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4日 星期日

新聞自選輯 20190324

失最後據點 IS被殲滅 終結4年半反恐 首腦仍下落不明

曾令舉世聞風喪膽的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IS),終於喪失在世界地圖上的最後一塊根據地!與IS鏖戰多年的庫德族武裝團體「敘利亞民主力量」昨宣布,「(IS最後的根據地)巴古斯村已經被解放,對抗IS的軍事勝利已經完成。」儘管如此,IS的勢力並未完全消滅,IS的支持者仍可能在世界各地隨時發動攻擊,IS首腦巴格達迪的下落也仍然不明。



敘利亞民主力量(Syrian Democratic Forces,SDF)發言人巴里(Mustafa Bali)昨在推特發文表示:「SDF宣布,已徹底殲滅所謂的哈里發國(Caliphate),百分之百擊潰了IS,在這個特別的日子,我們感念成千上萬烈士的努力,導致今日的勝利。」
美軍2014年9月開始空襲IS在伊拉克北部的據點,之後成立由70多國組織的聯軍打擊IS,2016年形勢開始出現變化,獲美國支持的SDF在2017年攻佔敘利亞阿勒坡,同年10月更奪回拉卡。伊拉克政府也在2017年7月奪回摩蘇爾,IS大勢已去。如今這場耗時4年半的反恐戰爭,終於取得了歷史性的成果。

川普邀功大秀地圖
IS首腦巴格達迪(Abu Bakr al-Baghdadi)於2014年6月在伊拉克摩蘇爾的努里大清真寺宣布建立伊斯蘭教法統治的「哈里發國」,並自稱是統治所有穆斯林的「哈里發」,外界則多以IS稱呼所謂的「哈里發國」。2015年1月,IS的勢力達到頂點,號稱掌控21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統治近800萬人,但最近幾周的巢穴只剩下敘利亞的巴古斯村。
美國總統川普上周三已經表示,IS即將被徹底擊潰。他還特別拿出IS在2016年「選舉日當天」所佔領的土地分布圖,欲凸顯IS在他贏得總統大選以來,已經潰不成軍。不過,記者手中所拿到的地圖,顯示的並非IS在「選舉日當天」的勢力分布圖,而是2014年IS坐大之時的地圖。換言之,川普口中的剿滅IS成果,其實很大一部分已在他當選前完成。

美7億抓巴格達迪
白宮前天宣布IS被剿滅時,巴里在推特表示,「為殲滅IS餘孽,巴古斯村四周仍有激烈戰火。」就在外界認為白宮又在膨風之際,巴里昨終於公布IS的根據地已被全部奪回的好消息。不過,SDF外交事務主管阿卜杜勒提醒:「這是歷史性的時刻,但不代表我們終止了恐怖主義和IS,IS仍會潛伏。」英國廣播公司(BBC)分析指出,IS的「持久潰敗」仍未獲得確保。
另外,美國懸賞2500萬美元(約7億7600萬元台幣)緝捕的IS首腦巴格達迪,目前仍不知去向,成為IS可能再起爐灶的隱憂。伊拉克的IS專家哈希米表示,巴格達迪只有3個同伴,分別是他的哥哥、信差以及駕駛兼保鑣,而他可能藏身在敘利亞廣大的巴迪亞沙漠之中。不過,美方認為巴格達迪還在伊拉克境內。種種跡象顯示,逮捕巴格達迪仍是一場硬仗。

LA06_006.jpg (531×640)

LA06_001.jpg (549×640)

數千戰士潛伏 各國恐難高枕無憂

從「伊斯蘭國」(IS)壯大至今,歷經4年半、奪走無數人命的長期抗戰終告一段落,IS自稱的「哈里發國」宣告滅亡,但IS仍可能流竄各地攻擊,各界不能高枕無憂。
從軍事角度看,美國支援敘利亞民軍組織獲勝,確可宣稱是項策略勝利,但不表示IS沒機會捲土重來,現仍有數千戰士遍布中東多國,專家紛警告「威脅仍在」,質疑美國總統川普決定提早從敘利亞撤走大部分美軍,是否太草率。
美國西點軍校學者史賓塞說:「IS是個恐怖組織,他們只要放下武器,融入民眾中就能逃之夭夭。他們並非就此銷聲匿跡,他們永遠不會。」

恐半年內死灰復燃
美國國防部今年1月曾評估,如不持續對IS追捕施壓,該組織恐會在6至12個月間在敘利亞境內死灰復燃,在幼發拉底河流域取得小片領土。
早在2017年底,伊拉克就宣稱對抗伊斯蘭國「戰勝」,但此後IS組織在伊拉克轉入地下活動,對伊拉克發動的零星攻擊多達1千次。聯合國安理會在今年2月的報告稱,IS進入生聚教訓的「轉型期」,IS戰士可能會綁架、勒贖、暗殺地方領袖、攻擊公共建設,擾亂伊拉克重建,破壞法制。
今後IS成員可能會仿照伊拉克模式,在敘利亞四處流竄搞破壞。IS戰士堅忍耐操又服從領袖,IS領袖仍保有指揮大權。且IS仍可透過非法交易和外界捐獻,繼續取得現金。聯合國2月時估計,目前IS在伊拉克與敘利亞兩國仍有1.4萬至1.8萬武裝份子,美國反IS特使傑佛瑞則評估約在1.5至2萬人之間,其中還有不少是「暗樁」。在菲律賓、阿富汗、非洲等地,都有效忠IS的激進份子。

若歷史可供借鏡,除非伊拉克和敘利亞能解決最初促使極端主義活動興起的問題:政府偏袒個別種族或派系、輕視其他種族或派系,否則對IS的軍事勝利只會屬短暫。以伊拉克為例,美軍經8年戰爭後,2011年擊敗當地遜尼派武裝份子。美軍撤走,當地派系關係再次緊張,以敘國為基地的IS趁機於2014年攻佔大部分伊拉克土地。但要敘、伊內部派系達致政治和解,談何容易。

血腥宣傳手法 將被恐怖份子利用

激進組織「伊斯蘭國」失去最後據點,象徵IS「實體」遭徹底瓦解,但該組織近年來透過網路發表大量令外界震撼的斬首、活燒致死、坦克輾人等血腥恐怖畫面,卻把無形的恐懼深埋人心,分析家更坦言,這種宣傳極端理念的手法,未來將持續被恐怖份子利用。

還拍軟性影片吸成員
IS曾製作多部血腥處決影片,包含敘利亞士兵被坦克車輾碎、把約旦飛行員關在籠子裡活活燒死、公開斬首各國人質等,儘管這種利用觸目驚心影像加深恐懼的做法並非首次,例如基地組織曾在2002年將《華爾街日報》記者波爾(Daniel Pearl)的斬首過程拍下放上網路,但IS卻是把這種恐懼宣傳手法發揮到極致,製作「好萊塢風格」的動作片,並利用臉書、推特、YouTube等網路平台,影響全球數百萬使用者,滲入主流文化。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激進化研究國際中心資深研究員溫特表示,IS投入比其他激進團體更多的成本、時間和人力資源,使其「作品」的宣傳能力能成為領先者。

分析指出,IS的宣傳部門通曉社交媒體的使用,透過把IS塑造成「戰無不勝」的形象,讓成千上萬的年輕且可能遭歧視的穆斯林青年,進一步鞏固其激進化思想,甚至為拓展其宣傳「受眾」,還透過與各種社群網站標籤加以連結,讓其宣傳更易見,例如刻意與2014年在巴西舉行的世界盃或者與加拿大知名歌手小賈斯汀相連結。
除常登國際頭條的血腥斬首影片,IS還會拍描寫在佔據地內生活的軟性影片,凸顯伊斯蘭式的烏托邦。部分外國人因此被吸引前往中東參戰,甚至在戰場上背著突擊步槍開心自拍。但由於其宣傳內容常遭主流社群網站封鎖,近來IS多使用「暗網」或管制較少的Telegram宣傳。專家分析,未來散布世界各地的IS成員,會持續利用各種宣傳工具招募新血。

(蘋果日報)
--
最後據點攻破 IS滅亡了

美國支持的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勢力「敘利亞民主力量」(SDF)二十三日指稱,已攻克「伊斯蘭國」(IS)的敘國東部最後據點巴古斯(Baghouz)村,IS建立的「哈里發國」被完全消滅。等待這個好消息的美國總統川普二十二日就已在佛州迫不及待宣告,IS「(滅亡的)時候終於到了」。白宮發言人桑德絲說,川普是在飛機上聽取五角大廈的簡報,她也說,哈里發國「百分之百滅亡」。

英相讚:歷史里程碑
全球領袖紛紛讚揚此成就,英國首相梅伊形容這是「歷史里程碑」。法國總統馬克宏表示,法國的一大危險已消除。巴黎一五年十一月「十三號星期五」遭遇法國史上最大規模的連環恐怖攻擊,共釀成逾一三○人身亡,IS宣稱犯案。

二十二日是川普過去四個月來第五度預告IS將被消滅。他特地拿一張顯示IS地盤的地圖,凸顯自他二○一六年贏得總統大選迄今,IS節節敗退。他還說,儘管IS對網路的利用幾乎無出其右,但容易受其宣傳伎倆煽動的人都是「輸家」,正被全面痛擊。

IS為禍近五年,割據的領土一度達伊拉克和敘國的三分之一,數百萬人口淪為人質。美國估計,IS「聖戰士」人數約四萬,多數為外國人。

IS源自「開打」恐怖組織在伊拉克一個分支,趁敘國內戰攫取領土壯大,並和開打分家。IS二○一四年突攻佔伊拉克北部大城摩蘇爾與敘國東北部城市拉卡,號召外國支持者來歸,發行貨幣及護照、展示國旗、舉行閱兵。資金來源為石油、勒索與走私古物,其惡行包括屠殺少數族裔、公然拍賣擄掠的女性及殺害人質。

美國及其盟邦發動清剿IS的行動歷時約四年半、經歐巴馬和川普兩位美國總統,使用逾十萬枚炸彈、難以估計的武裝人員及平民因此喪生。IS一七年丟掉摩蘇爾和拉卡後開始節節敗退,一八年九月由庫德族領導的SDF在美軍支援下展開對IS在幼發拉底河谷最後根據地的攻勢。

專家警告:餘孽未除
IS最終逃竄到位於敘國和伊拉克邊界的巴古斯。近兩個月來,約六萬人逃離當地,其中過半是平民,包括淪為「聖戰士」性奴的伊拉克亞茲迪族婦女,近幾週有數百人死亡。

但專家警告,不能對IS掉以輕心。據美方研判,IS首腦巴格達迪藏身伊拉克,部分「聖戰士」尚在敘國的中部沙漠頑抗,或是潛伏在伊拉克城市中,伺機再起。法國國防部長帕利也說,IS並未消失。

IS滅亡/首腦匿跡聖戰士四散 IS威脅尚存

伊斯蘭教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失去在敘利亞的最後據地,是美國為首的聯軍打擊伊斯蘭好戰份子的一大里程碑。然而,四十七歲的IS首腦巴格達迪迄今下落不明,且聖戰士也持續在暗中活動,包括潛伏在其他國家伺機而起,IS對全球的安全威脅仍不容小覷。

即使是在IS最強盛的時期,或美國祭出兩千五百萬美元懸賞金,綽號「鬼魂」(The Ghost)的巴格達迪行蹤始終飄忽不定,受傷或死亡的消息一概無法證實。據報導,他上一次露面為二○一四年在伊拉克摩蘇爾的努爾大清真寺,自封為伊斯蘭世界最高領袖「哈里發」(Caliph);而IS去年八月公布的最後錄音檔,據稱是巴格達迪的男子更呼籲支持者永遠不要停止戰鬥。

法新社引述專家指出,巴格達迪行事低調,與開打組織領袖賓拉丹大相逕庭,是其在聯軍天羅地網緝拿下,仍得以苟活的原因之一。伊拉克IS研究專家哈希米表示,目前巴格達迪身邊應只有三名親屬和幕僚,一行人可能藏身於敘利亞的巴迪亞沙漠。不過,美國政府專家堅信,IS高層均已在空襲中喪命,惟巴格達迪可能還躲在伊拉克。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哈里發國」已覆滅,但IS自二○一七年兵敗如山倒開始,就持續「退居幕後」謀劃攻擊行動,包括在伊拉克四處綁架、殺害,以打擊巴格達政府;以及在敘利亞幼發拉底河以西人跡罕至地區出沒,就連庫德族掌控的東北部也曾多次發生IS炸彈攻擊。美國國防部的監察單位上月亦發布報告指出,若未持續予以打擊,在六至十二個月內,IS恐在敘利亞重整旗鼓。

英國對外情報機構「軍情六處」(MI6)警告,IS今後將重新採取「不對稱」攻擊,這從IS多次呼籲追隨者自行策劃攻擊,且全球各地近年頻頻發生「孤狼」式攻擊即可看出;奈及利亞、葉門和阿富汗等國也有聖戰士仍宣稱效忠IS,他們不太可能在短期之內停止活動。再者,伊斯蘭教的激進意識形態向來千變萬化,聖戰士從不缺捲土重來的理由。

(自由時報)
--
IS最後據點失守 敘利亞收復領土

美國支持的敘利亞民兵組織「敘利亞民主軍」(SDF)廿三日宣布,他們已拿下激進組織伊斯蘭國(IS)在敘利亞境內的最後據點巴古斯村,並宣布徹底消滅IS自稱的「哈里發國」。長達四年的對抗IS反恐戰終於告一段落。

敘利亞民主軍發言人巴利在推特上說:「敘利亞民主軍宣布徹底清剿哈里發國,在這特別的日子裡,讓我們感懷先烈的奉獻,若沒了他們,不會有今日的勝利。」

二○一四年六月,巴格達迪領導的IS宣布建立名為「哈里發國」的伊斯蘭政權,極盛時期曾涵蓋伊拉克和敘利亞領土的三分之一,統治八百萬人。

雖然IS失去最後據點,但其威脅尚未完全解除,部分IS戰士仍藏身在偏遠的敘利亞中部沙漠地區與伊拉克城市。目前不知道巴格達迪是否活著、藏身何處。美國認為巴格達迪仍在伊拉克境內。

敘利亞民主軍是敘利亞庫德、阿拉伯、亞述和土耳其人武裝勢力建立的軍事同盟,目標是逐出伊斯蘭國。

IS失去敘利亞最後據點 「哈里發國」徹底瓦解

CNN報導,敘利亞民兵組織「敘利亞民主力量」(SDF)23日宣布,激進組織伊斯蘭國(IS)已失去敘利亞最後據點、東部巴古斯村,IS在2014年宣告成立的「哈里發國」徹底瓦解。

「敘利亞民主力量」發言人巴利(Mustafa Bali)在推特上說:「敘利亞民主力量宣布已徹底清剿哈里發國,在這特別的日子裡,讓我們一同感懷先烈的奉獻,若沒了他們,不會有今日的勝利。」

IS勢力最盛時期,控制敘利亞西部到伊拉克首都巴格達近郊的大片土地。

敘利亞民主力量是敘利亞庫德、阿拉伯、亞述和土耳其人武裝勢力在敘利亞內戰中建立的軍事同盟,成立於2015年10月,目標是將伊斯蘭國逐出敘利亞。

(聯合報)
--
IS戰敗證明美策略奏效 川普撤軍恐讓後勢難料

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建立橫跨敘利亞和伊拉克的「哈里發國」已正式覆滅,美國終於擊潰這個聖戰士組織,締造歷史性一刻,但美國總統川普急於撤軍恐將令後勢發展難料。

法新社報導,至少從軍事角度來看,美國可以宣稱「藉由、透過或經由」和當地代理武裝部隊合作的戰略立下大功。敘利亞的庫德族民兵組織和伊拉克的安全部隊在戰鬥中首當其衝,死傷慘重。

不過,伊斯蘭國還有數千名頑強的戰士散布多國,令人不禁懷疑伊斯蘭國地盤盡失是否可以擴大解讀為被永久擊敗,以及川普決定從敘利亞撤軍的時機是否過早,恐將導致功虧一簣。

在五角大廈把原本2000名左右駐守敘利亞,協助庫德族部隊「敘利亞民主力量」的特種部隊撤走,只留下200人維和後,美國的影響力只會式微。

川普去年12月宣稱美國已擊敗敘利亞境內的伊斯蘭國,並宣布將從敘利亞撤軍。

西點軍校的學者史賓塞(John Spencer)指出,「情況並沒有那麼單純」。伊斯蘭國是恐怖組織,他們只要放下武器,混入人群中就可逃逸。他們沒有消失,他們不會消失。

隨著敘利亞境內的哈里發國(caliphate)版圖淪陷,伊斯蘭國的殘餘勢力轉移陣地至一年多前宣布擊敗伊斯蘭國的鄰國伊拉克。

2017年7月,時任伊拉克總理的阿巴迪(Haideral-Abadi)宣布,歷經9個月的攻勢,終於收復北方大城摩蘇爾(Mosul)。5個月後,阿巴迪宣布伊斯蘭國已被殲滅,持續3年的戰事也告終。

不過,維安官員表示,伊斯蘭國餘孽仍藏匿在巴格達以北的山區或沙漠,以及西部和敘利亞接壤等地區,伊拉克部隊難以進入。

這一大片以遜尼派為主的鄉村地區位於薩拉赫丁省、基爾庫克省、安巴省、迪雅拉省和尼尼維省。IS哈里發國實際上的首都摩蘇爾就在尼尼維省。

儘管美軍為首的聯軍進行空襲,伊拉克部隊也繼續追剿,伊斯蘭國的殘餘勢力仍對平民及軍事目標發動血腥攻擊。

哈里發國宣告崩解 但鬼魅首腦神隱5年仍行蹤不明

恐怖組織伊斯蘭國在敘利亞掌控的最後據點今天失守,全球頭號要犯IS首腦巴格達迪宣布成立的「哈里發國」宣告崩解,但躲過多年追緝、神出鬼沒的巴格達迪至今仍不知藏身何處。

即使在伊斯蘭國(IS)氣焰最盛時,現年47歲的伊拉克人巴格達迪(Abu Bakr al-Baghdadi)當時就隱遁於世。患有糖尿病的巴格達迪曾多次傳出受傷及死訊,他的行蹤從未獲得證實。

隨著哈里發國崩解及美國祭出高達2500萬美元的懸賞金,巴格達迪究竟身在何處成了關注焦點。

伊拉克IS專家哈希米(Hisham al-Hashemi)表示:「巴格達迪只有3人相陪,他的哥哥朱瑪(Jumaa)、自孩童時期就認識的司機兼保鑣以及信差。」

哈希米說,這4個人可能藏身敘利亞廣大巴迪亞沙漠(Badia)的某處。

他說,據傳巴格達迪的兒子巴德里(Hudhayfaal-Badri)7月就是在當地遭俄羅斯3枚導向飛彈炸死。

有「鬼魅」稱號的巴格達迪自2014年在伊拉克摩蘇爾的清真寺宣告自身為「哈里發」後,就從未露面。

敘利亞民主力量(Syrian Democratic Forces)發言人巴利(Mustafa Bali)告訴記者:「我們不認為巴格達迪人在敘利亞。」

但在哈里發國走向滅亡之際逃離敘利亞最後據點巴古斯(Baghouz)的部分人士宣稱,是巴格達迪下令要他們離開。

一名女子上月底告訴記者:「如果哈里發沒有下令,我們不會離開。」

伊斯蘭國覆滅 敘利亞庫德族自治恐面臨危險

庫德族領導的敘利亞民主力量今天宣布,已徹底消滅伊斯蘭國(IS)建立的「哈里發國」,但假設敘利亞庫德族的主要盟友美國堅持撤軍,他們得來不易的有限自治權恐將面臨危險。

法新社報導,敘利亞民主力量(Syrian Democratic Forces, SDF)今天指出,他們已經拿下IS在敘國境內的最後據點巴古斯村(Baghouz),徹底消滅了IS宣稱建立的「哈里發國」(caliphate)。

IS於2014年6月宣布建立名為「哈里發國」的伊斯蘭政權,極盛時期曾涵蓋伊拉克和敘利亞領土的3分之1。

庫德族大致上沒有參與敘利亞8年內戰,內戰期間反倒控制了敘國1/3領土並建立自治機構。

但美軍預計撤離敘利亞,會讓庫德族暴露在土耳其的攻擊之下,且需要大馬士革當局的保護,這對於他們的自治夢想造成重大打擊。

2014年底以來,庫德族戰士一直帶頭對抗IS,但鄰國土耳其將庫德族視為「恐怖分子」。

然而在敘利亞民主力量掌控的地區,美軍勢力的存在成為抵禦土耳其攻擊的盾牌。

但美國總統川普去年12月宣布,因為IS已被「擊潰」,所以將全面撤離在敘利亞的2000名美軍,這項舉動讓華府的各大盟邦相當震驚。

庫德族事務分析家席維羅格魯(Mutlu Civiroglu)表示:「庫德族面臨不確定的未來。最迫切的威脅看似來自土耳其。」

(中央社)
--
川普展地圖稱已殲滅敘境IS 敘民主軍:仍在清剿激戰

白宮發言人莎拉.桑德斯(Sarah Sanders)22日表示,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在敘利亞已經被「百分之百」消滅,川普總統也拿地圖向媒體展示過去兩年追剿伊斯蘭國的進展。

然而,過去幾個月川普多次提出已消滅伊斯蘭國的說法,而且軍方官員透露,美國支持的敘利亞民主軍(SDF)仍在部分伊斯蘭國的據點,與其殘餘力量激戰。

「華盛頓郵報」與美聯社報導,桑德斯22日在華府飛往佛羅里達州的空軍一號專機上向白宮記者團表示,代理國防部長夏納漢(Patrick Shanahan)已向川普簡報上述狀況,桑德斯也展示地圖說明伊斯蘭國在敘利亞喪失的土地。

空軍一號專機落地後,川普總統向現場等待的支持民眾致意,也對現場記者展示兩年多來伊斯蘭國統治範圍退縮的比較地圖,但上下拿反了。

川普指著地圖說:「這是在大選投票日的伊斯蘭國,這是現在。這是截至昨天晚上的狀況,目前的進度就是這樣。」

在與支持民眾合照後,川普還把地圖拿給一位記者,說道「你們可以把地圖拿去,恭喜恭喜,你可以傳給大家看看嗎?」

不過,白宮與川普的說法馬上被第一線的消息推翻。SDF發言人巴里(Mustafa Bali)當天指出,在伊斯蘭國於敘利亞最後據點、東部村莊巴古茲(Baghouz)周邊,戰事仍在進行。

他發推文說:「為了消滅伊斯蘭國的殘餘力量,在巴古茲周邊仍然在激戰。」

一位匿名美軍官員透露,巴古茲附近似乎還有數百名伊斯蘭國武裝分子,而美國支持的SDF仍在「清剿藏匿在洞穴中的伊斯蘭國力量」。

五角大廈並未說明,為何白宮說法與敘利亞東部前線的狀況有落差,一位國防部發言人只說「目前我們沒有任何聲明」。

(世界日報)

社會

《熔爐》翻版 學弟淪學長性奴 叫進宿舍抽籤猥褻 社工竟勸別報警

電影《熔爐》翻版!宜蘭縣一所大專院校爆發學長強制猥褻學弟案,已知至少2人受害,家長指控校方第一時間未告知,學校社工還勸家長不要報警,「說要給被害學生一個機會,但誰來幫助受傷的孩子?」校方昨表示,對家長深感遺憾和抱歉,但未隱匿該案,已成立性平會調查,也有通報主管機關。

家屬泣訴「談何原諒」
受害學生家長向《蘋果》控訴,孩子就讀宜蘭一所大專,住在學校宿舍,上周放假前,突然接到教官通知,說孩子在校遭學長猥褻,校方已約談雙方學生,並通報縣府,家長不滿事後才被告知,且未在第一時間報警,質疑校方態度消極,也在臉書po文揭發。
家長指控,該校有不成文的學長學弟制,幾名三年級學長鎖定4個長相清秀、個性溫和的一年級學弟,叫到房間進行抽籤,被抽中的要幫學長手淫,「聽說這套已行之有年,變成慣例,有些受害者後來還變成加害者,受害者怕被報復只能隱忍。」
家長控訴,受害學生不止一人,「這些孩子到底在什麼環境就學,這是什麼校風?」還說這起案件讓人想起韓國電影《熔爐》,該片改編自韓國真實案件,描述校園性侵案遭長期隱匿,沒想到類似劇情也在台灣上演。

校方:交性平會調查
受害學生家長抱怨校方不說明案情,僅告知已送性平會調查,家屬質疑為何第一時間不通知家長、也不報案,校方說這是告訴乃論,報警是家長的事,令家長傻眼的是,學校社工竟規勸不要報警,希望「給加害學生一次機會,原諒他們!」
家屬泣訴,至今連加害人是誰都不知道,談何原諒,且還有學長恐嚇學弟「你不給我弄、我就弄你同學,小心一點,我們會找到機會的」,校方保護加害人的受教權,讓他們可以每天正常上下課,卻讓受害學生畏懼上學,「我們的訴求很簡單,請學校立即處置加害者及共犯,進行隔離和輔導」,別讓受害人承受二次傷害。

另名自稱是受害人的朋友也在臉書指控,不少受害學生是弱勢家庭,而且不止一次被強迫,「因為弱勢,就必須默默承受、默默傷心嗎?」還說校方不是沒處理,而是處理方式不對,只能告諸天下,校方才會重視事情嚴重性。
針對家長指控,校方昨表示遺憾及抱歉,指該案已按規定交由性平會調查,也通報縣府;警方則說,已接獲家長報案,案情正在調查中;縣府社會處表示,日前接獲學校通報後,已知相關學生人數至少2人,會介入輔導;教育部指出,這起校園猥褻案,校方若隱瞞不報,會依法追究責任。

(蘋果日報)
--
學長制傳承性霸凌 強行手淫中籤學弟

家長爆料4生受害 校方要求不要報警
宜蘭一所專科學校驚爆學長性霸凌學弟!2名學長闖入專一學弟宿舍要求學弟抽籤,誰中籤就要被學長摸下體、打手槍。家長爆料至少有4名學生受害,並指控校方處理不積極,不僅要家長不要報警,且至今未讓加害人退學;另有受害者親人說,「抽籤性霸凌」犯行早已行之多年,還有以前的受害人後來成了加害人,宛如「犯行傳承」。

據了解,上週四晚間,2名該校專二、專三學生,闖入4人同宿一間的專一學弟宿舍,以抽籤決定被害人,要求中籤的學弟讓學長摸下體、打手槍,當場就有1人受害。過程中,有學弟趁機打電話給父親,輾轉通報學校教官,教官趕來制止其他人受害。

據指出,這2名學生不是第1次性霸凌學弟,去年11月學校期中考前,也有學弟慘遭毒手;上週事情爆發後,學校啟動性平機制通報,要求2名學長寫自述表,隔天通知加害及受害學生家長。

但受害學生家長認為學校太慢通知,事後處理態度也不夠積極,氣得將事件PO網,批評加害學生依舊在學,受害學生嚇得不敢上課;學校也未即時輔導,甚至怕影響校譽,只送性評會處理,學校社工還規勸家長不要報警,給加害學生機會。

校方:已拒加害人住宿 犯行若屬實勒令退學
一名受害學生的阿姨也透露,此事讓孩子心靈遭到極大傷害,學校未盡保護孩子義務,宿舍管理太鬆散;且據她所知,該校男宿舍的性霸凌行為行之有年,因學長、學弟制,受害學生長久以來都不敢說,直到這次才爆發。

校方表示,發生此事深感遺憾,也對被害人與家長致最高歉意,全案已啟動校安與社政通報,展開輔導機制,學校絕對依法處理,目前已拒絕疑似加害人住宿舍,並希望家長讓學生請假在家中自學,待案情調查結束,若犯行屬實將勒令退學。

警方表示,家長已報案;縣府社會處指出,將循程序調查和進行受害學生輔導,提供關懷與協助。

一屆傳一屆 部分受害者成加害人

對於部分受害者後來成為加害人,長庚醫院復健及社區精神科醫師張家銘說,近年來很多學者專家和醫師都在注意這個問題,因為已出現越來越多類似案例,如果受害者受創後沒有好好撫平情緒和傷痛,加上走不出心理陰影,的確很可能未來成為加害者。

受創未癒易走偏
張家銘說,這問題和創傷後壓力疾患有點關係,可能還會合併有憂鬱症之類的問題,這都仰賴學校師長、家長和親朋好友之間的互相關注和關心,最好事發後能馬上輔導、早期介入,大多能避免日後持續心理創傷。

張家銘說,台灣有個不好的習慣,很多單位寧願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最後沒事就好,或塞補償金想平息事件,但這對受害人沒有幫助,因為這些負面經驗會造成長期陰影,應儘快尋求醫師或社工輔導。

(自由時報)
--
宜蘭驚傳性霸凌! 學弟中籤就要替學長手淫

宜蘭傳出有學生被性霸凌,學長闖入宿舍,要學弟抽籤,誰中籤就要幫誰手淫,有被害人親友上網指控,是兩名學長所為,有1名學弟受害,另1人機警以電話向家人求救,家人通報校方,趕往制止。

對此,校方表示,全案已由性平會調查中,研議處置方式;警方表示接獲報案,正釐清案情;縣政府表示,接獲通報,了解中,會協助。

這起學長性霸凌學弟事件,發生在上周四晚間,被害學生親友指控,當晚有兩名學長闖入,要求抽籤,中籤的人,要被摸下體、手淫,有1名學弟中籤,被迫手淫,同住另宿舍另一名學生則及時通報家人與教官,躲過一劫。

被害學生親友批評,學校處置不積極,加害者未被處置,還在校上學,校方只將全案性評會調查,未進一步處理,學校沒有保護好學生,被害學生因心靈受創,不敢再上學,反倒加害學生還正常上課。

校方表示遺憾與歉意,絕對依法處理,善盡輔導與後續追蹤。

(聯合報)
--
宜蘭爆學長性霸凌學弟 校方致歉

宜蘭一所專科學校日前爆發性霸凌案,校內學弟疑似在學長壓力下被迫做出猥褻行為,受害學生家長指控校方消極處理。校方今天除道歉之外,也強調絕對依法處理,勿枉勿縱。

據了解,爆發性霸凌案地點位於這所學校宿舍內,日前有2名學長闖入學弟寢室內,疑似要求學弟做出猥褻行為。受害學生的家長因認為校方獲報後,處理態度不積極,於是將事件公布在社群臉書上。

受害學生的家長受訪時說,校方當時沒有妥善處置加害學生,也沒有積極輔導身心未成熟的受害學生。校方事後也只送性平會處理,校內社工還規勸家長不要報警,以免破壞校譽。

家長表示,這種事件已經成為宿舍內的惡性慣例,受害學生未來恐將成為另一位加害者。

校方回應,對於這起事件深感遺憾,也對受害學生及家長致上最高的歉意。這起案件已依性別平等教育法,啟動校安與社政通報,並啟動相關輔導機制,學校絕對依法處理,勿枉勿縱,善盡輔導與後續追蹤。

校方表示,已拒絕加害學生住宿,並請家長讓加害者暫時在家自學,未來待事件釐清後將召開獎懲會決議是否將加害者退學。

(中央社)
--
高中男職員性騷女師 校方冷處理

校園又見性騷擾惡狼!北市大同區某高中驚傳男職員藉公務之便性騷擾多名女教師,被害女教師向《蘋果》控訴校方處理敷衍、包庇,遭指控學校校長拒絕回應此事。北市教育局證實此案,並指涉嫌性騷擾的男職員已遭記申誡1次,事件還在持續處理中。

近日有民眾向《蘋果》投訴,指北市大同區某高中男職員性騷擾多名女教師卻毫無悔意,校方甚至嘗試不讓受害者申訴。《蘋果》循線找到其中一名受害者A女,她受訪時控訴,校方不關心她受傷程度、只擔心有損校譽,還涉嫌告知男職員誰是檢舉人。
A女說,這名男職員都找兼任行政職的年輕女教師「下手」,藉由談公務表現得「異常熱心」,會拍人肩膀、摸或拉手臂,習慣性吃豆腐,受害者至少有3人。她就曾被這名男職員摟腰和搭肩膀2、3次;某次她蹲下來搬東西,該男趁機用腿貼著她背後,此時若轉身就會面對其胯下,讓她感到相當不舒服。

