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0日 星期四

新聞自選輯 20250410 俄烏衝突篇

更新時間:23:15

*美俄商恢復使館運作 澤倫斯基:至少155中國公民為俄作戰

美國國務院8日表示,華府與莫斯科預計10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堡展開會談,商議恢復兩國大使館的部分領事服務,會談不涉及烏克蘭。自2022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後,美俄駐雙方境內大使館的業務已大幅縮減。

國務院發言人布魯斯8日對媒體說,會談議程不涉政治或安全議題,烏克蘭也不在議程內。「這些談話只聚焦我們(彼此)大使館的運作」。路透8日引述一位外交消息人士報導,美俄將在莫斯科駐伊斯坦堡領事館舉行新一輪磋商。

美俄代表團2月已在伊斯坦堡舉行首場會談,好讓兩國使館的領務先恢復運作。這場會談聚焦商討雙方外交人員的待遇。

俄羅斯官媒塔斯社8日也引述俄國外交部說法證實,俄美代表團未來幾天將在伊斯坦堡磋商。俄國代表團由新任駐美大使達爾奇耶夫領銜,美國代表團將由美國國務院副助卿柯爾特率領。

另對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8日指稱,烏軍俘虜兩名加入俄軍作戰的中國公民,以及烏方情報顯示約有155名中國公民正為俄羅斯軍隊作戰,對抗烏克蘭。

路透報導,澤倫斯基指出,俄羅斯正透過社群媒體招募中國公民,中國官員對此知情。他還說,烏克蘭正試圖評估,這些新兵是否受到北京當局的指示;他已指示烏克蘭外交部立即與北京當局聯繫,釐清中國打算如何回應此事。

澤倫斯基稍早稱,這2名中國公民是在烏克蘭領土頓內次克州(Donetsk Oblast)被俘虜,並從他們身上發現身分證件、銀行卡片和個人資料。

法廣報導,澤倫斯基說,「莫斯科正在把其他國家捲入戰爭當中,我相信他們現在正把中國牽扯進這場戰爭。」他並指出,這一行為是「故意向擴大戰爭邁出的一步」,證明莫斯科有意「延長衝突」。

針對澤倫斯基指控,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9日在例行記者會說,正向烏方核實有關情況,有許多中國公民助戰俄國的說法毫無根據。

林劍還說,中國政府始終要求公民遠離武裝衝突區域,避免以任何形式捲入武裝衝突,尤其應避免參加任一方的軍事行動;中國在烏克蘭危機上的立場清晰明確,「獲國際社會廣泛認可」,敦促烏方正確看待中方為政治解決該危機所做的努力以及發揮的建設性作用。

*烏克蘭控俄無人機夜襲基輔、尼古拉耶夫 至少釀12傷

烏克蘭今天表示,俄羅斯無人機夜間攻擊烏克蘭首都基輔(Kyiv)以及南部黑海沿岸城市尼古拉耶夫(Mykolaiv),造成至少12人受傷。

路透社報導,基輔市軍政機關指出,當地有2名女子受傷。此外,無人機導致1處倉儲設施起火,並造成民宅受損。

烏克蘭空軍表示,俄國在夜間攻擊中共派出145架無人機,其中85架已遭擊落,另外49架可能因受到電子反制措施影響未抵達目標。

當局在基輔上空偵測到30架無人機,其中16架被摧毀,其餘可能已飛離空域,或「去向不明」。

尼古拉耶夫州長維塔利.金(Vitalii Kim)表示,這場夜間襲擊在尼古拉耶夫市造成10人受傷,還使9棟公寓、30座車庫和1棟行政大樓受損。

法新社報導,俄國則表示,在該國西部與南部州擊落42架烏克蘭無人機。

*澤倫斯基控陸「為俄作戰」 克宮幫好友澄清:北京未捲入俄烏衝突

路透報導,克里姆林宮10日駁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關於中國被捲入烏克蘭衝突的言論,稱北京政府持「平衡立場」。

克里姆林宮表示,中國是「我們的夥伴、朋友、同志」。

澤倫斯基9日在烏克蘭首都基輔告訴記者,烏國情報機構握有情資,俄羅斯正透過社群媒體招募中國公民,約有155名中國公民正為俄羅斯軍隊作戰,對抗烏克蘭,而中國官員對此知情。

他還說,烏克蘭正試圖評估,這些新兵是否受到北京當局的指示。中國則奉勸烏克蘭,不要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   

華府與莫斯科預計10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堡展開會談,商議恢復兩國大使館的部分領事服務。自俄烏戰爭爆發後,美俄駐雙方境內大使館的業務已大幅縮減。川普一直力推迅速結束已進行超過三年的俄烏戰爭,儘管與雙方進行磋商,至今仍無法有所突破。

