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1:40 / 23:15
*以軍轟炸聯合國建築物 加薩民防機構:19死含9名兒童
以色列軍方表示,今天對賈巴利亞難民營內的聯合國建築物發動空襲,目標是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組織哈瑪斯(Hamas)武裝分子。加薩民防機構稱這次襲擊造成含9名兒童共19死。
法新社報導,以軍在聲明中表示,他們攻擊的是「1座指揮與管制中心內」的武裝分子,並稱該中心被用於協調恐怖行動。此外,以軍也向法新社確認,這座建築內設有1間聯合國診所。
加薩民防機構發言人巴薩爾(Mahmud Bassal)指出,還有數十人在空襲中受傷,他表示,這次空襲「瞄準了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工作署(UNRWA)1座設有醫療診所的建築」。
UNRWA尚未證實這次襲擊。
以軍表示,「哈瑪斯的賈巴利亞營(JabaliaBattalion)利用這處建築策劃恐怖攻擊」,並指控哈瑪斯「將平民當作人肉盾牌」。
巴勒斯坦外交部譴責「在賈巴利亞UNRWA診所發生的大屠殺」,並呼籲「國際社會嚴厲施加壓力」,以阻止以色列擴大攻勢。
哈瑪斯盟友「伊斯蘭聖戰組織」(Islamic Jihad)則稱這次轟炸是「公然的戰爭罪行」。
*淡定出訪!內唐亞胡遭國際刑事法院通緝 匈牙利沒準備手銬「反而鋪紅地毯」
匈牙利也是125個國際刑事法院成員國之一,按理說有義務在內唐亞胡入境時逮捕他並移送海牙。根據通緝令,以色列總理被指控犯有戰爭罪以及反人類罪。
然而,匈牙利總理奧爾班(Viktor Orban)並沒有為內唐亞胡准備銀手銬,而是鋪開了紅地毯。匈牙利要用奢華的行程向以色列宣示團結。
早在去年11月國際刑事法院向內唐亞胡以及以色列國防部長加蘭特(Yoav Gallant)發出逮捕令時,奧爾班就稱位於海牙的該機構「厚顏無恥、玩世不恭、完全不可接受」,並許諾說如果內唐亞胡到訪匈牙利,他將確保「自由和安全」。
缺乏執行手段
和各國自己的司法系統不同,國際刑事法院無法直接調度警方去執行逮捕令或者通緝令,只能仰賴於各成員國的有關部門拘捕並引渡嫌疑人。如果某一成員國拒絕逮捕嫌疑人,國際刑事法院的法官可以啟動所謂的「不遵守之應對程序」,這可能導致案件被移交給國際刑事法院締約國大會(ASP)或者聯合國安理會。
不過,就算案件移交到締約國大會,該機構也幾乎沒有有效的制裁手段。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的國際刑法專家霍爾弗特(Mathias Holvoet)在接受德國之聲采訪時指出,違反規定通常不會帶來什麼實際後果。他預計,此案很有可能會移交,但是不太可能有效果:「按照一個很有名的說法,國際刑事法院就是一個沒手沒腳的巨人,沒有辦法強制執行逮捕令,而是有賴於各成員國的政治意願。」
除了匈牙利,以色列總理還受到盟友美國的袒護。就在2月,特朗普總統簽署了行政命令,對國際刑事法院及其首席檢察官卡裡姆.汗(Karim Khan)實施制裁。
以色列的盟友
分析人士認為,內唐亞胡正在試圖削弱國際刑事法院的信譽,而匈牙利鋪開紅地毯,正好有利於他實現目標。霍爾弗特說:「內唐亞胡企圖通過訪問盡可能多的國家來證明‘國際刑事法院不過是紙老虎’。」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的匈牙利問題專家黑格杜斯(Daniel Hegedüs)也指出,內唐亞胡可以借機表明,通緝令並不像以色列國內的反對派所聲稱的那般嚴重,「這次訪問凸顯了他的人脈、影響力以及政治自由度。……奧爾班則為他的長期非自由意識形態盟友提供了一個平台,而且也非常契合華盛頓的政治新趨勢。」
風險極低但依然存在
國際刑事法院旨在對種族滅絕等世界上最嚴重罪行提起訴訟。然而,美國、中國、俄羅斯卻並非成員國。以色列也同樣沒有簽約,一直簡稱該機構無權檢控任何以色列公民。
不過,巴勒斯坦則在2015年加入了國際刑事法院。首席檢察官卡裡姆.汗認為,這使得該機構有權對內唐亞胡發出通緝令。
國際刑事法院針對內唐亞胡提出的檢控證據包括:加沙戰爭期間的謀殺、迫害、將飢餓用作戰爭手段以及其他不人道行為。
不過,許多被國際刑事法院通緝的國家領導人都堅稱,他們在出國訪問時享有外交豁免權。就在今年一月,波蘭表示允許內唐亞胡到訪奧斯維辛參加猶太大屠殺紀念活動。3月,極有可能出任下屆德國總理的梅爾茨(Friedrich Merz)也向內唐亞胡發出了訪問柏林的邀請。
法律專家則依舊為國家領導人的外交豁免權能否適用於反人類罪、戰爭罪行的指控而爭論不休。阿姆斯特丹大學的霍爾弗特認為,內唐亞胡只要到訪一個國際刑事法院成員國,就總是面臨一定的風險:「你永遠不知道某個城市的某個法官具體會采取什麼措施。」他對德國之聲指出,已經有非政府組織向匈牙利法院申請強制逮捕內唐亞胡。「這個風險盡管不算太大,但總歸還是一個風險。」
