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強人 兩岸促談者 李光耀逝世 1923~2015 享壽91歲
當代亞洲強人、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昨辭世,享壽91歲。
李光耀上月5日因嚴重肺炎住進新加坡中央醫院,昨凌晨3時18分不敵病魔摧殘逝世,遺體昨午移至總理官邸,家屬守靈2天後,靈柩將停放國會大廈供民眾瞻仰,直到29日下午2時於新加坡國立大學文化中心國葬,遺體隨後火化。
李光耀與台灣關係密切,多年來訪台逾25次,1993年還促成兩岸「辜汪會談」在新加坡舉行,為兩岸和解跨出歷史的一步。
李光耀長子、新加坡現任總理李顯龍昨宣布,新加坡即起至下周日(29日)將舉國哀悼7天,所有政府單位降半旗。
無限期禁示威集會
李光耀長期鐵腕統治新加坡,限制言論自由,即使身故,新加坡政府仍希望全國維持他生前要求的安定。新加坡內政部昨宣布無限期禁止市民在芳林公園(Hong Lim Park)示威集會,理由是此公園考慮作為民眾悼念李光耀的場地之一。芳林公園是新加坡唯一合法集會場所,允許民眾表達不同意見,昨天的禁令等於是全面禁止示威集會。
數千民眾聚集悼念
李光耀在1959年英國統治新加坡時期,即出任新加坡自治政府總理,新加坡1965年獨立建國後續任,直到1990年辭職,交棒給屬意的接班人吳作棟。但他仍留任內閣資政至2011年,繼續影響政府。亦即他終其一生,逾半世紀主導新加坡政局。
李光耀將新加坡從一個資源缺乏、腐敗橫行、種族對立的貧窮小島,打造成為世界上最清廉與繁榮的國家之一。依最新的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新加坡是全球第9先進國家,勝過香港、南韓與日本,台灣未列入評比。美國已故政治學大師杭廷頓(Samuel Huntington)曾說,李光耀是20世紀最成功的政治家之一。
李顯龍昨上午8時透過廣播和電視宣布父親的死訊,他先後用馬來語、華語和英語發表談話,在使用馬來語時神情肅穆,用華語時難掩悲痛,哽咽說:「他在我們心目中的地位無可取代。他把一生奉獻給新加坡,在他的領導下,我國成功從第三世界晉升第一世界,成為一個讓人民引以為豪的家園。」李顯龍期勉民眾:「悼念他最好的方式就是繼續發揚他的愛國精神,團結一致,讓這個他付出畢生精力建立的新加坡,繼續繁榮穩定。」
新加坡總理公署昨凌晨在網站公告李光耀過世的消息後,數千民眾趕赴醫院外悼念。55歲家庭主婦盧淑瑩(Lua Su Yean,譯音)說:「他是我的偶像,他做了如此偉大的事,我對他無可挑剔。我的小孩從小聽我講述他的故事,我的孫子也是如此。」資訊科技業主管胡杉(Sayeed Hussain,譯音)說:「我們有義務對他致敬,他是偉大的英雄。」
歐巴馬:歷史巨人
李光耀去世,國際各大媒體都以顯著篇幅報導及評論其生平,雖提及他嚴控新聞自由等人權,但普遍都讚揚他對新加坡的貢獻和成就。各國領袖對李光耀辭世紛紛哀悼。美國總統歐巴馬表示:「李光耀是歷史上真正的巨人,他將以現代新加坡之父以及亞洲事務偉大戰略家的地位,被後代懷念。」英國首相卡麥隆說:「儘管有時語帶批判,李光耀始終是英國友人。我和英國許多首相都從他的智慧建言受益良多。」
總統馬英九昨稱讚,李光耀一生高瞻遠矚、為政清廉、勤政愛民,是一位足令世人懷念的卓越領袖。
發展經濟犧牲人權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說,李光耀是人們口中「看見未來的先驅」,也給了他很大的啟發。民進黨發言人鄭運鵬昨轉述黨主席蔡英文的談話表示,李的卓越領導讓新加坡成為一個不平凡的國家,他的努力和貢獻將會為後人記憶。
不過,李光耀鐵腕統治也引發不少批評,並被認為是新加坡至今仍無法民主的主因。總部設在美國的「人權觀察」組織亞洲區副主任羅伯森(Phil Robertson)認為,李光耀對新加坡的經濟發展居功厥偉,「但他限制了言論自由、打壓異己,也阻礙多黨制的民主發展。」根據法國「記者無國界」組織排名,新加坡的言論自由在全球第150名。
新加坡主要反對黨「新加坡工人黨」秘書長劉程強昨對李光耀之死表達哀悼,他說:「李先生一生為公共服務奉獻。他的逝世象徵著新加坡歷史一個時代的終結。」
李光耀大事記
1950
從英國返回新加坡擔任律師,與劍橋同學柯玉芝結婚
1954/11
參與創建新加坡人民行動黨,任秘書長
1959/06
任新加坡自治政府首任總理
1963/09
新加坡與馬來亞、砂勞越和沙巴共組馬來西亞聯邦,續任新加坡總理
1965/08
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聯邦成立共和國,擔任總理
1990/11
卸下長達31年5個月的總理職務,擔任內閣資政
2014/11
最後一次公開露面,出席人民行動黨建黨60周年紀念儀式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李光耀小檔案
◎生卒:1923/09/16-2015/03/23 享壽91歲
◎祖籍:中國廣東省,生於新加坡
◎學歷:
新加坡萊佛士學院學業因日本入侵而中斷,1946年赴英國劍橋大學法學院進修,1950年取得律師資格
◎家庭:妻柯玉芝(歿),育有2子1女
長子李顯龍(現任總理)、次子李顯揚(民航局局長)、女兒李瑋玲
◎著作:《李光耀回憶錄:我一生的挑戰 新加坡雙語之路》(中譯本、時報出版)、《李光耀觀天下》(中譯本、天下文化)等
◎語言:精通英語,通馬來語、華語、閩南語、日語、泰米爾語
"I have no regrets.
I have spent my life, so much of it, building up this country.
There's nothing more that I need to do.
At the end of the day, what have I got? A successful Singapore.
What have I given up? My life." ──Mr Lee Kuan Yew
「我無怨無悔。
我窮盡一生來建立這個國家。
沒有還需要我去做的事了。
在日子結束的時刻,我得到了什麼?一個成功的新加坡。
我交出了什麼?我的生命。」──李光耀
資料來源:圖與文取自「紀念李光耀」(Remembering Lee Kuan Yew)官方臉書(http://ppt.cc/yDF4)
*促成兩岸破冰 不看好台獨 淡出斡旋
已故的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不但在國際上有高度聲望,也是唯一同時與兩岸領導人交好且獲得信任的亞洲領袖,1993年更建議在新加坡舉行「辜汪會談」,為兩岸和解跨出歷史性的一步,但之後由於李光耀始終認為台獨不可行,兩岸統一只是時間問題,這樣的觀點引發綠營及獨派不滿,也使他與前總統李登輝、陳水扁關係疏離,並從兩岸斡旋角色淡出。
李光耀曾多次訪台,與前總統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及馬英九總統都有互動。1973年李光耀首次訪台,由於他能說流利的華語,與當時的行政院長蔣經國溝通無礙,兩人建立良好的關係。
預言中國經濟起飛
做過蔣經國英文秘書的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昨回憶,李光耀早期反共,後來走務實路線,曾到中國拜會當時的中國領導人鄧小平,但會後李光耀仍到台灣與蔣經國交換意見。宋說,李光耀與鄧小平一樣,都深信在完全變成西方民主之前,要先能做到以民為本。
1988年李登輝上台後,李光耀曾在1989年來台訪問。時任外交部長的錢復昨表示,李光耀告訴他,從那時算起的10年,台灣在經濟上佔有優勢,一定要搞定兩岸關係,過了這機會,中國經濟起飛,就很難了,錢復感嘆,現在情勢證明李光耀當時的觀察非常正確。
李登輝曾公開批評
李登輝就任總統後,與李光耀互動密切,李亟欲突破前往非邦交國訪問,所以1989年3月選擇出訪新加坡,成為第一位訪問東南亞的中華民國總統,雖然新加坡媒體為避免中國反彈,以「來自台灣的總統」稱呼,但李登輝說出「雖不滿意,但可以接受」的名言,成功踏出了務實外交的第一步。
1993年在新加坡舉行的辜汪會談,更是台星關係達到高峰。時任陸委會主委的台聯黨主席黃昆輝昨說,當初李總統要推動與中國對話,但因兩岸情勢特殊,雙方都不會接受在對方的場地會面,因此海基會便有選擇新加坡做為第三地會面的腹案,而李光耀與我政府高層常有聯繫,也積極希望促成兩岸會談,因此首次辜汪會談在新加坡舉行可說是「水到渠成」。
當時擔任李登輝智囊的國安會前副祕書長張榮豐昨說,李光耀是兩岸雙方都信得過的人,才由李光耀促成會談。
進入李登輝執政中期後,李光耀漸與李登輝分道揚鑣。親李登輝人士透露,李光耀卸任總理後,主張亞洲價值以及兩岸終極統一,與李登輝理念不同,甚至因李登輝曾公開批評李光耀的「亞洲價值」是受到中國的封建思想影響,以致兩人漸行漸遠,李光耀也不願再在兩岸事務上扮演調人,李登輝卸任總統後也沒與李光耀有聯繫,昨李登輝辦公室也未正式對李光耀死訊發表任何聲明。
扁時期向中國靠攏
2000年政黨輪替,陳水扁上台,李光耀雖仍兩度訪問台灣,但與扁關係普通。2004年新加坡外長楊榮文在聯合國大會發言支持「一個中國」、反對台灣獨立,當時我外交部長陳唐山批評星國「鼻屎大的國家」、「扶中國LP」,引發台星外交風暴。陳唐山昨說,國際情勢促使星國雖然 仍與我友好,但同時也向中共靠攏,這部分「不能強求」。
馬英九上任後,李光耀多次肯定馬政府的兩岸路線有助亞太區域和平穩定,2011年4月他還訪台4天,與馬英九會面。但隨中國崛起,一向持現實主義的李光耀,評論觀點明顯不看好台灣,還曾傳出馬出訪想過境新加坡遭拒絕。
李光耀 談兩岸關係
◆2006/06 《天下雜誌》專訪
今天台灣的表現沒有達到應有水準,原因之一是自我設限,沒能面對現實做調整。1988年李登輝繼任總統後,台灣堅持不開放三通路線,增加了兩岸人與貨運往來的成本,也增加企業負擔。這不是一個理性決定
◆2008/05 中央社專訪
台灣人的意願不會左右統一問題,真正的決定因素在於中國和美國的經濟與軍事實力和決心。且美國已表明只支持台灣現狀,不會支持台獨或以武力統一的方式
◆2013 著作《李光耀觀天下》
台灣與大陸的重新統一是時間問題,這是任何國家無法阻擋的。事實上,台灣的國際命運早在1943年的開羅會議上就被確定了。強調該島脫離中國。但這不會改變最終統一的結果,這樣做只能使台灣人在重新統一實際發生時更痛苦
*作風親民 啟發蔣經國學台語
李光耀與台灣政壇關係密切,與故總統蔣經國更是惺惺相惜。曾任蔣經國英文秘書的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昨說,他認識李光耀30多年,蔣的親民作風就是受李的啟發,有一年蔣、李到溪頭,李用閩南語直接和台灣民眾溝通,讓蔣好羨慕,蔣於是開始勤學閩南語,到後期雖仍不太會講,但都聽得懂。
代碼保密訪台25次
外交部前部長錢復說,李光耀訪台超過25次,每次來訪為求保密,都用「高賓XX號」或是「高朋XX號」當代碼,以免行程曝光,中國不開心。
錢復也說,不同於與蔣經國的相處模式,李光耀與前總統李登輝較像相互競爭。有一次雙李在台北會面,兩人搶著說話,你來我往,幾乎沒一個話題交集,相當尷尬,後來李光耀就很少來台,這是因李光耀批評台灣太民主、太自由,李登輝當然要反駁,但李登輝對李光耀仍相當禮遇。
李光耀來台主要下榻圓山大飯店。圓山董事長李建榮昨說,李住飯店期間都早睡早起,生活規律,每天清晨會在隨扈陪同下繞飯店廣場跑步一小時,最愛的早點是永和燒餅油條和不加糖豆漿,每天上午6時飯店一定派人到永和買好,8時準時提供。
提水沖馬桶沒架子
李建榮也說,李光耀還有隨身帶「一把刀」的特殊習慣,用來削水果,他不吃已削好的水果,還常將自己削好的水果請太太或席間女賓客吃,最喜歡木瓜,餐後一定吃半顆木瓜養生。
曾接待過李光耀21次的圓山飯店管家陳錦昇回憶,圓山飯店總統套房因為位在12樓,有時水壓不足,會影響馬桶沖水功能,有一次上完廁所的李光耀跟他要一桶水,他覺得很奇怪,就跟在李光耀的身後,發現李光耀竟是要親自沖馬桶,陳立即接水過來要幫他沖。陳錦昇表示,李光耀雖貴為總理,但一點架子都沒有。
*星國部隊 台灣代訓40年
新加坡1965年獨立建國後,鄰近的馬來西亞和印尼對其並不友善,為建立國防武力,時任新加坡總理的李光耀在1974年來台訪問時,向當時的總統蔣介石提出軍事合作構想,除要求我協助新加坡建立整體國防體系,也希望部隊能在台接受訓練。隔年李光耀與當時的行政院長蔣經國簽署一份「絕對機密」的軍事合作計劃,並將此計劃定名為「星光」計劃,執行至今剛好滿40年。
軍機墜毀才曝光
新加坡的陸軍部隊使用我國軍事訓練場地,包括陸軍屏東恆春基地、砲兵在雲林縣的斗六基地、裝甲兵新竹湖口基地;空軍方面由我國選派飛行員到新加坡協助發展,國防大學前校長夏瀛洲便是其中一員,李光耀經常到部隊探視訓練狀況;而在海軍方面,除了水面艦的訓練,我國軍還常派出潛艦協助新加坡建立反潛戰力。國防部為記錄這一段重要史實,已開始進行口述歷史。
早期兩岸關係敏感,星光計劃一直是只能做不能說的秘密,蒙上神秘面紗。直到2007年5月11日,我空軍一架F-5F戰鬥機在新竹湖口營區墜毀,導致正在受訓的星光部隊2死、2重傷、7輕傷,才迫使我國防部與新加坡國防部,對外證實星國部隊在台受訓。國防部官員透露,早期星光部隊來台受訓每年高達1萬人次,但由於中國一再拉攏,希望新加坡部隊到海南島受訓,因此現在僅剩2、3千人。
我透過星買武器
官員並說,當年許多國家都不願賣我武器,就因為有星光的情誼,國軍透過新加坡購買小批量的武器,包括AUG犢牛式突擊步槍供國軍研製,還共同研發40公釐快砲等,並曾透過新加坡向俄羅斯購買SA18肩射飛彈,但因訊息提前曝光而胎死腹中。
*鐵腕治國 富少投身政治 締造經濟奇蹟
李光耀生於新加坡富裕的華人家庭,曾以為當時殖民的英國舉世無敵。二戰時英軍無能失守、日軍佔領後殘暴無道,激發他帶領新加坡擺脫殖民統治,並以鐵腕與堅強意志,讓彈丸之地的新加坡成為東南亞唯一已開發國家。英國《經濟學人》指,僅北韓的金日成、古巴的卡斯楚堪比李光耀,與他們領導的國家如此密不可分,但李創造的經濟成就,前兩者仍難望其項背。
李光耀是第四代中國移民,當時僅20歲的父親是「無所事事的富家子。」他在回憶錄中稱,曾祖父李沐文是生於廣東大埔的客家人,後移居新加坡,但李光耀從未造訪祖籍地,有傳言指他認的祖父是祖母再嫁的丈夫,真正的祖先已不可考。
日治時險遭處決
李光耀自幼接受英語教育,年少時親友都以祖父取的英文名「哈利」(Harry)喚他。1942年新加坡遭日軍佔領,他對英國開始幻滅,開始學習中文與日文,在精英學校萊佛士學院的學業也被迫中斷。
日治時期李光耀險遭處決,後來在日本佔領軍宣傳部門工作,甚至做起黑市買賣,學會忍辱求生。他曾說,當時日本統治者要求絕對服從,「藉此幾乎達到一切目的」,讓他體認威權的力量。但日軍的暴虐亦激起他的民族主義情緒,戰後他到英國劍橋大學研讀法律,更體認到「日不落帝國」的委靡不振,想讓新加坡擺脫殖民統治的意志更加堅定。
最遺憾星馬分家
