押不得逾八年」規定而無保獲釋,成為第一個因速審法而獲釋的被告,徐也是首名向司法院大法官會議聲請釋憲獲准後,撤銷死刑確定判決的被告。
冤押近16年 可獲刑事補償金
法界人士指出,若以一天三千元補償計算,徐自強可獲刑事補償金約一千七百四十二萬四千元;若以一天五千元計算,可獲賠兩千九百零四萬元。
現年四十七歲的徐自強,被控於八十四年九月一日,與表弟黃春棋、好友陳憶隆、表哥黃銘泉,共同綁架殺害建商黃春樹,並向黃家勒索七千萬元;其中黃銘泉逃亡泰國遇害,至於徐自強、黃春棋、陳憶隆法官認為是共犯,判三人死刑定讞。
最高法院昨指出,徐自強無罪主因是罪證不足,檢方根據共犯黃春棋、陳憶隆指述徐自強犯案,卻無其他積極證據證明徐確實犯案;其次,法院基於公平客觀地位,不負舉證被告犯罪,或推翻被告無罪推定的責任。
此外,在起訴時,或一、二審的事實審階段,檢方未聲請調查共犯黃春棋撥打的行動電話,是否儲存和徐自強有關的電話號碼,事後檢方卻以此主張,高院更九審判決徐自強無罪為不當,並作為上訴三審理由,最高法院認為法院無權、也無義務蒐集不利徐的證據,依無罪推定原則,駁回檢方上訴,判徐無罪定讞。
自白不能當有罪唯一證據
把徐自強從鬼門關拉回的關鍵,是大法官釋字第五八二號解釋,這是徐自強在九十二年提起,大法官隔年作出解釋,認為共同被告的自白須經過「證人詰問對質」程序,不能將自白當成有罪認定的唯一證據;徐自強從未自白犯案,但以往歷審卻偏向將共犯黃春棋、陳憶隆所自白指徐犯案,當成徐有罪的重要證據,徐根據本釋憲案獲准更審,至於共犯陳憶隆、黃春棋,仍維持死刑定讞。
其次,共犯黃春棋、陳憶隆在警詢和偵查中,多次指徐自強涉案,但黃春棋曾遭警方刑求逼供,檢察官也發現黃確有多處傷勢,黃的供詞可信度大有問題;此外,黃春棋無正當理由,卻一再拒絕出庭作證,這等於剝奪徐自強的「對質詰問權」。
黃、陳對徐不利的供詞,前後矛盾、避重就輕,法院認為不能當成徐的犯罪證據。
由於徐自強仍在纏訟,以致陳憶隆、黃春棋暫未執行槍決,如今徐既無罪確定,陳、黃已是待決死囚。
徐哽咽謝母親 「無罪」當生日禮
徐自強無罪定讞,昨他哽咽表示,曾經想要放棄,最感謝母親二十一年來的支持,想以此(無罪)送給她當生日禮物。徐母昨感欣慰,她說一直堅信兒子是清白的。為他義務辯護的律師林永頌,稱讚此案可看出司法在進步,另名義務律師尤伯祥則說,最高法院的判決值得肯定。
民間司改會多年來聲援徐自強,並組成義務律師團為徐辯護,徐昨獲判無罪定讞後,司改會下午舉行記者會,徐自強表示,獲悉被判無罪定讞,心情很激動,感覺很不真實,也將好消息告訴母親,送給後天生日的母親當禮物。
(自由時報)
--
纏訟21年、九度判死 徐自強無罪定讞
被控擄人勒贖並撕票而判決死刑定讞的徐自強,歷經五度非常上訴、釋憲成功、纏訟廿一年,最高法院昨天判決徐無罪定讞。
徐自強在法院九度被判死刑,兩度被判無期徒刑,去年高院更九審逆轉改判無罪。民間司改會執行長高榮志指出,徐自強讓檢察總長提起五次非常上訴,還是死刑確定後,被大法官救回來,靠釋憲翻案成功第一人,也是第一位羈押期滿八年未定讞,適用速審法的被告,在國內司法史上簡直是空前絕後。
徐自強被控在一九九五年九月一日與黃春棋、陳憶隆及黃銘泉,共謀擄走建商黃春樹,殺害後向家屬勒贖七千萬元,在汐止山區挖洞棄屍,警方先後逮捕黃春棋、陳憶隆,兩人都咬出共犯黃銘泉、徐自強。黃銘泉潛逃泰國身亡,徐自強案發九個月後投案,堅稱自己清白。
黃春棋、陳憶隆原與徐自強都在二○○○年四月廿七日被判死刑定讞,因徐自強的爭議,連帶讓黃、陳成為國內判決確定卻最久未執行的死刑犯。徐自強因此案被收押逾十六年,比同樣曾死刑確定、後來無罪獲釋的蘇建和等三人的十一年還久。
徐自強從一審到高院更五審都判死,被最高法院判死刑定讞後,律師團聲請釋憲成功,大法官作出影響國內刑事訴訟制度的五八二號解釋指出,共同被告自白不能當成有罪認定的唯一證據。
徐自強因釋憲成功獲得重新審理機會,高院更六審仍判他死刑,更七與更八審改判無期徒刑,一度讓徐絕望。高院去年九月一日更九審改判無罪,主要依據就是大法官解釋,徐聽判後與大批長期援救團體都當庭落淚。
最高法院昨天駁回檢方的上訴,判決指出,黃春棋、陳憶隆在警詢、偵查及審判中不利於徐的陳述,不足以證明徐有擄人勒贖及故意殺人,且卷內也沒其他證據資料證明徐涉案,依「罪證有疑利歸被告」、「無罪推定」原則,判徐無罪。全案定讞,徐自強獲完整自由。
徐自強釋憲保命 司法傳奇
徐自強被控撕票纏訟廿一年,靠釋憲撿回一條命,讓死刑定讞的徐自強獲得更審機會,徐自強家人與律師團不放棄、用盡各種救濟途徑,寫下台灣司法史上的一頁傳奇。
徐自強因被黃春棋、陳憶隆一路咬定是擄人勒贖撕票案共犯,九度被判死刑;前檢察總長盧仁發曾為徐自強提起四次非常上訴,都被最高法院駁回;直到大法官釋字五八二解釋文出爐後,繼任的前檢察總長吳英昭為徐提起第五次非常上訴,最高法院依據大法官會議、最高檢察署法律意見均對徐自強有利,二○○五年五月將案件發回台灣高等法院繼續審理。
不過,高院後來更審時,原打算就黃春棋與陳憶隆指控徐自強的部分,進行交互詰問,但是已被判死刑確定的黃春棋拒絕證言,還向媒體抱怨:「法律只保障徐自強的詰問權,不保障我的。」黃春棋在徐自強更九審時也因拒絕證言被裁罰兩萬元,寫下國內死刑犯還被罰的紀錄。
從一九九六年十一月第一次被判決死刑,到昨天被判無罪確定,徐自強在法院被判有罪與無罪比例是十一比二,徐能死裡逃生關鍵在大法官釋憲結果,五八二號解釋不只動搖了法官原本對徐自強涉案的心證,更大大削弱了國內刑事案件中關於共犯自白的證據能力,讓徐自強在台灣司法史上成為傳奇。
徐自強補償金 最高可獲近三千萬元
徐自強昨天獲知無罪確定,哽咽表示「激動又高興」,並將此作為母親的生日禮物。
徐自強說,過去二十一年最痛苦就是家人,得知判決結果後,他隨即打電話告訴母親,一路力挺兒子的徐母欣慰得無法言語。
被問到接下來是否會聲請刑事補償金?徐自強說,之前都沒想過、也不敢想這些,沒有規劃過,會再跟律師討論,是否要聲請補償金作為冤案救助基金。依徐自強被羈押超過十六年,若以最低每日一千元,可獲賠近六百萬,若以每日最高額五千元計算,將獲賠近三千萬。
徐媽媽堅信兒子清白,徐自強被判死刑時,當初贊成他投案的母親感到內疚。徐母從四十多歲挺兒子到如今快七十歲;徐自強被羈押時,徐母定期到看守所探視他,從沒在他面前哭過,他聽說母親都是走出去後才哭。
(聯合報)
--
爭訟21年 9次判死 徐自強無罪定讞
男子徐自強被控犯下建商黃春樹綁架勒贖撕票案,歷經9次判死、2次無期徒刑,並曾被判死定讞,經非常上訴撤銷後,更九審終將他判決無罪。最高法院認為,檢方提出的證據不足以證明徐自強涉犯殺人罪,昨駁回上訴,判決無罪確定,並解除他的限制住居管制,此案歷經21年,總算落幕。
給媽媽最好生日禮物
至於同案共犯黃春棋、陳憶隆已遭判死定讞,因徐自強部分不斷更審未能確定,被列為「暫緩執行槍決」名單,最高法院昨判決徐無罪定讞,黃春棋、陳憶隆重返「待槍決」名單。
徐自強昨得知獲判無罪定讞,一度無法置信,他說,感覺很不真實、很像是假的,他哽咽地說,希望把這個好消息當成給媽媽的生日禮物,也說這些年官司的煎熬,其實媽媽才是最辛苦的,感謝媽媽這一路上的支持與信任。
聲請釋憲撤死刑首例
檢方指控,徐自強1995年與同案被告黃春棋、陳憶隆、黃銘泉(在泰國死亡),擄走黃春樹後押到汐止山區殺害棄屍,黃銘泉等人財迷心竅、還向家屬勒贖7000萬元。警方獲報將準備取贖款的黃春棋逮捕,黃供稱徐自強、陳憶隆為共犯,3天後警方宣布破案,黃和陳一審被判死刑,隔年徐男在律師陪同下投案後,也被判處死刑。
徐自強在高院8次更審,都被判有罪,2000年4月,最高法院維持更五審死刑判決,3人被判死刑定讞,不過,徐歷經檢察總長提起5次非常上訴,去年9月,更九審認為,黃、陳指控徐自強的證詞,前後不一且違背常理;檢察官又不能提出其他補強證據,讓法官形成有罪的確信,基於無罪推定原則,改判徐自強無罪,檢方不服提起上訴。
關押近16年補償3000萬
最高法院審理後狠狠修理檢方,合議庭批評檢察官一直爭執徐自強有沒有殺人,但沒有提出相關證據,也未說明原審判決哪個地方有適用法律不當之處,法院也沒有依職權調查不利徐自強證據的義務,因此駁回上訴,判徐自強無罪定讞。
徐自強案創下司法多項紀錄,他曾9次被判死,其中1次最高法院駁回上訴,死刑定讞,他也是首位聲請大法官釋憲後,被撤銷死刑確定判決的人犯;4年前徐自強因被押逾8年成了首位因「刑事妥速審判法」獲釋,走出獄所回到社會的被告,他的際遇可謂空前絕後。而他被羈押15年11個月,初估至少可獲得近3000萬的刑事補償金。
「真的嗎」徐自強曾對司法絕望
徐自強,曾經被判死定讞、等待槍決的死囚,九死一生走過漫長的21年歲月,昨得知無罪確定,他反覆地問「真的嗎?」,還拿出在看守所寫的家書,透露自己曾對司法絕望,因為被「冤死」。
徐自強2012年5月在更八審獲判無期徒刑後,受惠於速審法,從看守所被釋放,到司改會擔任義工,最高法院判決主文昨下午出爐,司改會人員面對詢問,還緊張地反問是又被撤銷嗎?在得知無罪確定後,辦公室傳出陣陣歡呼聲,徐自強一度緊張說不出話,直說感覺很不真實。
司改會人員隨後在辦公室裡掛起寫著「無罪」的布條,標語寫著「21年、終於走完一條司法正義的道路」,一向嚴肅的律師林永頌、尤伯祥都心情大好,記者會上充滿歡樂,彷彿有人中樂透。
徐自強激動地說,得知無罪定讞,第一時間打電話給媽媽說「駁回了」,但媽媽不了解意思,反問什麼意思,知道無罪確定後,媽媽百感交集說不出話;他說,媽媽最近身體不好,要把這好消息送給媽媽當生日禮物。
他表示,曾經很想放棄,也不相信司法,但在律師及親友鼓勵下、堅持下去,終於官司獲得平反;他沒想過真可被判決無罪定讞,未來是否聲請刑事補償,要不要捐給司改團體,會再與律師討論。
會後,徐自強拿出2002年在看守所寫給父母的家書,感慨地說當年天真地以為司法是公平的,在媽媽陪同下主動投案,沒想到因此再也回不去,被羈押在看守所,法官只憑同案被告的自白,卻硬要定他死罪。
徐自強說,被判9次死刑,有人問他這樣被冤死,心裡會不會懷恨?他回答,心中裝滿著父母給他暖暖的恩情,再也沒有空間可以容納對人間醜陋的各種印象;他在家書交待「後事」,要父母保重,請阿嬤不要傷心難過。
律師林永頌、尤伯祥則表示,本案對轉型正義是重要的轉捩點,期盼所有冤案都能如徐案獲得平反,並肯定最高法院駁回檢方的上訴的勇氣。
(中國時報)
--
高中職 畢業生 就業體驗 每月補助1萬 政院拍板 5千名額 3年後仍可升學
為落實總統蔡英文鼓勵青年先體驗社會、再進大學求學想法,行政院會昨拍板「青年就業領航計畫」,明年8月起每年提供5千名額給高中職應屆畢業生,若不直接升學,可先申請先進入企業職場體驗,思考未來發展方向,期間除保障最低工資,政府還每月補助1萬元,最長3年,最多可領到36萬元。但學生家長和高中職學生認為,並非每個科系畢業都可工作,應會繼續升學。
蔡總統日前出席青年政策論壇時曾說,青年有本錢用失敗來累積經驗,18歲不必急著念大學,可先工作、當志工體驗社會。
政府規劃高中職畢業生可申請先體驗職場,再決定是否升學。黃世宏攝
也可選壯遊當志工
教育部昨在行政院會報告「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規劃情形」,部長潘文忠說,1994年至2014年,每10名高中職學生有近9人繼續升學,但有近1/4大學生覺得所學與興趣不合;政府推動此方案,希望學生透過職場體驗或參與國際志工,了解興趣所在及未來發展方向。
據規劃,「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項下的「青年就業領航計畫」試辦3年,高中職應屆畢業生明年3、4月可向教育部申請參加,再由勞動部媒合到企業工作,除有最低基本工資保障,還可獲1萬元補助,期限最長3年,最多可領36萬元補助作為未來創業或升學用。為鼓勵優良企業加入計劃,政府每月給企業訓練費用5千元,最多2年共12萬元。
除進入職場體驗,青年還可選擇參加「青年體驗學習計畫」,經審查後可到國外壯遊進行生活體驗,或擔任國內外的非政府組織(NGO)志工,但政府不會給補助款,未來若選擇繼續升學可加分。
「應先鎖定高職生」
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辛炳隆說,政府有看到年輕人一路讀書、沒職場經驗的問題,但大學畢業生不想工作、念研究所情況普遍,是否應先解決這問題?高中職先就業應鎖定高職生,因高職生有一技之長,先工作有機會學以致用。
「看方案後再決定」
北市南港高工校長江惠真說,青年就業方案視區域、產業有不同接受程度,像冷凍、機械、汽車科畢業生已可就業,但其他科別畢業生若直接就業,只能做簡單工作。台灣科技大學校長廖慶榮說,支持高中職生先就業再升學,尤其是高職生,該校願配合。
北市高職學生家長會聯合會總會長盧炆靇指,高中職畢業生直接就業,汽修、餐飲科畢業生或許可以。北市松山工農資訊科學生鄭頤說,會先了解方案、看看是否適合再決定要不要參加。
光寶科技說支持青年體驗計劃,公司現已有提供暑期實習機會。但不願具名的科技公司則說,以生產線員工而言,希望找到技術熟、穩定性高的人,高中職生基本知識、技術都不足,穩定性也不夠,要怎麼用?
