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3日 星期日

新聞自選輯 20180923

更新時間:21:24

職業工會健保費 將與受僱者脫鉤

小販、水電工等在職業工會投保健保的269萬名勞工,健保投保薪資最低級距過去與全體受僱者薪資連動,當薪資成長4.5%就會提高一級距造成保費增加。職業工會多次反映全體勞工薪資調漲不代表職業工會勞工收入提高,多繳保費不公平。因此衛福部近日修正規定讓兩者脫鉤,短期內職業工會勞工健保費可望不再因此增加。



健保署今年元旦才因全體受僱者薪資成長,而將職業工會投保健保的最低薪資級距從2萬2800元調高為2萬4000元,使每人保費由642元調漲為675元。衛福部昨表示,此制度屢遭職業工會批評不公,認為工會會員沒有實際加薪,卻要隨著調漲健保費,很不合理。
衛福部日前公告修正《全民健保法施行細則》,將職業工會的健保投保級距下限,由現行與公民營機構受僱者月薪成長率連動,改成與職業工會會員自身的平均投保薪資成長率連動,且在排除適用下限申報者,平均投保薪資成長達4.5%時才向上調高一級。

269萬名會員受惠
衛福部指出,因此屬法規命令,公告後即上路,估全台約有269萬名職業工會會員受惠,依照新規定,若於上半年工會會員平均投保薪資成長率達4.5%,將於隔年元旦最低投保金額調高1級;若為下半年成長率達4.5%,則於隔年7月提高投保金額。但據了解,因職業工會投保薪資成長幅度不大,等於短期內不太有機會再調漲健保費。
此外,本次修正法規命令還包含使每月工資不固定的受僱者,其投保金額計算更符合實際,明定薪資不固定者,得以最近3個月平均工資申報投保金額。
台灣總工會理事長蔡明鎮說,過去調高的機制並不公平,工會已經反映很久了,樂見健保改變做法。在職業工會投保的勞工林小姐說,今年開始最低投保薪資級距是2萬4000元,但有時候根本沒賺這麼多錢,卻要用這個薪資來算保費很吃虧,保費能不要一直調高比較好。

職業工會勞工健保投保規定
適用對象:於職業工會投保的自營作業者、無一定僱主勞工,如小販、水電工等
原有規定:
.職業工會勞工投保薪資下限,在公民營事業全體受僱者平均薪資調幅達4.5%向上調高一級
.今年1月起投保薪資下限由22800元調高為24000元
新規定:與全體受僱者脫鉤,僅計算職業工會會員且排除適用下限申報者,平均投保薪資成長達4.5%時才向上調高一級
影響:職業工會勞工近期投保薪資都將維持24000元,保費因此短期內不會再提高
生效日:即日起
諮詢管道:www.nhi.gov.tw

(蘋果日報)
--
福音!公務員調薪 職業工會健保費不必跟著漲了

千呼萬喚始出來,職業工會會員健保費調整終於可以脫鉤公務員,即日起全台約269萬名職業工會會員,只有在自身月平均投保金額成長率達4.5%,才會調漲最低投保金額。

根據現行規定,水電工、油漆工或木工等無一定雇主或自營作業勞工,以職業工會會員身分投保健保,屬於第二類被保險人,其健保費自2011年起,以月投保金額2萬1900元為最低門檻,當公、民營事業機構受雇者月平均投保薪資成長達4.5%時,月投保金額門檻就會調高一級,健保費隨之調漲。

衛生福利部9月19日公告修正《全民健康保險法施行細則》,當職業工會會員月平均投保金額成長率達4.5%,才會調漲最低投保金額,延長調整年限,估計有269萬人受惠,公告一出就即起上路。

衛福部社會保險司長商東福表示,過去不少職業工會會員提出質疑,認為營造業勞工收入不像領取固定薪資的人穩定,以公、民營事業機構受僱者月平均投保金額成長率作為調整基礎,實在不公平。

對此,商東福指出,健保會今年初與討論專家學者、各縣市工會代表終於取得共識做出決議,依照新規定若於上半年工會會員平均投保薪資成長率達4.5%,將於隔年元旦最低投保金額調高1級;若為下半年成長率達4.5%,則於隔年7月提高投保金額,多半年緩衝期。

(聯合報)
--
職業工會健保 與受僱者脫鉤

職業工會會員健保費的調整不需再與受僱者連動!社會保險司日前公告,將職業工會會員健保費,由原先與受僱者連動,調整為獨立計算,意即會員自身投保金額成長率達4.5%,再調漲投保金額的最低門檻,預計共有269萬人受惠。

以往的制度中,沒有一定僱主、或是自營作業,並以職業工會會員身分投保健保的第二類保險人,與受僱者的投保金額成長率一併計算。因此,當公、民營事業機構受僱者月平均投保金額成長率達到4.5%時,就得拉高一級投保金額。

社會保險司司長商東福表示,職業工會會員對舊制不滿,認為即使受僱者的投保金額成長率增高,但會員實際上卻沒有加薪,一併調漲健保金額並不公平。因此,社會保險司19日公告調整職業工會健保費,並立即實施。

商東福進一步指出,以往若在年底出現投保金額成長率累積到4.5%的狀況,最低投保金額在隔年1月就要調漲,時間上的壓力不小。如今若出現類似狀況,將改為隔年7月1日再調漲,工會會員可有半年的緩衝時間。

(中國時報)

社會

罕見 女法官逼原告撤告 高院裁定迴避審理

台灣高等法院法官賴淑芬,審理環塑科技公司提告向沈姓男子索討100萬元借款案,竟多次向環塑公司表示:「不要再告了……不要把法院當成討債的地方」等語,環塑為此聲請賴法官迴避審理,高院其他合議庭調查發現,賴法官的庭訊錄音數度中斷,疑似故意未錄音,且賴承認說過「是否有訴訟必要」等語,日前認定賴審案有偏頗之虞,罕見裁定她須迴避此案。
40多歲的賴淑芬原擔任檢察官,2013年轉任法官,2年多前調升高院。此事傳開後,賴在內部網站法官論壇留言承認發火罵律師,但是勸訴訟雙方和解。她還說:「士可殺不可辱,若真要我走,我也不會賴在這」。
全案起因是環塑科技公司提告沈男返還借款100萬元,一審判沈男敗訴,沈男上訴高院,賴淑芬法官開了幾次庭後,環塑公司即向高院聲請賴迴避,並指稱賴屢以「沈已無財產,不要再告了」、「不要把法院當成討債的地方」等語,要求環塑撤告,而非促成和解。環塑指控,他們拒撤告後,賴竟說環塑未將這筆借款登載於資產負債表,要告發環塑《商業會計法》財報登載不實罪,明顯有審案偏頗之虞,因此聲請賴迴避。
迴避案另由高院另個合議庭審理並調閱開庭錄音,赫然發現今年6月5日、7月6日的法庭錄音均有「中斷不完整」情形,且賴不否認曾以沈男已無財產,詢問環塑是否有訴訟必要。

開庭數度中斷錄音
高院認為,借款是否存在仍待審理,賴卻強令環塑提供資料「自證己罪」,已逾越民事法官職權,認定賴疑利用刑事告發的壓力,逼環塑撤回民事起訴,罕見裁定她須迴避審理返還借款案,不得繼續審理此案。
高院發言人林瑞斌說,為不影響尚未審結的返還借款案,暫不議處賴法官;至於賴開庭中斷錄音,她曾說誤以為勸和解可不錄音。但資深法官說:「依規定開庭須全程錄音。」
司改會董事長林永頌指,高院暫不考慮將賴法官送自律等議處,這是「鄉愿、官官相護」,賴既已迴避,行政懲處就不影響個案。

聲請民事法官迴避規定
◎法官應自行迴避
.法官或其配偶、前配偶或未婚配偶,是該案的當事人
.法官與當事人是8親等內血親或5親等姻親
.法官曾是該案當事人的法定代理人或家長、家屬,或曾是該案當事人的訴訟代理人
.法官曾是該案的證人或曾參與前審審理
◎當事人可聲請迴避
.法官有應自行迴避情形,卻未自行迴避者
.法官審案過程有足認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者

司法院隱匿法官姓名 挨轟「官官相護」

法官賴淑芬被當事人以審案有偏頗之虞,聲請迴避審理該案。但諷刺的是,這份公開在司法院網站的裁定書,卻隱匿賴淑芬全名,僅以「○○○」代替,反倒是聲請迴避的當事人被公開姓名,網友怒批「官官相護」。曾任司改國是會議委員的名嘴范立達也上網質疑,「那個混帳法官的大名呢?」
《法院組織法》明文規定,各級法院須公開裁判書,且包含「自然人姓名」,但高院這份裁定書,僅將賴淑芬的名字以「○○○」隱匿,卻公開返還借款案雙方當事人的公司名稱、姓名。
「法官翻轉司法群策會」臉書前天po出賴淑芬被裁定迴避的裁定書,范立達隨即留言「問題是,那個混帳受命法官的大名呢?在法庭上恣意妄為到這種地步,怎麼還不公布他的姓名示眾啊?」民間司改會董事長林永頌也批評,這種作法不妥,「如果法官名字可用○○○代替,為何當事人姓名要公開?根本說不過去!」
對此,司法院秘書長呂太郎表示:「尊重法官對個案的處置,司法院下周五(28日)有公聽會,會討論上網的裁判書是否應公開當事人姓名。」

(蘋果日報)
--
開庭說:不要用法院來討債 審案女法官遭撤換

不僅是民眾出庭要謹言慎行,法官審案,自己也要當心失言!

高院裁定法官迴避
高等法院民事庭法官賴淑芬承審一件返還借款案件,在庭上以質疑語氣對原告說「有無訴訟必要」、「不要把法院當成討債的地方」等語,讓原告認為她有偏頗之虞,要求法官迴避;高院審理發現,本案庭訊錄音數度中斷,但賴未否認有類似發言,因此認定原告主張有理,裁定賴應迴避,不得抗告。

據悉,去年一家建材公司向高院民事庭提告,要向沈姓債務人追討100萬元,由法官賴淑芬受命承審。該公司近日指控,賴淑芬開庭時不是促成兩造和解,反而屢以「相對人已無財產,不要再告了」、「不要把法院當成討債的地方」等語要求撤回告訴。

該公司表示,拒絕撤告後,賴淑芬即稱該筆借款未刊登在公司2010年度的資產負債表中,涉犯「商業會計法」,並要求提供2011至2018年間的帳目明細、會計憑證等資料,打算告發公司涉及刑事犯罪,明顯「以刑逼民」,有偏頗之虞,因此聲請迴避。

高院調閱庭訊錄音光碟,發現2次準備程序庭的錄音均曾中斷,不過賴並不否認曾詢問該公司「有無訴訟必要」等語,加上賴未經過刑事判決認定,就逕自認為該公司涉犯刑事犯罪,足認該公司質疑賴偏頗確有依據,裁定准許賴淑芬迴避。

賴淑芬不服 撰文回嗆
賴淑芬事後在法官論壇撰文回應,指開庭時確實稍有情緒,但目的是希望雙方和解。對於高院裁准迴避,曾任檢察官的她在文中稱:「這種事如果發生在檢方,我想我一點都不會害怕!」「只要同事的人品可信賴,長官一定力挺到底,但在這邊似非如此」、「打自己小孩給別人看,是最好平息眾怒的方法。 」

賴表示,感謝大院(司法院)可以收留她們這批連冷氣都沒得吹的檢察官,她對於賺錢沒有太多興趣,所以還想留在這裡,但士可殺,不可辱,若真的要她走,不會賴在這裡。高院發言人林瑞斌昨對此表示,該起返還借款案件仍在審理中,為了避免影響個案,暫時不會主動議處賴。

(自由時報)
--
叫當事人撤告 法官被裁定迴避

環塑科技公司要求沈姓民眾償還借款一百萬元,台灣高等法院的賴姓受命女法官卻在開庭時說「不要再告了」、「不要把法院當成討債的地方」等語,還揚言要告發涉記帳不實。環塑以法官偏頗為由,聲請「法官迴避」,高院另一合議庭裁准,還在裁定書寫下「本案法官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成為司法罕見案例。

環塑的李姓法定代理人指控,台北地方法院去年判沈敗訴,沈提上訴到高院,受命法官開庭時要求他撤回起訴,被他拒絕後,法官依職權調取公司二○一○年度資產負債表等資料,但未等他閱卷,便要他提供該年間經辦會計、法定代理人基本資料,稱他未將沈的借款登載於年度資產負債表,要告發相關人員涉犯商業會計法罪嫌。

他以書狀說明該年度資產負債表並無漏載借款,受命法官又要求他提供與二○一○至二○一八年間帳目明細、會計憑證和金融機關貸款紀錄,但相關資料根本與本案無關,只是作為告發他刑事犯罪之用,無故延滯及增加他不合理負擔,是「以刑逼民」。

高院裁定指出,今年六月五日、七月六日準備程序期日的法庭錄音均有錄音中斷不完整的情形,並未聽到受命法官有聲請人指控的陳述,但受命法官受調查時提出意見書,並不否認曾以相對人無財產為由,詢問聲請人是否有訴訟必要等語。

高院調查,受命法官在準備程序庭上,以商業會計法的犯罪情節為調查主軸,並強令聲請人「自證己罪」,顯然脫離民事訴訟法官的職權範圍,且本案訴訟未經合議庭審結宣判,未經認定借款債權是否存在,法官就片面認為聲請人故意遺漏資產負債表。

合議庭認定,環塑稱受命法官利用職權,藉刑事告發,逼迫他撤回起訴,有所憑據,裁定准予聲請法官迴避。

(聯合報)
--
加驗戴奧辛 要花2周 陸大閘蟹 下月才抵台

喜歡吃大閘蟹的民眾,今年可得再等一等了!由於去年中國進口的大閘蟹首度驗出「世紀之毒」致癌物戴奧辛,衛福部食藥署今年針對進口大閘蟹全面增驗戴奧辛與多氯聯苯,檢驗要花近2周時間,預估民眾最快下月初才能吃到中國進口的大閘蟹。

衛福部食藥署科長廖姿婷昨說,秋季是大閘蟹產季,每年9月起是高峰;去年國內進口大閘蟹380公噸,全數來自中國。而以往檢出不合格項目以動物用藥或重金屬超標為多,去年首度有4批中國大閘蟹被驗出含戴奧辛,因此從今年起,戴奧辛與多氯聯苯都列入邊境查驗項目。
廖姿婷透露,目前已有貿易商進口大閘蟹申請報關,現正進行查驗作業中;一般從報驗到放行,若順利約2周,所以下周未必能過關,也許要到下月初才能放行。
買海鮮採購經理彭培坤指出,過去市售大閘蟹以進口佔大宗,今年進口大閘蟹在邊境增驗戴奧辛,入關留置時間變長,約有3分之1到半數的大閘蟹可能死亡,因而成本增加,讓貿易商不太敢進口,目前市場上幾乎都沒有進口大閘蟹消息。

廠商怨:折損率高
彭培坤表示,其實國內也有養殖大閘蟹;台灣產的大閘蟹和進口的大閘蟹嚐起來口感差異不大,不過台產大閘養殖品質較好,蟹膏較飽滿,相對成本較高,價格約貴上2至3成。由於今年市售大閘蟹可能只剩台灣養殖的大閘蟹,彭推估,去年299元就能買到4兩到4兩半的大閘蟹,今年也許要花上350元才能入手。
大賣場家樂福表示,由於檢驗時間拉長,影響業者進口大閘蟹意願,目前與家樂福合作業者,皆尚無具體進口規劃,現階段較難評估進口蟹價格。
對於進口廠商抱怨在邊境增驗戴奧辛讓水產留置時間長造成折損率高,廖姿婷強調,邊境檢驗是為國人飲食安全把關,增驗項目確實會影響留置時間,而檢驗微生物約需7至10天,檢驗戴奧辛與多氯聯苯更要花近2周時間;針對檢驗時間較長的項目,業者依規定可申請具結,先將水產送到指定適當的地點存放,檢驗通過後再放行,減少折損率。
上班族朱進凱說,蠻多朋友愛吃大閘蟹,但畢竟不常吃,就算變貴一點,上市後還是會去吃。

進口大閘蟹檢驗資訊
進口來源:
.來自經中國官方認可合格大閘蟹養殖場
.中國以外如荷蘭、德國大閘蟹,須檢附官方出具來源國或捕撈區域資訊文件
原檢驗項目:
.衛生標準、動物用藥、重金屬
新增檢驗項目:
.今年加驗戴奧辛與多氯聯苯
查驗方式:
.逐批查驗,每批抽1個檢驗樣本

長期攝入戴奧辛 易致癌生出畸胎

醫師指出,戴奧辛被列為一級致癌物,民眾若長期攝取含戴奧辛食物,會增加致癌風險,胎兒與孕婦更是敏感族群,恐致流產或畸胎。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指出,戴奧辛主要來自工業污染,少部分來自森林大火或塑膠燃燒不完全產生,屬環境荷爾蒙,共分為419類,其中30種較有毒性。戴奧辛會透過呼吸、飲水或食物進入人體,國外研究調查有9成都是透過飲食吃下肚。

目前無解毒劑
因戴奧辛屬脂溶性,容易存在動物脂肪組織,透過食物鏈層層累積,如大型魚類、肉類或乳製品等都有風險。顏宗海說,若短期高劑量暴露戴奧辛,恐致皮膚病變、肝功能異常等;若長期低劑量攝入,恐增加罹癌風險、免疫功能異常,胎兒更是敏感族群,孕婦長期暴露還可能容易流產或生出畸胎。
多氯聯苯也是戴奧辛類的一種,台灣在1978至1979年間,有2000多人因食用米糠油導致多氯聯苯中毒,恐致胰臟癌、腦癌、黑色素瘤、皮膚病變等。
顏宗海指,戴奧辛沒有解毒劑,預防攝取就是最好的辦法,包含不吃肥肉、內臟,均衡飲食,多吃高纖蔬果等。

(蘋果日報)
--
大閘蟹進口趨嚴 今秋國貨成主流

大陸大閘蟹去年被驗出戴奧辛,衛福部食藥署去年十月宣布針對大閘蟹加驗戴奧辛及多氯聯苯,使通關時間從原本僅需四至五天延長為二周,影響業者進口意願。今秋民眾若想吃大閘蟹,市面上將以台灣養殖的居多。

依食品含戴奧辛及戴奧辛多氯聯苯規範,水產品中戴奧辛含量,每克濕重不可超過三點五皮克,戴奧辛及戴奧辛多氯聯苯含量總和不得超過六點五皮克。

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科長廖姿婷指出,去年要求加驗後,仍有零星進口量,去年十二月到今年一月底,共有四批從大陸進口大閘蟹被驗出戴奧辛或戴奧辛多氯聯苯含量總和超標,違規量約十四點八公噸。

廖姿婷說,進口大閘蟹有一定風險,從民國九十年起,要求業者須出具相關動物用藥證明等,目前台灣准許進口大閘蟹的國家為大陸、荷蘭與德國,但荷、德去年起就沒有報關紀錄,今年九月起,陸續有業者從大陸進口大閘蟹,目前尚未出關。

廖姿婷表示,過去未驗戴奧辛,受理到通關最快四到五天,現在加驗戴奧辛,大約需時二周。另外,針對國內養殖大閘蟹,食藥署也會加強檢驗。

家樂福發言人蘇小真表示,家樂福目前尚未販售大閘蟹,要等中秋節過後,才知貨源與價格。也有業者私下透露,大陸大閘蟹進口「卡關」,除了食安考量,還可能為了確保台灣大閘蟹銷量。

大陸大閘蟹卡關 想吃大閘蟹再等等

大陸大閘蟹近年屢被驗出戴奧辛,衛福部食藥署之前被詬病未針對進口水產品檢驗戴奧辛,使國人暴露風險中。從去年十月起,食藥署針對大閘蟹加驗戴奧辛及多氯聯苯。檢驗戴奧辛時間長,是一般檢驗的四倍,業者進口意願低,今秋民眾想吃大閘蟹,可能得等一等,且市場上應以台灣養殖大閘蟹居多。

去年十月之後,食藥署規定加驗進口大閘蟹的戴奧辛含量與多氯聯苯,依食品含戴奧辛及戴奧辛多氯聯苯規範,水產品的戴奧辛不得超過3.5皮克/克濕重、戴奧辛及戴奧辛多氯聯苯含量總和不得逾6.5皮克/克濕重。

食藥數北區管理中心科長廖姿婷說明,去年加驗後,仍有零星進口量,從去年十二月到今年一月底,共有四批從大陸進口大閘蟹被驗出戴奧辛或戴奧辛多氯聯苯含量總和超標,違規量約為14.8公噸。

廖姿婷說,進口大閘蟹具一定的風險,從民國90年起,要求進口大閘蟹業者必須要出具相關動物用藥證明等,目前台灣准許進口大閘蟹的國家總計有三,包含大陸、荷蘭與德國,但荷蘭與德國自去年起就沒有報關紀錄。

今年九月起,陸續有業者從大陸進口大閘蟹,目前全都在關口內,尚未出關。廖姿婷表示,過去沒有加驗戴奧辛,受理到通關最快4到5天,現在加驗戴奧辛,大約需時2周,比過去時間長。另外,針對國內養殖大閘蟹,食藥署也會加強檢驗,保障民眾食安。

家樂福發言人蘇小真表示,家樂福目前尚未販售大閘蟹,要等到中秋節後,才會知道販售貨源與價格。另一名業者私下透露,對於大陸大閘蟹進口「卡關」,除了食安考量,可能也是為了確保台灣大閘蟹的銷量。

(聯合報)
--
美淫狼 已出境離台

因援交未成年少女,而遭美國警方發布通緝的3D手槍設計師威爾森,前晚被北市警方尋獲。移民署表示,威爾森因護照被美方註銷,現由美國AIT協助申辦旅行文件,昨晚已被限令出境離開台灣。

以免簽證方式入境
移民署指出,美國3D手槍設計師威爾森(Cody Wilson,30歲),因涉性案遭美警通緝,本月6日持護照、以免簽證方式入境台灣,先後入住東方文華酒店、W Hotel及萬華區一家商旅,來台期間都在台北市活動。
移民署接獲美方通知,前天傍晚約談威爾森到案。由於威爾森在台護照已被註銷,依《移民法》及相關簽證規定,他無法在台停留。移民署昨完成相關旅行文件,昨晚已安排其出境。因威爾森在台期間未涉及任何不法,對在台行蹤均以個人隱私為由,不願透露。

(蘋果日報)
--
3D印槍發明人搭機離台 美在休士頓接人

援交少女遭控性侵的美籍3D印槍教父威爾森,前天傍晚被刑事局逮捕後,昨天立即由移民署台北外勤隊押解至桃園機場二航廈,安排搭上昨晚10點飛往休士頓的長榮BR052班機送返美國,屆時再由美方司法人員接手處理;威爾森上機前表情凝重,全程緘默。

昨晚九點,移民署人員帶著威爾森通關前往候機室,美方有派員到機場關切威爾森離境事宜,不過未跟隨上機,當班機飛抵美國休士頓的機場,等在機場的美司法人員會登機將威爾森押解歸案;至於威爾森在機上的人身安全與控管,已協調由班機上的飛航安全人員監控,以避免發生事端。

威爾森於本月21日被美國註銷護照,成為非法停留台灣,當晚就遭刑事局逮捕,交由移民署暫時收容留置;移民署協調美國在台協會(AIT)補發威爾森的旅行身分證明文件後,隨即安排將他送返美國。

移民署表示,以往我政府單位與美國警政人員合作模式,大都透過雙方協調,先由對方直接派員搭機來台,在航空站空橋與我移民署相關單位做交接人犯的動作,然後一路押解人犯回美,本次基於諸多考量,未循過去慣例作業。

(自由時報)
--
涉援交少女 3D列印槍發明人遣返美國

3D列印槍發明人威爾森涉嫌援交未成年少女遭美國通緝,來台後前晚在北市萬華區遭警尋獲,帶回移民署專勤隊調查,在取得美國在台協會新核發的旅行文件後,昨天晚間被押解至桃園機場搭機遣返美國。

據了解,威爾森搭乘昨晚十時的長榮航空班機,由台北直飛美國休士頓。機上將有飛安人員控管,威爾森一抵達美國就會被美國警方逮捕。

(聯合報)
--
收到支付命令 20天內須提異議

債權人向債務人追討欠款,有個簡便的方法是向法院聲請核發支付命令,拿著支付命令向對方要錢。

律師邢建緯提醒,債務人收到支付命令,一定要在20天內向法院提出異議,說明債務糾紛尚未釐清等,讓支付命令失效,否則對方就可聲請強制執行你的財產,不可不慎。

過去支付命令一旦生效,等同勝訴判決,債權人持支付命令查封財產,債務人沒有任何救濟管道,2015年修法後,讓債務人可提異議。

(自由時報)
--
浪費醫療資源 CT、MRI去年白花17億健保

做完檢查後不看報告 甚至1個月內重複檢查
我國健保制羨煞許多國家,卻有許多民眾不珍惜醫療資源!

健保署首次統計,民眾做完電腦斷層掃描(CT)和磁振造影(MRI)後,卅日內沒回去看報告、甚至跑到其它醫院做同樣檢查,去年浪費近十七億元。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在一個月內重複做CT或MRI,九十九%都屬於不必要的檢驗,不僅浪費醫療資源、健保,更會加重醫療人員的工作負擔。

電腦斷層掃描 近13萬件未看報告
根據健保署大數據分析,以CT為例,去年開單受檢者在卅日內未回診看報告多達十二.七萬件,占受檢總數的十五%,醫療點數五.六億點;另外,在檢查後卅日內沒回原檢查醫院看報告,而到不同醫院再就診、做相同檢驗也有四.二萬件,占受檢總數的五%,如此又花費一.八億點。

而做MRI在受檢卅日內未回門診就醫看報告者有八.八萬件,占受檢總數的十六%,醫療點數達七.二億點;檢查後沒看報告、卻再到不同醫院看診者近三.七萬件,占受檢總數的七%,又花費醫療點數近三億點。兩者合計逾十七億點。一醫療點約台幣一元以下,十七億點近台幣十七億元,可說都浪費掉了。

健保基金一年雖高達六千多億,卻經常捉襟見肘,健保署近年來對減少醫療浪費著力不少。李伯璋表示,他首次去撈健保大數據資料比對,查看這類醫療檢驗浪費情形,意外發現問題不少。

健保數據資料比對 醫療檢驗浪費多
李伯璋強調,做完醫療檢查不回去看報告,等於不知道病情,或是沒看報告卻又跑去其它醫療院所做同樣的檢驗,這都造成浪費。他認為可能是因民眾自覺身體好像沒問題了就不看報告,或是誤以為醫院會自行通知病情,但這都是錯誤認知。

自覺沒問題或醫院會通知 都是錯誤
不只CT和MRI,其它醫療檢驗也多少有浪費情形。以去年檢查醫療利用情形來看,前五名依序是電腦斷層、超音波、磁振造影、抽血驗心臟酵素與血脂肪、病理切片檢查,各項檢驗的病人數量動輒數百萬人次。

李伯璋說,還有許多檢驗如照X光、驗尿等,多少都存在重複檢驗或病患沒回去看報告、聽醫師講解等問題。他呼籲醫師做好把關,要求病患一定要回去看報告,並趁機做好衛教,「減少醫療浪費、才有機會免除調漲健保,受惠的是全部民眾」。

600_175.jpg (600×368)

減少浪費健保資源/落實分級醫療、雲端查核開藥

減少醫療資源浪費,健保署的解方之一是分級醫療。台大醫院上週宣布啟動「星月計畫」,和四百家醫療院所合作提供轉診名額,可視為分級醫療的里程碑;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表示,許多小病痛到診所就能治癒,不必窮擔心跑大醫院做一堆不必要的檢查。

健保署要求國內醫學中心等級醫院在今年內降低二%門診量,因此各醫學中心紛紛以減診、和診所合作推動轉診等方式來降低門診量。

蔡淑鈴觀察,許多民眾只是小病痛卻也跑大醫院,很多大醫院常為此開立不必要的檢查。且一旦病患在大醫院看病後,就幾乎不可能再下轉到基層診所就醫,容易造成浪費。

蔡淑鈴說,除小病痛可到基層診所治療外,病情已經穩定的慢性病患在基層診所就醫,其實也有充分醫療照顧,如此可將大醫院的醫療資源留給重症病患。

小病跑大醫院之外,健保署也注意到民眾浪費健保藥物的問題。健保基金一年六千多億元,其中藥費佔了約一千六百億元,而去年光登錄有案的回收藥物就有近兩百公噸、約五億顆,沒被列入統計的藥物浪費可能更多。

健保署推動分級醫療來確保醫療資源不浪費,並在雲端醫療分享平台新增API程式,提供各醫療院所醫師在開立醫囑時,能馬上連線健保署雲端資料庫功能,交叉比對是否有重複開藥。且除了藥歷外,驗血、驗尿等檢查同樣也提供比對提醒。

健保署預計未來將這項功能擴充到斷層掃描和磁振造影等檢驗項目,也正研發可以看到病患看診日期的程式,更方便醫師查詢。

健保署今年也增加納管四十八類藥品,加上之前的十二類藥品,總計共六八四項藥品納入管理,佔健保一千六百億元藥費中的八成。未來將強化抽樣並啟動核扣,避免重複開藥及用藥問題。

(自由時報)
--
中國招聘網站 滲透台灣搶人才

開放使用台灣手機號碼註冊登錄 背後有中國官方支持
中國八月取消「台胞就業證」,近日又開放人才招聘網站的對台介面,可直接使用台灣手機號碼註冊登錄,等於在台灣就能找中國職缺,並聯繫回覆。學者認為,這是一種滲透手法,中國已深入台灣境內「搶人才」,這些網站背後有中國官方支持,台灣求職者資料將被中國政府掌握。

依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與「就業服務法」規定,台灣的求職網站不能刊登中國職缺,違者可處十萬元到五十萬元的罰鍰。不過,智聯招聘、智聯卓聘、51 job、拉勾網、Boss直聘、前程無憂等中國的招聘網站,近日開放使用台灣手機就可註冊登錄,換句話說,在台灣就可上網找中國的工作,甚至透過網路面試,不必親赴中國。對此,陸委會官員表示,網站在境外,無法規範。

台灣人填寫資料 恐遭中國監控
上中國招聘網站求職,登錄資料須選擇「中國台灣」,等於還未到中國工作,就須先承認「一中」。清大社會所長沈秀華認為,中國利用各種方式侵蝕台灣主權,透過網路特性,「把治權延伸到台灣境內」,視台灣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雖不是直接統治,但透過網路與在中國的台灣人,等同治理台灣民眾」。

沈秀華說,中國利用網路便利性,讓沒有風險意識的台灣民眾,抱著姑且一試心態,上網填寫求職資料,卻陷入人在台灣卻被中國監控的危機。

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林宗弘表示,中國的招聘網站背後都有中國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支持,是有官方背景才能經營的特許行業,這也是當初有台灣的人力銀行想到對岸發展,卻無法切入的原因。