李光耀在留學期間就參與馬來亞獨立運動,1950年他返國成為工運律師,擔任逾百個工會的法律顧問,奠定群眾基礎。1954年他與工會領袖共同創立人民行動黨,擔任秘書長,為贏得華人支持而與共產黨合作,並努力學習中文與閩南語。1959年新加坡脫離英政府自治,人民行動黨在大選中獲勝,李光耀成為自治政府首任總理,當時才35歲。
1963年新加坡宣布脫離英國獨立,當時李光耀認為新加坡難以獨力生存,與馬來亞、砂勞越等共組馬來西亞聯邦,但在許多政策上出現嚴重歧異,且翌年發生種族動亂,馬來西亞聯邦疑似煽動新加坡的馬來人反對華人政府。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被逐出馬來西亞聯邦,成立新加坡共和國。李光耀宣布星馬分家時激動哽咽,日後表示這是他在政治上最大遺憾之一。
任總理長達31年
李光耀總理一做就是31年,是當時全球在位時間最長的總理,1990年11月卸任後又任內閣資政,在幕後繼續指點江山,直至2011年才退休。他不諱言沒人比他更懂得管好新加坡,他曾說:「就算我在病榻上,即便你們要把我放進墳墓裡了,當我覺得事有不妥,我仍會站起來。」
新加坡小檔案
◎位置:馬來半島南端,緊鄰麻六甲海峽
◎面積:約716平方公里(約台北市的2.6倍)
◎建國:曾為英國殖民地,1959年自治,1963年與馬來西亞共組聯邦,1965年脫離馬來西亞聯邦獨立
◎人口:1959年158.7萬;1990年304.7萬;2014年547萬(華人約佔74.1%、馬來人13.4%、印度人9.2%、其他3.3%)
◎人均GDP:
.1959年395美元(約1萬2400元台幣)
.1990年1萬2766美元(約40萬元台幣)
.2013年5萬5182美元(約173萬元台幣,台灣的2.5倍)
◎官方語言:英語、華語、馬來語、泰米爾語(Tamil)
◎政體:內閣制、三權分立,現由總理李顯龍執政
*照顧少數種族 星國民眾感念
李光耀病逝,新加坡全國籠罩在哀慟氣氛中,大批民眾湧至中央醫院及總理官邸外,表達追思。當李光耀的靈車抵達總理官邸外時,數百名哀傷的民眾不捨大喊:「李光耀先生!」
李光耀病逝消息傳開後,一名老婦在中央醫院內痛哭,難過的需人攙扶,還有媽媽帶著兩名女兒蹲在醫院祈福區,頻頻拭淚。新加坡《海峽時報》報導,最先到總理官邸外追悼的是年僅5歲的萊恩和他媽媽,萊恩留下紙條寫道:「謝謝你李先生,老天保佑你。」44歲民眾金恩稱:「過去傳過好多假消息,當下得知噩耗時我還再三確認,真是讓人難以相信。」
反民主亦招批評
過去數天來,不斷傳出李光耀病重消息,已有成千上萬人到中央醫院外,以鮮花和卡片為他祈福。當地居民王先生在接受《蘋果》電訪時表示,他個人對李光耀相當敬佩,欣賞他遭遇困難不輕易屈服的魄力,面對批判也笑罵由人。他說,周遭的新加坡友人談起李光耀都是又敬又畏,少有負評,他個人擔任社會義工時,接觸不少近期接受新加坡政府補助的殘障人士,也對政府福利頗為稱頌,尤其是馬來族的銀髮人士,更特別感念當年李光耀的種族政策,稱讚他照顧少數族裔的用心。
不過,也有部分人士不滿李光耀反民主的嚴苛作風。星國知名時事評論部落客歐偉鵬(Alex Au)稱,李光耀反民主,雖然他現已過世,但不代表這些觀念也會隨之瓦解,「我們還須努力去消滅它。」
*從言論到口香糖 無不箝制 排斥民主 毀譽參半
當年英軍撤走,又被馬來西亞遺棄,李光耀要帶領一個經濟貧瘠、種族矛盾嚴重的新加坡絕處求生。他奉行開明專制,利用「菁英政治、高薪養廉」建立廉潔有效率的政府,讓新加坡變身富庶小國,同時又保留鞭刑,以嚴刑峻法管制言論、結黨甚至吃口香糖,關押異議人士,堅稱西方民主不能全盤用於亞洲,鐵腕作風頻遭抨擊,毀譽參半。
李光耀認為,社會穩定是國家發展的前提,因此制訂住者有其屋政策,以大量公屋穩定社會;把英語訂為官方語言,以消弭種族衝突。穩定的新加坡漸漸吸引外國投資者,李光耀用30年把新加坡打造成國際金融貿易中心、亞洲四小龍之一。
經濟成長已不如前
不過仰賴出口的新加坡近年在中國成長趨緩和全球復甦不均衡下,經濟擴張不如過往,新加坡去年經濟成長率2.9%,和10年前成長率動輒7%、8%相比大不如前,甚至不如台灣的3.7%。
為維持廉能政府,李光耀以高薪養廉,1994年他提議,部長、法官、高階公務員的薪水,應向民間企業頂尖專業人士看齊。新加坡部會首長的薪資在全球名列前茅,2010年年薪為3584萬元至5353萬元台幣,總理則高達約6963萬元台幣。
根據1994年發布的《部長與高級公務員薪水標準白皮書》,不同層級公務員的薪資依固定公式計算。例如,第一級部長的薪資,是參考律師、銀行家、工程師等行業共48名高薪人士的薪資水平計算出來。而一般公務員,除月薪外,也可領取各種獎金與分紅。
然而,李光耀不容媒體或反對派挑戰其威信。異議人士因批評他屢被控誹謗罪,下場悽慘,有的被迫流亡海外,有的身陷囹圄。外國雜誌亦因為說了不中聽的話遭限制發售。李堅持,西方新聞自由這一套不合新加坡國情。
作風強硬槓上媒體
作風強勢的李光耀曾和數家外國媒體槓上,英國《經濟學人》2004年指淡馬錫控股與李光耀家族有裙帶關係,李光耀及李顯龍揚言提告,《經濟學人》被迫刊登道歉啟事。《華爾街日報》亞洲版2008年也因批評新加坡司法,被新加坡法院判賠約57萬元台幣。
前新加坡工會領導人林清祥因組「新加坡社會主義陣線」,1963年遭當局以從事顛覆活動罪名被捕,出獄後退出政壇。立場親共的企業家陳六使,曾遭當局撤銷公民權。陳創辦的南洋大學,提倡華語教學,不符當局的教育政策,也遭打壓,1980年與新加坡大學合併,統一以英語教學。
新加坡律師兼反對黨領袖鄧亮洪,1997年參選議員,過程中屢遭媒體抨擊為「危險人物」,落選後更遭到李光耀、總理吳作棟等人控告誹謗,被迫流亡海外,向澳洲尋求庇護。
鞭刑對付塗鴉性侵
這種開明專制的統治風格,從言論結黨到口香糖都要管。嚴刑峻法是李光耀最受爭議之處,新加坡《刑法》保留鞭刑,包括性侵、吸毒與街頭塗鴉等35種罪行均可以處以鞭刑。另外,吃口香糖、亂丟垃圾、公共場所吸菸及使用公廁馬桶後不沖水都會被罰款。
犧牲自由灌溉經濟
儘管嚴厲打壓異議人士,箝制新聞與言論自由,被批評沒有讓新加坡享有真正的民主,但李堅持,西方民主與人權觀念不能全盤用於亞洲。他更提出所謂「亞洲價值觀」,反駁普世人權與民主概念只是「西方價值」。他認為國家利益高於個人利益,只要經濟蓬勃、社會穩定,犧牲言論自由不是問題。
「想跟我對幹的人,得戴上指節銅環才行……治理華裔社會,你別無方法。」--李光耀,1997年
李光耀打壓異己事件
1997年
工人黨候選人鄧亮洪選舉時攻擊李光耀,鄧敗選後被李控告誹謗,並遭國稅局指控逃稅,後流亡澳洲
1971/05/02
《南詳商報》主筆李星可被控「頌揚共產主義,操弄種族議題和在語言文化上激發沙文主義情緒」被捕,出獄後於70年代末移居澳洲
1966/10/29
大學教授謝太寶遭控在國會外發起大規模鬥爭被捕,未經審判被監禁23年,出獄後還被軟禁9年
1963/09/22
親中、在中國僑界具影響力的南洋大學創辦人陳六使被撤銷公民權,南洋大學被迫併入新加坡國立大學
1963/02/02
左派領袖林清祥被控「顛覆國家罪」逮捕,1969年6月28日被迫退出政界後獲釋
全球領袖哀悼
◎美國總統總統 歐巴馬
李光耀是歷史上真正的巨人,他將以現代新加坡之父及亞洲事務偉大戰略家的地位,被後代懷念
◎英國首相 卡麥隆
儘管有時語帶批判,李光耀始終是英國友人,我和英國許多首相都從其智慧建言受益良多,其歷史地位毋庸置疑
◎中華民國總統 馬英九
李光耀先生一生高瞻遠矚、為政清廉、處事明快、勤政愛民,將新加坡打造成世界一流國家,是一位足令世人懷念的卓越領袖
◎中國國家主席 習近平
李光耀先生是廣受國際社會尊重的戰略家和政治家,他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日本首相 安倍晉三
李光耀為今日新加坡的繁榮奠定基礎,他是亞洲當代最偉大的領袖之一
◎馬來西亞總理 納吉
李光耀的成就是偉大的,他的功績也得到肯定
◎聯合國秘書長 潘基文
李光耀是亞洲傳奇人物,他強而有力的領導和政治才能廣受尊敬
◎澳洲總理 艾伯特
李光耀的決心和視野讓新加坡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國家之一
*後李時代「勢將經歷動盪」
近50年來,李光耀透過出任總理、資政以及兒子李顯龍接棒總理,持續掌控新加坡,老一輩願意買帳,年輕人卻不見得滿意。他辭世對新加坡現有的治理不會帶來太大改變,但面對巨大壓力時,他創立的執政黨人民行動黨能否團結,值得注意。
5年內政局不變
美國《華盛頓郵報》報導,50多歲的服飾店商人伊布拉罕說:「前幾代人的基本需求有受到照顧,他們對李光耀當總理很滿意。」但年輕人「大多教育程度高,出身的家庭沒有掙扎求生存經驗,對外接觸多,難免有所改變。」
28歲的卡爾頓陳在網站撰文:「我們不一定要接受目前形式的菁英政治。對拿政治自由換取經濟穩定與增長的作法,不一定要照單全收。我們不需接受一黨政治是求生存的唯一方法。」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所副教授陳牧民說,李光耀的影響力一直都在,新加坡各界領導人都是他一手培植,推測3至5年內,政局不會有太大變化。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副教授劉曉鵬說,李光耀過世後,新加坡的外交政策不會有太大改變,因新加坡沒有挑釁鄰國的本錢,會與各國保持良好關係。在內政上,輿論可能出現批判李光耀的聲浪,為過去受政治迫害者平反。
執政黨面臨挑戰
劉曉鵬說,台灣也經歷過威權政治,政治強人過世後,新加坡民眾應也會走上相同道路,出現反執政者的意見,只是李光耀掌權太久,過去從沒有爭辯、吵架的社會,慢慢會出現雜音,各方都要學習妥協,勢必經歷一段動盪的過渡期。值得注意的是,李光耀辭世對執政黨的影響。新加坡前駐上海商務領事、隆道研究院總裁許振義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說,李光耀是創黨人之一又是建國總理,他的存在有助黨內團結,他的逝世短期內不會產生多大問題。
但從中長期來說,李光耀在黨內的威信在未來的領導人身上很難重現。沒有這樣的威信,政黨在面對例如大選壓力的政策抉擇,能否維持團結很難說。
至於李顯龍未來的執政風格,劉曉鵬指,李顯龍似乎想開放又不敢放鬆,若容納百家齊鳴,可能威脅到執政黨地位,危及李氏家族的勢力,所以他不會輕易放鬆,去年有民眾在部落格發文質疑星國政府的公積金流向,李顯龍就控告其誹謗,無法容納異己的作法,與父李光耀如出一轍。
*外交手腕高明 著力區域整合
李光耀是全球少見的小國大人物,他高瞻遠矚規劃治國方針,用嚴刑峻法穩定社會,還有高明的外交手腕,為新加坡奠定成功基石,其父權式威權統治,被批評是獨裁者,而他對區域整合則貢獻良多。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所副教授陳牧民指出,李光耀家父長式的領導作風有儒家影子,嚴刑峻法則有法家思想,政府像家長什麼都要管,華人視為理所當然,較容易接受,西方人就覺得格格不入;且李對西方媒體不友善,曾有箝制言論之舉,西方認為他不尊重人權。
「遠見提升國力」
李光耀推行種族平等則是成功策略,新加坡人口雖以華人為主,馬來、印度裔僅是少數族裔,但李刻意不凸顯華人社會的特色,還將英語定為官方語言,以利跟世界接軌。李靈活應變,1970年代他曾力推加工出口區,但很快就發現無法跟台灣競爭,立刻轉向發展國際金融中心,如今成效卓然。近年因應少子化,新加坡又積極爭取高收入、高學歷的技術移民,跟隨發展趨勢積極調整政策,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李光耀。
暨南大學東南亞學系特聘教授陳佩修表示,李光耀對區域整合也貢獻良多,他是東南亞國協(ASEAN)對外關係的靈魂人物,也是與世界強權互動最靈活的小國領袖,其果斷與遠見,提升新加坡與東協的整體國力。
*姊弟戀 地下情 鐵漢情牽愛妻61年
昨天走完輝煌一生的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在人民心中是鐵腕強人,但鐵漢也有柔情面。他與已逝妻子柯玉芝結縭61年鶼鰈情深,曾稱妻子晚年中風是他「此生遇過最難過的事」。2010年妻子辭世對他打擊甚深,他在葬禮上說:「若沒有她,我將與現在不同。當我需要她時,她總是陪著我」。
李光耀小柯玉芝2歲半。1939年,兩人在新加坡萊佛士書院初遇,柯是學校唯一女學生,經濟學和英語都考贏李光耀,令名列前茅的李「震驚」。之後李中斷學業,1943年他與好友楊玉麟從事膠水生意,因楊玉麟妻子的妹妹正是柯玉芝,兩人重逢,隔年交往。但礙於當時風氣保守,兩人只能將姊弟戀轉為地下情。
追妻「人生最樂」
1946年,李決定赴英國學習法律。李在回憶錄寫道:「我對她說,我應再也找不到其他心智年齡及興趣如此相符的人了。她便答應等我回來。」李曾說,追求妻子是他人生最快樂的時光。隔年柯也赴英求學。1948年,兩人在英秘密結婚,2年後李返國當上律師後,才公開辦婚禮。李曾說,柯的成績優秀,讓他很確定「她可獨力養家照顧孩子」,讓他全心投入政治。柯曾被問到為何愛上李,她說:「這種事沒辦法解釋,他很泰然自若,自信滿滿,生氣勃勃,是個帥氣的年輕人。」
兩人結縭61年,感情深厚。2003年李光耀公開談到妻子在英國突然中風時,差點淚崩。柯因中風臥床2年,2010年病逝,享壽89歲。李同年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稱,看妻子中風、無法動彈是他最難熬的時光,「我試圖讓自己忙碌,但閒暇時還是會想起過去和她度過的快樂時刻。」李當時每天都陪妻子,念她愛的詩,「我會盡可能地陪伴她,能多久就多久。」
李柯育有2子1女,長子李顯龍克紹箕裘,2004年接下總理至今逾10年,李氏家族掌控星國政界。次子李顯揚現為星國民航局局長。女兒李瑋玲學醫,曾任新加坡國立腦神經醫學院院長。
李光耀會抽時間陪家人,帶妻子和3個小孩出遊。翻攝asiasentinel網站
「有爸陪像天晴」
李顯龍曾說,父親會抽空陪家人,「有他陪伴,感覺雨後就會天晴」。李顯龍育3子1女皆成年,他說子女無意從政,家族應不會有第三名總理。他首任妻子因病辭世,現任妻子是新加坡主權基金管理公司淡馬錫執行長。
Discovery頻道將於周六(28日)晚上11時,播出《李光耀的故事》帶觀眾深入認識李光耀的一生。
*蘋論:李光耀─進化的獨裁者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於23日凌晨病逝,結束了他充滿矛盾與傳奇的一生。
李光耀、鄧小平、蔣經國是同一種人,有類似的性格、觀點和手段,都屬於東亞政治模式的領導人,也就是開明專制(溫和獨裁)加菁英統治。台灣後來不再與中國和新加坡走同樣的路,在李登輝時代向中、星揮手說拜拜,走往西方式的民主道路。經過19年,新加坡已成為第一世界的發達國家,2013年時人均GDP達5.5萬美元,全球第8;而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台灣似乎是斯人獨憔悴,經濟表現不佳、政治紛爭不斷。
陸仿星國治理模式
台灣的民主路走錯了嗎?如果蔣經國去世後的李登輝也繼續走開明專制的路,並且把總統大位傳給女婿(因獨生子早逝)繼續開明專制,像李光耀那樣;或永遠傳給國民黨員永續執政,像中共那樣,台灣今天是否像新加坡那樣富足平靜?或像中國那樣經濟飛躍?
