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4日 星期六

新聞自選輯 20090314

頭號癌殺手 大腸癌打敗肝癌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昨日公布「九十五年癌症登記報告」,全台癌患共新增七萬三千兩百九十三名,平均每七分十秒就有一人罹癌。男、女癌症發生率排名第二的結直腸癌(統稱為大腸癌),新增病人數首度超越肝癌,總人數也躍居為國人頭號癌症殺手。


口腔癌雖居男性癌症的第四名,但新增病人數為男性癌症之首,也引起注意。

國健局副局長趙坤郁表示,國人罹癌多集中在大腸、肝、肺、乳房及口腔。男性所有癌症增幅百分之三點九、女性百分之四點七,不過男性的罹癌風險是女性的一點四倍,主要與食道癌與口腔癌發生率增加,皆為女性十倍以上。

就發生率看,肝癌與乳癌仍蟬連男、女性癌症排行榜首位,女性乳癌發生率為所有癌症之冠,且是女性新增人數最多癌症,一年約增加六千八百餘人。

發生率居次的大腸癌,新增病人數首度超越肝癌,男女病人數合計一萬兩百四十八人,它和肝癌的病人數都已突破萬人大關,值得民眾提高警覺。

大腸癌「後來居上」,趙坤郁說,主要與國人飲食西化,攝取過多脂肪、紅肉及燒烤食物,加上缺乏攝取蔬菜水果,以及少運動有關。

此外,嚼食檳榔的人口增加,使得口腔癌、食道癌的發生率、死亡率呈直線攀升。國人檳榔消耗量近年雖有趨緩,但口腔癌的增加率百分之十二點八,是男性各種癌症之首,確診年齡平均五十二歲,比其他癌症的六十五歲要早。

趙坤郁說,嚼檳榔的族群多為藍領階級,又都是家庭支柱,一旦罹癌後影響家庭經濟甚鉅。

衛生署並表示,國內婦癌有年輕化的現象,包括乳癌、子宮頸癌、子宮癌和卵巢癌,病患確診的年齡多數不到六十歲,婦女應早做防範。

愛吃烤香腸 國二罹癌亡

大腸癌首次躍居台灣十大癌症之首,除與飲食習慣西化、缺乏運動有關外,醫師認為,環境汙染、有毒物質透過食物鏈長期累積人體,也是大腸癌的主力推手。

台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認為,根據各國經驗,未來大腸癌仍會持續大幅增加。

王輝明昨天隨機問一名卅九歲的大腸癌患者愛吃什麼?患者老實回答:「最愛牛排。」他解釋,紅肉的左旋苯基丙胺酸、肌胺酸含量特別多,這兩種胺基酸在高溫會產生致癌物「異環胺」。

王輝明曾治療一名十四歲的大腸癌患者,從發現到過世,不到四個月。這位患者並無家族史,但從小學二年級起,就愛吃學校旁的烤香腸。

王輝明說,戴奧辛、硝基呋喃、毒塑膠PVC等汙染物質,也會透過食物鏈、尤其是動物脂肪積存於人體內,日積月累形成癌症。

長庚醫院大腸直腸科主任張簡俊榮說,大腸癌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因此必須定期篩檢,尤其是五十歲以上,嗜吃紅肉、燒烤食物的高危險群。

(聯合報)
--
打敗肝癌 結直腸癌躍居頭號癌症殺手

全台平均每7分10秒增加1癌患

國人聞癌色變,衛生署上午公布95年癌症登記報告,台灣地區共新增7萬3293名癌症患者,平均每7分10秒就出現一名癌症患者。值得重視的是,結直腸癌擊敗肝癌,成為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飲食西化所帶來的罹癌風險,已經超過了B 型肝炎對於台灣民眾的威脅。

95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當年度結直腸癌罹患人數為1萬248 人,增肝癌1萬92人,這也是國內首次有單一癌症一年新增人數超過萬人,而且肝癌、結直腸癌一起突破萬人大關。

男 肝癌、女乳癌蟬連頭號殺手男女10大癌症發生人數,肝癌仍然是台灣男人最恐怖的致命疾病,從75年至95年,已連續21年高居男性罹癌之冠;女性仍以乳癌 新增人數最多,連續13年排名第一。不管是男性或是女性,結直腸癌都排名第二,男女罹癌人數相加後,就成為了國人10大癌症發生人數之首,這項結果出乎醫 界的預估。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趙坤郁表示,與94年相較,95年度罹患人數增加了4300多人,其中結直腸癌及口腔癌增加速度最快。以發生率來看,國人癌症發生率的前10名,分別是女性乳癌、肝癌、結腸直腸癌、肺癌、攝護腺癌、口腔癌、胃癌、子宮頸侵襲癌、皮膚癌與子宮體癌。

以罹癌人數計算,罹患結直腸癌、肝癌、肺癌、乳癌與口腔癌等五種癌症,患者人數加總起來占了所有罹癌人數的五成六。

男 性癌症方面,前三名為肝癌、結直腸癌與肺癌,女性癌症前三位為乳癌、結直腸癌和肝癌。女性比男性較早罹患癌症,平均罹患年齡為59歲,而男性則是65 歲。 報告發現,男性罹癌風險是女性的1.4倍,其中以食道癌、口腔癌發生率為女性10倍以上,主要是男性嚼食檳榔人口遠多於女性。

男口腔、食道癌 女乳癌增最多

近五年癌症發生率變化,男性罹患口腔癌、食道癌的增幅最大,口腔癌增加了兩成四,食道癌增加了兩成一;女性則以乳癌增加幅度最高,達到兩成二,子宮頸侵襲癌降幅最大,降低了兩成六。

為何結直腸癌發生人數會竄升至第一?趙坤郁認為,國人缺乏運動,又攝取過多的紅肉,飲食逐漸西化,是導致結腸直腸癌快速攀升的主因。

結直腸癌 醫生預言:還會持續大幅增加

結直腸癌發生人數95年首度成為十大癌症之首,大腸直腸癌權威、台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一點也不意外,他更預言,「結直腸癌還會持續大幅增加」。醫師呼籲,改變飲食、及早篩檢,是民眾唯一能做的事情。

嚇死人 中榮1年開刀高達500例

王 輝明昨天才幫一名30歲的年輕大腸癌病患進行手術,今天又幫一名34歲病患進行手術。他說,所有結直腸癌的醫師手術量都在增加。20年前,該院醫師全年才 開100多例;10年前,一年開200例,現在一年開刀病例高達500例。「真是嚇死人了!」王輝明預言,結直腸癌將成為人類最多的癌症。

為什麼 愛吃燒烤、油炸食物

他說,環境惡化和飲食,是結直腸癌增加的主因。戴奧辛、致癌抗生素的硝基口夫喃、塑膠溶出的PVC,透過食物鍊累積在人體,也增加民眾罹患結直腸癌的風 險。而紅肉中兩個特有的胺基酸左旋本基丙胺酸、飢胺酸,遇高溫容易變成致癌物,愛吃燒烤、油炸食物,就容易罹患結直腸癌。

長庚大腸直腸科主任張簡俊榮還治療過一名13歲的小男孩,因為解不出便就醫,一檢查竟然已經是第三期末期,整個腫瘤塞住腸子,即使切除治療效果仍然不好,這名孩子後來也不知所蹤未再繼續治療。

對於結直腸癌首度超越肝癌,成為國內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徐志宏表示,大部分腫瘤科醫師都發現這個趨勢,但沒想到最新癌症報告證實這一點。

