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3:33
爛透了 雲豹零件無法互換 缺失高達21項 官兵怨「被命令要忍耐」
國人自製的「雲豹8輪甲車」竟然發生零件無法互換的弊案,甚至還因引擎組件狂漏機油、電力不足等問題,讓雲豹變「病貓」。有官兵還透露,為讓雲豹甲車不要凸槌,數天僅跑幾公里「熱機」,因為里程過長會引發過熱,就會發生機件故障;官兵形容,平均1年跑不到100公里,比服役40年的阿公級M60A3戰車跑得還少。
雲豹8輪甲車由兵整中心研發,以適合台灣地形需求而設計,2002年完成首輛原型車。官兵指出,現服役的雲豹甲車有2種型式,一種是小批輛生產,另一種則是由中興電工得標生產的「量產型」雲豹;但日前發生包括轉向機等零組件,2型式的雲豹竟然無法互換窘境。
劣質陸貨害漏油
有維修軍官說,雲豹甲車零附件不能互換,未來作戰時將會嚴重影響戰力,因為戰損車輛的零附件無法拆下供其他雲豹使用,就難以維持戰力。此外,憲兵採購的14輛雲豹甲車,其中2輛作為元首「萬鈞車輛」使用,是以軍規防彈鋼板打造,內部零附件均採用美規、原廠製造,但其他10輛由中興公司所提供的中國零件,也發生無法互換問題。
經過調查,該批無法互換零件的雲豹甲車,就是中興電工在2012年得標組裝的326輛雲豹甲車。據台中地檢署2015年起訴書指出,中興電工為節省成本、縮短交貨期程,違反契約禁止規定,向中國進口低價劣質「綜合液壓泵」。維修保養人員坦承,這些液壓泵就是讓雲豹漏機油的主因,並質疑國防部為何不要求廠商更換,讓他們疲於奔命。
據透露,為了解雲豹甲車使用狀況,軍方還對雲豹甲車操作士官兵進行品質性能調查,結果共發現21項重大缺失,包括懸吊系統避震器裂漏問題、車軸的大王銷(king Pim)脫落、輪毂漏油、「S1、S2轉向機」油壓不足、轉向力不足、中央胎壓無法作用、引擎冷卻油壓風扇漏油、滅火系統無法偵測、8輪轉向叉數軸漏油、傳動軸斷裂、煞車卡鉗斷裂及電池蓄電能力不足等問題。
雖然雲豹有這麼多問題,國防部迄今仍叫官兵忍耐,甚至不得對外抱怨。一位軍官抱怨說,中興電工所購的「綜合液壓泵」報價15萬元,實際進價3萬5000餘元;「S1、S2轉向機」一套報價約19萬元,實際進價2萬3000餘元,這種價錢怎麼會有好東西。況且中興電工違規使用中國製產品,就算國防部2015年即提出告訴,但法院審理牛步,迄今尚未判決,為此,國防部也無法向中興求償與更換,只能繼續使用「中國貨」。
國防部:非事實
對於爆料,國防部均以「非屬事實」回應。但據起訴書中指出,中興電工承攬的標案,在組裝194輛甲車驗收後故障頻傳,出現引擎轉速不足、漏油及迴轉半徑不符標準狀況。檢調偵辦時抽測5輛,僅3輛符合作戰需求。國防部當時還強調妥善率達94%,似乎也與檢調查驗結果不符。
雲豹被裝中國零件 無處更換只能續用
軍備局2012年辦理326輛「量產型」的雲豹8輪甲車「動力底盤系統乙項」招標案,中興電工以低價搶標,並違反合約規範,將「中國製」零附件提供國軍使用,及分包廠商涉給付機關人員「介紹費」,而遭公共工程委員會在2018年1月給予停權1年處分。法院迄今對相關案件未作出判決,中興電工這個月後即可恢復投標資格,但雲豹甲車爭議仍無法解決。
中興電工涉及違反合約使用中國製產品,國防部雖在2015年已提告,但法院審理迄今無進展,國防部也無法向中興求償與更換中國製零附件,導致雲豹還繼續使用「中國貨」。
國防部表示,此案仍在台中地方法院審理中,國防部會依判決結果執行相關適法處理。至於中興電工停權1年,乃是廠商涉嫌給付介紹費,屬違約範疇,與前述司法判決無關。
但事實上,軍備局辦理326輛雲豹甲車動力底盤招標,預算金額為78億6475萬元,得標廠商並可取得後續擴充334套,預估金額80億5775萬元,並擁有限制性招標參標資格。中興電工2012年1月19日以低於底標的48億8800餘萬元得標,於2012年11月30日至2016年11月1日間分批交貨完畢,經驗收合格後付款,但後來卻爆發中興電工的分包廠商涉及進口中國貨及賄賂軍備局209廠人員,讓雲豹甲車成為弊案。
砸錢研發卻不合用 105戰砲甲車淪廢鐵
雲豹甲車弊案不斷,就連國防部軍備局早年研發的「迫砲車」及「105公厘輪型戰砲甲車」,都曾遭陸軍以「無法滿足作戰需求」拒絕埋單。蔡政府積極推動「國防自主」,國防部又要編列預算研製新式迫砲車及戰砲甲車,藍委馬文君提醒,「要研發也應以穿透共軍戰車裝甲口徑為目標發展」,以免浪費國防預算。
又要花7億研製新戰車
知情人士透露,軍備局在2016年完成雲豹迫砲車的戰術測試,但因迫砲甲車身懸吊系統過高,影響戰鬥艙內砲組效率,導致陸軍拒絕購買。而105戰砲甲車更早在2008年即完成測試,當時陸軍是以M60A3主戰車的火力也是105公厘主砲為由而拒絕。
軍備局計劃在今年至2023年,共編列7億7884萬元,研製105公厘輪型戰砲甲車,今年將投入1億2964.5萬元啟動計劃,但在這10年間,中共解放軍戰車的戰力與防護力大幅提升;目前陸軍M60A3僅105公厘主砲,而中共99式擁有125mm滑膛砲,在攻擊力已無法匹敵,此外105公厘主砲也無法有效擊穿中共主戰車的防護裝甲。
馬文君批,105戰砲甲車已不符合敵情發展,再加上穿透力、威力都不足,軍備局即使要發展輪型戰砲車,也應以穿透敵軍戰車口徑為目標發展,否則投下大筆國防預算研發、生產,根本無法在共軍登陸時殲敵。
(蘋果日報)
--
月薪20萬主管 適用責任制
勞動部將在下週二(八日)預告「一定薪資條件」的「監督管理人員」指定適用勞基法第八十四條之一,即俗稱的責任制;「一定薪資條件」標準是以「經常性薪資」月薪二十萬元以上主管為定義,而非採取「總薪資」(加計非經常性薪資的年終、分紅等),估計約有三千名高階白領適用。
下週二預告 估3千人適用
國發會之前遞案勞動部,擬將高薪白領工作者指定為責任制適用對象,勞動部召開勞動基準諮詢會後,先是批評國發會在高薪白領界定上定義不清,之後決策轉彎,規劃採納勞諮會上歐洲商會代表「月薪二十萬元以上主管」的提案。
國發會原設定的高薪白領工作者定義為,企業規模達三十人以上公司,薪資為該公司從業人員薪資中位數兩倍以上或薪資水準為前十五%以上,且符合勞基法中所稱的監督、管理人員。
經常性薪資為準 非總薪資
勞動部官員表示,各行各業薪資行情不均,可能三、五萬元就是主管,國發會高薪白領的定義很「不讓人放心」;歐洲商會代表提出的二十萬元,普遍讓與會人員認同「這是高薪」。
勞動部強調,該案預告十天後,將走法規會程序再行公告,指定適用對象後仍得經勞雇雙方擬定約定書,將內容送給地方主管機關核備;勞雇雙方將可另行約定工作時間、例假、休假、女性夜間工作。
目前勞動部公告指定適用責任制有航空公司空勤組員、保全人員、電腦管制中心監控人員等六十七類工作者;未來高階白領納入責任制,依勞動部調查,每月經常性薪資二十萬元以上的高階主管約有三千人,集中在金融及保險業、醫療保健服務業等,但若採取總薪資為標準,將有近三萬名高階白領在此薪資範圍內。
(自由時報)
--
月薪逾20萬主管 擬適用責任制
美國商會日前透過國發會向勞動部提案,建議將高薪白領階級納入勞基法「責任制」適用對象,勞動部研商後將在下周二預告草案,月薪廿萬元以上的監督管理人員擬適用責任制,寫下以「薪資」作為責任制適用職類的首例,預計影響三千人。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認為,有九成勞工的月薪不到廿萬,影響應不大,但仍提醒勞動部,不該有勞工因延長工時導致職業病或職災。
勞基法第八十四條之一規定俗稱「責任制」,雇主可排除一例一休、每天工時八小時、工時上限十二小時、加班每月四十六小時等規範,全由勞資雙方自訂工時,並將勞工契約送交各縣市政府核備,目前納入責任制的包括保全業、醫療保健服務業等。
台北市美國商會去年發布二○一八台灣白皮書,建議勞基法增訂特定責任制,讓專業及管理人員不受工時及加班費限制,高薪人員也可適用,使工作條件具有彈性,有更多發揮創新的空間。
據勞動部官員轉述,國發會原提案對「一定薪資條件的監督管理人員」的定義,僅指「企業規模達卅人以上的公司,屬該個別公司從業人員薪資中位數兩倍以上或薪資水準前十五%以上,且符合勞基法中所稱的監督、管理人員」,多數委員表達不同意,因各行業薪資不均,有的月領五萬就是主管,但不算高薪;最後接受歐洲商會的提案,以廿萬元作為定義。
月薪20萬元以上主管擬納責任制 勞動部下周預告
台北市美國商會日前透過國發會向勞動部提案,建議將一定薪資條件的高薪白領階級,一併納入勞基法「責任制」的適用對象。勞動部日前召開勞動基準諮詢會討論時,認為國發會對於高薪白領的定義模糊不清,勞動部研商後將在下周二預告草案,月薪20萬元以上的監督管理人員擬適用責任制,寫下以「薪資」作為責任制適用職類的首例,預計影響3000人。
為因應各種工作型態,勞動部明定部分行業適用勞基法第84條之1,即俗稱「責任制」,納入適用責任制之後,雇主可排除一例一休、每天工時8小時、工時上限12小時、加班每月46小時等規範,全由勞資雙方自訂工時,並將勞工契約送交各縣市政府核備,目前納入責任制的包括保全業、醫療保健服務業等。
台北市美國商會去年發布2018台灣白皮書,建議勞基法增訂特定責任制,讓專業及管理人員不受工時及加班費限制,高薪人員也可適用,使工作條件具有彈性,有更多發揮創新的空間。
根據勞動部官員轉述,國發會提案對於「一定薪資條件的監督管理人員」的定義,僅指「企業規模達30人以上的公司,屬該個別公司從業人員薪資中位數2倍以上或薪資水準前15%以上,且符合勞基法中所稱的監督、管理人員」,多數委員表達不同意,有人認為,各行業薪資不均,有的月領五萬就是主管,但不算高薪;最後接受歐洲商會的提案,以20萬元作為定義。
勞動部表示,月薪資20萬元以上的監督管理人員均採計經常性薪資,不含獎金及分紅等,所有行業皆適用。草案將預告10天蒐集各界意見,預告期結束後,報法規會審查後,就可正式公告實施。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認為,有9成勞工的月薪不到20萬,影響應不大,但仍提醒勞動部,不該有勞工因延長工時導致職業病或職災。
(聯合報)
--
月薪逾20萬主管 納責任制
勞動部預訂下周二(8日)預告月薪資20萬元以上的監督管理人員適用責任制,所有行業都適用。預告期為十天。據了解,各部會對此已有共識,最快1月下旬就可以實施,預估有3,000位主管適用責任制。
勞動部將在預告期間收集各界意見,預告期結束後,將報勞動部法規會審查後,就可正式公告實施。
勞動部官員表示,月薪20萬元以上的監督管理人員適用責任制,將可不必適用《勞基法》相關工時規定,並可免一例一休,責任制勞工的工時係由勞資雙方協商,但仍須報地方主管機關核備。
勞動部曾於去年底召開勞動基準諮詢會議,討論國發會提案「一定薪資條件之監督管理人員」納入責任,國發會主張30人以上公司、且該公司從業人員薪資中位數二倍以上或薪資水準前15%以上,並為監督管理人員,得納入責任制。但因國內中小企業主管薪資不高,前15%就要因此納入責任制,並不合理,因此多數委員都反對。
勞動部官員透露,會中歐洲商會代表提到,該會曾主張以月薪20萬元做為納入責任制門檻,多數委員也認為月薪20萬元可以被認定為高薪者;不過國發會當場未置可否。之後經過協商,國發會決定修正提案,改以絕對薪資來界定高薪者,因此提出月薪資20萬元以上的監督管理人員適用責任制,勞動部也認為有可行性,因此下周將直接預告,不必再召開勞動基準諮詢會議討論。
月薪20萬元以上主管擬納責任制 勞動部:屬高薪、可行!
勞動部預訂下周二預告月薪資20萬元以上的監督管理人員適用責任制,所有行業都適用,預告期為10天。據了解,對於此各部會已有共識,預估有3000位主管適用。
勞動部將在預告期間收集各界意見,預告期結束後,將報法規會審查後,就可正式公告實施。換言之,最快1月下旬就可以實施。
月薪20萬元以上的監督管理人員適用責任制,可排除勞基法相關工時規定,並可免一例一休,責任制勞工的工時由勞資雙方協商,但仍須報地方主管機關核備。
勞動部曾於去年底召開勞動基準諮詢會議,討論國發會提案「一定薪資條件之監督管理人員」納入責任,主張30人以上公司、且該公司從業人員薪資中位數2倍以上或薪資水準前15%以上,並為監督管理人員,得納入責任制。但因國內中小企業主管薪資不高,卻也因此納入責任制,因此多數委員都反對。
勞動部官員透露,會中歐洲商會代表提到,該會曾主張以月薪20萬元做為納入責任制門檻,多數委員也認為月薪20萬元符合高薪認定;不過國發會當場未置可否。
之後經過協商,國發會提出月薪資20萬元以上的監督管理人員適用責任制之提案,勞動部也認為有可行性,因此下周將直接預告。
(經濟日報)
--
月薪20萬以上 主管職擬納責任制
美國商會日前透過國發會申請提案「一定薪資條件的監督管理人員」納入責任制,原本勞動部對於監督管理人員的定義及範圍不明,持保留態度,不過勞動部昨(3日)證實,擬定月薪20萬元以上主管納入責任制,且所有行業皆適用,這也是首例以薪資做為責任制門檻。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表示,勞動部這樣是「多此一舉」,高薪主管可以用民法委任關係,而不是納入責任制,雇主可能會用長工時對待,對這些高階主管不公平。另外,勞動部應該要檢討勞基法第84條,而不是後門一開就讓勞動條件無法得到保障,讓過勞死的案例層出不窮。
美國商會、歐洲商會透過國發會向勞動部提案,建議將「一定薪資條件的監督管理人員」納入《勞基法》第84之1條(俗稱責任制)適用。
勞動部預計下周二預告10天,聽取各界意見彙整後提報法規會,通過才公告實施。依勞動部職類別薪資調查,全台經常性薪資平均20萬元以上的高階主管約有3000人,大多是金融及保險業、醫療保健服務業等;若包含加班費、獎金等,則約有2萬7千多名高階主管月收入20萬。
目前根據勞基法第84條之一只有67種納入責任制,包括資訊服務業的主管人員、工程師,法律事務所的法務人員、保險業務員、房仲人員、廣告企劃人員、保全業、空勤組員等,而且必須簽署書面約定,並報請當地勞動主管機關核備。其中並不包括科技業,但已經被濫用到電子業等各種職業,導致過勞死事件頻傳。
(中國時報)
--
月薪20萬主管 將納責任制
勞動基準法史上頭一遭!勞動部3日作出重大決定,未來月薪20萬元以上監督管理人員將適用《勞基法》第84之1條責任制,且所有行業皆適用,全台受影響的人數約3,000人,預計2月就可公告適用。這是第一次不分行業、以薪資作為納入責任制的標準。
國發會日前向勞動部提案,建議將「一定薪資條件的監督管理人員」納入責任制適用,當時國發會的薪資界線模糊,勞動部勞動基準諮詢會予以否決。
勞動部解釋,國發會先前提出的「一定薪資條件的監督管理人員」是指企業規模達30人以上的公司,且屬該個別公司從業人員薪資中位數2倍以上、或薪資水準前15%以上,這種相對薪資指標較為模糊。
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副司長黃維琛指出,原本國發會條件會造成一個公司內3萬、5萬的小主管就能適用責任制,「以這樣的薪資被列為責任制並不合理」,所以在勞動諮詢會議上,經過專家學者討論,認為用絕對薪資畫出界線較為合理,之後勞動部在內部討論時,採納歐洲商會建議,以月薪20萬元作為界線。
很多高薪主管都是委任經理人,「這些不適用勞基法的、當然就不適用納入責任制」,黃維琛指出,針對適用勞基法的高薪勞工而言,月薪20萬元是指勞動契約上簽訂的每月薪資、每個月領取的經常性薪資、勞保投保的薪資為基準,像是加班費、分紅、股利、激勵獎金、業績獎金等都不計入。
不少科技業高薪主管都是與公司簽訂年薪,例如月薪18萬、保證年領14個月等,黃維琛指出,這類勞工投保薪資仍是以月薪為主,月薪18萬仍未達20萬的門檻,所以除非重新勞資協商,否則將不適用新規定。
《勞基法》第84條之1,常被稱為「責任制」,被納入責任制的勞工即可排除一例一休、每天正常工時8小時、全天工時12小時上限、加班每月46小時等規定,工時由勞資協商。勞動部提醒,如果雇主未來想要把月薪20萬以上的高薪主管納入責任制,「絕對不是口頭告知、也不是簽定在勞動契約裡」,必須要先與勞工協商,在取得勞工同意之後,將勞動契約送交各地方勞動行政機關核備。
客運春節疏運做9休1 最快今預告
汽車客運業(公路汽車客運及市區汽車客運)是否能納入「7休1例外」,攸關今年長達9天春節疏運。據了解,交通部已把配套措施送入勞動部審查,為趕上今年農曆年節期間做9休1的「10休1」疏運計畫,勞動部最快4日正式預告,未來汽車客運業在配合年節、紀念日等時間特殊型態時,可列為7休1例外。
對此,勞動部回應,確實已收到交通部提出的相關配套,近期將會預告。
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指出,過去這行業就曾被列入7休1例外中,在配合年節、紀念日、勞動節日等中央主管規定應放假之日時,配合交通部的疏運政策,可申請適用例外,「所以現在比較像是補申請」。
但日前勞動部開會討論時,大家擔心汽車客運勞工的過勞問題,因此在審查過程時強調,除了疏運計畫,也一定要有配套,同時也要拒絕「例外中的例外」,也就是不同意「做10休1」的11休1。
全國產業總工會秘書長戴國榮日前在勞動基準諮詢會中,建議交通部應提出限制配套。戴國榮指出,勞工團體是反對納入7休1的例外,但若交通部與勞動部都認為,這是不得不鬆綁,就一定要有但書,且最長也只能「做9休1」的10休1例外。
戴國榮表示,當時勞動部在會中裁示,盼交通部研擬配套,包括汽車客運勞工在適用7休1例外期間,每日工時不得超過10小時;在連續工作超過6天時,第7天開始的每日工時要向下調整;適用7休1例外期間應訂出總工時上限;交通部與勞動部應在前一年度公告隔年適用例外的節日期間;汽車客運適用例外期間,勞動部要配合加強勞動檢查,違法業者將永久排除適用例外。
(工商時報)
社會
貪警收賄 擁保時捷 當包租公 白手套稱要築防火牆 不排除還有共犯
北市警員包庇色情案又有新進度!曾任中山一派出所長、現調升松山分局防治組長的劉昌祺,以及大安警分局勤指中心主任楊文振等4官警,被查出涉從2011年至2014年間,每月收取至少4萬元包庇酒店業者,其中劉金流複雜,坐擁百萬保時捷又當包租公,檢方訊後諭令劉250萬元、楊100萬元交保,2名白手套巡佐莊琦良、黃榮賢遭羈押禁見;中山分局強調,絕不護短、嚴懲究責。
另裁定書中驚爆,檢方去年5月約談部分被告後,莊琦良於同年6月9日打電話給中山分局周姓警員稱「沒關係,啊我要有一個防火牆啊,分局長跟我說防火牆,你聽的懂嗎?」「我解決就好,到我這邊斷就好,你聽懂嗎?」等語,不排除全案還有其他共犯,而莊意圖杜絕檢方追查,法官因此裁准收押莊、黃2人,檢方也將針對「分局長防火牆」說法,深入追查。
此案源自於檢方偵辦「立邦酒店」涉媒介外籍女子來台賣淫案,意外從立邦帳冊發現,業者竟有行賄轄區警員陋習,北檢去年針對色情酒店「曉」行賄警員部份掃蕩兩波、共起訴中山一派出所長林崇成等10名官警,前天又展開第三波搜索行動。
每月收4萬紅包
去年遭查辦的警員應訊時咬出,其實警員收賄包庇業者行之有年,他們只是蕭規曹隨,檢調再根據警員證詞和業者帳冊,追查出林崇成的前任所長楊文振、劉昌祺以及中山分局巡佐莊琦良、中山二派出所巡佐黃榮賢等人也涉收賄。
檢調追查楊、劉等人應是由下屬莊琦良和黃榮賢擔任白手套,每月向酒店業者收取紅包,再上繳給楊等人,每月至少收4萬元,三節加碼為8萬元,累計收賄數百萬元。
而劉昌祺還遭同事爆料頗有財力,在中山區坐擁多個套房和店面出租,光租金就月收30多萬元,還開百萬保時捷代步,檢調懷疑劉金流複雜,但因劉曾繼承大筆遺產,檢調還要再釐清劉的財力是否與收賄有關。
中山分局表示,黃、莊2警遭裁押,即刻依法予以停職、交保2人記過調離原單位。
(蘋果日報)
--
包庇酒店案 中山分局2警收押
台北市警中山分局中山一派出所包庇酒店弊案延燒,檢調懷疑曾任中山一派出所所長的楊文振、劉昌祺也涉案,前天搜索約談四官警、兩業者,六人均否認犯行,檢方訊後依貪汙罪嫌聲押禁見涉當「白手套」的巡佐黃榮賢、警備隊警務員莊琦良獲准。
楊文振以一百萬元交保、劉昌祺兩百五十萬元交保,業者李政忠與楊榮坤均以五十萬元交保;李籌不出保金,檢察官降為三萬元。
台北市警局昨天表示絕不護短,配合司法調查,並即刻召開考紀會將黃、莊二人停職,楊、劉等人的處分,了解涉案程度後再決定。
楊文振現任大安分局勤務中心主任、劉昌祺為松山分局防治組長,分別在二○一一、二○一四年派中山一派出所長,黃與莊先後待過中一所。
中山一派出所包庇日式「立邦酒店」賣淫,北檢去年起訴十名官警及三名酒店業者,並查出除立邦酒店外,派出所也向轄內「星光閃閃」、「夜王酒店」收錢,收賄方式是按月透過管區找不同業者拿錢,再轉交「白手套」集中上繳,每月四萬元、三節八萬元,涉案時間集中在二○一一至二○一四年。
裁定指出,黃、莊二人長期任職中山分局,深知刑事偵查程序,累積相當警界人脈,潛在共犯多為警界人員,且所涉為最輕本刑十年以上重罪,倘日後判決有罪,刑責甚重,也難排除為卸免刑責或維護其他共犯,而影響其他共犯或證人陳述可能性,裁定羈押禁見。
警察收賄案 收押警:分局長跟我說防火牆
台北地檢署偵辦台北市警中山分局包庇色情酒店案,聲押中山二派出所巡佐黃榮賢、中山分局警備隊警務員莊琦良獲准,台北地院裁書指出,涉案「白手套」莊琦良處理賄款時,一度與周姓同僚對話稱「分局長跟我說防火牆」,還稱「我攬,可以嗎?」,全案疑有未曝光的警界共犯。
裁定書指出,黃榮賢在羈押庭中否認犯行,辯稱自己僅為支援性質,不受所長重用,因此不可能受所長所託轉交賄款等語,不過,曾姓證人證稱,所長接任時交待將向業者收取的賄款轉交黃,且有主動交付3萬元給黃,有時裝在信封袋中、有時候直接拿現金。
法官認為,員警收賄案為集團性、長期性的貪汙案件,中山分局第21勤區的負責人更動頻繁,涉案員警人數、各次收受賄款的時間與過程、犯罪所得流向均不明,有事實足認黃有勾串共犯、證人之虞,因此有禁止接見、通信的必要。
另名員警莊琦良也否認收賄,不過,有楊姓證人證稱,曾姓關係人與他交接時表示,有半數的賄款要交付給莊,所以每月向楊姓關係人收款4 萬元,其中2萬元是交給莊,如果當月收到8萬元,則交付莊4萬元等。
裁定指出,專案檢察官去年5月19日首波查辦中山分局收賄案、約談其他員警被告後,莊琦良6月9日以行動電話向另名周姓員警表示,「沒關係,阿我要有一個防火牆阿,分局長跟我說防火牆,你聽的懂嗎?」、「我解決就好,到我這邊斷就好,你聽懂嗎?」、「我攬,可以嗎?」,弊案疑有共犯。
法官認為,莊琦良長年任職台北市政府警察局中山分局,深知刑事偵查程序,並累積相當警界人脈,潛在共犯多為警界人員,所涉為最輕本刑10年以上重罪,倘日後經法院判決有罪,刑責甚重,難排除為卸免刑責與共犯勾串,也裁定羈押禁見。
分局長要求設防火牆? 檢調不排除證人身分釐清
中山警分局中山一派出所包庇酒店弊案,遭收押的警務員莊琦良在調查局監聽時,脫口說「分局長」要求設立防火牆,檢調因此懷疑另有共犯;莊指的是現任分局長楊哲昌,但楊哲昌去年5月弊案爆發才到任,與此弊案並無關連,莊的說詞是否可信仍要調查。
知情人士透露,檢方去年偵辦前中山一所長林崇成貪汙案時,有3名在押員警轉汙點證人,供出莊琦良是多名所長白手套這條線索,楊哲昌身為分局長得知後進行危機處理,約談莊了解有此事,以免風暴擴大傷及警察。
據調查,黃榮賢在2011至2013年間擔任白手套,2013年交接給莊琦良,莊琦良擔任「總務」期間,被懷疑向不少管區收受賄款,再上繳給所長。
據透露,楊哲昌和收賄案沒有關係,但因身為分局長,必須掌握內部風紀疑慮,加上風暴一但擴大可能傷及警察,因此曾找莊琦良談話;不過兩人到底談了什麼?莊琦良說的是否屬實,目前仍無法確認。調查人員認為,必要時檢方也可能以證人身分約談釐清。
中山一派出所收賄,已導致中山分局兩任分局長連坐處分,前分局長吳敬田調保三主任秘書、黃永志調台中和平分局長,中山分局改由楊哲昌接手。
收押警扯出長官要求設防火牆 員警作證是醉話
台北地檢署偵辦台北市中山警分局包庇色情酒店案,中山二派出所巡佐黃榮賢、中山分局警備隊警務佐莊琦良遭法院羈押禁見,裁押書指出,莊員去年6月19日透過電話與周姓員警表示「分局長跟我說防火牆」,還稱「我攬,可以嗎?」;但中山分局指出,現任分局長當時才到任不到1個月,到任前也不認識莊,從未指示莊任何要求,完全是子虛烏有的事。