以色列官方也證實,內唐亞胡今年2月出訪美國時,其專機航線不得不繞開可能遵守國際刑事法院逮捕令的國家領空,並且盡量靠近美國空軍基地。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的匈牙利問題專家黑格杜斯則認為,匈牙利當局在接下來四天時間裡逮捕內唐亞胡的可能性接近於零:「匈牙利已經不是民主國家,我們知道其法治已經很大程度上被劫持。我非常地懷疑匈牙利的執法部門是否還會聽命於法庭的命令,而是聽命於政府的指令。」
*以色列猛攻加薩 10天內322兒童喪命…戰爭已逾百萬兒童流離失所
以色列與哈瑪斯先前簽署的停火協議在3月第1階段結束後,以色列恢復對加薩攻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1日稱,過去10天內,以色列對加薩地區的軍事行動,已造成至少322名兒童死亡。基金會也要求以色列解除禁止人道援助進入加薩的命令。
埃及媒體「金字塔報」(Al Ahram)報導,以色列於休戰2個月後,3月18日恢復對加薩地區進行空襲轟炸行動,並派遣地面部隊重返加薩,發動新一輪地面攻擊。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1日發布聲明稱,以色列過去10多日的持續攻擊,已造成兒童死亡人數達322人,另有609名兒童受傷。這些傷亡人數包括3月23日因以色列攻擊加薩南部納塞爾醫院(Al Nasser Hospital)而遭受災難的兒童。而且這些兒童多數已流離失所,住在臨時帳篷或受損的房屋內。
以色列還自3月2日起,實施禁止人道援助進入加薩的命令。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強烈要求以色列解除此項禁令,並呼籲結束敵對行動,各方均遵守國際人道主義法規定的保護兒童義務。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執行董事羅素(Catherine Russell)說:「加薩停火,原本為加薩兒童帶來生存和復甦的希望;然而現在孩子們再次陷入死亡暴力和貧困的泥淖中。」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提到,過去18個月來,這場以哈戰爭已讓15000多名兒童喪生,受傷的兒童也有34000多名,還有超過100萬名兒童反覆流離失所,遭受生命和生存權利瀕臨危險的巨大恐懼,並被剝奪接受家庭照護和教育的權利。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強調,現在加薩地區,食物、安全飲用水、住所和醫療服務日益稀缺。如果沒有這些基本物資,可能會加速擴大兒童營養不良、引發疾病,和其他原可預防的艱難狀況,使得兒童死亡人數不可避免地激增。
*以色列宣布擴大軍事行動 奪加薩大片土地劃入安全區
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茲(Israel Katz)今天宣布大幅擴大在加薩走廊的軍事行動,並稱將在這塊飛地占領大片土地,以將其劃入以色列的安全區域。
路透社報導,卡茲透過聲明表示,將大規模撤離加薩平民,遠離作戰區域,並敦促他們協助殲滅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Hamas)並釋放以國人質,因為這是終結戰爭的唯一途徑。
不過,他並未明確說明以色列打算占領多少土地。
以色列先前已在加薩境內建立1個重要緩衝區,擴大這塊飛地戰前的邊緣區域,並在橫跨加薩中部的那札林走廊(Netzarim Corridor)劃設大型安全區。
與此同時,以國領導人表示,他們計劃協助巴人自願撤離加薩。美國總統川普先前呼籲加薩居民永久遷離當地,還說要在美國接管後將當地打造成「中東蔚藍海岸」(Riviera of the Middle East)。
先前在美國斡旋下,以色列與哈瑪斯達成休戰協議,允許哈瑪斯用手上人質交換關押在以國監獄的巴勒斯坦囚犯,度過了相對平靜的2個月後,以色列又恢復空襲,並派遣地面部隊重返加薩。
在卡達和埃及調解下,讓休戰談判重回正軌的努力尚未取得進展。
以色列總理內唐雅胡(Benjamin Netanyahu)表示,施加軍事壓力是解救剩餘59名以國人質的最佳方式。
*以軍擴大對加薩軍事行動!防長:將奪取大片土地「納入以色列安全區」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茲(Israel Katz)2日宣布,大幅擴張以色列國防軍在加薩的軍事行動,計畫奪取大片土地並「劃入以色列的安全區域」。
