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7日 星期四

新聞自選輯 20110317

1天7瓶提神液 恐心臟病發 15歲以下不宜飲用 立委籲:加註警語

提神飲料咖啡因含量高,醫師表示,每天咖啡因攝取量最好別超過兩百毫克,一般人一天喝上七瓶提神飲料就可能過量,恐誘發心臟病發作,十五歲以下孩童更不宜飲用,以免傷害腦部發育。立委昨要求衛生署應協調業者在瓶身加註警語提醒。業者昨均回應,願配合。


立委林鴻池昨在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質詢時表示,市售每瓶二十至五十九元的蠻牛、康貝特、馬力夯、大丈夫及紅牛(Red Bull)等提神飲料,如馬力夯每百毫升約有三十毫克咖啡因,喝多了會血壓飆高,挪威、丹麥及法國已禁售紅牛,挪威還禁售給十五歲以下孩童,要求政府協調 業者加註警語,一天一罐即可。

咖啡因礙腦部發育
台大醫院家醫科醫師姚建安說,十五歲以下兒童因腦部和神經系統還在發育,不宜飲用提神飲料,以免其中所含的咖啡因或牛磺酸等成分過度刺激腦部,傷害腦部發育。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說,提神飲料若和酒精併用,易造成控制力下降,國外發生多起併用後導致車禍等狀況;且提神飲料含咖啡因,易誘發缺血性心臟病發作,心臟病患和孕婦都不宜飲用,建議每人每天咖啡因嚴格限制在兩百毫克以下。

「將徵詢專家意見」
民 眾邱祥雄說:「開夜車時就會喝馬力夯,以後會少喝一點。」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食品組組長蔡淑貞說,現已規定提神飲料每百毫升的咖啡因含量不得超過三十二 毫克,因國際上並無要求飲料須標示咖啡因危害,我國若如此做可能影響國際貿易,但既然立委建議業者加警語,近期將徵詢專家意見。

「政府修法願配合」
生產蠻牛的保力達公司和生產馬力夯的廠商真口味公司昨均回應,願配合辦理。葡萄王(康貝特)也說,只要政府修法,馬上配合。

提神飲料飲用 注意事項
◎不可和酒精併用,以免行動控制力下降引發車禍
◎提神飲料含咖啡因,咖啡因含量建議每天限制在200毫克以下
◎對咖啡因較敏感者,如會心悸、血壓升高者,應酌量攝取
◎15歲以下兒童因腦部仍在發育,不建議飲用
◎過量攝取咖啡因對心臟不好,恐誘發缺血性心臟病患者發作,孕婦更不能飲用

(蘋果日報)
--
能量飲料咖啡因 可能比咖啡多

包括蠻牛、白馬馬力夯等市售能量飲料猛打廣告,許多民眾也將能量飲料視為熬夜工作的必備飲品。國民黨立委林鴻池今在立院衛環委員會表示,能量飲料內含咖啡因的量超過一般咖啡,希望消保會與衛生署能檢驗這類飲品咖啡因含量是否過高,並且列出不可飲用過量的標示。

消保會主委陳冲表示,含咖啡因的飲料喝多了骨質會流失,且不少健康雜誌也提醒民眾每天不要攝取超過300毫克咖啡因,消保會將和衛生署討論,是否要在飲料罐上標示相關警語,此外,他也強調將對相關能量飲品進行咖啡因含量檢驗。

立 法院社會福利暨衛環委員會邀請陳冲進行施政報告。林鴻池表示,能量飲料的廣告常寫該飲品為黑夜的能量來源,然而對民眾來說,並不瞭解這類飲料當中含咖啡因 的量甚至超過咖啡,事實上,能量飲料喝多後會讓血壓飆升、精神異常,不過很多年輕人或開車族都在喝,甚至把它當作飲料,喝多了對身體健康不好。甚至在挪 威、丹麥等地方,禁止15歲以下的青年飲用能量飲料,在台灣也應該研擬同樣的標示,或者進行檢驗。

(聯合晚報)
--
提神飲料 立委促禁賣15歲以下孩童

提神飲品「兒童不宜」?

消保會研議要求加註警語

消保會主委、行政院副院長陳?昨表示,雖然多數飲料業者,都已依規定標示飲料中的咖啡因含量,但不排除未來將評估在瓶罐上標示「咖啡因每日最高安全含量」等警語,並將找衛生署討論,比照國外作法,宣導或要求不得販售含咖啡因的提神飲料,給十五歲以下的孩童。

不過,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認為,涉及咖啡因食品不只提神飲料,影響範圍廣大,制定限齡禁售相關規定前須審慎評估,在國外,英國確曾建議腦部發育中孩童,應避免吃含咖啡因產品。

陳? 昨日至立院進行消保會業務報告,立委林鴻池拿出多罐提神飲料指出,許多人都知道咖啡含有咖啡因,因此喝咖啡會留意不要過量;但廣告經常告訴大家「喝了再 上」、強調「精神百倍」的提神飲料,卻讓大家不設防,一瓶就可能喝下近百毫克的咖啡因,不少發育中的青少年,為了考試提神,每天當「蠻牛」、希望「馬力 夯」,挪威都已禁賣提神飲料給十五歲以下小孩,陳?應正視提神飲料對孩童可能的危害,同時也應了解牛磺酸對人體可能的影響。