李光耀、鄧小平和習近平都反對西方式民主,中國認定西方價值不是普世價值,中國模式才是中國問題的正解。其實中國仍然號稱馬克思主義信徒,黨的名稱還是共產黨,難道不是西方價值?馬恩列斯仍是不折不扣的洋鬼子。現在的所謂中國模式,不過是新加坡模式的放大版,也就是政治的腓德烈(普魯士國王)開明專制加上四小龍加工出口經濟的國家運作模式,不是中國發明的模式。那些認為民主不適合東亞國家(日本除外)的論調,其實是嚴重的歧視,隱喻東亞人民程度低,缺乏公共意識,只能依靠家父長威權領袖的控管,才能乖乖聽話。李光耀倡導的亞洲價值─開明專制的威權領導,是中國的抄襲對象,所謂中國模式說到底就是山寨版的新加坡模式或山寨版的亞洲價值模式。
台享民主更勝獨裁
東亞人民確實對民主無感,他們需要找個威權的爸爸來孺慕,才有安全感。台灣雖然經濟困頓、眾聲喧嘩,但人民享有充分的自由,各項權利都不虞遭到政府侵犯,個體尊嚴也受到保障。經濟成長雖不亮麗,但基本豐衣足食,政府效能不是我們的最高優先,民眾權益才是。然而李光耀打造的新加坡和中共高壓統治下的中國,政府絕對不能被挑戰,即使政府損傷個人權益,甚至生命財產,受害人都很難獲得公平對待。李光耀把政權傳給兒子、北韓金氏一家相傳、中共只傳給黨內自己人,值得羨慕嗎?
*李光耀的江湖話/江春男
「李先生,我們終於見面了,你一直躲著我。」2008年5月27日,在新加坡高等法庭,民主黨祕書長徐順全以這樣的開場白,和84歲的李光耀對簿公堂。前幾年他因誹謗被李光耀告到破產,這次又被李氏父子提告。
李光耀在法庭上痛駡徐順全是「說謊專家,騙子,狂妄之徒」,並說「幾名醫師朋友告訴我,他已經快要精神病了。」徐順全當場反唇相譏:「我並不恨你,你一副可悲相,我替你感到可憐。」法庭判決不問可知,李光耀一生鬥志高昂,對政敵絕不手軟。
他在這方面說了許多狠話,頗有江湖味:
「想跟我對幹的人,得戴上指節銅環才行,如果你覺得你可以傷我,比我能傷你還多,那就試試看。」
「如果你是麻煩製造者,我的工作就是在政治上毀了你。」
「大家都知道,我的袋子裡有把小斧頭,非常鋒利的斧頭。你跟我鬥,我就拿斧頭,我們死胡同見。」
「有時候我們不得不像空手道高手一樣,來一記猛劈,務必要求乾淨利落,一次就解決。」
對新聞自由頗不屑
新加坡是彈丸之地,早期只有漁民和苦力,什麼天然資源都沒有,獨立初期,根本沒有人才,海陸空軍都靠外國人幫忙,全國精英只有數百人,只能坐滿一架大客機,如果墜機,新加坡就完蛋了。
李光耀是社會達爾文主義者,對西方民主頗多譏評,他主張亞洲價值,晚年更提倡儒家倫理,對新聞自由頗為不屑。
李光耀說:「一些人很天真,以為新聞自由是神聖的,其實那種自由只是報社老闆的自由,他有權聘僱和開除記者。」這種話對中共相當悅耳,對台灣某些老闆亦然。
李光耀把小島變成富裕的城邦,實在成就非凡,可稱為一代巨人,可惜,他的經驗無法複製,這種治理方式難以永續經營。
*他成功經營新加坡「公司」/陳鴻瑜(淡江大學亞洲研究所教授)
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辭世。事實上,除了李光耀外,沒有一個華人曾在海外建立獨立的國家,他成為國際上知名的政治人物,不是因為華人背景,而是他有效的治理新加坡,使得新加坡成為富有和有秩序的國家。他獨特的治理經驗,曾為許多落後國家取法學習和諮商的對象。
新加坡從一個英國殖民地的島嶼港口變成獨立國家,要歸功於李光耀高超的政治見解和魄力,他在新加坡併入馬來西亞聯邦前一天,突然宣布獨立,讓英國和馬來半島措手不及,他讓新加坡以一個獨立國家之身分和馬來西亞合併,挺直腰桿把新加坡嫁入馬來西亞聯邦。此跟從英國殖民地地位被英國併入馬來西亞聯邦有很大的不同意義。
先想立足再求發展
李光耀知道新加坡地小缺乏天然資源的缺點,因此長期以來他一直想在馬來半島上求發展,無奈個人能力高強,引來馬來半島上的馬來人、甚至華人領袖的疑懼,對他有所顧慮,處處給予掣肘,讓其有志難伸。最後為形勢所迫,而從馬來半島上退出。他未能成為馬來半島上的領導人,應是他一生最大的遺憾。儘管他在1996年重提星、馬合併之議,惟其理念與馬來西亞領袖格格不入,難以如其所願。
新加坡是一個華人政權,它被包夾在馬來族的兩大政權之間,一個是馬來西亞,另一個是印尼,李光耀非常敏銳的嗅覺出華人要在這樣的族群環境下生存,並非易事,為免得罪這兩個國家,李光耀宣布其國語政策是以馬來語為國語,貶抑華文之地位,且強調要在印尼之後才與中國建交,以印尼為師成為新加坡生存之外交政策綱領。換言之,李光耀知道要先處理好立足的問題,才能談下一步發展的問題。
政商合作走入國際
李光耀成功之處在於讓馬來半島上的馬來人討厭併吞新加坡,而又非得與新加坡發展經濟合作關係,南方的印尼人支持其脫離馬來西亞,討厭新加坡併入馬來西亞,在這樣微妙的國際環境下,才使一個華人政權成功在馬來海中生存。
李光耀治理新加坡成功,使得他經常會在國際社會闡述其成功之道,也因此他喜歡對國際議題發表高見,然而這些論述,大都在為新加坡設想,而非代表國際上某一集團發言,因此,無法將新加坡歸類為世界某一集團的發言人。即使新加坡屬於東協集團,新加坡也經常跟其他東協成員國出現不同步調,可以這樣說,李光耀是十足的新加坡主義者,而非兼善天下的國際主義者。
到底李光耀如何治理新加坡呢?李將治理國家當作經營公司,公司之存在在於其能否賺錢,因此,李光耀與商業界來往並不避諱,他經常率領商界領袖陪同他出訪各國,由政府牽線交涉促成簽署商業合同,這跟台灣有很大的不同。新加坡所建構的是政商合作架構,政府領頭協助商人進入國際市場,不用擔心政商勾結,因廉政公署能有效運作。當政府有賺錢,會發紅利給人民;當政府財政吃緊,先從閣員減薪做起。這做法使政府之掌控具有節奏感,不會失去彈性。
李光耀自年輕時就投身政治,身膺總理大任後,就厲精圖治不懈,沒有他,不可能有今天璀璨耀眼的新加坡,他一生作為,都是為了新加坡,稱其為最愛新加坡者當不為過。
*當李光耀不再下指導棋/張旭成(美國賓州州立大學政治系名譽教授、台灣政經戰略基金會執行長)
十年來由於中國領導階層放棄鄧小平的「韜光養晦」策略,在亞太展現霸權主義行徑,引起亞太鄰國的憂慮。2009年秋天新加坡元老政治家李光耀訪問華府時,即遊說甫於年初入主白宮的歐巴馬總統,美國必須在亞太展現更積極的領導角色,制衡中國以維持美國在亞太,尤其東南亞的影響力。李雖與北京領導人維持良好關係,但國家利益超越個人友誼,新加坡樂見美國重返亞太,並採取具體行動,提供美國近海戰鬥艦在新加坡港口停泊的設施與便利。
為了經濟、外交與國家利益,新加坡也曾竭力與台北和北京維持和諧與平衡的關係,並希望促成兩岸的和解。1989年春,李資政邀請「來自台灣的總統」李登輝訪問新加坡;1993年春天,因新加坡的調停,「海基會」與「海協會」負責人辜振甫和汪道涵在新加坡舉行第一次「辜汪會談」。
但因台灣民主深化,1996年3月舉行第一次總統直選,北京為遏阻台灣走向獨立,對台灣發動「文攻武嚇」,台海衝突激化。台星關係也受到衝擊,兩國領導人友誼生變。李總統相信民主;而新加坡的李資政則強調「亞洲價值」(Asian value),與鄧小平和亞洲其他一些獨裁者一樣,認為西方民主體制不適合亞洲國家,相信領導菁英對人民要由上而下「做之君,做之師」。 可是,李光耀深信台灣屬於中國,反對台灣獨立,新加坡的國家利益、亞洲的和平與穩定有賴兩岸和諧與合作。李登輝則認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李資政堅持新加坡是獨立國家,為什麼他卻要求台灣放棄主權,接受北京統一的要求?因為二李不再有「共同語言」,兩人漸行漸遠。李資政訪台會面的政要不再包括李登輝。
台灣領導人如陳水扁和馬英九在台北市長任內,曾多次訪問新加坡向李光耀請益,新加坡的經濟與某些內政措施的確值得台灣借鏡。李資政可能很欣賞陳水扁「孺子可教」,2000年5月就任總統時,向北京表達善意的「四不一沒有」,但也受到阿扁善變的「震撼教育」;因為2年後阿扁向北京回嗆「台灣,中國,一邊一國」,以表達他對北京得寸進尺的不滿。嗣後李資政訪台,勸誘阿扁但發覺阿扁立場堅決,因此賓主不歡而散。
精算權力只為星國
新加坡多方面討好北京,但中方領導人可一夕翻臉給這個小國下不了台。現任總理李顯龍在就職前夕曾應民進黨政府之邀訪台而觸怒北京,中國政府即大肆撻伐星國政府,取消與該國許多合作計劃。
馬英九2008年5月就任總統後,接受北京一中原則,一面倒傾中,兩岸關係大幅改善,李資政認為台灣不友善的情況不復存在,因而睽違9年後在2011年3月底低調訪台4天名義上是「私人度假」。但李資政年近古稀,樸樸風塵,會見多位台灣朝野政治領袖,包括馬英九總統、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及可能代表民進黨競選2012年總統的蔡英文主席和行政院前院長蘇貞昌,不像度假。他最重要的任務應是傳達北京信息和對蔡、蘇下指導棋。
在台灣統派媒體和一些統派學者尊崇李資政,大事吹捧他對台灣的關懷超過國際政治,也超過民族大義。其實他是權力精算家,他愛新加坡遠超過台灣和中國,他最關心的是新加坡的國家利益。
(蘋果日報)
--
*新加坡國父 91歲李光耀逝世
鐵腕治國 功過兩極
有「新加坡國父」之稱、一手帶領這個英國殖民地獨立建國的星國首任總理李光耀,廿三日因肺炎病逝醫院,享壽九十一歲。李光耀一生功過兩極,因獨裁備受敬畏,卻也因打造彈丸之地星洲為富饒國家,而舉世尊崇。誠如他的兒子、新加坡現任總理李顯龍所言:「他為了我們的獨立而奮鬥,從無到有建立起一個國家,讓我們以身為新加坡人為榮。對許多新加坡人而言,李光耀就是新加坡。」
7天國殤 29日國葬
李光耀二月五日因嚴重肺炎住院,近六天來病情持續惡化,廿三日凌晨三時十八分終究不敵病魔,於新加坡中央醫院撒手人寰。新加坡總理公署隨即聲明證實李光耀死訊,並宣布廿三日至廿九日七天為國殤期,期間所有政府建築下半旗致哀,李光耀遺體則於廿五至廿八日停放國會大廈供民眾瞻仰,廿九日舉行國葬。
李顯龍廿三日在電視演說中,以中文、英文與馬來語宣布李光耀辭世消息。李顯龍語帶哽咽說:「我們開國先驅中的第一人不在了,他啟發了我們,帶給我們勇氣,帶領新加坡走到這裡。他為了我們的獨立而奮鬥,從無到有建立起一個國家,讓我們以身為新加坡人為榮。對許多新加坡人而言,李光耀就是新加坡,對其他人而言,確實也是如此。」
據媒體報導,李光耀死訊傳出後,約一萬多人來到總理府外,留下鮮花與慰問卡,也有許多民眾趕到醫院致哀。
李光耀一九二三年九月出生於英國殖民地新加坡,先祖來自中國廣東,是第四代新加坡人。他在英國劍橋受教育,曾擔任執業律師,一九五四年共同創辦人民行動黨,一九五九年出任新加坡自治邦政府第一任總理,一九六五年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獨立,擔任新加坡共和國首任總理。在李光耀任內,新加坡擺脫國土狹小與天然資源稀少的限制,搖身一變成為海運貿易、航空運輸與金融重鎮,躍居全球最富有的國家之一,李光耀也因此被譽為「新加坡國父」。
一九九○年,李光耀交棒給時任副總理的吳作棟,二○○四年,李顯龍接任總理,李光耀淡出政治舞台,但直到健康惡化前,仍深具政治影響力。
*李光耀評價兩極》快速蛻變 從殖民港 成現代化國家
律師出身的李光耀擔任新加坡總理長達三十一年,在他統治下的新加坡,實行嚴刑峻法,限制政治反對派發展空間、打壓言論自由受到批評,但他一手將新加坡從受英國殖民的貿易港,改造成繁榮、富裕的現代化國家,廣受讚譽。
李光耀出身新加坡華人家庭,二次世界大戰後負笈英國,取得劍橋大學法學位、律師資格。在英國求學時期,是李光耀政治思想的啟蒙階段,立定反殖民主義信念。他一九五○年回國後,擔任郵電工會法律顧問,代表與政府談判,又聲援當時新加坡華文學生的反殖民運動,也藉此累積從政資本。
一九五○年代的新加坡充滿改革憲法和獨立的聲浪,李光耀於一九五四年與左派學生、工會領袖共同創立人民行動黨,次年當選立法議會議員,推動新加坡自治;一九五九年新加坡成為自治邦,人民行動黨在當年自治邦首屆立法議會選舉中成為第一大黨,李光耀出任總理,展開他在新加坡的三十一年統治生涯。
新加坡自治邦一九六三年與馬來亞等地合併為馬來西亞聯邦,但李與聯邦政府對如何分配種族權利的看法嚴重分歧,最終導致新加坡於一九六五年八月七日被逐出聯邦,兩天後被迫獨立。此事對李是一大打擊,因為他一直認為與馬來西亞合併是新加坡生存關鍵,他甚至為此在宣布新加坡獨立時,情緒激動落淚。
缺乏天然資源、防衛能力有限,是新加坡面臨的兩大挑戰,這個小國需要強大的經濟支撐其生存。李光耀著手實施經濟、社會和教育改革,推動工業化,鼓勵外國投資,使新加坡從第三世界蛻變為政府廉能、經濟繁榮的第一世界國家,在大國夾縫中闢出小國生存之路。
推動工業化 鼓勵外國投資 經濟起飛
新加坡這個國家反映出李光耀的特質:效率、不感情用事、廉潔、創新、前瞻和務實。他在政治上不執著於意識形態,善於洞悉局勢變化而適時做出調整,並深信菁英主義治國。
李曾說,他不怕爭議、不在意民調高低,自己所做的並非一切都正確,但都是基於高尚的目的;新加坡模式是他的最大貢獻,也是他所做最有價值的事。
*李光耀評價兩極》鐵腕治國 鞭刑威嚇 作風備受爭議
