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2日 星期六

新聞自選輯 20250412 俄烏衝突篇

更新時間:23:35

*美烏華府會商礦產協議疑「獅子大開口」 傳氣氛對抗恐難突破

美國正推動確保能優先取得烏克蘭礦藏。知情人士指出,兩國官員今天就一項美方提案進行會商,由於會談氣氛充滿對抗性,取得突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路透社報導,消息人士指出,在華府進行的這場會談氣氛之所以緊繃,源自美國總統川普政府新提出的草案內容比原始版本範圍更廣泛。

川普政府上個月提出這項草案。這名消息人士表示,「談判氣氛充滿對抗」。

財政部發言人證實進行相關討論,稱之「屬於技術性商討的性質」。

最新草案將讓美國對烏克蘭礦藏享有特權,規範基輔將公、私部門開發自然資源的所有收入放進美烏兩國的聯合投資基金之中。

不過這項擬議協議內容不包括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念茲在茲的美方對烏方所作安全保證。

美方還要求,俄羅斯天然氣巨擘「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經由烏克蘭領土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管線須由美國聯邦政府的開發金融機構「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U.S.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Finance Corporation)掌控。消息人士指出,這簡直是文件中埋藏的「復活節彩蛋」。

烏克蘭政府已聘請霍金路偉(Hogan Lovells)律師事務所作為這項礦產協議的外部顧問。

澤倫斯基9日表示,礦產協議應該讓兩國都有利可圖,並以有助於烏克蘭現代化的方式布局。

多位知情消息人士指出,烏克蘭總理什米哈爾(Denys Shmyhal)、財政部長馬欽柯(Serhiy Marchenko)等官員兩週後將赴華府出席國際貨幣基金(IMF)和世界銀行(World Bank)會議,其中包括25日一場以烏克蘭為主軸的部長級會議。

*進展緩慢…美特使會晤普亭 川普再敦促俄「採取行動」結束戰爭

據多家通訊社報導,美國特使威特科夫(Steve Witkoff)已於周五結束了與俄羅斯總統普亭的最新會談。這是威特科夫自2月以來第三次與普亭會面。

「俄羅斯必須有所行動」,川普在其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寫道,「太多人在這場可怕而毫無意義的戰爭中死去——每周都有數千人死去。」並稱這場始於2022年2月的戰爭 「根本不該發生」。

川普一直在敦促莫斯科和基輔達成停火協議,但儘管美俄官員多次磋商,川普始終未能從克里姆林宮爭取到實質性讓步。

上月,川普在接受NBC新聞採訪時表示自己對普亭「非常惱火」。美國外長魯比歐(Marco Rubio)上周警告稱,華盛頓不會容忍與俄羅斯「無休止地談判」。基輔及其部分西方盟友懷疑,俄羅斯故意拖延談判進程。

普亭與美特使會晤:難有外交突破
據俄羅斯國家通訊社報導,威特科夫與普亭在聖彼得堡總統圖書館舉行會談,會談持續了四個半小時。克里姆林宮在會晤後僅表示,會談確有舉行,並在其網站上發布了兩人握手的照片,表示會晤「聚焦烏克蘭問題解決方案的各個方面」,但未提供更多細節。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此前表示,不期待此次會談能帶來任何「外交突破」。當被問及是否會討論普亭與川普之間的會晤時,他回答說「有可能」。

上一次會晤後,威特科夫——曾與川普一同在房地產界合作多年的盟友——稱普亭是個「偉大的領導人」,「不是個壞人」。

威特科夫對一位長期被美國視為專制對手的總統如此褒揚,凸顯出川普第二任期以來,華盛頓對克里姆林宮態度的急劇轉變。

儘管進行了一系列外交努力,但川普推動的停火目標幾乎未見實質性進展。

凱洛格:提議對烏分區駐軍,「類似二戰後柏林」
川普烏克蘭事務特使基思·凱洛格(Keith Kellogg)在接受《泰晤士報》採訪時提出,英法軍隊或可在烏克蘭劃分設立「控制區」,在第聶伯河以西駐扎,形成一支「安撫力量」,並設立非軍事區,將這些區域與俄羅斯佔領區隔開。

凱洛格對《泰晤士報》表示:「這幾乎可以參考二戰後柏林的分區模式。」

凱洛格隨後在社交平台X上澄清:「我指的是一支在停火後維持穩定的部隊,以維護烏克蘭主權。『分區』指的是盟軍(不包括美軍)在烏克蘭的駐軍責任區,而不是指將國家『瓜分』。」

澤倫斯基指有中國公民為俄軍作戰
本周早些時候,基輔方面表示,其軍隊在頓涅茨克地區俘獲了兩名為俄作戰的中國公民。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指責俄羅斯正將中國拖入這場衝突,並在周五聲稱,已有數百名中國公民與俄軍一同在前線作戰。

克里姆林宮否認了這一說法,而北京則警告各方避免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

澤倫斯基在布魯塞爾會見盟國軍事領導人時表示:「目前我們掌握的信息是,至少有數百名中國公民作為俄羅斯佔領軍的一部分參戰。這說明俄羅斯顯然在試圖延長戰爭——甚至是用犧牲中國人的生命為代價。」

