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百軍警圍捕7小時 恐攻惡徒2死7落網
造成129死逾350傷的法國巴黎恐怖攻擊事過5天後,法政府除持續對發動攻擊的激進穆斯林組織「伊斯蘭國」大本營敘利亞拉卡強力空襲外,全力緝兇,昨晨派出特種部隊等逾百名軍警,鎖定27歲比利時籍主嫌阿巴伍德的下落,突襲巴黎北部聖德尼市一間公寓,展開近7小時圍捕,導致嫌犯2死7落網,但未說明主嫌生死,警方消息指這群嫌犯打算再對巴黎近郊的金融區發動攻擊。
路透引述警方消息指被捕嫌犯正策劃新一波攻擊,目標是巴黎市郊的拉德芳斯(La Defense),此區新興大樓林立,有許多銀行和商業大樓,非常繁榮。但此說遭法國內政部否認。攻堅後,法總統歐蘭德再次呼籲,法國仍處於戰爭狀態,對抗「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IS)的恐怖主義。美國有線新聞網(CNN)引述警方消息稱,這次攻堅「時間點剛好」,恐怖份子正計劃轉移地點,再次發動攻擊。
「整棟公寓搖晃」
巴黎檢方指,根據電話監控和目擊者情報,IS成員、主嫌阿巴伍德(Abdelhamid Abaaoud)與數名攜帶大量軍火的武裝份子藏匿在聖德尼市。當局在破曉前派出110名武警和軍人及至少3輛載滿特警隊的卡車,突襲柯比雍街8號公寓,據信此處就是阿巴伍德等人藏身處,結果遭遇始料未及的激烈反抗。該處距上周五遇襲的法蘭西體育場不到2公里。
攻堅行動從昨清晨4時20分開始,軍警強攻公寓,以槍彈、迫擊砲和手榴彈持續攻擊1小時20分後,先傳出2名警員受傷。槍聲爆炸聲不斷,驚醒許多仍在睡夢中的民眾。
住公寓樓下的女子稱,她聽到樓上的人不停說話,跑來跑去,忙著裝子彈,「我們看到子彈飛來飛去,窗外有雷射光束、有爆炸聲。整棟公寓都在搖晃」。她帶著年幼兒子在家,非常害怕,「我試著把兒子藏在身下,槍擊聲讓我全身緊繃」,警方隨後將他們救出。
特警駁火1小時
1名住附近的記者形容,「一開始傳出巨大爆炸聲,之後又傳出第二聲爆炸聲。然後又有兩聲爆炸聲,之後持續槍戰1小時」。
住在攻堅地點約30公尺外的軟體工程師表示,看到至少100名警察和50輛警車。不停聽到警察在街上大喊,「一開始有些人離開公寓,看看外面發生什麼,警方沒告訴民眾發生什麼,將人們趕回公寓,叫人們遠離窗戶和門」。
攻堅2個半小時後1嫌身亡。3個半小時後,公寓內1名女子試圖殺出重圍。有報導指女子留著金色長髮,可能是主嫌的新娘。她先拿著AK-47步槍朝警方掃射,隨後引爆身上的自殺炸彈背心,當場身亡,造成3警員受傷。法國BFMTV電視則稱女子是主嫌的堂妹。
1女嫌自爆身亡
7小時後,警方在上午10時26分宣布攻堅結束,共逮捕7人,包括公寓中的3嫌,其中1人被逮時下半身光溜溜。
檢察官指2名死者中,包括自行引爆炸彈的女性,另1人是遭迫擊砲和手榴彈擊斃。但英國《每日郵報》稱此人是遭附近屋頂的狙擊手擊斃。檢方未公布女子身分,死傷最慘重的遇襲地點巴塔克蘭劇院的生還者指曾看見1名女槍手行兇。
法警方至昨截稿時未公布被捕7嫌身分,《每日郵報》稱其中1人是遭攻堅的公寓房東。房東稱是朋友要求他幫忙,讓兩個從比利時來的朋友住兩天,「我不知道他們是恐怖份子。」稍早傳出昨攻堅是根據1支在巴塔克蘭劇院附近垃圾桶撿到的手機,旁有一張劇院地圖,手機中有簡訊顯示,「開始行動」。
警已突襲414次
之前法檢方指有8嫌參與恐攻,7人在現場身亡,1人在逃。目前僅5人身分確定,包括攻擊巴塔克蘭劇院的法國人阿米慕赫和法國人莫斯特菲,攻擊法蘭西體育場的法國人哈德菲和敘利亞人穆罕默德,另有攻擊酒吧的法國人柏拉罕阿迪斯蘭。法國警方從上周五至昨已進行414次突襲,共逮60人。比利時稍早逮7嫌,其中1人是另兩嫌柏拉罕阿迪斯蘭和沙雷阿迪斯蘭的兄弟。土耳其昨也逮8名與IS有關的人。
美國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理查波爾日前稱,巴黎恐攻很可能是IS敘利亞的總部直接下令,他稱IS份子足跡已遍及30國。
恐攻嫌犯現狀一覽
●主謀
27歲比利時主謀阿巴伍德(不明)
●酒吧
31歲法國人柏拉罕阿迪斯蘭(死)
26歲法國人沙雷阿迪斯蘭(在逃)
●法蘭西體育場
1人身分未知
20歲法國人哈德菲(死)
25歲敘利亞人穆罕默德(死)
●巴塔克蘭劇院
1人身分未知
28歲法國人阿米慕赫(死)
29歲法國人莫斯特菲(死)
資料來源: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報你知】法國特警RAID BRI
法國警察總署特勤隊(Recherche Assistance Intervention Dissuasion,RAID)是隸屬法國國家警察的菁英特警隊,成立於1985年,綽號「黑豹」,目前成員約300人,訓練精良,配備世上最精準的武器,主要負責國土安全、反恐、高風險人質危機,於今年1月巴黎猶太超市挾持案中成功解救多名人質。
此次出動的BRI特警(Brigade de Recherche et d’Intervention)同樣隸屬法國國家警察,主要受訓來解決高危險的搶劫或人質挾持案,綽號為「幫派打擊隊」。他們通常會在捕捉嫌犯前,先進行情蒐,長時間監控嫌犯活動。BRI也配備出色的現代武器。
*恐攻主謀「愛看人濺血」 《蘋果》訪比利時老家 鄰驚恐:我竟賣披薩給兇手
巴黎恐攻129死 《蘋果》直擊
巴黎恐攻震撼全球,主嫌阿巴伍德及同夥出自比利時莫倫貝克,該區素有「歐洲聖戰士溫床」之稱,《蘋果》昨挺進莫倫貝克阿巴伍德住處,直擊其住處日前遭大批軍警破窗攻堅,事後門窗已用木板遮擋,附近披薩店老闆娘提及阿巴伍德兩周前還來買披薩,得知他是恐攻主謀,害怕說:「我不敢相信我居然賣披薩給兇手!」
法國警方調查,恐攻主嫌阿巴伍德(Abdelhamid Abaaoud,27歲)及同黨多來自比利時布魯塞爾郊區的莫倫貝克(Molenbeek),且阿巴伍德疑似是IS歐洲行動總負責人。
《蘋果》昨清晨從巴黎開車前往,經法國與比利時邊境時,直擊有許多警員荷槍實彈在路邊攔檢,開車近5個小時,昨中午(台灣時間晚上7時)終於抵達莫倫貝克。
持槍軍警看守住處
莫倫貝克面積約6平方公里,居民9萬多人,80%為穆斯林,隸屬首都大布魯塞爾區。相較歐洲其他城市,該區屋舍相對老舊,沿路有不少中東面孔人士在工作。
阿巴伍德居住的房舍是一棟3層樓連棟歐式建築,屋內早已人去樓空。
附近一家五金行員工說,巴黎恐攻隔天,比利時警方及特種部隊荷槍實彈封鎖街道,軍警從其他棟大樓的頂樓,包圍阿巴伍德住處,再用繩索垂降,其他人員則守在1樓,然後擊破大門和窗戶進屋搜查。雖未逮到阿巴伍德,事後用木板將攻堅破壞的窗戶、大門擋起來,警員整日持槍戒備。
阿巴伍德住家附近的一家披薩店老闆娘Silivia說,2周前阿巴伍德和13歲的弟弟尤聶斯(Younes Abaaoud)曾來買披薩,兄弟個性低調,雖會打招呼卻不多話,哥哥看起來不像殘暴之人,但巴黎恐攻當天新聞,看到巴黎的慘狀,「我不敢相信我居然賣披薩給兇手」。
阿巴伍德住家100公尺外有一家清真寺附設的幼兒園,園長說阿巴伍德和弟弟不會去寺院朝拜,不知道是否對教義的想法不同,「這邊的年輕人其實不常到清真寺!」
弟是最年輕聖戰士
比利時當地報紙報導,阿巴伍德以前的同學直言:「他是個小混蛋!」據說阿巴伍德常騷擾同學和老師,也因偷錢包而捲入麻煩。
阿巴伍德在2013年加入IS,隔年錄製影片提及「看到那些不信仰真主的人濺血帶給我蠻大的樂趣,因我們從小看著穆斯林在世界四處濺血」。同年,他說服弟弟一同前往敘利亞加入IS,尤聶斯成為「世上最年輕的聖戰士」。
法新社引述比利時媒體,阿巴伍德的父親說:「以上帝之名,為什麼他會想要殺害無辜的比利時人呢?我們家族對比利時虧欠太多了」「他使我們家族蒙羞,我們的生活都被毀了……我再也不想要看到他。」
貧民窟成全球焦點
莫倫貝克是比利時最早工業化的城市,19世紀被譽為「小曼徹斯特」,如今因涉及多起恐怖攻擊的嫌犯都曾待過此地,讓長期無人聞問的貧民窟一夕成為全球焦點。
莫倫貝克位置圖
比利時布魯塞爾郊區的莫倫貝克是主嫌阿巴伍德住處,距法國巴黎約300公里。
巴黎恐攻首腦小檔案
★姓名:阿巴伍德(Abdelhamid Abaaoud)
★年齡:27歲
★國籍:摩洛哥裔比利時籍
★出生地:比利時布魯塞爾莫倫貝克
★簡歷:
.2010年在比利時搶劫
.2013年加入IS
.疑是IS的歐洲行動總負責人
.涉嫌策劃比利時恐攻,今年1月遭比利時圍剿,成功逃脫
戴高樂號(Charles de Gaulle)
★艦級 / 戴高樂級
★排水量 / 3.5萬噸
★服役 / 2001年至今
★全長 / 261.5公尺
★動力/ 核子反應器,法國海軍唯一一艘核子動力航母、蒸氣渦輪
★電戰系統:4具Sagaie型誘餌發射器、ARBR 21型雷達預警器及SLAT型魚雷反制系統
★武器裝備:
.阿斯特15型防空飛彈(Aster 15)
.薩德哈爾(SADRAL)短程防空飛彈系統砲
★艦載機:搭載40架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包括12架飆風(Rafale)戰鬥機等
*IS處決中國及挪威人質
激進穆斯林組織「伊斯蘭國」(IS)策動巴黎恐攻和俄客機西奈半島空難,提高國際同仇敵愾打擊力道,俄國軍機狂炸IS敘利亞大本營拉卡,法軍戰機昨也第3天猛轟拉卡,核子動力航母「戴高樂號」昨馳赴地中海支援戰鬥任務。法俄3天空襲炸死33名IS份子,IS現竄逃潮,或是為自保躲民宅,平民恐淪為人肉盾牌。
戴高樂號航母出動
IS昨天宣稱處決中國和挪威人質,並公布照片,IS兩個月曾向中國要求贖金。據了解,遭處決的中國人質是50歲北京廣告業者樊京輝。同時,IS也發布影片,稱西奈空難攻擊原本鎖定西方國家客機,但俄羅斯9月底開始空襲敘利亞後,目標改為俄國客機。IS還稱是發現了夏姆錫克機場的安全漏洞,成功將炸彈偷渡上機,並公布當時使用的炸彈照片。
法國唯一的航空母艦「戴高樂號」(Charles de Gaulle)昨從法國南部土倫的基地出發,本周末將抵地中海東部,部署敘利亞或黎巴嫩附近,就近支援圍剿IS。法國總統歐蘭德周一指,戴高樂號到位後,將讓法軍空襲戰力增加2倍。戴高樂號是歐洲最大的核動力航母,也是全球唯一非美國海軍隸下的核動力航母,法軍現有12架戰機在敘利亞執行空襲任務。載有26架戰機的戴高樂號加入後,將使法軍戰機達38架。
巴黎恐攻後,歐蘭德疾呼美俄組成打擊IS陣線,他下周將分別會晤美國總統歐巴馬、俄羅斯總統普丁,討論聯手打擊。
平民恐成人肉盾牌
法軍戰機周日起對拉卡發動報復攻擊,昨再派10架戰機猛轟。俄羅斯前天確定俄客機上月在埃及墜毀奪224條人命是IS所為後,也派Tu-160戰略機等共127架次,及發射海基巡弋飛彈轟炸拉卡。據指俄國1天內發射十分之一庫存的巡弋飛彈。
「敘利亞人權瞭望台」組織昨指,法、俄這3天在IS「首都」拉卡空襲軍火庫、兵營和檢查哨,炸死至少33名IS份子。數十戶外籍戰士家眷早逃往IS在伊拉克的大本營摩蘇爾。拉卡居民現約35萬人,每天活在恐懼中,IS份子除了將基地遷入空屋躲避轟炸,同時封城嚴禁居民離開,民眾無處可逃,害怕IS未來戰鬥時將利用平民做人肉盾牌。
巴黎恐攻事件簿
★11/13
.IS在巴黎巴塔克蘭劇院等6處發動恐攻,造成129死350傷。7名兇嫌自炸身亡或遭警擊斃
.法國總統歐蘭德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
.美國出動戰鬥機空襲IS在利比亞的基地
★11/15
.法國大規模轟炸IS敘利亞大本營拉卡
★11/16
.歐蘭德對國會稱法國處於戰爭,提議修憲以利應變
.IS揚言攻擊華府
.20國集團(G20)高峰會通過反恐宣言
.比利時以參與恐攻罪名起訴2嫌
★11/17
.法國於清晨再度轟炸拉卡,並於晚間繼續空襲
.歐盟通過法國請求,依《里斯本條約》提供法國軍事援助
.俄羅斯確認上月在西奈半島墜毀客機是恐攻,隨即空襲拉卡
★11/18
.法國特種部隊與警方在巴黎北部聖德尼市圍捕恐攻嫌犯,嫌犯2死7落網
*炸彈恐攻瞄準地鐵 紐約警方全面戒備
法國巴黎遭IS恐怖攻擊後,歐美各國加強反恐戒備,美國紐約市警察局也立即成立危機反應小組,紐約警方和調查局日前根據一項可靠情資,逮捕3名伊拉克籍恐怖份子,其中一名藥劑師應訊時說,他們瞄準紐約地鐵各處部署恐攻計畫,已有19名恐怖份子在人潮眾多的各地鐵站內,以公事包掩護放置爆炸裝置。
紐約警方立刻加派便衣人員和警犬在各地鐵站加強巡邏,鎖定可能放置炸彈的公事包和行李,以及各種背包和嬰兒車進行安檢。調查人員表示,目前已經阻止了這個恐攻計畫的威脅,民眾可以安心搭地鐵。
*好友肉身擋子彈 救法國美女一命
法國巴黎一名女子克萊門特(Chloe Clement),在上周五前往一家咖啡廳「La Belle Equipe」為朋友慶祝35歲生日時,遇到了這波絕命巴黎恐襲。最後克萊門特幸運地活了下來,但她至今一直認為,自己能活著,全是因為她的朋友、男子邦霸斯(Ludovic Boumbas)用肉身擋子彈,犧牲自己的生命,才讓她逃過一劫。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恐怖分子闖入咖啡廳開始掃射時,邦霸斯衝到克萊門特的前面,用肉身幫克萊門特擋子彈,卻也因此喪失了性命。克萊門特最後活了下來,目前人在醫院接受治療,但她受到嚴重驚嚇,嘴裡不斷念著邦霸斯的名字,更一直認為,邦霸斯會死,都是自己的錯。親朋好友現在試圖安撫克萊門特的情緒,也尊稱邦霸斯是位英雄。
*《蘋果》直擊 我們是穆斯林但我們不是恐怖份子
巴黎遭到恐怖攻擊後,待在法國的穆斯林處境令人關心,出生於阿爾及利亞、今年22歲的女學生Afaf,目前正在巴黎學習法文,她前天接受《蘋果》訪問時表示:「我們是穆斯林,我們不是恐怖分子!」
她說,身為穆斯林是基於宗教信仰,不等於認同恐怖主義,雖然身為穆斯林在法國要找到好工作比較不容易,但她覺得人生本來就有挑戰,認為在巴黎生活還是很自在的,恐怖攻擊發生之後,一切都還過得去。法國警方也在法國清真寺拉起封鎖線,避免發生衝突。
*法國男童怕拿槍壞人 暖爸:我們有玫瑰
居住的地方遭到恐怖攻擊後,你的第一個念頭是什麼?恐懼?害怕?想逃離?相信這種種的情緒,都是正常的!但面對天真的孩子,作為一個父親,要如何平復孩子的情緒,一位爸爸做出示範,且讓網友都動容!
(蘋果日報)
--
*法追剿恐怖份子 2死7被捕
法國巴黎連環攻擊案舉世震驚,檢警緊鑼密鼓追緝凶手,十八日鎖定巴黎郊區聖丹尼(Saint-Denis)一處公寓,在破曉前展開攻堅行動,雙方交火後一名女聖戰士引爆炸彈身亡,另一名男子則被手榴彈炸死,警方逮捕七人,但主嫌阿巴伍德仍然不知所蹤,法國警方正在查證死者身分,以確認他是否為阿巴伍德。
主嫌阿巴伍德 仍不知行蹤
聖丹尼的公寓距離十三日遭自殺炸彈客攻擊的國家體育場不到兩公里,警方根據電話監聽與監控資料認為阿巴伍德極有可能藏身於此,並於當地時間凌晨四點左右展開突襲。消息人士告訴路透,這次行動阻止了這群極端份子攻擊中心商業區拉德芳斯(La Défense)的計畫。
住在樓下的莎賓說,「我可以從窗外看到子彈飛來飛去,以及雷射光束。還有發生爆炸,你可以感覺到整棟公寓都在搖晃。」她聽到樓上有交談、跑來跑去還有重填槍枝彈藥。
民眾對嫌犯藏匿於此難以置信,有居民說,槍砲聲不絕於耳,至少持續一小時,估計大約有五百聲槍響,還有十次爆炸。在超過七個小時的行動後,一名年輕女聖戰士引爆炸彈自裁、一名男子則在交火中身亡,另七人遭逮捕,包括公寓房東及友人,不過,該名房東喊冤,表示只是還人情,並不知道房子被拿來做什麼。
攻堅過程中五名警察受到輕傷,一條警犬喪命。法國總統歐蘭德在總統府坐鎮監督攻堅行動,讚揚軍警勇敢,強調如今與伊斯蘭國(IS)處於交戰狀態。
而檢警不願透露身亡及落網嫌犯的身分,但法媒報導死亡女子是阿巴伍德的親戚。摩洛哥裔的阿巴伍德據信目前人在敘利亞,IS宣傳中常誇耀他能在敘利亞與歐洲間來去自如;另一名同夥主嫌法國男子阿布岱斯蘭(Saleh Abdeslam)也仍然在逃。
警攻堅 阻止另一波恐攻計畫
警方目前已認出連環爆炸事件中七名凶嫌中的五名,包括四名法國人,以及一名從敘利亞戰亂逃出,行經土耳其並於上月抵達希臘的男子。另外,一二九名罹難者身分在十八日確認完成,另有二二一人住院治療,其中數十人狀況危急。
巴黎連環攻擊案後,全球風聲鶴唳,兩架法國航空分別由美國華盛頓與洛杉磯飛往巴黎的班機,十七日也因為有匿名炸彈通報而緊急降落,經安檢後證實是虛驚一場,警方正追查消息來源。而德國漢諾威市原本預定十七日在HDI競技場舉行德國荷蘭足球友誼賽,也因為疑有炸彈通報取消,但搜索後並沒有發現任何爆裂物。
在對抗IS方面,人權組織「敘利亞人權瞭望台」十八日表示,過去三天來轟炸行動導致卅三名伊斯蘭國好戰份子身亡,還有許多成員與高層家眷紛紛從大本營拉卡遷徙至伊拉克的摩蘇爾。
*美加入法俄抗IS 「復仇者聯盟」成形
在巴黎恐攻事件後,美俄之間因烏克蘭而惡化關係已出現轉變。俄國十七日第一次事先通知美國在敘利亞境內的轟炸目標,俄法兩國同日也首度協調在敘國的軍事行動。種種跡象顯示,俄國與西方國家間為了打擊伊斯蘭國(IS),正開啟新的軍事合作關係,一個全球反伊斯蘭國聯盟可望開始成形。
在連續數週指控俄國在敘利亞的空襲行動是針對美國支持的反抗軍後,美國總統歐巴馬十八日改弦易轍,稱讚俄國總統普廷在處理敘利亞內戰的外交行動上是「有建設性的夥伴」。普廷也改變先前批美的強硬立場,柔性呼籲美俄應「站在同一陣線」對抗極端份子的威脅。
這一改變,發生在歐巴馬出席菲律賓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席間,他在場邊甚至提及美俄軍事合作的可能性。歐巴馬說,如果美俄間能對終結敘利亞內戰有更多的理解,那就能開啟兩國軍事合作的機會,共同打擊IS。