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治理下的新加坡,人均國民生產總值(GNP)從一九六○年到八○年提高十五倍,耀眼成效使其成為受國際敬重的亞洲政治家。但他的鐵腕治國作風也備受爭議,年輕一代對他的不滿尤其明顯。有人說,李光耀的「新加坡模式」是柔性威權、開明專制,但亦有批評者斥之為獨裁。
年輕一代不滿 未來將出現更多反對聲音
新加坡評論員李慧敏日前指出,後李光耀時代將出現更多反對聲音,反對李顯龍「弱勢的強勢政府」。
李光耀的「新加坡模式」結合中央集權、廉能政府、經濟自由主義,打壓政治反對派和嚴格限制言論、集會自由,營造人民謹慎小心、自我審查的氛圍。
重紀律的李光耀認為人性本惡,他幼時的親身體驗,使其深信體罰的威嚇效果。這一點反映在治國上,就是採「嚴刑重法」,尤其堅持鞭刑制度嚴密控制人民行為,造就一個全球最被嚴格約束的社會。
李光耀反共,但他卻被批評以共產主義式政權推動其政策;他提倡的「亞洲價值」被視為本質上肯定威權政治,拒絕西方民主價值。執政的人民行動黨長年來掌控政經、社會資源,壓縮民權、箝制異議和言論自由,包括以興訟手法使政敵、反對者不堪大筆訴訟費而破產,也屢受國際人權組織批評。
壓縮民權、箝制異議 屢遭人權組織批評
所謂的「亞洲價值」(Asian values),強調的是各地有其特殊文化背景,無需完全移植或挪用西方制度,並批評美國等西方國家強行推銷民主制度。
被李光耀控告誹謗以致破產的李光耀政敵惹耶勒南(J.B. Jeyaretnam)曾說,「新加坡有種恐懼氛圍,人民無時無處不感到害怕,因為他們害怕,他們什麼事情都不能做。」
評論家喬治(Cherian George)形容,李光耀的領導風格是「結合魅力和恐懼的獨特模式」。
「人權觀察組織」亞洲副主任羅伯森認為,言論自由受限、自我審查和多黨民主發展受阻,也是李光耀留下的「遺產」。
*各國領袖致哀 歐巴馬:歷史巨人
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昨辭世,世界各國領袖紛表哀悼。美國總統歐巴馬盛讚他是「歷史巨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則在唁電中表示:「李光耀先生的逝世,是新加坡人民的損失,也是國際社會的損失。」
歐巴馬二○○九年訪問新加坡時,曾與李光耀會面。歐巴馬透過白宮發布聲明,悼念李光耀辭世:「他真的是歷史巨人,後世會記得他是現代新加坡的國父,也是亞洲事務其中一位最偉大的策略家。」歐巴馬說,李光耀的觀點,「對我擘畫我國亞太再平衡策略有極大幫助」,並盛讚他是位高瞻遠矚的領導人,帶領新加坡獨立建國,成為當今世上最富裕繁榮的國家之一。
兩位美國前總統老布希與小布希同表哀悼。老布希說,李光耀是新加坡現代化的「國父」,協助新加坡與東南亞國家邁入現代化。小布希則說,「我將一直以身為李光耀的好友為傲。」
李光耀曾兩度獲頒俄國榮譽勳章,俄羅斯總統普廷發表聲明表示哀悼。英國首相卡麥隆則表示,李光耀是「偶爾會批評」英國的朋友,但其歷史地位無庸置疑。
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哀悼李光耀時,稱許他的決心,「將新加坡從一個新國家,發展成我們今天看到的這個有活力的現代城市」。
日本首相安倍稱李光耀是現代亞洲最偉大的領袖之一。南韓總統朴槿惠在哀悼之外,也追憶李光耀與南韓的「特殊緣分」。朴槿惠曾在自傳中提及,李光耀夫婦就像父母一樣給予她關愛。
*擅長合縱、連橫 李扮演華府引水人
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病逝後,美國總統歐巴馬,以及前總統布希父子都立即發表聲明,推崇他是一個戰略家和歷史巨人。放眼亞洲領袖,李光耀或許不是民主巨人,但他在華府的光環難有人匹敵。
歐巴馬特別指出,二○○九年訪問新加坡時,曾與李光耀深談,對於美國建構亞太再平衡政策至關重要。新加坡雖小,李光耀卻把在國際間合縱、連橫的角色發揮到極致。美國學者葛林曾形容,新加坡就像技術高超的引水人,要把美國這艘體積龐大的巨艦引進東協。包括美國發起的泛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也是在新加坡的倡議下產生。
李光耀不但以東協的引航員自居,他勤走台海兩岸,促成辜汪會談,對兩岸政治、歷史和人脈的嫻熟,使歷任美國政府都願意傾聽他在兩岸政策上的建言。即便他年事已高退居幕後,新加坡駐美大使館仍在華府扮演這樣的角色。歷任新加坡駐美大使總是同時與中國駐美大使和台北駐美代表往來密切,保持著在高爾夫球場上揮捍,或在官邸把酒談心的情誼。不少新加坡駐華府外交官曾派駐兩岸,消息和人脈靈通,使得新加坡在華府眼中有極高的情報價值。
不過,新加坡掌握兩岸事務是為了新加坡的國家利益。李光耀反對李登輝和陳水扁推動台獨,因為他認為這會引起亞太局勢的動盪;但他又聯合美國制衡快速崛起的中國,以免中國成為壓迫亞洲鄰邦的霸權。李光耀的棋盤很複雜,也使得兩岸對李光耀的感情也很複雜。
李顯龍雖然有意繼承李光耀的路線,縱橫國際,但他有一個新起的競爭對手,就是前澳洲總理陸克文。說得一口流利中文的陸克文也屢次到華府為台海關係及亞太佈局獻策,至於他能否成為另一個戰國時代的蘇秦或張儀,則待時間考驗。
*李光耀剛過世 星禁集會示威
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過世,他生前執政最受爭議的一點,就是打壓言論自由。在他過世後,新加坡政府卻宣布無限期禁止在新加坡人唯一可合法自由發表言論之處的示威、集會,原因是政府將這塊區域定為李光耀追悼區。
新加坡政府在李光耀過世僅數小時之後宣布這項命令,令外界訝異。內政部長張志賢說撤銷開放民眾於芳林公園集會;公園管理局也在官方網站公告,由於這座公園被指定為追思李光耀的社區中心之一,「在這段期間本局將不受理申請使用演說者之角」,但公告未說明期限。
這處「演說者之角」位於新加坡市中心商業區的芳林公園內,新加坡政府二○○○年指定為合法集會場所,允許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經申請後,可在這裡集會、示威,自由發表言論,言論內容不需經警方批准,但須避免煽動宗教和種族仇恨。
李光耀治理新加坡期間,打壓言論自由而屢遭人權團體批評;他的兒子李顯龍接棒後,逐步開放政治自由,但批評者說,言論、集會自由仍受到箝制。
*難捨已故愛妻 強人鐵漢柔情
李光耀鐵腕帶領新加坡發展成亞洲最富裕經濟體之一,廿三日凌晨留下「獨裁」罵名與新加坡傲人成就辭世。除正反兩極評價可供外界一窺李光耀人格特質外,他與四年多前病逝的愛妻柯玉芝之間的深厚情感,亦足見這位一代強人鐵漢柔情的另一面。
柯玉芝長李光耀三歲,和李光耀一同就讀於新加坡一流的萊佛士書院(Raffles College),是該男校當時唯一的女學生。兩人之後前往英國的名校劍橋大學深造。
李、柯兩人於一九五○年締結連理;柯玉芝也以夫為貴,經常陪同出席國際場合,但二○○三年及○八年兩次出訪時兩度中風,從此臥病在床、無法言語,一○年十月二日傍晚於家中逝世,享壽八十九歲。
妻中風無法言語 最難過的事
李光耀在柯玉芝喪禮致悼詞時表示,妻子的遺願是兩人身後骨灰擺在一起,如同生前相伴。他一○年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曾表示,看到當時病榻上的妻子無法動彈及說話,比政治上的挑戰更為煎熬,也是令他最難過的事。
*那一年,李光耀李登輝共評天下人物
李光耀認識台灣四任總統,其中,他與李登輝的交往最高潮迭起,因為同年,而且性格相仿,既鮮明,也都愛下「指導棋」,於是這兩位國際級的亞洲領袖,交好的時候與交惡的時候,都以相當戲劇化的方式表達喜憎,事過境遷,國家利益不同,導致外交儀節也難以假裝。
李光耀與台灣的密切關係起於蔣經國,軍事代訓最為各界所知,由於幾乎每年都到台灣度假,一九八四年開始擔任副總統的李登輝曾多次陪同李光耀到中南部參訪,有了進一步互動。一九八八年一月蔣經國故去,李登輝接位,十一月馬上就接到李光耀的來信,邀請他到新加坡訪問,李登輝也欣然在次年三月成行,可見雙方都欲提升關係的高度意願。
李光耀後來在二○○○年出版的回憶錄提起這段往事,由於當時兩人已經齟齬,書上的用詞看得出怒氣,例如李光耀說當時雖未與中國建交,對於到訪的李登輝「仍決定省去國家元首級的外交禮遇」,其實李光耀的邀請函上白紙黑字寫著「中華民國總統」,國宴菜單上印著也是「歡迎中華民國總統」,那一年雙方事實上是賓主盡歡,李登輝也以新加坡為起點開啟務實外交的第一步。
任內首次出訪 李就去星國
一九九○年李登輝在國民大會當選總統,決定推動兩岸關係,事前已透過蘇志誠與中國搭上線,兩岸有默契要展開對話,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後來透過李光耀帶信給李登輝,李登輝也刻意選擇辜汪會談在星國舉行,這也是李光耀擔任兩岸調人的開始。
雙李交好的那些年,大約是一九九四年九月間,李登輝在大溪鴻禧官邸設宴款待李光耀,一時談興大開,竟開始點評天下是非、江山人物,年輕的柯林頓已是美國總統,兩位「老人家」我一句太嫩,你一句火候不夠,調侃得不亦樂乎。
調侃柯林頓 兩老不亦樂乎
但好景不常,雙李後來因為中台星合組船務公司的構想,成為衝突的導火線。這個台灣希望解決三通問題的主動提議,原計畫兩岸各占四十五%股份,新加坡十%,但後來新加坡主張出資三十四%,六十六%由兩岸均分,換言之是由星國主導,三年後再降為十%,李光耀為此跑了一趟北京,但江澤民沒給李光耀具體回應,後來李光耀在那年的十月三十一日寫了一封信給李登輝,這封信措辭直率不太婉轉,從此覆水難收。
統一問題歧見 雙李終決裂
李登輝曾掏出這封信指給筆者看:李光耀宣稱江澤民說李登輝接受司馬遼太郎的訪問觸怒了中國,但又說「江澤民似乎無法自己做決定」。似乎生意談不成卻怪罪於他,抱怨太沒道理。
之後,李光耀不時公開指責李登輝「傷了我的耳朵」,在統一問題上沒有誠意,等於決裂。二○○○年李光耀接受陳水扁邀請來台訪問,明明下榻鴻禧別館,這段期間李登輝跑到宜蘭去參訪,恐是「相見不如懷念」;二○一一年李光耀再受馬英九邀約最後一次來台,更加漸行漸遠。
回顧過往,公眾領袖沒有私怨,不能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而已。
*李登輝:帶領建國 李是星珍貴資產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逝世,馬英九總統及行政院長毛治國昨分別致函新加坡總統陳慶炎及總理李顯龍,代表政府表達誠摯哀悼與慰問之意。李登輝前總統也透過辦公室,肯定李光耀當年帶領新加坡人民獨立建國,帶領新加坡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是新加坡珍貴的資產。
馬英九總統說,李光耀一生高瞻遠矚、為政清廉、處事明快、勤政愛民,將新加坡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國家,是一位足令世人懷念的卓越領袖。
李登輝辦公室主任王燕軍轉述,李總統任內首次出訪就選擇了新加坡,李光耀並稱呼李登輝為「從台灣來的李總統」。
李登輝認為,人生本來就要面對生死問題,李光耀已充分發揮其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是新加坡的重要資產。李登輝也提到,未來新加坡的政府和人民會面臨民主化和民主轉型問題,繼續追求民主體制,政府與人民要有充分溝通,這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說,「世界不會再有第二位李光耀總理,但他的信念會萌芽茁壯」;李對他的啟發是三十六歲就能當上國家領袖,對年輕人有勉勵作用。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說,台灣做為新加坡長久以來的國際夥伴,對於李前總理的辭世深感不捨。前行政院長蘇貞昌在臉書放上與李光耀的合照表示,世界又少一智者,台灣又少一友人。
(自由時報)
--
*李光耀91歲辭世 歐巴馬推崇「歷史的巨人」
歐巴馬推崇「歷史的巨人」
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於廿三日凌晨三點十八分病逝於新加坡中央醫院,享壽九十一歲。這位一手創建新加坡,並主宰新加坡政治逾半世紀的亞洲資深政治家備受國際推崇,美國總統歐巴馬發表聲明稱他是「歷史的巨人」,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則讚譽他是廣受國際社會尊重的戰略家和政治家。
李光耀的兒子、現任總理李顯龍早上八點以馬來語、華語和英語向全國發表電視談話:「今天,我們失去了一位敬愛的領袖,建國總理李光耀先生,李先生在我們心目中的地位是無可取代的,他與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深受人民愛戴。」