年輕化 最好40歲提前定期篩檢

結直腸癌的新增人數越來越多,與國人飲食西化有關。徐志宏說,時下許多年輕人喜歡漢堡薯條等速食,隨著速食愛好者年紀增長,結直腸癌患者勢必居高不下。目前衛生署提供對50歲到69歲民眾結直腸癌免費篩檢,最好自行提早到40歲開始定期篩檢。

就算戒嚼:口腔癌還是會上升

「就算從今天起,全台灣都沒有人吃檳榔,口腔癌仍會持續上升!」國人第五大癌症「口腔、口咽及下咽癌」,95年有5352人罹患,是男性癌症的第四名,僅次於肝癌、結直腸癌、肺癌,但是增加速度卻是男性癌症之首,以24%的速度飛快增加。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副局長趙坤郁說,國人檳榔消耗量從民國77年持續上升,直到民國90年,吃檳榔的情況才趨緩、稍歇。

但吃檳榔已經種下口腔癌的惡果,趙坤郁說,就算從現在起,全部的人都不吃檳榔,口腔癌的發生率還是回持續上升,這個趨勢得持續十年,才能消除吃檳榔的惡果。

根據衛生署的癌症登記,95年被新增的口腔癌患者,平均年齡才52歲。趙坤郁感嘆,52歲正是中年,是家庭支柱,吃檳榔族群又往往是藍領階級,一旦生病不能工作,這個家庭就垮了。

明知吃檳榔可能罹患癌症,口腔癌的病患卻往往不願意承認,即使口腔不舒服,已經出現白斑等癌病變,卻多半自行抹成藥、吃偏方,因此被診斷時,通常已經是中後期,五成患者存活率不超過五年。

口腔癌篩檢容易,國健局也提供18歲以上吸菸或嚼食檳榔民眾口腔黏膜篩檢,但是篩檢率只有18%。趙坤郁說,戒檳榔是第一要務,國健局將擴大補助衛生局辦理口腔黏膜篩檢,早期發現口腔病變。

(聯合晚報)
--
95年 台灣每7分10秒 有1人罹癌

癌症陰影持續籠罩國人健康!衛生署最新統計九十五年罹癌人數七萬三二九三人,平均每七分十秒就有一人罹癌。十大癌症中,除了子宮頸癌人數略減,其他人數都較前一年增加,其中又以結直腸癌及口腔癌各增加六百多人,最值得國人警惕。

更應注意的是,肝癌及結直腸癌(一般人統稱的大腸癌)人數均首度跨越單一罹癌人數逾萬人的門檻,結直腸癌更第一次凌駕肝癌,成為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

國民健康局副局長趙坤郁表示,九十五年國人十大癌症依序是乳癌、肝癌、結直腸癌、肺癌、攝護腺癌、口腔癌、胃癌、子宮頸癌、皮膚癌、子宮體癌。整體排名僅胃癌及子宮頸癌互調,其餘不變。

但在罹癌人數上面,九十五年較九十四年增加了四三八六人,與前年平均每七分卅八秒一人罹癌相較,癌症向國人敲門的速度又快了廿八秒。十大癌症中,除了子宮頸癌減少一四九人,其餘癌症人數都增加,且以結直腸癌增加六四四人、口腔癌增加六○九人,數目最多。

此外,國人罹癌高度集中在結直腸癌、肝癌、肺癌與乳癌、口腔癌五大癌症,個別罹癌人數均超過五千人,合計佔總癌症人數的五成六。

在性別方面,男性罹癌人數四萬二○一七人,是女性三萬一二七六人的一點四倍,尤其是菸酒及檳榔,使男性罹患食道癌與口腔癌的發生率,是女性的十倍以上。不過,女性集中罹癌年齡為五十九歲,較男性年輕了六歲。

比較近五年癌症發生率的變化,男性所有癌症比率增加了三.九%,其中口腔癌增加了二四%、食道癌增加二一%,增加幅度最高,但胃癌減少了一五%;女性所有 癌症則增加了四.七%,其中子宮體癌增加三一%、乳癌增加二二%,增加幅度最高,所幸拜抹片篩檢之賜,子宮頸癌大幅減少了二六%。

趙坤郁說,癌症登記是全國五十床以上醫院在該年度結束時,跟衛生署委託的癌症登記中心通報,該中心經校對、除錯、彙整後,成為國家癌症統計報告,因此報告均在三年後發布。

高油脂少纖維 腸癌成頭號殺手

據 衛生署統計,九十五年一年就有多達一萬零二四八人罹患結直腸癌,單就發生人數來看,首度成為國人十大癌症之首。為什麼國內罹患結直腸癌的人愈來愈多?台中 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這都要「感謝」各種高油脂西化美食之賜。若民眾不改變高油脂、少纖維的飲食,結直腸癌發生率還會續攀高。

一名年僅十四歲的國二男生,從小二、小三開始,每天放學都要買烤香腸來打牙祭,連續吃了五、六年,開始出現持續腹痛、腸阻塞的症狀,經大腸鏡檢查為癌細胞已轉移至腹腔的結直腸癌,手術四個月後仍告不治,年輕生命就此殞落。

嗜吃烤香腸 國二生腸癌奪命

國健局副局長趙坤郁表示,國內結直腸癌零期與一期的發現比率僅占一九%,遠低於歐美二七~二九%。一旦錯過早期發現的治療先機,五年存活率也將從九成,一路下滑到第四期的二到三成。

為什麼國內罹患結直腸癌的人愈來愈多?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一語道破:這都要「感謝」各種高油脂西化美食之賜。

他說,臨床研究已證實,紅肉中含有特別豐富的左旋苯基丙胺酸及肌胺酸,這兩種物質遇燒烤等高溫,就會釋放出致癌物具環胺,「所以紅肉最好少吃,或儘量以水煮烹調。」紅肉是營養學上的名詞,一般泛指在烹飪前呈現紅色的肉,如豬肉、牛肉、羊肉等哺乳動物的肉。

紅肉燒烤會釋出致癌物 少吃

此外,環境惡化也是結直腸癌增加的主因之一,諸如戴奧辛、致癌抗生素硝基喃、塑膠溶出的PVC,透過食物鍊累積在人體,也將增加民眾罹患結直腸癌的風險。

然而,環境乃至於飲食習慣的改變均非一蹴可幾,定期篩檢就格外重要。

王輝明說,早期結直腸癌幾乎沒有症狀,另因應腫瘤位置不同,臨床症狀也不一樣,但只要有血便、頻便、殘便感、下腹痛,或大便習慣改變的情況,務必及早就醫。

長庚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張簡俊榮建議,結直腸癌是一種與老化相關的癌症,因此,一般民眾年滿五十歲,就應每兩年接受一次糞便潛血檢驗。嗜吃肉類、燒烤或有遺傳性體質者,更應提前自三、四十歲開始接受篩檢。

乳癌、子宮頸及腸癌 擴大篩檢

衛生署昨日表示,新增菸捐將有廿億元用於癌症防治,其中十億更將錢用在刀口上,直接投入乳癌、口腔癌、結直腸癌及子宮頸癌等主要癌症的擴大篩檢。

國健局癌症防治組長孔憲蘭表示,就跟面對所有疾病一樣,想要遠離癌症威脅,預防是最好的策略。

目前我國公預算補助的癌症篩檢項目,主要包括卅歲以上女性每年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以及五十至六十九歲女性每兩年一次乳房X光攝影。

孔憲蘭指出,拜「六分鐘護一生」宣導之賜,目前國內卅至六十九歲婦女每三年至少做一次抹片的篩檢率已近六成,但推估至少還有兩成卅歲以上女性,大約一三○萬人,至今從未做過子宮頸抹片。

