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4日 星期二

新聞自選輯 20180904

更新時間:06:17 / 19:42

減稅 6口家省4000 基本生活費新算法 149萬戶受惠

減稅紅包來了!財政部推動《納稅者權利保護法》修正案,修正去年才上路的基本生活費用計算方式,減稅主要受惠家庭為多口之家,包含扶養人數多、沒有使用到其他扣除額者;新制預估可回溯至今年元月1日上路,明年5月報稅使用,共149.6萬戶受益,平均每戶可省2845元,惟稅損會暴增至42.56億元。



若以6口之家試算,上有奉養父母、下有2名念大學子女,每年可省下的稅負估達4000元。財政部賦稅署副署長吳蓮英表示,修正草案還在預告中,預定10月底前完成預告,今年底前就會公告,新公式預計回溯至今年元旦上路。

增4項特別扣除額
這次稅改主要是因應大法官釋字第745號解釋文(俗稱林若亞條款),認定薪資扣除額是薪資所得者的必要費用,而非維持基本生活的支出,並要求財政部2年內檢討修正。
因應大法官解釋,《納稅者權利保護法》(簡稱《納保法》)去年12月底上路,保障納稅人為維持自己及受扶養親屬,享有基本生活所需費用而不需課稅。財政部更於近日進一步發布預告,修正基本生活費用計算方式,排除「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但納入身心障礙、教育學費、幼兒學前及儲蓄投資等4項特別扣除額。

預估稅損逾42億元
吳蓮英表示,身心障礙、教育學費及幼兒學前等特別扣除額,本來就是為支應生活所需而設的扣除額,因此屬基本生活費用性質;而投資儲蓄特別扣除額則因為已給予儲蓄利息定額免稅優惠,不應再有扣除空間。
財政部官員表示,整體來說受惠戶數增加,預計從原本去年受惠戶數21.93萬戶增加到149.6萬戶,但稅損從舊制4.32億暴增10倍到42.56億元,稅收淨影響38.24億元。
會計師表示,依照規定,報稅時每戶可用基本生活費16.6萬元乘以納稅者、配偶及扶養親屬人數後,如果超過免稅額、標準扣除額及其他特別扣除額合計的總金額,就可從綜合所得總額減除。

扶養多受惠就多
財政部官員表示,因每戶基本生活所需費用以「人頭」計算,所以多口家庭、扶養親屬較多,且沒有用到其他特別扣除額者,基本生活費較有機會超過每戶可適用的免稅額及扣除額,成為主要受惠對象。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楊建華表示,單身族或頂客族因沒有扶養任何人,無法適用優惠。若家中子女為學齡前或念大學、家戶儲蓄利息收入較高,或是家中有身心障礙扣除額的多口之家,因新計算公式受惠的機率會較小。

稅改Q&A
Q:為何有這次稅改?
A:參考大法官釋字第745號解釋文(俗稱林若亞條款),指出薪扣額是薪資所得者必要費用,不是為維持基本生活的支出,不應納入基本生活費的比較基礎,因此財政部提出修正。
Q:哪樣的人對採用基本生活費有利?
A:基本生活費是以「人頭」去計算,所以扶養親屬越多、基本生活費的金額會越多,較有機會可以扣除。
Q:基本生活費需要自己申請嗎?
A:不需要。每年5月申報綜合所得稅時,國稅局會自動幫你試算,有可減除的費用會自動帶到稅額中。
Q:基本生活費的數字是從哪裡來的?
A:主計總處每年會公布「最近一年全國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的60%,106年度每人為16.6萬元;107年度則會在年底公布,明年申報所得適用。

LA01_003.jpg (640×574)

長照將列扣除額 減稅還有「大菜」

稅改2.0上菜,財政部《納稅者權利保護法》(簡稱《納保法》)減稅方案陸續推出,除《納保法》調整,政府還有多項「大菜」在後,包含《所得稅法》「扣除額稅改方案」進入研商階段,名模「林若亞條款」薪資所得核實減除、長照、健保扣除額等,都會在本月底送交行政院審查,預計本會期通過,明年1月如期上路,後年5月申報適用。

健檢費用可望納入
凱渥名模林若亞2005年報稅時,以「執行業務所得」報稅,被國稅局認定是「薪資所得」要求補稅5萬餘元,林不服申請復查被國稅局駁回,改以官司討公道。經承審法官聲請解釋,司法院大法官會議去年2月作成釋字第745號解釋,認定國稅局不許列舉扣除違憲,2年內檢討修正,從此財政部「薪資所得核實減除」稅改方案被稱作「林若亞條款」。
先前財政部委託學者研究,在報告中建議增列差旅費、行車油費、治裝費、進修訓練費、職業所屬工或商或公會會費、助理費、職業上工具支出等7項核實扣除項目,但還未定案。
財政部長蘇建榮指出,因應高齡化趨勢,增列「長照扣除額」部分,各界比較有共識;據了解,「健檢扣除額」呼聲也大,是本次稅改兩大方向。
此外,自費疫苗、坐月子等費用,是否有機會列入扣除?財政部官員表示,「目前看來較可能確定納入的只有長照」,不過由於「長照保險扣除額」問題較多,目前各界較有共識的為「長照扣除額」。

請外籍看護可使用
若「長照扣除額」定案,未來不論請外籍或本勞看護,或住宿長照養護機構,都有機會使用扣除額,不過課稅方式仍在研議中。
此外,立委提案增加健康檢查扣除額,據了解可能以擴大醫藥及生育費列舉扣除額範圍,將健檢費納入,但仍會訂定合理費用,避免稅損擴大。

(蘋果日報)
--
減稅紅包放送 明年149萬戶受惠

基本生活費剔除薪扣額 有利多口之家
近一五○萬戶多口之家,明年五月報稅可望實質減稅!財政部日前預告修正「納稅者權利保護法」,針對保障不課稅的「基本生活所需費用」如何於綜所稅中計算扣除,提出新公式,剔除薪資扣除額,改納入性質與基本生活支出較相關的特別扣除額項目;按照新公式,全國約有一四九萬申報戶可受惠減稅,並於明年五月申報今年所得時就可適用。

納保法保障民眾「維持基本生活所需費用」不課稅,金額以主計總處最近一年全國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的六十%為準。以去年為例,每人基本生活所需費用為十六.六萬元;今年適用標準則待年底公告。

現行是以「免稅額、標準/列舉扣除額(二擇一)及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的總額,是否低於申報戶中所有人基本生活費總額來判定;若前者低於後者,差額可另於計稅時扣除,以落實納保法精神。

財政部表示,因考量外界一直有呼聲,認為依大法官第七四五號解釋(俗稱林若亞條款)認定,薪扣額主要在反映薪資族的職務成本費用,而非基本生活支出,放在對比公式中,反而影響民眾權益;因此今年全面檢討,剔除薪扣額,改納入性質與基本生活支出較相關的特別扣除額項目。

修正後,新的對比公式改為「免稅額、標準/列舉扣除額,以及身心障礙、教育、幼兒學前與投資儲蓄特別扣除額」,上述總額若低於基本生活費用,差額可於報稅時扣除。新公式預計回溯至今年元旦上路,明年五月申報綜所稅時適用。

安永執業會計師楊建華解釋,由於基本生活費用不課稅,是人人都享有的權利,因此扶養親屬越多的申報戶,基本生活費用合計就可能超越家戶的免稅額、扣除額,對多口之家最有利;但最終是否受惠,仍要看個別情形,例如子女是否適用幼兒學前及教育特扣額,儲蓄利息收入是否偏高,或家族成員是否有身心障礙者,上述對象因本來就享有相應的扣除額保障,可能較不會受基本生活費用支出保障影響。

財部估稅損增至42億
財政部估算,依照目前對比公式,僅有二十一.九萬申報戶可受惠,稅損約四.三二億元,未來公式更改後,受惠戶數將增至一四九萬多戶,稅損增至四十二.五六億元;修正草案預告期至十月底期滿,期間若無異議,便可按此版本進行修法。

小辭典》基本生活費 保障不課稅
納稅者權利保護法去年12月28日上路,首次立法保障個人及受扶養親屬,為維持其人性尊嚴而支出的「基本生活所需費用」,國家不可課稅,其額度以主計總處公布最近一年全國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的60%為準。

申報綜所稅時,報稅系統會自動為民眾試算,若限定的免稅額、扣除額總額,低於基本生活費用保障金額,差額會於計算綜合所得總額時扣除;由於人人皆享有獨立的基本生活費用保障金額,因此,人口越多的申報戶,合計保障不課稅金額越高,越有可能享受減稅利益。

210.jpg (570×600)

減稅紅包 學者︰有助內需

財政部研議明年要送上減稅大紅包,擬將「薪資特別扣除額」從「基本生活費」中排除。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吳中書昨表示,雖然可以預見,明年下半年景氣有更多不確定性因素干擾,但若明年五月課稅,國人減稅額度可以增加,這對內需表現而言,將帶來支撐效果。

財政部日前預告修正「納稅者權利保護法」,重新調整可於綜所稅中剔除不課徵的「基本生活費」計算公式,預計將有一四九萬申報戶受惠。

吳中書表示,政府減稅的做法在各國都有實證範例,證明對於景氣具有擴張效果。

吳中書指出,從國際局勢來說,包括美國貿易制裁與聯準會的升息期程等因素,將使得明年下半年到二○二○年景氣充滿不確定性,若我國在明年五月的綜所稅申報時,能適用財政部的減稅方案,當然有助於內需表現。

扣除額稅改接力 明後年有感減稅

繼今年初所得稅制優化方案上路,大幅提高扣除額,近日財政部也預告修正納稅者權利保護法,受惠減稅對象增加百萬戶;此外,預計最快今年九月底、十月初,財政部將再推出「扣除額稅改方案」,朝減稅方向規劃;明、後兩年綜所稅申報,大多數民眾可有感減稅。

所得稅制優化方案內容龐雜,各稅項有增有減,但整體仍為減稅方案,淨稅損近兩百億元,其中大幅調高薪資所得及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至二十萬元,增加幼兒學前扣除額至十二萬元,對民眾最為有感,預估最多有五四二萬申報戶受惠;納保法修正,擴大受惠減稅戶數近一五○萬戶,兩者一併於明年五月申報今年所得時即可適用。

財政部也正研擬「扣除額稅改方案」,包括兩部分,一是因應大法官第七四五號解釋(俗稱林若亞條款),新增薪資成本費用核實列報減除方式,二是併同立委提案,整體檢討現行扣除額項目增減,預計明年上路,後年五月申報時適用。

因薪扣額已提高至二十萬元,預估須額外核實列報扣除占比應不高。至於可核實列報扣除項目,財政部長蘇建榮日前表示,交通費、差旅費、職業工具支出等都在考量之中,重點是一定要符合直接且必要、實質負擔、重大性、共通性等原則,才能核實扣除。

相較其他扣除額檢討與一般民眾息息相關,目前各界較有共識的包括增列長照費用扣除額,立委提案增加健康檢查扣除額,目前也正審慎研議。

(自由時報)
--
明年可減稅!新制試算看這裡 單身族哭哭

今年報稅時,多一個「基本生活費」的扣除額,但大家並不怎麼關心,可以適用的人很少;明年報稅時可不一樣,財政部預告要修訂公式,年底前公布,適用的人會多很多。按照預告草案,會有149萬多戶適用,初估減稅利益42億多元。

誰是受惠者呢?主要是家有上國中小的小孩、又沒什麼存款利息收入的家庭,以四口之家為例,爸爸、媽媽加上兩個上國小的小孩,計算下來,基本生活費扣除額可達9萬元。單身者、沒有小孩的頂客族幾乎和這項扣除額無緣。

「基本生活費」怎麼訂出來的?

我們先來了解這項政策變化的背景。2016年12月立法院三讀通過制定《納稅者權利保護法》,該法第4條規定,基本生活所需費用不得加以課稅。

「基本生活費」怎麼訂?是按前一年度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的六成計,主計總處8月公布的公布2017年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為28萬4228元,六成為17萬536元,四捨五入取至千位,計為17.1萬元。金額仍以年底財政部公告為準。

訂出基本生活費之後,還要再訂出基本生活費的計算公式,因為在個人綜合所得稅中,免稅額和多項扣除額本來就是生活費,訂計算公式是為了避免重複減稅。去年財政部訂出的公式是:

基本生活費扣除額=基本生活費總額(17.1萬×人數)-「免稅額+標準扣除額/列舉扣除額+薪資特別扣除額」

上述免稅額、標扣額或列舉扣除額、薪扣額是申報書上的列報金額。

「基本生活費」公式怎麼改?

但這公式遭到質疑,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冲日前指出,納保法基本生活費用不課稅的美意,大多數人享受不到。財政學者曾巨威同意陳冲的主張,認為薪扣額是薪資的成本,不是生活費。

於是財政部從善如流,修改了公式,並且已經預告草案,預定年底公告,明年報稅時適用。新的公式是:

基本生活費扣除額=基本生活費總額(17.1萬×人數)-「免稅額+標準扣除額/列舉扣除額+特別扣除額(身心障礙、教育學費、幼兒學前、儲蓄投資)」

公式減項拿掉薪資特別扣除額,但增加了身心障礙、教育學費、幼兒學前、儲蓄投資四項特別扣除額。

這麼一改,財政部預估受惠申報戶由約22萬戶提高到約150萬戶。減稅金額由4億多提高到42億多元。

我們提供了今年度各項扣除額金額,納稅人可以自行代入公式試算。

誰受惠?單身、頂客族仍然扣不到

我們實際用新制試算一下:

單身者
17.1萬元-8.8萬元(免稅額)-12萬元(標扣額)=-3.7萬元。

頂客族
〔17.1萬元×2〕-〔8.8萬元(免稅額)×2〕-〔24萬元(標扣額)〕=-7.4萬元。

單身者和頂客族即便沒有薪扣額當減項,仍然無法適用基本生活費的扣除額。

誰受惠?有國小子女的四口之家扣得到

四口之家
有爸爸、媽媽和兩個唸國小的小孩,假設其中無身心障礙者,也沒麼無什麼存款利息。帶入新公式計算:

〔17.1萬元×4〕-〔8.8萬元(免稅額)×4〕-〔24萬元(標扣額)〕=9.2萬元。

這四口之家明年報稅時可以多一個9.2萬元的扣除額。

photo.php (833×796)

(聯合晚報)
--
減稅大紅包 明年報稅每戶少繳2556元

享受基本生活費綜所稅減免好康的門檻大幅下降!財政部宣布,將修正基本生活費用計算方式,排除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納入身心障礙、教育學費、幼兒學前及儲蓄投資等4項特別扣除額,但因領薪水的上班族勢力龐大,新制預期有149.63萬戶受惠,明年5月報稅時每戶平均可少繳2556元綜所稅。以雙薪家庭養育2位國小學童推估,約可省下8640元綜所稅。

增加4項特別扣除額

財政部官員指出,除基本生活費的綜所稅減免制度改變外,因應主計總處公布家庭收支調查,每人可支配所得成長至28.42萬元,推估今年每人基本生活費的計算,較去年的16.6萬增加,將突破17萬元,但實際數字,還須視檢討情形確立,預計下月出爐,此外,育有幼兒的家庭,要記得幼兒學前扣除額今年起由每人2.5萬元,提升至12萬,這3項新制在明年5月申報所得稅時,都將適用,可以有效降低相關納稅人繳稅壓力。

《納保法》去年底上路,規範對於納稅人維持自己及受扶養親屬享有符合人性尊嚴的基本生活費用不得課稅,依現制每戶基本生活費是以「人頭」計算,報稅時,每戶可用16.6萬元乘以納稅人、配偶及申報受扶養親屬總人數後,超過免稅額、扣除額及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合計的總金額,就可從綜合所得的總額中減除。

賦稅署發言人吳蓮英說,檢討稅制時,學者認為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具有薪資收入的必要費用性質,決定在新制中,排除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20萬,但納入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20萬、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2.5萬、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12萬以及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27萬。新制將於10月底前完成預告,今年底前公告。

學前扣除額增至12萬

對於外界質疑,這是否影響民眾生育意願,財政部官員指出,教育學費及幼兒學前等特別扣除額,本來就是為支應他們生活所需而設的扣除額,加上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今年已由每人2.5萬,提升至12萬,納稅人可減免的稅額更多。

KPMG安侯建業稅務部營運長張芷表示,依財政部新制,將薪資扣除額排除後,受惠人數大幅增加,以一般雙薪家庭來說,原多要扶養親屬達7人以上,才能享受到《納保法》基本生活費的減免,現在只要2人就可受惠,且扶養人數愈多的民眾受惠程度愈大。

資誠會計師洪連盛進一步分析,新制可增加單薪多口家族及雙薪多口家族的實質減稅額,可謂一個立意良善的改變。但會計師指出,經試算有納稅人因薪資特別扣除額排除後,又無法適用基本生活費減免,應繳綜所稅不減反增。

b01a00_t_02_02.jpg (656×656)

(中國時報)
--
報稅增四項扣除額 回溯今年元旦

減稅大利多,四項扣除額溯及今年元旦生效,納稅人明年報稅負擔可降低。財政部預告納稅者保護法修正案,將納入身心障礙、教育學費、幼兒學前及儲蓄投資等4項特別扣除額,個人免稅額等同大幅提高,預計在年底公告,並回溯至今年元旦上路,明年5月申報綜所稅時即可適用。新制實施後,以單薪、扶養人數較多的納稅義務人受益最大。

財政部「納稅者權利保護法」在去年12月28日上路後,納稅義務人的基本生活所需費用不用被課稅,即每人基本生活所需費用乘以本人、配偶及受扶養親屬人數計算之總額,若大於免稅額、標扣額或列扣額(二者擇一)及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的合計數,可自納稅者當年度的所得總額中減除,並在今年申報時即適用。

提高基本生活費

「基本生活所需費用」是由財政部參照行政院主計總處所公布最近1年全國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60%定之,並每二年定期檢討;而依去年標準計算,每人都有16.6萬元基本生活保障不課稅。財政部賦稅署副署長吳蓮英3日表示,基本生活費不得課稅是納稅者保護法第4條規定,且每年要公告基本生活費金額。

現行《納保法》規定,基本生活費超過免稅額、標準或列舉扣除額及薪資特別扣除額合計的「基本生活費差額」,得自納稅者當年度綜合所得總額中減除。但現行基本生活費公式有「20萬薪資特別扣除額」,已高於基本生活費16.6萬元,大多數人無法符合「再扣除基本生活費」條件。

受益者大幅增加

財政部今年最主要修正在於,把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排除在比較基礎之外,另當初未列入的一些特別扣除額,如身心障礙、教育學費、幼兒學前及投資儲蓄特別扣除額則納入比較計算基礎,如此將有近150萬戶明年報稅時可因基本生活費的扣除而獲益。

吳蓮英指出,新制實施後,以單薪、扶養人數較多的納稅義務人受益最大。此一措施預計年底公告,且將回溯至今年元旦上路,因此明年5月申報綜所稅時即可適用。依據目前「基本生活費」的計算公式,原本只有21.9萬申報戶可受惠,稅損約4.32億元;但未來公式變更後,受惠戶數將增至149萬多戶,但稅損預估將增至42.56億元左右。

(台灣醒報)

社會

恐怖大浪捲妻兒 夫崩潰:這是夢吧

受強颱燕子影響,宜蘭蘇澳內埤及南澳神秘海灘前天出現2層樓高強浪,共7名遊客被捲落海,僅1名8歲女童幸運獲救,其餘6人已證實5人死亡、1人失蹤。救難人員昨找到最後落水的魏姓母子遺體,丈夫撫屍放聲大哭:「到底是造什麼孽!天啊,我什麼都沒有了!」哭倒在親友懷中,場面令人鼻酸。

位於宜蘭南澳的神秘海灘,前天發生遊客落水意外,包括沙灘車業者何興龍、周俊男及劉秀芬夫妻、魏碧慧及李柏睿母子共5人,其中周男遺體當天尋獲,妻子劉女和魏姓母子3人遺體昨被尋獲,業者何興龍仍失蹤;而蘇澳內埤海灘(情人灣)也發生8歲女童遭捲入海,32歲男子吳東樺奮不顧身將女童推回岸邊後,自已卻慘遭滅頂送醫不治。
魏女的丈夫昨一早就到神秘海灘事發地點,希望等到一線奇蹟出現,清晨約5時40分救難人員找到一名女子遺體,經指認確定是遭捲入海失蹤的魏碧慧,魏女母親老淚縱橫,不停說:「就叫她們不要下水,為什麼農曆7月還要到海邊玩水?為什麼不聽話?」
年逾七旬的魏母說,前天下午1時許,女兒還用LINE傳了幾張踏浪戲水的照片及影片,她覺得現場風浪大,擔心說:「快點上岸,不要玩了」,女兒告知沒下水,只是在沙灘上走走,晚間就接獲女兒和外孫失蹤消息。

47歲才得子卻遭意外
魏碧慧罹難訊息讓家屬期待的奇蹟破滅,唯一祈求就是男童李柏睿能奇蹟生還,上午10時40分,李小弟遺體也被找到,李爸爸接連失去妻子、愛兒,再也承受不住,崩潰哭喊:「到底是造什麼孽!天啊,我什麼都沒有了!」親友緊擁安撫,李爸爸仍不願接受事實,喃喃說:「這是夢吧?這不是真的吧?」
親友說,魏碧慧在新北市醫院工作,平常業務往來的友人揪團到南澳神秘海灘遊玩,魏女開心帶著兒子參加,母子當天共乘一輛沙灘車,回程途中卻遭大浪捲入海裡。

