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5日 星期六

新聞自選輯 20111007

瑞典詩人 奪文學獎桂冠

瑞典八十歲著名詩人特朗斯特羅姆(Tomas Tranströmer)昨天榮膺二○一一年諾貝爾文學獎桂冠。瑞典皇家學院讚譽,「透過其言簡意賅、清晰易懂的描寫,他給予我們進入現實的新通道。」


瑞典皇家學院發言人英格魯德稱,特朗斯特羅姆「是世界最偉大詩人之一。」他被認為是瑞典最重要詩人之一,數年來一直被推崇是諾貝爾文學獎熱門得主,並強烈 影響了中國一代「朦朧詩」詩人,協助造就今日的中文現代詩風貌。諾貝爾委員會致電通知其得獎時,特朗斯特羅姆正坐在家中聽音樂。

啟發中國現代詩人
這是自一九七四年伊凡強生和馬汀生之後,相隔三十七年再有瑞典人獲諾貝爾文學獎。中國著名詩人貝嶺說:「這是遲來的榮譽!可能瑞典人太客氣了,這麼晚才肯 定自己國家這麼偉大的詩人。」貝嶺說,特朗斯特羅姆的詩風,是一種特別的「冷抒情」,「沉重、簡潔、孤單但不困惑」。貝嶺說特朗斯特羅姆的詩在一九八○年 代後期由詩人李笠譯成中文,貝嶺、北島及多多等詩人都深受啟發。

超現實文字探人性
一九五四年,年僅二十三歲的特朗斯特羅姆發表詩集《十七首詩》,轟動詩壇,從此在瑞典文學界居翹楚地位。他的詩作富含隱喻和意象,透過超現實的精湛文字, 傳神描寫人類思緒的神祕探索。《出版人週刊》稱其風格「神祕、易變和悲傷」。他著有詩集十多卷,作品被翻譯為五十多種文字。

中風癱瘓不忘寫詩
除了是個專業的心理學家與詩人,特朗斯特羅姆還協助殘障人士、囚犯和沉溺毒品者。他與妻子育有兩女,一九九○年中風半身癱瘓,失去說話能力,但仍堅持寫 詩,休養六年後以《悲哀貢多拉》詩集重返文壇。此後,除了與美國詩人好友羅伯特布萊(Robert Bly)書信往返,僅在二○○四年出版一本俳句詩集。近年他的興趣轉移到音樂,他每天以左手彈鋼琴,或聆聽古典音樂。
貝嶺說,他的傾向工作室本已打算出版特朗斯特羅姆詩選集,「譯稿都好了」,「這下要加快腳步」。聯合文學總經理李文吉說,國內詩集市場屬於小眾市場,且以英美國家為主,瑞典作品比較少見,未來考慮購買其作品版權出版繁體中文版。

近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2010 祕魯作家 馬利歐巴爾加斯尤薩(Mario Vargas Llosa)
以其對權力結構的刻畫,以及詮釋人物抵抗、反叛與挫敗的鮮明意象。
★2009 德國作家 荷塔慕勒(Herta Muller)
精準的詩句和率直的散文描繪遭放逐的生命歷程。
★2008 法國作家 勒克萊喬(Jean-Marie Gustave Le Clezio)
開啟新旅程、充滿詩意探險和感官狂喜的作家,超越主流文明的人性探險家。
★2007 英國作家 多麗斯萊辛(Doris Lessing)
用質疑、熱情和幻想能力,縝密審視分裂的文明。
★2006 土耳其作家 奧罕帕慕克(Orhan Pamuk)
以其大量作品處理文化衝突及發掘新象徵。

2011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托瑪斯特朗斯特羅姆(Tomas Transtromer)
★年齡:80歲
★國籍:瑞典
★學歷:斯德哥爾摩大學心理學
★專業領域:詩集作家,心理學家,業餘鋼琴家
★作品:《17首詩》(1954)、《途中的祕密》(1958)、《半完成的天空》(1966)、《看見黑暗》(1970)、《悲哀貢多拉》(1996)
俳句詩集:《DEN STORA G響AN》、(2004)等

(蘋果日報)
--
瑞典川斯楚馬 獲諾貝爾文學獎

具有心理醫師背景、被譽為神秘主義大師的瑞典詩人川斯楚馬(Tomas Transtromer)獲得今年諾貝爾文學獎,他用簡單但出人意表的意象,寫有關人類心靈秘密的超現實詩,是瑞典自二次大戰以來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瑞典皇家學院在記者會上宣布川斯楚馬獲獎後,現場歡聲雷動,八十歲的川斯楚馬在斯德哥爾摩出生,寫了十五本詩集,被翻譯成英文等六十種語言,是瑞典家喻戶 曉的詩人,早就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人選。這幾年來,每年諾貝爾文學獎宣布當天,瑞典記者都守在他家門口,今年終於等到了。

得獎頌詞寫著:「透過他簡潔、清楚易懂的意象,他為我們進入現實另闢蹊徑。」

「川斯楚馬的大部分詩集具有精簡、具體和深刻的隱喻。他最近的詩集,甚至使用更小的形式和更濃縮的手法。」

川斯楚馬被譽為神秘主義大師,呈現像夢般的意識,時間極為緩慢,讓內在自我與四周的世界分離。他的詩富於想像和情感,但常有出人意外的神來之筆,讀來令人耳目一新。

川斯楚馬一九九○年中風,半身不遂不能說話,但仍繼續寫作,二○○四年以瑞典文出版詩集「大謎團」(The Great Enigma),兩年後以英文出版。

妻子蒙妮卡在他獲獎後表示,他對於獲此榮譽感到意外,「他沒想到會得到這個經驗,並對大家來道賀和拍照感到自在」。

川斯楚馬最著名的詩集包括一九六六年的「窗與石」,以他的旅行為主題,以及一九七四年的「波羅的海三小國」。

他一九五四年廿三歲時首度發表「十七首詩」,就獲好評,早期作品寫他對大自然和音樂的熱愛。後期的作品較黑暗,探討生老病死等生存題目。

瑞典皇家學院常任秘書英格朗德說,川斯楚馬自一九九三年來每年都獲提名,「他寫人生的大問題,寫死亡、歷史、回憶和自然」。皇家學院為了避嫌,盡量不頒給瑞典人,他是自一九七四年來第一位獲獎的瑞典作家,將獲得一千萬克朗獎金。

川斯楚馬一九三一年出生,父母離婚後由母親獨力撫養。他在斯德哥爾摩大學讀文學史、詩論、宗教學和心理學。其後一半時間當心理醫師,一半時間寫詩。

他的作品 台灣2詩集選譯

川斯楚馬是瑞典當代最負盛名詩人。受語言限制,台灣並未出版其詩集。

但詩人陳黎曾以瑞典皇家學院院士馬悅然的英譯版,將其詩作翻成中文,先後收錄於二○○五年出版的「世界情詩名作一百首」(九歌出版),與去年出版的「當代世界詩抄」(花蓮縣文化局出版)中。

