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8日 星期三

新聞自選輯 20180328

下月漲電價 家庭年增千元

下月1日起,191萬家庭用戶要漲電價了。台電昨公告最新電價表,家庭用戶每月用電逾500度以上部分,非夏月每度將漲0.15到0.20元;6到9月的夏月期間,每度更將漲0.19到0.28元,平均每度漲幅約4%。以每月用電1千度的家戶為例,夏天每月將增110元電費、非夏月增84元,1年電費大增逾千元。



租屋族怨不公
經濟部電價審議委員會本月16日決議,下月1日起各類電價平均漲3%,現行電價平均每度2.5488元,將漲為2.6253元;500度以下住宅用戶及1500度以下小商家不調整,約8成以上用戶不受影響。
台電昨公布新版電價計費級距表,家庭用電500度以上部分,非夏月每度漲0.15到0.20元,夏月期間每度漲0.19到0.28元,總計1200多萬家庭用戶,約8成5不受影響,1成5、約191萬戶電費將漲。
以每月用電501到700度的104萬戶為例,夏月期間每月電費將增38元、非夏月增30元,全年電費增約400元。用電701到1000度及逾1000度的33萬戶,1年電費大增逾千元。
另小商店用電,1500度以下部分不漲,1501度以上部分,夏月每度漲0.28元,非夏月漲0.2元,總計17萬商家受影響。有租屋族上網抱怨,房東將房子隔成多間套房,整層樓用電逾500度,因此要分攤增加的電費,實在不公。

https://img.appledaily.com.tw/images/twapple/640pix/20180328/LA03/LA03_004.jpg

(蘋果日報)
--
新電價級距公布 住宅用電千度月增93元

4月新電價費率出爐!台電指出,用電越多者漲幅越大,夏月漲幅也較高,但500度以下住宅用電與1500度以下小商家用電不調整,逾8成用戶不受影響;根據估算,月用電1千度的住宅,每月多支出93元;月用電2千度的商家,多支出113元。

http://img.ltn.com.tw/2018/new/mar/28/images/bigPic/600_310.jpg

4月電價均漲3% 用越多漲越多

四月新電價費率出爐!電價費率審議會日前拍板電價平均漲幅三%,各級距漲幅約三.九%至四.五%,但逾八成用戶不受影響。根據估算,月用電一千度住宅戶,每月多支出九十三元;月用兩千度店家,每月多支出一一三元,三千度商家則要多付三四○元,符合用電越多、漲幅越大原則。

月用2千度店家 每月多113元

台電指出,這次電價平均漲幅達到電價公式規定的三%天花板,並依兩大準則調整,包括使用越多者、調漲幅度越大,且為抑低尖峰用電,每年六月開始的夏月電費級距調漲也比非夏月高;此外,基於照顧民生,住宅月用五百度以下、小商家一千五百度以下不調整,等於住宅約一○五五萬戶(占八成五)、小商家約七十四萬戶(占八成一)不受影響,意味其餘用戶必須負擔較多的電價漲幅。

台電昨公告各段電價級距,以五百度以上民生用電估算,非夏月最低漲幅約三.九%,一千度以上用戶的夏月電價漲幅最高達四.五%。

以每月用電一千度的住宅估算,這次調整後,每月須多支出九十三元;月用兩千度的店家則須多支出一一三元,月用三千度店家要多付三四○元。

至於工商業用電,平均漲幅三.四六%;二十九萬戶低壓電力用戶,如超商、小型商場、中小型工廠等,漲幅為三.三%;二.四萬戶高壓電力大戶,包括大工廠、百貨公司等,漲幅為三.五六%;六百戶的特高壓用戶,如捷運、鐵路、機場用電等,漲幅則是三.四一%。根據估算,低壓用戶若月繳電費十萬元,將月增約三三○○元;特高壓用戶若原本每月電費一百萬元,則須多繳三萬四一○○元。

工商業用電大戶 平均漲3.46%

由於電價已超過四年未調漲,台電強調,這次調整後,我國電價仍相對便宜,以二○一六年世界各國電價排名來看,台灣住宅用電價格全球第二低,工業電價則維持第七低。

(自由時報)
--
你家每月用電千度嗎? 下月起年增千元電費

台電昨天公布將在四月一日實施的新電價級距表,整體電價漲幅為百分之三,但在保障民生政策下,住宅及小商店用戶有逾八成「凍漲」。不過,住宅用電五百度以上部分變貴,將有一九一萬家庭用戶電費面臨調漲;工商業及其他用電漲幅為百分之三點四六,雖高於平均漲幅,但國內工商用電仍是全球第七低。

為了照顧民生,經濟部已拍板住宅用電五百度以下不漲,台電統計,約有一○五五萬戶的電價不受漲價影響,占整體住宅用戶百分之八十五。小商店則是一千五百度以下不漲,全台約七十四萬戶電價凍漲,占整體小商店用戶比重百分之八十二。

台電指出,電費採分段累進費率計算,每月用電五百度以上的住宅用戶,五百度以下電價不變;小商店用電超過一千五百度,一千五百度以下的電價也不調整。

台電以每年夏月四個月、非夏月八個月試算,如果住宅每月使用一千度電,原電費三四二二元,新版電費將增加

九十三元,來到三五一五元,漲幅百分之二點七一,一年增加一一一六元 ;若每月用電兩千度,新版電費將增加三二○元,漲幅百分之三點六八,每月電費來到九○○五元。

電價調漲後,台灣住宅電價仍為全球第二低,平均電價為二點四九四四元,僅略高於墨西哥,比中國大陸還便宜。

經濟部十六日召開今年第一次電價費率審議會,決定平均調幅為百分之三。台電表示,新版電價級距表於廿三日送到經濟部審查,經濟部昨天下午完成審查後,台電對外公布新電價表。台電最近一次調漲電價是二○一三年十月,漲幅約百分之八。

行政院長賴清德昨天在立院施政總質詢時,答覆國民黨立委王惠美問及電價對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影響時說,依據主計總處估算,本次電價平均漲幅百分之三,僅會影響CPI年增率上升○點○八個百分點,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大約仍維持在一點多左右,沒有造成大的影響。

由於住宅與小商店的電價已經有逾八成都被「凍漲」,經濟部次長龔明鑫日前指出,這次是為了照顧物價,但小商家漲價可能會有很多理由,如果未來還說是反映電價而漲價,是不合理的。

在工商業用電方面,調漲後平均電價為二點四七九七元,高於挪威、瑞典、美國、盧森堡、墨西哥、芬蘭,但比臨近的南韓、新加坡、中國大陸、日本等出口競爭國來得低。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8/03/28/1/4605833.jpg&x=0&y=0&sw=0&sh=0&sl=W&fw=450&exp=3600

你家電費會漲嗎? 台電公布新電價級距表

台電今天公布將在4月1日施行的新電價級距表,整體電價漲幅為3%,但在保障民生政策下,住宅及小商店用戶均有逾八成「凍漲」,工商業及其他用電漲幅為3.46%,雖然比平均略高,但工商用電仍是全球第七低。

為了照顧民生,經濟部已拍板住宅用電500度以下不漲,台電統計,約有1,055萬戶的電價不受漲價影響,占整體住宅用戶85%。

小商店則是1,500度以下不漲,約74萬戶電價是凍漲的,占整體小商店用戶比重82%。調漲後,台灣住宅電價仍為全球第二低,僅略高於墨西哥,比中國大陸還便宜。

至於住宅用電超過500度、小商店用電超過1,500度的電價會採適度調漲,目的是為了促進節約能源。

在工商業用電方面,以機關、超商、小型商場、中小型工廠用電為主的低壓電力電價,平均調幅為3.30%。契約容量100瓩以上的高壓電力電價,以工廠、機關、百貨公司用電,平均調幅為3.56%。

至於契約容量1000瓩以上的特高壓電力電價,以工廠、捷運、鐵路、機場用電為主,平均調幅為3.41%。公用路燈為主的包燈電價,平均調幅為3%。

(聯合報)
--
賴揆:5成台人加薪 漲電價影響不大

繼衛生紙之亂後,緊接著電價將在4月1日調漲。行政院長賴清德昨在立法院施政總質詢,遭質疑電價上漲,恐引爆新一波物價攀升,且唯獨民眾薪水不漲。賴清德反駁,去年台灣至少有5成人有加薪,電價調整不會造成很大影響。

台電昨公布精算版的4月電價調漲表,500度以上夏月調為每度4.8元、漲幅4.1%,700度以上漲幅4.4%,到1000度每度已拉高到6.41元,漲幅4.6%。如果你家裡月用電700度,每月電費會多33元,一年將近400元。如果用到1000度,當月電費為3515元,比舊電價高出93元,一年是增加1116元。

立委批政府數字欠缺溫度

至於連鎖餐廳、連鎖髮廊等月用1500度以上小商店,夏月單價漲幅則為4.5%,假設月用2000度,每月平均多113元,整年是1356元,令人擔心店家是否會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藍委王惠美昨質詢賴清德時指出,電價上漲後勢必對物價造成連鎖效果,甚至引起通貨膨脹,但主計處仍試圖美化數字,刻意將電價在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權數,從原來的2.2降至1.27,讓CPI年增率降至0.08%。

賴清德解釋,根據主計總處預估,這波電價調漲對物價的影響度大約是0.08%,全年的CPI也是維持在1點多,不會造成很大影響。

徐國勇稱「已講得較保守」

賴清德表示,公平會、行政院消保處對物價都有嚴格在監督。這席話立刻引爆王惠美不滿,她酸說「不要講到公平會了啦,再講公平會要被人家笑死啦!人家大陸的大媽是在搶購黃金,我們的大媽是在搶購衛生紙,再講就被人家笑話了啦!」

王惠美質疑政府評估數據與百姓實際生活完全不同,過去3年就食品來說,麵包、鮮奶、醬油等全上漲,百姓才會說什麼都漲,就是薪水不漲,顯示政府的數字是欠缺溫度,希望行政院提出具體作為回應民眾感受。

但賴清德強調,去年台灣的薪水沒有每一個人都漲,不過多數民眾薪水有調漲,尤其軍公教加薪後,更帶動私人企業加薪。雖然王惠美一度打岔說「問題是老百姓沒有這種感受啊?」賴清德仍繼續說,「根據調查是有的,比例是在5成以上」。

5成以上加薪數據從何而來?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表示,這是多家人力銀行所做的調查,有業者說5成,甚至有人說7成,所以院長講得是比較保守。

(中國時報)
--
新版電價 工業用電平均漲3.46%

新版電價出爐,民生用電大戶漲幅逾4%、工業用電漲幅逾3%。台電昨(27)晚公布4月1日起新版電價,工商業平均調幅3.46%,低壓用戶平均上漲3.30%、高壓用戶平均調幅3.56%、特高壓用戶平均漲幅3.41%,約有32.5萬家企業受影響。

至於民生用電大戶夏月電價漲幅落在3.96%至4.14%之間;非夏月漲幅落在4.12%至4.57%之間。1,500度以上小商家夏月電價上漲4.55%,非夏月上漲4.12%。

台電強調,依據2016年各國平均電價資料,本次電價調整後,我國住宅用電仍為全球第2低、工業用電維持第7低,且工業負擔8成電價上漲成本,民眾僅分擔2成。

依電價公式,單次電價漲幅天花板為3%,負擔約增加166億元,也就是說,工業負擔近133億元,民眾僅負擔約33億元。

台電發言人徐造華指出,特高壓用戶有641戶,包括中鋼、台積電等契約容量1,000瓩以上工廠、捷運、鐵路、機場等,平均調幅為3.41%。高壓契約容量工業用戶約有2.4萬戶,包含契約容量100瓩以上工廠、機關、百貨公司等,平均調幅為3.56%。

低壓工業用戶約有30萬戶,主要是機關、超商、小型商場、中小型工廠,平均調幅為3.30%。

這次電價調整為穩定物價,經濟部決議,民生用電500度以下不調整、小商店用電1,500度以下電價不調整,等於電價上漲成本透過501至700度、701至1,000度、1001度以上民生用戶,1501度以上小商家用戶,以及工業用戶分攤。

徐造華指出,民生用戶若每月用電700度,電費月增33元;月用電1,000度用戶,電價月增93元;月用電2,000度,電費月增320元。至於小商店月用電若為2,000度,每月電費增加113元。

經電價調整後,我國民生用電僅高於墨西哥,全球第二低;工業用電也僅高於挪威、瑞典、美國、盧森堡、墨西哥、芬蘭,排全球第七低。

台電強調,民生用戶、小商家皆有逾8成未受影響,民生用電有1,055萬戶不受調價影響,小商店約有74萬戶不受影響。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8-03-28/clipping/656/a03a00_t_03_03.jpg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8-03-28/clipping/360/a03a00_t_03_02.jpg

(工商時報)
--
壞示範 公營土銀找短工 竟嘸22K 罵聲如潮 賴揆下令加到23K「做廚工」

真傻眼!政府屢屢喊話,要企業幫員工加薪,但卻出現公營行庫徵才「薪資實領不到22K」、未達資本工資門檻的難堪情形,輿論如狂潮襲擊,驚動行政院長賴清德,昨一聲令下調高薪資,土銀立即將行內現有32名短期契約工全部調高至2萬3793元,回溯1月1日起適用。

土地銀行新店行員訓練所本月23日公告徵求2名6個月短期契約工,工作內容是「廚房工作」,主要是負責行員到新店受訓時煮東西給員工吃,徵才訊息上強調「月薪22000元,但勞工必須另外負擔勞健保」。讀者向《蘋果》投訴指月薪扣掉勞健保後根本領不到最低工資,實領僅2萬1228元,目前只有1人完成面試,尚無人錄取。

勞動部:沒違法
據土銀人員私下表示,土銀2016年短期契約工月薪就是2萬2000元,扣完勞健保仍高於當時最低工資2萬8元,因此沒有爭議;不過今年1月1日以後最低工資已拉高到2萬2000元,土銀的徵人啟事沒有跟著調整。
批評聲浪排山倒海,勞動部官員回應時竟表示,土銀薪資達基本工資,每天工時8小時、周休2日,勞健保從薪資代扣,並未有違法處;勞動部官員還說:「至於民眾認為待遇太差的工作,政府難以介入,僅能由市場自然淘汰。」
藍委林德福、費鴻泰昨在立院質詢賴揆:「土銀的作法得體嗎?」賴明確指示,雖然只是短期契約工,但土銀應調高薪資。財政部政務次長蘇建榮表示,國營事業有示範作用,會提醒土銀留意最低薪資問題。

32契約工獲加薪
在長官明確指示下,土銀昨傍晚火速開會,確定將旗下32名短期契約工調薪。土銀表示,薪資將調高至2萬3793元、調幅8.15%,確保即使扣除勞健保每月入帳金額會超過2萬2000元。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批評,若政府單位、公股行庫徵人時開出這樣的待遇,民營企業自然會「你這樣,我也這樣」比照,公股銀行應成為標竿。

「天掉下的禮物」
土銀員工也開心表示「真像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其他公股銀行主管對土銀開低薪也很詫異,「(土銀薪資)和我們工讀生待遇比較接近」。該主管說,這類職缺近年愈開愈少,相關職務都以正式工友或5職等員工取代,起薪多在2萬4000元到3萬元之間。

https://img.appledaily.com.tw/images/twapple/640pix/20180328/LA04/LA04_001.jpg

(蘋果日報)

社會

警轟22槍 狂徒斃命 百萬軍火隨身「揹著棺材過日子」

曾被親哥哥形容是「揹著棺材過日子」的殺手陳祈安,多年前犯案被捕時,曾經嗆聲:「要與警察同歸於盡!」昨天凌晨,他遇上警察攔檢,躲在車上和警方展開瘋狂槍戰,結果他手槍卡彈,反被高特勤警察一槍擊斃,結束短暫43載的荒唐人生。

22年前,年僅21歲的陳祈安,犯下槍砲案後被判刑10月,從此犯案不斷,強盜、毒品、駕車撞人致死等,出獄又犯案,再被通緝,不斷陷入犯罪、入獄和逃亡的惡性循環。今年1月他因強盜案與毒品案被通緝,上月因恐嚇案被通緝,陳祈安又開始亡命天涯。

嗆與警同歸於盡
陳祈安未婚,在家中排行老么,父親已往生、母親中風。14年前,陳祈安原先染毒的大哥陳政峰戒毒成功,陪著他到私人診所戒毒,不料陳祈安毒癮發作,想衝出管制室遭醫護阻止,憤而朝管制室鐵門開了一槍。警方到場後逮捕兄弟倆,當時陳政峰還說:「吸毒是揹著棺材過日子,希望弟弟身體好起來,才帶他去戒毒!」
但是哥哥的善意並沒有感化陳祈安,他被帶到警局時不斷咆哮:「帶槍是為保護自己生命,有什麼不對?」還嗆聲:「要與警察同歸於盡!」最後他被判刑2年2月。
警方昨聯繫他的大哥陳政峰,但電話不通,才發現曾諄諄告誡弟弟別再沾毒的陳政峰,兩年前又涉毒品案,也遭通緝。兄弟倆人生轉了一圈,還是擺脫不了毒品的深淵,曾經回頭的哥哥亡命天涯,好強鬥狠的弟弟則命喪街頭。
昨凌晨3時,高雄市保大特勤中隊警員施建安、余和謙兩位年輕特警,在三民區大順路與鼎山街口盤查一輛紅線違停白色轎車。
「恁要去哪裡?(你要去哪裡)」余和謙詢問轎車駕駛陳羿丞(41歲,毒品前科),車內副駕駛座是洪億原(41歲,毒品通緝,槍砲前科),陳祈安坐在後座。3人聽到詢問卻不下車,陳祈安還遞了兩把手槍給前座的兩人,大喊:「警察來了,快上膛!」

佯下車襲警卡彈
此時施、余不斷高喊:「熄火!下車!」僵持30多秒鐘後,余和謙持槍再次喝令:「下車!」這時駕駛陳羿丞乖乖下車,副駕駛座的洪億原及後座陳祈安則半開車門作勢下車,余問:「有帶啥(有帶什麼東西)?」
不料,穿著戰術背心的陳祈安二話不說,拿仿金牛座改造手槍朝余扣下扳機,幸好卡彈未擊發,余連忙後退開槍還擊,並大喊:「有槍!」施見歹徒朝同事開槍,立刻還擊,一時間街頭槍聲大作,施、余一邊呼叫警力支援,一邊大喊:「不要動!」
兩名勇警多次對空鳴槍警告後,共開22槍,朝轎車開的15槍中,其中1發子彈從陳祈安左髖骨射入後,卡在右胸口,陳被警方緊急送醫後,因大量出血不治死亡。

同夥帶槍防主嫌
警方控制現場後逮捕另兩嫌,搜出COLT RM22401衝鋒槍等6把長短槍,及子彈305發,其中97發是達姆彈,所有武器黑市價格逾155萬元,另查獲海洛因0.4公克、安非他命127.8公克。
警方透露,其中一把仿金牛座改造手槍是陳羿丞持有,但陳嫌持槍的理由,居然是因為陳祈安「非常神經質」,常疑神疑鬼,又常隨身帶槍,「跟他一起出去,怕被開槍,所以自己也要帶槍防身!
警方懷疑3嫌是要進行毒品或槍枝買賣,但陳羿丞與洪億原矢口否認,並推說3人要去南投診所喝美沙酮戒毒,至於槍枝與毒品都是陳祈安所有。警方對此說法存疑。

警方擊斃 陳嫌時序
●03/27 03:00
高市警局保安大隊特勤中隊警員施建安、余和謙,對紅線違規停放的汽車進行盤查,車內3人拒下車
03:03
駕駛陳羿丞下車後,副駕駛座洪億原及後座主嫌陳祈安半開車門作勢下車,陳祈安突朝警員余和謙開槍,但卡彈,余、施開槍還擊,陳中彈
03:04
勤務指揮中心接獲通報,派警力支援
03:08
警逮捕洪億原及陳羿丞,救護人員趕抵,對陳祈安進行急救
03:11
救護車將陳祈安送醫
04:20
陳祈安出血過多不治

通緝犯 陳祈安
◎婚姻:未婚
◎年齡:43歲
◎家庭:父親過世、母親中風,有2個哥哥、1個姊姊
◎犯案紀錄:
.1996 涉槍砲案
.2001 撞死人吃過失致死官司
.2002 涉偽造文書
.2004 犯下強盜案
.2005/08/31 入獄服刑
.2016/01/22 假釋出獄
.2018/01/31 因強盜案與毒品案被通緝
.2018/02/27 因恐嚇案被通緝

無法無天 移動軍火庫 橫行過市 兩長四短火力超強 狂徒卡彈 警驚恐回擊

「從警5年來,第一次離生死一瞬間這麼近!」高雄市保大特勤中隊警員余和謙,昨凌晨和同仁施建安盤查違停汽車,沒想到遇上殺手陳祈安,余和謙事後心有餘悸說:「我看到嫌犯的槍管指著我,還扣下扳機,明顯是要讓我死!」

余和謙真的是百分之百命大,與死神擦肩而過,陳祈安手中的仿金牛座改造手槍竟然卡彈,上膛的子彈並未射出。更可怕的是,陳祈安的座車有如一座移動軍火庫,警方在車內手提箱,共起出2把COLT RM22401衝鋒槍、1把克拉克17改造手槍、1把MAUSER HSc Mod.90改造手槍、1把仿金牛座改造手槍,以及子彈共305發,其中有97發是有「殺傷力最變態子彈」之稱的達姆彈,讓警方驚呼:「火力真是強大!」倘使這些槍彈火力全開,傷亡情況無法想像。

遭擊中恐斷肢
高市保大特勤中隊長許金發說,美國COLT廠牌的RM22401型衝鋒槍是全自動衝鋒槍,彈匣可裝38顆子彈,屬火力強大罕見槍械。達姆彈彈頭是微軟鉛製成,命中人體的骨頭等堅硬物品時,彈頭會碎裂造成嚴重創傷,一般子彈打中身體,可能只出現貫穿的傷口,達姆彈則會出現巨大傷口,若命中手指或腳踝,甚至可能斷肢。
警方昨在另名嫌犯陳羿丞身上查獲1把金牛座手槍,子彈10發已上膛。陳羿丞推說,因為陳祈安精神狀況不穩定,才帶槍防身。陳羿丞和另一嫌犯洪億原說,槍枝、子彈與車上毒品都是陳祈安所有,但警方對兩人說詞存疑,將深入調查。

黑市價逾155萬
昨警匪槍戰時,現場至少有2輛機車3輛小客車近距離駛經現場,甚至有居民從高樓或附近用手機搶拍槍戰鏡頭,事後po上網。警方十分緊張,擔心歹徒價格超過155萬元的「移動軍火庫」槍彈無情不長眼,幸好快速壓制,未傷及無辜。附近小吃店老闆說:「聽到槍聲,還以為是在放鞭炮!」
逃過死劫的警員余和謙昨說,他直到支援警力到場,緊繃情緒才放鬆,「當下只覺得很不舒服,差點吐了出來!」施建安則婉拒受訪,僅透過長官表示:「壓力很大!」

2警執勤認真
施的小隊長黃慶和說,施余是警專同學,兩人從警近5年,平日執勤認真;去年8月施與同事盤查精障男子,遭對方持美工刀攻擊,施為救援同事,臉部遭劃傷,休養一個月又回來上班,工作態度仍積極。

https://img.appledaily.com.tw/images/twapple/640pix/20180328/LA02/LA02_002.jpg

警開22槍過當否「未朝人」

因強盜、毒品案遭通緝的陳祈安等3人,昨遇警方盤查朝警開槍卡彈,高雄市保大警網開槍還擊,多次對空鳴槍,再朝歹徒轎車開槍,共開了22槍,其中1槍擊斃陳祈安。警方開槍時機是否適合?開22槍是否防衛過當?引發討論。專家及法界昨認為,警方臨場處置並無不當。

生命已受威脅
高市警局昨強調,因陳嫌朝警員開槍才還擊,且過程中多是對空鳴槍及朝車輛開槍,並未直接朝人開。
亞洲警察學會秘書長、警大前教授葉毓蘭說,兩名警員在盤查時遭嫌犯開槍,警方的生命顯然受到威脅,「開槍還擊當然符合用槍時機規定!」且警方在嫌犯停止反抗後,只有對空鳴槍、喝令嫌犯下車,並在發現嫌犯受傷後立刻通知救護車、協助將嫌犯送醫,處置並無不當。
律師劉硯田說,若就新聞呈現情節,嫌犯已掏槍對準警察,根據《警械使用條例》第四條第五款:「警員執勤時,遇有生命、身體、自由、裝備遭受強暴或脅迫,或有事實足認為有受危害之虞時,得使用槍械」警察立即開槍還擊,應是合乎規定。

目擊者鸚鵡 吻別飼主

昨槍下驚魂的彩虹吸蜜鸚鵡QQ,是嫌犯洪億原1年多前花6000多元買來幼鳥飼養至今,昨意外成為槍戰「目擊者」。昨晚7時許已交由洪億原的女友領回。離開警局前,QQ還主動靠近洪嫌,一副親暱樣子。洪還叮嚀QQ:「要聽話!跟媽媽回家!」QQ竟還親吻洪男嘴唇,才被帶回家。《蘋果》問洪嫌,QQ會不會講話?洪說,QQ會叫爸爸、媽媽,「應該是被驚到才不說。」

(蘋果日報)
--
匪拒攔檢「拿槍跟警察拚了」

警盤查違停轎車 與匪街頭駁火

高市特勤中隊警員施建安、余和謙昨凌晨盤查違停轎車,遭遇隨車攜帶強大火力的三名歹徒,當時前座二嫌下車,後座嫌犯陳祈安剛把車門推開一半就迅速伸出手朝警開槍,幸子彈未射出,特警還擊二十二槍擊斃陳嫌,逮捕另二嫌,起出四把改造短槍、兩把衝鋒槍、高達三○五顆子彈等。落網嫌犯陳羿丞供稱,三人在車上與警僵持時,陳祈安要他們「拿槍跟警察拚了」。

警開22槍回擊 歹徒1死2落網

對於警方當街射殺武裝嫌犯,除了陳嫌家人請求檢察官查明案發經過外,民眾幾乎一面倒支持警方強力執法,不少網友認為,警方面對襲警惡徒「不用太客氣」、「該怎麼做就怎麼做」。

一嫌朝警察開槍 幸子彈未射出

施建安、余和謙是在昨天凌晨三點半,巡邏至高市三民區大順路與鼎山街口,發現一輛白色轎車違停紅線,上前盤查時,駕駛陳羿丞、坐副駕駛座的洪億原(皆四十一歲)與後座的陳祈安(四十三歲)不下車,余喝令三人下車。

陳羿丞與洪嫌隨即下車,穿著SWAT戰術背心的強盜、毒品通緝犯陳祈安也作勢下車,但順勢拔出改造手槍,一推開車門就伸出右手開槍,余聽見槍枝擊發聲,高喊「有槍!」洪和陳祈安又鑽回車內,二警立即對空鳴槍及朝車身連射二十二槍。

起出6把長短槍 3百多顆子彈

接著施員制住陳羿丞,並通報支援;十分鐘後警方打開車門,把洪拉出車外壓制,發覺右後座的陳祈安中彈休克,急救後送醫不治;經查有一槍穿透車門射中陳嫌,子彈由左腰部射入、卡在右側肋骨。

警方檢視起獲的三○五顆子彈,竟有九十七顆是威力強大的達姆彈,還起獲玩具手榴彈、一百三十多公克安非他命、海洛因等毒品、四十九萬五千元現金,研判現金是販毒所得;落網嫌犯則稱要到南投的醫院戒毒,不熟路況才暫停路邊設定導航。

陳羿丞後來改稱,陳祈安找他們外出,沒說去處,在車上交給他金牛座改造手槍,後來遇上警察,陳祈安要他們拿槍抵抗。

高雄槍戰/警正面挨冷槍 「不發彈」閃死神

從警5年來第一次開槍

高雄市特勤中隊警組警員施建安、余和謙,昨凌晨遭遇火力強大的槍毒嫌犯,2警一見坐在違停白色轎車後座的嫌犯陳祈安,推開車門的同時、還把槍架在車窗上開槍後,立即還擊,特警余和謙當時緊急高喊「有槍!小心」,接著開出他從警以來的第一槍。

有槍!小心 急提醒搭檔

昨凌晨3時30分,施建安、余和謙盤查違停白色轎車,駕駛陳羿丞和副駕駛座洪億原陸續下車,但右後座身穿SWAT戰術背心的陳祈安,半開車門作勢下車,卻冷不防拔出改造手槍朝警開槍,余和謙察覺不對,又聽見槍枝擊發聲,立即高呼「有槍!」提醒同袍,洪嫌和陳男又鑽回車內,雙警持續擊發22槍反擊。

當時余和謙開了15槍,另一名開槍防衛的特警施建安開7槍,子彈貫穿車門擊斃持槍歹徒陳祈安。余和謙事後坦言,這是他從警近5年來第一次開槍,感受到生命遭受威脅,「生死一瞬間」;他說,當知道後座搜出6把槍枝,還有達姆彈時,「我真的嚇一跳」!

