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3日 星期一

新聞自選輯 20090413

醫學系研議改制 仿照美加學士後攻讀

教育部委託學者研議後建議,把高中畢業後就考的七年制醫學系,仿照美加等國改為大學畢業後再考的「學士後醫學系」,一共要讀十年才能執業。


教育部委託成大醫學院院長林其和問卷調查,發現七成六的公私立醫學院院長都贊成將醫學系學制改為「學士後醫學系」,四年大學畢業後再考醫學院,念四年後,再經兩年一般醫學訓練,才能執業。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何卓飛表示,將以這項調查結果為基礎,研議醫學系學制改革,如果各界都有共識,即可修訂大學法、學位授予法,讓國內醫學系學制與國際接軌。

林其和也是醫學校院長會議所指定學制改革小組的召集人,他表示,由目前七年制醫學系改為學士後醫學系,需要許多配套措施,未來可望在過渡期先轉型為六年制,也就是六年醫學院再加兩年的一般醫學訓練,再逐步改為學士後醫學系。

但教育部指出,學制改革須在入學前公告,即使今年公告改變,最快也要六年後才會實施。

為何要進行學制改革?林其和說,目前高中畢業就考醫學系,許多學生性向未定;但學士後制度招來的學生比較成熟,未來與病人、家屬溝通也會更好。

另一原因則是符合國際潮流,美、加等國都是高中畢業先讀預醫科,再考醫學院,原採取高中後入學的澳洲也有九成、韓國有一半醫學院已改為學士後,只有日本還維持高中畢業入學的七年制。

但林其和也坦承,問卷調查顯示,想念醫學系的學生及家長多反對改為學士後,「台灣家長都太認真了,努力培養孩子上明星高中、再考上醫學系,責任就完成;如 要等到大學畢業再考,家長都覺得很累。」也有人擔心會助長專攻學士後醫學系的補習教育,「為上醫學院,大學四年都在補。」

過去台大、成大等醫學院也曾開設學士後醫學系,但都失敗了。陽明大學校長吳妍華認為,當初失敗是因與七年制雙軌併行,學士後的學生被視為「次等」,以後如果全國一致都改為學士後,就能避免重蹈覆轍。





醫科學制改革 衛署:醫師人力恐現斷層

國內醫科學制可能出現重大改革?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說,教育部目前還沒有找衛生署討論,但台大、成大都曾試辦過學士後醫學系制度,已陸續停辦。

石崇良說,醫學系學制由教育部主管,但涉及國內醫事人力,教育部通常會與衛生署討論。由於國內醫師屬於「總額管制」,每年約招收一千三百名左右醫學系學生,他說,貿然把七年的醫學系全面改為學士後醫學系,可能讓醫師人力銜接出現斷層,導致醫師短缺。

石崇良指出,美國、澳洲雖採四年制的學士後醫學系制度,但在歐洲,還是以六年制為主,若要講跟世界接軌,要看是跟那個國家接軌,台灣醫學系制度並非台灣所獨有。

學制改革就能招收到真正對醫學有興趣的學生?石崇良說,這涉及價值觀及醫師的社會地位,有人認為當了醫師,可以享有較好的收入,這是無可避免的。

醫學系甄選「父母逼來的」 院長感慨

高雄醫學大學上周末進行醫學系甄選入學的口試,「有個成績很優秀的學生就明白講,他一點都不想念醫學院,是父母逼他來的。」令主持口試的高醫大醫學院長賴春生感慨不已。

賴春生說,他看到很多醫學系學生都志不在此,但父母辛苦栽培,只能硬著頭皮來,他認為,如果改為大學畢業、甚至工作一兩年再來考,性向明確,個性也較成熟,可培養出更好的醫生。

成大醫學院院長林其和指出,針對目前國內唯一一所學士後醫學系─高醫大學士後醫學系的研究發現,七年制學生在入學前兩年基礎醫學階段的成績會好一點點,但 到了臨床及實習階段,學士後醫學系學生的優勢就展現出來,學習動機強,且與病人、家屬、護士、其他醫生的溝通技巧都比較好。

陽明大學校長吳妍華並主張,應不限大學讀什麼科系,連文法商學生都可考醫學院。

台大醫學系主任黃天祥就認為,應在大學部成立預醫科系,招收菁英學生,讀完預醫再考學士後醫學系,免得讓頂尖學生「流落在外」。

波蘭醫師 波波住院醫師 網友吐槽:要實習罩

近來網路批評波蘭醫學生攻勢猛烈,網友將波蘭醫學生形容為「波波」,和卡通裡的天線寶寶之一同名,要大家密切注意:「波波現象」。

「不要讓波蘭生,在大一、二時就到台灣醫院實習見習,因為他們連基礎醫學都沒念完,去病房是去看熱鬧嗎?」網友還指出,台灣有兩家醫院和波蘭醫學院合作見習,甚至「實習醫師還要幫忙罩波波住院醫師」。

有醫學背景的網友也說:「書本是死的,考試可以想辦法應付。」但醫師的工作,「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人。」對波蘭醫學生不需要經過實習階段,覺得不可思議。

繼中山醫大附設醫院的住院醫師名單、學歷被公開,自波蘭學醫回國者被一一列名後,網路上出現更完整的波蘭醫科生回國擔任住院醫師的名單;還有網友整理出 「波波懶人包」,從為什麼有人到波蘭念醫學院到給衛生署長的一封信,希望衛生署為國內醫療品質把關,一定要讓「波波」通過學歷認證,並到教學醫院實習,才 能參加醫師執照考試。

也有人直言,會到波蘭學醫,很多都是醫師子女,透過彼此介紹,大家紛紛把小孩送到波蘭。

醫界不乏子女繼承衣缽的例子,像前衛生署長侯勝茂的兒子侯君翰,就和侯勝茂一樣同在台大醫院骨科,現轉至台大雲林分院服務,只不過侯君翰是台大醫學院畢業,侯勝茂也曾說,能指導兒子習醫很滿足。

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柯文哲說,他不贊成波蘭醫學生有所謂「落日條款」,所有從國外醫學系畢業的學生,回國一律必須加考學歷甄試及實習,才能考照,台大外科部這次未收應考的黃姓波蘭醫學生,也是擔心「此例一開」,以後不曉得如何收拾。

學歷甄試通過率3~5% 家長恐慌

一群送子女到波蘭讀醫學院的家長,最近打算串連向衛生署和立法院陳情,若未來修法要求國外醫學生返台需加考學歷甄試及實施,要求修法前就讀的學生應比照舊法。

國內醫師法規定,美、歐、日、加拿大、南非、澳洲、紐西蘭、新加坡和香港等九大地區的學歷,不必通過教育部學歷甄試,就可參加醫師國考;波蘭、匈牙利等國加入歐盟後,等於擁有波蘭醫學院學歷的台灣學生,返台後可直接考醫師國考。

據估計,目前已有六百人到波蘭醫學院就讀,並至少有四十多人返台通過醫師國考,取得醫師執照,有廿多人進入國內醫院接受住院醫師訓練。

由於衛生署正研議是否對九大地區學歷,加考學歷甄試及實習後,才可參加醫師國考;而學歷甄試通過率僅百分之三至五,醫師國考通過率卻超過百分之九十,衛生署修法風聲一傳出,引發家長恐慌。

「我們的孩子不是程度差!」北部一位開業牙醫師指出,他兒子小四移民加拿大,高中畢業念加國四年牙科預科,因美加醫學院一年要三百多萬元的學費,才會選擇到一年只需近百萬元的波蘭醫學院讀牙科。

這位牙醫師說,加國已立法規定移民不能取得牙醫師執照,又耳聞台灣最近要修法加考有申論題的學歷甄試,兒子中文寫作能力差,根本考不過人家,萬一實施,「兒子工作是兩頭落空啊!」

