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3日 星期二

新聞自選輯 20080603

大學調漲學雜費 上限8%

教育部長鄭瑞城二日表示,為體恤社會狀態,今年大學學雜費有調漲上限,且不高於八%。但今年不會排除頂尖大學與教學卓越計畫學校調漲學費,具體計算方式本周公布。


教育部原本預計昨天公布學雜費調整機制,卻臨時喊卡。鄭瑞城只透露,大學學雜費調整朝公式化、制度化,今年訂出一套辦法後,以後以此為準,只做微調,「每年都吵一次,也沒意思!」

至於外界關心調整幅度,鄭瑞城明確表示:「今年不太會出現八%這樣的調幅」,大學調整學雜費有必要,但更該體恤社會狀態,因此教育部的辦法有「上限」,絕對低於八%。

目前各大學提出的漲幅從五%到八%不等。十一所頂尖大學中,以中興大學七%至八%最高;台大、陽明預估平均漲幅五%,醫科為八%;成大及政大為五%,清大、交大、長庚、台科大等四校尚未表態。中央及中山傾向「共體時艱」,暫時不調整學費。

參與五年五百億頂大計畫的學校,去年在杜正勝一聲令下,全部「凍漲」,今年多所學校仍提出漲價方案,鄭瑞城傾向放寬。他明確表示,今年調整機制不限制頂大、教學卓越計畫的學校不能調漲,各校不用擔心。

鄭瑞城並透露,物價上漲和家戶所得可支配比率等,都將列入學雜費調整考量,近日內正式公布確實方案。各校需於廿日前向教育部提出申請,七月十日公布最後結果。

學雜費調整是鄭瑞城上任後,馬上必須解決的「炸彈」之一,教部原承諾五月底公布,後延至六月初,昨天外界皆預料會公布,卻仍未見具體方案。鄭瑞城說,辦法已簽呈,但他仍有小意見,需作最後討論、修改,本周一定正式宣布。

李嗣涔:台大低學費不公義 一定漲

萬物皆漲,大學醞釀調漲學雜費,面臨極大的社會壓力。台灣大學校長李嗣涔二日表示,公私立大學學雜費相差兩倍,社經地位高的學生進入公立大學,卻享有較低學費,是不公不義;他強調「我寧可少拿點補助,但台大學費一定要漲!」至於弱勢生,則可以給予特別補貼。

他再三強調,正確的作法應是拉近公私立大學學費差距,再以額外經費補貼弱勢學生,而不是把所有人都壓低,讓有錢人也付低學費。

公私校差兩倍 太不合理

李嗣涔表示,台大學生社經地位較高是不爭的事實。去年台大推出「希望助學金」,家庭年收入三十萬以下、名下沒有不動產的學生,學雜費全免,每個月還有一萬元助學金。如此優渥條件,卻只有十多名學生提出申請。

他說,由此可見,台大學生社經地位大都「很高」,卻負擔幾乎是全國最低的學費;私校學生社經地位差,卻要負擔較高的學費,實在沒有道理,是社會的「不公不義」!

非漲不可 再補貼弱勢生

近年來私校學費不斷調漲,政府卻嚴格控制公立大學不准跟進,李嗣涔深感不平。他認為,合理的狀況是讓公立大學逐年調整學費,拉近與私大的差距,弱勢學生則以類似「教育券」方式補助,「給予少數弱勢生特別補貼,而不是把大家都壓低,讓有錢人也付少學費!」

李嗣涔預估,台大今年學雜費平均漲幅應在五%左右,醫學院可能超過八%。外界質疑台大拿了那麼多補助,還要漲學費,他大抱不平並疾呼:「我寧可少拿點補助,但學費一定要漲!」

教育部長鄭瑞城對李嗣涔的看法表示肯定,他說,為達到社會公平、確保弱勢生也有上好大學的機會,究竟該補助「學校」,還是「學生」,值得進一步思考。

繳得起的學生 應多繳點

世新大學校長牟宗燦表示,公私立學費差距拉近後,公校經費較不吃緊,政府就可拿原本補助公校的錢補助弱勢生,「李校長的說法非常有見地!」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認為,讓繳得起學費的學生多繳點錢,絕對合理。但調高學雜費之下,還應注意兩點,一是補助弱勢生的費用應專款專用,才能發揮實際效益。二是台大也該思考,如何讓弱勢生也有機會進台大。

(中國時報)
--
大學調漲學費 不超過8%

教育部考量物價飛漲增加民眾負擔,昨天宣布,今年大專學雜費漲幅仍會訂上限,且低於百分之八;台灣大學等獲五年五百億及教學卓越計畫補助的大學,只要符合條件,還是可以漲。

今年辦學差的校系,學雜費可能不漲反降。前兩波大學校系評鑑結果,其中廿七校各有一個或多個系所未通過評鑑或待觀察,教育部將提報學雜費審議小組討論調降學雜費。去年已有十所辦學不佳的技專調降學雜費百分之一。

教長支持發教育券

台大校長李嗣涔提議,政府可發放「教育券」給弱勢生,就讀哪所大學,就用教育券抵學費,不直接補助學校。教育部長鄭瑞城說,「教育券的概念我完全能接受」,但除了弱勢生,應擴及家裡突遭變故、父母失業等「特殊境遇」學生。

台師大名譽教授吳武典指出,「教育券」是一種補貼學雜費的方式,由政府埋單,讓學生抵免學雜費,目前政府已有類似措施,例如就讀私立幼稚園,每年每人可補助一萬元;就讀私立高中職,每年也至少可補助一萬元,家庭年收入卅萬元以下,每年可補助三萬四千元。

目前教育部已針對家庭年收入七十萬元以下大專生,分五級,每年補助學雜費五千到三萬三千元不等。

鄭瑞城昨天在端午前夕記者茶會指出,他已批示今年學雜費審核標準,預計七月十日前各校學雜費就可定案;審核指標包括物價上漲率、平均國民所得支配率等,漲幅不會出現百分之八這麼高的數字,但上限他不願透露。

台大、陽明、中興等部分大學希望醫學系等辦學成本較高的領域今年學雜費最多可漲百分之八,鄭瑞城對此持保留態度。

(聯合報)
--
台大醫學系擬漲8% 教部不准

今年調漲公式 本週公布

大學醞釀調漲學費,台大等部分大學甚至喊出漲幅將到八%,大學醫學系一學期就要多付三千一百多元至五千七百多元不等。但教育部長鄭瑞城明確表示不會同意漲幅到八%,但也不會限制頂尖大學不得調漲。鄭瑞城說,今年大學學雜費調漲公式本週將會公布,各校漲幅將會明朗。