澤倫斯基還批評俄羅斯一個月前拒絕了一個由美國提出、烏克蘭同意的全面停火提議。

普亭上月拒絕了這一全面無條件停火協議,而克里姆林宮則堅持,黑海停火協議必須以西方解除部分制裁為前提。

美俄重建互信前路漫長
川普雖然在推動與莫斯科的廣泛和解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總體進展有限。

周四,俄羅斯釋放了擁有美俄雙重國籍的芭蕾舞演員克謝尼婭·卡列琳娜(Ksenia Karelina),以換取涉嫌技術走私的亞瑟·彼得羅夫(Arthur Petrov)——這是兩國在不到兩個月內的第二次換俘。

卡列琳娜今年1月在回俄羅斯探親時被捕,她因向一個支持烏克蘭的慈善機構捐贈相當於約50美元的款項而被控「叛國罪」,獲刑12年。

俄羅斯對外情報局局長謝爾蓋·納雷什金(Sergei Naryshkin)周五表示,未來還將討論交換囚犯事宜。

俄羅斯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表示,此類交換有助於重建兩國之間的信任——雙方互信在前總統拜登執政期間曾遭到嚴重破壞。

「這確實有助於建立信任——這是現在急需的,但最終恢復信任還需要很長的時間。」拉夫羅夫對記者表示。

*逆風支持!波蘭總統挺關稅政策如「休克療法」 讚川普是俄烏和平機會

即將卸任的波蘭總統杜達接受英國天空新聞採訪。他不同於其他國家批評關稅政策,反而力挺美國總統川普。杜達將川普的關稅政策比喻為「休克療法」(shock therapy),呼籲盟友必須「保持冷靜」。他也堅信,實現烏克蘭和平的唯一機會在於這位美國領袖。杜達自2015年以來上任近10年,歷經美國總統川普第一和第二任期,對川普的欽佩之情絲毫未減。

杜達在波蘭首都華沙總統府受訪。他形容川普的關稅政策是「休克療法」,是這位「取得重大商業成功」的人所採取的談判戰略,而川普現在將它帶到政治領域。

杜達說,歐洲政治人物或許不習慣這樣,但川普要對美國納稅人負責,而非對歐洲領袖負責,盟友面臨新的跨大西洋運作方式必須「保持冷靜」。

至於和俄羅斯總統普亭的談判,杜達確信川普了解普亭。他表示,川普在首個總統任期內就中止俄國通往德國的「北溪二號」天然氣管線專案,重挫俄國國營俄羅斯天然氣公司(Gazprom)以阻撓普亭的能源野心,足以證明川普知曉俄國痛處。

有鑑於歐洲領袖未能透過明斯克協議進行和平談判,杜達認為現在這個責任落到川普肩上。他說:「如果有人能迫使俄羅斯結束戰爭,最有可能的只有美國總統。」

杜達表示:「問題是他是否有足夠決心做到這點,因為在歐洲,身為目睹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鄰國,和平的公平持久也非常重要。」

杜達距離卸任僅剩數周,波蘭將在今年5月選出新任總統。

*陸公民赴俄作戰遭逮掀爭議 美國官員:似乎只接受低限度訓練

2名熟悉美國情報的美國官員和1名前西方情報官員表示,在烏克蘭為俄羅斯軍方作戰的100多名中國公民是傭兵,他們似乎與中國政府沒有直接關係。

然而,這名前西方情報官員告訴路透社,中國軍官在北京的批准下,一直在俄羅斯戰線後方的戰區,從戰爭中吸取戰術和教訓。

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羅上將(Adm. Samuel Paparo)9日證實,烏克蘭軍隊在烏克蘭東部抓到兩名中國籍男子。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先前表示,烏克蘭掌握155名中國公民在烏東替俄軍作戰的情資。

中國已宣布與俄羅斯建立「無上限」夥伴關係,且避免批評莫斯科2022年全面入侵烏克蘭,中國認為澤倫斯基的言論「不負責任」,並表示中國不是戰爭一方。

不願透露姓名的美國官員說,這些中國戰鬥人員似乎只接受最低限度的訓練,對俄羅斯的軍事行動沒有任何明顯的影響。

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US Office of the Director of National Intelligence)、國家安全會議(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以及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都沒有立即回應置評請求。

熟悉此議題的前西方情報官員告訴路透社,約有200名中國傭兵為俄羅斯作戰,這些傭兵與中國政府沒有關聯。

但在北京的批准下,中國軍官一直在俄羅斯前線附近巡視,以從戰爭中吸取教訓和戰術。這名前西方情報官員說,這些軍官「絕對是獲得批准的」。

*美國不可靠…歐盟出招提高國防支出 嚇阻俄國侵略

據路透報導,歐盟財長12日就成立共同國防基金展開討論,該基金向成員國收取費用,以購買進而擁有國防裝備,好在不增加一國檯面上債務的前提下,提高國防支出。

這項基金名稱為「歐洲國防機制」(European Defence Mechanism, EDM),是智庫布魯塞爾歐洲暨全球經濟研究所(Bruegel)向本次部長會議提出的報告之一,目的在解決高負債國家如何支付昂貴軍事裝備費用的問題。