這位牙醫師表示,有不少家長和他一樣,子女都是自美加前往波蘭醫學院讀書,「大家現在都很擔心」,他孩子也天天從波蘭打電話回家詢問,讀書心情受影響。

(聯合報)
--
取消9大地區學歷採認 葉金川不讓步

因應波蘭習醫風潮爭議,衛生署擬修法提高所有持外國學歷者考醫師執照的門檻,引發波蘭醫學生家長串聯抗議,衛生署署長葉金川堅定指出,取消對九大地區的學歷採認是為「去除特權」,未來所有外國醫學院學歷都需先考學歷鑑定甄試,並且至少實習一年,台灣醫療制度才會進步。

葉金川表示,採認九大地區學歷是一件很奇怪的事,也是一種特權,因此有必要加以取消。他直言:「取消特權,特權者一定會反彈,但不做改變,台灣就不會進 步。」更何況,波蘭醫學生未來還是能回國行醫,只是得先考學歷鑑定甄試,且至少實習一年,和美國醫學院畢業生完全一樣。

(自由時報)
--
客運轉運站 10年前老設計 現在怎麼用

「新時代舊設計,不出問題才怪!」交九轉運站是早在10年前就通過都審案子,但時過境遷已不敷需求,也難怪業者頻頻搖頭。新的轉運站不到3個月即要啟用,再沒有完整的配套措施,恐怕又得重演一次交通混亂、業者抗議的戲碼。

曾有人形容,國道客運台北轉運站是為改善台北車站周邊交通,但原本只是小感冒,未對症下藥,病情惡化變成一顆大腫瘤,現在想要治癒這顆「交通毒瘤」,勢必要付出更多成本。

台北車站周邊總共有13家國道客運業者、48條長途路線,尖峰時段每小時至少有300輛大客車進出台北車站區域。

原本設計是把這些車輛全部納入轉運站,減少平面道路負荷,但現在不但站內容納都有問題,大客車調度問題,該預留的空間也沒有。

轉運站未能解決地面交通問題,因為台北轉運站3樓設置匝道連接市民大道,讓大客車可經由高架道路駛離轉運站,估計下午尖峰每小時將有79輛大客車走匝道出轉運站,屆時勢必會對已經很壅塞的市高造成更大衝擊。

早些年的國道客運遊覽車是以30至40人座設計,現在遊覽車比豪華比舒適,一輛車不到20人座,車身長度也更長,車輛數也相對更多,設計在三、四樓的月台,讓遊覽車爬著陡坡、急轉彎,不但測試車輛性能,也是考驗駕駛的技術。

目前營運的D1台北轉運站,最遲明年初要搬出,遷入新轉運站,台北車站雙子星大樓才得以繼續興建,環環相扣,因此國道客運轉運站啟用有其時間壓力。

而目前硬體設施幾近完工,內外問題都相當棘手,惱人的台北車站周邊交通,是惡化或好轉就看這一役。

國道客運台北轉運站 大車底盤會卡住

國道客運台北轉運站內部動線設計不良,出站匝道動線也欠缺配套,恐造成周邊交壅塞,將來更可能無法落實站內上下車的政策,讓客運業者抱怨連連,周三市府將與客運業者開會研商改進之道。

號稱國內第一座立體轉運站的國道客運台北轉運站,位於市民大道與承德路口,採BOT模式由萬達通公司負責興建經營。

除國道客運轉運站外,樓上還有飯店、商場、住家,其中,1至4樓約7000坪空間是轉運站。1樓為售票大廳,2至4樓共50個月台,旅客買票與上下車,都在大樓內搞定。

D1國道客運轉運站管委會總幹事金一心說,業者測試後發現坡道過陡、彎道過窄,大車底盤會卡住,有時轉彎還得兩段式轉才過得去,車輛月台要離去,還得仰賴人員指揮。未來正式營運,每次有數十輛大客車擠在裡面,轉運站恐成塞車站。

金一心說,業者希望能順利的進站營運,至少讓所有業者的每一輛車都跑過,發現問題立刻解決。每輛大客車造價都幾百萬,業者哪受得了將來在站內經常碰撞造成的損失。

但市府的態度卻一直在閃躲,第二次的實車測試也沒下文,到底有沒有改善也沒人知道,似乎不敢讓外界知道轉運站的諸多問題。

交通局指出,轉運站的動線問題,將要求廠商改善,未改善之前不會啟用,至於實車測試要等轉運站使用執照取得後再進行。

(聯合報)
--
聞樟腦丸味 蠶豆症兒急性溶血

蠶豆症是一種遺傳性疾病,在台灣發生率約3%,其中又以客家人為多。醫師表示,患者必須避免在日常中接觸引起溶血的物質,否則可能有致命危險,日前一名新生兒就因聞到家中的樟腦丸味道,引發急性溶血。

台北市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科醫師林玉娟說,一名剛出生不久的新生男嬰,出院返家2天後,就因臉色蒼白呼吸急促回診,由於男嬰一出生就篩檢出患有蠶豆症,醫師驗血後發現他的膽色素值過高,緊急雙倍換血後,才恢復正常。

男嬰出院時,醫護人員已對家屬進行衛教,提醒家屬避免讓男嬰接觸易引病發的物質,但醫師卻在男嬰及家屬身上聞到濃重的樟腦味。細問下才知道,家裡的老人家習慣在壁櫥放置樟腦丸防蟲,家人雖將樟腦丸移除,但木質壁櫥的荼含量仍高,男嬰因吸入過多揮發物,引起嚴重急性溶血。

林玉娟說,蠶豆症患者紅血球由於缺乏酵素,血球本身抗氧化能力差,所以處於氧化反應下,如接觸化學物質、藥物、感染等,紅血球就會破裂崩解。除會造成貧血,釋出的血色素也會轉化成間接型膽色素,再由肝臟轉化成直接型膽色素排出體外。

林玉娟提醒,蠶豆症患者要特別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避免事項,包括避免吃蠶豆,衣櫃及廁所裡不可以使用樟腦丸,受傷時不要使用紫藥水,以及生病時不可自行服用成藥,應該請教醫師或藥師。

看病吃藥前,也要先告知醫師或藥師患有蠶豆症。不過,坊間所販賣的蠶豆酥食品原料為豌豆,患者可放心食用。

(聯合報)
--
打工度假 澳洲打工8個月 20萬剩2萬

「回台灣後,當時的同事都加薪升官了!如果能重來一次,可能會多想一想。」

29歲的「布萊恩」,去年4月前往澳洲度假打工,在雪梨、布里斯本度過8個月打工生活。景氣差,他2月提前回台找工作,回想這趟旅程,遊遍黃金海岸、大堡 礁等地,布萊恩覺得很難得,充滿美好回憶。但「帶著20萬元去,剩2萬元回來」,他勸有計畫度假打工的人,不妨多考慮一下。

布萊恩是國立大學工科研究所畢業的碩士,畢業後在工程顧問公司工作了1年半,工作非常辛苦,常「爆肝」熬夜加班。布萊恩存了一點錢,想趁年輕出國見識,順便增加英語能力。於是毅然辭掉工作,帶著20萬元積蓄,參加最夯的澳洲度假打工。

布萊恩付出7000多元的簽證、體檢費用後,買了機票飛往澳洲。擔心語言能力不足,他先自掏腰包,以每星期310元澳幣(約8900元台幣),上了6周的語言課程,總共花了5萬多元台幣。

