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1日 星期一

新聞自選輯 20180521

扯 身分證掛失10年 竟遭冒用 房產被查封 無辜背債207萬

遺失身分證的代價竟這麼高!北市蕭姓設計師10年前遺失身分證,10年後竟收到法院支付命令指他欠債207萬元,接著噩運不斷,先是遭查封房屋,後來再被強制扣薪1/3,他一查才知當年遺失的身分證,被人拿去當東南客運司機的職務保證人,這名司機後來撞死人,東南客運轉向蕭男求償,蕭男提告後,士林地院才還原這起離譜個案,免除蕭男天外飛來的債務。



蕭男指控,2006年他逛夜市時遺失皮夾,身分證跟著不見,他隨即辦理掛失順利獲補發身分證,未料10年後竟收到法院寄來東南客運的支付命令,指他欠債207萬元,蕭男原以為遇到詐騙集團不予理會,沒想到不久後他名下房屋先遭東南客運聲請查封,每月薪水也被扣薪1/3。

簽名不符照樣可過關
蕭男致電東南客運查詢,才發現10年前遺失的身分證,被一名叫王聰明的男子拿走,2011年間王男到東南客運應徵,因東南客運要求司機須有職務保證人,王男於是冒用蕭男身分證,將其列為職務保證人。2013年王男開公車撞死人,法院判王男與東南客運要連帶賠償237萬元,王男從此失聯,東南客運賠償死者家屬後,轉向王男求償未果,扣除保險理賠後,改向職務保證人蕭男求償207萬元。
蕭男緊急提出確認東南客運債權不存在訴訟,並在北市議員簡舒培等人陪同下開記者會,控訴東南客運離譜的職務保證人規定。蕭男稱:「身分證遺失後,我隨即到戶政事務所掛失,也補辦新的身分證,我根本不認識王聰明,絕對沒同意擔任王聰明的職務保證人。」
東南客運出示王男提出的2名人事保證人契約,證明王男有提供蕭男的身分證正反面影本,承辦人員也曾打電話向蕭男對保確認。
由於東南客運出示的保人契約,有2名保人的簽名,法官請蕭男當庭簽名且連簽20次,比對發現蕭男字跡和契約上簽名,筆順、風格都不同。更誇張的是,另名丘姓保證人契約書,身分證及簽名字樣不符,從「丘」姓變成「邱」,東南客運竟也通過擔保。

保人確認機制有漏洞
此外,東南客運朱姓承辦人證稱,新進員工資料卡上的「個人擔保頁」,未強制要求保人親簽,公司雖會依司機提供的電話致電保人比對個資,「如果對方回答的個資正確,我們就不會再問其他問題」。
法官認為,東南客運僅依王男單方面提供的資料對保,未確認接電話者是蕭男本人,考量該契約簽名和蕭男字跡迥異,且蕭男2006年曾補領身分證,判東南客運對蕭男的債權不存在,並撤銷東南客運查封蕭男財產的執行程序,可上訴。
北市議員簡舒培說,判決結果算是遲來的正義,此事實在離譜,東南客運未落實對保制度,卻轉向無辜者求償207萬,顯現財團傲慢態度。昨聯繫不上蕭男,不知其回應。東南客運發言人昨表示需了解狀況再回應隨後卻關機。

要求保人恐涉及歧視
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說會要求提供職務保證人的職業,多屬業務、保全與財務相關工作,如房仲業與保全業可能擁有房產及重要單位的鑰匙,財務工作如公司總務、會計,可能掌管公司印章與公積金,為避免這些員工竊取公司資產,才會要求提供職務保證人。
楊說,要求求職者提供職務保證人,恐有就業歧視、騷擾疑慮,現在越來越少企業要求提供職務保證人,求職者若被要求提供職務保證人,可用就業歧視為由拒絕。

LA01_002.jpg (562×640)

司機撞死人 東南客運判賠237萬

這起冒用他人身分證的案件會被揭穿,源自於一起公車撞死人意外,東南客運司機王聰明2013年3月間駕駛297號公車,行經台北市汀州路二段準備左轉師大路時,撞上騎腳踏車闖紅燈的林姓老翁,林翁傷重身亡,王男被依業務過失致死罪判刑8月,另遭判賠林翁家屬237萬元定讞。

肇事司機判賠後失聯
開庭時,王男坦承轉彎時沒減速,加上視線死角才撞死老翁,他不是沒誠意和解,而是沒錢付不出家屬要求的900萬元和解金,此外王男也控訴東南客運,車禍發生後對他不理不睬,把責任都推給他。歷審法官調查後,都以王男未注意往來人車、未減速慢行,依業務過失致死罪判他8月徒刑定讞。
林妻及3名子女另求償961萬。一審認為,林翁闖紅燈雖是肇事主因,但監視器畫面顯示,兩車間並無其他車輛阻礙視線,王男應可輕易發現並閃避,應對事故負擔較重的60%責任,判王男及東南客運應連帶賠償374萬多元。
但二審認為,王男左轉時,林翁出現在公車前至車禍發生間,王男僅有5秒反應時間,將王男肇事責任酌減成45%,改判王男及東南客運連帶賠償237萬元確定,但王男卻自此失聯。

如何預防身分證被冒用
●若遺失身分證,第一時間申請補發
●須提供身分證影本時,加註「僅供XX用途」
●切勿將身分證借他人使用
●親自辦理須使用身分證業務,勿假手他人
●若須將身分證交給他人洽辦事務,應追蹤進度,第一時間取回

事主落跑 保人就須賠償

蕭男遺失身分證後竟慘變保人,須幫忙負擔賠償責任,其實許多民眾礙於人情,也會答應擔任親友的債務或職務保人,但律師提醒,無論是一般債務的保證人或人事保證人,都有其責任及風險,若主債權人或受僱人無法負擔清償或賠償責任時,保人就有責任代為賠償,「民眾要當保人前,務必三思,免得保人變呆人」。

人事保證時限3年
所謂保證人俗稱「保人」,律師吳怡德指,《民法》關於保證制度,依所保證的債務類型分為「一般保證」與「人事保證」。一般保證指的是,對於主債務人的特定債務例如房貸,在主債務人不還債時,保人須代負清償責任;而人事保證俗稱職務保人,亦即受僱人未來因工作、職務上過失行為,應對他人負損害賠償責任時,由保人代負賠償責任的約定。
因人事保證無法事先約定擔保範圍,因此須有書面約定,且受僱人職務調動時,也須通知保人,確認其是否要終止保證,最重要的是,依法人事保證契約期間不得逾3年,約定超過3年或未約定時間者,一律強制縮短為3年,約滿後若未重新簽約,原保證契約即失效。
此外,不管是一般保證或人事保證,除非保人自願負擔連帶保證責任,否則保人都可要求債權人先向主債務人求償,求償不到才可對保人求償。
律師陳致宇提醒,公司要求員工簽立人事保證,原則上沒有違法問題,只是如果民眾拒找職務保人,可能影響公司任聘的抉擇,除非公司是在員工已任職後,才要求找保人,「員工若因拒簽遭解僱,公司就會違反《勞基法》,可檢舉提告。」

LA02_012.jpg (640×365)

(蘋果日報)

社會

盤點13次虧31萬 加盟商怒告全家台中一家全家超商蕭姓加盟主,不滿總公司每次盤點,他都得賠盤點損失上萬元,總公司還不給明細,他覺得盤損是無底洞,提告請求全家總公司返還盤損扣款31萬元。台北地院根據雙方合約認定,蕭男多次在盤點報告簽註不同意見,全家都未處理,判全家總公司應還盤損11萬2013元確定。

判總公司返還11萬
蕭男夫妻2013年4月加盟全家便利商店,合約規定每2個月盤點一次,若有盤損,從加盟主每月委任報酬帳戶扣除;2014年11月,全家委託日翊公司負責盤點,自此蕭男每次盤損即從數千元暴增到4萬5千多元,他不堪每月被扣款上萬元,向全家、日翊公司要求明細,兩公司互推,他因此提告要求返還13次盤損扣款31萬元。
法官認為,2013年5月到2014年7月盤點報告都有蕭男夫妻簽名,但2014年10月到2015年7月,蕭男夫妻在報告中註記「數量有異,請出示進銷存明細」等意見,這段時間的盤點結果屬不確定,判全家應還蕭男11萬2013元確定。
蕭男受訪稱:「盤損4萬元的實貨,兩輛家用車都載不完!我的員工再怎麼偷吃,也不會到這數字,會再繼續求償。」全家僅表示尊重判決。

(蘋果日報)
--
「會考連結入學」 教長離譜失言挨轟

誇張!教育部長吳茂昆上任已滿月,昨竟還失言說出「也許有一天會考成績可走上和入學、工作直接連結」,與會考檢測學生學力的初衷背道而馳,雖然教育部隨後稱政策未變,但教師團體砲轟:「吳對國家和總統的教育政策都搞不清楚狀況,他當部長,國家還不危險嗎?」

被批不了解政策
國中教育會考昨結束。教育部長吳茂昆在總闈場啟闈暨出闈會上表示,今年會考試題適中,另就他了解,英國會考成績不只與入學相關,甚至和社會上的工作直接連結,「也許有一天我們也可以走上這樣一個階段。」他還提到,15個就學區免試入學採計會考成績作為超額比序,對學生升學是很重要的項目,「是個非常好的演進。」由於會考原先設計只是要檢測學生國中畢業時的學力,後來不得已列入免試入學超額比序採計,以免增加學生壓力。吳說希望會考將來和入學、工作連結,也引發爭議,媒體追問政策是否改變,吳示意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署長邱乾國回應,邱強調政策沒有改變,未來也將持續推動「完全免試」政策。
全國中學學生權益研究會、台灣家長教育聯盟昨均公開譴責吳茂昆發言不當,前者也批吳顯然對國教政策不理解。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張旭政也批,吳完全不了解教育現況,跟總統蔡英文的教育政策也背道而馳,「他當部長,國家還不危險嗎?」

(蘋果日報)
--
「會考成績連結入學、工作」教長失言嚇壞大家

今年國中教育會考昨結束,接下來免試入學提供25萬185個招生名額,占核定招生名額的92%;另全國有11所高中辦理特招分發入學。教育部長吳茂昆昨表示「也許有天和英國一樣,會考成績與入學、工作直接連結」,這嚇壞不少人,後來證實是失言。

今年會考成績單6月8日寄發,之後考生要參加免試入學或特招分發入學。今年全國各高中職供免試入學總名額計25萬185名(含分區免試、直升、免試獨招、技優甄審、優先免試及試辦學習區完全免試,但未含實用技能班、建教合作班),占核定招生名額92%,絕大多數考生會循此管道升學。

此外,今年有基北區政大附中、師大附中、麗山高中、桃連區內壢高中、大園國際高中、台南區南一中、南二中、南女中、家齊高中、南科實中、台南大學附中等3區共11辦理特招,招生名額共855名,學科測驗統一於6月24日辦理,適合學術性向強的考生報考。

在昨天出闈記者會中,吳茂昆表示,今年有15個就學區免試入學超額比序參採會考成績,「這是非常好的演進」,老師、家長可據此成績輔導學生適性入學。另據他瞭解,英國學生的會考成績,除了跟升學有關,還與進入社會工作直接連結,「或許台灣有一天會走上這一階段」。

吳茂昆這席話,與教育部現行政策背道而馳,因為會考原先設計只是要檢測國中畢業生的學力,後來不得已列入免試入學超額比序,但至多占總成績的1/3。教育部現更透過學習區完全免試入學方案逐步讓會考成績和升學脫勾,以推動真正免試入學。

記者問吳茂昆這是教育部未來政策嗎?吳茂昆驚覺失言,顧左右而言他,最後請教育部國教署長邱乾國代答。邱乾國表示,教育部會盡量減輕考生學習壓力,不參採會考成績的學習區完全免試入學名額會再擴增,除此之外,明年會考或升學政策沒有任何改變。

(中國時報)
--
17年風紀案 到任六個月的也連坐… 警界:歷任中山分局長 怎不用究責

黃永志 因督導不周被拔官

台北市警中山分局爆發包庇色情酒店收賄案,已有十名官警被收押,分局長黃永志因督導不周被「拔官」究責,不過因黃去年十一月初才到任,此案今年三月第二波搜索,等於黃到任不久就扛責,法律系教授謝榮堂昨投書為黃抱屈,基層也有不平聲浪;台北市警局昨表示,根據警界內規,一個單位內若有三名同仁涉案並聲押獲准,單位主官就須下台負責,此調職案依規定處理。

基層鳴不平 質疑連坐過頭

中山分局中山一派出所爆發重大弊案,檢調三月十二日搜索,先押了前所長林崇成等四警,五月十七日第三波搜索再押六警,隔天分局長黃永志即被調任台中市警和平分局長,已升任警政署保安組長的前任分局長吳敬田改調保三總隊主任秘書。

文化大學法律系教授謝榮堂昨以「前任分局長失職,無辜後任為何連坐?」為題投書媒體,指中山區色情行業存在已久,追究上一任,也牽連剛上任不久現任分局長,實在沒道理,謝認為,行政懲處更須考量違法案件發生時點,相關人事物等因素,非僅以案件偵查發動時間點決定懲處對象,避免推人受過。

有官警指出,台北市警局十八日發出的新聞稿也指出,此案在二○○一至二○一七年七月間發生,「相關案情雖非在其(指黃永志)任內所發生,唯市長柯文哲對廉能行政至為重視,才進行職務調整」,但「既然不是在其任內為何拔官?」

有警界人士認為,二○○一年至今,有多少人幹過中山分局長、中山一派出所所長,「如果要向前任究責,這些人為什麼不用?」

台北市警局督察長高壽孫昨指出,依現有事證,「立邦酒店」行賄官警的時間點是到去年七月遭移民署破獲時,事後業者改名為「曉曉酒店」重啟爐灶繼續經營,直到今年三月檢調收網期間尚未發現行賄事證;對於相關收賄細節及時間點,台北地檢署昨以偵查不公開,沒進一步說明。

黃永志昨受訪說,尊重長官指派,此次調動不覺得委屈。

歷任中山分局長 最盼平安下莊

警界「連坐」規定行之有年,不管任何分局發生任何事,只要有3名員警遭法院羈押,分局長就必須下台一鞠躬,為督導不周負責,看似雖合理,卻也造成有「歷史共業」的複雜分局,如北市中山分局的歷任分局長,從上任開始,每天都是膽戰心驚,就是盼不要出事,自己能平安下莊。

天下第一分局 轄內特種行業林立 員警易遭誘惑

中山分局號稱「天下第一分局」,轄內特種行業林立,酒色財氣誘惑下,員警稍一把持不住,就容易身陷其中無法自拔,當年周人蔘電玩弊案發生後,為防再有包庇,台北市警方啟動「6年條款」,也就是在同個單位服務滿6年的員警,須強制改調他地。

當時「老的」員警被迫離開中山分局,補進去的都是剛畢業不久的年輕員警,以為中山分局從此可弊絕風清,再也沒有貪瀆問題;但事與願違,沒多久,充滿誘惑的大染缸,又污染當時還很年輕的員警,20多年來,此處警風紀案從未斷過。

歷來的中山分局長,雖然都是提頭上任,隨時有下台準備,但只要挺過去,未來至少三線三起跳,前途一片光明,前兩任署長王卓鈞及陳國恩,都曾擔任中山分局長。

有志改變者,會利用各種方式,與整個大環境周旋,曾有分局長說過,他運用各種方式及手段想打破現狀,如調整警勤區或刑責區,加強督考或強力臨檢,派專人盯梢,但最後還是沒有用。

隨波逐流者就不用說了,有些中山分局長怕攪亂一池春水,造成檢舉不斷,反被檢調盯上,竟選擇無為而治,每天只能求神拜佛,希望不要在任內出事;以往也有人是因掃蕩太大力,業者吃不消,竟聯手找上政治人物,花錢拱這些分局長出去升官當局長。

其實,這次被調職的中山分局長黃永志,不過才半年任期,就大刀闊斧想改變當地生態,卻遭波及降職,也讓有識者感慨,如果只是換湯不換藥,治標不治本,換再多的分局長也沒用。

督察、政風室人員「安全過關」 學者︰懲處不符比例原則

台北市中山分局爆發風紀案,警政高層「亡羊補牢」,將前任與現任分局長調職追究。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主任許華孚認為,此次懲處似乎不符比例原則;文化大學法學院教授謝榮堂也直言,將分局長調職並無法解決問題。

許華孚指出,警界中分別有督察人員、政風單位來維持警界風紀,此次警政署卻只懲處兩位前後任分局長,台北市警局督察室與政風室相關人員卻「安全過關」,「很不合理」。

像1995年爆發的周人蔘電玩弊案、2001年爆發擄妓案,案發後都有「一票」官警被記過、調職,此次風紀案卻只有兩任分局長遭調職,且現任中山分局長黃永志到任不久,懲處比例原則很不恰當、難服人心。

調職處分 不治標也不治本

謝榮堂則認為,警政署將前後任分局長調職,乍看下展現魄力懲處,但往後就沒任何官警包庇業者了?顯見此舉「既沒治標、也沒治本」。

謝指出,中山區「酒色財氣」是社會發展的「歷史共業」,目前沒有性專區,業者只好「由明轉暗」,其中的龐大利益引來各路人馬圍事、劃地盤,進一步與當地的員警掛勾,衍生包庇、收賄的情況。

中正大學犯罪防治中心教授鄭瑞隆也說,此次風紀案顯現出警方的督察系統、檢調的查賄人員失職又失靈,督察人員可說是「警察中的警察」,難道十多年來,都沒有人發現出問題?

