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4日 星期三

新聞自選輯 20180704

王景玉判無期 殘殺小燈泡 逃死8大關鍵

3歲女童小燈泡前年3月,騎滑步車開心跟媽媽外出,豈料在北市環山路旁,遭男子王景玉持刀當街殘殺,身首異處、死狀悽慘,犯行震驚全台,民眾怒吼要求重判王景玉死刑,不過台灣高等法院昨做出二審宣判,還是維持一審判決,只判無期徒刑,但多加一項要件,要求王服刑完畢後須接受強制監護5年。



二審法官這次沒再像一審,採用《兩公約》不准對精障者判死的規定,而是依醫院精神鑑定,認定王景玉罹患思覺失調症,幾乎是該病的「半個俘虜」,導致他行兇時辨識能力降低,改用我國《刑法》第19條第2項,以王景玉行兇時不具辨識行為能力為由,依法減刑讓他逃死。
昨宣判庭上,審判長謝靜慧念完判決主文後,多花30分鐘跟王景玉仔細說明判決理由,王景玉皺眉聽著,偶爾用右手輕搔臉頰,審判長最後問王景玉有沒有聽懂,王問:「我是怎樣,我還是無期徒刑嗎?」謝回:「對,還有刑後監護,希望你要有病識感,要吃藥,才會健康,自己要努力,知道嗎?」王點點頭,沒說話。
只是王景玉被法警押離法庭時,連法院工友都衝著王咒罵:「該死!」但他沒任何反應。以下節錄高院判王景玉無期徒刑的8大理由。

1. 王景玉是不是裝病求減刑?
王景玉自2009年起,原本在量販店工作,但工作不順,加上父親反對他跟朋友來往而退縮、孤立在家,又因家中環境凌亂,深覺自卑,雖有性及親密關係需求,但始終不敢交女朋友,長期對自己傳宗接代之事深感困擾,認為父母對此漠不關心,逐漸出現「我困在家,我沒有伴侶,也無法滿足性需求,更無法成家立業、傳宗接代;一般親生父母會關心子女傳宗接代,我父母不關心,他們可能不是我親生父母」的妄想及幻聽。
王還會自言自語、整日寫筆記、對空膜拜、每天拿抹布擦門多次,2010年及2004年,先後因急性精神病發,對父母、社區有暴力行為,2度被強制送醫院精神科治療,後來沒有持續追蹤治療,狀況惡化到罹患思覺失調症,發展出「我是堯、我是皇帝,堯是四川人,我是四川人;皇帝通常會砍庶民的頭,因此我要砍庶民的頭;殺人後就會有四川嬪妃來找我傳宗接代,我必須殺人」等妄想。

2. 怎麼證明他真的有精神病?
台北榮民總醫院、台大醫院先後從精神醫學角度對王鑑定,此外,陳若璋教授團隊從臨床心理學角度實施心理鑑定,這些專家一致認為王罹患思覺失調症,妄想自己是「堯」,是「四川人」,另外他有偏邏輯思考,認為殺人後才會有四川嬪妃跟他傳宗接代,所以必須殺死一名四川女子。

3. 他難道不知道殺人有罪嗎?
王除了妄想自己是「堯」,還認為中華民國不存在,自己不受中華民國法律制裁,處在自己「非現實的國度」,與現實生活脫節,他行兇時知道殺人是違法的,但同時認為自己是「堯」,不受我國法律制裁,可見他殺人並非完全出於自由意思,顯然受到思覺失調症妄想支配,等於是「思覺失調症的半個俘虜」,辨識、控制行為能力明顯降低。

4. 法官是否又引《兩公約》讓他免死?
王在街道上隨機殺害年僅3歲、毫無反抗能力的小燈泡,手段兇殘,已達《兩公約》可判死刑的「情節最重大之罪」,但這只是可以判死的要件,至於應否判死,還是要審酌《刑法》量刑事由,而王殺人時辨識行為違法等能力,都因精神障礙影響而顯著減低,應依《刑法》第19條第2項規定減刑,最重只能判無期徒刑。

5. 如何避免他再犯?
王如果沒有定期、長期服藥,接受治療,確有再犯類似案件的高度風險,且他父母認為他沒有病,不用吃藥,難以期待他出獄後會主動就診及服藥,若判有期徒刑,等於讓台灣社會再次暴露在重大暴力犯罪風險中,且會鼓勵他人仿效,所以判他無期徒刑。

6. 判無期如果假釋,會不會再度引起恐慌?
無期徒刑坐牢超過25年,有機會獲假釋,高院審酌王若不持續接受治療、服藥,對社會造成危害機率很高,為了讓他假釋後可長期接受持續規則的精神科評估與強制治療,降低再犯危險,所以判他出獄後須立即到適當醫療處所接受監護5年。

7. 政府能保證他不再殺人嗎?
王個性自卑,加上孤立封閉的生活環境、與父母人際關係嚴重疏離,才逐漸發展出偏邏輯思考及怪異行為,將來他入監服刑時,監所應提供精神醫療資源,並減少他可能受歧視或霸凌機會,尤其不要將他拘禁在獨居房等人際關係孤立的環境,避免他積累情緒、壓力而影響治療與復健。

8. 他是否只關25年就可假釋?
審查假釋是矯治機關與法務部的權責,法院本來不宜介入,但考量王目前身心狀況、仍有高度再犯風險,為了避免25年後,由於時間久遠,民眾與執法機關都遺忘他的狀況,因此高院期許矯正機關及法務部到時能囑託醫院及專家組成鑑定團隊,務必確認他經過長期服刑與精神、心理治療後,確已建立病識感,並具接近一般人程度的同理心,出獄再犯風險已顯著降低。

兇嫌王景玉
年齡:35歲
學歷:中興高中
現況:台北看守所羈押中
職業:無業,曾於賣場打零工
2014年
.對父母家暴遭強制送醫
2015年
.在住家樓梯間大吵大鬧、敲打鄰居大門騷擾
2016年
.經常拿紙張在公園焚燒
.3/28 犯下女童小燈泡命案

審判長正直 曾為法官性騷案請辭

高院審理小燈泡案,3位掌握生殺大權的合議庭法官中,審判長謝靜慧是關鍵。她曾因不滿前法官陳鴻斌性騷擾案遭輕判而辭官,剛正形象深植人心,昨小燈泡案二審宣判維持一審無期徒刑,謝靜慧不僅花30分鐘說明判決理由,還當庭叮嚀王景玉「要吃藥,才會健康,自己要努力,知道嗎?」展現鐵血柔情。

曾審過洪仲丘命案
56歲的謝靜慧是中正大學法律碩士,司法官訓練所30期結業,曾審過洪仲丘命案等大案,今年3月還因不滿前法官陳鴻斌性騷擾女助理案,從免職輕判罰薪,怒辭去職務法庭法官,同事讚她有guts(帶種)。
謝靜慧這次審小燈泡案,開延押庭時未通知被害人家屬,小燈泡媽媽為此上臉書怒嗆司法,謝靜慧還罕見開庭傳喚小燈泡父母,向兩位說明司法制度並當庭致歉,終讓小燈泡父母釋懷。
合議庭另兩名法官吳秋宏(49歲)、陳美彤(53歲)也都相當資深,吳秋宏曾任台北地院法官兼庭長、台中高分院法官,審過行政院前秘書長林益世涉貪案;而陳美彤以前是律師,後來轉任法官,審過洪仲丘命案。
3位法官判完小燈泡命案後都將升遷,謝靜慧將升任司法院少年及家事廳廳長,吳秋宏升任司法院刑事廳副廳長,陳美彤調任大法官書記處辦事法官。

心疼小燈泡 兇嫌律師:我也是父親

小燈泡命案兇嫌王景玉昨二審仍獲判無期徒刑,他的辯護律師黃致豪並沒有到庭聽判,《蘋果》記者致電也沒接聽,不過,他在公視前天播出的談話性節目上曾表示,完全可以理解小燈泡爸的心情,但希望永遠不要體會。

「死刑唯一解方嗎」
黃是上公視《有話好說》接受主持人專訪,討論到小燈泡爸臉書貼文時回應指出,當辯護律師最難的那關不是在辯護時,而是打開卷宗看到被害者照片的那一刻,黃說,「我也是個父親,辯護律師也是有人性的……他(指燈泡爸)裡面有一句話講的很實在,當小朋友的命失去了,他人生的一部分也隨著永遠消失,我完全可以理解,但願永遠不要體會。」
不過黃也質疑,「依我對社會整個體系的了解,我會想要這樣講,就是當我們認為這個風險其實是沒有辦法去規避,或者永遠有存在可能性的時候,死刑真的是唯一的解方嗎?」
黃是國內極少見擁有心理學博士學位的律師,也因多次為殺人重犯辯護,為人所熟知,包括隨機殺童的龔重安、已伏法的鄭捷、殺母犯蔡京京等。日前華山分屍案兇嫌陳伯謙也指名找他辯護,讓黃致豪的名字再度受到關注。
黃致豪先前接受媒體訪問時,曾自許為「怪物惡魔與人類百姓間的通譯」,主張多傾聽、多了解,或許就多一半機會防止悲劇發生。

小燈泡爸媽 訴不盡的悲痛

「誰都無法想像走在路上,就失去了孩子……」,兇嫌王景玉昨二審仍被判無期徒刑,小燈泡爸媽沒有到庭聆判,這個結果也讓要求判死的燈泡爸劉大經希望破滅。案發至今2年多了,外界總以為小燈泡的父母一直都很勇敢,甚至被稱為「非典型」被害家屬,其實他們堅持善良與愛的理念前進時,卻有著訴說不盡的挫折和傷悲。

小燈泡家屬的委任律師丁穩勝就透露,小燈泡爸今年5月曾發生嚴重車禍,幸靠著安全氣囊救回一命,後來到美國下榻飯店時,電視又不斷發生異常故障的狀況,當時小燈泡爸曾閃過念頭,從車禍到電視靈異事件,是不是小燈泡還在保護他?說也奇怪,隨後電視就恢復正常。丁說,從這件事來看,劉大經還是放不下小燈泡已經離開的事實。

盼從家庭教育改善
回顧小燈泡父母走過這800多天的日子,這起駭人聽聞的命案發生後,當時外界以為傷心欲絕的被害家屬會到警局痛打兇嫌,大聲疾呼要判死,但小燈泡媽王婉諭泛著眼淚受訪,卻出人意料之外:「我認為隨機殺人事件,兇嫌當下是無理智的,不是靠立什麼法解決這個問題,希望能從根本、從家庭、從教育,來讓這樣的人消失在社會上面。」

她條理清晰,理性且堅強的發言,呼籲各界放下仇恨,繼續相信善良跟愛,令人動容,但卻激起一批人在網路上無情的攻擊,質疑她的冷靜,懷疑她的偽裝,甚至批評她精神有問題。不過,她坦言自己也有脆弱的一面,「夜深人靜時,我還是會淚崩、我還是會思念。」
「在社會沸騰聲浪中,小燈泡父母扮演著相對平和的角色,有別於立法而後快的被害人仇恨論述,他們選擇一條艱難且飽受鄉民嘲諷謾罵的路。」這是小燈泡家屬委任律師丁穩勝在網路上發表文章所做的詮釋。

小燈泡媽拒談廢死
面對批評者的壓力一波波湧來,小燈泡媽依舊拒絕在死刑存廢問題上表態,反而是站出來參與司改國是會議推動改革,當她現身法院受訪時,關心的仍是案發2年多來「國家為了(社會安全)這些洞,做了哪些實質的努力?」
相較於王婉諭,劉大經一直以來都不願意發言,直到二審結辯時他打破沉默,首度表態希望法官判兇嫌死刑。在法庭上,他訴說著當時到現場驚恐的心情,「顫抖掀起白布,我看到我的小燈泡眼睛半闔,目光停滯……這畫面跟著我,在過去近800個日子裡,從沒離開過。」

劉大經哽咽回憶:「那一刻起,我有一部分生命,隨小燈泡生命逝去一同死去,我的家人也都死去一部分生命。」
委任律師丁穩勝在文章中指出,因為經歷長期心理悲痛與折磨,又面對被告在受治療的無感與無愧,才會讓灰心的小燈泡爸決定提出判死要求。
丁穩勝認為,不管是批評者或支持者,常忽略了他們在案中所遭遇的心理創傷,整個社會也有心無心地把期待落在他們身上,這對一個痛失愛女的家庭,實在太沉重了。

如何看待小燈泡案兇手未判死-精神醫療不彰造成悲劇/沈政男(醫師)

內湖小燈泡案二審宣判,雖然刑度與一審一樣都是無期徒刑,但判決理由完全不同,可說是一個既能兼顧司法正義,又能釐清犯案本質的判決。
一審判決無期徒刑的理由是「《兩公約》禁止精神病患被判死」,亦即兇嫌雖是精神病患,但沒判死非因行兇時辨識力與自控力減弱而減刑,就只是為了符合國際公約。一審為什麼這麼判?因為一審的精神鑑定報告宣稱,「雖然兇嫌有明顯妄想,但可買刀可躲雨,可見辨識力與自控力沒有減弱」,法官找不到減刑理由,又無法對此一明顯因生病導致的犯行判死,只好援引《兩公約》。

專業人員有所保留
反觀二審,雖然二審的精神鑑定報告在描述了兇嫌光怪陸離的精神症狀之後,竟然拒絕回答法官徵詢的辨識力與自控力問題,二審法官還是根據鑑定報告描述的資料,扛起釐清犯案時兇嫌的「心理事實」之責,清楚說明「兇嫌因罹患精神病,而且行兇時受精神症狀影響,導致選擇不違法的自控力降低」,而從死刑減刑為無期徒刑。
內湖小燈泡案的本質,徹底是一個精神醫療不彰所造成的悲劇,然而事發以來,不只輿論因陷入報復氛圍而無法冷靜分析成因,連原本應該以專業釐清犯行原因的醫療與司法人員,或許都因社會群情激憤,而有了保留。
在精神鑑定方面,行兇時辨識力與自控力的鑑定,應釐清是否「因精神疾病導致不違法的能力受損」,但在此案卻被當成「有沒有辨識力與自控力來行兇」,當然會得到「因妄想而殺人,但行為完全可自控」的矛盾結果。在司法判決方面,法官對於顯然違背常理的鑑定意見,應自為判決,而不是一股腦完全接受鑑定意見。
有人擔心,小燈泡案兇嫌2、30年後被假釋,恐會再犯,其實思覺失調症患者年老以後,精神症狀即使不治療都可能自動緩解,甚至認知功能也可能提早減退,不能再用年輕時的樣貌來推估。

積極治療或可預防
雖然兇嫌犯案時十分兇狠,但如果他在幾年前被送精神科就醫時,能被強制住院治療,之後並輔以積極的社區強制治療,或許就不會發生這樣的慘案。小燈泡案是一個悲劇,如果又被激情與誤解影響而做出錯誤判決,將是錯上加錯,還好二審法官改正了這項錯誤。

如何看待小燈泡案兇手未判死-死刑已超越法律問題 是道德問題/林臻嫺(台南地方法院庭長)

小燈泡案昨二審宣判,維持一審刑度,未判被告死刑,再引輿論。圖為小燈泡靈堂。
近來因殘忍兇殺案頻傳,外界要求法務部長執行死刑,以遏阻模仿效應,針對民眾質疑是否與政府不執行死刑有關,對此法務部長表示,死刑執行不能在憤怒之下做成。
而3日小燈泡案二審宣判,再度維持一審刑度,未判處被告死刑,勢亦將引發社會的憤怒。死刑與社會民眾的憤怒,恆常處在緊張的關係,不止我國。

在美須組死刑陪審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早在1984年的Spanziano案,前大法官 Stevens就提出:死刑的宣判,反映的正是「社會的道德憤怒」(society’s moral outrage),代表的是一種「社區制裁」(community sanction),而不是某個個人的法律判斷。
因死刑乃是宣告「某個群體」認為群體內的「某個個體」已喪失可以生存的道德權利,因此,死刑不能被理解為一般「依『法』而為的決定」,毋寧要認知為是一種「群體良知的『道德』決定」。其在1995年的Harris案更認為:惟有由市民選出的陪審員,才能適當地符合「群體的良心(conscience of community)」。
因此,在美國,一般案件,是由陪審團╱法官來認定事實,由法官單獨來量刑,但唯獨「死刑案件」,必須要組成「死刑陪審」(capital jury)來量刑,即是認為死刑的量刑,不屬於(已超越)「法律問題」,而是屬於「倫理道德問題」,而法官只是「法律專家」能處理一個群體內的「法律問題」,至於「倫理道德問題」,必須交給「人民的代表」,也就是「死刑陪審」來決定。
而什麼樣的被告、犯下什麼樣的罪,會落入這樣「社會道德的憤怒」的範疇,乃是一個「當代或說不斷演化中的正當行為標準」(contemporary standards or the evolving standards of decency)。故縱使貴如立法者,也不宜以立法「唯一死刑」方式,來替「死刑陪審」預先決定,誰必須一定要死。
亦即,正因死刑與其他刑種不同,須允許「個人化(individualized)考量」,每個案件,不管案情多相近類似,被告及辯護人都應有權可充分提供「減輕要件證據」(mitigating evidence),讓死刑陪審審酌。
在1987年的Sumner案,聯邦最高法院即以此為由,宣布Nevada州就曾被判終身監禁之被告,若假釋中再犯謀殺罪一律死刑的法律違憲,正式宣告「唯一(強制性)死刑」(Mandatory Death Sentencing)的州法律,走入歷史。

曾認違憲引發不滿
畢竟,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曾在1972年的Furman案中,認為斯時的死刑州法定程序不完備,造成死刑可能恣意遭濫用,故認為違反美憲增修條文第8條之禁止酷刑,等同宣告「廢死」,引發民眾不滿。而誓言恢復死刑的州,即積極修改死刑的法定程序,再度提出挑戰,故短短4年,1976年Gregg案後,死刑又被宣告不必然違憲。
但縱使如此,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仍堅持「死刑(與其他刑種如無期徒刑或有期徒刑等)是不同」(death is different)。必須要有「特殊的程序安全閥」。如果一般案件應遵守「正當法律程序」(due process),而在重中之重的「死刑」案件中,則其要達到的程序要求,更必須高於其他一般案件,常被稱為是死刑的「『超級』正當法律程序」(super due process)。

在憤怒中堅守程序
借鏡美國經驗,死刑與整體社會的道德憤怒,確是息息相關,無可迴避,畢竟死刑確實已經超越單純的法律問題,而是倫理道德甚至哲學問題。
法律人在此能夠扮演的角色,僅是在社會的憤怒撻伐中,努力保持清明,堅守住超級正當法律的程序正義吧。

(蘋果日報)
--
小燈泡枉死 王景玉免死

小燈泡父母淚訴無效 高院:王行凶已是思覺失調症的半個俘虜

3歲女童「小燈泡」遭王景玉斷頸殺害案,一審判王無期徒刑,高等法院上月言詞辯論,小燈泡父親哽咽主張王應判死,「若處以極刑以外之刑,會讓社會處於恐懼之中」;高院昨雖認定王犯下可處死刑的情節最重大之罪,但「行凶時已經是思覺失調症的半個俘虜」,辨識能力明顯降低而予減刑,仍判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但新增「刑後監護5年處分」。

二審維持無期徒刑

小燈泡父母昨未出庭聆判,王景玉還押時,被圍觀的法院工友痛罵他「該死!」王的律師薛煒育指出,承辦這類殺童案,心情當然沉重、難過;小燈泡家屬委任律師吳君婷只說尊重判決。

兒童權益促進協會理事長王薇君哽咽說,心中像壓了大石頭般難受,「未來若假釋,誰能保證他不再犯?司法對被害者家屬非常殘忍。」

35歲王景玉前年3月持菜刀,在台北市內湖區隨機突襲猛砍女童「小燈泡」頸部,致身首異處當場死亡。

一審時,由慈濟大學教授陳若璋替王心理鑑定,認定王再犯機率達6成,再犯風險高,但士院依人權兩公約規定「不得判精神障礙者死刑」,只判王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二審高院由台大精神醫學部主任吳建昌進行精神鑑定,結論是王犯案時辨識行為的能力沒有顯著降低,能理解殺人會被法律制裁。

辯論庭時,王景玉稱正在抄佛經悔悟,並當庭向家屬道歉,小燈泡父劉大經痛批王毫無愧疚,拒絕接受,小燈泡母親王婉瑜泣訴小燈泡走了,影響全家生活,「希望司法、政府能保障基本生活權,讓每個孩子平安長大」,高院判決也期許法務部和矯正機關建構起社會安全網,防止類似憾事再度發生。

高院指出,王景玉妄想是堯帝,皇帝常會砍庶民的頭,殺人後嬪妃會來找他完成傳宗接代,與現實生活脫節,合議庭認定王「殺人行為不是完全基於自由意志,是思覺失調症的半個俘虜」,犯案時辨識、控制能力都顯著降低,未採信鑑定意見,認為王當時雖知殺人是犯法的,但辨識與控制能力顯著降低,符合減刑規定,因此仍判無期,但新增「刑後監護」以降低再犯風險。

合議庭長謝靜慧昨花半小時宣讀判決,問王景玉清不清楚,王小聲問「我還是無期徒刑嗎?」謝靜慧叮嚀說「對,還有刑後監護5年,你要按時吃藥,才會健康,要有病識感,自己要努力」,王點點頭後被還押。此案可上訴,高院將依職權上訴三審。

防假釋再犯 附加刑後監護5年

高等法院昨仍判王景玉無期徒刑,為降低王將來再犯的危險性,判決特別附加「刑後監護5年」處分,高院建議,勿將王拘禁在獨居房等人際關係孤立的環境,若能施以完整的監護處分,王將來在入監執行逾25年後若獲得假釋機會,仍有回歸社會的可能性。

高院合議庭審判長謝靜慧宣判後指出,王景玉生長在孤立封閉的生活環境,個性自卑孤立,且與父母在內的人際關係疏離,以致逐漸發展出偏邏輯思考及怪異行為,未來入監執行時,矯正署宜給予精神醫療資源,讓他接受精神與心理治療,亦減少可能遭受的歧視或霸凌。

高院表示,為使王景玉將來假釋後,得以長期接受持續、規則的精神科評估與強制治療,降低再犯危險,有施以刑後監護的必要,作為假釋與回歸社會的銜接轉型,諭知執行刑期完畢後,須進入指定的醫療相關處所施以監護5年處分。

王昊姑姑︰對加害人太貼心

被虐死男童王昊的姑姑、中華民國兒童權益促進協會理事長王薇君昨以「無言」兩字回應,反諷說「這很好啊」、「司法對加害人太貼心了」。她說,「司法無法看見死去的被害人,總看得見被害家屬吧」,法官對被害家屬欠缺同理心,卻對加害人照顧周詳,快把人搞得精神錯亂。

600_185.jpg (323×600)

(自由時報)
--
小燈泡案判刑後 社會破洞何時補?

當街殺害三歲女童小燈泡的王姓男子二審仍被判處無期徒刑,高院合議庭特別提醒社會安全網建構的重要,盼政府投入人力與資源,方能有助大幅降低精障、心智缺陷者帶來的再犯可能與社會風險。

高院合議庭指出,失去被害人生命對被害家屬造成難以回復的巨大傷痛,即使案件已宣判,對被害人家屬而言,犯罪並未就此終止;關於被害人的保護、減少被害家屬心理壓力,是立法、行政與司法的責任,中央與地方主管機關、團體協助被害家屬走出傷痛、減輕痛苦,是政府不能忘的社會責任。

「小燈泡」的母親王婉諭曾獲聘任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委員,在二審辯論終結時,王婉諭在法庭上哽咽指總統在兩年多前曾說「這社會破很多洞,會盡全力補起來」,但不知道國家為這些洞,作了哪些努力?

小燈泡父親劉大經則當庭陳述,女兒死亡的畫面每分每秒都在他腦海裡,「自己有一部分生命已隨著小燈泡生命的逝去一同死去」,身為被害者還是看不到未來,站在一個父親的立場,希望合議庭能防止被告再犯,要求死刑。

高院表示,政府在本案發生後,確實曾公開向國人作出承諾,應具體建構足以確保人民免於危懼的生活環境與社會安全網,建立專責制度及通報機制,經由警政、公共衛生、社工、教育、精神醫療等專業人員組成的防護網絡,對於有精神疾病或其他心智缺陷的更生人提供必要救助與救治機制,從源頭避免漏接或出現安全破洞,才能防杜類似憾事再次發生。

「小燈泡」案 檢察官: 反社會人格非監護手段能處置

台北內湖「小燈泡」命案凶嫌王景玉二審判處無期徒刑,合議庭並認證王患有「思覺失調症」宣告刑後監護5年;對有精神疾病的受刑人施以監護,目的是以藥物控制、心理輔導等治療壓抑犯罪衝動,避免讓受刑人再度危害社會,如果受刑人具備「反社會人格」,則非監護手段所能處置。

監護處分規定在刑法保安處分章內,刑法第87條規定,「對受刑人刑滿足認有再犯或有危害公共安全之虞時,於刑之執行完畢或赦免後,令入相當處所,施以監護,期間為5年以下,但執行中認無繼續執行之必要者,法院得免其處分之執行」,王景玉被宣告監護5年,是監護處分的「極刑」。

被宣告監護的人,無論是「刑滿」或「假釋」,只要離開監獄前,矯正機關即會根據確定判決書,通知地檢署的執行科檢察官開立指揮書,請法警將人接往與地檢署指定配合、經衛生福利部核准具醫療精神疾病資格的病院,舉台北為例,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即是,桃園地區的部立桃園醫院,也是。

有辦理執行業務的檢察官說,請法警帶受處分人入病院「無縫接軌」,是暫時不讓這些對治安有威脅的人復歸社會,防止他們忽然「抓狂」又犯罪;至於院內的治療,則交給專業醫師去處理,通常從藥物控制、心理輔導著手,檢察官自受監處分人開始治療起,每2個月要向醫療機構函詢治療情形。

二審判決王景玉刑後監護5年,依法律規定,如果法院宣告受監護處分的期間尚未屆滿,但醫療機構出公函認為受監護處分人的病情經治療確已改善,可終止治療者,檢察官收到通知後,就會向法院聲請另裁定以保護管束替代,再開出釋票,將受處分人交由家屬帶回家。

「小燈泡」案王姓凶手判無期 工友看到罵:該死!

內湖女童「小燈泡」命案今二審宣判,高等法院雖撤銷一審判決,認定王姓凶手犯案時,辨識行為違法能力有降低,但仍判無期徒刑,宣告刑後監護5年。王姓凶手在聽完宣判後僅好奇「我還是無期嗎?」,隨即還押看守所,有媒體詢問王「覺得司法公正嗎?」,戴著口罩的王沒有回應,但一名女工友則咒罵「該死!」,接著轉身送公文。

刑法第19條規定「行為時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不能辨識其行為違法或欠缺依其辨識而行為之能力者,不罰」,若因這原因而減低辨識行為違法能力,也得減輕其刑。王的辯護律師認為,要認定是否適用該條文,不是醫師的專業,但一審時負責鑑定的北榮醫師劉英杰,在士院交互詰問時回答了這個問題,「踰越分際」。

高院審判長謝靜慧表示,一審後精神醫療界有不同的看法,法院也非醫學專業,再囑台大吳建昌醫師協助做鑑定。當時公訴檢察官認為榮總醫師劉英杰、慈濟大學教授陳若璋已分別做過精神鑑定、心理衡鑑,無必要再請吳鑑定。

但吳的鑑定結果與劉相近,認為王雖會胡言亂語、妄想、幻覺、有脫序行為,臨床症狀來看,王具備足夠行為控制能力;他並非不抵抗妄想,而是在他的世界這些妄想是「真的!」。

高院合議庭則認為,北榮、台大先後從精神醫學角度實施鑑定結果,與陳若璋教授團隊從臨床心理學角度實施心理鑑定,結果具有一致性,都認王殺人動機確是因源於思覺失調症影響的妄想認知。合議庭因此認定王犯案時的辨識能力較一般人「顯著減低」。

因為辨識能力降低,應依刑法第19條第2項規定減輕其刑,而士林地院認定王姓凶手為「完全責任能力之人」,高院認為事實認定和適用法則不當,因此撤銷原判決,但仍判法定刑上限「無期徒刑」。

王將來入監執行25年後,有假釋可能。高院審酌王若未持續治療、服藥,可能再犯,一旦他因無法承受及抒解壓力,再出現類似妄想症狀,有危及家屬與社會大眾安全的高度風險,因此諭知於刑之執行完畢或赦免後,監護5年。

回應小燈泡母親 審判長:政府不可忘社會安全網

女兒「小燈泡」遭人殺害,王婉諭出任司改國是會議籌備委員,夫妻在二審宣判前也在「小燈泡 - 從同理開始,用愛心點亮」貼文,敦促政府為犯罪防治有更多作為。高等法院合議庭在宣判時也特別回應王婉諭,認為即使本案已宣判,對被害人家屬而言,犯罪並未就此終止。如何防免增加被害人家屬心理壓力,妥適提供保護與援助,是立法、行政與司法機關的責任。

審判長謝靜慧表示,譬如依犯罪被害人保護法,重視被害人及家屬的保護與權益保障,自案件發生時即能展開,受到優先、積極的關注與協助,由專責人員全程協助被害人家屬,除了偵查、審判程序中保障他們知、說和安全的權利,且盡可能避免他們受到「二次傷害」等考量。而中央與地方主管機關、團體也應提供相關諮詢、輔導和身心復原機制,協助被害人家屬走出傷害、減輕痛苦,提高使他們再次回歸平靜生活的可能,都是不可或忘的社會責任。

王姓凶手雖被判無期徒刑,入監執行逾25年後能否假釋,則屬矯治機關和法務部權責。高院認為為免因距今久遠而為未來的社會大眾與執法機關遺忘,期許矯正機關及法務部門屆時能參酌高院囑託台大醫院和原審囑託陳若璋教授組成鑑定團隊,經由精神醫學及臨床心理學等角度實施評估、鑑定的模式,對被告的生、心(病)理因素鑑定與評估,務必確認被告經過長期服刑與精神、心理治療後,確已建立病識感,並具有接近一般人程度的同理心,出獄後的再犯風險已顯著降低,才能認為確有悛悔實據。

相關政府機關在「小燈泡」案發生後公開向國人作出的承諾,要具體建構足以確保人民免於危懼的生活環境與社會安全網,建立專責制度及通報機制,經由警政、公共衛生、社工、教育、精神醫療背景的專業人員組成防護網絡,投入相關的人力與資源,對於有精神疾病或其他心智缺陷的更生人,提供必要的救助與救治機制,應從源頭避免漏接或出現安全破洞。

法務部6月5日也重申行政院已核定「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高院認法務部對罹患精神疾病受刑人的執行處遇與假釋審查、觀護措施,包含執行中、執行後的縱向處遇與相關機關間的橫向聯繫,如能確實投入必要的人力與資源,並針對計劃執行結果提出成果與檢討評估報告,應有助填補社會安全網破洞,大幅降低精神障礙或心智缺陷者所帶來的再犯可能與社會風險。

談社會風險 小燈泡案律師黃致豪:死刑是唯一解方?