林宗弘強調,在中國招聘網站登錄的所有資料,要與中國政府連線,而且共產黨也介入管理,通常對岸掌握資料後,會建立個人的政治檔案,並進行政治考核。其實現已在中國就業的台灣人都被建立政治檔案,除非是透過台商赴中的台幹未留下就業紀錄者。一旦有「黑資料」、「黑紀錄」,未來升遷都會受到嚴重影響。

林宗弘指出,主計總處統計,過去三年,赴中台幹已從四十三萬人降低至四十萬人,事實上,美中貿易戰已對中國經濟帶來負面影響,中國就業展望並不樂觀,想赴中就業的台灣民眾仍要考慮對岸優勢減退與政治風險提高等問題。

惠台奧步 台青赴中實習縮水75%

中國近年鎖定台灣大學生統戰,每年暑假是各式統戰旺季,尤其在今年二月廿八日宣布對台卅一項措施後,對岸勢必要拿出「漂亮成績」。不過,根據中國國台辦統計,今年暑假台青赴中實習人數約僅千餘人,與去年號稱的四千多人,明顯縮水七成五,學者認為,台青對中國統戰措施不見得會買單。

中國國台辦透過旗下「中國台灣網」的青年公社舉辦暑期實習,去年宣稱「有四千多名台灣青年學生暑期在大陸各地事業單位實習」。

國台辦今年續辦第三屆暑期實習,提供約六百個名額,共有五五○位台生投出簡歷,其中在台灣各大學就讀的有三四○餘人。

不過,暑假結束近半個月,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日前在例行新聞發佈會表示,「我辦組織在大陸就讀台生和部分島內高校學生約三百餘人,分赴多地國有大型企業和知名民營企業開展暑期實習」,另七六○餘名台灣青年參與廿家金融機構提供的暑期實習崗位,而廣州、昆山等地也積極組織台灣大學生到當地進行暑期實習。

國台辦今年雖沒有宣布台青實習總數,不過,根據安峰山的說法,實習人數約千餘人,與去年誇稱的四千多人,已大幅縮水,而國台辦自己舉辦的暑期實習有六百名額,卻僅三百餘名台灣學生參加。

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林宗弘認為,中國希望對台措施產生作用,尤其是祭出「惠台卅一條」後,但台灣青年不見得買單。赴中實習的台青或許希望未來在中國工作,但現在美中貿易戰下,到中國就業不見得好,而台灣景氣回溫,直接反映在勞動市場上,台灣高科技業反而提供不少機會。

清大社會所長沈秀華表示,中國給予實習台青吃住、機票與津貼,「要衝高實習的數字不是那麼難」,但今年數字不好看,她研判實習已不是對台青的統戰項目了。不具名學者也認為,中國很多對台政策成效不彰,「來去一陣風」,缺乏保障性與持久性,若沒有注入新的能量或經費,很難維持下去。

(自由時報)
--
堵中國挖角 營業秘密法防線升級

綠委提案修正 原告、被告、律師等都有保密義務
為防堵我國人才遭中國挖角,《營業秘密法》本會期列最優先法案,經濟部智慧局官員指出,營業秘密法自二○一三年二月修正實施,已屆滿五年,期間中國搶才問題更趨嚴重,綠委提案修正,新增「偵查內容保密令」,在案件審理過程中,原告、被告、律師等人都有保密義務,防線升級後可望加快審查速度。

中國今年二月底打著惠台卅一項措施,企業不免憂心技術外流、人財兩失。以公開的營業秘密官司結果來看,包括台積電、大連化工等員工都將公司重要機密文件非法洩漏給中國,且大連化工一案更造成公司重大損失,官員指,「中國挖角台灣人才有越來越嚴重趨勢」,也是政院為何將此法列入最優先之一。

智慧局指出,一九九六年《營業秘密法》制訂時僅有民事責任,直到二○一一年底,馬前總統造訪竹科時,廠商反映中國企業早已挖走不少主管階級,要求政府重視人才跳槽赴中國問題,官方趕緊補破網,納入刑事責任並於二○一三年二月實施。

對此,官員表示,現有刑度與要件已算完備,如意圖於中國、香港等國外洩漏機密,較一般刑度加重並可處一到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罰金三百萬元起跳、最高五千萬元,但實務方面盼審案速度加快。

我國晶圓龍頭台積電的營業秘密保護是企業典範,不過官員舉例,台積電與離職員工的官司案,也要耗上三至五個月才結案,且「這已經算是很快的速度」。

官員解釋,營業秘密涉及專業又是秘密,原告會主張秘密保護,被告則說是自我研發,立場不同,但兩造通常都不願說明太多,避免秘密又曝光,審案速度自然不快,若新增「偵查內容保密令」後,雙方願意「多講一點」,審理速度提升,也能強化嚇阻力。

本次營業秘密法主要增訂十四條之一至四的「偵查內容保密令」,由檢察官核發,包括原告、被告、律師等與營業秘密案件偵辦過程有接觸者都有保密義務,違反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一百萬元以下罰金。

600_270.jpg (571×600)

營業秘密保衛戰 成案須有3要件

高科技產業競爭激烈,更掀起一股營業秘密保衛戰。經濟部智慧局表示,不只半導體等產業要慎防,傳統產業觀念也要跟上。有廠商提告前,連最基本三要件資料都填不出來,根本無法成案,智慧局近年與公協會合作,加強各產業對營業秘密的概念。

觀念薄弱 合理保密措施最被忽略
智慧局官員指出,一般檢調偵辦營業秘密案件,需要原告先填寫釋明表,交代清楚營業秘密內容,包括可能觸及對象、公司採行哪些保護措施等,但檢調單位卻發現,很多公司根本填不出來,顯見台灣企業觀念薄弱。

營業秘密構成有三要件,包括「秘密性」、「經濟性」及「合理保密措施」,三要件都需符合。秘密性的判斷依據為能否輕易從公開管道得知、資訊要具獨特性,經濟性不一定為量化數字,能增加企業競爭優勢也算;保密措施則包含文件、人員管理,像文件要加密上鎖管理,員工要內部訓練、簽署保密協定等。官員指,最容易忽略的即是合理的保密措施。

至於合理的保密措施標準法官會視企業規模大小評斷,官員呼籲,觀念是最基本需要加強,國內製鞋大廠幫NIKE代工設計,卻發生員工將設計圖外洩,導致商品上市前,已在國外網站廣為流傳,損及公司形象商譽。

國內高科技大廠包括台積電、康寧、美光、友達、聯發科等業者自主成立「台灣營業秘密保護促進協會」,近三年協會也與官方合作,在北中南舉辦宣導會,盼強化中小企業觀念,官員說,不只半導體等產業要慎防,台灣傳產更有不少隱形冠軍,未做好保護也很危險。

竊關鍵技術 中國高薪利誘台灣人才

習近平政府產業升級藍圖「中國製造二○二五」致力發展半導體產業,欲以十年時間變身為世界科技強國,但其攀爬製造業價值鏈的方式不是靠砸錢投資、自行研發、開大門高薪舉才,而是透過惡意網攻、挖角竊取美國、台灣、南韓機密,以抄捷徑走小路來取得先進關鍵技術,包括台積電、美光、三星和SK海力士在內的晶片大廠都是苦主。

台灣生產全球高達三分之二半導體,成為中國下手偷技術、竊取智慧財產(IP)的頭號目標。官方數據顯示,台灣相關的技術竊案去年達廿一件,比二○一三年激增逾一.六倍。不過,專家指出,台灣檢調多無法起訴竊案中最終獲得利益的中國公司,主因之一是無法在中國境內執行台灣的法院判決。

華爾街日報指出,台灣最近十件與技術相關的起訴案中,高達九案的技術已流向或企圖交給中國公司;中國以優渥條件利誘台灣企業與工程師,甚至開出五倍薪資來挖角、並利誘招聘對象帶走設計藍圖。

新竹地方法院文件顯示,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的徐姓工程師二○一六年底接到中國競爭對手華力微電子邀聘擔任總工程師,負責華力的手機和遊戲機晶片研發業務;徐男並不具備這類晶片的專業知識,但由於他有取得台積電資料的權限,離職前大量非法重製台積電廿八奈米製程的商業機密文件,計畫跳槽和帶給華力。

去年底美國記憶體大廠美光科技(Micron)控告聯電替中國國企福建晉華竊取商業機密一案,成為美中科技戰縮影,及美中貿易戰背後原因之一;中國欲迅速竄起成為全球科技強權,買不到、發展不出來的,就使用偷竊手段取得。

據台灣檢方起訴書和美光訴狀指控,聯電以加薪和獎金引誘美光台灣子公司王姓等多名工程師,促使這些工程師非法竊走美光九百多份機密文件,包含先進記憶體晶片的關鍵規格與細節;美光後來在美國一場徵才活動上發現,晉華與聯電簡報內容出現美光內部討論用的未來晶片代號。

南韓官方人士七月初對韓國時報表示,「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已變成中國記憶體製造商產業間諜的目標…,(南韓)企業必須要保護他們花費數十年建立的成果,中國公司正企圖侵犯三星和SK海力士的專利。」

(自由時報)
--
蛋製品廠擴大管制 揪地下工廠

下月起資本額達3千萬者 強制檢驗

黑心液蛋連環爆,萇記泰安、元山蛋品接連被發現販售破殼蛋或臭酸蛋品。衛福部食藥署公告新一批納入一級品管的業者,十月起,資本額三千萬元以上的蛋製品業者,必須強制檢驗並訂定食品安全計畫。

不過,最近幾次黑心液蛋事件發生後,食藥署調查發現,蛋品製造、加工或調配業者,資本額大多在三千萬以下。國內有登記的液蛋業者共卅七家,僅五家資本額逾三千萬元,占比還不到一成四。食藥署表示未來將取消資本額限制,全面納管。在此之前,食藥署將加強對液蛋業者稽查,尤其是找出地下工廠,減少漏網之魚。

13項食品製造業 也納入一級品管

除了蛋製品工廠,食藥署同步新增十三類食品製造業者納入一級品管,包括農產植物、菇(蕈)類及藻類製品、麵條、粉條類食品、食用醋、非屬麵粉、澱粉之農產植物、菇(蕈)類及藻類磨粉製品、調味品、烘焙炊蒸食品、營養補充食品、非酒精飲料、巧克力及糖果、食用冰製品、膳食及菜餚、餐盒食品等。一級品管就是強制檢驗並訂定食品安全計畫。

以資本額超過三千萬的蛋品製造相關業者來說,食藥署食品組專委董靜馨表示,十月起,必須強制檢驗項目包含原料、半成品與成品,檢驗周期為每季或每批至少檢驗一次,檢驗事項包含動物用藥及衛生風險的指標,如大腸桿菌等。另外也得檢驗食品添加物的使用範圍與限量標準。

董靜馨表示,這次納入十四項食品製造業,等於所有食品製造業全數納入一級品管的範疇,業者若違反強制檢驗的項目,將可依法開罰三萬元以上、三百萬元以下罰鍰。

(聯合報)
--
受刑人中風癱瘓 監獄被迫兼長照

桃園女子監獄一名五十七歲陳姓受刑人,四年前入監後中風癱瘓,要靠旁人以鼻胃管餵食、導尿、換尿布等照護。監所兩度為她報請保外就醫,但陳女家屬以家境不好為由,希望找到完全免費的安養機構,不願簽署保外就醫同意書,讓女監左右為難,凸顯監獄長照難題。

類似情況在新竹、台中及南部其他監獄都可見,法務部針對這類在監所內無法治療、又無法自理生活者,且無人可為其辦保者,擬修訂「監獄行刑法」,將這類人犯交由社福機構接手;另一方面,包括台中監獄、桃園女監等多個監獄,也都陸續培養長照所需的照護員因應。

桃園女監統計,女監受刑人超過六十歲的五十七人,五十至五十九歲的有一三九人,高齡比率約一成五。因身心健康等因素,適用和緩處遇有廿四人,監所收容人年齡老化的長照問題是當務之急。

桃園女監這名女受刑人還有九年刑期,家屬以家境等原因,不肯保外就醫。依規定,需滿六十五歲才能送老人福利安養照顧;新竹監獄也有一名罹患肺癌的收容人,家人不願保外就醫,經常要戒護到醫院接受治療,監所不知如何是好。

官員指出,監所是矯正教化機構,陳女中風癱瘓在床,無法跟一般收容人共處場舍生活及作業,因此監所還要為陳女特設床位照護。如要戒護住院或就醫,陳女病況不符規定,且長期下來,監所要調度戒護人力,也不能拒絕收監,進退兩難。

桃園女監數度詢問陳女戶籍地的社政單位,也替她申辦殘障手冊,爭取減免保外就醫後的安養費開銷,但家屬探望陳女時,只會寄送尿布及營養品,認為監所把陳女照顧得很好,在刑期屆滿前,不同意接回保外就醫。

桃園女監兩年前與新生醫專合作開訓練班,培養即將出獄的女受刑人照護專業,假釋後考取證照,才有自足的照護人力,就近在監所照顧陳女。

監獄開課…女受刑人考照 出獄投入長照

老人照顧服務人力出現缺口,監獄也面臨難題,桃園新生醫專十年前開班代訓照顧服務員,前年首度與桃園女子監獄合辦代訓受刑人,女受刑人通過照顧服務員職類單一級技術士技能檢定後,出獄即可投入長照市場,起薪兩萬五千元以上。

龍潭桃園女監的長照課程班已開辦第五期,並投資兩百多萬元打造專用教室,並可在女監舉辦檢定考試,每梯遴選廿多名即將假釋、表現良好、有意願學習的受刑人,參加培訓及證照班訓練。

長照班的室內課及安養中心見習課程約兩個月,受刑人須通過筆試、術科考試及實習成績合格,才能取得職業證照。桃園女監典獄長葉貞伶表示,取得證照將假釋的受刑人,可申請監外自主作業,到安養、長照中心工作,考取執照的受刑人假釋出獄,優先媒合就業投入長照市場。

葉貞伶說,女監的課程跟外面的職訓課程一樣,包含急救技術、居家血糖測量、協助上下床坐輪椅、鼻胃管灌食、用藥安全、口腔照護、翻身及拍背及尿管清潔等,連同到外面機構實作實習,課程共一○六小時。

受刑人高齡化…沒錢住安養院 老人想「繼續關」

監獄受刑人老化的長照問題引發關注,法務部統計,目前全國六十歲以上的受刑人有三千多人,年齡最大的受刑人,是犯下殺人罪的八十六歲男子。監所對這些老年收容人的照護,多半成立「老弱工場」,由受過看護訓練的收容人協助照護,曾有收容人該出獄還不想離開,希望「繼續關」的原因是留在監獄有貼心照護,出獄反而沒錢進安養院。

法務部矯正署統計至八月,全國六萬名受刑人中,年紀超過六十歲的有三六一四人,超過六十五歲的有一四五六人,年紀最大的是八十六歲。最老的受刑人,因小事持刀殺死人,二○○○年無期徒刑確定,現關押在台南監獄。

矯正機關對受刑人高齡化訂有「老年受刑人之收容規劃」方便教化管理,多數監所會成立「老弱工場」,並函頒「防杜欺凌」具體措施保護老弱者;此外,考量高齡受刑人行動不易,會於舍房內安排坐式馬桶、輔具等設施,也挹注大量醫療資源,保障高齡受刑人就醫權益。

法務部矯正署面對受刑人高齡化趨勢,已設立專區、老弱工場,挑選年輕有耐心的受刑人接受照顧訓練,與高齡受刑人混居,以便就近照顧。

矯正署認為,受刑人高齡化是必須面對的課題,監獄是長期照護政策陽光照不到的角落,目前各監獄都在訓練自己的照護員,迎接監獄高齡化問題。像新竹監獄對六十五歲以上受刑人,設有「十二工場」,由到台中監獄受過看護訓練的受刑人,協助他們量血壓、換尿布等。獄中有一位罹患肺癌的受刑人,因家屬不願他保外就醫,目前仍在監所接受化療等治療。

(聯合報)
--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光纖之父高錕逝世 享年84歲

香港媒體今天報導,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被譽為「光纖之父」的著名華人科學家高錕離世,享年84歲。

香港明報報導,高錕籍貫江蘇金山市,1933年11月在上海出生,出身書香門弟。祖父高吹萬是清末江南著名書畫家,父親高君湘律師是美國密西根大學法學院博士,而他自小就對化學和物理產生興趣。

高家1948年移居台灣,高錕之後再隨父親攜家眷遷往香港,1949年進入香港聖若瑟書院,其後到英國升學和工作。1966年他在英國做出劃時代實驗,證明用石英基玻璃纖維可以長距離傳遞信息。

1970年高錕從英國回香港,擔任香港中文大學電子系創系教授,1987年升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至1996年退休。

2004年初,高錕證實患上早期阿茲海默病,惟至2009年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才獲廣泛報道。為協助阿茲海默症患者和家屬,高錕及夫人黃美芸翌年成立高錕慈善基金。

(聯合報)
--
救人英雄吳東樺將與女友冥婚 天堂繼續相愛相守

本月初在宜蘭情人灣救人溺斃的吳東樺,女友朱若穎因走不出傷痛,竟然在吳東樺告別式前幾天選擇輕生,讓人不勝唏噓,朱的家人今天舉行告別式。朱母透露,他們經過擲筊後,問了兩人都願意冥婚,近日將擇期舉辦,讓這對情侶在天堂繼續相愛相守。

吳、朱兩人同在宜蘭一家知名鐵板燒餐廳工作,本月2日宜蘭海邊長浪驚人,朱若穎(21歲)約男友吳東樺(32歲)到南方澳內埤情人灣散步。當天下午4時許,一名8歲女童不慎落海,吳東樺奮不顧身跳海救人,女童獲救,但他自己溺水,被救起時已無心跳,送醫不治。

朱若穎天天以淚洗臉,思念男友走不出傷痛,更自責自己為何約他去海邊,一時想不開,竟在男友17日告別式前3天,選擇燒炭結束自己的生命,遺書中提到「每天都過得很累,撐不下去了」。

不幸發生後,雙方家屬互相陪伴處理善後,吳東樺告別式時,家屬曾經討論是否讓兩人冥婚,日前在兩人靈前擲筊都同意冥婚,今天朱的家人在羅東壽園為朱若穎舉行告別式。朱母表示,既然兩人相愛甚深,冥婚算是家屬替兩人完成的最後一件遺願,最近會再討論日期與舉辦的形式。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聯合報)
--
再傳軍中霸凌6打1 軍:涉案人禁足至退伍

網路PTT八卦版今有鄉民指出,陸軍「203旅步3營步2連發生圍毆事件……10餘人仗著自己快退伍,持板凳竹席等毆打古姓同梯...」203旅證實確有此事,已在第一時間報案,將針對施暴者,禁足到退伍為止。

據知,八卦版上PO文指出,此次鬥毆是10多人打1人,連姓名都已部分揭露,還指被害人因被往死裡打,全身擦挫傷。網友留言暗諷,「這下可以看看國防布解開沒…」。

陸軍203旅表示,初步調查涉案者有6人,與被害人都是同一梯入伍,衝突導火線在於9月19日吃早餐時,被害人用餐後未收碗筷,因已是累犯,引起眾人不滿,6人當天下午找被害人理論,一言不和引爆肢體衝突,古某額頭等處輕微擦傷

203旅說,捲入衝突的,都是4個月的義務役役男,事發後雙方都已經達成和解,古某及其他3人已在本月20日退伍,另有3人本月26日將退伍,未退伍人員將持續禁足至退伍為止。

(聯合報)
--
搶救民宅受困12歲女童 高市消防員無呼吸心跳殉職

高雄市茄萣區今天上午發生住宅火警,警消獲報前往救援,蔡姓消防員卻不幸嗆昏送醫。高市消防局表示,蔡姓消防員救出時已無呼吸心跳,送往台南市立醫院急救中。

高雄茄定區近中午時發生火警 ,一棟4樓的透天厝2樓傳出濃煙,受困的12歲女童被順利救出,但是湖內消防分隊蔡姓隊員卻被困在火場裡,救出時已經沒有呼吸心跳,經送台南市立醫院急救,下午1點37分不治。

市立醫院表示,蔡姓消防員(35歲)12點39分送到醫院時已經沒有呼吸心跳,經過急救將近1個小時仍宣告不治。

消防員因為救火受困火場, 當被搶救出來時消防同仁都相當的緊張,而附近民眾則在一旁大喊加油,但不料仍傳出不幸消息。獲救的女童只有輕微嗆傷。

高雄消防員之死 指揮官:民宅裝潢多產生空間迷航

小小的民宅火警怎會奪去高市消防員蔡倍昇的寶貴生命?高市消防局今天下午在湖內消防分隊召開記者會,火場指揮官、高市消防局中隊長董柏維表示,失火民宅裝潢多、頂樓又沒有開口,在窗戶密閉情況下,蔡倍昇無法判斷所處位置,疑因空間迷航發生憾事。

今天中午,湖內消防分隊隊員蔡倍昇為搶救茄萣民宅一名受困女童疑因吸入過多濃煙嗆暈,被發現時,單獨趴躺在2樓後方臥室,送醫後急救無效。擔任火場指揮官的第五大隊中隊長董柏維說明搶救過程。

董柏維表示,11點40分接獲火警通報,得知吳姓女童受困在2樓等待救援,消防人員在11點52分進入火場,當時分兩組進行,一組兩人在一樓布水線做火勢控制,一組四人(包含蔡倍昇在內)前往2樓找尋受困者, 3人往前陽台方向移動,蔡倍昇往樓梯左邊(後陽台)找人。

消防員的氧氣瓶可使用25至30分鐘,若11點52分進入火場,會在12點 22分耗盡。董柏維表示,吳姓女童在12點05分順利救出,12點8分主動與蔡倍昇聯繫,蔡回報人在2樓,未發出求救訊息,4分鐘之後(12 點12分)距離氣瓶耗盡的時間只剩10分鐘,當時蔡已經回說「不清楚方向」,發現他產生空間迷航之後,立即啟動救援,12點25分才救出已失去意識的同仁。

嗆昏殉職高雄消防員 迷航關鍵恐為「脫離水線」

高雄茄萣區今天一處透天厝民宅失火,導致消防員隊員蔡倍昇死亡,高市消防局初步調查,當時蔡等4人一組進入2樓搜救受困者,但3人往右轉到前陽台,蔡員單獨左轉,到後方房間搜救,疑似產生空間迷航遇難。不過他當時如何未與其他同仁一起行動、以及遇上的狀況,仍待釐清。

根據平面圖,該透天厝的樓梯位於中間,上2樓往右轉為主臥室、前陽台;左轉是另間臥室,有2張床,再往後有間儲藏室。

蔡倍昇的氧氣瓶等裝備皆正常,高市消防局仍要釐清的是,一般消防隊員們拉著水線上樓,同組人幾乎會一起行動,不清楚當時什麼狀況,讓蔡倍昇沒有與其他同仁共同搜救,且蔡回報「迷失方向」後,是否氧氣瓶不足或者受濃煙高熱瞬間被嗆暈,都還是未知。

資深消防隊員說,或許透天厝隔局較單純,穿著厚重裝備,在火場吵雜、悶熱難受、背負人命搜救壓力,加上現場照片猛烈濃煙,一時產生空間迷航,不是不可能。

(聯合報)
--
民眾購買的禮券有無保障 可以上網查

為強化消費者權益保障,金管會日前邀集銀行業者研商後,決定請銀行業者配合,協助提供承作禮券履約保證或預收款信託業務的查詢機制,以利禮券持有人查詢手中的禮券,是否有履約保證等保障。

為保障消費者權益,有地方政府有建置「禮券資訊整合平台」,提供禮券持有人查詢所購置的禮券,是否有經銀行承作履約保證或預收款信託,因此,金管會日前邀集相關單位研商後,請銀行公會、信託公會轉知會員機構,配合協助辦理相關事宜。

金管會表示,消費者購置的禮券是否有經銀行辦理履約保證或預收款信託,請各銀行配合辦理三大事項。

包括第一,已承作禮券預收款信託業務的銀行,可透過以連結至禮券發行人網站,或由銀行自行建置資料庫,提供禮券持有人查詢服務,並請注意禮券發行業者的完整性。至於尚未提供這項服務的銀行,也請儘速配合辦理。

第二,承作禮券履約保證業務,尚未提供禮券持有人查詢服務的銀行,請依所需時程儘速完成。以連結至禮券發行人網站者約一到二個月、由銀行自行建置資料庫提供查詢者約二到四個月。

之後對於新承作的往來客戶(禮券發行人),一併請預為與禮券發行人約定應建立機制,提供禮券持有人查詢服務。

第三,如地方政府有建置「禮券資訊整合平台」,請銀行公會及信託公會轉知會員機構,配合協助辦理相關事宜。

(經濟日報)
--
電話亭KTV比照八大行業管理 惹議

電話亭KTV在全台各大夜市、百貨商場林立,只要銅板價,就能滿足國人需求。但經濟部將其歸入「視聽歌唱業」管理,安檢強度比照八大行業,業者抱怨連連,批「大砲打小鳥」,主張經濟部給電話亭KTV業獨立商登編號或附註,制定強度較低的管理條例,讓產業發展。

國民黨立委呂玉玲批評官方對管理電話亭KTV互踢皮球,要求經濟部商業司,研擬新增營業登記項目的可行性,也應針對街頭業者合法版權問題研擬管理方法。

有業者向呂玉玲投訴,目前政府將電話亭KTV納入「視聽歌唱業」比照八大行業管理,根本是大砲打小鳥。所謂的八大行業,是指「視聽歌唱業」、「理髮業」、「三溫暖業」、「舞廳業」、「舞場業」、「酒家業」、「酒吧業」及「特種咖啡茶室業」等八種被認定影響公共安全的特種行業,被政府要求須加強公安設施檢查,防止意外事故發生。

業者楊允明表示,電話亭KTV多依附商場公共空間設置,都是透明玻璃設計,之前桃園市某賣場中的電話亭KTV中,有學生情侶將窗簾拉上進行親密舉動被賣場保全制止,但若兩人是在一般KTV中,有辦法遏止嗎。

另外,電話亭KTV被放在「視聽歌唱業」,土地使用分區連帶從嚴管制,強度甚至超過商場規範,台中大賣場曾發生附設電話亭KTV遭檢舉,最後被依違反土地使用分區開罰6萬元楊允明質疑這罰下去怎麼生存。

業者直言,已有地方政府發現問題,傾向將電話亭KTV視為附屬營業項目,公安管理規範以營業主體為標準,對法令造成的違規「不告不理」,但仍無法徹底解決問題。

呂玉玲為此曾召開協調會,經濟部商業司強調,只管登記事宜,不負責實際管理,僅願納入研議。呂玉玲批,「電話亭KTV」明顯被過時法令限制,面臨官僚互踢皮球的困境。

(聯合晚報)
--
水下處理未爆彈找遺體 神祕怒海潛將曝光

每當國軍對海實彈射擊後,總有群水下戰士在海中處理未爆彈,甚至空難發生時,肩負打撈遺體作業,協助完成罹難者返家的最後一哩路,他們是有「怒海潛將」美名的水下作業大隊。

水下作業大隊隸屬海軍艦隊指揮部,他們鮮少在媒體鏡頭前曝光,但對國軍來說,重要性卻不可言喻,也無法取代。

除了定期進行艦船的水下裝備檢查,近期823南台灣水患、民國104年復興航空空難、90年納莉颱風造成北捷淹水,甚至國軍實彈射擊後的未爆彈處置,水下作業大隊無役不與,滿滿的工作記錄與來自各界的感謝狀,井然有序陳列隊史館中,細數戰功彪炳的過往。

「基隆河的水是混濁的,隊員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河水中,僅能用摸的、憑觸感尋找遺體。」水下作業大隊長楊文堅上校談起復興航空空難搜救過程說,隊員深入水下尋找生還者或遺體,心理壓力難免,但如何克服是平日訓練項目之一。

楊文堅說,他常告訴隊員,要抱持做善事心態搜索罹難者,不要有恐懼,「因為你們是罹難者返家的最後一哩路」,而讓他感動的是,即便冒低溫執勤,收隊後沒有人向他喊累、抱怨。

水下作業大隊深海岸勤作業組副組長楊昀叡指出,每次打撈遺體,心裡總感到沉重,也希望類似事件不要發生,但救災救難任務的執行,對他來說很有意義,更是軍人、民間的一種連結,也是做好事、種福田,心中並不會畏懼。

楊昀叡談起第一線執行打撈時,常會碰到情緒激動的家屬,搜救人員心裡很清楚,有時任務已經不是在救命,而是在搜尋遺體,如果情緒跟著家屬起伏,容易做出錯誤判斷,他時常這樣提醒隊員。

除了打撈遺體,水下作業大隊最危險的任務,莫過於拆解實彈射擊演訓後在水下、灘頭的未爆彈。

國軍每年有近百場的對海實彈射擊演練,但總會有彈藥在還沒引爆前就掉入海中,成了未爆彈。因此在實彈射擊期間,水下作業大隊、操演單位都會派員在制高點持望遠鏡觀測,紀錄未爆彈落點位置,再派員水下搜索。

「引爆未爆彈是水下作業大隊最危險的任務」,楊文堅說,爆破相當危險,執勤前都會進行任務風險評估,也會在每季執行專精訓練;水下作業大隊每年度有4次專精訓練,每年度主軸都不同,例如今年度就是械彈處理專精訓練,除了水中工作能力,也訓練隊員具處理械彈能力。

除了未爆彈外,若國軍對靶船精準武器射擊,靶船卻未因此沉入海中,這時仍得出動水下作業大隊進行二次爆破,讓靶船沉入海中成為人工魚礁。

隊員指出,若靶船承受第一次火力攻擊,造成水線以下破洞、無法由拖船拖帶,經評估後會由水下作業大隊出動一組6個人的人力,下水將炸藥包貼在船身上,炸出破洞後讓靶船沉入海底;出勤前也會依靶船狀況計算藥包,做最精準的配置。

同伴繩如摩斯密碼 水下作業大隊靠它傳訊求救

國軍水下作業大隊被譽為台版「怒海潛將」,下水執行任務,除了靠專業能力,團隊合作更是重要;由於隊員水肺潛水無法對話溝通,只能藉由「同伴繩」傳遞訊號,甚至求救都靠它。

「大家注意!潛水員上頭盔!」中央社記者到第一線專訪,訪問這天,水下作業大隊正在高雄軍港內的泳池、水櫃大樓、減壓艙等處,分頭進行專業訓練。

水下作業大隊深海組長陳志信說,要成為一名合格的隊員,除了在部隊的體能必須達標外,必須經過泳試、口試及單槓測驗,最後再經專業訓練。

他指出,成員要下水執行任務前,必須先接受9週「水械專長班」,通過後就可背氣瓶執行深度較淺、難度較低的任務;若進行深海潛水,例如難船打撈、長時間難度又高的作業,就必須參加為期4週「水面供氣潛水班」,之後可自行選擇8週「氦氧混合氣潛水班」,加強專業。

