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5日 星期一

新聞自選輯 20170925

統派施暴 台大生濺血《中國新歌聲》借校地惹議

「中國新歌聲 上海•台北音樂節」原定昨在台灣大學田徑場辦演唱會,逢學期期間排擠學生使用,且活動施工損害田徑場引發不滿,昨有台大學生號召進場干擾,加上統獨團體到場抗議,活動下午四時四十分臨時終止,現場更爆發數起衝突,有拿中國五星旗者遭學生包圍口角,也有四名學生遭統派攻擊,一人被打得頭破血流,施暴者訊後依傷害罪嫌送辦。



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昨晚表示,兩岸交流活動應秉持對等尊嚴,何況在我方場地舉辦,更不可以矮化,政府會對此案檢討,一定會對經紀公司等主辦單位究責。
上海前年起來台辦理中國新歌聲活動,是近年台北、上海雙城論壇後續交流活動之一,今年由上海市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當地傳媒公司等主辦,北市文化局協辦,上周先在世新和文化大學辦校園活動,昨在台大辦演唱會,因學生近一周無法使用田徑場,加上台大今年辦全國大專運動會,剛花三千七百多萬元修繕的田徑場,遭活動施工損傷,引發學生抗議。
昨下午台大學生先在場外集結抗議,獨派團體也到場加入,約下午三時許第一波人群湧入,四時許湧到舞台前舉「市府上下其手,校方吃人夠夠」、「中國是敵國」等布條、海報抗議,並鳴瓦斯汽笛、撒冥紙干擾演出。

張安樂子率人動手
昨演出原定從下午二時至晚上十時,學生到場抗議幾分鐘後,主辦單位宣布因校方要求及安全因素,結束演出,學生和獨派團體隨即衝上舞台大喊「我們是台灣大學,不是中國台灣大學」、「統戰活動退出校園」、「譴責柯文哲,台大要負責」等,並在台上歡呼。
愛國同心會、中華統一促進黨等統派團體昨也到場。三名台大歷史系學生以及有「台獨機關槍」稱號的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系學生李柏璋,在台大體育館辛亥路車道口,遭「白狼」張安樂的兒子張瑋率領的統促黨成員胡大剛等,持伸縮甩棍攻擊,三人被送往台大醫院救治,胡男施暴後離去,案發後約一個多小時,警方循線通知他到案說明。

三受傷學生控傷害
大安警分局表示,張姓男學生頭部撕裂傷、縫五針,須住院觀察,謝姓男學生胸部挫傷、左手指擦傷,吳姓男學生雙膝擦傷、前額鈍傷,吳與謝已出院,三人都提出告訴。李柏璋的臉及手腳輕傷,尚未決定是否提告。
胡男則聲稱,因至台大抗議的同伴遭人攻擊,才前往聲援打人,被依傷害罪嫌送辦,警方將追查其他涉施暴的嫌犯。
謝姓學生表示,看到學長姊與人口角,他騎車尾隨蒐證,未料對方到偏僻路口突然下車,將他踹倒還拿單車砸他;吳姓學生則是發現同學滿頭是血,和胡男推擠大喊:「不要走!」卻遭另名男子痛毆。
對於場地出借爭議,台大主祕林達德回應,考慮學生安全和校園秩序,代理校長張慶瑞昨下午三時三十分指示停止外借,透過北市文化局和主辦方協調,校方對出借流程過於輕忽致歉,將訂定辦法,田徑場以教學為主,公益、重要活動也會嚴格審查,田徑場損害會向主辦方求償。
抗議學生則發聲明要求主辦單位、北市府、張慶瑞道歉,上海和北市共同負擔場地復原及賠償責任,張應公開說明本案行政流程,校方提出田徑場修復及求償具體改善時程,並承諾往後不於上課期間出借場地等。

台大拒警方進校園
北市府、抗議學生和校方也譴責學生遭攻擊流血一事,抗議學生要求警方找出所有施暴者,說明為何接獲報案後四十分鐘才抵達現場;校方表示,會持續關心並全力照顧受傷學生。
大安分局長楊鴻正回應,活動前已發現台大將有抗議,問校方是否需維持秩序,校方婉拒警方入校園,昨下午五時接獲報案,誤以為案發在校園內,先通報駐衛警,五時二十六分確認事發處為體育館車道口,五時三十九分抵達現場,施暴者已離去,調查人員疏失後將行政懲處。

北市文化局:遺憾
北市文化局長鍾永豐說,昨下午三到四時與校方討論,贊同校方要求停止,遺憾的是主辦方下午四時四十分才下令停止,對後續滋擾事件表達遺憾;該局也解釋主辦方是和台大借場地,該局僅提供協助,未挹注經費。
曾跨海參加《中國好聲音》比賽的歌手劉明湘,原安排登台,臨時被通知不用到場有些錯愕,她透過經紀人向大家致歉。

中國新歌聲上海•台北音樂節
●節目背景
浙江衛視聯合星空傳媒打造的大型音樂選秀節目,原名《中國好聲音》,2012年7月開播,去年改名《中國新歌聲》
●內容簡介
˙4名導師聽歌聲盲選學員並組隊PK,最終選出總冠軍
˙《新歌聲》第一季導師群為周杰倫、汪峰、那英、庾澄慶,第二季為周杰倫、那英、陳奕迅、劉歡
˙曾參與《好聲音》的台灣選手有葉瑋庭、艾怡良、關詩敏、卓義峰、林芯儀、劉明湘,參與《新歌聲》有金智娟、官靈芝等
●來台緣由
˙台北市與上海市雙城論壇2014年互簽藝術節交流合作備忘錄,上海2015年起來台辦理音樂節活動
˙今年9/20在世新大學、9/22在文化大學辦校園活動,昨在台大田徑場辦演唱會
●活動爭議
˙台大田徑場9/19∼9/25中午暫停開放,正逢學期期間,且活動施工疑似毀損斥資3700萬元整修的田徑場,引發學生不滿
˙昨下午學生和統獨團體到場抗議,原定14:00∼22:00舉行的演唱會,臨時於16:40左右終止

(蘋果日報)
--
抗議中國節目 台大生被打濺血 白狼之子在場

三名台大生遭甩棍攻擊 受傷送醫

中國電視選秀節目「中國新歌聲」,昨於台大校園辦「『中國新歌聲』上海.台北音樂節」活動,台大學生與民間團體不滿學生受教權及台灣主體權益受損到場抗議,台大校方緊急終止演唱會;但下午五點散場時,卻有中華統一促進黨成員與台大學生爆發衝突,兩名台大歷史系學生、一名科法所學生遭甩棍攻擊,受傷送醫。引發各界譁然並譴責暴力。

打人統促黨成員 搭張瑋座車離去

警方昨晚隨即約談打人的統促黨成員六十一歲胡大剛到案說明;警方更查出,胡等人搭乘離去的奧迪A8轎車,是統促黨總裁「白狼」張安樂次子張瑋名下所有,還有人指證張瑋就在現場。張瑋先前曾因涉及香港社運人士黃之鋒遭追打案而遭警方送辦,此次又涉及台大學生遭毆案,警方強調,不管身分為何,只要涉案者,都會約談到案說明。

據受傷學生、目擊者及「台獨機關槍」李柏璋提供錄影畫面,昨午兩方人馬在台大校外的辛亥路相遇,一言不合吵了起來,有四到五名統促黨成員對學生叫囂,其中較年長者持甩棍打學生,另一人則是揮拳毆打,被打學生不斷後退,一旁年輕人拍下畫面怒斥:「打什麼!我錄影了!」持甩棍者回說:「不要過來,我連妳一起打!」張姓學生被打到頭破血流,現場民眾幫忙報警,動手一方則乘車揚長而去。

李柏璋說,統派人士共發起三波衝突,他在第一波被愛國同心會人士嗆聲、並發生肢體衝突受傷,第二波是台大學生被打到頭破血流;第三波衝突中,愛國同心會甚至找疑似黑道持棒球棍作勢追打落單學生,所幸四名學生即時壓制對方、搶下球棍。

昨日受傷較重的是三十二歲台大歷史系張姓延畢生,頭部有三公分撕裂傷,另名歷史系二年級謝姓男大生,左手指擦傷,兩人皆送台大醫院救治。三名受傷學生都已提告。

台大校方及學生會 強力譴責暴力

台大校方及台大學生會昨晚都發聲明,強力譴責暴力。學生會並要求校方今天下午五點前,召開公開說明會,積極承擔後續責任,否則將採取進一步具體行動。

警方根據現場蒐錄畫面,鎖定動手的人是統促黨成員胡大剛,晚間通知他到案說明,胡男供稱與對方口角,氣不過才拿出甩棍動手。

警追查至少8人動手 將陸續約談

警方追查更發現,除胡大剛外,另有一名黑衣男子,疑似也對學生動手,現場監視器影片中另有六名男子,也涉嫌對學生動手,目前警方正透過管道尋人,都將約談到案說明。

此外,李柏璋不滿指出,學生報案四十分鐘後,北市新任警察局長陳嘉昌、員警才陸續到場。警方解釋,五點接獲報案,稱衝突點在台大體育館,但警方非經允許不得進校園,後來報案又稱是在辛亥路、新生南路口,轄區派出所趕到現場未發現,後來才知是在台大體育館外,警方接觸到學生們時已在五點三十九分。就這部分,會在內部調查後針對疏失做出相應處分。

中國節目矮化校名 台大譴責/國立變台北市台大 校方:「以後絕對不會發生」

中國選秀節目「中國新歌聲」演唱會租用台大田徑場,搭建舞台卻損壞場地且造成學生無法上體育課而引發爭議,昨日更爆出新歌聲演唱會活動海報,竟將台大校名矮化寫成「臺北市臺灣大學」;部分台大學生昨串聯在演唱會現場抗議學習權受損,部分獨派人士則抗議中國以統戰活動侵犯台灣主體權益,遭工作人員阻止而爆發口角衝突及現場混亂。主持人於下午四點半左右宣布,台大校方基於安全考量,決定立即終止活動。

學生抗議 台大決定終止演唱會

對於租借場地出現行政瑕疵引發爭議,台大主秘林達德昨日出面致歉;對於中國新歌聲演唱會的活動海報,竟將台大校名寫成「臺北市臺灣大學」,他則抗議指出,台大校名就是「國立台灣大學」,絕對不會是其他的名字,主辦單位借台大場地竟還矮化台大,非常不應該,校方給予強力譴責,這種事情以後絕對不會發生。

發起九二四抗議行動的台大學生昨晚則發聲明強調,台大學生發起的抗議活動未結束,活動主辦單位應對損毀場地向台大師生道歉,需負起場地復原及賠償責任。而此為台北上海雙城論壇的後續活動,台北市政府應道歉,且解釋協辦單位為何放任我國學生權益受損。台大校方也應公開向全校師生員說明本案行政流程並檢討,不能再有類似事件發生。

誰同意出借場地? 台大、文化局互相推責

中國選秀節目「中國新歌聲」借用台大田徑場舉辦「上海.台北音樂節」演唱會,搭舞台卻毀損耗資近四千萬修繕的場地,引發台大學生會質疑校方租借過程草率,侵犯學校師生使用權。對於台大一天內就同意出借場地給中國商演活動,台大與協辦活動的台北市文化局則互推責任,互指是對方先同意。

儘管爭議不斷,演唱會昨仍在台大田徑場舉辦,兩百多位台大學生在網路串聯後到場抗議;還有自由台灣黨等部分團體於場外抗議中國統戰活動,手持「拒當中國台灣大學」、「罔顧學生為統戰」等標語,他們欲持票入場時卻遭工作人員阻擋,雙方爆發口角及推擠衝突。台大學生進場抗議,高喊「還我操場」,要求文化局、台大校方道歉。

主秘道歉 將要求廠商完全修復田徑場

主辦單位於下午四點半宣布活動取消。台大說明,校方考量安全、秩序等問題,人在國外的代理校長於下午三點多指示台大以場地借用者身分要求停止借用;對於台大損失,校方也將向廠商求償並要求完全修復田徑場。

本報記者昨數度致電台灣協辦廠商「幕婕塔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窗口,卻始終未獲回應。協辦單位、台北市文化局長鍾永豐一直未對「中國新歌聲」節目爭議有所說明,昨天爆發衝突後,在媒體不斷要求下,鍾以錄音方式將回應發在記者Line群組中表示,昨午與台大校方討論,認同校方基於安全維護秩序,要求主辦方中止演唱會,但主辦方直到四點半才對外宣布,造成後續滋擾事件發生,相當遺憾。

文化局審查要求文宣刪掉矮化名稱 廠商不甩

中國活動海報矮化台大,記者查證發現,北市文化局當初審查就已發現廠商第一版文宣寫的就是「臺北市臺灣大學」,文化局雖有要求去掉「臺北市」,但廠商明顯不甩、露出文宣仍標註矮化名稱。

矮化、暴力攻擊 立委:台大、柯市府對不起學生

台灣大學出借場地給「中國新歌聲」辦活動,侵害學生受教權,台大校名更遭主辦單位矮化,引發學生抗議。對此,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昨晚表示,兩岸交流活動應秉持對等尊嚴,該活動當初有經我方聯審會核准,因台北市政府強調這是他們協辦的活動,當時陸委會有提醒,兩岸交流活動應秉持對等尊嚴,更何況在我方場地舉辦,更不可以矮化,卻還是發生矮化風波,政府會對此案進行檢討,也一定會針對主辦單位究責。

立委管碧玲昨則質疑,台大是我國國立大學龍頭,卻把場地借給中國的商演節目,台大學生上週抗議,台大竟仍讓活動繼續舉辦,一路錯到底。而台北市剛辦完世大運,只要和中國有關係,一定會遇到統戰和矮化,台北市文化局是該活動協辦單位,卻完全沒協助台大因應,讓學生去面對國格矮化、遭受暴力對待而流血,台大及柯市府官員都對不起學生。

網路名人「音地大帝」昨天更帶著鏟子到台大校園,以行動聲援抗議的學生,他高呼:「這個活動,市政府跟台大校方都有責任,中國在校園內辦活動,就是要測試我們的底線。」拒絕統戰活動介入校園。

此外,這次演唱會除了選秀節目參賽者,也包括葉瑋庭、卓義峰、劉明湘等歌手受邀。劉明湘昨開直播向歌迷致歉,「歌迷朋友們不好意思,音樂節演出會取消,辛苦所有工作人員,可能就是有影響到學校學生,希望很快可見到大家。」

(自由時報)
--
台大學生抗議 中國新歌聲活動喊停

「中國新歌聲─上海台北音樂節」昨天下午在台大體育場舉辦,遭三百多名學生闖入抗議,學生和群眾以高音汽笛干擾演唱活動,校方顧及安全,宣布停止活動。

「中國新歌聲」是上海與台北城市交流的重要項目之一,往年已在台灣廿五所大學、三處社區舉辦;今年活動選在台大體育場舉行,但前幾天就有學生在網路抗議運動場被「商演活動」罷占,呼籲學生赴現場「要回」體育場。

昨天下午二點多,持台灣國等旗幟人士在入口與主辦方對峙,下午三點半學生到場聲援;近四時,會場被三百多人持各種旗幟、看板、高音喇叭進場干擾演出,並有人撒冥紙,高聲要求「停止商演、校方道歉。」

上海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名譽會長、市台辦主任李文輝等人不斷與校方聯繫,主持人遂於下午四點卅五分宣布「應校方要求,從維安角度考量,結束演出。」

台大學生會發出三項訴求:要求校方完整公布活動申請過程,為何沒有知會老師、學生?活動施工應立即改進,施工所經之操場跑道及草地應鋪設保護墊,避免場地損壞;校方不應於平日上課期間出借場地,影響學生上課及使用權利。

台大主任秘書林達德說,校方基於警察不入校園原則,並考慮學生安全及校園秩序,以場地借用者立場停止場地借用;針對租借過程中的疏忽、行政作業流程思慮不周表達歉意。他強調,田徑場將完全修復,並朝向廠商求償的方向;未來校方將訂定更周延方法,以教學優先的方式租借場地。

北市文化局長指出,兩岸城市文化交流多年,文化局秉持兩岸對等尊嚴和文化音樂交流為原則,扮演協辦角色;昨天下午和校方溝通後也贊同停止活動,但遺憾主辦方直到四時卅分才決定停止,造成後面場面混亂。

活動執行單位台灣幕婕塔公司表示,過去兩年「中國新歌聲」走遍全台,有超過兩萬多名兩岸青年共享音樂盛宴,對活動中止感到遺憾,兩岸民間文化交流不會因為少數不理性行為而中斷,希望今後能繼續為兩岸民眾帶來更多更好的音樂作品。

涉毆學生 胡男到案

「中國新歌聲」昨天下午遭遇學生抗議傍晚中斷;部分抗議學生在台大辛亥路校門口外附近遭遇統促黨人士,雙方互嗆爭吵,統促黨胡姓男子涉拿出甩棍毆打,造成三名學生與一名校外人士受傷送醫。

轄區大安警分局晚間表示,包括謝姓台大學生在內,共有三名台大學生送台大醫院救治,傷勢多是撕裂傷與挫傷;另有一名校外人士遭攻擊,動手的統促黨一方人數至少五人,拿甩棍的胡姓男子已到案並坦承動手。

警方調查,除了胡男拿甩棍,還有人拿球棒攻擊,剩餘成員則在旁怒罵助勢;胡男到案後說當時他在台大校園內,聽到學生一方也動手,才立即趕到現場幫忙,警方正漏夜清查其他成員身分,將一一約談。

這場學生抗議濺血事件,是新任警政署長與台北市警察局長首宗衝突;警方解釋校方堅持校園自主,因此沒有派員前往。

中國新歌聲有學生遭毆 北市府:嚴厲譴責暴力行為

中國大陸選秀節目「中國新歌聲」今天下午原本預計將在台大校園內舉辦,不料卻因學生與民團抗議,甚至有學生被毆打。由於北市府文化局屬於協辦單位,再加上該活動打著雙城論壇文化交流的名義而辦,讓外界質疑北市府對於學生遭毆打一事,責無旁貸。

對此,北市府發言人劉奕霆表示,對於民眾遭抗議群眾毆打一事,台北市政府除表達最嚴厲譴責外,並嚴懲暴力行為,也於晚間將嫌疑人查明到案,依法偵辦中。

劉奕霆表示,因台大校方基於保護學生安全之立場,經與主辦單位研議後,決定取消活動,台北市政府為協辦單位,尊重主辦單位與校方決定。

劉奕霆表示,台北市政府樂見兩岸城市文化交流,並秉持兩岸對等尊嚴和文化音樂交流為原則。文化局仍會協助校方,向主辦單位要求賠償損害校園場地之後續事宜。

(聯合報)
--
台大生場外遭毆 北市府譴責暴力

中國大陸選秀節目「中國新歌聲」今天在台灣大學舉辦活動遭抗議,活動結束後有2名台大學生遭毆打、濺血。台北市政府晚間表達最嚴厲譴責。

「中國新歌聲」今天下午在國立台灣大學舉辦「2017『中國新歌聲』上海.台北音樂節」活動,進行到下午4時左右,學生、抗議團體衝進會場,拋擲物品到台上。

下午4時40分,主辦單位宣布,應校方要求,基於維安因素取消活動。而近5時散場時,有2名台大學生遭毆,血濺當場。

台北市政府稍早發出聲明,對於民眾遭毆打一事,表達最嚴厲譴責,嚴懲暴力行為,晚間已將嫌疑人查明到案,依法偵辦中。

發言人劉奕霆表示,台北市政府樂見兩岸城市進行文化交流,並秉持兩岸對等尊嚴和文化音樂交流為原則。而文化局仍會協助校方,向主辦單位要求損害校園場地之後續事宜。

他也表示,台大校方基於保護學生安全之立場,經與主辦單位研議後,決定取消活動之進行,而台北市政府則為協辦單位,尊重主辦單位與校方之決定。

(中央社)
--
抗議者占舞台 新歌聲被迫終止

「2017中國新歌聲─上海‧台北音樂節」昨日下午在台大田徑場舉行,卻遭抗議學生與獨派團體占領舞台,並高呼口號「我是台灣人、一邊一國」,現場聚集約3、400名抗議人士。主辦單位與校方基於安全考量,下午4點39分宣布活動提前結束。

