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少年 化身恐攻屠夫 巴黎129死 99重傷
穆斯林激進組織「伊斯蘭國」上周五晚間在法國巴黎發動連環自殺炸彈客攻擊,造成129死99人重傷。法國檢方前天稱攻擊行動由3組人馬同時展開。消息指出,身亡兇嫌共7人,除已知的1名法國男子,還有1名女子,另有2嫌上月以難民身分入境希臘後轉往法國,其中一人年僅15歲。法國、比利時、希臘和德國聯手辦案,已在比利時逮捕7嫌,法國嫌犯父兄也被拘留,據悉另有其他共犯在逃。
這起震驚全球的恐怖攻擊,由3組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IS)人馬於上周五晚上9時20分起,在巴黎人潮聚集的法蘭西體育場、巴塔克蘭劇院、小柬埔寨餐廳、卡利翁酒吧等共6處,持AK-47步槍瘋狂殺戮,兇嫌還引爆身上統一穿著的TATP炸彈背心。短短30分鐘內,遇襲地點一片哀號,死傷者倒臥血泊,死者來自13國。
3兄弟是恐怖份子
法國指為IS犯案,IS也承認是為報復法國出兵空襲IS。各國在案發後紛紛提升安全警戒,尤其被點名可能是下個攻擊目標的美國、英國等。伊朗昨稱,根據情資該國也被點名。
台灣時間今凌晨最新消息,消息人士告訴法新社,恐怖份子中有一家3兄弟,其中1人在恐攻行動中喪命、另1人在比利時落網,但不確定是否直接涉案,尚有1人不確定是否也在恐攻中死亡或在逃。另外,法國安全官員透露,第二具兇嫌遺體已指認出來了。
法國檢察官莫林斯前天表示,7名兇嫌中已知1人為29歲法國男子。警方是根據在巴塔克蘭劇院現場一具兇手屍體,比對其一截斷裂手指指紋,確認他為法國人莫斯特菲(Omar Ismail Mostefai)。
案發後,莫斯特菲34歲哥哥主動到案說明,警方隨後再將其父親等多名親人拘留。莫斯特菲曾犯8項輕罪,有極端的伊斯蘭信仰。
兇手持有難民護照
警方還在劇院另一名兇嫌遺體旁發現一本敘利亞護照,懷疑兇嫌為25歲的阿爾穆罕德(Ahmed Almuhamed),他上月3日途經希臘的萊羅斯島,同月7日從馬其頓進入塞爾維亞,並在進入克羅埃西亞和奧地利前,在塞爾維亞申請庇護。一名美國情報官員認為,該本敘國護照可能是假的,因護照號碼非敘利亞護照的合法號碼。
美聯社報導,若兇手確實混入數百萬難民中進入歐洲,其「意涵可能相當重大」。
英國《每日郵報》也報導,據法國警方消息,身亡的恐怖份子中有2人上月以難民身分入境希臘後轉往法國,其中一人年僅15歲。報導還引述劇院一名倖存者指出,兇嫌包括一名女子。
「槍手稚氣卻堅決」
法國《西南報》稱,15歲炸彈客的消息未獲官方證實,但巴塔克蘭劇院遇襲時,人在現場的Europe 1電台記者皮爾斯說:「我看到一名槍手非常年輕,稚氣卻非常堅決的臉孔令我印象深刻。」
法國警方還在劇院附近發現一輛犯案用車輛,掛比利時車牌。比利時警方根據線索,在布魯塞爾逮捕7名嫌犯,其中1人在巴黎恐襲時現身巴黎。法國檢察官莫林斯指,兇嫌用的車輛在比利時登記,由1名住比利時的法國人租用,他與同行的另2名男子在比利時警方路檢時被捕。
比利時成恐攻溫床
比利時檢方昨證實,兇嫌中有2人是住布魯塞爾的法國人,凸顯比利時已成為伊斯蘭極端份子在歐洲活動的重鎮。有報導指比利時已發布國際通緝令,顯示仍有嫌犯在逃。
希臘、德國也加入偵辦行列。希臘當局證實,阿爾穆罕德是在希臘的萊羅斯島上註冊成為難民,而法國當局已向希臘請求,要求核對另一男子的指紋。
恐攻影片(ppt.cc/fmSKI)昨開始在網上流傳,從畫面可見在巴塔克蘭劇院表演的美國搖滾樂團「玩命鷹族」演唱現場,突然槍聲大響,鼓手趕緊躲在座位下,吉他手匆忙逃離舞台;而根據英國《鏡報》刊出的照片顯示巴塔克蘭劇院內屍體遍布,有大攤血跡,牆上、座椅上和地上全是彈孔。
巴黎恐攻可能影響
●敘利亞和談可望有進展:法國外長法畢斯稱,今後國際社會須對敘利亞與恐怖主義一致行動。
●西方參與敘國軍事行動有待觀察:IS稱發動恐攻是要報復法空襲IS,其他國家會為避免捲入爭端而不願參與和敘國有關的軍事行動。
●歐洲難民政策生變:波蘭和拉脫維亞已宣布不會承續歐盟領袖的決議接受難民配額。
●維安措施提升:主辦G20高峰會的土耳其及亞太經濟合作會議的菲律賓更繃緊神經,將維安提至最高層級。
●歐洲申根協議面臨挑戰:難民危機讓歐洲各國原本消失的邊境再度拉起國界,法宣布關閉邊境加強境管,原已瀕臨崩潰的申根協議更雪上加霜。
【報你知】TATP炸藥 「撒旦之母」
TATP為三過氧化三丙酮(Triacetone triperoxide),又名「熵炸藥」(熵音同商),由丙酮、過氧化氫在催化劑下低溫合成,是一種略帶酸味的白色晶體,不溶於水。TATP極不穩定,對熱能、震動和摩擦敏感,所以常被用來製造炸藥,有「撒旦之母」稱號。
*法人哀傷但堅強 爭相捐血救同胞
浪漫花都巴黎在上周五晚間經歷二戰後死傷最慘重的攻擊,博物館、學校、市場和旅遊景點暫時關閉,平日熙攘的街頭異常冷清。有居民形容:「空氣中充滿哀傷。我們真的很難過。」攻擊造成352人輕重傷,不少民眾排隊捐血,貢獻一己心力。
儘管法國政府告訴民眾盡量別出門,但巴黎多間醫院及捐血站外,可見人們大排長龍等待捐血。26歲女子盧茲說:「這是最實際的幫忙方式,是我唯一能想到的回應方式。」
「害怕仍有事發生」
街道上仍有人遛狗,堅信生活必須繼續,但巴黎人心頭縈繞同一個問題:「攻擊結束了嗎?」在遇襲的東區,人們踏著緩慢步伐,朝事發點靠近,默默地獻花,點上蠟燭,有人忍不住啜泣。
50歲的馬森說,「人們很擔心」,他身旁13歲的兒子怯怯地說:「有些害怕,總覺得仍有事情會發生。」
「很多人離開巴黎」
第八區一家星巴克咖啡,店內客人稀少。店員說,過去一個半小時,只有3人上門,「平常隨時都有5、6人在店內」。
民眾普希金納說,很多人離開巴黎,街上都是士兵,「人們很驚恐,因他們(兇手)對勞工階級開槍。他們射殺年輕群眾」。
*雙雙中槍 摯愛在懷中斷氣 倖存女:槍手見倒地者還能動 就掃射
天佑法國
巴黎連環恐怖攻擊已造成129人死亡,罹難者至少來自13國。49歲美國女子威爾遜和36歲英國前男友亞歷山大在浪漫花都重逢,但沒想到竟是一場死亡約會,兩人在巴塔克蘭劇院裡雙雙中槍,亞歷山大等不及營救,在威爾遜懷中斷氣,威爾遜在亞歷山大死前對他說:「你是我一生最愛。」
根據劇院倖存者的說法,3名槍手闖入後,先射殺坐輪椅的歌迷,掃射長達15分鐘後,逐一挑選民眾槍決,還用腳踢傷者,若有氣息者立即補槍。
躺在屍堆中裝死
威爾遜敘述這段血腥經歷時餘悸猶存,她說槍手闖進劇院後不放過任何人,她和前男友亞歷山大躺在屍堆中裝死,但身旁有人移動,引起槍手回頭朝他們掃射,雙腳中彈的她負傷盡力搶救亞歷山大,但他仍在她懷中過世,「他沒有呼吸,我抱著他,告訴他我愛他,是我一生最愛」。這段故事在社交網站引發熱議,且傳出亞歷山大現任女友在情況未明前,還在臉書和推特上呼籲協尋他。
先問國籍才下手
46歲澳洲爸爸里德和12歲兒子奧斯卡一起去聽演唱會,他描述槍手像行刑般「瞄準、開火、瞄準,再開火」。驚恐的奧斯卡想要站起來逃跑,爸爸趕緊拉他蹲下。驚魂未定的奧斯卡說,槍手說的法文聽起來很道地,口音不像外國人。
里德發現有人開了右邊的逃生門,於是趁隙趕緊將兒子先往門外推,一路上都是倒在血泊中的人,奧斯卡掉了鞋子,也丟了皮夾,所幸手機還在,最後失散的父子靠著手機聯絡上,慶幸死裡逃生。
33歲法國男子維爾在開場前最後一刻搶到票入場,本來還覺得自己超幸運,結果沒想到差點死於非命。他形容,槍手開始掃射時,他身旁的人一個個倒下,子彈差一點就打到他,他邊逃跑還能感覺到腳下死傷者的血泊。
來自智利的23歲男子格廷格說,當時他剛從廁所出來,發現音樂都停了,看見到處都是死屍。一名槍手問他相不相信神,他回:「信。」接著槍手又問他是不是法國人,他表明是智利人,槍手就放了他。但有其他2名智利人在劇院中被殺。
陌生人英勇擋死
22歲南非女子鮑德利說,當時見數十人在她面前被掃射倒下,跟男友走散的她,「轉眼間未來粉碎了,我非常害怕,獨自一人裝死等了1小時才僥倖存活。」
鮑德利在臉書上感謝一位陌生男子,「他冒死擋在我前面,在我以為男友已死的45分鐘期間不斷安慰我,讓我相信世界仍有美好一面。」
一名中國留學生也在劇場裡受傷,腹部中槍但送醫後無大礙。
移民嚇到想返鄉
另外,旅法中國人葉蓓蕾一家就住同遭恐攻的小柬埔寨餐館樓上,事後她兒子驚恐地說:「媽媽,這裡太恐怖了,太恐怖了,我們回中國吧!」葉蓓蕾說由於她家窗戶隔音較好,再加上電視的聲音,當時未聽見槍聲,直到友人透過微信通知她才知道。
恐攻事件外籍罹難者
英國:5人
比利時:3人
智利:3人
美國:2人
阿爾及利亞:2人
葡萄牙:2人
羅馬尼亞:2人
墨西哥:2人
突尼西亞:2人
西班牙:1人
瑞典:1人
摩洛哥:1人
德國:1人
*拿人當槍靶 劇院槍手「瞄準再開槍」
上周五晚上到巴黎巴塔克蘭劇院看演唱會的觀眾,不幸捲入二戰以來最嚴重的連環恐怖攻擊中,最慘烈的事件。目擊者描述,3名槍手闖入現場大開殺戒,先瞄準好再開火,持續射擊15分鐘,對傷者行刑式補槍,毫不手軟,還對嚇得蹲下的群眾丟擲手榴彈。
許多人帶傷從劇院後方兩個緊急出口逃出,甚至拖著疑似屍體離開,隨後槍手挾持人質,和重裝警方進行駁火對峙2小時,最後法國警方進行攻堅,89人不幸罹難。
*攝影師搏命衝現場 隨身iPhone拍駁火
巴黎恐怖攻擊當晚,法國著名紀實攝影師札克曼(Patrick Zachmann)在巴塔克蘭劇院外,拍到警察與槍手激烈駁火的影片。時間是上周五晚間10時09分,在劇院遭恐攻後約半小時,槍手向警察連開10餘槍,情勢緊繃。有警察似因恐懼撤退到較遠處,也有警察冒險帶一名女子逃離現場。
法國上周五派出最精銳的國家憲兵特勤隊(GIGN)及警察總署特勤隊(RAID)打擊恐怖份子。法新社
法出動最強部隊
法國新聞網《20分鐘》報導,法國內政部當天動員了最強的菁英特種部隊,法國國家憲兵特勤隊(GIGN)及警察總署特勤隊(RAID)出擊。巴塔克蘭劇院倖存者說曾聽到槍手要求與GIGN談判,但後來自爆身亡,GIGN並未與其談判。
札克曼前天在網路發布影片(goo.gl/SYQn3O),他接受上海《澎湃新聞》訪問表示,當時他在附近用餐,聽說有槍擊,立刻騎車跟著警車抵達劇院附近,和3名警員躲在車後,隔街用隨身iPhone4拍下駁火情形。從畫面中可見槍聲大作,子彈齊飛。他形容當時警察「真的很緊張,甚至害怕」。60歲的札克曼隸屬瑪格南攝影通訊社(Magnum Photos),1980年代曾在台灣與中國記錄民情(goo.gl/k3fjvg)。
*人道遇恐攻 考驗難民政策
巴黎恐攻案傳有槍手假冒難民混進歐洲,讓歐洲難民問題雪上加霜。德國仍堅守開放移民立場,更多國家卻趁機緊縮政策,導致顛沛流離的難民前途更艱困,成恐攻案間接受害者。而法國有龐大穆斯林人口,恐攻案也讓與恐怖主義無關的一般穆斯林老百姓憂心遭排擠。
德國堅持不設限
今年初起大批北非和中東難民偷渡到歐洲,估到今年底將達上百萬人。9月歐盟領袖通過安置移民方案,對難民敞開大門,尤以德國對難民態度最友善。但巴黎恐攻案再度引發歐洲對難民問題的激辯。
德國總理梅克爾在案發後聲明,堅守廣納移民政策,收容難民仍不設限。她力促人民即使面對恐怖主義威脅,也要維護歐洲固有的人道精神和同理心。
然而對梅克爾樂觀態度的質疑聲浪愈來愈多。即使在巴黎恐攻案前,與梅克爾關係緊密的德國官員也開始擔憂難民帶來的問題。至昨德國已發生689起攻擊難民和難民收容所事件,比2014年增逾2倍。數個月前,德國報紙還刊出難民在火車站受到熱烈歡迎的照片,如今難民報導卻充滿「危機」兩字。
原就不滿歐盟難民政策的中、東歐國家,趁此機會限縮政策。波蘭前天開第一槍,宣布不再接受歐盟分配的難民配額,並拒絕收留中東難民,接著拉脫維亞也跟進。
社群網站上出現許多對難民政策的質疑,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的思考角度。一名歐洲網友說:「你是否想過難民每天都得面對(巴黎恐攻)這類恐怖攻擊?他們會到歐洲,也是為了逃離國內的恐怖攻擊?」
反移民聲浪四起
法國是穆斯林人口最多的歐洲國家之一,伊斯蘭國(IS)崛起後,法國其他宗教與穆斯林族群間的關係更趨緊張。法國極右派也趁這次恐攻危機,再度大肆宣傳反移民政策。但持相反意見的法國人認為,反移民或反穆斯林絲毫無助遏止法國遭受恐攻。
*IS嚇壞全球 美俄破冰反恐 聯軍空襲被轟太失敗 未有效打擊IS
天佑法國
穆斯林激進組織「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IS)犯下震驚全球的巴黎恐攻案,促使國際加強打擊IS的決心,20國集團(G20)昨在土耳其舉行高峰會,除譴責IS暴行,也表示將「團結對抗恐怖主義」,並加強邊境管制與民航安全。專家分析,IS縝密策劃大規模恐怖攻擊的能力已成為全球威脅,西方國家須儘速調整策略。
美國總統歐巴馬、俄羅斯總統普丁等G20領袖昨齊聚土耳其安塔利亞,巴黎恐攻事件讓峰會氣氛凝重,恐怖主義對全球的威脅及敘利亞情勢成為會議焦點,蓋過會議原本要討論的經濟、氣候變遷及逃稅議題。與會領袖並為罹難者舉行默哀。
譴責IS行為「可憎」
據路透取得的聲明草稿,G20領袖譴責IS對巴黎恐攻是「可憎」行為,也將「團結對抗恐怖主義」,並加強邊境管制與民航安全。主辦國土耳其總統艾爾段說:「我相信我們將在會議上提出對抗國際恐怖主義的強烈訊息」。
無法即時蒐集情資
這也是歐巴馬和普丁自9月俄羅斯對敘利亞境內的IS發動空襲後,首度面對面討論敘利亞議題,媒體形容為兩人破冰的會面。但分析指,敘利亞情勢複雜,加上列強各有所圖,要有共識不容易。
美國五角大廈前天指,IS份子在巴黎發動恐攻當晚,已出動2架F15戰機空襲IS在利比亞的基地,炸死其利比亞分支首腦納比爾(Abu Nabil),這是美首度將空襲範圍擴大到IS控制的主要勢力範圍伊拉克與敘利亞之外。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聯軍自去年9月以來對IS進行空襲,被視為失敗之舉。英國倫敦亞太基金會國際安全主任戈赫爾(Sajjan Gohel)分析,IS基地都設在緊鄰人口稠密區或綁架平民當人質,西方聯軍為避免傷及無辜,須避開特定目標,蒐集情資能力也因缺乏地面部隊而受限;他指庫德族部隊上周以聯軍砲火為後盾,從IS手中收復伊拉克北部重要戰略據點辛賈爾,顯示空襲唯有配合地面作戰才能有效打擊IS。
包括美國國家反恐中心前主任雷特(Michael Leiter)等專家,都呼籲美國對IS採取更積極、更多面的作為,美國如果還認為IS的勢力只局限在中東,就是「不願面對真相」。
聖戰士已分布百國
英國布拉德福德和平研究所教授羅吉斯(Paul Rogers)指,IS去年9月有來自80國的1.5萬外國聖戰士,如今人數已增加到約3萬人,來自100國,雖多數穆斯林都不喜歡IS,但它訴諸「伊斯蘭受到攻擊」,確實獲得回響,「巴黎恐攻事件是不是能讓西方國家重新思考對待伊斯蘭教及穆斯林的方式?」
*景點多關閉 那一夜太悲傷 《蘋果》返血腥現場 悲悼花束如山
天佑法國
法國巴黎歷經恐怖一夜,許多景點陸續關閉,《蘋果》昨直擊,原本熱鬧的假日觀光人潮不若以往,至於發生慘案的酒吧和巴塔克蘭劇院,陸續有民眾前往哀悼默禱,現場擺滿悼念的花束與燭光,一位巴黎人告訴記者,「我們不會忘記這一晚,只是這樣的記憶讓人太悲傷!」
前天晚間7時許(台灣時間昨凌晨2時),《蘋果》前往恐攻事發地點之一的巴黎阿利貝街(Rue Alibert),街上的小柬埔寨餐廳和卡利翁酒吧,共有14名無辜民眾遭恐怖份子持槍掃射屠殺。
拼湊肉身擋彈慘況
兩家酒吧各立街角一隅,記者目測約各40坪大,桌椅排列密集,周五事發當晚,店裡正播放德法足球友誼賽,民眾邊用餐邊看球賽,氣氛輕鬆歡樂,可以想見當恐怖份子衝入店內掃射,無辜民眾無處可逃,以肉身擋彈的慘烈狀況。
卡利翁酒吧已圍上封鎖線,大門和窗戶玻璃隨處可見清晰彈孔,店內滿目瘡痍,店外地上仍留有噴濺而出的碎裂物;小柬埔寨餐廳則拉下鐵門,2家店門口都堆滿哀悼的花束與蠟燭。
死傷慘烈的巴塔克蘭劇院仍是封鎖狀態,民眾無法接近現場,只好在鄰近的共和廣場哀悼,廣場上的瑪麗安娜(Marianne)雕像下方堆滿花束與蠟燭,其中一幅標語「我們是人類」,與瑪麗安娜象徵的自由與理性相呼應,也是對恐攻的譴責。
逃一劫看新聞噴淚
