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3:20
*內唐亞胡將會川普 以哈準備展開第2階段停火談判
在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預定今天在華府與美國總統川普會面之前,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組織哈瑪斯已表示,他們準備好為雙方脆弱的加薩走廊停火協議進入新階段展開談判。
法新社報導,內唐亞胡(Benjamin Netanyahu)是川普(Donald Trump)1月20日重返執政後首位訪問白宮的外國領導人,對此內唐亞胡表示,這「實實在在證明了以色列與美國的結盟關係有多強韌」。兩人將討論加薩走廊(Gaza Strip)停火前景及終結戰爭的努力。
就在這場會面即將展開前的幾小時,內唐亞胡的辦公室發布聲明表示,以色列將在本週稍晚派代表團至卡達首都杜哈進行談判。
這份聲明是內唐亞胡先在華府與川普的顧問會晤後發出,與會者包括美國的中東特使魏科夫(SteveWitkoff)。聲明寫道:「以色列正準備讓工作層級代表團在本週末前往杜哈,以討論關於(停火)協議繼續實施的技術性細節。」
哈瑪斯(Hamas)先前已表示,他們準備好談判第2階段停火。這是由卡達、埃及和美國斡旋出的階段,目標是確保其餘人質全數獲釋,以及規劃邁向終戰的步驟。
內唐亞胡在啟程前往華府前表示,以色列分別在加薩走廊和黎巴嫩與哈瑪斯和真主黨(Hezbollah)的作戰,以及與伊朗的對抗衝突,已使得中東的「版圖重繪」。
他還說:「我相信在與川普總統密切合作下,我們能夠進一步重繪(版圖),且結果更好。」
*以總理訪美 啟動2階段停火談判 以媒:他考慮恢復戰爭
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2日啟程前往華府,3日在華府會晤美國總統川普的中東特使魏科夫(Steve Witkoff),4日在白宮會晤川普,討論加薩走廊的事務,並展開以哈停火協議第2階段談判。而哈瑪斯政治局成員阿布馬祖克(Mousa Abu Marzouk)3日率團訪問俄羅斯。
路透報導,以色列總理辦公室表示,內唐亞胡此行與魏科夫會面,並討論以色列在停火方面的立場。而魏科夫也預計另外跟埃及與卡達的官員會談。埃及與卡達過去15個月在美方支持下,於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Hamas)之間扮演居間斡旋的角色。
以色列與哈瑪斯上月達成一項複雜的停火協議,並分三階段執行,且暫停位於加薩走廊的戰鬥活動。哈瑪斯迄今已釋放18名人質,以交換數百名被囚禁在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目前仍有逾70名人質被關押在加薩走廊。
中央社引述法新社報導,埃及、卡達、哈瑪斯、以色列代表的正式磋商日期尚未敲定。以哈停火協議第一階段為期42天,且即將於3月期滿。
以色列總理辦公室表示,魏科夫將與卡達及埃及的人員磋商,然後才會與內唐亞胡討論「推動談判的腳步,包含代表團啟程談判的日期」。
停火協議的第二階段預計包含釋放其餘被關押的人,以及就永久結束戰爭進行談判。
按當前加薩停火協議,首階段從1月19日起為期42天,第二階段具體安排須不遲於首階段的第16天,即2月3日,開始商討。
另據以色列時報報導,該國愈來愈多報導顯示內唐亞胡似在認真考慮應執政聯盟極右成員的要求,恢復加薩戰爭的可能。第13頻道電視台援引高官消息報導,內唐亞胡日前就此開會,還叫國防部提交作戰計畫。
此外,以色列國防部總幹事扎米爾(Eyal Zamir)上獲提名為總參謀長,接替為哈瑪斯突襲引咎請辭、定於3月6日離任的哈萊維。
*死亡人數可能攀升...3天內第2起 敘北城市汽車炸彈攻擊至少15死15傷
英國BBC報導,敘利亞現場急救人員表示,該國北部城市曼比季(Manbij)一輛載有農業工人的車遭遇汽車炸彈攻擊,已知造成15人死亡、15人受傷。