親友透露,李爸爸47歲才喜獲麟兒,把兒子放在手心呵護,李童個性活潑,是家中開心果,更是李父心靈寄託,一個大浪輕易沖垮多年建構的幸福家庭,「李爸爸如今孤單一人,真怕他撐不下去。」魏女母親見外孫遺體,差點暈厥,虛弱喊著外孫名字,可惜外孫再也回不來了。
罹難的夫妻檔周俊男、劉秀芬,前天和友人到神秘海灘遊玩,騎沙灘車時被大浪捲入海裡,夫妻住在桃園市一棟新建華廈頂樓。《蘋果》昨下午前往查訪,鄰居表示,周姓夫妻感情好,出雙入對,常一起出國旅遊,夫妻待人也很和氣,打拼大半輩子,正要享樂卻出意外,實在遺憾。

鄰居表示,周先生白手起家,從事裝潢工作,接的都是知名建設公司建案,生意做得有聲有色,夫妻育有2子,均已成年,跟著周先生一起工作。
鄰居說周家在該棟樓頂樓買了2戶,一戶夫妻住、另一戶給兒子住,還一次在地下停車場買了4個車位,除一輛要價800萬元的瑪莎拉蒂外,另外3輛也都是雙B百萬名車,家境富裕。鄰居說,前天出門時遇到周姓夫妻,雙方開心打招呼,夫妻對海灘旅遊十分期待,未料晚上就聽到不幸。

秘境出人命案例
2018/06/30
.吳男與友相約到花蓮石梯漁港,疑因抽筋溺水,友人發現報警,岸巡人員到場送醫急救仍不治
2018/02/28
.花蓮吳男獨自騎機車到清水斷崖兜風,在仁清隧道南端口停坐在車上看風景,卻不慎翻過護欄墜落百公尺斷崖,經送醫死亡
2017/10/08
.北巿顏姓女子與加拿大籍丈夫Ryan到宜蘭神秘海灘戲水時落海,顏女救起送醫仍不治,Ryan上個月慘遭殺害分屍棄置在河灘
2015/09/01
.台中科技大學2名大一生至花蓮秘境慕谷慕魚戲水,其中1人卡在深潭石縫中,另1人救援時雙腳也卡在石縫,兩人雙雙溺斃
2015/04/03
.1名女遊客在花蓮七星潭海邊戲水,突被大浪捲到200公尺外海域,經漁船救起送醫仍不治

沙灘車呼嘯秘境出人命「要稽查」

宜蘭南澳神秘海灘沿途有海蝕洞、鐘乳石、瀑布等景點,近年來成為著名秘境景點,吸引許多遊客朝聖,但遊客被大浪捲入海中意外頻傳,前午竟還接連發生2起沙灘車落海事件,造成5死1失蹤慘劇。負責管轄的林務局羅東林管處指出,神秘海灘位於「觀音海岸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範圍」,僅規範開發利用行為,無法限制民眾進入,宜縣府則打算針對沙灘車業者進行管理稽查,杜絕憾事發生。

業者須完成登記
宜蘭縣工商旅遊處副處長池騰聯指出,出事的2家沙灘車業者均無商業營業登記,目前亦無專法管理沙灘車業者。不過宜蘭縣代理縣長陳金德昨在會議中指示,將由副縣長召集相關單位釐清責任,並打算比照交通部觀光局針對國家風景區內的沙灘車活動注意事項,研擬「宜蘭縣轄管範圍從事沙灘車活動注意事項」,要求業者配合。
工旅處指出,未來訂定注意事項後,沙灘車租賃業者須完成商業、營業登記,對遊客須有安全教育宣導、配有安全配備設施,駕駛也必須領有重型機車駕照,並投保公共意外責任險,此外,沙灘車活動行為場地要勘驗,並列為聯合稽查處所之一。
至於南澳神秘海灘隨著遊客增加意外頻傳,羅東林管處指出,該海灘臨陸側為國有林和平事業區第91、92林班,位於「觀音海岸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範圍」,但《野生動物保育法》僅規範開發利用行為,並未限制民眾進入。
為減少意外發生,羅東林管處說,將與縣府商討如何管理及訂定規範,也提醒遊客,神秘海灘並非大眾遊憩景點,有潮差及沙地環境等潛在危險,應注意自身安全,近日會到海灘設立告示牌,告知遊客該海域屬危險海域。

男友捨命救人 女友心碎:只要你回來

「我的英雄,我愛你一輩子」,無奈這份愛留下了遺憾,只能永存心中,成為刻骨之痛。前午在餐廳工作的吳東樺,趁著休假與女友攜手漫步在有情人灣之稱的蘇澳內埤海灘,突然一個大浪撲來,「救我!」吳東樺驚見8歲戲水女童遭無情海浪捲入海中,他直覺撇下女友的手,奮不顧身撲向轟隆隆海浪中,一把將女童往岸上猛推後,他卻被海浪拉回力量帶回深海慘遭滅頂,女友哀痛淚崩,昨在臉書留言「寶貝我寧可你自私一點,只求你好好的在我身邊。」

為救女童不幸溺斃的吳東樺(32歲),因家庭環境不好,大學二年級起就在宜蘭饗宴鐵板燒打工,有10多年資歷,已升到副主任,由於個性外向活潑,平時負責外場部分,與母親在羅東鎮租屋同住,其朱姓女友也是饗宴的同事,2人交往穩定。

臉書曾po同地點照
吳東樺前天趁著休假帶女友到內埤海灘約會,正當兩人牽手漫步海灘,享受幸福兩人世界時,卻突然聽到小女孩呼救聲,發現原本走在海灘的洪姓女童被大浪捲落海,吳二話不說急忙衝向前救援,女童被他推一把後順利上岸獲救,但吳卻被大浪捲走,再被尋獲時已無生命跡象,送醫宣告不治,女友得知噩耗在醫院痛哭失聲,無法接受男友撒手離去的殘酷事實。

前晚9時許,女友在臉書po文:「我的英雄我愛你一輩子……記得回來看看我求你了……」,昨早她把臉書大頭照換成與吳東樺的合照,po文說:「滑開臉書慢慢(滿滿)都是你英勇救人的新聞,可你怎麼捨得丟下我?我的英雄我什麼都不要只要你回來啊……」、「寶貝我寧可你自私一點,只求你好好的在我身邊」;更令朱女不捨的是,吳東樺在臉書上po有戴著墨鏡帥樣的照片,背景就是情人灣的海灘巨浪。
許多網友看完吳東樺捨己救人的新聞,均留言表達非常不捨,要朱女堅強、節哀,「他一定希望妳開心生活」,讚許「妳的男友是真男人,妳一定要好好過下去。」

內埤海灘危險海流
宜蘭蘇澳內埤海灘是倒勾陡降型沙灘,外海有深長暗溝,地形容易造成反捲流,將人捲到外海

LA03_007.jpg (640×450)

(蘋果日報)
--
恐怖海灘再奪命 婦撲海遭浪噬

目擊者:過程不像意外
強颱「燕子」撲日帶來長浪,前天肆虐宜蘭縣南澳神秘海灘、南方澳內埤海灘,2小時造成7人落海、2死4失蹤1獲救慘劇,這恐怖海灘昨天繼續奪人命!63歲婦人陳秀娥昨獨自到內埤海灘,陣陣巨浪迎來,穿紅衣的她突然面向海面撲上去,被救上岸送醫不治。前天落海失蹤的新北市民魏碧慧與10歲兒子李姓男童、桃園市民劉秀芬遺體昨天陸續被找到,剩沙灘車業者何興龍失蹤,總計連兩天惡浪造成8人落海釀6死,魏女的先生看到愛妻與獨子身亡,昨不停哭喊著「為什麼!這是做夢、不是真的!」

兩天8人落海 6死1失蹤
洪姓女童前天落海獲救的內埤海灘,昨上午11點多又發生婦人陳秀娥落海死亡,陳婦住冬山鄉。目擊者稱,陳婦原在內埤海灘漫步,當時海邊掀起陣陣巨浪,她卻面向海面撲上去,趴倒跌落海中載浮載沉,因內埤海域屬於陡降型海灘,會出現波浪造成海水奔流入海的「反捲流」,海岸和沙灘落差有時高達10公尺,陳婦瞬間被捲到外海。

目擊者拍到事發經過,有人看到影帶畫面,認為婦人落海不像意外,警方已通知家屬製作筆錄,調查事發原因。

前天下午3點6分,沙灘車業者何興龍、遊客周俊男及劉秀芬夫妻等3人,在神秘海灘連人帶車被大浪捲走;5點3分,魏碧慧與兒子在神秘海灘駕沙灘車,也遭大浪吞噬。救難人員前晚發現周俊男遺體,昨再找到魏碧慧、兒子李童及劉秀芬遺體,何興龍則生死未卜。救難人員表示,何興龍、周俊男夫婦在4公里處中段落海;魏碧慧母子在北側,兩地相距2公里,可能不知有人出事,才照常搭沙灘車。

老母泣:曾勸7月別玩水
魏女是新北市亞東醫院職員,昨認屍時她先生不斷捶胸口、哭喊「什麼都沒了」。「明明叫他們別下水,為什麼不聽話?」魏女的母親痛哭說,當天下午1點多,女兒傳來戲水照片,她趕緊提醒現在是農曆7月,不要玩水,誰知道傍晚5點就傳來噩耗。

風浪大、沒保險 業者挨批
魏女的弟弟嗆沙灘車吳姓業者「風浪不佳為什麼還要去?」「2條人命你們怎麼賠?」吳男搖頭說「沒有」、「對不起」。吳姓業者坦言,魏女母子是先前就預約好行程,因行程僅3小時,所以沒有保險,會負起後續責任。而周俊男、劉秀芬夫妻住桃園,2個兒子見父母已成冰冷遺體,不斷啜泣。

沙灘車釀4死1失蹤 竟無法可管

宜蘭縣南澳神秘海灘沙灘車落海意外,釀成4死1失蹤;宜蘭縣府訪查,發現2家沙灘車業者無商業登記,縣府坦言,目前沙灘車並無專法可管,縣府將與林務局等單位研商沙灘車管理注意事項,確保遊客安全。

宜蘭縣工商旅遊處解釋,國內雖有針對獨木舟等水上活動,訂定「水域遊憩管理辦法」,但沙灘車無相關專法可管,觀光局雖訂有「國家風景區沙灘車活動注意事項」,但僅限風景特定區,特定區外仍無其他管理法規,僅能從現行商業登記法,要求業者完成合法登記。

出事業者無商業登記
據了解,發生意外的2家業者,吳姓業者在南澳經營8年;另落海失蹤的何姓業者,投入約1年時間。縣府發現,2家業者並無商業登記,且現行又無專法可管,如同「違法」經營。吳姓業者坦言,他確實未完成相關營業登記。

林務局羅東林管處長賴錫祿表示,發生意外的海灘位在「觀音海岸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內,林管處將會與各單位,針對沙灘活動訂定規範,確保來此遊客的安全。

(自由時報)
--
南澳神祕沙灘4死1失蹤 業者非法營業

「老天爺不公平,為什麼要這樣折磨我們!」宜蘭「神祕沙灘」前天連傳兩起遊客沙灘車意外,五人被大浪捲入海裡,已撈獲四具屍體;其中魏姓婦人與十歲兒子遺體昨天尋獲,魏婦丈夫認屍時放聲哭喊「我什麼都沒了」,令人鼻酸。

五名落海者目前剩第一起事故落海的五十二歲何姓業者尚未尋獲;魏婦家屬怒罵業者非法營業,又沒給遊客穿救生衣及投保,實在不該,吳姓業者在場頻說「對不起」。

另外,距離神祕沙灘不遠的蘇澳鎮情人灣,前天也發生吳姓男子搶救落水女童不幸溺斃,昨天又有六十三歲陳姓婦人自行走入海裡被大海吞噬,現場有媒體目睹,但拋救生圈救人已來不及。

宜蘭南澳、蘇澳海域,兩天共八人落海,僅一人獲救。其中,神祕沙灘安全管理問題嚴重,除沙灘車違規營業奪命,昨天又有民眾爆料業者把廢棄農機改裝成五十人座大型拼裝車,載遊覽車客人馳騁沙灘,名為「海蝕洞專車」,團客每人收費三百元,一旦被捲入海,後果不堪設想。

前天下午三點多,何姓業者帶周姓夫婦駕沙灘車行駛神祕沙灘時,在海蝕洞附近連人帶車遭捲入海;約兩小時後,另名吳姓業者率遊客行駛神祕沙灘又發生浪捲沙灘車事件,四十歲魏姓婦人和同車兒子被捲入海失蹤。

周的遺體當晚尋獲,魏婦母子遺體昨天上午陸續被發現,周妻遺體昨天中午尋獲,何姓業者仍下落不明;何的妻兒昨天到神祕海灘招魂,期盼趕快尋獲遺體。

據調查,魏姓婦人在醫院工作,前天帶兒子與好友到神祕沙灘遊玩,返程途中連人帶車被大浪捲走;魏女的父母昨天見到愛女遺體眼淚潰堤。

魏母說,當天下午一點多還收到女兒訊息,看到戲水照片,她還提醒「七月半到了,不要玩水。」誰知道傍晚五點多就傳來溺水消息,白髮人送黑髮人,痛心「為什麼不聽話」。魏婦的丈夫則大喊「老天爺不公平」。

魏女弟弟質問吳姓沙灘車業者「有沒有立案?有沒有保險?為什麼下午三點多有人落海,還不趕快上岸?」。吳面對責備僅搖頭說「沒有」、「對不起」。業者說,魏女母子是預約行程,因行程短,沒保險,會負起後續責任。

神祕沙灘意外/遊客來了 法令卻沒跟上

蘇花改蘇澳到東澳段通車後,把都會區遊客帶入神祕之鄉;外地遊客活絡了海域遊憩設施,但法令規範卻跟不上,只能等業者違規營業釀出人命後,政府才頭痛醫頭,讓人憂心下一個未爆彈不知何時引爆。

蘭陽平原蜿蜒的東北角海岸,風光秀麗,位於南端的蘇澳鎮與南澳鄉有許多知名景點;蘇澳內埤「情人灣」、東澳「粉鳥林」、南澳「神祕沙灘」,以前都是當地人才知道的景點,保留原始大山大海風貌,也因為如此,交通便利後,遊客紛紛湧入大南澳地區賞景度假。

市區距離海岸很近,給了發展海上遊憩的絕佳條件,偏鄉小鎮頓時活絡觀光,各項與水域、海域有關的活動紛紛出籠。去年,海上獨木舟安全引起國人關注,絕大多數業者都是非法營業,直到媒體關注、縣府訂定「宜蘭縣政府管轄水域獨木舟活動注意事項」,安全上才有所規範。

這次,沙灘車非法營業載客釀出人命,原本稱無法可管、權責屬中央的宜蘭縣政府,昨天決定將比照國家風景區沙灘車活動注意事項,訂出屬於宜蘭的規範。

大南澳地區的水上活動,包括坐著大輪胎圈往下游漂流的漂漂河、驚險刺激的溯溪,很多業者都非法營業,縣府有必要全面盤點,建立各項遊憩活動的安全管理制度,一旦消費者有信心,才能讓大南澳地區的觀光活動可長可久。

納管沙灘車 宜縣將訂規範

宜蘭南澳神祕沙灘驚傳三車五人落海意外,經查遊客全都沒有穿救生衣,業者也未幫遊客投保,出人命後責任歸屬問題「三不管」。宜蘭縣政府昨天表示,國家風景區沙灘車有規範,地方沙灘車卻無「法」可管,決定自訂注意事項。

縣府工商旅遊處副處長池騰聯強調,未來將要求業者必須有營業登記、沙灘車出廠安全證明、遊客投保公共意外險,沙灘車遊客駕駛也必須具備重型機車駕照、所有騎乘者要戴安全帽及穿救生衣。

池騰聯表示,未來縣府畫定沙灘車遊憩區域,將禁止沙灘車進入腹地狹窄沙灘地段。

違規沙灘車三不管 驚爆50人座改裝車載客更扯

宜蘭南澳「神秘沙灘」發生沙灘車遊客溺水意外,3車5人被長浪捲入大海,經查業者不但沒幫遊客保險、遊客也沒有穿救生衣。今天更有民眾爆料,除沙灘車違規營業,更有業者把廢棄農機改裝成50人座大型拼裝車,可以載一整個遊覽車的客人馳騁沙灘,違規行徑更誇張,此輕型拼裝車搭載大批客人,一旦被捲入海,後果更不堪設想。

南澳鄉神秘沙灘有大大小小海蝕洞,風光秀麗,吸引很多外地遊客,昨天海象欠佳,當地定置漁網漁民曾勸阻沙灘車業者與遊客不要進入,但兩家業者都不聽勸。下午3點多長浪打來,第一家何姓業者與一對夫妻被捲入海,第二家吳姓業者帶著遊客暫時躲浪,5點多一行人車返回時,又有一對母女與騎乘的沙灘車被捲入海。

經查,昨天發生沙灘車意外的遊客,業者都沒有幫他們保險,遊客也沒有穿救生衣。據了解,遊客租乘一輛沙灘車每小時500元,有的業者直接讓遊客從大馬路騎到海邊,路上橫衝直撞險象環生,還曾經連人帶車掉到田裡。

當地民眾更驚爆,除了沙灘車違規載客,更誇張是有業者把廢棄農機改裝成可以載50人座的大型拼裝車,專載遊覽車團客,名為「海蝕洞專車」,向團客每人收費300元,假日經常可見載客進出神秘沙灘與海蝕洞,往返二個多小時。

民眾強調,違規改裝車不但違規情節比沙灘車更嚴重,其車體輕且載客人數更多,如果被大浪捲入海,後果更不堪設想。

記者連絡拼裝車業者表示,昨天因為神秘海灘出事,最近會先暫停一陣子,出發前都會看風浪,不會冒險。

南澳神秘海灘屬「觀音海岸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林務局羅東林管處表示,野生動物保育法僅規範開發利用須申請環境影評估,並沒有禁止人車進入的規定;縣政府表示,位於國家風景區的沙灘車才有管理規範,南澳神秘沙灘的確陷入「三不管」,提醒民眾注意自身安全。

(聯合報)
--
南澳神秘沙灘落海意外已釀4死 尚有1失蹤

宜蘭南澳神秘沙灘昨天發生兩起沙灘車落海意外,造成5人失蹤。經救難人員連日搜救後,已尋獲其中4人屍體,尚有何姓沙灘車業者失蹤,待有關單位繼續搜救。

有「神秘沙灘」美譽的南澳海灘,昨天下午接連傳出落海意外,先是何姓沙灘車業者與周姓男子和劉姓女子夫妻檔分別在騎乘沙灘車時,不幸遭突如其來的巨浪捲入海中。正當救難人員忙於搜救時,現場附近又傳出40歲魏姓女子和10歲兒子李姓男童也在騎乘沙灘車時,遭到同樣意外,共有5人落海失蹤。

宜蘭縣消防局特搜大隊副大隊長林明仁告訴中央社記者,救難人員在昨天晚上先在海上尋獲周男屍體,今天又分別尋獲魏女、李姓男童母子檔,還有劉女屍體。直到晚間6時30分為止,尚有何姓沙灘車業者失蹤。

神秘沙灘落海意外釀成4死1失蹤後,部分家屬在相關單位協助下,於傍晚搭乘沙灘車前往事發地點招魂。

海巡署第一岸巡隊長韋永光說,由於天色昏暗、海象不佳,岸巡人員及消防人員在晚上約6時30分已暫時撤離現場,待明天一早繼續搜救。

宜蘭縣消防局表示,南方澳內埤海灘昨天也發生遊客溺水案件,造成一死一傷。不料今天當地再傳有一名陳姓婦人落海,經消防員搶救後已經沒有生命徵象,送醫不治。

據了解,當時有記者正在內埤海灘拍攝相關新聞畫面,隨後突然拍到陳婦原本在海邊散步,但之後卻直接走向大浪來襲的海灘,甚至整個人就趴在海面上,任由大浪沖走。

(中央社)
--
紅衣婦投海 情人灣再添亡魂

宜蘭海邊接連掀起長浪,3波長浪造成7人落海,僅8歲洪姓女童被浪打上岸,幸運生還,警消及海巡單位陸海空搜救,從2日起至3日晚間已尋獲吳姓男子、周姓夫婦、魏姓母子等5人遺體,沒想到,昨近午時,宜蘭縣內埤海灘又傳陳姓婦人落海不治,死亡人數增至6人,目前仍在搜救何姓沙灘車教練。

張姓目擊者指出,當時看到63歲陳婦穿著紅衣在內埤海灘(又稱情人灣)漫步,以為只是遊客在踏浪,孰料卻忽然跳躍衝往海裡。驚駭不已的目擊者趕緊拿起岸上救生圈拋進大海,再對岸上民眾呼喊趕快報案,但還是救不回陳婦,警方初步調查,陳婦家住冬山鄉,原因有待調查。

救人溺斃 女友盼他自私

前天在內埤海灘,洪姓女童遭浪捲走,雖幸運生還,但吳姓男子為了救人而溺斃,其女友得知搶救無效,在醫院哭到幾乎昏厥,事後悲痛在臉書發文「我的英雄我寧願你自私一點,好好的在我身邊…」讓人看了鼻酸不捨。

亡羊補牢 沙灘車擬列管

而在宜蘭縣南端的「神祕沙灘」傳出騎乘沙灘車的周姓夫婦、魏姓母子遭浪捲走,帶領周姓夫婦的沙灘車教練何姓男子也同遭浪噬,周男前晚在外海被尋獲,周妻劉姓婦人昨尋獲,周姓夫婦家人在宜蘭縣立殯儀館等候相驗時,難掩悲傷情緒哽咽低泣。