*美俄同意換囚 芭蕾舞者捐款援烏遭俄國判12年獲釋

美國國務卿魯比歐今天表示,遭俄羅斯拘押的美俄雙重國籍芭蕾舞者卡列琳娜已經獲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稍早報導,美俄已經同意進行換囚。

法新社報導,魯比歐(Marco Rubio)在X平台上發文說:「美國公民卡列琳娜(Ksenia Karelina)正搭乘飛機返回美國。她蒙冤遭俄羅斯拘押超過一年,川普總統使她成功獲釋。」魯比歐並表示,川普「會繼續致力促成所有美國人獲釋」。

與此同時,卡列琳娜的俄羅斯律師也告訴路透社,卡列琳娜已經在莫斯科和華府的換囚行動中獲釋。

報導指出,卡列琳娜因為捐錢給對烏克蘭提供人道支持的美國慈善組織,去年遭俄羅斯法院認定叛國,遭判處12年有期徒刑。

律師穆沙伊洛夫(Mikhail Mushailov)告訴路透社,卡列琳娜今天上午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首都阿布達比搭機前往美國。

*美軍撤離波蘭援烏樞紐 波蘭北約接手

波蘭媒體TVN24報導,美國宣布將從波蘭東部城市熱舒夫撤出軍事人員與裝備,結束其援助烏克蘭的樞紐角色,並將資源重新部署至波蘭其他地區。美國此舉可節省每年數千萬美元,同時將熱舒夫的關鍵任務轉交波蘭及北約負責。

熱舒夫(Rzeszów)自2022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憑藉雅西恩卡(Jasionka)機場成為運送軍援與人道物資的關鍵中心,美國在此部署愛國者飛彈系統並駐紮重兵。時任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曾於2022年視察當地美軍。

然而,美國歐洲與非洲陸軍(USAREUR-AF)7日宣布,計劃將軍事裝備與人員從雅西恩卡重新部署至波蘭其他地點,稱此為經過數月與波蘭及北約協調的策略優化。

USAREUR-AF表示,雅西恩卡的援烏工作將由波蘭與北約領導,美國保留精簡支持。今年1月,德國已經接手熱舒夫防空任務,部署兩套愛國者系統,波蘭國防部長科西尼亞克-卡梅什(Władysław Kosiniak-Kamysz)當時也強調,這彰顯北約互助的重要性。

美國駐波蘭臨時代辦勞頓(Daniel Lawton)表示:「感謝雅西恩卡居民3年來的熱情接待,你們強化了美波關係。這一轉型提升資源效率,合作不變。」

波蘭目前駐有約1萬名美軍,包括2022年設立的首個永久基地及去年啟用的飛彈防禦基地。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2月稱波蘭為「模範盟友」,上週雙方簽署20億美元(約新台幣660億元)愛國者系統支援協議,顯示關係穩固。

波蘭作為北約軍費支出GDP占比最高的成員,此次接手熱舒夫任務,凸顯其在北約東翼的角色升級。

*大陸士兵也參戰?澤倫斯基曝烏軍已俘虜2人 要求北京給解釋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周二(8日)表示,烏軍俘虜2名在俄烏戰爭中作戰的中國大陸公民。

澤倫斯基在Facebook發片稱,此事發生在烏克蘭東部頓內茨克地區,已指示烏克蘭外交部長立即與北京聯繫,以了解中方對此有何回應。

影片中,一人以中文講述作戰過程。

澤倫斯基稱,被扣押的大陸公民目前被烏克蘭安全部門關押,相關調查和行動正在進行中。

*烏軍稱俘虜兩名中國公民 美國國務院:令人不安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8日稱烏軍俘虜兩名中國大陸的公民,指他們與俄羅斯軍隊一同作戰,對此,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布魯斯(Tammy Bruce)表示,非常令人不安。

澤倫斯基8日在社群網路X平台上表示,烏軍俘虜兩名中國大陸公民,指他們與俄軍一同作戰;澤倫斯基指出,這發生在烏克蘭境內的頓涅茨克地區(Donetsk region);烏軍在他們身上找到身分文件、銀行卡和個人資料。

國務院8日舉行記者會,布魯斯對此表示,國務院有掌握到相關訊息,並指出北韓軍人參戰讓人感到不安,現在有兩名為俄軍作戰的中國大陸公民遭到俘虜,也讓人感到不安(disturbing)。

布魯斯指出,中國大陸是俄國在俄烏戰爭中主要的支持者;中國大陸提供近80%軍民兩用項目給俄國,讓俄國可以繼續維持戰爭。

布魯斯表示,美國總統川普已言明,中俄兩個擁核國家的持續合作,只會進一步造成國際的不穩定,且讓美國和其他國家更不安全、更不繁榮;布魯斯認為,那是含蓄的說法(understatement)。