高中職畢業生
●青年就業領航計畫 職場體驗
.保證基本工資,政府每月再提撥1萬元補助,最長3年
.體驗結束若繼續升學,可納入加分項目
●青年體驗學習計畫 壯遊
.政府沒補助款
.結束後選擇升學,可納入加分項目
●青年體驗學習計畫 國內外擔任志工
.政府沒補助款
.結束後選擇升學,可納入加分項目
青年體驗方案資訊表
●實施對象:高中職應屆畢業生
●人數:每年5000人
●政策目的:青年人經社會歷練後,更清楚自己目標,再重返校園學習
註:各實施方案都須經教育部審核
「可塑性穩定度高」 企業看好高職生
高職畢業生到企業界工作,風評多數還不錯!九乘九文具專賣店人資部經理黃秀月說,該店晉用不少高職畢業生,表現都很不錯,內部在考核晉升時,不會因學歷而受限,有些優秀的還一路升到店長,「企業看重的是個人的個性、特質,脾氣和態度好,遠比文憑重要!」她認為,政府推動青年先到職場體驗政策,此舉給高職生和企業都多開一條路,創造雙贏,業者樂於配合。
表現不遜於大學生
大潤發人資部副理謝雅琪說,招募儲備幹部會設定大學畢業,但若基層沒設限,起薪也都一樣,她覺得高職畢業生表現不遜於大學畢業生。日月光集團人資處處長李叔霞指出,高職畢業生直接投入職場,沒經過科大洗禮,「相對單純,較容易塑造」,工作期間在職場的穩定度較高,在工作中也會找到自己職涯真正的興趣與方向,未來進修升學可針對興趣發揮。
中鋼公司人資處處長張秋波表示,中鋼有9成以上都是大學以上畢業生,高職生雖少,但他們對廠區設備操作與維護,銜接度會比科大等畢業生嫻熟,「可塑性和穩定度相對高」,對公司文化接受度也較高。
(蘋果日報)
--
青年先工作再上大學 每月補助1萬
落實蔡英文總統鼓勵青年先出社會體驗職場,再上大學的想法,行政院院會昨通過「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規劃情形」報告,明年起高中職畢業生可選擇先進入企業的職場體驗,或到海外壯遊、做志工,再回到學校求學。參與職場體驗的青年,政府每月提撥給青年1萬元補助,期限3年,期滿可領到36萬元,可做為創業、就業或升學之用。
青年儲蓄帳戶方案將自明年8月起試辦3年,每年參加對象為5千名高中職應屆畢業生,補助總人數預估1萬5千人,總經費為72億元,由教育部和勞動部分擔。
政府也將做相關配套修正,例如放寬保留入學和休學的彈性、兵役的緩徵、工作經驗可抵免相關學分,且各大專院校還可把工作經驗納入採計分數審查的標準。
(自由時報)
--
政府每月發1萬 鼓勵高中生別急著念大學
教育部今提出「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鼓勵學生高中職畢業後先踏入職場,將與勞動部合作,首年提供5000名職缺給高中職畢業生申請,學生工作期間每月由勞動部、教育部各存入5000元,最多3年共36萬元,讓學生做後續就業、創業或就學使用,本屆高三生適用。
蔡英文總統曾多次提出,學生18歲高中職畢業後不一定要急忙考大學,可以先去工作、到非政府組織當志工等,增加人生歷練。
教育部長潘文忠指出,學生從小學到高教階段,都沒有太多機會可以去認識自己和整個社會,學生進入大學後才發現不是自己所愛,過往教育體制應有更多彈性,讓學生高中職畢業後,不是只能搭上升學直達車,而可以有「區間車」的選擇。
從數據上來看,教育部統計,教改首年、1994年高職生畢業直接升學的比率僅26%,2014年已提升到81%;高中也從57%增加到96%,高中職直接升學比率平均8成6,20歲淨在學率已達7成3。
教育部與勞動部規畫,高中職應屆畢業生可提出計畫申請「青年就業領航計畫」,媒合各部會尋找的優質企業職缺,工作期間學生為全職工作者,企業須提供薪資、相關勞工權益保障,學生除領企業薪資外,教育部、勞動部每月都會撥5000元到青年儲蓄帳戶,學生完成3年計畫後可將這筆36萬元「存款」一次領回。
潘文忠表示,農曆年後各部會就會開始啟動職缺盤點,包括勞動部、農委會、文化部、經濟部等,目前規畫產業將涵蓋傳統技藝、農業、文創、工商業、「五加二」創新產業(亞洲矽谷、智慧機械、綠能科技、生技醫藥、國防航太、新農業與循環經濟)等。
若學生在3年過程中提早確認性向,想返回校園或轉換產業,可提出計畫變更申請,經審查通過後,學生可領回儲蓄帳戶內的金額。潘文忠表示,計畫是為鼓勵學生先體驗職場,社經背景非主要考量,因此不會有「排富條款」。
潘文忠說,為讓學生之後可以順利銜接校園,教育部也正規畫回流配套,技專校院將提供專案名額,學生免經統測可入學,或參加一般甄選入學,工作經驗可納入採計分數,一般大學也鼓勵將就業或體驗學習年限納入審查項目等。另規畫放寬保留入學期間、休學期間彈性,工作經驗可抵免相對應課程學分。
潘文忠強調,計畫是首年提出,預計106年8月正式上路,本屆高三生適用,未來會持續滾動修正,各部會也會落實監督責任,確保企業有提供好的薪資水準、勞動條件給學生,以及有盡到輔導責任。
家長憂「先就業 恐成22K翻版」
政府拋出「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鼓勵高中職畢業生不要急著直接升學,大學及高中職校長多表支持,但政策能否成功,關鍵是家長的態度是否翻轉,不再以升學為優先。但家長則多還是希望學生完成大學學業,更有人擔心會不會變成廿二K翻版?
台科大校長廖慶榮表示,高職、專科當初的設計就是畢業後進入職場,但現在課程結構未改變、高職生卻拚命搶升學,已失去高職存在的意義,學校屆時會配合建立通暢的回流管道支持。
不過廖慶榮坦言,學生不見得不願意高中職畢業後先工作,但多數家長都不願意,如何讓家長改變觀念很重要,否則每月一萬的補助,可能只對經濟弱勢學生有誘因。
「方向是正確的,但管道的『未來性』要更明確。」大安高工校長陳貴生也說,與其讓學生盲目進入技專校院,若有另一條明確的道路是好的,「但錢並無法成為誘因。」
不過,南投縣暨南大學附中愛心社長張芳慈說,社會對學歷仍有一定迷思,政策又常搖擺不定,初期貿然投入嘗試恐成白老鼠,還是傾向取得大學學歷後,再進入職場就業。
彰化精誠高中學生劉彥伶說,不確定自己未來要做什麼,如果先進入職場挖掘自己的興趣,之後再回來大學讀自己喜歡的專業,應該可以更得心應手。不過木柵高工製圖科高一生林宜萱表示,大學學歷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若只有高職畢業,通常只能當學徒,「畢業後會直接升學」。
家長則多存有疑慮。孩子念普通高中的北市家長顏姓家長說,職涯探索隨時可進行,如果先工作再回頭考大學,對課業不熟悉、沒衝力,恐難再回到學校;台北市高職學生家長聯合會總會長盧炆靇也說,一般企業對學歷的要求都還是要大學畢業,僅高中職畢業還是不夠。
草屯鎮尤姓家長說,自己的孩子不愛讀書,要是有公部門支持且篩選企業供就業,還有獎勵金,何樂而不為?但擔心企業把政府每月補助五千元當成薪資的一部分發放,重演過去失敗的廿二K政策,搞慘青年就業市場。
教育部「先就業有配套 不讓學習中斷」
教育部鼓勵學生高中職畢業後先到職場或出國體驗,雖祭出補助誘因,但家長、學生更關注配套措施是否完善。教育部表示,目前正在規畫相關就學配套措施,包括由技專校院提供專案名額、讓高職生免經統測管道回流等,「不會讓學生學習因此中斷」,預計明年定案。
不過,在少子化下,如此一來是否會衝擊大學招生?科大校長表示,招生一開始確實可能受影響,第一年、第二年招生會比較麻煩,但學生還是有機會回流,又或是反而能更激發原本不想升學的孩子再回頭讀大學。教部也認為,開始一定會有陣痛期,但長遠來看「不擔心影響生源」。
南臺科技大學校長戴謙表示,高職生畢業後先進入社會,工作一段時間,或許五、六年後,學生認為技術不太成熟,就會想再回校接受訓練,歐美國家也大概都是類似作法,台灣技職教育確實該這樣做。
但戴謙建議,高職端必須有配套措施,在學校階段就要結合實務訓練,培養學生具備進入社會的一身好功夫,避免學用落差,這樣才算是成熟的勞動力,「學生如果功夫夠了,幫助產業更有競爭力,公司也就不會只給廿二K」,奧地利的高中生畢業前就要先進入業界實習半年以上。
正修科技大學校長龔瑞璋認為,「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應該是針對經濟弱勢或是原本就不想升學的孩子等特定對象的鼓勵措施,而且應該不會全面性進行,對於學校招生的衝擊應該不會很大。且對學生而言,先進到職場實務體驗之後,反而能更激發原本不想升學的再回頭讀大學,學習專業知識。
(聯合報)
--
高中生畢業先就業 政府補助
行政院會昨(13)日通過青年儲蓄帳戶政策方案,將透過與台積電等高薪100企業合作方式,鼓勵青年畢業後先工作,每人每月補助1萬元,最多補助三年,青年可領政府補助外還可領薪水。
至於提供職缺的企業,政府每月每人提供5,000元訓練費用,最多兩年。這項計畫預計明年8月上路,現在就讀高三的學生適用,預計先試辦三年,總經費需求72億元,包括教育部27億元、勞動部45億元。
行政院長林全昨天在行政院會聽取「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規劃情形」報告後表示,此方案每年遴選5,000名高中職應屆畢業生,跳脫現行框架,參與這項計畫,希望引導學生在高中職畢業後,不必受到大學學程的拘束,發揮天分追求人生的理想與夢想。
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這項方案作法主要是高中職畢業生,可透過職場體驗,或參與國際志工等方式,了解志向後,再決定就業、升學或創業。
選擇職場體驗者,政府除媒合優質企業提供職缺外,每月補助每人1萬元。提供職缺的企業,也必須依法給付薪資,跟一般勞工一樣,享有基本工資保障。
潘文忠表示,各部會會盤點優質職缺,優質企業例如高薪100企業及幸福企業等。在產業類別方面,則有新政府力推的「五加二」創新產業、傳統技藝、農業、文創、工業及商業等。
(經濟日報)
--
鼓勵青年先工作再升學 高中職畢業先就業 月補助1萬
翻轉高中職生畢業即升學「直達車」觀念,行政院昨日拍板,明年起高中職畢業生可選擇先進入職場體驗或海外壯遊、當志工,再回學校求學。針對進入職場體驗的青年,政府每月提撥1萬元、最多3年,期滿後領到36萬可做為就學、就業及創業準備金;首年提供5000個名額給有規畫的應屆畢業生申請,本屆高三生適用。此方案總人數預估1萬5000人,需72億元。
政府3年幫儲蓄36萬
教育部昨在行政院會說明「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規畫情形」,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有4分之1的大學生畢業後發現所學與自己興趣不合,或是與未來就業有落差,所以此方案由青年針對職場體驗、生活及國際體驗,自行提出2至5年期計畫,經審核通過後參與。
他指出,若高中職應屆畢業生參與「青年就業領航計畫」,將設「青年儲蓄帳戶」,每月由教育部補助就學、就業及創業準備金5000元,勞動部每月補助穩定就業津貼5000元,最多3年,期滿共可領取36萬元。
給雇主訓練費 2年12萬
為了吸引優質企業加入,勞動部每月撥補給雇主訓練費用5000元,最多2年領取12萬元。
潘文忠強調,提供見習機會企業有嚴格規定,除了符合國家發展需要,並考慮北中南東發展衡平性,還要有優良勞動條件、優於《勞動基準法》薪資待遇、勞動基金投資對象,不會發生低薪勞力剝奪的情況。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長黃秋桂說,進行職場體驗的青年除1萬元補助外,還有基本工資保障。
除了到企業體驗之外,高中職畢業生也可選擇「青年體驗學習計畫」,由應屆畢業生自行提案,經審查後可參與,走訪國外壯遊,或到NGO作志工;但參與此計畫的青年,政府不會另外提撥補助款項。
保留入學、兵役緩徵配套
政府也提出配套措施,包括放寬保留入學彈性、兵役緩徵、工作經驗可抵免相關學分,各大專院校還可把這項經驗納入採計分數審查的標準。
台科大校長廖慶榮表示贊成教育部推動方向,「高職生本來就不一定要直接升學」,高職、專科當初設計就是畢業後進入職場,但現在課程結構未改變、高職生拚命搶升學,已失去了高職存在的意義,若計畫正式推動,學校會配合建立通暢的回流管道支持。
但台北市高職學生家長聯合總會長盧炆靇直言,「一般企業還是很重視大學學歷」,畢業後是否先就業,也與學生所念科別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像是汽修科、餐飲科的學生偏向直接就業,但對會計科就不適用,因為銀行只用大學畢業生。
(中國時報)
社會
六輕鄰童 呼吸道致病率多2倍 台大追蹤12年 麥寮台西東勢為高暴露區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昨天公布最新研究,發現六輕臨近地區空氣中的二氧化硫濃度偏高,導致周遭學童的呼吸道健康受到影響,當六輕僅營運4年時,他們罹患過敏性鼻炎、支氣管炎、氣喘的風險,比起居住距離六輕較遠的孩子,分別高出2.05倍、1.53倍和6成,且即使追蹤12年,負面影響仍在。
該研究主導人、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詹長權說,研究團隊調查六輕自1999年營運至2010年間的二氧化硫濃度改變,另分析其與六輕附近587名兒童的健康關係,並將位於六輕10公里內的麥寮鄉、台西鄉與東勢鄉劃為高暴露區,10公里外的雲林縣崙背、四湖、褒忠、元長、二崙、虎尾等6個鄉鎮則為低暴露區。
二氧化硫濃度飆
詹長權說,調查發現從2001年起,高暴露區的二氧化硫平均濃度已經顯著高於低暴露區,經排除汽機車廢氣排放、二手菸等二氧化硫的影響後,12年間位於高暴露區的孩童發生過敏性鼻炎機率,較低暴露區高出93%至2.05倍,支氣管炎罹患風險也高出72%至1.53倍,氣喘罹患機率則高出29%至60%,證實距離六輕近者更容易罹病。
政府應加強管制
詹長權指,我國現對於二氧化硫的管制,為每日暴露量應低於250ppb(十億分之一濃度),明顯高於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每日10至11ppb,建議政府應提高管制標準。對此,環保署表示將評估。
距離六輕最近的麥寮中興村村長許再發說,空氣中的二氧化硫濃度偏高會影響學童,希望政府能找出確切的污染源後立即改善,該開罰就罰,不要每次公布之後,就沒了下文。
台塑控台大誤植
台塑集團昨天發新聞稿,指台大公衛學院錯把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當成二氧化硫,研究內容與事實不符。但詹長權指,台塑是胡亂指控。
(蘋果日報)
--
台大最新研究︰六輕12年 周邊兒童呼吸道疾病風險加倍
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詹長權研究團隊昨發表最新研究指出,距離六輕十公里內區域的二氧化硫監測值長期偏高,且當地孩童罹患過敏性鼻炎、支氣管炎與氣喘風險也是距離六輕十公里外孩童的一.二八至三.○五倍。
六輕一九九九年營運,二氧化硫排放量占雲林縣約六十%,研究團隊以此做指標污染物,將六輕南方八公里的台西測站設為高暴露區,東南方十六公里的崙背測站設為低暴露區,結果發現六輕成立前,高暴露區二氧化硫濃度超過美國每小時75ppb(十億分之一濃度)標準值的時數為零,但六輕成立後,超標時數最高達到六十一小時,低暴露區變化不大。
研究團隊並從二○○九年至二○一一年收案五八七位十一至十四歲孩童,包含高暴露區二一六位、低暴露區三七一位,經校正住家鄰近馬路、燒香與二手菸等變項。發現六輕營運後的四年、八年、十二年,高暴露區罹患過敏性鼻炎風險最高時是低暴露區的三.○五倍、支氣管炎最高是二.五三倍、氣喘最高是一.六倍。研究已登於國際期刊《國際環境Environmental International》。
