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制裝酒精鎖 擬入法 交長表態 立院今協商 累犯重罰
酒駕肇事悲劇頻傳,立委提案建議新車強制裝酒精鎖,交通部過去以加裝成本逾15萬元等理由持保留態度,昨被立委蕭美琴打臉稱國外購物網只賣約2.5萬元。據了解,交通部長林佳龍已傾向以酒精鎖防制酒駕,並指示交通部盡速研議可行方案,好趕上立法院今天朝野協商。
立院交通委員會昨審查與酒駕裁罰相關的《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修正草案,立委楊鎮浯等人提案要求,2021年起新登記領牌的車輛,應加裝俗稱酒精鎖的酒精氣敏點火自鎖裝置,駕車者將須在汽車點火前先吹氣測試,若無法通過,汽車將無法發動。
交通部表示,酒精鎖議題2012至2017年曾多次討論,不過還存在欠缺國際標準、成本過高、安裝對象為何、如何防止他人代吹、欠缺機車酒精鎖等問題,且加裝成本初步報價約15萬到20萬元,易衍生對未飲酒民眾不公等疑慮。
亞馬遜只賣2.5萬元
不過蕭美琴指,購物網站Amazon可買到799美元(約台幣2.5萬元)的酒精鎖,且她並非要求所有新車都加裝,而是要求已酒駕者負擔加裝酒精鎖的費用;歐盟研究已顯示,使用酒精鎖可降低酒駕肇事率4至9成,美國研究也指酒駕再犯率可降7成,「我國到底有何窒礙難行處?」
交通部路政司長陳文瑞回應,並非反對加裝酒精鎖,而是有的酒精鎖無法加裝在老舊車輛,會再請專業廠商研究,蕭美琴仍不滿意,痛批交通部無法回應人民期待。據了解,林佳龍會後已傾向以酒精鎖方式來防制酒駕,並指示提出可行方案。
昨會中也有立委提案,建議提供酒類的店家應連坐處罰,不過交通部認為有舉證困難,建議再研議。蕭美琴也建議酒駕累犯者應重罰100萬元,且終身不得再考駕照,交通部則回應仍待朝野協商,尊重立院審議結果。
民團喊「同車共責」
最後,昨交委會先初審通過自行車駕駛人酒駕罰鍰提高1倍的條文,其他加重酒駕處罰條款,如提高罰鍰、同車者連坐罰、汽車是否加裝酒精鎖等,將併案在今日送朝野協商,會議主席也要求交通部今須提出明確說明。
台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呼籲立院盡速通過加重酒駕處罰條款,包含「同車共責」酒駕連坐處分、提高酒駕刑責和懲罰性賠償等,協會疾呼:「不要逼公民團體上凱道(抗議)。」
與會的酒駕受害者家屬林毓英說,2011年她兒子詹庭豪研究所已快畢業,站在騎樓卻遭酒駕車輛撞成植物人,「已2792天沒聽過兒子叫媽媽」,酒駕者有刑期,對家屬來說卻是無期徒刑。
酒後騎單車加倍罰 最重懲1200元
酒駕害死人,立法院擬修法重懲酒駕,酒後騎自行車的罰鍰也要提高了!立法院交通委員會昨初審通過自行車駕駛人酒駕罰鍰提高1倍,處600元以上、1200元以下罰鍰,若拒絕酒測將被處以2400元罰鍰。
立院交委會昨審查與酒駕裁罰相關的《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立委徐永明提案,有鑑於自行車肇事事故及傷亡數逐年攀升,且自行車酒駕案件也有增加趨勢,現行法規僅處以300到600元罰鍰,研擬提高自行車酒駕罰鍰至1200到2400元;交通部則建議罰鍰提高1倍即可。
立院交委會最後初審通過針對慢車駕駛人酒駕者,酒精濃度超過規定標準,將處600元以上、1200元以下罰鍰;慢車駕駛人拒絕接受酒測者,現行處1200元罰鍰,則提高到2400元罰鍰。慢車包括腳踏自行車、電動輔助自行車、電動自行車、三輪以上慢車等。
根據內政部警政署統計,2016年自行車酒駕肇事件數共609件,總共造成702人受傷,較2014年的172件肇事、197人受傷提高許多。
(蘋果日報)
--
酒駕修法今闖關 立委提案同車乘客連坐
立院昨加速初審 單車族罰鍰翻倍 最高罰1200元
酒駕擬再修法更重罰,立法院昨加速初審,通過自行車酒駕加倍罰六百至一二○○元,拒絕酒測再加倍罰二四○○元;至於提高汽、機車酒駕與拒測罰鍰、延長吊照年限、沒入車輛、同車乘客連坐、累犯強制加裝酒精鎖等條文,一併交付今天上午朝野協商,力拚下午院會二、三讀過關。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昨審查「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修正草案」,現行自行車酒駕罰則過低,初審通過加重兩倍罰鍰,從三百至六百元加倍至六百至一二○○元,拒絕酒測也從一二○○元加倍至罰二四○○元。
另外,由於有人租車酒駕,導致租賃業者蒙受損失,交委會昨初審通過,車輛所有人得檢具出租單、契約書與違規駕駛資料,具結後取回被移置保管的車輛。
嚴懲酒駕 有立委提案累犯罰百萬
至於提高酒駕與拒測罰鍰,交通部建議,汽、機車切割處理;多名立委則提案,罰鍰從現行一.五至九萬元倍增為五至十八萬元,立委蕭美琴更提案重罰五十萬、累犯罰一百萬,肇事致人死傷者則終身吊銷駕照;立委許毓仁也提案,拒絕酒測者須終身吊銷駕照。
針對同車乘客連坐處罰項目,立委蔣乃辛等人提案,汽車共乘者若是有意思能力的成年人,明知駕駛人有酒態、酒味或服用酒精飲料而搭乘,處以一萬元罰鍰;不過,交通部對此認為,執法上恐面臨舉證困難。此外,未來要沒入酒駕者車輛,也須釐清租用、借用、甚至偷竊車輛執法。
多名立委也另提案對酒駕車輛加裝「酒精鎖」,立委蕭美琴表示,多國已使用酒精鎖減少酒駕,歐盟研究降低四至九成、美國研究降低七成,修法主張針對酒駕者所屬車輛加鎖,且費用由駕駛人自付。
強制加裝酒精鎖 交長︰適度支持
立委李昆澤也說,法國、比利時、義大利、瑞典、澳洲等國均要求酒駕累犯安裝酒精鎖。交通部長林佳龍認為,酒精鎖雖尚無國際標準,但已有多國實施,可以適度支持,小客車可先針對累犯者。
交委會最後決議,提高酒駕罰鍰、延長吊照時間、沒入車輛、連坐處罰等相關條文,交付今早朝野協商,若順利達成共識,將力拚於下午院會二、三讀。
林佳龍表示,酒駕害人害己,造成家庭破碎與社會悲劇,修法盼喚起各界尊重生命,包括法律他律與自律,同時應配合執法,讓刑法與道交條例間有一致性。
近5年酒駕致死 僅9人判刑逾7年
立法院火速推動修法,加重酒駕懲罰,但立委昨出示數據,近五年酒駕觸犯公共危險罪者多達卅萬人,卻僅二.四%遭判刑六個月以上,致人死亡遭判七年以上更僅九人,儘管修法趨嚴,只怕法官仍多作輕判。
據法務部統計,近五年國內酒駕觸犯公共危險罪者總計卅萬○四○六人,遭判一年以上僅一四一人、六個月以上只有七二一三人,高達九十七%不到六個月。而致人重傷應判一至七年,一三八人中卻僅三人遭判三年以上;致人死亡應判三至十年,但五九三人中遭判七年以上僅九人。
立委葉宜津痛批,法官量刑明顯不符刑度,因而造成民怨,令人沉痛,修法勿「喝多罰少」,法律應公平競合,跨部會整合並具體改善;她也建議,酒測值○.一五以上一律以刑法論處。
立委李昆澤表示,當初修法提高刑度,主因為避免緩刑或和解取代坐牢,但目前問題是,只要符合自首要件或初犯、兩造和解等,均導致減刑。再嚴格的法律也可能因為定義模糊的要件而減刑,尊重司法院,但須反映人民心聲,多數人對於法官所作司法裁判非常有意見。
代表司法院與會的法官許辰舟則表示,法律不溯及既往,統計部分判例是發生在修法提高刑度前。而法官量刑是會有方方面面不同考量,自首是其中一個原因,也包括被害人可能認為亡者已矣、來者可追等。
但立委林俊憲呼籲,酒駕犯罪行為造成社會威脅,行政部門不應淪為法匠,僅考慮窒礙難行而不想正面效果,沒有法律是一百分,修法不是是非題而是選擇題。
另外,有人在公共政策網路平台提案,酒駕施以鞭刑,十天內有三萬多人附議。但法務部參事劉英秀表示,鞭刑對人權侵犯相對嚴重,現行刑罰制度與未來修正方向均未納入。
(自由時報)
--
遏止酒駕…累犯強制裝「酒精鎖」今拚三讀
各界要求嚴法遏止酒駕,立法院交通委員會昨初審「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修正草案,其中是否立法強制加裝「酒精鎖」,尤受外界關注。交通部昨原本對此態度保留,認為欠缺國際標準、加裝成本過高,但交通部長林佳龍最後不敵立委要求,轉為傾向支持並要求交通部研議可行方案,今交付朝野協商,並將力拚於下午完成三讀。
昨朝野立委大多同意,由於全面加裝事關重大,將要求酒駕累犯者加裝,並由駕駛人自行負擔成本,並認為應針對「代吹者」訂定罰則及防衛機制,細節須審慎討論。
至於草案其他內容,包括提高罰鍰、同車共責、吊銷駕照等多數條文,昨保留送朝野協商,僅通過自行車駕駛人酒駕罰鍰增加一倍的條文。但保留的條文已有不小共識,待交通部研擬確切文字後,預計可望下午院會完成草案二、三讀。
加裝酒精鎖討論長達七年,立委提案版本各不同。立委楊鎮浯提案自二○二一年起,新領照汽車全面加裝,駕車者須在汽車點火前吹氣測試,若測試結果超出標準,汽車自鎖裝置會啟動、無法發動;立委王定宇則指歐美已強制酒駕者自費裝設酒精鎖,與立委呂孫綾等人提案酒駕者加裝。
交通部昨原本認為,酒精鎖討論多年,但仍存在欠缺國際標準、成本過高等問題,且安裝對象、防止他人代吹及欠缺機車酒精鎖等待解,尤其加裝成本初步報價約十五至廿萬元,恐對沒飲酒民眾不公平。
立委蕭美琴質詢時說,歐美都已用酒精鎖降低酒駕犯罪率,歐盟研究指出,使用酒精鎖可降低酒駕肇事率四至九成,美國研究可降低酒駕再犯率七成,台灣遲遲無法推動「到底有何窒礙難行之處?」她也說,她查到購物網站Amazon可買到七九九美元(約兩萬五千元)的酒精鎖,與交通部所稱單價不同。
除了有效降低酒駕肇事,蕭美琴還提出其他優點,包括父母強制加裝讓兒女無法酒駕、駕駛有理由向友人閃酒;雖尚無國際標準,但已有多國與多州實施;目前國內大型車已實施,小客車可先從累犯者先強制;未來裝設費有頗大調降空間等。
裝「酒精鎖」遏止酒駕 基層警:立意良好、執行困難
為遏止酒駕,累犯強制裝「酒精鎖」立法院今天三讀, 對於酒精鎖能否發揮功效,基層員警認為立意好,但執行層面困難,如何預防僥倖駕駛找人代吹,恐怕不好取締,學者也指出,國外酒精鎖只安裝車輛,但台灣機車數量是汽車2倍,與其提高刑罰,以「處罰幫助犯」提高共同監督才是重點。
有交通隊警官質疑,不確定酒精鎖的感測範圍是否夠靈敏,況且監理站對於大量註銷車牌未繳回,過去才被監察院糾正過,未來若針對酒駕累犯強制加裝酒精鎖,是誰要去裝、有沒有確實安裝等,都得有明確的配套措施,他也認為再多的刑罰都是後端,駕駛人能有自覺才是重點。
有基層員警直言,酒精鎖立意雖然好,但要防範別人代吹、如何舉證等,執行上明顯有困難,建議針對累犯乾脆直接沒入交通工具,從源頭遏止危險行為;此外,酒駕者中不乏長年飲酒,已經酒精中毒者,他們需要的是戒癮治療,對於行政處罰、刑責等,恐怕都已失去嚇阻效果。
中央警察大學交通學系教授蔡中志指出,台灣機車數量比汽車多2倍,若引進國外在汽車上加裝酒精鎖,對於機車酒駕問題無法公平處理,能否遏止酒駕效果有限。
蔡中志認為,預防酒駕最有效的辦法是引進日本法條「處罰幫助犯」,他建議在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35條中,增加處罰酒駕幫助犯,也就是說對於明知駕駛喝酒仍提供車輛,或是清楚他將開車仍提供酒類,以及知悉駕駛喝酒的同座乘客。
他強調,處罰幫助犯目的不是為了處罰,而是要讓周圍的人發揮一起監督作用,如果沒有盡到義務,萬一發生事故就會有連帶賠償責任;蔡中志也提到,社會有8成都是理性駕駛,針對其餘2成非理性、低自我控制的人,與其提高再多酒駕刑責,從頭預防才是最關鍵的方式。
購物網站酒精鎖只要799美元?業者:恐無法遠端監控
嚴重酒駕肇事案件頻傳,許多立委提出加裝酒精鎖建議,但交通部詢價發現酒精鎖要價約15萬,成本太高。立委蕭美琴昨在立院質詢指出,美國最大購物網站上的酒精鎖一個只要799美元,質疑交通部被喊價,連交通部長林佳龍也不解為何價差如此大。但有相關業者表示,立委所指799美元的酒精鎖,是讓民眾自主加裝使用,並不具遠端監控功能,可能不適合需要控管的酒駕犯。
蕭美琴昨表示,歐盟統計使用酒精鎖可降低酒駕肇事率4至9成、美國可降低7成,台灣卻遲遲無法推動。許多立委也提案要強制加裝酒精鎖,但交通部昨回應,101年起多次討論至今,認為酒精鎖仍存在欠缺國際標準、成本過高、安裝對象、防止他人代吹等問題,且向國內代理商詢價結果,發現一個酒精鎖要價15萬至20萬。
蕭美琴昨出示美國購物網站上的酒精鎖販賣網頁,一個只要799美元,跟交通部所言一個要15萬至20萬的說法相差甚大,懷疑交通部是否被喊價。交通部路政司長陳文瑞當下表示,並非所有酒精鎖都適用所有車輛,會再請廠商研究。
據了解,林佳龍對此也頗感疑惑,擔心交通部是不是真的被喊價,認為蕭美琴說法很有說服力,他個人也支持加裝酒精鎖,因此昨天會後立刻指示路政司研議可行方案。
不過,相關業者私下表示,該款799元的酒精鎖應是屬於讓民眾自行加裝使用,沒有遠端監控功能,目前外界最關注酒精鎖如何防弊,包括防止代吹、私自拿掉酒精鎖等。若是民眾自主加裝或許沒問題,但若是酒駕累犯,就很難期待他們不會鑽漏洞硬要酒駕,因此酒精鎖配套十分重要,不是裝了就沒事。
詳看該款799元酒精鎖網頁產品介紹,吹氣最多三秒鐘,就可以立即知道有無通過酒測並啟動車輛,也不需要每個月的管理費。不少購買者留言表示,他們買了該產品給有飲酒習慣的家人或朋友以預防酒駕,也有人表示使用上整體感覺不錯,只是有時讀取數據會出錯。
但該產品介紹也強調,這款酒精鎖並不適合那些被法院、監管機構等被判定需要強制加裝酒精鎖的人使用,因為產品並不具記錄或監控相關功能。
根據立委提供資料,美國、加拿大許多州或省都立法要求部分酒駕者車輛強制安裝酒精鎖,瑞典更早在1998年就有酒精鎖法規,規定駕駛人依照違規程度不同,罰期分為一年或兩年,計程車、客運巴士、貨運卡車、學校公車跟政府公務車,也要強制裝設酒精鎖。
芬蘭2008年起修訂酒精鎖法規,鼓勵酒駕再犯者主動裝設,並改掛酒駕車牌以減免部分刑罰,但學校公車、保母車、計程車、客運巴士也要強制安裝。法國是歐盟國家當中酒駕肇事比率最高,因此2004年起就開始分區推行裝設車用呼氣酒精鎖,只要酒駕初犯就要強制裝設,搭在幼童的巴士也強制安裝。
酒駕修法今拚三讀。立法院交通委員會昨初審「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修正草案,通過自行車駕駛人酒駕罰鍰提高一倍,未來包括自行車等慢車駕駛人酒測超標,將處六百元以上、一千兩百元以下罰鍰,拒測從一千兩百元提高至兩千四百元罰鍰。
立委徐永明等人提案,有鑑於自行車肇事事故及傷亡數逐年攀升,且自行車酒駕案件也有增加趨勢,現行法規罰鍰僅處以三百到六百元罰鍰,研擬提高罰鍰。根據內政部警政署統計,二○一六年自行車酒駕肇事件數六九六件,共造成七○二人受傷,較二○一四年的一七二件、一九七人受傷提高許多。
根據交通部規範,慢車包含腳踏自行車、電動輔助自行車、電動自行車、三輪以上慢車等。交通部表示,慢車酒駕多半是對駕駛人有害,但基於酒駕防制原則,並採納立委提案的精神,建議罰鍰增加一倍。
其餘修正條文,包括提高罰鍰、同車者需連坐罰、吊銷駕照、累犯者須加裝酒精鎖等,仍待交通部研擬確切文字後,昨決定保留交付今天朝野協商,並力拚今天三讀通過。
針對酒駕罰鍰、吊扣駕照及沒入車輛,交通部長林佳龍指出,由於機車酒駕肇事往往是自撞,加上須考量城鄉差距,建議將汽、機車分離,機車罰鍰下限維持一萬五千元、汽車提高至三萬元,上限都維持九萬元;酒駕初犯吊扣駕照一至兩年,附載未滿十五歲兒童或致人受傷者吊扣二至四年。