澤倫斯基則在X平台上表示,烏克蘭獲得情報,指服務於俄軍單位的不只這兩名中國大陸公民;烏克蘭正在核實所有事實;情報部門、烏克蘭國家安全局和烏軍的相關單位正對此做調查;澤倫斯基指出,被抓獲的中國大陸公民現由烏克蘭國家安全局關押中。

澤倫斯基說,他已指示烏克蘭外長立即與北京聯繫,釐清中方打算如何對此回應。

澤倫斯基說,中國大陸和其他國家直接或間接地參與這場歐洲戰爭,透露出明顯的信號,代表俄國總統普亭除了結束戰爭,什麼都願意做;澤倫斯基認為,普亭正設法繼續戰鬥。

澤倫斯基表示,包括美國、歐洲和所有渴望和平的國家都必須對此做出回應。

*烏克蘭檢方:1男受命莫斯科策劃暗殺遭到拘留

烏克蘭今天表示,已經拘留一名遭控接受俄羅斯安全機構命令謀殺烏克蘭軍人、陰謀暗殺烏克蘭文官的男子。

法新社報導,烏克蘭官員和公眾人物遭鎖定攻擊情事有增加趨勢,這包括4日在中南部工業城巿第聶伯羅(Dnipro)命喪汽車炸彈攻擊的一位地方級民代。

檢察總長辦公室指出,該男在俄羅斯聯邦安全局(FSB)授意下,去年3月槍殺一名烏克蘭軍人,並表示原籍克里米亞半島(Crimea)的該男還在東北部哈爾科夫巿(Kharkiv)對多棟具戰略重要性的建築物安置爆裂物並予以引爆。

莫斯科2014年併吞克里米亞後,據信該男搬到俄羅斯。他遭控在哈爾科夫巿一名官員的汽車下方安置爆裂物。

檢方指出,該名官員發現那枚炸彈而「救了自己一命」。

涉案男子還疑似以5萬美元代價,受命殺害哈爾科夫州長西涅古波夫(Oleg Synegubov)。

(聯合新聞網)
--
*烏媒指163名中國人加入俄軍 被俘中國兵:武器都沒拿過就上戰場

烏克蘭軍隊在烏國東部,俘虜隨俄羅斯軍隊作戰的中國士兵後,總統澤倫斯基9日進一步透露,大約155名中國公民正在烏國境內,幫俄國打仗。同時,烏國情報單位公布對兩名中國俘虜的審訊內容,被俘的中國公民表示,到烏國作戰之前,從來沒拿過武器。

《基輔獨立報》9日、10日兩天,根據烏克蘭安全局(SBU)9日公布的首次審訊內容和照片,以及消息人士說法報導此事。兩名被俘虜的中國公民姓名為1991年出生的王廣軍(Wang Guangjun)、1998年出生的張仁波(Zhang Renbo),兩人分別被派到俄軍第81機動步兵旅第1營和第157機動步兵旅第2營。

報導指出,王供稱支付了30萬盧布給在中國的一名俄國中間人,加入俄軍,換取取得俄國公民身份,簽約後今年2月抵達莫斯科;張則是在去年12月以觀光客身份到俄國,看到網路招募廣告,可獲得200萬盧布薪水後,申請加入俄軍。

張仁波透過一名口譯員表示,他過去從來沒有作戰經驗,這是他第一次被派上戰場、第一場戰鬥任務就被抓,「在這之前,我從來沒參戰過,我到這裡前,從來沒拿過武器」。

根據該報所見烏國情報文件,到4月初為止,至少163名中國公民加入俄國武裝部隊,另有文件顯示出其中13名中國人的照片、護照資料等。

澤倫斯基9日表示,俄羅斯透過社群媒體招募中國公民,中國官方對此也心知肚明,「有155名中國人正在烏國領土上作戰對抗烏克蘭人」,烏國安全機關已經彙整一份這155人詳細資料,包括姓名、生日以及何時抵達俄國接受軍事訓練、何時和被派到哪個俄軍單位參戰等。

他說,「我們正在收集情報,我們相信還有更多人」;烏國也正在了解,這些受招募的中國公民,是否奉北京的指示。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布魯斯(Tammy Bruce)9日指出,中國公民在烏國為俄軍作戰的報導,「令人不安」,並指「中國是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的主要助力者」,俄國作戰所需的軍民兩用物資,將近8成是由中國提供。

*中國參戰?澤倫斯基:掌握至少155名中國人個資 北京知情

針對中國人疑似在烏克蘭協助俄羅斯作戰,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9日指出,北京當局知悉其公民被俄國招募前往烏克蘭作戰,基輔掌握至少155名被派往前線的中國公民的詳細資料。