衛署:影響廣大須審慎評估

衛 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組長蔡淑貞昨指出,牛磺酸是一種食品添加劑,我國或世界各國,多將它當成調味料或香料,尚未有太多對健康危害的研究,一般來說,每一公 斤的人一天食用量可達一克,一般六十公斤的成人可達六十克。至於咖啡因,則各國衛生食品單位都針對育齡婦女、孩童提出安全量的建議,我國建議每一百西西的 提神飲料,咖啡因不得超過三十二毫克,一天的總量最多不得超過三百毫克的建議量。

包括保力達公司、Red Bull台灣辦公室則回應,願意配合政府的相關規定,但由於含咖啡因產品相當多,若只針對提神飲料限制,是很奇怪的作法,特別是進口產品,改包裝更是大工程,希望政府推動時能更務實、公平。

小檔案 咖啡因

●咖啡因優缺點:

研究發現,咖啡因有讓人愉悅、醒腦的效果。

儘 管如此,存在於咖啡、茶、可可及提神飲料中的咖啡因,也刺激心跳及胃酸分泌,多數醫師不建議心臟病患及有潰瘍的患者飲用。目前並沒有直接證據顯示咖啡因會 導致骨質疏鬆症,但是某些研究仍指咖啡因會增加鈣質從小便中排出,且各國衛生單位多奉勸孕婦少喝咖啡,不少研究也指出,咖啡會降低婦女受孕機會,增加流產 的風險,對腦部發育中的孩子也不好。

衛生署建議,成人及育齡婦女每天咖啡因攝取總量不要超過三百毫克,十公斤重的孩童每天最多不要超過二十五毫克,懷孕婦女則建議不要喝。

●衛生署「飲料類衛生標準」第三條對含咖啡因液態飲料規定︰

一、咖啡飲料︰針對強調低咖啡因者,每一百西西,咖啡因含量不得超過二毫克。

二、茶及可可飲料︰每一百西西,咖啡因含量不得超過五十毫克。

三、其它含咖啡因飲料︰每一百西西,咖啡因含量不得超過三十二毫克。



(自由時報)
--
屏東4.8地震「一晃就往外跑」

屏東昨晚也傳地震,讓當地民眾嚇了一跳。昨晚九時十二分,在屏東縣政府東南方二十八點三公里處,發生芮氏規模四點八地震,震央在陸地上,地震深度約三十七點九公里。有屏東民眾說,雖未造成災害,但近日日本大地震,讓大家更敏感,一有感覺就往外跑。

與日本強震無關
中 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說,昨震央位於屏東與台東交界山區,地震主因是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擠壓碰撞,釋放能量;這塊區域過去不定時會有小 規模地震,與近日日本強震無關,請民眾不須過度擔心。昨晚各地最大震度為屏東三地門、屏東市、台東太麻里三級,高雄市、台東市、台南善化二級。

「對地震更敏感」
屏東市民李獄坤說,昨晚地震發生時,正與家人在泡茶,一感覺搖晃就往外跑,發現左鄰右舍也都跑到戶外,可能是最近日本大地震,讓大家對地震更敏感。
台灣大學地質系教授陳宏宇說,昨晚屏東地震應與日本東北外海強震無關,因震央位置相差太遠,但過去國內針對高屏山區及外海盲斷層的調查太少,很難斷定斷層的正確位置,政府有必要加快腳步進行調查。

(蘋果日報)
--
昨晚屏東4.8地震 民眾奪門而逃

屏東地區昨天晚上9時12分發生芮氏規模4.8的地震,深度37.9公里,屏東市及三地門一帶的震度都達到3級,由於日本才剛發生強震,地牛稍一翻身,就讓民眾驚嚇連連,大家都說「實在是被日本強震嚇壞了」,所幸未傳出災情。

「才 剛看完日本強震的新聞,怎麼地板就搖了起來,真是恐怖!」家住屏東市的王姓女子昨晚9時許一感到搖晃,立刻奪門而出,「簡直嚇壞了」,還好只搖了幾秒鐘, 另一位陳姓市民才出門要開車,地震就搖了起來,他說「我還以為是錯覺呢!車子晃了三下,才確定是地震」,「有嚇到一下啦」!

(聯合報)
--
4.8地震 屏東虛驚

核三廠運作未受影響

屏東縣昨晚九時十二分十七秒,發生芮氏規模四.八地震,屏東縣消防局根據中央氣象局所提供的數據,測得震央在獅子鄉丹路一帶,深度約三十七.九公里,不過僅內獅村一帶略有感到搖晃。至於核三廠所在的恆春半島,震度不到一級,發電並未受到影響,機組也正常運作。

屏東市及三地門鄉的震度為三級,民眾只感到建築物震了十秒左右,但受到日本大地震的影響,台灣民眾也是聞「震」而色變,突如其來的有感地震讓許多人心驚膽跳,不過,氣象局說那是正常能量釋放。

這起芮氏規模四.八地震,氣象局測得震央方位在東經一百二十度七十一分、北緯二十二度五十三分,約是在獅子鄉丹路一帶,屏東市與三地門鄉均為三級,所幸地震搖晃的時間很短,建築物稍微震了一下,各地都無災情回報。

(自由時報)
--
法籍生境外得麻疹 傳染期遊全台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昨發布今年第二例境外移入麻疹病例,台中某大學一名法籍男交換學生在海外感染、來台後發病,他在可傳染期間曾到各地景點遊玩。因麻疹是傳染力最強的病毒,疾管局呼籲民眾與醫師提高警覺。