記者昨透過住在巴黎的台灣女子Cherry,訪問其韓裔男友Alex。Alex在3個月大時被法國父母收養,在法國居住20多年。恐攻當天他騎車經過法蘭西體育場,看到很多警車停在球場外,回家看新聞時「邊看邊流淚」,他的DJ朋友Robin在法蘭西體育場內的酒吧工作,原本擔心Robin安危,還好當天凌晨2時安全離開。
Cherry認為這次恐攻「IS成功造成大家的恐懼」,讓法國人擔憂可能還有後續組織性的攻擊。
軍方派3千人巡邏
《蘋果》另一組記者昨晚抵達巴黎戴高樂機場,在入境大廳嚴重「卡關」,旅客還分成歐盟成員與一般旅客分開檢查,旅客的證件、隨身行李都經嚴格審查,且隨處都有警察配槍巡邏,有旅客在管制區拍攝照片,最後都被要求刪除才能過關。
恐攻也導致巴黎自1944年來首次宵禁,知名景點艾菲爾鐵塔、羅浮宮、迪士尼樂園隔天也停止營業。另法國軍方派出3千名官兵,在各重要景點巡邏。
*275台客報平安「太恐怖了」
巴黎恐怖攻擊事件後,昨首批搭乘長榮航空由巴黎回台的民眾,仍心有餘悸,有人說「真的嚇到了!很擔心沒辦法回家」,也有人直呼「太恐怖了!」觀光局統計,國內仍有10個旅行團、約275人在法國,團員均安;尚未出團者,旅遊業者也紛決定從寬處理,預估今將湧現首波退團潮。
很擔心回不了家
國內目前僅長榮航空直飛法國,恐攻事件後長榮第一班飛台班機昨抵台,吳姓台籍旅客在機場說:「當天搭遊覽車回飯店,途經甫遭攻擊的體育館,看到一整群荷槍實彈軍警,直覺不對勁,回飯店才知發生恐怖攻擊,真的太恐怖了!」
在法國巴黎求學5年的葉同學說:「法國從沒看過這麼緊張的場面。」另名旅客也說:「真的嚇到了!很擔心沒辦法回家。」
觀光局統計,昨仍有10團、275人在法國。旅行社將與旅客協商是否調整巴黎行程。文化部指,正在法國進行藝術文化交流的敖幼祥等台灣藝術家目前均平安。
旅行業者表示,今上班日估會有一波巴黎退團潮。長榮航空則指,前往巴黎的個人或團客,開票日在本月14日前,且出發日在14日至22日間者,可在28日前更改搭機日期或退票。
巴黎團退團規定與申訴管道表
退費標準:旅客可擇下列較有利的方案
.依取消行程時距離出發日的天數,扣除一定比率團費。例如:旅客出發日前第2至20日取消,賠償旅遊費用30%,出發日前1日取消,賠償旅遊費用50%,出發日當天取消,賠償100%
.扣除必要費用及賠償5%以下團費
申訴電話:
.觀光局:0800-211-734
.品保協會:(02)2506-8185
.消費者服務專線:1950
.消基會:(02)2700-1234
*悼亡者 巴黎沿路聞哭聲
特派側記
「沒想到,是這麼血腥的黑色星期五!」上周五晚上10時許,看到BBC新聞推播,得知巴黎遭恐攻,光是巴塔克蘭劇院就有百人遭挾持,雖然我正在倫敦休假,面對重大國際新聞,採訪激情瞬間燃燒,立刻打電話回報社:「我要去巴黎,我要採訪這則新聞!」
驚訝IS組織縝密
當時是倫敦凌晨1時許,趕忙訂了開往巴黎的「歐洲之星」列車座位,想到要趕往巴黎,我完全沒有睡意,立即打包行李,清晨5時出門。經過戒備森嚴的車站盤檢,終於抵達巴黎北站,站內警察穿著防彈背心,旅客也難掩不安的情緒。
從北站搭地鐵5號線,約10分鐘抵達巴塔克蘭劇院,因現場封鎖,只能從500公尺遠的封鎖線觀察,法國人生性浪漫又感性,此時卻掩飾不住悲傷情緒,看著現場遺留的彈孔、哀悼鮮花或打氣字條,隨處都可聽見哀悼的啜泣聲。
我一連趕了巴塔克蘭劇院、卡利翁酒吧、小柬埔寨餐廳等5個案發地點,驚訝IS在法國的組織竟如此縝密,一個晚上啟動多點攻擊。歐洲人原本喜歡坐在餐廳或咖啡店的街角,來杯咖啡或啤酒盡情聊天,沒想到這樣的生活方式,竟與死亡相連,令人感嘆。
*恐怖主義的暴力傳播學/林泰和(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在巴黎發生歐洲現代史上,最大規模的恐怖攻擊事件,造成至少129人死亡,350人受傷。法國總統歐蘭德稱此一攻擊是「伊斯蘭國」對「法國的戰爭行為」。教宗方濟各表示:「這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事實上,第三次世界大戰最晚在2001年「九一一」後,就「開打」了,戰場從紐約、華盛頓、莫斯科、馬德里、倫敦、孟買、奧斯陸、波士頓、突尼西亞到今天的巴黎,橫跨歐、美、非、亞四大洲。
如果說,二戰是國家之間的傳統戰爭,目標是攻城略地,製造物理效果;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特徵是,非國家行為者與傳統國家的不對稱戰爭,目標是直指人心,製造心理效果,而主要是透過政治暴力的溝通方式,造成大眾的恐懼。德國批判理論大師哈伯瑪斯認為,恐怖主義是一種被扭曲的溝通。俄國無政府主義者克魯泡特金認為,「恐怖即是以行動宣傳」,恐怖主義剛好是暴力與宣傳的結合。
不同受眾涵義相異
恐怖組織的訊息,對不同受眾有不同的涵義。對敵人的訊息可能是:這僅僅是開始,如果你們不仔細聆聽,我們仍會準備更多恐怖攻擊;對敵人支持者是:你們的政府無力保護你們,如果你們不對政府施壓,以改變政策,你們會再度成為攻擊目標;而對受害者及其家庭可能是:我們已經警告過你們,而你們不聽從,這是你們必須付出的代價。對於受害者的支持者是:你們已經知道我們能力如何,你們最好改變你們的態度與方式,否則將成為下一個受害者;對於中立受眾的訊息會是:你們無法保持中立,不是跟隨我們,就是反對我們。
恐怖份子對於其支持群眾,釋放的訊息可能是:看看我們的成就,你們最好加入我們並增加對我們的支持。對於恐怖份子同情者是:我們是未來的趨勢,你們最好支持我們。對於其他競爭的恐怖組織是:我們做得很好,你們為何不乾脆加入我們或不要礙事。對於組織內成員的訊息可能是:我們任何事都可做得很好,讓我們多做一些吧!最後對新聞媒體的訊息可能是:你們對我們做的事與為何做此事的報導,一定要完整與精確。
用攻擊達宣傳效果
在此次法國巴黎恐攻的脈絡下,恐怖組織向法國政府傳達的訊息是,停止對伊拉克與敘利亞的空中攻擊,撤出中東;對法國政府支持者是,歐蘭德政府必須對此恐攻負責,政府無力保護你們,必須對政府施壓,改變政策。對於受害者的訊息是,你們再也無法在周末的巴黎街頭,悠哉的享受休閒生活,你們已經知道我們有多少能耐。
對於原本伊斯蘭國的支持者,釋放的訊息是,透過此次「傑出」的表現,你們要增加對我們的支持。對於伊斯蘭國的同情者是,我們是未來恐怖主義的趨勢,要加入我們的行列。對於競爭者「蓋達組織」的訊息是,我們做的比你們好很多,何不乾脆加入我們。而對伊斯蘭國成員的訊息是,我們這次做得很好,以後多做一點。最後對於新聞媒體的訊息,從這幾天國際媒體對於巴黎恐怖攻擊,鉅細靡遺的報導,恐怖份子的主要訴求,已經十分成功,在全球達到宣傳與被關注的效果了。
(蘋果日報)
--
*巴黎恐攻效應 歐洲反難民聲浪高漲
繼日前才因難民而開始施行邊檢的瑞典後,法國此次因為恐怖攻擊而讓法國總統宣布自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首次關閉邊界,全國進入緊急狀態,巴黎更實施自一九四四年來的首次宵禁,讓搖搖欲墜的申根協議再度受到重擊。法國檢方指出,巴黎連環攻擊事件有多國人士參與,希臘則說至少一名攻擊者是以敘利亞難民身分進入歐洲,更引發難民與恐怖主義相關性的重大爭議,質疑歐盟的難民政策是否會引來更多極端份子。
兩名槍手 疑假冒敘利亞難民
希臘官方證實,兩名正被法國警方調查的槍手,曾是登記在希臘的敘利亞難民。這名持有敘利亞護照、在法蘭西體育場引爆自殺炸彈身亡的攻擊者,十月間在希臘的萊羅斯島(Leros)根據歐盟法律登記為難民,並依法留下指紋,第二名嫌疑犯也很有可能是從希臘入境。這讓歐洲反伊斯蘭教的極右派民族主義團體又聲勢高漲,歐洲如何因應上千萬來自敘利亞、伊拉克、利比亞難民潮的爭辯又再次衝高。
安全警鐘連響 重擊申根協議
歐洲最迫切的安全議題,近日在敘利亞難民頻頻越境之際已警鐘連連,巴黎的大規模攻擊更印證「聖戰士」潛伏在難民中的憂心不假。「聖戰士」在過去多經由土耳其與敘利亞的邊境線入歐,在那裡多半被反「伊斯蘭國」的庫德族戰士阻截。約旦目前關閉邊境,黎巴嫩又頻抓越境者,伊拉克也不是前往敘利亞的可行路線,大幅限縮新成員越境入歐的「窗口」。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伊斯蘭國」招募者近來在網路上呼籲追隨者,留在自己的國家就地策劃攻擊行動,不要冒險越境前往敘利亞,造成短期內歐洲本土的恐怖攻擊機率大增。
歐盟數次召開難民緊急會議,卻仍無法說服所有成員國一致接受難民配額。多數中、東歐國家此前就屢次將此燙手山芋踢回德國,認為德國有財力又自願開大門,必須自己承擔後果,別拖其他國家下水。在巴黎恐攻事件發生後,這些國家終於有了可以大聲說「不」的藉口。
波蘭、拉脫維亞 拒難民分配
即將上任的波蘭新政府就在巴黎事件後明確表示,無法接受歐盟分配的難民配額,再度站到反難民國家陣營中,拉脫維亞也隨即跟進。對難民友善的德國總理梅克爾也遭遇來自國內政治、社會的龐大壓力,要求中央政府必須採取更為強硬的難民政策。
歐盟理事會主席圖斯克九日才發表談話,呼籲修改現有的歐洲移民政策,強調只有堅守保護外部邊境,才能在歐盟境內運行申根制度。歐盟輪值主席國盧森堡外交大臣阿塞爾伯恩也表示,難民危機衝擊著歐盟的邊境政策,在各國紛紛恢復邊境檢查的情況下,歐盟正面臨瓦解危機。
*法逮槍手父兄 比利時捕7嫌
法國當局持續調查十三日的巴黎恐怖攻擊事件,十四日在三處現場之一、死傷最慘重的巴塔克蘭劇院,發現一截斷指,查出因激進跡象登記在案的阿爾及利亞裔男子莫斯特費(Omar Ismail Mostefai),拘捕其父兄和嫂嫂共六人問話,並搜索他在巴黎市郊庫爾庫羅納(Courcouronnes)住過的老家。據稱七名喪命槍手中有兩人來自比國首都布魯塞爾,比國當局已逮捕七名涉案嫌犯。
劇院發現斷指 查出阿爾及利亞裔男子
巴黎檢察官表示,十三日的攻擊案是由三隊人馬分頭在咖啡廳、劇院和體育場發動,迄今造成一百二十九死、三百五十二人傷,其中九十九人重傷,死者國籍包括美國、瑞典、英國、比利時、羅馬尼亞、墨西哥等。
當局確認身分的二十九歲男子莫斯特費是在巴黎出生,曾有犯罪前科,曾因伊斯蘭激進傾向遭當局登記在案,但沒坐過牢。
警方查出他的身分後,拘捕其父兄和嫂嫂共六人,並搜索其父在塞納河畔羅米利鎮(Romilly-sur-Seine)以及其兄在邦杜夫爾(Bondoufle)附近的住家;但莫斯特費的哥哥告訴警方,弟弟多年前就帶著自己的家人前往阿爾及利亞,和巴黎的家人多年沒有聯絡,「我打電話給我媽,但她好像甚麼都不知道」。
莫斯特費十三日駕駛掛有比利時車牌的黑色或灰色福斯Polo出租車,前往巴塔克蘭劇院濫射,造成至少八十九死,另外兩名參與劇院槍案的凶嫌身分尚未確認。而十三日在第二現場法國國家體育場發現的敘利亞護照,則是屬於一名一九九○年出生、十月三日經希臘萊羅斯島(Leros)進入歐盟的難民所有。
法國「解放報」報導,現場還發現一本埃及護照。另據塞爾維亞媒體報導,一名二十五歲嫌疑人十月三日入境希臘後,十月七日再從馬其頓進入塞爾維亞;但希臘當局表示無法證實。
消息人士表示,警方在巴黎市郊蒙特伊(Montreuil)發現一輛黑色喜悅汽車(Seat),車內還有三把AK-47步槍,可能就是犯案所用,顯示可能至少還有一名槍手在逃。這輛黑色喜悅用於其中兩個現場的攻擊,分別是國王噴泉街的酒吧和十一區夏洪街的餐廳,前者有五人遇害,後者有十九人喪生。
在巴黎爆發恐攻兩天後,各國領袖十五日在土耳其安塔利亞(Antalya)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高峰會上,一致譴責這起血腥事件。美國總統歐巴馬表示,巴黎事件和上月土國首都安卡拉的連環炸彈攻擊,是「對整個文明世界」的攻擊,並矢言「加強行動」以消滅伊斯蘭國網絡。
*連番遭恐攻 法國更分裂
法國巴黎十三日遭受恐怖攻擊後,市民至今仍驚魂未定,許多人開始擔心自己可能突然遭到恐怖份子殺害。儘管各界呼籲法國人應展現團結,但部份人士擔心在大屠殺後,法國社會將進一步分裂。民眾可能對穆斯林背景的移民產生敵視,將他們與激進伊斯蘭份子畫上等號。法國三週後將舉辦地方選舉,恐怖攻擊也給了反移民的法國極右派政黨「民族陣線」(Front National,FN)絕佳的勝選機會。
紐約時報報導,巴黎今年一月七日才發生《查理週刊》攻擊事件,當時上百萬名民眾走上街頭遊行、悼念亡者,展現巴黎人團結的精神。但十三日發生連環恐怖攻擊後,許多巴黎市民表示這次情況不同,巴黎在遭受接連兩次死傷慘重的恐攻後,現在彷彿陷入一種陰沉、壓抑的氛圍中。一名服飾店銷售員說,他感覺十四日的巴黎街頭好像「所有事物都靜止了」,城市內空蕩蕩一片。巴黎市有二二○萬人口,很少有如此凝結的時刻。一些具有穆斯林移民背景、但不願具名的民眾說,他們擔心遭到其他人異樣眼光,認為他們是恐怖份子。
年輕激進份子返國 成為內應
事實上,法國目前確實遭受來自國外與國內的恐怖份子威脅。法國情報單位首長貝盧雷特(Bernard Bajolet)說,一些年輕的激進份子返國後,成為法國的「內部威脅」。除此之外,法國還受到國外的恐怖組織威脅。有些恐怖攻擊是來自國外恐怖組織的策畫,而有些是由返國的激進份子發動。法國與美國的情報單位目前仍在全力追查十三日恐怖攻擊案的細節。
華盛頓郵報指出,就最近幾起恐攻事件及相關線索研判,不排除有槍手偽裝成難民,從希臘混進歐洲。這也支持法國總統歐蘭德推測,巴黎的恐怖攻擊是IS在法國境外「預謀、組織、策畫」犯案,同時還得到法國內部激進份子的協助。然而,美國官員十四日表示,目前他們還沒掌握任何證據,證明巴黎恐怖攻擊是從法國境外直接下令執行。
*全球當靶 IS戰略改變
由中東發跡的伊斯蘭教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去年以來令全球風聲鶴唳,如今更宣稱犯下法國巴黎十三日晚間六波攻擊行動。專家認為,巴黎慘案顯示IS組織能力趨於縝密,且已脫離發源地並朝西方前進,一切來自近期守勢造成的不安全感及為確保組織動能,其把勢力版圖伸向世界各地的野心昭然若揭,全球應提防慎之。
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IS去年以來本把焦點一直放在固守及擴張其位於伊拉克及敘利亞的「領地」上,同時不忘藉由來自世界各地的聖戰士發揮影響力,但目前面對西方每日空襲及高層紛紛中箭落馬危機,IS放眼異地加以反擊不令人意外。BBC分析,IS自稱半年來突尼西亞、西奈半島、黎巴嫩、巴黎等地大規模慘案皆出自其手,此若屬實,其在「本土」以外的即興「孤狼式攻擊」已確定進階,推翻英國政府之前看重「孤狼」興起的評估。
確保組織動能 前進西方
BBC另警告,各國邊境管制趨嚴,會讓IS呼籲外國籍聖戰士勿貿然前往敘利亞,而傾向把他們留在母國就地犯案,一切將導致歐洲本土遭受恐怖攻擊機會增加。
華爾街日報指出,把所有西方人士都視為「合法獵物」的IS,因美軍為首聯軍連日空襲,加上俄羅斯九月底加入戰局,遭逢重大挫敗。根據法國國防安全智庫「戰略研究基金會」(Fondation pour la Recherche Stratégique)主任葛洪(Camille Grand)說法,IS目前居於守勢,所以轉向恐怖主義活動,尤其是對IS而言容易進入的歐洲,以確保繼續成為民眾談論話題,還有維持「有能力做出驚人行動」的組織形象。
*炸彈背心製造者 恐仍流竄歐洲
中東自殺攻擊常見 法國首度出現
法國巴黎十三日慘遭伊斯蘭教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恐怖攻擊,攻擊者所穿的自殺炸彈背心在法國是首次出現。情報與安全專家指出,製造這種背心的技術高超專家,可能還在歐洲逍遙法外。而七名恐怖份子全都穿上相同的炸彈背心,毫不猶豫地自我引爆,這種戰術的變化令人憂心。
巴黎檢方指出,恐怖份子穿著炸彈背心,分成三批分頭展開攻擊,其中一人僅十五歲。被擊斃的恐怖份子中有一人是法國籍的廿九歲青年莫斯特費(Ismael Omar Mostefai),巴黎警方已搜索其住所,拘留他父親與哥哥、兄嫂等六名親人。
背心裡有彈片 企圖造成最大傷害
不同於二○○五年倫敦攻擊事件,炸彈客將炸藥放在背包裡,十三日的攻擊者使用的自殺炸彈背心,通常用於中東炸彈攻擊。一名匿名的前法國情報首長指出,製造可靠有效的爆炸物不是任何人都能辦到,「要有彈藥專家才能做出自殺炸彈背心」,因為彈藥專家是習於處理爆炸物的人,「他知道如何製造,如何放置炸藥,不至於讓皮帶或背心難以操作,使人無法移動,而且也一定不能意外爆炸。」
