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8日 星期二

新聞自選輯 20221108 武漢肺炎篇

台灣篇

*本土+16538、中重症+121、死亡+34/王必勝:疫情下降趨勢確立

跌破二萬例!本土武漢肺炎昨新增一萬六五三八例,較上週一大幅下降廿六.八%,也是近八十四天以來單日新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疫情下降趨勢確立,降幅也加速;死亡一樣呈下降走勢,新增卅四例,最年輕為卅多歲女性,確診十二天死亡。

新增本土病例以新北市二七二○例最多,其次是台中市二三七五例、高雄市二二二九例。境外移入新增廿三例。

中重症新增一二一例,包含八十五例中症、卅六例重症,並且新增卅四例死亡,其中卅三例具慢性病史,廿二例未接種三劑以上疫苗。

罹慢性病30多歲女性 確診12天不治
針對最年輕的死亡個案,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為卅多歲女性,未曾接種疫苗,有心臟病、酒精性疾患等慢性疾病,因為持續咳嗽、呼吸喘一週,十月廿一日至急診,診斷為嚴重肺炎合併急性呼吸窘迫症,插管使用呼吸器,並收治於加護病房,當天PCR檢測陽性確診,給予瑞德西韋、類固醇、免疫調節劑等藥物,經救治後仍不幸於十一月一日死亡,死因為新冠合併呼吸衰竭、敗血性休克。

王必勝說明,最近一週總確診數十九萬七一七五例,較前一週的廿三萬九六九四例下降十七.七%,已經連續四週下降,降幅加大也加速,下降趨勢確立,但降到多低、維持多久,仍有待後續觀察。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長周志浩認為,整體疫情往好的方向發展,但民眾防疫措施仍不可放鬆。

疫情降溫,昨起進入公共場所不用量體溫,確診者家人只需「○+七」自主防疫,確診者改為「七+N」。行政院昨天開始進院辦公不需量測體溫,會議室也已取下隔板。

根據指揮中心統計,今年本土病例累計七八五萬餘例,中重症三萬四四八五例,其中一萬二三七七例死亡。

*北部4歲女童染BQ.1 本土首例/新增病毒定序97%都是BA.5 新興變異株僅個位數

又有Omicron新興變異株入侵國內!本土武肺首次檢出BQ.1,為北部四歲女童,一度住院已出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強調,目前本土病例絕大多數仍是感染BA.5,雖有檢出零星新興變異株,但仍是個位數,尚無明顯增加趨勢。

羅一鈞表示,本土病例新增九十七例完成病毒定序,以九十四例BA.5、占九十七%為大宗,包含四十二名男性、五十二名女性,介於未滿五歲至九十多歲。分布為北部四十八例、中部十一例、南部卅二例、東部三例,於九月十五日至十月廿八日確診。其餘三例包含一例BQ.1、兩例BA.2。

女童無境外來源接觸史
其中,BQ.1為首例本土個案。羅一鈞指出,該名個案是北部四歲女童,曾打一劑疫苗,十月廿四日出現發燒、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發病當天到醫院急診檢查,PCR檢測陽性,住院三天已於廿六日出院,轉為居家照護,尚未發現境外來源的接觸史。

羅一鈞說明,BQ.1為BA.5次分支變異株之一,BQ.1及其子代變異株傳播快速,受影響國家數及病例數持續增加,已於至少六十五個國家檢出,全球盛行率約九%。近期主要於美國、歐洲成長快速,例如美國占比已經卅五%。

BQ.1疾病嚴重度未增加
羅一鈞也提到,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相較於其他Omicron主要流行株,BQ.1疾病嚴重度未增加,但可能具有免疫逃脫優勢、較高重複感染機率,現有疫苗包含原始株與次世代疫苗對預防BQ.1感染的保護效果可能減少,對預防重症則應無重大影響。

羅一鈞提到,目前國際關注的三大變異株,包含BQ.1、XBB、BF.7已在國內各檢出一例本土病例,但都是屬於輕症個案。

境外移入病例新增十七例完成定序,其中十五例為BA.5、占八十八%。感染國家分別為日本三例,香港、泰國各兩例,土耳其、印尼、美國、新加坡、義大利、韓國各一例,另兩例調查中;其餘為XBB、BA.2.75各一例,分別從印尼、泰國移入。

BA.5占全球病例74%
根據世衛組織於十一月二日的資料指出,全球已發現超過三九○種Omicron次分支變異株,但BA.5占比約七十四.九%,仍為主流株。

*24類場域工作人員 十一月十四日起不再受限疫苗三劑令

繼參加遶境等活動或出入八大行業等場所的新冠疫苗「三劑令」解除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宣布,從十一月十四日起,也取消廿四類場所(域)等工作人員須打三劑疫苗的規定,且目前疫情漸趨穩定,會儘快討論口罩令第一階段鬆綁事宜。