8頂尖大學喊漲

台 大在內的十一所頂尖大學,雖獲教育部高額補助,但仍有八所傾向今年調漲,其中台大醫學系,陽明牙、醫學系原計畫調漲八%,以台大醫學系為例,一學期將由三 萬九千五百多元漲至四萬二千七百多元。近日有私立大學一度傳出要漲八%以上,醫學系更可能由七萬兩千多元漲到約七萬八千元,已引發學生抱怨。

但在鄭瑞城揭露教育部提出漲幅底線之後,各校昨日大都表示接受,同意下修。

台 大去年獲得教育部三十億元補助,今年又規劃平均漲幅五%,就引起爭議。台大校長李嗣涔昨日表示,台大去年曾推出希望助學金計畫,低收入戶學生一個月發一萬 元助學金,結果只有十幾人申請,顯示多數台大學生家庭經濟都不錯,又如醫學系學生以後都是高收入者,現在多繳一點學費是合理的。

李嗣涔說,現在公立大學補助經費多,私立大學補助經費少,高社經地位家庭子弟多讀公立大學,變成高收入者,受益於政府多,私立大學政府補助少、學生學費高,受益於政府少,整個社會「不公不義」,他寧願少補助、漲學費,教育部補助更多錢給私立大學,拉近公私立大學學費差距。

陽明大學校長吳妍華則表示,教育部不會限制頂尖大學調漲學雜費方向是正確的,因為五年五百億的費用是計畫型支出,不得興建宿舍、支付水電費,學雜費是經常性費用,兩者用途不同。

中山、中央確定不漲

中山、中央則確定不漲。中央大學代理校長蔣偉寧強調,物價漲不停,中央大學不希望帶動調漲風氣,能撐就撐;台灣科技大學則認為大學部是基礎教育,傾向不漲,研究調漲研究所。

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文化大學校長李天任認為,教育部應該要從教育成本去考量,而不是訂定公式,因為每個學校發展階段不同,需求也不同。

另針對弱勢生的學雜費補助,李嗣涔及部分家長團體都建議可仿效國外發放「教育券」,鄭瑞城昨日對此表示,「教育券」是好的構想,可以研究。

(自由時報)
--
大學漲學費 教長:不會達8% 反高學費聯盟批:教育不該跟原物料一起漲

教育部本周將宣布今年大學學雜費調整計算公式,下月十日公布核定學校及漲幅,但教育部長鄭瑞城昨說:「即使調漲,也不會出現百分之八的幅度。」另為反映物價漲,今年不會要求領五年五百億、教學卓越計劃等補助的大學凍漲。

家長難過
多數大學醞釀漲學雜費,連十一所五年五百億頂尖大學中,也有八所想漲,台灣大學醫學院與陽明大學的醫學系、牙醫系更可能漲百分之八。

台大校長:不公不義
鄭瑞城昨已簽核學雜費收取標準方案,他表示計算公式考量平均國民所得可支配率、物價上漲比率,強調每年為學雜費吵一次「沒有意思」,學雜費收取標準會持續朝公式化、制度化努力。
台 大校長李嗣涔昨說,台大規劃漲百分之五學雜費,但會視領域調整,如醫學院不排除漲百分之八。他並說,公私立大學學雜費結構不平等、差距太大,公立學雜費較 低但師資經費高,私立資源少卻學雜費高,須補助的弱勢學生比率也比公立高,再不拉近差距就是「不公不義」,沒道理讓富人繳得少。
李嗣涔舉例,台大去年提供「希望助學金」給家戶年所得不到三十萬元的弱勢新生,全校僅十幾人申請,顯示該校家長社經地位較高、經濟負擔較小。他強調,若公私立學雜費調幅一樣,差距永不可能拉低,對社會也不公平,台大「寧可少領補助,也要漲學雜費。」
希望漲百分之八的中興大學校長蕭介夫說,該校學雜費是公立大學中較低的,漲後仍比台大、成大現有費用少兩千元。
想漲百分之五的成大主秘李偉賢說,國內學雜費較國外大學低許多,一直不漲恐難提升教育品質。決定不漲的中央大學代理校長蔣偉寧無奈說,不希望帶動調漲氣氛,今年還是先撐一下。
兒子讀大學的王小姐說:「漲價只是增加窮家長負擔。」基層勞工家長協會理事長郭清圳認為,重點應是「學雜費降或不降」,政府應將國防、外交經費挪給教育,讓學生好好讀書。反高學費行動聯盟發言人游湧志批評:「教育非商品,不該跟原物料一起漲。」

學生:得多打工賺錢
政治大學新聞系陳姓學生感嘆,該校九月起宿舍費和學雜費齊漲,「得多打工賺錢了。」台大會計系邱姓學生說,學雜費漲百分之五只多一千多元,影響不太大,至於李嗣涔說台大學生繳較少錢是不公不義,則「有點太誇張」。


11所頂尖大學學雜費漲幅規劃
頂尖大學/漲幅規劃
中興:7%~8%
台大:醫學院可能8%;其他系5%
陽明:醫學系、牙醫系8%;其他系5%
成大:5%
政大:5%
台科大:大學部不漲,研究所5%以下
清大:傾向調漲
交大:傾向調漲
中央:不漲
中山:不漲
長庚:尚未決定

(蘋果日報)
--
與中競爭 長春藤名校強化培養黑手

自命「紳士學校」的美國哈佛及耶魯兩所大學,為了肆應美國大學工科畢業生人數遠不如中國的情形,已經準備擴充工學院的師資,招收更多工科生,「捲起袖管,準備當黑手」。

2007年起,哈佛與耶魯追隨另兩所「長春藤聯盟」名校普林斯敦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的腳步,提高工學院的地位、師資以及知名度。耶魯準備5年內增加工學院師資17%,達70人;哈佛則將在10年增加到100人,增幅為43%。

大陸工科畢業生將近6萬人

美國跨領域各大公司都在增聘工程師,如生物科技公司「健臻」(Genzyme Corp.)及太陽能電池公司「太陽動力」(Sunpower Corp.)。美國勞工部也估計,2006到2016年間,工程師的僱用需求量會上升11%。

中國號稱每年工科大學畢業生有57萬5000人,相形之下,是美國的7倍。但美國杜克大學兼任教授瓦德華表示,中國工科大學畢業生人數有灌水之嫌,原因在 美國人不認為夠資格稱為工程師的汽車技師之類,中國也計算在內。瓦德華認為,中國素質相當美國的大學工科畢業生,人數將近6萬人。