檢調傳喚周姓員警作證,出示監聽譯文內容是莊在電話中聲稱,「沒關係,阿我要有一個防火牆阿,分局長跟我說防火牆,你聽的懂嗎?」、「我解決就好,到我這邊斷就好,你聽懂嗎?」等語。
據悉,周向檢調證稱,他因公事打給莊員,但莊一接起電話,聲音已明顯酒醉,雖然有講到分局長,但並無指涉是誰,不該將醉話也列為證據。
中山分局涉貪案去年3月爆發,現任分局長5月中旬上任,展開內部調查,莊員當時任職行政組警務佐,因莊曾任職中山ㄧ派出所專案,還特別約詢他「有無涉案?若有涉案應該要自白,配合司法調查。」但莊當時表示「絕對沒有」,不過分局為了調查內部,還是將他調往警備隊任職。
台北地方法院將中山分局兩名員警依涉犯重罪等理由裁定羈押,中山分局表示,即刻召開考紀會將2人停職,分局也絕不護短,配合司法調查。
中山分局包庇色情4警又遭搜索 警務員與巡佐羈押禁見
檢調追查台北市警中山分局包庇色情酒店案有新發展,繼去年查辦前中山一派出所長林崇成10官警,昨天執行第3波搜索,約談前中一所長楊文振、劉昌祺、中山二派出所巡佐黃榮賢、中山分局警備隊警務員莊琦良到案,黃榮賢、莊琦良否認收賄,遭檢方聲羈押禁見,法官裁准。
至於楊文振(現任大安分局勤務中心主任)則以100萬元交保、劉昌祺(現任松山警分局防治組長)以250萬元交保,2涉案員警收押後,檢調擴大偵辦。
台北市中山區日式「立邦酒店」被查出勾結人蛇集團媒介大陸、東南亞女子來台賣淫,專做日客,檢調偵查妨害風化案期間,意外查出有官警收賄;「立邦酒店」搜索後改名「曉酒店」繼續營業,業者每月行賄中山一派出所4萬元,三節加碼為8萬元,換取免於臨檢取締。
依據檢方起訴資料,第一波查辦的林崇成等10名官警,收賄時間長達13年,不法獲利約780萬元,檢方去年起訴10官警、酒店業者,目前由台北地院審理中。
檢調追查案情又發現,歷任中山一派出所長都有透過「白手套」當防火牆收賄,楊文振、劉昌祺等人除包庇「立邦酒店」與「曉酒店」,也向轄內「星光閃閃」、「夜王酒店」收取保護費,先由管區按月找業者拿錢,再將錢交給「白手套」,最後上繳所長,目前查知時間集中在2011至2014年,價碼同樣是每月4萬元、三節8萬元。
(聯合報)
--
貴婦奈奈捲款逃 診所遭假扣押
網紅貴婦奈奈和丈夫黃博健合開的杏立博全醫美診所,去年11月底突然惡性倒閉,夫妻倆捲款潛逃出境至今下落不明,留下債務恐約7億至10億元,她的名醫公公、掛名診所院長的黃立雄也出國失聯。債權人求償無門,昨偕同律師和法院人員前往診所破門,清點診所資產執行假扣押。
昨天上午醫美器材供應商等債權人、律師和台北地院約20多人來到診所外,找來鎖匠開門清點資產、執行假扣押,現場有2名警員在旁蒐證。診所內所有值錢醫療器材、手術床、電視、冰箱,全被搬走移至其他地方暫存,尚無法變賣。
在場的債權人、律師代表和法院人員都很低調,不願多做回應,僅說因貴婦奈奈已逃到國外,估計要追債很困難,求償進度至少要半年到一年,現在能做的就是把能搬的東西,包括器材和電視等統統都搬走。
北市衛生局表示,事發至今杏立博全醫美診所仍未辦理歇業,一旦行政程序期滿,將強制註銷診所營業登記,該局已接獲139件民眾請求協助,但由於貴婦奈奈夫妻倆至今行蹤成謎,診所方至今無人出面處理。
(蘋果日報)
--
貴婦奈奈落跑出境 法院今假扣押診所中有價物
網紅貴婦奈奈和丈夫黃博健,在台北市光復南路合開的「杏立博全醫美診所」,去年11月惡性倒閉;今天早上9時許,3名台北地院人員及10名債權人前往診所執行假扣押,同時由轄區警分局派員到場蒐證,直到下午3時許執行假扣押才告一段落,但仍將繼續針對診所有價值物件進行假扣押程序。
10多名台北地院及債權人到場後,一時不得其門而入,本來有找鎖匠到場,但大樓物業管理公司要求法院人員不能破壞診所電子鎖,因為如果破壞電子鎖後,若裡頭物品有所失竊,責任可能會落在物業管理公司上;由於診所是向多名房東承租,包括大樓3樓、13樓,以及對面棟一樓都是診所空間,最後在其中一名房東同意下,解開電子鎖進入診所內。
台北地院及債權人進入診所後,針對醫療器材、醫療床、電視、冰箱等任何有價職物品,都貼上封條進行扣押,整個過程除物業管理公司針對開鎖有異議外,扣押過程相當順利。
台北地方法院表示,假扣押意指暫時查封債務人的財產,因擔心債務人得知消息事先脫產,執行假扣押有其隱密性,必須等執行完畢才能對外說明。另外,因本案執行程序至今尚未結束,仍有其他標的需要查封,目前無法說明內容。
據了解,貴婦奈奈的債權人不僅一人,向各地法院提訴訟、聲請假扣押案件超過10件,且債權人聲請假扣押對象包括貴婦奈奈、黃柏健、診所等,內容十分龐雜。
(聯合報)
--
名律師約砲 公會要查 常分享婚外交友心得「單純性交 別的不做」
已婚名律師黃致豪昨爆出約砲靚女醜聞後,昨神隱一天未到事務所上班,台北律師公會表示,將成立專案小組釐清黃的行為是否違反倫理風紀或《律師法》;此外,從W女提供的雙方對話訊息可看出,黃除約砲外還常跟W女分享婚外交友的心得,包括「除了打砲之外,真的就只是朋友」、「就是單純性交,別的一律不做」。
現年46歲的黃致豪已婚育有2名子女,2014年因替鄭捷辯護聲名大噪,由於他支持廢除死刑,陸續又為殘殺女童小燈泡的王景玉、犯下華山分屍案的陳伯謙等人辯護,被稱為人權律師,但外型亮麗的W女指控,黃致豪常透過LINE跟她約砲,還聲稱做愛內射精液可減緩生理期不適等。
黃致豪關手機神隱
此新聞昨遭《蘋果》獨家揭露,黃致豪一度用簡訊回稱:「一看即知是惡意妨害名譽的橋段」,並稱「有心人假造種種表面證據並非難事」,他還揚言對這名靚女(代號W女)提告,隨後黃手機關機。昨早多家媒體記者到黃的事務所樓下守候,並按電鈴詢問黃在不在所內,一名女子應答說:「不方便表示意見。」也不願透露黃的行蹤,至於黃的手機則持續處於關機狀態。
由於黃致豪身兼台北律師公會理事,女方還是曾向他諮詢法律意見的當事人,台北律師公會昨表示,公會很重視此案,會組成專案小組調查,理事長邵瓊慧表示,公會對理監事的倫理風紀的自律標準非常高,會用高標準來檢視。
事實上,根據W女提供雙方LINE對話紀錄,黃不僅曾傳「寧可妳是來約砲也比委任好」等約砲訊息給W女,也曾跟W女分享他婚外交友的心得,包括「婚後最多就是2個,都是沒有感情的性伴侶」、「就是單純性交,別的一律不做」,還說若對方單身,都鼓勵對方交男朋友、「出來江湖行走,不照規則玩的代價太大了」。
針對黃揚言提告一事, W女昨引用德國正當防衛的法源稱:「正者毋庸向不正者低頭」,她強調:「我又沒捏造,也沒恐嚇他要過半點好處。」
(蘋果日報)
--
鄭捷律師被爆約砲 北律︰若屬實送懲戒
曾替鄭捷、王景玉等多名殺人犯辯護的已婚「人權律師」黃致豪昨被平面媒體披露疑似「約砲」醜聞,一名女子投訴指稱黃去年頻頻向她約砲,但黃否認;對此,台北律師公會理事長邵瓊慧表示,由於黃致豪是北律會員並當選理事,北律非常重視此事,會立刻組成專案小組調查。
邵瓊慧指出,由於黃致豪是現任理事,所以另行組成的專案小組,會比照會內倫理風紀委員會的程序處理,以釐清他有無違反律師法問題。
已婚育有2名子女的46歲律師黃致豪,以人權辯護知名,是捷運殺人魔鄭捷、女童「小燈泡」斷頭案凶手王景玉、北投文化國小女童遭割頸案凶手龔重安、華山分屍案凶手陳柏謙、花蓮弒母逆女蔡京京等重大刑案的辯護律師。
媒體引用多則「W女」與黃致豪的LINE等通訊對話擷圖報導指出,黃5年前透過臉書的共同好友,將W女加為好友,去年6月起多次約她見面,9月與她相約在高院門口碰面,帶她去西門町MTV包廂獨處近2小時。
報導指出,黃致豪也曾傳訊息找W女上旅館,她當時有官司法律問題向他請益,黃傳訊:「寧可你是來約砲,也比委任好」、「要不要試試看,一邊當我的當事人,一邊和我玩?」她生理期遲到,黃也傳「做愛完內射,通常就會比較快來」。
黃致豪昨手機未開機,他在回應媒體查證時稱,這是典型的妨害名譽手法,會蒐證提告。
據指出,北律公會專案調查的重點,在於黃致豪與W女是否有法律諮詢、委任關係,律師法第2條規定,律師應砥礪品德、維護信譽、遵守律師倫理規範等;「律師倫理規範」第3條規定,律師應共同維護律師職業尊嚴及榮譽,第6條規定律師應謹言慎行。若證實報導屬實,黃致豪可能會被移送懲戒。
(自由時報)
--
廢死律師爆腥聞 北律調查
因替鄭捷等殺人案凶手辯護、被稱為「魔鬼代言人」的律師黃致豪,遭女子指控多次邀約到摩鐵,並傳訊給她「寧可妳是來約砲也比委任好」、「婚外情就是維繫婚姻最好方法」,但黃否認,指對方妨害名譽,由於黃是現任台北律師公會理事,理事長邵瓊慧昨表示,已調查黃的行為有無違反律師法。
黃致豪昨未到律師事務所,手機也是關機;法扶協會表示,黃致豪已在2017年正式退出法扶義務律師,法扶並未再指派包括「小燈泡」等案件給他。
46歲已婚的黃男、育有2名子女,2014年他因替犯下台北捷運殺人案的鄭捷辯護,聲名大噪,他主張廢除死刑並陸續替殺害小燈泡的王景玉、及北投文化國小女童命案凶手等人辯護,蔡英文總統還找他擔任司改籌委 。
但去年11月,周姓知名律師在臉書貼文指「某位廢死律師、已婚又時常跟女性約炮騙感情、還拿通姦罪恐嚇對方」,日前這名年約30歲的女子終於出面,她拿出與黃致豪的通訊內容,指稱向黃致豪求助諮詢法律問題,黃卻傳訊息約炮。
黃致豪傳訊息給女子「總是要確定我們兩個玩不起來,我才敢接受你的委任啊」、「婚外情就是維繫婚姻最好的一個方法」,邀她當情婦「單純性交,別的一律不做」,也讓黃的私事浮上檯面。
(中國時報)
--
保護被害人 政院修正強化
行政院長賴清德昨主持院會,聽取法務部報告「加強犯罪被害人保護方案之檢討與策進」,法務部指出,犯罪被害人保護涉及衛生福利、警政等相關部會權責,各部會應以方案做為平台,提供被害人周延而多元的服務。行政院院會也通過法務部所提「加強犯罪被害人保護方案」的修正,強化對被害人的保護。
「加強犯罪被害人保護方案」的修正主要有十項,要點包括主動提供保護與訴訟權益資訊、即時協助、落實人身安全及隱私權保護、賦權被害人參與訴訟、對特定案件提供特別保護措施等。
(自由時報)
--
桃機將漲租金 航空業者反彈
年營收逾200億卻未改善軟硬體 民眾憂出國變貴了
桃園機場公司預計今年上半年將調漲土地租金並取消房舍租金折扣,最高漲幅逾七成,引發航空業者反彈,批桃機一年營收超過兩百億,只想調漲租金卻未改善軟硬體;民眾則擔心機場飲食、商品、停車等消費會上漲,出國變貴了。
最高漲幅逾7成 桃機︰經營成本增加
桃機公司財務處長曹銘峰表示,地租受公告地價調整影響,去年增加二.五億元、總計繳給國家四十八億,但目前每平方公尺僅收取九十元,超過十三年未調整,去年向航空業者收取七.七億,加上權利金也才十億餘元。另今年起,桃園市政府調高房屋稅率,從原本一千多萬元一口氣增加至近六千萬元,桃機經營成本增加。
他說,目前一般市場工業用地租金落於一八○至二一○元,桃機調漲到一四○至一五○元,整體租金可增加收入三.六億。為降低衝擊,桃機公司將分三年調整,第一年打九折、第二年打九五折。
房舍租金部分,出境大廳租金由每平方公尺一○八○元漲至一四四○元、入境大廳由七三○元漲至一二六○元;商業服務設施則由八五○元漲至一二六○元。但曹銘峰解釋,房舍並非漲價,而是取消現行折扣。
另外,桃機公司也將調漲報到櫃台租金,現行費率每櫃台每分鐘○.九七元,相較於香港機場二.四元有頗大差距,將調整為一.五元,每年收入預計增加三千萬元。
航聯會指出,桃園機場現有機場土地、建築物等仍然屬於國有財產移撥或由民航局興建,固定成本均已逐年攤提,桃機公司反映成本的理由牽強,且出境大廳最好位置的鋪位每坪租金加上五%營業稅,竟然高達四九九○元,甚至比全台租金最貴的台北市一○一大樓每坪四四一一元還貴。
雖曹銘峰強調每名旅客轉嫁成本不到一元,但航聯會指出,桃園機場公司避談華航、長榮的場棚租金收入,由於外籍公司全都由華航和長榮代理,華航與長榮的成本增加,一定會調高外籍航空的地勤代理費用轉嫁成本,這對於一個國際機場不是好事;桃園機場只顧自己賺錢,罔顧「衣食父母」們權益。
調漲租金後,華航每年估增一.三億元租金成本,長榮也證實,加上集團子公司,每年增約一.八億元;所有業者與廠商加總,每年增加近五億。不過,航空業者透露,航空市場競爭激烈,且對多數航空公司影響不大,不可能因此貿然調漲票價。交通部官員則證實,已收到桃機公司公文,尚未核定。
(自由時報)
--
桃機漲租金 機票飲食恐變貴
桃園機場公司去年12月底「告知」各航空公司及廠商,今年將調漲機場各項租金,最高項目漲幅達72%,最貴租金每平方公尺1440元,贏過台北101大樓的1303元奪下冠軍。航空與餐飲業者強烈反彈,面對日後將增加的成本,不排除調漲機票與餐飲價格因應,即旅客出國或在桃機吃碗牛肉麵,都要變貴了。
日本將加徵出境稅
另外,日本政府去年通過修法,自今年元月7日起,對2歲以上自日本出境的民眾,在機票與船票中課徵出境稅,金額為1000日圓(約新台幣290元),元月7日前購票的旅客不需收費,但在7日之後購票或更改行程,就會多收一筆稅金。而轉機或被迫轉降日本的旅客,則可免收。
桃機公司表示,為了桃園機場永續經營及反應市場真實價值,預計今年起調漲土地、房舍及報到櫃檯租金,實際調整日期待交通部核定後,會給整體駐站廠商預備時程,最快於上半年公告實施。這次整體房舍與報到櫃檯租金增加,對桃園機場2018年4650萬旅客來說,轉嫁成本不到1元,但對桃園機場永續經營有正面助益。
目前全台灣租金最高地點為台北101大樓,每平方公尺租金1303元,依這次桃機漲價幅度來看,桃機將以每平方公尺1440元奪下全國租金冠軍。
5億元租金轉嫁乘客
根據業者初步估算,以國籍的中華航空不包括集團附屬公司,每年要增加1億3000萬元支出,長榮航空及長榮集團子公司則增加1億8000萬元,所有航空公司及廠商加起來,增加費用約在5億元上下。有業者已準備在內部營運會議中拋出漲價議題,研議是否將這次租金漲價成本轉嫁給旅客。
航聯會指出,桃機去年收入超過200億元,淨利率接近3成、約60億元獲利,但要上繳超過31億元給民航事業作業基金、提撥桃園市政府7億元,留在桃機公司自行運用的僅約20億元出頭。
航聯會表示,政府及相關主管單位應正視桃機盈餘分配使用問題,多留一些盈餘給桃機公司改善機場各項建設,而不是每年調漲上繳費用,桃園機場公司沒有錢,就只能調漲使用費和房租,而營運業者賺不到錢,就只能轉嫁到旅客身上,最後導致旅客減少消費意願,如此惡性循環,對整個產業無疑殺雞取卵,毫無幫助。
(中國時報)
--
全面強化台鐵安全 將首設智慧行控中心
行政院為避免普悠瑪翻車事故悲劇再度發生,針對台鐵大體檢,將在本月底公布「台鐵總體檢階段性診斷結果」報告;為全面強化台鐵的安全,台鐵局總體檢專案小組已有初步共識,將在綜合調度所之外,首度建置台鐵智慧行控中心,統合台鐵的通訊設備與通訊安全,為強化協調性,也規劃台鐵的分區營運。
鑑於台鐵列車高速過彎容易有安全性問題,專案小組也認為,部分彎道需進行立即性的工程改善,目前花東鐵路的彎道改善工程,行政院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已有編列相關經費。
政委張景森召集的台鐵局總體檢專案小組,日前已就「台鐵總體檢階段性診斷結果」的初稿交換意見,政院除要改革台鐵的財務結構,將參考油電設計出票價調整的公式,用以精確計算台鐵合理成本,並擬導向台鐵朝企業化經營。
張景森也關切台鐵緊急調度功能,他認為高鐵的行控中心功能強,台鐵的調度中心功能較弱,有必要打造第三代智慧化行控中心。鐵道局局長胡湘麟表示,目前台鐵有綜合調度所,整合機務、運務等,智慧化是未來台鐵要走的方向。
為強化台鐵「百年老店」的協調性,據悉,台鐵局長張政源主張分區營運,賦予台鐵分區更大的權責,不過,這必須修改「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組織條例」。
中華大學運管系副教授林祥生表示,成立智慧行控中心有助提升行車調度單位的位階,但台鐵環島路網仍有許多地方通訊覆蓋率與妥善率有待加強,要讓行控中心充分發揮功能,基礎建設必須要再提升。他指出,台鐵現在恐無足夠人才可分配到各區,未來也有雙頭馬車疑慮,台鐵局需設計更完善的規章來避免該情況。
國防大學運籌管理系教授王中允說,智慧行控中心須搭配完善SOP,才能有效提升台鐵行車安全。
(自由時報)
--
塑膠微粒數量調查 八掌溪出海口最多
塑膠垃圾數量居高不下,造成海洋環境中的塑膠微粒,恐影響海洋生物甚至人類健康,黑潮海洋文化基金會昨天公佈最新調查數據,嘉義八掌溪出海口測到最多塑膠微粒,數量等同於一座標準泳池範圍中有十三萬多顆,數量驚人,呼籲政府重視塑膠污染。
此次調查名為「島航計畫」,透過繞行澎湖、小琉球、蘭嶼等離島在內的台灣一周海域共五十一個測點,實施海水表面微塑膠的打撈收集,再以半年多的時間進行分析。
每立方公尺測到64顆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研究員溫珮珍表示,每個測點都發現塑膠微粒,平均每立方公尺有○.○一六至六十四.一二個塑膠微粒,若以國際標準泳池(長五十公尺、寬二十一公尺、深度二公尺)來計算,約等於泳池內有卅至十幾萬顆塑膠微粒。測到最多的嘉義八掌溪出海口,每立方公尺有六十四.一二顆,高雄後勁溪出海口與基隆和平島分居第二、三名,每立方公尺海水中,分別有四.九與三.一顆塑膠粒,等於泳池中有一萬顆漂浮著。
以整體海域來看,西部海面數量最多,西南部海面及北部海面分居二、三名。類型則包含硬塑膠(如瓶蓋)、軟塑膠(如食品包裝)、發泡塑膠(如保麗龍)、塑膠纖維(如魚線、魚網)、圓形塑膠粒(塑膠原料)等。
海洋大學榮譽講座教授邱文彥認為,塑膠微粒沉入深海,透過食物鏈累積,勢必造成海洋生態和人體健康威脅。海洋污染防治屬海洋保育署掌管,但無論人員或預算,海保署的資源卻不成比例,政府應正視。
基金會執行長張卉君表示,雖然海洋廢棄物引起大家注意,環保署也推出限塑政策,但國內對塑膠微粒的現況調查十分缺乏。日本對全國海域進行一年兩季以上海漂垃圾、塑膠微粒調查,美國加州去年十月針對微塑膠制定飲用水相關法案,政府也應儘速投入資源因應。
(自由時報)
--
包圍全台!海洋塑膠微粒 八掌溪口最多
台灣首份由民間發起的全台海域塑膠微粒調查出爐,發現全台周遭海域皆有塑膠微粒。負責調查的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說,嘉義八掌溪出海口附近量體最多,相當於一個國際標準泳池中有十三點五萬顆塑膠微粒,呼籲政府應盡速投入相對應的資源。
黑潮去年五月起耗資近五百萬元進行「島航計畫」,開船繞行台灣一周,針對全台周遭水域五十一個檢測點進行調查,航跡遍及台灣本島、澎湖、小琉球、蘭嶼等離島,航行超過六五○浬。
經半年多分析,黑潮發現台灣領海範圍布滿塑膠微粒,每立方公尺海水中有零點零一六到六十四點一二個塑膠微粒,換算成國際標準游泳池大小,約有卅幾個到十數萬個不等的塑膠微粒。
塑膠微粒量體最大的是嘉義八掌溪出海口,每立方公尺有六十四點一二個塑膠微粒,第二、第三分別為高雄後勁溪出海口與基隆和平島,每立方公尺海水中分別有四點九與三點一個塑膠微粒。黑潮研究員溫珮珍說,「大概沒有人想在這樣的游泳池中游泳,但海洋生物卻生活其中」。
台灣海洋大學榮譽講座教授邱文彥表示,現在看到的問題恐怕還只是冰山一角,科學家發現,塑膠微粒會隨著「海雪」慢慢沉澱到海底下,海底下的底棲生物也會受到塑膠微粒的汙染,國際上已採取積極動作,而台灣海洋汙染的執行已移到海洋保育署,但海保署獲得的資源卻不成比例,海洋塑膠微粒問題是跨部會的,應由行政院組成小組專責處理。
(聯合報)
--
塑膠微粒 包圍全台海域
台灣首份由民間發起的全台海域塑膠微粒調查出爐,發現全台周遭海域皆有塑膠微粒。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說,嘉義八掌溪出海口附近量體最多,相當於一個國際標準泳池中有13.5萬顆塑膠微粒。環團呼籲政府應盡速投入相對應的資源,切勿輕忽塑膠微粒造成健康風險的疑慮。
黑潮去年5月起耗資近500萬元進行「島航計畫」,開船繞行台灣一周,針對全台周遭水域51個檢測點進行調查,航跡遍及台灣本島、澎湖、小琉球、蘭嶼等離島,航行超過650海浬。經半年多分析,今天公布統計結果,發現台灣領海範圍布滿塑膠微粒,每立方公尺海水中有0.016到64.12個塑膠微粒不等,換算成國際標準游泳池大小,約一個泳池中有30幾個到10數萬個不等的塑膠微粒在游泳池中。
周圍海域中,塑膠微粒量體最大的是嘉義八掌溪出海口,每立方公尺有64.12個塑膠微粒,第二、第三分別為高雄後勁溪出海口與基隆和平島,每立方公尺海水中分別有4.90與3.10顆塑膠微粒,等於一個標準泳池中有約1萬個塑膠微粒漂浮其中。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研究員溫珮珍說,「大概沒有人想在這樣的游泳池中游泳,但海洋生物卻生活其中」。
溫珮珍指出,此次發現最常見的是分裂斷裂硬塑膠,如寶特瓶、瓶蓋、包裝盒、玩具等,其餘還有軟塑膠如食品包裝、發泡塑膠如保麗龍、塑膠纖維如漁線漁網、圓形塑膠粒等,推測塑膠微粒和人類活動有密切關聯。此外,像是八掌溪上游有塑膠工廠,也有可能工廠沒有洽當管理,讓塑膠微粒流入溪流沖到海域。
台南社區大學環境小組研究員晁瑞光表示,長期統計發現,台南最嚴重的是牡蠣浮棚養殖使用的保麗龍浮具造成,其次是塑膠相關製品,第三一次性飲料杯、寶特瓶、瓶蓋、吸管等,垃圾多來自陸域以及河流。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榮譽講座教授邱文彥表示,現在看到的問題恐怕還只是冰山一角,科學家發現,塑膠微粒會隨著「海雪」慢慢沉澱到海底下,海底下的底棲生物也會受到塑膠微粒的汙染,國際上已經採取積極動作,而台灣海洋汙染的執行已經轉移到海洋保育署,但海保署獲得的資源卻不成比例,海洋的塑膠微粒問題是跨部會的,應該由行政院組成小組專責處理。
(聯合晚報)
--
海漂塑膠微粒 八掌溪口最多
環團首度調查全台海域,發現100%含有塑膠微粒。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張卉君昨(3)日公布「島航計畫」調查結果,發現在繞行台灣一周、採集51個檢測點後,塑膠微粒遍布全台;其中八掌溪出海口最多,每立方公尺有64.12個塑膠微粒,研判可能是加工工廠造成。呼籲政府長期調查塑膠微粒問題,守護海洋生態與民眾健康。
黑潮在2018年5月耗資500萬執行島航計畫,首度針對全台海域塑膠微粒調查,航跡遍及台灣本島包括澎湖、小琉球、蘭嶼等離島,航行超過650海浬。經過半年調查分析後,昨公布結果。
黑潮研究員溫珮珍說明,本次研究採用美國非營利組織5 Gyres的網具設計及分析方法,將撈到的塑膠分成硬質塑膠(如瓶蓋)、軟質塑膠(如食品包裝)、發泡塑膠(如保麗龍)、塑膠纖維(如漁線、漁網)與圓形塑膠粒(塑膠原料)五種,結果發現硬質塑膠的占比最高,可見生活塑膠仍佔大宗。
根據檢測數據結果指出,這次採樣在每個測點都發現有塑膠微粒,每立方公尺海水中有0.016到64.12個塑膠微粒不等,若將水體換算成國際標準游泳池大小(長25公尺、寬21公尺、深度2公尺),有30幾個到10數萬個不等的塑膠微粒在游泳池中。
其中量最多的測點位於嘉義八掌溪出海口附近,每立方公尺有64.12個塑膠微粒,相當於國際標準游泳池中有13萬5千顆塑膠微粒,來源大多為塑料加工的原料,推測與上游或鄰近縣市的工廠活動有關。
其次為高雄後勁溪出海口與基隆和平島,每立方公尺海水中分別有4.90與3.10顆塑膠微粒,等於泳池中有約1萬顆上下的塑膠微粒漂浮其中。可能由塑膠袋、食品包裝為來源的軟塑膠佔9.7%;漁業活動如支撐蚵棚架的發泡塑膠佔6.9%。
台灣海洋大學榮譽講座教授邱文彥指出,塑膠微粒不但漂浮海面,也逐漸沉入海底,透過食物鏈的累積,除造成海洋生態危機,也危害人體健康。海洋汙染應屬海洋保育署的權責,但只有100萬元的預算,獲得資源根本不成比例。政府應該全面正視問題,推動塑膠微粒威脅中長期調查計畫。
(中國時報)
--
台灣海域皆微膠 黑潮基金會促應對