這場音樂節集結曾在「中國新歌聲」及其前身「中國好聲音」表現優異的學員張磊、周深、李維、畢夏、張恒遠、譚軒轅、舞思愛、葉瑋庭、卓義峰、劉明湘、張心傑等人開唱,曾出版EP的台大黑鳶樂團等多所高中及大學的學生也應邀上台表演。

下午2點左右,部分台大學生在場外拉布條,抗議活動影響場地設施,過程還算和平。3點半左右,獨派人士在音樂節入口外集結,4點左右,數十名獨派人士持票入場,但因手拿台灣國的旗幟,與保全人員爆發衝撞推擠,主辦單位只能讓步放開門禁。

獨派人士入場後,揮舞台獨旗幟,對主持人及表演歌手不斷發出噓聲、蜂鳴器,有人還爆粗口。4點半,大批學生拿台灣國的國旗、蜂鳴器及大聲公衝入場中,還有學生拿金紙拋灑,散落在原本乾淨的場地中。主辦單位與校方溝通後,4點39分宣布音樂節結束。

音樂節的執行單位台灣幕婕塔公司表示,過去兩年「中國新歌聲」走遍全台20餘所大學、中學和社區,共計超過2萬多名兩岸青年共享音樂盛宴。遺憾這次被迫終止。該活動是純粹公益活動,不應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擾。

台大主祕林達德與發起抗議的學生代表蔡炫錡、許軒瑋舉行記者會。林達德坦言,校方認為行政流程思慮不周,將重訂更周延辦法。蔡炫錡則重申,未與任何政治團體有所關聯。在場有台大學生指出,他們是抗議校方租借場地不周,並非要阻止兩岸交流,對於獨派喧賓奪主,他們很無奈。

校園外台獨及統促黨人士爆發衝突,31歲吳姓台大生與61歲胡男推擠,胡持甩棍打傷對方,警方昨晚傳喚胡到案,雙方互控傷害,案由警方持續傳喚偵辦。

校方道歉 市府遺憾 歌者無奈

「中國新歌聲-上海台北音樂節」由於學生抗議,活動提早結束,有3位台大生被外來人士打傷。對於操場外租影響學生上課,台大主祕林達德代表校方向師生表達歉意,並承諾會完全恢復場地,並強力譴責暴力行為。

協辦單位北市文化局指出,對於校方中止演唱會,表示贊同,但主辦方直到下午4時30分才宣布活動中止,造成後續衝突,市府深表遺憾。這次活動主辦單位是上海市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上海文化聯誼會、上海燦星文化傳媒公司及夢響強音文化傳播(上海)公司;在台的執行單位是幕婕塔企業公司。

台大表示,幕婕塔在8月上旬提出租借申請,文化局來文請台大協助辦理,校方9月中同意,因行政流程過長,各單位未充分協調就出借,確實不夠周延。

林達德表示,活動開始後,學生前往操場附近集結抗議,昨天下午3時30分左右,基於保護學生安全及維護校園秩序,校方主動建議主辦單位提前結束活動,以免出意外。操場被破壞部分,林達德說,學校保證會完全恢復,再向廠商求償。至於已收的65萬租金,主辦單位並未提及要怎麼處理,因此學校不會退還。

昨天活動散場期間,有3位台大學生被打傷,2生經醫療已離開醫院,另名學生尚在治療中。

抗議學生發出聲明說,本活動為台北上海雙城論壇的後續活動,台北市政府應就本案對台大師生之侵害道歉,解釋協辦單位為何放任我國學生權益受損,並共同負擔後續復原及賠償責任。

聲明要求,台大校長應公開向全校師生員說明本案行政流程,包含與台北市文化局、主辦廠商之交涉過程、以及校內核可流程,確實究責,並對權益受損的台大師生道歉。

北市文化局解釋,市府僅提供行政協助,未挹注經費,不過仍有學生不滿市府神隱,要求文化局出面道歉。文化局長鍾永豐指出,市府2010年、2014年分別與上海市互簽文化交流、兩市藝術節交流合作備忘錄,上海2015年起,已連續2年來台舉辦過「中國新歌聲」活動,今年是第3年,為雙城論壇後續交流活動之一。

(中國時報)

社會

婦淚訴 惡房仲軟禁逼賣屋 買方欄空白 永慶討仲介費敗訴

賣房養老卻變夢魘!台北游姓女子控訴,兩年前委託永慶房屋賣屋,卻在買家未現身、合約買家欄空白情況下被迫簽約,過程中她身體不適想返家也遭拒,形同遭軟禁,未料事後竟遭永慶房屋提告,要求給付仲介費,士林地院認為,永慶提供的買賣契約有多處可疑瑕疵,難以認定買賣契約已成立,判永慶敗訴。

永慶提告指出,游女二○一五年十月二十二日委託銷售北市天母一處房屋,雙方簽立委託銷售契約書。

原計劃賣屋養老
同年十一月四日,他們促成游女和張姓女買家簽立買賣訂金收據,約定以一千九百三十五萬元交易,且相約兩天後簽約過戶,游女並於服務費確認單上簽名,同意給付仲介報酬七十七萬四千元,未料游女事後反悔不賣,也拒付報酬。
永慶表示,簽訂訂金收據當天,游女雖曾表明牙痛不適,服務人員詢問是否需先返家取藥或服藥後再回來簽約,游女說不需要,可知游女當下並無精神或意識不清無法處理事務,應依約給付七十七萬四千元的服務報酬。
但游女反控,房子是她一生積攢的心血,原計劃賣屋養老,委託永慶黃姓仲介賣屋不久,就接獲通知說房屋已售出。

小房間圍七八男
但她到永慶房屋士林直營店簽約時,買家沒現身,她不斷被迫在不明文件簽名,身體不適想返家服藥也遭阻擋,形同遭軟禁。
游女淚訴,當時小房間內有七、八名男房仲圍著她,讓獨自赴約的她很害怕,最後被迫簽名時,才發現訂金契約上的買方欄位空白,永慶不僅沒提供文件副本給她,也未拿出訂金現金或支票。
事後她拒簽買賣契約,永慶竟派人到她家站崗、按門鈴,「我現在看到永慶的人,都會害怕發抖。建議民眾要慎選房仲公司,別像我一樣」。

法官:契約不成立
法官認為,永慶提出的訂金收據上,金額欄的「壹」字有塗改痕跡,但買賣雙方未在塗改處簽名確認,也未標註塗改事由,難以就此認定雙方已對成交金額達成共識,另外永慶也沒提出證據,證明買方已交付訂金,因此認定游女與買家訂金契約不成立,永慶無權向游女請求服務報酬,判永慶敗訴。
永慶表示,全案已進入二審審理,不便評論。《蘋果》昨致電黃姓仲介,黃男僅回應:「我在開會,不好意思。」便結束通話。

http://img.appledaily.com.tw//images/twapple/640pix/20170925/LN05/LN05_003.jpg

專家:詳閱合約 勿信房仲話術

游女控訴永慶房屋以形同軟禁手法逼她簽約賣房,對此房地產專家建議,透過仲介買賣房屋時,應先在心中設定好可接受的價位,才不會被房仲話術動搖,此外議價過程要以文件來往為主,並詳閱合約內容,簽約時最好雙方都在場;律師則建議,若行動遭控制可報警並提告,以保障權利。

可預先設想價位
房地產專家Sway指,房仲常會用各式話術,例如:「再多付點訂金,賣家就會動搖了」、「再不決定,會被其他買家搶先」等,說服賣家降價、買家加價,也會以提供便當、點心方式進行拉鋸戰,目的是要拖到買賣家身心疲憊,達成簽約目的。
Sway提醒,民眾切記不要聽信房仲話術,草率簽署任何文件,斡旋前也可先設定議價時間及價位,結果不滿意就走人,議價要以白紙黑字的斡旋單,才能保障權益。
律師葉書佑建議,民眾簽約前可將契約帶回家審閱,若被房仲帶入小房間無法離開,可先口頭要求離開,若遭軟言拒絕,可堅持要求離開甚至報警。葉指出,業者若限制民眾行動自由,可能涉妨害自由罪及強制罪,民眾也可主張遭強暴脅迫,簽署的契約無效。

(蘋果日報)
--
使用率低 拆橫向國道緊急電話

手機普及,近年國道沿線設立的2492具緊急電話幾乎派不上用場,平均每年每具電話只打1通,橫向國道甚至有2年半的時間,所有電話只撥了1通;由於使用率低,每具電話1年還得花6400元維護,高公局已決定今、明年先拆除橫向國道的所有緊急電話。

至於縱向國道,高公局認為部分路段的行動電話通訊品質不好,例如淡水河空曠處、土城與中和靠近隧道處,這些地區的手機不易撥通,因此暫時不拆,等確認全線行動通訊暢通才會考慮拆除。

高公局統計,2011至2013年國道2492具緊急電話總共撥打了2675、2018、3221通,使用率低。其中橫向國道,2014年7月到2016年底,2年半期間,全部緊急電話只打過1通,打電話的人是因為發生事故時沒帶手機,撥打緊急電話求助。

「緊急電話都是我們維護廠商在打的!」1名維護廠商表示,緊急電話已很少人用,但他們還是要定期測試功能是否正常,所以電話通常是他們打去與控制中心聯繫之用。

2千多具國道緊急電話置於露天風吹日曬雨淋,有時還被撞壞或砸毀,每年得編列1600萬元維修,換算下來,每具國道電話1年維護費用約6400元,讓人驚呼「代價高昂」。

「路過、看過,但從來沒有撥過。」許多民眾對國道緊急電話的印象是看見電話立在路邊,但從來沒打過,甚至連怎麼用都不知道。

高公局交通管理組長卓明君說,橫向國道因為距離短,上下交流道方便,民眾遇有突發事故就直接下交流道,所以緊急電話使用率低;今年要拆除國二、國四、國八橫向國道96具緊急電話,明年再拆除國六及國十隧道以外的緊急電話,用路人如遇緊急狀況,可以手機撥打1968求援,若手機收訊不良,可撥打112緊急救難專線轉110報警。

倘沒帶手機或手機沒電,用路人開啟前引擎蓋或後行李箱蓋,揮動雙手求援,拜託其他用路人幫忙通報。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9/25/1/4038807.jpg&x=0&y=0&sw=0&sh=0&sl=W&fw=1050&exp=3600

雪隧加裝 第1套國道影像電話

全台國道路旁的緊急電話,使用效率極低,高公局已決定拆除橫向國道的緊急電話,但最近也在國道五號雪山隧道新增36具影像式緊急聯絡電話,民眾通話時可看到行控中心話務員影像,減少緊急狀況的恐慌與害怕。

這是國內第一套國道影像電話,近日驗收後即將啟用;逢甲大學運輸與物流學系副教授李克聰指出,一般國道的聯絡電話可拆,但風險等級高的路段,應該提供多元緊急聯絡通話,尤其類似雪隧長隧道,一旦發生意外事故,民眾逃生時什麼都不管,手機也可能丟了,這些路段的緊急電話不但不能拆,更要提升功能。

雪隧目前逃生用的橫坑(聯絡隧道)分成車行橫坑8個、人行橫坑28個;36具影像式緊急聯絡電話就設在這些橫坑。

行控中心主任林錦堂表示,民眾驚慌失措報案時,如果能夠透過影像看到行控中心話務員影像,比較安心;話務員看到求助者影像,也有助於了解事故嚴重性,影像式通話對雙方都有幫助。

高公局坪林行控中心統計,目前國五南北雙向緊急電話347具,民國100年到103年,平均每年撥出306次,雖然使用率也不高,但因雪隧是國內最長的長隧道,有其特殊性及更高規格安全標準,因此不但不拆除緊急電話,還在雪遂內橫坑強化緊急聯絡電話功能。

(聯合報)
--
基改種子「汙染」 下月啟動全國監測

我國正推動國產雜糧復興工作,但運輸掉落的基因改造玉米、黃豆,卻可能汙染國內種子,日前台南和高雄都被發現有基改種子「落地生根」,因過去無監測機制,難以確認影響程度;農委會決定參考日韓作法,與主要榨油廠、飼料廠合作,下月起啟動全國監測工作。

基改種子汙染事件在國際上屢有所聞,日本、南韓都已進行追蹤調查,歐盟更要求業者運輸過程中,不得有任何外溢或者洩漏。我國每年從國外進口數百萬公噸基改黃豆、玉米等,卻沒有相關監控機制。農委會資料顯示,以黃豆為例,每年台灣進口二六五萬公噸黃豆,九成八是基改黃豆。但從港口卸貨,運輸至油脂工廠等,業者都不用提交運送計畫或受監測。

民間團體去年開始注意運輸掉落基改玉米、黃豆問題,發現掉落可能汙染我國種子。

農委會十月起開始進行基改作物運輸監測。農委會說,已請國內主要黃豆榨油廠與玉米飼料廠,提供運輸路線,預計監控兩年;車輛經過的路線、可能散落多少、掉落在哪裡,以及是否發芽成長,都是監測內容。監測掌握資訊後,未來如果要對業者進行運輸相關要求,才能知道怎麼做。

(聯合報)
--
綜高學生數十年內減半 高職師:職涯探索名存實亡

教育部從85年起開辦綜合高中學制,讓學生花一年探索自我,高二再選讀高中或高職。但據教育部統計,綜高在97年達到巔峰,有逾10萬人就讀,近年來少子化衝擊加上熱度退燒,到了105年僅剩5萬人,比其他學制下滑速度還快。有高職教師透露,綜高學生起步晚,升學上處於弱勢,且考試升學壓力不減,讓學生職涯探索的美意已名存實亡,勸教育部應謹慎考慮存廢。

近來受到少子化影響,各級學校學生數逐年減少。據教育部統計,97學年度起各級高中職學生數均下降,惟以綜高驟減最明顯,97學年度時有10萬餘人,到了104學年降至5.7萬人,105學年更僅剩5萬人,十年內人數迅速攔腰斬。普高部分,97學年度時有30萬餘人,十年內升降幅度不大,最高時有32萬人,到了105學年約剩31萬人。

對此,瑞芳高工主任陳瑞榮表示,綜高學制名義上升學之路更寬廣,可以任選高中與高職升學管道,但因學生需花大量時間做生涯探索,高二起才選擇志願,相對於其他體制學生起步晚,只能迎頭趕上,在實際升學路上趨於弱勢,學生往往立定志向後,因準備不足,難考上理想的學校或科系,實施幾年下來,因學生及家長看不見成效,不再是熱門選項,綜高也逐漸萎縮。

「綜高存廢有待討論!」他指出,各所學校辦理綜高的方式都不同,例如原本高中體制的學校,學生仍會趨向以考大學為主,加上學校為求榜單好看,通常也會希望學生選讀大學,加上考試升學壓力,讓學生不敢花太多時間選擇,原本的職涯探索美意早已名存實亡。此外綜高的高職學科也類似大學的通識概念,與技專校院的專業技能有所落差。

教育部國教署高中及高職組組長韓春樹表示,近年來開設綜高的校數確實有減少,最高峰時約有120多所學校,迄今只剩下約70所。他認為可能是國中升高中的入學管道更多元,許多人更早立定志向要念高中或高職,才會造成讀綜高的人數下降。對於有教師認為大學考試不利綜高學生準備,他則認為讀綜高有其優勢,例如高一和普高用相同課綱,國英數等科目能學得更扎實,目前不會考慮廢除。

綜高退燒人數攔腰斬 教團:課程規劃應更多元

近年來綜合高中就讀學生人數驟減,十年內從10萬餘人跌至5萬多人,但教育部表示,學生人數雖減少,仍會持續挹注綜合高中補助款,就法規來說,綜高體制和高中及高職地位相同,不會因為學生人數減少,就不予以重視。未來配合12年國教課綱上路,將延續跨域學習的精神,加強落實學校專門學程開設1.5倍以上選修課程,以培養跨域人才。

教育部國教署高中職組組長韓春樹表示,綜高即使人數銳減,仍跟高職及高中的位階相同,都是學生進入高等教育前重要的學制選擇之一,未來會繼續辦理,不會因此停辦。他指出,未來凡有關高中職的補助,綜高都不會被打壓或犧牲,甚至為了讓學生的受教權更完整,還會加強資源挹注。

他指出,綜高可依照班級科數,開設1.5倍學程的課程,例如有4個班就可以開6學程,綜高學生若立定走高職一路,可在高二時選擇某一科目作為學習核心,同時修習其他科系的課程,比起高職學生更有跨域能力。未來配合12年國教課綱上路,每位學生須達到一定的選修學分數,學生的學習將更加廣泛多元。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立昇認為,綜高成立主要在讓學生在還沒找到明確性向時,能夠藉由摸索再進行分流,存在有一定的必要。但他認為如何讓學生更有彈性去選擇,在課程規劃上仍有可加強之處。每所學校的師資條件不同,若學生想讀汽修科、餐飲科,但課程卻不夠多元、開不成班,學生反而變成一味升學。他認為,未來每間綜高都應該要打出自己的特色,才能讓學生有所依循,以免求學之路走了冤枉路。

(聯合報)
--
都更龜速 180萬老屋難翻身

台灣都市景觀老舊,但都更卻難如登天!根據內政部統計,全台854萬戶建築,超過40年以上老屋約180萬戶,雙北更是一半以上為老舊房屋,除耐震度不足,衰敗殘破的市容,更被外國人譏笑為「第三世界國家」,每年平均都更核定案僅約28件,180萬戶老屋全部都更完成,已經不是時間問題,而是永遠達不成的社會進化目標。

修整市容 每年平均核定28案

都更案件在文林苑事件後進入「癱瘓期」,建商更是噤若寒蟬,加上近年房市低迷,都更案跌入谷底,新北市2016年都更申請案量,從2015年的59件大減至只剩9件,今年截至目前雖有22件,但距離目標仍有很大差距。

台北市去年有43件都更案,今年至9月底約22件,都更件數同樣不如預期。北市都更處事業科長江中信表示,都更程序複雜,必須經過完整、正當程序,流程自然會拖久。

再者,行政機關核定後,若少數所有權人提出司法救濟,將行政機關核定的內容推翻掉,如此一來,全部流程就要再走一遍,一來一往至少超過10年,永春都更案就是一例。

流程冗長 少數人推翻就歸零

都更案曠日廢時,台灣市容日漸敗壞,預估上千年才能完成全台老舊房屋都更。不少網友在PTT網路討論區發言諷刺「台灣市容超落後」,光是拿照片比對,無法分辨越南河內、台北市容的差別,搞不好過幾年,越南的都市景觀都可以完勝台灣,「我們市容跟第三世界國家的貧民窟有什麼差別?」

內政部營建署副署長王榮進坦言,都更速度的確不如預期,目前已提出《危老條例》、《都市更新條例》及《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設置條例》等三法因應,希望鬆綁法規,加速都更進行。

王榮進表示,未來政府將從公辦都更著手,帶動整體都更進程;都更條例修法則朝向增強都更信任、連結都市計畫、精進爭議處理、簡明都更程序、強化政府主導、協助更新整合、擴大金融參與、保障民眾權益等8面向調整,加速都更。

同意戶想回家 哭喊 死也甘願

前言:台灣都市景觀殘破不堪,宛如第三世界國家,動輒3、40年的老屋充斥,地震來時安全堪慮,幾乎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無奈都更腳步太慢,有識之士莫不引以為憂。本於真愛台灣的理念,我們推出系列報導,為台灣都更困境看診、把脈,從人道、法律面著手,提出務實解決辦法,希望能發揮輿論報國之力,為台灣的成長茁壯再創新局。

「1%的人卡住99%的人,偏偏法院還判勝訴,搞得我們10多年有家歸不得,甚至有人到死前都沒能回到自己的家,你說奇怪不奇怪?」北市永春都更同意戶自救會長劉德玢說,都更案推動至今將近20年,40多位長者往生,大家流離失所,到底誰才是要自救的受災戶?