據美國「國立教育統計中心」網站數據,美國攻讀工程、科技而取得大學學位的人,在1986年達到最高峰,有9萬7122人,但是到了2006年則下跌16%,為8萬1610人。

中日韓工科人數不斷增加

美國達特茅斯學院工學院教務長赫伯表示,1980年代,學生們對能源、環境及生物科技有興趣,但現在比起20年前,美國本土生產的工程師,平均要減少30%。

然而,據美國官方的「國立科學基金會」表示,在1985到2005年間,中國、日本、南韓及英國,取得工學院大學文憑的人數都在增加。

在哈佛大學,讀工學院的學生佔全校4.5%;在耶魯更只有2.9%。相形之下,普林斯頓大學有17%學生讀工科,哥倫比亞大學有19%。

前哈佛大學校長桑默斯日前表示:「哈佛之流的大學有個傳統,即多培養出像愛因斯坦的科學思想家,而非發明家如愛迪生。」

相繼成立獨立的工學院

耶魯大學前工學院教務長弗樂瑞也表示,耶魯是紳士學校,工科不是紳士的事;耶魯人不幹會把手弄髒的工作。

但目前,情形已有所改變。為了增加工科教育的知名度,俾招募未來的師資、學生及金主,哈佛大學已在2007年成立獨立的工學院;耶魯大學則在2008年4月跟進,採取類似做法。

哈佛工學院長納拉揚穆提表示,學校網站首頁上,新的工學院已與醫學院、法學院及商學院並列;工學院現在是大學的優先要務,毫不含糊。

9月即將卸下院長一職的納拉揚穆提表示,他的繼任者將在10年間,把工學院研究生的數目,由當前的350,增加到500或600。

耶魯大學工學院長范德立克也表示,校長列文已保證,將把第6大樓供工學院使用,新大樓將在2009或2010年動工。

致力解決能源暖化問題

目前美國長春藤聯盟8所名校當中,只剩布朗大學還沒有工學院,但布朗大學發言人查普曼日前表示,校方也有意把大學部工學科系結合起來,升級為工學院。

哈佛及耶魯兩家大學高級行政人員都表示,在對抗能源、糧食短缺及全球暖化等問題時,校方希望能發揮在法學、政治及醫學界一樣的影響力。舉例來說,哈佛材料科學教授拉瑪納珊便致力改善氧化物燃料電池,可望超越氫燃料電池,供汽車使用。

正因如此,微軟公司研究部資深副總裁拉席德表示,哈佛與耶魯的行動,正釋放出強力訊息,希望能激起年輕人就讀工學院的興趣。

(中國時報)
--
兵馬俑震歪頭 共7件文物受損

四川汶川大地震也影響了西安的兵馬俑博物館。據指出,大地震後有部分兵馬俑的「頭歪了」,部分出現裂紋,總共有七件文物受損。但因部分一號坑及二號坑未開掘,地震對未開掘的兵馬俑究竟會有影響多大,就無從得知了。

由於每個兵馬俑的身體為整體製作,而頭和手是後期拼接的,所以地震後,部分兵馬俑出現「歪頭」現象,部分兵馬俑則出現了裂紋。這個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始皇兵馬俑,強震也受到輕創。

一、二號坑未開掘處 情況不明

陝西省文物局辦公室賈主任接受《廣州日報》採訪時說,總的來看,兵馬俑受到地震影響不大。由於大部分兵馬俑為陶製品,屬於可移動文物,會出現移位、脫膠、裂縫、斷裂等情況。

其中,秦俑博物館一號坑中,有兩件陶俑俑頭偏斜,二號坑中的中級軍吏俑向右傾斜約五度,三號坑中,一件陶俑腳踏板、一件陶俑右披膊、一匹馬頭部及下額部有輕度裂縫,一匹馬右前腿從原修復處開裂,總計受損的文物為七件。

目前,秦始皇兵馬俑仍正常對外開放,但擔心再震的外國觀光客明顯減少許多,倒是本國觀光客不懼熾熱的高溫。一日逢大陸兒童節,這是汶川地震後第一個大型節日,不少父母親仍帶領小孩前往參觀。

一九八七年,秦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在兵馬俑一號坑址上建成的拱形展廳,設立了「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向中外遊客開放。

以震後來說,目前參觀兵馬俑的遊客不算少。出租車司機說,以往此時是旅遊旺季,都是頭挨頭,地震後遊客起碼少了六成。他舉停車場為例,「以前車來了都沒地方停,現在車位空置率都在一半以上。」

評估損壞不大 文物局緊急應變

博物館負責人說,正是靠著驪山的一大片平原,所以汶川地震時只是感覺晃了一下,博物館建築非常結實,只有少量兵馬俑受到了損壞。

秦始皇大型兵馬俑坑共三座,總面積二○七八平方公尺。整個兵馬俑為秦國軍隊編組的縮影。震後,陝西文物局已採緊急措施,啟動應急預案,並抽調文物保護、建築規劃、結構力學等專家組成文物防震救災專家組。

據知,一旦評估結果出台,部分險情較重的建築將暫停對外開放,受損嚴重的文物也會上報國家文物局列入搶修計畫。目前,兵馬俑並未採加固措施,陝西省文物局也還在對文物受災情況進行商討。

(中國時報)
--
75折吸引人潮 捷運運量成長

捷運至八月底止試辦持悠遊卡搭捷運票價75折優惠,二日是新措施上路後第一天上班上學日,台北捷運公司估算,從上午6時至晚間7時,運量較上周一同時段增加2萬3千餘人次,成長率為2.4%。

為因應因石油漲價、票價下降等衍生的運量,捷運公司在加強運輸服務品質,包括加開列車班次、改善局部硬體設備等。在班次部分,淡水新店中和線上午尖峰時段 各加開4列車,重複路段(古亭站至北投站)班距從6分鐘縮短至2分鐘半,其餘路段班距從8分鐘縮短一半。板南線加開班次多達7班,尖峰時間班距自6分鐘縮 短至2分15秒。

五月廿八日行政院宣布油價上漲當天,捷運運量為125萬4938人次,比前一個周三(廿一日)多2萬餘人次;廿九日運量124萬4338人次,比廿二日周四提高1萬2946人次。但周五運量不增反降,較廿三日減少2萬439人。