到了澳洲,他試過看網路、報紙找工作,也曾在街頭應徵。布萊恩曾在雞肉工廠幫忙分切、搥打雞肉;也曾在壽司工廠煮飯、包壽司;在餐廳端盤子,當服務生。他 打工的平均時薪約12至15元澳幣,每周工作5天,每天6小時,周薪可賺約8700元台幣,相當月薪約3萬5000元。

打工薪水不低,但「房租不便宜」,以布里斯本為例,每周租金要110至150元澳幣(約台幣3000至4000多元),一個月的薪水就用掉三分之一。為了 省錢,他平常大多自己買菜回家煮飯;剩下的錢,則用來旅行,完成「度假」打工的目標。8個月內,布萊恩暢遊大堡礁、黃金海岸、墨爾本等知名景點,玩得十分 盡興,洗滌了工作壓力太大的疲憊感。

但布萊恩坦承赴澳度假打工「和預期有差距」。到了當地,他才發現大陸人好多,原以為周遭都是外國人能好好練習英語;加上在工廠上班,講話機會少,練習英文 機會並不多。布萊恩原本計畫度假打工1年,但遇到景氣不佳,提前結束行程,2月回台灣找工作。他在1個月內就找到不錯的工作,但眼看不少過去同時進入職場 的同輩,紛紛加薪、升官,甚至買車、準備結婚,自己卻有「重頭來過」的感覺。

布萊恩提醒有意度假打工的人,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目標是什麼,度假打工能不能幫你達到目標。他說,度假打工多半從事服務業或勞動工作,對未來就業未必有幫助。若能重來一次,布萊恩坦承「會很難抉擇」。

打工度假 年輕夢想家停看聽

外交部日前宣布台灣、日本相互開放打工度假,18至30歲的年輕族群可赴日打工兼度假,加上原先已開放的澳洲、紐西蘭,選擇更多,不少人躍躍欲試。但專家 提醒,度假打工多是勞務性質,無法「賺大錢」;度假打工雖能增加語文能力,但對未來就業未必有幫助。對剛從學校畢業的學生,建議先升學,或優先在台灣求 職。

國人赴紐澳度假打工,多數是從事農場摘水果、肉品加工廠分切肉品包裝,或是餐廳洗碗、洗菜等勞務工;語言能力好又有專業能力,才有機會當業務員、推銷員。

康文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王雪美,樂觀看待開放赴日度假打工。她表示,目前已有超過5000人,曾往澳洲度假打工;紐西蘭每年也有約600名台灣年輕人前往。 日本開放後,會讓更多台灣年輕人走出去。日本的度假打工,不限於非技術性工作,詳細規定尚未公布,但年輕族群的工作性質將更多元。

傑瑞斯國際顧問公司顧問林美夆表示,度假打工近年來正流行,但不少人有所誤解。他強調,度假打工絕對「無法賺大錢」,不適合在台灣找不到工作,想出國「賺 錢」的人。林美夆說,「磨練語言能力、工作、旅遊」是度假打工的三大內容,打工的薪水,多半用來支付生活、旅遊開銷。多數的度假打工者,會在6個月左右回 台,也有人持續1年以上。

哪些人是適合度假打工的族群?林美夆認為,擁有工作經驗、26至30歲的族群最為適合。對這個族群,度假打工具沈澱、緩衝性質,能充實語言能力和生活歷 練。時下有不少大學甚至高中畢業生,一心想赴外國度假打工,林美夆提醒,度假打工的工作內容以勞務工作居多,對未來返台就業幾乎沒有幫助,建議尚未有工作 經驗的年輕人,先在國內謀職。

不少人把度假打工當成「一生一次」的歷練,林美夆建議,不妨將體驗時程往後挪,先累積工作經驗。英語能力與專業能力強的人,工作選擇較多,曾有擁有國內銀行工作經驗的民眾,憑著專業和英語能力,在澳洲的銀行打工,收入和體驗就有別於在農場、屠宰工廠工作的人。

王雪美建議,民眾出國度假打工,可隨著語言能力進步「換工作」,例如從農場逐漸轉換到餐廳,甚至推銷、業務員,增加學習機會。

目前紐西蘭每年開放1500名度假打工名額給外國青年,澳洲則沒有名額限制。澳洲度假打工簽證1年,可續簽1次,但必須有3個月的時間在偏遠地區農場工作,也不能為同一位雇主工作超過半年。

8:2 女多男少

「景氣差,度假打工門檻低,是現代年輕人最適合的遊歷方式。不只玩樂,更是自我學習獨立自主。」康文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王雪美強調,度假打工或許沒高額報酬,但對人生回饋深遠。目前參與度假打工的男女比是2比8,顯示台灣女孩越來越獨立。

王雪美表示,不少家長認為度假打工是玩樂,其實孩子出國後,往往會「瞬間長大」,變得獨立自主。國內不管是度假打工、志工旅遊、環保旅行,女生往往占了八成,顯示台灣女孩越來越獨立、有國際觀。

王雪美表示,傳統出國留學,門檻高,需要高語言和經濟能力,鮮少有學生能負擔。留學每年平均花費約在百萬元上下,度假打工可賺取旅費,年花費約15萬元,同樣能增加競爭力,是非常適合金融海嘯時代年輕族群遊歷。

(聯合晚報)
--
全球最暢銷作家…派特森!

全球最暢銷的作家是誰?《哈利波特》作者羅琳,美國法律驚悚小說王約翰葛里遜,還是寫《達文西密碼》的丹布朗?都不是,而是極少人知道的派特森(James Patterson)。前三個人加總起來都沒他賣得多。

2007年,他的作品單單在北美就賣1600萬本。富比世雜誌統計,2007到2008年之間,他進帳五千萬美元(台幣16億元)。迄今為止,他的作品估計在全球賣出1億5000萬本。他是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紀錄的保持人:36本。

派特森作品種類幾乎無所不包,像個「文學百貨公司」:驚悚小說、偵探、浪漫愛情、非小說類、科幻小說、青少年小說,你念得出來的類型,他都包辦,其中不少 已拍成電影,如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摩根費里曼演的「桃色追緝令」和「全面追緝令」。奧斯卡影帝傑米福克斯目前正在洽談入鏡。他出身紐約,凡德比爾大學文學碩 士,1990年代初期當上J Walter Thompson廣告公司執行長,名句「玩具反斗城」(Toys R Us Kid)就是他的手筆。他公餘寫小說,「全面追緝令」大賣之後,棄商從文。

派特森集體創作 合作者七、八人

我們一直說「他」,其實這個「他」不純是單數。他1976年29歲那年和一個高爾夫球友合寫「第17洞果嶺上的奇蹟」,得愛倫坡推理小說獎。有此甜頭在 先,他專業寫作之後,走上「合夥」路線,「量產」小說。他自己透露,「合作」者有七、八個,他負責提供情節骨架,他們寫句子,由他審讀初稿。派特森家寬大 的閣樓活像工廠生產線,每個類型的作品很少只有一本,都是系列,也就是一條條「產品線」。大桌子上一堆堆厚厚的原稿,字行都很寬,以便他增刪文字。他到各 條產品線改各部作品,有條不紊。

讀者上至教授、總統 下至工人

派特森是廣告高手,企業腦筋一流,深知品牌的重要,今天的James Patterson不像人名,倒像品牌名稱,作品封面,這個名字印得大大的,他也讓合作者掛名,並不埋沒他們,但他們的名字用細字印刷。

派特森有合夥部隊,寫作如生產線,他拒絕承認自己開「小說工廠」,但承認他的作品「非常有意商業化」,並且認為「故事容易,句子難寫」,情節最要緊,只要 有一股令人不能釋卷的推力就行,不必講究文字工夫。他的讀者上至大學教授、總統,到洗衣店工人,三教九流,證明他策略成功。

老婆覺得他懂女人 嫁給他!