以軍聲明指出,這項行動也將「大規模撤離加薩平民遠離作戰區域」,但並未提供其他具體細節。
卡茲表示,將擴大軍事行動「以殲滅和清除加薩的恐怖分子及其基礎建設,同時奪取大片土地劃入以色列安全區」。
CNN提到,以軍阿拉伯語發言人4月1日晚間向加薩南部拉法地區居民發出撤離命令,要求他們向北移動。
以色列於3月18日恢復在加薩的軍事行動,結束1月19日與哈瑪斯達成的停火協議。以色列方面表示,因為第一階段停火結束後,間接談判陷入僵局,才決定重啟行動。
上月,一名以色列官員與另一位知情人士告訴CNN,以色列正擬定一項可能的大規模地面行動,計畫出動數萬名士兵進入加薩作戰,清除並占領加薩的大部分區域。
卡茲的最新聲明並未說明是否會投入更多軍隊參與這次擴大行動。
*川普與埃及總統通話 談及加薩走廊的解決方案
美國總統川普1日指出,他與埃及總統塞西(Abdel-Fattah El-Sisi)通話,兩人討論到美軍對葉門激進組織「胡塞武裝」(Houthi)的軍事行動,同時也討論到加薩走廊可能的解決方案和軍事準備。
川普1日在社群網路「真實社群」(Truth Social)上表示,他與塞西通話,指兩人的通話非常順利。
川普指出,兩人討論到很多議題,包括美國對在葉門攻擊海上船隻的胡塞武裝的軍事行動;川普說,他們也討論到加薩走廊(Gaza Strip),包括可能的解決方案,以及軍事準備等。
*以色列空襲貝魯特釀4死 含黎巴嫩真主黨要員
黎巴嫩安全消息人士說,以色列今天空襲黎國首都貝魯特南郊,造成黎巴嫩武裝組織真主黨1名要員在內共4人死亡,進一步考驗以色列與真主黨之間的停火協議。
路透社報導,黎巴嫩安全消息人士說,這次攻擊的目標是1名真主黨(Hezbollah)人物。黎巴嫩衛生部門說,這次襲擊造成4人死亡,其中包括1名婦女,另有7人受傷。
真主黨是「抵抗軸心」(Axis of Resistance)一員,這個聯盟由伊朗在中東各地支持的團體組成,也包括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Hamas)。哈瑪斯2023年10月7日突襲以色列,引爆以哈之間的加薩戰爭。
以色列軍方則說,這名真主黨要員名叫貝德爾(Hassan Bdeir),是真主黨和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Islamic Revolutionary Guard Corps)聖城部隊(QudsForce)成員,他曾協助哈瑪斯策劃「針對以色列平民重大且迫在眉睫的恐怖襲擊」。
這是以色列5天內第2度對真主黨控制的貝魯特郊區發動空襲,使美國斡旋達成的停火承受更多壓力,這項停火協議結束去年的毀滅性衝突。
真主黨議員穆薩維(Ibrahim Moussawi)說,以色列的襲擊是「重大而嚴重的侵略,使局勢升級到一個完全不同的層次」。
以色列外交部長薩爾(Gideon Saar)則稱,被消滅的真主黨分子構成「真實且立即的威脅」。他說:「我們期望黎巴嫩採取行動,剷除在其境內針對以色列的恐怖組織。」
以色列在戰爭中重創真主黨,殺死數以千計的真主黨武裝分子,摧毀真主黨大部分軍火庫,並消滅包括納斯拉勒(Hassan Nasrallah)在內的真主黨領導高層。
*開齋節期間空襲黎巴嫩…以色列擴大地面攻擊發疏散令 聯合國:引發恐慌
自與真主黨的停火協議生效以來,以色列空軍第二次襲擊了黎巴嫩首都貝魯特郊區。以軍方稱夜間襲擊的目標是親伊朗的真主黨民兵恐怖分子。據未經證實的阿拉伯語報導稱,一棟居民樓遭到襲擊。據黎巴嫩衛生部稱,共有3人死亡。
與此同時,以色列軍方繼續在加薩地帶對與真主黨民兵結盟的哈瑪斯采取行動。
這是自去年11月以色列與真主黨停火協議生效以來,貝魯特郊區達希賈(Dahija)遭受的第二次空襲。該地區是真主黨民兵的據點。以軍稱,此次襲擊的目——一名真主黨成員為哈瑪斯即將對以色列平民發動的一起襲擊策劃予以了支持。以軍稱,該男子構成了直接威脅並已被「消滅」。
黎巴嫩總統奧恩和總理薩拉姆強烈譴責這次襲擊。真主黨議員指責以色列屢次違反停火協議,等於是宣布中止停火。
據報導,數天前,以色列空軍襲擊了達希賈的一個真主黨民兵無人機倉庫。在此之前,以軍報告稱有火箭彈從黎巴嫩發射。
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辦公室發布聲明,稱將大力執行停火。聲明同時表示:「如果以色列國受到威脅,我們將對黎巴嫩的任何地方予以攻擊。」
自2023年10月加薩戰爭爆發以來,伊朗支持的真主黨在為期一年多的時間裡,向以色列發射火箭彈,以支持加薩地帶的哈瑪斯。以色列則以空襲和地面進攻予以回擊。
聯合國援助機構:以軍疏散令引發恐慌