酒駕拒測罰鍰,立委提案從現行九萬加到五萬至五十萬、累犯提高到一百萬並終身吊銷駕照;至於同車共乘者連坐處罰方面,交通部建議以吐氣零點五毫克、血液濃度零點零五以上標準者,同車乘客處六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罰鍰,但年滿七十歲及心智障礙或汽車運輸業乘客不在此限。
林佳龍坦言,重罰可阻止部分酒駕,但也需搭配預防措施阻止酒駕,現已開始研議沒入酒駕車輛,但租用、借用、偷竊的車輛在執法上會涉及第三者,須加以釐清,以免執法產生爭議;同車共責方面,乘客有無規勸較難認定。相關條文留待今天朝野協商。
酒精鎖防代吹 攝影機、遠端監控有法可解
美國、加拿大1990年就開始使用酒精鎖遏止酒駕,根據統計也有效降低酒駕肇事率。行政院2012年要求研議汽車加裝酒精鎖問題,交通部多次研議後,仍認為存在欠缺國際標準、成本過高、安裝對象、防止代吹等問題。但據了解,國外為酒駕犯安裝酒精鎖後,還會加裝攝影機及遠端監控功能,可以有效防弊。
為了解酒精鎖實施可能性,交通部請車輛安全審驗中心搜集國外資料。車安中心表示,各國對於對象、酒精濃度、安裝時間多寡都不同。比如加拿大安大略省規定血液酒精濃度達0.05%至0.08%之間,就要安裝酒精鎖六個月,超過0.08%或拒絕酒測要裝一年,第二次裝三年,第三次吊扣駕照,第四次終身吊扣駕照。美國紐澤西州規定,第一次酒駕安裝酒精鎖六個月至一年,第二次安裝一至三年,具體時間由法院判決。
外界擔心安裝酒精鎖,可能存在代吹、甚至偷偷拆除酒精鎖的問題。車安中心表示,酒精鎖防弊跟配套確實最重要,因此要在台灣落實並不容易,且各國民情不同,難以直接套用他國做法。
根據向國內代理商詢價結果,歐洲兩家大型車底盤廠的酒精鎖約要10至15萬,但這只是新車出廠前安裝酒精鎖的價格,若是舊車還要再研議。酒精鎖安裝也不容易,必須跟車輛啟動開關連結才可使用,而每家車廠的啟動電路控制系統都不同,安裝以後可能會影響原有的車輛功能。
據了解,國外安裝的酒精鎖配套,部分會在車內加裝攝影機及遠端監控系統,有些可以直接辨識人臉,防止找他人代吹,有些是直接拍下代吹者的臉孔,傳送到遠端監控系統。
酒駕受害家屬泣:對我們是無期徒刑
立法院會今天預計二、三讀重罰酒駕的道路交通管理條例,上午先朝野協商。酒駕防制關懷協會呼籲立委盡速三讀通過修法,包括「同車共責」的酒駕連坐法行政處分,以及酒駕者不管肇事與否,一律管收三至七天,車扣留一個月等提案,並增訂「懲罰性賠償」,加重肇事者對被害人的賠償。
酒駕防制關懷協會理事長、酒駕受害者家屬陳敏香表示,重罰酒駕不是民粹,台灣一年因為酒駕而死傷的就有五、六千人,但修法已延宕兩年,「每延宕一天就有一、二十人的死傷,每天看到這種新聞你們不會很痛嗎?」希望政府部門拿出擔當,不是在事件發生的當下才秀一下,事後卻沒作為。
「我已經有二七九一天沒有聽到兒子叫媽媽了」,林玉英的兒子被撞成植物人,她哽咽地說,兒子喪失視覺、味覺、嗅覺和觸覺,有口難開,有苦難言,無聲無息地活著,是殘障中的殘障。她說,「對酒駕肇事者只是一時牢獄,對我們卻是無期徒刑」,法案的背後往往是一連串的悲劇譜出來的,當積習難改的酒駕者一旦獲准回到這個社會,還有很多可能潛在的受害者。
與會的民進黨立委陳曼麗表示,同車共責的修法確實有不同的聲音,但她強調,該處罰設有排除條款,如十八歲以下、七十歲以上或是心智耗弱的人,以及有勸阻駕駛人開車的皆可免罰,只是因為難以提出證明、怕擾民,所以有不同聲音,但還是希望同車的人能做最後把關者。
國民黨立委江啟臣說,行政院長蘇貞昌曾說酒駕視同殺人,但明明已經有結論的相關道交條例,國民黨團卻拿不到協商結論可以簽署。他說,希望今天立法院院會可以給社會一個交代,不管是同車共責、吊扣駕照及沒入車輛或是對人的管收等,藍綠不分黨派都全力支持。
交通部阻擋?酒駕修法 立委怒:協商四次還在拖
為修法重懲酒駕,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今天審查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修正草案,上午先進行詢答。交通部長林佳龍會前受訪表示,希望修法喚起大家尊重生命的意識,並窮盡所有方法遏止酒駕,讓刑罰跟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有一致性。
重大酒駕事故頻傳,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修法腳步加快,除了之前已送往朝野協商的草案條文以外,今天交委會將審查10個朝野立委的提案版本,力拚明天院會二、三讀。各立委提案內容包括110年新車全面加裝酒精鎖;酒駕罰鍰從1萬5千元以上、9萬元以下,提高為3萬元以上、18萬元以下;酒駕累犯處以100萬罰鍰,若致人重傷或死亡應沒入車輛等。
林佳龍表示,酒駕害人又害己,造成家庭破碎跟社會悲劇,這次修法希望喚起大家尊重生命的意識,包括法律、他律跟自律,最重要的除了生命教育以外,社會也要窮盡所有方法遏止酒駕,這是修法最主要目的。執法上如何能夠讓刑罰跟道交條例之間,可以有一致性,執行上不會窒礙難行,這在立法技術上,朝野也進行協商,交通部以開放態度,會同法務部等相關單位配合朝野協商,擬定具體可行的條文修法。
立委黃國昌今天質詢表示,防制酒駕各方都有高見,但行政部門是否要「窮盡所有可能的高見」以後才有立場?截至今年為止已經四次協商,外傳協商無法通過是因為交通部在擋,現在還一堆奇怪的意見。2017年11月30日協商時,就已經協商通過交通部版本的同車共責條款,到現在2019年還在拖延。林佳龍說,他也支持同車共責,但是執法上怎麼認定還待討論。
「民怨就是這樣來的」立委指酒駕致死近6成判2年以下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今天審查「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修正草案,上午先進行詢答。立委葉宜津說,酒駕絕大部分輕判,「民怨就是這樣來的」,包括酒駕致人於死者近5年有58.6%被判以2年以下,雖然酒精濃度超過0.25毫克最高可處以2年以下有期徒刑,但近5年高達97.2%判處6個月以下。
葉宜津說,酒精濃度超過0.25毫克,可依「公共危險罪」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20萬元以下罰金,103年至107年有關酒駕犯刑法處分統計,總計30萬406人受罰,其中罰1年以上2年以下者有141人,只占萬分之4,6個月以上、1年以下者有7213人,占2.4%,6個月以下者高達29萬2061人,占比高達97.2%,絕大部分輕罰。
葉宜津說,酒駕致人於死者,可處以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103年至107年總共593人受罰,其中判處7年以上、10年以下者9人,5年以上、7年以下者28人,3年以上、5年以下者140人,2年以上、3年以下者48人,1年以上、2年以下者348人占比高達58.6%,6個月以上、1年以下16人,6個月以下4人。對於酒駕的量刑過輕,葉宜津說「民怨就是這樣來的」。
立委鄭寶清表示,道交條例修法已經四次朝野協商,每次協調結果都不同;2016年A1(24小時內死亡)酒駕死傷開始下降,人民還是不滿意,機車酒駕比率七成、汽車三成,但要留意汽車酒駕件數在上升。
司法院表示,法律曾經加重,但依照法律適用有不溯及既往的原則,有部分數據應該是發生在較早尚未加重修法的時候,所以不適用較重的刑度。
民眾在網路提案酒駕要用鞭刑,10天就有3萬1750人附議。鄭寶清說,百姓對酒駕很不滿,法務部應要有其他措施。法務部說,法務部沒有考量鞭刑制度,因為對人權侵犯相對嚴重,依照現在刑法制度跟法務部刑罰修正方向,都沒有把鞭刑納入考量。
鄭寶清說,酒駕現在分成刑法跟行政法處罰,法務部跟交通部坐下來協商也沒有結果。法務部表示,刑法修正案上周五已經召開審查會,本周四將提院會討論。
交通部長林佳龍說,立法同意,但執法也要可以落實,從執法遇到的問題回來檢視修法是否可以執行,是正面的過程。執法若有窒礙難行的部分,就要透過立法技術解決。
(聯合報)
--
酒駕!交部研議沒入車輛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今天審查朝野立委提出的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修正草案,交通部長林佳龍今天表示,已開始研議沒入酒駕車輛,但租用、借用車輛還要釐清,至於立委提案酒駕者酒精濃度超過0.25毫克,同車者應處以連坐罰,林佳龍說,建議具體可行,但乘客有無規勸難以認定。
酒駕防制關懷協會今天也舉行記者會,呼籲立法院明天盡速三讀通過酒駕相關修法,包括「同車共責」的酒駕連坐法行政處分,以及酒駕者不管肇事與否,一律管收三至七天,車扣留一個月的提案,並且增訂「懲罰性賠償」,加重肇事者對被害人的賠償。
針對酒駕連坐罰,林佳龍在交通委員會說,大方向支持,但要待實施後,才能了解是否有效降低酒駕,只要多一分預防就可減低肇事可能性。防止酒駕肇事,以法律為基礎,希望強化他律,但在執法上如何處理,如何認定責任歸屬,要再研議。
民進黨立委林俊憲說,酒駕者酒精濃度超過0.25毫克,外觀明顯可認定喝醉,同車者應處以連坐罰。林佳龍說乘客有無規勸難認定。林俊憲說,這是舉證問題,很多國家都實施連坐法,台灣仍在討論有無規勸、是否傷及無辜,難怪人民無法接受。
立委顏寬恒說,以美國加州為例,累犯加重處罰,觀察期內再犯,會被控二級謀殺罪,最重可判死刑。俄羅斯酒駕要坐牢三周,駕照吊銷半年至兩年,五年內再犯終生不得開車。日本處以連坐罰,包括提供車輛、酒類的人,還有明知對方酒駕還委託對方開車的乘客。
林佳龍說,加重罰則是修法主要目的,重罰可阻止部分酒駕,但有些預防跟其他配套措施可阻止酒駕,不是只是重罰;現在已開始研議沒入酒駕車輛,但租用、借用、偷竊的車輛在執法上會涉及第三者,現在要加以釐清,以免執法產生爭議。
至於吸毒者危險駕駛,林佳龍說,往往是肇事才發現車上有毒品,難以主動針對吸毒駕車者預防性檢查。
民怨!酒駕致死逾6成輕判2年以下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今天審查「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修正草案,民進黨立委葉宜津上午質詢說,酒駕絕大部分輕判,依法酒精濃度超過0.25毫克、最高可處以兩年以下有期徒刑,但近五年高達97.2%只判處六個月以下,酒駕致人於死者有58.6%被判以一年以上、二年以下,3.3%判一年以下,「民怨就是這樣來的」。
葉宜津說,酒精濃度超過0.25毫克,可依「公共危險罪」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20萬元以下罰金。但103年至107年有關酒駕犯刑法處分統計,總計30萬406人受罰,其中,罰一年以上、二年以下者有141人,只占萬分之4;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者有7213人,占2.4%,六個月以下者高達29萬2061人,占比達97.2%,絕大部分輕罰。
葉宜津說,酒駕致人於死者,可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對於酒駕的量刑過輕,葉宜津說「民怨就是這樣來的」。
立委鄭寶清表示,道交條例修法已經四次朝野協商,每次協調結果都不同;2016年A1(24小時內死亡)酒駕死傷開始下降,人民還是不滿意,機車酒駕比率七成、汽車三成,但要留意汽車酒駕件數在上升。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聯合晚報)
社會
嬰屍會說話/星國情侶疑產女丟廚餘桶 驗屍初判是活胎
新加坡籍情侶檔上月來台產女,卻涉嫌將剛出生的女嬰丟入廚餘桶後,隨即逃回星國,台北地檢署日前對女嬰遺體進行相驗,初判女嬰出生時是活胎,涉棄嬰的情侶恐將面臨殺人罪的司法追訴。
據了解,為釐清嬰屍是活胎或死胎,法醫研究所將女嬰的肺臟放入水中,發現肺臟浮在水面上,初步推測女嬰出生後已有獨立呼吸,為求慎重,另採集肺臟等臟器切片,釐清女嬰的肺臟有無因呼吸擴張過。
法醫高大成解釋,如果肺部組織浮起來,顯示肺泡已吸入空氣,代表胎兒出生時有呼吸、是活的,直到被丟棄才死亡。
律師丁昱仁表示,若母親生產時或剛生產後,殺其子女,涉刑法第274條殺人罪,可處6月以上、5年以下徒刑,未遂犯也罰;至於父親若殺害子女,則涉刑法第271條殺人罪,可處死刑、無期徒刑或10年以上徒刑。
(自由時報)
--
星國情侶棄屍案 女嬰疑活胎
新北市新店廚餘桶女嬰棄屍案,涉嫌棄屍的新加坡籍情侶已返回星國,並否認棄嬰;台北地檢署解剖女嬰,根據臟器水中反應認定女嬰為活胎、產後死亡,兩人恐觸犯殺人或殺嬰罪官司;檢方將等正式鑑定報告出爐後,向星國啟動司法互助調查。
據了解,法務部法醫研究所將女嬰的肺臟、腎臟等器官,放入水盆中逐一觀察比較,依序拍照存證,其中肺臟被放入水盆後,曾浮在水面上,因此推測女嬰出生後曾獨立呼吸;為求慎重,法醫研究所已另採集臟器切片,釐清女嬰肺臟有無因呼吸擴張過。
一名資深法醫師解釋,為釐清嬰屍究竟是活胎或死胎,會將嬰屍肺部組織放到水中,如果肺部組織浮起來,顯示肺泡已吸入空氣,代表胎兒出生時有呼吸。
新加坡籍情侶李姓男子與郭姓女子被懷疑來台產女,並把女嬰丟入廚餘桶後逃回新加坡,殘忍行徑引發爭議。
(聯合報)
--
司法首例/受刑人拒唱軍歌 勝訴
台東綠島監獄謝姓受刑人認為獄中唱軍歌、答數、向後跳、向左右轉等管理措施,剝奪原告自由活動的權益,提起行政訴訟,台東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審結,認為受刑人非「進行作戰之準備」,相關軍事教育與監所矯正教育欠缺關聯,判決謝員勝訴,司法首例,綠監不服提上訴。
綠監不服提上訴
綠島監獄謝姓受刑人認為,在運動時間獄方命受刑人唱軍歌、答數、向後跳、向左右轉等行為違法,經申訴未果, 提起行政訴訟。
獄方表示,要求唱軍歌、答數、向後跳、向左右轉等,是以基本禮儀,培養遵守紀律觀念,為監獄管理的必要。
台東地院法官認為謝在監所被命令唱軍歌、答數、向後跳、向左右轉等管理措施,缺乏法律的授權依據,及彈性和合理目的之關聯,將受刑人視為棋子而使之失去主體性。關於受刑人基本禮儀、培養遵守紀律之觀念,固為正當的管理措施目的,然而,要求受刑人如軍人般唱軍歌、答數、向後跳、向左右轉等措施,與監所教化功能無關聯性,監所矯正受刑人的目的,不是「進行作戰之準備」,相關軍事訓練無助於受刑人理解其觸犯法律。
(自由時報)
--
唱軍歌違法!受刑人勝訴 寫司法首例
綠島監獄謝姓受刑人控告獄方要求他唱軍歌、答數等軍事訓練的相關管理措施違法,台東地院認為軍事訓練與監所矯正目的無關聯,判監獄敗訴,寫下司法史上首例。
另外,法院也判決獄方不能自行認定謝寫的信件是「非陳情」性質;謝其餘的請求均敗訴。綠島監獄表示,目前已暫停要求受刑人唱軍歌及答數等軍事訓練,但已補充理由提起上訴;謝也已上訴二審,主張其他管理措施也屬違法。
據了解,謝姓受刑人(卅六歲)因涉及毒品、恐嚇及傷害案判刑十八年確定,目前在號稱「台灣惡魔島」的綠島監獄服刑,因曾毆打典獄長遭受違規處分。
他提起行政訴訟指控,綠島監獄在運動時間要求他唱軍歌、答數、向後跳、向左右轉等軍事訓練,和准否寄信向衛福部、中研院、家扶中心等單位陳情,准否寄信給家屬、未參加作業以致作業分數為零分、強制保管寢具等管理措施違法。獄方表示,這些都是依規定的必要管理措施,並未違法。
