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6日 星期三

新聞自選輯 20100106

新流感疫苗 幾近停打 施打人數新低 疾管局挽民心 主動鑑定疑案

新流感疫苗的安全性引發爭議,導致接種人數從上周每天四萬人降至前天僅剩兩萬人,再創新低。擔心緩打潮將轉為停打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宣布,對懸而未決但引起關注的疑似疫苗受害重大案件,將主動提請鑑定、查明真相。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長郭旭崧昨說,上月下旬台中劉姓男童疑因接種後死亡,外界痛批政府太快撇清與疫苗有關,冰冷又武斷,疾管局當時未強勢辯護,是希望由司法或專家審議釐清,卻使民眾更焦慮,如今疫苗緩打快變成了「停打」。

前天僅兩萬人接種
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說,上月十二日全民開打日有五十六萬人接種,之後每天約十三萬人,劉童死亡當周降為每天十萬人,上周每天四萬人,前天僅兩萬人。郭旭崧直言,接種量已快熄火,幾乎信心崩潰。
為搶救信心,疾管局援引《傳染病防治法》,疑似疫苗受害重大案件,可主動、強制送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鑑定,醫院也須配合提供案主病歷。日前分別有彰化縣陳姓高二女生疑接種後半癱案、台中縣五歲男童疑施打後死亡案,明將率先送審議。
郭旭崧呼籲外界再給疫苗接種政策兩周時間,「民眾將了解是時序相關、非因果相關,信心自然回來。」另傳台中劉童解剖檢驗報告已出爐,死因與疫苗無關,但台中地檢署昨尚未收到法醫研究所報告。
但仍有醫界大老砲聲隆隆,和信醫院副院長謝炎堯昨說,疫苗與不良反應具關連性,疾管局沒能力證明,應由國際認證機構調查,且新流感病毒較溫和,不值得冒險打不安全疫苗。

詹啟賢:國光蒙冤
施文儀回應,因舉證困難,現用「無法排除」來認定關連性,「參考解剖和更多資料與專家意見,結論就越趨近於真。」他認為病毒再溫和,也有人死亡或重症,從公共衛生角度仍建議接種。
衛生署今將和各地衛生局討論,開放選打國光或諾華新流感疫苗的日期與執行細節。郭旭崧坦言他原也對國光疫苗的安全性不放心,但後來證明與諾華並無差異,「硬要找國光缺點,應是院所擔心國光採四十劑大包裝,打不完會浪費。」
國光董事長詹啟賢昨接受電台專訪則說,疫苗人體試驗完成後想公開結果,卻被衛生署阻擋,平白讓國光遭受質疑;外界現也應以相同標準,要求諾華公開實驗數據。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長康照洲說,當時國光尚未完成第二劑試驗,審議通過便未阻撓公布。

H1N1事件應回歸醫學倫理的主軸/楊庸一(長庚大學臨床行為科學研究所副教授、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隨著嚴重不良事件通報個案的增加,社會目前瀰漫著二個極端的看法,一邊是部分的醫學專家和未打的民眾充滿疑慮;另一邊則是衛生署依然在強力的保證和推動。我想,讓整個討論,回歸醫學倫理的主軸,也許較有助於問題的澄清,也有益於台灣未來醫療的步上軌道及發展。

為了讓爭議,能朝較清楚、合理的方向進行,我想提幾個層面供參考:
1. 人體試驗合理性的再評估: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因為,一旦任何新的療法引起爭議或高度質疑時,對人體試驗計劃較公開的重新檢視,已成為不可或缺的先決條 件。此種檢視,除了計劃的合理性和可接受性(避免違反醫學研究或倫理,遭受不當掩護或扭曲)外,也應核對其是否嚴格依計劃進行及資科、結果是否確實等。任 何對原計劃的偏離或修正,有否依法提出申請並獲審核同意等。一旦被發現有不當情形發生,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依其程度,疫苗可被立即要求中止、回收或其他處 置。相關人員除將受學術界的處分外。若發生傷害,也可能遭受司法處分。

告知利弊開放討論
2. 告知與同意權的確保:同意權的行使,在醫學倫理上,包含二個要件:告知和同意。嚴格的告知,至少應包含目前疾病的現狀,治療或不治療的可能結果,新療法的 可能利(療效)、弊(不良反應╱併發症)等做說明;同意權,則是在獲得上述說明後,讓病人有發問、討論的機會,然後,在自由意志下,選擇接受與否,才能成 立。未告知或缺乏或隱瞞合理的告知,將使同意權的合法性消失或減損。同意,也並不表示放棄對人為失誤的追究。既要求同意權的行使,除了善盡告知的義務,讓 民眾接受外,任何形式的誘導或強制,都有違反其原意之虞,並不值得鼓勵。所謂說明書有不同版本或疏忽、遺漏等,都是不應發生的現象。類似抽籤打諾華和國光 疫苗或所謂的開放由病人選擇,在醫學倫理上,也是讓人難以理解的。因為,除非二者之間的療效和不良反應並無統計上的差異,否則,醫療上理應只有單一選擇。
3.雙重角色問題,須釐清:在醫學倫理上,雙重角色(醫師同時代表病人和第三者的利益)是醫病關係的禁忌。「病人的利益」,應是醫療人員的首要考量。衛生署的單一角色職責,相當明確,與國光生技的分際也相當清楚。

第一時間調查說明
當 H1N1疫苗傳出疑慮時,衛生署應第一時間調查,除要求國光做合理的說明外,並應做出處置,這是避免陷入雙重角色泥淖的原則。一旦嚴重不良事件發生時,衛 生署應站在維護病人權益的立場。除非衛生署對整個應有流程已經過嚴密審查且確定國光無誤,否則,其救濟或賠償,全由衛生署負責,似不合理。對民眾有關雞蛋 來源等質疑,衛生署也只要審視國光是否依人體試驗計劃書確實執行,即能澄清,根本不存在追查困難或能不能公開的問題。只有衛生署擺脫被視為具有雙重角色的 疑慮後,其公信力才可能恢復。
醫學倫理,就像是醫療的《憲法》。在醫療上,任何違反醫學倫理精神的法規或處置,皆無效。人體試驗的規範,從《赫爾 辛基宣言》後,也已成為醫學研究的普世標準。只有嚴格執行其要求,才可能得到合理(reasonable)和可接受的(acceptable)初步結果, 也才可能有意義的去討論上市後產生的問題。誠實和透明是解決醫療爭議的最佳方法。我不希望H1N1事件演變成另個美牛版的羅生門。

(蘋果日報)
--
等著選諾華…新流感疫苗 緩打變停打?