她說,基於國健局過去在十縣市試辦「自抹」成效良好,有了菸捐經費挹注後,衛署將對從未做抹片的婦女,全面推動自採檢測,由衛生人員登門衛教,指導婦女自行在家以棉棒採檢後放入保存液,交由衛生局檢驗人類乳突病毒,若陽性再追蹤進行抹片檢查。

有鑑於研究顯示,弱勢族群對自身健康往往較一般民眾更不重視,因此,國健局也將同步針對連續三年未抹片的低收入戶婦女,開辦諸如抽獎活動等獎勵措施。

此外,國健局預訂今年底到明年初,針對四十至四十九歲婦女,納入每年一次乳房X光攝影或乳房超音波篩檢。

口腔癌及結直腸癌部分,國健局目前委託全國上千家口鼻喉科及牙科,針對十八歲以上吸菸或嚼檳榔民眾提供免費口腔黏膜檢查,另補助五十至六十九歲民眾每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未來也都將利用菸捐經費,全面擴大篩檢的人數。

(中國時報)
--
結腸直腸癌 居癌症首位

乳癌發生率最高 篩檢擴大為40歲到49歲

根據衛生署最新統計,結腸直腸癌罹癌人數首度破萬,甚至追過肝癌,居所有癌症首位。國健局分析認為,應與飲食西化有關,現代人喜歡速食、吃紅肉、燒烤等,又缺乏運動,導致結腸直腸癌快速攀升。

國健局副局長趙坤郁表示,要預防結腸直腸癌發生,應多攝食蔬果等高纖維飲食與規律運動。而今年開徵的菸品健康捐預算,有十億元用於癌症篩檢,乳癌篩檢對象將擴大至四十歲到四十九歲,並將擴大口腔癌、結腸直腸癌篩檢範圍。

衛 生署九十五年的癌症登記報告,經過除錯、統計與分析後於今天公佈,與前一年度相比,癌症發生人數以結腸直腸癌的一萬零兩百四十八人最高,首度超越肝癌。整 體癌症發生率則增加六點四%,校正年齡因素後,腸癌發生率為每十萬人三十七點四,位居第三,僅次於乳癌、肝癌,十大癌症排名不變;台灣平均每七分十秒便有 一人罹癌。

男性罹癌風險較高 女性發生年齡較早

此外,男性罹癌風險較高,是女性的一點四倍,不過女性罹癌年齡比男性約早六歲,與個別癌症的特性和致癌因子不同有關。

趙坤郁表示,男性罹癌風險較高,主要肇因男性吸菸、喝酒、嚼檳榔比例較高,導致口腔癌、食道癌的發生率,遠遠超過女性,今年首度更增加至十倍。然而,癌症發生率較低的女性,罹癌年齡卻比男性早。

男 女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分別是六十五歲與五十九歲,主要是因為好發於女性的乳癌、子宮頸癌、子宮體癌和卵巢癌發生年齡主要在五十歲到五十四歲間,比男性常見 的肝癌、肺癌、攝護腺癌和胃癌發生年齡要早十到二十年。各類癌症中,口腔癌是男性唯一比女性早發生的癌症,年齡中位數為五十二歲。

比較民 國九十一年到九十五年間的五年趨勢,女性癌症發生率較男性略高。男性所有癌症發生率增加三點九%,其中口腔癌(二十四%)和食道癌(二十一%)增幅最大, 胃癌降幅十五%最大。女性所有癌症增加四點七%,子宮體癌(三十一%)和乳癌(二十二%)增加幅度最大,因子宮頸抹片篩檢有進步,子宮頸侵襲癌降幅達最 大,達二十六%。

趙坤郁表示,子宮頸癌防治將持續進行,將先針對低收入戶女性給予抽獎等獎勵措施,提升其主動接受子宮頸抹片的篩檢率,未來若經費足夠,將針對極抗拒接受抹片的女性,給予人類乳突病毒篩檢工具自我篩檢,陽性就鼓勵其做抹片,成功率高達九成。



亂吃豐胸偏方 當心致癌

人人聞癌色變,但癌症發生率卻不斷攀升,包括乳癌、腸癌、子宮頸癌等部分癌症更有年輕化趨勢。

小朋友應少速食 多吃高纖蔬果

醫師呼籲,年輕女性不要亂吃豐胸、瘦身偏方甚至植物性荷爾蒙;小朋友更要遠離速食,吃肉盡量去除脂肪,避免油炸、燒烤等高溫烹調!

台灣女性癌症協會理事長、嘉義長庚醫院婦產科主任曾志仁表示,年輕女性嗜吃高熱量、高荷爾蒙飲食,可能導致乳癌、子宮體癌風險提高。

台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指出,致癌的環境污染物,主要儲存在動物脂肪內,透過食物鏈累積。愛吃高油高脂飲食,不但容易肥胖,也攝入較多致癌物,大腸癌、乳癌、攝護腺癌均與脂肪消耗量有關。

針對腸癌年輕化,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兒童對致癌物更無抵抗力,他一位親戚才二十幾歲就罹患第三期腸癌,可能從小就種下禍根。林杰樑疾呼,必須儘速扭轉年輕一輩的飲食習慣,不要常吃炸雞、薯條、漢堡,多吃高纖蔬果、五穀雜糧,父母應該負起責任。

此外,少吃醃漬食物與加工肉品(香腸、臘肉、火腿),白肉優於紅肉,但雞皮、鴨皮不要吃。肉不宜攝取過量,每餐建議吃一到二兩即可,相當於一隻小雞腿的肉量。

林杰樑建議,預防肺癌可多吃胡蘿蔔素含量高的食物,例如木瓜、南瓜、番薯、紅蘿蔔等,但建議不要吃胡蘿蔔素錠劑,因臨床試驗顯示,可能增加肺癌風險,原因不明。

發霉食物所產生的黃麴毒素會引發肝癌,乾果、花生、豆類儘量買真空密封者,吃不完就放冰箱,以免發霉,多吃綠色蔬菜可降低黃麴毒素對細胞的傷害。

4%國人有隱形腸道息肉

腸癌前身主要是腸道息肉,近年醫界發現一種不易篩檢、惡性度較高的「隱形息肉」。台大醫院將發表的國內首份流行病學報告指出,平均四%國人帶有此類息肉,五十歲以上盛行率更達五點八四%。

針對腸癌高危險群以內視鏡偵測並切除腸道息肉,最能有效預防腸癌,絕大多數息肉都是隆突型,乍看像顆小香菇,但是外觀平坦或凹陷的「非隆突型息肉」實在太不醒目,很容易成為內視鏡檢查的死角,危險度卻更高。

報告顯示,年過五十歲後非隆突型息肉盛行率會提高一至兩倍,平坦型從二%增至五點六%,凹陷型從零點一%增至零點二四%。

台大健康管理中心主治醫師邱瀚模指出,凹陷型息肉危險度最高,致癌速度是一般息肉三倍,「若一般息肉是汽車,凹陷型息肉就是高鐵!」前者變成癌症約五到十年,後者估只要兩到三年。

據 統計,早期大腸癌有高達三成源自凹陷型息肉,但因為太難發現,被醫界喻為腸黏膜的「尼斯湖水怪」。邱瀚模表示,五十歲以上就應進行內視鏡檢查,如果家族中 曾有人罹患腸癌,則可提早到四十至四十五歲,若想要揪出這類息肉,最關鍵的是「清腸」的品質,建議檢查前五到十小時服清腸藥,效果最好,能降低息肉被糞便 遮蔽的風險。