法國當局說,這些背心的原料似乎是三過氧化三丙酮(TATP),非專業人士很容易在家製造,但非常不穩定。這些背心裡頭還有一顆電池、引爆按鈕及彈片,企圖造成最大傷害。
該前情報首長說:「他們(炸彈客)不是從敘利亞帶來這些背心,你越搖晃這些東西,風險就越增加。」他更指出,「他(製造炸彈背心者)很可能在這裡,法國或是歐洲,可能是一個或好幾個在聖戰士地區學成回來的人。」
去年一月,阿富汗一名十歲女童史波茲梅遭擔任神學士指揮官的胞兄逼迫,穿上裝滿爆裂物的自殺背心,前往赫曼德省卡納欣區的檢查哨,企圖執行自殺攻擊未遂被捕。阿富汗常見男童自殺炸彈客,女童當炸彈客的案例則屬罕見。有報導說史波茲梅被捕時還穿著炸彈背心,也有報導說她是因為不會操作引爆炸藥的按鈕而逃過一劫。
*巴黎恐攻 或促美積極打擊IS
從俄羅斯客機在埃及疑似因機上炸彈爆炸墜毀,伊朗盟友真主黨控制的一處黎巴嫩貝魯特什葉派地區遇襲,到十三日的法國巴黎恐怖攻擊,最近兩週來接連發生的這幾起由伊斯蘭教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宣稱犯案的攻擊事件,顯然已經展現出這個所謂的哈里發國士兵的恐怖勢力所及範圍,這場區域戰爭已經轉向全球,可能逼得美國將改變步調緩慢的打擊伊斯蘭國戰略,轉為更積極、敢作為。
空中武力削弱IS 存在戰略風險
對歐巴馬和美國盟友來說,巴黎恐怖攻擊幾乎肯定會迫使他們重新評估伊斯蘭國的威脅,或許要採取更積極的戰略。前總統布希的白宮反恐首席顧問湯森(Frances Fragos Townsend)說,「伊斯蘭國絕對是不限於這個區域的威脅」,「我們不能再以為伊斯蘭國只不過是個遠在他方的威脅,它很清楚的有比其自稱的哈里發國範圍更大的國際野心。」
美國在某種程度上,一直將伊斯蘭國視為區域問題,用圍堵、隔離因應,歐巴馬的戰略核心是利用美軍空中武力抑制、削弱伊斯蘭國,直到地方勢力準備好接手地面戰鬥。這種作法顯示歐巴馬不願被拖進另一場大型地面戰,以及他認為不能單憑美軍武力確保伊拉克和敘利亞的戰果。
過去兩週的這些攻擊顯示,伊斯蘭國及其附屬者勢力的廣度、對西方的致命威脅程度,都超過情報官員、歐巴馬政府先前所預期,也凸顯美國大幅仰賴地方勢力擊敗伊斯蘭國的戰略所存在的風險。巴黎攻擊發生前數小時,歐巴馬在電視新聞訪問中還形容,打擊伊斯蘭國的行動是「一項多年計畫」,已達成壓制該組織的初期目標。這場攻擊可能迫使歐巴馬調整戰略,更著重摧毀伊斯蘭國將勢力伸展至全球的能耐。
儘管批評者怪罪歐巴馬從伊拉克抽身,留下權力真空,但他始終認為,美國更大幅度介入,只會困在另一堆泥淖裡而無法解決衝突。湯森和其他分析家認為,白宮一直不肯承認一個「不願面對的真相」:伊斯蘭國的威脅擴及中東以外地區,並且能輕易對美國發動像巴黎那樣的攻擊。
全國反恐中心前任總監歐森(Matthew G. Olsen)說,這些一連串的攻擊將迫使白宮採取額外行動,「所有這些事件都增加美國的利害關係,增加美國和西方要更積極回應的壓力。」
前總統布希的反恐顧問薩拉特(Juan Carlos Zarate)說,威脅擴散,需要多戰線的行動,「鑑於巴黎、貝魯特和西奈攻擊事件,現在美國政府和盟邦或許理解到,也許沒有時間圍堵這個威脅,而是需要更積極打破恐怖份子對據點、資源和穆斯林年輕人心理的掌握。」
*倒地又遭射殺 舊情人重逢成死別
法國巴黎十三日晚間連環恐怖攻擊事件中,死傷最慘重的巴塔克蘭劇院傳出有情人終於表訴情衷,卻不得長相廝守的遺憾:官方證實的首位英國罹難者尼克.亞歷山大(Nick Alexander),當時在劇院內銷售樂團商品,並與人在巴黎的美國舊情人約見面,豈料遭逢死劫,命喪對方懷裡終於聽見一句「我愛你」;他的正宮女友也透過網路表達情意,同時難掩悲傷大罵「去他的恐怖主義」。
與三十六歲亞歷山大交往三年,但目前人在美國紐約的寶琳娜(Polina Buckley),得知男友工作地點陷入恐攻危境後的第一時間,連忙透過推特尋人。移居巴黎且當晚也在現場的美國四十九歲女子海倫(Helen Wilson),人在醫院治療腿傷並向英國《每日電訊報》描述當天眾人遭遇時聲稱:「尼克在我面前被射殺!」
海倫表示,劇院當時安排美國搖滾樂團「玩命鷹族」表演,亞歷山大約她前往見面。會合後,他們先聽到嘈雜聲,接著發現有人慌忙逃竄,還搞不清發生什麼事時,竟看到五至六名男子持槍過來,他們開始濫殺無辜,任何嘗試逃跑的人都被立刻槍斃,尤其特別鎖定坐輪椅者。
海倫回憶道:「我們身子貼近地板,只要聽到背後有腳步聲我就害怕。」當時亞歷山大在前方並背向她,「然後有人開始移動,他們就轉過頭來開始射殺我們。」雙腿皆受槍傷的海倫說,她嘗試和亞歷山大說話,並想以口對口人工呼吸為他保命,但槍手就在附近,因此不敢輕舉妄動,直到發現前男友「不再呼吸,我把他擁入懷裡,並告訴他我愛他。」
得知男友不幸身亡後,寶琳娜也透過推文表示:「尼克.亞歷山大,你是且將永遠都是我生命中的愛」,「你是我的一切,我的情人、我最好的朋友、我的靈魂伴侶」,「我會非常想你」,並附上昔日甜蜜合照,要他「好好睡吧,我親愛的王子。」她前往位於紐約的法國總領事館參加群眾哀悼時,神情哀傷、悲不可抑,想要「找個肩膀靠著哭」。
*離槍手三公尺 義國男子槍口餘生
法國巴黎十三日晚間遭遇連環恐怖攻擊事件,至少一二九死、三五二傷,為法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傷亡最重的慘劇。一名義大利男子三十年前曾在比利時經歷三十九死的「海塞爾球場慘劇」,十三日又身陷八十九死的巴黎巴塔克蘭劇院屠殺現場且近距離接觸恐怖份子,所幸最後全身而退,兩度大難不死的人生閱歷令人稱奇。
這名幸運的義大利四十五歲遊客納塔盧奇家人告訴義大利地方報《Corriere Adriatico》,納塔盧奇僅一腿有些擦傷;他的同行友人則沒那麼幸運,肩傷須手術治療。納塔盧奇的父親指出:「那些恐怖份子整段期間僅距他們三公尺。」
納塔盧奇十五歲就曾遭遇「歐洲足球協會聯盟比賽史上最黑暗的一小時」:他與父親及叔叔三人,一九八五年五月二十九日都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海塞爾球場,準備觀賞當屆歐洲冠軍聯賽足球決賽,不料開賽前三十分鐘有酒醉球迷鬧事,驚動了防暴警察,用以隔開兩方球迷的圍欄不堪民眾攀爬而倒塌,最終三十九死、六百人受傷。
十三日恐攻當晚也在巴塔克蘭劇院的女子希利亞(Célia),本在觀賞美國搖滾樂團「玩命鷹族」表演,同樣幸運逃過一劫。她心有餘悸地說:「我的手機本來亮著,因為我要錄些演唱會片段,但我沒把它拿出來」,這一切真是好險,「因為那些拿出自己手機的人都被立刻處決了。」
*巴黎少了脂粉 多了人味
來自台灣、長住巴黎十五年的自由接案網站設計師陳翠霏告訴本報,恐怖攻擊後的隔天清早,她搭乘地鐵去工作室,人不多,很安靜,即使結群也沒互相交談,空氣中的沉重感透過靜默更加凸顯。巴黎的這個週末,許多人可能都在醫院或家中。她認為,這些血腥攻擊只會讓法國人更堅定地面對恐怖份子,但也擔心極右派會趁此件事件再度造勢。
陳翠霏說,因為恐攻發生在半夜,許多沒睡的人第一時間就在「臉書」張貼大開門戶(#PorteOuverte),表示願意讓路人進自己的家門休息庇護,因為有些人的家住比較遠,在管制下可能一時無家可歸,展現出巴黎人溫情的一面。臉書也在第一時間出現報平安的網頁,即時地善盡通知義務。
歐洲台灣協會會長傅佩芬發表聲明,強烈譴責恐怖份子暴行。她表示,歐洲台灣協會以捍衛和平公義自許,他們擔心殘忍的暴力手段已在族群間播下仇恨的種子,動搖的歐洲價值將進一步受到威脅。該會呼籲,不要讓仇恨及報復成為此一事件的終點,要以諒解及對話為起點,更堅定對和平、博愛的信念,讓愛、公義、和平降臨到世界每一個角落。
德國台灣協會會長劉威良也發表聲明,嚴厲譴責巴黎恐攻暴行,對傷亡者表達深痛哀悼。該會相信,全世界捍衛民主人權的普世價值將因此而更加堅定,該會也將朝此目標繼續努力,伸張正義與民主人權。
*美空襲利比亞 炸死IS分支頭目
美國國防部十四日表示,美軍F-15戰機十三日晚間發動空襲,炸死伊斯蘭教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利比亞分支的領導人納比爾(Abu Nabil)。這是美國鎖定「聖戰士約翰」後,另一次備受關注的空襲行動,也是美軍首次在利比亞鎖定伊斯蘭國領導人。
IS已坦承十三日在巴黎發動連環攻擊,造成至少一二九人身亡,但五角大廈表示,這兩件事沒有關聯。
二月間曾斬首大批埃及科普特基督徒
華盛頓之前的空襲行動,為鎖定敘利亞和伊拉克境內IS的據點和高層要員,這是首次瞄準利比亞境內的IS領袖。五角大廈發言人庫克(Peter Cook)在聲明中說,納比爾是IS在利比亞分支的領袖,他可能在今年二月IS發布處決埃及科普特基督徒(Coptic Christians)的影片中發聲。該斬首影片顯示,一群身穿橘色囚衣的科普特基督徒,雙手被反銬跪在地上,他們身後站著穿黑衣、戴頭罩的IS恐怖份子,處決地點據說是在利比亞的黎波里一處海灘。
庫克指出,納比爾是伊拉克人,加入IS前是「開打」組織(Al-Qaeda)成員。納比爾的死,將削弱IS在利比亞的實力,包括招募新血、建立據點,以及策畫攻擊美國等目標。庫克說,攻擊納比爾的行動是在巴黎遭襲前即已批准執行。雖然這不是美軍首次在利比亞攻擊恐怖份子,卻是首次在利比亞追擊IS領導人,證明「不論IS領導人在哪,美軍都會追到他們」。
利比亞自二○一一年格達費(Moamer Kadhafi)政權垮台後,中央政府陷入真空,各武裝勢力盤據一方。國際刑事法庭(ICC)指出,各武裝勢力和IS都犯下「大規模罪行」,但IS聖戰士殺害更多公民。聯合國試圖調停各武裝勢力,重建一個新政府以終止內戰。衛報指出,美軍的空襲可能是受到近期聯合國和平對話觸礁的影響而發動,美方擔心若利比亞持續內亂,將給予IS拓展勢力的機會。
*終結內戰 各國促敘利亞18個月內大選
敘利亞連年內戰導致伊斯蘭教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日益壯大,原本對敘國和平方案意見分歧的各方強權,受到伊斯蘭國十三日恐攻巴黎刺激,十四日在奧地利維也納開會時,總算願意拋開歧見,達成重要共識。他們要求敘國政府六個月內與反對派談判、籌組過渡政府,並在十八個月內草擬新憲,二○一七年之前選出新政府。
巴黎恐攻效應 維也納會議達成共識
根據美國國務卿凱瑞與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發表的聯合聲明,聯合國同意,明年一月一日之前,召開敘國政府與反對派代表參與的會議,大馬士革政府須在六個月內,和反對派達成停火協議,成立「可信、有包容性、無宗派性的」過渡政府,訂定草擬新憲與大選的時程,並在十八個月內,由聯合國監督,舉行自由公平的選舉。
與會外交官也同意,聯合國將提出參與敘利亞政治進程的反對派組織名單,停火協議生效後,各國有義務約束其支持的組織遵守協議;而伊斯蘭國與開打組織分支「努斯拉陣線」不列入這份名單,仍將為各國軍事行動攻打的目標。
從拉夫羅夫和凱瑞的聲明看來,兩國對敘利亞出現極端威脅的成因仍意見分歧,凱瑞認為激進份子是為對付阿塞德前往敘利亞,拉夫羅夫卻不這麼認為。美俄也對阿塞德要在過渡政府扮演何種角色有所爭論,美方希望阿塞德下台,俄國卻不以為然;但凱瑞表示,阿塞德的命運,最終還是要由敘國人民來決定。
這份和平時間表稱不上完善,但雄心勃勃,而從敘利亞和平首場會談召開不過兩週來看,與會代表能達成這份時間表,堪稱重大進展。儘管獲西方支持、流亡海外的敘利亞反對派「敘利亞全國聯盟」成員希達(Abdulbaset Sieda)認為,這份時間表聽起來太具雄心,但敘利亞特使米斯杜拉(Staffan de Mistura)表示,十八個月內成立新政府的「挑戰性很大,可能性不是沒有」。
*巴黎血腥連環攻擊 喚起孟買恐攻記憶
法國巴黎十三日晚間發生的連環攻擊,喚起印度第一大城、金融中心孟買居民對七年前一連串血腥攻擊的記憶。二○○八年十一月廿六日深夜,伊斯蘭教激進份子襲擊孟買兩家豪華酒店、主要車站、猶太社區中心及其他據點,共造成一百六十六人喪生。
「憤怒再度充滿我心,巴黎恐攻的照片、影片與社群媒體上的留言,讓那天晚上經歷的恐怖更加鮮活地重現。」在孟買連環攻擊中受傷的米希拉說。當時他與朋友正在觀光客川流的戈拉巴區一家咖啡館喝啤酒,兩名槍手突然闖入,「前一秒我與朋友邊喝酒邊聊天,下一秒子彈掃過我們,殺害一起用餐的人。」
孟買的血腥攻擊約於晚間十時卅分展開,槍手配備火力強大的攻擊步槍與手榴彈,攻佔泰姬瑪哈與奧拜羅兩家五星級酒店,挾持人質。軍方突擊隊後來攻堅,與民兵激烈交火,接下來的六十小時,孟買變成戰區。在泰姬瑪哈酒店,有五十二名人質死亡,奧拜羅則有卅八人罹難。孟買主要車站「賈特拉帕蒂.希瓦吉」發生長達廿分鐘的殺戮,造成約八十人遇害。
在火車站中槍,動手術取出腦中子彈碎片的彭努杜萊說,巴黎的恐攻讓所有回憶湧現,即使經過多年,仍不易面對。目睹猶太社區中心「納里曼大樓」攻擊案的撒卡里亞說,當他閱讀有關巴黎恐攻的新聞,感覺「毛骨悚然」。
分析家認為,巴黎恐攻喚起人們對孟買攻擊的記憶,不僅在於這兩起事件都是連環攻擊,也在於攻擊者選擇「軟目標」(soft target)下手。恐怖主義與安全專家帕提爾(Sameer Patil)指出,兩案的攻擊目標都是餐廳、擁擠的場所,以及首屈一指的大城;經驗不足的孟買花了三天才控制住局勢,而巴黎執法當局在今年一月的《查理週刊》攻擊案洗禮後,有能力迅速動員反應。
印度對外情報局前副局長巴拉詹德蘭(Vappala Balachandran)說,巴黎恐攻的血腥凸顯防範非常困難,「即使是保護措施做得較好的國家與城市,仍無法遏阻從內部而來的顛覆,以及恐怖份子持續調整應變的事實。」
(自由時報)
--
*巴黎恐攻者是多國團隊 全歐助法跨國緝凶
法國巴黎恐怖攻擊的炸彈客分別來自中東、鄰國與本土,顯示這是一場經過精密策畫的跨國陰謀,緝凶行動也在全歐洲進行。七名死亡凶嫌證實一人是法國公民,兩人應是混在難民中從希臘輾轉到法國;比利時已逮捕五嫌,並宣布巴黎恐攻有兩名攻擊者來自布魯塞爾。
法國、比利時、希臘和德國都在抽絲剝繭,找出攻擊者的確切身分,以及他們密商這場超大規模協同攻擊的細節。
尋獲棄車 有數支自動機槍
七名凶嫌有六人引爆炸彈自殺身亡,一人遭警擊斃。十三日晚的巴黎恐攻是法國首次發生自殺炸彈攻擊,有別於一月「查理周刊」的恐攻,當局事先對攻擊者的底細一無所知。法國警方十五日在巴黎郊區尋獲一輛棄車,內有數支自動機槍,說明有共犯在逃。
法國檢方十四日晚表示,巴黎恐攻造成一百廿九人死亡、三百五十二人受傷,其中九十九人重傷。攻擊者是一支多國團隊,分成三隊人馬,以相同的AK步槍和相同的炸彈背心,在半小時內,於巴黎市中心六個地方發動協同攻擊。
檢方證實 一人是法公民
檢方證實,在巴塔克蘭劇場引爆炸彈自戕的是廿九歲法國公民莫斯特費,有犯罪紀錄,但從未入獄,警方根據他逮捕了另外六人。
比利時發動搜索 逮五人
比利時十四日於布魯塞爾的莫倫比克穆斯林居住區發動搜索,十五日表示共逮捕五人,有兩人幾可確定是巴黎恐攻的攻擊者。恐攻出事地點一再出現相同一輛出租的比利時車牌轎車,警方據此循線逮人。
混入敘利亞難民 入境歐
希臘證實,在法蘭西體育場自我引爆死亡、身邊有本敘利亞護照的男子,今年十月在希臘註冊為難民。他混在敘利亞難民中,從土耳其入境希臘。此人自稱是敘利亞人,並在希臘取得臨時護照。
這名男子十月三日在希臘登記,十月七日進入塞國尋求庇護,其後又再前往克羅埃西亞。當局根據他的指紋,找出他的路徑。另一名炸彈客,疑似也是混在難民中從希臘進入歐洲。
巴黎恐攻後,全歐各國提高安全戒備。歐洲多數地區已數十年不見陸地邊界過境檢查,現在西起比利時,東至匈牙利,紛紛恢復過境臨檢。
*法航母出動 擬聯合美俄對抗IS
法國總統歐蘭德因巴黎恐攻取消參加G20峰會,為維繫國內平靜與團結,歐蘭德十五日與反對黨領袖會面,包括政治宿敵、前總統沙克吉與人氣攀升的極右派領袖瑪琳.雷朋。雷朋一再以巴黎遭受攻擊,推動她的反移民主張。
會後,沙克吉呼籲法國在敘利亞政策上改弦更張,建議法國應與俄羅斯、美國合作,共同「摧毀」這次恐攻的主使伊斯蘭國(IS),表示「不應有兩個陣營」同時在敘利亞對抗IS。
歐蘭德稱巴黎遭到恐怖攻擊是「戰爭行為」,十四日誓言將嚴厲反擊自稱犯下此案的激進組織「伊斯蘭國(IS)」。法國已確認將派出「戴高樂號」核子動力航空母艦前往波斯灣,直接對「伊斯蘭國」(IS)據點進行空襲。