至於魏姓婦人與其子李姓男童昨也在外海發現遺體,家屬低調拒絕採訪。

宜蘭縣消防局指出,情人灣屬於陡降型海灘,出海10公尺後,外海就有深長的暗溝,最深達上百公尺,此地形易造成反捲流,只要長浪一來,很容易將人捲到外海,近年來已發生多起不幸意外,消防局及岸巡人員將不定時派員巡邏宣導,確保民眾生命安全。

此外,由於神祕沙灘5人落海都與沙灘車有關,宜蘭縣政府指出,神祕沙灘的2家沙灘車業者並沒有做商號或公司登記,沙灘車管理散落在各法令的相關規定中,縣府將參考交通部觀光局「國家風景區沙灘車活動注意事項」,研訂沙灘車活動注意事項,以提供經營業者遵循方向,確保遊客安全。

(中國時報)
--
墾丁迪迪小吃月底熄燈 觀光雪崩 3大名店剩1家苦撐

觀光客遞減的屏東墾丁再傳壞消息!繼去年元老級金灘PUB結束營業後,有24年歷史的南洋異國料理「迪迪小吃」也將在月底收攤,面對老店陸續收攤,讓人憂心墾丁前景不再,學者建議應打造觀光友善空間,包括交通、住宿與行程都要符合觀光客胃口。

屏東墾丁旅遊人次逐年遞減,今年至7月為止也比去年同期少45萬人次,還屢傳爭議,去年12月傳出一盤滷味要價920元,引發網友批評;今年4月傳出2碗外觀相同乾麵不同價,造成形象受損,「墾丁化」變成觀光雪崩及消費太貴代名詞,現在連老店都撐不住。

帶動墾丁南洋風潮
被稱為墾丁大街3大名店之一的南洋異國料理「迪迪小吃」近日貼出公告,「9月30日為最後營業日,謝謝!後會有期!」業者強調,大環境是因素之一,還有身體狀況不堪負荷,才決定休息1至2年再回墾丁,也會持續研發新菜色。
迪迪小吃1994年在墾丁大街開業,後來從大街上搬遷至大灣路,12年前又遷到墾丁大街文化巷內,名菜有蝦醬炒飯、特製炸雞、泰式酸辣魚,帶動墾丁南洋風味餐廳風潮。
該店經營者易迪迪和二姊易鳳玲是祖籍廣東的汶萊華僑,兩人遺傳母親的廚藝,連南洋菜中重要的酸醬、甜醬也自行醃製,在墾丁人氣指數非常高。迪迪早期經營「二不一限」,不接受刷卡、不提供白開水,限制用餐時間1小時,「連開水也要錢」,網友評價兩極,有人指「迪迪充滿了墾丁旅遊的回憶」,但也有人稱「跟三年前差真多,以前好吃到靠北,現在剩靠北!」
一名常客說,該店雖以南洋料理起家,但饕客都知道,重乳酪起司蛋糕更是一絕,濃郁起司讓人一口上癮。

饕客不捨南下光顧
《蘋果》昨晚到迪迪小吃,雖是平常日,客人仍絡繹不絕。易鳳玲仍是忙著招呼客人,對歇業原因,她強調是身體因素。顧客李小姐說,到墾丁必吃泰式酸辣魚,得知要停業,立馬從屏東市區來吃招牌菜。
迪迪小吃、金攤PUB和AMY’S CUCINA曾被封為墾丁大街3大名店。其中曾引領墾丁大街PUB風潮的金灘,去年10月悄悄收攤,創店元老何國仲回憶說,1994年墾丁人潮仍少,當時藝人最愛到墾丁度假,無奈近幾年無力經營。
已營業20多年AMY’S CUCINA周姓業者說,墾丁從當年400萬旅遊人數攀升至800多萬,如今旅客跌回當年,餐飲旅宿供給量卻是當年1倍以上,讓老店都少了一半以上,只是「多少青春歲月都奉獻了」,還是會選擇撐下去,畢竟還有十多名員工的家庭要顧。
義守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副教授趙仁方認為,墾丁人潮驟降主要是國際觀光客不足,這是台灣整體問題,但陸客不來之後,也給台灣思考機會。下一波墾丁的客人是哪些國家?要從遊客觀點思考,打造觀光友善空間,包括交通、住宿與行程都要符合對方需要。

迪迪小吃 月底停業
開業:1994年在墾丁大街開業,後來搬到文化巷內
名菜:蝦醬炒飯、特製炸雞、媽媽乾炒河粉、泰式酸辣魚等菜色
特色:知名南洋菜餐廳,與去年歇業的PUB金灘、AMY^]S CUCINA被當地人稱為墾丁大街三大名店
價位:220元至410元間

暑假住宿僅1/4「誰維持得下去」

墾丁慘遭觀光大海嘯,遊客人數下滑,不僅餐飲業受影響,去年11月起陸續傳出老字號沐夏墾丁會館、快樂熊貓集團、車城泊逸飯店、月牙泉Villa渡假村也都吹熄燈號。南台灣觀光聯盟總召林富男認為,經濟下滑、觀光客減少都是原因,觀光再繼續惡化下去,停業的業者會越來越多。

林富男是墾丁天鵝湖湖畔別墅飯店總裁,他說,今年7、8兩月住宿率僅25%,營業額沒前年的三分之一,「如果情況繼續惡化,誰還能維持得下去?」
林富男認為,要提振墾丁觀光,首要解決交通,籲請中央核定恆春機場為國際機場,吸引東南亞與亞太地區包機直航的觀光客。
墾丁福華飯店則僅下滑1成,推估是今年暑假祭出6折促銷策略奏效,加上積極開發歐美國際觀光,並接待國際踩線團與知名部落客,國外訂房網站與平台也提供優惠。

墾丁福華指出,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雖招攬東南亞觀光客,但消費力不若歐美和台灣觀光客高,國旅客人仍為主力,在官網和旅展提供促銷,像即日至10月底,就推出2至4人成行住宿1晚,每房房價4400+10%起,加贈水上樂園門票,且續住平日第二晚只要2999元。

今年遊客 較4年前少8成

墾丁旅遊人次近年猶如雪崩式下滑後,旅遊人次逐年遞減,墾管處今年統計各區旅遊人次至7月底,旅遊人次約211萬,比去年同期少45萬,又屢傳旅宿、餐廳業者收攤,恐怕就要面臨20年來的觀光大海嘯。

根據墾丁國家公園風景區旅遊人次統計,墾丁地區從全盛時期2014年的837萬旅遊人次,到今年統計至7月僅211萬人次,還不及全盛時期的四分之一,如何翻轉「墾丁就是貴」觀光客不來的困境,縣府及當地業者都相繼出手搶救。
屏東縣觀光發展協會理事長郭子義指出,因為國人旅遊習慣的改變,近年較偏好安排長假出國旅遊,競爭對手從區域性變成鄰近國家,協會也不斷奔走泰國、新加坡、日本等國家,將屏東旅遊資訊放置於當地巴士、計程車上,行銷開闢新客源。

屏東縣政府發言人黃建嘉表示,縣府除了不定期透過消保官稽查墾丁地區消費外,要讓遊客認識「印象外的墾丁」。
黃建嘉說,目前規劃的踩線團將會從生態保育、文化探索、深度旅遊3大方向,讓旅客認識不同風貌的墾丁,以拉抬墾丁人氣。

LA02_008.jpg (640×259)

(蘋果日報)
--
墾丁真的蕭條了?大街名店 「迪迪小吃」月底熄燈

面臨20年來最嚴重蕭條的墾丁,暑假結束後先傳出大街攤商決定收攤止血,營業20多年被稱墾丁三大名店之一的「迪迪小吃」,突然貼出月底停業公告,引發民眾議論。不過業者回應大環境不好是原因之一,主要還是身體健康狀況不堪負荷,未來還是會再回墾丁。

過去被形容是金雞母的墾丁大街商圈,受到國旅市場萎縮和消費爭議事件影響,人氣大不如前,全盛時期大街約有400個攤商,今年暑假攤商剩一半多,多半在苦撐, 暑假結束後部分攤商決定收攤止血, 部分想等大陸「十一長假」檔期後再收,還有餐飲旅宿業者考慮在年底租約到期認賠出場。

不料,屹立超過20年的指標餐廳「迪迪小吃」,這幾天卻在店門口貼出停業公告,宣布「經整體評估與內部調整,9月30日為最後營業日,感謝所有顧客長久以來的支持與關愛,謝謝!後會有期!」消息一出引起各界討論。

當地民眾說,墾丁大街共有三大名店,包含去年歇業的元老級PUB金灘,還有宣布月底停業的迪迪小吃,只剩下AMY'S CUCINA還在苦撐,真的沒想到衰退這麼快。

迪迪小吃也針對外界傳言進行回應,業者表示,大環境不好只是因素之一,強調是身體健康狀況不佳才會選擇在適當的時間休息,預計一、兩年過後恢復健康,還是會在回到墾丁。

根據墾管處統計,去年遊客人次430萬,與2014年高峰837萬人次相比形同腰斬,也較前年減少41萬人次,今年上半年又較去年同期少21萬人。

有當地餐廳業者說,前年生意算是還好,但去年扣掉人事成本勉強小賠,但今年年初員工薪資差點付不出來,經營壓力越來越大,關店的情況相信未來只會更多。

(聯合報)
--
專機載楊偉中遺體回台 估須千萬

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委員楊偉中日前不幸在庫克群島溺斃,楊妻陳以真和女兒目前還在紐西蘭,外傳陳以真盼以專機將楊偉中遺體帶回台灣,相關交涉與程序處理仍需時間。國內航空業者估計,若用專機運送,費用起碼近千萬元。

楊偉中上月30日在太平洋庫克群島泛舟為救愛女溺斃,陳以真的好友、嘉市議員張秀華等人,近日紛傳訊息安慰陳以真,陳前天回覆:「我現在的要務就是全力帶偉中回家」,也提到「台灣外交人員已到,交涉與程序可能還要很多天」。
陳家的友人表示,陳以真父母陳鏡堯夫婦上月底在歐洲旅遊,獲知女婿噩耗,他們改變行程飛往紐西蘭,也透過親友找師父前往庫克島,要將楊偉中靈魂引渡回台。至於後事,陳以真說,女兒想帶「爸爸回嘉義」,但考量婆婆年事已高又長住北部,會尊重婆家決定。

航空業人士透露,空運遺體須先取得當地公證的死亡證明,再透過當地殯儀單位取得報關證明;檢疫通過後,將遺體置於航空運送用的特製棺木,最後才能經由客機貨艙運回台。
航空業者說,若用專機運送,費用起碼近千萬,一般不會用專機,遺體會以客貨兩用機運送,或放置在客機貨艙。2008年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遺體,就是長榮班機從美國運送回台;2011年考試院長關中女兒關雲娣遺體,則由華航從中國運回,皆使用一般客機貨艙。

(蘋果日報)
--
社會觀感差 葉世文假釋駁回

內政部營建署前署長葉世文在遠雄合宜宅案收賄,判刑確定,目前在花蓮自強外役監服刑;他報請假釋初審通過,但矯正署複審認為,高階文官涉貪的社會觀感差,昨天駁回葉的假釋案。

葉世文四年多前就羈押禁見,今年七十歲的他,在監期間多次以身體欠佳等理由爭取具保停押,但未如願。行賄他的遠雄集團創辦人趙藤雄,從否認犯罪到改口認罪,早獲判緩刑。

(聯合報)
--
已和解 邱俊榮偷拍案撤告

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前副主委邱俊榮,今年七月在台北捷運涉嫌偷拍女子大腿,挨告妨害秘密罪;雙方事後和解,因妨害秘密罪屬告訴乃論罪,陳女撤告,台北地檢署昨天處分不起訴。

邱俊榮二○一七年由台經院副院長轉任政務副主委,主要督導經濟、產業、國發基金等業務,原本前途看好,爆發偷拍案後丟官。

邱俊榮應訊時稱,因為近視很深,不小心按到連拍模式,才會拍數十張照片;但陳女認為畫面不同角度拍攝,是刻意偷拍。

和解了!國發會前副主委邱俊榮遭控拍女大腿獲不起訴

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前副主委邱俊榮,今年7月遭指控在捷運西門站偷拍女子大腿,事後另遭陳姓受害女子控告妨害秘密;邱辯稱當時以手機聯繫朋友,不慎失手拍到該名女性背影,對於造成誤會和傷害深感歉意;由於妨害秘密罪屬告訴乃論罪,台北地檢署考量雙方已和解撤告,今將邱不起訴。

邱俊榮遭民眾爆料,今年7月7日下午4點多,在西門捷運站偷拍女生照片,當場被逮後被要求刪除照片。消息曝光後,邱透過國發會發佈道歉聲明,表示是以手機聯繫朋友時,不慎失手拍到該位女士的背影,造成誤會及傷害,已立即致歉並刪除照片。

依據「爆料公社」上的貼文及影片,邱俊榮在被拍女士和民眾的圍觀下,將手機裡多張照片一一勾選刪除,口中也頻頻說著「不好意思」。

邱當場刪除約30多張照片,雙方各自離去。陳女當下未報案,但該段蒐證影片事後被PO上臉書社團,PO聞者發文稱要提醒大家注意此人;影片曝光後,網友認出偷拍者是時任國發會副主委的邱俊榮;陳女事後則在洪姓男友陪同下報案提告。

(聯合報)
--
偷拍女大腿和解 邱俊榮不起訴

國家發展委員會前副主委邱俊榮被控7月間在台北捷運西門站偷拍女子大腿,涉嫌妨害祕密罪;邱雖聲稱不慎失手拍到女子背影,對造成誤會和傷害深感歉意,仍被函送偵辦;由於事後雙方和解,告訴人撤告,台北地檢署昨將邱不起訴。

已婚的邱俊榮擁台大博士高學歷,在太陽花學運樹立「反服貿悍將」地位,為民進黨財經智囊、反中派學者,曾任台灣經濟研究院副院長、中央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去年9月接任國發會副主委,因該偷拍事件請辭獲准。

7月7日下午4點多,22歲陳女在西門站內的提款機領錢,經民眾告知有陌生男子拿手機偷拍;陳在目擊者陪同及指認下攔住邱男並要求刪除照片,目擊者則在旁錄影蒐證,邱共刪除30多張照片,事後各自離去。

蒐證影片事後被PO上臉書社團,網友認出偷拍者竟是時任國發會副主委的邱俊榮;陳女在洪姓男友陪同下提告,邱則聲明澄清,當天在捷運站以手機聯繫朋友時,不慎失手拍到該位女士背影,但已立即致歉並刪照片。

事實上,偷拍要拍到「身體隱私部位」才會形成妨害祕密罪,邱只拍大腿不易構成妨害祕密罪,但因妨害祕密罪為告訴乃論,北檢偵查期間,告訴人與邱和解而撤告,因此邱獲不起訴。

(中國時報)
--
分級醫療上路兩個月 減診效應浮現

健保署力推分級醫療,七月起區域級以上醫院每年門診減量百分之二,超過不予給付;推動兩個月效果逐漸浮現,部分醫院以減診、限制掛號或調漲掛號費因應,但患者質疑減診影響就醫權利。

日前南部大雨,某私立醫學中心以往颱風天也照常看診,這次卻因雨停診,院方人員私下表示「反正多做多賠」,但病人沒藥了,找不到醫師看病,質疑「雨天醫師不看病,怎麼辦?」

家住南部但在北市上班的林先生表示,周六帶老母親回診是假日必做功課,若老媽看診的醫學中心取消周六門診,他勢必得在平日請假回家,萬一工作忙碌走不開,就得請老媽自己看門診,想到就覺得放心不下。

在台北上班的「小惠」因免疫疾病固定看夜診,每月至少需回診一次,她表示,看夜診可不用請假,雖說為了健康請假看診是應該的,但擔心請假次數多影響飯碗。

健保署設定區域醫院及醫學中心,五年內每年門診量減少百分之十,否則不給付相關健保費。為減少門診量,多家醫院調漲掛號費以價制量,北市新光醫院除調整夜診及周六門診掛號費外,並自九月起,暫停周五夜診。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暫停周五夜診,是為達到門診量年減百分之二目標,未來不排除再減少其他時段夜診。

成大醫院七月起,就全面停止周六門診,成大醫務祕書趙庭興表示,關診是為落實醫療分級。同樣是醫學中心、經常被病患擠爆的奇美醫院,之前曾表示不會跟進關診,現也考慮周六門診是否要持續。

除了關診、減診等措施外,還有醫院希望「降級」,例如台南市郭綜合醫院就申請從區域教學醫院降級評鑑改為地區醫院。院方表示,降級除考量門診減量,另一主要原因是健保對地區醫院的門診給付較好。

有些醫院雖未調高掛號費和減診,但開始限制掛號。一位醫學中心醫師表示,過去院方訂定個別醫師的「限掛量」,但若有患者沒來還能加掛,最近都取消,應與門診減量有關。

台北榮總醫企部主任李偉強說,公家醫院門診量年減百分之二「很難但並非作不到」;以周六關診為例,北榮曾評估,一般診所不一定開門,病人可能往急診跑,最後決定維持上午門診,但下午一點結束不再加診。

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不論限掛或調漲掛號費,都是落實分級醫療的策略之一,尊重各醫院作法,目標是平衡醫療生態,也可給民眾更好的醫療品質。

怎能選擇病人…醫院拚減診 醫師兩難

衛福部健保署要求區域級以上醫院門診減量百分之二,看似簡單的算術習題,但如何落實,考驗醫院和醫師的智慧。

如何達成健保署要求,許多醫院先試算。台北榮總副院長陳適安表示,以北榮為例,門診量減少百分之二,每季需減診一萬兩千人,平均每個月要四千人。北榮每天開診二百個診次,以每月看診廿天計,每天要減少患者二百人,平均每診一人。

每診減少一人,看似不難達成,但許多民眾就是相信醫學中心。台大醫院發言人王亭貴表示,很多病人就是相信台大的醫療技術而來,不可能硬性要求他們離開,「實在兩難」。

病患老遠來,怎能請人回去

身為復健科醫師的王亭貴舉例,病人病況如果穩定,會建議轉診復健,但一、兩個月會請他回診一次,但如果狀況進步,就繼續在基層診所復健,如果病況不穩或惡化,就請他回台大繼續看診,「我們不是要放棄病人,而是希望病人得到更全面的照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主任王署君是頭痛醫學領域權威,每診人數破百是家常便飯。不少病人專程遠道而來。他說,醫院不能選擇病人,也不可能叫病人不來,特別是大老遠跑來看病的民眾,開口叫他們回去,「病人心裡一定會覺得不舒服」。

頭痛是輕症?有時卻是腦瘤

他採取的作法是,先向病情穩定的老病人開口,詢問要不要轉回社區診所或榮總體系分院,以免舟車勞頓。但對初診患者,他認為還是要多看幾次才能排除是否為輕症,例如頭痛有時是感冒,有時卻發現腦部腫瘤,不可輕忽。

一名醫院高層表示,門診未減量將扣健保費,「但許多醫院現在不知道會被扣得多痛」,且許多醫師暑假休診出國,本季門診量原本少,下一季或明年可更明顯看出醫院因應。

減診2% 醫院開始減診、限掛和漲掛號費

衛福部健保署宣布從今年7月起,區域級以上的大型醫院,每年門診量減診2%,五年必須減10%,未達標醫院將不給付相關健保費。各醫院為了達標,開始「減夜診、假日診」或「調漲掛號費」,甚至限制掛號,有些則直接派院內醫師到基層醫院駐診。

亞東醫院從今年5月起調漲掛號費用,漲幅從原本的100元漲價到150元,亞東醫院回應,今年三月初反映物價,先從夜診、假日診,急診的掛號費開始調漲,直到五月才連一般門診也一併調漲。

減診2%,亞東醫院表示,最直接因應的政策是找出院內高診量醫師,每個月派五十名,直接進駐基層診所,目前至少支援超過十多家診所,每個月執勤超過兩百診,吸引亞東醫院的患者轉到診所看診,降低亞東醫院的門診量。

馬偕醫院副院長兼發言人張文瀚表示,目前馬偕醫院仍在觀望中,部分醫院採取減診以及漲掛號費,尚不跟進,不過現行已有相關的配套措施,但尚未施行,將先瞭解其他醫院執行後的效果後,再考慮如何執行,而馬偕將會以病人為優先的作法,符合健保署的規範。

一位不願具名的醫師表示,近期院內已經開始縮減門診量。過去,院內針對不同醫師的門診量進行評估,訂定個別醫師的「限掛量」,防堵明星醫師大量收治患者,限掛最大額度為一百人。但過去若有患者臨時沒辦法來,其他患者可以加掛,讓門診量維持在最高一百人,但是近期已取消加掛,此舉也被視為減門診量的措施之一。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副院長蔡淑暖表示,北醫附醫為配合健保署政策,已著手強化分級轉診作業,包括創新應用區塊鏈的技術,導入轉診的服務,申請區塊鏈的民眾透過APP可即時取得完整病歷摘要、檢查影像等就醫及健檢資訊,更能授權給其他醫院醫師瀏覽,轉診無須返院申請病歷,大幅提升轉診精準度及便利性,希望藉此提高民眾轉診的意願。