台東地院認為,唱軍歌、答數等軍事訓練與監所教化功能沒有關聯性,無助於受刑人理解觸犯法律的原因及自省,且獄方也不該自行認定信件屬「非陳情」性質,而不讓他寄信,因此判決綠監這兩項管理措施違法。至於謝指控的其他管理措施違法部分,全部駁回。
根據司法院釋字第七五五號解釋,監獄行刑法規定「不許受刑人就監獄處分或其他管理措施向法院請求救濟之部分牴觸憲法」。大法官湯德宗、陳碧玉在協同意見書上說,「受刑人就監獄之處分或其他管理措施,認逾越達成監獄行刑目的所必要之範圍,而不法侵害其憲法所保障之基本權利且非顯屬輕微時,得向法院請求救濟」。
唱軍歌未列處遇細則...矯正署:綠監管教屬個案
綠島監獄謝姓收容人認為獄方要求唱軍歌答數的管理措施違法,提起行政訴訟勝訴,法務部矯正署表示,唱軍歌並未列在相關處遇細則中,綠島監獄管教方式屬個案,目前不會變更處遇規定,且獄方已上訴,會視二審判決再做後續討論。
綠島監獄被外界喻為「惡魔島」,主要收容對象為全國矯正單位難以管教、誣控亂告,或是有攻擊主管行為,在監所內沒辦法配合行為等,報經核准就會移監到綠島服刑。
北部收容人數最多的台北監獄,現有三千七百多名受刑人,屬於中高度管理矯正機關,以累犯、再犯,或是地檢署指揮執行對象,目前並無採用對受刑人唱軍歌、答數等管教措施。
台北監獄指出,根據受刑人罪行、刑期施以教誨教育,並安排各類輔導治療課程,作業訓練等,例如性侵犯罪者會接受臨床心理師治療,毒品、酒駕則安排宗教教誨、法治教育,也就是說,收容人服刑期間工作、受教都得按表操課。
有矯正署官員指出,是否將「唱軍歌」作為處遇,各獄所看法見仁見智。過去監獄舉辦過唱軍歌比賽,除了提振精神,獲得名次有報獎誘因,但把唱軍歌當作對個人「管教」很少見,可能因此才被法官認定與教化功能無關聯性。
(聯合報)
--
養殖技術流中國 石斑出口值暴減30億
不只中國鮑衝擊台灣貢寮鮑,中國學走台灣養殖石斑魚技術,回打台灣就曾造成石斑魚出口值滑落近三十億元;中國農產品更頻頻走私台灣,去年就查獲八十七噸中國菇。台大教授吳榮杰說,面對中國強勢經貿壓力,台灣要增加進口管制恐怕不易,但起碼要好好守住八三○項對中國管制的農產品,不要自廢武功開放進口、更衝擊台灣農漁業。
學者籲守住830項對中管制農產
台灣石斑魚出口值在二○一四年曾經達五十八.五億元,後來因為技術外流中國,中國改良出龍膽石斑和老虎斑繁殖而成的「龍虎斑」,回頭銷往台灣,造成台灣石斑魚價格下滑,從池邊價最高每斤三百二十元,二○一六年曾一度跌到七十元的低價,出口值掉到二十九億元。
儘管台灣對中國管制八三○項農產品,包含國內生產大宗的茶葉、高麗菜和白菜,也包含一些重點農產品例如稻米、花生、大蒜、紅豆、香蕉,芒果,但是中國走私進來台灣的農產品仍然層出不窮。農委會國際處副處長林家榮指出,因地處鄰近,走私到台灣的農產品幾乎都來自中國。
中國香菇占走私最大宗
今年一月海巡署就曾在金門查獲六百多公斤從中國走私來台的香菇,發現走私香菇竟偽造生產地,貼上金門的產銷履歷。
國際處統計,去年中國菇是所有農產品走私最大宗,共查獲八萬七千多公斤;第二名是紅蘿蔔,共九千九百公斤;第三名茶葉,四千五百公斤;第四名為蒜頭酥、油蔥,共三千七百公斤;第五名是穀類製品,三千六百公斤;大蒜則是第六名,共三千兩百公斤。
台大農經系教授吳榮杰表示,用不合法的手段走私進來當然會對台灣農產品造成衝擊,除了以低價傾銷造成國內農產品價格下跌外,走私方式進來的農產品還可能有疫病和食安問題,海洋委員會應該跟漁業署多配合加強取締,否則對我農業衝擊影響太大。
吳榮杰指出,面對中國強勢經貿壓力,台灣能守住八百多項管制已經很不容易,在野黨、統派還要求開放、甚至設立自由經貿區,目前政府如果要再增加管制中國農產品,恐怕會有困難及政治壓力,但起碼一定要好好守住這八百多項管制進口的產品,不能自廢武功。
(自由時報)
--
台大生發起校內餐廳禁播中天 近4000人連署
近日有台大學生在臉書發起校內餐廳電視禁播中天新聞台的票選活動,到昨日已獲得近四千人連署支持。台大學生會昨和校內餐廳達成共識,讓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收看的頻道。
餐廳同意讓學生自由選看頻道
有台大學生二十二日在學生交流板臉書社團發文指出,中天新聞台近日已嚴重逾越媒體應有角色,除了長期為人詬病的偏頗報導,給店家五百元限制頻道等「收視費」爭議也讓人擔心。學生因而發起投票活動,以「學生會應積極要求校內餐廳,不得以餐廳電視機播放中天新聞台」為旨,調查學生意見,亦不排除發起校園公投。
台大學生會會長吳奕柔表示,可理解同學對假新聞和不遵守新聞倫理的憤怒,但台大是講求民主、保障言論自由的校園,如果單方面禁播中天,也恐變成另一種箝制。為保障校內言論自由,學生會已和校內八間餐廳達成共識,將餐廳電視機播放選擇權交給學生,把遙控器公開放置,讓學生可自由選擇收看頻道。
吳奕柔也說,如有學生要發起校內公投,學生會也尊重,但未必有強制力,較偏向反對收視箝制的宣示性意義。中天昨未對此事做出回應。
(自由時報)
--
老舊柴油車 「僅2萬輛須淘汰」
老舊柴油車汰換政策引起反彈後,環保署長張子敬昨在立法院答詢說,原預計四年內淘汰八萬輛車,經評估,因柴油品質提升、硫含量已由五千ppm降至十ppm,有的維修後也可符合排放標準,約只有兩萬輛車需要淘汰。張子敬重申,「柴油車只要符合出廠時排放標準,就可正常使用」。
另環保署本月八日預告「淘汰老舊大型柴油車補助辦法」修正草案,調整各項補助金額,預計自今年至一一一年補助汰換舊車兩萬輛,補助燃油控制系統調修或加裝汙染防制設備二點四萬輛,一萬輛一、二期大型柴油車信用保證與利息補貼,共約需六十九點四七億元。
(聯合報)
--
女檢被控性騷及種族歧視 高檢:莊珂惠顯有疏失
台中高分檢調查彰化地檢署檢察官莊珂惠有無涉及性騷擾?查出莊雖未涉及性騷擾,但現場無錄影錄音、無專業人員在場、未告知黃女、沒有急迫性與妥適性,顯有疏失;至於莊有無種族歧視不當言語?高分檢查出莊辱罵「妳以為台灣人好騙、台灣男人好搞」,還以卷宗摔桌,認定莊確有不當言詞。
台中高分檢就這兩案,認定莊珂惠有違失,報請台灣高等檢察署核定責由彰化地方檢察署檢察長依法官法相關規定行使監督權人職責,可發行政監督命令,如情節重大、符合規定,可送法務部人審會審議懲處、或請求送檢察官評鑑委員會來評鑑。
黃女因涉妨害家庭案件,由彰化地檢署檢察官莊珂惠偵辦,去年4月間開偵查庭訊問她,要求她至檢查室勘驗身體,命她全身赤裸、兩腿張開,並指示女法警重複拍攝她的私處,莊並親自對她由腋下揉捏她的左右乳房,黃女提自訴控告莊珂惠涉嫌性騷擾。
台中高分檢檢察官陳佳琳勘驗照片,查出莊有接觸黃女胸部,是為了辦案需要,了解黃女胸部是否有硬塊?莊為檢查黃女胸部及下體的特徵,先檢查下體時,上半身有穿衣服;再檢查胸部,下半身有褲子,與黃女所述全身赤裸不符,且黃女自稱下體分泌物是緊張所流出。
陳佳琳查出,參照其下體勘驗照片中黃女上半身衣物完整,非全身赤裸,故可認定該勘驗過程中莊為勘驗黃女身體特徵,指示女法警引導黃女自行脫去長褲及內褲,勘驗其下體後,莊檢察官再請黃女穿好長褲及內褲,站立原地,自行脫去上衣及內衣。
莊檢察官以手觸摸黃女乳房,檢視是否有硬塊後,請女法警拍攝黃女胸部照片一張,隨即請黃女穿好內衣及上衣,結束勘驗。
足見黃女自訴狀所稱莊檢察官係令其赤裸全身後、先揉捏其胸部,黃女因其胸部受碰觸致下體流出分泌物,均與證據不符,並無可採。
雖然莊是為勘驗黃女身體特徵,有必需性,無性騷擾情事,但她勘驗時,現場無錄影、僅有勘驗照片,無專業醫護人員在場,也未告知黃女及其辯護律師,無急迫性、妥適性,也未由黃女在勘驗筆錄簽名,顯然有疏失。
至於莊珂惠有無種族歧視不當言語?台中高分檢主任檢察官李慶義查出,越南籍阮姓女子涉嫌於婚姻中以越南家中急用、將離婚改嫁黃男等為由、向黃男詐欺新台幣150餘萬元。該案經莊檢察官對阮女提起詐欺罪公訴,一審無罪確定。
經李慶義會同該案製作偵訊筆錄書記官(站庭法警已經離職),共同勘驗案發105年10月27日,當日莊檢察官訊問該案之偵訊錄影及錄音光碟。
李查出莊辱罵阮女「妳以為台灣人好騙、台灣男人好搞」,但未提及「越南」兩字,還以卷宗摔桌,認定莊檢察官確有與偵查案件無關之不當言詞及舉動,經查屬實。
(聯合報)
--
國保十年大限將至 百萬人仍欠繳
國民年金保險上路十年,首期保費補繳期限原是今年一月卅一日,由於逾百萬人未繳納,衛福部以行政命令將繳納期限延至本月底。衛福部社保司表示,統計至二月初為止,首期欠費的民眾中,只有二萬多人補繳,由於距補繳期限尚有一周,呼籲盡速補繳,以免影響日後領回年金權益。
國民年金保險自二○○八年開辦以來,主要納保對象是年滿廿五歲、未滿六十五歲,在國內設有戶籍,且沒有參加勞保、農保、公教保、軍保的國民,並提供生育給付、喪葬給付、老年年金、身心障礙年金、遺屬年金等。
國民年金保費每兩個月繳一次,首期(二○○八年十月、十一月)的帳單十年補繳緩衝期限於今年一月底到期,衛福部展延後的最後補期是本月卅一日。衛福部社保司統計,截至二月八日為止,雖有十二萬四千人繳費,其中僅兩萬多人補繳首期欠費,還是有一百多萬人積欠首期保費。
衛福部社保司長商東福表示,這百萬人中約廿七萬人影響較大,在到達領取老年年金的資格前,累積的投保年資相對較短,若曾繳費、但並未繳齊,其老年年金計算公式無權擇優以A式(至少三六二八元),只能以B式計算,恐影響日後年金收入甚鉅。
商東福提醒,如逾期未繳納保費,請盡快向勞保局申請補繳,以免影響權益。若無力一次繳清,可向勞保局辦理分期補繳,最多可分四十期。
(聯合報)
--
看牙未發現婦人舌癌第4期 彰化女牙醫遭起訴
謝姓女牙醫幫廖婦看牙時,沒有發現病患口腔潰瘍一直無法痊癒,體重減輕20公斤,廖婦被轉診到醫院,確診是舌癌第4期進行手術,廖婦提告,檢方依業務過失傷害罪起訴謝女。
根據台灣彰化地方檢察署今天公布的起訴書,謝女在彰化縣彰化市開設牙科診所,民國104年10月到105年5月,謝女在幫廖婦製作假牙以及處理相關問題時,沒有發現廖婦左側舌頭下緣的潰瘍一直沒有改善,建議廖婦到相關專科就診。
自105年7月到106年1月5日,謝女再發現婦人口腔中的潰瘍,也只是建議婦人暫時不要配戴活動假牙,直到1月12日,廖婦向謝女表示舌頭更痛,謝女調整假牙後才將廖婦轉診到大醫院,廖婦向醫院醫師主訴舌部潰瘍疼痛超過1年,體重減輕約20公斤,經切片檢查為「舌部鱗狀上皮細胞癌」,確診為舌癌第4期。
檢察官認為,依病歷記載,廖婦左側舌頭下緣部位潰瘍開始於裝置假牙,最終發生舌部惡性腫瘤,謝女裝置假牙相關的醫療行為雖然不是導致舌癌開始的原因,但是對於潰瘍的處置時間超過半年,有違一般醫療常規而有過失,以致廖婦有第4期舌癌,因此依業務過失傷害罪提起公訴。
(中央社)
生活
公路客運票價將漲20% 9年未調整「受不了」
票價9年未調整的公路客運要漲價了!交通部公路總局昨在立法院交通委員會證實,行駛地方道路的公路客運票價調漲案初審通過,漲幅約10%到20%。交通部說,漲價前會周延思考如補貼機制等,讓對社會衝擊降到最小。
原提漲幅30%遭砍半
目前全台480條公路客運路線,經營公路客運業者32家。公路客運票價核定上限自2010年以來已9年未調整,業者受不了油價和其他成本上漲壓力,去年向公總提出票價檢討案,依人事、物料、租金、維修等18項成本,申請客運核定運價上限調漲30%,依此推算公路客運原起跳價25元,調整後恐超過33元。
公總接獲票價檢討案後,去年9月啟動審查機制,初審本月上旬出爐。《蘋果》日前獨家報導,原提出票價30%漲幅遭砍半,漲幅約15%到20%,近日將提報交通部票價審議委員會,審查過關即可上路。
公總局長陳彥伯昨證實,初步核定票價漲幅約10%到20%;交通部表示,此案尚未定案,還要請專家進一步審查。
國道客運票價本月漲
此外,本月起國道客運票價陸續調漲,包括葛瑪蘭、國光、統聯、首都、和欣等,阿羅哈客運日前也在官網公告,下月9日開始調整票價,漲幅最大為台北—高雄3排座椅優惠時段價格,將從470元漲到545元。
台北—高雄3排椅原價時段580元漲到600元,學軍票530元漲為560元,來回票1060元漲為1120元。台北—嘉義3排椅原價時段420元漲為450元,優惠時段380元漲為410元,來回票價800元漲為840元。但新竹—嘉義3排椅原價跟優惠價原為420元及380元,現皆降為333元,半票也從234元降為166元。
(蘋果日報)
--
一戶可領2萬! 節能家電補助 這樣申請就對了
為刺激消費,經濟部今年擴大縣市共推住商節電行動,將節能家電補助擴及至一般住家,只要民眾「汰舊」冷氣、電冰箱,並且「換新」購買有節能標章之家電,即可向縣市政府申請每台3千元的補助。不過各地方政府的補助上限不大相同,消費者想要獲得補助,必須眼明手快。
經濟部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表示,縣市共推住家節能家電補助,需要符合兩大要件:第一,必須是「汰舊換新」,也就是說,民眾必須淘汰舊有家電,購買新型節能家電,並以回收舊有家電的單據,向地方政府提出補助申請,補助款會直接給購買人,不需透過店家代為申請。
能源局官員則表示,目前僅補助冷氣、電冰箱兩個節能家電,計算方式為冷氣一KW補助1千元,電冰箱則為每公升10元,兩者的補助上限都是3千元;不過各縣市的補助數量仍由地方政府各自規劃,能源局撥經費,由地方執行。
李君禮說,縣市共推住商節電從2018年起推動,總期程共計3年,除了住家節能家電補助外,也包含節約能源競賽、研討會、商家節能電器補助,今年前並不包含住家補助。經濟部也說,連江縣去年並未加入,今年是第一年加入,目前尚在審理中,通過後將對外公布,不過理論上應該會通過。
除了經濟部的節能家電補助外,行政院日前也通過「貨物稅條例」修正草案,只要立法院三讀通過後,節能標章電器每台可減徵2千元貨物税,加上經濟部能源局推出的節能冷氣、電冰箱補助,每台最高3千元的上限,形同雙重政策工具,鼓勵民眾購買節能家電。
不過能源局官員強調,「貨物稅條例」修正草案中的節能家電減稅,與經濟部推出之節能家電補助是兩回事,但兩者並不衝突,能源局與地方政府合作,舉凡民眾購買符合節能標章的冷氣、電冰箱,每台最高可獲得3千元補助。
(聯合報)
--
勞保年資不滿 原來這樣算也可領到年金
勞保年資要滿15年,才能領年金,否則只能領一次給付。謝先生早年在貿易公司上班,有13年勞保年資,後來轉任公務員;丁女士等小孩大了才重回職場,勞保年資累計十年,但覺得年紀大了體力不濟,想離開職場。謝先生、丁女士勞保年資都不滿15年,他們可能領得到勞保年金嗎?專家說,有辦法,「要合計或併計年資,湊滿15年。」
退休先不急著申請給付
勞工保險條例第58條規定,保險年資合計滿15年者,請領老年年金給付;未滿15年者,請領老年一次金給付。不少人到了退休點,就根據前述規定,看自己年資未滿15年,就申請一次給付。專家指出,法令沒有規定自職場退休了,馬上就要申請給付,而且絕大多數的情況下,申請年金給付比申請一次給付划算,應該先看看有無其他辦法,不要急著申請一次給付。
兩個案 聽專家分析與建議
謝先生今年62歲,早期在貿易公司上班很多年,後來考試成了公務員,幾年前退休,雖然已經領了公務人員月退休金,但想到自己早期曾有13年投勞保年資,聽說勞保年資滿15年,就可以領勞保年金,他可以怎麼做?
丁女士今年61歲,原本工作六年後,因生兒育女當家庭主婦,後來國保開辦參加國保六年,直到四年前孩子都大了,她才開始到大賣場擔任櫃檯人員,至今累計勞保年資已有十年。想到她再過一年就可以開始請領勞保老年給付,卻發現勞保年資未滿15年,恐怕只能領一次給付,她覺得很可惜。但如果勞保年資要滿15年,還得繼續工作五年,實在太辛苦。她該怎麼辦?