要執行潛水作業,身上裝備也馬虎不得。水下作業大隊潛水員全套的裝備,包含頭盔、防寒衣、氣瓶等標準配備,總重約35公斤,由於重量重、穿戴必須特別小心,尤其配戴重達15公斤的頭盔時,更需助手協助,避免在沒有浮力情況下傷及頸椎。

教官指出,潛水大略分為攜帶氧氣瓶的「水肺潛水」與「水面供氣潛水」。若用於船舶救援、打撈等長時間、深度較深的作業時,就會將氣源與岸上連結,讓隊員作業時有源源不絕的氧氣可使用。

若進行深度較淺、時間較短,或簡便作業,則使用水肺潛水,水肺潛水又分為開放式水肺與閉環呼吸器,前者直接將廢氣排入水中;後者由設備自行循環,不會在水中產生泡泡,隱密性較高。

水肺潛水因為氣源未與岸上連結,潛水員必須背負氣瓶下水,為確保安全,仿效美軍的「潛伴制度」採2人一組,隊員彼此間會有一條「同伴繩」,各種拉法代表傳遞不同訊號。

水下作業大隊深海岸勤作業組副組長楊昀叡解釋,不同頻率的抽拉,就像「摩斯密碼一樣」,代表著不同的訊號,以便同伴可以立即處置不同的狀況。

他舉例,如果拉一下、回一下,代表「好,沒問題」;如果連續拉2下,代表「有狀況,我自己可以排除」;連續拉3下,代表「發生問題可以排除,但我需要協助」;連續拉4下,代表「快點拉我上來,下面有危險」。

水下作業大隊另外一個重要的訓練課目,就是「浮力袋」的運用。教官表示,浮力袋扮演重要角色,在陸上對物品的手感與在水中不相同,水中較重的物件難以用手提起來,可藉由浮力袋充氣,讓隊員執行任務時減輕負荷。

教官說,浮力袋的使用,可以讓10公斤的物品產生浮力,甚至讓大到100公斤的物品都能從水中上升。若碰到「難船浮揚」,經計算後,可以將浮力袋同時配掛在船隻周遭,藉此產生更大浮力,以利船隻浮出水面再讓機具吊掛。

水下作業大隊任務完成上岸前,為避免因急劇上升、身體來不及適應壓力的變化罹患「潛水夫病(減壓病)」,水下作業大隊隊員都會先在水中各個不同的深度做「各站停留」,循序漸進上升;上岸後則由潛水助理進行各項身體檢查,確保萬無一失。

(中央社)
--
南高屏泡水體悟 台灣需治水新思維

823豪雨造成南台灣嚴重淹水,民進黨執政的台南、高雄市府及屏東縣府針對行政院治水報告紛表認同,一致將淹水主因直指極端氣候強降雨,強調台灣需要更靈活的治水思維,且不應寄望永遠不淹水,而是要務實檢視治水效果是否持續進步。

台南823水患逾半數行政區泡在水裡,台南市政府水利局指出,面對超過防洪標準設施雨量,治水策略要更靈活,近年在分洪、沿海地區第二道防線、濱海地區排水拓寬加高並設置抽水站、滯洪池配合抽水平台等策略,這次在仁德部分地區、安定、學甲都發揮效果。

台南市水利局長彭紹博說,當今降雨不只一個尖峰,而是數個尖峰,既有防洪設施唯有更靈活因應,後續除了中央管河川範圍用地取得加速疏浚以利區排重力排水,也會強化高地與低地分洪;沿海持續推動二道防線;濱海地區排水拓寬加高並設抽水站、滯洪池,防止暴潮釀淹水,另也會加強潟湖、沙洲復育。

行政院長賴清德向立法院提出的治水專案報告,歸納台灣水患致災的5大原因,屏東縣水利處長江國豐十分認同,更指極端氣候下治水成功標準不應該放在永遠不淹水,而是治水成效是否進步,和過去相比淹水地點和面積是否減少、淹水深度是否降低、退水速度是否加快,對治水人員來說才公平。

以屏東縣為例,林邊、佳冬因地層下陷低於海平面,不可能保證絕不淹水,但88風災後經很多治水方法改善,幾次颱風或大雨都已發揮功效。

他說,台灣都市化結果不透水面增加,水利署正在推動的涇流分擔及出流管制政策,包括土地開發時要擬具排水規畫書,設計減洪設施等,都是治水新思維;但治本之策仍要做好整體國土規畫。

高市水利局也說治水有成,823豪雨旗山、美濃、岡山及永安雖有淹水但退得快,近年整治的岡山區石螺潭地區、旗山溪洲鯤洲地區、鼓山區九如路橋及鼓山三路附近,淹水災情皆有大幅改善。

治水工程非萬能 拚建構水韌城市

823豪雨釀南部嚴重水患,行政院長賴清德25日將向立法院提出專案報告,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特聘教授游保杉直言,政府該做的是讓全民了解治水工程並非萬能,即使投入更多治水經費、提高治水設計保護標準,結果一樣無法保證絕不淹水,減少經常性淹水、積極建構水韌性城市以降低高風險地區淹水災害,並建置災後迅速復原機制才是當務之急。

游保杉說,任何土木、水利工程都有一定標準,以永康雨量站為例,823水患時24小時降雨504毫米,台南治水標準為25年不淹、24小時降雨量250至300毫米,823最大降雨量超過工程保護標準很多,是造成此次淹水主因之一,極端降雨會使類似現象愈來愈多。

他建議,比較可行方法是採用相輔相成的非工程、流域土地管理及預警等柔性方法,畢竟治水工程只是保護民眾面對「經常性」淹水,面對超過治水標準的極端洪水,民眾必須警覺已非現有治水工程所能保護,即使防災非常先進的日本,7月遇颱侵襲也災損嚴重。游保杉也強調,政府應與民眾做好溝通,淹水是古今中外自然現象。至於是否要提高治水設計保護標準?他認為,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因為這樣政府要投入更多治水經費,結果一樣無法保證絕對不淹水」。

他說,土地原本具有透水與蓄水能力,但追求經濟發展改變土地利用形態及過度都市化,比如森林濫墾、農地轉化為建地、水稻休耕、都市不透水面積增加、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等,這些都讓土地透水與蓄水能力消失,因此利用保水、透水措施恢復大自然原本透水與蓄水能力,減少經常性淹水是當務之急。

游保杉說,淹水難避免,要努力的是減少淹水的「災」,水不進入屋內就不會成災害,未來宜推廣適合本土建築防災手段,降低低窪地區住宅淹水。此外,未來也要積極建構水韌性城市,建置災後迅速恢復生活機能的復原機制。

台版怒海潛將 823水患救災功臣

「國家有災害需要軍人時,軍人一定達成率最高、服從率最強。」水下作業大隊大隊長楊文堅上校眼神中散發驕傲。步入隊史館,整齊陳列的照片、感謝狀,記錄著水下大隊一次次的付出參與,無論是過去88風災、納莉風災、復興空難,到近期的823南台灣大淹水,一旦遇上災害,水下大隊總在第一時間出動馳援。

接獲上級下達命令,兵力30分鐘內就要出發,水下大隊負責的救災工作包含人員撤離、災區抽水。楊文堅回憶,納莉風災造成台北捷運大淹水,抽水機必須一層一層作業,一旦遇到堵塞,潛水員就要潛到水中探勘,「通常裡面跟外海作業一樣,幾乎是伸手不見五指」,因此平時要訓練潛水員只靠手指、腳去觸碰摸索。

回顧823救災,第一作業隊上尉副隊長楊仁佑說,任務共出動38名人員、14部抽水機,採取機器、人員24小時輪班運作,以確保任務持續性及效率,最終耗費6天5夜完成。他強調,所有設備在颱風季節來臨前,都會整批重新驗證,而過去88風災任務時間更長,還有隊員身為受災戶,仍必須依指令執行任務,曾三過家門而不入。

海軍水下作業大隊鮮少亮相,平時卻肩負船艦水下安檢、未爆彈處理等工作,還能支援靶船爆沉、浮起難船任務,可謂國軍「幕後工程師」;而要成為海軍潛水員,必須先後接受水械專長班、水面供氣潛水班及氦氧混合氣潛水班的訓練。水下大隊深海岸勤作業組少校副組長楊昀叡指出,剛開始水械兵要花上1個月時間建立基礎體能,往後才能肩負重達35公斤的裝備。在深海中執行任務,除了細心,還須沉著,水中故障排除、水中攻擊訓練也相當重要。訓練會由助教擔任攻擊手,將面鏡、氣源、蛙鞋拔掉,甚至關氣瓶、打腹部,學員須拚死保護裝備,並用最快速度穿戴復原。

(中國時報)

國際

中梵簽主教協議 北京披羊皮 台梵陷險境

台灣在歐洲唯一友邦教廷(梵蒂岡)昨發聲明表示,中國與梵蒂岡已就中國境內主教任命方式簽署臨時性協議,「為更廣泛的雙方合作創造條件」。協議公布後,教宗方濟各隨即認可了7名中國官方任命的主教。針對中梵兩國化解長達70年的重大爭議,我外交部昨表示,梵蒂岡已向我方重申,中梵此一協議無涉政治外交。但知情人士提醒,宗教此道柵欄一跨過,中國可能就會進一步迫使教廷與台灣斷交。

梵蒂岡在聲明中表示:「在逐漸互相接觸後,聖座國務院與各國關係部門副秘書長卡米萊利(Msgr Antoine Camilleri)蒙席,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副部長王超於9月22日在北京針對主教任命問題簽署了一份臨時性協議,祈願它能對在中國的教會生活、中國人民的福祉與世界和平做出積極的貢獻。」聲明說:「該協議涉及教會生活極其重要的主教任命問題,並為更廣泛的雙方合作創造條件。」

作法類似越南模式
對於這項突破,中國官方態度謹慎。中國外交部低調表示,「中梵雙方將繼續保持溝通,推動雙方關係改善進程繼續向前發展。」
中梵雙方均未公布協議內容,梵蒂岡發言人柏克只說,臨時性協議讓中國天主教徒擁有「和羅馬共融的」主教,且該協議「不是過程的結束,它是一個開始。」中國當局1957年成立官方的天主教愛國會後,始終未獲梵蒂岡承認,梵蒂岡甚至把中國自行任命的主教稱為「非法主教」。
天主教耶穌會旗下雜誌《美國》上周二即指,中梵在中國的主教任命上將有「歷史性突破」,報導指出,據雙方達成的協議,未來中國的主教雖由教宗最終拍板任命,但候選主教會經過中國宗教局挑選、各教區投票、北京當局確認等程序。換言之,中國提交的「入圍名單」是經「政治篩選」後,才循外交途徑告知梵蒂岡,教宗是

方濟各多次欲訪中
梵蒂岡為台灣目前在歐洲的唯一友邦,且且是全球12億天主教徒的領導中心,對台灣拓展外交空間很重要。方濟各2013年接任教宗前,中梵關係一直因為兩國各自堅持擁有排他性的主教任命權導致關係無法進展,台梵邦誼亦因此未受干擾,如今隨著橫梗在中梵關係之間的大石頭被搬開,台梵關係也陷入考驗。
方濟各接任教宗後,對中國展現友好姿態,多次表達訪中意願,又讚揚中國「偉大文化」。前年方濟各首度接見中國當局任命的蘇州教區「非法主教」徐宏根所領導的朝聖團,被視為中梵關係破冰的象徵。

梵蒂岡小檔案
人口:約800人(神職人員為主,其中約450人具公民資格,其餘為長期居留者)
位置:歐洲,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市區內
面積:0.44平方公里,全球領土最小的國家,僅約兩個中正紀念堂大小
與我邦交:1942年至今
重要性:天主教普世教會的領導中心。全球有逾12億名天主教徒,影響力巨大
語言:主要為拉丁語、義大利語、法語及英語;一般生活使用義大利語

中梵主教任命事件簿
2017
10月 梵蒂岡要求中國廣東省汕頭教區主教莊建堅,讓位給中國任命的「非法主教」黃炳章
12月 梵蒂岡再度要求莊建堅辭職,福建省閩東教區主教郭希錦也被要求降職,為「非法主教」詹思祿擔任輔理或助理主教
2018
02/02 路透引述教廷高層稱,中梵主教任命協議可望在數月內簽署,教廷將接納7名北京任命的「非法主教」
06/20 教宗方濟各在路透發布的專訪中表示,中梵對話進展良好,處於「好的點上」
09/18 天主教「耶穌會」旗下雜誌《美國》(America)證實,中梵針對主教任命將有「歷史性突破」
09/22 中梵簽訂臨時性主教任命協議

主教任命模式
一般模式: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秘書長陳科表示,主教任命是由梵蒂岡駐該國大使找尋適合的主教候選人,會收集當地神父品德、行政能力、牧靈經驗等資料,然後彙整優秀人選名單,接著把名單提供給教宗,由教宗任命。
越南模式:越南政府先挑選數名主教候選人,把名單交給梵蒂岡,由梵蒂岡決定最後人選。梵蒂岡確定後,再給越南政府確認,並由梵蒂岡正式任命。這樣一來,越南政府可確保候選人「愛國愛黨」,篩選出當局能信任的候選人成為主教;二來,梵蒂岡也可「選擇」較合適人選,以免對教區全盤失控。

中國1年拆7千個十字架 神父常「被失蹤」

中國當局打破與梵蒂岡的僵局,昨針對主教任命問題簽署臨時性協議,但事實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在19大就重申「宗教中國化」立場,今年更實施嚴苛的《宗教事務條例》。中國各地今年更不斷傳出天主教、基督教會遭迫害案例,顯示在中國幾無宗教自由可言。
中國近來陸續傳出天主教地下教會神父「被失蹤」、基督教會遭關閉及牧師遭抓捕的案例。本月初,北京最大基督教組織「錫安教會」更橫遭無預警關閉。
法廣報導,美國加州華人牧師劉貽披露,河南今年已拆除教堂十字架7000多個,不僅遠超過2014年浙江拆除的1700個,還對教會活動蠻橫干涉,包括不准兒童進入教堂、要求教徒做禮拜時唱國歌和紅歌、要求牧師講道時須同時講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甚至出現銷毀《聖經》的案例。
對於教宗與中國簽下協議,有教徒質疑教宗對於中共惡行視而不見,且梵蒂岡承認由中共任命的「紅色主教」,勢必讓地下教會信徒寒心。香港《蘋果》指出,獲教宗寬恕的中國官派主教,有人被指有親密女友,甚至已育有子女,違反天主教會對神職人員守獨身聖願的要求。一名中國地下教會神父表示,完全不能接受已婚人士擔任主教。
英國諾丁罕大學中國問題專家蘇利文認為,中梵協議「是中國的策略性舉措,卻是教廷的天真之舉」。他認為中共是在打壓地下教會教徒之際,藉這項協議構陷教廷承認中國政府控制的天主教愛國會,達到把所有宗教信仰納入國家機器的目標。

鞏固邦交 我方擬再訪梵蒂岡

中國與梵蒂岡達成爭議多年的主教任命框架協議,雖梵蒂岡強調與台灣外交關係不變,但外交部前部長程建人提醒,外交事務仍要非常謹慎來處理,因為台灣天主教徒僅30幾萬,中國有上千萬,假如考慮宗教與信徒,就像當年沙烏地阿拉伯在與中華民國斷交前,就一直向我方表示相較台灣回教徒人數,中國的信徒數量非常多。

前外長:不可不慎
教廷是台灣在歐洲唯一的邦交國,其重要性及代表性自然不言可喻,為鞏固邦交,2016年9月,副總統陳建仁訪問教廷,參與德蕾莎修女封聖典禮。政壇近日傳出,陳建仁已規劃下月再訪梵蒂岡,出席已故教宗保祿六世(Pope Paul VI)等人的封聖典禮,但總統府昨強調目前沒有這樣的訊息。外交部昨說,我政府也早已規劃下月中旬派團訪梵出席先教宗保祿六世的封聖典禮。
雖然梵蒂岡強調外交上承認台灣,程建人說,這樣說當然是對與中華民國邦交的肯定與正面發展。但他強調,即便如此,外交事務還是要非常謹慎來處理,未來教廷跟中國關係發展必須要密切注意,因為政教分離僅是理論,實際上難以做到,這點從中華民國1971年退出聯合國後,教廷就沒有再派大使駐台,改派代辦,這就代表有政治考量。
國際關係專家、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江啟臣也說,中梵協議首要意義在中國1200萬名天主教徒在主權與宗教爭議的平息,對於中國統治正當性、穩定性以及西方國際形象的加分作用,其次才是對台梵關係的連動影響。雖然短期不能直接論證為對台梵關係的零和傷害,但是中梵關係進展的最大障礙與分歧確實已經得到排除,台灣要有所警覺,在相對被動的大環境中爭取更多的主動因素以及其他友我國家的外交緩衝,不能無所作為。

中國恐會要求建交
知情人士則提醒,雖然協議不涉政治,但這樣的發展外交部仍應高度警戒,教廷是「宗教超越政治」的本位,教宗方濟各既然已經就教宗任命與中國政府達成共識,表示最高層的問題已經解決,這就如同雙方領導人已經就分歧點達成共識,剩下枝節很快落定。宗教此道柵欄一跨過,政治問題遲早會定案,中國政府可能就會進一步要求與教廷建交、迫使其與中華民國斷交。
知情人士也說,中梵會用「臨時協議」,可能意謂著雙方對於各自想達成目標的歧視性還是很大,導致兩邊共識內容乏善可陳,因此以臨時協議方式,讓想推動的事務可以進行下去。

《蘋果》揭密 地下教會︰中國在滅教 《蘋果》記者赴中直擊 竟遭遣返

「我們惟有祈禱,為教會、為中國祈禱。」《蘋果》之前到中國,嘗試接觸地下教會神父,在內地機場遭公安扣查,並即時遣返回香港。而中梵達成主教任命協議前,中國神父曾向《蘋果》記者稱既喜且憂,擔心新協議及中梵建交下,中國政府在任命主教上附加條件,令教會喪失部分宗教職能。他表示,中國教會中人也替被迫讓位的地下主教叫屈。

中梵簽訂主教任命協議前,《蘋果》記者到中國,嘗試接觸中國神父,了解教徒在中國的生活。不料抵達後,神父突然表示有「急事」婉拒訪問,而記者在中國機場也被公安扣查,即時遣返香港。
中國神父方濟各(聖名)早前向《蘋果》記者表示,中國政府對教會態度保守,也壓抑教會的發展,對宗教活動施加很多限制,擔心將來協議落實及未來中梵建交,中國政府在任命主教上附加若干條件,令教會部分宗教職能喪失。他指出,他的教友也知道中梵將簽署主教任命協議,一方面很高興,一方面也不樂觀,也有和他類似的憂慮:「我們惟有祈禱,為教會、為中國祈禱。」

地下主教被逼下台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爭議不斷,據報獲教宗寬恕的中國非法主教,被指有親密女友,並育有子女,涉嫌違反教會神職人員守獨身聖願的要求。方濟各神父表示,若主教人選有個人問題如已婚,則觸犯教會原則問題,他對此反應強烈,表示完全不能接受。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中,部分地下主教被逼下台,讓位給獲教宗赦免的非法主教,讓人感到委曲,方濟各也承認,他身邊也有人覺得安排令人叫屈,但他認為,只要教會發展好,受點委曲也沒有關係。
至於,習近平治下的神州大地,強化管理宗教活動。學者認為,中共不會走回「消滅宗教」的文革老路,但企圖全面控制宗教。有報告批評,習近平加強打壓宗教活動,中國1億信眾所屬的宗教群體面臨高度受迫害的危險。
習近平甫上台就召開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強調意識形態部門「守土有責」,打擊媒體輿論監督。他在2016年的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要求各級黨委提高處理宗教問題能力,外界解讀為「收回權力,直接管理宗教」。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透過法律手段整治宗教活動。2018年《宗教事務條例》2月1日正式實施,打擊地下教會宗教活動,亦要求教會、教友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國將染紅教會」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邢福增向《蘋果》表示,2018年《宗教事務條例》較為嚴苛,但中共是否會馬上、全面、嚴厲地執行,尚待觀察,他認為,一旦中共嚴厲執法,將會造成巨大震盪,付出的代價亦會很高,相信中共將會繼續分而管之,進行分化、教育,一個接一個地把「灰」變「紅」,再嚴厲打擊「頑劣份子」,恐嚇、利誘、教育多管齊下,將天主教地下教會染紅。
邢福增估計,中共不會走回文革老路,因為清楚知道不能消滅宗教,因此轉為控制宗教。他指出,目前的情況是習近平想全面控制,在制度、人事、意識形態上也希望加強對宗教的管理。
國際非政府組織「自由之家」去年發表題為《中國靈魂爭奪戰》的報告指,習近平加強打壓宗教,打壓措施滲透到日常生活中新的領域,信徒反抗抵觸越來越強烈。報告指出,2012年以來中共對宗教的控制和迫害呈上升趨勢,至少有1億信眾(即大約1/3的中國信眾)所屬的宗教群體面臨高度或非常高度的受迫害危險。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分析與衝擊
協議用字:
◎歧見仍深
.中梵用「臨時協議」,意謂雙方對各自想達成目標,歧見仍深,仍有所圖
.中梵雙方忍受歧見,採用臨時協議用字,代表仍盼「想推動的事務」可以進行下去
外交衝擊:
◎中國可能攻勢:
.跨過主教任命門檻,中國政府可能就會進一步要求與教廷建交,迫教廷與台灣斷交
◎台灣因應作為:
.台灣需在國際大環境中爭取更多主動,以及其他友台國家的外交緩衝

(蘋果日報)
--
梵、中簽主教任命臨時性協議// 台梵邦交不影響

梵蒂岡國務院和中國外交部廿二日同步宣布,雙方已在北京就主教任命問題,正式簽署一項臨時性協議,教宗方濟各也正式承認北京任命的七名主教的神職合法性。協議未提及教廷與中國或台灣的外交關係,教廷發言人柏克(Greg Burke)強調,該協議不具政治涵義,僅牽涉教會內部事務。中國官方則態度謹慎,甚至對網路上相關新聞和討論加以管控。

教廷:協議不具政治涵義 僅涉教務
就在教宗方濟各展開波羅的海三國的四天訪問之際,教廷官媒「梵蒂岡新聞」廿二日報導,教廷國務次卿卡米萊利(Antoine Camiller)與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王超,在北京就主教任命簽署臨時協議,稱此乃循序漸進、互惠對等、經慎重商討後的成果,並將定期評估落實狀況,盼促成雙方更廣泛合作,以及富有成果和遠見的對話。中國外交部則指出,中梵將繼續保持溝通、改善關係。

有別於過去強調中國天主教應獨立自主,由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和中國天主教主教團領導,北京將首次承認天主教教宗為中國天主教教會的最高領袖。更重要的是,教廷可對中國教區的主教人選表達意見,且教宗握有最後否決權。教廷隨後發表聲明指出,教宗已認可七名中方任命主教,希望此舉可開啟修補過去傷口的新進程,促進所有中國天主教教徒密切交流。

教宗有主教否決權 英學者憂成圖章
外界質疑此協議恐導致教廷與台灣斷交,教廷發言人柏克否認協議本身有任何政治涵義,重申目的僅在牧靈。對於香港退休樞機主教陳日君重批教廷國務卿帕羅林(Pietro Parolin)背叛信仰、應該辭職,帕羅林則反駁說,教廷不會天真地認為,天主教在中國傳教從此一切順利,但對教廷來說,這似乎是正確方向。

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政策研究所主任蘇利文(Jonathan Sullivan)認為,此協議乃「中方的策略之舉,教廷的天真之見」,北京可能利用協議進一步壓迫中國天主教信仰。教宗對中國教區主教美其名擁有最終否決權,但若教廷無法自由訪中審查,難保教宗認證不會成為橡皮圖章。

中梵關係有進展 台灣應警覺

簽主教任命臨時協議
梵蒂岡昨宣布與中國已就主教任命問題簽署臨時性協議,但並未公布協議內容細節。外交部對此表示,此協議無涉政治外交,更不影響台梵間已邁入第七十六年的邦交關係;政府已規劃十月中旬派團訪梵,出席先教宗保祿六世的封聖典禮。

針對中梵就主教任命達成協議,立法院國民黨團總召江啟臣表示,中梵達成爭議多年的主教任命框架協議,首要意義不在台梵關係的影響,而是中國一千二百萬名天主教徒在主權與宗教爭議的平息,對於中國統治正當性、穩定性及西方國際形象的加分;江說,雖然短期不能直接論證為對台梵關係的零和傷害,但中梵關係進展的最大障礙與分歧,確實已經得到排除,台灣方面需要有所警覺。

民進黨立委王定宇受訪則說,據了解,教廷公布協議前,有先正式告知台灣,並向台灣表示邦誼不變;他認為,中梵間已就主教任命達成協議,但中共政權對所有宗教的控制,有著不容放鬆的嚴管政策,要達到教廷的標準,還是有段距離。不過王也提醒,梵中達成協議,對台灣在歐洲唯一的邦交關係,確實是件值得注意的負面風向。

中國首度承認教宗領袖地位
我國駐教廷大使李世明則表示,協議非常重要的意義是中共首度承認了教宗在中國天主教的領袖地位,打破了「外國勢力不得干預中國內政」的八股教條;他認為,此次協議破天荒承認教宗在中國天主教的領袖地位,中共展現出的彈性對於在中國的其他宗教的發展也具啟發作用, 相信將逐漸促進中國的宗教自由。

李世明也呼籲,從這個意義來看,中共面對兩岸問題也應勇於修正違背事實的所謂「一個中國」教條,展現更大的彈性,恢復兩岸理性良性對話,才能真正有利區域與世界的和平穩定,嘉惠台灣與中國的繁榮發展。

陸委會對此表示,中共當局持續嚴控宗教、剝奪人民信仰基本人權,各宗教信仰者均陷入劇烈苦難;期盼該項協議能真正改善中國大陸天主教主教任命、牧靈與宗教自由,避免政治干預與箝制等問題,政府將持續關注該協議執行及中國大陸宗教發展。

梵蒂岡「宗教就是他的政治」

程建人 籲政府謹慎應對新局勢
對於梵蒂岡與中國簽署主教協議,前外交部長程建人昨晚直言,協議簽署意味著中梵關係「有明顯進展」,儘管梵蒂岡表示,協議無涉政治外交,但對梵蒂岡來說「宗教就是他的政治」,呼籲政府仍須謹慎應對。

高英茂︰台灣應速擬定新策略
前外交部次長高英茂受訪時也說,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國,並運用政治與經濟力量在全球發揮影響力,「梵蒂岡遲早也會發生變化」;高英茂認為,台灣應儘速擬定新的策略,別再執著與中國進行邦交國競逐,以民主成就宣揚台灣在國際社會中存在的必要性,才能繼續生存下去。

程建人受訪時憂心表示,自古到今,政治與宗教無法完全切割,儘管梵蒂岡宣稱,協議未談及台灣,中梵間也仍有許多細部問題要解決,但簽署協議仍是雙邊關係「向前邁進一大步」;他強調,對梵蒂岡來說,宗教就是他的政治,對中國來說,宗教也影響政治,政府不可不謹慎。

程建人分析指出,此次雙方能達成協議,必定是中梵兩邊都做了某種程度的妥協;他認為,未來中梵關係要有所進展,關鍵應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態度。

程建人同時提到,他相信政府能做的應該都有盡量在做,但國際政治終歸還是現實,「就算是教宗也跳不出國際政治」,提醒政府還是要審慎面對這個新局勢。

(自由時報)
--
陸梵簽署主教任命協議 我方:不影響台梵邦交

梵蒂岡和北京外交部昨分別宣布,教廷與中國大陸廿二日在北京就主教任命問題簽署臨時協議。天主教教宗方濟各辦公室隨即宣布,承認七名由北京當局任命而遭絕罰的主教合法性。

我與教廷加強合作

蔡政府上台後已有五個邦交國與我斷交,目前只剩十七個邦交國,包括歐洲唯一的梵蒂岡,中梵簽署主教臨時協議因此引起我方高度關切。

我外交部表示,教廷已向我方重申,這項臨時性協議無涉政治外交,更不影響台梵邦交關係,未來我國將持續與教廷在各方面加強合作,鞏固邦誼,並且期待協議在未來落實後,大陸天主教徒都能享有真正自主的信仰生活。

陸梵將續保持溝通

梵蒂岡發言人強調,協議「在於牧靈,而非政治」;中共外交部說,中梵雙方將繼續保持溝通,推動雙方關係改善進程繼續向前發展。

我駐梵蒂岡大使李世明則指出,中梵主教任命協議顯示中共承認天主教教宗在大陸天主教的領袖地位。意義在於打破「外國勢力不得干預中國內政」的八股教條。而中共展現彈性,可說是內部主張修正主義者的大勝利。面對兩岸問題,中共應勇於修正違背事實的所謂「一個中國」教條,展現更大彈性,恢復兩岸理性良性對話,才能真正有利區域與世界的和平穩定,嘉惠台灣與大陸的繁榮發展。

教宗方濟各所屬耶穌會旗下權威雜誌「美國」(America)雜誌日前報導,梵中都承認將簽署的主教任命協議「只是臨時協議」,之後還會調整修正。

確定主教任命細節

外電曾報導,這次協議內容確定的主教任命細節,將包括:中國宗教管理單位提名候選人,讓教區的神父與信徒投票決定,名單再交由宗教管理單位審核,通過後再告知梵蒂岡,教廷有數月的考慮期,可自行調查該人選是否合適,教宗再決定同意或否決;若教宗否決,則中梵協商,由北京當局再提人選。

教宗方濟各透過聲明表示:「希望協議能克服歷史的傷痛,促成中國天主教徒的團結。」中國大陸的天主教徒約一千兩百萬人,支持政府的「愛國教會」及效忠教廷的「地下教會」涇渭分明。

協議未提台灣外交

梵蒂岡聲明指出,教廷國務院與各國關係部次長卡米萊利和中共外交部副部長王超在北京簽署協議。文章未明載協議內容,也未提及中梵或與台灣的外交關係,僅表示祈願協議能對在中國的教會生活、中國人民的福祉與世界和平作出積極貢獻。

聲明表示,這分臨時性協議是循序漸進和縮減差距後的成果,經過漫長而慎重的討論後而簽署,未來也將就落實情況進行定期評估。協議涉及教會生活極其重要的主教任命問題,並為更廣泛的雙方合作創造條件。

北京官方態度謹慎

北京外交部與教廷同步發出有關雙方簽訂臨時協議的聲明,不過,北京外交部網站的消息內容不到一百字,顯示官方態度謹慎。

梵蒂岡發言人柏克說:「協議並非進程結束,而是開始。協議的目標並非政治性而是宗教性的,讓虔誠追隨教會的主教們同時能獲得中國當局的認可。」

中梵關係要全面解決還有很長一條路,包括大陸地下教會的卅個主教和廣大信眾,反對加入中共控制的天主教愛國會的問題,部分信徒也擔心教宗方濟各太過樂觀,沒有和中共政權交手的經驗,不了解中國政府,甚至因此可能造成當地信眾分裂。

photo.php (599×1843)