永春都更案位於北市忠孝東路、松山路口,在2000年提出都更,126戶中有8戶無法整合,實施者森業營造2014年改提變更事業計畫、擬定權利變換計畫案,將全區重建改為重建、整建併行,希望加快速度,也獲得北市府核定。

1戶卡住 大家流離失所

3戶不同意戶提出行政訴訟,台北市政府因「程序瑕疵」敗訴,最高行政法院撤銷變更計畫定讞;目前2戶已與實施者達成共識,最後只剩下1戶不願妥協。

「法院的判決結果,真的很令人失望!」劉德玢眼眶泛淚的說,永春都更案推動至今17年了,已有超過40個長者過世,更多住戶苦等著遙遙無期的回家路,法院卻因為1戶30多年前就不住在永春的不同意戶,將都更案判了無期徒刑,叫住戶情何以堪。

劉德玢說,鄰居一輩子也就買了這麼1個家,老家拆除後只能在外租屋,隨著年事高,有人生病、有人行動不便,卻仍得住在沒有電梯的老舊公寓裡,到死之前都沒能回家,「真的為他們感到不甘心!」

74歲的都更同意戶王美智表示,夫妻倆當年住在破舊公寓中,都更好像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都更啟動初期,先生李家坤天天到現場旁花圃報到,一坐就是一個下午,編織幻想未來的美夢,生前吞下最後一口氣時更念念不忘,「如果有一天能回去住新房子,我死也甘願。」只可惜,直到死後都無法達成這願望。

路遙遙無期 住戶苦等

王美智無奈的說,她每天為先生的神主牌位上香,還定期報告都更案的進度,「不管他聽不聽得到,總是個心意」,只是不知道這「都更悲歌」,到底還要「唱」到什麼時候!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7-09-25/clipping/656/b04a00_t_01_04.jpg

社會反彈大 公務員難為

「弟弟,我和媽媽都過的很好,我們都回家了。」61歲文林苑都更同意戶謝春嬌看著已故胞弟謝伯忠的照片,想起弟弟生前抱著怨懟離世,她忍不住感嘆,同意戶有10個人等不到新家就辭世,希望都更悲劇不要再發生了。

2012年3月28日,北市士林區文林路、前街及後街一帶的文林苑都更案,市府受樂揚建設委託拆除不同意戶的王家,掀起台灣史上最大規模的都更抗爭,聲援的社運團體、學生夜宿現場,為不同意戶伸張居住正義,直到2014年,王家與建商和解,事件和平落幕。

但這2年期間,卻已為台灣都更敲了喪鐘。新北市都更處長張溫德,當年在北市都更處擔任總工程司,分工負責文林苑強拆工作,他苦笑的說:「當年單純執行公務,沒想到卻成了狗熊!」

他表示,文林苑事件後,社會反彈力量大,對都更單位更是諸多責難,但他們只是依法行政的公務員,夾在住戶與建商間左右為難,有人1年要到法院報到53次,壓力大到離職不幹了,都更成為不敢碰觸的禁忌話題。

如今,一幢橘、灰色相間嶄新建築物,矗立台北市士林橋旁、當年社運團體抗爭夜宿地點,完全看不出是當年高舉「居住正義」誓死抗爭的「反都更聖地」。

當年擔任同意戶自救會長的文林苑社區管委會主委謝春嬌表示,能夠回來真的很開心,現在盡量不會去想過去的那些紛爭,只可惜36戶同意戶中,有10個人等不到回家的這天已過世,包括她的弟弟謝伯忠。

她感嘆,2006年房子已破舊不堪,附近住戶發起都更,弟弟質疑政府的話不能信,她除了馬上簽署同意,還慫恿弟弟快點簽。

未料,弟弟等不到「回家」這一天,直到2012年文林苑抗爭,弟弟因肝硬化併發腎衰竭過世。

謝春嬌說,都更延宕的代價,文林苑的過來人都知道,看到現在永春都更案還在僵持,很同情那些住戶的處境,只希望政府的公權力能伸張,不要再讓少數人的抗爭無限上綱,「順從同意戶,反而要遭受到莫明的懲罰!」

危老條例誘因少 各界沒興趣

都更最大關鍵在於誘因不足!產業界、學界、地方政府明確指出,中央「容積獎勵上限1.5倍」的天花板緊箍咒,在這前提下,地主不想出錢,又要「一坪換一坪」,建商又被要求「都更戶100%同意」,雙重限制下自然興趣缺缺;營建署長許文龍表示,他不敢斷言是否開放容積獎勵上限,仍須視行政院態度決定。

法令模糊 審議保守

內政部營建署於2015年提出「容積獎勵限縮方案」,都更區容積獎勵上限為1.5倍、非都更區為1.2倍,較以往容積獎勵動輒2倍大幅縮減。

總統蔡英文上台後提出「都更三法」希望三箭齊發、加速都更,但適用條件卻非常嚴苛。例如《危老條例》必須要達到「100%同意門檻」,才能拿到1.3倍法定容積獎勵(法案通過3年內申請可達1.4倍),或原建築容積的1.15倍,以及房屋稅金減免等優惠,誘因少、要求多,地主與房產業界興趣缺缺。

盼放寬容積獎勵上限

建築開發公會全聯會祕書長于俊明認為,中央訂定都更獎勵上限為1.5倍,許多老公寓根本無法拿回原面積,加上法令模糊,地方審議偏保守,連1.5倍容積也難達到。政府應針對策略都更地區表列獎勵條件,打開1.5倍天花板,一切透明化,減少爭議。

大陸工程董事長張良吉也認為,政府積極推動都更三法,但業界普遍憂心忡忡,擔心現制已不利都更推動,新制上路,新增的多道關卡,將大幅拉升都更阻力,更將會重挫建商投入的意願。

「都更是要成本的!」新北都更處長張溫德說,民眾長期有「一坪換一坪」的迷思,但天下沒有白吃午餐,想要有高獎勵誘因,就得要付出更多,如果住戶不出錢,建商也沒有容積獎勵誘因,都更自然難上加難。

許文龍回應,地方政府目前僅針對容積獎勵的計算方式,希望中央有因地制宜的措施,他不敢斷言是否上調1.5倍容積上限,須視修法時各方討論結果以及行政院態度。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7-09-25/clipping/656/b05a00_t_01_04.jpg
少數暴力凌駕多數權益

台灣都市景觀老舊,政府自1997年陳水扁擔任台北市長時代即推動林森北路、南京東路一段口的14、15號公園推動計畫,引爆台灣首次的「反都市更新運動」,面對14、15號公園反拆遷運動,學界、黨內同志串聯反彈,陳水扁態度強硬拆除,如果沒有當年的作為,現在的「林森公園」、「康樂公園」恐怕還是一片廢墟。

但都更在推動過程中,少數人的權益被無限放大,導致都更停滯不前,台灣都更正面臨「實施者不敢碰、政府不敢介入」的困境,有人到死都回不了家,有人被迫棲身危樓,當少數釘子戶的居住正義影響牴觸多數人的居住正義,試問,孰輕孰重?

從文林苑、永春都更等案例來看,都是少數人的權益凌駕於多數人權益,加上社會團體的聲援,於是,在民粹至上的台灣氛圍中,釘子戶成為鎂光燈下的「弱勢」,奉公守法的同意戶,反而成為最大犧牲者。

面對這爭議,法界人士自然會搬出憲法「保障人民財產權與居住自由」權益,這論點聽來冠冕堂皇,不過,當遇到「少數暴力霸凌多數民意」的時候,難道也能獲得憲法保障嗎?

德國傳播學者紐曼曾提出「沉默螺旋理論」,當人們發現自己的想法與環境不同時,會逐漸保持沉默,甚至放棄自己原本的想法,也就是所謂「西瓜效應」。

台灣社會在媒體推波助瀾下,「釘子戶」的權益成為社會主流,政府不敢碰、業者不敢說,同意戶只能沉默,於是,社會氛圍對於都更態度越來越保守,反都更的「居住正義」,逐漸成為社會主流。

棍子胡蘿蔔併用 問題才有解

台灣都更必須耗時千年,堪稱國際大笑話!政府長期公權力不彰,媒體又刻意放大釘子戶權益,業者噤若寒蟬,推動都更反而成為一大禁忌,影響所及,台灣市容街景鐵皮違章充斥,被譏笑為第三世界國家,唯有提高獎勵、貫徹公權力的「棍子、胡蘿蔔」並用策略,才能解決這都更問題。

過去,開發商推動都更,依法同意戶超過一定比率,便可拆除房屋,但即便照程序走,卻因建商與住戶彼此不信任,導致案件一延再延。

北市文林苑事件後,打著居住正義的廉價正義當道,釘子戶反客為主,成為「最強勢的弱勢」,主管機關轉而鄉愿,法令政策大轉彎,又如何推動都更?

雙北市可說是目前都更的重點,地方政府大都希望能以租稅補貼、容積獎勵加速都更,但無論是「簡易都更」、「自力都更」、「公辦都更」等方案,都無法切中核心,都更案牛步化進行,足證這些「利多」只是杯水車薪。

因此,中央法規的1.5倍容積獎勵上限,固然是為了都市發展願景,但也限縮了地方政府的容獎權限,扼殺都更的可能,著實有檢討的必要,才能真正達到「獎勵」的效果。

其次,政府對於都更採取置身事外的態度,一切推給建商與地主自行協商的「市場機制」,只要遇到抗爭,面對釘子戶哭天喊地的訴求,又不願「依法拔釘」,在這惡性循環下,都更自然成為業界不願碰觸的問題。

亡羊補牢猶時未晚,針對危險建築,政府除積極協商輔導,基於公共安全考量,若住戶不配合,可依《建築法》規定斷水斷電、強制拆除,恩威並重、雙管齊下,才能解決都更牛步化的問題。

鴕鳥電梯補助 治標不治本

大台北超過30年以上的老舊公寓約80萬戶,每年都更成功例子屈指可數,各地方政府有鑑於高齡化社會,開始著眼於「電梯補助」,補貼金額從100萬到1000萬不等,看似提高誘因、兩全其美,可惜提出申請者,少得可憐,根本就是治標不治本。

老舊建築都更後,才能改善居住環境、展現新風貌,都更條例原有「少數尊重多數」的拔釘精神,以公權力介入,加速都更進度,但在台北市文林苑事件後,民粹戰勝法治,原本牛步化的都更希望,更是雪上加霜。

面對高齡化社會,銀髮族對於電梯的迫切需求,於是,山不轉,路轉,各地政府提出「電梯補助」方案,鼓勵老舊公寓增設電梯,除了高雄市補助100萬,台北市與新北市更是大手筆,拉高到300萬與1000萬元,可惜的是,全國申請數只有個位數,對比這些年大肆宣導,無疑是一大諷刺。

分析「電梯補助」方案失敗原因,主要是早年舊公寓雖有預留的法定空間,但幾乎被1樓佔用,如今,要住戶讓出法定空間,政府又不願強力介入,樓上住戶莫可奈何,申請量,少得可憐。

其次,即便各地申請電梯補助件數踴躍,但都更精神不只是增設電梯,而是建築結構的安全,強制建物退縮、留設法定空間,這才是治標治本的方案,否則,依照目前老舊公寓結構安全,一旦發生意外,後果恐不堪設想。

因此,既然全台老舊建物林立,政府就應該全力推動都更,不應該遇到民粹就轉彎、閃躲,更不能把「都更」簡化成等同「電梯補助」的方案。

都更才是徹底解決老舊建物唯一的方案,遺憾的是,中央與地方政府都不願去碰觸這敏感問題,反而鼓吹「電梯補助」的假議題,這就是鴕鳥心態,難道要等到房子都倒了、人都死了,政府才要痛定思痛,全力推動嗎?

(中國時報)
--
高中職畢業生 提早10天放生

為避免高三下學期已考上大學、未考上大學的學生相互干擾,教育部最近召集各縣市開會決定,明年起高中職畢業典禮,從原先6月10日至20日間辦理,調整到6月1日至10日,提早約10天將學生「放生」,讓他們有充分時間準備及銜接大學升學相關事宜。

畢典6月10日前舉行

在現行大學升學制度下,每年5、6月時,有些高三生已考上大學、有些仍在準備7月指考,但他們在畢業典禮前都要到學校,造成互相干擾,學校一團亂。

目前台北市及新北市管轄的高中職是在6月1日至10日間辦畢業典禮,其他縣市都在6月10日至20日間舉行,「一國兩制」。教育部最近召集各縣市開會決定,讓全國高中職的畢業典禮一致,都在6月1日至10日間舉行。

教育部國教署組長韓春樹表示,過去全國高中職畢業典禮時間有兩套制度,造成許多學生、家長抱怨,因此決定調整成一樣,讓學生提早離開學校,可全力去準備升學考試或進大學事宜。

讓學子全力衝刺指考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高級中等學校委員會主委陳建志表示,每年5、6月時,有些高中會要求已考上大學的高三生請假不要到學校來,以避免干擾到正在準備指考的學生,這不是正常教育。而且,未來新大學考招制度的「分科測驗」6月底、7月初舉行,高中畢業典禮提前,可讓這項制度運作更順暢。

政大附中校長陳啟東指出,高三生5月中旬就考完畢業考,之後沒有任何課程進度,如果到6月中旬畢業典禮前都還要他們到學校來,一些尚未考上大學正在準備指考的學生,可能會請假去補習班衝刺,這反而不好。因此,他非常贊成將畢業典禮時間提前。

台南一中校長張添唐表示,他曾將學校畢業典禮由6月中旬改到6月初,但去年被檢舉,最後被教育部國教署糾正。站在學校立場,學生考完畢業考後,應盡快就定位準備下一階段人生,沒必要把他們綁在學校太久,畢業典禮提前是對的。

大學考招制度將調整

另外為讓高三生完整學習,大學考招制度逐年調整!明年起,大學學測國文科及英文科考到高三上範圍,且國文科分成「國文(選擇題)」及「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簡稱「國寫」),皆獨立施測;同時,明年大學繁星推薦及個人申請招生作業時程延後1至2周。

過去大學學測只考高一、高二內容,加上大學繁星推薦及個人申請在高三下學期進行,導致高三生都在忙著準備升學,無法完整學習,影響到進大學的表現。因此,配合12年國教課綱108學年上路,大學考招制度在111學年全面翻新,但會從明年開始慢慢調整因應。

(中國時報)

國際

梅克爾料連任 極右派進國會 AfD破天荒獲13%選票 成德國第三大黨

德國昨國會大選,據台灣時間今晨零時初步出口民調,現任總理梅克爾領導的基民黨(CDU)與姊妹黨基社盟(CSU)共同拿下約32%選票,穩居第一大黨,也將使梅克爾取得連任。第二大黨社民黨(SPD)僅拿到約20%選票,遠低於選前預期,遭遇重創。極右派民粹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則拿下空前的13%選票,不但首度跨越國會的門檻,也是躍居第三大黨,梅克爾雖將第4度任總理,但得票不如預期。《經濟學人》記者評論梅克爾幾乎是遭遇「敗選」。

另類選擇黨領導人高蘭(Alexander Gauland)獲知選舉結果後慶祝說:「我們將改變這個國家!我們辦到了!」此外,這次選舉中親商的自由民主黨(FDP)取得10%選票,重回國會。綠黨(Gruene)以及左翼黨(Die Linke)各拿下9%。

選民「拿不定主意」
梅克爾(Angela Merkel)昨在夫婿紹爾陪同下,到柏林的投票站投票,紹爾撐傘幫她擋飄下的小雨。
主要對手社會民主黨(SPD)黨魁舒茲(Martin Schulz)則在西部維爾賽倫投票。儘管民調大幅落後,舒茲仍向現場記者說他「非常樂觀」。本次約有6150萬合格選民,預料投票率將比上次的71.5%高一點。
據最新民調,這次得票率逾5%門檻而可獲議席的政黨,將由上屆的4個增至6個,可能使選後的組閣協商更加複雜,拖上數月。
基民黨和姊妹黨基社盟(CSU)可望得票34%至36%;中間偏左的社民黨或得21%至22%;極右的AfD得11%至13%,將成德國逾半世紀第一個晉身國會的極右政黨;極左的左翼黨(Die Linke)料可拿9.5%至11%;4年前未達門檻而全軍覆沒的中間偏右自由民主黨(FDP)料得9%至9.5%,可重返國會;中間偏左的綠黨(Gruene)可能得到7%至8%。
但也有相當多選民直到最後一刻前都還沒有拿定主意,使這場選舉仍可能出現意外。在法蘭克福前往投票途中的66歲選民哈洛德說:「等我到投票站時我才會做決定。不過另類選擇黨就別想了。」
梅克爾善於吸納其他政黨的主張,加上競選時避免在爭議性議題表態以防助對手動員,令這次大選欠缺火花,舒茲更批她搞「安眠藥政治」。但分析指這次的焦點將是看「敗選」的政黨得票表現,將有深遠影響。
社民黨得票率是一大關鍵。社民黨與基民黨上次選後共組左右大聯合政府,被視為失票主因。一旦社民黨得票低於25%,該黨很可能改當第一大反對黨,使AfD做不成最大反對黨,無法享有預算委員會主席等特權;如得票低於20%,舒茲可能引咎辭職。

三黨聯合勢必內訌
一旦社民黨退出政府,梅克爾可能向自民黨和綠黨招手,但偏右自民黨與偏左綠黨對歐盟整合、難民等問題立場南轅北轍,三黨聯合政府勢必內訌多。而且自民黨堅持加強歐元各國財政紀律,各自負責,一旦自民黨入閣,法國總統馬克宏主張歐元區設共同財長和預算的改革大計,很可能泡湯,而希臘被逐出歐元區的可能性亦會提高。
AfD得票率是另一焦點,雖各黨表明不會找它組聯合政府,但該黨反移民和反歐元主張有市場,將促使主流政黨向右轉。一旦極右政黨晉身國會,德國國際聲譽將受打擊,而其得票多寡將反映德國社會撕裂程度。

德國國會選制簡介
●299選區
全德分299選區,選出299區域直選議員、299政黨票比例代表制議員
●1人2票
選民有2票可投,1票投給屬意的區域候選人,1票投政黨
●5%門檻
獲政黨票達5%以上的政黨,可按獲票比例得到議席
●超額議席
若某黨直選議員席次大於政黨票產生的比例代表席次,可保留這些「超額議席」,但其他黨也可多獲得「補償議席」,結果是最終席次會比原設計的598席多,上次大選產生630席
●聯合政府
傳統上德國一黨無法拿到過半席次,須與他黨聯合組閣,若是前兩大政黨聯合組閣稱為大聯合政府,像上屆基民黨與社民黨的組合;若大黨與小黨聯合稱為小聯合政府,像這次料基民黨將與小黨自民黨甚至綠黨籌組政府

http://img.appledaily.com.tw//images/twapple/640pix/20170925/LN06/LN06_003.jpg

梅克爾領經濟成長 收容難民惹民怨

梅克爾2005年就任德國總理至今已12年,可望再做4年,被媒體形容是「永遠的德國總理」。年輕選民幾乎想不起來梅克爾上台前的日子是啥模樣,她執政12年廢除了徵兵制、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釀成核災後宣布廢核,前年敞開國門收容逾百萬中東難民,一度拖垮支持率,但她加緊遣返未獲庇護的難民總算贏回民心,可望保住大位。

要帶頭反制川普
德國總理因為沒有任期限制,向來長壽,拉拔梅克爾從政的前總理柯爾(Helmut Kohl)就做了4任16年,最後因選民厭倦、失業率過高等因素狼狽下台。
梅克爾曾說她不想變成「要死不活的廢物」,考慮做完3任就要卸任,直到去年11月9日不按牌理出牌的川普確定當選美國總統,她才下定決心要再拼一任,帶頭反制川普。
梅克爾從小在有秘密警察監視的東德長大,習慣擺出撲克臉,不讓人家知道她的心思。她的作風帶領德國人安穩度過混亂世局,經濟逆勢成長讓其他國家眼紅,德國人都叫她「媽咪」,面對英國即將脫離歐盟、美國狂人總統川普當家,德國人傾向讓她留任,以不變應萬變。