民眾對新流感疫苗信心崩盤,加上即將開放自選疫苗品牌,疫苗接種量昨創一天兩萬劑的新低數字,受害通報卻持續增加至六百七十三件,死亡通報也增至十七人。

受害通報暴增 死亡達17人

自選疫苗品牌時程雖還未出爐,昨天已有不少民眾打電話到各衛生所洽詢有無諾華疫苗。北市基層醫師表示,諾華的詢問度始終很高,甚至有家長一家一家診所打電話搜尋。他擔心開放自選後,諾華恐怕會缺貨。

開業醫師林應然透露,診所已經快三週沒有打開國光的疫苗,因為疫苗接種熱潮已過,加上國光疫苗一瓶供四十人接種,一旦開封,很難找到足夠的接種人數。

對於自選執行方案細節,指揮中心今日中午將召集各地衛生局代表會商。

衛生署開放民眾可自由選擇施打國光或諾華的新流感疫苗,曾任衛生署長的立委涂醒哲相當肯定,並表示會指定施打國光。前衛生署長葉金川表示,沒有百分之百安全的疫苗,衛生署要跟民眾說清楚。

高雄市醫師公會理事長張清雲認為,連續幾起疫苗施打後不良反應個案,衛生署不趕緊釐清,任由事件在媒體發酵,才是導致民眾施打意願低落的主因。

疾管局將主動調查大案

疫 情指揮中心也發現這個問題,即日起,對於足以影響社會公益、懸而未決的疑似疫苗接種不良反應事件,將主動調查,不再苦等當事人或其家屬提出申請。例如彰化 縣十七歲陳姓高二女學生打完疫苗後,半身肢體無力與台中縣五歲沈姓男童打疫苗後死亡的案件,將在週四送交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審議。

台中劉小弟打疫苗後的死因延宕兩週至今未能釐清,疾管局指揮中心已行文建請法務部請求儘速公布病理解剖。法醫研究所所長李俊億解釋,因檢驗項目眾多,為求慎重,正反覆檢驗確認結果,完成後會儘快送交檢方。

根據指揮中心昨日最新統計,累計共有六百七十三件疑似不良事件,其中有一百六十八件為住院或死亡的嚴重事件,目前還有二十九例住院中。至於死亡通報的十七例,十六例打國光疫苗,一例不確定是打諾華或打國光。

台中縣昨天又傳出新的申訴案例。大甲鎮五十歲余姓婦人去年十一月間接種疫苗後,隔天右半身癱軟無力。她說向疾管局尋求協助,疾管局卻認為她是心理影響生理。中縣衛生局表示,已經協助婦人提出藥害救濟,長期照顧管理中心也已介入協助。

疑 因施打新流感疫苗死亡的五歲沈小弟,母親昨天泣訴疾管局的不當。她說盼能在解剖後大體用肉色線縫合卻遭拒,甚至還被前來相驗的法醫嘲諷兒子疑似有雷氏症候 群。台中地檢署襄閱主任檢察官徐錫祥說,當時法醫是向家屬解釋,小朋友的死因有各種可能的事實,「雷氏症候群」也是其中一種,最後還要靠解剖才能了解,可 能是家屬誤會了。

訂太多 法國取消訂單

據了解,由於訂購量遠遠超過需求,法國取消五千萬劑新流感疫苗訂單。

(自由時報)
--
騎單車後手麻 恐神經遭壓迫

騎單車已成時尚運動,但有人騎完車後,大拇指、食指、中指及靠近中指的半側無名指,出現麻木感,檢查發現原是手腕的正中神經遭壓迫,導致腕隧道症候群。
醫師提醒騎單車握把手時,不要將手腕撐太高或用力下壓,且每騎五十分鐘最好休息十分鐘,以免腕隧道症候群嚴重時,恐須開刀治療。

握把手不宜撐太高
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主任周適偉昨說,門診偶爾會收治騎單車後手指麻的患者,這些人大多騎把手較低的單車,騎車時背須拱高,手腕因而撐高,使得延伸整條手臂、通過手腕,並控制大拇指至無名指的正中神經遭壓迫,導致腕隧道症候群。
書田診所整形外科主任劉國威指出,騎車後若大拇指、食指、中指及無名指靠中指的半側有麻木感,且長達二至三周沒改善,可能是壓迫到正中神經,嚴重時得開刀進行腕道放鬆術,改善麻木感。
劉國威另提醒,單車風盛行後,他每月約可收治二、三名騎車受傷患者,如最近一名八歲女童和哥哥騎車競速卻來不及煞車,摔得鼻青臉腫,臉上多處疤痕;近來天冷,肢體較僵硬,若騎車前沒暖身更易跌傷,呼籲單車族小心,並應戴安全帽。

騎單車壓迫正中神經注意事項
.騎單車握把手時,手腕不要撐太高或用力下壓、應保持水平姿勢,避免壓迫到正中神經
.最好騎50分鐘單車,就休息10分鐘,休息時可活動手腕關節
.騎完單車後可冰敷手腕,有消炎止痛效果
.若騎完單車後,大拇指、食指、中指及靠近中指的半側無名指有麻木感,可能是壓迫到正中神經

(蘋果日報)
--
預防糖尿病 少吃油炸食物

Q 若有糖尿病前兆,應如何從飲食上防止糖尿病真正發生?
A 罹患糖尿病原因多為遺傳或攝取過多高油脂、高糖分食物,加上運動量少,造成脂肪過多、血糖增加,使得胰臟須分泌較多胰島素代謝血糖,長期將導致分泌功能失常,造成過多血糖無法代謝。

常運動多吃蔬果
血糖過高將導致血管病變、血液流通不佳,進而誘發心血管疾病,往後飲食也須控制糖分,造成生活不便。若父母親家族成員有人罹患糖尿病,本身罹患糖尿病機率將增加,建議每年定期抽血檢查。
要預防糖尿病,平時應注意熱量攝取不可過多,少吃油炸食物和含糖飲料,多吃蔬菜水果並養成運動習慣,讓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維持在18至24之間,可降低罹患糖尿病風險。