類似謝先生與丁女士例子,既有軍公教人員退休金,又同時具有國保、勞保等社會保險年資,如何合併、累計?很多人搞不清楚。
目前我國職業別年金制度各自分立,公教人員無論從勞工轉任公務員,或是由公務員轉到民間工作,只要年資未達法定請領月退休金條件,就無法領到年金。唯一可以年資併計者,只有國保與勞保年資。
勞保條例規定,勞工只要有勞保年資滿一年,男性年滿60歲或女性年滿55歲,就可請領勞保老年給付,因此謝先生與丁女士都已達到請領勞保老年給付的資格。
以謝先生為例,之前有13年勞保年資,如今已先領公務人員退休金,但勞保必須勞保年資滿15年才能領年金, 因此依法他雖已達領勞保老年給付資格,但是因為勞保年資不滿15年,只能領一次給付。如果他想領年金,必須再繼續到民間企業工作投勞保二年,等到年資滿15年,就可以按月領勞保年金。
國保與勞保年資可以併計
基於勞保條例規定國保與勞保年資若合計滿15年,可以併計各自領年金,有人建議謝先生也可以加保國保二年,將國保年資與勞保年資合計,領勞保年金。不過,因為國保投保資格已排除領取各種社會保險老年給付者,因謝先生已領公務人員退休金,依法不具投保國保資格,因此此路不通,他只能循上述途徑累計勞保年資。
至於丁女士,則是因為婚前及後來工作分別有六年及四年勞保年資,加上國保有六年年資,雖然勞保年資合計不到15年,但依法國保與勞保年資可併計、分開領年金,以她的情況,勞保加國保總共16年,因此她不用再繼續工作,就可以同時領國保與勞保年金。
年改若過 軍、公、農、勞保年資合計
未來,如果修法通過,公保和勞保年資可以併計,類似丁先生例子,就可以領雙份年金。勞保年金改革法案已送立法院審議,修正案推「年資可攜」制度,提出軍、公、農保與勞保年資合併計算,一旦勞保條例修正案通過,勞保與軍、公、農年資也都可以相通,各行業相互轉業可望更暢通。
(聯合晚報)
國際
習訪法 抗議遍地開花 推介一帶一路 馬克宏冷處理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前晚入境法國,為此次歐洲之行的最大挑戰拉開序幕。相較於中義雙方在習近平到訪時簽署「一帶一路」合作備忘錄,習前天腳還沒踏進法國,就有上千抗議人士在巴黎聚集,籲中共停止迫害人權。另外,德國總理梅克爾、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今天將和馬克宏一同會晤習近平,習恐面臨以一敵三的尷尬處境。
習近平上周四起展開訪歐行程,拜訪完義大利和摩納哥後,前天傍晚搭車抵達南法港口城市尼斯附近的小鎮,接受馬克宏的設宴款待。馬克宏除了送給習近平一本17世紀的《論語》法語翻譯手抄本,兩人還在落日餘暉中邊散步邊談話,氣氛熱絡。
馬克宏將與習談論人權
不過,兩人的會談內容,透露出了雙方的歧異。新華社報導,習近平向馬克宏表示,中法雙方要「推動已商定的共建『一帶一路』及第三方合作項目盡早落地,取得實效。」而馬克宏卻僅說:「法方關注並重視『一帶一路』倡議。」馬克宏上周五已表示,歐洲對中國的「天真時代」已經結束,歐盟應對中國做出強有力和相互協調的回應。馬克宏還邀了梅克爾、容克今天在法國愛麗榭宮與習近平一同會面,頗有聯手向習近平示威的味道。
習近平昨抵達巴黎前,上千名抗議人士前天已聚集在巴黎的人權廣場,要求中共停止迫害新疆、西藏當地少數民族的人權。抗議人士在人權廣場聚集後,步行至戰神廣場,一路上喊著「中國殺人」等口號。主辦單位表示,此次遊行由6個藏人和維人協會發起,他們希望馬克宏與習近平會談時,能談論中國的人權問題。馬克宏日前已表明,他將「一如既往」、「坦率和尊重地」向習近平提出人權問題。
聯手德和歐盟捍衛立場
此外,中國籍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前主席孟宏偉去年9月返回中國時被捕,如今音訊全無,孟妻葛瑞絲(Grace Meng)目前仍在Interpol總部所在地法國里昂,不敢返中。她在上周四給馬克宏的信中表示,她「要求得知孟宏偉目前的下落和健康狀況,……敦促馬克宏在與習近平會談時,轉達這個訊息。」中共中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去年10月7日曾簡短發布消息指出,「孟宏偉涉嫌違法,目前正接受國家監委監察調查。」
習近平訪法期間,兩國預計將簽署涉及核能、航空、綠能產業的一系列合約。不過,以法、德為首的歐盟體系,已開始對中國戒慎恐懼,尤其歐盟近日把中國定位為是追求科技領先地位的「經濟競爭者」和宣揚另類國家管治模式的「體制對手」後,歐盟對中國的敵我意識已越來越清晰。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分析指出,馬克宏、梅克爾、容克今天將一同與習近平會面,「力圖形成一個面對中國的統一戰略」。
習近平訪法的挑戰
●一帶一路
中國力推的「一帶一路」建設可能遭法國總統馬克宏的冷淡回應
●人權迫害
馬克宏可能當習近平的面,表達對新疆、西藏少數民族遭中國當局迫害的關切
●司法黑幕
國際刑警組織前主席孟宏偉之妻葛瑞絲已寫信給馬克宏,盼他詢問關於孟的下落
●溫室氣體
馬克宏可能敦促中國致力於達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
●歐盟聯手
馬克宏、德國總理梅克爾、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可能要求中歐間貿易須平等互惠
德國反一帶一路 警告義:將嘗苦果
義大利加入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成為七大工業國(G7)第一個擁抱一帶一路的成員國,引發歐洲國家批評,德國外交部長馬斯(Heiko Maas)前天警告,中國並非自由的民主國家,「只顧眼前的利益,會比原來預料還早嘗到苦果」,一些國家如果以為,與中國做生意能得到比較多好處,會驚訝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且醒來時才發現自己依賴中國。
義記者遭陸官員威脅
馬斯強調,中國毫不留情在全世界捍衛自身利益,歐盟國家唯有聯合起來,才能克服中國與俄羅斯等「巨人」帶來的挑戰。北京透過一帶一路的基礎建設投資,擴大對歐洲的影響力,歐盟成員對歐洲可能因此被分化多次表示憂心,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上周在歐盟高峰會上,沒有直接批評義大利加入一帶一路,但強調「歐洲聯合行動會更好」。
此外,義大利《羅馬日報》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訪問義大利期間,該報女記者龐皮利(Giulia Pompili)竟遭中國大使館官員楊涵(音譯,Yang Han)威脅,多次要她「停止說中國的壞話」,甚至還要拿走她的手機。該報在一帶一路的議題上與羅馬官方立場相左,對此事表示「義大利不是中國,羅馬也不是北京。」無國界記者組織東亞地區負責人艾偉昂(Cedric Alviani)指出,中國外交官員類似鴨霸言行越來越普遍,民主國家必須對此作出回應,媒體與政界都不應接受類似壓力。
(蘋果日報)
--
中官員恐嚇不准報導 義媒回嗆這裡不是北京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訪問義大利,義國媒體《頁報》(Il Foglio)一名記者採訪時,竟遭中國大使館官員恐嚇,警告不得對中國進行負面報導,還撂狠話稱「我知道妳是誰」,引發義國舉國憤慨。該報廿三日鄭重刊文回擊,要中方搞清楚「義大利不是中國,羅馬也不是北京」。
據報導,習近平廿二日前往位於羅馬的義國總統府奎里納萊宮,與義國總統馬塔雷拉會晤。《頁報》負責亞太事務、且相當關注中國消息的記者龐皮利於記者會前,由府方人員介紹中國駐羅馬大使館新聞辦公室負責人楊涵(Yang Han,譯音),楊涵不但拒絕與龐皮利握手,還當著各家媒體面前對她多次口語威脅,要她「停止撰寫中國的負面新聞、停止說中國壞話」。
龐皮利隨後拿出手機,要求楊涵出示身分證明,楊涵不僅拒絕,還要求她放下手機。龐皮利表明批判中國乃其職責,楊涵意有所指地表示「反正我很清楚妳是誰」,讓從未與楊涵見面的龐皮利大感意外。
《頁報》翌日刊出評論反擊中方魯莽之舉,強調儘管該報對中國在國際上的行動,與甫和中方簽訂「一帶一路」倡議備忘錄的義國當局立場相左,但「義大利不是中國,羅馬也不是北京」,「若中國大使館官員不了解,可先向他們的『新朋友』探詢情況」,並強調該報有「表達意見和批判」的權利。
義國政壇對此憤慨不已。前教育部長傑爾米尼強調,新聞自由是民主國家的基石,無法容忍一名使館高官言語暴力;「有些國家可能在經濟上有所發展,也存在商業吸引力,但對自由、權利的尊重和保證,卻遠遠未能實現。」
歐洲議會議員馬奧盧已要求義國外交部長米拉奈西展開調查,並做出解釋。「無國界記者組織」東亞辦事處執行長艾瑋昂則擔憂,中國官員向外媒施壓這類「極其不正常」的行徑愈來愈常見,民主國家應有所回應,媒體和政界應拒絕接受中方「將媒體當成政府公關部門」的模式。
(自由時報)
--
習近平訪法簽1.4兆大單 狂買300架空巴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由法國南部尼斯轉到巴黎,法國總統馬克宏在凱旋門為他舉行歡迎儀式。兩人一同檢閱儀仗隊,又向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陣亡法國士兵的無名烈士墓獻花。
據香港星島日報,兩人之後在愛麗舍宮舉行正式會談,會後見證兩國簽署15項雙邊及經貿合作協議,總值約400億歐元,約1.4兆元新台幣,涵蓋能源、食品及運輸等領域,包括容許法國的雞肉進口中國,以及由法國公司在中國水域建設一個海上風力發電場,和建造10艘低排放的貨櫃船等。
法國總統辦公室又發聲明指,隸屬中國民用航空局的央企中國航空器材集團有限公司,同意向空中巴士購買300架飛機,總值約300億歐元,當中290架屬於A320系列,10架屬於A350系列。
馬克宏和習近平發表聯合講話指,有關的交易在當前背景下,是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和積極信號,又指中法亦要加強在聯合國、二十國集團等多邊機制中的合作,密切在氣候變化等重大國際問題上的溝通和協調。
馬克宏稱 與習近平討論了「人權個案」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對法國進行國是訪問,中法雙方簽署經貿大單,但外界關注,一向注重人權議題的法國總統馬克宏是否會向中方提及人權問題。港媒報導指,馬克宏稱,有向習近平表達了對中國人權問題的關注。
據香港星島日報,習近平與馬克宏會談後,兩人一同見記者,習近平指團結和繁榮的歐洲符合中國的多極化世界觀,指中國非常重視與歐洲的關係。
習近平還說,今年是中法建交55周年,是具有特殊紀念意義的年份。他指要把中法關係發展好,政治互信是關鍵,又指同馬克宏的會談友好而富有成效。
報導指,馬克宏稱,向習近平表達了對中國人權問題的關注,並討論了「個別個案」,形容兩人就人權問題「坦率交流」。
(聯合報)
--
波音再遭重擊 空中巴士取得中國350億美元的飛機訂單
空中巴士(Airbus)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法國首都進行國事訪問期間,從中國取得350億美元的飛機訂單,對疲於應付最暢銷機型停飛的波音公司無疑是又一打擊。
空中巴士宣布,這筆龐大的訂單包括290架A320系列窄體客機和10架A350系列廣體客機。這比法國總統馬克宏去年1月訪問北京宣稱的交易還多近一倍。
波音公司737 Max窄體客機是A320的主要競爭對手,五個月內兩度墜機後已遭停飛。這家美國飛機製造商還在努力應付美中貿易戰帶來的影響,對中國的銷售已陷於停滯。
當天空中巴士公司股價在巴黎收跌0.5%,自盤中最大1.7%跌幅收斂。
(經濟日報)
--
習近平訪法大採購 空巴獲300架飛機訂單
空中巴士(Airbus)趁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到法國首都進行國是訪問期間,自中國取得300架飛機的訂單。
空中巴士和中國航空器材集團公司之間的這筆龐大交易,包括290架A320系列窄體客機,以及10架A350系列廣體客機。這比法國總統馬克宏去年1月訪問北京宣稱的交易還多近一倍。路透引述法國官員說,根據訂價,該交易的價值大約300億歐元(約台幣1兆638億元)。
這筆訂單的規模比外界原先預期得更大,等同2017年美國總統川普訪問北京時,美國飛機製造商波音獲中方採購300架飛機。在全球貿易緊張的氛圍中,中國過去一年出現採購真空,未曾簽下高額訂單。
法國總統馬克宏在與習近平發表聯合演說時表示:「簽訂大型(航空)合約是向前邁進的重要一步,以及目前氛圍裡一個極好的訊號。」
此時正逢波音737 MAX機型因五個月內兩度墜機而遭停飛。中國在3月初最早做成禁飛決定,全球各國陸續跟進。這給波音趁著美中貿易關係緩和之際簽下大單的期待,留下不確定性。被問到與中國協商是否因為波音特定機型停飛或其他議題而加速,空巴飛機製造主管、即將接任執行長的法瑞說:「這是和中國合作夥伴之間與時俱進的長期關係。這代表強大的信任。」
拜旅遊需求激增之賜,中國成為空巴和波音的主要狩獵場。波音737 MAX窄體客機是A320的主要競爭對手。
路透報導,沒有證據顯示空巴取得訂單,與美中關係緊張或者波音機隊的問題有直接關連。但中國觀察家說,北京有透過國企採購飛機傳送外交訊息的習慣。不管是空巴或波音的訂單,根據分析師的說法,具外交意義的協議經常將新需求、舊訂單和未來交易的融資夾雜在一起,實際影響並不明確。包括空巴採購案,中法兩國共簽署15項雙邊及經貿合作協議,總值約400億歐元。
(聯合晚報)
--
習近平會馬克宏 促落實帶路合作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歐洲行最終站,24日抵法國蔚藍海岸尼斯展開國事訪問。習近平表示,當前兩國關係發生很大變化,但雙方不是零和博弈關係。陸法要推動已商定的共建「一帶一路」合作項目儘早落地。隔日習轉往巴黎,與法國總統馬克宏正式會談,料將見證兩國簽署一系列雙邊經貿合作協議,涵蓋能源、食品及航空等。愛麗榭宮上周透露,陸方對購買184架空中巴士A320客機已表達積極意向。
24日當晚馬克宏夫婦即在尼斯附近小鎮「濱海美地」宴請習近平夫婦,並致贈17世紀的法語翻譯手抄珍本《論語》給習近平。習於昨日飛往巴黎。
重頭戲在今日登場,屆時馬克宏、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及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將同時與習近平會晤,在4月中歐峰會舉行之前,討論歐洲和大陸的多邊關係。以及義大利加入一帶一路後,歐盟主要國家當前態度。
習近平抵法首日說,法國是第一個與新中國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國,2019年是中法建交55周年,在這特別年份訪問法國,具有特殊意義。當前國際形勢和兩國關係都發生很大變化,但中國重視兩國的關係始終不變。
(中國時報)
--
查無勾結 川普脫身通俄門
美國特別檢察官穆勒費時22個月的「通俄門」調查報告,上周五提交美國司法部,司法部長巴爾前天將4頁報告摘要呈交國會領袖,巴爾稱報告沒發現總統川普陣營或任何有關人士,跟俄羅斯共謀和協同干涉2016年大選,至於川普是否妨害司法未做出結論,但也未證明川普無罪。川普隨即連發推文稱報告「為完全且徹底的無罪」,民主黨則要求公開完整報告並繼續查。
妨害司法罪「證據不足」
穆勒(Robert Mueller)針對川普是否妨害司法的調查結果未宣布川普無罪,但巴爾(William Barr)在摘要信函指出,他和副司法部長羅森斯坦等司法部官員討論後,決定沒有足夠「證據」斷定川普犯下妨害司法罪,因此不予起訴。巴爾在信中說,穆勒發現「附屬俄國的個別人士曾多次向川普陣營提供協助」,但特檢的調查「無法確認川普競選團隊成員,與俄國政府干預大選的行動共謀」。
民主黨籲公開全部報告
川普推文大肆宣稱徹底擺脫通俄疑雲,「沒和俄羅斯勾結、沒妨害司法,是完全且徹底的無罪。」他在佛州對記者說:「很遺憾我們國家必須經歷這事,這是失敗的非法打壓。」川普律師朱利安尼表示,從摘要報告看來,「結果比我預期的更好。」對川粉來說,報告摘要是「給反川普人士重重的一拳」。
消息指川普陣營計劃把報告用於明年總統大選攻擊民主黨,川普前競選顧問米勒認為,川普民望會隨事件上升,他將在明年大選中佔盡上風。
相較於共和黨人的興高彩烈,民主黨人顯得相當失望,要求司法部公開完整報告,眾議院議長裴洛西指穆勒無法判斷川普是否妨害司法公正,反映其報告有必要公開,眾院司法委員會主席納德勒揚言要傳喚巴爾到國會作證。
《紐約時報》分析,通俄案調查結論驅散川普上任後頭上最大的一片烏雲,但不代表完全雨過天青,外界沒人看過穆勒的報告,一旦完整公開,仍可能揭露重創川普的內容。
美國知名法學教授德修茲批評穆勒未下結論的做法,檢察官之責在於決定起訴或不起訴,如果覺得有罪就該起訴,否則就該閉嘴。穆勒的報告讓川普在朝向尋求2020連任之時,不再直接受特檢調查的威脅,但他仍得面對其他進行中的調查以及國會的行動。
朝野對立將加劇「鬥至2020大選」
特別檢察官穆勒的「通俄門」調查報告,稱找不到川普陣營通俄的證據,但也不願對川普是否曾妨害司法做出定論,《華盛頓郵報》前天引述專研過去總統醜聞的歷史學家分析認為,這份報告恐使美國更加分裂,加深朝野對立,一路鬥到2020年總統大選。
為已故總統雷根作傳的雪利指出:「這份報告將加深對立。執政黨共和黨國會議員將出於忠誠、恐懼和政治現實等考量,繼續力挺川普。在野的民主黨則將要求進一步徹查川普是否妨害司法。」
但美國近年因政黨對立而發動的調查,往往效果不如預期。共和黨國會議員2016年針對美國駐利比亞班加西的領事館遇襲案,進行長達2年的調查,就沒找到足以證明當時的民主黨籍國務卿希拉蕊有過失,也未能改變輿論,還被民主黨反咬是「政治迫害」。