海外感染返台發病
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說,二十三歲法籍生本月六日從法國巴黎搭機,經中國上海轉機來台,十二日發病、十三日出疹、十四日至台中慈濟醫院就醫並收治隔離病房。此為今年第二例境外移入麻疹病例。
施文儀說,法籍生出疹前後四天、即本月九日至十七日為可傳染期,該生發病前曾到台中市、台南市、台北市、彰化縣、南投縣觀光,景點包括台南孔廟、鹿港老街、日月潭、新光三越信義店、台北101大樓等,呼籲民眾及醫師提高警覺。

發病者有地緣關係
追蹤法籍生就診醫院、同行學生、接送司機、導遊、投宿飯店、大樓住戶等兩百六十二名接觸者,尚無人出現疑似症狀。累計今年已有四例麻疹病例,第一例也是來台外籍生,與第二、三例都住北市文山區,研判有地緣關係。
感染症醫學會發言人李秉穎說,國人麻疹疫苗接種率高,且公共場合屬飛沫傳染,接觸病毒量較低,受感染者應不多,若曾密切接觸患者,應加強健康監測。

麻疹小檔案
◎病原:麻疹病毒
◎症狀:高燒逾38℃、鼻炎、結膜炎、咳嗽,口腔內黏膜有斑點、皮疹;少數有中耳炎、肺炎與腦炎等併發症
◎傳染途徑:空氣、飛沫傳染,或直接接觸病人鼻腔或咽喉分泌物
◎潛伏期:7~18天,通常為14天
◎可傳染期:發疹前後4天
◎治療:支持療法及避免併發症發生
◎防治注意:
˙出生滿12個月、小一各接種1劑MMR混合疫苗(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
˙未感染且未接種疫苗的嬰兒,避免赴高風險地區如中國、東南亞
˙出現疑似症狀應戴口罩就醫,避免上班、上學、搭大眾運輸工具

(蘋果日報)
--
法籍交換生 帶著麻疹走全台

疾管局昨天發布今年第二例麻疹境外移入案例,個案是中部某大學廿三歲男性法籍交換學生,三月六日來台後即全台趴趴走,且出入的都是人潮擁擠的觀光勝地,估計他密切接觸者多達二六二人,經追蹤監控,目前均未出現其他疑似症狀。

疾管局長副局長施文儀表示,個案自巴黎經上海轉機來台,從其可傳染期為三月九日至三月十七日回推,其感染地點有可能是巴黎,也有可能是上海,十四日就醫收住隔離病房,預訂今天即可解禁出院。

根據疫調,個案來台後隨即前往台南孔廟、安平古堡,台北一○一大樓、新光三越信義店,彰化鹿港龍山寺及媽祖廟、老街,以及南投日月潭、廬山、九族文化村等 地,直到十二日發病,次日發疹,十四日就醫住院,才結束他豐富的旅程。施文儀說,麻疹傳染力超強防疫單位已掌握其密切接觸者二六二人,目前均未出現疑似症 狀。

(中國時報)
--
蠶豆症患者 謹慎用藥進食

Q:女兒甫出生就被驗出有蠶豆症,家族並未有此病史,為何這樣?日後照顧須注意什麼?
A:蠶豆症患者接觸樟腦丸或某些藥物、吃到蠶豆或發生感染時,紅血球會被破壞而出現溶血反應。此項缺陷出現在X染色體上,女性有兩個X染色體,若只有一個出現異常,未必會被篩檢出。

皮膚發黃快就醫
國內自1987年起才為寶寶篩檢蠶豆症,因此許多成人並不知道自己帶有此基因;加上成年後紅血球抗氧化能力改善,以致吃蠶豆等接觸風險因子後並無症狀,而認為沒有罹病。
蠶豆症患者除避免接觸樟腦丸、避免吃蠶豆及其製品,也不要隨意服藥。
看病用藥時,應主動告知醫師、藥師患有蠶豆症,以免用到不該用的藥物。一旦有皮膚變黃、臉色蒼白或茶色尿等症狀時,應立即就醫。

(蘋果日報)
--
借刀殺人民 巴林鎮壓5死 鄰國出兵撐腰 警開火驅趕和平示威者

阿拉伯國家巴林昨挾外力,鎮壓國內示威群眾。人民為促政治改革、實行民主,一個月前紮營首都市中心。但巴林國王向鄰國沙烏地阿拉伯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搬救兵,昨起朝示威者發出催淚彈,造成至少5人喪命。我外交部昨將巴林的旅遊警示調整為紅色,請國人暫緩商旅。

巴林首都麥納瑪珍珠廣場昨上午氣氛緊張,半島電視台記者直擊,鎮暴警察有士兵作後盾,駕駛警用巴士和警車,從廣場四面包夾示威群眾,軍用直升機在空中盤旋。警方發射催淚彈,示威者只好撤退到廣場附近的圓環。在廣場搭起的帳篷著火,濃煙沖天。

波灣千名士兵抵達
巴 林伊斯蘭什葉派政治組織「伊斯蘭民族和諧協會」(Al-Wefaq)發言人阿斯瓦德昨指,政府出動阿帕契戰機對和平示威者開槍,「軍警殺害人民,我們呼籲 聯合國提供協助。」該國政府13日進行過鎮壓,200多人受傷。波斯灣合作理事會應巴林國王邀請,14日派出1000名士兵抵達巴林。

利比亞反抗軍苦戰
巴林國王前天宣布進入緊急狀態,隨即展開新一波大規模鎮壓。Al-Wefaq國會議員馬祖克昨指,我們有「3名成員成了烈士」,另有目擊者及電視台指,兩名警察被示威者開車撞死。
此外,利比亞反抗軍與政府軍仍在纏鬥。利國國營電視前天報導,政府軍攻下反抗軍佔據的阿傑達比亞,甚至包圍西部的第3大城米斯拉塔,反抗軍陷入苦戰。