EDM是歐洲為因應俄國可能攻擊所做出的廣泛努力中的一部分。歐盟各國政府愈來愈意識到,無法完全依賴美國提供的安全保障。

葡萄牙財長薩曼托(Joaquim Miranda Sarmento)說,「這是一個很好的討論起點」;其他幾個歐盟國家也對此表示支持,並指出設立基金在技術層面上相對簡單,畢竟可仿照歐元區紓困基金「歐洲穩定機制」(ESM)的模式。

不過,薩曼托也說,「我們在授權、財政及市場槓桿等層面仍有部分問題待解決,不僅是資金,軍事層面也有待釐清之處」。

報導指出,歐盟正考慮在未來4年透過放寬財政紀律與共同借貸的方式,增加高達8,000億歐元(約新臺幣29.27兆元)的軍事支出,並用於大型國防計劃。但這種方式會讓國家債務升高,對於已債台高築的國家而言實為一大隱憂,Bruegel的構想提供另一種將部分國防投資排除在國家帳面之外的選項。

該基金將透過跨政府條約設立,設有實繳資本與可要求資本,使其能在市場上籌資。EDM也開放非歐盟國家的加入,如英國、烏克蘭或挪威。由於該基金擁有所購買的裝備,故為此融資而產生的債務將記錄在EDM的帳面上,而非計入各國帳目中。

該基金也將促進歐洲國防裝備單一化的發展,以降低成本並整合資源。目前歐盟27國的國防採購與生產高度分散,使用至少7種不同的戰車、9種自走榴彈砲及7種步兵戰鬥車。

該基金的重點將置於「戰略賦能」(strategic enablers)項目上例如,聯合指揮與管制系統、衛星情報與通訊,研發第五代或第六代戰機這類昂貴的新武器系統,以及整合各國所需的戰略防空、戰略長程空中運輸、海上後期、飛彈及和嚇阻武器系統—目前多由美國提供這類基礎軍事設施或裝備。

Bruegel報告指出,若歐洲能將採購資源最大整合,並建立包含英國在內的歐洲共同防衛市場,就有可能在2030年前減少對美軍事依賴,而英國作為重要國防產業國家,也能促進市場競爭。

*川普烏克蘭特使提議:仿效戰後德國 畫分為東西烏克蘭

美國總統川普的俄烏問題特使凱洛格(Keith Kellogg)提議,作為和平協議的一部分,烏克蘭或能像二戰後的德國一樣,被「分區管理」,並在烏克蘭以西建立一支由英法組成的「保證部隊」。

凱洛格接受《泰晤士報》訪問時提出構想,英法兩國軍隊或可在烏克蘭西部建立「保證部隊」,掌控特定區域,作為對當地局勢的穩定力量。

同時,俄軍則可能繼續駐紮在目前已占領的烏克蘭東部地區,而烏克蘭政府軍則部署於雙方之間的緩衝地帶。他建議在雙方之間設立非軍事區,以降低衝突升級風險。

凱洛格還提到,第聶伯河是一個良好的天然屏障,同時建議在烏克蘭東部沿著現有前線,建立一個18英里的非軍事區,作為俄羅斯與西方軍隊之間的緩衝區。

凱洛格進一步解釋,「雙方各退15公里,就會有18英里,那我們就可以建立一個可監控的非軍事區,還有停火區,你可以很容易監控它。」

凱洛格將畫分烏克蘭的構想比喻為戰後柏林的分區管理,但強調並非主張分裂烏克蘭,「這幾乎可以看作柏林在二戰後的情況。它們當時有一個俄羅斯區、一個法國區、一個英國區,和一個美國區。」

但凱洛格言論一出隨即引發軒然大波,他事後在X澄清自己被誤解,稱「我指的是盟軍負責的區域,而不是瓜分烏克蘭。」

凱洛格發表上述評論同日,美國特使威科夫與俄羅斯總統普亭會面,討論烏克蘭未來的和平方案。但路透引述多名消息來源報導,威科夫與凱洛格在俄烏問題的解決方法上有歧見。

威科夫認為,讓俄羅斯擁有烏克蘭4個被占領地區的「所有權」是最快實現停火的方式;而凱洛格則認為烏克蘭永遠不會同意單方面將這些領土的所有權讓給莫斯科。

此外路透也報導,美烏官員11日就「烏克蘭礦產協議草案」進行會晤,但會談氣氛「極為敵對」,取得突破的機會渺茫。

*普亭與美特使會談逾4小時!川普籲俄羅斯動起來 兩人將通話

俄羅斯總統普亭11日在聖彼得堡,與到訪的美國總統特使威科夫會談,持續約4個半小時結束,重點討論「烏克蘭危機解決方案的相關議題」,而今次也是兩人今年來第三次會面。

川普同日在社群媒體稱,俄烏戰爭毫無意義,每周都有數千人在死去,敦促俄羅斯必須有所行動。

俄羅斯國際經濟特使德米崔耶夫(Kirill Dmitriev)在會晤後稱,普亭與威科夫進行「富有成效」的會談。克里姆林宮其後表示,普亭可能會與川普通話。

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Interfax)引述克宮發言人說法稱,在普亭與威科夫會晤後,「川普與普亭通話」理論上有可能會進行,但未透露有關通話的具體時間。