再者現在對川普的指控多如牛毛,包括其財務問題和婚外情等私德問題。民主黨難有充分理據彈劾川普,但不肯言敗,打算在眾院進一步就濫權、貪污等行為作調查。羅格斯大學專門研究歷屆總統的歷史學家格林堡說:「民主黨國會議員必須決定到底要查川普什麼,並考慮這會對輿論產生何種影響。」
雪利認為:「只有等到川普下台,共和黨內部才能更坦率的討論他的問題。經濟變差的話,川普的支持率也會跟著下滑。政治永遠跟自身利益有關,不管候選人或選民都一樣。」
(蘋果日報)
--
川普通俄門查無勾結事證 未妨害司法/美司法部強調「也未證明川普無罪」
美國司法部特別檢察官穆勒廿二日將俄羅斯在二○一六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所扮演角色的調查報告送交司法部。司法部長巴爾廿四日發布報告摘要,顯示「通俄門」調查並未發現川普陣營勾結俄國的事證,所獲證據也不足以證明川普妨害司法。不過,巴爾強調,「報告也未證明川普無罪」,穆勒並未對川普是否妨害司法得出結論。
僅發現親俄人士協助川普陣營
巴爾向國會提交的四頁「通俄門」調查報告摘要中,證實報告並未建議後續起訴,也沒有任何特檢已準備、卻尚未公開的起訴;穆勒發現「附屬俄國的個別人士曾多次向川普陣營提供協助」,但「無法確認川普競選團隊成員,與俄國政府干預大選的行動掛鉤」。穆勒列舉川普可能被視為妨害司法的種種行為,「許多都是發生在公眾眼前」,但未對川普是否妨害司法作出結論。
巴爾指出,穆勒歷時廿二個月「徹底」調查川普競選陣營是否勾結俄國,發出逾兩千八百張傳票,執行近五百張搜索令,訊問約五百名證人;調查期間,川普曾以書面答覆提問,但拒絕當面接受訊問。巴爾引述調查報告,「雖這份報告沒有斷定總統犯罪,但也沒有證明他無罪」,表示自己與司法部副部長及其他該部官員會商後,判斷沒有足夠「證據」認定總統犯下妨害司法罪行。
報告摘要公布後,川普廿四日推文表示「沒有勾結,沒有妨害司法,完完全全沉冤昭雪。繼續偉哉美國吧」。白宮發言人桑德絲聲稱,「司法部調查結果顯示,總統完全無罪」。克里姆林宮廿五日重申,俄國從未干預其他國家的選舉;俄國資深國會議員柯薩契夫(Konstantin Kosachev)表示,莫斯科很樂意修復與華府的關係。
美媒:報告有利於川普連任
此前冀望憑藉「通俄門」調查結果扳倒川普的民主黨,疾呼司法部應儘快公布所有報告內容,並表態支持國會參、眾兩院各委員會繼續調查川普。然而,美國民意已經反轉,若民主黨企圖將戰線延伸至彈劾,恐將反噬自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形容,穆勒的調查結果無疑是川普競選連任的強力政治武器,川普的總統生涯邁入「新紀元」。紐約時報則分析,「通俄門」調查結論驅散了川普上任以來「頭頂上的最大一片烏雲」,但不表示完全雨過天青,日後穆勒的報告若完整公開,仍有可能揭露足以重創川普的內幕。
(自由時報)
--
川普通俄門沒事?特檢找不到證據
美國司法部長巴維理廿四日向國會送出四頁信函,公布特別檢察官穆勒通俄案調查報告摘要。信函指出,穆勒沒有查到川普團隊或任何與川普有關人士,曾和俄羅斯串通企圖影響二○一六年美國總統大選。但川普或川普陣營是否在調查中涉嫌妨礙司法,穆勒報告沒有具體結論。巴維理則表示「沒有足夠證據」足以起訴包括川普在內的相關人士。
川普在從佛州飛回華府前告訴媒體,穆勒報告說他「完全沒妨礙司法」,這場「非法羞辱」他的調查已完全失敗。川普說,「我國得經歷這番折騰,真是丟臉。老實講,你們的總統得經歷這番調查,真是國家之恥」。
回到白宮後,川普又說:「我只想告訴你們,美國是地球上最偉大的地方。」
穆勒調查報告廿二日送交司法部,巴維理與副部長羅森斯坦經過一天半的整理後,廿四日將報告結論要點送交國會。巴維理寫道,穆勒發現,雖然與俄羅斯有關的人士多次設法協助川普競選團隊,但並沒有任何共謀。
至於川普開除調查通俄疑雲的聯邦調查局前局長柯米等作為是否涉嫌妨礙司法,巴維理說,「特別檢察官沒有做出結論」。
巴維理表示,「這份調查報告並未論定總統有犯罪事實,但也沒有免除川普的嫌疑」。他表示,穆勒認為問題涉及法律的「困難層面」,以及川普言行與意圖到底能不能從事實角度解讀為妨礙司法。
巴維理指出,穆勒最後決定,並不會依循傳統慣例做出檢方裁量,而是把決定權交給當初指定穆勒調查的司法部副部長羅森斯坦,由羅森斯坦定奪川普是否妨礙司法。
巴維理說,他與羅森斯坦一致認為,調查所取得的證據不足以證明川普構成妨礙司法罪名。
穆勒「通俄案」調查重點,是釐清俄羅斯是否透過川普身邊人士暗助川普,進而影響美國大選。根據公開紀錄與訪談資料,選戰和政權交接期間,至少十四名川普陣營人士曾與俄國人往來,包括川普外交顧問帕帕多普洛斯曾試圖由俄方取得川普對手希拉蕊.柯林頓的負面資料,川普長子小唐納、女婿庫許納也曾與俄羅斯女律師密會。
穆勒的調查總共起訴卅四人,包括六名川普的前助理或顧問,但絕大多數是逃稅、偽證等與通俄無關罪名。
川普彈劾危機暫解 激化美分裂
美國司法部長巴維理廿四日向國會發布穆勒調查報告主要結論,沒發現川普競選團隊勾結俄羅斯的證據。紐約時報分析,這項結論驅散了川普上任以來最大的陰影,可能使共和黨籍國會議員更挺川普,為他剩下的廿二個月任期提供助力。華盛頓郵報則認為,穆勒並未明確排除川普涉嫌妨礙司法,民主黨人可能不會放過川普,美國的分裂勢將持續深化,直到二○二○年總統大選。
紐約時報分析,穆勒報告解除川普被彈劾的最大威脅,但並不表示他就此脫身,除司法部外,沒人看過穆勒報告,一旦公開,仍可能揭露會重創川普的訊息。另外,穆勒報告可能讓川普得以調整外交政策,傾向俄國和其強人總統普亭,不必再像過去那樣擔心國內批評。
巴維理說,除了牽涉正在進行的訴訟和必須保密的部分,他會盡可能公布穆勒報告內容。紐時指出,民主黨掌握的眾院可能會施壓巴維理交出完整報告和相關證據,也可能傳喚穆勒作證,試圖逼他說出不利川普的內容。
不過,眾院議長波洛西早已表明,除非有鐵證和兩黨共識,否則她不支持彈劾川普。現在情勢已愈來愈難達到波洛西設定的條件。
川普雖然扳回一城,但穆勒的調查讓川普的前競選總幹事、前國安顧問等六名親信不是被起訴就是認罪,對任何總統來說這都是難堪的紀錄。
華盛頓郵報分析,歷史學家和政壇人士認為,穆勒報告足以讓兩黨各自擁抱他們認知的真相,卻不足以讓任何一方改變觀點,華盛頓的兩黨纏鬥恐將陷入更激烈的延長賽。
曾任共和黨政治顧問的美國前總統雷根傳記作家雪利說:「穆勒報告將深化痛苦和對抗。即使報告出爐至今任誰對內容都一無所知,雙方就各講故事並做成結論。目前,基於忠誠、憂慮和政治現實,共和黨將持續力挺川普。」
雪利說:「只有川普下台之後,共和黨內部才能更坦率的討論。人們會在時機合適時做成決定。如果經濟變差,川普的支持率也會下滑。政治永遠和自身利益有關,不管是候選人或選民都一樣。」
(聯合報)
--
連任利多 掃除最大障礙!通俄門查無勾結 川普全身而退
美國司法部長巴爾24日向國會提交特別檢察官穆勒對「通俄門」結案報告摘要,指調查並未發現川普總統的競選團隊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通俄」,至於川普是否妨礙司法的指控,報告中「不做結論」,但同時稱未證明他無罪。巴爾則以此裁定穆勒的調查「證據不足」,未證明川普犯有妨礙司法的罪行。
沒有共謀 妨礙司法證據不足
對此,明年尋求連任的川普有如頭頂上的烏雲飄散般,隨即發推文稱:「沒有共謀(通俄),沒有妨礙(司法),完全和徹底證明無罪。讓美國繼續偉大!」他還轟擊通俄門調查是「一場失敗的非法打擊行動」,「這是國恥,你們的總統居然要經受這種對待。」
巴爾24日致函國會參眾兩院司法委員會兩黨領袖,引述4頁長的穆勒報告摘要指出,儘管「俄羅斯相關人士向川普陣營提議協助」,但「特檢未發現川普競選團隊或任何相關人員,與俄羅斯政府有共謀和協調行動,以影響2016年選舉」。
巴爾還說,穆勒團隊就川普妨礙司法的各項指控進行了「全面的事實調查」,最終決定對所調查言行是否構成妨礙司法「不做結論」,而交由司法部長亦即他來裁定。經審閱穆勒報告及與司法部官員磋商後,巴爾和司法部副部長羅森斯坦作成的結論是:穆勒調查所發現的證據「不足以確定總統犯有妨礙司法的罪行」。
巴爾同時稱,「報告未作出總統犯罪的結論,但亦未證明總統無罪(exoneration)」。他另提到,穆勒的報告未建議任何進一步起訴。這也顯示,川普與其家人皆躲過了起訴。穆勒至今起訴37人,包括6名川普的親信和前顧問,這些前川普競選團隊成員認罪或被定罪,但罪名均不涉「通俄」。
結論是否公允 兩黨紛爭再起
分析家多半認為,總體上,穆勒的調查報告對川普是重大利多,讓他卸下了執政以來一直背負的沉重政治包袱,他被彈劾的可能性也大降。但通俄調查雖然告終,卻未為黨爭畫上句號。圍繞穆勒報告能否全文公開、司法部的結論是否公允等,民主與共和兩黨勢必再起紛爭。
共和黨振奮 川普兒子狂酸CNN
美國特別檢察官穆勒的「通俄門」調查報告,未發現川普的競選團隊與俄羅斯政府勾結,且無充足證據證明川普妨礙司法,川普與共和黨人樂不可支,共和黨重量級議員麥康諾、葛蘭姆等人紛紛發文祝賀,川普的兩個兒子則狂酸媒體和民主黨,炮轟CNN「超爛的」。
白宮發言人桑德斯在調查報告摘要曝光後很快透過推特做出聲明,宣稱調查未發現任何陰謀,也未找到任何妨礙司法的證據,充分且完全地宣告了川普沒有犯罪。
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肯塔基州共和黨聯邦參議員麥康諾發表聲明指出,穆勒報告「還了總統清白,他的競選團隊並未和俄羅斯合作或協同,干擾2016年總統大選」。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葛蘭姆也推文說,「這是法治的美好一天。對川普總統和他的團隊來說也是美好的一天」。
不過麥康諾也說,「俄羅斯正積極干擾我們的民主,危險且令人不安,我對特別檢察官在我們致力瞭解俄羅斯這方面舉動的貢獻感到欣慰」。
川普長子小唐納及次子艾瑞克都對調查結果感到高興。兩人與父親一樣藉機攻擊民主黨及媒體。小唐納在推特說,媒體和民主黨是這次通俄調查的共謀,他們只會加倍努力推進他們「扭曲且病態的陰謀論」,並稱他們應得到「羞辱和恥笑」。艾瑞克亦表示,「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說了2年的謊,美國人沒和俄羅斯勾結還有哪部分不清楚?CNN超爛的」。
川普烏雲散了 兩黨惡鬥持續
耗時2年的「通俄門」調查報告出爐,民主黨顯然對報告出乎他們預期,未能將川普入罪相當不滿。民主黨領袖24日大聲疾呼公布完整報告。不過分析人士預測,無論報告公布與否,調查過程與司法部結論是否公允等問題,都將讓兩黨紛爭持續延燒。
民主黨批巴爾不中立
民主黨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和參議院少數黨領袖舒默聯合發布聲明稱,司法部長巴爾數月前才就任,其發布的報告摘要「產生的問題和他的回答一樣多」。巴爾也曾公開表達對通俄調查的「偏見」,因此他「不是中立觀察者,也不可能對報告做出客觀裁定」。
兩人並要求巴爾全文公開穆勒調查報告以及其他重要文件,以供國會下屬相關委員會行使監督權和立法權,處理穆勒調查可能引出的問題。眾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納德勒已表示,將要求巴爾到國會作證,解釋司法部在穆勒提交報告後的決策。
彈劾川普可能性大減
事實上,民主黨現已陷入兩難。不少該黨支持者堅持,無論調查結果如何,都應推動彈劾川普,然而民調顯示多數民眾反對這麼做。彈劾案若要過關,需要眾院簡單多數與2/3參議員同意,意即參院至少要有20名共和黨議員倒戈,難度極高。此外,民主黨領袖也擔心強推彈劾案不僅耗時耗力,還可能影響其他重要議案。
《紐約時報》分析,調查結果驅散了川普「頭上最陰沉的烏雲」,雖然不代表已雨過天青,但仍有利他尋求連任。報告也讓民主黨陷於被動,迫使他們更謹慎拿捏,是否要繼續對川普窮追猛打。
《華盛頓郵報》則認為,由於調查結論不足以說服任何一方改變觀點,因此兩黨分歧將更加根深蒂固,一路延續到明年大選,華府政壇也將陷入更冗長而激烈的黨派惡鬥。
公開穆勒報告受關注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穆勒調查的公信力未受質疑,但圍繞此事的兩黨爭鬥,短期內不太可能終止。
首先,司法部未必會公開完整報告;川普妨礙司法「證據不足」的結論也未必能服眾。穆勒報告陳述的正反兩面證據究竟為何,可能為民主黨提供新的「彈藥」。此外,除通俄門外川普還有多項司法調查纏身,穆勒報告將如何影響國會對川普一系列調查的走向,仍備受關注。
(中國時報)
--
內衣妞戴安全帽 德宣導片挨轟
性感女模臥躺床上,上半身只有透明蕾絲內衣和一頂安全帽,這個畫面連日來在德國引起極大爭議,自認作法新潮的交通部長舒爾(Andreas Scheuer)簡直快被罵到臭頭。
德國交通部為吸引新世代的注意,勸導年輕人騎單車務必戴安全帽,特別推出一支創意廣告和宣傳海報,找來年輕女模身穿各式性感內衣,男模也只著內褲,大家戴著自行車安全帽,搔首弄姿,搭配英語標語強調「(安全帽)看起來很糟,但能救命。」
「愚蠢 性別歧視」
海報曝光後引發爭議,社民黨婦委會主席諾伊科痛批「愚蠢、性別歧視。」家庭部長吉費則在臉書貼上她自己的照片,幽默地寫著:「戴安全帽和穿衣服。」
雖然抗議聲不斷,舒爾所屬的執政黨基民盟毫不為所動,並力挺舒爾的宣傳手法,表示這段影片已吸引1780萬人次觀看,年齡在14至49歲之間,代表影片已觸及許多年輕騎士,他們常以安全帽太醜為由,拒絕配戴。
去年德國街頭有430名自行車騎士喪命,比前一年增加14%。主管機關統計,只有8%的年輕騎士有戴安全帽。
(蘋果日報)
--
總統候選人 實境秀徵第一夫人
烏克蘭本月底將舉行總統大選,有多達39人參選,創歷來最高紀錄。曾任環境部長的謝夫陳科(Ihor Shevchenko)是候選人之一,他的支持率雖低,但在參選同時還上實境秀招募「第一夫人」,成功製造話題,博得媒體版面。
《華盛頓郵報》前天報導,48歲的謝夫陳科要從網路直播節目報名的300名女性中挑出另一半,其競選團隊已將節目內容剪成預告片「你想成為總統的太太嗎?」,放到臉書和YouTube上。連在首都基輔街頭的電子看板上,也有謝夫陳科拿著玫瑰花的「徵婚照」,巧妙地將政治和實境秀合而為一。
吸引烏克蘭300女性
300名想當第一夫人的女性經篩選後有10到15人進決賽,還得經過辯論,最後幾位決賽者要在跟謝夫陳科單獨約會時贏得他的青睞。
謝夫陳科的支持率不到1%,威脅不到現任總理波洛申科(Petro Poroshenko),但如果他的目的是打造個人品牌,倒是有所斬獲,一些脫口秀節目開始邀他上節目。他說上相親實境秀,除了想提高政治知名度外,的確是想找到真愛,「我在找尋一位迷人、聰明,而且能跟我討論重要議題、提供建議的佳人。」
(蘋果日報)
--
中國操作假消息 台灣是主要箭靶/無國界記者組織警示 全球新聞自由受威脅
無國界記者組織(RSF)昨發布「中國追求的世界傳媒新秩序」報告,闡述中國過去十年控制境外資訊的策略,盼警示國際此計畫已然對世界新聞自由造成威脅。值得注意的是,報告直陳,台灣一直是中國不實資訊主要操作目標。
RSF於台灣時間廿五日在官網發布「中國追求的世界傳媒新秩序」報告,共有中文、英文和法文三種版本,欲向全世界傳達警示訊息。RSF指出,儘管中國追求世界傳媒影響力的計畫,在國際上不若「一帶一路」知名,企圖心與重要性卻絲毫不減,且已對世界的新聞自由造成威脅。
砸30億歐元收購歐洲媒體
RSF報告羅列北京政府對英國、南非、瑞典、柬埔寨、越南、澳洲等多國造成影響力的案例;報告分為四大章節,從大力開發能觸及國際閱聽眾的媒體,輸出「中國媒體模式」,例如中國國營的環球電視網(CGTN)已在一四○個國家放送;到招待眾多外國記者前往北京參與「中國式批判思考」訓練,以換取對中國有利的報導;及至商業投資滲透外國媒體如「木馬屠城」,收購海外媒體成中國共產黨宣傳的一環等,最後以對抗策略作結。
RSF指出,為了影響國外的讀者群,北京由中共中央統戰部統籌,政策性地推動購買具戰略意義的媒體股份。根據彭博集團二○一八年四月公布的調查,近十年來,中國在歐洲各媒體所投入的資金將近三十億歐元,例如收購捷克媒體集團等。另也提及南非、紐西蘭與英國媒體被收購或與中國進行財務合作後,新聞呈現出現轉折的案例。
RSF秘書長德洛瓦(Christophe Deloire)表示,根據北京政權的精神,記者不是抗衡的力量,而是為國家宣傳服務,如果民主國家不抵抗,中國將繼續強加其觀點和宣傳,對新聞和民主形成威脅。
(自由時報)
--
泰國大選落幕 軍政府恐繼續掌權
泰國廿四日迎來二○一四年軍事政變以來首次國會選舉,儘管官方尚未公布最終計票結果,但力挺現任總理帕拉育的「公民力量黨」票數微幅領先,令專家及五年來盼藉由民主選舉將軍政府趕下台的反對陣營跌破眼鏡。由於公民力量黨宣稱將開始籌組內閣,支持前總理塔克辛的「為泰黨」廿五日也宣告聯合政府協商之路展開,泰國選後政局依舊混沌。
廿四日的眾議院選舉投票率約六十四%,低於預期。九十四%選票統計完成後,泰國選舉委員會廿五日公布非正式計票結果:公民力量黨囊括七六九萬票、為泰黨七二三萬票。為泰黨在眾院分區議員三五○席中斬獲一三七席,位居第一。公民力量黨宣告組閣在即,「將與意識形態及立場相同的志同道合政黨對話」。
參院250席軍政府委任成關鍵
根據二○一六年八月公民投票通過的軍政府版新憲法,參議院由一五○席增為二五○席,但五年轉型期內,代表全由軍政府委任;眾議院五○○席中,七成由民眾投票產生,三成則根據政黨得票比例分配。
塔克辛廿五日隔海指控選舉舞弊,指稱軍政府操弄選舉、「毀了選舉」。彭博指出,此次選舉沒有任何政黨得票過半,即使帕拉育續任總理,日後提出重大法案若想過關,恐將遭反軍政府的為泰黨和「未來前進黨」聯合杯葛。
(自由時報)
--
朝野都說勝選 泰大選結果難產
泰國國會大選情勢詭譎,朝野廿五日都宣布勝選,挺軍方執政黨公民力量黨慶祝得票數領先,支持流亡前總理塔信的最大反對黨為泰黨,則宣稱在眾議院拿下最多席次,泰國選舉委員會三度延後公布初步結果,最後只公布眾院五百席中單一選區直選的三百五十席,其餘採政黨比例代表制的一百五十席要到廿九日才揭曉。
選委會廿五日下午公布的初步計票結果顯示,超過九成選票開出,公民力量黨獲得七百六十萬票,比為泰黨多了近五十萬票。不過,為泰黨在眾院贏得一百卅七席,公民力量黨則拿下九十七席。