下班後超市買菜
梅克爾身為德國當權者,卻對名利無欲無求,過去12年來跟學者老公住在柏林的公寓,下班後親自到超級市場採買食材,過著平常人的生活。
政壇上其他人對梅克爾的評價包括「總是公平,也總是不屈不撓」,只要她下定決心就會堅持到底。
中左派對手社會民主黨黨魁舒茲批評她把政治「弄得很無趣」,結果被梅克爾的支持者罵翻,德國媒體嘲笑舒茲出來跟梅克爾打對台,根本是在執行「政治生涯自殺任務」,毫無勝算可言。

若結盟自民黨 歐元改革恐受阻

外界早已預期德國總理梅克爾可望連任,她執政的基民黨(CDU)與盟友在民調穩定領先,媒體甚至形容這場選戰「枯燥無味」,但平淡的選舉仍將對歐盟與歐元的未來產生深遠影響。極右派政黨雖不至於贏得大選,但已獲得更多發聲空間。

德國是歐盟最重要經濟體,新政府政策走向將牽動歐盟的發展,首先是歐元改革,法國總統馬克宏預定本周提出歐元改革方案,與梅克爾合組聯合政府的搭檔,也將對歐元區的未來握有發言權。
Euobserver網站引述學者指出,梅克爾如想與自由民主黨(FDP)合作,疑歐派的自民黨可能對歐元政策提出嚴苛要求,讓她難以實現與法國密切合作的承諾。

民意挺維持現狀
梅克爾也可能同時與自民黨、綠黨籌組聯合政府,綠黨屬挺歐盟派,制衡之下,可能讓她維持現狀。梅克爾曾透露,打算讓75歲的財政部長蕭伯樂留任。學者預測,即便自民黨對歐元政策有意見,也無法改變梅克爾挺歐元的態度。德國馬歇爾基金學者昆德納尼指:「梅克爾連任成功,代表民意支持她維持現狀。」
對德國而言,大選後最大改變將是在聯合政府之外,反移民、疑歐派的極右政黨另類選擇黨(AfD)可望進入國會,成為德國二戰以來第一個獲國會席次的右派政黨。繼荷蘭、法國後,又一極右政黨竄起。

舒茲敗在內政模糊 「黑馬」人氣幻滅

這次挑戰梅克爾的舒茲,去年11月宣布辭去歐洲議會議長一職,返回德國政壇。他在接任社民黨黨魁,投入選戰後,引發「舒茲效應」(Schulz effect),帶領社民黨人氣上升,一度被當是梅克爾的勁敵,但卻「後勁不足」。

自學成5種語言
舒茲投入選戰之初,以黑馬之姿帶動社民黨的支持率攀升了6個百分點,上萬人因為他而入黨。這股「舒茲效應」在2月份達到頂峰。當時民調顯示,社民黨近10年來首次以1個百分點,領先執政聯盟,且他個人50%的支持率也超越了梅克爾的34%。
但社民黨在被認為是大選政治風向球的3場地方選舉,因地區性議題全輸。到了5月,舒茲效應已難以為繼,舒茲的支持率已被梅克爾甩開。有分析指他人氣下滑部分原因是運氣不好,然舒茲一直強調對底層民眾的關心,卻在內政理念上長期模糊不清也是敗筆。專家指,舒茲缺少有經驗的競選班底,加上沒有國內的執政經驗,都讓他無法扳倒梅克爾。
舒茲在高中時輟學,20多歲時曾酗酒,後逐步擺脫酒癮。數年後,更在家鄉開書店,重啟人生新頁。他還透過自學,學會5種語言。

(蘋果日報)
--
德大選出口民調:梅克爾四連霸

極右AfD躍升國會第三大黨 衝擊德國、歐盟政治生態

德國聯邦議院大選廿四日登場,投票結束後的出口民調顯示,總理梅克爾的中右派「基督教民主聯盟/基督教社會聯盟(CDU/CSU)」,一如預期以三十二‧五%得票率維持第一大黨地位,梅克爾成功「四連霸」;目前共組執政聯盟的中左派「社會民主黨(SPD)」,得票率降至二十%。打著民粹主義旗幟的極右派「另類選擇黨(AfD)」,則以十三‧五%得票率成為二戰結束六十年來,首次拿下國會席次的極右派政黨,勢將對德國政壇、乃至歐盟和歐洲局勢造成衝擊。

二戰後 極右派首進國會

此次大選共有逾六一五○萬名合格選民,「首投族」約三百萬人,六十歲以上選民佔三分之一。每張選票分為兩個欄區,一欄為圈選選區內屬意的候選人,採最高票當選制;另一欄則圈選心儀政黨,得票率達五%的政黨依比例分配席次,共將選出五九八名新任議員。但因選制保留「超額席次」,故總席次通常多於應選席次,如現屆即有六三○席。國會第一大黨將有組閣權,並由該黨領袖出任總理。

投票在下午六時(台灣時間廿五日零時)結束,出口民調顯示,投票率約四十一‧一%,略低於二○一三年上屆大選的四十一‧四%。梅克爾領導的CDU/CSU估計得票率約三十二‧五%,六十三歲的梅克爾三度連任總理,朝追平其政治啟蒙導師、已故前總理柯爾(Helmut Kohl)執政十六年之路邁進。

社民黨得票率 創戰後新低

前歐洲議會議長舒茲(Martin Schulz)領導的SPD約廿%,創下二戰結束以來的新低。

與此同時,創黨僅四年、高舉反移民反伊斯蘭的AfD果然以十三‧五%得票率成為第三大黨。儘管極右派一直是歐洲政治版圖的一部分,但AfD候選人呼籲德國停止為二戰期間的角色贖罪,已粉碎德國的最高禁忌。

據報導,梅克爾和舒茲已暗示,可能不會再共組執政聯盟,其他各黨也尚未表明是否願與梅克爾合作,新內閣可能必須協商數月方能成形。

柏林「全球公共政策研究中心(GPPI)」安全問題專家伯勒(Thorsten Benner)警告,若梅克爾最終與SPD合作,AfD將成為主要反對黨,可享有主導國會預算委員會的權利,勢必對重大政策提出挑戰,改變國會的主流共識。

德大選》「我們只認識梅克爾」德首投族傾向維持現狀

德國廿四日舉行聯邦議院大選,儘管「另類選擇黨(AfD)」可望成為德國逾半世紀來第一個在國會擁有席次的極右派政黨,但由於領導中間偏右「基督教民主聯盟/基督教社會聯盟(CDU/CSU)」的現任總理梅克爾,與其主要挑戰者、領導中間偏左「社民黨(SPD)」的舒茲之間,從移入難民如何融入德國社會、大城市房租居高不下、德國如何成功「數位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到歐洲的未來等重大議題上,均無嚴重分歧,以致兩人在政策辯論時難以激盪出對德國乃至歐洲未來的新願景。

目前,德國失業率創新低,預算剩餘(指政府收入大於支出)創新高,但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數據,十二%的德國工作恐被自動化取代。此外,隨著人口高齡化,德國擁有熟練技術的勞工也正在減少,在光纖等新科技研發上,德國也落後其他「七大工業國(G7)」成員國,德國經濟如何在本世紀維持優勢,已成重要課題。

柏林「阿斯本研究所(Aspen Institute)」主任倫茲(Rudiger Lentz)指出,選戰期間沒有人討論德國即將面對的前述改變,「我們為廿一世紀做好準備了嗎?」他認為,此次選戰至今都是一場「使選民感覺良好的活動」,德國社會傾向「維持現狀」。

對於被稱為「梅克爾世代」的德國年輕人來說,他們在梅克爾執政時期成長,度過全球金融危機,現在也不必擔心找不到工作。面對不確定的未來與紛擾的世界,年輕人自然選擇投給梅克爾。而對於十八歲的首投族而言,為什麼支持梅克爾的理由恐怕更簡單:「因為我們只認識梅克爾」。

德大選》國際勢力推助 梅克爾4.0無懸念

德國大選可能產生「梅克爾4.0版」的呼聲極高,國際勢力的推助不可忽視。這雖是一場德國國內選舉,但在媒體透明、社群網路的雙向推動下,美、俄、英、法和土耳其等國領導人幾乎都發揮影響力,凸顯這場選舉相當不同於以往的「國際特色」。

梅克爾的頭號對手、社民黨黨魁舒茲,選情在短短三個月內開高走低,除了梅克爾十二年來從國內到烏克蘭危機、歐元風暴、難民和英國脫歐等議題的應對廣受肯定外,深受德國民眾喜愛的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卸任前訪德,充滿「交棒」意味,直接促使梅克爾決定再度參選,也在選情上為她注入了最強的一劑補針。

跌破眼鏡的英國脫歐公投勝出後,國內政局持續紛亂,反而促使歐盟其他國家更重視歐盟存在,脫歐骨牌效應在荷蘭、法國、奧地利大選均未發酵,對歐盟團結有加分效果。一個強大的歐洲,仍是超過四成德國人的夢想,自由貿易與移民政策幾乎都和梅克爾同調的法國總統馬克宏,當選後首度外訪就是與梅克爾會面,「梅克宏」關係顯示歐盟的穩定,符合多數德國選民的期望。

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其表現顯示美國未來四年不可預測,讓友邦難以信服相隨,梅克爾因此一躍而成自由世界最後、甚至是唯一可靠領導人,不但提升歐盟國際影響力,也連帶提升德國的國際地位。曾任歐洲議會議長的舒茲一度以「川普模式」煽動言論企圖激化選民,但不久就被選擇穩定的德國選民識破。英國《金融時報》直稱梅克爾是「自由世界的領袖」,《紐約時報》也稱她是「歐洲最後一位強大的捍衛者」。

至於涉嫌介入美法大選的俄國總統普廷,在這場大選很難出招,因為梅克爾的簡樸形象牢不可破,假新聞毫無著力點。而多次大罵梅克爾是「納粹」的土耳其總統艾多根,呼籲德國土裔選民別投梅克爾,對多數厭惡他的德國人來說反而是幫梅助選。

(自由時報)
--
德國會大選 梅克爾篤定4連霸任總理

難民政策小陰影:極右派「另類選擇黨」竄起

德國國會大選廿四日投票,台北時間廿五日凌晨投票結束後立即公布的出口民調顯示,德國總理梅克爾帶領的基民黨聯盟得票率為百分之卅二點五,穩居第一大黨,梅克爾也篤定四連霸續任總理。社民黨得票率百分之廿,排名第二,反移民的極右派「另類選擇黨」因梅克爾收容難民等政策而聲勢竄起,拿下百分之十三點五選票,寫下六十年來首度在國會拿下席次紀錄,並成為第三大黨,讓梅克爾的勝利蒙上陰影。

德國大選周日從上午八點(台灣時間下午兩點)進行至下午六點(台灣時間午夜十二點)。梅克爾在當地時間下午兩點半左右,和夫婿紹爾一起到柏林住處附近的投票所投票。他們投票時飄著毛毛雨,紹爾幫梅克爾撐傘,梅克爾面帶笑容,顯然對選情很有信心。

基民黨未單獨過半:籌組聯合政府 已勢在必行

梅克爾所屬的基民黨聯盟雖然是國會第一大黨,不過沒有單獨過半,必須籌組聯合政府。根據出口民調,社民黨、另類選擇黨、自民黨(得票率百分之十點五)、綠黨(得票率百分之九點五)和左翼黨(得票率百分之九),都跨越百分之五的得票門檻,順利進入國會。

目前德國聯邦國會有基民黨、社民黨、綠黨、左翼黨四個政黨,此次選後有六個政黨進入國會,聯合政府的組成也出現多種可能性,恐需要一段時間談判。

將面對多元新國會:選後的政治情勢 更形複雜

因此,梅克爾雖然可以追平她的政治導師、已故總理柯爾的四連霸紀錄,但她選後面對情況更為複雜,新國會意見更多元,還有半個多世紀以來首見的極右派議員,讓德國政壇講究共識的情勢可能生變。梅克爾二○一五年開放邊境收容上百萬難民,因人數太多引發安置問題和民意反彈,另類選擇黨因此打著反移民旗號崛起。

梅克爾競選時承諾,將帶領德國經濟向數位時代轉型,不會再全面開放邊境收容難民,並保護遭美國總統川普動搖的西方世界傳統價值。許多選民也寄望她以執政經驗引領德國和歐洲度過英國脫歐的動盪。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9/25/1/4038688.jpg&x=0&y=0&sw=0&sh=0&sl=W&fw=1050&exp=3600

德大選出口民調 梅克爾勝出 極右派首度進國會

德國國會大選廿四日投票,台北時間廿五日凌晨投票結束後立即公布的出口民調顯示,德國總理梅克爾帶領的基民黨聯盟得票率為百分之卅二點五,穩居第一大黨,梅克爾也篤定四連霸續任總理。社民黨得票率百分之廿,排名第二,反移民的極右派「另類選擇黨」因梅克爾收容難民等政策而聲勢竄起,拿下百分之十三點五選票,寫下六十年來首度在國會拿下席次紀錄,並成為第三大黨,讓梅克爾的勝利蒙上陰影。

德國大選周日從上午八點(台灣時間下午兩點)進行至下午六點(台灣時間午夜十二點)。梅克爾在當地時間下午兩點半左右,和夫婿紹爾一起到柏林住處附近的投票所投票。他們投票時飄著毛毛雨,紹爾幫梅克爾撐傘,梅克爾面帶笑容,顯然對選情很有信心。

梅克爾所屬的基民黨聯盟雖然是國會第一大黨,不過沒有單獨過半,必須籌組聯合政府。根據出口民調,社民黨、另類選擇黨、自民黨(得票率百分之十點五)、綠黨(得票率百分之九點五)和左翼黨(得票率百分之九),都跨越百分之五的得票門檻,順利進入國會。

目前德國聯邦國會有基民黨、社民黨、綠黨、左翼黨四個政黨,此次選後有六個政黨進入國會,聯合政府的組成也出現多種可能性,恐需要一段時間談判。

因此,梅克爾雖然可以追平她的政治導師、已故總理柯爾的四連霸紀錄,但她選後面對情況更為複雜,新國會意見更多元,還有半個多世紀以來首見的極右派議員,讓德國政壇講究共識的情勢可能生變。梅克爾二○一五年開放邊境收容上百萬難民,因人數太多引發安置問題和民意反彈,另類選擇黨因此打著反移民旗號崛起。

梅克爾競選時承諾,將帶領德國經濟向數位時代轉型,不會再全面開放邊境收容難民,並保護遭美國總統川普動搖的西方世界傳統價值。許多選民也寄望她以執政經驗引領德國和歐洲度過英國脫歐的動盪。

德大選 投票率略低於2013

德國大選於當地時間24日上午8時開始投票,當地時間下午2時,投票率為41.1%,略低於2013年投票日下午2時的41.4%,是年的總投票率為71.5%。

當局呼籲德人踴躍出門投票,提醒民眾投票時間下午6時才會截止。不在籍投票並不列入投票率,預估今年不在籍投票將創新高。

極右政黨 專攻網路同溫層

華盛頓郵報報導,德國極右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可能突破二次大戰後德國社會對反移民政黨設下的障礙,首次進入國會,關鍵在善用網路說服選民:你不是唯一的支持者,許多人跟你一樣支持我們。

另類選擇黨重度依賴臉書、推特和Google宣傳。非營利研究中心correctiv.org一直觀察網路極端活動,研究人員凱洛琳.許瓦茲說:「另類選擇黨比德國其他政黨在社群網站下更多功夫。」

另類選擇黨的傳統造勢活動經常受阻。集會往往引發抗議,尤其在大城市,傳單常被撕毀。這個黨在餐廳訂位或預約其他私人場地都有困難。

德勒斯登工業大學右翼極端主義專家帕策特說,另類選擇黨的高層不信任主流媒體,才會偏好「網路同溫層」,「從這方面來說,網路是最新潮的造勢方式,另類選擇黨大肆宣傳德國的政治菁英讓國家沉淪」。

不過,另類選擇黨的選戰操盤手指控,網路並不全然中立。黨的選戰經理昆克爾向「明鏡線上」新聞網控訴,該黨製作的批評德國總理梅克爾的網站遭Google蓄意破壞。網站一大特點是,把梅克爾沮喪的表情和德國柏林「威廉皇帝紀念教堂」的影像合成,而去年一名尋求庇護失敗的突尼西亞男子,就是開卡車闖進這座教堂旁的耶誕市集,並撞死十二人。這個網站曾在Google的「梅克爾」搜尋結果頁面高居首位。

Google否認介入是出於政治動機,澄清說任何在德國註冊的政黨都能在Google上做廣告,但不能違背Google的政策。德國嚴格管制仇恨言論,試圖徹底擺脫納粹意識形態。

梅克爾:另類選擇黨進國會 將成「重大挑戰」

德國總理梅克爾24日贏得第四個任期,針對極右派另類選擇黨(AfD)得以首次進入國會,梅克爾表示該黨將構成「重大挑戰」。梅克爾同時坦承,基民黨的得票率低於期望。

德國大選出口民調結果顯示,梅克爾領導的基民黨仍將是國會最大黨,而反移民政黨「另類選擇黨」也如預期,突破德國的禁忌,首次贏得國會席次,成為二戰後第一個進入國會的極右派政黨。

根據出口民調,基民黨得票率約33%,主要對手社民黨得票率約20-21%,不過,極右派、反伊斯蘭、反移民的另類選擇黨得票率高達約13%,晉升為德國第三大政治勢力。與法國極右派民族陣線以及英國的英國獨立黨掛鉤的另類選擇黨才成軍四年,如今晉入國會,將大為提高能見度並將有國家經費為財源。

儘管選前數月民調即明顯指出,另類選擇黨將在國會登堂入室,一些政評家仍稱另類選擇黨的出色表現,為德國史上的「分水嶺時刻」。

公共電視台播出選舉結果時,聚集在另類選擇黨柏林總部的支持者高興地呼喊,還一起合唱國歌。

社民黨於出口民調出爐後宣布,該黨將成為在野黨,不再與基民黨合組大聯盟政府。社民黨此次得票率為二戰以來最低的一次,也是連續四次大選敗於基民黨之手。黨魁舒茲認為該黨於這次選舉吃了大敗仗,稱24日對社民黨而言是苦澀的一天,而他將繼續重振社民黨的工作 。

社民黨國會黨團領袖歐朋曼告訴ARD電視台說:「我們接受選民的選擇,另類選擇黨現在也是國會政黨之一。但我要清楚說明,一旦他們在國會出現任何種族歧視論調,我們會清楚唱反調。」

變與不變 德國人掙扎選邊站

德國廿四日舉行大選,總理梅克爾幾可篤定連任,選民則帶著在穩定和改變之間掙扎的兩難心情前往投票,他們一方面希望國家維持穩定,但對德國仍將由梅克爾主政,又難免心生失望,渴望能見到新人和新政。

卅六歲的馬庫斯出生於東柏林,他將候選人與政黨選票都投給自由民主黨,主要是希望自民黨能和梅克爾的基民黨組成聯合政府。

馬庫斯認為德國有太多綁手綁腳的管制規定,自民黨在這方面的主張跟他較契合。對於梅克爾可望再次連任樂觀其成,「在這個時代,需要不激進、能夠把人民團結在一起的領導者,而不是撕裂社會。」