油價漲、優惠措施 成長因素

六月一日實施票價優惠第一天逢假日,運量為101萬6千人次,較前一個周日微幅增加約1800人次。

捷運公司表示,油價調漲和悠遊卡折扣優惠應是帶動捷運運量成長二大因素,但通勤方式的改變是循序漸進,需要長時間觀察。不過,比起油價調漲,民眾對於捷運票價下降感受較「正面」,「即使1塊錢,也是有省到」,推估運量成長和票價優惠的關係應較直接。

增設握桿拉環 提升安全

除加開班次外,為提升乘車空間舒適度和列車行進間旅客安全,捷運在部分列車試裝握桿及手拉環,目前已完成試裝2列車,預計本月中旬再增加4列車裝設,均行 駛板南土城線,加裝設備包含車廂門立柱加裝橢圓型或U型握桿,握桿上增加2至4個手拉環,1列車共增加92個手拉環。車廂車間通道加裝18具扶手,方便旅 客使用。

(中國時報)
--
新生活運動 還缺什麼?/李丁讚(清華大學社會所教授)

面對油價飆漲,台灣社會正掀起一股新生活運動,從食、衣、住、行、育、樂等各個面向,台灣人開始努力要節能減碳,過儉樸的生活。儘管這主要是因應物價上漲 的策略,但對地球來說,這也是一個喘息的機會。只是,這種策略能維持多久呢?對環境生態又能產生多大的效益呢?我們應該如何來定位這個新生活運動呢?

根據環保署所公布的資料,台灣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工業部門佔五二%,住商部門佔十八%,交通運輸站十四%,能源部門佔七%等。從這個數字可以看出,產業部 門才是台灣能源的最大消耗者。從消費與生活方式節約,固然有其意義,也應該要持續進行。但是,生產面向的配合與調節,乃至整個發展迷思的揚棄,可能才更是 問題的關鍵。

可是,沒有發展產業,國家可以有競爭力嗎?國民黨「六三三」政策,追求六%的年經濟成長率,是一種發展掛帥的思惟。在經濟衰微的處境下,「拼經濟」固然有 其正當性與吸引力。但長期來說,這種發展迷思並不能給人民的生活帶來幸福,其所消耗的能源和排放的廢氣,更是環境生態問題的元凶。

我們都知道,北歐是當今世界最具競爭力地區。但是這些國家的經濟成長率都很低。經濟發展或成長,都不是這些國家的主要目標。高品質的生活方式,才是全國上 下所戮力追求的。但是,北歐國家並沒有因為不高舉發展而降低了國家競爭力,她們當然也是世界上節能減碳最成功的國家。這是怎麼辦到的呢?

其實,嚴格來說,北歐諸國並不是在跟其他國家競爭,而只是在發展自己的特色而已。所有北歐的重要產業,像芬蘭的NOKIA,瑞典的IKEA等,都和應社會 的自然與人文特色相結合,也因此能創造出獨特的產品。她們的競爭力來自於本土特色的極致發揮,才能創造出高額的附加價值。這是一種「質」的競爭力,與發展 掛帥國家用「量」來取勝是不一樣的。而且,也因為這些產業與自然人文結合,更能呼應節能減碳的生態原則。

其實,從個人開始,北歐的中小學教育就聚焦在個人的自我探索。她們的中小學生都在找尋自己的興趣與方向,而不是在與其他學生競爭名次。其實,學校從來不排 名次的。但是,學生並不會因為沒有名次競爭而不努力。相反地,因為她的所從事的工作都是自己喜歡的,所以都很認真愉快地工作,也表現出驚人的創造力。整個 北歐的步調都很慢,因為她們內心篤定,不隨風起舞。只有清楚認識自己的人,才會有這種從容。

在國際舞台上,我們看到北歐也表現出同樣的從容,同樣的創造力,同樣的競爭力。這與東亞以發展掛帥的國家是截然不同的。這些東亞國家都沒有充分掌握自己的 特色與資產,只是拼命地追趕。量的競爭,不只浪費資源人力,更犧牲人民的生活品質。每個人都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生活無味,當然也缺少創造力。社會更沒有主 體與方向,而陷入一片忙亂之中。自然與人文資源都大量耗損。

本土化,是社會主體性的建立過程。它不是意識型態,更不應該與外界的割裂與斷絕。相反地,它需要全球化,或是說,它與全球化是互補的。只有在與全球的互動 中,才能找出本土的特殊性,以及這種特殊性所代表的意義,進而才有可能深化這種特殊性,並把它變成這個社會的資產與特色。這才是這個社會的國際利基或競爭 力所在。國民黨高喊三通或全球化是對的,但背後必須有「本土」的觀點,才不會讓台灣在全球的流轉中消逝。主體如果不能建立,先不談政治,縱使在經濟面向上 也是致命的。

因此,在我們從事新生活運動時,除了把它當成一種省錢策略外,也要開始靜心審視自己的生活目標,慢慢體會,原來生活可以如此地簡單就可以快樂。只有內心清 澈篤定之後,生活才有真正的趣味與方向,也才有創造力。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才有能力觀看全球化,並且從台灣的位置來找尋與全球的接榫點。我們會慢慢發現, 競爭力原來可以不用競爭的方式來生產。這時,不只個人可以更從容生活,社會也不必陷入發展迷思中而失去方向。當然,自然生態也可以在這些改變中逐漸恢復生 機。

(中國時報)
--
替代能源有侷限性 節能最重要

國際油價高漲衝破每桶130元美金,能源危機似乎已經迫在眉睫。但石油、煤、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使用又是溫室氣體的主要來源,在環境和能源之間掙扎的人類,未來50年的「新機會」在哪裡?

