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5日 星期日

新聞自選輯 20180415

化武犯眾怒 美英法聯手 105枚飛彈狂轟敘國

昨清晨4時(台灣時間昨上午9時),美、英、法三國的軍機飛越敘利亞上空,隨後轟炸聲響起,尚未破曉的夜空頓時火光四起,緊接著105枚飛彈射向敘利亞3處地點,以懲罰阿塞德政權本月稍早動用化武奪走70條平民性命,這也是西方首次聯合攻敘。美國總統川普昨稱讚:空襲完美執行,「任務完成」。



川普透過電視轉播表示:「阿塞德政權那邪惡、無恥的攻擊,讓那些母親、父親、嬰兒、孩童們,在極端痛苦中掙扎,於窒息中喪生。…這當屬怪獸的暴行。」接著他宣布,美、英、法三國的軍隊對敘利亞發動「精準空襲」。

美發射戰斧飛彈
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鄧福德(Joseph Dunford)指,美軍出動戰機和戰斧巡弋飛彈(Tomahawk)。法國國防部長帕爾麗稱,法軍從部署在地中海的護衛艦發射巡弋飛彈,並派出戰機參與空襲。英國國防大臣威廉森說,英軍出動4架龍捲風戰機,並在空中發射配備450公斤重彈頭的暴風影飛彈(Storm Shadow)。
美方表示,空襲行動鎖定3個目標,第1是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的生化武器科研中心,第2是霍姆斯省的化武儲存設施,第3是同在該省的化武設備儲存設施。

只造成9人受傷
美國國防部昨召開記者會表示,美英法共發射105枚飛彈,完全命中3個目標,摧毀大量敘利亞的化武設備與原料,使敘利亞製造化武的能力「倒退數年」。這次任務並非在介入敘利亞內戰,而是以行動表明美國與盟國不能容忍使用化學武器攻擊。國防部也表示,沒有跡象顯示美國與盟軍發射的武器遭到攔截。敘利亞軍方先前稱防空系統擊落多數飛彈。
由於此次空襲採取「精準空襲」,加上川普數天前已放話要對敘利亞動武,所以重要軍事地點的人員可能都已撤離,未傳出嚴重死傷。消息指出,空襲行動只造成6名士兵及3名平民受傷。
這是川普去年上任以來,再次下令攻擊阿塞德政權。鄧福德強調:「這次動用的飛彈武器,至少是去年的2倍。」川普去年4月曾下令對敘利亞的空軍基地發射59枚戰斧飛彈,以懲罰阿塞德使用化武。不過該次打擊範圍有限,且事後證明阿塞德仍不時使用氯氣等化武。

台灣:支持制裁
敘利亞政府批評聯軍空襲行動「血腥」、「野蠻」。敘利亞外交部強調,美、英、法等國捏造敘利亞當 局使用化武,還選在「禁止化學武器組織」成員準備進入敘利亞境內調查的當天發動攻擊,顯然是想避免謊言被拆穿。
俄羅斯總統普丁說,美國及其盟友對敘利亞進行軍事打擊是侵略行為,俄國強烈譴責。
我外交部昨天表示,我政府一向尊重捍衛人權及追求民主的普世價值,強烈反對並譴責任何政府以化學武器等大規模殺傷武器傷害無辜平民,也支持國際社會採取的必要制裁行動。

敘利亞近日情勢
●4/07
東古塔地區多瑪鎮疑遭化武毒氣攻擊,至少70人死亡,川普強烈譴責,更點名俄羅斯支持阿塞德政權,也要負部分責任
●4/08
川普召集將領開會,與法國總統馬克宏通電話,表明聯手究責
●4/09
以色列向敘發射8枚飛彈,5枚被擊落,3枚擊中政府軍在霍姆斯東部的空軍基地,美軍神盾驅逐艦「庫克號」在地中海就位
●4/11
川普預告將空襲敘利亞,要俄國準備好迎接飛彈,美軍「杜魯門號」航空母艦打擊群由加州前往歐洲,俄警告會擊落任何美國飛彈和發射飛彈的戰機
●4/13
川普與英國首相梅伊討論聯合行動,唐寧街表示希望阻止阿塞德政權再用化武

https://img.appledaily.com.tw/images/twapple/640pix/20180415/LA04/LA04_006.jpg

多方勢力介入敘利亞 內戰7年已40萬人死

從「茉莉花革命」引發的反政府示威,演變成全面內戰,催生出「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IS)極端組織,還引起俄國、伊朗、土耳其與美國派兵干涉,敘利亞內戰至今延燒逾7年,估40萬人死亡。阿塞德政府目前佔上風,但複雜局面使各方都難以宣告獲勝。

領土被IS佔領
2011年敘利亞民眾發動大規模示威,要求高壓統治敘國40年的阿塞德家族下台,遭鎮壓後爆發內戰。伊朗與盟友真主黨2013年開始支援阿塞德。同年8月阿塞德政府在大馬士革近郊發動化武攻擊,1400多人喪生。美方警告可能對敘利亞動武後,俄國介入協調,協議讓敘利亞銷毀所有化武庫存,但化武攻擊的指控並未斷絕。
2014年1月,IS佔領拉卡,開始拓展勢力,美國與西方盟國同年9月開始空襲IS,並軍援對抗IS的庫德族。
俄國則在2015年9月出兵援助阿塞德,2016年底,政府軍奪下反抗軍大本營阿勒坡。去年10月,庫德族部隊在美國協助下攻陷拉卡,IS只剩零星殘餘區塊。憂慮庫德族坐大的土耳其今年1月出兵進入敘利亞西北部,使局勢更複雜。
俄國總統普丁去年2度宣布在敘利亞已「任務完成」,但仍無法撤軍。川普本月稍早表示要從敘國撤軍,現卻因毒氣攻擊事件再度介入。

川普恐讓美深陷敘國內戰

美國總統川普前晚宣布美英法已聯手對敘利亞阿塞德政權採取空襲行動,象徵升高西方與阿塞德盟友俄羅斯的直接對抗態勢。分析指出,川普在空襲前12天才表示要從敘利亞撤軍,現又決定空襲,形同開闢新戰線,不但可能招致俄國與伊朗在敘國戰場、中東其他地區乃至網路上的報復,也讓美國捲入他自己本來想避免的戰爭。
《華盛頓郵報》指出,空襲能否能嚇阻阿塞德政權停用化武尚不得而知,但阿塞德會想測試美國的決心,如此一來,美軍勢必對敘國內戰涉入更深,遠超過白宮預期。
伊朗與俄羅斯也可能採取報復,伊朗支持的民兵可能對中東的美軍及其盟軍發動更多攻勢,俄國也可能利用網路進行不對稱作戰。

與俄國對立升溫
彭博專欄作家柏希德斯基說,川普並非突然對俄、敘強硬,他一開始就是鷹派,包括任命對俄強硬的海莉(Nikki Haley)出任駐聯合國大使,去年8月關閉俄國駐美外交機構,去年12月決定運送軍火至烏克蘭,今年2月美軍攻擊敘國境內的俄國傭兵等。候任國務卿龐皮歐(Mike Pompeo)日前在提名聽證會上強調,對俄羅斯的「懷柔」政策「現在結束」。
但國防部長馬提斯(Jim Mattis)等軍方高層都提醒川普,若執意大規模空襲會加劇美國介入敘利亞內戰的風險,馬提斯擔心軍事衝突升高可能讓美軍和部署在敘國的俄軍發生衝突,因此在記者會上強調空襲目標是敘利亞與其政權而非俄羅斯,似乎比川普更謹慎用詞。馬提斯也說這是一次性的襲擊,純粹只是針對敘國化武設施的單次夜襲。這也和川普稍早時所說阿塞德政權若繼續使用化武,美國會持續回應不同。

(蘋果日報)
--
美英法 轟炸敘利亞

為懲戒敘利亞總統阿塞德濫用化武屠殺平民,美國總統川普在敘國十四日凌晨下令,聯手英、法兩國同步對敘國發動「精準攻擊」,派出戰艦和戰機發射逾百枚飛彈,轟炸三處化武研究、儲放和指揮基地,攻擊力道比去年四月空襲敘國化武設施強一倍。川普十四日推文稱讚「空襲完美執行」、「任務達成」,成果「好到無法更好」。但敘國和俄羅斯則聲稱,防空系統成功攔截「大多數」飛彈。

美:暫無擴大攻勢計畫

美國國防部長馬提斯強調,此次行動為「一次性攻擊」,旨在嚇阻敘方勿重蹈覆轍,暫無擴大攻勢計畫。但美方警告,倘若阿塞德未停止製造、儲藏或使用化武,不排除進一步打擊。

川普在美東十三日晚間九時(敘利亞十四日凌晨四時)發表全國電視演說,指稱阿塞德政權七日動用化武一事「邪惡、卑劣」,使許多父母親、幼童、嬰兒「痛苦地抖動和喘息」,無非是「野獸的罪行」。因此,美英法三國必須展現「正義的力量」。川普也點名挺敘的俄國和伊朗當局,不該與殘暴的政權為伍。

在川普演說之際,聯軍轟炸行動同步展開。此次空襲集中三個化武相關地點,首先是敘國首都大馬士革巴澤區的一個研究中心;其次是中部荷姆斯省以西的一個儲存設施,該處據信儲放沙林毒氣及化武前導設備;第三處則是鄰近第二目標的化武儲存設施及重要指揮基地。馬提斯強調,這些地點均經過揀選,避免平民及俄國駐軍被波及。

三國聯軍一共發射逾百枚飛彈,包括美軍透過戰艦及B-1B戰略轟炸機,發射戰斧巡弋飛彈,及首度使用的聯合空對地距外巡弋飛彈(JASSM);法國出動飆風、幻象兩型戰機及四艘護衛艦;英國則派出四架龍捲風戰機發射「暴風影」巡弋飛彈。英國國防部表示,精準攻擊相當成功;法國外交部也強調,被其鎖定的化武儲放設施「大部分已被摧毀」。五角大廈則表示,聯軍毫髮無傷,行動成功擊中每一個目標,癱瘓敘國製造化武的能力。

俄方:71枚飛彈被擊落

然而大馬士革當局聲稱,聯軍共發射一一○枚飛彈,但「大多數」被成功攔截。莫斯科當局指發射的飛彈數目為一○三枚,但有七十一枚被擊落。報導指出,當晚的空襲約持續一小時,大馬士革至少傳出六次爆炸聲,徹夜烽火連天、硝煙四起。值得注意的是,在俄方示警下,敘方其實數日前就對聯軍目標進行撤離。

敘又踩化武紅線 英法挺美空襲

英國首相梅伊十四日凌晨在與法國總統馬克宏通完電話後,發布聲明說:「這是我身為首相第一次必須決定投入武裝部隊於戰鬥,這不是草率決定。我們不容許化武的使用變成常態,在敘利亞、英國街頭或世界其他任何地方皆然。」她意指俄國前間諜在英國遭毒害事件。當日馬克宏也為他任內首次的重大軍事行動解釋說,法國不容紅線被跨越,「我們不能容忍化武使用的正常化」。

去年五月,勝選後的馬克宏曾提出對敘利亞動武的明確政策,同月,他與俄國總統普廷會面時說,敘國再度使用化武將是招致強烈回應的紅線。七日敘國杜馬鎮的化武攻擊讓馬克宏面臨最嚴格考驗,十四日上午他聲明說,「法國在二○一七年五月設定的紅線已被跨越」,他補充,敘國當局發動化武攻擊的事實是毋庸置疑的。他推文公布在愛麗榭宮主持國防會議的照片,以及飆風戰鬥機起飛的影片。

法國外交部長勒德里安十四日與國防部長帕利共同召開記者會,勒德里安表示,法英美的聯合襲擊是報復杜馬化武攻擊的「合法」行動,該襲擊「符合比例原則,且鎖定目標」。帕利指出,襲擊的目標是一座「主要研究中心」以及敘國「秘密化學計畫」的兩座生產據點,她說:「我們的目標很單純;遏阻該政權再度動用化武。」

她指出,「我們確定俄國事先獲得通知」,法國共出動一艘防空巡防艦、三艘多用途巡防艦,以及幻象兩千戰機、飆風戰機與空中預警機等,沒有跡象顯示法國發射的十二枚飛彈曾遭遇攔截。但法國總統府稍後澄清,馬克宏十三日和俄國總統普廷通電時,並沒有告知即將發動空襲。

英國首相梅伊聲明強調,「沒有行得通的方案可取代以武力來削減並遏阻敘國政權動用化武的方法。這不是介入內戰,無關改變政權」,該襲擊「傳遞出清楚訊號」、「我必須這樣做,因為我判斷該行動符合英國國家利益」。

英國國防部聲明說,四架英國「龍捲風」戰機對敘國荷姆斯西方廿四公里處的一座軍事基地發射四枚暴風影飛彈。英國國防大臣威廉斯指出,英國官兵全部安全返回,稍早跡象顯示,該襲擊「高度成功」。英國對參與美國入侵伊拉克的陰霾未退,近期的民調顯示,四十三%民眾反對襲擊敘利亞,卅四%不確定,僅廿二%支持。

美軍這次出動B-1B匿蹤轟炸機發動攻擊,消息人士稱其搭載了AGM-158 JASSM聯合空對地距外飛彈,射程達三七○公里,使B-1B不必暴露在敵軍飛彈射程內就能發動攻擊。另外,美國海軍透露,在紅海至少有一艘軍艦發射了戰斧巡弋飛彈,其射程最高兩千五百公里。

冷戰再現 俄諷川普如希特勒

美英法三國聯手轟炸敘利亞,激怒敘國總統阿塞德政府和力挺阿塞德的俄羅斯和伊朗,痛斥這種形同挑釁、入侵的行動注定失敗,甚至將美國總統川普比擬為納粹領袖希特勒。不僅如此,由於西方國家大多力挺三國聯軍,而中國則反對使用武力,壁壘分明的國際局面被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形容為「冷戰」對立再現。

敘轟侵略 俄伊朗力挺

敘國政府十四日由外交部發布聲明,強烈譴責聯軍是在執行「粗暴、野蠻的侵略行為」,乃明目張膽地違反國際法;聲明還批評,行動刻意選在「禁止化武組織(OPCW)」調查人員抵敘前展開,根本是蓄意擾亂有關敘方是否動用化武的調查工作,並試圖阻止西方國家捏造的謊言被識破。敘方也指出,行動造成至少三名平民受傷。

敘國總統府十四日晚間發布阿塞德與伊朗總統羅哈尼的談話,阿塞德直言,西方國家的行動只會讓他「更渴望反擊對手」,不論國家和人民都將更堅定決心,將國內每一吋土地的恐怖主義趕盡殺絕。德黑蘭當局也承諾繼續力挺敘國,並指聯軍須承擔行動造成的「區域後果」。此外,敘方也發布阿塞德照常上班的影片,顯示政府運作未受太大影響。

俄國總統普廷亦指控聯軍「挑釁」,除加劇敘國的人道災難,也對國際關係格局有「毀滅性的影響」。他也重申,俄軍專家在檢視杜馬鎮後,並未發現化武攻擊跡象,批評事件為子虛烏有,美英法不該在國際正式調查前,就逕行猛轟亂炸。官員則透露,俄方事後將考慮提供更先進的S-300防空飛彈系統給敘國。此外,聯合國安理會也應俄方要求,開會討論聯軍「違反聯國憲章及規範」的行動。

與此同時,德國總理梅克爾對美英法「承擔責任」的做法表示支持,並指軍事干預「必要且適當」。北約(NATO)、歐盟均指出,阿塞德政權使用化武「違反國際規範和協議」,將與美英法等盟友一同站在「正義的一方」。加拿大、以色列、土耳其也都抨擊敘方「跨越人類容忍的紅線」。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警告,「冷戰帶著復仇回來了」,他呼籲各方克制,勿升高情勢,使敘國人民的苦難惡化。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則表示,中方「反對使用武力」,任何繞過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的片面軍事行動,只會增加敘利亞問題的複雜因素,認為政治解決才是唯一方法。

就在聯軍武力制裁落幕之際,敘國國營媒體指出,敘國政府軍仍於十四日進入日前遭化武攻擊的反抗軍據地杜馬鎮,且聲稱數小時內就可全面掌握情勢。與此同時,國際「禁止化武組織」人員,也按計畫進入該鎮展開實情調查。

攻擊目標避開俄伊 衝突不致擴大

美英法轟炸敘利亞,空襲砲火雖較去年猛烈,攻擊目標卻精挑細選,儘可能遠離俄羅斯、伊朗部隊所在地,極力避免招致報復性反擊。英國衛報與美國紐約時報都認為,美國總統川普言辭強硬,但具體作為相當節制,此番「一次性攻擊」帶來的破壞,不太可能導致衝突擴大,更遑論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戰。華盛頓郵報則指出,空襲行動開啟新戰線,恐讓美軍更深地被捲入敘國衝突當中,而非如政府先前所期望的撤軍抽身。

衛報分析,空襲旨在警告阿塞德政權不要使用化學武器,相關行動全都儘可能地遠離俄國及伊朗軍隊所在地,避免有心人借助俄國和伊朗勢力擴大衝突;聯軍在此次行動中毫髮無傷,敘軍的損失也比去年還要少。

紐時引述華府智庫「華盛頓近東政策研究所」中東專家羅斯(Dennis Ross)說法,俄國和伊朗本次所受傷害有限,根本不足以採取具體行動回應,「俄國、伊朗人儘管言辭犀利,但不太可能直接進行反擊」。美官員向紐時透露,美國已著手防範俄國、伊朗在敘國境外可能採取的網路攻擊等報復行動。

華盛頓郵報則警告,美國此次發動攻擊的風險在於,最終恐會陷入危機升溫循環,更深地被捲入敘國衝突;美國今後可能遭受的報復,則包括中東美軍遭受伊朗支持的民兵攻擊、加強針對駐敘美軍及其盟友製造事端、採取網路攻擊等「不對稱回應」。

美國中央情報局前分析家波拉克認為,由於川普已承諾從敘國撤軍,敘國政府軍和伊朗為了獲取最終勝利,不太可能對美國採取報復性攻擊,以免讓美軍續留敘國,但「俄國是個未知數」,俄國總統普廷更在乎自身利益,而「反擊美國」能展示俄國能夠多大程度地打擊美國。

http://img.ltn.com.tw/2018/new/apr/15/images/bigPic/600_232.jpg

川普太早放話 空襲成效被質疑

美英法聯軍十四日轟炸敘利亞,三國均宣稱行動成功,但軍事專家質疑,在美國總統川普數度揚言襲擊敘國阿塞德政府期間,阿塞德已著手把軍事資產移入俄國駐敘國軍事基地內或附近,川普恐怕給了敘國太多準備時間。根據「敘利亞人權瞭望台」指出,「十四日凌晨遭襲擊的所有中心點,空無一人,他們在三天前就撤離」。

軍事資產三天前就撤離

擔任美國智庫「國家利益中心」國防研究主任的卡齊亞尼斯(Harry Kazianis)指出,「如果俄國與阿塞德是聰明的,在川普一出言威脅」,就會將任何被美國及其盟軍認為是目標的所有軍事資產,包括戰機、直升機、火砲以及彈藥、高價值武器等都遷往俄國的軍事基地附近或內部。美國「戰爭研究所」(ISW)的監測資料顯然佐證卡齊亞尼斯的說法。

ISW報告說,在化武攻擊後,敘國部署在哈馬、荷姆斯與帕米拉的戰機在八日至十二日間已重新安置於各地嚴密防衛的機場內,報告指出:「戰機被安置於塞蓋勒(Sayqal)、杜邁爾(Dumayr)、沙伊拉特(Shayrat)與提亞斯(Tiyas)等空軍基地,以及拉塔基亞(Latakia)省的阿塞德國際機場、阿勒坡市外的奈拉伯(Nayrab)空軍基地與大馬士革國際機場。」

報告指出,俄軍與阿塞德部隊已加強首都大馬士革周邊的空防,並在該市西部的麥札赫(Mezzeh)空軍基地以及其他地點部署短程到中程的地對空飛彈。同時,「親當權的官員據悉也對敘國政府軍發布通知,要求疏散敘國各地軍事基地的人員與資產。」

負責研究與開發先進武器系統的敘利亞科學研究中心據悉也在疏散之列,而伊朗的代理單位也撤離敘利亞。相關報告與「敘利亞人權瞭望台」的監測不謀而合,該組織十一日便指出,在美國威脅將襲擊敘利亞政府後,敘軍已完全撤離大馬士革的重要國防建物、軍事基地以及機場。

卡齊亞尼斯說,現在遏阻阿塞德動用化武的許多目標都已在俄國基地內,川普必須思考是否與俄國開戰,「他的結論或許是不,而必須決定另闢蹊徑」。

反化武 外交部聲明支持國際制裁

敘利亞政權遭指控以化學武器攻擊敘國平民,美國總統川普十三日宣布和英國、法國一同轟炸敘利亞重要設施,藉此制裁敘國。對此,外交部昨日表示,我國政府一向尊重捍衛人權及追求民主普世價值,強烈反對並譴責任何政府以化學武器等大規模殺傷武器傷害無辜平民,也支持國際社會採取必要的制裁行動。

敘利亞反抗軍控制的東古塔區最大城鎮杜馬(Douma)本月七日遭化學武器攻擊,造成數十人死亡,外界將矛頭指向敘利亞政府所為。美國總統川普在美東十三日晚間在白宮宣布,美國協同英國、法國透過飛彈轟炸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藉此打擊敘利亞政府的化學武器相關目標。

外交部表示,我國政府已提供五十座組合屋、五輛全新全配備的行動醫療救護車供救助難民使用,未來也願意持續在國際社會共同推動的穩定化、人道援助工作上,提供必要協助,以利當地人民早日回歸正常生活。

(自由時報)
--
地中海2艘驅逐艦是幌子 美用瞞天過海計空襲敘利亞

彭博資訊報導,美國在敘利亞當地時間14日清晨聯合英國和法國空襲敘國化武設施,用了瞞天過海之計。

當敘利亞兒童因受化武攻擊垂死掙扎的照片登上全球媒體,美國飛彈驅逐艦邱吉爾號(the USS Winston Churchill)開往地中海,與盟友的聯合艦隊會合,其中包括美國另一艘驅逐艦庫克號(the USS Donald Cook)。但這是幌子。

儘管上述兩艘驅逐艦共裝載多達90枚的「戰斧」飛彈,卻沒有發射出任何一枚飛彈。根據知情人士,這兩艘驅逐艦是分散俄羅斯和敘利亞注意力的計畫一環,以便啟動敘國阿塞德政府無從抵禦的空襲。

此一戰略發揮功效。五角大廈官員說,鎖定三座敘利亞化武設施的空襲幾未遭遇抵抗。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幕僚長麥肯錫中將表示,敘利亞的反制措施,包括防禦飛彈在內,大部分是在美國和盟軍的飛彈擊中目標後才發射。

麥肯錫說:「敘利亞的武器對我們所做的事沒有任何影響。」他形容美、英、法的聯合空襲「精確有效、勢不可擋」。

隨著盟軍加入、邱吉爾號抵達地中海地區,空襲幾乎已經展開。

在美國總統川普於美東時間晚上9點發表演說時,105枚分別來自紅海、阿拉伯灣和地中海的美、英、法飛彈向敘利亞呼嘯而去,以壓制阿塞德政權可能部署的飛彈防禦系統。俄羅斯的先進防空系統未啟用。

根據五角大廈,盟軍武器包括:發射自駐卡達烏代德空軍基地兩架B-1B轟炸機的19枚新型「延長射程」的匿蹤聯合空對地遠距攻擊飛彈,以及發射自維吉尼亞級約翰華納號潛艇的6枚戰斧巡弋飛彈。

巡洋艦蒙特利號和驅逐艦拉布恩號分別從紅海發射了30枚和7枚戰斧飛彈。驅逐艦希金斯號從北阿拉伯灣發射23枚戰斧。

動用的武器還包括由龍捲風和颱風戰機發射的法國的SCALP-EG巡弋飛彈和英國暴風之影飛彈。9枚SCALP飛彈射中五角大廈說的、位於Hims-Shinshar的化武儲存設施,另外還有2枚SCALP、9枚戰斧和8枚暴風之影。

美英法空襲敘利亞 川普:完美執行 任務完成

美國總統川普十四日透過推特宣布,美國與英國、法國「完美執行」對敘利亞涉化武地點的聯合空襲,川普感謝法、英提供精良軍力,「沒有比這更好的結果了」,宣告「任務完成」。

上個周末,敘利亞政府軍涉嫌對反抗軍據點度瑪鎮使用化武,造成至少四十人喪生。歷經一星期的籌劃,美、英、法在大馬士革當地時間十四日清晨四點(台灣時間早上九點)針對三處與化武研發儲存指揮有關的設施發動空襲。

美軍對攻擊細節不願多談,僅說規模比去年四月多一倍。俄國聯參本部作戰次長魯斯柯伊中將在莫斯科的記者會表示,包括戰斧巡弋飛彈在內,聯軍至少發射一百零三枚巡弋飛彈,敘國的俄製防空系統至少成功攔截七十一枚。

但是,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的署長麥肯錫中將反駁,表示沒有盟軍飛彈遭到攔截。

英國首相梅伊和法國總統馬克宏都是就任後首度批准海外大型軍事行動。梅伊說,阿塞德政權動用化武讓聯軍別無選擇,但強調有限且對準的空襲「並非介入內戰,也不是要推翻政權。」

馬提斯:屬於一次性任務

美國國防部長馬提斯在記者會表示,這次攻擊是為摧毀敘利亞政權的化武開發與生產能力,屬於一次性任務。

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鄧福德指出,美英法聯合行動所攻擊與摧毀的目標與敘利亞政權化武計畫有關,減少對無辜平民造成危險;鄧福德說出三個攻擊目標,包括一個開發、生產、測試化學與生物戰技術的研究中心,其他兩個目標與化武儲存設備相關。

普亭:對主權國家的侵略

俄羅斯總統普亭十四日表示,聯軍空襲是「對主權國家的侵略行為,對於整體國際關係造成毀滅性影響」,將要求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他也強調,度瑪鎮的化武攻擊「是假消息」。

敘國空防嚴密 開啟戰爭新時代

英國聯合部隊司令部前司令巴倫斯將軍十四日在英國泰晤士報撰文指出,美英法聯軍空襲敘利亞,開啟了戰爭的新時代,敘利亞空防嚴密,西方國家的無人機不再能如入無人之境,依靠衛星的通訊方式和全球定位系統(GPS)也不再時時暢通,伊拉克、阿富汗戰爭的打法不再適用。

巴倫斯說,就空襲目標而言,敘利亞的化學武器倉庫、化武製造設施和投放化武的航空器會是首要目標,不過若要收到威懾之效,並防止化武攻擊重演,聯軍也可能空襲動用化武的領袖、指揮所與化武周邊的後勤、機場與防禦設施。準確辨認目標在技術上相當困難,意味著聯軍還須持續空襲一段時日,才能看得到顯著的成效。

巴倫斯寫道,聯軍還須考慮的是,這次動武如何能促成敘利亞內戰盡快結束,並為西方與俄國關係重新定調。就後者而言,動武總會引起報復,俄國也不會將報復限於敘利亞境內,如果美、英、法發生網路和社群網站遭受重大攻擊的案件,也不必驚訝,這類風險就是現代衝突的特徵。

川普早想動手 2個原因讓他延後用武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早就想跟盟邦聯手動武懲罰敘利亞,但直到化武事件發生後第六天才行動,原因是內有國防部長馬提斯不贊成用武,對外則必須拿出足夠證據說服盟邦,化武攻擊確實是敘利亞政府所為。

馬提斯希望採取較為克制的行動,不願跟駐敘利亞俄軍進一步衝突。這回馬提斯似乎是國安會議裡唯一唱反調的人,美國官員透露,新任國安顧問波頓、代理國務卿蘇利文及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海理都支持對敘利亞動武。

川普在九日的內閣會議上催促與會者,當天就是否對敘利亞動武作出決定。去年敘利亞發生化武攻擊事件後第三天,美國就動武,不過今年,川普花了一些時間說服盟邦。川普的政治盟友、美國聯邦眾議院前議長金瑞契說:「盟邦想確定是阿塞德做的。」

去年敘利亞發生化武攻擊後,受害者被送到土耳其,醫師診斷後證實受害者體內有沙林毒氣。這一回,遭到毒氣攻擊的敘利亞度瑪鎮被敘利亞政府軍包圍,受害者無法外送,獨立檢驗者也很難進入。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諾爾特說,根據對美國情報的評估,美國認為是阿塞德政府用桶爆彈裝載化武攻擊度瑪,「我們可以說,敘利亞政府是這次攻擊的主謀」,美國政府對評估結果「非常有信心」。

法國總統馬克宏也跟川普一樣急於動手,他最近數月已警告,如果阿塞德使用化武,法國就攻打敘利亞。英國首相梅伊則比較審慎。

轟炸沒傷到俄軍 美精準算計

美國海軍司令部14日發布導彈巡洋艦蒙特里號(USS Monterey)朝敘利亞化...