(自由時報)
--
腸癌患者暴增 28年新高 14歲少年嗜吃烤香腸 病發已腸癌末

衛 生署昨公布最新「國人癌症登記年度報告」,全年共七萬多人罹癌,平均每七分十秒就有一人罹癌。其中結直腸癌(腸癌)首度成為新增人數最多的癌症,共一萬零 兩百四十八人,創該報告公布二十八年來,首登新增人數榜首紀錄。醫師表示,國人嗜吃紅肉、油炸、燒烤及速食少蔬果,是腸癌激增主因,臨床甚至出現十四歲國 中生罹患末期腸癌。

調查出爐
衛生署昨公布自全國兩百多家醫院申報診斷為癌症新增個案的最新年度統計,最新統計為二○○六年新診斷,經整理、比對後的全年報告。當年有七萬三千兩百九十三人罹癌,比二○○五年全年增加四千三百八十六人、增加百分之六點四。

嗜食紅肉高危險群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副局長趙坤郁說,排名依發生率前五名為乳、肝、腸、肺與攝護腺癌,但以新增罹癌人數計,腸癌首度超越肝癌,成為新增人數最多的癌症。
台 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表示,國人愛吃高脂速食與紅肉,使腸癌病患大增,未來可能是繼肝癌後,成為國人最好發的國病。他說,環境與飲食是腸癌增加的 主因,例如戴奧辛等環境致癌物,即會經食物鏈累積在大型動物上,此外,紅肉(如豬、牛肉)含特別多左旋本基丙胺酸、肌胺酸兩種胺基酸,一遇高溫與油炸,易 成致癌物。
王輝明日前即收治一名十四歲國中生罹患腸癌,這名少年自小二起即愛吃烤香腸,日前因解不出便就醫,但已是末期腸癌,不到四個月便死亡。林口長庚大腸直腸科主任張簡俊榮也曾收治一名十四歲少年,一發現已是末期。

便秘逾四周應就醫
趙坤郁說,逾八成腸癌患者發現時已是晚期。張簡俊榮說,第一期腸癌五年存活率有九成以上,第二期為七、八成,第三期六成,最末期的第四期則僅兩、三成。
王 輝明說,腸癌位置若在直腸,易血便、頻便,若在左大腸,易排便習慣改變,時而腹瀉、時而便秘,若在右大腸,多到晚期才會出現症狀。衛生署目前提供五十至六 十九歲者,每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驗,但若有嗜吃紅肉等食物者,建議四十歲起自費檢查。若便秘、腹瀉、大便行為改變等逾四周,即應就醫檢查。



腸癌防治 注意事項
˙落實每日5蔬果(3蔬2果),少動物性油脂、肉類(尤其紅肉)
˙烹調多採水煮、蒸煮,避免高溫油炸與燒烤,烹調選植物油,不用回鍋油
˙培養規律運動習慣,避免肥胖
˙排便出現異常,如便秘情況超過1個月,大便帶血、頻便,或大便習慣改變,如腹瀉、便秘交錯,應就醫檢查
˙定期腸癌健檢,可進行糞便潛血或大腸鏡檢查
註:便秘泛指排便困難、大便很硬,或超過5天沒有排便

男罹癌風險高 女發病較早

報告解析
昨公布的最新癌症報告中,肝癌、結腸直腸癌(腸癌)與肺癌,均為男、女罹患的主要癌症,此外,因男女構造不同與菸酒習慣差異,男性罹癌率風險為女性的一點四倍,而在罹癌年齡上女性則比男性早、平均約五十九歲,男性約六十五歲。

乳癌屬年輕癌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副局長趙坤郁說:「男性因抽菸、喝酒、嚼檳榔,罹患食道癌、口腔癌與肺癌風險,分別是女性的十五點六、十點四與兩倍。女性僅甲狀腺癌風險高於男性,是男性的三倍多。」
國健局癌症防治組組長孔憲蘭說,男、女罹癌年齡分別約六十五、五十九歲,「女比男早發生癌症,主要是因乳癌、子宮頸癌、卵巢癌與子宮體癌好發於五十至五十四歲。」但口腔癌、乳癌屬年輕癌,均為二十五到四十四歲男女發生癌症首位。

(蘋果日報)
--
回響 考題越刁鑽 補習越氾濫…/趙坤茂(台大資工系教授)

昨天李家同教授投書痛陳「補習當道」的病態現象,我深有同感。

每當報載學測基測簡單時,我總忍不住私下試著去解解看。我必須汗顏承認,那些簡單題目對我而言並不簡單。記得以前自己程度也還在水平以上,現在卻連中學生所考的試都做不來,不是我忘得太快,就是現在學生「考試能力」增強不少。

日昨,有位任教於台中的朋友考我一個問題:「請問200!(兩百階層)的值後面有幾個零?」我一時愣住,數分鐘後好不容易悟出關鍵算法,得意地向朋友說: 「啊哈!我算出來了,共有四十九個零!」本以為朋友會因我的炫技而折服,沒想到他說:「這是台中地區國小考初中的試題,一張考卷有幾十道類似的題目,按你 的速度,恐怕做不到一半。」

雖然我的自尊稍微受損,但我心中更捨不得的是那些必須去準備這類型考試的莘莘學子。我想,面對各式各樣刁鑽的題型,他們若不靠補習班準備的「撇步秘笈」, 能有多少機會擠進這道教育窄門呢?但若他們忽略了蹲馬步的基礎功,而讓腦海裡裝滿了速成絕招,難道不是一種揠苗助長的學習方式嗎?

補習若是為了少數落後同學而進行的補救教學,有其一定的作用。然而今天的補習已是多數學生準備升學就業考試時所採用的學習模式,這實在非我們所樂見。

最後,讓我打個比方。當我們在籃球場觀賞比賽時,如果第一排的觀眾站著看,第二排的觀眾也只好站起來看,連帶著後面每一排的觀眾都必須跟著站起來看。我們 的刁鑽考題及升學主義就像在這種場景下,逼得每一排的觀眾站著看,甚至站到椅子上看,難道大家不能全部坐下來好好看場比賽嗎?

謝孟達/大學生(北縣板橋)

筆者曾在國外求學一段時間,比較在台灣和在國外的學習經驗,發覺我國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在國高中教科書的厚度上,比國外薄了幾倍。在質量上,教科書內容不得不寫得精要但簡略;圖多但字少;抽象多但舉例少。

知識是邏輯的累積,精簡的教科書很難幫助學習及吸收,省略許多從基礎推演的邏輯過程,縱使學生懂得基礎概念,也終將因為缺少足夠的幫助而難以瞭解更深的概 念。雪上加霜的是,考試題目為了建立「鑑別度」又出得特別難,教科書既寫得簡略,又不收錄會考的習題,學生為了考試,只好囫圇吞棗或是求助補習班。

與其讓學生為了考試額外增加開銷去補習或買參考書,並因此造成窮小孩很難透過正常教育翻身,不如學習國外將教科書編得深入淺出,面面俱到,讓所有學生就算 靠自修也懂得教科書在講什麼,並且靠教科書就可以考得很好,才是同時兼顧到鑑別度和獨立思考能力的作法。誠然,厚重的教科書所費不貲,然透過二手買賣或一 屆傳一屆的方式,可以減輕經濟負擔。

有一次聊天,筆者的同學抱怨大學原文書「寫得很囉唆」、「舉例一堆」,好像把讀者當作什麼都不懂似的。其實,最囉唆的課本才是最好的課本。我國教科書何不也變得「囉唆」一點?