減診2% 醫學中心龍頭醫院:實在兩難

推動分級醫療,健保署要求區域醫院以上的醫院,七月起減診2%,國內醫學中心龍頭、台大醫院表示,會努力配合政策,但很多病人是相信台大的醫療技術而自行跑來台大,不可能硬性要求他們離開,「實在兩難」,但台大會採取一些措施配合健保署政策,也希望健保署能夠有更完整配套,讓醫學中心不會這麼為難。

台大醫院發言人王亭貴指出,目前台大採取的策略包括與周邊基層診所、北市聯醫組成醫療網,垂直整合醫療資源,包括將重症病人轉入台大,台大也會將輕症或病況穩定的病人下轉至診所或聯醫,「當然不是強制要求病人離開,而是告訴他們,在住家附近就近就醫,會得到更妥適的醫療照顧」。

身為復健科醫師的王亭貴舉例,自己的病人病況如穩定,就會建議轉至其他地方復健,但是一、兩個月會請他回診一次,如果狀況有進步,就繼續在基層診所復健,如果病況不穩或惡化,就會收回繼續看診,「我們不是要放棄病人,而是希望病人得到更全面的照護」。

王亭貴強調,台大的做法是以病人為中心為優先考量,台大向來病人數多,但不是要衝業績,醫護人員也需要空出時間照顧重症患者,若總是被常規的病人綁住,也無法挪出時間心力照顧重症,也希望病人能夠體諒、理解分級醫療的重要性,輕症就近找診所看診,若有需求再轉至醫學中心。

老病號轉診又回流 醫療分級難落實

醫師指出,許多慢性病的老病號轉診後仍回流;分級醫療要成功,必須輔導基層醫療品質提升,讓民眾對社區醫療院所有信心,同時要再教育改變民眾就醫習慣。

家住台北市的李先生日前投書媒體,指住家就在醫學中心附近,年逾八十的他一直都在此看診,多年來高血壓控制很穩定,擔心年老力衰之後,加上分級醫療,日後不能就近去醫學中心看病。

他說,病歷都在這家醫院,醫師也很清楚他的病情,且從家裡走過兩條巷子就到了,如果去診所,一方面不知該去那間診所,另一方面距離一定比較遠。

台北榮總醫企部主任李偉強坦言,勸導老病患轉往基層診所,的確會有前述的困擾,但最讓醫護人員頭痛的是,部分病人轉診後,還是會再回來醫學中心看診,要說服這類病人,困難度很高。

李偉強指出,很多慢性病的老病號,在醫學中心看病一看數十年,要改變就醫習慣不容易。他認為,執行分級醫療根本之道,還是要輔導基層醫療品質提升,讓民眾對社區醫療院所有信心,否則光靠大醫院的努力,效果一樣打折扣。

針對醫界反映,健保署長李伯璋指出,教育民眾很重要,下階段目標是將分級醫療、健康存摺等觀念編成國小六年級課文,已有出版社將全民健保觀念編成課文,只要通過課程委員會審核,最快明年小六生就能讀得到,讓分級醫療概念從小生根。

但他認為,最能做好民眾教育的,還是第一線為民眾看診的醫師,若病人的堅持與醫師專業判斷不同,只有仰賴醫師加強溝通,「辛苦還是要拜託」。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則建議,避免醫療資源浪費,民眾適度部分負擔是可考慮的方向。

轉診祭誘因 「省錢還可優先住院」

為達成健保署分級醫療目標,有醫學中心採取醫院進駐合作診所看診的作法,北榮則採轉診民眾可優先住院,希望逐步打破民眾對大醫院、 名醫的迷思。

健保署長李伯璋說,健保署以增加點值方式,鼓勵醫師雙向轉診,基層醫療院所每上轉一名病人,增加二百五十點點值、大醫院醫師每下轉一名病患,增加五百點的點值。

台北榮總七年前推動「榮雁計畫」,陸續與附近二五一家社區院所合作,民眾經轉診到台北榮總就醫,可優先住院,門診部分負擔也可省下二百五十元。

台北榮總醫企部主任李偉強表示,榮雁計畫推行後,上轉人次由前年約一千人,上升至今年九月已二千人次。這些由社區醫療院所上轉的患者,除非病情嚴重需住院,多數確診輕症或病情穩定後,都會下轉回社區。

亞東醫院則是每月派出五十名高門診量的醫師,直接進駐到支援的十多家基層診所看診,每個月執勤超過兩百診,吸引亞東醫院的患者轉到診所看診,以降低門診量。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則是將區塊鏈技術導入轉診服務,副院長蔡淑暖表示,民眾透過App可即時取得完整病歷摘要、檢查影像等就醫及健檢資訊,授權給其他醫院醫師瀏覽,希望提高民眾轉診意願。

中壢天晟醫院為區域醫院,院長蔡芳生表示,除了基層診所建立夥伴關係,也透過醫養合一,滿足民眾醫療與長照的需求。

健保署中區業務組統計,中部五家醫學中心透過與一千一百卅三家基層院所策略聯盟,單是上月共下轉二千零十九人。

台中榮總醫務企管部副主任傅彬桂指出,推動雙向轉診最重要是建立「照護模組」,讓患者找到信任醫師,不用在大醫院候診,一樣可得到大醫院等級的照護,是分級轉診能否成功的關鍵。

確保就醫權…醫改會促公布轉診數據

因應健保署要求門診減量,部分醫院以減診和限掛、調漲掛號費因應,病患反映影響就醫權益。醫改基金會執行長朱顯光指出,區域級以上醫院不應成為「門診量販店」,建議健保署定期公布各醫院轉診結果,確認重症患者就醫不受影響。

健保署長李伯璋指出,健保署正統計七、八月的分級醫療相關資料,預定十月下旬全面檢討,會採納醫改會的建議定期公布。

朱顯光指出,醫改會曾分析民國一○三年資料,發現醫學中心平均每百位門診病患中,有十四點五位是基層就能處理的輕症,但這是平均值,許多醫學中心門診輕症比率高於此數,有的甚至接近二成,表示門診中每五位就有一位是基層就可處理的初級照護病人。

他認為,要評估分級醫療是否成功,必須確認由大醫院轉出或勸退的患者是一般輕症患者,或是病情穩定,可在基層診所追蹤的慢性病患。如果重症患者掛不到號,或是必須一大早去醫院排隊搶號碼,就不符合分級醫療的精神。

為免除病患的疑慮,他建議健保署應定期公布各醫院轉診結果,讓外界了解重症患者的權益是否有受影響。

李伯璋回應,他相信「醫師不會故意把重症病人轉出去」,目前採取電子轉診,相關資料都有紀錄,健保署也會追蹤各醫院「是否玩真的」。

減診2% 這位名醫只好這樣做

今年七月起,健保署要求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門診一年減量百分之二,效應陸續浮現。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主任王署君是頭痛醫學領域權威,每診患者人數破百是家常便飯。不少病人從其他縣市遠道而來,就是為了看他的診,解決頭痛問題。

王署君受訪說,門診減量2%,等於一百人要請二名輕症或病情穩定患者下轉至合作的社區醫療院所。但醫院不能選擇病人,不可能叫病人不能來

王署君指出,特別是大老遠跑一趟來看病的民眾,開口叫他們回去社區看病,「心裡一定會覺得不舒服。」他的做法是只向病情穩定的老病人開口,詢問要不要轉回家附近的社區診所看病,若不放心診所,就轉介至榮總體系的分院。

另也有病人會認定「就是你了」,認為選到哪一位醫師看病是緣分,突然要改變就醫習慣,對他們來說反而不方便。

王署君認為,首次掛門診的病人,還是要多看幾次才能排除是否為輕症。例如頭痛病人,有時真的是感冒造成,但有時檢查卻會發現腦部腫瘤,不可輕忽。

(聯合報)
--
能待滿1年 企業就偷笑了 首份工作穩定度 男高於女

企業徵才,最希望找到穩定性高的員工。據勞動部最新調查,過去5年大專以上學歷的社會新鮮人,大約4成5曾在畢業後1年內換過工作,而男性稍微比女性穩定,換工作比率減少7個百分點;這也代表,男性社會新鮮人對第一份工作的黏著度,比女性略高。

勞動部彙整過去5年大專以上學歷社會新鮮人,畢業1年後就業情況,發現70.9萬人在畢業後第一年就找到工作,且1年內都不曾換過工作的比率有55.11%。以學歷分析,碩士的社會新鮮人最穩定,有超過6成的人在工作畢業後1年不曾換過工作,而大學最不穩定,不曾換工作的比率最低、為53.53%。

以性別來看,男性社會新鮮人大多因為兵役問題,在畢業後首年投入職場的人數僅23.4萬人,其中在這1年間不曾換過工作的占59.48%,而在40.52%曾換過工作的人中,平均做過2.66個工作(含目前工作)。

女性新鮮人在畢業首年投入職場人數較高,有47.5萬人,人數是男性的兩倍,但不曾換過工作比率僅52.95%,較男性減少7個百分點,而在47.05%曾換過工作的人,平均做過2.7個工作,也比男性略高。

人力銀行業者、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解釋,其實這跟台灣男、女一開始在大專求學時,選擇科系差異有關,男性多選擇理工科,從事科技業人數較多、波動相對較低;而女性多選擇文組,選擇進入服務業比例高,而服務業流動率較高,間接影響男、女的工作穩定度。

楊宗斌分析,社會新鮮人離職原因,主要以「薪資跟工作量不成正比」高達4成最多,其他原因還包括學不到東西、工作壓力大、以及工作內容跟想像不符。

楊宗斌指出,yes123之前調查發現,今年新鮮人對一份工作,至少想做16.2個月,等於先累積「一年半」左右工作經歷,但從企業端來看,卻不是這麼一回事。過去企業人資、用人主管都認為,一份工作要做滿3年才能代表是穩定的工作記錄,但現在只要在應徵履歷上看到「滿1年」,企業就認可這工作記錄,對新鮮人任職期望值下修,預期超過一半新鮮人,待不到3個月。

(中國時報)
--
首份工作黏著度 男比女高

企業徵才,最希望找到穩定性高的員工。據勞動部最新調查,過去5年大專以上學歷的社會新鮮人,大約4成5曾在畢業後1年內換過工作,男性稍微比女性穩定,換工作比率減少7個百分點。這意味著男性社會新鮮人對第一份工作的黏著度,比女性略高。

勞動部彙整過去5年大專以上學歷社會新鮮人,畢業1年後就業情況,發現70.9萬人在畢業後第一年就找到工作,且1年內不曾換工作的比率有55.11%。以學歷分析,碩士的社會新鮮人最穩定,有超過6成的人在工作畢業後1年不曾換過工作,而大學最不穩定,不曾換工作的比率最低、為53.53%。

以性別來看,男性社會新鮮人大多因為兵役問題,畢業後首年投入職場的人數僅23.4萬人,其中在這1年間不曾換過工作的占59.48%;而在40.52%曾換過工作的人中,平均做過2.66個工作(含目前工作)。

女性在畢業首年投入職場有47.5萬人,是男性的兩倍,不曾換過工作比率僅52.95%,較男性少7個百分點;而在47.05%曾換過工作的人,平均做過2.7個工作。

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解釋,台灣男、女一開始在大專求學時,選擇科系差異有關,男性多選擇理工科,從事科技業人數較多、波動相對較低;而女性多選擇文組,選擇進入服務業比例高,服務業流動率較高。

至於社會新鮮人離職原因,主要以「薪資跟工作量不成正比」高達4成最多,其他原因還包括學不到東西、工作壓力大、以及工作內容跟想像不符。

yes123之前調查發現,今年新鮮人對一份工作,至少想做16.2個月,等於先累積「一年半」左右工作經歷,但從企業端來看,卻不是這麼一回事。過去企業人資、用人主管都認為,一份工作要做滿3年才能代表是穩定的工作記錄,現在只要「滿1年」,企業就認可這工作記錄,對新鮮人任職期望值下修,預期有超過一半的新鮮人,可能待不到3個月。

a05a00_t_05_02.jpg (656×312)

(工商時報)
--
電子票證龍頭不淡定了…… 悠遊卡數位付 第四季推出

LINE Pay一卡通帳戶來勢洶洶,各業者也緊盯進度,電子票證龍頭悠遊卡公司強調已經申請電子支付業務,將在第四季先推出可以在網路交易的「數位付」,也就是「數位悠遊卡」。

悠遊卡強調,董事會已經通過電子支付事業推動,將盡速完成各項經營計畫及必要的執照申請,未來將由經理部門籌組專案小組,制定事業經營計畫,逐年編列預算及打造專業團隊,啟動電子支付布局。

悠遊卡公司表示,身為國內最大的交通支付服務平台,投入電子支付的考量,是希望接軌科技,提供客戶更多元的支付工具選項。

悠遊卡公司去年底獲得金管會核准,成為全台第一家可網際網路交易的電子票證公司,第四季將推線上支付工具「數位付」,以實現悠遊卡支付線下、線上交易虛實整合的目標,讓持卡人支付交易更多元,其中逢甲大學已經首先表示意願,希望將悠遊卡的「數位付」結合校內「行動逢甲App」發展線上支付。

「數位付」預計首先可於台北市政府智慧支付平台Pay.Taipei繳交行政規費、在智冠科技旗下的My Card購買遊戲點數、於全家便利商店加值,第二階段將推出網路商店、網路點餐平台的支付。

悠遊卡公司表示,「數位付」補足了悠遊卡做為支付工具的最後一哩路「網路線上支付」,提供年輕族群、沒有信用卡的民眾一個便利的線上支付工具。

四大電子票證積極向外開拓,除悠遊卡、一卡通,icash背後有統一集團、遠鑫電子票證(HappyCash有錢卡)背後則是遠東集團。

(工商時報)

生活

小電扇充電竟爆炸 下架退貨

夏日炎炎,許多民眾喜歡隨手拿小電扇納涼,不過行政院消保處最新檢測發現,近9成小電扇品質或標示不合規定,其中1件透過網路平台向嘟嘟屋科技購得的HANDY FAN多功能便攜風扇,在進行鋰電池充電測試時,還出現短路,3分鐘內爆炸燃燒。業者表示,該批貨品透過網路向中國廠商購得,已下架並接受退貨。

25產品僅3件合格
消保處表示,這次共抽檢25件樣本,其中21件未以中文標示品名或原產地等,20件未標示廢電池請回收或未依法申報電池營業量等,品質檢測則有2件不合格,其中1件是在北市地下街加利利商行購得的SEMA摺疊迷你風扇,溫升測試時出現溫度過高情況,1件是透過網路在嘟嘟屋科技購得的HANDY FAN多功能便攜風扇,充電測試時出現短路,爆炸燃燒。2件售價均各約250元。
消保處說,這次調查僅3件完全符合規定,包含羅密歐充電隨身多功能風扇、一帆風順JOELY充電式USB風扇、SIMEI SM-812桌╱夾超涼風扇。整體不符規定產品比率達88%,且幾乎全是中國製造,已要求業者限期改善。
嘟嘟屋科技回應,接獲訊息後已將商品下架,並全面檢視賣場內其他風扇產品電池相關標章,已售出產品約3、40隻,會聯絡買家退貨。加利利商行說該商品已停賣,今會研商後續處理問題。

(蘋果日報)
--
中國製手持風扇 電池會爆炸

台灣酷夏炎熱,消保處針對內含二次鋰電池的手持風扇檢測,25件商品中有2件中國產製商品品質不良。其中「SEMA」廠牌風扇馬達絕緣不足,溫度升高恐釀危險;「HANDY FAN」廠牌風扇鋰電池充電,更在3分鐘內即起火、爆炸。標檢局表示,2件危險商品已下架、停售。

消保官張英美指出,二次鋰電池須經驗證登錄並取得安全標章,但若商品非應施檢驗商品,內含電池無須經過安全測試,成為管理一大盲點,且抽測僅3件電池有驗證標識、12件未驗證登錄。經濟部承諾配合修改規定。

(自由時報)
--
小風扇鋰電池藏危機 抽25件僅3件合格

夏季氣候炎熱,人手一隻小風扇,但小風扇所使用的鋰電池恐藏危機!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進行小風扇品質檢測查核,共抽測25件,只有3件完全符合規定!

消保處是針對品質檢測、商品標示、廢電池回收三部分進行商品檢測,3日公布檢測結果指出,這些受稽核的產品,有兩件產品沒有標示原產地,其餘23件全部來自中國大陸。

消保官張英美表示,現今隨處可見民眾使用手持充電式小風扇解熱,多以「可再充電的鋰電池」作為電源,若品質不良或使用不當,恐有引發爆炸之虞,消保處因此就市售小風扇及內含之鋰電池進行品質檢測及標示查核。查核於六、七月進行,在所抽測的25件樣品中,只有3件有完整標示。

標準檢驗局王副組長指出,針對品質檢測不符合的部分,2件不合格商品已通知相關業者下架回收。將來也會要求業者必須使用標準檢驗局檢驗合格的電池。經濟部中部辦公室洪淑美主任說,這次配合行政院消保處購入的市售鋰電池小風扇進行商品標示的檢測,其中有21件不合格,當中一件涉及標示不實的情形。其他件則是標示有欠缺,截至目前已改正的有一件,另一件是網路販售,業者已下架,其餘19件還在進行查驗中。

標準檢驗局除了輔導製造商、進口商落實商品正確標示外,也籲要請消費者在購買商品的時候,注意商品是不是符合商品標示的規定,千萬不要購買來路不明或標示不清的商品,保護自身的權益。

環保署趙組長表示,依照規定業者針對小風扇使用的鋰電池必須進行標示,包括回收標誌和廢電池回收字樣。在這25件查核的業者當中,有20件必須作輔導;其中1家業者已停業,另3家已於網頁停售,但製造商在中國,現仍持續在追查應該負責任的業者,其餘16件已完成輔導、登記和申報。

(台灣醒報)
--
今年7、8月共14颱 追平紀錄

每年七到九月是台灣颱風季,中央氣象局統計,今年西太平洋七、八月份颱風數量多達十四個,是一九五八年有紀錄以來最多,打平一九九四年紀錄。氣象局表示,今年副熱帶地區海溫特別高,是過去少見的情況;專家則指出,今年氣候異常,太平洋高壓位置偏北,配合海水溫度相對較高,颱風數量相對較多。

七到八月西北太平洋上共有十四個颱風生成,不過,其中只有颱風瑪莉亞通過台灣北方海面。氣象局表示,今年颱風數量打平一九九四年的紀錄,起因今年副熱帶地區海溫較高、南海大低壓帶維持時間較長,有利於颱風發展。

副熱帶地區海溫升高 也導致日本熱浪頻傳
氣象局表示,海水溫度高不僅導致西太平洋颱風多,東太平洋夏威夷的颶風也特別多。以七、八月來說,副熱帶地區海溫平均約廿八、廿九度,雖然只比往年高出一到兩度,但以海溫來說已經是非常大的變化,這也是為什麼日本今年夏天熱浪頻傳。

氣象專家彭啟明指出,今年氣候確實較為異常,太平洋高壓位置偏北,台灣長時間被季風低壓盤據,配合海水溫度相對較高,導致颱風數量多。

至於未來幾天的天氣,氣象局表示,今天僅中南部沿海地區清晨偶爾飄雨,其他地區多雲到晴,山區有午後雷陣雨。高溫方面,北部感受上較為悶熱,上看卅五、卅六度,其他各地約卅三到卅四度。週三到週五台灣附近水氣稍增,午後雷陣雨範圍則擴大到各地,不排除有較大雨勢。

週末預估有一道鋒面在北部海面,有機會往南靠近影響台灣,成為入秋第一道鋒面,北部、東半部的雲量會稍微增多,高溫也會稍降,約廿八到卅一度。

(自由時報)
--
颱風封島逾3年 基隆嶼最快月底開放

有「台灣龍珠」美譽的基隆嶼,三年多前因颱風毀損碼頭、航道而封島,市長林右昌昨天登島視察碼頭搶修工程,預估最快九月底開放登島觀光。

距離基隆市約六公里遠的基隆嶼,海拔一八九.三公尺,登頂步道兩側有豐富的原生種花卉,春、夏是野百合怒放,秋季有金花石蒜盛開;基隆市政府新聞科長謝志煌今年五月空拍基隆嶼並貼上臉書,有網友說形狀很像「鯊魚哥」,頗為吸睛。

(自由時報)
--
高雄鐵路地下化下月通車 新左營至屏東增7站

交長:全台鐵路電氣化109年完工

台鐵高雄鐵路地下化預計十月十四日通車,屆時新左營至屏東將增加七個車站,拉長高屏兩地通勤時間,台鐵因此增開區間快車,同時更新EMU500型電聯車設施。交通部長吳宏謀昨天主持高鐵新左營站轉乘台鐵至屏東優化列車首航儀式,同時預告全台鐵路路網電氣化將在一○九年全部完工。

台鐵為強化與高鐵的連結,以二點○五億元優化高鐵新左營站轉乘台鐵至屏東的服務,台鐵表示,這項針對高鐵新左營站轉乘至屏東的優化工程,屬於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總計優化六十輛EMU500型電聯車,包括車廂座位更新、增設多功能友善廁所、外觀彩繪塗裝等。

根據台鐵規劃,十月十四日起配合高雄鐵路地下化通車後,屏東來往新左營路線,中間會在高雄市中區增設七站,發揮台鐵捷運化功能;但來往屏東至新左營間的時間,則會從原來的四十分鐘增加至五十六分鐘,引起屏東通車族疑慮。

台鐵昨強調,受影響的只有區間車,區間快車會從原來的六列次增加至廿二列次,從新左營到屏東只停靠高雄、鳳山、九曲堂及屏東等站,行車只要卅二分鐘;自強號也會從五十一列次增加至五十八列次,莒光號維持廿列次,復興號因車廂老舊減三列次。十月十二日起改點後,來往新左營至屏東的班次會從一百六十二列次增加到一百八十四列次,希望可以提供旅客更便捷的服務。