美國聯合英法兩國十四日空襲敘利亞,美國總統川普稱之為「精準攻擊」。其實決策過程也是精準計算,既守住美國自訂「反對動用化武」的紅線,也不跨越俄羅斯「不推翻阿塞德政權、不攻擊俄國目標」的紅線。

此次空襲規模大約是去年四月的兩倍,目標從一處增到三處:大馬士革附近一所科研中心,霍姆斯西部一處化武倉庫及附近一處化武設施與指揮所。去年是美軍單兵攻擊,這次找英法聯手。

美軍此次空襲前未事先知會俄方,不過因為鎖定的轟炸目標幾乎沒有俄軍,對俄國不會造成損害。此外,美軍雖未事先告知轟炸目標,但知會俄方聯軍將使用的空域,美國國防部稱之為「去衝突」。就行動成果看來,空襲也確實沒傷到俄軍,算是成功,五角大廈表示未偵測到俄國發射任何地對空飛彈。

然而,空襲只能收一時之效,遏阻阿塞德短期內不再發動化武攻擊。去年四月空襲,一樣是報復阿塞德使用化武,敘國政府只收斂了幾個月便故態復萌,使用氯氣攻擊民眾。

美國駐敘利亞前大使福特說:「空襲會讓阿塞德對美方保持警覺,他會停用化武一陣子。」但一次性的空襲既無法改變地面戰的軍力態勢,更無法影響敘國內戰局面。

曾處理敘利亞事務的國務院前官員霍夫指出,若要有效遏止阿塞德政府使用化武,美國必須發出強烈的外交信號,若敘國不罷手,美國不排除再次動武。霍夫說:「若要讓這次的空襲發揮效果,外交方面必須有大動作跟進。否則只是雷聲大雨點小,阿塞德將依舊故我,頂多不會動用最強的化武罷了。」

川普早就想打敘利亞 這三個人把他拖住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早就想跟盟邦聯手動武懲罰敘利亞,但直到化武事件發生後第六天才行動,原因是內有國防部長馬提斯不贊成用武,對外則必須拿出足夠證據說服英、法兩國領袖,化武攻擊確實是敘利亞政府所為。

馬提斯希望採取較為克制的行動,不願跟駐敘利亞俄軍進一步衝突。這回馬提斯似乎是國安會議裡唯一唱反調的人,美國官員透露,新任國安顧問波頓、代理國務卿蘇利文及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海理都支持對敘利亞動武。

川普在9日的內閣會議上催促與會者,當天就是否對敘利亞動武作出決定。去年敘利亞發生化武攻擊事件後第三天,美國就動武,不過今年,川普花了一些時間說服盟邦。川普的政治盟友、美國聯邦眾議院前議長金瑞契說:「盟邦想確定是阿塞德做的。」

去年敘利亞發生化武攻擊後,受害者被送到土耳其,醫師診斷後證實受害者體內有沙林毒氣。這一回,遭到毒氣攻擊的敘利亞度瑪鎮被敘利亞政府軍包圍,受害者無法外送,獨立檢驗者也很難進入。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諾爾特說,根據對美國情報的評估,美國認為是阿塞德政府用桶爆彈裝載化武攻擊度瑪,「我們可以說,敘利亞政府是這次攻擊的主謀」,美國政府對評估結果「非常有信心」。

法國總統馬克宏也跟川普一樣急於動手,他最近數月已警告,如果阿塞德使用化武,法國就攻打敘利亞。英國首相梅伊則比較審慎。

英參與空襲未經議會同意 英相梅伊被罵跟著川普走

衛報報導,英國首相梅伊沒有獲得議會授權,就下令英軍與美國、法國聯合空襲敘利亞化武設施,現在面臨議員痛批。

英國皇家空軍龍捲風GR4戰鬥機發射暴風之影飛彈,攻擊敘國大城霍姆斯以西15英里、據信是阿塞德政權儲存致命化武的軍事設施數小時後,梅伊發表聲明表示,此舉出於人道理由。

儘管其他歐洲領袖和大部國際社會表達支持,俄羅斯總普亭「以最嚴肅態度」加以譴責。

梅伊堅稱空襲「正當且合法」,回應八天前敘國城市度馬發生化武攻擊,造成孩童在內共75人死亡。梅伊說,她的決定是基於情報顯示,阿塞德政權為罪魁禍首。

但梅伊遭反對黨砲轟,工黨領袖柯賓說她「跟在川普後面走」,並堅持應先尋求議會核准。他說:「炸彈不能救人命或帶來和平。這個合法性存疑的行動有進一步升高衝突的風險。」

即使相信此一行動有其必要性的工黨議員也質疑,梅伊為何不能等到周一,取得議會的支持。

蘇格蘭首席大臣史特金譴責此次空襲,指責梅伊屈從川普心願;自民黨領導人凱布爾警告:「借勢一位沒有定性的美國總統,不能取代下院的授權。」 綠黨的共同領導人盧卡斯和巴特利指控梅伊「踐踏議會民主」,並要求在周一進行投票。

顯然為阿塞德政權再用化武將招致更多空襲行動留下伏筆的梅伊,再三避答是否會尋求議會某種形式、回溯既往的表決,只說周一會向議會發表演說,並接受議員質詢。

(聯合報)
--
瞞天過海欺敵奏效?美軍亮出轟敘戰果

彭博資訊報導,美國在敘利亞當地時間14日清晨聯合英國和法國空襲敘國化武設施,用了瞞天過海之計。

當敘利亞兒童因受化武攻擊垂死掙扎的照片登上全球媒體,美國飛彈驅逐艦邱吉爾號(the USS Winston Churchill)開往地中海,與盟友的聯合艦隊會合,其中包括美國另一艘驅逐艦庫克號(the USS Donald Cook)。但這是幌子。

2驅逐艦1彈未發 騙過俄國敘利亞

儘管上述兩艘驅逐艦共裝載多達90枚的「戰斧」飛彈,卻沒有發射出任何一枚飛彈。知情人士透露,這兩艘驅逐艦是分散俄羅斯和敘利亞注意力的計畫一環,以便啟動敘國阿塞德政府無從抵禦的空襲。

此一戰略發揮功效。五角大廈官員說,鎖定三座敘利亞化武設施的空襲幾未遭遇抵抗。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幕僚長麥肯錫中將表示,敘利亞的反制措施,包括防禦飛彈在內,大部分是在美國和盟軍的飛彈擊中目標後才發射。

麥肯錫說:「敘利亞的武器對我們所做的事沒有任何影響。」他形容美、英、法的聯合空襲「精確有效、勢不可擋」。

五角大廈稱:壓制敘利亞飛彈防禦系統

隨著盟軍加入、邱吉爾號抵達地中海地區,空襲幾乎已經展開。

在美國總統川普於美東時間晚上9時發表演說時,105枚分別來自紅海、阿拉伯灣和地中海的美、英、法飛彈向敘利亞呼嘯而去,以壓制阿塞德政權可能部署的飛彈防禦系統。俄羅斯的先進防空系統未啟用。

根據五角大廈,盟軍武器包括:發射自駐卡達烏代德空軍基地兩架B-1B轟炸機的19枚新型「延長射程」的匿蹤聯合空對地遠距攻擊飛彈,以及發射自維吉尼亞級約翰華納號潛艇的六枚戰斧巡弋飛彈。

巡洋艦蒙特利號和驅逐艦拉布恩號分別從紅海發射了30枚和七枚戰斧飛彈。驅逐艦希金斯號從北阿拉伯灣發射23枚戰斧。動用的武器還包括由龍捲風和颱風戰機發射的巡弋飛彈。

美公布影像 聯軍「精準」空襲敘國3目標

美國防部公布聯軍空襲成果

敘利亞和俄羅斯宣稱,美國、英國和法國的聯合空襲,有很多飛彈被攔截擊落,造成的損失很小;但美國回嗆此次空襲「精準」,堅稱沒有任何飛彈被攔截,敘國防空系統「大體無效」 。

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高階領將麥肯錫說,敘利亞防空系統發射40枚飛彈,但一無所獲。他說,大部分防空飛彈在最後一枚來襲飛彈擊中目標後才發射。俄羅斯防空系統沒有涉入的跡象。俄國官員表示,飛彈未進入他們在敘國西部的空軍和海軍基地防空區。

敘利亞准將馬伊胡布上電視唸聲明稿時說:「我國防空系統有效擊落大部分飛彈。」他承認在大馬士革市郊的科學研究中心被擊中,以及被攔截下來的一枚飛彈在敘國西部大城霍姆斯造成3人受傷,該地是英國皇家空軍鎖定的空襲目標。

五角大廈宣稱,來自美、英、法三國艦艇和戰機的105枚飛彈齊射,幾乎同時擊中3個目標,對阿塞德化武項目施以「重擊」。

美國國防部發放這3個地點的照片:首都大馬士革巴澤區的一座科學研究中心,美方指其用來研發氯氣和沙林毒氣,以及荷姆斯省以西兩處地點,五角大廈說它們是化武的儲存設施和碉堡。

照片顯示巴澤區的3座大型建築已因空襲被夷為平地。這裡是「敘利亞科研中心」分支,一直被懷疑為研發化武的關鍵設施,是此次空襲的主要目標,共遭76枚飛彈來襲,其中57枚是海上發射的戰斧巡弋飛彈,其餘是自地中海、波斯灣和紅海的美國軍機和軍艦發射的遠距飛彈。

麥肯錫表示,「不知道」聯合空襲導致任何平民傷亡,但敘國防空飛彈落下時可能造成人命損失。他說:「敘利亞人對空發射40枚飛彈,將落在某處。」

敘國和俄羅斯宣稱擊落的飛彈數目,自13至79枚不等。

儘管空襲前,外界揣測俄羅斯可能對英國皇家空軍在塞浦路斯的基地等目標進行報復,但由於莫斯科宣稱這次空襲的影響極小,似乎不太可能在軍事上作出反應。

俄提譴責英美法案 安理會否決

聯合國安理會14日以八票反對,否決了俄羅斯就美國、英國與法國空襲敘利亞的「侵略行徑」提出的譴責議案;這項提案表決再度凸顯聯合國最有權力的組織無法妥善處理敘利亞七年衝突。

美英法當局掌握敘利亞政府軍7日以化學武器攻擊度瑪鎮的證據後,14日聯手空襲報復。俄國就此起草旨在譴責「美國及其盟邦違反國際法及聯合國憲章,對敘利亞發動侵略行動」的決議案;此案14日表決,僅俄羅斯、中國和玻利維亞三國投贊成票,八國投反對票,另有四國棄權。此案通過須獲九票支持,而安理會的五個常任理事國並未動用否決權。

俄羅斯所提決議案的目的是要譴責對敘利亞的「侵略行徑」,並要求美英法三國克制,勿再發動任何進一步攻擊。

在安理會進行表決前,美國警告指稱,美國已「裝彈上膛」,倘若敘利亞總統阿塞德的部隊發動新化武攻擊的話,美國隨時可對敘利亞發動更多軍事攻擊。

英國堅稱,這次空襲「正當且合法」,目的是在減輕敘利亞境內7年內戰一再動用化武的人道苦難。

俄羅斯大使涅班濟亞指責西方國家的「流氓行徑」,要求「立即停止攻擊敘利亞行動,並避免未來採取類似行動。」並於安理會表決後表示:「你們不僅讓本身凌駕於國際法之上,你們還試圖改寫國際法。」

川普才說撤軍就動武 恐被報復

美國總統川普不到一周前才宣示要撤出在敘利亞的美軍,但在敘利亞當地時間14日凌晨連同英法兩國轟炸敘國化武設施。華盛頓郵報分析,川普或許不希望美國陷入敘利亞泥淖,但如今高調出手,反而可能使美軍遭到報復,陷入衝突升級的惡性循環。

分析指出,川普政府的考量是,美國甘冒敘利亞及其盟友報復的風險也要動武,向阿塞德政權明白宣示,美國不容許以化學武器攻擊平民的決心。

但華府智庫「戰爭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前陸軍中將杜比克說:「就俄羅斯、伊朗與敘利亞領導人阿塞德之間的關聯來說,我們認為是有限度的精準攻擊,可能被對方誤會,反而被視為對美國報復攻擊的理由,那我們要怎麼辦?」

分析提到,美國可能面臨三種報復情境:第一是伊朗支持的民兵在中東攻擊美軍;第二是美軍與盟國部隊在敘利亞境內遭遇的狀況更多;第三是在中東以外對美國發動「不對稱式攻擊」,例如網路攻擊。

曾任美國駐敘利亞大使的華府智庫「中東研究所」研究員福特認為,若阿塞德未來再度攻擊平民時,美國願意再轟炸一次,才能有效嚇阻敘利亞不敢再動用化學武器。

福特表示,「真想要使嚇阻有效,這次轟炸不應該是最後一次」,而且阿塞德「未來還會測試美國,我們還得再炸一次」。

曾任中情局分析師的華府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學者波拉克則指出,敘利亞政府與伊朗其實逐漸占上風,因此不見得不會報復美國,而且俄羅斯出手的動機更強,因為俄羅斯總統普亭在敘利亞的利益,比阿塞德更大。

川普爽呼任務完成...勿忘小布希

美國總統川普14日推文,為美國與英國、法國聯合空襲敘利亞成功一事祝賀,不僅稱攻擊「臻至完美」,最後還高呼「任務完成」(Mission Accomplished)。15年前美國前總統小布希宣告伊拉克戰爭已結束,後方的標語也寫著「任務完成」,卻言之過早,淪為笑柄。

華盛頓郵報報導,如果有一本「自由世界領袖」的新手指南,其中一個章節應涵蓋總統禁說的名言。

美國發生水門案竊聽醜聞時,美國前總統尼克森否認指控並說「我不是騙子」,這句話應該相當經典。另一句經典名言是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否認出軌時說:「我不曾與那位女士發生性關係。」美國總統新手談經濟政策時,也該避免說老布希競選時的未能兌現的名句「聽好了,不加稅」。

接著就是小布希宣布伊拉克作戰行動結束時,他後方掛著大大的標語寫著「任務完成」。時至今日此話的隱藏意義變成,儘管政治人物宣稱任務已完成,但卻未真的結束。15年來外界拿「任務完成」來嘲諷小布希的政治傲慢,因為美軍8年後才正式撤軍。

雖然小布希從未在演講中說出「任務完成」,也承認美國在伊拉克仍有艱困挑戰,但這段演說一年多後,美軍在伊國的死亡人數達1000人。根據美國國防部,美軍在伊拉克的「自由伊拉克行動」造成超過4400名美國人喪命,3.2萬名美國人受傷。如今維基百科不僅有「任務完成」一詞的解釋,其也收錄在介紹英語俚語的「城市詞典」中。

因此川普此話一出,立刻讓人眉毛一挑,有人稱川普根本什麼都沒完成,也有人認為川普明白此話意思,直說這是「討戰」的高明手段。

美國此次空襲旨在警告敘利亞總統阿塞德對平民使用化武一事,但不清楚川普是否引用小布希2003年的宣傳標語,或者只是恰好選用此話。不過小布希任內的白宮發言人佛萊謝(Ari Fleischer)事後在推特表示,他不建議使用「任務完成」一詞。

(聯合晚報)
--
美英法發動空襲 敘和平進程原地踏步

西方空襲敘利亞恐難以阻撓敘國總統巴夏爾.阿塞德(Bashar al-Assad)和俄羅斯行動,且肯定無法與推動和平進程的戰略劃上等號。

美國、法國和英國戰機鎖定3個據信與阿塞德化武軍械庫相關地點,發動精準打擊(precision strikes)後,美國總統川普表示肯定。

他說:「沒有比這更好的結果。任務完成!」

美國官員在空襲後隨即召開記者會,即明確表達出這是恫嚇阿塞德使用化武的有限度行動。

因此,無論任務成功與否,都與美國更廣泛的戰略沒有關係。

全球公共政策研究中心(Global Public PolicyInstitute)分析家施奈德(Tobias Schneider)認為,阿塞德可能一度為這些國家恐摧毀他的戰果感到憂心。

他推文說:「但美國拒絕將此一局面轉化成更廣泛的外交軍事舉措。」

換句話說,如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海利(NikkiHaley)在空襲後對聯合國安理會所言,「我們的敘利亞戰略沒有改變」。

華府在敘利亞部署部隊和小型外交團隊與當地民兵攜手合作的主要目標是一舉擊敗激進團體伊斯蘭國(IS)。

此外,保持軍事存在還有兩個目標,一是向阿塞德施壓,參與在日內瓦以聯合國為首的和平進程,以及與阿塞德盟友伊朗「惡意」的野心制衡。

以上3個目標都被視為終結敘利亞內戰,以及確保美國在平息恐怖主義和保護以色列等地區盟友方面更廣泛利益的關鍵。

路透社報導,美國聯邦參議員馬侃(John McCain)在聲明中說:「要取得長期成功,我們需擬出對敘利亞和整個地區的通盤戰略。」

馬侃說:「與更廣泛戰略無關的空襲或許有其必要,但只靠它們無法實現美國在中東的目標。」馬侃一年前曾呼籲各界採取更積極行動,以癱瘓阿塞德的軍隊。

俄起草譴責空襲敘決議案 UN安理會未通過

聯合國(UN)安全理事會今天未能通過俄羅斯起草的一項決議案,此決議案的目的是譴責「美國及其盟邦違反國際法及聯合國憲章,對敘利亞阿拉伯共和國發動侵略行動」。

路透社報導,安理會進行表決時,僅俄羅斯、中國和玻利維亞投贊成票。有8國投下反對票,另有4國棄權。為通過決議案,必須獲9票支持,且安理會的5個常任理事國(俄羅斯、中國、法國、英國和美國)未動用否決權。

法新社報導,俄羅斯今天在聯合國安理會提出決議案,譴責美國、英國和法國聯手發動軍事空襲報復敘利亞境內疑似化武攻擊事件,但決議案未能贏得聯合國支持。

俄羅斯草擬的決議案,在聯合國安理會僅獲3票支持,遠低於通過所需的9票支持。有8國投下反對票,另4國棄權。

俄羅斯所提決議案目的是要譴責對敘利亞的「侵略行徑」,並要求美英法3國克制,勿再發動任何進一步攻擊。

在安理會進行表決前,美國警告指稱,它已「裝彈上膛」隨時可對敘利亞發動更多軍事攻擊,倘若敘利亞總統阿塞德的部隊發動新化武攻擊的話。

英國堅稱,這次空襲「正當且合法」,目的是在減輕敘利亞境內7年內戰一再動用化武的人道苦難。

阿塞德政權於一週前疑似對反抗軍掌控的度瑪鎮(Douma)發動化武攻擊,造成至少40人喪生,美英法聯手展開報復空襲。

俄羅斯大使涅班濟亞(Vassily Nebenzia)指責西方國家的「流氓行徑」,要求「立即停止攻擊敘利亞行動,並避免未來採取類似行動。」

涅班濟亞於安理會表決後表示:「你們不僅讓本身凌駕於國際法之上,你們還試圖改寫國際法。」

安理會15個成員國中,中國和玻利維亞支持俄羅斯所提決議案,但美、英、法以及瑞典、荷蘭、波蘭、科威特和象牙海岸反對,秘魯、哈薩克、衣索比亞和赤道幾內亞棄權。

敘利亞軍方宣布 全面掌控東古塔區

國營媒體報導,敘利亞軍方今天宣布,在最後一批叛軍戰士撤離杜瑪(Douma)轉往敘利亞北部後,東古塔(Eastern Ghouta)地區已無任何好戰分子。

敘利亞軍方發表聲明說:「所有恐怖分子都已離開杜瑪,那是他們在東古塔區的最後據點。」

掌控杜瑪的敘利亞反抗軍「伊斯蘭軍」(Jaishal-Islam)8日與敘利亞政府及其俄羅斯軍事盟友達成協議,同意撤離杜瑪。當時杜瑪剛於7日遭遇據稱是化武攻擊,造成數十名平民喪生。

那起疑似化武攻擊促使美國、英國和法國今天聯手展開空襲行動,攻擊首都大馬士革和荷姆斯市(Homs)附近多個設施。

多輛巴士搭載反抗軍戰士和眷屬以及不願繼續留在杜瑪的平民,於過去幾天以來分批撤離,轉往鄰近土耳其邊界的反對陣營控制的敘利亞北部地區。

在俄羅斯火力支援下,敘利亞政府軍於今年2月對反抗軍盤據的東古塔區展開猛攻。根據設在英國的敘利亞人權瞭望台組織(Syrian Observatory for Humanrights),政府軍發動的這項軍事作戰,造成超過1600名平民喪命。

阿塞德應否持續執政 英相未正面回答

英國首相梅伊(Theresa May)今天拒絕回答敘利亞總統巴夏爾.阿塞德(Bashar al-Assad)是否應該繼續執政,但她說將持續與盟友會商,找出敘利亞內戰的政治解決方案。

路透社報導,當被問到阿塞德若能避免進一步使用化學武器,是否可持續執政時,梅伊說:「正如我所說以及你所了解,這主要與使用化武有關。」

梅伊曾多次表示,對敘利亞發射飛彈與「政權更迭」無關。

梅伊說,度瑪鎮(Douma)平民遭化武攻擊,下令對敘利亞發射巡弋飛彈正確且合法。

她說,發射飛彈目的是為了阻止敘利亞當局進一步使用化武,並更廣泛傳達無法接受使用這類武器的訊息。

梅伊表示:「與我們最親密的盟友採取軍事行動,重挫敘利亞政權的化武實力,進一步緩減人道苦難,既正確又合法。」

她也說,她將在16日向國會說明。

梅伊表示,相關情報和公開資訊來源指出,度瑪鎮7日遭攻擊事件是敘利亞政府一手策劃。

她說:「可靠情報指出,敘利亞軍官7日策劃這起疑似對度瑪鎮使用氯氣的事件,沒有其他組織可以發動這場攻擊。」

「反對派不開直升機,也不用桶裝炸彈。」

法國警告:敘利亞若再越紅線 會有新空襲

法國政府今天指出,美國、英國、法國聯軍空襲敘利亞的目標已經達成,現階段沒有再發動空襲的計畫,但敘利亞政府應該瞭解如果再度跨越紅線,聯軍將計劃新一波空襲行動。

不過,法國外交部長勒德里安(Jean-Yves LeDrian)接受BFM電視台訪問時說,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下月訪問俄羅斯的計畫沒有改變。

路透社報導,法國總統府消息人士表示,法軍今天出動一艘防空巡防艦、3艘多功能巡防艦、幻象式(Mirage)2000型戰鬥機、飆風戰鬥機、空中預警飛機及後勤補給支援。

法國國防部官員說,法軍在敘利亞的空襲共發射了12枚飛彈,且沒有跡象顯示飛彈遭到攔截。

法國國防部長帕利(Florence Parly)指出:「我們不是在尋求對抗,且拒絕情勢升溫的任何結果,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和盟國要事先向俄羅斯人預警。」

但總統府消息人士澄清說,馬克宏昨天和俄國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通電話時,並沒有告知蒲亭盟軍將展開夜間空襲。

儘管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馬克宏本人和其他西方國家領袖都曾透過媒體向公眾發出警告。

馬克宏則透過聲明表示:「數十位男性、女性及孩童4月7日在度瑪鎮(Douma)遭化學武器屠殺,這完全違反國際法規…法國在2017年5月設立的紅線被跨越了。」

法新社報導,勒德里安在記者會上表示:「必須採取政治解決方案,找出一項能結束敘利亞危機的計畫。現在我們已經準備好和所有想參與的國家展開合作。」

西方聯軍警告敘利亞 若再用化武絕不手軟

西方聯軍今天警告敘利亞,若再使用化武,他們將發動進一步打擊。敘國強大的靠山俄羅斯雖譴責西方飛彈打擊,但沒有看到可能展開報復的跡象。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報導,美、英、法部隊對敘國發動協同攻擊後,各方言辭交鋒凸顯情勢處在緊張的停滯狀態。

美國和盟邦正式告知敘國總統巴夏爾.阿塞德(Bashar al-Assad)政權,西方決心終結任何對平民的化武攻擊。俄國則表示,並未動用在敘國的防空系統,但強調俄軍插足敘國、扮演阿塞德主要保護者這個角色的重要性。

在德黑蘭,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Ali Khamenei)稱這項攻擊行動是「罪行」,但沒有明指伊朗計劃做出什麼回應。伊朗及其在區域內主要武裝代理人黎巴嫩真主黨(Hezbollah)都是敘國主要盟友。

這項聯合打擊行動標誌川普在一年多來第2次對阿塞德動武,美國官員相信,阿塞德持續在測試西方國家接受可怕化武攻擊的意願。

川普昨天深夜在白宮說,上週末的化武攻擊代表阿塞德使用化武的「顯著升級」,並保證會加強國際回應。

川普說,疑似化武攻擊不是「人」會做的事,而是「怪物的罪行」。他強調,授權盟軍攻擊沒有上限,不過五角大廈高層稍後表示,只有當阿塞德採取進一步行動時,才會再加以打擊。

美國國防官員指出,涵蓋戰機和軍艦火力的這項打擊行動包括發射大約100戰斧巡弋飛彈(TomahawkCruise Missile),美方並派出B-1戰術轟炸機。

美國防長馬提斯(Jim Mattis)拒絕評論這項行動是否可以阻止阿塞德再度使用化武。

他說:「這種事沒什麼能夠確定的。不過,我們今年用了比去年的兩倍還多一點的武器,並且限制只用在化武形態的目標上。」

馬提斯強調,據他所知,攻擊沒有造成美國或盟軍的損失。

俄國駐美大使安托諾夫(Anatoly Antonov)在空襲之後警告「這類行動不會沒有後果,一切責任由華府、倫敦與巴黎承擔」。俄國外交部發言人沙卡洛娃(Maria Zakharova)批評,空襲是「那些自稱在世界上具有道德領導力的人」,對敘國人民最新的打擊。

截至目前,沒有跡象顯示外界最擔心的情況會成真,那就是美國主導的攻擊會導致美俄爆發直接衝突。

而西方這次攻擊對阿塞德政權造成衝擊的程度,也仍在未定之天。

(中央社)
--
嚴懲化武攻擊 美英法轟炸敘利亞

針對敘利亞政權一周前涉嫌以化武毒氣攻擊東古塔區杜馬城平民,美總統川普美東時間13日晚9時(台灣14日上午9時)發表全國談話,痛斥化武攻擊平民為「禽獸罪行」,宣布美英法發動聯合空襲,對敘境化武設施實施精準打擊。敘利亞時間14日清晨4點,首都大馬士革東部近郊隨即傳出巨大爆炸聲,烽煙四起,空襲持續1小時。

川普14日隨後推文稱,對敘軍事打擊「完美執行」,「任務完成」。五角大廈表示,聯軍對敘境共發射105枚飛彈,「成功擊中每個目標」。

戰斧飛彈 精準打擊3目標

此為敘利亞內戰爆發7年來,西方列強針對敘國總統巴夏.阿塞德政權展開的最大規模軍事攻擊。川普稱,敘利亞用化武攻擊平民是「大屠殺」、「禽獸罪行」,這次聯軍行動是要懲罰阿塞德,並指其命運握在人民手中。

川普多次以一戰的化武戰為例,表明將施壓,直至敘利亞停用化武。他又斥責俄羅斯和伊朗支持阿塞德政權,指俄方無法令敘利亞放棄化武,兩國須反思是否再與阿塞德為伍,繼續走「暗路」。

川普稱對敘軍事攻擊「無限期」(open-ended),不過美國防部長馬提斯說,第一輪攻勢已結束,暫無額外計畫,也準備好任何報復性攻擊。他說,這波攻擊力度比去年4月對敘轟炸強一倍,已發出清晰訊息。聯軍警告阿塞德別再用化武,逾紅線還會面臨強力攻擊。美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鄧福德表示,攻擊行動有3目標,包括大馬士革附近化武科研中心、敘第三大城霍姆斯一座可疑化武儲存設施,及另一座儲存設施及指揮部。他稱美國事先未知會俄方,但選擇攻擊目標時已避開俄軍,減少俄國人員傷亡。

美出動2艘軍艦,發射59枚「戰斧」巡弋飛彈,另調派1架B-1戰略轟炸機發射長程飛彈攻擊目標。英軍則動用1艘核潛艦發射巡弋飛彈,並派出4架「龍捲風」戰機發射「暴風影」飛彈,轟炸霍姆斯省軍事設施。法軍部署地中海的4艘巡防艦亦向敘發射巡弋飛彈,也調派「飆風」戰機參與行動。

川普推文 任務完美執行

英首相梅伊聲明稱,「除了動武,別無其他選項」,但又強調不介入敘利亞內戰,或要促成「政權更迭」;法總統馬克洪說,不能容忍敘利亞化武常態化。

但敘利亞稱,美英法行動注定失敗,並發出總統阿塞德在聯軍轟炸後到總統府上班影片。阿塞德還推文說:「善人不會被羞辱。」俄國駐美大使安托諾夫警告,轟炸敘利亞需承擔後果。