陳黎表示,川斯楚馬本行是心理學家,詩作融合瑞典自然詩傳統與超現實主義風格,意象明晰、準確而驚人。十年前,馬悅然便曾將他的詩譯成英文介紹給陳黎。「馬悅然說,川斯楚馬若不是瑞典人,老早就得到諾貝爾獎了。」

川斯楚馬曾於一九九○年中風導致右半身癱瘓,卻仍堅持寫詩。陳黎認為,他的一生並不順遂,卻能將痛苦昇華為純淨的詩句,如活泉般澆灌現代人乾枯的心井。



詩人看詩人 冷冽國度 寫出北方視野/李敏勇(詩人)

千呼萬喚多年,瑞典詩人川斯楚馬總算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出生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這位詩人,一九五四年時他二十三歲,出版第一本詩集,受到重視。此後創作源源不斷,每兩到三年間,都會出版新的詩集,是瑞典詩壇的一位重要詩人。

他是一位心理學家,一九六○年代長期在監獄輔導少年犯,作為一位北歐詩人,他在那冷冽國度受到地理性影響,從日常生活觀照世界、從自然觀察人生,捕捉了許多驚奇的意象。而且他愛旅行,對日常性與異常性景致的擴展性和深遠性配慮得十分微妙。

素樸的語言,深藏在行句之中的獨特意涵,美國詩人羅伯‧布萊(Robert Bly,一九二六—)就十分推崇,譯介了他的詩選,在川斯楚馬的數十種語文譯本中,這也只是為數頗多的英譯本中的一個例子。

一九九○年,川斯楚馬因中風而半身不遂,但他並未停止寫詩。從早期抒情詩的古典詩歌風格,逐漸趨向自由詩化和散文體的他,作品裡一直都保留雕琢的簡潔性,呈現他造型的內歛。

二○一一年諾貝爾文學獎終於又頒給詩人,且是地主國瑞典代表性詩人,相信不止是川斯楚馬最好的禮物,瑞典人民也會感到興奮。繞著地球上的不同國度,總算探照之光降臨在自己的國家,而且在他們喜歡的詩人身上。

(聯合報)
--
諾貝爾文學獎 瑞典詩人摘桂冠

當瑞典學院常務祕書恩隆德打開瑞典學院演講廳的大門,宣布二○一一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發給瑞典詩人特朗斯特默(Tomas Transtroemer),理由是他「透過簡練、半透明的意象,給了我們通往真實的新途徑」。在場的記者和觀眾報以經久不息的掌聲,因為,瑞典人從中小 學開始,就讀特朗斯特默的詩歌了。

喜不自禁的瑞典人仍然感到一點訝異,因為今年八十歲的特朗斯特默早在九○年代就被提名,卻長期受冷落,人們以為這位老詩人已無望獲獎。一百年前瑞典的偉大 作家斯特林堡就是被瑞典學院冷落,最後只好由喜愛斯特林堡的讀者湊了一筆錢,頒獎給斯特林堡,表達對瑞典學院的抗議。

在諾獎歷史上,特朗斯特默之前共有六位瑞典作家獲獎。在諾獎公布之前的十月四日和五日,瑞典的兩大報紙《瑞典日報》和《每日新聞》的預測,均以特朗斯特默為首選,反映了瑞典廣大讀者的期待。

獲獎消息傳出,特朗斯特默的夫人莫妮卡告訴瑞典新聞通訊社,她的丈夫對於自己能夠獲得這項殊榮相當驚訝,「他不認為自己會得獎。」莫妮卡還說,那些像往年 一樣聚集在家門外的記者已進到屋裡,「他說他不介意這些人來道賀並和他拍照。」特朗斯特默自一九九○年中風之後,已不能言語。

瑞典學院的讚詞說,特朗斯特默的詩集大多以精簡、具體和深刻的隱喻為特色,死亡、歷史和自然是他作品中慣見的主題。恩隆德說,他的詩中,死亡、歷史和記憶凝望著我們,塑造我們並讓我們變得重要,人類可說是某種監獄,而這些偉大的存在,在這監獄裡相會。

1990年中風 作品逾60種語言譯本 影響全球詩人

摘下今年諾貝爾文學獎桂冠的瑞典詩人特朗斯特默,一九三一年四月十五日生於斯德哥爾摩,父母離異後,他隨著擔任老師的母親生活。就讀中學時,他開始寫詩,廿三歲那年出版處女作《十七首詩》。

特朗斯特默在斯德哥爾摩大學取得心理學學位後,擔任心理學家的同時也繼續寫詩。他著名的作品包括一九六六年的《窗與石》,描述他多次旅行遇到的各式主題,以及一九七四年的《波羅的海》。

一九九○年,特朗斯特默中風,造成他半身不遂,無法說話,但他仍持續寫作,並於二○○四年出版詩集《巨大的謎團》。

特朗斯特默的作品有超過六十種語言譯本,對全球各地詩人頗有影響力,特別是在北美。自一九五○年代起,他與美國詩人布萊(Robert Bly)有著深厚交情。布萊將他的許多作品翻譯成英文。

二○○一年,瑞典出版公司Bonniers出版特朗斯特默和布萊之間的書信集《航空信》。今年年初,這家公司又出版特朗斯特默一九五四年到二○○四年間的作品集,以慶祝他的八十歲大壽。

文字舉重若輕 傳遞對生死的反省

特朗斯特默在歐洲文壇是祖師爺級的人物,詩人陳黎去年曾於《世界當代詩抄》將特朗斯特默的八首詩作翻譯成中文。陳黎轉述諾貝爾文學獎委員馬悅然十多年對他 說的話:「如果特朗斯特默不是瑞典人,老早就拿到諾貝爾文學獎。」馬悅然更以「北歐最突出的詩人」甚至「世界詩人」肯定特朗斯特默。

旅居瑞典的作家陳文芬表示,諾貝爾文學獎一九九五年頒給愛爾蘭詩人希尼(Seamus Heaney)、一九九六年頒給波蘭詩人辛波斯卡之後,就未曾出現過詩人得主,是段「有趣的空白」。希尼也曾說過,他最尊敬的詩人就是特朗斯特默。

陳黎表示,特朗斯特默的詩結合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從出生地瑞典獲得養分,多以描述自然的意象,呈現對生死的反省。他除了是詩人,也是心理學家,總在舉重若輕的文字中,傳遞出看透生命困頓的訊息。

