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3日 星期日

新聞自選輯 20110313

老人獨居變少「高房價所致」

內政部昨發布「98年老人狀況調查」,發現獨居老人人數減少,獨居比率由14%下降到9%,「和子女同住」及「和配偶及子女同住」比率則雙雙增加。老人福利聯盟分析,近年都市房價高漲,使得子女無力在外購屋、選擇與父母同居,可能是獨居比率下降原因。
子女省錢同住
老 盟祕書長吳玉琴分析,獨居老人減少現象主要發生在都會,因都市房價越來越高,子女買不起房子,只好賴在家裡與父母同住。但她也說,因戰後出生的老人教育程 度較高,自主性強;加上少子化因素,若扣除房價因素,整體而言未來獨居、雙老(僅和配偶同住、未和子女同住)比率仍呈增加趨勢。

需關懷者反增
內政部調查發現,2009年獨居老人比率降到9%,比起2005年調查的14%低;「僅與配偶同住」的「雙老」比率也由22%下降到19%,但「與子女同住」比率由9%上升到12%,「與配偶和子女同住」比率也由10%上升到14%。
雖然如此,民間團體服務的獨居老人卻年年增加,華山基金會每年為獨居老人舉辦的尾牙,參加人數由2005年的966人,到2010年已達4000人。
基金會公關社資部組長謝小琪說,與子女同住,但子女白天出外工作的老人,華山仍會納入關懷對象,故服務對象每年持續增加。
內政部於2009年下半年調查65歲以上老人健康、居住、經濟及社會活動情況,有效樣本5520人。
內政部每3到5年會進行1次「老人狀況調查」,最近2次的調查年度為2009年及2005年。

(蘋果日報)
--
世界百大大學 台灣僅台大登榜

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日前首公布世界大學學術聲譽排名,台灣大學排名第81至90名間,是台灣唯一躋身前100名的學校;榜首由美國哈佛大學拿下。學者和教育部認為,該調查重大學知名度,但也凸顯國內大學國際化不足問題。
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上周四公布世界大學學術聲譽排名,對全球131國、1萬3000名學者,詢問對全球各大學認識有多少,覺得該校教學、研究如何,問卷結果旨在顯示大學國際學術聲望與知名度。

哈佛大學排第一
結果顯示,學術聲譽最高的前3名依序為哈佛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英國劍橋大學;亞洲以日本東京大學排名最前,居全球第8名;兩岸三地則以中國清華大學排第35名,表現最佳,台灣僅台大進入前100名,排名第81至90名。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研究發展處長侯永琪說,該調查資料量很大,有一定可信度,但問卷內容偏重大學國際化程度,對有知名度的大學有利,因此調查前10幾乎被歐美名校包辦。

「調查不夠客觀」
台大主祕張培仁說,會朝校長李嗣涔揭示的世界前50大目標邁進;台大學生會會長陳乙棋說:「學生在意的是教學及研究上整體水準是否提升,排名參考就好。」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楊玉惠說,調查印象分數居多,不夠客觀,也顯示國內大學國際知名度不足問題。

(蘋果日報)
--
使用率不高 北市敦化單車道又想改

敦化單車道啟用以來民怨不斷,去年4月政策大轉彎,平常日也開放讓汽機車通行,周末假日才恢復成單車道,但至今使用率仍每況愈下。市府正研議改採「北安路模式」,打算把現行單車道改成與人行道同高,增加安全性及使用率。

不過,若採北安路模式,等於「車道實質縮減」,民眾擔心尖峰時段恐讓當地交通負荷暴增,另沿線學校、商家的臨停需求,也是大問題。

此外,成本也是關鍵。交通局曾評估,敦化單車道全長9.2公里,當初成本約6925萬元;北安路1350公尺,成本卻要2020萬元,若改成北安路模式,平均單價明顯貴上許多。