《紐約時報》指出,聯軍行動是有節制的對稱攻擊,旨在避免俄伊等阿塞德靠山發動報復。但攻擊計畫醞釀近一周,也給阿塞德政權時間戰略轉移,降低軍力折損。聯軍攻擊成效待觀察。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8-04-15/clipping/656/b01a00_t_01_05.jpg

普丁強烈譴責 要求UN介入

俄羅斯總統普丁14日強烈譴責美、英、法聯軍對敘利亞發動空襲,稱其未經聯合國安理會批准就對敘採軍事行動,違反國際法。他痛批,美國動武造成人道危機加劇,恐釀另一波難民潮,但「歷史會撥亂反正。」

未經批准違反國際法

而針對美、英、法聯軍對敘利亞發攻擊,引發俄羅斯強烈抗議,據法新社最新報導,應俄羅斯要求,聯合國安理會將於台北時間4月14日晚上11點就敘利亞局勢緊急召開會議。

據俄媒《今日俄羅斯》報導,普丁在聲明中稱華府「對一個在前線對抗恐怖主義的主權國家發動侵略」,而在此時俄軍正在敘國協助合法政府打擊恐怖主義。普丁強調,聯軍的空襲未經聯合國安理會批准,「違反聯合國憲章,以及國際法原則。」

美舉動加劇人道災難

他指出,「美國的舉動加劇敘利亞的人道災難,為平民帶來傷害,事實上等於放縱恐怖分子。」「敘國危機升高為整個國際關係體系帶來毀滅性衝擊,美國動武,只會在敘利亞與區域助長另一波難民潮。」但普丁預言,「歷史會撥亂反正,如同當年歷史已告訴我們,華府需為南斯拉夫大屠殺負責。」

由克里姆林宮發布的聲明稱,「禁止化學武器組織(OPCW)已經派遣專家團隊前往(疑似遭化武攻擊)杜馬城,以查明攻擊是否確實發生,但部分西方國家卻藐視這一點,未等到調查結果出爐就採取軍事行動。」聲明最後強調,「俄羅斯呼籲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以討論美國及其盟友的侵略行為。」

批美才是最大化武庫

俄羅斯駐美大使安東諾夫則透過社群網站發布聲明,宣稱俄羅斯受到威脅,美英法3國應負全責,需為其行動承擔後果。聲明指出,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化武庫」,無權指責其他國家。

俄羅斯國家杜馬(國會下議院)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什維特金則宣稱,美英法打擊行動是一種沒有遠見的侵略行為,會導致不可估量的後果,這種行為不利於發展同俄羅斯的建設性關係。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8-04-15/clipping/656/b02a00_t_01_04.jpg

居民殷盼 不再伴著炮火醒來

美國、英國與法國採取協同軍事行動,懲罰敘利亞政府軍以化武攻擊平民的暴行。敘國首都大馬士革當地14日凌晨4時許,舊城區居民在睡夢中遭巨大爆炸聲響驚醒,不禁埋怨「又爆炸了,已記不清多少次在這樣的響聲中醒來…」。空襲過後,若干大馬士革民眾湧上街頭,抗議美與盟邦的「侵略行動」,並表達對巴夏.阿塞德總統及其政權的支持。

爆炸聲響 民怨「又來了」

據身在敘國首都大馬士革的各國媒體記者描述,14日黎明破曉前數小時,大馬士革居民遭一系列威力強大的爆炸聲響驚醒,穿著睡衣就匆匆跑到陽台或頂樓探望究竟,而赫然映入眼簾的是,劃過天際的來襲飛彈與防空炮火造成首都的天空一片通紅。

戰機飛越的轟然鳴響與彈襲的爆炸聲響此起彼落,持續約45分鐘。大馬士革北區與東區竄升起陣陣濃煙。居民馬席爾悲嘆說:「內戰7年多來,敘利亞人已習慣爆炸和衝突,但這不意味我們能忍受無端的軍事打擊,但願未來旭日再度升起時,大馬士革人不再伴著隆隆炮火醒來。」

習慣衝突 難忍無端攻擊

大陸新華社記者指出,空襲過後的大馬士革,「民眾情緒平靜,秩序基本如常」。但清晨6時許,約有上百民眾,有的騎乘腳踏車,有的步行,有的開車,紛紛聚集到大馬士革市中心廣場,聲援敘利亞政府和軍隊,其中部分人甚至沒換掉睡衣,就迫不及待上街。這造成了廣場附近交通阻塞,不少年輕人從汽車中探出頭來自拍,而軍方人員則觀看著廣場的動靜。

在大馬士革地標建築倭馬亞廣場上與周邊,出現許多噴上敘國國旗紅白黑三色的汽車,透過擴音設備播放愛國歌曲。亦有人激情地揮舞國旗。有民眾高呼支持阿塞德總統與軍方的口號,還有人大喊「真主保護著大馬士革」。軍人則比出勝利手勢回應。民眾接著又熱烈按鳴喇叭及鼓掌。

湧上街頭 抗議聯軍侵略

來到廣場聲援的大馬士革大學生法德,手舉支持政府旗幟高喊:「這種侵略不會動搖我們的意志,也不會擊垮我們的信念!敘利亞軍隊一定能夠戰勝所有陰謀,保衛我們的人民!」

30歲的通勤上班族札卡利亞,平常天未亮就從幾十公里外趕赴首都上班。而14日清晨一路上異常不平靜,戰鬥機不斷呼嘯而過。他抱怨說:「大馬士革好不容易局勢平穩了,現在又遭到空襲,安寧的日子到底什麼時候能來?」

正在大馬士革訪問的俄羅斯國會議員也向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表示:「我們在大馬士革市中心,有民眾手持國旗聚集在廣場上,很多汽車懸掛國旗並播放愛國歌曲,在街道上穿梭,他們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憤怒,抗議美國及其盟友的侵略行動。」

敘遭百彈空襲 俄稱71枚被攔截

美英法3國14日凌晨聯合對敘利亞發射100餘枚飛彈,轟炸化武相關設施,懲罰阿塞德政府涉嫌用化武殺死無辜平民。但俄羅斯軍方同日指出,敘國成功攔截大部分飛彈,西方猝然空襲並未造成平民或軍隊傷亡。

俄羅斯軍方發言人魯茨科伊14日在莫斯科的新聞簡報會上說,「根據初步消息,美國及其盟國對敘利亞發射包括戰斧在內共103枚巡弋飛彈,但敘國防空部隊成功擊落其中71枚。敘國的平民和軍隊都安然無恙」。不過五角大廈當天表示,對敘行動「成功擊中每個目標」。

魯茨科伊表示,敘利亞擁有的S-200及山毛櫸飛彈等防空系統雖係蘇聯時期製造,但已經過俄方「徹底檢修」。這次空襲並未造成傷亡,更是凸顯「敘利亞軍隊受我國專家訓練而成的傑出戰技」。

魯茨科伊進一步指出,由於西方下重手,俄方可能重新考慮提供敘利亞更強大的S-300防空系統。俄國在敘國的空、海軍基地均部署S-300甚至更先進的S-400防空系統。

俄國宣稱西方飛彈攻擊並未造成死傷,但敘利亞方面報告卻略有不同。「敘利亞阿拉伯新聞社 」(SANA)報導,瞄準荷姆斯一軍事基地的飛彈遭攔截後偏離原路徑,造成3名平民受傷。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則指出,根據敘利亞總參謀部消息,英美法一共對敘目標發射約110枚飛彈。

國際油金價大漲 可能續衝高

受敘利亞緊張局勢升高影響,國際油價一周大漲近9%,創8個月來單周最大漲幅,13日一度衝到3年來新高,達到每桶67.76美元。黃金現貨也改寫兩個半月來新高,漲至每盎司1365.40美元。

市場預期,原油短期反彈邏輯或還將強化,預計下周開盤黃金和油價可能進一步走高,但長期來看主導油價的核心邏輯仍是供需,一旦中東緊張局勢緩解,風險情緒的下降也將很快使油價出現快速回調。

敘利亞並不是產油大國,但其所處的地理位置十分關鍵,不僅鄰近都是中東主要產油國,更重要的是它靠近許多世界原油運輸管道和海上航線,其中涉及到一條非常重要的原油運輸管道「伊斯蘭管道」,這條管線,攸關中東每年向歐洲出口153.3萬噸原油,微妙的地位、經濟利益的糾葛,讓敘利亞動見觀瞻。

俄羅斯力挺阿塞德政權,除了雙方淵源深厚,普丁清楚,一邊是能源豐沛的的中亞與中東,一邊是能源需求孔急的歐洲市場,只要在敘下對棋,就可影響區域內任何產油國。

此外,俄長期提供對方金援與軍援,敘第二大港塔爾圖斯更是俄國海外唯一軍事基地,以及在中東、東地中海、南印度洋的戰略支撐點;保住阿塞德,才能保住塔爾圖斯,而保護阿塞德政權,就等於捍衛俄羅斯國家安全。

聯軍意在警告震懾 不會擴大衝突

美、英、法3國同步對敘利亞發動精準空襲,儘管飛彈數量較去年倍增,不過行動相對克制,只鎖定與化學武器相關的目標,也極力避免傷及俄國與伊朗在敘國的據點與人員(以免兩國捲入擴大戰事),加上聯軍強調只會「打一波」(除非敘國總統阿塞德繼續動用化武攻擊百姓),種種跡象看來,攻勢不太可能擴大,外界揣測第三次世界大戰山雨欲來是言過其實。

英國《衛報》評論稱,俄羅斯與美國一樣,極力避免直接衝突,因為今天的俄羅斯軍事實力遠不及美國,儘管措詞狠硬,卻只是敢言不敢動手的紙老虎。就算俄國想報復,也可能透過網路攻擊形式,而非直接和美國開戰。

評論指出,美國也不想擴大衝突,這次空襲,意在警告與震懾,同時也安撫沙烏地阿拉伯與以色列兩個中東盟友。外界擔心全球瀕於世界大戰邊緣,但這次空襲充其量只是去年行動的升級版,絕非大戰的前奏曲。

這次攻擊,川普事前不斷放話,指敘國當局對平民使用化武,與俄羅斯脫不了干係。事實上,美國不僅在空襲前透過專線事先知會俄方,空襲目標也經過精心挑選,刻意避開所有俄方人員與設備所在地。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JCS)主席鄧福德與國防部長馬提斯強調,美方無意進一步涉入敘國內戰,「挑選的目標都是為了削弱敘國戰爭機器製造化武的能力,(美方)不想擴大目標設定」。

俄雄風不再 恐無與聯軍開戰本錢

美英法三國空襲敘利亞,俄國強烈譴責,並聲稱俄軍正密切監控美軍行動,然而若以俄國實際可動用的兵力與武器看,俄國缺乏與美英法在敘利亞正面衝突的本錢。

俄軍方人士稱,俄軍目前正在地中海東部海域從海下、海面和空中多方面密切監控美國和北約國家在敘利亞的打擊行動。

澎湃新聞此前報導,俄軍目前陸、海、空三方面進入「戰備」狀態。俄羅斯部署在敘利亞的S-400和其他陸基防空飛彈系統提高了戰備等級;俄海軍在地中海東部的潛艇也處於一級戰備狀態;2架蘇-30SM戰機在地中海地區進行巡航,以監視這一地區美艦的活動。

然而,俄羅斯海軍受限於地理,北方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若想開赴敘利亞支援,必須經過英國控制的直布羅陀海峽,萬里外的太平洋艦隊更不可能前來,果真開戰,俄軍四大艦隊只有黑海艦隊能參戰。

如今黑海艦隊的水面主力艦只有1艘服役35年的巡洋艦,1艘服役49年的驅逐艦,2艘服役快40年的巡防艦,只有3艘巡防艦是本世紀服役的新艦。整個艦隊總共只有7艘水面主力艦外加7艘基洛級潛艇。

儘管英法近年也不斷裁減海軍規模,但相較於面積遼闊的俄羅斯,英法更有能力集中兵力,而兩國任一國的海軍兵力,都遠在黑海艦隊之上。美國除了在西班牙常駐4艘神盾驅逐艦,杜魯門號航母及5艘神盾艦也正前往中東與地中海,光靠這些美艦,黑海艦隊就難以抵擋。

陸軍方面,俄國最近地中海的南方軍區只有3個師,美軍扣除常駐亞太的部隊,共有9個現役的陸軍師和2個陸戰師可靈活動用。

俄羅斯肯定不滿美英法空襲敘利亞,但除非3國有更進一步舉動,否則俄軍不可能與他們交火,因為沒有這個家底與能力。

為正義而戰? 川普圖轉移焦點

美國總統川普在西方的「黑色星期五」(13日周五)晚上布達美國已與英國、法國聯合對敘利亞發動襲擊。此情此景,讓人想起當年美英聯手對伊拉克動武,但敘利亞和當前的中東局勢,遠比伊拉克戰爭時複雜。

相較去年4月川普政府首次對敘利亞發動突擊,此次出擊規模也更大。聲稱美國不會無限期駐留敘利亞的川普,為何在此時發動攻擊,真的是為正義而戰嗎?

美英法3國此次聯合出擊敘利亞,引述的主要原因都是無法容忍敘利亞阿薩德政府濫用化武,背後則有一個共同的目標─俄羅斯。英國必須反擊俄國在英國國土無忌憚使用化學毒品進行謀殺;擁有歐洲穆斯林人口最多的法國,唯恐在普丁支持下阿塞德政權和中東局勢將不利於法國。

至於美國,反恐戰爭在剿清敘利亞境內的激進組織「伊斯蘭國」(IS)後,已告一段落,但以反恐之名介入敘利亞的美國和俄羅斯,分別支持敵對的軍政府和反叛軍,把局勢變更複雜危險。

川普剛啟用主戰派的波頓出任國安顧問,好戰情緒得到充分迎合外,被私務和內政搞的焦頭爛額的川普,藉此正可轉移焦點。

「通俄門」特別檢察官穆勒領導的調查小組本周突襲搜索川普私人律師柯恩辦公室,柯恩支付聲稱與川普發生性關係的AV女星丹尼爾斯13萬元封口費,柯恩像是川普的虛擬保險庫,穆勒此舉,仿如在川普家門口投下炸彈,勢將成為川普最憂慮的事。

聯邦調查局(FBI)前局長柯米回憶錄上市,白宮發動了一批川普的「忠誠者」反擊,連白宮發言人桑德斯都加入行列稱,「開除柯米是總統做的最好的決定。」柯米新書此刻出版,對川普不啻雪上加霜。

美國11月期中選舉將至,川普亟欲拉抬自己和共和黨支持率。共和黨若無在11月期中選舉出勝,川普面臨彈劾的機率大增。

川普對敘利亞發動襲擊,或可暫時重建美國強國形象,稀釋他在國內面臨的壓力,但實質效應和後果,尚待觀察。

支持對敘制裁 提供人道救援

針對最新區域及中東情勢發展,總統蔡英文昨召開國安高層會議作出四點裁示,包括請國防部密切掌握解放軍動態,秉持不挑釁、不怯敵原則保衛國家,此外,亦針對中東局勢可能影響物價及股市穩定,也指示相關部會預擬應變措施。

蔡英文昨天下午邀集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國安會祕書長李大維、國防部長嚴德發、外交部長吳釗燮、國安局長彭勝竹、陸委會主委陳明通等人,召開國安高層會議,除聽取國防、外交與情治部門報告解放軍最新動態,也針對敘利亞化武攻擊平民後的國際情勢分析及政府因應對策進行研議。

總統在會中作出四點裁示,第一、就解放軍動態,請國防部加強周邊海、空域的情勢掌握,持續現有戰備,秉持不挑釁、不怯敵之原則,保衛國家領空、領海,並針對不實資訊,即時因應,以安定民心。

第二、媒體平台上各項未經主管機關證實的國安訊息,主管機關務必即時掌握,即時提供正確資訊。

第三、對於敘利亞政權以化武攻擊平民的暴行,我政府基於遵守國際公約禁止使用化學武器,強烈反對並譴責,並支持國際社會採取必要制裁行動。未來亦將持續與國際社會共同提供人道救援。

第四、針對周邊與中東安全情勢可能造成的社會經濟影響,預擬各項應變措施以維持物價與股市穩定。

(中國時報)
--
美轟炸敘利亞 油金同步大漲

美、英、法盟國上周五夜晚發射百餘枚飛彈對敘利亞展開精準轟炸,以報復阿薩德政府動用化武攻擊平民。俄羅斯與伊朗則譴責這次空襲,並警告可能引發的「後果」。

在緊張氛圍下,石油、黃金漲至近期高點。專家警告,萬一中東戰事全面展開,今年油價恐飆升至100美元。

由於戰雲密佈,上周五在美國動武前,紐約油價已漲至3年高峰。西德州中級原油5月期貨收盤上漲0.5%報每桶67.39美元,為2014年12月以來最高;布蘭特原油6月期貨漲0.8%,達72.58美元。

累計上周國際油價漲逾5美元、幅度超過8%,創8個月以來最大周漲幅。

Akap能源創辦人卡帕迪亞(Anish Kapadia)表示,假如中東情勢失控,油價很有可能在今年觸及3位數。除了地緣政治風險升高,油價亦面臨供給緊縮因素,TAC能源表示,目前已不存在全球原油庫存過剩,無法在中東情勢升溫時提供緩衝。

加拿大皇家銀行(RBC)全球商品策略主管克洛夫特(Helima Croft)表示,布蘭特原油很可能漲到80美元。但要超過這個價位,恐怕需要爆發更多地緣政治事件,例如委內瑞拉崩潰或者葉門情勢告急等。

金市方面,紐約6月期金上周五收漲0.5%,每盎司1347.90美元。上周三美國總統川普警告將對敘利亞動武,金價觸及1,369.40美元,為2016年8月以來高點;全周揚升0.8%,連續第2周走高。

今年來金價累漲2.6%,不過一直無法突破1300-1370美元的狹幅區間。雖然有敘利亞動武、美國制裁俄羅斯與中美貿易紛爭等因素支撐,惟美國聯準會官員談話轉趨鷹派,加強美國可能加速升息的預期,勢將抑制金價漲勢。

(工商時報)
--
敘利亞反抗軍:阿薩德不除 聯軍空襲只是鬧劇

敘利亞反抗軍組織伊斯蘭軍(Jaish al-Islam)14日表示,只要敘利亞總統阿薩德(Basharal-Assad)持續掌權,西方國家對政府軍事基地發動攻擊就只是一場「鬧劇」。不過英國首相梅伊(Theresa May)表示,空襲的目的並不是要敘利亞改朝換代。

法新社報導,伊斯蘭軍重要成員亞洛希(Mohammad Alloush)表示:「懲罰犯罪工具,卻不去動罪犯,真是一場鬧劇。」伊斯蘭軍原先掌控度瑪鎮(Douma),這個地點疑遭化武攻擊,因而促使西方國家採取軍事行動。

空襲敘利亞之後,英國首相梅伊14日早上表示,本次打擊要傳遞的信息很清晰,是懲罰使用化學武器,目標不是改朝換代。

法廣之聲報導,梅伊說,「面對敘利亞政權的行為,在對事故做出多種分析的基礎上,我們判斷敘利亞政權不僅曾使用化學武器,且有很大可能未來還將繼續這麼做」。她表示,一切嘗試旨在捉拿化武攻擊負責人的努力,都遭俄羅斯在聯合國安理會阻擾,2017年以來已經六次遭否決。

梅伊還說,「和我們最親近的盟國一起實施上述打擊的決定,是正當的與合法的。這是為了減輕人類的痛苦,摧毀敘利亞政權的化武能力,逼其放棄使用化武。敘利亞人民的最大希望依然是政治解決。」梅伊呼籲各方,尤其是敘利亞政權和其支持方,允許那些在絕望中等待幫助的人們獲得人道援助。

阿薩德批美英空襲侵略 敘民眾集結首都力挺

根據敘利亞總統府14日發布的談話,敘國總統阿薩德(Bashar al-Assad)表示,西方國家空襲政府軍事設施,只會讓他更渴望反擊敵手。數以百計的敘國民眾14日則聚集首都大馬士革地標的廣場,以按鳴汽車喇叭、比勝利手勢、揮舞國旗等方式,展現無懼攻擊。

阿薩德首次回應這波攻擊,他告訴伊朗總統羅哈尼(Hassan Rouhani):「這種侵略行為只會讓敘利亞和敘利亞人民更加堅定決心,繼續在國內每一寸土地打擊、粉碎恐怖主義。」羅哈尼告訴阿薩德,伊朗將繼續支持敘利亞,並「表達他堅信這起侵略行為不會削弱敘利亞人民在反恐戰爭中的決心」。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敘利亞總統府14日公布一段視頻,顯示阿薩德當日抵達大馬士革總統官邸辦公室準備工作,但他在視頻中並沒有發表講話。

敘利亞軍方14日宣布,在最後一批反抗軍戰士撤離度瑪(Douma)轉往敘利亞北部後,東古塔(Eastern Ghouta)地區已無任何好戰分子。軍方在聲明中說:「所有恐怖分子都已離開度瑪,那是他們在東古塔區的最後據點。」

西方國家為懲罰敘國總統阿薩德疑似使用化武,發動三波軍事打擊行動。美聯社記者目擊大馬士革東部竄出濃煙,火光照亮夜空。美國飛彈從遠處飛來,落入首都郊區,聲如雷擊。長達一小時的攻擊才剛結束,擴音器放送的愛國歌曲馬上透過車輛傳遍大馬士革街頭。

遭攻擊後,數以百計敘國民眾隨即聚集首都的歐瑪雅德廣場(Omayyad Square),許多人揮舞敘利亞、俄羅斯和伊朗國旗。有人鼓掌、跳舞,還有人開車加入車隊按鳴喇叭,展現無懼西方的攻擊。他們高喊:「阿薩德,我們是你的子民。」敘國總統府在空襲開始後就推文說:「善良的靈魂不會受辱。」

敘利亞國營電視台在廣場上進行實況轉播,一大群平民中有人身穿制服,也可見到演員、國會議員和其他不同身分人士的身影。一名在場記者說:「早安,堅定不移。」

(世界日報)

社會

桃機又跳電 4個月4次好丟臉

桃園機場昨再度發生跳電,第二航廈北側2樓入境長廊及3樓出境登機廊廳部分區域發生跳電,造成2架班機延誤45分鐘,約400名旅客行程受影響。所幸安檢及證照查驗等區域備援電力系統立即啟動,未影響旅客通關作業,經搶修,於停電47分鐘後恢復正常供電。
桃機第二航廈的免稅店內昨上午因跳電沒有燈光。旅客提供

遭諷「跳電機場」
桃機自去年12月22日、今年2月12日、3月9日及昨天上午共發生4度跳電,免稅店裡又悶又熱,旅客頻頻抱怨。原因包括長榮空廚施工送電造成高壓迴路跳脫、老鼠闖入送電迴路造成高壓短路、發電機問題,以及這次高壓送電跳脫,短短4個月時間內就跳電4次,對於本月9日才被國際機場協會宣布擠進前20大成長量的國際機場來說,有點諷刺。立委鄭寶清也曾痛批交通部長賀陳旦,桃機已淪「跳電機場」,成國際笑話。
桃機公司表示,昨上午停電後,機場公司及電力維護廠商即刻緊急搶修,於30分鐘內陸續復歸電力,並於8時25分確認所有作業設施均已供電正常,初步調查是高壓線頭跳脫才造成停電,詳細原因待查,但已加強檢視相關電力設施,確保供電穩定無虞。

(蘋果日報)
--
桃機又停電 兩班機延誤 影響逾500旅客

桃園機場配電盤昨日早上7點38分線路跳脫,免稅商店旅客無法結帳、餐廳無法供電炊食,更導致2個航班分別延誤35分鐘及45分鐘,超過5百名旅客行程受影響,這已是近4個多月來,第3次嚴重停電,8點25分才恢復供電。   

桃園機場公司表示,這次是北側地下室配電盤線路跳脫,造成航廈北側二樓入境長廊及三樓出境登機廊廳部分區域跳電。不過桃園機場「習慣性」停電,影響旅客及商家正常營運,對機場的競爭力及國際評比,是無形的殺傷力。

(自由時報)
--
桃機4個月跳電4次 「恐害評比」

國門又黑掉了!桃園機場第二航廈地下室配電盤跳脫,昨天上午七點卅八分造成北側入出境樓層陷入一片黑暗,搶修四十七分鐘後雖恢復供電,但仍造成兩架班機約四百名旅客延誤卅五至四十五分鐘。這也是桃機四個月內第四度跳電,學者警告機場老是跳電,恐影響國際評比。

桃機表示,最重要的海關檢查、證照查驗、人員及動植物檢疫等設施,因備援電力立即啟動,所以未影響旅客通關,但免稅商店因收銀機停電無法結帳,餐廳無法供電炊食也一度影響旅客用餐。

桃機去年十二月廿二日因長榮空廚施工送電造成高壓迴路跳脫,今年二月十二日晚間有老鼠闖入送電迴路造成高壓短路,三月九日為發電機跳電,昨因高壓線頭絕緣劣化再度跳電。

靜宜大學觀光學系副教授黃正聰警告,桃機若老是停電,國際機場排名可能往後降。許多東南亞國家人民會來台轉機,若常出狀況,以後外人會選擇到香港,甚至首爾、東京轉機,衝擊台灣運輸樞紐角色。

(聯合報)
--
第5代熊讚曝光 花113萬多12根毛

從世大運吉祥物升格為北市吉祥物的「熊讚」人氣超高,在臉書擁有14萬粉絲,但近日傳出北市觀傳局因商標申請問題,耗資百萬元要幫熊讚「變臉」,昨晚第5代熊讚新造型在網路上曝光,外觀與舊版有不小差異,最引發爭議的是腹部多了12根白毛,不少網友直呼:「醜爆」。

有網友批:醜爆
熊讚從2011年要申辦世大運時的初版台灣黑熊「TUTUMAZ」至今已是第4代,北市觀傳局花113萬元進行第5次改版的新版外觀,昨晚在批踢踢曝光,除鼻子變成藍色,腹部還長出12道白毛,額頭上也多了白眉毛,唯一保留的是胸口的V字白毛。網友評價兩極,有人罵:「醜爆」,也有人說:「跟本來的有差嗎?」
知情人士證實,網友爆料圖片確實是熊讚改版造型,但尚未完全定案。《蘋果》昨截稿前無法取得觀傳局回應。
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被問到新版熊讚長相時,直言:「看起來就土土的」,12根體毛是要代表北市的12個行政區,但「看起來就怪怪的」。柯昨天上午受訪再被問到熊讚新造型時,他強調,改吉祥物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因此內部還要再討論一下。

https://img.appledaily.com.tw/images/twapple/640pix/20180415/LA08/LA08_005.jpg


https://img.appledaily.com.tw/images/twapple/640pix/20180415/LA08/LA08_006.jpg

(蘋果日報)
--
超商咖啡寄杯 兩度消失 先被挪到店長名下 又遭盜領 女客怒告侵占

這不是大衛魔術,在超商買咖啡寄杯,小心憑空消失!台中林小姐投訴,去年8月到全家新太原店買咖啡寄杯,驚覺被「盜領」7杯,事後被告知店員將她8杯咖啡登記到黃姓女店長會員帳號下,獲賠8杯,但之後又被盜領4杯,這次店家堅稱是她家人領走,林女向全家總公司投訴,店家才退還4杯咖啡的錢,但她不滿此事真相未明,日前控告店員涉業務侵占罪嫌。

全家總公司回應,一開始因林女要把點數送給黃店長,店員不慎將點數和咖啡杯數都記在店長名下造成誤解。至於後面4杯需靠監視器查證,因逾影像保存期(約一個月)查不到,但已補償。 針對「送點數給店長」,林女則不滿批:「我不認識店長,也沒說要送點數!」

拿出單據才獲賠
林女表示,去年8月全家推出咖啡「買8送1」,她請妹妹到新太原店刷卡買16杯中杯熱拿鐵,分A、B兩條碼收據各8杯,她先領2杯贈送杯,之後持收據到全家刷條碼領取寄杯,A收據順利領完。但去年9月5日,她持領過1杯的B收據領取,該店店員卻告知她的咖啡已領光。
林女投訴,當時很驚訝,隨後向全家中區客服中心反映,對方竟說,B收據8杯咖啡不在她會員帳號(手機號碼)中,是在新太原店店長會員帳號,林女回店找王姓店員質問,店員要她拿刷卡單據證明有買咖啡,她拿出後,店家賠她8杯,稱以「App轉贈」存入她帳號,雖沒收據但報手機(號碼)可領取,至於為何錯帳,店員說「以前發生過類似事情 」但否認存到店長帳號。

遭拒透露錯寄哪
不料今年1月18日,林女報手機領咖啡,原本剩的4杯咖啡又消失。店家表示,是林女家人報她手機領走,但林女家人否認,林女向全家台北總公司投訴,認為咖啡遭盜領,總公司2月派人到店訪查,店方稱沒盜領,但願賠4杯咖啡錢給她。
但林女要求總公司說明當初8杯咖啡錯寄誰的帳號下,被以事涉《個資法》拒絕,林女認為此事不能敷衍向警方報案。林女表示:「咖啡是小事,但如果還有很多消費者可能受害,就是大事。」