泰國總理由參議院兩百五十名議員和眾議院五百名議員共同選出,在兩院合計取得三百七十六票者,就能當選總理。不過,軍方已掌握參院全部兩百五十席,只須掌握眾院一百廿六席,即可讓現任總理帕拉育連任。為泰黨則須在眾院拿到三百七十六席才能組閣。
公民力量黨黨魁烏塔瑪廿五日下午開記者會說:「我們從一開始就說,得票最多的政黨才能組閣。」該黨表示將籌組政府。
為泰黨總理候選人蘇達拉說:「本屆政府必須以人民意志為依歸,帶領國家朝更民主的方向邁進。」秘書長普塔說,投給反軍政府政黨的選票,凸顯人民希望國家重返民主統治,這點必須尊重,「我們將從今天起開始和其他政黨協商籌組政府」。
選委會三度延後公布初步計票結果。泰國選舉專家指出,一再延後前所未有。選委會原定廿四日晚間八點公布,後來主委逸提蓬說,夜間暫停計票,公布要推遲到廿五日上午十點,第二次延到下午兩點,第三次延到下午四點,但只公布眾院三百五十席結果。
塔信廿五日在香港接受法新社訪問時,指控軍方操弄選舉,選前和計票時動手腳。
官方完整計票結果將在五月九日公布。
(聯合報)
--
世代差異…牽動泰國國家走向
泰國五年來首場大選甫落幕,選後局勢仍不明朗,但在這場選戰中,凸顯出的世代差異倒是顯而易見。
日經新聞報導,今年大選共有5,140萬位合格選民,長者就占20%,這些人傾向穩定與紀律,認為這是現行軍政府能持續提供的。占選票10%、18至25歲的年輕人則希望改變,使國家更民主自由。
現年76歲的曼谷退休老師珊梭穎(音譯)支持親軍政府的公民力量黨,希望總理帕拉育能留任。泰國軍政府在2014年透過政變掌權。70歲的清邁小販布陽(音譯)也持相同看法,平靜是他的優先考量。
18至25歲首投族的感受則大不相同,青睞年僅40歲、擅用社群媒體的汽車零件業富豪塔納通。這些年輕選民相信,這位未來前進黨黨魁能帶領國家走向全面民主化,塔納通也靠著批評曼谷長年的空汙問題,贏得年輕人的心。
儘管長者與首投族意見分歧,但年齡介於26歲至45歲、占約37%選票的約1,400萬名選民,可能才是能夠左右選情的族群。
(經濟日報)
--
泰大選開票推遲 將組聯合政府
泰國政變5年後的首場民主選舉24日平和落幕,但留下滿滿問號。選委會原定昨天公布官方開票結果卻豬羊變色,表示儘管開出95%選票,但29日才會公告各黨票數,最終結果延至5月9日揭曉。一日數變引發抱怨、質疑和困惑。但根據初步估計,總理帕拉育可望續任,親流亡前總理戴克辛的為泰黨則成眾院最大黨。但因眾院無單一政黨過半,兩黨都表示將籌組聯合政府。
選委會的髮夾彎之旅從24日深夜展開,選委會起先稱據已開出的9成選票,帕拉育所屬的親軍方公民力量黨獲得逾760萬票,比為泰黨多50萬票。這結果打破眾專家眼鏡,英文《曼谷郵報》分析,除了為泰黨民間人氣高,且社會瀰漫反軍政府統治氛圍。而當地媒體更質疑,他們採用選委會數據估算,各黨的席次卻得出不同結果。
《曼谷郵報》報導,有幾個省的票數顯示,約半數選票被列為無效票,恐涉及計票疏失甚至違法,在一片抱怨和困惑聲中,選委會未說明原因就取消深夜公布完整初步結果的計畫。英國廣播公司(BBC)也報導,這場被視為對軍方公投的大選,投票率遠不如官方在投票日預估的8成,只有64%,同樣引起質疑是否就是計票有出入的原因。
選委會昨天下午選委會召開記者會,主席伊提彭稱當天稍晚會發布350個直選議席的非正式結果,攸關150個不分區議席的各黨得票數,29日才會揭曉。
據當地媒體估計,在直選議席為泰黨獲137席,公民力量黨雖以97席居次,但因掌握250席軍方指派的上議院議席。因此帕拉育可望順利連任。另一方面,為泰黨的總理候選人蘇達拉也表示,該黨將籌組聯合政府。
(中國時報)
--
火箭襲以色列釀7傷 哈瑪斯否認下手
以色列首都特拉維夫北郊米許梅雷特村一間房屋,廿五日清晨遭一枚火箭擊中,導致七人受傷,人在華府的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決定縮短訪美行程提前返國,並矢言強力回應。以色列指控,發射火箭的是統治加薩走廊的巴勒斯坦伊斯蘭基本教義派組織哈瑪斯,遭哈瑪斯否認。
哈瑪斯一名官員對法新社說:「沒人有興趣從加薩走廊向敵方發射火箭。」這名官員還說,已向調停哈瑪斯與以色列衝突的埃及傳達同樣訊息。
內唐亞胡廿四日抵達華府,原定訪美四天,他廿五日說,當天稍晚一結束與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的會晤後,將立刻返國。內唐亞胡說:「這是對以色列極其邪惡的攻擊,我們將強烈回應。」
以色列軍方指控,哈瑪斯從加薩南部拉法市發射火箭,火箭共飛行一百廿公里,是二○一四年以色列與加薩爆發戰爭以來,從加薩發射並造成死傷的火箭中射程最長的。
以色列救難人員將受傷七人送醫,包括一個嬰兒、一個三歲男孩、一個十二歲女孩和一名六十歲婦人,婦人受到爆炸傷、灼傷和彈片傷。
以色列軍方出動兩個旅到加薩邊界,並徵召後備軍人。軍方首席發言人馬尼里斯說:「我們為各種可能做準備。」
美國中東特使格林布拉特發推文說:「我們譴責這起源自加薩的暴力事件,並肯定以色列的自衛權。」
以巴戰火再起!以色列空襲報復哈瑪斯火箭攻擊
以色列25日宣布,對哈瑪斯組織(Hamas) 在加薩走廊(Gaza)的目標發動空襲,以因應數小時之前,一枚據信來自哈瑪斯的火箭,自加薩發射擊中特拉維夫(TelAviv)附近一棟房屋,造成7人受傷,外界擔憂這將會使情勢嚴重激化。
根據以色列軍方,該枚火箭彈射程達約120公里,是哈瑪斯組織在加薩境內自製,落在特拉維夫以北約25公里的許梅雷特地區。這是2014年以色列與哈瑪斯爆發衝突以來,從加薩射往以色列最長射程的火箭,共造成7人受傷,包括一名60多歲婦人、一名12歲女童以及2名嬰兒,傷者大多遭彈片射傷或是輕微燒燙傷。
以色列隨即展開報復,宣布對哈瑪斯在加薩的秘密軍事情報總部,進行空襲轟炸,並且在邊境地區佈署軍隊。《路透》報導,以國軍方表示,在空襲後哈瑪斯又向以色列發射了一枚短程火箭,所幸沒有造成傷亡。
加薩安全消息人士透露,到目前為止,以國已經發動至少6波攻擊,其中5波針對加薩市(Gaza City)和周圍一帶,一波針對加薩南部,也就是在拉法(Rafah)和甘尤尼斯(Khan Yunis)之間,造成2名巴勒斯坦民眾受傷。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再度爆發軍事衝突,讓加薩地區民眾深感擔憂並紛紛開始囤糧,準備應對接下來可能爆發的長期嚴重對峙。
當下正出訪美國的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與美國總統川普會面後,在白宮聯合記者會上回應「絕不容忍」,會強力回應這種惡意侵略,並表示將取消接下來的行程,立即返國。
《BBC》報導目前最新情勢,哈瑪斯在當地時間25日晚間10點宣布,透過埃及的調停,目前已經達成停火協議,不過以色列並未對此作出回應。
(聯合報)
--
挪威郵輪船員曝擱淺慘況:「救生艇根本沒用」
瑞士維京遊輪公司(Viking Ocean Cruises)的豪華觀光郵輪「維京天空號」(Viking Sky),在挪威遇上惡劣氣候,導致動力故障,面臨翻覆、觸礁危險。有船員事後接受《今日美國報》(USA Today)獨家專訪,回憶這場北海驚魂記,直言關鍵時刻救生艇根本不能用,一度以為船快沉了,還打電話回家道別。
這名「維京天空號」的船員匿名接受《USA Today》電話訪問,曝露船上當時的慘況,指出餐廳區域所有東西都摔壞,一間休息室內的沉重平台鋼琴都被拋飛,整個翻了過來。
船員指出,船頭受到大浪影響最明顯,搖晃最嚴重,完全無法站立,所以在進入緊急狀態,展開疏散時,許多船員和乘客都無法馬上移動。「那是場噩夢,」他表示,「大家都驚慌失措,奔跑逃命,還有人哭了出來。大家都飽受驚嚇,一臉難以置信。不敢相信自己倖存下來。」
受訪船員指出,能倖存他也覺得難以置信,雖然船員都受到良好訓練,但當船身開始傾斜時,他以為船會沉、自己死定了,忍不住打電話回家向家人道別。
為了要取得救生衣,船員得在狂風暴雨和嚴重傾斜的甲板上,形成人鍊,傳遞救生衣給乘客。「我們在2樓,而浪大到,達到我們的高度,約9公尺高,而且船身傾斜約45度,如果你失足就會摔下去,我從來沒經歷過這種情況。」
這名船員還透露,郵輪的救生艇毫無用處,因為郵輪失去動力,意味著他們無法移動救生艇,更不用說海況糟到根本無法使用救生艇。
受訪船員表示,雖然有些船員還沒從驚嚇中恢復,但多數的船員都感到很自豪和勇敢,因為他們在這種情況下,仍成功確保乘客的安全,更不用說還有人超出職責範圍,冒險跑回乘客的房間幫他們拿藥。
隨著「維京天空號」1373名船員和乘客皆獲救,郵輪也順利拖回岸邊,挪威當局宣布要展開調查,為何「維京天空號」明明在收到暴風雨預報的情況下,仍選擇航入風速達每小時80公里、海象惡劣的北海海域。
(聯合報)
--
英航班機大搞烏龍 飛錯地方
一架原定25日早上從倫敦飛往德國杜塞道夫的英國航空班機,因機師收到錯誤的飛航計畫,竟飛往蘇格蘭愛丁堡。機上乘客直到降落聽到「歡迎來到愛丁堡」的廣播後,才驚覺天大錯誤。
英航表示,這架班機現已飛抵杜塞道夫,此次航班的飛航組員來自德航WDL,他們因為租賃契約而與英航合作。
英航表示,他們正和德航WDL一起,試圖理出飛航計畫文書出錯的原因。英航說:「對於打亂了旅客行程,我們已慎重致歉,之後也將個別聯繫旅客致意。」
目前尚不能確定有多少人受此烏龍波及。
英航說,這架班機的機師並沒有迷路,因為他們接到的飛航計畫目的地就是愛丁堡,班機起飛的倫敦城市機場航管單位也允許飛機飛往愛丁堡。
因工作關係,每周都要由倫敦飛往杜塞道夫的24歲乘客蘇菲・庫克說,當機長宣布班機即將抵達愛丁堡時,每個人都覺得他在搞笑。她隨即詢問空服員,機長是否在開玩笑。機長隨後請要到杜塞道夫的旅客舉手,每個人都舉起手。
庫克說:「機長告訴我們,他完全不懂怎麼會這樣,這史無前例,空服員也想搞清楚是怎麼一回事。」
庫克表示,這架班機在愛丁堡的停機坪停了2小時半,才飛往杜塞道夫,她接著抱怨:「之後的旅程相當使人洩氣,馬桶塞住、零食發完,空氣也非常悶。」
事發後,乘客紛紛在推特上抱怨這起烏龍。
(聯合報)
--
難保控制權 傳梅伊願下台換取國會支持脫歐協議
英國下議院周一以329票對302票,象徵性地剝奪首相梅伊對脫歐進程的控制權一天。
國會接下來將可要求梅伊採取激進的B計畫,其中可能包括二次公投、將英國留在歐盟的關稅同盟,甚至取消脫歐 。
梅伊坦承,她的脫歐協議仍不足以在國會闖關,她將繼續努力推動在本周舉行第三次表決。三名大臣已辭職以投票反對梅伊的脫歐協議,包括衛生大臣Steve Brine、外交大臣Alistair Burt和商務大臣Richard Harrington。
英國脫歐的大限將至,歐盟表示,若脫歐協議在國會過關,就能把期限延後到5月22日,若沒有過關,英國必須在4月12日之前決定下一步。
英國脫歐的命運似乎仍然在兩個極端結果之間徘徊:談判的災難性失敗導致無協議脫歐,或是拖延數月甚至數年,在此期間脫歐可能取消。
太陽報報導,梅伊周日向一些支持脫歐的議員表示,她可以考慮辭職,以換取議會支持她的脫歐協議。
報導指出:「這項重大承認,是梅伊周日晚間與資深保守黨疑歐派議員在契克斯首相鄉間別墅進行私人會談時提出,梅伊還表示,在她同意進一步考慮前,必須先了解是否有相當的人數支持辭職協議。」
(經濟日報)
--
英國會奪走梅伊脫歐主控權 挑戰政治傳統
英國國會下院議員25日表決通過一項修正案,實質上剝奪梅伊政府對脫歐進程的主控權,此舉挑戰英國的政治傳統,在梅伊之前的近幾任首相未曾遭遇過這樣的待遇。
國會議員25日深夜以329票對302票,通過跨黨派議員團體提出的修正案,希望能為脫歐找到解決方案。
這項萊特溫修正案(Letwin amendment)尋求改變慣例,讓議員能設定時程,就英國政府脫歐計畫之外的替代方案進行辯論和後續表決。下院可望本周三(27日)針對不同的脫歐結局,進行連串表決。這些不具強制性的「象徵性表決」(indicative votes)是為了打破僵局。議員將能表決梅伊敲定的分手協議、英國在歐洲單一市場的會員資格、關稅同盟、無協議脫歐、加拿大式的自由貿易協定、第二次脫歐公投,或甚至放棄脫歐等題議。
萊特溫修正案的主要提案人萊特溫(Oliver Letwin)是梅伊的保守黨同志,他強調英國政治目前的分裂現象。
梅伊稍早證實,她的政府反對萊特溫修正案,無法保證會遵守後續表決達成的共識。她指出,允許議員主導下院議程將造成「不好的先例」,而且「這些表決可能產生無從與歐盟協商的後果。沒有任何政府可以簽空白支票,不知道內容就承諾執行。」
但仍有30位保守黨議員投票反對政府立場,包括三位副部長級官員:負責商業、能源、產業政策的哈林頓(Richard Harrington);外交部負責中東和北非事務的伯特(Alistair burt);以及負責公共衛生和基層醫療保健的(Steve Brine)。他們已辭去職務。
反對黨工黨領袖柯賓支持萊特溫修正案。他說梅伊領導的政府「必須嚴肅面對進程。政府已經落敗,下院必須成功,我也相信它會成功。」
梅伊對權力的掌控漸弱,內閣成員公開討論與她看法對立的脫歐政策,找人取而代之的逼宮謠言甚囂塵上,有幾位保守黨議員呼籲她宣布下台日期,部分強硬派脫歐議員提議支持她的脫歐協議,條件是她下台。梅伊已經說,不會領導保守黨參與預定2022年舉行的選舉。
目前歐盟和英國政府之間唯一達成的協議是梅伊版的脫歐協議。此一協議已兩度被英國國會以大幅差距否決,梅伊25日承認,仍無「充分的支持」可第三度闖關成功,但她28日可能再試。
(聯合晚報)
--
英國會奪下脫歐主導權 梅伊內閣3人辭職
英國國會今天晚上以329票支持、302票反對通過一項修正案,決定由國會奪下對於脫歐進程的主導權;英國首相梅伊的保守黨內閣成員為了投下支持票,有3人宣布請辭。
為了讓英國能在5月22日脫歐,梅伊(Theresa May)必須在本週讓國會通過脫歐協議,不過,她下午對國會議員表示,目前她的脫歐協議在國會取得的支持,仍舊不足以讓協議在國會闖關,她將繼續努力推動在本週舉行第3次表決。
她說:「我仍舊認為,正確的道路是讓英國儘早脫離歐盟,這個日期現在已延後至5月22日。但遺憾的是,現階段我並沒有能讓脫歐協議在國會第3次有意義投票中獲得通過的支持票數。我會繼續和國會同僚協商,贏得支持,讓我們能在本週投票,確保脫歐。」
不過,經過辯論環節後,國會於晚間表決修正案,以27票差異,通過由保守黨議員萊特溫(Oliver Letwin)提出的跨黨派提案,脫歐進程的下一步決定權將交到國會手中。
國會將在27日進行一系列「指示性投票」(indicative votes ),找出議員真正想要的脫歐前景,選項可能包括無協議脫歐、舉行2次脫歐公投,甚至撤回里斯本條約第50條,也就是留歐。
由於國會兩度否決政府的脫歐協議草案,但又表決排除無協議脫歐,因此目前陷入了僵局。為了化解僵局,指示性投票將讓議員針對某項議題的不同選項進行投票,藉此調查出議員的意見,不過結果並不具法律效力。
由於梅伊指示黨員反對這項修正案,為了投下贊成票,共有商業副部長哈靈頓(Richard Harrington)、外交部副部長柏特(Alistair Burt)、衛生部副部長布萊恩(Steve Brine)等3名閣員辭職,也讓梅伊政府的辭職閣員人數累積來到29人。有30名保守黨議員最後投下贊成票。
雖然梅伊表示,她不見得會依照議員的投票結果去做,但表態支持萊特溫提案的工黨黨魁柯賓(Jeremy Corbyn)說,政府最好「認真看待這項程序」。
他表示:「政府已經失敗,因此下議院必須、我認為也絕對會成功。」
工黨影子內閣脫歐大臣施凱爾(Keir Starmer)在表決後發布推文表示:「首相又遭逢一次屈辱的挫敗,她已經失去對黨、內閣,以及對脫歐的掌控。議會成功反擊,掌握了決定下一步的機會。」
(中央社)
--
梅伊再踢鐵板 脫歐主導權丟了
英國國會下議院25日晚以329票對302票通過一項修正案,奪下對於脫歐進程的主導權,國會將在27日進行一系列「指示性投票」(indicative votes ),確定他們支持哪一種脫歐方案,選項可能包括無協議脫歐、舉行2次脫歐公投,甚至撤回里斯本條約第50條、也就是留歐。
爭取議會支持 梅伊考慮辭職
由於梅伊指示黨員反對這項修正案,為了投下贊成票,共有商業副部長哈靈頓(Richard Harrington)、外交部副部長柏特(Alistair Burt)、衛生部副部長布萊恩(Steve Brine)等3名閣員辭職,也讓梅伊政府的辭職閣員人數累積來到29人。有30名保守黨議員最後投下贊成票。
雖然梅伊表示,她不見得會依照議員的投票結果去做,但表態支持萊特溫提案的工黨黨魁柯賓(Jeremy Corbyn)說,政府最好「認真看待這項程序」。他表示:「政府已經失敗,因此下議院必須、我認為也絕對會成功。」工黨影子內閣脫歐大臣施凱爾(Keir Starmer)在表決後發布推文表示:「首相又遭逢一次屈辱的挫敗,她已經失去對黨、內閣,以及對脫歐的掌控。議會成功反擊,掌握了決定下一步的機會。」
須有通過機會 才會讓國會3度表決
梅伊25日下午對國會議員表示,她的脫歐協議在國會取得的支持,仍舊不足以讓協議在國會闖關,她將繼續努力推動在本周舉行第三次表決。英國「ITV新聞」電視台報導,梅伊24日告訴支持脫歐的國會議員,只要他們投票支持她兩度表決闖關不成的脫歐協議,她就下台。但保守黨的友黨、北愛爾蘭民主聯盟黨(DUP)領導人佛斯特表示,DUP仍舊沒有改變立場,不會支持梅伊的脫歐協議。
英國首相梅伊的發言人今天表示,梅伊與歐洲聯盟達成的脫歐協議若第3度闖關時有機會獲得國會通過,英國政府才會針對這項協議再度進行所謂有意義的表決。
歐盟部署 應變硬脫歐
英國脫離歐盟進入倒數計時,歐盟已經表明,如果脫歐協議在國會過關,就能把脫歐協議期限延後到5月22日,但若沒有過關,英國就必須在4月12日之前決定下一步。
歐盟25日警告,英國4月12日無協議脫歐的機會「愈來愈大」,並宣布已就硬脫歐引起的英歐邊境延誤、通關審查等完成準備,望屆時減少混亂。
另外,有關梅伊可能遭到逼宮謠言在周末傳得沸沸揚揚,但被認為可能是臨時首相競爭者之一的環境大臣戈夫出面破謠,表示「現在不是更換船長的好時機」。梅伊25日上午主持緊急內閣會議後,傳出會議氣氛相對「正面」,梅伊似乎在短時間內仍能坐穩首相大位。
雖然梅伊的位子暫時保住了,但會議並沒有為脫歐的下一步訂定清楚策略,目前仍不清楚第三次脫歐表決將在哪一天舉行。
(世界日報)
--
以色列對戈蘭高地主權 川普簽宣言承認
美國總統川普25日在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訪問白宮時簽署文告,正式承認以色列對戈蘭高地的主權,推翻美國半個多世紀來對中東的政策。