事後見軍火庫 嚇一跳

余和謙年僅25歲,警專30期畢業,1年半前從新興分局調進特勤中隊,他回憶,當時見陳祈安一下車,持槍推開車門剎那,還把槍架在車窗上,感覺空氣瞬間凝結,他高呼「有槍!小心」提醒搭檔施建安,他同時往後退一步開槍,邊開槍邊找掩蔽。

老天保佑 盼大家都平安

2警強調,完全不知車上有沒有武器,或擁有多少軍火,突見嫌犯陳祈安拿槍出來襲警,實在危險至極,還好是對方「不發彈」;2人事後均心有餘悸,語重心長地說,希望每位在線上執勤的員警都能平安,千萬要留意各種突發狀況。

不發彈 比卡彈危險

不發彈是撞針有擊出撞錘,啟動底火引爆彈殼內火藥,因火藥填充不足,子彈才沒射飛出去,只要火藥稍多一些,便可能擊發出去,即使射程未如預期,仍可能有殺傷力。

卡彈則是子彈無法自動退殼,或是進不去槍管內,易發生膛炸,對射擊者構成危險。由於在不發彈的狀況下,子彈仍有可能擊發出去,因此不發彈比卡彈還危險。

兄勸:吸毒是揹棺材過日子 「太子」陳祈安 真走上絕路

被特警開槍擊斃的通緝犯陳祈安,綽號「太子」,愛收藏槍枝,曾改造槍枝被查獲,後染上毒癮,最近飽受病痛所苦,他的胞兄疑涉嫌對曾姓前議員服務處開槍,他曾率眾包圍三民一分局引發軒然大波。

曾包圍分局 嗆不怕警

此外,陳祈安也曾於2004年間,由已戒毒成功的胞兄陪同到診所戒毒,一度因毒癮發作,欲衝出管制室遭醫護人員制止,憤而持手槍朝鐵門開槍,被警方逮捕,當時胞兄曾勸弟弟「吸毒是揹著棺材過日子」,才帶他去戒毒。

警方指出,陳祈安近來常槍不離身,他曾嗆警:「帶槍是為保護自己生命,有何不對?」也放話不怕警察,令曾逮捕他的官警無言。

主人被捕 QQ鸚可能搞絕食

警方在歹徒座車內發現一隻鸚鵡,牠是洪姓同夥飼養帶在身邊的寵物,洪嫌說這隻鸚鵡名叫QQ(俗稱澳洲彩虹),屬彩虹吸蜜鸚鵡品種,1年多前花6000多元購買。台灣觀賞鳥協會理事長黃登科表示,這種鸚鵡換主後可能會自閉、斷食,若嫌犯收押希望親友領回,希望動保團體出面關心。

(自由時報)
--
警攔查「行動軍火庫」 匪卡彈被擊斃

高雄市警方昨天凌晨攔查一輛轎車,後座陳姓通緝犯涉嫌持槍下車朝員警開槍,雖因故未擊發,員警連開廿二槍反擊,陳左腰中槍送醫不治。警方搜出兩把衝鋒槍、四把手槍及包括近百顆達姆彈等各式子彈三○五顆,意外破獲「流動軍火庫」。

據了解,被擊斃的陳姓男子(四十三歲)二○○四年三月曾因毒癮發作要闖出戒毒診所而開槍被捕,當時他聲稱「要和警察同歸於盡」;九個月後,他與同夥涉持開山刀搶劫通訊行,接著還被懷疑捲入民代服務處槍擊案。

他後來因強盜案被判刑九年十個月,二年前假釋又涉毒品、恐嚇等案,因未到案執行,今年一、二月經高雄地檢署發布通緝。

警方說,這輛車上共有三人,駕駛陳姓男子(四十一歲)和右前座洪姓男子(四十一歲,毒品通緝)在槍戰後束手就擒,陳身上有把手槍,洪甫落網時表示死者發現員警後曾丟搶給他們要求「上膛」與警駁火,但他把槍丟還給死者;不過警方製作筆錄時,洪改口稱槍枝都在死者手中,他沒碰過槍。陳姓、黃姓男子訊後被檢方聲押。

警方調查,陳姓男子等三人昨天凌晨二點卅分同車經過三民區大順二路與鼎山街口一家大賣場,遭市警局保安大隊特勤中隊巡邏警網攔查。

三人起初拒不下車,員警舉槍喝令下車,三人一起開車門,右後座的陳姓通緝犯涉嫌掏槍朝站在車頭前二公尺處的余姓員警開槍,但未擊發;余見狀立即退後、閃躲、開槍反擊,站在車後方的施姓員警也拔槍反擊。

駕車的陳下車避到一旁,陳、洪退回車上,兩名員警呼叫支援同時,連開廿二槍回擊,直至支援警力抵達。警方逮捕洪,在後座發現中彈的陳,送醫急救不治。

警方蒐出大批槍彈及少量毒品,接著又在小港區桂陽路三人租住處找到三顆子彈和二顆彈殼。死者大哥因毒品通緝而神隱,警方聯絡死者二哥認屍;他說,弟弟搬出去後,兩人很少往來。

警方懷疑,三人攜帶這批槍彈可能準備交易,但落網的兩人供詞避重就輕,還說他們準備去南投「戒毒」,沒其他不法意圖;至於槍、毒來源,兩人都推給已死的陳姓通緝犯,警詢後先依槍砲及毒品罪嫌將兩人送辦,持續釐清槍毒源頭。

高雄地檢署檢察官昨和法醫驗屍,研判子彈從死者左髖骨射入體內,彈頭卡在右胸,預計明天解剖確認死因。檢察官也以證人身分訊問開槍的兩員警,釐清用槍時機與過程,同時將鑑定彈道以釐清子彈從哪把警槍射出。

警匪槍戰/第一次被槍指著 第一次對人射擊

「如果我沒開槍,很可能中彈的會是我。」高雄市警局保大特勤余姓員警從警五年多來首度遭犯嫌持槍相向,也首次朝犯嫌開槍,自認用槍時機並無不當;他說,當制伏犯嫌蒐出大批槍彈後,「我被嚇到了」。

余姓員警說,「對方武器有多少,我們不知道,只能持續對空鳴槍,嚇阻對方不要有危害我們生命的行為。」一直到支援警力到達制伏犯嫌後,他看著從車上搜出的強大火力,當場被嚇到。

余回想面對歹徒開槍的情境,自認為開槍並無不當,他說從警以來第一次被人拿槍指著,「如果我沒開槍,很可能中彈的會是我」。

廿五歲的余姓員警高雄市新興高中畢業,因同學的爸爸當警察,「聽說當警察不錯」,與四名同班同學一起投考警專,畢業後他與其中三人分發高雄市,分別在派出所和交通隊服務,另一人在他縣市,服務三年多以後,他不想只待在交通隊,覺得「特勤須高度警戒心,服勤也較安全」,自我鍛鍊考特勤員警。

余姓、施姓員警,都是警專卅期畢業,一起參加特勤訓練,一年半前,從保一總隊結訓後,分發到高雄市警局保安大隊特勤中隊服務。

警匪槍戰/深夜高雄 70組警網在街頭

高雄市警局保安大隊平均每天深夜時段投入七十組巡邏警網,在鬧區擔任打擊犯罪的高機動性警力;保大今年一至三月破案績效,有八成是在深夜時段查獲。

高雄市保安大隊統計,今年一月至上周五,保大警網共查獲各類刑案一四三件,其中每晚八點至翌日清晨六點,查獲的刑案就有一一六件,占全部績效八成,大多是毒品、槍砲。

保大資深員警說,深夜時段的停車場、客運車站,常有不法分子交易毒品或違禁品,是警方執勤重點。另外,深夜時段打公用電話,可能是為了躲避追緝的可疑對象,也是警方盤查的重要目標。

22槍擊斃通緝犯 倖存兩嫌聲押

高雄市警局特勤中隊今凌晨開22槍,反制並擊斃陳姓通緝犯,另兩名陳姓、洪姓男子遭逮捕,依槍砲、毒品罪嫌移送法辦,高雄地檢複訊後認為涉案情節重大,深夜已向法院聲請羈押。

據了解警察雖開槍打死犯嫌,高市保安大隊強調因當時2名特勤中隊幹員進行盤查,後座陳姓通緝犯(41歲,強盜、毒品前科)掏槍甚至扣板機,幸好「未發彈」才沒傷及員警, 甚至後來才得知,陳嫌面對警方喝令下車,疑似一度拿槍給前座陳姓駕駛、洪姓男子,想要駁火力拼,幸而未釀更大死傷。

由於警方在車上搜出獲COLT RM22401衝鋒槍2把、改造手槍克拉克17、改造手槍MAUSER HSc Mod.91各1把、改造仿金牛座手槍2把,及子彈共305發,還有一級毒品海洛因2包重0.4公克、二級毒品安非他命5包127.8公克、吸食器1組,雖然陳、洪嫌意圖推託是死者陳嫌所有,警詢後,今傍晚仍依法移送。

雄檢複訊後,認定2嫌涉嫌重大,深夜向法院聲請羈押;至於中槍死亡的陳姓嫌犯,今相驗確認身中1槍,預計後天解剖遺體了解詳細死因,也將比對彈道,確認是哪支槍及員警開槍擊中。

高雄槍戰 死者12年前就涉槍砲案

今天凌晨被高雄市保大員警擊斃的陳姓男子,自12年起就涉槍砲、毒品等案,今天警方通知他家人要來處理善後,但發覺他的哥哥也因案通緝中,一開始有接電話,後來警方就一直沒聯絡到人。

遭警方擊斃的陳姓男子父親已故,母親中風,有2個哥哥、1個姊姊,其中,警方上午聯絡他大哥要前往殯儀館驗屍,卻發現他大哥接過電話以後就神隱,後來調閱相關資料,才發現他大哥涉毒品案,2016年7月也被通緝。警方正聯繫他二哥當中。

警方調查,陳姓男子自1996年起,涉槍砲案被捕,判刑10月,緩刑3年,並受保安處分,1999年間涉多起毒品案,後又涉過失致死、偽造文書案,直到2004年1月,涉及高雄市新興區六合一路某通訊行強盜案,到當年年底被查出涉案,一再上訴,到2008年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判刑90個月。

陳姓男子就在涉手機通訊行強盜案後2個月,曾由哥哥陪往高雄市三民區澄清路某私人戒毒診所戒毒,據警方瞭解,當時他想衝出管制室,竟在診所開槍,還嗆「要與警察同歸於盡」,後來由鳳山警分局逮捕,判刑2年2月。

(聯合報)
--
醫師公會提健保定率制 健保署暫不考慮

目前就醫的部分負擔都是採定額收取,從八十元到四百廿元不等。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聯會上週開會討論,決議向衛福部、立法院提案,建議修改「全民健康保險法」民眾門診就醫部分負擔定率比率,由原始版本醫療費用的二十%至五十%,調整為十五%至三十五%,急重症患者不得高於現狀,待達成共識,再從定額制改成定率制,以期減少醫療浪費。健保署長李伯璋昨回應表示,暫不考慮定率制。

現有部分負擔採定額制 公會提議修法

健保法第四十三條規定,民眾經轉診就醫,部分負擔為醫療費用的二十%,未經轉診至地區醫院、區域醫院、醫學中心,則自行給付三十%至五十%,但主管機關於必要時可採定額收取。原意是藉由一定比例差距的定率制,大、小病收費可有專業高低區分,大醫院對重病可收較高金額,減少民眾逛醫院、愛檢查的醫療浪費,也落實醫療分級。

目前部分負擔則都收定額費用,依經轉診、未經轉診至基層診所、區域醫院、醫學中心的門診或急診的部分負擔,固定為五十元至五百五十元,整體比率約十一%。

身兼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的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召委邱泰源表示,落實分級醫療才能使健保永續,因此希望定額制逐步改成定率制,但健保法原預設比例太高,為免對民眾衝擊太大,全聯會將建議先調降各級醫院自負額比例、以提高定率制的可行性。

該會提議,民眾未經轉診至地區醫院、區域醫院、醫學中心門診就醫,部分負擔為二十%、二十五%、三十五%,經轉診則一律十五%,急重症患者可另規定不得高於現行金額。亦即只要經轉診就醫,並不會荷包大失血。

立委︰減少無效醫療 讓健保永續發展

邱泰源並說,將與衛福部溝通,並提案至立院衛環委員會討論、召開公聽會等,也會要求衛福部須多頭並進,推展安寧醫療,減少無效醫療、降低不必要的重複檢查與用藥、促行家醫制度,避免小病衝往大醫院等各種配套。

記者試算,以需要做胃鏡的胃病為例,目前到醫學中心自負額四二○元,若採定率制三十五%,則要付一二六九元,較符合醫療成本,但民眾負擔大增。經轉診則付五四四元,與現況相差較小,或可鼓勵不要直衝大醫院。

反觀感冒小病,現行未經轉診至醫學中心,定額四二○元,若採定率三十五%,只要付二二一元,可達小病小錢、大病大錢的區分,但小病衝往大醫院問題則恐無法改善。

健保署︰先循雲端藥歷減少資源浪費

健保署長李伯璋強調,目前政策仍以規劃雲端藥歷等措施減少醫療浪費為主,部分負擔定率制雖曾討論,但衛福部目前暫不考慮,若有立委提案,則予以尊重。

http://img.ltn.com.tw/2018/new/mar/28/images/bigPic/600_162.jpg

民團︰輕症負擔變少 病人更愛擠大醫院

民眾就醫部分負擔若由定額制改成定率制,民團認為輕症患者付的錢可能比現在少,小病擠大醫院的現象恐更惡化,反而無法落實分級醫療!

醫改會副執行長朱顯光表示,若採定率部分負擔,像是感冒這類輕症患者未經轉診至大醫院就醫,支出費用反而比現在減少,恐難抑制小病跑大醫院的現況。至於必須到大醫院治療的重症,支付費用將提高,等於是在懲罰此類真正需要的病人。

朱顯光提及,英國、德國、日本等國家要採定率部分負擔,都會有配套措施,例如六十歲以上、二十歲以下在學,以及罹患慢性病的族群免部分負擔,政府應該要思考。此外,建議可一併落實健保法四十二條同病同酬、四十四條家庭責任醫師制度,讓整個體制更完善。

消基會 籲考量急重症患者經濟負擔

消基會董事長游開雄指出,使用多、繳費多符合公平性原則。但醫療有特殊性,必須考量急重症患者的壓力,因此必須通盤檢討、規畫因應措施,降低對民眾的衝擊。

一向積極推動回歸健保法、採定率部分負擔的台灣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謝武吉則直指,此舉可降低不必要的醫療浪費,樂觀其成,但現今薪水不漲、萬物齊漲,若連看病負擔也要提高,實在太苦了,應待整體經濟狀況好轉再推行。

台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理事長朱益宏認為,政府要推動分級醫療,民眾端也要有一些限制,採定率部分負擔,用多付多,可望降低不必要的檢查率,養成小病在基層院所求診的習慣,但要實現,恐怕還有一條很遠的路要走。

台大︰提高費用能否落實分級 待商榷

台大醫院發言人王亭貴表示,支持分級醫療政策,但提高民眾部分負擔是否可達到此目的,或有無影響就醫權,可能要再討論。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認為,若確保重症患者免部分負擔、就醫權不受影響,藉由使用者付費來達到抑制不必要醫療資源浪費、落實分級醫療的目的,樂見其成。

http://img.ltn.com.tw/2018/new/mar/28/images/bigPic/600_163.jpg

(自由時報)
--
健保改制? 健保署:優先考量民眾權益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聯會提案,建議改變現行健保部分負擔制度,從「定額」改成「定率」,民眾若直接赴醫學中心就診,必須自付三成五費用。提案人為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邱泰源,也是民進黨不分區立委、本屆立院衛環委員會召委,他表示,希望本會期修法,盡快推動。

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提案修法是立委權責,但針對此案,衛福部內部尚未討論,目前衛福部與健保署以民眾權益為優先考量,至於落實分級醫療,重點是在於壯大基層醫療,而非貿然調高部分負擔。衛福部社保司長商東福也說,是否從現行定額改為定率,並非不能討論,但目前政府不希望增加病人負擔。

根據醫師公會提案,若將健保部分負擔由定額制改成定率制,初步規畫民眾赴醫學中心自付三成、區域醫院二成、地區醫院一成五。舉例來說,民眾未經轉診至醫學中心門診,藥費、檢查費等全部醫療費用三千元,自付三成,就需九百元,高於目前定額上限七百廿元。

商東福說,當初健保法立法時,部分負擔採定率制,根據健保法第四十三條規定,部分負擔定率是醫學中心五成、區域醫院四成、地區醫院三成,但同一條文亦規定,主管機關於必要時能依定額方式收取。

邱泰源指出,依照現行部分負擔制度,民眾至醫學中心、區域醫院看病,只比至診所、小醫院多三、四百元,差距不大,因此,許多民眾直接到醫學中心。部分負擔改成定率後,若直接至醫學中心就診,將拉大與診所、小醫院間醫療費用差距,就有利於推廣分級醫療、家庭醫師制度。

但李伯璋指出,去年為落實分級醫療,拉大基層與醫學中心的部分負擔差距,引發反彈。若要穩固健保財務,衛福部和健保署計畫先透過雲端藥歷、檢驗影像資料雲端分享等,節省不必要開支。他也指出,壯大基層醫療,必須站在民眾立場思考政策。

部分負擔改為定率制? 健保署:民眾荷包不容隨便挑戰

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立委邱泰源擬提案修法,將健保部分負擔由現行「定額制」改回定率制。對此,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提案修法是立委權責,但目前此案還沒與全聯會討論過,衛福部內也沒有相關討論,目前衛福部與健保署的立場,仍是以民眾權益為優先考量,要落實分級醫療,重點是在於壯大基層醫療,而不是貿然調高部分負擔。

主管健保法的權責機關、衛福部社保司長商東福說,當初健保法立法時,部分負擔是採定率制,且根據健保法第四十三條規定,部分負擔定率是醫學中心五成、區域醫院四成、地區醫院三成,但同一條法規中亦明文規定,主管機關於必要時能依定額方式收取,因此目前採定額制並非不合法;是否從現行定額改為定率,並非不能討論,但以政府立場,是不希望讓病人負擔增加,也必須顧及民眾荷包。

「民眾的荷包不容輕易挑戰」,健保署長李伯璋直言,去年為落實分級醫療,拉大了基層與醫學中心的部分負擔差距,就引發一些反彈,對於部分負擔改回定率制,衛福部與健保署的態度從來就不是樂觀其成,若要穩固健保財務,必須過雲端藥歷、檢驗影像資料雲端分享等方式,節省不必要開支,且要壯大基層醫療,必須站在民眾立場思考如何執行政策,而不是隨便講講就能改。

部分負擔制度大變革 健保署:樂觀其成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上周召開理事會,決議改變現行部分負擔制度,儘速修法,對此,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說,「樂觀其成」,定率原本即為健保的立法精神,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下修定率的民眾自付比率,合理可行。此外,邱泰源理事長現為衛環委員會召委,修法將更有效率,健保署近日內將召開多場公聽會,尋求各界意見。

健保署資料顯示,近五年來,每年醫學中心轉診案件約240萬至320萬人次,僅占所有醫學中心就醫總人次的一成,也就是九成患者均未經轉診,直接至醫學中心就醫,

邱泰源指出,依照現行部分負擔制度,民眾至醫學中心、區域醫院看病,只比至診所、小醫院多三四百元,相差並不大,因此,許多民眾仍保有小病至醫學中心就診的習慣。

如果改成定率後,直接至醫學中心就診,民眾可能就得花更多錢,拉大了與診所、小醫院之間醫療費用的差距,如此一來,就有利於推廣分級醫療、家庭醫師制度。

蔡淑鈴指出,依照健保法母法,未經轉診,直接至大醫院就醫,理應依照比率繳納更多的醫療費用,費用包括藥費、診療費、檢查費、手術等,另加上掛號費。

以疑似流感個案來說,如果劇烈咳嗽,合併發燒等肺炎症狀,在醫師評估下,做了胸部X光,又開了五至七天的藥物,平均醫療費用一定高於診所、地區醫院,基於使用者付費原則,患者應該多付一點錢。

部分負擔改定率 專家憂急重症患者醫療費用暴增

「部分負擔改為定率,如果沒有配套措施,可能只是肥了大醫院,卻傷了患者荷包。」醫療改革基金會副執行長朱顯光指出,某些專科門診或是檢查儀器,只會出現在醫學中心,一般診所、小醫院怎可能有這麼多人力及資源,如果沒有配套措施,恐將讓真正需要至醫學中心就醫的患者、急重症病人等遭殃。

朱顯光舉例,許多診所並未引進12歲以下幼兒用藥,大部分骨科診所也不收幼兒病人。此外,花東及離島等醫療資源較缺乏地區,幾乎沒有風濕免疫診所,想看病當然只能往大醫院跑。他擔心,健保定率制若上路後,患者只能忍痛多花錢,對醫療分級反而一點幫助都沒有。

朱顯光說,民國100年二代健保上路時,即規定第43條修改部分負擔,以及42條健保支付同病同酬、 44條論人計酬的家庭責任醫師制度,應該綁在一起一併修法,如果只是單獨將定額改成定率,還是難以改變民眾小病看大醫院的習慣。

他舉例,目前健保支付並非同病同酬,平均來說,醫學中心收治一名感冒患者,健保平均約支付1000元,但地區醫院僅能拿到500元,診所則更少,為了成本考量,診所當然都用學名藥,且只開三天藥,更不會引進檢查儀器。相較之下,至醫學中心看感冒,可以拿到五至七天的藥物,且大都是原廠藥,如有疑慮還會加做檢查,算盤打得精的民眾當然往大醫院跑。

更弔詭的是,定率上路後,民眾至醫學中心看感冒等小病,如果不必作其他檢查,費用可能比現行的定額制度更便宜。朱顯光說,無須儀器檢查篩檢的輕症,醫療費用原本就較低,以感冒為例,醫學中心平均1000元,如果民眾自付三成,則只需300元,外加100掛號費,也才400元,比現在的720元還要少,「這一點都不合理」。