(蘋果日報)
--
治憂鬱症 首證實合併用藥效果好 6招預防低落情緒

精 神疾病、官能症包括精神分裂症與憂鬱症等,治療模式傾向於綜合性療法,即是除藥物治療外,應併有生活習慣改善、減壓心理諮詢等。而在藥物治療方面, 「Aripirpazole於重鬱症輔助治療之臨床療效研究」首度以科學實驗證實憂鬱症治療,用抗鬱劑加抗精神病藥物合併治療,效果更好,且還可以讓抗鬱 劑的劑量降低,減少副作用。

憂鬱症是一種精神官能症,但很多人都有憂鬱症狀,不見得達到「疾病」的診斷標準,透過一些生活預防方式如提高 自己抗壓性、學習正向思考、多運動等,可預防因過度憂鬱而導致喪失生活功能。北榮精神科醫師周元華表示,許多患者排斥就醫原因是,誤以為醫師只會開藥吃, 藥物可能會有依賴性或成癮性,一輩子擺脫不了,但其實無論是精神官能症或精神疾病,已朝向綜合性治療的方向規畫,依病人不同程度的病情調整治療方法,甚至 藥物的組合多樣性也可依個人症狀來搭配。

新研究
吃2種以上的藥物
目前已有第一篇經科學驗證的藥物組合式療法發表,發現重 鬱症患者在以抗鬱劑當基礎的治療原則下,再加上原本用來治療精神分裂症的藥物,不僅兩種藥物都可只用最低劑量,目前看起來也無互相影響藥效的報告,甚至因 劑量降低,還可減少副作用發生。衛生署也剛剛在去年底核准此種治療方法,患者不需再頻繁換藥,或是加重劑量,提供另一治療選擇。

自行斷藥95%復發
正 在接受治療的精神官能症或精神疾病患者最忌自行停藥、亂換醫師,因為相關症狀的改善程度不像血壓、血糖可有數字比較出治療結果,而且通常換到第二種、第三 種藥時,可能效果也不見得會比較好,可能將原本藥物的劑量做調整即可改善,這都需要與醫師做充分討論與溝通。所以憂鬱症患者若達到需吃藥的服藥標準,開始 接受藥物治療後也要定期回診,頻率視個人情況而定,但一定要與醫師密切配合,因為在自行斷藥後的1年內有95%的機率會復發。

1/3患者需要加藥
精 神科藥物已被證實具有良好效果,但是並不代表單一藥物就會有效或是非吃藥不可。周元華醫師表示,在重鬱症患者中約有1/3的人需要再加藥,才能自我感覺症 狀有控制,因為精神官能症的症狀多元,很多是屬於「自我感覺影響程度」的判斷,較難以科學方法量化,所以醫師通常會要病人和之前的狀況做比較,若自覺症狀 嚴重度未改善,會再仔細討論沒有改善的影響為何,例如失眠的頻率有無減少?失眠的型態有改變嗎?

提醒你
防止喪失生活功能
憂鬱症診斷標準必須是以下9項敘述中出現5項,且持續2周以上,並且已影響正常生活、工作能力,才能診斷為屬於疾病的憂鬱症,否則只能算是憂鬱症狀。
1.幾乎整天有憂鬱心情且幾乎每日都有,可由主觀報告或是由他人觀察而得知
2.幾乎所有的活動興趣或是喜樂都顯著減少
3.明顯體重下降或增加、幾乎每天都食欲減少
4.幾乎每日失眠或睡眠過多
5.幾乎每日情緒低落或容易哭、發怒
6.幾乎每日疲憊或失去活力
7.幾乎每日無價值感,過份或不合宜的罪惡感
8.幾乎每日思考能力、注意力減退,或無法決斷
9.反覆想到死亡,重覆出現自殺意念或自殺嘗試

6種防病生活作為
有憂鬱症狀的人不一定要吃藥,但必須開始積極做生活預防法。周元華醫師提供以下6種生活預防法,每一種都要盡量做到,即使是正在接受藥物治療的憂鬱症患者,也有防復發的作用。
1.適度減壓,找到能讓自己覺得不緊張、少焦慮的紓壓方法。
2.充足睡眠,以免因為睡不飽而引發壞情緒。
3.培養戶外休閒旅遊的習慣,多曬太陽。
4.多做有氧運動,提高身體和心理的抗壓性。
5.避開、移除會引起沮喪焦慮的因素,可增加心理治療的頻率。
6.若有需服藥,遵從醫囑規律用藥,與醫師建立良好溝通與關係。

醫師說
先降低藥物排斥性
抗鬱劑中的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有70%的治療成效,不過醫師在治療初期時,應以同理心先跟家屬及患者本人討論各種治療方法的可能,可降低患者對藥物治療的心理排斥性。

(蘋果日報)
--
美牛六部位 禁進口

爭議長達兩個月的美牛修法終於落幕。立法院昨天三讀通過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案,明文禁止內臟、絞肉、頭骨、腦、眼睛、脊髓六個高風險部位不得進口,帶骨牛肉則可進口。

馬總統傍晚由國安會秘書長蘇起、行政院長吳敦義陪同,親上火線舉行記者會,定位這是「農產品貿易糾紛」,希望影響侷限經貿領域,不要擴及台美政治、軍事的高層互信。他強調,當民眾有疑慮、立法院修法限制美牛進口,政府只能尊重。

吳敦義也表示,政府的基本立場是確保安全健康及去除疑慮,這是第一要務。

美國在台協會(AIT)發表聲明表示「非常遺憾」,強調此舉已破壞台灣身為負責任貿易夥伴的誠信,「將使我們未來很難與台灣達成協定,來擴展與強化雙邊未來的經貿關係」。

由於修法內容違反台美議定書,立法院會決議朝野及行政機關應共同面對國際壓力。

院會還通過附帶決議:「應嚴禁卅月齡以上牛隻之牛肉及其相關產製品進口,政府應嚴加確定查察,唯有未滿卅月齡以下牛隻之牛肉及其相關產製品,始得進口。」另外,院會也表決通過國民黨立院黨團提案,「尊重人民發起公投權利,未來公投若有結論,應依法遵從公投決議」。

新修正的食衛法第十一條修正修文規定,雖非疫區而近十年內有發生狂牛症病例之國家或地區(如美國)牛隻的頭骨、腦、眼睛、脊髓、絞肉、內臟等,禁止輸入、販賣。

換言之,美國只要持續十年沒有發生狂牛症,美牛內臟、絞肉等進口即不受限制。

民進黨團所提在公投案未經全民複決前、帶骨牛肉不得進口的附帶決議,因國民黨反對,表決後未獲通過。

(聯合報)
--
駕照新考題 不帶工具帶手機 錯!