店家稱操作失誤
對此,新太原店黃姓女店長受訪時,否認盜領顧客咖啡,表示起因店員操作電腦失誤,「我們已把該賠的賠了,她也拿到她要的,當初公司都跟她說得很清楚,我們也承認確實有誤,但她還是要追究,只好跟她打官司。」
全家公關強調,會員領咖啡要刷紙本條碼或是App條碼,沒報電話的做法,此事為顧客帶來困擾,會加強訓練。

侵占賠償難免責 最重囚5年
律師李善植表示,所幸林小姐保有當初交易單據,才不致權益受損;本案狀況已疑涉業務侵占罪,而《刑法》所謂的侵占,是指「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侵占自己持有他人之物」,若當事人因業務關係犯此罪,刑責為6個月以上、5年以下,且未遂犯照樣可罰。李善植另強調,侵占罪不會因被發現後,把錢還人家或彌補對方損失,就不用負刑事責任,因此林小姐有權提出告訴。

https://img.appledaily.com.tw/images/twapple/640pix/20180415/LA06/LA06_004.jpg

店內自行記錄 換店員竟不認帳

超商咖啡寄杯糾紛不少,《蘋果》昨採訪多名有寄杯經驗的消費者,發現採用小白單方式寄杯,時常發生消費者弄丟單據、只好自認倒楣的案例,也有超商是採用店內紀錄本記錄杯數,結果換了店員後卻不認帳,讓消費者氣炸。

「想喝再買就好」
上班族張小姐說,以前用小白單寄杯時,領的小白單很容易跟電子發票混在一起,甚至曾被丟到洗衣機裡面洗,弄丟的張數根本數不清,現在有手機App寄杯感覺方便很多,但因杯數較多,也不會去數到底還剩幾杯。
民眾黃明國說,因小7不能跨店寄杯,還在公司跟住家附近分別寄杯,「最不爽的經驗是,有一次公司附近的超商換店員,因為不認識我,堅持一定要找到寄杯卡才給咖啡,雙方鬧得很不愉快。
民眾黃小姐說,之前曾使用過留電話姓名,店員登記在本子上的方式寄杯過,但有幾次忘記根本有沒有領杯,也懶得再去找發票、憑證,所以現在都是喝咖啡再買就好,省得麻煩,「忘記拿反而更不划算。」

大量購買 才能用App寄杯

台灣超商密度高,一早到超商買咖啡是不少上班族的日常。而因業者常推第2件半價或7折促銷,為吸引顧客一次買2杯,許多店家數年前開始私下提供「寄杯」服務,讓顧客一次買兩杯,但當場只領一杯,另一杯可事後憑俗稱「小白單」收據來領取。全家和萊爾富總部近日推手機App寄杯,把寄杯服務科技化,民眾付款後可用手機App跨店取咖啡。

全家限8杯以上
咖啡寄杯原本並非超商正式服務,也引發許多糾紛,行政院消保處前年就曾邀四大超商會商,要求業者不得限制咖啡寄杯的取貨期限。早期超商多私下利用小白單蓋店章註記或在店內設紀錄本等方式來管理寄杯,全家和萊爾富近年則推手機App寄杯,主要可方便跨店領取,但多半是杯數較多才能使用App寄杯。
全家表示,目前App商品預售功能寄杯,主要都是8杯以上優惠方案,但如果是零售促銷,像買1送1或第2杯半價等優惠,就僅供原店以小白單手寫方式記錄。萊爾富目前未提供手寫寄杯,而是採大量寄杯,萬興店門市店長表示,目前App線上都以一次預購50杯為基準,另還推咖啡卡和咖啡券,開放一次購買30杯,憑券或卡刷過兌換。
OK超商和7-ELEVEn則是都以紙本小白單做寄杯紀錄,但OK超商表示,預計在6、7月就會開放App上線寄杯服務,7-ELEVEn目前則暫無相關規劃。

超商咖啡寄杯注意事項
.消保處已要求四大超商咖啡寄杯不得有期限,但因小白單可能遺失或退色,建議盡早兌換
.購買時應確認清楚品項和數量,若有疑義須當場提出
.若一次購買多杯,兌換時扣減多少數量應記載清楚
.若使用手機App寄杯,應用自己的帳密,避免與他人共用

(蘋果日報)
--
男追以太幣大盜 抓到親兒 怪業者有漏洞 法院:已雙重驗證免賠

台中市李姓男子去年7月發現購自中國業者的120枚以太幣,被移轉至台灣Maicoin數位資產交易所不詳帳戶且遭盜賣,李男報警並要求Maicoin凍結贓款,但贓款仍被匯出,一個月後警方查出竟是李男兒子找上中國「黑客在線」的駭客,破解密碼盜賣,怒告兒子竊盜,另向Maicoin求償,但士林地院以業者已執行雙層驗證,日前判免賠。

李男向《蘋果》投訴,前年他透過中國ZB交易所買以太幣,另在台由「現代財富科技」經營的Maicoin交易所交易一次。

系統寄電郵通知
但去年7月17日中午發現名下120枚以太幣被轉至Maicoin不詳帳戶,緊急向Maicoin客服反映,客服至下午4時許才回覆,指他的以太幣在3天前及1天前,被分批出售。
警方追查近1個月,查出李男的兒子(23歲)是小偷,他坦承透過網路找上中國駭客,要駭客破解父親密碼及簡訊驗證碼,將父親在中國ZB的以太幣先轉至父親在台灣的錢包,再轉至他私下申請的Maicoin帳戶出售,獲利63萬餘元。
李男氣兒子找駭客將約70萬漲至180萬元的以太幣賤賣,更質疑Maicoin資安有漏洞,控告業者未能攔阻不明IP登入盜幣等等,須賠他120枚以太幣。業者抗辯,網站有帳號密碼、簡訊驗證,每次貨幣轉移後,系統也會寄電郵通知,因李男與客服聯繫反映時銀行已出帳,並非不配合凍結。士林地院判業者無過失免賠。相關刑事責任另由檢方偵辦中。

勿下載不明App
陳姓資安專家認為,單一用戶的加密貨幣被盜,較可能發生在用戶端電腦、手機被植木馬盜取密碼、攔截手機驗證碼,建議虛幣投資者勿下載來路不明的App等,以防受害。

(蘋果日報)
--
去年核能發電 首度跌破1成

彌補電力缺口 台電靠「火力全開」

台電去年度各能源類別發電量與結構佔比出爐,全年發電量首度達二三一○億度。其中,核電發電比例是核能三座電廠興建以來,首度跌破一成,面對電力缺口,台電無奈只能靠火力全開挹注,煤、天然氣多發逾一五○億度。另外,再生能源發電比例不升反降,台電分析與去年的水文不佳有關,所幸今年太陽光電種電出現效果,預料今年綠電發電可望成長。

檢視台電近年發電量結構,發電總量從二○一一年首度超越兩千一百億度,除隔年遇上歐債危機,用電出現負成長○.六%,整體用電近年因景氣低迷、呈現緩漲,直到前年起,用電連續打破兩千兩百億、兩千三百億度大關;今年受到景氣回升與極端氣候影響,根據台電統計,截至四月十二日為止,與去年同期相比,發電量已成長三.三%。

煤、天然氣多發逾150億度

電力穩定攸關經濟發展,核電過去是我國供電主力,一九九○年後核電每年發逾三百億度,最高峰還曾達四百億度,不過,去年核電發電大幅衰退,是核能三座電廠興建以來,佔比首度跌破一成,僅九.三%、僅供約二一五億度。

台電分析,三座核能電廠共六部機組,去年僅剩兩台機組供電,因此去年核電比前一年供電大減八十九億度。為彌補核電減少所產生的缺口,台電只能仰賴燃煤、燃氣與燃油等「火力全開」,據統計,煤與天然氣共比前年多發一五一.四億度,台電無奈指出,為了整體供電,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再生能源發電不升反降

另外,值得留意的是,去年再生能源發電比例也從五.一%滑落至四.九%,全年發電從一一六億度略減至一一二.五億度,台電分析,主要是因為去年水文不佳,與水力發電減少有關。

至於今年南部水庫已出現蓄水率過低,台電表示,慣常水力發電仰賴的大甲溪、濁水溪等目前仍在基準水位之上,且梅雨、颱風季尚未到來,仍難以斷論今年水力發電。

所幸太陽光電種電出現成果,太陽光電裝置容量已達一五○萬瓩,這一、兩年裝設速度很快,近期尖峰時刻也都挹注百萬瓩電力,確實成為台電供電救兵。

http://img.ltn.com.tw/2018/new/apr/15/images/bigPic/600_246.jpg

新聞分析》能源政策 須務實穩健

政府非核家園之目標明確,但檢視台電去年「減核增火」、又碰上空污議題,讓電力與環境權衡陷入兩難,因此,在享受乾淨永續綠電前,應做到「穩健減核」、「綠電加速」雙管齊下,才能避免電力供應年年重演走鋼索窘境。

去年用電結構佔比出爐,核電首度跌破一成,若和前年相比大幅減少八十九億度,為何發電量大減?原因很簡單,燃料池滿、電塔倒塌、把手鬆脫等原因,讓六部核能機組去年最緊繃時期,只剩三分之一、僅兩部在運轉。

不論經濟發展或民生需求都需要電,電力穩定是政府重要任務,核電缺口僅能仰賴「火力全開」,據台電統計,去年煤與天然氣的發電度數,激增逾一五○億度,透過「減核增火」手段,台電還能勉強撐過,孰料,秋冬時節竟又爆發空污危機。

空污讓中南部地區首當其衝,台中與高雄興達兩火力電廠成箭靶,地方紛紛祭出「限煤令」,而近期爭議沒完沒了的深澳電廠,同樣面對不小的反彈聲浪,又要供電又要環保,讓台電一個頭兩個大。

二○二五非核家園目標已列於電業法,但能否達標關鍵在於穩健的能源政策。尤其,去年國內發電結構,再生能源是不升反降,台電的說法是老天不賞臉,水文不佳讓水力發電大減;雖整體綠能減少的度數不到四億度,但無疑是對發展綠能的政府提出示警,「穩健廢核之餘,也要能穩定供電」。

值得慶幸的是,太陽光電種電效益逐漸浮現,台電指出,中南部屋頂種電速度快、成效佳,近期尖峰用電期間,挹注近百萬瓩,等同一座核能機組供電量、功不可沒。

邁向非核家園之路,免不了有能源轉型陣痛期,政府必須要穩健減核,才能減緩能源轉型帶來的陣痛。

(自由時報)
--
台灣邁入高齡社會 8年後超高齡

內政部統計,我國65歲人口突破14%,邁入高齡社會,平均7個人中,就有1個是老人。嘉義縣、雲林縣、南投縣成為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縣市;連江縣、桃園市及新竹市較低。此外,扶老比首度超越扶幼比。據估計,我國將於8年後邁入「超高齡社會」。

嘉義縣老年人口最多

內政部指出,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由1993年底的149萬1000人逐年遞增至今年3月底的331萬2000人,增加182萬1000人,佔總人口數比例由7.1%上升至14.05%,平均7個人中就有1個是老人,台灣在25年內,即由「高齡化社會」邁入「高齡社會」。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預計8年後,也就是2026年,我國老年人口將超過20%,與日本、韓國、新加坡及歐洲部分國家同列「超高齡社會」。

以各縣市老年人口占縣市總人口比率來看,嘉義縣占18.61%最多,雲林縣占17.69%次之,南投縣占16.7%居第三。以全國368個鄉鎮市區觀之,老年人口比率排序前3名,分別為新北市平溪區28.57%、高雄市田寮區27.84%、台南市左鎮區27.37%。

台灣總人口性比例(每百女子所當男子數)從2013年11月底起低於100(即女多於男),老年人口性比例,在2005年9月底起低於100,2018年3月底更降至84.86,意味著男性老年人口約為女性的8成5,主要是男性死亡率相對較高,導致性比例持續下降。

特別的是,除連江縣性比例111.43,為男性老年人口多於女性老年人口外,其餘縣市老年人口均為女性多於男性。

在扶養比方面,2017年2月底,每百位工作年齡人口(15至64歲者)所需扶養的依賴人口數(0至14歲及65歲以上人口者)為36.32人,其中扶老比為18.18,首度超越扶幼比18.14,即扶養老年人口數超越幼年人口。

(自由時報)
--
租賃車違法載客 業者最重可廢照

UBER跟「滴滴出行」的滴滴順風車,違規情況不斷,公路總局新訂裁量基準,累犯7次將廢止汽車運輸業營業執照,吊銷租賃業者全部車輛牌照。

共乘APP 假合法真違規

公總近來發現有租賃車與租賃業者無僱傭關係情況,為遏止「假合法真違規」情況,公路總局新訂裁量基準,不論是小客車租賃車輛外駛攬客、出租車輛未驗明承租人、駕駛人身分、未備妥出租紀錄簿詳記租賃情況、出租單未載明應記載事項等,第1次至第5次違規,第1次罰9000元,每次增加9000元罰鍰;第3次起除罰鍰外,還將吊扣違規車輛牌照1個月,第4次2個月、第5次就吊扣3個月;第6次起罰9萬元,並吊銷違規車輛牌照、停止租賃業部分或全部營業行為、第7次同樣罰9萬,並廢止汽車運輸業營業執照,吊銷租賃業者全部車輛牌照。

樂迪科技引進中國最大叫車平台滴滴出行,今年2月在台推出「滴滴順風車」服務,公路總局台北市區監理所日前接獲檢舉案件,認定有白牌車違法載客營利行為,3月21日陸續寄出9張舉發單,罰鍰金額高達1億8100萬元後。滴滴出行已將滴滴順風車服務從APP下架。

樂迪科技表示,有鑑於過去市場上出現許多打著共乘名義,非屬共乘事實的營業行為,使得順風車不斷遭質疑,樂迪科技收到舉發單後,已向監理單位意見陳述,得知共乘原則後,陸續調整順風車服務,除將每日順風載客從3次調整為2次外,也降低每公里分攤油資,從原先10元調降為5元。

意見陳述後,現正進行相關查證,台北市區監理單位希望能先將順風車業務下架,樂迪也於13日晚間6點起,先暫停順風車服務,獲共識後才會上架恢復服務。

(自由時報)
--
危險性行為 愛滋年增2千多人

衛福部統計,近4年來,我國每年愛滋病毒感染者新增人數微幅上升,2014年新增2234人、2015年新增2326人、2016年新增2395人、2017年新增2515人;截至今年3月底,國內通報我國籍愛滋病毒(HIV)總感染者人數為3萬6399人,其中6135人死亡,外國籍通報的感染人數有1134人。

衛福部分析,感染愛滋的危險因子以「男男間不安全性行為」最多、約占85%,其次是「異性間不安全性行為」10%,「注射藥癮者」1%至3%。

台南衛生局指出,愛滋病感染以年輕族群為主,在衛教觀念上,建議如果與陌生人發生性關係要戴保險套預防,另有預防性投藥(PrEP)也能預防感染愛滋,主要提供沒有感染的高風險行為者,固定服用藥物使體內有足夠藥物濃度,降低感染風險;但不要與陌生人發生性行為才是最佳預防方式。

(自由時報)
--
金管會周邊「肥貓多」 顧立雄將開鍘

金管會的周邊單位首長,多由退休官員轉任,加上坐領優渥薪資,常被外界抨擊是「肥貓」;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近期啟動周邊單位「瘦身計畫」,凡屬於政府直接捐助成立的周邊單位,董總薪資不得超過部長年薪(約兩百六十萬元)的九成五,因此,直接受影響的單位,包括:聯合信用卡中心、聯合徵信中心、投資人保護中心及證基會。

周邊單位減薪 四機構中槍

目前金管會有十六個周邊單位,包括:證交所、期交所、櫃買中心或集保公司等,其中,這些單位的薪水福利驚人,像是期交所董事長年薪逾八百萬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的董總年薪都超過七百萬元,遙遙領先行政院長的待遇(年薪約四百四十萬元)。

另外,證基會、聯卡中心、投保中心等董事長或總經理薪水,也都超過部會首長的兩百六十萬元,領得比金管會主委還多很多。

金管會現任主委顧立雄在去年九月上任,非「金融幫」或「財政幫」出身且具有專業法學背景,讓外界對他寄予高度期待,尤其是在各種金融弊端與問題改革上,而顧立雄也決定對周邊單位的薪資結構問題,祭出瘦身計畫。

金管會官員表示,這是配合行政院在去年九月修正的「政府捐助之財團法人從業人員薪資處理原則」,原來的規定,只針對政府捐助財產超過五十%以上的財團法人,要求董、總的薪資不得超過中央部會特任首長;若是政府捐助財產介於廿五%到五十%,或政府直接控制人事、財務或業務的財團法人,就沒有硬性規定,但這次修改後,要求一併納入規範。

董總年薪 不得超過部長九成五

若符合上述條件的機構,其董總年薪不能超過部會首長的九成五,也就是薪資要低於部長;不過,最受到外界矚目的期貨交易所、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及集保結算所四大單位,因為不是政府直接捐助成立,本次修訂不受影響,根據金管會統計,將進行瘦身的機構分別有四個,包括聯卡、聯徵、投保中心及證基會等。

上述四個單位的董總薪水,從三百萬到五百萬不等,將成為金管會第一波減薪塑身的對象;至於其餘周邊單位,例如:保險發展中心董總薪水原本就比部長低,自然不受影響,金融研訓院或汽車交通事故特別補償基金的董事長是兼任不支薪,也不在此修正範圍。

此外,有消息指出,金管會打算將現有的十六個周邊單位進行若干整併,將幾個功能類似的機構整合為一,目標減至十二個。不過,金管會高層澄清,顧立雄在上任後不久,曾視察所有的周邊單位,並瞭解相關整併的議題,在考量這些單位還有各自重要的政策任務,因此,並沒有推動整併周邊單位。

http://img.ltn.com.tw/2018/new/apr/15/images/bigPic/600_248.jpg

退休官員轉任高薪 年年挨轟年年領

周邊單位首長薪資過高的問題,一直遭外界詬病,年年都被立院預算中心或立委拿來批評,而歷任金管會主委,未曾有人出面解決或改革;總算,顧立雄啟動改革首部曲、率先開了第一槍,但這只是剛開始,未來仍有諸多需要改革空間,例如旋轉門問題。

周邊單位的首長高薪問題,已經被拿來討論整整十幾年,年年都被立委海K,但金管會歷年一直未有任何改變。

立院預算中心直言,證券周邊單位的董總薪資非常優渥,卻多由退休官員轉任,猶如「人才疏洪道」,社會觀感不佳;建議仿效新加坡星展銀行,建立「專業經理人公開遴選機制」,引進金融專業人才,而非固定任用退休官員。

立委黃國昌更曾在去年,點名這就是金融幫亂象,他並質詢時任金管會主委的李瑞倉,是否應該加強管制退休金管會、財政部官員,卸任直接轉到國營機構或周邊單位任職。

不過,國銀主管認為,民營金融機構專業經理人年薪動輒千萬元,金管周邊單位董座的薪水,只有幾百萬元,坦白說,這在業界只是很普通水準而已,「沒有合理的薪資,試問要怎麼留住人才?」

此外,金管會這次減薪塑身的周邊單位,並未包括四大單位:櫃買中心、證交所、期交所、集保公司,這幾個單位也是薪水最高、最大咖的,為何卻沒有被金管會動到?

金管會官員回應,因為證交所、期交所、集保公司這三個是屬於公司組織,不是政府捐助的財團法人,就回歸公司治理的原則來辦理。

至於櫃買中心,除了要對國內上櫃公司進行輔導、市場監視,也要到各國際金融市場辦理招商,政策任務繁多,因此,不在減薪範圍,我們改邀集外部專家,也就是用外部人評估訂定核薪的標準。

「這是在公平合理的基礎上進行調整!」金管會官員表示,顧立雄在召開內部檢討會議的時候就指示,周邊財團法人董、總的薪資標準,外界或有不同的看法,但主管機關一定要站在公平、合理的基礎上依法進行調整。

(自由時報)
--
遭罰4.31億 滴滴順風車喊卡

滴滴出行今年1月進軍台灣市場,與計程車業合作叫車服務,2月再推出「順風車」,開放白牌車駕駛加入,但遊走法規邊緣被交通部盯上,上月面臨19張罰單、總額4億3100萬元的罰款。代理商樂迪科技昨證實,正積極與監理機關溝通中,為避免誤會,順風車自13日晚間暫停服務。

公路總局上個月認定順風車涉及白牌車違法載客營利行為,開出舉發單。官員指出,實際觀察發現,滴滴打著順風車名義、行白牌車載客之實,有的車主刻意繞路載人,也有人一天跑好幾趟,變成「專業順風車」,是認定違法的主因。

樂迪科技昨聲明,台灣民間普遍存在共乘互助,但市場上出現許多打著共乘名義,卻非屬共乘事實的營業行為,以致這樣的價值遭到質疑,滴滴出行的初衷絕非顛覆既有產業,在與監管單位溝通期間,為避免造成外界誤會,順風車服務已於4月13日晚間6時起暫停服務。

此外,交通部去年修法重罰Uber,逼得Uber暫停服務,改與租賃車合作重返市場,但新模式同樣被計程車業質疑鑽漏洞,交通部公路總局日前針對租賃車違規新訂裁量基準,明訂外駛攬客、未驗明承租人身分證件、代僱駕駛人駕照未登記、未交付租車單等違規,將有更明確的裁罰基準,即日起實施。

公路總局指出,租賃業者首犯將罰9000元,之後累犯會按次累加9000元,並吊扣牌照、停止租賃業者部分營業;累犯達第7次時,除重罰9萬元,還將廢止該租賃車業者汽車運輸業營業執照,以及吊銷其全部營業車輛牌照。若違法載客屬駕駛個人行為,則依《公路法》向駕駛開罰10萬至20萬元。

(中國時報)
--
蘇花改開放大客車 車距100米

蘇花改蘇澳到東澳段可望下月5日開放行駛大客車,目前小型車行車車距為50公尺,公路總局基於安全考量,因大客車車身與煞車距離較長,大客車與前車車距須保持100公尺。

公路總局第四區養護工程處交控中心表示,蘇花改開放大客車是許多人的期待,下個月5月5日前會做好期前準備,本月23、24日的演練即是開放前測試,開放大客車通行的確切日期還待交通部決定。至於大客車的車速限制,正與道路設計單位研議中。

大客車將開放通行,機車族也極力爭取蘇花改路權,宜蘭代理縣長陳金德昨受訪時表示,蘇花公路蘇澳到東澳段常有落石,機車族行駛很危險,如果蘇花改是快速公路等級,法令上許可,機車族也有需求,開放機車沒什麼不可以。

對此,交控中心指出,蘇花改下一階段可能是開放大貨車通行,目前蘇花改是單一車道與路肩,路肩是救援通道,如果開放機車通行,勢將開放路肩給機車,成為兩車道,考量救援動線通暢、安全性等問題,現階段不宜冒進。

(聯合報)
--
境外麻疹案太輕忽 台虎延遲3天通知員工

一名染麻疹的台灣旅客發病時曾搭乘台灣虎航,波及同機的空服員,空服員遭感染後仍出勤,台灣虎航3月26日即接獲疾管署通知,但3月29日才發信通知員工,理由是疾管署未指示。

疾管署29日公布今年首例境外移入疹病例,這名病例3月初至泰國旅遊,回台灣後發燒、咳嗽,3月17日搭台灣虎航班機到沖繩旅遊,3月19日在日本就醫並確疹麻疹,3月26日回台,疾管署立即通報及疫情調查。

疾管署並證實,台灣虎航有2名空服員遭到傳染,其中1名空服員後來又在麻疹可傳染期間出勤,在出勤前曾因身體不適就醫,但未被診斷為麻疹。

台灣虎航先前對外說法,都是接獲通知就立即配合辦理,只要空服員確診染上麻疹就停止派遣。

不過,經中央社記者深入了解,台灣虎航3月26日就已接獲疾管署通知,但3月29日下午才發信通知員工有關感染麻疹旅客曾搭上台灣虎班機,並請機組員自主健康管理。

台灣虎航以重要信件通知員工,從3月29日起至4月4日注意身體狀況,若出現發燒、口腔內側黏膜出現白色斑點、顏面軀幹及四肢有紅色皮疹等典型麻疹臨床症狀,儘速就醫,主動告知相關接觸史並知會職業安全衛生室。

台灣虎航發言人許致遠說,疾管署在3月26日通知的信件,主要是向台灣虎航申請旅客名單資料,但未在信內明確指示應變步驟。雖在附件備註「航班機組人員應自主健康管理」,台灣虎航提供艙單後未接獲指示與提醒,直到3月29日疾管署才電話通知並指示。

民航局副局長何淑萍說,台灣虎航的確輕忽了,在收到疾管署通知時,如果不清楚如何應變,就該主動詢問。

疾管署在通知台灣虎航時,也未第一時間告知民航局,民航局看了新聞後,有主動詢問疾管署,並發函給各航空公司,認為有必要提醒業者注意。

台虎麻疹自主管理未落實 疾管署調查中

台灣虎航機組員曾接觸麻疹患者,未落實自主健康管理還出勤,台虎宣稱是疾管署未指示。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說,3月26日即明確告知機組員應自主健康管理,台虎卻延遲通知,將釐清是否觸法。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3月29日公布今年首例境外移入麻疹確定病例。此個案從泰國旅遊回來後,在3月14日出現發燒、咳嗽,15、16日曾就醫,17日又搭台灣虎航到沖繩旅遊。19日因肢體出疹在沖繩就醫被確診麻疹,直到可傳染期過了,26日才搭機回台。

此指標個案導致的第二波傳染共5人,分別是台灣虎航2名空服員,1名機組員,1名個案同事,1名沖繩班機的乘客。迄今仍在追蹤的個案人數是1282人。

衛生單位在個案返國的26日即進行通報及疫調,也發文給台虎,要求提供該班次個案前後2排旅客名單,且在文內以同等大小字體備註說明:「上述航班機組人員應自主健康管理,尤其服務指標個案之機組人員」,並請航空公司建立該班機機組人員名冊。

台虎在26日即接到疾管署通知,29日當疾管署公布個案後,台虎也一再對外表示,接獲疾管署通知後立即配合辦理。但實際上台虎直到3月29日才發信通知員工,理由是疾管署未指示與提醒。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今天表示,指標個案在沖繩確診後,沖繩方面有通知台灣,但因牽涉個案隱私,日方並未透露更多細節。台灣方面直到24日晚間才透過駐那霸辦事處聯繫上個案的太太,又花了一些時間釐清發病過程、時間,才能確定可傳染期,26日就發文給台灣虎航,要求提供相關旅客清單及機組員應自主健康管理。

莊人祥說,過去在航空界發生麻疹個案都是循此模式處理,以往運作也都很順暢。自主健康管理就是要求機組員如果生病應就醫且告知接觸史,一向配合防疫工作的航空界應有此常規。

至於台灣虎航說,26日知情,29日才通知是因為「疾管署沒有指示與提醒」;莊人祥說,這種說法「疾管署不能接受」。

台灣虎航機組員在感染麻疹後仍全台趴趴走,且還出勤,疾管署正調查台灣虎航是否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第59條,未配合主管機關採行必要的防疫措施,若確定違法,研擬開罰。

莊人祥說,目前調查持續進行中,其中台灣虎航在26日即知情,但29日才發信通知員工,確實是調查重點。目前還有些資料未蒐集完全,還需跟部分機組員釐清。

(中央社)
--
竹推新醫院強制轉診 犯眾怒

大新竹地區因新竹科學園區,外來人口迅速增加,除原有的醫院之外,近年將有二、三家新醫院進駐,令當地基層診所倍感壓力,本會期立法院衛環委員會決議,面對大新竹地區醫療資源將大爆滿,新設立的大醫院門診應限制為轉診病人,要求衛福部及健保署一個月內提出研擬結果,未來大新竹地區將成為國內首個強制轉診的地區。

地方擔憂延誤就醫

對於立院衛環委員會決議大新竹地區新設醫院只能看轉診病人,新竹民眾多持反對意見,直呼擾民,更擔心延誤就醫,痛斥:「民進黨到底還想不想選?」

新竹市政府衛生局表示,竹市府贊成也宣導分級醫療制度,讓醫療資源可發揮最大效益。但此委員會提案只針對「大新竹」地區,不僅於法無據,且影響新竹市民的就醫權益。

健保署統計,大新竹地區目前有3家區域醫院、14家地區醫院及近400家診所,包括台大新竹分院、新竹馬偕醫院、北榮新竹分院及國泰新竹分院等;今年底中醫附醫即將在新竹開診,台大新竹生醫園區預計2020年營運,另交大醫療院區也在申請中。

衛福部指於法無據

憂心新設立醫院陸續加入之後,病患會被大醫院吸走,大新竹地區基層診所力圖抗衡,立委邱泰源等人因而連署提案,指立即建立分級醫療在大新竹地區很重要,而最有效率的方式為新設立的大醫院門診限制為轉診病人,請衛福部及健保署於一個月內,提出相關研擬結果,並獲衛環委員會決議通過。