市府交工處長陳學台表示,該案目前正進行謹慎評估,尚未定案,若未來打算要做也不會貿然動工,將等未來沿線道路修繕、施工或人行道更新時,才一併施工,避免擾民增加交通負荷。

市府交通局前年9月選定敦化南北路及北安路試辦單車專用道,兩模式上路後,去年敦化單車道使用率低,決定開放平日讓一般車輛行駛。

「敦化路模式」直接在平面道路標線區隔,但單車與汽機車爭道太危險,不但單車族不愛,使用率不高,也遭批排擠現有車道空間。

「北安路模式」當初是搭配道路復舊一併施工,單車道與人行道同高,和一般車道的落差約20公分,另設計綠籬與汽機車道隔絕。

此外,沿線臨停位置仍在車道最外側,單車道只要行經公車候車亭也繞開,改設在候車亭後方,不會影響原有公車的上下客動線。

陳學台說,未來敦化單車道若改採北安路模式,應會比照設置綠籬增加安全性,此外現有的側溝也須調整位置。不過單車道設置以來,沿線學校、商店一直有臨停需求,將作完整評估後才會定案。

(聯合報)
--
洗腎全身癢 磷離子作怪

洗腎室來了一位40多歲的中年婦人,問說:我最近遇到個麻煩,我剛洗腎沒多久,可是全身癢癢癢,怎麼辦呢?

了解她的問題後,開立一般止癢藥物給她服用,但過了兩周,抱怨依舊。進一步安排抽血檢查,赫然發現她血中的磷離子數值是一般人兩倍高,於是開立降磷藥物。一周後,患者磷離子降至正常,也不再抱怨全身發癢。

這 是典型洗腎病人因高血磷造成皮膚癢的例。一般而言,尿毒症病人因腎臟對磷離子代謝不好,很容易造成磷離子累積。若血中磷離子過高,就很容易與鈣形成沉澱 物,累積在皮膚,此時就會造成皮膚發癢。一般若是當成普通皮膚癢,也不容易根治,這些沉澱物也容易沉積在血管造成鈣化,導致心血管疾病。

洗腎病人要如何預防高血磷?先從飲食控制。高磷食物,如堅果類、花生、瓜子、腰果、紅豆、綠豆,飲料如可樂、汽水以及動物內臟、蛋黃、肉汁等,建議少吃 。

如果磷離子已經上升,可依醫師指示,服用降磷藥物,或更改人工腎臟種類。皮膚癢不會要人命,但這是身體磷離子失衡的指標,腎臟不好的病人絕對不可忽視,應求助專業醫師。

(聯合報)
--
致癌物不下肚高溫快炒油學問

看 著油鍋不斷冒出白煙,黃媽媽心想鍋熱了可以炒一盤快炒空心菜,趕忙把食材倒入,俐落身手,不到三兩下,一盤香味四溢的炒空心菜就完成。這樣的場景天天在家 家戶戶的廚房上演,但營養師憂心說,油溫過高,冒出陣陣白煙才開始炒菜,不只「好油」可能變質、劣化成「壞油」,連食物的澱粉、蛋白質都可能變質,將致癌 物質通通吃下肚。

油溫太高 產生致癌自由基

台北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說,油脂加熱產生薄煙,雖不能與油品變質的臨界點畫上等號,但烹煮食物油溫過高,油脂跟食物將產生自由基,吃下肚恐有罹癌風險。

他表示,油脂受到高溫加熱,當開始冒白煙的溫度,便是所謂油品的「發煙點」,發煙點可隨油脂精煉程度、油品特性不同而有高低。

現代人注重養生,常用橄欖油烹調,甚至同一瓶油煎煮炒炸用到底。但每種油品都有特性,有些適合高溫快炒、有些適合低溫烹調,甚至涼拌才能較完整保有油品中 的營養素。否則一旦溫度過高,油脂氧化劣變,形成回鍋油,產大量自由基,吃下肚反而對肝臟、消化器官有害,正確用油才對健康有保障。