疫情趨穩若不變 將討論口罩令鬆綁
指揮中心於今年四月廿二日起,要求維持醫療與防疫量能、高接觸風險工作者、維持國家安全及社會機能正常運作者,以及矯正機關、殯葬場所,還有教育部、經濟部、勞動部與衛福部業管的廿四類場所,像是托嬰中心、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短期補習班、競技及休閒運動場館業、視聽歌唱場所、大型餐宴與婚宴場所、美容美體業等地工作人員,必須完成三劑新冠疫苗接種。

不過,日前教師團體批評未打三劑疫苗須週週快篩,反觀學生則不用,認為不平等,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當時回應,本週將討論是否開放。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昨說明討論結果,決定取消這些具有「接觸不特定人士或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性質場所工作人員的三劑疫苗接種或快篩限制。

不過,莊人祥提醒,若在工作期間出現發燒或疑似呼吸道症狀必須儘速戴上口罩,並以快篩檢測,陽性透過遠距、視訊診療評估結果;陰性仍建議在家休息或持續觀察症狀,必要時再次快篩。

王必勝也提到,疫情趨穩情況不變的話,會討論口罩令是否進行第一階段鬆綁,有結果會儘快宣布。

*免費發放家用快篩 本月擴及2對象

國內家用快篩試劑免費發放對象可望擴大!衛福部長薛瑞元昨天表示,目前研議擴及兩類對象,包含低收與中低收入戶、十二歲以下兒童,預計最快本月上路。

納入低收與中低收、12歲以下
衛福部統計,截至今年十月底,採購及徵用快篩數量共三.四九億劑,累計執行約二二二.五九億元。薛瑞元表示,目前快篩庫存約一.三億劑將於明年底或後年初屆效,換算效期仍有十三至十五個月,假設以十三個月做為平均值估計,每月要消耗一千萬劑。但現在疫情趨緩,需要快篩數量減少,為了避免試劑過期必須銷毀,研議擴大免費發放對象。

弱勢者調整為每月發5劑
現行免費發放對象包含六十五歲以上長者、零至六歲嬰幼兒,薛瑞元昨指出,擴大對象分兩方面,其一鎖定經濟弱勢,有別於之前提供低收與中低收入戶一次性免費發放每人五劑的作法,將調整為每月免費發放五劑;其二則是兒童擴及十二歲以下。目前相關人數、數量計算中,這個月就有機會上路。

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說明,其他呼吸道疾病流行逐漸升溫,快篩有助於鑑別診斷,但可能不採實名制快篩的操作方式,將與教育部、地方政府協調討論,預計明天宣布。

至於六十五歲以下的上班族是否有機會領取免費快篩?薛瑞元指出,目前快篩實名制價都以成本價、每劑一百元販售,上班族應該可負擔。

*首批60萬劑明到貨 莫德納BA.5疫苗18日開打

針對我國採購次世代莫德納BA.5雙價疫苗首批六十萬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預計明天到貨,可望於十一月十八日開打。

國內疫情現以BA.5為主要流行病毒株,衛福部食藥署於十月廿六日核准莫德納、BNT的BA.5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專家於廿七日召開會議討論接種事宜,決議提供十二歲以上青少年及成人做為追加劑使用,可於完成基礎劑或追加劑後,間隔至少三個月施打。

王必勝指出,首批BA.5疫苗預計將於明天到貨,封緘檢驗需要七至八天,預計開打時間會落在十一月十八日左右。

目前國內正在開打的是次世代莫德納BA.1雙價疫苗,九月廿四日開打以來,累計超過一五七萬人完成接種。根據指揮中心統計,國內新冠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第一劑九十三.九%、第二劑八十八.四%,第一次追加劑接種率七十四%、第二次追加劑十六.一%。

行政院長蘇貞昌昨天召開擴大防疫會議表示,國內疫情並沒有因為種種開放措施而升高,且有明顯下降趨勢,防疫階段已逐漸翻過新的一頁。但請國人保持適度防疫措施、一起維護防疫成果,也請指揮中心繼續宣導疫苗施打,提升國人整體保護力。

*高端疫苗變選戰箭靶 薛瑞元:是非都亂掉了/王必勝呼籲民眾 不要受政治選舉惡意操作影響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近日公布國人接種新冠疫苗保護效益分析,不分年齡層接種三劑高端疫苗,對預防中重症、死亡率保護力可達九十一.四%、九十.三%,高於莫德納、AZ疫苗,遭部份人士質疑護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指出,事實只有一個,即是在完全合法的程序下,專家基於科學證據,一致認可高端符合保護效益,希望民眾能得到正確訊息,不要受到政治選舉惡意操作的影響。

專家基於科學證據認可高端效益
昨晚王必勝在臉書公布十四位專家委員加上一位專家召委的背景資料,包括兩名教授來自國家衛生研究院、七名教授來自台大、一名來自高醫大、一名來自三總、一名來自雙和醫院、一名是高雄長庚醫院的副教授、一名為陽明交大的教授,還有一名則是醫師兼律師。王必勝說明,十四位專家依專業判斷,以書面記名投票,會務人員統計結果並留下紀錄,這是民主且尊重專業的機制。審查資料分別有高端公司報告、某臨床單位資料庫數據分析及疾管署大數據資料庫統計分析,納入各種資料時,專家委員投票決定,過程嚴謹。而指揮中心責成疾管署就資料庫大數據統計分析,是基於單價疫苗時期結束,希望以科學證據提供民眾接種效益相關資訊,依法無需事前申請倫理審查,該統計分析會擇期完整向民眾說明。