事後僅記申誡1次
A女控訴,她提出申訴後,該校的校長、人事主任只說是「個人問題」, 該男在第1案中遭記申誡1次和提書面道歉,第2、3案則還在審理中。校方還要3名受害女教師收下同一封不肯認錯、避重就輕的道歉信,讓人難以接受。
但遭到指控的男職員回應「實情不是這樣」,他已向公務員保訓會提起複審。該校校長接到《蘋果》查證電話時只表示不便回應,隨即掛斷電話。
北市教育局表示,男職員已遭記申誡1次,也同意道歉,但道歉信內容和受害女教師無法達成共識,已請校方依性騷擾事件處理流程作後續處理。
勞動部指出,若本案遭性騷擾的女教師循校內管道申訴,適用《性別工作平等法》,須由校內性平會進行調查和處置,且加害人是公務員,會依公務人員的相關規定懲處;若受害人報警、提告,則適用《性騷擾防治法》,該加害人可能會有相關刑責。

校方存隱匿心態 專家批「不可取」

把關出包
宜蘭縣一所大專男宿傳出學長猥褻學弟,家長指控校方竟規勸別報警,專家指出,學校事發後就應通知家長,「孩子未成年,家長本來就有權利知道」,校方選擇隱匿,心態不可取。

人本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指出,該案被害學生未成年,家長是監護人,孩子出事,家長本來就有權知道,第一時間不通報,事後知情反而更棘手,「校方為何要選這麼複雜的處理方式?」另,校方常會以加害人未成年為由,讓家長心軟而姑息,家長無須有愧疚感,該報警就報警,加害人交由少年法庭處理,才有自新機會。
兒福聯盟資源發展處主任陳雅惠指出,孩子若住學校宿舍,環境較封閉,家長不能時刻觀察孩子生活情況,學校是第一道把關者,發生任何事都應在第一時間通知家長,校方不通知家長,社工要家屬別報警,「是很糟糕的處理方式」。
陳雅惠強調,正因為加害人同是未成年人,更應該通報,讓專家能夠介入調查,而不是讓事件發酵後,變成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在事件未釐清前,加害者仍有就學權利,校方更應協助輔導雙方。

LA09_006.jpg (580×640)

職場性騷擾頻傳 申訴者不到3成

有苦難言
職場性騷擾案例層出不窮,勞動部本月公布針對女性受僱員工所做的最新調查,發現有4.6%女性受僱者在近1年曾在職場遭受性騷擾,進一步分析發現,同事、客戶、上司是性騷擾加害者前3名。但曾受到性騷擾的女性中,僅有不到3成有提出申訴,大多受害人最後都選擇不予理會加害人。

根據《性別工作平等法》規定,僱用30人以上的僱主,包括公家機關和公私立學校,都須設置性騷擾申訴程序,並指定人員或單位負責,如設置性平會等,目前公家機關學校與大型企業大多已有設置。
勞動部指出,受僱者若遭遇性騷擾,可先和企業或機關內的申訴管道反映,若未設置申訴管道,或發現性騷擾卻不處理,會由各縣市勞動局處介入和開罰10萬到50萬元。

LA09_007.jpg (622×640)

(蘋果日報)
--
帶隊臨檢遭譏「拍電影嗎」警所長 夜店怒訓屁孩

上個月各地接連傳出夜店鬥毆案件,行政院長蘇貞昌為此震怒說出夜店再有聚眾鬥毆事件,警方若處理不當,將撤換警察局長。台中「MUSE」夜店昨凌晨有4名爛醉酒客與夜店安管發生肢體衝突,警方獲報後迅速趕抵,祭出辣椒水壓制,並逮捕兩名涉嫌攻擊警員的男女,以及6名滋事男女,前往處理的派出所長還站上夜店舞台,向現場酒客嚴正表達警方壓制滋事事件絕不手軟。

昨凌晨二時許,台中市「MUSE」夜店4名爛醉酒客要敬酒遭安管攔阻,雙方爆發衝突,過程被網友po上臉書《黑色豪門企業》,影片長度共8秒,只見4名身穿黑西裝夜店安管的男子,一路從店內大門追打白衣男子。

襲警遭噴辣椒水
市政派出所所長謝俊雄獲報帶隊趕赴,發現門口有多名男女叫囂,隨即以優勢警力將雙方隔離壓制,其中一對男女竟企圖攻擊警員,警方當場祭出辣椒水,兩人瞬間哀叫不已。
警方控制住衝突現場後,隨即入店進行臨檢,所長謝俊雄還站上舞台,拿麥克風對著舞池酒客大喊「警察臨檢,全部不要吵」,並要求關閉音樂、所有人拿出證件受檢。
過程中部分酒客還嘻笑稱「是拍電影了嗎?」當場遭警方大聲訓斥:「現在臨檢,就看各位哪時候要保持安靜!」台上的DJ也趕緊拿起麥克風說:「閉嘴啦、不講話會死唷!」

滋事6人被送辦
警方事後將攻擊警員的張男(20歲)、張女(21歲)依妨害公務罪移送:另夜店蕭姓副店長(31歲)、李姓(25歲)、吳姓(25歲)、徐姓(26歲)安管,及酒客許男(25歲)、楊女(19歲)等滋事6人,則依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究辦。
針對蘇揆指夜店發生聚眾鬥毆,不惜撤換警察局長一事,台中市警局回應,在蘇院長指示後2天,內政部長徐國勇也說明,院長是針對夜店滋事,警方若無積極具體作為才會撤換,昨凌晨警方獲報即迅速到場壓制,希望外界能給予辛苦執勤警員鼓勵。

近期台中市夜店等滋事案例
2019/03/02
.西區一家KTV有6男在包廂飲酒爆口角,步出大廳其中一方衝到車上拿球棒返回幹架,警方到場勸止仍大聲叫囂,警噴灑辣椒水制止送辦
2019/02/27
.南屯區夜店X-CUBE爆酒客與安管人員鬥毆事件,1男夥同3名友人持短鋁棒闖入,找安管人員尋仇,反遭安管毆打及砸車,警方逮12人偵辦
2019/01/29
.十多名男子到西屯區一家酒店消費,質疑消費金額過高,先與幹部發生爭吵,隨後拿包廂滅火器,在一樓大廳噴灑,遭警送辦

(蘋果日報)
--
夜店鬥毆 警霸氣壓制抓人

台中市西屯區「MUSE」夜店昨凌晨發生鬥毆,幾名爛醉酒客與夜店安管起衝突,從店內打到店外,還有人不斷高喊:「打啦、打啦!」警方趕來噴辣椒水壓制滋事者,轄區派出所長也當場上台強勢告誡:「警方絕不容許向公權力挑戰。」帶走八名包括酒客及安管在內的滋事男女究辦。

蘇揆拚治安 特定行業滋事零容忍
行政院長蘇貞昌宣示全力「拚治安」,警政署指示全國警方對於特定行業要加強查察任何不法,並對滋事行為「零容忍」及「臨檢無期限」,各地警方全部動起來,一旦轄內發生鬥毆滋事,即強勢壓制,逮捕究辦。

面對政府拚治安的決心,仍有「白目者」不信邪地在夜店製造騷亂。警方調查,昨天凌晨兩點多,MUSE夜店有四名在一樓舞池喝酒作樂的酒客,欲上二樓找人敬酒,安管人員見四人喝醉,拒絕讓他們上樓,四人不滿與安管起衝突。

酒客咆哮襲警 辣椒水一噴變俗辣
轄區第六警分局獲報啟動快打部隊,由市政派出所長謝俊雄帶隊趕抵,發現門口仍有多名男女衝突,以優勢警力將雙方隔離,未料其中一對氣焰囂張的姊弟檔無視公權力,持續咆哮還攻擊員警,但不敵警方祭出的辣椒水,秒變「俗辣」遭壓制。

警方控制夜店外衝突後,隨即進入店內臨檢,過程中許多酒客依然嘻笑喧嘩,遭警大聲訓斥:「現在臨檢,就看各位什麼時候要保持安靜!」台上DJ見苗頭不對,拿起麥克風說:「閉嘴啦、不講話會死唷!」

所長站上舞台告誡 個個都變乖
所長謝俊雄此時站上舞台,拿著麥克風對店內酒客大喊不得吵鬧,要所有人拿出證件受檢,他當場霸氣告誡:「絕對不准有酒後駕車、藉機滋事行為,不容許向公權力挑戰;任何危害社會秩序脫序行為,警方絕對依法嚴懲,絕不寬貸。」謝所長一番約制宣告,店內眾人個個「變乖」。

警方共逮捕八名滋事者,將涉嫌攻擊員警的二十一歲、二十歲張姓姊弟檔依妨害公務罪送辦,另有兩名參與鬥毆酒客、夜店蕭姓副店長和三名安管,被依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究辦。

(自由時報)
--
台中夜店再傳滋事 移送8人

台中市昨晨發生夜店酒客與安管人員滋事,警方出動快打、以辣椒水制伏,移送8名滋事分子,第六警分局強調,台中市特種營業場所,將「強勢」臨檢、路檢勤務安排。警界基層瘋傳,「更高強度臨檢要來了!」尤其酒店、夜店業者要自律,免得被抄。

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要求各縣市轄區特定行業場所不得有滋事鬥毆,否則地方警局長「換人做」,各警局長都繃緊神經。尤其,二二八連假南屯區夜店X-CUBE發生大亂鬥事件後,台中市警方幾乎每天安排臨檢,X-CUBE隨後貼臉書公告「暫停營業」,沒想到昨天凌晨兩點西屯區夜店MUSE又發生酒客與安管人員糾紛。

針對案發經過,警方指出,張姓女子等4人因不勝酒力,昨天凌晨持酒瓶想到二樓找人敬酒,遭一樓蕭姓等4名安管人員勸阻,雙方發生糾紛,從一樓打到門外,店家報警後,市警局六分局啟動快打,31名優勢警力到場,霹靂小組荷槍實彈在場外戒護。

張女不顧警方勸阻,揮拳攻擊警員,遭警方壓制,張胞弟見狀衝上前與警方發生拉扯,遭警以辣椒水制伏,張姓姊弟因涉嫌襲警均依妨害公務罪移送,其餘酒客、業者、安管人員均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移送。當時市政所所長謝俊雄更帶隊進入MUSE店內,站在舞台上、持麥克風指揮員警對酒客臨檢,展現公權力。

第六分局偵查隊隊長陳春安指出,針對轄內特種營業場所,警方除了持續「強勢」臨檢、路檢勤務安排外,也會與市府相關局處合作,施以第三方警政的強勢作為,呼籲各界配合。

一名資深警官指出,第六警分局轄區有金錢豹、海七、海八、紫爵等大型酒店、MUSE、阿曼王國、ALTA Nightclub等夜店,每天零點至5點,警方固定編排2至3名警力執行守望勤務,往後勢必加派警力巡邏及臨檢。

(聯合報)
--
台中夜店鬥毆 警方帶回8人偵辦

台中市西屯區一家夜店,今天凌晨發生多名酒客鬥毆,警方獲報到場將鬧事的8人帶回偵辦,派出所長還走上DJ台告誡顧客,切勿有酒駕、鬧事等違法情事,否則將依法偵辦。

台中市警察局第六分局偵查隊長陳春安今天受訪表示,台中市西屯區環中路一家夜店,今天凌晨2時多發生酒客因糾紛鬥毆情形,店內安管人員制止無效。

警方接獲報案後,啟動快打出動優勢警力到場,以壓制、噴辣椒水制止及強力逮捕等措施,現場帶回31歲夜店蕭姓副店長,25歲李姓、25歲吳姓、26歲徐姓與25歲許姓男子,以及19歲楊姓女子等共6人,依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移請台中地院簡易庭裁處。

此外,20歲張姓男子與21歲張姓女子見警方到場,還涉嫌攻擊員警,被以辣椒水噴灑後壓制,另外依妨害公務罪嫌移送台中地檢署偵辦。

警方查出,案件為其中擔任貿易公司會計與大學生的4名酒客,喝醉酒攜酒瓶要到他桌敬酒,遭店內員工勸阻不聽而發生衝突,

警方控制現場後,台中市警察局第六分局市政派出所長謝俊雄,還走上DJ台,現場告誡約制店內顧客,不得有酒後駕車及藉機滋事行為,任何危害社會秩序的行為,警方絕對依法嚴懲、絕不寬待。

(中央社)
--
糗 買名牌包送壽星 打開驚見陌生人健保卡

雲林縣王小姐到台中市中友百貨公司精品「agnes b.」專櫃買了6580元的男用皮夾,送給朋友當生日禮物,沒想到友人在生日宴當場拆禮物時,卻發現皮夾中竟有陌生人的健保卡、金融卡,讓王小姐糗爆,懷疑自己花錢買到二手皮夾。專櫃人員坦承疏失,已換貨給消費者。

店長仍堅稱是新品
王小姐說,本月16日友人過生日,她在前一天到中友百貨公司挑選生日禮物,在「agnes b.」精品專櫃,選購一件6580元的男用皮夾,購買時櫃姐有翻開皮夾給她看,但基於信任,她並未仔細翻看內夾層。
不料,她的朋友生日派對當天,壽星當場打開她送的生日禮物時,竟在皮夾發現陌生人健保卡、金融卡,頓時現場氣氛尷尬萬分,讓她對壽星感到相當抱歉。但更讓王小姐氣結的是,她事後致電給「agnes b.」精品專櫃,櫃員還堅稱絕對是新品。
中友百貨「agnes b.」精品專櫃蔡姓店長表示:「貨品是新品沒問題!」並指是有客人前一天到專櫃換貨時,不小心將健保卡等物留在皮夾裡,強調絕不是二手貨。
專櫃人員事後又致電王小姐,請王小姐於20日晚上到專櫃更換皮夾,該專櫃將皮夾的部分打85折優惠,另外再贈一條手鍊當賠禮,王小姐已接受專櫃的道歉;另外,原本於皮夾中發現的健保卡、金融卡也是直接交由專櫃人員後續處理。

同業:實在太誇張
但一家百貨同業的副店長認為:「實在太誇張!」不管是精品、服飾,出貨前、到貨、售出前,廠商和櫃姐都必須檢查過,新皮夾裡竟然出現別人的卡片,就不能怪客人懷疑是買到二手貨。而且agnes b.是由設計師阿格尼絲於1975年創立的法國品牌,設計曲線簡約大方,在台港及日本堪稱普及,竟會發生這樣的事,實在匪夷所思。
台中市消保官張百佑說,網路購物有7天的鑑賞期,不需任何條件都可退貨,此案發生在實體店面,建議消費者購買時,在現場就要檢查物品有無問題。

(蘋果日報)
--
砂砱掩蓋潮間帶 澎湖特有種小章魚恐滅絕

澎湖特有種小章魚每年二至五月為產季,但主要產地北海離島員貝、吉貝近年來卻不見小章魚蹤跡。員貝村長陳天瑞認為,生態環境改變砂質化,是小章魚滅絕原因,民眾謝永亮則提出近七年來衛星雲圖變化,擔心若不改善,十年內恐會全數滅絕。

深水區變淺 爛腳、小紅章數量激增
以前農曆元宵後至清明節前,澎湖特有種小章魚會聚集在沿岸潮間帶準備交配產卵,離島員貝、吉貝、白沙岐頭、中屯至馬公重光里等潮間帶,都有小章魚蹤跡。近幾年來,員貝村周遭海域,小章魚與紅章魚、土婆等都不見蹤影,爛腳、小紅章等章魚數量卻激增,自然生態出現巨大變化。

陳天瑞表示,因為員貝潮間帶都被砂砱掩蓋,原來的深水區變淺了,有些物種適合生存,族群數量激增,但以往潮間帶常見的鰻魚現在很少見,蝦蛄也快滅絕,牠們用以藏身的硓??石,岩洞大多被砂砱埋了,澎湖特有種小章魚喜棲半泥質地,棲地消失,物種也跟著滅絕。

對於砂砱掩蓋潮間帶的嚴重性,謝永亮也提出近七年澎湖北海衛星雲圖,明顯看到二○一一年至二○一七年,潮間帶砂質化面積逐步擴大,包括原本珊瑚族群很多的吉貝嶼後山,也出現嚴重砂質化,珊瑚被大量覆蓋,導致小章魚棲息地愈來愈小,再不想辦法解決,小章魚恐將在十年內完全滅絕,希望保育單位正視此一問題。

(自由時報)
--
大埔案後修法》全台土地徵收大減 4年不到高峰期單年7成

補償機制改「市價」
大埔土地徵收爭議已超過五年,被強拆的張藥房也在去年「原地重建」;內政部同步修正「土地徵收條例」,補償價格以「市價」為主。根據統計,修法後的土地徵收面積大減,張藥房強拆後的四年,累計徵收面積僅一○九八公頃,不及二○○九年徵收高峰時的七成。

新法上路後 連5年面積未達千公頃
根據統計,二○○一至二○一七年,累積徵收土地面積近一萬二八七○公頃,其中五年徵收面積超過一千公頃,以二○○九年近一六五九公頃最高,二○一六年近一三二公頃最低,且僅是二○○九年的八%左右。

若以新法上路為時間點,二○一三至二○一七年,全國土地徵收面積僅一六六三公頃;若以張藥房強拆為時間點,二○一四至二○一七年,全國土地徵收面積僅一○九八公頃。自二○一二年九月「市價」補償上路後,已連續五年徵收面積未超過一千公頃,甚至不到六百公頃。

張金鶚:政府財源有限 不敢輕易徵收
政治大學地政系特聘教授張金鶚認為,這顯示過往任意徵收,改以市價補償後,政府財源有限,不敢輕易徵收。

內政部地政司副司長王成機表示,二○○九年徵收面積這麼高,主因嘉義縣大埔美與中科四期兩個工業區徵收,加上八八風災災後重建,許多河川整治工程需要徵收河道。

不過,市價補償機制上路後,民眾接受度較高,加上需地機關在此階段相當努力,因此協議價購時便取得絕大多數民眾同意,僅少數因協議價購不成而走到徵收階段,包括多人繼承以及抵押權問題等;而且,即使走到徵收階段,內政部也會針對必要性、公益性審慎審查,以「最小限度」的影響為目標。

◎小檔案:大埔土地徵收事件
2009年苗栗縣政府辦理「新竹科學園區竹南基地開發案」(又稱大埔開發案),預計透過區段徵收方式,徵收逾800筆土地,張藥房等4戶不同意也在徵收範圍內。

該事件引發爭議,內政部修正「土地徵收條例」,2012年9月1日發布實施,補償機制從「公告土地現值」修正為「市價」補償,並進行必要性與公益性審查。不過,因法律不溯及既往,「大埔開發案」仍維持「公告土地現值」補償。

2013年7月18日,時任苗栗縣長劉政鴻趁張藥房等4戶北上陳情時,強拆建物,強拆後2個月,張藥房老闆張森文陳屍大埔橋下,被認定自殺。

土地徵收條例新法上路》產學界:市價徵收成本高 恐延宕公建期程

對於「市價」徵收補償機制上路後,徵收土地面積也不若以往,產學界表示,市價徵收補償後,所要支出的經費是過往以「公告土地現值」徵收的好幾倍,財源上勢必有所斟酌,因此可能出現部分公共建設因經費有限而「延後」的情形。

台北市估價師公會理事長郭國任指出,肯定「市價徵收」的機制,畢竟產、官、學界對於「完全補償」或「相當補償」方向有共識;不過,採取市價補償機制,徵收費用勢必是過往採取公告現值的好幾倍,所以經費會用在刀口上,必要、優先的土地才會進行徵收。

房地產業者則指出,財源短缺的問題,可能會造成地方區域建設被延宕,甚至採取「必要之惡」的方式取得土地;例如採取容積移轉方式取得公設保留地,其中又以道路用地最多,雖然不用花錢就能取得道路用地,但容積移轉過度集中某些區域,也會破壞原本城市規劃好的容積平均分配制度。

瑞普萊坊市場研究暨顧問部總監黃舒衛表示,市價徵收會出現兩個難題,一是公告現值與市價向來差距頗大,政府財政支出會增加;另一是市價認定的問題,即使實價登錄可輔助,但難保官民之間對價格仍有認知差距,衍生公共利益與個人財產權的對抗。

政治大學地政系特聘教授張金鶚認為,市價徵收僅是基本門檻,鄰近的日本更採取「市價補償再加成」的機制,畢竟不是自願買賣,政府必須給予非自願者更多保障。不過,也不能因財源不足而導致公共建設進度延宕,若要開闢財源,適時調高持有稅才是解決之道。

(自由時報)
--
首度主持台大校務會議 40分鐘澄清秀/學代追關鍵疑點 管中閔一推三不知

台大昨天召開校務會議,是管中閔在爭議聲中上任校長後,首度面對師生代表,不過管利用擔任主席優勢,花四十分鐘作個人澄清,對未揭露兼職台灣大獨董、未和遴選委員台灣大副董蔡明興利益迴避,他以沒有隱瞞、和蔡無私人接觸,輕輕帶過,至於赴中兼職、選校長配票、拉票等關鍵疑點,則推說不知。台大研究生協會會長許瑞福會後表示:「管校長裝無辜、說明不合理,無法令人信服!」

裝無辜、說明不合理 學生批無法令人信服
管中閔前年參加校長遴選,身陷多項爭議,包含任台灣大獨董資訊未揭露、和校長遴選委員蔡明興未利益迴避、不法兼職、涉違學術倫理等,引發社會各界、台大師生、立法院、監察院質疑。

兼職台灣大獨董未揭露 管辯學校、市場、民眾都知
昨天校務會議上,管在工作報告後,開始對「台大校長遴選與風波」進行個人澄清。管中閔聲稱,外界抨擊他未揭露兼職台灣大獨董資訊部分,「學校知道、市場知道、民眾知道」,他未寫入被推薦表格是因為自認和校長一職無關,提供的是學術履歷。不過師生質疑,被推薦表格明白要求說明兼職情況,管此說法是故意隱匿。

學生代表也追問,管稱學校知道他兼職台灣大獨董,但學校知道不等於管沒有違法,管中閔在五月送出兼職簽辦表,六月就提前上任獨董和薪酬委員等職,台大校方十月才發公文同意,管兼職涉偷跑,和遴選委員、前台灣大副董蔡明興之間有利益未迴避爭議。

管中閔承認他的確是先上任獨董,台大才發公文,但強調符合學校過往作法。他也說明他和蔡明興除了在董事會碰面,沒有任何私下接觸,蔡在遴委會發言內容為何,沒有人告訴他,他還稱事後回溯為實務作法。

選校長配票表曝光 管稱不知情也沒有拜票
對於網路出現管選校長的配票表,管中閔說他沒有拜票,但學生會長吳奕柔質疑,配票單的真實度很高,因為前學生會長林彥廷確曾收到幫管助選的遴委邀請吃早餐,不管是管陣營或管的伙伴所做,管都不能以自己不知情推託。台大校長遴選發生拉票或配票,她覺得非常可恥,請管要給大家明確的答案。

管則以「沒有參與、不知道」回應,他承認有看到流傳的配票單,稱有些真實,有些匪夷所思。

違法兼職被監院彈劾/管轟看到收入就開槍 監委︰知法犯法

監察院彈劾管中閔違法兼職,管昨天在台大校務會議中反轟監察院,所有指控子虛烏有。他說,監察院看到他的報稅資料如獲至寶,很難相信監察院會秉公調查。調查管案的監委王幼玲回應,管知法犯法、違規事實明確,請不要避重就輕。

管反批監院所指稿件 多數非他寫
被指控赴中國的大學兼職,管中閔表示,他去中國只有參加學術會議與專題講座,未擔任學校職位也未指導學生論文,均按規定請假,公職管制期間如未請假,根本無法出境。

台大教授劉靜怡曾在臉書PO照片,二○一一年廈門大學王亞南經濟研究院出版的刊物,指研究院「吸引了一批台灣優秀師資加入,如台灣管中閔…。」管中閔強調,他被指控前不知自己曾列名其上。不過管未說明為何廈大可列出他詳細履歷,他知悉之後亦無任何要求撤除的自清動作。

對監察院彈劾文中,明列管任公職期間,為雜誌不具名撰稿,固定支領稿酬。管中閔表示,這種評論文章一向不具名、同時向多人邀稿,該刊有權決定是否刊登,僅在刊登時才給付稿費。

管中閔還反批,監察院所指涉的稿件,超過三分之二非他所寫。監察院用各種理由推測他每週撰稿及獲得稿費,據此認定為固定兼職。甚至調閱他歷年報稅資料,看到收入就開槍,但這些收入多是不定期講座,評審、諮詢、座談等,且多數時間不是在公務員任期內,不屬於監察權行使範圍。

監委︰違規事實明確 別避重就輕
監委王幼玲則說,管中閔兼職未依規定向校方申報獲准,明確違反「公立各級學校專任教師兼職處理原則」,請管不要再避重就輕。赴中兼職部分,監察院說過查無實證,此部分管中閔可以不必對號入座。至於管為週刊撰稿部分,就算真如他所說,有三分之二不是他所寫,但他終究還是寫了其中三分之一,並固定向週刊領取每月約五萬元酬勞。

王幼玲強調,管中閔知法犯法,台大做為國內高等教育領頭羊,校方對這件事情處理方式,正考驗台大師生有沒有大學自主能力。

校務會議修正法規/兼職需學校發文同意 終結偷跑陋習

管中閔參選台大校長,引發違法兼職爭議。台大事後調查台大教授兼職企業獨董等職務,竟高達九成五有偷跑爭議,校方長期便宜行事。台大校務會議昨天通過修正相關法規,規定須「經學校發文同意後才生效力」,終結過往拿到校長核准就先偷跑兼職的陋習。

9成教授偷呷步 觀感差
台大研發處提出「台大非兼任行政主管職務之專任教師任職或兼職營利事業機構或團體準則」第二條和第四條修正案,第二條規定,教師兼任公司獨董不得逾四家;第四條明文規定,「教師兼職均應事先申請,申請如獲許可,於契約簽訂完畢,經本校發文同意後,始生效力。」取代之前「經本校核准後始得任職或兼職」規定,解決長久以來偷呷步取巧做法。

對於台大校長管中閔兼職台灣大獨董等職涉違法偷跑,管稱獲得校長同意,符合學校規定。台大教授吳瑞北反駁,台大本來就規定「要先有書面同意,教授才能去企業兼職。」教授如要兼職獨董,必須先簽「兼職簽辦表」,該表注意事項白紙黑字規定,「取得書面同意始得兼職。」當事人還要在簽辦表上簽名。

管任台灣大獨董 即偷跑
吳瑞北表示,事實上,有很多台大教授是乖乖等拿到學校公文才兼職。暗批管中閔不能以獲得校長同意為由偷跑兼職。

此外,之前學生代表連署要求召開臨時校務會議,卻被刁難要求親筆簽名,昨天校務會議通過,只要校務會議代表簽名在紙上拍照附檔,即可以電子郵件連署要求召開。學生會長吳奕柔表示,去年學代為了要取得親筆簽名,還到醫院找住院老師簽名,因有老師擔心電子郵件造假,因此採取附檔的折衷方案。

焦點評論》台大校長的誠信危機

千呼萬喚,昨天台大校務會議中,管中閔終於無法閃躲,侃侃而談台大校長遴選過程中各種質疑,他有備而來,演出四十分鐘的「澄清秀」,但對利益迴避、兼職等「關鍵疑點」仍未能說服師生,誠信陰影繼續籠罩台大。

監委透過公權力調查管違法兼職,有稅務資料為證,通過彈劾管中閔。管反控監委「看到收入就開槍」,嗆聲不信監察院;他參選台大校長,卻形容自己為「跳火坑」。

「管校長」得了便宜還賣乖,讓其他幾位參選的校長候選人、因他參選引發爭議風波而下台的教長們,情何以堪。

學生代表們踴躍舉手發言、追問,被扣上對師長不敬的帽子;學代追問管中閔閃避的關鍵疑點,被打成逼問校長。這樣的指控聲浪,對這群熱情又熟諳議事規則的學生,又何嘗公平。

散會時,管中閔和師生握手致意,與學代們互動時故意「耍萌」,問學代為何訊息已讀不回?學代反問:「不是眼睛不好,還半夜發訊息?」管則搞笑作勢要把眼球挖出來給學代看。

旁人一看就懂,管校長試圖拉攏人心。但其實要贏取師生信心,應該是坦誠交代外界質疑,接受嚴格檢驗,讓外界逐步拾回對大學龍頭台大的期待,以及對台大校長職務的尊重。

前教育部長葉俊榮未釐清爭議,「勉予同意」管上任校長,管仍面臨誠信危機。昨天管有一個好機會跟社會對話,但他顯未珍惜,繼續消耗各界對台大的期待。

(自由時報)
--
原廠藥撤台…醫師:設保護機制 防兒童救命藥退出

原廠藥陸續宣布退出台灣,連最後一線抗生素用藥也因健保砍價撤台,醫師預言這只是開始。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李秉穎說,救命藥撤台,兒童用藥近年也有類似情形,多次向政府建言,設立保護機制,卻從未見其作為,衛福部健保署回應將成立任務小組,並建立審視機制。

兒童用藥與成人用藥不同,李秉穎說,兒童藥物的選擇,是視兒童的接受度而定,並非像成人開什麼藥就吃什麼藥。曾有名男童因中耳炎高燒不退,開立抗生素糖漿,卻因味道令童作噁抗拒服藥,只好改開其他抗生素治療。

現行兒童用藥中抗生素也已出現「武器不足」情形,多種兒童專用抗生素都僅剩下零星選擇,當上述問題再次發生時,醫師除醫治患者,還得想方法讓患者服藥。

李秉穎說,近年會出現這麼多原廠救命藥被砍價到退場,一是學名藥不被信任,二是官員不曉得該藥在臨床的重要性,若同時有學名藥就砍,建議政府若要設計保護機制,應與臨床醫師籌組委員會,細緻舉列臨床用藥重要性,如後線抗生素、特殊急救用藥等類別,於議價時多做保護。

健保署長李伯璋回應,未來於共擬會中,會要求同仁在議價時,同時審視該藥品於各家醫院的使用情形,也將仔細審閱藥品於臨床的使用狀況,另特別針對兒童用藥、醫材等都得小心處理。

(聯合報)
--
原廠藥退場兒童醫武器變少 盼設藥價保護機制

原廠藥陸續退出台灣,可能影響兒童用藥。兒科醫師李秉穎說,兒童藥品處方應考量兒童接受度,原廠藥退場致醫師用藥武器變少,政府應為重要藥品設價格保護機制。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長李伯璋今天受訪表示,目前準備成立任務小組,仔細檢視各項藥品的情況。針對醫師提醒有關兒童藥品和接受度問題,會特別小心處理。

近日憂鬱症老藥「百憂解」、抗生素後線用藥「泰寧注射劑」相繼傳出因不堪健保藥價逐年調降有退場計畫,引起醫界震撼。雖然原廠藥退場,還有同成分的學名藥可選,但劑型不同,可能影響服藥意願,兒科、兒童精神科醫師仍表憂心。

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李秉穎今天受訪表示,對兒科醫師而言,重要的是開出的處方必須能被兒童接受。

李秉穎分享,一名1歲男童被帶來門診,原因是中耳炎高燒不退。一問之下,才知道小孩拒吃原來處方的抗生素糖漿。只好開出另一種抗生素膠囊,希望家長努力將每次半顆膠囊的藥粉送到小孩口內。醫師沒有另一種抗生素糖漿可供選擇,因為原先可以使用的欽納特抗生素糖漿已退出台灣市場。

李秉穎表示,兒童專用藥劑是獲利很少的藥品,但對維持兒童健康極為重要,更攸關少子化台灣的未來。健保署應考慮為重要藥品設立價格保護機制,包括兒童專用製劑、後線抗生素、特殊急救用藥等。

維持藥品品質,是維持醫療品質的重要環節,李秉穎表示,學名藥都會經過嚴格的審核,才會獲准上市。問題是上市後,學名藥品的品質是否有定期檢驗機制,且兒童專用製劑上市,也應加入兒童接受度評估。

李秉穎說,在台灣上市的很多兒童專用製劑,其中有許多被兒童排斥。他曾多次遇到家長要求不要開藥水,原因都是小孩不喜歡藥水的味道,有些小孩甚至寧願吃苦的藥粉。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謝依璇日前投書媒體指出,兒童青少年期的焦慮症、憂鬱症、強迫症的治療選項中,取得易感與脆弱族群的適應症認可並不容易,百憂解在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門診是相當重要的主線藥物之一。