作家茉莉表示,特朗斯特默七○年代開始寫詩,當時歐洲詩壇興起一股政治詩潮流,主張以詩歌介入政治,他卻沒沒走這條路。特朗斯特默獲獎,對瑞典人的意義重大,「幾乎所有瑞典人都要哭了,瑞典人從小讀特朗斯特默,就像中國人讀李白一樣,熟悉而親切。」

陳黎翻譯特朗斯特默的詩作中譯版本,是翻譯自馬悅然的英文譯本。特朗斯特默一九三一年的詩作《火之書》是經典:「在陰鬱的日子裡惟有和你做愛時我的生命方 閃現光芒…肉體一逕走向你…我們祕密地自宇宙擠奶。」陳黎表示,這首詩表現了特朗斯特默最大特色,他那些男女間的情詩,其實都舉重若輕地描繪人與宇宙、生 死對抗的意象。

詩作〈黑色明信片〉彷彿也呼應他晚年的病痛與生死思考:「在生命中途死神偶然造訪奪去你的度量準繩…」

特朗斯特默曾於一九八四年訪問中國大陸,對當時朦朧派及先峰派詩人造成啟發。二○○二年第一屆台北詩歌節,特朗斯特默也曾應邀來台。馬悅然翻譯特朗斯特默的詩集《鳳尾船》以及俳句《巨大的謎語》,近期將在台灣出版發行。

(中國時報)
--
詩作凝鍊透徹 瑞典詩人獲諾貝爾文學獎

瑞典最負盛名的詩人湯瑪士‧川斯特默爾(Tomas Transtromer)榮獲二○一一年諾貝爾文學獎,瑞典學院表示,川斯特默爾獲獎原因是,他「透過凝鍊及透徹的意象,讓我們對真實有鮮明的感受。」這是近四十年來,諾貝爾文學獎首度獎落自家。

過去19年 年年獲提名

川斯特默爾高齡八十歲,因中風而癱瘓,表達能力也嚴重受限。他以瑞典文寫作,是詩人、也是心理學家和翻譯家。自一九九三年開始,他每年都獲諾貝爾文學獎提 名,直到今年總算摘得桂冠。瑞典學院秘書長英格朗表示,詩人獲知得獎時,「我想他很震驚,但態度十分從容」,「他正坐在椅子上,放鬆聽音樂,不過他說很 棒」。

被譽為歐洲詩壇超現實主義大師

一九五四年,二十三歲的他還是心理學系的學生時,即發表詩集《十七首詩》轟動詩壇,是瑞典最著名的詩人,更被認為是二戰以來斯堪地納維亞半島最偉大的作家 之一。他的作品被譯為五十多國語言。由於他和美國詩人羅伯‧布萊(Robert Bly)是多年好友,透過布萊的翻譯讓他成為英語世界最為人熟知的瑞典詩人。他被譽為當代歐洲詩壇最傑出的象徵主義和超現實主義大師。他不以量產取勝,最 著名作品是一九六六年出版的《窗與石》、一九七四年《波羅的海》。

美國《出版家週刊》(Publishers Weekly)稱讚他內省寫作風格,「神秘、多面向、令人哀傷」。但與川斯特默爾的生活形成一大對比,他是一位心理學家,更積極採取行動改變世界。他在少年監獄工作,協助殘障人士、罪犯、癮君子。

川斯特默爾出版十冊詩集後,在一九九○年曾患腦溢血,導致右半身癱瘓,但仍寫作不倦。休息六年後,出版的作品《悲哀貢多拉》在瑞典大賣三萬本,以詩集來說算是非常暢銷的數字。除了寫作,用他還能活動的左手彈鋼琴和聽古典音樂,成了川斯特默爾現在的最愛。

諾貝爾獎金為一千萬瑞典克朗(約一百五十萬美元),一九七四年,瑞典籍的雍松和哈里‧馬丁松共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且兩位得獎者都是學院會員,引發不小爭議。因此這次瑞典學院的投票特別小心,怕落人話柄,最後投票時在總票數六票中獲得四票,順利戴桂冠。

另一個小插曲是,塞爾維亞RTS國營電視台因受網站假消息愚弄,竟宣布是由塞國一位強烈民族主義色彩作家贏得桂冠,電視台後來撤回報導並道歉。

半癱21年創作不輟「及時榮譽」

做為英語世界最為人熟知的瑞典詩人,湯瑪士‧川斯特默爾暫無專冊中文譯詩,但曾翻譯過十首收錄於《李魁賢譯詩集》的台灣詩人李魁賢表示,川斯特默爾得獎實至名歸,「過去有幾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公布之後引起譁然,我認為川斯特默爾抗議聲浪不會太大。」

李魁賢說,川斯特默爾是現代派的知名詩人,或許有人認為他的作品距離現實相當遙遠,被現實派批評不食人間煙火,但文字精煉,非常特殊。尤其,川斯特默爾年 歲已高,一九九○年半癱至今,但常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是要頒給活著的人,他能夠一直撐著身體的不適繼續創作,獲獎也深具意義。

曾翻譯川斯特默爾多首作品的詩人李敏勇則認為:「他的詩風抒情、活潑,略帶散文化,在詩人八十高齡之際頒給此獎,可說是及時的榮譽。」

北歐詩人與南方詩人不同,詩風趨向冷靜、充滿寧靜的觀照。川斯特默爾曾在獄中輔導少年犯,身為心理學家的他,擅於觀察生活種種細節。李敏勇說:「雖在其詩歌中較少見到二戰後受壓迫的描寫,卻能從日常提煉聯想,製造出使讀者感到驚奇的意象。」

李敏勇印象最深一首詩是〈十月的素描〉,描寫回家途中看見一些「蘑菇」,穿越草地長出,「它們是一些手指頭,伸出來求救,有人/掉落黑暗中對著自己嗚咽許久。」

(自由時報)
--
捍衛和平女權 3女性獲諾貝爾和平獎

201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獎人今天揭曉,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賴比瑞亞總統瑟利夫(Ellen Johnson-Sirleaf)和反戰人士葛波薇(Leyman Gbowee)以及葉門女權運動家卡曼(Tawakkul Karman)共享殊榮。

和平獎是諾貝爾獎的6個獎項之一,頒發給為促進民族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常備軍隊,以及為和平會議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不過該獎項也可以授予符合獲獎條件的機構與組織。

第一個和平獎於1901年頒發給瑞士商人和人道主義者杜南(Jean Henri Dunant)以及法國理論經濟學家巴希(Frederic Passy),以肯定前者創辦國際紅十字會,後者創辦國際和平聯盟和各國議會聯盟。