想考汽、機車駕照,快注意公路總局的筆試新題庫,未來將新增五百題考題,新增駕車實務與汽車保養常識,但裡面卻出現「無厘頭」題目,包括是非題「行車不必帶隨身工具,但要帶手機緊急連絡用」竟是錯的,引起外界爭議。

公路總局指出,四月一日起將全面使用新版的「汽、機車筆試題庫」,題庫總數一口氣加到一四五七題,比舊題庫增加近五百題,未來每個人的考題都從新題庫中,由電腦選出四十題,且重點除了舊有的道路交通法規、標誌標線外,還納入車輛行前檢查、裝備保養、駕車習慣與急救常識。

但這些新納入的題目,有些卻被外界視為「既好笑又爭議」,例如「行車不必攜帶隨車工具,但是一定要隨身攜帶手機,以便聯絡維修人員。」這題是非題的標準案是「錯」,有網友不以為然地說「難道要我自己帶著扳手在路上修嗎?」

又 如汽車裝照後鏡及室內鏡,選擇功能包括幫助駕駛人增大兩側視野與路況,或者方便駕駛人化妝用等,有人質疑看路況難道不能同時當鏡子照嗎?又像有一題選擇 題,考什麼因素下會影響輪胎抓地力?只能就輪胎胎紋深度、廠牌、尺寸擇一作答,但很多人認為就實務面,這三者都可能影響抓地力。

公路總局指出,這些題庫都與業者及專家討論過,並非官方自行擬訂,另外為了協助近卅萬名新住民考照,公路總局也新增八種文字、十種語言的題庫與試題,外文考題包括英、日、越南、印尼、泰國、柬埔寨、緬甸等,語音檔則加上閩南語及客語,對新住民筆試更便利。

公路總局網站http://www.thb.gov.tw/TM/Menus/Menu03/menu03_05.aspx,提供汽機車駕照線上模擬考及提供新題庫下載。

(聯合報)
--
駕照筆試新題庫 考如何換機油?

民眾考汽車駕照,4月1日起筆試將採用新題庫的題目。公路總局完成汽車駕駛人筆試題庫更新,新題庫從原有的975題增 為1457題,增加482題、近49%。並新增「駕車實務」、「良好駕駛習慣」兩大類。

公 路總局監理組長施金樑表示,有些民眾考上駕照,卻連基本的加油、加水、換機油都不會。因此,更新後的題庫,根據中華民國駕駛教育學會建議,除原有的交通法 規、交通標誌、標線及號誌等,特別增加駕車實務相關的「行車安全檢查與維護」,以及良好駕駛習慣相關的「安全用路方法與要領」、「肇事預防」,要求駕駛人 有更充足的實務知識。

公路總局統計,近年每年報考汽車駕照筆試人數超過20萬人次。97年全年有26萬8503人次、去年1月到11月27萬3999人次。

考駕照的筆試題目含是非題、選擇題共40題,標誌標線號誌及手勢15題、交通規則25題。4月1日起採用的新題庫,新增「駕車實務」、「良好駕駛習慣」兩大類,約占筆試題目的兩成,也就是8題。

以駕車實務類中的行車安全檢查與維護為例,新增題目就包括:汽車行駛前應檢查項目、添加機油應由何處加入、黑暗中檢查電瓶液時不能使用打火機、電瓶水不足應加入蒸餾水等基本的汽車安檢知識。

公路總局表示,汽機車駕照筆試題目經常會有小幅增修,但這是五年來首度大幅度增修題庫。

另為配合全台新住民人數已超過30萬人,公路總局今年在筆試題目部分也新增緬甸語,總共可提供10種語音、8國文字檔。

路考增實測?短期不可能

汽車駕照筆試題目4月起大幅更新,但討論多年的路考是否增加道路實測,公路總局邀集警察機關、駕訓班業者討論後,認為「困難度很高」,短期內不會實施。

至於台北市交通局去年提議,刪除汽車考照的S型倒車、倒車入庫一次完成,公路總局監理組長施金樑表示,沒有收到台北市公文。他表示,汽車駕照考試太簡化、過於簡單,對駕駛人或是整體道路安全,反而不好。

施金樑表示,汽車考照加考道路實測評估了好幾年,但至今沒辦法突破,包括警察單位、駕訓班都認為台灣的都會區,車輛太多、道路又狹窄,實施道路實測非常困難。

他舉例,道路實測基於公平必須選定考試路段,一旦考試路段公告,屆時所有駕訓班的車輛,都會開到公告的馬路上練車,屆時交通恐怕會太亂。

另外,駕訓班也反應,駕訓班學員在道路實測或上課中發生交通事故,責任歸屬會產生很大問題,保險公司也不願意讓駕訓班學員投保。

(聯合晚報)
--
考照新題庫4.1上路 難度增

新版駕照考試題庫出爐,將於四月一日啟用,由於新增許多車輛檢修常識題目,未來考照難度將會增高。

未來加考肇事預防、急救常識

公路總局歷經一年多研修,昨宣布新版題庫將於四月一日啟用,未來題庫題目數量將由目前的九七五題,增加四八二題至一千四百多題。公總監理組長施金樑指出,過去考試內容均為標誌、標線與交通法規,新版將增加約二成的肇事預防、急救常識、車輛檢修等題目。

對民眾而言,新增題庫有頗為實用者,如「汽車方向盤間隙過大,會導致操作不穩」。但也有難度頗高者,如「電瓶樁頭塗上黃油可防止腐蝕」,即使是平日以汽車代步的民眾,也不見得知道。

部分題目則有爭議性,例如什麼因素會影響輪胎抓地力,題庫中有胎紋深度、輪胎廠牌、輪胎尺寸等三種答案,正確答案是胎紋深度,但修車業者直言,三種都有影響,尺寸大小可能更關鍵。

共有8國文字 供新住民選擇

也有題目雖然答案不難選擇,但卻和民眾日常生活差距頗大,例如是非題「行車不必攜帶隨車工具,但是一定要隨身攜帶手機,以便連絡修理技術人員」,答案是「錯」。但記者昨日訪問民眾,幾乎都認為手機是必備品。