派特森不愛出鋒頭,生活近乎無趣,每天大早五點半或六點就上工,晚上11點一定就寢,極少熬夜。他家庭美滿,現年49歲的妻子當初讀了他的作品,認為他了解女性,決定和他相守。

(聯合晚報)
--
多數富豪… 秋天過生日

如何成為億萬富翁?是不是每個人只要努力就能成為鉅富,還是富翁天生就有成功的基因?

富比世雜誌(Forbes)針對657位白手起家的富豪,研究他們父母的職業、富豪本人的學歷背景、職業生涯的早期紀錄,以及其他可能影響的因素後,發現他們確實具有一些共通性。

首先,相當高比率的富豪父母都有數學才能。能掌握數字是成為富豪的關鍵,而數學的能力則來自遺傳。許多美國富豪的父母以工程師、會計師為業,或經營小企業。

其次,和多數美國人一樣,較多富豪在秋季出生。但很少富豪出生在12月;12月是傳統上人口出生率第八高的月份。這種不一致的情況在美國或外國都相同。

美國292位白手起家的富豪中,超過20%沒有上大學或未完成大學學業。這在科技領域創業的富豪特別明顯,例如,創辦微軟的蓋茲(Bill Gates)、蘋果創辦人喬布斯(Steve Jobs)、戴爾創辦人戴爾(Michael Dell)以及捷威創辦人韋特(Theodore Waitt)等。

不過,在金融業則相反。金融鉅子是學歷最高的富豪族群,超過55%有碩、博士學歷。其中近90%的商管碩士畢業自哈佛、哥倫比亞大學或賓州大學華頓學院。

以企業而說,高盛是金融富豪的搖籃,至少有11個金融界富豪曾在高盛工作,包括蘭伯特(Edward Lampert)、奧克(Daniel Och)、史泰爾(Tom Steyer)與裴里(Richard Perry)等傳奇避險基金經理人。

早期職涯的失敗經驗有時反而有利於後來的成功。製藥業大亨柯克(R. J. Kirk)第一次創業徹底失敗,但他能從中學習教訓。他在2007年接受富比世訪問時說:「早期的失敗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

避險基金傳奇人物費爾孔(Phil Falcone)去年11月在美國國會作證時說,他在1990年初收購一家Newark的公司慘遭挫敗,這讓他學到了「非常有價值的幾堂課,對後來成為成功避險基金經理人有深遠的影響」。

(經濟日報)
--
地下錢莊搶信用邊緣人生意

雙卡利率爭議讓銀行警覺,高風險客群早晚要進行調整,市場預估,約有330萬卡民將因此可能不再是銀行的目標客群,地下金融業者顯然已嗅出龐大商機,目前 幾乎是各種促銷手法萬箭齊發,民間融資廣告透過各種方式不斷播送,從路上發送小廣告、第四台有線電視、電子郵件、手機簡訊等,銀行業者觀察,近2周來促銷 的頻率與數量,高出過去2倍以上。

據銀行業者統計,目前約有330萬持卡人信用風險利率處於12.5%- 20%間,相關授信額度高達6,890億元,會動用循環餘額約3,677億元;銀行業者表示,雙卡利率法令限制更動後,基於成本考量,勢必要陸續放棄被定位為高風險的客群。

這些高風險客群,多是信用邊緣人,已成為地下金融或民間融資公司鎖定的對象。包括傳統的當舖、近年興起的汽車融資和理債公司等,近日密集努力向高風險的客 群自我推薦。銀行業者說,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融資業者,仍喜歡利用金融集團的名號,搶搭順風車,以吸引客戶上門,如取名為新光當舖、中信融資等。

在推廣方式上,過去隨著夾報低調出現的地下融資小廣告,現已登堂入室,不僅登報、刊登戶外廣告,連手機簡訊、電子郵件等,也成為推廣融資的廣告手段,尤其手機普及的現在,有客戶向銀行反映,甚至一天可收到2- 3封融資簡訊,第四台插播廣告更是無孔不入。

這些業者提供的相關貸款方案,多強調本身是政府立案的「超低利融資」,好貸、迅速、保密,當日就可以放款,若辦理銀行式的小額票貼服務,無論公司、工廠、商店行號均可,二胎汽車融資也做,放款金額從數萬到上百萬元不等。

實際聯絡時,發現所留電話多轉接到語音系統,要民眾留言;也有的會確認來電者怎麼知道這訊息,這些機構也會確認來電者姓名、職業及是否擁有支票帳戶等。

相關業者在民眾上門融資時,掌握借款人的財產數據,付錢時要求出示身分證、戶口名簿等,並掌握家人的各種資料,同時會先扣下利息錢,但平均月息高達2分(即借款1個月,利率20%),例如借100萬元只給80萬元,真正能拿到手的金額已大幅縮水。

(工商時報)
--
台灣移植醫學的困境/李伯璋(成大醫學院外科教授)

健保局日前公布「一九九七至二○○七年全民健保器官移植存活率統計」,造成各界不同的解讀。我們同仁無法得知健保局所公布之數據是依照病患是存活或死亡, 還是移植器官是否仍具功能來計算存活率之高低,無法正確解讀這份數據,社會大眾又如何探討統計學上的意義與排名的價值?但不妨藉此檢視台灣移植醫學所面臨 的一些問題。

移植醫學追求的成績正如同健保局提供的長期存活率,然而腎臟移植手術的病人,假如移植腎產生慢性排斥而失去功能時,這些病人依然可以接受血液透析來治療尿 毒症,而不會因為移植手術而立即死亡,所以病人存活率一定比移植腎存活率好。可知腎臟移植的病人存活率與移植腎是不同的意義。個人的實務經驗臆測健保局應 該是由資料中得知那些病人在那個醫院有申報接受移植手術、再檢視此移植病人是存活或死亡。因此在肝、心、肺移植的成績是病人存活率與移植器官存活率;而腎 臟移植的成績應該是病人存活率,而非移植腎存活率。

其實國內移植手術技與病患追蹤照顧均有世界水準,然政府還無法體認移植醫學在醫療政策重要性,它似乎成為各醫院評鑑時的花瓶,移植醫師須有大愛理念支持下,才能在這種人力不足的環境中奮戰不懈。

據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統計,至今日,等待器官移植者已達六四二一人,但礙於器官捐贈來源缺乏,而每年僅一百餘人捐贈器官;身為台灣人平均要等待三十三年 才能換得到器官,與國外三、五年等待時間相比,真是對病人極為不公平的醫療現象。再根據一九九九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分析,美國洗腎病人一年的死亡率十六. 一%,換腎病人則為三.八%;洗腎病人的預期生命平均約為十年,而換腎病人的則為二十年。

國人在糖尿病與高血壓影響下,預估每年有六%洗腎人口增加。九十七年尿毒症病人佔二.四三%健保加保人口,門診洗腎費用已達三三○億,佔健保所有費用四四 ○○億的七.五%。實際上,健保局已統計過,一位尿毒症洗腎病人一年要花六十五萬元,而一位換腎病人術後一年的醫藥費用則為十一萬元。以一位腎臟移植病人 九年存活率醫療效益,在台灣至少節省健保三八三萬元。

更重要的是大多數洗腎病人因為身體狀況不易找到工作機會,洗腎又須家人陪伴,這些都是社會人力損失。腎臟移植是唯一能為健保節省大筆醫療費用、紓解健保支出成長壓力、同時可為尿毒症病人帶來真正健康的方式,值得政府投入金錢人力來建置。