詹長權指出,二氧化硫會刺激眼睛、造成喉嚨不適與噁心等,國內規定每日限值250ppb,比世衛10ppb及美國限制每小時75ppb寬鬆太多,是「合法但有害」;彰基醫院兒童腎臟科主任錢建文則建議,可參考新加坡作法,石化廠利用天然氣發電,改善污染。
環署︰即使採用美標 僅高雄不符合
環保署指出,即使採用美國標準,台灣也只有高雄市不符合,但會檢視其他空污標準,儘速評估空品標準修正事宜,加強管制。
台塑︰過敏 非關PM2.5或二氧化硫
台塑集團表示,根據國健署資料顯示,台灣過敏性鼻炎及氣喘的病患主要是由塵蟎引起,二手菸則會增加孩童罹患支氣管炎機率,非因PM2.5或二氧化硫。
且此統計數據,來自詹長權指導學生於一○四年八月所著碩士論文,並非最新研究資料,且詹長權於今年三月台灣兒科醫學會舉辦健康論壇中,依上述統計數據,宣稱三項疾病是因PM2.5所引起。
(自由時報)
--
六輕二氧化硫空汙 學童過敏氣喘風險倍增
台塑六輕在雲林設廠,空汙及海洋汙染爭議不斷,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最新研究發現,居住在六輕工業區周邊地區的學童,罹患過敏性鼻炎、支氣管炎與氣喘的風險較高,且二氧化硫暴露的濃度也較高,此研究以刊登在知名國際期刊「國際環境」。
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詹長權率研究團隊,自從1999年六輕營運後,以587名六輕周邊11歲到14歲的孩童為研究對象,居住在距離六輕10公里內的麥寮、台西與東勢鄉為高暴露區,距離10公里外的6鄉鎮為低暴露區,並對照健保資料庫的過敏性鼻炎、支氣管炎與氣喘的發生率。
詹長權說,二氧化硫主要來源就是工業排放,雲林縣兩大二氧化硫來源便是麥寮六輕燃煤電廠與汽電共生廠,占該縣二氧化硫排放6成以上。研究發現在六輕營運後4年間,位於高暴露區的孩童罹患過敏性鼻炎的風險約是低暴露區的3倍,支氣管炎風險超過2倍,氣喘風險近2倍,甚至到8年或12年後影響仍在。
詹長權表示,可推論在六輕營運後12年間,鄰近六輕環境中有較高濃度的二氧化硫,與過敏性鼻炎、支氣管炎與氣喘有關。目前台灣對於二氧化硫的標準為每日250ppb,與世界衛生組織訂定每日10到11ppb、美國每小時75ppb標準相差甚遠,會造成「合法但是有害」狀況,應訂定更嚴格的規範。
台大公衛學院長陳為堅指出,空氣汙染已證實與中風、心血管疾病、肺癌與慢性肺氣腫等嚴重疾病相關,但空氣汙染濃度隨時變化,特別對學童影響甚大。
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童腎臟科主任錢建文說,二氧化硫會引起強烈過敏反應,如氣管收縮、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氣道直徑變小阻力加大,進而引發氣管炎、氣喘或過敏,兒童又特別容易受影響,甚至導致一輩子的傷害降低國家生產力。他建議,應比照新加坡石化園區,採用天然氣發電,改善燃煤空汙問題。
(聯合報)
--
負評破表 三星恐放棄Note品牌
三星電子Note系列品牌形象因Galaxy Note7自燃遭重創,連南韓消費者觀感都急轉直下,即使Note8上市都難挽頹勢,外界揣測三星恐放棄Note品牌。
南韓民間智庫Korea Insight Institute副所長金德珍(音譯)說:「即使Note8上市,消費者可能還是覺得有危險,三星或許應放棄Note品牌。」市調業者Konan Technology最新調查指,過去2個月南韓民眾對Note7觀感巨變,觀感負面消費者比率大幅升至53%;持正面看法的消費者則大減至42%。
台Note7放抽屜自燃
三星2011年推出Note系列,開全球大尺寸手機先河,外資透露,過去三星Note系列周期銷量可達2000萬支,獲利可觀。對於市場諸多揣測,台灣三星窗口昨表示,目前無放棄Note系列的消息。
但台灣昨傳出新版Note7自燃第2例。嘉義縣民雄鄉郭先生昨將Note7放在辦公室抽屜,同事聞到燃燒臭味,發現手機自燃冒煙,嚇得趕快丟地上!同事邱小姐說,她和郭先生是三星愛好者,之前已更換過Note7,本欲明天開始更換手機,竟就遇上自燃。但她說,以後仍會用三星手機。
通訊行盼憑機回收
台灣三星本周二起受理Note7退換貨,但不少消費者發票早遺失,也有買家透過網拍購得,原賣家可能以電信資費優惠方案購機再轉售,因賣家不願解約,導致買主無法退費。通訊行老闆劉先生抱怨:「通訊行間常互調手機,也有民眾拿手機來轉賣,根本沒購買憑證,希望台灣三星憑機回收。」
台灣三星表示,若遇退貨及換購,或在網路購買而衍生退貨問題,可致電客服02-7708-1466或0800-329-999。消保處提醒,消費者若知商品為瑕疵品仍執意購買,日後恐不得對業者求償。
(蘋果日報)
--
三星產品問題 非個案
三星Note 7手機連環爆炸事件不僅導致永遠停產、企業商譽重創,南韓媒體開始傳出三星恐放棄「Note」品牌。《紐約時報》則指出,其實三星有安全疑慮的消費電子產品不只一項,包括洗衣機、微波爐、冰箱等,近年來在美國、澳洲、南韓大規模召回,顯示三星產品的安全問題已不是個案。
《韓國先驅報》報導,過去2個月來南韓民眾對Note 7觀感出現重大改變,解決方案機構Konan Technology的調查顯示,對該款手機持「負面」觀感的消費者從8月的34%,飆升至10月的53%,同期持「正面」觀感的消費者則從62%大降至42%。
首爾智庫Korea-Insight Institute副總裁金德鎮表示,外界建議「三星應放棄Note品牌」,未來即使新款Note 8手機推出,消費者仍可能認為它有危險。南韓券商認為,三星手機另一品牌Galaxy系列銷量是Note系列的3倍,三星可能「壯士斷腕」,以保全Galaxy。
南韓執政的新國家黨國會議員李宰勳(音譯)指出,三星Note 7停產代價約2.2兆韓元(約616億台幣),「三星看來已放棄金錢,以挽救Galaxy品牌聲譽」。彭博專欄估算,Note 7以每支850美元零售價回收250萬支,三星財務損失約21.25億美元(約680億台幣)。
手機之外,三星其他消費電子產品也出現安全疑慮,包括最近已宣布在澳洲召回的14.4萬多台三星洗衣機,美國也因為三星洗衣機特定型號缺陷,可能召回。
《紐約時報》指出,三星過去因消費電子產品安全問題,導致監管機構要求召回的案例,較大規模召回包括2003年在美國召回18.4萬台微波爐、2009年在南韓召回21萬台冰箱等;較小規模召回包括:2009年在美國因為電擊危險,召回4.3萬台微波爐、2007年因為起火風險,在美國召回2萬台洗衣機。
報導指出,三星過去一系列產品的召回紀錄顯示,Note 7手機災難不是個案,加上三星處理消費者問題的官僚過程,引發外界質疑三星是否把消費者安全放在優先於公司獲利的位置。
(自由時報)
--
政府家長年存3萬 幫弱勢兒脫貧 18歲「第一桶金」54萬元 可升學創業
為落實總統蔡英文競選時提出照顧貧窮兒童、協助弱勢兒童脫貧政見,行政院昨宣布「兒童與少年未來教育及發展帳戶規劃」,明年起,政府每年將幫1萬名經濟弱勢兒童存款1萬5千元,加上家長提撥1萬5千元,待18歲成年後就有54萬元「第一桶金」,可用作升學或創業,以破除貧窮世代循環。但學者和兒福團體均籲提出配套,否則恐難達脫貧目的。
估每年有萬人受惠
衛福部昨在行政院會報告「兒童與少年未來教育及發展帳戶規劃情形」,次長呂寶靜說,實施對象是今年元旦後出生,符合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長期安置的兒童及少年;滿18歲後,可把這筆錢用作接受高等教育、職訓或創業用。若家庭無法相對提撥1萬5千元,政府會媒合慈善單位認養。衛福部統計,這個計劃18年累計需261億4781萬元預算,由教育部編列、衛福部執行,預計每年約有1萬名經濟弱勢兒童受惠。
低收入戶媽媽林俞安表示,「這是政府給的利多,政策還不錯!」每年付1萬5千元,還在可接受範圍,以後小孩就有教育費,「總比沒有好」。但低收入戶媽媽陳怡君則說:「沒錢給小孩吃早餐了,雖然每年只付1萬5千元,但對我們這種低收家庭還是有困難!」
學者建議要有配套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秘書長葉大華支持這項發展性福利措施,但包括資金運用、是否有理財規劃等配套,都要有專業社工師等專家協助,否則就只是一筆錢被領走。台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說,北市曾試辦過類似政策,但遇到經費龐大、家長濫用、未妥善理財等問題,最後不成功。薛建議,政府應做「第二代脫貧」計劃,挑要念高中或大學的青少年提供打工機會,當事人與政府每月固定相對存一定金額,要使用這筆錢時政府提供理財規劃等輔導,達到真正脫貧目的。
「對一般家庭不公」
藍委王惠美痛批,脫貧是要教中低收入戶怎麼釣魚,不是直接給他魚吃,民進黨要政策買票也不是這樣。綠委鄭運鵬則肯定是好政策,提撥對學生、家長來說比較不會亂花。家中有兩個幼兒的陳太太說,現在托育費、教育費很高,一般受薪家庭都未必有多餘的錢幫小孩存錢,卻要拿稅金去幫貧童開帳戶,這樣是有公平正義嗎?
幫助貧童政策資訊
●政策目標:提供經費讓貧童可在18歲後接受高等教育、職訓或就業、創業用,減少貧窮代間循環的問題
●實施對象:今年元旦後出生至年滿18歲,符合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長期安置的兒童及少年等條件
●預估人數:每年約1萬人
●實施方法:家長每月幫兒童儲蓄,每人每年最高1萬5000元,政府也提撥同額款項到兒童帳戶中,1年共存入最高3萬元,18年後可領回54萬元
(蘋果日報)
--
幫弱勢童脫貧 每人每年補助1萬5
為落實蔡總統的競選政見照顧貧窮兒童,協助弱勢兒童脫貧,行政院院會昨拍板通過「兒童與少年未來教育及發展帳戶推動方案」,明年起每年將由政府補助每名經濟弱勢兒童1萬5千元,加上家長儲蓄1萬5千元,每個帳戶每年最高可存入3萬元,18歲成年後就有「第一桶金」54萬元可供就業或就學,政府總計將幫助18萬名弱勢兒童脫貧。
不過,這項方案實施對象限定為今年元旦以後出生,列冊的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以及長期安置的兒童及少年。去年以前出生者則不適用。
根據衛福部推估,第一年實施對象1萬人,經費約1.6億元,第2年對象2萬人,經費約3.1億元,以此類推,18年累計261億4千多萬元。
(自由時報)
--
脫貧!弱勢兒教育帳戶 明年開辦
為翻轉經濟弱勢、打破窮者恆窮宿命,行政院會昨拍板,明年起為1萬名經濟弱勢兒童成立個人「教育發展帳戶」,每年由家長存入1萬5000元、政府再提撥1萬5000元,18歲後就有第一桶金54萬元,提升弱勢兒少接受高等教育、職訓、創業等機會,不讓貧窮世代循環。今年元旦後出生列冊的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及長期安置的兒童及少年都立即適用。
每年幫助1萬名兒童
根據衛福部統計,2009年至今的孩童貧窮率約5~6%,以每年平均20萬名新生兒,以5%推估,每年約新增1萬名貧窮兒童。衛福部社會救助及社工司司長李美珍表示,為減少弱勢者開戶的困擾,只要家長同意,便會透過造冊直接開戶,不用親自跑到銀行。帳戶設在社工司設於台灣銀行的總帳戶下;存錢方面,原則上採月存、但保持高度彈性,目前須到台銀的櫃檯存款,未來不排除可以利用郵局轉帳。
外界關心,弱勢者收入本來就不多,一年要自存1萬5000元恐怕會有困難,對此李美珍說,會要求地方政府視個案情況,媒合企業、慈善團體、善心人士認養協助,並提供包括油、米等實物給付,節省弱勢家庭的生活支出、增加節餘存款的機會,「目前已經和大型連鎖賣場洽談、提供實物給付的可能性。」此外,若孩童、家長有工作能力而未就業者,也會請地方政府按既有福利措施提供就業、工讀機會,讓他們有工作賺取自存金額。
無法自存者協助認養
李美珍說,「教育發展帳戶」在英國、美國、韓國都已實施,且效果良好,政府因此決定在明年開辦,採1:1相對提撥,家長存多少、政府提撥多少,每年上限為1.5萬元,18歲可領到54萬元,作為接受高等教育、職訓等資金,藉此擺脫貧困。若家庭提早脫離貧窮身分,政府仍會給1年的緩衝期,連續2年脫貧、才會停止相對提撥款,但為了鼓勵儲蓄,仍需年滿18歲才可提領存款。
年滿18歲才可提領
而如孩童在18歲前過世,帳戶則會結清,返還存款給監護人;孩童若遭遇重大傷病、身障等狀況,家長則可申請提早結清帳戶、或從中提領部分費用。李美珍說,結清後不能再重新開戶,部分提領則可繼續存錢、政府也會繼續提撥。至於失依2年的貧童,若接受領養,則可由領養人協助開戶、存錢並接受提撥,若住在機構,則由責付的法定代理人協助、媒合外界慈善資源,幫助孩童存款。
衛福部估計,該方案執行18年預計投入261億4,781萬元,106年有1萬名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兒童受惠,所需經費1億6100萬元,每年受益人數可增加1萬人,至民國123年起,每年受益人數為18萬人。
第2季降至14.3萬戶 放寬社會救助門檻 低收入戶趨減
根據衛福部統計,我國自100年7月實施「新制社會救助法」放寬門檻後,低收入戶的家庭戶數逐年升高,至103年將近15萬戶,但隨著政府積極協助低收入家庭經濟自立,今年第2季已降至14.3萬戶。
新版社會救助法放寬貧窮線的認定,使得低收入戶數由99年第4季11.2萬戶逐年增加,至103年第4季升至14.9萬戶。衛福部統計處處長陳憫昨日表示,由於政府積極介入,協助低收入家庭經濟自立,經過這些年的努力,部份低收入家庭的所得漸增,整體低收入戶已有減少趨勢。
依據統計,去年底低收入戶降至14.6萬戶,今年第2季續降至14.3萬戶。至於低收入戶的戶內人數,也由實施新制前27萬人(99年底)升至102年底的36萬人,但隨後續呈減少,至今年第2季已降至32萬9千人。
低收入家庭該如何認定?各國政府通常會以家庭財產、所得來界定,這些臨界點構成的門檻,即稱為貧窮線。我國貧窮線係取決於家庭收入、動產及不動產3項指標,台灣省、五都各有各的貧窮線,以105年台北市為例,每人每月收入低於最低生活費15162元,每人存款低於15萬元,不動產低於876萬元,三者皆符,才算是貧窮線以下的家庭,也才能獲得相關的津貼扶助。
(中國時報)
--
冷血台大生判10月 陳皓揚殺兩貓 繳95萬可免關
台大退學生陳皓揚接連虐殺「大橘子」、「斑斑」兩貓,遭起訴後當庭認罪並請求輕判,台北地院昨依違反《動物保護法》,判陳為兩條貓命共應執行徒刑十個月,得易科罰金六十萬元,另併科罰金三十五萬元,陳若繳交九十五萬元,免坐牢。「大橘子」飼主王嫻如怒斥判決「等於用錢來換二隻貓的生命。」
陳皓揚(二十四歲)四年前從澳門來台就讀台大化工系,去年十二月底,在台北市溫州街一處停車場,徒手勒斃街貓「大橘子」,陳被逮後供稱,心情不好就會有「報復」的衝動,難以控制,檢察官今年五月首度起訴陳,還要求他接受輔導,並指陳有心理問題,請求法官輕判。
兩次犯行手段殘忍
不料陳男遭起訴隔月就停止諮商,且在八月初又虐殺動物誌餐廳的店貓「斑斑」,引發公憤,並遭台大處分退學。後來法院開庭審理大橘子案時,陳在法院外被民眾包圍痛扁,今年九月,檢方二度起訴他涉嫌斑斑命案,這次態度強硬地指出,陳已是再度犯案,不宜輕縱。
法官認為,雖陳出庭認罪,「動物保護」是國際重要普世價值,陳卻漠視動物生命,在犯下大橘子案後,又為報復動保團體等外界嚴厲批判,再犯下斑斑命案,且兩次犯行都手段殘忍,雖台大診斷陳患有混合憂鬱情緒及焦慮,但未影響他對是非的辨識能力,因此依檢方求刑,陳兩起命案各判刑六月,合併應執行十月、可易科罰金六十萬元,另外要處罰金三十五萬元,也就是陳付出九十五萬元可不坐牢。但陳若沒錢,加上併科的三十五萬元罰金,以每一千元折算一天勞役計算,陳共要坐牢一年九月又二十天。