陸梵各取所需 教廷盤算一舉兩得

北京與梵蒂岡就任命主教的問題簽署臨時協議。北京希望能藉此促成梵蒂岡最終與台灣斷交,打擊蔡英文政府。對教廷而言則是一舉兩得。一方面,神職人員性侵教徒案件頻傳,各界強烈質疑梵蒂岡處理不當。現在與北京談判有所突破,可以轉移焦點。

除了短期效應,如何照顧中國大陸一千二百萬名教徒,一直是歷任教宗關注的重點。現任教宗方濟各二○一三年繼任,翌年訪問南韓時首度獲准飛越中國大陸領空,便向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發出問候電報。方濟各當時在首爾表示,他誠摯希望與大陸改善關係,並強調天主教會不是「征服者」。

雙方簽署主教任命臨時協議,梵蒂岡承認北京任命的七名主教,包括之前被教廷逐出教會(絕罰)的三名主教。獲教廷認可的廣東汕頭教區主教莊建堅及福建閩東教區主教郭希錦必須讓位,北京則承認教廷任命的齊齊哈爾教區主教魏景義。

北京看準兩點加以利用

本身是中國專家的宗座外方傳教會神父田英傑(Sergio Ticozzi)分析,為避免非法祝聖主教繼續出現,造成教會進一步的分裂,梵蒂岡簽署主教任命協議的態度積極。北京看準這一點和教宗的情感,加以利用。

承認「不是一個好協議」

中梵雙方都宣稱此為「臨時協議」,幾年後會重新審議。梵蒂岡承認這「不是一個好的協議」,但認為是目前唯一可行的,它以一種微小但意義重大的方式,打開了與世界新興級大國發展建設性和改善對話的大門。

雖然教廷承認非法主教及愛國會在選聖主教上的地位,但是也要顧及地下教會的反彈,只能像蘇共東歐時期那樣進行秘密協議。對於北京來說,協議也有不能見光的原因,因為承認教宗的領袖地位與「中國化」政策是有所牴觸的。

陳日君:一個什麼都沒有說的公告

對於中梵這項臨時性協議,香港榮休樞機主教陳日君昨天表示,梵蒂岡的創新能力又有驚人的表現,竟能作出一個「什麼都沒有說」的公告。他認為,這樣看來整個公告可以用這幾個字講完了「聖座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簽署了主教任命的協議」。其他什麼「循序漸進」「慎重商討」「期望成果」都是廢話。

主教團:教宗保證過 不會放棄台灣

與中國大陸斷絕外交關係近七十年的梵蒂岡,昨天與中國大陸簽署主教任命臨時協議;天主教會台灣地區主教團發言人陳科神父表示,五月份天主教台灣主教團主席洪山川會見教宗方濟各時,教宗保證「不會放棄台灣」,承諾不影響台梵邦交。

身為天主教廷女爵士的監察委員江綺雯也說,教廷考量的不是「政府邦交」,而是如何能夠解放人心。教廷不會和任何人「斷交」,純粹是爭取更多照顧信徒機會。

江綺雯指出,就宗教自由觀點來說,大陸至今仍不時有迫害教會事件,外界也有聲音認為教廷過於讓步。對教廷而言,應該是先堅守立場,還是先求能夠進入大陸?這個難題的答案,「不是人的分辨,而是仰賴上主的分辨。」

江綺雯說,現任教宗是四百年來第一位耶穌會士,耶穌會向來自詡「基督尖兵」,積極向外宣揚福音。大陸上有一千萬教友,教廷一直亟欲對他們關懷。主教任命的爭議,早在若望保祿二世教宗時代就存在,現任的方濟各教宗則傾向「永遠僵持下去不是辦法」,因此積極尋求解決。

陳科表示,過去大陸由官方自行任命天主教主教,「把宗教事件政治化」,如今願放棄此一政治任命,承認教宗對主教的任命權。而梵蒂岡得以在大陸拿回任命主教的權力,「是重大突破」。他認為,此事不應視為政治事件。

駐梵知情人士:陸梵互信仍然很低

對於北京與梵蒂岡簽署協議,駐教廷外交知情人士表示,由於中梵雙方的互信仍然很低,雖然雙方已簽署協議,但與我邦交不至於受到影響;此外,教廷大使館從台北遷到北京,目前絕不可能發生,國人可以放心。

前駐教廷大使王豫元表示,中國大陸原本並不需要急著與教廷簽臨時協議,因為這對統治不見得有利;但現在簽署後,教廷隨時可將大使館從台北遷到北京。不過,中共未必急於讓梵蒂岡大使館遷到北京,藉此保持對台北的外交壓力。

兩岸愈僵 遷館可能性愈大

王豫元也提醒說,雙方簽署主教任命臨時協議後,兩岸關係若仍一直處於目前狀態,遷館可能性就會愈來愈大。

駐教廷外交知情人士說,外界認為中梵既已簽署協議,未來建交將加速,加上教廷既已轉向,我在拉美的邦交國就會跟著斷交,但這次簽署的只是臨時協議,效期只有兩年,原因就是中梵雙方彼此的互信仍然很低。

教廷承認七主教 還卅餘位沒談

他表示,教廷發言人也公開宣稱,這一份協議只是宗教協議,與政治無關。這句話是梵蒂岡說的,並不是外交部。

這位高層人士說, 梵蒂岡與北京仍有太多事情並未談妥,有許多事情仍需要解決,例如,教廷只承認了七位大陸教區的主教,還有三十餘位還沒有談;其次,大陸地區有九十八個教區,但依據教廷的紀錄卻有一百卅四個,雙方相差近四十個,如果教區都不能解決,其他事情就不必談了。此外,大陸的愛國教會未來應如何處理?這些都表明,雙方有很多事情有待解決。

承認教宗地位 不算干涉內政?

知情人士也說,中國大陸一向說一套、做一套,雖一再強調外國勢力不得干涉內政,但這份臨時協議依據華爾街日報日前報導,中國大陸將承認教宗的天主教領袖地位,如果教宗確實是天主教領袖地位,又怎可能「不干涉」內政?

各走各的路 大陸教會分裂問題能解?

中國大陸與梵蒂岡達成主教任命臨時協議,主要在解決大陸愛國教會與地下教會的爭議問題。

大陸約有八百萬到一千兩百萬天主教徒,但分屬中共當局掌控的「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和遵奉梵蒂岡的「羅馬天主教中國(大陸)教會」(俗稱「地下教會」)。愛國會任命的主教不被教廷承認,地下教會則不承認官方「天主教愛國會」的領導,雙方各走各的路,地下教會不被政府支持且經常被官方取締、打壓,只能秘密活動。

大陸天主教會分裂,主要源自中共建政後,羅馬教廷反對共產黨,並一再發布通諭和命令,禁止中國神職人員和教徒群眾與中共政權合作,不准中國教徒參加中共任何組織及其活動。

儘管中共當局不斷打壓,但遵奉梵蒂崗的天主教會不為所動,中共遂在一九五七年七月成立「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又稱地上教會),對抗梵蒂岡的地下教會。愛國會還設立中國天主教神哲學院,培養大陸官方的天主教神職人員,並自行任命主教等神職人員,成為獨立於普世天主教會外的中國特殊教會型態。

今年三月間,大陸閩東教區地下主教郭希錦夜裡被公安帶走。五十九歲的郭希錦,是中梵談判主教協議的指標性人物。在中梵協商的過程中,梵蒂岡向中方釋出善意,破天荒要求兩位教宗認可的合法主教,遜位給北京任命的愛國主教,其中一位是高齡的汕頭主教莊建堅,另一位是郭希錦,他被要求讓位給梵蒂岡處以「絕罰」的非法主教詹思祿。

photo.php (399×910)

各讓一步 大陸維穩高於一切

中共終與梵蒂岡達成主教任命臨時協議,外界看待教廷此舉是對北京的退讓,甚至背棄許多堅守教義的信徒。但是中共內部鷹派認為,承認教宗為天主教領袖與承認教宗有否決主教任命的權利,也是一種退讓。雙方相互妥協,主要是要各取所需。

對教廷來說,早年禁止中國神職人員與共產黨接觸,但是隨著中共政權穩固,大陸多年來的發展,採取封堵、隔絕的作法已不合時宜;加上大陸地下教會與信徒發生多起被當局打壓事件,教廷心繫大陸教友近年愈加明顯。

我駐教廷大使李世明日前即透露,教宗方濟各照顧中國大陸受苦難的天主教教友意志極為堅定,教宗曾說「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放手一搏」;一位教廷官員也說,要擴大大陸地下教友生存的鳥籠,一個不好的協議總比沒有協議好」,足以說明一切。

對中共而言,則是維穩的考量大於一切。中共早於一九五七年成立官方版的天主教愛國會,希望取代羅馬的天主教會,多年來一直鼓勵和勸解地下教會走到「地上」,化解歧異、促進穩定,但始終遭到抵制,且近年「地下教會」對抗亦有增多趨勢。

此外,天主教與基督教有密切關係,教宗是世界宗教領袖,解決了大陸天主教地下教會問題,也順勢解決了西方宗教的棘手問題。而且承認教宗的領袖地位和主教任命權,可促使地下教會信徒走入「地上」,更方便管控。

至於台灣最關切的「中梵建交」之所以不在這次協議討論之中,除了教廷的態度外,也與中共現今不堅持有關。

二○一三年三月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例行記者會上說,大陸誠心想與教廷改善關係,但教廷「必須停止介入中國內政,包括以宗教之名介入」。她還說,教廷必須終止對台關係。

目前所謂「教廷介入中國內政,包括宗教之名介入」已不是雙方的問題,但中共「一中原則」的核心問題不會變,現在與教廷達成的協議暫不涉外交,是因「穩定壓倒一切」,對中共而言,當前對宗教族群的維穩要高於一切,利用各種方式穩定數千萬的信徒,才是目前最重要的任務。

學者:台梵關係 密切關注兩指標

對於中梵簽署主教任命臨時協議,身為天主教教友的銘傳大學新聞系主任孔令信表示,教廷與大陸只簽主教任命臨時協議是一種妥協,即對台仍維持外交關係,但也可解決大陸地區的主教任命問題。也是天主教教友的輔仁大學日文系教授何思慎則指出,這是教廷讓大陸地區教會和教廷「共融」的努力,不應視為教廷向大陸讓步。

孔令信說,與教廷達成簽署主教任命臨時協議,可說是大陸的一大勝利,也算是給大陸十一國慶的賀禮,但目前看起來大陸應不會要求教廷承認一個中國原則,與台灣斷交。大陸與教廷間每季都會有一次秘密會議,本季成果是簽署主教任命臨時協議,下一次秘密會議的討論重點,應是大陸地下教會與愛國教會的定位問題。

何思慎表示,對於主教任命協議,大陸與教廷已經談了很久了,而這也是教宗方濟各的歷史使命,因此不能將中梵簽署主教任命臨時協議視為教廷對大陸的讓步,而是應視為妥協,即是大陸對主教有建議權,但教廷有決定權,以維持天主教教會的「聖統制」,以避免大陸天主教教會成為另一個英國國教或東正教。

至於大陸何時會要求教廷與台灣斷交,孔令信認為,最快應是明年了。有二個觀察重點,一是明年教宗訪問日本後,是否會順道訪問北京,另一則是教廷是否召回駐台代辦。

不過何思慎強調,簽署主教任命臨時協議並不等於建交,畢竟大陸離宗教自由仍有一大段距離,相信教廷會視大陸教友的信仰自由來審視,與大陸是否有建交的條件,像越南與教廷間早就有主教任命協議,但並未建交。

新聞眼/陸梵妥協 牽動我拉美外交骨牌?

中共跟梵蒂岡的矛盾,是無神論者與上帝使徒的矛盾;這個矛盾要靠一紙協議解決,本質上就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然而歷經多年糾纏,北京終於仍跟梵蒂岡簽了這紙臨時協議,雙方可能都做出了重大妥協。而與此一協議關係最密切的第三方即台北,如今卻恐怕是如坐針氈。

在共產黨徒的眼中沒有上帝,共產主義依據馬克思所撰的共產黨宣言,上帝就是一個飄蕩的幽靈;但依據聖經,自彼得以降的教宗,卻有一把上帝之子耶穌所賜予的鑰匙,以統治世間的基督徒,現在看來,北京似乎願意承認,確有某一個人的權柄,在天主教徒的心中,高於共產黨。

這個結果,教宗方濟各與習近平應該都扮演了關鍵角色,方濟各讓渡了他無可置疑的權力,但習近平則同意承認教宗的地位;一方面,方濟各有著濃厚的左派立場,了解共產黨的使命與自我期許,而習近平私下亦是一位有神論者,宗教在其心靈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而受協議影響的台北,後續必須密切注意發展。表面上,北京與聖座之間的矛盾,似乎不可能一夕化除,雙方要真的水乳交融,還有漫漫長路要走;但這紙協議畢竟完成了零到一之間的突破。從無到有,比從一到二、三,要困難得多,如今既已有了協議,誰能保證中共與教廷不能快速達到更多的諒解?

拉美國家是我國的外交重鎮,在陸梵如今的進展前就已陸續出現剝落情況,這與中國大陸經濟崛起密切相關;如今協議簽了,是否更將如摧枯拉朽,拉美邦交國直如風中微顫的骨牌,一張倒過一張?

宏都拉斯、瓜地馬拉、尼加拉瓜這些邦交國都是天主教國家,如果這幾個國家也放棄台灣,中華民國主體地位將出現嚴重動搖。但台北只能坐以待斃,或依靠教廷與北京還未解決的矛盾,拖過一天是一天?現在已是夢醒時分,謀求任何與北京對話的行動,應該立即展開。

(聯合報)
--
與中國簽主教任命協議 教廷:為牧靈不為政治

教廷今天宣布,已與中國就主教任命問題簽署協議。教廷發言人柏克強調,這項協議「非屬政治性,而是為了牧靈,讓信徒能有與教廷往來同時也獲中國當局承認的主教」。

梵蒂岡今天宣布,已就主教任命問題,與共產中國達成歷史性協議。到目前為止,中國對唯一獲其承認的天主教會自行任命主教。

梵蒂岡在教宗出訪波羅的海國家之際發布聲明說,這項協議「是逐步相互修睦的結果,是經過長期慎重協商後所達成,並設想了定期檢討實施狀況的可能性」。

「該協議涉及教會生活十分重要的主教任命問題,並為雙方進一步合作創造條件。」

儘管這項協議使困擾梵、中關係多年的問題得以突破,但柏克(Greg Burke)淡化了其中可能具有比較廣泛政治意涵的聯想。

他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說,這項協議「非屬政治性,而是為了牧靈,讓信徒能有與教廷往來同時也獲中國當局承認的主教」。

教廷宣布這項協議乃在意料之中。外界揣測,這項協議可能導致教廷與北京關係正常化,且恐將犧牲台灣與教廷關係。

傳未來中國新主教人選 教宗將最後定奪

教廷今天宣布,已與中國就主教任命問題簽署協議。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指出,未來中國的新主教人選將先由當地教徒和中國當局共同提出,名單送到梵蒂岡後,再由教宗最後定奪。

教廷今天表示,配合雙方簽署的這項臨時協議,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已承認7位中國當局所任命、未獲教皇批准主教的合法性,並予重新接納。

教廷國務院長帕洛林(Pietro Parolin)在聲明中說:「今天,頭一遭,中國所有主教都與羅馬教皇(教宗)有往來。」帕洛林是推動梵蒂岡和中國簽署這項協議的主要推手之一。

梵蒂岡消息人士曾表示,一些由羅馬任命的主教會讓位給北京任命的主教。

消息人士表示,未來的新主教人選會先由當地教徒和中國當局共同提出,名單送到梵蒂岡後,再由教宗做出最後決定。

中梵簽主教任命協議 關係緊張根源待解

梵蒂岡與北京簽署協議,終結中國境內主教任命權數十年來引發的紛爭。華爾街日報報導,教宗依協議可否決中方提出的主教人選,但中梵關係緊張的重大癥結仍未化解。

歷經長期磋商,梵蒂岡宣布,教廷外交部次長卡米萊利(Antoine Camilleri)22日在北京與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王超簽署「臨時性協議」。協議細節並未公開。

報導引述知情人士在協議簽署前的說法指出,教宗將可否決中國政府提出的主教人選;若任一方認為有必要,協議簽署一、兩年後有機會修改。

報導指出,這份極具爭議的協議,是北京首度正式承認教宗是中國天主教領袖,但也意味教廷未來任命與確認中國境內主教,須經過北京許可,換句話說,中國境內所有新任命的主教都將是北京接受的人選。

外界未知的協議細節,包括教廷事前檢視中國境內主教人選的程度,以及教宗能否選擇主教人選,或是每次僅有權否決單一人選。此外,中國境內約30名地下主教的命運也在未定之天。

教廷發言人柏克(Greg Burke)在聲明中形容,這並非結束,而是開端,「協議無關政治,而是為了牧靈,讓信徒能有與教廷往來且獲中國當局承認的主教」。中國外交部在簡短聲明中表示,中梵雙方將繼續保持溝通,推動雙方關係改善進程繼續向前發展。

中國政府加強打壓境內天主教與其他宗教團體之際,教廷與北京商談主教任命協議,引發反彈,包括中國境內部分天主教徒。反對人士認為,這份協議形同宗教自由原則遭遇挫敗,天主教香港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本週更以「背叛信仰」抨擊。

報導表示,中共正試圖掌控天主教與其他教徒,對北京而言,主教任命協議有助提升形象。

至於對台梵關係是否有影響,據報導,中梵簽署主教任命協議,是雙方邁向「恢復外交關係」的一步。中華民國外交部22日表示,教廷已向台灣重申,這份協議無涉政治外交,更不影響台梵間已邁入第76年的邦交關係。

中國境內估計有1000萬天主教徒,其中許多忠於羅馬天主教會,成為地下教會一員,不參加服從北京領導的「三自愛國教會」。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期盼與北京簽署協議,主要目的是促進中國地下與官方教會合一。

報導提到,教廷與北京最近數十年已形成默契,在中國境內多數主教任命上非正式合作,但中國政府仍三不五時擅自任命主教。

北京一直以恢復片面任命主教為威脅,施壓教廷達成協議,而中方的主要條件,是教宗承認多年來未獲教廷認可的7名「非法主教」。雙方簽署主教任命協議後,教廷宣布,教宗方濟各已答應中方要求,並承認中國2010年為官派主教郭金才設立的承德教區。

不過,雙方承認的中國教區數量仍存在分歧。根據香港聖神研究中心,教廷認定中國境內有144個天主教區,中國政府統計只有96個。

教廷:配合梵中協議 教宗承認中國所任命7主教

教廷今天表示,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已承認7位中國當局所任命主教的合法性,以配合雙方簽署的歷史性臨時協議。

路透社報導,梵蒂岡表示,教宗期盼這項協議「得以使過去的傷口癒合」,促成中國天主教會全面團結。

這項協議在北京簽署,並在教宗巡牧波羅的海各國期間對外宣布。

陸加強迫害宗教 教廷北京簽協議時機惹議

久聞樓梯響的中梵主教任命協議在教宗方濟各手上兌現;儘管目前協議只是暫時性,教廷坦承對內容不甚滿意且協議簽完留下一堆未解問題,更有人質疑此時簽約是天時、地利及人和?

教廷為在中國牧靈福傳,必須與中共政權對話,這個立場歷任教宗時都一致;讓外界較難理解的是,中梵談判擺明橫亙這麼多難題,教廷為何非要在中共拆毀教堂、迫害教徒的節骨眼,和中國握手簽協議?

這項協議的簽署讓地下教會跳腳是必然的。就像聖經裡令人心寒的情節,當耶穌被掌權者抓去審判,捏造各種假證據要治死他,祂最親愛的弟兄彼得卻冷眼旁觀,三次否定認識耶穌。

現在天主教地下教會信徒被中共政權逼到死角,教廷高官卻風光體面和政府喝茶,不啻踐踏地下教會數十年來在中共迫害下,不惜以死為基督與羅馬教宗聖統與中共掌權者抗爭,所做的見證。

對熬過文化大革命的地下教會信徒來說,他們苦守信仰,才讓中國天主教歷經共產無神論「宗教洗清」後仍得以延續命脈。如今教廷領導更迭,外交新貴紙上談兵,翻臉就承認中共愛國教會和非法絕罰主教。

地下信徒稱教廷主事者「天真」是客氣,大罵「背叛」、「出賣」也是可想而知的。

其他基督新教對中梵協議亦不樂見。不願受到官方控制的中國家庭教會,月前罕見發表聯合聲明,不惜以生命為代價,死諫中共不合理的宗教打壓政策。此時友軍羅馬天主教不但沒有同仇敵愾,還和對手沆瀣一氣,勢必削弱中國宗教團體抗爭的能量。

與中國貿易較勁的美國更不開心。美國國務卿7月才高調舉行全球首次部長級宗教自由會議,會中詳列中共把新疆回教徒送進再教育營等迫害實例,教廷外長當時也參加會議,高談宗教自由,轉頭卻跟中國簽了協議,不等於把鑿鑿宣示當成逢場作戲。

媒體還充斥各地天主教會內的反彈聲浪。羅馬天主教因性侵案聲望大跌,這時教友與大眾期待的教廷形象,是充滿聖光的謙卑自省、療傷癒合,不是忙不迭捅另一個中國議題的馬蜂窩,或突兀地大展全球外交雄心。

前教廷駐美大使維加諾(Carlo Maria Vigano)控訴教宗掩蓋教會性侵案時,被點名的美國前樞機主教麥卡里克(Theodore McCarrick)恰好是個中國通,維加諾認為教宗方濟各明知麥卡里克道德淪喪,為敲開談判大門,還是委任他訪中。

維加諾儼然暗示教廷自詡的「中梵對話」里程碑,從頭就是毒樹長出的果實。

在諸多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的因素,教廷為何依舊選在此時簽協議?方濟各所屬耶穌會旗下雜誌「美國」(America)透露端倪,決定時機的發球權恐怕在中國手上,因為教廷9月初才接獲中方告知,中共最高層總算給了放行綠燈。

中國主導的不僅是簽署時間,根據中共官媒環球時報揭露的協議內容,主教候選人也是由中共挑選、審核,最後才交由梵蒂岡布達人令,

教宗美其名有最後否決權,但地下教會若被殲滅,教廷官員又不能自由訪問中國,自然很難對人選進行實質審查,難保教宗認證最後不會變成橡皮圖章。

中梵主教協議的妥協程度,遠超出「越南模式」,因為越南是由梵蒂岡提名人選,再與越南政府磋商,教廷擁有較大自主性。

教廷非世俗政權,忍辱負重,背後必有遠大屬靈目標。官媒「梵蒂岡新聞」5月連撰七篇闡釋中梵對話的長文,其中曾比喻對話就像耶穌紆尊降生人世的過程,受盡苦難誤解都是為了尋找迷失的人類,與人建立救恩關係。

因此教廷甘冒千夫所指,終極目的還是想拯救沒有宗教自由的中國,只是很諷刺地,遂行目標的手段竟是以犧牲宗教自由為代價?而教廷原想透過協議讓中國地下教會與愛國教會合一,反使本來與羅馬共融的地下教會,迸出質疑教宗的裂痕。

教宗方濟各非常相信以對話取代對立,他想效法到中國傳教的耶穌會士利瑪竇的腳蹤。在這方面,教宗展現了很強勢的領導意志。如今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簽署,教廷縱有方向明確的戰略,但戰術是否有待商榷,留待世人評斷。

中共宗教政策搖擺 恐是專權鬆動前兆

中國近日有兩件宗教相關事件引起國際熱議,一是中共加壓控制宗教,拆毀十字架、禁止未成年人上教堂,另一是打破與教廷長久談判僵局,簽署主教任命協議。

前者被國際媒體撻伐,稱中國宗教自由與人權狀況已降到文革以來最低水準,後者則被義大利籍中梵專家郗士(Francesco Sisci)譽為,中國正擺脫數千年政教不分的天朝思維,向西方分權式民主體系跨出一大步。

這種「一個中國宗教,各自表述」的詭異局面,讓外界霧裡看花,若是刻意操作的虛實策略,兩邊卻似乎都是玩真的。

中國境內對宗教的控制,從法制到實務面都節節攀升。去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19大重申「宗教中國化」立場,今年2月嚴苛新法「宗教事務條例」上路,3月原本獨立的宗教事務局併入統戰部,各地陸續傳出嚴重迫害宗教案例,諸如地下教會神父「被失蹤」,9月初北京最大基督教「錫安教會」遭無預警關閉。

但中國與教廷的談判在這期間一直沒有斷過。6月初北京派高層訪問教廷,對簽署協議達成基礎共識,9月梵蒂岡高層回訪,確認最後細節。雙方對鎮壓宗教事件隻字不提,教廷科學研究院長索隆多(Marcelo Sanhez Sorondo)訪中後還盛讚,中國是人類尊嚴及人權保護者,彷彿活在平行世界。

有些論者認為這是中國鷹派與鴿派角力衍生的怪象。鴿派如中國外交單位,自然樂意簽署中梵協議,既可藉教宗的全球影響力,美化中國宗教自由的形象,又可倒打台灣一耙,鬆動台灣在歐洲唯一邦交國牆角。

但鷹派如統戰部、宗教局,最大考量在於維穩。天主教不只教宗常對社會議題發聲,神職人員在各國也常率眾抗爭不合理政令,絕非他們想打交道的對象。宗教局長王作安8月才在黨刊為文,強調中國宗教堅拒外國勢力,9月又草擬新的網路宗教訊息管理辦法,打算禁止外國神職人員透過網路傳教。

這種鷹鴿派爭鳴景象,在民主國家原不稀奇,但在集權國家,保守自由派路線之爭通常都是茶壺裡的風暴,一旦浮上檯面,會讓人疑心中央領導是否出了什麼差池,是權力不穩,或是戰線太多無力兼顧。

習近平上任後大權集中,去年19大後將個人主張寫入黨章,修改憲法讓自己可無限期延任,威勢達到高峰。但隨著中國陷入中美貿易戰泥淖,一帶一路政策在多國受挫,中國在7月間瘋傳「北京政變」等各種反習傳言,包括習愛搞個人崇拜等等批判。

傳聞捕風捉影,北京當然立刻否認。但中共對宗教議題時張時弛的搖擺姿態,恰巧坐實了宗教問題是北京的一塊軟肋,對內必須嚴控維穩,板起鎖國臉孔,對外卻又不能真正挺直腰桿,自外於全球化的宗教影響力。

聳立近30載的德國柏林圍牆,1989年因為一個前線共黨官員誤解上級命令,一夕崩塌。中梵協議凸顯了中國在宗教政策進退維谷,或許亦如學者郗士預測,已在中共一黨專政體制,開啟不知將伊於胡底的微小裂縫。

中梵簽協議 微博控管新聞評論

中國與梵蒂岡今天簽署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對於這項中梵關係的突破性進展,中國官方態度謹慎,大陸媒體在微博上發布的相關新聞也無法隨意評論。

中國外交部網站上的「中國同梵蒂岡就有關問題簽署臨時性協議」內容不到100字,僅表示中梵今天簽署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雙方將繼續保持溝通,推動雙方關係改善進程繼續向前發展,未公布協議細節。

這是中國大陸自1951年與教廷斷絕外交關係後,雙方經過長時間會談首次達成的相關協議。

在大陸的社群平台微博上以「梵蒂岡」做關鍵字搜尋,可看到包括央視新聞、環球時報、北京青年報等多家媒體都發布了此新聞,但是網民若要在這則新聞下方留言,需經過審核,或是根本禁止評論。

部分個人帳號轉貼新聞中還可見到一些評論。對於中梵簽訂臨時協議的消息,網民反應不一,有些人語帶諷刺表示「神權黨授」,有人問「教皇難道要蒞臨我國視察了嗎?」也有些人將重點擺在梵蒂岡與台灣的邦交問題上。

由於中國和梵蒂岡發布的聲明,都沒有提到與主教任命議題有關的協議細節,因此也引起外界諸多猜測。有網民問:「中國允許梵蒂岡給中國任命主教了?」「教皇不再是反華勢力?」

梵中雖協議分歧猶在 建交的石頭還沒搬開

梵蒂岡與中國簽署主教任命臨時性協議後,梵中建交在即之聲不脛而走。然而,「臨時」二字說明雙方對執行協議將有一番磨合,加上中國對「境外勢力」的疑懼,恐怕還有邊走邊看的過程。

梵蒂岡與中國代表22日在北京簽署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既牽動中國境內上千萬名天主教徒的心,也觸及纏繞近70年的台、梵、中關係。而問題的根源,在於梵蒂岡教廷擁有逾1000年的主教任命權,是否會屈從於世俗、且信仰無神論的中共政權。

同時,中國對「境外勢力」的一貫疑懼,加上梵蒂岡這個「境外勢力」還多出了中國一向提防有加的宗教因素,更讓中國對發展梵中關係異乎尋常地謹慎。從22日協議簽署以來,中共官媒除了不到100字的報導外,默不出聲,甚至限制網民發表評論,可見一斑。

這樣的疑懼,以及衍生出的維穩需要,放在中共政權的砝碼上,重量是遠高於兩岸關係的。

當然,梵中要發展關係,簽署主教任命協議只是第一步,更何況還只是「臨時性」,未來還待修正,說明橫在雙方面前的分歧依然存在。

在協議簽署後,教宗方濟各即承認7名由中國官方任命、先前被梵蒂岡視為非法的主教。根據已知訊息,北京將首度承認教宗對中國天主教徒的至高領導地位;但今後中國境內主教的產生將先由官方挑選,再由各教區投票產生,經官方認可後,教宗擁有「最後拍板權」(last word)。

也就是說,中國官方在形式上,承認了人在「境外」的教宗對「境內」教徒所擁有的地位。但在實質上,中國對「境內」主教的選擇及教徒的管控,是絕對不會落到「境外」的任何人、任何組織,乃至任何國家的。

因此,教宗對中國主教的「最後拍板權」,是真的能拍板否決,還是只能照名單拍板承認?事實上,在協議簽訂前,天主教會媒體及中國媒體站在各自立場,對「最後拍板權」的解釋就有不小差異。一旦意見相左,對雙方關係及國際觀瞻,都將有不小衝擊。

而即使是外界最常用來類比的「越南模式」,梵蒂岡與越南達成主教任命協議已逾20年,在偶有零星齟齬下,雙方至今也未建立正式外交關係。未來在梵中之間,光是對主教任命解釋的分歧程度,就可能高於梵越。

此外,梵中一旦建交,就自動產生國際禮儀的需要。那麼,在官方需要及信徒期望下,中國是不是要邀請教宗前來訪問?眾所週知,教宗每到訪一處,無不牽動著當地天主教徒的情緒,以至於萬人空巷。

即使中國不是天主教國家,且擁有強力維穩的經驗和能力,但如何面對這樣一位「境外勢力」領袖到訪對上千萬人心的觸動,特別是在社會矛盾重重、官教關係緊張的中國,維穩的壓力,恐怕會令北京夙夜難寐。