至於外界要求公開專家委員名單,王必勝強調,大部份委員都反對,專家願意貢獻所學,協助政府並參與公共事務,是國家進步重要基石,在特定人士可能意圖騷擾、霸凌之下,公開名單勢必會造成專家委員嚴重困擾,這不是主政單位所願,也非國家之福。

衛福部長薛瑞元也強調「疾管署不是幫高端做保護力報告」,他表示,現已進入次世代疫苗時代,統整過去打單價疫苗資料可了解不同疫苗保護效益,不是針對高端,而是對所有疫苗在國內實際施打成效進行真實世界分析,其他國家也有類似作法。他也提到,當然每個人都可批評高端,但打高端者出來講高端的好也被批評,「這個就很奇怪」、「是非都亂掉了」。

蘇揆:不要為了選舉抹黑專業
高端通過緊急使用授權展延,國民黨質疑疾管署幫忙「補考」。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外聘委員都是專家學者,希望不要為了選舉來抹黑學術、專業與科學。

中國篇

*中清零衝擊10月進出口 逾2年首見下滑

出口年減0.3% 遠低於預期的年增4.5%
在各國央行升息抵抗通膨引發需求下滑,且北京堅持動態清零防疫的衝擊下,中國十月進出口意外下滑,為逾兩年來首見。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中國十月出口年減○.三%,遠低於九月年增五.七%與市場預期的年增四.五%,是二○二○年五月以來首次衰退;進口也年減○.七%,是二○二○年八月以來首見。

彭博報導,過去兩年,強勁出口是中國經濟復甦的主要支柱,但因烏俄戰爭推升全球通膨與經濟的不確定性,外需隨之降溫,增添由內需提振中國經濟的壓力,且低迷的房地產市場、防疫管控持續干擾及消費者支出疲軟,更讓內需欲振乏力。

數據顯示,十月中國對美出口年減十三%,是連續三個月下跌,對歐出口年減九%,對台灣與香港的出口也下跌,僅東南亞需求強勁。今年前十個月,中國家電出口額年減十一.五%,是跌幅最大的出口商品,家具、照明設備與醫療器材也下滑。

中國十月進口也下滑,對澳洲、美國、日本、南韓與台灣的採購全面縮減,由於住宅營建續下降,摧毀了鋼鐵等其他建材的需求,今年前十月鐵礦石的進口較去年減少。

全球經濟放緩 中國難挽狂瀾
彭博經濟學家朱懌說,隨著房市低迷與清零管控持續削減成長,政策刺激對維持中國經濟復甦將至關重要;上海保銀資產管理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說,由於全球經濟放緩,預料未來幾月,中國的出口成長仍維持疲弱。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珏婷近期指出,由於全球經貿成長放緩,中國的外貿環境漸趨複雜、不確定性有增無減,第四季「外需成長的放緩風險持續擴大」;已開發國家的激進緊縮措施升高全球衰退疑慮,進一步傷害中國產品的需求。

產業篇

*鄭州疫情拖累 鴻海估下修Q4展望

鴻海位於中國的富士康鄭州廠受到疫情影響,美國蘋果公司首次做出回應,強調已顯著地降低產能,但目前持續觀察到iPhone 14 Pro、iPhone 14 Pro Max的市場需求仍然強勁;據了解,鴻海身為高階iPhone的獨供電子服務製造商,預計鄭州廠產能在本月下半可恢復滿載,但也坦言原本審慎樂觀的第四季展望將隨之下調。

蘋果聲明表示,在中國鄭州的組裝廠受到疫情影響後,已顯著地降低產能,短時間內下降的出貨量會給客戶帶來更長的等待期,目前正與供應商密切合作,目標恢復正常生產水準,同時確保工安無虞。

知情人士指出,鴻海正在全力協調各方力量,當地疫情預計在本週之後可取得明顯控制,現於中國河南省官方,以及蘋果公司的支持之下,鄭州廠產能有機會在十一月下半回到滿載狀態,持續應對強勁的iPhone 14 Pro、iPhone 14 Pro Max訂單。

鴻海十月營收為七七六五.七億元,月減五.五六%、年增四十.九七%,為歷年同期新高,旗下四大產品營收皆成長,其中,「電腦終端」、「消費智慧」及「雲端網路」三類產品較去年同期都有雙位數成長,「元件及其他」產品也維持年對年成長。

展望第四季發展,由於鄭州廠部分營運受到疫情影響,使鴻海原本審慎樂觀的營運預期將隨之下調,營運團隊將於本月十日舉辦第三季法人說明會,屆時將對法人、外資與媒體提問做出進一步說明。