(自由時報)
--
近海漁獲量銳減至16萬噸 擬採總量管制

台灣近5年沿近海漁獲量只剩約16萬噸,漁業署將對傷害性漁法加強管理並輔導退場,甚至考慮對近海漁業採取總量管制,捕撈魚種及數量都將管制。

漁業署統計,屬沿近海漁業重點的鯖鰺漁業,2012年研究顯示體型有變小的趨勢,因此漁業署隔年發布「鯖鰺漁業管理辦法」,明定每6月為鯖鰺漁業休漁期,今年3月更成立「鯖鰺漁業諮詢小組」,檢討花腹鯖、真鰺及白腹鯖族群生態,並訂定休漁期管理,今年2、3月再增加20日的禁漁期。

加強管理燈火漁業

漁業署署長黃鴻燕指出,接下來將加強管理的是包括鎖管和棒受網的燈火漁業,由於漁民使用的燈光過強過量,會讓魚群喪失視力,進而失去覓食能力導致死亡,5月底將邀集漁會代表、學者、環團等成立「燈火漁業諮詢小組」,討論訂定使用的光線強度、漁船數量及休漁等相關規範。

此外,黃鴻燕指出,遠洋漁業普遍採用的「總容許漁獲量管理TAC」制度,也將擴大應用在沿近海漁業管理。TAC是要求漁船記錄捕撈到的魚種和數量,經過科學計算,評估可供捕撈總量後再進行分配,並每年滾動式檢討。

目前國內沿近海計約有2萬2千艘船,漁業署將透過漁會進行船籍總清查,並估算多少數量的漁船才是台灣沿近海最適合的負荷量,未來不排除鼓勵漁民休漁和離漁,確保沿近海漁業永續發展。

(自由時報)
--
判決書如天書 白話文系統上線

司院力推判決書通俗化 讓民眾看得懂

司法判決書用詞艱澀,不僅當事人讀完摸不著頭緒,有時連法律人也看不懂,被轟與社會脫節。為挽救民眾對司法的信賴,司法院自去年司改國是會議後,全力推行判決書通俗化,日前已完成白話文系統,只要系統識別到法官打字又出現「天書」,就會自動變成藍底白字,並顯示更白話的替代語詞,讓法官用字遣詞更貼近社會。

過去訴訟當事人收到判決書,往往會因艱澀難懂的法律用語及文言文式的文句而不知法官到底在寫什麼,例如「矧」字(讀音:沈;「況且」的意思),高等法院近五年來就有四七九份判決書使用,但這個字別說民眾看不懂,甚至也有高院法官直言:「我既不會唸,也不知意思!」

列出二九三個天書字詞

為讓法律與社會接軌,律師楊貴智等人於二○一四年發起「法律白話文運動」,光是臉書就有六萬餘人按讚,也促成去年司改國是會議決議成立「裁判書簡化暨通俗化推動委員會」,該委員會由司法院副院長蔡烱燉領軍,與司法院各廳長、各級法院代表、學者及資深記者組成,至今年三月五日共開了七次會議,整理出「矧」、「以實其說」、「失所附麗」等艱澀用語,及「尚非難謂無」等多重否定用法,一共列出二九三個字詞。

司法院資訊處上月特別增修「裁判書編輯系統」功能,只要法官繕打判決書時出現上述二九三個字詞,就會以藍底白字警示,並提供白話詞彙建議;至於尚在司法官學院受訓的學員,司法院則採課程教育,訂廿二日由民事廳與刑事廳長擔任首場裁判書通俗化課程講師。

此外,司法院也通令,日後候補與試署法官送交裁判書審查時,書類審查委員會不得以書類體裁為白話文為由扣分,盼鼓勵年輕法官勇於挑戰現況。

可識別顯示更白話語詞

司法院坦言,推行白話文確有障礙,一方面是資深法官寫了數十年判決書,要改「很困難」,另一方面也有法官認為判決書應嚴謹,過度白話恐失精準,因此不應硬性規定判決書體例,避免陷入干涉司法的爭議。

致力推動判決書白話文的楊貴智則指出,雖然各機關公文都有白話文趨勢,但因寫裁判書時,常會引用過往判決,因循守舊,才使得改變牛步,建議司法院提供給法官「例稿」可全面白話,讓民眾看得懂判決書,重拾民眾對司法的信賴。

判決「天書」看攏嘸 司改委員:問題在法官心態

不少民眾認為判決書艱深難懂,簡直如「天書」般「看攏嘸」。對此,司改國是會議委員、高等法院法官林孟皇指出,判決書之所以難懂,最大問題就在於法官的心態,實際上要讓判決書淺顯易懂並不難;另一位司改委員、台中地院法官張升星則認為,法官寫判決都有自己風格,其實只要論理清楚即可。

林孟皇表示,判決書讓民眾看不懂,很大原因是部分法官有錯誤心態,把案件判決書當成是「寫給上級審看的」,其實很多法官的習慣用字,如「渠等」、「伊」之類,直接寫成你、我、他即可。

張升星則認為,通俗化無可厚非,但應無硬性規定必要,畢竟法官寫判決書都有自己的風格與習慣,只要論理清楚即可,尤其判決書的艱澀其實不在於枝微末節字詞,而是援引的法條「本身就寫得很困難」,就算推行白話文寫法,能否降低民眾閱讀障礙,他個人認為仍「很難評估」。

執業律師林曜辰則贊成通俗化,他認為,若訴訟當事人連判決書都看不懂,判決寫得再好都是「空」的,目前判決書讓人看不懂,其原因除了判決書較冗長,也是因民眾對判決書內充斥「半文言文」的方式無法適應,但只要法官有心要改,絕對不是問題。

林舉例,像「難謂…不…」等雙重否定的詞彙應少用,多用些事實陳述,就較易看得懂,另判決書慣用的「之」字,明明就是「的」的意思,「何不改過來呢?」

600_257.jpg (347×600)

判決書充斥○○○ 成無字天書

「個人資料保護法」二○一二年修正上路後,法院判決書就以「○」字來塗銷個資,但過多的塗銷,卻讓原本就艱澀難懂的判決書更加令人「霧煞煞」,例如高等法院曾有一份民事判決書,凡是數字部分幾乎都塗銷掉,結果一份廿三頁判決書中竟有五○九個塗銷處,連判決主文的賠償金額也遭殃,尤其是詳述合議庭判決心證的第十九頁,單頁有多達四十個塗銷處,有如天書,讓法界人士也驚嘆:「誰看得懂?」

民事23頁判決書 曾見509個塗銷處

據悉,該份判決是關於某民眾認為房子坪數不足,向建商訴請民事賠償的案件,當時多位法界人士都認為,高院改判民眾勝訴,案件與公益有關,民眾有知的權利,對整份判決充斥「○」字感到不可思議;對此,高院則僅以作業疏失帶過。

不過,除了用字艱澀、劃滿「○」字的判決書挨批,過度白話的判決書也曾惹議,例如台北地院法官詹駿鴻前年曾在判決書上引用流行語,寫下「本案事證太多,兩造其餘主張與攻擊防禦方法,經『窮盡洪荒之力』審酌,尚無法改變上述認定,乃不一一審酌」等字句,引起法界一陣討論。

有法律人認為,這份判決書寫得有趣,也讓人感受到推動「判決書白話文運動」是好事;但也有人質疑,這種寫法太過誇張,判決書還是應將審酌內容具體列出,而非以不正式的方式帶過。

(自由時報)
--
從早上門診看到晚上急診!81歲阿公醫師 退而不休奉獻恆基

是什麼樣的動力讓八十一歲的白髮外科醫師,晚上十點仍佝僂著身子在急診室幫病人縫合傷口?「阿公」醫師許志新十五年前自嘉義榮民醫院退休後,持續至屏東恆春基督教醫院奉獻。他日夜燃燒光和熱,衷心期盼台灣尾的醫療能早日年輕化。

許志新一九六五年從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歷經陸軍八○二總醫院外科專科醫師、高雄信義基督教醫院,最後在嘉義榮民醫院以副院長職務榮退。當年六十六歲的他,準備在老家與妻子、兒女共度退休生活,卻因緣際會南下恆春行醫。

許志新回憶,二○○三年聽到時任恆基院長陳雲址描述恆春半島嚴重缺乏醫師,許多患者不堪轉診路途遙遠而病情加重,或因缺乏適合的專科醫師而無法對症下藥,他因而決定再次踏上行醫路。

恆春半島缺乏高技術專業的外科醫師始終是恆春半島醫療的軟肋,許志新加入恆基後,從早上的門診到晚上的急診,幾乎無役不與。

「像怪醫黑傑克那般厲害!」在醫院護理師眼中,許志新低調不多話,卻常從患者身上找出症狀即時治療。有院內清潔人員感覺腹部有異,大小病徵不斷,經他檢查,果然發現癌症,治療後多陪了家人一段時間。

另有名二十多歲年輕男子呼吸困難,被診斷出氣胸症狀需緊急插管處理,卻因其生理構造特殊,幾位胸腔科醫師動手都無法成功,「阿公」前往支援,眼明手快順利插管,讓年輕醫師大為驚訝。

十五年的恆基行醫生涯,許志新至今仍是週一至週六都有門診,包括一大早七點的早安門診,也常支援急診,晚上十點總看見他穿梭在醫院的身影。即使身體偶有不適,得知急診有缺口,便奮不顧身跳下,他堅持「病人有需要,就要先滿足病人的需要。」

期盼台灣尾的醫療早日年輕化

許志新感嘆,自己老了,希望醫院有更多年輕醫師來接棒,還沒有接棒醫師前,「每個醫生都是一盞燈,即使年邁如我,只要還有一點光,都願意持續照亮每個角落。」

(自由時報)
--
「年輕人在哪?」恆春8旬醫師執刀

「國境之南」的恆春醫療問題,始終是當地人的痛!恆春基督教醫院院長陳志成日前在臉書PO文,貼出院內8旬「阿公」醫師彎腰執刀的畫面,感嘆說「是什麼樣的精神讓1位80多歲的外科醫師,在晚上10點還佝僂身軀在急診幫病人縫合傷口?」

陳志成說,這位滿頭白髮、彎腰治療病人的醫師,是恆基人暱稱「阿公」的許志新醫師;「阿公」在恆基行醫逾10年,只要醫院有需要,從不推辭,從早上7點門診開始,到晚上10點的急診,總是看得到他穿梭在醫院的身影;他就算身體不舒服,只要知道門急診缺醫師,就趕來看診,大家屢勸他多休息,但「阿公」都說「病人有需要,就要先滿足病人需要」。

陳志成透露,「阿公」多次說他老了,要趕快找年輕醫師接棒,但在年輕醫師還沒來前,他還是會留下來堅守崗位。

陳志成說,目前恆春半島所面對的醫療問題是,即使有年輕醫師加入,一旦公費年資期滿,就立刻申請調職,甚至辭職;恆春因地處偏遠,醫師往返不便,進修學習機會也受限,而且病患少,無法施展所學,因此,願留在恆春的醫師就成為當地的寶。

以恆基為例,院內醫師年齡普遍偏高,超過80歲以上就有3人,也不乏70幾歲卻願意領著比行情低的薪水、漏夜值班,曾待過台大醫院、屏基、嘉基的陳志成苦笑說,以恆基值班醫師年齡平均年齡62歲來說,50多歲的他,只能算是年輕人。

陳志成感嘆,「阿公」的白髮在手術燈的照射下很像一盞燈,點亮半島黑暗的角落,樹立醫療的典範,指引年輕人行醫的方向,但看著恆春醫師高齡化,陳志成不禁想問,「願意來恆春服務的年輕醫師,你在哪裡?」

(中國時報)
--
「移動國土」外傘頂洲 最快5年沉海消失

周末這天,一艘觀光漁筏載了四十多人從嘉義東石漁港出發,四十分鐘後帶著沙耙、鐵鏟登上外傘頂洲踏浪踩沙、觀賞壯闊蚵棚潟湖及蟹群爬移,船家帶遊客挖掘野生文蛤,介紹這片年年往東南方漂移的海上國土。

外傘頂洲近年已成重要觀光資源,只要氣候好,每天都有觀光漁筏出港登洲,假日更是多達上千人次,不過學者預估這片樂土可能在二○二八年落入海平面;漁民及觀光漁筏業者更不看好,認為壽命最多剩五年,再不搶救保固,「移動的國土」將變為「消失的國土」。

觀光漁筏開出東石港一公里多可見一片沙丘,船長張聰智說,東石港航道兩側因海風帶來大量海沙,近年出現兩條長約三公里、寬二百多公尺沙丘,早期漲潮還會被淹沒,近二年沙丘越來越高,已完全浮出水面,周邊成為養蚵區。

船繼續開,四十分鐘後進入東石潟湖,一座座蚵棚吊掛蚵繩浮在海上。張聰智說,潟湖約一千六百公頃,是東石蚵重要養殖場,占全國牡蠣供應量七成。漁民們認為,外傘頂洲阻擋了海漂垃圾,讓潟湖保留純淨海水,因此能生產出肥美「牛奶蚵」。

過了潟湖,放眼望去是一望無際沙灘,偶來一陣風捲起細沙,船員笑說「想感受狂沙飛舞,得冬天來!」張聰智指著西側一座測風塔說,燈塔高卅八公尺、夜有燈火,是外海行船重要辨識點,十年前塔蓋在島東側,現在島西側,可見外傘頂洲漂移速度有多快。

凱旋觀光漁筏公司主任陳進明拿出一塊斑駁、褪色門牌,勉強辨識出「口湖鄉蚶寮126之151號」,他說,這是十多年前拆除竹篙寮時留下的紀念品,現在外傘頂洲沒住人、沒草寮,只剩螃蟹、文蛤及一座測風塔。

嘉義縣政府指出,去年登上外傘頂洲遊客突破十萬人,產值六千萬元;牡蠣養殖一萬一千公頃,產值約十六億元。外傘頂洲消失將衝擊蚵農生計及觀光業,建議盡早規劃防護方案。

過去國、民兩黨執政時都有意開發外傘頂洲。前行政院長郝柏村一九九○年搭直升機視察,認為廣達一萬兩千公頃海埔新生地海域具開發價值,計畫填海造陸,開闢淡水湖、深水港、海濱遊樂區;前總統陳水扁二○○○年也搭直升機視察,計畫發展海洋觀光休閒產業,但最後都如「打水漂」不了了之。

雲林縣長李進勇三年前登洲「宣示主權」,計畫發展沿岸漁業觀光,但敵不過大自然變化,過去外傘頂洲平均每年往西南外海漂移六、七十公尺,現在加速到三百公尺以上,離雲林越來越遠了。

漂移的外傘頂洲 雲嘉昔日爭管轄現在聯手搶救

外傘頂洲行政區劃屬雲林縣口湖鄉,但沙洲早已漂移到嘉義縣東石鄉外海,40年來,雲嘉兩縣為管轄權爭戰不休,兩縣縣長先後登洲宣示主權,眼看沙洲將成為消失的國土, 嘉義縣副縣長吳芳銘今天說,有關管轄爭議,宜透過內政部行政區劃法立法,由中央出面協調解決,眼前搶救最重要,將透過雲嘉嘉區域治理平台,提案建議中央搶救。

聯合報獨家報導台灣沿海最大沙洲外傘頂洲,面臨消失,引起國人及政府重視,副縣長吳芳銘說,外傘頂洲是嘉雲外海天然屏障,形成內海,保護面積廣大養蚵場,還有觀光產業,因主要沙源濁水溪集集攔河堰興建以及六輕完工,阻斷沙源,致沙洲不斷南移,「我們如何看待這片沙洲?如何解決沙洲消失最重要」。

他指出,過去雲嘉兩縣爭外傘頂洲管轄權,現在內政部研擬行政區劃法草案,可以由上而下解決,管轄權爭議宜由中央出面協調解決,眼前搶救最重要,縣府將透過雲嘉嘉區域治理平台,建議中央設法搶救。 

雲嘉兩縣為外傘頂洲管轄權紛爭迄今未解,1978年11月30日,嘉義縣長涂德錡率員踏勘外傘頂洲,引爆兩縣管轄爭議,後來的嘉義縣長陳適庸與雲林縣長廖泉裕相爭不斷,陳適庸爭取中央開發填海造陸,設新市鎮取名「頂洲市」。由於當地魚場豐富,繼而引發兩縣漁民爭奪,在沙洲海面發生多次械鬥。

外傘頂洲若自生自滅 漁場、觀光將消失

嘉義東石扁舟環保協進會創會會長吳林山原在台北當警察,廿七年前為照顧父親,返鄉當漁民,發現外傘頂洲生態之美,轉型觀光漁筏,從一艘船筏增到三艘,成為專業導覽船長,他同時也是東石觀光漁筏推手。

「剛做觀光漁筏被人笑傻,連父親也勸阻。」吳林山說,家鄉是重要養蚵場,九十六年漁人碼頭完工,為觀光漁筏帶來契機,盛況時,東石港停滿十三艘觀光漁筏。他表示,最早經營的「扁舟號」船筏,是嘉義縣府立法輔導漁筏轉型的頭一艘,當時阿扁總統及副總統呂秀蓮都搭過。

為遊客導覽時,吳林山詳細說著沙洲故事,五年前滿潮還有三百多公頃的沙洲,現在剩不到五十公頃,生態演變如數家珍。

五十八歲吳林山去年脊椎受傷,今年初又因眼睛受傷退休,三艘船筏只剩「老船長」這艘交妻子經營。如今外傘頂洲成為三不管地帶,自生自滅,感慨良多,疾呼政府重視,再不搶救,珍貴豐富漁場及觀光漁業將消失。

搶救外傘頂洲 抽沙回填只能應急

台灣沿海最大沙洲外傘頂洲面臨消失危機,學者專家指出,再過十年沙洲高度將沒入海平面以下,建議短期應急措施可採抽沙回填。

水利署第五河川局與財團法人成大水利海洋研究發展基金會合作,針對外傘頂洲變遷對嘉義海岸防護影響分析研究,三年前在第卅七屆海洋工程研討會提出「外傘頂洲灘線及規模變遷分析」,是目前國內最新研究。

報告中指出,外傘頂洲近年面積降至歷年來最低,近廿年外傘頂洲向南及向東漂移趨勢持續中,與之前研究結果相符。其東移速度沙洲南部大於北部,臨西側大於臨東側,使整體沙洲呈逆時鐘旋轉。

基金會研究員郭晉安指出,依近廿年實測資料,若沙洲面積縮小趨勢不變,推估二○二八年以後,沙洲高度將沒入海平面EL.0m(以基隆平均海水位為○公尺做基準)以下;惟目前沙洲高度不足,將造成灘面刷洗加劇,消失速度可能再加快。

沙洲衰退,除了受波潮流自然因素影響外,主要是因漂沙供給減少所致(河川供沙減少或人工構造物阻攔),又目前沙洲高度不足,將使越波情形發生次數增加,造成灘面刷洗加劇。

因此,短期應急措施可考慮外海抽沙回填、塑高沙洲脊線並配合柔性定沙,減緩沙洲因越波導致土方流失;同時建議相關單位研商侵蝕補償沙源,落實土沙管制及研擬沙洲整體防護策略。

成大水工試驗所研究員許榮庭也認為,人工抽砂是搶救沙洲的可行辦法,但成本高,兩億元只能造百公頃陸地,現行濕地保育法、海岸管理法未將外傘頂洲列入保護,進行防治,只能眼看沙洲逐漸南移淺化,有一天消失在地圖上。

photo.php (1049×666)

外傘頂洲當年風光 曾遍布數百頂草寮

八十二歲蔡福裕在外傘頂洲當燈塔守望員當了四十年,他說,在海風及颱風侵襲下,沙洲不斷流失、漂移,燈塔跟著一座座傾斜,繼而遭海水淹沒,到他退休前,燈塔重建過四次。在他退休後的十七年裡,燈塔又重建三次,燈塔消失速度越來越快。

蔡福裕說,五十多年前退伍不久,常到外傘頂洲養蛤,因能認字、抄寫數據,也幫氣象站記錄風速、氣溫,財政部海關總稅務司署找他幫忙守護燈塔,於是他長住外傘頂洲,開始燈塔人生。

他說,當時外傘頂洲頗大,由東到西要走三小時,許多漁民在沿岸沙洲養文蛤、近海種牡蠣,為方便捕撈虱目魚苗,就住沙洲上,「放眼望去,沙洲上有數百頂草寮,還有雜貨店、非常熱鬧」。財政部在沙洲上有座淡水井,島上居民就靠這些淡水度日。

高約卅三公尺的燈塔是以三角鐵層層搭建,隔一段時間他就要爬上燈塔檢查,擦拭沾滿沙塵的燈罩,他笑說:「沒有體力的人,還真爬不上去」。

外傘頂洲行政管轄權 雲嘉搶40年 還曾發生械鬥

外傘頂洲行政區劃屬雲林縣口湖鄉,但沙洲早已漂移到嘉義縣東石鄉外海,四十年來,雲嘉兩縣為管轄權爭戰不休,兩縣縣長先後登洲宣示主權。為消弭紛爭,前總統陳水扁曾與前副總統呂秀蓮先後從嘉、雲出發,搭海鷗直升機登洲視察。

多年紛爭迄今未解,內政部日前表示,關於外傘頂洲行政管轄的爭議,要等行政區劃法立法後,再妥適規畫。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卅日,嘉義縣長涂德錡率員踏勘外傘頂洲,引爆兩縣管轄爭議,後來的嘉義縣長陳適庸與雲林縣長廖泉裕相爭不斷,陳適庸爭取中央開發填海造陸,設新市鎮取名「頂洲市」。由於當地魚場豐富,繼而引發兩縣漁民爭奪,在沙洲海面發生多次械鬥。