(聯合報)
--
免洗餐具裝熱食 不環保又有毒/韓良露

老台北人自紐約歸來,甚為懷念豆漿燒餅油條,一行人深夜暢談後奔赴一處頗受美食界人士推崇的豆漿店。

食物上來,燒餅油條、糯米糰都具水準,只是熱豆漿端上,碗中飄浮著危危顫顫的塑膠湯匙,這是我最不想見到的東西。

熱湯+塑膠匙 容易致癌

多 年下來,台灣從小攤到小店,甚至到略見規模的餐飲店家,免洗筷子、塑膠湯匙、保麗龍碗、保麗龍盤,就像傳染瘟疫般在每一個城市蔓延,最開始是因為路邊攤一 桶髒水洗餐具客人怕得B肝,攤販既無能也不想改變衛生狀況,索性圖方便用起免洗筷,從此免洗就成了不改善衛生的豁免符,什麼都免洗了,塑膠免洗匙發明了, 保麗龍免洗盤碗也出現了。

台灣人不僅具有此等因陋就簡的發明天才,也有便宜行事的運用天才,本來只在流動攤販出現的免洗餐具,也進到了固定的攤家,更進到了有廚房有洗槽設備的餐飲店家。

難道大家都愛上了免洗餐具?難道沒有人覺得塑膠湯匙吃冷熱食,又刮嘴又不好用,輕飄飄的匙站都站不住,放在湯碗中一下子就沉了,更別說那般塑膠味喝起熱湯會不會有致癌的風險?

還有那些保麗龍碗、保麗龍盤,裝著滾燙的原汁排骨湯、蚵仔麵線、蚵仔煎等等,有沒有人跟我們保證過,這些保麗龍餐具,會不會造成健康的疑慮?我們如今知道了一些奇奇怪怪的化工黑心食品,就沒有化工的黑心餐具嗎?

保麗龍快焦了 照吃不誤

有 一回陪荷蘭朋友去士林夜市,對方十分興奮地四處拍照,像賣小火鍋的,緊貼著鐵鍋熱火旁放著保麗龍碗、塑膠匙,那樣的高溫,湯碗幾乎無法拿在手中,客人還是 吃得不亦樂乎,賣鐵板燒的也是,保麗龍盤幾乎都放在鐵板上了,廚師刮刮刮地炒好了冒煙的銀芽牛肉絲,放在似乎快燒焦的保麗龍盤上。我在夜市中數了數,幾乎 九成以上的攤家都在用這些免洗餐具。

而台灣人還有更天才的想像力,不知是誰第一個想到在保麗龍盤上套塑膠袋來裝食物,如今這種盛食法流行了全台灣,我曾問一處攤家為何這麼做,他說客人怕保麗龍有毒,所以才用塑膠袋保護,但塑膠袋呢?所謂耐高溫的塑膠袋就沒毒了嗎?

高級餐廳也用 真是夠了

最不可思議的是,有一回我走進天母某處剛裝潢得漂漂亮亮的自助火鍋店,竟然發現這處一餐要三四百元的店家,也用起了保麗龍、塑膠,我當下逃出了店,但店中坐滿的客人,難道他們不在乎?

還是我們不見得真的不在乎,我們只是習慣接受不合理甚至不道德的事,我們都麻木了,從政治到民生,最後連和我們身體健康密切相關的事,我們都不想反思、自主、爭取較好的生活條件,我們任由別人支配我們如何過活。

但我們還在沾沾自喜台灣的小吃、台灣的食物多好吃,就不管裝這些好吃食物用的是什麼樣的餐具,就像我們覺得台灣人又熱心又有人情味,所以法制不彰就沒那麼重要了嗎?

我的荷蘭朋友,拍了許多照片要給荷蘭人看台北的保麗龍盤碗,他可不敢吃,但你問他士林夜市好不好玩?他一定說很好玩,很值得大開眼界觀光一下。

不安全的容器 應該消失

我們的健保年年喊經費短缺,全民健康本應從預防疾病而不是治病為根本,我們大家都知道病從口入這句話,而我們年輕的一代,幾乎從出生到今天,都常用全世界少見的免洗筷、保麗龍盤碗、塑膠匙、塑膠袋裝食物,誰能保證他們的健康?

而做為一個文明社會的台灣,難道我們的餐飲服務至今仍不能提供清洗餐具這種基本的技術與設備嗎?難道政府不能拿出一點魄力,讓這些塑膠保麗龍等既不環保又不安全的食物容器從台灣消失。

(聯合報)
--
「樹梢:樹枝末端」錯 「樹枝的末端」才對 教學死背 家長嘆:老師走火入魔

「樹梢:樹枝末端。」錯!因為少了一個「的」,「樹枝的末端」才對。這是一名國中生的國文課考卷上的紅字,學生家長感嘆的說,部分老師太過追求「業績」,已走火入魔了,教育部再不出來管一管,整個文學教育會惡性循環下去。

學校老師們一拿起國文課本,就從作者生平開始教起,然後再逐字逐段解釋,遇有新的字詞,就要學生背起來,少一字都不行,何況同意異詞。這種教學的場景卻普遍存在於各級學校的國文課上,已經離譜到走火入魔的地步了。

一位陳姓家長說,她和先生曾為了「樹梢:樹枝末端」錯在哪裡?去找過學校的老師,問他所堅持的是什麼?老師卻回說,才五個字,孩子多背一下,又不會怎樣。讓他們訝異非常,這哪是文學教育!只是死背書而已嘛。

另一位宋姓家長也說,現就讀小三女兒的家庭作業上,每周都有一篇類字詞解釋,像「琅」琅上口、琳「瑯」滿目、「狼」狽不堪、「狼」吞虎嚥等,孩子很多根本不知道意思,只是描摩寫字交差而已。

她又說,這種教育如果不更正過來,就好像植物系所的老師播放二百種植物讓學生辨識,一般學生一周後頂多可以記三、五十種,只是在玩記憶遊戲而已,對植物真正的辨識一點幫助也沒有。

陳姓家長又說,老師何以為此,說穿都是為了追求更好的「業績」,那補習班為了生存,只好越教越深,孩子就這樣愈陷愈深,小小年紀就在讀文學研究者的東西,這是惡性循環,也是教育悲哀。

李家同:用大量閱讀取代精讀

前暨南大學校長李家同十三日指出,我國教育過分強調「精讀」,重視字句解釋和背誦,課外讀物卻很少涉獵,研究生論文寫得不知所云、簡報言不及義,普通常識缺乏、出國常鬧笑話。李家同昨天受東吳大學圖書館之邀,大談「大量閱讀的重要性」。

長期關心教育落差的李家同發現,鄉下學生最大的弱勢是沒有看書習慣、閱讀能力不足,不僅國文教科書看不懂、抓不到重點,也影響到其他科目。

數學命題生活化 國文不好看嘸

例如現今數學強調「生活化命題」,題目敘述較長,學生答不出來,原因是看不懂題目或沒耐心看完,不是數學差,而是國文不好。

他又以暢銷書《達文西密碼》為例,全書關鍵只有一個,就是「耶穌結過婚」,許多讀完整本小說的人,還是抓不到重點。

閱讀不足也影響表達能力,他在研究所常發現,學生投影片都做好了、理念觀念都懂,但就是說不出口,報告時支支吾吾,不然就是論文寫的前後矛盾,字句不通順,研究再好也會打折扣。

中文系教授 也不一定懂「映襯」

他推測其中原因,在於中小學打基礎的國文教學,太過強調「精讀」,課本選幾篇文章,一字一句地教,重視字句解釋和修辭,考試問什麼是「映襯」,連大學中文系教授都不一定懂,卻要小學生準確區分。