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也表示,一旦改用定率制度,輕症及小病到醫學中心、區域醫院看病,醫療費用不見得比現在還貴,反而可能更便宜,原因就在於看上呼吸道感染、濕疹等皮膚病,不需要進一步影像及病理檢查,只是單純拿藥,藥費、診療費加起來,可能只有1000多元,自付三成,可能只需400多元。

蔡淑鈴直言,「這的確是一個很弔詭的現象」,定率上路後,直接至醫學中心就診,醫療費用是否增加,須視個案病情而定。

為了減少民眾反彈,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邱泰源指出,將擬定各項配套措施,宣導「聰明就醫」概念,建議民眾都在自家附近診所找到家庭醫師,養成有病就先看家庭醫師的習慣,由醫師來區分大病、小病,決定是否需要轉診。至於急重症部分,則將進一步制訂配套措施,合理保護患者的就醫權益。

對此,朱顯光有不同看法,他說,論人計酬的家庭責任醫師制度已經試辦十幾年,迄今全國固定在家庭醫師看診的比率還不到兩成,何況家醫科醫師人力有限,「有辦法照顧每個人嗎?」

(聯合報)
--
部分負擔改定率 醫改會:恐肥了大醫院 傷病患荷包

「部分負擔改為定率,如果沒有配套措施,可能只是肥了大醫院,卻傷了患者荷包。」醫療改革基金會副執行長朱顯光指出,某些專科門診或是檢查儀器,只會出現在醫學中心,一般診所、小醫院怎可能有這麼多人力及資源,如果沒有配套措施,恐將讓真正需至醫學中心就醫的患者、急重症病人等遭殃。

朱顯光舉例,許多診所並未引進12歲以下幼兒用藥,大部分骨科診所也不收幼兒病人。此外,花東及離島等醫療資源較缺乏地區,幾乎沒有風濕免疫診所,想看病當然只能往大醫院跑。他擔心,健保定率制若上路後,患者只能忍痛多花錢,對醫療分級反而一點幫助都沒有。

朱顯光說,民國100年二代健保上路時,即規定第43條修改部分負擔,以及42條健保支付同病同酬、 44條論人計酬的家庭責任醫師制度,應該綁在一起一併修法,如果只是單獨將定額改成定率,還是難以改變民眾小病看大醫院的習慣。

他舉例,目前健保支付並非同病同酬,平均來說,醫學中心收治一名感冒患者,健保平均約支付1000元,但地區醫院僅能拿到500元,診所則更少,為了成本考量,診所當然都用學名藥,且只開三天藥,更不會引進檢查儀器。相較之下,至醫學中心看感冒,可以拿到五至七天的藥物,且大都是原廠藥,如有疑慮還會加做檢查,算盤打得精的民眾當然往大醫院跑。

「弔詭!醫學中心看小病不檢查,可能比現在便宜」

更弔詭的是,定率上路後,民眾至醫學中心看感冒等小病,如果不必作其他檢查,費用可能比現行的定額制度更便宜。朱顯光說,無須儀器檢查篩檢的輕症,醫療費用原本就較低,以感冒為例,醫學中心平均1000元,如果民眾自付三成,則只需300元,外加100掛號費,也才400元,比現在的720元還要少,「這一點都不合理」。

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也表示,一旦改用定率制度,輕症及小病到醫學中心、區域醫院看病,醫療費用不見得比現在還貴,反而可能更便宜,原因就在於看上呼吸道感染、濕疹等皮膚病,不需要進一步影像及病理檢查,只是單純拿藥,藥費、診療費加起來,可能只有1000多元,自付三成,可能只需400多元。

蔡淑鈴直言,「這的確是一個很弔詭的現象」,定率上路後,直接至醫學中心就診,醫療費用是否增加,須視個案病情而定。

為了減少民眾反彈,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邱泰源指出,將擬定各項配套措施,宣導「聰明就醫」概念,建議民眾都在自家附近診所找到家庭醫師,養成有病就先看家庭醫師的習慣,由醫師來區分大病、小病,決定是否需要轉診。至於急重症部分,則將進一步制訂配套措施,合理保護患者的就醫權益。

對此,朱顯光有不同看法,他說,論人計酬的家庭責任醫師制度已經試辦十幾年,迄今全國固定在家庭醫師看診的比率還不到兩成,何況家醫科醫師人力有限,「有辦法照顧每個人嗎?」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8/03/27/6/4603912.jpg&x=0&y=0&sw=0&sh=0&sl=W&fw=1050&exp=3600

部分負擔定率制 恐讓大醫院變富人診所

台灣醫療環境早已兩極化,健保部分負擔如果改採定率,未經轉診直接至醫學中心就醫,平均醫療費用超過千元。這對經濟能力不錯的人可能只是一餐飯的錢,但對許多經濟條件差的弱勢患者卻負擔沈重,一旦發生急重症,第一時間反被擋在大醫院門外 。

健保署十幾年來積極推廣及試辦家庭醫師責任制,但成效有限,醫學中心就醫人次仍逐年增加,每年超過3000萬人次,但其中僅有一成透過轉診,其餘九成均是直接就診。除了醫療費用差別不大之外,背後隱藏的是,患者對基層診所、地區醫院的不放心,願意多花幾百元至大醫院求心安。

此外,不分大小病,如果均先由家庭醫師看診,有需要再協助轉診,可能讓急重症患者延誤病情。且如果診所醫師未協助轉診至醫學中心,病人能否在短時間掛到號,也是未知數。

舉例來說,類流感、幼兒腸病毒疑似重症、急性大出血等情況危急個案,連疾管署都呼籲患者應該直接至特約醫院,以免延誤治療時機。但這些情況,未來直接至大醫院看病 ,醫療費用變貴了,會不會使窮人不敢去大醫院看病?最後反而讓大醫院成為富人的專屬診所,讓台灣醫療兩極化更加惡化,又倒打了分級醫療。在改革定額制變成定率制時,這些問題,都需要更周詳的配套思考。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8/03/27/6/4603913.jpg&x=0&y=0&sw=0&sh=0&sl=W&fw=1050&exp=3600

(聯合晚報)
--
無視封溪護魚告示 2高中生垂釣各罰3萬

不該釣魚的地方千萬別下竿,否則代價不小!

基隆市2名喜歡釣魚的高三學生,參加大學繁星推薦入學已順利錄取,上週五(23日)下午2點多開心地帶著釣竿,到已封溪保育的基隆市七堵區富民親水公園內的瑪陵坑溪釣魚。目擊民眾向基隆市動物保護防疫所報案,動保所派員前往,當場人贓俱獲,依違反漁業法第44條第1項、第65條第6款,處2人各3萬元的最低金額罰鍰,2人再三求情,獲同意分期繳納罰鍰。

基隆動保所所長陳瑞濱說明,2名學生推說不知道封溪護魚,動保所人員請學生看看一旁的封溪護魚告示牌,上面就清楚寫著法規與罰則。

陳瑞濱表示,雖然學生把「溪哥」釣上岸後丟回溪中,但垂釣行為已經觸法。封溪護魚的禁止事項包括:嚴禁以釣竿等器具(含撈蝦、徒手捕捉、手拋網、網魚、射魚等)或電、毒、炸等方式採捕水產動物及水生植物,沒有輔導期或勸導期,抓到就得開罰。

基隆市從民國92年8月27日起公告,包括暖暖溪、瑪陵坑溪、友蚋溪、拔西猴溪等4條溪流,全流域實施封溪護魚,實施以來魚種復育良好;由於下游的流域後來遭外來魚種入侵,為了移除外來種的魚群,市府在103年7月11日解除下游流域的禁釣令,但上游流域尚未解除,2名學生就是在上游處釣魚。

陳瑞濱指出,基隆動保所在103年7月成立後,分別在105年、106年各開罰2件在封溪護魚區的違法垂釣,高中生釣魚挨罰是今年第1件。

基隆市政府教育處獲悉後,已通知各校加強法治宣導。教育處長陳素芬表示,希望2人記取教訓,未來更注意生態與環境的保護。

(自由時報)
--
在女助理耳邊吸氣 牙科老闆罰10萬

陳姓女子任職南投縣一家牙醫診所助理,楊姓老闆教導她使用儀器時,環抱陳女並在右耳旁吸氣,陳女怒而辭職並控告楊男性騷擾,南投縣府以違反性別工作平等法,雇主得知性騷擾,卻沒有「採取立即有效之糾正及補救措施」,處罰雇主楊男10萬元,楊男提起行政訴訟,主張他並未性騷擾陳女,台中高等行政法院卻認為,檢方已起訴楊男,但因雙方和解,法院不受理,楊男辯詞不足採信,判決楊男敗訴。

宣稱無性騷 提行政訴訟敗訴

判決書指出,陳女於2016年4月1日任職牙醫助理,同月11日楊男教導使用X光儀器,環抱陳女並在她的右耳旁吸氣,陳女當下無反應,翌日提出辭呈,並向警方報案,南投縣府性別工作平等會於同年6月決議,雇主楊男違反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3條第2項,雇主知道性騷擾,「應採取立即有效之糾正及補救措施」,處罰楊男10萬元,楊男提起行政訴訟。

楊男宣稱沒有性騷擾,也就沒有「立即有效之糾正及補救措施」的義務,他宣稱當時只是教導使用儀器,陳女遲至翌日才用LINE宣稱被性騷擾,他打電話給陳女,陳女不接聽,他用LINE告知陳女「妳誤會了」、「以後不會跟妳接觸」,陳女卻失聯,楊男強調,他並無襲胸摸臀,教導中難免有碰觸,他擔心陳女多心與誤會,才會在LINE中道歉,陳女卻把道歉之詞當成提告證據。

台中高等行政法院卻認為,楊男不瞭解法律精神,楊男曾向陳女解釋與道歉,這些都不是「具體有效之糾正及補救措施」,這項法律的本意,不是爭辯性騷擾的真假,而是督促雇主啟動處理機制與糾正補救措施,避免被性騷擾的人,處於具敵意或冒犯的工作環境。

(自由時報)
--
家被闖空門? 竟是刑事局幹員秘搜

沒人在家逕自進屋 惹非議

刑事局人員日前到新竹縣搜索販毒集團成員劉姓男子的住處,結果劉男與家人均不在,刑事局人員雖持搜索票進入劉宅,但劉宅無人,警方又沒找來里長等第三人到場見證搜索過程,反被當事人抓包,指控警方是闖入民宅翻箱倒櫃的「小偷」,惹來非議!

屋主:破壞門窗、翻箱倒櫃

新竹縣劉姓夫妻指控,5日上午近11點,3輛自小客車、8個年輕壯漢,趁他們夫妻回印尼娘家沒人在,直接破壞門、窗、大鎖就衝進家裡「翻箱倒櫃」;劉太太說,當晚下班回家、住在隔鄰的親屬看到他們家被人闖入,以為遭小偷,打越洋電話告知他們,並請家屬代為報案,後來才知不速之客竟是刑事局幹員!

劉太太說,事發後警察完全沒有任何的道歉,就像沒有這回事一樣。他們很想知道何以警方可以在他們家完全沒有人的時候來去自如?過程中,這批警察不僅破壞了他們家的大門和每個房門鎖,用來自保、預防宵小的監視器也被撥開鏡頭,變成拍天花板!以致整個「被搜索」的場景,在調出監視器畫面時只能看到對方侵入的「前段」影像,沒辦法拍下後續每層樓各房被破壞、翻箱倒櫃的畫面;她說,已到新竹地檢署按鈴控告涉案員警無故侵入私人住宅且毀損財物。

警:嫌疑人不在 退出屋外

針對被控違法搜索,刑事局偵三大隊昨天澄清,當天持搜索票前往新竹搜索劉姓販毒集團成員住處,因發現有人上門找劉男,且劉男的交通工具也停放在屋外,加上執行人員發現窗戶未鎖,為避免物證遭湮滅,才直接由窗戶進入房間,尋找對象是否躲藏其中。

刑事局強調,搜索全依法定程序進行,並未破壞住家,也有呼喊劉男姓名,發現劉不在家後,執行人員就退出屋外,全程都有錄影蒐證。後來專案人員持續在屋外埋伏至日落,見仍無人返屋,隨即結束勤務,並於本月19日另行將回台的劉男拘提到案,以毒品罪嫌移送檢方偵辦。

對於這起搜索爭議,有檢察官指出,偵辦刑案時須視現場狀況與急迫性來執行搜索,若是當事人自己開門,直接出示搜索票即可進行搜索,但以販毒這種極可能滅證的案件來說,常有毒販明明躲在屋內卻拒不開門,警方可強制進入搜索,以防毒販趁機滅證。

檢:請里長第3人到場避嫌

不過這名檢察官也指出,本案雖未違法,但確實有瑕疵,警方應先在附近進行勘查,若判斷當事人在家卻拒開門,搜索前應先請好鎖匠,若判斷不在家,也應請里長等第三人到場見證搜索過程,防止當事人事後爭執被「栽毒」或財物損失。

(自由時報)
--
與家人遊淡水 婦離奇死三芝街頭

63歲蕭婦日前與家人到新北市淡水老街遊玩,晚間卻走失,家人著急報案,不料婦人失蹤1小時後,被人發現倒臥離淡水老街10公里的三芝台2線路邊,已無生命跡象,送醫不治。

蕭婦身上並無外傷,家屬質疑死因不單純,另外當天老街人潮眾多,警方尚無法釐清婦人走失路線、中間與何人接觸,將擇日解剖,釐清死因。

警方調查,住三重的蕭婦患有輕度憂鬱症,大兒子本月25日帶母親前往淡水老街遊玩散心,晚間蕭婦突然情緒低落,向兒子表示「想吃魚酥」,跟隨兒子穿過小巷子往渡船頭方向前進,晚間6點多,兒子回頭查看,母親已消失在人群中。

兒子心急如焚四處尋找,1小時後仍找不到,趕緊打電話報案,警方發動協尋,晚間7點30分,蕭婦被民眾發現倒在距離淡水老街10公里遠的三芝大片頭工業區路邊,已失去生命跡象,送醫不治。

蕭婦兒女向警方表示,母親雖有憂鬱症,但未有輕生念頭,懷疑死因不單純,蕭婦女兒更在臉書社團PO文,尋找曾拍到母親身影的行車紀錄器或監視器畫面。並在臉書中稱:「怎麼樣都不明白,為何媽媽會突然失蹤,1個小時後又出現在三芝,且已失去生命跡象。」

警方調閱監視器發現,蕭婦與兒子走散後朝淡水捷運站方向前進;而蕭婦最後身影被路過的公車行車紀錄器拍下,當時身上沒錢的蕭婦獨自走在路邊,並未搭車。

(自由時報)
--
國土計畫出爐 全國農地大減10餘萬公頃

內政部長葉俊榮昨舉行記者會,宣布全國國土計畫草案,將劃設四大功能分區,其中農業發展地區,將以確保糧食安全為前提,制定供糧食安全農地需求總量。全國農地將從目前的九十三萬公頃,一舉降為七十四到八十一萬公頃之間,縮減面積達到十二萬到十九萬公頃之間;未來不會有原非農地遭編訂為農地。

內政部依據前年五月一日公布實施的「國土計畫法」,已於三月十五日通過「全國國土計畫」,並於昨天呈報行政院進行審議,行政院依法必須在四月底前公告實施。

依據「國土計畫法」,全國國土計畫從擬定到實施需要分三階段六年時間完成,第一階段即施行後二年內,中央必須公告「全國國土計畫」;第二階段即直轄市、縣市政府應於全國國土計畫公告實施後二年內,公告實施直轄市、縣市的國土計畫;第三階段即直轄市、縣市國土計畫公告實施後二年內,公告實施國土功能分區圖。

葉俊榮指出,未來不會有本來不是農地,以後被編為農地,也不會有原本縣市有很多農地,以後全部不要有農地,未來只會在都市計畫與區域計畫的基礎上,做編訂與調整。

內政部營建署長吳欣修表示,四年後全國農地的編定面積確實就會落在七十四萬到八十一萬公頃之間,農地確實會大幅縮減十餘萬公頃。不過他表示,現在很多被編定為農地的土地許多都已不堪或無法使用,有些是過度鹽化,有些則地層下陷無法灌溉,像雲嘉南平原在台十七線以西,就有四、五萬公頃已鹽化且沒有灌溉溝渠到達的土地,竟還被編定為「優良農地」,這對農民而言非常痛苦。

葉俊榮說,之前討論全國國土計畫草案時,原有意將各縣市應分配的農地總量,分別匡定,但考慮到如此將限縮各地方政府訂定各縣市國土計畫時的自主規畫的空間,因此決定不硬性賦予各縣市總量配額,而是最終由中央審議時,進行總量的控管即可。

葉俊榮表示,依國土計畫法,全國國土計畫將劃設四大功能分區,包括國土保育地區、海洋資源地區、農業發展地區、及城鄉發展地區。在國人都具有高度共識的國土保育與海洋資源兩個功能分區劃設之後,再確定「農業發展地區」,地方政府就可以更為自主與彈性地規劃其城鄉發展地區,使得相關重大產業投資或都市發展,都有明確的設置地點。

(聯合報)
--
陸戰隊幫採收洋蔥 基層怒:田裡只有兵沒農工

海軍陸戰隊日前投入200名兵力協助恆春地區蔥農採收洋蔥,雖然言明就是要為蔥農「省錢」,但仍然有官兵對於蔥農索性不雇工,完全由陸戰隊一肩扛起所有採收工作感到忿忿不平,上臉書社群粉絲頁大吐苦水:「他們(蔥農)沒有請工人,都是我們勇猛頑強的弟兄在拔」、「你說有工人也有我們,這還像話,都只有我們的人,還有農戶跟他老婆而已」,「我真的很不爽!」

但海軍上午表示,靠北長官的洋蔥助收議題,經聯繫陸戰隊指揮部,陸戰隊指農家有雇用人工協助採收,網友所披露並非事實。

國軍最有戰力的海軍陸戰隊官兵3月20日起每天投入200名兵力,協助恆春地區採收洋蔥40天,由於是義務替恆春地區的蔥農服務,光是採收薪資就可以幫農民節省上千萬,原本在全募兵制的考量下,預定要取消這項助割任務,專心投入戰鬥本務。但今年屏東三軍聯訓基地仍繼續施行這項助收的「睦鄰」工作,農民們也十分感激軍方協助。

但有疑為支援陸戰隊採收洋蔥的軍中網友在「靠北長官」上分享海軍陸戰隊支援恆春蔥農採收洋蔥的新聞,並抱怨:今天開始拔洋蔥了!看到新聞報導了!我知道這是任務!努力完成任務是我們應該的,但是,「我真的很不爽!」

網友進一步表示,今天到田裡工作,感覺這些農民是看我們,好像是我們欠他的一樣,很扯的是,他們沒有請工人,都是我們勇猛頑強的弟兄在拔,「我再說一次!他們都沒有請工人!都是我們的人在拔!」長官們跟他說我們是來幫他們的,但是他覺得好像不是,是我們應該的嗎?你說有工人也有我們,這還像話,都只有我們的人,還有農戶跟他老婆而已!長官們,自己下來看看吧!就可以知道他說的是不是真的!

(聯合報)

生活

今起4天 抓超速大執法 網路瘋傳公文是真的 駕駛怨「又搶錢」

最近網路流傳一份國道公路警察局公文,指昨起至31日,將連續5天交通大執法,取締超速違規,並將工作列入專案績效評核與行政獎勵。國道三隊昨證實「是真的!」並指今年1、2月已取締686件超速違規,時速逾200公里就有2件,「提醒用路人切勿超速,以免瘦了荷包!」林姓駕駛無奈說,「又在搶錢,被當提款機!」

列評核與獎勵
該公文指昨至31日全天實施,取締行車速度逾20至40公里、嚴重超速逾40至60公里、逾60公里等3項。公文訂有獎勵,取締車速逾20至40公里,巡邏、測照分別每10件、20件即嘉獎1次;取締嚴重超速逾40至60公里,巡邏、測照分別每3件、6件即嘉獎1次;取締嚴重超速逾60公里,巡邏、測照分別每2件、1件即嘉獎1次。
許多民眾質疑公文「是真的,還是假的?」許姓民眾說,管它公文真的假的,「乖乖開車不超速,根本不怕大執法」。

最高罰2.4萬元
「交通大執法公文是真的!」國道三隊組長賴協俊指,該隊所轄路段去年事故4287件,今年1到2月703件,車禍原因大都未保持安全距離,而車速越快,反應時間越短,就越難保持安全距離,為降低事故進行大執法。超速違規可罰3000至6000元罰鍰,若超過規定最高時速60公里,罰6000元至2萬4000元,還會吊扣牌照3個月。
國道公路警察局交通科長吳燕山說,因今年3月發生死亡車禍6件,共造成7死4傷,較今年1、2月共2件死亡車禍高出許多,由於事故原因跟超速脫不了關係,才制定此專案,且專案前會在「國道公路警察局」粉絲專頁事先預告。

(蘋果日報)
--
測照巡邏記嘉獎 昨起國道連5天抓飆車

愛在高速公路飆車的駕駛人要小心自己的荷包哦!

名車把國道當競速場

高速公路入夜後,有駕駛趁車流量減少時恣意狂飆,自認警方抓不到,對此國道警察第三大隊公布今年1、2月在中山高中部路段取締超速686件,其中包括一輛奧迪與一輛BMW轎車分以217公里與215公里飆車,經國道警方拍照取締,國道三隊交通組組長賴協駿表示,從昨日起至31日止,國道交通全面大執法,駕駛人不要以「快」試法。

國道公路警察局指稱,從本月27日到31日將進行交通大執法,除了取締超速,警方另有「巡邏勤務」,只要取締車速逾20-40公里,每10件嘉獎一次,「測照勤務」取締,每20件嘉獎一次,「巡邏勤務」取締嚴重超速逾40-60公里,每3件即嘉獎一次,「測照勤務」取締,每6件即嘉獎一次;「巡邏勤務」取締嚴重超速逾60公里以上,每一件即嘉獎一次,「測照勤務」取締,每兩件即嘉獎一次。

賴協駿表示,不少駕駛人認為躲過固定桿測速照相,警方就無法取締超速,但目前警方搭配有錄影功能的雷射測速槍,以國道三隊來說,今年1、2月間共取締686件超速違規,包括1月18日深夜4點45分在國道一號北上224.9公里處拍到一輛奧迪A4轎車以時速217公里駕駛,而在2月22日深夜3點17分南下214.2公里路段,也拍到一輛BMW 320轎車以時速215公里超速駕駛。

賴協駿說,這兩輛轎車違反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已超速逾100公里,警方將直接開罰2萬4000元。賴協駿也說,大部分發生車禍原因都是未保持安全距離,車速越快,反應時間越短,就越難保持安全距離,為降低事故發生率,而進行大執法,這5天為宣示作用,是呼籲用路人須依規定速限行駛,避免發生意外。

(自由時報)
--
真的啦!國道警方今起連續5天取締超速違規大執法

最近包括臉書、Line等社群媒體流傳1份來自國道公路警察局的公文,指將從今天起至31日辦理「加強取締超速違規」,且明訂3種取締項目,列入專案績效評核與行政獎勵,不少民眾看到公文感到好奇「真的嗎?」國道公路警察局交通科表示:「是真的!而且不只是5天專案,還會是常態勤務。」呼籲用路人遵守交通規則,以免受罰。

這份公文指出,專案勤務實施日期自3月27日至31日全天候執行,取締項目包括行車速度超過20至40公里、嚴重超速逾40至60公里、嚴重超速逾60公里以上,共3項。

勤務內容列入專案績效評核與行政獎勵,「巡邏勤務」取締車速逾20至40公里,每10件即嘉獎1次,「測照勤務」取締,每20件嘉獎1次。「巡邏勤務」取締嚴重超速逾40至60公里,每3件嘉獎1次,「測照勤務」取締,每6件嘉獎1次。「巡邏勤務」取締嚴重超速逾60公里以上,每1件即嘉獎1次,「測照勤務」取締,每2件嘉獎1次。

國道公路警察局交通科長吳燕山說,這項專案起因於高速公路全線今年1、2月死亡車禍2件、2人,3月份卻暴增為6件、7人,分析肇因主要是未保持安全車距、不當變換車道,均與車速有關,因此規劃專案勤務加強取締超速。

吳科長說,這份公文並非機密,相關訊息也已經在國道公路警察局的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ighwayPoliceBureau/posts/1477006192429119貼文向民眾宣導,且不會只是5天專案任務,還會是常態性的取締勤務。

(聯合報)
--
清明掃墓小心毒蛇 不慎遭咬傷切勿這樣做

清明節將至,為避免掃墓遭毒蛇、恙蟲咬傷,衛福部疾管署提醒民眾,掃墓穿著長袖衣褲、塗抹防蚊蟲藥劑等。若不小心遭毒蛇咬傷,卻無法區辨是否無毒蛇,提醒一律當成毒蛇咬傷處理,移除首飾後包紮傷口、送醫,切勿冰敷或將傷口割破吸出毒液,建議進入草叢前先以棍棒「打草驚蛇」。

疾管署防疫醫師蘇家彬表示,民眾不慎遭毒蛇咬傷,至今仍有錯誤觀念,例如:遭毒蛇咬傷後避免毒液擴散全身,必須盡快割開傷口吸出毒液、或盡快冰敷減緩紅腫等。但實際上,因毒液擴散全身速度快,如切開傷口或以嘴吸取反而有造成感染的風險。