陳水扁二○○○年六月廿七日搭直升機飛抵外傘頂洲,成為首位踏上沙洲的總統,但因雲林縣長未受邀,引發爭議;隔年,副總統呂秀蓮到雲林由副縣長高孟定陪同,搭直升機視察。

二○○一年雲林縣長張榮味派副縣長高孟定登洲,釘上「口湖鄉蚶寮126之201號」門牌,宣示主權;嘉義縣政府也不甘示弱,二○○六年以「沙洲漂流到東石外海」為由,向中央要求從雲林改劃嘉義縣管轄,不過未獲同意。

但嘉縣不死心,二○○七年縣長陳明文率府會及學者登洲,議會也決議要求縣府爭取外傘頂洲行政權回歸嘉縣,結果再被內政部打回票。雲林縣議員猛批嘉縣撈過界,再登洲探視漁民宣示主權。眼看兩縣快撕破臉,當時的雲林縣長蘇治芬說,外傘頂洲漂移到嘉縣外海,行政管轄行使困難,為防止沙洲消失,中央應出面整合這問題。

現今兩縣雖未再上演激烈主權戰爭,但雲林縣長李進勇上任後率主管、議員組踏勘團登洲,在沙洲「口湖鄉蚶寮126之201號」門牌拍照,除了宣示主權,並宣布要輔導漁船業讓遊客可從口湖出發,發展觀光漁業。嘉義縣議長張明達則率府會搭船考察外傘頂洲,頗有互別苗頭味道。

(聯合報)
--
野鳥衝撞高鐵 車頭血跡斑斑

高鐵速度飛快,是每天南來北往便捷的運輸工具,但「撞」況不少,數不清的野鳥因閃避不及疾馳的高鐵被撞得粉碎,環保人士拍下血跡斑斑的高鐵車頭,令人怵目驚心。

彰化縣環保聯盟理事長蔡嘉陽及友人經常目擊沾滿血跡的高鐵車頭,台灣高鐵也說,列車行經雲嘉南平原的「撞」況最多,沿線有廣大農田,尤其適逢稻作收成時群鳥覓食,鳥類密集穿越高鐵軌道上空,最常發生撞擊情況,鳥種以紅鳩、麻雀最多,還有牛背鷺;每次列車北上或南下到站時,總要清洗車頭血漬。

蔡嘉陽表示,高鐵時速在二百五十至三百公里,成了另一種生態殺手,被高速撞擊的野鳥瞬間血肉模糊,死狀極慘,曾向高鐵反映多年,卻一直都沒有作為。

高鐵所用的列車擋風玻璃與飛機幾乎同一等級,遭飛鳥撞擊時不會受損,即使碎石迎面飛來也安然無恙。曾有人認為高鐵鮮豔的橘色車身,可能是吸引野鳥撞高鐵的原因之一,但蔡嘉陽認為主要是車速過快,鳥類閃避不及才被撞,與顏色無關。

高鐵表示,二○○六年底高鐵試車階段就發現鳥擊情況,高鐵公司不論從營運或生態角度,都希望找到防治之道。因此從二○○八至二○一六年間,針對鳥擊狀況展開長期觀察,結果顯示鳥擊現象已呈逐漸下降趨勢。

根據高鐵調查,高鐵正式通車前,平均一列車有五次鳥擊,通車初期一天卅八班,每列車鳥擊次數倍增到十次。後來增到六十二班,鳥擊從十次降為五次;增至九十一班時,再降到只剩一點五次。

高鐵人員說,或許鳥類也隨著高鐵列車頻繁出現,學會趨吉避凶,所以「我們在調整,牠們也在調整。」但野鳥學會質疑這項統計結果,認為應有公正第三方的專業團體介入調查比較客觀。

高鐵表示,先前也曾請教過日本新幹線專家,他們認為鳥擊是自然現象,沒特別防範;也詢問過台灣高鐵的德法籍駕駛經驗,得到相近答案,認為物種會透過學習自行調整。

喇叭示警 鳥群較有警覺 台鐵最怕牛羊亂入

高鐵鳥擊撞況多,車速慢一截的台鐵列車行車噪音大,鳥兒通常有警覺,即使不慎撞上去,還來得及彈開,鳥擊事件大約兩、三年才有一起。台鐵工程師說,台鐵列車最怕牛、羊等動物誤入軌道,去年曾撞死六頭黃牛,甚至疑似撞過台灣黑熊。

台鐵機務處表示,高鐵最快時速三百多公里,台鐵最快一百卅公里,同體型的鳥撞上列車,瞬間衝擊力差別很大,撞到高鐵必死無疑,但撞到台鐵列車通常會被彈開,還有活命機會。

台鐵表示,鐵軌沿線有電車線,行駛噪音很明顯,鳥類生性靈敏,多半會避開;如果列車遭遇鳥群,會鳴喇叭提早示警。

工程師說,台鐵沒有統計鳥擊數字,印象中每兩、三年才一起;最特殊的是二○一二年在台東康樂車站附近,有隻保育類環頸雉疑似受到引擎驚嚇,撞上列車玻璃窗,造成車窗破裂,鳥兒也慘死。

台鐵表示,鳥擊對行車安全影響很低,闖入軌道的動物如牛、羊等次數雖不多,但容易影響列車行駛;去年三月在台東鹿野車站附近,有六頭黃牛在鐵軌散步,被經過的區間車撞上,五頭被撞飛、一頭捲入車底,最後無一倖免,幸好列車未翻覆,只耽誤行車時間。

台鐵表示,誤闖鐵道的還有山羌、羊等,二○一一年一列從台北開往台東的自強號,晚間十點在台東一處鐵橋上,撞上黑色龐然大物,司機員發現「對方」胸前有V字型標記,懷疑是台灣黑熊,但最後查無所獲,成為台鐵員工茶餘飯後的懸案。

(聯合報)
--
荔枝椿象入侵桃園 噴臭液皮膚爛嚴重恐瞎眼

外來種昆蟲「荔枝椿象」除肆虐中南部的荔枝、龍眼農作,近期在北部也開始大量孵化,多棲息校園、行道樹的無患子科植物上,受驚擾會噴出的有毒臭液灼傷皮膚,醫師也提醒,輕微紅腫刺痛,嚴重可能大面積潰爛甚至瞎眼。

荔枝椿象原棲息在東南亞、大陸南部等熱帶地區,多以荔枝、龍眼等無患子科植物的嫩芽、花朵汁液為食,會導致作物枯萎、無法結果,近年大量入侵造成中南部果農損失慘重,是國內急需積極防治的外來種之一。

由於荔枝椿象每年2到4月產卵,若蟲(幼生期)大概約1至2周孵化,從最初的全身灰黑,再逐漸長出鮮豔的橘紅色斑紋,成蟲最後變成背部棕褐、腹部白色,每個齡期都外觀都不同。

繁殖季時,會習慣在葉子背部同時產14顆卵,有時還飛到住家陽台,在掛晾戶外的衣服上下蛋,民眾如有過敏體質,接觸皮膚恐會受傷,而荔枝椿象受驚嚇時腹部臭腺會噴出腐蝕性臭液,輕微者灼傷,遭噴入眼睛嚴重甚至會失明。

「對農作危害、對人體傷害」有市民說,桃園各地行行道樹、埤旁公園或學校,只要有種植台灣欒樹都很常見,最近天氣炎熱大量孵化成蟲,爬行在欄杆、座椅上,也擔心小孩好奇補捉或誤觸會受傷。

桃園醫院皮膚科主任陳亭睿指出,夏天常見的隱翅蟲、荔枝椿象等,若被毒液噴到會引發接觸性皮膚炎,輕微者搔癢刺痛,嚴重會大面積潰爛,若接觸眼部甚至可能失明。

他提醒,被昆蟲毒液噴到應立即用清水沖洗,並觀察症狀後就醫,治療方式從外部擦抗生素藥物,內服吃消炎藥,目前夏季仍以隱翅蟲灼傷案例較多,也有不少人被碰到毛毛蟲造成皮膚過敏,提醒有不適症狀應盡速就醫。

(聯合報)
--
白內障開錯眼睛 遇到醫糾 你該怎麼辦?

明明是右眼白內障,醫師卻幫患者左眼換了人工水晶體,國內醫糾事件層出不窮,大部分病患及病家抱怨院方推卸責任,如向衛生局調處,常因缺乏鑑定報告,沒有真相,淪為「搓圓仔湯」,醫改會調查發現,近六成病家不滿意衛生局調處品質。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本周審查行政院版「醫療事故及爭議處理法」(稱醫爭法),醫療改革基金會上午批評,民主進步黨卻推出「退步」法案,比現行「多元雙向醫糾試辦計畫」還要差勁,一旦真的上路,對於病患、醫師恐造成雙輸局面。

醫改會董事長劉淑瓊指出,在發生醫糾時,大部分病患及家屬不滿意現行的調處制度,但政院版「醫爭法」還比現有機制落後退步,甚至向醫院經營者傾斜,未來訴訟醫病事件勢必越來越多。

劉淑瓊表示,政府於102年編列預算,輔導成立院內「醫糾關懷小組」,104年「生產救濟條例」也明文規定醫院應成立關懷小組,但醫改會調查卻發現,醫糾病家接受到院內關懷的比率,從104年17%略增至106年18%,醫糾關懷小組簡直「有名無實」。

此外,現行「生產事故救濟條例」規定,要求醫院兩天內就必須派人來關心說明,而政院版「醫爭法」草案卻只強調「儘速」,一旦上路,恐讓患者望穿秋水、等不到院方善意回應。

劉淑瓊指出,衛福部現行「多元雙向試辦計畫」中包括了「調解前先送專業評析」、「45天內開調解會」、「醫法雙調委」等三大部分,但政院版「醫爭法」草案卻沒有明定入法。

以「調解前先送專業評析」為例,醫糾審理的依據專業評析,由專業人士分析出錯的原因,而政院版草案嚴格規定只能有醫界來處理,排除了法律專業這一塊,明顯淪為「醫醫相護」,病家當然不相信報告。

劉淑瓊表示,目前各縣市衛生局遇到醫糾案件時,通常找當地醫師公會組成臨時委員,再加上法律代表,但由於委員與涉案醫師都為舊識,讓人不免有袒護的私心,家屬已經不服,如果連法律代表都沒了,只憑醫療代表一句話,家屬怎可能服氣。

更令人氣憤的是,政院版「醫爭法」草案將專業評析部分,從「應」改為「得」,也就是上路之後,專業評析報告可做、可不做,劉淑瓊氣憤地說,「簡直罔顧病患權益」。

(聯合報)
--
軍官沒醫師資格卻開藥 形同「密醫」遭判刑6月

桃園某營區醫務隊尹姓中尉不具合法醫師資格,卻在2015年8月替3名官兵診察,還開立治療皮膚的軟膏、舒緩腹瀉的藥品,行為如同「密醫」;尹遭送辦後辯稱,「2種藥不用醫師處方」,但法院不採信依違反醫師法判她6個月徒刑。

經調查,尹姓中尉雖擔任醫務隊後送組組長,但未取得合法醫師資格,卻在醫務室開立處方箋,交付藥品給病人;尹矢口否認,辯稱開立的軟膏、碳酸鉍錠都是部隊基層醫藥箱配有的品項,不用醫生處方,只要有需要就可以使用。

她還說,處方籤放在那邊,大家都會撕下來寫,大家核銷都這樣用等語,尹的辯護人則稱,尹非問診只是發放急救藥給官兵,不是醫療行為。

曾姓士兵證稱,當天進醫務室只有尹1人,自己有陳述手被隱翅蟲爬過化膿,尹就幫他清理傷口、抹藥膏,還提醒不要碰到水,並開了1條藥膏。陳姓士兵則說,腹瀉到醫務室,尹詢問後直接拿處方箋進藥局,出來後就拿藥品給他。

尹審理時說,當時有向腹瀉的士兵說若是不舒服就開轉診單給他們出去,但他們又說不用,可見她有問過病患症狀,再依判斷開立處方箋、領藥交付,已經屬於醫療行為。

該部隊軍醫官表示,一般士兵看診先由醫務兵、醫務士初步受理,包含掛號及寫藥單,之後通知軍醫官有人來看診,包含看診、給藥都是由軍醫官行使,當時自己不在軍隊上,也沒接到連絡電話,這2種藥都不是急救箱藥物。

桃園市衛生局也指出,2種藥品皆須由醫師處方使用;法院不採信尹證詞,確認她無合法醫師資格,替3名官兵診察、開立處方箋並交付藥品,依法判刑6個月,得易科罰金18萬元。

(聯合報)
--
警方「插管」測消音器落伍 法官撤罰單

鄭姓男子前年騎機車被警方攔查,警方以他拆除消音器造成噪音開罰六千元,鄭認為警員以類似曬衣架直狀物檢測排氣管「太不專業」,提行政訴訟;法官認為排氣管消音結構早已轉變,警方檢測方式的確落伍,撤銷罰單。

去年台中地院已撤銷多起「拆除消音器」裁罰案件,理由都是員警測試方式不精準。

台中市警局表示,已要求員警不得再以類似手法檢測排氣管是否拆除消音器,汽、機車若無法由外觀判斷是否拆除消音器,須以儀器設備測量噪音分貝,並由監理人員認定是否違規。若現場只有員警,沒有環保、監理單位人員,員警只能拍照、錄影蒐證,通報噪音車檢舉網,函請監理單位召回檢驗,員警不得任意開單。

鄭姓男子前年一月間騎機車行經台中市中清路與大鵬路口停等紅綠燈,被警方攔檢認定拆除消音器造成噪音而開單;他申訴主張,警員當時是以類似曬衣架直狀物檢測排氣管內有無消音裝置,測量行為及用具都不夠專業,且不同廠牌及型號機車構造不同,質疑量測噪音應使用分貝計才對。

交通事件裁決所認為員警以警棍、旗桿等「插管」轉動判斷機車排氣管內消音器是否遭拆除,是各縣市警察局行之多年的作法,駁回鄭的申訴;鄭不服,再提行政訴訟。

台中地院法官認為,現今市售機車排氣管內部構造不侷限於多層隔板或多孔管道裝置,許多是採用回壓管或直通管,再裝消音棉或消音塞;員警稽查以警棍、鐵條等直形物伸入排氣管,不見得能觸及消音棉,也不能以照明設備檢視消音棉存在,認定員警這種排氣管檢測取締不合時宜。

法官更指明,噪音違規依法應由環保機關稽查與裁罰,除非警方從外觀就能辨識排氣管內部結構拆除消音器;執法人員檢測機車排氣管有無改裝產生噪音,也不應只拿直形物檢測做依據,以免誤判。

(聯合報)
--
殘留放寬 百香果噴5種農藥

一顆水果,到底要噴幾種農藥?食藥署去年才放寬木瓜、鳳梨、百香果等200多項民眾常食用的農產品農藥殘留容許標準,今年又將再新增29項農作物項目,一旦通過,光是一顆百香果,就至少有五種農藥。主婦聯盟憂心,同一樣水果使用這麼多種農藥,會產生雞尾酒效應,對人產生1+1大於2的傷害。

食藥署去年一月才正式公告,包括木瓜、番荔枝、鳳梨、紅毛丹、百香果、芒果、荔枝、龍眼等國內民眾經常食用水果,均放寬農藥「亞滅培」殘留容許值,共新增29種農藥用於253項殘留容許量。今年五月初又擬具「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修正草案,增修訂安美速、賜滅芬、滅賜克等,共9種農藥用於29種作物類別農藥殘留容許量,經過兩個月預告期後,七月將上路。

食藥署再放寬9種農藥

根據草案,包含木瓜、香蕉、百香果、芒果、荔枝等民眾常食用的水果,將開放使用農藥「賜滅芬」殘留容許值,從過去不得檢出,將開放到可容許殘留1ppm,是日本0.5 ppm的兩倍。其中木瓜、香蕉、酪梨、龍眼去年分別新增使用「亞滅培」,今年則預計再增加「賜滅芬」;蓮霧去年已經增加氟派瑞,今年再增「賜滅芬」、「滅賜克」2項。

而百香果去年一口氣增加使用亞滅培、扶吉胺、凡殺同3項農藥殘留,今年也再增「賜滅芬」和「滅賜克」,等於一顆百香果,至少就要噴灑5種農藥。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賜滅芬屬於低毒性、不會致癌,但滅賜克則屬高毒性,一旦食用超標,恐導致神經中毒,一位六十公斤的成人,每日不得超過1.2毫克。

主婦聯盟行政主任張玉鈴指出,一項作物用多種農藥會產生交互作用,即「雞尾酒效應」,尤其農民多喜歡A+B認為效果強,但選擇不同廠商的產品時,更容易發生相容性問題。

攝取總量 逾安全範圍

她表示,農作物使用「單項」農藥時,就算都不超過容許值,但若以一個人每日攝取到農藥殘留的「總量」來計算,早就已經超過每日容許攝入的安全範圍,國際皆以簡化農藥使用項目的研究,正是因為看到對人體的危害將會超過預期,政策應以農藥減半為目標。

食藥署則表示,食藥署只是核可,農藥種類皆為農委會認為,一種作物不只有一種蟲害,因此提出新增項目,若有疑慮等意見,皆可以在兩個月的評論期提出。

b08a00_t_01_04.jpg (656×514)

大開農藥方便門 食安五環成口號

蔡英文總統甫上任即以食安五環為政策目標,要讓人民「呷安心」。但觀察這兩年來,卻不斷鬆綁開放農藥用於農作物的殘留標準,年年放寬新增用藥,開闢新藥,舊藥也不退場,顯然認為台灣民眾身體對蔬果中農藥殘留的承受力,更勝歐、美、日各國,要人如何心安。

因應氣候變遷,環境跟著改變,病蟲害也跟著「變型」,因此農藥勢必有更新的必要性,才得以維持農民生計與作物健康。

但政府對農藥開放的速度,卻是又快又多,近兩年,一口氣開放近三百多項農作物農藥使用殘留,與民眾期待的友善對待土地背道而馳。而在短時間內大福放寬農業殘留標準,怎能讓人不懷疑,食安五環不過是蔡政府喊一喊的競選口號?