昨天上午十時卅分完成優化的區間快車就停在屏東站,新穎的外觀立刻吸引許多民眾目光,台鐵並邀請一百五十位小朋友體驗試乘,看到明亮的車廂、彩繪的圖案,小朋友都說「火車變漂亮了!」縣府也與台鐵合作,在車廂上彩繪屏東在地元素,行銷二○一九台灣燈會在屏東。

吳宏謀與屏東縣長潘孟安特別上車體驗優化車廂,對於台鐵屏東站啟用後陸續發生漏水、動線設計不良等問題,每逢下雨總引來詬病,交通部允諾會逐一解決。

(聯合報)

政經

公投綁大選 3案1票匭

今年11月24日縣市長選舉公投綁大選,中選會原定1案1票匭,但因公投案爆增,中選會主委陳英鈐昨首度表示,年底公投若有9案,可能採取3案1票匭,每3個案一起開票,共分3個票匭,開票時,先開九合一選票,再開公投票,中選會預估開票時間可能超過午夜。

開完票估計超過午夜

九合一選舉預估每位選民會領到3~5張公職人員選票,其中6個直轄市和基隆市、新竹市、嘉義市等3個省轄市可領到市長、市議員、及里長共3張票;直轄市以外的縣轄市將領到縣長、縣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村里長共5張選票。此外,每人還將領取公投票,若以9案估計,最多每人可領14張選票。

5月前往南韓考察的陳英鈐說,南韓是將所有的公投案都投進一個票匭,然後再分類、集中開票,雖然有效率,但台灣民眾恐怕無法接受;另考量台灣票匭容量設計只有6000張,因此必需分開投,若以9案公投估計,就是分成3個票匭,每3案1個票匭,共分成3個票匭投票。

以成案順序區分票匭

陳英鈐解釋,每一個投開票所的選民不超過1500人,若超過,將分設投開票所,只有少數投開票所會超過1500人;假設公投有6成投票率,就有900張票,乘以9案就有8100票,若放進同一個票匭一定會滿出來,所以要分幾個票匭投票。

至於哪些公投案會放在一個票匭,陳英鈐說,應是以成案先後順序區分,例如國民黨第1案反公汙空投,在10月2日的委員會就會確定是否成案。

另外,由於公投量爆增、連署書份數也超過中選會原先估計,陳英鈐也向政院求援,希望以第2預備金支應相關開支。

陳英鈐表示,中選會原本估計的公投經費,都是以20案預估,動支1878萬,但相關經費只估計到查對完成。但現在的公投提案數共有37案,尤其在第2階段花費更凶,中選會原核報的郵費也是以35萬連署書估算,但現在動輒有50萬、60萬份連署書,原先的經費是低估了;另外,包括公投案影本要租中華郵政貨櫃存放,相關費用也要另外估算。

電視辯論逾4500萬元

陳英鈐表示,光第2階段,若每案成立,單1案就要辦5場電視發表或辯論會,每場費用至少100萬元,9案就有45場,要在30天內辦完,平均1天要辦1.5場,費用至少4500萬元,因此中選會也要跟民眾預告,選前1個月將是「早也公投、晚也公投」。

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表示,主計長朱澤民說,公投相關經費,中選會還沒有確定報上來,但只要有需求,政院都會同意以第2預備金支應。

b01a00_t_01_03.jpg (656×626)

大量抄寫清查 死人、字跡類似全刪除

中選會近日初步清點公投連署人名冊發現有大量抄寫,疑似有偽造情事。昨與跨部會討論獲致共識,中選會主委陳英鈐表示,會中決議公投案連署書有大量抄寫情事應予刪除、各戶所也要成立「大量抄寫判定小組」判定連署書是否為大量抄寫;另外,涉犯偽造連署的刑事告發,將由中選會統一處理。

中選會昨邀集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法務部調查局及各直轄市、縣市政府民政局處首長,就加強全國性公投查對程序及判斷原則等事項開會。主持會議的陳英鈐表示,與會高度共識,大量抄寫「此風不可長」,破壞民主根基,如果大量抄寫可行,少數人關起門來隨便抄一抄就可以成案,那1案動輒花費上億元,令人心痛,而且是作弊來的,所以決定依法勿枉勿縱,全面徹查。

中選會對於大量抄寫的判斷有4項原則,包括參酌連署前死亡、遷出國外、未曾住過、重複簽署、喪失國籍及名字不符或改身分證統一編號後仍寫原名或原編號等情事,併同考量;1冊內連續多張簽名字跡類似;1冊內連續多張筆跡墨色、濃淡相似;簽名外觀顯然可辨識為偽造。

對於判斷的公信力問題,陳英鈐說,相關行為是行政審查,不需要刑事鑑定、或筆跡鑑定專家,相信戶政人員都有專業判斷能力。雖然連署人姓名不同,但有些是同姓、或名字中有一個字相同,如果姓名中有大量相同筆跡,幾乎就可斷定就是大量抄寫。

(中國時報)

國際

採訪洛興雅遭緬判7年 路透記者:我毫不害怕

正值緬甸鎮壓洛興雅人被聯合國指為「種族清洗」、引發各界關注之際,緬甸法官昨以違反《公務秘密法》為由,重判兩名路透調查報導記者7年徒刑,引發各界撻伐,更被人權組織痛斥「離譜」。遭判刑記者仍堅持理念,表示自己「毫不害怕,相信司法、民主和自由」。
兩名緬甸籍路透記者分別是32歲的瓦隆(Wa Lone)和28歲喬索歐(Kyaw Soe Oo),去年12月他們在調查當局鎮壓若開邦洛興雅穆斯林事件時,被警方逮捕,羈押在仰光迄今。法官昨宣判時,稱兩人曾「多次企圖染指機密文件,並轉交他人,行徑與一般記者大不相同」。
法官宣判後,瓦隆被上銬並帶往囚車,仍說:「我毫不害怕。我沒做錯任何事。我相信司法、民主和自由。」喬索歐則與妻子相擁,直到被警方帶走,留下啜泣不止的妻子。

路透:開民主倒車
路透譴責這項判決是大開邁向民主的倒車,該社總編輯艾德勒發出聲明:「對於緬甸、路透記者瓦隆和喬索歐,以及世界各地的媒體而言,今天都是悲哀的一天。」
聯合國、歐盟,以及美國、加拿大和澳洲等國均聲援兩名記者,稱判決令人「失望」、「深感憂心」,並要求兩人盡快獲釋。人權觀察組織亞洲區副主任羅伯森則直斥判決「離譜」,「不只重創緬甸新聞自由,同時也透露緬甸軍方與政府有多麼畏懼真正民主體制所習以為常的調查新聞與批判性評論。」
兩名記者出庭作證時表示,他們是被兩名素未謀面的警察約在仰光一家餐廳,並被交付與他們調查報導相關的文件,不久後卻遭便衣警察逮捕。檢方指控,兩人取得機密的官方文件,違反《公務秘密法》。但兩人聲稱是因為報導而被盯上,並遭警方羅織入罪。喬索歐也說,自己在羈押時遭剝奪睡眠、強迫跪地數小時,還被迫戴上黑頭罩。
緬甸軍方去年8月起大肆鎮壓境內少數民族洛興雅人,屠殺、性侵、放火燒村等時有所聞,導致超過70萬名洛興雅人被迫逃到孟加拉,造成嚴重的人道危機,也讓緬甸政府實際領導人翁山蘇姬也成為眾矢之的。

(蘋果日報)
--
報導血洗羅興亞 緬甸重判2記者

緬甸仰光北區法院3日以企圖損害國家利益、違反「機密法」為由,重判《路透》當地記者瓦隆(Wa Lone,右)和喬索歐(Kyaw Soe Oo,左)7年徒刑;他們因報導緬甸政府軍血腥鎮壓若開邦羅興亞穆斯林,去年12月遭仰光警方設局逮捕,關押至今。兩人的家屬3日在法庭外焦急守候。判決出爐後,各國人權與新聞自由倡議組織,以及美國駐緬甸大使館、英國首相辦公室、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歐盟外交政策部門等官方機構,都對裁決表示失望,譴責緬甸當局打擊新聞自由,呼籲當局立即釋放兩名記者。

(自由時報)
--
報導洛興雅危機 2路透記者遭緬甸判7年

兩名路透記者在報導緬甸洛興雅危機期間,被控非法持有官方文件,違反緬甸機密法,緬甸法官三日裁決罪名成立,判處兩人七年徒刑。兩名記者都說,是警方設局陷害他們。路透總編輯艾德勒痛批,這項判決是緬甸民主轉型過程中的一大倒退。

緬甸籍的卅二歲記者瓦隆和廿八歲記者喬索歐去年十二月被捕時,正在調查十名洛興雅穆斯林在若開邦印丁村遭屠殺事件,他們拍下受害者被綁在一起而後處決的照片,這些照片後來刊出,讓向來聲稱是在反恐、並未侵害人權的緬甸軍方罕見承認錯誤。

兩名記者在庭審時對法官說,去年十二月,兩名素未謀面的警察邀請他們到仰光北部一家餐館吃飯,並把包在報紙中、與他們調查的事有關的文件交給他們,不料他們離開餐廳後立即被便衣警察逮捕。後來一名警察在法庭作證時說,警察在餐館見他們是一個陷阱,目的是阻止和懲罰他們報導軍方屠殺洛興雅人。

緬甸機密法從殖民時代就實施,違者最高可處十四年徒刑。瓦龍和喬索歐被捕後一直被關押,都沒認罪。

路透總編輯艾德勒在聲明中說:「對緬甸、路透記者瓦隆和喬索歐及各地新聞機構而言,今天是令人難過的一天。這項判決旨在恫嚇媒體並讓他們沉默,違背法治與言論自由,緬甸政府必須將此事當成緊急事務出面導正。」

瓦隆在判決出爐後說,他沒做錯任何事,因此無所畏懼。

這件案子被視為緬甸新聞自由與民主的試金石,判決出爐立即引發國際批評。歐盟要求立即無條件釋放兩名記者。

歐盟外交政策部門指出,這項判決「危害媒體自由、公眾知情權以及緬甸的法治發展」。聯合國駐緬甸辦事處表示,緬甸應該釋放這兩人,呼籲當局尊重他們追求言論和信息自由的權利。

去年八月起緬甸軍隊對洛興雅人的血腥鎮壓,造成至少一萬人死亡,七十萬人逃往孟加拉。
--
美國今天譴責緬甸將2名路透社記者判處徒刑,宣稱此事「令人深感擔憂」,籲請緬甸將此2人立即釋放。

這2名記者分別是32歲的瓦隆(Wa Lone)和28歲的喬索歐(Kyaw Soe Oo),他們曾報導緬甸洛興雅穆斯林遭屠殺新聞,今天依違反機密法罪名,被判7年徒刑。

仰光美國大使館發表聲明說,本案引起外界對「緬甸法治與司法獨立的嚴重關切,這2名記者被定罪使緬甸政府所宣示擴大民主自由的目標嚴重受挫」。

先前聯合國、歐洲聯盟以及英、法2國都已對此判決加以譴責,並呼籲將去年12月即遭到監禁的這2名記者釋放。

執政後變冷血?路透翻出翁山蘇姬在野發言暗批

路透報導,今年稍早,美國資深政治人物李察遜(Bill Richardson)透露,當他向緬甸實質領袖翁山蘇姬提起路透記者違反緬甸機密法的案子時,翁山蘇姬「很生氣」。李察遜曾在前總統柯林頓政府擔任內閣閣員,今年一月從緬甸當局組織的「洛興雅危機國際專家小組」辭職,他說這個小組只是負責「漂白」,並指控翁山蘇姬缺乏「道德上的領導力」。

當時翁山蘇姬辦公室回應說,李察遜「只想遂行私人目的」,早就被要求辭職。

路透說,翁山蘇姬還是反對黨領袖時,曾批評軍政府打壓記者。2014年她曾說,法院將四名緬甸記者和他們的老闆各判處10年徒刑外加勞役,「非常過分」。這五人也是因為違反機密法罪名成立,跟路透記者一樣。緬甸伊洛瓦底報2014年7月報導,翁山蘇姬當時對記者說:「雖然政府號稱已推動民主改革,但記者的權利仍然受限,令人對民主改革打上問號。」

兩名路透記者在報導緬甸洛興雅危機期間,被控非法持有官方文件,違反緬甸機密法,緬甸法官3日裁決罪名成立,判處兩人7年徒刑。兩名記者都說,是警方設局陷害他們。路透總編輯艾德勒痛批,這項判決是緬甸民主轉型過程中的一大倒退。

緬甸籍的32歲記者瓦隆和28歲記者喬索歐去年12月被捕時,正在調查10名洛興雅穆斯林在若開邦印丁村遭屠殺事件,他們拍下受害者被綁在一起而後處決的照片,這些照片後來刊出,讓向來聲稱是在反恐、並未侵害人權的緬甸軍方罕見承認錯誤。

兩名記者在庭審時對法官說,去年12月,兩名素未謀面的警察邀請他們到仰光北部一家餐館吃飯,並把一捲報紙交給他們,聲稱裡面包著重要文件,不料他們離開餐廳後立即被便衣警察逮捕。後來一名警察在法庭作證時說,警方的確故意設局,目的是阻止和懲罰他們報導軍方屠殺洛興雅人。

緬甸機密法從殖民時代就實施,違者最高可處14年徒刑。瓦龍和喬索歐被捕後一直被關押,都沒認罪。

路透總編輯艾德勒在聲明中說:「對緬甸、路透記者瓦隆和喬索歐及各地新聞機構而言,今天是令人難過的一天。這項判決旨在恫嚇媒體並讓他們沉默,違背法治與言論自由,緬甸政府必須將此事當成緊急事務出面導正。」

瓦隆在判決出爐後說,他沒做錯任何事,因此無所畏懼。

這件案子被視為緬甸新聞自由與民主的試金石,判決出爐立即引發國際批評。歐盟要求立即無條件釋放兩名記者。歐盟外交政策部門指出,這項判決「危害媒體自由、公眾知情權以及緬甸的法治發展」。聯合國駐緬甸辦事處表示,緬甸應該釋放這兩人,呼籲當局尊重他們追求言論和信息自由的權利。

去年8月起緬甸軍隊對洛興雅人的血腥鎮壓,造成至少一萬人死亡,70萬人逃往孟加拉。

(聯合報)
--
路透記者遭判刑 翁山蘇姬人權鬥士形象破滅

批評者表示,兩名路透社記者遭緬甸判刑入獄,曾獲諾貝爾和平獎的該國國務顧問翁山蘇姬殘存的人權鬥士聲望徹底破滅,因為她未幫記者辯護,也沒替受迫害的洛興雅少數民族說話。

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曾是新聞自由的堅決擁護者,也是外國媒體寵兒。

她過去被緬甸前軍事執政團長年軟禁時,緬甸國內媒體遭當局箝制,是外國媒體特派員將她和平挑戰專制政府的訊息,傳遞給外面的世界。

外國記者的鮮明描繪讓她的形象大放光彩,常被外界拿來和西藏流亡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南非前總統曼德拉(Nelson Mandela)和美國非裔人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相提並論。

翁山蘇姬目前在緬甸國內仍深受愛戴。支持她領導爭取民主的民眾表示,她對緬甸軍方的控制能力有限。緬甸軍方在掌權將近50年後,2015年同意全面交出國家控制權。

不過翁山蘇姬對洛興雅(Rohingya)危機的回應處理,導致她的國際聲望重挫。

路透社記者瓦隆(Wa Lone)和喬索歐(Kyaw SoeOo)今天遭定罪,被判處7年徒刑,讓早已處境艱難的緬甸新聞界更加噤若寒蟬。

不過在整個審判期間,面對外界懇求出面調停或甚至發言批評這起官司的呼聲,翁山蘇姬都無動於衷。

一直到最近都還是翁山蘇姬知己好友的美國外交官李察遜(Bill Richardson)聲稱,他試圖當面向翁山蘇姬提起兩名記者的困境時,遭她斥責。

曾擔任美國新墨西哥州(New Mexico)州長的李察遜說:「翁山蘇姬的回答充滿怒意,稱呼兩名記者是叛國賊。」

前述爭執發生在1月,不久後李察遜就辭去洛興雅危機國際顧問團體的職務,還表示這個團體在掩飾真相。

當時也在李察遜和翁山蘇姬見面現場的泰國退休國會議員兼大使柯布沙(Kobsak Chutikul)表示,現場傳出喊叫聲,「氣氛緊張」。

翁山蘇姬自3年前全面掌權後,和媒體的關係就充滿緊張。

起訴記者和恫嚇媒體變得司空見慣,更令人聯想起軍事執政團那個年代。

2017年約有20名記者在緬甸遭起訴,其中許多都被控違反深具爭議性的網路毀謗法。

在此同時,翁山蘇姬被控力挺有關緬西若開邦(Rakhine State)洛興雅危機的錯誤訊息和扭曲報導。

翁山蘇姬掌控的緬甸資訊部旗下國營媒體不斷附和軍方立場,將洛興雅人遭受暴行的指控駁斥為「假新聞」。

這讓翁山蘇姬的立場和大量證據與國際要求正義的呼聲扞格不入。

澳洲智庫羅伊國際政策研究院(Lowy Institutefor International Policy)緬甸問題專家康納利(Aaron Connelly)表示,有關翁山蘇姬無力對抗軍方過分行為的看法其實「並無事實根據」,因為翁山蘇姬在她認為值得的議題上運用個人政治影響力。

康納利表示:「不幸的是,她並不認為洛興雅人的安全和尊嚴也包括在內。」

(中央社)
--
2路透記者遭判7年 聯合國痛斥

路透記者瓦隆和喬索歐去年12月在緬甸調查採訪羅興亞穆斯林少數民族被屠殺事件時被捕。仰光北區法院3日裁定兩人因藏有羅興亞人相關資訊違反國家機密法罪名成立,各被判處7年徒刑。判決出爐之後,瓦隆表示:「我不怕,我沒做錯任何事情…我相信司法、民主和自由。」

法官耶溫(Ye Lwin,音譯)說,32歲的記者瓦隆(Wa Lone)和28歲的記者喬索歐(Kyaw Soe Oo)企圖取得機密文件,觸犯國家機密法,被判處7年徒刑,被告自去年12月12日被關押迄今的時間可納入刑期。

這兩名緬甸籍記者出庭時說,他們受邀前往仰光郊區與警官共進晚餐,從兩名警官手中接過一疊文件後立即被捕。事後兩人遭到起訴,最重可被判處14年徒刑。

一名警方證人作證說,這是警方設局陷害,目的是阻止或懲罰兩人報導羅興亞人在若開邦印丁村遭軍方屠殺事件。

喬索歐說:「政府可以把我們關進牢裡,但沒法關上人們的耳朵和眼睛。」瓦隆對大批記者「豎起大拇指」說:「我們會以堅定的態度和勇氣面對(判決)。」

路透總編輯艾德勒在聲明中說:「對緬甸、路透記者瓦隆和喬索歐以及全球媒體來說,今天是悲傷的一天。」他痛批:「緬甸的民主進程大倒退。」

歐盟和聯合國3日要求緬甸政府立即無條件放人。歐盟稱這項判決「危害媒體自由、公眾知情權以及緬甸的法治發展」。

(中國時報)
--
砸1.8兆又擴軍 習銀彈染紅非洲

中國再度發動銀彈攻勢,布局非洲軍事貿易戰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昨在北京發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的開幕演說,他先以「中非命運共同體」拉攏中非關係,隨後公布「八大行動」,內容除高達1.85兆台幣的金援外,還承諾要設立「中非和平安全論壇」,並增加軍事交流。習近平顯然知道外界充斥著對中國包藏禍心的質疑,所以在演說中聲稱不會在援助中附加「政治條件」。

中國長期經營與非洲關係,尤其習近平5年前提出「一帶一路」經濟戰略後,中非關係更急速升溫,但也引來中方藉援助非洲建設,達成其政治目的之質疑,其中以中國去年在非洲東北角的吉布地啟用首個海外軍事基地最引人側目。習昨下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發表演說時聲稱,中國「不干涉非洲內政,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不在對非援助中附加任何政治條件,不在對非投資融資中牟取政治私利。」
習意有所指地說:「中非合作好不好,只有中非人民最有發言權。」他接著表示,「中非早已結成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中國將在未來3年和今後一段時間重點實施「八大行動」,內容包括共建一帶一路基礎建設、支持符合條件的非洲教育機構辦孔子學院,及促進中非軍事交流和設中非和平安全論壇。

我邦交國拒絕出席
習近平指出,為讓「八大行動」順利實施,中國將再向非洲提供600億美元(約1.85兆元台幣)的金援。習近平還說,針對部分與中國有邦交的非洲國家,將免除其政府截至今年底積欠中國政府的無息貸款債務。習近平並未指明有哪些國家可免除積欠中國政府的債務,但吉布地等國早已傳出因一帶一路建設而深陷財務危機。
非洲共有54個國家,其中53個國家與中國有邦交,包括2013年在馬英九總統任內與台灣斷交的甘比亞,以及蔡英文上任後與台灣斷交的聖多美普林西比和布吉納法索。習近平昨在演說開始時特別表示,「自約翰尼斯堡峰會以來,中非合作論壇相繼增加了甘比亞、聖多美及普林西比島、布吉納法索3名新成員。今天,巴羅總統、陀沃達總理、卡波雷總統分別率領三國代表團出席北京峰會,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他們!」
史瓦帝尼是台灣目前在非洲唯一的邦交國,史瓦帝尼國王恩史瓦帝三世(Mswati III)也是唯一未參加中非論壇北京峰會的非洲國家領導人。恩史瓦帝三世的發言人塞姆蘭上周表示,「史瓦帝尼自50年前獨立以來,人民一直因為與台灣之間存在的誠摯關係而受惠」,國王在中非論壇舉行期間將主持國內重要的節慶,「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靈魂,只有政治蠢人才會把區域會議置於國家靈魂之上。」