格達費向法國挑釁
堅不下台的利國強人格達費(Muammar Gaddafi)前天痛批提案實施禁航區的西方國家,並發表演說:「法國想攻打利比亞?我們才會擊潰你們!我們曾在阿爾及利亞、越南痛擊你們。想擊敗我們?試試看啊。」
我外交部昨將巴林的旅遊警示調整為紅色,請國人暫緩商旅,已在巴林的國人若需協助,可致電我駐巴林代表處:(002-973)1729-2578、緊急聯絡電話:(973)3965-5139;或請國內親友撥打「旅外國人緊急服務專線」:0800-085-095。

(蘋果日報)
--
巴林陸空並進 「獵殺」示威群眾

巴 林軍警16日清晨時分火力全開,毫不手軟地鎮壓示威群眾,至少已造成6人死亡,數百人受傷。巴林政府15日宣布緊急狀態及16日的鎮壓行動顯示,執政的遜 尼派不惜一切代價,也要保住政權。軍方和鎮暴警察陸空並進,早上7點將裝甲車開進首都麥納瑪的珍珠廣場,用鉛彈和催淚瓦斯驅離示威者,死亡的6人包括3名 示威民眾和3名警察。目擊者形容,警方簡直是「獵殺」示威的什葉派民眾。

巴林政府15日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每日下午4點至翌日清晨4點實施宵禁。安全部隊同時限制外國媒體行動,不准他們在麥納瑪或其他地區到處採訪。

來自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國的波灣部隊,14日進入巴林維持秩序。巴林一個多月來的動亂讓阿拉伯國家膽戰心驚,擔憂示威潮影響國內情勢,因此派兵赴巴林。不過巴林政府未說明,波灣部隊是否參與16日的鎮壓行動。

巴林最大什葉派政黨「伊斯蘭民族和諧協會」的國會黨團領袖哈里爾(Abdel Jalil Khalil)說:「這是項殲滅行動,就算是戰爭,也不會出現這種殘忍場面,令人無法接受。」

哈里爾接受路透電話採訪時表示,巴林軍警不但強硬驅離珍珠廣場的示威民眾,且進駐全國各地、封鎖街道,對試圖穿越封鎖線的民眾逮捕或開槍。

哈里爾指出,軍隊還包圍數家醫院,要求所有合格的醫師前往就近的衛生中心,協助救治傷患。醫療人員宣稱,位於麥納瑪南方的什葉派村莊錫特拉(Sitra),至少有200人被射殺。

巴林什葉派高層神職人員16日警告,反政府示威民眾將成為「大屠殺」目標,尋求穆斯林及國際協助。

這篇名為「懇請幫助巴林人民」的聲明中,5名神職人員表示,巴林什葉派身處險境。聲明指出:「我們呼籲什葉派宗教學校,世界回教聯盟(MWL)及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立即干預,拯救被鎖定為目標的那些人。」

這些神職人員也宣稱,穿便服的維安部隊向什葉派穆斯林聚居區及村莊開槍。

(聯合報)
--
巴林武力鎮壓 至少6死 百餘人傷

美反對波灣聯軍干預

在 波斯灣鄰國派兵進駐、全國進入緊急狀態後,巴林軍警部隊十六日動用催淚瓦斯和坦克車,強力驅散成百上千名盤據首都麥納瑪珍珠廣場的反政府什葉派抗議人士, 拆除他們架設的帳棚,並宣布宵禁,造成至少六人喪生。美國國務卿希拉蕊也首次公開表態,反對波斯灣合作理事會(GCC)派兵干預。伊朗則再次痛批巴林引外 軍入境是「戰略和政治上的嚴重錯誤」,將削弱其統治合法性。

希拉蕊在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專訪時表示,巴林情勢發展令人憂心,四個GCC成員國派兵支持巴林政府,美國已清楚表明,「他們這麼做是不對的」。她重申美國希望巴林政府與反政府陣營對話,尋求政治解決。

目 擊者與官員指出,就在巴林政府宣布緊急狀態隔天,安全部隊在當地時間十六日清晨約七時,開始強行驅離盤據珍珠廣場上的反政府抗爭民眾。鎮暴警察邊發射催淚 瓦斯,邊往前推進,廣場上空還有直升機盤旋;年輕的抗議人士朝鎮暴警察投擲汽油彈,但不敵催淚瓦斯而退散。一時間,珍珠廣場瀰漫催淚瓦斯煙霧,示威者在廣 場上架設的帳棚則也被縱火,冒出陣陣黑煙。

目前並不清楚驅散反政府抗議人的軍警,是否包括日昨應巴林遜尼派王室請求入城、以沙烏地阿拉伯 為首的波斯灣聯軍部隊。目擊者指出,至少兩名抗議人士在軍警掃蕩珍珠廣場時喪生,醫院官員則透露,另有一名抗議人士背部中槍,送醫後不治。巴林國營電視台 則反控,兩名警察在驅散抗議人士時,遭抗議者駕車輾斃。巴林內政部則說,至少還另有一名警察死亡。

巴林什葉派反對黨「伊斯蘭民族和諧協會」(Wefaq)的十八人國會議員團體領袖卡里爾說,當局的鎮壓行動等同於向什葉派「宣戰」,「我看到他們(鎮壓軍警)發射實彈,就在我眼前。」卡里爾還說,至少五名遭驅散抗議人士被軍警打死,另有一百多人受傷。