死者中有14人是女性,目前已知15名傷者都是女性。這是該地區三天內第二起汽車炸彈襲擊事件。
救援團體「敘利亞民防」(Syria Civil Defence)表示,其中一些傷者狀況危急,死亡人數可能攀升。該組織也被稱為「白盔」組織(White Helmets)。
目前尚無任何武裝團體宣稱為此事負責。
該地區先前曾發生類似案件。「白盔」組織表示,曼比季市中心街頭1日也發生爆炸案,造成四人死亡,包含兩名孩童和一名女子。
*以色列總理將訪美國 啟動以哈停火第2階段談判
以色列總理辦公室今天宣布,總理內唐亞胡美東時間3日將在華府會晤美國總統川普的中東特使魏科夫(SteveWitkoff),並展開以哈停火協議第2階段談判。
路透社報導,內唐亞胡(Benjamin Netanyahu)預計明天從以色列出發前往華府,並於美東時間4日在白宮會晤川普,討論加薩走廊的事務,以及仍受困加薩走廊的以色列人質。
以色列總理辦公室表示,內唐亞胡此行也將與魏科夫會面,並討論以色列在停火方面的立場。而魏科夫也預計另外跟埃及與卡達的官員會談。埃及與卡達過去15個月在美方支持下,於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Hamas)之間扮演居間斡旋的角色。
以色列與哈瑪斯上月達成一項複雜的停火協議,並分3階段執行,且暫停位於加薩走廊的戰鬥活動。哈瑪斯迄今已釋放18名人質,以交換數百名被囚禁在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目前仍有逾70名人質被關押在加薩走廊。
法新社報導,埃及、卡達、哈瑪斯、以色列代表的正式磋商日期尚未敲定。以哈停火協議第1階段為期42天,且即將於3月期滿。
以色列總理辦公室表示,魏科夫將與卡達及埃及的人員磋商,然後才會與內唐亞胡討論「推動談判的腳步,包含代表團啟程談判的日期」。
停火協議的第2階段預計包含釋放其餘被關押的人,以及就永久結束戰爭進行談判。
*哈瑪斯再釋3人質 阿拉伯陣營拒川普「清空加薩」論
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運動組織哈瑪斯1日移交3名以色列人質,以色列稍早釋放183名巴勒斯坦囚犯,搭載他們的3部巴士抵達加薩走廊南部汗尤尼斯巿。這是停火協議其中一部分。
綜合媒體報導,3部巴士開抵汗尤尼斯巿(Khan Yunis)歐洲醫院(European Hospital)時,受到聚集迎接的數以百計加薩民眾包圍,其中許多囚犯身穿灰色囚服。
他們將會先入院接受身體檢查,然後才回家。
根據約旦河西岸(West Bank)雷馬拉(Ramallah)的巴勒斯坦囚犯協會(Palestinian Prisoners Club)表示,獲釋183人其中的150人將會返回加薩、32人前往雷馬拉,有1人將遭放逐而前往埃及。
在此之前,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運動組織哈瑪斯(Hamas)已移交3名以色列人質。
報導指出,紅十字會人員在汗尤尼斯接收到具有法國和以色列雙重國籍的卡德隆(Ofer Kalderon),以及畢巴斯(Yarden Bibas),兩人隨後被送回以色列。具有以色列和美國雙重國籍的席格爾(Keith Siegel)則於數小時後在加薩巿(Gaza City)海港移交獲釋。
畢巴斯是兩名稚齡人質的父親,其中克菲爾.畢巴斯(Kfir Bibas)於2023年10月7日遭挾持時年僅9個月大,艾利爾.畢巴斯(Ariel Bibas)才4歲。
哈瑪斯於2023年11月表示,他們母親希利(Shiri Bibas)命喪以色列空襲。他們從此音信杳然。
另據報導,川普上月提出「清理」加薩走廊的計畫,並表示「希望埃及和約旦收容這些人」。但埃及、約旦、沙烏地阿拉伯、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和阿拉伯聯盟1日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在任何情况下」都拒絕轉移巴勒斯坦人離開故土,指希望與美國川普政府合作,「按照(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兩國方案,實現中東地區公正和全面的和平」。