而老師教學時,一直問「作者的原意是什麼」?當初馬致遠到底是寫「斷腸,人在天涯」還是「斷腸人,在天涯」?殊不知符號學大師羅蘭巴特早就說過:「文本既 出,作者已死。」任何人都有解釋文本的權力。曾有學生拿著《讓高牆倒下吧》問他某篇文章的「原意」,他怎麼想都想不出。

多看報紙社論 學習論述的技巧

李家同強調,正確學習國文的方式應是「大量閱讀」,不必咬文嚼字,特別是多閱讀小說、報紙。經典小說不僅有文學價值,還可充實許多知識,例如《基督山恩仇記》中就提到股票市場;報紙則可學習論述的技巧,特別是社論和讀者投書。

李家同一再強調,如果全國孩子都能大量閱讀,一定能縮小城鄉差距、提高國家競爭力。第一步就要增加國中小學的圖書經費,現在很多地方學校都沒有編列購書預 算,好幾年才進一次新書,他算過,每位學童一年補助一百元,全國也只需三億元,教育部和地方政府應列入常態預算,但他已呼籲了「六次之多」,依舊沒有下 文。

看書若變「衝業績」 就沒意義

台北市家長、中小學校長團體,對李家同教授主張中小學生應以大量閱讀,取代太偏修辭學的精讀,多表贊同。推動閱讀風氣雖是各界的共識,但在考試領導教學的 影響下,家長還是擔心因受制於分數,孩子恐無法擺脫艱澀試題;不過北市教師會認為,孩子有個別差異、教導方式應該不同。

北市國中學生家長會聯合會許永佳表示,他很認同李家同教授鼓勵閱讀的做法,各國小也在推動閱讀運動,以非制式(考試)的摸彩、換獎品、頒獎狀等方式,鼓勵小朋友閱讀,但在國中就很難推動。

他認為,老師教學生太依賴教科書,但教科書編得不好、書商又嫌沒利潤,進而轉向賣參考書、題庫賺錢,雖然依法不能強迫學生買參考書,但因參考書附帶的考題 是教科書沒有的,學生為求分數,家長只好購買,這種考試引導教學的現象若不改變,學生恐很難擺脫艱澀的制式試題。

許永佳說,老師應重視多元、創新教學,才不致受制於教科書或參考書;學生只要從小養成閱讀習慣和正確觀念,到高中自然能追求深奧知識,畢竟閱讀是知識泉源,習慣的養成很重要。

北市國小校長協會理事長、中山國小校長李柏佳表示,閱讀應多元、不限語文領域,也不贊成一開始就教小孩深奧的東西,何況連大學生也不是每人都要必修修辭 學。此外,學校推廣閱讀活動固然很好,但應漸進式引導,沒必要促使小朋友「衝業績」,閱讀若變成累積冊數,如同寒暑假結束前,趕著到各博物館收集門票、蓋 戮章、拍照準備交作業,就沒有意義。

(中國時報)
--
下一代 究竟在讀什麼/王御風(屏東教育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隨著電視《百萬小學堂》的播放,以及教育部長回答不出小三考題的窘狀。大家突然發現,原來我們的小朋友,每天都在接受如此艱深考驗。
其實不光是小朋友,我是個歷史學博士,每年大學基測時,我總會好奇的拿著報上刊登試題,試著作答,多半時刻是不及格,也有位老師對我說,家中讀高中的姪子每次拿歷史問題來問他,他都回答不出來,最後就是一陣白眼:「拜託,你還是博士耶!」
我有時候想,每年大學基測時,總會找些前一年考上名校的學生來測試考題難易,如果哪天換上歷史學、地理學、數學、物理學、化學、中文等科博士分別來考其專業科目,會不會讓大家赫然發現,這個集合各科博士的總分,別說台成清交,連上國立都很拼?
問 題不光於此,這幾年來我流浪於各大學兼課,多半學校的必修科目是「台灣史」,在日間部,當漸漸跟學生混熟後,他們就多半開始抱怨:「老師,教教其他的吧, 我們從小學到大學都念台灣史,念得快吐了。」到了學生較年長的夜間部,學生學期的報告,多半都會寫「以前從來沒有念過台灣史,這次才知道自己生長的土地發 生過什麼事,好感動」。同樣的教材,兩種迴響,就在於這兩批學生,他們國中、高中念的歷史,完全不一樣。

台灣史隨政權興衰
換言之,在10年教改下,基礎教育產生了兩個問題。一是過度專業與艱深。在「一綱多本」下,各教科書業者紛紛聘請大學教授撰寫教科書,結果學者們都會認為其畢生所鑽研的理論,下一代都該知道,結果這些連同行都還覺得太困難的理論,就變成我們下一代教材。
另 一個問題是究竟從小學到大學,學生應該學什麼?以我所學的歷史來講,應該是台灣史、中國史(或東亞史)、世界史,在小學到高中階段,分別選擇基礎教授,結 果現在是不論國中或高中,都通通來一遍,再加上政治掛帥,藍營執政沒有台灣史、綠朝上台偏重台灣史,結果國中、高中、大學,不停的重複,也難怪學生一看到 課本,第一個反應就是「又來了」。
寫論文與寫教科書是兩碼子事,學問高超者不見得是個好老師,但真正站在第一線教書的國中小老師,他們對教科書的 發言與詮釋權卻不如根本沒在國中小教書的大學教授,教授們求好心切下,就成了學生無形的負擔。教改的理念很正確、投入的人也很有熱忱,但這不表示,最後結 果對學生是好的。實際上無論是中小學老師或是學生,只要過了3、4年,當大家對這批教材熟悉了,也就囫圇吞棗、應付應付過去,只是等到學生們出社會後,回 想起中小學的教材:「喔,那些沒有用的天書啊!」我們的教改成效如何,也就不言而喻了。

(蘋果日報)
--
寫父親酗酒、族群認同...作文得高分 走出《逆境》 12篇學測佳作公開

什 麼樣的「逆境」能得高分?大考中心首度公布學測作文佳作,優秀「逆境」作品以真跡揭露在國人面前。有人寫出對父親酗酒的恐懼,有人論述自身的族群認同問 題,有人韌帶斷裂、選手生涯面臨挑戰,有人被同學排擠、太過追求成績導致身體生病。每人遭遇不同,唯一共通點是都找到了克服方式,走出人生黑暗期。

大考中心從九萬多名考生中,隨機抽出三百份試卷,再從中挑選十二份優秀作品,經考生同意後,加上閱卷教師的評語提供各界參考。大考中心副主任洪冬桂表示,刊出佳作對教學有正面意義,獲選的作品不見得辭藻華美,但只要故事動人、敘述有條理,也能得到高分。

今年學測國文科作文題目是《逆境》,共有十二篇佳作刊出。其中一名考生敘述生命中母親過世、父親酗酒的雙重逆境,孤獨寂寞的他把自己鎖在房中,「深怕從門縫間會爬入那濃濃的酒味,把我拖入那無法停止的疼痛中。」

然而,他卻發現父親酗酒背後的原因,「他的難過只能藉著吼叫傳出去,只要越大聲,天上的媽媽或許就能聽見。」文末,他學到了包容和原諒,雖然不能否認曾經發生的一切,卻從逆境中發現人生的無限潛力。

另一名考生敘述原住民的身分認同問題,自己夾在漢人及泰雅族之間,漢人朋友喜歡他「豪俠」般的個性,卻對加分制度冷言冷語,泰雅族朋友聽到一口破爛的族語,也懷疑他崇洋媚外。