「戴高樂號」航母是法國海軍中唯一一艘航母,能裝載四十架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戴高樂號」將於十八日從法國啟程,於十二月中旬到達波斯灣後參與打擊IS。
法國九月就已宣布要打擊IS,目前使用六架駐紮在沙烏地阿拉伯的颶風戰鬥機及六架駐紮在約旦的幻象兩千戰機空襲IS。歐蘭德表示,派出航母將提高法國與同盟協同作戰對抗IS的效率。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引述美國智庫蘭德公司國際安全中心副主任屈維斯表示,法國近年來對海外恐怖分子越來越偏向以軍事力量對付,是全球打擊海外恐怖主義最積極的國家之一。
CNN軍事分析家法蘭科納也指出,法國顯然將以軍事手段反擊,「問題是他們要怎麼做?除非有適當目標,加強空襲不會有效果,這是始終存在於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問題。」
杜克大學公共政策教授桑哲說,巴黎恐攻確實會致使更多人呼籲對恐怖分子採取更強有力的軍事行動,但美國和北約部隊還是不太可能派出大規模地面部隊到伊拉克與敘利亞對付IS。
*劇院斷指追凶 29歲巴黎人
莫斯特費(Omar Ismail Mostefai)在法國警方眼中原本只是個小混混,經常犯下輕罪但沒坐過牢。但警方在巴塔克蘭劇院血腥現場找到自殺炸彈客留下的一枚斷指,比對犯罪紀錄確認廿九歲巴黎居民莫斯特費就是恐怖分子之一。
法新社報導,莫斯特費是持自動步槍闖入巴塔克蘭劇院演唱會,大開殺戒後引爆身上炸彈的三名槍手之一。在十三日晚上的巴黎恐攻中,巴塔克蘭劇院死傷最慘重,已知至少八十九人罹難。
莫斯特費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廿一日在巴黎貧窮郊區庫爾庫羅納出生。犯罪紀錄顯示,他曾於二○○四年至二○一○年因八起輕微罪行被定罪,但從未入獄。
法國檢察官莫林斯表示,莫斯特費二○一○年曾被當局列為激進化高度優先監控目標,但是在十三日巴黎恐攻之前「從未涉及恐怖分子網絡或陰謀」。
根據警方消息人士,當局正在調查他去年是否曾前往敘利亞。
莫斯特費的父親和卅四歲的哥哥已於昨晚遭到警方拘押,他們的住家也遭到搜索。他的哥哥被拘前,聲音顫抖地告訴法新社:「這是瘋狂的事情,簡直發瘋了。昨天我在巴黎,看見一團混亂的情形。」
莫斯特費的哥哥在得知弟弟涉及攻擊後,主動向警方投案。莫斯特費一家有四兄弟和兩姊妹。
他的哥哥表示,雖然幾年前就和莫斯特費斷絕關係並知道他涉及輕微罪行,但是從未想到莫斯特費會激進化。他表示,他最後一次聽到莫斯特費的消息,是他攜家人和小女兒到阿爾及利亞,不過「我已有一段時間沒有聽到任何消息」。
他表示:「我打電話給我的媽媽,她似乎什麼都不知道。」一名接近調查的消息人士說,莫斯特費經常到巴黎西南方沙特爾附近的盧斯清真寺做禮拜。
*歐蘭德看球維安嚴 炸彈客搜身球場外引爆
華爾街日報引述十三日晚間在巴黎「法蘭西體育場」值勤保全祖埃的說法報導,當天體育場外的一名自殺炸彈客持有足球賽門票,原本打算進入這個有八萬觀眾的足球場發動攻擊,但在門口被維安搜身小組發現穿著炸彈背心,只好逃逸並在場外引爆,沒有釀成重大傷亡。
警方推測,炸彈客本想進入場內引爆,炸死身邊觀眾,並讓觀眾恐慌逃出,互相踩踏至死。不過由於歐蘭德總統也到場觀戰,現場加強維安,歹徒在門口就被發現。
第一個炸彈客自爆後三分鐘,第二個炸彈客也在體育場外自爆,第三個則在附近麥當勞門口引爆。三次攻擊共造成一名平民死亡。
爆炸發生在比賽上半場,現場和觀看電視轉播的民眾都能清楚聽到兩聲巨響,大部分人都以為是粉絲燃放爆竹聲音。
起初,保全祖埃也以為是爆竹聲,後來他從對講機聽到保全之間的通話,他自己還發現坐在貴賓席看球的法國總統歐蘭德被護送離開,他說:「看到歐蘭德撤離,我就知道那不是爆竹。」他說,歐蘭德是在第一聲爆炸響後就緊急撤離。
比賽仍按進行九十分鐘。現場觀眾說,恐攻消息直到下半場才逐漸在觀眾之間傳開。
比賽當天上午,德國隊住的五星級飯店Hotel Molitor才因疑有炸彈,所有房客撤離。賽後德國隊決定在體育場休息室過夜,德國隊官網寫道:「床墊都搬到休息室來了。有人睡得著,許多人整晚沒睡,討論恐攻的事。」清晨隨即返國。
*這次恐攻 巴黎人怕族群分化
在遭遇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慘重的恐怖攻擊後,即便心中驚魂未定,巴黎民眾仍走上街頭向遭受恐怖攻擊的受害者獻花致意,展現團結,但紐約時報指出,巴黎如今的氛圍,明顯跟今年一月「查理周刊」遭攻擊後所展現出的團結一致氣氛不同,巴黎民眾甚至擔心這次恐怖攻擊將分化巴黎。
巴黎像歐洲許多古老的城市一樣經歷過許多暴力事件,例如法國大革命期間被推上斷頭台的貴族或一八七一年巴黎公社期間被焚毀的杜樂麗宮。每一次發生後,這座城市就將其吸收承受,在某些方面來說,甚至設法將其忘記。巴黎民眾與遊客常常經過城市內著名景點,卻很少想到歷史中曾經發生過的大屠殺事件,
周五晚間的血腥殺戮,與查理周刊大屠殺發生時間僅相距十個月,遭攻擊的餐廳、球場和劇院等目標,都是一般人尤其是年輕人常去的地方,許多人因此憂心,這次恐攻會讓法國穆斯林與非穆斯林間的鴻溝更加擴大。
查理周刊事件激起上百萬巴黎民眾走上街頭,展現團結反恐意志。然而,多數人認為這次氣氛不同。百萬人反恐遊行似乎是遙遠的回憶。恐攻後隔天的巴黎,氣氛是憂鬱跟壓抑的。許多店家關門,博物館、電影院及游泳池等公共場所也關閉,車輛行人稀落,周六喧鬧繁忙的街景已不復見。
這次恐攻,許多受害者是年輕人,根本沒有經歷過恐怖攻擊。遇襲的巴塔克蘭劇院是許多巴黎年輕人去過看表演的地方,周末夜附近一向很熱鬧。一名卅歲的茶葉店經理費隆說:「上次的查理周刊是個有象徵性的目標,但昨天的受害者不是記者,不是名人,他們只是一般人。」
人們雖然談論必須展現團結,但他們擔心這次大規模屠殺事件只會進一步分化社會。有移民背景的一些人甚至擔心,人們會將法國龐大的穆斯林族群與激進伊斯蘭分子混為一談。
*恐攻槍手混在難民中抵法國?梅克爾壓力大
巴黎恐怖攻擊的兩名凶手,疑似混在難民中從中東入境歐洲。這讓主張接納難民的德國總理梅克爾面臨國內外更大壓力,愈來愈多批評她的人指出,巴黎恐攻證明難民潮對歐洲構成嚴重安全威脅。
巴黎警方證實,七名死亡的自殺炸彈客之中,其中一人確定是住在巴黎近郊的法國公民,另一名在巴塔克蘭劇院自爆身亡的炸彈客身邊,發現一本敘利亞護照。
希臘內政部長托斯卡斯表示,這本敘利亞護照持有人只有廿五歲,於今年十月三日跟著一艘約乘載七十人的難民船,從土耳其渡海抵達希臘的雷洛斯島,並依歐盟規定在島上登記身分並留下指紋。
希臘的電視台引述警方消息指出,法國要求比對另一名攻擊者的指紋,是在今年八月進入希臘,疑似也是混在難民中輾轉到法國。希臘媒體報導,警方已將持有該護照入境者的指紋送交法國警方比對,安全單位人員並對同時抵達的其他人下落展開追查。
十五日在土耳其舉行的G20會議,原定討論歐洲難民等議題,梅克爾原希望藉此機會,就難民大量湧入歐洲的問題與土耳其領導人會面討論能有所進展;歐盟原本也寄望在G20會議上,就難民問題能和土耳其達成合作協議。
巴黎恐攻事件發生後,情勢已出現變化。梅克爾在巴伐利亞邦盟友、基社盟主席官員澤霍費爾表示,歐洲及德國都需要更多安全措施,他要求對歐洲邊界及德國國界採取更嚴格控制,「我們必須知道誰來我們國家」。德國內政部長馬奇耶爾上月曾說,「外國情報局提供線索警告難民之間可能混有恐怖分子」。
雖然恐怖攻擊者與難民間的連結尚未確認,但歐洲許多國家反移民政黨與團體已動作頻頻,不但相關訊息在社群網站上快速擴散;波蘭政府宣布拒絕歐盟分配難民政策,還有政治人物將責任歸咎於梅克爾的難民政策。荷蘭以反移民言論著稱的議員威爾德斯在推特上發表「伊斯蘭不屬於我們」等仇外言論,並呼籲關閉國界。
立陶宛總統韋永尼斯說,除非歐盟對每一個新到的難民加以歐洲各國一體遵行的安全檢查,否則立陶宛「不再增收難民」。捷克與斯洛伐克自始即拒絕難民,現在看來立場更堅持。中歐國家的領袖說,他們早就警告德國,許多中東難民沒有身分文件,貿然收容對歐盟造成重大危險。斯洛伐克總理費科說:「這事我們說了好幾個月。」
*哀傷巴黎街頭 「我們哭泣但不害怕」
遭受恐怖攻擊後的第一個周日,巴黎在戒備中顯得異常沉靜,有些原本營業的假日市集都關門,原本預計迎接聖誕節的歡樂氣氛被哀傷取代,有巴黎人說,「我們不會被打倒」;有人冷靜說,「我們只能等待下一次的攻擊,但生活要照過。
從布魯塞爾往巴黎的火車站,到處都都可看到警察、安全人員走動。周日的巴黎,原本為了拚經濟、吸引觀光客消費而開放營業的香榭麗舍大道、熱門的艾菲爾鐵塔、羅浮宮,都因關門而少了人潮。
不同於年初查理周刊遭攻擊後的第一個周末,大批群眾及多國領袖齊聚巴黎街頭,展現不向恐佈分子低頭的遊行,這次被視為經過精心設計的攻擊行動後,法國政府要求民眾盡量待在家裡、不要出門,加上各種活動幾乎都停止,歷經血腥恐怖攻擊的巴黎,仍沉浸在哀傷中。
距離案發的柬埔寨餐廳與巴塔克蘭音樂廳不遠、在法國具有象徵意義的共和廣場,不少民眾前來獻花、點蠟燭,不時可聽到哽咽聲,還有人哭著大喊:「為什麼?」有民眾在牆上寫下:「我們哭泣,但我們不害怕」;還有小朋友獻上玩偶、畫圖表達對死難者的哀悼。
一名特地到案發現場獻花的女子說,「我一定要來,我要讓恐怖分子知道,我們不會被打倒」。
在巴黎住了廿幾年的皮耶和女朋友約在共和廣場碰面,他們說,「我們的生活不能被恐怖分子影響」,但兩人都覺得,這不會是巴黎最後一次遭受恐怖攻擊,未來可能還會再發生,「我們不想看到悲劇發生,但我們能怎麼辦呢?誰能真的制止呢?」
如果有機會想對恐怖分子說什麼?皮耶說,「停止吧,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從瑞士美國到巴黎旅遊的辛蒂和友人上周五剛好在附近,親眼目睹許多人驚恐在馬路上奔跑,假期即將結束的他們,選擇到共和廣場前向死難者致意,辛蒂說,有機會還是要來巴黎,「我們不能害怕,那就讓恐怖分子贏了」。
巴黎聖母院傍晚將為受害者家屬舉行彌撒,不少民眾下午也陸續到聖母院附近祈禱。
*拒貼標籤 穆斯林戴頭巾獻花
周五晚間的恐怖攻擊,讓法國的穆斯林再度承受巨大壓力,社群網站上有人發起「別以我為名」、強調恐怖組織不是宗教團體,也有穆斯林坦言,喜歡法國、但仍免不了被歧視。
法國是目前歐洲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穆斯林大量移民至法國的歷史雖已超過半世紀,在巴黎的北站附近是穆斯林群聚社區,但在許多巴黎人心中,常被形容是危險、犯罪率高的地方。
在北站附近經營小超商的阿里是土生土長的巴黎人,家人都是穆斯林教徒的他說,那些恐怖份子根本不是真的穆斯林,「開槍時還高喊真主萬歲,這是錯誤的」。
阿里自認是道道地地法國人,但也不免抱怨,過去雖然也會遇到對穆斯林不友善、歧視的情形,但從今年初的查理周刊事件後,情況似乎越來越嚴重;他對上周五的恐怖攻擊也感到憤怒,但更不希望在法國的穆斯林因此成為被仇視對象。
戴著頭巾到共和廣場獻花的一名穆斯林女子說,「我來這裡,因為不想穆斯林被誤解」;恐怖分子不該再以穆斯林為名了,他們的行為根本與宗教無關,冷血的恐怖攻擊手段不只讓許多家庭心碎,同時傷害了眾多的穆斯林教徒。
巴黎清真寺附近,周日仍有不少穆斯林教徒在附近出入,一名婦女說,雖然法國有些人對穆斯林仍不了解、甚至誤解,但「我們不能用暴力手段對待人家」。
*回台灣真好…旅客回來了 喊要收驚
巴黎遭到恐怖攻擊事件後,第一班從巴黎直飛桃園機場的航班,昨天清晨八時十三分降落,旅客慶幸平安回台,頻說「回台灣真好」;有旅客說受到驚嚇,回去要收驚;也有旅客感謝領隊的機警,要大家不要下車以免危險,這樣的決定使全團卅六人免受危害。
長榮航空公司BR—八八班機原定昨天清晨七時零五分抵達桃園機場,受到巴黎戴高樂機場加強安檢影響,延誤了一個多小時才抵達,但旅客不以為意,認為平安最重要。
旅客楊先生表示,從航空公司櫃檯報到,直到進入候機室坐好,經過兩次嚴格的檢查,不論查護照或者安全檢查,都重複確認安全無虞。也因為有十多名旅客排在隊伍後面,飛機等旅客到齊才起飛,延誤了一個多小時,是他第一次碰到飛機等旅客的情形。
楊先生說,從沒遇到這種場面,當時真有點怕,領隊聯繫後告訴大家,只要十四日能夠到機場,回台灣就沒有問題,讓大家放心不少。
旅客何先生指出,他與友人參加的旅行團有卅六人,先後前往義大利及法國等地,巴黎是旅程最後一晚,遊覽車經過巴黎香榭大道附近時,團員希望讓大家下車逛一個小時,但經驗豐富的領隊看到軍警持槍戒備,驚覺狀況不對,不同意團員下車,領隊的這個決定讓團員免於遭到危害。
*G20研擬切斷恐怖組織金源
全球廿大經濟體(G20)領導人高峰會議在巴黎遭到恐怖攻擊的陰霾下召開,各國保證將加速完成「金融行動專案小組」,打擊恐怖組織的財務來源,並管制外國極端分子的越界移動。財經議題則聚焦於貧富不均、跨國逃稅、金融震盪及增加公共投資以促進成長與就業。
G20領導人出席安卡拉峰會時,將呼籲各國加強協調及情報交流,以切斷恐怖組織的金源,並將研究如何加強邊界旅客管制及強化民航安全,範圍涵蓋恐怖分子的來源國、過境地與目的國。
各國領導人將在十五日晚餐會議討論恐攻議題。美國總統歐巴馬表示,巴黎恐怖攻擊是對「文明世界」的攻擊,並保證對行事者予以重懲。歐巴馬將與沙烏地阿拉伯國王薩爾曼討論如何加強支持敘利亞溫和派反抗軍。
歐巴馬抵達後不久,就與峰會東道主土耳其總統厄多岡會面,談了一個多小時,會後兩人召開聯合記者會,歐巴馬說:「巴黎恐攻後,連天空都為之黯然。」他談到上月發生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超過一百人死亡的接連兩起炸彈攻擊案,「因為扭曲的意識形態殺害無辜民眾,不只是對法國或土耳其的攻擊,而是對整個文明世界的攻擊。我們將與法國團結合作,追緝真凶,並將他們繩之以法」。
俄羅斯總統普亭也表示,俄羅斯「始終贊成共同有效對付恐怖威脅。當然也必須嚴格遵守聯合國的規定」。
G20將要求加速完成「金融行動專案小組」,工作包括阻止個人對IS提供資金,並打擊石油黑市交易。各國並計畫防止恐怖份子運用科技、傳播及各種資源煽動恐怖行為,包括透過網路等管道。
在經濟議題上,G20提出貧富不均是全球經濟穩定與成長的重大威脅,要求各國針對跨國逃稅採取更有力的行動。
*氣候峰會 月底照常舉行
巴黎十三日晚間的恐怖攻擊事件後,仍不斷傳出警報。法國總理瓦爾十四日晚間宣布,月底的聯合國氣候峰會如期舉行,預計全球一百廿位領袖將齊聚巴黎,除重視氣候議題外,並展現聲援法國立場。
瓦爾指出,雖然巴黎歷經上周五晚間的恐怖攻擊,但月底的全球氣候峰會仍會照常舉行,「這對人類來說是很重要的會議」,並稱此次峰會也是個機會,在恐怖攻擊事件後,讓全球領導人展現與法國團結在一起。
預計十一月卅日開幕的全球氣候峰會,可能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限制達成協議,包括美國總統歐巴馬、德國總理梅克爾、英國首相卡麥隆、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等全球一百廿位領袖將出席。
(聯合報)
--
*追兇...三組人馬發動攻擊
法國檢方表示,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有三組人馬在事先協調的情況下,13日晚間同步在巴黎發動連環恐怖攻擊,至少造成129人死亡,目前檢方正在調查恐怖份子如何策劃恐攻事件,其中一名自殺炸彈客是法國公民。
巴黎發生襲擊事件後人心惶惶,百貨公司、電影院、博物館、巴黎迪士尼樂園14日都關門歇業,學校、圖書館、公共游泳池也全面關閉。巴黎市長伊達爾戈建議民眾避免外出。
法國檢察官莫林斯證實有七名恐怖份子死亡,年紀最小的才15歲,六人引爆身上炸彈死亡,一人被警方擊斃。警方14日也在比利時邊境逮捕三名嫌疑犯,但莫林斯不願證實這三人是否為駕黑色Seat汽車逃亡的那三名恐怖份子。
法國世界報引述法國國會議員戈傑斯報導,其中一名炸彈客是法國人莫斯特法(Ismael Omar Mostefai),他之前住在巴黎近郊,2013至2014年曾赴敘利亞。莫斯特法今年29歲,有犯罪紀錄,但未蹲過監獄。
*IS擁「黑金」 一天賺150萬美元