中央大學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機械系教授施聖洋在本報與中大舉行的「遇見科學」講座中指出,目前世界各國積極投入氫能、再生能源﹙太陽能、風力等﹚和核能, 都是化石能源之外的新可能選項,但最重要的還是回歸心靈改革,也就是結合東方節用哲學和西方人文主義的思想:建設節約型社會,以低資源消耗獲取高經濟利效 益。

美國人口占全球4.6% 耗能25%

他表示,人類社會在最近300年產生巨大變革,尤其是1780年蒸汽機、1860年內燃機的發明,汽車、火車和飛機等載具不斷出現,造成人類大規模遷徙,並大量採集天然資源,從煤、石油到天然氣等能源的使用,可說和現代化發展密切相關。

同時,全球人口也急速竄升,1600年僅5億人,至1820年的200多年間,才成長1倍達10億人。之後的100多年間,1927年已迅速增加到20億 人,此後迅速增加,而今已有66億之多,預測每年全球總人口還將以約1.2%的速率快速爬升,其中80%增加的人口在未開發國家,使得貧富國家能源使用出 現極大落差。

石油用量 可能僅剩40餘年

1960年代後,全球能源消耗擴增3倍,相對於人口增加2倍,顯然比人口倍增速率快上1.5倍。但衛星拍攝到地球夜晚呈現的燈光,集中在少數區域,以美國為例,占全球4.6%的人口卻用掉近1/4能源。而至今仍有38%、約25億人生活在沒水、沒電的黑暗中。

天然資源並非用之不竭,施聖洋說,世界各國的能源使用約90%仰賴化石能源,但目前面臨耗竭,石油用量可能僅剩約40餘年、天然氣約60餘年,煤則有 180年到約200年。能源的爭奪不僅是國際紛爭主因,更攸關國家安全;更重要的是,只要是化石燃料,就會產生二氧化碳,造成暖化效應。

目前各國積極投入新能源研發,包括屬於燃料媒介的氫能,透過物質與能量自然循環所產生的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太陽電池﹚、生質能﹙以玉米、大豆和稻草等提煉生質酒精和柴油﹚、地理環境能源﹙如水力、風能和地熱能、海洋能等﹚以及仍引發質疑的核能。

心靈改革 建設節約型社會

施聖洋不諱言,各種替代能源都有其侷限性,要因應地球暖化,歸根究底要從教育做起。

他說,孔子曰:「取地之財而節用之」,荀子《天論》也提到「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本荒而用侈,則天不能使之富」。這其中已蘊涵節能的概念。瑞士史 家Jacob Burckhardt也指出:「14到16世紀之文藝復興是在重新發現人、重新發現世界。回歸自然、回歸古人…。」

如果我們繼續依靠資源的高消耗、低效率來刺激和支撐經濟增長,極可能面臨未富而資源先枯、環境先衰的窘境,失去永續發展的基礎並禍貽子孫。源自千年以前的東方節約哲學與500年前的西方人文主義思想,運用在現今能源情勢,更令人感同身受。

(中國時報)
--
CO2警戒值450ppm 超過大禍將臨

全球在過去150年間平均氣溫上升0.8度,預計到本世紀末會竄升2到4度,人為排放溫室氣體被認為是造成全球暖化的元凶。聯合國氣候變遷組織(IPCC)已提出警告,若不及時控制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電影《明天過後》描述的災難恐成真。

溫室氣體大量排放對全球帶來的暖化效應有目共睹,溫室氣體從何而來、如何造成影響?中央大學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機械系教授施聖洋從地球表面平均溫度的量測開始說起。

過去150年間 氣溫上升0.8度

他表示,過去150年來,全球平均氣溫增加攝氏0.8度,從13.5度升高到14.3度,並有持續增溫趨勢。科學家的證據是以1612年出現的溫度計「直 接量測」;其次為「間接量測」,利用從冰山和冰河開採的冰柱鑑定大氣溫度;以及「衛星量測」,就是運用紅外線吸收與反射光譜原理的近代光譜溫度儀,運算長 期大氣溫度變化。

溫室效應早在1829年就由Joseph Fourier首先注意到,在距離地面約12公里處以下為對流層,甲烷、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在其中形成循環系統,也就是自然溫室氣 體,可滯留約30至100多年。陽光穿透100多公里的大氣層後,大部分由地球吸收或經大氣、雲層吸收,少部分陽光因溫室氣體的存在而無法反射出去,形成 溫室效應。

人為排放溫室氣體 全球暖化

溫室氣體並非一無是處,施聖洋說,適量的自然溫室氣體其實具有調節地球表面溫度的作用,若沒有自然溫室氣體的存在,地面溫度將是攝氏-16度,而不是現今的14度。

溫室氣體中以二氧化碳最多,一直到1893年才有科學家提出溫室氣體定量法,在夏威夷島山上設置量測站,直接量測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

法國科學家則分析所蒐集到65萬年年的南極冰柱數據,釐清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和地球表面溫度間的關聯性。他們發現,二氧化碳濃度愈高、地表溫度上升愈快; 聯合國氣候變遷組織進一步研究發現,前工業時代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約為280ppm﹙百萬分之一﹚,隨著工業發展而急速竄升到370ppm,預計未來50 到75年之間會倍數成長到560ppm,屆時全球平均氣溫會升高2到3度。照目前的經濟發展看來,到本世紀末甚至有上升2到4度的可能,後果及影響難以想 像。

施聖洋說,「450ppm」是二氧化碳濃度的一個警戒值,一旦超過這個數字,勢必為人類帶來無可避免的浩劫,諸如南北極冰河和高山冰層瓦解,以致海平面升高、氣候變化劇烈等,將造成物種滅絕。

雖然有90%的主流科學家都認同化石能源大量使用是導致地球暖化的主因。但也有人認為,溫度變化仍屬自然變動範圍,而非人為因素、城市溫度或熱島效應、太陽輻射量變化等造成。孰是孰非?與其花時間追究這個答案,人類不如靠自己的力量厲行減碳自救及後代子孫的延續。

(中國時報)
--
水晶骷髏 非來自阿茲特克文明

全世界最著名的考古學家印地安納瓊斯最近再度登上大銀幕,不過他在現實世界中的同行可能很想提醒他:「瓊斯博士,你上當了,那些水晶骷髏恐怕是西貝貨。」

考古學界最有名的2具實物大小的水晶骷髏分別收藏在大英博物館與美國史密森尼博物館,據說是來自墨西哥的阿茲特克文明,至少有500年歷史。史密森尼博物 館華許博士領導的國際團隊運用電子顯微鏡檢視上面的雕鑿痕跡,比對貨真價實的阿茲特克文物,並分析其石英成分,發現兩具骷髏都是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期 的現代工藝產物。

大英博物館的水晶骷髏是在1897年購自紐約的蒂芙尼珠寶公司,更早以前就被墨西哥國立博物館判定為假貨;史密森尼博物館那具則是1992年由匿名人士寄 給館方。專家發現兩具骷髏都有砂輪雕鑿痕跡,研磨拋光技術遠超過阿茲特克文明的工藝水平,材料更是來自中美洲之外的地區。

(中國時報)
--
現在小孩都這麼色嗎?/柯清心

女兒在餐桌上大談男同學那話兒的長度,兒子還能答腔,兩老則面面相覷。面對性知識,好不容擺脫「徬徨少年」,卻又淪為「彷徨中年」……

三十多年前,結婚前夕的二姊被父親叫進房裡,五分鐘後出來,手裡多了一盒保險套。在那個避諱談性如忌談死亡的年代,這已是我那大正十五年出生的父親,最大尺度的性教育了。

二姊出嫁後不到一個月便懷孕了,十個月後成功產下男寶寶一名。事隔多年,眾姊妹談起這檔事,均感不解。明明保險套都有了,怎麼還會發生「入門喜」這種「慘事」?