飼主:對判決失望
陳皓揚昨未出庭聽判,無法得知回應,到庭關切的大橘子飼主、法籍老師王嫻如激動說:「只有失望,判決等於用錢來換二隻貓的生命。」愛貓協會理事何承翰也認為判太輕,政府應探討虐待動物案件後續追蹤與預防配套。北檢昨表示,收到判決再研議是否上訴。
《動保法》修法加重
台灣大學主秘林達德指出,陳被退學未與台大聯繫,但校安人員仍持續關注,若陳有提出輔導需求,台大願提供。律師呂秋遠昨在臉書上發文建議,「請做好生命教育」。農委會昨表示,《動保法》已初審通過,現行最重一年徒刑的虐待動物罪,將提高為二年以下徒刑。另外,若使用藥物、槍械,致動物死亡情節重大者,可處一年到五年徒刑。
近年矚目虐殺動物案例
●2016/09:嘉義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男大生鄞柏羽將領養的貓咪摔地造成3死1傷,重判11月,為目前虐待動物判刑最重案例
●2016/06:高雄海陸憲兵張峰瑜、胡家瑋以鐵鍊吊死流浪狗「小白」,雄檢偵辦中
●2014/06:高雄鄧女遭男友飼養的鬆獅犬咬傷,以水果刀刺死鬆獅犬,判刑6月,得易科罰金18萬元
●2014/05:台北黃男用繩索將自家小貓吊死掛陽台,判3月、緩刑2年,須提供160小時義務勞務
(蘋果日報)
--
台大生殺貓 判刑10月可上訴
台大前澳門僑生陳皓揚虐殺「大橘子」等兩貓案,台北地院昨依動物保護法判決陳有期徒刑十月,得易科罰金六十萬元,併科罰金卅五萬元,但執行檢察官有權不准他繳錢了事,罰金如易服勞役以一千元折算一日。可上訴。
(聯合報)
--
虐殺2貓 陳皓揚免囚代價95萬
前台大僑生陳皓揚,接連虐殺流浪貓「大橘子」及蔬食餐廳店貓「斑斑」,台北地院昨日審結,法官認為陳皓揚雖認罪求輕判,但他虐貓手段殘酷,影響動物保護社會風氣,認同檢方求刑刑度,依違反2個動保法罪名各判刑6月,合併執行10月徒刑,可易科罰金60萬,併科罰金35萬元。
本案違反動保法罪名,法定本刑最重判1年,法官每罪判刑6月,屬中度刑,雖可易科罰金,但諭知以2000元折算1日;1個月徒刑易科罰金就是6萬元,加上併科罰金,陳皓揚得付出95萬元,才能免去牢獄之災,相較其他可易科罰金案,代價非常高。
動物也是命 愛貓人失望
經常餵養大橘子的「浪媽」、法國籍老師王嫻如,昨也到庭聆判,她對判決結果感到「失望」,表示貓狗不是東西,是動物更是生命,「難道生命可以用錢換?」
去年12月28日,陳皓揚在北市溫州街虐殺流浪貓大橘子,被王嫻如目擊,今年5月,檢方依違反動保法起訴他,沒想到大橘子案還未審結,陳皓揚又在今年8月1日,虐殺北市文山區一家蔬食餐廳店貓「斑斑」,再被檢方追加起訴,兩案合併北院審理。
法官判決理由指出,動物保護觀念已成國際間重要普世價值之一,但陳皓揚無視我國動物保護法開宗明義揭櫫「尊重動物生命及保護動物」的立法意旨,竟分別對大橘子、斑斑,以殘酷手段,施以勒掐頸部、拳頭重擊腹部、頭部等虐待行為,導致死亡。
特別是犯下「大橘子」案後因法院審案壓力遽增,為報復動保團體與愛貓人士嚴厲批評,再犯「斑斑」案,兩案均手段殘忍,顯見其罔顧動物生辛、輕蔑動物生命尊嚴的態度,更對動物保護的社會風氣影響甚鉅。
此外,陳雖認罪,且經台大醫院診斷是注意力缺失過動及混合憂鬱情緒及焦慮等疾患,但並未因此達到無法辨識行為違法或欠缺辨識能力,可減刑或不罰程度,且在斑斑案,陳是經警方通知到案,不構成自首減刑要件。
手段殘酷 非自首難減刑
法官考量陳沒有前科,案發後坦承犯行,並衡量他的身心狀況,依2個動保法罪名各判刑6月,以示懲戒。
(中國時報)
--
勇警攔查遭輾 負傷開槍逮人 違停男拒檢衝撞嗆「有子彈就開槍」
桃園市一名男子,到宜蘭為上月過世的父親上完香後,昨載著母親要返家,途中違停路邊遭警盤查,怎料男子不從,嗆聲:「有子彈你就開槍!」駕車逃逸時還衝撞追捕的警員,一名勇警被撞倒輾過,忍痛爬起繼續追緝,後連開三槍將男子制伏,過程猶如警匪槍戰片,驚險萬分。
警方調查,撞警嫌犯林俊德(三十八歲,有傷害前科),昨早十時許載母回家途中,違停在礁溪育才路紅線上,讓母親到礁溪郵局辦事,警方發現上前盤查時,他情緒激動不願下車,竟還駕車撞警,導致勇警蔣雨修(二十六歲)被撞又被輾,左手、左腳都有大面積擦挫傷,幸無生命危險,他說警察工作的本能反應就是要逮捕疑犯,當下也沒想太多。
警匪市區飛車追逐
警方表示,當時林嫌拒絕盤查,還嗆警:「有子彈你就開槍!」林母一度上前當和事佬,但林嫌仍對警叫囂,林母上車後,林嫌便駕車迅速逃逸,警方連忙在後方緊追,雙方街頭追逐約五公里後,林嫌開至礁溪交流道前逆向大迴轉,回到礁溪市區差點撞上正要離站的巴士。
這時,警方見林嫌車速減慢上前截住,蔣員持槍下車,喝令林嫌下車受檢,怎料林嫌竟重踩油門衝撞蔣員,蔣員閃避不及被撞倒後遭輾過,前方一輛首都客運的駕駛,從後照鏡發現林嫌犯行,立刻將客運打橫堵住林嫌去路,蔣員則是忍痛翻身,負傷往前追捕。
裝傻「幹嘛按核彈」
怎料林嫌竟倒車要二度衝撞,蔣員連忙對空鳴槍,再對車頭開兩槍制止,林嫌似被嚇傻停車,另名警員趁機將他拉出車外,才結束這場驚險的警匪街頭追逐。
警方說,林嫌情緒激動,直到被帶回警局才稍微平復,林母也不斷緩頰直說抱歉,但製作筆錄時,林嫌又開始裝瘋賣傻胡言亂語,大嗆「不要以為人多了不起」、「幹嘛按核彈」、「早就該判死刑了」等語,卻遲遲不肯說明為何拒檢又衝撞警員,訊後依妨害公務、公共危險及殺人未遂罪嫌送辦。
(蘋果日報)
--
勇警遭撞輾 負傷追車3槍降匪
並排停車 拒檢飛逃
宜蘭縣38歲男子林俊德昨在礁溪鬧區並排停車,遭警關切時,竟嗆警「有證據就對我開槍!」之後開車逃給警車追,逃了5公里,至礁溪路5段受阻,26歲警員蔣雨修趕上,林竟倒車衝撞警車,導致蔣員左手、左腳遭輾而嚴重擦傷,再掉頭逃逸時,首都客運司機陳子朋當機立斷,將車打橫阻擋去路,蔣員負傷追趕而至,又遭林男衝撞,只好連開3槍示警,才將林男拉下車制伏。
勇警被輾 爬起續追
目擊民眾表示,警察非常英勇,手被輾過而流血,連衣服都破了,還爬起來繼續追緝,直到逮到嫌犯,才氣力放盡坐在地上待援,令人讚賞,簡直像警匪電影般刺激。
闖禍的林俊德是工人,有多項傷害前科,住礁溪鄉白河村;警方說,昨上午10點,林嫌開車載母親外出拜拜,在礁溪育才路口並排停車,警方要求出示駕照、行照,林不從,反向警咆哮,林母打圓場說「我們馬上就走」,林卻嗆警「你有證據再來跟我說,有證據就對我開槍!」嗆完開車逃逸,警員蔣雨修通報警力支援,與同僚開警車追趕。
一路追逐5公里,林嫌開上頭城交流道,再逆向駛回台9線,至礁溪路5段,見林的車被社區巴士擋住而停下,蔣員上前攔查,林又倒車衝撞警車,輾過蔣員,造成左手、左腳嚴重擦傷。
客運打橫 助警攔車
林嫌駕車逃往對向礁溪轉運站,首都客運司機陳子朋正駕駛客運前往轉運站,見狀馬上將車打橫,停在路中,阻擋林的去路,蔣員負傷追趕50公尺,衝上去喝令母子下車,林又想倒車衝撞,蔣員只好掏槍,先對空鳴1槍,再朝車頭開2槍,林嫌這才停車,由蔣員的同僚拉下車逮捕,車上並未發現不法物品。
林嫌應訊時裝瘋賣傻,答非所問,還嗆警「不要以為人多了不起!」林母說,因丈夫往生,準備去廟宇上香,平常很孝順的兒子可能因心情不好,才會衝撞員警;警依殺人未遂、公共危險、妨害公務等罪送辦,檢方漏夜偵訊。
奮勇緝兇的蔣雨修,警專31期,送往陽明大學附屬醫院急救,左手、左腳有大面積擦傷,幸無骨折,警察局長詹永茂慰問時,蔣雨修說,事發過程一心想完成任務,事後才覺得傷口疼痛。
機警客運司機 及時把車打橫
首都客運司機陳子朋英勇擋住林嫌的車,協助警方讓林嫌就逮,他說,看到後方的車輛被警察追,車速很快又橫衝直撞,礁溪鬧區行人很多,「當時沒想到危不危險,直覺應把車擋下,才不會造成更嚴重意外。」
34歲陳子朋任職首都客運司機4年,負責台北至礁溪的路線,每天要跑3趟;昨跑完首趟後,在礁溪市區讓客人下車,準備轉往礁溪轉運站載下一趟的客人。
林男的車在礁溪路衝撞員警後,迴轉往北行駛,陳子朋的客運車正要駛往礁溪轉運站,他從右後照鏡看到員警正在緊追一輛車,當下就覺得是「警察在抓壞人」。
陳子朋說,這輛自小客試圖從路肩超越他的車,他發現後,將車子打橫,阻止自小客超車,之後警察就趕至抓人,他說,擋車時真的沒有想太多,直覺就是要將車擋下,否則車輛若失控,撞到其他行人很危險。
「沒有感到特別害怕!」陳子朋說,當時車上沒客人,就算被撞上,客運車體較大、較堅硬,受傷較嚴重的會是對方,後來知道警察受傷還拚命追嫌犯,真的很英勇,自己只是稍微幫忙,不算什麼。
(自由時報)
--
獲鄭文燦拔擢 桃市兩副局長涉貪 遭檢舉收賄護航業者 市府:靜待調查
桃園市府驚爆官員涉貪!桃園市長鄭文燦拔擢的勞動局、經發局兩名副局長,遭檢舉涉嫌以收賄及圖利方式,分別向承辦官員施壓,幫業者解套;巿調處、廉政署昨約談兩局處副局長等二十七人,昨偵訊後,將兩名副局長依貪瀆罪法辦,這是鄭文燦當選桃園巿長後,涉貪層級最高的官員。
教違規工廠訴願
檢廉調查,遭搜索的經發局副局長王允宸(五十六歲),自呂秀蓮當桃園縣長時即在府內服務;勞動局副局長李賢祥(五十四歲)警職轉公職,也在府內服務多年;涉嫌當白手套巿府顧問鄭義雄(七十五歲)長期和民進黨大老友好,現任桃園巿選委會委員,打著市政顧問招牌,自稱在巿府關係匪淺,許多市府官員都賣他面子。
檢廉接獲檢舉,有違規工廠因遭開罰恐面臨拆除,業者擔心血本無歸,透過鄭義雄找上王允宸行賄,去年七到九月間三人多次在桃園區餐廳、咖啡廳會商,違規工廠申請案件今年一月間遭市府駁回,王還教導業者訴願。另中壢區一家幼兒園違法聘用看護遭查獲,業者也透過鄭義雄疏通,鄭找上李賢祥,李涉嫌向承辦人員關說拖延不罰,檢調接獲檢舉到勞動局調卷後才裁罰。
「對鄭形象大傷」
對於檢廉搜索,桃園市新聞處長張惇涵指出,兩名副局長都是資深事務官,對行政、法律都很熟稔,對法令會有一定分寸,巿府靜待司法調查;至於市府顧問鄭義雄屬無給職,如確定涉及不當關說將立即解聘。
律師湯偉指出,若兩名副局長有收受好處,則觸犯《貪污治罪條例》,會被判七年以上徒刑。對此,東海大學政治系副教授邱師儀表示,若判決有罪,會對鄭文燦識人不明形象有傷,且會影響民眾對綠色執政是否又走回貪瀆的認知危機。
遭搜索兩名副局長小檔案
李賢祥
年齡:54歲
現任:桃市勞動局副局長
學歷:銘傳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
經歷:警大學生總隊秘書、桃園縣政府勞工局主秘
王允宸
年齡:56歲
現任:桃市經發局副局長
學歷:元智大學管理碩士
經歷:桃園縣政府工商發展處長、環保局長
(蘋果日報)
--
涉收賄放水 桃園兩副局長遭搜索約談
鄭義雄喬事 自稱鄭文燦乾爹
桃園地檢署、廉政署、桃園市調查處昨搜索桃園市政府兩個局,約談經濟發展局副局長王允宸、勞動局副局長李賢祥、市政顧問鄭義雄等九名官員與十八名廠商或證人;檢調指出,鄭義雄宣稱是桃園市長鄭文燦的「乾爹」、包攬喬事情,他涉嫌幫被勒令停業的高亨土木工程公司及違法聘僱外勞當廚工的幼兒園業者,找市府官員關說圖利,懷疑涉及收賄弊端,檢調漏夜偵訊相關人員,李賢祥訊後請回。
鄭文燦撇清 僅是聘他當顧問
鄭文燦昨晚透過市府新聞處長張惇涵回應說,和鄭義雄唯一的連結就是市政顧問,鄭義雄因為在商界有分量,市府才聘請他擔任無給職的市政顧問,請各界勿做太多聯想。
若鄭義雄涉及不當關說、影響市府形象,將立即解聘;至於兩名副局長被指涉案,市府內部調查並無放水情事。
檢調查出,高亨公司去年被市府聯合稽查為無照工廠、勒令停業,業者去年五月申辦臨時工廠登記證,因不符規定被駁回,業者去年七月透過鄭義雄找上王允宸,希望「不要再稽查、不要拆除」,讓公司補登記;鄭義雄涉嫌穿針引線安排業者與王允宸吃飯、送禮,業者帳冊記載行賄廿萬元,但王允宸否認。
經發局副局長疑收賄20萬
檢調指出,王允宸疑似收賄後,涉嫌要求承辦人不要再稽查、開罰,並暗示業者工廠相關法規即將修改,教導業者利用提起訴願方式「以拖待變」,經發局今年一月十二日駁回業者的臨時工廠登記申請後,業者果然在二月五日提起訴願,但被經濟部於六月廿三日駁回。
勞動局副局長疑批示放水
檢調另查出,中壢區佳豪幼兒園去年七月被查獲違法聘僱外籍看護工擔任廚工,被勞動局開罰十五萬元,雇主夫妻離婚後又被加罰三萬元,業者也找上鄭義雄牽線而認識李賢祥,李批示「類似案例相當多,可僅行相關宣導」,並未依法開罰,後來因調查人員到市府調卷,勞動局才趕緊在十月六日批示裁罰共十八萬元。
(自由時報)
--
桃市府爆貪瀆 2副局長被調查
桃園市政府市政顧問鄭義雄,被控替聘雇非法外勞的幼兒園及違建工廠業者關說;檢調廉單位昨天搜索市府等處所,帶回鄭義雄及勞動局副局長李賢祥、經發局副局長王允宸等廿七人,漏夜偵訊釐清是否有行收賄等不法情事。
昨天被約談的廿七人中,有七人為市府官員。桃園市新聞處長張惇涵表示,市府行政程序沒問題,也沒有放水。他說,李、王歷任兩任縣市長,希望毋枉毋縱;鄭義雄是以社會人士身分擔任研考會無給職市政顧問,沒有任何職權,如果涉及不當關說,將立即解聘。
檢方和廉政署掌握資料顯示,鄭義雄是民進黨資深黨員,曾任民進黨中壢市黨部主委,現在雖無重要職務,但政商關係良好,在地方上頗具影響力,業者才會找他幫忙「喬」事情。
檢廉調查,平鎮某工廠因用地違法面臨拆除,業者一方面以假資料向經發局申請輔導合法,另方面透過鄭向王允宸關說。鄭、王去年七、八月間多次約在餐廳見面,電話聯繫也十分密切,事後,王涉嫌指示經發局承辦人放水,但承辦人最後駁回申請;王又向業者獻策,教導其向經濟部申請訴願,拖延拆除時間,另外再想辦法。
中壢區則有一家幼兒園非法聘雇外勞,遭勞動局查獲後,園方透過鄭找到李賢祥,拜託勞動局不要開罰。李吩咐承辦人員照辦,被懷疑有圖利特定業者之嫌。
涉索賄 桃市經發副局長及市政顧問被聲押
桃園市政府經濟發展局副局長王允宸,涉及收受市政顧問鄭義雄轉交的10萬元購款,協助違建工廠業者辦工廠登記;桃園地檢署今天清晨向法院聲請羈押禁見。
另外,市府勞動局副局長李賢祥等人被懷疑涉及協助幼兒園雇用非法廚工事件,因有細節尚待查證,訊後請回。
檢方指出,鄭義雄是民進黨資深黨員,曾任民進黨中壢市黨部主委,現在雖無重要職務,但政商關係良好,在地方上頗具影響力,業者才會找他幫忙「喬」事情。
檢方調查,平鎮某工廠因用地違法面臨拆除,業者去年8、8月間透過關係找到市政顧問鄭義雄協助關說,鄭找到王允宸,多次約在餐廳見面,並交付10萬元賄款,王收下後允諾協助准許工廠登記,指示查報小組不再查處,並要求承辦人放水,致違章工廠營運至今仍未拆除。
檢方偵辦時,王、鄭二人都否認行收賄,但中間關鍵人承認「看到交款、收錢」,檢察官認有串證之虞,今天凌晨諭知當庭逮捕,向法院聲請羈押。
涉嫌關說的鄭義雄是鄭文燦乾爹? 桃市府否認
外傳涉嫌關說的鄭義雄是市長鄭文燦乾爹,市府否認。新聞處長張淳涵晚間表示,鄭義雄當初是以商界代表擔任市政顧問,而且是無給職,常有人在外打著鄭文燦的名義在外做事,但市府並不會因此就故意放鬆處理,反而會更審慎對待,因為類似的事情太多了。
鄭義雄進入地檢署偵查庭時大聲喊冤;勞動局副局長李賢祥自稱是以證人身分應訊,相信司法會還他清白;經發局副局長王允宸深夜應訊神情黯然不發一語。
(聯合報)
--
基隆營養午餐弊案7人列被告 還有下一波
基隆地檢署指揮偵辦校長遭檢舉護航營養午餐業者弊案,前天約談中山高中校長吳文貴、前仁愛國小校長楊志欽等七名被告,以及三名關係人漏夜訊問,昨凌晨將十人均請回;檢調指出,全案還在調查,不排除還有新一波偵查行動。
前仁愛國小校長喊冤 堅稱沒接受招待
據指出,到案校方人士幾乎都否認涉案,被控的寬大食品公司女負責人張清寬與其先生楊國鏡,也表示遭到生意競爭的同業構陷。校長楊志欽受訪時堅稱,沒有接受過招待,很冤枉,不知道是誰胡亂指控。
校長吳文貴昨獲檢方請回後,快速離去不受訪,昨手機關機聯繫不上,中山高中事務組長歐致祥也關機無法聯繫。
基隆市教育處長陳素芬表示,自到任以來要求營養午餐招標過程公平公開,被偵查的兩校午餐招標案也是按此原則辦理;市府勿枉勿縱,會對被約談的校長、主任等人啟動行政調查。
據了解,除了中山高中、仁愛國小,成功國中也是由寬大得標辦餐的學校。
(自由時報)
--
營養午餐廠商招待吃花酒 校長喊冤