和平獎獎金為1000萬瑞典克朗(150萬美元)。去年得獎人為中國大陸民主鬥士劉曉波,以表彰他長期以非暴力方式,爭取基本人權。

基本上,諾貝爾和平獎是對當年全球境況,尤其是危機境況的一種反映。和平獎頒獎典禮是在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行,由挪威國王監禮,與其他獎項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頒發不同。
--
為爭取人權以及中止賴比瑞亞和葉門暴亂而奮鬥的3名女性,今天贏得2011年諾貝爾和平獎,分別是賴國總統瑟利夫(EllenJohnson- Sirleaf)、賴國和平鬥士葛波薇(LeymahGbowee)和葉門女權運動家卡曼(Tawakkul Karman)。

現年72歲的瑟利夫2005年成為非洲第一位透過自由選舉產生的女性總統,也是美國哈佛大學畢業的經濟學家,今年將再次投入選戰。

在就職之初,賴國內部認為瑟利夫是改革派與調停人;但近來選戰對手指控她買票,並將公款用作競選經費,而她的陣營加以否認。

葛波薇曾將不同種族與宗教信仰的賴國女性動員並組織,終止了內戰,同時確保女性的選舉權。32歲的卡曼則曾領導1個記者維權團體,並帶頭發起反對葉門總統沙雷(Ali Abdullah Saleh)的抗議行動。

諾貝爾委員會主席賈格蘭德(Thorbjoern Jagland)告訴記者:「除非女性能有如同男性一般的機會,以影響社會各層面發展,否則世界上就無法實現民主與持久和平。」

「2011年諾貝爾和平獎將由瑟利夫、葛波薇和卡曼3位共享,以肯定她們透過非暴力鬥爭,來維護女性的安全以及充份參與和平工作的權利。」

賈格蘭德並說:「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希望,頒獎給她們3位能有助於終止許多國家女性現仍遭受的壓迫,並使女性發揮在民主與和平方面的龐大潛力。」

(中央社)
--
2011諾貝爾和平獎 三位傑出女性共享

挪威「諾貝爾和平獎評選委員會」宣佈,2011年的諾貝爾和平獎,由致力於保護「女性人權」和「世界和平」的三位女性:包括賴比瑞亞總統「瑟利夫」女士、 賴比瑞亞專欄作家「格鮑伊」女士,以及葉門女權運動領袖「卡曼」共同獲得。評委會表示,今年的和平獎由三位女性共同獲得,是要彰顯女性為了保障女權和投入 世界和平的卓越成就。

這次得獎的賴比瑞亞總統瑟利夫女士,今年七十二歲,美國哈佛大學畢業,主修經濟。她是非洲第一位民選產生的女性總統。賴比瑞亞長期內戰,國家不安,瑟利夫女士長期為賴比瑞亞和平奔走,她出任賴比瑞亞總統,許多人也希望她能真正帶來賴比瑞亞的和平。

至於賴比瑞亞的作家「格鮑伊」女士,則是團結賴比瑞亞的基督教與穆斯林女性力量,與賴比瑞亞的軍頭們周旋,要男人們放下武器,好好建設國家。此外,葉門的 女性民運領袖「卡曼」,則是葉門一位新聞從業人員,她在葉門組織了一個叫「不要束縛女記者」的機構,爭取人權,特別是女性新聞記者的權利。

諾貝爾和平獎評委會表示,他們今年把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三位女性,是為了表彰女性奔走世界和平,以及保障女性人權與人身安全的努力。這樣的非暴力成就,非 常值得世人學習。依諾貝爾獎的傳統,每個諾貝爾獎項,一次最多可以頒發給三個人,因此這次的諾貝爾和平獎,就由三位傑出女性共同分享。

三位女性共獲2011諾貝爾和平獎 表彰女性的和平成就

位在挪威的「諾貝爾和平獎評選委員會」宣佈,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將頒給三位女性,也就是賴比瑞亞總統「瑟利夫」女士,賴比瑞亞的專欄作家「格鮑伊」女士,以及葉門的女性人權運動領袖「卡曼」女士三人。

諾貝爾和平獎評選委員會表示,他們今年把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三位為自由、人權與和平而努力奮鬥的女性,是為了表彰女性投入世界和平工作,同時為了保障女性人權與女性人身安全,所進行的非暴力抗爭。

委員會表示,這三位女性的努力,足以為世人表率,因此評委會決定,要把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榮耀,讓這三位傑出的女性共同分享。

(中廣新聞)
--
臉書貼外交機密 大學生被搜索

一名國立大學黃姓學生今年暑假在外交部見習時,po網表示在整理「共諜海外密報」及「魁北克獨立」卷宗時看到呂秀蓮檔案,炫耀自己能接觸機密,媲美維基解密。檢調昨依洩密罪約談黃並搜索住處,黃稱只看檔案名稱沒看內容,因未查出有另藏機密檔案,訊後先飭回。
黃姓學生今年七、八月在外交部檔案資料處見習,協助處理外交史料,接觸到很多外界不熟知的檔案資料,黃非常興奮,竟在臉書(facebook)貼文指他整理「共諜海外密報」及「魁北克獨立」卷宗時有看到呂秀蓮檔案。

大聊破解門禁
黃姓學生在臉書炫耀自己與機密檔案多接近,還稱若在外交部待上一年半載,就可出中華民國近代外交史祕辛,並提及要破解外交部門禁,只要從外交部西側地下停車場進入,就可避過警衛到部長室。

有簽保密切結
但黃姓學生昨被約談時懊惱向辦案人員強調沒看機密檔案的內容,也無洩密。雖外交部也指黃提及的二個檔案是已註銷的機密檔案,但因黃見習時有簽保密切結,檢調仍依洩密罪偵辦。外交部昨稱不對本案調查情形評論。

(蘋果日報)
--
男心跳停5分鐘 急救起死回生

在北市環保局擔任清潔隊員的林雙進,上月因心肌梗塞昏倒路邊,送醫時已呈到院死亡狀態,沒心跳與脈搏,但經醫師不放棄地搶救後恢復心跳,昨他出面感謝醫師救命之恩,他指除昏倒那五分鐘失憶外,現行走、說話一切正常,這段死裡逃生經驗,讓他更珍惜生命。

電擊插管恢復心跳
收治林雙進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陳家豪昨說,林雙進能死去又活來,關鑑在醫護人員不放棄,在救護車內對他做電擊急救,到院後他雖已呈到院死亡狀態,醫護仍對他做氣管插管等急救,終在五分鐘後,林恢復血壓、心跳。
陳家豪說,林雙進在活過來後被收治住院,確診為心肌梗塞,治療半個多月後,本月一日出院。林雙進昨感謝醫護救命之恩,他指除昏倒那五分鐘失憶,現走路、說話一切正常。