由此衍生的,還有梵蒂岡在中國設立使領館的問題。若雙方建交,梵蒂岡勢必要在首都北京設立大使館,且在廣土眾民的中國,還可能需要在其他城市設立領事館。同樣基於矛盾與緊張,這些使領館難保不會成為教徒表達訴求的對象,即使維穩,也能讓北京頭痛不已。

雖然有中國學者形容,梵中簽署主教任命協議,是為建交「搬開了大石頭」,但雙方水底下的石頭,其實都還在,而且不少。因此,梵中執行主教任命,乃至於進一步發展關係,還少不了「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

(中央社)
--
陸梵簽署歷史性協議!主教任命達共識 不涉政治

梵蒂岡22日宣布,已與大陸就「主教任命」問題簽署歷史性「臨時性協議」。根據協議,教宗方濟各承認7名北京官派主教神職合法性,聲明未公布細節,但先前據教廷人士透露,梵蒂岡將在大陸主教任命上有發言權,且教宗擁最終否決權,還有報導指,大陸將首次承認教宗天主教領袖地位。

陸外交部:推動雙方關係改善

教廷發言人柏克(Greg Burke)表示,協議並非進程的終點,而是開端,教宗希望「撫平過去傷口」,讓信友們擁有與羅馬共融、同時也受大陸當局承認的主教。聲明指該協議,「不是政治性質,而是牧靈性質」。

梵蒂岡聲明未提到陸梵或與台灣間的外交關係。《路透》昨指出,陸梵一旦達成主教任命協議,將是歷史性突破,也可能是雙方在時隔70年後邁向復外的先聲。梵蒂岡則強調,梵陸協議僅限主教任命,不涉台灣,梵蒂岡仍在外交上承認中華民國。梵蒂岡為台灣在歐洲唯一邦交國。

大陸外交部昨同步表示,大陸外交部副部長王超同梵蒂岡代表團長、教廷與各國關係部副部長卡米萊利在北京會談,並簽署關於主教任命臨時性協議。陸梵雙方將繼續保持溝通,推動雙方關係改善進程向前發展。

梵外交上仍承認中華民國

另據《梵蒂岡新聞》報導,長期以來,教廷與陸不斷接觸,商討共同關心的教會問題,推動進一步合作關係。梵陸雙方在北京會談,簽署了一項有關主教任命臨時性協議,祈願它能對在陸教會生活、大陸人民福祉與世界和平作出貢獻。

報導說,該項協議是循序漸進和相互靠近的成果,是經漫長過程慎重商討後簽署的,協議將就其本身落實情況進行定期評估。該協議涉及教會生活極其重要的主教任命,並為更廣泛的雙方合作創造條件。

藍委:台梵邦誼生變的開始

之前有報導說,儘管教宗方濟各認為這不是好協議,但卻「開啟與這崛起的世界強權發展建設性及促進對話之門」的唯一可能方式。

這項協議似驗證了先前所傳,梵以承認7名北京官派主教,換取陸認可梵任命的數十名主教。協議也將為未來大陸地下教會與愛國教會融為一體,創造條件。

儘管未涉政治,不過藍委江啟臣認為,陸梵關係進展最大障礙已排除,台灣需警惕。藍委李彥秀說,協議雖不涉外交,但恐將是台梵邦誼生變的開始,尤其梵蒂岡是我中南美邦交國宗教上的祖國,協議簽訂極可能動搖我中南美洲邦誼信心。

外交非零和 外交部稱邦交穩定!前外長示警 陸梵建交不遠了

梵蒂岡宣布與大陸簽署主教任命協議,我外交部昨表示,政府的立場是外交不是零和遊戲,最重要的是繼續維持與梵蒂岡長久且穩定的邦交;同時,教廷已向我方重申此一臨時性協議無涉政治外交,更不影響台梵邦交。但前外交部長歐鴻鍊警告,大陸願意讓步,恐意味著雙方將建立正式關係。

教廷稱協議不影響邦誼

外交部表示,大陸一向主張外國勢力不得干涉其宗教自由等內政事務,在大陸對宗教控管日益嚴峻下,相信教廷對確實保護長期在大陸犧牲奉獻的忠貞教友,讓他們不再受到壓迫已有妥善安排;相信梵蒂岡與中國大陸的對話,必然是基於對人權、宗教自由等人類共同價值的關注與正視。期待未來相關協議內容落實後,有助大陸天主教會與普世教會共融合一,促進大陸宗教自由的發展,使大陸的天主教徒能享有真正自主的信仰生活。

針對台梵邦交,外交部說,台灣與梵蒂岡分享共同價值,在民主人權與宗教自由上有很多共識,雙方關係穩定。我國的立場是,外交不是零和遊戲,最重要的就是繼續維持我國與梵蒂岡長久且穩定的邦交,教廷已向我方重申此一臨時性協議無涉政治外交,更不影響台梵間已邁入第76年的邦交關係。

10月訪梵出席封聖典禮

外交部表示,台灣做為宗教自由的良好典範,未來也會持續在和平、自由等普世價值上,在人道援助、文化教育、環境保護、宗教自由、橋梁教會、青年培訓及跨宗教對話等各方面加強合作,鞏固邦誼強化雙邊高層互訪及宗教交流合作關係,作為教廷及世界各國推展慈愛及促進和平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

台灣主教團甫於今年5月赴梵向教宗方濟各述職,政府也早已規畫10月中旬派團訪梵,出席先教宗保祿六世的封聖典禮。

大陸願讓步 意在言外

然而歐鴻鍊有不同看法。他指出,大陸對宗教力量一直相當有戒心,因為歷史上白蓮教、紅巾軍等反政府事件都靠宗教宣傳而起,顯示宗教可發揮的力量大到不行;因此,大陸政府對法輪功等宗教都很嚴厲,要把宗教做到可掌控地步。

歐鴻鍊說,然而,如今卻傳出願意讓教宗享有主教最終同意權,做出這樣的讓步,大概是大陸也希望跟教廷建立關係,因此未來雙方有可能會建立正式關係。 文化大學政治系教授陳一新表示,對北京而言,陸梵簽主教協議是建交不可繞過的一步;一旦這不可繞過的一步跨出去了,陸梵建交還遠嗎?

台美互動 決定陸是否趕盡殺絕

針對大陸與梵蒂岡在北京簽署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大陸國關學者表示,這意味兩國建交之間大石頭已搬開,預料最快年底前陸梵就能建交;至於北京是否會對台灣邦交國「趕盡殺絕」,可能要端視華盛頓與台灣的互動情況。

大陸與梵蒂岡簽署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再度挑起兩岸邦交國之爭的敏感神經。平心而論,陸梵兩國從去年開始就頻頻眉來眼去,教宗方濟各上任後,梵蒂岡也一改此前堅定立場,積極尋求與北京對話的空間。

日前,香港榮休樞機主教陳日君曾表達不滿,抨擊這是對天主教信仰的背叛,要求梵蒂岡國務卿帕洛林(Pietro Parolin)為此下台。對此,帕洛林回應,沒有必要激烈譴責和抗拒,「我們深信這(協議)是向前邁出一步。我們不會天真到以為此後便一帆風順,但在我們看來,這似乎是正確的方向。」

大陸國務院參事、中國人民大學國關學院教授時殷弘指出,主教任命權是阻擾兩國建交最大一塊石頭,一旦雙方簽署協議,距離建交時程也就不遠了,「畢竟已經走完建交的最後一哩路」。

面對陸梵關係重大突破,除意味台梵邦交岌岌可危,也讓外界臆測北京還將進一步大挖台灣邦交國。時殷弘認為,大陸對於台灣打壓的力道,一部分要視台灣自身作為,更重要的是要看華盛頓立場。比如說,美國拚命打台灣牌,只會讓北京更加不滿,而出於不滿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拿台灣出氣,挖台灣邦交國其實是惡性循環。

大陸外交部智庫、中國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郭憲綱認為,現在談北京是否會把台灣邦交國「歸零」太早了,對北京來說眼下是先爭取陸梵建交,然後邀教宗訪陸,這不只會引起很大的關注,也會動搖台灣其他邦交國信心,屆時也就水到渠成。

(中國時報)
--
女教授控美準大法官性侵 瞞多年遭質疑 雷根女兒 自揭受辱傷痕聲援

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人卡瓦納(Brett Kavanaugh)遭女教授福特指控30多年前曾對她性攻擊,但福特的說法遭部分人士質疑。美國故總統雷根之女戴維斯為支持福特,首度披露自己40年前也曾遭性侵,她完全理解福特為何此前未曾說出慘痛經歷,因為她也一樣。

現年65歲的戴維斯(Patti Davis)是知名作家,她前天投書《華盛頓郵報》詳述慘痛經歷。當時她為推銷自創歌曲,與一知名唱片公司高階主管相約在對方辦公室,她對當時談話內容已不復記憶,但她記得「他的容貌、髮型和穿著」,也記得對方的舉止讓她感覺很不好。
戴維斯說,接下來的記憶「不可磨滅」,對方走向她坐的沙發,壓在她身上,手伸進她的裙子並強吻她,她「只能癱在那裡任他進入我體內」,而且對方未用保險套。

只能癱在那任蹂躪
戴維斯說,事後她感到「孤單、羞恥、覺得自己噁心」,拚命自問「為何我沒離開?為何我沒推開他?為何我完全僵住?」數十年來她未曾將此事告訴任何人,包括好友、丈夫、心理醫生。
加州帕洛奧圖大學臨床心理學教授福特多年來未曾與人談過她遭到卡瓦納性攻擊,戴維斯表示「完全不驚訝」。對於福特說不出事發細節,戴維斯則說,理解創傷時記憶的運作方式很重要,福特對事件本身的記憶「鮮明且詳細」,因為在遭受重大創傷時,「記憶會拍下那些細節的照片」,忘掉其他不重要部分。

推特現關鍵字力挺
美國總統川普前天推文批評福特,指她遭受的攻擊若「像她說的那麼惡劣」,當時應馬上報案。這番言論立刻引起公憤,推特出現關鍵字標籤「為何我沒報案」#WhyIDidntReport,成千上萬網友藉此披露遭性侵的經歷。
去年用#MeToo關鍵字掀起風暴的女星艾莉莎米蘭諾說「我曾遭性侵兩次,其中一次還是少女,我從未報案,而且30年後才告訴父母」。女星艾許莉賈德則推文說,她7歲時首次遭性騷擾,立刻告訴大人,大人卻說加害者「不是有意的」,「於是我15歲遭強暴時,我只跟我的日記說。後來有個成年女性讀到了,她卻指控我和成年男子性交。」

大法官審查卡關 川普護航批「假性侵」

美國總統川普提名的大法官人選卡瓦納遭女教授福特指控36年前性侵未遂,導致他在參院的提名審查出現變數。川普質疑,性侵案可能根本未曾發生。福特前天則未在參院訂出的最後期限決定是否在本周三出席作證。共和黨籍的司法委員會主席葛瑞斯里一度揚言,明天將直接進行提名審查,但稍後改口將會給予福特更多時間。

福特稱,希望能夠讓當初目睹性侵未遂案的男子以證人身分出席聽證會。不過葛瑞斯里拒絕,並堅持福特最遲須在前天做出是否周三出席聽證會的決定。川普前天則在推特表示,福特多年來保持沉默,代表性侵未遂案可能從未發生,「36年前為什麼沒人打電話給聯邦調查局?」
川普一改數日來相對中立的態度,反映出川普擔心卡瓦納的任命案無法在11月期中選舉前完成,恐影響共和黨的選情。參院司法委員會若通過卡瓦納的提名案,還須再送參院全院表決,若民主黨在期中選舉中奪回在參院的控制權,川普的提名案將受到影響。福特的委任律師前天表示,葛瑞斯里訂出的期限太過「獨斷」,希望參院司法委會員再給福特1天的時間來做出回應。聲明強調,該期限「就是要欺負福特,剝奪她可做出縝密決定的能力」。

(蘋果日報)
--
#MeToo 雷根女兒自揭40年傷疤

加州心理學教授福特(Christine Blasey Ford)日前出面指控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人卡瓦諾(Brett Kavanaugh)在卅六年前企圖性侵她。美國總統川普廿一日質疑福特,若該事件「如她所說的那麼嚴重」,為何沒早點揭發?他的批評,在網路上立即引發新#MeToo運動。美國前總統雷根之女戴維斯(Patti Davis)更自揭四十年前遭性侵的往事,讚揚福特打破沉默的勇氣。

為了追求獨立事業而改姓、現為暢銷作家的戴維斯投書華盛頓郵報指出,四十年前,她前往一位知名音樂人辦公室赴會,儘管會面排定時間奇怪的晚,但當時她一心想成為作曲人,根本不疑有他。如今她不記得彼此的交談內容,卻記得他的臉孔、髮型與穿著,她也記得窗外的天空漸暗,大樓裡只剩他們兩人,她感到不安。

她說,接下來的事難以抹滅,他染指了她,沒有使用保險套。她說,她感到孤單、羞愧,對自己覺得噁心,自問︰「為何我沒有離開那裡?為何沒有推開他?我為何愣住?」「我不記得當時是幾月,也不記得我離開時彼此是否說了什麼?數十年來,我未曾告訴任何人—朋友、男友、心理治療師,甚至是多年後結婚的丈夫」,這也是為何她對於福特沉寂逾卅年後才重提往事,不感訝異。

她說,去理解記憶在創痛中的運作是重要的,福特被批評不記得事發地址、時間、或屋主是誰,但「她對攻擊本身的記憶是鮮明具體的:他摀住她的嘴,另一男子疊上來,她害怕自己可能遇害」。記憶攫住將永遠纏住你、改變你生命的細節,而放過故事中不怎麼主要的其他部分。她說,福特要求聯邦調查局(FBI)調查該案,這是何等勇敢的要求。

川普批為何當年不報案
川普廿一日推文指責福特:「為何卅六年前沒有人致電FBI?無庸置疑,若對福特的攻擊如她所說的那麼嚴重,她或她慈愛的父母早就立即向執法當局報案了。」此言一出,網路上立刻出現與反性騷#MeToo呼應的#WhyIDidntReport(為何我沒報案)主題推文,短短數小時就有數萬則推文。女星米蘭諾(Alyssa Milano)推文說:「我被性侵犯兩次,一次是青少年時期,我沒報案,我花了卅年才告訴父母。」
美國參院司法委員會主席葛拉斯里要求福特須在廿二日下午二時卅分前,對該委員會提出的作證條件做出決定,否則該委員會將於廿四日,就卡瓦諾的任命進行表決。

(自由時報)
--
美大法官人選陷性侵疑雲 女教授同意下週作證

委任律師今天表示,指控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人卡瓦諾(Brett Kavanaugh)涉嫌性侵的加州女教授福特,已同意下週赴參院司法委員會作證,但她出席的細節尚未敲定。

路透社報導,美國參院司法委員會主席葛拉斯里(Chuck Grassley)先前設定22日下午為加州女教授福特(Christine Blasey Ford),決定是否及如何作證的截止期限。福特指控卡瓦諾於36年前的高中派對上涉嫌性侵她。

福特的委任律師卡茲(Debra Katz)和班克斯(Lisa Banks)表示,「福特博士同意司法委員會的要求,於下週提供她有關卡瓦諾不當性行為的第一手資訊。我們希望我們能就細節達成協議。」

一位白宮官員表示,似乎福特的委任律師試圖拖延協商。那位官員說:「我們視此聲明為拖延戰術。白宮認為這無法接受。」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指控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人卡瓦諾涉嫌性侵的福特,已同意下週作證。福特的委任律師表示,福特同意參院司法委員會要求,針對1982年派對據稱性侵情事,出席委員會作證並接受質問。

部分報導指稱,她將會於26日或27日作證。

法官卡瓦諾一再否認這類指控。美國媒體上週出現的這些指控,已延擱了卡瓦諾出任大法官的參院行使同意權程序。

(中央社)
--
美司法副部長被爆 想竊錄趕川普下台

美國《紐約時報》前天爆出,司法部副部長羅森斯坦曾想偷錄川普會談,並聲稱要聯合其他內閣成員引用《憲法》第25條修正案推翻川普,並有當時的聯邦調查局(FBI)副局長麥凱比手寫備忘錄為證。

駁報導「不符事實」
去年5月川普拿司法部副部長羅森斯坦(Rod Rosenstein)寫的簡短信函當藉口,辭退時任FBI局長康梅,讓羅森斯坦覺得被利用、心有不甘。當時他才上任2周,須接管康梅監督通俄門的重擔、輔佐川普挑選FBI新局長。
據悉,羅森斯坦向多位官員提議,想偷錄川普會談,甚至想引用《憲法》第25條修正案推翻川普。雖已有多位匿名官員描述羅森斯坦的提議和白宮混亂內幕,但前天《紐時》引述FBI前副局長麥凱比的備忘錄,是首次有具名證據,也是首次證實有高官考慮推翻川普。
根據《紐時》,康梅被炒1周後,羅森斯坦在與麥凱比會談中表達對川普的憤懣,批評川普「無法認真看待FBI局長候選人面試」、「政府陷入混亂」,而這只是政權徹底走調的冰山一角。羅森斯坦自願想帶竊聽器去白宮開會,稱白宮不會搜他的手機,暗示偷錄川普很容易,並提議說服司法部長塞森、當時的國土安全部長凱利發起引用《憲法》第25條修正案推翻川普。據悉這2項提議後來都沒有實行,但由此可見當時羅森斯坦的焦頭爛額及白宮內的混亂。
對《紐時》的報導,羅森斯坦表示「錯誤且不符事實」,麥凱比則婉拒發言。川普前晚發言批評司法部,指有壞蛋「被揭發了」、「我們將會去除揮之不去的惡臭」。

(蘋果日報)
--
川普無常 傳司法副部長想密錄

紐約時報引述消息人士透露,美國司法部副部長羅森史坦(Rod J. Rosenstein)去年曾建議利用竊聽器密錄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的發言,藉以踢爆充斥川普政府的亂象;此外,羅森史坦也曾與人討論慫恿川普閣員援引美國憲法第廿五條修正案,將川普踢出白宮,但這些建議最後皆未化作實際行動。羅森史坦否認曾提出此等建議。

紐時指出,羅森史坦是在去年五月川普開除聯邦調查局(FBI)局長柯米與致使白宮陷入混亂之際,做出上述建議,場合包括與其他司法部及FBI官員的會議和談話。

不具名爆料者曾聽取過簡報,或看過記錄羅森史坦言行的FBI官員(包括時任FBI代理局長、今年三月在退休前夕慘遭開除的FBI副局長麥凱比)撰寫的備忘錄摘要。麥凱比的備忘錄早已因通俄門調查,而送交負責通俄門調查的司法部特別檢察官穆勒的團隊。

川普因開除柯米以致被爆料曾要求柯米效忠與企圖妨礙司法。羅森史坦當時才剛出任副司法部長兩週,並已從部長塞森斯手中接下監督通俄門調查重任;羅森史坦被視為促使柯米丟官的功臣之一,因為他曾撰寫備忘錄批評柯米輕縱川普的總統大選對手—前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

紐時指出,羅森史坦沒料到川普會在開除柯米時引用他撰寫的備忘錄,還曾為此對外透露擔心自己可能遭人利用。儘管羅森史坦的這兩項建議皆不曾落實,但他倒是曾告訴麥凱比,他也許能在逼宮上說服塞森斯與時任國土安全部長、現為白宮幕僚長的凱利。

羅森史坦駁斥紐時報導不實,麥凱比則不願發表評論。川普尚未對此事發言,目前也不清楚羅森史坦是否會因此丟官。

(自由時報)
--
美副司法部長否認提議竊錄川普

《紐約時報》21日報導,負責監督「通俄門」調查的美國司法部副部長羅森斯坦曾在2017年建議竊錄總統川普的談話,藉此蒐證川普是否阻礙調查、是否構成妨礙司法之罪。據悉羅森斯坦還援引憲法第25條修正案想罷免川普。對此,羅森斯坦發聲明予以否認。

去年3月司法部長塞申斯宣布迴避有關「通俄門」的調查後,副部長羅森斯坦即接手相關工作。川普5月9日突然解雇聯邦調查局(FBI)局長柯米,降藉此降溫「通俄門」調查,沒料到羅森斯坦於一周後任命前FBI局長穆勒為特別檢察官,負責「通俄門」調查。為此川普氣炸了,怒稱這是史上「最大規模獵巫行動」,也開始和塞申斯與羅森斯坦有了嫌隙。

《紐約時報》報導稱,羅森斯坦與司法部及FBI官員開會時提議,他可佩戴穿戴式錄音設備,利用到白宮的時機偷偷對川普錄音。羅森斯坦還建議前FBI副局長麥凱比,他見總統時可錄音。

羅森斯坦還對麥凱比說,他可動員川普政府的內閣成員援引憲法第25修正案第四款的規定,以川普不適合當總統為由把他趕下台。羅森斯坦稱,他有信心說服司法部長塞辛斯和時任國土安全部長現為白宮幕僚長凱利簽名。

根據規定,內閣提出罷免總統後,若獲國會參眾兩院2/3投票通過,就可讓總統下台。但這一過程極其複雜,難度比彈劾罷免總統更大。所以該條款通過半個多世紀以來,迄未被使用。所以羅森斯坦的建議也未成為事實。

對於相關報導,羅森斯坦發表聲明予以否認。而CNN等媒體分析認為,相關報導可能會進一步危及羅森斯坦在川普政府中的地位。其實,塞申斯、羅森斯坦、司法部和FBI屢遭川普批評,輿論普遍認為都是因為「通俄門」。川普19日還對媒體表示,對司法部長感到失望,甚至直言「我沒有司法部長」。

被通俄門調查纏身的川普21日突然延後解密通俄門調查的機密文件,聲稱因為司法部告知他,公布解密文件已引起盟國對安全的關切。川普一直要求解密這些機密內容,認為可以曝露出FBI「非常糟糕的事情」,也可讓負責通俄門調查的特別檢察官穆勒的信譽受損。不過川普要求解密文件的命令,已導致他與執法部門的緊張關係進一步惡化。

(中國時報)
--
伊朗閱兵遇恐攻 槍手掃射11死

伊朗西南部城市阿瓦士(Ahvaz)昨天舉行閱兵儀式,慶祝1980年至1988年間發生的兩伊戰爭終戰30年,未料驚傳恐怖攻擊。2名槍手騎車亂槍掃射,士兵撲倒,但仍有許多民眾走避不及,共計造成11人死30多人受傷,傷者包括婦孺。當局將2槍手擊斃,另逮捕2嫌,指控是美國支持的外國武裝團體發動攻擊。

(蘋果日報)
--
伊朗閱兵遭襲 29死逾53傷

為紀念一九八○至八八年間的「兩伊戰爭」,伊朗西南部的胡齊斯坦省(Khuzestan)阿瓦茲(Ahvaz)市廿二日舉行閱兵,竟發生四名穿軍服的槍手從公園朝官兵和觀眾開槍攻擊的事件,造成至少廿九死、五十三傷,死者包括精銳的「革命衛隊」十二名成員以及數名婦孺。這起攻擊持續約十分鐘,當時官兵和觀禮的民眾紛粉尋找掩蔽或奔逃。槍手兩人被擊斃、兩人被捕,「伊斯蘭國(IS)」與伊朗一個反政府阿拉伯團體「阿瓦茲國家反抗組織」均宣稱犯案。該省以遜尼派佔多數,但伊朗大部分人口卻屬什葉派。

(自由時報)
--
伊朗閱兵爆槍擊29死57傷 當局暗指以、沙是主謀

伊朗西南部阿瓦茲市22日的閱兵式遭到槍手攻擊,造成至少29人死亡,包括婦孺和12名精銳部隊「革命衛隊」成員,另有57人受傷,這是對革命衛隊最嚴重的攻擊事件之一。總共4名槍手都遭擊斃。伊朗總統羅哈尼矢言絕不輕饒。

激進組織「伊斯蘭國」(IS)和伊朗阿拉伯裔反對派組織「阿瓦茲民族抵抗運動」都宣稱犯案,但都未提出證據。阿瓦茲民族抵抗運動尋求在原油儲量豐富的胡齊斯坦省獨立建國。路透報導,伊朗當局暗指主謀是區域敵國沙烏地阿拉伯和以色列。

伊朗境內多個城市22日都舉行閱兵式,這是紀念1980年兩伊戰爭開打的一年一度活動。國營電視台報導,槍手鎖定伊朗官員聚集的看台區。

國營電視台的影片顯示,槍擊發生時士兵不知所措,一名站在看台前的士兵問道「他們打哪來?」另一人答「背後」。伊朗媒體的影片顯示,士兵在子彈朝他們奔去時急忙趴下,一名士兵撿了把槍站起來,婦女和兒童慌忙逃命。

國營電視台指控遜尼派穆斯林激進分子犯案。伊朗軍方發言人謝卡齊准將指出,槍手是由波灣地區兩個阿拉伯國家訓練出來,「不是來自IS或其他反對伊朗原教旨體系的團體,而是與美國和以色列情報局有關」。他並未指明是哪兩個國家。

半官方法斯通訊社(Fars)報導,2名槍手對現場大批觀眾開槍,並試圖對官方政要聚集的看台區進行攻擊,後來遭安全部隊槍擊受傷。

這起對軍方的罕見攻擊發生在和伊拉克接壤的胡齊斯坦省,當地阿拉伯人為數眾多,其中很多屬遜尼派。當地是兩伊戰爭主要戰場之一。

在沿邊界更往北些的庫德族區,庫德族叛軍攻擊軍隊巡邏人員的情況相當普遍,但在主要城市對政府目標發動攻擊,實屬罕見。

革命衛隊是伊朗實力最強且最全副武裝的部隊,從伊朗1979年發生伊斯蘭革命起,成為什葉派教士統治國家的利器。

華府智庫「阿拉伯海灣國家機構」資深研究員艾福內赫說:「這場攻擊顯然是為了打擊革命衛隊,但結果反而會讓革命衛隊更受支持。」

(聯合報)
--
伊朗閱兵遇襲增至24死逾60傷 革命衛隊12死

伊朗西南部阿瓦茲市今天的閱兵儀式遭到好戰分子攻擊,死亡人數已增至24人,甚中許多為平民,逾60人受傷。伊朗媒體報導,事件造成精英部隊伊朗革命衛隊12名成員喪生。

半官方塔斯尼姆通訊社(Tasnim News Agency)報導,這是對伊朗革命衛隊(Revolutionary Guards)最嚴重攻擊之一。

伊朗境內多個城市今天都舉行閱兵儀式,這是紀念1980至1988年兩伊戰爭的一年一度活動。國營電視台報導,阿瓦茲市(Ahvaz)這起攻擊鎖定伊朗官員聚集的看台區。

半官方法斯通訊社(Fars)報導,2名槍手對現場大批觀眾開槍,並試圖對官方政要聚集的看台區進行攻擊,後來遭安全部隊槍擊受傷。

這起罕見攻擊發生在和伊拉克接壤的胡齊斯坦省(Khuzestan),當地擁有龐大阿拉伯人社群,其中很多屬遜尼派。當地是兩伊戰爭主要戰場之一。

在沿邊界更往北些主要的庫德族區,庫德族叛軍對軍隊巡邏人員發動攻擊的情況相當普遍,但在主要城市內對政府目標發動攻擊,實屬罕見。

伊朗外交部長查瑞夫(Mohammad Javad Zarif)表示,將「迅速而果斷地」作出回應,追究外國政權代理人的責任。

查瑞夫發推文說:「由外國政權招募、訓練、武裝和發餉的恐怖分子攻擊阿瓦茲市。伊朗會迅速而果斷地作出回應,以保衛伊朗人民性命。」

伊朗閱兵遇襲數十死傷 伊斯蘭國聲稱犯案

伊朗西南部阿瓦茲市今天的閱兵儀式遭到好戰分子攻擊,造成數十人死傷。激進團體伊斯蘭國(IS)今天透過其喉舌阿瑪克通訊社聲稱犯案。

阿瑪克通訊社(Amaq News Agency)引述安全消息人士指出:「伊斯蘭國戰士攻擊聚集伊朗南部阿瓦茲市(Ahvaz)的伊朗部隊。」

這項聲明上傳阿瑪克通訊社在即時通訊程式Telegram的帳號。

伊朗國營媒體報導,這起攻擊造成年輕女孩和士兵在內,至少24人喪生。

武裝部隊發言人薛卡契(Abolfazl Shekarchi)准將說,有3名攻擊者當場遭到擊斃,第4名則在被捕後傷重不治。

伊朗外長查瑞夫(Mohammad Javad Zarif)稍早表示,美國的區域盟友要為事件負起責任。

查瑞夫發推文說:「由外國政權招募、訓練、武裝和發餉的恐怖分子攻擊阿瓦茲市。伊朗會迅速而果斷地作出回應,以保衛伊朗人民性命。」他並表示:「伊朗會向區域內的恐怖分子贊助人和他們的美國主子追究犯下這種攻擊的責任。」

阿瓦茲市位在和伊拉克接壤的胡齊斯坦省(Khuzestan),當地擁有龐大阿拉伯人社群,過去曾發生分離主義暴力事件。伊朗將相關事件歸咎於區域內的敵人。

(中央社)
--
伊朗閱兵遇恐攻 釀24死60傷

伊朗多個城市22日舉行兩伊戰爭終戰30周年紀念活動。西南部城市阿瓦茲市(Ahvaz)舉行閱兵儀式時,現場突然遭到4名恐怖分子持槍濫射,至少造成24人死亡,逾60人受傷。伊朗外長查瑞夫一口咬定,「美國及其中東傀儡」就是幕後黑手。

為紀念1980年至1988年的兩伊戰爭,伊朗在首都德黑蘭與多個沿岸城市舉辦一系列閱兵活動。在阿瓦茲的閱兵式上,4名槍手偽裝成伊朗革命衛隊和民防部隊士兵,他們先向大批觀禮民眾開槍,接著轉而攻擊州長、宗教領袖、議員等政要聚集的看台區。

從目擊者拍攝的片段可見,槍聲響起後,部分士兵及民眾慌忙逃命,有些人嚇得趴在地上不敢動,還有人身上沾滿血漬。現場部隊與槍手駁火後,當場擊斃3人,另1人受傷送醫後不治。12名士兵中槍身亡,還有記者與數名婦孺遇害。

事後,外長查瑞夫發推文痛批,外國政權招攬、訓練、武裝並出資讓槍手施襲,「區域內支援恐怖主義的國家(通常指以色列與沙烏地阿拉伯)和他們的美國主子必須為恐攻事件負責」,伊朗將「迅速果斷的回應」,以保護國民。

事發後,阿瓦茲當地的阿拉伯人反政府組織「阿瓦茲全國反抗力量」(Ahvaz National Resistance)和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皆出面宣稱這件事是他們幹的。

阿瓦茲所在的胡齊斯坦省(Khuzestan)擁有龐大遜尼派阿拉伯社群,也是兩伊戰爭的1個主要戰場,當地經常有阿拉伯分離分子蓄意攻擊輸油管製造動亂。在更往北的庫德族區,叛軍也經常對軍隊發動攻擊,但在主要城市內攻擊政府目標,可說相當罕見。

(中國時報)
--
臉書營運長 桑伯格 勝利組的B選項人生

她認為,女性只有拋開家庭,才能達到事業巔峰的說法並不成立,當年在書中宣揚伴侶的支持有多重要:「絕大多數的成功女性,都擁有一位相當支持自己事業的人生伴侶…」
但她那時還沒寫到的是:成功女性一旦失去人生伴侶,該怎麼辦?