祖母認為他沒有泰雅人該有的強健身體,在父親家裡始終被歸為異類,熱愛中華文化的他不論書法、國畫都有涉獵,「但在歷史的長河裡,我又覺得自己的頻率更像宇文、長孫。」(宇文、長孫為唐代外族姓氏)

最後,他坦承到目前為止仍無法完全克服這個障礙,「我不想盡力就好,這無法給自己一個交代。」

許多考生的「逆境」是病痛,有人遇到車禍導致半邊臉顏面神經麻痺,「連淺淺的微笑都辦不到!」經過漫長復健才找回昔日的笑容;另一名考生在一場桌球比賽中右腳韌帶斷裂,險些中斷選手的生命,在教練的鼓勵下才又舉起球拍,重回球場接受觀眾的喝采。

類似的病痛不僅來自於意外事故,也有來自心靈,一名考生寫到自己汲汲營營於追求功名,被得失心掩蓋,身體負荷不了,「當曙光從雲縫綻裂一道道火紅的朝霞,我卻感受不到屬於青春的活力。」

當然,最後他也克服病痛,重新樂觀面對人生。評分老師認為,這些佳作大都能扣住題意發揮,具有感受深刻、描寫細膩、結構完整、文字順暢等優點,敘述的故事能感動人心,讓人印象深刻。相關資訊可參考大考中心網站:http://www.ceec.edu.tw。

(中國時報)
--
少年感冒染鼻竇炎 病菌侵腦 蓄膿險死

一名十四歲國中生罹患感冒多日後,兩眼、額頭突然腫起來,緊急就醫才發現罹患鼻竇炎,且細菌已侵犯到眼部、額頭,造成嚴重蜂窩性組織炎,經開刀三次,清創 積存的膿汁才挽回一命。醫師提醒,感冒若超過十天仍未痊癒,且眼部或額頭腫起來,極可能是已併發嚴重感染,應立即就醫。

大意不得
收治病例的林口長庚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玉成表示,這名國中生有過敏性鼻炎病史,兩個月前罹患感冒,出現咳嗽、流鼻水等症狀,幾天後開始發燒、頭痛,接著眼睛與額頭突然腫起,在地區性醫院治療不見成效,家人緊急將其轉送到林口長庚醫院。

併蜂窩炎開刀3次
林 口長庚醫院兒童神經科主任林光麟說,經檢查確認這名國中生是在罹患感冒後併發鼻竇炎,且細菌一路從鼻竇跑至眼睛、額頭,造成周遭組織全是膿瘍,已發生蜂窩 性組織炎的併發症,因情況危急,立即為其動刀,但經兩次手術後,細菌又擴散到後腦造成腦膿瘍,後來進行第三次手術,才挽回一命。
黃玉成指出,一般感冒七至十天就會痊癒,若超過十天以上、黃鼻涕變多,就有可能是鼻竇炎,應好好休息,若還出現發燒、眼睛或額頭腫起等,病情可能已惡化,併發可能致死的蜂窩性組織炎,應盡快就醫。
台大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吳振吉指出,鼻子附近稱為危險三角,若疾病沒控制好,麻煩不小。例如鼻竇炎的病菌順著鼻腔進入眼睛、腦部,即會併發嚴重疾病。

侵入眼眶影響視力
吳振吉說,鼻竇炎較易發生的是細菌跑到眼眶,導致眼瞼張不開、複視,嚴重可能壓迫到視神經,影響視力。近來氣候不穩,民眾應小心感冒、鼻竇炎等問題,有不適要盡快就醫。

鼻竇炎防治注意事項
.流鼻涕等感冒症狀超過10天沒好,或鼻涕由透明、白色轉為黃色,可能是鼻竇炎
.有過敏性鼻炎病史者,感冒時較易出現鼻竇炎,生病時應多休息
.若在感冒時合併出現發燒、嘔吐、額頭腫起,病菌可能已跑到眼、額、腦,應盡快就醫
.鼻子附近有危險三角之稱,病菌會長驅直入到腦部,須注意鼻子及其周圍的疾病;有鼻竇炎的人尤應積極治療

(蘋果日報)
--
痰積肺部 童咳了半年 反覆感染 罹囊狀纖維化症

一名五歲女童,近半年來久咳不癒,轉診至彰化基督教醫院,才發現是罹患「囊狀纖維化症」,肺部的纖毛無法正常運作,導致痰液蓄積在肺部,才會不斷咳嗽。
醫師提醒家長,若發現孩子有反覆呼吸道感染、久咳不癒現象,應留心罹患此症的可能性。
收治病例的彰基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林昭仁說,囊狀纖維化症是一種染色體異常的遺傳疾病,患者父母都是健康的帶因者,但有四分之一機會會生下罹病兒。
林昭仁說,醫界尚未發展出基因療法,現只能以症狀治療,改善女童咳嗽困擾。

男性罹病易不孕
彰基基因醫學部主任陳明說,肺部纖毛有助排痰與分泌物,但囊狀纖維化患者,因纖毛無法正常運作,痰液積在肺部裡,不但易咳嗽,也會增加肺部感染與發炎風險。此外,患者若是男性則易有不孕問題。

囊狀纖維化症小檔案
類型
.染色體異常所導致的遺傳疾病
症狀
.黏液阻塞呼吸道,造成久咳、易感染肺部疾病
.輸精管異常或阻塞導致不孕
.皮膚味道鹹、胰管阻塞影響消化或併發慢性腹瀉
治療
.無根治藥物,可採支持療法
.接受預防注射或用藥,減少病毒或細菌感染

(蘋果日報)
--
寶兒轉拼美國歌壇 SM燒錢助攻

寶兒所屬的「SM娛樂公司」,去年靠她及「東方神起」和13人團體「Super Junior」賣唱,營業額突破434億韓元(約10億元台幣),比前年的332億韓元(約7億6705萬元台幣)多出102億韓元(2億3104萬元台幣),樂壞公司老闆李秀滿。

盼佔一席之地
寶兒成功打入日本市場,今年重心轉移到美國,經紀公司猛力砸錢助攻,期望她順利在美國歌壇佔有一席之地,連本帶利撈回來。
業界評估,若寶兒今年攻美失利,「SM娛樂公司」的好日子就會跟著結束。

(蘋果日報)
--
改變世界10觀念 工作排第一 追求「不朽」藝人靠整形抗老

金融海嘯橫掃全球,也改變了社會環境,最新一期《時代》雜誌以《10種改變世界的觀念》為題,點出今年值得注目的趨勢,其中部分偏重美國情勢,但也有些發展跟全球民眾息息相關。

非洲投資報酬率最高
在眾多趨勢中名列第一的就是看重工作,過去美國人聚在一起,總炫耀自己新買的房子,或是投資獲利,但在不景氣衝擊下,美國民眾體認到,工作才是一個人最珍貴的資產,也是最重要的收入來源。
追求「不朽」也是當紅趨勢,藝人名流不諱言借助整形手術留住青春,再加上抗衰老的醫學幫助,依然保有年輕人的活力與生活樂趣,歌壇天后瑪丹娜(Madonna)就是實例。
經 濟景氣大風吹,在西方國家眼中貧困落後的非洲地區,已轉型成為可發展商業的夥伴,自2006年起,非洲接受外國投資金額首度超越援款,中國視非洲為爭取經 濟霸權的重鎮,以金援和公共建設,換來在非洲開採礦業與發展貿易的權利,經濟學者也指出,非洲可能是目前投資報酬率最高的地區。
行銷顧問葛拉吉 (Simon Graj)最近在美國推廣「生存商店」概念,他認為此刻的零售業者應協助消費者度過艱困時期,商店可結合低價食品、穿數年不退流行的耐穿衣物,腳踏車,甚 至提供理財顧問,以複合式經營,讓消費者一舉多得,就算是日後景氣復甦,如此概念的商店依然會受到歡迎。

