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篇
*校園防疫放寬 12月1日起老師上課免戴口罩
國內武肺疫情高峰已過,十二月一日起戶外不強制戴口罩,室內也有條件放寬,教育部長潘文忠昨表示,校園防疫措施將同步放寬,老師講課以及演講、運動、歌唱、音樂吹奏、舞蹈類之課程等,可不戴口罩,但下課時在室內則仍須戴口罩。
氣喘病患確診 醫師可開抗病毒藥
此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發布醫界通函,說明調整COVID-19公費藥物給藥對象及條件,將「氣喘」納入高風險因子,氣喘病患經確診後告知醫師,可由醫師開立抗病毒藥物服用。
我國目前抗病毒藥物有輝瑞的倍拉維和默沙東的莫納皮拉韋,雖然採購量很大,但因和其它藥物會產生交互作用而有不少限制,因此並非確診武肺病患都能領藥。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明,主要是根據美國疾管局統計分析,氣喘是增加COVID-19確診者惡化重症高風險因子,我國因此修正給藥對象。
另外,我國也有採購單株抗體「Evusheld」,本來用於免疫低下民眾預防感染新冠病毒用途,但食藥署已核准可應用於治療,因此將其用於第二線使用。
羅一鈞說明,Evusheld是注射用,對新興變異株亞型如BF.7、BQ.1、XBB和BA.4.6等中和能力大幅下降,因此有重症風險因子的感染者應優先選用倍拉維或瑞德西韋治療,若不適用這些藥物時,再使用莫拉皮拉韋或「Evusheld」。
武漢肺炎本土疫情持續趨緩,昨天增加一萬七二四○例,較上週二減少約五%。另死亡廿一人,境外移入四十九例。
*粉領族確診才解隔 發燒快篩又染流感
武肺本土疫情趨緩,但要留意流感威脅!一名二十四歲粉領族上月十七日確診武肺解隔,昨天因發高燒、肌肉痠痛、極度倦怠就醫,快篩確診流感。醫師指近日陸續出現流感病例,提醒十二月起口罩解禁,加上進入流感季,免疫負債效應恐加重,應盡速接種流感疫苗。
醫師籲打疫苗、兒童戶外戴口罩
小兒科診所醫師施勝桓說,隨著武漢肺疫情緩降,流感病例逐漸增加,三大典型症狀為:發高燒、肌肉痠痛、極度倦怠。長期缺貨的流感快篩最近才到貨,連續二天已有兩名患者快篩檢驗後確診,提醒民眾不要輕忽流感,重症仍會併發心肌炎、腦膜炎等,尤其兩年多來武肺疫情,民眾勤於戴口罩,以致其他上呼吸道疾病幾乎絕跡,三歲以下幼兒未面臨過流感,導致免疫負債,還未施打流感疫苗應盡速接種,也建議小朋友在戶外應持續戴好口罩。
8類對象免快篩可用藥
中市衛生局提醒,現行流感抗病毒藥劑公費對象有七大類,包括流感併發重症通報病例、新型A型流感通報病例、孕婦、未滿五歲及六十五歲以上、具重大傷病、肥胖類流感患者(BMI大於或等於卅)等。
疾管署十二月起再新增「只要有類流感症狀,且家人、同事、同班同學等有類流感發病者」一類,經醫師診察研判符合八項公費藥劑開立對象,不需流感快篩就可用藥。配置藥劑包括克流感、易剋冒及瑞樂沙。
中國篇
*封控引發富士康鄭州廠暴動 iPhone Pro恐減產600萬支
彭博報導,富士康鄭州廠因清零封控引發的風波,恐導致蘋果搶手的iPhone Pro手機今年減產六百萬支,這些手機售價從一千美元起跳,蘋果營收至少損失六十億美元(約一八六○億台幣);Moor Insights & Strategy分析師薩格說,這顯示疫情造成的中國供應鏈緊縮,影響是全面性,連蘋果也無法倖免。
蘋果營損至少60億美元
消息人士說,鄭州廠的情況仍不穩定,因此iPhone產量損失可能擴大,而關鍵將取決於富士康讓員工返回組裝線的速度,若未來幾週仍持續封鎖,產能恐進一步下降;蘋果二十八日股價重挫二.六%至一四四.二二美元,創逾兩週來最大單日跌幅,今年以來股價已下挫十九%。