*愛沙尼亞扣押俄國影子艦隊油輪 總理強調將持續監控

愛沙尼亞11日凌晨在芬蘭灣愛沙尼亞水域扣押了一艘屬於俄羅斯「影子艦隊」的油輪。愛沙尼亞總理麥克爾強調,政府將持續監控並限制影子艦隊在波羅的海的行動,以確保區域安全與關鍵基礎設施不受破壞。

根據愛沙尼亞公共廣播公司(ERR)報導,愛沙尼亞海軍指出,該艘名為Kiwala的油輪在前往俄羅斯烏斯盧加港(Ust-Luga)的途中遭到攔截,當時油輪未懸掛國旗,無國籍船舶依國際規範不得在公海航行。

根據烏克蘭「戰爭制裁」(WarSanctions)網站,Kiwala號屬於俄羅斯的影子艦隊,專門負責將俄國原油與石油產品輸出至第三國。網站也指出,為了規避與俄羅斯的直接關係及隱藏實際受益人,該船頻繁更換船東與經營者。目前該船登記在非洲吉布地(Djibouti),但遭扣押時並未懸掛該國國旗。

波羅的海去年底發生多起海底電纜遭破壞攻擊而受損的事件,被懷疑與俄羅斯的影子艦隊有關。

愛沙尼亞海軍司令瓦爾克(Cdre Ivo Värk)強調,這次扣留船隻的目的是要檢查該船的文件和法律地位,與關鍵基礎設施的損害無關。根據報導,船上有24名船員,其中船長為中國籍,其他船員則為緬甸公民。

麥克爾(Kristen Michal)指出,這次的攔截行動顯示波羅的海各國對於海上情勢「有所掌控」,未來將針對類似風險逐案評估是否展開行動登船檢查,並持續監控俄羅斯影子艦隊的船隻,以保護關鍵基礎設施。

目前愛沙尼亞交通管理局正對船隻的技術條件、保險與船員證件進行確認,在調查完成前,船隻將持續被扣押。

*德英主持51國援烏會議 新增破紀錄7700億軍援

德、英國防部長今天共同主持烏克蘭防務小組會議,會後宣布對烏克蘭軍援再增加破紀錄的210億歐元(約新台幣7713億元),美國防長赫格塞斯透過視訊參與。由美國主持該小組的慣例在總統川普就任後改變。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布魯塞爾總部今天舉行烏克蘭防務國際聯絡小組(Ukraine Defense ContactGroup, UDCG)會議,共51國與會,成員包括所有北約成員32國、歐盟和北約的印太四國夥伴日本、韓國、澳洲及紐西蘭。

英國國防大臣希利(John Healey)在會後記者會上宣布,小組成員今天承諾再提供烏克蘭合計210億歐元的軍事援助,是歷來宣布加碼的最高額,包括英國今年便將提供45億英鎊(約新台幣1909億元)軍援。

他表示,今天是俄羅斯拒絕美國總統川普(DonaldTrump)的俄烏和平方案屆滿1月,證明俄國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口說和平卻持續攻擊烏克蘭。

希利指出,1至3月俄國平均每天發動100架無人機攻擊,已超過傳統砲火,「根據我們的計算,現在70%至80%的戰場傷亡是由無人機造成的」,突顯烏克蘭防務小組在此時開會的重要性。

希利在上午會前向媒體表示,今年將是俄烏戰爭關鍵的一年,所有對烏克蘭的軍援將確保烏國今日的安全和未來的持久和平,「我們提供烏克蘭實力,助其達到和平」。

在場媒體關切美國的參與度,希利為美國防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緩頰表示,視訊或實體參與不是重點,就他所知赫格塞斯剛從全球各地連續出訪返美,所以是行程考量,「最重要的是他參加了(這次會議)…未來美國的參與和支持,我們拭目以待」。

烏克蘭國防部長烏梅洛夫(Rustem Umerov)則回應,「美國新政府告訴我們,他們會在歐洲、在烏克蘭旁邊,但他們將聚焦亞太」,強調美國仍參與防務小組,提供烏克蘭安全協助並領導和平倡議。

烏梅洛夫表示,烏克蘭支持川普的和平倡議,所以目前可說是責任分擔,美國領導和平,歐洲領導軍援。

川普上任後,烏克蘭防務小組會議在今年2月改由希利主持,德國防長佩斯托瑞斯(Boris Pistorius)表示,今天德國首度與英國共同主持的意義,在於表明對歐洲的安全負起責任。

他指出,德國國會已同意在2029年前提供逾110億歐元(約新台幣4033億元)的軍援,強調「和平之窗只會在我們能向俄國展現烏克蘭能夠持續作戰下開啟」。

*英國考慮向烏克蘭派兵5年!協助重建軍力防止俄羅斯再進犯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英國考慮向烏克蘭派軍長達5年,以協助訓練和重建烏克蘭軍隊,防止俄羅斯再次入侵。

根據報導,這項部署計畫是由英法主導的「自願聯盟」(coalition of the willing)構想之一,目的是在戰後和平協議達成後,協助維持地區穩定。根據計畫,一支由歐洲主導的部隊將進駐烏克蘭,以嚇阻俄羅斯違反任何和平協議,同時讓烏軍獲得必要的喘息空間。