機率不到百分之一
陳家豪說,像林雙進這類因心肌梗塞到院前死亡又救回個案,臨床上不到百分之一。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心血管中心主任王宗道說,到院前死亡的病患,能救回個案少之又少,部分救回患者,還會因腦部缺氧,留下成為植物人、癱瘓等後遺症。

(蘋果日報)
--
世界200大 台灣大學退39名 排名第154 清大跌出榜外

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昨公布全球大學前兩百大排名,台灣去年有四所大學進榜,今年僅剩台灣大學,且其排名下滑三十九名、居第一百五十四名;而去年首度超越台大,躍居全台第一的清華大學,今年排名更大跌近百名,摔出前兩百大榜外。

加州理工擊敗哈佛
《泰晤士報》和湯森路透合作評鑑大學,以大學論文被引用次數,及針對一萬七千五百名民眾進行其對各大學教學、研究表現問卷所獲得的聲望結果為主。
結果顯示,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首度擠下哈佛大學奪冠;亞洲表現最佳者為第三十名的東京大學,兩岸三地以第三十四名的香港大學排名最前。
今年台灣受評大學表現都比去年差,去年為全球前兩百大的清大、台大、交大、中山四所大學,今年僅剩台大還在榜上,去年排名首度超越台大、排全球第一百零七名的清華,今年更僅排二百零三名。
長期研究大學排名的台大圖書資訊系教授黃慕萱說,今年幾乎所有亞洲大學排名都下滑,加上過去兩年排名變動大,顯示評鑑機制有問題,如其評分中約百分之二十九的分數是由各校自填,若學校未具實填寫,結果變動就很大,「結果參考即可。」

清大生盼學校檢討
清大副校長葉銘泉說,排名僅當參考;清大外語系四年級周姓學生說,希望校方檢討。台大主祕張培仁說,平常心看待;台大學生會長鄭明哲說,盼校方更重視對師生的人材資本投資。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說,排名可做為大學努力的方向。

(蘋果日報)
--
世界大學排行 打敗哈佛 加州理工稱冠

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昨公布二○一一至二○一二年世界大學排行榜,跌破眾人眼鏡,加州理工學院打敗八年來穩居第一的哈佛大學,至於台灣各大學名次 都下滑,去年有四所在前二百大,今年卻只剩排名第一百五十四名的台大,且比去年退步卅九名,清大、交大、中山大學都跌到兩百名以外。

我各大學名次都下滑

今年台灣有八所大學在前四百名,元智大學和海洋大學首次擠進前四百大,成大掉到四百大之外。香港大學排名卅四,新加坡國立大學排名四十,中國北京大學排名四十九,成績都比去年下滑。

對調查結果,大學反應兩極。台大主秘張培仁表示,因為評鑑計分改變很複雜,引用論文比例提高,才會退步,平常心看待就好,台大在另一QS大學世界排名仍是第八十七名。

成大副校長蘇慧珍說,成大在西班牙網路世界大學排名為全球第六十七名,全亞洲第四,QS排名則是全台灣第三名。海洋大學校長李國添表示,大學排名越來越多,各項評分指標不盡相同,未來海大將加強國際研究,延攬優秀的國際學者。

教育部次長林聰明表示,今年排名計分方式與參數改變,我國各大學排名下滑,主要是因為論文被引用數的權重比例由去年的第三提升到第一,計算方式也與去年不同,對非英語系國家加入的「區域校正參數」大幅下降,以致我國大學排名在這一項分數偏低。

林聰明表示,在國際學術聲望評比項目中,新增「與國際學者共同發表論文」一項,我國學術界多偏向單打獨鬥,獨立完成研究,在這項計分中也較為不利。

高教司長何卓飛表示,大學表現不能只看單一排名,第二期邁向頂尖大學有十項指標,均與國際排名無關,成大所受補助,不會因此受到影響。

該調查有十三個指標,可歸為「論文數與被引用數」、「教學研究聲望調查」及「學校自行填寫」三大類。



(自由時報)
--
陰囊浮青筋 屬正常現象

Q:我的右側睪丸有青筋暴露現象,皮下血管清晰可見,左側睪丸則不會,這是否有毛病?
A:因睪丸被陰囊包覆,青筋暴露應是指陰囊血管,這其實是正常現象,所有男性皆然。男性之所以能看到陰囊皮下血管,主因是此處表皮較薄,肉眼即可見一些微血管、靜脈的分布,無須緊張,就像某些人天生皮膚厚度較不足,甚至在身體任何部位都能目睹血管。

大小不一須檢查
即使只有單側陰囊可以肉眼看到血管,也不表示有任何異常,此可能只是血管分布左、右不一,不必擔心。建議若只是單側陰囊青筋暴露,也無疼痛,不用就醫,除非睪丸有明顯一大一小,且是到最近才有一側異常增大,這便需要進一步檢查,以研判是否發炎或其他疾病如腫瘤所致。

(蘋果日報)
--
醫學倫理才是問題的癥結/黃達夫(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長)

在台大醫院發生誤植愛滋器官事件,事經一個多月輿論一直停留在究責、懲處的層面。今天樂見戴正德教授終於擊中問題的核心,追根究柢就是醫學倫理在台灣被法規化了!

疏散病人評鑑造假
戴教授說「台大器官移植的過程難道沒有照標準流程照表操作嗎?其實要檢查的都檢查了,要通告的也通告了,但問題就出在只照表面流程要求而忽略了深層的謹慎、用心與現實化」。
他的觀察正呼應當代最受尊崇的哲學家Alasdair MacIntyre的理論,他定義practice(執業)只是照著常規行事,然而,當你的practice有清楚的目標或意義時,就是virtue(美德)。
可是,我們的衛生當局不斷標榜台灣是亞洲第一個實施醫院評鑑的國家,而且所有醫院為了準備三年一次的評鑑,都要耗費不少財力、人力與時間作準備來滿足評鑑 的要求,結果,所謂的血汗醫院就是被評鑑特優的醫院。多年前我曾公開批評醫院評鑑的目的本來是在幫助醫院求進步,但是台灣的醫院評鑑不但勞民傷財,還助長 造假作弊的風氣。不如把錢用在醫療文化的改造上。沒想到,不久前衛生署前署長楊志良也在他《拼公義,沒有好走的路》一書中說「『JCI國際醫療評鑑』是被 國際公認為最高標準的醫院評鑑,因標準高,台灣的醫院實際上很難達到,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如JCI評鑑當天,為了符合有多少病人就要有一定比例醫護 人員的要求,醫院會事先疏散病人,告知病人評鑑那幾天不要來看診,也就是只在那幾天做給國際評鑑委員看。以前當然就有醫院在評鑑時造假,而且是院方帶領全 院同仁造假!評鑑那幾天全院人仰馬翻,員工超不爽的,我相信這些醫院絕大多數員工在接受JCI評鑑時都在罵醫院。」