中國布局非洲8大行動
●1.產業促進:設立中非經貿博覽會,鼓勵陸企擴大對非投資,在非洲新建和升級經貿合作區
●2.設施聯通:支援陸企以投建營一體化等模式參與非洲基建,加強能源和交通等合作
●3.貿易便利:支持非洲自貿區建設,繼續和有意願國家開展自貿談判
●4.綠色發展:為非洲實施50個綠色發展和生態環保援助專案
●5.能力建設:支持開展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方面合作;提供非洲青年職業技能培訓
●6.健康衛生:優化升級50個醫療衛生援非項目
●7.人文交流:支持非洲符合條件的教育機構辦孔子學院;支持中國民眾前往非洲觀光
●8.和平安全:設中非和平安全合作基金和中非和平安全論壇

非洲官員無懼超貸 「中國是朋友」

中國熱錢持續湧入非洲,不但使非洲到處可見嶄新的基礎建設,勞工也多了工作機會。不過,國際金融機構持續發出警訊,要非洲正視向中國超貸問題,但非洲決策者似乎不以為意。另有經濟學者強調,非洲不論與西方或中國合作都該先把自家政府的透明度建立起來,才是根本之道。
南非標準銀行的經濟學人史帝芬斯指出,「光是2017年,中國就在非洲簽下總值765億美元的合約。然而,非洲除了既有因發展基礎建設產生的龐大赤字。他們的償債能力也將是個問題。」這些投資多半注入基礎建設,但鮮少投入能長期扶植非洲實力的經濟特區、工業區等計劃。
中國目前是非洲基礎建設最大的雙邊融資國。迦納投資分析師寇透表示:「非中之間確實有幾個不同於以往非洲與西方人做生意時的雙贏例子。但是中國還是最大贏家,在多數談判中佔上風。」
奈及利亞前農業部長阿帝辛納也認為,「你就是為了蓋一條超級高速公路把開礦權拱手讓人。你只與一家談,怎麼保證這筆交易最划算?」不過,現為非洲開發銀行行長的阿帝辛納仍說:「我認為中國是非洲的朋友。」在非洲,和阿帝辛納想法一樣的在上位者不在少數。
中國沒有類似西方國家禁止商人在海外行賄的法條,因此西方人酸批中國人靠不當手段換取交易是餵非洲人吃「甜葡萄」。諾貝爾經濟學得主斯蒂格利茨對此表示,不論跟誰做生意,「都必須評估收益率」,而他認為收益率正確與否則取決於非洲國家的透明度。

(蘋果日報)
--
陸金援非洲 再砸600億美元

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昨(3)日正式開幕。作為今年以來中國最重要的一場主場外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開幕演講中送出大禮包,宣布未來3年將重點實施「八大行動」,支持非洲產業、基礎設施、貿易、環保等建設,同時中國還將再向非洲600億美元支援。

新華社報導,昨日包括南非、奈及利亞、納米比亞等35位非洲國家領導人,以及多位國際組織與機構代表、中非重要企業負責人等皆出席開幕式,場面壯大。

習近平在開幕式以「共同邁向富裕之路」為題發表演講。他指出,2015年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尼斯堡峰會以來,中國全面落實峰會上確定的中非「十大合作計劃」,中國承諾的600億美元資金支持都已兌現或作出安排。

不僅如此,習近平提出將再向非洲提供600億美元的支援,其中包括政府援助、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融資等方式,並且推動中國企業未來3年對非洲投資不少於100億美元。此外,習近平還表示,將免除非洲最不發達國家、重債窮國、內陸與小島發展中國家截至2018年底到期未償還政府間無息貸款債務。

除了資金支援,習近平還提出中國未來3年將在非洲國家實施的「八大行動」,內容包含產業促進、設施聯通、貿易便利、綠色發展、健康衛生、能力交流、人文交流、和平發展等8方面,全面打造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

在產業方面,習近平表示將鼓勵中國企業擴大對非投資,並在非洲新建和升級一批經貿合作區。此外在「一帶一路」發展上亦將有所推進,將重點加強能源、交通、資訊通信、跨境水資源等互聯互通項目,同時亦將為非洲國家及其金融機構前往中國發行債券提供便利等。

此外,習近平還稱,中國將擴大進口非洲商品特別是非資源類產品,繼續加強市場監管及海關方面交流合作,為非洲實施50個貿易暢通項目等。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外界指稱中非交流是「金援外交」的說法,習近平在演講中亦提出「五不」:不干預非洲國家的發展道路、不干涉非洲內政、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不在對非援助中附加任何政治條件、不在對非投資融資中謀取政治私利。

(工商時報)
--
巴西博物館大火 2千萬件收藏瀕危

擁有2000萬件收藏品的巴西國家博物館前天晚上發生火災,由於火勢猛烈,多數歷史文物恐已付之一炬,所幸無人傷亡。巴西國家博物館位於里約熱內盧,是一棟3層樓的建築,曾經是葡萄牙王室和巴西王室的官邸,今年6月才剛慶祝建館200周年。博物館前晚因不明原因起火,消防人員趕緊出動雲梯車滅火,並緊急搶救文物(,損失無法估計。

(蘋果日報)
--
巴西故宮燒毀 2千萬館藏幾毀

巴西最古老博物館之一的里約國家博物館二日發生火災,消防人員全力灌救後才控制火勢,但整棟建築幾乎全毀,館內數百個房間毀於一旦,兩千萬件文物岌岌可危,當局仍在估算損失,所幸沒有傷亡傳出。巴西總統泰梅爾發表聲明,指此為巴西的悲劇,痛失兩百多年來的努力、研究和知識。該館創建於一八一八年,館藏包括希臘、羅馬及埃及的藝術與文物,以及隕石、恐龍骨和名為「露西亞」的美洲最古老人類化石,也是拉丁美洲最重要的科學教育發展研究機構之一。

(自由時報)
--
巴西故宮大火/文化浩劫!2千萬件館藏恐燒光

學者痛哭「我們就這樣失去了歷史」

具有兩百年歷史的「巴西故宮」—巴西里約國家博物館二日晚發生大火,騰升的火舌照亮整片夜空。博物館有文物逾兩千萬件,若多數慘遭祝融吞噬,將成文化浩劫。當局動員八十名消防人員灌救,總統泰梅爾沉痛稱二日是「所有巴西人悲傷的一天,兩百年的工作成果、研究、知識付之一炬」。

許多巴西人從新聞畫面看到熟悉的文化地標成為一團烈焰時,情緒頓時崩潰,媒體稱二日是「文化國殤日」。新聞畫面顯示,博物館每一層樓都燃著熊熊大火。失火原因仍待調查。

博物館的一位駐館生物學家哭泣說:「我們不知道為什麼會失火,這座博物館是好多人畢生研究的心血結晶!今晚,我們就這樣失去了歷史。」

拉丁美洲最大的自然史與人類學博物館 付之一炬

博物館於當地時間二日晚七時卅分左右失火,消防局發言人羅巴迪說,午夜前火勢已大致控制。他表示,初時灌救速度緩慢,是因博物館附近的兩個消防栓故障,消防車必須從附近的一個湖取水。

由於博物館周日僅開放至下午五時,火災時,館內僅有數名保全人員,因此未傳傷亡。

館內的收藏與巴西等國的歷史息息相關,許多館藏還來自王室成員。消防人員一面救火一面搶救館藏,部分館藏得以及時搬出,但有待清點。 羅巴迪說:「在博物館人員協助下,我們從館內移出許多物件。」

里約國家博物館為拉丁美洲最大的自然史與人類學博物館,該館與里約聯邦大學相關,因此收藏涵蓋了人類學、考古學、古生物學等,每年約有十五萬人參觀。博物館建於一八一八年,最初是巴西王室王宮,一八八九年才改為博物館。

館內有希臘羅馬時期、埃及的藝術和文物,還有恐龍等各種古代生物化石,以及當地原住民文物。最著名的館藏包括一萬一千年前的人類化石「露西亞」(Lucia),是巴西境內發現的最古老人類化石。另一塊重五點三六噸、在一七八四年發現的隕石,也是巴西歷來最大的隕石。

巴西為拉丁美洲最大國,但正面臨數十年來最嚴重不景氣,油價下滑也影響仰賴石油收入的巴西經濟,加上政府失能、貪腐,讓危機雪上加霜。

里約市長克里維拉呼籲巴西政府協助重建博物館,表示「讓博物館從灰燼中重生,是國家的責任」。

巴西故宮大火/政府漠視國寶消防黑洞

里約奧運太燒錢 博物館預算砍光

巴西里約國家博物館慘遭大火吞噬,對許多巴西人而言,這場大火不僅燒掉了在巴西歷史占有重要地位的一棟建築和大量文物,還燒出整個里約市甚至整個巴西面臨的經濟和政治問題。許多民眾都在問,號稱巴西最重要的博物館,為何長期經費短缺、沒人關心,連保護國寶該有的消防設備都沒有?

BBC報導,里約二○一六年才風光舉辦奧運,但這項耗費數十億美元的活動後遺症延續至今。巴西近年來經濟下滑、貪腐案件頻傳,中央政府削減里約的預算,導致國家博物館長期缺錢。市區暴力犯罪增加,遊客卻減少,對當地經濟和觀光業帶來惡性循環。

連清潔費都沒 博物館自己募款

博物館近年嚴重失修,由於全國不景氣,政治動盪不安,博物館只能自求多福。當地媒體說,替博物館工作的教授還必須公開募款,籌措博物館的清潔費。

博物館副館長杜華德說:「我們從未從聯邦政府那裡獲得任何援助。」

銀行願助翻修 卡在大選未至

博物館最近才與國營的開發銀行達成大規模投資協議,準備重新翻修,包括架設新的防火系統,不料緩不濟急。

開發銀行BNDES今年六月發表聲明,表示該銀行同意投資五百卅五萬美元,協助翻新國家博物館,並為館藏提供進一步安全保障。杜華德表示,巴西今年十月大選,這筆投資需等大選結束,新總統上任後才會撥款。結果等不到新總統產生,博物館已付之一炬。

巴西知名藝術策展人費德里斯指責政府怠忽職守。他在臉書說:「這是應受懲罰的罪行。悲傷、驚愕、憤慨是我和許多人此刻的共同心情,我們了解這些知識的重要性,但我們的未來世代將永遠失去它們。」

文化悲劇!巴西國立博物館大火 2000萬件館藏岌岌可危

巴西里約熱內盧「巴西國立博物館」2日發生大火,這座擁有200年歷史的建築是巴西國內最老的科學機構。

消防人員正在現場救火,博物館館藏作品超過2000萬件。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有人員傷亡。

這座1818年興建的博物館由前葡萄牙王室住所改建而成,今年初才剛慶祝建成200年紀念日。

根據巴西電視台,據了解博物館在當天閉館後失火,之後延燒到整棟建築。起火原因尚不明。

巴西總統泰梅爾(Michel Temer)在推特表示,這是「巴西全國人難過的一天」,他強調「我國歷史價值無法以這棟建築的損害來估量。」

博物館館長受訪表示,這是「文化悲劇」。

根據巴西國立博物館官網介紹,其館藏作品涵蓋巴西和他國歷史,包括埃及手工藝品等。此外,自然史收藏方面則有重要的恐龍骨頭和一具1萬2000年的人類女性遺骸,她是美洲發現最早的人類遺骸。

據悉博物館員工先前曾對資金刪減和老舊建築表達疑慮。

(聯合報)
--
巴西一座200年博物館大火 損失難料

巴西最古老博物館之一的里約國家博物館(Rio de Janeiro's National Museum)今天晚上發生嚴重火警。巴西總統泰梅爾表示,這是知識和寶貴遺產的悲劇性損失。

電視播出畫面顯示雄偉建築被大火吞沒,火舌竄向夜空,消防人員苦於與惡火搏鬥。

創建於1818年的里約國家博物館收藏包括希臘羅馬時期、埃及的藝術和文物,還有名為「露西亞」(Luzia)的最古老的人類化石。露西亞在今天巴西邊境被發現。

博物館副館長杜華德(Luiz Fernando DiasDuarte)對博物館燒毀表示非常沮喪與憤怒,並指控巴西相關主管機關疏於注意。

博物館為一座宮殿建築,曾是巴西王室的宮邸。杜華德說,博物館從未得到過所需的支持。

與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Federal University ofRio de Janeiro)有連結的里約國家博物館,一直苦於經費遭刪減。

大火重創下,相關研究人員與大學師生悲傷交雜憤怒,有人提議到祝融蹂躪的博物館前示威抗議。

(中央社)
--
2000萬件館藏文物付之一炬 巴西博物館驚魂夜

巴西里約熱內盧的「國家博物館」在當地時間2日晚間驚傳失火,擁有200年歷史的建物瞬間被大火吞噬,直到3日凌晨內部仍在燜燒,超過2000萬件的館藏恐付之一炬,館長心痛地直言這是「文化悲劇」。

博物館是在清晨5點休館後,大約於7點30分起火燃燒,詳細起火原因尚待釐清,所幸未傳出傷亡報告。但從火勢蔓延的規模來看,許多古文物恐怕付之一炬。

至於大火為何燒不停,消防人員表示,博物館附近2個消防水栓無法正常運作,消防員要從鄰近湖泊取水救火,耽誤了不少時間。加上博物館主要是木造建材,又收藏大量書籍等易燃物品,讓火勢一發不可收拾。

消防水栓失靈

建立於1818年的國家博物館今年6月才剛盛大慶祝落成200周年。改建前,它曾是葡萄牙王室的行宮以及後來巴西帝國的宮殿,而今被巴西列為一級古蹟。館藏超過2000萬件,是拉美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也是巴西重要的考古研究中心。

巴西國家博物館不僅是文化寶庫,也是巴西國民從小參觀或是校外教學的重要場所,因此當國民從電視畫面中,看到熟悉的文化地標被惡火吞噬,莫不痛心難過。

200年歷史消逝

總統泰梅爾3日推文,稱「這場火燒毀巴西近200年的研究成果和知識,造成的歷史損失無法衡量,對博物館界而言,這是悲慘的一天。」博物館館長更稱這是一場「文化悲劇」。參選10月總統大選的中間偏左環保人士席爾瓦(Marina Silva)也說,這場火猶如對巴西集體記憶動了「切除術」。

博物館副主任杜爾特(Luiz Duarte)則指出,博物館多年來未得到政府資助,年久失修,終釀成悲劇。雖然近期館方才與政府開發銀行達成協議,獲得贊助修繕消防系統等設施,可惜一切已太遲。

一名人類學家將這次大火和公元前48年亞歷山卓圖書館大火相提並論,稱「我們巴西只有500年歷史,國家博物館涵蓋了其中200年。這是我們所有的一切,失去了就永遠失去了。」

萬年人骨、木乃伊慘遭火葬

慘遭祝融的巴西國家博物館(the National Museum of Brazil)位於第一大城里約熱內盧,在1818年落成,樓高3層,曾是葡萄牙皇室與巴西帝國的皇宮。如今博物館屬於國家1級古蹟,由里約熱內盧州立大學管理,隸屬於教育部,為拉丁美洲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也是科研與考古的重要據點。

館內收藏2000萬件文物,分為地質學、古生物學、植物學、動物學、生物人類學、考古學、民族學,部分是巴西自然科學及人類學的重要資料,包括美洲最古老的人類遺骸「露西亞」(Luzia),估計是生活在西元前12000年舊石器時代的25歲女性骨骸。

博物館的藏品於近400年間收集得來,從葡萄人抵達巴西直至巴西建立共和國為止,蒐羅了美洲各地的昆蟲和魚類等動物標本、牙齒像軍刀的虎骨、前哥倫布時期的美麗陶器、南美考古器物及土著居民的餐具等。而鎮館之寶也包括來自米納斯吉拉斯的恐龍化石,以及重達5.3噸的鎳鐵隕石,為巴西境內發現的最大隕石。

博物館並輾轉從義大利、法國取得了一批來自埃及底比斯古城及其墓葬群(今天的盧克索附近)的木乃伊,還有古希臘、古羅馬等地中海文物。這批木乃伊與法老寶藏逾700件,收藏的古埃及文物為拉丁美洲規模最大,堪稱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此外,館內設有巴西國內其中一間最大的科學圖書館,藏書逾47萬冊,包含2400部罕見著作。

(中國時報)
--
墨國毒梟更狠 今年已8記者遇害

緬甸當局將兩名路透記者判刑七年,引發國際批評打壓新聞自由,不過,還有記者的遭遇更慘,墨西哥今年已有八名記者遇害。

墨西哥電視台記者羅德里格斯瓦拉達瑞斯,八月廿九日在度假勝地坎昆遭射殺,成為今年以來墨西哥第八名遇害的新聞從業人員,也是過去兩個月來,在昆塔納羅州死於暴力的第三名新聞工作者。

在毒品相關暴力事件頻傳的墨西哥,去年共有十一名新聞從業人員遇害。

許多支持言論自由的組織指出,自二○○○年以來,已有一百多名新聞工作者在墨西哥遇害,而且加害者多半未受到法律制裁。

致力於維護新聞自由的非政府組織「無國界記者」去年十二月發布調查報告指出,二○一七年,全世界共有六十五名記者被殺害,對新聞記者而言,敘利亞、墨西哥和菲律賓都是最危險的國家,而土耳其和中國大陸則是監禁記者最多的國家。

無國界記者說,這六十五名記者中,五十名是職業記者,其中卅九名因從事新聞工作遭謀殺,其餘的記者在工作時死於空襲或自殺炸彈攻擊。

報告指出,超過半數的記者在並未發生武裝衝突的環境中被殺害,例如墨西哥或菲律賓,「原因是他們報導了諸如政治腐敗或組織犯罪等禁忌話題」,遺憾的是在很多國家中「用暴力對付媒體工作者的肇事者和幕後操縱者」都逍遙法外。

無國界記者的報告說,敘利亞、伊拉克、葉門、利比亞是最多記者遇害的國家,但墨西哥也很危險,許多墨西哥的記者不是逃出國,就是改行,因為在墨西哥當記者容易成為毒品犯罪集團和腐敗官員的眼中釘。

對新聞記者來說,菲律賓近年來也變成亞洲最危險的國家。去年共有五名記者遭槍擊,其中四名最終死於槍傷。菲律賓總統杜特蒂曾說,身為新聞工作者不表示能免於謀殺。

(聯合報)
--
梅伊脫歐計畫未提服務 歐盟談判代表強烈反對

歐洲聯盟脫歐首席談判代表巴尼耶表示,他「強烈」反對英國首相梅伊脫歐計畫的部分內容,她的計畫是一些針對貨品的「通用規則」,沒有提到服務,不符合歐盟利益。

梅伊(Theresa May)先前才在「週日電訊報」(The Sunday Telegraph)撰文表示,自從她7月在契克斯(Chequers)的鄉間官邸取得內閣同意,達成軟脫歐計畫後,脫歐談判已有「實質進展」,並表示「我不會因為被迫,就對契克斯計畫做出無助於國家利益的妥協」。

然而,巴尼耶(Michel Barnier)昨天接受德國法蘭克福廣訊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訪問表示,梅伊的計畫是一些針對貨品的「通用規則」,沒有提到服務,不符合歐盟利益。

巴尼耶表示:「英國有選擇權。英國可以留在單一市場,和挪威一樣,挪威也不是歐盟成員,但是他們必須接受歐盟關於市場的大部分立法關係,並對歐盟的團結做出貢獻。」

他說:「如果我們讓英國自己去從我們的規矩中挑出想要的部分,這會導致嚴重後果。接下來,所有第三方國家就會要求我們給他們同樣的優惠。」

巴尼耶表示,另一項問題是,許多商品都伴隨著服務,在貿易協定裡無法分開而論。

他說:「我們有商品、服務、資本、顧客的連貫市場,我們這套系統已經發展了數十年,你不能只挑其中部分出來談。這是我反對英國(脫歐)計畫的另一原因。」

雖然巴尼耶先前也曾批評梅伊的「契克斯計畫」,不過消息人士對英國廣播公司(BBC)表示,這是最直白的一次。

英國政府對巴尼耶的批評,仍堅稱計畫「精確且務實」,對英國與歐盟都適用。

雖然英國和歐盟針對脫歐談判有非正式的10月最後期限,但巴尼耶表示,談判可能會拖到11月中旬。

(中央社)
--
梅克爾籲接納難民屆滿3年 歐洲各地出現巨變

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2015年9月4日做出震驚各界宣布,表示德國會繼續接納數以十萬計的尋求庇護者,其中許多是逃離敘利亞或伊拉克戰火的難民。

此舉為梅克爾贏得美名。不過如今3年過去,德東城市肯尼茨(Chemnitz)出現極右派示威者想盡辦法揪出外國人的場景,震撼全球。

自難民危機爆發以來,歐洲各地都出現巨變。

英國現在距離脫離歐洲聯盟(EU)僅剩數月,義大利和奧地利的極右派都加入執政陣營,右翼極端團體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則成為德國國會的最大反對黨。