「小燈泡」女童命案,士林地院認為兩公約及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拘束對精障者處死,王有思覺失調症,只能判無期徒刑。「小燈泡」父親劉大經在二審辯結時表態,要求判死刑,並指在無能力處理再犯風險的情況下,死刑外的刑罰都可能讓大眾冒險,戕害人權。二審今判處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刑後監護處分5年。

王姓凶嫌的辯護人之一,是屢次於社會矚目案件曝光於媒體版面的黃致豪。幾乎不接受專訪的他,昨晚現身公視《有話好說》,節目主持人以「鄭捷小燈泡華山分屍…為何總幫兇嫌辯護?」為題訪問。主持人唸出劉大經臉書貼文,為文章下了兩個總結,認為「劉並沒有接受凶嫌道歉」、「不要讓被告有假釋出來殺死無辜的人的可能性,除了判死刑沒有第二種能避免再犯」

黃致豪表示,「我可以理解他的想法,因為我也是個父親。」辯護律師也是有人性的。辯護律師最難的那關,不是他要上庭去辯護的那個時候,而在他打開卷宗的那一剎那,看到被害者照片的時候,那一剎那才是最難的事情。他文章一句話講得很實在,「當小朋友的命失去了,我人生的某部分也永遠消失了」

他說,但是有一點也需要指出來,整個社會的存在本來就是有非常多不可預測的風險,它是一個人類永遠沒辦法克服的東西,這個風險很可能以隨機殺人、八仙樂園塵爆、東星大樓倒塌的方式呈現,很可能以非常非常少數、例外的精障者犯罪的狀況呈現。

如果是這個樣子,坦白說,在他理解劉先生的考慮的同時,以他對整個社會體系的了解,他會想要這樣講,就是說,當我們認為這個風險其實是根本來講沒有辦法去規避,或者永遠有存在的可能性的時候,死刑真的是唯一的解方嗎?

主持人舉出網友提問:「社會對於被告可能被假釋,之後再犯有深深的恐懼。」詢問黃的看法。他表示,這樣的恐懼有分兩類,理性與不理性。我們能處理的,社會跟國家系統、現代科學跟司法能處理的只有什麼?理性的恐懼。

以小燈泡案來說,王萬一有一天能夠假釋,是至少三十幾年後的事情,屆時他六十幾歲,出來的時候,如果他的思覺失調還是沒有得到治療、他的行為沒有任何改變。我要問的是,矯正系統做了什麼,讓這三十幾年之間,他的病症得不到治療,人格行為沒有辦法改變?因為這是理性上我們可以控制的。

黃指出,從理性層面來看,國家社會應該負起的責任是什麼?是不是如果有機會用刑罰在這段時間處理,這三十年的時間拿來治療,我們知道他犯罪的主因是精神障礙,用這段時間來治療,它不是不治之症啊。

(聯合報)
--
未判死 小燈泡凶手二審仍判無期刑

台北巿內湖女童「小燈泡」命案高院上午宣判,認定王姓凶手犯案時,辨識行為違法能力有降低,但仍依殺人罪處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並增加刑後監護5年,全案可上訴。

審判長謝靜慧花了34分鐘說明判決結果,並詢問當事人、在場的民眾有無疑問,凶手王男當場還詢問:「我還是無期徒刑嗎?」謝回答「是」,並提醒他「要吃藥才會健康」、「你自己要努力」。

小燈泡父親劉大經曾在辯論終結時曾表達「判死」意見,認為「身為本案被害者的我們還是看不到未來」,希望合議庭能思考如何運用國家賦予的權力,防止被告有機會再犯。

謝靜慧上午宣判時說,本案要檢視的是被告有無刑法第19條第2項的問題。在事實認定部分,合議庭認為王因工作不順,父親又反對他交友而孤立,家中凌亂也讓他自卑,不敢與異性交往,父母也沒幫他尋找傳宗接代的對象。

王男因有整天寫筆記、對空膜拜、不斷擦窗戶等舉止,經確認為思覺失調症,2010、2014年發作,懷疑自己不是親生對家人動粗,但當時被判定情況不嚴重。不過他幻想自己是「堯」,自認堯是皇帝,可以砍庶民的頭,因此2016年3月28日受病症影響,雖然知道殺人是違法的,但還是犯案。法官認定達到比一般人「辨識行為違法或依其辨識而行為之能力,顯著減低」的情形。

一審時,台北榮總精神部醫師劉英杰的精神鑑定報告認為王的辨識能力無顯著降低,二審改由台大精神醫學部主任吳建昌鑑定,也認為沒有,但合議庭未全盤接受吳的意見。合議庭認為從心理、精神醫學來看,王是源自思覺失調症而妄想,不承認中華民國存在,還自認為是堯帝,是處在非現實的國度,王不顧女童母親就在身旁還殺童,可評價為「難以控制」。

關於量刑,謝靜慧表示,王殺童的手段已是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情節重大犯罪,但即便如此還是要回到刑法19條、57條各款,殺童應加重刑責,因此科以無期徒刑。由於他再犯可能性極高,也造成被害家屬永遠無法彌補的傷痛,行為也有高度仿效性和鼓勵性,嚴重破壞國家秩序,如果不服藥、家人又無病識感,不處無期徒刑社會將再暴露於不安中,因此合議庭宣告刑後監護,如果王獲假釋,才能復歸社會。

合議庭也提醒執法單位,應了解王自卑、退縮的心理,應提供減少歧視的執行環境,避免孤立他,讓他發展出接近一般人的同理心。

高院回應小燈泡媽媽:避免增加被害家屬壓力

女兒「小燈泡」遭人殺害,小燈泡媽媽王婉諭出任司改國是會議籌備委員,她和先生在二審宣判前也貼文,促政府為犯罪防治有更多作為。高等法院合議庭在宣判時也特別回應王婉諭,認為即使已宣判,對被害人家屬而言,犯罪並未就此終止;如何避免增加被害人家屬心理壓力,妥適提供保護與援助,是立法、行政與司法機關的責任。

審判長謝靜慧表示,王姓凶手雖被判無期徒刑,入監執行逾25年後能否假釋,屬矯治機關和法務部權責。

(聯合晚報)
--
家屬淚求無效 殺小燈泡逃死

3歲女童「小燈泡」命案,儘管家屬淚求將凶手王景玉判死,但高院認定王受妄想症影響殺人,控制能力降低,依法減刑後,3日維持一審的無期徒刑。由於王具再犯的高風險,法官諭知刑後令入相當處所施以監護5年。有法院工友在王還押途中,大聲咒罵「該死!」更有不少網友批評:殺1人果真不會判死。

判無期刑 律師尊重判決

王景玉聆判後一臉茫然,審判長謝靜慧問他有沒有問題?他問「我是怎樣?還是無期徒刑嗎?」審判長回稱是無期,還有刑後監護,希望他要有病識感,要定期吃藥才會健康,「自己要努力知道嗎?」王像小孩般聽訓後點頭,隨即被押離法庭。

小燈泡父母則由律師吳君婷代表聆判,吳君婷表示,「尊重法院判決」,並謝謝審判長在庭內很清楚地說明判決理由,但律師團要等收到判決書後討論,再對外發言。

2016年3月28日,王景玉在北市內湖當街狂砍小燈泡23刀,身首異處,檢方起訴求處死刑,一審以兩公約禁止對精障者判死,讓王逃過死刑。二審辯結前,小燈泡父親出庭表示「希望法官能嚴肅思考,任何極刑以外的量刑,極可能將社會大眾置於被剝奪下一個無辜生命的風險之上」,期盼將凶手判死。

憂出獄再犯 令監護5年

法官在80多頁判決書中用了一半說明沒判死的原因,審判長更在宣判後花了近40分鐘說明。她說,王景玉經台大及榮總鑑定,都認為他殺人受思覺失調症影響,合議庭佐以證卷資料也認定他殺人是思覺失調症的半個「俘虜」,並非意識完全自由之人,符合刑法減刑規定。

謝指出,王在無期徒刑執行逾25年後可假釋出監,也可能再出現類似妄想症狀,危害社會,所以諭知在刑執行完畢或赦免後,令入相當處所施以監護5年。全案可上訴。

兒童權益促進協會理事長王薇君批評,無期徒刑是「假的」,法官明知有再犯可能性,卻讓他逃過一死,只進行刑滿監護宣告,問題是犯後治療可以有效解決問題嗎?可以保證他假釋治療後不再殺人嗎?

不少網友也無法接受判決,怒批到底怎樣才能判死刑呢?恐龍法官的爛判決,質疑司法改革根本是假的。

(中國時報)
--
惡房東坑160人 張淑晶判8年 大快人心

專門坑殺房客的惡房東張淑晶,昨天一臉憔悴躲在鐵皮屋住處,她看到記者上門,緊急將鐵門拉下躲了起來,與之前囂張的狀況截然不同,因為,她剛被新北地院用誣告、詐欺取財等罪名,重判8年2月。

惡名昭彰舉國皆知的張淑晶(49歲)會落得這個下場,起因是從2013年起,她看準年輕租屋族急於租屋的心態,利用套房出租、簽約設局坑騙房客,連《蘋果》多次踢爆她,仍死性不改,她低價承租新北市中永和、板橋、新莊等5間房屋,重修隔間、裝潢後當起二房東,對外宣稱全新裝潢、水泥隔間,事實上卻是用劣質材料隔成套房,以9500元不等分租給學生、社會新鮮人、單親媽媽等急於租屋的弱勢族群,至少有160名房客受害。

而她會被判重刑,完全是因一位被她欺騙的女大學生挺身而出。
2015年,一名馬姓女輔大生上Ptt貼文怒控遭張淑晶坑殺的過程,女大生指控,張女跟她簽約後藉故不給影本只給部分,租約不僅未蓋騎縫章,事後張女還乘機私下增張,在租約中夾帶「提前解約須付4個月租金」、「無故不接電話須賠償10萬元」等不公平坑殺條款。

偽造條款要求賠錢
女大生呼籲其他受害房客一起站出來,短短數天,網路上冒出一堆受害人,有被害人指稱,雙方租約成立後,才發現屋況奇差無比,不是沙發發霉就是馬桶不通,要聯絡張淑晶時,根本就找不到人,想退租時,張淑晶就會拿出她自行偽造的「坑殺條款」,找一堆名目要求房客賠錢。
不僅如此,張淑晶還會以填寫緊急聯絡人為由,要求房客填寫父母親友的姓名、電話,一旦雙方發生糾紛,緊急聯絡人竟被偽造成連帶保證人,與房客一起統統被張淑晶告上法院,面臨詐欺告訴與民事賠償訴訟。

新北地檢署介入偵辦後,在2015年4月、9月分2波起訴張淑晶,但張淑晶仍未收斂,繼續化名「朱嵐」坑殺房客,被害者包括女跆拳道國手孫譓檸、小模湯凱茁等人,連來台自由行的遊客都受騙上當,丟盡台灣人的臉。
法院先前開庭時,張女否認犯行,強調絕無增張灌水,推說房客都有看過、確認合約,知道所簽是連帶保證人,有實際看屋,沒有設局,都是房客先違約,她才寄存證信函後提告。
但法院發現,張女玩兩面手法,她明知房客所簽的親友姓名,只是緊急聯絡人根本不在場,也不是連帶保證人,竟對這些親友提告詐欺、求償;其他被害房客就算獲親友同意擔任租屋的連帶保證人,但一旦想退租,張女就告房客與其親友偽造文書,法院統計,張女共以此手法犯下18件誣告罪,若加計被張女用詐欺、偽造文書等手段逼迫求償的被害人,先後詐騙高達160人。

一審審理3年多來,張淑晶多次稱病不出庭,加上被害人數眾多,多數被害人均屬租屋族,聯絡地址變來變去、聯絡不易,出庭作證的出席率不高,但法院仍在有限證據下,認定張淑晶的犯行。
法官在判決中痛批張淑晶,趁房客急於租屋,法律知識薄弱、不願惹上官司的心態,讓被害人無端遭司法偵查,再從中獲利濫訴提告,犯後不僅否認犯行,沒賠償被害人損失,甚至藐視法律,持續用同手法犯案,耗費國家司法資源甚鉅,昨用誣告、詐欺取財等罪,重判張淑晶8年2月徒刑,其中1年2月可用42萬元易科罰金。可上訴。

網友直呼遲來正義
昨宣判時,張淑晶沒到庭,記者昨走訪張淑晶位在板橋大觀路的廠房兼住處,她面對記者提問不發一語,直接關下鐵捲門,拒絕回應。新北地檢署表示,收到判決後,再決定是否上訴。
張淑晶昨遭重判網友一片叫好,直呼遲來的正義!有網友稱「惡性不改,罪無可逭,大快人心,罪有應得」、「很驚訝這種人可以在台灣橫行這麼多年!」

張淑晶 49歲
家庭:未婚
身家:
.過往每月收租最高淨賺約30萬元
.北市復興南路有一間20多坪房產,市價超過2千萬元
生財方式:承租他人房屋後,改裝成套房或辦公室出租,在台北市大安區、新北市板橋、新莊、中和、永和等近40處,租金8000元至35000元不等
官司:
.因坑騙160名房客,一審遭判8年2月
.為北市大安路房屋跟兄爭訟,法院判張女須還屋確定
.有冷氣工幫張女裝潢套房不慎摔死,張女遭判刑5月、判賠270萬元
.張女向其他屋主租屋,卻私拆牆面改建轉租,判賠223萬元

張淑晶坑房客時序
2015/03 房客串聯
.馬姓女輔大生在Ptt寫7千字租屋遭房東張淑晶坑騙過程,串聯受害者出面
2015/03/19
.檢方拘提張淑晶並聲押。法院認無羈押必要,當庭釋放
2015/04/24 求刑8年
.張女坑騙66名房客,遭依詐欺取財等罪起訴,求刑8年
2015/09/16
.檢方再查出張女近百次坑騙犯行,追加起訴她
2016/06/15 化名坑騙
.張女遭踢爆用化名再轉租坑騙房客,房客退租還被求償
2016/07/24
.張女訛詐跆拳道國手孫譓檸、小模湯凱茁租屋,想退租還遭求償
2016/10/30
.保加利亞籍女子來台向張女租屋,簽約竟被加價7千元
2018/07/03 判8年2月
.張女一審被依詐欺取財等罪判刑8年2月

受害房客歡呼「關久點免得害人」

張淑晶坑殺160名房客,昨遭法院判刑8年2個月,吃過悶虧的租屋人忍不住開心歡呼,希望她關好關滿,「再也不要出來害人了!」

小模:終於解脫
混血女模湯凱茁1年多前向張淑晶租中和的套房,簽約後開始換來噩夢,承諾的全新家具變成破舊二手貨,半個月不在家竟被要求4000元電費,住3個月想解約又被索賠10萬元違約金。湯女說,聽到張被重判,「終於解脫,心情變輕鬆了」。

蘇小姐2年前在中和向張女租屋,不但看房時1萬2000元租金調漲到2萬元,住進去後家具還要收錢,「吹風機1個月500元租金」,住2個月要求解約,押金不還反被索賠10萬元,官司仍在進行,「關久一點,免得又出來害人」。
傅姓男子3年前向張淑晶租房子,簽約時才知房東是張女,當下想退租,無奈合約簽了,只好住滿1年,退押金時卻遭張女刁難,提告侵占也不起訴,檢方建議改打民事官司,因程序複雜,他不願糾纏下去,傳簡訊給張「希望良知可喚醒妳」,豈料張女惡性不改,一再害人,這次遭判刑,傅男開心說:「謝謝法官伸張正義!」

租賃新法列「張淑晶條款」

惡房東張淑晶因坑殺78名房客,遭判刑8年2個月,地檢署偵辦發現,她使用4個月違約金、修繕賠償家具設備、恣意更改合約內容、不實廣告、退租不點交等5大手法詐財;而被稱為「張淑晶條款」的租賃專法上月正式上路後,對於押金、修繕、提前終止租約、爭議調處等,具體列出責任歸屬,降低模糊空間,讓租客房東有保障。

共同點交較有保障
大晟開發機構執行副總陳智育指出,租賃專法將房東義務明文化、加強租賃義務,糾紛可望降低。張淑晶常使用的「修繕賠償」獲取不當利益,過往若是自然損壞大多是由房東承擔,但新版租賃契約上路後,明文羅列各項設備,包含現況及修繕責任等,「一清二楚、降低模糊空間」。

另房客若想提前解約,張淑晶常出狠招,要求給付極度不合理的「違約金」,新版租賃專法卻明定違約最高不得收取超過房租2個月(押金);至於退租時「神隱不點交」,在新法中也都有相關規範,代管業者吳國榮指出,過往遇過房客不告而別,可以直接按照法定程序處理遺留物,最好的情況則是按照新型契約,雙方共同點交返還,最有保障。

坑殺房客5大手法
◎背信忘諾
.簽約時口頭同意讓房客分期支付租押金,簽約後反指房客分期付款是違約,要求違約金
◎租約不公
.簽約時隱匿不平等租約,例如提前解約須付4個月租金的違約金
.房客不能不接電話,否則沒收押、租金
◎抽梁換柱
.故意不在契約上蓋騎縫章、藉故不給影本,或只給部分契約內容,事後再偷更改或變造契約內容
◎矇騙擔保
.簽約時要房客在「連帶保證人」欄位填父母親友姓名、電話,謊稱僅作為緊急聯絡人之用,但雙方有爭議時,就連親友一併提告索賠
◎興訟索賠
.房客退租故意不點交,事後誣指房客損毀家具要求賠償

(蘋果日報)
--
坑殺房客百餘人 惡房東張淑晶判8年2月

話術騙簽約 隱匿不利條款

「惡房東」張淑晶(見圖左,資料照)以隱匿租約不利條款、帶A房看B房等方式騙房客簽約,產生糾紛後開口討違約金,不從就告,甚至以連帶保證人是共犯為由,誣告房客親友,被她坑殺被害者逾一百六十人,受害的租客有許多是學生,還因此無辜背負官司;新北地院昨先就檢方的第一波起訴,依誣告、詐欺及強制二十二罪,判張淑晶八年二月徒刑,其中一年二月得易科罰金,張的合夥人黃鐸無罪。

涉誣告、詐欺、強制等罪

這次判決是檢方於二○一五年首波起訴及追加起訴的犯罪事實,被害者七十八人,檢方後來又有一波起訴,仍在審理中;二案被害者超過一百六十人,都是同一名法官審理。

本案起因於有單親媽媽及女大學生控訴張淑晶惡行,張卻高調上電視,被害者組成自救會,新北地檢署主任檢察官林宏松主動偵辦,起訴並對張淑晶求刑八年以上,期望伸張居住正義。

據查,張淑晶在新北市新莊、雙和、板橋等地低價租屋後,與黃鐸合作隔成多間套房出租,上門的多是年輕且急於租屋者,她以「話術」對房客宣稱連帶保證人只是聯絡人,讓房客簽下親友姓名,產生糾紛後,明知親友不知情,卻誣告他們是詐欺、毀損及侵占共犯。

張還以隱匿「無故不接電話要賠十萬元」等不平等條約,或帶看A房卻給B房方式騙兩名房客簽約,另向一名房客宣稱有空房而收金,房客卻發現裡面還有人住,只是南下出差。

法官斥為錢誣告 耗費司法

審理時,張淑晶被爆料換名繼續「騙」,檢方斥責她另起爐灶,張淑晶否認犯行,聲淚俱下地說,簽約時都有講清楚,還好心讓房客分期付押金,不料卻陷入這慘境。

合議庭確認張淑晶犯十八件誣告,詐欺三件成立,另一件強制罪,法官斥責她輕易誣告只為了拿錢,耗費國家司法資源。

張淑晶接獲記者電話,未受訪即掛電話,其律師也未開機;檢方說,收到判決書後再決定是否上訴。

誣告18件若確定不得易科罰金 張淑晶 鐵定要關

張淑晶昨被重判8年2月徒刑,主因在於她被認定構成18件誣告罪,誣告罪不能易科罰金,18罪就判了7年,若本案確定,張淑晶一定要入監;受害房客昨獲知判決痛批「罪有應得」,更有房客直言「判得太輕了!」有網友說「大快人心」,調侃「進去(監獄)後,繼續把牢房隔間出租」。

網友酸︰把牢房隔間出租

受害房客小花(化名)表示「還沒定讞前,說什麼都沒用!」她痛批張淑晶個性狡猾,一定會再上訴,她認為租客中有許多涉世未深的學生因此背負官司,希望能夠加重刑期,讓張受到應有的懲罰,達到「殺雞儆猴」的效果。

房客︰判得太輕了

合議庭認為,張淑晶之所以成立誣告罪,主因在於她明知簽約時,房客的親友不在場,卻以話術聲稱連帶保證人欄只是聯絡人,讓房客簽下親友姓名、電話,但裡面沒有「身分證字號」等重要個資,沒有證據顯示保證人有同意授權,事後發生租屋糾紛後,張女卻誣指保證人是房客詐欺、侵占及毀損罪的共犯。

另一情形是,有房客在張淑晶面前打電話確認親友要當保證人,張明知房客已獲得授權且有通聯記錄可查,卻誣告房客代簽是偽造文書。

張淑晶被控的詐欺罪,只有3件成立;其中,許多房客指控張淑晶隱匿不利條約,大多舉證不足,只有一名房客機警,曾經翻拍契約,與檢警扣押的正本比對,正本1、3頁泛黃,第2頁宛如白紙,裡面隱藏著「無故不接電話賠10萬,或提前搬走要賠2個月租押金」不利條約,才成功定罪。

第二種詐欺犯行是帶房客看A房,簽約後卻給B房;最扯的是,一名楊姓女房客遲繳房租,但她簽約承諾還錢,並簽下伯父的聯絡方式,卻害伯父成為被告,張淑晶還趁楊女到南部出差,承諾另名高姓男子有空房可住,簽約收訂金後,高男發現房內有楊女衣物和貴賓狗,驚覺受騙。

防惡房東 內政部修租賃契約範本

檢警調查,張淑晶出租房子時,都拿出自己預先打字列印的租賃契約,其中隱藏「不平等」條款,被害者一時不察,就掉入陷阱;辦案人員指出,為了張淑晶案,內政部修法「補破網」,不僅修正了房屋租賃契約書的範本,也在有「租賃專法」之稱的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中,明列防房東的「張淑晶條款」,民眾租屋前可多加利用,以免落入有心人士的圈套。

張淑晶案件曝光後,房客出面指控惡行如「提前搬離,要賠償2個月租金與2個月押金」、「無故不接房東電話,要沒收4個月租金」、「擅自幫室友開門被發現,須賠償10萬」,坑殺房客行徑令人瞠目。

為遏止「張淑晶事件」重演,內政部去年特地修正房屋租賃合約範本,新的「房屋租賃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中,明定押金不能超過2個月、違約賠償金最高不得超過1個月、設備毀損修繕責任歸屬等。

租賃專法也於今年6月底正式上路,明確化房客、房東各自的義務與責任,保障雙方權益,條文中明定違約金不得超過1個月押金、不得限制承租人不能遷入戶籍等內容,都有防堵「張淑晶們」的意味。

崔媽媽基金會指出,從惡房東事件來看,合約最好是使用內政部的定型化契約,簽約前要仔細審閱,若有增修條文雙方都須簽章,而且每頁最好蓋上騎縫章。

(自由時報)
--
涉18件誣告案 爭議女房東張淑晶判7年

女房東張淑晶近年因租賃糾紛頻與房客訴訟,新北地院審理認定她犯了十八件誣告罪,合併執行有期徒刑七年;另外三件詐欺取財案、一件強制罪合併判刑一年二月,但得易科罰金。全案可上訴。

法院認為,張淑晶明知承租房客多為經濟弱勢,卻利用房客急於租屋、多數人法律知識薄弱及不願涉訟心態,先以話術使房客在連帶保證人欄位簽名,再輕易對房客及保人提告,目的僅為獲取經濟上利益,耗費國家司法資源甚鉅,使房客無端受刑事偵查,光被她告的被害人就有七十八人,應受到相當程度刑責。

張淑晶昨天未到庭聽判,記者致電當事人,電話均轉語音信箱未接通;但她在法院審理時否認犯行,強調自己是做善事幫助人。

根據法院的判決,張淑晶所犯的十八件誣告罪,大多是要求租屋者在租約上「連帶保證人」欄位留下家長等親友姓名和聯絡電話,一旦出現租約爭議,她就虛構連帶保證人在場簽約、知情而提告詐欺,此部分被認定構成誣告,每次犯行判刑七、八個月。

另外,張淑晶涉嫌在簽約時隱匿不利房客的條款、簽約出租A房卻提供B房、趁房客不在時將房間短期出租等三犯行不法所得約三萬五千元,構成詐欺取財罪;另有房客發現合約內有無故不接電話要扣押租金、無故退租須賠償十萬元等不合理條款而拒絕簽增補條款,她檔在房門口不讓人離開,涉及強制罪。此四罪判刑一年二月,得易科罰金。

法院審理時,張女辯稱簽約時均有清楚交代合約內容,並表示很多房客手頭並不寬裕,自己仍願意接納並給予分期付款,強調是在做善事,但合議庭調查她所提出的一份三頁合約,其第一頁和第三頁明顯泛黃,載有不平等條款的第二頁紙張卻比較新、比較白,認定她有不法意圖。

租賃爭議不斷 房東張淑晶判刑8年2月

女房東張淑晶近年常因租賃糾紛鬧上媒體版面,也被多名房客指控詐欺、誣告和恐嚇取財等罪,案經新北地方法院審理,今天宣判,不得易科罰金部分應執行7年徒刑,得易科罰金部分應執行1年2月。

檢警調查,張淑晶與友人黃鐸自2013年起,先以低價承租房屋,接著在屋主未同意的情況下擅自裝潢,將一般樓房隔成多間小套房出租,並以價格低廉的房型吸引房客上門簽約,等簽完約才告知廉價套房已滿,要求租下價格較高的套房,以此方式獲利。

此外,張女在簽約時會言明租金不含磁卡、鑰匙等雜項物品的押金或費用,但簽約後又巧立名目收取各種費用,甚至只拿出部分合約內容給房客簽名,隱匿不平等條款內容。不少房客不勝其擾,要求解約,反被其控訴侵占、毀損、詐欺或偽造文書等罪,押金拿不回來,反被求償違約,甚至連父母也變成指控對象。

新北地院認為,張女明知承租房客多為經濟弱勢,卻利用房客急於租屋,多數人法律知識薄弱且不願涉訟的心態,以話術使房客在連帶保證人欄位簽名,再無端發動司法偵查權,輕易對房客及保人提起告訴,其目的僅為獲取經濟上利益,卻耗費國家司法資源甚鉅,且使房客無端受刑事偵查。

法院審酌遭張女提告的被害人多達78名,認為其應受相當程度的刑責,最後考量其犯後否認犯行,且尚未完全賠償被害人損失,最後以18條誣告、3條詐欺取財和1條強制罪論刑。另外,共犯黃鐸所涉犯刑部分均無罪。」

(聯合報)
--
惡房東張淑晶判8年2月

「惡房東」張淑晶被控以未蓋騎縫章租約與房客簽約,再趁機增張灌水不平等條約,房客不從就提告索賠押金、違約金,新北地院3日針對其中78名被害人,依誣告罪、詐欺與強制等罪,判處張淑晶8年2月徒刑,其中1年2月可易科罰金,全案可上訴。有被害人聽到判決結果開心地說,終於可解脫了!