新題庫也有便民措施,因應近年新增的卅餘萬新住民,新題庫有中、英、日、越、印、泰、柬、緬等八國文字可以選擇,語音考題則增加台語、客語,共有十種語言可選擇。中文題庫即日起可至公總網頁下載,其他語文題庫預計月底提供下載。

全台17監理機關 改電腦考照

考照方式也有變革,包括北、高兩市監理處與分處,及台北、台中、高雄、連江監理所、板橋、蘆洲、宜蘭、桃園、台中市、豐原、彰化、南投、埔里、台南等十七處監理機關,已改電腦考照,不再有紙本筆試,維持紙本筆試的監理機關,也會提供電腦語音考照服務。



(自由時報)
--
生命最後的尊嚴/楊照

特 洛伊城的城主普利安對著希臘聯軍的大將阿奇里斯說:「敬奉神明,阿奇里斯。我承受了沒有其他世人需要承受的痛苦,強迫自己親吻殺害了我兒子的敵人的手。」 普利安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他的兒子赫克多的屍體還在阿奇里斯的掌握下,他必須低聲下氣請求阿奇里斯歸還赫克多的屍體。

這是荷馬史詩《伊利亞德》中最感人,讓古往今來讀者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段。不只是白髮送黑髮,而且老王必須忍住傷痛拉下臉來,對敵人卑躬屈膝,為了給死去的兒子一個適當的、尊嚴的葬禮。

一直到今天,美國聯邦政府每年花費超過一億四千萬美金的預算,花在尋找、挖掘戰爭中失蹤的美軍屍體。美國國防部裡有一個專屬的機構,下轄五個專業團隊負責這件事。

依 照他們的記錄,一共有八萬八千名在戰爭中喪生的美軍屍骸沒有運回家鄉。這個數字遠溯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包括了韓戰、冷戰、越戰到波灣戰爭的亡者。其中估計 有四萬三千具二次大戰中的屍骸,包括當時海戰中隨船沉入太平洋中,被認定是無法尋找的了。換句話說,還有四萬五千具屍體,有待這五個團隊努力去找回來。

五個團隊散布在各地追蹤尋找,平均每一年可以找到一百一十具屍骸。算算,平均要花費一百多萬美金才找得到一具,而且用這種速率,假設都沒有新的戰爭新的傷亡,都還得再花四百年才有辦法完成任務。

而且所謂「找到」,絕大部分都不是找回完整的骨骸。有些只是找到了一小節可以用現代DNA辨識指認的指骨,證明了屬於哪一位美國士兵。他們會將那一小節指骨照樣慎重其事地放在靈柩中,給與隆重的覆旗典禮,再運回美國。

做這樣的事,值得嗎?至少美國社會普遍認為值得,從來沒有議員敢批評、刪削這部分的預算。不是因為美國特別有錢,而是因為大家相信:尊重死者,讓遺體可以安葬,是關鍵的文明價值,就算戰爭,都不該破壞這樣的價值。

社會新聞上看到養子將死去養母「棄屍」的消息,不管是出於惡意或家窮無奈,都讓人感到怵目驚心。一個社會連對於死者的基本敬重禮節都失去了的話,要如何維持更高的文明標準呢?

(聯合報)
--
民國99 台灣久久-冰果室裡純純愛 難忘心動滋味

走進冰果室點盤挫冰、水果盤,是台灣人最爽快的夏天禮讚,早年冰果室更是青少年「純純的愛」發萌地。各地冰果室有著數不完的青春戀曲,雖然未必修得正果,那種心動的感覺,卻是年老時最甜美的回憶。

《囍事台灣》作者陳柔縉指出,吃冰在一九○○到一九一○年間成為台灣夏日重要消遣,最早出現的冰種應是「雞卵冰」。由於賣冰好賺,日治時期甚至有「第一好作冰,第二好作醫生」俗諺。

63年歷史 台南「莉莉水果店」

走進台南市最出名、一九四七年創店的「莉莉水果店」,第二代老闆李文雄回憶,孔廟旁邊的莉莉,因店前是台南聯外公車的停靠站,加上附近有很多學校,在民國五○至七○年代,蜜豆冰成為學生下課後的最愛。

莉 莉現在的二樓透天店面,五十幾年前就已改建完成,可說是最時髦的建築。李文雄形容,「店內有五、六對男女在吃冰談戀愛甚至相親,是常見的場景」。二○○三 年前總統陳水扁在莉莉舉辦南一中同學會,扁與前行政院副院長林信義、成大教授何培夫等台南名人,陸續道出對莉莉的戀愛回憶,也勾起旅外遊子的回味。

而李文雄更曾連出七十二期「莉莉水果有約」,介紹當季水果及文史探訪,成為冰果室與在地連結的一段佳話。

走過39年 士林「我家」「辛發亭」

來到台北士林夜市安平街,人聲鼎沸,三家走過四十個年頭的老字號冰果室被新潮服飾店重重包圍,卻依舊屹立不搖。

已有三十九年歷史的「我家冰果室」第二代老闆娘林春蘭說,六○年代娛樂場所不多,年輕人帶「妹妹」到冰果室約會是很「趴」(台語時髦之意)的事。

看美眉吃冰約會 當年很趴

頗具盛名的「辛發亭冰果室」第二代老闆娘吳英淑更挑明說,「那時年輕人來冰果室不是約會就是看妹妹!還有人來這裡相親的呢!」當時安平街幾乎就是「銘傳商專女學生的廚房」,從早上十點開始就有銘傳女學生來此吃飯配冰或看書,放學後學生湧入,固定上演排隊吃冰的景象。

吳英淑笑說,當年新埔工專、光武工專、中國海專男生,每天下課都往冰果室報到,點杯木瓜牛奶抽起煙,就開始打量女學生。「那時男學生很愛打賭,賭能不能要到那個妹妹的電話!」在那個民風純樸的年代,只有在冰果室才有機會和女學生窩在一起吃冰、偷瞄女學生的學號。

78年風雲 左營「阿美冰店」

高 雄左營大路埤仔頭市場裡有家民國廿五年創立的「阿美冰店」。第三代傳人陳華榮笑說:「中華民國海軍應該都呷過我的冰啦」。如今當地已沒落,但阿美仍幾乎全 年無休,陳華榮夫婦強調:「否則老客人回來吃不到阿美要按怎?」不少帶孩子回駐地重溫舊夢的退役軍人,當年就是在阿美度過與女友相會的青春歲月。