前述歐洲政壇的種種丕變若有共同起源,那必定是難民危機。英國的脫歐支持者和歐洲各地的極右派勢力都抓住此議題,作為其運動訴求的公敵。

梅克爾對其他歐洲領袖高呼「我們能辦到」,但她後來卻同意加強設限,以抑制新湧入的難民人數;現在全歐盟也正設法阻止難民入境。

因此,難民湧入歐洲的速度大幅趨緩。

德國2016年共接獲74萬5545起庇護申請,不過今年上半年登記的申請案僅9萬3316起。

促使移民融入當地社會的努力也出現部分進展。

德國聯邦就業局(Federal Employment Agency)旗下智庫就業研究機構(IAB)今年5月公布的資料顯示,自2015年起,抵達德國的尋求庇護者中,每4人就有1人找到工作。

儘管如此,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歐洲中心(Carnegie Europe)訪問學者李納(Stefan Lehne)認為,對歐盟而言,「移民仍是最大挑戰」。

李納表示:「新抵達的人數減少,(反移民的)歇斯底里情緒卻高漲,因為民粹運動和越來越多的主流政治人物,都把他們的事業發展模式建立在反移民情緒上。」

部分分析家警告,歐洲的難民危機不但還未落幕,甚至可能造成歐盟瓦解。

任教於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的英國歷史學者佛格森(Niall Ferguson),對歐洲當前局勢提出悲觀解讀。他寫道:「歐洲的難民危機非但不會促成融合,反而會導致分裂。」

佛格森預測:「我越來越相信,未來的史學家將認為,難民議題是歐盟的致命溶劑。」

「在他們的記述中,脫歐顯然將只是(難民)危機的初期症狀。」

李納指出,歐盟成員對難民大量湧入所採取的反應措施,和面對金融危機時截然不同;在後者爆發期間,歐盟各國為了挽救歐元,犧牲對銀行體系的掌控權。

李納表示,「對最近這波難民危機的因應方式,就剛好相反」,歐盟各國轉而訴諸國內措施。

他說:「這個重新由國家接管的邏輯,加上歐洲許多國家的仇外和身分認同政治意識高漲,已成為發展健全集體工具來因應移民挑戰的障礙。」

難民危機也凸顯西歐各國和前共產國家之間存在一條重大斷層線。以匈牙利總理奧班(Viktor Orban)為首的東歐,斷然拒絕接納難民。

保加利亞政治學者克瑞史蒂夫(Ivan Krastev)接受德國「世界報」(Die Welt)訪問時表示:「10年前,歐洲的最大問題是西歐因為擔心就業機會流失,不樂見歐盟東擴。」

「如今,東歐人覺得自己才是最大輸家。」

(中央社)
--
里拉重貶效應 土耳其8月通膨率衝15年高點

今天公布的官方統計顯示,土耳其8月通貨膨脹再度升溫,通膨率衝上近18%,創2003年底以來的最高紀錄,反映出8月土耳其里拉兌美元大貶的影響。

根據土耳其統計局(TUIK)的數據,8月土國消費者物價較去年同期上漲17.9%,高於彭博統計分析師預估均值17.6%,且較7月土國通膨率15.85%升高。這使得土國中央銀行面臨更大的升息壓力。

今天數據公布後,里拉兌美元重貶近2%,跌到6.5里拉兌1美元。

土耳其將一名被控恐怖攻擊相關罪行的美國牧師拘留近2年,引起土國和美國爆發激烈外交紛爭,里拉匯價8月因此飽受重擊。

華府隨後又對兩位土國部長祭出制裁,還將自土國進口的鋼鋁品關稅大漲一倍,增添里拉賣壓。

當時里拉兌美元一度貶破7里拉,之後雖然反彈,但8月總結貶幅仍超過25%。

土耳其央行下次貨幣政策會議將於13日召開。市場人士持續期盼央行顯著升息,以平息里拉貶值危機。

(中央社)
--
歐盟外交首長茉格里尼 2019年任滿不續任

歐洲聯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茉格里尼今天指出,她明年任期屆滿,將不會尋求續任。

茉格里尼(Federica Mogherini)曾任義大利外交部長,在挽救退無可退的伊朗核子協議上扮演重要角色。她在歐洲聯盟大使會議中表示,來年會努力先幫繼任者「把問題整頓好」。

她的任期與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榮科(Jean-Claude Juncker)等其他官員一起屆滿。這一屆執委會任期到明年10月結束。

茉格里尼說:「我們這一年有很多事要做。首先,要守住我們目前已經達成的,雖然有很多卻很脆弱。」

「還要做很多才能竟全功,才能幫明年獲得殊榮並有意願繼我之後接這工作的人,先把問題整頓好。」

茉格里尼在義大利政壇平步青雲,2014年年僅41歲就成為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

(中央社)
--
模里西斯上國際法院 爭印度洋上英屬群島

模里西斯今天在海牙國際法院(ICJ)表示,現為英國治理的印度洋群島查哥斯群島是模里西斯領土的一部分,當年是「遭脅迫」移交英國。

國際法院今天開庭審理,法官將聽取各方對偏遠查哥斯群島(Chagos Islands)未來地位的論點。模里西斯聲稱,擁有查哥斯群島主權。具戰略重要性的聯合美軍基地設在當地。

前模里西斯總統賈諾斯(Anerood Jugnauth)說:「獨立50多年後...模里西斯的去殖民化過程還沒完成。」

他告訴法官,那是「我們獨立前夕,自我們完整的領土非法分離出去的」。

聯合國大會去年6月通過模里西斯提出的獲非洲國家支持決議案,要求國際法院針對查哥斯群島的前途提供法律意見,這是英國的一項外交挫敗。

國際法院15名法官今天開始針對「(英國)1965年在模里西斯脫離英國殖民統治獨立前不久,分割出查哥斯群島的法律後果」,聽取各方主張。

非洲聯盟以及包括美國、德國、好幾個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的總共22國,預計在4天審理期間發言。

國際法院在審理結束後,將做出沒有法律拘束力的「諮詢意見」,但法官可能需要數月甚至幾年時間才能做出裁定。

(中央社)
--
敘利亞進攻反抗軍最後據點前 伊朗外長突到訪

伊朗外交部指出,外長查瑞夫(Javad Zarif)今天無預警訪問盟邦敘利亞,討論後者可能即將對最後一處反抗軍主要大本營—伊德利布省(Idlib)發動攻勢的問題。

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卡薩米(Bahram Ghasemi)在伊朗首都德黑蘭(Tehran)對記者表示,查瑞夫是在今天一早動身,「目前正與敘利亞官員會談」。

查瑞夫到訪之際,敘利亞政府軍正大規模集結,包圍敘國西北部、鄰近土耳其邊界的伊德利布省。

卡薩米表示:「伊朗會繼續支持敘利亞政府努力將恐怖分子逐出領土,且會繼續扮演顧問角色,在即將來臨的伊德利布戰役中,幫助敘利亞政府。」

半官方的伊朗學生通訊社(ISNA)報導,查瑞夫預定拜會敘利亞總統巴夏爾.阿塞德(Bashar al-Assad)。

查瑞夫此行趕在伊朗、俄羅斯和土耳其總統舉行三邊會談之前。這3國領導人7日將在德黑蘭會談,討論敘利亞內戰問題。

(中央社)
--
擴大加泰隆尼亞自治權 西班牙總理提議公投

西班牙總理桑傑士(Pedro Sanchez)今天提議針對賦予加泰隆尼亞更大自治權舉行公投,但排除加泰隆尼亞領袖所提的獨立公投。

桑傑士6月上台後與加泰隆尼亞獨派主席托拉(Quim Torra)進行會談,試圖化解加泰隆尼亞尋求獨立引發的緊張關係。桑傑士告訴卡迪納塞電台(CadenaSer),這樣的對話應該可以帶來「擴大加泰隆尼亞自治權的投票」。

桑傑士進一步說,「這是自治公投,不是自決公投」。他沒有提出公投時間表。

西班牙1978年通過的憲法賦予加泰隆尼亞自治權。加泰隆尼亞本身擁有獨特的語言。

前政府對加泰隆尼亞獨派態度強硬,一度引發重大政治危機。但桑傑士領導的少數政府須仰賴加泰隆尼亞獨派政黨支持,才能順利通過法案,因此上任後一改強硬作風。

民調顯示加泰隆尼亞人對於獨立議題看法分歧,但壓倒性多數支持透過公投解決這個問題。

(中央社)
--
不實研究貽害多年 麻疹歐洲捲土重來

歐洲現正面臨大規模捲土重來的麻疹疫情。英國媒體報導,能輕易預防的麻疹之所以死灰復燃,是因20年前一篇不實研究指疫苗與自閉症有連結,讓很多歐洲人拒打疫苗。

英國「快報」(Express)報導,隨著研發出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三合一疫苗MMR,有效預防麻疹疾病已行之有年。雖然大多數孩童在出生第1個月就會接種疫苗,但歐洲越來越多人選擇不打疫苗,讓麻疹捲土重來。

值此最需施打疫苗之際,許多人卻選擇不打,主要是被一個先前的不實研究所誤導。

威克菲德(Andrew Wakefield)醫師1998年一篇研究,把MMR疫苗與發展障礙自閉症做連結,研究並刊登於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上。但疫苗與自閉症間的連結後來已被醫界廣泛否定,威克菲德的醫師資格也被撤銷。

隨後幾年的相關研究均未發現疫苗與發展自閉症有任何的連結。

歐洲今年1到6月已有超過4.1萬人感染麻疹,每個傳出麻疹個案的國家都有死亡病例,總計法國、喬治亞、希臘、義大利、俄羅斯、塞爾維亞與烏克蘭共有14人病死。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聲明,施打疫苗就能保命,也能終止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的致命疫情擴散。

(中央社)
--
印度搶建全球最大雕像 訴諸民族主義炒選情

印度偏遠角落即將矗立一尊全球最大雕像,以紀念印度獨立英雄巴特爾。不過,它可能很快又會被孟買外海正在興建的另一尊印度勇士王的紀念雕像給超越。

民族主義的狂熱大迸發,這兩尊雕像共已投入約10億美元(約新台幣307億元),分別比美國紐約的自由女神像多出一倍以上。

預計會先蓋好的是位在西印古茶拉底省(Gujarat),高182公尺的印度獨立運動偶像巴特爾(Sardar Vallabhbhai Patel)雕像。它將率先超越位在中國、高128公尺的當今全球最大雕像中原大佛。

正在興建的另一尊是17世紀國王賈特拉帕蒂.希瓦吉(Chhatrapati Shivaji)神采飛揚揮劍騎馬雕像,高212公尺,預計將於2021年雄踞孟買海岸線。

多達2500位工人正日以繼夜忙著建造巴特爾雕像,其中包括數百名中國工人。他們必須將5000片銅方塊覆滿雕像,以趕在10月31日前由總理莫迪(NarendraModi)親自揭幕。

這尊雕像又名「團結雕像」(Statue of Unity),造價299億印度盧比(約新台幣129億元),將俯瞰隱僻的薩達爾薩羅瓦水壩(Sardar Sarovar Dam)。

這是莫迪最看重的工程,他曾預言,團結雕像將如同美國自由女神像,會吸引「成群結隊的」觀光客。不過,參觀人士須從古茶拉底省主要城市阿默達巴德(Ahmadabad)搭車250公里才能抵達。

這項超大雕像計畫背後還有政治動機,因為印度明年初將舉行全國大選,競選活動即將展開。

巴特爾是印度1947年獨立後首任總理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的副手,莫迪所屬的民族主義政黨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認為,巴特爾的名聲被宰治一切的尼赫魯王朝蓋過。

巴特爾在印度1947年脫離英國獨立後,透過協商和暗示動武,說服約550個土邦併入促成國家統一,而贏得「印度鐵人」(Iron Man of India)稱號。

許多印度教民族主義人士認為,當時巴特爾被迫委曲求全擔任副總理,是對他的輕蔑。

(中央社)
--
野生象群集體死亡 斯里蘭卡調查死因

斯里蘭卡野生動物部長特瓦拉佩魯瑪(Palitha Thewarapperuma)今天表示,東部沼澤地區發現7頭大象屍體,當局已經針對野生象群集體死亡原因,展開調查,

野生動物部長特瓦拉佩魯瑪表示,從沼澤拉出的7頭大象屍體中,有6頭是年齡不到12歲的年輕象。他懷疑有更多的大象送命於沼澤中。

特瓦拉佩魯瑪表示:「我們已委託專家和獸醫調查象群死亡原因。」

他說,導致象群集體死亡的可能凶手之一是布袋蓮,一種外來入侵植物。

這處沼澤地位於象群遷徙的路徑上,象群可能困在布袋蓮叢生的沼澤區進退兩難,最後因體力耗盡而溺斃。

布袋蓮在上世紀交替之際引進斯里蘭卡,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迅速蔓延開來。

(中央社)
--
南韓今年出生率估滑降至0.9 新生兒不到33萬

南韓朝鮮日報委託人口和福利領域國內專家對今年的合計出生率推算的結果顯示,如果以目前的趨勢走下去,今年的出率生將降至0.96人到0.99人,新生兒不到33萬人。

朝鮮日報今天在頭版頭條以「今年0.9衝擊跌破低出生率的馬其諾防線」為標題,報導南韓超低出生率的消息。

南韓政府最近透露,第二季出生率已降至0.97人,但這次分析的結果意味著政府指出的昏暗未來已成為現實。

報導指出,「合計出生率」指的是一名女性一生生育孩子的數量。合計出生率1.0人的線被打破,意味著一生不生育孩子的女性多於一生至少生育1名孩子的女性,這也叫做「0.9衝擊」。一般來說,出生率1.0人的界線被打破時,會迎來人口斷崖。

除了一些發展中國家和戰爭中的國家,眾所周知的正常國家從未出現過這種狀況。南韓在韓戰時期(1950年至1953年)和外匯危機時期(1997年至1998年),每年的新生兒數量都超過63萬人,但是,今年新生兒將不到33萬人。

報導指出,南韓國民也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朝鮮日報委託輿論調查公司對南韓全國1345名30代至40代男女進行調查的結果表明,4人中有3人回答稱:「0.9衝擊是國家危機。」其中有一半的人回答說:「這和外匯危機不相上下,或者更糟糕。」

(中央社)
--
追求性福一套難求 委國很低潮

南美洲北部國家委內瑞拉近年深陷經濟危機,惡性通膨與物資短缺等問題造成大批難民被迫出走,走不了的更是「很難性福」。英國記者發現,連保險套都成為一般民眾負擔不起的「奢侈品」,引發不少「搞出人命」的意外與性病傳播等始料未及的問題。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委國總統馬杜羅8月宣布將最低薪資一口氣調漲35倍之前,最低薪資僅有300萬波利瓦(約台幣372元)。由於生活物資嚴重短缺,1個保險套就要價逾100萬波利瓦(約台幣124元),相當於基層民眾工作整整10天的薪水。

由於保險套變得奇貨可居,民眾只能回歸最原始的避孕方式,比如計算安全期、體外射精等,這導致意外懷孕人數暴增、性病與愛滋病患者也隨之變多。避孕藥價格飆漲,也迫使許多婦女轉向「一勞永逸」的避孕措施。

在委國首都卡拉卡斯(Caracas),1間診所去年就為400名女性進行結紮手術,現在該診所每天提供40個女性結紮手術免費名額,但還有500人在排隊等候接受手術。醫護人員透露,過去接受永久節育手術的女性大多年逾30歲、擁有至少3名子女,但現在出現不少年僅19、20歲的年輕女性,她們吃不起避孕藥,也無力養育小孩,只能自願絕育。

自2013年以來,委國經濟已經大幅萎縮1/3。由於該國物價平均每26天就飆漲1倍,民眾握在手上的鈔票還沒熱,就幾乎已經變成「壁紙」。許多店家為確保獲利,拒收本國貨幣、只收美金,甚至回到以物易物的交易模式。

為了餬口飯吃,自2014年以來,委國已有230萬民眾被迫離鄉背井,逃難到哥倫比亞、巴西、厄瓜多等鄰國,留下來的民眾就必須忍受常態性物資匱乏,有時甚至無電可用。

民眾批評,委國貨幣政策徹底失敗,加上過度仰賴石油,造成經濟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一旦油價下跌,國家就沒錢進口糧食等民生物資,物資匱乏又造成物價飛漲,於是政府印製更多鈔票,造成幣值再度下跌,形成惡性循環。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今年底委國惡性通膨將高達1萬倍。

(中國時報)
--
抗議移民殺人 德國極右派示威爆衝突

德國肯尼茨市(Chemnitz)上周爆發仇外示威活動,反移民極右派人士和反制抗議民眾1日又舉行對立的示威集會,共造成18人受傷,包括3名警察。

肯尼茨市8月26日有一名35歲德國男子據稱遭一名敘利亞人及一名伊拉克人刺死,讓總理梅克爾的難民政策再受質疑,隨即觸發一連兩天極右示威,在街上隨機襲擊貌似外國人的人士,引發連串街頭暴力後,頓時成眾人關注焦點。

數以千計民眾回應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和反伊斯蘭的「歐洲愛國者抵制西方伊斯蘭化」(PEGIDA)等團體聯合呼籲,1日再度走上街頭,在前共產東德城市肯尼茨集會示威。

不過,包括來自綠黨和社會民主黨的民眾發動反制抗議,集合了數量相當的大批抗議民眾,挺身反對種族歧視。根據警方估計,雙方各有約1萬1000名示威民眾。

來自全國各地的警力加入支援,警方出面強力維持秩序,分開雙方避免衝突。

但當集會解散,小批群眾爆發扭打。社民黨國會議員巴爾托(Soeren Bartol)在推特上表示,他來自馬堡(Marburg)的團隊走向巴士時,「受到納粹分子攻擊」。

他說:「所有社民黨旗幟都遭破壞,有些人受到肢體攻擊。」他又說,警方很快抵達制止了攻擊行動。

警方表示,共有18人受傷,包括3名警察。

警方正檢視至少37件可能的攻擊事件,包括身體傷害、破壞財物及違抗執法人員。

(世界日報)
--
非洲人均壽命延長 WHO:重建醫療系統

非洲的醫療水準雖大幅改善,但WHO建議非洲諸國提高醫療投資並重新設計醫療系統!世界衛生組織日前公布非洲醫療區域報告顯示,非洲的平均壽命已延長至53.8歲,10大死亡傳染病的疾病負擔減少50%。然而,報告也指出,非洲正在重複西方國家經驗,慢性疾病死亡人數漸增,醫療機構與醫護人員數量也嚴重不足。WHO警告,除了適當分配醫療投資,並徹底重建醫療系統為當務之急。

根據《金融時報》報導,日前世界衛生組織非洲辦公室發布非洲醫療報告,分析非洲目前較為嚴重的醫療問題,評估非洲各國醫療體系處理這些疾病的能力,並對各國分別提出醫療發展目標與建言。該份報告指出,隨經濟與醫療發展,非洲國家已大幅減低傳染性疾病的死亡人數,然而文明病死亡人數卻增加,如30至70歲的心臟病、癌症患者每5人有1人會死亡。

「我對非洲的醫療改善感到驕傲,但非洲卻無法提供必要的醫療資源給青少年與老人,約1/3老年人無法獲得醫療照護。」WHO非洲地區主管穆蒂表示,過去造成嚴重死亡的愛滋病、呼吸道感染等傳染病已獲得改善,然而醫療體系必須隨趨勢而改變。

全球最大人道主義網站《Reliefweb》指出,WHO在報告中提到,非洲平均每1萬人僅能獲得15.5家醫院與2位醫生的服務,政府根本無法提供足夠醫療資源,也不能應付突然爆發的疫情。此外,多達39%的資金注重於醫療器材,醫療人事費用和基礎設施僅佔14%和7%,遠不如醫療發達國家的40%和33%的標準。

報告中強調,醫療投資費用的多寡並無法充分反映醫療水準,13個醫療費用低於3百萬美金的國家,國民平均壽命竟與部分花費超過5百萬美金的國家相當,若干醫療費用超過5百萬美金的國家的醫療水準也無法展現相稱的醫療水平。

WHO於報告中建議,除了適當分配醫療投資,更應徹底重建醫療系統,以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中的醫療健康項目,增加全民健康覆蓋率,讓全非洲人民都可以享有可負擔的醫療服務,避免無數家庭因疾病陷入財政負擔。

(台灣醒報)

健康

皮膚泛紅搔癢 應當心光過敏

天氣已轉涼,但有些民眾外出遊玩後發現臉頰又紅又癢,懷疑是否算曬傷。皮膚科醫師說,天氣轉涼感覺陽光不大,但紫外線仍可能過量,外出遊玩沒有做好防曬,確實可能曬傷,但若出現發紅、搔癢症狀,應為光過敏。

可先用濕毛巾冷敷
皮膚科醫師趙昭明指出,光過敏好發於女性、皮膚敏感、過敏體質、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等族群,甚至皮膚乾燥者也易引發光過敏。皮膚一旦出現泛紅、搔癢、粗糙等疑似光過敏症狀,應先用乾毛巾沾濕冷水冷敷,避免症狀惡化。若症狀持續惡化就應速就醫。
趙昭明提醒,做好防曬能避免光過敏。外出除臉部、四肢等衣服未覆蓋部位塗抹防曬乳外,每隔1至2小時最好再補擦1次,且要穿戴長袖衣物和寬邊帽子。此外,在戶外活動最好找陰涼的地方,避免曝曬在太陽底下。

(蘋果日報)
--
肉品加小蘇打有害? 食品級可下肚!