基隆學校營養午餐弊案,團膳廠商「寬大食品」遭控涉嫌招待校長、主任喝花酒,檢調前天約談相關人士到案說明,昨天凌晨複訊後7人全數請回。楊姓校長眼眶泛淚喊冤,吳姓校長則走車道低調離去,廠商指控為同業惡意栽贓。
寬大食品張姓負責人和楊姓丈夫遭控招待學校相關人員喝花酒,藉此穩定每年得標資格,2人複訊後請回。楊姓男子步出地檢署,氣憤地表示一切都是不實指控,是同業惡性競爭故意栽贓,「不要讓我當壞人!」隨即淋雨離去。
張姓負責人步出地檢署時,一度拿文件遮臉,面對詢問不發一語,快步搭上計程車離去。
據了解,前仁愛國小楊姓校長、前仁愛國小陳姓總務主任、中山高中吳姓校長、總務處歐姓組長和廠商夫妻皆為嫌疑人身分,另吳、歐2人前天深夜到地檢署複訊,結束後低調走車道離去,避開和媒體。
楊姓校長昨晨近1時結束複訊,眼眶泛淚澄清,「我絕對沒有接受招待,是被冤枉的」,招標一切合法。
(聯合報)
--
跳樓男壓死賣菜婦 妻兒判賠520萬
未拋棄繼承權 損害賠償責任也須繼承
南投縣罹患精神疾病的林男,四月廿六日跑到隔壁頂樓跳樓,卻壓死在路邊賣菜的老婦,老婦家屬打官司,請求林男家屬賠償精神慰撫金,林男家屬主張林心神喪失不被法官認同,且認為林男跳樓有過失之責,南投地院判林男的妻、兒,應賠償老婦的先生一二○萬元,五名兒子各八十萬元。
六十六歲林男當天翻越女兒牆,到隔壁鄰居的七樓跳樓,不偏不倚墜落在路邊擺攤賣菜的七十三歲陳林姓老婦身上,雙雙死亡。
老婦先生和五個兒子悲慟之餘,到南投地院打民事官司,向林男的妻子和三個兒子請求損害賠償,老婦的先生求償一百五十萬元,五個兒子則各求償一百萬元精神慰撫金。
林男的妻兒提出抗辯,認為林男有重度憂鬱症,接受治療卻無法改善,且跳樓時有妄想症,他的判斷力和行為已達心神喪失程度。且林男跳樓後,女兒牆留有其雙手抓握痕跡,有目擊者看到他雙手扶在女兒牆上,表示他不是自殺,更不是要置人於死地。
但判決書指出,林男選在隔壁的七樓跳樓,必須用簡易掛梯先攀爬到自家頂樓,再翻越女兒牆,顯見是經思考的行徑,並非心神喪失。
無殺人之意 也應負過失之責
法官也認為,林男雖非故意置賣菜老婦於死地,但他自家一樓外曾出租他人,也知隔壁一樓外有老婦賣菜,而他爬到隔壁頂樓再跳樓,縱無殺人之意,也應負過失之責。況且林男的妻、兒都未拋棄繼承權,自然也應繼承林男對老婦家人的損害賠償責任;法官審酌雙方身分和經濟能力,因此確認判賠金額。
(自由時報)
--
雙重背叛引殺機 王焜弘殺警永斷綠雲
嘉義地院7日就竹崎鄉長王焜弘買凶殺害嘉義市警員林進忠案一審宣判,王焜弘被判無期徒刑,紙本判決書昨出爐;法官指出,王某懷疑妻子官珈羽離婚前,即與好友林進忠交往,官女雖答應與他重新結婚,但婚期前仍與林交往,王認為遭妻子與好友「雙重背叛」,讓他不可能輕易相信2人確已分手,或不會再復合,為求一勞永逸,不如直接殺害林進忠。
嘉義地院發言人林坤志說,王焜弘不服判決,已提出上訴並聲請交保,但被駁回。嘉義看守所表示,王心情沒有明顯起伏,作息無異狀。
判決書指出,王焜弘與林進忠是交情10幾年朋友,官珈羽曾與王焜弘一起到過林與妻子經營的藝品店,2對夫妻相互認識;官女前年9月與王焜弘離婚前,同年7、8月就與林進忠頻繁聯絡,並曾一同爬山出遊;在大兒子撮合下,王焜弘與官女答應再婚,去年12月15日簽立結婚保障書,但尚未決定婚期前,官仍與林交往;林進忠今年元月29日深夜遭槍手劉瑞堂持霰彈槍狙殺致死,王與官於3月15日再婚。
法院審理時,官珈羽證稱「林進忠知道我可能要再婚時,我們有打算要分手,並決定一旦我結婚就跟他(指林進忠)斷乾淨,還沒有與王再婚前,林還是會關心我,我們就繼續在一起」;但法官從王焜弘擲筊問神的筆記本認定,王無法得知官女再婚後,要與林進忠分手的決定,王並認為官女回來後,仍然會外遇。
法官指出,王焜弘與官珈羽結婚25年後離婚,官女認為她與林進忠交往是小事,但看到王的筆記本,才知王離婚後,仍懷疑、猜忌她與工程師外遇6年,足證王愛吃醋,對她非常不信任;一般男人皆無法接受妻子外遇,更何況王焜弘身為鄉長,當無可忍受官女再婚後,猶與林交往,王未因官女答應再婚,而消失殺害林的犯罪動機。
(自由時報)
--
殺警案鄉長王焜弘上訴 聲請交保被駁回
竹崎鄉長王焜弘因為涉嫌買兇殺害嘉市保安隊警員林進忠,本月7日一審判無期徒刑,當天竹崎鄉公所秘書邱豐銘代為回應會上訴。嘉義地方法院今天證實收到王的上訴狀,指出王焜弘、及遭判15年6月的表弟黃俊源聲請交保,但合議庭認為羈押原因仍在,駁回聲請。
嘉義地方法院表示,除了王焜弘已提出上訴,目前黃俊源、遭判無期徒刑的槍手劉瑞堂、判8年的兒子劉家偉、7個月的羅智鴻,尚未收到上訴狀。嘉義地檢署指出,檢方也會同時提上訴。
(聯合報)
--
處理行車糾紛 巧逮殺警凶嫌藏毒
犯下北市警信義分局刑警薛貞國被毆致死案的嫌犯之一羅翊,再被查獲涉嫌吸食與持有K他命毒品。22歲羅嫌說,殺警案未審結,為此事心情低落才以吸毒逃避現實。警方認為,他根本未反省。
「停車!你給我下車!」羅翊因違規停車,與行經騎士發生爭吵;北市警大同分局建成派出所員警巡邏經過,主動上前排解,眼尖發現車內藏毒,當場喝令羅男下車受檢,但羅男拒檢,還駕車加速逃離,失控擦撞停等紅燈的轎車與貨車,員警見狀拔槍嚇阻,羅男嚇得舉手投降,車內起出安毒5公克及吸食器等證物,警訊後依毒品罪送辦。
警方調查時,赫然發現羅嫌不僅屢因吸毒、拉K遭警逮捕,還是犯下前年9月SPARK夜店殺警案的眾多嫌犯之一。當時羅翊因聚眾鬥毆、致人於死、在場助勢,獲判有期5月,得易科罰金。
不過,警方發現羅嫌自涉及夜店殺警案之後,屢因涉嫌吸毒與持毒遭警方逮捕,今年7月13日才因去年連續涉毒遭法官裁定合併執行徒刑7月,沒想到仍繼續再犯。
(自由時報)
--
用藥超標 台南屏東3千隻烏骨雞下架
食用過多 恐引發過敏、腸胃不適,甚至傷腎
天氣轉涼,燉雞進補季節報到,衛福部食藥署昨公布最新稽查結果,抽驗一百四十件禽畜產品,其中,楓康超市、全聯販售的兩件烏骨雞檢出殺菌劑「三甲氧芐氨嘧啶」超標,食用過多恐引發過敏反應、腸胃不適,甚至傷腎。
食藥署中區管理中心科長林炎英表示,楓康超市台中后里分公司販售、台南市「正宗畜牧場」供貨的烏骨雞,檢出三甲氧芐氨嘧啶0.14ppm(百萬分之一濃度)、超標一.八倍;全聯苗栗頭份中華分公司販售、屏東縣「豐美牧場」供貨的烏骨雞,更檢出三甲氧芐氨嘧啶0.28ppm、超標四.六倍,共下架回收逾三千隻烏骨雞。
林炎英指出,三甲氧芐氨嘧啶屬廣效性殺菌劑,動物生病時就可能會使用。源頭牧場已轉由農政單位處置,可依「動物用藥品管理法」處六萬至卅萬元罰鍰。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說,若民眾食用過量,可能出現蕁麻疹等過敏反應,噁心、嘔吐等腸胃道不適症狀,嚴重甚至影響腎功能,但很難透過清洗或烹調方式減少殘留,僅能仰賴主管機關管理源頭用藥。
挑有履歷的肉品或購自有信譽商家
食藥署提醒,消費者最好選擇具有生產履歷或信譽良好的商家,且多樣化選購各種肉品,勿偏好攝食特定品種,以均衡攝取不同肉類的營養素。
(自由時報)
--
淡海輕軌大梁徹查 2包商挨罰
捷運淡海輕軌前天下午發生大梁翻落意外,事發路段經連夜搬運清理後,昨天上午恢復雙向通車,新北市勞檢處昨則決定開罰,小包商旭豐工程未依工序施工,將開罰3萬元、統包商聯鋼營造工程未落實管理,將開罰10萬元。
淡海輕軌預鑄箱型梁(俗稱大梁)前天在吊掛胸牆及灌漿固定的施工完成後突然翻落,昨天鄭宇恩、廖本煙、林銘仁、林秀惠、林金結等藍綠議員,都在議會要求捷運工程局長趙紹廉說明事故原因及後續調查。
趙紹廉說,步研判事故可能原因是胸牆或吊車配重造成重心偏移,捷運工程局將在1周內完成內部調查,若有需要則會請土木技師公會進行第三方專業鑑定。
但議員們仍質疑捷運工程局未能控管施工安全,當地居民也抱持疑慮。淡水居民張耀宇表示,輕軌還沒蓋好就出包,以後車廂在大梁上行駛,萬一再有意外,後果難以想像。淡江大學生林偉維認為,大梁這麼容易翻落,建好了也不太敢搭乘。
趙紹廉強調,意外發生後已經全面檢查預鑄箱型梁,發現還有一處大梁之間未灌漿施作連接用的「二次頂版」,目前已經焊接預留的鋼筋,後續所有胸牆吊掛作業,一定會完成二次頂版灌漿作業後才會進行,箱型梁的結構穩定性將由細設單位再次檢視評估。
趙紹廉也表示,原本的施工作業流程中,的確未規定要先施作二次頂版後才能吊掛胸牆,但是勞檢處長胡華泰表示,依工程專業判斷,應先確保大梁穩固,吊車才能駛上大梁作業,將依照職安法對小包商旭豐工程開罰3萬元,統包商聯鋼工程則開罰10萬元。
(聯合報)
--
慢車道撞死違規行人 騎士判無罪
蔡姓女子深夜騎機車涉嫌撞死違規走在慢車道的陳姓男子,高雄地方法院認為,機車行駛慢車道有路權,且蔡女沒有超速或違規行為,並無過失,依信賴原則判她無罪,並駁回死者家屬附帶民事求償,可上訴。
法官認為,信賴原則是因應現代化交通需求而發展出的理論,以穩定社會生活規則;以交通為例,用路人都應遵守道路交通規則,除非當事人有違規,並與肇事結果有因果關係,或只有當事人能採取避免事故,否則不必負責任。
判決表示,蔡女去年8月深夜騎機車載女友人,沿高雄市三民區中華路慢車道往左營方向行駛,不慎撞上違規走在慢車道的陳男,對方送醫延至同年11月中死亡,家屬提告過失致死罪嫌並求償200萬元。蔡女表示並未超速,是對方突然出現,才煞車不及撞上。
法官調閱路口監視畫面發現,當時天色昏暗,陳走在慢車道上靠近分隔島,多數機車都快速閃過或擦身而過,蔡女因右方緊鄰一輛機車,閃避不及而撞上,可見陳案發時有穿越慢車道行為。
法官認為,據道路交通安全規則,行人應在人行道或靠邊行走,禁止穿越設有劃分島、護欄的路段;陳深夜違規走在慢車道上,讓一般駕駛人難以預料,依信賴原則,遵守交通規則的蔡女無罪。
(聯合報)
--
派出所副所長酒後訓話飆罵...記過兩次調職
新北市三重警分局慈福派出所副所長湯世明,被所內警員向媒體爆料指控他9月3日凌晨1時40分,酒後返所集合警員訓話,並刁難、飆罵1名要請婚假的同仁,其他員警上前勸阻,副所長卻亂砸東西、企圖拿熱水燙同事、不准員警出門值勤、嗆聲說要開槍打人。
三重警分局副分局長劉德明說明,經內部調查,副所長湯世明當時雖無勤務,但飲酒之後責罵同仁,違反警局內規,記過二次、調整非主管職務。
至於他被指控刁難同仁請婚假,其實警員的婚假是所長批准,並非副所長,且該名警員已休婚假多日。當天在場其他警員則證實湯世明並未提及開槍、不准同仁出門執勤或拿東西砸同仁,指控內容與事實不符。
慈福派出所所長陳隆興說,警局內規規定正副主管除非休假,即使沒有勤務也不可離開駐地、不得飲酒,副所長湯世明因為負責督導員警業務,壓力不小,當天他心情不好,飲酒之後指責基層員警的行為不當。
(聯合報)
--
教授延到65歲退?高教工會:流浪博士更慘
高教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今晚表示,年金改革應避免太過激烈的變革,若公立大專教師延後到65歲才能領月退,學校開缺恐更少,滿街的流浪博士更沒機會進公立大學,師資更無法新陳代謝。
林柏儀今天下午代表高教工會參加年金改革委員會,他說,會中反對中小學老師延後到65歲領月退的反彈聲浪比較大。因為根據教育部統計,中小學老師年滿50歲、年資滿25年就可退休,但實際平均退休年齡是54歲,一下子要延後11年退休,衝擊很大,家長恐怕也不願讓孩子給阿公、阿嬤教。
至於公立大學專任教師,林柏儀說,多半35歲以後才任教,平均休年齡是60歲,若延到65歲才能退休,大學新的教職缺更開不出來,流浪博士更沒機會。若要解決公立教授退休後到私校任教「領雙薪」的問題,只要修法規定到私校任教暫停領年金即可,不用延後退休。
林柏儀指出,要解決退撫基金破產的問題,應避免過於激烈的變動,不宜延後退休或大砍年金給付,可先從提高費率、改善基金操作績效著手。
(聯合報)
生活
大醫院急診 恐花上千元 部分負擔擬漲百元 民批:半夜看病豈不衰
繼明年將漲醫學中心門診部分負擔後,衛福部也規劃,急診部分負擔也同步調漲,民眾若因輕微發燒等輕症到醫學中心急診,急診部分負擔將從現行450元增至510或550元,漲價60或100元,若再加上掛號、藥費,民眾到大醫院急診要花逾千元,初估每年將影響138萬人次。民眾和專家均指,深夜、颱風假或連假生病,僅大醫院急診有開,若這樣也漲價不合理,老百姓很衰。
衛福部長林奏延日前才宣布,為避免民眾小病衝大醫院,造成大醫院人滿為患,明年門診部分負擔一定漲,衝擊每年1760萬就醫人次,昨衛福部再表示,凡輕症跑到醫學中心急診,急診檢傷分類屬第3到5級的病例(共分5級,第1級最嚴重,第5級最輕微),急診部分負擔擬從450元漲至510或550元。
配合門診費用調高
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說,此舉除為落實分級醫療,也是因應醫學中心門診部分負擔明年擬從360元提高到420或460元,屆時急診部分負擔若維持現行的450元,恐導致民眾看病更可能捨門診選急診。下周四將舉行公聽會聽取各界對調漲急、門診部分負擔意見,下月送健保會討論,明年實施。
應設家醫判嚴重度
但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主任陳維恭質疑,急診檢傷分級中,第5級如流鼻水,第4級如輕微發燒,第3級如血便,第2級如輕度意識改變,第1級重度昏迷,但急診醫師診斷屬哪一類,通常要數分鐘時間,可能一開始判輕症,後來查明是重症,患者恐已繳交較高費用。醫院協會理事長楊漢湶也說,民眾根本不知檢傷分類怎麼分,若要漲費用,事前須跟民眾講清楚。
民眾余先生說,曾因摔倒腳傷到區域醫院就醫,但設備不足轉到醫學中心,當時已晚上8時多、無門診,只好掛急診,若因此被漲價不是很衰嗎?民眾劉小姐說,老人家曾在半夜發燒,只能去醫學中心急診,並不是小病要到大醫院,這樣漲價很不合理。
醫改會副執行長朱顯光說,醫學中心門、急診部分負擔齊漲,讓人覺得政府搶錢,應先建立家庭責任醫師制或仿英國設諮詢專線,由專業人員協助判定疾病嚴重度,再告知患者到哪個層級醫院就醫。
輕症患者高達7成
醫勞盟理事長張志華說,醫學中心現急診收治的輕症患者高達7成,平均看診要等1到2小時,到冬季、連假等急診高峰更可能要等3到4小時,輕症確實是造成急診壅塞的主因,贊成健保署漲急診部分負擔。
提高健保給付 鼓勵診所假日開
研議配套
衛福部擬明年調漲醫學中心急診部分負擔,外界不滿指遇深夜、連假是被迫到大醫院急診看診,非故意小病去擠急診,健保署昨晚說,已研議對願意假日看診的診所,提高健保給付,並協調基層診所成立24小時電話諮詢中心,讓民眾可先打電話了解如何自我處置或到哪個層級的醫院就醫。
配合明年提高門、急診部分負擔,衛福部已著手擬訂壯大基層醫療計劃,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說,內容包括診所以往若進行心臟超音波等檢查,無法獲健保給付,未來擬納給付;該署也擬加強家庭醫師制度,目前僅有3成診所醫師投入此制度,盼擴增到5成。
設24小時諮詢專線
此外,最快明年提高假日看診診所的健保給付,並成立24小時電話諮詢中心,讓民眾詢問。健保署昨還首度提出「開放醫院」構想,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說,此舉在歐、美都有國家實施,主要考量某些家庭醫師最了解病人病情,若須採特殊治療,診所卻無儀器,因此開放相關醫師到合作醫院、為自己的患者治病。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批,衛福部對調漲門、急診部分負擔金額、時程都有規劃,但配套措施還停留在研議階段,根本是畫大餅。
(蘋果日報)
--
輕症掛醫學中心急診 擬漲60-100元
部分負擔若調漲 將提高至510元或550元
為落實分級醫療,繼未經轉診至醫學中心就醫,門診部分負擔擬調漲後,衛福部健保署再釋出醫學中心急診輕症患者的部分負擔也擬同步調高,從現行四五○元再增六十或一百元,提高至五一○元或五五○元;但民團質疑又追加錯誤政策,恐只討好醫界,卻忽略民眾權益!