與此同時,以色列軍隊正在擴大對加薩地帶南部拉法的地面攻擊。由於即將進行「密集行動」,該市大部分地區的居民被要求於周一撤離。據聯合國巴勒斯坦救濟機構稱,此舉引發了恐慌。近東救濟工程處(UNRWA)負責人拉扎裡尼(Philippe Lazzarini)在 X平台批評說:「這導致開齋節第一天出現恐慌、恐懼和不確定性,而這一天本應是和家人親人團聚的日子。」
以色列軍隊撤離的呼籲是在開齋節期間發出的。開齋節是穆斯林的節日,標志著齋月的結束。拉扎裡尼稱,超過14萬人受到以色列軍方撤離命令的影響。
以軍以阿拉伯語發表的疏散令稱,拉法地區和周邊城鎮的居民應立即前往馬瓦西( Al-Mawasi)。受影響地區將再次展開「密集行動」,以打擊恐怖組織。
西南部馬瓦西周邊地區在戰爭期間被指定為人道主義區。然而,據德新社報道,以色列軍隊過去也曾多次襲擊那裡,軍方消息稱,襲擊目標包括伊斯蘭組織哈瑪斯的設施。
「人們應該去哪裡?」近東救濟工程處負責人拉扎裡尼批評道。沿海地區「像籠子一樣被封鎖」,並遭受「四面八方的轟炸」。1月19日停火協議生效後,加薩大量流離失所者返回家園。
3月中旬,由於雙方未能就延長停火達成一致,以色列再次對加薩發動大規模襲擊。此後,以色列軍隊也開始在拉法對哈瑪斯開展地面行動。以色列軍方稱,新一輪地面攻勢的目的還在於在邊界建立緩沖區。
關於新停火的談判
以色列和哈瑪斯目前正在通過間接會談協商新的停火協議。但對於到底有多少以色列人質將被釋放仍存在爭議。
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周日宣布,將進一步加大對加薩極端伊斯蘭分子的攻擊力度;只有軍事和外交壓力相結合才能挽救人質。人質親屬則曾多次警告,戰爭重啟會危及人質的生命。
據以色列方面透露,目前加薩地帶仍關押著24名以色列人質,此外還有35名遇害人質的遺體。
2023年10月7日,恐怖組織哈瑪斯等對以色列南部發動襲擊,屠殺約1200人,250多人被劫持為人質。
據哈瑪斯控制的加薩地帶衛生部門稱,戰爭造成5萬多人死亡。該信息無法被獨立核實。
*以色列再轟加薩…10天逾300童亡 聯國:世界不能旁觀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3月31日表示,以色列重啟對加薩(Gaza)的攻擊,據報已經在過去10天導致至少322名兒童身亡和609名兒童受傷。
央廣報導,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聲明中指出,這個數據包含在3月23日加薩南部納瑟醫院(Nasser Hospital)外科部門遭到攻擊時喪命或受傷的兒童。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表示,這些兒童大多數流離失所,並在臨時帳篷或受損的房屋中避難。
在結束與哈瑪斯(Hamas)近兩個月的停火後,以色列3月18日恢復對加薩的猛烈轟炸,隨後發動新的地面攻勢。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執行主任羅素(Catherine Russell)表示:「加薩的停火為加薩兒童提供了急需的生命線,並為邁向復興之路帶來了希望。」羅素說:「但兒童再次陷入致命暴力與困頓的循環之中。」
羅素補充說:「各方必須遵守國際人道法規定的保護兒童義務。」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表示,在經歷18個月的戰爭後,據報超過1.5萬名兒童喪命,超過3.4萬名兒童受傷,將近100萬名兒童流離失所,並且無法取得基本福利。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呼籲結束敵對狀態,也要求以色列終止對人道援助進入加薩的禁令,這項禁令從3月2日起實施。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說:「糧食、安全用水、避難所和醫療照護變得愈來愈稀缺。如果沒有這些必要物資,營養不良、疾病和其他可預防的狀況可能會激增,導致可預防的兒童死亡人數增加。」聲明補充說:「世界絕不能袖手旁觀,讓兒童繼續被殺害與遭受苦難」。
*川普威脅不達成核協議將轟炸 伊朗:若遭攻擊只能尋求核武、別無選擇
美國總統川普威脅伊朗,若不與華府達成核協議將進行轟炸。伊朗最高領袖顧問拉里賈尼今天警告,如果伊朗遭美國或其盟友攻擊,將尋求獲得核武,別無選擇。
綜合法新社與路透社報導,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的顧問拉里賈尼(AliLarijani)接受國家電視台訪問時表示:「我們不會走向(核)武,但如果有人在伊朗核議題犯錯,就會迫使伊朗走向核武,因為(伊朗)必須自衛。」
拉里賈尼補充說:「伊朗不想這樣做,但…(它)別無選擇…如果(美國)決定自行或通過以色列轟炸,將迫使伊朗做出不同的決定。」