桑伯格(Sheryl Sandberg)是人生勝利組,擁有傲人的家世、智商、學識、財富,曾任克林頓政府財政部長辦公室主任、Google全球副總裁,37歲出任facebook(臉書)營運長、44歲就成為全球最年輕的女性億萬富豪之一,蟬聯《富比士》全球十大最具權勢女性多年,2013年出版《挺身而進》(Lean In)前後,事業已達顛峰。
她的好運不止於此。早在事業剛起步時,就遇到真命天子--當年在雅虎擔任高階主管的戴夫•戈德伯格(Dave Goldberg),戴夫支持她發展事業,與她一起照顧家庭,桑伯格為自己能有這樣一位完美伴侶感到幸運,視戴夫為一生的摯愛。

丈夫猝逝世界崩塌
但2015年5月,與她結褵10年的戴夫猝逝,桑伯格突遭無常偷襲,最具權勢的女性瞬間成了最脆弱的女性。她整天窩在棉被裡哭泣,不想吃飯,在親人鼓勵下才勉強起床,向前來弔唁的人答謝,每天要在父親監督下,才會把飯吃完,戴夫的喪禮還是她老闆、facebook創辦人薩克柏(Mark Zuckerberg)與親友幫忙籌劃張羅的。
桑伯格說:「悲劇發生前,我是家裡的大姊、實幹者、計劃者、領導者,但戴夫離開後,我突然什麼都做不了了。」美好的世界已然崩塌,她以為自己和孩子從此再也沒有幸福快樂可言。
悲傷還伴隨著自責。戴夫是度假時猝死在跑步機上,桑伯格不斷地責備自己,如果早一點發現,丈夫也許就能夠被救活。戴夫生前偶爾會喊胸痛,她也責怪自己輕忽了。
桑伯格為戴夫的死感到抱歉,為喪偶帶給別人不便抱歉,在戴夫死後的幾個月,她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對不起,我很抱歉。」
她不斷地跟每個人說抱歉,親人為了陪伴她打亂生活、朋友為了參加喪禮放下工作、客戶因為她取消會議,她都感到抱歉。
戴夫去世10天後,孩子就返回學校上課,桑伯格也銷假上班,但一開始她尚未走出悲傷,無法專心工作,常常會開一半,突然悲從中來,眼淚就失控潰堤,只能匆匆對大家說抱歉,迅速離開會議室。

1年才漸走出悲傷
桑伯格說:「我在facebook擔任營運長超過7年,但是,突然間,一切都不一樣了,變得很陌生。當天第一個會議上,我能夠思考的只是:『每個人都在講什麼呢?這個會議有什麼意義呢?』」
在最初的幾個月,桑伯格感覺痛苦無所不在,儘管大部分經歷過人生悲劇的人都安慰她,隨著時間流逝,悲傷會慢慢消逝,並試著說服桑伯格,總有一天,她會笑著想起戴夫。但桑伯格根本不相信,每當孩子一哭,她會迅速想到,接下來的生活中他們沒有爸爸了,也跟著難過起來。
直到戴夫逝世將近1年,桑伯格想到他還是滿滿的悲傷。2016年5月,在戴夫逝世周年前11天,桑伯格坐在浴室地板上崩潰大哭,因為她和朋友聊到,1年前此時戴夫的生命只剩下11天,所有人卻一無所知。
不過,戴夫走後這1年,她也慢慢整理自己。首先是不再自責,當神經外科醫生的弟弟告訴她,雖然戴夫是跌落跑步機導致頭部損傷致命,但跌落跑步機只會讓戴夫骨折,卻不會要他的命,跌落前一定還發生了什麼,而驗屍報告也證實冠心病導致心律失常才是戴夫主要死因。

從工作中得到支持
心理學家朋友葛蘭特(Adam Grant)提醒她,這樣的結果雖然令人難過,卻不是最糟的,要她思考情況有可能更糟糕,桑伯格直覺反應:「你開玩笑嗎?這一切有可能更糟嗎?」葛蘭特告訴她:「戴夫有可能開車載著孩子出門時心臟病發。」
隨著自責越來越少,她開始注意到,並不是每件事都那麼糟糕──孩子們可以整夜熟睡了,他們哭得少了、玩得多了,桑伯格意識到有深愛她的家人、朋友和同事,時時刻刻支持著她與孩子們,感覺與親友更親近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親密。
此外,工作也帶給她一種做回自己的感覺,同事的善意讓她感覺「我的生活並沒有那麼糟」。桑伯格說:「突然有一秒,也許是半秒,我忘記了一切,忘記了死亡,忘記了戴夫躺在健身中心地板上的樣子,忘記了棺木下葬的場景。」
「那天第3個會議上,有幾分鐘我竟然睡著了,但我對此也感到慶幸,因為是這幾分鐘是戴夫去世後,我第一次感到放鬆的時刻。幾周過去了,幾個月過去了,我可以更長時間地專注在工作上。」
桑伯格說:「我一直相信,人們需要在工作中得到支持和理解;我現在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悲劇發生之後這一點更為重要。」
在戴夫逝世周年後不久,桑伯格受邀到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首次公開談起這段期間的心境變化,提醒台下畢業生珍惜每個日子,並以自身為例,說自己對其餘家人仍健康在世,充滿強烈感謝,而這樣的感激之情讓她超脫了某些痛苦,發覺值得感恩與欣喜的事是讓生活復原的關鍵。
以前她大概5年才慶祝1次生日,幫朋友慶生也僅是偶爾,現在卻總是在慶祝。在失去人生伴侶後,她才體會到更深刻的感恩──感謝朋友的關懷,感謝家人的愛,感謝孩子的歡聲笑語。

勇往直前找回快樂
桑柏格說:「你可以輕鬆愜意度過那些不費力的日子,但當艱難的日子來臨──那些時刻挑戰將直指你的內心最深處──那將決定你是誰。你是誰不只是由你所達到的成就所決定,如何度過困境也決定了。」
桑柏格說:「戴夫的死深深地改變了我。我體會到悲傷的沉重與失去的殘酷。但我同時學到,當生活淹沒了你,你仍可以奮力掙扎、浮出水面,再次仰頭呼吸。我也明白了在面對人生的空洞或任何其他挑戰時,你可以選擇快樂和意義。」
意識到自己有所選擇,讓桑柏格從悲傷中解脫。戴夫驟逝後2周,桑柏格面對孩子們準備參加學校親子活動卻沒有父親陪伴,痛苦地對朋友說:「我只想要戴夫。」當時朋友就提醒她:「既然選擇A已經不存在,你就只能考慮選擇B了。」
桑柏格後來漸漸領悟,每個人都有可能面對人生中的選擇B,遇到創傷後需要充分瞭解選擇B,勇往直前,才能重新找到快樂與幸福。她將自己療癒的過程行諸文字,與心理學家葛蘭特合著新書《Option B》(暫譯:另一種選擇)在2017年出版,希望幫助人們「不必經歷悲劇,就可以提前建立自己的復原力,為面對人生到路上潛伏的障礙做準備。」

【桑伯格小檔案 Sheryl Sandberg】
★年齡:49歲
★現職:facebook營運長、LeanIn.Org共同創辦人
★學歷:哈佛商學院MBA 哈佛大學經濟學學士
★經歷:
.Google全球線上銷售與營運副總裁
.美國前財長薩默思辦公室主任
.麥肯錫管理顧問
.世界銀行駐印度經濟學家
★家庭:第2任丈夫戴夫2015年驟逝;兩人育有1子1女
★身家:16億美元(493億元台幣);《富比士》2018全球富豪榜 第1477名
★殊榮:
.《富比士》2018全美白手起家 女性第12名
.2007年起蟬聯《財星》50大最具權勢女性榜多年,2017年名列第5名

(蘋果日報)
--
英媒揭密:俄暗助維基創始人離英 胎死腹中

爆料網站「維基解密」創辦人阿山吉,因涉嫌在瑞典性侵女子,遭瑞典警方與國際刑警通緝,一二年至今一直藏匿於厄瓜多駐英國倫敦大使館。英國衛報與路透廿一日披露,俄國與厄瓜多去年曾進行營救阿山吉計畫,包括讓他以厄國外交官身分正大光明離開英國,以及趁耶誕夜藏身外交官車輛出逃。無奈英國逮人態度強硬,秘密出逃風險又太大,相關計畫才紛紛宣告放棄。

英拒承認外交官身分
現年四十七歲的阿山吉生於澳洲,厄國去年底已賦予他厄瓜多公民身分,也授予他外交人員身分。路透廿一日引用厄國外交部信件指出,厄國當時其實已和俄國談妥,打算把阿山吉派到俄國;英國卻拒絕依照國際慣例給予阿山吉外交豁免權,計畫因此告吹。

路透指出,厄國去年十二月十九日「特別任命」阿山吉,以便他能在厄國駐俄國大使館履行職責,並以前往厄國為最後依歸。所謂「特別任命」,乃厄國總統權利,通常為提供給政治盟友的外交酬庸,被任命者不須為職業外交官。但英國外交部去年十二月廿一日明確表示,不接受阿山吉的外交官身分,也不考慮他依維也納公約享有任何形式特權或豁免。厄國外交部得知英國心意後,立刻放棄原決定。

放棄耶誕夜乘車逃脫計畫
此外,衛報廿一日也加碼報導,俄國外交官去年底曾赴英國與厄方敲定阿山吉耶誕夜乘車逃脫計畫,厄瓜多情報局長還曾在十二月十五日親赴倫敦監督行動。不料這項計畫最後因規劃不夠完善,全案「太冒險」以致胎死腹中。上述各方對於相關問題皆不予置評。

厄國總統莫雷諾始終強調,厄國提供的政治庇護雖非永久之計,但中止庇護恐危及阿山吉人權,只能且戰且走。

(自由時報)
--
馬爾地夫今大選 親中總統弄權

印度洋島國馬爾地夫將於廿三日舉行總統大選,北京支持的現任總統雅門(Abdulla Yameen)正尋求連任,選前傳出他緊握權力,壓制媒體及反對派聲浪。這場選舉不僅考驗馬國民主,也反映中國與印度兩大區域強權的戰略競爭,外界擔憂馬國將重回威權統治。國際社會已警告,若發生選舉舞弊,將會祭出制裁。

雅門是馬國前強人總統蓋約姆之弟,二○一三年上台後,開始鐵腕統治;在政治上,他打壓異議份子及新聞媒體,動用軍隊防止自己遭到罷免,關押選舉對手,甚至將親兄蓋約姆關入監獄。今年二月,雅門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藉此肅清異己,招致聯合國抨擊。

在經濟上,雅門接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十三億美元貸款,興建馬國的基礎建設,包括一座造價兩億美元、今年八月啟用的大橋,但其舉債逾馬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四分之一,令國家陷入中國的債務陷阱。

幾乎所有的雅門主要政敵都已入獄或放逐海外,流亡的前總統納希德被禁止參選。為擊敗雅門,反對派聯合推出資深議員索里 (Ibrahim Mohamed Solih)角逐總統,他主張打擊貪腐、與西方改善關係,但其知名度不高,反對派在首都馬列造勢又遭到噤聲,就連穿著印有反對派人物的T恤都被禁止。

反對黨指控,本次大選計票規則突改變,包括拒絕選舉觀察員審視個人投票,令選舉舞弊調查更添困難。馬爾地夫警方廿二日突襲反對黨「馬爾地夫民主黨」(MDP)競選總部。MDP指控,當局在未持有法院命令的情況下,強行搜查其位於首都馬列的辦公室;警方則宣稱相關行動旨在預防「違法活動」。

對此,「人權觀察組織」南亞分部主任甘古力抨擊,雅門不擇手段整肅對手,甚至介入選舉。選票監控組織「透明馬爾地夫」發言人拉希德則斥責,這是自二○○八年馬國首度多黨選舉以來,透明度最糟的一次大選。

針對選舉舞弊,美國務院於九月初警告,可能對馬國祭出制裁。歐盟則於七月指出,若情況沒有改善,將對馬國實施旅遊禁令及個人資產凍結。

(自由時報)
--
監禁親哥、發動政爭!「天堂」國總統遭爆:巫術操弄大選

有度假天堂之稱的馬爾地夫今日將舉行總統大選,這個位在印度洋上的島國將繼續選擇靠攏大陸,成為其雄心勃勃「一帶一路」的一分子,又或者會走回傳統的親印度路線?

監禁親哥哥 遭指控行黑魔法儀式

英國泰晤士報導,馬爾地夫獨裁領導人雅門一直在進行一場野蠻的競選活動,不只壓制異議分子,還監禁包含同父異母哥哥在內的敵人,而這些猖獗骯髒的手段都發生在駭人聽聞的黑魔法儀式指控期間。

馬爾地夫 位處區域強權鬥爭中心

該群島國家位處區域強權的鬥爭中心,這場大選的重要性已向外擴散。令印度沮喪的是,雅門的勝選恐鞏固大陸與沙烏地阿拉伯對馬爾地夫這個戰略島鏈的控制。另外,該國同時也是伊斯蘭激進分子的肥沃溫床,不過,若反對派勝選,則有機會遏阻大陸的全球海洋野心。

雅門上周讚揚了中沙兩國大財主「口袋深厚」的捐贈,並批評英美的「帝國主義」,因為英美兩國放話,認為若選舉不公、不自由,將對雅門政權的追隨者祭出制裁。

雅門的濫權 反而團結了反對陣營

雅門的濫權,罕見地團結了包含民主改革者及忠於前政權人士在內的反對陣營,可堪稱壯舉。他們推出的總統候選人、長期擔任國會議員的索里認為,民眾對雅門的不滿及對中國影響力的恐懼,將有助於馬爾地夫帶來像馬來西亞5月大選的勝利驚喜,(馬來西亞5月大選首相納吉下台,納吉是雅門在馬來西亞的盟友)

雅門大動作 逼得前總統退出大選

而馬爾地夫最知名的政治人物、被禁止參選的前總統納希德,只能被迫流亡。他在2008年成為馬爾地夫首個民選總統,但2012年被政敵策劃的抗議活動趕下台,之後又因恐怖主義罪名坐牢。

由於馬爾地夫法律規定,遭刑事定罪的政治人物不得競選公職,但今年稍早該國最高法院對納希德做出無罪判決,此舉惹惱了雅門,隨後將大法官逮捕並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來撤銷他們的裁決,而納希德最終也被迫退出大選。

逮捕異議人士 反被爆料巫術選舉

此外,當時雅門還曾將任總統30年的同父異母哥哥蓋約姆、前副總統艾迪布及兩名前國防首長逮捕入獄,而他們均被指控涉嫌參與政變。不過,艾迪布在獄中反而對雅門做出爆炸性指控,稱他在2013年大選時曾陪雅門拜訪一位斯里蘭卡人,該人建議雅門用巫術贏得選舉。

將批准陸 在當地興建軍事基地?

在雅門的競選活動中,聚焦了一系列由中國貸款資助的基礎設施。他在3個月內訪問了68個島,並啟動133個項目,其中兩個最貴的項目則是擴建機場及一座剛在8月開通、連結首都馬列的中馬友誼大橋,而令印度與美國更感震驚的是,據悉雅門可能批准大陸在當地興建軍事基地。

(聯合報)
--
採購涉弊?歐蘭德一席話 「飆」印度政治風暴

法國前總統歐蘭德廿一日表示,二○一六年印度向法國採購戰機時,印度政府曾指定印度知名企業信實(Reliance)集團為法方合作夥伴。這番談話引爆印度政府貪腐疑雲,反對黨批評採購案不透明也不公正,要求總理莫迪下台負責。

歐蘭德於二○一六年任內批准印度向法國採購卅六架飆風戰機(Rafale),總金額八十七億美元(約台幣兩千六百七十億元)。他接受法國媒體Mediapart採訪時說,印度政府曾對法國戰機製造商達梭(Dassault)施壓,要求選擇毫無航空產業經驗的信實集團旗下「信實國防」為合作夥伴,而不是擁有數十年經驗的官方機構「印度斯坦航空」。

歐蘭德表示:「我們沒有決定權,是印度政府提出這間公司(信實集團),並由達梭跟安巴尼洽談。我們別無選擇,只能接受洽談中間人提出的對象。」

安巴尼(Anil Ambani)是信實集團老闆,該集團曾出資給歐蘭德演員女友茱麗嘉葉製作的電影,但歐蘭德否認與信實有任何利益衝突。

莫迪辦公室尚未回應傳聞,國防部則推文說:「關於法國總統所言,印度政府堅持特定廠商與達梭合作的報導,正在查證中,目前印度及法國政府對此事皆無評論。」

法國外交部發出聲明說:「法國當局以往、現在或未來皆未介入法國企業選擇印度合作夥伴一事。」聲明強調,法國政府唯一的義務是確保設備的交付及品質。

達梭公司也在聲明中指出:「如同本公司執行長塔比耶於今年四月十七日見刊的專訪中所言,這是達梭作出的選擇。達梭和信實已在那格浦爾建造一座飆風和獵鷹戰機零件工廠,選擇那格浦爾是因為工廠位置可直接連接機場跑道,這是航空產業的基本條件。」

印度主要反對黨國大黨黨魁甘地(Rahul Gandhi)在推特說:「總理以個人立場談判,關起門來變更飆風戰機案。感謝歐蘭德,我們現在知道總理把數十億美元給了安巴尼。」

印度國會領袖夏瑪說,莫迪已沒有「道德權利」繼續擔任總理,其他小黨也加入批判莫迪行列。明年印度將舉行全國大選,這樁採購案已引起政治風暴。

(聯合報)
--
(聯合報)
--
(經濟日報)
--
美中互徵新關稅 24日將生效

美中貿易關稅戰升級,美國將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大陸商品課徵10%關稅,大陸官方也回擊,將對價值6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加徵5%或10%的關稅,雙方相互加徵關稅自明(24)日起生效。

美國總統川普揚言,如果大陸針對美國農民或工業採取報復措施,將立即尋求第三階段,也就是針對額外約2,670億美元的進口商品加徵關稅。

這是美方對中國大陸實施過最強勢與嚴厲的經濟措施,加上已經實施針對大陸500億美元商品徵稅計畫,加稅總額將占美國對大陸進口商品總額的一半。

英國廣播公司(BBC)分析,按照過往美國一加稅,大陸官方就「以牙還牙」的模式,這次美國2,000億美元清單一公布,大陸恐怕無法祭出同等規模與金額的報復性關稅回應,因為去年大陸僅進口價值1,3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

大陸商務部發言人高峰指出,美國對2,000億美元大陸商品加徵關稅,將影響機電、輕工、紡織服裝、資源化工、農產品、藥品在內的六大類產業,且受影響企業的半數為外企。

中共黨媒人民日報海外版微信公眾號「俠客島」文章分析,600億美元顯然是計算過的。既然數量上不可能同態復仇,那麼,「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就是必然選擇。

文章指出,大陸即使是報復,也要最大限度削弱貿易戰對大陸的負面影響。2,000億美元一次性壓上固然豪氣干雲,但加稅不僅無助於讓大陸屈服,而且很難或全無可能找到大陸以外的供應商,最終代價還是轉移到美國消費者頭上。

美中大象打架 殃及消費者

美國總統川普追加的2,000億美元中國製商品關稅24日開始課徵,零售業者不斷警告可能因此必須調漲產品價格,將使一般民眾苦於物價上漲。不過川普當局的理念似乎是為了國家「長遠利益」著想,短期間犧牲一點消費者的利益是必須的。

彭博資訊報導,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白宮高階官員21日告訴記者,美國若沒有任何作為,從長遠來看經濟和消費者會更糟糕。

不過美企普遍反對政府使用關稅來迫使中國改變,從服飾商Gap到行李箱製造商新秀麗在內的企業莫不表示,如果新關稅衝擊其業務,就準備提高產品價格。最新一例則是美國最大零售商沃爾瑪日前致函美國貿易代表,警告美中關稅大戰將損害美國消費者與企業的利益。

該公司表示,川普政府加稅的商品包含食物、飲料、個人衛生用品等許多民生必需品,成本一再上升,增加營運困難,將危及員工就業權益。企業吸收不了的成本,就必須反映到售價上,受害的是消費者。

沃爾瑪提醒美國政府,他們不僅由中國進口商品,也出口商品到中國銷售,如今貿易戰開打,中國方面為了反擊也對美國商品加稅,可以預期銷售利潤下滑。

(經濟日報)
--
遊客太多 克羅埃西亞古鎮居民感覺如惡夢

克羅埃西亞男子布魯門數十年來一直住在有「亞得里亞海之珠」美名的古鎮杜布洛夫尼克。他說,住在這裡曾經是一個恩典,但現在卻是一場惡夢。

美聯社報導,隨著大型郵輪每天送來逾萬名遊客,這座城牆圍繞的古鎮出入口被成群人潮堵塞。在石灰岩鋪成的知名史特拉敦大道(Stradun)上,遊客摩肩接踵,兩側有一些中世紀的教堂和宮殿夾道。

由於美國熱門電視影集「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在杜布洛夫尼克(Dubrovnik)拍攝,許多粉絲競相前來朝聖。杜布洛夫尼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世界遺產。

布魯門(Marc van Bloemen)在他俯瞰石頭城牆陰影下舊港(Old Harbor)熱鬧景象的住宅中說:「這令人無法置信,好像住在迪士尼樂園一樣。」

通常每天約有8艘郵輪駛抵這個2500人居住的古鎮,每艘約有2000名遊客登岸上街。布魯門記得,有一天甚至有13艘郵輪在此停泊。

他說:「我們為自己感到遺憾,也為他們(遊客)遺憾,因為他們在相互推擠下,再也無法體會這座城鎮。場面混亂,整個情況就是一團混亂。」

這個問題有損杜布洛夫尼克的聲譽。UNESCO去年警告,由於觀光客人數激增,這座城鎮的世界遺產地位恐將不保。

受人喜愛的旅遊部落格Discoverer近來寫道,這座歷史悠久的城鎮是「遊歷克羅埃西亞的一大亮點,但群集在當地狹窄街道和小徑的人群,卻無法成就高品質的旅遊體驗」。

地方當局2017年宣布,將採行「尊重這座城鎮」(Respect the City)計畫,為一天中任何時段的郵輪登岸觀光客人數訂定4000人上限,只是這項計畫尚未實施。

(中央社)
--
教宗巡牧波羅的海 將向納粹和蘇聯受害者致敬

教宗方濟各今天展開波羅的海國家訪問行程,首站為天主教國家立陶宛。他將表彰這個地區納粹和蘇聯占領期間的受害者。

方濟各(Pope Francis)巡牧歐洲聯盟(EU)東北邊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盟國4天行程,使他身處地理位置上靠近俄羅斯的地方。梵蒂岡外交官多年來一直試圖安排方濟各巡牧俄羅斯。

方濟各24日將巡牧新教徒為主的拉脫維亞,25日造訪信教比例低的愛沙尼亞。這3個波羅的海國家今年獨立100週年。

方濟各今天將在維爾紐斯(Vilnius)與立陶宛總統格里包斯凱特(Dalia Grybauskaite)會面,隨後向年輕人發表演說。

教宗此行追隨波蘭出生的教宗若望保祿二世(JohnPaul II)腳步。這3個波羅的海國家1991年脫離蘇聯,若望保祿二世2年後便進行巡牧。

這3個國家2004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歐盟,堅定未來與西方國家結盟決心。

儘管經濟因此穩健成長,卻也引發大規模移居西歐的社會不均現象,這對於人口介於130萬至290萬的國家來說是令人擔憂的趨勢。

納粹侵略是20世紀波羅的海史不可?滅的一頁,納粹幾乎消滅這個地區所有猶太人,再來是冷戰期間遭蘇聯占據數十年。

鐵幕背後,天主教教會在反蘇聯的非暴力抗爭中扮演關鍵角色,特別是在立陶宛,它是波羅的海3國中唯一天主教教徒占人口多數的國家。

估計1944至1953年間,超過5萬立陶宛人在集中營、監獄和逃亡期間喪生。另有2萬名游擊隊員和支持者在反蘇聯游擊戰中身亡。

方濟各將造訪維爾紐斯前蘇聯情報機構國家安全委員會(KGB)大樓裡一座博物館。往昔對抗當權者的人在這裡遭受酷刑和殺害。

(中央社)
--
坦尚尼亞渡輪翻覆增至207死 又一人獲救送醫

坦尚尼亞蛙人今天從超載渡輪殘骸中救出一名男子,這艘渡輪昨天在維多利亞湖(Lake Victoria)翻覆。國營坦尚尼亞廣播公司(TBC)報導,罹難人數已增至207人。

持續有罹難者遺體在翻覆渡輪周遭的水面浮出,初步估計渡輪當時搭載逾300人。

在聽聞疑似生命跡象的聲音後,4名海軍蛙人今天一早進入翻覆的尼瑞號(MV Nyerere)渡輪搜尋。

目擊者表示,他們將一名男子拉出翻覆船體,迅速將他送醫。不過男子情況目前不得而知。

數十名家屬焦急等候家人音訊,站在岸邊哭泣。若有遺體從船體拖出,旁邊早已排放棺木備用。

一名生還者告訴路透社:「渡輪翻覆的過程非常快,把我們整個蓋住。我運氣好,還可以在水下游。我試圖游泳脫困,卻不知游向何方。我的臉、背和頭部都被一大堆金屬柵欄給割傷。」

工程交通和通訊部長康威維(Isack Kamwelwe)表示,政府正送出特殊設備協助搜救工作。

他說:「這項設備可提高搜救任務效率。我們會繼續搜尋,直到確信已經找到每一個人為止。」

(中央社)
--
歐盟擬廢調整時令 荷比盧3國同意統一立場

歐洲聯盟將提議廢除每年調整夏令和冬令時間,比利時政府表示荷蘭及盧森堡同意會採取相同時令,至於是保留夏令還是冬令時間則會經由民眾抉擇。

在歐盟執委會主席榮科(Jean-Claude Juncker)今年8月表態支持改變現行每年2次調整時令作法,執委會主管運輸的歐盟執委柏爾克(Violeta Bulc)說明將準備提案送交歐洲議會及各成員國,若最終通過,將可在2020年或2021年實施。

柏爾克說:數百萬歐洲人透過我們的公共諮詢方式發聲,訊息很清楚「84%的民眾不想再調時間」。

據比利時媒體近日報導,比利時首相米歇爾(Charles Michel)表示,比利時、荷蘭及盧森堡3國領導人已同意留在同一時令,至於是選擇夏令還是冬令時間,未來則會訂出方式讓3國民眾抉擇。另希望也能與德國、法國及義大利一致。

自1996年起,所有歐洲人會在3月最後一個週日將時間撥快一小時,然後在10月最後一個週日調回來。

有研究指出,轉換時間會打擾睡眠時間,影響工作效率,芬蘭今年向歐盟提出取消冬令時間,指尤其對兒童和長者會造成長遠健康問題。

(中央社)
--
爭取男女同工同酬 瑞士2萬人上街

主辦單位表示,約有2萬群眾今天在瑞士首都伯恩遊行,要求兩性同工同酬,並警告瑞士國會若不通過立法解決男女薪資不平等的問題,女性將展開罷工。

瑞士最大工會「瑞士工會貿易聯盟」(Unia)在聲明中說,婦女已經「受夠了性別主義和歧視,受夠了薪資不平等」。

瑞士工會貿易聯盟說,超過2萬人參與遊行,敦促國會縮議員縮小男女同工不同酬的薪資差異。這場遊行由40多個組織號召,瑞士工會貿易聯盟是其中之一。

瑞士眾議院將於24日討論修法,目的是對大型企業薪資分配實施更多監管措施。

瑞士通訊社(ATS)報導,遊行者高舉海報,要求「現在就平等」,譴責「同工不同酬」,還說「受夠了等待」。

自1981年起, 瑞士憲法早已明文規定性別平等。

不過瑞士工會貿易聯盟說,女性迄今平均薪資仍比男性少20%,這是「可恥的比例」。

(中央社)
--
大堡礁驚傳鯊魚攻擊事件 澳洲擊斃2巨鯊

一名婦女與一名女童在澳洲熱門度假勝地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遭鯊吻後,當局已擊斃兩隻巨鯊。

澳洲北部聖靈島(Whitsunday Islands)本週稍早發生兩起鯊魚攻擊事件,兩名受害者今天仍在醫院接受治療,其中受傷的女童年僅12歲。

昆士蘭漁業管理局(Fisheries Queensland)發言人說,利用誘餌鉤來捕捉鯊魚的獵鯊工具誘捕到兩隻虎鯊,其中一隻身長達3.3公尺。

他說:「儘管這種大小的鯊魚對人類而言可能非常危險,但目前還不清楚牠們是否就是本週造成兩名泳客受傷的罪魁禍首。」

「鯊魚屍體將拖到海邊進行處理。」

這名發言人還說,下週仍會將這些獵鯊工具放置在海中,以減少鯊魚對泳客構成的威脅。

澳洲廣播公司(ABC)說,在地處大堡礁中心位置、景色宜人的熱帶島嶼聖靈島,鯊魚攻擊事件相當罕見,上一次傳出泳客遭鯊吻是在8年前。

如今有愈來愈多人到海邊從事休閒活動,而本週發生的鯊魚攻擊事件,促使各界就如何減低遭鯊魚攻擊的風險展開討論。

許多環保人士和海洋科學家反對擊斃鯊魚,堅稱使用俗稱「鼓線」(drum line)的鯊魚餌鉤不是好辦法,因為它們經常捕捉到其他生物。

澳洲人口最多的新南威爾斯省(New South Wales)嘗試祭出非致命舉措,例如透過空拍機和「智慧型」鼓線來追蹤鯊魚動態及作為警示。

(中央社)
--
草莓藏針恐慌擴及鄰國紐西蘭 澳洲草莓遭下架

澳洲草莓藏針恐慌已擴散到鄰國紐西蘭。紐西蘭連鎖超市「倒數計時」(Countdown)今天宣布,他們在一盒自澳洲進口草莓中發現藏針。

「倒數計時」表示,奧克蘭一家門市賣出的一盒透明塑膠盒裝草莓中發現有藏針,他們已將同一澳洲品牌草莓全數下架。

這批來自西澳省(Western Australia)的草莓,上週起在「倒數計時」紐西蘭全國門市販售,截至目前僅接獲一起草莓藏針通報。

「倒數計時」在聲明中表示:「我們非常嚴肅看待食品安全。」他們也已聯繫澳洲負責調查近幾週草莓藏針事件的相關單位。

聲明還說:「顧客若有任何疑慮,可將家中已購買的『選擇牌』(Choice)草莓拿到我們的門市退貨,將獲得全額退款。」他們並建議顧客,食用任何澳洲草莓前先切開再享用。