合議庭痛批,張淑晶明知被害人多屬經濟弱勢,卻利用他們急著租屋,且法律知識薄弱、不願惹上官司心態,用話術誘導被害人在租屋契約上的連帶保證人欄位簽名,事後再提告,耗費國家司法資源甚鉅,應受相當程度的刑事懲罰。

判決指出,張淑晶、黃鐸自2013年起以低價承租房屋,再分隔多間套房,並在出租網站開出極佳條件吸引房客上門看房;但簽約時,張卻在契約上動手腳,擅自增加或抽換契約內容。

張淑晶甚至給房客看A房,簽約後卻給B房,甚至一屋二租,或張要房客在「連帶保證人」欄位填寫父母親友的姓名、電話,謊稱只是緊急聯絡人,但等到房客不入住或不續租時,張女要求房客親友連帶賠償,還告親友詐欺。

檢方認定160人受害,將張淑晶和合夥人黃鐸一併起訴,並對張淑晶求刑8年。新北地院昨首波審結宣判,針對78名被害人部分判張8年2月徒刑;黃鐸則因無法證明在簽約時與張有聯繫,判決無罪。

(中國時報)

社會

瞎掰手炒黑糖「老虎堂」道歉

以黑糖波霸鮮奶暴紅的排隊名店「老虎堂」,對外宣稱使用「獨家手炒黑糖」,但日前被前員工爆料指該店以機器炒糖、且內含焦糖色素。業者昨在臉書道歉,宣布今起一連2天推出買1送1活動表歉意,被網友痛批:「添加色素還買1送1嗎?」中市衛生局說,焦糖色素是合法添加物,但標榜手工炒糖恐涉廣告不實,若查證屬實最高可處400萬元罰鍰。
老虎堂去年在台中一中商圈創店,以標榜手炒黑糖的波霸厚鮮奶(1杯50元)造成風潮,短短半年多就在北中南另開5家分店,還展店到香港銅鑼灣。《蘋果》在今年春節年初三採訪,發現排隊人龍長達100多公尺,有人排了2個半小時還沒買到。

前員工爆料添加色素
自稱在老虎堂打工近一年的黃姓離職女員工向媒體爆料,店家主打手炒黑糖,其實是以機器炒出,每天從工廠送來好幾桶,裡面含焦糖色素。
業者昨在臉書發道歉聲明,指不忍員工辛勞及消費者長時間等待,才改由代工廠機器製造,而原料商在製作時已添加「焦糖色素」,依法標示在桶身,含量符合規範,消費者若有疑慮,未來將不再添加。
針對買1送1活動挨批,老闆楊敏宗說,誠心表達歉意,「買1送1一定是賠錢的!」網友批評指教他都虛心接受。

《蘋果》昨到老虎堂一中店採訪,仍有20多人排隊,生意似未受影響。首次來買的謝姓及馮姓女大生說,黑糖手工炒或機器炒沒差,「味道一樣好喝就可以了!」
中市衛生局食藥處副處長傅瓊慧說,昨派人到老虎堂稽查,發現調製飲料「黑糖漿」為25公斤桶裝,為代工廠製造,成分含焦糖色素,雖是合法添加物,但將到代工廠查明成分及含量。另在店內發現食材未離地等缺失,已輔導業者改善。

老虎堂小檔案
發源:2017年11月11日進駐台中一中商圈IPLAZA綜合商場
規模:台北、台中、嘉義及香港共有7家店
夯品:老虎堂波霸厚鮮奶(1杯50元),主打Q彈珍珠、甜香黑糖搭配滑順鮮奶
風潮:平日排隊半小時到1小時,假日則需排1個半到2小時
銷量:最高紀錄1天賣出1700多杯
爭議:標榜使用手工炒糖,被爆料後坦承用機器炒糖

(蘋果日報)
--
黑糖非手炒、摻焦糖色素 「老虎堂」承認了

販售黑糖珍奶爆紅的「老虎堂」,主打使用獨家「虎式手炒黑糖」,每日新鮮炒製而成,從台中一中街爆紅,總是大排長龍,接著在台北、嘉義、香港展店。近日卻遭離職員工爆料,指稱產品內含焦糖色素,且非手工炒。店家今在臉書貼出聲明,確實已用機器炒糖,會修改廣告文宣。

「老虎堂」今天發布公開聲明,目前使用的黑糖確實由手炒進化到機械協助製作,在文宣上會將會進行修正,但目前門市仍保留現場炒制黑糖珍珠的動作,讓黑糖的香氣入味。

業者指出,原料廠商在製作時已添加「焦糖色素」,依照法規我們將「焦糖色素」標示於桶身,原料廠商所添加的含量符合衛福部安全規範,消費者針對這部份若有疑慮,未來將請廠商製作時不得添加。

至於離職員工爆料,業者指稱,老虎堂自去年11月11日開幕,至今剛滿半年,目前並沒有員工已打工快一年。此人並非老虎堂的員工,在經過人事部門調查,也確實沒有黃小姐這個人。

黑糖遭爆非手工炒 中市食安處稽查老虎堂

販售黑糖珍奶爆紅的「老虎堂」,主打使用獨家「虎式手炒黑糖」,遭爆料產品內含焦糖色素,且非手工炒。台中市食品藥物安全處今天獲報後,前往「老虎堂」一中店、逢甲店稽查,發現門市調製飲料的「黑糖漿」為25公斤桶裝,是代工廠製造後直接送至門市,含有焦糖色素,食安處已進一步追蹤了解是天然,或額外添加,若發現業者宣稱不實,將依食安法處4萬元以上400萬元以下罰鍰。

食安處說明,「老虎堂」遭爆料店家主打的獨家手炒黑糖,原料不單純,含有焦糖色素。經查,「黑糖漿」原料為糖、水、黑糖、二砂、焦糖色素,而焦糖色素為天然或額外添加,將待稽查代工廠後進一步釐清。

此外,「老虎堂」逢甲店現場也發現食材未離地放置、個人物品未專區存放等情形,食安處已限期改善,業者必須於7月10日前改善完畢,屆時將進行複查。複查若不符規定,將依法辦理。「老虎堂」一中店部分,電風扇清潔及維護保養有缺失,也已輔導業者改善。食安處也輔導業者垃圾桶應加蓋,工作人員應穿戴整齊工作帽及口罩,落實衛生自主管理,維護食品安全衛生。

(聯合報)
--
非手炒黑糖 「老虎堂」臉書致歉

知名黑糖珍珠鮮奶「老虎堂」主打「獨家手炒黑糖」,離職員工指稱店家的獨家手炒黑糖含有焦糖色素,台中市食安處稽查,發現門市調製飲料為桶裝黑糖漿,業者在臉書公開致歉。

台中市食品藥物安全處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有「老虎堂」離職員工指出,店家主打的獨家手炒黑糖,原料不單純,含有焦糖色素,食安處稽查人員今天前往一中、逢甲店稽查。

食安處指出,發現門市調製飲料的「黑糖漿」為25公斤桶裝,是代工廠製造後直接送至門市,含有焦糖色素,已進一步追蹤是天然或額外添加,如發現業者宣稱不實,將依食安法處新台幣4萬元以上400萬元以下罰鍰。

業者在臉書發布聲明稿表示,老虎堂一開始即訴求純手工手炒黑糖及自然質樸,旋即在市場引起風潮造成排隊。後續,因消費者等待時間過長,手工製造不及才委託合法優良之代工廠供應黑糖,

聲明稿指出,以機器代替手工,也是因考量需求量過大,不忍員工辛勞純手工產製與消費者長時間等待,才改以機器製造,雖然供應商的製造及用料合法,但仍違背老虎堂手炒黑糖的初衷,「對不起,讓大家失望了」。

食安處也在老虎堂逢甲店現場發現食材未離地放置、個人物品未專區存放等情形,限制業者必須在本月10日前改善,將進行複查;「老虎堂」一中店部分,電風扇清潔及維護保養有缺失,已輔導業者改善。

(中央社)
--
退租凶宅賠5萬 夜飄蛋糕味才知真相 男大生討不回押金

意外租到凶宅,解約卻要不回押金!張同學承租新北市新店區一處獨棟別墅,入住後怪事不斷,經查才知前屋主在家燒炭身亡後,新屋主透過法拍買入,卻隱瞞凶宅資訊招租。專家也提醒,針對出租凶宅,法律並未規定房東須主動告知,承租人應多留意。

就讀景文科技大學二年級的張同學(19歲)向《蘋果》投訴,他與同學透過「591租屋網」,以月租金25000元承租位於新北市新店區綠中海2期社區的三層樓透天厝,由他代表和房東簽約,繳付2個月押金共5萬元,並於今年4月30日與其他同學一起搬入新居。

廁所水龍頭半夜打開
沒想到搬進新家卻是噩夢的開始,他和室友們衰事不斷,其中一名男同學騎車行經北宜公路時遇到落石坍方,差點沒命,最後更不幸發生車禍,驚悚情節有如電影《絕命終結站》真實上演。張同學驚恐地說,廁所水龍頭半夜還會自動打開,甚至「二樓右邊房間,晚上都會有一股像蜂蜜蛋糕的甜味飄散。」
向鄰居打聽才知5、6年前該處曾發生屋主在家中燒炭身亡的事件,張生並向《蘋果》出示2014年的法拍紀錄,筆錄載明前任屋主在屋內燒炭自殺身亡,房屋淪至3拍,以總價約910萬元標出。

張生以凶宅為由要求退租,房東卻認定他提前解約,拒絕退回5萬元押金,張生懊惱地告訴記者,自己是初次租屋,不知道要先問房東是否為凶宅。對此,記者數度撥打羅姓房東電話,但都轉接語音信箱。
律師李沛軒表示,凶宅就房屋買賣而言,屬於嚴重瑕疵,法律明文規定須特別告知,但對於出租凶宅卻沒有明確規定,若房東拒退押金,租客只能提告。建議房客在看屋時就要詢問是否為凶宅,甚至列入合約項目,若房東刻意隱瞞,就可依《民法》第92條主張遭到詐欺、要求退租,並可提告《刑法》詐欺罪。崔媽媽基金會則提醒,「如果租到凶宅,責任擔保部分只能再協商,目前沒有辦法強制要求房東終止合約。」

租屋注意事項
◎找有經驗的長輩或朋友陪同看屋
◎看屋時多詢問,如東西損壞該如何處理,並於合約載明
◎合約須載明承租房屋非凶宅
◎可要求看房屋權狀
◎對租賃契約內容有疑慮,須再三確認
◎向鄰居打聽該處屋況、房東評價
◎有疑慮別急著下訂金,不要1次付完整年租金

凶宅洗白「打掉重建」賺暴利

凶宅房價就算打6∼7折也不一定賣得掉,但因資訊落差、買家查證方式有限,市場上仍有不少投資客將凶宅「洗白」後大賺暴利!
凶宅的標準,依內政部「不動產說明書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中規定:「建物(專有部分)於產權持有期間是否曾發生兇殺、自殺、一氧化碳中毒或其他非自然死亡之情形,若有,應敘明。」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房仲業者沈先生透露3種「凶宅洗白」方式。

第1是「以人頭戶買下凶宅產權」,再自售轉手給衝動簽約、未作功課的買方。
第2是「打掉重建」,凶宅標註是針對建物所有權、而非土地,有投資客針對透天厝凶宅,以市價5折購入後打掉重蓋,不論隔成套房出租或以全新別墅出售,獲利都相當驚人,且法理情都站得住腳,未來糾紛少。
第3種為「出租」,由於租賃契約屬於使用權,許多屋主並不需要告知是否為凶宅,投資客以低價購入後,邊出租邊出售,獲取價差。

(蘋果日報)
--
櫻花蝦寄生蟲 確認為梭形附頭虱

10年前宜蘭龜山島近海捕獲的櫻花蝦,被發現常有大小、顏色和玉米相近的黃色囊狀物附著,許多漁民以為是櫻花蝦的卵,將之稱為「玉米粒」,國立台南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黃銘志花費1年時間,與日本專家齋藤暢宏、下村通譽合作鑑定後,確認為「梭形附頭虱(Holophryxus fusiformis)」,不但是台灣新紀錄種,也是台灣海域首次發現附頭虱屬(Holophryxu)生物。

這種寄生蟲常造成業者困擾與櫻花蝦價值下降,但過去一直無法確認該物種為何,黃銘志指出,這是台灣首次有附頭虱屬生物的紀錄,以櫻花蝦為宿主也是世界首次重要發現。

(自由時報)
--
67%台灣人有房 千禧世代最低

根據匯豐集團最新調查發現,高達三分之二(六十七%)的台灣人,目前擁有自己的房產,且其中超過三分之一(三十六%)還不只擁有一戶;目前五十四歲以上的「戰後嬰兒潮世代」,擁有房屋比率達九十二%最高,其次是三十七至五十三歲的「X世代」,比率達七十五%,二十一到三十六歲間的「千禧世代」僅三十九%有房。

36%有殼族不只有1戶

調查顯示,有房族中有超過三分之一(三十六%)目前擁有不只一戶房產,而其購入第二屋的主因是為了投資(三十五%),其次是出租(十八%)、作為退休住所(十六%),或買給兒女(十五%)。

有房族中近四成(三十八%)受訪者想要擁有不只一屋,其中三十四%受訪者,將未來購置的第二間房產視為投資標的,有二十二%的受訪者計畫將第二屋出租。

持有房產是「成功的象徵」

匯豐集團分析,多數台灣有房族在置產當下,就期待房產在未來增值,並有超過四成(四十二%)受訪者,認為房地產是最好的投資標的;五十三%台灣有房族認為,持有自己的房產能成為他人眼裡「成功的象徵」。

另有超過四成(四十三%)持有房產者,計畫將房產作為退休資金調度之用,其次是傳承給後代(四十%)與作為未來醫療保健基金之用(二十三%);也有二十三%受訪者認為,可將房產作為未來「再置產」,或有其他財務需求需貸款時之擔保品。

這是匯豐集團首度委託專業研究機構Kantar TNS,於二○一七年九月及十月間,針對全球十個重要市場,共計一萬零五名二十一歲以上、具代表性的受訪者,透過網路進行調查;進而推出獨立調查報告「磚瓦之上:家的價值」。

236.jpg (469×600)

有房斯有財 台48%GDP押不動產

台灣人熱愛投資不動產,儘管房市反轉向下,全體銀行不動產授信餘額仍不斷改寫新高,現已突破八.五兆元大關,占行政院主計總處預估今年名目GDP(國內生產毛額)十七.八九兆元的近四十八%。

中央銀行統計,五月底購置住宅貸款(房貸)餘額六.七五兆元、建築貸款(土建融資)餘額一.七六兆元,同步改寫歷史新高,合計達八.五一兆元。

針對不動產授信議題,央行於今年度的金融穩定報告中指出,去年底家庭部門借款餘額成長至十五兆元,用途以購置不動產占六十三.五六%為主。

央行表示,二○一七年底金融機構對家庭部門整體及購置不動產借款的逾放比分別為○.二七%及○.二三%,雖較二○一六年底略升○.○二及○.○四個百分點,但尚屬低點,家庭部門借款的信用品質未明顯惡化,宜持續密切關注。

不過,央行指出,民眾購屋負擔依舊居高,尤其是六都中,台北市去年第四季的貸款負擔率及房貸所得比分別為六十一.五二%、十四.九九倍,購屋負擔最沉重。

另對外界關切在房市多頭買進的投資客,近年面臨「只還息、不還本」的寬限期到期,是否會衝擊銀行房貸資產品質?央行也於第二季理監事會議統計主要的二十家本國銀行,其中有十九家辦理房貸寬限期,截至三月底具寬限期的總貸款餘額一兆五四三億元,占這十九家銀行整體房貸比重十五.七八%。

央行總裁楊金龍當時表示,整體來看,央行認為房貸品質尚屬穩健。不過,他話鋒一轉提醒借款人,特別是房貸族要注意利率風險,如果哪天台灣升息了,是否有足夠的負擔能力。

台富豪擁房平均4.3戶 全球第3高

根據商仲業者發布最新年度「財富報告」,全球資產淨值超過五千萬美元(約十五.三二億台幣)的超級富豪,平均持有住宅戶數約二.九戶;若依各國排名來看,沙烏地阿拉伯是全球之最、約五.七戶,其次是德國、約四.八戶,台灣富豪是四.三戶,排名全球第三多。

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總監黃舒衛指出,根據這份報告分析,全球超級富豪未來會加碼、增持的投資標的,以股票為首選,比率高達六十二%,其次才是房地產的五十六%,再來是增加現金持有佔四十六%。

若單以亞洲超級富豪來看,投資首選也是股票,比率高達八十三%,其次是投資私募股權的五十%,增加現金部位的則有四十七%,加碼投資房地產的比率約四十三%,僅排第五名。

報告也調查全球富豪未來一年有購置國內住宅需求比率,平均約二十二%;以中東國家三十三%比率最高,其次是亞洲國家的二十七%及拉丁美洲國家的二十四%。

報告以亞洲國家比率推估台灣富豪再購置住宅需求,推測至少有五四○戶豪宅的潛在需求;但過去兩年平均一年僅成交二四○到二五○戶豪宅,還有超過一半需求未被滿足。

(自由時報)
--
桃警追賊肇死判無罪、免國賠 基層警讚法官

桃園保安警察大隊2009年12月間在八德盤查違規騎士余政興,有毒品前科的余加速逃逸,在與警車追逐過程撞上產業道路,導致女乘客黃雅雯傷重不治,黃女家屬分別向余男及保大提出民事求償、國家賠償。法官認定員警在追逐過程並未違反比例原則、無過失,判國賠敗訴、余男共需賠償黃女爸媽、子女共1160萬元。

多名保大和基層派出所警員獲悉免賠,讚當法官有擔當、「好樣的」,對第一線員警認真拼鬥是一大鼓舞。

桃園地院調查,保大45歲警員陳風烈駕駛巡邏車停等紅燈時,見余男騎機車搭載黃女違規超越停等線,示意余男受檢時他卻加速逃逸,陳風烈鳴笛追逐約1公里,余男突然轉入產業道路,黃女沿途丟棄一包海洛因,還脫下安全帽扔向警車車頭,機車在一處彎道撞上水泥護欄,黃女彈飛頭部重創不治。

陳風烈一審被依業務過失致死罪判刑6個月,二審認定陳是依法追捕、沒有過失,去年4月逆轉改判無罪,最高法院今年駁回檢方上訴,判無罪定讞;而余男則被依過失致死罪判10月。

黃女家屬分別向余男提出民事求償、向桃園市警局提國家賠償,桃園地院以員警有取締違規及追蹤稽查的職權,若合理懷疑余、黃有犯罪嫌疑,是具有攔檢追捕的刑事偵查權;且黃女在過程中曾丟出海洛因並以安全帽攻擊警車;加上警方要求余停車受檢,余自承因有前科、擔心被查而逃逸;法官以從現場跡證研判,余男是自行撞上水泥墩護欄,並非被警車追撞或包夾、逼車所致,認定員警追逐無過失,判決國賠敗訴。

(聯合報)
--
藉職務圖利廠商 台南衛生局前科長等3人遭訴

台南市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前科長許惠美、前技正王基山、技士陳淑純,涉嫌洩漏檢舉與稽查內容消息給業者或未依法開罰,台南地檢署昨依違反貪汙治罪條例、洩密及公務員登載不實等罪嫌起訴3人,並認定王基山犯後態度不佳一再狡辯,請求法官從重量刑。衛生局則表示,深感遺憾,一切尊重司法調查。

王基山昨未接手機,許惠美目前已經退休, 對於被起訴感到驚訝,認為檢方根本就沒有查到相關的證據就起訴她,在退休後還要面對司法,相當感慨。衛生局人員私下則為陳淑純抱屈,認為她只是依照長官的指示辦理。

衛生局人員昨天得知3人被起訴相當驚訝,王在事後已調往衛生所,許惠美已退休,陳淑純仍在原職,陳女是否調職要再討論。

檢察官陳擁文去年接獲調查局台南市調查處情資,指王、許、陳涉嫌洩漏稽查消息給業者,台南市調處、廉政署南調組等成專案小組去年3月同步搜索查扣相關帳冊資料。檢察官認為王基山(49歲)常受違規廠商請託就利用職權設法護航、規避每次3到6萬元罰款,也藉職務與廠商應酬甚至出入特種場所,衛生局人員要稽查與他有交情的業者時就藉機洩漏資訊,涉犯圖利、登載不實公文書、洩密、教唆洩密等。

許惠美(63歲)則因生技公司逾期變更藥商執照,依藥事法須裁罰,許因生技公司徐姓負責人拜託,積壓承辦人公文,而承辦人不願配合再簽呈,她就向副局長說「這個人很重要,不可以罰這個人,這次如果再罰就是第二次」,無法得逞後又趁新任局長謊稱業者一案多罰,局長不察裁定免罰。

陳女則被控與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人員聯合稽查藥商過程,明知受稽查藥商有違反藥事法規定情形,仍在稽查檢表上故意不實登載為合格。

(聯合報)
--
低薪企業名單明年6月全都露

獲利高卻不願給員工加薪的上市櫃公司,明年將被揭露。金管會主委顧立雄3日透露,金管會與證交所、櫃買中心正在研議「令人服氣的指標」,明年6月就會揭露低薪企業名單,今年看到低薪50大企業多是「百貨量販業」及「餐飲業」,若未改善,明年6月將被公布公司名稱。

據了解證期局已規劃好篩選及應公布資訊,由顧立雄最終檢視,近期即會對外公布相關辦法。

顧立雄昨日參加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工商時報》主辦的「2018台灣服務業大評鑑」時表示,台灣服務業產值占GDP的六成,但就6月才公布的高薪50上市櫃公司來看,多半是資通訊產業,尤其是半導體,許多公司平均員工年薪逾280萬元,但服務業的員工平均年薪卻多在後段班。他說,有些獲利不錯的服務業,應體恤員工,多替員工加薪。

先前金管會已規劃可能被公布低薪企業的三大標準,第一是年平均員工薪資低於所屬產業的平均薪資;第二是年度每股獲利高於所屬產業,年度獲利較前一年度成長,但平均薪資卻較前一年度衰退;第三是公司年平均薪資未達50萬元。

顧立雄表示,在計算員工平均薪資時,董監事酬金一定會排除,但公司可能高薪的高階經理人很多,就會拉高薪資水平,又或者是基層員工數較多的企業,可能拉低平均薪資,今年公布的低薪企業仍有去識別化,即外界看不出是哪一家上市櫃公司,明年6月要公布低薪企業名單,就一定要設計出讓人服氣的指標。

據了解,金管會除了三大篩選指標,也考慮要公布所有員工的平均年薪、非主管職的平均年薪、薪水中位數等,以避免有企業薪資失真。

顧立雄強調,最明顯的是企業明明獲利,且獲利能力在同產業中名列前茅,但員工平均年薪卻減少,為了激勵有獲利的上市櫃公司替員工加薪,也真實揭露基層員工的真實年薪,金管會考慮採「多重指標」。

至於是否會繼續鼓勵金融業帶頭加薪?顧立雄表示,金融服務業員工平均年薪在服務業中算高,是拉高整體服務業平均薪水的產業,算是「模範生」。

a01a00_t_04_02.jpg (450×203)

(工商時報)

政經

監院彈劾吳茂昆 首次具名通過

前教育部長吳茂昆被爆在東華大學校長任內,將學校專利拿到美國開設師沛恩生技公司,並向中國取得專利,監察院昨以吳違反《利益衝突迴避法》相關規定,涉及侵占東華專利權,嚴重違失,由13名監委首次具名投票,全數通過彈劾吳。吳發聲明表示遺憾。東華則不願對此事評論。行政院指尊重。

拿東華專利開公司
調查此案的監委高鳳仙、楊美鈴說,吳茂昆未經東華授權或同意在2015年8月25日以東華校長名義,申請綬草萃取物相關專利的美國臨時申請案以及我國專利申請案;同年9月則以自行持股20%的美國師沛恩生技公司名義,向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國際局申請國際專利合作條約(PCT),該公司享有其優先權,接著分別向日、歐洲、中國申請專利,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禁止兼職規定。
楊美鈴說,吳茂昆被約詢時表示東華無權申請PCT,成立師沛恩是權宜之計,純粹為申請專利使用,之後再轉回東華,但約詢東華現任校長完全不知情,且直到4月此事爆發後,吳5月才表達有意將原屬於師沛恩專利權轉到東華,至今仍未移轉。但參與投票的監委王幼玲、蔡崇義卻在會後發放不同意見書,強調僅同意針對吳茂昆違法經營商業部分彈劾,對專利權是否移轉回東華卻未見相關調查,不同意彈劾。監院指,將把彈劾案送交公務員懲戒委員會懲處。吳具有中研院院士和該院物理所特聘研究員身分,中研院表示,現不影響吳在中研院職務,後續須視公懲會判決依法辦理。過去指控吳涉及不法的藍委曾銘宗怒斥,吳把東華的專利拿去賣,侵害政府財產,未來還有刑責問題,必須付出代價。
吳茂昆昨晚發聲明對彈劾案表示遺憾,指監委不全然瞭解學校專利運作實務,他成立師沛恩是為協助學生創業,股東也清楚專利權屬於東華大學,因各國專利申請程序已完成,專利權正在轉回東華。

吳茂昆
●年齡:68歲
●家庭:已婚
●現職:中研院院士
●學歷:美國休士頓大學物理學系博士
●4大爭議:4/19接任教長,身陷拔管風暴、違法赴中、溢領獎助金自肥及專利疑雲,5/29請辭獲准,任期41天

(蘋果日報)
--
申請綬草專利遭彈劾 吳茂昆:助學生創業 問心無愧

前教育部長吳茂昆擔任東華大學校長任內,涉將該校綬草專利拿到美國開設公司,並提出「專利合作條約國際申請案」(PCT),且持股佔公司資本額廿%,有違公務員服務法之嫌。監委高鳳仙、楊美鈴昨對他提出彈劾案,獲參與審查的十三名監委一致通過。這是監院六月修正監察法施行細則後,首宗記名表決的彈劾案。

高鳳仙說明,吳茂昆擔任東華校長時,認為綬草可進一步研究,因此該校研究團隊透過律師申請美國及台灣兩項專利。不過,吳另和其他四人向美國加州申請設立師沛恩公司,向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國際局申請PCT,吳稱是權宜之計,但至今未把專利轉回東華;且五人皆為股東、各持股廿%,吳涉違反公務員服務法「公務員不得擔任有限公司執行業務股東」、「股份總額不得超過投資公司股本總額十%」等規定。

高鳳仙質疑,吳和另一名師沛恩股東,向東華申請「美國發明專利申請勞務採購案」的動支經費,疑由本人「自審自核」,校方「因不知其以公司名義申請」,匯給WSGR專利事務所台幣七十六萬餘元,違反「公務員不得假借權力以圖本身或他人之利益,並不得利用職務上之機會加損害於人」的規定,也違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規範。

參與審查的監委王幼玲、蔡崇義、楊芳玲、趙永清、張武修、林盛豐六人對於吳涉「圖利」持保留態度,提出協同意見書表達立場。吳案將移送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刑事責任則由檢方釐清。

吳茂昆強調問心無愧,指專利申請是為協助學生創業,技轉回東華的作業正進行中,費用申請依規定辦理。東華大學表示不便評論,但會追回屬於學校的專利權。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表示,吳未在權宜措施之後進行補正遭彈劾,政院表示尊重。

吳茂昆具有中研院院士的榮譽職,也是中研院特聘研究員,中研院指出,後續視公懲會判決再依法辦理。

(自由時報)
--
中研院院士會議表態「反拔管」 監院彈劾吳茂昆

教育部「拔管」至今近半年來,不但折損潘文忠、吳茂昆兩任部長,台大校長至今懸缺已逾一年。中央研究院院士會議昨天表決通過人社組提案,主張大學法之規定與精神,在於尊重大學自由,對於國立大學校長之遴選,教育部僅負責程序之監督,請教育部依大學法執行校長聘任事宜。提案內容雖未提到管中閔與台灣大學,但形同表態「反拔管」。

另一方面,也是中研院院士的吳茂昆接任教育部長時執行「拔管」任務,卻因任職東華大學校長期間,將學校研究成果轉移給自己出資開設的師沛恩生技公司,且申請國際專利,引發違法爭議因此下台,任期才一個多月。監察院昨天以違法兼職與涉嫌圖利、違反利益迴避,通過對吳茂昆彈劾,並移送司法院公懲會。

監察院昨天出席的十三位監委全部投下贊成票,並通過採取記名公布,成為監察法施行細則修訂後,第一位被監委具名彈劾的官員。

吳茂昆聲明 深表遺憾

吳茂昆昨天沒有出席中研院院士會議,下午又被監察院彈劾,成為媒體焦點。吳茂昆昨晚透過中央社發表聲明回應表示,監委在不全然了解學校專利運作下做出彈劾,他深表遺憾,強調自己幫助學生創業的初心不曾改變。

中研院院士會議昨天下午討論綜合提案,由四組各自提案,其中人文及社會科學組提案「關於國立大學校長遴選制度與遴選結果,請教育部遵照大學法規定及精神,執行校長聘任事宜」。

人文組指出,國立大學校長聘任近日引起社會諸多爭議,宜盡速釐清。而大學法之規定與精神,在於尊重大學自由,對於國立大學校長之遴選,教育部僅負責程序之監督,不進行實質審查;建議教育部依據相關法令精神,盡速釐清爭議,才有利我國高等教育發展。

人文組提案 中研院士激辯

不過,人文組的提案,立刻引發立場不同的院士激烈爭辯。有院士提出擱置這項提案的動議,結果一百卅八位院士中,只有四十四位贊成擱置,沒有過關。至於人文組的提案表決,以八十票同意通過。

監察院的彈劾案同樣也在監院內部造成意見紛歧。其中六位由蔡政府提名的監委會後聯名提出「意見協同書」表示,因為吳茂昆違法兼職事證明確,贊同彈劾;但對吳是否圖利,則抱持保留態度,認為調查不夠周延。

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表示,依監察院文書,吳茂昆的行為「雖非無因」,但經監察院認為違反規定而遭彈劾,行政院「尊重」。

北檢加快偵辦 近期傳喚吳茂昆夫婦

教育部前部長吳茂昆遭告發違法赴大陸任職、在東華大學校長任內侵占專利權及詐領講座獎助金、在教育部長任內因拔管案涉瀆職等三案,台北地檢署已調閱相關資料,傳喚師沛恩合夥人歐陽彥堂等十餘名證人查證。

據悉,在監察院彈劾吳茂昆後,檢方將加快偵辦腳步,近期傳喚吳茂昆及擔任施沛恩董事的妻子唐慧晴到案說明。

北檢目前偵辦有關吳茂昆的三案,包括國民黨告發吳茂昆曾違法擔任大陸國務院下的中科院顧問,涉嫌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卅三條「違法擔任大陸地區行政機關職務」。

其次,吳茂昆被控任職東華大學校長期間,在美國成立師沛恩生技公司,拿東華擁有專利的綬草研究去申請大陸專利,疑違法侵占專利、偽造文書。且在校長任內涉嫌詐領「講座獎助金」及「特殊優秀人才彈性薪資」共八百零四萬元。

另外是台北市議員不滿教育部要台大重啟遴選校長,以台大校友身分按鈴告發吳茂昆涉刑法瀆職罪。

彈劾吳茂昆 6新監委踢館:調查不周

監察院彈劾教育部前部長吳茂昆,在東華大學校長任內違法兼職,並涉及圖利。十三位出席彈劾會的監委均投票贊成,但其中六位由蔡政府提名的監委,發布一份「協同意見書」,表示支持彈劾;至於到底是否違反利益迴避,調查結果不夠周延,因此立場保留。

十三位監委包括前總統馬英九提名的林雅鋒、章仁香、仉桂美、陳小紅、蔡培村、江明蒼、李月德,以及蔡英文總統提名的蔡崇義、王幼玲、楊芳玲、林盛豐、張武修、趙永清。

監委高鳳仙說,吳茂昆於東華校長任內,建議校方對綬草(一種蘭花)進行研究,取得兩項專利。其中第二項「含綬草萃取物的組合物及其醫療應用」在申請美國專利期間,吳未經校方授權,便於一○四年八月將其轉讓給在美國加州登記的師沛恩公司。該公司為吳茂昆與他人共同成立,吳占兩成股份,以執行業務股東而為負責人。在專利申請人由東華大學改為師沛恩後,吳又自行核准動用先前校方申請美國專利時的勞務採購經費,共七十六萬餘元。

高鳳仙說,吳茂昆時接受約詢時表示,打算將專利權申請案轉給東華大學,但監委並未接受,理由是本案在四月底就已被媒體大幅報導,吳茂昆是在五月十六日才向學校表示移轉。而且當初他在美成立公司的理由,就是台灣不能申請國際專利(PCT),如今又要將案子移回東華,有可能嗎?