法國軍事規畫官員指出,俄羅斯總統普亭不太可能在西方軍隊進駐烏克蘭的情況下再次發動攻勢,特別是當俄軍現階段僅具備奪取少量領土的能力。

根據了解,這支由英法領導的「保證部隊」除了會協助防禦烏克蘭領空與海域外,核心任務仍是迅速展開對烏軍的訓練與重建作業,防止俄羅斯未來再次發動全面戰爭。計畫預估,西方部隊將逐步撤出,最後一批駐軍約在第5年結束時撤離。

目前,英國、丹麥與德國的情報部門分析指出,普亭可能在短短5年內便有能力再次發動大規模戰爭。此部署方案,無疑將使英、法及其盟友與莫斯科展開一場重建軍備的時間競賽。

英國國防大臣希利(John Healey)10日與來自30國的國防部長共同主持會議後表示,雖不便透露具體細節,以免「讓普亭變得更加聰明」,但他確認,英方在軍事規畫上有4大目標:「確保烏克蘭的領空安全、海域安全、支持陸地和平與協助烏軍重建與增強實力。」

希利引述烏克蘭官員說法指出:「我們未來最好的安全保障,就是我們自身軍隊的強大,以及我們在未來獨立嚇阻俄羅斯的能力。」

*傳陸兵為俄淪炮灰 真正目的劍指台灣?大陸中立背後恐是「軍事實習」

早該發生的事終於發生了。兩個幫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中國雇傭兵在烏克蘭的德涅茲克戰場被烏軍俘虜。為什麼說這是早該發生的事,因為按照調查記者柴靜采訪的在俄羅斯參戰的中國人馬卡龍的說法,俄羅斯軍隊裡約有幾百個中國人在幫普亭打仗。在前線人員短缺的情況下,俄羅斯人肯定要把這幾百個雇傭兵當作他們奪取烏克蘭領土的炮灰。這些中國炮灰不是被俘虜就是被打死打傷,別的出路是沒有的。

中國「中立」的背後
這次是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親自公開了被俘的中國軍人的消息。 而且,他要求中方對此給出解釋。可以想象,烏克蘭軍方和情報機構早就應該了解到在俄羅斯軍隊裡有中國的雇傭兵。只是烏方沒有抓到俘虜,而且由於自己的境況不好,確實也不想跟中國扯破臉皮, 所以一直忍耐著。中烏雙方依然保持著正式的交往。譬如說,在今年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中烏外長還專門進行了會晤。而此後,中國又就進口烏克蘭農產品的事務簽署了協議。

北京試圖利用這些做法,向烏克蘭傳送一個信息,即中國是中立的。而在這努力的背後,實際上是看准了烏克蘭的戰後重建。畢竟這是一筆大生意,對中國的經濟有利。 但北京始終沒有放棄原來親俄的路線,尤其是烏克蘭戰爭爆發後中俄之間更緊密的合作。 王毅不久前訪問莫斯科,再次強調中國永遠是俄羅斯的好朋友。而習近平今年五月又馬上去莫斯科,再次跟他的老朋友普亭見面。

「賺洋外快」的代價
很可惜,被俘的兩個中國人的審訊錄像本來就很短,而且由於翻譯的能力和提問水平不高,觀眾似乎並沒有得到太多的信息。 但從這兩個人回答問題的一些表現來看,確實都像兩個在中國可能當過兵,但復員後賺不到錢,所以到俄羅斯來賺個洋外快的農村人。但有人也許不禁會問,他們去俄羅斯之前,應該知道烏克蘭戰場是何種殘酷情景吧?他們應該了解一些俄羅斯把外國雇傭兵當炮灰、不顧其死活的做法吧?

筆者的回答是,不見得。 這是因為中國官方和非官方的媒體中,渲染俄羅斯的強大始終佔上風,而習近平更是普亭的朋友,中俄雙方的熱火主要就是由習近平和普亭兩人拱起來的。一個在威權制度下成長的年輕人,尤其是一個在農村走投無路的人,在官方的宣傳下,很容易被俄羅斯的幾個小錢迷住。 僅從這一點來說,可以想象,今後如果中國要武力奪取台灣,盡管大城市裡的父母們可能都不太願意讓自己的子女去當炮灰,但農村依然有的是年輕人願意為了「祖國統一」獻身。

中國和印度的區別
數百個中國人在俄羅斯打仗,不可能永遠被隱瞞起來。 這一點中國官方自己也明白。為了擺脫經濟困境,到俄羅斯去賺外快的不僅有中國人,其他國家也有,比如印度。但這裡有一個明顯的區別,那就是,當去了俄羅斯的印度人察覺到俄羅斯當局強迫他們到前線當炮灰時,他們眼淚汪汪地懇求他們的總理莫迪把他們救回去。而莫迪在這時作為一國總理,確實對自己的公民有一種負責的態度。印度媒體報道稱,莫迪去年7月在與普亭非正式會談時,正式向普亭提及此事。 在印度的壓力下,普亭同意了放還俄軍中所有印度籍士兵回國的要求,並為他們返回印度提供便利。

但中國官方是如何處理這種事情的呢?首先,當澤倫斯基要求中國政府就此作解釋時,中方公開否認有中國人在幫俄羅斯打仗。而實際上,中國駐俄羅斯使館在此之前,早就收到過在俄中國雇傭兵的呼救,懇求使館幫他們回家。但使館的回應是,「這是你們的個人行為。不屬於使館管轄的事務」。