但在現實環境中推動腎臟移植遇到很大的困難。身為一個台灣的公民,往往只能默默接受這不合理且荒誕的制度與環境:因器捐來源有限,故鼓勵洗腎,而非移植。

在美國的醫療制度下,基於人道主義的立場,整個醫療團隊在過程中,都傳達了一個清楚的意念:「別灰心,洗腎階段是過渡期。很快地,移植將讓你重生」。根據 美國聯邦法律活體器官捐贈,可發生在任何人之間,也就是說不受三等親的限制,朋友、鄰居、甚至是陌生人都可成為捐贈來源。大大提供了活體器官移植之流動率 與受贈率。甚至有十多對移植對象因網路串聯,而集體換腎成功的美談,因而彌補原先受贈者因交叉試驗陽性而無法捐贈的遺憾。

面對國人對移植器官的強烈需求,這將是國內倫理、法律與醫界可能要探討的問題。腦死後器官捐贈來源除了宗教觀念不同外,最根本且重要的原因還是制度面。

在美國,決定你往生後是否可器官捐贈的方法既簡單又聰明,就是在你考駕照時就須做出決定,並會在你的駕照執照上註記。所以,在你發生意外死亡後,鑑定單位 及可做出最快的判斷,並將器捐以最快的速度,送至最需要的人身上。即使只有三成的人願意器捐,但是以全國擁有駕照人數來作為分母的話,這個方法也大大提高 了器捐的人數。期待政府也能建立出以完善的制度面與相關法律規定,以提供一個更充滿希望的移植環境。

(中國時報)
--
債清條例嚴苛 反成催收幫凶

施行滿周年的債清條例,竟成銀行催收靠山!法界人士透露,由於卡債族聲請更生成功率僅一.一%,已有銀行看準債清條例受惠者寡,與卡債族協商時竟放話「反正你申請更生也不會過」,藉機提高還款金額,變相加重卡債族負擔,讓債清條例不只幫不到卡債族,反倒成銀行幫凶。

法界人士說,債清法施行前,銀行擔心卡債族都去申請更生,要求還款的姿態一度軟化,較願意與卡債族好好談。但近半年,由於聲請更生成功率低,不少銀行態度大變,反拿此當籌碼,要卡債族多還錢,有的要求還款金額甚至超過月收入,相當惡劣。

打官司費時 利息照算傷卡奴

卡債族應如何處理?法律扶助基金會台北分會長林永頌建議,還是先透過銀行公會債務協商機制,先與債權銀行協商解決;若無法接受,再透過司法途徑向法院聲請更生或清算。

銀行消金部主管說,「債務協商機制」好處是利率可調降、還款期限延長,但本金不能減免。若透過法院裁決,本金可減免,但曠日費時,且未必打贏。

債清條例效果不彰,與法院多次交手的林永頌認為,一切只能怪法院「太慢、太嚴、太苛、嫌麻煩」,不少法官仍需再教育。而如信用卡名目利率為一九%,但再加 違約金等,可能高達三○%,往往支付幾年利息就超過本金,相當不合理,但各法院意見並不一致,有待檢討。他表示,卡債族中當然有揮霍無度者,但是少數,若 只將刻板印象一體適用在所有卡債族,對有誠意還款者不公平。

要求消費細目 不可能的任務

他分析,卡債族聲請更生不成,常卡在一些奇怪環節。一是法官不了解民國九十五年債務協商背景,就認定當時卡債族有能力還款,為何事後毀約。其實,當時多數卡債族是被逼的。

二是收費標準不一,無謂加重聲請成本。三是要求聲請人補件,幾近強人所難,如過去兩年「每日」的飲食收據、消費清單,甚至父母扶養費用收據,等於是「不可能的任務」。

據司法院統計,聲請更生成功者僅二二二人,成功率一.一%;聲請清算者僅三人獲准免責,成功率○.二%。從聲請更生到結束,平均需七個半月,但期間銀行不會停止高利計息,債務人壓力有增無減。

卡奴賺少還多 法官懷疑更生動機

廿九歲的阿超(化名)投資失利,欠下近兩百萬元卡債。三年前,他與銀行進行債務協商,但銀行要月薪兩萬六千元的他,一個月還三萬元。為了償還債務,阿超連「抽血試藥」都做。未料公司掀裁員風,老闆開除了他,只得聲請更生。

等了三個月法官開庭審理,法官一開口便質疑阿超,當初既然接受銀行開出的還款條件,如今又說還不起,顯然有刻意逃避還款嫌疑。

阿超強力辯駁,當初是迫於無奈,接受超出能力範圍的還款條件。但法官不為所動,甚至質疑阿超有「隱藏收入」未誠實申報。

「當聽到法官一口咬定我有『外快』時,我心都涼了!」阿超說,若沒還款誠意,當初根本不必找銀行協商還款,只是銀行姿態高,硬要他多還,那時想自己年紀輕,「ㄍㄧㄥ」一下就過去了。未料這決定竟變成更生的最大障礙。

阿超說,為還「超出能力範圍」的金額,除縮衣節食,只能瘋狂兼差;除了白天工作,還要再兼兩個差,累到常在等紅燈時睡著,被後方喇叭「驚」到才醒過來。

阿超甚至鋌而走險,拿自己當人體白老鼠,試藥、抽血,為的是領一次上萬元的報酬。最誇張的是,甚至不顧抗藥性後遺症,一個月試六次藥,弄到生理嚴重失調、臉上狂冒痘痘,體力大不如前,連走樓梯都會喘。

為何淪落至此?阿超說,大學時辦現金卡、信用卡玩股票,全都賠光,才發現欠款竟高達百萬元。他說,從來沒想過錢這麼好借,常是「附身份證、卡就下來」。

阿超說,原以為賠完錢就到此為止,但當時流行餘額代償,一堆銀行搶著幫他「債務整合」,等於又拿上百萬讓他再賭一次。但仍舊無法翻身,前債加後債,變成如今的大窟窿。

(中國時報)
--
網路電視夾殺 政論雜誌難生存

昔日百家爭鳴的政論雜誌不敵景氣寒冬,紛紛吹起熄燈號。經營十三年的《新台灣》周刊去年底停刊;《Taiwan News》大瘦身從周刊改成月刊;政論周刊只剩《新新聞》仍苦撐待變。有意思的是,前副總統呂秀蓮主導的玉山午報卻逆勢操作,成為這波寒流中的異數。

諷刺的是,本土政論雜誌紛紛銷聲匿跡之際,港、澳政論雜誌仍軍容壯盛,在台北街頭隨處可買到開放、明報、亞洲周刊、中國評論、九鼎等刊物。

政論雜誌前身是所謂黨外雜誌,在羅東經營了卅年的「國民書局」林老闆表示,在戒嚴言論封閉的年代,黨外雜誌只能偷偷的賣,不能擺在架上,否則會被警總搜 走,每次書到時他都會通知老主顧馬上買走。當時洛陽紙貴一本賣一百元,還供不應求,像前行政院長游錫堃及現任三星鄉長劉燉亮,都是店內常客。

解嚴後言路大開,新聞百無禁忌,讓走內幕聳動路線的政論雜誌生存空間驟減,黨外雜誌紛紛退出,但李登輝執政後親綠本土政論雜誌異軍突起,獨派大老辜寬敏率先創辦《黑白新聞周刊》,「老包」詹錫奎接著成立《新台灣》,二千年民進黨執政後《Taiwan News》創刊。

親綠本土雜誌逆勢而起,執政當局扮演關鍵角色,這可從廣告主清一色是公營機構略窺一二。去年政黨輪替,公營機構見風轉舵,造成本土政論雜誌廣告銳減,加上金融海嘯威力驚人,本土政論雜誌關門或瘦身是大勢所趨。