早期吃清冰 現在流行芒果冰

從早期只加酸梅水或香蕉水的清冰,到近年紅透半邊天的台北永康街「冰館」芒果冰、各類新奇冰品,冰果室雖已不再是年輕人約會首選,冰品文化卻仍在台灣的夏天扮演吃重角色。

至於令人心動的昔日戀曲,周華健有首歌這麼唱著:「突然想起那一年夏天,傷心告別過一個人,眼淚滴進了蜜豆冰」,說的正是屬於那段冰果室的愛情故事。

(中國時報)
--
景氣差業績滑 傳統當鋪苦哈哈

經 濟不景氣,很多人手中已沒值錢的東西可典當,使部分縣市的當鋪業績跟著下滑,也有當鋪抱怨生意都被銀行搶去,「卡片一刷就有錢,根本不用當東西。」至於名 牌包等精品,因業者擔心收到仿冒品,通常會婉拒。宜蘭縣的當鋪約有廿餘家,但業者感慨,傳統當鋪已快做不下去,扣除「變相營業」的業者外,傳統當鋪僅剩下 七、八家。

銀行搶生意 宜蘭20多家剩8家

宜蘭縣當鋪公會理事長楊煌廷表示,當鋪的生意與景氣好壞無關,這幾年「三天沒有一個客人上門」、「當兩千元只賺八十元」,有些同業只好改變經營模式,以往典當須押車或押工廠生產機器,現在不用押物品也能借錢 。

楊煌廷表示,當鋪的生意都被銀行搶去,「卡片一刷就有錢,根本不用當東西。」他說,這幾年現金卡大行其道,民眾無須典當就能借錢,也因此產生呆帳等問題,這是政府政策的問題。

在基隆經營當鋪的羅姓業者說,儘管年關將近,基隆市當鋪業生意卻比去年同期下滑三成。他強調,景氣越差,赴當鋪典當財貨的民眾人數,並不像外界想像的隨之增加。景氣差,民眾的手頭緊,平時更吝於購買奢侈品。所以遇到年關,家裡沒有值錢財物可供典當。

擔心收到仿冒品 拒當時尚精品

另外,金價居高不下,一錢三千多元。缺錢民眾若要變賣金飾,情願選擇出價較高的銀樓,金價高漲也衝擊當鋪業生意。業者說,基隆市民典當換現的財貨以珠寶、金子、名表為多。至於LV等精品皮件,業者坦承對精品不在行,擔心收到仿冒品,多婉謝民眾典當這類時尚精品。

過去兩年受到金融風暴衝擊影響,台北縣當鋪業在二及九月間出現典當高峰期,不少家長在開學前夕,將「家當」拿去典當繳學費,其中以金飾最多,甚至連結婚金飾都拿來當,不少民眾還會要求「加」當,多換點現金替孩子註冊。

金飾鑽戒最夯典當品 回贖率高

去年經濟不景氣,祖傳金飾、結婚鑽戒等有紀念價值物品,成為公營當舖最夯的典當品,全被民眾換現「度小月」。台北市動產質借處長陳惠平說,這些「急窮族」多為中產階級,每次放款金額約五萬元,只要有錢馬上贖回,回贖率達九成九。

陳惠平表示,九十八年放款人次高達十萬四千多人次,放款約五十二億多,比九十七年少四千多人,平均每個月少三百多人質借,放款金額則相差不遠。

他研判,受世界金融風暴影響,九十七年民眾小額放款,想要開店或到夜市擺攤,放款人次及金額比往年高,去年經濟不景氣,民眾沒有投資機會,害怕開店倒閉,再加上政府積極推出各項福利措施,放款人次降低。

借錢者類型也悄悄起變化,陳惠平指出,以往借錢者多為草根性較強者,金融風暴後,M型化社會產生,去年借款者以中產階級最多,他們開小間貿易公司,無奈不景氣,貿易機會少,公司面臨倒閉或失業危機,不得已才借款,大多為了生活費或小孩學費。

前幾年曾出現拿棉被、靈骨塔權狀來典當的個案,但去年幾乎沒有特殊案例,陳惠平說,他們大多拿祖傳的金飾、訂婚或結婚鑽戒、名牌手表等物品典當,其中以黃金最多,時間多為過年前後,或開學前小孩急需註冊費,領了年終獎金或薪水,就會把物品贖回去,回贖率超過九成九。

質借處也提供「祝福金」給民眾申請,並舉辦徵文活動,劉女士文章中提及,家裡的東西,能賣早就賣光了,僅存一些有紀念價值的東西捨不得賣,但迫於生活壓力,只好典當這些物品,「以空間換取時間,減輕生活壓力。」

(中國時報)
--
搭高鐵 春節後可超商訂取票

雙鐵「尬」票務,高鐵超車成功,春節後率先推出超商取票,將與統一和全家兩大超商合作,旅客可直接在超商完成訂、取票並列印二維條碼紙票,每張票須另付十元手續費。

實施超商取票後,高鐵購票地點從全台八個車站擴增七千多個超商據點。而早就在研議超商取票的台鐵進度慢半拍,礙於手續費高低,台鐵超商取票呈現停滯狀態,被高鐵「超車」成功。

高 鐵公司表示,車站所有閘門已完成增設熱感應設備,考量春節旅運高峰不得出錯,超商取票預計農曆年後推出,近日由員工家人持超商紙票進行感應系統壓力測試。 台灣高鐵說,屆時民眾可在兩大超商設置的資訊站電腦,直接點選高鐵訂取票系統訂票和付款,超商櫃台會一併列印二維條碼紙票,民眾可以直接憑紙票感應閘門通 關搭車;消費者也可網路訂票付款後,憑訂位碼到超商取票。

(中國時報)
--
冬世界/張讓

濕雪大片,可能到巴掌或臉孔那麼大。越冷雪花越小,直到像篩麵粉。我在那種雪粉上走過,踏起來嘰嘰響像搓保麗龍。那時已過午夜,極冷,鼻子衝出白氣,越走越快越縮。才知酷寒滋味。

預報有大風雪。那天醒來果然雪花紛飛,到隔天早晨共積了兩呎。放眼一色白,只覺得亮。等太陽一出,更是白亮耀眼。歡迎來到雪國,冬世界。

2009年一直沒很冷,直到最近,一下子凍僵起來,地球暖化這事立時恍如傳說。門口的山杜鵑葉子收緊,在寒風中瑟瑟而抖。山杜鵑原產於中國西北山區,勇敢耐寒,終年綠葉,極冷時葉片捲縮成細桿,稍暖又舒展開來。說冷,它們最懂。