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表示,大新竹人口約100萬人 ,急性一般病床數為每萬人口22.3床,若加入中國附醫及台大新竹生醫園區各約700多床後,大新竹急性一般病床數將增至每萬人口35床,雖較全國每萬人口30.8床高出一些,但離爆滿還有些距離。

石崇良指出,新竹市有新竹馬偕及台大新竹分院,新竹縣較缺乏,要限定某一區域病患就醫權益,目前於法無據,未來是否要修法因應須再討論,但也是全國一體適用,而非針對特定地區。

健保署盼合作代競爭

健保署醫管組組長李純馥表示,不可能只針對一個區域有差別待遇,會再跟當地醫療體系溝通,尋求醫院與診所垂直整合,以合作代替競爭。

竹北市民周小姐指出,新竹地區增設大型醫院,若只能收轉診病人,有違初衷,且強制轉診,民眾必須浪費兩次看診時間,苦的還是老百姓。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8-04-15/clipping/656/b06a00_t_01_03.jpg

台大扮急重症中心 不搶病人

對於大新竹地區新設立大醫院門診應限制為轉診病人,台大新竹生醫園區預定在2020正式營運,台大醫院院長何弘能昨表示,生醫園區肩負當地急重症中心的角色,同時發展生物醫療科技,如果衛福部做出這樣的決定,台大是公立醫院會尊重、遵守,並強調台大新竹生醫園區在當地,採取的是醫療網區域聯防,而不是要去搶病人。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醫療資源分配問題,應由上游醫療供需問題去解決,而不是限制民眾經轉診才能到醫院就醫,根本是抓錯處方,無法對症下藥,但也同時凸顯醫療資源競合的問題,即便醫院已經核下許可,每個區域仍可能出現不同的差異發展,相關單位應要有與時俱進的動態定期檢討。

醫改會副執行長朱顯光表示,目前健保分醫療層級給付,同樣看一個病人,基層診所拿到的健保給付點數低,醫院卻較高,形成同病不同酬,也造成基層診所與醫院間的問題。

醫院垂直整合 為全民健康把關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以決議方式,擬對大新竹地區新設立醫院採強迫轉診制,為前所未見,事涉民眾就醫權益,茲事體大。依目前的醫療及健保法規,無法強制規定民眾轉診。

國內醫療層級,各有角色功能,面對醫院磁吸病患效應,基層診所仍可發揮厝邊好醫師的特色,並與醫院垂直整合,落實分級醫療,才是解方。

健保開辦20多年來,國內醫療院所發展呈現M型化趨勢,大型醫院及基層診所不斷增加,中間的小型醫院大幅減少,少了中間的緩衝,大型醫院與基層診所間的競爭愈加白熱化。雖然目前健保總額基層診所與醫院是分開的,但門診量若大幅下降,對診所實際經營仍會造成衝擊,面對大型醫院大者恆大,毗鄰基層診所的焦慮是可以想見的。

健保開辦之初將國內醫療分為基層診所及地區、區域及醫學中心等層級,即希望各層級間能互為合作轉診,但由於台灣醫院私立體系仍占多數,加上當時各方反對以部分負擔價差讓病患分流,使得轉診制度迄今從未真正依法實施,這也使得大醫院總是擠滿了病患。

為了解決病患朝大醫院過度集中及醫療資源不當使用問題,健保數次調漲了部分負擔,最近一次則是去年4月,不僅提高未經轉診部分負擔,民眾就醫若經診所轉到醫院還可以減少部分負擔,藉以拉大兩者之間的差距,但實施一年以來,大醫院的病患仍未明顯減少。

為了強化基層醫療,健保署過去不僅以提高給付實施了家醫群計畫,今年更撥10億元強化基層,希望民眾能多利用基層醫療,但等待釣竿不如自己找魚吃,已有愈來愈多的基層診所結合長照主動走出去深入社區,成為里民的厝邊好醫師,鄰近醫院更爭取成為夥伴,在大醫院夾擊的競爭環境中,找到自己最佳的角色定位,也走出了一條生存之道。

(中國時報)

生活

機車考照 實境片首入題 暗藏危險情境 即時反應才能過關

三寶騎士注意了!全台機車約有1376萬輛,但馬路上時常可見機車不守交通規則亂竄,甚至造成車禍。據統計,去年機車車禍件數傷亡約佔所有車禍7成,為降低機車車禍,公路總局研擬機車考照加嚴,研擬將首度推出實境影片考題,考生須找出道路危險情境,預計明年推動。

機車考照近年陸續推動許多變革,其中前年5月起在1600多題機車筆試題庫中,首度增加60題圖像情境式考題,圖像題出題佔筆試考題1成,結果考生反應佳,覺得比文字淺顯易懂,為此公路總局著手規劃讓圖像式情境式考題再增逾1倍,第二波圖像式考題將增約70到80題,考題初步設計已出爐待檢視中,經核定後預計最快7月到11月間就會納入題庫。

情境題宣導行駛
根據規劃,新增題庫包括公車靠站時、機車駕駛人應如何行駛等,考題將畫出該情境,並提供多個選項,考生則要選擇「確認左後方無來車,並顯示方向燈從公車左側通過」等答案。

證實可降肇事率
除增加圖像考題取代文字考題外,公路總局也規劃推出實境模擬影片考題,將會透過實際到道路採主觀鏡頭拍攝的影片,讓考生觀看時感覺正在騎車,且在這1到2分鐘的片中,會暗藏5到6個危險情境,若考生遇到危險、例如眼前有汽車路邊停車欲開車門等,必須要有反應、即時按下按鍵,若全無反應,將難以過關。
公路總局表示,目前已著手設計機車筆試影片題庫,最快年底前出爐,初期會先上網供民眾練習,試辦一段時間後將評估是否最快明年納入考題,其他國家如英國已有類似作法,且證實可降低肇事率。未來機車考照圖像和影片題共將佔25%。

民讚比文字好懂
公路總局強調,機車考照增加圖像或影片考題,不是為了要考倒民眾,而是為使正確駕駛觀念和相關法規等更易懂,也更貼近實際情境。
剛取得駕照的高中生歐先生說,考照時筆試有漫畫式情境考題,其實比文字好懂,若未來還有影片考題,會更容易懂,感覺像在現場一樣,對行車安全的認識,或降低肇事,應該都有幫助。

機車考照加嚴規劃
◎增加圖像情境考題
.機車考照筆試題庫,再增加一倍圖像情境題
.機車筆試圖像題題庫將共有140題
●時程:最快今年7月到11月
◎擬增實境影片考題
.研議將虛擬和現實場景結合,設計出認知危險情境影片題
.影片中察覺行駛時的危險情境須作答才能通過
●時程:最快明年

(蘋果日報)
--
定期票明上路 嗶進捷運、公車就啟用

台北公車、捷運「吃到飽」公共運輸定期票明日就要啟用,已約有八萬多張悠遊卡完成購買。台北捷運昨提醒,定期票只能在各捷運站點購買,明天開始,購買後一搭上公車、捷運就算啟用,但若購買後超過卅天沒啟用就會失效,可以辦理退費。

北捷表示,定期票購買後,首次使用時,將票卡輕觸捷運車站自動收費進站閘門或公車驗票機上感應區,就會自動啟用定期票,雖然可以在家人、親友間共用,但每次搭乘僅限一人使用,不允許同時共用。

北捷也提醒,定期票使用達卅天,在有效期間屆滿後,持卡人可再擇日重新購買,或者持原票卡在有效期間屆滿前十日起(即啟用後第廿一天),到捷運車站的詢問處續購,如果在有效期間屆滿後,不想再買定期票,只要民眾持原票卡搭乘捷運、公車、YouBike等,就會自動恢復原本的計費方式。

如果民眾在使用期間要辦理退票?北捷說明,定期票啟用後需辦理退票,可於卅天有效期間內,由持卡人至捷運各車站詢問處辦理,超過使用期限不受理,退票將扣除手續費廿元,並依使用天數比例扣款後(第一天一八○元、第二天起每天一三○元),餘額退費至悠遊卡電子錢包,現場將不會退還現金。定期票如果購買後沒有啟用,如超過卅天期限,民眾也能辦理退票,只會扣除廿元手續費,退還一二六○元。

(自由時報)
--
所得稅新制 掌握4關鍵讓你省很大

5月報稅季即將到來,今年有四大新規定,包括免稅額與課稅級距金額調整、退職所得定額免稅調整、租賃收入新增公益出租人,以及基本生活費若總額超過免稅額/扣除額,其差額可在綜合所得中扣除,精打細算今年報稅可以省很大,民眾須留意報稅新規定。

1.免稅額與級距調整

免稅額與課稅級距調整,106年綜所稅免稅額每人全年8.5萬元提高至8.8萬元,滿70歲以上者由12.75萬元調高為13.2萬元。

課稅級距也調整,第一級適用稅率5%的全年綜所淨額,自52萬元提高至54萬元;第二級適用稅率12%綜所淨額為超過54萬元至121萬元。

2.退職所得定額免稅調整

106年度退職所得定額免稅的金額也有調整,一次領取退職所得總額三階段調整,分別自17.5萬元調整至「18萬元」,乘以服務年資以下,所得額為零;超過17.5萬元~35.1萬元調整至「超過18萬元至36.2萬元」;超過35.1萬元調整至「超過36.2萬元」。

假設某甲、工作10年退休,退職金在180萬元以下,免納所得額計算課稅,超過180萬元部分半數為所得額,超過362萬全數須納所得額計算課稅。

3.租賃新增公益出租人

租賃所得新增「公益出租人」,即每屋每月租金收入免稅額度以不超過1萬元為限;住宅出租期間的租金所得,若未能提具確實證據者,可依租金收入60%計算。

4.基本生活費16.6萬元不課稅

去年底施行上路的納保法,可保障每人基本生活費16.6萬元不課稅。

舉例而言,以1家5口含夫妻兩人單薪家庭且採標準扣除額為例計算,當年度維持家庭基本生活費為83萬元(16.6萬元x5);目前所得稅法規定的免稅額44萬元(8.8萬元x5)、標扣額18萬元、薪資特別扣除額12.8萬元,合計為74.8萬元,與基本生活費的差額8.2萬元,而這8.2萬元可在申報綜合所得總額中減除,不用加計課稅。

提醒你別混淆而申報錯誤

財政部也提醒,由於所得稅改取消45%課稅級距,最高課稅級距降至40%,以及其他免稅額、扣除額的調整,為107年度所得、明年5月申報才適用,民眾留意切勿混淆而申報錯誤,同時也呼籲民眾可多使用稅額試算。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8/04/12/6/4646397.jpg&x=0&y=0&sw=0&sh=0&sl=W&fw=1050&exp=3600

報稅季即將到來 新規定看你的級距變多少?

5月報稅季即將到來,今年有四大新規定,包括免稅額調高與課稅級距金額調整、退職所得定額免稅調整、租賃收入新增公益出租人,以及基本生活費若總額超過免稅額/扣除額,其差額可在綜合所得中扣除,民眾須留意報稅新規定。

1.民眾須留意今年綜所稅申報有四大新規定須留意,其一為免稅額與課稅級距調整,106年綜所稅免稅額每人全年8.5萬元提高至8.8萬,滿70歲以上者由12.75萬元調高為13.2萬。

106年度綜所稅課稅級距也調整,適用稅率5%的全年綜所淨額自52萬元提高至54萬元;適用稅率12%綜所淨額為超過54萬元至121萬元;適用稅率20%綜所淨額為超過121萬元至242萬元;適用稅率30%綜所淨額為超過242萬元至453萬元;適用稅率40%綜所淨額為超過453萬元至1,031萬元;超過1,031萬元稅率45%。

2.106年度退職所得定額免稅的金額也調整,一次領取退職所得總額三階段調整,分別自17.5萬調整至「18萬元」,乘以服務年資,所得額為零;超過17.5萬元~35.1萬元調整至「超過18萬元至36.2萬元」;超過35.1萬元調整至「超過36.2萬元」。例如假設某甲工作10年退休,退職金在180萬元以下免納所得額計算課稅,超過180萬元部分半數為所得額,超過362萬全數須納所得額計算課稅。

3.租賃所得新增「公益出租人」,即每屋每月租金收入免稅額度以不超過1萬元為限;住宅出租期間的租金所得,若未能提具確實證據者,可依租金收入60%計算。

4.最後則是去年底施行上路的納保法,可保障每人基本生活費16.6萬元不課稅。舉例而言,以1家5口含夫妻兩人單薪家庭且採標準扣除額為例來計算,當年度維持家庭基本生活費為83萬元(16.6萬元*5);目前所得稅法規定的免稅額44萬元(8.8萬元*5)、標扣額18萬元、薪資特別扣除額12.8萬元,合計為74.8萬元,與基本生活費的差額8.2萬元,而這8.2萬元可在申報綜合所得總額中減除,不用加計課稅。

財政部也提醒,由於所得稅改取消45%課稅級距,最高課稅級距降至40%,以及其他免稅額、扣除額的調整,為107年度所得、明年5月申報才適用,民眾留意切勿混淆因此申報錯誤,同時也呼籲民眾可多使用稅額試算。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8/04/12/6/4644841.jpg&x=0&y=0&sw=0&sh=0&sl=W&fw=1050&exp=3600

(聯合晚報)
--
每人16.6萬元 生活所需費用 免課稅

納稅人要注意了,納保法減稅措施今年適用!《納稅者權利保護法》今年上路,國人5月報稅時,每戶每人有16.6萬的生活所需費用不用課稅,而受惠最大者為「多人吃飯、少人賺錢」的家庭模式;此外,如果有節稅相關行為,也別忘了填寫聲明表,避免遭補稅加罰。

納保法去年12月底上路,因每戶基本生活所需費用是以「人頭計算」,因此報稅時每戶可用16.6萬乘以納稅者、配偶及申報受扶養親屬人數後,如超過免稅額、扣除額及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合計的總金額,就可從綜合所得的總額中減除。

資誠會計師洪連盛舉例,假設一家5口的單薪家庭,3個小孩未成年,其基本生活費83萬元(16.6萬*5);免稅額44萬(8.8萬*5)、標扣額18萬(9萬*2)及薪扣額12.8萬(單薪1人)三者合計為74.8萬,小於83萬,兩者差額為8.2萬,因此可以在綜合所得總額中扣除8.2萬元。

若是單身納稅義務人未扶養其他親屬,其基本生活費為16.6萬;免稅額8.8萬、標扣額9萬、薪扣額12.8萬,三者合計30.6萬,大於16.6萬,因此無法享有納保法減稅優惠。因此,家戶人口數越多、上班的人越少,則可以享有的優惠最大。

至於如何決定要使用標準扣除額還是列舉扣除額?安永會計師楊建華說,若是一戶中的免稅額加扣除額的總額,低於基本生活費的總額,則不適用列舉扣除額。

上述一家5口的範例是採用標準扣除的方式,楊建華表示,若是採用列舉扣除,其基本生活費仍是83萬,假設列舉的部分是30萬元,免稅額、列扣額及薪扣額的總額為86.8萬,高於83萬,因此沒辦法適用納保法所給予的優惠。

此外,若是有節稅行為,楊建華指出,規定有應揭露事項者,應將事實及金額另填報「綜合所得稅聲明事項表」並檢附相關證明文件,一併申報。他指出,依過去制度來看,若是節稅被國稅局發現,容易被認定為「稅負規避」,即使是為了自己公司的租稅規畫,也必須連補帶罰;但若有簽訂該聲明表,稅局如果仍認為是稅負規避,則只要處以15%滯納金,不需補稅加罰。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8-04-15/clipping/656/a03a00_t_04_02.jpg

雙薪家庭怎麼稅最省 所得分開報稅較有利

夫妻怎麼「稅」最省?會計師來教你。若是雙薪家庭或者夫妻雙方所得差距很大,則用薪資所得分開報稅最省錢;但若夫妻所得皆高或來源多元,就可採用全部所得分開計稅。

夫妻報稅有三種申報方式,包括全部所得合併計稅、薪資所得分開計稅以及全部所得分開計稅等,後兩者可選擇以夫或妻作為納稅義務人。

安永會計師林志翔表示,若為雙薪家庭或是夫妻所得有一方較高的,適合使用「薪資所得分開計稅」,以薪資較高者為納稅義務人,享有扶養親屬免稅額及扣除額等,以降低稅負。

林志翔舉例,若夫妻薪資所得分別為250萬、150萬元,股利所得各為900萬與50萬元,綜合所得總額為1,350萬元。若以全部所得合併計稅,減掉扣除額及免稅額後的綜所淨額為1,288.8萬,乘以稅率45%再扣除累進差額134.51萬,應納稅額為445.45萬元。

但是若採用薪資所得分開計稅,先單獨計算夫的薪資所得應納稅額,即是250萬元減除免稅額及扣除額後是228.4萬,乘以20%稅率再扣除累進差額13.46萬,為32.22萬元。

再計算除了夫的薪資所得外的其他應納稅額,即是1,288.8萬減228.4萬後,乘以45%稅率再扣除累進差額,為342.67萬元。因此應納稅額為342.67萬加32.22萬,為374.89萬元,較第一種方法省下70餘萬的稅額。

而若夫妻雙方皆為高所得者,且所得相當,或是收入來源較為多元,資誠會計師洪連盛則建議,這類的家庭就適合使用「全部所得分開計稅」,例如有房租收入或投資收益,或是模特兒、會計師等執行業務所得者。

洪連盛舉例,夫妻各有薪資所得淨額100萬及投資收益100萬,若用薪資所得分開計稅,先生就是用100萬元報稅,適用稅率12%,但太太卻要用300萬元報稅,適用稅率30%;但若用全部所得分開計稅,就是各用200萬元報稅,各自適用稅率20%,較具節稅效果。

(工商時報)

政經

潘文忠閃辭教育部長 批管中閔釀政治操作 管回應:他強由他強

台大新任校長任命案一拖3個月,有如拖棚歹戲。教育部長潘文忠上周三(11日)才撂狠話,只要查到校長當選人管中閔違法赴中國大學兼職將不予聘任,未料行政院長賴清德昨證實,潘上周四(12日)就遞辭呈請辭獲准,讓外界霧裡看花。潘昨說,是因管案已淪為政治操作,預期未來還會持續遭受攻擊與污衊才請辭,要管出面說明爭議。管則臉書貼文「他強由他強」回應,一派輕鬆。

知情人士說,新教長人選正在徵詢中,續任者的重要任務,仍是要處理管中閔聘任案,查明管是否有違法兼職。

未核定管人事案
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1月5日選出管中閔為新校長,原定2月上任,但管遭質疑遴選過程中未揭露兼任台灣大獨董身分,與遴選委員、富邦金董事長蔡明興有利益衝突;隨後綠委張廖萬堅爆管涉論文抄襲,近日管又被爆疑似赴中國廈門大學等校兼課,教育部至今未核定管人事案。
藍營名嘴毛嘉慶昨凌晨臉書貼文,驚爆潘文忠已請辭。昨上午率媒體到花蓮振興在地觀光的賴揆被問到此事,先是含蓄說潘確因「家庭裡一些事情」造成工作上影響,上周四已請辭,慰留中。

遭政治攻擊污衊
但潘文忠隨即透過教育部發聲明,強調台大校長遴選案是請辭主因,因此案已淪為政治操作,預期未來還會持續遭泛政治化的攻擊與污衊,才決定請辭,希望政治操作能到此停止。賴揆稍後受訪時才證實潘請辭時確提到政治操作擔憂,願以去職為校長遴選劃出一道標準。
潘在聲明中還說,管有義務向社會澄清自身行為所引起的爭議;台大遴委會及校務會議對各項爭議的處理,以模糊帶過、擱置方式不處理,都讓他深感遺憾。

台大「擱置提案」
潘文忠以請辭重砲出擊,管中閔則在臉書貼文,引用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中「九陽真經」的口訣:「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回應,一派輕鬆。《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在光明頂被滅絕師太的掌法攻擊後,想起「九陽真經」這要領口訣,瞬間頓悟,之後的經文是「他自狠來他自惡,我自一口真氣足。」
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發言人袁孝維說,遴選過程一切合法,請教育部尊重遴委會決議。台大主秘林達德也希望教育部尊重遴選委員會決議,盡速聘任。因應管中閔案爭議,台大已召開學術倫理委員會、重開遴選委員會,確認管當選無疑義;台大校務會議有關管的提案都遭擱置,但教育部仍拒核定人事案,還組成「跨部會諮詢專案小組」,盼提出諮詢意見供教育部決策參考,但上周二首次開會後,即因潘請假未再開。

潘文忠
●年齡:55歲
●現職:教育部長(已請辭獲准)
●學歷: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
●經歷:
.台中市副市長
.國家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國立編譯館館長
.教育部國教司長、主秘
.台北縣(現新北市)教育局長、文化局長
.台北縣海山國小教師
●家庭:已婚

不熟高教難進退 吞罵聲家人心疼

賴清德去年9月就任行政院長後,內閣人事一直未大幅調整,僅在今年2月做過小幅調整,當時潘文忠就傳出因「家庭因素」將請辭,但仍被總統蔡英文慰留,希望這個由國小老師出身的教育部長,能堅守崗位,延續教育改革,不料卻因為卡管風暴,在外界不斷質疑下黯然請辭下台,讓執政高層十分惋惜。

國教專精受重用
知情人士說,過去的教育部長多半對高等教育專精,讓教育改革近年來一直在高教上打轉,教改在國教這一塊,其實更加重要,潘文忠國小老師出身,歷任台北縣教育局長、教育部國教司長,國教經歷十分完整,這也是蔡政府啟用他為教育部長的原因。
國教出身的潘文忠,在向來以高教為主導的教育部,似乎遇到了問題。據了解,在管中閔案中,教育部明明可以透過調查,開諮詢會議等方式,對管案做出明確的決定,但潘卻恐因對高教不熟,加上外界批評壓力日增、政治力不斷介入,讓潘十分疲憊。知情人士說,潘文忠3個月來面對高度關注,藍軍接連的批評,讓潘及其家人感到無法承受,才堅定請辭。

燙手山芋 繼任者仍要面對管案

潘文忠請辭教育部長後,接任人選府院高層正展開徵詢作業。據了解,目前浮上台面的,包括國立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以及國立屏東大學校長古源光。古昨稱對此事毫無所悉,鄭也說未獲徵詢,還要媒體讓他過正常生活。

中山 屏大校長列名單
每到教育部長出缺,扁時期曾任教育部次長、現任高雄市政府教育局長范巽綠,以及教育部前主秘莊國榮都會被提及。但兩人一直與教長一職失之交臂。此次潘文忠去職,據了解,府院高層連日密商,因接任人選不但要對教育改革有深切認知,還要對教育現狀有足夠的了解,更重要的,要能接手處理台大校長遴選案,讓合適人選難尋。
據透露,經密集討論,已浮現兩人選,若是傳統高教體系思考,鄭英耀獲推薦;若是要從技職教育改革或產學合作角度來思考,古源光則獲好評。但人事尚未定案,不排除有其他人選列入名單中。
鄭英耀是政大教育博士,2003年、2006年兩度借調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局長;2016年任中山大學校長,校內評價佳。古源光是美國康乃爾大學食品科學研究所博士,曾任屏東縣副縣長,一位與其共事的資深同仁透露,古早年退出國民黨,未再加入其他政黨,與民進黨互動不錯,辦學亮眼,「會被傳出接教育部長,不讓人意外」。

小學老師出身 搞定課綱爭議

昨請辭獲准的潘文忠是少見小學老師出身的教育部長,和他共事過的人都說,潘文忠是出了名的脾氣好,任內遇上課綱、文言文比率甚至「卡管案」,他都不曾動怒疾言,而先前處理課綱爭議也順利過關,但遇上台大校長遴選案是他較不熟悉的高教領域,過程中各種政治攻擊接踵而來,讓他最後不敵政治而黯然下台。

推深耕計劃惹議
潘文忠談吐和藹、待人客氣。先前有次在公開場合致辭時,遇學生團體舉布條並高喊口號、抗議兼任教師不適用《勞基法》,他在警力保護下大可逕行離開,不料他卻帶頭走向抗議群眾,直接和學生面對面闡述自己想法,且期間學生不斷搶白,也未曾動怒,甚至還阻止幕僚打斷學生講話,風度可見一斑。
潘文忠任內大力簡化各類評鑑、訪視,並鼓勵中小學走向創新教育,皆頗受好評,但在高教議題推出的「深耕計劃」,因讓高教競爭型經費減少、頂尖大學預算下降,也引發競爭力下降疑慮;此外,他公布註冊率逼部分私校退場,計劃成立基金融資給私立學校退場之用,也引發替財團埋單質疑。

(蘋果日報)
--
潘文忠辭教長 籲管案停止政治操作

教育部長潘文忠昨請辭獲准,投下政壇震撼彈!潘文忠直言,因台大校長當選人管中閔涉違法赴中兼職等各種爭議,教育部依法行政釐清疑義,但外界以「政治的操作,徒增教育部壓力及負擔」、「校長當選人面對各項爭議不對外說明,任憑疑義蔓延,造成教育及社會紛擾」,他希望請辭後所有政治操作能停止,讓此事回歸到單純的校長遴選程序和當事人身分適格討論。

行政院長賴清德昨指出,非常清楚潘文忠部長的用心良苦,願意以個人的去職,為校長遴選劃出一道標準,希望台大校長遴選爭議儘速落幕,因潘辭意甚堅,「勉予同意」其請辭,政院已在物色新教長人選。

潘文忠在十二日行政院會後向賴院長請辭,原定十三日召開的管案跨部會諮詢小組會議臨時取消;昨天請辭消息曝光後,潘文忠發出千字辭職聲明,指台大校長遴選案爭議的釐清過程,持續遭遇泛政治化的攻擊和污衊,幾經思考,決定辭去部長一職。

總統蔡英文執政後,潘文忠是首任教育部長,他國教經歷豐富完整,上任後接連面對課綱文白之爭、私幼公共化、私校退場、兩岸高教競爭等挑戰。

今年一月五日台大財金系教授管中閔當選台大校長後,被爆未揭露擔任台灣大獨董,台灣大副董蔡明興任遴委未利益迴避等重大瑕疵,又再被爆發表於中研院聯名論文,與暨大碩士論文有廿多處高度雷同涉違學倫案,繼之被檢舉赴中國的大學兼職達卅一項等。

潘:管有違法疑慮 不查明是嚴重失職

潘文忠在聲明中表示,依法行政是他的信念,台大校長遴選過程所產生的各項疑義,雖經台大校長遴委會及臨時校務會議討論,但未釐清,尤其管赴中兼職疑義有違法疑慮,教育部做為主管機關,如果不查明、不釐清,才是嚴重失職。

但台大遴委會及校務會議對各項爭議,或以模糊帶過或擱置不處理。而教育部為釐清爭議,要求台大及遴委會查明疑義,遭到泛政治化的攻擊和污衊,更因政治的操作,徒增教育部的壓力和負擔。

潘文忠強調,管應向社會公開澄清自身行為所引起的爭議,這是權利更是義務,但管卻任憑疑義蔓延,導致校長聘任時程延緩,也造成教育與社會紛擾,衝擊社會對於教育部及台大校長的期許,令他深感遺憾。

高教複雜 教團:潘出身國教系統難解

教育團體認為,潘文忠出身國教系統,對於複雜的高教問題難以處理,因台大管案下台並不意外。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張旭政昨天表示,潘文忠近兩年部長任內,高中以下教師有看到好的變化,也感受到潘對教育人員的友善;但高教問題錯綜複雜,原本就難以處理,國教出身的潘文忠,處理不易。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台大教授王立昇表示,潘文忠非高教體系出身,對高教議題的處理,需倚賴教育部高教系統的幕僚。近來多所大學的校長遴選都出了問題,顯然教育部未能防患於未然,事後又搞得烏煙瘴氣,高等教育界惶惶不安,人才外流與國際教育的競爭,是新教長迫切需解決的問題。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榮譽理事長吳福濱表示,潘文忠未妥善解決台大校長人事案就辭職,令人遺憾,台灣高教內憂是台灣高教未見提升、國際排名節節後退、台大不斷出包,外患是中國虎視眈眈欲搶奪台灣的高教人才和研究成果,新的教育部長必須有能力解決高教問題及挑戰。

新聞幕後》辭意堅定 請辭隔天已清空部長室

教部次長與主秘看新聞才知

上週四潘文忠向行政院長賴清德秘密請辭獲慰留,但他心意已決,當天下午機要先通知取消所有部長會議和預定行程,包括隔天預定的管案跨部會諮詢小組會議;隔天週五,潘文忠罕見地請假不到教育部,且悄悄地交代機要人員清空部長室。

昨天行政院長賴清德證實潘文忠辭職時,正在代部長跑行程的次長和主秘們,看到新聞才知道「老闆」要走了。

潘為什麼要走?對台大失望當然是主因。管當選過程是否不符正義?學倫案是否有違學術倫理?赴中國兼職的各項檢舉事證是否正確?潘原期待台大能夠釐清管案爭議,但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不願檢視校長遴選實質公平性爭議,反而一再強勢地要教育部買帳放行。

潘原期待第一階段門檻投票的台大校務會議,可以釐清管中閔所涉各種爭議,不料校務會議卻以技術性杯葛方式,將可以釐清爭議的提案全數擱置。而當事人管中閔神隱到極限,臉書發文和轉貼從不說明自己被質疑的事件,三個字「莫須有」就要裝沒事,如何讓想依法行政的教育部長認帳?