另一方面,監委蔡崇義、王幼玲到會場外請院方人員發給媒體一份「協同意見書」。兩人高聲表達自己與另外四位監委的立場:同意彈劾吳茂昆,但對調查結果部分內容保留。

協同意見書指出,吳茂昆違法經營商業事證明確,應予彈劾;其未經學校同意就把專利轉讓給師沛恩,事後亦未見任何補正程序,核有違失。然而,吳茂昆與東華生科系教授翁慶豐,均強調此舉絕未圖個人私利,而是因為申請國際專利的時效緊迫;而且依據協助申請專利的萬國法律事務所文件,以及東華大學「專利及技術轉讓委員會」紀錄,顯示師沛恩有將成果轉讓學校之意圖,足見「說法尚非無因」。

(聯合報)
--
超扯 自己申請、核准出賣東華專利!吳茂昆遭彈劾

前教育部長吳茂昆日前遭爆任職東華大學校長期間,未經同意拿學校專利到美國開設師沛恩生技公司,涉嫌違法兼職且侵害東華專利,監委高鳳仙、楊美鈴提案彈劾。監察院昨審查本案,13名審查監委全部具名投下成立票通過,全案將移送公務員懲戒委員會。雖然彈劾案通過,但部分監委對圖利部分持保留意見。

13監委採記名投票 全數通過

吳茂昆專利案引發社會討論,審查會主席林雅鋒表示,本件彈劾案是監察院6月修正通過《監察法施行細則》以來第1件彈劾案,負責審查的13名監委林雅鋒、蔡崇義、王幼玲、楊芳玲、章仁香、林盛豐、張武修、趙永清、仉桂美、陳小紅、蔡培村、江明蒼、李月德都認為本案屬社會矚目且具影響性,一致同意記名投票,且都投下成立票,最終全票通過彈劾。

違反公務員服務法 情節明確

調查監委高鳳仙表示,吳茂昆2015年8月18日向美國加州州務卿申請設立師沛恩有限責任公司,並擔任執行業務股東,負有管理權限,實際參與公司委託申請專利事務;該公司資本總額為1000美元,吳茂昆出資200美元,占總資本20%,已違反公務員服務法第13條第1項,關於公務員不得擔任有限公司執行業務股東,以及所有股份總額不得超過公司股本總額10%規定。

高鳳仙說,吳茂昆未經東華大學授權或同意,以校長名義於2015年8月25日將該校綬草醫藥應用專利的美國臨時申請案,及我國專利申請案讓與美國師沛恩公司,並於同年9月2日以該公司名義提出專利合作條約國際申請案,侵害東華大學專利權。

涉圖利 部分監委持保留態度

高鳳仙也指出,吳茂昆自己申請東華大學就美國發明專利申請勞務採購案動支經費新台幣80萬元,並由本人親自核准,但東華不知吳茂昆以公司名義申請,又匯款2萬3340美元(76萬6952新台幣)給WSGR專利事務所。高鳳仙說,此舉不僅沒有迴避,也涉嫌圖利自己或他人,違失情節明確。

楊美鈴表示,公務員服務法第13條第1項關於公務員不得經營商業跟投機事業規定,沒有討價還價餘地,只要違反,彈劾幾乎都會成立,到公懲會也無例外。她說,第5屆監委審查類似案件,共通過49件彈劾案,只有1件公懲會因為時效經過5年沒有懲戒,其他48件都有申誡或記過以上處分。

不過,審查會雖然全票通過彈劾,但記者會後監委王幼玲、蔡崇義針對本案提出「協同意見書」。蔡崇義指出,審查會6名新任監委表明同意彈劾,原因是吳茂昆成立美國師沛恩公司,違規事證明確,但對於是否有圖利,調查程序不夠周延,若逕為指稱恐失武斷,因此這部分持保留態度。

(中國時報)

國際

泰13師生 穴困9天 奇蹟活命

前天晚上,在伸手不見五指、難辨今夕是何夕的地底洞穴,一群足球衫沾滿泥濘的少年席地排排坐,面前是日益高漲的泥濘河水,身後是無路可退的山壁。他們在飢餓交迫、受困黑暗9天後,終於盼到探照燈光,興奮地以英文向外國搜救員道謝「嗨,謝謝你們」,並劈頭問道:「我們今天可以走了嗎?」

泰國清萊美塞縣「野豬」少年足球隊的12名隊員與1名教練,上月23日參加足球賽後赴當地名勝鐘乳石洞「睡美人洞」探險,不料就此失聯,生死未卜,命運牽動全國人心。在國際救援人員陸續投入後,英國潛水搜救專家前晚在距洞穴通道入口約4公里處的一個狹窄穴室中尋獲他們。「你們有幾人?」「13個。」「13?太棒了!」簡短對話證實11至16歲間的球員和25歲教練全數奇蹟生還。

獲救急問今天周幾
面對孩子們迫切詢問能否即刻脫困,搜救人員連忙答:「不是今天,我們只有兩人。你們必須潛水。」有人問:「今天星期幾?」搜救人員說:「星期一,你們已經待了10天,你們很堅強。」又有人說:「我們很餓。」搜救人員安慰他們,「我們知道。」孩子們又彼此以泰語說道:「跟他們說,我們肚子餓」、「他們說知道啦」、「我們沒吃東西,我們要吃、吃、吃。」、「已經說過了啦。」
孩子與搜救人員的對話透過電視畫面轉播,讓泰國舉國歡騰,數以千計網友在社交媒體以「#13人倖存」發文慶賀。連日來提心吊膽守在洞穴入口、不吃不睡的家屬更是喜極而泣。一名爸爸淚流滿面地說:「我太高興了,言語無法形容。我已經等了10天,不敢奢望這天會來。我只想看看兒子、擁抱他。」

得學潛水冒險脫困
不過,在歡欣之餘,眼前更艱鉅的挑戰卻是如何與時間賽跑,搶在水位上升前將他們救出。泰國內政部長阿努蓬昨表示,將讓受困13人潛水逃生,但會先盡可能將水打出,縮短不會游泳的他們需潛水的時間。每人將有兩名專業潛水員貼身護衛,但因部分通道過窄,需要逐一在潛水工具輔助下自力通過。泰國海軍表示已派員訓練他們潛水,但據了解專業潛水員約耗時3小時才抵達,預料他們脫困需費時更久。
不過,外國專家曾指出,潛水是將他們「最快也最危險」的救援方式,甚至是「最壞情況」,因為要初學潛水者通過能見度為零、碎石遍布阻礙狹窄通道,身在當中「沒有方向感,根本分不清上下左右」,相當冒險。重重隱憂還包括今天預計將再降下暴雨,讓洞穴水位持續高漲及孩子的健康狀況是否適合潛水逃生等。

等水退去恐耗數月
據信他們先前可能是靠鐘乳石滴下來的水和零食度日,健康情況大致良好,現當局已提供可維持4個月的營養補給品等糧食,並派包括醫護和諮商員等7名海軍海豹部隊成員進入陪伴。
其他可能作法則包括岩壁上鑽洞排出積水,但曠日廢時;或在洞穴上方鑽出通道直接將他們救出,但還得先開闢山路以利大型鑽鑿機具進入,更得調查確認位置,才能正確鑽洞。另外,當局抽水做法也顯然不太成功,若想要等水自行退去,則要數月之久,並需持續補給食物和物資。

搜救13師生示意圖
泰國一支少年足球隊的12名球員和1名教練上月23日至泰國清萊府的睡美人洞穴探險,結果一度失聯,直到前天晚上才證實全數倖存,不過至今仍然受困其中。
1530647160.jpg (1000×368)

LA04_002.jpg (640×540)

睡美人洞 傳說公主在此殉情

困住泰國13名師生的「睡美人」洞穴,是泰國第四大山洞,坐落於泰緬邊境的睡美人山(Doi Nang Non)山腳,「Nang Non」是泰語「睡美人」的意思,相傳一名平民男子與皇室公主相愛私奔,男子在洞穴尋找食物時遭士兵抓獲並殺害,公主隨之殉情,血液成了山洞裡的河流。洞穴因此得名,並成為當地知名觀光景點。

總長10公里岔路多
總長約10公里的洞穴,最靠近洞口的1公里是當地民眾經常造訪的景點,由石灰岩形成的牆壁形成如同劇場般廣闊的空間,但通往洞穴深處的通道就變得非常複雜,由許多岔路和窄徑連結遍布在山腳下的洞室,形成繁複的路網,因地形複雜連當地人都不曾走完。在入口寬廣洞室連接小徑的道路上皆掛有標示,警告不要再往內走,洞口也有告示籲民眾在7到11月的雨季避免入洞。
國內旅遊業者表示,出國去洞穴探險旅遊的台灣人並不多,主因台灣較少這種地理環境,喜好者偏少,且難度較高的洞穴探險,還得聘請教練或具備執照,不是很多業者會推廣此類旅遊產品。
以國旅為例,不少人喜歡造訪澎湖西吉嶼的藍洞,但該景點位於澎湖縣南海玄武岩自然保留區,未經申請許可不得進入。國外如泰國普吉島跳島行程,可搭船探訪蝙蝠洞、石灰岩洞穴,或走訪華欣附近拷龍穴石窟等,但相關洞穴都有階梯、照明、消防設施等完善安全設備。

受困洞穴 求生之道
★躲避危險:
可觀察周遭環境,確認可能的淹水高度或是否有落石危險
★補充水分:
需確認水質安全,通常洞穴滴下來的水較乾淨
★維持體溫:
擰乾衣服維持乾燥,受困者可相依偎取暖
★氧氣充足:
多數洞穴內的空氣算流通,只是多人在狹小地方聚集時二氧化碳濃度可能太高
★保持冷靜:
恐慌和強行逃離都很危險,尤其若無照明設備更須冷靜,彼此互相鼓勵

英專家突破山洞 救援大功臣

「你們有幾個人?」這是泰國13人受困9天後第一次聽到外人說話。跟他們對話的是英國搜救人員佛蘭森,他和同樣來自英國的史丹頓深入洞穴,成為這次救援的大功臣。

47歲的佛蘭森和56歲的史丹頓都有豐富的洞穴潛水救援經驗,兩人同屬「南部與中部威爾斯洞穴搜救小隊」,都是義務性質,這次和已有50年潛水經驗的英國專家哈潑一起前往泰國救人。佛蘭森與史丹頓2010年前往法國救援洞穴專家伊斯塔畢勒,在能見度僅30公分的洞穴內找到伊斯塔畢勒的屍體。史丹頓2004年曾前往墨西哥,救出6名英國洞穴探險者。
史丹頓有25年消防隊員經驗,自稱受電視節目啟發,對潛水產生興趣,大學時代參加潛水和洞穴社團。佛蘭森是網路工程師,喜歡跑馬拉松,曾提到洞穴救援需要「腦袋冷靜」。

(蘋果日報)
--
泰國少年足球隊13人 困洞穴10天全生還

泰國北部清萊府12名少年足球隊員,與一名25歲的教練,上月23日進入美塞縣的睡美人洞探險,卻因一場大雨阻斷出路而生死未卜。泰國當局展開大規模搜救行動,美國、英國、澳洲、中國等國搜救專家也紛紛馳援。由於持續大雨導致洞內水位不斷升高,搜救行動頻頻受阻。直到2日深夜,英國搜救人員終於在距離洞口約4公里處的小土坡發現13人全數存活,消息傳出後,泰國舉國歡騰。

地洞探險困10天 泰13人奇蹟存活

睡美人洞蜿蜒10公里 豪雨淹沒出路

十二名泰國少年足球隊員與一名教練在泰北一處地下洞穴探險失蹤十天後,二日深夜十時被英國搜救人員發現全員皆存活,消息傳出,泰國舉國歡騰。泰國內政部長阿努彭三日指出,氣象預報下半週將有豪大雨發生,為免避難處遭淹沒,十三人必須在洞內淹水更趨嚴重前,利用潛水裝備,循搜救人員發現他們的複雜路線游出洞。由於十三人不諳潛水,且洞內濁水的能見度近零,該決定令許多專家憂心忡忡。

這群年齡在十一至十六歲的男孩與他們二十五歲的教練六月二十三日失蹤,救難人員在清萊省美塞縣的睡美人洞入口處附近發現他們的腳踏車、足球鞋與背包。蜿蜒長十公里的睡美人洞是泰國最長、且是最難以探險的地下洞穴之一,入口處的警示牌告誡遊客,切莫在七月至十一月的雨季入洞。專家研判,一群人在無雨時深入洞穴,然而一陣豪雨封鎖了他們的出路。

包括澳洲、美國、英國、中國等岩洞搜救專家聚集事發處,不過因洞內水位不斷上升,阻礙搜救行動,直至一日水位下降,潛水員再度入洞搜尋。五十六歲的英國搜救專家史丹頓(Rick Stanton)以及四十七歲的佛蘭森(John Volanthen)二日深夜潛入能見度幾乎為零的濁水,他們抵達十三人可能避難、名為「芭達雅海灘」的隆起土墩時,發現該處已經淹水,因此繼續前行,最後在四百公尺處的土坡發現一行人,該處距洞口約四公里。

見到潛水員狂道謝 受困男孩:我們很餓

男孩們見到潛水員,「謝謝」聲此起彼落。有些男孩將身上的紅色球衣拉低包住膝蓋以保暖,佛蘭森問:「你們有多少人?十三?太好了!」一名男孩反問,他們是否可出去?佛蘭森說:「不是今天,我們只有兩人,……許多人會來,我們是第一批」。有些人問,今日是何日?他回應:「禮拜一。你們在這裡已十天了,你們非常堅強」。一名男孩用泰語說:「我們很餓,沒有任何食物可吃」。

清萊省長納隆薩三日指出,目前評估一行人健康尚可,他們已接獲高蛋白流質食物、止痛劑以及抗生素。他說,各單位官員會商同意「必須百分百確保這些男孩的安全,才能將他們帶出來」,「我們這麼努力才找到他們,不能讓他們失望」。

從避難處到出口 潛水得花6小時

參與該救援行動的英國洞穴搜救委員會聲明說:「潛水條件仍艱難,任何讓十三人潛水出洞的嘗試不應掉以輕心,當中有重大的技術挑戰與風險必須考量。」美國洞穴援救專家米爾札(Anmar Mirza)也指出,「嘗試帶領經驗不足的潛水者穿越洞穴,是最危險的狀況之一」,一名身體強健的泰國海軍海豹潛水員就要花六小時才能游到洞穴入口。

600_272.jpg (600×413)

脫困大作戰 恐曠日廢時

◎救援工作需時多久?
短則數天,長則數月;根據救援方式的不同,所需時間也不同。美國資深救援潛水員亨卓克斯(Butch Hendricks)認為,未來5至7天內有望救出首名受困者;倘若一切順利,大約數個星期至1個月能救出所有受困者。

◎他們能否潛水脫困?
理論上可行,但風險很高。受困者所處的「睡美人洞」蜿蜒曲折,部份通道相當狹窄;泰國海軍海豹部隊的潛水專家潛了約6小時才找到他們。美國國家洞穴搜救委員會指出,洞穴潛水難度很高,也很危險,尤其是對於從未受過訓練的潛水者。亨卓克斯提醒,最大的問題是這些少年都不會游泳,如果他們不怕水,就可以給他們潛水裝備,由救援人員1次送1人出去;但也因通道狹窄,一旦發生問題就會卡住,因此必須有多位救援人員以前後接力方式帶領行動。

◎能否鑽開洞穴,讓他們爬出來?
搜救隊過去幾天在洞穴頂部探勘,已找到一些「有希望」的地點進行鑽探;不過,目前沒有跡象顯示,這些鑽探通道能連接到待援者受困的地點。

◎為什麼他們無法步行脫困?
步行脫困是最安全的方法,但目前洞穴內尚有積水,部份路線無法通行。此外,雨季降雨持續影響洞穴內的水位變化,若是要等到洞穴內的積水完全消退,恐怕得等上好幾個月。

◎洞穴的條件能讓他們活多久?
搜救專家指出,健康的年輕人能在沒有水的情況下存活4至5天,有水但沒有食物的情況下存活1個月以上;受困者所處的地點有水資源,溫度介於攝氏15度至27度間,他們會因潮濕陰暗、挨餓而感到虛弱不適,但只要沒有生病,就有機會恢復健康、養足力氣脫困。

◎他們的現況如何?
搜救人員表示,受困者的精神狀況穩定,期待盡快脫困。泰國海軍海豹部隊3日證實,已交給受困者醫療用品、食物、潛水面罩等物資。清萊當局目前仍持續進行抽水工作,排出洞穴內的積水,同時積極規劃救援進程。軍方此前表示,將提供受困者4個月的食物補給並訓練他們潛水,但這不表示他們一定得待上那麼久。

(自由時報)
--
泰國13師生出洞難 最糟再困4個月

救難人員二日晚間在泰國北部清萊省美塞縣的睡美人鐘乳石洞,發現上月廿三日受困至今的十二名少年足球隊員和一名教練,十三人困在一個半淹水的洞穴內,全數安然無恙,泰國當局也已派潛水人員將食物、飲水送達他們受困處。但如何將這些不擅游泳的少年救出漆黑、蜿蜒又淹水的狹窄洞穴,成為難題。泰國官員說,少年們可能須冒險穿潛水裝備游出洞,否則恐將在洞內待四個月,等雨季結束積水消退才能出洞。

英國搜救隊 發現他們

根據泰國海軍海豹部隊在臉書公布的影片顯示,兩名英國搜救人員是尋獲十三人的功臣,被發現時他們已受困九天。其中一名潛水員對躲在洞穴內的他們說,「我們來了,沒事的」。他拿燈照向足球隊並以英語詢問共有幾人,對方回應「十三人」,潛水員說:「十三?很棒。」

男孩們要求馬上出洞,潛水員回答:「不是今天,今天沒辦法,我們只有兩個人。我們來了,沒事的。很多人也會來,我們是第一批。很多人會過來。」

男孩們沒事 全餓壞了

影片中可聽見一名男孩說:「吃、吃、吃,告訴他們我們餓了。」他們受困在黑暗中已完全失去時間概念,還詢問搜救人員當天是星期幾。

這群介於十一歲到十六歲的少年上月廿三日練球結束後,隨廿五歲的教練進入睡美人石洞探險,疑因突然下大雨帶來洪水而受困,只好不斷深入洞內尋找沒被水淹的洞穴躲避。

睡美人石洞長十點三公里,洞內地勢崎嶇不平且有許多叉路。少年們受困處距離洞口約五公里。他們被尋獲的消息讓泰國舉國歡騰,在洞外等待多日的家屬更是喜極而泣。

洞內積水深 救援難題

泰國海軍海豹部隊七名潛水人員和醫官三日已抵達少年們受困處,將食物、藥品等物資送給他們,並架設電話線讓他們和家人說話。清萊省副省長帕薩柯恩說,雖然救難人員準備了夠用四個月的食物等物資,但「任何一個孩子只要準備好都可以先出來」。

救難人員使用大型抽水機想降低洞內積水,希望讓少年們由原路走出來,但效果不大。由於過幾天當地可能下起大雨且進入持續到十月的雨季,內政部長阿努蓬說,少年們可能必須趁天氣轉壞前,使用潛水裝備在專業潛水伕帶領下游出洞。泰國海軍的阿帕功將軍說,最糟的情況是這些少年可能必須在洞內待四個月,等雨季過去才能脫困。

阿努蓬說,潛水不簡單,對沒潛過水的人來說更難,而且洞內許多地方非常狹窄,一不小心就會發生致命危險。但若不趕緊出洞,雨季來臨時洞內淹水情況會更嚴重。

photo.php (915×1966)

3方法救泰國13師生 各有難處

受困泰北清萊省山區睡美人鐘乳石洞的少年足球隊師生十三人要如何救出,是個棘手難題。專家提出的三個方法,各有難處。

方法一:潛水
英國廣播公司報導,讓十三人學習潛水,在搜救人員協助下游出洞穴,是脫困的最快方式,但也最危險。從他們受困的地方到出口,必須通過狹窄通道和積水數公尺的洞穴,路途上有淤泥、雜物且一片黑暗,泰國海豹部隊頂尖潛水員都得花費六小時才能通過,何況這群不太會游泳且未受過潛水訓練的少年。

洞穴救援專家索倫森表示,潛水逃生「極度危險且有高風險」,是不得已的最後選項。他說:「在能見度零的極端環境中,沒受過潛水訓練的人很容易驚慌,可能會害死自己或搜救人員。」

方法二:鑽洞
搜救人員想過利用鑽洞設備直接從洞穴上方鑿出通道,救他們出洞。不過啟動機器鑽洞前,要在鐘乳石洞上方建造新路,讓大型鑽洞設施能開上去工作。搜救人員還必須對洞穴展開徹底調查才能鑽洞,否則鑽到正確位置的機會微乎其微。

方法三:步行脫困
援救人員正在想辦法抽乾積水,並提供食物及醫療協助給受困者,讓他們恢復體力,希望積水消退後他們能走出洞穴,這是最安全的辦法。不過脫困路徑多處嚴重積水,現在根本不可能走出洞,最糟情況可能要等幾個月後雨季結束,積水才會消退。

網友好奇受困13人靠什麼活?可能喝岩石過濾滴的水

泰國12名少年足球隊員和1名教練在泰國北部淹水洞穴受困9天後獲救,英國衛報報導,推特上許多網友好奇受困13人這9天吃什麼、喝什麼,但答案尚不清楚。他們可能什麼食物也沒吃,頂多是他們可能帶進洞裡的少量食物。

一名搜救潛水員表示,這些男孩身體「相當虛弱」,受困少年也一再告訴發現他們的英國潛水員他們肚子很餓。一名男孩用泰語告訴自己的朋友「務必讓他們知道我們很餓。」由此判斷,他們受困期間應該沒什麼東西可吃。

至於飲用水,他們可能喝岩石過濾後滴下來的水,或甚至喝淹進洞裡的洪水。這一周泰國官員很擔心少年可能喝下了污染水,因此首要之務是讓他們取得乾淨飲用水或者可以過濾水的系統。

從英國搜救人員拍攝的影片可看到,當潛水員找到失蹤足球隊和教練時,他們狀況看起來出奇的好,男孩或站或坐著和搜救人員對話。他們最關心的是食物,一名男孩用英文說:「吃的、吃的、吃的。」

足球隊23日練完足球後進入洞穴,之後因水面上漲受困洞內。雖然該洞穴是熱門景點,但外面告示牌警告雨季七月開始,入洞不安全。

英國洞穴救援協會副會長懷特豪斯(Bill Whitehouse)表示,首先發現這群男孩的兩名英國潛水員是馮蘭滕(John Volanthen)和斯坦頓(Richard Stanton),兩人都是洞穴救援專家。

這群男孩的第一個問題是能不能馬上離開,他們也想知道在洞內受困多久。潛水員解釋洞穴淹水,需要花一些時間才能送他們出去,但向對方保證很快會再回來並帶來食物和補給品。

足球隊是在練習後進入洞穴,他們身上不可能有太多食物。但有鑒於他們在洞中存活的時間以及他們被發現時的狀況,健康專家表示他們肯定有飲用水,可能是洞內的水或他們帶的水。

拉佛納斯(Eric Lavonas)醫生認為,首要之務不是食物,而是帶他們到安全地點,人體擅長忍受短期飢餓。

已進入洞穴的醫療團隊連夜評估他們的健康狀況,並將繼續檢查。清萊府首長納隆薩表示:「我們把他們的受傷狀況分成紅、黃、綠三個等級,紅色代表受傷最嚴重,黃色代表輕微,綠色代表很輕微。依據非正式評估,他們都屬於綠色等級。」

大有來頭!英洞穴搜救專家率先找到泰國足球隊

泰國足球隊進入泰國北部拷龍穴鐘乳石洞失蹤10天後,英國潛水團隊馮蘭滕(John Volanthen)和斯坦頓(Richard Stanton)率先找到這群年輕人。

英國不列顛群島志願救援組織「英國洞穴救援協會」表示,馮蘭滕、斯坦頓和哈波(Robert Harper)在泰國足球隊員進入洞穴三天後抵達泰國,三人都是洞穴救援專家。

英國洞穴救援協會副會長懷特豪斯(Bill Whitehouse)表示,他們經驗豐富又能幹,曾到世界各地,具備洞穴相關知識。德比郡洞穴救援組織提供三人相關設備。

清萊第37軍區指揮官都里亞班說:「這些專業潛水員一下飛機就直接進入洞內評估環境。」

當記者訪問英國潛水隊任務內容時,馮蘭滕僅回應:「我們有工作要忙。」

搜救人員將狹小淹水的通道鑿大後,他們穿戴氧氣瓶游過並靠近失蹤少年。搜救人員用大型幫浦抽水,降低水面高度,潛水員則必須在通往受困地點沿路安置引導繩和氧氣瓶。

德比郡洞穴救援組織2日表示,在泰國洞穴失蹤的13人已被找到,狀況尚可,這對所有參與人員都是一大好消息。該組織表示:「我們收到很多感謝的話,但我們不覺得這是我們的功勞。」英國洞穴救援協會安排英國洞穴潛水隊協助泰國政府。

馮蘭滕和斯坦頓2004年創新紀錄在洞穴潛水76公尺。馮蘭滕先前受訪表示,他當童子軍時開始探險洞穴,並表示很喜歡後勤挑戰。

馮蘭滕當時告訴「星期日泰晤士報」,要帶所有人和設備出去一個長洞穴,就像在解狐狸、雞和穀物的謎題,不可讓任一受到危險;如果做對了就沒有危險,但必須時刻留意周遭變化。

如何救出泰受困13人?專家:潛水是萬不得已的方案

泰國清萊府一隻青少年足球隊與副總教練帶領下,於6月23日進入泰北山區拷龍穴(Tham Luang Caves)鐘乳石洞後被通報失蹤,搜索工作進入第10天,清萊府首長那龍沙(Narongsak Osotthanakorn)2日證實,潛水人員已在洞窟深處尋獲一行13人,全員平安無事。