歐巴馬建議俄方,在俄國科加雷姆航空公司客機十月卅一日遭炸毀的恐怖攻擊事件後,俄國或許可以重新調整敘國境內的軍事行動,將目標鎖定在IS,「我們非常樂見此一情勢發展」。
對普廷來說,巴黎恐攻是俄國與西方國家關係的分水嶺。在土耳其參加二十國集團(G20)高峰會期間,普廷私下與歐巴馬及其他西方國家領袖互動熱絡,不再像先前冷若冰霜。因美國與其他西方國家陣營在歐洲心臟遭受恐攻後,意識到他們需要俄國的協助,以打擊恐怖份子。
這也讓「俄國—西方軸心」的同盟局勢成形。法國總統歐蘭德宣布,下週他將飛往華盛頓,兩天後將再前往莫斯科,與歐巴馬、普廷商討對抗IS的軍事合作計畫。與西方國家結成同盟,讓普廷有機會提升俄國的國際影響力及地位,並修補在烏克蘭危機後,俄國與西方國家關係的裂縫。
曾在克里姆林宮工作的政治戰略研究員帕夫洛夫斯基(Gleb Pavlovsky)說,巴黎恐攻後,西方陣營發現他們現在很難去批評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中該負的責任。儘管俄國希望在與西方國家進行軍事合作後,能將烏克蘭問題邊緣化。但一位白宮官員說,不論敘利亞局勢如何發展,直到俄國履行在烏克蘭和平協議中所承諾的責任前,美國都不會終止對俄國的經濟制裁。
美、俄要合作,關鍵是在敘利亞問題上,恐需暫時擱置對阿塞德(Bashar Assad)政權的爭議。而華府的中東盟邦目前對此意見分歧,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和卡達,希望在共同與美俄合作前能訂出敘國總統阿塞德的下台日期;但約旦、埃及、以色列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則傾向接受俄國扮演的角色。華爾街日報報導,美歐官員透露,從本週維也納會談得到的訊息是,俄方比較願意接受一個禁止阿塞德可以連任的政治安排。
*無視空襲 IS處決2人質
在巴黎恐怖攻擊事件後,伊斯蘭教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十八日聲稱,已處決一名中國人質和一名挪威人質。伊斯蘭國的網路英文刊物Dabiq十八日刊出照片,顯示據信為兩人屍體,並聲稱兩人被國家和組織「遺棄」後遭到處決。兩名人質分別是曾開設廣告公司的五十五歲北京人樊京輝,以及四十八歲、來自奧斯陸的奧夫斯塔(Ole Johan Grimsgaard-Ofstad)。伊斯蘭國九月初聲稱兩人被俘,要求支付贖金。但挪威當局表示不會屈服。
*恐攻後五天 不安仍瀰漫花都
法國恐攻後五天,巴黎市民仍未從悲傷、憤怒的情緒中復原,十八日巴黎街頭仍嗅得到恐怖不安的氛圍。而一齣以聖戰士對巴黎發動連串攻擊為題材的電影,已取消原定的上映計畫。不願屈服的法國人則走出家門造訪街角的咖啡館或酒館,要用生活如常來證明法國人的堅毅。
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十八日走訪遭到槍手攻擊的巴塔克蘭劇院(Bataclan)鄰近區域,發現附近的酒吧、餐館和劇院大廳,空氣中仍瀰漫著不安氣氛。儘管街頭人潮依舊熙來攘往,但街道上布滿成堆的花束、法國國旗和悼念的蠟燭,似乎在提醒社會大眾,悲劇仍在進行。
在巴黎出生、現年卅三歲的克里斯托認為,「就某些方面來說」,這場恐攻永遠改變了這座城市。克里斯托說,恐怖攻擊在人們心中留下了傷疤。
克里斯托是在風鈴咖啡館(Le Carillon)外接受BBC記者訪問。十三日晚間九點廿五分,巴黎市第十區的阿利貝街(Rue Alibert)風鈴咖啡館(Le Carillon)和對面的小柬埔寨餐廳(Le Petit Cambodge)遭到逾百發子彈攻擊,共造成十五人死亡,十五人重傷。克里斯托表示:「我們必須比以前更團結、更堅強。」
父母親都是移民的克里斯托說,我和那些攻擊者一樣在這裡出生。我無法理解為什麼他們可以轉身向同胞開槍。這不是宗教,這是野蠻的戰爭。
但也有些像馬塞這樣的人,滿心充滿憤怒。當晚他和女友剛離開酒吧,附近的諾斯楚屋( La Casa Nostra)披薩店就遭到槍手攻擊,有五人喪生和八人重傷。馬塞說,我感到悲觀,對我來說這只是戰爭的開端。另一名在附近居住的女性阿爾貝特尼,靜靜地站在槍擊案現場默哀。她說:「儘管街頭滿是士兵,但我仍覺得不安全。」
但也有像卡林這樣的人,他住在法國南部的波爾多,仍按照原計畫前往巴黎旅行。卡林說:「如果我們停止生活,那些野蠻人就會覺得他們做對了。」儘管遭受嚴重恐怖攻擊,許多巴黎人仍相信,巴黎將從傷痛中重新站起。
在伏爾泰大道上,一家小餐館內擠滿顧客,儘管餐館離遭逢大屠殺的巴塔克蘭劇院不到五十公尺,但店內的人們依舊談笑風生。十八歲的學生丹庫特說,這場恐攻企圖摧毀法國文化,法國的生活方式,「他們不會成功」。
*母護5歲兒 肉身擋子彈
巴黎巴塔克蘭劇院十三日遭到恐怖攻擊時,一名偉大的媽媽肉身擋在五歲兒子前面,不幸慘死槍下。
這名卅五歲媽媽艾爾莎(Elsa Delplace),當時帶著六十一歲的母親和五歲大的兒子,一起去聽美國搖滾樂團「玩命鷹族」演唱會,誰知道遇上恐怖攻擊。
艾爾莎的友人在法國「觀點(Le Point)」雜誌撰文寫道:「艾爾莎和她的媽媽派翠西亞週五在巴塔克蘭劇院內死於槍林彈雨,她的兒子路易,她的陽光,當時跟她一起。路易後來被發現送到了文森醫院,他非常害怕,身上都是媽媽的血,因為當時她努力地保護他,不讓他被子彈打到。」
「艾爾莎是個很活潑的人,總是掛著微笑,即使遇到困難也一樣。她參與公益、文化與藝術世界,她大提琴拉得非常好。」
「她總是對抗不公不義,我想,這是因為他們家族的關係,她的智利媽媽曾逃離皮諾契特的獨裁統治。」
*巴黎父子對話:他們有槍 我們有花
巴黎十三日遭遇的恐怖攻擊讓舉世憤慨,但一對父子的對話,和一名在攻擊中失去愛妻的丈夫寫給恐怖份子的信,或許能讓你稍感寬慰,提醒你只有愛可以化解憎恨。
法國新聞媒體Le Petit Journal十六日在街頭訪問小男孩布蘭敦,問他知不知道恐怖份子為何要攻擊巴黎,布蘭敦一副小大人的口吻說:「我知道啊,因為他們很壞、很壞,壞人不是很好,我們一定要小心,因為我們可能要搬家。」
但他爸爸安吉爾勒說:「不會啦,不用怕,我們不用搬家,法國就是我們的家。」布蘭敦回答說:「可是他們有壞人耶!爹地!」爸爸說:「對啊,可是到處都有壞人啊。」
布蘭敦再說:「他們有槍,他們會對我們開槍,因為他們有槍,而且他們是壞人。」安吉爾勒回答:「嗯,他們有槍,可是我們有花啊。」
布蘭敦接著說:「可是花不能幹嘛啊!它們可以…可以…」安吉爾勒不等他說完,就插嘴說:「它們當然可以幹嘛,看看大家都在放花,花可以對付槍。」布蘭敦說:「用來保護大家?蠟燭也是嗎?」安吉爾勒回答:「那是讓我們不要忘記昨天離開我們的人。」布蘭敦說:「花和蠟燭在這裡保護我們。」
記者這時插話問布蘭敦:「現在你覺得好點了嗎?」布蘭敦說:「嗯啊!我覺得好多了。」
而在攻擊中痛失卅五歲愛妻的萊里斯,寫了封信給恐怖份子,標題是:「我不會恨你們」。
萊里斯寫道:「我不知道你們是誰,我也不想知道,你們的靈魂已經死了,如果你們盲目殺戮所為的神,用祂的形象創造了我們,那我太太身上的每一顆子彈,都是祂心裡的一道道傷痕。」
「所以不會的,我不會恨你們,讓你們得逞。你們想要我這樣,但以憤怒來回應憎恨,就會讓我淪落,淪為讓你們之所以為你們的那種無知。你們想讓我害怕,想讓我用懷疑的眼光看我的同胞,想讓我為了我的安全犧牲我的自由,你們已經輸了。」
*查理週刊 不忘挖苦恐攻
巴黎發生恐怖攻擊事件後,今年初成為恐怖攻擊目標、造成十二人喪命的法國嘲諷畫刊「查理週刊(Charlie Hebdo)」再次展現強悍立場,十七日在封面刊出漫畫,顯示一名男子滿身彈孔仍暢飲香檳,圖說是「他們有武器。去他們的,我們有香檳。」
(自由時報)
--
*巴黎恐攻主謀行蹤飄忽 家人恨不得他早死
巴黎警方十八日清晨在聖丹尼市展開大規模突擊行動,首要目標是伊斯蘭國(IS)的恐怖分子阿巴伍德,據信他是巴黎恐攻的幕後主謀,歐洲其他多起暴行也由他一手策畫。他的家人以他為恥,恨不得他早死,去年秋天一度傳出他的死訊,孰料只是IS故意釋放的煙霧彈,實則他正從敘利亞返回歐洲,準備大搞恐攻。
阿巴伍德現年廿七、八歲,是摩洛哥裔比利時人,住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莫倫貝克區,此區有歐洲「聖戰士」首都之稱。巴黎恐攻鎖定主謀是他時,相關單位以為他人在敘利亞,從該國指揮恐攻。但線報指出阿巴伍德就藏身聖丹尼。
法國電台RTL稱阿巴伍德為敘利亞最活躍的IS行刑劊子手。法國媒體普遍刊登取自他的影片的一張照片,他笑容滿面坐在駕駛座上,正載運遭肢解的屍體,前往萬人塚。阿巴伍德行蹤飄忽,西方盟國試圖在巴黎恐攻數周前以空襲取他性命,但未發現他的蹤影。