挺管派不理管中閔被檢舉赴中是否為事實,頻以政治動作模糊焦點,國民黨立委還揚言,要七個委員會輪番安排部長潘文忠到委員會報告,「卡潘」、「辱潘」之說甚囂塵上,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潘文忠辭職教長,但台大校長爭議案並未落幕,今年遇選舉年,新教長如不能快刀解決爭議點,勢必遭遇更泛政治化的挑戰。如同潘文忠部長下台前最後一次在立院教委會答詢時所說:「如查明違法,將不予聘用。」不少台大教授們期待英德政府能依法行政,不能聘用就不予聘用。

http://img.ltn.com.tw/2018/new/apr/15/images/bigPic/600_255.jpg

(自由時報)
--
卡管案進延長賽? 潘文忠走人:盼政治操作就此停止

台大準校長管中閔聘任案卡在教育部逾百日,教育部日前表示四月中將有結果。但教長潘文忠昨天發表聲明,證實已請辭,聲明強調,校長遴選過程產生的疑義,雖經遴委會及臨時校務會議的討論程序,但爭議並未徹底釐清;教育部如果不調查、不釐清,才是嚴重失職。「我決定辭去部長一職,希望所有的政治操作能就此停止。」外界解讀卡管案恐將進入延長賽。

潘聲明發出不久後,原稍早前表示潘是因家庭因素請辭的行政院長賴清德證實,潘因管案去職並表示勉予同意,他肯定潘「用心良苦」,以個人去職為校長遴選畫出一道標準,也希望管中閔應該提出解釋與說明,讓事件盡早落幕。

管:他強由他強 清風拂山崗…

管中閔昨天下午在臉書引述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中「九陽真經」口訣:「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但未多作說明。熟悉管中閔人士透露,這段話意旨內心的平靜、堅韌及信念才是最重要的,外面的強橫,只要能平心以對,即如清風明月般,對自己心境毫無影響。

教育部最近籌組跨部會諮詢小組釐清管案,被認為加大卡管力道。日前開過第一次會議沒有結論,前天原本要開第二次會議,卻突然取消,稍晚就傳出潘文忠請辭消息。

潘:管不對外說明 最感遺憾

潘在聲明指出,對於台大校長遴選案,教育部在尊重大學自主與當選人種種爭議釐清之間盡全力妥適處理。但遴委會及校務會議對各項爭議的處理,或以模糊帶過,乃至以擱置方式不處理;而當選人面對各項爭議則選擇不對外界公開說明,任憑疑義蔓延,不但延緩校長聘任時程,更造成教育與社會的紛擾,已衝擊了社會對教育以及台灣大學校長的期許,「這是令我最深感遺憾的。」

外界也關注,卡管案是否隨著潘文忠去職繼續拖延?教育部次長林騰蛟表示,部長請辭「教育部內部會再做調整」,各部會仍持續釐清管是否赴陸兼職等資料,等新一任部長上任後,才能再做後續處理。

家庭因素? 潘文忠為何請辭 賴揆改口

行政院長賴清德昨天邀請媒體到花蓮「拚觀光」,焦點卻全在教育部長潘文忠請辭的震撼彈。據了解,由於潘文忠上周四甫請辭,賴揆到昨天才「勉予同意」准辭,目前已有接任人選,正在徵詢中,過幾天會明朗。

賴清德昨天上午被問到潘文忠是否請辭,雖證實潘在上周四行政院會後提出書面辭呈,但一度表示潘請辭理由是「家庭因素」;接近中午時,潘文忠發表辭職聲明,賴清德再度受訪,改口說潘辭職是依他自己所發表的理由。

賴清德表示,大學校長地位在社會上非常崇高,台大校長更為國人所敬重,但很可惜,「這次台大校長遴選可說是百年來最多問題的一次,當事人不願說明,遴選委員會也不願解釋,甚至校務會議也不願調查」,時間一耽擱就三個月了。

賴清德說,他非常清楚潘文忠部長的用心良苦,不管他現在做出任何決定,恐怕社會都會有不同意見,因此他願用個人去職,為校長遴選畫一道標準、符合社會期待,也希望台大校長遴選爭議能盡速落幕。

外界質疑潘文忠的請辭理由與賴揆第一時間的說法不同,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表示,潘文忠上周請辭時,賴揆批示「慰留」,還在等待轉圜空間,昨天上午九點多受訪時,賴揆才會表示潘是「家庭因素」請辭;但十點多時,潘文忠已貼出辭職聲明,賴揆知道慰留不成,也證實潘文忠請辭理由。

潘文忠傳出異動訊息非首次,今年二月間的內閣改組前,也曾傳出潘文忠請辭。媒體甚至曾點名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及高雄市教育局長范巽綠等人,但均遭當事人否認。當時,鄭英耀表示沒有被徵詢,請大家不要過度猜測;范巽綠則表示,沒有被徵詢,也沒有意願。

(聯合報)
--
教育部忙「卡管」 12年國教誰管?

卡管案延燒,教育部長潘文忠昨天請辭,原訂今天審查12年國民教育新課綱中自然及健康與體育的課審大會因此取消。卡管卡到其他教育議題也被卡,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立昇表示,台灣一次少掉台大校長及教育部長的兩大教育龍頭,「整體教育令人擔憂」。

12年國教新課綱原定今年上路,去年改成明年上路,進度嚴重延宕。去年課審會2周召開1次,今年幾乎改為周周召開,就是希望趕上進度,現在卻因教育部顧管案被卡。

王立昇表示,前教育部長潘文忠原本比較熟悉國教議題,但因高教的問題而辭職,台灣因此少了台大校長及教育部長,高教、國教都出問題,讓人憂心。

他說,依慣例,教育領綱應在正式上路前兩年就推出,教科書應在使用前一年就開始編輯、審訂,現在卻遲延,顯現目前教育不僅僅高教體系出了問題,國教也一樣。他希望,新任教育部長不只要懂高教、還要懂國教,否則恐怕抓不住重心。

課審大會委員、東華大學學生蕭竹均表示,課審大會恐要等到新任部長出來後才能續審;課審大會委員、全教總秘書長李雅菁表示,目前課綱進度尚屬在時程上,除了社會以外的各科目應該都可以在6月底前審完,但憂心書商恐怕來不及編完教科書並進行試教。

至於新任部長上任後會否影響課審大會運作,她說,相關署長或次長、國教院院長都會協助議事的主持,改變應該不大,除非新任部長有對12年國教新課綱有特別的想法。

(聯合晚報)
--
拔管未成 教長潘文忠請辭獲准

台大校長遴選案,教育部長潘文忠「拔管」未成,昨戲劇化請辭下台,但不忘炮轟台大藉校長遴選進行政治操作。行政院長賴清德也批,此次台大校長遴選是百年來問題最多一次,當事人不願說明、遴委會不願解釋,連校務會議也不願調查,呼籲管中閔出面說明讓事件落幕。

賴揆呼籲台大校長當選人管中閔「踹共」,管中閔只在臉書引金庸小說的九陽真經20字表心境:「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意指自己內心堅韌及信念才是首要,外在橫逆強暴不過是夢幻泡影。

賴揆批遴選 百年來問題最多

賴清德昨在花蓮視察,上午被問到潘文忠是否已請辭,第一時間雖證實,但強調「家庭因素」,努力慰留中。結果不到1小時,潘文忠辭職聲明曝光,明白表示理由就是為卡管案。

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解釋,賴揆第一時間是爭取慰留潘,但潘辭意甚堅,賴揆只能「勉予同意」。賴揆在同意潘請辭後也證實,潘請辭理由就是台大校長遴選案。

潘文忠在辭職聲明中提及,教育部為釐清爭議,要求台大及遴委會查明疑義,卻經常遭泛政治化攻擊和汙衊;更因「政治操作」,徒增教育部同仁在行政及業務執行上的壓力和負擔;令人遺憾的是,遴委會及校務會議對各項爭議處理,或以模糊帶過,乃至以擱置方式不處理;而當選人面對各項爭議則選擇不對外界公開說明,任憑疑義蔓延。

管臉書回應 心如明月照大江

潘文忠將矛頭指向台大,指台大校長一職懸缺至今,究其根本是因一年多前的學倫案重創台大及台灣學術形象,楊前校長因此不再續任。從台大學倫案查察,到此次校長遴選過程產生的各項疑義,尤其當選人多項赴陸兼職疑義,亦恐有涉及違法疑慮,教育部不調查才是嚴重失職。

潘文忠說,遴選案爭議釐清過程,預期將持續遭遇泛政治化攻擊和汙衊。幾經思考,他決定辭去部長一職,希望所有政治操作能就此停止。

賴揆也呼應說,非常清楚潘文忠請辭用心良苦,潘周四請辭時,就提及不管他此時對台大校長遴選做何決定,恐怕社會都有不同意見,因此他願用個人去職為校長遴選畫出一道標準,符合社會期待,也希望台大校長遴選爭議盡速落幕。

新聞透視—潘部長 卡管百日卡到自己

潘部長終於決定求去,臨去秋波卻還丟了一紙不甘不願聲明,最終未能留下漂亮下台身影。卡管百日卡到教長自己辭職,其實只解除了潘部長的煎熬,但台大校長人事案及台灣高教何去何從,下一任教育部長的考驗才剛開始。

潘部長在辭職聲明中,其言仍不善,指責遴委會「模糊帶過」、臨時校務會議「擱置不處理」、管中閔本人「不對外界公開說明,任憑疑義蔓延」,甚至表示他的辭職是「要讓所有政治操作能就此停止」。

但從頭到尾進行政治操作的不就是教育部嗎?實在是顛倒是非、令人錯亂!

卡管案愈演愈烈,引發台大內部和知識分子公憤,加上管中閔這個「非典型人物」硬是撐過了教育部8道金牌,最後有民進黨大老呼籲蔡政府考量年底選舉,對台大人事案放手,才導致今天「教長下台」這個局面。

若果真如此,那麼教育部長這個職務從頭到尾都只是打手、棋子,到頭來都是要走人,潘部長何不勇敢早點做個英雄?事實上,8道金牌都是沒有必要發出的公文和電郵;一月底的第二次遴選委員會會議、三月下旬的台大臨時校務會議、四月春假前夕前宣布的跨部會諮詢小組,都是根本不必開的會。潘部長如果在這些時刻表態阻擋,即使為此賭上官帽,還能獲得台大感激、知識界敬重,不至於落到現在的地步。

一個教育部長辭職了,卻給台大留下難以癒合的傷口,成為台灣高教抹不去的黑歷史,沒有人感到痛快,反而覺得深切悲哀。管案及台灣高教何去何從,並沒有隨著教育部長下台而解決,反而是新任教育部長重中之重!解決之道或許並不容易,但起始就在蔡政府一念之間。

下一任教長誰屬? 鄭英耀、范巽綠 被點名接掌

教育部長潘文忠辭職,下一任教長誰屬?外傳先前被點名的有高雄市教育局長范巽綠、高雄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都是可能人選;還有教育界人士表示,現任科技部長陳良基「很不錯」。

高雄市教育局長范巽綠曾任教育部次長,二月首波內閣人事改組時她就被傳出可能接任教育部長,但她當時表示「沒有被徵詢,也沒有意願」。

至於擔職中山大學校長才一年半的鄭英耀當時也被點名,但他請大家不要過度猜測,會造成困擾。此次教育部長人選出缺,又有人點名范、鄭兩人。

另外有教育界人士表示,台灣高教目前是百病叢生,需要懂高教又有領導力者開闢新局,「像是科技部長陳良基。」

陳良基擔任台大學術副校長期間對產學合作十分嫻熟,2016年4月20日他和潘文忠同時上任,擔任教育部政務次長,當時準行政院長林全還公開說陳「委屈了」,之後也一直被外界稱為「小部長、大次長」;去年二月陳良基接任科技部長,終於扶正,就看這次是否有機會轉換部會跑道。

台大遴委會嗆 請尊重決議

教育部長潘文忠辭職聲明火力全開,矛頭指向台大。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表示,一月底加開的遴委會議開了七小時,絕非潘部長辭職聲明中的「模糊帶過」。另有關管中閔在大陸兼職的疑慮,於三月的臨時校務會議也已由人事室澄清,其並非遴委會職權。「遴委會尊重教育部長潘文忠的個人決定,但也建請教育部尊重遴委會的決議,維護依法行政及大學自治的核心價值。」

大學自主聯盟召集人、台大教授周崇熙表示,很遺憾也很感謝潘文忠這一陣子的努力,但還是希望潘文忠及繼任者多理解一下憲法及大學法中對於大學自治的意義,否則這件事情還是不會落幕,繼任部長又要重新了解這件事情,更耗時間,也會繼續磨損台大的能量。

台灣大學主任祕書林達德則呼籲,希望教育部盡速處理,並依法行政,通過聘任台大校長。

國民黨立委柯志恩則說,潘文忠若自認所作所為是堅守信念就應繼續「卡管」,而非掛冠求去。因此,潘文忠應有來自上面的壓力,只是「卡管」烽火已燎原,也只能自求解脫。

柯志恩說,民進黨不可能因為一個部長下台就停止卡管,一定會繼續「未竟之業」,但她還是呼籲蔡政府,新任的教育部長,除了要有解決管案的智慧與能力,更要有面對社會說明政策的勇氣與擔當。

(中國時報)

國際

英男護「被遺忘權」 Google敗訴 須刪過時犯罪紀錄 恐掀跟進潮

在Google搜到陳年往事,是否有點尷尬?兩名英國商人跟Google對簿公堂,提出歐盟法律保障的「被遺忘的權利」,要求Google刪除其犯罪紀錄。倫敦法院前天宣判Google部分敗訴,必須刪除其中1人紀錄。外界咸信,此判決會掀起使用者要求Google刪資料的廣大迴響。

兩名提告男子依法不得公布身分,其中一男(A男)在1990年末犯下偽造帳目罪,被判刑4年,要求Google刪除3條有關他犯罪的查詢結果。另一男(B男)是在10多年前犯下攔截通訊罪,被判6個月,要求Google刪除11條與此罪有關的查詢結果。

無須付任何賠償
2原告都認為資料不再有時效性,也已接受法律制裁,要求Google刪除但被拒絕,於是提出「被遺忘的權利」,告上法庭。
法官沃爾比前天判決,A男敗訴,B男勝訴,理由是A男繼續誤導公眾,Google無須刪除。但B男已表示悔意,加上其罪行未涉及「消費者或投資者」,只是侵犯第三方的隱私,Google必須刪除。Google無須付給2人任何賠償。

攸關公益可拒刪
歐盟法律保障「被遺忘的權利」,允許民眾可以要求移除不再與自己有關的個人資訊。2014年,歐洲法院判決,人們可以要求刪除無關和過時的資訊。此後,Google收到使用者要求刪除240萬條搜尋結果。不過,搜尋引擎業者若評估認定搜尋結果攸關公眾利益,勝過於個人隱私權,就能拒絕刪除。
A男律師表示,現代人在跟陌生人碰面前,都會「估狗」一下對方的背景,他的當事人已非公眾人物,為此深感痛苦。Google的律師懷特則強調,被遺忘的權利不是改寫歷史的權利。

(蘋果日報)
--
美實驗證明 魚油治乾眼無效

美國科學家以535名出現乾眼症狀的患者進行實驗,結果發現,患者連續服用高劑量魚油12個月後,其乾眼症狀改善程度,與服用橄欖油的對照組患者所差無幾,使長久以來魚油有助改善乾眼症狀的做法受到挑戰。

吃一年沒改善
這次研究的負責人、紐約眼科醫師艾斯貝爾表示,「在臨床診療上,醫師常將魚油當作附加療法,此次實驗也仿效這種實際狀況。」不像其他由藥廠贊助的實驗只讓受測者服用受測藥劑,這批受測者吃魚油的同時,仍照常使用人工淚液及消炎滴液等藥劑。
受測者中349人每天攝取3千毫克的Omega-3不飽和脂肪酸魚油膠囊,12個月後,科學家讓患者從0到100評量症狀改善情況,結果實驗組患者平均改善程度為13.9,服用含橄欖油膠囊的對照組則是12.5,兩者差距不大。
紐約眼科醫師康喬安指,這項結果「挑戰普遍採用的魚油治療法」。

(蘋果日報)
--
魚油治乾眼症?新研究:成效不彰

乾眼症患者可口服魚油改善症狀的建議已行之有年,但美國一份最新研究指出,補充魚油對改善乾眼症根本沒效。根據這份十四日刊載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研究,就減緩乾眼症狀而言,不飽和脂肪酸omega-3的效果並不比安慰劑好多少。

此一臨床試驗獲得美國國家衛生院(NIH)的國家眼科研究所(NEI)經費資助,對象包括五三五名有中度到嚴重乾眼症狀至少六個月的病患;受試者被隨機分為兩組,一組每天吃三公克omega-3不飽和脂肪酸(五顆膠囊),另一組每天吃五公克橄欖油(約一茶匙);兩組受試者服用的膠囊外觀一模一樣。一年後,研究報告指出,兩組受試者的症狀都「大幅改善」:六十一%吃omega-3的實驗組受試者與五十四%吃橄欖油的控制組受試者的症狀評分都少十分;而儘管兩組受試者間仍存有差異,但就統計學角度而言並不具太大意義。

該研究共同撰稿人之一、美國賓州大學醫學院眼科助理教授邦亞說,omega-3在改善乾眼症上並無效果令研究人員詫異,此一研究結果意義重大,可能改變眼科醫師與驗光師治療病患的方式。NEI的臨床研究計畫官雷佛德則大讚該研究在omega-3補充品治療乾眼症上,提供迄今最可靠與可歸納的證據。

美乾眼症醫療費用 達1.6兆

全球乾眼症患者人數眾多,光是美國就有超過一千六百萬人,症狀包括眼睛灼痛、搔癢、刺痛與視力減弱。專家估計,光是美國,每年在因乾眼症所導致的生產力損失與醫療照顧的金額,高達五百五十億美元(約台幣一兆六一二七億元),而魚油與其他動物萃取補充品在美國的年銷售額超過十億美元。

(自由時報)
--
整天久坐不動 傷腦甚至失智

美加大研究

以為整天坐在桌前或一直看電視不動只會搞得體重上升嗎?最新研究顯示後果不僅於此,嚴重者可能傷腦甚至失智!儘管兩者關聯性有待進一步確認,但專家建議,多站起來走走動動總是好事,或許能輕易減少阿茲海默症上身的風險,何樂而不為。

恐致大腦內側顳葉萎縮

久坐不動會增加罹患心臟病、糖尿病的風險,是科學界早就知道的事情。但為了了解這種行為對心智的危害,美國加州大學研究人員找來卅五位年齡介於四十五歲至六十五歲無失智現象的民眾,先就他們前一週每天坐著與活動的時間進行調查,再掃描他們大腦中位於顱骨兩側的內側顳葉(MTL)厚度。

MTL為大腦記憶的關鍵區域,變薄正是認知下降及中年以上民眾失智的早期徵兆。

結果發現,自稱前一週坐得較久的受測者,MTL萎縮也較多,而且坐得愈久、縮得愈多。研究人員因此相信,坐太久確實可能是認知下降的危險因子之一。

此研究十二日登上美國科學期刊《PLOS One》。目前雖不敢說久坐不動的習慣正是導致MTL萎縮的元凶,但研究人員展開另一項長期研究以了解兩者間關聯的同時,依然鼓勵民眾常起身活動,因有氧運動確實有助增大MTL內專管記憶的海馬迴構造容量;藉此減少久坐的時間,或許即可遠離阿茲海默症纏身的苦果。

(自由時報)
--
天生龐克頭 ! 澳洲「隱龜」列瀕危物種

英國「倫敦動物學會」近日公布「演化獨特與全球瀕危」爬蟲類物種名單,其中排名第一、最可能遭到滅絕的是「馬達加斯加大頭側頸龜」,但其鋒頭卻因為排名二十九的「隱龜」照片太吸睛而被蓋過。隱龜是短頸龜並用生殖器呼吸,主要棲地為澳州東北部昆士蘭州瑪麗河,又名瑪麗河龜;由於頭部易附生海藻以致長出俏皮綠色龐克頭,讓牠獨樹一幟。一九六○至七○年代曾是澳洲流行寵物,但廿世紀末期才由科學界正式認定為新物種,目前存活數量不明。專家指出,隱龜曾與恐龍存活於同一時代,但近五千萬年已無近親;目前牠已瀕危,有待設法讓牠免於絕種命運。

(自由時報)
--
蘋果禁洩密 嗆訴諸法律

蘋果警告旗下員工,停止再對外透露有關公司未來計畫的內部資訊,還揚言採取法律行動、甚至提出刑事告訴,成為蘋果為求保密而採取的激進手段之一。

彭博資訊報導,蘋果公告於公司內部網誌的一則長篇備忘錄寫到,去年共抓到29名洩密者,其中12名已遭逮捕。蘋果表示,這些人不僅失去工作,未來覓職也相當困難。

蘋果在文中列出有哪些資訊洩漏給媒體,包括今年初蘋果軟體工程負責人費德里奇在會議上告訴員工iPhone軟體原訂部分功能會延後,以及之前一套未發佈的軟體套組事前外洩,導致iPhone X和新款Apple Watch的細節提前曝光。

備忘錄指出,洩漏新產品資訊將對現有機種銷售造成負面影響,讓對手有更多時間準備競爭產品,導致新產品發售後銷售減少。蘋果產品行銷主管荷斯維克在備忘錄中說:「我們希望有機會親口告訴顧客為何這些產品很棒,而不是隨便透過他人之口。」

美國矽谷的科技公司們長久以來都希望能追蹤、限制員工公開分享的資訊。Google、臉書等公司對內願公開透露計畫給員工,但對外卻守口如瓶,有時也會為此開除洩密者。

(經濟日報)
--
查克柏格環遊美國 股東埋單

身價估計660億美元的臉書執行長查克柏格,去年為自己設定的「個人挑戰」目標是造訪全美各州,不過這場挑戰之旅將近900萬美元的維安和私人客機費用,是由臉書的股東負擔。臉書則認為,以查克柏格對公司的重要性,這些花費是必要而適當的。

臉書申報資料顯示,查克柏格去年的薪資仍是代表性的1美元,但整體薪酬卻遽增53.5%,達890萬美元,其中約730萬美元為個人維安相關支出,高於前一年的480萬美元;另外約150萬美元則是個人使用私人客機的相關成本,比2016年增加75%。

查克柏格去年多數時間在美國各地遊走,從阿拉斯加以至路易斯安那,目的是「走出去,跟更多人談談他們怎麼生活、工作,並想想未來」。他每年都設定目標,希望「在工作之外成長」。

查克柏格也把全美之旅過程發布在自己的臉書網頁上,包括駕駛曳引機、和阿拉斯加原住民一起釣鱈魚、在蒙大拿的冰川國家公園逗弄服務犬等。

然而,查克柏格前往的地區通常在幾個小時前才會獲知他的到訪,主因是安全考量。臉書表示,公司要求查克柏格須有這些維安措施,是因為查克柏格身為臉書創辦人、董事長和執行長,可能面臨特定威脅,這些維安措施能化解安全疑慮,這些花費是恰當而必要的。

臉書也說,查克柏格搭乘私人客機也是維安計畫的一環。查克柏格造訪全美各州的目標達成,今年的目標則是「解決重要議題」,導正臉書面臨的仇恨言論和假消息散布等現象。

(經濟日報)
--
去年逼近900萬美元 祖克伯旅行、維安費 股東埋單

臉書執行長祖克伯2017年全美走透透,保護他人身安全和使用私人專機等支出年增逾50%,逼近900萬美元。旅行和維安開銷大部分由股東埋單。

據臉書呈交主管機關的文件顯示,祖克伯去年的「其他薪酬」年增53%,由2016年的580萬美元增加至890萬美元。祖克伯去年只支領1美元年薪,沒有紅利或是股票獎勵。他握有價值約660億美元的臉書股票。

祖克伯2017年的其他薪酬包含730萬美元的維護個人安全支出,涵蓋在家和旅行安全,金額高於2016年的480萬美元。還有一筆150萬美元「個人使用私人專機相關成本」,金額較2016年激增75%。

臉書在文件中指出,「由於臉書能見度高,公司的薪酬與治理委員會授權提供祖克伯『全面安全計畫』,以因應祖克伯身為公司的創辦人、董事長和執行長可能發生的特定安全威。」

臉書表示,「由於祖克伯對臉書的重要性,為了公司考量,我們需要這些安全措施。臉書相信全面安全計畫是合適而且是必要支出。」

值得一提的是,祖克伯去年許下的個人挑戰是走訪全美各地,旅行和維安開銷大部分由股東埋單。祖克伯在全美走透透時,曾在臉書張貼他在威斯康辛州開牽引機,和在阿拉斯加釣鮭魚的照片。

臉書也在文件揭露其他高階主管的薪酬。臉書亦為營運長桑德柏格(Seryl Sandberg)提出安全計畫,她去年其他薪酬為270萬美元。

桑德柏格去年只領取640,378美元現金紅利,是2016年的一半不到。現金紅利大縮水是為「個人績效」評分下滑。而臉書並未具體說明桑德柏格績效被扣分的原因。

(工商時報)
--
被綁失蹤4年 112奈及利亞女恐僅15人倖存

4年前的今天,276名女學生遭伊斯蘭基本教義派組織博科聖地綁架,至今仍有112人生死未卜。一名曾交涉釋放人質的記者透露,目前還活著的女學生恐怕只剩下15人。

這些失蹤女學生的家長今天展開遊行守夜活動,再度呼籲釋放她們,以及其他在奈及利亞東北部血腥衝突中遭綁走的數千人。

法新社報導,包含失蹤女學生家長在內的遊行人士一路走到到政府女子中學(Government GirlsSecondary School)。2014年4月14日的傍晚,276名女學生在這所校園內遭綁架。其中57人迅速脫逃,但4年來,仍有百餘名女學生下落不明。

一名家長說:「我們只祈禱女兒能獲釋回到身邊。我們必須知道她們是生是死。若還活著,讓她們回到我們身邊。倘若已死,也讓我們知道,至少還可以為她們祈禱,繼而克服悲痛。」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曾經和博科聖地(Boko Haram)交涉釋放人質的奈及利亞記者薩吉達(Ahmad Salkida)今天表示,他握有資訊,112名遭綁女學生,僅剩下15人還活著。但奈及利亞政府表示,沒有理由相信有些人已遭遇不測。

薩吉達表示,前總統強納森(Goodluck Jonathan)政府在女學生被擄2週後,要求他和博科聖地交涉釋放人質。他說,他安排了5次交換人質機會,但當時政府的延宕導致談判破裂。

政府發言告訴BBC,政府還在和博科聖地交涉,釋放迄今仍失蹤的女學生。

(中央社)
--
馬利北部法國及聯合國基地遇襲 1死20餘傷

馬利當局表示,喬裝成聯合國維和人員的好戰分子今天在馬利北部城市廷巴克圖,引爆兩輛自殺汽車炸彈並發射數十枚火箭攻擊法國和聯合國基地,造成一人死亡和多人受傷。

路透社報導,聯合國代表團證實,這起複合攻擊造成一名聯合國維和人員喪生。馬利政府表示,另有10名法國士兵受傷,但法國駐軍尚未回應置評要求。

馬利政府發表聲明說:「恐怖分子戴藍色頭盔,搭乘滿載爆裂物的兩部汽車,其中一輛有馬利軍方彩色標誌,另一輛則有聯合國(UN)標誌,試圖滲透進入軍營。」

聲明又說:「情勢如今已獲掌控。」

派駐馬利北部的聯合國維和部隊和法國軍隊於過去一年來經常遭到堅定且裝備精良的聖戰士團體攻擊,他們被視為非洲沙赫爾地區(Sahel)的最嚴重安全威脅。

法新社報導,馬利安全部今天表示,好戰分子對廷巴克圖(Timbuktu)機場地區發動火箭和汽車炸彈攻擊,造成一名聯合國維和人員喪命和12人受傷,另有12名法國士兵受傷。

馬利安全部在臉書張貼聲明說,「恐怖分子今天下午鎖定法國巴克罕(Barkhan)軍營以及駐紮在馬利北部廷巴克圖城外的聯合國部隊發動攻擊。」

聲明表示,穿戴聯合國藍色頭盔的槍手搭乘滿載炸彈的兩部車輛並發射十餘枚火箭攻擊那兩座軍營。聲明又說,其中一部車輛引爆,另一部有聯合國標誌的車輛被攔下。

安全部表示,最新傷亡統計是一名聯合國士兵喪生,12人受傷,其中5人傷勢嚴重,另有12名法國士兵受傷。

(中央社)
--
均衡攝取蔬果、全穀、魚肉 地中海飲食 減緩憂鬱症

憂鬱症患者大多靠藥物治療及心理諮商控制病情,但近日研究發現健康飲食也能有效預防憂鬱症或減緩症狀,尤其是均衡攝取蔬果、全穀及魚肉的地中海飲食更是治療憂鬱症的最佳飲食方式。

澳洲迪肯大學(Deakin University)流行病學家嘉卡(Felice Jacka)帶領的研究團隊,曾在去年針對健康飲食減緩憂鬱症狀的成效進行實驗。

這項實驗調查67名透過藥物或心理諮商治療憂鬱症的患者,讓其中半數配合營養師展開為期12周的健康飲食,其餘半數則在同一期間由社工人員陪伴放鬆心情。

實驗發現實行健康飲食患者情緒明顯比對照組更加開朗,且飲食越健康的患者情緒好轉越顯著。去年初這項研究發表在醫學期刊《BMC Medicine》之後,另一項由南澳洲大學進行的6個月實驗也在《營養神經科學》期刊發表類似成果。

美國神經學會在今年4月舉行的年會也請到芝加哥若許大學(Rush University)醫學中心發表相關研究,結論是老年人多吃蔬果及全穀可預防憂鬱症。

紐約心理醫生藍齊(Drew Ramsey)指出,憂鬱症可能是基因、特殊環境或生活習慣所造成,但追根究柢都是因為大腦不健康。他表示:「我們提到心血管疾病就會想到要強化心臟,那麼當我們想到心理健康時,應該試著強化另一個器官,那就是大腦。」

威爾康乃爾醫學院(Weill Cornell Medical College)神經科學家莫斯柯尼(Lisa Mosconi)也指出,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會增加體內壞菌,影響神經傳達及情緒起伏。

莫斯柯尼認為地中海飲食均衡攝取蔬果、優格、全穀、魚肉及優質橄欖油,能有效控制發炎反應,也能培養體內好菌,更重要的是能滿足大腦所需營養。

(工商時報)
--
卡達力抗制裁

雖然卡達去年6月被控支持恐怖組織,慘遭沙烏地阿拉伯與巴林等鄰國孤立。不過該波灣小國卻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意外加速經改的推行。

■While Saudi-led sanctions on Qatar have caused pain, they also had the expected effect of accelerating some reforms.