澤倫斯基在基輔的記者會上表示,「這個『中國人』問題是嚴肅的。我們掌握了155名中國人的姓名與護照相關資訊,他們正在烏克蘭領土上參與對抗烏克蘭人的戰鬥」,而「北京知道這件事」。

澤倫斯基說,俄國透過社群媒體招募這些中國人參戰,烏方正試圖釐清這些人是否是在北京的指示下參軍。

澤倫斯基8日指出,烏軍在頓內茨克州(Donetsk Oblast)戰場俘虜2名加入俄軍作戰的中國公民,並指烏方情報顯示有更多中國公民加入俄軍。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9日稍早聲稱,正向烏方查詢相關情況,但有許多中國公民協助俄國參戰的說法乃「毫無根據」。

林劍強調,中國政府「始終要求公民遠離武裝衝突區域」,尤其應該「避免參加任何一方的軍事行動」,並重申中國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的立場,獲得「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敦促烏方正確看待中方為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所做的努力,以及發揮的「建設性作用」。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在被問到此事時則表示,無法評論。

*捐50美元給烏克蘭被判12年!美俄換囚女子獲釋返美

曾因向烏克蘭慈善團體捐款50美元而被控叛國、遭俄羅斯判刑12年的美籍女子卡列琳娜(Ksenia Karelina),在川普政府斡旋下,於今(10日)與一名遭美方起訴的俄籍男子彼得羅夫(Arthur Petrov)進行換囚,成功返美。這起交換案,被視為華府與莫斯科在僵局中釋出的微弱善意。

綜合外媒報導,33歲的卡列琳娜擁有美俄雙重國籍,2024年初前往俄國探望親人時遭拘捕,之後被控資助烏克蘭、犯下叛國罪。她的案子被視為俄國藉機扣押美國公民、作為談判籌碼的又一例,與先前曾被釋放的WNBA球星格林娜(Brittney Griner)、記者格什科維奇(Evan Gershkovich)等案件相似。

根據俄羅斯聯邦安全局(FSB)聲明,卡列琳娜獲俄國總統特赦,並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首都阿布達比(Abu Dhabi)完成交換。對等釋放的彼得羅夫則為擁有俄德雙重國籍人士,去年遭逮捕後被引渡至美國,因涉嫌非法輸出可用於製造軍武的美國微電子元件給俄國,面臨走私、電信詐欺與洗錢等多項罪名。

此外,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也在X平台發文指出,「卡列琳娜已經搭機返美」,並強調她遭俄方「無理拘留超過一年,川普總統成功讓她獲釋」,表示未來將持續爭取其他被扣押美國公民的合理自由。

*歐洲多國聯手部署維和部隊進駐烏克蘭 普廷怒批「不可接受」

在今日於布魯塞爾舉行的國際會議中,歐洲多國國防部長將協調部署一支國際維和部隊,以於烏克蘭與俄羅斯達成和平協議後,立即進駐該國,防止俄羅斯再次發動攻擊。

綜合外媒報導,這項計劃由「自願國家聯盟」主導,並由法國國防部長勒科爾尼(Sébastien Lecornu)和英國國防大臣希利(John Healey)領導。聯盟成員包括多個歐洲國家、加拿大及澳洲,但美國未參與其中。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強調,外國部隊的部署對於防止俄羅斯再次入侵烏克蘭至關重要,特別是在烏克蘭未能加入北約的背景下。

烏克蘭方面表示,維和部隊的任務授權、防空能力、後備配置及基礎設施等問題,將成為談判中的關鍵議題。英國與法國持續推動建立這支「安心部隊」,以支持烏克蘭的長期國防安全。希利強調:「我們不能因為追求和平而忘記戰爭,我們必須加大對普丁的壓力,並加強對烏克蘭的支持,以確保其主權不再受到侵犯。」

烏克蘭總統府副幕僚長兼首席國防顧問帕利沙(Pavlo Palisa)透露,目前已有十多個國家表示可能派兵參與,並計劃通過雙邊協議實現部隊部署。他指出,即使是低密度部署,也需要空中掩護以及完整的防空、電子戰與後勤支援。他表示:「這是一項極為複雜的軍事與政治任務,目前正在積極協調當中。」

然而,許多國家對是否在缺乏美國支援的情況下出兵仍持保留態度。美國總統川普回任後,改變了美方的立場,降低了提供空中支援、後勤與情報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俄羅斯強烈反對未經聯合國授權的外國部隊進駐,克里姆林宮稱此舉為「不可接受」。目前,烏俄和平談判進展緩慢,美方提出的停火方案被俄方否決。俄羅斯總統普廷(Vladimir Putin)要求基輔承認克里米亞及其他被占領區為俄領,並要求烏克蘭承諾不加入北約。