石油收入是撐起伊斯蘭國(IS)「黑旗」的「黑金」,為戰爭機器加油,提供當地電力,並給予IS與鄰國對抗的籌碼。IS以國營公司的模式經營占領區的石油業;儘管國際聯軍宣布以石油交易活動為主要攻擊目標,但石油出口完全未受干擾。
IS占領的敘利亞東部歐瑪油田附近,等待運油的卡車綿延6公里,一些司機要等一個月才能裝滿油回程。IS原油日產量約每天3.4萬到4萬桶,一天收入約150萬美元。
據敘利亞石油交易商與工程師、西方情報官員及石油專家透露,當地石油出口運作無論在規模與專業水準上,簡直就像一家國營石油公司,並雇用許多有經驗的工程師,訓練人員及經理人員。
IS於2013年在敘利亞東部石油蘊藏豐富地區建立根據地。2014年攻占伊拉克北部的石油重鎮摩蘇爾,並掌握東北部吉爾庫克省的兩處油田;到今年4月該區失守,10個月內估計石油收入共約4.5億美元。
IS占領區生產的汽油與柴油不只供應當地消費,也賣給敵人,包括敘利亞反抗軍。另外各醫院、商店及一般民眾也都使用IS生產的油品。
IS透過獵人頭公司招聘敘利亞工程師,對有經驗者給予高薪,可自行提出薪資要求。並鼓勵有潛力的員工向人力資源部申請工作,也從國外召募支持者。石油營運由中央高度控管,並依據占領區各地的不同需求情況來訂價,以取得最大利益。
巡迴專家委員會負責檢查各油田,監督生產。IS並任命曾經在中東各大石油公司工作過的要員擔任「大公」或「親王」,經營最重要的石油設施。各處油田防護嚴密,交易商裝油時都經過檢查。
*終止敘利亞內戰 強權達協議
伊斯蘭國(IS)宣稱巴黎恐攻係對法國參與敘利亞內戰之報復,促使原本對終止敘國內戰仍有歧見的世界強權達成協議,制定敘利亞在2017年草擬憲法及遴選新政府的時程表。
西方外交官員14日在維也納協商後,美國國務卿凱瑞(John Kerry)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在聯合記者會上宣布,目前達成的協議是外交官員將在1個月內(12月14日前)再次會談檢視進度,聯合國尋求在2016年1月1日召集敘利亞政府與反對勢力舉行正式協商;六個月內(2016年5月14日前)政府與反對勢力停火,組合臨時聯合政府開始起草新憲法,18個月內(2017年5月14日前)在聯合國督導下,依據新憲舉辦自由公正的選舉。
各國外交官員原本對於如何解決敘利亞的問題難以形成共識,俄羅斯與伊朗支持敘利亞總統阿薩德(Basharal-Assad),美國以及其區域盟國則堅持阿薩德須下台。
敘利亞情勢陷入僵局之際,境內的恐怖組織如IS則不斷成長強大。
IS聲明,巴黎恐攻是為了報復法國參與敘利亞內戰。敘國內戰迄今已有25萬人喪生,數百萬人逃離,令歐洲出現二次大戰以來最嚴重的難民潮危機。
恐攻促使各國同意盡速解決敘利亞內戰,凱瑞說:「該是讓恐怖分子無所遁形的時候了。」
*全球股市短線驚惶 亞歐股賣壓將出籠
伊斯蘭激進份子在巴黎發動多起恐怖攻擊,造成逾百人喪生,全球市場16日將面臨短暫賣壓,但分析師預判,巴黎恐攻事件不至對經濟與市場帶來長期影響。
中東股市15日大跌,率先反映巴黎恐攻影響。杜拜DFM綜合指數重挫3.7%,創下近三個月來最大跌幅。埃及股市股市大跌4.2%,跌到2013年12月來谷底。
澳洲AMP Capital首席經濟學家奧利佛表示,各國領袖同聲譴責這起襲擊事件,各界也聲援巴黎,但這起事件可能只會對投資決策產生直覺式反應,根據歷史經驗,若對經濟衝擊有限,市場將快速回升,並關注其他演變。
受美國零售銷售數據疲軟拖累,美股上周五收盤跌幅超過1%。因此就算巴黎沒發生攻擊事件,預期亞、歐股市的賣壓仍會出籠。巴黎恐攻在美國尾盤接連爆發,但消息尚未傳到市場。
法股的賣壓可能格外沉重,特別是觀光類股,法國是全球觀光客人數最多的國家,觀光業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率接近7.5%。股票與衍生性商品交易所Euronext 14日表示,法國金融市場16日照常開盤。
以前歐洲大眾交通運輸系統也曾遭遇類似連環攻擊,2004年在馬德里,2005年在倫敦。效忠凱達組織(Al Qaeda)的激進份子在火車與巴士上發動的這些炸彈攻擊,造成近250人死亡,超過2,500人受傷。
*IS遍地點火的真相…/Tobin Harshaw(彭博專欄作家)
如果伊斯蘭國(IS)果真是巴黎恐攻事件的元凶,顯示IS已大幅改變戰略。
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前官員史金納表示,「不再只是一種灌輸式的作法,而是有其動機。他們規劃恐怖行動更深入也更縝密」。
要協調至少八名恐怖份子同時在六個地點發動攻擊,跟穆斯林發動隨機攻擊完全不同。而且前不久IS還攻擊安卡拉與貝魯特,還可能是俄羅斯客機墜毀的兇手,這顯然表示IS正把「聖戰」引人全新的戰場。
這一連串事件如果真是IS出手,那到底為什麼?儘管有多個「聖戰」團體都對西方世界發動戰爭,但IS領導人馬斯里只重視要建立一個政治實體,但目標卻並不在於純粹的政治;伊斯蘭國將為末世來臨時「審判日」鋪路。
末世信仰者普遍認為千禧年即將降臨,但馬斯里及跟隨者解經斷章取義,把末世用在今日,殘殺手段連賓拉登也膽寒,對什葉派與遜尼派等阻擋IS建國的穆斯林也格殺毋論。這顯示IS比凱達組織更不在意殺害無辜者。
另外,賓拉登的恐怖組織會向西方國家提出具體的政治要求,但IS卻警告,除非法國退出「十字軍」行動,否則恐攻不會停止。由此觀察,巴黎恐攻及俄羅斯客機墜毀顯示IS的行動已超越區域性的政治目標,而是與所有西方國家為敵。
恐攻事件已獲得預期的結果:法國總統歐蘭德已保證將「領導一場毫不留情的戰爭」。預料其他國家也將加入,歐巴馬政府也可能繼續在伊拉克及敘利亞發動地面攻擊。
IS雖已展示出人意料的境外攻擊能力,但為何攻擊西方強權會突然成為優先要務?可能原因之一,是IS在新「祖國」戰事陷入困境,之前在伊拉克一些戰役的勝利毫無戰略意義。現在一些IS的宿敵也開始結合,包括伊拉克軍方、伊朗支持的民兵及庫德族軍隊。
在此同時,俄羅斯發動軍事干預,也使敘利亞總統阿塞德地位增強,對IS不利,而且目前也把伊朗拉入。美、俄將促成敘利亞內戰停火,且庫德族軍隊最近與IS的戰鬥中也有所斬獲。這些發展都使IS更難吸引及掌握追隨者。
巴黎恐攻事件發生後,IS及支持者自鳴得意之際,卻忘記另一個更可能建立政治實體的穆斯極端團體塔利班得到的教訓,即庇護賓拉登,讓他能夠設計「911」恐攻,之後卻後悔莫及。且願不久IS最後跟隨者或死或逃,最終也會後悔犯下「11/13」事件。
(經濟日報)
--
*巴黎遭恐攻 法國復仇空襲IS大本營
黑色星期五巴黎恐攻2天後,法國15日晚間對敘利亞北部的伊斯蘭國(IS)大本營拉卡展開最新一波空襲,展現反恐決心。法國總統歐蘭德並宣布全國緊急狀態將維持三個月。
法國國防部表示,派出12架飛機執行空襲,其中包括10架戰機,共投下20枚炸彈。空襲目標鎖定IS位於拉卡的指揮中心、召募中心、彈藥庫及一座訓練營,目標全數摧毀。
一個隸屬IS的媒體組織宣稱,這些設施早被棄置,也沒有傷亡。IS去年宣稱建國,以拉卡為「首都」,該城市被占領後內部情勢不明,僅能靠名為「拉卡正無聲被屠殺」的團體發布近況。
該團體成員說,IS似乎已預知將被攻擊,早在空襲前便撤離主要設施。街道上空蕩蕩,市場也不若以往擁擠。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軍事分析家馬克斯說:「雖然這是軍事行動,實際上卻傳達非常強烈的政治訊息。他們空襲的目標如今僅具象徵性。從法國的角度而言,無論如何他們必須有所行動。」
30日於巴黎登場的聯合國氣候會議已確定如期舉行,為期12天,法國將在緊急狀態下維護數十位與會國家領袖的安全。
德國隊17日將在漢諾威和荷蘭隊進行友誼賽,德國總理梅克爾將出席觀賞。德國經濟部長表示,「我們現在不能畏懼」。
*巴黎恐攻前 伊拉克曾示警
巴黎13日恐攻前一天,伊拉克情報官員曾以急件通知在伊拉克與敘利亞打擊伊斯蘭國的西方國家,伊斯蘭國即將發動攻擊。
六位伊拉克高層情報官員證實伊拉克所發急件的內容,美聯社並且獲得急件副本。其中,四位官員表示曾特別警告法國將遭攻擊,另兩位官員則表示,伊拉克的預警裡包括一細節,有待法方公布。
伊拉克的預警急件說:「我們從我們在伊斯蘭國裡的直接消息來源獲知,(伊斯蘭國領導人)巴格達迪下令,指示伊斯蘭國所有成員執行一場國際攻擊,對象除了伊朗與俄國,還包括所有在伊拉克與敘利亞參與打擊伊斯蘭國的聯盟國家,在未來數日內以炸彈、暗殺或扶持人質的方式為之。迄今為止,我們還不知道執行這些恐攻的日期或地點」。
急件透露的內容包括,巴黎恐攻似乎在敘利亞的拉卡市(伊斯蘭國首都)規畫,然後由潛伏在法國的臥底細胞完成裡應外合。攻擊執行者特別為此在拉卡受訓,然後送往法國。
法官員:情報機構「每天」都接到籠統警告。
攻擊作業將由24人執行,包括19人執行攻擊,其他五人負責後勤。
伊拉克外長賈法利15日在維也納對記者表示,伊拉克握有法國、美國、伊朗等國家將受攻擊的情資,並且通報了這些國家。
對上述報導,法國總統府尚無評論。但一位法國安全官員說,法國情報機構「一天到晚」、「每天」接到這種通知和籠統的警告。
美官員:不曾收到明確的恐攻警告通知。
美國、法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官員擔心恐攻已經好幾個月,而且危險之感最近數周轉趨強烈,但一位美國情報官員15日說,據他所知,西方政府不曾接到任何明確到足以用來防範巴黎恐攻的威脅資訊。
*恐怖攻擊當天 土耳其破獲陰謀
土耳其高層官員15日表示,巴黎恐攻當天,土耳其當局破獲一件當天要在伊斯坦堡發動恐攻的陰謀。
土耳其消息人士說,土耳其警方13日在伊斯坦堡拘捕五人,包括伊斯蘭國極惡分子「聖戰士約翰」的親密同夥戴維斯。
這位官員表示,「我們相信他們正在策畫在巴黎恐攻的同一天在伊斯坦堡發動攻擊」。
他說:「初步調查顯示我們破獲了一場重大攻擊。」
戴維斯是在倫敦出生的英國穆斯林,和「聖戰士約翰」一樣為伊斯蘭國監管外國俘虜,曾被英國媒體描述為伊斯蘭國在敘利亞的關鍵角色。
報導說,戴維斯與一同被捕的另外四名激進分子從敘利亞進入土耳其。土耳其當局正在調查這起被破獲的陰謀和巴黎恐攻之間的關連。
官員說:「我們正在評估所有可能性。」他並表示,被捕的五人可能還計畫在歐洲發動攻擊。
「聖戰士約翰」真名恩瓦濟,伊斯蘭國發表過多支影片,裡面有個蒙面人把西方人質砍頭,據信恩瓦濟就是此人。五角大廈13日表示,「合理確信」他已被盟軍炸死。
*恐攻緝凶調查:比利時策畫 法國接應
追查巴黎恐怖攻擊案腳步不斷,比利時已逮捕七人,法國公布通緝26歲的阿布德斯蘭,法國內政部長卡茲內夫指出,調查顯示這次恐攻案是在比利時策畫、法國有人接應。
比利時發布國際通緝令,要捉拿住在布魯塞爾郊區莫林比克的法國籍男子阿布德斯蘭(見圖,美聯社),他的兩個兄弟也參與恐攻,其中一個引爆自殺炸彈背心死亡,另一個被捕。
法國警方在案發地之一巴塔克蘭劇院找到一輛可疑出租車,透過停車單查出車輛來自比利時。比利時警方14日突擊莫林比克,至少逮捕五人,包括阿布德斯蘭的兄弟莫哈麥德,他犯案後返回位於該處的住所。
官員表示,阿布德斯蘭的另一兄弟布拉辛在巴黎11區的一家咖啡館引爆自殺炸彈背心身亡。
阿布德斯蘭犯案後駕駛租來的福斯Polo轎車離開巴黎,當時車上應有三人,14日凌晨在接近比利時邊界時被攔下盤查。警方對他問話並檢查駕照,然後放行,而數小時前法國當局剛查出他正是租借可疑車輛的人。
比利時人口不過1100萬,就有近500人到敘利亞和伊拉克當聖戰士,比率為歐洲最高,其中莫林比克又是比利時的恐怖分子溫床。2001年阿富汗將領馬蘇德被暗殺,刺客曾住在這裡。2004年馬德里火車爆炸案主謀之一的哈斯基也藏身此處。
布魯塞爾如今不只是歐盟總部,更成為歐洲恐怖分子聚集中心,不管是發生在布魯塞爾或法國的多起恐怖攻擊,都與布魯塞爾有關。
*法國文化部宣布 巴黎地區博物館重新開放
法國文化部宣布,恐攻後關閉的巴黎地區博物館和其他文化機構16日下午重新開放。
法國文化部表示,全歐盟16日中午為血案默哀一分鐘後,巴黎地區博物館下午1時恢復營運。
巴黎市政府宣布,學校、運動場館、公園、市場也將重新開放,但會加強安全戒備。電影院在恐攻後被勒令暫停營業,但大多數已於15日恢復營業。
不過,巴黎地區本月底之前將繼續禁止集會、抗議。
巴黎逐漸恢復正常生活,但民眾仍有如驚弓之鳥,鞭炮聲、燈泡爆炸聲都引起恐慌。15日晚間,共和廣場有許多民眾獻花、點蠟燭哀悼攻擊案死者,突然之間,大家四散奔逃。一名男子表示,他聽到類似爆炸的聲音,拔腿就跑,警方表示,引起恐慌的是鞭炮聲。
幾條街外也出現類似情況。一棟房屋門口的燈泡或電暖器爆炸,造成路人緊張,立刻透過社群網站警告親友發生新的攻擊。
*英國衛報:IS營造酷炫聖戰士形象 吸引年輕人加入
巴黎恐攻案目擊者指稱,數名犯案凶手相當年輕,可能還是青少年。英國衛報分析,伊斯蘭國(IS)不同於傳統激進組織,採取新潮手法營造輕鬆酷炫的聖戰士生活形象,吸引年輕人加入。
犯下13日巴黎恐攻的恐怖分子中,僅三人身分確認,包括29歲青年莫斯特費。然而多位目擊者說,持自動步槍大開殺戒的凶手中,有幾人看來非常年輕,可能只有18歲,甚或15歲。法國警方也透露,從希臘偷渡到法國的兩名嫌犯中,有一人可能年僅15歲。
此案凸顯伊斯蘭激進主義的兩項趨勢,一是被組織吸收的「本土極端分子」成為主力,二是參與恐攻的成員年輕化。2005年犯下倫敦爆炸案的嫌犯中,有一名19歲青年。
到敘利亞投效IS的歐洲人,平均年齡已明顯低於到阿富汗加入神學士或凱達者,其中一個原因是地理環境和生活。凱達和神學士藏身阿富汗偏僻山區,很難到達,到了以後想走更難。窮鄉僻壤生活困苦,通訊不便,吃得不好,住的也差,還得禁慾,被抓或死傷的風險也高。若不是「信仰堅定」,做好心理準備並且有人接應,很難辦得到。
相較下,到敘利亞當「聖戰士」簡直是五星級享受。想去就去很容易抵達,膩了也還算比較容易脫身。成員有網路,可以用Skype打電話給朋友,或是上社群網站發炫耀文。
另一IS吸引年輕人的原因是宣傳手法。IS營造「幫派聖戰士」的風格,在宣傳影片中放入電玩或動作片元素,透過青少年「口耳相傳」召募新血。相較下,凱達影片只見輩分高的資深成員以阿拉伯發表冗長枯燥的談話,講述伊斯蘭教條或對成員說教。
*第二夜的驚恐 巴黎警報四起
巴黎十三日晚間的恐怖攻擊事件後,仍不斷傳出警報,法國總理瓦爾十四日晚間宣布,月底的聯合國氣候峰會 (COP21)會如期舉行,預計全球一百廿位領袖將齊聚巴黎,除重視氣候議題外,並展現聲援法國的立場。
歐盟與各會員國領導人十四日發表聯合聲明,表達對巴黎恐攻事件的哀悼,並表達將盡一切力量協助法國的安全;聯合聲明中也指出,邪不勝正,將共同合作打敗極端主義、恐怖主義與仇恨。歐盟並邀請所有人在周一中午為巴黎死難者默哀一分鐘。
預計十一月三十日開幕的全球氣候峰會,預計能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限制達成協議,包括美國總統歐巴馬、國務卿柯瑞、德國總理梅克爾、英國首相卡麥隆、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等全球一百廿位領袖都預計出席。
巴黎十四日晚間仍不斷傳出警報,艾菲爾鐵塔附近一家旅館更一度傳出警報,大批軍警進入旅館搜尋,周遭群眾也一度被疏散,所幸最後只是虛驚一場。
--
20國集團(G20)領袖峰會15至16日在土耳其安塔利亞舉行,法國巴黎恐攻成為峰會討論焦點,歐洲難民危機、如何打擊伊斯蘭國(IS)及推動敘利亞政權轉移將是與會領袖重點議題。
法國總統歐蘭德14日指控IS犯下巴黎恐攻,IS隨後承認犯案,打擊IS篤定成為G20峰會主要議題。美國白宮也表示,美方掌握的情報和法國並無矛盾。
歐巴馬抵達土耳其後首個會議是會晤土國總統厄多岡,此消息在歐巴馬出發之前才宣布。美土關係因敘利亞內戰變得緊張,厄多岡不滿歐巴馬僅以空襲打擊IS,卻不推翻阿塞德;美方對於土耳其遲不加入盟軍空襲也很感冒,不過土國已於8月和美聯手展開空襲,並允許美軍戰機自土國基地起降。
美土兩國雖皆同意把阿塞德趕下台,但對於採取何種手段仍意見不一,然而敘利亞問題關鍵在於俄羅斯的態度。俄國是阿塞德的盟友,除非俄國點頭,否則盟國要推動敘利亞政權轉移難上加難。美俄在G20將不會有正式會議,但白宮官員說,也許會利用場邊會議談談。
*誓言反擊 法國的下一步?