(自由時報)
--
台灣篇

*疫情才降溫 BQ.1爆本土個案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降溫,單日本土病例數跌破兩萬。昨新增一萬六五三八例,是時隔八十四天、這波BA.5疫情以來新低,但國際新變異株再起,國內首度驗出BQ.1本土個案,為北部四歲女童,為輕症個案。另指揮官王必勝預告,BA.5次世代疫苗將於本周三到貨,十一月十八日開打。

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說,與上周同日相比,昨病例數下降百分之廿六點八,下降幅度較大,整體疫情往好的方向發展。

疫情降溫,但國內也驗出首例新型變異株BQ.1本土個案。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上周抽驗定序九十七例社區本土個案病毒基因,仍以BA.5為主,占九成七;另有二例為BA.2、一例BQ.1。目前本土累計檢出一例XBB、一例BF.7、一例BQ.1等新型變異株。

首例BQ.1本土個案的女童曾接種過一劑疫苗,十月廿四日因發燒、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家長緊急陪同至急診,PCR陽性,住院三天後轉居家照護,屬輕症。

羅一鈞說,BQ.1是BA.5次分支變異株之一,世衛組織調查發現,其盛行率已從百分之六增至百分之九,且近期於美國和歐洲成長快速,其中美國確診者占比達三成五。但較其他Omicron主要流行株,BQ.1症狀嚴重度未增加,但可能具有免疫逃脫優勢,重複感染機率較高。

至於昨新增境外移入廿三例、死亡個案卅四例、中重症一二一例,其中最年輕死亡個案為卅多歲女性,未接種疫苗,有心臟病和酒精性疾患等慢性疾病,死因為新冠肺炎併呼吸衰竭、敗血性休克。

*14日起防疫擴大鬆綁 24類取消三劑令

防疫大幅鬆綁昨上路,包括取消健身房等三劑令、公共場所不強制量體溫等。指揮中心昨再宣布擴大疫苗三劑令鬆綁的適用對象,十一月十四日起廿四類場域工作人員也免三劑令。此外,公費快篩擴大納入中低、低收入戶和十二歲以下兒童,每月可領五劑,最近也討論口罩禁令第一階段鬆綁事項。

十一月十四日起,高中職以下及幼兒園、社區大學、游泳池等受教育部規範的八類場域工作人員;錄影節目帶播映場所、大型餐宴、婚宴場所等受經濟部規範的九類場域工作人員;職業訓練場所等受勞動部規範的場域工作人員,以及托嬰中心、社區型衛生福利機構、失智社區服務據點等六類場域工作人員,不再強迫規定打滿三劑。

指揮官王必勝說,口罩禁令已有初步共識討論,若疫情持續趨穩,就可開始討論第一階段鬆綁,並盡快公布相關規範。

另指揮中心庫存一點三億劑的快篩試劑將在一年多後過期,衛福部長薛瑞元說,將擴大公費快篩發放對象,除了中低、低收入戶,另計畫將目前零到六歲兒童的免費快篩擴增至十二歲以下。王必勝說,公費快篩之所以擴大發放對象,主因是呼吸道疾病升溫,快篩可提早鑑別,預計明宣布確切方案。

*確診者投票恐現一國多制亂象 桃彰提供名單避免領票、其餘縣市不給

中選會規定確診者不能外出投票,各地方選委會如何預防,方法不一。彰化要提供確診隔離者名單分送投票所,避免確診者領票、投票,桃園原則比照辦理;台中強調涉及個資及隱私,不提供確診者名單,若有人檢舉經查證屬實就不給投票,若已投完票才遭檢舉,則選票照常計算,但要開罰,其他縣市也表示比照台中,不會提供確診者名單。

彰化縣選委會表示,提供確診應隔離名冊是避免有人違反規定外出投票;民眾領票時必須先確認身分,發現確診者後,由主任管理員聯絡衛生局人員,避免發生投了票才知道身分的情形。

彰化縣選委會表示,選務防疫規定並沒明訂如何取得確診者名冊,選罷法規定有不正當行為不服制止,投票所主任管理員應會同主任監察員令其退出,傳染病防治法則有隔離相關規定,參考大法官釋字第六九○號解釋關於傳染病防治法規定並未違憲,因此決定主動提供確診者名單給各投開票所。

桃園市選委會表示,原則上投票前由衛生局提供確診隔離者名單分送投票所,不過不排除名單會有漏網之魚,屆時若有人檢舉,查證屬實就交由衛生局依法處置。

台中市選委會指出,確診資訊涉及個資,投票時無法事先確認,一旦遭檢舉或宣稱自己是確診者,由衛生局人員確認屬實,將不提供選票,並依法開罰;若已完成投票才遭檢舉,投入的選票納入統計,但該確診者將依法開罰。以目前每日確診人數新增三、四千人計算,估計投票日將有一萬多人無法投票。

中市選委會指出,衛生局當天將派員進駐應變中心,即時更新確診名冊供第一線查核,確診者如逕行投票遭檢舉查獲,將依法開罰廿至二百萬元,但選票算數;北市、台南、高雄等其他縣市作法均大同小異。