北約將於「自願國家聯盟」會議隔日,舉行由美國主導的烏克蘭國防聯絡小組會議,約 50 個國家將參與,其中包括 32 個北約成員國及約 20 個非北約國家。此次會議將由英國與德國國防部長共同主持,而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則將以視訊方式出席。預計會議將專注於持續軍援烏克蘭並討論各國如何在和平過渡階段提供實質協助。

*英法領軍!30國防長密會北約 商討烏克蘭未來「和平監督部隊」

英國與法國週四將在布魯塞爾北約(NATO)總部,召集約30個國家的國防部長舉行會議,旨在推進一項敏感計畫:未來若烏克蘭與俄羅斯達成和平協議,將部署部隊前往烏克蘭進行監督執行。這將是所謂「志願者聯盟」(coalition of the willing)國家國防部長層級的首次正式集會。

《美聯社》報導,此次會議是繼英、法兩國高階軍事官員上週訪問基輔,以及更早之前相關國家領導人會晤達成初步共識後的具體行動,預計將進一步商討並擬定該部隊計畫的細節。所謂「意願聯盟」,係指那些表態願意派遣地面部隊參與此潛在任務的國家。

值得注意的是,如同先前涉及此議題的聯盟集會一樣,美國將不會派代表參加此次國防部長會議。然而,該聯盟的行動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仍取決於美方是否提供空中力量或其他關鍵軍事援助作為後盾。但截至目前,美國川普政府尚未對此做出任何公開承諾。

在美方態度不明、且華盛頓一再警告歐洲未來必須承擔更多自身及烏克蘭安全責任的背景下,這支規劃中的多國部隊,被廣泛視為對歐洲大陸自我防衛決心及其捍衛自身利益意願的首次重大考驗。

關於這支部隊的具體組成與部署方式,將取決於未來任何可能達成的和平協議性質。不過,目前普遍認為該部隊不太可能駐紮在烏克蘭與俄羅斯的邊境地帶,而是會部署在距離停火線較遠的位置,甚至可能部署於烏克蘭境外,僅在俄羅斯發動新的攻擊時才介入反制。

然而,要組建一支規模足夠龐大、能構成可信嚇阻力量的部隊,對許多在冷戰後大幅縮減軍隊規模、近年才開始重新武裝的歐洲國家而言,是一項艱鉅的挑戰。英國官員先前曾提及,部隊規模可能介於1萬至3萬人之間。此外,在缺乏美國明確支持承諾的情況下,各國派遣地面部隊的意願也普遍不高。

與此同時,烏克蘭政府官員及軍事分析家持續警告,俄羅斯軍隊正準備在未來數週內發動新一波大規模軍事攻勢,意圖藉此向基輔施加最大壓力,並在可能的停火談判中為克里姆林宮爭取更有利的地位。

緊隨週四的會議之後,本週五(11日)預計將有來自約50個國家的代表再次齊聚北約總部,舉行另一場旨在為烏克蘭爭取更多緊急軍事援助的會議。該場會議將由英國和德國共同主持,預計美國國防部赫格塞斯將不會出席。

*澤倫斯基:至少有155名中國公民為俄軍作戰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今天表示,烏國情報機構握有情資,約有155名中國公民正為俄羅斯軍隊作戰,對抗烏克蘭。

路透社報導,澤倫斯基在烏克蘭首都基輔告訴記者,俄羅斯正透過社群媒體招募中國公民,中國官員對此知情。他還說,烏克蘭正試圖評估,這些新兵是否受到北京當局的指示。

澤倫斯基昨天在社群媒體上表示,烏軍俘虜了2名為俄軍作戰的中國公民,他已指示烏克蘭外交部立即與北京當局聯繫,釐清中國打算如何回應此事。

澤倫斯基昨天也指出,此事發生在烏克蘭領土頓內茨克州(Donetsk Oblast),已在他們身上發現身分證件、銀行卡片和個人資料。

北韓去年經證實派兵前往支援俄軍,曾引發國際關注。西方官員今年初曾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在俄羅斯西部庫斯克州(Kursk Oblast)作戰的北韓軍人中,僅僅3個月已有近40%的人員傷亡,約有1000人已戰死。

南韓軍方上月表示,北韓今年向俄羅斯增派3000名軍人,並繼續提供飛彈、火砲和彈藥協助莫斯科攻擊烏克蘭。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今天說,中方正向烏方核實有關情況,至於有許多中國公民協助俄羅斯參戰的說法「毫無根據」。

*美軍撤離波蘭援烏關鍵樞紐 官方稱省錢 外界憂北約承諾

美國軍方證實將撤離駐紮於波蘭東南部亞松卡(Jasionka)後勤樞紐的部隊與裝備。此處是運送武器援助烏克蘭的關鍵節點,美軍高層稱此舉為優化行動並能節省「數千萬美元」開支,但時機點引發外界對美國歐洲防務承諾的疑慮。