日前健保署規劃醫學中心門診部分負擔擬從三六○元調漲六十元或一百元,但調整後與急診部分負擔四五○元相去不遠,外界擔憂民眾恐改成一窩蜂衝急診,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昨表示,將一併調高急診輕症患者的部分負擔。
蔡淑鈴指出,以去年來說,急診約七二○萬人次,醫學中心占廿七%,其中檢傷分級為三至五級共一三八萬人次,因此新制初步擬適用於三至五級輕症患者,一、二級重症患者則不受影響。
民間督保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一味提高部分負擔只是討好醫界,卻忽略民眾權益,尤其急診檢傷分級都是事後諸葛,現場要如何分辨收費?相關配套只是畫大餅,以口號取代政策,為何要患者承受這些錯誤政策?
醫改會副執行長朱顯光指出,現行家醫制度、諮詢專線尚未完善,假日、夜晚可能一時找不到急診以外的治療管道,患者也很難自行判斷檢傷分級程度,或許起頭是發燒,但半小時就休克,只怕造成更多醫療糾紛。解決急診壅塞應是修法要求就醫後發現不符急診標準者、經醫療處置不必留院卻滯留者自費,以及無病床協調轉診卻拒絕者須多負擔額外費用。
民團︰恐只討好醫界 卻忽略民眾權益
台灣急診管理學會理事長陳日昌認為,多付六十元、一百元就想降低病人數量嗎?若政策無法達到改變民眾就醫行為,結果恐就是民眾多掏錢,其他意義不大。
蔡淑鈴強調,該署會強化家醫制度,並配合醫事司研擬的開放醫院等壯大基層配套措施,預計下週四針對部分負擔召開公聽會,多方蒐集各界意見。
針對開放醫院,醫事司長石崇良指出,主要是基層診所可視患者需求向醫院借設備服務患者,例如心臟病患者要做心導管手術,長期或就近就醫的診所醫師具相關專業,可至大醫院借設備來服務患者,健保再分別給付給提供設備的醫院與執行手術的醫師,但茲事體大,預計年底前成立專門小組盤點相關法規。
(自由時報)
--
解塞車之苦 大醫院急診明年起漲價
醫學中心門、急診部分負擔明年擬雙漲。衛福部健保署計畫調漲門診部分負擔後,為解決醫學中心急診壅塞,明年起醫學中心急診檢傷分類三到五級輕症患者,部分負擔也擬調漲六十元到一百元;感冒輕傷等直衝大醫院門、急診,未來恐得多掏腰包,估計每年有一三八萬人次受影響。
健保署規畫,在醫學中心經急診檢傷分級為三到五級的輕症患者,部分負擔由四五○元漲至五一○元或五五○元,檢傷一、二級患者維持不變,預計明年與門診部分負擔調整同時上路。下周四將舉辦公聽會。
但醫改團體齊聲批評。監保盟發言人滕西華直言,醫學中心門、急診部分負擔雙漲是「一個錯誤又加另一個錯誤」,透過檢傷分類區分部分負擔金額是事後諸葛,調漲部分負擔只是討好醫界。醫改金會副執行長朱顯光也說,民眾無從判斷自己的檢傷分類,若因此延誤就醫恐影響病情。
急診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急診部主任方震中贊成推動分級醫療,但檢傷分類是短時間內的判斷,患者病情可能有變數,例如萬一有民眾自認吃壞肚子掛急診,觀察一陣子才發現是心肌梗塞引起的上腹痛,若以檢傷分類決定部分負擔金額,反使第一線醫療人員承受極大壓力。
台大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李建璋則表示,調漲部分負擔對於分散急診人潮效果有限,建議可比照國外開設假日或夜間的「急門診」,或協調更多特約診所在假日或深夜看診。
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回應說,明年將投入四億元提升家庭醫療群廿四小時服務,並強化基層醫療與轉診,未來還會與醫事司研議「開放醫院」制度,讓病人回流基層。
健保署統計,去年全台急診七二○萬人次,醫學中心占兩成七、區域醫院占五成一,地區醫院兩成二;醫學中心急診患者中,達一三八萬人是屬檢傷分類三到五級的輕症患者,其中檢傷三級最多,占半數以上。
蔡淑鈴說,醫學中心急診輕症患者太多,恐排擠重症患者。先前公布未經轉診醫學中心,門診部分負擔擬由現行三六○元漲至四二○到四六○元,與急診太接近,醫界憂心民眾直接衝急診,因此規畫門急診同步調整。
(聯合報)
--
小病跑大醫院急診 部分負擔擬漲60~100元
明年一月起,民眾感冒輕症到醫學中心急診,部分負擔擬增加60~100元。健保署官員表示,目前規畫檢傷分類第三、四、五級或第四、五級輕症病患到醫學中心急診,部分負擔擬由現行450元調漲60~100元,重症急診病患則不調漲,預計有130多萬病患影響。其他層級醫院急診部分負擔則維持不動。
逾130萬病患受影響
另為落實分級醫療,健保署官員表示,健保擬實施「開放醫院」,即診所醫師若為心臟內科醫師,病患如果有需要心導管,可以就近到某醫院借場地及儀器設備,為病患做心導管,健保將予以給付,不過,因涉及相關醫療法規,未來仍需要修訂。
為落實分級醫療,健保署擬將未經診轉至醫學中心門診部分負擔由現行360元調漲至420~460元,但與現行急診門診部分負擔450元相當接近、甚至超過,外界質疑,反而會讓民眾湧向急診,醫學中心急診壅塞更為嚴重。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表示,為改善輕症上急診問題,輕症赴醫學中心急診部分負擔將一併調高。
急診檢傷分類共可分為五級,主要依病患到急診時的生命徵象、疼痛程度及外傷狀況分級,第一級為「復甦急救」、第二級為「危級」、第三級為「緊急」、第四級為「次緊急」、第五級為「非緊急」。根據健保署統計,去年國內急診共有720多萬人次,其中醫學中心占27%、約170萬人次,而第三、四、五級即占了138萬人次。
如何判定輕症 應有配套
健保署官員指出,健保署進一步分析急診資料發現,急診第四及五級輕症病患近年有下降的趨勢,但第三級卻不降反升,以好的方向去看,顯示民眾輕症上醫學中心急診的狀況已有改善,但也不排除,醫療院所為了避免急診醫療糾紛,將第四級「升等」為第三級,所以對於要將急診輕症的定義為第四級、第五級,或是要再加上第三級,將一併於10月中旬「分級醫療公聽會」中討論,聽取各界的意見。
台灣急診醫學會前理事長蔡維謀表示,支持急診部分負擔差距,但擔心未來急診檢傷分類櫃檯,可能會有病患不滿被分到輕症,要多付部分負擔而出現糾紛。醫改會研究員辜智芬則指出,民眾如何自己判定輕症是一個問題,建議應配套,讓民眾先有家庭醫師協助判斷,再決定是否上醫學中心急診。
(中國時報)
--
今年所剩4天國定假日 有望全休
★10/25光復節 ★10/31蔣公誕辰 ★11/12國父誕辰 ★12/25行憲紀念
勞基法「一例一休」修正案已在立院初審通過,並擬配套刪除七天國定假日。勞動部評估,由於法案初審通過後,須進入一個月協商冷凍期,儘管府、院、立法院黨團已定調在年底前完成修法,但今年剩下的四個國定假日,勞工應該都放得到。
因「一例一休」遲未完成修法,勞工日前已先放了九月廿八日教師節;今年接下來還有十月廿五日光復節、十月卅一日蔣公誕辰紀念日、十一月十二日國父誕辰紀念日及十二月廿五日行憲紀念日。
據了解,勞動部高層認為,草案十月五日完成初審,法案現進入冷凍期,但立法院為弭平朝野各方爭議,應不會在一個月的協商冷凍期屆滿後就馬上處理後續修法程序,年底前完成三讀已是最可行的時間表。因此,勞工後續連行憲紀念日都放得到假。
不過,勞工今年雖還可望放四天國定假日,算是休假小確幸,但勞團仍訴求不應配套刪除七天假,不只今年的後續四天,每年的七天國定假日都應放假。
日前蔡英文總統已拍板將此法案改稱為「周休二日」,不再提「一例一休」。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也新創了名詞為「周休二日可加班」,並將此說法提供其他黨內同仁參考。
(聯合報)
國際
挨轟報復 美炸毀葉門3雷達站
在美軍於紅海巡弋的軍艦兩度遭到飛彈鎖定攻擊後,美軍神盾艦「尼采號(USS Nitze)」十三日發射了多枚戰斧巡弋飛彈,摧毀葉門什葉派叛軍「青年運動(Houthi)」控制區內的三座雷達站,作為報復。這是葉門內戰爆發以來,美國首度向叛軍發動攻擊。
支持「青年運動」的伊朗隨後宣布派遣兩艘軍艦前往亞丁灣「保護商船航線」,顯示這次開火已使美、伊關係更為緊張。伊朗匿名官員向路透指出,這兩艘軍艦在美軍開火前已派往亞丁灣,但拒絕說明何時抵達。
美國匿名官員指出,美軍驅逐艦「梅森號(USS Mason)」十二日在紅海遭到兩枚飛彈攻擊,隨行的還有兩棲船塢登陸艦「彭斯號(USS Ponce)」,所幸兩艘軍艦都未被擊中。這次的兩枚飛彈都是從葉門海岸發射,與十日攻擊的發射地點一致,當時同樣有兩枚飛彈射向這兩艘美國軍艦。
為此,美軍十三日展開報復行動。「尼采號」在當地時間凌晨四點發射多枚飛彈,摧毀「青年運動」掌控的三處雷達站,地點接近葉門的拉斯伊沙、摩卡和柯卡。
美方沒有提供任何消息,證實這次攻擊是否造成死傷,但軍方匿名官員強調,這三處攻擊地點都是偏遠地區,殃及平民的風險很低。
五角大廈發言人庫克指出,總統歐巴馬授權了這次行動,如果美國軍艦再遭攻擊,美軍會有更多的反制行動。這些攻擊是一次有限度的自衛,藉此保護美軍人員、艦艇和美方在此重要航線的航行自由。
不過,叛軍控制的媒體「薩巴新聞社(Saba)」引述匿名軍方人士指出,美方的相關指控毫無根據。這些是為了升高衝突,編織出來的虛假藉口,為了掩蓋對付葉門人民的事實。
其實,美國一直考慮撤回對遜尼派沙烏地阿拉伯聯軍的支持。叛軍控制的首都沙那(Sanaa)八日慘遭空襲,約有一百四十人喪生、六百多人受傷,肇事矛頭指向沙國聯軍,人權團體也痛批美國的角色。「人權觀察(HRW)」指出,這次空襲的殘骸顯示,飛彈是美國製。
華盛頓近東政策研究所葉門衝突專家奈特斯(Michael Knights)指出,「青年運動」將與其他什葉派激進組織有更多的軍事結盟,例如黎巴嫩真主黨。以美國軍艦為攻擊目標就是一大徵兆。
(自由時報)
--
歐巴馬點頭 美對葉門叛軍開火
部署於葉門外海的美國戰艦十三日以巡弋飛彈,轟炸葉門叛軍「青年運動」掌控的三個雷達陣地。美國國防部表示,「青年運動」過去四天鎖定美國另一艘戰艦,發動了兩次飛彈攻擊,美國決定還以報復。這是葉門去年三月爆發內戰後,美軍首次涉入其中。
截至十三日,美國政府在葉門內戰問題上,採取兩面做法,表面上全力推動和平協議,暗中提供沙國領導的轟炸行動軍援 。美國如此做,主要應是避免太深入捲入另一場衝突,特別是葉門內戰毫無緩和徵兆,死傷也日益慘重。
過去四天,美國驅逐艦「梅森號」兩度遭「青年運動」發射飛彈攻擊,一次是九日,一次是十二日晚,兩次均未擊中,但美軍指揮官認為這些攻擊構質實質威脅。
五角大廈發言人庫克說,美國總統歐巴馬授權攻擊「青年運動」在葉門紅海沿岸的掌控區,驅逐艦「尼采號」因此奉命發射戰斧巡弋飛彈轟炸目標。庫克警告,若美艦再遭攻擊,美國將再度還以顏色。
美國國防部發表聲明說:「初步評估結果顯示,這些陣地遭到摧毀。這些有限度的自衛攻擊是為保護我們的軍事人員、船艦,以及我們在這項重要水道的航行自由。 」
不過,「青年運動」十三日否認上述指控。該組織掌控的「薩巴新聞社」,表示他們與相關行動毫無關連。
「青年運動」為葉門什葉派原住民組織,與伊朗維持鬆散的扶植關係;葉門政府則有沙烏地阿拉伯與其他遜尼派國家支持。迄今,美國僅給予以沙國為首的盟軍有限度援助,如提供情報與空中加油機,但招致人權團體抨擊。根據聯合國統計,去年三月沙國展開轟炸後,已造成逾四千平民死亡。
(聯合報)
--
博科聖地 再釋放21名女學生
奈及利亞伊斯蘭激進組織「博科聖地」十三日釋放廿一名在奈北奇博克鎮綁架的女學生。二○一四年四月,該組織綁架奇博克二七六名女學生,震驚國際。除數十名趁隙脫逃外,兩年多來尚有兩百餘名女學生下落不明,在國際紅十字會與瑞士政府的斡旋下,該組織與奈國政府展開談判,奈國總統府發言人十三日聲明說,女學生的獲釋是談判的成果,該談判仍持續進行,未來可望有更多人獲釋。奈國新聞部則澄清,當局並未就此與該組織達成換囚協議。
(自由時報)
--
德國未就業歐盟移民 社福縮水
德國政府十二日批准一項新立法草案,將限縮德國內的歐盟移民社會福利,未在德國就業的歐盟移民將無法享受到大部分的失業救助金和社會福利。德國去年流入創紀錄的移民和難民,已令他們財政緊絀。
(聯合報)
--
英歐分手費 上看220億美元
金融時報報導,英國脫離歐盟的分手費可能上看200億歐元(220億美元),顯示歐盟預算分擔機制將成為一大政治爭議點,可能阻撓英國與歐盟敲定脫歐協議。
金融時報的分析指出,依據歐盟預算分擔機制,英國與歐盟進行脫歐協商時,須擺平總額逾3,000億歐元的歐盟債務該如何分攤。這些債務追溯到數十年來歐盟會員國共同分擔的預算支出義務,從退休金保障到資助基礎建設的多年約定都有,布魯塞爾當局勢必堅持要英國信守承諾。
英國脫歐分手費可能高達200億歐元的估計數字,有些歐盟官員還認為太低。多位參與其事的歐洲官員表示,如此龐大的代價可能在英國政壇引起激烈反彈,對英脫過程及貿易協議協商形成重大威脅。
200億歐元分手費涵蓋英國在歐盟持續多年債務須分擔的一份,包括尚未繳付的預算撥款2,410億歐元、退休金債務638億歐元,以及總計約320億歐元的未來出資約定及其他支出承諾。
對於英國納稅人須為脫歐支付如此巨額代價,英國疑歐派國會議員勢必強烈反彈。某部長私下說:「這必須小心翼翼解釋,這是為換得單一市場通行證所需的代價。」
金融時報的分析首度設法將英國在歐盟預算債務應分擔的數字量化,在此之前,英國財政部等機構針對英脫的經濟代價分析,都未把歐盟預算分擔義務充分納入計算。
確切的英脫代價則難以估計,因為須視政治協商結果而定。但歐盟其他27個成員國官員檢視金融時報的分析後表示,這些估計數字相當合理。官員質疑,有些機構估計的英脫分手費較低,但英國須履行分擔歐盟所有預算支出的承諾,分擔義務不是到2019年就完結,須持續到2020年歐盟長期預算到期為止。
(經濟日報)
--
英離婚帳單 估達200億歐元
英國擬於明年3月底啟動脫歐談判,《金融時報》分析報導指出,英國將面臨歐盟索討鉅額分手費,包括尚未上繳歐盟的預算、義務支付的退休金及其他支出承諾等等,這份「離婚帳單」估計高達200億歐元(220億美元),凸顯出歐盟的預算分攤制度,恐成為英國脫歐協商最大的政治障礙之一。
根據歐盟的帳目,英國與歐盟勞燕分飛,有超過3,000億歐元的共同支付責任需要算清楚。此數十年遺留下來的共同財政義務,包括退休金支付承諾、履行數年合約與籌措基建計畫經費,歐盟堅持英國必須履約。
數名涉入脫歐程序的歐洲高層人士指出,上述的估算結果,恐危害英國脫離歐盟後的政局,使英國在脫歐的過渡時期陷入混亂,也不利雙方的貿易協商。
200億歐元涵蓋英國身為歐盟成員國多年須分擔的責任,包括未上繳的預算撥款2,410億歐元,退休金支付責任638億歐元,加上未來合同及其他支出承諾共計320億歐元。
照倫敦政經學院(LSE)歐盟預算專家貝格(Iain Begg)所述,《金融時報》估算英國脫歐帳單所依據的前提「完全合情合理」。他表示,英國與歐盟的預算之爭恐演變成一場「大混戰」。