創刊十三年的《新台灣》去年十二月宣布暫時停刊;繼《新台灣》後,創刊七年的《Taiwan News》三月起從周刊轉為月刊,並提供網路即時新聞,原因也是不敵全球金融海嘯。《Taiwan News》月刊三月底出刊,但只在少數通路銷售,想買不容易。

對於政論雜誌一家家關門、瘦身,老牌政論雜誌《新新聞》名譽董事長周天瑞無奈表示,網路文化及政論節目帶來沒有內涵、素養及深度的言論,可以說是政論雜誌的兩大殺手,這等同是場文化浩劫。

周天瑞表示,平面媒體所負載的才是反省、批判的價值,也是新聞工作者的信條。《新新聞》面對新時代的挑戰及變遷,也只能開發新的內涵及題材,希望能繼續存活。

曾風光數十載 如今時不我與

政論雜誌引領風騷數十年,從早年的《自由中國》、《文星》、《大學》雜誌,到民國七十年代風起雲湧的黨外雜誌,已成為台灣人共同的記憶。宜蘭慈林文教基金會、台北吳三連文教基金會都有收藏,有興趣的民眾可前往「憑弔」。

台灣最早、最有名的政論雜誌,非民國四十年代的《自由中國》莫屬,但發行人雷震難逃整肅命運,後被捕入獄。民國五十年代李敖主編的《文星》接棒,雖以文化藝術做包裝仍遭打壓,不得不關門。

民國六十年代,蔣經國接班大勢底定,與國民黨有關係的學者成立《大學》雜誌,一時改革聲浪四起,許信良、張俊宏、楊國樞、張博雅均廁身其中,等蔣經國權力穩固後,大學也跟著完成階段性任務而打包走人。

反對力量逐漸崛起,在國民黨技術性開小門下,民國六十年代中期政論雜誌不斷冒出,先是《台灣政論》,接著是《夏潮》、《美麗島》。美麗島事件後,民眾開始關心政治,黨外雜誌風起雲湧,且清一色是時效性較強的周刊。

不讓黨外一家獨大,國民黨辦《雙十園》、《黃河》等與之抗衡,加上極右的《龍旗》、《疾風》及趙少康的《明鏡》。

黨外雜誌也反映了民進黨政治人物的崛起歷程,包括鄭南榕的《自由時代》、林正杰的《進步》、許榮淑的《深耕》、尤清的《博觀》、黃天福的《鐘鼓鑼》、康寧 祥的《八十年代》等都有十足影響力。邱義仁、吳乃仁、洪奇昌等創辦的《新潮流》,還以編輯作家聯誼會名義成立新潮流派系,甚至發起「批康」運動,形成當時 反對運動的街頭路線與群眾路線爭議。

(中國時報)
--
兒保喪葬費太高 金管會要檢討

律師陳長文投書本報指陳現行兒童保險「喪葬費」給付兩百萬元太高,恐誘發殺小孩的道德風險;金管會主委陳冲已指示保險局檢討,據悉本周將邀產學代表座談,但因業者反彈大,官員私下坦言雖有下調空間但能否調成「目前不樂觀」。

我國現行法令規定,未滿十四歲的未成年人,若以「被保險人」身分投保人壽保險,其「死亡給付」除喪葬費之外,其餘全部無效,傷害險部分一併適用。

陳長文之怒 兩百萬易有道德風險

這是前立委謝啟大等人為防止不肖父母殺小孩詐領保險金,早在民國九十年就做的規範。一名參與立法人士指出,因全面禁止讓壽險公司大跳腳,當時折衝結果變成只能領「喪葬費」,且開放金額由主管機關訂定,目前最高兩百萬元。

該人提醒,這也代表,兒童保險的「喪葬費」是否下修,並不需要修法,端視金管會如何政策權衡。

兒童保險專家、政大保險系副教授林建智認為,我國兒童保險以「喪葬費」名義替代「死亡給付」,會有這種奇怪的名稱,係道德風險與商業利益妥協下的結果。

他認為,在正本清源探討兒童死亡給付是否有正當性之前,保險局應儘速釐清這喪葬費的性質;畢竟,前者太曠日廢時、緩不濟急。

林建智說,保險局應該儘速發布函令,對社會大眾說清楚講明白:《保險法》第一○七條所講的「喪葬費」,到底是喪葬禮儀所需費用?還是「另類死亡給付」?

陳冲指示保險局 能否下調仍未定

倘若是前者,林建智說,喪葬費給兩百萬的確偏高,屬於「超額填補」,保險局應儘速下修頒布合理水準。

倘若是後者,他認為,這代表金管會的政策立場傾向認為兒童領取死亡給付有其正當性;既然如此,有鑑小孩與大人的生命等值,如此就應修法拿掉「喪葬費」字眼,且應比照成年人領取死亡給付待遇,不必設兩百萬的限制。

保發中心執行副總梁正德也說,兒保喪葬費兩百萬是否合理的爭議,背後其實隱含一個更重要的命題:「是否應給十四歲以下兒童身故保險金?」

對此,前第一英傑華人壽總經理奈特(Christopher Knight)去年五月曾表示,台灣的兒童保險死亡給付讓他這位英國佬印象深刻,因為英國百年以來的法律,係禁止兒童保單附加身故保險金。英國由英格蘭、 蘇格蘭、愛爾蘭、威爾斯等邦聯組成,各邦聯對禁止兒童領取死亡給付的「年齡」規定不一,從十二歲到十八歲都有,但禁止兒童領取的思維則全面一致。

另據主要外商保險公司提供資料,不只英國禁止,包括:法國、韓國、澳門等,也都全面禁止兒童領取死亡給付。

至於其他主要國家,則和台灣一樣,設有給付上限;其中,德國的壽險死亡給付最高僅四十五萬台幣;美國紐約州、中國的死亡給付金額,都不到台灣當前規定的二分之一。

英法韓 全面禁止兒童身故給付

金管會官員跟大學教授最大不同是什麼?就是當社會質疑兒童保險的喪葬費是否太高時,大學教授可以研究個老半天,最後說這是爭議性問題、答案見仁見智;但金管會不可以,不論降或不降,它都必須儘速表態,否則有愧身為主管機關的職權與功能。

兒童未來是國家棟樑,也被界定為弱勢,這是全球文明國家的原則之一,就此一信念,不論歐美日等先進國家或亞洲四小龍,對兒童可領取的身故給付,若非全面禁止,就是設有給付上限。

對英、法、韓等國,或是還沒回歸中國前就如此規定的澳門來講,選擇「全面禁止」,背後道理無非:寧願讓保險公司少賺一點,也不容許兒童成為詐領保險金的對象,哪怕只有一件,也不允許。

如此規範除彰顯對兒童的重視:「生命並非等值,兒童較成人價更高」外,另也有,兒童保單應回歸其商品本質的考量。

絕大多數父母幫小孩買保險,無非基於兩大目的:(一)規畫教育或創業基金,(二)建構醫療保障;鮮少父母投保係為領取喪葬費。

就規畫教育或創業基金而言,兒童保單若為生死合險,在「生存給付」部分,並不受兩百萬元限制,而是比照一般成人投保規範。

就建構醫療保險而言,由於兩百萬喪葬費,規範的是「壽險」跟「傷害險」,健康險並不在適用行列,也因此就算保險局宣布下調兒童喪葬費,並不影響保單繼續發揮其既有的兩大功能。

由此觀之,保險公司所言戕害商機的說法,實言過其實;連動所及,問題應回到:「台灣的兒童,需要用兩百萬來辦喪事嗎?」

翻遍我國主要法規或調查,不論遺贈稅法還是省政府時代曾有的統計,都不難發現,兩百萬真的太高了。以遺贈稅法為例,此一被稱為「有錢人在用的法律」,其可自遺產總額扣除的喪葬費用,最高也只給到一百萬,凸顯我國立法精神認為,給有錢人一百萬辦喪事,已屬合理。

再以省政府時代曾有的平均國人喪葬費統計為例,這雖是民國八十七年的調查數字,但若以「每年通膨率三%、喪葬成本每年漲一萬元」,以此寬鬆標準推估十一年後的現在,平均國人喪葬費再怎麼飆漲,也不應高過六十三萬元。

所謂「飢寒起盜心」,不景氣下道德風險可能攀升,金管會明知費用不合理,更必須要提早防微杜漸!