再看為人民食安最後一道把關的衛福部食藥署,只管照單全收農委會提出的農藥開放明細,將分內工作限縮到只剩預告、公告,完全以農委會的立場執行開放,甚至放任國際相關研究不管,讓一項作物可使用多種農藥,卻不說明危害性,讓新、舊藥物皆在市面上流通,主管機關態度如此事不關己,顯然忘記身為食品安全把關的主管機關。

對消費者來說,農藥使用應越單純、越少越好,食材才能吃得安心,且對於農民及土地生態才能更友善;若新藥有其替換的必要,那麼應該有完整的影響性評估,而非只是一再的開放。蔡政府的食安五環,如果繼續如此放任下去,那是注定失敗的,必須採取嚴謹的態度,為民眾食安把關。

茶樹農藥鬆綁 第1泡別喝了

去年3月台灣擬獨步全球,開放農藥「氟派瑞」用於茶樹,引發立委狠批,在各界爭議後喊卡;沒想到今年茶葉的農業用藥捲土重來,衛福部食藥署悄悄預告將新增農藥「賽安勃」、「賽派芬」在茶樹上,後者致癌等級為C,即對於部分動物有致癌的風險。

根據食藥署5月初擬具的「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修正草案,除了,增修訂農藥「安美速」在甘藍、馬鈴薯等共29種農作物;茶葉部分,也新增兩項「賽安勃」、「賽派芬」農藥殘留,前者從過去不能殘留,放寬至1.5ppm,是澳洲0.05ppm的30倍。

至於「賽派芬」則從不得殘留,一口氣放寬到20ppm,雖然低於日本的60ppm,然而,該農藥在世界衛生組織下的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以及美國、歐盟、澳洲等,都是不得檢出,全世界只有日本開放使用。

根據食藥署資料顯示,「賽派芬」為致腫瘤等級C級,雖沒被美國環保署、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列入致癌清單,但致腫瘤性試驗報告資料顯示,會對雌大鼠具潛在致子宮腺瘤風險。

藍營立委陳宜民表示,新農藥作用的機轉,對人體影響都還沒有探討清楚,也沒有完整評估,食藥署不應貿然開放使用。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致腫瘤等級C級,是指對部分動物有風險,但對人體還沒有相關致癌的證據。而賽派芬因為只有日本使用,毒理學的相關資訊很少,對人體有何影響了解有限。因此建議,民眾泡茶,避免農藥殘留,第1泡建議還是不要喝。

顏宗海表示,站在醫學的角度,農業殺蟲劑還是用得越少越好,主管機關站在為民眾把關立場,應該將標準提高,越來越嚴格才對,而不是每年一味鬆綁開放。

(中國時報)
--
罰不怕 無照攤販大軍竄全台

滷味、窯烤pizza、手作小物,多元化攤販已成台灣特色街景,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全台共31萬攤位,年營收高達5500億,北部就有12萬攤,居全台之冠,南部及中部也各有10萬及8萬多攤,但合法攤商寥寥可數,衍生的治安、交通、衛生等問題,亟待解決。

「黑數」難以估計

以北市為例,全市攤販數量逾3萬,領有營業許可證者僅1573攤,即每100攤中僅約5攤合法,即使加上3480攤列管攤販,合法數也只有1成;合法攤商以萬華區463攤最多,其次大同區389攤、松山區205攤,信義、南港、內湖等區不到10攤,四處流竄的「黑數」難以估計。

做合法生意有這麼難?攤商指出,因自1984年起,攤商管轄從警察局移交各縣市政府,成了「警察管無照,市場處管有照(公有市場)」,但營業許可證當初是用於救助弱勢的臨時救濟手段,讓民眾免於被警察取締,因此申請條件嚴苛,對象以低收、身障者或1984年前領證者為限。

攤商:申請門檻高

最嚴苛的條件在於擺攤須取得周邊全部地主同意,但烹飪油煙、噪音、環境髒亂等,住戶避之唯恐不及,共存共榮如同天方夜譚,導致成功申請數連年掛蛋,間接影響稅收,這也讓部分攤商大嘆:「不是不想安心做生意,是被逼得不得不非法!」

除了申請門檻高外,關鍵原因之一還包括要求攤商「定點定時」,對於「逐人潮而居」的攤販來說,合法資格反成賺錢阻礙,北市市場處攤販科長楊忠誠直言,賠錢生意沒人做,擺攤成本低或免租金,即便遭到開罰仍有賺頭,導致流動攤商無法根絕。

此外,擺攤成本低、時間彈性,平均年營收破百萬,扣掉場地租金,每月利潤仍有3萬以上,由於高等教育普及,「博士雞排」、「台大蚵仔煎」等高學歷創業者比比皆是,擺攤不再是中老年人專利,吸引愈來愈多年輕人加入搶食大餅。

輔導代替杜絕 創新文化商機

攤販不但是台灣專屬特色街景,更是吸引國外遊客的一大亮點,但諷刺的是,依現行法令檢視絕大多攤販都是非法擺設,政府與攤商間不應是「貓抓老鼠」的遊戲,如何以輔導代替杜絕,創造出攤商、住戶與遊客三贏局面,成為政府須嚴正思考的課題。

油煙、嘈雜與環境髒亂,是多數人對於攤商的既定印象,住戶往往拒絕夜市在自家樓下,如北市師大夜市、新北永和樂華夜市因緊鄰住宅區,當地住戶在大樓外牆掛上「夜市退出住宅區」、「攤販賺錢住戶痛苦」等標語,雙方勢不兩立,抗爭事件層出不窮,也一再衝擊觀光形象。

然而,住戶與攤商共存並非不可能的任務,以樂華夜市為例,曾遭最高行政法院撤銷營業許可,一度面臨存亡之秋,在網友發起「搶救樂華」活動,加上自治會提出各項改善措施、派員挨家挨戶與住戶溝通後,終於在去年4月重新取得合法營業許可。

政府也扮演關鍵角色,以輔導與監督之姿介入居中協調,協助雙方取得共識,成功讓樂華夜市成為新北優質商圈,成功打造攤商、住戶與遊客三贏局面。

此外,不同於以美食為主的夜市,近年興起以骨董、手作物及小農商品為主的特色市集,如台北四四南村、台中小蝸牛、高雄入船町手創市集,帶來新文化商機,自主管理模式值得借鏡。

(中國時報)
--
敬鵬效應 6產業工安大稽查

印刷電路板廠敬鵬發生大火後,行政院決定針對化學品進行全面性大稽查,要求內政部規畫長達半年的「高風險性工廠聯合安全檢查計畫」,將稽查6大類對象,除優先安檢全台40家上市櫃PCB工廠外,且擴及半導體、光電、石化、紡織等產業,可說全台首度大型工廠安全總體檢。

內政部消防署預計今(21)日公布這項長達半年的聯合檢查計畫,將與經濟部、勞動部、環保署、營建署等5個單位,針對6大類對象展開聯合大稽查,以有無違反消防法令、危險物品申報是否落實、有無違反職業安全衛生法令、有無違反毒性化學物質管理辦法、有無違反建管法規為主,違反者由各機關依法處分,並自行列管,嚴重者可依其規定加重裁罰、甚至要求業者停工。

消防、危險品等 列重點

內政部消防署長陳文龍表示,檢查名單將由各地方機關匯報、中央機關負責督導,「沒有針對哪些產業,只要是製程中有使用危險物品的工廠都算」。工廠必須依《消防法》相關規定辦理,違者可依法開罰2萬至10萬元,若未改善者得連續處罰,甚至給予停工30天處分。

據了解,此次聯合稽查對象總計包括6大類,橫跨5大部會平日安檢項目,還納入總樓地板面積1000平方公尺作為檢查對象基準門檻;涵蓋各產業使用化學品大型工廠,使用公共危險物品製造、儲存或處理場所;勞檢規定甲類危險性工作場所;第三類毒化物運作廠商;及曾經發生重大事故工廠等。

採連續罰 最重停工30天

勞動部職安署長鄒子廉指出,職安負責部分是以甲類危險性工作場所,除勞動部已經規畫加強檢查中油、六輕等石化業者,也會配合這次聯合稽查,違者可依法裁處3萬至30萬元,如發現有立即危險者,可要求立即停工。

環保署毒化局長謝燕儒解釋,一般會以第三類毒化物運作廠商為基本稽查對象,因這類屬於急毒性,對人體有立即危害,而稽查重點會包括是否依規定取得許可、是否依規定申報運作紀錄及釋放量、是否備查應變計畫等。

化學品配置圖 將列安檢項目

為了救災時能即時掌握工廠化學品資訊,消防署規畫,使用化學品工廠應提供化學品種類及數量配置圖,並輔導業者辦理,粗估全台7成使用化學品業者須配合,這項配置圖將被列為未來高風險性工廠聯合安檢計畫重要項目之一。

消防署最快在今(21)日公布「使用化學品工廠應提供化學品種類及數量配置圖行政指導綱領」,針對使用國家標準CNS15030化學品分類中,具有危害及健康危害者化學品達300公斤(公升),例如硝酸、雙氧水等,或可燃液體達2000公升,例如柴油、重油、齒輪油、動植物油類等工廠,都要提供化學品種類及數量配置圖。

消防署長陳文龍指出,適用對象主要以工廠為主,「認定標準比公共危險物品管理相關法令更嚴格」,未來工廠應繪製化學品種類及數量配置圖,配置圖需放在警衛室,或24小時有人駐守防災中心,並在發生災害時,立即主動提供,並指派專人提供相關資訊。

依照消防法現行相關法令,過去只有製造、儲存、處理(含販賣)場所,使用達管制量30倍以上的公共危險物品,才要由保安監督人在消防防災計畫中提供相關配置圖,但未來範圍將擴大,據了解,近7成使用化學品工廠都要提供化學品種類及數量配置圖。

依規畫,將由經濟部工業局輔導「工廠管理輔導法」所規範的工廠、勞動部輔導「危險性工作場所審查及檢查辦法」規範的工廠、環保署毒化局指導具有毒化物工廠,以及各地消防機關就公共危險物品達管制量以上工廠、或者需要制訂消防防護計畫的工廠,分別針對所列管工廠危險物品、危害物質、毒化物、公共危險物品,協助檢視並且繪製配置圖。

(中國時報)
--
敬鵬效應 高風險工廠 全面安檢開跑

敬鵬大火後,行政院決定針對化學品進行全面性的大稽查,要求內政部規劃長達半年的「高風險性工廠聯合安全檢查計畫」,將稽查六大類對象,除優先安檢全台40家上市櫃印刷電路板(PCB)工廠外,且擴及半導體、光電、石化、紡織等產業,可說全台首度大型工廠安全總體檢。

內政部消防署預計今(21)日公布這項長達半年的聯合檢查計劃,將與經濟部、勞動部、環保署、營建署五個單位,針對六大類對象展開聯合大稽查,以有無違反消防法令、危險物品申報是否落實、有無違反職業安全衛生法令、有無違反毒性化學物質管理辦法、有無違反建管法規為主,違反者由各機關依法處分,並自行列管,嚴重者可依其規定加重裁罰、甚至要求業者停工。

內政部消防署長陳文龍表示,檢查名單將由各地方機關匯報、中央機關負責督導,「沒有針對哪些產業,只要是製程中有使用危險物品的工廠都算」。這些工廠必須依《消防法》相關規定辦理,違者可依法開罰2萬至10萬元,若未改善者得連續處罰,甚至給予停工30天處分。

據了解,這次聯合稽查對象總計包括六大類,橫跨五大部會平日安檢項目,還納入總樓地板面積1,000平方公尺作為檢查對象基準門檻;涵蓋各產業使用化學品大型工廠,使用公共危險物品製造、儲存或處理場所;勞檢規定甲類危險性工作場所;第三類毒化物運作廠商;及曾發生重大事故工廠等。

也就是說,從半導體、光電、電子零組件等科技大廠,到石化、塑化、紡織、紙製品等傳統產業,甚至大型木材傢俱工廠,都有可能列在稽查範圍。

勞動部職安署長鄒子廉指出,職安負責部分是以甲類危險性工作場所,除勞動部已規劃加強檢查中油、六輕等石化業者,也會配合這次聯合稽查,違者可依法裁處3萬至30萬元,如發現有立即危險者,可要求立即停工。

環保署毒化局長謝燕儒解釋,一般會以第三類毒化物運作廠商為基本稽查對象,因這類屬於急毒性,對人體有立即危害,而稽查重點會包括是否依規定取得許可、是否依規定申報運作紀錄及釋放量、是否備查應變計畫等。

據統計,環保署與地方環保局近5年毒化物運作及流向稽查,總計有903家、1,084件受罰,其中以未依規定申報運作紀錄及釋放量件數最高、其次為未取得許可登記核可、第三為未取得第四類核可,其中以未取得許可登記核可罰款最重,最高可處100萬元。

a03a00_t_04_02.jpg (656×486)

化學品配置圖 列安檢重要項目

為救災時能即時掌握工廠化學品資訊,行政院內政部消防署規劃,使用化學品工廠應提供化學品種類及數量配置圖,並輔導業者辦理,粗估全台7成使用化學品業者須配合,這項配置圖將被列為未來高風險性工廠聯合安檢計畫重要項目之一。

消防署最快在今(21)日公布「使用化學品工廠應提供化學品種類及數量配置圖行政指導綱領」,針對使用國家標準CNS15030化學品分類中,具有危害及健康危害者化學品達300公斤(公升),例如硝酸、雙氧水等,或可燃液體達2,000公升,例如柴油、重油、齒輪油、動植物油類等工廠,都要提供化學品種類及數量配置圖。

消防署長陳文龍指出,適用對象主要以工廠為主,「認定標準比公共危險物品管理相關法令更嚴格」,未來工廠應繪製化學品種類及數量配置圖,配置圖需放在警衛室,或24小時有人駐守防災中心,並在發生災害時,立即主動提供,並指派專人提供相關資訊。

依消防法現行相關法令,過去只有製造、儲存、處理(含販賣)場所,使用達管制量30倍以上的公共危險物品,才要由保安監督人在消防防災計畫中提供相關配置圖,但未來範圍將擴大,據了解,近7成使用化學品工廠都要提供化學品種類及數量配置圖。

依規劃,將由經濟部工業局輔導「工廠管理輔導法」所規範工廠、勞動部輔導「危險性工作場所審查及檢查辦法」規範工廠、環保署毒化局指導具有毒化物工廠,以及各地消防機關就公共危險物品達管制量以上工廠、或需制訂消防防護計畫工廠,分別針對所列管工廠危險物品、危害物質、毒化物、公共危險物品,協助檢視並繪製配置圖。

陳文龍解釋,目前這份行政指導綱領暫無罰則,但已建議經濟部研議修正「工廠管理輔導法」,將化學品種類及數量配置圖納入工廠危險物品申報,及建議環保署擴大「毒性化學物質管理辦法」的化學品申報及管理範圍,從制度督促工廠落實化學品資訊揭露及管理功能。

(工商時報)

生活

汽油再漲0.3元 定速行駛較省油

汽機車族又要傷荷包了,因國際油價大漲,今起汽油每公升再漲0.3元,95無鉛汽油新價每公升達30.5元,民眾加滿50公升油箱要比上月多花多達115元,專家提醒開車族,想省油別忽略「黃金右腳」,避免猛踩油門或煞車,在國道維持定速,可減少油料消耗。

開窗散熱再開冷氣
台灣中油表示,由於美國對伊朗制裁效應持續,加上石油庫存降至新低,國際油價持續上漲,依浮動油價機制,汽柴油應分別漲每公升0.5及0.6元,因油價平穩機制上路,95汽油調漲超過30元的部分,由中油吸收25%調幅,經計算,汽、柴油每公升各吸收0.2元,因此各調漲0.3及0.4元。
台塑石化也宣布今起調整油價,漲幅跟中油相同。今起油價調漲後,中油95無鉛汽油每公升達30.5元,台塑石化為30.4元。
汽車業者建議,汽車族想省油錢,要注意「黃金右腳」,謹慎控制油門及煞車,且車上不要載過多不必要東西,可減少油料損耗;另現在夏天,開空調也會增加油耗,建議可盡量在低速時開窗吹自然風,或是先透過開窗降低車內溫度,再開冷氣,但如在高速公路,關窗減低風阻較省油。

LA08_003.jpg (640×332)

(蘋果日報)
--
汽油漲0.3元、柴油0.4元

國際油價高漲,中油宣布緩漲機制吸收1/4調幅,今日凌晨零時起,調漲各式汽油每公升0.3元,柴油0.4元,調整後,92無鉛汽油每公升為29元、95無鉛汽油30.5元、98無鉛汽油32.5元、超級柴油每公升也突破27元大關、達27.1元。台塑化也宣布調漲油價,漲幅與中油相同。唯中油預期,國際原油每桶漲破80美元大關後,下周有機會小幅回檔。

中油主管表示,受到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將對伊朗重啟經濟制裁,加上美國商用原油庫存較前一周意外減少等因素影響,使得國際原油價格持續走高。

鑑於國際油價漲勢凌厲,經濟部推動油價平穩機制,以95無鉛汽油每公升零售價為標準,在價格來到30元至32.4元,上漲時,中油吸收25%漲幅,下跌時中油再回收;當價格達32.5元至34.9 元,上漲時中油吸收50%漲幅,下跌時中油回收50%。

就浮動油價公式估算,汽、柴油價格每公升原應各調漲0.5及0.6元,在中油依機制吸收1/4調幅後,汽油每公升少漲0.2元,只漲0.3元。

油價持續走揚,市場也出現許多怪現象,中油表示,最近網路社群出現「中油捷利卡」優惠出售的訊息,但目前「中油捷利卡」僅限至各營業單位辦理,並沒有對外銷售或提供特定廠商優惠紅利,消費者購買時務必小心查證。

(中國時報)
--
為8.8萬元免稅額搶扶養 小心被國稅局打臉補稅

5月報稅季到了,中區國稅局台中分局發現,很多申報綜合所得稅的民眾,因每增列一名扶養親屬,可享8.8萬元免稅額,70歲以上長者更高達13.2萬元免稅額,免稅額度「很補」,爭相搶扶養,甚至扶養親屬,阿姨、大伯都拿來扶養,連沒工作的25歲兒子、沒血源的鄰家小妹都搶著申報,扶養親屬一大串,以為「省很大」,結果被國稅局「打臉」,查出泰半都不符合扶養資格,面臨補稅命運。

中區國稅局台中分局說,由於每增列一名扶養親屬,可享8.8萬元免稅額,70歲以上父母、祖父母等更高達13.2萬元免稅額,若依最高稅率45%換算,增列1名70以上長者,最高可減免近6萬元,因此很多兄弟姊妹搶著扶養父母、祖父。

中區國稅局台中分局指出,報稅人最常問的是「某某人是否能扶養?」包括遠房親戚、沒有血源的朋友子女、父母也都成了爭取扶養的對象,但依規定,扶養對象具備扶養事實,還要注意扶養順位、是否有謀生能力等,最好能備齊戶口名簿、學生證等相關證明文件等。

曾姓女子說,她的阿姨55歲,多年沒有工作,阿姨的兒子才剛踏入社會,免繳所得稅,阿姨說她的所得高,要讓她列為扶養對象,還有沒血源關係的鄰居小妹還在就學,家長感謝她長期濟助,也想讓她申請報稅。

中區國稅局台中分局說明,扶養順位以直系血親優先,以曾女為例,阿姨有子女,扶養義務第1扶養順位是阿姨的子女,除非阿姨沒有直系血親,才輪到旁系兄弟姊妹等,不能因子女不扶養而跳到第2順位;沒血源關係的鄰居小妹更是難認定具扶養事實。

中區國稅局台中分局指出,無謀生能力者,指還在就學、年滿60歲,或未滿60歲持有身心障礙手冊或身心障礙證明長期無法工作者,因此大學畢業沒工作者不能列為扶養對象。

亂報扶養想節稅 被打臉補稅

5月報稅季,中區國稅局台中分局最近常遇申報扶養親屬一大串,連叔叔、伯伯、阿姨、侄子、外甥,還有沒血源的鄰家小妹都搶著申報,被國稅局「打臉」查出不符扶養資格,面臨補稅命運。

中區國稅局台中分局說,每增列1名扶養親屬可享8.8萬元免稅額,70歲以上父母、祖父母每人更高達13.2萬元免稅額;依最高稅率45%換算,增列1名70以上長者最高可減免近6萬元,很多兄弟姊妹搶著扶養父母、祖父,甚至吵架。

服務人員說,近日常被詢問「某某人是否能扶養?」遠房親戚、沒血緣的朋友子女都在列,但依規定扶養對象要具備扶養事實,還要注意扶養順位、是否有謀生能力等,備齊戶口名簿、學生證等相關證明文件。