不過,台中市資深選務人員表示,如果有人一直咳嗽被質疑疑似確診者,領選票過程發生糾紛,即使衛生局派員進駐選務中心,要馬上解決現場發生的爭議「緩不濟急」,若有人搗亂或是胡亂檢舉,就更沒人力馬上解決;選委會並未模擬可能狀況提供解決方式。

花蓮選委會指出,有些民眾即使確診也沒通報,根本很難確認誰是不是確診者。屏東一名選務人員認為,各投開票所根本確認投票民眾有無確診,無法進一步處置。

*朝野立委籲:確診者投票 速提統一做法

九合一選舉如何處理確診者投票,地方選委會處置不一;中選會副主委陳朝建昨天表示,疫情期間投票仍應遵守「傳染病防治法」與「公職人員選罷法」,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由衛生主管機關依法處理。國民黨立委批評中選會到現在還在推球給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及衛福部,若發生四年前邊投票邊開票亂象,中選會要負最大責任。

國民黨立院黨團書記長李德維表示,國民黨一再提醒中選會,必須提早做好規畫,但中選會始終不肯,各地投票所無法拿到相關資訊,屆時出現選務混亂,又要把責任推給縣市政府;一國多制恐造成的投票亂象,中選會要負最大責任。

民眾黨團立院總召邱臣遠批評,中選會沒有統一處理標準,讓地方選委會自行訂定規範,是不負責的行為,有些地方嚴格、有些地方寬鬆,容易造成疫情傳播,健康的民眾也可能因擔心確診者在身邊而不願前往投票,影響投票權益。

邱臣遠認為,在選舉人名單上註記確診者,涉及個資保護和個人隱私,呼籲中選會盡速提出統一作法。

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建議,指揮中心、中選會應訂定一體適用的規範,不是讓地方政府各訂各的;請指揮中心改變決議讓確診者可投票。

民進黨團幹事長羅致政表示,指揮中心、中選會講得很清楚,確診就是不能投票,但如果確診者外出投票在事前、事後都沒人知道,選務人員大概很難禁止。民進黨立委王美惠表示,地方選委會應聽從中選會,但「不要嘉義市規定一種、台北市又是另外一種,這樣不好」。

*新聞眼/確診者投票甩鍋地方 中選會失能不負責

中選會規定新冠肺炎確診者不能外出投票,各縣市投開票如何防制卻一國多制。地方選委會都說「依中央指引辦理」,但卻發現無所依循,選舉當天各投開票所如鬧出爭議,中央還是地方要負責?

問題主要出在如何辨別確診者。目前僅靠確診者自律、民眾檢舉、選務人員比對揪出,前兩項要靠運氣,後者則出現一國多制亂象。

桃園、彰化提供前一天確診者名單給投開票所工務人員註記,發現確診者出現就不給選票,但台中等多數縣市主張,註記確診者涉及個資保護與隱私,將由衛生局人員進駐選務中心,遇到第一線選務單位要求釐清再比對,有的縣市則是直到記者詢問才發現執行可能出問題,趕緊商議對策。

台灣地區發生新冠肺炎疫情已兩年多,衛福部與指揮中心都希望民眾與病毒共存,但中央選委會對重大選舉卻忽視病毒存在,不但剝奪確診者投票權,更沒把防疫納入選務考量。選舉力求無爭議,中選會明知有爭議卻不預防,沒有一致標準,失能且不負責。

南韓今年三月總統大選,延長投票時間,開放最後一個半小時,讓確診與隔離者自駕或搭防疫計程車投票;日本則允許確診和隔離者可郵遞選票。中選會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規定確診者不能外出投票,但卻可能在投開票所出現領票爭議,中選會不作決定,把棘手問題甩鍋給地方政府,相當不該。

*國民黨團籲撤高端EUA 「保護報告不該由疾管署提出」

衛福部食藥署三日宣布高端疫苗對新冠肺炎具保護效益,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昨指控高端違反核發EUA的附加條件,請衛福部依法撤銷高端EUA,並追討購買高端疫苗四十點三億元經費。國民黨團總召曾銘宗表示,高端的保護效益報告該由高端提出而不是疾管署,否則就是蔡政府圖利高端。

曾銘宗說,衛福部去年七月核准高端EUA條件是高端要檢附國內外執行疫苗保護效益報告,「檢附報告的是高端不是疾管署,高端已違反當時附加條件」,蔡政府圖利高端,國民黨團將追究相關官員行政、法律和政治責任。

衛福部長薛瑞元昨也被立委逼問「為何加速通關?為何不能公開委員名單?」他反譏「審得快要念,審得慢也要念。」

薛瑞元態度強硬堅決反對公布審查和專家名單,他認為是批評者的問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也說,沒法律規定要公開名單,且大部分委員反對公開,擔心遭霸凌、騷擾、肉搜。

中國篇

*陸10月進出口 近2年首見負成長

經濟成長放緩和疫情防控限制,衝擊中國大陸的進出口表現。大陸海關總署昨公布數據,以美元計,今年十月出口額較去年同期下降百分之零點三,進口下降百分之零點七,創下二○二○年八月以來首次負成長,遠低於市場預期。分析指,大陸的經濟復甦面臨威脅。