星進入七天「全國哀悼日」
新加坡進入為期七天的「全國哀悼日」,家祭在總統府內舉行,媒體報導,大約有一萬多民眾在總統府門口獻花致哀,許多民眾感念李光耀對國家的貢獻,傷心落淚。李光耀的靈柩將在廿五日移靈至國會大廈,供民眾瞻仰至廿八日,國葬將於廿九日舉行。
李光耀自今年二月初因肺炎住院,最近一周惡化。今年是新加坡建國五十周年紀念,在李光耀病危期間,許多新加坡民眾在李顯龍的臉書上留言,希望李光耀能在八月九日國慶時見證歷史時刻。
星國富裕繁榮 他是推手
李光耀自一九五九年起擔任新加坡「自治邦」總理以來共領導新加坡卅一年,其中歷經新加坡脫離馬來亞聯邦,並於一九六五年獨立。獨立後,他與「建國一代」的政治菁英將新加坡由麻六甲海峽的一個港口轉型為東南亞最重要的「城市國家」。他在一九九○離開總理職位,仍以資政名義參與政事,生前仍是丹絨巴葛集選區議員。
新聞自由度 排名後段班
李光耀主政期間推動經濟發展,開發裕廊工業區、設立公積金制度,並成立貪汙調查局改革公務員積習,新加坡逐步發展成富裕繁榮的國家。
新加坡政府雖達到高效率、廉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言論自由仍受限制,新聞自由度也始終在全球一百七十餘國中排名後段班。
李光耀在上世紀七○年代起與前總統蔣經國建立密切國防軍事交流管道,他本人多次訪台參觀台灣軍備及武器,也以「星光部隊」之名派兵來台訓練,建立雙邊軍事交流。但新加坡在檯面上從不表示意見,以免刺激中國大陸。
*星國模式 李光耀創亞洲價值
各國媒體廿三日都即時報導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過世消息,紐約時報網站標題稱他是新加坡繁榮的推手,華盛頓郵報社論則指出,李光耀是「民主社會最喜愛的獨裁者」,美國歷任總統和其他世界領袖都愛向他請益,也很看重他對於中國大陸、資本主義和他所謂「亞洲價值」的獨到見解。
壓抑自由 這套模式卻成功
紐時指出,李光耀一手將新加坡建設為亞洲最富裕、最沒有貪瀆問題的國家,如今的新加坡有如李光耀本人:清廉、前瞻、務實、講求效率、具創造力,且不會感情用事。他的領導風格有時被批評為壓抑自由,但這套模式是成功的,新加坡已是國際企業和金融中心,以效率和廉潔著稱。
軟性獨裁 受亞洲各國讚許
這套被批評者稱為軟性獨裁的「新加坡模式」,特色包括中央極權、經濟自由化、清廉政府,配合壓抑反對勢力並限制言論自由,備受亞洲各國領袖讚許,並成為眾多學者研究對象。
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曾說,比起其他世界領袖,李光耀「教了我更多」;英國前首相布萊爾稱他是「我所見過最聰明的領袖」。李光耀對於中國大陸及其領導人總有敏銳的判斷,北京也很尊敬他,他有時協助東西方彼此了解。
亞洲價值 星經濟起飛基礎
李光耀的「亞洲價值」中最重要的是相信嚴明的紀律和漠視民主。他說民主不適合開發中國家。在一九五九年到一九九○年擔任總理期間,他創造了以效率和清廉聞名的行政體系,成為新加坡經濟起飛的基礎。
不過,華郵社論指出,李光耀對亞洲民主的看法已證明並不明智。他到處推銷與西方自由開放準則不相容的獨特亞洲價值,但台灣、南韓和印尼已成為堅強的民主國家,而且經濟繁榮,顯示民主與經濟發展並不衝突。
現在,新加坡的統治階級受到習慣於社群媒體自由表達世代的壓力。李光耀的兒子、現任總理李顯龍二○一三年接受華盛頓郵報訪問時表示:「這是不同的世代、不同的社會,政治也會不同,我們的做法必須更開放。」
華郵指出,李光耀用法律制裁所有違反他公共秩序觀的人,從嚼口香糖者、同性戀者、媒體評論家到反對派政治領袖都有。
「我必須做些齷齪的事」
他二○一○年告訴紐約時報:「我必須做些齷齪的事,把一些人未經審判就關起來。」
反對人士謝太寶自一九六六年起被關了廿三年,從來沒有被起訴或審判。年代較近的有反對黨領袖徐順全被不實的誹謗官司搞到破產,他並因未經許可公開發言或是說司法不獨立等違規事件一再被關。
國內媒體不敢違逆李光耀,他經常把矛頭指向西方媒體。二○○四年李顯龍出任總理,一些西方媒體形容是任人唯親或家族政治。國際前鋒論壇報、經濟學人雜誌和彭博社等媒體不是被告,就是被罰款和撤回刊物。
*後李光耀時代 新加坡未來怎麼走?
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過世,讓新加坡人悲傷又徬徨:在經濟成長減緩、貧富差距擴大的當下,新加坡還要不要走經濟開放、言論緊縮的道路?
華爾街日報報導,新加坡人已在許多方面悄悄為沒有李光耀的日子做準備。二○一一年執政黨人民行動黨在國會大選中寫下五十年來最差成績,官員和政治觀察家都認為是近年社會經濟問題導致,一周後李光耀辭去資政一職,此後四年是新加坡獨立以來首次「政府內沒有李光耀」的時期。
自此,新加坡不再以追求經濟成長為優先要務。近年來新加坡民眾勇於表達對時政的不滿,常見議題包括房價和大眾運輸票價高漲、大量移民和移工湧入拉低薪資、貧富差距擴大等。美聯社說,新加坡街頭如今常見窮苦老人收集紙板和塑膠瓶變賣,顯示社會安全網也出了問題。
執政黨承諾調降經濟成長目標,並將經濟成長的好處更公平地分給中低收入者。一向以低稅率吸引富豪移入的新加坡政府,最近開始對富人課徵更多稅,並增加社會福利開支,還降低移民數額,就是在回應民意。
新加坡和其他已開發國家一樣,無法免於全球化衝擊。新科技讓一些中階和藍領工作消失,大陸和印度的大量勞工競爭,壓低本地薪資。而接受良好教育的網路世代開始達到投票年齡,許多人用選票表達對時局不滿。
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經濟學家楊南強說:「新加坡經濟已發生巨大轉變,政治環境也變得更多元,李光耀的風格和某些政策觀念可能已沒那麼重要。」不願具名的新加坡政治觀察家說:「很多人都在問新加坡下一步怎麼走,我認為他們要求的跟李光耀那一套並不一樣。」
*星國「少爺兵」 台灣祕訓40年
一九六五年,新加坡被迫脫離馬來西亞聯邦獨立。由於英軍將逐步撤出,如何在短時間建立自衛武力,成為新共和國的首要之務。當時以色列雖派出顧問,但如果往來太密切,有得罪穆斯林世界的危險。在此背景下,新加坡向台灣求助,展開四十年的軍事合作關係。
星光部隊是外人最熟知的雙方軍事合作項目。由於新加坡面積狹小,部隊訓練不便,因此便以極低廉的價格「借用」台灣的軍事基地。計畫開始時,國軍還派出運輸艦艇赴星,協助搬運裝備來台。四十年來,星光部隊成為台灣的「公開秘密」。儘管人盡皆知,但星方仍極其低調,對於部隊的規模與組織,始終秘而不宣。
星國軍人薪水優厚、出手闊綽,服裝儀容規定也較不嚴格,常被民眾戲稱是「少爺兵」。不過曾任陸軍副總司令、軍中公認「能文能武」的已故中將童兆陽曾肯定新加坡部隊,認為「有形紀律沒有,但是無形紀律很好」。
除了來台訓練,國軍也前往星國協助建軍。新加坡首任海軍司令邱永安、空軍司令劉景泉,都是當年返國從軍的僑生,奉派提前退伍赴星任職。派往新加坡的教官中,有些人後來又回到國軍發展,當到上將退伍的國防大學前校長夏瀛洲等。
國軍也參與星方建國初期的戰略規畫,台星軍事合作是雙向的互惠:一九七○、八○年代,國軍多次請星國扮演「人頭」,採購不易獲得的武器。海軍的敦睦艦隊,也幾乎都會訪問新加坡。從一九七三至二○○三的卅一年間,敦睦艦隊共到訪廿四次,高居訪問國家首位。
隨著蔣經國與李光耀打下的友誼變淡,雙方軍事交流的幅度也逐漸縮水。二○○五年,由於雙方政府相互批評,原本預定訪問新加坡的敦睦艦隊,被臨時告知不准靠港。加上大陸國勢日強,星方對於台星軍事合作更是敏感,只要台灣媒體一有報導,立刻嚴厲抗議。
儘管如此,兩國軍方究竟有四十年老交情,加上中共軍力崛起速度令人心驚,因此新加坡也不願完全放棄對台軍事合作。例如大陸屢次喊出更優惠條件,邀請星光部隊移駐海南島,都在美方介入下喊卡。高華柱、嚴明等兩位國防部長,曾獲邀參觀新加坡航空展;國軍C-130運輸機每年都會以「海洋長途訓練」之名,飛往東南亞國家訪問,新加坡就常是目的地。但一切都只能在檯面下進行,星方從來不願證實。
*同窗情緣 李光耀&柯玉芝牽手一世情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的祖父李雲龍讓他受英語教育,李光耀因此自幼深受英國文化影響。
一九三六年,十三歲的李光耀考入英語學校萊佛士書院的初中部,十八歲再考入高中部,其後因日軍占領新加坡而學業中斷。二戰後,李光耀在家人贊助下,負笈英倫。
李光耀一開始是就讀於倫敦經濟學院,留學初期,一度受到社會主義影響,其後又變成堅決反共。在經濟學院待一年,李光耀即轉到劍橋大學唸法律,成績優異,一九四九年獲得兩個一等榮譽學位,以榜首畢業,其後取得律師資格。
李光耀的妻子是他在萊佛士書院的同學柯玉芝。一九五○年,兩人結縭,鰜鰈情深,柯玉芝二○一○年去世,李光耀交代,將來把他一部分的骨灰混在一起,兩人的骨灰也要擺在一起。
幼女李瑋玲透露,很多人喪妻後,健康逐步退化,李光耀在妻子去世後,身體也曾變弱。李瑋玲表示李光耀罹患神經系統疾病,行走困難。但是幾天後,八十八歲的李光耀說,只要身體健康情況允許,仍會繼續為國貢獻。
*李顯龍含淚:不再有另一位李光耀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廿三日在全國直播時形容他的父親李光耀過世,「李先生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是無可取代的」、「我們不會再有另一位李光耀」。
李顯龍以馬來語、華語及英文輪流念出聲明,說明李光耀是「從零開始,一手打造出一個國家」,「讓我們以身為新加坡人而自豪」,李顯龍說,「我們不會再有另一位李光耀」。
李光耀廿三日凌晨三點十八分過世,新加坡各傳播媒體、路邊電視牆、地鐵廣告看板幾乎全部暫時原有廣告,取代的是紀念李光耀的文宣,以及黑白主色的各種紀念文字或影像。新加坡是東南亞金融、服務及物流中心,也是區域各國家中產階級的熱門旅遊景點,廿三日忽然變得「沈靜」。計程車司機說,「從早上開始,沒有流行音樂了,改成是鋼琴或其他輕音樂」。
李顯龍向全國民眾發表聲明時眼眶含淚,幾度停頓、喝水潤喉。他承認自己悲傷難以言喻,也提及李光耀全心全意為新加坡付出,走到生命盡頭時還說,「我耗盡我的一生建設這個國家,我已經沒有什麼需要再做的。」「到頭來,我得到什麼?一個成功的新加坡。我付出了什麼?我的一生」。
李光耀辭世後,星國內政部長張志賢隨後宣布,新加坡唯一言論自由公園停止接受抗議與集會申請,並指定此公園為紀念李光耀的地點。負責管理的公園局在網站上公布,演說者角落所在的綠色廣場「被指定為紀念已故總理李光耀的社區中心之一。因此,我們在這段期間不能接受任何租借演說者角落的申請。」
*李光耀肺炎病逝 接種疫苗對抗老人殺手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因罹患肺炎病逝,舉世哀悼;從他晚年飽受肺炎侵襲,再度提醒國人,切勿忽略肺炎對老人致命的危險。
根據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的統計,台灣嚴重肺炎鏈球菌感染以年幼與年長者為好發族群,呈現M型分布,其死亡率則集中於老人。這是因老人潛在疾病多,一旦罹患肺炎,醫療照護不一定可挽回生命。
肺炎惡化快 抗生素救不及
以前人們總以為抗生素可以消滅細菌,細菌性肺炎並不可怕。事實上,一旦病情惡化太快,抗生素往往來不及挽救病人。大量使用抗生素以後,也使抗藥性細菌愈來愈多,造成治療上的難題。
肺炎鏈球菌至少有90幾種血清型,這些複雜型別使得疫苗發展特別困難。目前老人有兩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可供注射,一種是對免疫系統刺激較強的13價結合型疫苗,一種是刺激較弱的23價多醣疫苗。
13價、23價疫苗 雙重保護
這兩種疫苗在老人的優劣難分,所以很有爭議。直到最近,醫界認為他們的價值相當,13價疫苗免疫刺激反應較強,23價疫苗血清型則保護面較廣,兩者「打成平手」。所以,美國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最近建議65歲以上成人,先接種一劑13價結合型疫苗,間隔6至12月(最短8周)接種23價多醣疫苗,以達強而廣的保護效果。
其實,很多肺炎鏈球菌平時就待在呼吸道,跟我們和平共存。台灣研究發現,兒童鼻咽部帶有肺炎鏈球菌的比率達20%。這些細菌之所以作怪,主要是因一些感冒病毒先破壞了我們的呼吸道,讓本來相安無事的肺炎鏈球菌開始作怪。
流感病毒突變 也需靠疫苗
對老人威脅最大的病毒感染,是最會突變的流感病毒。因為常突變,所以即使是身經百戰的老人,對新冒出來的流感病毒還是沒有免疫力。所以,要預防老人肺炎,除了肺炎鏈球菌疫苗之外,還要注意接種流感疫苗。