卡達從半島成為實際的孤島已有9個月時間。到目前,這個面積小、但財力驚人的波灣國家已習慣這個被孤立的事實、發展新的貿易路線與盟友,並可能在未來幾年影響中東局勢的平衡。

去年6月,沙烏地阿拉伯、巴林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突如其來的與卡達斷絕外交關係,秉持理由是卡達支持恐怖主義活動。他們取消直飛班機,關閉與卡達所有陸路邊境和貿易關口,藉此向卡達施壓,迫使它與伊朗斷絕關係。

無論如何,卡達卻成功的抵抗這些壓力。該國政府揚言,不會向這些鄰國投降。

卡達政府通訊部門負責人夏卡薩夫(Sheikh Saif bin Ahmed Al-Thani)表示,「他們不要我們自行做決定,卻反而要為我們做決定」。他認為這些國家想要卡達成為乖乖牌的想法是大錯特錯。

他警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若像沙國這樣的激進做法成為新常態,恐使波灣地區未來「陷入險境」。

為因應禁運危機,卡達轉而向土耳其與伊朗建立新的貿易路線。這兩國還提供卡達領空與陸地通道。

布魯金斯多哈研究中心研究員卡比尼(Nader Kabbani)警告,沙國為遏止伊朗勢力坐大而制裁卡達的作為,反會適得其反。他指出卡達與伊朗、土耳其建立的新貿易路線早晚將變成穩定的常態,對該地區未來的地緣政治將造成影響。

波灣齟齬 國際外交斡旋

至於在卡達仍維持重要軍事設施,並憂心伊朗勢力在波灣日益擴大的美國,則企圖扮演和事佬,為卡達與其鄰國的爭端進行調解。美國總統川普今年2月曾與卡達、沙國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領導人交換意見。這波灣3國領袖預定未來幾周將飛往華府與川普會面。

目前包括科威特與歐洲國家也曾對波灣的外交齟齬進行斡旋,不過最後仍是徒勞無功。

卡達的夏卡薩夫表示,「迄今沒有跡象顯示這些封鎖我們的國家,願意坐在談判桌前,與我們討論之間的歧異。」

沙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埃及對卡達最大的不滿,在於該政府與伊斯蘭國家的友善關係,以及它與支持恐怖主義的伊朗走得太近。

雖然由沙國帶頭對卡達實施的制裁,的確對後者帶來陣痛,但在同時也意外加速卡達的改革腳步。卡達已廢除對80國民眾的簽證要求,轉而提供海外人士永久性居留權,並且還設立自由經濟區。另外該國還計畫為選舉進行立法。

改革求存 經濟拚逆轉勝

卡達金融中心執行總裁由塞夫(Yousuf Mohamed al-Jaida)認為,「如果卡達未遭到孤立,這些改革勢必花更多時間」。他說就商業而言,「這反而是不幸中的大幸」。

國際貨幣基金(IMF)今年3月發布聲明,預估卡達今年經濟成長可達2.6%。它在當時還聲稱,卡達與鄰國外交爭端對經濟與金融造成的直接衝擊,正逐漸在消退中。IMF說,「即使經濟活動曾受影響,多數都為時不久」。

(工商時報)
--
窮人住不起加州

儘管加州宜人的氣候與美麗的沙灘,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居住天堂,但也有愈來愈多民眾受夠了當地住屋成本與稅金不斷高漲,決定出走到居住費用較低廉的其他州。

■More and more they are fed up with the high housing costs and taxes and deciding to flee to lower-cost states such as Nevada, Arizona and Texas.

加州雖然有「黃金之州」美稱,但無奈沉重的住屋與稅務負擔,已讓許多當地民眾受不了,而決定搬遷到居住成本較低的內華達、亞利桑納與德州等。

靠著固定收入過活的65歲桑塞(Dave Senser)就是選擇出走的其中一人。他說雖然他很享受加州的陽光與海灘,但由於無法負擔此地不斷攀升的房租與沉重賦稅,迫使他必須做出搬至內華達州的艱難決定。

高租金、高房價

桑塞抱怨,加州租金簡直高到嚇人,即使真能找到住房,還得面臨高額的稅金。他說至少在內華達州,不用繳交所得稅。

他還批評加州政府的放任不管,也是迫使他們這些退休族必須遷徙他地的另一個原因。

Beacon Economics研究顧問公司創辦合夥人之一的桑博格(Christopher Thornberg)表示,被迫離開加州的居民多是低收入者。他指出高房價是愈來愈多人從加州出走的主因。此地有限的房屋庫存,帶動房價不斷向上攀高。

《洛杉磯時報》與USC Dornsife聯手進行的民調指出,包括房價等居住成本高漲,是加州目前面臨的重大議題。還有超過半數受訪者要求廢除該州的天然氣稅,該稅使天然氣費用飆漲4成。

Indeed.com求職網站首席經濟學家柯爾克(Jed Kolko)也認為,與其他州相比,過去幾年加州民眾出走的速度有加速跡象,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房價高漲。

人口不斷流失

他以最近的人口普查局資料為例,加州地區正掀起移民潮,愈來愈多民眾選擇遷徙到他州定居。

資料顯示,從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這段期間,加州人口淨流失13.8萬人,在同時德州則是淨流入逾7.9萬人、亞利桑那州淨流入6.3萬人與內華達州的3.8萬人。

拉斯維加斯不動產經紀人協會總裁畢博(Christopher Bishop)表示,內華達州的美元購買力大幅超過南加州,已成為過去1年半該州不斷吸引加州民眾流入的主因。

他還提到,部分在矽谷工作的居民寧可遠距離通勤,以避免支付住在加州必須承受的高額成本。

United Van Lines的資料指出,在2015到2017年期間,最受加州民眾喜愛的遷移地點為德州、亞利桑納、俄勒岡州、華盛頓州與科羅拉多州等。

在2013年搬離洛杉磯,舉家遷移到俄亥俄州定居的歐斯妥夫(Michelle Lynn Ostroff)表示,雖然她與她的女兒最近有點想搬回加州,以便與朋友和家人住的更近,不過一想到每月高額的租金負擔,還是讓她裹足不前。

根據產業追蹤機構Zumper調查,加州在目前排名全美前10大房租最貴的市場當中,就包辦了5個地區。其中最貴的是舊金山。

不動產經紀人威廉斯(Keller Williams)說,對許多加州民眾而言,租房是唯一選項,因為他們根本沒有能力在加州買房。然而就算是租房,房租也是有如天價。Zumper指出,洛杉磯一房公寓的月租中間價為2,249美元(約新台幣6萬6)、舊金山更貴,約為3,400美元(約新台幣9萬9)。

(工商時報)
--
加拿大短缺藍領

採積分制的加拿大移民制度對低技能移民有諸多限制,加上本土人口老化,缺工問題有惡化之勢。

■Canada faces a labor shortage.

加拿大亞伯達省卡加利市的豬農雷伊‧普萊斯(Ray Price)近來心情憂喜參半,喜的是過去幾年來亞洲需求穩定增加,憂的是想擴產卻找不到勞工。

雷伊說,「由於本土人力老化,加上加拿大對低技能移民又有諸多的限制,我們總是有人力短缺的問題。我們有專家與工程師等專業人才,但找不到想要投入肉品加工產業的勞工。」

移民制度 川普喊讚

美國川普政府亟欲改革美國的移民制度,並以加拿大為標竿,因為加國的非法移民比率極少,其制度的設計主要為鼓勵高學歷、有工作經驗與具英語能力的外國移民。

川普今年初發表國情咨文時指出,「現在應該進行改革朝加拿大積分制的方向修法,讓有專業技能、想要工作並對我國社會做出貢獻的外國人,成為美國的合法公民。」

但看在企業雇主與經濟學家的眼裡,加拿大這一套制度同時也是造成加國藍領工人或低技能工作嚴重缺工的關鍵。

根據官方資料,加拿大2017年第3季的職缺總數高達46.8萬人,較2016年同期跳增15%,人力需求最大的產業分別來自於運輸、製造與食品服務業。

加拿大的移民制度採積分制,每年大約批准30萬個新移民,這套制度的支持者認為其優點在於鼓勵企業開業與勞工找工作,對於整體經濟有正面的助益,且能減少社會的負擔。該國的民調亦發現,加拿大民眾普遍認為移民對經濟有益。

不過,許多企業雇主也對該制度有所抱怨,批評這套制度害他們找不到農場工人、卡車司機與食品服務業員工。其實,美國也有類似的狀況,許多企業憂心川普推動的移民改革將造成食品與營建產業的缺工問題更加惡化。

普萊斯家族在卡加利經營養豬場已經有3代,目前共聘請約135個員工處理豬肉加工業務,每人時薪從20加元(台幣460元)起跳,技巧好的切肉工或有經驗的處理工時薪可達25加元。

要求開放低技術勞工移民

雷伊表示,來自大陸與日本的海外需求不斷成長,他打算再增聘至少25名員工,「我想要分兩班制,問題是光白天班就找不到足夠的人力,更何況是夜班。」

根據部份經濟學家與企業指出,在一些勞動力人口老化的省分,缺工問題尤其嚴重。

加拿大東部省份新布倫瑞克省前首席經濟學家坎貝爾(David Campbell)說:「我們總不能安排經濟學家到客服中心上班吧。」

為小企業發聲的加拿大獨立企業公會(CFIB)則向政府呼籲,要求放寬移民制度的規定,開放更多具貿易專業與較低技術性的勞工移民。

同樣位於加東的愛德華王子島省的Seafood Express共同老闆凱斯(Andy Keith)表示,公司業績蒸蒸日上,想擴大營運卻苦於找不到人力。

Seafood Express在北美地區的運送食品車隊,共有65輛卡車,公司評估需再添購10輛,才能滿足客戶需求,凱斯說:「問題是找不到司機,我們每天都在回絕客戶的訂單。」

(工商時報)
--
最會生的歐洲國家

歐盟平均生育率達1.6,但官方警告這仍不足以達到維持人口的水準。反倒是湧入大批移民的德國,生育率締造新猷。

■France and Sweden have the highest fertility rates in Europe but births across the EU are less than needed to replenish the population naturally.

歐盟最新出生人口數據出爐,法國以1.92的生育率拿下歐盟之冠,但是官方表示,生育率要達到維持現有人口的2.1水準,仍有一大段差距。另一方面,儘管移民問題引發德國社會反彈,但德國近期生育率創43年新高,為數眾多的移民新生兒功不可沒。

根據歐盟統計局最新資料,2016年歐盟28國共計514.8萬名寶寶出生,高於2015年的510.3萬。

歐盟平均每位婦女生育1.6個小孩,仍遜於統計局評估能夠達到自然替換的2.1。

就歐盟成員來看,法國每位婦女生育率1.92最高,其次為瑞典的1.85以及愛爾蘭的1.81,緊接著是丹麥與英國,兩國生育率皆為1.79。

南歐的西班牙和義大利的出生率為1.34,在歐洲敬陪末座,凸顯這兩個南歐大國近年深陷經濟困境,使人民生育意願遠低於北歐國家。

其他生育率吊車尾的歐盟成員包括葡萄牙(1.36)、賽普勒斯與馬爾他(皆為1.37)、希臘(1.38)、波蘭(1.39),與西班牙、義大利的處境相似,這些國家大多受到經濟危機所累,人口增長放緩。

移民新生兒功不可沒

2016年德國每位婦女生育率由2015年的1.5升至1.59,創1973年開始此紀錄以來最高,全年出生嬰兒人數達79萬2,131人,同樣寫下新高,較2015年大增7%或5萬4,500人,主要歸功於大批移民進入德國,帶動新生兒人口躍升。

德國聯邦統計局表示,德籍婦女生的嬰兒人數增加逾3%,非德籍婦女生出的嬰兒大幅躍升25%。2016年德國79萬多新生兒中,約60.5萬為德籍婦女所生,另外近18.5萬的寶寶由外籍婦女所生。

外籍婦女中又以土耳其媽媽所生的嬰兒為數最多,達2.1萬人,其次為敘利亞婦女的1.8萬新生兒,再其次為波蘭婦女的1.2萬。

生第一胎婦女平均29歲

以年齡來看,歐盟生第一胎的婦女平均年齡為29歲,各國中以保加利亞的婦女最早生小孩,平均26歲,義大利最晚,平均31歲。

至於青少年懷孕生子的比例,則以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匈牙利最高。

此外,芬蘭媽媽擁有的小孩人數最多,每10個母親中就有1位有4個以上的孩子,所占比例達10%,位居歐盟之首。

歐洲近幾十年來小孩人數減少,在2002年新生兒一度掉至500萬人的低點,儘管此後生育率回升,但從2014年開始又減速。

歐盟統計局表示,每位婦女必須生育2.1名子女,才能在不計算移民的情況下維持人口穩定不衰退的水準。

移民問題在歐洲爭議不斷,自2015年移民危機以來,此議題更加敏感,逾百萬難民湧入歐洲,許多是受到敘利亞戰亂而逃離家鄉。然而,移民不斷湧入歐洲社會,帶動右翼政黨崛起,近期在義大利與德國選舉,這些政黨採取反移民的訴求,立即贏得選民支持。

(工商時報)
--
亞馬遜古文明遺跡

考古學家在塔帕若斯盆地發現到81處古文明遺跡,從小型溝渠到大型村莊規模不一,有些遺跡還建有廣場、圍牆、道路等設施。

■The sites range from small ditched enclosures to large settlements with multiple mounds, plazas and causeways, the archaeologists said.

科學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3月底刊登一篇報告指出,考古學家在亞馬遜雨林的塔帕若斯盆地(Tapajos Basin)發現81處古文明遺跡,時間可回溯至西元1250年至1500年間。研究人員預估,該地區仍有上百處遺跡未被發現,而在歐洲人抵達亞馬遜雨林前可能有多達百萬人居住於此。

此分報告由英格蘭艾希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教授德索薩(Jonas Gregorio de Souza)所主導,他與巴西、英國科學家檢視塔帕若斯盆地的衛星圖像後發現這些遺跡。

塔帕若斯盆地位於巴西和玻利維亞交界,距離主要河流與沖積平原相當遙遠,過去被認為不適合人居住,長久以來遭到研究人員的忽視。

濫墾濫伐 發現遺跡

由於亞馬遜雨林遭到濫墾、濫伐,反而讓研究人員得以從衛星圖像裡觀察到這些幾何圖形的遺跡。這新發現的81處遺跡,從小型溝渠到大型村莊規模不一,有些遺跡還建有廣場、圍牆、道路等設施。

為了進一步確認研究發現,德索薩團隊耗費1個月的時間實地調查、挖掘其中24處遺跡,他們在這些地點發現到陶瓷碎片、打磨過的石斧與肥沃黑土等,證實過去曾有人類在此居住過。

德索薩預估,過去可能有50萬至100萬人曾住在塔帕若斯盆地。德索薩表示:「這些地區過去被認為人煙稀少,但如今可能正好相反,這裡人口曾經相當稠密。」

德索薩認為,歐洲探險家與奴隸來到亞馬遜雨林後,將病毒散播至此處,導致這些村落人口滅亡。而這些人死去後,新生的茂密森林開始將他們的家園、道路與廣場掩蓋起來,令後來的人難以發現這些遺跡。

德索薩指出,這些村莊有著共同的行為,他們會沃化土壤、種植巴西堅果與可可豆樹,並建起溝渠防衛家園,但他們的語言卻是五花八門。德索薩表示:「這裡似乎是文化相當混雜的地方。」

考古植物學家皮沛諾(Dolores Piperno)任職於美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過去專門研究亞馬遜雨林,雖然並未參與此次研究,但她認為此篇報告具有重大貢獻。

推翻亞馬遜雨林原始說

皮沛諾指出,大家過去經常認為亞馬遜雨林是相對「原始」區域,但這篇研究推翻了這樣的假設,證明人類曾在熱帶雨林活動數百年之久。但她對於「此處人口曾高達百萬」的說法保持懷疑態度,她認為此數字應該向下修正。

發現這些遺跡不只改變我們過去對於熱帶雨林的認知,也為未來環境保育工作提供一些指引。由於人類無止盡地濫墾濫伐、挖礦與建造水壩,導致「地球之肺」亞馬遜雨林的土地面積流失,吸收溫室氣體的能力大幅減弱。

德索薩表示,過去亞馬遜先民採取小規模農作並選擇對於他們有用的樹木栽種,這才是永續使用土地的方式。

(工商時報)
--
荷蘭風電不再靠補助

隨著綠能發電技術升級、發電成本降低,荷蘭即將興建歐洲首座零政府補助的海上風力發電廠。

■Momentum behind "subsidy-free" renewables is growing and technology costs have fallen dramatically.

據《金融時報》報導,荷蘭西部外海近日成為歐洲再生能源業矚目焦點,因為瑞典能源公司Vattenfall在今年3月底贏得第一輪競標,即將在離岸22公里外的海上興建零政府補助的海上風力發電廠「Hollandse Kust Zuid」。

儘管去年丹麥沃旭能源公司(Orsted)及德國巴登符登堡能源公司已宣布,2024年前在德國興建一座零補助綠能發電廠,但Hollandse Kust Zuid預定啟用時間是2022年,將成歐洲零補助海上風力發電首例,也象徵綠能發電產業的重要里程碑。

技術成本大幅下滑

Hollandse Kust Zuid預定2023年達到最大發電量,屆時發電廠內共90座風力發電渦輪將創造7.5億瓦發電量,供200萬戶家庭使用。

近年綠能發電技術成本大幅下滑,讓歐洲能源公司逐漸有能力不靠政府補助,完全由市場價格來支持發電成本。

英國Aurora能源研究公司表示,英國綠能發電產業走入零補助時代「只差臨門一腳」。該公司預期2020年代初期英國可望出現第一批零補助的陸上風力及太陽能發電廠,而零補助海上風力發電廠可望在2030年代達到發電成本與市場價格齊平。

專門投資綠能基礎建設的Glenmont Partners合夥人柏格斯馬(Joost Bergsma)表示,「Hollandse Kust Zuid象徵零補助海上風力發電計畫已通過第二或第三階段考驗」,但是否就此帶動歐洲綠能發電走入零補助時代仍有待觀察,畢竟各國對綠能發電的法規架構與補助內容不盡相同。

以荷蘭為例,政府對綠能發電的補助涵蓋電網連接費用,但英國業者卻要負擔許多額外成本,因此業界估計英國走入零補助綠能發電的時間點將落後歐洲其他國家。

綠能產業協會Renewable UK執行總監賓奇貝克(Emma Pinchbeck)表示:「今日綠能產業討論的話題已和5年前大不相同,因為綠能發電經濟進展神速,但眼前還有許多挑戰。」

蘇格蘭電力公司執行長安德森(Keith Anderson)也表示:「你若以為我們能單靠批發電價來打造價值25億英鎊(約35億美元)的風力發電廠,那你真的瘋了。」

賭歐洲電價將上漲

除了各國政府補助內容的差異之外,綠能發電技術發展速度也影響業者對政府的依賴度。業界認為風力發電須從目前普遍使用的900萬瓦渦輪升級至1,300萬瓦或1,500萬瓦渦輪,才能讓發電廠獲利。

在不靠政府補助的情況下,批發電價波動將是業者必須承擔的風險。

能源市調公司ICIS電力市場研究編輯史都華(Jamie Stewart)表示,眼前競標零補助風力發電案的業者都在賭運氣,因為他們勢必須要電價上漲來支撐開銷。所幸2020年起歐洲火力發電廠將陸續關閉,德國也逐步關閉核電廠,業者預期到時歐洲電價將上漲。

贏得Hollandse Kust Zuid第一輪競標的Vattenfall表示,除了未來市場價格可望支持發電成本之外,綠能發電業者與企業或工業用戶簽訂電力採購合約(PPA),也有助業者穩定長期營收。

(工商時報)
--
曼德拉前妻舉殯 4萬人送行

南非已故總統曼德拉(Nelson Mandela)的前妻、被譽為南非「國母」的溫妮曼德拉(Winnie Mandela)14日在約翰尼斯堡市郊的奧蘭多體育場舉殯,現場近4萬人的席位座無虛席。

據路透報導,溫妮曼德拉本月2日逝世,享年81歲,生前既有像南非退休大主教屠圖(Desmond Tutu)般讚揚是反抗種族隔離的象徵,但也有人批評她以激烈手段抗爭,晚年亦捲入多項醜聞令聲譽有所玷污。總統拉馬福薩(Cyril Ramaphosa)在喪禮形容,溫妮一生為民眾服務,一如同代的其他領袖,「她明白自己經歷的痛苦定義了社會」。

溫妮和曼德拉結婚38年,她在結束南非白人統治的運動中扮演要角,但她的歷史地位因為爭議受到影響。

(世界日報)

健康

每天自慰5次 男大生攝護腺肥大 「像肌肉重訓做過頭」年輕化趨勢須小心

攝護腺肥大又稱「長壽病」,患者通常已滿50歲,但一名性慾過強的21歲男大生,每天要射精5次才睡,日前因解尿困難就醫,發現竟已攝護腺肥大,歸咎是自慰頻繁,「就像肌肉重訓做過頭,攝護腺腫太大」,壓迫到旁邊的尿道,才導致排尿不順。醫師說,國人多有熬夜、憋尿等不良習慣,攝護腺肥大已出現年輕化趨勢,不可不慎。

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杜元博表示,攝護腺位於膀胱下方、尿道兩側,隨男性年齡增長、內分泌等因素,攝護腺會增生,原本重量不超過20公克,但40歲後會愈長愈大、愈來愈重,往往到50歲後,攝護腺便會壓迫到尿道,進而出現頻尿、夜尿、尿不乾淨等症狀。

熬夜憋尿皆易致病
根據杜元博觀察,近年門診40歲以下的攝護腺肥大患者增加不少,可能與青壯年族群常熬夜、憋尿及嗜吃刺激性食物有關,因熬夜加班或徹夜狂歡時,常會不知不覺憋尿,使膀胱收縮力下降,若又嗜吃麻辣鍋、哇沙米(山葵)等辛辣刺激的食物,都會刺激攝護腺腫脹、增生,多種因素長期累積下來,也造成攝護腺肥大提早報到。

縱慾過度不利健康
除生活、飲食習慣外,縱慾過度也不利攝護腺健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王起杰說,精液的主要成分是攝護腺液,而攝護腺是平滑肌腺體,頻繁射精會刺激攝護腺液不斷分泌,就好比過度的重量訓練會讓肌肉愈來愈大,攝護腺若持續工作也會愈來愈腫,例如他收治的21歲男大生,每天自慰至少5次,就醫檢查時發現其攝護腺竟已重達31克,經治療才改善。
王起杰建議,不同年齡男性較適合的射精次數,可將年齡的十位數乘以9,以20至29歲男性為例,2乘9等於18,代表1周8次射精是上限,以此類推,30∼39歲為2周7次,40∼49歲為3周6次。

手術性功能恐受損
杜元博則說,攝護腺肥大可分為阻塞型與刺激型,前者如尿不乾淨、滴滴答答,後者為夜尿、頻尿等,初期不一定要治療,經調整生活作息、飲食習慣等,即有機會改善症狀,但症狀如持續惡化,便需藥物介入;目前有抑制男性荷爾蒙的藥物,最多可減少攝護腺25%的重量,但副作用是性慾會下降,患者用藥前應與醫師充分討論。
此外,杜元博說,若患者服藥效果不佳,且出現血尿、尿路結石,醫師評估有可能影響膀胱、腎功能,或攝護腺有反覆發炎者,則可進行經尿道刮除攝護腺的內視鏡手術,以減輕對尿道、膀胱的壓迫,但術後約半數患者性功能會受損,一般會建議高齡的攝護腺肥大患者才手術。

攝護腺肥大 注意事項
●作息正常,勿熬夜
●有尿意就上廁所,不要憋尿
●少吃麻辣鍋、辣椒、燒酒雞、哇沙米(山葵)等刺激性食物
●補充深綠色蔬菜、牛番茄和貝類、海鮮等,有益攝護腺健康
●射精次數應隨年齡增長而減少,過度縱慾者勃起時,陰莖可沖冷水抑制性慾

(蘋果日報)
--
兒童肥胖率居冠 疾病年輕化

依據衛福部國健署2013至2014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43%;教育部學生健康檢查資料顯示,2013年國小學童過重及肥胖比率為30.4%,國中生過重及肥胖比率為29.8%。2015年國人過重和肥胖之比率,與世界肥胖聯盟資料比較,我國成年人及兒童肥胖比率皆為亞洲之冠,顯示肥胖為全民不容忽視的健康課題。

生長板提早癒合
兒童肥胖可能會造成胰島素阻抗、第二型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女孩雄性素增高及早發性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導致多毛症、月經失調、嚴重青春痘,以及將來的不易受孕,還可能造成女孩提早第二性徵發育與兒童生長板提早癒合。
此外,兒童肥胖者有較高機會合併高血壓,此風險會持續到成年;根據國外的研究報導,青少年肥胖族群未來死於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是正常體重族群的5倍,血管內皮細胞失能、冠狀動脈之血管斑塊與動脈硬化,這些心血管疾病的年輕化,才是真正的隱形殺手。

規律受衛教諮詢
小時候胖,將來成人肥胖的機會更高,肥胖也會影響身高發育。幼稚園學齡前兒童若是肥胖,將來有25%的機會是肥胖的成人;如果國小入學時是肥胖體位,將來有40%的機會是肥胖的大人;若是國小畢業時仍是肥胖狀態,大概一輩子跟肥胖脫離不了關係!
目前沒有任何有效或安全的藥物,可以使用在兒童肥胖族群,規律的回診接受醫師的衛教諮詢、生活習慣評估、飲食內容記錄,才是甩開肥胖的不二法門。
作者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 戴季珊

(蘋果日報)
--
上班族易便祕 喝蔬果汁改善

上班族壓力大,三餐吃白飯、麵等主食填飽肚子之餘,常忽略補充蔬果。國內調查顯示,25歲以上的上班族逾半有便祕問題,對此專家建議,女性上班族1天要吃7份、男性要吃9份蔬果才夠,若外食無法達標,可在家將蔬果與優酪乳打成蔬果優酪乳喝,有助改善便祕。
台灣營養基金會針對全台25歲以上的上班族,調查排便頻率是否4天以上才1次,或排便時需很用力,或1周內逾1次以上曾排出硬球狀糞便等,結果發現高達55%上班族有便祕困擾,其中95%以上是蔬果吃太少所致。

仍須補充纖維質
該會執行長吳映蓉指,根據「蔬果579」原則,成年女性1天要吃7份、男性要吃9份蔬果才夠,每份為100公克,若以煮熟蔬菜為例,100克約等於1碗份量;很多外食上班族無法達標,因此改喝優酪乳保健腸道,但光靠喝優酪乳並不足以改善便祕,仍需搭配吃蔬果、補充纖維質才夠。
吳映蓉建議,上班族在家可利用果汁機,以優酪乳為基底,加進蔬果打成蔬果優酪乳喝,能同時補充蛋白質、鈣質、纖維質和抗氧化物等,以補足外食不足的蔬果量。

優酪乳可搭蔬果
若追求口感,建議原味優酪乳可搭配蔬菜,無糖優酪乳則搭配具甜分的水果,除可當飲料外,也能當成生菜的沙拉醬食用,比傳統千島醬、油醋醬等更健康。記者蔡明樺

(蘋果日報)
--
留住膠原蛋白 別抽菸少日曬

隨年齡漸長,臉上肌膚會逐漸失去彈性,無法抵抗地心引力而自然下垂、鬆垮,愛美女性為求逆齡,造成膠原蛋白保養品熱銷,但醫師說,使用市售宣稱有助膠原蛋白增生的保養品未必見效,建議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少日曬、不抽菸等,才能有效預防膠原蛋白快速流失。

塗滿產品難吸收
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指,膠原蛋白為人體自行合成的物質,存在於皮膚、骨骼、軟骨等部位,肌膚會鬆垮與膠原蛋白流失有關,而女性的膠原蛋白通常在25歲後逐漸流失,若停經、少了女性荷爾蒙保護,膠原蛋白流失速度還會加快,臉上因此藏不住歲月痕跡。
黃毓惠表示,市售宣稱有助膠原蛋白增生的保養品,以塗抹、口服居多,但若塗抹在皮膚上,因膠原蛋白的分子太大,其實無法被皮膚吸收、難以補充膠原蛋白。
而口服產品吃下肚後,在體內會轉化成蛋白質的原料胺基酸,但能否生成膠原蛋白,仍取決於扮演「工廠」角色的纖維母細胞是否運作,這與個人體質有關,所以吃也未必有用。

打玻尿酸效果佳
女性若不滿意肌膚下垂,黃毓惠建議,可考慮臉部施打玻尿酸填充,效果優於使用保養品;但若要追求逆齡,最重要是從年輕起就要開始保養,例如不要抽菸、少日曬、睡眠充足等,都可延緩膠原蛋白流失,另也可吃豬皮、軟骨等補充膠質。

(蘋果日報)
--
腹痛當胃痛 竟是胰臟癌末期

65歲的林先生去年7月吃飽後感覺腹部悶痛,以為胃痛,但3個月暴瘦10多公斤,進一步檢查竟是胰臟癌末期, 已無法開刀。所幸經放化療腫瘤縮小,病情逐漸好轉也增胖,昨出席中山醫大附醫病友會,鼓勵病友「要有信心、不要放棄希望」!