大陸海關總署昨公布數據,以美元計,今年十月,大陸進出口總值五一一五點九億美元,年減百分之零點四。其中,出口二九八三點七億美元,年減百分之零點三;進口二一三二點二億美元,年減百分之零點七。

路透報導,這顯示出中國大陸整體需求仍然疲軟,製造業壓力更大,且持續的防疫限制、房地產疲軟和全球衰退風險,都對大陸的經濟復甦構成威脅。

此前,大陸九月出口額年增百分之五點七,進口年增百分之零點三,市場原預期十月會分別年增百分之四點三、百分之零點一,如今不僅低於前值,還遠低於預期。

東方金誠首席分析師王青坦言,十月出口表現不及市場預期,主因是外需放緩,也顯示近期人民幣貶值對出口幫助不大;進口方面,與大宗物品價格拉動作用減弱有關,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內需不振。他認為,短期內外需難出現改善下,意味著第四季大陸經濟穩增長措施,將更側重於內需發力。

保銀投資總裁張智威提到出口下滑的另一原因,就是疫情打亂供應鏈。他說,富士康鄭州工廠就是一個例子,預計接下來幾個月全球經濟成長放緩下,大陸外貿表現將維持弱勢。他還就大陸是否鬆綁「清零」防疫措施指出,今年還看不到重大政策的改變,可能在明年。

對台貿易方面,大陸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十月,兩岸進出口額二五六點六三億美元,大陸對台出口六二點二三億美元,進口一九四點三九億美元,均較九月放緩。累計今年一至十月,兩岸進出口貿易額為二七一○點四億美元。大陸從台灣進口二○一七點六億美元,年增百分之零點二;大陸向台灣出口六九二點八億美元,年增百分之九點三。

此外,進入十一月以來,大陸疫情持續上升至逾半年來高峰。大陸國家衛健委昨通報,新增本土感染者突破五千例大關,比前一天增加超過千例。

其中,廣州市日增近兩千例,多來自海珠區,當地昨天又宣布延長社會面疫情防控措施至十一日廿四時。

產業篇

*陸清零衝擊 鴻海下修Q4展望

富士康位於中國大陸鄭州廠的產能受疫情爆發衝擊,鴻海的營收狀況引發市場關注,信評機構中華信評昨天發布報告指出,「中國大陸清零政策,可能會使鴻海加快其分散全球營運版圖的腳步」,而大陸鄭州封城政策可能會影響鴻海的iPhone出貨量,而鴻海明年的營收成長可能面臨下行風險。

蘋果公司昨天也罕見在官網發布聲明表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限制,暫時衝擊到大陸鄭州的組裝設施,導致產能大幅下降,並調降iPhone 14 Pro與iPhone 14 Pro Max的出貨預估。鴻海也表示,因疫情影響鄭州廠區之部分營運,將下調第四季營運展望。

鴻海昨公布十月營收,十月和今年前十月的營收雙創歷年同期新高,但受到調降第四季營運展望的影響,鴻海昨天股價盤中跌破百元關卡,收盤時站上一百元,小跌○點五元。

鴻海鄭州廠區所在的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上周三公告,區域內實行七天全域靜態管理至九日,進一步干擾鴻海鄭州廠已被疫情打亂的正常作業。雖然鄭州廠區採取閉環生產,在七天航空港區靜態管理期間,生產完成的iPhone產品仍可出貨,但物流與運輸恐受干擾。

蘋果表示,持續看到iPhone 14 Pro與14 Pro Max需求強勁,然而,現在預期將調降iPhone 14 Pro與Pro Max的出貨預估,客戶將會經歷較長的等待時間才能拿到新產品,蘋果正密切與供應商合作,恢復正常的生產,並確保每一位工人的健康與安全。

彭博資訊則引述知情人士報導,蘋果現在的iPhone 14產量目標為八七○○萬支以下,低於原先的九千萬支產量目標,調降產量的主因是iPhone 14和14 Plus機款需求較為疲軟。

中華信評指出,由於蘋果可能藉由將訂單轉移至其他電子製造服務供應商,加快分散高階iPhone的生產相關風險,明年鴻海營收成長可能因此面臨下行風險。而蘋果會如此因應,是考量大陸不太可能在短時間內大幅改變清零政策。

展望鴻海未來布局,中華信評認為,隨美中緊張局勢加劇,鴻海應會逐漸擴大營運版圖。鴻海已在大陸境外組裝大部分的網路與通訊產品,如台灣與墨西哥等地;而越南與印度政府帶領並改善其基礎設施,鴻海應會逐步擴充在這兩國的生產線。此外,鴻海積極拓展電動車業務,而電動車業務大部分投資與專案皆位於大陸境外,也可望成為其地理區域分散性的重要推動因素。