應以愛與憐憫為懷
上樑不正下樑歪,在這樣的醫療環境下,基本上是再多的醫學倫理教育課程也是徒然。正如戴教授所說「雖然,衛生署與國科會用了很多資源補助醫學倫理的研究與 推廣上,但我們發現不論訓練種子教師、設置網站、出版書籍……都忽略了倫理其實是一種情操,一種精神,也是一種態度。」
當醫護人員缺乏尊重生命的情操時,所謂三讀五對、重複確認、time out等為了維護病人安全而制定的作業流程就被絕大多數醫療人員認為是無聊的工作負擔,只不過是做給評鑑委員看的東西。只有在醫院從上到下每一份子都以愛 與憐憫為懷,並內化為工作的習慣,才會在執業態度上表現謹慎與用心,認真地把標準作業流程當作幫助自己做到萬無一失的重要依靠。

(蘋果日報)
--
突破 皮膚細胞複製出幹細胞 避開用受精卵治病爭議 可培育神經 軟骨

幹細胞研究又邁進一大步,美國學者首度利用人類皮膚細胞複製出量身訂做的胚胎幹細胞,這意味以後可能用複製技術來培育醫療用的胚胎幹細胞,避開因使用受精卵胚胎治病引發的道德爭議。科學家指出:「這雖非全面勝利,但已是重要里程碑。」

紐約幹細胞基金會學者艾格里(Dieter Egli)與諾格(Scott Noggle)在最新一期《自然》期刊發表成果,團隊從一名男性糖尿病患手臂取得皮膚細胞,取出基因組並放入女性捐贈的卵子細胞,刺激其生長,進展為有 70至100個細胞的囊胚,也就是胚胎初期。

技術近似「桃莉羊」
雖然只存活數天,但研究團隊已嘗試用這些胚胎培育成神經、軟骨、肌肉等細胞,因為實驗終極目標就是要研究出人工多功能幹細胞,用來修補人體患病的組織。
但培育出來的複製胚胎有其缺陷,正常人體應有2套染色體(46條),複製成果卻有3套染色體(69條),這也是研究團隊面對的最大障礙,下一步必須研究如 何培育出染色體正常的胚胎,才能將複製的幹細胞應用於人體醫療。未來可培育治療用的幹細胞,包括醫治阿滋海默症及癌症,或植入胚胎於女性子宮,孕育複製 人。
艾格里等人採用的體細胞核移植技術(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SCNT)與複製「桃莉羊」的技術相似,但「桃莉」複製過程是先移除卵細胞中的染色體,使其成為「空殼」,再將桃莉母親的細胞核染色體注入其中,培育成全新胚胎。

染色體異常為難題
除了「桃莉」外,還有其他哺乳動物複製成功,但複製人類胚胎始終未見突破,艾格里團隊並未取出卵細胞原本的染色體,注入新的細胞核後產生多了23條染色體的怪胎。
艾格里團隊當初付錢請16位婦女捐贈270枚卵子,研究多年,最後只培育出13個初期胚胎,實驗效率也稍嫌不足。

「證明細胞可改組」
未參與這項計劃的哈佛幹細胞學者達利指出:「他證明複製技術可將成人細胞改組。」倫敦大學學院教授梅森則表示,各路學者採用不同途徑發展,艾格里的成果有助學者相互比較,探索培育幹細胞最理想的方式。



(蘋果日報)
--
塑化劑案 監院籲破格任用楊技正

監院調查發現,近年來最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塑化劑案」至少造成食品業產值一百一十四億以上損失,主管機關漠視「強化食品添加物源頭管理」,未積極作為,陷民眾「食而恐懼」的窘境,重創國家形象,通過糾正行政院、衛生署及環保署。

由於塑化劑案是由衛生署楊技正主動揭發,勇於任事、抽絲剝繭揪出肇事元凶,監委建議衛生署應比照警察升遷機制,讓楊技正「破格任用」。

今年五月塑化劑風暴籠罩全台,監院調查數月,原想提案彈劾官員,開了三次會議擔心引發後遺症,避免行政部門「隱瞞」家醜,決定改提糾正,由被糾正單位懲處失職人員。

調查監委程仁宏、楊美鈴、劉玉山昨天舉行記者會,程仁宏說,此事癥結在於人力欠缺、法令不嚴、輕忽食品安全業務等缺失,他當場出示衛生署發給賓漢公司食品添加物起雲劑的許可證,有這樣的許可證,難怪有些業者聲稱自己也是受害者。

程仁宏說,他原不諒解這種說法,但看到許可證後,「對於不肖業者,許可證等於是官方幫他背書」,衛生署給不肖業者可乘之機。

楊美鈴表示,食品安全問題規範法令過於寬鬆,對不肖業者難有嚇阻作用;劉玉山也說,年預算一千多萬,但全國列管毒化物運作廠有五千二百多家,管制措施失靈,有檢討改進急迫性。

(聯合報)
--
不是等死 正向看待安寧療護

10月8日是世界安寧日,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調查發現,二至三成的癌末患者與家屬,錯把安寧療護視為等死。癌末患者家屬昨天出面呼籲,正向看待安寧療護,才能讓亡者尊嚴辭世,生者了無遺憾。

因直腸癌過世的黃媽媽3年多前曾接受安寧居家療護,當時遠在美國工作的小兒子,請假3個月回台照顧母親,無奈假期結束,必須返回美國。不久後,黃媽媽病情 加重,向醫院的安寧護理師表達想見兒子一面;院方運用電腦視訊,協助她在彌留前一周每天與孩子視訊,讓黃媽媽沒有遺憾的走完人生旅程。

黃媽媽在台灣的兒子說,母親透過電腦螢幕見到弟弟時,「媽媽驚喜喊出弟弟名字,那幾天精神也變好,開心比任何治療都重要。」

最近,85歲黃爸爸罹患胃癌末期,他安排父親接受安寧療護,他說,「這不是等死,而是讓家人接受更有品質與人性化的照顧。」

國泰醫院社區護理組護理長劉錦蓉表示,國人缺乏預立遺囑觀念,總認為安寧療護等於放棄治療、等死。不少臨終患者的家屬,因擔心患者或自己無法承受死亡恐懼,常不願面對,導致患者毫無準備地死去,家屬甚至得靠「擲筊」揣測亡者願望,徒留遺憾。

國泰醫院護理師洪怡蘋表示,安寧療護不是放棄治療,而是針對確定無法治癒的癌症或重症末期患者,給予舒適、尊重生命的照護;引導患者與家屬從「道謝、道愛、道歉、道別」過程,達到「善終、善別、善生」目的,圓滿生死兩相安的目標。