超過1千人參與救援行動,包括美中英澳日等5國專家,還有來自鄰國緬甸和寮國的團隊;根據BBC報導,率先找到足球隊的搜救專家是來自英國的沃蘭登(John Volanthen)與史丹頓(Richard Stanton)。清萊府首長那龍沙公布消息時指出,搜救隊員先抵達原本預期足球隊會停留的「芭達雅海灘」(Pattaya Beach),但該穴室已經被淹沒,潛水人員決定朝著300到400公尺外的另一處高地前進,終於發現失蹤的13人,據信他們身上並沒有嚴重外傷。

受困男孩及教練位置約在拷龍穴內2公里處,深度則在地面下800公尺至1公里。那龍沙指出,任務還沒有結束,目前將全力抽乾洞內積水,救出他們,但必須和時間賽跑,因為根據天氣預報,4日起當地又將恢復降雨的天氣。搜救團隊已開始規劃撤離行動,救援團隊已經送進能量棒等食物,會潛水的醫護人員也已進入前去檢視一行人的身體狀況。

泰國軍方則表示,這13人必須學會如何潛水,否則就要在洞窟等上數月,直到地下水退去才能脫困。但有專家警告,洞窟內的環境條件就算對有經驗的潛水者來說都非常危險,讓他們自行穿上潛水裝備游出很容易就會讓陷入恐慌,甚至危及自身與救援人員的性命,因此最好將此當成最萬不得已的解決方案。

泰國備4個月糧食和電話 受困13人將學潛水

英國潛水搜救人員2日尋獲泰國北部清萊府受困山區拷龍穴(Tham Luang)鐘乳石洞的失蹤9天的足球隊少年和教練,但要怎麼安全救出受困者成了新的頭疼問題。法新社報導,泰國軍方3日表示,已為受困13人準備4個月糧食,並計畫訓練不諳游泳的12名足球隊少年及1名教練如何潛水,跟隨專業潛水搜救員游出岩洞。

此外,泰國當局也表示,將設法在岩洞中安裝電話線,最快今天(3日)失聯長達9天的少年就能和焦急等候的父母通話。清萊府首長納隆薩(Narongsak Osottanakorn)表示,他們正在尋求各種方法救出受困者,「但我不認為他們能夠很快返家」。

這12名足球隊少年年齡約11歲至16歲間,他們上月23日上午訓練過後,便在下午騎著腳踏車,和25歲教練來到拷龍穴岩洞,就此失去音訊。英國兩名潛水員2日發現13人時,他們一群人擠在洞穴深處沒有被水淹到的地方,13人健康無虞但又瘦又飢餓。

這13名受困者急須食物、醫療補給,搜救人員已在3日遞送能量棒、止痛藥進入岩洞。因為泰國正逢雨季,搜救困難,救援行動可能持續數周至數月不等。

泰國軍方聲明表示:「我們準備送額外食物補給進去,至少能維持4個月,也會訓練這全部13個人潛水,並在同時繼續抽乾積水。」

泰北歷經連日暴雨,宛如奇蹟的尋獲消息一傳出,泰國舉國歡騰。納隆薩3日表示:「我們稱此叫不可能的任務,因為這裡每天都在下雨。但我們靠著決心和設備與大自然搏鬥。」

納隆薩補充道,醫療人員已經抵達受困洞穴,「醫生建議我們應該提供多種不同藥品,預防感染或其他疾病發生」。

(聯合報)
--
洞穴救援/泰要訓練受困足球隊13人 潛水出洞

英國潛水搜救人員2日尋獲泰國北部清萊府受困山區拷龍穴(Tham Luang)鐘乳石洞失蹤9天的足球隊少年和教練,但要怎麼安全救出受困者成了新的頭疼問題。泰國軍方3日表示,已為受困13人準備4個月糧食和電話,以便與家人通話,並計畫訓練不諳游泳的12名足球隊少年及1名教練如何潛水,跟隨專業潛水員游出受困岩洞。

英國衛報報導,協助本次救援行動的「英國洞穴救援協會」(British Cave Rescue Council)潛水員表示,時逢泰國雨季,鐘乳石洞內水位下降的時間很短;再加上13人所在位置空間狹小,救援條件非常嚴峻。潛水員初步估計,可能要花費數周至數月時間,才能將13人全數救出岩洞。

法新社報導,這12名足球隊少年年齡約11歲至16歲間,他們上月23日上午訓練過後,便在下午騎著腳踏車,和25歲教練來到拷龍穴岩洞,就此失去音訊。英國兩名潛水員2日發現13人時,他們一群人擠在洞穴深處沒有被水淹到的地方,13人健康無虞但又瘦又飢餓。

這13名受困者急須食物、醫療補給,搜救人員已在3日遞送能量棒、止痛藥進入岩洞。

泰國軍方表示:「我們準備送額外食物補給進去,至少能夠維持4個月,同時也會訓練全部13個人潛水,並在同時繼續抽乾積水。」

泰北歷經連日暴雨,宛如奇蹟的尋獲消息一傳出,泰國舉國歡騰。清萊府首長納隆薩3日表示:「我們稱此叫不可能的任務,因為這裡每天都在下雨。但我們靠著決心及設備與大自然搏鬥。」

納隆薩補充道,醫療人員已抵達13人受困洞穴,「醫生建議我們應提供多種不同藥品,預防感染或其他疾病發生」。

受困的13人全都不會游泳或潛水。救援人員表示,他們可能要花幾個月等到雨季過後岩洞內水位下降,才能將少年及教練救出,或者教導這13人如何潛水自行游出洞穴。

英國洞穴救援協會副主席懷特豪斯表示,受困男孩及教練位置約在鐘乳石洞內2公里處,深度則在地面下800公尺至1公里。懷特豪斯警告潛水條件十分困難。

拷龍穴岩洞長10.3公里,是泰國第四大洞穴,洞內有許多叉路,地勢崎嶇不平。

photo.php (912×1006)

(聯合晚報)
--
受困洞穴救援難度高 史上不乏成功案例

12名泰國男童和他們的足球教練在泰北睡美人洞受困9日,2日終於被尋獲。接下來必須將他們從蜿蜒狹窄並湧入雨季洪水的10公里長洞穴救出,歷史上不乏艱鉅但成功的救援案例。

這13名師生前往睡美人洞探險,卻因大雨而受困,最後被英國潛水搜救隊找到。當時他們擠在洞穴深處一塊楔形乾地上,被攀升的洪水包圍。

搜救人員今天表示,他們準備提供這些男童最多4個月的糧食補給,以安排救援行動。換句話說,這批受困者恐怕還得在地底洞穴待上一段時間。

從受困地下的礦工到受困水底的船員,法新社整理近年來類似的艱困救援案例。這些任務都得克服巨大障礙,所幸都有好結局。

1999年法國格拉馬(Gramat)

1999年11月22日,7名男子在法國西南部的維塔雷爾(Vitarelles)洞穴受困10天後被尋獲。他們全是有經驗的洞穴探險者,但暴雨釀成的洪水阻斷他們的出路。

當時為了找到這7人,專家在岩層鑽了數座井,最後終於擠進其中一座井,再沿著地下河尋獲。由於7人懂得謹慎分配糧食,他們獲救時還有足夠飲水和瓦斯可撐2天,且全都身體健康。

2005年俄羅斯堪察加(Kamchatka)半島

2005年8月4日,載著7名人員的俄羅斯迷你潛艇「戰利品號」(Priz)被海洋廢棄物纏住,受困在海面下約190公尺深處。當時船上人員無法從這樣的深度自行脫困,受困3天後艇內空氣也快用光。

當時這起意外,立刻令人想起5年前俄羅斯的「庫斯克號」(Kursk)潛艇事故,不幸造成艇內所有118名人員全數罹難。幸好最後英國的海底機器人移除障礙物讓「戰利品號」脫困,艇內所有人全數獲救。

2010年智利科皮亞波(Copiapo)

2010年8月5日因岩塊崩塌,33名智利礦工受困地下600公尺深礦坑。外界原本已放棄他們生還可能,直到17天後,從狹窄鑽孔深入的探測器幸運尋獲他們。

其中一名倖存者說明,他們如何靠15罐鮪魚罐頭存活:「我們先是每24小時吃一茶匙,接著每48小時,最後每72小時吃一茶匙。很可怕。」

這群礦工被尋獲後雖獲得物資補給,但救援人員耗費數週才將他們救至地面上。整起意外造成他們在地下待了將近70天。

2012年秘魯伊卡(Ica)

2012年4月7日,秘魯南部一座非法礦坑發生崩塌,9名礦工在地下250公尺深處受困7天。因擔心清除岩石和土壤時引發新的崩塌,導致救援工作受到影響。

受困者最後被救出地面時,救難人員讓他們帶上墨鏡,以防多日不見天日後眼睛見到日光受損。其中一名倖存者與家人熱淚團圓後說:「這一刻就像重生。」

2014年德國溫特斯(Untersberg)山脈

2014年6月8日,52歲男子威斯特豪瑟(JohannWesthauser)在德國一座洞穴地下1000公尺處遭落石擊中,頭部受重傷。當時一共動員700餘名救難人員試圖將他救出。

威斯特豪瑟因傷無法行動,來自5國的救難和醫療人員必須對他進行醫療後送,還得和危險複雜的洞穴環境和地下湖泊瀑布的冰冷低溫博鬥。

11天後威斯特豪瑟終於被擔架抬出洞穴,當地官員形容這場任務「簡直不可能辦到」。

若被困在洞穴內 專家教你如何求生

泰國一支少年足球隊員和教練13人受困洞穴9天,幸運被尋獲。美英洞穴探險專家表示,若像這支少年足球隊一樣受困在洞穴內,應謹記保持溫暖、補充水分和遠離危險等求生訣竅。

受困該怎麼辦?

美國國家洞穴搜救委員會(US National CaveRescue Commission)全國協調員麥薩(Anmar Mirza)表示,若被困在洞穴內,第一件事就是確認自己沒有立即性的危險;落石會構成安全風險,但最應擔心的是洞內淹水。

碰到淹水,一般人的直覺反應是躲到洞穴內地勢最高的地方。但麥薩建議,應試圖評估以往洞內淹水的水位高低,可透過淤泥、落葉、穴壁殘留的濕黏泥土等眾多線索幫助尋找答案。

接著就是檢查身邊有多少補給品。受困者可能須根據在洞內停留的時日長短,強制分配食物和飲水的數量,甚至照明設備的使用時間。

1.維持溫暖

麥薩表示,受困面臨的第一個重大風險就是失溫,應把衣物的水分擰乾,以維持乾燥;所有受困者應依偎在一起取暖。

2.飲水

麥薩表示,維持溫暖後,接下來須擔心的重大問題就是飲水。

他表示,「應持續補充水分,但對於洞穴內的髒水必須小心」,「要求取平衡—上吐下瀉會導致稍後面臨更重大的脫水問題。」

英國洞穴探險協會(British Caving Association)前會長伊維斯(Andy Eavis)表示,即使喝下髒水,也不會立即發生問題,「山洞內的水大多可以適度飲用」,「不過可能會引發反胃」。

英國洞穴搜救理事會(British Cave RescueCouncil)前主席懷特豪斯(Bill Whitehouse)建議,可設法在洞穴內尋找飲水。他說,「小水滴和積水或許可提供較乾淨的飲水」,「不過長期來說,會面臨食物問題」。

麥薩也表示:「身邊若有食物,切勿一口氣全部吃完。」

3.空氣

氧氣也是能否存活的一大因素。不過麥薩、伊維斯和懷特豪斯都認為,對受困洞穴內的人而言,這個問題並不如想像中重大。

麥薩表示,「多數洞穴都有空氣自然流動」,「空氣可以在人類無法進出的地方流通」。

不過若長期被困在空間狹小的地方,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會升高。不過搜救人員都認為,在大多數情況下,缺乏空氣並不會構成重大問題。

懷特豪斯表示,「一般而言,洞穴內常出現氧氣含量略低的情況」,「但不至於過低,視洞穴環境而定」。

精神壓力

即使身邊有存活所需的一切補給品,要在黑暗中保持冷靜可能並不容易。

伊維斯表示,受困者「切勿驚慌」,「無論發生什麼事,恐慌和試圖逃出洞穴可能會造成最重大的安全風險」。

以受困在泰國北部睡美人洞(Tham Luang NangNon)的13人為例,不論由誰負責掌控情勢,都面臨必須阻止其他人跳入水中的龐大壓力,因為水中可能會有危險。

伊維斯表示:「身處黑暗中,精神壓力會非常大。」

麥薩表示,現在照明問題已不像過去那麼棘手,「有經驗的洞穴探險者都會攜帶現代LED燈、鋰電池等可持續數百小時的照明設備」。

一般建議

懷特豪斯表示,在多數情況下,進入山洞探險前應做好準備,「取得正確資訊和適當裝備,和了解洞內情況的人同行」。

身為洞穴搜救老手的懷特豪特表示,還有極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出發前須讓其他人知道自己的目的地,「我們(搜救人員)越早接獲呼救通報,就能越快完成一些工作」。

泰國受困13人被尋獲關鍵 瞭解洞穴及水分補充

13人受困泰北睡美人洞,當地人表示,他們經常進入洞內探險,熟悉地型,加上洞內有水分可補充,才能支撐這麼久。2016年曾有一人受困2個多月後自行步出洞穴獲救。

在泰國清萊省美塞縣睡美人洞受困9天的泰國少年足球隊員和教練共13人,2日晚間被尋獲,但仍困在洞穴內。當地人表示,經常看到這些足球隊員進入洞內探險,這一次遇到雨季洪水,他們往高處逃生,不過極深的積水卻困住他們的出路。

當地人指出,他們經常在練球結束後,入洞乘涼探險,對洞內地型有一定程度的瞭解,只是不巧這一次遇到又急又大的降雨,他們被迫逃往更深的洞內和高處,平時會帶些零食和飲水進入,洞內也有經岩石過濾後的雨水可補充水分,待上幾天不會有問題。

泰叻報報導指出,當地曾有一名36歲的中文老師獨自進入洞內修行,在2016年8月12日失蹤,但在同年的10月30日自行步出洞穴,身上都是傷痕,體力虛弱,由附近渡假村的工作人員協助就醫。這名中文老師失蹤期間,當地的救援人員也曾進入洞穴搜尋多天,但未見他的蹤影。

尋獲困洞泰國足球小將 英國搜救人員居奇功

泰國12名少年足球隊孩童和教練一起去洞穴探險受困,昨天傳出13人平安被尋獲的好消息,幕後功臣是來自英國的搜救人員及洞穴專家。

這支名叫「野豬」的少年足球隊,是清萊省(Chiang Rai)美塞縣一所學校的足球隊,6月23日下午由25歲男教練帶領12名11到16歲男隊員進入當地人稱為睡美人洞(Tham Luang Nang Non)的地下洞穴探險後失蹤。

13人失蹤後,泰國政府向國際求援。「電訊報」報導,尋獲13人的功臣是56歲的史丹頓(Rick Stanton)和47歲的佛蘭森(John Volanthen),他們和另外2名英國洞穴專家哈波(Robert Harper)及安斯沃斯(Vern Unsworth)一同前往泰國參與救援。

從「泰國海軍海豹部隊」臉書粉絲頁公布的13人獲救第一時間影片,可以聽到2名操英國口音男子在說話。先是一人詢問:「你們有幾個人?」受困者回答:「13人。」他於是說:「13?太棒了!」這個聲音就是佛蘭森,和他同行的是史丹頓。

兩人都是傑出的洞穴救援潛水專家,在平日都有其他正職。史丹頓擔任消防員超過25年,佛蘭森則是網路工程師。兩人都隸屬於義務性質的「南部與中部威爾斯洞穴搜救小隊」(South and Mid Wales Cave RescueTeam)。

史丹頓18歲時受了電視節目啟發,為了探索洞窟開始學習潛水。他在2013年因為參與搜救工作而獲頒「員佐勳章」(MBE)。

史丹頓參與的搜救工作包括2010年和佛蘭森一起前往法國救援洞穴專家伊斯塔畢勒(Eric Establie),兩人在能見度不到一英尺的洞穴內探索,最終尋獲伊斯塔畢勒的屍體。

史丹頓還曾在2004年前往墨西哥,救援因為水位上漲而受困岩洞的英國洞穴探險者,讓6名受困者穿上潛水裝備後,一一將他們帶出,救援工作共耗費6小時。

當時由於受困者拒絕墨西哥馳援,堅持要等到史丹頓等英國救援人員到來,還曾引發外交齟齬。由於這群英國洞穴探險者當中,多人是英國軍人,謠傳這支隊伍的目的是在墨西哥探尋鈾礦。

(中央社)
--
受困10天 泰13師生 奇蹟生還

「謝謝你們」、「(我們要)吃的,告訴他們我們好餓」!這是奇蹟生還的泰國足球小將和教練對搜救人員說的第一句話。儘管13人看起來都十分消瘦憔悴,但全員平安。英國搜救人員2日尋獲他們,其中一名男孩還感激地向救難人員鞠躬,顫抖地說:「謝謝你們」。全球不少關心他們命運的人,看到這一幕忍不住感動落淚。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2名英國專業潛水搜救人員史丹頓、沃蘭森2日潛入山洞內數小時後,在距離洞口約2公里的岩壁上找到受困師生,他們穿著足球球衣,被湍急的水流包圍。史丹頓用英語詢問:「你們有幾個人?」獲救師生答:「13人!」「13人?太好了!」潛水伕安撫他們說,雖然無法立刻帶大家出去,但之後會有很多人回來救他們,「我們只是第一批(救援人員)」。

守候家屬激動落淚

一名男孩忍不住說:「(我們要)吃的,告訴他們我們好餓」,還有受困者詢問當天星期幾,潛水伕回答:「星期一。你們已經在這裡(第)10天了。你們真的很堅強!」最後受困少年問潛水伕:「你們什麼時候要來救我們出去?」對方回答「我們希望明天就來」、「海軍海豹部隊明天會帶食物、醫生和所有必需物品來。」

足球隊奇蹟生還的消息傳出後,守在洞穴附近的家屬相互擁抱,臉上也露出多日不見的笑容。

無任何存糧與裝備

足球隊的13人失聯後,大規模救援行動受連日暴雨阻礙,但來自大陸、美國、英國、日本等10國的搜救專家不放棄希望,趁雨勢減緩,深入洞內搜索。泰國海軍海豹部隊研判,這些男孩可能躲在洞內地勢較高的「芭達雅灘」(Pattaya Beach),潛水伕2日到達距離芭達雅灘約400公尺處,沿途還深入11個分支洞穴搜索,最後終於找到受困師生。

這支名為「野豬」的少年足球隊隸屬於美塞縣的1所學校,成員年齡介於11至16歲,他們23日上午練完球後,在25歲教練的帶領下,進入知名的「睡美人」(Tham Luang Nang Non)鐘乳岩地下洞穴探險,結果因大雨淹沒洞穴入口而受困。當晚,1名男孩的母親報警稱兒子失蹤,警方隨即展開搜索,並在入口旁發現失蹤少年和教練的腳踏車、機車、球鞋及背包,顯示他們未帶任何裝備進入洞內。

睡美人洞全長10.3公里,是泰國第4長的洞穴。由於洞內水流湍急、汙泥堆積,搜救人員形容,「彷彿在冰咖啡裡潛水」,因此後續搜救難度很高。

b08a00_t_01_05.jpg (656×662)

b08a00_t_01_06.jpg (656×637)

b08a00_t_01_07.jpg (656×338)

洞窄水深難救援 方案多管齊下

失蹤多日的泰國少年足球隊成員和教練等13人終於被尋獲,但他們被困的洞穴地形複雜、空間狹窄兼水位深,能見度近乎零,嚴重阻礙救援。目前救援隊已基本確定採用潛水方式將受困人員運出,最快在3日深夜開始將他們轉移到洞內的安全地帶,4、5日開始營救出洞。

泰國海軍擬分三個階段救人,首先是運送緊急食品和藥品;其次派醫護人員到洞內,並將空氣泵入洞穴;最後一步則是教導足球隊少年使用潛水設備,然後再由潛水員把他們救出。而為防情況有變,泰國軍方3日也決定向被困人員提供最少4個月食糧。

新華社援引大陸洞穴救援專家隊隊長王英頡表示,經各國專家商討,救援隊基本確定採潛水方式將受困人員運出,目前正在進行準備。如一切順利,潛水員將於3日深夜開始護送受困人員。現救援方案正按照第二階段穩步進行中,指揮中心計畫4、5日開始進行第三階段─營救出洞。

英國洞穴救援協會組織副主席懷特豪斯(Bill Whitehouse)指出,潛水員已把裝備和供氧系統運入山洞支援,並鋪設潛水路線讓潛水員把食物、醫療及其他用品送到少年手上。救援隊特別在洞內每隔50或100公尺放置氣瓶,連接成一條氣瓶補給帶。

另有專家指出,派潛水員把人救出洞穴,是最快但也是最危險的方法。因為洞內的水質混濁水流又相當湍急,足球隊少年在水裡零能見度情況下,很容易恐慌而自亂陣腳,令他們及搜救員的生命受到威脅。

泰國軍方救援人員表示,由於洞穴水位仍高漲,除非這13人學會潛水,否則可能繼續受困在洞穴內數個月,直到水位退去。其他方案將同時推進,包括鑿洞排水,甚至考慮從山腰鑽開通道。

確認全員存活 親友喜極而泣

泰國清萊府12名少年足球員及教練過去9天受困地下洞穴與外界失聯期間,他們的父母、親戚、同學與老師始終未曾放棄希望,每日祈禱奇蹟發生,在心理煎熬下期盼親人平安回家。當眾人得知國際搜救隊已找到他們的下落且確認全員存活後,喜悅之情寫在臉上,不少人更喜極而泣。

12歲待救少年蒙哥的母親丁納康,長時間守在洞穴附近等候愛子的音訊,當她獲報佳音後備感欣慰:「我好高興,希望蒙哥身體與心理都健康安適。」另一位也在現場的家屬破涕為笑:「我無法以言語形容我有多開心。」

受困的少年足球員中有6人就讀清萊府美塞縣Prasitsart中學,該校老師指出,所有師生在過去這幾天內心非常沉重難熬,時時牽掛著他們的安危,大家更每天集體為他們誦經祈禱平安。如今獲報喜訊,大家才如釋重負。

該校學生帕塔納巴特地為他們譜寫打氣歌曲,題為「黑暗中的勇氣」(Courage in the Darkness),他並在好消息傳回後隔天於學校朝會上獻唱。師生們受其心意感動,一掃連日鬱悶的心情,紛紛綻露笑顏,場面至為感人。

校長彭書安告訴6名學生的家長,不需擔心他們這段期間的課業,因為校方將會特別指派一名教師,協助他們跟上學習進度。

他們所屬的穆帕學院足球俱樂部總教練亦雀躍不已,他相信,他們這次歷險歸來後,將會更加堅強茁壯。而他會力挺深具潛力的小球員們實現足球夢。

大水阻出路 也成續命丹

泰國足球隊員及教練全員奇蹟生還,但在9天毫無進食的情況下,究竟如何生存?據美國科學雜誌指出,一般人在缺乏水分跟食物的情況下,難以活過7天。被大水圍困的泰國足球員能撐9天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有水!可以說大水雖阻擋他們的出路,但也成為救命仙丹。

根據醫學研究,人在不進食但有補充水分時,可以存活28到40天。人體需要能量跟水才能生存,而能量主要透過進食產生。在絕食的情況下,身體會陷入飢餓,開始調整代謝模式。在連續飢餓24到72小時後,身體會分解脂肪跟蛋白質,轉化成葡萄糖,維持人類血糖平衡。在飢餓3天後,肝臟會分解脂肪酸,形成大量酮體,大腦會消耗酮體維持血糖穩定。因此脂肪是挨餓多天的主要能量來源。

台灣一名42歲男子曾在海上漂流60小時,過程中毫無進食卻奇蹟似生還。日本一名男童在北海道森林中獨自求生長達7天,最後也成功獲救。

而泰國小足球員因為是體育健將,身體素質好,加上可補充水分,才能成功在不進食的情況下生存達9天。專家估計,9天不進食,一般人至少減少6-8公斤的體重。從救災現場傳出的畫面來看,這些原本體能超棒的未來世界杯足球健兒,在長期飢餓下已經是骨瘦如柴了。

英籍潛水員 救難英雄

泰國足球隊員被尋獲,最快找到他們的英國潛水員史丹頓(Rick Standon)與沃蘭森(John Volanthen)成為救難英雄。

這兩位救難英雄都是英國洞穴救援協會的救援專家,有超過35年的洞穴潛水救援經驗,常在世界各地合力救難。此次自願到泰國尋找受困的足球隊,是順利尋獲全數隊員的重要功臣。

兩位潛水員尋獲泰國足球隊員的當下,潛水員還出聲安慰受困青少年,告訴他們馬上會有人來救大家,暖心舉動溫暖了足球隊員,讓他們盼了9天的希望終於來臨。

英國洞穴協會副會長懷海德(Bill Whitehead)表示,兩名救難英雄自願打頭陣,游過一段狹窄的水道,才進到洞穴中,發現受困隊員的蹤跡。

史丹頓今年已經55歲,除了是搜救會成員也是名消防員,此生救人無數。他說搜救已經成為他的興趣,未來也會繼續救援,不求任何回報。沃蘭森則是位電腦工程師,他認為這只是他們該做的事。

這次參與現場搜救的國內外救援人員超過千人,包括來自大陸、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緬甸、寮國等地的專業人員,與泰方救援人員協力開展救援。最後所幸英國搜救人員率先尋獲失蹤隊員,讓家屬跟足球隊員讓家屬跟足球隊員都可以鬆一大口氣。

(中國時報)
--
泰13球員困岩洞9天 找到了

泰國北部清萊府美塞縣的12名少年足球隊員和一名教練上月23日在拷龍(Tham Luang)鐘乳石洞失蹤九天後,泰國精銳海豹部隊及來自各國的潛水人員,2日在淹水的洞穴中發現他們全數安然無恙後說,「我們來了,沒事的。」

官方釋出的5分鐘影像顯示,13名受困者全都安然無恙;當局計畫派醫護人員進入洞穴中,評估受困者的身體狀況,再設法將他們帶出去。

根據泰國海軍海豹部隊在臉書公布的影片顯示,兩名英國搜救人員是尋獲13人的功臣。

其中一名潛水員發現所有人躲在半淹水的洞穴內,他拿燈照向足球隊並以英語詢問共有幾人,對方回應「13人」;潛水員說:「13?很棒。」

足球隊員問何時能出洞,潛水員回答:「不,不是今天,今天沒辦法,我們只有兩個人。」

但潛水員安撫足球隊員的情緒說:「我們必須潛水,我們來了,沒事的。很多人也會來,我們是第一批。很多人會過來。」

影片中可聽見一名男孩說:「吃、吃、吃,告訴他們我們餓了。」受困者也似乎詢問日期,搜救人員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們已經在這裡...10天,你們非常強壯。」

這群年齡介於11歲到16歲的足球隊員上月底受訓結束後,隨25歲的教練進入拷龍洞,疑因大雨積水而受困;拷龍洞是泰國第四大洞穴,岩洞長10.3公里,洞內地勢崎嶇不平且有許多叉路。

泰國警方在洞穴外發現少年們的單車和鞋子等物品;精銳海豹部隊研判,13人可能躲在洞內地勢較高的芭達雅灘(Pattaya Beach)。

這起事件引起全球關注,來自美國、中國、澳洲和英國的專家紛紛加入救援行列;教宗方濟各1日也表示已為13人祈禱。

目前正值泰國雨季,連日大雨一度打斷搜救行動;搜救人員2日趁著雨勢稍緩,挺進到距離芭達雅灘300到400公尺處,沿途深入11處分支洞穴搜索。

清萊省省長納隆薩(Narongsak Osottanakorn)表示,搜救任務「尚未結束」,醫療團隊必須進入洞穴中評估受困男孩們的狀況,「我們可能會把洞穴中的水抽乾,再把這13人帶出來。我們打算派一名護士和一名醫生進入洞穴中,評估他們的健康狀況。」

泰國海軍上校蘇拉旺( Akanand Surawan)表示,多名潛水員會陪同醫護人員進入洞中,搜救人員也會將氧氣打入洞穴裡,以改善洞穴中的環境。

蘇拉旺說,下一階段的搜救任務將是提供四個月份量的食物,並教少年們如何潛水。

(世界日報)
--
納吉海外藏匿7500億 大馬前首相被捕

馬來西亞前首相納吉涉嫌在任內侵吞公款,專門揭發馬國貪官的《砂勞越報告》指控,納吉夫婦在海外帳戶藏匿逾7500億台幣的不法所得,當局昨到納吉住處逮人,今天將送上法庭起訴。現任首相馬哈迪上月透露,納吉涉及的罪名包括侵占公款、收賄等。

納吉(Najib Razak)2009年在首相任內,成立國有基金「一馬發展公司」(1MDB)拚經濟,涉嫌將基金轉進個人戶頭,在美國等地大買豪宅、私人飛機等奢侈品,5月敗選下台後,擔心被新首相馬哈迪秋後算帳,請關係良好的沙烏地阿拉伯政府派專機來接他和妻子羅斯瑪落跑,但兩人被馬國當局限制出境,專機後來只載了用贓款購買的超大粉紅鑽等值錢財物到國外藏起來。