《金融時報》的分析,係首度有人嘗試將英國分攤歐盟預算的義務全面量化,有關英國預算義務的爭議,料成為正式脫歐談判衝突的引爆點。此前英國財政部等機構針對脫歐的經濟分析,並未充分考量到解決歐盟預算義務問題所耗費的成本。
想精確計算出英國脫歐的帳單金額,事實上不太可能,一切端看英國與歐盟的政治協商的結果。
部分歐盟官員甚至質疑《金融時報》的假設分析,認為低估了英國該支付的金額,他們主張英國須履行其所有支出承諾,不僅到2019年而已,應該直到歐盟長期預算結束的2020年。
(工商時報)
--
波蘭政府:胎兒先天畸形也該生
波蘭立場保守的執政黨希望進一步限制已屬嚴格的人工流產法令,就算胎兒有嚴重的先天畸形或生存機會渺茫,他們仍主張孕婦應把小孩生下來。
法律正義黨黨魁卡臣斯基12日接受波蘭國家通訊社的採訪時表示:「我們將持續奮鬥,以確保即使處境困難的懷胎,如小孩很難存活、嚴重畸形等狀況,最後也都能生下來,以便那孩子能受洗、下葬、有個名字。」
卡臣斯基說,法律正義黨擬議從嚴修法,僅孕婦的健康和生命受威脅時才不在此限。他發表談話之前,法律正義黨的國會議員上周四(6日)剛否決全面禁止人工流產的法案,規定故意中止孕期的婦女最高可判處五年刑期。
同一批議員裡有許多人兩周前投票支持考慮修法,但在天主教勢力龐大的波蘭發生婦女串連進行大規模示威抗議後,又封殺該案。全面禁止人工流產的提案由反墮胎公民團體倡議。
卡臣斯基否認法律正義黨因街頭示威而改變心意,但稱該黨正草擬另一項反人工流產法案,以阻擋遇有致命疾病或唐氏症等基因缺陷時得中止懷孕。但他未說明細節或新法案的時程。
衛生官員說,波蘭每年有近2000例合法的人工流產手術,大多都是患有唐氏症的胎兒。
婦女生第二胎 可補助4100元
因為擔心生育率下滑和人口老化問題,法律正義黨正研擬新政策支持大家庭,例如婦女生第二胎可獲每月500波蘭幣(約台幣4100元)的補助。
在此同時,波蘭因試管嬰兒不符天主教教會教義,取消撥給研發經費。
波蘭已是歐洲對人工流產設限最嚴格的國家之一,目前僅允許孕婦生命或健康受威脅、強姦或亂倫致孕,或胎兒有重病無法治癒等狀況下,才能在孕期前12周內進行流產手術。
(聯合晚報)
--
聯合國大會正式通過 古特瑞斯任秘書長
聯合國大會今天召開全會,以鼓掌方式同意前葡萄牙總理、前聯合國難民署高級專員古特瑞斯接替潘基文,出任第9任秘書長,任期從明年1月1日起至2021年12月31日。
歷經6輪秘密投票,安理會6日正式敲定下屆秘書長人選,一致決議推薦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出任下屆秘書長。依憲章規定,聯大主席湯姆森(PeterThomson)今天召集全會通過這項任命。
67歲的古特瑞斯工程師出身,1995年至2002年曾任葡萄牙總理,2005年6月起擔任聯合國難民署高級專員,去年底卸任,前後逾10年,在國際間及聯合國外交圈評價不差。
一般認為,在全球飽受敘利亞、阿富汗和伊拉克等重大難民危機威脅下,曾具有聯合國難民署豐富經驗的古特瑞斯,是較適當的人選。
上午任命案通過後,古特瑞斯發表談話,誓言依據「聯合國憲章」忠實履行職責,公平服務所有會員國成員,他瞭解聯合國面臨的挑戰及秘書長的侷限性,將以更謙卑態度處理各項事務。
古特瑞斯自許秘書長角色是「召集人」、「調解人」、「搭橋人」及「牽線人」,當進行斡旋時,將尋找所有人皆可受益的解決方式。
針對各方對聯合國首度採取公開甄選秘書長期間展現的團結與共識精神,古特瑞斯表示,希望未來可以在解決和平、衝突及人權問題時繼續保持下去。
選舉過程中,古特瑞斯獲美、英力挺,安理會最後幾輪投票,俄羅斯也轉而支持,中國大陸也抱持支持立場。在各界一片呼籲女性出頭天情況下,他還是擊敗原本被看好、來自東歐的保加利亞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秘書長博科娃(Irina Bokova)。
(中央社)
--
「大戰」要來了?普丁下令俄官員:旅外親人須回國
俄羅斯媒體報導,俄國總統普丁突然下令所有官員將身在國外的親人帶回國,並警告未照辦者日後升遷恐受阻。此事似凸顯出俄國與西方世界因敘利亞停火等問題,導致關係陷入冰點。甚至有專家說,俄此舉是為了「大戰」做準備。
俄新聞網站Znak.com報導,普丁向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各層級議員,以及所有公部門員工下緊急命令,要他們立刻把正在外國學校就讀的小孩帶回祖國。俄國政治分析家貝爾科夫斯基受訪稱,「這是讓國內菁英人士為『一場大戰』做準備的部分措施」。
此前,普丁原訂下周訪問法國,與總統奧朗德會晤,但奧朗德堅持雙方必須討論敘利亞問題,還指控俄方在敘境發動空襲涉及「戰爭罪行」,普丁因而直接取消出訪。
美國與俄國上個月就敘利亞停火達成協議,以失敗告終。本月初美一度宣稱不再與俄會談敘利亞問題,指控俄「未能實現協議承諾」。美政府近日又指責俄政府授權並協助駭客入侵美國網路,企圖影響總統大選。美俄關係惡化至冷戰時代以來的最低點。
本月初,普丁下令終止與美國簽下的數項減核協議,以此反制美國對俄國兼併烏克蘭的制裁。數天前又傳俄國在波蘭和立陶宛兩國邊界的「飛地」加里寧格勒,部署能搭載核子彈頭的伊斯坎德爾(Iskander)短程巡弋飛彈,柏林等歐洲大城市均在射程範圍內,令人擔憂有一天會爆發全球戰爭。前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也曾警告,由於俄美緊張升高,全世界正處在「危險時刻」。
(中國時報)
--
恐攻嫌犯 獄中自殺
美聯社報導,德國薩克森邦司法部說,因涉嫌規畫對當地機場進行恐怖攻擊而被捕的22歲敘利亞嫌犯艾巴卡(Jaber AlBakr),12日在萊比錫監獄牢房內自殺身亡。
司法部門發言人赫洛德表示,艾巴卡當地時間12日晚間自殺,該起自殺事件的前因後果仍在調查中。艾巴克去年抵達德國後申請庇護獲准,因經常上網搜尋製造炸彈的方法,並瀏覽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網站,而被德國情治單位盯上,警方在他的公寓中找到強力炸彈;發布通緝令後,因三名敘利亞人的線報,10日在萊比錫將他逮捕下獄。
(世界日報)
--
性侵兒童 印尼祭出化學去勢
印尼國會通過爭議法令,兒童性侵犯最高可判處化學去勢。
根據BBC報導,今年4月印尼一名14歲女學生放學途中慘遭集體性侵致死,消息傳出後舉國震驚,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於5月頒布總統令級的代行條例,使性侵兒童罪犯最低處10年有期徒刑,最高可處死刑和化學去勢,這項法令在國會爭辯數月後近日在國會通過。
不過反對聲浪依然不少,有兩個反對黨不認同化學去勢,人權團體也認為不能用暴力遏止暴力。印尼醫生協會則表示,化學閹割違反職業道德,協會成員不應該加入。
據了解,化學去勢是對犯罪者施打女性荷爾蒙類藥物,目前在波蘭、南韓、俄羅斯和美國皆有對兒童性侵犯實行化學去勢的相關法令。
印尼婦權團體全國婦女委員會(NCW)會長Azriana說:「這些實行化學去勢的國家兒童性犯罪沒有下降,且化學去勢成本很高,我們應該把這筆錢用來幫助受害者。」
對此,印尼婦女與保護兒童部長約哈娜(Yohana Susana Yembise)表示,政府正「祈禱」嚴厲刑罰會收到效果。
(世界日報)
--
東京大停電 疑纜線35年未換惹禍
東京12日下午3時30分發生罕見的大規模停電,有58萬戶停電,東京電力公司(東電)召開記者會致歉。日媒報導,停電原因可能是東電公司位於埼玉縣一處變電所的輸電電纜起火。
東電人員於12日晚召開記者會向社會道歉並表示,連結埼玉縣新座市的變電所與東京都練馬區的變電所的送電纜線,疑因某種緣故,覆蓋纜線的絕緣體破損,強力電流輸送時出現火花,而引燃含油絕緣紙,波及其他的纜線,導致火災發生。
不過,東電人員表示,目前還無法釐清出狀況的原因。東電表示,這埼玉縣新座市的變電所的纜線是35年前鋪設的,平時定期檢修,上次檢修是在6月15日。
另據日本媒體報導,東電後來改變輸電途徑的系統,於12日下午4時25分恢復供電;但到傍晚6時,部分輕軌列車還處於停駛狀態,使得下班的人流被困車站。
此外,練馬區一間醫院事發時剛好準備進行手術,職員稱醫院雖設有後備電源,但只足夠為手術設備供電3小時,曾考慮要否叫停手術,幸好電力很快便恢復,手術亦已順利完成。職員又指,醫院停電期間一片昏黑,但由於有護士在院內巡邏,沒有出現太大混亂。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首都圈過去發生大規模停電的案例是在1987年7月,因天氣炎熱,用戶用電過多,導致280萬戶停電。2006年8月,橫跨在東京江戶川區與千葉縣浦安市之間的舊江戶川的送電線被起重機船碰觸到,導致東京23區、千葉縣、神奈川縣的部分地區總共約139萬戶停電。首都圈的鐵路各線路一度停擺。有人受困於電梯。2010年11月,因變電所出狀況,導致東京的八王子市、多摩市約25萬8000戶一度停電。
(世界日報)
健康
感冒恐引爆 這病嚴重會無法行走
感冒、失眠、壓力大,絕大多數人都會經歷以上這些事情,但你知道嗎?這些都可能會誘發乾癬發作。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皮膚科醫師邱顯鎰表示,乾癬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患者若是感冒、壓力大,或是生活有一些重大事件發生的時候,就容易誘發乾癬會發作。如果有以下症狀,就要當心罹患乾癬,若確診建議趕緊就醫治療,可服用免疫製劑或施打生物製劑減緩發炎反應。(張雅淳╱台北報導)
1.症狀超過1個月
不管是頭皮屑、灰指甲、或是皮膚搔癢,如果始終治療不好,而且症狀超過一個月、甚至半年以上,就要當心。
2.好發頭皮與肘膝
乾癬最常發生在頭皮、手肘、膝蓋這些部位,因為容易摩擦,所以皮膚會紅、厚,而且有屑屑。
3.免疫疾病史
如果家族中有自體免疫疾病史,如僵直性脊椎炎,罹患乾癬的機率就很高。
(蘋果日報)
--
香菇寄居腸子裡 害8旬嬤發燒痛昏
都是香菇惹的禍!
8旬的楊姓老嫗平日身體健朗,因發燒,腹部劇痛暈厥,被送醫急診,經內視鏡檢查驚見她的十二指腸有一個長寬逾6公分的大憩室,裡頭卡了數朵完整的大香菇,導致膽汁不順,引起急性胰臟炎,經胃鏡取出香菇後,逐漸康復。
醫師呼籲銀髮族要注意正確飲食方式。
台中光田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何建興指出,香菇烹煮後柔軟滑順,銀髮族很喜歡,但香菇和筍子、芹菜皆屬「非水溶性纖維」食物,消化道無法分解,老人或腸胃消化不佳者食用時,宜切小塊且適量食用。老嫗的牙齒不好,透過內視鏡檢視,驚訝發現阿嬤腹中憩室內的香菇朵朵完整,幾乎沒咬就整朵吞下。
何建興說,老嫗到院時透過電腦斷層掃描發現在十二指腸華特氏乳頭的位置,剛好有一個後天形成、少見的大憩室,簡單形容就是在腸道中長了一個房間,而房間正好位在十二指腸轉彎處,香菇在消化過程中經過十二指腸,剛好就掉入房間裡「住」了下來,結果憩室在膽管、胰管旁,導致膽汁、胰液分泌不順,併發胰臟發炎而肚子痛。
醫師順利取出老嫗十二指腸憩室內的香菇,但老嫗說,已經忘了何時吃香菇,也不知香菇在體內多久。
醫師提醒,憩室患者要少吃硬的、炸的或動物軟骨類食物。針對銀髮族普遍消化能力不佳,口腔咀嚼能力差,平日飲食最好要以容易消化的食物為主,也要將食物剪切小塊,避免直接吞下肚卡住或噎住,避免窒息的風險。
(自由時報)
--
香菇住十二指腸 8旬嬤腹痛快昏倒
80歲楊姓阿嬤獨居,平時身體很硬朗,但日前兒女探視發現阿嬤在發燒,腹部劇痛快昏倒,帶她上醫院就診,檢查竟發現阿嬤十二指腸有個長寬逾6公分的大憩室,裡頭卡了數朵完整大香菇,才導致膽汁不順,引起急性胰臟炎。
光田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何建興指出,香菇因烹煮後柔軟滑順,銀髮族喜愛食用,但其實香菇、筍子和芹菜都屬「非水溶性纖維」食物,消化道沒法分解,年長、腸胃消化不佳者食用時最好切小塊,且適量就好,否則可能造成身體負擔。
獨居在苗栗的楊阿嬤年紀大且牙齒不好,咀嚼功能有限,透過內視鏡檢視,醫師驚訝發現阿嬤腹中憩室內的香菇每朵都很完整,根本沒咬就吞下肚;至於香菇究竟「住」在腸內多久?阿嬤說,「已經忘記什麼時候吃香菇了!」
楊阿嬤到院時,白血球飆高是正常值兩倍,十二指腸華特氏乳頭位置有一個後天形成、少見的大憩室,阿嬤吞下的香菇在消化過程經十二指腸,掉到憩室裡「住」了下來;憩室在膽管、胰管旁,致膽汁、胰液分泌不順,併發胰臟發炎而肚子痛。
因阿嬤年紀大,醫師不動手術,先採內科治療,取出十二指腸憩室內的香菇,經住院治療康後復。
何建興說,十二指腸憩室多位於十二指腸第二部分內側壁,好發於40歲以上中、老年人,年紀越長發生率越高;平常沒症狀不需治療,多因引起併發症就醫時才發現,常見的併發症為潰瘍、出血、阻塞或膽管結石、膽管炎、胰臟炎等,病人會感到腹脹、惡心、嘔吐或吐血。
(聯合報)
--
秋冬時節疾病蠢動 嬰幼兒父母多當心
時節邁入秋冬交替之際,加上日夜溫差大,好發於秋、冬季節的疾病也「蠢蠢欲動」,例如:輪狀病毒性腸炎、肺炎鏈球菌感染、流感、細支氣管炎、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腺病毒感染等,不僅讓嬰幼兒身體不適,也增加父母親的負擔。
台南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總醫師王信驊表示,以輪狀病毒性腸炎而言,在大量使用疫苗前,是引起嬰幼兒腸炎最常見的原因,尤其是6個月至2歲大的小朋友更容易受到感染。
輪狀病毒性腸炎是在接觸到受感染的人、碰觸受病毒污染的物體表面後沒有洗手,或是吃了受污染食物或水,就會受到感染。常見的症狀包括:嘔吐、水瀉、發燒,病情嚴重的話可能會有脫水、抽搐,甚至死亡。
此外,流感在季節交替之際也常會引發流行,王信驊指出,流感病毒是高傳染性的病毒,會造成急性呼吸道感染,容易透過咳嗽、打噴嚏、接觸到受病毒污染的物體等方式在人與人之間傳染,流感病毒有A、B、C三型,其中A型與B型幾乎每年都會引起流行。
王信驊說,流感的症狀每個人都不盡相同,不過通常會有發燒、頭痛、肌肉痠痛、疲倦、咳嗽、喉嚨痛等症狀,流感的症狀通常在2至5天後會改善,但也可能持續一星期,而虛弱疲勞的症狀也有可能持續好幾個星期。
王信驊建議,感染輪狀病毒性腸炎的兒童要避免脫水,爸媽可以給予小朋友口服電解質液,同時也建議小朋友在6個月大或8個月大以前接受疫苗,此外,勤洗手是避免感染的重要方式。
王信驊指出,預防流感有效的方式是施打流感疫苗,今年10月份起公費流感疫苗已開打,施打的對象今年已擴大,年滿6個月大的嬰兒至18歲以下的青少年都有公費流感疫苗可接種。
(自由時報)
--
驚!每天喝珍奶 30歲女滿臉皺紋像50歲
不少人趁百貨周年慶搶購抗老保養品,但若吃錯食物,小心保養功虧一簣!