台灣周遭海域皆已被微塑膠汙染!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在去年5月時啟動「島航計畫」,針對台灣周遭進行海面塑膠微粒蒐集及統計,3日召開記者會公布結果,發現台灣周遭海域皆已佈滿了塑膠微粒,呼籲政府面對現實並盡速處理。
黑潮基金會研究員溫佩珍在記者會上發表調查結果,指出此次海洋調查的51個點都檢測出含有塑膠微粒(或稱微塑膠),其中以嘉義八掌溪出海口、高雄後勁溪出海口及基隆和平島的微粒含量最多,而在微粒分類中,又以生活用品的硬質塑膠占比最高,可見人類行為對海洋影響之劇烈,不只政府,民眾也必須意識到塑膠的危害。
基金會執行長張卉君表示,日本自2014年起就已注意到海洋塑膠汙染並制定長期防治政策,美國加州也因學術研究在食物及人體中發現塑膠微粒,而制定飲用水管理等法案,台灣雖然過去一年限塑議題沸沸揚揚,但相關調查及政策制定等方面仍相當有限,希望政府能正視此次調查結果,並盡速制訂對應政策並大力執行。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榮譽教授邱文彥表示,此次調查結果只是冰山一角,在深海處可能有更多塑膠汙染,而台灣去年曾因為「珍珠奶茶」事件而在限塑議題上沸沸揚揚,但如今卻無聲無息。
他拿出去年旅美時兒子送他的一副折疊式不鏽鋼吸管並表示,國外已經在這類議題上相當重視,但台灣政府分配給海洋保育的預算卻少得可憐,呼籲政府嚴肅面對,行政院也最好成立專案小組或是指派專門負責委員,為台灣的未來做好把關。
(台灣醒報)
--
油價凍漲共吸收15億元/中油︰直接吸收不緩跌回補
去年國際油價飆漲,中油分別於5月、10月實施油價緩漲、凍漲機制。中油昨表示,油價凍漲至去年底止,但95無鉛30元以上緩漲機制仍維持;去年凍漲及緩漲中油共吸收15億元,不會以緩跌等方式反映,全數由中油直接吸收。
95無鉛若逾30元 續緩漲
目前國際油價自去年10月每桶80美元高點降到每桶50到60美元,95無鉛汽油每公升來到26元,也比去年凍漲點低了5.5元。由於油價維持在較低點,因此凍漲機制維持到去年底,之後再視狀況檢討。至於緩漲機制,中油昨表示,目前繼續維持,只要油價觸及相關條件,就會啟動。
外界關注,若今年國際油價上行,是否再度祭出凍漲?中油表示,目前觀察油價趨勢尚平穩,將視國際油價相關條件再進行討論。
另外,外傳中油將透過「緩跌」方式回補去年凍漲及緩漲吸收金額,中油則表示,去年共吸收15億元,但不會透過緩跌等方式回補,將直接吸收。
對於外界質疑中油實施「緩跌」導致降價不足,中油澄清,過去也實施過兩次凍漲,分別是2007年12月到2008年5月、以及2010年12月到2021年5月,當時也都未回收成本,去年凍漲也以一致方式處理。
下週汽柴油 估小漲2角
至於下週油價,由於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減產,終止國際油價連3降,估計下週汽油及柴油小漲0.2元。若調幅如預期,下週92無鉛汽油每公升24.7元、95無鉛汽油26.2元、98無鉛汽油28.2元、超級柴油22.4元。
(自由時報)
--
凍漲油價一年吸收15億元 中油:不會向民眾討回來
去年國際原油價格數度飆升,中油公司透過油價平穩及凍漲措施緩解對物價之衝擊,中油昨天表示,2018年所吸收或補貼金額為15.03億元,目前仍依過去方式不回收。
中油強調,過去實施汽柴油價格凍(緩)漲措施所吸收或補貼之金額,均未曾回收,2018年執行所吸收或補貼金額亦依過去方式不回收。
國內汽柴油浮動油價調整機制自2007年正式實施迄今12年,為配合政府物價穩定政策,中油公司前曾於2007年12月至2008年5月與2010年12月至2012年4月間實施汽柴油價格「凍漲」及「緩漲」措施。
中油指出,期間每週實際公告之汽柴油零售價,皆低於依油價機制所計算之應調價格,後雖解除油價凍(緩)漲,僅於油價下跌時減少跌幅,直至回復至應調價格,惟凍(緩)漲期間未調足之累計吸收(補貼)金額,始終未曾回收。
(聯合報)
--
油價凍漲吸收15億元 中油:未來不會回收
中油今天表示,實施凍漲、緩漲等措施平穩油價,吸收的金額等同少賺錢,去年中油共吸收油價成本約新台幣15億元,未來不會再回收。
油價平穩措施於民國107年底落日,吸收金額將全數由台灣中油埋單,媒體報導,以往中油在緩漲或凍漲油價的機制落日後,會透過油價緩跌做法,拿回先前吸收油價的成本。
對此,中油發言人方振仁表示,中油配合穩定物價政策,過去實施汽柴油價格凍、緩漲措施所吸收的金額,都未曾回收。去年因二階段平穩措施,共吸收15億元,也就是少賺錢,不會回收這筆金額。
為配合政府物價穩定政策,中油曾於96年12月至97年5月與99年12月至101年4月間,實施汽柴油價格凍漲及緩漲措施。期間的汽柴油價格都是以公式計算,調漲油價時,中油會吸收部分漲幅,而該下跌時則依公式照常調降油價。
中油分別在去年5月、10月啟動油價平穩措施,第一階段會先依照油價平穩機制,吸收部分漲幅。若95無鉛汽油每公升超過凍漲點31.5元,就會啟動第二階段的凍漲機制,由中油吸收漲幅,95無鉛汽油價格維持每公升31.5元不變。不過,第二階段凍漲機制已在去年底結束,未來油價觸及31.5元時,行政院、經濟部和中油才可能再研議相關措施。
另外,中油去年端午節、中秋節等,為穩定民生都曾凍漲氣價,去年桶裝瓦斯及天然氣價各吸收約9億及100億元,都是由中油自行吸收,未來亦不會回收已吸收的金額。
(中央社)
--
脫團越南客已逮35人 移民署再祭4000元檢舉獎金
針對去年底發生「觀宏專案」越南客脫團,今(4)日移民署宣布提供檢舉獎金,若民眾提供脫團越客相關情資,每件最高可獲獎金新台幣4000元。
為追查此案,移民署與警政署日前已跨機關成立專案全力追查,另一方面柔性呼籲脫團越客主動投案,截至今日上午8時,查處人數(包含自行到案)為35人,尚有113人未到案。
為擴大查緝能量,移民署宣布,即日起成立檢舉獎金,民眾若向相關政府單位提供情資,並經查證屬實,將依「舉發違反入出國及移民法事件獎勵辦法」,核予每件最高4000元獎金。
移民署表示,目前在非法雇主面對15萬至75萬高額罰款的情況下,將導致非法在台工作的脫團越客遭受層層轉介及剝削,甚至陷入更加不利的經濟處境,盼望脫團旅客儘速自行投案,早日返家。
移民署署長邱豐光說,為避免類似案件再次發生,未來將加強出入境審查,以及旅團來回機票確認,當前最高目標仍是在短期將脫團客全數追回。
(聯合報)
--
華山分屍案懲處出爐 「觀感不佳」官員記申誡一次
台北市今年六月發生華山大草原分屍案,震驚全國,死者高女的父親日前更到台北地檢署控告市長柯文哲,質疑本案是因台北市政府放任「野青眾」在華山大草原上蓋違章建築、開補習班招生所致。台北市政府的懲處名單公布,市議員應曉薇發現,瀆職官員只記申誡一次,檢討懲處的理由更為荒唐,竟為「野青眾」團隊借用華山大草原,辦理都市再生行動期間督導不周,造成社會觀感不佳。
應曉薇說,對此,被害人父親還親自擬文,寫出心情與訴求,為女申冤,並指台北市政府「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這是官僚殺人,要求市府秉公處理,官員不要再官官相護,希望市府能重新擬議懲處。
應曉薇指出,去年發生的華山案,震驚社會,都更處為了逃避責任,在107年7月25日的內部考績委員會,官官相護竟不予懲處。她接受被害人家屬陳情後,在107年9月11日市政總質詢時要求柯文哲市長除了公開向旁聽席上的家屬道歉,並要求重新懲處。柯文哲當場允諾市府會「重啟調查」,但過程中調查牛步,好不容易懲處名單公布,瀆職官員卻只記申誡一次。
應曉薇說,家屬在得知懲處結果後難過氣憤,這是柯文哲在「恐怖情人」之說後,三度在家人的傷口上撒鹽,被害人父親則親自擬文寫出以下心情與訴求為女申冤,指市府瀆職官員只申誡一次,不符合比例原則,處分事由為社會觀感不佳,更是荒唐。
家屬指出,台北市政府包庇縱容野青眾團體,在華山大草原胡作非為,打造野蠻都市叢林,成為無政府狀態化外之地,導致分屍案發生,這是官僚殺人。也是台灣首例發生在公共場域的性侵、殺人、藏屍3天、分屍兇殺案,證明台北市政顢頇無能,市府成為分屍案事件的幫兇,令被害者家屬痛心。
(聯合報)
--
台大醫院管理師兩度偷摸女同事 涉性騷擾遭訴
台大醫院一名宋姓管理師被控在去年工作期間趁機伸手觸摸女同事臀部、腰部。案經被害人通報院內申訴機制並報警,台北地檢署依違反性騷擾防治法起訴宋,由於宋有兩次犯行,請求法院分論併罰。
檢方調查,任職於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的宋姓管理師,負責診間助理事務。去年3月10日下午,他趁一名女同事在醫院內忙於整理病歷資料之際,用手觸摸女同事的臀部後,隨即離去。
4月2日下午,宋眼見該名女同事出現在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內科1、2診走道,兩人會迎面而過,於是他先靠近女方,刻意身體往前傾,趁擦身而過時,伸手觸碰女方左腰部及左臀部,再裝作不經意地離去。事後,女同事累積不滿爆發,向主管反映,接著向台大醫院性別平等委員會提出申訴並報警提告。
(聯合報)
--
就是不工作 37歲啃老族沉迷電玩害家人罹憂鬱症
37歲陳姓未婚男子是家中獨子,長期不工作、整天沉迷網路線上遊戲,生活起居仍須父母扶養,無法獨立,老父看不下去,決定把不長進的兒子趕出家門,讓他學會獨立,向台南地院提告「請求命令由家分離」,家事法庭法官認父親主張有理,判兒子須搬離父親的住家。
陳父主張,獨子現年37歲,過去僅曾短暫工作,每天沉迷電腦線上遊戲,常玩到凌晨3、4點不睡覺,如果隔天是星期假日,兒子更是打電玩打通宵,平日生活費都伸手向父母要。陳父說,兒子已成年,有工作能力,四肢健全,頭腦正常,多年來無正當職業,生活起居都依靠父母扶養,現夫妻兩人事已高,無工作收入,靠積蓄生活,希望兒子能搬出獨立生活。
法官傳訊家人作證,稱陳確實沉迷電玩遊戲2、3天不睡覺、不洗澡,之前曾出去工作,只做了1個月就不做了,住在家裡還故意破壞碗盤、酒櫃與窗簾;家人曾報警,聲請保護令,但效期只有1年,他曾搬離家裡1年,後來沒工作收入付房租,父親只得再讓兒子回家,結果他回來後仍不工作,依舊沉迷電玩遊戲,家人很心煩,已有人罹患憂鬱症。
面對老父的提告,陳出庭時,向法官表示同意搬離,但必須等他找到工作,領到薪水再搬出,希望能給他時間。
台南地院家事庭認為,陳已成年,卻每天沉迷電腦遊戲,不願自食其力,迄今仍依賴父母為生,也對父母態度不佳,但其父母年邁,終有不能再扶養兒子之日,屆時陳年紀更長,外出謀生將更困難,父親以家長身分訴請兒子由家分離的主張合理,因此判准,可上訴。
(聯合報)
生活
抄襲、太醜…台灣燈會主燈年年被嫌 今年又爆新爭議
台灣燈會邁入30年,今年主燈是「巨鮪來富」,象徵豐收、平安的屏東黑鮪魚,成為台灣燈會開辦以來,首度不以生肖為造型,不過網友評價兩極,有的認為跳脫傳統有創意,也有網友不領情直批「是怕非洲豬瘟嗎?」「宛如屏東漁會園遊會」。
不過觀光局長周永暉解釋,今年以屏東黑鮪魚為主燈,主要是希望牠不再是一次性的燈飾,可以永久留在大鵬灣風景區成為新地標,也能讓燈會結合在地文化、歷史、物產,既代表豐收也象徵平安。
●福祿猴嚇哭小孩 醜到出名
台灣燈會自1990年起每年元宵節舉行,2000年以前都在台北市舉辦而稱為「台北燈會」,2001起開放全國各縣市角逐主辦權,成為全國性的燈節。歷年主燈好看與否見仁見智,也成為網友每年熱烈討論的對象。
不過若要說到討論熱烈度最高,應以2016年的台北市主燈「福祿猴」莫屬,台北市當時花了904萬打造福祿猴,結合猴年生肖與象徵多子多孫的葫蘆形象,引起兩極化的評價。
當時「福祿猴」造型曝光後,不僅網友紛紛喊醜、甚至還傳出嚇哭小孩,連當時台北市民政局長藍世聰受訪也自嘲,是「史上最醜」主燈,不過也因為醜到出名,台北市長柯文哲轉念認為,福祿猴還沒推出就造成話題,也是一種「反敗為勝」。
●驚嚇馬、膨風雞…爭議是宿命
2014年馬年主燈「龍駒騰躍」則被形容為「驚嚇馬」,馬匹向上仰起、馬蹄抬高的動作,搭配雷射當光與煙霧,氣勢滂礡。但當時卻有民俗專家質疑,馬兒向上仰、雙蹄抬高,是受到驚嚇的模樣,代表「主政者受驚後只顧自己,導致政局紛亂」。
不過主辦單位解釋,主燈設計就是用擅長登高的龍駒做為設計概念,龍駒奔馳在高山間,本來就是要向上跳躍,絕對不是受驚嚇。
2017年雞年台灣燈會在雲林舉辦,主燈「鳳凰來儀」也有專家出來說,雞的主燈「沒有腳」,「無腳不孵蛋」意味「生雞蛋無、放雞屎有(台語)」,對國運勢不好的預兆,兩頭尖翹朝上也代表未來一年自私者多,嘴朝上則是「膨風雞」;但也有專家認為造型祥和、昂首穩坐,較像守護大地與子民。
去年狗年在嘉義縣舉行的台灣燈會,主燈「忠義天成」造型由一位原住民小孩牽著台灣犬來呈現,不過造型曝光後也有網友質疑小孩設計得像猴子,「到底是猴年還是狗年」,甚至有民眾笑稱可以延用到猴年。
●許多主燈被說過「抄襲」
十二生肖主燈造型,也常被形容「抄襲」。當年被譏為「史上最醜主燈」的福祿猴,當年也曾被爆出抄襲日本賀年卡,不過設計師林書民當時也親上火線闢謠、否認抄襲,並表示發想是翻閱與猴子有關成語後,認為「萬代子孫」、「馬上封侯」兩句話較吉利,最後選擇讓猴子搭配葫蘆,象徵猴年意象、以及葫蘆籽多,掛在家還有「鎮宅」作用。
「鳳凰來儀」主燈也網友指稱與2005年台灣主燈「鳳鳴玉山」雷同,有抄襲之嫌。不過觀光局強調每年都有要求主燈呈現差異性,在現場一定能發現和2005年主燈不同。
去年台北主燈「魔力狗」也是被指抄襲奈良美智的「青森犬」,不過設計師也駁斥「幸福魔力狗」完全是原創,也禁得起考驗。
(聯合報)
政經
外媒分析「港民主倒退嚕 台都看在眼裡」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前天發表對台談話,多次提及統一與「一國兩制」,引發關注,美媒指出,香港近年公民自由倒退,台灣都看在眼裡,「一國兩制」難獲台灣人民支持。
美國《紐約時報》前天引述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教授高敬文指出,習的作法是「棍棒加大、讓紅蘿蔔更甜」,但許多台灣人見到香港自治與自由不斷遭北京壓縮,會對習的提議抱持懷疑態度。《華爾街日報》認為,習不斷加強對台施壓,政策面缺乏新意,但語調顯示他更難妥協,且反映出不耐。
中央社前天引述布魯金斯研究所東北亞研究中心主任卜睿哲的看法,稱習主要重申長期政策。華府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研究副會長包道格也認為,習的談話並無太多新意。香港泛民大老、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認為,香港「一國兩制」早已走樣,不認為台灣民眾會相信。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微博顯示,中國網友對習的談話發表意見,幾乎都遭限制露出。部分官媒篩選露出少數網友稱讚叫好的「熱門評論」。
(蘋果日報)
國際
「一毛錢都不給」 眾議院開議 川普苦日子來了
美國新科聯邦眾議員昨天就職,這也宣告總統川普的苦日子正式展開。民主黨重奪眾議院多數席次後,原本行政、立法一把抓的川普,將開始面對民主黨在執政過程中的掣肘,若川普繼續堅持國會必須通過興建美墨邊境高牆的預算,才肯簽署聯邦政府部門的預算案,那麼已無法正常運作14天的1/4個聯邦部門,將繼續關門歇業。媒體預言,民主黨將讓川普的總統生涯成為「人間煉獄」。
美國聯邦政府1/4個部門上月22日起無錢可用,其中包括國務院、司法部、內政部、國土安全部等,共有42萬名公務員因業務需要得繼續無償工作,38萬名公務員被迫放無薪假。川普為此取消聖誕假期到佛州的度假計劃,前天還找了兩黨的國會領袖到白宮共商解決之道,但由於川普態度堅決,僵局依舊無解。
美墨邊境高牆卡關
美聯社引述不願具名的國會幕僚指出,川普在會中告訴民主黨的新科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作為一個好天主教徒」,她應該支持興建美墨高牆,因為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的梵蒂岡就有圍牆。一名白宮匿名官員還向美聯社透露,會談過程中,民主黨人逼問川普為何不肯結束政府停擺狀態,結果川普竟一度回答:「我如果這麼做,會看起來很蠢。」
民主黨雖在去年11月的期中選舉中奪回眾院控制權,但目前參議院仍由川普所屬的共和黨掌控。前天參與白宮會談的參院民主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表示,川普拿政府關門當作籌碼是錯誤的;裴洛西則在接受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訪問時重申,民主黨不會在美墨邊境高牆的議題上妥協,民主黨一毛錢都不會給。
川普前晚在推特發文稱,「兩黨必須合力通過一個保護這個國家和其人民的撥款法案,這是政府最優先且最重要的責任。」他說:「我仍然已準備好,而且願與民主黨合作,以通過可以確保我們邊境安全的法案。」川普已打算今天再邀兩黨國會領袖到白宮討論,但截至台灣時間昨深夜為止,仍看不出聯邦政府有機會恢復正常運作。
眾院恐提彈劾川普
裴洛西前天表示,民主黨重掌眾院後,將迅速通過法案、讓政府重新開門,相關法案包含兩部分,一部分是讓大部分政府部門有資金運作至9月底,另一部分是撥款給負責監管邊境安全的國土安全部,使其能運作至2月8日。不過,參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揚言,「參院不會浪費時間考慮民主黨的法案,法案過不了本院這關,總統也不會簽署」。
眾院雖在實施兩院制的美國國會中無法逕自完成立法,但也有能力阻擋參院通過的法案,這將使川普未來推動的法案受到嚴重限制。尤其,眾院還有調查權、彈劾案的發動權,足以讓川普疲於奔命。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出,民主黨昨奪回眾院控制權的第一天,正是川普的總統生涯「完全改變的一天」,而且從昨天開始,「眾議院的民主黨人士將讓川普的生活成為人間煉獄」。
【民主黨可能發動的攻勢】
1.阻擋美墨高牆興建
美國總統川普不惜以聯邦政府無法正常運作,要脅國會通過興建美墨邊境高牆的預算,但民主黨已表明不會為美墨邊境高牆編列預算
2.拒絕配合通過法案
川普的許多重大政策若要落實,勢必得透過立法,但民主黨奪回聯邦眾議院掌控權後,絕不可能淪為川普內閣的立法局,甚至可能處處與川普作對
3.調查川普所涉不法
民主黨可能利用眾議院擁有的調查權,要求川普交出昔日經營房地產時的稅單,確認其是否逃漏稅;也可能調查川普是否濫權,以阻擋自己涉及的通俄門調查
4.彈劾川普逼他下台
眾議院擁有彈劾總統的發動權,但彈劾案經眾議院過半數通過後,還須參議院2/3以上同意。目前,共和黨在參院仍擁有多數,不過一旦川普施政導致黨內離心離德,後果難料
裴洛西反中友台 擁護自由主義「惡女」
現年78歲的裴洛西昨天正式重執聯邦眾議院議事槌。她不僅是華府權勢最大的女性,也會讓總統川普往後2年的日子難過不已。
裴洛西在1987年首度當選加州聯邦眾議員,2003年起擔任民主黨眾院領袖至今長達16年,並曾在2007至2011年間出任眾院議長,是美國眾院第一位女議長,權力僅次於總統和副總統。裴洛西首任議長期間,曾是共和黨籍總統小布希任內最後2年的重砲型反對力量,未來對川普也將扮演類似的制衡角色,力阻川普的新一波減稅計劃、美墨邊界築牆等行動。而上任後的第一役就是想辦法與川普化解僵局,結束聯邦政府局部關門的窘境。
黨內至今無挑戰者
儘管裴洛西有望重新領導眾議院,但8年前眾議院即是在她手中失去,讓她招致不少黨內批評。不少年輕民主黨議員公開與她唱反調,呼籲為民主黨注入新血,改革僵化的領導階層。不過最後都不了了之,畢竟還沒有一位挑戰者夠分量可以打敗她。
面對黨內議員的抨擊,裴洛西四兩撥千斤地說:「我不覺得自己被討厭,我覺得自己受到尊重。若我不夠有魄力,他們不會針對我。」此外,她之前擔任議長期間,曾大力護航歐巴馬健保法,也因為該法,讓她毀譽參半,有人讚揚她嫻熟的政治手腕,讓法案過關,但共和黨則轟她是擁護自由主義的「惡女」。
裴洛西出身政治世家。在外交上,她長期關注中國人權,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後,曾提出法案庇護流亡中國學生。她也對中國立場強硬,多次表示反對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
裴洛西也十分關注台灣議題。曾於2008年時在國會山莊接見來訪的時任立法院長王金平,是台美國會議長首度會晤。
(蘋果日報)
--
川普爭築牆費 放任政府繼續停擺
美國總統川普二日在白宮與共和、民主兩黨國會領袖,就聯邦政府已停擺十二天的僵局舉行閉門會談,但川普與民主黨對於興建美墨邊境圍牆經費的問題,仍各自堅持己見,會議不歡而散。川普揚言,為了獲得國會撥款,政府要停擺多久都行。
川普和幕僚刻意選在白宮戰情室舉行這場會議,旨在為此事增添危機感。政府消息人士說,會議開始沒多久,川普說明興建圍牆的理由,並聯繫國土安全部長尼爾森進行視訊簡報,但遭民主黨頻頻打斷,氣氛變得緊繃,雙方不時唇槍舌劍。
川普拒絕民主黨提議通過臨時支出法案,讓政府恢復運作的方案,內容包括撥款給八個聯邦機構到九月底的經費,以及維持向國土安全部撥款十三億美元用於邊境安全到二月八日等。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要求川普給出理由,追問到第三次,川普回答:「如果我這麼做,會顯得愚蠢」。川普說,他就是因為主張蓋邊境圍牆才當選總統。
然而,民主黨對副總統彭斯、將出任眾議院共和黨領袖的麥卡錫(Kevin McCarthy)施壓不為所動,表示十三億美元已是上限。三日可望重任眾院議長的民主黨大老裴洛西說,新一屆國會開議時,民主黨將迅速表決一套臨時支出法案,但「沒給圍牆的一毛錢」。
會前,川普在內閣會議上也公開拒絕其他方案,包括彭斯提出的撥款二十五億美元。川普說,「我們要求的是五十六億美元」,為了獲得撥款,政府「要關多久就關多久」,「可能很久,也可能很快(重啟)」。
(自由時報)
--
美國新一屆眾院不理邊境牆 通過支出法案 府院對立加劇
由民主黨掌控的新一屆美國眾院以241-190票通過一項法案,試圖讓九個關閉的政府部門其中的八個部門提供運作資金。這九個部門因美墨邊境牆經費爭議 而陷入停擺。
但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已經表示,不會對川普不會簽署的法案進行投票;白宮已經威脅會將其否決。
美聯邦政府關門僵局協商 不樂觀
美國聯邦政府局部關門邁進第三周,總統川普卻遲遲未能取得與民主黨協商的優勢,隨著共和黨3日將讓出眾議院多數黨地位,化解僵局的展望愈來愈不樂觀。
川普在新年第一個工作日藉一連串推文砲轟民主黨,並在內閣會議呼籲通過附帶墨西哥邊界築牆經費的預算,緊接著又跟國會領袖會商邊境安全議題。
民主黨3日將成為眾議院多數黨,對川普大聲疾呼不為所動。白宮會議迅速降格成政治表態秀。
3日可望獲選為眾議院議長的加州眾議員裴洛西表示,眾院將針對政府重新開門案表決,之前類似法案在共和黨支持下已在參院過關卻遭川普否決。共和黨籍參院多數黨領袖麥康諾說,政府關門可能持續兩周。
川普邀請議員4日重返白宮再議,民主黨是否接受邀約尚不明朗,但川普2日推文語氣似已轉溫和:「我仍準備且願意與民主黨合作通過一項能保障邊境安全、支持情治人員與基層員警、維護美國國安的法案。讓我們把事情完成吧!」
裴洛西與參院少數黨領袖舒默認為,他們醞釀推動法案將重啟停擺政府部門、按比例撥給13億美元邊境安全經費、取得進一步協商時間。
然而,此法案提供經費只夠國土安全部運作到2月8日,且不包含邊境築牆經費,這對川普而言顯然不夠。被問到他能堅持多久時,川普說:「需要多久就多久。嘿,我準備好了──我想全國人民會認為我是對的。」