網站評環保商品產銷
環保意識當道,消費者可能會注意「碳足跡」與「有機」,但未必明白他所買的商品在產銷過程是否真的符合環保精神,Good Guide.com網站幫消費者過濾有關環保與健康的資訊,用簡單的商品評等方式,讓消費者做出明智選擇。

(蘋果日報)
--
太空垃圾飛擊 太空人逃命 如子彈7倍速 3人員躲進太空船避難

美國和俄羅斯三名太空人前天在離地球354公里的國際太空站上演大逃亡!一片約指頭般大的太空垃圾,前天以時速2萬8164公里,約來福槍子彈7倍快的高速襲向國際太空站,太空人們嚇得逃進太空船避難。

全球
美國航太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發言人韓夫里說:「這是我們首次用太空船疏散。」但另名發言人拜利說,太空人曾五度因太空碎片,躲到太空船上避難。
NASA表示,威脅國際太空站的太空垃圾是已經遭到銷毀的美國火箭推進器碎片,直徑雖然僅0.83公分,但高速之下很可能會砸穿國際太空站的外殼,使得太空站內氣壓外洩,導致太空人死亡。

2.5萬個碎片列管
由於這片太空垃圾行蹤飄忽不定,路徑難以預測,地球上的控制中心直到最後關頭才緊急通知太空人避難,由於只有不到一小時的應變時間,太空人們只能緊急跑進停在太空站的俄羅斯聯合號太空船避難,以免不幸被撞上時,還能駕太空船回地球。
這些太空人在太空船上躲了11分鐘,才確認太空站安全無虞。垃圾最後以不到5公里的距離,通過太空站。
人類近年摧毀許多老舊衛星產生不少太空垃圾,光是NASA列管追蹤的太空碎片就有2萬5000個,其他難以觀察的小型碎片更是多不勝數。專家表示,再不設法解決太空垃圾,未來這種驚險場面,只會更常發生。

報你知
每10天就遇襲
繞地球軌道上,約有2萬個大到能用雷達追蹤的太空垃圾(orbital debris),大多是廢棄的老舊衛星等太空設備,其中46%都位於距離地球2000公里的低地球軌道上,而距離地球354公里的國際太空站,大概每10 天就會被約0.1公釐大的太空垃圾撞上。

(蘋果日報)
--
電話留言可變簡訊 將手機住家電話合成一個號碼

電話留言總是聽過就忘嗎?以後可以不用再煩惱這個問題了!網路搜尋引擎巨擘Google前天宣布推出新的Voice服務,不僅可以將住家、辦公室、手機等多支電話整合成一個號碼,還能將電話留言轉成文字檔,方便歸檔。

大搶skype市場
Google Voice使用者可上網管理所有電話,如有人來電時可決定從手機先響,或從家用電話先響,服務並採用語音辨識科技,可自動將電話留言轉成電子郵件或手機簡 訊,方便轉寄到電子信箱或手機留存。不過,電腦畢竟不是萬能,Google警告,電話留言也可能被程式譯寫錯誤。
Google Voice挾著低價優勢進軍電話市場,除在美國境內當地電話服務免費,國際電話費率也相當低,將威脅網路電話業者Skype市場。這項服務目前只提供給前 年遭到Goolge併購的電話業務公司GrandCentral現有用戶,未來數周內會提供新用戶免費申請Google Voice。
台灣Google表示,這項服務將來打算出各種語言版本,以推廣到全球各地;但因服務剛上路,台灣何時納入仍未知。

(蘋果日報)
--
為我們的愛朗讀/陳文茜

我一直不真正知道集中營時代,德國歷史到底發生什麼事?《為愛朗讀》小說與電影相繼問世;我才逐漸約略捕捉戰火下,某些德國人的往事。
諾 貝爾文學獎得主鈞特?葛拉斯回憶錄《洋蔥》,坦承德國人過去半個世紀的原罪悲傷。戰爭期間,德國人同樣失去了親人、家園,柏林被炸毀、甚至戰後被分隔成兩 座敵對的城市……但德國人沒有權利訴說他們的悲傷,更不允許哀悼失去的歲月;德國人只能低著頭,一直低著頭,向世界、向歐洲、向猶太人低頭懺悔。德國是侵 略者,德國人沒有悲傷的權利。
這聽起來像扛著二二八原罪的外省人,我們一點都不陌生。德國人為何投票同意希特勒取得政權?為何參與納粹招募的國民部隊?為何隨著納粹的卍字符號侵略屠殺半個歐洲?這60年來,全地球上所有的手指皆向德國人,要他們給個答案。
《為 愛朗讀》為我們揭開了德國人的傷痛,答案很簡單,沒有人真正知道為什麼。戰火無情開啟,不同身分、年齡世代的人,只能想辦法當口下,給自己尋些能過去的日 子。一名15歲的少年,在大他21歲的剪票員身上尋找人生至愛,一名已然36歲的賤命文盲女子,藉由男孩的「朗讀」,踏上「奧德賽」的冒險旅程;男孩的文 學朗讀讓一名生命孤寂了然的女子,得到了尊嚴。亂世中,沒有佳人,愛與文學都不是人生的歸路。女子剪票員因害怕升遷揭露「文盲」的屈辱,竟不告而別逃向納 粹,擔任集中營警衛軍。而那一點,使她連結了德國人無法解釋也無以赦免的戰爭原罪,只好戰後20年把文盲剪票員送上審判法庭,終生監禁。

大蕭條造就希特勒
《為 愛朗讀》中文版小說2000年問世,電影三月底將上映。原著作者徐林克(Bernhard Schlink)生於二戰結束前一年,1995年出版《我願意為妳朗讀》。他成長的歲月,充斥著德國人鋪天蓋地的悔罪式法庭調查。除了希特勒、戈林……還 有誰?誰該為德國慘絕人寰的罪行負責?整整戰後20年,德國充斥偉大的法官與控訴的倖存者,德國必須挑出幾個罪犯,才得以洗滌罪行,除去原罪。每一本新的 集中營回憶錄出版,都預告著一場新儀式。控訴、審判、懺悔、監禁。
徐林克在台已出版3本經典作品,除《朗讀》之外,包括《愛之逃》與《我遺落的那 一半》;記得數年前第一次閱讀《朗讀》,不禁啜泣至深夜,久久不已。屠殺如此難以置信,卻又在歷史中怛然發生;它像一張超大的悲劇之網,抓著每一個遊歷期 間的生命,動彈不得。我們總為了求生存,犧牲別人,當大屠殺不幸來臨,眾生殘忍相向,只留下自保逃命的本能。而這在戰後,又顯得那麼不堪。
真要訴 說希特勒崛起的起源,1929年美國股市大崩盤,恐怕還是真正歷史的主因。1925年底,納粹黨員僅2萬7000人,《我的奮鬥》一書雖大賣,了不起只是 幫希特勒一家換得慕尼黑攝政大街9間房豪華公寓。但大蕭條來了,1929至1932年,德國工業生產下降一半,失業600萬人,1930 年納粹贏得選舉大勝,躍升第二大黨;興登堡總統老了,一連串經濟動盪迫使大元帥1933年1月30日任命希特勒出任總理。1937年美股第二次再崩盤,造 成經濟危機的工業生產過剩無法根本解決,1938年希特勒決定發動侵略戰爭,攻佔奧地利。
雖知這才是歷史真正的答案,但誰能審判華爾街?誰又敢說「該審判的是華爾街」呢?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