「倒數計時」的聲明又說,紐西蘭至今尚未接獲任何相關傷病通報,且下架的澳洲草莓品牌「先前未曾出現任何這類問題,也未曾在澳洲遭下架」。

澳洲昆士蘭省(Queensland)本月稍早爆發草莓藏針恐慌後,全澳洲累計已出現100餘起水果藏大頭針或縫衣針通報。

(中央社)
--
觀光短租氾濫租金飆 里斯本數百人抗議

葡萄牙路沙新聞社(Lusa)報導,數百人22日走上首都里斯本街頭,抗議觀光客短期租屋激增,造成市內房租攀漲。相同問題已在數個國家引起公憤。

遊行民眾揮舞「限制出租,停止驅逐」和「觀光租屋夠了」的標語。另在葡萄牙北部城市波圖(Porto)也有數十人示威抗議。

施壓團體「停止驅逐」(Stop despejos)的成員賈戈(Ana Gago)表示:「人們逐漸意識到問題嚴重性,有必要採取政治措施扭轉情況。」

抗議人士狄亞斯(Joana Dias)則強調:「房地產炒作已造成居民被逐出市中心。住房不該是門生意,這是基本需求。」

遊行民眾要求當局限制長期出租轉為觀光客短租的物件數量,後者利用Airbnb等網路平台,搶進利潤更高的觀光客住宿市場。

遊行主辦單位表示,里斯本市內約有1萬5000件房屋短租廣告,其中約3/4純租給觀光客。

其他國際城市也出現類似情況,尤其在巴黎;這些地方也出現過抗議活動。主管住宅事務的巴黎市政府官員本月稍早表示,他將提出法案,禁止透過Airbnb等短租網站將巴黎市中心住宅出租。他還指控這類網站造成巴黎居民被趕出城外。

葡萄牙「商業日報」(Jornal de Negocios)報導,里斯本古城區約有1/3的公寓現在都租給觀光客。

(中央社)
--
強颱山竹釀土石流災難 菲北礦區罹難者增至42人

強颱山竹上週在菲律賓北部廢礦區引發土石流災難,搜救行動今天邁入第7天,截至中午救難人員已挖出42具罹難者的屍體。

菲國民防局官員今天在廣播節目中說,救難人員今天又在班蓋特省(Benguet)伊桐宮鎮(Itongon)的土石流災區挖出10多具屍體,使得罹難者數字上升至42人。

官員說,目前尚有26人下落不明。

由於當地又下起大雨,加上颱風潭美步步逼近,搜救行動已於今天下午暫時停止,以免發生新一波土石流危及救難人員。

山竹15日凌晨在呂宋島北部登陸,當天就在伊桐宮鎮的一處廢礦區引發土石流,掩埋了礦坑坑道和被用做臨時避難所的小教堂和舊宿舍,鎮長當時甚至估計,罹難人數有可能到達100人。

菲律賓國防部表示,可能還有一絲救出生還者的機會,但衛生部則認為,已不可能再有生還者。

(中央社)
--
早安圖攻占手機 印度也瘋狂

台灣智慧型手機使用者對「長輩圖」、「早安圖」一定不陌生。用Line發送一張涵蓋花草風景搭配溫馨問候的圖片,成為和朋友聯絡感情的新招。但你可能不知道,擁有逾6億智慧手機用戶的印度也流行發早安圖,連總理莫迪都是愛用者。親友間廣泛流傳早安圖,甚至造成3分之1用戶的手機記憶體都被圖片占滿。

互傳問安 傳達正能量

美國流行音樂天后小甜甜布蘭妮3月在臉書張貼一張小鳥棲息樹枝的優美照片,向粉絲道早安。圖中還附一段話「用微笑與正面思考開始你的一天」(Start your day with a smile and positive thoughts),傳達滿滿的正能量。粉絲也熱情回應「祝你有美好的一天」。台灣網友看到後,發現與現在流行的「長輩圖」極相似,笑虧「原來長輩圖紅到美國去了!」

而在印度,親友間每天互傳早安圖,已經讓不少人開始大喊吃不消。《華爾街日報》指出,這個現象已經大到引起矽谷Google研究人員注意。他們發現和其他國家比較起來,印度的智慧手機記憶體消耗速度較快。原因就是各式各樣的早安圖,這些圖片通常搭配迎向太陽的花朵、可愛的小孩和積極向上的文字。

總理莫迪 一早就發圖

圖片訊息太氾濫,造成印度每天有3分之1的智慧手機用戶,碰上手機記憶體不足的麻煩事。相比之下,同樣現象在美國發生的比率為10分之1。Google研究人員表示,早安圖的出現,與老一輩息息相關,他們正盡力想要跟上新世代使用新媒體的腳步,「他們是第一次上網,這一代使用者逐漸增加。許多人喜歡用手機寄簡訊開始新的一天,從日出前開始寄,數量在8點前達到高峰」。

在熱衷發送早安圖的印度人之中,總理莫迪可能是最有名的一位。有報導指他每天清晨5點起床練瑜伽,日出之際接二連三地發圖。去年他還責備一些議員沒有回覆他訊息。

道出心聲 老一輩愛用

71歲的沙爾瑪不久前才開始使用智慧手機。他每天早上都會搜索一些早安圖,用WhatsApp發送給50多位親朋好友。他說「這些早安圖真的道出我的心聲」。

85歲退休警官阿盧瓦利亞則表示,不知道怎麼刪除別人傳來的早安圖,但知道怎麼轉傳。他說,「我每天從群組裡大概會收到15到20則這樣的訊息」。

對印度人而言,與職場、學校和家庭各類交際圈保持聯繫至關重要。正因如此,在印度的婚禮上,賓客人數往往成千上百。智慧手機價格的平民化與無線寬頻的發展,無疑為社交積極的印度人添加新的動力。

有人抱怨早安圖的發送時間太早,太過熱情洋溢,而且很可能讓他們廉價、儲存空間又少的手機當機。面對這些煩人的資訊,有人選擇退出群組或者拒絕下載這些圖片。

天天發送 叫人快抓狂

沙爾瑪的侄女、現年24歲的普瑞娜坦言,她很尊敬伯父,對他熱衷科技也感高興,但是他和其他親戚每天發送早安圖,已經讓她受不了了。

普瑞娜說,「他們還會打電話過來問,『你看到那條早安訊息了嗎?』」。但她很少看這些資訊,所以不知該如何回答,「大多數時候我都設置消息過濾打擾」。

(中國時報)
--
藍鯨、Momo挑戰 恐怖的死亡遊戲

還記得曾流行過的「冰桶挑戰」、「假人挑戰」,和意義不明卻大紅特紅的「PPAP」嗎?上述現象呈現網路社群強大的傳播力量,只要引起風潮,就會有網友前仆後繼爭相模仿。然而爆紅網路風潮之中,不乏心懷不軌的始作俑者惡意煽動,造成傷害的例子。

「藍鯨挑戰」最早從2013年在俄羅斯開始流行,並透過俄國知名社群網站VK進行傳播。只要在網站輸入特定關鍵字,就會有「主持人」聯繫,向你提供50個任務,包括在凌晨4時20分起床、看一整天的恐怖片、站在屋頂邊緣自拍,甚至在自己的手臂用刀片割出鯨魚圖案。而最後一項任務就是自殺。

這個恐怖遊戲從俄羅斯向全世界傳播。據報導從2015年至2016年,有130名俄國青少年因此自殺,而美國、阿根廷、肯亞以及歐洲都有未成年者參與引致重傷或身亡。遊戲創始人布德金已於2016年5月在聖彼得堡被捕。他坦承教唆2名少女自殺,但因為受害者最終獲救,法庭判決入獄3年。

今年夏天,又有另一個內容詭異的「Momo挑戰/Momo死亡遊戲」在whatsapp、臉書、推特與youtube上引起熱烈討論。網友流傳用whatsapp打電話給一名漾著恐怖笑容、皮膚蒼白、雙眼突出的女生「Momo」,她不但會接,還會要求你遵守一些指令,如果不聽從,就會傳來恐怖訊息與圖片。

根據報導,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外圍的一個小鎮7月發生一宗兒童自殺案,當地警方懷疑事件與「Momo」有關。自殺的女童今年12歲,被發現在家中後院一棵樹上吊。印度西孟加拉邦大吉嶺縣庫爾塞奧恩格鎮,8月亦先後有1名18歲學生和1名26歲女性自戕。

這個宛如「藍鯨挑戰」翻版的惡意網路風潮,引起許多國家政府注意。他們建議民眾不要再傳播相關信息,稱這樣下去可能會失控。

墨西哥警方網路犯罪調查部門UIDI指出,該遊戲起源於一個臉書專頁,一群人發起挑戰,要求網友用whatsapp傳訊息給陌生電話號碼。根據報導,有3組號碼來自日本,2組來自哥倫比亞,1組來自墨西哥。UIDI表示,民眾參與此遊戲可能導致個資外流、遭不明人士騷擾與勒索,甚至被煽動自殺。

西班牙警方也認為需要介入這不健康的網路風潮,在推特發文建議大眾「不要將『Momo』加入通訊錄!忘掉這個WhatsApp上愚蠢的新潮流」,並加入主題標籤#PasaDeChorradas,意為「無視胡言亂語」。

儘管「Momo挑戰」由誰發起尚不明朗,但已有神通廣大的網友破解一部分謎底。前述Momo的恐怖頭像,其實是日本一座名為「姑獲鳥」的人頭鳥身雕像。有新聞稱創作者是日本藝術家「綠林」(Midori Hayashi,暫譯),該作品2016年在日本東京銀座香草畫廊展出。但綠林在個人臉書與intagram帳戶宣稱有關報導是「假新聞」,並指它是一位名為「相蘇敬介」(Keisuke Aiso)之藝術家的作品。

在Youtube上也有眾多國內外網友發表參加Momo挑戰的影片。一名台灣Youtuber以「都市傳說驗證」為名自拍影片,傳訊息和撥電話給Momo,結果沒有任何回應。

全國各縣市自殺防治專線 0800-788-995

(中國時報)
--
暗樁曝光 兩岸間諜戰變凶險

大陸上周公布台諜案,其中,央視公布4張照片,宣稱是我方情報員,負責吸收陸生,據研判,這4位情報員應該是軍情局的人,但按慣例,我不會承認,而且這4人很可能負責別的案子,這些案子很重要,比陸生案嚴重多了,大陸破了,沒有宣布,但查出來是這幾位情報員負責的,又沒辦法抓他們,於是刻意把他們身分曝光。情報員只要身分曝光,就只能做內勤,不能再搞情戰了。

另一種可能是,大陸只是剛好有這4位情報員的照片與個資,為了證明他們能掌握我情報員身分,於是曝光,增加影片的宣傳效果與說服力。

學術交流情蒐 雙方自制

一位退休情報員分析,馬政府執政8年,兩岸關係和緩,情報工作朝「半透明化」的趨勢走,如國安局的外圍智庫歐亞基金會舉辦學術研討會,邀請大陸學者參加,不管歐亞如何改名,大陸是知道的,但仍派人參加,而且讓A咖學者出席。

大陸來的學者中當然有其國安部門的暗樁,同樣地,我方也有安插負責情報任務的人,雙方心知肚明。此外,包括解放軍退休將領來台參加學術會議,以及多到數不清的大陸參訪團中,都有具情報官員身分的訪客藏身其中,我方也不便點破。

共諜案、台諜案 見光死

這種如同「半透明化」的情蒐工作,重點多屬政經類的「機會情報」,要弄到軍事類的「威脅情報」,還是禁忌。無形中,兩岸自有默契,即便知道對方身分,但只要沒有做出法律不允許的事,誰也不會動手。

如今,在我破獲陸生周泓旭共諜案,以及大陸這波宣布台諜百案後,遊戲規則已打破,兩岸間諜戰走向凶險。

踢爆策反 網羅特工利誘情蒐

大陸央視此前公開披露台諜案,引起兩岸輿論關注。大陸各地省市也緊隨在後,披露當地台諜案例,山東一名台諜因拍攝青島軍港風景,被判11年徒刑;海南一位司機為台諜蒐集情報,也被判11年徒刑;海南一位保安受台諜策反,蒐集軍港資料,被判7年徒刑。這一系列密集曝光的台諜案,共同點是透過網路接觸、以金錢利誘;色誘等其他手段反而稀少。

兩岸政府長年以來便相互刺探情報,此前台灣間諜在大陸失事有兩波高峰,一波是1996年的台海危機,另一波則是2004年間,前總統陳水扁於競選場合中公開大陸沿海部署的導彈數量與位置,大陸清查出30多名台諜,其中至少17人判處10年以上刑期。

此次大陸央視接連兩天披露大陸反台諜工作,稱此次專案破獲百餘起台諜案。隨後,海南、山東、廣東等地也接棒曝光當地台諜案例。

上海《澎湃新聞》報導稱,2013年,在青島打工的景木受到台諜利誘,以每天500元人民幣(下同;約合2500元新台幣)酬勞,協助拍攝青島軍港風景。當年3月,他被以「為境外非法提供國家祕密罪」判處有期徒刑11年。

《海南日報》也曝光,三亞一名旅行社司機周某,也因抵擋不住台諜一年近40萬人民幣的金錢誘惑,為其刺探三亞軍用機場及碼頭的相關情資,被三亞市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1年。

報導稱,三亞還有一名酒店保安在網上找兼職被台諜勾連,協助用望遠鏡對軍港進行觀測,蒐集港內軍艦、潛艇停靠情況,11個月內報送情報400餘次,收取間諜經費近10萬元,被判處有期徒刑7年。

此外,廣東3名男子被台諜通過網路利誘策反,提供軍事設施和重點民用工程涉密資料,同樣被以「為境外刺探、非法提供國家祕密罪」起訴。

綠營執政 陸2次高調辦台諜

大陸這次公布所謂的台諜案,一口氣有近百案,先是大陸央視接連2天曝光台諜4個案例,利用女色或男色,金錢等手段吸收陸生後,接著大陸的紙媒跟進,如遼寧、陝西、海南、山東等地也接棒,報導所謂的台諜案例,引起國人關注。

其中,陝西曝光4起台諜案,台灣女間諜策反陸軍工單位人員,拍攝飛機等照;山東揭露台諜利誘陸民眾,偷拍青島軍港、航母遼寧號照片;海南更不乏以兼職名義收買旅行社司機,偷拍軍機場案例。

大陸上次這麼大動作公布台諜案,是在2003年,前總統陳水扁於競選場合詳盡公開中共飛彈部署地點與數量,有些機密並不是衛星就可以清楚掌握的,中共在8個省市城鎮同步,抓了我方30餘名情蒐人員,政治用意不在話下。

唯大陸這兩次敲鑼打鼓的公開台諜案,宣傳的手法一樣,但也有不同處,扁政府那次是當場抓人,而且是在不同城市,同步抓,抓的還是我方的人,全部都是台灣人,幾乎都是軍情局約聘人士,非常有震撼效果。自此,軍情局即不派情報員,或運作台商在大陸做情報,降低失事風險。

也因為軍情局不再派人,所以這次公布的所謂台諜案,都是舊案,而且抓的都是大陸人,且以年經的陸生為主,沒有台灣人,所以算是宣導,不是情戰作為。

唯兩次相同的是,都是綠營執政,兩岸關係緊張。根據退休情治官員的說法,大陸不會抓錯人,但其對內宣稱破百案,頗有宣傳之嫌,陸生的情報價值不高,拿的都是低度情報,而且近年來台的陸生素質參差不齊,加上兩岸關係冰凍,有台灣學歷的陸生,未來進入大陸政府工作並做到很高職務,未必容易,因此,我軍情單位吸收陸生是實,但不可能吸收這麼多人,如真若大陸宣稱的破百案,那沒破的數字豈不是更可怕?

事實上,各國情治單位都會吸收留學生,這種「培植」間諜的方式,著重的不在眼前,而在他日。早些年,政府不少具留美學歷的高官,都曾被懷疑遭美CIA長期培養,只是台美友好,政府不會辦「美諜」,唯一例外是前中科院核能所副所長張憲義。對大陸言,它們該擔心的是留美陸生,而不該只是台灣陸生。

台諜案清門戶 下一波恐是陸配

前軍情局處長陳虎門表示,大陸這次公布的多起陸生台諜案,主要用意是對大陸內部,軍情局現在已不派人去大陸,也不再用台商做情報,在這種情況下,在台灣只能吸收陸生與陸配,這次只公布陸生,說不一定下一波會公布陸配的台諜案。

陳虎門現為退休情報人員所組「忠義會」會長,他說,軍情局在這種受限的環境下,還努力突破困境,吸收陸生做情蒐,雖被大陸偵破一些案子,但國人應給軍情局鼓勵,而不是苛責。陳虎門說,大陸選在軍情局長羅德民剛到任時機,公布多起陸生台諜案,一定帶給羅德民沉重的壓力,而這也是大陸國安單位用意。

陳虎門說,一般來說,除非運氣很好,陸生情報價值不高,主要是用來做「預警情報」,早年是用台商做。據了解,軍情局從前總統李登輝時代開始做「預警情報」,即在大陸沿岸部署一些「情報據點」,萬一共軍有什麼不尋常動作,隨即反映回來,就像敲鈴鐺般,可以產生預警效果。

不過,另有不願具名的退休情報員認為,我吸收陸生,但只做講習,並沒有經過嚴格的情報訓練,如此做法,很容易失事,如同當年吸收台商,只講習個幾天,就叫台商去大陸做情報,當然會出事。

以2003年在莆田失事的台商約聘情報員張旭閩與余詩屏而言,兩人已訂婚,都在旅行社工作,僅廿幾歲,2002年中,始成為軍情局約聘人員,去仙遊縣做的不過是觀察情報;又沒受過訓練,機密文件全擺在眼前,恐也分不出重要性,能做出什麼重大情報績效?失事後,卻被大陸重判張、余14年、10年。

因此,軍情局在吸收年輕陸生時,應更審慎,不應重蹈當年吸收年輕台商,未做相關情報訓練,就送到大陸情蒐覆轍。

(中國時報)
--
哥倫比亞咖啡的困境

哥倫比亞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造就它成為全球最知名的咖啡產區之一。不過近年來氣候變遷引發的天災,像是豪雨、乾旱等,已對當地咖啡產能帶來威脅。

■Colombia's coffee region is increasingly vulnerable to climate-change-induced disasters like flooding, drought and invasive pests.

在哥倫比亞中西部的里薩拉爾達省(Risaralda),沿著安地斯山脈陡峭斜坡種植的咖啡樹密集的排列整齊。當上千顆咖啡豆成熟、並變成紅色時,也是當地咖啡農準備手摘這些豆子的收成時刻。由於這裡的咖啡農場位處陡峭山坡,因此無法用機器採收。

蟲害影響生計

在如此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哥倫比亞成為全球最佳咖啡生產區之一,該地生產的高緯度阿拉比卡咖啡豆,每年出售給全球其他國家的金額約為26.4億美元。

即使該區的咖啡豆出口遍及全世界,在哥國的咖啡農場大多仍為家族經營,而且規模不大,約在5到12英畝間。

然而這些得天獨厚的咖啡生產區,如今卻已面臨氣候變遷引發的相關危機,例如土石流與水土流失等。如今該國的咖啡產區正愈來愈容易受到氣候變遷導致的天災,像是洪水、乾旱與蟲害等影響。

對該區30萬名咖啡農而言,除了極端氣候的威脅,加上難以預測的季節、農作物病害與氣候改變造成的入侵性蟲害等,也使他們生計陷入困難。

根據最近一份調查顯示,超過9成的受訪咖啡農認為,平均氣溫已經出現改變。74%表示乾旱期比以往持續更久、情況也更糟。還有6成指出,由於雨量增多,導致山坡的土石流失與土石流發生次數上升。

此外,他們也感受到環境轉變對農作物的影響。高達91%農民指稱,咖啡樹的開花與結果週期正在改變,75%注意到蟲害比過去多,還有近6成發現農作物病害在增加。

這些改變都為咖啡農的種植決定帶來不確定性。由於種植與收成季節不再出現規律性或可以預測,許多咖啡農無法倚賴傳統季節性的指標,來準確預測播種與收成的時機。

至於招集勞工手摘咖啡豆也是一大挑戰,受到氣候改變,使得這些咖啡樹已不再同個時間開花結果。除此哥倫比亞法規的修改,導致童工數目銳減,更使人手短缺的問題更為嚴重。

咖啡產量遽減33%

受到聖嬰與反聖嬰現象,哥倫比亞咖啡產量從2008到2013年這段期間已遽減約33%。

從那時候起,哥國政府也在致力尋求辦法來提高產能。今年該國咖啡農預料將生產1,330萬袋咖啡豆,大約18億英鎊,比2013年增加大約23%。

儘管如此,他們距1,470萬袋目標還有一段距離。哥倫比亞全國咖啡協會將此歸咎於雨量過多與多雲氣候。

然而在氣候變遷影響他們收成之前,哥國咖啡農的獲利率本來就相當微薄。

多數農民都把咖啡豆賣給哥倫比亞全國咖啡協會,該協會是一非營利組織,創立於1927年。它使用與紐約證交所掛鉤的計價方式來估算哥國的咖啡出口。由於價格每日都有所浮動,因此很難計算個別農民的實際所得或虧損,不過該國多數小農都僅處在損益平衡的情況。

在此情況下,即使只有一次收成欠佳都可能危害整個家庭咖啡農場的生計。

(工商時報)
--
德國右翼新媒體崛起

德國閱聽者認為,難民危機事件凸顯出主流媒體過於偏袒政府立場,對其信任度大減,也給了觀點右傾的新興媒體冒出頭機會,對傳統媒體構成挑戰。

■Germany's rightwing news sites pose challenge to traditional media.

「開姆尼茲兇殺案,遺憾的是並非個案」、「左翼極端分子仍像個幼稚園老師」、「德國投資人垂頭喪氣,希臘就額手稱慶」、「德國是如何金援阿拉伯世界恐怖活動」。這些聳動的標題大喇喇出現在右翼新聞網站《狄喜觀點》(Tichys Einblick),儘管報導流於偏頗武斷,卻廣受德國保守派歡迎。

這家與主流媒體互別苗頭的另類媒體,於2014年成立,是前《經濟周刊》(Wirtschaftswoche)總編輯狄喜(Roland Tichy)所創,號稱每月有近100萬訪客的流量。

愈來愈多德國閱聽人覺得,傳統媒體過於向長期執政的梅克爾政府,以及其所代表的中間溫和政治靠攏,給了《狄喜觀點》等非主流媒體竄出頭的機會。

上月在德東城市開姆尼茲(Chemnitz),發生一名德國男子遭兩名尋求政治庇護難民刺死的不幸事件,反移民的極右翼團體上街示威抗議,與左翼人士爆發激烈衝突,更深化德國內部的政治對立。

主流媒體偏左翼

諸如此類的新媒體逐漸在西方世界壯大。美國另類右派(alt-right)新聞網站布萊巴特新聞(Breitbart News)及福斯新聞網,是支持川普的保守派選民必看的媒體,他們認為主流媒體存有左翼偏見。

德國的媒體生態沒那麼二極化,仍有逾1,000萬觀眾每天收看主流電視頻道ARD晚間8點的新聞節目《Tagesschau》,約占總人口12%。

然而少數德國人認為既有媒體太過偏袒政府,此不滿聲浪在2015年難民危機達到高峰,當時報紙、電視、電台可謂一面倒支持總理梅克爾的開放邊界政策。

漢堡媒體學校與萊比錫大學去年聯袂公布的調查發現,德國媒體在報導政府處理難民危機上,普遍少了批判聲音,各家媒體社論幾乎都沒有探討社會大眾的疑懼,以及逐漸高漲的反移民情緒。

這導致傳統媒體失去人民信賴,常被德國右派斥為「說謊媒體」(lying press),美茵茲大學今年2月發布的民調顯示,17%受訪者完全不相信媒體。

傳播管道更加寬廣

德國老牌新聞雜誌《明鏡周刊》(Der Spiegel)女記者胡森(Isabell Hulsen)說:「現今閱聽大眾的媒體管道非常寬廣,會接收到與我們報導觀點相左的資訊,我們必須適應這一點。」

德國新崛起的右傾媒體除了《狄喜觀點》之外,還包括《嚴謹雜誌》(Compact)、《青年自由報》(Junge Freiheit)、《政治不正確新聞》(PI-News)。

自稱是《狄喜觀點》粉絲的德國商人胡伯納(Detlef Hubner)表示,雖然其他右傾新媒體不在他的閱讀清單之列,他盡可能廣泛涉獵各家媒體,每天瀏覽《明鏡周刊》線上版、BBC新聞、瑞士報紙《NZZ》、《法蘭克福匯報》,《狄喜觀點》更是他每天必讀。

他說:「德國媒體生態若少了《狄喜觀點》,就好比管弦樂團缺了小號。這個國家需要多元觀點。」

(工商時報)
--
挺川普小報賣不好

最挺美國總統川普的美國八卦刊物《國家詢問者》麻煩大了,一味幫川普護航的代價是發行量大跌近2成,母公司美國媒體集團(AMI)過去2年大虧1.6億美元。

■Trump-friendly tabloid sees a decline in circulation.

八卦小報《國家詢問者》(National Enquirer)是最挺美國總統川普的美國媒體,甚至還曾公開表示,寫對川普正面的報導是基於商業的決定,因為其讀者群中大多數人都喜歡川普。

然而,根據美聯社取得的發行量數據與相關財報資料顯示,就算該周刊猛打川普政治對手,還刻意壓下川普性醜聞的新聞,《國家詢問者》的發行量卻呈現跳水,營運赤字黑洞急遽擴大。

根據資料顯示,《國家詢問者》的控股母公司美國媒體集團(AMI),在截至3月底止的最近一個財會年度總共虧損7,200萬美元。

儘管AMI董事長派克(David Pecker)聲稱《國家詢問者》主打川普新聞有助於雜誌銷量,但資料顯示,《國家詢問者》上個財年平均每周發行量僅26.5萬本,較2017年大降18%,為AMI旗下發行量跌最慘的刊物。

其實,2017會計年度《國家詢問者》周刊發行量就開始跳水,全年掉了15%之多,該年就包括美國總統大選,相關數據無疑打臉派克。

AMI財務惡化 債台高築

更糟的是,AMI的財務狀況惡化,集團長期負債總額已達8.82億美元,現在光是要還利息都有困難。AMI並已發布營運預警,指今年的發行量與廣告營收將進一步萎縮,這意味著AMI只能靠舉債來維持營運。目前支撐AMI的最大金主是新澤西州一家叫Chatham資產管理公司的投資基金,Chatham的營運高層去年就曾獲邀與派克進入白宮與川普共進晚餐。

Chatham立場偏向共和黨,不僅對共和黨有政治捐款,與前新澤西州長克里斯提(Chris Christie)政府關係也十分密切,克里斯提在州長任內曾將好幾億美元的州政府退休年金基金委由Chatham打理。

AMI目前債台高築的主因包括雜誌業的不景氣與一系列收購,Chatham為了讓AMI的債務不要持續擴大,還特別將部分債權轉為持有AMI的股票。

付封口費 壓下川普緋聞

隨著AMI不斷捲入涉及隱匿資金交易與違反競選獻金法的調查,其財務狀況已岌岌可危,並仰賴Chatham支撐的關係,才跟著浮上檯面。

川普的私人律師柯恩(Michael Cohen)日前驚爆向檢方認罪,坦承與川普以及《國家詢問者》共謀,付封口費給成人片女星凱倫‧麥克道格(Karen McDougal),避免川普與她的緋聞曝光。

派克與副總編輯霍華德(Dylan Howard)已經同意與檢方合作,以換取刑事豁免。截至目前為止,AMI與企業高層都未遭到起訴。

儘管派克不願向外界說明AMI的財務狀況,但除了虧損外,投資人還需特別注意該集團現金流量,因為過去2年AMI總計大虧1.6億美元,營運創造的現金流僅1,200萬美元。

派克長期以來把持著AMI,他也屢次公開表示力挺川普,就算要讓AMI掏錢做對川普有利的事也在所不惜。

他之前接受雜誌《紐約客》專訪時就鬆口,解釋AMI為何要付15萬美元封口費給凱倫,原因就是要幫川普,「畢竟川普是我的好友。」

但派克持有AMI股份其實不高,比重僅約8%,市場知名投資主力庫柏曼(Leon Cooperman)持有約7%,最大股東Chatham持股則超過8成。

(工商時報)
--
耐吉球鞋的政治難題

運動用品大廠耐吉「Just Do It」經典廣告30周年宣傳活動引發軒然大波,找來美式足球(NFL)前球星卡佩尼克擔任代言人,擺明要挑戰運動用品產業最好不要觸碰政治立場的紅線。

■Nike's Kaepernick campaign signals change in shoe politics.