飽和脂肪適炸炒 卻常卡油

依油品的飽和程度而言,含飽和脂肪的豬油、牛油比植物油安定,發煙點高,較不易起油煙,也比較適合高溫油炸或快炒。但飽和程度高,就容易造成血管阻塞,高 血壓、心臟病等慢性病就接踵而來。改用能降低膽固醇的不飽和脂肪酸又因不耐熱,易產生致癌物質,既然兩相無法兼顧,他建議,高溫油炸食品還是少吃為妙。

相對來說,平時快炒、煎煮的油溫不需過高,在140~160℃較適當,這個溫度能讓油品中的多元及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獲得保留。但切記,絕對別等鍋子竄出陣陣白煙才下鍋。

不飽和不耐熱 易生致癌物

怎麼才能判斷油溫是否恰恰好?他建議,不妨用將一支竹筷插在油鍋中,當筷子四周出現小泡泡時,就是烹調的最適當溫度;若油量少,竹筷測不出,可把爆香用的蔥薑蒜下鍋,當爆香食材受熱冒油泡或呈現跳舞狀,就是其他食材下鍋的好時機。

他說,現在不少民眾喜歡直接去製油廠買第一手的食用油,像苦茶油、茶油、麻油等,但只要是非精煉、未去雜質的油品,都不適合高溫快炒,比較適合涼拌、低溫拌炒。而市售食用油多為精煉油,適宜火炒。

多蒸煮少熱炒 健康用好油

要避免熱炒,破壞營養素或產生致癌物,趙強建議,菜下鍋便從鍋邊加入適量水,用蒸氣將食材悶熟,油鍋溫度不至於過高;或先把蔥蒜爆香,用水煮青菜,再用爆香後的食材、水煮菜,拌油和調味。如此一來不太除了少油煙,也比單純水煮菜多了點香氣。

呷健康 涼拌、煎炸…各油不同

營養師表示,油溫過高、冒出白煙才炒菜,不只好油可能會變質劣化,連食物的澱粉、蛋白質都可能變質,油品特性不可不知…

養生當道,市面上愈來愈多琳瑯滿目的食用油,標榜「降低膽固醇」、「血管清透」,讓油脂甩開「油膩」、「肥胖」…等負面形象,隨健康意識抬頭,「吃好油」觀念愈來愈盛,哪些油能降低壞的膽固醇,哪些油適合涼拌、煎炒…有了這些油脂常識,才能正確健康享受油脂。

淡水馬偕醫院營養師蔡美芝表示,油脂以脂肪酸細分,可分為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又可分為單元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飽和脂肪以牛油、豬油等動物性油脂為多,植物性油脂多為不飽和脂肪酸,但特別的是,棕櫚油、椰子油雖是植物製成的油脂,但仍屬飽和性脂肪。

飽和脂肪酸會提高人體膽固醇的形成,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及慢性病的發生。但飽和性脂肪也並非百害無一利,在高溫烹調,如油炸、烘培等,因為飽和穩定,在高溫不易產生氧化,反而比起不飽和脂肪的油脂更加穩定。

不飽和脂肪包括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如大豆油、葵花油、葡萄籽油、玉米油等,可產生人體無法自行形成的必需脂肪酸,且能降低總膽固醇。但也因為結構較不穩定,高溫下容易氧化,形成自由基,加速人體老化,產生癌症。

另一種不飽和脂肪酸是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最常見的就是橄欖油、芥花油、苦茶油、油菜籽油等,攝取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更能有效降低身體的壞膽固醇量(LDL)。各種油品或多或少都含飽和脂肪、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只是比例不同。

汐止國泰醫院營養師莊富如說,油脂是人體必需物,需占每天攝取總熱量的3成,油脂除了提供熱量,還是細胞生成、代謝、修復的重要物質,若人體器官也需脂肪的緩衝,避免碰撞受傷,更是消化吸收脂溶性維生素A、D、E、K不可或缺的幫手,油脂和生活密不可分。