以色列在1967年的「六日戰爭」攻占敘利亞的戈蘭高地。以國一直宣稱這個地區早已完全融入以色列,而且必須控制這個戰略要地,以對付伊朗及其在敘利亞的盟友的攻擊。
美國是第一個承認以色列對戈蘭高地擁有主權的國家。川普說,如果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達成廣泛的和平協定,他的做法將加強以色列應付區域威脅的自衛能力。
川普此舉也使內唐亞胡在下個月的激烈選舉前獲得另一項重大的外交勝利。內唐亞胡感激地告訴川普:「以色列從來沒有一個比你更好的朋友。」
他列舉川普上任以來的連串行動:退出2015年的伊朗核子協定、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以及把美國大使館從特拉維夫搬到耶路撒冷。
但是,川普的做法立刻引發激烈批評。敘利亞痛斥美國的做法「公然侵犯」其主權和領土完整,也是「對國際合法性的最高程度蔑視」,顯示華府是阿拉伯人的「主要敵人」。
黎巴嫩說,戈蘭高地是「敘利亞阿拉伯」領土,「沒有國家能藉著把土地從一個國家轉移給另一個國家偽造歷史」,美國的決定違反國際法,並破壞和平展望。連一些美國盟友都表示反對。加拿大說,國際法禁止以武力兼併土地,因此加拿大不能承認以色列永久控制戈蘭高地。
聯合國聲明堅守安理會對以色列兼併戈蘭高地「無效和沒有國際法律效力」的決議案。英國和法國也聲明它們仍然認為戈蘭高地是以色列占領區。
俄國指責川普的公告「漠視所有國際程序」,可能在中東推動新一波緊張情勢。
(聯合晚報)
--
以敘爭奪戈蘭高地為哪樁 爭議始末一次懂
今天獲美國宣告為以色列領土的戈蘭高地,自1967年戰爭遭以國占領、隨後併吞以來,一直是以色列和敘利亞間爭執不下的戰略性高原。法新社彙整出要點一探戈蘭高地爭議始末。
戈蘭高地(Golan Heights)是該乾燥地區一重要水源,約70%土地由以色列占領,而以國把持約的一側眺望加利利(Galilee)與泰柏立湖(Lake Tiberius)。
戈蘭高地另一側則由敘利亞控制,兩側間有條休戰線,距離敘國首都大馬士革僅50公里。
●占領與併吞
敘利亞軍隊在1967年的戰爭中,利用戈蘭高地朝以色列開火,促使以軍進入高地並奪取1200平方公里的土地。
以色列接下來在另一場於1973年的戰爭中,進一步占領510平方公里的土地,但隔年在制定停火線與劃定軍事緩衝區的協議下歸還,由聯合國觀察員監督。
1981年,以色列通過法案,正式併吞占領區。
以、敘1967年與1973年的戰爭,造成超過15萬人出逃,當中多數為敘利亞人,但有約1.8萬名敘利亞德魯士族人(Druze)拒接受以色列公民身分,留守遭到占領的高地。
約2萬名以色列人則開始遷入,分散在33個多以農業為主的屯墾區。
●珍貴水源
這塊肥沃火山高原以蘋果聞名,也是這個地區關鍵水源地,而後者正是以敘這兩個理論上仍處戰爭狀態的國家,和平談判老談不攏的重要議題。
戈蘭高地上分布的巴尼雅斯河、達恩河、哈斯巴尼河,協助構成約旦河(Jordan River)源頭。河流系統注入加利利海(Sea of Galilee),提供以色列約4成用水。
敘利亞要求恢復1967年前的國界,如此敘利亞才能在加利利湖岸有立足之地,進而聲索水權。但以色列希望保障它在這塊重要水源的控制權。
●緊張局勢升溫
平靜一段時間後,2011年開始出現反抗敘利亞總統巴夏爾.阿塞德(Bashar al-Assad)活動,戈蘭高地局勢跟著趨緊。
那一年的5月及6月分別出現以色列建國及1967年戰爭週年抗議活動,住在敘利亞的巴勒斯坦難民衝過停火線,以色列部隊因此開火,根據聯合國有約30人喪生。
當地自此看到敘利亞反抗軍和政府軍激烈對戰,戰火三不五時落在戈蘭高地占領區內,促使以色列還擊。
以色列偶爾也會與敘利亞政權及支持敘國政權、有伊朗撐腰的黎巴嫩真主黨(Hezbollah)發生衝突。以色列擔心,伊朗和這支黎巴嫩民兵部隊會沿著邊界進行埋伏。
2015年1月,以色列攻擊休戰線另一頭由敘利亞把持的戈蘭高地,擊斃多名伊朗軍人,包含一名將領。
這個月,以色列軍隊表示,在戈蘭高地休戰線揭發一個由真主黨設立的單位,而該單位的指揮官,先前還因攻擊美國部隊而坐過牢。
●美國改變立場
而在本月14日最新出爐的人權報告中,美國以「以色列控制地」,而非「以色列占領地」稱呼戈蘭高地。
這樣的措辭預告了川普一週後在推特上宣告,華府應該承認以色列對戈蘭高地的主權。
川普今天付諸行動,在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於一旁見證下,在白宮簽署聲明,宣布戈蘭高地屬於以色列。
(中央社)
--
委內瑞拉又停電 手機訊號國際機場都受影響
委內瑞拉首都卡拉卡斯(Caracas)等多個地區今天再度出現斷電情形,民眾憂心2週前導致全國陷入癱瘓的大停電將捲土重來。
首都約於當地時間下午1時28分開始斷電,市中心無電可用,手機訊號遭到干擾,電視也沒得看,店家紛紛關起大門,深怕有人趁火打劫。
委國媒體報導說,位在卡拉卡斯郊區的主要國際機場也失去電力。
總統馬杜洛(Nicolas Maduro)政府將斷電歸咎於「攻擊」,說提供委國80%電力的主要水力發電廠古里(Guri)遭到鎖定。
委國通訊部長羅德里格斯(Jorge Rodriguez)告訴國營電視台,斷電一事要歸咎反對派,稱反對派「希望讓全國民眾陷入極度不安」。
獲美等多國承認的委國反對派領袖瓜伊多(Juan Guaido)則在推特反擊說,馬杜洛政府「利用這種時刻傳達不實消息、引發焦慮」。
他說,全國23州有至少17州受到影響,他並轉推網路追蹤組織NetBlocks的圖表,顯示委內瑞拉57%網路斷訊。
委內瑞拉3月7日發生過一次長達一週的大停電,這次再度斷電,網友紛紛哀號,嘆「這次要停多久?」「家裡的水夠不夠用?」「冰箱裡的雞肉和其他肉品怎麼辦?」
(中央社)
--
黃背心抗爭中受傷 馬克宏要老婦「長點智慧」被圍剿
法國一名老婦週末參加尼斯「黃背心」運動,在警民衝突中受到重傷,總統馬克宏祝福「早日康復」的同時不忘說教,要老婦「長點智慧」,身體差就別抗爭,引來左右兩派同聲圍剿。
法新社報導,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因對平民百姓缺乏同理心、態度傲慢和輕蔑多次挨批。
去年一名失業園丁抱怨寄了數百封應徵信還找不到工作,馬克宏竟說只要「過個街」就能找到事做;他形容走上街頭抗議他勞工改革的都是「懶鬼」,還對抗議年金改革的長者說,法國人應該少點抱怨。
現在馬克宏矛頭指向了反資本主義活躍人士、73歲老阿嬤勒蓋(Genevieve Legay)。
鎮暴警察23日在尼斯(Nice)示威現場衝撞反政府抗議人士,勒蓋受重傷頭骨碎裂。馬克宏昨天前來尼斯會見來訪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後,接受「尼斯早報」(Nice-Matin)訪問表示,希望勒蓋「早日康復,或許長點智慧」。
「一個弱不禁風、禁不起碰撞的人,不該去已被禁止進入的地方,讓自己處於那樣的境地。」
此言隨即引來勒蓋家人不滿,他們批評警方動用過度警力驅離示威者,已對當局提告。
勒蓋家族委任律師說,馬克宏是在「說風涼話,不顧他人感受」,「人不會批評躺在病床上的人」。
負責事件調查的尼斯檢察官普瑞特(Jean-MichelPretre)則說,初步調查顯示安全部隊沒有碰到勒蓋。普瑞特並表示,勒蓋宣稱不知抗議遭禁,接受電視訪問時說法卻有矛盾。
極左派和極右派同聲批評馬克宏。極左派組織「不屈法國」(France Unbowed)領袖梅蘭雄(Jean-LucMelenchon)推文說:「馬克宏先生,我們來自尼斯的金維夫(勒蓋)不需要你教訓她什麼是智慧。你該多多向她學習,她支持共同利益,而你,是以什麼立場批評她?」
極右派國民聯盟(National Rally)發言人則說,這證明馬克宏「不喜歡法國人」。
(中央社)
--
美校園槍擊血案陰霾揮之不去 一罹難者父親自殺
佛羅里達州派克蘭市高中校園槍擊案案發一年多,兩名倖存學生上週相繼自殺,各界哀悼之際,2012年康乃狄克州新鎮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案一名罹難者的父親今天也被發現自殺身亡。
49歲的芮奇曼(Jeremy Richman)在2012年12月的康州新鎮(Newtown)桑迪胡克小學(Sandy Hook Elementary School)血案中失去6歲愛女艾維勒(Avielle),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BBC News)報導,當地時間今天上午7時左右,芮奇曼被人發現陳屍在他的辦公室中。
桑迪胡克小學血案當年造成20名6歲及7歲兒童與6名職員喪生,20歲精神異常的槍手隨後自殺身亡。
新鎮警察局在聲明中表示,芮奇曼「看似是自殺而亡,警方不會透露自殺方式或其他細節,僅表明這起死亡事件並無可疑之處」。警方表示,康州法醫辦公室預計今天稍晚會證實死因。
路透社和法新社報導,愛女過世後,芮奇曼和妻子亨塞爾(Jennifer Hensel)以女兒之名創立基金會,聚焦在心理健康研究和提升就醫機會,希望藉此防止暴力情事。
身為神經藥理學家的芮奇曼生前在艾維勒基金會(Avielle Foundation)成立宗旨中寫道,女兒的逝去讓他「無止盡地心碎」。
芮奇曼過世消息傳出後,康乃狄克州聯邦眾議員海斯(Jahana Hayes)在聲明中說,她近幾次與基金會開會,還對芮奇曼樂觀應對基金會工作留下深刻印象。
她在聲明中說:「這些悲劇告訴我們,槍枝暴力造成的創傷比災難發生之初還要深遠。」
芮奇曼是近來第3起槍枝血案相關自殺案例。2018年2月佛州派克蘭市道格拉斯中學(Marjory Stoneman Douglas High School)濫殺案倖存者艾羅(Sydney Aiello)本月17日輕生,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她的母親表示,艾羅生前一直為倖存者罪惡感所苦,前不久被診斷出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
接著於23日,仍在去年血案現場就讀的一名學生也「看似自殺身亡」。警方沒有公開這名學生的身分,但「邁阿密前鋒報」(Miami Herald)表示死者是一名高二男學生。
道格拉斯中學血案共造成14名學生和3名職員喪生。
佛羅里達州緊急事故管理處主任莫斯柯維茨(Jared Moskowitz)呼籲州議員投入更多資源協助槍擊血案生還者,他在推特上表示:「心理健康是跨黨派議題,須立即採取行動,刻不容緩。」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中央社)
--
俄軍機抵委內瑞拉 載百人部隊
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領導的政府繼續受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制裁,俄羅斯則力挺馬杜羅。委國當地時間24日清晨,兩架分別載著約100名官兵和數十噸救援物資的俄軍機,降落在委國首都卡拉卡斯機場。
俄羅斯外交消息人士稱,俄國軍人飛抵當地是為了參加「雙邊磋商」,強調這次訪問是落實多年前俄委簽署的軍事技術合作協定,沒有任何神秘之處。
兩架俄機分別為安-124運輸機及伊爾-62M(IL-62M)軍機,其中安-124應載有35噸裝備和材料,而大約100名俄軍官兵則乘坐伊爾-62M。運輸機24日中午飛離委內瑞拉。這是自今年1月委國反對派領袖瓜伊多自任臨時總統、馬杜羅政府與反對派對立進一步加劇後,首批公開出現在委國首都的俄羅斯軍機和部隊。
俄羅斯為展現對馬杜羅政府的支持,曾於去年12月派部隊到委國參加聯合軍演,並派出兩架能夠攜帶核武器的遠程轟炸機飛往委內瑞拉,結果招致美國批評,認為俄方的作法是對美洲地區的侵犯。在馬杜羅和瓜伊多雙方陣營對峙之際,俄軍抵委使局勢更趨於複雜和緊繃。
(中國時報)
--
美積極佈局阿曼 防伊切斷石油命脈
美國透過協議,防止伊朗阻斷石油供應。美國24日與西亞國家阿曼達成協議,阿曼將境內港口與機場提供美軍使用。透過協議,美國希望能限制伊朗試圖封鎖戰略地位重要的荷姆茲海峽的行為。
防伊影響石油供給
根據《歐洲新聞網》報導,美國駐阿曼大使館在網站上公佈此協議,將會在杜昆姆與薩拉拉兩個港口有駐軍與物資的補給,「這可以讓美阿雙方增強彼此軍事互信。」
美國官員受訪時表示,希望透過該協議,讓美軍在波斯灣有更靈活的調度,同時減少增派船隻護衛商船(防止伊朗封鎖)的需求。阿曼當局希望透過該協議,將其打造成中東重要的政治與外交區域。
《歐洲新聞網》提到,美國希望透過這次佈局,防止伊朗輕舉妄動。伊朗原與美國在2015年簽訂核協議,換取美國緩解經濟制裁,但在美國總統川普2017年撕毀核協議,並重啟制裁下,雙方關係現已盪到谷底。伊朗屢次威脅封鎖荷姆茲海峽,不讓波斯灣石油出口。
美行為受制
另外,據《MARINE LINK》報導,除了伊朗外,此協議也增加美國與中國在中東的競爭籌碼,中國在阿曼已投資超過100億美金,近年來也在吉布地成立首個海外軍事基地,美、中勢力在中東仍持續角力。
(台灣醒報)
--
總統球員兼裁判 東非島國再傳作票
非洲島國大選傳弊案!由3個島組成的科摩羅群島聯邦國,自獨立以後一直維持總統制政體,但現任總統阿蘇馬尼不願放權,繼去年被質疑對修憲票數動手腳而通過延長總統任期後,日前舉行的提前大選又傳出反對派指責阿蘇馬尼又要作票,不少人民發動示威,但阿蘇馬尼仍可望繼續勝選。
根據《半島電視台》報導,科摩羅群島由於是聯邦國,一直由三大島輪流推派總統,每一任總統任期5年,但在阿蘇馬尼於去年「有目的」地推動憲法改革,最終以令人質疑的票數通過新憲法,讓總統無需一任輪派,最多可以連2任。
為了盡快坐穩總統寶座,原本任期到2021年的阿蘇馬尼決定提前舉行大選,此次選舉再度因阿蘇馬尼有作票前科,被反對派爆出有問題。《路透社》報導,反對派候選人在27日領導著選民上街示威,高喊「Azali Nalawe」(中文意即阿蘇馬尼下台),並與安全部隊發生推擠。
反對派擔憂阿蘇馬尼會食髓知味,因為阿蘇馬尼在推動完憲法改革後,不只很快就打算應用新任期制,更順手廢除制衡的設定,他取消三大島各選出一位副總統的制度,未來若在其他方面更改法治並非不可能。
事實上,據《非洲新聞網》報導,三大島中的前兩大島都出現投票所受到不法迫害的事務,而部分反對派候選人表示,依照他們握有的證據顯示,投票站出現重大違規行為,多為阿蘇馬尼一派「霸道劫持」選票。雖然結果仍得等中選會(CENI)公佈,但分析師預測,阿蘇馬尼勝選機率仍高。
(台灣醒報)
--
保遺產或新建地 雪梨大壩改建兩難
雪梨當局陷入兩難,提高大壩儲水高度可保護下游房地產不受洪災,提高的水位卻恐淹沒文化遺產!雪梨華岡巴水壩因其歷史性與儲水上游是原住民生活環境,而被列入文化遺產,但日前傳出,當局考慮提高儲水高度,以免下游新建房地開發遭到洪水波及,但若提高水位,上游環境可能在大雨到來時,遭到部分淹沒,商業開發與文化保護的選擇不易。
根據《ABC新聞網》報導,澳洲新南威爾士州議會在去年通過新政策,打算將華岡巴大壩提高14米儲水,當時大打「防災牌」,旨在降低雪梨西部下游地區的洪水風險。此政策最明顯的受益者正是下游地區的開發商,過往被劃分為洪水地(而不能建屋或是地價便宜之地)都會轉變成適合開發區。
但此舉也有損害,由於華岡巴大壩儲水區上游是未受開發的自然之地,保持高度自然生態也是華岡巴大壩被列為文化遺產的主因,若隨著政策提高儲水水位,一旦暴雨來襲,這個老大壩無法乘載足夠水量,水位恐高過儲水區,淹沒部分自然地區,對鄰近環境造成浩劫。
當時部分人士反對斥鉅資(這項工程所花費的資金不比蓋雪梨足球場還少)、還必須摧毀文化遺產去保護下游開發商的新建地,但日前該國政府發佈的專題評估計畫讓議會立場有所改變。
據《英國衛報》報導,報告結論提及,提高水壩儲水14米對一般暴雨的減洪患成果有限,但若遇上可能淹沒更遠下游區域的災難性水災,這個提高建案將顯著減低傷害,至於災難性水災的定義機率則是一生一次(Lifelong)。這個報告也讓更多人選擇相信提高儲水位是必要之舉,一旦當局付諸實行,文化遺產將成為商業與現代化的犧牲品。
(台灣醒報)
健康
心理創傷別輕忽 傷心真的會「傷心」
長期傷心恐怕真的會「傷心」!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與哈佛大學、台北慈濟醫院和三軍總醫院合作,透過分析台灣健保資料庫,發現長期處在創傷狀態的人,得到高血脂、高血壓與糖尿病等心血管代謝疾病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四到六倍。
長期處創傷狀態 易致心血管疾病
參與研究計畫的中醫大新竹附醫精神科醫師周伯翰表示,研究共有四七六五案例,其中包括九五三位經過精神科醫師診斷具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患者,另外三八一二人為沒有罹病的對照組,經過十三年的追蹤對照兩組發現,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比對照組明顯高出四到六倍。
研究結果三月刊登在哈佛麻州總醫院「綜合醫院精神醫學」國際期刊(General Hospital Psychiatry)。
周伯翰分析指出,長期心理創傷會讓大腦杏仁核過度活化,導致交感神經長期過度反應與體內的血管發炎因子升高,因此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
研究也發現,服用抗憂鬱藥物,有助於降低患者未來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則間接說明了「心病可能還要心藥醫」。
周伯翰說,他曾會診一名罹患心肌梗塞的五十歲男子,不菸不酒,但一點小事就焦慮,三十歲就被診斷有高血壓,但治療效果不佳。經過深談,發現患者童年長期生活在家暴陰影下,常遭父親酗酒後毒打,長大後對周遭環境沒安全感,精神常處於緊繃狀態,經抗憂鬱藥物舒緩情緒,血壓才較穩定。
服抗憂鬱藥物 有助降低發病機率