二姊沒好氣的說:「爸從頭到尾只講了一句『妳拿去用』,我哪知道那是什麼玩意兒,更甭提怎麼用了!」

由於前面有很多隻白老鼠,我們幾個排行殿後的弟弟妹妹就比較幸運了。雖然我從來搞不懂健教課本裡的子宮卵巢,和自己的身體有什麼關連,但至少知道胸部長了硬塊叫「開始發育」,而男生和女生接吻也不會懷孕。

保險套用法 依仍成謎

少年時期的性知識,就在姊姊們隱晦的暗示、偶爾讀到的小說片段以及似懂非懂的黃色笑話中,偷偷摸摸地零星拼湊著。

直到有一天,飽讀武俠小說的三姊,正色凝神地將我拉到一旁,用宣布重大祕密的語氣悄聲說「女人要生小孩,得先讓男生把『那話兒』放入她『身體裡』才能繁衍子嗣」時,我的性知識,才有了翻天覆地,全面性的認知。

佛陀在菩提樹下修悟證道,莫過於此。

「頓悟」的震撼,令我忍不住要與一干女友分享。雞婆的結果,害班上幾位女同學回家後,面對她們親愛的爸媽時,彆扭了好多天後才釋然。

「關鍵」知道了,保險套的用法雖仍成謎,但在那個年代,終究無從細究。總之,青春歲月就在考試、發呆及各種五味雜陳的情愫中唏哩呼嚕地混過去了。不知不覺,我們這群四、五年級生,一個個不小心地談起了戀愛,也有人陸陸續續結了婚,或生出一兩三隻兒女了。

如今朋友聚在一起講黃色笑話,總算可以笑得痛快,不再有人打岔問「為什麼」,然後無助地等待旁人幫忙解釋。性愛這堂課,應該算修成正果,可以置之腦後了吧。

我真是天真得過分了。

對我們這些有子女環膝的新一代父母,真正的挑戰,才要開始。

上一代閉口不提 這一代肆無忌憚

那天讀七年級的女兒在飯桌上語出驚人地說:「媽,我們班宋××說,他勃起時有11公分耶。」我和老公還不及反應,讀八年級的兒子已經眼都不眨地接著問:「那他有夢遺了嗎?」

我和老公滿臉黑線,心中只有一個疑問──現代的小孩都這麼「色」嗎?

你若跟我一樣,也見識過現在中小學生的打屁玩鬧,便會明白現代的小鬼確實沒有我們當年「悶騷」。從小在影視訊息和網路炮轟下長大的這一代,任何關乎身體的一切,都可以掛在嘴上嬉談。用肆無忌憚來形容也毫不為過。

面對這種狀況,我們只能確定一點──上一代的閉口不提,已經完全不合時宜了。糟糕的是,我們並沒有不遠的殷鑑可以借鏡,更缺乏信手拈來的豐富經驗,去設想未來的做法。

於是當我們被迫得跟孩子討論「爸媽不敢教的事」時,總算擺脫「徬徨少年」的我們,又一個個淪為「彷徨中年」了。面對似懂非懂,又十足好奇的孩子,性,到底該怎麼教?

零至十歲的孩子,會有什麼性的行為?他們對性的認知,跟大人哪裡不同?看到天真的孩子公然撫觸下體,父母當如何回應?我們可以放任孩子玩「聰明醫生俏護士」嗎?

這些,課本裡當然半個字也沒提。

父母是充滿 刺激與驚奇的職業

當你還茫然不知所從時,十歲的孩子早已將你遠遠拋下,又過渡到荷爾蒙分泌旺盛的青春期了。他們的生理、情緒和性慾快速演進,家長只能在後苦苦追趕。

交男女朋友?夠令你頭痛了吧?但萬一孩子是同性戀呢?萬一孩子懷了孕,或得到性病呢?你是該教他避孕防病?還是命令他徹底禁慾?(然後瞞著你私底下搞?)

太多的萬一,太多的風險,太多的上一代不敢教,而這一代不會教的東西了。到底哪些才是家長非讓孩子知道不可的事?

是的。「父母」是一份充滿刺激與驚奇的職業,成長中的孩子每天都在考驗你的智慧,讓你宛如搭雲霄飛車般,心情忽上忽下。可是當父母的妙趣,也就在這兒了。

但願有一天,當孩子也成為父母,拿著同樣的困擾向我們求助時,我們都能露出會心的微笑,然後塞一本好書給他們說:「不要怕,性教育,其實沒有想像中難!」

(中國時報)
--
101旁沙灘漫步 月底台北見

今年夏天台北人不用到海邊,在市中心也能享受沙灘日光浴。台北市政府月底將在市府廣場設置人工沙灘,為期三個月,民眾可在仰望台北101的同時體驗海灘風情,屆時人工沙灘將24小時開放免費供民眾使用。市府也將推出人工沙灘命名權競標,希望企業、民間團體熱烈參與。

台 北市政府本月底將在松智路市政府東南區廣場,設置413平方公尺的人工沙灘,未來民眾可仰望台北101同時享受日光浴。台北市政府研考會主委盛治仁表示, 人工沙灘風行歐洲多年,市政府經評估後,將在6月底至11月進行人工沙灘試辦。屆時人工沙灘將24小時開放免費供民眾使用,機關團體舉辦活動經申請僅需負 擔清潔費用。

盛治仁表表示,暑假即將來臨,人工沙灘不僅可供信義商圈上班族午休時轉換心情、遊憩,也歡迎小朋友來玩沙,做日光浴。市政府表示,人工沙灘將設有陽傘、休閒椅、洗滌區供民眾使用。

台北市政府表示,人工沙灘建置費用為107萬元,為發揮市產價值,市府也推出人工沙灘命名權競標,底價117萬元,提供24平方公尺的沙灘讓得標單位命名。

至 於民眾擔心的風沙問題,研考會主委盛治仁表示,人工沙灘所在地已請氣象局設置風速儀器半年,並由大氣專家評估,發現即使在東北季風最強的季節,也不會有風 沙擾民的情形。盛治仁表示,沙子的排水性也很好,不會產生異味。若遇颱風,市政府公管中心已備有塑膠帆布,屆時將覆蓋在沙灘上,避免雨水沖刷。