中山醫大附醫一般外科兼微創中心主任彭正明表示,國人胰臟癌發生率在所有癌症中位居第13名,但死亡率在男女卻分居第8和第5名,顯示胰臟癌死亡率高。他指出,胰臟癌早期無症狀,等到出現黃疸、茶色尿、背痛、吃不下和暴瘦等症狀,大多已是晚期。

林先生飲食作息正常,腹部悶痛持續1個月才就診,就醫檢查出感染幽門桿菌,吃藥治療卻不見效,進一步檢查發現罹患胰臟癌4期,腫瘤長達8公分,且轉移肝臟,也有多顆1至3公分腫瘤。已無法開刀,去年10月以2線化療藥合併放療至今,胰腫瘤已縮小到5公分,肝腫瘤也大幅減少、萎縮,體重也從50公斤增加到近60公斤,氣色和體力都變好。

彭正明說,林先生仍持續放化療,若肝腫瘤消失,且胰腫瘤縮小至無侵襲血管,即可評估開刀。而即使狀況不能開刀,也能與腫瘤和平共處,臨床上估計存活期有機會長達5年以上。

彭正明指出,胰臟癌有7成患者發現時已第3、4期,且近年國人罹患胰臟癌有年輕化趨勢,提醒民眾提高警覺,如有家族史,在40歲後更要做詳細健檢。

(自由時報)
--
錯誤熱身 拉筋愈久愈傷身

許多人習慣運動前熱身、運動後拉筋,但如果錯誤熱身和拉筋卻可能導致身體傷害。復健科醫師呼籲,拉筋並非越久越好、越強越好,拉筋過度反而對肌肉力量造成負面影響,不可不慎。

屏東基督教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陳毓仁表示,運動前適當的熱身,可提高肌肉組織的溫度,有效增加柔軟度,避免運動中受傷,而適當的拉筋也可增加運動的表現。

過度過強 反傷害肌肉力

但陳毓仁提醒,一般健康的年輕人,做頸部繞圈或腰部轉圈的熱身運動可能沒什麼大問題,但對老人家來說,若有頸椎或腰椎退化性關節炎、骨刺,反而有可能因此壓迫到神經,加重神經壓迫的症狀,引發因頸椎神經根壓迫產生的手部麻痛,或是腰椎神經根壓迫的坐骨神經痛。

陳毓仁表示,若有上述症狀的病人,應避免讓頸椎或腰椎做過度的前屈或後仰,像是公園中常見的大輪胎,很多人會躺在上面伸展背部,但這樣的動作並非適合每個人,民眾若有疑惑應尋求專業醫師評估。

此外,根據研究,低強度的拉筋,可幫助肌肉吸收更多衝擊力,高強度的拉筋卻會造成反效果。陳毓仁說明,每次拉筋的動作最好小於30秒,如果超過60秒以上,反而對肌肉力量有負面影響,讓運動表現更差,所以拉筋並非越久越好、越強越好。

他指出,如果運動前的準備時間不夠,熱身運動應該要優先做,會比單純只做拉筋更具有保護力。

(自由時報)
--
治療甲溝炎 甲床重建2週拆線/江紀萱(彭賢禮皮膚科診所主治醫師)

甲溝炎是困擾很多病人的問題,引起原因很多,譬如受傷、黴菌感染引起甲床增厚變形、喜歡穿楦頭較窄的鞋子或是高跟鞋。其中最常見的原因則是不正確的指甲修剪,民眾有個錯誤的觀念:喜歡把指甲的兩邊往內剪成U字型,之後新長出來的指甲因受力的關係容易直接插入甲溝裡。

指甲修成U字型 反覆發炎

紅腫熱痛伴隨化膿便是急性甲溝炎,而反覆發炎後,甲溝受刺激長出增生的肉芽伴隨插進去的指甲便是慢性的甲溝炎。

◎慢性甲溝炎治療方式有以下幾種:

●治標的保守性治療:使用抗生素藥膏塗抹降低發炎,嚴重時,搭配口服抗生素治療。

●治標的冷凍療法:適用在有增生肉芽(化膿性肉芽腫),凍死肉芽組織使之剝落,需多次治療,但只能治療肉芽部分,下方的甲溝炎不會改善,且太大顆的肉芽效果有限。

●非侵入性的指甲矯正:像牙齒戴牙套一樣,指甲也可以戴矯正器,使用幾週到幾個月後可以改變指甲幅度及凍甲,過程舒適不疼痛,是治本的方式之一,但健保沒有給付,需要自費。

●侵入性的甲床重建術:若增生的肉芽組織太大,冷凍效果不佳,或是病人反覆發作想要一次根治的話,可以考慮接受侵入性的手術。甲床重建術不用整片指甲拔掉,只切除患側的甲片與生長點,輔以電燒或化學燒灼,一併切除增生肉芽及附近腐肉,留下健康組織,最後再縫合指甲與甲溝處(視傷口大小而定,不一定需要縫合,也可自然癒合),約2週左右拆線。

不過術後要穿楦頭較寬的鞋子,改變修剪指甲的習慣,才可以維持手術的功效。

(自由時報)
--
老人防跌3部曲 環境要配合/江雅芳(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附設護理之家護理師)

張奶奶因中風而入住機構,清晨因想下床解尿,一時頭暈跌坐地上,經護理師檢視處理後,所幸無受傷情形,讓張奶奶及其家人飽受驚嚇。

跌倒是老人健康安全上的一大隱憂,也是老人事故傷害死亡的第2大主因,平均每5位老人就有1人有跌倒經驗。造成跌倒的原因相當多且複雜,在高齡化的時代,如何避免老人跌倒及因跌倒而引發的傷害,是一重要課題。

◎1部曲跌倒因素

●生理:常見步態與平衡功能障礙、感覺神經退化及各器官系統的老化。

●心理:約有一半的跌倒患者會害怕再次跌倒,而自我限制日常基本活動,親人變得焦慮,可能因過度保護而做出過多不必要的限制。

●地點:70%的跌倒發生於家中,健康老人跌倒地點以浴室最高、其次為樓梯、廚房、走廊;行動不便的老人則以臥室最高,其次為浴廁、客廳。

◎2部曲防跌措施

●環境:室內應有足夠照明,可加裝小夜燈增加亮度;通道保持整潔、乾燥避免滑倒,浴室中洗臉盆及馬桶旁可加裝扶手,地板可貼止滑墊;床的高度需適中,讓長者腳踩到地板為原則。

●活動安全:注意環境有無高低落差的斜坡及凹凸不平的行人道;穿著衣物要合身,鞋子需防滑及有包覆的鞋面;必要時選擇適當的輔助器(助行器或枴杖)。

●用藥安全:長者常因慢性病服用多重藥物;尤其是降血壓藥、安眠藥、精神安定劑等,可能造成頭昏眼花、精神不濟等副作用,必要時須與醫師討論調整用藥。

◎3部曲跌倒處理

跌倒時應保持冷靜,並高聲呼救,若受傷部位有劇烈疼痛或有血腫,可能發生骨折,應靜候救援;若無人可幫助時,應在地上以滑動方式移動。

發現者不要慌張、不要急於將長者扶起,需先檢查意識狀況及受傷部位,若意識不清或大量出血應儘快送醫。

(自由時報)
--
待嫁櫃姊腹痛查出大腫瘤 竟是胰臟癌

台中市一名24歲待嫁的百貨公司櫃姊,沒有癌症家族史,也沒有不良習慣等罹癌危險因子,卻因反覆莫名肚子痛就醫,深入檢查發現胰臟尾端長了一顆10公分大腫瘤,確診為第一期胰臟癌,手術切除腫瘤後,也完成終身大事,超過一年未見復發。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外科暨達文西微創手術中心今天舉辦「胰帶胰路」點燃胰腺希望病度會。中心主任彭正明說,根據103年國民健康署的癌症登記資料,初診斷的胰臟癌人口有2108人,死亡人口卻高達1890人,致命率高,原因與胰臟癌發現是晚期,約不到二成患者可以動手術,治療困難。

彭正明指出,約六成的胰臟癌患者,腫瘤發生在胰臟頭端,易有黃疸,臉、眼黃黃的,茶褐色尿液、消瘦、減重減輕、突發性血糖不穩、不明原因的腹痛,甚至反覆性背痛等症狀,臨床常見患者輕忽這些身體發出的小小警訊,等到腫瘤長得太大、腫瘤侵犯脊椎甚至神經,導致反覆的背痛,就醫時通常發現已太晚,無法以手術切除胰臟腫瘤及周邊侵犯的組織。

彭正明說,近年來國內胰臟癌人口確診年齡層有下降的趨勢,以往多是45至70歲左右確診,最期收治1名24歲櫃姊,女病患生活作息都正常,卻因反覆莫名肚子痛,意外查出胰臟尾端長了一顆10公分大腫瘤,其中惡性腫瘤小於2公分,確診為第一期胰臟癌,手術切除腫瘤後,並服用抗癌藥物預防復發,持續追蹤。

他建議,民眾平日多注意身體的變化,養成定期做健康檢查的習慣,一旦發現胰臟腫瘤,應在醫師評估下盡快接受適當的手術及藥物治療,才能避免癌細胞擴散造成嚴重的健康危機。

(聯合報)
--
胰臟癌早期診斷難 胃悶食慾不振已末期

65歲女性近幾週胃悶、食慾不振,就醫照胃鏡、超音波正常,但進一步檢查發現,胰臟有大腫瘤,且推估已存在5年。醫師提醒,胰臟癌早期幾無症狀,有家族史等高風險者應小心。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2016年國人10大癌症死因中,胰臟癌位居第8,其中胰臟癌死亡率為男性第8位,女性居第6位。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影像醫學部放射科主任沈彥君表示,胰臟位在後腹腔,是身體最中心、最深層的部位,加上位於胃的後方,容易與消化系統毛病混淆,胰臟癌發現時往往已屬中晚期,不易治療,也是醫學上最棘手的癌症之一。

沈彥君說,胰臟癌發生率雖男性高於女性,但女性患者近10年內成長快速。近日一名個案,65歲家庭主婦感覺胃悶、食慾不振至少3週,曾到大醫院照胃鏡、超音波,但都正常,不適症狀持續未獲改善。

家人擔心婦人狀況,安排健檢,想要找出不適的原因,結果經全身磁振造影(MRI)後發現,胃後方的胰臟有一處9公分大的腫瘤,幾乎取代整個胰臟的8成,腫瘤也已轉移到其他器官,醫師判斷已是胰臟癌四期。

沈彥君表示,胰臟的外觀細長,像一條魚橫躺在胃後方,分為胰頭、胰頸、胰體、胰尾四部分。若腫瘤位在胰臟頭部,容易阻塞總膽管致膽汁無法暢流到十二指腸,會有黃疸(皮膚和鞏膜變黃)、食慾不振等症狀。

若胰臟癌位在胰尾,在臨床診斷上更具難度,因為腫瘤幾乎不會造成症狀,會無聲無息進展,等到腫瘤大到一定程度或已轉移,可能才出現體重減輕、食慾不振、腹部不適的情況。

沈彥君表示,這名婦人的腫瘤占據整個胰臟體部及尾部,推估腫瘤至少5年前就存在,由於疾病初期沒有症狀,除非有定期檢查胰臟,否則不易提早診斷。

沈彥君說,與胰臟癌相關的風險因素包括吸菸、肥胖、年齡增長、慢性胰臟炎、胰臟癌家族史、第二型糖尿病和特定基因疾病等,避免吸菸、飲酒,維持標準體重,有助降低胰臟癌風險。

除胰臟癌,沈彥君提醒,胰臟更常見的病灶是水泡(囊腫),胰臟囊腫多屬良性,但少部分囊腫有癌病變風險,仍須定期追蹤。

(中央社)
--
小朋友害怕進醫院 這一種專業專門負責搞定

不少罹患急重症的小病童,面臨侵入性檢查及療程心生恐懼,拒絕治療。兒童醫療輔導師可透過玩具、說故事等方式,讓孩童戰勝恐懼,接受治療。但國內目前僅有四名兒童醫療輔導師,因為資源缺乏、無認證制度,培訓不易,兒童醫療輔導師僅能赴海外實習考照,成為稀有職業。

五歲罹患腦瘤的小安(化名),每次做腦部放射線治療時就忍不住恐懼尖叫,醫療人員不得已冒著麻醉風險為他施打鎮靜劑。還好有醫療輔導師幫忙,她以玩偶和小安對話、遊戲,最後讓小安終於知道,戴上面具勇敢治療就能當英雄,把治療當成冒險,面具是他戰勝恐懼的獎賞,自此他不再需要麻醉。

台大兒童醫院胸腔加護醫學科主任、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執行長呂立於十三年前赴美進修時,感受國外孩童就醫時,不像國內的孩子愁眉苦臉,臉上竟然充滿笑容,原來是兒童醫院病房有兒童醫療輔導師,他們讓孩子不再視就醫為畏途。呂立說,「國外的兒科醫師無法想像,若沒兒童醫療輔導師,該如何替病童看病。」

目前在台北馬偕兒童醫院服務的兒童醫療輔導師李德容指出,兒童醫療輔導師制度近年才開始於亞洲國家發展,但日本已有四十名、香港九名,主要是政府能提供支持,積極發展兒童友善醫療。但呂立指出,目前國內僅靠瑞信基金會支援經費,提供四位兒童醫療輔導師在少數幾家醫院提供服務,能幫助的孩童有限。

呂立說,兒童醫療輔導師介入後,國外研究發現,進行電腦斷層與核磁共振檢查時,有三分之一的兒童不需再被麻醉,能減少不必要的醫療。但因國內並無資源,尚未發展兒童醫療輔導師制度,雖遇過不少護理師有熱忱,卻因取得認證須遠至國外培訓、實習和考照,回台又欠缺工作機會而打退堂鼓。

呂立表示,兒童醫療輔導師能陪伴孩童及家庭度過所有就醫過程,減少醫療對孩童造成的心理創傷。希望日後能集結國內兒童友善醫療專業人員成立協會,或由醫院自主成立兒童友善醫療中心進行兒童醫療輔導師訓練,盼政府重視。

■小辭典 兒童醫療輔導師

兒童醫療輔導師起源於美國,服務對象為0至18歲孩童,工作內容是照顧在醫療體系中被照顧兒童的心理和情緒,包括協助熟悉醫院環境、做好治療準備與幫助醫療程序,對於住院、生病、死亡等議題建立概念,發展健康的因應方式。

輔導效益包括醫療經費支出降低、治療時間縮短、哭鬧掙扎減少、生命徵象穩定與疼痛減少、減少鎮靜麻醉需求,及降低因醫療發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情況等。

(聯合報)
--
男性一次喝4杯紅酒 醫:已經飲酒過量

國內研究發現,成人平均有38.4到43.1%終生有飲酒習慣,其中男性飲酒比例高達58%,遠大於女性的16%。醫師提醒,65歲以下男性一次喝超過4杯紅酒、或4份烈酒、或4瓶啤酒,女性或65歲以上長輩喝超過3杯紅酒、或4份烈酒、或3瓶啤酒,就屬飲酒過量,發生意外機率也相對提高,不得不慎。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成癮防治科主治醫師徐志堯表示,除了上述參考值,2014年WHO酒精與健康年報顯示,每月一次飲酒超過60克酒精(相當於6罐啤酒;2.5瓶裝啤酒;1.5大瓶保力達、600cc維士比;1杯高梁酒;300cc參茸酒;1瓶葡萄酒、紅酒),都屬危險性飲酒。

徐志堯說,危險性飲酒個案發生車禍傷亡、暴力、酒精過量中毒等事件層出不窮,日後發生身體損傷、酒精使用疾患相關後遺症的風險也相對提高,但大多拒絕精神科介入治療;門診常見許多問題飲酒者,都是從年輕時開始飲酒,隨著年紀增大,肝功能受損,更對家庭及工作造成影響。部分患者求助後獲得治療,但有更多是面臨家庭分崩離析或失業邊緣,才開始思考要改變飲酒行為。

一般而言,男性常會受同儕、社交情境及工作環境影響,出現反覆飲酒行為;女性則是中年以後才容易有酗酒行為,原因大多為情緒困擾、焦慮、家庭壓力或是睡眠問題等。初期酒精使用問題在社會心理介入下,就有一定程度的療效,但中重度飲酒問題可能就需要藥物或住院治療。

徐志堯說,過去該院曾進入國中校園宣導未成年不飲酒、酒癮防治等觀念,但即使經過專業人員衛教,仍有高達8成學生表示以後會有機會喝酒,其中有5成認為「喝酒是不好的」,顯示國中生有很高比例擔心出社會後不得不喝酒,國人安全性飲酒的觀念亟待建立。

※ 提醒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酒後不開車

(聯合報)
--
便祕的時候 這7種食物最好別碰

便祕讓人困擾,四月十五日出刊的元氣周報教您,有一些食物在便祕時最好別碰。

光吃高纖食物不能使排便順暢,還要加入碳水化合物攝取,吸取水分並軟化糞便,最重要的還有保持水分充足。如果光攝取大量纖維而沒有液體,只會使便祕情況惡化。當便祕發生時,營養師建議你避免吃這七種食物,以免讓便祕雪上加霜。

1.乳製品

一些營養師會警告便祕患者別喝乳製品,它會導致脹氣而讓便祕更嚴重。除非你有乳糖不耐症,才會因為喝牛奶而腹瀉。

2.油炸食品

高脂肪飲食會導致腸道堵塞。脂肪含量高的食物,通常纖維少。而且脂肪要花更多的時間通過腸胃消化,蔬菜水果一般只要24小時就能排出。如果出現便祕狀況,建議少吃點油炸食物。

3.白麵粉

雖然碳水化合物在便祕時往往得不到好評,但營養師說它們其實對腸道有利。然而,白麵粉的纖維含量不多,若在沒有充足的蔬果和水分攝取下,吃進太多白麵粉,可能讓便祕問題加劇。營養師建議改攝取「全穀物、高纖維」類型的碳水化合物。

4.茶

這可能會讓讀者感到驚訝,但營養師建議便祕時別喝茶。香草茶一類的較不會產生負面影響,但紅茶等含有單寧酸的茶,則會讓糞便黏在一起,影響排泄。

茶通常含有咖啡因,少量咖啡因能幫助腸胃動起來,但攝取過多則會使身體脫水,產生反效果。

5.未熟的香蕉

香蕉含豐富的纖維和碳水化合物,但如果香蕉還不夠成熟,會讓便祕更嚴重。不夠成熟的香蕉含有鞣酸,會抑制胃液分泌和胃腸道蠕動。

6.杏桃

水果通常提供很好的纖維來源,但營養師說,如果你排便不規則,不建議吃杏桃。尤其是做成果乾之後,人們更容易放縱攝取而吃進過量纖維,導致腸道系統紊亂。

7.白米飯

雖然碳水化合物對腸道有利,但缺乏纖維的白米飯,滯留腸道的時間通常較久,而不是快速通過。選擇糙米較有利。(但如果你有腹瀉問題,白米飯則相對是較好的選擇。)

(聯合報)
--
肝炎病毒真會躲 壞了好心肝/許金川(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

老王去算命。

「你老時會有年輕妹妹照顧你。」

老王歡喜過望。

幾年後,老王生病了,果然有一個年輕的「瑪麗亞」照顧他。

算命的說的也沒有錯。

同樣的,感染到肝炎病毒也是有幸與不幸之分。例如十幾年前台灣醫藥衛生條件不好,A型、B型肝炎盛行,不少人小時候感染到肝炎,出現疲倦、眼睛黃情況,去檢查發現肝指數高,醫師說「得了急性肝炎。」其中病情嚴重的可能要住院治療,但大部分的人後來都痊癒。可是到了中年以後,卻發現肝硬掉了或長了肝癌。此時回想才想起那年頭、年輕時曾感染過肝炎,但後來好了就一直未放在心上、未特別注意,以為一輩子會平安無事。

事實上,小時候得到的所謂肝炎可能是飲食傳染的,可能是急性A型肝炎,這種肝炎有千萬分之一會變猛爆性肝炎,但「好了」之後一輩子有抗體,也不會變成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

但也有人以前得的肝炎是急性B型或C型肝炎,或慢性肝炎急性發作,後來「好」不是真的好,只是發炎過了、肝炎指數、膽紅素正常,但事實上病毒一直在肝臟內引起慢性發炎,再進而肝硬化或肝癌,過程幾十年,中間不痛不癢,通常是到中年以後,有一天吐血才知道肝硬化;有一天腹痛、體重減輕,才知肝癌破裂、肝癌末期。

因此,凡是我全國愛肝之士,小時候、年輕時曾肝炎發作過,一定要找醫師好好診斷一番到底有沒有好心肝,才能永保平安。

(聯合晚報)
--
2公分巧囊 吃補半年長5倍

子宮內膜異位恐不孕 勿自行進補 使症狀更惡化

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補充營養須更當心。25歲的莙莙因經痛就醫,發現子宮內膜異位,經血堆積在卵巢內、形成卵巢腫瘤,直徑約2公分。返家後,母親認為長東西就要靠進補來強化身體,但未諮詢專業醫師,就自行燉食補湯、購買保健品,未料,半年後腫瘤直徑增長達10公分,不適症狀更甚,最終以腹腔鏡手術取出。

收治患者的中山醫院婦產科醫師郭安妮說明,子宮內膜異位是指子宮的內膜組織細胞跑到子宮外,長在卵巢者稱為巧克力囊腫,長在子宮肌層則稱為子宮肌腺症,另也可能附著在腸壁。食用高動情素的保健品,如胎盤素、蜂王乳,或者未諮詢中醫師自行進補四物湯、中將湯等,都有可能加快組織增生,使症狀惡化。

子宮內膜異位症

郭安妮說,台灣約有2至5%的女性有子宮內膜異位的問題,常見患者經前腹痛、經後持續疼痛、甚至演變成慢性骨盆腔疼痛;子宮與直腸中間有一凹槽,若在其中發生沾黏,性行為撞擊時有可能造成性交疼痛;子宮內膜異位組織沾黏在腸壁不同部位,可能產生腹瀉、便秘、排便疼痛、便血、腸絞痛、胃痛、噁心等腸胃道症狀。

子宮內膜異位組織會持續長大,無論嚴重程度皆須接受治療;若不及早處理、放任惡化,身體廢物會持續累積於體內,影響腸道蠕動、阻塞,嚴重可能導致腸穿孔、腹膜炎等併發症。

另外,這個疾病還可能引起不孕,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婦產科醫師張帆說明,子宮內膜會在月經來潮時剝落出血,跑到外面、不在原位的子宮內膜同樣會出血,但這些血宣洩不出,會在組織內持續累積、吸收,吸收過程中會產生鐵離子,鐵離子會破壞卵子。另外,若腫瘤長在卵巢上,可能使正常直徑只有2公分大小的卵巢拉長成直徑5公分,表面積被拉大、表皮被拉薄,進一步擠壓到卵子,這些都影響生育。

張帆指出,子宮內膜異位的發生與免疫力低下可能有關,臨床上常見這類病人個性內向、許多事情深鎖心中不說、壓力大、少運動、臉色蒼白,建議廣大女性有意識地保持開朗的人生觀,並且規律運動、適時安排休閒活動紓壓放鬆。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8/04/15/6/4653025.jpg&s=Y&x=71&y=7&sw=789&sh=214&sl=W&fw=1050&exp=3600

(聯合晚報)

評論

川普與股市/于國欽

凱因斯有深厚的數學造詣,曾著機率論一書,但他認為股市難以預測,他說:「人類一些影響未來的決定,不管是經濟的,或政治的,都不能倚賴嚴謹的數學預期值,因為這種計算基礎並不存在。」

■由於短期的股市變幻莫測,因此凱因斯提醒那些沒有賭博天份者不要從事股市投資,而有賭博天份者,若掌握不了短期的波動,最好也不要借錢買股票,否則下場不堪想像。

經濟學家凱因斯曾說股市的投資往往是在驚恐(fears)與希望(hopes)中起落,自川普宣布參選美國總統起,直到今日,全球股市一直在川普的情緒中震盪,2016年川普選上總統那一刻,亞股全盤皆墨,但隨著希拉蕊發表敗選演說之後,又全部漲回去了。

這些年英國脫歐、法國恐攻、美聯準會升息、以及莫名其妙的股災都曾讓全球股市大起大落,但這些事件的影響力及時間都遠不及川普一人。川普只要講講話,甚至只要在推特發表一些看法,即可讓股市翻雲覆雨,他笑股市便上漲數百點,他怒股市便下挫數百點,股市之無常,於此可知。

遠的不談,就以近期他以301法案加徵大陸關稅為例,自3月23日(美東3月22日)簽署備忘錄迄今,全球股市就在川普的忽怒、忽樂、忽喜、忽悲中大洗三溫暖,當日備忘錄一簽署美股即大跌724點,日、港、台、歐皆重挫,次日美股續跌,所幸次日亞洲正逢週六,否則勢必跟著再跌。

川普簽完備忘錄只是這一波股市震盪的開始,他說要對大陸銷美一年5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徵關稅,但到底是哪些產品會進入清單?也引發各方關注,就在大家還在揣摩之際,美國貿易代表署迅雷不及掩耳的在4月4日宣布這份報復清單,納入1,300多項產品,港股大跌661點,所幸台灣清明連假未受影響,隨著晚間北京提出報復清單,美股開盤也重挫361點,英、法等歐股也走跌。所幸,隨後傳出雙方尋求對話,將各退一步,全球股市旋又漲聲四起。

但好日子只有一天,川普4月6日又發言,表示除了原先500億美元的清單,還要再加碼1,000億美元,這一發言又嚇得全球股市又回跌,道瓊當日收盤跌了572點。而就在全球貿易戰被川普不斷加溫之際,由於習近平在博鰲論壇提出降低汽車關稅等開放措施之後,川普立即推文感謝,4月10日全球股市又大漲,道瓊、恆生都漲了將400多點。

還不只如此,川普在美東4月12日(台北4月13日)又發表樂觀的看法,表示有信心解決美中貿易衝突,並認為雙方最後可能都不會互相加徵關稅,此一談話又讓道瓊大漲300多點。

全球股市這二十天就在川普談話的希望(hopes)與驚恐(fears)中大起大落,如此股市,為之奈何。

凱因斯在《一般理論》裡寫道:「股市極易為大量無知的群眾心理所影響,而產生劇烈波動,而一些投資大戶的神經、鬱悶,甚至他們的消化情形和對天氣的反應都會造成股市的震盪,而這樣劇烈的波動是無法以數學模型加以評估的,投資股市儘可依過去經驗加以計算,但股市裡還是憑幻念、運氣行事者居多。」由此可知,川普之所以為全球股市帶來如此巨大衝擊,其根本原因仍在股市本身的無常,川普充其量也只是個配角而已。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8-04-15/clipping/656/anla00_t_01_03.jpg

(工商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