曾姓女子說,55歲的阿姨多年沒工作,兒子才剛踏入社會免繳所得稅,阿姨自己同意被列為她的扶養對象;鄰居小妹雖無血緣關係,但家長感謝她長期濟助,也同意讓她申報撫養減稅。

中區國稅局台中分局說明,扶養順位以直系血親優先,這名阿姨有子女,第1順位是阿姨的子女,除非沒直系血親才輪到旁系兄弟姊妹等;沒血緣關係的鄰居小妹更難認定具扶養事實。

中區國稅局台中分局指出,無謀生能力指還在就學、年滿60歲,或未滿60歲持有身心障礙手冊或身心障礙證明長期無法工作者,大學畢業卻沒工作者不能列為扶養對象。

(聯合報)
--
報稅 別忘扣除基本生活費

報稅季進入倒數階段,基本生活費不課稅是今年綜所稅申報新制重點,不過,有網友在報完稅後才驚覺忘了扣除基本生活費,在臉書發文感嘆:已繳稅被剝皮,卻忘了扣除今年才有的基本生活費,感到「崩潰」。

財部官員表示,綜所稅報稅管道有四種,網路申報、稅額試算申報、二維條碼申報和人工申報,其中網路、稅額試算和二維條碼三種申報管道,都已主動幫民眾試算了基本生活費不課稅,只是民眾沒有注意到而已,因此,實際上發生忘了扣除基本生活費的情形,應不多。

官員指出,據統計,有六成民眾會使用網路申報,三成五則使用稅額試算申報,這兩種管道就占了絕大多數,因此,只有使用人工申報的民眾才有可能發生忘了扣除基本生活費。

這位網友還說:忘了扣除基本生活費,聽說差很多,是血淚教訓。

基本生活費不課稅到底該如何計算?KPMG安侯建業協理陳信賢表示,「基本生活費總額」大於「免稅額+扣除額」時,差額部分,就得在綜合所得總額中予以扣除。

106年度每人基本生活所需費用為16.6萬元,每一申報戶的「基本生活費總額」是以16.6 萬元x人數(含納稅者本人、配偶及受扶養親屬人數)。舉例說明,甲君是單薪家庭,除了本人、配偶外,列報扶養二名未成年子女,及未滿70歲的父母二人,且採標準扣除額。全年度全戶所得總額僅有甲君的薪資所得來源,金額為120萬元。

則基本生活費總額為99.6萬元(16.6萬元x6人);「免稅額+扣除額」為83.6萬元(免稅額52.8萬元+標準扣除額18萬元+薪資扣除額12.8萬元)。由於基本生活費總額99.6萬元,大於「免稅額+扣除額」83.6萬元,差額16萬元部分,得在綜合所得總額120萬元中扣除。

photo.php (399×345)

發現錯漏報 可更正補繳

已報完稅,卻發現自己申報錯誤,該怎麼辦?國稅局官員表示,民眾報稅後若發現錯誤,可重新填寫一份申報書補辦申報;採用網路申報者,只要重新上傳即可。

不過,若已逾申報期限,只能向戶籍所在地稽徵機關辦理書面更正申報。

106年度綜所稅結算申報期間至5月31日止,5月25日、5月28至31日中午加班;另5月31日延長收件時間至當晚7時,而網路申報受理時間至5月31日晚上12時止。

換句話說,民眾報稅後若發現有漏報或錯誤,可以採「二次申報」或「更正」方式處理。

在綜所稅申報期間如發現有錯誤,採網路報稅的民眾,可以網路重新申報。

以書面申報者,可再重填一張申報書,但僅需列出先前漏掉或錯誤處,以公式計算出需要補繳的差額,並在書面上註明「二次申報」,或在親自送件時告知稅務人員是二次申報即可。

(經濟日報)
--
台高鐵擬新規:車票遺失補票者 事後尋獲可辦理退費

「要搭車了,車票呢?」許多人搭乘火車或高鐵時,都有這樣的經驗,明明持票上車,遇到列車長查票時,就是找不到票。行政院消保處表示,現有鐵路法並沒有車票遺失等處置規定,為維護遊客的權益,交通部特依《消費者保護法》研訂相關草案,未來遊客若遺失記名車票,可辦理掛失及退費或補發車票,若是未記名車票,經補票後尋獲,也可在一年內辦理部分退費。

行政院消保處指出,細讀《鐵路法及鐵路運送規則》後發現,即便有退票、運送遲延等規範,就是沒有「車票遺失應如何處理」的規定;為周延維護旅客的權益,並提供鐵路機構遵循依據,交通部特依《消費者保護法》第17條規定,研訂「鐵路旅客運送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草案,經行政院消保會第55次會議審議通過,待交通部公告後即可上路。

消保處表示,該草案規範對象為「鐵路機構」,是指依鐵路法所定以鐵路營運為業務之公(民)營機構,例如台鐵、高鐵等,但不包括依大眾捷運法所設立系統的捷運、輕軌等營運機構。規範重點如下:

一、資訊應充分揭露:鐵路機構應將營業時間、票價、雜費、列車時刻表、運送契約及各項使用需知(例如定期票、回數票之使用)揭示於車站明顯處所及網站。

二、車票變更:旅客持未經查驗之車票,經鐵路機構同意後,得辦理搭乘日期、班次或車種之變更,其變更手續費之收取,第一次免收,第二次則依退票規定辦理。

三、退票辦理:旅客得持未經查驗之車票,於車票有效期限內辦理退票,並應支付手續費;如係持經查驗之車票擬辦理退票時,則需具有「於車票有效期間內,因疾病等正當事由」或「經鐵路機構同意」之情事,始得辦理。

四、車票遺失之處理:旅客遺失記名車票,得辦理掛失及退費或補發車票;如是遺失無記名車票,則需向鐵路機構報備後,再先購(補)買同日、同起訖區間車票,始得乘車。倘事後尋獲車票,且經鐵路機構查明該票未曾使用或未完成旅程者,旅客得於一年內請求鐵路機構退還原車票部分票價,最高不得超過8成。

五、運送遲延責任:鐵路機構應即時將遲延事由通報旅客,並於車站及列車上以廣播或資訊方式顯示;同時,鐵路機構並應對旅客負遲延賠償責任。

行政院消保處表示,對於無票搭車、退票手續費、車票遺失等情況,鐵路機構得依法令規定自定收取或退還相關費用規定,但各鐵路機構,在遵循各法令規範時,也別忘了提供友善的購(退)票與乘車服務,包括多元購(退)票管道;此外也提醒旅客,買票或搭車時,車票一定要保管好,別跟自己的荷包過不去。

(聯合報)
--
梅雨遲到 北部水情拉緊報

上周連日高溫,梅雨又遲遲未到,北部重要水庫如石門、翡翠兩座水庫的蓄水量僅過去五到六成,旱象有北延的跡象。水利署高度關切,暫定本周三(23日)召開水情會議。

水電穩定是產業共同心聲,供電緊澀的消息不絕於耳,如今又不降雨,讓製造業大廠繃緊神經。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表示,水利署對水情展望是「關心但不憂心」,廠商不用急著搶水車。

5月中下旬到6月上旬是台灣梅雨季,但上周起已連續一周氣溫飆高,令人擔心今年會否「空梅」。王藝峰說,根據氣象局預報,周三鋒面報到會有降雨,故而當天召開水情會議時再研議下一步的水情預警。

全台已有苗栗、台南、高雄、澎湖等四個縣市的水情燈號為「水情稍緊」的綠燈,目前只是加強水源調度,還未進入減壓供水。

水利署統計,包括石門、翡翠,寶山-寶二、曾文-烏山頭及南化等大型水庫,今年2月中旬到5月中旬的降雨量,都只有歷年同期的五到七成。

(經濟日報)
--
供電拉警報 夏月電價將啟動!6月起 一般家庭月增440元

尚未過端午,天氣便熱到爆,全台尖峰用電頻創新高,過去浪費電的民眾,再不厲行節電,6月起適用夏月電價,每期電費恐十分可觀,依台電資料估算,夏月一般家庭平均每月用電量420度,較非夏月增加121度,每月電費多付440元,其中逾7成、325元來自用電量增加,另約2成6、115元源於實施夏月電價。

逾7成費用因電量增加

「天氣炎熱,加上經濟成長,今年至今,全台用電量較去年成長3%,供電相對吃緊!」台電副中央調度監鄭有財指出,上周用電量連續5天刷新今年紀錄,18日尖峰用電更達3506.06萬瓩,創歷年5月單日新高。昨日雖有台中火力電廠7號機完成歲修歸隊,5月底前還有大潭第6號機組、興達1號機大修結束加入供電,但預測至6月中旬前都將亮起供電吃緊黃燈。

隨著即將進入夏季,氣溫再飆高,6月下旬至7月中旬備轉容量率更將降至5%左右,若氣溫持續上升或有機組出問題,供電將更吃緊。台電主管不諱言,即使核二2號機獲原能會核可加入供電,備轉容量率仍僅會在6%左右。

逾500度大戶漲幅更大

由於夏季用電量激增,台電必須啟動較高成本的發電機組因應,如發電成本較燃煤機組高1倍燃氣機組,以及高2倍以上的燃油機組,為此每年6至9月間會實施夏月電價,單價則比非夏月高,扣除120度以下級距不變,其他級距會有13%至27%增幅。

以2017年夏月家庭平均1個月用電量420度為例,用電量較非夏月平均增加121度,電費則增加440元。另據統計,每月用電超過500度的住宅用電大戶,夏月平均用電量約達851度,雖較非夏月847度成長幅度有限,若不做好節電措施,受到4月份調漲500度以上級距電價影響,今夏電價較去年5月進入6月的電價漲幅更有感。約較去年5月非夏月電價時,多支出逾706元,一期2個月電費將多花逾1400元。

三代同堂的陳媽媽就表示,由於房間數高達5間,冷氣全開下用電量十分可觀,為此,趕在天氣變熱前,先換掉用了10餘年的冷氣與冰箱,改用較省電的變頻式家電,希望今夏每期電價不要再動輒高達1.2萬至1.5萬元。

b06a00_t_01_03.jpg (656×377)

(中國時報)
--
夏月電價6/1啟動 漲13~27%

氣溫飆高,全台冷氣機幾乎全面開啟,致上周五用電打破歷年5月新高,但企業和民眾要注意了,自6月1日起,台電將啟動夏月電價,為期4個月,電價漲幅除120度以下不漲外,其餘各級距調漲13~27%不等,一般住宅夏月平均每戶每月用電420度為例,電費將增115元。

台電為合理反映不同季節的供電成本差異,每年6/1~9/30日實施4個月的夏月電價,夏月電價只有級距120度以下用戶不必調漲,每月用電在121~330度調漲13%,331~500度調漲22%,501~700度漲22%,701~1000度調漲23%,1001度以上調漲27%。

夏月的用電數量約比非夏月增加40%,台電統計,106年家庭夏月平均每月用電420度計算,電費約增加440元,只有115元是夏月電價上漲的結果,其餘是用電量上升的增加。民眾在夏月感受電價特別貴,台電發言人徐造華說,這是因為夏月不但用電量增加很多,加上夏月價格調漲,讓民眾感受夏月收到的電價單「漲很大」。

而夏月電價調漲,台電是否獲利也很大?徐造華強調,每年4月及10月召開電價審議委員會時,已將夏月及非夏月的成本收益均計算在內,因此夏月儘管電價調漲,但台電不會因此增加超額盈餘。

今年4月召開電價審議委員會時,為照顧民生及穩定物價,經濟部拍板新版電價費率,住宅每月用電500度以下電價不調整,大多數用戶今年夏月電價和去年同期比較,電費應不會增加,但需視個別家戶用電量而定。特高壓兩段式時間電價,夏月尖峰電價調漲4.82%,每度調漲0.15元,離峰時段僅調漲0.05元。

a03a00_t_06_02.jpg (656×297)

(工商時報)

政經

總統直播 細數提升工資政績 網友吐槽:無感

蔡英文 執政2年
總統蔡英文執政昨滿2周年,府院黨未對520安排相關活動,僅在網路媒體「沃草」直播接受網友提問,她細數基本工資提升、工時下降、觀光客微幅提升等政績。對於網友留言吐槽「無感」,蔡說,因為資訊不足,「網友的無感,我某種程度可以理解」,會持續溝通。

這場直播因收音問題,聲音忽大忽小,蔡還一度沒有聲音。在蔡的臉書直播一開始僅有2千人觀看。蔡回答網友提問時坦言,2年來「壓力蠻大」,但在勞動權益方面,「兩年內進步幅度超過以往非常多」,例如連續兩年調漲基本工資,從2萬8元到2萬2000元,「調幅非常大」,休息日加班費也提升,並給剛踏入職場年輕人半年就有3天特休假,「很多年輕人說,事實上是很有感的」。

謙卑幾乎變心虛
對於同婚法案至今無法落實,引起網友質疑,蔡英文認為,社會各界有不同意見,但她對台灣社會有信心,往前走的過程中,對過去、未來有不同想法的人要理解、包容和尊重,「大法官已釋憲達到婚姻平權的憲政基礎,政府部門一定會提方案給立法院審議。」

「2年玩完台灣」
蔡英文積極打政績牌,多數網友不領情,甚至直接吐槽,有人質疑蔡講話空洞,也有人批蔡「兩年就把台灣玩完了,外人不願來台投資。」也有網友說:「支持蔡總統年金改革!但希望重視民生議題,不要只重視選舉。」

總統直播重點
●就職2周年心得
有時候壓力蠻大,也有一些辛苦,看到成效時覺得這些辛苦都很值得
●解決少子女化
確保年輕人薪資不要太低、居住不要太大負擔,已宣布擴大育嬰托兒補助
●陸客來台觀光數縮減
政治原因被抵制,但政府也很努力拓展新南向及東亞國家的觀光客,觀光客總數是上升的趨勢
●網友無感總工時下降
有些是感受問題,有些是資訊不足,未來會持續溝通
●兩岸政策
以維持現狀為主軸,不會暴走、不會僵住。年輕人也應該多關心兩岸議題
●能源政策
2025非核家園,綠能要達到總發電量20%,重點在於太陽能和風力發電

LA03_003.jpg (640×270)

(蘋果日報)

國際

法女星控下迷藥 盧貝松爆性侵 「還留下一疊鈔票」

#MeToo風暴
#MeToo反性騷燒不完,這回「目擊者」是一疊鈔票!59歲法國名導盧貝松(Luc Besson)昨傳出在巴黎布里斯多酒店迷姦27歲法國女星。受害者報案指控盧貝松在茶中下藥,性侵得逞,還留下一疊鈔票。有法國媒體指女方疑似是演過《終極殺陣5》的珊德范羅伊(Sand Van Roy),巴黎警方已展開調查。

該女星上周五報案,聲稱認識盧貝松2年,最先報導的「Europe 1」網站表示,她與盧貝松在巴黎布里斯多酒店見面,喝了一杯茶之後覺得不對勁,接著失去意識,她隔天醒來後回想起自己遭到盧貝松撫摸及性侵,控訴他下藥迷姦得逞。盧貝松的律師馬朗貝爾(Thierry Marembert)表示,聽到對方說詞,「差點沒從椅子上摔下來」,盧貝松坦言認識該名女星,但否認下藥或性侵,痛批「天馬行空的指控」。

兩任妻是電影主角
盧貝松情史豐富,至今已結4次婚,其中2任妻子是他的電影女主角。他1986年與女星安娜芭麗瑤結婚,為她打造《霹靂煞》,2人1991年離婚收場。他在1992年32歲時,愛上年僅15歲的麥雯(Maiwenn Le Besco),女方肚子隔年被搞大,2人奉女成婚。盧貝松透露,他自編自導的《終極追殺令》靈感就是來自這段戀情。
他與麥雯1997年婚姻破局,盧貝松當時拍攝《第五元素》,戀上女主角蜜拉喬娃維琪,2人同年步入禮堂,不過這段短命婚只維持2年便結束。他2004年娶了製片維吉妮席拉,也是他的現任妻子,夫妻倆育有2女1子。他與4任老婆共生了5名子女,只有第3任妻子蜜拉喬娃維琪沒有為他生下小孩。

台灣受害人仍保守
全球反性騷「#MeToo」運動盛行,好萊塢金牌製片哈維韋斯坦(Harvey Weinstein)去年遭多名女星揭發性侵,風氣也吹向亞洲,女星紛紛站出來撻伐淫魔,包括韓國夯片《與神同行》的綠葉吳達秀、宋仲基的師弟李瑞元等都是鹹豬手代表。

盧貝松 59歲
4婚5子女
●身高:173公分
●來台次數:5次
●婚姻:
.女星安娜芭麗瑤
1986~1991年
育有1女
.導演麥雯
1992~1997年
育有1女
.女星蜜拉喬娃維琪
1997~1999年
.製片維吉妮席拉
2004年至今
育有2女1子
●出道作
1983《最後決戰》
●重要作品
《碧海藍天》
《終極殺陣》系列
《玩命快遞》系列
《即刻救援》系列
●得獎紀錄
1998年法國凱撒獎最佳導演╱《第五元素》

LA02_010.jpg (640×266)

來台拍《露西》 念念不忘小籠包

盧貝松被喻為是「最好萊塢的法國電影製片」, 1988年執導《碧海藍天》入選坎城影展開幕片,提名法國凱撒獎最佳影片等7獎,讓他揚名海外。他身兼製片、編劇、導演等多重身分,參與過的電影作品超過50部,作品游走於藝術和商業之間,執導的經典作品包括《地下鐵》、《碧海藍天》、《終極追殺令》、《第五元素》、《盧貝松之聖女貞德》和2013年來台拍攝的夯片《露西》。

《即刻救援》夯全球
盧貝松入行37年,致力打造歐陸的好萊塢,除了導演才華之外,也以監製動作片見長,製片作品包括《終極殺陣》系列、《玩命快遞》系列、《即刻救援》系列等片,台灣觀眾耳熟能詳。他曾來台5次,2013年帶史嘉蕾約翰森(Scarlett Johansson)及電影《露西》劇組來台2周,其中不乏台灣演員參與,包含阿Ken、邢峰,還有李安兒子李淳。
《露西》中台灣場景約50分鐘,盧貝松拍出寶島繁華和美不勝收的夜景,他受訪曾說:「超愛台灣!台灣充滿活力,來這裡像度假,彷彿有個快樂杯,喝了會感染這種氣氛。」
他1994年首次來台宣傳夯片《第五元素》,對台灣留下深刻印象,因而促成2013年來台拍攝《露西》2周。當時僱用超過650名本地人員,花費近6000萬元台幣,台北101、桃園機場、台北機廠等地標都入鏡,大量行銷台北,全球票房約137億元台幣。

邀舒淇趙又廷出演
盧貝松多次來台,最念念不忘的美食是鼎泰豐小籠包,而他和台灣很有緣,2002年製作《玩命快遞》,邀台灣女星舒淇當女主角,2015年還找趙又廷演出他監製的電影《勇士之門》。

(蘋果日報)
--
名導盧貝松被控下藥迷姦 27歲女星MeToo+1

全球演藝圈吹起「#MeToo」揭發性騷風氣,最新性侵嫌疑人指向曾來台拍攝電影《露西》的59歲法國名導盧貝松,據法國《歐洲第一電台》報導,盧貝松傳出在巴黎飯店內下藥迷姦一名27歲女星,被害人在當地時間18日報警,控訴遭到盧貝松下藥性侵得逞,執法人員也證實接獲性侵指控,巴黎警方已展開調查。