北市府原本在去年就打算在市府廣場設置人工沙灘,因故延後至今年暑假前完成。

(聯合晚報)
--
北市捷運族變多 機車族未減

昨天是悠遊卡搭捷運票價75折優惠實施後第一個上班日,各捷運站人潮明顯增多,相較上周一運量,大約增加2萬3000餘人次,增加率約2.46%;不過北市幾座聯外橋梁、重要路口的機車數量,並未因此而減少。

為紓解油價上漲導致機車族暴增,台北捷運6月1日起將原本持悠遊卡搭捷運8折優惠,提高為75折;敬老、愛心及愛心陪伴卡也從4折優惠調高為3.75折,優惠期間為3個月;市府希望藉此減輕通勤成本,鼓勵民眾多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昨天上午8時左右,搭乘捷運民眾明顯增多,幾個捷運站內擠得水洩不通,龍山寺、西門、江子翠等站,旅客通常要等候第二班車才有辦法上車。

不過市區交通狀況,仍看不出機車有減少的趨勢,中山北路、民族東路口,等候兩段式左轉的機車還是多到占滿整個路口。

台北捷運公司指出,前天實施優惠第一天因逢假日,當日運量為101萬6000人次,較5月25日(上周日)運量增加約1800人次。昨天上午6時至下午7時,搭乘捷運為91萬5000人次,較5月26日(上周一)同時段,增加2萬3000餘人次,增加率約為2.46%。

因應搭乘人潮越來越多,台北捷運公司正在列車試裝握桿及增設手拉環,目前已完成試裝2列車,主要是在車廂門立柱加裝橢圓型或U型握桿,握桿上增加2至4個手拉環,一列車可增加92個手拉環。

另在列車的車間通道,加裝18具扶手,預計6月中完成4列車試裝,主要行駛於板南及土城線,若成效良好,將擴及其他路線。

捷運公司也將在尖峰時段,板南線加開7列加班車,淡新中線加開4列加班車,板南線及淡新中線班距,也由原3分鐘縮短為2分15秒及2分30秒,並機動增開加班車,疏運尖峰時段人潮。

(聯合報)
--
捷運75折 日增2.3萬人次

昨天是台北捷運票價七點五折優惠開跑後首個上班日,吸引不少上班族搶搭好康,擠滿台北車站、忠孝復興等轉乘站。捷運公司估計全日湧入逾九十一萬五千人次,較上周同期暴增兩萬三千多人次,運量增加百分之二點四六。捷運公司也首度在車廂加裝手拉環和扶手因應人潮。
台北捷運實施悠遊卡搭捷運享票價七點五折優惠,昨吸引不少機車和公車上班族搶搭,捷運公司加開十一列車運輸旅客,縮短板南土城線和淡水新店線的班距,由三分鐘縮短為兩分十五秒至兩分半鐘,還在板南線、土城線兩列車廂試辦加裝握桿與手拉環,評估後再看是否擴大裝設。

公車族樂:省錢吃飯
公車族Vicky說:「就算只省一元也好,捷運省下車錢可抵掉路邊小吃漲價。」捷運族楊小姐說:「原本上班來回兩趟要六十元,打折後可省十五元,可多買一杯飲料,很划算。」
台北捷運折扣優惠方案將持續至八月底,針對高雄捷運擬推出「捷運免費搭乘日」,北捷總經理蔡輝昇表示暫不跟進。台北市政府也表示,暫未考慮利用空污基金補貼捷運免費搭乘。

(蘋果日報)
--
台大畢聯會 帳目不清校方介入

台灣大學畢業生聯合會會長和幹部互控貪汙,15萬元經費不翼而飛。台大主任秘書傅立成表示,畢聯會帳務沒有依照程序交接,造成金額短少,校方已經介入處理,將釐清雙方責任。

負責帳務的化工系蔡伯昇上網喊冤,表示「某些人」說他A了畢聯會的錢,害他最近不斷被「虧」請客,並承受來自畢業生輔導組、教官室胡姓教官的多方壓力。他否認A錢,並且反控畢聯會長、政治系徐笠嫻跟他討「公關費」15萬,還要他幫忙做帳報銷。

徐笠嫻駁斥「公關費」的指控,她說「從來都沒有過」,希望能和蔡伯昇坐下來談,也要其他人拿出證據。

徐笠嫻指出,管帳的蔡伯昇表示存摺遺失,她向郵局調出帳戶明細後發現,4月有兩筆合計15萬的現金提款去向不明,沒人知道用處為何。

畢 聯會人士私下表示,日前辦「畢業季動態展」時,找的音響、舞台廠商開出的價碼太高,等到動態展快辦完了,才發現「付下去就沒錢了」,後來由台大畢輔組主任 劉美紅居中斡旋,廠商願意降價,也解除了財務危機,但畢聯會內部開始質疑,怎麼這麼快就沒錢了,徐笠嫻才緊急出面凍結帳戶,清查明細,全案因此爆開。

劉美紅指出,從徐笠嫻口中得知畢聯會帳目不清,且兩造說法不同,但她只能聯絡到徐笠嫻,蔡伯昇一直聯絡不上,詳情還不清楚,但會介入處理。她強調,過去從沒發生過畢聯會帳目不清的事。

據了解,每屆畢聯會至少都會有三百萬元左右的經費,來源包括贊助商、學校補助與畢業生購買團體照、畢業紀念冊的收入,本屆畢聯會找到頗有實力的贊助商,經費可能不只三百萬。

去年的畢聯會有人私下透露,前年交接的帳冊就「很不對勁」,但是負責學生很多都畢業了,這些「爛帳」大概都「死無對證」。

校方認為款項責任應由會長徐笠嫻與財務蔡伯昇出面說明承擔,蔡伯昇僅表示希望低調,不願多談。

(聯合報)
--
印加古城馬丘比丘發現時 已遭洗劫40年

最新研究發現,早在一九一一年,美國探險家賓漢宣布發現祕魯神秘的山中之城馬丘比丘之前,這座印加遺址已被捷足先登的德國商人伯恩斯「洗劫」逾四十年。

印加古城 消失四世紀

馬丘比丘是由十五世紀的印加帝國皇帝帕查庫提所建,他死於一四七一年,葬在該處。世人普遍認定,在一五三○年代印加帝國滅亡後,馬丘比丘就隱藏在群山雲霧中,直至賓漢揭開其神秘面紗為止。