謝依璇表示,如果從服藥便利性而言,目前台廠學名藥物都是膠囊,原廠百憂解則是口溶錠劑,對於年紀還小的兒童來說,膠囊不容易吞服,拆開倒出粉末吞服又苦,更換藥物劑型需要一些適應期,且錠劑也比較方便微調藥物劑量,在體重仍輕或對藥物反應敏感的孩子身上,可以監控並減少副作用產生。

(中央社)
--
糾結6年未解 動物用人藥再掀波

衛福部查緝禁偽藥,規定明年起所有藥品從出廠到銷售端都須追蹤流向,但藥事法規定,獸醫診療機構並非藥品銷售通路,獸醫界憂心現行正面表列動物可合法使用的600多項人用藥品將不能再用,獸醫師公會近日行文農委會要求解決問題。

藥事法第50條規定,須由醫師處方的藥品,非經醫師處方,不得調劑供應,但同業藥商的批發販賣,醫院診所及機關團體學校的醫療機構或檢驗及學術研究機構的購買等情形不在此限,但其中不包含獸醫診療機構。

中華民國獸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培中表示,公會行文防檢局,主要是希望政府能解決問題。他說,獸醫贊同藥物需要管理,多年前也達成共識,當動物用藥品不足,可使用人藥,由衛福部及防檢局管理藥物流向及用量,藥商販賣藥品時貼上「animal only」(限動物使用)標籤,但現在眼看又卡關,協商回到原點。

陳培中說,萬一之後沒藥救治毛小孩,「就讓它發生好了」,沒藥才有壓力,等發生後再來處理。

中華民國獸醫內科醫學會理事長翁伯源表示,動物用人藥的問題已談了六年,當初為顧及獸醫需要,立法院擬定暫行條例,正面表列了600多項藥物,讓動物可合法使用人藥,但暫行條例只是說獸醫「可以用」,並非認證獸醫院是藥品銷售點。

翁伯源說,先前外界建議可由獸醫釋出處方箋,來解決問題,但人拿處方箋去藥局領藥,相關管理系統都由健保署管控,可知道是哪家醫院與醫師開出,但獸醫不在這系統內,開出的處方箋藥局要判定真偽,須耗費更多的人力物力,且更難管理。他認為,只要修正藥事法第50條,將「獸醫診療機構」也納入,藥物進出就全數納管,解決毛小孩合法使用人藥問題。

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則建議修改管理辦法,效法國外改採負面表列,即哪些藥物不能使用,而非僅貼標籤。他們建議獸醫師應詳實記載病歷管理,讓飼主除可在獸醫院領藥外,也可去藥局領藥。

毛小孩沒藥用? 藥師公會建議改採負面表列

獸醫師憂心,由於衛福部管理藥物新做法,現行正面表列動物可使用的六百多項人用藥品,明年恐不能再用。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說,未來動物用藥可改採負面表列,能用的藥就更多。

衛福部食藥署表示,為因應獸醫等特殊藥品需求,自去年7月起,已在藥品資訊系統上新增其他項目欄位,讓藥廠在寵物用藥申報上解套。

藥師公會執行長沈采穎表示,台灣目前審議通過六百多項可用於寵物的人用藥,是依動保法下的管理辦法草案進行,採正面表列,獸醫師只能使用這些藥,以藥瓶貼上限動物用的標籤,分辨是寵物用藥。但貼標籤的方式,不夠嚴格,也有被撕下濫用疑慮,形同人與寵物用藥不分。

沈采穎說,美國等國家採負面表列,除了列出來的藥不能用,其他都能用,才對動物和飼主比較有利。藥品若採負面表列,能用的藥就更多了,也不另標籤註記。對飼主來說,不會受限只能在獸醫院領藥,還可去藥局,藥局進的藥,普遍來說比獸醫院多。飼主憑獸醫所開藥單去藥局領藥,也無檢驗真偽疑慮。

不過沈采穎也說,這有賴農委會等主管機關先修改辦法。她也建議,農委會可效法食藥署定期對藥物做管控。

食藥署藥品組藥服及流管科長楊博文表示,管理動物用藥的主管機關為農委會,食藥署為因應獸醫特殊藥品需求及血液製劑、疫苗與高關注類別等50個品項,自去年7月起,已在藥品資訊系統上新增其他欄位,讓藥廠在寵物用藥申報上得以解套,至今未接獲有藥廠反映問題。

(聯合報)
--
高中生出走人數逐年增 管中閔也憂心留不住菁英

台大校長管中閔上周在台大杜鵑花節開幕致詞時說,台大將積極招攬更優秀的學生,「希望台灣的菁英繼續以台大為第一選項」。確實,從數據來看,台灣高中生出國讀書人數成長驚人,根據教育部統計處資料,民國101年為858人,102年首度破千,106年繼續擴增至1584人,占全體畢業生的0.72%。

近年越來越多高中畢業生選擇就讀海外大學。教育部統計,102年赴海外的高中應屆畢業生為1067人,占全體人數的0.42%;103年1288人,占全體人數的0.50%;104年1421人,占全體人數的0.56;105年為1478人,占0.63%;106年成長為1584人,占0.72%。

另外,以106年為例,人數最多前3名高中是新北市私立康橋高中187人,國立竹科實驗高中61人,台中市私立明道高中50人。

國內學生出國讀書的國家選擇也日趨多元。教育部統計,101年台灣辦理留學簽證人數為2萬8798人, 其中超過半數(52.8%)去美國, 其次是英國(11.7%)、澳大利亞(11.1%)、日本(9.8%)、加拿大(2.9%)。

到了105年,辦理留學簽證人數成長為3萬9853人,但留學國家變化大,美國雖然仍居第一,但比例已下降至36%, 英國(8 .2%)則被澳大利亞(16.3%)、日本(12.7%)趕過, 加拿大(5.7%)也有小幅成長。

國外頂尖大學招手 建中生出國就讀香港首選

建中校長徐建國表示,台大今年還未到建中招生,因為安排了兩次,都剛好無法配合,另外新加坡和日本這部分,日本往年都陸陸續續入校招生,很早就有來的包括早稻田大學,去年京都大學也來了,因為京都大學推出一個國際專案,目標招收5名亞洲的國際部學生,希望台灣幾所學校推薦優秀學生過去就讀,有一位就是建中的學生。

新加坡多年前起陸續有來台北招生,但非入校,去年新機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管理學院、南洋理工等校也來台招生,確實比往年更多。

不過,徐建國強調,建中出國就讀者,觀察仍以香港最多,其次是美國,主要因素考量香港全英語教學,唸完可銜接歐美學校。

北一女則表示,近年出國人數最多將近60人,主要與家庭背景有關,如父母曾在國外留學,近年學校也頻辦國際交流,吸引學生出國,主要留學地包括美國、香港、新加坡等。

明星高中畢業生赴國外讀大學增 赴陸就讀不增反減

台中一中、台中女中去年有意赴大陸念書的學生,申請人數暴增3倍,但今年觀察「赴陸不增反減」,回歸正常值。不過,台中的公、私立學校近5年畢業就前往大陸、港、歐、美、日求學都是攀升趨勢,「國際升學率」已是高中校園升學的新名詞。

中一中、中女中分析認為,去年全台申請赴陸人數暴增,因招生前「惠台」條件增加,吸引學生報名,但錄取名額沒有相對增加太多,全台各高中一窩蜂報名,錄取率不如預期。以中女中107學年度為例,20多人申請,實際錄取、就讀人數僅有一半;中一中去年有6人申請,實際就讀「掛零」。

今年大陸的大學仍持續報名中,中女中校長室收到學生要寫推薦函申請大陸大學去年近30人,今年減半;中一中今年10人申請赴陸。校方分析,往年60多級分就能錄取,去年報名人數太多「踢到鐵板」,最後錄取都要70級分以上。

中一中校長陳木柱指出,赴國外就讀人數並非每年都能精準掌握,因許多大學不用校方推薦函、看在校表現、興趣、學測成績即可。

今年中一中有意到日本念書人數創歷年新高,11名高三學生申請早稻田、京都大學,兩校都有獎學金。中一中說,京都大學今年首度來台,直接進校園搶人才。

私立明道中學副校長陳炤華指出,香港、京都、多倫多、東京大學都來台「長驅直入校園」招生,各校「國際升學率」持續成長;中部私立高中的學生程度很強,明道今年英文、數學單科滿級分人數比率超越中女中;國文、英文單科滿級分比率超越中一中。

中一中近4年出國讀大學人數,從104年5人,到去年攀升至21人;中女中統計近6年人數也逐年增加,101年5人,到去年有16人。

中女中教務主任陳元泰說,去日本、韓國、德國語言是另一大考量,若學生前往非英語系國家求學,一定從國小就開始規畫,學第二外語,目標精準生涯規畫。

蓋宿舍、給獎金 台大搶留頂尖學生

國內優秀高中生紛出走,光建中學生去年就有一成多到國外念書。台大校長管中閔昨表示,「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台大將新設「希望出航獎學金」,提供十分之一交換生的出國費用,另新設六十名優秀新生的「傅鐘獎學金」,都將在一○八學年度實施,盼留住更多頂尖台灣學生。另有鑑於很多學生宿舍老舊,台大也將新建可容納三千多床的學生宿舍。

管中閔昨天首度主持台大校務會議,提到出國念大學現在已成為許多家長和學生的「標準」選擇,台大要有實際作為。

為證明台大正在改變,「希望入學」計畫將增額招生,目標是二年倍增,四年到達三倍;另新設「希望出航獎學金」,讓一成交換生、百人以上的出國費用,全由學校負擔。

管中閔說,台大也將新設「傅鐘獎學金」,提供六十名新生獎學金,部分減免學雜費、生活費,「讓優秀學生知道,台大重視他們,不會只是坐看其他地區的學校拉走他們。」

台大教務長丁詩同補充,傅鐘獎學金的金額和發放標準還在討論,目前確定是六十個名額,發給優秀新生,應該會分成幾種等級,細節未定。希望出航獎學金則是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國際知名大學的交換學習活動,增加國際視野和經驗。繼台大日前首度到台中辦招生說明會,管中閔廿九日晚上七點也將在師大附中舉行北區招生說明會。

另外,台大正籌備新建三千七百五十床的學生宿舍,管中閔說,地點選在辛亥路與基隆路口,新宿舍將擁有大量的公共空間,會盡速提到校規會、校發會討論。興建的宿舍也會考慮更好的性別友善設計。

建中校長徐建國表示,近年來港澳等國外大學拚命來台招生,宣傳他們有多好,台大願意主動出擊辦招生說明會及提供獎學金,起碼讓國內學生家長知道和國外相比,台大的教學、研究做了什麼努力、有何優勢,多少有助留住優秀學生。

(聯合報)
--
優秀高中生「出走」 頂尖大學也有招生危機了

赴陸、港、歐、美、日留學增

近年來,不少優秀高中生「出走」到國外或對岸念大學,讓頂尖大學也開始感受招生危機。台中的公、私立高中畢業生,近五年前往陸、港及歐、美、日等國求學的人數攀升,「國際升學率」成高中校園升學的新名詞。

中一中今年有意到日本念書的人數創歷年新高,共有11名高三學生申請早稻田、京都大學,且兩校都有獎學金。中一中說,京都大學今年首度來台,直接進校園搶人才。

高雄女中校長林香吟、高雄中學校長謝文斌表示,大陸、港澳大學積極向台灣的優秀高中生招手,國內知名大學也會以校或系名義向學生作招生說明。

林香吟指出,國外大學招生宣傳很主動,不只香港、澳門、美國、日本、澳洲、德國等國大學來台招生,連以色列都來了。雄女去年畢業生錄取國外大學情形,以香港13人最多,美國與英國各三人,日本、加拿大和大陸學校各兩人。

建中校長徐建國表示,該校畢業生出國讀大學以香港最多,其次是美國,主要因素考量香港全英語教學,念完可銜接歐美學校。另外,新加坡和日本近來來台招生情形也愈來愈多,日本最早進建中招生的是早稻田大學,去年京都大學也來了。

北一女表示,近年畢業生出國念大學的人數,最多時一年將近60人,主要與家庭背景有關,如父母曾在國外留學,近年學校也頻辦國際交流,吸引學生出國,主要留學地包括美國、香港、新加坡等。

去年全台申請赴陸人數暴增,中一中、中女中分析,主要是去年「惠台」條件增加,吸引學生報名,但錄取名額沒有相對增加太多。中女中去年有20多人申請,實際錄取、就讀人數僅有一半;中一中去年有6人申請,實際就讀「掛零」。今年中女中請學校寫推薦函要申請到大陸大學念書的人數只有去年一半;中一中今年10人申請赴陸。

私立高中學生出國升學現象更明顯,私立明道中學副校長陳炤華指出,香港、京都、多倫多、東京大學都來台「長驅直入校園」招生。

私中生出國留學最多

台灣高中生出國留學人數成長驚人,教育部統計,民國101年為858人,102年首度破千,106年繼續擴增至1584人,占全體畢業生的0.72%。

近年有越來越多高中畢業生選擇就讀海外大學。

以106年為例,人數最多前三名高中是新北市私立康橋高中187人、國立竹科實驗高中61人、台中市私立明道高中50人。

(聯合晚報)

生活

公路客運票價 恐漲15-20%

業者提檢討案 公路總局依18項成本精算
國道客運業者從今年二月起陸續調漲票價,全台三十二家客運業者、經營四百八十條公路客運路線,也提出票價檢討案,公路客運可能漲價。

將由交通部費率審議會決定
中華民國公共汽車客運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在去年七月,提出客運營運十八項成本票價檢討案,申請票價上限調漲三十%;交通部公路總局邀集專家學者組成的審議委員會審查後,認為合理漲幅應在十五%至二十%間。

公路總局局長陳彥伯表示,已將會議紀錄提報交通部,等收到交通部同意會議記錄結論回覆後,公總會依照會議紀錄結論,將費率調整方案呈送交通部費率審議會,由費率審議會決定是否上漲,公路總局並無決定權。

公路客運運價目前是依油料、車輛折舊、薪資、材料、站場租金等十八項成本精算,政府訂定運價上限後,業者再自行訂定票價。每兩年可檢討一次,但上次調整運價為九十九年五月,當時公路客運運價漲十三.八四%。

目前公路客運基本里程的起跳價為二十五元、每公里運價二.九七元。客運公會去年七月向公總提出十八項成本檢討案,指運價上限可調漲三十%,起跳票價從二十五元漲至三十三元;不過公路總局認為,物價雖提升,但相關設備更耐用、車輛載重也比以前高,以往若要派三輛車載運,現在只要一輛,合理漲幅應在十五%至二十%。

國光客運指出,如果票價上限能調漲十五%,絕對是天大的好消息,但交通部還會再審核,業者對於是否能漲到十五%並不樂觀。

(自由時報)
--
運成本9年未調 業者吃不消 公路客運喊漲 票價貴2成

公路客運票價喊漲!由於客運成本2010年至今已9年未檢討,業者不滿油價上漲、基本工資增加,經營壓力越來越大,去年7月由客運公會向交通部公路總局提出票價檢討,要求將基本運價一口氣調漲30%。經公總初審後,漲幅調為15%至20%,依此推算,起跳價可能由25元調整至30元,接下來要由運輸研究所精算,交通部核定後實施。

客運公會去年7月向公路總局提出18項營運成本檢討案,依燃料、附屬油料、輪胎、車輛折舊、行車人員薪資、修車材料、稅捐費用、通行費、站場租金等成本,要求調漲票價30%,如此一來,公路客運起跳票價將從25元漲至33元。

荷包縮水 起跳價調至30元

客運業者說,在物價上漲、基本工資調高、一例一休等環境下,業者處境艱辛,9年不動的營運成本再不檢討、提高票價,真的會有人撐不下去。

據了解,公路總局初審後,將漲幅砍半,落在15%至20%,推算起跳價可能由25元調整至30元。該項方案已送交通部,接下來由運研所費率審議會逐一精算,依往例快則3個月、慢則半年,不過官員指出,18項營運成本已9年未調,運研所承辦人缺少相關經驗,短時間內可能無法完成。

初審過關 漲幅時程尚未定

根據規定,營運成本檢討須由客運公會主動提出,原則上每2年檢討一次,交通部計算18項營運成本後,訂定運價上限,業者再依規定訂定票價。此外,國際油價瞬息萬變,2年一次檢討跟不上外部變化,另有一套「公路汽車客運路線費率臨時調整機制」(CRF),依據中油公告每月平均油價,調漲或調降票價。

公路總局強調,18項成本牽涉層面廣,久久才會檢討一次,由於時空環境不同,相關成本究竟增還是減,初審要經專家、學者組成的審議委員會計算,且公總評估後,還要再由運研所研究、交通部核定,要走的程序還很多。

交通部則表示,目前還未收到該方案,將等運研所完成細算後再做評估。

b01a00_t_02_03.jpg (360×296)

客運拿補助喊漲價 民眾難信服

客運業者以油價上漲為由,要求檢討9年未調漲的客運票價,訴求看似合情合理,但仔細探究,現在的車輛性能好、零件更耐操,設計也越來越省油,有些業者甚至拿補助買電動車,都是交通部遲未通過案子的原因,當然,免不了還有政治考量,明年又逢總統大選,能否調漲,值得觀察。

事實上,除人事成本之外,油價是客運業支出最重的項目,以某家知名客運業者為例,每個月約要消耗400萬公升柴油,油價每漲1元,公司一個月就要多花400萬元,油價上漲,業者當然受不了。但回顧過去幾年,油價最高的時間是2011至2014年,之後的油價一直處在相對便宜的價格,更何況還有針對油價的臨時調整機制當配套。

此外,硬體設計也在進步,車輛零件變得耐用,也使得汰換率降低,業者可以減少維修成本。而同樣的耗油,舊款車只能跑10公里,新車可能可以跑15公里,業者買車又享有政府補助,拿到新款又省油的車,另一方面卻抱怨油價上漲增加成本,聽在官員耳中當然很不是滋味。

鼓勵公共運輸有減少塞車和空汙的外部效益,但客運業者向乘客多收錢,轉頭繼續向政府領補助,讓官員認為很不合理,且當內勤作業陸續電腦化,聘僱的人力減少,即便基本工資有在調漲,但究竟是以前人多薪資低,還是現在人少薪資高的人事成本高?這些都有待交通部仔細審核,不能以表面的成本增加理由就傷害民眾權益。

調漲案送至運研所精算18項營運成本,可能需要數個月時間,假設是在半年後審查完畢,且評估應該要調漲收費,但明年1月就是總統及立委選舉,交通部敢在這時候漲價嗎?答案絕對是否,客運業者心裏也明白,對這次票價漲價其實並不樂觀。

(中國時報)
--
擔憂蔬果農藥殘留 農委會教清洗撇步

蔬菜水果農藥殘留問題總讓民眾憂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指出,經測試顯示,蔬菜水果只要經食前處理,像是流動水清洗等,農藥殘留去除率最高可達100%。

蔬菜水果富含豐富養分,是民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之一,但農作物上的農藥殘留卻總讓民眾擔憂恐將農藥吃下肚。不過,由於分析儀器精密度的提升及檢驗技術進步,也讓農作物上殘留的微量農藥無所遁形。

藥試所花費3年時間,針對食前處理對農藥殘留的影響進行相關測試,結果顯示,鳳梨、柑橘及荔枝經去皮、去殼處理後,農藥殘留的去除率為40%至100%,現處於盛產季節的草莓經清洗和去除蒂頭後,農藥殘留去除率也可達47%至92%。

另外,葉菜類部分像高麗菜剝除2至3片外葉後,農藥殘留的去除率可達90%以上,豇豆、小黃瓜、青江菜、甜椒等蔬菜清洗1分鐘後,農藥殘留的去除率則分別為43%至70%、28%至93%、75%至85%及80%以上。

藥試所指出,正確清洗蔬果可以有效去除農藥殘留,民眾若要清洗蔬果,用流動的清水浸洗或沖洗即可,不需浸泡鹽水、小蘇打粉,也不須使用蔬果清潔劑,且蔬果的食前處理原則是先清洗再去皮、去蒂頭和截切,以避免蔬果表面的殘留農藥由切口處滲入組織內。

藥試所建議,像是小白菜等小葉菜類,民眾只要在流動水中攤開葉面浸洗後再截切即可,包葉菜類如甘藍(高麗菜)等,由於農藥大多殘留在外葉,民眾可先剝除2至3片外葉後,再切取適量直接以流動水浸洗。

另外,果菜類如番茄、甜椒等,民眾可用軟毛刷輕刷沖洗表面不平整處後,再去蒂頭和截切,豆菜類如豌豆,則可先用流動水浸洗後,再剝除頭尾及老絲,小漿果類如葡萄,清洗前可先連梗剪下果實,再以流動水清洗,至於梨果類如梨子,則可先以流動水清洗果皮後,再去皮食用。

藥試所表示,合法及合理使用農藥能幫助農作物抵抗病蟲危害,以提供消費大眾多樣豐富的農產品,民眾可以選購當季、擁有標章或可溯源蔬果,並正確清洗,就能吃得安心又健康。

(中央社)
--
天然氣一元化 中北290萬戶爐具得汰換

國產氣源逐漸枯竭,中油擬推動天然氣「熱值一元化」,將北南不同的NG1、NG2熱值統一,以後者較高熱值為未來標準,如此彰化以北290萬戶家庭天然氣費每月會比現在多52元。但好處是北南搬家,瓦斯爐、熱水器可共用。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表示,今年會配合進行修訂瓦斯爐、熱水器國家標準為單一熱值,但何時強制廠商實施,還須規劃。

中油目前正進行「天然氣熱值爐具測試報告」,了解熱值一元對新舊爐具影響,預計5月出爐提交標檢局供制定新標準。中油主管表示,如標檢局無強制,因整體爐具更換要長達1、20年,熱值一元化會拖很久,建議能源局可用補助方式獎勵民眾汰換成新熱值爐具,加快時程。

現行台灣天然氣使用主要在西半部城鎮,341萬戶有8成5集中在彰化以北,南部只占1成5,東部與郊區仍用桶裝瓦斯。天然氣有區分NG1、NG2兩種熱值,彰化(含)以北熱值8900仟卡,佔341萬戶雲嘉南以南熱值9700仟卡較高。

中油說明,中北部熱值低,主要是苗栗的國產天然氣就近供應,但熱值只有5800仟卡,需摻配進口氣拉到8900仟卡,南部則使用卡達、澳洲進口天然氣,熱值本就較高。

中油主管表示,之所以要推動熱值一元化,主因是熱值較低的國產氣,如苗栗出磺坑、鐵鐵山氣源逐漸枯竭,另外就是現行南北瓦斯爐、熱水器爐心不同,搬家後無法共用,「長期看熱值都得統一。」

不過雲嘉南高屏的NG2因熱值高,長期售價比彰化以北每度貴1.16元,以家庭用戶每月平均用45度來說,一元化後月支出將多出52元,不過供氣燃燒效率也會比現行好。

標檢局官員表示,目前已著手家庭然燃燒器具(瓦斯爐)、熱水器兩項國家標準熱值檢討,等中油5月報告過來後會納入審議參考,儘快今年修正出單一熱值標準,可能方式為要求爐具燃氣熱值不得低於某一下限值。新版本出爐後,也會規劃廠商強制檢驗,合格後才能出廠,但時程未定。

對於中油建議中央補助汰換爐具,能源局則是打回票,只要熱值符合安全會支持,但無補助規劃。如果不從更換新爐具著手,中油是否可以自己出錢補助民眾只更換瓦斯爐、熱水器爐心?中油主管說,這部分也評估過,但最後比較保留,畢竟即使只補助零件也是一大筆錢,還有更換工程也很複雜。

爐具不更新 燃燒不全易生一氧化碳

對於中油要推動天然氣熱值一元化,瓦斯器材業者表示支持,認為早就該做了,但對民眾卻造成影響,除非買新標準爐具,否則得更換瓦斯爐、熱水器爐心,約需花400元到1000多元不等。

台灣區瓦斯器材公會前理事長、現為會務顧問的林中山直言,現在天然氣分兩種標準,造成爐具也有兩種規格,民眾南、北搬家,原來的瓦斯爐、熱水器就不能使用,非常不方便,如能夠統一,對民眾也是好事,業者也只要生產一種規格,「早該推動,一定支持。」

林中山進一步表示,熱值統一後,除非一開始就用新標準爐具,否則中北部現有爐具爐心確實要更換,不僅瓦斯爐要換或加大噴嘴,熱水器也要更換燃燒管部分。至於更換價格,一台約3、400元起。

另一名北部瓦斯廚具業者表示,瓦斯爐與熱水器如果用錯熱值,燃燒效率會不好,有紅火產生,可能產生過多一氧化碳,燒東西也會不夠熱,主要還是要看更換品質,最貴可能會到1000多元,家裡瓦斯爐、熱水器如果同時都換,有可能要花2000多元,「如果瓦斯公司或是中油可以提供補助,當然就沒問題。」

百年出磺坑 7年後恐封井

台灣的天然氣未來可能會沒有了嗎?自產氣不到全年供應量2%,從清朝嘉慶年間就啟用,7個自產氣井中最大的苗栗公館出磺坑,氣源已拉警報,中油預計明年為其戴上「葉克膜」續命,用低壓生產技術逼出最後氣源,估計再6到7年,百年礦區就將枯竭封井。

中油全年天然氣供應200億立方公尺左右,其中7成5用於發電,其餘為工業與住戶使用,國內自有能源一向少的可憐,最新一年更只掉到約2億立方公尺,中油目前共有出磺坑、錦水、鐵砧山、青草湖、白沙屯、永和山、官田等7個陸上氣田。

其中出磺坑、鐵砧山是主要國產氣來源,官田則是2005年最新發現,尤其是出磺坑礦區,早在清朝嘉慶年間就發現油井,是世界第二古老,後來出磺坑又發現大量天然氣,成為國產氣重鎮,一天可生產35萬立方公尺。

但中油探採事業部執行長張敏說,出磺坑氣源已漸漸減少,打算明年幫他戴上「葉克膜」續命,規劃用「低壓生產」技術,白話講就是用壓力把底下殘存的氣體逼出來,如此可以再用5到6年左右,之後可能就要封井了。

張敏強調,中油仍會持續找尋新國產氣源,坦言確實「挑戰比較大」,但自產氣不僅是價格便宜、免運費,主要還是國內需有自主能源,中油仍會持續努力探勘,不會放棄。

(中國時報)

國際

最終調查 報告未提新指控 川普暫甩通俄門

歷時近兩年,美國特別檢察官穆勒(Robert Mueller)針對「通俄門」的調查終於結束。美國司法部前天表示,穆勒已提交最終調查報告,報告內容目前仍屬機密,暫未公開,不過司法部消息人士指出,穆勒在報告中並未建議再起訴任何人,顯示他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川普或其團隊有通俄行為。

這個結果或許可讓川普鬆口氣,在司法上擺脫勾結俄羅斯和妨害司法公正的罪嫌。之前他一再批評穆勒的調查是「獵巫」行為,但在調查結束後並未有即時回應,推特帳號上也出奇得沉默。相較於近日對穆勒的口誅筆伐,川普這次反應完全迥異於往常。

調查675天耗7.7億元
美國司法部長巴爾(William Barr)前天致函給參眾兩院司法委員會,表示他最快周六就會告訴國會有關穆勒報告的主要結論,這些結論也會向大眾公開。俄羅斯對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的干預程度、川普是否妨害司法公正調查,答案都在這份報告中。
民主黨控制的眾議院已透過不記名投票,決議要求司法部公開完整的報告內容。民主黨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和參議院少數黨領袖舒默也發表聯合聲明,強調「美國人民有權知道真相。白宮不能干涉決定公開哪一部分的內容或證據。」
這宗美國史上最轟動的大選案件調查,一共進行675天,耗費公帑2500萬美元(約7.7億元台幣),司法部已證實,74歲的穆勒近日就會退休。穆勒在數百場約談行動,幾萬頁的報告,幾十場法院聽證會和周邊案件起訴後,最後仍無法證實「通俄門」成立,共和黨議員批評整個調查根本是浪費時間、勞民傷財。
白宮發言人珊德斯對穆勒提交調查報告表示歡迎,並說對事情的發展順其自然,不會干涉巴爾如何處理調查報告,而川普的私人律師朱利安尼則表示,會尋求在報告公開前提早閱讀文件。
隨著調查結束,川普的長子小唐納、女婿庫西納也可望全身而退。他們因為在2016年大選前,和一名俄羅斯律師在紐約川普大樓中見面而被調查、甚至被穆勒的手下問話,該律師聲稱掌握了不利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的資料。
至於川普雖然是全案的核心,但他因為總統身分,只須書面回答問題,從未接受過調查人員問話 。

川普5親信顧問認罪
川普和家人躲過一劫,他的手下卻沒有麼幸運,穆勒調查通俄門期間,一共起訴34人和3家企業,包括川普的6名親信及顧問,當中5人認罪,包括川普的前競選經理曼納福特(Paul Manafort)、前私人律師科恩(Michael Cohen)、前國家安全顧問弗林(Michael Flynn)、前競選副經理蓋茨(Rick Gates)、前外交政策顧問巴帕多普洛斯(George Papadopoulos),但他們的控罪全部跟勾結俄羅斯無關。

俄國相關人物
★12名俄國軍方情報人員
被控駭入民主黨電腦系統,散播民主黨內部資料以影響美國選舉
★13名俄國駭客與3家企業
被控散播網路假新聞操弄美國選舉
★克里姆尼克
與俄國情治單位有關的烏克蘭人,被控企圖教唆證人作偽證

LA18_003.jpg (316×640)

川普慶祝還太早 民主黨撂話:啟動更多調查

調查「通俄門」的美國特別檢察官穆勒前天交出最終報告,沒有再多起訴誰,對川普而言結果似乎好得出奇。然而川普與其通俄疑雲掀起的黨派對立完全只有再升高的可能,川普也許甩掉最嚴重的叛國及妨害司法的指控,但穆勒的報告或許會為國會及其他檢察官提供調查川普其他方面的材料,民主黨將盡其所能對川普發動更多調查,此事仍將糾纏川普,川普要慶祝還言之過早。
民主黨人的第一個戰役將是要求美國司法部完整公布穆勒的調查報告。儘管新任司法部長巴爾(Bill Barr)承諾將對這件事盡可能展現透明,但他並未承諾公布報告,他可能只把摘要送交給國會。川普的律師朱利安尼也聲稱總統團隊有權在報告公布前先進行「更正」。

要求完整公布報告
如果司法部沒有完整釋出穆勒的報告,官司可能一路打到最高法院。而查完此案就退休的穆勒,可能還要以普通公民的身分不斷被國會傳喚作證,詢問他的調查結果。
而一旦完整報告公布,在眾院佔優勢的民主黨人已經矢言要清查報告中的每個線索,調查川普的財務等各個面向。穆勒的報告並非對川普通俄疑雲的蓋棺論定,反而將是啟動更多調查的根源,民主黨人已經準備要求檢閱穆勒調查中所有涉及的文件與證據。
民主黨籍的眾議院司法委員會成員拉斯金說:「我們將力圖取得所有能拿到的證物,包括傳喚調閱報告。傳喚穆勒作證是選項之一,也包括其調查團隊的任何一個人。看來他們非常不可能就把報告藏在檔案櫃裡。」

(蘋果日報)
--
通俄門調查出爐 未起訴川普

美國司法部特別檢察官穆勒廿二日將有關俄羅斯在二○一六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所扮演角色的調查報告,送交司法部,意味歷時近兩年的通俄門調查就此告終。由於內容保密,目前並不清楚穆勒是否在報告中指控美國總統川普有不當之舉還是宣告川普無罪,但他倒是沒有建議再起訴任何人,被外界視為川普的勝利。國會已呼籲司法部盡快公布報告內容。

穆勒的調查重點,在於川普競選總統時的競選團隊是否與莫斯科當局串謀影響大選結果,以及川普就任總統後是否違法阻撓通俄門調查。川普向來堅稱無不法之舉,並多次批評穆勒的調查,斥之為「獵巫」。通俄門調查迄今已起訴卅四人與三家公司,其中認罪或遭定罪者不乏川普的前重要幕僚,如前全國競選主席曼納福特、前私人律師柯恩與前國家安全顧問柯恩,甚至已遭判刑入獄─但所有遭起訴者的罪名,皆與調查重點通俄無直接關聯。