網路流傳,有些餐廳會使用小蘇打使肉質軟嫩,吃多了可能對身體有害;食品藥物管理署出面闢謠指出,屬於「食品級」的小蘇打是可以用於肉品的,不過加太多恐會導致鹼味太重。

碳酸氫鈉(NaHCO3)俗稱小蘇打、蘇打粉、焙用鹼,是容易溶於水的白色粉末;經加熱或遇酸性物質會產生二氧化碳,碳酸氫鈉水溶液呈弱鹼性,常用於中式料理、烘焙產品、環境清潔、醫藥、工程等。食藥署指出,使用時應區辨清楚是「食品用」或「工業用」小蘇打粉。

食藥署指出,小蘇打有分為工業用和食品用,工業用的小蘇打雜質較多、不適合吃進肚子,因此有做兩者區分。

小蘇打可與肉中的蛋白質產生反應,使組織疏鬆,並增加肉類的保水度,達到肉質軟嫩的目的。

不過,小蘇打畢竟呈弱鹼性,若加過量會因為鹼味過重,導致有「吃肥皂」的感覺。

(自由時報)
--
呼吸困難又咳血 「洗肺」揪出病因

洗肺抓病灶,有利對症下藥!肺出血是全身性紅斑狼瘡患者高致死率的合併症,主要原因是肺部病灶不易檢查,會影響用藥精準性,進而造成死亡率提高,但台北榮總利用支氣管鏡肺沖洗術,吸出檢體分析,找出致病原因,大幅增加用藥精準性,提高患者存活率。

43歲的楊先生去年突然爆瘦20多公斤,且嚴重全身水腫,甚至出現呼吸急促、喘不過氣及盜汗,並有咳血症狀,就醫診斷全身性紅斑狼瘡合併肺出血;47歲梅女士因全身性紅斑狼瘡急性發作送醫,經肺部X光檢查,醫師懷疑可能是肺出血。

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陳瑋昇指出,目前治療全身性紅斑狼瘡合併肺出血,多數常規性使用大劑量類固醇與免疫抑制劑,卻未進一步利用其他檢查正確診斷感染源或自體免疫破壞所致,未能完全對症下藥,存有可能更惡化風險。

為進一步找出肺出血原因,針對楊先生與梅女士,醫療團隊使用支氣管鏡肺沖洗術進行檢查,台北榮總胸腔部主任張西川說明,從鼻子或嘴巴利用內視鏡灌入100至200ml無菌生理食鹽水,沖洗細支氣管與肺泡,再用負壓回吸液體,然後針對回收檢體做立即性判斷,確認哪一種病毒或細菌、黴菌是致病主因,以利採取正確治療方針,爭取時效,降低死亡率。

台北榮總免疫風濕科主任蔡長祐強調,全身性紅斑狼瘡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為自體抗體攻擊全身各器官所致,合併肺出血在全球死亡率高達40%至60%,但該院利用洗肺抓病因,治療患者存活率已高達71%。

(自由時報)
--
紅斑狼瘡爆肺出血 洗肺救命

罹患紅斑性狼瘡的楊先生爆瘦20公斤,全身水腫、咳血及盜汗,就醫確診是嚴重肺出血。過去針對肺出血,僅單靠胸部X光及斷層掃描,難以抓出真正感染源。台北榮總透過「洗肺」採集檢體,找出病因並對症下藥,楊先生靠它及早發現遭巨細胞病毒感染,撿回一命。

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長祐表示,全身性紅斑狼瘡是自體免疫疾病,好發於女性,原因不明,研究顯示可能與基因性遺傳、荷爾蒙或環境因素有關。

蔡長祐說,全身性紅斑狼瘡初期症狀因人而異,常見發燒、虛弱或體重減輕,臉、頸和手臂可能會出現皮疹,關節也可能出現紅腫熱痛現象。不過,症狀可能會由極輕微變成嚴重的多重器官侵犯,病程轉變常很迅速,難以預測。

此外,紅斑性狼瘡可能攻擊肺部,且易合併巨細胞病毒、肺囊蟲病、格蘭氏陰性菌、白色念珠菌等感染症。

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賴建志表示,目前治療全身性紅斑狼瘡合併肺出血病人,多是使用大劑量類固醇和免疫抑制劑,但因沒找出感染源以對症下藥,死亡率恐上升。

北榮團隊率先將「支氣管鏡肺沖洗術」(俗稱洗肺)納該項疾病療程,可主動揪出感染源,解決感染症狀後再處理免疫問題。

賴建志說,過去認為洗肺很危險,病患接受度也不高,但唯有洗肺才能了解肺出血原因。蔡長祐說,目前紅斑性狼瘡合併肺出血,全球死亡率約四到六成,但洗肺可取得治療先機,該院病人存活率可提高到七成。

楊先生說,他到北榮前其實不知自己有紅斑性狼瘡,17年前左小腿腫脹時,醫師診斷是深層靜脈栓塞,持續用藥治療。去年症狀惡化,他和太太都嚇到了,感謝醫師找出病因,改善症狀,回家和家人團聚。

(聯合報)
--
紅斑性狼瘡肺出血 洗肺揪病因

43歲的楊先生不明原因體重急速下降,甚至突發要命症狀緊急就醫,確診為全身性紅斑性狼瘡合併肺出血,為了找出確切造成肺出血的原因,接受俗稱「洗肺」的支氣管鏡肺泡沖洗術揪病因,果然在抽出來的檢體中發現了巨細胞病毒感染,在醫療團隊對症下藥之後,經住院治療30天順利復原。

全身性紅斑性狼瘡合併肺出血十分棘手,台北榮總內科部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長祐表示,全世界此病死亡率高達三分之一,台北榮總透過「洗肺」來抓出病灶,再進一步治療,讓存活率達71%,技術獨步全球。

蔡長祐表示,紅斑性狼瘡患者容易因免疫問題造成肺部感染,併發致命率極高的嚴重肺出血;另外像是巨細胞病毒、肺囊蟲病、格蘭式陰性菌等感染,也可能延長病程或導致惡化,偏偏傳統影像檢查有如「隔靴搔癢」對深層的病因診斷極為困難。

以楊先生為例,台北榮總內科部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賴建志說,在抽出來的檢體中發現了巨細胞病毒感染,該病毒致死率高達50%,尤其是自體免疫系統異常的病人,致死率更高於正常人,在發現真正原因後,醫療團隊才有辦法擬定最佳治療計畫。

(中國時報)
--
兒子孝親送河豚肝 父吃完嘴麻、呼吸衰竭險喪命

台中市陳姓男子日前到海邊捕獲一隻河豚帶回家料理,去除魚皮、內臟後,將魚肉煮來吃,他原本要將內臟丟棄,突然想到魚肝軟嫩,剛好可給74歲、牙齒不好的父親吃,便把魚肝留下來煮湯,但陳父吃下魚肝後不到10分鐘就出現四肢麻痺、呼吸衰竭等症狀,急送光田綜合醫院大甲院區急救插管,所幸治療及時,住院一周後恢復呼吸功能,並平安出院。

光田綜合醫院腎臟內科主任楊得政表示,在台灣海域常發現的河豚種類約30多種,河豚的毒性含量、有毒的部位依不同河豚的種類而定,然而河豚的肝、腸、卵巢、精囊和皮膚通常是最容易含有河豚毒素的地方,而且河豚毒素並不因烹調、高溫消失,最好不要擅自料理,以免中毒。

倘若誤食出現中毒現象,未及時發現做處理,最初是嘴麻,接續就可能造成全身運動神經癱瘓,最後呼吸系統癱瘓衰竭而窒息死亡。這個過程進展十分快速,且河豚毒素目前醫學上沒有解藥,只能採支持療法給予輸液加快身體代謝速度,嚴重時還必須緊急插管,並以人工呼吸器支持維生。若是處理延誤,病患可能因缺氧而腦部受損,甚至性命不保。

陳父事後回想,自己吃下河豚肝大小僅約拇指指甲大小,但吃完幾乎是立即出現嘴麻症狀,他趕忙問兒子,剛剛吃下肚的是什麼魚的肝,兒子回答河豚,當下忍不住訓斥「你不知道河豚有毒嗎?」,全家人趕忙把煮魚肝的一鍋湯全丟了,並立即趕往醫院。

至於吃了哪一種河豚?陳父也不清楚,因為河豚是兒子去抓魚時意外捕獲的,而且兒子過去曾自己料理河豚多次,但都只吃肉,並未出現中毒狀況,這次突然想到可以留下魚肝孝親,不料差點讓家人丟了性命。

(聯合報)
--
「你說什麼?」 經常性反問恐怕聽力有問題

55歲的黃姓女工程師,經常在吵雜的工地監工,過去5年來常因為聽不清楚,不斷要求同事「再講一次」,回到家後也因為音樂放太大聲被鄰居投訴,她越想越不對,赴醫檢查確診為「感覺神經性聽力損失」,經配戴助聽器矯正後才獲得改善。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科主任田輝勣指出,黃女從事工程相關行業,經常代表同事至現場監工,往往一待就是一整天,筋疲力竭回家後,則喜歡聽古典樂放鬆身心,但漸漸地,她發現自己經常聽錯同事表達的意思,別人從背後喊她打招呼也沒反應,甚至將家中音響開得很大聲,影響到鄰居,好友私下提醒她「該去檢查耳朵」。

田輝勣指出,一般人大概自40至50歲開始,因耳朵的內耳毛細胞漸漸萎縮,聽力就會開始下降,加上患者長期處於高風險工作環境,更會加速聽力衰退,使她聽不到高頻的聲音,導致嚴重影響生活。

他說,造成聽力損失的原因百百種,大致可分為遺傳、疾病、暴露於噪音中、老化等,聽損除了會使生理層面的聽覺清晰度、語言接收、聆聽專注度、身體平衡與體力等大受影響外,心理層面的衝擊還包括情緒、認知、自信心、人際互動等,甚至有研究指出聽力損失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因黃女的症狀並無法透過藥物及手術治療,且「感覺神經性聽力損失」是不可逆的,需透過助聽器矯正,每天配戴時間約6至8小時,可於洗澡、睡覺時取下,經矯正後,黃小姐不但能聽到細微的蟲鳴鳥叫,也活得更有自信,人際關係改善許多。

田輝勣建議,平時可多觀察親友的生活習慣,即可看出聽力是否有退化的現象,而有聽損疑慮的民眾,應至耳鼻喉科看診及接受各項聽力檢查,經由醫師綜合評估聽力檢查結果後,決定是否需要助聽器的輔助介入,才能有效改善聽損者的聽能及生活品質。

(聯合報)
--
衛福部核准細胞抗癌新療法 專家擔心掀起自費風暴

衛福部正式開放細胞治療等新興醫療技術,共計六大範圍,立意良善,不過,督保盟發言人滕西華指出,政府召開記者會,宛如公開掛保證,這讓眾多患者認為政府核准新技術都是有效的,恐將掀起新一波自費風暴。

滕西華指出,對於晚期癌友來說,死亡似乎成為唯一選擇,人生倒數計時,現在出現自體細胞新療法,開啟了希望之窗,許多癌友就算借錢,也要賭一睹。

日前一名晚期癌友在周六接到醫師電話,指稱該院最新核准了一種新興免疫療法,國外研究療效還不錯,建議他可以一試,但因為價格過於昂貴,希望他先拿出一百萬元,避免呆帳。

為了活下去,該名病患在假日期間,到處打電話借錢,終於籌齊一百萬元,趕緊送至醫院,希望能在最短時間內接受治療。

滕西華說,尚未核准細胞治療時,就已經出現「籌錢救命」個案,一旦上路,類似情況一定更多,現在由政府掛保證,各大醫院更可以名正言順地力推超昂貴的自費抗癌療程。

滕西華指出,包括幹細胞、基因、免疫療法等細胞治療具有昂貴及高風險等兩大特色,衛福部在宣布「德政」之外,應該制訂這六大治療的上限,統一收費標準,不能由醫院漫天喊價,並大推廣告,最後變成病家花大錢,買下一個虛無的希望。

此外,這類新興療法雖然有效,但衛福部應該訂出成功率,對於哪些患者來說,反應率最好,否則在某些醫師的鼓勵下,明知效果不好的癌友只試了,最後醫院得利,病家人財兩失。

滕西華指出,新興抗癌技術確實燃起了晚期癌友的希望,現在政府核准上路,還開了記者會,昭告天下,恐讓眾多癌友多了許多聯想,就算借錢,也要一試,建議政府儘速擬定適用標準以及收費上限,不要成為醫院力推自費的幫兇。

(聯合報)
--
癌末病人有福! 衛福部公告開放細胞免疫治療

至少數萬名病人受惠

癌症病人終於等到了。衛福部今天公告開放6項人體細胞免疫治療列為常規治療,對癌症治療效果不佳或癌末病人,不必再因苦等不到細胞治療的人體試驗機會,花大錢遠赴日本或烏克蘭尋求救治,估計至少數萬名病人受惠。

6項列入常規治療

公告開放的六項細胞治療包括:自體周邊血幹細胞移植、自體免疫細胞治療、自體脂肪幹細胞移植、自體纖維母細胞移植、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移植和自體軟骨細胞移植。適應症分別有:血液惡性腫瘤、慢性缺血性腦中風、

嚴重下肢缺血症、實體癌第四期、實體癌第一期到第三期經治療無效者、慢性或滿6周未癒合的困難傷口、面積逾20%燒傷或皮膚創傷者、退化性關節炎及膝關節軟骨缺損等。

衛福部今天開記者會向媒體說明這項新政策,衛福部長陳時中說,細胞治療需以安全性為要,一定要安全無虞或安全性相對得到證明,才能開放,讓新技術方法彌補治療無效,或治療效果差的病人,另尋生機。

陳時中說,除特管辦法修正公告,也請食藥署草擬「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專法,做適當安全性管理,不只能促進生技產業發展,也讓再生醫療製劑能及早上市供患者使用,草案將列為立法院這會期優先法案。

醫事司長石崇良表示,公告版本與6月預告版不太相同,自體免疫細胞治療適應症除有實體癌末期,若第一到第三期治療無效也適用,幾乎全部癌症全包。

另外,石崇良說,自體脂肪幹細胞及自體纖維母細胞移植技術,是八仙事件期間,年輕傷患幾乎無皮可取、可修補,日本專家帶來新技術,取病人的細胞培養再植入病人身上,得到很好的預後,因此決議開放。

石崇良說,目前國內各大醫學中心幾乎都有能力進行細胞治療,但費用不斐,費用需經中央及地方政府審查核准,不能亂收錢。陳時中表示,希望醫療機構及業者以治療結果為導向收費,療效好就收費多一點,療效不佳就收少一點。

(聯合晚報)
--
站不到5分鐘就「不行了」 當心是這病搞鬼

85歲黃爺爺半年前開始走路出現臀部麻痛,且一路延伸到下肢,後來連站都沒辦法超過5分鐘,走路沒辦法超過100公尺,就診發現是第4到5腰椎滑脫併椎管狹窄,即腰椎骨刺並壓迫到神經。

久坐幾乎成為每位上班族的通病,回家又攤在沙發上看電視、玩手遊,長期姿勢不正確,當心腰椎沒辦法承受,出現腰椎狹窄,即腰椎骨刺,影響後半輩子的幸福。

基隆長庚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昝文清說,腰椎骨刺的患者年年增加,不僅國內,國外也出現類似情形,一旦久站或是走路時,出現下背、臀部疼痛、痠麻、無力就得提高警覺。

昝文清說,腰椎骨刺好發於40歲至50歲左右的民眾,但近年呈現兩極化的發展,年輕患者愈來愈多、年長者也愈來愈多。

昝文清分析,年長者增加與國人平均餘命增加有關,年輕人則是姿勢不良所致,1位年約30歲的上班族,長期久坐加上姿勢不正,也出現腰椎骨刺的問題。

腰椎骨刺典型的症狀是走路或站立時出現下背、臀部及下肢痠麻痛甚至無力,必須坐或蹲下來緩解症狀時,若出現類似症狀就代表可能有腰椎狹窄壓迫到神經。

一般會建議先做復健、神經阻斷注射或熱凝療法卻治療無效時,就必須接受手術解除神經壓迫,否則一旦等出現下肢肌肉萎縮失力、穿鞋會掉、常跌倒等情況時才手術,術後需花更多時間復健,且難復原。

基隆長庚醫院神經外科發展「腰椎經皮隧道減壓手術」多年,是一種經皮穿入式的微創手術技術,利用單一傷口將內視鏡或導管在X光導引下,直接到達治療目標區,移除壓迫神經的關鍵病灶,解除神經的壓迫,使症狀改善。

(聯合報)
--
免疫療法問世 提高肺癌存活率

晚期肺癌患者為求精準個人化治療,大多會先做基因檢測,來判斷能否使用標靶藥物,一旦不能使用,幾乎只能選擇化療,如今免疫療法問世,醫師建議,患者確診後可先透過生物標記檢測,若醫生判斷檢測指數高者,就適合採免疫療法,並建議第一線即早使用;傳統療法存活時間僅在一年左右,免疫療法可增加一倍以上。

日前健保署通過給付免疫療法治療黑色素瘤,讓被稱為「新國病-肺癌」的癌友們有更多的期盼。

但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秘書長、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肺癌團隊召集人醫師王金洲指出,免疫療法對於晚期肺癌治療也有顯著效果,包含英國、加拿大、澳洲,日本等健保國家,已將免疫療法一線肺癌適應症納入健保給付,台灣健保也應加快腳步,讓資源花在刀口上。

王金洲指出,過去晚期肺癌患者多以標靶藥物治療,但僅適合基因突變型患者,不少患者僅能使用化療,雖有一定療效,但平均存活期約延長至一年左右,如今增加免疫療法選項,等於多了一個希望。

王金洲表示,採用免疫療法前,患者需先做生物標記PD-L1檢測,指數高者(50~100) 療效越好,整體存活的時間有機會突破30個月,是使用化療的一倍多。

「現在是精準醫學的時代」,王金洲表示,健保之所以給付黑色素瘤,是因其PD-L1檢測濃度通常都高於80以上,採免疫治療能獲得顯著療效;但如今臨床也證實,用於晚期肺癌病人,能成功延長患者存活率,且若檢測後發現不適合使用,就可以及早採取其他的抗癌策略,可免於延誤治療時機。

王金洲也指出,晚期肺癌患者若要採免疫療法,應越早越好,最好第一線即使用,因患者經歷化療後,往往免疫力會變差,同時腫瘤也可能再出現變異,而免疫療法是引發自身的免疫反應來抗癌,因此越早使用的效果會較好。

bs2a00_t_02_02.jpg (656×275)

(中國時報)
--
愛滋預防投藥 醫:非鼓勵危險性行為

針對「事前」投藥防愛滋政策惹議,疾管署3日急澄清,非鼓勵危險性行為!疾管署將推愛滋病毒前預防性投藥政策「PrEP」,符合資格者每月僅需1千元就能吃藥防愛滋。對此,部分網友憤怒地表示「竟要全民買單」、「不優先推廣戴套,疾管署是怎樣?」,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3日回應,該計畫僅補助施行醫院,藥物來自藥廠捐贈與前驅計畫,保險套並無法100%預防愛滋,PrEP只是提供另一種選擇。

預防性投藥需自費

疾管署預計從今年9月中旬至明年12月31日間,由全台31家醫療院所執行「愛滋病毒篩檢與暴露愛滋病毒前預防性投藥計畫」,提供經醫師評估的感染者配偶及30歲以下有高風險行為者共1000個名額,符合資格者須自費每年1萬元藥費。羅一鈞表示,「PrEP」透過讓未感染愛滋病的民眾事先服用抗病毒藥物,避免因性行為接觸含有愛滋病毒的體液而受感染。

然而,網路上紛紛出現「又在浪費人民納稅錢了,這政府真的很糟糕!」、「為啥要補助這個?不能戴套嗎?」等質疑言論。羅一鈞強調,此次計畫需使用者自費1萬元,僅補助配合政策的醫院、診所,用藥由香港商吉立亞醫藥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捐贈,以及2016年類似的前驅計畫剩餘的700員名額的藥量。

掌控權回歸自身

羅一鈞指出,有些人在夫妻關係中並不平等、處於弱勢地位,無法強制規定伴侶全程使用保險套,或遇見另一半故意不戴套的情況,預防性投藥即是另一種選擇。羅一鈞說,保險套並非100%預防愛滋,「而且此項計畫又是自費性質,能將預防感染的掌控權回歸自身。」

「PrEP並非鼓勵危險性行為,疾管署仍鼓勵服藥者進行性行為時穿戴保險套,才能達到最佳預防效果。」羅一鈞強調,除了預防投藥外,也會給予個案管理服務,並定期追蹤,「參與者大約1至3個月就必須回診拿藥,並由受過愛滋專業訓練的醫療人員進行面診,宣達愛滋防護等衛教知識,1年間至少有6次的面對面診斷。」

愛滋防治愈發重要

衛福部資料指出,2010年15-24歲年輕族群之新通報感染者較2009年增加了13.3%,且9成以上是透過不安全的性行為傳染。針對不使用保險套的原因,一方面為保持忠誠,另一方面則為使用保險套會造成性交不適,而且其性行為方式也容易造成保險套破損而增加感染機會。

根據健保署統計,104年間統計愛滋病感染者的門診醫療支出,每人平均藥費為13萬2千多元,醫療費用16萬2千多元,且由於累計愛滋感染者持續增加,醫療費用亦逐年大幅成長,疾管署104 年底累計積欠健保署費用近100 億元,未來每年經費需求至少 40 億元,鉅額資金缺口造成嚴重負擔,讓預防工作愈顯重要。

(台灣醒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