疾管署統計,國內每年遭毒蛇咬傷人數約1000人,供應抗毒蛇血清用量,自每年3月開始增加,7、8月為高峰。每年供應的毒蛇血清以抗龜殼花及赤尾青竹絲最多約3000瓶、抗雨傘節及飯匙倩蛇毒血清約1100瓶、抗百步蛇毒血清約240瓶、抗鎖鏈蛇毒血清約40瓶。

此外,同樣經常出現於野外草叢,不慎遭恙蟲叮咬感染恙蟲病的民眾,也自每年4、5月起病例增加、6至7月為高峰期。根據歷年資料顯示,全台各縣市雖皆有恙蟲病病例,但又以澎湖縣、台東縣、花蓮縣、金門縣較多。

蘇家彬提醒,民眾遭毒蛇咬傷後若無法區辨是否為毒蛇,一律以毒蛇咬傷方式處置,移除患部首飾避免局部血液循環不順暢,恐引發局部組織壞死,之後再包紮傷口盡快就醫。

下周適逢清明掃墓,蘇家彬提醒民眾,掃墓盡量穿著長袖衣褲、塗抹防蚊蟲藥劑等,返家後盡快脫去衣物、沐浴,如出現發燒、頭痛等症狀,可能是遭帶有立克次體的恙蟲叮咬而引發恙蟲病,其潛伏期約9至12天,會出現持續性高燒、頭痛、淋巴結腫大等症狀,發燒1周後皮膚出現紅色斑狀丘疹,叮咬處會出現焦痂,應盡快就醫告知醫師旅遊史。

(聯合報)

國際

「不敢先見川普」 金正恩訪中釋善意

疑似北韓領導人金正恩乘坐的專用火車,昨午3時許駛離北京車站,可能經丹東返回平壤。日本《產經新聞》昨引述中國共產黨內人士報導稱,來訪的北韓高官的確是金正恩,此行拜會多名中共高層,甚至有消息稱前天已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首次高峰會談。專家認為金正恩可能是為了接下來的南北韓高峰會、和美國總統川普的「川金會」,尋求最大盟邦中國的建議。

疑似金正恩專用的火車前天下午3時許駛抵北京,中國的國賓護衛隊列隊迎接來自北韓的貴賓,隨後由黑頭車隊護送前往中南海,在人民大會堂逗留3小時,疑似和中共高層會談,晚間入住專供外國元首及貴賓下榻的釣魚台國賓館,傳聞金正恩住進父親金正日生前訪華住的第18號樓。昨天車隊在北京市內趴趴走,沿路交通管制造成嚴重塞車,應是四處觀摩中國在文革後的建設,金正恩並到父親2011年最後一次訪中時也去過的「北京矽谷」中關村視察中國科技業。

微博禁搜「北韓」
中國和北韓官媒昨依舊未發布金正恩訪中新聞,微博禁止搜索「朝鮮」、「北韓」等敏感字。依過去北韓領導人訪中慣例,可能會等金正恩返回北韓才會發布消息。如果屬實,這將是金正恩2011年上台以來首次出訪。南韓總統府青瓦台官員昨表示,南韓上周五就已掌握北韓高官可能訪中的消息,但不清楚是誰去。

陸外交部不鬆口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昨被媒體逼問金正恩是否訪中,但她始終重複:「我不了解你說的情況,如果有消息,我們會發布。」美國白宮發言人夏哈也說:「我們不知道消息真假。」日本也被蒙在鼓裡,外務大臣河野太郎表示將要求中國說明。
《產經新聞》昨報導稱,中國與北韓從今年初開始交涉金正恩訪中事宜,據傳中國開出的條件就是北韓得表現出願意放棄核武的態度,這次金正恩訪中很可能是帶來正面答覆。

想在北京見川普
《韓國時報》引述不願具名的消息人士報導,金正恩不敢還沒見習近平就先去見川普,「若中國切斷對北韓的援助,北韓政權可能因此垮台。」金正恩此行可能探尋在北京舉辦川金會的可能性,「金正恩在平壤以外的地方見川普都會覺得不自在,但川普只有確信會得到他想要的結果才會去北韓,所以北京就成了最可能舉辦川金會的地點。」金正恩可能也想在川金會前,先和中國講好對於北韓解除核武的立場,若川金會在北京舉行,中國可能居中斡旋,要求美國解除聯合國對北韓的制裁,交換北韓停止開發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北韓領導人專用裝甲列車
●總數:6列
●每列車廂數:15至17節
●速度:時速60公里
●車程:平壤至北京30多個小時
●防護:從外看不到裡面的防彈車窗、防爆車底、裝甲、雷達吸波「匿蹤」材料
●武器:機槍、榴彈發射器、防空炮
●設備:GPS定位、衛星電話、行動上網
●設施:臥房、會議室、醫療室、沐浴間、餐廳

金氏防彈列車 紅酒龍蝦吃到飽

傳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秘密搭火車訪問中國北京。而從金日成、金正日到金正恩,北韓歷代領導人據稱因為害怕被暗殺,出國幾乎只搭專用裝甲列車,成為北韓特色。

怕搭機會被暗殺
從平壤飛北京的航班不到2個小時,坐火車則要30多個小時。為旅途排遣,根據俄國前外交官寫的備忘錄,2001年金正日訪俄時專車上有美女服務生,沿途停靠時補給活龍蝦與波爾多、勃艮第法國紅酒,車上酒席有時一吃就是4個多小時。列車上有衛星電話,車上螢幕會顯示速度、路徑、當地氣溫等資訊。
除有防彈裝甲,北韓領導人列車出行時前方有列車偵測鐵軌是否安全,後方有保鑣車押後,上空有IL-76定翼機和MI-17直升機監視護航。專車以時速60低速前進,經過的車站完全斷電、停開其他列車。
曾任金正日保鑣、叛逃到南韓的李永國說,金正日當年策劃對南韓客機發動炸彈攻擊,非常清楚搭機風險。不搭火車時,北韓領導人搭船或汽車出行。北韓特地購置防彈賓士豪華轎車,可防毒氣攻擊,且能在爆胎時高速離開。專用列車上就載有這種防彈轎車,接送領導人。

(蘋果日報)
--
金正恩訪中?北韓「一號專列」現身北京

金掌權6年首度出訪

在朝鮮半島情勢緩和之際,廿六日傳出北韓領導人專用列車「一號專列」駛抵中國北京,從異常嚴密的管制情況,及超乎尋常的接待規格等跡象判斷,極有可能是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掌權六年來首度出訪,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等高層會晤。日本「產經新聞」引述中共當局人士證實,來訪者確為金正恩,訪中目的是針對即將舉行的兩韓會談與美朝會談,與中國領導人進行協商。

產經新聞:中共當局證實是金正恩

報導指稱,中朝雙方今年初開始針對金正恩訪中進行交涉,中方提出以北韓表態棄核作為金正恩訪中條件,因此金正恩實現訪問行程,很可能是對此做出正面回應。一旦獲得證實,這將是繼二○一一年五月金正恩之父金正日訪問北京以來,北韓最高領導人暌違七後年後再次訪中,也是金正恩一二年接任北韓最高領導人以來首次訪中。

入住釣魚台國賓館 與習近平午宴

日韓媒體廿六日率先披露此一專列動態,指與北韓接壤的中國遼寧省丹東市火車站,一週前逐步加強各項安全措施,廿五日起開始設置路障並加強封鎖。廿六日,中國東北各火車站開往北京站、天津站、天津西站等地的火車,紛紛公告延誤,而獲「禮讓」的一列綠色車廂鑲黃線火車,則於下午駛抵北京。由於管控方式和列車外觀,都與北韓前領導人金正日二○一一年過世前訪中相似,加上北韓領導人歷來訪中均搭乘專列,外界猜測火車上的北韓「重要人士」,是金正恩或胞妹金與正。

隨後,中國國賓護衛隊迎接,大規模警力沿途開道及交管,專車先駛往北京人民大會堂,後抵達中國接待外賓的釣魚台國賓館。中方禁止媒體採訪,也對北韓和金正恩相關消息下禁令,網路搜尋相關敏感字全遭封鎖,連搜尋「金三胖」也無結果,戒備森嚴程度均屬「元首級」。

據報導,金正恩下榻金正日當年入住的釣魚台國賓館第十八號樓,廿七日還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共進午餐,當天還前往金正日曾參訪的中關村高科技園區。金正恩專列廿七日下午從北京火車站出發,北韓駐中國大使池在龍的專車也現身火車站,疑似前來送行,專列可能經由丹東回到北韓。

中國外交部 聲稱不知情

對於外界臆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聲稱不知情,白宮表示無法證實金正恩動向,南韓方面也僅稱正密切監控局勢。根據中國與北韓來往前例,兩國官媒會在北韓領導人返抵平壤後,再行公布訪問消息和細節。

神秘綠色專列 見證金氏三朝政權

北韓一列綠色車廂、繪有黃色線條的火車,廿六日在戒備森嚴下駛抵中國北京,令外界揣測正是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親自出訪。外媒指出,這輛神秘列車為金氏政權專用,是北韓前兩任已故領導人金日成、金正日出訪中俄的專車,內部不僅各類辦公、通訊設施齊全,還有「美女服務生」端上高檔食材。

飛機易遇襲 金家父子只搭火車出訪

衛報和香港「南華早報」指出,即便是北韓憲法上的「國家元首」金永南等高層,出訪時也都乘坐飛機為主,火車可說是金氏家族獨鍾的交通方式。韓戰期間,第一代領導人金日成曾以這款火車為總部,而繼任者金正日延續傳統,據悉擁六部專車,國內設二十座專屬車站,出訪中、俄和東歐也照樣乘坐火車,因為擔心搭乘飛機更容易遭遇攻擊。

美女服務員端龍蝦、秀歌舞

金家專車時速不超過六十公里,除加裝裝甲外,領導人辦公室還裝有鋼筋水泥牆及防爆門,並配備機槍、警衛等,也配有衛星電話和平板螢幕,供領導人隨時聽取簡報和發布命令,而臥室、會議室、接見室一應俱全。不僅如此,南韓「朝鮮日報」曾報導,該列車每次在國內出動,還有兩列同型火車相隨,分別負責在前方和後頭進行偵察和維安。

紐時報導,曾在金正日二○○一年訪莫斯科隨行的前俄外交官普里克夫斯基的備忘錄,金氏專車上備足波爾多、勃根地紅酒,及活跳跳的龍蝦和烤肉,由精挑細選的美女服務生服務。他說,餐宴時間長達四小時,隨車人員齊唱北韓革命歌曲助興。

(自由時報)
--
金正恩密訪? 大陸並未否認

針對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傳出到訪北京,並正在中國進行訪問。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昨天上午對媒體回應稱,「我目前不了解您所說的情況」。昨天下午中共外交部例行記者會,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再次回應稱:「目前沒有更多的情況介紹」。

大陸外交部廿七日例行記者會後,發言人華春瑩被媒體包圍要求證實金正恩是否訪問北京。她並未否認,而是始終重複說:「我知道各位都很好奇,但我不了解你說的情況,如果有消息,我們會發布」。

在昨天的記者會上,華春瑩被問到,中方對現在的中共與朝鮮(北韓)關係有何評估?在朝鮮半島局勢急劇變化中,中共對與北韓關係改善有何期待?華春瑩稱:中朝是近鄰,雙方有傳統友好關係,並保持著正常往來。中方繼續致力發展兩國友好關係。

按往例,北韓最高領袖訪問中國大陸,將在訪問結束並平安返抵平壤後,才由雙方官方通訊社同時發布。

北韓神祕列車 昨天下午駛離北京

來自北韓的神祕列車廿七日下午結束在北京不到廿四小時的行程,最大的懸念仍待揭曉:車上坐的究竟是不是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從北京戒備、交管的高規格來判斷,金正恩本人而非特使到訪的機率很高。如果屬實,這是金正恩二○一一年繼位以來首度出訪,而且是訪問北京。

南韓智庫峨山政策研究院訪問學人車斗鉉指出,金正恩選在兩韓峰會及美朝峰會前造訪北京,是不想讓中國大陸感覺被冷落,也是為了談判萬一破局,北韓恢復核導活動後,北京在制裁時能手下留情。

朝鮮日報廿七日引述南韓匿名情報人士的話報導,的確是金正恩造訪北京,且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跟其他領導人會晤。

彭博社也引述三名知情人士談話,稱金正恩訪問北京,其他海內外媒體大多報導北韓「高層」或「要人」造訪北京,相對保守。

依照過去北韓領導人訪中往例,包括金正恩的父親金正日,都是領導人結束訪問行程返抵北韓後,大陸、北韓兩國官方媒體才會報導。

日本「產經新聞」引述中方消息指稱,中朝雙方今年初曾商討金正恩訪大陸一事,中方條件是朝方願意棄核,若今次訪問屬實,意味金正恩或答應棄核,並指金正恩在大陸期間曾與中方領導人會面。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廿六日抵達北京的神秘火車,外觀就像是金正恩父親、北韓已故領袖金正日生前訪大陸時乘坐的火車。該列車在北京時間廿七日下午三點左右離開北京車站,向東駛去。

傳金正恩北京會習近平 參觀中關村、遊訪天壇...

北京消息人士稱,在重重警戒下,北韓最高領導人、北韓勞動黨委員長金正恩,昨天下午搭乘專列離開北京。金正恩此行除了和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會晤、共進晚餐外,還拜訪北京中關村高科技園區,北京觀察家認為北京與平壤將進行高科技和經濟合作。

北京外交界人士指出,在美國北韓即將談判之際,金正恩訪問北京。金正恩與北京高層必然在經濟援助與非核化等相關問題交換意見。在改進核彈、長程導彈技術以及高科技合作方面,應該是北京和平壤可能達成的交易。

據指出,昨天上午十時許,金正恩的車隊離開下榻的北京釣魚台國賓館,前往北四環的中關村高科技園區,參觀數家高科技企業。二○一一年,金正恩的父親金正日訪問中國時,也曾拜訪中關村。

消息人士稱,北京讓金正恩參觀中關村,有可能是應北韓方面的要求。北韓希望在科技產業上加強和中國的合作。而在北京方面,一方面可以展示中國在科技方面的強大和進步;一方面可以尋求和北韓新的經濟合作模式。

同一時間,北京著名的旅遊景點天壇昨天上午也大規模交通管制。消息稱,金正恩的妹妹金與正到天壇參訪。兄妹兩人兵分兩路,在北京市參觀訪問。

前天晚上,多列由瀋陽和丹東等地開進北京的列車晚點。大陸網路上流傳,丹東火車站加強警戒,北韓有專列開往北京。

昨天早上,大陸網上流傳的圖片和視頻顯示,有一列綠皮的火車開過北京的鐵路道口,以及在北京長安街上有十來輛武警迎賓電單車為車隊開道。

昨天約中午十二時許,位於北京市中心的北京火車站全面交通管制,火車站內也出現大量警察。警察甚至清空了北京火車站的一部分區域。下午三時許,金正恩的車隊經過北京長安街和人民大會堂,前往北京火車站,警方擴大市區封鎖範圍,火車站附近連崇文門一帶街道都進行交通管制,天橋、人行道也不許民眾通過。

北京消息人士稱,金正恩隨行的還有一支負責保衛的配槍軍隊。金正恩是搭乘專列離去,這輛火車共有廿二節,包含高級臥室、客廳和起居室。這輛火車在金正日以前訪問大陸時也使用過。金正恩預計在經過丹東中朝邊境,返回平壤。

中共官媒公布:習近平與金正恩舉行會談

中共官媒新華社今天報導,應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邀請,朝鮮勞動黨委員長、國務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恩於3月25日至28日對中國大陸進行非正式訪問。訪問期間,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同金正恩舉行會談。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為金正恩和夫人李雪主舉行歡迎宴會並共同觀看文藝演出。

新華社報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王滬寧,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分別參加有關活動。

在會談中,習近平代表中共中央對金正恩首次訪問中國表示熱烈歡迎。習近平表示,「你在中共十九大後電賀我再次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就任黨中央軍委主席,前些天又第一時間電賀我再次當選國家主席、國家中央軍委主席,我對此表示感謝。此次來華訪問,時機特殊、意義重大,充分體現了委員長同志和朝黨中央對中朝兩黨兩國關係的高度重視,我們對此高度評價。」

金正恩表示,近來中國大事喜事不斷,去年中國共產黨勝利召開十九大,前不久又成功召開全國兩會,習近平同志受到全黨全國人民擁戴,成為領導核心,並再次當選國家主席、國家中央軍委主席,按照朝中友好傳統,我理應來中國向您當面致賀。當前,朝鮮半島局勢急速前進,發生不少重要變化,從情義上和道義上,我也應該及時向習近平總書記同志當面通報情況。

習近平指出,中朝傳統友誼是兩黨兩國老一輩領導人親自締造和精心培育的,是雙方共同的寶貴財富。回想當年,我們老一輩領導人懷著共同的理想信念和深厚的革命友誼,彼此信賴,相互支持,書寫了國際關係史上的一段佳話。中朝幾代領導人一直保持著密切交往,像走親戚一樣常來常往。在長期的實踐中,中朝兩黨兩國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為社會主義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和委員長同志都是中朝關係發展的親歷者和見證者。我們雙方多次表示,要把中朝傳統友誼不斷傳承下去,發展得更好。這是雙方基於歷史和現實,立足於國際地區格局和中朝關係大局,作出的戰略選擇,也是唯一正確選擇,不應也不會因一時一事而變化。

習近平強調,中國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中朝友好合作關係,維護好、鞏固好、發展好中朝關係始終是中國黨和政府堅定不移的方針。我們願同朝鮮同志一道,不忘初心,攜手前進,推動中朝關係長期健康穩定發展,造福兩國和兩國人民,為地區和平穩定發展作出新的貢獻。一是繼續發揮高層交往的引領作用。高層交往在中朝關係發展中歷來發揮著最重要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新形勢下,我願同委員長同志通過互訪、互派特使、互致信函等多種形式保持經常聯繫。二是充分用好戰略溝通的傳統法寶。經常就重大問題深入交換意見,是中朝兩黨的光榮傳統。要充分發揮黨際交往的重要作用,促進兩國各領域的交流合作,加強溝通與互信。三是積極促進和平發展。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朝鮮社會主義建設也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我們願同朝方共同努力,順應時代潮流,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不斷增進兩國人民福祉,為本地區和平、穩定、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四是夯實中朝友好的民意基礎。雙方應該通過各種形式,加強兩國人民交流往來,鞏固兩國友好關係民意基礎,特別是加強兩國青年一代交流,繼承和發揚中朝友好的優良傳統。

金正恩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對朝中友誼和發展朝中兩黨兩國關係發表了重要意見,令我受到極大鼓舞和啟發。雙方老一輩領導人親手締造和共同培育的朝中友誼是不可撼動的。在新形勢下傳承併發展朝中友誼,是朝方的戰略選擇,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改變。我此次來訪,希望與中國同志見面,加強戰略溝通,加深傳統友誼。希望今後能有機會同總書記同志經常見面,並通過互派特使、致親筆信等方式保持密切溝通,把高層會晤對兩黨兩國關係的引領發展到新水準。

雙方通報了各自國內形勢。習近平表示,中共十九大制定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中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我們黨將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銳意進取,埋頭苦幹,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繼續努力奮鬥。我們注意到,近年來委員長同志帶領朝鮮黨和人民,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方面採取了一系列積極舉措,取得了許多成果。我們希望朝鮮政治穩定、經濟發展、人民幸福,支持以委員長同志為首的朝鮮勞動黨帶領朝鮮人民沿著社會主義道路不斷前進,支持朝鮮同志為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所作積極努力。

金正恩表示,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發揮巨大的政治勇氣和高度責任感,提出新思想新理念並加以落實,解決了很多長期沒有解決的難題和大事,充分證明了中國黨的路線是符合國情的正確路線,特別是總書記同志提出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極大加強了黨的建設,實現了黨對各項工作的全面領導。當前,我們黨也在加大力度,同逞威風、耍官僚、搞腐敗的行為作鬥爭。衷心祝願中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進程中不斷取得新的偉大成就。

雙方領導人就國際和朝鮮半島形勢深入交換意見。

習近平指出,今年以來,朝鮮半島形勢發生積極變化。朝方為此作出了重要努力,我們對此表示讚賞。在半島問題上,我們堅持實現半島無核化目標、維護半島和平穩定、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我們呼籲各方支持半島北南雙方改善關係,共同為勸和促談作出切實努力。中方願在半島問題上繼續發揮建設性作用,同包括朝方在內的各方一道努力,共同推動半島形勢走向緩和。

金正恩表示,當前朝鮮半島形勢開始向好發展。我們主動採取了措施緩和緊張局勢,提出了和平對話建議。按照金日成主席和金正日總書記的遺訓,致力於實現半島無核化,是我們始終不變的立場。我們決心將北南關係轉變為和解合作的關係,舉行北南首腦會晤,願意同美方對話,舉行朝美首腦會晤。如果南朝鮮和美國以善意回應我們的努力,營造和平穩定的氛圍,為實現和平採取階段性、同步的措施,半島無核化問題是能夠得到解決的。在這一進程中,我們希望同中方加強戰略溝通,共同維護協商對話勢頭和半島和平穩定。

會談前,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北大廳為金正恩舉行歡迎儀式。

會談後,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為金正恩和夫人李雪主舉行歡迎宴會。習近平在致辭中表示,在這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的美好時節,金正恩同志和李雪主女士對中國進行非正式訪問,對雙方深化溝通、加強協作、促進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將推動兩黨兩國關係在新的歷史時期邁上新的台階,為推動本地區和平、穩定、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剛才,我同金正恩委員長進行了坦誠友好的會談。我們一致認為,傳承發揚中朝傳統友誼,符合雙方共同利益,是雙方共同的戰略選擇。無論國際地區形勢如何風雲變幻,我們雙方都會牢牢把握世界發展大勢和中朝關係大局,加強高層交往,深化戰略溝通,擴大交流合作,造福兩國人民和各國人民。

金正恩在致詞中說,在朝鮮半島形勢空前巨變的情況下,我本著推動半島和平穩定、繼承和發展朝中友誼的良好願望,對中國進行了快速訪問。我首次出訪就來到中國,表達了我繼承朝中友好傳統、珍視朝中友誼的心意。我同習近平總書記就發展朝中兩黨兩國關係、各自國內形勢、維護朝鮮半島和平穩定等進行了成功會談。我相信,在充滿歡欣和希望的新春同習近平總書記進行的首次會晤,將迎來朝中友誼碩果,促進半島和平穩定。

訪問期間,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還在釣魚臺國賓館養源齋為金正恩和夫人李雪主舉行了午宴。習近平表示,釣魚臺國賓館見證了中朝傳統友誼的發展,兩黨兩國老一輩領導人親密無間的關係給我們樹立了榜樣。我們歡迎金正恩委員長和李雪主女士經常來中國走一走。

金正恩表示,朝中友誼彌足珍貴。我願同總書記同志一道,遵循老一輩領導人的崇高意志,繼承和發展歷經風雨仍保持本色的朝中友好關係,並在新的形勢下推向新的高度。

金正恩還參觀了「率先行動 砥礪奮進——十八大以來中國科學院創新成果展」。他對中國在科技發展和創新方面取得的成就表示欽佩,並在參觀結束後題詞留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辦公廳主任丁薛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楊潔篪,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政法委書記郭聲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黃坤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國務委員、外交部長王毅等參加有關活動。

朝鮮勞動黨中央副委員長、組織指導部部長崔龍海,朝鮮勞動黨中央副委員長、宣傳鼓動部部長樸光浩,朝鮮勞動黨中央副委員長、國際部部長李洙墉,朝鮮勞動黨中央副委員長、統一戰線部部長金英哲,朝鮮外相李勇浩等陪同金正恩訪華並出席有關活動。

(聯合報)
--
北韓神秘列車 金氏家族一貫愛用

一列軍綠色搭配黃條紋的北韓火車昨天抵達中國首都北京,車身外貌和北韓已故領導人金正日所使用的列車非常相似,引起各界紛紛揣測車上載的是他兒子、現任領導人金正恩。

法新社報導,金正日因為害怕搭乘飛機,他在1994年至2011年掌權期間7次出訪中國、3次出訪俄羅斯,全是乘坐高安全規格的火車。

根據北韓官方的說法,金正日在2011年進行「實地視察」訪問時,因心臟病發作而逝世在一列列車上。

據傳金氏家族擁有數列幾乎一模一樣的特製火車,都是由平壤一間工廠製造。

這些列車通常配備2具火車頭和17節至21節車廂,行駛速度不超過時速60公里。

南韓朝鮮日報(Chosun Ilbo)指出,金氏家族的列車車身配有裝甲,車上有衛星電話和電視螢幕,還有會議室、臥房和接待設施。

據傳這些列車在緊急情況下會運載裝甲車輛和小型直升機。

首爾的新聞報導還指出,金正恩的祖父金日成和金正日為了安全起見,每當出國訪問都會出動3列相同的火車。

(中央社)
--
金正恩成最大贏家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近日密訪北京,進入中南海與習李等中共領導人會面。據外媒報導,金正恩的專列昨下午2點45分駛離北京站,閃電結束密訪行程。大陸國務院參事時殷弘分析,金正恩堪稱最大贏家,既可換取北京減輕對北韓制裁力度,又可獲得與川普談判籌碼;而陸美關係惡化之際,北京邀請金正恩訪京可穩住陸朝關係,一來避免在朝核問題上邊緣化,二來避免腹背受敵。

關係回溫 朝獲談判籌碼

美聯社與共同社等外媒報導,昨下午2點45分,大批民眾目擊大陣仗車隊駛向北京車站,約莫10分鐘後,北京站全面封鎖,戒備嚴密;而此時,疑為搭載金正恩訪問北京的專列火車,駛離北京車站,結束此次旋風式訪問行程。