兒子女婿 都擺脫罪名
對這項歷經六七四天的調查,司法部一名資深官員透露,穆勒的報告並未提及再起訴任何人,顯示至少川普的兒子小唐納與女婿庫希納都擺脫了罪名。小唐納涉及要求俄方提供川普的總統大選競選對手希拉蕊的資料,庫希納則安排與俄國大使館的聯繫。一直嚴厲批評川普的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主播庫柏廿二日在節目上說:「對總統和他的家人而言,這鐵定是美好的一晚」。

阻川普與幕僚先偷看報告
國會民主、共和兩黨人士皆呼籲司法部公布調查報告,司法部長巴爾(William Barr)表示,會儘快在本週末通知國會有關通俄門調查報告的主要結論。但兩大國會民主黨巨頭─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與參議院少數黨領袖舒默要求,巴爾應該將「完整」報告公諸於世,且不能讓川普及其幕僚先偷看,以免白宮插手干涉;白宮表示,並未事先取得調查報告內容或聽取過簡報,一切順其自然。目前人在佛州的川普並未對此表示意見,但他曾在廿日表示,不介意將通俄門調查報告公布。

日前民調顯示,近九成美國人贊成公布完整的調查報告。根據司法部規定,巴爾有權決定要把調查報告的內容公開到何等地步;而從司法部公布調查報告的程度,也能推敲出穆勒是否指控川普違法─儘管司法部堅稱不能起訴在位總統,以及不得公布未遭控罪者的負面資訊,因此倘若穆勒的調查並未發現任何足以入罪川普的證據,根據司法部規定,報告中與川普有關的負面消息,就不會公諸於世,意即不會公布完整報告。

搶看穆勒報告 眾院準備修理川普

美國司法部特別檢察官穆勒已遞交調查報告、為廿二個月的通俄門調查劃上句點,但川普總統要面對的麻煩並未就此消失─即便穆勒在報告中宣告川普並未涉及與俄羅斯串謀影響二○一六年的總統大選結果,國會民主黨人還是會以穆勒調查報告為藍本對川普進行調查,遑論此外還有多起官司等著讓川普傷腦筋。

華盛頓郵報報導,首先,民主黨人控制的國會眾議院監督與改革委員會,勢必會向司法部極力爭取全面公布調查報告內容;此一過程可能是一段激烈的府會攻防,包括國會發傳票要求取得完整的報告、總統動用行政特權拒絕照辦,然後國會民主黨人採取法律行動,控告司法部長行使行政特權有違國會監督政府之虞;只要法官判決做出不利司法部的裁示,國會民主黨人就能取得完整報告。

擬查外交決策、政商活動
只要完整報告到手,國會調查人員就會梳理報告中的所有證據線索與建立多重監督調查方向,除了通俄門,可能還有川普在任內的外交決策、財務利益、政治活動與私人關係;國會調查人員將比對官員過去對穆勒以及對國會的說詞是否有所出入,一旦發現矛盾,就會以疑似作偽證為由,要求這些官員到國會作證。換句話說,穆勒的通俄門報告,將成為國會鑑識川普政府所有爭議性決策的根據。

紐約時報指出,聯邦及多州檢察官根據穆勒的調查,已經衍生出至少十二項針對川普、川普家人、川普下屬與商業夥伴的調查。這些可能扯上川普的官司,包括被控違反競選獻金並已認罪的川普前律師柯恩反咬說,在總統大選期間支付封口費給川普小三是奉川普之命;此外,川普還被他過去主持的電視實境秀「誰是接班人」參賽者澤沃斯女士控告誹謗與性騷擾,馬里蘭州與哥倫比亞特區的州檢察長控告川普違反美國憲法規定的反貪腐條款,以及紐約曼哈頓的聯邦檢察辦公室調查川普的總統就職委員會是否違法接受外國人捐款、濫用經費或幫金主喬與政府搭上線的管道。

(自由時報)
--
美通俄門/穆勒報告 考驗美政治體制運作

美國特別檢察官穆勒廿二日將通俄門調查報告交給司法部長巴維理,紐約時報報導,這是一個轉捩點,將決定總統川普剩餘任期的樣貌,並考驗美國政治體系能否成功運作。

穆勒報告內容若公布,將大幅改變華府政壇形勢,不是激發更多彈劾川普的聲浪,就是使川普得以證明自己清白,又或者兩種情況可能同時發生。

民主黨人淡化「穆勒報告是最終定論」的說法,他們擔心,如果報告內容不如預期具爆炸性,可能削弱他們調查川普的動力。另一方面,穆勒既未提出新的刑事起訴,也未刑事指控任何美國人涉嫌協助川普競選陣營勾結俄國,共和黨人雖然還未看到報告內容,但已立刻推測,這個結果是在宣告川普無罪。

巴維理最快廿三、廿四日就能把報告主要結論告訴國會領袖,而後將決定是否公布內容。國會廿二日堅持要看到全文,尤其是民主黨掌控的眾院。紐時說,如果巴維理決定只公布部分內容,可能引發行政和立法部門攤牌,這種情況可能要由司法部門出面解決。

華府政界已許久沒有如此期待一名特別檢察官的報告,上次是一九九八年九月,獨立檢察官史達就時任總統柯林頓涉嫌偽證和妨礙司法進行調查,並向國會提交報告。共和黨認為柯林頓犯下偽證等罪,提出彈劾,但未通過。

穆勒則是向司法部長報告,但川普的行為是否構成憲法明列彈劾要件的「嚴重犯罪與輕罪」,一樣只能由眾院判定,而眾院跟一九九八年一樣由反對黨控制。

眾院議長波洛西曾說,柯林頓彈劾案顯示,若要成功彈劾總統,兩黨必須有共識。因為就算眾院通過彈劾川普,還需要至少廿名共和黨參議員倒戈,彈劾案才能在參院得到三分之二多數票獲得通過。

photo.php (399×763)

美通俄調查出爐 川普家族暫未被起訴

美國特別檢察官穆勒結束近兩年的「通俄門案」調查,廿二日將報告交給司法部長巴維理,司法部最快於廿三日公布報告主要結論。穆勒提交報告前未提新的刑事起訴,總統川普可暫時喘口氣,但不表示就此脫離官司陰霾,這分報告也可能影響明年總統大選選情。

持續約兩年的調查告一段落,巴維理致函眾院和參院司法委員會說,最快本周末就能把報告的主要結論知會他們,司法部可能向國會提供其他資料,他決心盡可能保持透明。

穆勒按規定向巴維理提出機密報告,司法部只表示報告內容相當廣泛,但未透露任何詳情。穆勒迄今共起訴卅四人,包括廿五名俄國人,其中七個人認罪,包括前國家安全顧問佛林、競選總幹事馬納福、副總幹事蓋茲與私人律師柯恩。川普本人、長子小唐納和女婿庫許納則未被起訴。

巴維理亦就報告一事通知白宮。白宮發言人桑德斯表示,接下來怎麼做由巴維理決定,「我們期望順其自然。」川普在巴維理接到報告前,已搭機南下到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度周末,尚未發表談話。

美國情報部門指控,俄羅斯涉嫌干預美國二○一六年總統大選,暗助川普當選。調查過程陸續揭露川普陣營曾與俄官員接觸,佛林等人承認對聯邦調查局說謊,隱瞞與俄會面。

司法部副部長羅森斯坦於二○一七年五月任命穆勒擔任通俄門案特別檢察官,調查期間穆勒始終保持低調,未曾受訪或公開發言,亦鮮少曝光。

民主黨和一些共和黨人立刻要求盡快公布調查報告,眾院議長波洛西和參院民主黨領袖舒默共同發表聲明說,不能讓白宮干預有哪些部分應該公開的決定。波洛西說:「美國民眾有權利知道真相。」

民主黨擔心,司法部只公布調查報告中為川普及其助理辯護的部分,白宮也可能試圖掩蓋不利川普的內容。掌握眾院多數的民主黨誓言必要時發出傳票,以獲得完整的報告。

共和黨參院多數黨領袖麥康諾說:「司法部長已打算盡可能提供資料。我誠心希望他這樣做,而且盡可能公開和透明。」

通俄門調查看似告一段落,但法律抗爭、國會對立和政治鬥爭或許才剛揭開序幕,且可能持續到二○二○年總統大選。

穆勒報告出爐 行政立法部門恐攤牌

美國特別檢察官穆勒22日將通俄門調查報告交給司法部長巴維理,紐約時報報導,這是一個轉捩點,將決定總統川普剩餘任期的樣貌,並考驗美國政治體系能否成功運作。

穆勒報告內容一旦公布,將大幅改變華府政壇形勢,不是激發更多彈劾川普的聲浪,就是使川普得以證明自己清白,又或者兩種情況可能同時發生。

民主黨人淡化「穆勒報告是最終定論」的說法,他們擔心,如果報告內容不如預期具爆炸性,可能削弱他們調查川普的動力。另一方面,穆勒既未提出新的刑事起訴,也未刑事指控任何美國人涉嫌協助川普競選陣營勾結俄國,共和黨人雖然還未看到報告內容,但已立刻推測,這個結果是在宣告川普無罪。

巴維理最快23、24日就能把報告主要結論告訴國會領袖,而後將決定是否公布內容。國會22日堅持要看到全文,尤其是民主黨掌控的眾院。紐時說,如果巴維理決定只公布部分內容,可能引發行政和立法部門攤牌,這種情況可能要由司法部門出面解決。

華府政界已經許久沒有如此期待一名特別檢察官的報告,上次是1998年9月,獨立檢察官史達(Kenneth Starr)就時任總統柯林頓涉嫌偽證和妨礙司法進行調查,並向國會提交報告。共和黨認為柯林頓犯下偽證等罪,提出彈劾,但最終未獲通過。

穆勒則是向司法部長報告,但川普的行為是否構成憲法明列彈劾要件的「嚴重犯罪與輕罪」,一樣只能由眾院判定,而眾院跟1998年一樣由反對黨控制。

眾院議長波洛西曾說,柯林頓彈劾案顯示,若要成功彈劾總統,兩黨必須有共識,這番話隱約承認,就算眾院通過彈劾川普,還需要至少20名共和黨參議員倒戈,彈劾案才能在參院得到三分之二多數票獲得通過。如果穆勒報告能提出確鑿有力的證據,共和黨人倒戈才比較可能發生。

(聯合報)
--
通俄門調查結束 川普鬆口氣

歷經22個月調查,美國特別檢察官穆勒終於完成「通俄門」調查作業。美國多家媒體指出,穆勒並未提出新指控,美國總統川普暫能鬆一口氣,但仍難未完全排除官司陰霾。市場專家指出,這份報告如果有足供國會啟動彈劾川普的證據,足以引發股市震盪,投資人仍要有所準備。

穆勒完成「通俄門」調查作業,把報告提交司法部;司法部長司法部長巴爾表示,最快本周末就能針對報告「主要結論」提供給國會和大眾。司法部一名高階官員表示,穆勒不會再起訴任何人,意謂川普本人固然因總統享有免於被起訴的權利,但之前被調查有通俄之嫌的川普長子小唐納和女婿庫許納也不會被起訴。

Renaissance Marco Research的分析師帕夫利克卻認為,「報告公布的利空多於利多」。目前多數投資人都認為若真罪證確鑿,在媒體高度關注下應該早已曝光,因此此案沒有太多變數,股市行情也已經反應完畢,但萬一例如川普真和俄國串謀,市場勢必大幅震盪,因為這會使稅改、法規的議程產生極大的不確定性,還可能讓川普採取「提高對中國關稅、對歐盟汽車加徵關稅」等對市場不友善的行動,以轉移焦點。

摩根大通跨資產基金策略師諾曼德則提醒,穆勒的報告仍是投資人近期內應做好準備的變數;儘管機率不高,但如果眾議院發動彈劾,會導致市場震盪。他並建議投資黃金,因為「市場震盪時黃金的表現通常不錯」。

photo.php (348×272)

(經濟日報)
--
通俄門報告出爐/川普暫時鬆口氣 政鬥才正要開始

持續約兩年的「通俄案」調查22日告一段落,主持調查的特別檢察官穆勒(Robert Mueller)把各方等待已久的調查報告交給司法部長巴維理(William Barr),但沒有對這項威脅川普總統的政治和法律大戲建議提出更多起訴,雖然讓川普暫時鬆了口氣,但未完全排除官司陰霾。

美司法部長周末匯報國會

巴維理致函眾院和參院司法委員會說,他最快本周末就能把報告的主要結論知會他們,司法部可能向國會提供其他資料,他決心盡可能保持透明。

穆勒按規定向巴維理提出機密報告,司法部只表示報告內容包羅廣泛,可是沒有透露任何詳情;白宮發言人桑德斯(Sarah Sanders)發表聲明說,接下來怎麼做由巴維理決定,「我們期望順其自然。白宮沒有接到特別檢察官報告或獲得簡報。」

穆勒決定結束將近兩年的調查,又未提出進一步刑事起訴,可能使川普及圈內人鬆了一口氣,但也為未來幾個月的法律抗爭、國會爭鬥和政治互相指控揭開序幕,並將持續到2020年總統競選。

這項刑事和反情報調查原來的焦點是俄國干預2016年的美國大選,可是沒有任何美國人被控就此與俄國共謀,川普也矢口否認與俄國勾結。

但是,穆勒的調查引發其他調查,並將繼續困擾川普,也可能導致更多起訴;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眾院民主黨和紐約聯邦檢察官的調查。

川普在巴維理接到報告前,已搭機到佛州度周末,未立即發表談話。

民主黨和一些共和黨人立刻要求儘快公布調查報告,眾院議長波洛西和參院民主黨領袖舒默共同發表聲明說,不能讓白宮干預哪些部分應該公開的決定。

民主黨擔心,司法部只公布調查報告中為川普及其助理辯護的部分,白宮也可能試圖掩蓋不利川普的材料;控制眾院的民主黨誓言必要時發出傳票,以獲得完整的報告。

共和黨參院多數黨領袖麥康諾說:「司法部長已表示他打算盡可能提供資料。我誠心希望他儘快這樣做,而且盡可能公開和透明。」

通俄門報告出爐/無人因通俄被起訴 川普長子、女婿脫身

美國司法部22日宣布,特別檢察官穆勒針對俄國干預2016年總統大選、川普陣營可能與俄國串通和防礙司法的調查已結束,並已將調查報告交給司法部長巴維理,這項調查歷時22個月、起訴了37人,其中七人認罪,一人已定罪。

司法部一名高階官員表示,穆勒不會再起訴任何人。已被穆勒起訴的人當中,有六名川普的親信和前顧問,其中五人已認罪,包括前競選總幹事馬納福(Paul Manafort)、前競選副總幹事蓋茨(Rick Gates)、前國家安全顧問佛林(Michael Flynn)、前私人律師柯恩(Michael Cohen)和前競選顧問帕帕多普洛斯(George Papadopoulos)。

川普的長期友人史東(Roger Stone)今年1月被起訴,並被控向國會說謊,但他不認罪。

穆勒起訴的人當中,有20多人是俄國人,由於美俄之間沒有引渡條約,他們不可能在美國出庭。

穆勒起訴的美國人中,沒有一人是因為與俄國共謀干預美國大選而被起訴,這也是穆勒調查的核心。他們因其他罪名被起訴,包括向聯邦調查局(FBI)說謊。

美國官員透露,穆勒不會再起訴任何人,意謂整個通俄案調查,不會有人因通俄被起訴,川普本人固然因總統享有免於被起訴的權利,但這也表示,之前被調查有通俄之嫌的川普長子小唐納和女婿庫許納也不會被起訴。

穆勒也調查川普本人是否為了自保和保護親信而涉及妨礙司法調查,但川普始終未接受穆勒約談。

通俄門報告出爐/潘朵拉之盒怎麼開 眾人等著看…

特別檢察官穆勒結束通俄門調查,司法部規定特別檢察官必須向部長提出機密報告,說明決定或拒絕起訴的原因;穆勒辦公室22日將調查報告交給司法部長巴維理後,這些資料是否可以公開,以及川普總統有無可能看到調查內容,都讓外界好奇。

以下是此案接下來發展的幾個看點:

司法部將提2份報告

●司法部長巴維理準備提出兩份報告,一份刪除所有機密資料,提供給所有國會議員,另一份只給少數國會領袖。說明是否起訴原因的內部備忘錄也不會公開。

司法部長或副部長如斷定穆勒建議的行動不當或於理無據,不應進行,也應說明。巴維理已聲明沒有這種情事,並表示他可能本周末就把穆勒調查作業的主要結論知會國會司法委員會領袖。

涉及總統能否公開

●聯邦法規禁止透露調查細節,大陪審團法規也規定除非實際提出起訴,不得公開這些資料,司法部準則則禁止起訴現任總統。如不能起訴川普,又只能公開與實際起訴有關的資料,有關川普的資料要如何處理將大有問題。是否與川普的作為和可能的妨礙司法有關的資料都不得公開?

儘管如此,巴維理和司法部很難對穆勒是否認為川普的行事是否達到犯罪程度不置一詞,即使不能對他提出起訴。此外,國會對總統有監督責任和彈劾權力,因此他們似乎至少必須知道據以做這些決定的資料。

川普會要求看報告?

●穆勒向司法部負責,他的報告是讓司法部領導階層過目的機密文件,川普會不會要求看報告,他和他的律師可能在何種情況下看報告,都還不明。川普如果看報告,民主黨會藉此宣稱那並非機密,也應該讓他們看。

府會法律大戰開打

●民主黨國會議員也能用傳票要穆勒接受質詢和索取他的報告,不過川普能指示司法部不予理會。此舉勢必引發府會法律大戰,而且官司一定會打到聯邦最高法院。

總之,穆勒對調查作業高度保密,沒有人知道調查作業究竟發現什麼,也不知道最後會怎樣。各種情況都可能出現,而上任不久的巴維理正主導一切。

(聯合晚報)
--
美特檢偵結通俄案 重點一次掌握

川普陣營疑勾結俄羅斯干擾2016大選,負責偵辦的特別檢察官穆勒經22個月調查後偵查終結,將尚屬機密的調查報告呈交司法部,未進一步起訴川普長子及親信。

● 主要結論最快週末交國會

美國司法部長巴爾(William Barr)今天致函國會,最快週末就會將特檢穆勒(Robert Mueller)偵結內容的主要結論提供給國會議員。巴爾表示,穆勒在調查期間沒被告知不要採取哪些具體行動,辦案獨立性獲得保障。

巴爾在信裡承諾會盡可能讓偵結報告透明,並說會諮詢穆勒及司法部副部長羅森斯坦(Rod Posenstein),以決定報告哪些資訊可以再額外向國會及大眾公布。

通俄案偵結,但穆勒查出哪些案情、背後掌握多少證據等細節的對外公開程度,司法部、國會,乃至白宮之間的角力才正要開始。

● 歷時22個月 耗費2500萬美元

穆勒是前聯邦調查局(FBI)局長,他2017年5月被指派擔任特別檢察官,負責美國史上最具影響性案件之一的通俄門調查。除調查俄國干擾美國大選外,穆勒也調查川普陣營有無勾結俄國,以及川普2017年5月開除當時FBI局長柯米(James Comey)是否妨害司法。

據司法部去年12月發布的最新數字,穆勒2017年5月展開調查後,到2018年9月共花費美國納稅人2500萬美元;相較過去其他涉及在任總統的重大矚目案件,穆勒調查通俄案的速度算相當快。

司法部發言人庫佩(Kerri Kupec)說:「調查已完成,也已做出結論。」知情人士透露,穆勒偵結通俄案消息傳出時,人在佛州海湖俱樂部(Mar-a-Lago)的川普正與德國總理梅克爾通電話。

● 川普父子與親信逃過通俄起訴

官員透露,穆勒呈交報告前沒有再提出最終起訴,全案也沒有尚待起訴的被告。如此意味著川普身旁的親信,包括他的長子小唐納(Donald Trump Jr.)均躲過了特檢的刑事起訴。

無論穆勒查出哪些案情,通俄案偵結對川普仍是一轉捩點。川普就任以來一直被此案纏身,他也不停透過推特反嗆,批通俄案調查是「獵巫」。

在這次偵結前,5名川普競選陣營人士已向穆勒認罪,包括前競選總幹事曼納福特(Paul Manafort),以及後來成為川普首任國家安全顧問的佛林(MichaelFlynn)。穆勒還起訴了20多名俄國駭客及軍情人員。

穆勒的發言人發出聲明表示,穆勒將在幾天內結束特檢工作,但一小部分人會再留一段時間協助終止辦公任務。

● 還有其他司法調查涉及川普

穆勒在調查過程中所獲的內幕全貌目前尚未揭曉,如果穆勒或巴爾認為某些細節與特檢起訴案件不相干,也有可能不會揭曉。但若穆勒查出足供國會啟動彈劾總統的證據,這份偵結報告就會對川普有潛在的政治殺傷力,反之就會被川普拿來大肆證明自身清白。

但儘管通俄案偵結,仍有許多潛在的法律疑點指向川普。紐約的聯邦檢察官正就可能的競選財政觸法行為,調查川普集團及2016競選活動。檢調也已向川普就職委員會人員發出傳票,紐約州檢察長也正調查川普的慈善基金會。

此外,之前替做善後工作的前川普律師柯恩(Michael Cohen)也告訴國會,仍有一些他不能講的聯邦調查正在進行,調查涉及川普的生意往來。

巴爾在今年2月國會的任命聽證時就表示,穆勒的查案報告將維持機密形式,將由司法部長來對外說明報告內容;他當時還表示可能不會公開報告裡批評川普的部分,因為司法部的準則是反對起訴在任總統。

巴爾當時說:「如果不打算起訴一個人,就別跳出來揭發那個人的負面訊息。」

● 民主黨不善罷干休

司法部很可能不希望公布被穆勒查過但未遭起訴的人員姓名。一些與執法單位尚在調查案件、大陪審團進行中程序或機密情報計畫等有關的內容,預料也不會對外公開。

穆勒偵結報告的命運最終將取決於最高法院。但川普及其律師團已表明,他們希望有機會反駁所有不利於總統的主張,並宣稱所有川普在總統交接及任內的行為擁有行政機密特權,不必對外公開。

國會的民主黨人則主張穆勒偵結報告應大幅公開,尤其眾議院目前握於民主黨之手。民主黨人並已討論要發傳票強迫報告公開,甚至要穆勒公開作證。

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與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發表聯合聲明說:「司法部長巴爾有必要公開整份報告,並將檯面下的文件及調查發現交給國會。巴爾不得讓總統川普、他的律師或人員事先偷看偵結報告與證據。白宮也不得介入報告公開幅度的決策。」

調查期間,川普本人未接受訊問,僅以書面答覆穆勒的問題。川普20日告訴媒體,他個人希望偵結報告可以對外公開,「就把它攤開來吧,給民眾看看」。

(中央社)
--
通俄門偵結 川普暫鬆口氣

負責偵辦「通俄門」的美國特別檢察官穆勒,在歷經22個月調查後全案偵查終結,並於22日將最終報告呈交司法部長巴爾,後者最快23日向國會彙報調查的「主要結論」。據悉穆勒的報告中不建議提出更多起訴,但民主與共和兩黨圍繞調查報告勢將再掀爭鬥波瀾,通俄疑雲對川普的傷害能否止血,猶未可知。

兩黨再掀爭鬥波瀾

針對俄羅斯被指干預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的通俄門,穆勒於2017年5月受命展開調查,調查焦點在於查明川普競選團隊是否與俄羅斯存在勾結關係,以及川普作為總統有無妨礙司法行為,包括他突然撤換原聯邦調查局(FBI)局長柯米的真正動機等。

穆勒於22日下午5時,正式將調查報告交給司法部長巴爾,巴爾立即致函通報國會參眾兩院的司法委員會領袖。他在信中說,穆勒提交了一份「解釋起訴或拒絕(起訴)決定的機密報告」,他審查報告後,最快可能本周末向國會彙報穆勒的「主要結論」。

多家美媒22日援引匿名司法部高官的話報導說,穆勒在報告中不建議提出更多刑事起訴。穆勒團隊至今起訴了37人,包括6名川普的親信和前顧問、20多名俄羅斯人,另外還有3家俄國公司。這些前川普競選團隊成員認罪或被定罪,但已知罪名並不直接涉及「通俄」指控。

有共和黨人認定這是川普未與莫斯科「共謀」的佐證,也有分析人士表示,這將意味著川普在通俄調查中基本過關,民主黨想藉此在國會彈劾他已幾無可能。不過亦有專家指出,穆勒的報告中仍有一些雖不至被起訴、但依然屬川普不當行為的事證,還是可供國會啟動彈劾調查。

迄今通俄門一直與川普如影隨形,穆勒的調查結論能否令人信服,仍是未定之數。目前的焦點和壓力集中於司法部長巴爾身上。巴爾在上述信件中表示,他計劃與副司法部長羅森斯坦及穆勒本人協商,以確定報告中哪些內容依法可向國會和公眾公開。

能否止血猶未可知

川普21日曾稱,通俄門調查報告應公諸於眾,自己並不介意。但有報導指,川普的律師團隊希望在報告公開前先行閱讀,民主黨人則堅決反對。一些民主黨議員並表示要傳喚穆勒,確保報告全面公開。

民主黨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和參議院領袖舒默發表聲明稱,巴爾有必要公布完整的調查報告,川普及其律師或官員不能對調查結果或證據進行「秘密預審」。還表示,這次調查涉及外國勢力是否干預了美國選舉,以及是否使用非法手段妨礙調查,「美國人民有權知道真相。」

b10a00_t_01_03.jpg (656×590)

多起案外案 仍是現在進行式

被美國總統川普斥為「獵巫」的通俄門調查終於落幕,特別檢察官穆勒呈交報告前未再提出最終起訴名單,全案也沒有其他尚待起訴的被告。這意味除川普本人外,他的家人、包括先前被懷疑有通俄嫌疑的長子小唐納與女婿庫許納全都逃過一劫。不過,他們可能只能暫時喘口氣,因為還有多起案外案仍是「現在進行式」。

司法部官員透露,穆勒的調查報告「不建議起訴更多人」。不過,早在通俄門偵結前,其他調查就已展開。美國國會眾議院司法委員會4日才剛開啟1項調查,以釐清川普是否涉及妨礙司法、貪腐以及權力濫用等問題。

此外,川普前私人律師科恩上月27日在國會作證時也透露,紐約南區聯邦檢察官辦公室正就可能的財務違法行為,調查川普集團及2016年競選活動。檢調已向川普就職委員會人員發出傳票,川普慈善基金會也遭調查。先前成人片女星「暴風女」丹妮爾斯與另名女性宣稱與川普曾有婚外情,且因此收到封口費,相關案件也仍在進行。

通俄門調查期間,川普愛女伊凡卡的夫婿庫許納曾被穆勒團隊約談至少2次。去年他被指旗下公司創辦的房地產網路平台「核心」(Cadre)疑與俄羅斯億萬富豪米爾納有生意往來;上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又踢爆,檢方現今也在追查他與大陸及卡達等外國投資者的房地產交易活動。

川普長子小唐納則被指於2016年大選期間,在川普大廈(Trump Tower)與1名俄羅斯相關律師會面。目前尚不清楚穆勒是否會將其他支線調查工作交付給司法部。

(中國時報)
--
穆勒報告出爐 川普猛批:等著見招拆招

特別檢察官穆勒(Robert Mueller)的「通俄案」調查結束,22日將報告送交司法部長巴維理(William Barr);這分報告對川普總統來說彷彿眼中釘、肉中刺,經常在推特連續發文抨擊;消息人士指出,在外人看不到的幕後,川普與幕僚陣營對於穆勒完成調查報告應該如何因應,其實並沒有充份準備。

川普罵報告 全是獵巫大騙局

川普離開白宮前也向記者說:「我對穆勒報告毫無概念。嗯,我們會看到出現什麼情況。那會很有趣。沒有勾結。沒有妨礙司法。每個人都知道。那全是大騙局。我稱之為獵巫。」

川普律師朱利安尼(Rudolph W. Giulian)堅持他對穆勒調查結束毫無所知,「我們什麼都不知道,沒有人告訴我們任何事情」。

朱利安尼稱 像等陪審團裁決

朱利安尼22日則對媒體說,當天早晨曾與川普短暫交談,討論如何因應穆勒調查報告,但川普對調查報告,「已經有點不耐煩。」

「就像在等嬰兒出生,也或許更像等陪審團宣布裁決。」朱利安尼說,「如果報告很好 (沒有發現川普總統有任何不當作為),我會分雪茄慶祝。」

華盛頓郵報引述消息人士報導,對於穆勒「通俄案」調查結案,川普與幕僚過去這段期間以來,一直沒有討論出以攻為守的回應機制。

不像獨立檢察官史達(Kenneth Starr)1998年完成柯林頓總統與白宮實習生莫妮卡‧陸文斯基(Monica S. Lewinsky)緋聞調查報告時,柯林頓助理群老早已經做好準備。

知情人士透露,究竟哪些人要出面幫川普說話,過去這段期間以來川普陣營都沒有預先安排,也沒有把談話綱要發給相關人士;雖然川普陣營擬妥一份回應穆勒調查報告反駁論點,但對於這份文件是否應該對外公布,幕僚之間看法分歧。

向穆勒挑戰 團隊準備反報告

朱利安尼說,為了準備應付穆勒的報告,川普的法律團隊寫了一份「反報告」,用以挑戰穆勒可能提出的說法,不過他不確定這份報告派得上用場,因為「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報告有多詳細」。

他也表示,川普的看法是,調查報告終有一天會出爐,「到時候我們一定會準備好。」

部份熟悉川普的人士私下透露,沒有詳細的因應規畫其實是川普政府的常態,每當危機發生總是大事臨頭才見招拆招。

另有消息人士則說,川普的顧問與律師團其實是處於劣勢的,因為他們與其他美國人民一樣,並不知道穆勒調查報告內容為何,直到22日之前也根本無法知道報告將於何時送出。

「川普亂象中的希望」 穆勒死忠粉視他為美國英雄

前聯邦調查局(FBI)局長穆勒在2017年5月被任命為通俄案特別檢察官後,在全美各地出現了一群死忠粉絲,他們不僅敬佩穆勒,認為他是風暴中的冷靜力量,也將他視為川普總統任內風雨飄搖中的希望象徵、民間英雄,並緊張期盼調查報告出爐。

美聯社報導,74歲的穆勒還創造了一個特殊現象,催生許多以他為主題的藝術創作,從繪畫、禱告用蠟燭、情人卡、裝飾品,到項鍊、耳環到鑰匙圈都有;市面上還出現以穆勒為造型、超人打扮的填充玩具、刺繡,還有人把他的髮型畫成可以掛在牆上的圖案。

「他讓我感覺到,並非所有事情都完蛋了。」堪薩斯市居民艾利西亞.巴奈特(Alicia Barnett)說,「我佩服他的神秘作風、從未對外發言,他能夠在這一團混亂中找出方向,提出讓大家覺得合理的說法。」

住在舊金山灣區的手工藝品牌Kim Six Fix創辦人Kim Six表示,穆勒代表了以事實為主的中間立場,而非消費大眾情緒的意識形態論述,「讓我們把所有事實都攤在檯面上,讓這位公正之士告訴大家真相,而且是不含宣傳成份的真相。」

另外,在川普總統與白宮的核心支持陣營以外,許多美國人信賴穆勒調查俄國是否干涉2016年大選及川普是否共謀,這麼做是對的。

法新社整理了華府政治圈不同人士對於穆勒的說法如下:

前FBI局長柯米(James Comey)被川普開除後不久,曾在2017年6月8日說:「穆勒是我國創造最傑出的公僕之一,他的意志堅定到不行,可以相信當他完成調查時,已經追查過所有線索了。」