據美國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NBC News)報導,川普29日表示如果伊朗不同意核協議「將會遭到轟炸」,他還威脅要以所謂「次級關稅」(secondarytariffs)懲罰伊朗,也就是對與美國制裁國家有貿易往來的實體開徵額外關稅。
儘管川普威脅愈發尖銳,但目前尚不清楚他會由美國轟炸伊朗還是與其他國家協調行動,協調對象可能是伊朗宿敵以色列。
哈米尼在穆斯林齋戒月結束之際發表談話說:「他們威脅製造混亂…如果實施攻擊的話,必遭強烈反擊。」
伊朗今天也向聯合國安全理事會(United NationsSecurity Council)抗議川普「魯莽與好戰」的言論,稱其「公然違反國際法」與「聯合國憲章」(UnitedNations Charter)。
根據路透社看到的一封信,伊朗駐聯合國大使伊拉瓦尼(Amir Saeid Iravani)寫道,伊朗「強烈警告不要採取任何軍事冒險主義,並將對美國或其代理人以色列政權侵犯主權、領土完整或國家利益的任何侵略或攻擊,做出迅速果斷的回應」。
哈米尼表示:「這個地區只有一支代理力量,那就是腐敗篡位的猶太復國主義政權」。他並呼籲「消滅」以色列。
*川普揚言攻擊伊朗 最高領袖哈米尼誓言「強力」反擊
美國總統川普威脅,如果伊朗在其核計畫的議題上不與華府達成協議,將會遭到轟炸。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今天警告,伊朗若遭美國攻擊,將會強力反擊。
路透社報導,這是德黑蘭拒絕與華府直接談判以來,川普首度就此事表態。他30日告訴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NBC News),美國和伊朗官員正在磋商,但沒有詳細說明。
川普在電話訪談中說:「若他們不達成協議,會有轟炸…會是他們以前不曾見過的那種轟炸。」
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今天發表演說表示,「他們威脅要造成傷害」,他指的是美國揚言攻擊。他還說:「一旦真的這麼做,他們必定會遭到強力反擊。」
川普3月初透露,已致函哈米尼,要求就核協議展開談判,並警告如果拒絕,美方可能採取軍事行動。伊朗27日回應,拒絕在壓力下直接談判。
*以色列總理矢言加強施壓哈瑪斯 努力讓加薩人「自願移民」
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今天矢言加強施壓「哈瑪斯集團」,同時持續協商讓以色列人質獲釋,並努力使美國總統川普提倡讓加薩人民「自願移民」的計畫得以執行。
路透社報導,內唐亞胡(Benjamin Netanyahu)表示,以色列內閣同意加強施壓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組織哈瑪斯(Hamas)。哈瑪斯則稱已同意埃及、卡達等斡旋者的停火提案。
經歷之前為期2個月的停火後,以色列恢復轟炸加薩走廊(Gaza Strip),並再度派兵進入加薩,但內唐亞胡否認以色列沒在協商的說法。
哈瑪斯昨天宣布同意一項停火提案,根據維安消息人士,其內容包括每週釋放5名以色列人質。但哈瑪斯拒絕考慮按以色列的要求放下武器。
今天是穆斯林開齋節(Eid al-Fitr)假期的第一天,加薩衛生當局稱至少20人死於以色列空襲,其中包括數名孩童。在南部甘尤尼斯市(Khan Yunis),一個帳篷內就有9人喪命。
內唐亞胡今天還說:「我們將確保加薩走廊普遍安全,並使川普的自願移民計畫能夠執行。」
川普(Donald Trump)原本提議將加薩230萬人口全數遷往埃及、約旦等國家,並將加薩走廊開發成美國擁有的度假勝地,然而沒有國家同意接收加薩居民。
*涉犯戰爭罪遭國際刑事法院通緝 以色列總理4月2日仍出訪匈牙利
以色列總理辦公室今天宣布,總理內唐亞胡4月2日將前往匈牙利訪問,期間將會見匈牙利總理奧班。
路透社報導,以色列總理辦公室表示,內唐亞胡(Benjamin Netanyahu)預定4月2日出發,4月6日返國。
內唐亞胡被控在加薩走廊(Gaza Strip)犯下戰爭罪,遭國際刑事法院(ICC)下達逮捕令,因此受限無法訪問某些國家。
奧班(Viktor Orban)去年11月邀請內唐亞胡到訪,並稱他保證匈牙利「不會遵守」國際刑事法院的逮捕令。
*以哈時打時停 哈瑪斯:願停火50天
以色列與哈瑪斯的停火協議一度破裂,如今哈瑪斯又表示願意停戰!哈瑪斯組織領導人阿赫陽近日宣布接受埃及與卡達所提停火方案,用5位以色列人質換取50天停火。若能順利停火,信奉伊斯蘭教的加薩地區便有望慶祝開齋節。兩國原本在美國調停下停火,但隨後各自指控違反協議又開火,戰事無法完全消停。