當局規定下午四點到清晨四點實施宵禁,適用全國大部分地區,媒體記者也被限制不得在麥納瑪和其他地區自由行動。配備半自動步槍與黑面罩的安全部隊,還封鎖數條道路,包括通往麥納瑪的什葉派地區西特拉的道路,目擊者大規模搜捕行動已經展開。

巴林旅遊 紅色警示

巴林反政府示威行動愈演愈烈,外交部領務局昨宣布,即日起將巴林旅遊警示燈號由「橙色」提升為「紅色」(即不宜前往),請國人暫緩前往巴林商旅,並強烈建議已在巴林旅遊的國人及僑胞注意人身安全,避免前往人群聚集場所,隨時注意相關新聞報導。

外交部呼籲,國人如遇緊急情形需要協助,請即主動與我駐巴林代表處聯繫,辦公室電話:(002-973) 1729-2578。緊急聯絡電話:(973)3965 5139;巴林境內直撥:3965 5139。

或轉請親友撥打國內免付費「旅外國人緊急服務專線」電話0800-085-095,通知外交部緊急聯絡中心。

(自由時報)
--
4成2上班族 曾遇職場霸凌 尋求支持管道 理性申訴護權益

日 前網路市調中心針對上班族進行職場霸凌調查,有42%受訪者近1年內曾遭遇職場霸凌,每周至少遭遇1次者有21%,並以情緒暴力、被排擠及言語性騷擾或言 語侮辱為前3大霸凌行為。諮商心理師曹淑華表示,被霸凌者除了向親友或心理諮商單位尋求支持及建議,若霸凌情況嚴重,可蒐集明確事證,以理性態度向管理階 層或人事部門反應。

曹淑華心理師指出,職場霸凌者多半是有權力的主管階級或具影響力、渲染力的同事,長時間透過排擠、情緒性言語侮辱或不 合理工作要求如跑腿、額外增加工作量、過度吹毛求疵等,使被霸凌者感到挫折、被侵犯及孤立,甚至恐懼上班。當身心壓力沉重,宜做好自我調適,除了與好友談 心宣洩情緒,也可藉由嗜好、運動等幫助轉移焦點、減壓。而因職場霸凌導致沮喪、焦慮或失眠等超過2周以上,應至家醫科或精神科進行診療,避免身心失調狀況 加劇。

先了解
溫和內向者居多
曹淑華心理師指出,一般來說,個性較溫和、內向害羞的人,較有可能成為被霸凌的對象,這類人因為較不善於表達情緒,遭遇霸凌時常會選擇隱忍,而導致霸凌情況持續甚至變嚴重。

女性較勇於求助
曹淑華心理師表示,門診諮詢中職場霸凌的求助者以女性居多、比例約佔了2/3,男性則可能因為自尊、怕被人覺得沒能力等考量,而傾向於忍耐或用喝酒、上網等方式來獨自排解情緒。

這樣做
理性溝通捍權益
遭遇霸凌的當下,應以堅定、理性的態度表達想法,並就事論事進行溝通,讓霸凌者有所自覺,勿以激動的言語反擊,以免霸凌者惱羞成怒或引發衝突,在日後使用更激烈的霸凌手段。

尋求可支持管道
除了與家人或朋友傾吐心情、獲得支持外,也可透過生命線、醫院心理諮詢中心等專業單位尋求協助及建議,或者向所屬公司的人力資源部、福利委員會、工會等內部管道進行申訴。

留證據自我保護
向人力資源部或工會等單位反應時,不要只強調所受的傷害或流於抱怨,宜將重點放在霸凌對公司營運及士氣的影響,並提出證明霸凌行為的錄音、錄影或個人績效評估、工作紀錄等文件為憑證。

轉移焦點緩心情
拓展生活圈,到戶外踏青、培養興趣或做瑜伽、伸展操等,轉移焦點讓身心放鬆,另可藉由寫日記、部落格等方式,讓負面情緒獲得宣洩。

提醒你
異常症狀速就醫
若情緒低落、焦慮、專注力下降、失眠、飲食習慣改變如沒有食慾、頭痛、腸胃不適等情況且持續2周以上,宜至家醫科、精神科或心理諮詢中心,由專業人員評估身心是否失衡,並及早治療。

勿依賴菸酒藥物
有些人會藉由鎮定劑等藥物或菸、酒來紓壓、緩情緒,但易依賴成癮,長期過量會導致酒精、藥物等中毒並影響肺、肝、腎等器官機能,也可能產生幻覺、妄想等精神異常症狀,應避免。

專家說 親友多關心支持
遭受霸凌易自我否定,親友應多關心。被霸凌者可聯合相同遭遇同事向相關單位反應。

(蘋果日報)
--
檢測唾液分泌量 提早預防蛀牙

據 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日本5~6歲兒童平均蛀牙數為0顆,日本牙科醫師鈴木彰表示,目前日本牙醫正在推廣預防性診療,在蛀牙未發生前先檢測孩童唾液,透 過嚼食口香糖成分之一的蠟來檢測唾液量多寡,依此判斷蛀牙機率。牙科醫師鄧乃嘉表示,唾液具有修復牙齒的能力,天生唾液量較少,蛀牙機率相對較高,若能盡 早知道唾液量多寡,就能提早預防蛀牙。