馬庫斯的選區是綠黨大票倉,此次綠黨支持率下降,不少分析指向梅克爾過去幾年的執政,對綠黨在環保、同婚等主要議題上的主張都接受,反而影響綠黨的發展。

廿歲的露西則堅持目前政府在環保、氣候變遷上做得還不夠,她依舊將選票投給綠黨,她批評,在德國汽車工業的醜聞案後,政府對柴油車的管制和處理都太軟弱。

五十歲的烏瑪則因擔憂社會貧富差距日益擴大,政治人物過去幾年的決策都只讓少數人受惠,她因此選擇比較重視社會正義的社民黨。

雖然投票日飄著小雨,但民眾投票比預期踴躍,多位專家分析,極右派另類選擇黨(AfD)聲勢看漲,激起更多人投票。

卅歲的克里斯欽說:「選舉有點令人沮喪,梅克爾上台太久了。非常明顯,她會繼續執政。」

在柏林東區,七十五歲選民藍吉說:「梅克爾令人厭煩,但她贏定了。」他對選舉失望透頂。去年地方選舉,左右派邊緣政黨在柏林東區幾乎拿走近半選票。

卅七歲的赫伯特帶著怒氣說:「梅克爾上台十二年已經夠了。希望有人取而代之。」不過抱怨歸抱怨,他不會投給AfD,並以「危險」兩字形容這個政黨,還希望該黨得票率「越低越好」。

特派員在現場/梅克爾 亂世安定劑

在川普效應及眼前連串國際危機中,梅克爾成為多數德國人亂世中尋求穩定的選擇。

基民黨內有不少人說,一年半前,如果認為梅克爾會再度出馬角逐總理大位,那就是瘋了;沒想到,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加上北韓、土耳其等許多無法預測的緊張情勢出現,讓多數德國選民寧可再次選擇給人穩定感、具有處理許多國際危機經驗的梅克爾。

長期研究德國政黨的柏林自由大學教授奈德梅爾指出,梅克爾在二○一五年決定開放邊界接收難民的政策,一度引發德國社會分裂,她的聲望受重創;此次大選異軍突起的另類選擇黨,就是打著「唯一敢反對梅克爾」的口號,支持者快速成長。

直到去年初,包括基民黨內對她的難民政策仍有不少微詞,許多人都認為梅克爾不可能再角逐第四任總理。

梅克爾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坦承,直到去年十一月,她都還在思考是否要參與這次的競選。

沒想到,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一連串的世界危機,不少人又回頭想起,梅克爾處理過歐債、俄國入侵烏克蘭、歐元危機、英國脫歐等一連串國際危機經驗與能力。

與梅克爾同屬基民黨的德國文化部長格魯特斯(Monika Grutters)告訴本報記者,相較於川普的無法預測,越來越多人認為要確保德國是歐洲安定力量,並相信梅克爾是帖良藥。

格魯特斯指出,目前德國是二次大戰後最穩定的時刻,政府沒有舉債,梅克爾執政十二年後的今天,可以很自豪地說沒有債留子孫;德國今年稅收增加,政府有錢可以投資未來。

在選舉過程中,梅克爾始終擺脫不掉如影隨形要她下台的抗議聲,她一再喊出讓德國成為每個人都可以有工作、安居樂業等口號;包括她同黨的年輕人都注意到,她幾乎沒觸及「社會正義」這個讓年輕世代十分有感的議題。

相較於二○一三年帶領基民黨拿下超過四成一選票時的風光,梅克爾這次雖可望創下四連任紀錄,但另類選擇黨的崛起,被認為是選民對她難民政策的懲罰,恐怕是她最不樂見、卻已留下的歷史標記。

(聯合報)
--
梅克爾軟性策略 打一場「睡著的選戰」

德國總理梅克爾日前在大學城海德堡造勢活動上發表演說時,從台下飛來兩顆馬鈴薯;一顆打空,另一顆從她身邊擦過。梅克爾並未做出反應,只把她鮮紅的套裝撢乾淨;幾小時後她在另一場合上,還是穿原來的衣服。

這是梅克爾在這場選戰中採取的「軟之又軟」策略。批評者稱這是一場「睡著了的選戰」,但選戰沉悶卻對她有利:除非發生極端的震撼事件,這次大選肯定贏得「四連霸」。

去年「英脫」公投過關及美國川普勝選,使全世界已經習慣了選戰意外,但主流的民調機構目前全都預測梅克爾的保守聯盟將再度穩穩獲勝。她似乎已將自己確立為德國「所向無敵」的領導人、歐盟的頭號政治人物,兼國際間主張彼此合作的力量。

GMS民調構顧問江格表示,「德國人看到一個不確定的世界,不願在風暴中更換船長」。

基於她一年前所處的不利情勢,而現在卻能穩坐釣魚台,尤其令人驚訝。當時梅克爾仍困於難民危機;由於她維持德國邊界開放,促使逾100萬尋求庇護者湧入德國。

擺脫難民危機 支持度逆轉勝

她的聲望於2016年10月跌到谷底,當時右派抗議人士在德勒斯登舉行的兩德統一紀念活動上曾高喊「梅克爾必須滾蛋」。當歐洲議會議長舒茲今年初當選社民黨黨魁時,社民黨的民調支持度猛升,梅克爾自稱「這是我打過的最辛苦選戰」。

之後她的支持度回升,但也付出代價。選民在這場「睡著了的選戰」中雖仍支持梅克爾,但熱情已遠不如昔。難民湧入已撼動政局,選民對她的信心也不如以往般根深蒂固,尤其是擔心移民問題的保守派人士。

Insa民調機構負責人賓克特表示,「在上次2013年的選舉中,她具有總統般的氣勢,位居各政黨之上。現在她是一位造成民意分裂的總理」。

過去一年來梅克爾完成了「逆轉勝」。減少難民流入數量的措施收到效果,包括促成歐盟與土耳其達成移民協定。她堅持2015年歡迎尋求庇護者,從人道主義來看是正確的反應;但她保證「不能也必須不得再來一次」。

之後儘管川普勝選令許多人頭疼,但卻使許多驚恐的德國人回到她身邊。基民黨幹部表示,「我們每月、每周,甚至每天都要向華府道謝」。

一如之前的三次選舉,梅克爾一直擁有多項重要的有利因素:經濟良好,失業率低,社會穩定,與歐盟合作。基民黨的主要口號是:「為了擁有一個生活良好且快樂的德國」。

梅克爾避免攻擊社民黨及新選擇黨等反對黨。分析師稱此為「不對稱的解除動員」戰術,即靠著鞏固支持者,使反動者失去動能。

淡化爭議問題 靠攏中間選民

她也淡化處理一些有爭議的問題。在競選演說中,她對難民的主要觀點是感謝數百萬協助新移民人士的志工。

對於柴油排放弊案重創德國汽車工業,她既批評汽車業主管的欺騙行為,但支持80萬汽車業勞工及150萬柴油車用戶,以取得平衡。

她在深思熟慮後決定採取「軟性選戰」策略。她在記者會上被問到為何選戰如此乏味,她回答說她的選舉活動並非「相互叫罵」,而是向人民解釋清楚政黨的計畫。

一如之前的選戰,梅克爾對準中間選民,毫不在意地竊取社民黨過去的政績,例如把社民黨的最低工資政策作為自己的主張。這雖可能令一些右派人士失望,因而決定不投票,或轉入新選擇黨。但由於歷次選舉都是中間選民獲勝,尤其是德國,因此她這套策略奏效。

目前梅克爾聯盟的總民調支持度約38%,與2013年選舉的實際得票率41%差不多,明顯領先社民黨的22%。

然而梅克爾的光環已大為減弱。她在基民黨票倉海德堡演說時,台下支持新選擇黨者對她報以噓聲;基民黨鐵桿支持者的熱情也下降。一些人表示,她的演說缺乏特點;「她說的不多,只談全世界而不談德國;支持者很含蓄,但對她並不全都滿意」。

但梅克爾仍掌握基本面的優勢。如果她果然勝出,優先工作是籌組執政聯盟;由她與舒茲在電視辯論上態度看來,目前兩黨組成的「大聯盟」仍可能持續。

梅克爾連任籌碼…經濟政績

德國總理梅克爾在此次國會大選的各項民調一路領先,而她在爭取第四任任期最有力的籌碼,就是傲視西歐的強勁經濟成長。

彭博分析,梅克爾在政壇上之所以能屹立不搖,與其經濟政績密不可分。她2005年上任以來,德國失業率足足減少了一半;自她的第二個任期以來,德國經濟更每年以平均2%的速度成長,即使最近有所減緩,仍然遠勝其他歐元區成員國。

經濟的優異成績也獲得選民的回報,2005年至2013年,梅克爾領導的基民/基社聯盟在大選中取得1990年代以來最佳成果,與主要對手社民黨(SPD)相比,在鐘點員工間的支持度從原本的落後5個百分點,扭轉至至領先8個百分點。

基民/基社聯盟在工會成員間的支持度也從遠落後29個百分點,追趕至僅落後2個百分點。社民黨在受薪階級間的支持度則持續低迷。

在梅克爾主政下,德國出口額增加3,500億美元,多數勞工均享受出口繁榮帶來的成長果實。梅克爾也是自由貿易的頭號支持者之一。德國去年貨物貿易順差達2,800億美元,僅次於中國的4790億美元。

德國在汽車、機械與製藥等競爭性領域的優勢地位,也是鞏固出色貿易表現的原因之一。

德國大選 財長去留聚焦

德國24日舉行國會大選,總理梅克爾預料贏得再度連任,卻將面臨極右派在睽違逾50年後首度進入國會的干擾。外界更關注已任職八年、財長蕭伯樂的去留問題,關鍵在於梅克爾要如何籌組新的聯合政府。

選前民調顯示,梅克爾領導的基民/基社聯盟獲約36%的支持率,比舒茲領導的社民黨高出14個百分點,凸顯被封為「屹立不搖總理」的梅克爾勝券在握。

對許多西方人來說,在世界動盪之際,梅克爾四連霸將令人鬆一口氣,冀望她成為一股安定力量,與美國總統川普和俄羅斯總統普亭相抗衡。

但政治版圖零碎,可能提高梅克爾籌組執政聯盟的難度。此外,成立僅四年、主張反移民與反穆斯林的極右派民粹政黨德國新選擇黨(AfD)可望成為國會第三大黨,可能阻礙梅克爾施政,因為國會將見到更喧鬧的辯論,揮別戰後凝聚共識的穩定局勢。德國新選擇黨在去年的地方選舉大有斬獲,反映梅克爾2015年開放邊境,讓100萬難民湧入德國的決定引發民怨。

整個歐盟也關注蕭伯樂選後能否續任;德國內部雖支持蕭伯樂在歐盟財政議題的強硬態度,但他國卻對他的鷹派立場很感冒。

雖然梅克爾傾向留任蕭伯樂,但她籌組執政聯盟時,財長職位可能淪為其他政黨的協商籌碼。分析師預測,若梅克爾再度選擇與社民黨籌組新政府,蕭伯樂可望留任,但她若選擇與自由民主黨(FDP)及綠黨組閣,將面臨一場激戰,因為與商界關係良好的自民黨早已覬覦財長職位,甚至放話「若沒取得財長一職,自民黨不會加入任何政府」。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9/25/2/4039201.jpg&x=0&y=0&sw=0&sh=0&sl=W&fw=1050&exp=3600

梅克爾選戰對手舒茲 宛如政界流星

在德國今年來的選戰過程中,梅克爾的主要對手──社民黨黨魁舒茲(Martin Schulz)的支持度倏起倏落;原因究竟為何?可說是德國政壇近年來的一大祕辛。

當今年元月舒茲被提名為社民黨總理候選人時,全黨曾颳起一陣凱旋之風。舒茲曾經是書店老闆,後來當上歐洲議會議長,是一位樂於跟民眾往來、親和度高的政治人物。黨內「同志」覺得終於有一位能夠撼動梅克爾,讓社民黨在12年後重掌政權的領導人。

在舒茲出任黨魁前,社民黨的民調支持度僅略高於20%,遠低於梅克爾領導的基民黨/基社聯同盟,但之後社民黨支持度迅速飆升到30%以上,一些民調甚至顯示社民黨已經領先;然而進入夏季後,民調的泡沫已經破滅;在選前兩周,社民黨的支持度已跌回原點。

專家堅信錯不在舒茲,社民黨的問題早已根深柢固。梅克爾的右派聯盟已經侵入社民黨的地盤,而兩黨的立場已經很難做明確的區分。

梅因茲大學政治學者阿茲海默指出,「有梅克爾領導的基民黨在,有什麼理由要投給社民黨?所有左派的主張,例如基本工資、同性戀婚姻合法化,乃至於逐步解除核能,基民黨政府都已落實」。

舒茲支持度的墜落,部分反映出社會民主運動正面臨廣泛的危機。參與工會的勞工一直是左派政黨的堡壘,但現在人數卻明顯萎縮,因此歐洲所有中間偏左的政黨都輸掉選戰。

特里爾大學教授裘恩表示,社會民主政黨的成功關鍵,在於能催生向上的社會移動性;「但現在是一個社會結構愈來愈僵固的時代,此一目標益發難以落實」;而且全球化造成競爭升高,並迫使政府削減福利預算,也使左派更難保障與擴張社會福利。

在德國,許多勞工階層的選民都與自由派的社民黨領導人漸行漸遠,尤其是在同性戀婚姻及難民問題上;一些較保守的藍領勞工更倒向極右派的「新選擇黨」。

舒茲也沒有提出強有力的口號,使社民黨能夠團結在一起。廣告公司主管指出,「他缺少具有說服力的陳述」,反而使數萬名勞工更加擔心數位化將影響他們的工作。

舒茲的失敗,部分是咎由自取。今年5月北萊因─西發里亞邦舉行重要選舉之前,當地的社民黨領導人請舒茲不要宣布任何重大政策,讓選舉聚焦於在地的議題即可;不幸的是舒茲接受了他們的建議,結果社民黨卻敗選。

社民黨議員柯貝表示,「這是一大錯誤。他應該站出來,讓民眾覺得他的存在」;舒茲的低調表現,使他在選戰中喪失動能,也使梅克爾與基民黨有機會重新凝聚。

社民黨國會議員已經公開批評舒茲在選戰中的錯誤。舒茲雖表示選舉結果如何,他都將再度爭取黨魁職務;但社民黨表現愈差,舒茲辭職的機率便愈大。

為什麼梅克爾贏了也算輸了?5Q&A看德國國會大選

德國總理梅克爾領導的聯盟贏得大選,可望第四度出任總理,卻也意外出現戰後以來最差的投票率。不過,舒茲領導的社民黨也意外慘敗,主要的受益者是右翼民粹政黨德國新選擇黨(AfD),二戰結束以來首度進入國會。

以下是大選結果Q&A:

●改變了什麼?

梅克爾領導的基民/基社聯盟和社民黨是最大輸家,這兩大陣營主導戰後德國政壇,但這次加起來卻只拿下52.5%的選票,最大的贏家是AfD,長久以來尤其在共黨東德治下受到壓制,如今漸漸崛起。另一民粹左派黨也有斬獲。

●AfD是誰?

這個民粹政黨領導層拒絕自稱為極右派,強調他們只是愛國,堅持捍衛德國利益。

●牙買加聯盟

基民/基社聯盟加綠黨加自由民主黨(FDP)(這三黨顏色和牙買加國旗相符,因此有牙買加聯盟 )之稱,是最可能掌握國會多數的選項。但這三黨聯合執政並不容易,對減稅乃至於與歐洲進一步整合等問題,主張不盡相同。

●市場影響

隨亞洲開盤,歐元兌美元貶值0.4%至1.1903,因社民黨表明不會加入政府 ,使執政黨勢必得拉攏FDP,這對歐元區進一步整合是一大阻礙。

●財長蕭伯樂何去何從?

財長蕭伯樂不僅是德國政壇的重量級人物,也是歐洲舉足輕重的人物。他本人希望續任,但FDP指明要這個職位。梅克爾想必不願讓出這個位子給聯盟小黨,而為了讓蕭伯樂續位,想必會對聯盟成員更多讓步。

(經濟日報)
--
梅克爾贏得4連任 極右政黨挺進蒙陰影

德國總理梅克爾今天贏得執政的第4個任期,但極右派德國另類選擇黨(AfD)首度挺進國會,使得這項勝利蒙上陰影。荊棘密布且可能長達數月的籌組聯合政府進程,將就此展開。

路透社報導,梅克爾(Angela Merkel)指出,極右派勝利是對德國的一項考驗,傾聽其選民的顧慮、把他們贏回來,這很重要。

她說:「我們當然期盼更好一點的結果,但我們不可以忘記才剛完成格外富有挑戰的立法期,所以我很欣慰我們達成選戰的戰略目標。」

「我們是最強大的政黨,我們已獲授權組成下屆政府,不可能出現能夠對抗我們的聯合政府。」

法新社報導,根據出口民調預測,已執政12年的梅克爾所屬基督教民主黨/基督教社會黨聯盟(CDU/CSU)以大約33%的得票率,對其他主要競選陣營都有兩位數的領先輻度。

差距最接近的對手社會民主黨(SPD)以20%到21%的戰後最低得票率遠遠落後。

不過反伊斯蘭、反移民的德國另類選擇黨估將拿下約13%選票,成為第3大黨,這給柏林政壇投下震撼彈。

儘管德國另類選擇黨可能獲得國會席次早在意料之中,評論仍形容這是德國民主歷史上的「分水嶺時刻」。

由於對德國副總理兼外長嘉布瑞爾(Sigmar Gabriel)口中的「真正納粹」可能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首度挺進聯邦議院(Bundestag)感到不安,許多候選人在選戰倒數階段不約而同懇求選民用選票拒絕民粹主義者。

跨越進入國會5%門檻的另外3個政黨中,自由派的自由民主黨(FDP)估獲10%得票率,反資本主義的左派黨(Die Linke)和著重生態的綠黨(Greens)分別可望拿下約9%選票。

由於梅克爾的政黨無法拿下過半,垂頭喪氣的社民黨又已排除再次與她共組左右共治「大聯合政府」的可能,荊棘密布且可能長達數月的籌組聯合政府進程,將就此展開。

(中央社)
--
細雨 澆不熄投票熱情

德國聯邦議會大選24日舉行,許多選民全家出動去投票,各地投票所秩序井然。柏林東區一位年輕婦女帶著3個小孩去投票,她預估,梅克爾應可順利連任,但未來聯合政府如何組成,現在很難猜測。

柏林周日上午下著毛毛細雨,市區正巧同一天舉行馬拉松比賽,部分地段實施交通管制,民眾穿著雨衣在雨中跑步,熱情不減。各地投票所一早就陸續有民眾步行進入社區投票投票,多數設在學校活動中心。每人領取選票,一張選人,一張選黨,選票中沒有候選人的照片。有些人因在外地工作,可以採取郵寄方式預先完成投票。

東區一對年輕夫妻投票後受訪表示,他們所居住的地區較支持左派政黨,推測梅克爾會勝選連任,因為多數人認為梅克爾做得還不錯,但是他們沒有投給梅克爾所屬政黨。

據統計,德國這次選舉有6150萬合格選民,比2013年大選減少40萬,選民平均年齡52歲,為歷年最高紀錄;有三分之一的選民年紀超過60歲,顯示年紀大的選民有更大的影響力。因應老化趨勢,各政黨候選人也提出關懷老年族群相關的議題,以吸引更多選票。

梅克爾獲連任 續航力待考驗

德國總理梅克爾於2005年上任,最初各界並不看好,她憑著堅強的意志與勇氣,帶領德國度過危機,如今德國經濟穩定復甦,貿易順差高居世界第一,失業率創歷史新低,在歐盟扮演中流砥柱角色,梅克爾似乎苦盡甘來。選後出口民調顯示,這位德國鐵娘子已確定贏得大選,其任期將長達16年,成為科爾之後任期最長的總理。

梅克爾執政期間,德國失業率由11.2%降為3.7%,貿易順差由1580億歐元增加為2520億歐元,民眾消費信心上揚,政府財政由赤字轉向盈餘,這些亮麗的數字的確對梅克爾有加分效果。問題是,現有的優勢可以持續多久?這些成果是否掩蓋了看不見的危機?