以色列未馬上答應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哈瑪斯近日宣布同意由埃及與卡達提出的停火方案,將會有5位以色列人質換取以哈50天的暫時停火,同時繼續後續的協商;對此,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表示,已經收到相關方案,並且也會與美國合作,討論後續的因應計畫,但並未表態是否同意哈瑪斯的停火提案。
以色列近日對加薩進行地面部隊打擊與空襲,雙方原於1月19日達成第一階段停火,哈瑪斯釋放33位以色列人質,但手上還有59位人質。在第一階段停火結束後,雙方遲遲無法就第二階段達成共識,哈瑪斯原本想堅持1月的停火版本,即二階段停火會釋放所有人質,換以色列全面撤軍,但以色列不同意。
納坦雅胡內憂外患
在一階段停火結束至今,又有9百位巴勒斯坦民眾因為以色列的軍事行動而死亡,但因為納坦雅胡內閣的極右派成員不願停火,並揚言若停火將不再支持他,讓納坦雅胡面臨國內司法對其貪污、濫權的調查,同時以色列人質家屬又頻頻上街抗議納坦雅胡不顧人質性命的軍事行為,使納坦雅胡顯得內外交迫。
《CNN》提到,以哈戰爭歷經2次停火,中間雙方多次想要談判停火,但因互相認為條件太過刁難或不可能而多次破局,在打打停停下,已經造成加薩走廊至少50277人死亡、114095人受傷。
(聯合新聞網)
--
*以色列部長闖阿克薩清真寺 哈馬斯怒斥「侵犯聖地」
以色列極右翼國家安全部長班吉維爾(Itamar Ben Gvir)2日造訪耶路撒冷舊城的阿克薩清真寺(Al-Aqsa Mosque)園區,引發約旦政府與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Hamas)強烈譴責。
阿克薩清真寺是伊斯蘭教的第三大聖地,對全球穆斯林具有重大宗教與歷史意義,同時也是巴勒斯坦民族認同的象徵。然而,這片園區因以巴雙方的主權爭議與宗教因素,長期成為衝突熱點。
法新社報導,班吉維爾曾於2023年與2024年多次違反禁令,在園區內進行猶太宗教儀式,激化緊張局勢。他在2024年1月因反對加薩停火協議退出內閣,隨著加薩戰爭重啟,於上月重返政府,此行則是他自2022年底納坦雅胡重新執政以來的多次造訪之一。
約旦外交部嚴厲譴責其舉動為「強行進入」與「挑釁行為」,哈瑪斯則指責這是「對阿克薩清真寺的蓄意侵犯」,並稱其為「對巴勒斯坦人民種族滅絕的一部分」,呼籲約旦河西岸民眾展開抗爭,以捍衛聖地。
阿克薩清真寺位於耶路撒冷舊城的聖殿山(Temple Mount),穆斯林稱其為「尊貴禁地」(Haram al-Sharif),在伊斯蘭傳統中,此地被視為先知穆罕默德夜行登霄的地點,地位僅次於麥加與麥地那。
對猶太教而言,這裡則是公元前建造的第一聖殿與公元70年被羅馬摧毀的第二聖殿遺址。以色列自1967年占領東耶路撒冷後,規定非穆斯林可於特定時段進入園區,但不得進行宗教儀式。然而,極端猶太民族主義者近年來頻頻違反禁令,使該地區衝突不斷升級。
阿克薩清真寺的歷史敏感性在2000年曾引發劇烈後果。當時,以色列總理夏隆(Ariel Sharon)以反對派領袖身份進入該區,引發巴勒斯坦人憤怒抗議,最終導致長達五年的「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義」(Second Intifada),造成超過3000名巴勒斯坦人及1000多名以色列人喪生。此後,阿克薩清真寺成為更具爭議性的象徵,每次高級以色列官員造訪都可能引發暴力衝突。
班吉維爾的發言人表示,這次造訪是因齋戒月(Ramadan)與開齋節(Eid al-Fitr)後園區重新開放。然而,巴勒斯坦方面對以色列是否試圖改變現狀深感憂慮,認為這些舉動恐導致以色列逐步強化對聖地的控制。儘管以色列政府多次重申維持現狀,阿克薩清真寺園區仍是以巴衝突最敏感的引爆點之一,任何政治與宗教上的變動,都可能引發新一波暴力衝突。
*戰火升級!以軍擴大佔領加薩 建立「安全」緩衝區
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茲(Israel Katz)2日宣布,該國正擴大在加薩走廊(Gaza Strip)的軍事行動,計畫佔領「大片區域」並將其納入安全區,以剿滅武裝分子並確保邊境安全。
美聯社報導,卡茲在書面聲明中表示,這波行動旨在清除加薩的武裝勢力,並將佔領區劃為以色列的安全範圍。長期以來,以色列在加薩邊境內側維持緩衝區,自2023年戰爭爆發後範圍顯著擴大。以方稱此舉為安全所需,但巴勒斯坦人批評這是土地掠奪,使這片容納約200萬人的狹窄地帶更加擁擠。