這項說法被認為是變相回絕川普的「清空加薩」論,川普當時促請約旦和埃及興建房屋接收加薩巴人,被質疑放棄美國的一貫「兩國方案」政策主張。
此外,埃及總統塞西(Abdel Fattah al-Sisi)1日告訴美國總統川普,世界正期盼他達成一項「永久的歷史性和平協議」,以終結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之間的衝突。
塞西辦公室發布聲明稱,塞西和川普在通話中互邀對方進行國是訪問,並強調持續「協調與合作」的重要性。
塞西也強調,「國際社會期待川普總統能夠達成一項永久性的歷史性和平協議,以化解該地區數十年來的衝突」。
*敘利亞臨時總統將訪沙烏地 推翻阿塞德後首次出訪
沙烏地阿拉伯的阿拉伯衛星電視台(Al Arabiya TV)今天援引消息人士報導,敘利亞臨時總統夏拉(Ahmed al-Sharaa)將於明天訪問沙烏地阿拉伯。
路透社報導,這將是夏拉去年12月領導伊斯蘭主義組織「沙姆解放組織」(Hayat Tahrir al-Sham)推翻巴夏爾.阿塞德(Bashar al-Assad)掌權以來,首次正式出訪。
推翻阿塞德後,夏拉一直試著取得阿拉伯和西方領導人的支持。
沙烏地阿拉伯外交部長1月24日訪問大馬士革(Damascus),並表示沙國正與歐洲和美國談判,協助敘利亞解除導致其經濟遭受重創的經濟制裁。
阿拉伯國家向來對敘利亞生產與貿易類安非他命藥品芬乃他林(captagon)感到擔憂。
1月7日,新任敘利亞外交部長席巴尼(Asaad Hassanal-Shibani)告訴約旦外長,在敘利亞新伊斯蘭統治者的領導下,毒品走私不會對約旦構成威脅。
*哈瑪斯釋3名以色列人質 將交換182名巴勒斯坦囚犯
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運動組織哈瑪斯今天移交3名以色列人質。雙方繼續執行休戰協議,以結束長達15個月加薩戰爭。
路透社報導,紅十字會人員在加薩走廊(Gaza Strip)南部城巿汗尤尼斯(Khan Younis)接收到具有法國和以色列雙重國籍的卡德隆(Ofer Kalderon),以及畢巴斯(Yarden Bibas),兩人隨後被送回以色列。具有以色列和美國雙重國籍的席格爾(Keith Siegel)則於數小時後在加薩巿(Gaza City)海港移交獲釋。
畢巴斯是兩名稚齡人質的父親,其中克菲爾.畢巴斯(Kfir Bibas)於2023年10月7日遭挾持時年僅9個月大,艾利爾.畢巴斯(Ariel Bibas)才4歲。
哈瑪斯(Hamas)於2023年11月表示,他們母親希利(Shiri Bibas)命喪以色列空襲。他們從此以後就音訊杳然。
哈瑪斯指出,以色列可望轉移182名巴勒斯坦囚犯和被拘留者。
(聯合新聞網)
--
*川普與納坦雅胡會談 警告「無法保證」加薩脆弱的和平能夠維持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作為美國總統川普第二任期首位到訪的外國領導人,雙方就加薩停火、人質釋放等重大議題展開討論。今日會面適逢中東局勢關鍵時刻,各方都在密切關注會談結果。
據美聯社報導,加薩停火協議的後續發展成為會談重點之一。納坦雅胡面臨國內右翼聯盟要求結束臨時停火、重啟對哈瑪斯戰鬥的壓力,但同時也有許多以色列人期盼人質能夠返家,並結束持續15個月的衝突。川普雖因促成停火協議受到讚揚,但對協議的長期前景持保留態度,並表明不保證和平會持續。
人質釋放進入關鍵第二階段,預計將釋放包括50歲以下男性和男士兵在內的剩餘人質,以換取尚未確定的巴勒斯坦囚犯。然而,哈瑪斯表態除非戰爭結束且以軍完全撤出,否則不會在第二階段釋放人質。納坦雅胡則堅持以色列將致力於戰勝哈瑪斯,確保所有在去年10月7日襲擊中被俘的人質返回。