繼子拍《華爾街之狼》洗錢
馬國當局事後在他的吉隆坡豪宅等不動產,搜出大批外幣、珠寶和愛馬仕柏金包等財物,但納吉始終否認不法。
前天馬國大舉凍結涉嫌藏匿7500億台幣贓款的408個銀行帳戶,這些戶頭由81名個人和55家企業持有,從2011年到2015年間至少收到近900筆從1MDB轉出的贓款。他的繼子里扎(Riza Aziz)昨也遭肅貪當局偵訊,涉嫌用納吉侵吞的1MDB贓款,投資拍攝李奧納多狄卡皮歐主演的好萊塢電影《華爾街之狼》順便洗錢。

不法所得主要藏在香港
納吉涉嫌將不法所得藏在海外,遭美國司法部提起民事告訴,指控納吉最起碼從1MDB侵吞約1375億元台幣,司法部長塞森更批納吉是最糟糕的貪官,納吉至少還遭到瑞士、印尼、新加坡、香港等地當局調查。《砂勞越報告》指出,納吉的不法所得主要藏在香港,恐怕還有更多贓款還沒曝光,未來恐動搖全球金融體系。

納吉64歲
●出生:彭亨州立卑縣,父為大馬前首相
●家庭:兩段婚姻,連繼子共有5名子女
●種族:馬來人
●學歷:英國諾丁罕大學工業經濟學士
●經歷:2004至2009年擔任副首相,2009至2018年擔任首相

納吉遭查扣的奢侈品
●現金:共26種貨幣現鈔,總值約9億台幣
●珠寶:共1.2萬件,包括項鍊、戒指、手鐲和耳環等,總值約50億到67億台幣
●名錶:共423隻,包括勞力士、蕭邦等逾百種名牌,總值6億台幣
●墨鏡:共234副,包括Versace等名牌,總值約283萬台幣
●名牌包:共567個,包括愛馬仕柏金包、香奈兒、PRADA等名牌

(蘋果日報)
--
涉貪上億美元 大馬前總理納吉布被捕

馬來西亞前總理納吉布因涉入「一個馬來西亞發展有限公司」(1MDB)中飽私囊上億美元案,三日下午遭到馬國反貪腐委員會拘捕。納吉布預計四日上午出庭,馬國媒體指出,他將被控包括洗錢、貪污、背信等超過十項罪名。

被控逾10項罪名 預計今上午出庭

這起弊案震撼馬國長達三年,二○一五年美國《華爾街日報》帶頭踢爆有六億八千一百萬美元資金流向納吉布戶頭,但他那時大權在握,不僅開除調查本案的檢察總長,之後就算美國、新加坡和瑞士等國調查人員不斷公布新案情,納吉布依舊不為所動。隨著其領導的「國民陣線」五月因國會大選敗選下台,馬國出現獨立六十一年以來首度政黨輪替,在二度上台的總理馬哈地誓言肅貪的步步進逼下,納吉布三日終於在吉隆坡的家中被捕。

馬哈地強調,逮捕納吉布不過是調查起點,全案諸核心人物所扮演角色尚須多月才能全數釐清,馬國部分前朝官員已被限制出境;而美國司法部視為全案操盤手的馬國卅六歲金融人士劉特佐,尤為了解金錢去向的關鍵人士,但馬哈地並不接受其轉為污點證人以躲過刑事起訴的提議,當局上月已對疑似人在中國的他發出正式通緝令。

至於納吉布之妻羅斯瑪,美國政府稱她拿1MDB資金去買了上千萬美元鑽石,是否同樣面臨被捕命運,目前不明。但羅斯瑪所生的納吉布繼子阿濟茲(Riza Aziz),除了他創立的製片公司「紅岩電影公司」(Red Granite Pictures)三月為不當得利於1MDB而支付美國政府六千萬美元和解金,三日也出面接受馬國反貪腐委員會傳喚。但羅斯瑪始終指控外界對她花錢方式的批評係出於政治動機;而阿濟茲先前已聲稱不知金錢來源,雖紅岩製作的「華爾街之狼」一片特別感謝了劉特佐一家,令人起疑。

1MDB是納吉布九年前上任之初主導成立的國有投資公司,目前債台高築八十億美元。根據馬國目前調查,納吉布在二○一三年馬國國會大選期間,把1MDB的錢拿去資助自家政黨選戰,1MDB旗下一一年成立的「SRC國際」近千萬美元資金流入納吉布私人帳戶則是導致他三日被捕的關鍵,當局截至上週已凍結逾九百個問題帳戶。又根據美國司法部民事訴狀,1MDB有四十五億美元遭不當挪用,除了納吉布私人戶頭進帳六.八一億美元、羅斯瑪珠寶、阿濟茲的豪宅與遊艇,資金還流向紅岩電影公司。

(自由時報)
--
馬前總理納吉被捕 今出庭

馬來西亞前總理納吉涉嫌挪用國營「一馬發展公司」旗下SRC國際公司資金,三日在吉隆坡家中遭反貪腐委員會探員逮捕,四日將出庭。馬國國營的馬新社報導,納吉將面臨十多項罪名指控。

美聯社報導,調查一馬公司資金遭竊及洗錢案的專案小組說,納吉被捕,跟一筆從SRC轉入他私人帳戶的四千兩百萬令吉(約台幣三點一八億元)可疑款項有關。

納吉領導的前執政黨「國民陣線」在五月九日大選中失去政權。新政府上台後,立即對納吉涉嫌的一馬公司弊案重新進行調查,反貪腐委員會日前已約談納吉夫婦,並禁止他們出境。

調查此案的警方從和納吉有關的宅邸中,搜出了大批珠寶等貴重物品,價值逾十一億令吉(約台幣八十三億元),但納吉否認有任何不法。

此外,馬國反貪腐委員會三日也約談納吉的繼子、好萊塢電影製片人阿濟之。美國調查人員指出,阿濟之的紅岩公司利用從一馬公司竊取的資金當作拍片經費,包括大導演馬丁史柯西斯所執導電影「華爾街之狼」,過程涉嫌洗錢。紅岩公司已在三月同意支付美國政府六千萬美元進行和解。

馬國當局二日也宣布凍結四百零八個帳戶,分屬八十一個人,以及五十五間公司的銀行帳戶,總金額達十一億令吉,調查人員認為這些帳戶在二○一一年至二○一五年納吉當政期間,被用來掏空一馬公司資金。

(聯合報)
--
大馬前首相納吉被捕 將出庭面對控訴

馬來西亞反貪腐調查人員今天在前首相納吉的豪宅裡將他逮捕,他將在馬國反貪汙委員會過夜,預定明天出庭面對控訴。納吉身陷滾雪球般的貪腐風暴,這是事件最新的戲劇性發展。

大馬設立特別調查組,針對國家基金一馬發展公司(1MDB)所涉貪腐弊案展開調查。特別調查組發表聲明說,納吉(Najib Razak)「在家中被捕」,明天將面臨控訴。

馬來西亞反貪汙委員會(MalaysianAnti-Corruption Commission)發言人告訴法新社,納吉被帶到吉隆坡郊外,位在大馬行政中心布特拉加亞(Putrajaya)的委員會總部,他將在那裡過夜,明天出庭。

納吉今天被捕,堪稱調查過程連串驚人舉措最新的一步,暗示執法當局加緊要將納吉、他的家人及許多政商界盟友繩之以法。

納吉領導的政治聯盟長期執政,卻在5月大選中出人意表敗給曾是他政治導師的馬哈地(MahathirMohamad)。馬哈地領導的聯盟號召改革,大規模貪汙的指控最終將納吉拉下馬。

納吉和親信遭控侵吞1MDB主權財富基金數十億美元資產,用於購置美國不動產及購買藝術品等。

不過納吉和1MDB方面都否認不法。

納吉敗選後遭禁止出境,並且成為這起愈滾愈大貪腐調查的核心。

他下台後不久,當局針對納吉和他家屬相關的處所進行搜索,查扣包括現金、珠寶、名牌包在內,價值高達2億7300萬美元(約新台幣83億3154萬元)的大批貴重物品。

調查人員也對納吉和拜金的妻子羅斯瑪(RosmahMansor)進行訊問。

負責調查1MDB貪腐醜聞的特別調查組表示,上週已凍結408個銀行帳戶內的2億7200萬美元存款。

當地媒體報導,部分帳戶為納吉領導的政黨巫統(UMNO)所有。5月敗選之前,巫統及其執政聯盟已統治大馬長達60年。

安全部門消息人士告訴法新社,馬來西亞反貪汙委員會調查人員在納吉位於吉隆坡富裕郊區的龐大豪宅裡將他逮捕。

熟知此事的這名高階安全官員說:「他們搭乘3、4部沒有掛牌的汽車前去。」

特別調查組指出,納吉涉及能源公司SRC國際(SRCInternational Sdn Bhd)的相關指控而被捕。SRC國際本為1MDB的子公司。

據「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調查,匯入他私人帳戶內的1060萬美元是從SRC國際轉出,而這恐怕只是據信從1MDB流入納吉帳戶數十億美元的九牛一毛。

美國司法部試圖追回據信以1MDB侵吞資金所購買的美國資產。司法部估計,遭侵吞的1MDB資金總數達到45億美元(約新台幣1375億元)。

(中央社)
--
納吉布被捕 恐關20年

卸任不到2個月的馬來西亞前總理納吉布因「一馬發展公司」(1MDB)洗錢貪腐醜聞,昨遭反貪當局逮捕,4日上午將遭起訴後出庭。納吉布涉貪金額高達7億美元(約新台幣213億元),若被定罪將面臨20年牢獄,成為首位入獄的卸任總理。

馬來西亞特別調查團隊聲明指出,納吉布因涉及一馬旗下SRC國際有限公司高達4200萬令吉(約新台幣3.2億元)的相關案件,反貪調查人員3日下午2時35分赴納吉布的住所將他拘捕。

馬國官方媒體指出,納吉布將面臨至少10項刑事失信、貪汙及洗錢等罪嫌起訴。他今日早上8時30分將會在吉隆坡出庭。

納吉布和羅斯瑪夫婦多番否認貪汙,稱遭受政治報復。納吉布上周受訪時重申,匯入個人戶口的26億令吉(約新台幣196億元)是沙烏地王室的捐款,他將捐款用於選舉,已退還餘款;如果真的有心貪汙,他不會將款項匯入以個人名義開設的國內戶口中。

納吉布在今年5月9日的大選連任失敗,馬來西亞創下首次變天記錄。新總理馬哈地甫上任便下令打擊貪腐,矛頭直指納吉布夫婦。警方之前上門調查後,將他們家中總值逾11億令吉(約新台幣83億)財物充公。馬國媒體爆料,這對前首相夫妻有1000億令吉(約新台幣7542億元)藏於海外帳戶,成為未來馬國政府追查重點。

(中國時報)
--
大馬前總理納吉涉貪遭捕預計以侵佔公款、行賄等罪名起訴

馬來西亞前總理納吉(Najib Razak)周二因涉及國營投資基金一馬發展公司(1MDB)弊案遭到反貪腐機構逮捕。政府當局預計周三以侵佔公款、行賄等罪名正式將他起訴。

馬國警方周二當地時間下午2點多前往納吉位於吉隆玻的住家,對其出示拘捕令後,隨即將他逮捕並帶離住家。目前並不清楚納吉周三將面臨幾項指控,或是否允許他申請交保。

納吉發言人至今未對此事發表意見。而納吉本人過去一直否認涉及1MDB不法情事,他聲稱對於個人帳戶出現不明款項毫無所悉。

而納吉妻子羅絲瑪(Rosmah Mansor)與繼子里扎沙立茲(Riza Aziz)周二也配合接受調查,調查重點在於他們是否涉及洗錢。美國檢方指出,里扎沙立茲旗下紅岩電影公司(Red Granite Pictures)出資拍攝的「華爾街之狼」(The Wolf of Wall Street)等電影,其資金來自1MDB。

納吉在今年5月大選意外敗給前總理馬哈地(Mahathir Mohamad),馬哈地上台後隨即指示全力調查1MDB弊案,要查清楚納吉是否涉案。納吉遭到限制出境並接受反貪機關訊問,住處也遭到搜索。

馬國警方上周在搜索納吉名下6個住所後,查扣大量珠寶、名牌包與現金等財物,總值約2.25億美元。

馬哈地日前接受路透訪問時指出,當局打算以侵佔公款與行賄等罪名起訴納吉,並指出他們目前手中已掌握到「充足事證」。

納吉於2009年成立主權基金1MDB,並獲得多國支持投資,但後來卻爆發弊案,原因是其中大筆款項去向不明,甚至流入納吉個人名下帳戶。

目前至少有6個國家正針對此案展開調查,指控罪名包括洗錢與貪污。美國司法部便針對1MDB弊案提起民事訴訟,指控1MDB近45億美元遭到非法挪用。

(工商時報)
--
美國務卿明訪北韓 談無核化議題

美國國務卿龐皮歐(Mike Pompeo)明將「三訪」北韓,成為川金會後首名親赴北韓與金正恩會談去核議題的美國高官。然鑒於美方此前傳出計劃讓北韓在一年內廢除核武器與彈道飛彈,專家指龐皮歐此行若以該計劃為談判底線,將充滿風險且不切實際。美國總統川普昨發推文強調,與北韓的談判進展順利,正在協議去核化計劃。

北韓持續製造核武燃料
美國白宮發言人珊德斯表示,龐皮歐周五將抵北韓並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會談,目的是「繼續磋商與落實川金會所達成的北韓無核化進展」。但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報導指,已有十多名不具名官員證實,北韓近月仍在祕密地點持續製造可供核武器使用的燃料,龐皮歐能否讓北韓無核化有進展,恐難逃離陰影。
儘管龐皮歐曾指北韓去核不設時間表,但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波頓周日稱美已擬訂計劃,在1年內解除北韓大部分化學、生物和核武與彈道飛彈,北韓若同意就可快速取消對其制裁。波頓並稱龐皮歐將就此赴北韓展開研議。
北韓專家威特坦言,稱若以此時間表作為談判測試還可行,但若要做成美方的談判底線,那就直接免談了。龐皮歐與金正恩會面後將於周六赴日本,說明與北韓無核化進度。

(蘋果日報)
--
「若不是我,我們現正跟北韓打仗」 川普吹噓談判順利

即便近來有報導指出北韓持續在努力發展核武,但美國總統川普3日仍認為他的無核化努力進行順利。「跟北韓進行了許多良好對話,進展順利!同時,8個月沒有火箭發射或核試驗。整個亞洲都很興奮。只有反對黨在抱怨,當中還包括假新聞。若不是我,我們現在正在跟北韓打仗。」

一名匿名美國官員上周告訴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NBC News)說:「沒有證據顯示他們正在減少庫存,也沒有證據顯示他們已停止生產,但有確切證據顯示他們企圖欺騙美國。我們知道,北韓長期以來想要隱瞞很多事情。」

(聯合報)
--
駁斥抨擊 川普稱和北韓對話進展順暢

儘管媒體報導,在美國和北韓領導人的歷史性高峰會談落幕後,平壤當局仍加速推動核計畫,美國總統川普今天表示,和北韓之間的談判已獲致進展。

川普發表推文指出:「和北韓之間有許多良性對話—進展順暢!同時,8個月來沒有火箭發射或核試爆。」

「亞洲各地都很興奮。只有包括假新聞在內的反對黨怨聲載道。若不是我,我們現在可能正在和北韓交戰!」

川普發表前述推文之際,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Pompeo)5日將再次訪問北韓,為川普和北韓領導人金正恩上月12日在新加坡舉行高峰會談期間所簽署的核協議,擴充更多具體細節。

(中央社)
--
金正恩承諾 半島問題不繞過北京

南韓《中央日報》報導指出,據多位深諳陸朝關係消息人士2日透露,北韓國務委員長金正恩6月19日在北京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第三次首腦會談時曾承諾,不會在朝鮮半島問題上繞過北京,金正恩還向習提出了大規模經濟援助請求。

另據美國新聞網站Axios指出,今年9月各國領袖赴紐約參加聯合國大會期間,川普與金正恩,可能於紐約舉行第二次「川金會」。川普3日更推文自吹自擂,宣稱美與北韓間諸多良好對話進展極佳,「若沒有我,美國當下會是與北韓交戰狀態!」

美國務卿蓬佩奧預定5到7日第3度訪問平壤,屆時將針對川金會達成的北韓無核化協議,進行後續協商、尋求北韓落實協議。

報導指出,金正恩與川普會談後一周,於6月19日前往北京停留了兩天並與習近平舉行會談。消息人士稱,在當時的第三次首腦會談上,習金會確認了在朝鮮半島安全問題上將不會繞過大陸的原則。

消息人士稱,金正恩在會談中表示,北韓在與美國圍繞無核化等問題達成協議之前,會不斷強化與中國的戰略溝通;據了解,金正恩還向北京提出了全面經濟援助的請求。

而習近平對北韓的援助請求回應表示,「中國很難不顧國際社會的制裁單邊對北韓進行援助,但同時強調會在人道主義等不影響對朝制裁框架的範圍內,對北韓提供援助。

(中國時報)
--
移民政策妥協 梅克爾暫保總理職位

德國內政部長兼「基督教社會聯盟(CSU)」黨魁賽賀佛,此前不滿總理梅克爾的移民政策,揚言辭職,導致「基督教民主聯盟(CDU)」、CSU及「社會民主黨(SPD)」組成的梅克爾執政聯盟陷入瓦解危機。不過,賽賀佛二日與梅克爾會晤後,雙方已就移民政策達成妥協協議,賽賀佛也表態不會辭職;只要該協議經SPD同意,梅克爾將不必面臨下台命運。

賽賀佛二日離開CDU柏林總部時表示,CSU和CDU已經就未來如何防止非法移民跨越德國和奧地利邊界達成協議。梅克爾則指出,雙方歷經數日艱苦煎熬後,終於敲定「真正妥善的折衷方案」。該方案可望在德國與奧地利的邊界處,為尋求庇護者成立類似機場的「過境中心」,在此查驗他們的身分,若發現為非法移民,就遣送他們回原先登記的歐盟國家。此前,賽賀佛堅持在德奧邊界遣送已在歐盟其他國家登記的尋求庇護者,但遭到梅克爾反對。

SPD三日表示,會仔細研究該份協議後,再決定是否同意。賽賀佛則聲稱,已致電奧地利總理庫爾茨,討論在德奧邊境設置這類過境中心來處理非法移民的方案,他近期也會前往維也納會晤庫爾茨。

(自由時報)
--
移民政策談不攏 梅克爾險被翻船

德國總理梅克爾差點失去總理寶座!因為大量收容移民而飽受抨擊的梅克爾,近日因為無法與盟友基社盟在移民政策上取得共識,差點鬧分家而失去總理寶座。但梅克爾在歐盟高峰會上取得共識後,順勢與基社盟達成協議,用比先前強硬的遣返政策度過執政危機。

根據英國《衛報》報導,這次的導火線主要是因為基社盟黨魁兼任內政部長澤霍費爾威脅梅克爾,若無法制定較嚴格的邊境控管政策來防止大量非法移民繼續湧入德國,他將拒絕留在聯合政府內。澤霍費爾的威脅讓基社盟與梅克爾的基民盟長達70年的合作關係陷入危險。

澤霍費爾要求,德國邊境警察應該立即有權遣返任何已經在歐洲其他地方接受庇護的難民,避免德國被難民潮塞爆。但因為梅克爾希望先在歐盟取得共識,因此拒絕澤霍費爾立即實施的要求。另外,基社盟早已因為極右派「德國另類選擇」的崛起而流失不少選票,黨內其他高層紛紛勸澤霍費爾不要分家,避免在孤立的狀況下被消滅。

而事情也在歐盟高峰會落幕有了大轉變。根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梅克爾終於在29日與歐盟其他國家領導人達成新的協議。除了捷克、匈牙利與波蘭並未點頭外,其他國家都同意自己接收的難民要自己處理,也就是德國將有權遣返入境點不在德國的難民。

帶著新的協定,梅克爾也在周末與澤霍費爾展開協商。澤霍費爾也在稍早表示,兩黨已經在移民政策上取得共識,因此他不會辭職。據了解,德國將設立「移轉中心」,將已經在其他國家取得庇護資格的難民遣送回去。儘管澤霍費爾原先希望能遣返所有非法難民,但最後也妥協於這個折衷辦法。

(台灣醒報)
--
要求增軍費 川普致函北約盟國

在美國總統川普下週將出席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高峰會之際,他六月致函德國、比利時、挪威和加拿大等北約盟邦領袖,以尖銳的措辭批評這些國家國防預算太低,要求提高預算,並且警告美國快要失去耐性,若盟邦未能符合北約成員國之間共同分攤的安全義務負擔,美國考慮調整美軍在全球的部署。

七月十一、十二日在布魯塞爾召開的這場峰會,被視為檢視川普維持對北約承諾的試金石;川普多次質疑北約存在的價值,指北約盟國佔美國便宜。在上個月七大工業國團體(G7)加拿大峰會公開上演川普與其他盟邦領袖意見不合後,這封信再次突顯雙方之間的針鋒相對,也增加再度出現對峙的可能性,而這會正中力圖分化北約的俄羅斯總統普廷下懷。

紐約時報二日報導,川普在這些信中暗示,經過一年多來公開、私下抱怨盟國負擔的集體防衛責任不夠多後,他現在或許要考慮有所回應,包括調整美軍在全球部署。川普給德國總理梅克爾的信寫道:「就如我們在您四月來訪期間所討論的,美國對於一些盟邦並未如其所承諾增加貢獻越來越感到挫折」,「在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大陸經濟表現良好,並且面臨許多安全挑戰之際,對歐洲防衛的貢獻仍舊是美國付出的較多。我們難以讓這種情況繼續下去」,川普指出,「越來越感到挫折的,不只是我國行政部門,美國國會也同樣關切」。

川普指的是北約成員國未履行一四年峰會承諾,將國防預算在其國內生產總值(GDP)所佔比例提高到二%。川普還向梅克爾說,德國國防開支持續低於承諾,不僅削弱北約聯盟安全,也做了壞榜樣,讓其他盟國有樣學樣。他說,他了解反對增加軍事開支帶來的「國內政治壓力」,但是他「為了提高我國自己的軍事開支付出了相當大的政治資本」,「越來越難向美國公民解釋為什麼有些國家未合理分攤北約集體防衛責任,卻要美國士兵繼續在海外犧牲奉獻」。

川普給加拿大總理杜魯道、挪威總理索柏格、比利時總理米歇爾的信內容類似,一名了解信件摘要的外交消息人士形容措辭「非常強硬」。加拿大iPolitics網站、美國「外交政策」期刊日前分別披露川普給這些國家的信,但是不清楚川普到底致函給多少國家,消息人士說相信至少有十二個,還包括義大利、盧森堡、荷蘭、葡萄牙和西班牙。米歇爾上週對這封信有辛辣反應,他在歐盟峰會時向記者說,這封信「不太打動他」。

長期以來多名美國總統都抱怨北約盟國承擔不足,但是川普的批評更嚴厲,基本上是在說一些與美國關係緊密的盟邦欠錢賴帳。美國公共政策研究組織「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執行副總裁、前國防部官員蕭雷(Derek Chollet)說,「川普似乎依舊認為,北約向一個收會費或者某種保護費的俱樂部,美國保護那些賴帳的歐盟國家,而他們閒著坐享其成,現在他表示這是會有後果的」,「歐洲已經目睹川普開始在貿易上殺氣騰騰的兌現他說過的話,他們開始思量川普在安全議題上也這麼做」。他說,這些籠罩北約和川普的暴風烏雲確實令人擔心。

美國國安顧問波頓一日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新聞節目「面對國家」訪問中說,要為削弱北約負起責任的是拒絕在國防上花更多錢的北約成員國,「總統(川普)希望北約強大」,「如果你認為俄羅斯是個威脅,你要自問:為什麼德國(國防)經費佔不到其GDP的一.二%?當大家在討論侵蝕北約聯盟,你應該去檢視那些做出有損北約防衛效力行動的國家」。

(自由時報)
--
苛待美國 川普警告WTO皮繃緊

針對Axios新聞網站日前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已下令立法明定退出WTO(世界貿易組織),週一遭川普親口否認。他說,「目前美國沒有退出WTO的計畫」,但川普也警告:「WTO對美國極為不利,我們現在沒在計畫任何事,但要是他們不當對待我們,我們會採取一些行動。」

目前沒想退出 未來不排除採取行動

川普先前與荷蘭首相Mark Rutte會晤時指出,WTO多年以來對待美國都「非常糟糕」,美國才會處於如此劣勢;隨後Axios報導指出,川普曾經多次向下屬表達要讓美國退出WTO,甚至稱WTO是「為了摧毀美國而設計的」。

Axios週日再次報導,川普政府已經起草「美國公平和互惠關稅」法案,允許白宮在未經國會批准下,單方面對他國提高關稅,並與特定國家談判特殊關稅稅率;這兩點都違背WTO規則,若該法案通過,代表美國已放棄遵循WTO的基本規則,但遭川普否認。

白宮發言人桑德斯出面闢謠表示,川普致力於解決全球貿易問題,而非脫離這個體系;但WTO有許多對美國不公平的層面,例如中國和其他國家利用WTO牟利,川普只是想要整頓這個體系。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也指出,現在討論此議題「為時過早」,WTO的確要進行一些改革,川普也不會改變他的堅定政策,就算美股跌得再深,都不會依據股市水位決定貿易政策,「總統正在努力解決長期以來早就應該解決的問題」。

(自由時報)
--
美擬課徵汽車關稅 40多國WTO會議提反對

歐洲聯盟(EU)、中國與日本等美國主要貿易夥件,今天在世界貿易組織(WTO)對美國可能對進口汽車與零件祭出更多關稅表達嚴重關切。

路透社報導,與會官員說,日本與俄羅斯在世界貿易組織貨品貿易理事會(WTO Council on Trade in Goods)開啟這項討論,警告這類措施可能引發各國祭出反制措施,導致以規範為基礎的多邊貿易系統瓦解。

包括歐盟28個會員國在內等40多個WTO會員國警告,有鑑於汽車對全球貿易的重要性,美國加徵關稅的行動可能嚴重干擾全球市場,威脅WTO體制。

美國已對歐洲進口的鋼鋁祭出關稅,且展開另一項國安調查,可能進而對進口汽車與汽車零件祭出關稅。這兩套關稅都會基於美國國安考量之上。

美國總統川普6月29日表示,調查工作會在3到4週內完成。

不過,歐盟已經警告美國,對汽車與汽車零件祭出關稅會傷害美國自己的汽車業,可能促使貿易夥伴對價值2940億美元(約新台幣8兆9756億元)的美國出口品祭出反制措施。

一名俄羅斯官員在WTO會議上說,過去一年已在不同的WTO會議提出美國調查的問題,但事情只是變得更糟。

這名俄羅斯代表在會議上說,美國將喪失身為可信貿易夥伴的名聲,他又說,美國不久後恐將針對鈾製品關稅案展開調查。

中國、加拿大、瑞士、挪威、土耳其、哥斯大黎加、香港、委內瑞拉、新加坡、巴西、南韓、墨西哥、卡達、泰國與印度都表達相同的擔憂,表示他們不認為美國的關稅符合WTO規定。

(中央社)
--
墨國新總統出門沒隨扈 親民作風引發維安疑慮

墨西哥總統當選人羅培茲( Andres Manuel Lopez Obrador)3日驅車前往「國家宮」會晤現任墨國總統潘尼亞尼托(Enrique Pena Nieto),無隨扈且將車窗打開,展現親民作風,但卻引起新總統人身安全疑慮。

美聯社報導,墨國總統過去常有隨扈警備圍繞,但羅培茲3日前往首都墨西哥市市中心的「國家宮」時,身邊取而代之的卻是6名電視台攝影記者。

羅培茲開自家轎車會見潘尼亞尼托,且讓途中車窗敞開。羅培茲被記者問到他是否擔心缺乏維安,他回答,「人民會保護我」。

羅培茲並表示,記者也能夠掩護他,但開玩笑地抱怨,「不過我被攝影機撞過幾次」,還要記者別壓扁他。

羅培茲這次會見潘尼亞尼托,是為了在他12月1日上任之前討論交接工作。墨西哥外交部表示,美國國務卿龐培歐(Mike Pompeo)13日訪問墨西哥時,也會和羅培茲見面,這將是羅培茲第一場高層官員會議。

今年64歲的羅培茲稱讚潘尼亞尼托政府在重新談判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的表現。羅培茲表示會遵照前朝政策,繼續致力於NAFTA協商。

羅培茲也表示,他1日在總統選舉大勝之後,已經會見過許多企業家,他接下來計畫會晤更多國際重要人物,包括教宗方濟各、社運維權人士、聯合國官員等,協助他制定計畫解決墨西哥暴力犯罪猖獗的問題。

(聯合報)
--
伊斯蘭國首腦兒子 喪命於敘武裝戰鬥

伊斯蘭國(IS)宣傳機構阿瑪克通訊社(Amaq News Agency)今天宣布,伊斯蘭國領導人巴格達迪的兒子巴德里,在聖戰士於敘利亞西部荷姆斯省(Homs)發動的武裝戰鬥中喪命。

伊斯蘭國聲明指出,巴格達迪(Abu Bakral-Baghdadi)兒子巴德里(Hudhayfah al-Badri),在荷姆斯省一座火力發電廠對抗阿拉維派(Alawite)和俄羅斯軍隊的武裝行動中喪命。