(聯合報)
--
成大骨鬆新藥 登「科學」、「自然」期刊

停經後的婦女,每5人就有1人出現骨質疏鬆的問題,中老年人更是常見,但目前治療藥物皆有副作用,需新藥開發,成功大學經過多年的研究,成功發現「介白素 -20 」是骨質分化的重要因子,透過「介白素-20」抗體可有效抑制小鼠骨質疏鬆的發生,只要通過臨床實驗,新藥最快6到10 年就可以上市。

「介白素-20」是人體免疫系統分泌的蛋白質,過量分泌會破壞組織,導致慢性發炎性疾病,但過去從未有人嘗試證明,「介白素-20」與骨質疏鬆是否有關連性。

成大生化所教授張明熙多年研究證實,只要病患血清中的「介白素-20」濃度高,就會造成骨質流失,經由小鼠的實驗更發現,剔除「介白素-20」基因的小鼠,比一般的野生鼠擁有更高的骨質密度,更確認只要投注「介白素-20 」抗體就可以有效防止骨質疏鬆發生。

張明熙表示,「介白素-20」抗體不僅可以抑制骨質疏鬆的發生,還能調控骨細胞的代謝平衡,從小鼠的實驗中,未發現不正常的病態,初步評估應用在人體上應該安全無虞,目前這項研究成果已經申請多國專利,更獲得五項美國專利。

研究成果一發表後,也受到國際重視,分別在今年9月登上「科學」與「自然」兩大學術權威期刊。成大估計,骨質疏鬆藥物在全球約有160億美金的市場,只要通過臨床實驗,最快6到10年就可以上市,徹底改善人類骨質疏鬆的毛病。

(聯合晚報)
--
不用再當呆人了! 自宅及消費放款 取消連帶保人

俗話說「人呆才作保!」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昨天初審通過《銀行法》部分條文修正案,未來銀行辦理自用住宅放款和消費性放款時,將不得要求借款人提供「連帶保證人」,以保障弱勢消費者權益,並避免民眾為人作保,卻反而「公親變事主」,成為銀行的討債對象。

提案立委賴士葆表示,其實法律上根本沒有所謂的「連帶保證人」,這是銀行實務運作而來的用語,「連帶保證人即共同債務人」;他說,通常銀行就算已取得足額 擔保,還是會在契約中「玩文字遊戲」,利用一些遊走法律邊緣的條文,要求借款人須提供連帶保證人,或要求保證人拋棄「先訴抗辯權」,明顯罔顧現行法令精 神。

金管會主委陳裕璋昨受邀進行《銀行法》修法報告時也認為,連帶保證人明明不是債務人,但卻常因債務人「跑路」或查無財產,而成為銀行追討對象,須背負龐大債款,相當不合理,他贊成修法改善。

三商銀高層則認為,此法通過對銀行沒影響,但對消費者來說,卻是「一體兩面」,雖讓幫人作保的民眾,免遭銀行討債,但恐怕會讓債信條件不佳的人,陷入借不到錢的窘境。

根據財委會初審通過版本,明定銀行辦理自用住宅放款及消費性放款,例如:購屋貸款、房屋修繕貸款、汽車貸款等,不得要求借款人提供連帶保證人,但銀行仍可 徵提「一般保證人」;當銀行已取得足額擔保時,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借款人提供保證人,包括連帶保證人。此外,以往在締約時,特別約定主債務人延期清償,且 不需經保證人同意,將導致保證人「永無翻身之日」。因此,草案中新增,因自用住宅及消費性而徵提的保證人,其保證契約自成立之日起,有效期間不得超過十五 年。

也有銀行業者說,修法後,銀行為了保障債權,未來授信可能會降低成數、提高利率因應。甚至若保證人年限不得超過十五年,則未來貸款年限也可能被限縮到十五年。

大型行庫高層更直言:「立委管太多」,借款人信用不足,只好找保證人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修法通過後,銀行追討債權時,將可先對一般保證人進行財產假扣押,保人還是逃不掉,只是多一道程序而已。

(中國時報)
--
瓦解歐盟的黑暗力量/梁寶華

對歐洲人而言,建立一個完整而統一的歐洲聯盟,是極具悠久歷史的偉大夢想;尤其在經歷二戰的殘酷屠殺之後,建構一個不再彼此侵略並確保和平的統一歐洲,很快的就被擺上歐洲政治菁英們的議事桌上。

也因此,在這些歐洲政治菁英的努力下,早自二戰結束後的1948年,歐洲多國即簽訂了布魯塞爾條約,正式開啟了建立歐洲共同體的原始框架。

在隨後的60多年裡,歐洲歷經了巴黎條約、羅馬條約及數次修約從而設立了歐洲理事會,並在此基礎上,通過歐洲單一法案,繼之在1991年馬斯垂克條約生效 後建立了歐洲共同體,一直發展到1999年歐元區成立、乃至2009年里斯本條約生效,產生第一位有「歐洲總統」之稱的歐盟理事會主席…,一個具有政經實 體的統一歐盟,至此終告基本成形。

只不過,這樣的一個形式上統一的歐盟,畢竟還不是一個具備完整國家實權的組織,這樣的一個超越結盟關係的政經組織,還有待更多考驗來逐步完善歐盟體系的完整與統一。

但是,一個統一而強大的歐洲,對其他國家,特別是對美國,究竟是戰略利益的加分還是減分?恐怕還是一個不可說的秘密;君不見,許多的好萊塢電影中,經常將 鼓動歐洲統一的菁英組織,描繪成為達目的不擇任何手段的黑暗力量,這樣的語言邏輯與文化背景,或許可以隱約看出美國對歐洲統一議題背後心態的一些蛛絲馬 跡。

顯然,國際間,真實存在著強大的不樂見歐洲統合的力量。但現實的看,真正要讓歐盟瓦解的力量,恐怕也不是來自於這些外部的力量,而是來自於這個組織內各自勢力的各行其是。

政治的現實,來自於政治人物各自利益的考量。也正因此,主導歐元區的德、法兩大勢力,基於即將面臨大選的內部壓力,首鼠兩端的處理希臘問題,終至禍延至如今不可收拾的局面。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歐洲人的百年夢想,正走在一條進退兩難的索道上。但這條路該如何走,並不取於非歐勢力,而是取決於歐洲自己;如果歐洲各國還不能正視這個問題,歐盟的瓦解,恐怕就從希臘這個裂縫開始。歐洲人的百年大夢,最終也只落得落花流水春去也般的一夕瓦解!