不過,針對金正恩是否訪問北京,大陸外交部昨尚未證實,發言人華春瑩僅表示,「如有消息,我們會發布」。若按過往北韓領導人訪問慣例,此次行程須等到金正恩回到平壤之後,才會由雙方官媒一起發布消息。

談及金正恩密訪北京,大陸國務院參事、中國人民大學國關學院教授時殷弘表示,金正恩選在會見美國總統川普前,前往北京訪問,時機不僅抓得到位,對北韓與大陸而言,亦是「各取所需」。

貿易戰 大陸防腹背受敵

時殷弘直言,金正恩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後,除可改善陸朝關係,一方面可藉機向北京討價還價,換取習近平承諾減輕對北韓制裁力度,另一方面也可獲得未來與川普會面談判籌碼,「堪稱是在陸美朝韓四方博弈中,最大的贏家」。

時殷弘分析,儘管這次金正恩訪問北京是各取所需,但陸方釋出善意主動邀請的機率很大,畢竟在陸美關係惡化之際,北京需要先穩住已經跌至谷底的陸朝關係,一來可避免在朝鮮半島議題上被邊緣化,二來也可防範兩線作戰,腹背受敵。

(中國時報)
--
蘋果發表低價iPad 支援Apple Pencil

蘋果公司(Apple)昨天在美國芝加哥的蘭恩科技學院附屬中學(Lane Tech College Prep High School)舉辦發表會,推出新的低價款iPad,進攻教育市場,希望藉此奪回美國教育市場的寶座。

美國即日可訂購
這場蘋果的春季教育應用活動,推出「新款9.7吋iPad」(the new 9.7-inch iPad),支援蘋果獨家的Apple Pencil觸控筆,美國售價329美元(約9600元台幣)起跳,台灣售價10900元起跳,是支援Apple Pencil的最低價iPad。在美國即日起可以訂購,本周開始出貨,學校可以用299美元(約8700元台幣)的優惠價格採購。台灣暫未發售。
這台新款iPad使用蘋果iPhone 7的A10 Fusion晶片,800萬畫素照相鏡頭,續航力10小時,外型與重量和去年推出的iPad 2017幾乎一模一樣,定價也相同,並未如外界預料的降至台幣7500元價位。蘋果宣稱,這款iPad的效能比美甚至超越市面的平價筆記型電腦。蘋果也宣布羅技公司(Logitech)推出第三方版本的Apple Pencil,稱為Crayon(蠟筆),售價49美元起跳(約1440元台幣),是原廠Apple Pencil的一半。羅技另有售價99美元(約2880元台幣)的保護套,讓iPad變成類似小筆電的裝置。
美國教育市場中,蘋果原先是龍頭廠商,許多學校一直使用麥金塔電腦(Mac)。但在Google的Chromebook平價上網筆電進攻下,蘋果已失去龍頭地位,目前市佔率還輸給Windows電腦,屈居第三。

(蘋果日報)
--
美德25國驅逐俄外交官 北約跟進

俄羅斯雙面間諜史克里帕和女兒在英國遭神經毒劑襲擊,引發冷戰以來西方世界對俄羅斯最大規模外交報復。美、法、德等共25個國家前天追隨英國腳步,齊聲宣布驅逐境內俄羅斯外交官,至少有116人打包返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昨也宣布跟進。俄羅斯警告,將會對迎合英國政府的國家「以牙還牙」。

美關閉俄領事館
冷戰時期各國常因間諜紛爭驅逐外交人員以示報復,但規模都不如這次西方各國的集體行動,堪稱英國外交一大勝利。英國首相梅伊昨在國會表示,「我們在歐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美洲和其他地方的盟邦和夥伴展現強大的團結。」
梅伊之前敦促盟邦對俄羅斯毒害間諜一事採取行動,美國總統川普雖然一直不願意挑戰俄羅斯,且不到一周前還致電恭賀俄羅斯總統普丁連任,但前天率先宣布驅逐境內60名俄籍外交人員。這除了是美國史上最大規模的驅逐俄國使館人員行動,還以防止美軍潛水艇基地遭刺探為由,下令關閉鄰近的俄羅斯駐西雅圖領事館。
白宮出手後,法、德、澳洲等國隨即宣布跟進,預料還會有更多國家加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烏克蘭,烏克蘭雖非歐盟國家,但與俄羅斯有軍事衝突,立即宣布驅逐13名俄使。

俄嗆將以牙還牙
幾乎所有參與報復的國家都公開譴責俄國以外交為名義進行情報活動。俄外交部反擊,強調會對「迎合英國的國家」以牙還牙,「這些國家採取的不友善舉動不會船過水無痕。」
專家分析,驅逐俄外交官恐會對俄國造成不便,但因不是針對俄國的經濟,恐未能對俄羅斯總統普丁有效施壓。英國知名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首席俄羅斯分析家尼克希表示,「這(對俄羅斯)沒有實質的威懾」。
俄羅斯前雙面間諜史克里帕和女兒本月4日在英國商場遭神經毒劑襲擊,性命垂危,目前仍未出院。英國認定俄羅斯是幕後黑手,14日驅逐境內23名俄外交官。對此指控,俄矢口否認。

(蘋果日報)
--
脫歐擺一邊! 英相梅伊一席話 讓歐盟團結抗俄

國際驅逐俄國外交官行動目前已有美國、澳洲等廿多國參與,將驅逐上百名俄國外交官。英國首相梅伊表示,這是「史上規模最大的驅逐俄國情報官員行動」。這對英國是重大外交勝利。紐約時報報導,梅伊在上周歐盟峰會成功說服德法領袖共同行動,是這次國際驅逐行動成功的關鍵。

英國籍的龐德曾是駐莫斯科外交官,他說,「就我所知,這麼多國家聯手驅逐外交官,史無前例」,許多小國「是冷戰結束後首次驅逐俄國外交官」。

廿二日晚間,歐盟領袖在布魯塞爾豪華的歐盟新總部共進工作晚宴時,談到了俄國。在滿桌的干貝和小羊排前,梅伊拿出情報,對俄國主使在英國毒害前雙面諜史柯里帕父女指證歷歷。

梅伊一直在跟歐盟談英國脫歐,所以往往是歐盟聚會中的局外人,但這回不一樣。

四名歐盟高級官員透露,隔天早上,歐盟領袖就同意必須採取一致行動,法國總統馬克宏更說,大家都該回去想想驅逐俄國外交官的事,「下周一(廿六日)下午三點一起行動」。

馬克宏和德國總理梅克爾都贊成梅伊鼓吹的國際聯合行動,在這場晚宴前就跟英國商量怎麼做。法國先前就提供技術支援,幫英國分析案情,並得出相同結論。當歐盟兩大經濟支柱德、法都贊成一個提議的時候,其他成員國通常就會跟進。

廿六日上午,歐盟各國敲定此事,成員國駐歐盟代表在布魯塞爾開會,報告各國將採取什麼行動。最後總共有十六個歐盟國家決定驅逐俄國外交官,愛爾蘭則在廿七日跟進。

其實歐盟各國早已知道,俄國駐西方國家、歐盟和北約的外交使節中,有三到五成是偽裝成外交官的情報人員,但這次的間諜中毒案,是從「二次大戰前夕」以來,化學戰劑首次在歐洲使用,肆無忌憚的行徑讓歐盟國家難以坐視。

不過,奧地利、希臘和目前擔任歐盟主席的保加利亞等國,都因顧及和俄國的關係不願加入這次行動。

另外,捷克代理總理巴比斯響應驅逐行動,親俄的該國總統謝曼卻發表聲明反對,義大利親俄政黨也反對驅逐兩名俄國外交官,顯示歐盟內部對此仍有不同意見。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8/03/28/1/4605915.jpg&x=0&y=0&sw=0&sh=0&sl=W&fw=350&exp=3600

西方國家「集體脅迫」…恐讓普亭鐵粉更鐵

華盛頓郵報報導,西方國家聯手驅逐俄國外交官,很可能正中俄國總統普亭下懷,因為這件事能轉移俄國人民對貪腐的不滿,並強化「普亭有膽識對抗西方」的印象,拉抬普亭的支持率。

俄國外長拉夫洛夫廿七日把矛頭對準美國,批評西方國家驅逐俄國外交官,是因為抵擋不了美國施壓,這是西方國家對俄國的「集體脅迫」。

俄國記者瑞戈金在推特上寫道:「西方國家驅逐俄國外交官,會讓普亭的擁護者更支持普亭。」

華郵說,普亭執政的正當性大多來自他對抗西方國家的能耐,所以當西方像冷戰時期一樣驅逐外交官、使兩造關係日益緊繃時,其實普亭心裡樂不可支,因為這樣能提升普亭在俄國民族主義者心目中的形象。

前美國駐俄國大使麥克福爾說,這件事「證實了普亭二○一二年以來一直宣傳的,美國對俄國有敵意」。

這很重要,因為俄國的國力其實不比從前。俄國的經濟規模不如加拿大,根據全球最大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創辦人布雷默的說法,俄國軍費甚至比美國總統川普要求國會額外提撥的軍費來得少。此外,雖然普亭剛剛贏得一場不可能輸的大選而順利連任,但他的權力並不如看起來的那般穩固。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謝斯塔諾維奇研究國際外交,最近在華郵專欄上寫道,普亭知道,「不論有多少選民投給他,絕大多數俄國人其實對現狀並不滿意,十個人中有九個認為貪腐非常嚴重,而且憑他們一己之力無法改變,此外,相信普亭能肅貪的人越來越少。一般認為普亭對外用兵拉抬了支持率,民調卻顯示,有四成九的俄國人希望俄國從敘利亞撤軍」。

英國教我們的事:「局外人」如何贏得重大外交勝利

國際驅逐俄國外交官行動目前已有美國、澳洲等20多國參與,將驅逐上百名俄國外交官。英國首相梅伊表示,這是「史上規模最大的驅逐俄國情報官員行動」。這對英國是重大外交勝利。紐約時報報導,梅伊在上周歐盟峰會成功說服德法領袖共同行動,是這次國際驅逐行動成功的關鍵。

英國籍的龐德曾是駐莫斯科外交官,他說,「就我所知,這麼多國家聯手驅逐外交官,史無前例」,許多小國「是冷戰結束後首次驅逐俄國外交官」。

22日晚間,歐盟領袖在布魯塞爾豪華的歐盟新總部共進工作晚宴時,談到了俄國。在滿桌的干貝和小羊排前,梅伊拿出情報,對俄國主使在英國毒害前雙面諜史柯里帕父女指證歷歷。

梅伊一直在跟歐盟談英國脫歐,所以往往是歐盟聚會中的局外人,但這回不一樣。四名歐盟高級官員透露,隔天早上,歐盟領袖就同意必須採取一致行動,法國總統馬克宏更說,大家都該回去想想驅逐俄國外交官的事,「下周一(26日)下午三點一起行動」。

馬克宏和德國總理梅克爾都贊成梅伊鼓吹的國際聯合行動,在這場晚宴前就跟英國商量怎麼做。法國先前就提供技術支援,幫英國分析案情,並得出相同結論。當歐盟兩大經濟支柱德、法都贊成一個提議時,其他成員國通常就會跟進。

26日上午,歐盟各國敲定此事,成員國駐歐盟代表在布魯塞爾開會,報告各國將採取什麼行動。最後總共有16個歐盟國家決定驅逐俄國外交官,另一個成員國愛爾蘭則在27日跟進。

其實歐盟各國早已知道,俄國駐西方國家、歐盟和北約的外交使節中,有三到五成是偽裝成外交官的情報人員,但這次的間諜中毒案,是從「二次大戰前夕」以來,化學戰劑首次在歐洲使用,肆無忌憚的行徑讓歐盟國家難以坐視。

不過,奧地利、希臘和目前擔任歐盟主席的保加利亞等國,都因顧及和俄國的關係不願加入這次行動。另外,捷克代理總理巴比斯響應驅逐行動,親俄的該國總統謝曼卻發表聲明反對,義大利親俄政黨也反對驅逐兩名俄國外交官,顯示歐盟內部對此仍有不同意見。

西方國家驅逐外交官 恐正中普亭下懷

華盛頓郵報報導,西方國家聯手驅逐俄國外交官,很可能正中俄國總統普亭下懷,因為這件事能轉移俄國人民對貪腐的不滿,並強化「普亭有膽識對抗西方」的印象,拉抬普亭的支持率。

俄國外長拉夫洛夫27日把矛頭對準美國,批評西方國家驅逐俄國外交官,是因為抵擋不了美國施壓,這是西方國家對俄國的「集體脅迫」。

俄國記者瑞戈金在推特上寫道:「西方國家驅逐俄國外交官,會讓普亭的擁護者更支持普亭。」

華郵說,普亭執政的正當性大多來自他對抗西方國家的能耐,所以當西方像冷戰時期一樣驅逐外交官、使兩造關係日益緊繃時,其實普亭心裡樂不可支,因為這樣能提升普亭在俄國民族主義者心目中的形象。

前美國駐俄國大使麥克福爾說,這件事「證實了普亭2012年以來一直宣傳的,美國對俄國有敵意」。

這很重要,因為俄國的國力其實不比從前。俄國的經濟規模不如加拿大,根據全球最大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創辦人布雷默的說法,俄國軍費甚至比美國總統川普要求國會額外提撥的軍費來得少。此外,雖然普亭剛剛贏得一場不可能輸的大選而順利連任,但他的權力並不如看起來的那般穩固。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謝斯塔諾維奇研究國際外交,最近在華郵專欄上寫道,普亭知道,「不論有多少選民投給他,絕大多數俄國人其實對現狀並不滿意,十個人中有九個認為貪腐非常嚴重,而且憑他們一己之力無法改變,此外,相信普亭能肅貪的人越來越少。一般認為普亭對外用兵拉抬了支持率,民調卻顯示,有四成九的俄國人希望俄國從敘利亞撤軍」。

紐西蘭為何不驅趕俄國情報員? 原因是查無此人

英國積極呼籲盟邦加入驅逐偽裝成外交官的俄國間諜行列也獲得響應,唯獨紐西蘭例外,原因是找不到間諜。

紐西蘭總理賈辛達亞登(Jacinda Ardern)告訴國營電台:「我們已經做過檢查,境內沒有任何未申報的俄國情報人員。假如有的話,我們就會驅趕……我們將持續檢討此一狀況。」

紐西蘭與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同屬情資共享的五眼( "Five Eyes")聯盟,簽有互不偵監的協議。
--
紐西蘭今天表示也想驅逐俄羅斯間諜,以回應前俄國雙面諜在英國遭毒害案,只是這個偏遠的南太平洋國家在境內遍尋不著俄國特工。

前俄諜斯克里帕爾(Sergei Skripal)與女兒在英國索爾茲伯里(Salisbury)遭神經毒劑攻擊後,美國、加拿大、澳洲與若干歐洲國家接連驅逐境內俄國外交官。

紐西蘭曾為英國殖民地,也是倫敦的忠實盟邦。他們在原則上對英國表達支持,但承認國內缺乏俄國間諜活動,實在無法採取什麼行動。

紐西蘭總理阿爾登(Jacinda Ardern)向國營廣播電台表示:「我們在紐西蘭做了調查,我們這裡沒有未宣告的俄國情報人員。如果有,我們就會驅逐他們。」

法新社報導,阿爾登說:「有各式各樣的國際利益在眼前…紐西蘭不是他們首要目標,會讓我很驚訝嗎?其實不會。」

阿爾登說,紐西蘭「將繼續審查可能的進一步行動,以在索爾茲伯里攻擊案方面支持國際社會」。

共22國政府已下令驅逐至少116名涉嫌在外交掩護下從事諜報工作的俄國特工,規模之大,就連最臭名昭彰的部分冷戰間諜爭端也相形見絀,標誌英國一大外交勝利。

華盛頓率先下令驅逐60名俄國外交官,重挫美俄關係。僅一週前,美國總統川普才祝賀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成功連任。

英國呼籲盟邦回應毒諜案後,加拿大、烏克蘭、阿爾巴尼亞、澳洲與多數歐洲聯盟(EU)國家也競相配合,但驅逐規模較小。

俄國否認主使這起暗殺未遂事件。這個案件不僅造成斯克里帕爾和女兒性命垂危,大概還是二戰以來歐洲首例神經毒劑攻擊。

紐西蘭與美國、英國、加拿大與澳洲同為「五眼聯盟」(Five Eyes)情資分享網絡成員。

俄毒殺間諜案延燒!歐美驅逐百名俄國外交官

俄羅斯前間諜史柯里帕(Sergei Skripal)在英國遭毒殺一案,近幾周來讓英俄關係急凍,而美國總統川普26日也硬起來力挺盟友英國,下令驅逐60名俄國外交官,法國、德國及義大利等16個歐盟成員國也跟進,超過百名俄羅斯外交官遭驅逐,是西方國家自冷戰結束以來最大的驅逐行動。

根據外媒報導,60名外交官中,有48名是俄國駐華府大使館的情報人員,12名為俄國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的代表團,這些人必須在7天之內離開美國;此外,川普還下令關閉靠近西雅圖核子潛艦基地的俄國領事館,2名美國情報官員向《華郵》透露,這個領事館是俄羅斯在政治和商業上的網路間諜情報中心。

歐盟成員國亦採取類似行動,法國、德國、波蘭驅逐4名俄國外交官,拉脫維亞和捷克3名,丹麥、義大利、西班牙、荷蘭驅逐2名,愛沙尼亞、立陶宛、瑞典、芬蘭、羅馬尼亞、克羅埃西亞和匈牙利都是驅逐1名。而非歐盟成員國除了美國外,烏克蘭驅逐13名,加拿大、澳洲等也都跟進,22個國家中,總計有115名俄國外交官遭到驅逐。

白宮副發言人夏哈(Raj Shah)表示,川普政府亟欲和俄羅斯及普亭總統建立合作關係,但在他國毒害平民的行為,令人無法接受,因此決定做出適當的制裁。俄羅斯外交部對此表達嚴正抗議,承諾會做出相對應的報復措施。當局已在推特上詢問國民該關閉哪間美國駐俄領事館,而駐美大使安托諾夫(Anatoly Antonov)則表示,美國摧毀了兩國間僅存的關係,必須為此負起全責。

專家表示,俄羅斯過去企圖分化西方世界,削弱美國影響力,如今卻因一起毒害間諜案,讓歐美各國再次同仇敵愾,聯手對抗這個冷戰時期的老對手;不過驅逐外交官並非解決問題的方法,各國還是要想辦法與俄羅斯坐下來談,建立較為穩定的關係,避免事態進一步惡化。

俄雙面諜中毒案 英相梅伊稱多達130人接觸到神經毒劑

英國首相梅伊26日譴責,毒害雙面間諜史柯里帕使用的致命化學武器「諾維喬克」(Novichok)可能已造成事發地點附近130人接觸到這種神經毒劑。她並向英國國會議員表示,有數百名英國公民因為俄國「完全野蠻」的攻擊行為,生命遭受威脅。

英國《衛報》報導,梅伊提到,沒有其他國家像俄羅斯,擁有同樣能力、意圖、動機進行類似化武攻擊。梅伊說:「史柯里帕父女仍因病危住院當中。令人難過的是,上周醫生們表示,他們的情況近期內恐怕不會轉好,也許永遠無法完全恢復。」

梅伊並提到:「我們評估後發現,有超過130人可能已經接觸到這種神經毒劑。」

史柯里帕父女遭毒害後,有超過50人到醫院接受檢查評估。包含在史柯里帕昏迷現場上前急救的貝里(Nick Bailey)。

貝里一開始病況嚴重,但在接受治療後已出院。他表示,他的生活在接觸過神經毒劑後,已經和以前不再相同。

在美國、加拿大、歐盟等23國26日下令驅逐上百名俄羅斯外交官後,俄國揚言將報復,預計驅逐數十名西方國家外交官。有俄國官方公報提到,外交部對各國驅逐俄國外交官「堅決抗議」,並表示將對其「不友善行為」做出回應。

俄國外交部公報寫道,聲援英國當局的國家,並未釐清史柯里帕事件確切情況,卻繼續增加俄國與西方對立情勢。

俄國杜馬國際事務委員會副主席切帕(Alexei Chepa)表示:「(俄國)必須得驅逐來自這些國家的外交官們。俄國不會讓自己被壓著打,他們愈是強力威脅我們,我們的回應將會更劇烈。」

(聯合報)
--
史上規模最大 歐美驅逐上百名俄外交官

CNN報導,22個歐美國家與澳洲先後宣布,將驅逐上百名俄羅斯外交官,因為他們疑似涉及間諜活動。英國首相梅伊表示,這是史上規模最大的俄國外交官驅逐行動。

16個歐盟國家,連同阿爾巴尼亞、挪威、烏克蘭、加拿大、美國與澳洲總共23國,26日各自宣布將驅逐境內數量不等的俄國外交官,這對英國是重大外交勝利。

俄國揚言將報復,預計驅逐數十名西方國家外交官。俄國官方公報提到,外交部對各國驅逐俄國外交官「堅決抗議」,並表示將對其「不友善行為」做出回應。

俄國外交部公報寫道,聲援英國當局的國家,並未釐清史柯里帕事件確切情況,卻繼續增加俄國與西方對立情勢。

美國總統川普26日下令驅逐60名俄國在美情報人員與外交人員,並要求俄國關閉駐西雅圖領事館,以回應俄國在英國領土使用軍用級化學武器;這是川普上任以來,對俄羅斯採取最嚴厲的行動。

俄國前間諜與女兒日前在倫敦遭遇神經毒劑攻擊,英國調查後懷疑是俄國所為,指俄國必須針對此事提供清楚回答;白宮之後發布聲明指出,川普同意英國首相梅伊的看法。

白宮副發言人夏哈26日在記者會表示,川普仍願意與俄羅斯在反恐等共同關心的領域展開合作;球在俄方,美俄是要建立具成效的建設性關係,或是敵對關係,取決於俄羅斯。

川普日前致電祝賀俄國總統普亭勝選,並暗示兩人不久後將會面,但現在美國大動作驅逐俄外交官,是否還舉行「雙普會」?夏哈僅回應,沒有任何會議或峰會的資訊可公告。

英國已驅逐23名俄國外交官,莫斯科當局則要求相同數量的英國外交官離開俄國。法國外長勒德里安要求四名俄國外交官一周內離境,並表示這是呼應歐盟認定英國毒殺行為「嚴重威脅我們集體安全」,且法國「與英國夥伴團結在一起」。

德國驅逐四位俄羅斯外交官,德國外交部在聲明中說:「聯邦政府與歐盟及北約盟邦密切協調,決定要求四名俄羅斯外交官在七天內離開德國。」

(聯合晚報)
--
回應前俄諜遇刺 各國驅逐外交官數一覽

為回應前俄羅斯雙面諜在英國遭神經毒劑攻擊案,美國及各地區盟友紛紛驅逐俄國外交官,包含英國在內遣返逾百人。以下是法新社整理各國驅逐的俄國外交官人數:

◎ 美加澳

● 美國:60名

包括美國國內及紐約聯合國總部的俄國常駐代表團,美國一共驅逐60名據稱是「間諜」的外交人員,此外並關閉俄駐西雅圖領事館。

● 加拿大:4名

加拿大官方形容,這起神經毒劑案的行為「極其可憎、令人髮指、輕率魯莽」。

● 澳洲:2名

澳洲今天跟進,總理滕博爾(Malcolm Turnbull)表示,這兩名外交官有7天時間離境。

◎ 歐洲聯盟

英國自己已經驅逐23名外交官,俄國也以牙還牙回敬。歐盟中有16國加入英國行列,請境內外交官打包回家。

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Donald Tusk)表示:「不排除未來幾天或幾週內採取額外措施,包括進一步展開驅逐等。」其他歐盟成員國驅逐人數如下。

● 克羅埃西亞:1名
● 捷克:3名
● 丹麥:2名
● 愛沙尼亞:1名
● 法國:4名
● 芬蘭:1名
● 德國:4名
● 匈牙利:1名
● 義大利:2名
● 拉脫維亞:1名
● 立陶宛:3名
● 荷蘭:2名
● 波蘭:4名
● 羅馬尼亞:1名
● 西班牙:2名
● 瑞典:1名

然而,同為歐盟會員國的奧地利今天表示,不會跟進驅逐俄國外交官。

奧地利總理庫爾茨(Sebastian Kurz)和外長克乃斯爾(Karin Kneissl)在聯合聲明中說:「我們支持召回歐盟駐俄大使的決定,但我國不會採取任何個別措施。」

「我們確實希望與俄國的聯絡管道能保持暢通…奧國是個中立國,以東西間橋梁自居。」

◎ 其他歐洲國家

● 阿爾巴尼亞:2名
● 馬其頓:1名
● 挪威:1名
● 烏克蘭:13名

烏克蘭總統波洛申科(Petro Poroshenko)呼籲採取更多行動對付莫斯科當局,包括加重個人、財務和經濟制裁。

(中央社)
--
俄辦推特票選 給美下馬威

美國聯合歐洲多國驅逐俄羅斯外交官和關閉俄駐西雅圖使館,俄國誓言報復!莫斯科刻意選擇美國總統川普愛用的推特辦投票,列出美駐俄3所總領事館,讓網友票選制裁,形同面對面向美國下戰帖。

到目前為止,已有25個國家與英國保持一致,共驅逐逾150名俄羅斯外交和情報人員。美國總統川普26日下令驅逐60名俄駐美與駐聯合國情報官員,並關閉俄駐西雅圖領事館,措施之強硬為整體之最。