從以上兩個國家對待自己的公民的態度,我們就能看出一個政府對自己百姓的生命重視程度。

中國炮灰希望的破滅
當然,共產黨有時也顧及自己在國際上面子,一旦某事被捅到國際層面,官方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那麼,這次兩個中國雇傭兵被俘消息的公布,是否會給那些在俄羅斯被強迫當炮灰、但又不想莫名其妙地死在前線的中國人帶來回國希望呢?筆者的答案是「不見得」。

因為在澤倫斯基公開被俘的中國人後,中方毫不含糊地否認了在俄羅斯有中國人參戰的事實。 既然否認了,那些在戰場上的中國炮灰,誰還會去管他們呢? 再說,在一個沒有新聞自由的國家,像烏克蘭俘虜中國雇傭兵的信息,中國百姓按照正常渠道是永遠不會獲悉的。既然本國人不知道,不會激起民憤,那中國官方還要擔心什麼呢?

但中國官方如此的表態,在國際上尤其在烏克蘭那一方留下的記憶是抹不去的。北京本想用否認中國雇傭兵的事實來維護其所謂的中立的形象,但效果恰恰相反,烏克蘭肯定會把這筆賬記上,到必要時再清算。而國際社會在北京裝模做樣的扮演中立角色時,只會嗤之以鼻。

軍方「實習」?
在談及中國雇傭兵的同時,已經有人在提出如下一種猜疑,即在這數百個人中,是不是會可能有一些是中國軍方派遣的軍人,讓他們用「個人行為」的名義, 到烏克蘭前線去「實習」, 積累戰爭的經驗。

這種大膽的猜測,也不是完全不可能。中國軍方已經經歷比較長的和平時期,而現在習近平在他任期實現的中國夢之一就是把台灣拿回來。為此,中國軍方在認真地學習俄烏戰事。79年中國打越南,盡管有各種動因存在,但其中一個就是,中國好長時間沒打仗了。 所以應該讓軍人去「訓練訓練」。 這一打不要緊,近五萬中國年富力強的小伙子(包括支前抬擔架的民兵)死在戰場上。 而在烏克蘭前線,派個別軍人去「實習」也就不是不可能的事。即便中國雇傭兵都死了,對官方來說也就幾百號人嘛,比起打越南少多了。 再說,從前線肯定有人活著回來,這些人也許對中國軍方就是一種財富。

*美俄換囚 捐款援烏芭蕾舞者獲釋

美國國務卿盧比歐10日表示,遭俄羅斯拘押的美俄雙重國籍芭蕾舞者卡列琳娜(Ksenia Karelina)已經獲釋。「華爾街日報」稍早報導,美俄已經同意進行換囚;俄羅斯聯邦安全局也表示,因違反出口管制而在美國面臨最高20年徒刑的彼卓夫獲釋,俄方以釋放卡列琳娜作為交換。

中央社引述法新社報導,盧比歐在X平台上發文說:「美國公民卡列琳娜正搭乘飛機返回美國。她蒙冤遭俄羅斯拘押超過一年,川普總統使她成功獲釋。」盧比歐並表示,川普「會繼續致力促成所有美國人獲釋」。

這是川普今年1月上任、並呼籲與俄國和解以來,雙方第二次換囚。

卡列琳娜的俄羅斯律師也告訴路透,卡列琳娜已經在莫斯科和華府的換囚行動中獲釋。

報導指出,擁有美俄雙重國籍卡列琳娜,因為捐錢給對烏克蘭提供人道支持的美國慈善組織,去年遭俄羅斯法院認定叛國,遭判處12年有期徒刑,這次換囚以她換回彼卓夫。

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發布的影片顯示,雙方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首都阿布達比一座機場進行換囚,現場約有十多名身著西裝、臉部經模糊處理的人員監督過程。

33歲的彼卓夫擁有俄德雙重國籍,他於2023年在賽普勒斯被捕,隨後被引渡至美國,罪名是將美國製電子元件出口到俄國作軍事用途。

美國司法部指出,彼卓夫明知微控制器和積體電路不能合法出口至俄國,仍試圖購買相關產品。

另據路透報導,烏克蘭10日表示,俄羅斯無人機夜間攻擊烏克蘭首都基輔以及南部黑海沿岸城市尼古拉耶夫,造成至少12人受傷。

烏克蘭空軍表示,俄國在夜間攻擊中共派出145架無人機,其中85架已遭擊落,另外49架可能因受到電子反制措施影響未抵達目標。當局在基輔上空偵測到30架無人機,其中16架被摧毀,其餘可能已飛離空域,或「去向不明」。

俄國則表示,在該國西部與南部州擊落42架烏克蘭無人機。

(聯合新聞網)
--
*不只中國公民參戰援俄 外媒爆:北京軍官在俄軍戰線後方吸取戰術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日前透露,約有150多名中國公民在烏克蘭境內幫俄羅斯打仗。外媒爆料,100多名幫助俄羅斯軍隊的中國公民都是傭兵,似乎和中國政府無直接關係。不過,有美國官員指出,中國有軍官在北京批准下進入俄羅斯戰線後方,以從戰爭中吸取經驗和戰術。