許 多年前,我初到安娜堡,一次和某美國朋友說到怕冷,想都沒想就照字面直譯成afraid of cold。朋友會說中文,懂得怕冷的說法,告訴我應是sensitive to cold(對冷敏感),afraid of cold不太通。確實,怕冷的「怕」指的是不喜歡,而不是畏懼,就像說怕油、怕腥、怕吵。不過我是真的怕冷,平常穿衣求簡單灑脫,寒季就灑脫不起來了,總 是毛衣圍巾裹了一身,幾近臃腫。

冰天雪地時讀《冷:在世界寒凍地區探險》和《冬世界:動物創意求生術》正好應時應景。跳出雪的詩意,走進 冷的物理學和生物學裡去。物有固態、液態和氣態三種狀態,實在奇異。水和冰怎麼可能是同一物質?偏偏就是。還有絕對零度(攝氏零下273度),物質粒子完 全凝住不動了。這樣低溫其實無法達到,只能趨近。雪片大小由雲朵、溫度、落地距離等因素決定。濕雪大片,可能到巴掌或臉孔那麼大。越冷雪花越小,直到像篩 麵粉。我在那種雪粉上走過,踏起來嘰嘰響像搓保麗龍。那時已過午夜,極冷,鼻子衝出白氣,越走越快越縮。才知酷寒滋味。

冷從皮膚開始,往 骨裡直鑽,人的體腔溫度低於攝氏32度便可能凍死。當然,真正酷寒在南北極,企鵝北極熊最知。許多極地探險的日記,寫的多是雪地生活的艱苦悲慘。凍死,或 是凍壞腿腳必須就地截斷是常事。在冷面前,再英勇也無濟於事。難怪但丁《神曲》裡,冰地獄還在火地獄下一層。愛斯基摩人以雪磚搭建厚實冰廬,可以抵禦零下 幾十度的劇寒。雪地食物短缺,沒得挑食。在《取火:煮食如何讓我們成為人類》裡有個因努伊特人(Inuit)的故事,某部落人聽說遠方另一部落人把在雪地 上揀到的鹿屎粒當莓子吃,十分不以為然,覺得不但噁心,也糟蹋了。「應該先用水煮過,然後放在血湯裡收汁才對。」起碼比兔子強,不是吃自己的屎──唉,牠 們也是不得已。

應付寒冬,動物有各種高創意的求生術。找不到東西吃,有的動物乾脆進入冬眠,免吃了。更極端的是以冰禦寒,有的松鼠和青蛙全身冰凍(但細胞內並不結冰),春來解凍又「活」過來。北極有種毛毛蟲冬天凍成冰棒,天暖又恢復原樣,經過十年冰凍解凍以後才蛻變成蛾。

這裡大風雪後連續兩週零下氣溫,後院彷如雪原,一片潔白,視陰晴和時辰,不斷變色。中國人有一色叫雪青,俄文裡也有紫雪的說法。每天,我看雪隨光色從淡藍轉成青紫。然後一場雨後,雪一絲不剩。還是冬天,不過今天零上,山杜鵑平葉舒展說:不冷。

(中國時報)
--
人權大於動物權/潘震澤

人 與其他生物的關係,可說從人類在地球現身那一刻起,就開始了。從地球歷史而言,人類出現的時間遠落在大多數生物後頭;因此,人類祖先須在天敵環伺惡劣環境 下求生存。腦力發達的人類,利用雙手加上工具,在眾多生物中脫穎而出,成為地球上最成功的物種(從微生物或是昆蟲的角度來看,可能有不同的結論)。

生 物在自然界的生存競爭,是真實且慘烈的: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弱肉強食場面,無時無刻不在上演。然而,生物除了掠食者與獵物間此消彼長的循環外,還存 在各式各樣的共生關係,彼此共存共榮。以人類而言,我們不但征服、還學會利用其他生物,以充當幫手及食物來源。要是地球只剩下人類一種生物,注定也是要滅 絕的。

無論從結構還是生理而言,人都屬於動物界一員。人與動物最大的不同點,不在外貌,而在文化;無論習俗傳統、還是典章制度,都是維繫群體社會所必需。此外,人還演化出同理心、公平感等道德情操,因此出現「人權」的觀念。

在生存重於一切的年代,連性命都顧不上了,遑論人權?衣食足而後知榮辱,人權的講究也是填飽肚子後的事。有人推而廣之,認為其他動物也享有相同權益,衝突因而產生。

最極端的一頭,是主張「動物權」的動物解放陣線人士。他們認為動物同人一樣,生而自由平等,不是人的附屬品,不應該當作寵物豢養,或關在動物園供人觀賞,或充當實驗室試驗品;以動物為食就更不用說了。

持 這種看法的人其實是少數。二○○九年美國有份消費雜誌的讀者調查顯示,高達九十二%的人並不贊成動物享有與人一樣的權利。事實上,多數馴化的家禽家畜及寵 物,已失去自由生活的能力。動物解放陣線人士非法闖入動物養殖場或實驗室放走動物的舉動,徒然讓那些動物挨餓受凍至死,可是不負責任至極。

至 於人是否能夠為了自身興趣或利益拿動物做實驗,是另一個引起爭論的問題。十九世紀以前的實驗生物學家多不認為動物具有知覺,因此對動物實驗也無罪惡感。如 今已知動物也有疼痛恐懼感,因此止痛麻醉早成了標準操作,不必要的教學動物實驗已減至最少。但離體細胞實驗與電腦模擬不可能取代動物實驗,也是不爭的事 實。這是生物醫學進步的必要之惡,在救人與犧牲動物的天平上,是不可能等重的。

人類從逃避動物,到捕獵動物,再到保育動物,可說是走了相當長遠的路。為了地球,也為了自身,人類必須維護生態的平衡。但物種有親疏遠近之別,我們愛護動物,也不應過頭;若把動物看得比人還重,甚至以物害人,可謂本末倒置。

(中國時報)
--
醫療專家為何不能說服民眾?/洪人傑

近 日民眾因此對疫苗安全性產生疑慮而出現緩打潮,無論是來自醫療專家與政府官員或是國光公司的保證,都無法免除民眾的疑慮,掌握公共衛生專業知識的醫療權 威,與接受疫苗的多數民眾兩者之間在新流感疫苗問題上形成「聾與啞的對話」。為什麼無數的證據和數字都不能讓民眾安心?這是專家與官員最頭痛的問題,問題 的癥結不在於那些證據,而在於醫療體系的知識壟斷所造成的不確定性,激起民眾對自己的身體自主性的道德企圖。

醫療專家與衛生署官員的保證主張疫苗安全是基於理性的證據、事實,這種論點經常意味著民眾的緩打潮是一種不理性的情緒反映,一種人云亦云的表現。然而民眾決定不接受疫苗接種真的如此不理性嗎?那些不接種疫苗的民眾都是從眾的結果嗎?