八月時,攜帶武器的法國人卡薩尼在高速鐵路列車上遭三名美國人制伏,據悉此案與阿巴伍德有關。今年一月「查理周刊」遭血洗,據信也由他策畫。他在周刊染血一個月後,重返比利時領導恐怖活動細胞(指潛伏的恐怖分子),遭警方突擊後逃回敘利亞。儘管他的照片見諸所有媒體,他卻得意地說,逃離時雖一度遭攔查,仍獲放行。
阿巴伍德二○一三年前往敘利亞,當時才十三歲的弟弟尤尼斯後來也追隨他的腳步赴敘。去秋,IS通知阿巴伍德家人說他已為IS戰死,但這項讓家人和反恐單位大喜的消息卻是煙霧彈,實則他正在返歐途中,準備和極端分子合力實現他的恐攻意圖。其後歐洲包括巴黎恐攻在內的一連串恐攻事件,都和他脫不了干係。
退休的歐洲軍事官員說,去年他們追蹤到阿巴伍德的手機,人在雅典,其後失去他的行蹤,不久後發現他已返回比利時。
比利時媒體報導,阿巴伍德的父親是一家商店的老闆,四十年前從摩洛哥移居比利時。二○一○年,阿巴伍德曾因小罪入獄,其後從未展現宗教狂熱的他,突然去了敘利亞。
*衝向聖戰新娘被炸飛… 法國突擊犬英勇捐軀
法國警方十八日在巴黎北郊聖丹尼追捕巴黎恐攻幕後主謀阿巴伍德的攻堅行動中,一隻七歲的母警犬「狄索」(Diesel)在一名聖戰新娘開槍攻擊警察時,勇敢向她衝去,但聖戰新娘隨即引爆自殺炸彈背心,狄索也被炸得粉身碎骨,壯烈犧牲。
七歲的比利時牧羊犬狄索隸屬反恐單位「黑豹特警隊」,負責嗅察爆裂物。目擊者說,軍警攻堅時,一名聖戰新娘持AK47步槍反擊;警犬狄索衝上前,但女子引爆炸彈,狄索被炸得粉碎。
法國警署在官方推特中寫道,「狄索在聖丹尼行動中遭恐怖分子殺害。」狄索犧牲的消息傳開後,致敬留言湧入。一名訓練警犬的警察說:「失去狄索宛如失去同仁。」還有人說:「狄索為捍衛我們的理想而捐軀。」
*追恐攻主謀…巴黎激烈槍戰 2死7落網
為搜捕巴黎恐怖攻擊案主謀阿巴伍德,巴黎警方十八日出動百名警察與「黑豹」特警隊,在巴黎北郊聖丹尼對一棟公寓發動拂曉前突擊。雙方對峙、駁火達七小時,衝鋒槍、手榴彈齊發,計有兩名恐攻嫌犯死亡,七人落網。阿巴伍德是否被捕或成漏網之魚,截稿前尚不明朗。
現場訊息相當紊亂。兩名死者一男一女,男子一說死於警方的手榴彈,一說是狙擊手。女子則是先拿類似AK-47的槍枝朝警方掃射後引爆自殺炸彈背心殞命,有媒體說,該名金髮女子是阿巴伍德的聖戰士新娘,另有媒體說她是阿巴伍德的堂妹或表妹。被捕的七人,有一人是房東,目前不清楚是否有人逃逸。
黑豹特警有五人受輕傷,特警隊的突擊犬,七歲的比利時牧羊犬「狄索」於行動中被自殺炸彈炸死,英勇殉職。
巴黎檢察官穆林表示,警方係根據電話監聽內容、監視行動與目擊者的說法,研判阿巴伍德藏身公寓內。由於法醫尚未展開工作,因此無法確認任何人的身分。
兩名警方人士表示,調查人員相信,在聖丹尼的這幾人一直計畫對商業中心區拉德芳斯(La Defense)發動恐攻。
在聖丹尼,居民表示當地時間凌晨四時半開始聽到槍聲與爆炸聲,槍響至少持續一小時,爆炸聲可能多達十次。警方在公寓四周圍起封鎖線,包括商店與十九世紀公寓建築林立的一個行人徒步區。
公寓距離十三日晚發生三枚自殺炸彈攻擊的法蘭西體育場不到兩公里。十三日晚的巴黎恐攻造成一百廿九人死亡,三百五十二人受傷,法國政府十八日發表聲明,表示死者身分已全部確認完畢。
巴黎恐攻後,警方始終未明確說明有多少人參與恐攻,十八日突擊前,警方表示他們正在追捕兩名逃亡嫌犯,加上案發當場死亡的七名攻擊者,恐攻的攻擊者至少有九人。
聖丹尼是法國歷史最悠久的地區之一,有數個世紀的法國國王是在此地著名的哥德式雄偉教堂內加冕和埋葬。現今,該區是一個宗教、種族、文化多元的地區,時而可見警察和暴力型年輕人關係緊張。
*要不到贖金 IS稱斬中國大陸、挪威人質
伊斯蘭國(IS)在十八日出刊的英文版雜誌《Dabiq》中宣稱已處決兩名未付贖金的人質,分別為挪威籍和中國大陸籍。在「伊斯蘭國」面臨美俄等國加強對敘利亞大本營的空襲行動之際,此舉似有示威的用意。
美聯社報導,IS表示過去兩個月數度向挪威及大陸政府要求贖金放人,但都沒有下文。IS的英文版雜誌內頁刊有兩名人質的遺體照片,宣稱兩人被不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級組織「遺棄」後遭處決。
這兩名人質分別是來自北京的五十五歲樊京輝(Fan Jinghui),他曾開設廣告公司。另一名挪威人為四十八歲、來自奧斯陸的奧夫斯塔(Ole Johan Grimsgaard-Ofstad)。
大陸外交部曾表示要了解並確認情況屬實;挪威政府則表明不會屈服付贖金。挪威政府九月曾證實公民被俘。遇害消息傳出後,挪威外交部拒絕評論。
此外,IS還在雜誌中公布埃及西奈空難中,他們宣稱放置在俄羅斯客機上的炸彈照片。
*美、俄融冰 不排除合力彈洗IS
美聯社報導,為了烏克蘭危機而鬧僵的美國總統歐巴馬和俄國總統普亭,現在又為了對抗「伊斯蘭國」(IS)的共同目標而重修舊好,甚至不排除軍事合作。
歐巴馬這幾周一再譴責俄國為了支持敘利亞總統阿塞德而轟炸美國支持的叛軍。不過,歐巴馬十八日改變語氣,稱讚普亭是解決敘利亞內戰外交努力的「建設性夥伴」,普亭也釋出善意,呼籲美俄「站在同一陣線」對抗IS。
正在馬尼拉出席亞太經合會(APEC)高峰會的歐巴馬說:「如果我們與俄國就結束敘利亞內戰的進程取得更高程度的諒解,顯然可為對抗IS這件事開啟更多協調合作的機會。」
歐巴馬說,俄國客機在埃及被炸毀後,俄國也許會調整對付IS目標的軍事行動,「我們拭目以待」。IS宣稱炸毀俄國客機。
對普亭來說,巴黎恐攻是他與西方關係的分水嶺。在土耳其的廿國集團(G20)峰會上,普亭與歐巴馬等西方領袖互動熱絡,西方領袖對普亭態度改變,反映政治現實,美國及其盟友需要俄國共同對抗攻擊歐洲心臟的激進主義威脅。
法國總統歐蘭德急於促成美、俄、法結盟,他宣布下周訪華府,再於兩天後走訪莫斯科,與歐巴馬和普亭商討如何加強合作對付IS。
在廿國集團峰會上,歐巴馬並未像過去一樣對普亭擺張臭臉,而是與他圍著一張小咖啡桌而坐,湊近交談。還有一次兩人閒聊,笑得很開心。
而過去逮到機會就嘲諷美國的普亭也收斂許多,他在記者會上被問到美國空襲IS的效率時說:「現在不是評斷誰好、誰壞的時候,現在必須向前看,大家一起對抗共同威脅。」
美俄能否在敘利亞問題上合作,取決於能否就敘利亞總統阿塞德的去留達成妥協。俄國支持阿塞德,美國則堅持他不能參與敘利亞的新政府。美國官員樂觀預期俄方終會妥協。普亭曾說,阿塞德的政治前途是「次要問題」。
(聯合報)
--
*商討對付IS 歐蘭德下周訪美、俄
法國總統歐蘭德的辦公室表示,歐蘭德下周將訪美國和俄羅斯,與兩國元首討論對付伊斯蘭國(IS)、解決敘利亞危機的國際合作。
歐蘭德24日將在華盛頓會晤美國總統歐巴馬,2天後到莫斯科會見俄國總統普亭。
法國媒體報導,歐蘭德已和普亭通電話討論伊斯蘭國問題,雙方同意在敘利亞進行攻擊恐怖分子的行動時,「確保兩國軍方和情報機構進行更密切聯繫和合作」。
俄國安全部門已證實,恐怖分子安置的爆炸裝置是導致俄國客機在埃及西奈半島失事的原因。俄軍方隨後表示,擴大敘利亞空襲行動。
法國國防部長17日表示,法國戰機連3天空襲伊斯蘭國大本營,未來幾天會更密集轟炸。
*英年砸963億 加強網路安全
英國政府17日表示,將增加網路安全的支出一倍,以因應伊斯蘭好戰分子、駭客、罪犯和敵對勢力的威脅。
英國財政大臣歐斯本在政府通訊總部說:「我們有必要在網路空間建立威懾力量。我們不僅要抵抗攻擊,更應著重於嚇阻人們與國家把我們當成攻擊目標。我們正在建立自己的網路攻擊能力。」
歐斯本說,2020年之前,網路安全的公共支出總額將增至每年19億英鎊(台幣963億元);他表示,這項決策在巴黎13日的恐攻前就已敲定。
他說,「儘管處於必須削減其他預算的時刻,我們投資自身網路防禦能力是正確的選擇」;「網際網路代表潛在脆弱性的關鍵核心」。
歐斯本指出,要對付伊斯蘭國(IS),不只要處理刀槍、炸彈的威脅,也要提防網路威脅。他說:「IS已經透過網路展開宣傳、讓人們激進化以及策劃行動。他們還無法透過網路攻擊我們的基礎設施來殺害民眾,但我們知道,他們正努力發展這種能力。」
他警告,假如電力供應、航空管制和醫院的網路系統遭到攻擊,造成的衝擊就不只是以經濟損失來衡量,而會包括生命損失。
警方正在調查鎖定英國的600起恐怖陰謀,官員也承諾將針對特種部隊和網路安全增加數十億英鎊預算。
鑑於英國面臨「嚴重」威脅,當局正在監控3000名伊斯蘭宗教狂熱分子,每天都有人遭到逮捕。
光是在過去12個月,當局已破獲七起陰謀。
英國政府16日宣部,負責安全和情報工作的軍情五處、軍情六處和政府通信總部將擴編1900名工作人員,以應付日益升高的國際恐怖主義威脅和網路攻擊。
英國首相卡麥隆另外表示,將爭取國會支持空襲敘利亞;英國目前只在伊拉克進行空襲。
*恐攻陰影發酵 德、比足球賽取消
恐怖攻擊陰影在歐洲多個城市發酵,晚間原定在德國漢諾威、比利時布魯塞爾的足球賽都因安全問題取消,漢諾威另外一場音樂表演也臨時取消;只有倫敦溫布利球場的英、法友誼賽照常舉行,包括威廉王子等人都到場觀賽,表達對法國的支持。