蘋果今年最搶手的iPhone14 Pro與Pro Max大多是在富士康鄭州廠生產,這些高階手機填補了平價款iPhone14的需求下滑;根據彭博報導,蘋果已將整體生產目標從早前預測的九千萬支調降至八千七百萬支。消息來源指稱,有增無減的生產干擾造成蘋果與富士康不斷調升產量短缺的估計。
調研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指出,iPhone14 Pro與Pro Max在所有市場的交付時期都大幅拉長,消費者最長需等候三十七天才能取得手機,較iPhone14的交期不到三天及iPhone13 Pro系列的二十三天漫長許多。
(自由時報)
--
台灣篇
*校園口罩令 室內部分解禁
教育部昨宣布,校園跟進新防疫措施,校園室外空間及場所不必全程戴口罩,室內部分教學活動可脫下口罩,例如致詞、演講、講課、拍攝個人或團體照,或進行運動、歌唱、音樂吹奏、合奏、舞蹈類課程及教學活動。
*新冠口服藥 氣喘列適用對象
昨是指揮中心取消天天記者會首日,以新聞稿發布新增一萬七二四○例本土個案,較上周同日略降百分之五,另增四十九例境外移入及廿一例死亡。此外,新冠肺炎口服抗病毒藥物擴大將「氣喘」列為適用對象,另單株抗體Evusheld原先用作預防性用途,現可做第二線治療之用。
指揮中心採購輝瑞「倍拉維」、默沙東「莫納皮拉韋」兩款口服抗病毒藥物,原使用於六十五歲以上、癌症、慢性疾病、吸菸等具十三項風險因子任一項者。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根據美國疾控中心(CDC)最新統合分析結果,氣喘是增加染疫後重症的高風險因子,因此新增氣喘為口服抗病毒藥物適用對象。
Evusheld原用在免疫低下民眾作為感染新冠病毒預防用途,衛福部食藥署已核准應用於治療,成為第二線用藥。羅一鈞說,Evusheld屬注射藥物,且對BF.7、BQ.1、XBB和BA.4.6等新興變異株的中和能力大幅下降,建議重症風險因子感染者優先選用「倍拉維」或「瑞德西韋」,不適用再用「莫拉皮拉韋」或Evusheld。
另外,受疫情一延再延的健保部分負擔新制何時上路?衛福部長薛瑞元昨說要再觀察,預計明年上半實施。
產業篇
*貨機改回客機 航空雙雄迎解封
兩岸迎解封商機,台灣率先在十二月十日解除入境人數限制,中國大陸也可望逐步鬆綁禁令,業界指出,航空業除了轉機客外,出入境旅客也賺,華航、長榮航兩大公司證實將持續增班,以因應旅客需求。長榮航表示,客運復甦動能將從今年第四季延續至明年下半年,隨著境管鬆綁,入出境中轉旅客需求回溫,最快二○二四年恢復到疫情前水準。
台股昨開盤走跌,盤中受大陸官方可能鬆綁防疫措施的消息帶動,航空、觀光類股表現強勢,尤其華航、長榮航上漲逾半根漲停板,華航收在十八點一五元,上漲○點九元;長榮航收在廿八點三元,上漲二點○五元。台股大盤開低走高,終場上漲一五二點,收在一萬四七○九點。
隨著各國陸續解封,歐洲航線近期愈來愈熱,長榮航於十、十一月底分別開闢台北米蘭及台北慕尼黑航線,十一月開始長榮航空歐洲的班次每周已達卅班,不但超越疫情前水準,也是國籍航空中歐洲航班最多業者,歐洲第四季客運營收占比首度突破兩成。華航近日宣布,台北羅馬航線也即將重啟。
另外,長榮航表示,航空客運市場持續復甦中,各航線也會陸續增班復飛,春節可望看到第一波出國人潮,無論是自助旅行或團體旅遊,東北亞航線依舊最旺,平均訂位率均將近九成。
為因應旅客大幅增加,長榮航表示,航空客運首波客運潮將在春節報到,因應明年客運大幅成長,「客改貨」的客機將全面恢復原狀,以因應載客需求,對營運展望則重申「人潮漸漸到、客收月月高」看法。其中北海道、東京、大阪等航線部分日期僅剩下少數機位,東南亞航線方面詢問度也相當高,長程航線歐洲最為熱門,美洲也表現不錯。
(聯合報)
--
台灣篇
*防疫雙險理賠突破1,700億