耶魯大學歷史學家賓漢在祕魯當地人士的引導抵達馬丘比丘後,一夕成名,一九一二年他率隊重返馬丘比丘,將數千件文物運回耶魯,其中多為骨頭、壺罐,而且許多已碎裂、不完整。

賓漢後來當上康乃狄克州州長,並進一步成為美國參議員,而他有關馬丘比丘的著作也是暢銷書,部分人士推測,賓漢在考古學上的卓越成就啟迪了電影人物印第安納瓊斯的誕生。

德人伯恩斯一八六七年發現 大肆劫掠

相較於賓漢,伯恩斯則鮮為人知,然而根據美國歷史學家葛瑞爾在美國與祕魯資料庫發現的新檔案,伯恩斯在一八六七年就發現馬丘比丘,他在一封信中誇耀「發現重要的農村建物以及被石塊封鎖的地下建築」,據信這是第一份描繪馬丘比丘的文字資料。

之 後伯恩斯在一些祕魯要人,包括當時的祕魯總統卡塞雷斯的支持下,成立「印加遺址開發公司」,大肆掠奪馬丘比丘與周邊環境。葛瑞爾的發現說明了為何留給賓漢 搬運的寶物那麼少。他指出,賓漢記載初抵馬丘比丘時,看見一個有巨大鐵輪的「機器」,這個器械實際上是伯恩斯帶到祕魯的巨大鋸木機。紀錄也顯示,早在一八 六七年,伯恩斯在馬丘比丘附近擁有大片土地,並經營鐵路枕木生意,貨源就來自這塊地。

伯恩斯在一八六七年至一八七○年間多次勘查馬丘比丘,一八八七年,祕魯政府默許他的洗劫遺址行徑,甚至與他達成協議,只要他支付一成利潤,就可出口掠奪來的文物。

至少57件秘寶 下落不明

進行消失的印加瑰寶國際搜尋計畫的葛瑞爾,列出五十七件伯恩斯將掠奪文物出售給美英人士的契約,目前下落仍不明,該研究將發表在下期出刊的「南美探險家」雜誌。

(自由時報)
--
拿死期下注 癌末男大賺50倍

當五十八歲的英國男子強.馬休斯被告知得了不治之症,不必為耶誕假期費心計畫時,他開始張羅後事─立了遺囑,也付了錢給葬儀社,不過當耶誕節過了許久、還好端端活著時,他決定賭一賭自己的大限。

一日當他穿著西裝、戴著帽子前往住家附近的投注站領取五千英鎊(約台幣三十萬)獎金時,臉上堆滿笑容。英國博弈公司威廉希爾發言人夏普說:「我入行三十年,從未如此欣喜的將彩金付給贏家。」

馬休斯付了一百英鎊(約台幣六千)賭金,賭他能活到今年的六月一日,威廉希爾定的賠率為一比五十。

二○○六年四月間,馬休斯因肺衰竭入院治療,起初醫師以為他的肺部遭感染,結果手術後發現情況更糟,他罹患的是間皮癌,這是一種因接觸石綿所導致的肺部癌症。

他表示:「醫生說我不會活過當年的年底,他們要我不必為耶誕假期作任何計畫,去年我想,『我拖過了耶誕節,而且覺得情況不太壞』,我真的不愛賭,大概一年才賭一次,我打電話給威廉希爾,然後打賭下注,他們詳查所有實情,這就是為什麼他們給我這麼高的賠率。」

他說:「醫生知道活最久的間皮癌確診病患活了二十五個月,到今天我活了二十五個月又一週,所以我破紀錄了。」對於自己還能活著,馬休斯除了歸因保持「正面心態」外,照顧高堂父母的責任也激起他求生鬥志,他說:「告訴他們我快死了是最難的事。」

馬休斯喜歡在樹林裡漫步,有時會到地方酒館坐坐,而且仍會做些空手道運動。他表示,半數獎金將捐獻給慈善組織麥克米蘭癌症支援中心與動物之家,另外一半則留給自己圓夢之用,他說:「我老想玩高空彈跳呢。」

(自由時報)
--
宜蘭強震 板塊隱沒帶擠壓 能量若半顆原子彈 震央周遭防山崩

四 川強震後民眾聞震色變,昨凌晨宜蘭市地震站北方二十點九公里處(台北縣五分山)發生芮氏規模六強震,為台灣今年最大地震,震源深度雖達九十五點七公里,但 中部以北都可感受到明顯搖晃。因震央罕見的位於五分山,學者表示所幸震源深度很深,震度才不大,否則可能造成極大災害。

今年台灣附近最大地震
昨 凌晨零時五十九分發生地震時,中部以北地區都可感受到明顯的搖晃,北市、五分山、宜蘭市、蘇澳最大震度達三級。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指出,昨凌晨 地震主要是板塊隱沒帶碰撞擠壓所致,釋放的能量相當於半顆原子彈威力,但因震源深度深,因此震度不大,後續餘震也不多。
因前天上午在蘭嶼南方外海也出現規模六點八強震,引發民眾擔心是否為連鎖反應;郭鎧紋說,前天強震震央接近呂宋島,兩者起因不同,且超出台灣周遭統計範圍,因此昨天這起地震可說是台灣附近今年最大的地震。台灣平均每年發生三點六起規模六以上地震,後續仍可能出現強震。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副教授李錫堤指出,台灣北部從宜蘭外海一直延伸到台北盆地都是菲律賓海板塊向北的隱沒帶,昨地震是典型的板塊隱沒帶內部的地震,主因是較冷的板塊沒入熱地函中擠壓破裂導致能量釋放,「一九○九年中和地區曾發生規模七點三的強震,也是與昨地震原因相同。」

若大雨恐使水庫區陷危
台灣大學地質系主任陳宏宇認為,五分山一帶過去就是有紀錄的斷層帶,雖發生強震次數少見,但發生地震並不令人意外。「不過強震發生在島內還是值得注意,尤其這次幸好震央深度很深,否則可能造成極大的災害!」
陳宏宇強調,五分山附近正好是翡翠水庫上游集水區,強震雖不至於對壩體造成危險,但周遭山區土石可能鬆動,碰上近日大雨就可能引發山崩,對水庫區安全造成威脅。另外雪山隧道也在附近,相關單位應需特別留意公共工程安全。

宜蘭地震示意圖
宜蘭地震發生於菲律賓海板塊隱沒帶,主因是較冷的板塊沒入熱地函中擠壓破裂導致能量釋放。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