時任司法部長塞辛斯(Jeff Sessions)於2017年6月13日說:「我認識穆勒很多年,他曾擔任FBI局長達12年,我對穆勒有信心。」

2018年3月中當華府傳出川普想開除穆勒時,資深共和黨聯邦參議員葛理漢(Lindsey Graham)曾說:「如果他想這麼做,這將是他總統任期末日的開始。」

聯邦調查人員搜索川普前私人律師柯恩住宅後數周,時任眾院少數黨領袖波洛西(Nancy Pelosi)說:「穆勒已經多次證明,他認為法治才是美國信念的堅定想法。」

(世界日報)
--
修憲拼連任 泰軍頭料當選總理

泰國軍事政變5年後,今天將首次舉行大選,軍政府總理帕拉育(Prayuth Chan-ocha)名義上還政於民,但在為他量身訂做的《憲法》下,再當總理機會極高,軍方也獲保證對政局有巨大影響力。但有分析認為軍方削足適履,新政府始終難逃短命和不穩定。
泰國近20年政局都圍繞在流亡前總理戴克辛打轉。帕拉育2014年領導軍方推翻戴克辛的妹妹盈拉上台後,聲言要結束國家政局不穩的老問題。在前年生效的新憲法,為防止自2001年起選舉屢戰屢勝的親戴克辛勢力坐大,設下兩個關卡。

「穿軍裝變穿西裝」
第一個關卡,是將眾議院500席中政黨名單所佔席位,由125席增至150席,並由選民另投政黨票按比例分配,改為按各黨分區直選得票率決定,直選所得議席高於按得票率計算的政黨,將不能分配任何政黨名單議席。此變動使親戴克辛的為泰黨可得議席大減。
戴克辛陣營為力爭政黨名單議席成立三新黨,其中泰愛國黨更提名泰王姊姊烏汶叻公主出馬參選總理,但反被指違憲被勒令解散。
第二個關卡,是將參議院250席改為全委任,由軍政府機構把關決定人選,並令參議員有權票選總理。這使帕拉育未選就擁有1/3鐵票,親軍方各政黨只需在眾院拿超過1/4議席,就可確保帕拉育再當總理。
人權觀察組織亞洲總監亞當斯表示:「軍方將領把這次大選設計到保證軍方可繼續統治,只是由穿軍裝變成穿西裝。」副總理普拉也高枕無憂,前天斬釘截鐵說選後軍方再政變「一定不會發生」。
不過,親軍方勢力如果在眾院不過半數,施政始終困難,也隨時面對不信任動議倒台危機。泰國國立法政大學政治講師巴扎認為:「無論是帕拉育或戴克辛陣營的政黨勝出,新政府都會弱勢和不穩,可能在一年至一年半內倒台,很快再有大選。」民調顯示,為泰黨將在眾議院贏得最多席位,但未過半數。代表為泰黨競逐總理的蘇達拉(Sudarat Keyuraphan)呼籲民眾投票,擊退軍方在參議院的鐵票。

「最關心言論自由」 700萬首投族成關鍵

這次泰國大選被視為極權與民主力量的對壘,700萬首投族成為帕拉育的軍政府能否繼續執政的關鍵障礙。近5200萬名選民中,有15%(即780萬人)的年齡界於18至25歲。各路人馬爭取年輕人支持,年輕一代表明反對既得利益精英和軍人主導的政治,希望重奪未來。

為泰黨最有勝算
創立國民合力黨(ACT)為軍政府抬轎,當初發動「黃衫軍」對付戴克辛「紅衫軍」勢力的素貼,積極向年輕人拉票,他雙手合十喊話說:「請投給我」。提名帕拉育參選、親軍方的公民力量黨則用傳統壓力想拿年輕人選票,提倡「家長知道什麼是最好的。孩子應滿足家長的願望。」帕拉育上周更自詡為「所有泰國人的父親」。民主黨領袖兼前總理艾比希則表明反對帕拉育連任。
新竄起的未來前進黨(FFP)創辦人他納通曾是學生運動領袖,主張推動民主、民權、開放社會和發展經濟,反對軍政府統治。有首投族認為FFP是泰國史上最進步的政黨,並不諱言對政府的不滿是投票主因,直言最關心言論自由。但民調和分析均認為FFP勝出機會甚微,但公民力量黨也難取得過半數議席,最有勝算的是為泰黨,緊隨其後的是民主黨。

(蘋果日報)
--
軍事政變5年 泰國會今大選

泰國廿四日將迎來二○一四年軍事政變、且軍政府修憲後的首次民主選舉。國會眾議院五百席將由五一○○萬選民投票產生,但參議院二五○席全由軍方指派;而在兩院拿下過半數三七六席的政黨或勢力,將可推選總理。在新選制下,總理帕拉育料成最大受惠方,將可藉民主方式繼續掌權。不過,反對派撂狠話稱,若帕拉育挾參院優勢連任,將在眾院發動不信任投票,並走上街頭示威。

大選選制削弱大型政黨
泰國軍政府二○一四年掌權後屢次延後國會大選,並在一七年通過旨在穩固軍方於中央地位的新憲法,規定總理不一定要由國會議員出任,且眾院地區直選席次降為三五○席,依政黨得票率分配席次則增為一五○席,藉此讓中小型政黨出頭,並削弱大型政黨。換言之,在參院全由軍方把持下,提名帕拉育為唯一總理候選人的「公民力量黨」及其他力挺軍方政黨,此次大選只須在眾院拿下一二六席,帕拉育續任總理就幾無後顧之憂。

反軍政府的「紅衫軍」領袖、反獨裁民主聯合陣線(UDD)主席賈圖朋(Jatuporn Prompan)表示,這套選制將引發信任危機,即使帕拉育保住大位,也將迅速面臨眾院對其發動不信任投票。

廿二日的選前最後一夜,帕拉育首度出席「公民力量黨」在曼谷的造勢活動,向數千名支持者表示,軍政府在五年內解決了政治動盪,如今他「已準備好為這個他出生、生活、工作的國家而死,並保護好下一代」。有選民表示,只要投帕拉育,就能維繫國家和平,不會再有暴力。

超俄趕印度 貧富差距惡化
然而,瑞士信貸集團指出,在軍政府治下,泰國「超俄國趕印度」,已成全球貧富差距最嚴重國家;且外資逐漸移入越南等鄰國,使得國家更加仰賴中國觀光客。因此,民調顯示年滿十八歲的約七百萬名「首投族」力挺他納通(Thanathorn Juangroongruangkit)領導的「未來前進黨」,呼籲提高對教育和就業的投資。他納通表示,希望國家穩定的企業已了解,泰國如今擁有的並非穩定,而是壓迫。

首投族力挺未來前進黨
與此同時,遭軍政府先後推翻、目前均流亡海外的前總理塔克辛和胞妹盈拉,兩人所屬的最大反對黨「為泰黨」仍獲貧困農民力挺,料能在眾院拿下多數席次。該黨總理候選人蘇達拉在最後造勢晚會上表示,帕拉育靠槍桿子奪政權,如今又透過新憲法企圖剝奪人民權利。

(自由時報)
--
泰大選今登場!40歲政壇新星角逐總理 打中首投族的心

泰國大選今天(24日)登場,將選出新任總理和國會眾院500個席位,除卻現任總理帕拉育(Prayut Chan-ocha)及流亡中的前總理塔信(Thaksin Shinawatra)兩大陣營,泰國政壇出現一股新力量,正是企業家出身、坐擁億萬身家的塔納通(Thanathorn Juangroongruangkit)。

年僅40歲的塔納通為泰國最大汽車零件製造商高峰集團之子,23歲開始在高峰集團擔任高階主管,2018年脫離舒適圈轉戰政壇,創立「未來進步黨」(Future Forward Party),為泰國政治開創新道路。

塔納通與他所帶領的「未來進步黨」深受泰國年輕世代歡迎,藉著社群媒體和潛在的年輕人和LGBT族群的支持,一躍成為政壇新星。他誓言要為結束泰國軍事統治而戰,且將與任何擁有相同目標的政黨聯盟。

曼谷郵報前編輯潘德尼(Umesh Pandey)表示,塔納通的作為令人驚嘆,「他再次喚起20-30歲年輕人的興趣,其中許多人都是首投族」。

「未來進步黨」在民調中急起直追,爆發力驚人,讓外界感到相當驚訝,許多人以為社群媒體上的年輕選民所感受到的該黨魅力,無法在基層民眾間引起共鳴。

塔納通強調,「我們完全獨立,我們有自己的夢想和抱負」。這樣的堅持在此次大選中相當合乎首投族的胃口,泰國在軍方政變五年後首次舉行選舉,700萬名首投族將成關鍵。

他們在泰國深刻的政治鴻溝中歷經前幾代人所經歷的痛苦,他們尋求全新視角。政治學家史迪翁(Stithorn Thananithichot)表示,他們(首投族)不受「愛塔信」或「恨塔信」影響,「如果一個黨能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他們對任何意識形態或人選都持開放態度」。

因此,未來進步黨已經儼然成為潛在的開拓者,並一同與更悠久和更成熟的民主黨(The Democrat)及泰自豪黨(Bhumjaithai)並肩作戰。

泰國今大選 帕拉育終於為黨造勢

泰國於廿四日舉行二○一四年政變後的首次全國大選,獲親軍方政黨「公民力量黨」提名為總理候選人的泰國總理帕拉育,廿二日首度現身該黨造勢場合,他發言表示「我願意為泰國而死」。

廿二日是泰國最後一個競選活動日,帕拉育現身令支持者驚喜不已,他在群眾的高昂歡呼中步上曼谷國家體育館造勢舞台,有支持者遞上玫瑰。他上台後演唱泰文歌曲「為你停留」,意謂他是最佳選擇。

帕拉育在台上停留約十五分鐘,承諾將帶給泰國和平、穩定,帶著泰國向前邁進,改進泰國人民生活。此前為避免被控濫權,帕拉育未參加公民力量黨任何造勢活動。

他說:「泰國的第一優先是維持和平秩序,若你不願看著泰國再次陷入混亂,請投給公民力量黨。我已做好帶著泰國和人民往前邁進的準備,感謝支持我的每個人,我將竭力做到最好。我深愛泰國,更願為了泰國赴死。」

在國會下議院五百席中有兩百六十五席的為泰黨,在泰國日本曼谷青年中心舉辦歷來最大造勢活動,吸引大批群眾。為泰黨的競選口號是「投給為泰黨,讓為泰黨大勝,翻轉下代政府」。

泰國軍方二○○六年逼迫前總理塔信下台,塔信流亡海外,但對泰國政治仍有很大影響力,他支持的政黨每次大選都勝出。軍方二○一四年再次政變,推翻塔信胞妹、時任總理盈拉,由帕拉育出任總理。

泰國獨裁總理 變身親切的「帕拉育叔叔」

泰國總理帕拉育(Prayuth Chan-ocha)出身軍旅,素以脾氣暴躁聞名,曾在記者會上揚言用講台砸人,也曾在另一個場合脫口說道,「說不定乾脆處死」滿屋子記者。他曾下令禁止政治活動和實施網路審查,並逮捕數百名社運和異議人士,強迫接受「態度矯正」。

但是,帕拉育近日為了廿四日大選投票,難得展現親和,人稱「帕拉育叔叔」。

唱歌搞親民

國營電視台畫面顯示,廿一日滿六十五歲的帕拉育,為村民烹調雞肉咖哩,並在農民指導下駕駛拖拉機。他還給流行曲填詞並親自演唱,最近有首歌詞寫道:「別讓任何人毀掉一切,重演過往傷悲……真誠牽手,逗陣前行。」

長年觀察帕拉育的泰國資深記者瓦莎娜說:「帕拉育似乎有兩面性格,還懂幽默。」

帕拉育去年十一月對記者說:「我是個軍人,如果你們一直講我壞話,我當然會生氣。不過現在我得調整,因為耐性要夠,才能當好政治人物。」

為勝選轉性

在這次大選中,帕拉育被提名為親軍方政黨「公民力量黨」的總理候選人。二○一六年通過的新憲法規定,泰國總理由參議院兩百五十名議員和眾議院五百名議員共同選出,在兩院合計取得三百七十六票者,就能當選總理。

參議員議員全由軍政府任命,眾議院則為民選。帕拉育的軍方背景讓他牢牢掌握參院兩百五十張票,只需在眾院中取得一百廿六票即可當選,跟其他政黨總理候選人相比,已是贏在起跑點。

泰國國立法政大學政治學者帕乍說,選舉當前,帕拉育不能表現得太威權,「他需人民愛戴,因為靠恐懼無法勝選,他知道不能老當獨裁者」。

曾推翻盈拉

帕拉育一九五四年生於泰國東北部呵叻府的軍人家庭,見證了動盪的時代轉捩點。一九七三年他讀軍官預備學校時,學生抗議潮導致當時軍政府垮台,迎來民主政府。三年後帕拉育就讀著名的朱拉春高皇家軍事學院,右翼暴民屠殺數十名左傾抗議學生,導致軍方再度掌權。

帕拉育在軍中以當機立斷、忠於王室出名。他最終晉升為陸軍司令,並在二○一四年發動泰國第十三次成功的軍事政變,推翻總理盈拉。

帕拉育閒暇時間多半在軍營中宅邸度過,陪伴妻子和兩個卅多歲雙胞胎女兒。位高權重如他,有一件事不能做,就是騎哈雷重機出門。

泰國政府發言人維拉雄中將說:「自從總理當上陸軍司令後,他只能偶爾在家發動重機過乾癮,因為他一騎出去就得有大批維安人員陪同。」

菁英就愛他

帕拉育很能吸引保皇派、軍方和中產階級,他們反對流亡前總理塔信與盈拉兄妹,認為這兩人只是藉由政府補貼醫療和農業蠱惑民心。朱拉隆功大學學者龐披素說,對菁英而言,帕拉育二○一四年發動政變做出正確的事。

帕拉育選前視察東北部孔敬府一個新建火車站時,微笑對支持者說:「我能不能把愛與團結找回來?能不能別再有衝突?答應我,也答應這個國家。我會把國家帶向未來。」

(聯合報)
--
泰今大選 總理帕拉育占優勢

泰國將於24日舉行自2014年軍事政變以來的首次大選,各大政黨22日晚都做最後衝刺。獲得親軍政府的「公民力量黨」提名參選的現任總理帕拉育首次出席造勢大會。他強調自己會為國家而死。親前總理戴克辛的反對黨「為泰黨」總理候選人蘇達拉則呼籲選民踴躍投票,希望在總理之爭中擊敗普遍認為在現行選舉制度中占優勢的帕拉育。

在曼谷市中心一個大型體育場舉行的「公民力量黨」造勢晚會上,最令支持者期待的候選人帕拉育,猶如巨星般從台中間升起。軍方出身的他發表近7分鐘演說,強調自己願意為國捐軀。帕拉育承諾將為泰國帶來更好未來,維持和平和穩定是泰國現階段最重要的事情。拉育現身令不少人感到驚訝,他一直沒有出現在公民力量黨的任何競選活動。

代表最大反對黨為泰黨角逐總理的蘇達拉則打經濟牌。她說:「在2014年他們槍桿子出政權,到2019年,他們試圖扭曲的憲法規定再次剝奪人民的權力。為泰黨在這裡是因為民眾與我們同在。每次我們上台執政,經濟都有改善。」

泰國24日將投票選出眾議員500席,泰國76個府加上曼谷市合計350個選區,每區由選民投票選出一名國會議員,其餘150席則依各黨在全國的總得票率分配。

今年共有近80個政黨、1萬多人登記參選,合格選民5100多萬人,民調顯示近90%選民會前往投票。選舉委員會預測95%投票所非正式開票結果,將在當地時間晚上8時(台北晚間9時)出爐。

根據泰國2017年通過的新憲法,參議院250席中50席由選舉委員會指派,200席由軍政府組織「國家和平秩序委員會」指派。新總理需由參眾院議員聯合投票,一般認為這個制度有利於帕拉育。

(中國時報)
--
川普推文取消制裁北韓 白宮發言人:因他喜歡金正恩

美國總統川普前天突然透過推特宣布,取消財政部對北韓的制裁,這則推文讓政府官員和幕僚陷入一團混亂。後來白宮官員稱,川普並未下令撤回財政部對北韓的最新制裁。

川普上周五發推文宣布:「美國財政部今天宣布對北韓追加大規模制裁,我今天已下令撤除這些追加的制裁措施!」事實上,財政部的制裁措施是上周四宣布的,內容為制裁兩家協助北韓規避聯合國制裁的中國航運公司。
面對媒體追問,相關官員莫衷一是。白宮發言人珊德斯只簡短回覆,「川普喜歡北韓領導人金正恩,他認為這些制裁沒有必要。」但她沒說明川普指的是哪些制裁措施。
一些幕僚急忙想搞清楚總統的意思,猜測是財政部21日新發布的制裁,但消息人士告訴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事實上川普要撤的是政府醞釀中的大規模制裁,只不過他把討論中的事與財政部21日宣布的混為一談,加上財政部的新制裁方案是在22日見報、廣為媒體討論,川普才會搞亂了一切。
一名高級政府官員告訴CNN,美國政府目前不會對北韓實施更多制裁,而對中國船運公司的制裁行動依然有效。
有保守派智庫認為川普或想在舒緩華府與平壤之間的緊張關係,怕北韓退出無核化談判,也有專家認為川普或想暗示這已是美方對北韓制裁的「最大力度」。

(蘋果日報)
--
才額外制裁北韓 川普又推文取消

美國財政部二十一日公布涉及違規協助北韓輸運貨物的船隻名單,並宣布制裁兩家中國海運企業「大連海博」和「遼寧丹興」;這是在越南河內上月舉行第二次美朝領袖高峰會後,美國政府首次大動作加強對北韓的制裁。然而,美國總統川普二十二日出乎意料的透過推特「下令撤銷」對北韓的「額外制裁」,被形容成打自家人耳光、引發混亂。

川普推文寫道:「美國財政部今天宣布,除了既有制裁,還將對北韓施加額外大規模的制裁。我今天已下令撤銷這些額外制裁。」白宮解釋,川普「喜歡」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不認為有必要施加這些制裁,但並未說明川普意指哪些制裁舉措。由於財政部二十二日沒有宣布任何對北韓的制裁;外界普遍認為,川普推文所指的是二十一日公告的消息。

美國聯邦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民主黨籍的希夫(Adam Schiff)二十二日砲轟川普,指出「這些制裁昨天剛施行,且是出自他(川普)自己的國家安全顧問」,現在取消這些制裁的原因,卻只是因為川普「喜歡」金正恩,「愚蠢的天真已經夠危險,重度不稱職、失序的白宮更是讓事情雪上加霜」。

白宮、財政部都未證實此一說法。知情的美國政府不具名消息來源告訴路透,川普沒有扭轉對中國兩家海運企業的制裁行動,川普推文的意思是,他決定現階段不針對北韓施加任何額外大規模制裁舉措。分析認為,川普突然表態不支持對北韓制裁,可能是為了緩解「川金二會」無協議後,美朝逐漸升高的緊張關係,防止北韓重啟核試或試射飛彈。

(自由時報)
--
閃光燈 擋脖子 金正恩怒懲攝影師 御用掌鏡人慘遭開除黨籍 淪二等公民

只因拍照時取景位置讓北韓領導人金正恩不高興,47歲御用攝影師慘遭革職、開除黨籍淪二等公民!這名曾在川金二會上掌鏡的首席攝影師,因拍攝金正恩參與北韓投票活動的過程中,被國營電視台拍下其站得太前面,手中相機閃光燈擋住金正恩身體約3秒的畫面,慘遭懲處,該攝影師「擋住領導人」的電視畫面也在後製修圖中消失。

南韓網路媒體「DailyNK」報導,本月10日北韓舉行「投票率高達99.99%」的最高人民議會選舉,而金正恩為展現其民主風範,不但讓御用攝影師拍照,還容許國營電視台拍攝其參與投票的過程。
不料,當金正恩搭車前往投票所並下車與參選人寒暄時,正在跟拍金正恩動態的李姓攝影師,卻被其身後的國營電視台攝影機捕捉到他站的位置太靠前,導致閃光燈一度擋住「我們親愛且尊敬的最高領導人同志的脖子」3秒鐘。

畫面後製「被消失」
李姓攝影師幾乎在事件發生後立即被其所任職的「朝鮮藝術攝影所(Korean Art Film Studio)」開除,12日更遭進一步撤銷北韓勞動黨黨籍。由於北韓黨員與非黨員,從就學、就業甚至居住地等各種生活層面都有不同規定,沒有黨籍身分如同二等公民。
據了解,北韓規定所有攝影人員不得在領導人2公尺半徑範圍內拍攝,同時也不得直接在領導人面前拍攝照片,這名在半個月前川金二會上還被重用,一路跟拍金正恩出訪過程的李姓攝影師,如今因行為被視為違反勞動黨及損害黨的威嚴,故從天堂墜落地獄。至於金正恩脖子被閃光燈擋到的畫面,則是「從閃光燈到攝影師」全遭後製處理,從影片中消失。

(蘋果日報)
--
抓包 華為公主是果粉 被搜出iPhone iPad

美國司法部1月底正式宣布起訴中國電信大廠華為及其財務長孟晚舟,並向加拿大要求引渡孟晚舟。昨天曝光的法庭文件顯示,孟晚舟當初被抓時,身上竟帶有多項競爭對手蘋果的產品。

加拿大最高法院前天命令警方拷貝其扣押的孟晚舟電子裝置資料,在3天內將副本交給孟的律師團。該命令文件昨天遭媒體公開,文中條列孟去年12月被捕時身上帶的電子產品,包括蘋果的MacBook Air、iPad Pro、iPhone 7 Plus和華為的Mate 20 RS,及SanDisk隨身碟和2張SIM卡。

基層用蘋果被降職
網友紛紛議論為什麼華為創辦人任正非之女孟晚舟,竟然愛用蘋果產品。近來多國政府對華為設備表示疑慮,擔心其裝有可供中國政府監控的「後門」。有網友吐槽,原來孟晚舟也擔心自己的秘密洩露,所以不敢用華為;也有人指出,華為向來不喜自家員工用對手產品,1月就曾因為發現2名低階員工在公司官方推特帳號推文時用的是iPhone,而罰以降職減薪,但對孟的標準顯然不一樣。也有人猜測,華為可能在研究蘋果產品,想藉「反向工程」模仿技術,但目前尚無證據。

(蘋果日報)
--
第一辣媽 紐轉乾坤 槍擊案後冷靜暖心被讚爆 阿爾登

「我要成為好的領袖,而不是好的女領袖。 我不想光因為生產而聞名。」
I want to be a good leader, not a good lady leader.
I don't want to be known simply as the woman who gave birth.

17個月前,當時37歲的阿爾登當上紐西蘭總理,是150年來紐國最年輕領導人,她還以任內產女、帶3個月大的女兒到聯合國開會成為全球焦點。本月15日基督城兩處清真寺爆發大規模槍擊案,奪走50條人命,阿爾登冷靜堅定地帶領紐西蘭人面對紐國現代史上最嚴重謀殺案:6天後就宣布禁售攻擊步槍與軍用半自動武器;她戴頭紗面容哀戚地慰問傷者、擁抱受創的穆斯林,對受害者提供喪葬費;拒絕說出冷血兇手姓名,不想讓他如願惡名遠播。阿爾登用明快、具人味的方式處理善後,贏得全球媒體同聲讚賞。

案發後,全球關注年僅38歲的阿爾登(Jacinda Ardern)如何因應如此大的危機。她很快定調這是恐怖攻擊。對於帶著反穆斯林、反移民仇恨心的28歲白人至上主義嫌犯塔蘭特(Brenton Tarrant)殘忍犯行,阿爾登堅定地說:「你或許選擇了我們,但我們徹底拒絕並譴責你。」一向反穆斯林的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致電慰問時,問她美國能提供什麼支持。阿爾登回答,希望他對穆斯林社群表達「同情與愛」。
案發隔天,阿爾登從首都威靈頓帶著各黨派國會議員代表,而不只是自己的工黨議員前往基督城,與穆斯林領袖會面。戴上頭紗的她詢問他們希望她怎麼做,他們要她跟受害者家屬見面,她照辦。她跟他們一起哀悼亡者、慰問傷者,展現尊重並流露真實的憐憫。

拒提冷血槍手姓名 稱死傷者是「我們」
阿爾登保證會加速海外家屬的簽證作業,承諾負擔喪葬費。她也承諾進行槍枝改革,坦言事涉自由擁槍傳統,推行不易,但6天後她就公布改革內容,禁售攻擊步槍與軍用半自動武器。對兇手直播犯案並在推特發表白人至上主義宣言,她點名社交媒體要負責:「毫無疑問仇恨思想和言論已存在數十年了,但組織的工具是新的。不能只管獲利,不顧責任。」
威靈頓維多利亞大學政治評論家艾德華說:「阿爾登表現非凡,我相信她定會獲得國內外一致激賞。」美國《華盛頓郵報》指出,阿爾登成為紐西蘭流露悲傷和展現決心的代表臉孔。英國《衛報》稱阿爾登在向世人展示真正領導力的樣貌:同情、愛和正直。澳洲《雪梨晨鋒報》推崇她是時代領袖,澳洲應向她看齊。該報指出,阿爾登帶著堅定的沉著態度,以包容的語言尋求團結而非分裂。英國天空新聞台說阿爾登是以人味處理仇恨的領袖,在全球廣受好評。
先前質疑年輕阿爾塔執政能力的聲浪不小。年初她出席世界經濟論壇時,有負責亞太區的西方基金經理人匿名向媒體表示,阿爾登只是比較不討人厭版的加拿大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治理較易治理的國家,同時嘲笑兩位年輕總理。杜魯多年輕帥氣,2015年43歲就當總理的他,初上台時也形象美好,但遲遲拿不出真正的政策成就。《紐西蘭先驅報》報導,之前阿爾登遭遇不少試煉,包括處理經濟問題的方式受批評;為提供更廉價住宅的努力因官僚體系出包受打擊。反對者批評她只是看起來很有風格,事實上沒有料。

紐西蘭向以安全和自然美景著稱,50死的槍擊案對社會衝擊之大可想而知。案發後,阿爾登迅速溝通,向大眾盡可能說明相關訊息,她說受傷和死亡的穆斯林都是「我們」。紐西蘭代表多元、仁慈、憐憫,是共享這些價值者的家園,為需要者提供庇護,這些價值不會因殺人者而動搖。她拒提兇手姓名,希望大家多提受害者姓名。先前,多數世人僅認識阿爾登是繼巴基斯坦故總理碧娜芝布托(Benazir Bhutto)後,第二位任內生產的國家領袖,經過槍擊案,大家看到的是以慈愛和剛毅帶領紐西蘭的真正領導人。
1980年出生的阿爾登,父親是警察,母親在學校餐廳工作,家中信奉摩門教。她20幾歲時,因不認同教會對同性戀的保守立場離開教會。她從政是由姑姑瑪莉帶入門。身為工黨黨員的瑪莉在阿爾登青少女時就帶她幫國會議員競選,阿爾登很年輕就入工黨,在懷卡托大學念的也是政治傳播研究與公共關係。
2001年大學畢業後,阿爾登在女總理克拉克(Helen Clark)辦公室當研究員。後來她前往英國倫敦,在時任英國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麾下一個80人的政治小組當資深政策顧問。2008年阿爾登當上紐西蘭工黨比例代表的國會議員,前後10年。2017年3月她出任工黨副黨魁,同年8月,前黨魁利托因工黨支持率創新低辭職,阿爾登被選為黨魁,成為工黨史上最年輕的領袖,也是繼克拉克後第二位女黨魁。

受訪被問是否請產假 「無法接受這問題」
就任黨魁後,她面對近在眼前的9月選舉,提出解決房價過高、幫助10萬孩童脫貧、提高最低工資等政策。工黨在年輕、形象清新的她帶領下,支持率扶搖直上,捐款如潮水般湧入,掀起「賈辛達狂熱」(Jacindamania,阿爾登之名)。她有次上電視節目,主持人稱,企業主僱用女性時,會想先知道她有沒有打算生小孩,所以紐西蘭人有權知道可能當上總理的人會不會在任內生產。他問阿爾登,總理如果要請產假的話是否OK。這問題惹怒阿爾登,她說:「到了2017年,竟還要女性在職場上回答這樣的問題,令人無法接受、令人無法接受!」她還說,要不要生小孩是女性自己的選擇,跟能否得到工作機會不該有關聯。她鎮定回應性別歧視的提問,進一步鞏固了賈辛達狂熱。
該年選舉結果最終陷入僵局,沒有政黨能單獨執政,阿爾登在「紐西蘭第一黨」黨魁彼得斯支持下,與該黨及綠黨共組聯合政府,並在10月出任總理。那年她在政壇竄升速度快得讓人幾乎來不及反應。阿爾登是紐國第3位女總理,也是當今最年輕的女性國家領袖,最年輕男性國家領袖則是2017年上台,現年32歲的奧地利總理庫爾茲(Sebastian Kurz)。

阿爾登很上相,具有迷人魅力、機智等特點,大受年輕人青睞。全球沒幾個國家能誇稱領導人是音樂會DJ,阿爾登就是其中之一。她接受《時尚》(Vogue)雜誌訪問並拍攝時裝美照。談到人口不到500萬的紐西蘭在世界舞台的地位時說:「我們很小,但我們的本分就是在捍衛信念。」因工黨移民政策是擴大接收難民,《時尚》稱她是反川普派。對此問題她沒多談,以避免像先前不經意跟朋友透露2017年底,她首次出席「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時,川普一度把她誤認為加國總理杜魯多的太太。這件事被紐國媒體大肆報導,事後她表示後悔跟朋友分享這段插曲。
不過,阿爾登也跟川普開過玩笑。2017年東亞高峰會晚宴是她跟川普首次見面。當時川普拍拍旁人的肩膀說:「這位女士在她的國家引發天翻地覆。」阿爾登笑答:「喔,可能只有40%而已」,還補上一句:「我當選時,可沒有人遊行。」川普對她的話似乎沒表現不快。2017年1月川普就任總統隔天,全球串聯抗議他歧視女性的大遊行,當時還是國會議員的阿爾登就參加了奧克蘭的活動。

同居生子不結婚 「要讓男友去煩惱」
阿爾登去年9月到紐約出席聯合國大會,她為了哺乳,帶著3個月大的女兒妮芙同行,成為帶嬰兒到聯合國開會的全球領袖首例。阿爾登和男友蓋福特(Clarke Gayford)的關係也是媒體愛寫的題材,兩人即使育有1女,但仍同居未結婚。蓋福特是釣魚節目主持人,阿爾登忙於治國時,他負責當全職奶爸。
他們邂逅的故事也帶有政治味。2013年蓋福特對一項爭議性法案有意見,寫信給執政的國家黨議員凱耶未獲回音。於是他寫給反對黨的阿爾登,阿爾登回應了,他們相約喝咖啡,意外發現彼此都喜歡打鼓貝斯團體「協和黎明」(Concord Dawn),後來又喝了幾次咖啡,逐漸變戀人。
蓋福特受訪時曾說阿爾登是他遇上最棒的事,他直到看到她每天做的事,才懂什麼叫努力工作。阿爾登年初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時,被問到是否會向孩子的爸求婚或等對方開口,她笑答:「我不會開口。」她說要讓男友去煩惱那問題,她不會幫他脫困。主持人回她是否是女權主義者,她說:「當然是!」
阿爾登去年生產前曾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因伴侶同意在家全職帶小孩,讓她能致力於工作,但強調:「我不想看起來像女超人,因為我們不該期待女性變成女超人。」她談到自己也有一般將為人父母的擔憂,美國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剛好在那之前訪問紐西蘭,她向他討教如何克服無法好好帶孩子的罪惡感,歐巴馬的建議是:「只管盡全力做就對了。」記者寫道,沒想到訪問一位國家總理會聽到這樣的內容,這也是阿爾登吸選票的一大賣點:她跟普通人沒兩樣。

阿爾登 38歲 1980/07/26 出生於紐西蘭漢米爾頓
★家庭:
.父親羅斯是警察、母親在學校餐廳工作、有一姊姊露易絲。
.與男友蓋福特育有女兒妮芙
★經歷:
.紐西蘭外交部長高夫辦公室研究員
.紐西蘭總理克拉克辦公室研究員
.英國首相布萊爾內閣府資深政策顧問
.2008-2017年 紐國工黨國會議員(代表比例)
.2017年2月 國會議員(直選)
.2017年3月 工黨副黨魁
.2017年10月 紐西蘭總理