(中國時報)
--
親屬間竊盜

竊盜屬公訴罪,即便被害人不提告,警方仍須究辦,不過親屬間竊盜例外。

刑法規定,直系血親、配偶或同財共居親屬之間或其他5親等內血親或3親等內姻親之間,犯竊盜罪者須告訴乃論,也就是須當事人提告,檢警才會移送,且法院判刑前可撤回告訴。

刑法還規定,於直系血親、配偶或同財共居親屬之間,犯本章之罪者,得免除其刑。換言之,親屬間竊盜,就算被害人堅持提告,法官還是可以斟酌案情,免除其刑罰。

(自由時報)
--
油加八分滿 省錢保健康

兩成加油站油氣外洩

環保署去年進行加油站油氣回收調查,抽檢一百五十二家加油站,三十一家檢測出油氣外洩,比率為二十.四%,其中一成無法現場排除故障,任憑油氣外洩,到加油站加油,要付出健康代價。

在氣油比(即加油槍抽氣量與加油量比率)檢測方面,抽檢三千零四十四支油槍,四百八十四支不合格,不合格率十五.九%,現場故障排除後,仍有二百八十三支不合格,比率約九.三%。

環保署空保處長楊慶熙表示,環保署推廣油氣回收多年,目前加油站都已加裝油氣回收設備,會發生油氣洩漏,多因設備操作不當、維修不足所致。環保署規定加油站每半年檢測油槍抽氣功能,每二年檢查油槽及油槍是否洩漏,改善這類情況。

除了設備故障之外,加油工習慣性「強制加油」,也是一大問題。

「先生,你加的油四十五.八公升,湊滿四十六公升,每公升可退二元喔!」此時加油工拉高油槍,「喀啦、喀啦」硬把油加進去,這個「強制加油」的動作使得油氣洩漏,人體暴露在風險環境中。

加油工強制加滿可告發

楊慶熙表示,環保署大力宣導「加油不加滿」,聽到油槍跳起來,就不要再加了,這個時候油箱約八分滿。如果加油工不聽勸阻,可向環保單位告發。

加油工阿翔表示,油槍由兩根管子組成,一個管子加油,另一個管子利用真空原理抽氣,送到儲氣槽儲存,油槍前端有一個感應器,當油箱內汽油接觸感應器後,扣環會主動跳起來停止供油,如果繼續硬加,汽油會跑回油氣回收管內,沒有加到油箱中,變成花冤枉錢。

楊慶熙表示,台中縣市已經公告「強制加油」為空氣污染行為,屬於行為罰,依照空氣污染防制法第三十一條規定,可處加油工五千元至十萬罰鍰,也有實際開罰案 例,其他未公告縣市,如果加油工屢勸不聽,可向環保單位舉發。由於這類加油站的油槍大多已經耗損,環保單位測試油槍的「油氣比」,不符合標準即開罰。

桃園推動標章認證

桃園縣政府前年十月開始推動「油氣回收標章」認證制度,取得認證的加油站油氣完全回收,加油工也不強制加油,整體環境也相當乾淨。

楊慶熙表示,油氣回收為地方環保局職權,推動認證標章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汽油含苯 長期吸入易致癌

汽油揮發出的污染物,包括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等多種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其中以苯的毒性最高。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指出,油氣中含有的苯,已確認為致癌物,具有骨髓毒性,可能導致再生不良貧血、白血病。而甲苯則會抑制中樞神經,並對腦部和肝臟有毒害。如果沒有做好油氣回收,員工、居民及駕駛員都可能受害。

另外,油氣散發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也是促成空氣中臭氧生成的關鍵化合物,臭氧是略帶淡藍色且具刺激性味道的氣體,也是造成都會型城市空氣品質不良的主要原因。

林杰樑表示,由於這些有機溶劑仍會經由皮膚吸收,加上目前一般活性碳口罩對其吸附能力不佳,就算民眾戴上N95口罩也難防護,因此,最好方式就是遠離聞起來「油氣特別重」的加油站,並可向環保單位檢舉。

加油站勞工一旦發覺站內油氣味道變濃,應有警覺性,以確保自身安全。

(自由時報)
--
貼布使用不當 易造成二次傷害

報載藝人六月因同時使用噴藥劑和貼布,卻因使用方式失當,導致膝蓋嚴重灼傷,至少3個月才能恢復,別小看貼布,使用方式不對,疼痛未解決,可會造成二次傷害。

民眾常因為姿勢不正確或是骨質流失、退化性關節炎、五十肩等慢性病,造成肩部、後肩胛骨、腰部、膝蓋關節及手臂等部位痠痛,飽受痠痛困擾的民眾,常利用痠 痛貼布緩解不舒服感,很多人以為外用藥布的使用方式簡單,不會傷害身體,殊不知錯誤使用或黏貼時間過久,會引起皮膚癢、熱、紅、痛,有時撕下藥布時,連皮 膚都會一起撕下來,讓皮膚受到嚴重傷害。

市面上的藥布種類繁多,有黏力較強的傳統貼布、清涼的水性藥布、溫熱型的貼布和新型紅外線痠痛貼布等,以成份而言,有西藥,也有中藥配方,其目的都是暫時緩解疼痛的感覺。

溫熱型的藥布、紅外線貼布,主要是以暢通血液循環產生鎮痛作用,所以有些痛經的女生,也會使用溫熱型貼布緩解經痛的不舒服感,但若痠痛患部有發炎狀況,如 紅、腫、熱、痛,此時不建議使用溫熱型貼布,應該改用冰涼感的痠痛貼布。皮膚較細緻的人,也不適合使用溫熱型貼布,因為引發皮膚過敏機會較大。

其實皮膚會不會受傷,跟藥布的使用時間也有很大的關係,一般而言,正常皮膚每6個小時就應該換一次藥布,但是建議敏感性膚質的人,每4個小時就應該換一次藥布。換藥時,讓皮膚稍微透氣休息半小時後,再貼新的藥布,這樣可以有效降低皮膚過敏現象。

(自由時報)
--
科學麵當零食 40歲婦竟噎死 醫生警告:大口乾吃泡麵 食物會跑到氣管

把科學麵當零食吃,也會噎死人。一名婦人昨到花蓮和朋友邊聊天邊嚼科學麵,被噎到後不斷咳嗽,友人連忙幫她拍背,不一會婦人即休克,救護人員趕到急送醫 院,但仍不治。醫師初步診斷,是科學麵噎到,窒息死亡,確實死因仍待解剖確認。婦人朋友哽咽說:「人本來好好的,吃口麵,怎麼會這樣?!」

不可不慎
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急診室主治醫師張明璁頗為意外說:「通常是老人和小孩較易噎到,一般人會噎到,若非吞嚥有困難者,就是吃得太急太快。」