目前,台灣對老人免費接種流感疫苗,對75歲以上老人提供免費2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政府對65到74歲之間老人缺乏經費支援疫苗,也還沒對老人接種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有正式建議。個人認為,在經費缺乏的現況下,可以考慮以疫苗券等方式,提供差額補助老人接種疫苗,一方面具有政府宣示支持這類疫苗施打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減輕老人的經濟負擔。
(聯合報)
--
*後李光耀時代 星國挑戰多
有「新加坡國父」之稱李光耀,他像魔術師一樣,把資源貧乏的新加坡,變成一個繁榮的城市國家。但隨著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生育率直落卻對外來移民愈來愈不滿,李光耀辭世後的新加坡面對挑戰有增無減。
李光耀於23日清晨病逝,享壽91。新加坡民眾在悼念之餘,還將面對後李光耀時代的困境。2011年大選時,李光耀創建的執政黨人民行動黨堪稱「慘勝」,在87個議會席位中破天荒丟了六個。明年又將舉行大選,反對黨可能囊括更多席次。
除了政治,經濟同樣堪憂。新加坡的所得差距正逐漸拉大,在億萬富翁不斷誕生的同時,還有愈來愈多新加坡人為了房價與其他高昂的生活成本,苦苦掙扎。
移民激增是另一個問題。新加坡愈來愈仰賴進口人力,從其生育率處於全球最低來看不令人訝異。
1980年代當地逾90%人口為新加坡國民,如今比率降到63%,如果新加坡人口一如政府規劃,在2030年之前透過移民由目前的500多萬人增至700萬人,屆時移民人口將過半。
新加坡的繁榮與秩序確實得歸功於李光耀,但這番榮景在他身後能延續多久令人質疑。
即使經濟富裕,新加坡人民的悲觀程度卻是全球前幾名,與希臘、賽普勒斯、海地等國相同。多達半數新加坡人表示,若有能力會離開這個島國。
*彭博商業周刊/李式價值 撐起亞洲復甦
當歷史學家編纂亞洲近代復興史時,將聚焦中國、日本與印度這些區域大經濟體的崛起。然而若提到「亞洲資本主義」,其最閃耀、睿智的擁護者、也是最具爭議性的代表人物,則是亞洲最小國家新加坡的國父李光耀。很少人會對李光耀帶領他的城市國家達成經濟奇蹟有異議。這番成就加上他明確的目標與異於常人的性格,影響亞洲大國的路線。
新加坡在1960年至2011年間人均所得勁增逾100倍,目前約達5.5萬美元。新加坡也是全世界最先進國家之一,不但異常乾淨,且是在貪腐充斥、任人唯親與官僚最嚴重的東南亞中,以強勢政府與開放市場聞名於世的一塊綠洲。新加坡在1965年被踢出馬來西亞聯邦後,李光耀的真知灼見是認清新加坡須超越當時關係敵對的鄰國,並將高端產品出口至西方先進國家與日本。與其他亞洲四小龍國家一樣,新加坡聚焦奠定經濟根基,鼓勵儲蓄與投資,讓通膨與稅率保持低檔並穩定貨幣,同時強調高級教育。
已故的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在當年非常欽佩李光耀,他在中國推出市場改革時應是採取類似態度。若不意外,李光耀會因協助啟發鄧小平改革而受頌揚,這場改革使數億人口脫離貧窮,為人類歷史貢獻經濟自由的最大拓展之一。
李光耀的「亞洲價值」主張撐起了亞洲經濟復甦。他認為一個井然有序的社會應由菁英統治,群眾則是唯命是從。
李光耀極力倡導西方式自由不適合開發中國家的理念,指其他國家唯有在菁英政府領導,甚至偶爾鎮壓之下,才能仿效新加坡的經濟成就。這番論述鼓勵從中國到緬甸等國不自由的制度,也讓印度等難治理的民主國家有理由質疑自由。
然而,後李光耀時期的新加坡幾乎未開始處理「未來何去何從」的挑戰。要讓學校與社會具創造力的措施矯揉造作且無效,所得不均擴大,民眾對執政的人民行動黨日益不滿。執政黨在上回選舉贏得不到六成選票,以其標準來看,表現極差。
就像新加坡一樣,與中國、越南、大馬與泰國等一黨專政或軍事統治的亞洲國家,正在苦苦掙扎於刺激創新與採取政治更開明的成長模式。不過,總體來說,李光耀確實創造奇蹟,幫助釋放亞洲龐大的經濟潛力。若說亞洲下個階段需要新靈感,也不減損他的成就。
(經濟日報)
--
*歷史巨人李光耀 一生寫新加坡建國史
李光耀,是新加坡建國之父之一,新加坡李氏家族政治的創始人,著名的強權者,對新加坡政治有很大影響力。
李光耀祖輩都是客家人,祖籍是廣東省大埔縣。李光耀的祖先原本在婆羅洲生活,後來經由蘇門答臘島及馬來亞半島到新加坡定居。
李光耀於1923年9月16日出生於新加坡,是家中長子。
二戰結束後,李光耀在家人的協助下湊集學費,遠赴英國留學。留英初期,李光耀就讀於倫敦經濟學院,學習時受到導師拉斯基的社會主義理論影響,逐漸展現反對英國殖民統治傾向。李光耀隨後轉到劍橋大學攻讀法律,並於1949年考獲雙重一等榮譽學位,名列榜首畢業,隨後取得律師資格。
律師起家 組黨從政
1950年,李光耀回到新加坡,開始律師工作。1952年,李光耀因為代表「新加坡罷工的郵差」與政府談判而聲名大噪,在工會中建立了群眾基礎,從而為從政之路奠定基石。
1954年10月,李光耀與一些從英國回來的華人、當地受華文教育的左派學生和工會領袖,成立人民行動黨,參加次年舉行的首屆選舉。1959年6月3日,新加坡自治邦成立,而人民行動黨也在自治邦政府的首次選舉中,成為立法議院第一大黨,由李光耀出任自治邦政府總理,「新加坡國父」之稱,即由此來。
「被迫」宣布獨立
1963年7月,李光耀在倫敦與馬來亞東姑阿都拉曼政府達成協議,星馬正式合併,但不久馬來西亞聯邦政府與新加坡自治邦政府在經濟等多項政策上產生嚴重分歧,導致新加坡在1965年被驅逐出馬來西亞聯邦,並於8月9日被迫宣布獨立。
廉能治國 雙語教育
新加坡獨立後,李光耀積極推動經濟改革與發展,在位期間推動了開發裕廊工業園區、創立公積金制度、成立貪汙調查局,並進行教育改革等,成功使得新加坡在30年內發展成為最富裕繁榮的國家之一。新加坡政府以高效率、廉潔著稱,且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但自由備受限制。
新加坡之所以成功,雙語教育是關鍵,李光耀在回憶錄中說,1946年到英國,接觸來自世界各地的華人,對具備華文化根底的華人印象深刻,而來自西印度洋地區的華裔完全被當地同化,他深有感觸,決心不但自己要學好華文,未來也要保存華文化。
新加坡獨立後李光耀自任教育部長四個月,了解教育實況及雙語教育的潛力之後,斷然落實政策。新加坡的基本立場是,以英文為全國共通的行政語言與工作語言,方便與世界接軌,打開全球視野,而以各族母語為保存文化與認同的載具。
提倡亞洲價值觀
1990年,李光耀辭去總理職務,惟依然留任內閣資政,維持影響力。他始終提倡亞洲價值觀,認為亞洲國家不需要完全依照西方的價值觀行事。西方國家對他專制獨裁的批評,李光耀也一直不予理會,他認為西方民主不能強加給亞洲人民,這個觀點與中國政府是一致的。
2011年5月14日,人民行動黨在大選中,獲得建國以來最低得票率。李光耀與另一位前總理吳作棟發表聯合聲明,宣布不會出任新內閣任何職務,正式結束他在政府內閣長達52年的生涯,也代表長子李顯龍正式接班。
*李光耀帶領 新加坡從第三世界躍升第一世界
東南亞國家在20世紀下半葉出現過多位長期掌權的「巨人」,但只有李光耀的歷史定位已經確立,也只有他成功地把新加坡從第三世界帶到第一世界。
20世紀下半葉,李光耀和印尼的蘇卡諾、緬甸的吳奈溫、菲律賓的馬可仕都曾長期統治,地位無人可以挑戰或撼動,但李光耀至少有兩點不同。
首先,李光耀掌權時間和壽命比三人都長。他在1959至1990年擔任總理領導新加坡,繼任總理吳作棟掌權時期 (1990-2004)仍以內閣資政或國務資政身分發揮深遠的影響力。2004年,他的兒子李顯龍出任新加坡第三位總理時,他繼續擔任資政,直到2011年88歲時才卸下政務。
其次,李光耀的統治不論在政治或經濟都獲得巨大成功,政績或聲望不是另外三位強人所能比擬。
事實上,東南亞有太多民族獨立運動英雄最初都致力推動社會主義與改善民生,但不出幾年,卻個個變成「終身總統」,周遭的親友則累積了和左翼信仰毫不相稱的財富。這些統治階層住華廈、開豪車,子女送往西方受教育,人民卻衣食無著,社會經濟破敗不堪。
但李光耀在經濟上的成就卻有目共睹,成績在他第二冊回憶錄的書名上也表露無遺:「從第三世界到第一世界」。
他主政下的新加坡,以務實、友善的經商環境聞名全球,不論建設發展、政治廉潔、人民紀律都舉世稱羨,2013年的人均GDP高達5.5萬美元,全球排名第八,甚至優於美國、德國、日本等先進工業國,絕非印尼、菲律賓的人均二、三千美元所能望其項背。
李光耀從不隱藏對一人一票制度的輕蔑。他說:「除了少數例外,民主很少為新成立的開發中國家帶來好政府,西方珍視個人的自由,但身為中國文化背景的亞洲人,我更加重視一個誠實、賢能、有效率的政府」。
對個人自由和言論的限制,是李光耀最受議論的一點,但他深信這是帶動新加坡進步所必須。英國廣播公司的一位記者曾問起新加坡著名的禁嚼口香糖問題,李光耀輕描淡寫地回答說:「如果不嚼口香糖,你就無法思考,那何不改吃香蕉?」
*李顯龍接班 被指裙帶關係非常感冒
李顯龍生於1952年2月10日,是新加坡首任總理李光耀的長子,2004年8月自吳作棟手中接任總理,是新加坡第三任總理。接任總理之前,李顯龍歷任新加坡貿工部長、財政部長及副總理,是1980年代至1990年代之間,新加坡政治轉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在李顯龍領導下,新加坡逐步改善與中國之間的雙邊關係;兩國在貿易、旅遊與投資領域進展順利。
身為李光耀長子,李顯龍的政治生涯曾被指為裙帶關係。
李顯龍自幼就被視為新加坡總理的接班人。李光耀卸任總理由吳作棟接任時,外界認為吳作棟只是過渡人物,李光耀卻不以為然。李光耀在回憶錄中強調,他不能讓李顯龍直接繼承他,「由其他人選接替我擔任總理比較恰當。如果李顯龍之後升到那個職位,就可以證明他是靠自己的實力做到的」。
李家對裙帶關係的問題十分感冒。李顯龍曾說:「如果有人質疑我擔任總理是因為我父親的關係…那麼我的所有信譽與道德權威勢必蕩然無存,因為我不配擔任這個職位」。
*小鳥騎河馬 新加坡搭上經濟成長快車
普立茲新聞獎得主普雷特(Tom Plate)形容新加坡「以小事大」的本事,一如為河馬啄掉身上寄生蟲的小鳥,且新加坡「不只要騎一隻河馬,而是多隻河馬」。
小國如新加坡不過五百卅餘萬人口、總面積七百餘平方公里,只有台北市2.5倍大,她對待大國要機警圓熟,一如小鳥藉由為河馬啄去寄生蟲,同時保護自身安全。新加坡這種騎河馬的日子不能魯莽,否則將自速其禍。
新加坡「以小事大」的智慧在星中、星美、星印(度)等國際關係也明顯表露。
新加坡位居馬六甲海峽咽喉地帶,與美國親近,並讓美國軍艦以新加坡為補給基地,也是「小鳥騎河馬」,新加坡引入美國力量協助維護新加坡及周邊區域安全。
新加坡能把影響力擴散到超越本身國土面積與人口數,是因為害怕被滾動的時代巨輪輾過,所以必須飛到更高,以精密的槓桿手法,在中國、印度這些大型河馬間當靈巧的小鳥。印度與新加坡關係升溫已久,最近還有印度東南部省級單位新首府,將由新加坡一手打造。
新加坡邀印度介入東南亞事務,謀的是另一種平衡。李光耀認為,一旦中國出狀況,中國與東南亞國家搞到扯破臉時,新加坡還有印度這隻「大河馬」。
(聯合晚報)
--
*新加坡國父 李光耀辭世 1923~2015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23日與世長辭,享壽91歲,今年適逢新加坡建國50周年(SG50),全民同悼,世界各國也盛讚這位亞洲政壇傳奇人物一生的偉業。而新加坡政府定3月29日(下周日),為李光耀舉行隆重國葬。
舉國哀7日 星痛失偉人
新加坡總理辦公署發布聲明指出,總理李顯龍非常沉痛地宣布,他的父親、建國總理李光耀,於凌晨3時18分在新加坡中央醫院安詳離世。李顯龍並於上午8時先後以馬來語、中文和英文,向全國人民發表電視廣播談話,表示李光耀的病逝對新加坡和其家人是「巨大損失」,「他在我們心目中的地位無可替代。」
新加坡宣布全國哀悼7天。載運李光耀遺體的靈車23日中午12時55分抵達新加坡總統府,不少在府前等候弔唁的民眾看到,不禁掩面啜泣。李光耀的遺體將從25日至28日停放國會大廈供瞻仰,29日下午2時將在國大文化中心舉行國葬儀式,然後在萬禮火化場舉行私人葬禮。
克紹箕裘 父子皆總理
李光耀2月5日感染嚴重肺炎,住進中央醫院治療,3月17日病情惡化,在加護病房接受抗生素治療,且須使用呼吸輔助器。官方18日下午二度宣布他的病情「進一步惡化」,當晚10時許,網路流傳1張總理公署首頁的公告截圖,宣稱李光耀辭世,連美國CNN旗下的突發新聞推特帳戶也受騙,率先發文報導他辭世。新加坡總理公署隨即澄清,這是冒充公署網站公告截圖的案件,後來一名未滿16歲的新加坡籍男學生因此遭調查。
1959年新加坡脫離英國殖民統治,李光耀出任新加坡自治邦政府總理,1965年獨立後續任總理。他力倡「亞洲價值」及「新加坡模式」治國之道,不時引發議論,在國際間影響鉅大。2004年總理大位由長子李顯龍接任,李光耀退居「內閣資政」,但仍在幕後主導新加坡走向。
大陸4唁電 表5代交情