亮麗政績 難掩危機

在歐債危機期間,梅克爾堅持實施撙節政策,嚴厲的財政緊縮讓希臘、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民眾生活雪上加霜,外界批評聲浪居高不下,堅強又固執的梅克爾硬是挺了過來,如今德國財政由虧轉盈,歐盟經濟體逐漸恢復元氣,似乎顯示她當初的堅持是必要的。

不過,嚴厲的撙節措施產生後遺症,使得德國的基礎建設、教育等投資不足。《經濟學人》指出,德國寬頻速度在世界的排名自2010年起下滑,從第12名滑落至第29名。在新興產業方面,如物聯網、電動車的發展太慢,落後於其他開發中國家。勢力強大的德國汽車業深陷醜聞中,延誤轉型契機。梅克爾如果連任,未來4年應有效運用財政盈餘,擴大投資,加速各項基礎建設。

難民政策 備受質疑

梅克爾為德國營造史上最長的經濟復甦之路,許多支持者視她為英雄;反對者對她的難民政策難以苟同,認為此舉將毀滅德國的榮景。

儘管梅克爾日昨對開放難民政策做了修正,當初歐洲其他國家對大批難民採取關閉邊界的政策,梅克爾願打開大門接納難民,與她在東德長達35年的成長背景有關。過去長期生活在鐵幕下的經驗,讓梅克爾深刻感受到自由的可貴,不能輕易把邊界關閉。

歐洲統合 千頭萬緒

梅克爾曾說:「自由是我人生中最幸運的經驗,沒有什麼比這更能激勵我,沒有什麼力量比自由更強大,更能給我正面的感受。」她也說:「歐洲的靈魂是包容,歐洲是包容的大陸。」或許就是這種感同身受的同理心,讓她願意對難民採取包容的態度。

梅克爾順利取得連任之後,接下來更重要的工作是組織聯合政府,對內加速完成各項必要的改革,包括加強基礎建設、加速能源轉型。對外則必須因應英國脫歐、美國川普總統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施行保護主義等新局勢,持續支持氣候保護、捍衛自由貿易,以及歐洲的統合。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7-09-25/clipping/656/b06a00_t_01_02.jpg

極右派攪局 國會恐無寧日

四年一度的德國聯邦議院(國會)選舉24日上午8時(台灣時間下午2時)開始投票,逾6100萬選民將決定各政黨在聯邦議院的席位,獲得多數的政黨或政黨聯盟將組成新一屆政府。全國7.3萬多個投票所於晚間6時(台灣時間晚間12時)關閉。根據選後出口民調,梅克爾所屬的聯盟黨確定勝出,將籌組聯合政府。

本屆大選,來自42個政黨和社會團體的候選人角逐聯邦議院至少598個議席。每位選民一人兩票,一張選人,一張選黨。

第一張選票列出選區內競爭「直選議席」的候選人,得票最多者直接獲得一個議席。德國共299個選區,每個選區都會選出一名議員,議院法定598個議席的半數席位由此確定。

第二張選票,選民要選出最符合自己期待的黨派。德國選舉制度規定,得票率跨過5%的政黨才能進入聯邦議院。需要注意的是,近年選舉常出現的情況是,一些黨派在第一張選票獲得的「直選議席」多於其依據第二張選票結果應得的議席總數,而「直選議席」須全部保留,因此產生「超額議席」,並導致實際議席總數超過法定規模。

根據選前民調,除了兩個傳統大黨聯盟黨(由基民盟和基社盟組成)和社會民主黨,自由民主黨、綠黨、左翼黨和另類選擇黨也都有可能進入下屆聯邦議院。

現任總理梅克爾下午在柏林的投票所投票。她的主要競爭對手、社民黨主席舒茲則在其故鄉威爾澤倫投票,然後趕回柏林參加晚間的選舉活動。

選前最後民調顯示,在位已12年的總理梅克爾所屬的聯盟黨,與最大在野黨差距達10個百分點以上,一般認為梅克爾4連霸已無懸念,不過她將面對二戰結束以來,國會首次出現的極右派民粹政黨。專家指出,由於選情偏冷,打著反移民、反伊斯蘭教的「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將跨越5%得票率門檻進入國會殿堂。

選前AfD民調曾竄升到13%,並一直在11%到13%之間徘徊,民調若反映在選票上,AfD不僅將首次進入國會,也將成為國會第3大黨。

不過德國所有主流政黨都將AfD視為激進邊緣組織,AfD的崛起除了進一步分化德國政治版圖,也會增加選後梅克爾籌組執政聯盟的難度。此外,AfD若進入國會,未來的國會殿堂將出現更嘈雜的辯論,戰後奠基在共識基礎上的穩定局勢也將不復見。

聯合政府組成 左右改革成效

德國總理梅克爾順利獲得連任,接下來的重頭戲,將是選擇適當的政黨組成聯合政府,新聯合政府的組成關係未來新政府的走向,與梅克爾未來4年的改革成效。

選前的民調顯示,難民、貧富不均是選民最關心的前兩大議題,整體而言,德國經濟表現佳,但是區域分布上不平均,南部比北部、東部來得富裕。據統計,德國受薪階級最底層40%的平均實質薪資比20年前還低;去年各地食物銀行的使用次數比上年增加3成,也因此,不少人認為梅克爾對難民太大方。梅克爾所到之處不見得都是歡呼,也有民眾丟擲蕃茄汁發洩怒氣。

檢視梅克爾過去3屆聯合政府的組成,第1、3屆都是基民盟、基社盟與社民黨(SPD)共同組成大聯合政府,一邊是保守派,一邊是左派,左右共治,合作起來並不容易,尤其對社民黨頗為不利。當政策成功時,施政績效全歸梅克爾所屬政黨,當政府出包時,社民黨也難脫干係。長久下來,這種合作又對抗的關係,不容易累積自己的實力。

梅克爾第2任期(2009—2013)選擇與自由民主黨(FDP)合作,該黨主張尊重自由市場,減少干預,受到企業界歡迎。如果梅克爾選擇這樣的組合,部分人士預期,德國未來在能源轉型的進程可能出現停滯,因為煤礦、汽車產業擁有相當大的遊說團體,勢必阻擋進一步的能源轉型。

如果梅克爾所屬政黨得票率不高,必須聯合其他2個小黨,才能獲得過半數的支持率,那麼聯合政府第3種可能是由基民盟、基社盟、自民黨、綠黨共同組成,他們的代表色為黑、黃、綠,可繪成牙買加國旗,因此稱為「牙買加模式」。

聯合政府第4種可能是由基民盟、基社盟加綠黨,形成紅綠聯盟。

此外,如果社民黨(SPD)取得組織聯合政府的權力,可能有兩種組合,一是社民黨與綠黨聯合,形成紅綠聯盟,另一個是社民黨、自民黨與綠黨,形成紅黃綠的聯盟。目前看來,後面這三種機率不高。

(中國時報)
--
德大選登場 梅克爾料4連霸

德國周日舉行國會大選,外界看好現年63歲的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將穩操勝算贏得大選,這也讓她成為繼前總理柯爾之後,另一名在戰後取得4連霸的德國總理。此外主張反移民、反歐元的另類選舉黨(AfD)也可望在這次大選脫穎而出,成為逾半個世紀以來首度進入國會的極右派政黨。

德國大選投票時間從當地時間周日早上開始,直到下午6點(台北周一零時)結束。隨後德國電視公布出口民調,到周二官方才會公布最後計票結果。

儘管德國政局情勢在改變,但隨著今年來難民問題已受到控制,使得梅克爾人氣回升,被視為在不明朗國際局勢下能夠穩住陣腳,捍衛被川普衝擊的西方秩序的掌舵手。外界也對她寄予厚望,認為梅克爾能重振德國經濟信心,在挾著高人氣下,梅克爾預料將可成為戰後繼柯爾後,另1位4連任的德國總理。

不過據民調顯示,雖然梅克爾的基民黨(CDU)仍穩坐國會最大黨,但國會政治生態正在改變而讓基民黨遭受大小黨派夾擊,可能讓她不像過去那麼容易籌組執政聯盟。

根據INSA民調,保守的基民黨民意支持度下跌2個百分點至34%,中間偏左的社民黨下跌1個百分點至21%,另類選舉黨上升2個百分點至13%、可望成為第3大黨。在此情況下,選後梅克爾將如何籌組聯合政府也成為外界聚焦的議題。

德國國會政治生態出現轉變,主要與另類選舉黨的快速崛起有關。由於不滿梅克爾在2015年開放德國邊境讓逾100萬難民湧入,令基民黨去年在地方選擇裡遭到另類選舉黨的重大挑戰,這給另類選舉黨抓到闖進國會的機會。

面對這股代表極右派勢力可望首度在戰後挺進國會,連社民黨(SPD)黨魁舒爾茲(Martin Schulz)也為此感到憂心,形容他們是「民主的掘墓人」。

德大選後2天 德股多不捧場

德國周日(24日)舉行大選,由過去數據來看,德股對大選結果並不捧場,選後兩個交易日平均跌落近1%,歐洲股市、歐元也大多出現走跌。

德股今年初氣勢如虹,但到夏季一度呈現疲軟,所幸近幾周重拾上漲動能,但預料大選結束後,這波漲勢可能面臨動搖。

CNBC網站利用對沖基金分析工具Kensho數據研究1990年以來7次德國大選後的股市反應,發現涵蓋30大德國企業的DAX 30指數,在選後兩個交易日平均下跌0.94%,只有2次選後出現上漲,跌幅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02年,當時DAX 30指數重摔3.37%。

其他歐股表現也不理想。英國富時100指數(FTSE 100 index)在德國選後的2個交易日平均下挫0.85%,法國CAC 40指數平均跌落0.91%,荷蘭AEX指數該期間平均走低0.38%。唯獨比利時BEL 20指數不跌反漲,德國選後2個交易日平均上揚0.05%。

德、法、比、荷等共計19國使用的歐元,今年兌美元匯率上漲近13%。但在德國大選後可能走貶。

根據Kensho追溯1999年開始使用歐元以來的德國4次大選數據,發現歐元在選後2個交易日普遍貶值,平均下挫0.27%。歐元兌英鎊、日圓的跌勢更重,該期間歐元兌英鎊平均貶值0.50%、兌日圓貶值0.62%。

目前全球股市仍受到許多因素牽動,包括北韓核試引發的緊張局勢,央行暗示超寬鬆貨幣政策將展開緩慢退場、天災與恐怖政擊的威脅等,都持續影響歐股發展。不過以長期來看,投資人認為選舉結果不會影響德股全年的強勁表現。

投資公司Union Investment股市基金管理部門主管顧特納(Benjardin Gartner)指出,多數人對選舉結果很篤定,認為總理梅克爾會順利四連霸,這對國際投資人而言相當重要,因為梅克爾在國際間擁有許多支持者,尤其是美、英,她被視為德國與歐元區穩定的力量。

弊案連環爆 梅克爾砲口瞄準汽車業

根據CNN Money報導,德國周日舉行大選,總理梅克爾料將成功四連任,面對車廠連爆弊案,梅克爾未來砲口將朝向德國汽車產業。

梅克爾上周在法蘭克福車展發表演說,就已出言批評2015年福斯汽車爆發的廢排醜聞,同時還暗示日後柴油車將走向歷史。

針對福斯柴油車的排廢數據造假弊案,梅克爾直言,「這已破壞大眾的信任,該產業必須投注全力贏回信譽與信任,不但是為了自身利益,也是為了員工和德國工業」。

梅克爾的批評反映德國民意的轉變,政府與車廠過於密切已成政治包袱。上個月公布的民調顯示,57%的德國人對汽車產業失去信任,3分之2的受訪者認為政治人物與車廠太過接近。

受累於柴油車排廢醜聞,今年德國柴油車銷量下滑,外國車廠自德國車廠手中搶下市占。在德國一些城市要求完全禁止柴油車的聲浪更加強大。在寶馬(BMW)總部慕尼黑正在考慮禁止柴油車上路。戴姆勒總部所在地的斯圖加特也考慮採取類似措施。

梅克爾曾表示,德國將效法法國、英國、印度等國的腳步,設定禁售燃料汽車的期限。

汽車產業與政治關係緊密,舉例來說,下薩克森邦握有福斯20%的股份,當地領導人一直在歐洲和其他地區為車業遊說。研究機構Evercore ISI分析師艾林格斯特(Arndt Ellinghorst)表示,「沒有其他產業像車業如此重要,汽車產業與政府之間擁有緊密關係,政府始終都在為該產業關說。」

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主席尼歌絲(Mary Nichols)今年稍早曾在德國國會作證表示,梅克爾2010年與加州州長阿諾史瓦辛格會面時,曾抱怨該州嚴苛的排放廢棄標準。

(工商時報)
--
「戰略轉彎」 最有權勢女人梅克爾主政祕訣

德國總理梅克爾被譽為全球最有權勢的女人,民調一致看好她將帶領基民黨贏得24日的國會大選,展開第四個總理任期。她在位12年,至今民調支持度超過六成。華爾街日報指出,梅克爾屹立政壇的祕密,就是善於適時演出「戰略大轉彎」。金融時報也指出,由東德塑造的梅克爾是一個機會主義者,態度經常出現180度的轉變,但她很適合領導西方。

今年6月,梅克爾的主要對手、社民黨黨魁舒茲在黨代表大會上宣示,要將推動「婚姻平權」做為競選主軸之一。隔天梅克爾立刻改變多年來反對同性婚姻法案的態度,同意在國會表決該法案並允許黨籍議員自主投票。舒茲馬上喪失一個可以攻擊梅克爾的題材。

梅克爾多次在重大議題上大轉彎,她一旦察覺主流民意有變,就會跟著調整立場,不惜和黨內唱反調。除了同性婚姻,她在徵兵、核能和難民等議題上也都曾演出急轉彎。政敵不免批評她善變,但她自有一套說詞,表示政策必須因應時代和社會變遷以及國家需要而調整。德國政治體制講究共識,梅克爾跟隨主流民意轉彎,政敵即使罵她變來變去,對她的傷害也有限。

對許多人來說,梅克爾只是讓人放心的「母親」。人們喜歡這位領導人自己種菜、休假散步、偶爾上超市採購,且就算當了12年總理,仍住在原本的柏林公寓。梅克爾的觀念彈性、決策冷靜、個性端莊和諷刺的幽默感,廣泛地滿足了德國人。梅克爾曾說,「我兒時有個階段是,我想做好我不擅長的每件事,如跳芭蕾或體操平衡木,最後我決定與我能做的和做不到的事情和平共處。」她的務實策略與願意採納自由派對手想法的意願,讓她獲得許多保守派領袖的推崇與肯定。

梅克爾的做事方法與成長背景息息相關,她是在前東德成長的新教牧師之女,早年是物理學家,30多歲兩德統一後投入政壇。身為總理,梅克爾取消徵兵制,發放父親育兒津貼,鼓勵男性請育嬰假,並在日本福島核災後,突然加快關閉核電廠的進程。她前年允許大量難民入境,接著逐步轉向較限制的政策。她今年清除了國會通過同性婚姻的障礙,但她本人其實不挺同婚。

思維敏銳、擅長隨機應變,是梅克爾的特點。每次她都會尋找德國政治中心、自己的理性分析和外部世界需求之間的「甜蜜點」。她喜歡妥協—這是德國或者歐洲政界的根本技能。

反移難民勢力崛起 恐改變德國政壇版圖

德國大選24日投票,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表示,不會再重蹈2015年覆轍(指開放接收難民),並稱從該次事件學到教訓。

包括德國公共電視、畫報等多家媒體在公布的民調都顯示,梅克爾所屬的基民黨與中間偏左的社民黨支持率都較四年前下滑,各為34%與21%;反移民及歐盟的另類選擇黨(AfD)因為2015年梅克爾決定接收大量難民,在此次大選中快速竄起,成為德國政壇最熱門、卻也讓不少人擔憂的話題,更成為兩大傳統政黨攻擊對象。

社民黨此次推出的總理候選人舒茲(Martin Schulz)日前在柏林市中心的大型競選活動中,除批評梅克爾帶領的基民黨決策有傷社會公平外,同樣把箭頭指向AfD,他重砲批評「你們是我們的敵人」,多次強調要捍衛德國的民主與價值。

儘管梅克爾所屬的基民黨在此次國會大選仍能穩居第一大黨地位,但AfD會不會成為國會最大在野黨,已成基民黨最大的擔憂;基民黨總部多位幕僚都擔憂,AfD的得票率可能還會高於目前13%的民調支持率。

德國知名智庫、親基民黨的康拉德.艾德諾基金會(KAS)政治諮詢部門中,實證研究團隊主任維拉就指出,難民問題讓AfD在去年德東、德西的地方選舉都有所斬獲,目前她最關心的是AfD進入國會後對國會的挑戰。

梅克爾在南部的競選活動承諾,開放邊境歡迎難民的事情不會再發生,仍有民眾報以噓聲;梅克爾人氣仍高,但多次競選活動場外伴隨反對者的抗議聲浪。

面對AfD近兩年強勢竄起,德國兩大傳統政黨雖力阻,但能否避免該黨成為國會最大在野黨,有待選舉結果揭曉、聯合政府如何組成後才能確定,但可預見的是,梅克爾此次就算贏得大選,勝利果實的滋味,恐怕不會全是甜美。

(世界日報)
--
伊拉克庫德族今獨立公投 土耳其修法 可軍事介入

土耳其國會前天通過修法,容許國家受威脅時,可軍事介入伊拉克和敘利亞,被視為對伊拉克庫德自治區的最後警告,逼使他們取消今天的獨立公投,憂慮土國國內庫德族效法。伊拉克庫德族昨表明,今將如期舉行公投,當地居民已購入日常用品,作好最壞打算。

美伊敘土籲喊卡
土耳其國會前天通過修法,容許國家面臨威脅時派軍越過南部邊境,又列明打擊伊拉克和敘利亞庫德武裝、激進組織「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IS)是國家安全要項,強調伊、敘兩國領土完整的重要性。
庫德族是中東的古老民族,主要分布在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和伊朗等4國邊境接壤一帶,一直爭取獨立建國。伊拉克庫德自治區議會本月通過決議將舉行獨立公投。巴格達政府反對,警告若公投演變成暴力,隨時準備好軍事介入。
土耳其、敘利亞、伊朗亦憂慮公投產生骨牌效應,令其國內的庫德族分離主義進一步激化,導致中東局勢亂上加亂,齊聲警告取消公投。
近年藉武裝庫德族牽制IS的美國,也呼籲取消公投,避免目前以庫德及阿拉伯聯軍殲滅伊拉克、敘利亞境內IS的戰略功虧一簣。聯合國安理會則警告公投恐令伊拉克陷入不穩。
面對反對聲浪,伊拉克庫德自治區前天派代表赴巴格達商討有關問題,重申將如期在今天舉行公投。但自治區政府指即使公投結果支持獨立,不會馬上宣布獨立,僅會向巴格達政府施壓,爭取更多石油收益和財政預算。
身處伊拉克庫德族自治區的吉爾庫克居民,擔憂公投導致爆發衝突,已提早添購日常用品、糧食等。有商人說:「食物價格已飆升兩成,這些政客所做的只對商人有利,受苦的都是貧苦民眾。」

(蘋果日報)
--
伊拉克庫德族今獨立公投 牽動油市

伊拉克庫德族25日舉行將獨立公投,伊拉克中央政府、中東列強以及西方大國都反對,認為公投將加劇中東地區的動盪與伊拉克的種族衝突,但市場真正關注的是,公投後地緣政治風險的油市的影響。

為因應庫德族公投,土耳其國會23日通過,授權延長部署土國軍隊於伊拉克與敘利亞邊境的時間一年。美國等國都呼籲庫德自治區政府(KRG)取消公投。

市場關注的是,若獨立公投過關,接連而來的衝突會如何影響油市。KRG表示,庫德族地區石油蘊藏量可能達450億桶,該地區去年日產約54.46萬桶原油,約占伊拉克總供應量的12%,今年預料更將增產至每日60.2萬桶。