英國首相梅伊26日發表聲明,對「歐盟、北美、北約夥伴展現的團結」表示肯定,並稱這是「史上最大的俄國情報官員驅逐行動」。澳洲也於27日宣布跟進歐美腳步,將在一星期內驅逐2名俄外交官,並揚言可能杯葛今年夏季在俄國舉辦的世界盃足球賽。

面臨歐美聯合驅逐外交人員,俄羅斯矢言報復,並否認涉及史柯里帕和女兒尤利婭的毒殺事件。俄國大使館26日在美國的推特帳戶舉辦投票,讓俄國網友從美駐俄3個總領事館(聖彼得堡、葉卡捷琳堡、海參崴)中選擇:「如果由你決定,你想關掉哪一間領事館」。據美英媒體報導,投票開始後僅2個半小時,就有逾1萬1千個網友參與,而聖彼得堡以逾45%得票率,成為網友票選第一名。

俄國外交部26日表示,西方下令驅逐的「挑釁行徑」證明他們繼續走「對抗之路」。聲明指出,「毫無疑問,俄國不會對這些國家的敵意行為置之不理。我們將會作出回應」。

(中國時報)
--
土地退化 2050年7億人無家可歸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服務跨政府科學政策平台(IPBES)」二十六日在哥倫比亞麥德林市發布全球首份土地健檢評估報告,指出人類活動導致的「土地退化」正在威脅全球五分之二人口,約三十二億人的生計,全球土地利用情況若持續未獲改善,二○五○年將有五千萬至七億人被迫離開家園,具體人口遷徙規模將視氣候變遷與土地退化情況而定。

農作物最多減產50%

該份報告獲聯合國及一百二十九國政府支持,耗資一百萬美元,由超過一百名科學家歷時三年,整合超過三千項科學數據完成。

評估報告指出,「土地退化」的主因包括富裕國家的過度消費行為,以及開發中國家對農產品的需求增長;土地退化也是導致氣候變遷的重要因素,透過砍伐林木、過度放牧等行為,二○○○年至○九年全球每年釋出封存在土壤的約四十四億公噸二氧化碳。土地退化已造成生態系統的碳封存和農業生產能力下降,其經濟損失相當於十%全球年度GDP(國內生產毛額);土地退化並可能增加洪水、土石流、伊波拉病毒和馬堡病毒爆發等風險。

估計屆時40億人住在乾旱地區

報告評估,「土地退化」和氣候變遷在二○五○年之前,將導致全球農作物減產十%,某些地區則會減產達五十%,屆時恐有包括許多貧農在內的五千萬至七億人口將被迫遷徙,其中又以伊拉克南部、阿富汗、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及南亞地區的情況最為嚴重,估計全球將有四十億人口(目前為三十億人)居住在農業生產力低落的半乾旱和乾旱地區。

隨著全球土地退化面積擴大,人類可能為了爭奪資源而爆發衝突,在連年降雨量極低的乾旱地區,暴力衝突事件預估增加四十五%。報告指出,估計GDP每減少五%,暴力衝突的可能性就增加十二%。

研究人員呼籲,各國應對「土地退化」問題即刻採取行動,消費者應克制過度消費行為,關注飲食對土地造成的不良影響,例如:認知吃蔬菜比吃牛肉好,因為種植蔬菜對土地的衝擊,比牧牛還要低;各部會應攜手鼓勵農業永續生產,減少補助會造成土地退化的農業行為。報告警告,在二○五○年之前,全球生物多樣性將減少三十八%到四十六%,地球正面臨第六次大滅絕的開始。

(自由時報)
--
加泰前主席被捕 德政壇騷動

繼續被德國法院羈押的加泰隆尼亞自治區前主席普伊格蒙特(Carles Puigdemont),在等待德、西商量引渡期間,已引發德國政壇的騷動。德北基爾(Kiel)地方法院宣布會將他羈押到做出決定為止。日內瓦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發言人證實,投訴西班牙侵犯普伊格蒙特人權已登記,西班牙有六個月的時間回覆此案有無違反公民政治權國際公約(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因西班牙以叛亂罪發出全歐通緝令,普伊格蒙特二十五日打算返回比利時途中從丹麥跨入德境後遭逮捕,他的律師團要求在等待當局做出引渡決定期間釋放他,已遭法院駁回。自西班牙中央直接接管加泰隆尼亞後,普伊格蒙特就在比利時流亡。德國引渡法一般需在六十天內做出決定,但因復活節連假在即,檢方已對媒體表示「不可能在本週出現決定」。

德國第四次連任總理梅克爾的新政府才剛宣誓就職,總理發言人強調普伊格蒙特的引渡將全權由羈押的地院依法定奪。普伊格蒙特的英國律師暨聯合國人權專家艾摩森(Ben Emmerson)已向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提出申訴,指控西班牙中央政府侵犯普伊格蒙特的自由當選、集會跟言論自由權。

德國政壇對此案引發的外交與人權問題也深感憂心,左翼黨議會黨團歐洲政策發言人洪克(Andrej Hunko)對德媒表示,普伊格蒙特在德被捕是個「恥辱」,因西班牙用「叛亂」罪起訴他在歐洲領地下不構成犯罪事實,更非在發布歐洲逮捕令的三十二種犯行中,這「明顯是政治力操縱」,要求立刻釋放他。綠黨則要求在歐盟框架下就此與西班牙政府調解對話。自民黨也表示逮捕普伊格蒙特依法無誤,但在政治上是一大問題,德國應避免捲入西國的憲法衝突。

(自由時報)
--
德續押加泰前主席 引渡與否成燙手山芋

德國法院持續羈押加泰隆尼亞自治區前主席普伊格蒙特,以等待可能將他引渡至西班牙面臨「叛亂」控訴的結果出爐,成為德國總理梅克爾政府上任不到兩週以來的燙手山芋。

法新社報導,普伊格蒙特(Carles Puigdemont)25日遭到逮捕,德國北部基爾(Kiel)地方法院宣布,普伊格蒙特「現階段仍遭羈押,直到引渡程序的決定做出為止」。

普伊格蒙特法律團隊要求,在等待德國當局做出引渡決定期間釋放他,但遭德國北部法院拒絕。

西班牙發出全歐洲逮捕令後,普伊格蒙特從丹麥越過邊界進入德國後,於25日遭到逮捕。根據普伊格蒙特的律師阿隆索奎維拉斯(Jaume Alonso-Cuevillas),他當時是在返回比利時途中。西班牙當局直接接管加泰隆尼亞後,普伊格蒙特流亡至比利時。

根據德國法律,引渡決定一般必須在60天內做出。什列斯威-荷斯坦邦(Schleswig-Holstein)檢察署發言人告訴法新社,復活節4天假期即將來臨,檢方「可能不會在本週做出決定」。

不到兩週前,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的新政府才宣誓就職,現在就接到這個外交方面的燙手山芋。

梅克爾的發言人昨天堅稱,關於普伊格蒙特引渡與否的決定,將交由德國地方司法機關定奪。

西班牙副總理薩恩茲(Soraya Saenz de Santamaria)稱普伊格蒙特落網是「好消息」,他說:「沒有人可以永遠愚弄法庭。」

(中央社)
--
打破美種族隔離就學政策 非裔女辭世

一九五四年成功推翻美國公立中小學校實施逾半世紀種族隔離政策的「布朗訴托皮卡教育局案」,起於當年住在堪薩斯州托皮卡市(Topeka)的非洲裔焊工之女琳達.布朗(Linda Brown)盼就近就讀白人學校的奢望。當初不屈於現實而成功圓夢的女主角已在廿五日辭世,享壽七十五歲,但她幼時即和家人合力對抗白人霸權,為全美黑人爭來平等教育權利的劃時代事蹟,已成有志小老百姓也能改變世界最佳範例。

全案得追溯至一八九六年「普萊西案」:具有黑人血統的路易斯安那州民權鬥士普萊西(Homer Plessy)一八九二年故意坐上白人專用火車而遭拘捕,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卻判定州政府「隔離但平等」政策符合憲法平等保護條款,當時美國南方各州政府對不同種族提供表面上平等設施或待遇的做法因此合法化。

這種模式延續到一九五○年代。琳達當年為了前往專門給黑人就讀的小學念書,每天得走一.五公里到公車站牌,之後再搭車八公里才能到校;為免除通勤之苦,她改申請住家附近的小學,卻因該校只收白人而遭駁回。

為滿足愛女願望,她的爸爸奧利佛跟隨全國有色人種促進協會(NAACP),結合另十二位家長,無畏當地白人強烈敵意,由奧利佛擔任第一原告,對托皮卡教育局提起集體訴訟。他們主張,托皮卡教育局設校方式,已侵犯他們的孩子基於美國憲法第十四條修正案應獲保障之平等權利,因「隔離但平等」永遠只給黑人次等待遇。不過,堪薩斯地方法院不苟同,因當地各校資源分配未因種族出現明顯差異。NAACP因此上訴,一九五四年終獲聯邦最高法院應援,後者直指隔離政策一出即不可能保證完全平等,被宣告違憲的全美各地特設公立中小學種族藩籬才就此破除。

(自由時報)
--
美研究:母鼠舔幼鼠頻率 影響腦部發育

美國《科學(Science)》期刊二十三日刊登的最新研究顯示,甫誕生數週、腦部尚在發育的小鼠寶寶,會因為母鼠舔拭幼鼠的頻率不同,導致腦部神經元「基因組(genome)」構成出現差異;經常接受母鼠舔拭及梳理皮毛的幼鼠,大腦海馬體內別稱跳躍基因、轉位子的「長散布核元件(LINE)」複製頻率較低,反之,不常受到母鼠關注的幼鼠,LINE1複製頻率較高。研究證實,小鼠的幼年經歷會影響腦部發育,心理因素能造成基因組層面的變化。

科學家過去便曾發現,哺乳類動物的大腦當中,大部份的神經元細胞存在些微的基因組構成差異,這些差異可能由跳躍基因引起。跳躍基因屬於無法在細胞中表現的偽基因,能增加神經元細胞的多樣性,但也可能導致包括憂鬱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美國加州沙克生物研究所遺傳學實驗室的這項研究,有望能為人類治療憂鬱症等精神疾病提供新思路。

(自由時報)
--
社交孤立 增心血管病死亡率

學者針對近48萬人 進行7年調查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研究人員對近四十八萬人進行七年調查後發現,孤獨感對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實際上較近年相關研究所認為的還低,然而社交孤立則會讓心臟病發或中風病患的死亡機率提高三十%。研究人員二十七日結論說:「社交孤立而非孤獨,仍是致死的獨立危險因子。」

之前旨在釐清獨居對心血管疾病與心臟相關死亡之影響的研究,結論分歧,部份原因在於研究對象的規模相當小。然而由赫爾辛基大學教授哈庫利南(Christian Hakulinen)主持的這項新研究則取自英國「生物銀行」(Biobank)四十七萬九千餘名四十歲到六十九歲男女個人的資料。發表在醫學期刊「心臟(Heart)」的研究成果寫道:「就我們所知,我們的研究是這項議題規模最大的研究。」

研究結論 孤獨感非早死危險因子

參與者提供其族群背景、教育程度、收入、生活型態以及憂鬱病史等詳細資料,同時也被要求評估其孤獨以及社交孤立的程度,前者為主觀感受,後者則由獨處或有人陪伴的時間量來測量。近十%的回應者符合社交孤立資格,六%為孤獨,一%為兩者兼具。

研究人員接著將這些個人資料與首度中風、心臟病發者以及死亡者進行交叉核對,結果發現,一旦納入其他眾所周知的危險因子,比如抽菸、酗酒、不良的飲食習慣、缺乏運動,孤獨與心臟病間所謂的關聯基本上不復存在,孤獨對早死的假定影響亦然。反觀,社交孤立將提高中風與心臟病發者的死亡率三十%,而且在納入不佳的生活習慣因素後,兩者唯一存在的關聯就只剩社交孤立。

(自由時報)
--
研究:社交孤立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科學家今天表示,孤獨感造成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比近來研究所暗示的要低,但社交孤立確實會增加心臟病發作或中風後死亡機率。

法新社報導,根據一項針對近48萬英國男性和女性追蹤7年的研究,一旦納入其他熟知的危險因子,像是吸菸、喝酒、不良飲食習慣和缺乏運動等,孤獨感與心臟疾病間據稱的關聯基本上就會消失。

沒朋友的感覺在造成早死的假定影響上,結論相同。

然而,社交孤立─也就是實際獨處的時間─會增加中風或心臟病發作患者約30%死亡風險,就算把高風險生活習慣納入考量也一樣。研究結果刊登在醫學期刊「心臟」(Heart)。

率領研究團隊的赫爾辛基大學(University of Helsinki)教授哈庫利南(Christian Hakulinen)推斷:「社交孤立依舊是死亡的獨立危險因子,但孤獨感不是。」

過去針對獨居在心血管疾病及心臟相關死亡率影響上所做的研究,結論不一,部分原因在由於研究對象相對較少。

而這次新的研究中,哈庫利南和研究團隊針對47萬9054人展開7年的追蹤研究。

研究近10%受試者符合社交孤立,6%為孤單,1%受試者兩者皆是。

研究人員將這些數據與首次中風或心臟病發作的人,以及這些人的死亡率進行交叉核對。

但一旦將破壞健康的習慣納入考量,兩者關連依舊存在的就只剩社交孤立。

(中央社)
--
法國教改打擊城鄉差距 義務教育降至3歲

法國總統馬克宏27日宣布最新教改,要將孩童接受義務教育年齡從6歲降至3歲。該政策將使法國成為歐洲國家當中,國民接受義務教育年齡最低的國家之一。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馬克宏最新教改將只影響少數法國孩童,因為大部分家長在孩子3歲時,就會將他們送進幼兒學校。根據官方數字,法國只有2.4%孩童在3歲時還未入學。

馬克宏表示,希望藉降低義務教育年齡,改變教育不平等現象。因為法國較貧窮地區,以及海外法屬領地的家長經常選擇不送子女上學。

根據法國《世界報》報導,在首府巴黎有多達93%的3歲孩童已經入學,但在海外法屬地區的比例卻遠低於此。

馬克宏27日在教育相關會議中表示:「我希望,2019年學年開始,藉由這項義務教育改善這個令人難以接受的差距。」

根據英國國家教育研究基金會,義務教育從4歲開始的地區有北愛爾蘭;從5歲開始的地方有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馬爾他、塞普勒斯;從6歲開始的地方有奧地利、冰島、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等。

各界對於兒童應從幾歲接受正規教育眾說紛紜。2015年一項研究發現,接受義務教育較晚的兒童,在課堂上容易有注意力不集中和過動傾向。

但芬蘭、波蘭、愛沙尼亞這3個被認為教育制度最成功的國家,義務教育卻晚至7歲才開始。這些國家的學齡前孩童多半在托兒所透過遊戲學習,而且班級規模也較小。

(聯合報)
--
推特禁止加密貨幣廣告 比特幣跌出8000美元

推特26日宣布,禁止加密貨幣首次發行或販售虛擬貨幣的廣告,此舉使比特幣幣值跌出8000美元。

推特追隨谷歌和臉書先驅作法,兩大企業今年初打擊數位貨幣廣告,保護使用者免於受騙。

推特在聲明中表示:「我們致力確保推特社群的安全。因此,我們為推特廣告加入一項有關加密貨幣的新政策。」

根據這項新政策,在這個全球一對多的訊息平台上,將禁止首次貨幣發行(ICO)和貨幣販售的廣告。

有些新創公司過去利用首次貨幣發行,在未受管制的浮動市場中募得數十億美元。

推特表示:「我們知道這種內容經常牽涉騙局和詐騙,兩種都是組織的付費內容,我們先發制人發出許多通知,防止這些帳號欺騙他人。」

(聯合報)
--
加密貨幣廣告 推特加入禁軍

跟隨臉書和谷歌之後,社群網站推特(Twitter)周二開始禁止加密貨幣廣告,避免有心人士利用加密貨幣來進行詐騙,導致大多數投資人損失。消息一出,比特幣價格應聲跌破8,000美元。

加密貨幣資訊平台CoinFi創辦人提莫西譚(Timothy Tam)認為這是比特幣大跌主因,因許多剛投資加密貨幣的散戶都是憑直覺買賣。

根據CoinDesk報價,比特幣價格周二下跌2%,每單位報7,968.65美元。比特幣自今年1月高點逾17,000美元下跌到現在,累計跌幅逾50%。

推特禁止的廣告範圍包括首次代幣發行(ICO)和數位代碼的買賣,並禁止從事加密貨幣買賣的交易所和加密貨幣電子錢包服務等廣告,但如果提供這些服務的公司,是在特定主要股市掛牌交易的上市公司,其廣告就不受禁限制。

至於在加密貨幣買賣熱絡的日本,推特只讓受日本金融主管機關規範的加密貨幣交易所刊登廣告。

推特在3月稍早前已先表示其正採取各項措施,防止那些以騙人手法去引誘投資人投資加密貨幣的帳號刊登廣告。

臉書1月底宣布禁止與加密貨幣相關廣告後,比特幣價格即重挫12%。其理由是許多廣告讓大家誤以為加密貨幣是金融產品和服務。谷歌3月初宣布從6月開始禁止加密貨幣廣告和相關內容。

Blockchain Capital合伙人波格特(Spencer Bogart)認為,在臉書和谷歌等規模更大和影響力更強的平台都已禁止相關廣告後,推特的行動不會再產生多大影響。

他強調推特執行長多爾西(Jack Dorsey)本身就是加密貨幣的信徒。多爾西周日向媒體表示自己認為比特幣未來10年內將成為單一的全球性貨幣。

(工商時報)
--
福島等7縣水產 俄羅斯解禁

俄羅斯政府檢疫監督廳廿六日表示,因福島核事故遭俄國禁止輸入的福島等七縣水產品將解禁,其中,岩手、宮城、山形、新潟、茨城、千葉六縣解除禁止進口措施;福島縣產的水產品則採有條件開放,須附加放射性物質檢查證明。

產經新聞等日本駐俄羅斯記者報導了此一訊息。

俄羅斯在二○一一年福島核事故之後,以可能遭到輻射汙染為由,對福島和鄰近八縣兩百家以上水產加工企業實施禁止進口措施。其中,青森縣在二○一五年七月率先獲得解禁。

俄羅斯檢疫監督廳表示,這次的解禁決定是根據國際原能組織等的調查結果進行評估之後所做出的判斷。

日本媒體指出,俄羅斯這波解禁對象包括福島縣產品在內,或許能影響其他國家,成為推動出口走向正常的助力。

(聯合報)
--
用戶個資外洩 祖克柏擬赴美國會作證

聽取相關簡報的消息人士今天說,臉書公司(Facebook Inc.)執行長祖克柏將現身美國國會,回答關於資料隱私等議題的詢問,但不清楚他將向哪個或哪些委員會作證。

路透社報導,參議院司法委員會已經邀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與Alphabet公司和推特公司(Twitter Inc.)執行長一同在4月10日聽證會作證。

眾議院能源和商務委員會與參議院商業、科學和運輸委員會也要求他作證,但日期未定。

國會議員想要知道,5000萬名使用者的資料如何落入政治諮詢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手中。

臉書消息人士告訴美國有線電視財經新聞網(CNNMoney),33歲的祖克柏已接受他幾週內必須赴國會作證的事實,臉書目前在幫他規劃作證策略。

英國會再要求查克柏格 親自說明臉書洩個資

臉書公司創辦人查克柏格應英國國會稍早要求,決定將派出一名高層主管前往作證,英國國會議員今天再次向查克柏格提出要求,希望他親自回答關於臉書用戶個資外洩相關問題。

英國國會下議院數位、文化與媒體委員會主席柯林斯(Damian Collins)表示,這些指控的嚴重性代表著,由查克柏格親自出面解釋將會是「合適的」,無論是本人親自出席或透過視訊進行。

法新社報導,委員會今天公布的一封信件內容顯示,一名英國臉書(Facebook)高級主管將派出臉書科技長施洛普佛(Mike Schroepfer)或產品長柯克斯(Chris Cox)在下個月前往倫敦作證。

柯林斯今天在委員會聽證會開始時表示:「我們很高興能邀請柯克斯先生前來作證,但我們仍希望聽到查克柏格先生回答問題。」

「我們會試圖和臉書釐清他是否方便出席作證,因為我們的通信聯繫中並不是很清楚,如果他方便作證,那麼我們會很樂意本人親自出席或透過視訊,如果這對他來說更方便的話。」

英國資料分析業者「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日前被爆料,曾不當擷取約5000萬筆臉書用戶個資,並將資料用於美國總統川普2016年的競選活動。事件爆發後,這個委員會就向臉書提出赴國會作證的要求。

英國會要求說明洩資案 查克柏格不親自答問

社群媒體龍頭臉書爆出數千萬用戶個資外洩,落入政治諮詢公司劍橋分析手中的醜聞。路透社根據臉書發出的信件報導,執行長查克柏格將不會親自前往英國國會回答議員的問題。

英國國會下議院數位、文化、媒體暨運動委員會原本要求查克柏格或臉書高層提出說明,不過路透社報導,查克柏格(Mark Zuckerberg)將派臉書科技長施洛普佛(Mike Schroepfer)或產品長柯克斯(Chris Cox)代為出席。

委員會沒有立即回覆路透社的置評要求。

這起醜聞在歐洲和美國都對臉書造成衝擊。查克柏格上週才就所犯過錯道歉,並承諾採取更嚴厲措施限制應用程式開發者取得用戶個資。

臉書英國公共政策主管史汀生(Rebecca Stimson)向國會議員表示,施洛普佛或柯克斯更適合回答相關問題。

史汀生在信中寫道:「臉書充分體認公眾與國會對這些議題關注的程度,也支持您認為這些問題須由公司最高層、職位最權威人士來解決的見解。」

「因此,查克柏格先生親自要求他的一位副手,親自出席向委員會作證。」

(中央社)
--
英、美修理臉書 FTC開查個資案

臉書爆發大規模個資外洩案後,英美兩國國會紛紛要求執行長查克柏格出面作證。美國參議院司法委員要求查克柏格4月10日出席,尚未獲回覆。不過,查克柏格拒絕前往英國作證,而將指派1名高階主管代為出席。另外,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證實已對臉書展開調查,臉書最高可能面臨2兆美元罰款。

FTC周一證實正在調查臉書的隱私權政策,正準備使用「所有工具」保護消費者的隱私。FTC消費者保護局代理局長帕爾(Tom Pahl)表示:「這些工具最重要的是對違反隱私承諾的公司採取執法行動。」他指出,臉書曾在2011年就更新隱私權設定誤導用戶案與FTC達成和解。依據協議,臉書必須接受獨立隱私審查20年,並同意未來若有違反規定將面臨罰金懲罰。

FTC消費者保護局前局長沃拉迪克(David Vladeck)上周向《華盛頓郵報》表示,臉書在2011年與FTC達成和解,意味著之後每項違規將遭裁罰4萬美元。依據媒體報導臉書有5,000萬名用戶受影響,罰金可能上看數兆美元。

美國電子隱私資料中心(EPIC)主管羅坦伯格(Marc Rotenberg)認為,臉書已違反2011年的和解協議,讓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取得臉書用戶的親友資料。

另一方面,英國國會媒體委員會上周傳喚臉書執行長查克柏格或1名「資深高階主管」,到國會說明臉書如何使用用戶資料,並要求臉書在3月26日前回覆。

臉書周一表示,技術長史洛普佛(Mike Schroepfer)或產品長考克斯(Chris Cox),將在4月16日英國復活節假期結束後前往國會作證。聽證會日期尚未決定。

臉書出包 蘋果庫克打落水狗

全球社群龍頭臉書因用戶個資外洩醜聞成了過街老鼠,蘋果逮到機會修理對手,包括執行長庫克在內的高層緊咬此事窮追猛打,凸顯自家是重視隱私權的負責任企業。蘋果的公開批評惹惱臉書主管,也反映出兩大科技巨頭之間早有心結。

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上周六出席北京中國發展論壇時,就鬧得沸沸揚揚的隱私權爭議發表看法。

他事先聲明自己並不崇尚監管,因為有時管太多會有意想不到的後果,但「臉書發生的個資濫用事件太可怕,而且愈滾愈大,一發不可收拾,或許有必要好好加以規範。」

庫克說:「阿貓阿狗都能知道你這些年瀏覽哪些網頁、你和什麼人有聯繫、他們又與什麼人有接觸、你的好惡及關於你生活的點點滴滴,在我看來這些都不該存在。」

此外,針對臉書被有心人士利用散播假新聞,蘋果網路軟體暨服務部門資深副總庫伊(Eddy Cue)本月初意有所指表示:「我們絕對要求文章的來源可靠,因此那些鬧得滿城風雨的問題,我們很少發生。」

撇開臉書與蘋果之間多年來的嫌隙不說,有分析師認為,臉書捲入隱私權風暴,或許正好讓蘋果坐收漁利。

瑞銀集團分析師米魯諾維奇(Steven Milunovich)指出,有別於以平台為基礎的科技企業將消費者資料賣給行銷業者牟利,靠銷售硬體盈利的蘋果,相形之下對用戶個資的保戶更周到。

該分析師說,賣硬體或許沒有販售用戶個資來得有利可圖,但臉書等科技大廠的隱私權保護政策受到監管機關嚴加檢視之際,蘋果掌握關鍵的「競爭優勢」,消費者毋須擔心隱私權遭侵犯的問題。

米魯諾維奇還舉微軟及IBM為例,凸顯這類經營平台為主的科技巨擘所面臨的困境。微軟與IBM過去都是反托拉斯機構鎖定的目標,這2家公司的核心業務因此大受衝擊,至今平台巨頭仍遭逢歐洲反壟斷調查的威脅。