這 些壟斷醫療知識及生技產業技術的權威,自然對於統計數字沒有疑慮,但是他們若能換個角度,站在民眾的立場思考,或許可以發現不接種疫苗的邏輯:不接種疫苗 有兩個結果,一是未得新流感,那就沒事,算我好運;二是感染新流感,然後送到醫院治療,而此又會有兩個結果:第一是大多數的人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後會平安康 復出院,第二是因為病患本身具有過敏體質或慢性病,造成其他併發症死亡。由此,民眾可以預期,只要我一發燒就趕快篩檢早期治療,或者我沒有過敏體質或慢性 疾病,就算得了新流感,也不會死掉。

問題來了,那麼我能不能知道接種疫苗會不會死掉?很抱歉,從衛生署官員、所有的醫療專家到國光公司, 沒有人敢保證。因為到目前為止,這些保證只告訴我們新流感疫苗接種後癱瘓或死亡都和疫苗無關,卻沒有告訴我們,到底跟什麼有關?是過敏體質?還是接種者本 身的慢性疾病?還是基因?如果連這些醫療權威都不知道,試問民眾對疫苗的信心應該從何而來?

今天民眾緩打疫苗的思考邏輯正如此,是基於理 性計算的過程,為了保障自己身體安全的結果。民眾選擇接種疫苗,同樣也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選擇不接種疫苗的動機和理由完全相同,絕非不理性的情緒 性反映。而醫療專家與民眾之間「聾與啞的對話」,來自於醫療專家因為壟斷知識而產生的政策盲目;盲目地相信只有統計數字和實驗才是理性的證據,忽略了民眾 的思考與決策同樣是基於自身利益的理性思考。

作為行政官員或者對公眾利益有切身影響的專家,任何公共政策的決定都必須考慮集體的道德風險,才不會讓一個可能俾利民生的政策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中國時報)
--
2.1起 遊樂園兒童票 2種收費

90~115公分幼童票 115~150學童票

消保會提出兒童票新規定,博物館等公營機關本月起率先實施,觀光局昨天邀集遊樂園業者研商,決定將兒童票區分為二,身高一一五到一五○公分列為學童票,九十到一一五公分為幼童票,自二月一日起實施,全家大小在農曆春節旺季出遊將可省點錢。

觀光局指出,由於各家遊樂園的設施及票種複雜,原則上,一五○公分、十二歲以上才能收取成人票,有關學童票規定,將嚴格要求業者執行,若業者現行規定為一四五公分,必須配合調整;但消保會要求一一五公分以下即免費的部分,則開放業者九十公分以上可收取幼童票。

觀光局表示,這項折衷方案既符合消保會精神,也考量市場機制,因此業者都表示願意配合。但各家規定略有不同,業者將回去研究詳細訂定。

小 人國主題樂園表示,現行標準已和新規定相同,將配合更改名稱,以便消費者識別。劍湖山世界指出,提供比觀光局要求更優惠標準,一二○到一五○公分為學童 票,幼童票則為一○○到一二○公分,主要是配合遊樂設施允許的身高標準。六福村主題遊樂園說,會不定期推出各式促銷票,比一般成人、兒童等票種更便宜。

業者未配合規定 觀光局將警告

觀光局說,這項規定非法令強制要求執行,只能採取行政輔導要求配合,將在網站上公布配合業者的名單,有助企業形象及促銷,並在每年督導考核時加分,三年特優的業者,可在高速公路設置指示標誌;未配合學童票規定的業者,則會以口頭及書面警告方式要求改善。

(自由時報)
--
三萬多支高齡鋼瓶 趴趴走

全台有超過八百多萬支使用年限超過廿年的瓦斯鋼瓶流通市面,行政院消保會昨日提出警訊,台灣瓦斯鋼瓶未建立退場機制,已腐鏽漏氣的鋼瓶重複進場上漆,成為一枚外觀全新的不定時炸彈。

消保會抽查全台十縣市廿一家驗瓶場的瓦斯鋼瓶,還發現抽查的二百七十二支鋼瓶中,還有四十三桶重量不足情況。

消保官張英美表示,就連對岸的中國官方也建議瓦斯行八年就要更換新鋼瓶;反觀台灣,流通市面的卅年鋼瓶多達三百多萬支,高齡四十年以上鋼瓶也有三萬多支。

消保會另外點出容器閥老舊問題,調查發現全台目前有六十七%的瓦斯鋼瓶在通過檢查後仍使用舊開關。消保官組長吳政學表示,瓦斯開關使用過久會造成緊密性不夠,瓦斯容易外洩。

消防署表示,國內瓦斯容器製造及定期檢驗標準,均參考日本現行規定,沒有使用年限之限制,而是採定期檢驗管理機制。檢驗時,容器閥需自鋼瓶上拆卸,外觀、動作性能、氣密及安全裝置測試符合規定後,才能裝回檢驗合格的鋼瓶合格者繼續使用,不合格者壓毀。

北陽興業公司總經理徐雲龍說,瓦斯鋼瓶使用超過十年的,每三年檢驗一次,超過二十年的,每年檢驗一次。只要外觀、水壓和膨脹等測試合乎檢驗標準,經過除鏽和上漆處理,就可以重灌瓦斯販售。徐雲龍認為,政府應該制定高齡鋼瓶退場年限,不能把責任全推給檢驗場。

消防署說,既然消保會有疑慮,將邀集消保單位、桶裝瓦斯業者及學者專家召開研商會議。

張英美提醒,民眾叫瓦斯,應驗明瓦斯鋼瓶的年紀,方法是看鋼瓶上標籤的「出廠耐壓試驗日期」。一旦發現瓦斯行送來高齡鋼瓶,可以主動表示要換新鋼瓶,如果瓦斯行不提供服務,可向消防署投訴。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