李光耀與台灣的關係十分密切。當年並在兩岸間「穿針引線」,為其贏得「兩岸調解人」的稱號。對於他的辭世,我總統府上午發布新聞稿,稱李光耀是中華民國堅實的友人。總統馬英九並肯定李光耀將新加坡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國家,是足令世人懷念的卓越領袖。
李光耀與毛澤東以降中國五代領導人都有交情,李光耀去世後,包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人大委員長張德江、國務院常務副總理張高麗等4名政治局常委分別發去唁電,占去7名常委中之一半,顯見北京非常看重中星關係。
美國總統歐巴馬推崇李光耀是「歷史巨人」、「偉大的戰略家」,前總統老布希和小布希也追念他。
*鐵腕治國 李光耀功過留給歷史
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以鋼鐵般意志,傾注畢生心血,將原本貧困的英國殖民小島,成功打造為亞洲最富裕繁榮國家及全球貿易與金融重鎮。不過,這位政治強人鐵腕治國,箝制民主和言論自由,曾遭西方媒體封為「20世紀最成功的獨裁者之一」。
強勢領導 迅速蛻變
新加坡雖是蕞爾小島,但在李光耀強勢領導下,迅速蛻變為全球經貿強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從1960年的428美元,巨幅成長至2013年的5.5萬美元,漲幅超過100倍,將台灣、南韓和香港等「亞洲四小龍」等亞洲對手,遠遠拋諸腦後。
《華爾街日報》指出,李光耀擘建廉潔、高效率政府,加上友善的經濟政策和社會秩序,成功吸納龐大外資,並吸引全球許多大企業爭相前往新加坡設立總部,「讓新加坡在不到一世代間,從第三世界躍為世界一流國家之林。」
處理貪汙 態度強硬
今年建國50周年的新加坡,被譽為亞洲最適合居住及無貪汙的國家之一。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科學系教授莫濟表示,新加坡周邊許多鄰國普遍存有貪汙問題,李光耀對貪汙採取強硬態度,使他的政績永垂不朽。
李光耀獨創「新加坡模式」治國之道,標榜經濟發展第一,嚴格管控社會秩序與言論自由。西方媒體批評新加坡沒有新聞自由,政治不民主,反對派長期受打壓及迫害,將李光耀列為「20世紀最成功的獨裁者之一」。1965至1980年,新加坡的GDP成長10倍,可是同一時期,新聞自由機構評鑑新加坡的新聞自由,全球180個國家中,新加坡第153名。
嚴刑峻法 毀譽參半
李光耀早年曾負笈英國劍橋大學攻讀法律,但他主政後卻實施鐵腕統治,倡議「亞洲價值」,對西方民主等制度批評頗多。此外,他也崇尚嚴刑峻法,殺人罪和走私毒品均處以死刑,至於飽受人權團體抨擊的鞭刑,迄今仍無意撤除。
李光耀一生功過,雖有待歷史定斷,不過對新加坡青年艾薩克‧蕭說:「他致力擘建一個體制,讓新加坡得以走出建國初始的混沌亂象。對我來說,他有鋼鐵般的意志,成就不容抹煞。」
*坦然看生死 鐵漢李光耀指示自然終結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是亞洲政壇傳奇人物,他的行事風格也塑造了新加坡嚴謹與理性的形象。不過,這位鐵漢私下不乏柔情,與故夫人柯玉芝結縭61年,兩人感情深厚。李光耀也坦然看待死亡,不願借助外在干預來延長生命。
李光耀是第4代華裔新加坡人,祖輩都是客家人,祖籍地中國廣東省大埔縣被譽為「中國長壽之鄉」。李光耀年逾90後,身體雖不斷退化,但仍持續學習新事物,讓頭腦保持活躍。
祖父李雲龍對他施以英語教育,使得他自幼受英國文化強烈影響。李光耀後來赴英留學,1949年以極優異成績榮獲劍橋大學法學學位,隨後取得律師資格。翌年,李光耀與柯玉芝締結連理。
李光耀後來曾回憶柯玉芝中風臥病在床逾2年期間,每晚會讀她最喜歡的詩,盡量陪伴她。沒有宗教信仰的他,甚至用禱告來安慰在病痛中掙扎的妻子,充分流露伉儷的鶼鰈情深。
1950年8月,李光耀返回新加坡展開律師工作,1952年代表罷工郵差與政府談判而聲名大噪,在工會中建立群眾基礎,成為他從政之路的踏腳石。1954年,李光耀與人共組人民行動黨,首度參選即順利當選立法議會議員。
1959年6月3日,新加坡自治邦成立,人民行動黨在邦政府首次選舉成為立法議院最大黨,由李光耀出任總理。新加坡在1965年被逐出馬來西亞聯邦,並於8月9日宣布獨立後,李光耀積極推動經濟改革與發展,成功使得星國在30年內發展成為最富裕繁榮的國家之一。
李光耀晚年受訪曾感嘆歲月不饒人,但他的著作《李光耀觀天下》坦然看待死亡,表明「希望自己人生的終結會來得迅速且毫無疼痛」,他並預做指示,不要依靠插管延長生命,讓生命自然終結。
*啟動新加坡2.0版 李顯龍大可改變
9年前,新加坡執政黨「人民行動黨」在國會選舉大勝,贏得84席議員中的82席後,李光耀曾說,「請不要以為你能改變政府,年輕人不懂這些」。如今,大家內心深處都知道,後李光耀時代的新加坡再也不會一樣。
英國《經濟學人》資訊社在一篇特別報導中說,李光耀的領導風格對現任總理李顯龍有強烈影響,「一旦他的父親李光耀辭世,李顯龍的領導能力將面臨挑戰」。
上述說法或許沒錯。但既然父親已經不在他身邊下指導棋,63歲的李顯龍大可改換領導風格。在凝聚全局的巨人走了之後,人民行動黨免不了會有些內鬥,但比起這個讓新加坡可藉此道別過去的難得機會,那都無足輕重。
李光耀說過,如果新加坡經濟奇蹟有不保之虞,他會從墳墓中奮起。如今新加坡人對沒有了李光耀,難免會有些恐懼與焦慮,但他們也正在尋求改變,李光耀過世代表了一個新時代開始,國家或許可進化到「新加坡2.0版」。
新加坡老一輩人記得從前落後光景,也一直願意服從嚴苛法律,但20歲到30多歲年輕人不一樣。50多歲新國服飾店老闆伊巴辛說,年輕世代更敢表達意見,「他們大部分教育程度高,家庭生活水準不錯,且跟外面世界接觸更多,所以改變一定會發生」。
新加坡28歲評論家卡登‧譚近日在專欄寫道:「我們對領袖愛恨交織…對幾十年來的經濟發展,我們非常感激,但是否有必要犧牲自由,則令人疑惑」。
2011年,人民行動黨在大選中馬失前蹄,87席議員輸掉6席,即被視為改變的前兆。下次大選預計明年舉行,反對黨可能拿下更多席,以選票改變新加坡的機會即將來臨。
此外,經濟發展導致新加坡收入差距拉大,連帶加速政治變革。新加坡也呈現「M型社會」:一方面億萬富翁人數增加,另一方面買不起房子、無法維持基本生活的人口也增加。
移民政策也是緊迫問題。新加坡人口中外國人占了三分之一,雖然許多外國人做的是建築或幫傭等低階工作,但現在他們也開始跟新加坡人搶高薪飯碗,使得本國人不滿。
*2個沒料到 隔代傳位等了13年
1984年,32歲的李顯龍辭去軍職正式從政。父親李光耀曾百感交集地說:「我本來不曉得他(顯龍)到底有多像我,直到有一天我在電視上觀察他才知道。當時電視裡播映顯龍出席一場記者會,他做了個小動作(把衣袖往肩上拉),與我的動作一模一樣,他還有其他言行舉止和我近似。」在父親慈愛的注視之下,1990年,李顯龍當上了副總理。
李光耀又回憶說:「顯龍一向對政府和國家大事深感興趣。當他還是11歲的小學生時,就陪著我在(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之前的幾個月到選區訪問,爭取人民支持。1964年種族暴亂發生時,他已經12歲了,所以清楚地記得當時騷亂的情形。」
李顯龍曾是英國劍橋大學數學系優秀的學生,但他後來在給導師的一封信中作出了重大抉擇:「現在,讓我說明我不要成為專業數學家的原因。…對於世界變成什麼樣或者國家往什麼方向發展,數學家所能做的實在有限。」李顯龍告訴導師,他將回新加坡更好地為國家服務。李顯龍先在軍中服務,一直做到准將。
1990年11月,李顯龍38歲時,任副總理兼貿易與工業部長,從此展開隔代「儲君」的政治生涯。儘管隔代傳位在台灣的蔣家父子間早已有先例(中間經過嚴家淦總統,任期僅3年),但李光耀卻能夠讓自己的兒子等上13年,可算是頗富心機和耐心的政治家。
李光耀曾說:「我從來不相信一個領袖可以指定他的繼承人,並肯定他會成功。當一個領袖指定他的繼承人時,他所選的人可能不是被選者那一群人中的自然領袖。」要傳位於自己30多歲的兒子,唯一辦法就是找個性格溫和的人來「暖席」,同時將兒子安排在二號人物的位置,獲取閱歷和聲望,再待機扶正。
然而李光耀第一個沒料到的就是,暖席者吳作棟總理幹得非常出色,其親民作風也受到了年輕一代的歡迎。第二個沒料到的是,李顯龍1992年發現罹患淋巴瘤,就擔任國家最高領導人而言,至少是暫時不宜的。就這樣,吳作棟擔任新加坡總理近13年,直到2004年把大位交給李顯龍,李光耀方完成隔代傳位給長子的計畫。
*兩岸調解人 李光耀穿針引線
回顧20年來的兩岸關係發展,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貢獻功不可沒。無論1990年的「金門協議」,抑或1993年的「辜汪會談」,都可見到他「穿針引線」身影;而憑藉與兩岸高層交好,李光耀多次往返兩岸調停事務,為其贏得「兩岸調解人」的不朽稱號。
一手促成辜汪會談
執政30多年的李光耀,任內一直奉行所謂「務實主義」精神,即便在過去兩岸劍拔弩張的時代,李光耀始終保持「政治彈性」,選擇穿梭兩岸,1993年一手促成「辜汪會談」,為開啟兩岸交流制度化,留下不可抹滅功績。
事實上,早在1987至1990年間,李光耀就已積極介入兩岸事務。早期兩岸「偷渡」情形嚴重,不過因缺乏通報機制,遣返途中跳船事件頻傳;1990年我方遣返大陸「閩平漁5540號」,發生25名陸籍漁民悶死船艙憾事,引發巨大爭議。
鄧託他傳話想見蔣
為避免悲劇重演,同年兩岸紅十字會代表遂在金門簽署「金門協議」;不過,當時兩岸並未建立聯繫機制,外傳居中聯繫促成會議的「藏鏡人」,正是李光耀。已故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丁大衛曾在回憶錄中提及,當時兩岸偷渡、漁事糾紛的處理,其實都與李光耀脫不了關係。
不過,最為人津津樂道莫過於93年「辜汪會談」。當時兩岸兩會雖亟欲展開會談,但對於「地點」始終沒有共識。眼見即將破局之際,李光耀隨即展開斡旋,在他極力遊說下,兩岸高層終於點頭,而時任海基會董事長的辜振甫與大陸海協會會長汪道涵,2人隨即在第三地「新加坡」,舉辦歷史性的辜汪會談,正式開啟兩岸制度化交流濫觴。
居中處理兩岸糾紛
此外,李光耀也曾多次訪問台灣及北京,更值得一提的是,憑藉與兩岸高層的好交情,甚至還一度幫前總統蔣經國與大陸前領導人鄧小平「傳話」。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前主任傅高義曾透露,鄧小平曾要李帶話,希望能與蔣經國這位「老同學」見上一面,但蔣經國以不願再上共產黨的當為由,回絕見面。
一生見證兩岸關係起承轉合的李光耀,早年成功扮演兩岸關係的「幕後推手」,不過,就在兩岸交流逐漸步上軌道之際,李光耀也適時調整角色,選擇急流勇退,逐漸退居「第二線」,為自己留下一個最完美的註腳。
*「人生有盡頭 盼迅速無痛離世」
「比起臥病在床,我寧願要盡速了結。」這是在《李光耀觀天下》書中所指示的。李光耀表示自己已備妥醫療指示,寫明如果要靠插管進食,並且復原無望,醫生必須拔掉插管,讓他盡速離世。
他認為萬事終有盡頭,盼自己人生終結時,可以迅速、毫無疼痛,因為「想做的我已經盡力做到了,我心滿意足」。
對於過世後是否能再見亡妻,李光耀坦言不相信死後還能重逢,但是「相信有來世,心靈上會得到安慰,就算明知道來世不存在」。
他在書中提到,生比死好,但每一個人終究得面對死亡。這個問題是許多正值壯年的人不願意去面對的。但89歲的我沒必要迴避這個問題。「我關注的是:我會怎麼離世?會不會是冠狀動脈中風,迅速了結一生?還是腦部中風,陷入半昏迷狀態,臥病在床好幾個月?這兩種方式之中,我寧願要盡速了結。」
面對老年,他自知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自己漸漸失去精力,也不那麼活躍,「你若要我在下午兩點烈日當空下去訪問選民,沿街與人握手,親親寶寶,我做不到了。20、30年前沒問題,如今再也不行了。生命就是如此,生理機能只會隨著年歲而退化。」
「有時候我的祕書看我在辦公室裡休息,會問我是不是要取消下來的會議。有些時候我會說:『不,繼續吧。』我只需要閉目養神15分鐘,好讓腦筋接下來更清醒。有時候真的撐不了,我會說:『是,把會議挪後。讓我先小睡一會兒。』」
他明白身體狀況不是自己控制得了的。「我再活躍、再自律多好,身子總會愈來愈虛弱。」
書中並陳了不同國家文化對生命的不同說法,比如在美國,會發現處處盡是虔誠的基督教徒,尤其是在南部保守的聖經地帶;中國雖然接受了好幾十年的毛澤東思想與馬克斯主義,但拜祭祖先,以及其他佛教和道教的習俗仍然普遍;印度則廣泛相信轉世輪迴。
至於自己,他強調:「對於人生,我不會特別執著於什麼,或者高談什麼偉論,就只是以自己想做的事來衡量人生的價值。」
(中國時報)
--
*星國父李光耀逝世 享壽91歲
新加坡政府周一宣布,前總理李光耀繼2月病危入院後,近日因受到感染而病情惡化,不幸於當地時間周一清晨3點逝世,享年91歲。