(工商時報)
--
商場大火奪64命 普亭視察斥為刑事過失

俄羅斯總統普亭今天視察西伯利亞克麥洛伏市25日發生火災的商場,並指責這起造成64死的事件為刑事過失。罹難者中包括41名兒童。

法新社報導,根據克里姆林宮發布的聲明,普亭(Vladimir Putin)告訴克麥洛伏市(Kemerovo)的官員:「這裡發生了什麼事?並沒有武裝戰鬥事件,也不是一起甲烷外洩意外。人們,孩子來此處是為了放鬆。」

普亭說:「我們正談論人口統計資料,卻失去那麼多人,是基於什麼原因?是刑事過失及鬆懈所致。」

路透社報導,俄國負責處理重大刑案的調查委員會(Investigative Committee)負責人表示,商場的火警系統19日後便出現故障,保全人員也未啟動公共廣播系統,警告民眾撤離建築。

這個委員會稍早表示,他們正設法傳訊購物中心負責人。

調查委員會發言人佩欽科(Svetlana Petrenko)昨天在聲明中說:「這間購物中心建造及運作時就發生嚴重違規(違法)行為。消防出口都遭封閉。」

俄羅斯當局表示已拘留4人,包括負責維修商場火警警報系統公司的2名員工。

商場大火41兒童慘死 普亭:難過想慟哭

俄羅斯西伯利亞商場火災事件造成64人喪生,包括41名兒童,他們當時因緊急出口被上鎖而遭惡火吞噬,這起慘劇引發社會憤怒批評。總統普亭今天表示他難過得想慟哭。

法新社報導,這場俄國百年來死傷最慘重的火災之一已發生兩天,克里姆林宮面對社群媒體激烈抨擊,宣布明天為全國哀悼日,但普亭(Vladimir Putin)對這起事件的回應引起外界質疑。

西伯利亞西部工業城克麥洛伏市(Kemerovo)25日這起火災席捲一座繁忙的購物中心,當局已對此進行刑事調查,並逮捕5人。

調查人員表示,因為緊急出口被上鎖,罹難者及數十隻動物被活活燒死或窒息而死,大批兒童觀賞卡通的一家電影院情況尤其嚴重。

國營媒體俄羅斯新聞社(RIA Novosti)援引區域緊急救援機構人士說法報導,罹難者包括41名兒童。

普亭今天訪視遭祝融肆虐的商場,在附近一處以填充玩具、花及氣球搭成的臨時紀念碑前告訴官員,罹難人數讓他「想要慟哭」。

俄商場違規奪64命 涉案5人遭逮捕

西伯利亞工業城一家熱鬧的商場昨天發生64死火災,多名孩童喪命,俄羅斯當局今天表示,這家商場「公然違反」安全規定,已經展開刑事調查並逮捕5人。

事發地點是西伯利亞克麥洛伏市(Kemerovo)的冬櫻花購物中心(Winter Cherry),當時多廳電影院內有許多孩童正在看卡通。調查人員與目擊者指出,不少緊急逃生口遭封閉,警報系統也失效。

法新社報導,俄羅斯調查委員會(InvestigativeCommittee)聲明表示:「對於造成嚴重後果的公然違規行徑,調查人員已經掌握證據。」

聲明指出,當局已經啟動刑事調查並逮捕5名涉案人,其中包括商場的安全公司主管,涉嫌在火災發生時關閉了公共廣播系統。

當地居民告訴RBK日報,影城人手不足,為防止民眾沒有買票就溜進去,才會經常鎖門。調查委員會表示,大火約在當地時間昨天下午4時爆發,造成兩間影廳屋頂在惡火中坍塌。

這是俄羅斯近年來死傷最慘重的一場大火,許多民眾帶著鮮花到事發地點表達哀悼之意。

俄羅斯總統普亭(Vladmir Putin)對此表示哀悼,此外包括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英國首相梅伊(Theresa May)、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Donald Tusk)與美國國務院也紛紛致哀。

當地政府宣布,明天起西伯利亞地區將服喪3天。

俄國檢察總長辦公室表示,將對國內附設娛樂場所的購物中心全數進行消防安全檢查。

(中央社)
--
CIA美軍事基地分接獲可疑包裹 男嫌落網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今天表示,十多個內含潛在爆裂物質的包裹分發到華府四周多個軍事和情報設施後,一名43歲男子已經落網。

法新社報導,FBI聲明說,住在美國西北城市西雅圖附近的男子潘成功(Thanh Cong Phan,音譯)已被帶回警局,FBI「判定這些包裹含有潛在破壞裝置,且寄件人看似為同一人」。

FBI表示,華府四周多個設施昨天都收到包裹,包括中央情報局(CIA)位在朗里(Langley)的總部及貝爾佛堡(Fort Belvoir)和麥克耐堡(Fort McNair)軍事基地。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網(CBS News)報導,沒有任何包裹爆炸。

嫌疑人預計今天稍後在華盛頓州聯邦法院出庭。

(中央社)
--
民調雖創新高 川普四面楚歌

美國總統川普的最新民調支持率達到42%,創11個月來新高。然而,川普當前處境依舊「四面楚歌」,執政共和黨對年底期中選舉並不樂觀,尤其「劍橋分析」打抹黑選戰案近日延燒到川普本人且餘波盪漾,而川普掀起貿易戰恐將傷人傷己,危及他一再誇耀說前景看好的美國經濟。

劍橋分析助選 燒到自己

「劍橋分析」是英國「大數據」科技公司,主要股東包括川普的大金主,且川普競選團隊執行長巴農也任該公司董事。其前執行長尼克斯自爆,曾為川普團隊工作並與川普多次會面。他更稱公司對川普入主白宮功不可沒,於川普選戰最後幾個月,扮演了關鍵助攻角色。

而據「劍橋分析」前研發長懷利等人揭露,公司違法取用臉書5000萬用戶個資,並藉助精密調研、優化的演算法工具,建立資料模型,然後經由各式數位平臺,向形形色色的受眾釋出,投其所好的選戰廣告,及量身打造的政治訊息,以操作輿論並左右選民投票意向。

抹黑中傷對手 操作輿論

「劍橋分析」也千方百計為川普塑造良好形象,同時抹黑他的對手希拉蕊。作法包括在臉書精準投放廣告,以打動川普的潛在支持者,另也向谷歌付費購買廣告,使網友在谷歌瀏覽器輸入關鍵字時,就會優先出現不利希拉蕊的搜尋結果。該公司還在政治新聞網站上,鎖定多個關鍵搖擺州選民,推出針對希拉蕊的負面廣告。據「劍橋分析」前主管指出,這樣的策略極成功。

在川普勝選、巴農成為白宮策略長之後,「劍橋分析」的母公司不但獲得美國國務院合同,還取得與國防部合作機會。據「劍橋分析」前研發長懷利說,當他獲知此事後驚覺,「事態嚴重有如1970年代的水門事件」。

貿易保護高牆 恐成噩夢

另一方面,川普一個月內接連兩度出招,推倒了全球貿易戰的第一張骨牌,有國際貿易專家指出,川普的最終目標還未清晰,目前「還不清楚川普政府底線在哪裡」。但也有觀察家認為,世界兩大經濟體美陸間的貿易戰已出現舒緩跡象。據《華爾街日報》指出,北京與華府雙方已悄悄展開貿易談判,涉及範疇包括金融服務業與製造業。

這顯示,對於各方警告美掀起貿易戰只會傷人又傷己,川普政府並非無動於衷。在最新民調中,川普的經濟表現是唯一滿意度高於不滿意度的面向。對於當前經濟數據一片看好,川普自然不想對經濟增速急踩煞車。

經濟學家強調,川普的貿易保護政策不應成為美國經濟的「噩夢」。對進口鋼鋁課徵重稅,並無助於美國相關夕陽工業增加就業機會,且鋼材價格上漲恐拉升汽車製造與建築成本,或將在未來兩年推升通貨膨脹率。也有分析指出,陸美貿易逆差對美經濟未必是壞事,進口廉價商品、消費支出強勁,有助活絡經濟。而對陸貿易也創造不少就業機會。

A片女星爆打川普屁股 總統噤聲

美國總統川普的桃色「風暴」持續延燒,被傳與他有染的A片女星「暴風女」丹妮爾絲(Stormy Daniels)接受知名新聞節目「60分鐘」專訪,創下了最高收視率。她在節目中大爆川普讚她讓他想起愛女伊凡卡、兩人「無套炒飯」等勁爆細節,引起美國社會熱議。

丹妮爾絲在CBS電視台知名新聞節目「60分鐘」(60 Minutes)裡表示,2006年7月,她與川普在加州1場名人高爾夫球賽中相識,當時川普是真人實境秀「誰是接班人」的主持人。

他們在川普房內時,川普拿出1本以他為封面人物的雜誌出來炫耀,她糗川普是不是常用這招來「把妹」,川普沒料到招數這麼快就被看穿,還顯得有些吃驚。她接著說,應該拿這本雜誌打你,於是開玩笑地叫川普把褲子脫掉,結果川普竟然真的轉過身,拉下褲子,她就用雜誌打了他的屁股。

丹妮爾絲說,川普讚美她「妳真的很特別,讓我想到我女兒,又聰明又漂亮的那種人」,還重複說了2次「我喜歡妳」。

兩人在川普房中共進晚餐後,隨即發生性關係。川普沒有戴套、她也沒要求他戴。此後川普再度邀約她見面,雙方持續聯絡了一陣子。她坦承,很清楚自己「捲入了什麼狀況…我把這想成是1筆生意、1個商機」,因為川普承諾,會設法讓她在「誰是接班人」中露臉。

到了2011年,丹妮爾絲同意以1.5萬美元代價,讓八卦雜誌《In Touch》刊登這段往事,川普的律師柯恩隨即揚言對雜誌提告,最後In Touch放棄刊登,她也沒拿到錢。數周後,她與女兒就在拉斯維加斯的停車場遭到1名陌生男子恐嚇,叫她忘了川普的事,並打量她女兒說,「這麼漂亮的小女孩,要是媽咪出事,可就不好了。」

有仇必報的川普一反常態,從未公開反駁或否認相關指控。《華盛頓郵報》26日引述消息人士報導,川普私下表示,這些爆料都是「騙局」,且他並不覺得丹妮爾絲有吸引力。

丹妮爾絲出面大爆猛料,也引起許多川普的粉絲不滿,一名川粉就留言,「妳為什麼不乾脆消失算了,沒人在乎妳這個婊子跟美國總統睡覺」,結果她毫不客氣地回嗆:「嚴格來說,我並沒有跟美國總統睡覺,因為我們整晚根本沒睡覺(嘻嘻)!」

(中國時報)
--
世上首治男性不舉藍色小藥丸 威而鋼20歲了

20年前,藍色小丸子威而鋼 (Viagra)在美國上市,引發文化改變,協助數以百萬計上了年紀的男性重振雄風,把原為禁忌話題的陽萎變成日常閒談資料,並導致猖狂仿冒和其他壯陽藥。

法新社報導指出,這些年來威而鋼賣出了幾十億顆,為輝瑞藥廠(Pfizer)帶來意想不到的龐大財源,上市後一年銷售額迅速超過10億美元(約30億元台幣),多出10倍於輝瑞原來的預計。

1990年代初,輝瑞團隊在試驗治療心絞痛的藥物Sildenafil時,發現它對緩和心絞痛沒什麼作用,卻能促進男性陰莖血流造成勃起,志願參加試驗的男性也表示他們的性生活顯著改善。

輝瑞改變策略,把研究焦點轉向困擾三分之一以上年逾40歲男性的不舉問題。

1998年3月27日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 (FDA)核准威而鋼上市,4月開始銷售,立刻造成轟動,兩周內就開出15萬份處方。

這個第一種治療男性不舉的藥物,在電視和報章雜誌引起鋪天蓋地的報導,又趕上電腦網路興起和網路色情爆炸等趨勢,立刻傳遍全球。

世界各地民眾趨之若鶩,在美國一顆售價大約10美元(約300元台幣),在以色列、波蘭和沙烏地阿拉伯等地黑市價格賣到五倍。

前共和黨參議員和總統候選人杜爾,成為威而鋼第一位電視代言人,公開承認他對上了年紀的憂懼。他說:「談論不舉有點尷尬,可是這對數以百萬計男性及其伴侶非常重要。」

專家表示,男性對性無能向來難以啟齒,而威而鋼改變這種情況,讓大家能夠坦然公開談論,其影響甚至堪與抗生素改變對細菌感染的治療方式,以及用史達汀藥物(stain)防止心臟病相比。

除了上了年紀的男性,美國2012年的研究顯示,有多達8%美國年輕人也使用威而鋼或其他壯陽藥助興,狂歡派對更用以放浪形骸。

威而鋼也是顯示藥廠貪婪的重要例子,剛上市時一顆大約15美元(約450元台幣),後來漲到超過50美元(約1500元台幣)。去年學名藥上市,售價跌到不到一美元(約30元台幣)。

(世界日報)

健康

外食族塑毒下肚 增乳癌風險 治療新選擇 縮小腫瘤機率逾5成

現代人幾乎餐餐外食解決,如果常使用塑膠餐具或容器,可能不小心接觸到塑化劑,長期會增加罹患乳癌風險,甚至影響乳癌患者接受荷爾蒙治療的效果。台灣乳房醫學會秘書長、台北榮總乳房醫學中心主任曾令民醫師昨(27)日表示,塑化劑與乳癌的相關性尚未有研究直接證實,但還是建議小心,而接受荷爾蒙治療的乳癌患者則有新選擇,現在已研發出全新機轉的口服CDK4/6抑制劑,研究顯示5成以上的機率可縮小腫瘤,延長存活期,但目前每個月需自費11至13萬元。

今年元旦起環保署擴大「限塑令」,共14行業禁止免費提供塑膠袋,其實塑膠不單單是環保議題,也與健康息息相關,因為塑膠製品會釋出與人體荷爾蒙結構相似的化學物質,也就是俗稱的「塑化劑」、「環境荷爾蒙」,會與體內的性荷爾蒙受體結合,長期持續接觸可能誘發癌症,乳癌就是其一。世界衛生組織就曾有報告指出全球乳癌的高罹癌率與環境荷爾蒙呈現正相關,甚至也可能影響乳癌的荷爾蒙治療效果。曾令民醫師表示,環境荷爾蒙對全身健康都有影響,不單只增加乳癌發生率,是否會影響荷爾蒙藥物效果也都沒有研究直接證實,不過,還是建議盡量避免使用塑膠容器裝熱食、塑膠袋裝熱湯,平時最好自備保溫杯、便當盒較好。

新機轉藥物 延存活期
無論塑化劑是否增加乳癌發生率,乳癌都是女性癌症發生率的冠軍,且人數逐年攀升,若將原位癌一併算入,乳癌每年新增的患者人數預期將突破1萬5000人,相當可觀。其中,荷爾蒙受體為陽性的乳癌患者約佔總人數的6至7成,若其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HER2)為陰性時,由於沒有標靶藥物可選擇,復發或轉移時只能選擇荷爾蒙藥物治療與化療,而荷爾蒙治療平均只可延緩病情惡化10至18個月;化療雖有效果,但副作用包括白血球下降、發燒感染、嘔吐、掉髮、痠痛等,常常讓患者心生恐懼,甚至拒絕繼續接受治療。
隨著醫學進步,研究發現癌細胞增生的關鍵,與一種名為「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簡稱CDK)有關,而CDK4、CDK6在癌細胞中尤其活躍,所以如果能夠抑制CDK4/6,就能阻礙癌細胞生長。曾令民醫師表示,口服CDK4/6抑制劑正是針對此機轉所研發,經全球大規模臨床試驗證實,針對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陰性晚期或轉移性乳癌患者,第一線治療時,若使用口服CDK4/6抑制劑搭配荷爾蒙治療,相較單純使用荷爾蒙治療,可大幅延緩疾病惡化時間達25個月以上,且超過5成機率可縮小腫瘤,但目前尚未有健保給付,每個月需自費11至13萬元左右。

乳癌家族史 提早檢查
曾令民醫師表示,口服CDK4/6抑制劑已通過衛福部許可,成為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陰性乳癌在轉移、復發時的新選擇;而此藥常見副作用如噁心、疲勞等,也可以透過輔助治療加以緩解,讓生活品質不至於下降太多。
想預防罹患乳癌,除了盡量遠離塑化劑之外,也建議均衡飲食,避免吃太多高油脂、高熱量的食物,平時也要養成運動習慣,以免過度肥胖。除了經常自我觸診檢查乳房之外,如果有乳癌家族史,應該根據家人罹患乳癌的年齡,再提前10年開始定期追蹤乳房健康,例如家人若是40歲時罹患乳癌,建議30歲起就開始定期檢查。

【預防乳癌這樣做】
★減少接觸塑化劑:少用塑膠容器裝熱食,平時最好自備保溫杯、便當盒。
★定期追蹤乳房健康:如有乳癌家族史,根據家人罹患乳癌的年齡,提前10年開始定期追蹤。
★均衡飲食:避免吃太多高油脂、高熱量的食物。
★規律運動:養成運動習慣,避免過度肥胖。

塑膠袋裝熱湯會溶出塑化劑,可能會增加乳癌風險。
現代人外食機會很多,可能會長期接觸塑化劑而不自知。
若經常外食,建議自備便當盒盛裝較安全。
乳癌新機轉藥CDK4/6抑制劑採用口服方式,可抑制癌細胞的生長週期,研究顯示縮小腫瘤機率達5成以上。
塑化劑、環境荷爾蒙會與體內的性荷爾蒙受體結合,長期持續接觸可能誘發癌症。
化療雖有效,但副作用常常讓乳癌患者心生恐懼。
想要預防乳癌,要少吃炸雞等高油脂食物。

(蘋果日報)
--
節食竟便祕 3原則吃飽兼瘦身

急於消除身上的贅肉,許多人會採取過於極端的瘦身方式,趙函穎營養師表示,曾有一位32歲女性,希望能趕緊減去暴肥的6公斤,所以開始嚴格限制自己的食量,三餐吃得非常少,幾乎只吃蔬果,進行大約20多天後,減少大約2公斤,但卻已經20多天沒有排便,健康出現問題,才趕緊求診。趙函穎營養師表示,想要真正減重成功、不復胖,一定要尋求能夠長期執行、又兼顧健康的方式,她建議這位女性正常吃三餐,但要掌握高纖維質、好蛋白質、水分等原則,其中,煮熟蔬菜與肉的比例是2比1,只要這樣吃就能非常飽足,就算不刻意計算熱量也不會超標。

運動前後喝水 有助燃燒脂肪
而好的蛋白質食物如豆漿、雞肉等等,以及多喝水,則具有修復組織的作用,搭配固定的運動習慣,可以藉此增加肌肉量、減少身體脂肪,就能加快減重速度。趙函穎營養師表示,千萬不要空腹去運動,不僅容易血糖過低,而且運動後可能會過度飢餓而吃更多,所以建議運動前可以吃一點點地瓜、豆漿,再喝一點水,有助於燃燒脂肪、增加肌肉量,運動後也同樣要喝一點水,有助於持續燃燒脂肪,建議每個月減去原有體重的5%,比較不會增加身體負擔。趙函穎營養師提醒,如果採取惡性節食的減重方式,雖然短時間內體重會迅速下降,但可能減去的是水分與身體肌肉量,一旦恢復飲食之後,吃下去的熱量會立即轉換成脂肪,不但復胖而且愈減愈肥。

運動前後喝一些水,有助於增加肌肉量、燃燒脂肪。
想要健康減重不復胖,養成運動習慣是關鍵。
蔬菜與肉的比例是2比1,有飽足感又不必計算熱量。
運動前可以吃一點地瓜、喝點豆漿,避免空腹低血糖,同時也有助燃燒脂肪。
惡性減肥會減掉身體的肌肉,一旦復胖又累積脂肪。

(蘋果日報)
--
眼睛疲勞、複視 竟是眼眶內長腫瘤/張維傑(彰化秀傳紀念醫院神經外科主任)

50歲的汪女士(化名)最近覺得視力模糊、眼球轉動吃力,難道是嚴重的老花眼嗎?還是工作太疲勞,睡眠不足?她到附近的眼科看診,先點藥且服藥,但效果不明顯,眼睛還愈來愈凸,幾乎無法轉動,驚嚇之餘,趕緊到大醫院檢查。

檢查後,有醫師說因為上方眼眶內長了腫瘤,建議要將頭皮整個翻下來才能打開顱骨切除,汪女士聽到要開這麼大的手術,輾轉到彰化秀傳醫院就醫。

微創鎖匙孔術切除 免切開頭骨

最後決定接受經眉微創鎖匙孔手術,切除眼眶內3公分的混合瘤,由於是精準微創手術,術後傷口恢復快(圖3),住院休養後,視力恢復以往。

◎眼眶腫瘤及症狀:

眼眶內常見腫瘤有血管瘤、視神經瘤、淚腺混合瘤或是轉移性腫瘤,最常出現的症狀是眼睛疲勞、紅腫與複視,早期很容易被誤認是結膜炎或是近視。

通常腫瘤長到2公分左右會有眼球壓迫現象,嚴重甚至會造成兩眼瞳孔位置不在同一水平面。

◎如何診治?

眼眶內的腫瘤利用核磁共振攝影可以初步檢查出來。目前眼眶內小型血管瘤雖可以藉由注射硬化劑控制,但是事前切片若不慎,可能造成出血,嚴重甚至會導致失明。

◎手術摘除一定會要剖腦嗎?

傳統眼眶上方深部巨大的腫瘤必須切開額顳部的頭骨,以減低手術時對眼球的壓迫,但必須將頭皮整個翻下來才能露出額骨部分。

至於經眉鎖匙孔手術則可直接介入到病灶部位,利用解剖生理結構的界線入路,達到微創目的。

◎依照腫瘤生長不同的位置,採取的手術路徑也不同。

在眼眶內側及下方的腫瘤,目前微創手術多採取經鼻內視鏡手術,眼眶外及上方的腫瘤可經眉毛微創鎖匙孔手術切除。

若是早期發現腫瘤小於1公分時,還可以利用超微創經結膜路徑來切除腫瘤。

建議若常有眼睛疲勞、複視或是照鏡子時發現兩眼瞳孔位置不水平,要儘快到眼科檢查,對症治療。

(自由時報)
--
掃墓防恙蟲、蛇咬 宜穿淺色長衣褲

下週清明節連假報到,衛福部疾管署提醒,掃墓祭祖、郊外踏青、露營或從事登山活動等,要注意防範感染恙蟲病及被蛇咬,最好穿著淺色長袖衣褲、手套、長靴,且皮膚裸露處塗抹防蚊藥劑,並在離開草叢後儘快沐浴,換洗全部衣物。

皮膚裸露處 塗抹防蚊藥劑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劉定萍說明,國內恙蟲病病例從每年4至5月開始增加,6至7月為高峰期,今年截至3月25日共計67例恙蟲病,個案感染地以台東縣最多,其次為花蓮縣。

疾管署防疫醫師蘇家彬表示,恙蟲病是由帶有立克次體的恙蟎叮咬而傳染。恙蟎會停留於草叢中,伺機攀附到經過的人類或動物身上,潛伏期約9至12天,患者會出現持續性高燒、頭痛、淋巴結腫大等症狀,約發燒一週後,皮膚有紅色斑狀丘疹,且恙蟎叮咬處通常會有焦痂。萬一發生疑似恙蟲病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活動史。

疾管署也建議,溫暖潮溼的天氣適合蛇類繁殖,民眾前往戶外,進入樹叢、草堆時,要記得「打草驚蛇」,不要翻動中空林木或石塊,並避免在蛇類最活躍的夜間、日出及雨過天晴等時段出沒。

進樹叢草堆 記得打草驚蛇

疾管署統計,每年約有1000名以上民眾遭毒蛇咬傷,國內較常見毒蛇依毒性及咬傷後臨床症狀,可區分為出血性毒的龜殼花、赤尾青竹絲與百步蛇;神經性毒的眼鏡蛇與雨傘節;兼具出血與神經毒的鎖鏈蛇。

蘇家彬也呼籲,若不慎被蛇類咬傷,牢記「五要五不」,包含「要」視為毒蛇咬傷處理、「要」記毒蛇外觀特徵、「要」脫飾品避免肢體腫脹、「要」包傷口上緣減緩毒液擴散、「要」保持冷靜並儘速就醫,以及「不」割開傷口、「不」用嘴吸出毒液避免感染、「不」冰敷避免組織壞死、「不」飲酒或刺激性飲料避免加速毒液作用、「不」延誤就醫避免耽誤治療時機。

(自由時報)
--
腿部行走痠痛 小心是動脈血管阻塞嚴重恐截肢

腿部行走痠痛莫輕忽,小心可能是周邊動脈血管阻塞,嚴重者須截肢。醫師說,以導管治療取代傳統開刀,已成腿部血管阻塞主要手術方式 ,甚至大部分病人隔天就可出院。

64歲謝男因行走時感到疼痛至佳里奇美醫院求診,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黄柏森透過導管治療,雖無法保留發黑壞死腳趾,但成功控制傷害範圍。

黃柏森說,謝男罹患糖尿病與高血壓10多年,控制不理想。1年半前出現行走後雙小腿、足部酸痛及無力,檢查後發現左大腿鼠蹊部脈博微弱,判斷是慢性血管阻塞併急性栓塞,立即安排抗血小板藥物及導管檢查治療,疼痛改善許多。