該名匿名的法國受害女星供稱,兩人在飯店見面,她喝了一杯茶後就感覺身體不適,隨後失去知覺,醒來時發現自己被盧貝松性侵,懷疑茶裡被對方下藥,還表示盧貝松離去時丟下一疊鈔票。該女也說,她與盧貝松曾交往約2年,不過她自覺是因為在職場壓力下,被迫進入這種親密關係。

對於性侵指控,盧貝松透過律師回應,他確實與該名女星認識多年,也會不定時與對方聯絡,但嚴正否認曾經下藥或強暴她,認為對方的指控完全是異想天開。

(自由時報)
--
盧貝松被爆迷姦女星 憤怒否認

59歲法國名導盧貝松曾執導過「露西」等賣座電影,最近法媒「Europe 1」報導盧貝松曾在巴黎某飯店裡性侵一名不願具名的27歲女演員,被害者已在18日早上報警,警方也開始著手辦理此案,盧貝松聞及此項傳言,立刻透過馬朗貝爾向「法新社」否認,強調2人認識多年,但他絕對沒有做出任何不當行為。

該名女演員表示盧貝松前一晚在她的茶裡下藥,趁她昏迷人事的時候性侵,隔天離去時還留下一疊鈔票,讓她憤而報警。盧貝松是享譽國際的才子導演,就連「惡靈古堡」系列女星蜜拉喬娃薇琪都曾為他傾心,盧貝松現與製片妻子維吉妮席拉共同撫養5名子女,近年對外的形象一直是個愛家的好爸爸,卻意外捲入性侵疑雲,讓盧貝松自己也相當錯愕,還透過律師表達無奈之意,「第一時間聽到指控時,差點從椅子上跌下來」。

(聯合報)
--
磋商2天達6點共識 美中貿易戰停火 中方拒被數字綁死 只同意多買美產品

美中貿易大戰的戰火暫時平息!美中兩國貿易代表進行兩天的磋商,中方代表劉鶴前天稱,已達成不打貿易戰的共識。《華爾街日報》披露,美方直到最後一刻仍不斷要求中方減少對美貿易順差2000億美元,但中方堅持不在具體的數字上讓步,只同意多買美國產品。

率團前往華府進行貿易談判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前天受訪時表示,「此次中美經貿磋商的最大成果是雙方達成共識,不打貿易戰,並停止互相加徵關稅。」美國財長馬紐金昨也證實雙方不互相加徵關稅。
根據前天下午發布的聯合聲明,雙方同意「實質性減少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中方將大量增加從美國購買商品和服務。」另外,雙方也同意「有意義地增加美國的農產品和能源出口。」
按照聯合聲明,中方將大量購買美國的商品和服務平衡雙邊的貿易失衡,看起來是中方讓步。不過《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指,美國每年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達3750億美元(約11.2兆元台幣),所以馬紐金等美方談判代表直到上周五深夜,仍持續要求中國每年減少2000億美元(約6兆元台幣)對美國的貿易順差,但中方始終不願妥協。

允修法保護智財
另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部分美國官員相信,中對美新增的採購只會在未來一、兩年達到500至600億美元(約1.5兆至1.8兆元台幣),與美國希望的2000億美元相差甚遠。尤其,在美方最關切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問題上,聯合聲明只說「雙方都高度重視,同意加強合作。中方將推進包括《專利法》在內的相關法律法規修訂工作。」
談判結果出爐後,中國官媒大肆歡呼。新華社發表評論稱:「這是一次積極、務實、富有建設性和成果的訪問,……對中美兩國人民和國際社會來說都是一個好消息。」文章同時強硬表示,「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每項成果的達成都絕非易事。無論在北京還是華盛頓,面對美方不合理要求,中國政府從來都堅決回擊,絕不妥協,不接受對方所設的限定條件。」

未提及解禁中興
不過,香港時事評論員林和立向香港《蘋果》表示,美國顯然是大贏家,中方日後若不履行承諾,美方隨時可拿華為等中國企業開刀,這有如「一把利劍放在北京頭上」。香港時事評論員劉銳紹指,中方在談判中做出重大讓步,反映中國實力不及美國。針對中方盼美解除對中興通訊的制裁,聯合聲明隻字未提。

美中貿易磋商聯合聲明
★雙方同意採取有效措施,實質性減少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中方將大量增加從美國購買商品和服務。
★雙方同意有意義地增加美國的農產品和能源出口,美方將派團赴中國討論具體事項。
★雙方就創造有利條件增加製造業產品和服務貿易達成共識。
★雙方同意繼續保持高層溝通,積極尋求解決各自關注的經貿問題。
★雙方同意鼓勵雙向投資,將努力創造公平競爭的商業經營環境。
★雙方高度重視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同意加強合作。

休兵短暫釋善意 對台廠幫助不大

美中貿易戰傳出停火的消息,外界一片叫好,但學者卻不以為然。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這次美中貿易戰仍存在三大不確定訊號待進一步觀察,若雙方沒有說明執行細節而只是短暫釋出善意,恐怕很難有「童話般的結局」,對股市只有短期利多效果,對我國產業界甚至經濟成長幫助不大。
孫明德指出,美中貿易戰談判三大不確定因素包括:川普說話反覆、信用太差,雙方善意不知可維持多久;中方尚未說明如何擴大對美採購、改善美中貿易關係的「籌碼」為何;雙方對貿易戰的用詞,只以「停火」帶過而非「終戰」,仍有不確定性存在。

美避免延長戰線
孫明德分析,川普政府在外交戰上同時要處理中國、北韓和伊朗的問題,為了避免戰線不斷延長弱化自己的實力,暫時給中國一點面子予以讓步,「若是伊朗問題解決了,美中貿易戰會不會又再開打很難說。」
另外,中方對於改善美中貿易關係的籌碼為何尚未說明,孫明德認為,中國極有可能將壓力轉向上游如日韓台等進口來源,台灣半導體及電子業者雖因為中國出口需要而不易成為祭品,但「石化廠及機械製造業者」必須留意池魚之殃,特別是依照中國海關統計,台灣每年對中國貿易順差逾千億,甚至高於日、韓兩國對中貿易順差加總,加上兩岸關係不佳,「中國找台廠開刀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孫明德指出,正在對美國進行訪問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一定帶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授權談判內容,不過川普智囊團對外交政策該主戰還是主和的看法似乎出現分歧,部分強硬保護主義官員未出現在本次談判團隊中,是否真的順利談成還有待觀察。

「掩蓋巨大讓步」 陸媒把輸講成贏

美中就貿易問題發表的聯合聲明,模糊不清,沒明確回應川普要求降低2000億美元逆差的要求。有美國學者認為,川普可能急著達成暫時協議,好順利進行對北韓的談判。另有中國觀察家認為,中方以「雙贏」形容這次結果,其實在掩蓋中國做出巨大讓步,把輸講成贏。
美國康乃爾大學專攻貿易政策的教授普拉薩德說:「這份聲明雖然看來軟弱模糊,但至少可以提供一個基礎,讓關稅暫停執行。川普政府看來很想與中國至少達成暫時的和平,確保6月川金會順利進行。」川普預定6月12日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舉行峰會。

劉鶴憂成賣國賊
海外中文媒體明鏡創辦人何頻則引述消息指,這次聲明是中方巨大讓步得來的結果,雙方對中方讓步秘而不宣,是美方給中方面子。劉鶴以「雙贏」來形容此次結果,生怕背上「賣國賊」罪名,被斥「喪權辱國」,成為李鴻章翻版。
中國官方報導憂當喜報、輸當贏講,刻意吹捧所謂成果,向民眾灌輸「中方沒讓步」的概念。
何頻指出,雖然中美雙方沒有公開談判內容,但連日來媒體仍一再曝光內幕,包括美中代表團為達成協議,在談判桌上爭得一塌胡塗,幾度拍桌。美中雙方連貿易失衡究竟多大都有分歧。中方以海關數據說明,去年對美順差達2758億美元,但美國商務部統計的數字是3752億美元。
至於中方要求放過中興通訊,據傳美方的條件是要中興改組董事會並接受重罰,美方並以中興一案要求換取中國取消對美農產品課徵懲罰關稅。此外,劉鶴前天在華府受訪時稱,美方與其他國家「必須要提高自己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力,讓中國人民願意買」,這句話也暗藏玄機,替無法增加進口先做好下台階。

(蘋果日報)
--
加徵關稅喊停 美中貿易戰休兵

中承諾擴大採購以縮小對美順差 但無具體數字

在美國華府舉行的美中第二輪貿易談判上週六落幕,雙方發表聯合聲明指出,中國購買更多美國商品和服務,來大幅降低美中貿易逆差,但並未提到具體數字及時間表,遭各界批評為「內容空洞」、「難以執行」。中國官媒搶先公布快訊,稱這是一項雙贏的選擇,並宣告貿易戰已經停止;但美方卻顯得格外冷靜。

聲明指出,雙方同意將採取有效措施實質減少美中貿易逆差,為滿足中國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和促進高質量經濟發展,中方將大量增加自美購買商品和服務,這也有助於美國經濟增長和就業;但聲明並未提及具體數字。美國先前要求削減兩國貿易逆差二千億美元。

二輪談判聯合聲明 被批內容空洞

根據聲明,雙方同意有意義地增加美國農產品和能源出口,美方將組團赴中國討論具體事項,並對同意擴大製造業產品和服務貿易進行討論,將就創造有利條件增加上述的貿易達成共識。

但在美國最關切的智財權保護問題,聲明只提及,雙方高度重視智財權保護,同意加強合作,中國將推動包括「專利法」在內相關法律修訂工作。但分析師指出,這種說法並無新意,中國先前已多次做過類似承諾。

中國最關切的美國擬對中國進口產品加徵關稅問題,聲明是隻字未提;另中國希望美國解除對中興通訊制裁的要求,聲明也全無提及。英國「金融時報」知情人士透露,在美國總統川普指示對中興通訊違規裁罰案網開一面,引發兩黨國會議員反彈後,川普團隊談判空間已被縮小。

中國代表團團長、中國副總理劉鶴表示,此次談判最大成果是雙方達成共識,不打貿易戰,並且停止互相加徵關稅,雙方同意採取措施實質性減少貿易逆差,是一項雙贏的選擇。但劉鶴也說,中國市場具有高度競爭性,如果想在中國市場獲得更大市占率,出口國必須提高自己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力,讓中國人民購買。

談降稅議題 美商務部長將再赴中

新華社等中國官媒競相以快訊宣稱「中美貿易戰停止」,但內容僅說是參加經貿磋商的有關人士透露,此次磋商「是積極的、建設性的、富有成果的」,並未有任何談判細節。

針對劉鶴稍早宣布,中美貿易磋商雙方達成共識,不打貿易戰,停止互相加徵關稅;美國財政部長努勤稍晚證實,美已同意停止互相加徵關稅,雙方並就大幅削減美中的貿易逆差達成協議;努勤還說,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很快就會前往中國,因中國承諾「在許多東西上」降低關稅。

600_251.jpg (600×555)

智財權不解決 美中還有得吵

美希望公平打開中國市場准入大門

美中第二輪貿易談判落幕,雙方雖敲定聯合聲明,強調中國將購買更多美國商品和服務,來大幅降低美中貿易逆差,但對於美國最關切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市場准入及強迫美企移轉技術等關鍵問題,缺乏具體內容和執行方式,在接下來的談判中,勢必將成為美中討價還價的焦點。

美國負責東亞太平洋事務的代理助卿董雲裳日前在日本參加會議時指出,美國真正看重的不是中國的採購大單,而是希望能公平的打開中國市場准入大門。

她表示:「中國多年來一直說要解決這些問題,並一再做出同樣、但從不兌現的承諾,或許商品採購會使雙方的關係恢復一些平衡;但我們真正想要做到的是,透過這些採購,努力撬開中國市場准入的大門。」

美國總統川普上週四接見率團訪美的中國副總理劉鶴時,就強調美中應在能源、製造業領域加強貿易和投資合作,擴大農產品貿易和市場准入,加強智財權保護的合作,為兩國民眾帶來更多實際利益。

白宮強調,美國的目標明確,就是與中國發展公平貿易關係,除了削減貿易赤字,美國更要中國開放市場、保護智財權,停止強迫技術轉移的作法。

觀察家認為,歷任美國政府曾與中國發生過貿易摩擦並進行談判,但中國多次透過採購清單短暫平衡貿易關係,進而阻止美國希望貿易公平往來的要求;這次中國若想採取過去策略,對於志在徹底扭轉美中不公平貿易的川普政府來說,中國採購大單的吸引力,恐怕沒有他們想像的那麼大。

美兩黨議員批︰又被中國伎倆欺騙

美中第二輪貿易談判落幕,雙方敲定一紙內容空洞、缺乏細節、又有執行難度的聯合聲明,引發美國兩黨國會議員及學界不滿。聯邦參議院共和黨籍議員盧比歐痛批,美國政府官員老是被中國的一貫「伎倆」欺騙;聯邦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也質疑,中國承諾短期大量採購美國商品,根本無法解決中國竊取或強迫美企移轉商業機密的根本問題。

據獲得這次談判簡報人士透露,中國根本不願依照美國要求、削減兩國貿易逆差二千億美元,僅承諾調降關稅、移除其他貿易障礙,來增加美國出口;中國也一直企圖用先前就宣布的調降汽車關稅等「小讓步」,讓川普政府可對外宣稱取得貿易談判的勝利。

聯邦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質疑,這項聲明缺乏具體細節,中國常要求美國公司交出技術及商業機密,才准許他們進入中國市場,中國僅短期大量採購美國商品,無法解決這個長期存在的問題。

聯邦參議院共和黨議員盧比歐在推文上痛批:「為什麼美國官員總是被中國的慣用伎倆所欺騙?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還說,中國來的劉鶴是信奉市場經濟的人,竟然被劉的好口才所打動,如果美國還不清醒過來,開始把美中貿易問題當成國家安全事務層級,中國未來還會再次勝利。」

中國承諾要進口美國半導體等更多商品,也可能造成美國與南韓、台灣等盟國起摩擦,因這兩國也向中國大量出口半導體。康乃爾大學教授普拉薩德(Eswar Prasad)分析,這是一項非常有限、且暫時的協議,只是為了化解升高緊張,且中國似乎已打贏這場貿易戰,因中國可能透過擴大對美採購特定商品,加大美國與盟邦之間的摩擦,政經利益都入袋。

華府智庫戰略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專家強森(Chris Johnson)表示,儘管川普總統指示對中興通訊違反禁運和解協議裁罰案應網開一面,但官員多認為,拿中興交換中國不對美國農產品出口加徵關稅,並非談判重點,最重要的應該是中國是否在接下來後續協議,願承諾且實現解決其對外國投資的不公平限制,還有用國家力量扶植半導體等關鍵產業的不公平競爭行為。

停火關鍵…不是黃豆、是頁岩油

這次美中經貿磋商聯合聲明,雙方在智慧財產、投資領域等,並未有具體內容,且大幅減少美中貿易逆差,也無具體時程及購買金額;但中國媒體解讀,有關聲明中「雙方同意有意義地增加美國農產品和能源出口,美方將派團赴華討論具體事項」,顯示中國之前打黃豆牌並未奏效,最終是承諾願擴大進口頁岩油等能源,才是美國讓步的主要關鍵之一。

彭博先前報導,根據花旗集團(Citigroup Inc.)報告,美國去年對中國的石油淨出口量平均每天約四十三.五萬桶,比前年平均每天十八萬桶增加了一倍多;美國原油及天然氣出口到亞洲的數字未來五年內都會大幅增長;若中國拿美國頁岩油當籌碼,將比黃豆等農產品更具效果。

中國「觀察者網」分析,在前波國際油價奔上百美元高檔後,美國大量資本湧入頁岩油開採,一躍成為全球主要原油開採國之一。二○一五年底,美國正式結束原油出口禁令,加上之前頁岩油開採累積的「堰塞湖」效應,美國急欲對外拓展原油出口市場,中國已成為加拿大之後、美國原油第二大買家。

分析指出,若以中國每個月進口美國原油一三○五萬桶推算,以每桶五十或八十美元計算,每月進口值約六.五億到十.四億美元,每年可達七十八億到一二五億美元,目前雖難以平衡美中間每年高達三千七百億餘元貿易赤字,但美國原油僅佔中國進口總量的五%不到,未來成長空間可期。

學者︰台灣池魚之殃風險仍在

對於美中貿易談判傳出停戰,學者認為,短期對台影響不大,但得留意美中目前只就「目標」達成共識,具體如何執行、細節也是付之闕如;假如美中持續以此種脫離商業常規方式,以求達成各自最大利益來解決貿易糾紛,長期來看,台灣等周遭國家還是難躲過「池魚之殃」風險。

元大寶華綜經院策略分析師顏承暉表示,美中貿易戰發展至今仍符合預期,因年底美國即將期中選舉,可預期美國總統川普會希望在此之前,取得貿易進展,既然中國已釋出善意退讓,在符合可達「減少中國對美貿易逆差」及「保護智慧財產權」的原則性目的下,貿易戰當然可暫時不打。

他分析,雙方雖有原則性共識,但目前沒看到具體作法。舉例來說,美中貿易逆差如何解決、何時解決?在智財權方面,中國即使承諾以自身法律保護,但是否真能符合美方期待?因此只能解讀為雙方是避免六月發生的關稅戰,貿易冷戰並未結束,後續中方做法若不符美國預期,衝突仍可能再升高。

顏承暉認為,短期美中貿易戰仍停留在「口舌之爭」階段,對台影響不大,但長期來看,將持續對台灣經濟產生傷害。他指出,中國要縮減對美貿易逆差,若不以市場手段達成,而是直接增加對美進口,將原本向台廠採購的半導體零組件,改為向美國購買,對台商投資佈局就一定會造成影響;他建議,台灣應堅守自己的規則,持續擁護多邊經濟架構,學習日本做法,這比起急躁選邊站,會是更好選項。

中國轉向美採購半導體 衝擊台廠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認為,這只是美中貿易戰初步緩和,不代表貿易戰已終結;從過去經驗來看,不管是川普或中方講話都並非如此有信用。

孫明德分析,美中貿易戰目前對台商影響還不大,隨達成共識「停火」消息一出,預估短期對美、中、台股市都是利多;但長期來看,對台灣影響仍不明朗,雙方對於如何解決貿易逆差、智慧財產權保護等問題,都還沒提出具體細節。若中國主要是以擴大對美國採購來解決逆差問題,對台灣就不是壞事;但若是改變對台、日、韓等國的進口策略來因應擴大對美國進口,那就得小心。

(自由時報)
--
美中休兵 不打貿易戰、關稅戰了

中國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十九日在美國華盛頓表示,中美經貿磋商達成共識,雙方同意不打貿易戰,並停止互相加徵關稅。白宮十九日公布美中聯合聲明說,雙方同意大幅減少美中貿易逆差,中方允諾增加採購美國農產品與能源,但聲明中並未提到確切金額。

白宮公布的聲明指出,劉鶴作為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特使,十七日與十八日訪問華府期間,美中雙方就貿易議題進行「建設性磋商」,在採取有效措施、大幅減少美中貨品貿易逆差上,雙方有了共識。

不過,華爾街日報報導,中方只同意擴大購買美國貨品,縮小雙方三千七百五十億美元(約台幣十一點二兆元)貿易順差。川普政府要求大陸同意在二○二○年前削減兩千億美元貿易逆差,但中方堅拒承諾任何具體目標。