《國會山莊報》(The Hill)報導,據美陸軍歐洲-非洲司令部司令多納赫( Christopher Donahue)週一宣布了這項計畫性的人員重新部署。該司令部聲明指出,此調整是「優化美軍行動的廣泛戰略一環」,經過了與波蘭及北約盟國數月的評估與規劃。多納休強調,在亞松卡運作三年後,這次調整提供機會「適當調整我方足跡,每年為美國納稅人節省數千萬美元」。

美軍於 2022 年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後,在鄰近烏克蘭邊境的亞松卡建立臨時駐點,使其成為將武器運入烏克蘭的主要通道。波蘭國防部長科西尼亞克-卡梅什(Władysław Kosiniak-Kamysz)今年一月曾表示,高達95% 的對烏軍事援助是通過雅西翁卡轉運。

儘管美軍將不再扮演主導角色,司令部強調,透過亞松卡協助對烏軍援的「重要工作將在波蘭與北約領導下持續進行」。科西尼亞克-卡梅什週二亦透過社群媒體證實,原先由美軍負責的任務正由其他盟國接手,主要包括挪威、德國、英國和波蘭部隊。目前約有 1 萬名美軍常駐於波蘭其他不同地點。

然而,這項撤軍行動正值外界日益擔憂美國可能縮減對北約及歐洲防務的承諾之際。美國總統川普過去經常威脅,若盟國國防開支不足,美國可能不會協防。值得注意的是,波蘭是北約國防開支模範生,其軍費高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4.7%,為聯盟最高。外界也擔憂川普可能放棄美國在北約的領導地位,並大規模撤離駐歐美軍。」

加劇外界疑慮的是,川普總統週一解除了美國駐北約軍事委員會代表、海軍中將柴特菲德(Shoshana Chatfield)的職務。

*中國士兵隨俄軍作戰被俘 中、俄不正面回應

針對烏克蘭稍早宣稱俘虜2名為俄羅斯作戰的中國公民,中國外交部9日表示,正就此進行核實,莫斯科當局則說不予置評。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北京當局已呼籲中國公民避開武裝衝突地區,以及勿以任何形式參與其中。

同日稍後,俄羅斯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培斯科夫(Dmitry Peskov)在被問到此事時表示,他無法以任何形式評論此事。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8日透過社群媒體指出,2名據信為俄軍作戰的中國公民,在烏國領土頓內茨克州被俘虜,他已指示烏國外交部連繫北京當局,就此做出回應。

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前的2022年2月初,俄羅斯總統普廷曾親赴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平會面,兩人會後發表聯合聲明,直言中俄「兩國友好沒有止境,合作沒有禁區」。

*俄軍又有斬獲 宣布收復庫斯克邊境村莊

俄羅斯軍方今(8日)宣布,俄軍已收復庫斯克地區(Kursk)的古耶沃村(Guyevo),這座村莊原先是庫斯克地區,少數仍掌握在烏軍手中的重要據點之一。

《法新社》報導,俄羅斯國防部表示,俄軍已經控制了靠近烏克蘭邊境、位於蘇賈(Sudzha)南方的古耶沃。

烏軍於去年8月對俄國庫斯克州發動攻擊,起初烏軍成功攻佔數十座村莊,與數百平方公里的領土,但在俄軍大舉反撲之下,現在僅控制了兩國邊境沿線的一小片土地。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本週一首度透露,烏軍正在相鄰的別爾哥羅德(Belgorod)行動;克里姆林宮今日拒絕對澤倫斯基的說法發表評論。

*比利時宣布援烏10億歐元 加碼提供2架F-16

比利時首相德韋弗(Bart De Wever)宣布,比利時今年將提供烏克蘭價值10億歐元(約合新台幣359億)的援助,他並指出,有信心在首相任內,每一年都給予烏克蘭相同數目的援助。

《路透》報導,德韋弗今日在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myr Zelenskyy)一同召開的記者會上,宣布提供上述援助,他補充說,比利時會說到做到,把所有承諾要給烏克蘭的戰機送出去。

德韋弗說:「我們今年會交付2架作為備用品的F-16,明年肯定也能交付2架。我們希望能做到更多,但得考量到F-35的交付情況。比利時方面沒有拖延,但F-35的交付作業卻延誤了。一旦F-35抵達,F-16就能離開,就是這麼簡單。」

*憂國安風險 愛沙尼亞修憲限縮俄裔地方選舉權

愛沙尼亞總統卡里斯(Alar Karis)週三簽署了一項憲法修正案,正式禁止非歐盟公民參與該國地方層級選舉。此舉主要衝擊境內龐大的俄羅斯裔少數族群,反映自俄羅斯2022年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這個波羅的海國家日益加劇的安全憂慮。