法國巴黎「黑色星期五」恐攻造成129死,法國總統歐蘭德譴責伊斯蘭國(IS)形同發動戰爭,誓言法國必將反擊。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訪問多位專家,認為法國可能擴大軍事手段打擊IS,但必須得到美國等盟友支持。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國際安全與國防政策中心副中心長切維斯指出,法國是打擊海外恐怖主義最積極的國家之一,擁有先進空中武力,訓練精良的特種部隊以及海陸裝備。若要將這些優勢發揮到極致,必須獲得北約(NATO)和美國支持。
CNN軍事分析家法蘭科納說,法國顯然將以軍事手段反擊,問題是如何做?若缺乏適合目標,加強空襲沒有任何效果,這是現在空襲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問題所在。
杜克大學公共政策教授商澤認為,法國不太可能採取單邊行動對付IS,但也許會在打擊IS的國際盟國聯合行動中,增加參與行動及能見度。
商澤說,美國及北約不以大規模地面行動打擊伊敘境內IS的原因仍然存在,這類入侵行動,將給極端分子絕佳藉口,加強分化西方與穆斯林,也將讓軍事行動深陷惡劣且無贏面的內戰。此外,地面部隊未來還得為重建內戰國秩序和政府負責。
CNN國家安全分析師柏根指出,以往法國曾在非洲馬利打擊北非凱達組織,也加入盟軍推翻利比亞格達費政權,這次法國勢必也將以積極手段反擊。
切維斯表示,在馬利對抗凱達的戰爭中,法國以出色的速度、部隊及強烈手段打擊敵人。他們可以再做一次打擊IS,但若欲達到相同效果,將需要更大任務規模、來自其他國家的更多支援,支援是否到位尚待觀察。
*反恐漏洞 追有多少IS藏在難民營?
巴黎恐怖攻擊案件,警方追查兩名攻擊者疑似今年從難民的路徑入境,希臘證實,法國警方除要求一名敘利亞護照持有者身分,另要求比對另一名攻擊者指紋,雖然尚未確認此次恐怖攻擊與難民的實際關連,但德國總理梅克爾對難民的立場、歐盟的難民政策是否生變都引起討論。
巴黎警方證實,八名死亡的恐怖攻擊者目前已確定兩人身分,其中一人確定是法國公民;此外,一名在巴塔克蘭劇院發動攻擊者附近發現持有敘利亞護照,另一名攻擊者被發現持有埃及護照,但尚未證實護照上的身分是否就是攻擊者本人。
希臘內政部長托斯卡斯表示,在攻擊者附近發現的敘利亞護照持有人只有廿五歲,於今年十月三日跟著一艘約乘載七十人的難民,從土耳其渡海抵達希臘的雷洛斯島,並依歐盟規定在島上登記身分並留下指紋。
希臘的電視台引述警方消息指出,法國要求比對另一名攻擊者的指紋,是在今年八月進入希臘。希臘媒體報導,警方已將持有該護照入境者的指紋送交法國警方比對,安全單位人員並對同時抵達的其他人下落展開追查。情況顯示,難民路線可能成為反恐的大漏洞,不排除有更多的IS成員藉此進入歐洲國家。
十五日在土耳其舉行的G20會議,原定討論歐洲難民等議題,梅克爾原希望藉此機會,就難民大量湧入歐洲的問題與土耳其領導人會面討論能有所進展;歐盟原本也寄望在G20會議上,就難民問題能和土耳其達成合作協議。
巴黎恐攻發生後,情勢已出現變化,梅克爾在巴伐利亞邦盟友、基社盟主席官員澤霍費爾表示,歐洲及德國都需要更多安全措施,他要求對歐洲邊界及德國國界採取更嚴格控制,「我們必須知道誰曾經來過我們國家」。
雖然恐怖攻擊者與難民間的連結尚未確認,但歐洲許多國家反移民政黨與團體已動作頻頻,不但相關訊息在社群網站上快速擴散;波蘭政府宣布拒絕歐盟分配難民政策,還有政治人物將責任歸咎於梅克爾的難民政策。
*巴黎恐攻中前男友喪命 女抱懷裡:我愛你
巴黎血案令人髮指,但有一則感人故事。一名美國女子與英國舊情人相約在巴塔克蘭劇院,女方中彈後裝死逃過一劫,但男方喪生,女子把前男友抱在懷裡,最後一次說「我愛你」。
巴塔克蘭劇院13日晚間約有上千人欣賞美國樂團「死亡金屬之鷹」的演唱會,晚間9時45分、亦即表演已開始約一個小時左右,四名槍手持AK-47突擊步槍闖入大廳濫殺。
許多人四處狂奔逃命,樂隊成員也馬上逃離舞台;但有更多人只能馬上趴在地上,就地抱頭掩護,或躲到座位底下。
49歲的美國女子海倫.威爾森就趴到地上,但英國籍前男友亞歷山大卻無法逃過一劫。兩人在幾年前曾是情侶,分手後仍維持友誼。
來自洛杉磯的威爾森在巴黎經營外燴公司。她當天收到亞歷山大簡訊邀約到劇院見面,因為他要負責「死亡金屬之鷹」樂團的商品銷售。
威爾森表示,亞歷山大中彈後,她一度試圖營救,並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最後發現他斷氣,把他抱在懷裡,告訴他「我愛你」。
(聯合晚報)
--
*巴黎恐攻後 法國大舉轟炸伊斯蘭國地盤
巴黎恐怖攻擊發生後兩天,法國國防部今天「大規模轟炸」聖戰組織伊斯蘭國在敘利亞的地盤。
巴黎於13日遭受連續恐怖攻擊,死亡人數至少129人。法國今年陸續派遣戰機空襲敘利亞,並出動航空母艦,伊斯蘭國(IS)多次揚言要屠殺法國人做為報復。
法國媒體快訊報導,國防部宣布,法軍大舉轟炸敘利亞城市拉卡(Raqa),出動10架戰機、投擲20枚炸彈,毀了一個指揮基地和訓練營。
*為巴黎而彈 德音樂家單車拖琴現場演奏約翰藍儂「 Imagine」
法國首都巴黎13日晚遭恐怖攻擊,至少129人罹難。德國1名鋼琴家看見巴黎遇襲,馬上載著他的鋼琴前去恐攻現場,為剛遭遇血腥殺戮的巴黎奏起祥和的旋律。
鋼琴家馬特羅(Davide Martello)來自德國西南部城市康斯坦茨(Konstanz),他昨天午間在死傷最慘重的恐攻地點巴塔克蘭劇場(Bataclan-Theater)外,彈奏已故披頭四成員約翰藍儂(John Lennon)訴求和平的歌曲Imagine。
馬特羅表示,事發當晚,他在康斯坦茨1家愛爾蘭酒吧,觀看在巴黎舉行、德國隊對戰法國隊的足球賽事轉播。
在見到巴黎遭恐攻擊,他改變原本在康斯坦茨演出的計畫,追隨內心想法,在社群網站臉書(Facebook)上留下訊息,「抱歉康斯坦茨,今天不行了,我必須到巴黎一趟」。
馬特羅旋即運著印有和平符號的鋼琴到巴黎演出。撫慰人心的演奏影片被網友放到微網誌推特(Twitter)上瘋傳。
他今天在臉書上向粉絲表示,經過長途奔波後,已經回到德國的家。但短短時間內發生這樣的事,他內心情緒起伏很大,必須休息沉澱一下,待他心情平復後才會回覆粉絲的信件。
不管是去年科隆(Koln)「足球流氓對抗薩拉菲教徒」(HoGeSa)反伊斯蘭極端主義集會發生衝突,還是伊斯坦堡的示威活動,馬特羅都以音樂感化人心、傳遞和平的訊息,這次在巴黎也一樣。
(中央社)
--
*美軍空襲利比亞 擊殺IS頭目
法國巴黎13日晚遭到恐怖攻擊,震驚全球。法國總理瓦爾14日表示,將繼續對涉案的「伊斯蘭國」(IS)進行空襲,並矢言「消滅」所有策畫巴黎恐攻的敵人。美國國防部當天則宣布,美軍一架F-15戰機空襲利比亞一處IS據點,擊殺IS在當地的頭目阿布.納比爾(Abu Nabil)。
法提高軍事攻擊力度
瓦爾總理14日深夜接受TF1電視台訪問時宣稱:「我們正處於戰爭狀態,因為我們在作戰,我們要採取一些非常措施。」法國軍方已派遣數千名部隊增援各地警力,瓦爾強調,法國將打擊並摧毀敵人,並追捕恐攻案策畫者,無論他們是在法國或歐洲,或在敘利亞和伊拉克。法國將贏得這場戰爭。
F-15出動突襲利比亞
法國總統奧朗德稍早已公開表明,將對IS展開「無情」打擊。他於15日會見在野的共和黨領袖、前總統薩科奇,以及極右派民族陣線領袖瑪琳.勒班。奧朗德說,法國將升高軍事攻擊力度,徹底打垮IS。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引述專家所作的分析,巴黎恐攻暴行,會使更多人支持採取更強有力的軍事行動反恐。法國近年來愈來愈偏向以軍事手段對付國外恐怖分子,法國曾在馬利積極打擊「基地」恐怖組織,也帶頭推翻利比亞格達費政權,因此這次很可能積極反擊。
就在巴黎遭遇恐攻次日,美國五角大廈宣布美軍出動F-15戰機空襲,擊斃利比亞IS首腦阿布.納比爾。這是繼美軍日前出動無人機剷除IS英籍劊子手「聖戰士約翰」後,又一次以IS首領為目標的擊殺行動。
納比爾曾在IS斬殺埃及科普特基督教徒的影片中露臉,五角大廈稱,美軍13日對IS在利比亞的一名高級頭目實施「定點清除」行動。這是美軍首次以利比亞境內IS首領為清除對象。
擴大打擊面圍剿IS
正在土耳其南部安塔利亞參加20國集團(G20)峰會的歐巴馬總統承諾,他一定會協助法國追捕涉及巴黎恐怖攻擊的罪犯。
《紐約時報》的分析認為,巴黎恐攻甚至可能迫使美國改變打擊IS的策略。專家指出,美國歐巴馬政府想把IS問題侷限在敘利亞和伊拉克,但這次事件可能令華府及其歐洲盟邦痛定思痛,以更強硬手段對付IS。
*恐攻3路並進 最年輕才15歲
法國等歐洲國家檢調人員14日起,陸續拘捕多名涉及巴黎恐怖攻擊案嫌犯。法方並開始指認分為3組、協同作案的恐怖分子身分並釐清其背景、追查資金來源等,其中首位被確認身分的是29歲法國籍恐攻分子莫斯特費,包括其父兄等6名家族成員被警方拘留。
莫斯特費的父親位於巴黎東邊130公里塞納河畔侯米利鎮的住家,已遭警方搜索,他的父親也被拘留。而他的34歲兄長在主動與警方聯繫後,也由警方拘留,但都未被起訴或正式逮捕。
炸彈客有人假扮難民
法國檢調指出,共有7名身穿炸彈背心的恐怖分子分成3個小組,於13日晚間在巴黎多處地點發動連環恐攻,其中6人最後因自殺式炸彈攻擊而身亡,另1人則遭攻堅的特警擊斃。這7人中至少有2人於上個月以難民身分抵達希臘,最年輕者僅15歲。
希臘的公民安全部長托斯卡斯說,巴黎法蘭西體育場恐攻案1名自殺炸彈客遺體旁發現敘利亞護照,經調查發現,該護照持有人1990年出生於敘利亞,他曾依據歐洲聯盟法規在希臘登記為難民,於10月3日經由希臘萊羅斯島轉往法國。另2名炸彈客則是持用偽造的土耳其護照。
比利時逮租車嫌疑犯
另一方面,因巴黎遭恐攻地點發現2部在比利時租用的汽車,其中1部汽車的租借者是住在比國首都布魯塞爾的法國人,他已於14日清晨在比國邊界被攔下拘留。此外,比國警方循線於首都布魯塞爾市郊貧窮的移民聚居區發動突襲,拘捕了3名相關人員。據比國總理米歇爾表示,3人中至少1人曾於13日晚間出現在巴黎。比國警方後來又在15日拘留4名涉及巴黎恐攻案者。
隨著恐攻案跡證與線索逐漸浮現,法國司法當局指出,檢調人員15日在法國巴黎首都圈東郊,法蘭西島大區塞納-聖但尼省的蒙特勒伊(Montreuil),發現一部疑似巴黎恐攻案作案者遺棄的汽車。該部西班牙西雅特公司生產的黑色汽車內,遺留有3把AK-47突擊步槍。
此外,有報導說,攻擊法蘭西體育館的恐怖分子,至少有1人持有當時的德法足球賽門票,但因法國總統也到場觀賽,安檢較平常嚴格許多,恐怖分子不得其門而入,而在場外引爆炸彈。
*斷指追凶 炸彈客曾是小罪犯
留在巴塔克蘭劇場的一枚斷指,讓警方查出巴黎恐攻首名攻擊者身分。他名叫莫斯特費,信奉伊斯蘭,有過多項前科。但在警方眼中只不過是名小罪犯,當局表示,之前從未發現他與恐怖組織或活動有牽連。
警方從劇場內殘骸中找到一枚斷指,隨後查出它屬於歐瑪爾‧伊斯梅‧莫斯特費(Omar Ismail Mostefai),並確認他是在巴塔克蘭劇場與另2人一起引爆身上炸彈的恐怖分子。
莫斯特費生於1985年11月21日,快要滿30歲。法媒指出,其父母來自北非國家阿爾及利亞,而他生於巴黎以南小市鎮庫爾庫羅納,有3個兄弟2個姊妹。
莫斯特費定居庫爾庫羅納以西的沙特爾市,到2012年離開。他曾定期參拜位在沙特爾附近的呂塞鎮的清真寺。
巴黎檢察官莫蘭表示,當局2010年將他列為重點觀察的激進分子。莫斯特費的哥哥說,僅知道弟弟曾帶家人去阿爾及利亞。
另外,有消息稱,當局已鎖定巴黎恐攻主嫌,此人為哈萊姆(Salim Benghalem),今年35歲,在巴黎市郊地區卡尚(Cachan)長大,當局認為他是IS在法國分部頭目,並策劃參與多起恐怖襲擊事件,包括年初的《查理周刊》恐攻案。
據報導,先前美國就對哈萊姆展開過調查,稱他為「首席劊子手」,去年法國空襲敘利亞拉卡市,希望將他擊斃,但未成功。
*AK-47手榴彈..法反恐漏洞百出
巴黎恐攻後,許多專家思考如何避免下一次。大陸學者馬堯認為,恐怖分子居然能取得AK-47自動步槍與手榴彈,並在巴黎橫行無忌,顯示法國社會治理與反恐情報漏洞百出。他呼籲,反恐應是全球「統一戰線」,不應以「人權」為名搞兩套標準,法國可向中國學習社會治理經驗。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特約研究員馬堯在《環球時報》發表評論,直指法國在應對恐攻上,存在許多問題。
首先,法國的社會治理漏洞百出,此次恐怖分子動用了AK-47和手榴彈,且人數眾多,可見法國人口和武器的管理都沒能適應反恐需求。此外邊境安檢存在很大不足,缺乏有力社會治理。
其次,法國擁有600萬穆斯林,族群關係緊張,但其同化政策卻過於激進,包括女士是否戴頭巾、停止無豬肉校餐等爭議,都激起穆斯林不滿。此次恐攻組織能力令人震驚,沒有當地穆斯林極端分子的配合恐怕難以想像。
第三,法國反恐情報工作未能事先捕獲異常跡象,導致恐怖分子一擊得手。恐怖分子此次放棄談判,通過造成大規模平民傷亡從而給法國政府,以致整個和平世界施加壓力,這使得預防恐攻的情報工作變得極為重要。
馬堯最後強調,「以『人權』為名搞兩套標準定義恐怖主義,只會損害反恐統一戰線,起碼在反恐領域,尤其是社會治理方面,中國有許多值得法國學習的地方。」
不過,英國媒體《路透社》有不同看法,報導稱,中國政府一貫批評新疆的恐怖攻擊由伊斯蘭武裝分子造成。「中國媒體14日的報導是利用巴黎恐攻煽動國內民族情緒」。
*巴黎直擊-難民不等於IS 巴黎人理智難擋恐懼
「整個歐洲都在捉穆斯林!」周日上午的巴黎陽光普照,民眾一早即打開電視看有關13日晚間發生在巴黎的恐攻屠殺事件,一名巴黎居民搖頭指出,歐洲難民潮遲早要出大問題,「這次是巴黎,誰知道下次會不會是倫敦或其他歐洲城市。」
移民和難民一直是法國社會爭議焦點,「黑色星期五」巴黎恐攻再次引發輿論批評,認為法國政府從未真正解決過這個問題。居住在巴黎西北中產階級的飛行員菲利浦表示,「我不接受也不容忍我居住的城市發生恐怖大屠殺。法國人不願意承認,我們的社會出了問題的事實,這個事件迫使我們面對移民和難民問題有多嚴重。」
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把這次攻擊屠殺矛頭指向難民和移民。法國電視國際事務評論員海曼(Harold Hayman) 認為,這是社會大眾在「伊斯蘭國」(IS) 恐懼渲染下,對移民和難民產生的負面情緒,「不是所有難民和移民都是恐怖分子,都是IS。」
居住在這次恐攻事件附近、來自黎巴嫩的計程車司機薩姆德,同意菲利浦和海曼兩人不同的觀點。他表示,自己在黎巴嫩時是工程師,「到巴黎後,我開計程車。但我從未忘記法國收容我和家人,讓我的孩子可以在這裡成長接受教育。」