周伯翰表示,抗憂鬱的藥物能讓情緒穩定,也有抗發炎效果,可能機轉是透過有效抑制大腦杏仁核過度活化,進而降低交感神經活性、改善血管發炎與減少刺激骨髓分泌發炎因子,進而達到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周伯翰呼籲,許多人遇到心理創傷時,覺得「靠自己」就會好,若創傷影響超過個人所能負荷,出現恐慌、焦慮不安,甚至憂鬱情形,最好適時就醫。
(自由時報)
--
傷心真「傷心」 血管先撐不住
「傷心」可能真的會傷「心」。研究顯示,長期處在創傷狀態,未來較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這項研究由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與哈佛大學、台北慈濟和三軍總醫院團隊執行,分析健保資料庫,發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患者未來得到高血脂、高血壓與糖尿病等機率比一般人高出許多。
參與此計畫的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周伯翰表示,研究也發現,服用抗憂鬱藥物有助降低患者未來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率,間接說明了「心病可能還要心藥醫」。這項結果3月刊登在哈佛麻州總醫院「綜合醫院精神醫學期刊」 。
曾任哈佛大學創傷壓力中心研究員的周伯翰表示,研究收集4765案例,其中有953位經精神科醫師診斷具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患者,3812人為沒有罹病的對照組,經過13年追蹤,發現有創傷壓力症候群的患者出現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高出對照組4到6倍。
周伯翰指出,長期心理創傷會讓大腦杏仁核過度活化,導致交感神經長期過度反應與體內的血管發炎因子升高,長期下來易導致心血管疾病。他曾會診一名心肌梗塞男子,50歲,不菸不酒,但一點小事就緊張焦慮,30歲就被診斷有高血壓,需合併多種藥物控制治療。
經過深談,發現患者童年長期生活在家暴陰影下,父親常常酗酒後動粗,患者須時常提高警覺避免突然被一陣毒打;長大離家後也常對周遭環境沒有安全感,精神常處於緊繃戒備狀態,經抗憂鬱藥物治療後紓緩緊張情緒,血壓也較穩定。
周伯翰說,抗憂鬱藥物能使情緒穩定,研究顯示也具抗發炎效果,可能機轉主要是透過有效抑制大腦杏仁核過度活化,進而降低交感神經活性、改善血管發炎與減少刺激骨髓分泌發炎因子,而達到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周伯翰呼籲,許多人遇到心理創傷時,常常覺得「靠自己」就會好,但是每個人能夠承受的壓力程度不同,當創傷壓力的影響超過個人所能負荷時,往往會開始出現恐慌、焦慮不安甚至憂鬱的情形,建議還是要適時就醫。
(聯合報)
--
腎病竟變眼疾 嚴重者恐失明
奇美醫學中心從健保資料庫進行大數據分析,發現罹患慢性腎病變者治療時,可能對「靈魂之窗」產生衝擊,較一般人更易造成相關眼疾,最高超過12倍,導致視力衰退,嚴重者甚至會失明,提醒民眾注意,及早求診、檢查。
引發帶狀角膜病變 超過一般人12倍
一名70歲的阿伯因慢性腎病變接受血液透析治療,後來雙眼出現紅腫、刺激與疼痛等情形,還會不自覺地嚴重流淚,更造成視力減退,趕緊求助奇美醫學中心。
台南奇美眼科部主治醫師張昱欣詳細理學檢查後,診斷為洗腎病人常見的帶狀角膜病變與潰瘍,隨即對症下藥,展開治療。
張昱欣為阿伯施以人工淚液,還有高濃度抗生素眼藥水,兩週之後,疼痛情形改善,矯正視力也回復,效果明顯。
台南奇美醫學中心鑑於罹患「腎病變相關眼疾」者有增加趨勢,先後於國際知名期刊發表了7篇研究論文,範圍廣及角膜、視神經,還有視網膜等,呼籲民眾注意與重視。
張昱欣說,根據統計,風險最高的是引發帶狀角膜病變,超過一般人的12倍,包含刺激、紅腫、畏光、視覺下降等,可能原因為血中磷、鈣上升,或長期使用含磷、含汞眼藥水。
另外,腎病變也會造成角膜潰瘍、缺血性視神經病變,以及俗稱「眼中風」的視網膜動脈或靜脈阻塞等,若不趁早治療,嚴重者恐釀失明;成因包括:常使用類固醇眼藥水、大血管粥狀硬化與斑塊、血中含氧量降低,甚至合併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共病。
腎病變會引發的眼疾,還有漿液性視網膜剝離與中心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等,成因包含:洗腎治療時滲透壓引起血管通透性改變,以及皮質激素受體活化、發炎。
張昱欣叮嚀洗腎病人,若發生眼睛疼痛與視力模糊等情形,應儘速就醫,也要控制腎病變共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以降低引發相關眼科疾病的機率。
(自由時報)
--
腎病變、糖尿病 記得多看「兩眼」
台灣洗腎、糖尿病患者眾多,部分患者眼疾嚴重,甚至失明。奇美醫院眼科主治醫師張昱欣收集85000名相關患者,發現嚴重腎病變洗腎等特定眼疾比率高出一般人數倍到10多倍,但許多民眾忽視,呼籲民眾勿自點眼藥,醫師留意病患雙眼狀況。
張昱欣發現,腎病變患者有眼疾比率增加,尤其出現角膜潰瘍、缺血性神經病變及視網膜動靜脈阻塞,都可能造成失明,投入相關研究,陸續發表結果於國際期刊。
張昱欣表示,腎病變患者角膜病變風險高出常人12倍,且持續增加,常有洗腎病患連日流淚、視力減退就醫,檢查發現帶狀角膜病變、角膜潰瘍,可能因洗腎,血中磷酸鈣上升,鈣質沉澱角膜,或長期使用含磷或含汞眼藥水,角膜潰瘍未妥善治療可能惡化失明。
腎病患者也可能出現缺血性視神經病變、俗稱「眼中風」的視網膜動脈阻塞,也都可造成失明,罹患漿液性視網膜剝離等眼疾風險也較高。
張昱欣表示,洗腎民眾若眼睛疼痛、視力模糊應提高警覺,立即到眼科評估治療,不要隨意點眼藥,腎病變常見合併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就醫治療控制有助降低眼科疾病發生。
(聯合報)
--
男子身上長紅疹...皮膚科抹藥無效 竟是梅毒作祟
一名28歲男性日前發現胸背及四肢出現莫名紅疹,在診所服用抗組織胺及塗抹藥膏後效果不彰,接著手掌側和腳掌也陸續出現紅疹,伴隨脫屑的情形,感覺大事不妙;經皮膚科醫師轉介至感染科檢查後,確診為第二期梅毒。醫師為他注射長效型青黴素後,疹子逐漸消失。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感染科醫師張為碩說,患者到診時描述身體不斷長出紅疹,造成生活不便,但因多項症狀與皮膚過敏並不相符,經詳細詢問後,患者才說「曾有不戴套的不安全性行為」,研判可能與性病相關。
經安排患者接受「快速血漿反應原凝集法」(RPR)及「梅毒血球凝集檢查」(TPPA)後,果然確診為第二期梅毒,決定給予長效型青黴素(Benzathine penicillin G)注射一次後,疹子逐漸消失,並追蹤「快速血漿反應原凝集法」(RPR),數值下降至少4倍,患者才恢復健康。
張為碩指出,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引起的性病,可經由皮膚、黏膜和血液傳染,為全身性慢性傳染病,典型梅毒潛伏期約10至90天,第一期梅毒的症狀為生殖器的無痛性潰瘍與硬性下疳,此時傳染性極高,即使沒有接受治療,經過數周後,硬性下疳也會自動癒合消失,但病情會日益加劇。
當進入第二期梅毒時,梅毒螺旋體會自淋巴結進入血液,進而出現全身性症狀,如皮疹、頭痛、倦怠、噁心、發燒、體重減輕等,若此時仍未接受治療,晚期則會出現「梅毒腫」,導致侵犯神經、心臟、血管、腦部、骨頭,關節等器官,嚴重會引發癱瘓或是死亡。
張為碩說,梅毒螺旋體本身不易培養,故診斷通常仰賴血清學檢驗,臨床上常以RPR/VDRL (梅毒血清反應)做為篩檢,發現陽性反應後,則以TPPA/FTA-ABS(梅毒螺旋體抗體間接螢光染色試驗)做確診,此項檢查需仰賴有經驗的醫師判讀結果;治療方面,梅毒治療首選為盤尼西林,早期梅毒只需注射長效型青黴素一次即可,若為潛伏期梅毒,則需注射三劑,通常能有效治療梅毒。
他強調,梅毒為性傳染病,一旦確診,性伴侶必須連同治療,否則若只治療其中一人,容易造成反覆感染,將對生活造成困擾。
(聯合報)
--
女子眼疼兩周 查出是免疫力低下引起「病毒性角膜炎」
一名45歲女上班族常慣性揉眼睛,近來連續兩周出現右眼疼痛、視力模糊和不自主地流淚情形,一開始以為是眼睛破皮,曾使用眼藥水、眼藥膏或是包紮眼睛的治療方式,但仍感覺疼痛難受,嚴重影響生活與工作,後來才查出是少見的「病毒性角膜炎」。
烏日林新醫院眼科主任薛維禎說,該名女患者視力檢查時右眼度數只剩下0.5,角膜中央出現地圖型的不規則破皮,一般無法用肉眼看出;細問之下才發現她曾有嘴角疱疹潰瘍的病史,最近還出現更年期的病灶,常常失眠,確診為少見的病毒性角膜炎。
他說,帶狀疱疹患者或近期免疫力低下的民眾、孕婦,以及壓力大、生活作息不正常者是病毒性角膜炎好發者。當身體免疫力下降時,病毒也會復發侵犯到眼睛,一般會有眼睛疼痛、紅腫、癢、視力模糊、流眼淚、分泌物增加或畏光等症狀。
另外,患者的角膜表皮也會出現樹枝或地圖型不規則的破損;這類病毒會隱身在神經節裡,即便之後復原,但仍可能受到壓力、作息、免疫力不佳時再度復發,若不及時治療,恐會導致永久失明的嚴重後果!
這名女患者一開始聽到自己罹患病毒性角膜炎,原本以為只是像結膜炎般常見,但薛維禎進一步解釋,結膜發炎常見症狀有眼睛紅癢,但侵犯到位於眼球中央的角膜造成發炎,就會對視力產生影響。
病毒性角膜炎是由簡單性疱疹病毒(HSV)所造成角膜表皮感染的眼疾,治療方式一般以開立抗生素來預防合併性的細菌性感染,再搭配抗病毒藥膏作為主要治療;另並以消炎、滋潤的眼藥水為輔,減輕病患的不適感。女患者經過兩周的治療,右眼視力度數恢復到0.9,且不再感到疼痛,眼睛破皮的範圍也縮小了。
他說,眼睛不適或視力模糊的原因有百百種,病毒性角膜炎也常會和其他眼科疾病搞混,建議儘早尋求眼科醫師的協助,找出病因,避免危害視力。
(聯合報)
--
感冒久咳不癒要當心 百日咳病例創4年新高
新生兒出生2個月開始接種百日咳疫苗,滿5歲入學前接種最後一次,每年仍傳出群聚感染事件。疾管署公布,國內今年已累計10例百日咳個案,創四年同期新高,其中更發生3起百日咳家庭群聚事件。由於國內還有7700名2歲以下幼童,五合一疫苗未接種滿3劑基本劑,提醒今年疫情較高,父母盡快帶適齡寶貝接種。
依據監測資料統計,今年國內百日咳確定病例中,7人為3個月以下嬰幼兒,因未達疫苗接種年齡尚未接種疫苗,一開始都被診斷為感冒,但在吃藥後病情繼續惡化;孩子咳到吐、咳到缺氧,再次送醫才發現是百日咳,其中6名孩子住院,更有3名住進兒童加護病房,所幸都已康復出院。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由於3起家庭群聚事件無明確關聯性,不排除社區中具潛在感染風險。該3起家庭群聚分別為一家奶奶與兩名2個月以下金孫共同中標、一家為20多歲的媽媽帶著3個月大的孩子,另一起為20多歲爸爸及2個月小孩染病。研判今年疫情較往年高,就是因為家庭群聚事件大增。
百日咳主要透過飛沫傳染,無論有無發病、有無症狀均有高度傳染力。根據估算,在毫無免疫力群體中只要1人百日咳,平均會傳染給12到17人。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提醒,百日咳初期症狀與感冒類似,如咳嗽逾兩周,可能是百日咳危險徵兆。6個月以下的嬰兒更是重症高危險群,可能引起肺炎、抽搐、腦病變、腦出血,甚至因肺炎死亡。
羅一鈞表示,目前無研發可供2個月以下的嬰幼兒接種的百日咳疫苗,但懷孕婦女可自費接種一劑疫苗,保護力可透過胎盤提供給尚無法接種疫苗的嬰幼兒,降低感染機會。提醒家中有嬰幼兒的民眾,務必按時攜至預防接種合約院所完成接種。此外,由於家庭群聚中感染源多為照顧者或同住者,也建議可自費接種。
三起百日咳家庭群聚 新生兒全中鏢
家中有新生兒者須注意,小心百日咳群聚。衛福部疾病管制署今發表疫情統計,共計10例百日咳確診病例,較前三年同期病例數高外,其中三起為家庭群聚。10例確診病例中,有7例皆為出生未滿三個月的新生兒。
疾管署呼籲,由於百日咳初期症狀與感冒類似,民眾可能因忽略而傳染給家中嬰幼兒或成員,引發群聚感染,民眾若有疑似症狀應及時就醫,以免病情加重。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據監測資料統計,國內今年共計10例百日咳確診病例,較2016至2018年同期病例數高。10例中2例為北部,8例為南部;其中7例發病年齡為三個月以下嬰幼兒,皆未達疫苗接種年齡或尚未接種疫苗。其中一名新生兒出生僅一個多月就先發病,出現嚴重咳嗽、缺氧、臉色發紫等情形,經送醫治療後症狀已趨緩;而後母親接受檢查,也確診為百日咳,只是症狀不明顯,應是受母親感染。
羅一鈞說,家中成員只要有兩人以上出現百日咳,即為家庭群聚。由於該三起家庭群聚無明確關聯性,不排除社區中具潛在感染風險。
百日咳主要透過飛沫傳染,無論有無發病均有高度傳染力,症狀為持續咳嗽超過兩週,並伴隨鼻炎、打噴嚏、輕微發燒等類似感冒的症狀,若為嬰幼兒感染,症狀通常較為嚴重,六個月以下的嬰兒為高危險群,可能引起肺炎、腦病變、腦出血,嚴重者甚至有死亡可能。
羅一鈞表示,預防百日咳,接種疫苗仍為最有效方式,目前提供嬰幼兒於出生滿二、四、六、18個月,及滿5歲至入小學前,各接種一劑百日咳相關疫苗,民眾可至合約院所完成接種。此外,也建議懷孕28至36周婦女、嬰兒照顧者可自費接種一劑疫苗,以降低嬰幼兒感染機會。
此外,疾管署也提醒,目前國際間麻疹的流行仍持續,鄰近國家中,日本疫情雖連續三周下降,但香港、澳門則出現機場和醫院群聚情形;因春假即將到來,呼籲國人若旅遊、工作等到上述國家時,應提高警覺加強防範;另外,因國內持續有境外移入個案發生,進出公共場所或人多擁擠的地方,應避開咳嗽人群,並配戴口罩,以降低感染風險。
(聯合報)
--
百日咳升溫!今年來10例 新生兒占7成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今發表最新疫情統計,指國內今年至今已有十例百日咳確診病例,較前三年同期病例數高,其中有七例為出生未滿三個月的新生兒,三起為家庭群聚。
疾管署呼籲,由於百日咳初期症狀與感冒類似,民眾可能因忽略而傳染給家中嬰幼兒或成員,引發群聚感染,民眾若有疑似症狀應及時就醫。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據監測資料統計,國內今年共計十例百日咳確診病例,兩例為北部,八例為南部,包含三起家庭群聚;其中七例發病年齡為三個月以下嬰幼兒,皆未達疫苗接種年齡或尚未接種疫苗。
他說,其中一名新生兒出生僅一個多月就發病,出現嚴重咳嗽、缺氧、臉色發紫等情形,經送醫治療後症狀已趨緩。而後該新生兒的母親接受檢查,也確診為百日咳,只是症狀不明顯,應是受母親感染。
羅一鈞說,家中成員只要有兩人以上出現百日咳,即為家庭群聚。由於該三起家庭群聚無明確關聯性,不排除社區中具潛在感染風險。
他說,百日咳主要透過飛沫傳染,無論有無發病均有高度傳染力,症狀為持續咳嗽超過兩周,並伴隨鼻炎、打噴嚏、輕微發燒等類似感冒的症狀,若為嬰幼兒感染,症狀通常較為嚴重,六個月以下的嬰兒為高危險群,可能引起肺炎、腦病變、腦出血,嚴重者甚至有死亡可能。羅一鈞表示,預防百日咳,接種疫苗仍為最有效方式。
赴日、港、澳 留意麻疹疫情
疾管署也提醒,目前國際間麻疹的流行仍持續,鄰近國家中,日本疫情雖連續三周下降,但香港、澳門則出現機場和醫院群聚情形。清明連假即將到來,國人若旅遊、工作等到上述國家時,應提高警覺加強防範。因國內持續有境外移入個案發生,進出公共場所或人多的地方,應避開咳嗽人群,並戴口罩降低感染風險。
(聯合晚報)
--
28歲女經常便秘這次腹痛6天就醫 結果是大腸癌3期
28歲黃姓女子是上班族,長久受到便秘困擾,這次腹痛持續6天,無法再忍受疼痛,才到台中童綜合醫院急診室就醫,檢查發現,原來是乙狀結腸處長出3公分左右腫瘤,俗稱大腸癌,造成腸道完全阻塞,大腸直腸外科黃宏哲醫師在她左下腹進行臨時腸造口手術,緩解腹部的腫脹及疼痛,讓堵塞在腸子裡的排泄物能先排空,避免腸子壓力過大而破裂。
兩周後再安排進行3D腹腔鏡乙狀結腸切除術,將腫瘤切除並切片檢查,確認罹患乙狀結腸癌第3期,術後恢復良好,住院7天出院返家休養,並安排開始進行化學治療3個月後,再接受人工造口閉合手術,休養兩周後即回復以往正常生活,目前僅須定時回診檢查。
童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黃宏哲醫師表示,大腸癌的危險因子很多,包括食用過多加工食品、攝取過多脂肪、年齡較大、有家族病史、過重、有飲酒及抽菸習慣等因素。黃女雖年輕,但本身有大腸癌的家族病史,有便祕狀況發生,未積極就醫檢查,等到出現非常不舒服的症狀時,已是大腸癌第3期,幸經手術後配合藥物與化學治療,目前追蹤沒有發現腫瘤復發或轉移跡象。
黃宏哲醫師指出,個案年輕且希望能不要在腹部留下大傷疤,所以採用3D腹腔鏡乙狀結腸切除術,因3D視野清晰且解析度高,能夠進行完整的腫瘤切除與神經細胞保留,僅需要開4個約1公分左右的小洞,傷口小、出血少、恢復快,術後5天黃女就順利出院,也因為傷口小,對外型美觀的影響甚微,術後疼痛也大幅降低。
黃宏哲醫師呼籲,大腸癌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治癒率很高,但早期因沒有任何症狀所以不易發現,多數病例都是在第3期或的4期才被發現,民眾除了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均衡外,屬於高危險族群的民眾(有家族史、有飲酒及抽菸習慣等等)也需養成定期受檢的習慣。定期的篩檢可以早期發現癌症或其癌前病變,經治療後除了降低死亡率外,還可以阻斷癌前病變進展為癌症;目前政府補助糞便潛血檢查,只要年齡滿50歲至未滿75歲的民眾,不分男女可每2年進行1次免費受檢。
(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