唾液量多不易蛀牙
唾液含有可預防蛀牙的氟離子,並能修復牙齒,鈴木彰醫師表示,唾液量多者 較不易蛀牙,除了檢測孩童唾液量,也會檢測唾液對於酸鹼度的調節能力。鄧乃嘉醫師表示,食物進入口中5分鐘後,口腔環境會變為酸性易造成蛀牙,約20分鐘 後口腔內酸鹼值才會恢復平衡,有些人的唾液天生調節能力較好,能更快將口腔環境酸鹼值恢復平衡,就較不易蛀牙,若相反,則蛀牙機率會相當高。

飯後嚼無糖口香糖
鄧 乃嘉醫師表示,目前台灣並非每家牙科診所都可檢測唾液分泌量,若希望唾液量能增加,或是自覺唾液調節酸鹼值能力不佳,可多在飯後嚼食無糖口香糖,不但可刺 激唾液分泌,而且也能幫助口腔環境酸鹼值恢復平衡。不過,鄧乃嘉醫師也提醒,造成蛀牙的原因並非只有唾液多寡或是調節能力,口腔中的細菌多寡、是否常吃含 糖食物或刷牙等都是關鍵,也都要注意才能預防蛀牙。

(蘋果日報)
--
檢舉違規 行車記錄器成執法尖兵

習慣看到警察才遵守交通規則的駕駛得小心了!隨著行車記錄器愈來愈普及,許多駕駛把記錄器拍攝的違規畫面送交警方開罰,行車記錄器已成協助警方執法的尖兵,很多違規駕駛人,接到罰單還想不通怎麼會被拍照舉發?

基 隆市警局交通隊今年已接獲十一件民眾用行車記錄器影片舉發違規的案件,因影像清晰,違規事證明確,全部都依法告發。台中市警察局每月受理行車記錄器檢舉案 更達約七十件,加上各分局處理案件超過百件,比去年多了兩成,而以闖紅燈、超越停止線、汽車占用機車停等區等違規案件居多。

今年一月十五日中山高南下一五六公里大安溪橋附近的大貨車追撞事故,車陣嚴重回堵十公里,不耐久等的駕駛人紛紛改駛路肩,一名駕駛人看不下去,把行車記錄器拍下的違規畫面送交國道二隊,警方一共告發五十四件違規,創下接獲檢舉開罰最多紀錄。

員警表示,以前舉發交通違規,不論是員警定點或不定點架設測速照相、錄影,或是民眾拍照舉發,都不易突破行動間違規的取證困難問題,使得部分駕駛人心存僥倖。

目前,國道二隊平均每月都接到十多件行車記錄器檢舉違規案,其中違規行駛路肩、任意變換車道最多。

例如車流中超速蛇行等,以往很難取得具體違規事證開罰,現在行車記錄器隨時錄下車前狀況,民眾只要違規,隨時可能被拍到。

獎金鼓勵舉發交通違規 恐招民怨

警政署表示,民眾以攝、錄器材明確舉發道路交通違規,可協助杜絕交通亂象,符合社會正義;但用獎金等實質方式鼓勵舉發民眾,可能造成「職業檢舉人」,反衍生糾紛招民怨,不利社會秩序,應審慎研議。

警政署表示,民眾舉發交通違規是否應給獎金,事涉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修法問題,權責在交通部;但交通罰單和民眾息息相關,任何一張罰單都可能累積民怨,站在執法者立場,修訂獎金措施除非有完善配套,不宜草率。

警政署強調,目前民眾協助舉發交通違規事證,尤其是一些可能危害民眾生命安全的重大惡性違規,出發點多基於正義感或自身事故證據的保全,對社會有正面幫助;不過一旦有金錢誘因,可能倒果為因,製造出專門以此為業的「檢舉達人」、「獎金獵人」。

警政署進一步指出,近幾年警察機關舉發交通罰單數逐年遞減,各政府相關預算編列也不斷縮減,警政署也規定輕微交通違規「勸導代替處罰」、「員警不得偷拍」等,目的都是要讓警察取締交通違規更嚴謹,不要有「政府搶錢」的批評。

一旦為獎金,「檢舉達人」、「獎金獵人」可能到處拍攝違規輕微違規,因為舉發太容易,不但罰單數量會飆高,且這些人在天橋上、巷弄內任意「執法」,無從約束,社會秩序反而大亂。

同起違規可能多人檢舉,造成獎金發放分配糾紛,警方需要增加人力處理罰單作業,又可能遭被舉發人責難搶錢,招來民怨。

(聯合報)
--
古典的「主要交通工具」/陳柔縉

日 本強震當天,東京地鐵停駛,聽到第一個朋友的消息,是從新宿走到麴町,走了一個多鐘頭回到家。第二個朋友慶幸自己住在銀座,只走了兩個鐘頭,她的同事莫不 走五、六個小時才到家。第三個是公差到東京的朋友,地震隔天,上野車站擠了密密麻麻的人,於是他花了四小時走回新橋的旅館。

步行一兩個鐘頭、五六個小時,聽來彷彿讀到現代版的天方夜譚,其實,我們台灣人曾經很會走。只是近百年來,一心追求交通的快速和舒適便利,幾乎忘記自己雙腿的能耐而已。

台 灣人的回憶錄裡,到處可見走路的橋段。第一位醫學博士杜聰明在淡水念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到新竹校外教學,去時搭火車,返程就從新竹走回淡水。杜聰明又說, 公學校畢業準備考試期間,小竹老師生病住院,他和一位同學帶「一籠蜜柑」,從淡水走到今天的台大醫院。兩件「驚人」的走路記事,杜博士卻都沒有特別著墨甚 麼,一切似乎很普通很平常。