卡茲未明示具體佔領範圍,僅透露將涉及「廣泛撤離」交戰區居民。此前,以色列已下令加薩南部城市拉法(Rafah)全面撤離。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曾表示,剿滅哈瑪斯(Hamas)後,以色列將對加薩實施無限期安全控制。卡茲呼籲居民驅逐哈瑪斯並釋放人質,稱這是終結戰爭的唯一途徑。目前哈瑪斯仍扣押59名人質,其中僅24人據信存活。
以色列非政府組織「人質家屬論壇」(Hostage Families Forum)對此表達震驚與憂慮,稱擴大軍事行動讓人質處境雪上加霜。該組織描述人質被鎖鏈捆綁、受虐待且急需醫療,強調政府應優先透過談判救人,並呼籲美國川普政府與調停方施壓哈瑪斯,促成協議讓生者返家、亡者安葬。
與此同時,以色列空襲加薩未停。醫院數據顯示,4月1日晚至2日凌晨,南部汗尤尼斯(Khan Younis)空襲造成17人喪生,包括5名婦女(其中一人懷孕)和2名兒童。加薩歐洲醫院(Gaza European Hospital)另接收5具遺體。此戰始於2023年10月7日哈瑪斯突襲以色列,導致1200人死亡、251人被擄。加薩衛生部,以色列反擊已造成逾5萬巴勒斯坦人喪生,以方則稱擊斃約2萬武裝分子,但未提供證據。
*違反停火?以色列再空襲貝魯特 真主黨官員父子殞命
以色列北部地區近期受到來自黎巴嫩的炮火攻擊,為做出反制,以色列派遣戰機空襲黎巴嫩首都貝魯特(Beirut),以軍1日再度空襲貝魯特南部郊區,造成4人死亡,其中1人是黎巴嫩真主黨(Hezbollah)官員,黎巴嫩政府對此譴責以色列政府違反停火協議。
根據《路透》報導,以色列軍方表示,這名真主黨官員名叫畢德爾(Hassan Bdeir),同時他也是伊朗聖城軍的成員之一,畢德爾曾協助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Hamas)策劃對以色列平民的恐怖攻擊。以色列外交部長薩爾(Gideon Saar)表示,畢德爾對以色列構成「真實而直接的威脅」,以色列期望黎巴嫩能夠採取行動,剷除在其境內針對以色列的恐怖組織。
針對畢德爾死於以軍空襲,真主黨也證實,畢德爾和他的兒子都被以軍殺害,畢德爾的兒子也是真主黨成員。黎巴嫩衛生部門指出,以軍這起攻擊事件造成4人死亡,另有7人受傷。此次襲擊也是以色列在5天內二度空襲貝魯特。
*川普促達成核協議否則轟炸 伊朗回嗆將強烈報復
美國總統川普30日受訪表示,若伊朗在其核計畫議題上不與美國達成協議,將遭受轟炸,並被課徵次級關稅(secondary tariffs)。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31日回應道,若美國做出這類行動,德黑蘭也將採取強烈的對等打擊。
川普3月初曾透露,已致函哈米尼要求針對核協議展開談判,並警告如果拒絕,美方可能會採取軍事行動。德黑蘭27日回應,拒絕在施壓下直接談判。
川普30日在「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電話訪問中再對德黑蘭下最後通牒,若不接受談判提議,美方就要對其進行轟炸,「會是他們以前不曾見過的轟炸」,並稱不排除再實施4年前的次級關稅(間接關稅),要求德黑蘭在2個月內做出決定。目前尚不清楚川普打算派美國戰機進行轟炸,或與以色列協調行動。
哈米尼回應道,美國和以色列對伊朗的敵意一直存在,包括威脅攻擊伊朗,「我們認為這種可能性不大,但如果他們做出任何破壞行為,肯定會受到強烈的對等打擊」。分析人士表示,伊朗可能只需幾週就能製造出可運載的核武。
哈米尼補充道,若美國像過去幾年一樣在伊朗國內煽動叛亂,伊朗人民就會對付他們。伊朗總統裴澤斯基安(Masoud Pezeshkian)則重申,已拒絕(與美)直接談判,但伊朗一直參與間接談判,最高領袖也表示間接談判可以繼續。
伊朗外交部31日傳喚代表美國利益、並充當華府和德黑蘭之間調解人的瑞士大使,表達果斷應對任何威脅的決心。外交部發言人巴格赫里(Esmaeil Baghaei)在社群平台X發文批評川普,指一國元首公開威脅對伊朗進行轟炸,是對國際和平與安全本質的侮辱,「暴力滋生暴力,和平帶來和平。美國可以自行選擇路線,並承擔後果」。
美伊兩國原在2015年達成「伊朗核協議」,該協議以限制伊朗的鈾濃縮作業,使德黑蘭發展核武的難度提高,來交換解除國際制裁。
然而,川普在2018年宣布退出該協議後,德黑蘭就對美國政府深感懷疑,拒絕與華府直接談判。川普二度執政後表示,願意就一項新協議進行談判,以降低兩國軍事緊張升級的風險,但同時透過額外制裁,以及威脅採取軍事行動等「極限施壓」手段,迫使德黑蘭就範。
儘管德黑蘭態度強硬,但伊朗各地28日「聖城日」示威活動中,伊朗人民僅喊出「以色列去死」,而未喊出「美國去死」。伊朗精銳部隊「伊斯蘭革命衛隊」公布的一個地下飛彈基地影片也顯示,部隊腳踩的國旗是以色列國旗,而非美國國旗。
伊朗國營「新聞電視台」(Press TV)近日的文章則說,已將美國在中東的基地列為潛在攻擊目標,包括美軍B-2「幽靈」匿蹤轟炸機剛進駐的印度洋狄耶戈加西亞島基地。