最近有一支美國影片在網路上熱傳,影片內容是主角用打火機點火焚燒一雙耐吉(Nike)的球鞋,以示對這家全球運動用品大廠政治立場的極度不滿。

耐吉捲入紛爭的原因是找來卡佩尼克(Colin Kaepernick)擔任其經典廣告「Just Do It」推出30周年的代言人。

卡佩尼克是美式足球(NFL)舊金山49人前明星四分衛,他在2016年一個單膝下跪的動作不僅引起全美關注,同時也引爆社會衝突。當時,他為了喚起民眾關注警察非法對黑人開槍與種族歧視的問題,在比賽唱國歌時以單膝下跪表達抗議。

後來許多球員也跟進採取與卡佩尼克同樣的動作,眼見一股反體制反政府的風潮逐漸成形,川普則公開點名卡佩尼克不愛國,球團應予以開除,結果卡佩尼克球季結束後合約到期後竟真落得無球可打的地步。

儘管各方施壓不斷,但耐吉並未因此退縮,不僅資助卡佩尼克成立的平權組織,甚至還找他代言「Just do it」經典口號30周年宣傳活動。

球星表態支持耐吉

許多名人和球星都力挺耐吉的決定。美國女網名將小威廉絲(Serena Williams)表示,以身為耐吉的代言人為榮,「這個時候明知支持他(卡佩尼克)必然飽受爭議,但耐吉卻毫不畏懼,我認為其他企業也會選擇站出來。」

NBA球星雷霸龍‧詹姆斯(LeBron James)也在紐約公開表態力挺耐吉與卡佩尼克,他說:「我絕對支持耐吉,無時無刻都與耐吉同一陣線。」

不過,原本就對卡佩尼克不爽的川普可想而知對耐吉自然相當火大,耐吉宣布卡佩尼克為其廣告代言人後,川普馬上在推特開罵,「耐吉此舉根本是自尋死路,絕對會引發眾怒,進而遭到大家抵制。」

確實,不少民眾無法接受耐吉簽下卡佩尼克出任品牌代言人,因此以燒毀耐吉產品出氣,網路上並興起上傳燒耐吉球鞋影片的抵制活動,推特上就有標示「抵制耐吉,燒就對了(Just Burn It)」的網路活動。

爭議暫未衝擊業績

卡佩尼克的廣告推出後,耐吉當天股價就大跌3.2%,原本外界認為,在民眾發起焚燒球鞋抵制行動,以及川普公開指責耐吉後,恐衝擊耐吉的銷售,但初步資料顯示相關爭議暫未對業績帶來負面影響。

根據顧問業者Edison Trends的統計,卡佩尼克代言廣告推出後的第一個長周末,也就是9月2日到9月4日的三天期間,耐吉的網路銷售額較去年同期大增31%,成長率甚至比去年的17%多出快1倍。

另根據網路民調顯示,有5成的消費者表示,卡佩尼克出任耐吉廣告代言人不會影響他們的消費選擇,另有29%的受訪者說會因此想買耐吉的商品,也有2成1的民眾說不買耐吉商品。

美國過去也曾發生過運動用品廠商因捲入政治議題而遭受民眾燒產品抵制的例子。

2年前New Balance在發言人暗示支持川普競選總統的貿易政見後,不滿的民眾即發動焚燒New Balance球鞋的抵制活動,逼得公司趕緊出面滅火。

在印地安納大學教運動行銷的教授威廉斯(Antonio S. Williams)認為,耐吉的主要決策考量是一方面站在歷史正義的一方,另一方面也是選擇站在其核心客群這一邊。

威廉斯指出,耐吉可能已經知道其核心消費者主要以千禧世代與少數族群的年輕人為主,這些消費者大多數要不是都支持卡佩尼克,至少也不介意其政治立場。

(工商時報)

健康

吃未烤熟貝類 增染A肝風險

中秋烤肉小心病從口入!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發現,中秋節前後為病毒性腸胃炎好發時期,去年與前年中秋節當周,腹瀉急診就診人次都比假期前一周增加1000到2600多人次。因烤肉食材若不新鮮、長時間未置於低溫保存或未徹底烹熟再食用,可能導致拉肚子。

殼開再等3-5分鐘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指出,蛤蜊、鮮蚵等貝類因具有濃縮水中病原物質的特性,若未烤熟就吃下肚,民眾可能因此染上諾羅病毒、腸炎弧菌、霍亂弧菌等造成腹瀉,此外還有感染A型肝炎風險,建議煮到殼開後最好再烹調3到5分鐘,才能確實殺死病菌。
疾管署上周全國門急診腹瀉就診達14萬6793人次,為近3年同期新高,且近期持續上升,眼看中秋烤肉高峰又將到,提醒民眾務必將食材置於低溫保存,徹底烤熟再吃。

(蘋果日報)
--
改善飲食消體臭 多吃梅乾喝綠茶

曾設立體臭與多汗研究所的日本流通經濟大學運動健康科學部客座教授五味常明醫師,近日在《讀賣新聞》介紹能抑制體臭的食物,冠軍為酸梅乾。想降低上年紀會散發的加齡臭可喝綠茶、並多吃富含海藻與大豆等食材的和食。
五味醫師指出,身體異味可分為體內產生的體臭、皮膚表面產生的體臭及腸內產生的體臭3類,源頭都來自食物,因此預防體臭要「從食物開始,止於食物」。
有消臭效果的食材分3類,首選是鹼性食物。要預防體臭的人體理想酸鹼狀況為:表面弱酸、體內弱鹼。牛肉、蛋、鮪魚等紅肉魚屬酸性食物,可將它們中和的鹼性食物代表是酸梅乾。
第2類是抗氧化食物,主要是維他命類,尤其是C和E。綠色青菜,奇異果、檸檬、柑橘和綠茶等含維生命C。五明建議,要消除皮膚異味不光靠吃,用毛巾滴檸檬汁按摩皮膚也有效;維他命E以糙米和胚芽含量豐富。
第3類是整腸食物。除攝取乳酸菌外,可多吃大豆、牛蒡、洋蔥等。而海藻類、大豆製品和柑橘與蘋果等水果,涵括以上3類食物,堪稱絕佳消臭食品。

(蘋果日報)
--
不熟HPV 6成英婦竟誤認罹癌

人類乳突病毒(HPV)是一種透過性行為傳染的病毒,影響高達8成人口。英國政府正推動HPV檢查,做為女性子宮頸癌例行性篩檢的一部分。一項英國調查顯示,社會對HPV存在高度的羞恥感與無知。

半數人恐推託房事
英國廣播公司(BBC)引述英國子宮頸癌防治基金會「Jo子宮頸信託」今年8月對2000名婦女進行的調查,其中近半數婦女相信,如果自己罹患HPV,一定是配偶不忠造成。但事實上,這種病毒可以在體內潛伏多年。衛教宣導人員擔心,婦女可能因為疾病污名感受而不願接受HPV檢查。
調查還發現,半數婦女會因感染這種病毒感到尷尬,並「推託房事」。約3成5婦女對於HPV究竟是什麼一無所知,近6成說她們相信這意味自己罹患癌症。
31歲的佛拉蒂在2016年被診斷罹患子宮頸炎,就曾有這類的反應。「當我一開始看到來信說我被診斷是HPV陽性時,我不曉得這是什麼意思。當我用Google搜尋時,我發現這是一種性行為傳染的感染,所以我很自然地想到我的伴侶出軌。」
佛拉蒂說:「我對它一無所知,而且它感覺很髒。我不了解它可以潛伏這麼久,當我知道HPV有多麼常見時感到很訝異。」

打破HPV迷思
◎迷思1. 沒有性行為就不會感染HPV
正解:HPV傳染途徑通常為性行為,但也可能因生殖道與口腔的皮膚接觸感染。
◎迷思2. HPV是私生活不檢點的象徵
正解:8成的人一生中會感染HPV,但多屬短暫性,之後就會消失,有性接觸就可能首次感染。
◎迷思3. 感染HPV意味罹患癌症
正解:HPV病毒逾200種,約40種影響感染生殖道黏膜,這僅意味會在那裡存活,少數可能造成不適但無害的情況,如尖型濕疣。約13種高風險類型HPV可能導致子宮頸癌與其他生殖器癌症及口腔與喉癌,但不多見。

(蘋果日報)
--
嬌妻睡不飽 「鼾」夫就醫保婚姻/陳亮宇(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頭頸外科主任)

36歲的廖先生剛新婚,早上起床總發現妻子頻頻打哈欠,似乎沒睡飽,再三追問下,才發現原來是自己的鼾聲干擾嬌妻睡眠。

他不捨老婆夜夜失眠,再加上自己平時就有白天嗜睡、總是睡不飽等症狀,到診間諮詢後,他決定透過手術改善睡覺打鼾的問題。

初步檢查發現,廖先生患有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且晚上打鼾次數超過兩千次,睡夢中血中氧含量甚至低到68%(正常為100%)。雖然在門診可以初步判斷某些結構上的異常,但因上呼吸道阻塞發生於睡夢中,並無法完全透過門診的內視鏡了解他的構造與肌肉張力的問題,為正確定位上呼吸道阻塞的部位,需進一步透過「睡眠內視鏡」檢查。

睡眠內視鏡 評估手術治療方式
所謂「睡眠內視鏡」是指利用麻醉藥物先讓患者「睡眠」,全程由麻醉科醫師協助給藥與監測生命徵象,再由耳鼻喉科醫師透過「經鼻內視鏡」觀察、評估患者打鼾或睡眠中止時,上呼吸道產生完全或局部阻塞的位置,並針對阻塞部位擬定手術計畫,以改善術後睡眠狀況,並提升手術成功率。

經過睡眠內視鏡發現,這位新郎官的鼻中膈彎曲、下鼻甲十分肥厚,造成鼻部阻塞,加上同時有扁桃腺肥大、側邊咽部塌陷等狀況,造成口咽部狹窄阻塞,使得睡覺時鼾聲如雷,也常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的症狀。

由於患者不習慣配戴陽壓呼吸器睡覺,經討論後,決定藉「鼻中膈鼻道成型手術」與「軟顎側咽壁成型手術」治療,術後患者打鼾情形大幅改善,也解決白天嗜睡與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更重要的是病患的太太也十分開心,直呼是一人治療,兩人受惠!

一般來說,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因結構上的異常或肌肉失去張力,容易造成上呼吸道阻塞,睡眠時缺氧而使得睡眠反覆中斷,且因體內二氧化碳升高,夜晚睡眠容易因缺氧而中斷,縮短熟睡期,起床後,便會出現身體疲累、白天嗜睡等疲勞症狀,更會提高心血管疾病、自主神經系統失調、血糖代謝失調等疾病發生率。

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一定要積極接受治療,才能改善生活品質。

(自由時報)
--
過敏性紫斑症 嚴重恐腎損傷/楊樹文(彰化秀傳紀念醫院兒童過敏科主任)

媽媽幫6歲的小明(化名)洗澡時發現他的腳上有好幾個小紅疹,以為是被蚊子叮咬,還開玩笑說成了兩支紅豆冰,沒料到隔天疹子變多,第3天還有新紅疹,且往上發展到屁股,更嚴重的是膝關節也腫起來,痛到不能走路。小明的媽憂心忡忡帶他來求醫。

經檢視紅疹狀況,確診他是罹患了過敏性紫斑症。媽媽說:「我們家小明不曾有過敏的情形啊!」

沒錯,過敏性紫斑症,聽起來好像跟過敏疾病有關,事實上這是與一般過敏完全沒有關係的疾病。

過敏性紫斑症好發於5到11歲,侵犯小血管豐富的地方,包括皮膚、腸胃道、腎臟、關節、呼吸道,甚至中樞神經的小血管,發病時會出現紫斑、腹痛、嘔吐或關節腫痛、皮下水腫等症狀,一般8週會自行復原,但如果症狀一開始就很嚴重,有15%可能有腎損傷,甚至洗腎。

95%發生在10歲以下小孩
因此,紫斑症小孩不管是不是有血尿,醫師一定會為孩子驗尿,看看有沒有紅血球或蛋白質在尿液裡,如果孩子只是單純血尿或輕微蛋白尿,那將來腎臟受損的機會較低。

感冒時,身體會自然產生對抗病毒或細菌的抗體,其中有一種抗體叫做A抗體(IgA)。這種A抗體可以抵禦外侮,但對某些特殊體質的孩子,卻會造成傷害。

過敏性紫斑症95%發生在10歲以下的小孩,其中以5歲為最高峰。這些孩子在感冒過後幾天,或在感冒病程中,腳上會開始出現紫斑,且有肚子痛、關節痛,如果是男生,要注意是否有睪丸痛。

這些疼痛與紫斑都是A抗體攻擊身上的血管,引發血管炎所造成的疼痛,紫斑則是微血管破裂的結果。當然,這些症狀並非都會表現在所有的病童上,一般而言,皮膚紫斑是100%會出現,關節腫痛約75%,腹痛62%左右(包括腸道出血)。

現階段對過敏性紫斑症的治療,仍是以類固醇為唯一的武器,小心謹慎使用類固醇,對過敏性紫斑症的孩子應該是利多於弊。

提醒家長,幼童即使身體冒出零星小紅疹也不要大意,有些疾病像紅斑性狼瘡、玫瑰疹、麻疹、兒童特發性關節炎,一開始也是長小疹子,家長應該多留意觀察。

(自由時報)
--
感冒過後「無嗅覺」 宜及早治療/陳建志(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醫師)

一名60歲女性在某次感冒過後,就再也聞不到任何香味,進餐時,只能嚐到酸甜苦鹹。這種狀況持續了半年,原以為是腦神經衰弱,服用大量維生素B群後,依然沒有改善。

就醫時,我發現她有嚴重的鼻過敏。安排電腦斷層掃描後,更發現兩側鼻腔篩竇群內,已是增厚的黏膜與蓄積的鼻涕,證實是篩竇炎所致。

嗅覺感受器位於鼻腔內最上方的「嗅覺黏膜」內,當呼吸時,飄浮於空氣中的粒子就會順著氣流落在其上,刺激嗅覺感受器,接著訊息經由嗅神經傳入腦部,引起嗅覺。一旦篩竇發炎,腫脹的黏膜及濃稠的分泌物阻塞氣流通道,或是發炎反應侵犯嗅覺黏膜,傷及嗅覺感受器與神經末梢時,就會造成無嗅症。

病症拖延不醫 功能恐難恢復
此病若不治療,不僅無法聞到香味,影響生活品質,甚至難以察覺空氣中的「警示氣味」,例如殺蟲劑、瓦斯漏氣、電線走火或物品燃燒時的臭味,身陷危機而不自知。一旦病症持續數月,嗅覺感受器或神經發生萎縮後,即便接受治療,功能依舊難以恢復。

急性篩竇炎的治療如同一般的急性鼻炎,以口服抗生素及消炎藥為主,可以迅速達到效果;但若已是慢性篩竇炎時,治療如同其他的慢性鼻炎,改以口服抗組織胺或局部使用副腎皮質素鼻噴劑,往往需要連續數月才會見效,也有專家建議使用益生菌進行免疫調節,亦可減輕過敏,加速療效;如果已經併發鼻息肉時,就只能接受鼻竇內視鏡手術治療了。

這名女病患在規則地接受治療1個月後,就可以聞到味道了。

需注意的是,在某次感冒後出現的無嗅症,大多是鼻炎或鼻竇炎所致;若是逐漸進展的無嗅症,甚至合併記憶力衰退、手抖或動作變慢時,就有可能是神經退化疾病(巴金森氏症或阿茲海默氏症)所致。

另外,車禍時頭部外傷,嗅覺神經纖維斷裂,也會引起無嗅症。因此,這類患者宜正確就醫。

(自由時報)
--
中秋烤肉學會這4招 可減少9成致癌物

中秋節闔家團圓烤肉,如何吃得健康?臉書農業社團「韋恩的食農生活」版主韋恩,稍早貼文教導民眾烤肉如何運用四招,把致癌物降到最低。

韋恩表示,中就是要烤肉啊,不然要幹嘛?! 韋恩這裡的信念是「能吃就是福」,享受美食是幸福不可缺少的部分,所以不會阻止大家去烤肉,只會教怎樣運用食品科學的研究成果聰明烤肉,安全的降低致癌物。

他表示,聰明烤肉四部曲,只要照做,根據理論是可以減少9成以上的致癌物的。烤肉的風險是。肉在高溫加熱後,容易產生異環胺(HCA)等致癌物質,異環胺會破壞人體DNA、誘導癌細胞產生,對乳癌、大腸癌、食道癌、肺癌、攝護腺癌、胃癌等風險特別高。所以針對降低異環胺,有四個妙法:

1. 烤前:醃肉-推薦照燒醬

不要小看烤肉前先醃肉這個步驟,醃肉不僅可以讓肉質更軟嫩、更入味,適當的醃肉還可以大幅降低烤肉產生的異環胺。

根據研究,先用照燒醬醃過的肉可以在烤肉時降低致癌物達67%,而薑黃大蒜醬也可以降低致癌物達50%!

但如果用了市售濃稠、很甜的那種BBQ醬醃肉,致癌物反而會增加為3倍!所以重點是醃肉醬不要加太多糖!

2. 烤中:低溫小火短時間烤

烤肉時,火候是很重要的,因為異環胺必須要在高溫下才會生成。大概在攝氏100度時就有可能出現,然後超過2、300度後會大量生成。

所以避免產生大量致癌物的烤肉訣竅就是小火、常翻面、縮短烤肉時間,所以最理想的方法是將肉先以水煮或是微波等方法預煮到半熟,再上烤架,另外如果有烤焦的地方,切記一定要去掉,別吃了。

3. 烤時:灑下抗氧化香料

烤肉時一定要加調味料的啊,但是與其要加其他調味料,可以優先考慮抗氧化力強的薑黃、迷迭香、鼠尾草、薄荷、等等香料,不但好吃還可以更進一步阻止雜環胺的生成。

如果可以再淋上一點富含維生素C的檸檬汁的話,那效果就更棒了。

4. 烤後:多吃青花菜幫忙肝臟解毒

異環胺吃進人體之後,需要靠肝臟的解毒酵素代謝,尤其是CYP1A2這種酵素。

提升肝臟這種解毒能力其實很簡單,就只要吃青花椰菜就好。實驗證實,讓人吃下煎熟的牛肉,配著一天吃500g的青花椰菜(或高麗菜),就可以顯著提高肝臟解毒酵素的活性,讓體內的異環胺含量降低,效果還可以持續好幾週。

中秋節就是要烤肉 專家建議這樣烤

烤肉慶中秋已經成為台灣文化的一部分,但錯誤烤肉方式可能讓腹瀉、消化不良找上門,甚至增加罹癌的風險。專家建議,烤肉不一定只烤「肉」,可多烤各色蔬菜、再搭配富含膳食纖維與酵素的水果。少烤一點肉,不只降低癌症發生,也不怕消化不良、胃脹氣。另外,秋老虎發威,高溫環境常造成食材不新鮮,不想「烙塞」,就要記得留意食物鮮度。

據疾管署疫情監視資料顯示,國內近期腹瀉疫情持續上升,往年中秋節前後為病毒性腸胃炎好發時期,2016年及2017年中秋節當週腹瀉急診就診人次達8480、7087人次,都較假期前一周就診人次明顯上升。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提醒,若食材不新鮮、長時間未置於低溫保存或未徹底煮熟再食用,都容易造成腹瀉等腸道傳染病。其中民眾喜愛的貝類,如生產水域受汙染,因貝類具有濃縮水中病原物質的特性,生食容易感染到多種致病原,造成腹瀉。中秋烤肉烹調應確保食材新鮮、生熟食分開處理、避免食用未充分加熱的食材。

每年中秋大啖烤肉後,有人就消化不良,胃脹氣或便秘等。亞東醫院家醫科主任陳志道解釋,這都是大量蛋白質加上醬料帶來高鹽高油的飲食惹禍,解決之道是少烤一些肉,多吃富含膳食纖維與酵素的水果,如奇異果、木瓜、鳳梨等,可促進腸道蠕動及加速分解蛋白質,減少食用高蛋白食物後的腹脹感,改善消化道不適症狀。

陳志道說明,腸道是人體第二個大腦,腦與腸雙向影響的密切性稱為「腦腸軸」,腸道菌多元性和益生菌比例直接影響免疫、神經及內分泌系統。膳食纖維也是腸道益生菌的營養來源,有助腸道好菌生長,促進腸道健康,透過腦腸軸相互影響,讓身心快樂,中秋佳節不掃興。

另外,吃烤肉時,可得當心致癌物跟著吃下肚,根據104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每13人就有1人罹患大腸癌。國建署癌症防治組科長周燕玉解釋,一般在烤肉時,將肉片放置架在炭火上的烤肉網中,並刷上大量的烤肉醬,這樣處理的過程中,肉和醬的油脂滴落到高溫的火上,會產生多環芳烴等致癌物質,隨而依附食物表面,在大快朵頤之際,提高大腸癌風險。

為了腸道的健康,周燕玉呼籲,少用烤肉醬,食材選擇建議用白肉取代紅肉,儘量少吃燒烤與加工肉品,即便選擇烤肉,也建議以肉串混合筊白筍、香菇、青椒、玉米筍等富含纖維素等各色蔬菜,或是搭配生菜包肉的吃法。

●健康烤肉小撇步

1、確保食材新鮮,生熟食分開處理
2、避免食用未充分加熱的食材
3、少烤肉類,白肉取代紅肉,不吃加工肉品
4、肉串混合各色蔬菜,少用烤肉醬
5、多吃富含膳食纖維與酵素的水果,如奇異果、木瓜、鳳梨

(聯合報)
--
2步驟沒做好 中秋烤肉可能腹瀉掃興

中秋瘋烤肉,但請小心,腹瀉找上門。疾管署統計,往年中秋節前後是病毒性腸胃炎好發期,推估跟食材保存、沒煮熟就吃有關。上週已有超過14萬人次因腹瀉就醫,民眾別輕忽。

依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疫情監視資料顯示,上週全國門急診腹瀉就診達14萬6793人次(包括急診6147人),均高於2016年及2017年同期,且近期持續呈上升趨勢。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往年中秋節前後為病毒性腸胃炎好發時期,且假期期間常見因腹瀉急診就診人次上升;2016年及2017年中秋節當週腹瀉急診就診人次達8480、7087人次,都比假期前一週就診人次(5850、6064)明顯上升。

腹瀉等腸胃道感染疾病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播,經由食用到受病人排泄嘔吐物污染的水、食物,或吸入嘔吐所產生的飛沫而感染。其中諾羅病毒的病原具有高度的傳播能力,常在校園等人口密集處引起大規模的感染。

莊人祥說,中秋佳節民眾喜歡以烤肉與家人親友同樂,但若食材不新鮮、食材長時間放在外面、沒有低溫保存或沒有澈底煮熟再吃,將容易造成腹瀉等腸道傳染病。

尤其食用未充分加熱的蛋類,可能會有沙門氏菌感染的風險;生食受污染水域生產的貝類,因貝類具有濃縮水中病原物質的特性,容易感染到多種致病原,如諾羅病毒、腸炎弧菌、霍亂弧菌等腸道傳染病致病原而造成腹瀉。

莊人祥提醒,中秋連續假期期間,不論聚餐或出遊烤肉烹調應確保食材新鮮、生熟食分開處理、避免食用未充分加熱的食材,並落實正確勤洗手。旅宿、餐飲業者務必加強環境衛生管理,有症狀者應停止處理食物,並於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才可上班,確保其他員工及旅客健康。

佳節團圓之餘 小心孤獨感要人命

「別人團圓、我不團圓」,寂寞孤獨可能要人命。精神醫學專家李明濱說,孤獨感可能引發負面情緒、自殺意念,離異、喪偶是產生孤獨感危險因子,在佳節團圓時,應主動關懷親友。

根據全國自殺防治中心心理健康民調數據,106年國內15歲以上人口中有14.8%(預估約300萬人)常常有寂寞或孤單的感覺;比起105年的12.2%(約240萬人)明顯增加。另針對寂寞或孤單的人口深入了解則發現,有26%民眾飽受情緒的困擾。

全國自殺防治中心主任李明濱今天受訪時表示,過去防治自殺時多針對高危險群,即有精神疾患、重大壓力者,但從全國自殺防治中心近2年心理健康民調數據可以發現,除了情緒困擾之外,孤獨感也是預測民眾一生中,是否曾經認真地想過自殺的危險因子之一,尤其在眾人團圓的佳節時刻,孤獨感受可能更加強烈。

很多人對「孤獨」、「寂寞」抱有迷思,李明濱表示,孤獨感並非只是感受而已,不是靠自己的力量就可以排除;孤獨也未必指「獨自一人」,可能身在人群中,卻因沒有信任的人可以說話、談心而陷入孤獨的困境。年長者孤獨的比例稍高,但孤獨和年齡沒有必然關係,並不是中老年人獨有的問題。

李明濱表示,根據調查發現,感到孤獨、寂寞者,有將近6成覺得沒有信任的對象可以說話;婚姻狀況也是影響孤獨感的因子之一,其中離異及喪偶是產生孤獨感的危險因子,更加需要眾人的關懷與陪伴。

孤獨感對心理健康產生的影響不容小覷,全國自殺防治中心調查發現,「常常有寂寞或孤單的感覺」的民眾中,高達7.7%在近一年內想過要自殺,對照不會感到寂寞或孤單的民眾,危險性達9倍;有8.3%民眾有「未來要自殺」的想法,與不會感到寂寞或孤單的民眾,危險性高達5倍。

李明濱建議,民眾在中秋連假團聚之餘,不妨多關心身旁的親友,表達對彼此的支持與問候,或許一通電話、一封訊息,甚至僅是一聲慰問,就能夠避免憾事的發生,也希望人人都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

若發現親朋好友孤獨、心情憂慮、有自殺意念,可「一問二應三轉介」,一問是主動關懷、傾聽和詢問;二應是以同理心給適當回應,幫當事人釐清困擾並給予希望;三轉介是因自殺意念不容易消除,應勸當事人尋求專業協助,減緩自殺衝動。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中央社)
--
大齡女不敢大笑 醫師警告小心這些病

一名60幾歲大齡女性在姐妹滔聚會中,一陣大笑,突然臉色大變,衝到廁所一看,發現底褲濕掉,漏尿了。更年期婦女罹患尿失禁比率高,但許多人羞於看診。醫師提醒,千萬不可無視尿失禁,長期拖延可能導致尿道炎等感染。

根據國際尿失禁協會的定義,尿失禁為不 自主的遺漏尿液,且已造成個人衛生、社會、社交功能改變的狀況。 世界衛生組織已認定尿失禁是國際性 的健康議題,據統計,國內約有1/4的中年婦女曾有漏尿經驗,尤其是更年期以後,高達60%以上有尿失禁的困擾。

台北榮總婦科主任陳怡仁說明,女性更年期平均年齡45-55歲左右,更年期婦女除了月經不來,同時會有燥熱、情緒不佳、骨質疏鬆等問題,也容易有生殖泌尿道症狀,如漏尿、頻尿、尿失禁。主要是更年期婦女的雌激素逐漸減少,造成膀胱、尿道、陰道周圍結締組織逐漸退化,減少尿道壓力,容易尿失禁。

陳怡仁表示,更年期婦女最常見的是應力性尿失禁,發生於腹部用力時,如咳嗽、大笑、 打噴涕、跳躍、跑步等,會使腹壓增加的動作,都容易產生漏尿。尿失禁治療分為行為、藥物及手術,手術包含尿道膀胱頸懸吊術、膀胱頸注射法等。

陳怡仁說,不想動手術、吃藥, 應力性尿失禁患者可藉由骨盆底肌肉復健如凱格爾運動,在專業人士的幫助下,訓練尿道外括約肌及陰道旁肌肉群,強化膀胱頸支撐力及增加尿道閉合力,連續3個月,每天做120次,一次做40下,一下維持5秒,可有效減少尿失禁發生。

陳怡仁提醒,不要忽視尿失禁、或因害羞就不敢就醫,長期的尿失禁除了在患者心裡會造成極大的壓力之外,可能還會引起濕疹、褥瘡、皮膚炎、尿道炎等感染。另外,預防重於治療,女性應避免過度運動、用力及憋尿。每天的喝水量最好達到1500至2000c.c.,養成定期排尿的習慣,白天約2小時上廁所1次。

(聯合報)
--
花13萬元健檢 卻看不清胰臟是否罹癌

胰臟癌 發現時病灶往往已擴散

為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若發現異狀能及早治療,中年的阿芳狠下心花了13萬元作健檢,健檢報告看來幾乎正常,但有一欄卻讓她耿耿於懷—腹部超音波檢查顯示肝臟、膽囊、腎臟都無明顯異常,但胰臟那欄卻寫「胰臟尾部被腸氣遮蔽,無法透視」。

阿芳上網爬文,發現媒體屢屢報導胰臟癌是沉默的殺手,極難早期發現,被發現時,病灶往往已擴散到其他器官,五年存活率僅5%左右,因此有「癌王」惡名。這讓她非常擔心,「到底要做什麼檢查,才能知道胰臟有沒有問題?」

台灣消化系醫學會名譽理事長、輔仁大學醫學院院長林肇堂說明,腸氣泛指腸胃的空氣,腹部超音波掃描的最大的弱點是無法穿透空氣,因此這些氣體往往會干擾超音波看到胃後方、藏在後腹膜腔的胰臟。

名醫分享超音波檢查2技巧

為盡可能避開腸氣,以提升檢查精準度,林肇堂過去以超音波檢查胰臟時,除了要求病人空腹以外,要特別掃描胰臟時還可能會請病人作兩個動作,其一是請病人採用半坐的姿勢來接受檢查,而非如同一般腹部超音波檢查都是躺著進行,這是因為平躺時,腸氣會飄浮在胰臟的前方,較易阻礙超音波掃描胰臟的病灶。

其次,他可能會請病人喝約500毫升的水,接著讓病人翻轉幾個不同的姿勢,每種姿勢都仔細檢查一遍。這麼做的原因是,超音波能穿透水,胃中的水集中在左半邊時,超音波就有機會穿過這個區域看到後方的胰臟尾部;而當水在胃的右半邊時,超音波就有機會看到胰臟的頭部。

回到阿芳的問題,要做什麼檢查才知道胰臟有沒有問題?林肇堂說,其實,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都可以清楚看到病灶,但這些檢查具輻射、傷身,且價格較為昂貴,因此只適合用來作為高危險群或有症狀的病人之「確診」工具。

吸菸、肥胖 罹病風險高

胰臟癌的危險因子包括吸菸、肥胖、在乾洗店或金屬工廠工作、罹患糖尿病、有慢性胰腺炎、有家族史、帶有胰臟癌相關的突變基因、年紀大、男性等,若合併有黃疸、不明原因腹痛或背痛等症狀,罹病機率更大。

林肇堂說,文獻顯示,多數患者沒有家族史,即使身上帶有與胰臟癌有關的突變基因,也只有不到一成的機率會罹癌。因此,自覺健康的人不用特別去作癌症基因篩檢;自覺有罹癌風險、想進一步確認的人,可考慮進行多方位的癌症基因熱點檢測,現在的技術已可以同時檢測50個與多種癌症有關的基因、超過2800個癌症基因變異熱點,若檢出發現身上帶有相關基因,就得更積極培養好的生活型態,避開潛在的危險因子。

photo.php (399×455)

(聯合晚報)
--
B肝患者抽血肝指數正常 不代表肝沒事/許金川(臺大醫院名譽教授、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那天,從醫院的電梯走出來,後面有一位女士一直叫:「醫生,醫生!」

我心裡想:「大概又是肝病病友要求診,許多人求醫無門啊!」「這是今天第二位路上攔截的病友了!」

「醫生,醫生!」她跑上來,在我耳邊輕聲細語:「你下面的拉鏈鬆了!」

唉!真是「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許多時候常常自以為是,而失去了客觀性,這種心態,在日常生活可能會得罪了人,但發生在健康上,可能就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話說有一位朋友,四十多歲,平常身強體健,有B肝,但不定期追蹤,只有偶爾公司體檢才會去抽個血,肝指數也都正常,因此一直自我感覺良好,常告訴朋友:「像我常常運動,即使有B肝,可是每年公司體檢抽血都正常,不像有些B肝朋友也不運動,搞到後來…」

有一天店裡打烊關鐵門,用力之下,突然右上腹部一陣劇痛,起初以為是肌肉拉傷,想不到腹痛難忍,倒在地上爬不起來,家人見狀趕快送到醫院急診,結果血紅素只剩8.0,超音波、電腦斷層一照,右邊長了一個6公分的肝腫瘤,破了內出血,引起休克。肝癌破裂出血,血液流到腹腔內,刺激腹膜,腹部疼痛不已。

這位病友,因為觀念錯誤,以為有B肝,運動強身就足夠了,更以為抽血肝指數正常,肝臟就平安無事。事實上,肝臟內部沒有痛覺神經,所以長了肝癌,通常不知不覺,會痛要不是肝癌很大了,刺激肝表面的神經,就是肝癌破掉了,血液流到腹腔,才會引起疼痛。

擁有正確的保肝知識,才能永保健康,B肝病友不能只靠運動或一年一次體檢的抽血來顧肝,一定要每半年做一次完整的肝臟檢查,包括抽血驗胎兒蛋白、肝指數AST、ALT(GOT、GPT),最重要的是每半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

(聯合晚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