《路透》報導,2名熟悉美國情報的美國官員和1名前西方情報官員說,100多名在烏克蘭為俄羅斯軍方作戰的中國公民都是傭兵,他們似乎與中國政府沒有直接關係。然而,這名前情報官員告訴《路透》,中國軍官在北京的批准下,一直在俄羅斯戰線後方的戰區,從戰爭中吸取戰術和經驗。

烏克蘭軍隊日前在東部俘虜隨俄羅斯軍隊作戰的中國士兵。總統澤倫斯基9日進一步透露,大約155名中國公民正在烏克蘭境內幫俄國打仗。一名被俘的中國公民甚至說,到烏克蘭作戰之前,從來沒拿過武器。

《基輔獨立報》9日、10日兩天,根據烏克蘭安全局(SBU)9日公布的首次審訊內容和照片,以及消息人士說法報導此事。根據該報所見烏克蘭情報文件,到4月初為止,至少163名中國公民加入俄國武裝部隊,另有文件顯示出其中13名中國人的照片、護照資料等。

澤倫斯基說,「我們正在收集情報,我們相信還有更多人」;烏克蘭也正在了解,這些受招募的中國公民,是否奉北京的指示。

*拿二戰柏林分裂描繪烏克蘭前景 川普烏俄特使發言惹議

美國總統川普烏俄特使凱洛格(Keith Kellogg)11日接受英國「泰晤士報」訪問時,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柏林分裂,描繪停戰後的烏克蘭領土狀態,被外界解讀是要迫使基輔向莫斯科讓出失去控制權的東部地區。凱洛格事後澄清遭到誤解,強調自己並無提出割讓領土的主張。

凱洛格在訪談中指出,作為烏俄和平協議的一部分,烏國可能得在西部設置英國、法國控制區,前線以東歸俄羅斯部隊管控,烏克蘭部隊則駐守在英法控制區和俄東占領區之間,「近似二戰後柏林所發生的景象。當時分別有俄羅斯、英國、法國和美國佔領區」。

凱洛格提議,以當前的戰場前線為基準,雙方部隊各退15公里,形成一個約30公里的「非軍事區」(DMZ)。雖然可以預見會有違反停火的情形,「但能夠更輕易地監控」。其中,英法部隊駐守縱貫基輔的聶伯河西部,藉由河流作為分隔不同勢力的主要屏障。

凱洛格後續在社群媒體X發文,稱自己的論述遭泰晤士報錯誤呈現,他所談論的是停火後,維護烏國主權的復原部隊。關於領土分區的討論,則是指不包含美國在內的盟軍部隊負責區域,「我沒有提出要分割烏克蘭」

*川普貿易戰危及普廷戰爭資金 損失上看3800億

在美國總統川普發起的全球性關稅貿易戰中,俄羅斯雖然因烏俄戰爭與美貿易額降為零而「倖免」,但貿易戰導致國際油價驟跌,危及大幅仰賴能源收入的俄國財政,恐迫使莫斯科擴大借貸、削減非軍事支出或動用剩餘的儲備金因應。

「金融時報」報導,2025年的俄羅斯國家預算中,約有3成來自石油和天然氣收入。然而,在川普的全球性關稅以及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與非組織減產協議)出乎意料的增產,使得俄羅斯烏拉(Urals)原油平均交易價格跌至近乎兩年來最低點。

據統計,烏拉原油在10日的每桶交易價格約50美元,而莫斯科2025年預算設定的基準價格為69.7美元。若按照當前態勢,俄國年度預算損失上看2.5%,約1兆盧布(約3863億台幣)。

據俄官方預測,在過去兩年歷經主要由戰爭相關開支推動的4%經濟成長後,今年的成長率將放緩為1至2.5%,油價下跌無疑使情況雪上加霜。為應對總統普廷對烏克蘭全面入侵導致的經濟後果,政府已動用部分主權財富基金支應,可支配的額度正逐漸縮減。不僅如此,俄央行約有3400億美元的儲備金因西方制裁遭到凍結。

*川普表態對普廷「火大」 特使魏科夫3度訪俄

克里姆林宮11日宣布,美國總統川普中東特使魏科夫(Steve Witkoff)三度訪問莫斯科,但沒有證實是否與俄羅斯總統普廷對話。這也是川普先前公開表達對普廷感到「火大」後,再度派遣魏科夫赴俄。

川普三月底接受國家廣播公司(NBC)專訪時,坦言對普廷感到「非常憤怒」、「火大」,原因是普廷主張與一個受國際監督的烏克蘭臨時政府談判,而非與澤倫斯基領導的政府。川普警告,若莫斯科成為無法達成烏俄和平協議的障礙,將對俄國石油課徵高達50%關稅。

值此之際,川普正加大對俄國盟友伊朗的核協議施壓力道,揚言若無法在12日於阿曼舉行的美伊會談中促成協議,「伊朗將陷於巨大危險之中」。

美國Axios新聞網引述知情人士說法,若烏俄停火協議無法在四月底實現,川普可能透過行政權力或要求國會立法,對俄國實施新制裁。川普在十日的內閣會議中提到,「我們正取得進展。希望我們在達成停止戰鬥的俄烏協議上更進一步」。