(蘋果日報)
--
世界第一高樓燈光秀 致敬關懷穆斯林的紐西蘭總理

世界第一高樓、杜拜哈里發塔23日晚間舉行燈光秀,將紐西蘭總理阿爾登擁抱槍擊案死者遺族的照片投影到大樓上,向這位關懷穆斯林的女性領袖致敬。

紐西蘭基督城兩座清真寺15日發生槍擊案,澳洲白人兇嫌塔倫持槍向聚禮中的穆斯林濫射,造成50人死亡,是紐國歷來最嚴重槍擊案。

案發後翌日,阿爾登穿著伊斯蘭傳統頭巾慰問受害者家屬,21日宣布紐西蘭將禁售軍事等級槍枝。22日紐西蘭全國默哀兩分鐘,案發的清真寺23日已重新開放。

(聯合報)
--
不甩告誡 義大利與中國簽一帶一路

簽署合作備忘錄 成為G7第一個響應國家
不顧歐盟領袖一致告誡中國潛在的地緣政治和戰略野心,義大利和中國官員昨日仍簽署「一帶一路」計畫合作備忘錄,成為第一個支持該計畫的G7(七大工業國)國家。歐盟領袖團結陣線先前警告,義大利對中國不應天真,中國透過這些政策在追求其國家利益,簽署該協議恐後患無窮。

歐盟領袖團結陣線 籲義勿對中國天真
「一帶一路」基礎建設計畫旨在支持中國的經濟和政治擴張,除了讓窮國陷入中國不透明貸款的「債務陷阱」爭議外,還被批評是「特洛伊木馬」,中國得以欠債為由,控制夥伴國家的敏感技術、天然資源、港口等關鍵基礎設施,是一種「信貸帝國主義」。

義大利總理孔蒂(Giuseppe Conte)昨日和來訪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參與「一帶一路」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由義國副總理迪馬尤和中國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代表簽署;此外,中國和義大利企業還簽署廿多項協議,包括港口管理、科技、電子商務、農業、媒體、文化、金融、鋼鐵、天然氣等。

馬克宏警告義大利 恐淪為北京附庸國
歐盟視中國為「經濟競爭者」和「體制模式對手」、尋求對中國採取更強硬共同立場之際,義大利支持「一帶一路」的決定備受其他成員國質疑。中國透過該計畫已把手伸進中東歐國家和希臘,西班牙去年曾拒絕為其背書。

法國總統馬克宏前日在歐盟峰會表示,讓中企收購歐盟港口等基礎設施是一「戰略錯誤」,歐盟和中國之間首先應是地緣政治和戰略關係,而非貿易關係。馬克宏先前曾抨擊,義大利若參與該計畫,可能淪為中國「附庸國」。

荷蘭總理呂特也指出,義大利應考量中國透過這些政策在追求其國家利益,這些協議日後可能出現問題。

中國一帶一路合約設定嚴苛條款,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先前表示,一帶一路「掠奪性」做法無法讓義大利人民受惠,難以帶來任何持續的經濟利益,且義大利全球聲譽也可能受損。

(自由時報)
--
義簽「一帶一路」 習近平開啟歐洲大門

到訪義大利的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昨天與義大利總理孔特會面,兩人見證雙方代表簽署多份合作文件,其中包括「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義大利成為首個加入一帶一路的七大工業國(G7)國家。

應義大利總統馬塔雷拉邀請,習近平廿一日起對義大利國是訪問。訪問期間,習近平與馬塔雷拉和孔特舉行會談,就雙邊關係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廣泛深入交換意見。央視昨天晚間發布中義關於加強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公報,內容共計廿二項,訪問期間雙方簽署了十九份政府間雙邊合作文件。

公報指出,中義雙方將在二○二○年迎來建交五十周年,雙方一致同意進一步推動中義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發展;兩國外交部願就雙邊關係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建立高級別的定期磋商機制;義大利重申奉行一個中國原則;雙方重申支持中國—歐盟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雙方支持全面落實「中歐合作二○二○戰略規畫」。

公報也載明中義雙方歡迎簽署政府間關於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願加強一帶一路倡議同泛歐交通運輸網的對接,深化在港口、物流和海運領域的合作。雙方又一致同意,通過中國財政部和義大利經濟財政部之間建立的「中義財長對話機制」,加強在經濟財政金融領域的對話和互惠合作等。

習近平結束義大利訪問後,前往摩納哥與法國。不過,習近平此行訪問歐洲卻遇上歐盟對中國政策的重大調整,據傳法國總統馬克宏接待習近平時,安排德國總理梅克爾、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會面,共商歐中貿易等議題。

多維新聞報導,習近平訪問法國要和歐盟討論的當然不只是雙方關係定位分歧,還有下一步的合作計畫。中國最新的對歐洲政策白皮書中提到中歐之間的合作包括互聯互通、自由貿易、財政金融等等方面的合作,對德、法領導人而言,與習近平交流中美貿易談判的進展及中歐下一步的合作計畫,是十分重要的議題。

(聯合報)
--
義大利挺中國一帶一路 傳雙方簽70億歐元合作案

義大利政府今天與中國簽署一項「不具約束力」的協議,加入了北京當局想加強亞洲與歐洲間運輸及貿易聯繫的「一帶一路」計畫,雙方並簽訂據傳金額達70億歐元的合作備忘錄。

法新社報導,義大利簽署「一帶一路」協議,成為第一個加入這項龐大計畫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國家。

目前正訪問義大利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天與義大利總理孔蒂(Giuseppe Conte)共同出席簽署儀式,雙方簽下29項合作諒解備忘錄(MOU)。

義大利媒體報導,這些合作備忘錄的金額高達50億歐元至70億歐元(約新台幣1750億元至2450億元)。

簽署協議的還有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何立峰與義大利副總理兼經濟發展部長迪馬尤(Luigi DiMaio)。

義大利「24小時太陽報」(Il Sole 24 Ore)報導,中國投資的金額可能增加至200億歐元,但目前僅侷限於熱那亞(Genoa)和狄里雅斯特(Trieste)等戰略港口。

受惠的義大利企業包括取得製造渦輪機合約的安薩爾多集團(Ansaldo),以及簽署11億歐元合約要在亞塞拜然(Azerbaijan)蓋一座鋼鐵廠的達涅利集團(Danieli)。

(中央社)
--
陸義簽帶路協議 200億歐元大單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歐洲行第一站就有重大突破!習近平昨和義大利總理孔蒂會面後,見證發改委主任何立峰與義大利副總理迪馬約簽署「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宣告義國成為七大工業國中首個參與帶路的國家。近30份合作備忘錄中涵蓋電商、能源等領域,金額達200億歐元(約台幣6852億)。兩國發表「加強全面戰略夥伴關係聯合公報」;義方重申奉行一中原則。

經濟牌 涵蓋電商、能源

習近平21日至26日前往義大利、摩納哥及法國進行國是訪問。陸義兩國昨在習近平與孔蒂見證下,正式簽署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大陸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及商務部長鍾山等亦代表陸方,在其他合作備忘錄簽字。

習近平與孔蒂會談時稱,大陸與義大利分處古絲綢之路兩端,展開一帶一路合作天經地義,孔蒂則回稱,很高興參加共建一帶一路,並期望下月來陸出席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

習近平離開羅馬後,將前往西西里島首府巴勒莫進行私人訪問,今轉往歐洲之行第二站摩納哥。最後一站訪法國,習近平也會與法國總統馬克洪、德國總理梅克爾、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等共同出席全球治理論壇閉幕式並致詞。

義大利重申奉行一中原則

據新華社發布的陸義聯合公報共22點。其中,雙方歡迎簽署政府間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認識一帶一路倡議在促進互聯互通方面的巨大潛力,願加強一帶一路倡議同泛歐交通運輸網等的對接,深化在港口、物流及海運領域的合作。義方會利用陸歐互聯互通平台提供的機遇,同陸方開展合作,雙方確認願在亞投行內共同推動互聯互通。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報中,義大利也重申奉行一個中國原則;此外雙方願採取具體行動,反對任何形式的保護主義;同意建立「中義財長對話機制」,加強經濟財金領域的對話及互利合作。

習近平拆彈反制 美聯歐制陸夢碎

從陸義簽署「一帶一路」備忘錄,到歐盟執委會「不顧華盛頓反對」不禁用華為設備,凸顯的是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歐洲行成果正逐步發酵。習此行化身「拆彈專家」,運用義國作為突破口,拆解陸歐利益矛盾,鞏固雙方統一戰線,更粉碎華府「聯歐制陸」美夢,成功在陸美歐三角關係中,上演一場習式風格的「合縱連橫」戰略秀。

只要回顧近一年來陸美歐關係的變化軌跡,就可明白穩住陸歐關係,已是北京無可迴避的課題。陸美貿易戰雖逐漸和緩,大陸可稍喘口氣,但在雙方角力態勢長期未變下,歐盟角色舉足輕重,眼下已成陸美必爭的「關中之地」。

只是歐盟甫發布報告,將大陸視為「經濟競爭對手」與「體制競爭對手」之際,要拉攏歐盟,就必須找到突破點,而亟欲借助北京之力重新恢復過往歷史經濟榮光的義大利,無疑是最合適角色。

儘管與大陸簽署「一帶一路」備忘錄,引來美國撻伐跟歐盟內部各國的冷眼相對,但對經濟長期積弱的義大利而言,相比歐盟各項振興計畫的杯水車薪,北京帶路戰略更像是一劑強心針,雖無起死回生之效,但「止血療傷」已綽綽有餘。

對大陸而言,與義國簽署帶路協議這一起手式,是希望「經濟牌」能在歐盟內部發酵,讓其餘國家起而效之。在陸歐關係晦暗不明之際,習近平歐洲行,成功化解雙方利益矛盾,進一步統一陸歐戰線,炮口一致對美。

美國也非省油的燈。先不說美歐在政治價值理念上相近,華盛頓操作華為案,鼓吹歐盟齊力抵制大陸,一度讓北京左支右絀。但面對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大陸,以及川普政府政治決策的搖擺性,歐盟國家只會選擇先「顧肚子」;歐盟執委會不禁用華為設備,就是最好例證。

平心而論,習近平此次完美出擊,巧妙運用歐盟與美國、歐盟與義大利間的矛盾,一舉打亂美國「聯歐制陸」算盤,成功繳出一張亮眼的習式外交成績單。

(中國時報)
--
中國拒瓜伊多代表入境 美洲開發銀行取消年會 列印

美洲開發銀行(IADB)及其投資機構「美洲投資公司」(IIC)今年度理事會年會原訂廿八至卅一日假中國成都市舉行,IADB網站廿二日卻臨時宣告計畫取消。根據媒體報導,中國拒絕提供簽證給獲IADB同意的委內瑞拉臨時總統瓜伊多代表,引發美國廿一日抗議揚言缺席後,IADB理事會旗下常設執行董事會廿二日投票決定卅日內另訂年會地點,徹底反將首度擔任年會東道主的中國一軍。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廿三日表示,中國雖然遺憾,但這件事責任不在中國,因瓜伊多本身並非透過合法程序民選產生的總統,他提名的代表因此也有合法性問題,中國因此難以准許對方出席。

委國國會議長瓜伊多一月廿三日自封為臨時總統以來,獲得美國、加拿大及部分拉丁美洲國家支持,他指控馬杜羅非法連任總統;但馬杜羅有中國、俄羅斯及古巴撐腰,還把持委國軍方及最高法院。

關於IADB理事一職,瓜伊多提名曾任委國計劃部部長、IADB首位首席經濟學家的哈佛學者豪斯曼(Ricardo Hausmann)出任,十五日在IADB同意下,踢掉馬杜羅之前任命的裴瑞茲(Oswaldo Javier Perez Cuevas),成為瓜伊多陣營第一位獲多邊組織承認的代表。中國遂改以年會「去政治化」為由,主張兩方皆不派人與會。

一九五九年成立的IADB是全球第一個且規模最大的區域性多邊開發銀行,總部設於美國,以理事會為最高權力機構,目前共有四十八個成員國。中國一九九三年首度申請入行,美國、日本始終反對;惟拉美國家與中國的經貿合作日深,終於二○○八年全球發生金融海嘯後,隔年成功將中國拉入。再以股權換算的投票權比重來看,委國在IADB的表決分量,僅次於美國、阿根廷、巴西、日本、墨西哥,排名第六,遠甚於中國;但中國過去十年提供委國逾五十億美元資金,以「拿石油換貸款」策略在拉丁美洲形成不可小覷的影響力。

(自由時報)
--
陸介入美國後院 華府不悅

美洲開發銀行(簡稱IDB或IADB)是美國和拉丁美洲19個國家於1959年12月30日成立的多邊開發銀行,總部設在美國首都華盛頓。IDB是美洲國家組織的專門機構,成立目的是為集中各成員國的力量,提供貸款和技術援助給該行在美洲的成員國,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

IDB目前共有成員國共48個,其中美洲成員國28個;歐洲成員國16個;亞洲成員國4個,包括中國大陸、日本、南韓和以色列。非美洲國家不能使用該行資金,但可以參加該行組織的專案投標。

1991年起IDB邀請中國大陸和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出席年會;1993年,大陸申請加入IDB,2004年又提了一次,2008年10月IDB宣布大陸成為該行第48個成員國,於2009年1月生效。

今年是IDB成立60周年。去年3月,IDB第59屆年會在阿根廷門多薩舉行,會中決定第60屆年會於2019年3月在中國成都舉行。

近年來,大陸與拉丁美洲國家的經貿往來趨於頻密。以委內瑞拉為例,過去10年大陸透過石油換貸款協定的方式,向委國提供逾500億美元(約台幣1.62兆元)資金。

在陸美進行貿易戰的背景下,華府也開始對大陸積極介入「美國後院」表示關切。美國財政部負責國際事務的副部長馬爾帕斯(David Malpass),去年曾呼籲IDB重新考慮在成都舉行60周年年會的決定,並認為這次會議極具象徵意義,應在美洲舉行。

(中國時報)
--
歐盟峰會 尋求對中更強勢戰略

歐盟、德、法三領袖本週將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巴黎會談,但歐盟領袖峰會發出警訊:中國雖是貿易的夥伴,也是市場未足夠開放的競爭對手。歐盟尋求對中國關係採取更強勢戰略,討論如何對抗中國不公平貿易、經濟政策對市場造成的扭曲效果,並希望把中國產業補貼納入要求世貿組織(WTO)改革的一環。

批中國是市場不夠開放的競爭對手
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廿二日在記者會表示,歐盟本次峰會在協調對中國政策的一致立場,以準備即將到來的四月九日歐中領袖峰會,「我們目標是達到平衡的關係,確保公平競爭和平等的市場准入…我們希望說服中國把產業補貼納入WTO改革的關鍵內容」。

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警告,中國市場對歐洲企業不夠開放,「我們必須改變這一點」;歐中關係雖好、但不是極佳,且競爭不公平,歐盟希望歐企有和中企一樣准入管道以參與政府採購公開招標。容克和法國總統馬克宏、德國總理梅克爾本週二將在巴黎共同會見來訪的習近平。

歐盟外交官透露,容克在歐盟領袖閉門會議中抨擊,幾年前就應啟動對中國問題的討論,歐中商業關係缺乏互惠,歐盟對中國政策「應明確和更強硬」,包括對中資更嚴格審查;去年歐中峰會達成的三項具體結論,包括民用航空市場、對歐盟高級食品等產地標示更優惠和尊重、成立改革WTO的工作小組,但迄今仍無進展。

馬克宏提及中國可能的主宰地位時表示,樂見「歐洲覺醒」,他了解歐盟內仍有不同看法,但讓中企買下港口等歐盟基礎設施是一項戰略錯誤;歐中關係不應最優先和最重要討論貿易,而應是討論地緣政治和戰略關係。梅克爾也說「歐洲應把中國視為既是夥伴也是競爭者」,此看法獲得奧地利總理庫爾茨和容克的呼應。

(自由時報)
--
防5G風險 歐盟促分享情資

傳達成政策方針 不封殺華為
路透報導,歐盟傳出已達成政策方針,希望各成員國強化監控5G網路安全風險,但不封殺華為。四位知情人士透露,歐盟執委會本週二將提出建議,力促歐盟國家相互分享更多情資,以防範相關5G網路的資安風險,但將不理會美國禁用華為設備的呼籲。

不理會美國禁用呼籲
歐盟科技事務執委恩席普(Andrus Ansip)擬廿六日提出建議,可視為對美國遊說歐洲封殺華為的正式回應,雖不具法律強制力,仍有左右歐盟國家立法的政治影響力。美國近年來不斷警告,華為設備有「後門」潛在顧慮,可能被中國政府用來從事間諜活動及破壞基礎設施。

知情人士表示,恩席普將告知歐盟國家善用歐盟政策工具,包括最近通過的「網路安全法」、二○一六年採行的「網路與資訊系統安全準則」;例如,成員國應交換情資,對安全風險的衝擊評估研究、對連網裝置和5G設備的認證,應相互協調。

報導指出,歐盟執委會不會呼籲對華為設備採取禁令,讓歐盟國家基於國安因素自行決定;但將會強調歐盟應就5G的安全風險採取共同立場,「在數位關鍵基礎設施的安全評估上,強化交流」。

德國抗拒美國壓力,本月對所有電信設備商訂立更嚴苛標準,未直接點名華為。相較之下,澳洲、紐西蘭、日本等國電信商已停用華為設備。

美警告將付昂貴成本
美國國會美中經濟暨安全檢討委員會(USCC)委員魏塞(Michael Wessel)則表示,中國5G發展、華為設備已引發全球安全重大顧慮,盟邦必須考慮願投資多少在國安方面;外界常把重心放在經濟成本上,卻未考慮架設全國性5G網路這類重大建設的國安成本,「這很像病毒般,盟邦可選擇現在注射疫苗來對抗危險,或今後遭受痛苦、付出昂貴治療成本的風險」。

(自由時報)
--
報復孟晚舟案? 中國停買加拿大芥花籽

中國已經停止向加拿大購買所有的芥花籽,外界認為這是中方對加拿大逮捕華為財務長孟晚舟的報復行動。

加拿大芥花籽協會21日表示,出口商反映,近來中國進口商不願再採購加拿大的芥花籽。

據統計,中國去年從加拿大進口的芥花籽達21億美元,相當於加拿大出口所有芥花籽產品總價值的40%。

據加國媒體環球郵報報導,進口加拿大農產品的江蘇銅梁國際公司執行長高華志(Gao Huazhi,音譯)表示,「近期小麥、豌豆、亞麻籽和芥花籽相關產品的訂購單已全數取消」。

今年初,北京暫停從加拿大李察森農業公司進口芥花籽,理由為一名中國官員聲稱該公司產品含有害有機物,但加拿大前駐中國大使馬大維(David Mulroney)指出,加拿大芥花籽出口遭擋與華為案「絕對有關聯」。

(聯合晚報)
--
加拿大發現史上最大暴龍化石

一九九一年於加拿大西部出土的暴龍「史考提」(Scotty)化石,因發現者當晚開了一瓶蘇格蘭威士忌而得名。其上覆蓋的堅硬砂岩,花費逾十年徹底移除後,加國亞伯達大學古生物專家終於得以重組牠的骨架,近日完成後確認長達十三公尺,預估生前體重可能超過八八○○公斤,體型超越現今已知任何一隻肉食恐龍,可說是「暴龍中的暴龍」;但傷痕累累的骨骸,顯示當年應身經百戰,牠也是人類所知最老的暴龍,生前應已進入三十歲。

(自由時報)
--
古生物學家花數十年重構骨骼 拼出史上最大暴龍

一支古生物學家團隊今天表示,在花了數十年重建骨骼後,他們確認1991年在加拿大西部所發現的暴龍化石,是全球迄今發現的最大暴龍。

來自加拿大亞伯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的團隊表示,這隻被取名為「史寇提」(Scotty)的暴龍身長13公尺,體重很可能超過8800公斤,超越過去所發現的所有肉食性恐龍。

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亞伯達大學生物科學系博士後研究員柏森斯(Scott Persons)說:「這是暴龍中的暴龍。暴龍的體型可以顯著不同,有些較瘦長,有些則較粗壯。」

史寇提的骨骼在1991年被發現後,古生物學者光是移除覆蓋在骨頭上的砂岩,就花了超過10年。

柏森斯表示,史寇提是目前已知的最老暴龍,估計約30多歲。

加拿大廣播公司新聞網(CBC News)報導,柏森斯是在今天由解剖學期刊The Anatomical Record刊出的研究裡,宣布史寇提為史上最大暴龍,比在芝加哥發現的另一隻暴龍「蘇」(Sue)長70公分、重200公斤。

柏森斯與研究團隊發現,史寇提可能活得很辛苦,因為牠的下顎有感染、肋骨骨折,且尾巴有部分受傷嚴重,可能是被其他暴龍所咬傷。研究人員目前只能確認牠高齡30多歲,還無法確認史寇提究竟是公是母。

(中央社)
--
英百萬人上街要求二次公投 梅伊副手可能接首相

英國脫歐的過程歹戲拖棚,23日估計有超過100萬人走上倫敦街頭,要求舉行二次脫歐公投,這是英國歷來人數最多的示威活動之一。

衛報報導,這場「交由人民決定」(Put It To The People)的遊行,有來自英國各地的民眾和現住英國的歐盟國家人士共同參與,此時正值英國政治動盪加劇,愈來愈多的人呼籲首相梅伊辭職。如果她兩度遭否決的脫歐協議一直無法取得足夠支持,下周二取消交付下院進行第三次表決,梅伊可能撐不過下周。

部分內閣大臣考慮由她的副手李登頓(David Lidington)暫代首相職,儘管李登頓是留歐派,勢將遭脫歐派強烈反對。

這場遊行的主辦單位說,精確的參加人數難以估算,但規模可能比2003年2月反對伊拉克戰爭的示威遊行還要大。

許多人決定揮舞歐盟旗幟並高舉梅伊照片上街遊行的原因是,三天之前,梅伊在電視演說中說,她相信英國人不支持二次公投。主要政黨也有多位大咖參與,包括工黨副黨魁華森(Tom Watson)、保守黨籍的英國前副首相赫索泰(Lord Heseltine)、倫敦市長卡恩(Sadiq Khan)、蘇格蘭首席部長同時也是蘇格蘭民族黨(SNP)黨魁的斯特金(Nicola Sturgeon)。

當群眾喊出「(工黨黨魁)柯賓在哪裡」的口號,華森在國會廣場演說表示,梅伊不能忽視這場遊行,必須給予民眾二次公投的機會:「首相聲稱她為英國發言。那麼,看看窗外⋯⋯首相,你已失去掌控,讓人民拿回掌控權」。

赫索泰將當前危機怪在梅伊頭上,他訴求年輕人挺身而出,捍衛民主和英國的世界地位。

史特金說,英國脫歐期限從3月29日被延至最早4月12日,「是最大的機會,我們必須避免無協議脫歐的大災難,以及首相的差勁協議造成的破壞。」

主辦單位說,由於遊行人數遠超乎預期,整個下午手機網路塞車,許多人被擠得寸步難移。

周六晚上,有更多保守黨議員說,將支持無協議脫歐,而非梅伊版脫歐計畫或其他的安排。首相府回擊表示,議員若推動無協議脫歐,結局可能是提前大選。

一項要求撤回里斯本條約第50條、停止脫歐的網路請願活動,已獲得逾460萬人連署,成為政府請願網站開放以來,人氣最高的提案。留歐派議員正研擬計畫,打算將撤銷里斯本條約第50條付諸表決,做為避免英國無協議脫歐的緊急措施。

數以萬計反脫歐民眾示威遊行 要求第二次公投

眼看英國恐無法在原訂3月29日期限準時脫歐,數以萬計的反脫歐民眾23日匯聚在倫敦市中心,要求第二次公投。

脫歐一事歹戲拖棚。關於如何脫歐、何時脫歐,究竟是否能脫歐,英國國會紛紛擾擾爭執了3年,仍遲遲得不出清楚結論。英國首相梅伊22日告訴下議院議員,她兩度遭否決的脫歐協議仍不能得到足夠支持,她下周可能不會把協議交付下議院進行第三次表決。這將導致她的脫歐策略功虧一簣。泰晤士報和每日電訊報均報導,逼迫梅伊下台的壓力與日俱增。

反脫歐示威活動23日中午左右由倫敦海德公園旁的大理石拱門開始,經過唐寧街十號的首相辦公室,結束於英國國會前。雖沒有官方預估人數,路透報導,在示威開始前,就有數以萬計的民眾抵達現場。主辦單位有信心,示威人數將多於去年10月反脱歐遊行的70萬人。

18歲的啡比・普爾高舉寫著「我絕不會放棄歐盟」(Never Gonna Give EU Up)的標語,這改編自1980年代的熱門歌手瑞克・艾斯里的歌詞「我絕不會放棄你」(Never Gonna Give You Up)。

(聯合報)
--
梅伊首相不保 傳內閣釀逼宮要她10天內走人

英國預定脫離歐洲聯盟(EU)的日子即將到來之際,首相梅伊脫歐策略岌岌可危,首相大位也將不保。英國「星期泰晤士報」報導,她的內閣成員將在10天內把她拉下台。

路透社引述「星期泰晤士報」(Sunday Times)報導,如果梅伊(Theresa May)遭到推翻,英國脫歐就會出現變數。目前不清楚英國會在何時、如何脫歐,甚至會不會脫歐。

梅伊在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後上任,原本矢言帶領英國脫歐,但2017年臨時宣布大選賠掉多數黨地位後,領袖地位大受影響。

梅伊去年11月和歐盟敲定的脫歐方案遭議員強烈反對,國會兩度否決。

「星期泰晤士報」引述11位未具名高官報導,這11位高官都認為梅伊應該下台,他們說,梅伊的判斷力「出了問題」,且越來越令人不快,喜怒無常。

「星期泰晤士報」引述不具名官員報導:「結束的日子快到了,她會在10天內走人。」

「星期泰晤士報」引述另一位不具名官員表示:「她的判斷力開始出問題,你不能當個只把頭埋在沙堆裡的閣員。」

「星期泰晤士報」報導,梅伊實質上的副手李登頓(David Lidington)將是臨時首相的競爭者之一,但也有人力拱環境大臣戈夫(Michael Gove)或外務大臣韓特(Jeremy Hunt)接任。

「星期泰晤士報」表示,內閣會在明天逼宮梅伊,如果她拒絕下台,大臣們就會揚言辭職。

「週日郵報」(Mail on Sunday)則報導,內閣的共識是推舉戈夫,他們認為李登頓太親歐盟,但疑歐派議員也對戈夫有所疑慮。

訴求2次脫歐公投 數萬民眾倫敦大遊行

數萬名反對退出歐盟的英國民眾今天聚集倫敦市中心遊行,訴求舉行第2次脫歐公投。距離法定脫歐日期3月29日倒數6天,脫歐的命運仍舊不明。

英國首相梅伊(Theresa May)昨天暗示,她兩度遭到國會否決的脫歐協議,如果沒有足夠支持,下週可能不會再次送請國會第3度表決。

根據歐盟提出的條件,如果國會沒有通過脫歐協議,英國必須在4月12日之前提出下一步計畫。

在此同時,呼籲撤回里斯本條約第50條、取消脫歐的連署請願已經突破400萬人。

親歐盟的抗議民眾今天中午在海德公園(HydePark)旁的大理石拱門(Marble Arch)聚集,發起「交由人民決定」遊行,行經唐寧街首相官邸,並以國會大廈作為終點。

遊行民眾身披歐盟旗幟,高舉「交給人民決定」、「停止脫歐」、「停止這場混亂」等標語,希望能透過第2次公投機會扭轉脫歐。

然而,梅伊曾表示不會贊同撤回里斯本條約第50條,不贊成推翻第一次公投結果,認為這會代表民主的挫敗。

籲再次舉行公投 反脫歐民眾倫敦遊行

反對退出歐洲聯盟的大批英國民眾今天將在倫敦市中心遊行,以提出再次舉行公投的要求。此時脫歐危機不斷加深,恐怕會使首相梅伊的官位不保。

經過3年來曲曲折折的爭論,關於如何、何時甚至是否能脫歐,仍無法確定,形成了數十年來最嚴重的政治危機。

梅伊昨天暗示,她兩度遭到國會否決的脫歐協議,下週可能不會再次送請國會表決,而這個結果將使她的脫歐策略潰敗。「泰晤士報」(The Times)和「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報導,如今梅伊辭職的壓力與日俱增。

不過英國政府消息人士對路透社透露,泰晤士報關於當局正商討梅伊下台事宜的報導並不正確。

儘管全英上下和政界對脫歐的意見分歧,但多半都認為,這是英國二戰以來最重要的戰略性決定。

親歐盟的抗議民眾今天中午前後,將在海德公園(Hyde Park)旁的大理石拱門(Marble Arch)聚集,發起「交由人民決定」遊行,行經唐寧街首相官邸,並以國會大廈作為終點。

遊行發起人表示,舉行第2次脫歐公投的主張,如今已成為英國最大的群眾運動,因此今天遊行的規模將超越去年10月所舉行的類似活動,當時示威活動的支持者宣稱,參加人數大約有70萬名。

梅伊籲國會挺脫歐協議 否則下週恐無第3次表決

英國首相梅伊(Theresa May)試圖說服國會議員支持脫歐協議,在抨擊他們優柔寡斷後又設法拉攏。她表示要是支持度不夠,恐怕下週不會有第3次的脫歐協議表決。

梅伊今天致函所有國會議員,說明可能的路徑。歐洲聯盟本週舉行高峰會,各國領袖昨天同意短暫延後英國脫歐期限。

然而梅伊表示,要是未來幾天,改變立場的人數不夠多,恐怕下週不會讓國會第3度表決脫歐協議。

●梅伊面臨時間壓力

梅伊面臨令人生畏的艱鉅任務,必須趕在歐盟設定的4月12日新期限前說服英國國會議員支持脫歐協議,國會先前兩次表決皆以壓倒性多數否決她與歐盟達成的脫歐協議。據路透社報導,她至少還得再讓75名國會議員改變心意。

要是梅伊成功,歐盟將同意英國脫歐期限延至5月22日。但要是國會表決未過,英國只能向歐盟要求延長到4月12日,或是無協議脫歐。若要延長更久,英國就必須參與5月舉行的歐洲議會選舉。

●梅伊指出4個選項

梅伊在信中表示,支持度足夠的話,她才會讓下議院表決脫歐協議。她說明前方有4個選項,第1個是撤回里斯本條約第50條,撤銷脫歐意向的通知,「但這會違背公投結果」。第2個是4月12日無協議脫歐,但多數國會議員先前已表示不贊成,本月稍早投票否決無協議脫歐。

至於另外2個選項,梅伊寫道:「如果支持度看起來足夠且議長同意的話,我們下週就能將協議送回表決,過關的話就能在5月22日脫歐。」

但她表示,要是支持度不夠或下議院否決,「我們能在4月12日前再次尋求延長,但這將牽涉舉行歐洲議會選舉」。她還說:「我強烈認為,要求英國人民在公投決定脫歐的3年後參與這些選舉,實在不合理。」

●脫歐不確定性持續籠罩

法新社報導,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DonaldTusk)今天在歐盟高峰會結束後告訴記者:「在4月12日之前,任何事都有可能發生。」

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表示,如果英國國會議員再度否決脫歐協議,歐盟領袖將必須再度與梅伊舉行峰會,商議如何進行程序。

上述的可能性逐漸升高,尤其民主聯盟黨(DUP)今天批評梅伊在歐盟峰會表現「失敗」。這個北愛爾蘭政黨向來在國會支持梅伊政府。

抗議英國脫歐的民眾預定明天在倫敦遊行,要求二度公投。蘇格蘭首席大臣施特金(Nicola Sturgeon)表示會參加。

此外,呼籲英國政府取消脫歐的網路請願活動,目前連署人數已經突破390萬。

(中央社)
--
拒英國脫歐 網路連署破300萬人

歐盟21日有條件同意延後英國脫歐期限,與此同時,呼籲英國首相梅伊(Theresa May)撤回里斯本條約第50條,停止脫歐的網路請願活動,目前連署人數已經突破300萬。

距離英國脫離歐盟的3月29日期限倒數7天,發起連署的喬治亞杜(Margaret Anne Georgiadou)在請願活動內文表示,政府一再聲明,離開歐盟是出自「人民的意願」,「我們必須阻止這樣的說法,證明人民現在強力支持留在歐盟」。

由於請願連署踴躍,議會的網路一度當機。議會在推特表示,連署的速度太快,「是網站有史以來之最」。在連署最快速的時候,每分鐘就有將近2000人連署。根據連署的地域性分析,參與連署的人最多居住在布里斯托、愛丁堡、曼徹斯特、牛津、倫敦、劍橋,以及布萊頓。