(經濟日報)
--
民主黨重掌眾院首日表決預算 堅不給邊境築牆費
重掌美國聯邦眾議院的民主黨今天爭分奪秒,積極行使新權,企圖通過新議長裴洛西支持的支出法案,終結政府局部關門13天的窘境,但法案並未納入川普要求的50億美元築牆經費。
民主黨今天從共和黨手中取回眾院控制權,扭轉自川普2017年1月上任以來,參眾兩院皆由共和黨主宰的局面,而參議院仍由共和黨主掌。
新一屆國會開張之際,約有1/4聯邦政府機關陷入停擺,影響80萬名政府雇員。美國總統川普上個月要求國會在政府支出法案中,納入50億美元的美墨邊界築牆經費,但遭到民主黨強力反對,導致眾多政府部門關門大吉。
眾議院今天正式選出政壇老將裴洛西(Nancy Pelosi)擔任議長,讓這位舊金山自由派人士重新接手眾院議事槌。
路透社報導,民主黨提出的方案分成兩部分,其中包括維持國土安全部現有撥款至2月8日,撥出13億美元邊境圍欄經費,並向其他邊界安全項目提供3億美元經費,包括相關技術和攝影機。
第2部分則是撥款給資金用罄的聯邦政府機關,例如農業部、內政部、運輸部、商務部和司法部,直至本財政年度結束的9月30日。
裴洛西在眾議院宣布這套支出法案將於今天稍後進行表決時,引來民主黨人歡呼叫好。在擁有435席的眾議院,裴洛西以220票,擊敗獲得192票的少數黨領袖麥卡錫(Kevin McCarthy)等對手,順利當選眾院議長。
然而,參院多數黨共和黨領袖麥康奈(MitchMc Connell)暗示,民主黨提出的法案在參院不會過關,批評那是「政治劇,而非富有成效的立法」。
麥康奈在參院表示:「我們不要浪費時間。」「我們別從一開始就跟著眾議院的民主黨人走錯方向,他們利用自己的平台提出政治聲明,而非嚴謹的解決方案。」
麥康奈說,參議院不會接受任何沒有實質機會獲得川普簽署的提案。
迎新國會 川普堅持要牆美政府關門難解
「沒有邊境圍牆的預算案,我是不會簽的」,美國總統川普這話講過多次,面對民主黨主導的聯邦眾議院新國會,他仍無意展現政治妥協的藝術,以政府關門僵局揭開新年序幕。
聯邦政府去年在共和黨行政與立法部門「完全執政」下都能關門達3次,川普堅持「不給錢築牆、政府休想開門」,若找不到能下台階的新說法,聯邦政府動輒關門,恐成為今年華府政治運作的新常態。
新國會還未就任,民主黨選擇給川普下馬威,已表態會通過法案讓聯邦機構有資金恢復運作,以及國土安全部到今年2月都能運作的預算,但不給錢在邊境築牆。民主黨人策略很清楚,要迫使共和黨在相關國土安全及移民議題上妥協,否則部分聯邦機構會繼續關門。
有望成為眾院議長的民主黨籍議員裴洛西(NancyPelosi)和同黨籍的聯邦參院少數黨領袖舒默(Charles Schumer)在聯合聲明中指責,川普是利用政府關門、企圖強迫美國人民為「又貴又無效」的圍牆買單,但民主黨已提出兩項法案,將邊境築牆爭議與政府關門分開。
按照裴洛西與舒默的說法,民主黨自認是負責任的在野黨,也已經妥協,但川普至今仍未有退讓跡象,關鍵在於白宮與民主黨主導眾院的新國會都自認有多數民意支持,然而,現有數據卻凸顯美國兩黨對立益發嚴重的困境。
聯邦政府去年底部分機構關門後,路透社當時所做民調顯示,有47%受訪者認為,川普該為政府關門負責,但也有33%的受訪者責怪國會民主黨人,7%認為國會共和黨人該負責。
這份民調也顯示,35%受訪者認同美國須有邊境牆的預算,然而,僅有25%的受訪者支持藉政府關門的方式來獲取築牆預算。
正面來看,華府當前情勢正展現三權分立,即立法部門監督制衡行政部門,但細看爭執緣由,因一面牆而堅不妥協退讓,陪葬所有政府預算案,這樣的民主實踐是否為美國人民之福、對世界又有何影響,引人深思。
立法實務上,預算案必須經參院通過,但參院享有多數的共和黨仍未取得60票門檻支持;不再一手主導參、眾兩院的國會共和黨人,是否有人敢直諫川普,讓他在政治交易中學會妥協這門藝術,因為共和黨需要民主黨合作,這對美國政府恢復運作相當關鍵,才能避免橢圓形辦公室又上演總統與在野黨國會領袖舌戰的戲碼。
(中央社)
--
世界最長壽人瑞疑造假 俄學者踢爆 女兒避稅冒充身分
根據正式紀錄,有史以來最長壽的人是法國人瑞蓋爾蒙(Jeanne Calment),她在1997年辭世時享壽122歲又164天,也是目前唯一活過120歲的人類。不過最新研究指,蓋爾蒙本人應該早在1934年就以59歲之齡逝世,是女兒為逃避遺產稅而沿用她的身分,女兒去世時僅99歲。
髮色與身分證不符
俄羅斯數學家札克(Nikolay Zak)與老年醫學專家諾佛塞洛夫(Valery Novoselov)爬梳大量資料後發現,根據官方紀錄,蓋爾蒙的女兒伊芳(Yvonne Calment)1934年因肺炎逝世,之後蓋爾蒙搬進她家與女婿孫子同住,而42歲喪妻的女婿一直未再娶,頗違常理。蓋爾蒙曾在受訪時提到幼時一名接送她上下學的女僕,但紀錄顯示,女僕比她小了10歲,應該是接送伊芳上下學。
此外,蓋爾蒙1930年代持有的身分證上,列明她眼睛頭髮皆為黑色,但她114歲時眼珠是淡灰色、頭髮是棕栗色。蓋爾蒙死後並未解剖,科學家無法研究她長壽的原因;她生前自稱長壽之道是吃巧克力、喝波特酒、偶爾抽菸。而她因長壽而出名後,要求家人將她所有舊照片燒毀,更啟人疑竇。
札克與諾佛塞洛夫在上月發表的論文中做出結論,認為1934年逝世的是蓋爾蒙本人,而非她的女兒伊芳。
法專家批證據薄弱
不過曾協助認定蓋爾蒙壽命的法國專家何賓抨擊他們的證據太薄弱;蓋爾蒙家人尚未回應。若蓋爾蒙最長壽人類的紀錄遭撤銷,史上活最久的人將換成美國婦人諾絲,她活了119歲230天後,於1999年去世。
(蘋果日報)
--
最遠星體真面目曝光 形狀像雪人
美國航太總署探測器「新地平線號」周二飛掠過最遙遠星體「終極遠境」(Ultima Thule),成功向地球傳回它的照片,揭開其神祕面紗。科學家徹夜分析照片後,前天宣布長期冰封的「終極遠境」形狀就像「雪人」。
自2014年,「哈勃」太空望遠鏡模糊地拍到,這個位於太陽系邊緣古柏帶、距離地球65億公里的小星體後,科學家從未如此清晰地見過它的真面目。任務首席科學家斯特恩形容,新地平線號傳回影像解像度高,發現「終極遠境」的形狀不再是他們認為的「保齡球瓶」,而是個「雪人」。
科學家透過影像證實「終極遠境」是「密接雙星」,由兩個球體組成,一大一小。斯特恩指,「我們不太有創意」,所以大的叫「終極」,只有它1/3面積的小球體叫「遠境」。科學家估計,早在45億年前,2個球體分別由旋轉的冰和塵埃粒子組成,兩者在太陽系交會,以每小時數公里的緩慢速度相撞,從此結合在一起,成為密接雙星。
(蘋果日報)
--
NASA新視野號回傳影像 小行星終極遠境像雪人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科學家今天宣布,漂浮在距離太陽64公里處的冰冷天體「終極遠境」(Ultima Thule)形狀恰如巨大雪人。
美國太空總署太空船「新視野號」(New Horizons)任務回傳首批清晰影像,讓科學家得以自信地確定,這個天體是由兩個球體(或兩瓣)慢慢互相吸引,直到彼此黏在一起而形成,是個重大科學發現。
終極遠境最初是在2014年透過望遠鏡發現,是太空船觀測過最遠也可能是最古老的天體。
新視野號太空船昨天飛過終極遠境前,科學家擁有它的唯一影像十分模糊,僅顯示它橢圓狀的形體,形似保齡球瓶或花生。
喜形於色的主要調查員史登(Alan Stern)揭曉更清晰的終極遠境影像時表示:「那個影像太2018年了…來看看終極遠境!」新照片拍攝距離約2.7萬公里,解析度為每像素140公尺。
史登在NASA簡報時表示:「保齡球瓶已是過去式,如果真要說,它是一個雪人。」
「這個太空船及團隊完成的事是史無前例的。」
他說,終極遠境表面反射的光線大概就跟「一般塵土」一樣多,因為太陽光比在地球上的暗1600倍。
這個天體約為30公里長,每15小時完成一次自轉NASA稱較大球體為「終極」,另一個小3倍的則稱為「遠境」。
史登說,這是首個我們可以清楚地說出是以這種方式誕生的物體,而非從「雙瓣」形體演變而來。
「現在這真的一錘定音,我們知道許多案例中的類似星體是這樣形成的。」
任務地質經理摩爾(Jeff Moore)表示:「新視野號就像時光機,帶我們回到太陽系誕生時。」「我們正看見行星形成之初的物理再現,凍結於時間。」
由於傳來解析度更高的清晰影像,太空總署研究員保證會在明天公布新聲明,包括終極遠境的成分和大氣層。
(中央社)
--
創舉 探測器登陸月球背面 中國嫦娥四號驚險「盲降」
中國探月工程又有重大進展,探測器「嫦娥四號」昨成功登陸月球背面,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著陸,並傳回月球背面影像,揭開人類探月史新頁。工程師透露,由於月球背面地形起伏,加上看不見只能驚險「盲降」,未來嫦娥四號將對月球背面形貌、礦物組成等持續探測。
嫦娥四號上月8日升空後,歷經26天飛行,昨上午10時26分在月球背面南極地區艾特肯盆地的馮•卡門撞擊坑著陸,並透過中繼衛星「鵲橋號」傳回月球背面影像,是全球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球背面影像。值得注意的是,嫦四與2013年著陸的嫦三相同,皆採取減緩降落速度的「軟著陸」,以保護飛行器,難度較直接撞擊的「硬著陸」高,至於全球第一張月球背面照片是1959年前蘇聯月球探測器「月球3號」拍攝,但距離遠、畫面模糊,並首度發現艾特肯盆地。
能測微弱宇宙信號
《新京報》昨引述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形容,2013年嫦三降落於地形起伏僅800公尺的月球雨海,等同「華北平原」,但嫦四降落區地形起伏達6000公尺,猶如「在崇山峻嶺的雲貴川地區」。此外,由於背面無法直接看見,資訊都仰賴中繼衛星「鵲橋號」傳遞,堪稱「盲降」,相當驚險。
嫦四成功著陸後,美國航太總署(NASA)表達祝賀,稱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英國廣播公司(BBC)昨指,由於月球與地球同步自轉,造成月球面對地球永遠是一個面,稱為「潮汐鎖定」,直到「月球3號」才突破,報導引述英國倫敦大學物理學教授科茨表示,艾特肯盆地直徑超過2500公里、深達13公里,是月球最大、最深和最古老的盆地,嫦四蒐集到的資訊對了解月球形成極具價值。
央視引述專家分析,研究月球背面,是因為月球背面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包括月球背面受到電磁波的干擾較小,能監聽到微弱的宇宙信號,有利於宇宙探索。
【人類探月大事記】
★1959/9/13 前蘇聯「月球2號」無人探測器硬著陸月球表面
★1959/10/7 前蘇聯「月球3號」傳回第1張月球背面影像
★1968/12 美國「阿波羅8號」環繞月球任務,太空人首度以肉眼看到月球背面
★1969/7/20 美國「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後,阿姆斯壯成為第一個踏上月球表面的人類
★2019/1/3 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登陸月球背面
【嫦娥四號】
★尺寸:長1.5公尺、寬1公尺、高1.1公尺
★配備:全景相機、紅外成像光譜儀和測月雷達、中性原子分析儀、小型光學成像探測儀與低射頻電探測儀等
神祕月球背面 太空人聽到詭異哨音
關於月亮背面的傳說很多,包括在月球背面發現類似金字塔的建築物。另在1969年5月,美國登月小艇「阿波羅10號」飛掠月球背面時,整整1小時無法與地球聯繫,艙內3位太空人還同時透過耳機聽到有點像口哨的奇怪聲響。
當時其中1人問其他2位太空人,「你有聽到嗎?那個呼嘯聲?」「聽起來像,你知道的,外太空類型的音樂。」「你有聽到嗎?那個呼嘯聲?嗚嗚嗚嗚!」「好的,那真的是很奇怪的音樂。」
關於太空音樂,有人認為是磁場或大氣干擾無線電,但專家指月球上沒有磁場,也沒有足夠大氣引起這樣的問題。許多人認為這是3位太空人的心理作用,但太空人沃爾登表示,阿波羅10號太空人習慣噪音,「若連他們都覺得奇怪,那一定是真的有。」所有載人登月任務後來突然中止,有一說是出於對在月球上存在的外星力量的恐懼,稱月球是外星人研究地球的最佳平台,因月球距離地球近,加上月球背面永遠背對著地球,讓外星人可以不被察覺。而已逝英國物理學家霍金也曾警告人類勿登月,因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
(蘋果日報)
--
人類頭一遭 中國嫦娥4號登陸月球背面
中國月球探測器「嫦娥四號」三日成功登陸月球背面的艾特肯盆地(Aitken Basin),寫下人類探測器造訪月球背面的首次紀錄,並傳回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球背面照片。此次登月凸顯北京引領太空競賽的野心,美國航太總署(NASA)署長布萊登斯坦(Jim Bridenstine)則推文祝賀,稱這項成就令人印象深刻。
中國國家航天局去年十二月八日以「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將嫦娥四號發射升空,四天後進入月球軌道,同月三十日進入環月軌道實施變軌控制,本月三日上午十時二十六分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的馮.卡門環形山登陸。
嫦娥四號著陸後,拍攝一張月球背面照片,這是自一九五九年蘇聯發射「月球三號」探測器以來,人類二度一窺月球背後面貌。月球因為繞地球一圈的公轉週期與自轉相同,該現象稱為「同步自轉」(或稱潮汐鎖定),因此人類只能看到月球的一個面。
登陸月球背面的主要挑戰,是克服被月球擋住,以致無法和地球通訊。中國為此發射「鵲橋號」中繼衛星至月球軌道,作為嫦娥四號與地球間傳遞數據和命令之用。
嫦娥四號攜帶多項儀器在月球上展開六項實驗,包括礦物和輻射測試,以及低頻無線電天文研究。月球背面因為沒有任何來自地球的輻射干擾,特別適合進行天文觀測。嫦娥四號還攜帶三公斤重的小型實驗室「微型生態圈」,內含蠶卵、馬鈴薯和擬南芥種子,試圖創造一個簡單生態系統,也是人類首次進行月面生物實驗。
(自由時報)
--
登月50年! 大陸力拚美國 可望搶月球背面著陸首例
人類對遙遠星體近距離造訪
新年伊始,人類太空探索就迎來新里程碑,美國太空總署(NASA)2006年發射的無人太空船新視野號,1日成功飛掠位於太陽系邊緣「古柏帶」(Kuiper Belt)外層的古老小行星「終極遠境」(Ultima Thule),完成有史以來人類對遙遠星體近距離造訪的壯舉,期間將蒐集電波、紫外線、太陽風、離子、宇宙塵等各項數據,幫助科學家更了解行星形成,而事實上,除上述壯舉外,今年還有許多天文探索行動將陸續登場。
美國太空人阿姆斯壯在1969年7月21日踏上月球,今年適逢人類首度登月成功50周年,登月成為今年太空探索的重點之一。
嫦娥5號 也預計第二次登月
紐約時報報導,今年登月任務由中國大陸嫦娥4號率先開跑。這艘太空船在上月發射並在4天半後進入月球軌道,若本月3日成功登陸月球,將創下在月球背面著陸的首例。此外,大陸也預計在今年發射嫦娥5號展開第二次登月任務,收集樣本後返回地球進行研究。
以色列 月球軟著陸第4個國家?
緊接著1月30日,印度將發射該國首艘登月探測器月球飛船2號。以色列也預計在2月15日登月,若成功達成任務,將是繼美國、蘇聯與中國後完成月球軟著陸的第4個國家。
美國太空人今年也將不再依賴俄羅斯聯合號太空船登上國際太空站。波音和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已建造新太空船,將搭載美國的太空人上太空。自2011年太空梭計畫結束後,就再沒有太空人從美國本土搭太空船往返國際太空站。
波音「星空號」 8月載太空人試飛
SpaceX的天龍號太空船預計在17日進行無人測試、6月進行載人試驗,而波音的「星空號」也可能在3月進行無人測試,並於8月時載太空人試飛。不過,即便兩艘太空船都完成試飛,NASA仍須在將人送上太空站前評估太空船的準備情況及安全性。
此外,私人火箭業者今年也可能將載人上太空旅遊計畫付諸實行。SpaceX成功測試了推力最強大火箭重裝獵鷹號,火箭實驗室(Rocket Lab)也三度將衛星等裝備送入軌道,維珍銀河的太空船2號亦跨過距離地表80公里的中氣層邊緣,成為太空旅遊領域最先進的競爭者。
1月6日 目擊今年首次日偏食
沒錢上太空旅遊,一樣可以參與天文盛會。本月6日,亞洲民眾就能目擊今年首次日偏食,台灣嘉義以北地區約在當天早上8點可能看得到。1月21日,北美和歐洲可見到月全食。南半球民眾則可在7月2日見到日全食。
最後,NASA去年展開研究太陽而發射的帕克太陽探測器、探勘火星地底活動的洞察號、尋找太陽系以外行星的「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TESS)以及探測水星的日本與歐洲合作的貝皮可倫坡號太空船,今年可能也會有新的發現。
(聯合報)
--
尖牙股崩壞 智慧機淪PC化
蘋果20年首度下修財測,震撼全球市場,也引發市場觀察家的不滿。彭博專欄作家狠批,蘋果高層未提前警告投資者是失職,現實終逼蘋果一次全部面對。國內產業分析師更警告,蘋果利空還未出盡,下修財測只是警訊開始,歸結原因是蘋果定價、規格出現大問題。
蘋果股價在盤後交易一度重挫8.5%,市值閃崩636.358億美元(約1.96兆元台幣),拖累蘋果市值跌破7000億美元一度來到6857.58億美元(約21.12兆元台幣),遠低於10月初高點1.121兆美元(約34.52兆元台幣)。
專家痛批蘋果失職
美國財經資訊平台彭博專欄作家歐梵德(Shira Ovide)表示,蘋果對iPhone發出的警告,遲了太多年。歐梵德說,蘋果iPhone的樂觀故事正在我們眼前崩解。該公司周三驚人地下修截至12月底的年度第1季營收預期,而且劈頭就將包括中國、台灣和香港在內的大中華地區消費者買氣低於預期,歸咎於中國經濟放緩以及與美國的貿易衝突。蘋果預期,第1季度營收會比1年前同季下滑約5%,然而中國或許是新的「天氣」,但對於銷售未能達標的公司來說是最好的藉口,但那並不是全部。在給蘋果投資者的1封非同尋常的信中,執行長庫克還告訴股東多年來他早該說的話:由於智慧手機市場和消費者行為的變化,蘋果的iPhone業務已轉向成長趨緩的低檔。對於任何能在蘋果泡沫之外仔細觀察的人來說,這絕對是可以預測的。然蘋果高層未能提前就這一切警告投資者是失職,而現實終於逼蘋果一次全部面對。
iPhone成長趨緩
事實上,就在2個月前庫克才表示,蘋果的中國業務「非常強勁」,即使已出現經濟放緩跡象,且已有好幾個月美中貿易緊張關係一直佔據著媒體頭版,庫克還是一直告訴投資人,他認為美國和中國將友好地解決彼此的貿易爭端,沒有給出任何暗示。
廣發證券海外電子產業首席分析師蒲得宇表示,蘋果釋出下修財測的訊息,震撼業界,因為放量機款iPhone XR 2018年10月底才剛發售,才2個月的時間,蘋果就下修12月財測,這也代表銷售相當不理想,通路已經無法塞貨。連帶也將衝擊今年首季蘋果供應鏈後市。
蘋果靠著果粉信仰,過去年年帶動換機潮,樹立產業「蘋果」vs.「他者」(others)壁壘分明的形象。這次首次下修財測,恐成科技業和手機產業的警訊,智慧機進入PC模式的時代。蒲得宇說明,下修財測是蘋果給自身的警訊,蘋果在訂價過高、新機開出的規格沒有令消費者感動,加上換電池導致消費者換機需求降低,這都是蘋果今年需重新審視的問題。
美尖牙股近3月跌
騰旭投資投資長程正樺表示,投資人還是需要留意,蘋果調降的只是2018年12月的財測,今年上半年的銷售概況還沒有對外釋出,以目前市況來看,今年第2季市況恐更糟。
蘋果前200大供應商中,台廠就達41家之多,其中股票在台上市櫃者就有38家,蘋果供應鏈在台股市值達3成,蘋果一跌跤,台廠供應鏈恐難置身事外。受蘋果財報警訊衝擊,台股昨日開盤下跌59點,終場以9492.42點、跌61.72點作收,成交量896.82億元。
包含蘋果在內的尖牙股(FAANG)周三大多收紅,但若把時間拉長來看,受一連串危機影響,facebook股價過去1年下跌逾25%,跌幅居FAANG之冠,蘋果以8.3%的跌幅居次。另外,Alphabet股價過去1年小跌1.7%,亞馬遜和NETFLIX分別勁揚29.5%及33.1%。
【報你知】尖牙股(FAANG)
尖牙股由美國財經媒體CNBC主持人克瑞莫(Jim Cramer)提出,最初指美國4檔非蘋果的熱門科技股:臉書(facebook)、亞馬遜(amazon.com)、NETFLIX和Google母公司Alphabet,第1個英文字母恰拼成單字「FANG」(獠牙),後來又納入蘋果(Apple)為FAANG
最慘果粉巴菲特 一夕虧900億
蘋果近20年首次下修財測,全球供應鏈大地震之餘,也讓「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成為一大苦主,一夕之間損失逾900億元,更慘的是,縱橫市場超過半世紀的投資經驗都開始遭到質疑。
持股蘋果逾5%
美國財經媒體彭博指出,巴菲特在科技領域的投資記錄本就不出色,大力押注蘋果卻損失慘重,更讓他挑選科技業投資標的的眼光受質疑。
巴菲特曾坦言自己不夠了解科技業,先前投資IBM成為他生涯中罕見的汙點。但相較IBM,巴菲特對蘋果的押注看來更不可靠,截至2018年9月底止,波克夏對蘋果總持股數佔蘋果股權逾5%。
蘋果股價周三盤後最多跌8.5%下探144.51美元,以此計算,波克夏對蘋果持股價值縮水約30億美元(約923.82億元台幣)。不過,巴菲特手中大部分蘋果持股的買進價格應比現行價位低,所以他對蘋果的整體投資可能依然有賺。
庫克認了 換電池方案很傷
2017年底「電池門」事件鬧得沸沸揚揚,老iPhone不僅會降速,甚至自動關閉,蘋果出面道歉並承諾幫用戶更換電池,價格從79美元遽減至29美元,這項為消費者肯定的舉動,卻大傷了蘋果。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昨在寫給投資人的信中承認,首季營收下修,一部分原因在降價換電池方案。
果粉換XS不划算
庫克說,iPhone銷售表現受到衝擊,除了整體性的經濟影響外,還包括電信業者補貼減少,強勢美元相關的漲價,以及換電池的降價方案等因素。
蘋果承諾幫用戶用低價更換電池,意味著果粉可以用小錢讓舊機煥然一新,而非升級為昂貴的新機。更換iPhone電池變得便宜又簡單,相較之下,砸最高1449美元換XS系列變得並不划算。
(蘋果日報)
--
缺創新剩高價 不要牽拖貿易戰
蘋果手機十二年來首次出現下修財測窘境,市場人士直言,蘋果近幾代手機幾乎都看不到新的殺手級應用、創新也是跟著他牌之後的優化,CP值(性價比)越來越低,這次下修財測只是起頭,未來挑戰越來越嚴峻。
手機王總編輯張利安指出,蘋果iPhone是全球第一個電容式觸控面板的智慧型手機,iPhone 5S使用全球第一個電容式感應指紋辨識touch ID後,各品牌手機紛紛跟進,iPhone 6S則是第一個推出3D Touch的手機;但之後就看不到令人興奮的創新,而iPhone銷售高峰也是在iPhone6、iPhone 6S。
不願具名、使用iPhone的法人認為,非蘋陣營已紛紛推出三鏡頭、屏下指紋等,但蘋果可能今年新一代iPhone才看得到,也不能反向充電,iPhone可說已落後了,目前的創新也只剩價格。
法人指出,蘋果手機中國市場雖然掉很多,但全球各地銷售也都下滑,現只剩軟體系統比競爭對手強;蘋果為維持新鮮度,零組件增加許多,墊高成本,但為了維持高毛利、高獲利,只好越賣越貴,卻又面臨銷售不佳,陷入兩難。
事實上,中國華為在去年第二季擠下蘋果,躍居全球市占率第二,就已經是個明顯警訊。
(自由時報)
--
iPhone在陸銷售放緩 蘋果下修財測