將舉行公投的地區還包括含有油田的吉爾庫克(Kirkuk),而庫德族與土庫曼等人馬都在搶吉爾庫克,吉爾庫克可能成為衝突引爆點。

專家認為,庫德地區石油出口的最大風險是土國切斷庫德族油田的輸油管線,從而使庫德自治區政府能源產業近來的所有進展化為烏有。不過,從庫德族6月宣布要舉辦獨立公投以來,當地的輸油管線運作從未中斷,應能讓能源業者感到安心。

(經濟日報)
--
川普再槓體壇 「反川球星」拒訪白官

批NFL球員奏國歌時未起立「應開除」 引爆戰火 大聯盟也加入戰局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槓上美國兩大體育聯盟,先是狠批美式足球聯盟(NFL)球員不尊重國歌和國旗、要求球隊予以開除後,又怒斥國家籃球協會(NBA)明星球員柯瑞(Stephen Curry),撤回其所屬球隊赴白宮參訪的邀請函。川普激烈且缺乏尊重的言論,使球隊官方和球員強烈反彈,並引起職棒大聯盟(MLB)球員同仇敵愾,在賽前演奏國歌時表達對川普的憤怒。

奏國歌時單膝跪地 抗議歧視蔚為風潮

川普與美國兩大運動聯盟NFL及NBA的爭議,源於22日阿拉巴馬州亨茲威爾市一場共和黨參議員造勢活動,當時川普在演說中批評部分NFL球員在賽前播放國歌時未起立,要求NFL高層應將這些「狗娘養的傢伙(son of a bitch)」炒魷魚。去年,NFL舊金山49人隊四分衛卡佩尼克(Colin Kaepernick),率先在賽前演奏美國國歌時,以單膝跪地方式抗議美國社會的種族歧視,一年多來引發更多球員仿效。

NFL「巴爾的摩烏鴉隊」與「傑克遜維爾美洲虎隊」24日在倫敦比賽,數名球員也在演奏國歌時手挽手,集體單膝跪地抗議。

柯瑞堅持反對川普 川普取消邀請勇士

接著,NBA今年總冠軍加州金州勇士隊,原本按慣例將於23日受邀訪問白宮,但該隊當家球員、擔任後衛的柯瑞,在川普發言後隨即表示自己「(反對川普)信念不變、不想去白宮」。不料,川普馬上推文撤回對該隊及柯瑞的邀請函,揚言「前往白宮是冠軍隊的榮耀,柯瑞卻在猶豫,那麼只好取消邀請」。川普也再度推文重申,若NFL球員想要享有高薪「特權」,就該在唱國歌時起立,否則請另謀高就。

大聯盟第一位響應者 運動家捕手單膝跪地

NFL行政總裁古德爾(Roger Goodell)譴責川普根本是在「分化NFL」,是對NFL及其球員「極大的不尊重」,又強調NFL球員擁有理性表達意見的自由,川普的言論只會使各球隊更加團結。金州勇士隊則聲明,將在新球季前往華府比賽時,宣揚「平等、多元和包容」價值。柯瑞則回應,川普的作法「不是一個領袖該做的事」;騎士隊當家球星、「大帝」詹姆斯(LeBron James)也酸川普「笨蛋」,直言「在你當上總統前,參訪白宮確實是偉大榮譽」。

此次風波也延燒至職棒大聯盟,在24日「奧克蘭運動家隊」與「德州遊騎兵隊」的賽事上,運動家隊新秀捕手麥克斯威爾(Bruce Maxwell)也在賽前唱國歌時,以單膝跪地方式抗議,成為MLB第一位響應這項行動的球員,並獲得球隊支持。此外,美國知名歌手史蒂夫汪德(Stevie Wonder)24日也在紐約演唱會上單膝下跪,支持體壇反歧視行動。

(自由時報)
--
川普與職業體壇戰火升溫

在要求職業美式足球聯盟(NFL)球隊老闆開除在唱國歌時單膝跪地抗議球員,以及取消邀請去年美國職業籃球NBA冠軍金州勇士隊名將柯瑞訪問白宮後,美國總統川普與職業體壇間的口水戰在廿三日全面升級,就連職業棒球界與演藝界也都有人看不下去,跳出來抗議川普的言行。

從廿二日晚上開始,川普先砲轟仿效NFL舊金山四九人隊前四分衛卡普尼克在唱國歌時示威抗議的球員,接著在廿三日早上因柯瑞前天說不想訪問白宮而在推特宣布取消邀訪勇士隊。「到白宮被視為冠軍隊的莫大榮譽。柯瑞卻猶豫,因此邀請取消!」

川普上述一連串的舉動引起了詹姆斯等多位NBA大咖球星痛批,且這波抗議潮更在同日晚間延燒到職棒圈和演藝圈;奧克蘭運動家隊捕手麥克斯威爾在賽前單膝跪地唱國歌,歌手史提夫汪達也在紐約音樂節上仿效卡普尼克單膝跪地。

詹姆斯在川普宣布取消邀訪後隨即推文說:「柯瑞早就說他不去(白宮),因此沒什麼邀不邀請。在你(川普)出現之前,到白宮一直都是莫大的榮譽!」

休士頓火箭隊球星保羅也推文說:「我們國家發生這麼多的事情,你為什麼只關心誰下跪和訪問白宮?」另位籃壇巨星布萊恩更在推文說:「一個光是名字就會引起分裂和憤怒的美國總統。他的話引發分歧和仇恨,不可能『使美國再度偉大』。」

而這些球星與總統互嗆的起因,來自於川普廿二日在阿拉巴馬州一場參議員補選造勢活動上所說的夾雜粗話爭議言論。「有人不尊敬我們的國旗時,你們是不是很想看到NFL老闆說『把那個狗娘養的趕出場,滾!他被開除了』?」

NFL理事長古德爾廿三日則發出聲明回應說,川普的發言顯示出「對NFL及其球員不幸地缺乏尊重」。

(聯合報)
--
丹麥車隊阿富汗首都遭攻擊 5平民受傷

阿富汗首都喀布爾24日發生丹麥車隊遭遇自殺炸彈攻擊的案件,造成5位平民受傷。

阿富汗安全官員表示,這起攻擊案是為了抗議北約領導的國際任務。

北約的阿富汗堅定支援任務發言人薩爾文上尉證實這起攻擊,並表示已派出一組小隊前往處理。他說:「堅定支援任務沒有人員傷亡。」

(聯合報)
--
紐西蘭民粹政黨 成組閣關鍵

紐西蘭兩大政黨都未在23日的國會選舉贏得過半席次,民粹派的「紐西蘭第一黨」成組閣關鍵。

路透報導,紐西蘭結束近來選情最激烈的國會大選,總理英格利許所屬的國家黨囊括最多票數,擊敗在野的工黨。執政十年的國家黨此次得票率為46%,工黨為35.8%,紐西蘭第一黨則拿到7.5%的選票。最後票數還須計算海外選票,10月7日才會出爐。

由於此次大選沒有任何政黨獲過半數席位,紐西蘭第一黨在新政府的組成上將扮演舉足輕重角色。高舉民族主義大旗的皮特斯將決定,要與目前中間偏右的國家黨政府、或是與因新黨魁上任聲勢回升的工黨組成新政府。

英格利許表示,他有信心未來幾天將與紐西蘭第一黨達成組閣協議。根據第一階段的大選結果,國家黨和紐西蘭第一黨若組成政府,可跨過過半的60席門檻,不需要第三個政黨的加入。

但若是工黨和紐西蘭第一黨的組合,就必須再和綠黨結盟取得過半席次。不過,紐西蘭坎特伯雷大學的政治學者艾力克斯.譚教授表示,如果工黨想組成新政府,就須給皮特斯和紐西蘭第一黨很多好處。

(經濟日報)
--
法總統馬克宏推憲改 考驗大

在總統馬克宏支持率急降之際,法國參議院選舉24日登場,可能是馬克宏上任來的首次選舉挫敗,可能影響他推動的憲改計畫。

今年5月以秋風掃落葉之勢贏家總統寶座的馬克宏,在上任後因一連串的溝通不良與政策失誤,使他的支持率降至40%左右。

低落的民調可能使馬克宏領導的共和前進黨(LREM)在參院選舉中失利。觀察人士也指出,參院的間接選舉制不利於總統馬克宏領導的政黨。

法國參院共有348席,這次半數174席將改選。馬克宏帶領的LREM目前在參院有29席,黨團主席巴垂亞表示,目標是取得45到50席。但顧問業者Viavoice的米蓋特─馬蒂不看好,因LREM的優勢是在於馬克宏與法國人民有直接的連結,但參院選舉是由各選區代表投票。

參院選舉若失利,對馬克宏的統治權影響不大,但可能升高他推動憲改的難度。

馬克宏要改革憲法,須取得國會兩院(國民議會與參議院)五分之三(總共555席)的支持。

(經濟日報)
--
緬甸衝突不斷 翁山蘇姬人權光環褪色了

隨著緬甸西部一座座洛興雅人村莊燃起滾滾濃煙,翁山蘇姬日前終於打破她對這場人道主義危機的沉默。這場危機已造成逾25萬人無家可歸,也損毀她的聲譽。

這位緬甸的實質領袖與自由鬥士含糊地說,她的政府致力於維護「若開邦所有人」的人權。最近該邦發生緬甸2011年告別軍事統治以來一些最糟糕的暴力事件。驚恐的難民不斷湧入孟加拉,訴說安全部隊和肇事者向他們開槍、焚毀他們家園。

翁山蘇姬拒絕提到洛興雅人一詞,而這場暴力事件中的主要受害者是洛興雅穆斯林。相反地,她指責媒體捏造新聞,建起一座「虛假訊息的冰山」。

此前同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馬拉拉(Malala Yousafzai)和圖圖(Desmond Tutu)都為洛興雅人發聲,對翁山蘇姬發出含蓄的譴責。一項要求取消1991年頒發給翁山蘇姬的諾貝爾和平獎的請願書,已獲得近40萬個簽名。

外界對翁山蘇姬的強烈貶斥,似乎象徵這位女性的轉折點。過去幾十年來她深受西方世界敬佩,許多人將她比作印度聖雄甘地和南非傳奇人物曼德拉。翁山蘇姬以一身標誌性的紗籠和髮髻上的茉莉花,成為是全世界最知名的人物之一,也是緬甸政治過渡希望的化身。

現在翁山蘇姬似乎不可思議地與世界輿論格格不入。她說,期待執政僅18個月的政府解決若開邦問題「有點不合理」。她在提到緬甸的政策讓多數洛興雅人失去國籍時說,「我們必須關心我們的公民,我們必須關心在我們國家的所有人,無論他們是否是我國公民」。

外界普遍認為她無力遏制軍方。翁山蘇姬所屬的全國民主聯盟(NLD)資深人物溫登表示:「你不能因為軍隊的行為而責備她。」即便翁山蘇姬一些最嚴厲的批評者也承認,軍方應對此事負責。緬甸人權網路的覺溫認為,翁山蘇姬在道義上有責任發聲。可惜她不僅站在軍隊的一方,還跟宣傳機構站在一起。

有人可能覺得這次事件對於這位緬甸領袖的聲譽是個決定時刻,其實並非如此。翁山蘇姬長期附和官方說法,即洛興雅人是被「恐怖分子」煽動的孟加拉民族主義者。隨著緬甸走上民主化之路與通訊技術的普及,緬甸的民族主義和佛教極端主義近年抬頭。

然而,於翁山蘇姬在國外飽受抨擊之際,緬甸國內的一些強硬派反而認為她太軟弱。常駐緬甸的一位西方外交官表示,翁山蘇姬被夾在這兩種觀點之間。

衝擊翁山蘇姬的對立勢力與她的成長背景相符,她在兩個世界長大,在兩邊都享有特權。翁山蘇姬1945年出生在仰光,兩歲時父親遭暗殺。

孩童時代的她在緬甸和印度(她的母親是緬甸駐印度大使)的基督教學校接受教育,後來她前往英國牛津,在那裡遇到了日後的丈夫。

1988年她返鄉照料生病的母親,隨後捲入反對軍政府統治的動蕩。反對派隨後團結在NLD的大旗下,利用被尊為國父的翁山將軍的女兒。多年來翁山蘇姬反覆遭軟禁,成為一場國際團結運動的代表人物。翁山蘇姬在結束軍政府統治的談判中扮演重要角色,隨後又帶領NLD在2015年選舉中獲得勝利。

作為一名反對派出身、備受尊敬但又未經考驗的領袖,翁山蘇姬掌權後相對缺乏魄力,在經濟等關鍵領域拿不出什麼對策。隨著若開邦火光四起,翁山蘇姬的執政蜜月期也隨之縮短。

(經濟日報)
--
打臉梅伊 穆迪降英信評

在英國脫歐談判陷入僵局之際,國際信評機構穆迪又調降英國債信評等,也引發外界對英國經濟前景的疑慮。

穆迪以英國財政壓力超過預期,加上脫歐挑戰恐增加其財政風險,使得英國政府施政難度變高,因此把英國信評從Aa1調降1級至Aa2。

穆迪曾在2013年把英國享有35年的Aaa頂級信評調降1級至Aa1。

英國首相梅伊(Theresa May)上周五針對脫歐發表演說,本來希望獲得歐盟掌聲來減低其政治壓力,但穆迪的行動立即打臉梅伊。

但針對穆迪降等行動,英國財政部也立即回擊,認為穆迪針對英國脫歐評論已不合時宜,它說首相剛就未來英國與歐盟關係提出具有企圖心計畫,將使雙方都能受惠這新關係。

財政部還強調政府在持續縮減赤字上已做出實質進展,並同時為國民保健署(NHS)和社會福利照顧尋找額外財源,因此對英國前景是持樂觀態度。

外界認為,雖然穆迪降等不會對英國政府1.8兆英鎊債務的利息負擔造成嚴重影響,但大家會把焦點放在財政部長哈蒙德(Philip Hammond)提出的財政計畫,觀察是否有空間降低脫歐帶來的任何經濟損失。

根據最新官方數字,英國8月預算赤字創2007年來最低水準,外界認為這將讓哈蒙德在11月發表的預算案有更多發揮的空間。

英國8月淨舉債57億英鎊,較去年同期減少13億英鎊,並低於外界預期的71億英鎊。這使本財政年度的前5個月總舉債金額累計為283億英鎊,創下2007/08年度金融危機爆發後的新低。

(工商時報)
--
聯大成虛偽聚會? 美國恐成人權禍源

聯合國大會即將於25日結束,全世界的領導人都來到紐約,參加聯合國會高峰領袖會議,就幫助窮人發表高見。川普早前吹噓美國提供葉門25億美元人道援助資金,也呼籲國際解決中東與緬甸的難民問題。但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紀思道踢爆說,葉門人權災難是美國親自製造全球最大的人道主義危機。他也說,從敘利亞、葉門再到緬甸難民問題,在在顯示了領導人在道德上沒辦法扮演主導的作用。

美國製造人道危機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聯合國大會早前在紐約熱烈進行,該大會以北韓局勢、緬甸羅興亞人權難題、伊朗核武協議、巴黎氣候協定四大主題積極討論。其中,川普首次以總統的身份前往聯合國,更引起國際關注。

川普在聯合國會議上稱讚美國向葉門提供的人道主義援助。然而,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紀思道撰文批評,此次聯合國大會是「全球領導人的虛偽聚會。」他指出,葉門今日需要美國提供幫助是因為美國正在幫助沙地阿拉伯轟炸葉門平民,斷絕他們的食物來源。換句話說,「川普吹噓自己將緩解的這場災難,其實是美國先前製造的全球最大人道主義危機。」

《衛報》分析報導,葉門近日叛軍空襲無國界醫院的悲劇裡,發現了一顆美國製的炸彈引起全球關注。國際特赦組織更取得當地記者拍攝的照片,經過驗證後確認這是一枚美國製造的航空炸彈。

然而,這並不是美國首宗被發現售賣軍武給沙地阿拉伯的個案,根據斯德哥摩國際和平研究所調查報告,美國在2012-2016年間是沙地阿拉伯的最大的軍武賣商,共向沙地阿拉伯出售了價值12.9億美元的武器,其中包括配備MAU-169/B計算機組與2800枚追蹤導彈。國際特赦組織中東研究院馬洛夫痛批,「現在我們可以斷定,是美國製造的炸彈炸死了無數葉門平民百姓。」他強調,美國違反國際法,出售軍武犯下了無可饒恕的戰爭罪。

難民問題成關鍵

世界衛生組織調查報告指出,貧民人口在歷史上首次低於10%,有望在15年之內消除貧困的問題。自1990年以來,全世界更有超過1億兒童獲救,有30萬人每天第一次用上電,28.5萬人第一次用上乾淨的水。世界對於解決全球貧困的問題有了更好的辦法,如:緩解族群衝突、投資女孩教育、推廣女性自主權等。

雖然國際在貧困的問題上取得了進一步的成功,但紀思道認為,難民危機是當下關鍵的問題。「有4000萬人可被稱作現代奴隸。」他說,現在全球國家都面臨四分五裂的狀況,政治衝突使得國際關係越來越封閉,美國雖然貴為超級大國,但卻沒有拉近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川普一方面在國內卻降低接收難民人數、削減對聯合國人口基金會的資助,另一方面呼籲國際解決難民的問題是最大的虛偽宣言。

(台灣醒報)

健康

治胰臟癌 腹腔鏡比達文西臂省20萬 須依病況慎選術式 少菸酒運動防癌

胰臟癌號稱「癌中之王」,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華洛帝等名人都死於此病。近年不少醫院採用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治療此病,但要價高昂,醫師提醒,達文西沒有神效,須根據病況慎選術式,才能獲得最佳治療成效。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萬芳醫院癌症中心主任賴基銘指,胰臟位於腹腔深處,癌變症狀不明顯,且胰臟周邊血管與淋巴循環豐富,有症狀時可能已轉移肝臟。台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楊卿堯說,胰臟癌患者只會腸胃不適、體重下降等,部分會黃疸或血糖突飆高;舉凡有家族病史、抽菸、肥胖,胰臟常發炎或糖尿病患,都屬高危險群。

早期發現患者增
依衛福部最新公布二○一四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當年國內兩千一百零八人確診胰臟癌,同年就有一千八百九十人死於此病,致死率高。楊卿堯解釋,多數患者確診時為中晚期,癌細胞已轉移,若未積極治療,恐只有半年壽命。近年隨健檢普及,早期發現患者增加,若未轉移且腫瘤包覆的門靜脈血管範圍少,可開刀切除。
楊卿堯指出,依胰臟癌腫瘤部位,可分成胰頭十二指腸切除重建的「惠普式手術」與「胰尾切除手術」,前者複雜度較後者高。針對常發生的胰臟腺癌,切除後存活率可延長至一年半到兩年;若是其他類胰臟惡性腫瘤,早期治療存活率逾七成。

配合整合性規劃
楊卿堯說,台灣每年估有五、六百例惠普式手術,台大醫院佔近三分之一、約一百五十例。近年發展微創手術,已運用於胰臟癌治療,包含微創腹腔鏡與達文西手術,傷口較傳統剖腹手術小,恢復也快;另有些胰臟固態或囊狀腫瘤好發於年輕女性,採微創手術不僅傷口小,且仍可懷孕生產。
不少醫院推廣達文西手術,以胰臟癌手術為例,平均須自費三十萬至四十萬元,對患者負擔不小。楊卿堯認為,不一定愈高端的科技愈好,只要慎選經驗豐富的醫師,腹腔鏡和達文西手術治療成效一樣好,且價格僅須十五萬至二十萬元,但無論何種術式,都須配合整合性癌治療規劃。

腸胃不適要謹慎
楊卿堯與賴基銘建議,四十五歲以上族群若腸胃不適,或電腦斷層檢查時發現胰臟有水泡或陰影,要特別謹慎;日常生活少菸酒、少吃高熱量食物、適度運動等,都是防癌之道。