(聯合報)
--
台灣篇

*邊境開放 外籍航空復飛台灣

台灣邊境已開放,各航空公司陸續增班,許多因疫情而停飛台灣的航空公司將陸續復航,交通部民航局統計,預期有14家外籍航空公司將重返台灣航空市場。旅遊業者透露,已和過去合作的航空公司接洽,只要確定復飛台灣的時間,就會開始規劃行程和以包機方式招攬旅客。

民航局指出,澳門、泰微笑、全亞洲、馬亞洲等四家外籍航空公司已規劃11月至12月復飛台灣,其餘包括江原、真航空、德威、濟州、泰亞洲、菲亞洲、汶萊皇家、馬印、泰獅子、巴澤等多家外籍航空公司,也表達有望今年底或明年初重返台灣市場。

國境開放後,包括華航(2610)、長榮、星宇等國籍航空公司,也有申請復飛或新闢國外航點,如金浦、釜山、濟州、仙台、亞庇、長灘島、宿霧、清邁、公主港、峴港、米蘭及慕尼黑等。

桃機公司統計,今年10月桃園機場一周有800多班,11月增至1,107班,增班地區以日本航線增幅最大,由每周104班增至312班;東南亞次之,由每周248班增至383班;其餘航線也陸續增班。雖然遠不及疫情前(2019年)的一周3,000班,但預期在全球逐漸恢復正常生活下,明年航班還會持續增加,並帶來更多的旅客來台。

由於疫情期間航空與觀光業都有人力流失,在疫後航班與旅客量逐漸增加下,可能出現人力短缺的問題。民航局長林國顯昨(7)日表示,疫情期間台灣對受創的業者進行租金減免和員工薪資補貼,就是不希望公司裁員,業者這二、三年相當辛苦,現在國境開放,很多業者已經撐過來。

交通部長王國材指出,目前遊覽車司機和導遊、領隊估有兩成缺口,飯店服務人員也有流失,這些因疫情離職人力轉到外送或短期兼差工作,已經和勞動部在各區進行工作媒合,缺人是短期現象,年底前應該可以獲得解決,目標是年底前把人找回來。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2/11/08/2/19169754.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w=800&nt=1

*桃機旅客量 明年衝2,000萬

10月13日國境開放,並未如預期湧現出國人潮,交通部民航局長兼任桃園機場公司董事長林國顯昨(7)日表示,因疫後各國狀況不同,有些航點的機場人力不足,航班無法順利開航,預估今年桃園機場旅客量約不到疫情前(2019年)的一成,但明年量會增加,約為疫情前四至五成、有2,000多萬人次。

立法院交通部委員會昨天審查交通部民航局、桃機公司和民航作業基金預算,立委詢問解封後機場旅客進出狀況,以及可否預期何時旅客量回到疫情前(2019年)的盛況。

林國顯答詢,疫後各國機場通關、證照、檢疫、安全(CIQS)單位以及地勤人員和航空公司人力狀況不同,日本許多二、三線機場就有人力不足情形,華航(2610)、台灣虎航等國籍航空沒有預想到有這種狀況,優惠票已經銷售出去,最後不得不取消部分日本航班。

他表示,因國境剛開放,很多還未恢復,所以沒有出現一開放就有出國大爆發的情形,但桃園機場進出人次有明顯增加,預估今年桃園機場旅客量約400萬人次。

*旅行社、飯店 台北國際旅展報捷

2022ITF台北國際旅展昨(7)日閉幕,受惠於國境解封,參展的航空、旅行社及飯店業者都有亮麗成績。寒舍集團(2739)創下1.5億元佳績,晶華酒店集團也開紅盤,業績有望突破1.4億元。雄獅四天業績較去年同期成長五、六倍;華航集團及長榮航都說,今年旅展買氣強勁,將推升11月客運營收。

華航、長榮航指出,旅展期間個人機票以東北亞及東南亞為佳、團體產品以東北亞及歐洲為佳,出發日期多落在12月及過年期間。旅展期間加碼四天限時折扣,帶動機票銷售倍增,由於線上旅展還在進行,預期整體銷售將持續增加,進一步推升11月及12月的客運營收表現。

國境解封,想出國的民眾到旅展搶好康,尤其即將來臨的耶誕節、跨年加上明年春節十連休,今年旅展人氣和買氣皆旺。雄獅表示,今年每天業績皆破億元,但受限於國際航班供應狀況,僅恢復至疫情前四成水準。

*防疫鬆綁 三金控擴大辦尾牙

政府逐漸鬆綁新冠疫情管制措施,富邦金、中信金、永豐金等三家民營金控為了慰勞員工,今年都規劃擴大辦理尾牙。富邦金將恢復舉辦富邦集團謝年會,中信金擬揮別線上尾牙改採實體形式,永豐金也從去年以部門為單位升級成以子公司為單位辦理尾牙。

富邦金(2881)昨(7)日表示,為了慰勞員工,今年將恢復舉辦富邦集團謝年會,但將調整活動方式為欣賞表演及摸彩,即不安排餐敘,以兼顧防疫措施暨避免大規模聚餐的染疫風險。