以色列與沙烏地阿拉伯的關係正常化協議也是重要議題。但沙國明確表示,只有在戰爭結束且加薩和西岸有可信的巴勒斯坦建國途徑時,才會同意這樣的協議。川普呼籲將巴勒斯坦人遷移到埃及和約旦,但遭到這兩個鄰國拒絕。
在伊朗核計畫問題上,納坦雅胡尋求川普採取果斷行動。他認為,由於以軍在加薩和黎巴嫩對哈瑪斯和真主黨造成重大打擊,加上伊朗空防系統遭受重創,現在是解決德黑蘭核計畫的最佳時機。
納坦雅胡此行也面臨國內政治壓力。他的民意支持率持續下滑,且正面臨貪腐審判。政府中的強硬右翼成員更威脅,若不重啟加薩戰鬥將推翻政府。這是自國際刑事法院於去年11月對納坦雅胡發出逮捕令以來,他首次出國訪問。
美國已派遣中東特使魏科夫與納坦雅胡合作,推動停火協議的下一階段。以色列人質家屬呼籲川普運用美國影響力,確保納坦雅胡繼續遵守協議。一位人質母親表示,以色列內部有極端分子試圖破壞川普的願景。
*川普宣布︰美國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 停止金援中東救助機構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上月20日宣示就職後,簽署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2道行政命令,引發各界關注。外媒透露,川普預計在美國時間4日發布最新行政命令,宣布美國再度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UNHRC),以及停止聯合國對中東救濟機構的資金。
綜合外媒報導,川普此舉旨在恢復其第一任期內的政策,當時美國曾因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對以色列的偏見,以及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工作署(UNRWA)的運作問題,決定從這些機構退出。美國政府指控,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未能有效執行其宗旨,且長期對以色列存在著不公平的偏見指責,甚至為侵犯人權的國家政府提供掩護。
報導指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在2018年時,通過譴責以色列決議的數量,超過了敘利亞、伊朗和北韓(朝鮮)的總和,顯示出該機構存在著明顯的偏見。UNRWA則被以色列批評,為煽動反以色列情緒的機構,並指控旗下員工涉及恐怖活動;以色列駐聯合國代表指出,UNRWA已淪激進組織哈瑪斯控制的恐怖機構,喪失原本被賦予的任務。
事實上,川普曾在2017至2021年任內的第一任內,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與UNRWA;直至拜登政府於2021年2月,宣布以觀察員身分重返。但去年UNRWA傳出參與2023年10月哈瑪斯跨境突襲後,拜登政府就暫停對該機構的資金;以色列政府也對UNRWA採取更嚴格的措施,像是禁止該機構在以色列領土內運作,並阻止機構與以色列當局的聯繫。
另外,川普簽署的這項行政命令,還要求國務卿魯比歐(Marco Rubio)進行審查與告報,尤其是針對存在「推動激進或反美情緒」的國際機構,並特別要求關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報導指出,UNESCO曾在2019年正式退出該機構,原因也是該組織存在反以色列的偏見,直到2023年6月,美國才重新回歸UNESCO。
外媒指出,川普這些行動正值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訪問華府之際,納坦雅胡曾多次指責UNRWA的運作,助長了反以色列情緒,並使得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和談進程陷入困境。
*敘利亞北部發生汽車炸彈爆炸15人喪生 14名為女性勞工