漢諾威體育場17日晚間原定舉行德國、荷蘭足球隊友誼賽,德國總理梅克爾將率內閣官員到場、荷蘭的國防部長韓尼斯、衛生與體育部長希柏斯同樣計畫前往觀賽,用行動表達與法國團結在一起、不向恐怖分子低頭的立場,還有不少球迷臉上彩繪法國國旗顏色到場準備觀賽;在接獲警報後,梅克爾等人已飛回柏林。
球賽開始前一個半小時,廣播宣布球賽取消,呼籲數萬名觀眾保持冷靜,並疏散人潮。
德國內政部長德邁齊埃表示,有許多來自國外訊息顯示伊斯蘭國計畫在球場內發動爆炸攻擊。德國多家媒體都指出,警方接獲極端分子要在球場內引爆炸藥的安全威脅,漢諾威中央車站及另一個原定舉行音樂會的體育場,同樣都因安全因素一度關閉。
漢諾威體育場及市區都進駐大量警力搜尋,漢諾威警察局長克魯威表示:「整個漢諾威市都面臨具體威脅」。檢查後未發現爆裂物。
布魯塞爾的體育場17日晚間原定的比利時與西班牙足球友誼賽,同樣因安全問題取消;比利時政府宣布將全國警戒層級從原本的二級升高到三級,涉巴黎恐攻的危險嫌犯阿布德斯蘭被調查人員懷疑仍在布魯塞爾附近。
倫敦雖也點名是恐怖攻擊地點,17日晚間在倫敦溫布利球場的英、法友誼賽仍舉行,溫布利球場外不但以法國國旗造型燈光對巴黎遭恐怖攻擊一事表達支持,包括威廉王子、英國首相卡麥隆、倫敦市長強森都到場觀賽,全場還高唱法國國歌馬賽曲,表達英、法兩國團結。
(聯合晚報)
--
*法旗艦航母 遠征IS
法國國防部長勒德里昂宣布,法國核子動力航空母艦「戴高樂號」18日從土倫港(Toulon)出發,前往地中海東部靠近敘利亞的海域,攻打敘國境內的「伊斯蘭國」(IS)重要據點。
核子航母 26架戰機
「戴高樂號」是法國海軍唯一一艘使用核子動力的航空母艦,也是法國第10艘航母。這艘航母最多能搭載40架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今年2月才在波斯灣完成空襲伊拉克境內IS恐怖分子的任務。這次出擊,預計20日抵達目的地,目標鎖定敘利亞境內IS大本營拉卡和東北城市代爾祖爾一帶的IS據點。
戴高樂號航母是法國海軍的旗艦,此次行動載有包括陣風戰機、超級軍旗戰機共26架,另有1架E-2C鷹眼預警機,也有數艘護衛艦和補給艦跟隨其後。
法俄艦群 協同作戰
法國總統奧朗德強調,這是「理性選擇」的結果。戴高樂號到達敘利亞外海後,即可大幅縮短攻擊距離,從而提高法國與盟軍作戰的效率。目前法軍戰機攻打IS,都是從約旦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起飛,現有6架颶風和6架幻象2000,共12架戰機部署在當地。另外,俄羅斯總統普丁也已下令地中海俄軍戰艦與即將進入同一水域的「戴高樂號」協同作戰。他說,俄軍「有必要與法軍建立直接聯繫,以盟友方式跟他們合作」。
繼法國展開攻勢後,俄羅斯也派遣「圖波列夫」長程轟炸機及部署在地中海的潛艦,攻擊IS在拉卡的訓練基地、指揮中心及彈藥庫。倫敦「敘利亞人權觀察組織」表示,過去3天,法國與俄羅斯在敘利亞北部的空襲,造成至少33名IS聖戰士死亡,在一波波轟炸過程中,還造成數十名IS戰士受傷。
IS恭候 聯軍送死
就在法俄空襲之際,IS又發布新影片,歡迎俄法前去復仇,影片開頭為巴黎恐攻和俄羅斯客機在埃及墜毀的畫面,接著出現嘲諷文字:「你們以為我們怕你們報復?…不,我們正耐心等待。你們只會愚蠢地重蹈小布希的覆轍,摧毀自己國家的經濟。」
影片宣稱:「歡迎你們前來,我們等著收拾你們。」影片還出現人質被斬首、槍決等畫面,寫道:「派飛機來,高舉十字架…我們恭候你們來送死。」這段影片真偽仍有待確認,但與過去IS宣傳影片的風格頗類似。(中國時報)
*槍林彈雨 法警圍捕恐嫌逮7人
追緝巴黎連環恐攻在逃主謀與共犯的法國武裝警察,18日拂曉前突襲巴黎北郊聖丹尼市1棟公寓,並與藏身其內的恐怖犯嫌駁火,擊斃1男子,1女嫌則引爆腰繫的炸彈帶而自斃,另逮捕7人。
巴黎檢警仍在確認死者與被捕者身分。法國情治消息人士宣稱,這次行動破獲了穆斯林聖戰團體在聖丹尼布置的暗樁,他們原計畫於巴黎金融商業區拉德芳斯(La Defense)犯案。
住戶穿內衣倉皇疏散
攻堅於凌晨4時許展開,首要對象是巴黎恐攻主謀阿巴伍德。28歲的阿巴伍德為摩洛哥裔,國籍比利時,法國情治當局原本揣測他為躲避比國追捕,早在今年初就已逃至敘利亞,但檢警根據電話通聯偵監與證人陳述,認為他與26歲的法籍共犯阿布岱斯蘭等同夥可能藏身聖丹尼共和路科比雍南街某棟公寓4樓,距離13日晚恐攻地點之一法蘭西體育場不到2公里。
警方突襲前,市府要求居民緊閉門窗、足不出戶,共和路周遭街道全面封鎖,有些住戶甚至身著內衣緊急疏散。
攻堅歷時約7小時,期間警方直升機不斷於目標區上空盤旋。初始,1名據信是阿巴伍德親戚的年輕女嫌持AK-47步槍開火反擊,迅即自爆斃命,隨後2小時,雙方激烈交火,槍響、爆炸聲連連。
巴塔克蘭劇場恐攻倖存者堅稱,現場有1名女槍手,但不清楚二者是否為同一人。
5警受傷 1警犬殉職
巴黎檢察署表示,被捕者有5男是在寓內就逮,另有1男1女於屋外遭截拘,而死嫌之一係被警方震撼彈與子彈命中,員警則有5人受輕傷,警犬「狄塞爾」殉職。
雙方激烈交火1小時
目擊行動過程的男子莒札尼說,手榴彈爆炸與自動步槍連發聲大作,「交火長達1小時」。
公寓底層住戶莎布蘭說:「我們看到窗外子彈飛來飛去,步槍瞄準器的紅點四處亂竄。爆炸聲連連,震動了整個建築。」
當晚借宿科比雍南街友人寓所的女子哈蕥,在離去時也驚聞槍響,「我可能會被流彈擊中,我從沒想過恐怖分子竟然會躲藏在這裡。」
於公寓外被拘捕的男子在遭警方上銬帶走前向「法新社」稱,他是屋主,應朋友請託才讓2個來自比利時的人租借居所。「我說沒有床墊,他們說:『沒關係』,只需要水跟能夠禱告就可以。我不知道他們是恐怖分子。」
該名男子的女友同被拘押,她告訴記者說,這2位訪客是在2天前上門。
*俄空襲IS 歐巴馬按讚
美國總統歐巴馬18日讚揚俄羅斯在化解敘利亞危機的會談中所扮演的角色,同時表示,如果俄羅斯把空襲敘利亞的焦點從捍衛敘國總統巴夏.阿塞德政權,轉移至攻擊「伊斯蘭國」(IS)恐怖組織,有助於改善雙邊關係。
正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參加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的歐巴馬表示,在奧地利維也納就敘利亞問題舉行的國際會議上,為了促成敘利亞政治轉型,俄羅斯一直是具有建設性的夥伴。
歐巴馬說,美、俄對敘利亞統治者的命運仍有歧見,莫斯科目前空襲敘利亞的軍事目標是在保衛巴夏.阿塞德,俄國仍有興趣讓他掌權,「不過那些歧見並未阻止我們謀求敘利亞停火」。
歐巴馬希望俄羅斯將軍事行動的重點,從捍衛巴夏政權轉移到攻擊IS上。他說,在上周末在土耳其舉行的20國集團(G20)高峰會,以及先前在紐約聯合國,他都不斷和俄羅斯總統普丁進行討論,而問題出在俄國最初對敘利亞的空襲行動,是以支持巴夏政權為主,目標鎖定溫和反對派,若俄方轉移焦點,聚焦於威脅歐、美與俄國的IS,是美方所樂見的。
法政府一名消息人士說,俄羅斯17日已經對敘利亞北部IS的大本營拉卡市發動空襲,顯示俄國現在變得較關切IS構成的威脅。
*法航2架飛巴黎班機 改降第三地
法國巴黎遭遇恐攻後,全球莫不繃緊神經高度戒備。法國航空2架從美國飛往巴黎的班機18日驚傳接到匿名炸彈威脅,班機臨時改道安全降落在第三地。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表示,並未在班機上找到任何炸彈威脅的可信證據。
法國航空發表聲明稱,班號65從洛杉磯飛往巴黎以及班號55從華盛頓飛往巴黎的班機,因為在各自起飛後收到匿名威脅,作為預防措施,以及進行必要的安全檢查,決定要求2架班機改道降落。
其中從洛杉磯飛往巴黎的空中巴士A380班機改降至猶他州的鹽湖城,機上495名乘客與組員下機後被護送到航站大廈。FBI發表聲明稱,機上未發現證據顯示有針對該航班的可信威脅。
另一架班號55的波音777班機,原定從美國華盛頓飛往巴黎的戴高樂機場,機上載了262名乘客與組員,則緊急轉降至加拿大東南部的哈里法克斯國際機場。
該班機改降至哈里法克斯後,一名乘客表示,飛行了約2個半小時後,大家被告知因為「操作性問題」必須改道。降落後,一名機員透露得解決一個安全問題所以改道。所幸乘客一點也不驚慌,在安全人員戒護下冷靜地魚貫下機。
目前FBI和機場警察皆已介入調查,尚未找到可信證據,也不清楚是誰造成這波騷動。
*「攻擊查理周刊合理」 凱瑞討罵
美國國務卿凱瑞17日訪問法國,他在巴黎的美國大使館發表演說時,竟宣稱今年一月《查理周刊》的攻擊事件比13日伊斯蘭國(IS)的恐攻行動要來得「更加合理」。這番言論馬上引起許多美國政界人士與網民同聲撻伐。