消息人士指出,中方代表非常警惕,以免被視為對美讓步,因為之前大陸內部已將任何對美讓步視作喪權辱國。

中方雖未允諾削減逆差的具體數字,但白宮發布的聯合聲明也未提美方的其他要求,包括停止政府補貼,以及大陸官方停止支持「二○二五中國製造」計畫。聲明中並未提及中方是否就中興通訊遭美國商務部制裁、無法採購美國產品七年一事,與美方磋商。

雙方在聯合聲明中承諾繼續磋商,顯示美中近期不會互相加徵關稅。劉鶴表示,這是一次積極、務實、富有建設性和成果的訪問,雙方就發展積極健康的中美經貿關係達成許多共識。中美雙方將在能源、農產品、醫療、高科技產品、金融等領域加強貿易合作,既可推動大陸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也有利於美方削減貿易赤字,是雙贏的選擇。同時,雙方還將繼續加強相互投資和深化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的合作。

根據大陸新華社發布的聯合聲明,雙方同意採取有效措施實質性減少美對大陸貨物貿易逆差。為滿足大陸人民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和促進高質量經濟發展,中方將大量增加自美購買商品和服務。這也有助於美國經濟增長和就業。

美聯社報導,美國康乃爾大學貿易學者普拉薩德說,這份模糊軟弱的聯合聲明,看來只是讓雙方緊張關係暫時降溫,「川普政府似乎想跟中國達成暫時的和解,以確保下個月川普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的峰會順利進行」。

photo.php (399×831)

關鍵問題沒解決… 美中貿易戰休兵 引信未除

為期兩天的美中貿易談判結束,川普政府未能讓中國大陸同意削減兩千億美元貿易逆差,中方雖表明將加強購買美國產品,但堅拒承諾具體目標。專家認為,引發中美貿易戰的關鍵問題並未解決,這次談判結果只能算是雙方暫時休兵。

消息人士透露,美中雙方十八日整晚就聯合聲明內容激烈爭辯,中方願意逐步增加購買美國貨品,縮小三千七百五十億美元貿易順差。美方談判代表向中方代表施壓,要求中方同意削減兩千億美元,中方拒絕承諾具體數字。消息人士表示,目前只能由美國總統川普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作最後決定。

美中發表聯合聲明後不久,中方代表團起程返國,聯合聲明沒有如美國所願,具體說明大陸購買美國產品的數字。

美國財長米努勤本月初曾率商務部長羅斯、貿易代表賴海哲等美國經貿高層官員訪問北京,北京當局當時就已決定,關稅等問題可以談,但美方要求大陸削減上千億美元貿易赤字、停止補貼「二○二五中國製造」相關產業,這兩點中方絕對不讓步。米努勤一行那次幾乎空手而回。

相隔僅半個多月,如今劉鶴率團訪美,更沒道理同意上述條件。上次美方經貿大軍壓境北京,中方都毫不讓步,這次當然不會在美方地盤向同樣的條件低頭,以免被大陸民眾視為喪權辱國。

這次貿易談判除了縮減美中貿易逆差外,另一個目的是希望停止貿易戰,看來這個目標或許暫時達到。中方談判團團長劉鶴表示,這次中美經貿磋商的最大成果,是雙方達成共識,不打貿易戰,並停止互相加徵關稅。

不過,美國已有經貿學者指出,這次雙方聲明語意模糊,沒有具體數字又避開爭議問題,看起來只是暫時休兵,原因應是川普下月十二日將和北韓的金正恩舉行高峰會,不宜在此刻和力挺金正恩的大陸衝突。

另一方面,消息人士說,大陸外長王毅本周將訪華府,主要是商討美國禁止出售晶片給大陸中興通訊糾紛。

美財長證實美中停止互課關稅 商務部長將赴陸談採購

美國財政部長米努勤廿日證實,美國和中國大陸在日前的貿易談判中,同意暫停互課報復性關稅。

大陸副總理劉鶴十七日與十八日訪問華府,他十九日表示,美中雙方已同意停止互課關稅。

米努勤廿日對福斯新聞表示:「我們達成有意義的進展,同意了一個架構。所以我們現在嘗試執行這套架構協議時,同意暫停互課關稅。」

他並表示,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很快會前往大陸,討論大陸加強採購美國農產品和能源產品的細節。

他說,美方預期今年對大陸農產品出口可望大幅增加百分之卅至四十,大陸對美國能源業採購將加倍,為來三至五年每年金額將達六百億美元。

美中貿易戰休兵… 大陸官媒叫好 網民質疑讓步

中美兩國新一輪貿易談判落幕,中國大陸官媒強調這是一次積極的、建設性的並富有成果的磋商;但另有分析說,中方可能做了隱性讓步,允諾多購買美國服貿產品;還有說法指出,北京的退讓宛若是將貿易談判結果披上了「國王的新衣」,在大陸內部可減少批評聲浪,對外則讓美國得到充分實惠。

對於中美不打貿易戰大陸官媒全面唱好,指協商結果是兩國雙贏。大陸網友則反應不一,有人留言說,「以戈止武,打個平手,厲害了我的國!」但也有網友直言,「對美讓步就是讓步。」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RFI)等媒體報導,北京在談判中可能做出隱性的讓步,允諾多多購買美國商品,但抵制美方所提將中國對美貿易順差減少一半以上要求。外媒引述知情人士說,中方不願意承諾具體的購買規模,但盼望設法緩和兩國貿易緊張。美國未來是否對大陸產品開徵高額關稅,將是評價此次談判是否成功的標竿。

中美雙向行? 會見川普 劉鶴透露兩意外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特使、副總理劉鶴昨透露他與美國總統川普會面的兩個談判細節,首先他原本以為十五分鐘禮貌性見面,後來延長成四十五分鐘的實質性會談;其次,他原本以為是跟川普和財長米努勤會談,結果到白宮,連副總統潘斯和內閣成員都在場,讓他非常吃驚。

劉鶴昨在華府接受香港「鳳凰衛視」採訪時指出,上述兩細節說明幾件事,一是表明對中國的尊重,二是對發展中美經貿關係高度重視;劉鶴形容整個見面過程,是個「友好、坦誠、富有成效的見面」。

劉鶴說,他強烈感覺到,川普希望發展良好的中美關係,也強烈感覺到,川普想要解決雙邊經貿問題,經過中美談判這個壓艙石和助推器,「我們願意相向而行,雙方合作的潛力巨大」。

劉鶴指出,中美雙邊經貿關係從「問題」到「正常狀態」,將進一步「有來有往」,未來中美官員互訪會增加,相互交流的經貿關係愈來愈「具體化」。

劉鶴認為,中美已經過了相互指責的階段,目前取得階段性成果有其必然性。但也應該看到,兩個國家在發展過程中必然會產生一些不同的認識,甚至出現新的曲折,大家也不必感到意外。

美財長證實和大陸貿易戰休兵 暫停互課關稅

美國財政部長米努勤廿日證實,美國和中國大陸在日前的貿易談判中,同意暫停互課報復性關稅。

大陸副總理劉鶴十七日與十八日訪問華府,他十九日表示,美中雙方已同意停止互課關稅。

米努勤廿日對福斯新聞表示:「我們達成有意義的進展,同意了一個架構。所以我們現在同意在嘗試執行這套架構協議時,暫停互課關稅。」

他並表示,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很快會前往大陸,討論大陸同意加強採購美國農產品和能源產品的細節。他說,美方預期今年對大陸農產品出口可望大幅增加百分之卅至四十,大陸對美國能源業採購將加倍,未來三至五年每年金額將達六百億美元。

(聯合報)
--
美中貿易戰停火 發布聯合聲明

美國與中國在磋商兩天後,發布聯合聲明宣告達成共識,中國將「大幅增加採購」美國產品,降低貿易戰開打的疑慮。中國副總理劉鶴更說,雙方已達成共識,不打貿易戰,並停止互相加徵關稅。

兩國的聯合聲明未提到削減美中貿易逆差的明確金額,美國也未同意放鬆對大陸中興通訊的制裁。專家指出,聲明雖缺乏細節,但可望舒緩貿易緊張情勢。

美國與中國19日發表聯合聲明指出,雙方在進行「有建設性的諮商」後,已同意須採取「有效措施以大幅縮減」美中逆差。中國同意「大幅增加」採購美國產品及服務,且須使美國農產品及能源出口「顯著增加」。

雙方代表團也討論到擴張製造品貿易,且同意加強合作保護智財權,中國將推動修訂相關領域的法律與規定,以解決美國在智慧財產權方面的不滿。雙方並保證繼續交流,以解決其他歧見,美國也將派遣團隊前往中國完成相關細節。

劉鶴說,這次經貿磋商的最大成果是雙方達成共識,不打貿易戰,並停止互相加徵關稅。中新社報導,劉鶴說,中美雙方將在能源、農產品、醫療、高科技產品、金融等領域加強貿易合作,這既能推動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需要,也有利於美方削減貿易逆差,是雙贏的選擇。

然而,美中發布的聯合聲明未提到美中打算縮減的具體貿易逆差數字,也未提到先前中國官員傳出提議一年削減美中貿易逆差2,000億美元的訊息。聲明對於保護知識財產權的措辭也相當模糊,也沒有提到是否要鬆綁中興通訊的零組件銷售禁令。

著名經濟學者普拉薩德指出,這項聲明意在降低貿易緊張情勢,但由於中國承諾多買美國半導體等產品,等於是在美國與台灣及南韓之間見縫插針,「我認為中國將贏得這場貿易戰。最終可能是中國多買美國產品,但將使美國與盟國間的矛盾擴大」。

photo.php (399×331)

美中貿易停火非停戰 聯合聲明背後有三大真相

美中貿易談判出現戲劇性轉折,竟於周六發布聯合聲明,宣布貿易戰休兵。但顯然易見的是,這紙聲明只能使雙方停火一時,讓美國自己靜度國觴節(5月最後一個周一),川普會不會在端午節(6月18日)爆出變數,沒有人敢料準。

以下是聯合聲明背後官方不便明說的祕密:

●美國財政部和貿易代表署立場不同調

美國財政部長和貿易代表署就是否對中國實施關稅,立場明顯不一。財政部長米努勤周日接受福斯新聞台(Fox)訪問時說 :「我們將暫停貿易戰,我們已經同意,在設法執行架構協議之際,先擱置關稅。」數小時後,貿易署代表賴海哲發布新聞稿強調,關稅仍是「保障我國技術」的重要工具。

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報導,對於米努勤搶先美國總統川普和貿易團隊之前,主導對中談判,令美方談判代表感到挫折。知情人士說:「他急於達成協議,有損美方的談判立場。」

●美方訴求各有表述

賴海哲發布新聞稿說:「促使中國擴大對美國出口開放市場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解決中方強制技術轉移、網路竊盜、以及保障我方創新的問題。」此話暗指財政部過於注重平衡美中貿易逆差,但賴海哲和白宮貿易顧問納 瓦羅認為不應以此為滿足。

●2,000億美元怎麼平衡?

美國雖未促成中國在聯合聲明中明確載明至少縮減貿易逆差2,000億美元的承諾,問題是要如何達到?

中國每年對美貿易逆差為3,370億美元。加州大學聖地牙哥校區教授史宗瀚(Victor Shih)表示,中國要每年降低貿易逆差2,000億美元,是難以想像的數字。他指出,就算中國大幅轉由美國進口能源、原物料、飛機,也只會減少1,000億美元,2,000億美元也表示中國得大幅降低出口,並大幅調整供應鏈。

彭博專欄作家費克林(David Fickling)也指出,真正難題是逆差要減在哪?去年美國對中國出口1,540億美元,從中國進口4,310億美元;要削減2,000億美元逆差,美國若非出口倍增,就是進口減半,或找到某種「增出╱減進」的組合。

最可行的做法,恐怕是美國對中國進口減半,中國出口減少「依賴」美國,轉向其他開拓出口市場。但這種做法只是平衡了美中帳面上的貿易逆差,對美國消費者和出口業者並無益處。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這紙聯合聲明讓美國關稅的威脅至少可解除到6月12日川金高峰會,因為要北韓放棄核武,美國還需要中國居中幫忙。

美中貿易戰轉為停停打打?聽聽美財長米努勤怎麼說

美國財政部長米努勤表示,美中兩國在兩天的貿易談判有所進展,川普政府決定「暫時」不對中國產品加徵關稅。

米努勤周日在福斯新聞台(Fox)的訪談說 :「我們將暫停貿易戰,我們已經同意,在設法執行架構協議之際,先擱置關稅。」

川普總統之前威脅要對價值1,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關稅,以懲罰中國侵犯美國智慧財產權的行為。中國則威脅對黃豆、飛機等美國商品加徵關稅以報復美國。

米努勤的談話將讓投資人鬆一口氣,他們之前擔心這兩個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瀕臨全面貿易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警告,全球貿易戰將破壞多年來最廣泛的全球經濟成長。

「我們達到非常有意義的進展,就架構達成共識。這架構包括他們同意增加商品採購來大幅減少貿易逆差。」米努勤還說,雙方同意數值上的目標,但他不願透露這些數字。

不過,對於川普是否已經撤除關稅威脅,川普的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周日接受CBS訪問時表示:「我不認為已經到了這一步。」

「關稅是談判內容,可能也必須是手段之一,」庫德洛說。「如果不使用一切手段,你是得不到這種重大變化的。」

目前還不知道兩國的休戰能維持多久。川普在貿易問題上態度變化無常,例如他經常宣布北美自貿協定的重談進展良好,但又一再威脅退出協議。

米努勤接受訪談之前,兩國周六發布聯合聲明,中國承諾「大幅」增加美國商品進口。但白宮發表的聲明並未提及中國計畫增加的進口額,也未回應川普首席經濟顧問周五的有關表態。庫德洛周五表示,中國同意將每年對美貿易順差減少2,000億美元。美國去年對華商品貿易逆差3,760億美元,如果包括服務貿易,則逆差為3,370億美元。

庫德洛周日不強調2,000億美元這個數字的意義,在CBS受訪中表示「可能我話說在太前面」,但又在ABC的訪訪中說「雙方都用這個數字作為初略的估算」。

據新華社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特使、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華盛頓對記者說,他與米努勤、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和美國貿易代表賴海哲談判達成共識,不打貿易戰。

陸方:擴大自美進口 非讓步

大陸前國家外經貿部副部長、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談判代表龍永圖昨(20)日表示,中國大陸計劃增加從美國進口商品,並不是貿易磋商中的讓步,而是新階段對外經貿政策必要調整的反映。

界面新聞報導,龍永圖在「第四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上表示,中方同意擴大對美國商品和服務的進口,不是大陸的讓步。相反的,這一做法符合大陸老百姓生活品質大幅改善、對高品質消費品和服務的需求有所增加的趨勢。

(經濟日報)
--
陸美貿易戰 停火!不加徵關稅 修訂《專利法》

陸美貿易戰偃旗息鼓。雙方在19日公布「經貿磋商聯合聲明」,同意大幅減少大陸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大陸還允諾採購更多美國農產與能源產品,並修訂《專利法》。擔任大陸領導人習近平特使的副總理劉鶴強調雙方「已達成共識、不打貿易戰、停止互相加徵關稅」。大陸官媒表示,「中美貿易戰停戰是雙方共同勝利」。不過,聲明尚欠缺具體目標,相關細節也需要透過後續磋商才能確認。

陸允諾 增購美農產與能源

劉鶴領軍的陸方代表團與美國財長穆努欽、商務部長羅斯、貿易代表萊海澤完成為期2天的密集磋商後,取得戲劇性突破,達成6項共識。包括「採取有效措施實質性減少美對華貨物貿易逆差」、「有意義地增加美國農產品和能源出口」、「創造有利條件以擴大製造業產品與服務貿易」、「加強雙方在智慧財產權保護方面的合作」、「鼓勵雙向投資,創造公平競爭經商環境」、「保持高層溝通,積極尋求解決各自關心的經貿問題」等。

聲明還指,「為滿足中國人民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和促進高品質經濟發展,中方將大量增加自美購買商品和服務,這也有助於美國經濟增長和就業」。此外,美方將派團赴大陸,商討如何增加農產品與能源出口;為與美國合作保護智慧財產權,陸方也將推動《專利法》等修訂工作。

川劉會延至45分鐘 獲6共識

劉鶴接受採訪時透露,他與美國總統川普原訂會面時間僅有15分鐘,後來延長到45分鐘,且副總統彭斯等許多重要官員都在場,讓他強烈感覺到川普希望發展良好的陸美關係。未來陸美雙方將在「能源、農產品、醫療、高科技產品、金融」等領域加強貿易合作,如此既能推動大陸經濟轉向高品質發展、滿足人民需求,也有利美方削減貿易赤字,是雙贏的選擇。同時,雙方也將持續加強相互投資和深化智慧財產權保護領域的合作,這對全球經濟貿易的穩定繁榮大有助益。

外界認為,聯合聲明雖然顯示陸美雙方正努力緩解當前的貿易緊張局勢,但在執行細節上不夠明確,聲明也未提供貿易逆差削減的具體幅度。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18日在白宮稱,陸方提議削減至少2000億美元,「這是個很好的數字」,不過大陸外交部隨即否認上述說法。

貿易逆差削減幅度 待磋商

《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由於陸美貿易摩擦已導致全球市場緊張,陸方希望緩和雙方關係,但陸方在協商過程中又十分謹慎,只同意擴大購買美國貨品以縮小3750億美元(台幣11.23兆元)的貿易逆差,不願承諾具體購買的規模。此外,美方也未在聲明中提及大陸推動的「中國製造2025」計畫。

b01a00_t_01_03.jpg (656×595)

川普手腕雖靈活 日後籌碼恐限縮!陸美經貿緊密 台灣牌空間小

陸美握手言和,貿易戰休兵,大陸國際關係學者郭憲綱表示,隨著陸美貿易額不斷增加,雙方經貿關係愈來愈緊密,要解決陸美貿易不平衡問題就會更容易一些,美國打台灣牌的空間也會愈來愈小。

在陸美貿易大戰期間,美國總統川普多次打出台灣牌,例如10日在高雄舉行台美國防軍售會談;美國在台協會AIT將於六月開館,美國海軍陸戰隊是否進駐?是否派高級別官員參加開幕儀式?

陸經濟結構轉型內需

未來川普是否減緩操作台灣牌的力度,郭憲綱認為,台灣一直是美國手中的一張牌,在某些方面美國不斷拿台灣議題要求大陸讓步,作為一個商人總統,川普運用這些策略非常嫻熟,今後一段時間,台灣牌使用多少,還要看具體情況而定。

郭憲綱表示,總體來說,隨著陸美貿易額不斷增加,雙方經貿關係愈來愈緊密,大陸的經濟結構也正在發生劇烈變化,從依賴外貿出口轉向內需,意味著大陸對進口產品的需求量加大,在這種情況下,要解決陸美貿易不平衡問題就容易一些,「隨著大陸國際地位提高,大陸實力的上升,美國打台灣牌的空間將愈來愈小。」

301條款仍有啟動可能

雖然陸美暫時鳴金收兵,貿易戰危機解除,但不意味著從此高枕無憂。郭憲綱認為,陸美間今後仍會有貿易摩擦,這也將成為常態,因為兩國之間的經貿額度愈來愈大,陸美間經濟結構的互補性也在逐漸縮小,大陸改革開放以來,大陸向美國出口產品的科技含量不斷上升。

郭憲綱認為,陸美間貿易不平衡的問題會始終存在,況且美國一直沒解除高科技產品出口大陸的限制,陸美想達到貿易平衡是個困難的問題,未來仍有可能出現貿易摩擦。「只要陸美貿易不平衡現象依然存在,甚至逆差更加擴大,未來美國還是有可能啟動301條款對大陸施壓。」

陸減少輸美 恐影響台輸陸產業

中美貿易戰休兵細節沒講清楚,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之前雙方精銳盡出,你來我往,貿易戰一觸即發,現應只是短暫釋出善意,內情並不單純,特別是美國總統川普個性反覆,恐難有「童話般結局」!