聲明還附有一名年輕男子拿著突擊步槍的照片,但沒詳述這名男子的相關訊息。

伊斯蘭國2014年在敘利亞和伊拉克攻城掠地,甚至在一連串攻勢下占據伊拉克1/3領土,當時他們還宣布成立跨境「哈里發國」(caliphate)。

但在敘利亞、伊拉克政府軍及美國為首聯軍的反攻下,聖戰士喪失大片領土,勢力範圍侷限在少數幾個據點,伊斯蘭國目前估計控制不到3%的敘利亞領土。

路透社報導,巴格達迪的下落依然不明,但伊斯蘭國今天聲明的措詞似乎暗示他還活著。

行蹤神祕的巴格達迪曾領導戰士橫掃伊拉克北部,並於2014年在摩蘇爾(Mosul)一座清真寺宣布成立統治所有穆斯林的哈里發國,之後就經常傳出死亡或受傷消息。

(中央社)
--
議員聲援口譯員罷工 中斷歐洲議會全席會議

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今天召開全席會議時,約12名議員打斷會議,以聲援奉命立即重返工作崗位的罷工口譯員。

在法國史特拉斯堡(Strasbourg)召開的這場全席會議開始數分鐘後,少數議員前往系統控制室,並切斷電力,造成翻譯中斷,全席會議耽擱約30分鐘。

歐洲議會議長塔加尼(Antonio Tajani)向保加利亞總理巴里索夫(Boyko Borisov)致歉,將這起騷動歸咎於一群「行為彷彿是職業工會人士」的議員。

歐洲議會口議員為爭取改善工作條件,已持續罷工數週;不過若有重要會議或全席會議,他們會自動接受徵召。

曾是職業工會人士的法國社會黨(PartiSocialiste)歐洲議會議員馬丁(Edouard Martin)在個人推特(Twitter)帳號發布的短片中表示:「我們在此聲援口譯員,我們已設法封鎖麥克風,讓口譯員想傳遞的訊息終於得以被聽見。」

發動罷工的口譯員工會一名消息人士表示:「我們事前不知情,和其他人一樣驚訝,但我們很高興看到發生的狀況。」

歐洲議會擁有全球最龐大的口譯部門,召開全席會議時會提供歐洲聯盟(EU)24種官方語言的翻譯。

口譯員提出多項工作條件要求,包括不應要求他們在口譯室一天工作超過7.5小時,不過歐洲議會管理階層希望能將口譯員的工時從7小時延長為8小時。

(中央社)
--
捍衛土地 大批巴勒斯坦女性攜子示威

數千名巴勒斯坦女性今天沿著分隔加薩走廊與以色列的圍籬展開示威,為邊境地區3個月前爆發抗議活動以來首次大規模動員。

3月底以來,加薩居民持續在重兵防守的邊境地區示威,抗議以色列多年來封鎖自治區,他們同時認為,以色列1948年在戰火中建國時,巴勒斯坦人被迫逃離或遭驅離,應有權回到故居。

巴勒斯坦女性們今天搭乘巴士從飛地抵達邊境地區,法新社記者表示,許多人還帶著孩子同行。

法新社記者報導說,這群人分批行動,來到距離分隔加薩走廊與以色列的圍籬50公尺處。

加薩衛生部發言人告訴法新社,17人遭以色列槍彈射傷。

艾爾瑪納(Rim Abu Irmana)的15歲女兒5月14日命喪以國槍火下,她今天參加示威時高舉亡女照片說:「我來完成女兒開始的這場遊行。」43歲的艾爾瑪納握著年幼兒子的手說:「這些都是和平示威,我們不過是在捍衛自己的土地和權利。」

加薩邊境3月30日起爆發多起抗議衝突,至今至少138名巴勒斯坦人命喪以色列槍砲下。

以色列方面則無人身亡。

(中央社)
--
法警執勤務槍殺男子 年輕群眾與警爆衝突

法國警方執行檢查勤務期間開槍擊斃一名20多歲男子後,數群年輕民眾今天晚間在西部城市南特(Nantes)與警方爆發衝突。

在布雷伊(Breil)社區,警察與部分持有汽油彈的年輕群眾對峙,社區內車輛遭焚燒,一處購物中心部分遭人放火。

20多歲男子遭槍殺事件,警方已著手調查。

根據警方消息來源,這名男子在警方進行檢查時因「拒絕配合」警察要求,在車內受傷。

南特檢察官希尼斯(Pierre Sennes)表示,布雷伊地區昨晚情況「非常激烈」、「非常混亂」。

(中央社)
--
疑聲波攻擊 美撤駐陸使館11人

美國駐大陸各地使領館4月以來,屢傳遭受疑似聲波攻擊,職員不堪異常聲音和壓力,產生神祕怪病且有擴大跡象,美媒報導,目前至少有11名職員返美治療或檢查,其中包括廣州總領事館8人、上海總領事館及北京大使館3人。大陸外交部表示沒有發現相關情況原因及線索,陸方願同美方保持溝通。

《紐約時報》日前報導,美駐北上廣人員疑受聲波干擾,美國務院建議送回國進一步醫療檢查,至少有11人撤離。《紐時》中文網報導,美駐陸官員尚不清楚上海和北京發現的新案例,與之前廣州總領館員工在廣州住處感受「不明顯不明確,但不正常聲音和壓力」有關。

美國務院之前在6月30日透過書面,回覆《紐時》提問時稱,有「幾名工作人員和家屬」已被送回美國做進一步評估。

聲明暗示,一些人可能因為「其他不相關的問題」而被撤離。聲明又指,只有1名被撤離的員工被診斷患有輕度創傷性腦損傷,也就是4月最早傳出有聲音和感官導致健康問題後被撤離的首名員工。其他人則送賓州大學腦損傷和修復中心,該中心曾檢查過來自古巴的(神祕)病例。

大陸外交部日前重申,陸方一貫根據相關外交領事公約規定,保護美在內的外國駐陸外交和領事機構人員安全。

(中國時報)
--
加密貨幣多詐騙 逾800種已滅絕

CNBC新聞網站報導,全球新創企業藉由首度代幣發行(ICO)募資蔚為風潮,但ICO充斥詐騙,導致過去1年半有超過800種加密貨幣滅亡,令投資人擔心網路泡沫化歷史重演。

加密貨幣情報網站CoinSchedule統計,去年全球企業ICO募資總額38億美元,今年以來更達到119億美元。

相較於傳統首度公開發行股票(IPO)的募資管道,參與ICO的投資人雖無法取得新創企業股權,但日後能憑加密貨幣購買該企業的產品,或是等加密貨幣價格上漲後轉手賺取價差。

許多投資人看好加密貨幣的高投報率紛紛投入市場,卻忽略背後種種風險。

加密貨幣追蹤網站Dead Coins近日就列出超過800種滅亡的加密貨幣,其中除了假募資真斂財的例子之外,也有不少因企業無法推出產品而使加密貨幣價格跌到一文不值的案例。

今年初媒體就曾報導過一款名為「Giza」的假加密貨幣,以企業募資為名從投資人手中騙走200萬美元。

加密貨幣詐騙案頻傳也讓先前買氣火熱的比特幣需求降溫。比特幣價格自去年創下2萬美元高點以來,已經下跌70%。如此大起大落的發展不禁令投資人想起2000年網路泡沫化的慘劇。當年那斯達克指數暴跌,許多靠網路起家的新創企業相繼倒閉。

近日韓國接連發生2起加密貨幣交易所被駭事件,讓投資人信心再受打擊。6月11日韓國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rail宣布駭客盜走30%加密貨幣後,另一家交易所Bithumb也在6月底表示駭客盜走價值350億韓元(約3,156萬美元)的加密貨幣。

但是還是有一票人看好未來各國法規將支持加密貨幣交易,推動價格上漲。加密貨幣交易所BitMEX執行長海斯(Arthur Hayes)預期,今年底前比特幣價格將漲至5萬美元。

(工商時報)
--
澳洲大主教掩蓋罪刑 遭判軟禁一年

澳洲阿德萊德大主教菲利普‧威爾遜因多年前掩蓋另一名神父戀童癖的罪刑,遭判在家監禁12個月。刑期確定後,威爾遜成為全球遭判刑的最高神職人員。澳洲天主教會表示,威爾遜在服完刑期後,將繼續擔任大主教。許多當年的受害者則認為,威爾遜不應繼續擔任澳洲的最高宗教領袖。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威爾遜之所以會遭判刑,是因為他在1970年代時,替他當時的同事弗萊徹神父掩蓋戀童癖的罪行。而弗萊徹神父於2004年因為九起戀童癖案件遭判刑,並於2006年在獄中過世。

在審判時,威爾遜的辯護律師試圖利用威爾遜的阿茲海默症來宣稱他不記得之前發生的事。但負責量刑的法官斯通在聽過多名當年受害者的陳述後,認為威爾遜有罪,並判他在家中監禁12個月,並得在6個月之後假釋。

《澳洲人報》指出,斯通宣布判決的當下,受害者可說是既高興又失望。他們高興的是,正義得到伸張,位高權重的威爾遜大主教遭判刑。但失望的是,他們認為威爾遜應該跟弗萊徹神父一樣去坐牢,因為威爾遜是協助掩蓋對幼童、青少年的性犯罪事件。

弗萊徹神父事件的受害者與威爾遜大主教案的證人費南向天主教會呼籲,當威爾遜被判有罪,而且試圖掩蓋性犯罪時,他就不應該繼續在教會內服務。兒童暴力的受害者與倡議分子戈加蒂也表示,若威爾遜繼續留任,天主教會將會成為世界的笑柄,因為他們讓遭定罪的人繼續擔任大主教。

(台灣醒報)

健康

高血壓沒症狀 3分之1不知罹病

高血壓已是全世界第一大致命原因,民眾有時常覺得頭脹、頭昏,懷疑是否也罹患高血壓。台大醫院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說,常有民眾以為高血壓一定有症狀,事實上多數高血壓患者症狀不明顯,像是脖子緊緊的、頭昏腦脹等,其實與滑手機滑太久出現的感覺相似,也因此常被忽略而延誤治療。

下一步恐走向中風
王宗道說,血壓長期飆高,對血管有不良影響,最重要的是養成定期量血壓習慣,否則長期忽略高血壓不自知,下一步可能就走向中風。有研究指出,血壓降低10毫米汞柱,可減少2成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率。然而據統計,有3分之1的高血壓患者因從未量過血壓,也不知自己患病。
王宗道提醒,原發性高血壓好發於20至50歲,故建議20歲開始,至少每年測量一次血壓,隨時掌握自己的血壓數值,就像知道自己的身高體重一樣。

(蘋果日報)
--
偏方治水痘 感染風險高

一名3、4歲的男童長水痘,父母替他在水痘患部塗抹精油、茶油,以為可以消炎,有助於緩解症狀,沒想到反而出現肢體腫脹、化膿等情形,嚇得趕緊帶他就醫;醫師提醒,不要聽信偏方,否則可能提高感染風險,嚴重者恐怕會造成蜂窩性組織炎。

坊間流傳不少關於緩解水痘的偏方,包含「在水中加鹽巴、蘇打粉、薑、醋泡澡,或是塗抹居家常見藥膏,可治療水痘;蜂蜜、楝葉敷在出疹處可止癢;醫療用酒精擦拭身體可降溫兼消毒等」。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陳志榮表示,許多人不曉得水痘有引發肺炎、蜂窩性組織炎等嚴重併發症的風險,將非無菌物質塗抹在水痘上,可能增加感染機會,導致病況更惡化;至於酒精,則是容易被皮膚吸收,並不適合使用。

其他常見的錯誤迷思包括:「長過一次水痘就不用擔心再發病、接種1劑水痘疫苗就可預防水痘發生、水痘越早感染越好、長水痘期間完全不能碰水」。

台大醫院小兒部主任黃立民解釋,水痘痊癒不代表終身免疫,當免疫力下降時,可能就會再活化造成帶狀疱疹,終生風險約30%。

陳志榮指出,研究發現,接種一劑水痘疫苗後2至8年,疫苗平均有效性只剩下84%,仍有發生水痘的風險。

曾在年滿1歲時接種一劑水痘疫苗的恩恩,到了6歲時,在幼稚園上學期間突然高燒,竟然確診水痘,讓媽咪心想「明明打過疫苗了,怎麼會長水痘?」看著寶貝受苦直呼好心疼!

黃立民補充,依照美國經驗,若追加再打一劑水痘疫苗,可使水痘發生率下降84.6%,因此民眾可視個別的情況,在接種第一劑疫苗3個月後、或是4至6歲上小學前,評估接種第2劑疫苗,以提高保護力。

打第2劑疫苗 提高保護力

陳志榮也解釋,不是長大得水痘比較危險、越早感染越好,且長水痘期間仍可照常洗澡,絕非完全碰不得水。

陳志榮建議,照護水痘病人應該要注意的是修剪病童指甲,避免指甲藏污納垢劃傷水痘患處,導致傷口感染細菌,並為其穿著選擇平滑的服裝,降低水痘與衣服的摩擦,且記得做好居家隔離、不要上學約5天,以避免傳染給其他孩童。

(自由時報)
--
水痘破了別亂塗 小心蜂窩性組織炎

水痘是幼兒傳染疾病傳染力最強的疾病,傳染力為腸病毒和流感六倍。醫師指出,水痘一破,產生傷口,容易感染,有家長誤信偏方,將茶油、蜂蜜塗在孩子患部,引發細菌感染,造成蜂窩性組織炎。

疾管署疫報顯示,今年累計至6月,水痘併發症(蜂窩性組織炎、敗血症等)通報病例共23人,接近2017年總人數31人,已超過傳染病預警值,育有幼兒的家長,務必提高警覺。

調查發現,近半數父母認為只要施打1劑水痘疫苗,足以預防水痘的發生,六成七家長父母認為,只要長過一次水痘,就能夠終生免疫,四成七的父母認為越早得水痘越好,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表示,這些都是錯誤觀念。

黃立民指出,水痘傳染威力超過一般所能的想像,在還沒有疫苗時,幾乎每個小朋友都會中獎,一個都跑不掉。

就算水痘疫苗問世,成為台灣幼兒常規疫苗,打了之後,仍有千分之三的人會二度感染。

黃立民說,幼兒滿1歲時,施打第一劑水痘疫苗(公費),建議三個月後,自費補打第二劑,確保幼兒園時期不會感染。最遲應該4歲至6歲學齡前,補打第二劑水痘疫苗,提升疫苗防護效果。

黃立民表示,感染水痘後,病毒終生潛伏體內,一旦免疫下降,約三成引發帶狀疱疹。如果能夠接種兩劑疫苗,避免感染水痘病毒,成年之後,就可以免除皮蛇之苦。

長庚兒童感染科主任陳志榮教授說,部分家長以為幫孩子塗抹生蜂蜜,或以薑、鹽巴、醋、蘇打粉等放入洗澡水,給小孩泡澡,即可治療水痘,反而引發感染,產生蜂窩性組織炎。

陳志榮提出水痘照護三大準則,首先,修剪孩童指甲,避免傷口感染細菌感染。其次,讓孩童穿著平滑衣服,降低水痘和衣服的摩擦。最後是做好居家隔離約五天時間,避免傳染給其他孩童。

(聯合晚報)
--
打破水痘迷思 2劑疫苗更給力

「我以為打過疫苗就不會有水痘了!」,網路問卷抽樣調查顯示,有5成的父母以為只要接種過一次疫苗,就可以完全預防水痘發生。長庚兒童感染科主任陳志榮表示,施打1劑疫苗後的第2~8年,防護力便會持續下降,因此建議接種第1劑間隔3個月後,或是學齡前要追加施打第2劑。

在「水痘病毒太犀利,2劑疫苗更給力」記者會,台灣病毒學會監事黃立民呼籲,接種第二劑疫苗來提升防護力,如果只施打1劑疫苗,其防護率會逐年下降,經過疫苗專家評論(Expert Review of Vaccines)研究發現,接種2劑疫苗比起只接種1劑,可以減少8成再感染率。

今年水痘疫情更勝以往,甚至超過傳染病預警值,水痘的傳染途徑主要是飛沫和空氣傳染,傳染力更是勝過流感和腸病毒,水痘還可能引起嚴重併發症,如肺炎、腦炎、蜂窩性組織炎等。

除了輕忽水痘的傳染力,許多人對水痘抱有錯誤迷思,相信民間偏方,像是將鹽巴、薑、醋、蘇打粉加入水中擦拭身體就可治療,或是抹生蜂蜜能減緩不適,但其實只要修剪指甲,避免劃傷患處,穿著平滑衣服降低摩擦,最後居家隔離約5天,避免傳染,就能有效照護水痘不留疤。

(台灣醒報)
--
喝奶茶心悸以為絕症 診斷罹先天性心臟病

52歲的張姓婦人半年前買了一杯鐵觀音奶茶後,喝不到一半就覺得心悸不舒服,心跳加速到每分鐘狂跳120下。婦人擔心得了絕症不願面對,直到近來胸悶、心悸等症狀加劇,在家人堅持下才就醫。心臟科醫師檢查,確診為「開放性動脈導管」(先天性心臟病的一種),立即安排手術放置關閉器,封閉有缺口的動脈導管,讓她恢復健康、重展歡顏。

心導管放關閉器 症狀改善

亞大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劉殷佐表示,經小兒心臟科、心臟內科及心臟外科醫療團隊會診後,確診為「開放性動脈導管」。此類患者多有連續性心雜音、胸部X光及心電圖檢查異常等症狀,經安排心導管手術,放置「安普拉茲關閉器」,患者症狀明顯改善,因不用麻醉,也沒留下手術疤痕;張婦很開心說:「就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

劉殷佐解釋,胎兒在母體時,會透過主動脈與肺動脈間相通的動脈導管進行體循環,當新生兒出生後吸第一口氣,肺部會瞬間擴張,開始進行肺循環,一般人的動脈導管會因逐漸失去作用而慢慢關閉,但如果未完全關閉,造成血液仍能流通時,就稱為「開放性動脈導管」,一旦通過導管的血量過多,就會出現心悸、胸悶、喘不過氣等症狀。

劉殷佐指出,一般成人對於「開放性動脈導管」承受度較高,因此不易察覺,隨著年紀增加,或者出現慢性病,會讓先天性心臟病的症狀變明顯,研判該名患者就是因喝下含茶飲料的咖啡因,而出現心悸、胸悶等症狀,提醒民眾若出現身體不適要趕快就醫檢查釐清。

(自由時報)
--
52歲婦人喝1/3杯鐵觀音奶茶竟致心臟病現蹤

台中市52歲張姓婦人半年前喝了三分之一杯鐵觀音奶茶,突然心臟「砰!砰!」狂跳,「一分鐘狂跳120幾下」,擔心得了「絕症」要拖累兒女,遲遲不敢就醫,直到近來胸悶、心悸嚴重,女兒苦苦哀求,只好赴醫檢查,確診是先天性心臟病「開放性動脈導管」,經手術治療後,張姓婦人回復活潑樂觀的模樣,直說「活著真好!」

亞大醫院小兒心臟科、心臟內科及心臟外科醫療團隊檢查後,診斷為開放性動脈導管,立即安排心導管手術,放置「安普拉茲關閉器」,張姓婦人術後不適症狀獲緩解,可以和家人談笑風生,開心表示:「就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劉殷佐說明,胎兒會透過主動脈與肺動脈間相通的動脈導管進行體循環,直到新生兒出生後吸第一口氣,肺部會瞬間擴張,開始肺循環,動脈導管會逐漸失去作用而慢慢關閉,但若動脈導管未完全關閉,仍有血液流通時,即為開放性動脈導管,一旦通過導管的血量過多,會使心臟負荷量大,出現心悸、胸悶、喘不過氣等症狀。

劉殷佐指出,成人對於開放性動脈導管承受度較高,往往不易察覺,但隨著年齡漸長,加上中老年陸續出現的慢性病,會加重先天性心臟病的症狀,研判應是紅茶飲料含有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質,誘發心悸、胸悶等症狀。

(聯合報)
--
腎細胞癌襲中壯年增多 血尿、腰痛、腹腫應警覺

54歲的吳先生8年前發現腎臟長了一顆12公分的腫瘤,嚇得他趕緊接受手術切除;醫師提醒,腎癌患者每年以1.5%速度成長,超過9成是腎細胞癌,且越來越多40幾歲的中壯年患者確診。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醫師張延驊說,腎臟位在腹腔後壁的脊柱兩側,因被脂肪包圍,就算有腫瘤也不容易被摸到,因此腎癌初期難被發現。

張延驊說,最常見的腎癌3種症狀包括血尿、腰痛、腹部腫塊,很多患者是因長期腰痠背痛和腹部腫痛,以及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求診才發現罹病。

張延驊說,腎細胞癌引起的腰痠背痛與一般腰痛最大不同在於,即使經過休息也無法緩解,嚴重時吃止痛藥也沒法抑制疼痛。

張延驊說,能早期確診的患者多是因健檢發現,建議40歲以上的民眾可定期健檢,靠X光、超音波、尿路攝影和電腦斷層攝影做檢查,越早確診、治療效果越好。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林登龍說,腎細胞癌逐漸年輕化且較易找上男性的原因,可能和男性較易吸菸、飲食西化、吃較多紅肉類有關,這些可能都是腎細胞癌的高風險因子,提醒熟男們要特別注意。

(自由時報)
--
突然尿不出來 才知腫瘤吃掉腎

54歲吳先生9年前工作忙碌又要交際應酬,體重逼近100公斤的他,愛吃紅肉,菸齡超過30年,有天在毫無徵兆情況下,突然解不出尿,送醫才發現腎臟長了一顆12公分腫瘤,大到幾乎將他的腎整個吃掉,更堵住輸尿管。醫師警告,不到60歲的腎細胞癌男性患者正增加中。

台北榮總泌尿科主任張延驊表示,腎癌患者每年成長1.5%,超過9成是腎細胞癌,男性患者略多於女性,約1.5比1。且患病年齡更有年輕化趨勢,45歲以下腎細胞癌新增患者比率達1成4,與其他國人常見癌症相比,明顯較高,肺癌45歲以下患者約4.6%、大腸癌6%、肝癌3.2%,腎細胞癌新增患者60歲以下占4成5,其中男性更逼近5成。

為何腎細胞癌年輕化?張延驊認為,除與基因有關,抽菸、飲食西化導致的高血脂及高血壓都是腎細胞癌年輕化風險因子。其中,香菸含尼古丁,燃燒後會在體內產生有毒物質,導致細胞病變,呼籲民眾拒絕吸菸、養成運動習慣,飲食也盡量以低油為主,才能降低罹癌風險。

腎細胞癌初期症狀不明顯,當患者因血尿、腰痛、腹部腫塊才就醫,多已進展為晚期。他提醒,40歲以上的民眾每年應定期健檢,若腰痠背痛無法透過休息緩解,甚至吃止痛藥也不能抑制疼痛,就要提高警覺。

張延驊強調,腎細胞癌初期可透過手術切除,回復正常生活,晚期則需使用全身性治療,標靶藥物平均僅可存活1年左右,免疫療法存活時間更長,但費用不菲,並非一般民眾能負擔。

突然尿不出來 45歲百公斤老菸槍腎臟長12公分腫瘤

54歲吳先生9年前工作忙碌又要交際應酬,體重逼近100公斤的他,愛吃紅肉,菸齡還超過30年,有一天在毫無徵兆情況下,突然解不出尿,送醫才發現腎臟長了一顆12公分腫瘤,大到幾乎將他的腎整個吃掉,更堵住輸尿管。醫師警告,男性腎細胞癌男性患者正增加中。

北榮泌尿科主任張延驊表示,腎癌患者每年成長1.5%,其中超過9成是腎細胞癌,且男性患者略多於女性,約1.5比1。患病年齡更有年輕化趨勢,45歲以下腎細胞癌新增患者比率約1成4,與其他國人常見癌症,如肺癌4.6%、大腸癌6%、肝癌3.2%相比,年輕患者明顯較多,新增60歲以下患者更高達4成5,男性逼近5成。

為何腎細胞癌年輕化?張延驊認為,除與基因有關,抽菸、飲食西化導致的高血脂及高血壓都是腎細胞癌年輕化風險因子。由於菸中含有尼古丁,燃燒後會在體內產生有毒物質,導致細胞病變,呼籲民眾應拒絕抽菸習、養成運動習慣,飲食也盡量以低油為主,降低罹癌風險。

張延驊強調,腎細胞癌初期可透過切除手術,回復正常生活,腎細胞癌晚期則需使用全身性治療,標靶藥物平均僅可存活一年左右、免疫療法存活時間更長,但費用不斐,並非一般民眾能負擔。

但腎細胞癌初期症狀不明顯,當患者因血尿、腰痛、腹部腫塊才就醫,多已進展為晚期。他提醒,40歲以上民眾每年應定期進行健康檢查,若腰痠背痛無法透過休息緩解,甚至吃止痛藥也不能抑制疼痛,就要提高警覺。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8/07/03/realtime/4950742.jpeg&x=0&y=0&sw=0&sh=0&sl=W&fw=1050&exp=3600

(聯合報)
--
瀰漫型胃癌愛纏熟女

35歲的洪小姐從事服務業工作,三餐雖不定時,但不至於吃得不健康,也不愛吃油炸或燒烤食物。3年前無故胃痛,無其他明顯症狀,1、2個月後前往醫院檢查竟確診為「瀰漫型胃癌」,多位醫師一度宣告最多只剩6個月壽命,後來接受「雙向化學治療」,順利挺過危機,3年來病況穩定,日常生活與常人無異。

不愛燒烤油炸 無故胃痛

萬芳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呂長運指出,統計發現,「瀰漫型胃癌」好發在40歲左右女性,成因不明。此病特殊之處在於,病灶很容易鑽進胃壁,沿著黏膜下層及肌肉層,繼而散布到整個胃部,合併腹腔轉移,但不會有特別疼痛或食不下嚥等不適症狀,通常確診時病況常已是晚期,一般存活時間約在半年至一年。

呂長運表示,「雙向化學治療」就是同時使用傳統的全身化學治療(毒殺在組織中的腫瘤),以及腹腔內化療(毒殺暴露於腹腔表面的腫瘤),達到內外夾攻的效果。

另一名38歲劉小姐3年前同樣確診為「瀰漫型胃癌」,更有嚴重腹腔轉移問題,也歷經「雙向化學治療」合併「手術及腹腔熱治療」,病情都已獲改善,飲食正常也可到處旅遊。

雙向化學治療 改善病情

呂長運表示,「雙向化學治療」有健保給付,也有自費項目,至於費用多寡,則是按病患癌症期別不同而定。

他提醒,若胃部出現不適,經服用制酸劑等胃藥,不適症狀仍未減緩,便應及早前往醫院做胃鏡檢查,以排除惡性問題,尤其女性更要當心。

(自由時報)
--
出現反胃、食慾不振問題 恐是瀰漫型胃癌找上你

許多女性常有胃痛、反胃或食慾不振等問題,上述症狀出現時小心是瀰漫型胃癌找上妳。萬芳醫院表示,彌漫型胃癌又稱皮革胃,好發在女性或年輕人身上,萬芳日前曾收治兩位30多歲女性,皆因腹痛及食量減少等問題求診,沒想到被診斷出瀰漫型胃癌且已有腹腔轉移。

萬芳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呂長運表示,有瀰漫性胃癌可用「雙向化學治療」來醫治,雙向化學治療是同時使用傳統的全身化學治療及腹腔內化療來治療病患,可達到內外夾攻效果。

呂長運表示,經上述療程後待病患狀況改善後再進行「手術及腹腔熱治療」,此療法意即腫瘤減量手術及腹腔熱治療。療程結束後需再次進行「雙向化學治療」,而這種化療後進行手術再進行化療的「三明治」療法,有機會達到類似根除性手術的治療結果,延長病人生命期並獲得良好的生活品質。

萬芳醫院外科部主任謝茂志表示,之前曾收治瀰漫型胃癌病人,其中一名35歲洪小姐,三年前被診斷為胃癌,電腦斷層影像顯示有嚴重腹腔轉移病灶,洪小姐曾諮詢多家醫院,醫師都建議全身性化學治療,有的甚至建議不治療而直接給予安寧療法。

謝茂志說,該名病患後來求助萬芳醫院,經謝茂志評估後即施予「雙向化學治療」,待病況改善至可以接受手術,術後再繼續接受「雙向化學治療」,經過療程後,目前洪小姐狀況穩定,各項檢查都無復發跡象。

(聯合報)
--
皮蛇好痛! 認清6初期症狀早服藥減少疼痛

不少人有長疱疹的經驗,疼痛難當,醫師表示,其實水泡要長出來之前是有症狀的,認清症狀,及早服用抗病毒藥物,可以減輕症狀與疼痛。

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主治醫師侯源裕表示,帶狀疱疹(俗稱皮蛇)是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再度活化的表現,這種病毒在初次感染時會引發水痘。並且在初次感染之後,此病毒會潛伏在背根神經節中,當身體的免疫力降低時這些病毒便會再度活化引發帶狀疱疹。

他指出,帶狀疱疹的一般特徵為延著皮節分佈的單側性、疼痛性、水泡性皮疹,在皮膚疹子尚未出現之前,可能在身體某一側會產生灼熱、抽痛或酸麻的感覺,身體會有倦怠、頭痛、發燒…等感冒症狀。