凱瑞說:「《查理周刊》的事件有些不同。它有個特定焦點,也許還有其正當性─不能說是正當性,但有一種能夠理解的合理性,你可以說『OK,恐怖組織真的很生氣,因為他們有實際理由。』但上周五的(巴黎恐攻)行動肯定是無差別攻擊,不是因特別錯誤的想法在進行報復,而是要使人民感到恐懼。」
針對上述發言,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傑布.布希表示:「根本不該同情(恐怖分子),野蠻的伊斯蘭恐怖分子其行動也沒有合理性可言,他們只想摧毀西方文明。」另一名官員也說:「屠殺10名報社員工與2名警察這件事完全沒有正當性與合理性,凱瑞說錯話了,應該修正。」還有其他官員認為凱瑞「應該為他不禮貌的發言道歉」。
網路上也出現批評聲浪。有網友指他「說話不經大腦」,也有人表示法國正與伊斯蘭教極端分子開戰,凱瑞不應該為他們的魔鬼辯護。另外還有網友表示,被漫畫冒犯並不能做為殺人的合理藉口。
今年初巴黎的《查理周刊》攻擊事件造成12人死亡,恐怖組織「基地」承認犯案。血案發生後,專門刊登政治、宗教諷刺漫畫的《查理周刊》曾短暫停刊,如今仍持續出刊,且不改辛辣本色,繼續拿極端主義開玩笑。
*英法足球賽 高唱馬賽進行曲
英格蘭與法國隊昨晚在倫敦溫布利大球場舉行國際足球友誼賽,現場7萬名觀眾不分國籍、種族、黨派,齊聲高唱法國國歌《馬賽進行曲》,悼念上周死於巴黎恐怖攻擊的129名罹難者,也展現兩國人民團結一致、對抗恐怖主義的決心。
恐攻威脅照常出賽
「我要感謝所有今天來到現場,用行動來宣示團結的球迷,」法國隊教頭德尚說:「也感謝整個英國是如此的支持我們、幫助我們度過憂傷的時刻。儘管這是個運動場合,但代表的人道關懷超乎一切。」
「花都」巴黎上周遭到恐怖攻擊,當時法國與德國的國際友誼賽也成為目標,不過法國隊並未取消昨天作客倫敦的比賽,並認為這是凝聚人心的最好機會。
英國民眾也全力相挺,門票在巴黎恐怖攻擊後多賣出1萬張,英國王子威廉、首相卡麥隆以及工黨領袖柯賓,昨都親臨溫布利現場。
威廉王子、德尚與英格蘭教頭霍格森賽前拿著花籃引領入場,雙方球員在場內為巴黎罹難者默哀,最感人的時刻則是演奏客隊國歌時,溫布利的兩側弧形看台觀眾都舉出紙片,組成法國國旗的圖案,並全場齊唱馬賽進行曲,讓許多球迷感動落淚。
法有球員表姊遇難
法國中場國腳狄亞拉曾經效力過英超名門兵工廠、切爾西,他的表姊在上周的恐攻中罹難。這回狄亞拉重返倫敦,於昨役第57分鐘替補上場,獲得全場觀眾起立鼓掌致敬。
心手相連球迷感動
「球迷的表現非常棒,他們用行動讓全世界看到我們團結一致。」英格蘭此役以2比0勝出,但攻入1球的球星魯尼強調勝負並不重要,「就像德尚昨天說的,這場比賽無關競賽,而是在這樣艱困的時刻,我們必須挺身而出,呼群保義。」
英國祭出包括倫敦奧運在內,運動賽事的最高層級維安規格進駐溫布利,共計5千軍力待命。英國陸軍特種部隊SAS更獲得「格殺令」,若發現任何恐怖攻擊跡象可以立刻出擊,總算讓此役順利完成。
*德荷友誼賽 臨時喊卡
昨天(17日)是國際足總(FIFA)表訂的國際比賽日,英格蘭與法國之戰成為團結對抗恐怖攻擊的範例,但恐攻疑慮仍舊籠罩。繼比利時主場對西班牙的友誼賽於前天喊卡後,德國與荷蘭昨在漢諾威的友誼賽,也在開賽前90分鐘宣布取消。
德荷原訂在漢諾威的HDI球場踢友誼賽,賽前警方先找到一個可疑的手提箱,檢查無虞後開放觀眾入場,卻又傳出發現可疑物品,以及獲得炸彈威脅的具體情資,評估後決定取消比賽並疏散觀眾。
德國總理梅克爾原訂出席這場比賽,有些報導甚至猜測她在取消比賽時已經抵達現場。也有一家當地報紙宣稱在球場內的救護車上發現爆裂物。
法國隊教頭德尚則表示,他在英法之戰賽前暖身時,獲悉德荷戰因維安考量而取消的消息,德尚說:「我們在場邊討論後,覺得不需要告訴球員,氣氛已經夠沉重,不需要再增加大家的心理負擔了。」
比利時與西班牙之戰,則是因為法國當局證實一位27歲的比利時人為巴黎恐攻的籌畫者之一,比利時足協認為時機敏感,決定取消在該國首都進行的友誼賽。
在伊斯坦堡進行的土耳其與希臘友誼賽,賽前也有悼念巴黎罹難者的儀式,但默哀時也有現場觀眾呼喊「真主至大」(Allahu Akbar),表達不同的聲音,也顯示出伊斯蘭國與西方衝突的複雜性。
*恐怖分子窩藏地 居民莫名恐懼
穆斯林人口密集的巴黎北郊在上周恐攻後,成為警方清查的重點區域。本報記者特別走訪一名身亡恐怖分子居住的拉布朗─門尼爾(Le Blanc- Mesnil)。法國警方18日發動突襲的聖丹尼(Saint Denis)也在該區域內,兩地距離約15分鐘車程。
進入北郊可明顯感受到人種膚色和族群的變化,車廂中滿是北非和戴頭巾的穆斯林,夾雜穿傳統服飾的斯里蘭卡婦女,以及若干東方面孔。穆斯林超過50%的拉布朗─門尼爾清真寺,因一名恐怖分子來自於此,遭警方大舉清查,負責與警方協調的地方議員哈米蒂(Hayette Hamidi) 透露,恐攻後,沈默的穆斯林社區內充滿無名恐懼,「因為敵人就在我們當中」。
阿爾及利亞裔的哈米蒂也是穆斯林,她表示,並非所有來自北非的阿拉伯人都在仇恨中成長,「絕大部分沈默的穆斯林是溫和的,不是恐怖分子。」。巴黎恐攻後,很多原本帶頭巾的穆斯林婦女在公共場合摘下了頭巾,包括哈米蒂自己的姊妹在內,「異樣的眼光讓她們感到不安害怕。」。
儘管有極少數穆斯林到恐攻地點和共和廣場哀悼罹難者,並用阿拉伯文寫下法國建國精神「自由」,哈米蒂說,穆斯林多無勇氣站出來表態,社群媒體成為主要管道。
拉布朗─門尼爾市警局局長比薩克(Joel Beyssac)表示,巴黎北郊警察面臨最大的挑戰與區域內許多穆斯林家長一樣,無法預料哪個年輕人會變恐怖分子。
居住在穆斯林區的猶太裔地方議員達昂(Mikael Dahan)說,「我的孩子在這裡讀書,警察大舉搜查地方清真寺。我們猶太人已不再是「伊斯蘭國」(IS)唯一的目標,法國的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現在在同一艘危船上。」
達昂認為,這個時候全法國,甚至全歐洲都在搜捕恐怖分子,但少數族裔,尤其阿拉伯穆斯林,不應被「汙名化」。
*多州高喊不收難民 歐巴馬:誇大恐慌
巴黎上周發生恐怖攻擊後,由於炸彈客中疑似有人假冒敘利亞難民身分入境歐洲,引爆歐洲各國和美國對難民的強烈反彈,擴大政府實施難民接收方案的阻力。美國總統歐巴馬痛批,美國境內對敘利亞難民可能帶來的安全風險,已經陷入歇斯底里。
美國多位共和黨籍州長陸續表態將不再收容難民,正在菲律賓參加APEC峰會的歐巴馬抨擊,拒收敘利亞難民只會更加助長伊斯蘭國(IS)的氣燄,「要是基於歇斯底里或誇大的恐慌,不可能做出好的決策。顯然,這些人害怕鰥寡和孤兒進入美國。」
另一方面,為平息民間疑慮,白宮幕僚長麥唐諾17日主持電話會議,對兩黨共34州的州長說明,美國會針對難民進行嚴格審查措施。
除了美國,歐洲各國對接納移民的疑慮也因巴黎恐攻升高。第一架載運約百名敘國難民到英國的專機,17日飛抵蘇格蘭的格拉斯哥,難民已獲5年期簽證。不過有保守黨籍國會議員要求當局仔細審查身分,以確保這些人都是「真難民」。首相卡麥隆的發言人則再三掛保證,難民在登機前已經過嚴格安全檢查。
針對全球掀起的反難民潮,聯合國難民署高級專員古特瑞斯17日表示,難民不應成為巴黎恐攻的代罪羔羊,把恐攻歸咎於難民「極端荒謬」,因為這些難民就是恐怖主義首當其衝的受害者,不該為最近在巴黎和貝魯特等地的恐攻負責。
古特瑞斯指出,難民潮不是導致恐怖主義的原因,反倒是恐怖主義、專制暴行和戰爭才造成難民潮。他敦促歐洲各國,切莫因巴黎恐攻而採取單方面舉措,希望各國能共同找出解決危機的良方。他並警告,巴黎恐攻現場發現的恐怖分子難民護照,正是恐怖組織計畫的一部分,刻意在現場留下護照,要激起各國對難民的敵意,迫使各國關閉邊境。
聯合國難民署發言人佛萊明也指出,絕大多數冒死抵達歐洲的難民「都是為了逃離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甚至要躲避那些與巴黎恐攻有關的恐怖分子。」他說,部分國家對難民的負面反應令難民署憂慮,擔心這些國家可能違背先前安置難民的承諾,甚至為難民入境設下更多障礙,「我們對把難民妖魔化深感不安。」
*美拒敘難民 可能擋掉「賈伯斯」
巴黎恐攻後,美國數十州表態拒絕繼續安置、接納敘利亞難民,但社群網路上出現另一種聲音:包括作家、經貿學者等推友提醒,已故蘋果公司共同創辦人賈伯斯正是敘利亞移民後裔,美國過去若全面禁絕敘利亞移民,這世上不會有賈伯斯,更不會有蘋果iPhone。
左派刊物《國家》(The Nation)知名記者兼作家尼可斯(John Nichols)在推特寫道,「提議全面禁收難民的人士也許該三思:賈伯斯正是敘利亞移民之子。」瑞典貿易經濟學家諾伯格(Hanna Norberg)也發表類似看法,「值得提醒各位的是:賈伯斯的生父同樣是敘利亞難民。」