一名女性因臉上皺紋多、膚色暗沉到皮膚科求診,醫師原以為是50多歲熟女,一看病歷才驚覺患者僅30多歲,仔細問診才發現她每天早餐習慣來杯珍珠奶茶,還要求「糖多」,長年下來皮膚產生「糖化」反應而加速老化。
收治病例的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台灣含糖手搖飲料盛行,不少人嗜甜如命,殊不知攝取過多糖分,除與代謝症候群、慢性病與癌症息息相關,也會使皮膚容易出油,並釋放不好的自由基,影響皮膚代謝,膠原蛋白也會加速流失,使得皮膚容易長痘痘、細紋與黑斑。
趙昭明說,除了精緻甜食、手搖飲料太甜之外,因台灣精緻農業發達,不少水果的含糖量也很驚人,如季節盛產的芒果、鳳梨、龍眼等,不是愈甜愈好,糖尿病患者或愛美女性最好酌量。
除了甜食外,油炸與辛辣食物也是皮膚殺手。趙昭明說,吃了太多刺激性食物,會使皮膚細胞激素不穩定,釋放出過敏原,因此吃太多炸物、辣物,皮膚會容易敏感搔癢或長痘痘。
要從飲食調養出好膚質,林口長庚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建議,多吃蔬果、橄欖油與海鮮等地中海飲食的人,膚質多半比看起來會比愛吃紅肉的人好,因蔬果類富含抗氧化劑,有助抗老化。趙昭明也提醒,愛美女性平時要多喝白開水,少喝含糖飲料。
(聯合報)
--
3招防職業性肺癌 別讓油漆妝點肺/陳啟信(台大醫院職業傷病防治中心醫師)
您從事的是室內裝潢業、家具或特殊工藝品製造業、汽車製造與維修業等行業嗎? 這些行業可能接觸到噴漆,噴漆是相當專業的工作,許多行業都需要噴漆專業勞工,許多噴漆師傅以此為一輩子的志業,長期接觸瀰漫於空氣中的大量色漆懸浮微粒,這些微粒飄浮在空氣中久久不散,並且容易經由呼吸進入深層肺部。許多噴漆師傅工作環境通風不好,只用小型抽風機或電風扇,無法降低空氣中的微粒濃度,雖然有些人會配戴一般口罩,但效果有限,下班後兩個鼻孔或吐出來的痰液常有油漆的顏色。而台灣常用的油漆中,含有一種叫鉻酸鉛的色料,屬於六價鉻化合物,六價鉻為確認的肺癌致癌物質。如果長期吸入含六價鉻化合物的油漆懸浮微粒,會增加職業性肺癌的風險。
●職業性肺癌認定條件如下:
1.病理組織或細胞學檢驗確診為肺部惡性腫瘤
2.過去工作曾長期接觸肺癌致癌性物質
3.經職業醫學專科醫師評估工作暴露時間與累積量達一定程度
4.排除其他非工作因素造成
若肺癌病患,過去工作中常有吸入粉塵、煙霧、氣體、蒸氣、或化學物質,可以向職業醫學專科醫師了解評估疾病與職業的相關性,進行職業病認定,因為肺疾有可能與職業暴露相關。當被認定為職業病後,也可提醒現在還從事相關工作的勞工預防進一步的致癌物暴露。為預防職業性肺癌,台大醫院職業傷病防治中心也提醒,如果工作中接觸到任何化學物質、粉塵、煙霧、氣體、蒸氣等,請務必注意:
●工作時配戴適當呼吸防護用具。
●工作環境保持空氣流通,如有粉塵作業可考慮溼式作業或良好局部排氣裝置。
●定期接受粉塵作業與其他相關化學物質之特殊作業健康檢查,追蹤健康情形。
(聯合報)
評論
青年怒了 蔡總統錯在哪裡/傅鐘揚(大學教授)
因反對蔡英文總統親自拍板的「取消勞工七天國定假日」政策,青年勞工與學生團體最近幾天快速集結,大聲喊出「不要與青年世代為敵」的口號,針對性十足,跌破了眾人的眼鏡。人們在想,蔡英文不是最受年輕人愛戴嗎?怎麼會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累積了年輕人這麼多、這麼強烈的不滿?
尤其是,蔡英文雙十演說的主軸延續了520就職演說的基調,兩度慷慨激昂的宣示:新政府存在的目的就是要為年輕人解決問題。如今,年輕人異常憤怒的站出來抗議,認為還沒看到新政府幫年輕人解決問題,就先看到新政府在為年輕人製造問題;這個事態正逐漸擴大,蔡英文總統及民進黨政府將如何面對?如何解決?
照常理,解決方式不外有二:一、蔡總統從善如流,收回成命,就如同撤回第一次司法院正副院長提名一樣;二、蔡總統堅持既定政策,不憂讒畏譏,貫徹到底。
站最前線無防火牆
前者,可迅速化解衝突,平息年輕人怒火,但資方(包括無數中小企業主)必將難以接受,總統與執政黨威信將嚴重受損;後者,將更加激怒、疏離年輕人和900萬勞工,衝擊蔡總統最死忠的支持群,動搖最穩固的基本盤。不論哪一種,都會對蔡總統和執政黨造成傷害。
問題是,蔡英文總統所領導的新政府為何會這麼快就遭遇這樣的困境?近因無疑就是10月3日蔡總統親自主持「執政決策協調會議」,拍板定案「一例一休」、「取消勞工七天國定假日」以及「資淺勞工特休假」等等。蔡總統不但走上最前線親自主持,會後還由總統府發言人正式對外宣布,這就難怪會成為勞工與青年學生直接怪罪的對象。
有兩個問題值得想想:一,總統真有必要站到最前線親自主持最高決策會議嗎?而且是每星期一次。二,如果「執政決策協調會議」真有必要由總統親自主持,那麼,會後記者會一定要在總統府舉行嗎?如果改由林全院長帶回行政院開記者會發布相關決策,不是更好嗎?
年輕人支持度下滑
我國現行憲政體制是「半總統制」或「雙首長制」,缺點雖可被討厭這種制度的人講一籮筐,但明顯優點之一是有憲政責任的防火牆,如果發生大火,不至於讓火一下就燒到總統身上;任何民主政府,政策有時難免有錯,一旦有錯,以台灣為例,還有相關部會首長及行政院長頂住,總統安然無恙,可維持總統職位及憲政體制的穩定性。
以勞動政策來講,如有錯,勞動部長負責,如果政策錯到舉國皆怒時,還有行政院長可扛。不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至於讓總統第一個出來扛責,除非總統愚勇的親自扛起決策責任,並昭告天下。
2016總統大選,台灣年輕選民絕大多數力挺蔡英文當選總統,毋庸置疑。但5個月來的全國性民意調查顯示,35歲以下的年輕人對蔡總統的支持也出現嚴重下滑25個百分點的現象,不比35歲以上年齡層下滑的少。由此亦可見,這次看似突然爆發的青年勞工與學生的抗議行動,並非偶然,其中有近因,也必有遠因。
蔡總統此刻若能痛定思痛,找出問題癥結,知錯則改,一切仍未晚也,畢竟才剛上台5個月。
(蘋果日報)
--
壓低台廠藥價 政府在做蝦米/謝武吉(台灣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
媒體報導政府要振興國內產業、落實轉型正義,有這樣的決心,老百姓無不鼓掌說「讚」。可惜的是,似乎有些政府官員不同調,有官員表示希望老百姓都吃得到原廠藥品,也許是出於善意,但是,外國的月亮真的有比較圓嗎?這樣的想法有考量本土廠商的發展與定位嗎?是否與蔡英文總統「五大創新產業政策」,振興生技產業的目標相衝突呢?
舉一種藥品為例──盤尼西林100萬單位,健保署的給付價格不斷往下調降,至今每支6.7元,國內廠商因不符成本不願再出產。因其在台灣是必要之品項,故向國外採購,議價結果每支核定價格高達83元,價高台廠13倍之多,健保署這樣本末倒置的作為,就是在浪費醫療資源,浪費全民的保費,並摧毀台灣廠商的辛勞奉獻。
原廠台廠差異不大
其實目前食藥署、健保署對於製藥業,已有十分充足且嚴謹的管理辦法,包括健保署「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的規定,台灣PIC/S GMP藥廠藥品,其原料來源規定與以前不同,一定要經過GMP外國廠商的原料供應證明才能收貨,這樣的模式已趨完善,原廠台廠根本不見差異。
筆者原本服用一種原廠高血壓藥品,現在改為台廠製造,效果完全相同,可見台灣的藥廠,管理、製造、技術已是世界級的水準,如果民眾甚至連政府官員都只是一味要求吃到原廠藥品,是否代表這些官員缺乏認知,而政府沒好好教育國人愛用國貨?反觀韓國,是如何扶植國產商品,鼓勵國人使用?
既然小英政府期望振興產業,是否更應給予國產廠商支持,進而製造就業機會?凡此種種有待深思熟慮,老百姓更應該謹慎、深刻地檢視,究竟現在的政府在做蝦米?
(蘋果日報)
--
博弈非賭博的智力測驗/潘翰聲(樹黨策略長)
明天澎湖將舉辦第二次賭場公投,特別的是促賭方懸掛的旗幟上,主打「博弈非賭博」的字體比「同意公投」來得大,但他們提案的公投主文卻明確印著「觀光賭場」。不論是「白馬非馬」的邏輯訓練,還是「黃金非大便」的委婉修辭,這場公投已是對個別選民、對整體社會的智力測驗。
彩券將賭去道德化
台灣反賭運動始於1990年代關懷生命協會的反賽馬運動,約略同時,政府作莊的彩券卻闖關合法化,由於賭博和彩券的財富移轉,在經濟上並未創造任何附加價值,且購買彩券者窮人比富人更多,彩券是典型的窮人稅,公益彩券分擔了政府對社會福利支出的責任,等於劫貧濟貧,部分地方政府對於彩券盈餘的使用並不透明,甚至挪作他用。
透過公益彩券將賭博去道德化之後,國際賭業集團開始進軍台灣,透過公關買辦接觸、收買、培植政界人士,以及精巧的媒體置入行銷,開始推銷「博弈非賭博」的謬論,甚至有不少大學觀光科系拋棄學術尊嚴為其編織理論,並開設課程訓練賭場的籌備荷官。在不同利益集團各懷鬼胎的角力之下,《離島建設條例》通過第十條之二的賭場公投條款,當時幾乎所有地方政府不分黨派都垂涎賭場利益。
促賭集團經過1、20年的布局,奪得議題設定的文化霸權,文雅的「博弈」包裝了黑金閃閃的「賭博」,接下來將進而突破、置換正式法律用語的「賭場」二字。
歷來3場離島賭場公投主文,皆是「國際觀光度假區附設觀光賭場」,用95%的糖果(國際觀光度假區),來掩蓋5%老鼠(賭場)的真相。而2009年、2012年兩位支持賭場國民黨縣長,在公投選票上都還假裝中立的稱「澎湖博弈公投」、「馬祖博弈公投」,這次宣稱「行政中立」的陳光復縣長,卻直接偏袒促賭方,使用誘導性的「同意觀光特區」,傾倒了公正的天平。
修辭委婉模糊焦點
政治學者非常厭惡這類委婉修辭,模糊了應該公共辯論的焦點,造成單向化輿論,而敗壞了民主的品質和核心價值。如今,這張公投選票形同公然詐賭,澎湖青年返鄉投票,不只是捍衛家園,更是捍衛得來不易的公投民主制度。
(蘋果日報)
--
人權保障機制不能維持現狀/黃嵩立(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召集人)
蔡英文總統11日召開第2次「執政決策協調會議」,決定補提名11席監委。總統府轉述會議意見,認為監察院「除了對行政部門的監督之外,也針對包括司法枉法裁判造成人民權益受到侵害的救濟與保障。」
人權團體長期以來積極倡議,政府必須健全其人權保障機制,包括成立「國家人權委員會」,在行政院內設置專職負責人權業務的「人權處」,以及採納人權影響評估、人權指標、人權統計等監督政府表現的工具。蔡總統要提名「人權專業人士」擔任監察委員,人權團體對其實益略有保留,但我們更要指出,補提名監委,不能取代國家人權委員會的設置。
與監察院定位不同
監察院原本就應該具有人權意識與專業,自不待言。然而,國家人權委員會有其特定目標,不能因補提名監委而延後其設置。重點是,監察院的運作邏輯與國家人權委員會有根本的差異。首先,監察院的法定職權是監督公務機關的運作是否違法、失職,而其判斷乃依據我國法律。相對地,國家人權委員會固然也有監督功能,但其監督方向對事不對人,主要是為了檢視我國法律和政策是否足以保障人權,進而提出立╱修法建議。第二,監察院是政府內部的人權保障設計,但國家人權委員會的屬性卻是一個外於政府的獨立機關,監督政府的人權保障表現,也要推動政府逐步建立尊重人權的文化。換言之,監察院的職責是避免公務機關侵犯人民權利,屬人權保障的範疇,但國家人權委員會必須同時注重人權之保障與推動。
第三,監委和監察院工作人員都有很嚴格的任職條件,這種組成方式並不符合聯合國《巴黎原則》對於社會多元性的要求。國家人權委員會的委員和工作人員應該具有不同身分別的代表,設法從不同的視角全面檢視國家政策,避免法律規定和資源分配完全依從主流價值。這與監察院維護官箴的立場,隱含有價值觀的衝突。
政治改革基礎建設
第四,國家人權委員會必須參考《貝爾格勒原則》,與立法院密切合作,以確保國內法律符合各人權公約和國際人權文書的規定。第五,國家人權委員會必須與公民社會維持良好關係,扮演國家與公民社會的橋樑功能;藉由訪談、公聽會、討論會等過程將公民意見納入其政策建議中,是深化民主的一環。
設置國家人權委員會是蔡總統的選前承諾,追求人權與民主的進步價值,是台灣人民對民進黨執政的期待,而國家人權委員會是推動政治改革的一個基礎建設。
(蘋果日報)
--
精靈甦醒了/詹偉雄(文化評論者)
捕捉寶可夢,玩家們可是千姿百態:一隻手握著手機,另一隻滑動螢幕,捉寶時,全身緊繃如一具堅毅的雕像,於大風大雨中力保平衡,捉寶後,細思踱步,宛若中世紀哲人;深夜,螢幕反射出一片小小光帶,此際你可看到捉寶客的臉龐,一對對專注的眼眸,倒影著一顆顆彈起的捉寶球。
每個人拋出捉寶球的姿勢,率皆不同,曾經看過一位阿伯,把手機握成一具飛彈發射台的模樣,右手斜上高拋射出,在那悠揚的尾勁中感覺到手腕的快意,但也看過一位阿桑,雨中坐在北投圖書館前的椅凳上,一把傘遮住全身,僅有一隻手指狠狠地、規律地向下飛出傘緣,讓我們看到某種決絕復仇的釋放,帶著抒情的哀傷。
喚醒沉睡已久的手
《精靈寶可夢Go》能夠全球風行,我猜——跟它「喚醒」了我們沉睡已久的「手」,有著密切的關係。
在《人類的由來》這本演化論著作中,達爾文推測:類人猿的大腦逐漸變大,是因為牠們將手臂和雙手用於其他目的,而不僅是平衡行動中的身體。更大的腦容量,讓人類的祖先學會了用手抓東西,並進一步思考手中之物,而最終則學會了用手「製造」這些東西,自此,人類開始有了文化。
而在種種形形色色的「抓」的動作中,二十世紀美國人類學家Mary Marzke指出:「握」,是人類和人猿分道揚鑣的最獨特技能。人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握住事物,也可以把物品放在掌中,用拇指和其他手指來摩搓它,這些動作都是猩猩們的手做不出來的(腕掌關節的骨頭結構不同),但最特殊的是第三種「握」,也就是杯狀握法,我們以拇指和食指分別放在物品相對的兩面,牢固地把握住重物或重要之物,這種複雜技能對於人類文明的意義在於,杯狀握讓我們能夠用單手(通常是弱手)穩穩地拿著一樣物品,另外一隻手(通常是強手)則可以用來對它進行加工。
相較於眼睛視覺,提供了我們對世界的初步認識,手所產生的觸感,以及透過它的「掌握」所建構起我們對萬事萬物的工作性理解,提供了人類生活最紮實的生存感,這個理解,歐洲啟蒙時期的哲學家最早體會,康德就說:手,是心靈的窗口;透過手,人不僅是以身體認識了世界,還創造了世界,據此,人獲得了一種意義豐饒的存在感,不再僅是時間洪流中的漂流物而已。
這種體驗可由東西方社會的手作藝匠傳統看出,匠人透過雙手重複性地操作自然事物,一次次地在「預期─操作─反思」的過程中,用身體去感覺細微的變化,每一次高難度的關卡突破(例如吹玻璃師傅調整其背脊的彎度,以便在燒融的玻璃棒末端垂降出完美的杯型),都讓身體的主人產生一種存在的戰慄:當全神貫注地做某樣東西時,我們不再有自我意識,甚至連自己的身體也感覺不到,「我們變成了我們正在做的那樣東西」,法國哲學家Maurice Merleau-Ponty把這個體驗稱之為「物我同化」。
反諷的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了工業革命,創造萬物的任務開始讓渡予生產力強大的機器,雖然機器仍然是人造物,但它們已不再是人人都能動手的玩具了,相對的,人們的勞動被編織進社會分工的抽象網絡中,不管是辦公桌前的白領還是輸送帶旁的藍領,絕大多數人們都不再能靠「興奮的手」來獲得生存的意義感。
回歸到人原初狀態
149隻寶可夢,以其不同怪獸屬性,需要捉寶客運用不同的手指力道和節奏(有的巨大遙遠,有的刁鑽滑溜,而如精靈伊布者,則要求吹彈可破邊緣的柔軟)來拋出捉寶球;我們用弱勢手「握」住智慧型手機,用強邊手調整手指「擊發」的力道,而擊發時側重的不是力的凝聚反而是力的舒放,這種種眼、手、心協調的訓練,讓吾人回歸到人之為人的原初狀態,玩家在遊戲中重複訓練自己的雙手,但我們並沒有因為這種重複而昏昏欲睡,反而是精神抖擻。
蘋果賈伯斯當年堅持不用觸控筆,而以觸控螢幕來作為iPhone起始規格,是有深邃道理的:觸控筆讓人再一次地成為「工具」,而觸控螢幕上的手指,則重新地讓人變回「精靈」。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