蘋果公司二日盤後宣布下修營收預估,這是自二○○七年推出iPhone以來,首度在公布財報前對營收預測發布警示。盤後股價重挫近百分之八,也衝擊台股相關蘋果供應鏈昨天表現,統計股王大立光、權王台積電、鴻海單日市值合計縮水一二四三點七九億元。
蘋果原預期二○一九會計年度第一季(時間區間為去年十月到十二月)的營收介於八九○億至九三○億美元之間,但現在預估該季營收為八四○億美元,遠低於分析師預估的九一五億美元。
蘋果執行長庫克將下修財測歸因於iPhone在中國大陸的銷售放緩,以及美國與大陸雙邊貿易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拖累大陸的經濟成長。庫克在發給投資人的信件中表示:「儘管我們已預期在主要新興市場面臨一些挑戰,但並未預見經濟放緩程度如此巨大,尤其是大中華地區。」
蘋果下修財測令外界質疑,是否大陸官員或消費者懲罰代表美國企業的蘋果,但庫克接受CNBC訪問時說,蘋果產品未被中國大陸政府鎖定,「更大的問題是中國經濟放緩,中美貿易緊張對中國經濟帶來進一步的壓力。」
不過,蘋果在中國大陸遇到麻煩並非新聞。華為、小米等本地品牌,價格更有吸引力。此外,蘋果的成長高度仰賴消費者購買新機。
IDC亞太區分析師雷諾斯表示:「iPhone8之後,蘋果的技術突破遇到瓶頸,消費者換機誘因已減弱。」蘋果的營收預警與美中個別經濟情勢或雙方貿易戰無關,「純粹就是反映蘋果的現狀」。
蘋果罕見下修財測 歸咎中國經濟疲軟
蘋果公司2日下調2019年會計年度第一季財報,表示是因為升級新iPhone的買氣低於預期,以及大中華市場經濟放緩。這是iPhone問世以來蘋果首度下修財測,公司盤後股價重挫達8.5%。
蘋果下修截至12月29日止的會計年度第1季營收,從原本預估的890億到930億美元下修到840億美元,大幅低於分析師所預估的915億美元;這是蘋果自2011年庫克上任後,首次第4季佳節銷售旺季不旺,也是iPhone2007年問世以來,蘋果首次針對財報發出預警;消息傳出後,原本微幅收漲的蘋果,盤後交易一度暫停,20分鐘後恢復交易時重挫達8.5%。
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在致投資人信函中表示,儘管預測新興市場會面臨挑戰,但卻未預期到經濟放緩程度會如此巨大,尤其是大中華地區;並怪罪中美貿易戰緊張局勢,影響中國經濟表現。庫克在2018年11月財報發表時指出,預期新興市場,包括巴西、印度和俄羅斯,銷售量會低於預期,但特別表示中國市場不包括其中。
除了大中華市場經濟疲軟外,庫克還指出,強勢美元不利匯兌也對蘋果產生衝擊,並坦言新iPhone換機升級也並未如預期般強勁。
蘋果供應商在過去幾個月前已削減其營收預期,間接表明蘋果獲利問題。去年11月蘋果更宣布,從2019財年起將停止報告iPhone、iPad 和Mac的銷售量,外界解析也認為這是未來銷量將走下坡的預兆。
(聯合報)
--
庫克挫敗 蘋果砍財測
受中國iPhone銷售下滑影響,蘋果2日意外調降上季營收預測,為15年來首度調降營收預測,也是執行長庫克掌舵以來的破天荒之舉,拖累蘋果與供應商股價3日盤中重挫,也凸顯庫克正面臨接掌執行長以來最艱鉅的挑戰:在頂尖產品魅力不再時,要如何推動業績成長。
受蘋果下修財測影響,台股蘋概股昨天不支倒地,大立光一度失守3,000元大關,台積電回測前波低點214元,鴻海收盤更跌破70元,統計蘋概三王昨天市值合計蒸發1,243億元。
庫克在致投資人信函中表示,預估到去年12月底止的年度第1季營收為840億美元,不僅低於該公司先前預測的890億到930億美元,也遠低於分析師預估的915億美元。蘋果預定台北時間1月30日清晨約4時公布上季財報的實際數字;該公司的會計年度為10月初起算至隔年9月底止。
庫克說,蘋果原本就預期關鍵新興市場會有挑戰,但沒料到經濟減速的嚴重程度,「iPhone營收低於(原先)預測,特別是大中華區,是我們營收短少的主因」。上季是全年業績關鍵的年底購物旺季,而中國市場占蘋果銷售的近20%。
庫克也認為,強勢美元正對蘋果產生衝擊,預估使蘋果上季營收年成長率減少約2個百分點。若以蘋果去年底購物旺季營收882.93億美元計算,2個百分點相當於17.24億美元。
蘋果這個罕見之舉也凸顯中國經濟放緩的程度比許多人的預期還要嚴重、以及美中貿易戰對企業的衝擊程度,震驚市場。蘋果股價3日盤中應聲重挫逾9%,並拖累全球供應商同步走低,博通跌4.3%,Lumentum跌6.3%,義法半導體跌逾9%,AMS崩跌21%,三星電子跌3%。
庫克將面臨掌舵以來最艱鉅的考驗,必須證明當前的挫折只是短期顛簸,而非長期趨勢,還須設法拉抬iPhone銷售。如今市場將緊盯蘋果提高裝置售價、並增加軟體與服務銷售的新策略。庫克也說,蘋果iPad與服務本季營收合計將年增19%,服務營收更將年增29%至108億美元。
三大問題 困住蘋果營收
專家指出,蘋果意外調降上季營收預測,反映蘋果正遭遇三大問題:iPhone的光環褪色、中國的競爭壓力,以及蘋果自己的創新循環減慢。
蘋果執行長庫克把調降財測歸因於中國經濟情勢變差與先進市場換機潮力道減弱,但許多分析師對於庫克的其他解釋不以為然,例如美國電信商的補貼方案結束、降價更換電池方案讓更多使用者暫緩換機等。
分析師指出,蘋果面臨的更緊迫問題是,iPhone前景已到達轉折點,銷售難以在短期內反彈。也有分析師認為,蘋果去年拉高新款iPhone售價,平均調漲23%,是銷售令人失望的主因。
蘋果調高售價的策略原本奏效,消費者認為iPhone X的技術確實有很大的進步,值得這麼高的價位,但後來推出的XS、XR的功能卻無法有類似躍進。
分析師也指出,蘋果也必須處理新產品與服務的開發問題。Recode的史威雪認為,蘋果的創新循環已減慢,令人興奮的新產品與公司內部的創業精神似乎都已不復在。
事實上,新iPhone需求疲軟的跡象近幾個月已持續浮現,且不僅限於中國市場。
庫克一封信 透露蘋果營運五訊息
蘋果執行長庫克在給投資人的信函中,下修去年12月底止的上季財測,引發蘋果股價及股市大跌。以下為這封信的重點:
●下修上季財測與分析原因:蘋果上季營收約為840億美元,低於先前預測,其他包括毛利率、營業支出、其他收入等項目大致符合蘋果預期的展望。下修營收的原因主要是新興市場經濟疲弱的影響比預期大,以及iPhone的升級比預期少。
●新興市場的挑戰:蘋果雖預期到一些主要新興市場會面臨若干挑戰,但未預見到經濟減速的規模,特別是在大中華地區。事實上,大部分比預期短少的營收以及全球營收較一年前減少逾100%,都是發生在大中華地區,而且遍及包括iPhone、Mac和iPad等產品。
●iPhone:iPhone的營收低於預期,主要是大中華地區,導致蘋果上季營收低於原先預期,也是營收年比下滑的主因之一。事實上,iPhone以外的部門(服務、Mac、iPad、穿戴式裝置/家庭/配件)合計較一年前成長近19%。
●上季仍有許多正面成果:蘋果在許多領域展現強勁實力,主動裝置的安裝數創歷史新高,在12個月內增加逾1億台,蘋果裝置的使用量為歷來最多。此外,包括穿戴式裝置、Mac等iPhone以外業務的營收皆創歷史新高,服務營收為108億美元,且在每個地區都創單季新高。Apple Watch、AirProd等穿戴式裝置營收年成長近50%。
●展望未來:蘋果的獲利能力及現金流量都很強勁,預計上季可動用的季淨現金約1,300億美元,計劃未來實現淨現金中立。蘋果不能改變總體經濟情勢,但正加速進行其他計畫。
蘋果五大提振盈餘策略 只剩一個還管用
彭博資訊報導,過去三年來,隨著全球智慧手機銷售減緩趨勢明朗化,蘋果公司執行長庫克運用五種關鍵策略力圖維繫獲利成長,但蘋果2日下修營收預測,凸顯這五個策略已破功,如今只剩下一個還管用。
以下是彭博專欄作家韋伯(Alex Webb)逐一對這五大策略的分析:
1. 提高iPhone售價
iPhone出貨量自2016年起開始減緩後,蘋果便提高iPhone的平均售價(ASP),藉此維持整體營收持續成長。iPhone平均售價在去年9月止的三個月升到令人咋舌的793美元,比一年前的均價618美元大幅提高。但這也造成蘋果特別容易受經濟景氣轉弱的打擊,在中國市場尤其明顯。覺得使用中的iPhone 8仍很好用的消費者,較不可能想花費多達1,449美元購買頂級的iPhone Xs Max。
2. 服務
服務事業近幾年來一直是蘋果事業的亮點,自2014年以來平均每年成長26%。儘管服務部門去年假期銷售季的營收大增24億美元,但仍不足以彌補整體營收較預期低多達90億美元的缺口,畢竟iPhone銷售仍占蘋果總營收近三分之二。包含音樂串流、App Store和iCloud在內的服務事業,加總起來仍不到iPhone銷售額的四分之一。而且,在幾項產品與數百個第三方App被禁的中國市場,蘋果服務要賺錢的難度也升高。
3. 印度
庫克長久來宣稱印度市場是蘋果下一個成長市場。2016年,他向投資人表示,當時的印度或許是「七到十年前的中國」。由此來看,印度的銷售理應以每年增加80%到90%的速度成長,如同2011年和2012年在中國市場所見的情況。然而,實際情況是,蘋果年度第4季的印度營收持平。庫克至今仍難說服印度消費者花數百美元買較舊型的硬體。相較下,三星和小米的產品既新又便宜,吸引力更強。
4. 新技術
蘋果的研發支出自2014年以來已增加一倍多,但目前為止尚未產生多大的成果可示眾。iPhone增加的創新技術,像是Face ID和更快速的晶片,如今愈來愈難吸引的足夠的新買家。智慧手表Apple Watch技術雖有明顯進步,但對蘋果總營收的貢獻度不到iPhone的10%。研發自駕車的計畫也遭遇瓶頸。智慧眼鏡市場要趨於成熟、足以分擔iPhone扛起的獲利重擔,可能還要多年以後。
5. 買回自家股票
這是蘋果五大策略中,至今唯一還管用的。根據蘋果下修的財測,第1季毛利可能下滑,是15年來首見。但蘋果仍可能藉買回庫藏股策略提高每股盈餘。蘋果坐擁龐大現金,有財力這麼做。
財務上而言,蘋果仍是管理良善的公司,為股東創造可觀的報酬率。但庫克能否成功領導蘋果走出iPhone時代、開創新時代,不免令人質疑。
蘋果下修財測怪罪中國 分析師:內部問題更大
蘋果下修營收預測在全球市場投下震撼彈,也重燃投資人對企業遭美中貿易戰流彈波及和中國經濟降溫導致消費支出陡降的顧慮。但分析師認為,大砍銷售預測,反映的是蘋果存在已久的老問題。
這個老問題就是:iPhone銷售已持續走軟一些時日,反映的是蘋果在中國市場面臨的競爭加劇。
專家認為,蘋果下修財測,凸顯出這個矽谷科技巨人除了iPhone之外,必須儘速打造出新的成長引擎。
蘋果執行長庫克2日把營收低於預期主要歸咎於中國經濟減緩。大中華地區(含中國、香港和台灣)的銷售大約貢獻近20%的蘋果營收。
庫克表示,蘋果「未料到(大中華地區)經濟減速程度如此之大」,而美中貿易衝突已傷害消費者信心。
但BBC評論指出,蘋果在中國遭遇的問題由來已久,長久來一直面臨大陸本土手機廠牌Oppo、華為和小米低價智慧手機的激烈競爭。
而且,蘋果深深倚賴消費者購買新手機來維繫營收成長,但要達此目標,就必須在手機技術上不斷推陳出新--但蘋果在吸引消費者升級至新iPhone的說服力並不夠。
IDC駐台北科技產業分析師雷諾斯(Sam Reynolds)說:「 自iPhone 8以降,技術進步就開始進入高原期,因此消費者購買新iPhone的誘因已降低。」
雷諾斯說,下修營收預測對蘋果而言,只是「時代的徵兆」,「我不會把這解讀成美國或中國經濟指標,或貿易戰的影響」。
最近一些主要供應商紛紛減產,令人擔心蘋果最新款手機因為定價高昂,難以激起消費者買氣。
相較下,雷諾斯指出,一些Android手機,像是Google Pixel、Oppo的Flagship X、OnePlus 6,或華為的P20 Pro,「就高價手機而言,是更有意思的產品」。
另一位IDC分析師Will Wong也認為,大陸手機對蘋果構成挑戰,而且在華為財務長孟晚舟最近在加拿大因違反美國對伊朗制裁而遭逮捕後,更「觸動愛國情緒高漲,加重蘋果面臨的商業挑戰」。
這種種的困難已經非常棘手,如今中國經濟成長減速,更使情況惡化,因為經濟景氣降溫促使當地消費者對價格更精打細算,也讓蘋果更難藉提高手機售價彌補銷量下滑之不足。
同樣面臨中國經濟減緩 為何三星不會像蘋果一樣受重傷?
蘋果下修本季營收展望,也拖累投資人對蘋果大勁敵三星電子的信心,三星電子3日收盤挫跌近3%。不過分析師指出,中國經濟減緩的因素雖然重創蘋果,但同樣的因素對三星殺傷力有限,因為三星手機在中國的市占率不到1%。
相形下,分析師預估涵蓋中國在內的大中華地區占蘋果營收的15%。蘋果調降營收展望的原因包括中國經濟減緩與中國等地的iPhone營收低於預期。
南韓Kiwoom證券公司全球策略與研究主管Daniel Yoo指出,與蘋果相比,中國經濟減緩對三星電子的影響力有限。三星雖然是全球最大手機製造商,但在中國的手機市占率不到1%,因此對中國的曝險程度遠低於蘋果。
此外,在三星的晶片事業方面,中國要建立國內半導體產業的雄心壯志可能受到打壓而延緩步調,原因是與美國的貿易戰仍在進行中。Daniel Yoo表示:「這代表三星的半導體事業仍將稱霸一段長時間。」
用於智慧手機與資料中心的記憶體晶片生產是三星的績優事業。在最新一輪的財報中,三星獲利成長21%。
不過三星也是蘋果的重要零件供應商之一,因此3日股價走勢也反映這項因素。此外,中國國內消費成長減緩可能也已經影響三星的股價。Daniel Yoo預測,三星今年獲利可能衰退,對股價進一步增添壓力。
根據研調機構IDC的數據,三星電子去年第3季的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較前年同期衰減逾13%。相形下,蘋果同時期手機出貨還成長0.5%。
iPhone在中國為何賣不好?因這組合釀成災難
蘋果公司2日大幅下修營收預測是全球經濟大勢不妙的凶兆,而這個重大利空近已反映在華爾街股價大跌上,不應視之為意外。
蘋果執行長庫克把下修財測歸咎於中國經濟成長減緩和iPhone需求減弱,並表示蘋果「未預見經濟放緩程度如此巨大,尤其是大中華地區」。
但MarketWatch科技專欄作家波蕾蒂(Therese Poletti)撰文說,事實上,庫克早該心知肚明,畢竟iPhone銷量放緩或停滯情況已持續兩年之久,只是先前一直能藉提高售價維持整體營收成長,但到去年11月初宣布今後不再公布iPhone銷量時,掩飾銷量將走下坡的意圖即已呼之欲出。
波蕾蒂指出,美國總統川普挑起美中貿易戰,已對在中國製造或組裝的產品加徵關稅,但目前為止蘋果受關稅的衝擊應該不大,因為儘管iPhone是在中國生產,目前仍豁免於關稅制裁。然而,中國製品在美國售價變貴,所造成的漣漪效應如今正日益侵蝕中國經濟,並且打擊中國消費者支出。
D.A. Davidson分析師佛特說:「這並非晴天霹靂,在此之前市場就已調降(對iPhone銷售)預測。」他說:「我相信美中貿易戰是造成中國經濟減緩的因素之一,貿易戰拖長正導致中國製品需求疲軟,並且對中國經濟造成衝擊…中國經濟轉弱連累iPhone需求轉弱,而蘋果無法再藉提高價格抵銷需求下降的影響。」
華爾街多位分析師上月紛紛下修對蘋果營收預測和目標股價,理由是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對iPhone的需求減緩。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造成iPhone需求減緩的因素中,究竟有多大成分是因為蘋果的訂價和機型策略令人困惑,而不是中國乃至於全球經濟降溫的問題?
波蕾蒂用一條公式來說明:iPhone此刻面臨的困境 = 蘋果自己的問題 + 總體經濟情勢轉壞 +美中貿易戰使情況更加惡化。
這個組合造成蘋果如今陷入iPhone銷售窘境,但這組合中的元素早就是眾所周知,庫克和其他人之前應該已經預見了。蘋果慢火燉成今天的模樣,絕對不是意外。
除了蘋果 這些企業也成為中國經濟放緩的受害者
蘋果(Apple)目前是大企業受中國經濟放緩而遭拖累的最新例證。隨著美中貿易戰延燒、股市賣壓沉重,這家手機大廠2降以中國需求放緩為由調降本季營收展望,加入日益增加的受害企業名單。
除了蘋果,彭博資訊也列出其他受中國經濟放緩拖累的知名企業,不論是汽車或咖啡銷售,這些企業在中國的營運可能會愈來愈艱辛。
●聯邦快遞(FedEx)
這個美國貨運巨人去年12月底調降獲利預測,推翻不久前才提高財測的作法。除了中國經濟放緩的因素外,FedEx指出美中貿易緊張也是公司面臨的問題之一。FedEx執行長史密斯表示,他面臨過的大多數問題都是由「壞的政治選擇」所引起。
●星巴克(Starbucks)
這家全球咖啡店連鎖業者每幾小時就在中國開設新門市,期望中國成為該公司最大的市場。但星巴克去年12月表示,長期來說,在中國的銷售增幅最低可能放緩至1%,甚至比美國和全球其他市場3%至4%的成長更慢。目前不確定這當中有多少是中國經濟或貿易緊張造成的,或者也可能是中國正對咖啡失去興趣。
●精品珠寶商Tiffany
比起美國國內的問題,中國經濟放緩更讓這家美國珠寶商傷透腦筋。Tiffany去年11月公布的銷售不如預期,強調中國消費者人在海外就會減少支出的「消費模式非常明顯」。精品業者路易威登母公司LVMH去年10月首次點出這個趨勢,因為中國會對攜帶不明商品回國的旅客開罰,用意在於提振國內消費。
●戴姆勒(Daimler)
生產賓士車的德國汽車大廠戴姆勒是首批譴責貿易緊張升高的全球品牌之一,去年6月就提出警告,美國對中國進口汽車開徵的報復性關稅將衝擊在中國的汽車銷售。戴姆勒去年10月二度調降2018全年度的獲利預測,但當時未將貿易戰當成元兇。
●義大利頂級男裝品牌Ermenegildo Zegna
這家男裝製造商去年10月強調貿易戰會對消費產生心理層面的影響,執行長傑尼亞(Ermenegildo Zegna,音譯)表示,中國消費者近幾個月來日益謹慎,公司今年在中國的投資會更保守。
(經濟日報)
--
中國景氣冷颼颼 蘋果iPhone高價位栽跟斗
隨著iPhone在中國銷售趨緩,蘋果公司昨天拋出震撼彈,15年來首度下修單季營收預測。分析指出,這反映中國景氣急遽降溫,消費者看緊荷包,高價位iPhone不敵華為等中國廠牌。
紐約時報報導,多年來,無論全球其他地方發生什麼事,國際企業都認為中國數億消費者會持續花錢。如今,當世界經濟需要中國消費者花錢支撐,他們卻不再輕易打開荷包。
蘋果公司(Apple)2日以iPhone在中國銷售趨緩為由,閃電下修會計年度首季營收預測,就是中國民間消費降溫的最新例證。在此之前,中國汽車銷售衰退、房市不景氣、就業市場低迷等數據接二連三出爐,意味中國消費者可能逐漸喪失信心。
報導指出,中國民眾日益擔憂本國經濟、美中貿易戰及與日俱增的個人負債,不斷考驗消費信心。對許多美國大公司來說,企業獲利承壓、股市劇烈波動之際,中國消費趨緩恐怕是不祥徵兆。
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在致投資人信函中提到,中國經濟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放緩,並受美中貿易緊張影響,金融市場動盪效應似乎擴及消費面,中國的蘋果直營門市和通路夥伴都遭遇客流減少困境,市場數據顯示,大中華地區智慧型手機市場萎縮尤其嚴重。
大中華地區(含中國、香港、台灣)是蘋果第3大市場,僅次於美洲及歐洲,上個會計年度貢獻約520億美元營收,以iPhone銷售占最大宗,但去年第3季,中國智慧型手機整體銷量銳減13%。
華爾街日報報導,庫克將蘋果下修財測歸咎於中國經濟降溫,但蘋果在中國的問題不止於此。分析師直言,蘋果可能低估中國智慧型手機廠牌競爭力,即使蘋果為中國用戶量身打造雙SIM卡等功能,iPhone市占率仍無起色,銷售排行已落居第5名。
iPhone在中國面對華為、OPPO和vivo等廠牌競爭,這些後起之秀的智慧型手機設計與iPhone相似,售價卻低很多,還鎖定自拍族強化相機功能。
據報導,蘋果面臨的另一問題是中國消費者習慣用社群應用程式微信聊天、付費,導致蘋果行動作業系統iOS在中國的用戶黏著度不如其他市場。
研究機構Canalys分析師賈沫表示,有些中國民眾不願花大錢買iPhone頂級機種,這群消費者品牌忠誠度較低,在中國經濟成長趨緩,消費者被迫勒緊褲帶的情況下,他們更可能選購價位較低的非蘋果智慧型手機。
蘋果產品近年愈賣愈貴,2017年推出的iPhone X售價三級跳,進一步拉大蘋果旗艦手機與其他廠牌中高階機種售價差距。
蘋果去年9月發表3款新機,搭載6.1吋螢幕及臉部辨識功能的iPhone XR價位最低,但在中國售價人民幣6499元(約新台幣2萬9220元)起跳,遠高於華為同級機種Mate 20的人民幣3999元。
報導引述知情人士說法指出,iPhone XR去年10月在中國開賣前,蘋果預期需求旺盛,下了大筆訂單,沒想到市場反應冷淡,蘋果如今面臨iPhone XR庫存過剩窘境。
(中央社)
--
蘋果財測爆雷 全球股市嚇趴
為刺激蘋果新iPhone的買氣,電信三雄齊降價。(本報資料照片)
2019年新年初始,繼大陸、台灣製造業PMI陷入萎縮後,蘋果昨公布最新財測「再開一槍」,罕見下修首季營收數字,造成亞股「嚇」趴,不僅台股失守9500點,蘋果魔咒也由亞股擴散至歐美股市。
美股跳空開低 道瓊大跌
美股3日早盤跳空開低,道瓊大跌300點、那斯達克指數跌1.06%。蘋果股更是跌幅沈重,以下跌14.17美元開出,重挫8.97%;德國與法國股市3日均大跌1.5%,Stoxx 600泛歐股市指數重挫近1%,歐洲蘋概股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與奧地利微電子(AMS)跌勢尤重,前者重挫9.3%,後者更崩跌19%,全球股市新年開局大多不盡理想。
蘋果昨以大陸等新興市場意外放緩,下修首季營收數字,為近16年來調降首例,蘋果股價一度跌破7%,周四盤前跌幅更擴大近9%,而台股受蘋果調降首季財測影響,電子權值股再度成為外資減碼重心。
國泰證期顧問處經理蔡明翰指出,蘋果下修財測,美股、蘋概股恐怕會反應幾天,但先前已經傳出新機銷售不如預期,因此,要再重挫大跌的機率也不高。
不過,以中長線的角度來看,蔡明翰認為,陸美貿易戰一來一往的談判、角力,加上景氣下行風險,才是影響全球股市的重點;若貿易繼續打下去,企業獲利將下修到連正數都不保,台股絕非跌個1、2千點可以解決;以貿易戰見好就收的情況預估,台股今年低點將落在8200點。
全面開戰 台股恐跌2千點
陸股昨早盤有拚「逆轉勝」的意味,三大股指一度齊翻紅,但無奈反彈無力,震盪幅度加大,深圳指跌跌不休、收在7089點,創2014年5月以來新低。
群益投顧董事長蔡明彥指出,近期政經局勢不穩,加上科技產業結構性問題並未改變,台股接連因大環境不佳,半導體成長陷入瓶頸,以及大陸經濟展望偏保守、蘋果調降財測等利空反應,台積電、鴻海、大立光三王都來到前波低點邊緣,且進入首季傳統淡季,基本面「乏善可陳」。
(中國時報)
--
蘋果慘跌 股神成最大受災戶
iPhone製造商蘋果投下調降第1季財測的震撼彈,周四美股開盤股價慘摔逾9%,股價來到143.3美元,重押蘋果股票的股神巴菲特成了最大受災戶,一夕之間失血28億美元。儘管巴菲特押寶蘋果栽跟斗,為他投資科技股再添難堪敗績。
美國財經媒體CNBC引述數據商FactSet報導,巴菲特旗下的柏克夏海瑟威投資公司,持有2.525億股蘋果股票,占柏克夏上市公司投資組合的21%。蘋果股價周三收在157.92美元,照此計算柏克夏的蘋果持股總值398.7億美元。
豈料蘋果執行長庫克在周三盤後發布的致投資人信中,以中國市場iPhone營收不如預期為由調降Q1財測,蘋果盤後股價應聲崩落逾7%,跌到近147美元價位。股價這一摔,柏克夏的蘋果持股價值瞬間萎縮剩371億美元,一夕之間損失27.7億美元。
一向對科技股敬謝不敏的巴菲特,卻對蘋果情有獨鍾,2017年2月首度宣布柏克夏要投資蘋果,截至2017年底為止,柏克夏的蘋果持股達1.653億股。不諱言自己也是果粉的巴老,去年第1季再加碼買進7,500萬股蘋果股票。巴菲特之前上CNBC節目《Squawk Box》受訪明白表示,他很中意蘋果,想長抱這支股票。他當時曾說:「我們收購這公司約5%的股份,要我百分之百持有也樂意。我們非常認同蘋果的經營之道,也很欣賞他們的管理高層及其思考方式。」