在芝加哥「敘裔美國人醫療協會」任職的敘利亞裔拉奇推文道,「你們以iPhone手機推文反對敘利亞難民,這手機卻出自敘利亞移民之子賈伯斯之手。真諷刺。」網路媒體赫芬頓郵報資深編輯安蓋爾也指出,「沒錯,賈伯斯的爸爸是敘利亞移民,但在他成為天才之父前,是個值得賦予同情的人。」
賈伯斯血緣上的父親蔣達利(Abdulfattah John Jandali),1931生於敘利亞霍姆斯(Homs)的富裕家庭,如今霍姆斯慘遭內戰蹂躪。蔣達利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留學期間,認識了賈伯斯的生母、德國瑞士混血的雪貝(Joanne Schieble),但保守的女方家長不願接受蔣達利,他在孩子誕生前幾天離開了雪貝。
雪貝產後把兒子送養,家境小康的保羅和克萊拉.賈伯斯成為孩子的養父母。蔣達利後來與雪貝重逢且終於結為連理,還生下女兒夢娜,但兩人最後仍勞燕分飛。
蔣達利後來轉戰餐飲業,賈伯斯在不知情下曾光顧生父的敘利亞餐館。高齡84的蔣達利目前在雷諾市的賭場飯店位居要職。賈伯斯成人後陸續與生母、妹妹團圓,但直到他2011年過世,都不曾與生父聯繫。
(中國時報)
--
*恐怖攻擊猖獗 觀光航空業無辜受累
華爾街日報報導,繼10月底俄羅斯客機在埃及墜毀後,上周末在巴黎發生的恐怖攻擊事件再度使大批旅客取消機位與訂房。觀光及航空業者在評估這波退訂潮造成的損失之餘,也憂心恐攻事件陰影持續影響業績。
上周五在巴黎造成超過130人身亡的恐攻事件至今還未完全落幕,莫斯科政府又在周二表示,10月底在埃及墜毀造成224人身亡的俄羅斯班機已確認是受到炸彈攻擊,使全球旅客更深陷恐懼之中。
英國第2大廉價航空公司EasyJet表示,埃及及巴黎恐攻事件確實對業績造成影響,儘管影響可能只是一時的。歐洲地區航空公司Flybe Group也在周二表示近期多數旅客取消訂位,但預期低迷市況「不會持續太久」。
美國團體「商務旅行聯盟」近日調查17國共84名政府、企業及學校主管發現,有21%受訪者很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取消法國的出差計畫,另有20%受訪者可能取消往返歐洲的出差。
在國際旅客急於迴避埃及、突尼西亞等危險地區的同時,西班牙、葡萄牙及塞普勒斯等地觀光業卻意外受惠。
(工商時報)
--
*法警3度攔檢恐嫌 3度都放行
法國當局17日擴大天羅地網,連夜在各地展開128次搜捕行動,以追查巴黎恐襲的新共犯。另外,從攻擊現場逃回比利時的槍手,據稱沿路曾被警方三度攔檢,卻全被放行。
法國和比利時警方目前持續追捕這次恐攻第八名槍手的26歲嫌犯薩拉赫‧阿布岱斯蘭(Abdeslam Salah)。他是住在比利時的法國人,因法國邊界警員疏忽,讓他在攻擊後成功逃回比利時。
紐約時報報導,一名匿名法國官員17日晚間透露,當局在追查一名共犯,但身分不清楚。在巴黎13日的恐怖攻擊中,已有七名攻擊者死亡,如今似乎顯示至少有九人參與或協助這次攻擊。
法國官員指出,在這場持續三個小時、協調密切的連續攻擊事件裡,一些攻擊者上周曾在巴黎東北郊區租了一間房屋,當時他們向女房東佯稱是來自比利時的商人。
當局正試圖分析與策動和執行這次恐襲有關的龐大情資,由美國和法國的綜合研判,被視為幕後主謀的27歲比利時極端分子阿巴伍德(Abdelhamid Abaaoud),正在敘利亞與伊斯蘭國武裝分子在一起。
比利時全國已處在最高警戒狀態。落網的21歲布魯塞爾居民阿圖(Hamza Attou)和27歲摩洛哥裔男子阿姆里(Mohamed Amri)已承認在14日凌晨2時從距離巴塔克蘭劇院約一哩處,把薩拉赫‧阿布岱斯蘭接至比利時。三人在駛往比利時途中,一路上曾遭警方攔檢三次,但均未被查獲。
比利時當局指出,阿圖和阿姆里經常至阿布德斯蘭薩拉赫與兄弟薩拉赫‧伊布拉辛(Ibrahim Salah)經營的酒吧,伊布拉辛是在攻擊行動中喪生的七人之一。
兩兄弟住在布魯塞爾的莫倫比克(Molenbeek),該地區正是主謀阿巴伍德活動的地方,當局研判也可能是策畫巴黎恐襲的基地。兩人另一個兄弟是未涉案的薩拉赫‧穆罕莫德 (Salah Mohamed),他在17日呼籲在逃的阿布岱斯蘭出面投案。
*自殺式襲擊者 臉書炫耀武器、金錢
襲擊法國巴黎法蘭西體育場(Stade de France)的自殺式襲擊者比拉爾.哈迪菲(Bilal Hadfi)的臉書(Facebook)資料曝光,其個人主頁上有許多照片,包括哈迪菲曬日光浴、享受美酒,以及炫耀武器和金錢等場景。
哈迪菲等三人日前對正舉行法德聯賽的法蘭西體育場(Stade de France)發動襲擊。情報網站Bellingcat透露,哈迪菲現年20歲,曾化名比利·胡德(Billy du Hood),於2014年春前往敘利亞為「伊斯蘭國」(IS)極端組織作戰。一年後,他上傳了一張似乎使用手機拍攝的衝鋒槍照片。
哈迪菲的臉書(Facebook)資料目前已被歸入檔案。2013年拍攝的照片顯示,他與一群蒙面男子站在警車頂上,上面還寫著辱罵警察的字樣。Bellingcat此前曾注意到公開發布的哈迪菲照片與「臉書」上的人物照很像,他們還發現這個臉書主頁與另一名襲擊者的家庭成員有聯繫。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襲擊法蘭西體育場的三名恐怖分子均是在場外引爆炸彈。其中一人因擔心安全警衛搜身而提前引爆裝在自殺背心中的炸藥;一人也在三分鐘後在體育館外面引爆炸彈,還有一人則在體育場附近的麥當勞引爆炸彈。
*旅館房間有針頭 巴黎恐襲行凶前可能吸毒
巴黎恐襲事件的「伊斯蘭國」(IS)敢死隊殺手,在展開攻擊行動前,曾在巴黎郊區一處旅館做最後準備;調查人員懷疑這些恐怖分子在行凶前可能曾吸毒 。
由當局搜查旅館拍下的影片顯示,在髒亂不堪的旅館房間內,到處堆滿垃圾,其中一個咖啡桌上並散落注射器、針頭和塑膠管,疑為吸毒工具 。
一名目擊者稱,恐怖分子在巴塔克蘭音樂廳(Bataclan Concert Hall)發動攻擊之前,「看起來像殭屍」,顯示先前可能吸過毒。據悉,聖戰士(Jihadist)在實施自殺式炸彈攻擊之前,吸食海洛因和可卡因以使自己變得更加冷酷,是很普遍的事。
警方鑑識專家目前正在通過縝密調查,以確定恐怖分子是否曾使用這些工具吸毒,或是用於製做他們所使用的爆炸腰帶。
調查發現,被警方全面追緝的26歲恐犯阿布岱斯蘭(Salah Abdeslam),在攻擊前兩天,曾使用自己的名字和銀行卡,在「Booking.com」網站上,預訂位於巴黎東南近郊阿爾福維爾市(Alfortville)「Appart`City」旅館的311和312兩個房間。
警方還發現,阿布岱斯蘭的31歲兄弟伊布拉辛(Ibrahim),在距離巴黎市15公里處的博比尼區(Bobigny district)另外租了一間房屋,在屋外停放有一輛比利時牌照的汽車,該輛車曾用於運送AK-47突擊步槍。該房間內曾有八名恐怖分子,房東說當時這些人看起來「很友善很正常」。
*英法同心 足球賽齊唱法國國歌
巴黎血腥恐怖攻擊事件後四天,英國與法國足球隊17日在倫敦舉行友誼賽,英國首相卡麥隆、威廉王子和倫敦市長強生都出席。賽前奏國歌時,數萬英國球迷高唱法國國歌,向法國致敬,隨後默哀一分鐘,為巴黎129名遇難者哀悼。
比賽在倫敦著名的溫布利球場舉行,英國倫敦警方為比賽增加了戒備,武裝警員在球場邊觀賽。比賽開賽前,威廉王子和英格蘭法國足球隊的兩位主教練在球場外放置了鮮花。
英格蘭足協曾鼓勵英國球迷學唱馬賽曲,以表達同法國人民的團結。同時,溫布利足球場上方的大型溫布利拱門也被代表法國國旗顏色的藍白紅三色燈光照亮。
法國國家隊教練德尚表示:「這遠不只是一場運動賽事。我們在這座歷史性球場代表國家出賽,展現我們很驕傲身為法國人,我要感謝英國球迷傳達的同仇敵愾訊息。」
*英法同心 足球賽齊唱法國國歌
巴黎血腥恐怖攻擊事件後四天,英國與法國足球隊17日在倫敦舉行友誼賽,英國首相卡麥隆、威廉王子和倫敦市長強生都出席。賽前奏國歌時,數萬英國球迷高唱法國國歌,向法國致敬,隨後默哀一分鐘,為巴黎129名遇難者哀悼。
比賽在倫敦著名的溫布利球場舉行,英國倫敦警方為比賽增加了戒備,武裝警員在球場邊觀賽。比賽開賽前,威廉王子和英格蘭法國足球隊的兩位主教練在球場外放置了鮮花。
英格蘭足協曾鼓勵英國球迷學唱馬賽曲,以表達同法國人民的團結。同時,溫布利足球場上方的大型溫布利拱門也被代表法國國旗顏色的藍白紅三色燈光照亮。
法國國家隊教練德尚表示:「這遠不只是一場運動賽事。我們在這座歷史性球場代表國家出賽,展現我們很驕傲身為法國人,我要感謝英國球迷傳達的同仇敵愾訊息。」
*俄報復IS 巡弋飛彈狂轟
俄羅斯17日誓言將報復在埃及炸毀俄國客機的好戰分子後,隨即出動長程戰略轟炸機和巡弋飛彈,轟炸敘利亞境內的伊斯蘭國(IS)目標。部署在地中海的軍艦還向IS在敘利亞的大本營拉卡發射巡弋飛彈。美方表示俄襲擊持續數小時,美軍已獲通知。
俄羅斯當天較早時表示,調查後證實俄羅斯航空公司Metrojet客機墜毀為恐怖襲擊,由機上炸彈引爆所致。俄方隨即宣布大規模提升對IS的空襲規模。