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富邦集團謝年會已經停辦兩年,今年準備在1月14日於台北南港展覽館恢復舉行,席開上千桌、人數上萬人,日盛金上千名員工也將首次加入同樂。除了有熱門歌手表演,還會秀數位科技抽紅包,且有響應環保減少浪費等措施,把時下流行的數位、ESG等元素融入,上萬名員工都很期待。

中信金去年因為疫情,尾牙採用線上方式,中信金董事長顏文隆致詞完後,就開始驚喜摸彩,且有藝人演唱30分鐘。儘管過程精彩,但從頭到尾就是盯著螢幕看。為了體貼員工、打造有溫度的金融機構,中信金規劃今年尾牙恢復實體形式,基本的吃飯、看表演、摸彩等元素都有。

以台灣人壽及中信銀行的法金、個金、後勤、風險等總處單位為例,就準備今年12月26日及農曆年前,在台北南港展覽館舉行;證券、創投等子公司因為人數較少,可能各自舉辦或幾個子公司合在一起辦。

永豐金控發言人許如玫也表示,永豐金去年為公司給預算,由各部門或各單位自行安排,今年尾牙則是恢復成以子公司為單位,可說是走過疫情後的升級版尾牙,但仍將遵循防疫規範。

*飯店餐飲今年尾牙業績 看增三成

金控恢復實體尾牙,商機回來了,連鎖飯店、餐飲集團可望受惠,飯店包括雲品(2748)、晶華、六福、寒舍、萬豪、天成,餐飲集團如王品、御頂、饗賓等都端出盛宴迎客;市場認為,今年尾牙業績會比之前好三到五成。

晶華、雲品、寒舍、六福等飯店集團近期都說,今年尾牙業績一定會比過去兩年好,成長動能有望突破兩成,目前尾牙訂席假日幾乎全滿,平日也持續湧進,這兩個月來訂席狀況都不錯。

雲品國際表示,今年6月開始推廣銷售尾牙與春酒,順勢推「無條件取消」退訂金專案,詢問度熱絡,近百筆訂單湧進,接單已將近達標。目前大型尾牙及外燴尾牙都訂的差不多,預估尾牙與春酒業績成長二到三成。

晶華表示,今年第4季和明年第1季的周末,包含周五、六、日宴會廳近乎全滿,平日訂席率也近五成。與去年同期比較,進單率成長四倍,達成業績目標一半,樂觀預估整體會較去年成長約一到兩成,若加上外燴,整體業績可成長五成以上。

國際篇

*大陸進出口衰退 兩年最慘

大陸海關總署昨(7)日公布大陸10月進出口數據,以美元計價,10月出口金額年減0.3%,進口年減0.7%,進出口皆為兩年多來最慘,分析認為是海外需求持續放緩加上疫情導致出貨中斷所致。

累計今年前十個月,出口2.99兆美元,年增11.1%;進口2.27兆美元,年增3.5%;貿易順差7,277億美元,擴大43.8%。

以貿易地區來看,今年前十個月,東南亞地區依舊是大陸最大貿易夥伴,貿易總額為7,984.8億美元,其次為歐盟地區,貿易總額為7,113.7億美元;排名第三為美國,貿易總額為6,398.3億美元。

如果就10月年增率來看,東南亞、歐盟與美國分別為13.8%、6.3%與5.1%,而9月的數值分別是13.8%、7.9%與6.9%。東南亞地區持平,但對歐盟與美國在10月增長率則分別縮減1.6與1.8個百分點。

就兩岸貿易額來看,10月兩岸進出口總額為256.6億美元,年增2.4%,9月為3.2%。

其中,台對陸進口62.2億美元,年增9.3%,9月為10.6%,台對陸出口194.3億美元,年增0.2%,9月為0.8%。由上述可知,雖然仍呈正增長,但相較9月,數值皆略為縮減。

就出口產品來看,今年前十個月,出口產品最大宗為機電產品,總出口額1.7兆美元,其中電子零組件2,004.4億美元、積體電路1,292.6億美元為該類數額較多產品;進口產品也以機電產品為主,總進口額8,782.8億美元,年減5.1%,其中積體電路進口額3,511.5億美元為大宗。

值得注意的是,大陸前十月進口增長最多的依舊是原料類商品,例如肥料、原油與稀土等,分別增長82.1%、46.6%與43.2%。

路透報導,品點資產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張志偉分析,大陸出口成長疲弱或反映外部需求疲軟,及疫情導致供應中斷,鄭州富士康工廠生產受疫情影響就是一個例子。

東海期貨分析,隨大陸疫情多點爆發,內需持續回落;房地產市場依舊疲軟,需求回復較慢。10月以來因歐美迅速收緊貨幣,經濟增速進一步放緩,外需也快速回落。

目前外需相對較強、內需相對較弱的局勢導致大陸呈「衰退式順差」的格局。

東方金誠報告指出,大陸10月貿易數據不如預期,主因在於外需放緩,未來海外經濟下行態勢恐將持續影響大陸出口,因此判斷11月大陸出口增速有可能零增長,短期內也難有趨勢性改善,這代表第4季要能增長必須更倚重內需。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2/11/08/2/19171478.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w=930&nt=1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