巴菲特投資鐵路、能源、食品、金融業戰果輝煌,但一碰科技股常陰溝裡翻船。
已躍為巴菲特投資組合主角的蘋果,光環褪色股價重挫,雖讓股神的科技股投資敗績再添一筆,但另方面也讓他如願以償,等到便宜搶買蘋果股票的機會。
去年5月,巴菲特在家鄉奧瑪哈舉行的柏克夏年度股東大會上曾公開表示,「我們樂見蘋果股價跌下來」,如此一來他能逢低買進更多蘋果股票。
蘋果下修財測,分析師:iPhone魅力下滑警訊
蘋果2日下修上季(去年12月底止)財測雖將原因歸咎於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減速,但分析師卻認為iPhone本身潛藏的問題更嚴重,因為iPhone不斷漲價卻無突破性新功能,導致越來越多使用者延後換購新機。
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2日預期上季營收840億美元,較去年11月預期下修10%。庫克表示大中華地區銷售不佳是下修財測的主因,但事實上早在去年11月蘋果發表財測不如預期時,外界已開始懷疑iPhone在全球市場需求降溫。
去年底以來已有多家上游零件供應商透露遭到一家大型智慧型手機客戶砍單,當時外界已將矛頭指向蘋果。近日蘋果又罕見地推出手機舊換新優惠,並宣布停止公布iPhone銷售量,種種跡象都令人質疑iPhone需求不再火熱。
蘋果產品行銷副總裁喬斯瓦克(Greg Joswiak)近日接受CNET新聞網站訪問時表示,iPhone XR上市以來「每天都是蘋果最暢銷的手機」。
庫克表示,上季財測下修除了受到大陸經濟成長減速影響之外,美國電信業者補助到期及先前提供的電池更換優惠方案,也拖慢美國用戶iPhone升級速度。
長期追蹤蘋果的Loup Ventures分析師蒙斯特(Gene Munster)表示:「我不覺得這是真正原因。那些問題一年前就存在了。」
他與其他分析師都認為去年底推出的新一代iPhone漲價才是澆熄需求的主因。以往蘋果推出新一代iPhone後都會調降舊款價格,但去年發表後iPhone均價卻上漲23%。
iPhone應用程式Overcast開發者亞蒙特(Marco Arment)表示:「大陸經濟及其他因素確實存在,但我們不能否認近幾年蘋果產品線有個共通問題,那就是價格變高、內容縮水。」他認為蘋果若繼續漲價,消費者遲早有天會被逼到臨界點。
Creative Strategies分析師米拉尼斯(Caroline Milanesi)表示,智慧型手機的魅力不如當年也是iPhone需求減弱的原因之一,因為消費者不像以前那樣每2年會換購新機,如今消費者平均30到36個月才會升級iPhone。
(工商時報)
--
北韓駐義代理大使 傳攜妻兒叛逃
北韓駐義大利的代理大使驚傳叛逃!南韓媒體報導,這名代理大使上月初向義國政府要求人身保護,有意投奔西方國家。這是北韓領導人金正恩2016年擔任國務委員長以來,首度有大使級外交官叛逃,不僅金正恩面子掛不住,也讓義國為如何處置大傷腦筋。美聯社昨天引述1名不願具名義大利官員說法,稱曹並未尋求庇護,但也不具外交人員身分,據推測其任期已結束。
疑不滿遭召回平壤
現年48歲的曹成吉(音譯)在2015年被派往羅馬工作。根據匿名北韓專家,其身分是「北韓最高權力階層的兒子或女婿」。北韓在2000年與義大利建交,並在羅馬設立大使館,2017年第六次核試後,大使遭驅逐出境,曹開始暫代大使職,「實際就是做大使的工作」。未料去年11月初,曹成吉與妻子離開使館後行蹤成謎。
一名匿名脫北外交官解釋:「北韓外交官每2至3年就會調換崗位,但當被派往已開發國家的外交官,接到返回平壤述職的命令時,就常心懷不滿。」特別是有孩子的外交官,為了子女的未來和教育,特別容易有叛意,所以其家人會被留在平壤做「人質」,但曹成吉因出身核心階層家庭,被視為對金正恩最忠誠的一群,才獲准帶著妻兒到義大利生活。據傳曹已向義國政府要求人身保護,以免逃往西方國家過程中遭遣返回北韓,目前獲得安置保護,但最終目的地是否為南韓還不得而知。
消息傳出後,北韓當局進入緊急狀態,派人赴義調查,「最高領導人很可能已被激怒」。北韓不時有駐海外使館工作的外交官伺機逃亡,上一次是2016年7月,駐英大使館外交員太永浩和家人逃往南韓,但他的官階未達大使級,而是次一級的公使。
(蘋果日報)
--
拒絕召回? 北韓駐義大使舉家逃亡
南韓《中央日報》三日引述外交消息人士報導,北韓駐義大利代理大使趙成吉(Jo Song Gil,譯音),上月初向義大利政府尋求政治庇護,並要求逃亡到西方國家,目前已受到義國安全保護。報導指出,此為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掌權後,首次發生大使級駐外官員逃亡事件,「金正恩很可能已被此事激怒」,傳北韓勞動黨已成立「調查班」前往義國偵查,並對相關外交機構展開調查。
韓聯社報導,南韓國家情報院三日向國會情報委員會幹事、共同民主黨議員金敏基證實,趙成吉夫婦去年十一月初離開大使館後,便「銷聲匿跡」。四十八歲的趙成吉二○一五年五月被派駐羅馬擔任三等秘書,之後升任一等秘書,並在前北韓駐義大利大使文正南(譯音)因北韓第六次核試(二○一七年九月三日)遭驅逐出境後,同年十月起擔任代理大使一職。趙成吉的任期已於去年十一月結束。
消息人士透露,趙成吉尋求政治庇護的動機不明,也無法確認他是否有投誠南韓的意願;在義國生活三年的趙成吉,或許是因為不願意被召回北韓,才做出此一抗拒平壤當局的行動。據悉,北韓駐外人員大多要將家眷作為「人質」留在北韓,但趙成吉卻能舉家外派羅馬,顯見其身分特殊;趙成吉可能是北韓權力核心幹部的兒子或女婿,且他在義國實際上就是在行使大使的職權。
自金正恩掌權後,大使級外交官尋求外國政府庇護尚屬首次。消息人士指出,義國當局現正「苦惱」於趙成吉事件的處理方案。義大利與北韓的重要外交聯繫,包括處理平壤與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往來,該組織的總部設於羅馬。此前,北韓外交官在海外尋求政治庇護的情況偶有發生,最近一次則是二○一六年投誠南韓的前北韓駐英國大使館公使太永浩;太永浩聲稱,叛逃是為了讓三名子女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自由時報)
--
大使級逃亡!任期屆滿搞失蹤 北韓駐義大利代理大使叛逃
南韓情報官員和國會議員三日表示,北韓駐義大利代理大使趙成吉(譯音)從去年十一月起失蹤,顯然已經投誠。南韓中央日報等媒體稱趙成吉向義大利政府表明要向某西方國家尋求政治庇護,但義大利外交部說,並未接獲北韓官員庇護請求。他是否有投誠南韓的意願,尚無法證實。
南韓國家情報院第一副院長徐東鷗三日告訴國會議員,如果趙成吉受到保護,義大利政府的可能性最大。國家情報院稱,趙成吉在距任期屆滿(十一月底)不到一個月的十一月初與妻子離開官邸使館後下落不明。國情院稱,此後兩個月沒有主動或被動與他聯繫,應保護他的人身安全,不能透露他有沒有和孩子在一起,失聯原因也不便證實。
國情院還稱,趙成吉生於一九七五年,現年四十四歲。二○一五年五月以三等秘書身分赴任,後升任一等秘書,能說流利的英文與義大利文。
如果確認趙成吉投誠,將是二○一一年北韓領導人金正恩上台以來叛逃北韓的最高階官員。
北韓在駐外人員偶有逃亡事件,包括高英煥 (一九九一年,駐剛果大使館一等秘書)、玄成一(一九九六年,駐贊比亞大使館三等秘書)等人。二○一六年,北韓駐英國大使館的公使太永浩也選擇逃往南韓。在此之前,一九九七年北韓駐埃及大使張承吉與在北韓駐英國大使館擔任參事的哥哥張承豪攜家人一起逃亡美國。但是,在金正恩執政之後,這是第一次出現大使級駐外官員逃亡事件。
南韓外交圈消息人士表示,北韓於二○○○年一月與義大利建交,同年七月在羅馬開設大使館,北韓並派大使常駐羅馬。二○一七年九月三日北韓進行第六次核試後,義大利將北韓大使文正男驅逐出境。雖然使館有一名參贊比趙成吉的級別高,但因負責農業事務,同年十月起由趙成吉代行大使職務。
消息人士透露,趙成吉投誠的動機尚不清楚,或許是不願回北韓。北韓外交官等駐外人員,通常任期都是二至三年,也有十年以上的,僅限特殊身分。另外,北韓駐外人員的子女多半有如「人質」留在北韓,趙成吉卻是偕同妻子兒女攜家外派羅馬,足以顯示他的身分特殊,可能是最高層官員的兒子或女婿。
趙成吉逃亡的消息傳出後,北韓當局進入緊急狀態,勞動黨成立專案調查小組,派員前往義大利調查。
北韓駐義大利外交官失蹤 傳尋求義國庇護
韓聯社報導,北韓駐義大利使館代理大使曹成吉(音譯)失去音訊,據稱他上月向義大利政府提出庇護請求,可能是因為任期告一段落、收到平壤當局返國通知。
南韓情報單位對此消息回應「無可奉告」。
曹成吉是一等書記官,2015年5月赴義大利就任。2017年因大使文正南(音譯)遭義大利政府驅逐出境,而暫代大使職務。由於曹成吉家人也在義大利,他可能因為考慮家人而選擇尋求庇護,目前尚不清楚他是否有意前往南韓。
(聯合報)
--
南韓官員:北韓駐義外交官任期結束前逃匿
南韓國會議員今天與首爾情治官員舉行閉門會議後對記者說,北韓駐義大利代理大使趙成吉已逃匿;南韓媒體報導,他與家人在一個未指明的西方國家尋求庇護。
金敏基(Kim Min-ki,音譯)對記者說:「代理大使趙成吉(Jo Song Gil,音譯)去年11月底任期結束,他與妻子在11月初即逃離使館館舍」。
南韓「中央日報」報導,趙成吉和家人在一個未指明的西方國家尋求庇護。
據報導,外交消息人士說,義大利當局「十分苦惱」不知該如何,但「已將他安置在安全地方」。
上一個變節的北韓外交官是太勇浩,於2016年在倫敦放棄駐英國公使職位叛逃。
義大利為抗議北韓進行核試違反聯合國決議,令當時北韓大使文正男(Mun Jong-Nam,音譯)離境後,48歲的趙成吉自2017年10月接任代理大使。
南韓中央日報引述一名要求匿名的北韓問題專家的話指出,趙成吉是北韓權力核心高幹的兒子或女婿。
北韓一般會要求派駐海外的外交官將家人留在平壤,通常是子女,避免他們在海外工作時叛逃。
中央日報指出,但趙成吉2015年5月帶著妻小赴任,顯示他的身分特殊,至於他叛逃的理由至今不明。
(中央社)
--
反制中國挑釁 美將在沖繩軍演
為了反制日益強勢挑釁的中國,美國軍方傳出今年將首度在日本沖繩周邊進行飛彈演習。據日本《產經新聞》報導,美軍已通知日本自衛隊,今年打算在具有戰略重要性地位的沖繩,部署陸基反艦飛彈。
近年中艦頻闖水域
報導指出,美軍演習中將包括機動飛彈發射車,這被視為是針對中國可能發射陸基反艦飛彈攻擊的反制措施。中國無視於沖繩是駐日美軍的大本營,近年頻繁派軍艦穿越沖繩附近水域,挑釁意味濃厚。專家指出,中國軍方海上活動日益頻繁,企圖控制連結沖繩、台灣和菲律賓的「第一島鏈」;甚至有專家認為,中國可能有意藉控制連結小笠原群島、關島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等的「第二島鏈」,終止美軍在西太平洋的霸權。
另,在元旦走馬上任的美國代理國防部長夏納翰(Patrick Shanahan)傳出要求官員盯緊美國的「強權競爭對手」中國和俄羅斯。他前天在內部會議中表示,儘管美軍仍在敘利亞和阿富汗作戰,但官員應該謹記「中國、中國、中國」;他為了強調重要性,還特別把中國一連說了三次。據官員透露,夏納翰是國防部對中國擺出強硬姿態的幕後推手。
(蘋果日報)
--
美年度國防重點 緊盯中國
美國國防部代理部長夏納翰(Pat Shanahan)二日走馬上任首日告訴部內高層幹部,在對抗敘利亞與阿富汗好戰份子等既有任務的同時,也必須牢記「中國,中國,中國」,五角大廈將繼續以他曾參與擘劃的「國防戰略報告(NDS)」馬首是瞻。NDS將中國與俄羅斯視為美國頭號威脅,認為國家之間的戰略競爭、而非恐怖主義,才是當前的國安重點。
由於國防部長馬提斯去年底與總統川普鬧翻而去職,原任副部長的夏納翰奉命暫代其職務,一日正式生效。他在二日首個上班日,便召集各軍種部長與部內其他高層文官。匿名官員透露,夏納翰在會中特別強調要記得「中國,中國,中國」。但該官員並未闡述夏納翰對中國的看法,或他在會中還做出哪些指示。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出,夏納翰明示以中國而非敘利亞或阿富汗為重點,可能是要落實NDS反映的川普觀點。夏納翰還告訴國防部同僚,要以馬提斯去年一月發表的NDS為重點。他也在發表於「推特」的新年談話中提到,NDS在二○一九年仍是國防部的指導方針。
協助擘劃NDS的夏納翰被形容為國防部對中國強硬的倡議者;隨著中國在南海加強軍事部署,並透過「一帶一路」侵蝕他國經濟,川普政府尋求在各方面反制中國。夏納翰同日稍後在白宮的新年首場內閣會議上還表示,國防部將在維護南方邊界安全上,與國土安全部緊密合作。川普則稱讚夏納翰在邊境問題上「做得很好」。
川普在會中也不忘嗆已去職的馬提斯,直言馬提斯是被開除的,他特別不滿意馬提斯對阿富汗的處理方式,「我高興不起來」,「總統歐巴馬開除他,基本上,我也是」。
南亞抗中 印度助5國蓋衛星站
「印度時報」三日報導,印度政府計畫為不丹、尼泊爾、孟加拉、馬爾地夫和斯里蘭卡等五個南亞鄰國,興建五個大型衛星地面接收站,及五百多個小型衛星地面站(VSAT)。此舉是印度「太空外交」及「鄰國優先」政策的一部份,旨在對抗中國的區域影響力。
消息人士指出,印度為五國興建的首個大型衛星地面接收站,將設在不丹首都辛布(Thimphu),準備九日試俥,最快可能於十五日啟用。辛布設施被視為印度針對中國在西藏建立衛星與追蹤設施的回應。印度阿爾法設計技術公司(Alpha Design Technologies)執行該項計畫,將使一百個小型衛星地面站連結上述地面接收站,讓不丹偏遠地區首次收到電視廣播。
印度此舉除加強區域合作外,也有助於在五國領土內建立戰略性資產。這些設施可應用於電視廣播、電話、網路、災害管理及遠程醫療等領域。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SRO)可使用五國的大型衛星地面接收站,與自身衛星通訊。
這些設施是印度「南亞衛星」(SAS)的延伸計畫,該衛星於二○一七年五月五日發射,造價四十五億盧比(近二十億台幣)。ISRO主席席萬表示,將派員協助五國應用衛星服務。
孟加拉計畫興建一個大型衛星地面接收站,以及至少一百個小型衛星地面站,最有可能設於首都達卡。馬爾地夫則有意在一百個有人居住的島嶼上,興建災害管理中心,印度將透過建設衛星地面站提供協助。消息人士指稱,不丹、孟加拉及馬爾地夫的興建計畫,預定三個月內完工,之後將著手尼泊爾及斯里蘭卡工程。阿富汗也有意取得一百個小型衛星地面站,以及一個大型衛星地面接收站,但因安全考量而暫時擱置。
中國近年愈來愈熱中於在世界各地展現其科技實力,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擴張野心,與中國的對外戰略結合。中國聲稱,北斗系統至去年底已覆蓋「一帶一路」沿線三十國,包括巴基斯坦、寮國和印尼等,打造「太空絲綢之路」。美國質疑,這些國家若加入「太空絲綢之路」,將依賴中國提供的太空服務,使北京對其政策擁有更大影響力。
(自由時報)
--
嚴防入侵!英國兩大機場訂購反無人機設備
英國泰晤士報3日報導,倫敦蓋威克機場(Gatwick)和希斯洛機場(Heathrow)已訂購價值數百萬英鎊的軍用級反無人機設備,以防上月底無人機干擾蓋威克機運作三天的情況重演。
蓋威克機場發言人透過電郵發表聲明稱,「雖然不能透露我們擁有的設備細節,但我能證實這是幾百萬英鎊的投資,以確保我們能達到與武裝部隊相同的水準」。
蓋威克機場表示,新設備已啟用逾一周,但未提及其他細節。
歐洲最繁忙的希斯洛機場也表示已訂購同樣設備,該機場說,正與警察等單位密切合作,並研究相關技術以對抗無人機威脅。
據報導,英國運輸大臣格雷林(Chris Grayling)3日與警察、航空公司和國防部高層開會,討論有關事宜。
耶誕前夕發生在蓋威克機場的無人機事件造成機場混亂,導致約1000個航班取消並影響14萬名乘客。此事件曝露的漏洞受到全球保安和機場營運單位的注意。
報導稱,英國軍方事後立即在機場部署專業設備,以確保機場安全。據悉,有關設備是以色列製的反無人機系統。根據3日的報導,英國軍方已從蓋威克機場移除相關設備。
(聯合報)
--
OPEC減產幅度 兩年最大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去年12月原油減產幅度為2017年元月以來最大,調查顯示,OPEC減產協議雖然本周才正式實施,但沙烏地阿拉伯刻意提前減產,利比亞則因最大油田被武裝抗議團體占領產量減少。
彭博資訊的調查資料顯示,OPEC上月每日減產53萬桶,日產量為3,260萬桶。沙國日產量減少42萬桶至1,065萬桶,能源部長法利赫表示本月還要進一步減產,實際減產量將大於減產協議的承諾。
鑑於美國頁岩油預料還將有一波大量供給,投資人持續關注石油輸出國組織與夥伴國(OPEC+)減產的程度是否足以縮減過剩供給,同時擔心經濟減速和美中貿易爭端將傷及需求,導致原油庫存繼續膨脹。
儘管沙國上月已開始減產,OPEC會員國要達成上月初所協商出來的減產目標,還有一大段路要走。11個OPEC會員國承諾今年上半年的日產量要比去年10月的水準減少80萬桶,非OPEC會員的夥伴國則承諾產量日減40萬桶。
伊拉克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則是搶在減產實施前,上個月增產擴大出口,現在開始必須把產量拉回。
國際油市 面臨五大變因
國際油價2018年先漲後跌,震盪激烈。展望2019年雖仍面對諸多不確定因素,但專家普遍認為油價將相對平穩,但將面臨五大不確定因素。
這些不確定因素中,首先是:
1.美國產量能否繼續超過預期。
2.OPEC+元月起的減產行動能否有效抑制油市供給過剩、委內瑞拉是否持續減產及利比亞能否維持目前的高產量。
3.全球成長減緩是否惡化或各國政府能否設法振興經濟。
4.美國制裁伊朗石油出口半年的「豁免期」於4月底屆滿後,是否將採取更嚴厲的制裁。
5.國際海洋組織(IMO)限制船舶排硫量規定付諸實施後,航運及煉油業的因應措施。
石油輸出國組織與夥伴國(OPEC+)減產的利多,蓋過中國經濟成長減慢的利空衝擊,紐約西德州中級原油2月期貨3日盤中漲1.1%至每桶47.06美元,倫敦布蘭特3月原油期貨漲1.7%,報每桶55.82美元。
品浩經理人夏倫羅表示,今年OPEC+將採取控管供給過剩或短缺做法,因此不再有能力「震撼與威懾」油市,且美國頁岩油有能力持續增產,也威脅OPEC+減產協定的效力,因此預料布蘭特油價將漸趨穩定,油市將恢復低動盪環境。
國際能源總署(IEA)主管艾金森指出,油市存在種種不確定,但預料今年油價不會再激烈震盪。
(經濟日報)
--
脫歐扯後腿 英國經濟停滯
英國商會3日發表的季度經濟調查中,英國服務業去年第4季成長率創下兩年來最低水準,顯示脫歐前的英國經濟成長正在放緩。商會總幹事馬歇爾甚至說,目前英國經濟停滯。
許多零售商說,耶誕節前的銷售不佳,英國商會的調查顯示,仰賴消費者支出的許多產業都成長減速。製造商也稱銷售成長減弱,且英國3月29日正式脫歐前的訂單全面放緩。
商會總幹事馬歇爾說:「目前英國經濟停滯,雖然沒緊縮,但也未強勁成長。」馬歇爾還說,2018的大多數時間,英國人面臨的是眾多政治雜音和作秀,因此許多企業出現內需及投資放緩並不令人意外。「兩個月後面臨的貿易條件不明,許多公司暫停支出,且暫時不就未來做出重大決定」。
英國商會的這項調查針對6000多家企業,在11月5日到26日執行。占英國經濟近8成的服務業中,10家企業中有7家表明,很難招募員工;製造業中每5家就有4家說,留住技能高的員工有困難。商會這份季報指出,英國失業率接近40年來新低,企業正面臨一個世代以來最嚴重的求才危機。
英國央行估計,去年第4季經濟成長率已從前一季的0.6%,減為0.2%。
2日公布的英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上升至54.2出乎預期,但那主要是企業增加庫存,以免英國無協議脫歐後可能面臨通關延誤所致。
(聯合晚報)
--
為成功反恐 土耳其與伊拉克宣稱加強合作
土耳其總統艾爾段今天表示,土國將與伊拉克加強反恐合作。雙方上月因土國空襲伊拉克境內的庫德族好戰分子,而致關係緊張。
艾爾段(Recep Tayyip Erdogan)和伊拉克總統沙雷(Barham Saleh)在安卡拉召開的聯合記者會中說:「我們知道,要成功反恐,協力合作很重要。」
他聲稱,土耳其和伊拉克兩國都面臨「恐怖組織」威脅,諸如伊斯蘭國(IS)、庫德族好戰份子以及2016年在土耳其發動政變失敗的勢力。
沙雷表示,伊拉克希望與土耳其建立「實質的合作與戰略夥伴關係」;而這「不僅對兩國、也對整個區域有利」。
土耳其駐伊拉克大使上月被伊國當局召見,以抗議土國「一再」對伊拉克領土進行空襲。
(中央社)
--
印度婦女打破禁忌首闖神廟 爆發示威一死百傷
印度沙巴瑞瑪拉神廟禁止10到50歲婦女進入已長達數世紀,昨天兩名40多歲婦女首度進入神廟後,克勒拉省爆發激進右翼分子暴力示威事件,迄今造成一死百人受傷。
「印度斯坦時報」(Hindustan Times)等媒體報導,兩名婦女昨天進入沙巴瑞瑪拉神廟(SabarimalaShrine)後,在中央執政的印度人民黨(BJP)、民族志工組織(RSS)及多個印度教保守組織的激進保守右翼分子,昨天與今天在神廟所在的克勒拉省(Kerala)各地發動暴力示威活動。
數百名示威者放置燃燒的輪胎和大石塊封鎖道路,擾亂交通且破壞商店和辦公室,向印度馬克斯主義共產黨(Communist Party of India Marxist)執政的克勒拉省政府抗議,批評省府派警察保護婦女入廟等行為,暴力活動讓克省陷入混亂與癱瘓。
激進右翼分子與立場相左的團體及警方發生暴力衝突,一名55歲的示威者昨天在帕塔納姆蒂特塔縣(Pathanamthitta)遭石塊攻擊後傷重不治,還有約100人受傷,包括38名警察。
在克省第3大城卡利克特(Kozhikode),警方用催淚瓦斯試圖驅離示威者,執行12小時淨空。
主張印度教至上等保守意識形態的BJP、RSS示威遊行時,還有記者在帕拉卡德縣(Palakkad)遭示威者攻擊。
由於示威者砸毀商店、辦公室的暴力行為,克省大多數商店、公司行號今天紛紛關門,多數公車服務也停止,計程車司機因擔心遭到攻擊而拒絕載客,克省一些大學推遲原訂今天舉行的考試,整個克省陷入癱瘓狀態。
供奉印度教生長之神阿雅帕(Ayyappa)的沙巴瑞瑪拉神廟祭司和信徒,相信10到50歲有月經的婦女進入神廟會破壞阿雅帕的神性,數世紀以來禁止這個年齡層的婦女進入神廟。
但在女權人士提出訴願後,最高法院去年9月裁定上述禁令違憲,下令神廟應允許各年齡層婦女入廟,經多次衝突與闖關,直到昨天凌晨由兩名40多歲婦女在警方保護下順利進入神廟,終於打破數世紀的禁令。
不過,這兩名婦女的行為引發激進右翼與宗教狂熱分子的憤怒,據悉兩名婦女已藏匿以免生命受到威脅。
由於今年是印度國會大選年,為爭取更多選票,立場經常相左的BJP與印度最大反對黨國大黨克省黨部難得立場一致,一致批評克省左翼政府支持最高院判決的相關作為,希望爭取保守印度教選民支持,使得這項爭議更加複雜。
女性首入印度神廟 爆發衝突釀1死15傷
兩名女性進入印度南部克勒拉省沙巴瑞瑪拉(Sabarimala)神廟後,激怒傳統主義者,全省爆發暴力抗議。警方今天表示,暴力衝突已造成一人死亡,至少15人受傷。
這是印度最高法院去年9月裁定禁止10至50歲女性進入神廟的禁令違憲後,首度有女性進入這座神廟。
法院裁定以來,數以千計男女信徒激烈反抗,視女性進入神廟是對傳統的攻擊,多名女權運動人士都未能成功進入。
克勒拉省(Kerala)警方發言人庫瑪(PramodKumar)告訴法新社:「死者昨天參與印度人民黨(BJP)發起的示威,被(朝示威者)投擲的石塊砸中受傷。」