一位姓廖的歐吉桑告訴我,日本時代,他就讀台北工業學校(今台北科技大學),學校規定離校六公里以上才能搭公車,他家在民權西路這邊的大橋頭,兩邊距離剛好六公里,只得天天走路上學。

台北社子島出身的郭維租醫生,其傳記有一句話頗為趣味,說八十年前,「主要交通工具是走路」。家父今年七十六歲,對小時候的印象也是「甲飽叨行」,吃飽了就要走路。遇到高溫地熱,赤腳走路難受,還邊走邊跳,踩路旁雜草取一點涼快。

台 北有名的私校延平中學,創校校長朱昭陽一九一七年進入國語學校,也就是今天中正紀念堂旁的台北教育大學就讀。學校規定一律住校,每天午後三點半到五點可以 自由外出,星期日則放長到早上八點至傍晚五點。因為思鄉,星期天一到,朱昭陽就往老家板橋跑。如果換成今天,他只需鑽進中正紀念堂站,一站到西門,轉搭板 南線,不到二十分鐘,就回板橋了。但那時候,他都靠「主要的交通工具」,走兩個小時抵達板橋,因而幾乎走到家,跟家人吃一頓飯,「停一會兒」,又要趕兩小 時的路回學校了。

老實說,台北走到板橋才兩個小時,我因無概念而有點驚訝。走路早是弱勢的交通工具,可能很多人跟我一樣,既看輕腳程,也對走路速度失去感覺力。

走 路雖慢,卻不落伍。特別現在災難頻傳,一些舊時生活的習慣和方式,雖然多一點麻煩,多一點勞動,卻也是對環境多一點溫柔,多降低一點負擔。全面性返璞歸 真,過著原始的生活,萬不可能,但回返古典生活的精神,放棄一點生活便利快速的追求,卻是必要。認真想想,因為方便快捷,我們趕趕趕,省下許多時間和體 力,但是,我們並不因此而更幸福健康愉快。

(聯合報)
--
10年首見!萬華人口止跌回升

台北市萬華區過去10年人口外流嚴重,從高峰20萬人下降至18餘萬人,92年甚至一年遷出近3000人,但從去年6月開始,首度止跌回溫正成長,每月平均增加200人。

萬華區公所認為,捷運萬大線的興建提高民眾進駐意願,青年公園次分區眷村改建完工,住戶逐漸回流,都是影響人口變化原因。

位在西區的艋舺開發早,但發展速度趕不上東區,居民逐年外移。

3月剛卸下萬華區長職務的王鴻裕不諱言,萬華是弱勢人口最多的一區,北市老年人口數占12%,艋舺達15%,全市新移民配偶3萬3000多人,其中近5000人在萬華,比例最高,街友實際設籍僅50人,每天卻有上百人聚集。

萬 華區人口從90年起逐年減少(除94年到95年年增約100餘人),從20萬4000人降到最低18萬8000餘人,每年減約1000人至3000人,不 過去年6月卻停跌轉升,每月平均增加200多人,為10年來首見。至2月萬華區人口數為18萬9381人,在12區排名倒數第4。

王鴻裕認為,萬華區前景看好,捷運萬大線、萬華火車站雙子星商業大樓將在今年動工,讓民眾期待值提高,另外,青年公園周圍眷村改建案陸續完工,搬出萬華的住戶回流,都是影響人口變化的原因。

位在青年公園周邊的新忠里里長邱文龍說,先前不少眷村都更改建,近期陸續完工,預計3、400戶居民會在年中搬回萬華,不過人口量是否回溫,無明顯感覺。

遷入萬華 新移民家庭偏多

截至2月,北市總人口為262萬4791人。2001年、2006年、2010年人口皆上揚,其中2年曾辦理市長及市議員選舉,2006年北市人口增加近1萬6000人,為近10年增加最多。

萬華區近10年人口首度成長,相鄰近的大同區、中正區人數都在上下浮動,比起10年前,大同區人口減少6500人,中正區也少了近2000人。

市府民政局長黃呂錦茹說,不能否認萬華區幾個都更案正在進行,加上捷運萬大線、西門町商區逐漸活絡等因素,吸引大量民眾遷入。預測2年之內人口會突破20萬人,萬華區遷入民眾以新移民家庭偏多。

黃呂錦茹說,去年5、6月,北市總人口就持續正成長,大多為20歲到29歲年輕人。由於北市不斷推銷助你好孕、青住國宅出租、青年創業貸款,甚至市民到國外留學也有助學貸款,種種青年政策見效。

值得注意是,內湖區人口近10年來穩定成長,從25萬4000人增加到27萬人。目前市內人口最多地區為大安區31萬1000人,其次是士林區28萬4000人,人口最少地區為南港11萬4000人。

(聯合報)
--
今年特別冷 三月楊桃竟報到

三月還有楊桃盛產!去年至今的冬天特別冷,嚴寒打亂植物時序,原已過產期的南投縣知名雙冬軟枝楊桃,農曆年後反而開花結果,本月進入盛產,黃澄澄楊桃甜而多汁,每顆超過一台斤。

「種楊桃卅幾年,第一次遇到這種情形,」果農洪坤土說,往年楊桃在農曆十一月至翌年正月生產,去年十二月就該開花結果,但可能寒流一波接一波,應在生長期的楊桃大量落花、落果,產量大減。