宜採哈姆立克法急救
統一企業公共事務室經理吳旭慧表示,在事情未釐清前,統一不便對此回應。統一經請教專業醫師,死亡原因應與公司產品無關,將待正式檢驗報告釐清責任歸屬。
警方調查,被科學麵噎死的婦人吳詩佳(四十歲)在桃園工作,清明節返花蓮掃墓,昨午她到玉里鎮拜訪林姓女友人,兩人到教會作禮拜,中午隨林女返住所,因她 隨身攜帶科學麵,與林女一邊看電視一邊聊天敘舊時,就把科學麵當零食吃,沒想到突被噎到狂咳不止,吐了一地科學麵,林女見狀趕緊幫她拍背,五分鐘過後吳婦 翻白眼,昏倒在地,林女打一一九求救。
不巧,前來救人的救護車與游美珠(四十三歲,女)駕駛的廂型車發生擦撞,消防局獲知立刻再改派救護車支援,但林女在等不到救護車下,奔出住家到巷外求救, 附近有一名救難協會成員韓政翰及源城國小老師唐宇新學過急救,兩人幫她做心肺復甦術並施作人工呼吸,直到救護車到達將吳婦送醫急救。
玉里榮民醫院醫師柳鴻祥說,吳婦到院前已無生命跡象,他翻開吳婦嘴巴,發現喉頭以上氣管全塞滿科學麵,初判是異物梗塞氣管導致窒息死亡,警方調查,吳婦有高血壓及心臟病史,但真正死因待檢察官相驗。
柳鴻祥並表示,林姓友人在吳婦噎到時曾對吳婦拍背施救,這種作法不對,因力道太小,無法排出異物,正確方式應實施哈姆立克急救法,利用橫膈膜往上快速擠壓,使肺內空氣往上衝而將異物排出。

邊吃邊聊「怎會這樣」
友人林女哽咽說,「剛才我們還開心聊天,怎麼下一秒鐘就這樣了?」她責怪救護車延遲害死吳,「如果早到五分鐘,或許有救!」
吳婦離婚育有三個小孩,生活困苦,老大已滿十八歲有工作,因此無法申請低收入戶補助,她曾做過美髮,偶爾也靠打零工為生,沒想到會噎死。
醫師張明璁表示,吞嚥食物係靠著口水滋潤與食道蠕動收縮,將食物往下擠壓到胃裡,如果乾吃科學麵、麻糬、燒餅、麻花之類較乾燥食物,因口水分泌不夠多,大 口大塊的吃,在吞嚥往下擠壓時,部分食物會跑到氣管,造成噎到情形。乾燥食物正確吃法,應小口吃,並配以開水等飲料,簡單說就是細嚼慢嚥。



被科學麵噎到示意圖
四十歲婦人吳詩佳和朋友邊聊天邊嚼科學麵,未料被噎到狂咳不止,吐了一地科學麵,不一會即休克無氣息。



泡麵零嘴大受歡迎 多無警語

獨特吃法
速食泡麵,因沖泡即食,相當方便,一直是國人喜愛麵食,因泡麵也可乾吃,口味大受歡迎,因此泡麵也一躍為零食之一,更受到年輕人喜愛。
打開乾麵外包裝、撕開調味料與乾麵混合後,再把袋口捏緊、壓碎麵體、搖晃後送入口中的「王子麵」,是從五年級生開始的獨門吃法與共同記憶。十多年前國內由統一科學麵再掀熱潮。因這種乾麵方便好吃又夠味,單包價格又低,躋身年輕族群最愛的零嘴。

去年創造12億市場
目前泡麵零嘴市場由科學麵、王子麵、維力張君雅系列以及日式模範生點心麵分食,前兩者可煮食或剝塊食用,還能享受「擠壓」的快感,「玩法」較多元,仍是很多四到六年級生的共同回憶;後兩者則強調方便,一開就能入口不沾手,比較吸引年輕人。
根據統計,休閒食品乾麵市場一年規模大約十億元,原本統一科學麵與統一脆麵就佔了九成,其餘才是模範生點心麵,「張君雅」意外出現,則打破統一獨霸脆麵市場的狀況,去年脆麵市場整體約十二億元,其中維力旗下的「張君雅小妹妹」及「什麼玩意」兩項產品就搶進逾一成市場。
維力企劃經理陳瑞鎮指出,因為「張君雅小妹妹」的品牌知名度廣受消費者喜愛,因此特意開創以此為品牌的休閒零食產品線,才有了「張君雅小妹妹」的脆麵,雖已分裝一口一塊,但希望消費者不要一次倒入口中,以免造成吞食困難的狀況。

(蘋果日報)
--
天氣多變 女嬰咳到胸口凹陷 呼吸道融合病毒作祟 宜勤換衣洗手

一名五個月大女嬰日前高燒三天,且整晚咳到不能睡,送醫發現,女嬰已咳到胸口凹陷,呼吸也都出現痰音,證實是呼吸道融合病毒造成;醫師提醒,最近天氣變化 不定,已讓此病毒流行,若氣喘病童感染這種病毒,病情會更惡化,建議家長回家接觸小朋友前,一定要先更換衣服,而且要洗手,才能做好預防。

提高警覺
收治該病例的國泰醫院小兒科主治盧英仁表示,該女嬰在保母家已發燒,但沒及時治療,拖三天後回家,家長發現除高燒外,食欲與活動力也很差。

容易誘發氣喘
女嬰的咳嗽非常厲害,痰也很多,晚上咳到整晚都沒辦法睡。女嬰被家人帶到門診時,已出現呼吸窘迫、胸口凹陷,呼吸都是喘鳴聲與痰音,照X光發現,她的肺部明顯發炎,且血氧濃度很低,嘴唇也發紫。
盧英仁表示,女嬰經診斷為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所致,所幸經治療後,病情已改善,若未及時治療,嚴重很可能得插氣管內管、住加護病房搶救。
馬偕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林達雄說,呼吸道融合病毒好發於天氣不穩定時,多數病人是兩歲以下的幼兒,主要藉由飛沫或直接接觸患者的分泌物而傳染,較為嚴重者在發生咳嗽、流鼻水、鼻塞及發燒等症狀後,會進一步劇咳、呼吸困難,新生兒感染甚至會出現呼吸暫停。
由於最近氣候多變,臨床上氣喘病例激增,醫師提醒更要預防遭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盧英仁指出,小兒科門診的氣喘患者這陣子大幅成長五成以上,而醫界已證實 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會誘使氣喘發作,造成病情惡化,且目前沒有疫苗可用,所以父母在回家接觸小朋友前,一定要先換衣服,並且洗手。

少去擁擠場所
林達雄另建議,盡量不要帶小孩去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若家中有人感冒,得避免接觸小朋友。

預防呼吸道融合病毒注意事項
打噴嚏或咳嗽應掩住口鼻
避免到擁擠或通風不良場所
成人返家抱嬰幼兒前,應先更衣、洗手
嬰幼兒若有半夜喘不過氣、呼吸困難、高燒不退等症狀,應立即送大醫院兒科治療

(蘋果日報)
--
攝取過多兒茶素 恐異常飆汗

一般來說,我不太會流汗。可是,我的手、腳跟腋下越來越會流汗。尤其是光著腳,不穿襪子、褲子的時候,我反而更容易流汗。這是怎麼一回事?

專家告訴你
流汗是身體為了調節體溫,只是流汗部位會不同,例如:夏天可能是臉、背等外露部分易出汗,而冬天這些部位比較少出汗時,剩下的汗液會藉由腋下、大腿、腹股溝等部位排出,因此冬天這幾個部位較容易出汗。
但汗量若異常的多,可能是:1.衣服穿太多。最近室內外溫差大,常會不自覺穿太多。2.具特殊體質,例如:情緒容易緊張。可運動30分鐘,讓自律神經獲得 舒緩,流汗症狀就會減緩。3.攝取過多兒茶素、咖啡因,使交感神經興奮,汗量增加,吃減肥藥物也會造成汗量異常。4.身體上的疾病,例如:甲狀腺機能亢進 症的患者也會出現多汗症狀。

(爽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