這次是俄羅斯第二次從海上對敘利亞境內的「伊斯蘭國」據點發射飛彈,上一次是10月俄軍戰艦從裏海發射飛彈,轟炸IS。
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Sergei Shoigu)17日宣布,俄國動用了圖波列夫(Tu-22)長程戰略轟炸機,從本土起飛參與敘利亞空襲行動,把空襲強度增為原來的兩倍,並已制定新的針對敘境內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空襲行動計畫。
在當天舉行的俄國防部視頻會議上,紹伊古向俄總統普亭表示,俄軍將動用25架遠程戰略轟炸機,從本土起飛深入敘利亞全境對恐怖分子實施打擊,在空襲行動中還將採用遠程空基巡弋飛彈。在地中海游弋的「莫斯科號」飛彈巡洋艦將對俄在敘的空軍基地提供掩護。
此外,俄還將強化用於對抗敘境內恐怖組織偵察的衛星群。包括民用衛星在內的10個航天器將完成無線電偵察和圖像偵察,其中數個衛星已完成變軌和重新定位。
紹伊古說,當天在圖-160、圖-95MC、圖-22遠程戰略轟炸機的參與下,已完成82架次空中打擊。空襲中首次利用遠程空基巡弋飛彈,摧毀包括恐怖分子指揮所在內的140個目標。預計當天將完成127架次轟炸,摧毀206個目標。
*建網軍還不夠 英擬空襲敘國
英國首相卡麥隆17日表示,將推出一項「全面戰略」,空襲敘利亞境內伊斯蘭國(IS)目標。此計畫須獲得議會支持才能通過,但BBC分析,國會目前對出兵敘利亞仍有疑慮,能否通過還有變數。
卡麥隆17日在議會中表示,上周五巴黎遭受的恐怖攻擊加強了空襲敘利亞境內IS目標的理由。他還表示,他有可能建議議會就這一行動進行投票表決。英國議會2013年曾投票批准了英軍參與對伊拉克境內IS目標發動空襲的行動,這項行動目前仍在繼續。
BBC政治事務編輯科伊恩斯伯格說,目前在議會存在著對在敘利亞採取軍事行動的深刻疑慮,除非這樣的行動能夠成為在敘利亞實現永久和平計畫的組成部分。
此外,英國財政大臣歐斯本17日表示,英國情報人員正在發展網路攻擊能力,以對抗好戰分子、駭客、罪犯和敵對勢力。到2020年,網路安全的公共支出總額將增至19億英鎊(約新台幣963.8億),並再增加1900名情報人員。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歐斯本警告,伊斯蘭國(IS)可能藉由針對醫院和航空管制發動網路攻擊來殺害英國公民。今年夏天平均每個月有100起網路攻擊威脅,目前正在監控450個對企業的網路攻擊威脅。
同時,警方正在調查鎖定英國的600起恐怖陰謀,監控3000名伊斯蘭宗教狂熱分子,每天都有一人遭到逮捕。
*IS攻擊印度? 內政部長這樣說…
印度內政部長辛赫(Rajnath Singh)17日警告,伊斯蘭國(IS)可能在印度發動恐怖攻擊,需提高警戒。
印度媒體報導,辛赫是在出席第二屆亞洲減少災害戰略夥伴會議時,提出以上說法。
據報導,印度內政部已警告所有省分,要求戒備,並隨時注意、監視可能與IS有關的人。
印度安全部門認為,約有20多名印度人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為IS打仗。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9月也曾驅逐四名涉嫌與IS聯繫的印度人;並於同月遣返一名替伊斯蘭國招募新血的38歲印度女子賈賓(Afsha Jabeen)。
在法國巴黎發生連環恐怖攻擊事件後,印度已提升警戒層級。
*美31州拒難民 新澤西州長:5歲孤兒也不行
在巴黎恐襲案發生後,儘管歐巴馬總統表示美國接收敘利亞難民的承諾不變,但由於擔心國土安全,全美表態拒絕或敦促歐巴馬政府停止接受敘利亞難民的州,至17日已增加到31個。新澤西州州長克利斯蒂17日還正式向歐巴馬總統致函,拒絕接納難民,並稱「即使是五歲以下孤兒也不行」。
據「華盛頓時報」報導,美已有2000名敘利亞難民,分居180城鎮。在美國接受的難民中,96%是穆斯林。不過一些負責接收敘利亞難民的團體17日坦言,他們並不追蹤這些難民的去向。
儘管美國一些城鎮願意接受敘利亞難民,但生活成本高昂的大城市,例如舊金山、紐約、華盛頓、亞特蘭大及聖地牙哥等則多排拒。許多州長對於繼續接受難民持否定態度。新州州長克利斯蒂更是態度堅決,他公開表態拒絕接受敘國難民,直言不信任聯邦政府對於難民身分的審查,並聲稱從對居民安全的角度出發,無法繼續接受難民。
克利斯蒂在寫給歐巴馬總統的信中指出:「伊斯蘭國對於包括新澤西州居民在內的威脅十分真實,而且近在咫尺;在巴黎恐襲發生後,我無法冒險繼續接納難民。」
他同時敦促歐巴馬停止接納難民的計畫,他說:「我堅決相信恐怖組織會利用美國的人道主義,來向美國本土發動恐怖襲擊」。他並指責歐巴馬政府及其領導的軍事力量「太過軟弱」。
在此之前,克利斯蒂曾對接納難民持贊成態度。近年來美國共接納1800多名難民,其中75名安置新州。然而在巴黎恐襲事件後,包括克利斯蒂在內的許多州長,顯然調整了接納難民的態度。他在接受訪問時認為,現在即使接納一名難民「也是十分危險的」,其他各州州長也通過各種渠道表明對於美國繼續接受難民的擔憂。
*美國會槓白宮 防恐嫌拒收難民
眾院新上任的議長保羅.萊恩(Paul Ryan)17日呼籲,出於對類似法國巴黎恐怖襲擊的安全擔憂,美國應暫緩接收敘利亞難民。他說,共和黨人控制的眾院,數天內可就歐巴馬總統明年接收1萬名敘利亞難民的計畫進行投票。
他說,美國一直是歡迎移民的,但是為謹慎起見,應暫停難民計畫以確認恐怖分子未企圖混入難民之中。之前發現巴黎的襲擊者之一是隨著逃離內戰的敘利亞難民潮混入歐洲的。
眾院本周內即將對歐巴馬接收難民的計畫投票,可能意味著國會共和黨下決心與歐巴馬政府及民主黨議員攤牌,甚至可能因此導致政府關門。
據「國會山莊新聞網」(thehill.com)報導,萊恩在共和黨議員的閉門會議上說,「在沒有完全肯定我們所歡迎的人是否有傷害我們的意圖之前,我們不應當接受任何敘利亞難民」。
他隨後在記者會上說,在政府能確認恐怖分子不試圖「滲透」難民中之前,他呼籲暫緩美國的難民項目。
萊恩強調,「我們國家總是歡迎(難民),但我們不能讓恐怖分子利用我們的同情心。……這是應當先保證安全避免後悔的時候。」
眾院共和黨領袖麥卡錫(Kevin McCarthy)表示,他已設立包括幾個委員會主席在內的工作組,研究短期和長期解決難民問題的辦法。該工作組尚未確定本周的具體行動計畫,但正在研究已提出的有關難民法案。共和黨議員提出的一項議案說,在達到幾項要求和能向美國人民保證恐怖分子不會進入美國之前,將凍結歐巴馬的難民計畫資金。另一項議案就是在12月11日必須通過的綜合開支法案中,阻止用於難民項目的資金。
不過眾院民主黨領導人抨擊共和黨人對巴黎恐襲事件做出過度反應,紐約州眾議員、民主黨黨團副主席柯羅利(Joe Crowley)批評共和黨根據「恐懼和政治」需要而迅速提出法案。民主黨議員表示將會支持加強甄別程序的法案,但不會支持根據宗教或國籍就否定移民身分的法案。
*國安專家面試 美對敘難民篩檢嚴格
巴黎恐襲發生後,國會和許多州出現反對接納敘利亞難民的呼聲,司法部長蘿蕾塔.林奇(Loretta Lynch)17日為歐巴馬總統接收敘國1萬難民的政策辯護,認為美國對難民的審查程序比歐洲更嚴,恐怖分子不可能像進入歐洲一樣輕鬆地滲透美國。
政府官員表示,對伊拉克和敘利亞難民的審查尤為嚴格,申請獲批的敘國難民只略高於50%,沒有批准的人或是被拒,或是要進一步審查。華盛頓時報報導,獲批難民中半數是兒童,四分之一是年逾60歲的老人。在剩下的四分之一中,適合作戰年齡的單身男性只占2%。
林奇表示,司法部的所有部門將對難民進行逐個審查,包括資料庫對比、面談和生物取樣,而歐洲國家則沒有類似美國的檢查系統。
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ABC News)報導,所有難民都要進行生物檢查,包括指紋取樣、核對姓名、出生日和其他個人資料,對伊拉克和敘利亞難民的檢查最嚴,他們當中很多人有家庭登記和從軍紀錄。
生物取樣後要送到聯邦調查局(FBI)的資料庫核實,FBI資料庫存有難民以前的訪美資料和有無犯罪的紀錄。生物取樣還將送到國內安全部和民政部門核查,以核對是否與各部門保存的紀錄相符。
對敘國難民的審查最嚴,他們的資料都要經過專家審核,並經過接受特殊培訓的國安部專家面試,面試地點設在約旦和土耳其,少部分人在黎巴嫩面試。
難民在美國的安置,是難民組織聯繫各地的政府官員和義工安排,從接機到找工作負責到底。難民到達安置地前,各地的市長、警長和學區主任會提前接到通知。
(世界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