(工商時報)
--
占領華爾街 引爆全球反富潮/旺報社評

占領華爾街」第10天,代表抗議群眾的「99%公報」有這麼一段讓人既辛酸又震撼的話:「 2011年9月27日,我們到金融區的Luxury Night out遊行,那裡的人,無論男女,身上穿的衣裳高於我們一個月的收入,駕駛的車子超過我們一年所得,任何一棟房產,都是我們一生賺不到的。」

始自9月17日的「占領華爾街」示威活動,已進入第三周,聲勢愈來愈浩大,不但延燒到波士頓、洛杉磯、舊金山、芝加哥、邁阿密、西雅圖等美國20多個大 城,擴大成為「一起占領(Occupy Together)」行動,更透過網路在全球蔓延,除了早先的西班牙、英國外,北自加拿大、南到澳洲,連台灣都開始串聯聲援,儼然已成為美國版的「茉莉花 革命」。就像年初的突尼西亞、埃及青年反專制、爭自由、飽肚皮革命,激起的「阿拉伯之春」運動,華爾街頭對抗美國金權政治的怒吼群眾,感染了全世界有著相 同境遇的人們。

自稱受到「阿拉伯之春」風潮啟發的「占領華爾街」活動,在全美遍地開花的反企業示威聲浪,其實更接近西班牙和其他歐洲國家對經濟的不滿的抗議行動。占領華 爾街運動針對的是美國貧富差距、華爾街的貪婪腐敗以及混亂的兩黨政治,示威者以「占總人口99%的普通大眾,對僅占總數1%卻掌握40%財富之人的貪婪和 腐敗,再也無法忍受」為訴求,表達深刻的不平。這場原本不被看好的活動,短短三周內演變成為全國性運動,由失業者與大學生的洩憤行動,擴大成為中產階級的 街頭抗爭,代表富人階級的投資家索羅斯也表態支持,甚至紐約運輸工人工會更以拒絕協助警方運送遭逮捕抗議群眾方式表示聲援。資本主義浪潮席捲全球,卻因過 度自由、政府監理不足導致的社會嚴重貧富不均現象,顯然不是華爾街遊行者獨有的悲情!這個世界恐將引爆一場新的社會革命風潮。

美國歷來尊重低約束的資本主義,固然有利產業創新與經濟成長,但如果政府疏忽分配問題,經濟成長果實的分配就會失衡。配置資本並管理風險本應是自由經濟體 制下金融市場必須發揮的作用,但貪婪的華爾街卻錯置資本,政府又未能發揮監理功能,終於在2008年引發風暴,由全世界承受他們胡作非為的苦果。這種把損 失攤給社會,得利卻由私人享有,並不能稱為資本主義,也不是市場經濟。任令這種扭曲變形的經濟體系存在,就不會有經濟增長,更無法創造公平正義的社會。

美國號稱超級強國,竟然有1400萬失業人口,失業率超過9%,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周二在國會演講時都坦承,失業問題是難解的「國家危機」。華爾街引發一波 波金融海嘯,政府非但未究責,反而拿人民的稅金補貼銀行,占領華爾街,質疑的是美國深化的金權政治,既然體制失去改革能力,就只能由下而上發動革命。

年初開始的「阿拉伯之春」,動盪持續發酵,希臘和以色列也出現大規模抗議示威行動,英國更發生令人瞠目結舌的大騷亂,如今就連美國民眾也憤怒大爆發,《經 濟學人》出現「美國掀起獵殺富人潮」的論調,2011年發展至今真是印證了英國《金融時報》所謂「全球憤怒年」的預言。全球領導人面對難解的歐美金融危 機,已夠焦頭爛額,如今這場病毒式蔓延的「占領一切(城市)」風潮,勢必讓他們神經更緊繃,更小心以對。

紐約市長彭博曾警告高失業率可能導致暴動,歐巴馬總統要求國會對收入百萬美元以上富人課徵「巴菲特稅」外,更力推就業法案。但是,歐巴馬政府決策「時間太 遲,速度太慢」,使得美國「占領風潮」急速擴散。新媒體資訊傳播更快更廣,助長了「占領思維」的擴大,兩岸貧富差距現象也非常嚴重,年輕人普遍因薪資低、 房價漲而苦悶不已,自然無法倖免於全球風潮;台灣已經出現網友在「臉書」號召「占領台北」活動。儘管一年來執政當局持續提出奢侈稅、社會住宅、房產交易實 價課稅等多項符合社會正義的政策,但10年來台灣企業分配盈餘,重股東利益輕員工所得,稅負政策亦嚴重失衡,有利企業及股東,薪資所得者負擔較重,7年之 病不能求3年之艾,要化解年輕族群與中產階層民眾對貧富極化社會的不滿,絕非幾張選舉支票可以解決。

中國大陸藉強力報導「占領華爾街」猛敲資本主義喪鐘時,別忘了年初茉莉花風潮給當局帶來的壓力,中國經濟正處於上升週期,可以暫時消化諸如暴富、貪瀆、蟻 族苦悶等問題,但暫時消化問題並不表示問題已不存在,經濟總有榮枯週期,一旦進入下行週期,痼疾發作後果將非常嚴重,「占領華爾街行動」所曝露的社會問 題,不容小覷。

(旺報)
--
地球海洋 可能來自彗星冰塊

科學期刊「自然(Nature)」線上版六日刊出的最新研究顯示,地球上的汪洋海水很可能是數十億年前,彗星撞進地球時,帶入大量冰塊造成的。此一發現很可能推翻過去認為地球的水主要來自小行星的說法。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MPS)科學家利用赫雪爾太空望遠鏡,發現哈特利彗星二號冰塊中,氘與氫的比例值和地球海水幾乎完全相同。氘是氫的同位素,比一般水中的氫多了一個中子。

如果沒有水,地球上就不會出現生命。由於地球剛形成之時,十分炙熱,包括水的所有揮發物質都蒸發光,因此水只可能存在於太陽系外圍氣溫較低的地方。先前的 研究認為,地球上水的主要來源是從在火星與木星附近繞行的小行星而來,只有不到十%來自彗星,新發現恐將推翻這項說法。

彗星是由冰塊、塵埃、氣體所組成,常被稱為「骯髒的雪球」。哈特利二號彗星可能來自冥王星附近的「柯伊伯帶」(或譯庫柏帶,Kuiper Belt),和太陽的距離是地球的三十至五十倍。該彗星是科學家第一個分析氘與氫比例的柯伊伯星帶彗星。科學家表示,他們還需要觀測更多來自柯伊伯星帶的 彗星,看看其他彗星冰塊的氘與氫比例,是否也和哈特利二號彗星相同。

赫雪爾太空望遠鏡近年來同時觀測的其他六顆彗星冰塊中,氘與氫的比例幾乎是地球海水的兩倍。這些慧星可能來自更遠的歐特雲(Oort cloud)。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