他表示,隨著醫療進步,微創或局部麻醉的手術方式,越來越盛行也越來越進步,利用X光血管攝影及導管方式的治療,已成為目前處理腿部血管阻塞的主要手術方式,其使用局部麻醉僅有3mm傷口,且大部分病人在手術隔天即可出院,傷口也僅需換藥3天,相較於開刀手術,對病人、家屬與社會照護負擔都少了許多。

不過,此類治療有優點也有缺點,研究顯示,用導管治療的再阻塞率較開刀接血管的高,相較於開刀的短期暢通成功率接近100%,而導管治療平均約八到九成。而病人往往都是到最嚴重的程度(慢性傷口、壞死或嚴重感染)才尋求診斷及導管的治療。

上述狀況血管往往都是完全阻塞甚至鈣化嚴重,這對導管治療來說是極其困難,不僅其成功率下降,且手術時間會延長許多。

黃柏森說,即使如此,導管治療腿部血管阻塞還是必須的,因這往往是挽救病人免於大範圍截肢而保存其行走能力的希望。

(聯合報)
--
男子泌尿道感染又結石 就醫發現自己竟有四顆腎

你以為自己只有兩顆腎?其實根據統計,大約有0.8到5%的人有3顆以上的腎,而因為先天結構的異常,這種人發生腎病變的機率又比常人高,最好的方法是利用超音波檢查看看。

一名50多感的男子因泌尿道感染就醫,被發現有結石的情況,進一步檢查,發現左右兩側都有雙套集尿系統,換句話說他有四顆腎臟。

別以為腎臟比正常人多,會有什麼好處,例如換腎不求人,台南市郭綜合醫院腎臟內科醫師姜林文祺表示,好處沒有,反而是更容易發生感染、結石、腎臟炎及腎積水等。

一名65歲女性因右腰疼痛,還間歇性發燒,到郭合就醫後發現右側有不完全型雙套集尿系統,也就是有三顆腎,抗生素治療後目前在持續追蹤中。

另一名50歲女性有糖尿病,後來發生雙側腰痛並發燒,在郭綜合檢查後也是右側不完全型雙套尿系統,同樣是三顆腎。

姜林文祺表示,有多顆腎主要是在嬰兒胚胎時期發展異常,有的是單側、有的是雙側,有的是一條輸尿管分叉,有的則是一顆腎有兩條輸尿管,狀況不一,單側有兩顆腎、但兩顆是相連在一起,外觀上看起來還是一顆,統計上發生率約在0.8到5%,女性比男性容易,單側比雙側容易。

他表示,多數的異常是沒有症狀的,大多都在健檢時發現,但一旦發現有異常,在醫學上就被列為慢性腎臟病患者,不管腎功能指數多少,都必須遵守慢性腎臟疾病照顧通則,包括:慢性疾病適當治療和有效控制,做到三少 (少油、少鹽、少糖) 三多 (多纖維、多蔬果、多喝水) 四不 (不抽菸、不憋尿、不熬夜、不亂吃來路不明的藥物) 原則。

若發現泡(泡泡尿或血尿) 水 (下肢水腫) 高 (高血壓) 貧 (貧血) 倦 (倦怠),及早執行腎功能檢查。對於有嚴重症狀或併發症病人,可以到本院泌尿外科接受手術治療。

(聯合報)
--
喜歡邊吃飯邊看手機?醫:小心傷頸更傷身

很多人喜歡一邊吃飯一邊看手機,但牙科醫師表示,咀嚼時頭會自然往前傾,若再加上低頭看平板、手機螢幕,頭部會更加過度彎曲,頸椎將枕骨前側往上過度頂上,進而造成下顎骨被迫後移;這時候若咀嚼,會使得上下牙齒緊咬,長久下來,不僅需要肩、頸、腰、背部更多肌肉幫忙拉住前傾的頭,身體姿勢也更加異常。若頸椎習慣前彎,下顎自然後縮,咽喉氣道更容易受到壓迫,心肺功能負擔因而加重,勢必影響健康。

台灣整合口腔矯正醫學會理事長趙哲暘表示,咀嚼時頭往前傾,是為了讓眼睛看到食物,而咀嚼動作進行時,牙齒是上下分開再咬合,重複進行動作,下顎位置會稍微往前。

然而近年3C裝置已成為人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許多人目不轉睛地盯著手中的手機或平板電腦,成了「低頭族」,若吃飯再加上低頭看螢幕,頭部會更往前下傾,而使得頸部過度彎曲,造成肩頸甚至背、腰都往前下傾,長久下來不僅影響體態,也會使得下顎後縮、影響吞嚥及心肺功能。

(聯合報)
--
腳痛吃藥 指甲脫落爛全身 險死

43歲的徐先生日前因腳痛就醫,診所醫師開了抗癲癇藥物給他,未料服藥後開始發燒,全身從頭皮到腳都起水泡、潰爛、滲血水,甚至全手全腳指甲都脫落,轉至長庚醫院後,確診因嚴重藥物過敏引起且死亡率達3成的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SJS,幸經搶救後撿回一命,休養1年多後已可重返職場。

收治該病例的長庚醫院皮膚科系主任鐘文宏解釋,藥物過敏造成的SJS,以及更嚴重、死亡率更高的毒性表皮溶解症TEN,是因體內T細胞遭藥物活化,轉往攻擊自身的皮膚和組織,導致皮膚大量破損,最終恐併發敗血症而死亡。

43歲的徐先生日前因腳痛就醫,被診所醫師診斷為坐骨神經痛,並開了抗癲癇藥物給他,沒想到吃了幾天藥後,便開始發燒,抽血發現白血球數值飆破1.5萬(正常值上限為1萬),還從頭皮到腳都起水泡、潰爛、滲血水,甚至手腳指甲全脫落,轉診至長庚後,確診為嚴重藥物過敏引起的SJS,白天痛不欲生,夜晚還得靠醫護人員戳破水泡才能勉強入睡,一度覺得自己命不久矣。

經醫療團隊評估後,決定給予他生物製劑治療,病情在治療4至5天後便獲得控制,不僅不再長水泡,皮膚也重新生長,住院2周後順利出院,但仍在家休養1年多才重返職場。

鐘文宏表示,台灣一年有近百例的「致命性」嚴重皮膚藥物過敏的病例,常見引起過敏的藥物,包括抗癲癇與降尿酸藥物、抗生素、止痛藥等,早期症狀包括發燒、喉嚨痛、嘴唇及口腔黏膜潰爛、皮膚起紅疹與水泡等,民眾一旦服藥後出現上述症狀,應立即停藥,並拿著該過敏藥物就醫,避免延誤治療;他強調,發病前5天是關鍵期,逾期未治療者,就不太適合使用類固醇或生物製劑。

(中國時報)


評論

從關根進醫師案 看證據開示之困境/鄭嘉欣(律師、台灣刑事辯護律師協會理事)

「賭上乳房外科醫師的尊嚴與驕傲,我是無罪的」。2016年11月30日,第一次審理期日,在東京地方法院的法庭內,因涉犯準強制猥褻罪於9月14日經東京地檢署起訴、原任東京都足利區柳原醫院乳房外科醫師的關根進,對著負責審理的大川隆男法官及座無虛席的旁聽眾人,做出以上的答辯。

同年12月26日,大川隆男法官以「檢、辯雙方的主張激烈對立,爭點及證據的整理十分不易」為由,依職權裁定檢察官、辯護人應進行期日間整理程序(相當於我國《刑事訴訟法》之準備程序),經歷了1年以上,迄2017年12月12日,該項為整理爭點、證據開示所為之整理程序已進行了9次,仍因檢察官未能完全、充分及十足的為證據開示,程序持續延宕,縱使案件十分受到矚目,迄今,仍遲遲未能展開第二次之審理。
事件爆發之初,不僅柳原醫院對於檢察官、警視廳之調查、蒐證方式等大表抗議,許多醫師及病患出於志願而組成「外科醫師守護協會」,約4萬人集體署名要求東京地方法院早日釋放受羈押之關根進醫師,並提出「根據患者的證詞即逮捕醫師,將導致醫療關係之不安,醫療萎縮則將對許多患者造成不利益」等主張,掀起了醫療界、檢察界嚴酷之矛盾與高張之對立。
日本於2016年5月24日修正《刑事訴訟法》,擴大證據開示範圍,新增316條之14第2項,使辯護人得請求檢察官開示證據清冊,雖然同條3項證據清冊的記錄方法仍不夠具體,檢察官亦可因第三人身體、財產損害等理由而不予記載,但比起尚未修正前的證據開示制度,辯護人及被告獲取卷證資訊的權利已經增加許多。

迅速審理海市蜃樓
儘管受惠於上開修正案,關根進的辯護人仍強烈主張檢察官對於有利被告之證據有所隱瞞,徒增程序之勞費,且嚴重妨礙辯護人、被告之防禦權利,為了促進公正、妥適之審判,檢察官有全面開示證據之必要性。
在審理之初,檢察官聲請調查之證據高達59項,卻在審理期日一周前才對辯護人為證據開示,其中尚有5項未予開示,而是在法庭內當場交付一個大的茶色信封,辯護人收受之後,驚訝的發出「這是?」的聲音,並強烈抗議「在法庭內才交付,不能說是事前的證據開示」。
大川隆男法官說「期待這是迅速而充實的審判」,逾1年4個月,9次的整理(準備)程序期日,檢察官所列出的證據清冊,仍有未對辯護人開示的證據,整理爭點彷彿仍遙遙無期,很顯然的,迅速審理的期待已經落空了。
我國司法院在以重罪案件為對象的國民刑事參審草案中,引進了先由檢方單獨決定是否開示被告及辯護人準備防禦所需證據的3階段證據開示,並稱此制度能夠促進爭點集中、證據明確、合理保障被告防禦權,進而使得審理更有效率,且認為檢察官隱藏證據之疑慮甚低。
然而,從關根進醫師所涉非重罪之準強制猥褻案件來看,期待檢察官主動開示證據,或賦予檢察官過高之人格期待,在輿論聲浪襲擊、檢方絕不能輸及與龐大醫療體系為敵之壓力下,顯然,被告及辯護人獲知卷證及辯護權利受到犧牲,而爭點集中、迅速審理則是虛無縹緲的海市蜃樓。

(蘋果日報)
--
再好的醫師 也無法當神射手/陳家如(醫師)

一個爸爸抱著小小手指意外被玻璃割斷的孩子,從急診衝進來,面容極度著急。「醫師請救救我孩子的手指。」「我們醫院沒有可接回斷掉手指的整形外科醫師,我們必須幫你轉到另外一家大醫院,但路程比較遠。離我們較近的醫院,也都沒有可以接手指的整外醫師。」

這個爸爸心碎了。面對接手指的黃金期6到8個小時,時間已經漸漸流逝。自責、心痛再也挽不回什麼。爸爸是藍領階層,曾經揮盡汗水在塵土飛揚的環境中工作,只為了兒子學鋼琴的學費。然而,意外奪去了愛子的手指。爸爸在轉診過程中,內心不斷地想著:「上天賜與我一個好醫師吧!我的兒子很愛彈鋼琴,以後想當一個音樂家。」
這是真真切切、即將在未來可能發生的事件。因為台灣的司法判決,殺死了一個一個熱血認真的醫師,他們放棄多金的自費整形美容市場、放棄規律的上班時間與溫馨家庭生活,投入了艱辛耗時的接斷肢、燒燙傷及吃力不討好的重症整形醫療,最後卻因為民眾的提告,澆熄了熱情。全台灣最會接斷指的醫師之一,黃慧夫,為一名車禍受傷的少年手術,最後右小腿沒有成功救回,一審判無罪,二審認定有過失,改判4個月徒刑。

醫師成走鋼索的人
醫師是生命花園中的園丁,他整理破敗的樹葉、枯萎的花朵、他灌溉缺乏營養的樹叢,但他無法救回每一株意外折斷的樹木、他無法阻止生命的花開花謝、一歲一枯榮。生命是無法阻止、不停往下墜落的一條直線、意外與遺憾時時都在發生。再好的醫師、再努力的醫師,也無法當百發百中的神射手。
黃慧夫醫師被許多病患稱讚是非常好的、視病如親的醫師,他卻說:「在台灣千萬不要當醫生,醫生是一個豬狗不如的行業!」「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病患會怎樣對付你!」
所有的醫師都是走鋼索的人。他們付出了他們自以為最好的貢獻,但是他們換來的、可能是無情的咒罵和糾紛。甚至一個踩空,失去了整個身家。一個好的整形外科醫師的養成,耗時費日,而我們國家卻好像罹患了自體免疫的疾病,專門攻擊身體裡面最重要的器官。
有人說,醫界是10隻小鳥停在電線桿上,有獵人拿槍打死了1隻,樹上還剩下幾隻小鳥?如果說被打死的那隻小鳥,是被病人告的整形外科醫師,那空蕩蕩的電線桿,就是各大醫院招募不到接手指醫師的慘況。現在的醫師喪失了行醫的熱情與勇氣,因為所做的事情與承擔的風險、獲得的報酬和病人給你的對待,不成比例!

還給行醫熱情勇氣
「我從前本來會彈鋼琴的,是音樂兒童喔!但那次玻璃割斷手指後,我就再也沒有彈過鋼琴了。」我祈願未來的司法,可以還給熱情與醫術高超的醫師,繼續接手指的勇氣;我祈願未來的醫生能夠繼續安心執業,還給未來每一個爸爸,健康、完整又美好的孩子,繼續無憂長大。

(蘋果日報)
--
警政改革是司改第一要點/施家榮(雲林地檢署檢察官)

這幾年高雄及台北等地陸續爆發警方涉嫌包庇賭博電玩、酒店等弊案;幾件纏訟多年的重大刑案最後被發現可能是冤案,「警察當初疑似有刑求」往往是關鍵;另外,關於警察加班費被強迫換成嘉獎,以及警員報考偵查隊的意願低落等問題,也陸續被討論。雖然上述警界問題並不是什麼新現象,但從去年至今的司法改革浪潮中,人們對於警政改革仍然沒有足夠的重視,在去年的司改國是會議中甚至沒有任何委員是現職警察或警政署代表,這表示主導改革者並未認知到「警政改革是司法改革中的第一要點」。

談到司法改革,人們總是把目光聚焦在刑案,而刑案的第一線人員往往就是警察!雖然說在警察將案件移送地檢署後,檢察官想查什麼都還是可以繼續查,不過一方面離案發時間愈久事實調查就愈困難,另一方面地檢署中的偵查檢察官全國加起來僅約700位,面對如潮水般不斷湧進的龐大案件量,不得不把許多事項委由警察調查,因此事實是否能夠迅速釐清,通常關鍵還是在第一線警方如何調查,這包括:一開始有無積極保全證據、有無違法取證或不正訊問、是否為求績效而胡亂移送案件至地檢署,以及對檢察官之指揮有無陽奉陰違等問題。

案件流程難以簡化
如果一個案子雖然有找到部分證據,但也有部分證據因未積極保全而已滅失、部分證據疑似是違法搜索取得,或者警察涉嫌刑求被告、證人,那麼案情往往會混沌不明,後續再花10倍以上的時間偵查或審理也不一定能夠消除爭議。因此,將司法改革的焦點放在警方,力求從案件一開始就「真相大白」,這才是正本清源之道。
再以數量龐大的酒駕及施用毒品案件來觀察,當酒測值超標、驗尿結果陽性,被告也在警詢中坦承不諱,這樣看起來似乎不需要再做什麼調查?但通常檢察官或檢察事務官還是會再問被告一次,甚至有時候法官也要再問被告一次,於是我們發現這麼簡單、毫無爭議的案件,警察、地檢署、法官總共對被告做了3次筆錄!為什麼要這樣浪費國民繳的稅金?理由很簡單,因為人們總擔心警察問的筆錄有問題、總認為警察可能違法,人們如此地不相信警察,因此許多案件的流程就難以簡化。
於刑案的發展流程中,警方是上游,檢方是中游,院方是下游。就上游的警方,若政府能投入資源研討、架構合法且良好的辦案環境,包括但不限於:重新教育並定期檢討拘捕、搜索及訊問等調查行為的合法性、績效制度公開供大眾檢視、督察及獎懲增加外部介入之可能、握有指揮權的警官要比基層接受更多的法學教育等等,那麼當上游清澈後,整治中、下游就容易多了;相對地,若上游污染很嚴重都不處理,反而把討論重點侷限在下游審理程序,那就很荒謬了。

(蘋果日報)
--
當法官有話要說/林蕙芳(台灣桃園地方法院法官)

自廣播、電視興起,到現今網際網路燎原,司法體系與傳播媒體在公共論述場域上的錯綜關係,舉世皆然。由歐盟會員國之獨立司法支持機構所組成的「歐洲司法理事會網絡」(ENCJ),曾於2011、12年進行「司法、社會與媒體專案研究」,來自荷蘭、丹麥、挪威等17國之會員、觀察員,針對法官宜否以個人身分在大眾傳播媒體上就本身所為判決公開發表意見之議題,各有贊否意見。本文以下即提出他國觀點供參,並就我國現況提出反思。

贊同意見認為,個案裁判法官為最了解案情之人,而最能適當解釋判決內容、證據及裁判動機,並可避免媒體自行解讀造成之誤解,法官應對媒體之際固有失言風險,但拒絕面對媒體造成的司法信任危機或許更甚。反對意見認為,法官的意見僅應透過判決表示,該判決必須「自我說明」並「自受評價」,而無須藉助任何判決以外的解釋予以澄清,又因法官在媒體上說明個案判決時,極有可能暴露本身對當事人的主觀偏見,並因嫻熟案情細節而為過度陳述,甚或有洩露評議秘密之風險,故「法官不語」傳統,即在以此確保法官公正立場。

媒體應對仍待加強
鑑於多數會員所屬國家中,現實上仍有個別法官以接受媒體專訪、參與脫口秀等方式於媒體上出演(performance)之情況,挪威等會員即認為,法官需注意其目的應非在為自己的判決「辯駁」,而僅係在說明立論基礎,並應注意其評論對於將來案件可能產生的隱喻或暗示性效果。荷蘭並認為,法官必須認知一般民眾多會將法官的個人意見,理解為法官群體共同看法的事實,且由個案判決法官就高度矚目案件向媒體解釋判決者,亦應限於「獨任案件」,若是合議案件,因該國判決並不發布不同意見書,故3位法官之評議內容應屬秘密事項,即不應由單一法官對外解說判決意見。
此外,多數會員均主張司法體系就個案判決之說明,仍宜由發言人或新聞法官為之。若個別法官仍欲親自於媒體上出演,亦宜透過事先與發言人討論、諮詢公關室或媒體顧問之意見、由發言人安排媒體會面等方式,與發言人體制共同合作,專案研究報告亦同此建議。
我國司法院雖有發言人新聞發布聯繫等作業要點,惟似未就發言人體制可對一般法官提出之協助,善為具體說明、宣導;法官學院雖開辦媒體互動技巧研習課程,然每年名額僅區區數十,而法官近用大眾媒體之倫理規範課程,更付之闕如。媒體應對,是每一位法官均有可能遭遇的情境,司法信譽及當事人權益,亦均共擔溝通失據而遭受戕傷的風險。尚盼司法院就法官與媒體溝通之方式及原則,加強提供一般法官支持資源及應對協助的管道及密度,俾便參酌。

(蘋果日報)
--
教授治校無能 苦果誰來承受/高紹芳(台大電機系學生、學生代表大會前議長、前校務會議學生代表)

從1980年代中期起,大學校園裡高喊「教育鬆綁」、「大學自治」等呼聲就不絕於耳,自此廣設大學,而大學行政事務由教授主導;由台大校務會議中行政主管及教師代表多達140人,研究人員、職員、助教、工友以及學生代表加起來,卻僅佔約1成,即可見一斑。
然而作為台大學生,我想問的是,教授們高喊的「政治退出校園」,是不是其實只是「合我意的就是自治、不合我意就是介入」的「大學自治自助餐」呢?

我是台大學生自治組織的卸任幹部,從去年學生會主辦「校長給問嗎」的活動一路在旁觀察,我對於管中閔老師是否適任台大校長並無明顯的好惡,儘管老師任國發會主委時主導的服貿引起了後來的太陽花運動(當時我是大一學生),但我清楚老師在政務官任內對於青年新創企業曾予以實質支持。加上老師主張校內應有公民審議的機制,我仍舊選擇相信無論是學生權益或是職員工及兼任助理的勞動權益都應有把關的機制。
然而隨著未能事前揭露的台哥大獨董身分引發遴委利益迴避爭議,校園裡老師及同學之間耳語不斷,卻始終不見管老師出面說明。當時是1月底,於是教育部並沒有在原訂2月1日上任的期限前予以核定,希望台大校內既然希望「大學自治」,就把爭議在校內予以調查釐清。學生們原先相信,一旦查明事實,教育部就會做出核可或否決聘任的決定。

面對事實釐清爭議
於是數位校務會議學生代表在討論之後,依校內遴選委員會組織及運作要點「本要點如有窒礙難行之處時,得由臨時校務會議補正之」,決定發動連署召開臨時校務會議解決。學生代表於是四處連署,一共提出4案,然而卻在提請召開臨時校務會議的過程中遭到充滿程序瑕疵的杯葛之餘,校方高層甚至施壓連署代表撤簽。好不容易提案進到程序委員會,又遭特定老師影響排案。
臨時校務會議總算在上周六上午召開,然而高喊「自己的大學自己救」的台大教授們卻不見蹤影,甚有老師聲稱,教育部同意聘任前都不算公告選舉結果,應退回所有提案不予討論。原先以大學自治之名,不願接受教育部以及立法院監督的老師們,忽然又退縮起來,提起擱置動議,認為台大沒有決定此事之權利。然而在下午場的正式校務會議,卻又有教師代表連署提出臨時動議,要求教育部直接同意聘任。如此前後矛盾、立場反覆,皆令在場學生十分錯愕。
然而,校方始終不願針對遴選委員的迴避瑕疵、校內學術倫理委員會處理抄襲事件的根據、管中閔老師獲准兼任獨董甚至赴中擔任教職的具體事證,進行正面回應。耗時8小時的校務會議,不只毫無結論,反而只是彰顯教授治校何等無能,不願以記名方式承擔表決結果,而讓在會場上人數甚少、極為弱勢的學生一再強烈表達希望查明事實的立場以及對於議事程序正義的訴求,最後無奈只得透過議事手段退席抗議,使會議因額數問題而流會,拒絕為任何結論背書。
教育部長官以及台大行政主管們,請問你們什麼時候才願意面對事實,好好的釐清爭議,給我們一個符合程序、依法行政、有魄力有擔當的校長?全台大的3萬多名學生們以及全國民眾,都在等。

(蘋果日報)
--
值得參考的「柏林文學協會」模式/朱宥勳(作家、《秘密讀者》編輯委員)

今年的整個3月,我有幸與另外一位作家黃麗群一同被文化部派來「柏林文學協會」(LCB)駐村交流1個月。柏林文學協會位於柏林西南方的「萬湖區」,距離市中心大約半個多小時的車程,雖然名為「協會」,但看起來更像是一處位於郊區的精緻小別墅。在此地將近1個月的期間,除了飽覽湖景和體驗德國的人文景觀外,更越發覺得LCB的這種文學交流模式很值得台灣參考。

在這1個月間,LCB除了接待像我們一樣來自德國以外的作家,也接待了不少德語區的作家和翻譯家。作家來LCB駐村,是完全處於自由狀態的:協會方面提供駐村期間的免費住宿和早餐,而駐村者僅需出席一場朗讀會,分享自己的作品,除此之外沒有任何義務;不需要交報告,也不需要交作品。LCB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他們只是提供一個場所讓大家自由交流,就算作家在這1個月間什麼也沒做,僅僅是沉思和休息,他們也覺得是很有益的。
這樣的自由度,乍看之下似乎對LCB「很虧」,看不到什麼立即的效應,然而正是在這樣的思路裡,可以看到他們眼光之長遠。稍微盤點一下,就會知道這麼一個國家級的文學據點,所費其實不高,但無形的價值卻非常高。

長遠交流通路打底
換成台灣的脈絡,這就相當於在距離台北市中心半小時左右的範圍內(比如新北或桃園),找一處風景不錯、但無須太鬧區的住所,地租成本就不至於太誇張。如有現成的、具有歷史意義的閒置空間,那就更方便了。這個住所只要大概足以空出10人左右的居住空間、能簡單自炊的廚房、一個可以辦座談會的場地,並且維持一個小型的行政團隊,就能夠完整運行。
據點成立之後,我們便能以官方名義,邀請世界各國的作家和翻譯家來台交流。同時,我們也只要空出幾個名額,提供國內的作家和翻譯家短期來訪,安排一些小型的活動,自然就能達成交流的目的。每個月如能招待7、8人,1年下來就有近百人的規模,足夠引介幾十個國家了。而來台的作家為了活動之需要,也可由對方自備或我方協助,小規模翻譯他們的代表作;這些譯本又能成為國內出版界和學界的參考來源,多一個了解國際文壇風潮的管道。
如此一來,雖然表面上是我們付出了招待各國作家和翻譯家的成本,事實上是讓台灣的作家、翻譯家和讀者不必出國,就能跟流水般輪轉來台的各國人士近距離接觸,激盪想法,整體效益十分划算。更別說只要適度設計活動,也能趁機讓來訪人士對台灣文學留下印象,成為往後國際推廣的支點。
這在文化部喊出文化內容產業的「國家隊」概念,準備投入資金拓展國際通路的此刻,或許能給我們一點參考。所謂走出國際,當然不只是心心念念想把東西賣給別人而已,如何為更長遠的交流通路打下底子,或許更是一件值得投入成本去做的事情。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