參與連署的民眾必須填寫個人資訊,表明是英國公民,或是居住在英國的他國公民。知名影星休葛蘭、安迪瑟克斯,女歌手藍妮克絲(Annie Lennox),喜劇演員珍妮佛·珊德絲等名人都加入連署行列。

然而,唐寧街表示,梅伊「已經再三說過,她不會贊同撤回里斯本條約第50條」,「首相一直以來都表示,若是無法達成公投結果,將是民主的挫敗,她不會贊同。」撤回里斯本條約第50條一直是議員們的禁忌話題,甚至連最反對脫歐的議員都知道,首相若決定反對人民公投的結果,無疑是政治自殺。

此外,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分析,在議會連署的請願書鮮少能動搖法律,甚至不一定能在國會發動辯論。連署的較大意義在於把議題搬上檯面,吸引大眾注意。

(世界日報)
--
資源循環…塑膠垃圾分解 日歐搶主導權

日本政府正加速研擬塑膠資源循環戰略,有意在六月底大阪舉行的廿國集團(G20)峰會中,將減塑問題提列主要議題,提倡日本的減塑政策,在相關議題取得主導地位。

聯合國環境大會(UNEA)日前落幕,與會一百七十個國家承諾將在二○三○年前「大幅減少」塑膠用量。台灣的限塑時程更走在亞洲前面,環保署去年二月即提出「二○二○內用禁用、二○二五以價制量限用、二○三○全面禁用」,預計二○三○年全面禁用包含塑膠袋、免洗餐具、塑膠吸管等一次性塑膠製品。

日本幾乎已做到全民垃圾分類、高回收率,雖減塑進度較台灣慢,但提出「戰略」性思考,值得關注。日本計畫在十年間,投入一百億日圓進行減少海洋微塑垃圾的先端研究;著手研擬的「塑膠資源循環戰略」將在六月出爐,日本政府定下二○三○年減塑百分之廿五、二○三五年塑膠垃圾全面回收利用目標。

日本中央環境審議會二月底通過一次性塑膠垃圾削減戰略,明年起塑膠購物袋全面收費,二○三○年達成減少百分之廿五目標,同時將植物等有機素材的國內使用量增加到兩百萬噸。二○三五年為止,包括廢熱發電在內達到塑膠垃圾百分之百回收再利用。

據日本經濟新聞等相關報導,日本政府想定的研發模型包括促進漂浮海中微生物分解塑料、開發溶解於海中的解毒塑料、開發能回收塑料的機器人等。

歐洲對塑膠垃圾問題起步早,在生物可分解垃圾國際規格制定上取得主導,日本希望加速直追,在國際規格制定也有話語權。

國際標準化機構(ISO)負責生物可分解塑膠垃圾國際規格作業小組的國岡正雄,日前接受日經訪問提到德、義的企業研究者十分積極,小組議論目前都由歐洲主導。日本預計兩年內技術提升到可完全分解;歐洲也預計兩年內獲得逾九成分解的認證。

據日本三菱綜合研究所數據,一九五○年起生產的塑膠垃圾超過八十三億噸,至少六十三億噸成為垃圾;回收的塑化垃圾八成被掩埋、放流大海,真正回收的比例只有百分之九。九州大學教授磯邊篤彦研究團隊年初發表預測,二○三○年海洋微塑垃圾將膨脹至現在的兩倍。

(聯合報)
--
澳簽蠢交易?達爾文港租給中資99年 想反悔無正當理由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23日與義大利總理孔蒂見證兩國代表簽署「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以及29項合作協議,包括中國交通建設公司與義大利重要港口熱那亞(Genoa)及狄里雅斯特(Trieste)的管理合約,使得中資在海外租用或經營港口可能帶來的戰略安全隱憂,再度受到關注。       

澳洲的北領地自治區三年前將達爾文港經營權租給中資企業嵐橋集團,租期長達99年,如今部分澳洲人士日益擔心中國可能帶來的安全隱憂,希望取消租約,專家學者說很難。

嵐橋在2015年10月取得達爾文港的租賃權,一次性付款5.06億澳元(逾台幣113億元),租約要到2114年才到期,澳洲部分人士有揮之不去的焦慮感。

研究中國國際戰略行動的查爾斯達爾文大學(Charles Darwin University)教授蓋瑞克(John Garrick)說,澳洲聯邦政府就算想取回港口租賃權,也沒有正當性:「除了覺得這件事很蠢之外,沒有足夠的事證能讓此一作為正當化。到底為什麼簽下這種約呢?此事幾近荒謬。」

澳洲國防協會(Australia Defence Association)執行董事詹姆斯也同意上述看法:「很可能為時已晚。要取消租約,必須支付高額賠償給承租方。一旦達成這種白癡交易,整個國家都聽人擺佈。這就是糟糕之處,北領地的地方政府做了這種蠢決定,拿澳洲未來幾百年的自由和戰略安全去冒險。」

詹姆斯說,戰略風險可以管理,卻永遠無法全部消除,而且澳洲政府管理要花成本。此事牽涉到當南海關係緊張時,中國可能採取的行動,以及身為美國盟友的澳洲該如何回應。

蓋瑞克觀察中國近幾年和貧窮太平洋國家交手指出,中國已經發展出一種戰略定位的「藍圖」。例如中國提供貸款給斯里蘭卡興建基礎設施。當斯里蘭卡無力償還債務,中國將取得那些基設資產的控制權。

事情都發生在那些國家遭逢經濟動盪之際、以經濟發展之名進行,與達爾文港的狀況類似。北領地政府目前正經歷財政危機,以及經濟下行嚴重的問題。

嵐橋日前正式在達爾文港濱水區啟動興建價值2億澳元的奢華旅館。

蓋瑞克說,中國無法要求償還貸款或接收達爾文港任何基設的控制權,但這似乎仍是用在澳洲北岸的模式。

他補充說,興建奢華旅館會進一步擴充嵐橋利益,此舉與厚植軟實力和影響力有關:「他們將能進一步發揮軟實力,展現對在地社區的貢獻;自地方議會而上,會有許多人慶祝此事。」

(聯合報)
--
郵輪引擎故障1300人困挪威外海 8米高巨浪添救援難度

挪威一艘載有1300名乘客和船員的郵輪23日因為引擎故障,加上氣候惡劣,被困在波濤洶湧的挪威西岸外海上,並對外發出求救信號,挪威已出動多架直升機和救援船,目前約有100多人被撤離至岸上。

BBC報導,瑞士維京遊輪公司(Viking Ocean Cruises)的「維京天空號」(Viking Sky)14日由挪威第二大城卑爾根(Bergen)出發,展開為期12天的旅程,原定25日抵達英國泰晤士河河口的提伯利港(Tilbury),未料郵輪23日下午在惡劣天氣下出現引擎故障,受困挪威西部外海。

挪威緊急官員23日表示,救援人員正陸續從該艘引擎失靈的挪威郵輪上救援約1300名乘客和船員。

挪威媒體報導,船艙受困海上後因遭巨浪襲擊而進水,船長發出求救信號,引擎故障後導致船隻開始不斷飄向岩岸邊,好在其中一個引擎恢復運作,令郵輪在離岸兩公里處下錨待救。

挪威救援隊派出五架直升機和多艘救援船參與撤離行動,該海域浪高達6-8公尺、風力時速達69公里,增加救援難度。

從乘客拍攝的影片中能發現,船隻當時搖晃劇烈並前後俯衝,桌椅等設施晃的東倒西歪,乘客連站都站不穩,情況相當驚險。巨浪甚至打破部分窗戶,海水灌進郵輪內,造成地面溼滑。

有救援人員表示,救援行動相當緩慢且危險,因為乘客必須一個個被直升機吊掛在空中,且風力相當大。目前已知有八人受傷,其中三人情況較為嚴重。

據悉,大多數乘客為英國人和美國人。上岸的乘客被帶往當地的體育中心,一名志工表示,截至目前已有約100多人抵達,並在當地找到旅館休憩。

獲救乘客表示,「在直升機上一點都不好玩,我寧願忘記」。

據瑞士維京郵輪公司官網資料.「維京天空號」於2017年投入服務。

(聯合報)
--
惡劣天候遇引擎故障 逾千郵輪乘客受困挪威外海

挪威警方和救難人員表示,一艘豪華郵輪今天在西岸外海發生引擎故障,還遇上暴風雨,當局出動直升機,協助船上乘客撤離。

挪威海岸防衛隊表示,搭載1373名乘客和船員的「維京天空號」(Viking Sky)在挪威海(Norwegian Sea)慢慢漂向陸地,並發出求救訊號。

儘管不願詳述細節,海岸防衛隊指出,郵輪搭載的915名乘客「絕大多數」來自美國和英國。

挪威海岸防衛隊發言人費艾(Per Fjeld)表示,截至格林威治時間晚間9時40分(台北時間24日上午5時40分),已撤離約155名乘客。

維京郵輪寫給路透社的聲明說:「我們乘客和船員的安全健康,是我們的優先考量,目前正和挪威海岸防衛隊通力合作,船長決定以直升機撤離船上所有賓客。」

法新社報導,船員雖成功重新發動其中一個引擎,並拋錨等待救援,然而當局認為讓乘客繼續滯留船上太過危險。

現場除了海岸巡防隊和其他救援船隻外,還出動5架直升機。

郵輪乘客發布至社群媒體的影像畫面顯示,浪高達8公尺之際,船上傢俱跟著船身搖晃,不斷滑動。

獲救乘客之一的雅各(Janet Jacob)告訴挪威廣播公司(NRK):「我從沒見過令人如此驚恐的場景。我開始禱告,為船上所有乘客的安全祈禱。」

美籍乘客柯瑞(John Curry)則說:「我們坐下來吃早餐時…周遭物品開始晃動,陷入一片混亂。」

(中央社)
--
英國唱片業 去年營收創10年高

在串流音樂服務推動下,英國唱片業去年營收成長超過3%。

英國唱片業協會(BPI)公布的新數據指出,唱片公司去年總營收高達8.655億英鎊(約台幣358億元),幾乎是近十年最高。

串流平台營收 占比首度過半

英國唱片公司營收連3年成長,由Spotify、亞馬遜音樂和蘋果音樂等經營的串流音樂訂閱平台的營收也持續飆升,去年這些平台創造4.68億英鎊(約台幣193億元)的營收,在唱片公司整體營收的占比首度過半,達54%。

這些串流訂閱營收自2015年以來成長220%,如果計入YouTube音樂影片的廣告營收和Spotify免費服務的收入,所有串流的總營收為5.164億英鎊(約台幣213億元),占60%的業界收入。

BPI執行長泰勒(Geoff Taylor)表示:「英國唱片音樂界持續成長,因為業界投資新人才、全球創意行銷,且提供音樂迷絕佳選擇。」

業界槓上YouTube 要求更高抽成

不過BPI數據也凸顯音樂界和YouTube當前的財務爭議,許多藝人和唱片公司要求從YouTube的收視獲得更大比例的酬勞。

去年英國人的影片觀看次數估計達300億次,但是YouTube的母公司字母(Alphabet)僅支付不到3,000萬英鎊給唱片公司。英國去年銷售420萬張黑膠唱片,版稅為5,700萬英鎊,這表示字母公司只繳交比一半多一點的版稅。泰勒警告:「未來展望依舊樂觀,但要重新奪回失去的版圖仍有漫漫長路要走。」

他指出,長期成長仰賴政府採取務實行動來解決價值落差問題,並確保線上平台負起責任降低侵權行為。

(聯合晚報)
--
萬那杜減塑 免洗尿布替代品傷腦筋

萬那杜擬成為全球第一個禁用免洗尿布的國家,正忙著尋找替代方案。

澳洲廣播公司(ABC)報導,這項禁令預計12月生效,這代表萬那杜必須尋找足夠的可重複使用尿布,提供估計二萬名新生兒和幼兒使用。

萬那杜外長雷根瓦努(Ralph Regenvanu)2月宣布,這項計畫是大規模禁用塑膠產品的重大改變之一。他表示:「光是除去尿布,可以大幅度減少塑膠廢棄物。」

不過,這個消息引發的反應不一,該國民眾在社群網站上稱讚這個想法領先全球,但其他人則質疑這項禁令該如何實施。成本與方便性都是明顯的問題,有網友擔心可重複使用的尿布在偏遠地區可行性。

網友回應:「布尿布、T型布尿布固定器和尿布內襯在發展中國家很難購得。」也有人點出,首都維拉港(Port Vila)買得到一些,但外島就未必可取得。

當地非政府組織Mama's Laef的人員貝琳達.羅塞利(Belinda Rosselli)正在研究可重複使用尿布的原型。她表示:「我想知道哪種布料最適合萬那杜,因為這裡溫度很高。」

羅塞利說:「我們知道,萬那杜有嬰兒的肚臍因為毯子合成材質出現問題,而且這種材質廣泛用在可重複使用尿布的內襯。因此我想找到以棉為主的布料與其他成分,可以更呵護寶寶的肌膚。」免洗尿布是全球環境問題,全球每年估使用4500億片尿布。

環保組織迴旋鏢聯盟(Boomerang Alliance)估計,澳洲每天用掉375萬片免洗尿布。迴旋鏢聯盟副總監潔恩.派拉摩(Jayne Paramor)說:「澳洲每年大約有八億片拋棄式尿布扔到垃圾場,因為我們沒有替代品。」尿布在澳洲掩埋垃圾量至少占1%。

派拉摩指出,有一點很重要,免洗尿布對女性是很重要的產品,現在有更多母親回到職場工作,方便性會是一大考量。

(聯合晚報)
--
索馬利亞政府大樓遇襲 炸彈攻擊與槍戰至少釀4死

索馬利亞伊斯蘭激進組織青年黨今天攻擊首都摩加迪休一棟政府大樓,他們先發動自殺式汽車炸彈攻擊,好戰分子再進到大樓內展開槍戰,已造成至少4人死亡。

青年黨(Al-Shabaab)犯下這起最新炸彈攻擊,引發的大爆炸撼動了摩加迪休(Mogadishu)市中心。

警官努爾(Abdullahi Nur)告訴路透社:「青年黨攻擊了包括勞動部在內的兩個政府部門所在大樓。目前為止,我們知道有4人喪命,但死亡人數肯定會增加。」

摩加迪休安明救護車局(Amin Ambulance Service)局長阿布德拉曼(Abdikadir Abdirahman)向路透社表示,有11人受傷,還有一些人仍受困大樓內,因為槍戰持續進行中,所以無法救出他們。

青年黨指出,他們的一名戰士先用自殺式汽車炸彈攻擊這棟政府大樓,讓其他戰士得以進到大樓內。

青年黨軍事行動發言人阿布穆薩布(Abdiasis AbuMusab)告訴路透社:「我們在大樓內,戰鬥持續進行中。我們稍後會詳細說明。」

索馬利亞攻擊事件落幕 至少15死包括一助理部長

索馬利亞伊斯蘭激進組織青年黨(al Shabaab) 今天攻擊首都摩加迪休政府大樓,引爆汽車炸彈,隨即爆發槍戰,造成至少15人喪生,包括一名助理部長。

警方稍後表示,槍戰已經結束,遭到攻擊的大樓恢復了安全。

警官阿布杜拉希(Ali Abdullahi)告訴記者:「安全部隊已確保這座建築安全,發動攻擊的4名好戰分子遭到射殺。另一名好戰分子就是引爆汽車炸彈的人,也已喪命。」

阿布杜拉希說,另有10人遇害,包括勞動部助理部長阿布達拉(Sagar Ibrahim Abdala) 和員警。

(中央社)
--
黃背心示威第19週 巴黎動員裝甲車催淚彈

法國「黃背心」反政府示威進入第19週,警方今天在首都巴黎朝抗議群眾發射催淚瓦斯,其他城市也爆發多起衝突。

內政部長卡斯塔納(Christophe Castaner)說,超過4萬人在全國各地示威,巴黎則有5000人走上街頭。活動主辦單位估計,全國抗議人數遠超過這個數字,有12萬7200多人參與示威。

上週抗議期間,香榭麗舍大道(Champs-Elysees)商家慘遭洗劫與惡意破壞,這週騷亂情況雖不如上週,卻是當局首度在巴黎部署軍隊支援警察。

巴黎今天的示威活動大致平和,但到了下午,警方在史特拉斯堡大道(Boulevard de Strasbourg)附近朝示威群眾發射催淚瓦斯,若干抗議者縱火焚燒垃圾桶。

法國其他城市也爆發衝突,包括北部城市里爾(Lille)、里昂 (Lyon)、南特(Nantes)、土魯斯(Toulouse)、蒙貝列(Montpellier)和尼斯(Nice)。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來訪時,將在尼斯與馬克宏會面。

卡斯塔納表示,全國共有172人被拘留,還有數以百計遭警方訊問或罰款。

當局矢言對暴力行為零容忍,並首度在巴黎西區大範圍取締抗議群眾,包括上週六被數百名黑衣滋事者洗劫破壞的香榭麗舍大道。

這次巴黎動員約6000名安全部隊,還有裝甲車和水砲支援。遊行活動最後在聖心堂(Sacre-Coeur)劃下句點,僅有零星事件發生。

黃背心示威始於去年11月間,從一開始的反對燃料稅調漲,演變成反政府及總統馬克宏示威,儘管後來政府宣布燃料稅凍漲,但抗議活動仍在每週末持續上演。

抗議示威已對法國經濟構成衝擊,法國當局也將2019年的經濟成長預測,從1.7%調降至1.4%。

連續第19個週末 巴黎黃背心反政府遊行再上路

法國「黃背心」示威民眾今天展開對總統馬克宏政府一連第19個週末的抗議活動,當局出動軍隊以協助警察取締滋事分子。

巴黎香榭麗舍大道(Champs Elysees)兩旁的商店和公司在上週末示威中遭到洗劫和破壞,政府因此禁止黃背心民眾在這個地點聚集,同時本週末也特意出動執行反恐任務「哨兵行動」(Operation Sentinelle)的軍隊以協助維持治安。

今天人群在巴黎只好採取新的遊行路線,由南區丹費爾-羅希洛廣場(Denfert- Rochereau)出發,終點在北區聖心堂(Sacre-Coeur)附近。

儘管馬克宏政府已取消當初引爆黃背心運動的燃料稅,不過這個運動如今已演變成對馬克宏政府比較全面的反抗。

(中央社)
--
波音備妥737 MAX防失速系統更新軟體

印尼獅子航空(Lion Air)一架波音737 MAX 8客機去年10月失事墜毀,機上189人罹難,疑似肇因於自動防失速系統瑕疵,產業界消息人士今天表示,波音已備妥更新軟體。

消息人士告訴法新社,波音預定在華盛頓州倫頓(Renton)向來自美國航空(American Airlines)、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s)以及聯合航空(UnitedAirlines)的主管和機師,披露防失速系統「操控特性增益系統」(MCAS)更新軟體。波音的737 MAX型飛機在倫頓組裝。

此更新軟體仍有待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批准。在5個月內發生兩起致命墜機事故後,FAA是下令波音737 MAX型飛機停飛的飛航當局之一。最新墜機事故是衣索比亞航空(Ethiopian Airlines)客機於3月10日起飛後不久失事。

消息人士指出,美國航空和西南航空的機師預定今天測試安裝更新軟體的模擬器。

FAA已限令波音於4月以前完成防失速系統的必要變更。

印尼獅航和衣索比亞航空墜機事故總共造成346人罹難,引發各界對有關737 MAX 8飛機安全認證的重大質疑。

調查人員專注於波音737 MAX 8的自動防失速系統MCAS。這套系統目的是當飛機有失速之虞時,能自動將機頭調整朝下。

路透社報導,旗下機隊有737 MAX型飛機的3家美國航空公司的團隊,今天前往位於華盛頓州倫頓的波音工廠,評估一項軟體更新,即使西南航空已開始把它旗下34架737 MAX飛機停放在加州附近沙漠中。

航空公司團隊造訪波音工廠,顯示波音可能已接近完成擬議中的737 MAX型飛機軟體更新,但此款客機恢復飛航的時機仍不確定。

(中央社)
--
瑞士偏愛千元大鈔

瑞士央行堅持發行新版千元瑞士法郎,與全球競相淘汰大鈔的趨勢背道而馳。

■Switzerland's central bank defended its issuance of one-thousand-franc notes, launching a new series when other countries are scaling back big-value bank notes.

正當其他國家相繼廢除大面額紙幣之際,瑞士央行(SNB)3月初卻逆勢發行新版的千元瑞士法郎紙鈔(約3萬1千台幣)。瑞士央行堅稱,大面額紙鈔符合當地民眾使用現金的需求與習慣,而紙鈔精密設計更能防範偽鈔等非法情事發生。

大面額紙幣符合需求

此千元紙鈔外觀底部呈現紫色,自3月13日正式流通。央行副總裁祖爾布魯格(Fritz Zurbruegg)指出,制定貨幣面額乃是央行責任,而大面額紙幣確實符合民眾需求。

祖爾布魯格表示:「瑞士非常流行使用現金,這已變成一種文化現象。千元大鈔不僅可作為支付工具,亦具備保值的功能。」

瑞士央行數據顯示,該國目前流通當中的千元大鈔約有4,700萬張,數量約占整體紙幣的10.5%,價值占比則是高達62%。祖爾布魯格表示:「當民眾購買汽車等昂貴物品或是去郵局繳帳單時,便會經常用到千元大鈔。」

10年前金融海嘯與歐債危機爆發,瑞士央行實施負利率政策因應,導致民眾開始囤積現金、千元大鈔流通量暴增。瑞士央行2017年調查顯示,約4成受訪者過去兩年來至少持有一張千元瑞士法郎,尤其是老年人使用比例更高。

瑞士堅持發行千元瑞士法郎,與全球各國競相淘汰大鈔的趨勢背道而馳。自今年1月起,歐元區19個國家裡高達17個央行宣布停止發行500歐元紙鈔,原因在於這些鈔票經常淪為洗錢工具。而例外的兩個國家-德國與奧地利央行則是計劃於4月26日後不再印製500歐元。

事實上,500歐元過去曾被取名為「賓拉登」( Bin Laden),原因在於它的面額龐大且為現金形式,因此成為罪犯資助恐怖主義的主要工具,也常用於洗錢或逃稅等不法用途。基於同樣理由,新加坡央行日前亦宣布不再發行萬元鈔票(約7,383美元)。

容易助長逃稅與犯罪

哈佛大學教授羅格夫(Ken Rogoff)指出,瑞士應該淘汰瑞士法郎千元大鈔,因為「這類紙鈔確實助長逃稅與犯罪行為」。羅格夫表示:「瑞士全國民眾愛用千元大鈔並不讓我意外,但當中有些錢可能是來自逃稅或犯罪行為,之後再流入市面。」

但瑞士央行反駁指出,迄今並未有任何證據顯示「罪犯較常使用大面額紙幣」。

此外,有些人質疑,部分民眾在年底時從銀行帳戶提取大筆金錢以降低稅額,而面值大的紙鈔相對容易攜帶。但政府澄清,民眾在年關將近時增加花費實屬正常,提領現金或許是用於購買耶誕節禮物等用途,與逃稅扯不上關係。

事實上,瑞士央行在新版千元紙鈔增加多項防偽設計,今年9月時也將推出更安全的新版百元鈔票,目的在於杜絕偽鈔氾濫。

瑞士每20年便會發行一次新版鈔票,而舊版鈔票之後再流通20年便會喪失價值,亦即每張鈔票壽命約40年。換句話說,此次推出的千元新鈔在2060年時便會淪為壁紙,藉此防止民眾囤積鈔票。

(工商時報)
--
芬蘭健保改革卡關

芬蘭健保與社會福利雖然令人稱羨,但對國家財政負擔過重。儘管現任中間偏右政府力圖進行全面翻修,無奈阻力過大,改革最後不僅以失敗告終,並還引發政府集體請辭。

■Healthcare systems across the developed world have come under increasing stress in recent years as treatment costs soar and people live longer, meaning fewer workers are supporting more pensioners. In Finland that problem has been compounded by a plunging birth rate.

由於推動健保與社會福利改革失敗,芬蘭總理席比拉(Juha Sipila)領導的中間偏右政府已在3月8日提出總辭。

席比拉所屬的中間黨國會領袖凱科寧(Annti Kaikkonen)推文承認,席比拉辭職是「由於健保改革無法在其政府任期之內達成」。

芬蘭總統已經接受席比拉的請辭,並要求他繼續擔任看守政府,直到新政府成立為止。芬蘭已預定在4月14日舉行大選,國會200個席次將全面改選。

拖垮財政負擔禍首

芬蘭人口不斷老化,導致該國龐大的社會福利制度已成為芬蘭拖垮財政負擔的禍首。

該國目前有552萬人口,平均壽命81歲。根據Eurostat數據指出,2018年芬蘭65歲以上的人口高占總人口的21.4%,在歐洲國家中排名僅次於德國、葡萄牙、希臘與義大利。

由於老年人口不斷增加,也導致提供退休與健保的成本跟著大幅增加。然而這些多出來的費用全由勞動人口所支付的稅金買單。然而勞動人口所占的比重卻比10年前縮減。

數度引發政府分裂

加上芬蘭的社會福利制度向來優渥,使得這方面的成本相對昂貴,為避免國家財政遭到社會與健保支出拖垮,過去12年芬蘭多屆政府都嘗試用不同方式來推動改革,不過在遭遇社會強大阻力下,改革不但多以失敗告終,還甚至數度引發政府陷入分裂與辭職。

席比拉在踏足政壇前,是一位成功的科技企業家。他在2012年成為芬蘭中間黨領導人,之後他帶領該黨在2015年大選中取得勝利,並在同年5月就任芬蘭總理。

他在上任後就把推動社會和健保改革列為主要施政重點。席比拉表示,在財政缺口逐漸擴大之際,唯有在社福方面進行大翻修,才能有效平衡政府的財政預算。

攸關龐大財政支出

根據席比拉政府的估計,如果改革成功,將使芬蘭社會與健保經費的年成長率,從2019到2029年的2.4成長率壓低至0.9%增幅,換言之芬蘭未來10年的財政支出可望減少30億歐元。

為彰顯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席比拉還矢言如果改革失敗,他將自動解散中間偏右政府。

席比拉先前推動的改革方案,包括設定地區性的健保與社會服務主管機關,以取代當前主管該制度的市政府。另外他還鼓勵民間企業加入健保體系,除了能有助降低政府支出,並還將提供民眾更多「選擇自由」。

在該政府主導下,芬蘭兩年前曾進行相當有名的社會福利實驗,就是推動保障最低所得的計畫。席比拉政府隨機挑選兩千名失業者,每月給予他們560歐元做為他們的基本所得,而且無需符合任何條件。

不過這項脫貧計畫雖然讓芬蘭民眾生活得更快樂,不過這些失業者依然還是面臨找不到工作的困境。

(工商時報)
--
委內瑞拉大停電

反對派領袖瓜伊多抨擊馬杜羅政府始終無法交代大停電的真正肇事原因。

■Guaido slammed Maduro's government for failing to explain what was going on.

委內瑞拉在3月7日爆發全國性大停電,雖然到12日大部份地區恢復供電,但延續將近6天的大停電讓民眾斷水斷糧而陷人道危機。雖然委國政府咬定這是美國介入的破壞陰謀,但各種跡象都顯示這危機是政府管治腐敗與無能的結果。

委國總統馬杜羅(Nicolas Maduro)政府自大停電以來,一直堅持這是美國陰謀破壞國內供電設施、想要推翻其政權,但這套說詞無法讓外界信服。

資訊部長羅德里格茲(Jorge Rodriguez)直到大停電後第4天在國營電視上表示政府關切最新狀況來安撫民心,卻無法提供技術性細節來說明停電原因。

委內瑞拉國家電力公司(Corpoelec)的一名前工程師指出,3月7日大停電很可能是因一場山林野火燒燬艾古瑞(El Guri)發電廠對外供電的電纜所致。

死亡人數成謎

除了肇因,政府連大停電所造成的經濟損失與人員傷亡也無法對外交代,外界只能用猜測來推想這場危機的嚴重性。

大停電造成政府機關與民間的資訊中斷,光是因停電而死亡的人數,就可能永遠是個謎,因為無從統計也無法證明死亡跟大停電有關。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住在委國首都卡拉卡斯貧民窟的瑪麗亞(Maris Errazo),其兒子7日開始發生大停電當晚被殺後,因為大部份政府機關關門而拿不到死亡證,無法為兒子安排葬禮。

除了因暴力和民兵用槍維持治安而致死外,不少死亡事件發生在醫院裡。光是非政府組織Doctors for Health統計在大停電後的3天內,委國就有17名病患因停電缺乏醫療照顧而死亡。

之後還不斷傳出缺乏醫療照顧的早產嬰兒,與依賴醫療設置維生的病患,因為斷電而死亡的故事。其他因停電受傷的人數更不可計算。

全國因不滿政府而示威、搶劫和參與暴動的被捕人數更難以統計。像路透在14日報導中,只能粗略估計大停電以來至少300人被補。

經濟損失上也無從評估。反對派領袖兼國民議會主席瓜伊多(Juan Guaido)在10日痛批政府無法交代肇事原因時,指大停電導致16個州完全停電,僅6個州部份間歇性供電,全國70%民眾受停電影響,民間企業至少損失4億美元。

崩潰邊緣掙扎的國家

頂著攝氏40度高溫,不少委國民眾形容自己處於斷水斷糧的境地如同世界末日。BBC描述委國是一個在崩潰邊緣掙扎的國家。由幾個拉丁美洲國家組成的利馬集團(Lima Group)認為委國已陷入馬杜羅政府拒絕承認的人道危機之中。

儘管委國已陸續恢復電力供應,但外界認為這已不是委國第一次發生大停電,若不解決根本問題,停電問題只會不斷發生。

委國在2016年2月也曾發生過大停電,馬杜羅政府也緊急跟12名技術專家開會商討對策,但不願透露身份的電力工程師回憶自己當時出席會議的情境,就是政府只擔心政治影響而不關心技術問題。

除了政府態度讓人失望,低薪問題也迫使數百名電力專家遠走他鄉,加上發電設備老舊、缺乏維修和貪污等問題嚴重,讓委國一再陷入停電危機之中。

(工商時報)
--
世越號船難真相未明

就在世越號沉船事件將滿五周年的3月18日,首爾市政府在世越號罹難家屬們同意下,將光化門廣場前罹難家屬所搭建的14個帳篷全數拆除、移位,拆遷後的同一地點將設置臨時紀念館,用記憶來追憶。

■The incense altar and portraits of 304 victims of the sinking of the Sewol ferry were moved from Gwanghwamun Square to the Seoul City Hall on Sunday with the agreement of the victims' families.

318,在台灣是太陽花運動滿五周年的日子,也是韓國世越號沉船事件罹難家屬在光化門廣場上搭建的14個帳篷的拆遷日。

罹難人數304人

世越號沉船事件,發生在2014年4月16日,是韓國歷史上最大的災難之一,當時共有476人搭船,船難發生後,只有172人獲救,304人罹難,其中,250人都是不滿20歲的京畿道安山檀園高中生,他們為了畢業旅行而搭上了「死亡之輪」。

船難發生時,船長竟最先逃離現場、事件發生過程中政府相關單位營救行動拙劣、互相推諉責任,事發後船難為何發生的原因、真相都不明。

為求真相,罹難家屬2014年7月在光化門廣場「搭棚」伸冤:要真相、沒有真相、永不撤離。

而當時執政的朴槿惠政府在事件發生時、事件過程中,以及事件發生後的種種荒腔走板的行為,實在讓家屬不能接受、也讓社會輿論嘩然,紛紛聲援、支援家屬在光化門廣場「埋鍋造飯」的行動。

就在各界追真相的過程中,朴槿惠的「閨蜜」事件爆發,成千上萬的民眾集結在光化門廣場,胸前別著黃絲帶、一手握燭光,一手高舉要求朴槿惠下台的標語。最後,不僅重創了朴槿惠政權,也改寫了韓國憲政史,朴槿惠成為第一位因為彈劾而下台的韓國總統。從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期間,朴槿惠因涉及收賄、濫權、干政、脅迫、洩密等多項罪行,先是遭收押拘留所、開除黨籍,最後被判囚25年刑期。

真相石沉大海

在光化門廣場求真相的日子,過了4年又8個月,其間政黨輪替、也政權更替,世越號罹難者家屬們其實還是沒有得到他們想要知道的世越號沉船的「真相」,但首爾市政府在獲得家屬的同意下,在3月18日將304名罹難者的遺照與牌位,從光化門廣場移至首爾市廳暫放,直到家屬們決定永久的放置地點。同時,在4月12日在光化門廣場的同一地點將設置臨時展覽館。

然而,世越號罹難者家屬們願意拆棚、移位,只是轉換空間,不是遺忘。是因為他們不想讓光化門廣場成為一個傷心、痛苦的空間,他們希望那裡是記憶的空間,甚至是一個治癒的空間,但是,那並不代表他們追求真相的心有所改變,他們尋找那天到底發生了事情的決心依舊堅定。

(工商時報)
--
7州取消日光節約時間

美國自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實施日光節約時間,但各州不同意見各自立法,導致各州時鐘大亂。

■While many northern states appreciate the extra hour of sun, some states that experience unbearable heat in the summer prefer an hour of night instead.