*無視ICC通緝令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4/2訪問匈牙利
以色列總理辦公室今(30)日宣布,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將於週三造訪匈牙利。納坦雅胡目前被國際刑事法院(ICC)通緝,而匈牙利是《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的締約國。
《法新社》報導,以色列總理辦公室稱,納坦雅胡將在4月2日至6日訪問匈牙利,期間將匈牙利總理奧班(Viktor Orban)舉行會談。
納坦雅胡與以色列前國防部長加蘭特(Yoav Gallant)在去年11月被ICC通緝,ICC指控2人在加薩戰爭期間犯下危害人類罪。
但在ICC發布通緝的第2天,以色列總理辦公室出示了一封來自奧班的信函。奧班在信中直言批評ICC的舉動是「可恥的」。
匈牙利在1999年奧班首度擔任總理時簽署了《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但出於合憲性因素,始終沒有公布相關條文,匈牙利更宣稱該國沒有義務依從ICC的判決。
*哈瑪斯:同意調解方所提加薩停火協議 盼以色列支持
哈瑪斯的1名高階官員今天表示,該組織已同意調解方所提出的新版加薩停火提議,並敦促以色列支持該提議。
法新社報導,哈雅(Khalil al-Haya)在開齋節(Eid al-Fitr)當日透過電視演說表示:「2天之前,我們收到負責調解的兄弟之邦埃及和卡達的提議,我們已積極處理並同意提議。我們希望占領者(以色列)不會加以阻撓。」
另名哈瑪斯高階官員奈姆(Bassem Naim)昨天表示,隨著以色列持續在加薩走廊進行密集軍事行動,該組織與調解方之間針對停火協議的談判獲得更多動力。
與哈瑪斯關係密切的巴勒斯坦消息人士告訴法新社,哈瑪斯自27日晚間開始與埃及和卡達調解代表進行談判,以利恢復停火並釋放人質。
脆弱的停火協議曾為加薩帶來數週的相對平靜,但隨著以色列於3月18日恢復對加薩的轟炸行動,停火協議也隨之終結。
在杜哈會談開始的前一天,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揚言,如果哈瑪斯不釋放剩餘的以國人質,將占領加薩部分地區;哈瑪斯則警告,若以軍不停止轟炸巴勒斯坦領土,人質將「裝在棺材裡」返回以國。
(自由電子報)
--
*川普促達成核協議否則轟炸 伊朗︰會採取強烈對等報復
美國總統川普三月卅日受訪表示,若伊朗在其核計畫議題上不與美國達成協議,將遭受「前所未見」的轟炸,並被課徵二級關稅(間接關稅)。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卅一日回應道,若美國做出這類行動,德黑蘭也將採取強烈的對等報復。
川普關稅威脅 限伊朗兩個月做決定
川普三月初曾透露,已致函哈米尼要求針對核協議展開談判,並警告如果拒絕,美方可能會採取軍事行動;德黑蘭廿七日回應,拒絕在施壓下直接談判。川普卅日在「國家廣播公司」(NBC)電話訪問中再對德黑蘭下最後通牒,若不接受談判提議,美方就要對其進行轟炸,「會是他們以前不曾見過的轟炸」,並稱不排除再實施四年前的次級關稅,要求德黑蘭在兩個月內做出決定。目前尚不清楚川普打算派美國戰機進行轟炸,或與以色列協調行動。
哈米尼回應,美國和以色列對伊朗的敵意一直存在,包括威脅攻擊伊朗,「我們認為這種可能性不大,但如果他們做出任何破壞行為,肯定會受到強烈的對等打擊」。伊朗總統裴澤斯基安(Masoud Pezeshkian)則重申,已拒絕與美國直接談判,但伊朗一直參與間接談判,最高領袖也表示間接談判可以繼續。
伊朗外交部卅一日傳喚充當華府和德黑蘭之間調解人的瑞士大使,表達果斷應對任何威脅的決心。外交部發言人巴格赫里(Esmaeil Baghaei)在社群平台X發文批評川普,指一國元首公開威脅對伊朗進行轟炸,是對國際和平與安全本質的侮辱,「暴力滋生暴力,和平帶來和平。美國可以自行選擇路線,並承擔後果」。
美伊兩國原在二○一五年達成「伊朗核協議」,以限制伊朗的鈾濃縮作業,提高德黑蘭發展核武的難度,來交換解除國際制裁;然而,川普在一八年宣布退出該協議後,德黑蘭就拒絕與華府直接談判。川普二度執政後表示,願意就一項新協議進行談判,以降低兩國軍事緊張升級的風險,但同時透過額外制裁,以及威脅採取軍事行動等「極限施壓」手段,迫使德黑蘭就範。
伊朗國營「新聞電視台」(Press TV)近日文章說,已將美國在中東的基地列為潛在攻擊目標,包括美軍B-2「幽靈」匿蹤轟炸機剛進駐的印度洋狄耶戈加西亞島基地。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