不過,薩姆德坦承,並非每個到法國的難民家庭都能順利安居在這裡,他個人的經驗是法國依然是個社會階級分明的社會,城市中難民和本地居民涇渭分明,「我們總是被安置在自己的社區中,法國人指責我們不融入法國社會,問題是,法國社會從未給我們融合的環境。讓你總覺得是這個國家的次等公民。」
法國將在18個月後舉行大選,巴黎恐攻屠殺事件,定將助長反移民極右派興起,這令許多以法國民主自由為傲的法國人感到萬分不安,「極右派若真壯大,不但對法國,對全歐都是件極危險的事,1930年,希特勒就是這樣崛起的。」
*她裝死 南非女孩撿回一命
人性光輝超越宗教藩籬!「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巴黎第11區國王噴泉街諾斯楚屋披薩店,13日晚遭一名男子持機關槍朝露天座位區掃射時,在店內工作的阿爾及利亞裔穆斯林賽佛,不顧生命危險,英勇搶救2名受傷女顧客。
賽佛回憶說,當時他正在吧檯後方工作,突然間槍聲大作,尖叫聲四起,店內玻璃被子彈擊破碎裂滿地,玻璃碎片割傷許多人的臉。「我看到2名在露天座位區用餐的女子被子彈打中,一位受傷部位是手腕,另一位是肩膀,2人都流血不止。」
等槍聲乍歇,他立即衝至外面,扶起2名女子迅速躲至地下室,然後試著幫她們止血。他說:「當我們走下樓梯時,還可聽到槍聲此起彼落,實在非常恐怖。」後來等警方趕至,他們才確定逃過一劫。
另外,剛從開普敦大學畢業的22歲南非女孩伊莎貝爾,則以「裝死」撿回一命。她在臉書上說,當晚她前往第11區的巴塔克蘭劇場,觀賞美國樂團「玩命鷹族」演唱會,不料遭遇血腥攻擊。
她貼上沾滿血跡的T恤說,當時現場血流成河,「數10人在我面前遭槍殺,地板上全都是血」。她說,躺在地上裝死超過1小時,深恐要跟美麗人生說再見。她感謝許多幫助她的陌生人,尤其是以身體保護她頭部的男子。
法國當局14日公布外國罹難者名單,包括美國加州州立大學長堤分校20歲女大生龔薩雷茲,以及擔任「玩命鷹族」產品經理的英國男子亞歷山大。英國外交部擔心,可能還有少數英國人凶多吉少。
英國政府消息人士說:「目前情況仍混沌不明,我們已知1人喪命,我們擔憂可能有少數英人在劫難逃,另外還有少數英人受傷在醫院接受治療。」
此外,其他外籍死者還包括阿爾及利亞、比利時、智利、摩洛哥、葡萄牙、羅馬尼亞、西班牙、瑞典與突尼西亞等國公民。
*「像到戰地」遊法返台:要去收驚
巴黎遭恐怖分子攻擊,屠殺過程宛如電影情節,15日法國飛返台灣的首班班機抵台,旅客慶幸「回台灣真好」,也有人想到熱鬧的巴黎街頭一夕成為屠殺戰場,直呼「要趕緊去收驚」。
恐攻後首班由法國戴高樂機場飛返台灣的長榮航空公司BR-88班機,原定昨清晨7時5分抵台,因安檢從嚴,機場等待安檢的人龍綿延不絕,飛機延誤1個多小時才抵達。
從法國返台的吳姓男子說,事發當時事法國夜幕低垂,他們搭乘的遊覽車剛好行經巴黎香榭大道,看到滿街人潮,看到3名警察押著1個人走過去。
另一對吳姓夫妻說,14日晚上是他們在法國行程,原本安排香榭大道1小時的逛街行程,導遊看到滿街荷槍實彈的軍警,要求大家待在車上,確保團員的安全。
「好像到了戰地!」苗栗縣地政處員工張珮瑤新婚後,偕同夫婿黃威博赴法國、比利時度蜜月,心目中浪漫的巴黎,遭數波恐怖攻擊後釀成嚴重死傷,街頭商家關閉,景點有軍警駐守,晚上10點後實施宵禁,她在臉書分享「一路要注意扒手,現在又要多了IS!」浪漫的蜜月增添幾許危機,蜜月之行終生難忘。
黃威博與張珮瑤參加旅行團出國度蜜月,旅行團12日抵巴黎、預定16日轉往比利時,他們發現巴黎遭恐怖攻擊前,許多景點已部署不少荷槍實彈的警察,恐攻後又多了軍隊,他們研判法國當局應早已掌握可能遭恐攻的情資。
張珮瑤說,恐怖攻擊發生在台灣時間14日凌晨,當地是深夜,且旅館距現場有5公里,大家並未聽到爆炸或救護車聲音,而是被在台親友關心的訊息吵醒,臉書也幾乎被灌爆,閱讀訊息後才知道浪漫之都已染上血腥。
*對付IS 美共和黨轟歐巴馬太軟弱
「伊斯蘭國」(IS)發動巴黎恐攻,隔著大西洋的美國共和黨陣營炮轟,這證明歐巴馬政府對待IS的策略太軟弱;前第一夫人希拉蕊.柯林頓因曾在歐巴馬政府擔任國務卿,加上曾支持小布希攻打伊拉克,在黨內初選辯論會上,成為其他候選人攻訐的目標。
民主黨總統黨內初選的第2場辯論會,14日在愛荷華州首府迪蒙狄蒙登場,國土安全因巴黎恐攻成為焦點。希拉蕊在辯論開場就表態,必須凝聚全球共識,剷除IS這類的極端聖戰士意識形態。她強調,這場選戰「不只是選舉總統,而是選出下一任的三軍統帥,」她說,美國必須保持安全和強大,才能因應一切挑戰。
但希拉蕊也不忘呼籲,這不代表要把所有穆斯林視為敵人,「我們對抗的是暴力極端主義。」
不過,希拉蕊在國務卿任內的國安紀錄,以及2003年她任參議員期間,投贊成票支持授權美軍攻打伊拉克,都遭主要對手、聯邦參議員桑德斯窮追猛打,「入侵伊拉克是一場災難,它令區域嚴重崩解,導致IS崛起。我認為,任何明智之人都同意入侵伊拉克,造成當前這種極端不穩定的局勢。」
共和黨陣營也把矛頭,指向歐巴馬政府和希拉蕊對IS的政策失誤。前惠普執行長費奧莉娜炮轟說,「令人憤慨的是,歐巴馬和希拉蕊在2011年宣稱在伊拉克戰爭獲勝,違背軍事將領的建議,拋棄辛辛苦苦贏取的政治利益,讓IS攫取大片占領區和大量武器。」
共和黨民調最高的地產大亨川普則發驚人之語,他14日在德州說,巴黎有全球最嚴苛的槍管法令,除了歹徒外一般人都沒有武裝,「如果受害者能被允許擁槍自保,也許情況會大為不同。」
《紐約時報》則分析,在巴黎恐攻後,美國和西方世界對抗IS的立場可能轉趨積極。過去美國的反恐都以積極防範境內的孤狼恐怖分子為目標,但面對IS近來在俄羅斯民航機放炸彈、在黎巴嫩發動攻擊,以及在巴黎策動同步、多目標恐攻,美國已經無法再視IS為區域性恐怖團體,對抗IS的戰爭已從區域擴大為全球性戰事。
*波蘭開第一槍 拒絕難民配額
巴黎發生嚴重恐怖攻擊,波蘭新政府14日針對扼阻來自中東和北非戰亂國家的難民潮開了第一槍,表示在安全無法確保的情形下,將不會遵守歐盟高峰會重新安置難民的政策,不會接納歐盟決定的難民配額。這也意謂著難民的未來,將充滿不確定性。
波蘭右翼的法律正義黨甫於上個月25日拿下波蘭政權,席曼斯基(Konrad Szymanski)內定出任歐盟部長。
新政府不承諾安置
席曼斯基在右傾的新聞網站wPolityce上發表聲明表示,波蘭新政府不會承續前政府的重新安置難民承諾,特別是「在巴黎恐怖攻擊之後,我們看不到任何實現這項承諾的政治可能性」。
拉脫維亞表態跟進
緊接著波蘭的表態,拉脫維亞立即跟進。拉脫維亞總統維永尼斯(Raimonds Vejonis)在召開國安會議之後也表示,若不能有效加強邊境管制,可能拒絕接受難民配額。
歐洲觀察(EurActiv)組織指出,波蘭的難民配額為4500人。但疑歐派的法律正義黨一向重炮抨擊前任政府的這項決策。
容克:恐攻無關政策
G20峰會15日在土耳其召開前夕,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則指出,巴黎遭伊斯蘭聖戰士自殺攻擊,與歐盟的難民政策無關,因此不需要對難民政策徹底檢討。
容克說,「策畫及發動攻擊的凶徒,正是造成難民逃離家園的罪魁禍首,凶徒與難民非同一批人。所以,沒有必要對歐盟的難民政策做通盤檢討」。
根據路透取得的G20峰會公報草稿,各國領袖將達成一項協議,視中東難民遷移為全球性問題,各國必須一起合作應對。這項外交奧援的對象,是受難民危機影響最深的歐洲與土耳其。
草稿內容為:「我們呼籲所有國家共同出力處理危機,一起肩負重擔,方式包含難民安置,其他形式的接待、援助,以及確保他們能取得在社會生活與受教育的服務」。
*反難民洪流 人道hold不住了
經歷6000多公里的征途,34歲的伊拉克難民哈山最近抵達瑞典,第一晚就受到熱情款待,在溫暖柔和的燈光下,哈山享用具有家鄉風味的食物,讓他不禁覺得,這裡就是他的家,他要在這裡安身立命。
然而並非所有瑞典人都如此溫馨擁抱難民。這個斯堪地納維亞半島國家雖一向以政治進步著稱,並自許為「人道主義超級大國」,但隨著接納的難民越來越多,一股反難民的情緒正在醞釀,且因右派瑞典民主黨的煽動而快速滋長。
以人均而言,人口不到1000萬的瑞典已是歐洲接納最多難民的國家,去年收容7萬多人,而今年預計抵達瑞典的難民人數將達19萬人,為1990年代的一倍,在過去1個月高峰期,每周抵達的難民多達1萬,讓瑞典不得不承認接納難民的能力已達極限。
瑞典政府11日宣布,由於難民人數扶搖直上,恐危及該國社會秩序與安全,自12日凌晨起實施為期10天的臨時邊境管控。
在這種情況下,難怪會有瑞典人擔憂,生怕自己的生活品質可能因此受威脅。瑞典民主黨(SDP)則忙著煽風點火,宣稱難民問題將摧毀瑞典財政,而伴隨難民而來的貧窮、犯罪與異教,更將毒害瑞典的文化。
SDP具新納粹背景,原本只是邊緣政黨,但隨著難民問題日趨嚴重,其支持度也水漲船高,今夏一項民調顯示,SDP是最受人民支持的政黨。該黨國會議員韋科說,SDP主張瑞典不歡迎難民,過去這種論調會遭社會唾棄,但現在SDP卻被視為「救主」。
這種極右派當道的反動趨勢,並非只限於瑞典,面對這波二次大戰以來規模最大,且短期內看不到緩解跡象的難民潮,歐洲幾乎是人人自危,人道主義節節敗退,高舉反移民大纛的極右派政黨在歐洲各國應聲而起,成為新民意托付的對象。
因此在瑞士,極右的人民黨在上個月18日國會大選中贏得有史以來最多席次。在奧地利,極右的自由黨在本月一場地方選舉中創下得票最高紀錄。
*恐攻撕裂《申根》 延燒美大選
巴黎恐攻槍手有2人據信是假冒敘利亞難民的「伊斯蘭國」(IS)聖戰士,輾轉混入歐陸犯案,歐洲人聞知群起譁然,並開始質疑歐洲聯盟收容中東戰亂國難民的政策,認為勢將引進更多伊斯蘭恐怖分子。
今年迄已有約80萬難民經由南歐希臘與義大利湧入歐陸。鼓吹接納難民者認為,敘利亞百姓是在逃避而非散播戰亂,而反制IS宣傳伎倆的不二法門乃展現西方大國悲憫襟懷,敞胸綜納。但奧地利、匈牙利等難以招架,築起高牆壁壘防堵,德國、瑞典、法國與比利時則相繼強化或恢復邊境控管。
難民混雜IS部眾傳言多時,如今擔憂成真,迫於歐盟龍頭德、法施壓而接受重新安置歐境16萬名難民攤派計畫的中歐、東歐諸國,大可厲聲回絕,或要求布魯塞爾歐盟中央研擬更嚴苛的查核難民身分辦法,限縮入境人數。
歐盟「一體化」的碩果《申根協定》,早因難民潮湧而裂解,歐盟高峰會議主席圖斯克上周示警說,搶救《申根協定》「是在跟時間競賽」。咸信,歐陸各國鑑於巴黎慘重恐攻,必會嚴查過境的人員與商貨,防範恐怖分子暗攜械彈自由出入邊境。申根國若相繼跟進,將加速協定崩垮,形同歐盟「四大核心自由」(人員、商品、勞務與資本的自由流通)淪喪殆盡。
巴黎大屠殺、伊斯蘭恐怖主義籠罩歐陸引發的國土安全、邊境管制與堵卻難民激辯,也延燒至美國總統初選,甚或可能重塑明年大選主軸議題。
爭取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保守派富豪川普和德州聯邦參議員克魯茲,14日同聲敦促歐巴馬政府重新考慮美國收納成千上萬敘利亞難民的計畫。川普說:「美國自家的問題一籮筐,如果再接收25萬難民,而且其中有些人會是大麻煩,這種做法簡直是瘋了。」克魯茲則形容,接納難民是「愚蠢行徑」。白宮打算於2016財政年度,加碼收容敘利亞難民到1萬人,上半年僅接納不到2000人。
*G20聚焦聯合反恐議題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安塔利亞當地時間14日會見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針對法國遭受一系列恐怖攻擊,兩人一致嚴厲譴責。此次G20峰會也將聚焦聯合打擊恐怖主義,擬發表反恐聯合聲明;據外媒報導,習近平還臨時修改峰會講稿,凸顯各國聯合反恐重要性。
習近平14日啟程前往土耳其,並出席15日至16日在安塔利亞舉行的G20領導人第10次峰會。習近平抵達土耳其後,隨即與艾爾多安舉行會談,就打擊恐怖主義達成共識。
在會見中,習近平與艾爾多安一致對法國巴黎發生的一系列恐怖襲擊事件,表示「嚴厲譴責」;兩人並贊同國際社會加強合作,綜合施策,標本兼治,「共同打擊恐怖主義」。
此次G20峰會開幕距離巴黎恐攻事發不到兩天,各國代表團也啟動緊急磋商,除保留全球經濟及難民危機議題,還將重點凸出聯合反恐議題;有俄羅斯官員透露,各國領導人將會就打擊恐怖主義發表聯合聲明。
美國中文媒體博聞社報導,習近平還臨時修改峰會演講稿,縮減原本所要強調的中國夢與世界夢主題,將重點改變為各國聯合反恐的重要性。
此外,大陸國家反恐怖工作領導小組和公安部昨日聯合召開「反恐怖工作專題視頻會議」;大陸國務委員、國家反恐怖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公安部部長郭聲琨指出,當前應加強情報預警,做好反恐和社會防控各項工作。郭聲琨強調,要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堅決堵塞漏洞、消除隱患,從源頭上預防重大案事件和個人極端暴力事件發生;保持對暴恐活動的高壓威攝態勢,「要把暴恐份子囂張氣焰打下去」。
*不畏風險 巴黎氣候峰會不延期
法國外長法畢斯14日表示,雖然發生恐怖攻擊,但原定本月底在巴黎召開的氣候變化大會將如期舉行,當局會加強場地的保安措施。美國官員表示,美國總統歐巴馬仍計畫出席這次峰會。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1次締約方會議(Cop21,即巴黎氣候變化大會)將於本月30日至下月11日在巴黎舉行,屆時預計有4萬人參與,118國元首預定出席,包括歐巴馬和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但因巴黎13日晚間發生重大攻擊案後,令人關注峰會的安全性。
屆時不僅峰會本身維安難度高,周邊還有各項展覽、研討會、遊行等活動,每項都可能成為攻擊目標,但主辦方法國決定不取消、不延遲,也不更改峰會地點。
將擔任會議主席的法畢斯說,氣候峰會會在加強安全措施條件下舉行,因為這場會議對解決氣候失常是絕對必要的,當然要舉行。
但法國前總統薩科奇的身邊人士15日表示,由於這次巴黎恐攻事件,薩科奇將要求氣候變化峰會延後數月舉行,因為「若如期舉行,將有難以置信的風險。」
法國先前已宣布,將從11月30日起對邊界進行為期一個月的管制。法國內政部長卡澤納夫說,這樣做是為了謹慎起見,以對付恐怖主義威脅或是公共秩序受到干擾。法國曾在2011年舉行20國集團峰會時實行了臨時邊界管制。
這次氣候峰會必須達成一份各國認可的溫室氣體減量協議,以在世紀末前將全球升溫控制在攝氏2度以內,若再延遲,環境巨變將帶來浩劫。
*APEC登場 菲國維安紅色警戒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領袖高峰會將於18、19日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登場,包括美國總統歐巴馬與中國大陸、日本、澳洲、加拿大以及另外15國的領導人,都將出席。然而法國巴黎才剛發生恐怖攻擊,菲方為保護各國領袖安全,已將維安層級由藍色升高至紅色警戒。