洪坤土說,楊桃一年一收,他原以為今年「完了」,別想指望靠楊桃賺錢,沒想到農曆年後,竟發現之前未開花結果的楊桃紛紛開花結果,大感意外。

「楊桃熟了要不要買一箱?品質保證跟『正水的』一樣好!」洪坤土打電話給之前買不到楊桃的老顧客,通知客人楊桃熟了,顧客不相信驚訝問:「三月天怎麼可能還有楊桃?」

雙冬軟枝楊桃產期錯亂,引發農業試驗所霧峰、鳳山分所人員好奇,到洪坤土果園了解原因。初步研判,用藥管理和大自然氣候都可能影響楊桃生長,這個冬天酷寒,蜜蜂銳減,導致授粉著果率降低,早春氣溫回升,才又讓楊桃再現生機。

台中區農改場農業推廣課長林錦宏表示,楊桃屬熱帶水果,抗寒能力不佳,若遇天氣劇烈變化,可能亂序。

(聯合報)
--
媒體衰微年代中的一個典範/王健壯

《華盛頓郵報》老牌專欄作家布洛德(David Broder)日前過世,在無數悼念他的文章中,有人寫下這樣一段文字:「我們埋葬的不祇是一個受人尊敬的記者,而是一個傳統,一個典範。」

布洛德當了五十多年政治記者,寫了四十年專欄,最後一篇專欄寫於過世前一個多月,當時已八十一歲。他一生中有許多封號:「華府記者團團長」、「政治記者的黃金標準」以及「新聞界的聖牛」等等,每個封號都是他輝煌記者生涯的註腳。

他是《紐約時報》報史上第一個跳槽《華盛頓郵報》的華府記者,《華郵》能從一家地方報紙躍升為與《紐時》平起平坐的全國性大報,必須歸功於四位關鍵人物, 布洛德是其中之一,另外三位是已故《華郵》老闆葛蘭姆,今年已高壽九十有「最危險總編輯」之稱的布萊德利,以及因水門醜聞而成名的伍華德。

布洛德是個永遠的「中間派」,他也被公認是最沒有意識形態偏見的專欄作家,他採訪過十一位總統,每位總統他都有正反兩面評價;他雖然欣賞裴琳的民粹魅力, 但卻認為歐巴馬的能力無人能及,二○一二仍將是他的天下;一直到他過世後,華府政壇還在爭論他究竟是自由派或保守派。

布洛德當記者的另一特色是,他始終相信記者應該「用腳跑新聞」。華府記者與華府政客一樣,通常都被「華府思維」所制約,但布洛德卻五十年如一日,每年一定遠離首都,到各州各郡奔波十萬英里,不但採訪地方政治人物,更重要的是,採訪地方民眾。

他不但常做街訪,而且還像推銷員一樣,挨家挨戶敲門訪問。他晚年因糖尿病截掉了兩根腳趾,但即使不良於行,他也要求家人讓他坐在輪椅上,到超市賣場做面對 面的採訪。尤其在選舉期間,當其他記者貼身採訪候選人時,布洛德卻永遠在群眾中間找新聞,因為他始終相信選舉不該是候選人的選舉,而應是選民的選舉,媒體 應該比政客更努力傾聽民意,所以他也要不辭辛勞,比其他人多搭乘一班飛機,多敲一扇門,以及多打一通電話。他在《華郵》每周兩篇、每年十幾萬字的專欄,就 是用十萬哩路程換來的,也是用腳一步一步寫出來的。

布洛德多打一通電話或多敲一扇門的對象,除了民眾還包括學者。他寫的專欄,學問不如《華郵》以思想家自居的喬治威爾(George Will),文采也比不上《紐時》彷彿王爾德傳人的陶曼玲(Maureen Dowd),但他卻常向學者請教,他雖然早已是最有影響力的名流記者,卻經常不恥下問,艱澀難懂的理論思想,在他筆下一一化為淺白易懂的常識,他的影響力 也來自於他跟一般人講的是同樣的語言。

同業雖然讚美他是聖牛,「檢驗他就像檢驗皇冠上的寶石」,但聖牛也有犯錯的時候,他晚年犯的兩項錯誤:其一,違反《華郵》規範,未經報社同意即接受企業界 的有償演講;其二,寫專欄呼籲歐巴馬以軍事行動制裁伊朗,藉此刺激經濟景氣復甦,都受到嚴厲批判;前者他自承錯誤,後者他卻辯稱並非鼓勵歐巴馬發動戰爭, 但批評他的人卻認為他有辱聖牛封號。

其實,布洛德當專欄作家的另一個特色,就是他肯自我批判與反省。他在每年年底寫的最後一篇專欄中,一定會總結他過去一年所犯的錯誤,包括事實的錯誤、觀念 的偏差與推論的謬誤;他雖然寫過不少有影響力的書,但如果有人把他的年度錯誤專欄結集成書,對犯錯成習的媒體同業一定更有典範價值。

美國媒體這幾年與政治同步極化,記者非紅即藍,像布洛德那樣堅持不改中間派本色的人少之有少,而且站在兩極位置的人,不是相濡以沫,就是相互催眠,那些少數以中間派自期的人有如媒體孤鳥,在左右夾擊中,能不虛無又不犬儒者更是萬中無一。

布洛德這頭「站在馬路中間的聖牛」,能夠存活並影響半世紀之久,新聞史上大概唯他一人,他的一生雖已畫下句點,但他的故事卻不應成為絕響,尤其是在這個早已不知典範為何物的媒體衰微年代。

(中國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