今年3月10日凌晨2點,多數美國人都拿出手錶、時鐘把時間調快1小時。這樣的習慣行之有年,因為美國每年固定從3月第二個周日到11月第一個周日採用夏令時間。

然而,近年越來越多往返美國各地的旅客被搞得暈頭轉向,因為美國有七個州不再實施日光節約時間,亞利桑那州就是其中一例。

美國歷史學家普瑞勞(David Prerau)近日接受《國家地理雜誌》訪問時表示:「夏天大家都希望多出1小時的時間,好讓他們白天多享受一小時的陽光,但在亞利桑那州大家卻不這麼想。這裡的人不想要更多陽光,他們寧願少點陽光。」

酷暑 讓人受不了

美國包括夏威夷州、佛羅里達州、賓州、德州、華盛頓州、愛達荷州及亞利桑那州部分地區在內,共有七州立法終止日光節約時間,主要原因就是當地人受不了酷暑,覺得夏季日光太多、不需要節約。

1784年,美國發明家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首度提出日光節約的概念。18世紀到19世紀期間,紐西蘭科學家哈德森(George Hudson)及英國建築師威列特(William Willett)也大力推崇日光節約時間。

威列特甚至在1907年出版名為《浪費日光》(The Waste of Daylight)的宣傳手冊,極力說服英國政府實施日光節約時間,讓英國人在夏季多享受80分鐘的陽光。

儘管英國政府未採用威列特的提案,但德國率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實施日光節約時間,目的在節約能源。

普瑞勞表示:「德國人相信威列特的說法,認為將時鐘調快就能在工作時間獲得更多日光。英國人只知成天談論日光節約時間,但德國決定立法付諸行動。」

1918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美國,也由當時總統威爾森(Woodrow Wilson)下令實施日光節約時間。

調時鐘 被轟擾民

起初各界認為日光節約時間是為了美國農民而通過的制度;但事實上,農民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與時鐘快慢沒有直接關連。美國農民其實反對日光節約時間,覺得時鐘調來調去只會徒增混亂,再加上各方研究後來發現日光節約時間對節約能源沒有顯著效益,促使國會在1919年提案取消這項制度。

1919年後儘管美國多數地區沿用日光節約時間,但各地實施的天數與起訖時間各有不同。《時代雜誌》在1963年發表的專題報導中,曾以「全國時鐘大亂」來形容這個亂象。

美國歷史頻道(History Channel)也報導,當年若有旅客從俄亥俄州搭長途巴士跨越35英里到西維吉尼亞州,途中一共要調七次手錶。

1966年美國國會通過《統一時間法案》(Uniform Time Act)後,奠定全國統一的日光節約時間起迄點,但同時讓各州政府保有自行立法的權力,於是夏威夷州及亞利桑那州成為美國最先終止日光節約時間的地區。

佛羅里達州則是在去年立法,將全年維持在夏令時間,而賓州、德州、華盛頓州、愛達荷州也在今年立法終止日光節約時間。

(工商時報)
--
為什麼美國沒高鐵?

美國發展高鐵計畫頻頻受阻,伊利諾州高鐵未來通車後最高速限還不到時速200公里,加州部份高鐵建設甚至已蓋不下去,提前喊卡。

■High-speed rail in the U.S.ramains elusive:Illinois shows why.

美鐵(Amtrak)從芝加哥到聖路易的路線似乎是美國採用如歐洲與亞洲高速鐵路的理想路段,列車時速應可達每小時200英里(320公里)。這是因為該路段多數行經伊利諾州平坦地形。

事實上,伊利諾州的高鐵計畫已如火如荼展開,只不過列車的最高速限只有每小時110英里,較現行搭火車約需5個半小時的車程只縮短1個小時。

該高鐵建設的總經費約20億美元,伊利諾州提供的報告更表示,高鐵完工後兩個城市搭乘火車的人口比例可能也只會上升幾個百分點。

高鐵 成了美國夢

花了那麼多經費卻只有一點點的效益,凸顯高鐵在美國是一個難以實現的目標。

伊利諾州面臨的最大挑戰包括聯邦政府給予的預算有限,以及民眾使用交通工具的習慣根深蒂固,相關問題足以作為其他各州希望升級鐵路運輸網路的借鏡。

此一議題也引起美國社會關注,民主黨國會議員正在主打「綠色新政」的政見,希望對國家的能源與交通基礎建設進行全面的改革,一些地方政府也在研議如何降低碳足跡、或是因應老化與都市化新社會型態的對策。

然而今年2月,加州州長突然宣布大幅縮減該州的高鐵投資計畫,凍結洛杉磯和舊金山之間的高鐵建設。

再回過來談伊利諾州的高鐵計畫,伊利諾州一來經費不足,另一方面土地的取得也是一大問題。幾經考量後,州政府決定高鐵與既有的貨運列車共用軌道。

才剛卸下伊利諾州交通局長的布蘭康宏(Randy Blankenhorn)指出,「要再興建一條單獨的高鐵軌道,除要花很多錢,同時包括環評審查流程也要很多年的時間。」

他還說,「光是土地的取得可能就要5年的時間,要是我們當初堅決蓋一條時速達200英里的高鐵,現在頂多還在剛開始執行與設計的階段。」

伊利諾伊州最後決定沿用既有火車路線,並重建一條由貨運鐵路公司擁有的單軌軌道。換句話說,在實際運作上它稱不上是高鐵,而是速度提升一些的鐵路火車。

川普認為蓋高鐵是錢坑

伊利諾州政府高鐵設定的最高速限是每小時110英里,雖較美鐵目前芝加哥到聖路易列車時速最高79英里高出一截,但比海外最快的火車甚至華盛頓到波士頓之間時速最快達150英里則慢非常多。

相較之下,加州在高鐵計畫方面就採取截然不同策略,要興建一條全新的專用軌道。只不過,相關高鐵計畫預估經費不斷上修,來到770億美元。

加州州長紐森(Gavin Newsom)在2月中坦言高鐵計畫大餅畫得太大,難以達成,不但經費高得嚇人,完工之日更是遙遙無期,他說:「光是舊金山到聖地牙哥就找不到一條適合的路線,更不要說舊金山到洛杉磯。」

之後又發生川普總統宣布卡經費後,加州高鐵計畫前景更是多舛難測。川普公開砲轟加州高鐵是錢坑,不僅表態凍結一筆9億美元撥款,甚至要向加州追討25億美元聯邦經費。

早在2009年聯邦政府就提出以經濟刺激方案來興建高鐵,當時國會總共編列80億美元經費用於高鐵的建設。

伊利諾州原本獲得13.4億美元的經費,不過在俄亥俄州、佛羅里達州和威斯康辛州放棄高鐵建設後,伊利諾州又額外獲3億美元的聯邦資金補助。

(工商時報)
--
印尼語問候大馬總理 文在寅失言外長道歉

南韓總統文在寅上周展開東協三國之旅,在13日前往馬來西亞,與總理馬哈迪會面。不過文在寅與馬哈迪舉行聯合記者會期間,當眾打招呼時不小心把馬來語的「午安」講錯印尼語的午安,惹來南韓反對派議員及媒體猛烈批評,形容事件為「外交災難」。

青瓦台在一周後、20日就事件道歉,稱在為文在寅撰寫講稿時出現錯誤,承諾不會再犯錯;外長康京和同日向國會道歉,承認外交部犯下「令人難堪的錯誤」。

文在寅13日與馬哈迪會談後舉行聯合記者會期間,打招呼時說錯話。文在寅為表示友好,原本希望以當地馬來語「午安」與記者們打招呼,但因青瓦台準備錯誤,文在寅說錯印尼語的午安。

正確的馬來語午安是「Selamat petang」,文在寅卻說成「Selamat sore」。「Selamat sore」是印尼語的午安,雖然一般馬來西亞人都聽得懂且會接受,但對國家領導人來說,向馬來西亞用印尼語打招呼顯得不太禮貌。

好在馬來西亞並沒有特別介意,但此一錯誤讓南韓很尷尬,特別這是時隔9年再有南韓總統訪問馬來西亞。在野的自由韓國黨稱,青瓦台有關人士應當負責。

(世界日報)
--
以軍攻敘占戈蘭高地 美下周將正式承認

美國官員22日說,美國政府預定下周正式宣布承認以色列對1967年從敘利亞搶占過來的戈蘭高地的主權。

川普總統21日表示,美國承認以色列對這塊土地的主權的時候到了;路透報導,官員說,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25日抵美訪問時,川普可能簽署這份正式文件。

這將是美國政策的一大轉向,對4月9日即將面臨選舉挑戰的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不啻一大助力。內唐亞胡在國內正陷入貪污醜聞。

戈蘭高地是以色列在1967年中東戰爭中搶占的土地,1981年併入以色列,但國際間不予承認。內唐亞胡不斷要求美國承認以色列的主張,2017年2月首度在白宮會見川普時,就敦促川普這麼做。

知情人士說,川普助理評估2017年和2018年川普政府把駐以色列大使館遷到耶路撒冷引起的反彈,不如想像中嚴重,因此今年再度向前跨一步,準備承認以色列對戈蘭高地的主權。

川普助理群相信,中東國家,尤其波斯灣各國與美國共同對付伊朗的「幕後合作」,並沒有受到影響,讓美國有信心,即使進一步承認以色列對戈蘭高地的主權而引發風暴,美國可以度過難關。

不過,也有美國官員注意到,美國最新親善以色列的舉動,會讓阿拉伯國家難以接受美國準備推出的以巴(巴勒斯坦)和平協議。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22日通過決議,批評以色列擴大在戈蘭高地的屯墾計畫。理事會每年都對戈蘭高地爭議通過決議。這次決議,英國投反對票,美國去年就退出理事會,因此無權投票;退出理由是該理事會對以色列有偏見。

歐盟向來反對以色列對戈蘭高地的主權;歐盟主席圖斯克(Donald Tusk)22日說,儘管川普有進一步親以色列行動,歐盟對此事維持一貫立場。

川普主張以色列擁戈蘭高地 敵友同責違國際法煽動暴力

川普以一則推文主張承認以色列對戈蘭高地擁有主權後,幾乎遭到美國敵友一致譴責,指稱不但違反國際法,更會加劇中東暴力風險;不僅俄國厲聲指責美國此舉違反聯合國決議,敘利亞政府更強烈譴責,揚言將「透過所有可用手段」奪回戈蘭高地。

儘管目前仍不清楚川普在推特中認為以色列是時候擁有戈蘭高地主權,是否會使美國馬上改變在這個爭議地區的立場,但至少已讓美國的對手聯合起來;俄羅斯新聞社(RIA)引述俄國外交部發言人沙卡洛娃(Maria Zakharova)的話說,改變戈蘭高地地位將違反聯合國決議。

土耳其雖是美國盟友,但土國總統厄多安22日說,這是「不恰當評論」,絕不容許戈蘭高地遭占領一事合法。

在1967年中東六日戰爭中被以色列奪走戈蘭高地的敘利亞,外交部22日發表聲明,強烈譴責川普的言論,強調有關言論「不會改變戈蘭高地曾經是、也將一直是敘利亞、阿拉伯領土這一事實」。

聲明指責川普的立場,表明美國藐視國際法及公然違背聯合國安理會第497號決議。該決議明確表示,以色列將其法律、管轄權和行政機構強加於戈蘭高地的決定,是完全無效,不具國際法律效力。

美國政策的逆轉亦已激怒阿拉伯國家,美國期待已久的以巴和平計畫,成功與否全賴阿拉伯國家的支持;以色列在該地區的競爭對手,包括伊朗等國表示,川普的說法無疑對區內的暴力火上加油。

伊朗外交部長指責川普繼續向以色列種族主義者提供他不應該做的事情,首先是聖城(耶路撒冷),現在是戈蘭高地。

巴勒斯坦和平談判首席談判代表埃雷卡特(Saeb Erekat)22日表示,川普違反了以武力獲取領土的國際原則,等於歡迎回到無法無天、無政府狀態、混亂的時代。

美國的阿拉伯盟友同樣大表震怒,阿拉伯國家聯盟首腦蓋特(Ahmed Aboul Gheit)說,美國的立場缺乏國際合法性,「無論是多麼重要,沒有一個國家能夠作出這樣的決定。」

埃及外交部的聲明中指出,會繼續視「敘利亞戈蘭」為遭占領的阿拉伯領土。

俄羅斯既是以色列的重要夥伴,又是敘利亞的盟友。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指出,如果沒有聯合國安理會的決定,戈蘭高地地位的任何變化,都是直接違反了聯合國的決議。

在盟友方面,歐盟駐以色列發言人表示,儘管川普作此宣布,但歐盟不會改變它對戈蘭高地的立場。

川普一則推文 就打翻美國52年模糊政策

戈蘭高地(Golan Heights)是一片面積不到500平方哩的狹隘土地,坐落於以色列、敘利亞邊境;1967年「六日戰爭」期間,以色列軍隊從敘利亞手中強制占領之後,雖然雙方都對外聲稱擁有戈蘭高地主權,但至少三分之二土地是在以色列實際掌控之下。

自從1973年以來,敘利亞軍隊不曾再有想要回戈蘭高地的舉動,以色列則把這塊土地視為有朝一日與敘利亞達成和平協議時,可以順手歸還的籌碼。維持數十年的現狀,美國向來予以支持。然而,過去幾年來,中東局勢產生變化,加上敘利亞出現內戰,讓戈蘭高地的角色也出現變化。

數十年來,美國對戈蘭高地主權問題保持模糊態度,主要用意在於避免刺激阿拉伯國家,而更重要的理由則是以色列根本不需要美國來幫腔湊熱鬧;但川普總統21日一則短短35個字的推特發文,便推翻了美國長久以來的區域政策。

川普承認以色列擁有戈蘭高地主權的推文,獲得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Benjamin Netanyahu)肯定,但卻引起其他國家反彈,包括敘利亞、俄羅斯、伊朗在內。

某些批評人士指出,川普的推文發表時機,選在4月9日以色列大選之前,目的就是為親美路線、在這次選舉面臨激烈競爭的內唐亞胡拉抬選情。內唐亞胡訂於下周訪問白宮。

華府智庫威爾森中心(Wilson Center)中東問題專家米勒(Aaron David Miller)指出:「延續了52年美國政策不能靠一則推文就改掉,而且是將在白宮接見以色列總理的四天之前,何況這位以色列總理將於21天後參加連任選舉。」

川普在推特發文之前,是否事先經過跨部會討論,以及為何不等到以色列大選之後才做出如此重大宣示,白宮發言人面對媒體關於川普戈蘭高地推文詢問,都沒有作出回應。

(世界日報)

健康

一肚子大便 小心大腸憩室症/楊基滐(彰化秀傳紀念醫院副院長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

63歲的汪女士(化名)近半年來有間歇性下腹痛、腹瀉、排便習慣改變的情形,自己害怕會不會是大腸癌的徵兆,趕緊到醫院做大腸鏡檢查,幸好汪女士是多慮了,並未有大腸腫瘤;但是,發現幾處大腸憩室,因此建議多吃高纖維飲食,新鮮蔬菜水果與完整穀物可以幫助糞便柔軟容易排出,減少糞便停留在大腸的時間,降低大腸產生憩室的機會。

纖維量攝取不足 長者罹病比率高
◎大腸憩室是腸內壁推擠出的一個一個突出囊袋,為什麼會有囊袋呢?

基本上與老化、腸道壓力大、飲食中高油、缺乏纖維質及習慣性便秘有關;由於腸壁肌肉層退化及進食的纖維量少,缺乏纖維軟化,造成排便困難,大腸壁變厚,一旦大腸內的壓力增加,腸壁就容易出現袋狀突出物。

在臨床上,大腸憩室症患者老年人居多,因為年紀愈大,腸道受到的壓力愈多,罹患大腸憩室症的機率也愈高。

統計資料顯示,大腸憩室症40歲以下較少見,60歲以上罹患率大幅增加,至85歲時發生率則大於6成,男女比例差不多。

大腸憩室一般不會有症狀,或是僅有輕微症狀,如:間歇性腹痛、腹脹和便秘、排便習慣不規則等,許多患者與之和平共存,但是,憩室也會有發炎的時候,因為當糞便經過這些坑洞時,有可能卡在坑洞內,會刺激周圍組織並引起腸道細菌感染,大腸就會發炎,大腸憩室炎症狀可能出現發燒、下腹痛、腹瀉、排便習慣改變和血便,嚴重者可能要手術治療。

解決便秘 減少糞便停留大腸時間
國人飲食習慣日漸西化,又偏多精緻食物,在纖維量攝取不足下,常有便秘的習慣,便秘致大腸中的糞便乾燥、變硬,為了順利排便,一般人都會腹部用力,如此也增加大腸壓力,就容易形成憩室。所以,解決便秘的問題相對重要。

因此,不管是年輕或年長者,建議多喝水,每天至少喝8杯250CC的水,多攝取水分可以幫助糞便柔軟,容易排出。另外,平時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五穀雜糧等高纖、自然的食物,有了纖維增加結腸的活動,糞便較不會停在囊中而導致發炎。當然,還要規律運動,以減少大腸憩室症患病的機率。

(自由時報)
--
別嚇自己! 糞便潛血檢查陽性 4成非癌症 列印

許多民眾做了大腸癌糞便潛血檢查,但發現篩檢結果呈現陽性,天天緊張害怕、甚至不願重回醫院做完整大腸鏡檢查,但國健署表示,並非陽性就代表得了癌症。

最好做完整大腸鏡檢查 別逃避
國健署指出,根據癌症篩檢資料庫顯示,篩檢結果陽性民眾做後續確診60%是癌前病變及癌症,但也有25%為痔瘡、15%為潰瘍出血及其他狀況,因此糞便潛血呈現陽性反應的民眾,最好還是去做完整檢查,但也不必整天擔心害怕,畢竟將近一半的機率並不是大腸癌。

台安醫院內視鏡治療中心主任簡錫淵說,就臨床估計也差不多是這個比例,因為糞便潛血檢查陽性是代表「消化道有問題」,包括胃、小腸、大腸等都算在內。導致陽性的可能有很多,包括胃潰瘍、痔瘡、肛裂、大腸憩室症、瘜肉等。

癌前病變和小腫瘤 能直接切除
簡錫淵說,醫師得知病患的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時,會先問有哪些症狀,若是上消化道症狀,例如消化不良、胃痛等,就會用胃鏡檢查;若是下消化道症狀,例如便秘、體重減輕等,就用大腸鏡檢查。

簡錫淵說,通常有瘜肉就會造成一些出血,現在內視鏡技術很發達,做檢查的同時就能順便切除瘜肉,甚至較大一點的癌前病變和小腫瘤都能直接切除。

國健署建議,想要遠離大腸癌,最好採取清淡飲食,盡量採汆燙、水煮,減少油炸物、燒烤、加工肉與紅肉的攝取。另外目前也有補助50歲到74歲民眾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

糞便潛血檢查非侵入性、快速、無痛且安全,每2年可定期參加篩檢。檢查結果若為陽性,最好再接受大腸鏡確診。

(自由時報)
--
奇美醫檢測 神經痛患者 半數缺維生素C 八成缺維生素D 列印

奇美醫學中心將6年來逾3萬筆健檢資料,進行營養狀態的大數據分析,神經痛患者有半數是維生素C攝取不足,而缺乏維生素D的,更高達80%,提醒民眾平時做好自我照護,一旦發病,也不要隱忍,儘速求診,並注意藥物與調理的兼顧,全方位治療,才能有效改善。

已逾半百的謝姓女子長期工作內容包含搬重物,手部痠痛傷害持續累積了20年,導致後來無法使力,甚至連拿筷子吃飯都不行,症狀嚴重而到奇美醫學中心求診。

三階段內外兼顧治療法 狀況改善
奇美醫學中心疼痛科主任陳貞吟為謝女抽血檢測營養狀態,發現為生素C、D都偏低,診斷後,決定採行「三階段內外兼顧治療法」。

謝女進行營養滴劑的補充調理,疼痛科、復健科等再同步展開肌肉增生與肌腱增生療法,經過一年治療,症狀明顯改善,目前已可以舉筷吃飯,打掃、拖地也沒問題,且持續進步中。

陳貞吟說,有些病人在採用三階段內外兼顧治療法時,會搭配神經阻斷術,以止痛為主,讓療程可以更順利進行。

陳貞吟指出,從院方所開發的營養檢測資料中分析,有5成的神經痛病人缺乏維生素C,是一般民眾的10倍,維生素D不足的,更高達80%。

陳貞吟強調,維生素C、D對人體健康都相當重要,且在肌肉痠痛與肌力修復上,更是不可或缺,提醒民眾注意。

(自由時報)
--
不明疼痛治不好 研究顯示可能缺乏維他命

奇美醫學中心統計過去7年三萬多名到院患者資料, 發現有5成男性及近7成女性缺乏維他命D, 因神經痛到疼痛科就醫的更有高達8成缺乏維他命D、5成缺乏維他命C。院方今天發佈統計結果,呼籲民眾重視維他命D與維他命C缺乏問題,及時補充。

台灣疼痛醫學會今天在台南市嘉南藥理科大舉辦年會及國際研討會,大會會長、奇美醫學中心麻醉部部長及疼痛科主任陳貞吟,今天舉出實際案例與調查數據說明疼痛與維生素缺乏關係。

56歲謝姓女子10多年來雙手持續痠痛,甚至痛到 影響睡眠與工作,看過許多醫生吃止痛藥一直無法治好,最近1年多來更是痛到無法拿筷子,到奇美疼痛科就醫時,陳貞吟因研究營養學多年還有相關博士學位,懷疑體內維生素缺乏致病,經過檢查確診是缺乏維他命C和維他命D,經營養補充及肌肉增生療法,才逐漸恢復。

謝姓患者表示,平常在公司擔任會計行政工作,還常搬重物,雙手反覆痠痛服用止痛藥10多年無法根治,最近1年多來更痛到無法拿筷子、掃把,嚴重影響生活。

陳貞吟指出,患者因缺乏維生素C和維生素D,造成肌肉無力,容易拉傷甚至骨質流失,接受近兩年營養補充及肌肉增生療法,手部痠痛才逐漸改善,目前療程雖還未結束,已能正常使用筷子和拿掃把了。

奇美醫學中心統計民國102年元月至108年元月約3萬1000名健檢病人資料顯示,50%男性及68%女性缺乏維他命D;疼痛科病人中更高達80%缺乏維他命D。一般民眾約5%缺乏維他命C,但疼痛科病人有50%缺乏維他命C,比例比正常人高出10倍以上。

陳貞吟表示,現代人飲食習慣少吃蔬果,女性又多在室內工作,美白兼擦防曬乳,缺乏日照生成維他命,造成維他命C與D缺乏。缺乏維他命D時,腸道鈣質吸收變差,甚至肌肉收縮無力,肌肉容易受傷及修復困難;缺乏維他命C時,疼痛閾值下降,容易感到肌肉痠痛且肌力修復困難。

陳貞吟指出,高濃度維他命C和D都有抗癌作用,民眾若因工作或飲食習慣維他命不足或飲食無法有效吸收,可服用相關藥物或維他命補充劑補充。

疼痛遲遲不好? 可能缺乏維他命

奇美醫學中心統計過去7年3萬多名患者資料,發現5成男性及近7成女性缺乏維他命D,不明疼痛就醫者經過新式檢測更有高達8成缺乏維他命D、5成缺乏維他命C,長期疼痛不癒人數日益增加,且年輕化出現未成年病患。院方昨天公布統計提醒民眾重視維他命缺乏問題,要養成常曬太陽多吃蔬果習慣。

台灣疼痛醫學會昨辦年會及國際研討會,奇美醫學中心疼痛科主任陳貞吟舉案例數據說明疼痛與維他命缺乏關係。她有一名病患,今年56歲謝姓女子雙手痠痛10多年影響工作睡眠,止痛藥治不好甚至痛到無法拿筷子,陳貞吟懷疑體內缺乏特定維他命,經檢查確診缺乏維他命C和D,營養補充及肌肉增生療法逐漸恢復健康,醫師若忽略病因吃再多止痛藥也沒效。

陳貞吟說,現在飲食習慣少吃蔬果,女性多室內工作缺日照又常用隔離霜防曬乳,造成維他命C與D缺乏。缺D時腸道鈣質吸收變差,肌肉收縮無力,易受傷及修復困難,曬太陽可改善;缺C時疼痛閾值下降,易感到肌肉痠痛肌力喪失修復難,可多吃芭樂、柳丁補充,若飲食無法有效吸收,可服用藥物或維他命製劑治療。

(聯合報)
--
化療後噁心想吐 營養師建議吃較酸、鹹的冷食

民眾若確診癌症,除憂心治療方式外,也易誤認為很多東西都不能吃。營養師表示,癌症治療過程中,患者在飲食上選擇,仍以從六大類食物中攝取,並以天然食物為主,市售營養補充品則作為補充,不建議全面取代正餐。

馬偕醫院今對癌友舉辦自我照護講座,請來醫師及營養師分享其專業觀點。營養師黃彥寧表示,許多癌友常會詢問治療期間有什麼不能吃,其實不同階段的飲食重點也不同,如治療期得攝取高蛋白、高熱量飲食來維持體重;恢復期則得飲食均衡,並重建肌力,同時也須注意貧血等問題。

黃彥寧說,像在化療過程中,癌友其實沒有什麼不能吃,六大類食物都能攝取,只是在攝取量的多寡。而癌友易食慾不振,會有看到東西卻不想吃的困擾,她建議可先選擇喜愛的食物,採少量多餐方式,嘗試放入溫和的調味料、中藥材等提味,並避免過於油膩、氣味強烈食物,以免進食後嘔吐。

如真有噁心、嘔吐症狀時,可放慢進食速度,選擇酸味、鹹味較重的冷食,如薄荷糖、薑汁等。若癌友有晨嘔問題,黃彥寧建議,起床後可先吃較乾食物,如土司或蘇打餅乾,並切記,有嚴重噁心感時勿強迫進食,先休息個半小時至一小時後再吃也無仿。

現場有癌友提出,罹癌後似乎味覺跟嗅覺有改變,有時嘗不出食物的美味。黃彥寧則建議,可嘗試多種蛋白質食物,以檸檬汁、番茄醬,或用九層塔、八角、當歸等香料等加強食物的味道,或將肉類醃漬來改變風味增加進食口感,也是方式之一。

另外,便秘與腹瀉也是癌友們常見困擾,黃彥寧建議,腹瀉癌友避免攝取太油膩與太甜食物,急性腹瀉可先食用白稀飯、土司或米湯等清流飲食;而有便秘的癌友,每天至少攝取2000CC的水分,腹部按摩並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以每天三蔬二果原則。

黃彥寧說,癌友在攝取膳食纖維上,份量是重點。若以小碗為計量單位,蔬菜賴一份等於二分之一碗,水果類一份等於七至八分滿,如家中水果像棒球或女生的手一樣大,如橘子、柳丁,一顆就是一份;而像較大的芭樂、水梨,就半顆為一份;像是葡萄、草莓、荔枝等,就是五、六顆為一份。另外因癌友免疫力較低,請盡量選去皮的水果。

另外,特殊營養補充品是均衡膳食的代替品,但不應全面取代正餐。黃彥寧指出,營養補充品雖包含均衡飲食中所含有的各類營養素,但食用時機為癌友無法正常進食,或無法從食物攝取足夠營養時才用來補充,不應過度依賴。

(聯合報)
--
眼睛到底該不該洗? 醫師說這液體才是最好的

市面上好多洗眼液,眼睛需要洗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醫務長、眼科專任主治醫師蔡景耀說,洗眼液往往含有水分、電解質、幫助血管收縮與較不具刺激性的清潔成分等,因此可同時達到滋潤與清潔的效果,對於長時間暴露在外頭,或是剛經過空氣品質糟糕的地方的人們,它有洗淨與緩解乾癢之效。

蔡景耀說,其實,淚水就是很好的滋潤液,也因為淚水中具有抵抗力的蛋白,因此能減少眼睛發炎受傷的風險。只是現代人往往長時間盯著手機螢幕、電腦螢幕、電視螢幕,專注時間過長而忘記眨眼,可能使淚液擠出的量不足,也使淚水無法均勻分布到整個眼球表面,因釀成乾澀不適。

因此,平日裡就得注意,長時間使用3C產品或讀書考試時,要記得不時眨眨眼。若發生眼睛乾澀,可選擇相對溫和的人工淚液;若長時間暴露在外頭,或是剛經過空氣品質糟糕的地方,回家宜徹底清潔眼睛周圍與睫毛根部位置的髒汙,必要時可選用洗眼液加以輔助。

蔡景耀說,使用洗眼液前要留心使用說明書,已經有眼睛發炎的患者,如結膜炎、青光眼、眼睛出血、剛開完刀患者等都不適用,因為可能干擾到常規治療。

另外也不宜太頻繁使用,頻繁使用可能將眼球上的油脂與蛋白質狠狠洗去,但油脂是淚腺穩定分泌淚液的元素、蛋白則具有抵抗力,過度清潔並不利眼睛健康。

(聯合報)
--
甲殼素保健食品 專家:孕婦授乳者最好別吃

不少減重、保健食品添加甲殼素,但專家指出,甲殼素會降低膽固醇、脂肪,膽固醇對嬰幼兒生長很重要,孕婦、授乳者應避免食用;慢性病者要服用也應諮詢醫師。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日前公告,使用由蝦、蟹殼或黑麴菌絲體製取的幾丁聚糖作為原料的食品,容器或外包裝應以中文顯著標示「有服用慢性病藥物者,應諮詢醫師後,方可使用」及「不建議孕婦、授乳者及嬰幼兒食用」警語字樣,新制自今年7月1日起生效。

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主任楊振昌受訪時表示,幾丁聚糖即民眾較常聽到的甲殼素。過去甲殼素是用蝦、蟹殼製作,是合法的食品原料來源。過去也沒有聽聞民眾因食用甲殼素食品導致不良反應。

不過,楊振昌說,甲殼素有降低膽固醇、油脂的功能,若民眾本身有慢性病、長期服藥,又使用甲殼素的話,可能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反而對健康產生風險。

楊振昌表示,因膽固醇與嬰幼兒細胞生成有關,如果孕婦、授乳者使用甲殼素,可能導致體內膽固醇降太多,對正在孕哺的孩子有風險,不建議孕婦、授乳者使用。

市面有不少利用甲殼素做成的減重食品,新光醫院營養師夏子雯受訪時表示,甲殼素降油脂的作用機轉是吃進甲殼素後,在胃裡溶解,有吸附油脂、膽固醇的能力,阻止油脂在消化道吸收。

不過,夏子雯說,要靠甲殼素減重必須看飲食型態,如果是愛吃油炸類者可能適用,若是愛吃澱粉類者,就可能無效。膳食纖維也有類似甲殼素的功用,民眾可選擇多吃新鮮蔬菜,適量的水果減少油脂吸收,也能增加飽足感。

夏子雯表示,有些慢性病民眾本來就有服用藥物保健食品,可能會產生交互作用。不只甲殼素可能有此風險,額外補充魚油、紅麴納豆者也可能與抗凝血劑交互交用產生危險,建議有慢性病民眾要補充保健食品,都應諮詢醫師或藥師。

食藥署食品組副組長魏任廷受訪時表示,市售產品若使用甲殼素,對特定族群可能造成風險,公告的新制是希望廠商標示清楚,讓民眾選擇時有足夠的資訊,保障安全。

(中央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