經過2~3天開始出現紅疹,進而形成一群群水泡,這些水泡會以延著身體單側的體神經節來分布。3~14天後澄清的水泡會轉為膿泡再逐漸結痂。

雖然水泡性皮疹是帶狀疱疹最明顯的表徵,但最常見的症狀是疼痛;疼痛症狀可能會發生於感染的前驅期、急性發疹期、以及疱疹後期。

他表示,年齡是罹患帶狀疱疹最重要的一項因素,幾乎所有超過50歲成人都暴露在罹患帶狀疱疹的風險中,因為這個族群幾乎都得過水痘,超過50歲後,罹患帶狀疱疹的風險及嚴重性會大幅增加,這是由於免疫力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降低的緣故。

到了85歲,約有50%的人會出現至少一次的帶狀疱疹;曾有報告指出,在急性發疹期間,免疫功能正常的人高達90%會發生局部疼痛,帶狀疱疹而住院治療的病例有70%至80%都是發生於免疫功能正常的人。

有感冒、壓力大、工作太累、手術、罹患癌症接受化學/放射線治療、紅斑性狼瘡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器官移植、愛滋病…等狀況者,也較容易產生帶狀疱疹。

而帶狀疱疹的後遺症包括會導致長期的神經疼痛,稱為帶狀疱疹後神經痛,在年紀愈大、抵抗力越差的病人最容易產生。其次,帶狀疱疹的水泡若不好好照顧有時會合併有細菌感染導致蜂窩性組織炎,最後留下疤痕;臉部的帶狀疱疹有可能會造成結膜炎、角膜炎甚至導致失明,也可能會影響聽力或造成顏面神經麻痺,須要特別小心。

若能早期診斷帶狀疱疹在72小時之內投予抗病毒的特效藥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增殖、減輕神經痛並有助於縮短病程,但有特殊的健保給付規範。對於神經痛可服用消炎止痛藥、抗憂鬱劑或類固醇來症狀控制。皮膚水泡要避免磨破,一旦形成傷口要以抗菌藥膏定期換藥。另外低能量雷射,對傷口及疼痛有相當的助益。

同時,帶狀疱疹及其引起的併發症是可以預防的,施打帶狀疱疹疫苗是一項可用來降低患病的重要方式,但目前需要自費。

(聯合報)
--
50歲過後免疫力降低 「皮蛇」上身罹患風險大增

「皮蛇」讓人痛得受不了,台南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醫師侯源裕今天表示,年齡是皮蛇上身最重要的因素,因免疫力降低,50歲過後罹患風險及嚴重性大增。

侯源裕指出,帶狀皰疹俗稱「皮蛇」,這種病毒在初次感染時會引發水痘,一般特徵是沿著皮節分佈的單側性、疼痛性的水泡性皮疹。

皮蛇上身,在皮膚疹子未出現前,可能在身體一側會產生灼熱、抽痛或酸麻感覺,身體會有倦怠、頭痛、發燒等感冒症狀。

2天至3天後開始出現紅疹,形成一群群水泡,這些水泡會沿著身體單側的體神經節分布,3天至14天後澄清水泡會轉為膿泡,再逐漸結痂。

皮蛇最常見的症狀是疼痛,年齡是最重要的因素,因免疫力降低,幾乎所有超過50歲成人都有風險,嚴重生大增,若未好好妥善治療,可能會合併細菌感染導致蜂窩性組織炎,留下疤痕,或眼睛結膜炎、角膜炎甚至失明,也會影響聽力或造成顏面神經麻痺。

侯源裕說,皮蛇早期確診後,72小時內投予抗病毒特效藥,可有效抑制病毒增殖,減輕神經痛,縮短病程,施打疫苗也是一項可用來降低患病的重要方式。

(中央社)
--
愛床上滑手機 脊椎歪了

一名16歲國中女生經常側躺在床上滑手機,雖覺得腰痠背痛,仗著年輕不以為意。最近她背部疼痛,甚至已影響讀書和睡眠,才由媽媽陪同就醫,照X光赫然發現脊椎已向身體左側彎曲達50度,可能得透過脊椎矯正手術延緩惡化。

女學生表示,自己常上網看影片或跟好友傳訊息,有時懶得坐在書桌前K書,甚至會直接躺在床上用手機閱讀考試科目資料,一看好幾個小時,本以為背痛換個姿勢或休息一下就沒事,直到就醫看見醫師秀出自己的X光片,「真的有嚇到!」

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李佳霖說,脊椎側彎好發於青少年期,但原因不明,從女學生的X光片觀察,胸椎第11節到腰椎第3節發生大幅度脊椎側彎,因缺乏運動、核心肌群沒有力量,加上長時間側躺滑手機,脊椎兩旁肌肉和筋膜不平衡拉扯,加劇疼痛症狀。

李佳霖說,暑假期間青少年學生使用3C產品時間會拉長,家長應留意孩子作息,並控制子女上網時間、提醒保持良好姿勢,最好能陪伴他們養成游泳、走路及做伸展運動等規律運動的習慣,以強化肌力和核心肌群。

物理治療師楊書念說,青少年發育期骨骼生長速度快,長期姿勢不良又缺乏適當運動,可能引發脊椎快速且大幅度側彎,甚至影響外觀,出現頭歪一邊、肩膀一邊高一邊低的怪樣,若不盡早治療將持續惡化,造成椎間盤凸出、脊椎退化及神經壓迫等。

楊書念表示,脊椎側彎40度以下的患者,在沒有骨質疏鬆或其他脊椎疾病前提下,可藉徒手物理治療排列矯正側彎脊椎,但側彎超過40度以上者,就須考慮手術矯正,避免成年後繼續惡化。

國中女常側躺滑手機 脊椎竟側彎呈50度

一名16歲國中女生經常側躺在床上滑手機,雖覺得腰酸背痛,仗著年輕不以為意。最近她背部疼痛不適,甚至已影響讀書和睡眠,才由媽媽陪同就醫,照了X光赫然發現,脊椎已向身體左側彎曲達50度,可能得透過脊椎矯正手術延緩惡化。

該名女學生表示,自己常上網看影片或跟好友傳訊息,有時懶得坐在書桌前K書,甚至會直接躺在床上用手機閱讀考試科目的資料,一看就好幾個小時,本以為背痛換個姿勢或休息一下就沒事,直到就醫看見醫師秀出自己的X光片,「真的有嚇到!」

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李佳霖說,脊椎側彎好發於青少年期,但原因不明,從女學生的X光片觀察,胸椎第11節到腰椎第3節發生大幅度脊椎側彎,因缺乏運動、核心肌群沒有力量,加上長時間側躺滑手機,脊椎兩旁肌肉和筋膜不平衡拉扯,更加劇疼痛症狀。

李佳霖表示,暑假期間青少年學生使用3C產品頻率增加,家長應留意孩子作息,並控制上網時間、提醒保持良好姿勢,最好能陪伴他們養成游泳、走路及做伸展運動等規律運動的習慣,以強化肌力和核心肌群。

物理治療師楊書念說,青少年發育期骨骼生長速度極快,若長期姿勢不良又缺乏適當運動,可能引發脊椎快速且大幅度側彎,甚至影響外觀,出現頭歪一邊、肩膀一邊高一邊低的怪樣子,如不盡早治療將持續惡化,造成椎間盤突出、脊椎退化及神經壓迫等。

楊書念表示,脊椎側彎40度以下的患者,在沒有骨質疏鬆或其他脊椎疾病前提下,可藉由徒手物理治療排列矯正側彎脊椎,但側彎超過40度以上者,就須考慮手術矯正,避免成年後繼續惡化。

(聯合報)
--
氣切優大於弊 醫:氣切就完蛋的觀念快改掉

「醫生,我爸爸氣切後,是不是就會變植物人?」台北榮總重症加護外科及急診部外傷科主任王鑑瀛說,這是很多病人家屬遇到醫師建議執行氣管切開術時,都會問醫師的一句話。「事實上,有希望的病人我們才會建議氣切,雖然危險,但卻是有機會救回來的。」

為什麼呢?這要從呼吸器的使用談起。醫療再發達,也非完美,有的醫療結果具不確定性,使嚴重的重症病人可能合併心肺疾病,導致呼吸衰竭,而需要住進加護病房,接受氣管內管插管後接上呼吸器,讓氧氣直接送到肺部。

王鑑瀛指出,氧氣僅占空氣的20%,當病人換氣功能下降,就可能吸不到氧氣,出現呼吸衰竭。呼吸器可灌輸患者100%的氧氣使用,提高換氣功能,幫助病人脫離危險、穩定器官功能,以盡早轉至一般病房進行診療。

王鑑瀛說,病人呼吸衰竭原因很多種,包括肺部感染、嚴重肺炎及菌血症,或因癌症腫瘤擴散至肺部,導致肺部氧氣交換不夠,均需靠呼吸器幫忙。接受胸腔、腹腔或腦部外科手術後的病人,或腎臟嚴重衰竭患者,也可能使用到。

王鑑瀛說,外科系病人只要併發症相對改善、肺部功能OK及營養狀態許可,呼吸器時就可試著脫離呼吸器,一般可於一周左右摘除。內科系病人因需控制感染才能摘除,相較外科系病人,脫離時間比較慢,但不會超過一個月。

但非每人都能很快地脫離呼吸器。王鑑瀛舉例,包括癌症病人、部分肝衰竭患者、嚴重外傷或腦中風患者,脫離呼吸器不易,很可能需要長期使用。通常研判病人可能使用呼吸器一到三個月以上,就會「強烈」建議執行氣管切開術。

王鑑瀛表示,氣切的優點,是可直接做氣管造口,雖然不會改善病人存活率,不過已有臨床研究證實,抽痰及肺部呼吸照顧都能比傳統插管來得好且方便,可以減少麻醉藥使用、避免管路滑脫、提升口腔健康照護、減少住院天數及提早脫離呼吸器。

此外,氣切還有一條退路,就是當相對穩定轉至一般病房,但病情卻又加重時,也不必再經歷插管痛苦。

王鑑瀛強調,對病人而言,插管很不舒服,還有出血風險,若拔管二到三天後又得插回去,其實是增加病人的痛苦。雖然氣切會使脖子上出現一到一點五公分左右的傷口,也有人會因此局部感染,但感染風險極低,優點遠勝於缺點。

而且,從口腔或鼻腔接受插管的病人,其內管會經過喉嚨,難以正常吞嚥,一定要裝上鼻胃管灌食。但若接受氣切手術的患者,因管路擺放的位置比氣管低一些,透過吞嚥訓練,有機會直接正常進食。

不過王鑑瀛提醒,初期氣切病患還是建議以鼻胃管灌食,待病情穩定,確定不會再咳嗽嗆食,再用嘴巴吃東西。

只是,過去民眾進到安養中心,常見長期臥床的植物人氣切插管,誤認為氣切代表病人沒希望,或誤認接受氣切就會成為植物人。所以每當醫師建議讓病人接受氣切,就會有家屬崩潰,覺得「病人完蛋了」。

王鑑瀛為此闢謠:「大家都誤會它(氣切)了!」他強調,不是患者接受氣切後成為植物人,而是植物人因長期臥床才需要氣切,因果關係被混淆。醫師建議氣切,是代表病人有機會病情好轉,才會開口的,勸家屬讓病人積極治療。

況且,許多醫療院所已可直接在加護病房內執行氣切術,病人不用為了氣切而移去開刀房,減少移床可能出現的風險。只要病人病情回穩,基本上二到三個月也可以脫離呼吸器。當然也有部分長期臥床老人,呼吸器一輩子難以脫離。

王鑑瀛說,大醫院加護病房為了充分運用,一般有住院28天限制,若病人病情有改善,但無法立即變好的人,通常會將病人轉至急性呼吸中心或附屬合作醫院,接受慢性呼吸訓練,讓病人慢慢脫離呼吸器。

若無法拔除呼吸器,且有特殊原因或生命現象不穩定,就應轉往呼吸照護中心做後續照護,最長可住42天。倘若42天後,仍無法拔除呼吸器,就應視病況,將病人轉往呼吸照護病房或居家照護。

(聯合報)

評論

大考國文的折衷/朱宥勳(作家、《秘密讀者》編輯委員)

大學指考甫落幕,從去年開始宣示「大考的改變雖無法確保新課綱一定成功,但如果大考不改,卻可以保證新課綱失敗」的大考中心,實際進行了哪些考題上的改革,終於有了一次學測、一次會考、一次指考的完整內容可供觀察。其中,我覺得最值得注意的是「文學評論」的大量入題。

教學現場尚難適應
在最近幾年的國文科改革中,有一個比較明確的共識是「提升學生的論述、邏輯能力」。因此,新課綱也要求加入更多的科普、人文社科等相關題材,希望打破過往國文課本幾乎等於「抒情文選」的局面。
此處所說的「論述、邏輯能力」,是以現代學術體制為標準的,根基來自於西方的哲學體系,因此,中國古典文學中的「策論」或議論文也不見得適用。例如常被選入課本的《師說》等文,雖然有重要的文學史意義,但就邏輯來說並不順暢。中國古典文學不是沒有邏輯嚴謹的文章,但某些經典的議論其實是以「類比」或「氣勢磅礡」而著名的,真要檢證起來甚至可能是帶有邏輯謬誤的。於是,這樣的方針勢必會需要讓學生讀更多現代的、翻譯的非虛構作品,這也是新課綱必須調降古文比例的理由之一。
除了課綱和教材,學測將「國文寫作」獨立一科,並且有一半的分數是考「知性題」,也是「提升論述、邏輯能力」方針的體現。
然而,政策方向是如此,教學現場能否立刻適應又是另一個問題。如果率然放進太多社論、科普、田野調查、學術報告,恐怕會引起親師生的恐慌。
我在中學校園與老師們交流時,最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是:「我們不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要怎麼教這類文章?」顯然,以「素養」為導向的語文教育之內涵,仍然不夠深入人心。
由此來看,大考中心提升「文學評論」的比例,應可視作一種折衷的操作。如果以文學評論作為考題,一方面滿足了改革的方針(提升論述、邏輯能力),一方面又能與傳統的文學觀念保持連結。光以今年指考來看,至少就出了五組文學評論:要考《蘭亭集序》,但出的是鄭毓瑜的論文;要考《史記》與《漢書》,但出的是張輔的評價;單考《史記》那題,對照的是王安石的論點;要考現代小說,但出的是楊照的觀察;一邊考《鏡花緣》,一邊又要與今人的考證比對;另外還改寫了法國學者余蓮的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淡之頌》。

文學評論非唯一解
此一折衷策略,在未來幾年的過渡期應會成明確的趨勢。從考生的觀點來看,多讀文學評論,習慣這類文體的表述方式,大概會是滿務實的準備方向。然而從「提升論述、邏輯能力」的方針來看,這絕對不會是最終的樣貌。文學評論雖有其價值,但論述性文章的世界何其寬廣,獨沽一味是偏食的,有許多敏銳的思路、經驗現象與理論的精妙結合,都是在其他學科的文章當中才能看到的。而那也是語文教育應當引領學生探索的。
總的來說,以「文學評論」作為折衷的樞紐,就現況來說是平衡了理想與現實的好棋。但我們也期待改革方針繼續貫徹,最終能讓我們看到更現代化、更多元化也更務實理性的語文教育。

學習論辯、說服,別再「作文」了/楊照(作家)

受教育的孩子應該知道的一件事是,未來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最普遍需要的能力,基本上你都不會在台灣正常的學校教育中得到,沒有人會教你。

文字固定運用套式
例如說,如何將自己所認定的是非,有效地傳達給別人,說服別人同意你。作為社會的一份子,和別人互動溝通,這項能力夠基本夠普遍有用,因而也就夠重要了吧?然而,學校裡有什麼課堂用什麼方式關注過這項能力,要教小孩如何提升這項能力了嗎?考試領導教學,從考試的科目和評分方式很容易可以看得出來教育實況。
剛結束不久的國中教育會考中,每個應試的學生都要考作文,但我們的作文考的,就真的是「作文」,不是形成思想、表達思想、並努力試圖說服別人接受你的思想,而是一套固定運用文字的模式,對這套模式愈熟練,用了愈複雜的句法,愈多的成語,就能得到愈高的分數。
這樣的考法要求學生寫的,是特別針對評審老師為讀者的文章。專門是為了要符合評審老師所運用的那套標準而寫的,評審老師給了再高分的文章,都不會吸引評審老師以外的讀者。更糟的是,往往得分愈高的文章,離開了這個評審系統,就愈是沒有意義。道理很簡單,寫文章的人心裡沒有一般的「讀者」,沒有真心真情想要將寫出來的內容傳達給誰,說服誰,感動誰。

學校不曾教「說服」
對照我們考作文的方式,法國大考的哲學考題就顯得如此突出。每一個考題都像是辯論賽中會出現的,意謂著正面可以成立,反面也可以成立。學生必須先形成判斷,決定自己要站在正面還是反面,先說服自己為什麼正面比反面有道理,或反面比正面有道理,然後再找到方法將道理表達出來。
換句話說,回答這種問題,必定要進入一種論辯的態度中,你知道你要有立場,而且你知道你要宣揚你的立場,讓人家相信你的立場是對的,至少是比較好的。
表面上看起來哲學題目似乎那麼不切實際,然而回答這種問題的心理狀態,卻遠比我們的「作文」要來得實際千百倍。在未來的人生中,你會遇到多少次人家願意耐心地聽你看你空洞地鋪陳語言文字?除非你當了大官的幕僚,需要常常寫致辭稿,「作文」的本事才用得上吧!換一個角度看,從現在到未來的人生中,你每天都會遇到需要選擇,需要告訴人家你的選擇,期待別人支持、協助或來合作完成你的選擇的情況吧!
說服如此重要,學校卻不曾花任何一點時間好好教,也就難怪這個社會充滿了各種不理性的語言或文字反應了。沒有能力說明自己認為是對的事,也沒有能力批評反駁自己認為是錯的事,就只能訴諸簡單沒有內容的幾個字任意發洩,除了發洩之外,也就不會有任何影響、改變的效果。這個社會上多少時間精力就浪費在堆積這種無聊無效的發洩上?

從38種說服策略始
說服、講道理能教嗎?當然能。說服、講道理本身有其原則、有其道理,不會比教數學或物理的道理難,至少一定比教「作文」容易。德國哲學家叔本華寫過一本叫做《如何總是站在對的一邊》的書,書中就羅列了38種不同呈現自我立場的論辯方式。就從一一介紹、演練早就整理好的38種說服策略開始,能有多難?

(蘋果日報)
--
訴訟金字塔 諸神黃昏或黎明?/王子榮(雲林地方法院法官)

千呼萬喚始出來!司法院日前召開「金字塔型訴訟制度建構完成」記者會,一口氣公布的刑事、民事、行政訴訟等在內多達208條的修正草案,在可預見的未來,依照草案的規劃的生長周期,我國三級三審制度將從現在的身材走樣的倒三角形,慢慢塑身回正三角形。司法院的這次修法能否畢其功於一役,當然得決戰立法院,但在龐大數量的修法條文中,重中之重,其實是最高法院的改革,如何落實對最高法院(包含最高行政法院)組織的再造,才是決定能否順利改革的第一步。

民憂政治黑手干預
訴訟金字塔的規劃不是新議題,早在民國88年第一次司法國是會議就做成決議,但當時對於這一項改革觀望的多,真的想落實的少,當時社會普遍沒有感受到,如果訴訟制度沒有成為金字塔,究竟會帶給人民權利實現上怎樣的危害,所以動能上明顯不足,功虧一簣。
去年再次召開的司改國是會議,此議題捲土重來並獲得高度共識,但出現爭議的在於最高法院法官的人選要如何產生,不管是先前讓總統圈選制度,或目前的草案中由司法院長提名,再讓法官遴選委員會選定後請總統任命,而法官遴選委員要納入2席立法委員參與討論,都不免讓民眾感到有政治黑手伸入司法的疑慮。
固然這樣的制度設計是要賦予最高法院的法官有民主正當性(立法理由參考),有其學理及外國制度繼受的依據,況且立法委員再怎麼不濟,我們還是得承認他的來源較具有多元性,所以就算民主正當性雖然人言言殊,如果著眼於多元性這點,立法委員的參與還是具有意義。
不過從社會普遍反彈與疑惑的聲音來看,要理解這些高深學問太難,對民眾來說,可能司法比起政治人物還是多了一份信賴,所以對政治人物要參與法官的任命才如此反感,有這種直覺反應實在不能責怪人民,也就是這份質樸的可愛,就算案件排山倒海、疲於奔命,可能也是一種司法的甜蜜負擔?
最高法院很重要,作為三級三審金字塔的最上層,肩負法令統一解釋的功能,對於各高等法院、各地方法院法官在個案適用法律時有拘束力,下級審的法律意見想要挑戰最高法院並不容易,有時甚至要借助大法官解釋才能成功,說是要盡洪荒之力也不為過。
至於可以上訴到第三審的司法案件從開始到確定,最後關頭都在最高法院法官的一念之間,一念天堂或地獄,多少的案件徘徊在三審和二審,是害怕案件就此確定而擔不起責任,還是真的需要釐清?唯一可以看見的,是司法的信任在這些來來回回中逐漸消磨。
人少才好辦事,這次草案框定最高法院(含最高行政法院)只有21人,大幅度消減過往最高法院員額肥大症,而嚴格限制的上訴審理範圍,搭配先前推出的大法庭制度,都將減少過往一人一把號的弊病,尤其對於基層法官而言,最高法院過往總偽裝得高深莫測、不食人間煙火,這次的改革終於能讓這批眾神走下神壇,接下來的重頭戲是誰才足以擔任,過往言行是否誠信、做過的判決是否具有啟發、是靠實力還是裙帶關係等標準,都有賴社會形成共識加以檢驗,最高法院是繼續漫漫長夜,還是長夜將盡的黎明再起,人民這次需要答案!

(蘋果日報)
--
一個不能少!提高原民納保率/尤天鳴(大學教師(排灣族))

據報載,原住民因欠繳國民年金保費逾10年之久的人數,高達9萬多人,未來很有可能喪失請領A式,即3628元老人年金,此報導一出,令人相當震驚,也預警了原住民老人未來雪上加霜的困境,政府應重視並設法解決。
首先,根據原民會統計,12萬名具備國民年金投保資格的原住民,在國民年金「10年大限」將屆的今天,竟然只有3萬名繳納保費,儼然成為台灣社會安全網最大的漏洞。

研擬專案補助紓困
再者,經過衛生福利部及原住民族委員會,派員到欠繳國民年金保費的家戶,詢問並了解欠費原因,多數原住民欠繳的原因是「無意願繳納」,即便是年滿55歲,目前已在領取「原住民敬老津貼」的民眾,也是如此。
最後,雖然有關單位建議過去10年未繳保費民眾,主動向勞保局提出分期繳或拆單的申請,即可保留65歲以後請領老人年金的資格,但根據調查,有6成原住民家庭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低於我國政府貧窮線,每月分期的帳項,只會造成經濟上更大之困境。
綜上,為有效解決原民欠繳國民年金保費的結構性問題,筆者有以下建議:
一、建議政府可依據《原住民族基本法》第26條「……政府對原住民參加社會保險或使用醫療及福利資源無力負擔者,得予補助。」之法律授權,先行調查無力繳納國民年金保費之族人比例,研擬專案補助、低利紓困貸款及社福轉介等方案;先行解決目前欠繳保費之困境。
二、對於「無意願繳納」之族人,建議相關單位可以結合原鄉及都會區之族人社會組織,如教會、同鄉會、協進會等,從族人的社會網絡著手宣導,一方面可以協助公部門擴充宣導人力,更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建立社會安全體系
三、最後,建議可考慮比照榮民榮眷基金會之方式,設立原住民族社會福利基金會,建立原住民族完善之社會安全體系,落實蔡總統之原民社福相關政見。

(蘋果日報)
--
OBU混淆為ODA 斲喪農業金融穩定/吳明敏(全國農業金庫董事長)

在野黨立委於今年4月初透過質詢、記者會,質疑「政府打算將全國農業金庫近7000億存款,全部投入『政府開發協助計畫(ODA)』,藉此推動新南向政策」。這個謠言,透過網路大量轉傳,已經對農業金融穩定造成衝擊,最終受傷害的,還是廣大的農漁民。
所謂ODA(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政府開發協助)是由銀行以優惠利率貸給借款國進行公共建設,而這些公共工程則由台灣廠商承作,整個過程依照國際金融授信原則進行,政府則是編列預算補貼利息差額,目前日韓都在東南亞國家執行類似的ODA計畫。
而之所以立委質疑政府將全國農業金庫7000億存款投入ODA,是因為對全國農業金庫申設OBU的誤解。
所謂OBU,是指「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ffshore Banking Unit)」。根據統計,台灣的銀行獲利有近三分之一來自OBU,而全國38家銀行中僅農業金庫一家沒有開辦OBU業務,因此全國農業金庫正積極向主管單位申請OBU許可,以取得和其他銀行相同的經營地位,為股東創造更大盈餘。
「健全農業金融機構之經營,保障存款人權益,促進農、漁村經濟發展」是全國農業金庫的法定任務,緣於此,農業金庫依規定不僅要吸納農漁會信用部至少四分之三餘裕資金,更要對農漁會一定金額以上授信案件進行審查。由此可知,農業金庫對於廣大農漁民存款的運用,比一般商業銀行更為審慎。因此,目前並無任何承作ODA放款的計畫。

竹篙裝菜刀誤會大
竹篙裝菜刀,OBU誤解為ODA,當作花邊新聞固然很好笑,但這個笑話造成的結果是全國農業金庫收到的農漁會轉存款從3月6,744億元逐月減少,到6月僅為6653億元,減少91億元,這代表ODA不實謠言和資金存入農業金融體系有關聯。
全國農業金庫經營團隊深切體認到公司絕大部分的資金是農漁民辛苦積蓄,因此在放款授信另設有外部「授信審議委員會」,放款審查比一般商業銀行更為謹慎。
「全國農業金庫沒有參與任何ODA計畫」,希望藉由媒體公信力廣為告知,更懇請國人幫忙協助澄清謠言,以正視聽。

(蘋果日報)
--
「一國兩制」難適用於台灣/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

香港實施「一國兩制」後「中國人」認同卻下降,2014年更爆發佔中運動。香港《蘋果日報》
自1997年香港回歸移交中國政府,實施「一國兩制」已逾21周年。中國政府以擁有對香港「全面管治權」為由,介入香港內部自治事務,不僅普選進程停滯未能履行政治承諾;同時透過全國人大釋法影響港人參政權,取消議員當選資格及限縮港人的集會遊行、言論及出版自由,導致國際新聞自由、個人自由評比持續下滑;同時損及司法獨立,可能進一步影響國際社會對香港的投資信心。

香港人認同創新高
一、回歸後自由評比下降
香港回歸後在國際組織有關自由化評比中,節節下降。例如無國界記者組織的全球新聞自由度排名調查,由2002年第18名降至2018年第70名;加拿大菲沙機構(Fraser Institute)公布的全球人類自由指數調查,「個人自由」由2016年第19名,跌落至2017年第26名。
香港大學民意調查顯示,對「一國兩制」沒信心的港人逐年增加;1997年7月調查有信心達63.6% 、18.1%沒有信心;2017年3月調查有信心及沒信心分別為52%和43%。也有調查指出有62.9%市民認為香港社會狀況比20年前差,19.2%認為「差不多」,只有15.4%認為情況變好。
依據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公布港人身分認同調查,結果顯示認同自己是純粹「香港人」比例呈歷史新高、認同自己是純粹「中國人」比例呈歷史最低。
尤其年輕人自1997年以來,18-29歲以下年輕人對於中國人身分認同均較整體平均為低,2017年6月只有3.1%,同年12月調查最低,僅有0.3%的年輕人認同中國人身分。其中18-29 歲青年自稱純粹「香港人」達69.7%,較上次調查升4.7%,為回歸以來最高;自稱純粹「中國人」則為0.3%,較上次調查再跌2.8%,為回歸後最低紀錄。

未回應年輕人不滿
香港民眾身分認同依序是香港人、亞洲人、世界公民、中華民族、中國人,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認同度最低。
回歸後無論是從政治制度到醫療、住房等民生福利皆不及回歸前,港人難以感受「香港越來越繁榮」。1997-2008年期間,香港青年對於「中國人」的身分認同感呈逐年升高趨勢;但自2010年香港政改失敗後,開始「中國人」身分認同呈現大幅下跌,甚至2012年首次跌破10%,最終於2014年後香港爆發「佔中運動」。
二、「一國兩制」適用台灣之局限性
這種現象源自中國當局不斷干預香港的政策,及若干大陸民眾在香港大肆購物及不文明行為令香港年輕人不滿,開始出現「香港優先」聲音。政治方面,中國政府並無落實普選的承諾,且不斷干預香港自治事項、操控選舉等;特區政府聽命中央、馬首是瞻。經濟方面,房價飆漲、物價通脹遠高過薪酬升幅,中資機構不斷在香港大肆購買土地物業、炒高房價;內地新移民增多,造成住房、交通、治安、就業等問題。換言之,香港民眾對目前「一國兩制」下的制度認同、治理績效表達高度疑慮。
然中國當局採取解決策略則是強化國民教育、愛國教育及美化中國對香港的政策,並無妥善解決、回應年輕人需求與不滿。
同時,中國當局加強對香港獨立、本土意識打壓力度,在高壓遏獨下港人對「港獨」議題噤若寒蟬,其不滿情緒就會轉移在對「中國人」身分認同的降低。
中國領導人強調堅持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四大自信,提出「中國特色」、「中國選擇」、「中國方案」,「一國兩制」在香港能否展現四大自信,尚有待評估。若試圖運用「一國兩制」統一台灣,其「中國特色」仍有待積極創新。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