庫瑪接著說:「他因為傷勢嚴重,昨天深夜不治。全省至少有其他15人因這起事件受傷。」
當地媒體報導,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所屬印度人民黨的示威者,是遭到自克勒拉省執政共產黨在地辦公室扔擲的石頭擊中。
克勒拉省今天持續緊張對峙,警方說,為防止進一步爆發暴力,全省已增加部署人力。
(中央社)
--
爭入廟權 印度500萬人組「女性長城」
印度媒體報導,500多萬名印度婦女在元旦當天爭取入廟權,互相手牽手橫跨多個邦,組成了一條長達620公里的人牆,表達男女平權及宗教自由的決心。在這之後,有兩名女性社運分子2日凌晨成功進入南部喀拉拉邦沙巴瑞瑪拉神廟參拜,後來在警方護送下離開,影片上傳社群網站後引發回響,再次激發反對女性入廟以及捍衛女權兩派人馬的對立。
2女首入神廟 再挑反對聲浪
兩名女性2日凌晨進入位於山丘的沙巴瑞瑪拉神廟(Sabarimala Shrine),這是印度最高法院去年9月裁定禁止10至50歲女性進入神廟的禁令違憲後,首度有女性進入這座神廟。
法新社報導,喀拉拉邦議會前發生暴力衝突,緊張對峙持續超過4個小時,高呼口號的對立團體都沒有任何打退堂鼓的跡象。近幾個月以來,傳統主義者已阻止其他試圖進入這座神廟的女性,有時以暴力方式驅離。
沙巴瑞瑪拉神廟過去不對已進入經期的女性開放,雖然印度最高法院於去年9月推翻了這項禁令,但在那之後女性訪客仍持續因抗議群眾騷擾,而無法進入沙巴瑞瑪拉神廟朝拜。
為了捍衛女性的「入廟權」,大批婦女在元旦當天響應由喀拉拉邦的左翼政府發起的這場「人鏈」示威活動,官方人員向BBC透露,一開始舉辦單位預計僅會有約300萬人出席,如今估計有約500萬人挺身而出,範圍一直從北方的卡薩拉戈德延伸到南方的特里凡得琅,長度約620公里。
(世界日報)
--
俄羅斯公寓大樓瓦斯爆炸 死亡人數攀升至37
俄羅斯烏拉山地區鋼城(Magnitogorsk)公寓大樓瓦斯爆炸案的搜救工作仍持續進行。當地官方今天證實,死亡人數已攀升至37,目前尚有4人失蹤。
俄羅斯緊急事務部(Emergency SituationsMinistry)指出,死者包括6名孩童。另外有6名生還者自瓦礫堆下獲救。
去年12月31日清晨,位於俄羅斯烏拉(Ural)山地區車里雅賓斯克(Chelyabinsk)州鋼城的10層公寓大樓發生瓦斯爆炸,造成建築物部分毀損、數十人死傷和失蹤。
搜救人員在冬季的低溫環境中持續搜尋可能的生還者,但自1日救出一名男嬰後,就無其他獲救消息。
發生瓦斯氣爆的大樓建於蘇聯時期,居民約1100位。
(中央社)
--
丹麥列車事故 死亡人數增至8人
丹麥警方今天證實,昨天大貝爾特橋上列車意外事故的罹難人數已由6增加至8。新增的2名死者是警方在檢視列車時發現的。8名死者包括5名女性、3名男性。
連接丹麥西蘭島(Zealand)和菲英島(Fyn)的鐵公路兩用大貝爾特橋(The Great Belt Bridge),昨天在尖峰時段發生這起意外事故。
調查人員指出,肇事原因似乎是一列貨運列車所載空聯結車遭強風吹落,並撞上對向駛來的一列客運列車,但確切事發過程仍不明朗。
除了8名死者,事故還造成16人受傷,但無人有生命危險。
(中央社)
--
哈紹吉案開庭11嫌受審 檢方對5人求處死刑
涉嫌殺害記者哈紹吉的11名沙烏地阿拉伯嫌犯今天在利雅德首度出庭受審,偵辦本案的檢察官,也就是沙烏地檢察總長莫杰布(Sheikh Saud al-Mojeb)對其中5人求處死刑。
官方沙烏地新聞社(Saudi Press Agency)報導引述檢方聲明指出,11名嫌犯在律師陪同下出庭。聲明提到,檢方也要求土耳其提供已經蒐集到的謀殺證據。
土耳其「 每日晨報」(Daily Sabah)網站報導,土耳其官員先前表示,蒐集到的謀殺證據已與沙烏地及其他國家分享,並一再要求將嫌犯引渡到案發地土耳其受審。
據檢方聲明,今天的程序庭宣讀起訴書內容,仍遭羈押的被告要求給予時間檢視對他們的指控。下次開庭時間尚未決定。
哈紹吉(Jamal Khashoggi)10月2日進入沙烏地駐土耳其伊斯坦堡領事館後失蹤,土耳其當局後來揭發,他遭到沙烏地派出的暗殺小組在領事館內殘殺。
安卡拉要求將嫌犯送到土耳其受審,遭沙烏地拒絕。本案不僅重創沙烏地的國際形象,更導致它與西方國家關係緊張。
「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分析指出,土耳其自始至終認為沙烏地對本案偵辦採取不配合態度,土耳其外長卡夫索格魯(Mevlut Cavusoglu)先前就曾表示,沙烏地檢方不曾分享被捕11嫌的資料。
分析認為,現在沙烏地對嫌犯求處死刑,意味這些人發言的機會將會遭到剝奪,這是安卡拉最不樂見的情況。若沙烏地未來執行死刑,土耳其或其他國家都將無法聽取被告證詞。
沙烏地王儲穆罕默德.沙爾曼(Mohammed binSalman)在本案中發揮什麼作用仍待釐清,不過若干西方情報機構暗指他事先知情。而包括他的隨扈於謀殺案發前出現在領事館的照片,也經土耳其媒體披露。
哈紹吉的遺體據信遭到肢解,截至目前仍未找到。
(中央社)
--
菲國熱帶氣旋天災 罹難者續增至122人
強烈熱帶氣旋「烏斯曼」(Usman)去年年底襲擊菲國中部地區,造成多處發生土石流及水災,隨著搜索行動的持續,罹難人數截至今日激增至122人。
菲律賓災難風險縮減暨管理委員會(NDRRMC)今天在最新報告中說,搜救人員再於呂宋島南端的畢科爾區(Bicol)挖出37具屍體。
救難人員截至昨天已找到85具屍體,加上今天的37具,使得罹難人數激增至122人,其中有105人是死於畢科爾區的10多起土石流災難,其餘多為溺水或觸電。
烏斯曼去年12月29日清晨登陸菲國中部地區,由於移動緩慢加上挾帶大量降雨,在多處觸發土石流。
災減會主席哈拉德(Ricardo Jalad)今天在記者會上說,122人死亡數字仍待最終確認。
除了罹難人數之外,災區尚有28人下落不明,較昨天公布的20人多出8人。
哈拉德說,居民低估烏斯曼威力,不願離家到臨時收容中心避災,是這次罹難人數偏多的主因。
他也重申,菲律賓災難風險縮減暨管理委員會在烏斯曼登陸前發布了多道撤離通告以及豪雨通告,但是否撤離危險地區的居民,仍是地方政府的權限。
根據最新災情報告,菲國中部受烏斯曼影響的家庭從7萬3326戶增至30萬8451戶,若以每戶5口來算,相當於154萬人,其中有3萬多人聽從政府勸告,前往臨時收容中心避災。
(中央社)
--
梅伊遊說歐盟 爭取脫歐過關
英國國會下周將針對首相梅伊版的脫歐協議重啟辯論,為向疑歐派議員順利推銷她的提案,梅伊3日對德國總理梅克爾在內的歐盟領袖,發動新一波外交遊說攻勢,尋求歐盟明確保證,愛爾蘭邊境保障措施有時間限制。
《金融時報》報導,梅伊3日預訂與德國總理梅克爾、荷蘭總理魯特、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等歐盟領導人對談,想要他們在脫歐協議上做出讓步,以求突破目前僵局。
針對旨在避免愛爾蘭與北愛爾蘭出現硬邊界的邊境保障措施(backstop plan),梅伊欲向歐盟爭取到具法律約束力的保證,即保障措施必須有時限性,以免英國與歐盟的關稅同盟關係沒完沒了,但歐盟至今仍拒絕做這類保證。
英國外相杭特(Jeremy Hunt)2日表示,梅伊希望說服國會議員相信,英國會從歐盟關稅同盟脫身。他說:「歐盟同意邊境保障措施是暫時性,他們在這個字眼上達成共識,我們不求新的說辭,只求歐盟闡明『暫時性』(temporary)的定義。」
儘管梅伊的脫歐提案在國會遭遇強大阻力,梅伊仍樂觀期盼,只要接下幾天她遊說歐盟領袖有所進展,親執政黨的北愛爾蘭民主聯盟黨(DUP)可望支持這項提案,保守黨內的溫和疑歐派議員也可能跟進。
梅伊的盟友曾提到,在帶動支持脫歐提案的「連鎖效應」中,北愛民主聯盟黨扮演關鍵角色。
英國國會下周一(7日)將展開新會期,因此預料下周周間,下議院便會就梅伊的脫歐提案進行辯論。英國國會原訂上個月表決脫歐協議,但梅伊眼看她的提案注定過不了關而臨時喊卡,之後在在野工黨施壓下重訂表決時間,就在本月14日起當周。
(工商時報)
--
放寬雨林管制 巴西總統兌現競選支票
巴西新科總統波索納洛2日選擇立即兌現競選支票,用行政命令放寬雨林管制!因為有鄉村遊說團體支持而當選的波索納洛,2日發布行政命令,將亞馬遜雨林保護區的劃分權自原民部移交給農業部,但因為農業部受支持雨林開發的團體影響甚鉅,外界預估雨林恐被加速開發。
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波索納洛此次頒布的行政命令,是將管制與增設原住民保護區的權利從原民部的手中移交給農業部。而據了解,波索納洛的行政命令若沒有獲得國會的追認,將在120天後自動失效,但目前仍不清楚國會是否會支持此一命令。
巴西的原民團體認為,波索納洛此舉將會嚴重地威脅原住民目前所擁有的保護區,更代表著政府向想開發雨林的農業集團低頭。「為巴西原住民發聲」的執行協調員土薩就表示,一旦命令開始執行,雨林砍伐與對原住民的暴力事件就會開始攀升。
英國《衛報》指出,波索納洛與其陣營的人則跳出來捍衛此決定。波索納洛本人3日發布推文指出,巴西有約15%的土地被劃分為原住民保護區,其內的原住民受到非政府組織的「操弄」而與廣大的巴西人民隔絕,他僅僅只是要「整合這些公民」。
新上任的農業部長迪亞茲也認為,外界對於巴西農夫正在為了自身利益破壞雨林的指控是「毫無根據的」。波索納洛的好友暨巴西有名的電視佈道家馬拉菲亞更直接地表示,那些想要保護雨林的已開發國家應該付錢給巴西,因為他們在幾世紀之前已經把他們國內的森林破壞殆盡。
(台灣醒報)
健康
私處反覆發炎 多補充益生菌
女性愛穿緊身褲,或習慣使用護墊卻未經常更換,很容易出現陰道反覆發炎症狀,有人會吃蔓越莓來改善情況,不過醫師說,蔓越莓的預防效果主要針對尿道膀胱炎,陰道感染建議吃益生菌。
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郭安妮說,造成尿道膀胱和陰道發炎的菌種不同,前者多是大腸桿菌造成,從肛門感染過去,加上憋尿、水喝不夠、免疫系統下降所致。
陰道內除大腸桿菌,還有厭氧菌、念珠菌,因位置與泌尿道相近,臨床上常見病患先罹患陰道炎,後來合併尿道膀胱發炎。
郭安妮說,蔓越莓的預防效果主要針對尿道膀胱炎,陰道感染建議吃益生菌。現在很多保健食品也會把蔓越莓與益生菌結合在一起,膀胱也需要益生菌,因此吃益生菌可同時改善陰道炎及膀胱炎。
(蘋果日報)
--
肺癌死亡人數 8年來首度下降
癌症連續三十六年蟬聯國人死因之首,其中「氣管、支氣管和肺癌」超過十年列癌症首要死因,但原本多年來呈現成長趨勢的死亡人數,去年為近八年首度下降;醫師認為,可能與國人重視菸害、空污等預防措施,接受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意識提高、醫學治療進步有關。
根據衛福部統計,國內每年新確診的氣管、支氣管和肺癌患者,從二○○一年的六七八一人,增加至二○一六年的一萬三四八八人,幾乎翻倍成長。進一步檢視每年死於相關癌症的人數,二○○一年為六五五五人,一路成長至二○○八年的八○九四人,二○○九年略降為七九五一人,但隔年又上升,二○一六年已達到九三七二人,直到二○一七年再現下降,降為九二三五人。
城市罹癌人口高於鄉村
台灣肺癌學會理事、新光醫院副院長高尚志表示,罹患肺癌的原因,包含抽菸、遺傳、有慢性肺部疾病,及國人習慣在家中燒香、點蚊香,還有早期廚房抽油煙機設備不足等,均可能影響空氣品質,近期則更聚焦於PM2.5等空污物,但空污物除了來自工廠外,尚有汽機車等移動污染源,因此城市罹癌人口通常高於鄉村。
高尚志認為,國人越來越重視預防菸害、空污,且有接受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的意識,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比例提高,肺癌相關癌症死亡人數自然下降。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秘書長、高雄長庚醫院肺癌團隊召集人王金洲指出,過去國人罹患肺癌主因是抽菸,但近年抽菸率下降,占肺癌大宗的肺腺癌病人有高達五成不抽菸,研判可能與工業、環境污染有關,只是直接科學證據仍不足,有待更多實證研究。
王金洲也認為,近年接受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人數增加,使得原本早期發現僅一成、晚期發現約八成的情況逐漸扭轉,加上醫學技術進步、治療效果提升,存活率延長,提醒五十歲以上有抽菸或癌症家族史的民眾,應定期接受檢查。
逾1成病患 中風才知罹肺癌
肺癌長期位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首位,原因是初期通常無症狀,發現時多已晚期。醫師表示,約一成以上肺癌患者,因出現中風或其他症狀就醫檢查,進而發現肺部有腫瘤,確診肺癌轉移,成為奪命元凶。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胸腔內科醫師陳崇裕說明,門診約每十名肺癌患者就有一人腦轉移,除了中風症狀外,部分病人會發生認知或記憶變差,例如需要別人協助、忘東忘西,容易與失智症混淆。
陳崇裕曾收治一名年約五十歲家庭主婦,一次走路跌倒骨折後,檢查確診是肺癌骨轉移,近期有中風症狀,結果癌症復發、肺癌腦轉移,臥床不起。以該名個案為例,基因檢測發現有肺癌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突變,符合標靶藥物治療,成功控制病況,不料復發腦轉移,基因檢測又發現有T790M抗藥突變基因,經對症下藥後,終於逐漸恢復行動並出院,現在按時吃藥、定期回診。
林口長庚醫院肺腫瘤及內視鏡科醫師郭志熙指出,肺癌患者若發生腦轉移,由於治療工具有限,加上藥物在腦部穿透性較低,十分棘手;現有新藥可針對特定基因突變患者對症下藥,並改善副作用、延長存活率,只是尚未納入健保給付,每月藥價上看三十、四十萬元。
郭志熙提及,免疫療法也是治療肺癌選項之一,甚至免疫療法與化療併用也有成功案例,未來還可能出現多標靶併用療程,嘗試找出更好的治癌方式。
(自由時報)
--
5旬婦越煮越鹹 乾燥症作祟
台中55歲的張女士原本廚藝精湛,但更年期後開始出現味覺異常,並覺得舌頭乾澀,炒菜因調味失去準頭,味道越來越鹹,家人覺得奇怪,帶她就醫,檢查後才確診為「修格蘭氏症」(俗稱乾燥症)作祟,透過中西醫的合併治療,讓她順利恢復味覺,重新過正常生活。
口乾味覺異常 炒菜調味失準
亞大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陳書怡表示,這名婦人發現口乾、味覺異常後,前往過敏免疫風濕科、中醫科就診,確診為乾燥症,經服用西藥後,症狀立即改善,但出現冒汗、口水大量增加的副作用,決定搭配中藥、針灸治療,在中西醫合併治療下,症狀獲得大幅改善。
陳書怡指出,乾燥症為自體免疫疾病,致病原因不明,當淚腺或唾液腺遭受自體免疫系統攻擊,就會出現眼乾、口乾等症狀,在風濕免疫疾病當中,原發性乾燥症在台灣的發生率排名第2,女性罹病機率更為男性的8倍。
乾燥症患者大多出現口乾、口黏、舌頭赤澀欲破,而眼睛乾澀還會伴隨疲憊灼熱,部分症狀並和更年期類似,有時會出現神經系統、皮膚、肌肉關節等部位的不適,因而受到忽略,部分患者則因就醫後屢屢查不出病因困擾不已。
中西醫合併治療 恢復味覺
陳書怡表示,目前西醫治療乾燥症常用必賴克瘻(俗稱新奎寧)搭配副交感神經刺激劑,不過部分患者在服藥後會出現全身冒汗、甚至一覺醒來口水濕透枕頭的情況,因此可透過中西醫合併治療方式,讓患者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
陳書怡說,以中醫的角度,造成乾燥症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氣血津液的流通不順,另一個就是身體功能的退化,如女性更年期,導致氣血津液的來源缺乏,可依照個人體質,使用白芍、麥門冬、桑葉、佛手、菊花、枸杞子、夜交藤等中藥進行調養。
陳書怡也提醒,自體免疫疾病是身體平衡出狀況,可先透過西醫檢查,再加上中醫辨證治療,民眾也應避免炸、烤、辣、酒、補等食物,維持正常的作息、適度舒展身心,才是治療乾燥症的不二法門。
(自由時報)
--
婦人燒菜撒鹽超豪邁媽媽味盡失 原來是乾燥症惹禍
台中市55歲張姓婦人原本燒得一手好菜,但從更年期開始味覺異常,經常覺得口中有鹹味,彷彿一層膜覆蓋在舌面,家人也常抱怨媽媽煮的菜越來越鹹,紛紛找藉口自行解決晚餐,使得婦人信心全無,直到就醫檢查確診為「乾燥症」還清白。婦人在中西醫的治療下,味覺逐漸恢復正常,重拾煮菜的樂趣,為家人煮一桌充滿「媽媽味」的好料理。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陳書怡說,張姓女病患曾看向過敏免疫風濕科、中醫就診,確診為「修格蘭氏症」(俗稱乾燥症),經使用西藥後症狀立即獲得改善,但張姓女病患因體質關係,對西藥產生較多不適的副作用,包括口水突增、容易冒汗等,經搭配中藥、針灸合併治療後獲改善。
陳書怡說明,乾燥症為自體免疫疾病,目前致病原因不明,當淚腺或唾液腺遭受自體免疫系統攻擊,便會導致眼乾、口乾等症狀,女性罹病機率為男性的8倍,繼發性的乾燥症則合併有其他風濕免疫性疾病,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多發性肌炎等。
陳書怡指出,乾燥症患者大多出現口乾、口黏、舌頭赤澀欲破,眼睛乾澀伴隨疲憊灼熱,且部份症狀也與更年期類似,有時也會出現神經系統、皮膚、肌肉關節等部位的不適,往往被忽略,故許多患者經常逛遍醫院,卻仍查不出原因,使得患者往往感到心力交瘁。
陳書怡提醒,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往往是身體的平衡出狀況,建議患者應避免炸、烤、辣、酒、補等食物,保持規律作息、適度舒展身心,才是避免乾燥症上身的不二法門。
(聯合報)
--
頭暈狂冒汗 原來是急性心肌梗塞
67歲的廖先生開車途中突感頭暈、胸悶,直冒冷汗,整件襯衫都濕透了。他一度誤以為只是單純腹痛,所幸及時警覺不對勁,立刻停車向超商求救。經送往急診後,確認是急性心肌梗塞,緊急接受心導管手術,有驚無險在鬼門關前走一回。
險認單純腹痛 求助超商送醫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簡稱中醫大新竹附醫)表示,廖先生是在去年12月29日早上自行開車要去新竹高鐵站,途中突感身體不舒服。
他起先以為是肚子痛,就近到超商上廁所卻不見好轉,還頭暈、胸悶,直冒冷汗,連襯衫都濕了。廖男請人打119協助送醫,經中醫大新竹附醫心臟內科團隊診斷確認是急性心肌梗塞,立刻開刀,目前正康復中。
院方轉述,廖先生每天都走1萬步,身體狀況不錯,之前雖曾因胸悶就醫,但心電圖正常,也就沒在意。近半個月生活忙碌又常熬夜,且作息不正常。發病前一晚,他又熬夜了,期間有用菸、酒提神,研判因此誘發。
緊急心導管手術 救回一命
該院心導室主任陳業鵬說,急性心肌梗塞是因為心臟冠狀動脈內的斑塊破裂,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導致心肌急性壞死;醫療團隊必須在最短時間用心導管手術打通阻塞的血管,使血液再灌流、重新供應心肌細胞血液,以減少心肌壞死的範圍。
他指出,心肌梗塞好發的高危險因子包括: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吸菸,而天氣冷也容易誘發,如果有胸痛現象,且痛楚轉移到頸部、下巴、左肩、手臂和背部,持續超過30分鐘,伴隨冒冷汗、臉色蒼白、四肢冰冷、頭暈、噁心、嘔吐、呼吸困難等症狀,就要儘速就醫。
(自由時報)
--
心肌梗塞雖無徵兆 但出現這些現象還是要注意
心肌梗塞潛藏致命危機,一般認為發生在老年人較多,但臨床觀察發現,近年來有年輕化趨勢,甚至還有20多歲的患者。醫師表示,三高、吸菸都是心臟健康的危險因子,建議均衡飲食、控制體重也務必戒菸。
新光醫院心臟科主治醫師陳立威表示,心肌梗塞發生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完全不會有徵兆,就算前一秒都沒感覺,下一秒就會突然發生,另外三分之二患者會有突發性胸痛,像是大石壓在胸口,也會出現冒冷汗,惡心想吐、全身癱軟等。對於沒有徵兆,或徵兆不太嚴重的患者,極可能延誤就醫。
而心肌梗塞前有徵兆的患者,也有可能出現急性狀況,例如致命性心律不整,也就是心室顫動,此時心臟無法正常打出血液,使得血液循環失靈,也會造成路倒、休克,如果三分鐘內無人發現,就算救回來也會有腦損傷、成為植物人的後遺症。
陳立威說,一般人以為心肌梗塞只會發生在老年人身上,但臨床觀察發現,心肌梗塞有年紀愈來愈輕的趨勢。曾收治過20多歲男性,竟也有突發性的心肌梗塞,該名患者有高膽固醇、吸菸等習慣,對於心臟而言,三高和吸菸是心肌梗塞相當危險的因子,有三高慢性病、體重過重及吸煙者,務必要注意心臟問題。
此外,心肌梗塞近年有年輕化趨勢,也是因為民眾生活習慣不良、缺乏運動、飲食不均衡、工作壓力大,更忽略了健康檢查,不知道自己身體有潛在風險,一旦沒有前兆、突然發生,往往難以挽救。
陳立威強調,定期健康檢查相當重要,例如最基本的抽血,檢查血糖、血脂肪、腎臟指數,對於監控心臟健康都有相當程度幫助,而高階心血管的檢查如心電圖、心臟超音波或是電腦斷層,都可以檢查出心血管是否有一些異常,可提供醫師相當多的資訊,再以藥物控制,也有利減少血液中血栓產生,降低心肌梗塞風險。
陳立威指出,急性心肌梗塞的黃金搶救期是90分鐘,當病人到急診室後,就會呼救相關人員處理進行相關手術,初步把血管疏通縮短在90分鐘內完成,黃金時間搶救回來,後遺症就愈少,幾過休養後,仍有機會回到正常生活。
(聯合報)
--
肥胖者罹患胃食道逆流 較一般人高兩倍
肥胖者罹患胃食道逆流較一般人高兩倍!一名30多歲的林姓工程師兩年前曾罹患胃食道逆流,因此戒掉咖啡、改變生活型態,但他最近復發,狀況比之前嚴重,醫師發現,他的體重增加15公斤。
台北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康本初表示,體重過重會使腹腔壓力增加,讓胃的排空受到阻礙,且肥胖也會引起其他慢性病,務必要控制體重。
體重暴增15公斤 工程師舊疾復發
康本初說,林先生兩年前有火燒心的症狀,診斷是胃食道逆流,經過幾個月治療已康復,但最近再度復發,睡眠也受影響,狀況甚至比兩年前還嚴重,因為他的體重增加了15公斤,胃食道逆流患者若體重增加,較易造成復發。
康本初指出,胃食道逆流為黏膜受到逆流而上的胃酸侵蝕所導致,典型症狀為火燒心、嘔酸水、吞嚥時有異物感等,若長期不理會,恐增加罹患食道癌風險。
康本初解釋,體重過重、穿緊身衣、懷孕等皆會使腹腔壓力增加,讓胃的排空受到阻礙,因此最好適度減重,而抽菸、喝酒、喝咖啡、吃甜食、快速進食、吃太飽、經常吃消夜後馬上睡覺等,都是胃食道逆流的高危險群,雖治療以藥物為主,但仍要搭配調整生活型態,才是保身之道。
康本初建議,用餐後間隔2-3小時再躺下,少吃甜食、刺激食物,吃飯吃六、七分飽就好,若有體重過重的情形,最好要適時減重。
(自由時報)
--
工程師2年暴肥15公斤 戒咖啡仍罹胃食道逆流
「喝咖啡又吃甜食,讓你胃食道逆流了嗎?」這句廣告台詞近日讓民眾印象深刻,認為咖啡會讓胃食道逆流狀況加劇。一名30多歲工程師曾患胃食道逆流,為此戒掉咖啡與飲料,不料最近卻舊疾復發,又有火燒心等胃食道逆流狀況,就醫檢查不僅舊病復發還食道發炎,比之前更嚴重。
由於這名患者體重過重,醫師提醒,肥胖者罹患胃食道逆流較常人高2倍,控制體重才能減緩胃食道逆流的問題。此外,近日正值歲末尾牙,聚餐的機會增多,民眾應留意進食的速度及量,避免讓體重快速增加,而提高引發胃食道逆流。