敘利亞北部城郊今(3)日發生汽車炸彈爆炸事件,造成至少15人死亡,多人受傷。據敘利亞民防組織表示,死者多為在當地從事農業工作的女性勞工。
綜合外媒報導,根據現場救援人員報告,此次爆炸發生在曼比季市(Manbij)郊外一條主要道路上。敘利亞民防組織證實,死者包括14名女性和1名男性,另有15名女性在爆炸中受傷。
這是該地區近三天內發生的第二起爆炸事件。週六曼比季市中心也發生了一起汽車炸彈爆炸,造成4名平民死亡,9人受傷,傷者中包括數名兒童。截至目前,尚無任何組織宣稱對這兩起襲擊事件負責。
曼比季位於土耳其邊境以南約30公里處,鄰近幼發拉底河西岸。該地區長期以來一直是各方勢力角力的焦點。即使在敘利亞前總統阿塞德(Bashar al-Assad)於12月下台後,曼比季所在的阿勒頗省東北部仍持續發生暴力衝突。目前,由土耳其支持的敘利亞國民軍與美國支持的庫德族領導的敘利亞民主力量在該地區持續對峙。
*川普提議重新清空加薩走廊 阿拉伯國家一致反對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2日啟程前往美國,預定3日與美國總統川普的中東特使魏科夫會晤,啟動第二輪加薩走廊停火協議談判,4日在白宮會見川普。納坦雅胡辦公室聲明,納坦雅胡將與魏科夫討論以國的停火立場,後者再將訊息傳達給埃及和卡達。不過,川普上月主張清空加薩走廊,將約150萬名巴勒斯坦人安置在埃及和約旦等國的提議,遭到阿拉伯國家拒絕。
埃及與卡達過去15個月在美國支持下,在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之間扮演斡旋角色。以哈雙方上月達成一項複雜的停火協議,分成3階段執行,暫停在加薩走廊的戰鬥活動。為期42天的第一階段停火協議已於1月19日啟動,哈瑪斯迄今已釋放18名以色列人質,交換數百名被囚禁在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目前仍有逾70名人質被關押在加薩。
阿拉伯聯盟(Arab League)1日在開羅舉行的外交會議結束後,發表共同聲明,一致駁回川普提議,「聯盟強烈反對旨在以任何形式剝奪巴勒斯坦人根基的手段」。包括被川普點名的埃及、約旦,以及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等聯盟成員表明拒絕分裂加薩走廊,而是要致力讓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承擔在加薩和約旦河西岸的管理責任,川普清空加薩的構想對區域穩定造成威脅,恐導致以色列與哈瑪斯的衝突進一步擴大。
納坦雅胡政府始終反對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參與任何加薩事務,聲稱此舉無法達成當地去極端化的目標,而這正是避免以國未來遭到攻擊的必備條件。「華爾街日報」指出,阿拉伯國家的反彈除了因遷移加薩人可能損害巴勒斯坦建國外,還有依據過往經驗,巴勒斯坦難民對收容國政府產生的種種問題,例如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曾參與約旦和黎巴嫩內戰,以及滲透以色列引發對黎巴嫩南部的軍事行動。
大量巴勒斯坦人因1948年以色列獨立戰爭與1967年6日戰爭流離失所,激進民族主義運動興起,其與以色列的衝突反而對收容國帶來政治和生存威脅,成為特拉維夫報復行動的打擊對象。另一方面,流亡在外的巴勒斯坦難民抱怨受到次等公民對待,包括被大幅限制在難民營活動,以及工作機會受限。然而,若改變難民生活現狀,暗示他們將無法再返回如今已遭以色列佔領的家園。
約旦目前收容約240萬巴勒斯坦難民佔最大宗,多數具有約旦國籍,但安曼政府已在1994年的和平協議中承認以色列國家地位,使難民未來的安置問題充滿挑戰。約旦國王阿布杜拉二世已表明不願接收加薩難民,主張依據「兩國方案」維護巴勒斯坦人民土地和合法權利。
(自由電子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