《法新社》報導,愛沙尼亞國會議員已於今年3月26日壓倒性通過此項修正案。總統辦公室發布聲明解釋,這項針對「第三國國民」(non-EU citizens / third-country nationals)的投票權限制,是為了「保護愛沙尼亞社會的團結」。然而,聲明中也特別安撫受影響的群體,呼籲他們不要認為自己已被社會排除在外,或相信國家「僅將他們視為安全風險」。

這項新措施預計將影響約八萬名居住在愛沙尼亞的俄羅斯公民。根據愛沙尼亞先前的憲法規定,擁有該國永久居留權的外籍人士,有權在地方選舉中投票,但無權參與國會大選。

愛沙尼亞曾是蘇聯加盟共和國,於1991年恢復獨立。獨立之初,其境內約有三分之一人口為俄語使用者,許多家庭是蘇聯時期從其他加盟共和國遷徙而來。由於缺乏與愛沙尼亞的歷史家族聯繫,這些俄語居民大多未能自動獲得公民身分。後續申請公民身分者,則必須通過愛沙尼亞語的語言能力測驗。

長期以來,莫斯科與波羅的海三國首都——塔林(Tallinn)、里加(Riga)及維爾紐斯(Vilnius)——的關係持續惡化,尤其在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緊張加劇後更為明顯。

愛沙尼亞與同為波羅的海國家的拉脫維亞境內,均有大量俄語少數族裔,他們與國家政府之間時有齟齬。這引發了擔憂,認為莫斯科可能利用這些內部矛盾,來破壞這些國家的穩定。

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及立陶宛三國均為歐盟(EU)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成員,並且是烏克蘭堅定的支持者。此次修憲限縮俄裔投票權,正是在此區域安全背景下進行。

*中國士兵隨俄軍作戰2人被俘 澤倫斯基要求中方解釋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8日表示,烏軍部隊在烏國東部與中國士兵作戰,並俘虜了其中兩人。他表示,此事顯示「又多一個國家」參與在俄國對烏克蘭的戰爭,他要求中國解釋。

《路透》、《法新社》8日報導,澤倫斯基在官方社群帳號發文指出,在烏國東部頓內茨克地區的烏軍部隊,與6名中國士兵作戰,「我軍俘虜兩名在俄國軍隊中作戰的中國公民」,烏軍已經取得這兩名戰俘的身份證件、銀行卡、個人資料等。發文並附上據稱是其中一名中國戰俘的影像,畫面中的戰俘以中文及動作,說明戰場上的情況。

澤倫斯基說,「又多一個國家加入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並指基輔掌握證據,「有更多中國公民」正與俄軍部隊一起作戰,他已經指示烏國外交部長西比哈(Andrii Sybiha),立即聯絡北京, 要求中國對此事提出解釋。

他表示,烏軍俘虜這兩名中國士兵,以及俄羅斯將中國牽扯進這場侵略行動,「是(俄國總統)普廷將盡其所能,唯獨不願意結束戰爭的明確訊號」;他期待,「美國、歐洲和世界上想要和平的每一個人」,對此有所回應。

中國外交部尚未回應此事。中國在烏俄戰爭問題上,向來以中立者自居,並且宣稱中國不像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並未提供交戰雙方任何一方致命性的武力支援。不過中國是俄羅斯在政治和經濟上關係密切的盟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曾指中國是俄國的「關鍵助力者」。

(自由電子報)
--
*烏證實攻俄貝爾哥羅德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七日首次證實,烏軍已在俄羅斯西南部與烏國接壤的貝爾哥羅德地區活動,以保護附近的烏國邊境城鎮。法新社報導,克里姆林宮八日拒絕對此置評。

澤倫斯基在七日晚間影片談話說,烏軍最高指揮官瑟爾斯基已呈交報告,涉及前線狀況與「我們在(俄國)庫斯克和貝爾哥羅德地區的部隊」。他並指出,烏軍持續在俄國邊境地區積極行動,此舉絕對合理,「戰爭必須回到原點」。

澤倫斯基也說,烏方主要目標不變,即保護烏國蘇米和哈爾科夫地區的領土和社區,防止遭到俄國侵害。他也重申基輔長期論點,即儘管俄國最近幾周收復庫斯克州部分烏占區,但烏軍在該州的行動成功,因為這將俄軍從烏國頓內次克州的主要戰線上引開,減輕其他前線地區的壓力。

路透報導,澤倫斯基三月就曾暗示,烏軍在庫斯克州「下面一點」的地方採取「特定動作」,暗指烏軍在貝爾哥羅德地區行動。俄國軍事部落客也已傳報俄烏在貝爾哥羅德交戰的消息。