莊富如指出,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心肺及血液組織曾提出飲食指南建議,單元不飽和脂肪應該攝取較多。但以均衡為原則,不妨混搭著用,千萬別偏廢。

(中國時報)
--
好膽固醇HDL 油脂清道夫

很多人滴「油」不碰,就怕膽固醇找上身,董氏基金會營養保健組主任許惠玉說,這其實是很多人的迷思。

總膽固醇又可細分為俗稱「好膽固醇」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及「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

好膽固醇有「油脂清道夫」之稱,能將血液中不好的油脂帶走,保持血管不阻塞,所以重點在於是否能提升好膽固醇量,像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如橄欖油、芥花油、苦茶油等,就能有效降低身體的壞膽固醇量,維持或稍微提高體內好的膽固醇量。

台灣肥胖醫學會常務理事蕭敦仁指出,HDL是觀察民眾是否有代謝症候群的指標之一。總膽固醇正常,但若「好膽固醇」低、「壞膽固醇」高,罹患心血管疾病風 險仍高;但若是總膽固醇稍高,也別太擔心,因若是「好膽固醇」很高、「壞膽固醇」低,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則較低。

目前HDL尚未納入健檢項目,建議民眾進行健檢時,可以先了解檢查項目查除了總膽固醇外,是否包含HDL檢查。

(中國時報)
--
沒場地?輔大發明牆壁排球

為克服場地限制,輔大師生首創「牆壁排球」!輔大體育系教師陳儷勻,為讓每位學生都如願打到球,發明「牆壁排球」,訂規則、辦比賽,更邀北台灣七所大學舉辦邀請賽,蔚為風潮,她笑說:「我們用最小場地,就發揮最大運動價值!」

師生突發奇想 解決沒場窘境

陳儷勻說,輔大排球風氣盛,但場地稀少,學生常得早起佔場,浪費時間,下雨天更面臨無處打球的窘境,有次她和學生瞪著禮堂司令台牆壁,突發奇想,以牆壁為場地,兩方人馬站在同一側對牆擊球,照樣能玩。

她說,對牆練球是打排球的基本功,但沒有規則學生胡打一通,乾脆制訂比賽規則;牆面離地80公分以上的2.2公尺、寬4公尺的範圍是有效擊球區,地板上長3.5公尺、寬4公尺則為比賽區域,最快拿到9分的一方獲勝。

陳儷勻說,傳統6人制排球,球技較差者一場下來幾乎碰不到球,但「牆壁排球」採一對一制,甲方將球打向牆面彈回,乙方接球朝牆回擊,一來一往,硬逼每個人 親自處理每顆球,不僅訓練控球力、敏捷度、手眼協調力,且因全程沒空檔,一局只花五分鐘,卻能打得汗流浹背、氣喘吁吁,「心肺力要超強!」

競技排球入門 人人都要上場

陳儷勻說,「牆壁排球」是競技排球入門款,因此改採軟質用球,才不會打到手腕瘀青,讓人心生畏懼;她和學生製作教學網站、動畫、影片,融入課程,並在排球協會中發表這種全新賽制的排球,希望讓更多人享受排球樂。

陳儷勻說,日本和中國分別推行「軟式排球」和「氣排球」,都是經改良、易上手,老少咸宜的運動,成為該國特色,她希望台灣也能以「牆壁排球」發展出屬於國家特色的運動。

而去年四月輔大更首創舉辦「第一屆輔大盃牆壁排球七校邀請賽,台大、淡大、銘傳、中央等校組隊參加,最終地主隊輔大拿下男女生組雙料冠軍,今年四月還要再 辦第二屆,陳儷勻盼有更多學校組隊參加;她笑說,參賽沒有板凳球員這回事,人人都要上場打,她也不申請專利或版權,因為重點就是在「分享」和「好玩」!

(中國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