收治患者的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康本初表示,該患者身高176公分,體重從75公斤暴增到90公斤,推測是工作壓力大、少運動導致;胃食道逆流是現代文明病,因食道黏膜受到逆流而上的胃酸侵蝕導致,抽菸、喝酒、喝咖啡、吃甜食、吃太快、吃太飽、吃完倒頭就睡都是高危險群;另肥胖、穿緊身衣或懷孕會因腹腔壓力大,影響胃部排空,也較容易發生胃食道逆流。
康本初說,該名男工程師曾有胃食道逆流病史,因此戒掉提神的咖啡與飲料,但卻因工作壓力大少運動,2年內體重暴增15公斤,加上工作忙碌沒時間好好吃飯休息,也經常吃完飯倒頭就睡,不僅胃食道逆流復發,甚至還有食道發炎狀況,連睡覺都有胸口灼熱感而夜不成眠。
胃食道逆流患者約男女各半,典型的症狀是火燒心、嘔酸水,吞嚥時有異物感也可能是胃食道逆流的症狀;胃食道逆流如果長期不理會,可能提高罹患食道癌的風險。
治療方面,康本初表示,藥物雖有不錯療效,但調整生活型態才是治本之道,胖子要適度減重,戒菸、酒,避免快速進食,吃飯吃6到7分飽即可,用餐後間隔2至3小時再躺下,少吃甜食、酸辣等刺激性食物等,避免胃食道逆流發生。
(聯合報)
--
C肝新藥給付再放寬! 病毒量未降百倍 可繼續治療
今年1月起,健保給付昂貴的C肝口服新藥,不只取消僅肝纖維化第3期以上適用的條件,只要確診即可使用,並再刪除4週病毒量必須降低100倍才能繼續用藥的「退場機制」,病毒量較高的患者可望受惠,不必再因病毒量未達標而有後續治療得自費的壓力。
健保給付C肝口服新藥的條件不斷鬆綁,2017年1月首度納入時,僅肝纖維化第3期以上且干擾素等傳統治療失敗者適用,但同年5月取消傳統治療失敗限制,今年1月起更是取消肝纖維化第3期以上限制,同時再刪除4週病毒量必須降低100倍才能繼續用藥的「退場機制」。
根據健保署統計,2017年接受C肝口服新藥療程的9583名患者中,共計0.3%、28人的4週病毒量降幅未達到100倍。
目前健保給付C肝口服新藥療程依使用藥物不同可分為8週、12週,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簡榮南指出,一般來說,治療4週後,病毒量幾乎都會降低100倍,但仍有少數患者病毒量較高、未達到,就曾有一名患者下降幅度為99.8%、不再符合健保給付,只好改成自費,最後仍治療成功,現取消退場機制,可望造福更多患者。
國家C肝旗艦辦公室推估,全台約40萬名C肝患者,衛福部將2025年消除C肝目標訂為8成、32萬人,其中,近8萬人傳統干擾素成功治療,再扣除先前已接受C肝口服新藥治癒近3萬人,剩下約21萬人待治療。
(自由時報)
--
C肝新藥給付 刪除退場機制
C肝新藥健保給付條件再放寬,即日起只要感染C型肝炎就能用藥,衛福部健保署昨天宣布時刪除「退場機制」,不再規定4周病毒量必須降低100倍才能繼續用藥。專家認為,刪除退場機制可以嘉惠更多患者,也能幫健保省錢。
健保署統計,2017年接受治療的9583名患者中,只有0.3%、28人病毒量未達標,為了揪出這0.3%未達標的患者,每位都要多花費約2200元檢驗費用,因此經健保共擬會議決議刪除這項規定。
為達2025年根除C肝目標,健保署2年前首度將C肝新藥納入健保給付,並將每個療程價格控制在25萬元,2年來逐步鬆綁給付條件。
過去C肝新藥給付限中重度肝纖維化(F3)以上C肝病患,衛福部長陳時中曾於去年宣布,今年元旦全面放寬C肝新藥給付標準,凡驗出C肝患者都可接受治療,C肝治療經費更比前一年年增加3成。
健保署昨進一步表示,以往規定治療4周後病毒量若未降低100倍,將不可繼續用藥,但今年元旦起不僅全面給付C肝用藥,一併刪除4周後病毒量須降100倍的「退場機制」。
台灣肝臟研究學會會長、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高嘉宏表示,若規律服藥,患者病毒量通常都會降低並達標,C肝患者為了治癒,順服性都很高,尤其第一個月領藥時,每個人都會按時服藥;去年起新納入的C肝新藥,有些只需要一天一顆,讓病人服藥更規律、不會忘記,刪除退場也能嘉惠更多患者。
(聯合報)
--
又傳麻疹境外移入 男赴泰旅遊染病
衛福部疾管署昨天公布今年首例境外移入麻疹病例,為中部1名30多歲男性,有泰國旅遊史,返國後16天出現症狀,屬於少見較晚發病的個案。今年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麻疹疫情仍嚴峻,民眾若要到流行地區,建議視個人情況評估自費接種疫苗,以提高防護力。
返台16天出現症狀 較晚發病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該名個案去年12月上旬曾至泰國旅遊,返國後在12月25日至27日出現發燒、咳嗽、喉嚨痛與流鼻水等症狀就醫,但病況並未改善,臉部、肢體也陸續出疹,進而再次就醫,並於昨日確診罹患麻疹。
羅一鈞指出,一般來說,麻疹潛伏期為7至18天,最長可到21天,但過去病例多在1、2週內就發病,該名個案卻長達16天、較晚發病,相對少見,推估可能是小時候有接種疫苗尚未完全消退,仍存有一些保護效果所致。
羅一鈞說,該名個案在可傳染期間,除了工作、就醫外,並無其他大眾運輸或公共場所活動史,衛生單位已掌握個案同住家人、職場接觸者及就醫時相關接觸者等共107人,將持續追蹤監測至1月20日。
根據疾管署資料,去年截至12月21日,泰國累計約4885例麻疹,是2017年的1.6倍,其中11例死亡,且我國鄰近國家像是印度、印尼、菲律賓、中國,也持續有病例發生。
羅一鈞強調,每年冬季到春季是麻疹流行季節,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去年全球麻疹病例數較前一年新增約3成,預計今年疫情仍嚴峻,尤其是東南亞、歐洲等地。
羅一鈞提醒,民眾若計畫前往流行地區,應避免帶未滿1歲或未接種疫苗的幼兒,並建議未滿39歲、不確定自己是否曾完整接種2劑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者,出國前可評估自費接種。萬一返國後有發燒、鼻炎、結膜炎、咳嗽、紅疹等疑似症狀,應配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接觸史。
(自由時報)
--
開安眠藥方箋遍及各科別 家醫、內科年逾300萬張
國內開立鎮靜安眠藥處方箋的醫師遍及各科別,精神科開立的處方箋超過976萬張;家醫科與內科,一年內開立的處方箋數量分別超過355萬張、326萬張。
台灣睡眠醫學會、台灣精神醫學會與台灣成癮學會認為,健保署應要求用藥劑量超過一定程度的病人轉診睡眠專科、精神或神經內科。台灣成癮學會更進一步呼籲衛福部限制醫師須持續接受管制藥品教育訓練才能開藥,以保障病安。
衛福部健保署106年統計資料顯示,各級醫療院所門診開立逾2956萬張鎮靜安眠藥處方箋,其中精神科開立的處方箋數最多,超過976萬張占33%,家醫科開立逾355萬張、內科逾326萬張分居第二、第三;其他前十名的科別及數量依序為:心臟血管內科逾267萬張、神經科逾237萬張、骨科逾119萬張、耳鼻喉科逾89萬張、消化內科逾60萬張、內分泌科逾60萬張、外科逾60萬張。
其中,有八成處方天數超過一周,一次開一周至兩周的處方箋有2030萬張,一次開兩周到四周的有6萬張,一次開一個月到三個月的有352萬張。一年近3000萬張處方箋中,許多患者頻頻回診拿藥。
不過,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副院長、中醫附醫一般精神科主任蘇冠賓認為,面對國內極高的鎮靜安眠藥處方量,相關專科醫學會責無旁貸,但不該僅主張限制特定專科醫師的開藥權,應進一步為各科醫師制定「慢性失眠的治療準則」和「成癮藥物的使用規範」,提供非藥物治療的訓練管道,並與政府單位研議增加認知行為治療和睡眠衛教的給付,否則病人有可能從一般科轉到次專科繼續成癮。
衛福部食藥署管制藥品組科長劉佳萍表示,目前醫院會自行舉辦管制藥品教育訓練,但診所相對缺乏,食藥署今年度已計畫與各地醫師公會合作開課,加強醫師的用藥教育訓練。
台灣鎮靜安眠藥處方量亞洲居冠 學者推測有三大原因
台灣鎮靜安眠藥處方量高,曾有跨國研究顯示高居亞洲之冠。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副院長蘇冠賓認為,這個現象源於全民健保「論量計酬」的給付規則、精神醫療偏重藥物治療、轉診制度不夠健全,病患可隨時改看願意給藥的醫師等因素,國家應通盤省思。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副發言人朱顯光表示,當前全民健保的資源配置未與時俱進,仍舊以開藥為主,又缺乏基層的家庭醫師與家庭藥師團隊管理民眾健康。衛福部應重新檢視健保資源配置與給付規則,大破大立改革。
台灣精神醫學學者自1999年起共同主導一跨國研究,比較中國、香港、印度、印尼、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台灣和泰國等亞洲國家的精神藥物處方情形。2017年發表的研究顯示,台灣醫師讓憂鬱症長輩併用具高度成癮性苯二氮平(BZD)類藥物比率高達69.7%,遠高於新加坡的33.3%、印度的28.6%與南韓的26.7%。
該研究也指出,亞洲國家處方BZD類藥物大幅高於歐美國家。美國29至49歲憂鬱症患者併用BZD類藥物的比率僅10.6%,估計台灣近九成;美國用藥逾六個月的病患僅占所有病患的1.3%,研究估計台灣超過五成。
國內身心疾病治療專家蘇冠賓說,這個現象背後的結構性因素之一是健保給付採「論量計酬」,醫師看的病人愈多、收入就愈高。這個設計原是鼓勵醫師花時間照顧更多病人,卻也變相激勵部分醫師用不同手段吸引病人回診。
他說,當醫師發現病患有藥物成癮徵兆,不願再開鎮靜安眠類藥物時,成癮病患輕易就改看願意給藥的醫師,成癮情形便難改善。
蘇冠賓說,德國、英國的國家醫療保險給醫師固定薪資,醫師不必增加病人量;且這些國家轉診制度佳,民眾在社區註冊一名基層醫師後,需要看病時固定找他;若醫師評估發現有成癮跡象,便將病人轉給身心科、成癮科接受進一步治療。
另外,德英兩國的非藥物治療有國家保險給付,像是認知行為治療或光照、營養、藝術療法等,在德國住院的身心科病人高達半數不用藥物治療,這些作法都值得台灣借鏡。
每5人有1人用安眠藥 台灣去年開出近3千萬張處方箋
衛福部健保署統計,我國門診、住院鎮靜安眠藥使用人口持續增加,目前全國用藥人口超過418萬人,幾乎每5人就有1人用藥;處方藥物量超過8.844億顆(支),光是門診一年就開出近3000萬張處方箋,平均每個用藥人一年至門診拿藥超過7次。三大醫學會呼籲衛福部應重新檢視此類藥物的處方標準
國內醫療院所去年一年內開出超過2956萬張鎮靜安眠藥處方箋,應包含醫師開立給患者備用等情形,不過數據仍值得警惕。尤其台灣睡眠醫學會106年公布統計,國內約有11.3%的人有慢性失眠,即使這群人全數用藥,數量也應該只有現在418萬用藥人口的一半。
國內鎮靜安眠藥的高處方量恐帶來長遠影響,台灣睡眠醫學會、台灣精神醫學會與台灣成癮學會認為,當務之急,衛福部應召集醫學界與藥學界,重新檢視此類藥物的處方標準;學界也盼相關專科醫學會為各科醫師制定處方準則、提供更多的非藥物治療的訓練管道,並與政府單位研議增加認知行為治療和睡眠衛教給付。
衛福部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認同,他說,精神醫療應重視非藥物治療,台灣不僅較倚賴精神科醫師開藥,且全民健保在精神醫療費用支出的年成長率超過7%,健保署會針對這個議題召集相關專科醫學會與藥學會凝聚共識,盼能提供民眾更適切的醫療服務。
台灣睡眠醫學會監事黃玉書說,失眠原因複雜多元,約有三成病人肇因於憂鬱焦慮症等精神疾病,兩成源於睡眠呼吸中止症等身體因素,一到二成源於情緒壓力,還有的是夜半追劇造成日夜節律失調。她建議健保署應規範,非相關專科醫師處方劑量與處方的時間超過一定標準時,應讓患者轉診睡眠專科、精神或神經內科。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賴德仁說,使用鎮靜安眠藥的人可能同時有多重共病,共病患者適用的藥物劑量與沒有共病的患者可能不同。台灣成癮學會理事長黃三原說,衛福部除應研議是否更嚴格限制處方劑量,應進一步深究處方的合理性,且衛福部應支持醫師花時間對民眾做衛教,也要強化對民眾的宣導。
各科都能開安眠藥 醫師:民眾一睡不好就想吃藥
台灣每10個人就有1人有慢性失眠,第一線的精神科醫師指出,過去失眠的人可能會尋求各種方式解決,如今醫療院所林立,且各科都能開藥,民眾取得藥物非常方便,且藥物藥效快,致使一睡不好就想到要吃藥。
北市聯醫中興院區一般精神科專任主治醫師詹佳真說,研究顯示,高達七成的睡眠問題肇因於錯誤的睡眠習慣。20歲幾、30幾歲的職場新鮮人、職涯剛要起飛的族群,常見的失眠原因是工時過長、熬夜寫報告,然後利用假日狂睡補眠;年輕人情緒不好時,也比較會透過睡覺來處理情緒問題,吃安眠藥睡著就忘了。
她說,但是,不管是晚睡、或是在白天睡,都會影響生理時鐘延後,可能使自己的身體設定好夜晚仍須工作、白天要多休息,使得睡眠問題越來越嚴重,似乎得繼續吃藥,惡性循環下去。
而在老年族群方面,則較常見白天活動量高度不足。詹佳真臨床上遇過一名80歲的爺爺,長年以來每晚需要兩顆安眠藥才能入睡,詢問生活習慣後得知,這可能源於他白天幾乎沒有運動,都坐在家裡精神恍惚地看電視,看著看著又睡著了,導致夜半輾轉難眠。
後來醫師要求他早晚散步半小時、每天躺床勿超過7小時,並寫睡眠日記記錄實況,結果一年後的今天,他每晚的安眠藥用量只剩1/8顆。
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精神科主治醫師施佳佐說,社會經濟環境不佳提升民眾心理壓力,過去失眠的人可能會尋求各種方式解決,但如今民眾取得藥物方便,一睡不好就想到要吃藥。
施佳佐說,不少民眾用藥後覺得有改善,自行減藥後數日又感到頭痛、想吐、無法睡,往往會回診問「為什麼無法減藥?」這是因為減藥需要一個過程,至少要落實兩至三個月的健康促進習慣來幫忙,但臨床上若這樣告訴患者,許多患者會回應「工作忙」、「排不出時間運動」,這樣就難了。
今晚又失眠?就醫前檢查「睡眠債」累積夠不夠
台灣睡眠醫學會過去統計國內約有四成民眾對睡眠品質不滿意、兩成民眾感到困擾,但未達慢性失眠標準。睡眠專家建議,這群人可先檢視三種會影響睡眠品質的不良習慣,以及近期服用的藥品是否影響睡眠,調整無效再考慮就醫。
台灣睡眠醫學會理事、桃園長庚醫院睡眠中心臨床心理師吳家碩指出,影響睡眠品質的不良習慣可概分為三種類型,包括影響恆定系統、影響生理時鐘及影響清醒機制的習慣。
吳家碩說,恆定系統的概念類似俗稱的「睡眠債」,許多長者沒有規律運動且白天午睡時間長,睡眠債沒有累積到一定程度,夜晚就精神奕奕。建議維持國健署提倡的333運動習慣,午睡不超過30分鐘,且下午3時後不補眠。
生理時鐘是人體內生性的節律周期,大腦自動設定固定時段應清醒工作、固定時段應睡覺休息,因此熬夜追劇、利用周末補眠等晚睡晚起行為都會影響生理時鐘延後。有研究顯示,連續兩天晚起兩小時,生理時鐘就會往後延31.6分鐘。另外,睡前看手機,手機藍光干擾褪黑激素分泌,同樣會使生理時鐘往後延。
有些習慣會使人睡前過度亢奮,像是工時過長、睡前兩小時內劇烈運動、睡前八小時內喝咖啡,或是經常在床上打報告、想事情、看電視。吳家碩建議,可培養4b睡前儀式,先緩緩洗澡(bath),有煩惱可寫下(notebook)、安排隔日處理,接著花15至30分鐘進行腹式呼吸(breath)等放鬆活動,上床(bed)後就別做睡覺以外行為。
睡不好也可能來自藥物的影響,台灣臨床藥學會理事長林慧玲說,部分感冒藥、氣喘藥、憂鬱症藥、降血壓藥或類固醇藥物可能影響睡眠品質,建議失眠者詳列近期使用的藥物、保健食品清單,前往鄰近藥局請藥師協助辨識。
若上述作法無法改善睡眠、需要就醫,吳家碩建議優先選擇台灣睡眠醫學會認證的睡眠中心,並在就醫前花1至2周記錄睡眠,包含上下床時間、入睡所需時間、半夜醒來原因與時間、白天咖啡因用量與休息時間等,近期用藥清單也可一併提供給醫師,輔助他們做更精準判斷。
吳家碩說,已經在吃安眠藥的族群,上述作法仍可能有效助眠與減藥;至於長期倚賴安眠藥的族群,建議先與醫師討論漸進式減藥量,再減少藥物使用天數。
(聯合報)
--
考生暴怒、摔筆 醫師出4招紓壓
大學學測1月底登場,精神科醫師說,近來有考生由父母陪同就醫,因壓力過大,出現失眠、情緒不穩、掉淚等症狀,要醫師開藥穩定情緒或助眠,醫師提出4招,包括父母改變問候技巧、考生適時放下書本、找朋友訴苦、尋求專業人士建議等,幫助考生緩解壓力。
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身心內科醫師顏弼群說,青少年的身心仍處於發育階段,不善於表達或是自行排解外界壓力,因此會透過心理或生理上的症狀表達不舒服,有的個性原本乖巧,卻常為細故暴怒、頂撞爸媽,有的則是長期失眠或日夜顛倒,影響考試表現。
顏弼群說,最近門診遇到一位高三男生,多次模擬考成績不如預期,怎麼努力念書就是無法提升成績,眼見大考將屆,動輒為小事發怒、丟書甚至折斷筆桿,事後又後悔,陷入沮喪情緒,種種反應讓父母看了相當憂心。
大同醫院精神科主任顏如佑說,每年大考前夕都有零星考生個案求診,因長期睡不好、焦慮、看到考卷就掉淚,還有人考試時會不斷尿急跑廁所,盼獲得協助。面對這類患者,她會從睡眠衛教下手,要求考生不再熬夜讀書、戒除茶和咖啡,「該睡的時候睡、該起床就起床」,建立天天運動的習慣。
顏弼群提出考前紓壓4招,包括父母改變問候技巧,將「模擬考考得好不好?」改以「模擬考有沒有達到你的標準?」來詢問;考生應適時放鬆,折斷筆沒關係,也可放下書本休息一天;找信任的親友訴說心中想法;與心理師、醫師會談,藉由客觀協助學會面對排解壓力。
(聯合報)
--
腳踝經常扭傷?醫師提醒你這些事沒做好才這樣
你的腳踝常扭傷嗎?還是扭傷之後又一扭再扭「好袜離」?復健科醫師表示,會這樣代表你在扭傷的急性期沒有處理好,很多人經過兩周後不痛就又開始運動,造成下次容易再扭傷,一旦出現這種反覆扭傷的情況,必須要經過復健,增強腳踝周邊肌肉,才能避免下一次再發生。
成大復健部醫師謝佩君指出,大部分人腳踝扭傷後約2週就覺得不會痛了,但此時仍不可馬上進行跑跳或高衝擊的運動,像是足球、籃球或跳舞,否則易反覆疼痛不易治癒,合併反覆扭傷。她說,軟組織的修復期間是6週,因此會建議第3~6週之間應循序漸進,逐漸恢復運動強度及運動時間,才不會留下後遺症。
此外,扭傷發生第一時間的緊急處理也相當重要,包括:
休息:請立刻停止走動,急性腳踝扭傷的12小時內請不要負重踩地,可穿戴護踝或是到醫院製作副木固定。
冰敷:若無不適或皮膚敏感,急性腳踝扭傷的12小時內,每小時至少冰敷1回合、15分鐘。
壓迫:可用彈性繃帶或布條將扭傷部位包起來,給予組織壓迫消腫的效果。
抬高:盡量把腳抬高,減少扭傷處出血或腫脹。
謝佩君表示,腳踝扭傷最常拉傷的韌帶是腳踝外側的前距腓韌帶,且容易反覆再拉傷;內側的三角韌帶群比較不易拉斷,只占腳踝扭傷的5%;有些人則會合併撕裂性骨折。因此,在急性期初步處理後,建議就醫做臨床腳踝穩定度的評估,與X光、超音波檢查。
她表示,若腳踝扭傷嚴重度為韌帶沒有完全斷裂的第一級或第二級,且未合併骨折者,可做復健物理治療,包括:超音波熱療、電療或冷熱交替治療等。醫師也會視情況開立短期消炎藥物緩解症狀,製作副木固定,並進行預防性的運動治療以防止後遺症或反覆扭傷。若為第三級,或是合併撕裂性骨折,要考慮手術治療。
至於容易反覆扭傷的患者,常合併跟腱過緊、柔軟度不足、肌耐力不佳或平衡控制能力不佳,本體感覺不佳(感覺腳好像不是自己的)等後遺症。謝佩君說,為預防反覆扭傷,建議諮詢醫師安排適當的復健運動,以改善腳踝周圍肌肉的肌耐力,平衡協調性及敏捷度,形成自然的防護。
(聯合報)
--
真夭壽!糖尿病合併心血管疾病平均壽命減12年
研究發現,一旦併發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將平均減少壽命12年,而台灣第二型糖尿病病患併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高達1/3,心臟學會理事長黃瑞仁醫師提醒,糖友務必妥善控糖,才降低死亡風險。
衛福部106年國人死因統計,糖尿病高居十大死因第五位,每年死亡人數近萬人,每一小時就有1.12人死於糖尿病。因血糖控制不佳而併發心血管疾病及腎臟病變,為糖友最常見的共病及主要死因。
「糖尿病病患為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族群。」黃瑞仁形容,長期控糖不佳,就像把整顆心臟泡在糖水中,糖分逐漸滲透至身體所有器官。研究指出,相較於一般人,糖友提早10至15年罹患心血管疾病,一旦併發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平均壽命減少12年之多。
台灣是洗腎王國不少民眾以為服用過多藥物,可能導致洗腎,國健署調查就發現,五成六民眾認為按時使用糖尿病用藥,將會「傷害腎臟」,以致於許多糖友並未遵從醫囑服藥,控糖成效不佳。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許惠恒指出,美國糖尿病學會(ADA)、歐洲糖尿病學會 (ESDA)共同發表2019年國際最新糖尿病治療指引,強調糖尿病照護首要目標為共病管理,減少心臟、腎臟等併發症,降低死亡風險。
這項指引進一步建議,糖尿病藥物治療應考慮有效降糖、保護心血管、保護腎臟、減少低血糖發生,以及降低對體重的影響。許惠恒建議糖友接受治療時,與醫師充分討論,選擇最適合的藥物。
(聯合報)
--
三高不控制 當心腎臟病變致洗腎
對於洗腎人口在台灣持續成長情況,臺南市立安南醫院腎臟科王勝鴻醫師今日表示,慢性腎臟病的主要危險因子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痛風、止痛藥濫用等,以及其它腎絲球疾病及先天性腎病變。如果不能好好控制上述的危險因子,那麼日後將有很大的可能,面臨洗腎的問題。
王勝鴻醫師表示,腎功能的衰退在早期人體並無太大不適;不少個案就醫時已是晚期,甚至需接受緊急透析。讓病患早期發現腎病,進而能在醫療機構接受長期追蹤治療,一直是國家腎病的防治目標。目前腎病的篩檢主要是尿液分析及血液肌酸酐。國民健康局提供四十歲以上國人每三年一次(六十五歲以上則為每年一次)的慢性病健康檢查。其中包含上述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肝腎功能的檢查;涵蓋了大部分的腎病危險因子。因此,民眾千萬不要忘了自己的權益,務必定期接受健康檢查。
因此王勝鴻醫師提醒,如果有下列症狀,建議至腎臟科門診諮詢是否為腎臟病變,包括小便有泡泡或渾濁、雙腳浮腫、解尿疼痛或腰痠背痛、血尿、夜裡頻尿等。當然,如果本身已有腎臟病相關的慢性病或危險因子,併肌酸酐的異常都建議在腎臟科做長期追蹤及治療。
王醫師也說,如果已知腎功能不佳,且腎絲球過濾率小於45ml/min/m2的程度,也建議務必要腎臟科就診。除了檢驗外,腎臟科醫師更可以根據腎臟狀況檢視與調整目前藥物組合,也可以給予適當的飲食與生活衛教。並根據病人嚴重程度給予專門的治療,如:血球生成素、鹼化治療或者低蛋白酮酸治療。
王勝鴻強調,根據2017年台灣腎病年報,台灣地區新進入透析的人口,若以年齡做校正已連續三年呈現下滑的趨勢,已呈現台灣腎病防治的成效。但隨著人類壽命延長,老年化社會的到來以及醫療照護的持續進步,洗腎人口在台灣仍是持續成長。希望在政府、醫界以及全民的攜手努力下,能讓台灣的腎病防治能有更多的進步。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