周一新加坡金融市場表現冷靜。周一收盤新加坡股市小跌0.07%至3,410.13點。新加坡元兌美元匯率在周一上漲0.0133新加坡元,至1.3753新加坡元兌1美元。
身為李光耀長子的新加坡現任總理李顯龍周一發布聲明表示,父親於新加坡中央醫院辭世令他感到「深切悲痛」,並宣布全國自周一起展開為期7日國殤,其中頭兩天舉行家祭,接下來5天靈柩將移至國會大廈供社會大眾瞻仰,最終於29日舉行國葬。國殤期間新加坡股匯市照常交易。
事實上,李光耀自2010年健康狀況便亮起紅燈,曾多次入院治療甚至屢次傳出病危消息。今年2月5日李光耀再度因感染嚴重肺炎而送入加護病房,此後外界便對他的病危消息有所預期,以致周一消息對股市影響有限。
美國總統歐巴馬於第一時間發布聲明推崇李光耀是「歷史的巨人」,並讚譽「這位新加坡國父將被世代傳頌為最傑出的亞洲事務策略家」。歐巴馬也表示:「李光耀的觀點對美國亞太政策形成極大影響力。」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也透過發言人表示:「李光耀是亞洲傳奇人物,其強烈領導風格與治國精神廣受推崇。」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也在周一表示,李光耀是促成新加坡國內民族融合的「最大推手」。儘管新加坡自1965年獨立以來與馬來西亞關係起伏不定,但馬來西亞總理拉薩克(Najib Razak)依舊推崇李光耀「成功打造新加坡現代化社會」。
英國首相卡麥隆表示:「李光耀的歷史地位無庸置疑。」印度總理莫迪也於社交網站推特上發文表示:「李光耀是富有遠見的政治家,也是強大的領導者,他的一生為眾人留下寶貴的課題。」
*李光耀一生 毀譽參半
被尊稱為新加坡國父的前總理李光耀逝世時機點恰好是新加坡建國50周年,而他一生中最受推崇的治國理念與最具爭議的政策在今日的新加坡仍隨處可見。
李光耀的一生就是新加坡的建國史。當年,律師出身的他,為了替工會伸張正義,在1954年成立人民行動黨,並於隔年當選議員。1959年,新加坡脫離英國殖民開始自治後,李光耀便成為新加坡第1任總理,並在1965年帶領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獨立。
李光耀執政的25年期間以鐵腕作風推動各項建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推行新加坡雙語政策。他曾於個人回憶錄中表示:「一個新興國家百廢待興,首要任務就是統一語言。」
新加坡在獨立前各級學校共有華文、英文、馬來文及泰米爾文等4種不同系統,而李光耀擔任總理後下令將英文定為第一語文,並將華文定為第二語言。他所推行的威權資本主義也對中國、俄羅斯及波斯灣國家帶來深遠影響。
李光耀在任內成功讓新加坡從落後的小漁村搖身一變成為東南亞金融樞紐。回首1950年代新加坡人均僅550美元,但在1990年李光耀卸任時已達5萬美元。
美國前總統尼克森曾惋惜李光耀「大材小用」,並坦言「若李光耀生在不同時地,甚至能與邱吉爾平起平坐」。
1990年李光耀卸下總理職務後,依舊以內閣資政身分輔佐吳作棟與李顯龍兩位總理長達20年之久。
李光耀幾十年來推行的威權政府與精英教育是促成新加坡經濟起飛的重要基石,但諸如限制新聞自由等政策至今仍具爭議性。即便如此,他始終深信「吃苦耐勞、不屈不撓並受到嚴格訓練管制的社會」,才能抵擋多民族文化與東南亞政局動盪帶來的風險。
部分人士認為李光耀去世後,李顯龍領導的威權政府恐將在新加坡政壇面臨反對聲浪。然而,多數公務員及商人擔心對執政的人民行動黨投以反對票會遭到報復,因此估計新加坡在下一屆大選後變天的機率不大。
*開啟兩岸交流 李光耀扮重要推手
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辭世,總統府昨(23)日推崇他是促成「辜汪會談」,開啟開兩岸交流的重要推手。總統馬英九也表示,我國將永遠感念李光耀「在促進新加坡與我關係及兩岸和平的貢獻」。我國預計派出特使團前往新加坡致哀。
被譽為新加坡國父的李光耀,擔任總理時,在台灣外交孤立無援年代仍頻頻來訪,不僅與前總統蔣經國建立深厚交情,與我國歷任總統也都有接觸,來台訪問超過25次,外交部還以「高賓演習」作為代號,1990年轉任資政後穿梭於兩岸之間,促成民國93年辜汪會談在新加坡召開。
總統府表示,「辜汪會談」開啟兩岸日後持續和平對話與穩定交流,李光耀居功厥偉。李律己甚嚴,卻推動新加坡在短短50年內便發展成為亞洲重要的經貿樞紐,經濟實力傲人,並擁有舉世欽羨的廉能政府,是許多國家競相學習的對象。
馬英九也在臉書刊登民國100年3月李光耀訪台時,在總統府與馬留下的合影,馬英九表示,對新加坡能作為首次辜汪會談場地,李光耀也深感欣慰,並引以為傲,當年會場「海皇大廈」至今保留原狀不變,並對外開放供人參觀。
(工商時報)
--
*新加坡成「保母之邦」 人民又愛又恨
在不少新加坡人的心目中,23日去世的李光耀仍有無法取代的「崇高」甚至是「神人」的地位,將新加坡的建設成就完全歸功於他的智慧與努力。 但有一些人對李光耀的看法卻又複雜交錯。
新加坡聯合早報的社論說,有批評者將新加坡形容為「保母之邦」,星國人從搖籃到墳墓,都受到政府的呵護。其實,這也反映了李光耀巨細靡遺的治國作風。從機場的建設到個人的行為,從語文及種族政策到國人的婚嫁及生育問題,都有李光耀的意志和身影。
曾任國會官委議員的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陳慶文指出,「在適當的時候,新加坡人也會深入反思李光耀先生的許多貢獻,並分析其政策的錯誤。其實,一些人已經開始這麼做了」。雖然在新加坡報章、電視、網絡等媒體上都可看到不少民眾表達對李光耀的敬意,但過去幾年,這裡的社交網站以及民辦網絡新聞平台上也開始出現攻擊李光耀的言論。
新加坡最受歡迎網絡新聞媒體之一「網絡公民」執行編輯許淵臣已留意到這股情緒不斷在醞釀並膨脹著。
許淵臣指出:「年輕一代,特別是20歲以上的國人,對政府的不滿情緒是相當明顯的。他們把一切跟執政的人民行動黨相關聯的人與事都當作靶子,而建立該黨的李光耀更成為了被口頭攻擊的對象」。
自從2011年國會選舉後,李光耀在新加坡政壇上的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前。總理李顯龍更在選舉前夕向人民道歉,並指出李光耀的強勢作風已不合時宜。
許淵臣也認為,當更多歷史「真相」一一浮現,而執政者又「讓人感覺是在阻止人們瞭解事實」的話,人們對李光耀和官方版本的建國歷史的完整性所持的懷疑和敵意就加深,而對政府的敬意也會進一步削弱。
許淵臣則認為,國家管制過多導致人們對執政者心生恐懼,而這股害怕的心理最後轉化為表現在網絡上「仇視李光耀、憎恨政府」的情緒。
據陳慶文教授分析,過去李光耀政府的威權作風導致新加坡人對政治議題冷淡。他指出,年輕一代新加坡人對政府的要求比上一代的更高,所以李光耀的繼承者所肩負的任務更加艱巨。
「李光耀在建國時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將新加坡打造為一個成功的國家,但是成功之後要如何繼續維持高素質的發展,並不是簡單的事」。
*力推雙語 李光耀頗自豪
今年為新加坡建國50周年,李光耀的一生就是新加坡建國史,在他自傳「李光耀回憶錄」,李光耀頗為自豪的是他堅持的建國基石「雙語政策」。
在新加坡建國50年來,他新加坡從一個語言複雜的前英國殖民地,打造成多數人都能通曉英文、同時懂得華語的國家。身為「雙語政策」推手,奠定今天新加坡人人能講華語,與崛起的中國交流無礙。
李光耀在序中表示,「一個新興國家百廢待興,最需要的就是統一人民的語言」。新加坡在1959年成為自治邦之前,共有華文、英文、馬來文和泰米爾文學校系統,之後他首先確認把英文作為「第一語文」、華文作為「第二語文」,此外各族群都需掌握自己的母語。
李光耀學華文的歷程,與他華人意識萌起深深相關。他幼時曾被送到私塾學漢語,但成效不彰;二戰新加坡遭日軍占領時,19歲的他為求職才重拾沒學好的漢語、另學日語。他生動描繪,「第一次面對外語不通的障礙,是1942年2月15日,日本占領新加坡時期。我因為不懂日軍說的話,也看不懂牆上張貼的通告,挨了記耳光」。那時他華文程度僅止於簡單識字,不會說也不會寫。
戰後他留學英國,西方人把他當「中國人」而非馬來亞或新加坡人,讓他首度有了「我是華人」的意識,更體悟他並未全盤接受以前在英校所學的西方價值觀,卻又沒有屬於自己的文化底蘊,而有種「兩頭不到岸」的不踏實感。
他返國當律師時更發現。「從語文問題,我看到殖民地政府只顧自己和受英文教育者的利益」。為此他做了一件象徵性決定,把祖父命名時加在「Lee Kuan Yew(李光耀)」前面的洋名Harry刪除,三個小孩出生後全送去華文學校就讀、在家也與孩子講華語。
他正式從政時,由於選民資格放寬,1955年的合格選民暴增4倍為30萬人,其中六成為華文人口,讓他決心苦學華語:「要贏得選票,女皇英語的幫助不大,把華語說好已經成了我刻不容緩的任務」。
*李光耀辭世 星花甲民眾老淚縱橫
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23日辭世。當他病逝消息經由媒體報導,獅城民眾同感哀痛,曾經歷新加坡建國初期打拚歲月的老者,聞訊老淚縱橫。新加坡各界發表唁函哀悼,向總理李顯龍和家人致以最深切的慰問。
星媒網站以黑色呈現李光耀過世,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以黑色呈現李光耀過世相關報導。
儘管多數新加坡民眾已有心理準備,但當李光耀23日去世消息傳出,仍有不少人不相信此一事實。受訪的新加坡居民說,李光耀對新加坡發展貢獻卓著,讓這個原本的彈丸之地發展成全球金融重鎮。另一位居民說,身為建國時代的高齡人士,曾經走過那段新加坡建國初期發展的打拚歲月,當初若沒有李光耀領導新加坡,新加坡今天恐怕沒有辦法在全球扮演關鍵地位。
不少已屆花甲的民眾聞訊後,難過的流下眼淚,不願相信這是事實。新加坡的白沙—榜鵝區設立許願牆,讓民眾為李光耀祈福,牆上都寫滿祝福語句。
新加坡總統陳慶炎在唁電中,對李光耀的逝世,也代表新加坡人民向李顯龍和家人致以最深切的慰問。
榮譽國務資政吳作棟在臉書上貼文,為李光耀的逝世表示哀悼,也感謝他一生對新加坡的貢獻。
人民行動黨主席許文遠23日代表行動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發布公告,說明「創黨秘書長李光耀同志把一生奉獻給新加坡。因有了他的奉獻和犧牲,成千上萬的新加坡人的生活得以改善」。
多名新加坡內閣閣員也聯合發表唁函,向總理李顯龍及李光耀的家人表達最深切的哀悼。他們在唁函說,將永遠銘記李光耀過去的指導,不間斷的提問,及李光耀對新加坡和所有民眾父親般的關愛。
新加坡22日下午降下滂沱大雨,但仍澆不熄新加坡民眾親赴中央醫院外的祈福專區,為病情惡化的建國總理李光耀祈福。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當天上午再到中央醫院擺放鮮花和祈福卡專區,向在場民眾握手。他隨後並上樓探視父親李光耀。
*李光耀長子接棒…第三代無意接班
李光耀任新加坡總理長達31年,長子李顯龍克紹箕裘,2004年從第二任總理吳作棟手上接下總理,也逾10年,李氏家族牢牢掌控新加坡政界,但第三代似無接棒跡象。
63歲的李顯龍是李光耀長子,生於1952年2月10日,備受栽培,在新加坡軍隊官拜准將,歷任新加坡貿易工業部部長、財政部長與副總理。新加坡反對派不成氣候,李顯龍在執政黨內也無挑戰者,健康是他唯一隱患。他1992年診斷罹患中期淋巴癌,接受化療;上月又因攝護腺癌住院動手術,醫生評估他可以「完全康復」。
李顯龍育有三子一女,皆已成年,他去年底受訪時說子女目前皆無意從政,也曾說家族應不會出現第三位總理。
李顯龍1984年當選國會議員之前,曾經擔任新加坡共和國武裝部隊軍官,此後迅速升到准將,1984年從政,1987年入閣。接任總理之前,李顯龍歷任新加坡貿工部長、財政部長及副總理,是1980年代至1990年代之間,新加坡政治轉型的主要領導人。
身為李光耀的長子,李顯龍的政治生涯曾被指為裙帶關係。
李顯龍自幼就被視為新加坡總理一職的接班人。李光耀卸任總理一職,由吳作棟接任時,外界認為吳作棟只是過渡人物,李光耀卻不以為然。李光耀在他的回憶錄中強調,他不能讓李顯龍直接繼承他,「由其他人選接替我擔任總理比較恰當。如果李顯龍之後升到那個職位,就可以證明他是靠自己的實力做到的。」
李家對裙帶關係的問題十分敏感。李顯龍曾經說:「如果有人質疑我擔任總理不是因為我是最合適的人選,而是因為我父親的關係,又或是我的妻子(何晶)經營淡馬錫不是因為她是最合適的人選,而是因為我的關係,那麼我的所有信譽與道德權威勢必蕩然無存,因為我不配擔任這個職位。」
(世界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