另一方面,決心擺脫美國,實現防衛自主的歐洲持續加大對烏支持。由英、德聯合主持的「烏克蘭防務國際聯絡小組」(UDCG)五十國會議中,英國宣布與挪威共同提供價值逾4.5億英鎊(約196億台幣)軍事援助,包括大量無人機、雷達系統、反戰車地雷以及車輛和設備的修復保養合約,讓烏軍的裝甲載具持續在戰場上馳騁。

*克宮:普廷將接見川普特使 討論烏俄衝突

克里姆林宮今(11日)宣布,俄羅斯總統普廷(Vladimir Putin)在當地時間週五將接見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特使魏科夫(Steve Witkoff),雙方將討論烏俄衝突等議題。

《法新社》報導,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對俄國官媒體說:「關於烏克蘭協定各方面的對話將繼續進行。」

不過佩斯科夫強調,並不期待這次會談能談出「突破點」,普廷則會藉這個機會表達俄國方面的擔憂。

(自由電子報)
--
*遲遲不停火 川普特使3度訪俄

克里姆林宮十一日宣布,美國總統川普中東特使魏科夫三度訪問莫斯科,將與俄國總統普廷會面,討論包括烏克蘭衝突在內等議題。這也是川普先前公開表達對普廷感到「火大」後,再度派遣魏科夫赴俄。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表示,有關烏克蘭問題解決方案的會談將在各方面繼續進行,並補充說,不應期待會有突破,普廷將利用此次會談概述莫斯科的「關切」。

誓言迅速促成烏俄停戰的川普三月底接受專訪時,坦言對普廷感到「非常憤怒」、「火大」,原因是普廷主張與一個受國際監督的烏克蘭臨時政府談判,而非與烏國總統澤倫斯基領導的政府,警告莫斯科不要成為達成烏俄和平協議的障礙。

美國Axios新聞網十一日引述知情人士說法,若烏俄停火協議無法在四月底實現,川普可能透過行政權力或要求國會立法,對俄國實施新制裁。川普在十日的內閣會議中提到,「我們正取得進展,希望在達成停止戰鬥的俄烏協議上更進一步」。

另一方面,決心擺脫美國實現防衛自主的歐洲持續加大對烏支持。由英、德聯合主持的「烏克蘭國防聯絡小組」五十國會議中,英國宣布與挪威共同提供烏國價值逾四.五億英鎊軍事援助,包括大量無人機、雷達系統、反戰車地雷以及車輛和設備的修復保養合約。

英國防大臣希利指出,烏國盟友承諾的新軍事援助達到了二一○億歐元的紀錄性增長;德國國防部長佩斯托瑞斯提到,柏林將向基輔提供一一○億歐元的額外軍事援助直到二○二九年,「俄國需要認知到,烏克蘭有能力繼續作戰」。對於一向擔任主席國的美國僅由國防部長赫格塞斯透過視訊參與會談,佩斯托瑞斯稱這是行程安排緣故,並補充說:「最重要的事實是他參加了會議」。

*澤倫斯基揭中國人為俄作戰 掌握155人

烏克蘭軍隊在烏國東部俘虜兩名隨俄羅斯軍隊作戰的中國士兵後,總統澤倫斯基九日進一步透露,烏國掌握情資,大約一五五名中國公民正在烏國境內幫俄國打仗。烏克蘭安全局(SBU)九日也公布對兩名被俘中國公民的首次審訊內容和影像。

澤倫斯基表示,俄羅斯透過社群媒體招募中國公民,中國官方對此也心知肚明,烏國安全機關已彙整一份一五五名為俄軍作戰的中國人詳細資料。他說,這些中國士兵被派到俄軍第七十獨立衛隊機動步兵旅、第二五五步兵師等單位,「我們正在收集情報,相信還有更多人」;烏國也正在了解,這些受招募的中國公民,是否奉北京的指示。

「基輔獨立報」報導,根據該報所見烏國情報文件,到四月初為止,至少一六三名中國公民加入俄軍。報導引述烏克蘭安全局公布的訊息,以及消息人士說法,兩名被俘者姓名為一九九一年生的王廣軍、一九九八年生的張仁波,分別被派到俄軍第八十一機動步兵旅第一營和第一五七機動步兵旅第二營。

看網路俄軍招募廣告加入
報導指出,王供稱,支付卅萬盧布給在中國一名俄國中間人,加入俄軍、換取俄國公民身分,簽約後今年二月抵達莫斯科;張則是在去年十二月以觀光客身分到俄國,看到網路招募廣告承諾薪水兩百萬盧布後,申請加入俄軍。張仁波透過口譯員表示,他從來沒有作戰經驗,沒拿過武器,這是他第一次被派上戰場、第一場戰鬥任務就被抓。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布魯斯九日表示,中國公民在烏國為俄軍作戰的報導,「令人不安」。美國總統川普的烏克蘭特使凱洛格說,他「尚未確信」被指為俄軍作戰的中國人角色,還有待確認,「有可能是志願者」;並指烏克蘭也有外國志願者為其作戰。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九日指出,宣稱許多中國公民協助俄軍作戰的說法「毫無根據」;十日再度回應澤倫斯基最新指控,表示「我們奉勸有關各方,正確且清醒地認識中方的作用,不要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十日駁斥澤倫斯基說法,表示中國並未牽扯進這場戰爭。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