防疫險理賠持續擴大,防疫雙險理賠金額突破1,700億元。金管會昨(29)日公布防疫保單最新數據,11月22日至11月28日近一周防疫險理賠件數增加超過12.7萬件,理賠金額增加57.3億元;疫苗險近一周理賠件數增加2.6萬件,理賠金額增加11億元。合計防疫雙險單周增加68.3億元。
今年來廣義防疫險理賠已達1,721億元,產險業增資達707億元,若加計已公布、未核准部分,達920億元。
金管會保險局表示,今年統計至11月28日止,防疫保單已理賠超過336萬件、理賠金額逾1,362億元;疫苗險理賠件數逾86萬件,理賠金額359.3億元,防疫雙險總理賠件數逾422萬件,理賠金額共1,721億元。
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表示,今年統計至11月28日,防疫險部分,有效保單488萬件,保費收入45.4億元,理賠金額是保費收入的29.9倍;疫苗險部分,有效保單242萬件,保費收入10.1億元,理賠金額是保費收入的35倍,總計防疫險加疫苗險總有效保單共730萬件。
*壽險業10月翻黑 虧損61億
壽險業實施資產重分類,拉升了淨值卻救不了獲利。據金管會統計,整體壽險業10月底淨值達1兆4,310億元,收復兆元失土,較9月大增6,025億元,但10月單月獲利紅翻黑,稅前轉虧61億元,累計前十月稅前盈餘縮水到2,914億元、年減幅再擴大到22.4%。
業者說,10月淨值回升、獲利卻翻黑,主因前者有資產重分類加持,後者卻因10月美股債市續跌,壽險業被迫實現股債損失、或是實現資本利得空間大舉壓縮下,僅剩10月台幣貶值微薄利多也難以回天。
法人說,11月股債市雖回穩減少股債損失,但台幣卻一改貶勢,單月驟升4%,讓壽險業國外資產從10月匯兌利益轉成匯損,11月壽險業恐難逃續虧損困境。
該法人也說,明年壽險型金控仍有三大難題,一、美國升息腳步仍未緩,股債匯市等資本市場依舊動盪,實現投資利得空間有限,二、台美利差擴大,避險成本仍持續走揚、新錢流入趨緩,三、明年股利減少等基本面逆風問題。
再加上防疫險有效保單須在明年上半年才陸續到期,子產險提存準備金壓力仍在,對壽險型金控獲利仍有一定程度影響,對明年壽險型金控後市看法仍保守。
金管會昨(29)日公布10月產、壽險業獲利、淨值和匯兌利益狀況。壽險業因六家壽險業資產重分類助攻、產險業則因理賠額趨緩,推升10月底整體保險業淨值回升到1兆5,094億元,較上月增加6,041億元,今年前十月淨值減少1兆3,736億元,蒸發腳步已趨緩。
獲利部分,壽險業和產險業則陷入兩樣情。10月壽險業由盈轉虧、稅前虧損61億元,主因是股債收益大降及實現投資虧損所致。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說,10月底壽險業投資淨收益僅1兆413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605億元或5.5%。
唯一好消息是台幣10月續貶1.45%,帶動壽險業匯兌收益回升,單月匯兌利益80億元,前十月台幣重貶14%、累計匯兌利益達1,024億元,抵銷實現投資虧損及投資收益減少,推升前十月壽險業稅前盈餘2,914億元,雖年減逾二成但仍創歷年同期次高。
產險業10月虧損則縮小到234億元,較上月虧損少了三成,產險業者說,主因是10月底台股回穩、加上理賠潮未再大幅增加,使單月虧損收斂,累計前十月虧損1,338億元、較去年同期大舉衰退7.25倍。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2/11/30/2/19564097.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w=800&nt=1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