取消航班 肅清2萬遊民
為了迎接APEC高峰會,菲國已取消1,123次國內航班,239次國際航班。菲國官方也宣布,目前已肅清街頭2萬遊民,並召集12萬名國家警察隊進駐馬尼拉,且將峰會期間訂為國定假日,以確保峰會安全進行。菲律賓總統艾奎諾三世(Benigno S. Aquino III)日前也發表聲明,軍警將為APEC盛會做好最高規格之維安戒備,隨時評估峰會周邊現場狀況,避免類似法國恐怖攻擊發生。
全城緊繃 實施交通管制
菲國上周已發布層級第2高的「藍色警戒」,在法國恐攻事件後,隨即宣布層級提升至最高的紅色「全面警戒」,並規定特定時段馬尼拉上空為禁飛區,馬尼拉灣則為禁航區,大馬尼拉地區多條道路也因為APEC峰會,陸續實施交通管制。通往菲律賓國際會議中心(PICC)及國際媒體中心(IMC)等APEC主要會場的幹道也禁止通行,一般道路則開設APEC專用道。
菲律賓外交部發言人荷塞(Charles Jose)表示,菲國安全官員正密切關注與評估情勢,準備採取必要的馬尼拉警戒措施,來確保各國出席代表的人身安全。菲國政府也發布,馬尼拉市內各級學校和政府機關17日至19日全部停課,公司行號也在18、19兩日停班,以確保維安。
(中國時報)
--
*G20峰會 各國誓言反恐
二十國集團(G20)領袖周日於土耳其地中海旅遊勝地安塔利亞一連舉行兩天的高峰會議。因應巴黎恐怖攻擊,峰會的主要議題由原本經濟合作,轉為恐怖主義和歐洲難民潮問題。俄羅斯官員透露,各國領袖會後將在反恐聯合聲明中提及巴黎恐攻。
美國總統歐巴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英國首相卡麥隆和俄羅斯總統蒲亭等各國領袖,均抵達當地出席峰會;但法國總統歐蘭德留在國內處理恐攻事件,改派外交部長出席。
土耳其總統艾爾段(Tayyip Erdogan)在峰會前夕表示,恐怖主義無分國界和宗教,各國應將打擊恐怖主義列為首要議題。歐巴馬則是在會前與沙烏地阿拉伯國王薩勒曼會面,他們早前已確認有需要合作打擊伊斯蘭國。美國預計,法國將在美國聯軍空襲伊斯蘭國的行動中採取更積極的角色,美國官員亦表示,歐巴馬將尋求其他歐洲和中東國家更明確地支持他們的軍事行動。
土耳其派遣了1.2萬名官兵到安塔利亞,負責這次峰會的安全。不過,就在峰會舉行前,土耳其警方為調查上月10日發生在首都安卡拉的恐攻事件,搜查其境內靠近敘利亞邊境加濟安泰普市(Gaziantep)的一棟住宅大樓,不料當時屋裡1名男子,立刻引爆隨身攜帶的炸彈,造成4名員警受傷。
這次峰會的一個焦點是歐巴馬與普丁的見面,在全體大合照之前,兩人握手並有交談,見面時間6秒鐘,但談話內容不得而知。這是今年9月底美國開始空襲敘利亞以打擊伊斯蘭國以來,兩人首度打破外交僵局。
(工商時報)
--
*法追緝可疑車 比利時逮數人
法國巴黎13日晚發生歐洲近年來最嚴重的恐怖襲擊事件後,激起歐洲各國的憤慨,攜手緝兇。攻擊案次日,比利時隨即在布魯塞爾發動突襲,逮捕了數名嫌犯;法國警方14日也追緝一輛強闖收費站的雪鐵龍(Citroen)車,這輛車在法國西北部的一條公路上闖過收費站後,朝巴黎方向駛去,車上的四名男子可能都攜帶武器,警方擔憂可能再度爆發恐怖襲擊。
法國警方據稱在追緝的這輛汽車,是在當天中午時分在法國西北部伊夫林省阿布里斯地區(Ablis)強闖收費站。阿布里斯距巴黎約40哩,警方也證實,正在追捕一輛外籍牌照的黑色汽車,這輛車也因牽扯巴黎連環恐怖襲擊而遭到通緝。
另一方面,警方表示,在遭到恐怖襲擊的巴黎音樂廳附近,發現一部掛有比利時牌照的可疑黑車,是租賃車,立即找到租賃這輛車的布魯塞爾地址,並實施逮捕。
比利時電視台14日晚報導指出,比利時警方14日在莫倫貝克(Molenbeek)大規模搜索至少三間民宅,並逮捕一名嫌犯。根據推特上的照片,這名嫌犯被壓倒在地,反手上銬。比利時司法部長吉恩斯(Koen Geens)向比利時廣播電台Radio1證實,警方展開多項搜索行動,這些行動與稍早媒體報導恐怖分子使用的車輛掛有比利時車牌有關。另有媒體則指出,在搜索行動中,至少有五人遭到逮捕。
巴黎今年以來的多起重大恐怖襲擊,鄰近的比利時都有人員涉入。1月的「查理周刊」恐襲事件,槍手使用的槍枝當時就傳出是購自布魯塞爾北站黑市。
*環球音樂集團主管艾耶德遇害
11月13日巴黎恐襲巴特克蘭劇院(Le Bataclan)89人喪生,34歲的艾耶德(Thomas Ayad)是第一位獲證實遇害的法國公民,但他也是美國公司環球音樂集團(Universal Music Group)主管,死訊由該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葛蘭吉(Lucian Grainge)宣布。葛蘭吉14日在致全體員工公開信表示,今天是「黑暗的一天」。環球音樂大家庭痛失一名成員,他對艾耶德家人深致哀悼之意。
環球音樂集團母公司是法國媒體巨擘威望迪(Vivendi SA),旗下包括水星唱片公司(Mercury Records),艾耶德就是水星唱片法國分公司國際產品經理。當晚在劇院演唱的美國搖滾樂團「死亡之鷹金屬樂團」(Eagles of Death Metal)是環球音樂集團簽約樂團,因此艾耶德與幾位法國分公司同事都在演唱會現場。洛杉磯時報報導,「死亡之鷹金屬樂團」在演唱第七首歌時爆發恐襲,團員全部逃生。該團原定在歐洲還要巡演20場,現已全部取消。
*歐洲版911 再促全球聯手反恐
2001年美國「九一一事件」發生,帶來第一次全球反恐運動。分析人士指出,巴黎13日晚遭到的史無前例的恐怖襲擊,是歐洲版「九一一」,斑斑血跡警示世人,國際社會聯手打擊恐怖主義刻不容緩。這一恐襲事件可能推動世界各國掀起第二次全球反恐大聯合。
據分析,此次恐怖襲擊手段之殘忍令人髮指,恐怖組織發動襲擊能力之強大,也令人震驚。11月13日巴黎發生的悲劇,距離全球元首聚首的巴黎氣候峰會僅兩周時間,襲擊者野心之大遠非普通恐怖襲擊可比。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反恐研究中心主任李偉指出,單從此次恐襲事件看,可以算是一場「城市恐怖戰爭」的前奏,但從一兩次事件並不能認定目前恐怖分子已經有能力在歐美城市中心進行城市恐怖戰爭,只能說目前這種能力正在形成。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滕建群則表示,此次巴黎恐怖襲擊和美國「九一一」事件不同,「九一一」是「一錘子買賣」,但巴黎恐襲卻是一系列活動,包括爆炸、綁架人質、槍戰等。除自殺炸彈外,恐嫌還與警方面對面交火,這已成為恐怖襲擊的一個發展趨勢和特點。此次事件的教訓值得全世界思考,法國政府本身需要反省反恐策略的漏洞。
李偉認為,一直以來,城市恐怖戰對比「九一一」之前,從規模和組織行為上講已發生很大變化。只是法國還沒有完全做好應對打贏城市恐怖戰爭的準備,存在一定缺陷,但不代表以後法國就沒有這樣的能力。
分析人士指出,「九一一事件」十餘年過去了,從一開始的反恐大聯合,到後來美國被指對恐怖主義搞「雙重標準」,反恐合作不像過去那麼緊密。但通過巴黎事件,大家意識到「伊斯蘭國」(IS)的危害性和過去凱達組織不一樣了,凱達組織擴張能力較弱,是一個團體和組織,而IS作為一個不被認可的「國家」,占有很大地盤,攻擊面很廣,凡是異教徒都可以殺戮,大家感覺一個恐怖邪惡的國家要崛起了。因此預料通過此次事件,全球很快會形成第二次反恐次大聯合,而聯合的深度和廣度都會比「九一一」後更大一些。
*法軍隊維安 熱門景點關閉
巴黎13日晚爆發的二戰以來最嚴重的攻擊行動,造成至少129人死亡、350餘人受傷送進醫院。案發後,法國進入緊急狀態,全法主要觀光景點,大都暫時關閉。
法國總統歐蘭德形容這次攻擊是「戰爭行為」,法國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並宣布三天哀悼日。
13日晚間的恐怖襲擊案發生後,法國已在巴黎部署1500名軍隊人力,加強各項維安等級,巴黎熱門的景點,包括艾菲爾鐵塔、博物館、凡爾賽宮等均暫時關閉,14日上午還開門的拉法葉及春天百貨公司,下午也都陸續關閉,法國政府並罕見地宣布,到19日前都禁止示威遊行。
在連續的爆炸、槍擊行動中,有八名發動攻擊者死亡,另疑還有共犯在逃;八名死亡的攻擊者中,七人是身上就帶著自殺炸彈發動襲擊,一人遭警方擊斃,其中一具屍體上被發現有敘利亞護照,警方還在調查這名帶著敘利亞護照者,是否藉由難民身分進入歐洲。
此外,有一名攻擊者具法國籍,且早被列為法國監控名單,在法國國家體育場的攻擊者中,有人身上帶有埃及護照。
法國警方下午公布一部疑似在恐怖襲擊行動中載送相關人員的黑色轎車輛,調查顯示,該車輛車主是在比利時登記。德國巴伐利亞地區官員也證實,5日曾在德、奧邊境逮捕一名51歲男子,在其車上發現載滿爆裂物及槍彈,將和法國合作釐清是否與策畫巴黎的攻擊案有關。
歐蘭德除在電視上誓言對恐怖分子絕不留情,並取消原定前往土耳其出席的G20峰會。法國外長法畢斯14日在維也納出席敘利亞問題的會談上也表示,應組成抵制伊斯蘭國陣線;包括俄國外長拉夫洛夫都說,對恐怖主義行為沒有任何辯護的理由,更沒有理由不去戰勝伊斯蘭國。
由於倫敦、羅馬等城市也被恐怖組織點名將發動攻擊,英國首相卡麥隆與義大利總理倫齊都召開緊急安全會議,羅馬下個月將有來自全球天主教徒的盛典,義大利政府已加派700名軍人進駐羅馬,預防恐怖襲擊。
*恐襲嚇跑乘客 歐洲之星空蕩蕩
巴黎遭受重大恐怖攻擊後,比利時政府加強與法國的邊境檢查,包括各往來列車、公路、飛機都嚴加檢查。媒體報導,歐洲之星(Eurostar)14日雖正常行駛,但只有四分之一乘客登車。
受巴黎恐襲影響,歐洲之星13日一度取消部份列車班次,14日已回復正常。包括大力士(Thalys)與歐洲之星等列車都照常開出。不過,14日只有四分之一事先預購車票的民眾登車,許多人取消前往巴黎的行程,歐洲之星表示,會為臨時取消行程的旅客提供免費更改班次服務。
部分旅客形容心情忐忑,也有人表示不會輕易被恐怖主義嚇倒。一位旅居英國的音樂家表示,現在只想回到家鄉巴黎,陪伴惶恐不安的懷孕女友。他說,原定演出可能要取消。
另外,比利時並未升高國內警戒。比利時內政部長詹彭(Jan Jambon)呼籲民眾不要恐慌,目前沒有情資顯示比利時可能發生恐怖攻擊。
*前日才說IS被抑制…歐巴馬遭打臉
巴黎恐怖攻擊發生的前一天,歐巴馬總統12日接受媒體訪問時信誓旦旦地表示,敘利亞和伊拉克的IS恐怖組織已受到抑制,在伊斯蘭國(IS)自承對巴黎恐怖攻擊負責後,明顯打了歐巴馬一個耳光,歐巴馬也因此面對排山倒海的批評聲浪。
歐巴馬6日接受美國廣播公司訪問時說:「我們對IS的戰略首先是抑制,他們在伊拉克和敘利亞沒有占到優勢,他們有進攻,也有撤退,但他們沒有大舉挺進。」
政府一位高官14日為歐巴馬辯解說,總統和他們一開始就認為,打擊IS的使命是長期作戰,順利和不順利的局面都會出現。
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卡莉.菲奧莉納14痛批表示,IS不是分支組織,也沒有被抑制,而是在挺進。她表示,美國沒有發揮領袖作用,世界將更危險和發生更多悲劇。
另一名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哈克比批評歐巴馬說,不應承認那些自稱是難民的敘利亞人,巴黎的攻擊證實了他的觀點正確。總統參選人克魯茲更表示,歐巴馬和曾為國務卿的民主黨總統參選人喜萊莉‧柯林頓要為今日IS壯大負全責。
美國對IS的目標是斬首戰略,但IS發動的許多攻擊和在巴黎的恐怖屠殺表明,美國的戰略沒有奏效,IS以分成小股力量為主,進行獨狼式攻擊。在歐巴馬執政時期,IS的力量迅速壯大,從凱達組織的分支,發展成嚴重威脅西方的恐怖組織,美國和歐洲對IS顯然了解不全面。
政府官員解釋說,歐巴馬說的IS受到抑制,只是指美國在協助發展伊拉克和庫德族打擊IS的武裝力量,和美國對敘利亞IS目標的轟炸上。
*美軍F-15 炸死利比亞IS頭目
五角大廈14日表示,美軍F-15戰機13日晚發動空襲,炸死伊斯蘭國利比亞分部的領導人納比爾(Abu Nabil)。這是美國兩天前宣布「合理確定」在敘利亞炸死「聖戰士約翰」之後,美軍對伊斯蘭國的又一重大打擊。
美國先前主要是在敘利亞與伊拉克追擊伊斯蘭國高層要員,這次是首度在利比亞瞄準伊斯蘭國領導人。
五角大廈發言人庫克(Peter Cook)表示,納比爾是伊斯蘭國在利比亞的資深領導人。伊斯蘭今年稍早公布在利比亞的黎波里省海邊,將一批埃及基督徒砍頭的影片,那支影片的旁白者可能就是納比爾。
庫克表示,納比爾是伊拉克人,加入伊斯蘭國之前是凱達組織成員。
庫克表示,納比爾喪命,伊斯蘭國在利比亞招募成員、在利比亞建立基地、籌畫攻擊美國的能力都將降低。
庫克表示,攻擊納比爾的任務是在13日巴黎恐攻之前執行。他表示,這不是美軍首次在利比亞攻擊恐怖分子,但這是美軍首次在利比亞追擊伊斯蘭國領導人,這證明不管伊斯蘭國領導人跑到哪裡,「我們都能追到他們」。
專家說,巴黎恐攻可能迫使歐巴馬把在伊拉克與敘利亞打擊伊斯蘭國的行動升級,但升級的方式,可能不會是派出國際地面部隊或加強空襲。
美國的資深中東分析家柯德斯曼及其他國防專家說,歐巴馬加深打擊伊斯蘭國的方式,可能會是在伊拉克前線部隊,以及在敘利亞的反伊斯蘭勢力裡,加派美國軍事顧問。
喬治華盛頓大學國際事務教授比德爾表示,巴黎恐攻可能造成必須加強軍事打擊伊斯蘭的迫切性,但發動地面戰爭將屬不智。
他說,「斷然擊敗伊斯蘭國,需要數十萬西方部隊,但沒有人認為伊斯蘭國值得西方這麼大規模的投入,事實上伊斯蘭國也不配」。
華府智庫美國新安全中心所長方丹表示,歐巴馬政府一定會考慮以某種方式加強打擊伊斯蘭國。歐巴馬比較可能的作法,是在伊拉克前線部隊裡加派軍事顧問,地面戰爭不切實際。
柯德斯曼與方丹都指出,不斷然出擊制勝,代價是其他升高打擊的方式無法解決問題,類似巴黎恐攻的壞消息注定繼續出現,循環不止。
*性侵後棄屍…伊拉克發現IS亂葬崗
伊拉克當局,發現一個超過80名女性屍體的亂葬崗!法新社報導,據信該地是伊斯蘭激進組織「伊斯蘭國」(IS)用來性侵、屠殺後棄屍的地方。
亂葬崗位在北部辛賈爾山(Mount Sinjar)一個村落,共有78具女屍,年齡介乎40至80歲。一名地方議會的議員哈吉(Miyasir Hajji)說,IS只想要少女,他們專挑選雅茲迪族年輕女子,作販賣性奴之用。
長年居住在伊拉克與敘利亞邊境的雅茲迪族,近年幾乎慘遭滅村。據報導,雅茲迪族族中女子被強徵為「性奴」的消息時有所聞,此外,IS也會從這些女子身上強摘器官,並拿到國際黑市販賣,再把所得金錢再當作恐怖行動的資金。
(世界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