烏克蘭軍隊去年八月跨境入侵庫斯克州,一度占據一千四百平方公里土地。俄軍已收復大部分失土,目前烏軍保有庫斯克小部分領土。路透八日引述烏克蘭權威軍事部落格資源「深層政府」的戰爭地圖指出,烏克蘭仍在庫斯克控制約五十八平方公里。

另據俄國國防部八日聲明,俄軍已再將烏軍逐出庫斯克一處聚落固耶沃(Guyevo),並跨境對烏軍實施空襲和砲擊,持續擊潰烏軍在庫斯克州的布陣。路透無法證實前述戰場說法。

(聯合報)
--
*撤出波蘭援烏重鎮 傳美擬從東歐撤軍1萬

美國軍方證實將撤離駐紮於波蘭東部城市熱舒夫(Rzeszow)後勤樞紐的部隊與裝備。此處是運送武器援助烏克蘭的關鍵節點,高達九成五的對烏軍援都是透過此地轉運。美軍高層稱此舉為優化行動並節省開支,但在美國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承諾疑慮升溫之際,引發外界高度關注。

美國歐洲與非洲陸軍(USAREUR-AF)司令部七日宣布此重新部署計畫,指此調整為「優化美軍行動的廣泛戰略一環」,並強調在雅西恩卡運作三年後,此舉可「適當調整我方足跡,每年為美國納稅人節省數千萬美元」。

熱舒夫鄰近烏克蘭邊境,在二○二二年烏俄戰爭爆發後,其機場雅西恩卡(Jasionka)成為美軍運送武器援烏的主要通道。美軍司令部表示,儘管美軍不再主導雅西恩卡樞紐,但「透過雅西恩卡協助對烏軍援的重要工作,將在波蘭與北約領導下持續進行」。

美駐北約軍委會代表被解職
波蘭國防部長科西尼亞克—卡梅什八日證實,原美軍任務已由挪威、德國、英國及波蘭等盟國部隊接手。約萬名美軍仍駐紮於波蘭其他地點。

然而,此行動正值外界日益擔憂美國總統川普可能縮減對北約及歐洲防衛的承諾。儘管波蘭是少數國防開支達標(占國內生產毛額四.七%)的北約模範生,外界仍憂心川普可能放棄美國在北約的領導角色,甚至大規模撤離駐歐美軍。加劇此疑慮的是,川普七日剛解除美國駐北約軍事委員會代表、海軍中將柴特菲德的職務。

增援北約東翼兵力恐減半
美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NBC News)引述美歐官員報導,華府內部正討論可能從東歐撤離一萬名美軍,將二○二二年烏俄戰爭後增援北約東翼的兵力減半,主要涉及羅馬尼亞與波蘭駐軍。分析家憂心,此舉恐將助長俄羅斯氣焰。

不過,在國會聽證會上,身為美國空軍退役准將的共和黨眾議員貝肯,明確反對從歐洲撤軍,認為此時應嚇阻俄羅斯,撤軍不啻為示弱。美軍歐洲司令部司令兼北約歐洲盟軍統帥卡沃里上將,也在同一場聽證會上表示,自烏俄戰爭以來,他一貫建議維持現有駐歐兵力規模,並明確指出「目前沒有改變美軍在歐洲部署的計畫」。

*澤倫斯基︰俘虜烏東作戰兩中國兵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八日指控,中國士兵(見圖,取自澤倫斯基X平台)在烏克蘭東部隨俄羅斯軍隊作戰,兩人與烏軍交戰後被俘擄。他強調,此事顯示「又多一個國家」參與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要求北京當局提出解釋。

澤倫斯基透過社群媒體指出,在烏國東部頓內茨克地區的烏軍部隊,與六名中國士兵交戰,「我軍俘擄兩名在俄國軍隊中作戰的中國公民」,已取得兩人的身分證件、銀行卡、個人資料等。發文並附上據稱是其中一名中國戰俘的影像。

澤倫斯基說,「又多一個國家加入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他已指示烏國外交部長西比哈(Andrii Sybiha)立即與北京聯繫,要求中方做出解釋,並期待美國對此有所回應。

他同時表示,烏軍俘虜這兩名中國士兵,以及俄羅斯將中國牽扯進這場侵略行動,「是(俄國總統)普廷將盡其所能,唯獨不願意結束戰爭的明確訊號」,希望「美國、歐洲和世界上每一個想要和平的人」,對此做出回應。

中國外交部尚未對此做出回應。中國向來聲稱對烏俄戰爭中立,並未向交戰任何一方提供致命性武力支援,與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不同。然而,中國與俄羅斯的政治和經濟關係密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曾指中國是俄國的「關鍵助力者」。

彭博報導,已知參與俄國對烏作戰的國家,目前只有北韓,中國並未派兵支援俄軍作戰,但有報導指稱中國公民自願與俄軍共同作戰。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