胰臟癌 小檔案
●症狀:無明顯症狀,僅腸胃不適、體重下降、腰酸、黃疸等
●高危險群:有家族病史、抽菸、飲酒、肥胖、胰臟反覆發炎或患糖尿病等
●盛行狀況:最新公布統計,2014年國內2108人確診、1890人病死
●治療早期:發現可手術治療,並搭配化療與放療
●預防方式:少菸酒、適度運動、避免肥胖、定期健檢

(蘋果日報)
--
飲食西化 30歲竟罹攝護腺癌 新藥擴大健保給付條件

攝護腺癌是男性獨有的癌症,根據資料顯示,近年來國人攝護腺癌的發生率逐年上升,已成為男性的第五大癌症,童綜合醫院研發副院長歐宴泉醫師表示,推測原因與飲食西化、篩檢率提高有關,雖然攝護腺癌確診年齡平均為74歲,但近來也有一些30多歲年輕男子的案例,呼籲不要掉以輕心。而攝護腺癌晚期主要採用荷爾蒙治療,而新一代雄性素抑制劑副作用較小,且9月起也已經擴大健保給付條件。

歐宴泉醫師表示,隨著健康意識抬頭,因為健康檢查而進行攝護腺篩檢的比例上升,但相較於國外於55歲起便進行攝護腺的全面篩檢,台灣還是稍微落後一些,也因此台灣攝護腺癌第一期患者佔8%,而國外攝護腺癌第一期患者佔80%,差距相當大。上述那些30多歲的患者,都是因為進行健康檢查才意外發現罹癌,及早發現有助及早治療,建議若沒有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最晚也要在55歲之後進行攝護腺相關檢查。

【先了解】飲食西化影響
攝護腺癌發生率逐年上升,除了因為健檢提升篩檢率之外,由於攝護腺癌與男性荷爾蒙息息相關,近年來國人飲食西化,常常吃下許多高熱量、高油脂的食物,推測也因此增加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

症狀難以辨別
歐宴泉醫師表示,攝護腺癌症狀難以辨別,患者就算感覺頻尿、尿急、或是解尿困難,許多人也會認為是年紀增長導致攝護腺肥大所致,若是沒有經過篩檢,很難發現有異狀。

【這樣做】篩檢提早發現
歐宴泉醫師表示,篩檢是唯一能及早發現罹患攝護腺癌的方法,除了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之外,也可以在50~55歲時進行攝護腺篩檢,先進行攝護腺特定抗原指數,若是無異狀每隔2年再回診檢查,若有異狀建議每半年回診。

新藥副作用少
攝護腺癌第1~2期的治療,採取追蹤、局部手術治療,第3~4期便採取荷爾蒙治療,大約2~3年便會出現抗藥性,轉變成去勢抗性攝護腺癌,也就是血液中雄性濃度已偏低,但腫瘤卻繼續增長。過去必須先接受化療,才能選擇新一代雄性素抑制劑,9月起健保給付擴大條件,未接受化療的去勢抗性患者也能使用,且副作用很小,只有1成患者會感到疲倦。

【醫師說】
6成的攝護腺癌病況發展較慢,所以若是第一期患者通常會採取追蹤方式治療,但其實也有病況惡化速度快的攝護腺癌患者,尤其若是30多歲的年輕患者,會建議採取較積極的方式治療。

(蘋果日報)
--
半年眼鏡換3次 檢查竟罹白內障 需換人工水晶體

超過600度的青壯年近視族群要注意,開業眼科診所院長張正忠表示,如果半年到1年內,常覺得眼鏡度數不足,且每隔1∼2個月就在換眼鏡,很有可能提早罹患白內障,短時間內眼睛度數翻倍,甚至高達2500度,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需手術置換人工水晶體。

張正忠醫師提到,門診幾乎每個月都有類似案例,因數度前往眼鏡行換眼鏡,被驗光師告知眼睛有異狀而前來求診的個案,檢查時才發現,其水晶體核已經混濁,不僅看手機、電視、電腦等容易模糊不清,連帶開車、走路都受到影響,只好置換人工水晶體,相較以往功能較單一的人工水晶體,仍必須配戴眼鏡輔助,現在已有更多選擇有助增加視力品質。

【先了解】水晶體混濁
白內障起因於水晶體逐漸混濁所引起,大多數是屬於老化型白內障,好發於70∼80歲的銀髮族,另外也有部分族群屬於續發型白內障,例如因糖尿病等疾病影響而產生,或是因為車禍、外傷等所導致白內障,嚴重均需置換人工水晶體。

高度近視族
相較於多數70∼80歲銀髮族,因老化水晶體內皮質逐漸混濁而引起的白內障,高度近視引起的白內障,則有99%是水晶體中心核硬化所產生,而且這類高度近視白內障族群,可能提早10∼15年發生。

【這樣做】應就醫檢查
若自覺視物模糊,且短時間內視力惡化快速,應有警覺就醫檢查。另外,提醒高度近視族群,若度數動輒7、800度以上,最好及早在30歲前每年例行到眼科檢查,除白內障風險外,可提早發現如網膜病變等問題。

應手術治療
對於需要置換人工水晶體的患者,應與醫師多溝通討論自己的需求,相較於以往傳統人工水晶體視物的局限,由於材料技術的進步,目前可達到降低光源干擾,且中近距離視力清晰的功能,大幅增加患者視力品質。

【醫師說】
白內障手術時間短,不過術後仍有如眼睛紅、畏光等,休息一段時間即可復原。

(蘋果日報)
--
濕毛巾綁腿退燒法 專家:效果有限

幼兒發燒常引發家長緊張,網路流傳「可用濕毛巾綁腿退燒」,聲稱「將毛巾浸在接近體溫的溫水中,擰乾後纏繞在小孩小腿上,並靜置20分鐘,溫毛巾冷卻就會帶走身體高溫…」,但專家表示,如果只是綁腿效果不大,還必須加強頭部和雙手的擦拭才可幫助降溫,但這些都僅僅只能緩解症狀,最重要的還是要找出發燒的原因。

只能緩解 應找出發燒原因

門諾醫院小兒科主任吳俞哖說明,網傳「濕毛巾綁腿退燒法」應該是與溫水拭浴相同的概念,主要是經由擦拭溫水,冷卻過程中由水蒸氣蒸發帶去溫度,是屬於物理退燒法,不過如果只擦拭小腿效果並不大,比較正確的做法是包含軀幹、雙手及額頭都應該擦拭,因為這樣散熱的範圍比較大,可是釐清為什麼會發燒才是根本之道。

國泰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崔可忠表示,發燒是身體免疫系統的自然反應,表示身體出狀況了,必須要進一步檢查找出原因。如果是病毒感染就必須等免疫力變好的時候才會退燒,但如果是細菌感染就應儘速服用抗生素,若未及時治療,嚴重時,恐怕會引發全身性細菌感染。

吳俞哖提醒,發燒原因有很多,臨床上觀察,約有8成的幼童發燒原因大多與感染有關,如呼吸道感染、腸胃道感染或泌尿道感染等。針對抵抗力較弱的幼童,也就是小於3個月大的嬰幼兒,或是發燒超過38℃以上的患者,建議應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找出發燒原因。

(自由時報)
--
肝實質病變 需找出原因/許金川(台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Q:我的先生最近做了公司體檢,超音波檢查發現有中度脂肪肝,肝指數稍微偏高,而且有肝實質病變,我看到這份報告,其實也不太清楚這種情況到底嚴不嚴重,於是就幫他掛肝膽科醫師。

醫師確認我的先生沒有B型肝炎,也沒有C型肝炎,但肝指數還是高出正常值。醫師只要我的先生減重、少服用藥物,但對於脂肪肝及肝實質病變並沒有特別多說什麼。

請問這到底要不要緊?會影響健康嗎?

A:脂肪肝是現在相當普遍的文明病,這跟飲食、運動和工作型態有很大的關係。根本原因就是吃太多、運動太少,多餘的熱量沒有被適度消耗,長久下來就出現鮪魚肚、蝴蝶袖。肝臟是人體主要的化學工廠,多餘的脂肪也會累積在肝臟內,進而形成脂肪肝。

脂肪肝對健康的影響可小可大,輕者可能會引起肝指數輕微升高,嚴重者則可能導致「非酒精性脂性肝炎」,甚至形成肝硬化,因此,即便只是脂肪肝,可能沒有什麼特殊症狀,但最好還是要加以控制脂肪肝的原因,包括:控制體重、增加運動量、少吃油炸、甜膩及內臟類食物等,儘量減輕脂肪肝的程度。

先減重 少吃藥 避免肝炎

至於肝臟實質病變則是肝臟長期發炎的結果,引起肝炎的原因除了常見的B肝與C肝病毒之外,脂肪肝或服用藥物、保健食品,或者是長期飲酒,都可能導致肝炎,因此,一定要好好控制引起肝炎的原因,才能避免肝炎持續進展。

您先生無B肝帶原,也沒有感染C肝病毒,但有中度脂肪肝、肝指數異常且有肝實質病變,或許就是脂肪肝引起肝炎,長久下來才會形成肝臟實質病變,因此,醫師才會要他先減重,少吃藥,也就是要儘量避免肝炎的發生。

雖然脂肪肝及肝實質病變並不會立即影響健康,不過,這是健康警訊,還是要多費心注意及改善,才能避免日後衍生出更嚴重的問題。

(自由時報)
--
醫師:失智是一種病 非正常老化

桃園市中壢區天晟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陳國龍今天指出,失智是一種病,並不是正常的老化,一般人忘記事情,經提醒後會想起來,但失智症患者忘記的頻率高,且經過提醒也無法想起。

陳國龍表示,失智症可分為退化性、血管性及可逆性的失智。退化性約占7成,其中最熟悉也最常見的就是阿茲海默症;血管性失智(包含腦中風)也有1成多,剩下的1成就是可逆性失智。

陳國龍說,現代人生活及飲食型態改變,像是甲狀腺低下、電解質失衡、貧血、維生素B12、B1或葉酸缺乏、憂鬱症等,都有可能造成短暫性的失智;另外,壓力大、容易焦慮,也會產生失智現象,但這些疾病引發的失智,都有機會改善。

陳國龍指出,血管性失智除了治療方式跟中風相同,還需同步控制高血壓、糖尿病、心律不整等可造成的危險因子。失智是一種病,並不是正常的老化,也不是老年人的專利,曾經有不到60歲的民眾被確診為失智症患者。

陳國龍說,一般人忘記事情,經提醒後會想起來,但失智症患者忘記的頻率高,且經過提醒也無法想起,隨著病情進展,會變得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行為情緒也會出現異常。另外,多數研究顯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高血壓都可能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

(中央社)

評論

污名是助長愛滋罪魁禍首/柯乃熒(成大醫學院護理系教授)

行政院賴院長9月22日接見「第27屆醫療奉獻獎」得獎人時表示:台灣由針頭傳遞的愛滋病大大降低,所以現在愛滋病主要來源已不是針筒引起,而是男男同性戀之間所引起。隨後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澄清並為賴院長緩頰,澄清賴院長說法是指「不安全性行為」,表達歉意,並重申賴院長支持婚姻平權的立場。賴院長的說法,引爆網路一連串爭議。

斷章取義深化誤解
根據台灣疾病管制署的統計,截至2017年9月1日,台灣本國籍愛滋感染者3萬5213名,每年愛滋新增個案約2200到2300例,超過9成(92.6%)是因為不安全性行為而感染,其中包含異性間不安全性行為(10.3%)及男男間不安全性行為(82.4%),剩下包括公用針具以及母子垂直感染。不只是台灣,不安全性行為是全球感染愛滋病毒的主要途徑,全球靜脈注射藥癮族群因為針具交換計劃及美沙冬替代治療快速有效地控制愛滋疫情,然而性病與愛滋防治,只能關起門私下做,卻無法拿到檯面公開談論而雪上加霜。
從護家盟、滿天星、反毒陣到風向新聞,透過臉書、LINE在網路污名攻擊疾病管制署的防疫醫師、污衊及扭曲從事愛滋病及性病防治的感染科醫師、精神科醫師、專家學者、民間團體的課程及專業,上法院控告老師在課堂講述正確使用保險套的方法,污名化暴露愛滋前預防性投藥(PrEP)為約砲丸,要求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撤除在高雄捷運推展的PrEP文宣,懶僕人代言圖像被醜化為性器官,最近甚至連愛滋感染者現身說法的課程都被惡意栽贓為性騷擾,這一連串反愛滋防治的負向污衊的攻擊,捕風捉影、斷章取義、似是而非的文宣,讓疾管署每日疲於奔命發新聞稿澄清說明,而帶來負向的效果是以訛傳訛深化民眾對於愛滋的誤解及污名、分裂宗教團體及與愛滋防治團體的對立,亞洲第一首推的暴露愛滋前預防性投藥公衛政策被迫喊停,唾液自我篩檢的推廣計劃被質疑。污名愛滋防治才是惡化愛滋疫情的罪魁禍首。

應推廣預防性投藥
我們需要的是行政院及衛福部將愛滋防治的重點放在危險性行為,將資源灌注在愛滋防治、教育與治療。台灣需要的愛滋防治方向為2017年世界愛滋病會議提出的ABCD:Awareness加強民眾對於愛滋的警覺,Breaking down stigma阻斷愛滋污名與歧視,Condom, circumcision, and community推廣保險套、割包皮及社區共同參與,Drugs like PrEP and Treatment as Prevention推廣暴露愛滋前預防性投藥(PrEP)擴大愛滋病毒治療來降低社區傳染。

(蘋果日報)
--
台灣企業崩落在十到一百之間/何飛鵬(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

宏達電上周以11億美金賣掉了手機研發團隊,表面上止住了連續虧損的趨勢,實際上也終結了它成為跨國知名企業的美夢,又一家台灣知名品牌企業崩落在十到一百之間。
企業的發展,從零到一,指的是從無到有的發展過程,這是最困難的創新過程。而從一到十,則是企業在某一領域,站穩了腳步,成功地成為地區型的知名企業;接著是從十到一百,則是企業從地區型的企業,發展為跨國知名企業,要不就是品牌擴及全世界,要不就是某一重要產品成為世界市佔率前三名,而且營業規模進入世界排名前1000名。
按照此一定義,台灣常有數家企業,曾試圖從十進入一百,但卻都功虧一簣,以失敗結束。最早的一家企業是明基,當時如日中天的明基,雄心萬丈的企圖成為世界知名品牌,跨國購併了西門子的手機廠,但旋即宣告放棄,因為不敵國外強大的公會組織,從此明基一蹶不振。
第二家失手的企業是宏碁。宏碁的跨國布局歷史悠久,也循序漸進,看似已建立完整的世界行銷通路。而且筆記本電腦的市佔率也進入世界前幾名,眼看有機會威脅第一名,可是一夕之間爆發公司產品生產過剩、庫存太多,最終以執行長藍旗下台,公司進入長期的止痛療傷期,雖然跨國布局仍在,但已不再談問鼎世界!
第三家有機會從十到一百的企業是華碩,在宏碁失落後,華碩品牌曾一度被看好,而其除了原有的主機板、筆電之外,也成功地開發出手機,似乎一度氣勢如虹,但其後也後繼無力,停在原地。
宏達電則是第四家,也是曾經最被看好的一家跨國企業,可是最後也以失敗告終,為何台灣企業都崩落在十到一百的路途中,無緣成為世界級的企業呢?

錯估跨國營運難度
前述失敗的企業,每家都各自有其原因,加起來也就是台灣企業失手的共同原因:
明基失手在對外國環境的不了解,錯估了跨國運營的難度,以致無法處理團隊問題,台灣企業多數缺乏跨國營運經驗,常以台灣經驗處理國際事務,而鑄下大錯。
宏碁的經驗則失手在操之過急,跨國布局的雛形剛剛完成,可是每個地區的通路、品牌都還不夠紮實、穩定,就急著擴張業績,以致揠苗助長,再加上本身的產品創新力不足,終至失手。
宏碁的經驗還有個非戰之罪的原因,就是台灣母國的市場太小,無法撐起世界第一的規模。因為在宏碁之後興起的大陸聯想,拜大陸市場夠大的優勢 ,成功登頂。台灣母國市場太小,無法挹注台灣企業構建足夠的營運規模、研發規模,這是台灣企業心中永遠的痛。台灣企業要攻頂一百,要有更大的本事才行。
宏達電的成功在於先進優勢,在智慧型手機興起時率先搶佔了電訊商通路,而其失敗則在研發力不足,歷經了蘋果及諾基亞的專利官司之後,當電訊商琵琶別抱,就再也無法恢復舊觀。
宏達電的失手還有一個可能原因是周永明是個好的研發人員,可是並不是好的營運長,擺錯了位置,可使一家公司的優勢盡失。
細數台灣這段慘痛的跨國發展歷史,做為未來借鏡,只是台灣的未來後繼有人嗎?​

(蘋果日報)
--
文言文減少 台灣往前邁進/林正二(退休駐美人員)

教育部已召開課審會議,表決結果高中文言文比率降低到35%至45%。可預期這將引發統派與保守人士的反彈,以「護衛中華文化」為名大肆抨擊,獨派人士亦將以「建立新國家的國民性格」為由反擊,再度燃起統獨論戰。文白比例之爭,應拿開背後的統獨之手,純粹以現代國家發展所需要的國語文教育功能來探討,才能讓真理越辯越明,不至於導入其他方向,而不利於國家的往前邁進。

文以載道闡述空洞
以現代化國家的發展來說,語文教育應發揮三種主要功能。首先是教導學生如何從優異的散文與詩詞中模擬造句與寫作,以培養學生語文運用能力,日後工作與生活上可運用自如;其次是藉由國內外文學家、藝術家、哲學家、社會學家與心理學家等不同領域作品的解說,讓學生充分吸收現代化思想,建立現代公民應有的思維;最後是藉由藝文作品的欣賞與解析,讓學生了解作品的思想、結構與意境以及文字的運用等,以提升學生的藝文素養,建立更開闊的人生觀。
然而,衡察現今高中生的國文課,因充斥著日常生活用不到的文言文,學生食古不化的結果,太多的文言文,已妨礙他們對日常用語的了解與運用,而有礙社會的溝通;國人在中學人格養成階段時,因被充滿封建思想的古文綁得緊緊的,無法訓練思辨能力、充分吸收現代化思想,以致對時代社會了解不夠深入,而影響了台灣的進步。
就文學價值而言,固然古詩詞情景交融、意境深遠,史記等敘事簡潔有力,但由於中國古文深受儒家思想的牽制,大部分文言文都以「文以載道」的概念為主軸,大都是很空洞的道德闡述,幾乎很少像西方文學那樣有卓越文學技巧、深入探索人生的小說與戲劇,只有《紅樓夢》及杜甫、李白、蘇東坡等人的詩詞可在世界文壇留名。由於古文有世界文學價值的作品不多,加上老師解析作品的能力不夠,且課堂上缺乏討論,對學生了解文學作品助益不大,藝文素養的提升有限,影響了他們日後生活品質的提升。
誠如胡適、蔡元培、魯迅等學者在100年前所批判的,文言文妨害現代化國家的建構,中國因受古文的不良影響,有虛偽、愛面子、不敢面對問題、不講規則等毛病;胡適並指出,文言文是死去的語言,文學的生命要用新的、活的「白話文」來表現當代的情感與思想。

古文腐舊思想僵化
這些深受後世景仰的中國現代文化啟蒙者,百年前即指出古文的腐舊思想及文字的僵化,對現代人個性發展與獨立思想的建構,有很多弊害。當時沒有人抨擊胡適等人「毀滅中華文化」,但現在一些保守人士卻假裝沒看到文言文過多已妨害台灣進步的事實,以「護衛中華文化」為名,攻擊贊成減少文言文的人士,讓台灣無法邁開腳步與時俱進。
台灣已進入21世紀,無論就現代人感情的抒發與溝通、現代思想的啟發、以及對人類生命價值的了解來說,文言文都不應有如此高的比率。教育部決定減少無文學價值、有礙現代語文學習的八股論說文,並增加對台灣現代人心與社會有深入探索的現代文學作品,是明智之舉,這樣台灣才能擺脫古文的枷鎖,往前邁進。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