孫明德強調,中美貿易戰不打了,對台灣股市及金融市場屬短期利多,但須留心若大陸減少對美出口,亦即將壓力轉至台日韓,減少自3地進口量,身為大陸第一大貿易順差國的台灣,應留心後續對石化、機械製造業等的衝擊。

「中美談判需要時間,真得來硬的大家都承擔不起!」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林向愷指出,若美限制中國電子資訊產品輸入,其消費者也會受到波及,反觀中國限縮美農產品進口,中國自己農產供應亦恐會出問題,重點是雙方如何因應需要時間,才需暫時休兵。

就雙方釋出的消息,感受到一片詳和之氣,完全聽不到過去的殺伐聲,孫明德認為內情並不單純。他指出,現在只有美方官員在講,但依過去的經驗,每每官員講後,川普卻不認帳,連前兩天歐盟主席圖斯克都說「有這樣的盟友,誰還需要敵人?」加上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訪美未久,雙方應只就原則性事務進行討論,不可能將背後千細萬縷的細節談完。

孫明德進一步指出,現在因伊朗問題,讓川普分心注意中東與歐盟盟友舉動,在中國部分就不再那麼堅持,但不代表中美貿易戰就打完了。

須注意的是,在處理中美貿易問題上,中國若只是擴大對美採購沒什麼影響,但如果減少對美出口,屆時中國就只能往上釋放壓力,孫明德說,中國可能將壓力轉向上游如日韓台等進口來源地,特別是台灣名列中國貿易順差國第1名,每年對中貿易順差逾千億,高於日、韓兩國對中貿易順差加總,如今兩岸關係不佳,中國若減少對台日韓的進口,台灣半導體及電子業者雖不易成為祭品,但石化廠及機械製造業者恐遭池魚之殃。

王美花:陸智財權改革是關鍵

中美貿易戰休兵,經濟部次長王美花指出,外界主要關注未來中美聯合聲明內容如何落實,特別是體制上,政府補貼及智財權的改革,這兩點相較增購農產品等部份困難許多,卻是各國希望在中美談判間,真能有所進展的項目,若能改善,將可有效降低未來中美貿易衝突,有助進一步提振全球經濟。

「中美貿易戰休兵,讓全球都鬆了一口氣!」王美花說,貿易保護主義興起、中美貿易戰開打,對屬全球供應鏈之一的台灣產業勢將造成衝擊,如今不打了,並著手解決專利、智財權保護不足爭議,讓各界原本懸著的一顆心總算放了下來。

至於聲明中,中國承諾多購買農產品、就能源部分進行合作等,王美花認為,至少中國大陸已跨出第一步,釋放出要解決貿易逆差的方向,未來要關注如何落實。

王美花並強調,截至目前釋放出來的訊息,有關中國大陸要修《專利法》部分,但美方在智慧財產權保護上,不會只關注這部分,因《專利法》的修正本來就在進行,一直沒有較多進展,且美方比較在乎的是竊取智財權問題,若未來真的只鎖定《專利法》修正,她覺得對實質幫助不大。

之前川普說有要救中興,這次卻無著墨,王美花表示,川普發表救中興言論後,美方內部傳出中興是個案執法問題,與解決整體貿易戰是兩回事,不管共和黨或民主黨議員,多對川普言論不以為然,這次未納入中美聯合聲明,顯示川普政府正在思考中興應回歸個案如何符合規範上。

原本美方301制裁清單,即將確認最終產品名單,但在中美聯合聲明發布後,顯示貿易戰並非非打不可,王美花指出,之前研究301制裁清單對台灣屬間接影響,如今中美休兵,相關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救或罰 陸美協議未提中興案

美中貿易談判達成共識,雙方雖然偃旗息鼓,但對於遭到美方重罰的大陸電信設備大廠中興通訊(ZTE)的命運,以及美國是否將繼續對中興通訊的禁售制裁,協議中卻隻字未提。據了解,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很快就會前往北京討論大陸採購能源和農產品的細節,預料雙方屆時會繼續討論中興電訊的處理方式。

中興通訊為大陸第二大電信設備製造商,有超過8萬名員工。去年向美國德州聯邦法院認罪,違反美國對伊朗與北韓的制裁措施,違法再出口美國商品與技術給兩國。中興通訊為此繳納11.9億美元高額罰款與和解金,同時開除懲處相關人員。

羅斯赴陸 商討採購細節

但美國商務部指出,中興並未完全履行承諾,商務部4月對中興再祭重罰,下令禁止美國供應商,出售關鍵的通訊設備零組件、軟體和設備等給中興通訊,禁令長達7年。由於重度仰賴的美國供應鏈被切斷,中興被迫停工,股票也暫停交易,對中興通訊來說,此禁令形同死刑。

美提高層改組 挨批愚蠢

但川普政府在政策上多次出現髮夾彎,這次也不例外。在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劉鶴領軍的代表團,抵達華府展開新一回合貿易談判前,川普13日發文,一反先前多次嗆聲、稱大陸害美國人丟掉飯碗、損失幾千億美金強硬立場,放軟身段,顯然有意鬆綁對中興的制裁。他強調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正在努力「為中興通訊這家中國大型電信業者,提供一個快速重振旗鼓的途徑」、「大陸有太多的工作機會流失,我已指示商務部要完成這項任務。」

川普突如其來的轉折,引發兩黨國會議員反彈。商務部長羅斯第二天表示,中興通訊的確做了很多不恰當的事,但「問題是,有沒有其他替代方案?」商務部將「非常迅速探究」解決方式。總統一聲令下,商務部立場馬上峰迴路轉,前國際貨幣基金(IMF)中國事務主任、康乃爾大學教授普拉薩德當時指出,總統說了算,傷害國家法治形象。

不過,美國聯邦眾議院17日通過修正案,維持對中興制裁,完全不給川普面子。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庫德洛18日則稱,中興若想美國網開一面,須改組管理階層。但美國企業研究所大陸問題專家史劍道認為,這太愚蠢,因為換誰都是換湯不換藥。

聲明無具體細節 美自覺吃虧

陸美貿易談判達成共識,美國媒體對於這份中美聯合聲明的看法大致是,聲明缺乏具體降低逆差的數字和細節,且對於大陸侵犯美國智財權用詞很溫和不具約束力,怕是美國「吃虧」了。

《華爾街日報》在其標題點明大陸「拒絕」美國縮減貿易逆差的目標。副標則說大陸同意增加採購,但拒絕對川普政府設定的2000億美元目標作出承諾。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也提到了,在聲明中沒有具體細節,並引述「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中國問題專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 的話說「聲明太含糊了,可能沒有什麼約束力」。甘思德還說,若美國決定放棄大陸侵犯美國智財權所衍生的關稅措施,那麼大陸就算是「贏了」,而且是「大贏」。

紐約時報與華盛頓郵報等主流媒體也都提出類似的主張與看法。認為沒有細節,只算是空頭承諾。

不光新聞媒體,美國國會議員也覺得被大陸耍了。聯邦參議院少數黨領袖舒默曾警告川普,若放棄對大陸徵收關稅、放棄制裁中興以換取大陸的訂單,根本是筆爛透的交易。眾議院少數黨領袖裴洛西也不滿地說,川普總統一再大談要和大陸進行公平貿易,卻在中興問題上迅速讓步。「我再說一次,這是國家安全問題,網路安全問題,這只突顯了總統不知道如何在平衡貿易談判中為我們爭取勝利。」

談判峰迴路轉 川普推文全都露

美國總統川普愛發推特,經常透過推特表達官方立場,不但引發諸多爭議,甚至被譏推特治國。不過,川普的推特,在這次的中美貿易大戰中,扮演傳遞訊息的關鍵角色。

川普5月8日一大早就發推文,預告他將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熱線,「我將在今天早上8點30分,與我的朋友、習近平主席通電話,主要的話題包括會有好事發生的貿易,以及正在建立關係與信賴的北韓。」

川普在13日發文,坦言美陸貿易談判有難處,但他抱持樂觀。「習近平主席和我,正在共同努力為中興通訊這家中國大型電信業者,提供一個快速重振旗鼓的途徑。大陸有太多的工作機會流失,我已指示商務部要完成這項任務。」他寫道,「美陸貿易合作良好,但過去多年來的談判都是中國受惠,所以要讓大陸加入一個雙方互惠的協議很困難。要保持冷靜,問題都會解決的。」

第二天,他更進一步提及美陸貿易談判的關鍵─遭美商務部重罰的大陸電信設備大廠中興通訊,「中興通訊向美國的公司買進大量零組件,這點也反應在我們與大陸談判中的更大貿易協議,以及我和習主席的私交上。」

川普15日再透過推特發布貿易談判相關進度,「我們持續與大陸進行貿易談判,他們許多年來,每年都從美國賺進幾千億美元,」推文最後並寫道「請期待最新消息。」

一天後川普連發三篇推文,強調美國沒就制裁中興通訊一事對中國屈服。川普指責《華盛頓郵報》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放送假新聞,「中興通訊除了涉及更大的貿易協議外,什麼事也沒發生,我國已經失去幾千億美元給中國。」「中方已經看到我方的要求。根本沒有屈服的事,媒體很想讓民眾這麼認為,相關會談根本就還沒開始。」

17日川普再貼文,「與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討論貿易議題」,並放上他笑開懷與對方握手的照片。不過19日美陸宣布貿易戰正式停火,川普尚未對此發文評論。

(中國時報)
--
中美6共識 貿易戰休兵

眾所關注的中美貿易協商談判正式落幕,會後雙方發表的聯合聲明達成六點共識,其中包括降低美國對中國的貿易赤字、擴大進口、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等。中國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表示,本次磋商的最大成果,是雙方達成不打貿易戰、並停止互相加徵關稅的共識。

由劉鶴率領的中方代表團,與美國財長穆努欽、商務部長羅斯及貿易代表萊海澤等美方代表進行為期4天的磋商。和本月初在北京僅「達成部分共識」相比,本次進展顯著。

華爾街見聞報導,穆努欽表示,中美將暫停貿易戰,中國並承諾將大幅度降低貿易赤字,此外羅斯將很快訪問中國。

報導稱,劉鶴說,中美雙方將在能源、農產品、醫療、高科技產品、金融等領域加強貿易合作。強調這不僅可以滿足中國經濟轉向高品質發展,也有利美方削減貿易赤字,是雙贏的選擇。

根據會後公布的六點聯合聲明,首先是雙方同意採取有效措施,實質性降低美國對中國的貨物貿易逆差,為達成此一目標,中方將大量增加購買美國的商品和服務,這也有助於美國經濟增長和就業。

其次,雙方同意將增加美國農產品和能源出口,美方將派團前往中國討論具體事項。此外,雙方同意繼續擴大製造業產品和服務貿易,並且會加強在智慧財產權保護上的合作。中美雙向投資方面,雙方亦達成共識,並將努力創造公平競爭營商環境。對於兩國各自關注的經貿問題,雙方同意將繼續保持高層溝通。

報導稱,劉鶴強調,本次中美經貿磋商的最大成果是雙方達成共識,不打貿易戰,並停止互相加徵關稅。劉鶴並稱,此次雙方取得共識有其必然性,但對於其他尚待解決的問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強調「解決兩國經貿關係多年來的結構性問題需要時間」。面對未來兩國關係發展中可能遇到的新曲折新矛盾,劉鶴指出:「要冷靜看待,堅持對話,妥善處理」。

鳳凰網報導,值得注意的是,劉鶴受訪時還透露與川普會面的幾個特殊細節。雙方原訂會面人員,除了劉鶴、川普之外還有財長,但後來發現包括美國副總統彭斯以及很多美國內閣成員及白宮要員也都在場。此外,原訂15分鐘的會面後來延長到45分鐘,雙方從禮貌性拜會轉為實質性會談。劉鶴表示,由此足見美方對中國的尊重,及對兩國經貿關係的高度重視。

a01a00_t_01_02.jpg (656×374)

陸擴大買美貨 降低順差

中美貿易問題經過4天磋商,美方關注的降低貿易赤字終於達成共識,中國將大幅增加對美進口。專家表示,由於中國正在提高清潔能源的比重,而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預料天然氣將會成為擴大進口的優先選項。此外,大豆、棉花等美國農產品也可能會擴大進口。

儘管中美雙方都表態要降低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但並未提及詳細金額。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人士透露,中美一連兩日的談判中,美方多次提出每年削減2,000億美元貿易差距的要求,但直至最後一刻,中方官員雖同意降低,但堅拒為金額設限。

根據中國商務部統計,每年中美兩國的貨物貿易赤字都逾2,000億美元,2017年更創下新高,達到為2,758.2億美元。而今年前四個月,其貨貿赤字也有804億美元之多。

根據雙方公布的聯合聲明,為提升美國經濟增長和就業,中方將大量增加自美購買商品和服務,同時美國也將派團前往中國討論增加美國農產品和能源進口的相關事項。

中新社報導,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副所長王仲穎表示,中國正在進行能源結構調整,勢必要減少煤炭消費量並增加使用相對清潔的天然氣。而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因此增加美國天然氣的進口,不僅可以解決中國的民生需求,亦有助於能對接美國龐大的天然氣出口需求,可說是雙贏局面。

華爾街見聞報導,申萬宏源研究所國際經驗與配置研究主管李一民最新報告中分析,中國之所以願意讓步削減對美順差,主要是一旦貿易戰開打、美國對中國祭出25%的高額懲罰性關稅的話,預估中國的GDP將大幅縮減1,792億美元至3,258億美元。在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情況下,擴大增加美國產品進口相對是折中方案,且影響也更加可控。

李一民分析,從中國貿易磋商的內容,推測中國擴大對美進口主要集中在以下貨物貿易領域及服務貿易。以貨貿來說,預期開放產品將側重於進口中國所需的中高端工業品。他分析,中國將擴大汽車、飛機、半導體、精密機床、電子通信產品等產品的進口規模。能源方面,頁岩氣、石油等能源可能擴大進口;農產品方面,則會繼續擴大大豆、棉花等進口力度。

在服務貿易方面,李一民預期,包括旅遊、教育、電影、電腦和資訊服務、金融服務、以及與智慧財產權相關的領域,將成為中國加大進口的主要著力點。

a02a00_t_02_02.jpg (656×251)

新聞分析-中興案隻字未提 高科技問題還有得喬

全球聚焦的美中第二輪談判昨(20)日落幕,雙方達成不打貿易戰,並停止互相加徵關稅的共識。然而,雙方並未針對彼此最關注的問題:如何削減貿易赤字(包括時間、數額),以及中興通訊一案,做出具體說明及解決方案。

然而,從兩國聲明的「高度重視智慧財產權保護,同意加強合作」,「雙方同意繼續就此保持高層溝通,積極尋求解決各自關注的經貿問題」,顯示均有意願解決上述兩大難題,留下後續解套的迴旋空間。

但相較降低貿赤,中興案的後續與影響更顯得撲朔迷離。4月16日,美國商務部對中興祭出「禁售令」,這記重拳讓中興營運陷入癱瘓,也震撼全球業界,中方對此高度重視。5月初的中美首輪談判,中方已就中興案向美方提出交涉,美方承諾將向美國總統川普轉達中方意見。

原本在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訪美前夕,中興案曾露出一線曙光。川普13日曾在推文上表示要協助中興通訊恢復營運,但這項說法卻激起美國政壇不滿聲浪。就在川普與劉鶴會面當天,美國眾議院通過一項修正案,維持對中興通訊的制裁處罰。

本次中美談判期間,部分強硬派人士如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民主黨參議員舒默(Chuck Schumer)等人均表示,不會輕饒中興。這顯示應對中興案,美方高層不僅要面對中方壓力,其內部也意見不一。之後如何解決由中興衍生的中美高科技問題,雙方必須更加積極面對。

另外值得注意的,則是自美國宣布制裁中興後,引發中國各界的「缺芯焦慮」。起初在民族主義催發下,社會出現一波反思,點明中國在關鍵技術上的落後,必須以舉國之力發展自主核心技術。

4月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武漢巡視烽火科技、武漢新芯時,強調企業必須掌握更多自主智財權的關鍵技術,等於宣告中國將全力推動晶片發展。近期,包括阿里巴巴、騰訊等產業巨頭均對此表態跟進。

業界推估,目前中國IC製程技術約落後世界先進水平兩個世代,時間上至少落後3年。不過近年中國推動半導體已開始進入加速階段,作為銀彈來源的「大基金」二期募資即將結束,下半年各地的半導體廠也將逐步進入量產,其影響力將開始發酵,值得業界關注。

(工商時報)
--
納吉布之妻 「大馬版伊美黛」

馬來西亞警方近日對前總理納吉布展開貪腐調查,在其家族相關住所與辦公室查扣價值約十億馬來西亞令吉財物,包括疑為前第一夫人羅斯瑪.曼梳(Rosmah Mansor)所有的三百個裝有設計師包款的箱子,以及數十個裝滿現金珠寶的包包,許多人士以「大馬版伊美黛」形容她的奢侈浮華。

警方查扣的多半是愛馬仕鉑金包(Hermès Birkin),但未證實為誰所有。鉑金包是社交名媛的鍾愛精品,包括英國足球名將貝克漢之妻維多莉亞.貝克漢等人都是愛好者。據報導,警方還查扣LV、香奈兒及奧斯卡.德拉倫塔(Oscar de la Renta)等數十個精品包,外加十只名錶。

此前,羅斯瑪與丈夫公開亮相時,總配戴奢華名錶和包包。二○一五年,馬國民眾就課徵消費稅發動抗議之際,羅斯瑪曾公開表示,她每次染髮要花一千二百令吉(約九千七百台幣);當時大馬最低月薪為九百令吉,但由於當年馬國當局嚴控媒體,因此罕有對羅斯瑪奢侈生活的公開批評。

羅斯瑪曾在二○一三年出版的傳記上辯稱,她自掏腰包購買這些精品;元首之妻理當打理儀容,不讓人民蒙羞,希望民眾接受她是不完美的平凡女性。羅斯瑪一九五一年出生於大馬森美蘭州的一個小鎮,她在自傳中提到學生時代曾面臨財務困境,首份工作在農業銀行任職,月薪僅八百令吉,一九八七年嫁給納吉布後才停止工作。

馬國媒體與民眾公開要求,希望得知羅斯瑪如何享受這類奢華生活。許多民眾將她比擬為菲律賓前獨裁總統馬可仕之妻伊美黛。一九八六年馬可仕政權遭「人民力量」推翻,伊美黛留下超過一千兩百雙鞋子。大馬領袖安華指稱,納吉布一家的貪污總額將高過馬可仕家族。

(自由時報)
--
委國總統馬杜羅可望連任 歐美拒背書

深陷經濟危機的南美洲委內瑞拉廿日舉行總統大選,拜反對陣營分裂與抵制大選之賜,聲望不高的現任總統馬杜羅(Nicolas Maduro)憑藉提前投票與阻撓勁敵參選等奧步,可望擊敗主要對手、前陸軍軍官與州長法康(Henri Falcon),順利連任。歐美與拉美多國已以違背民主原則為由,拒絕承認這場大選的結果。

委國各地投票所於當地時間廿日清晨六時(台灣時間同日晚間六時)開放,同日晚間六時關閉,結果預計在當地時間廿一日前出爐。這場大選共有四名候選人,主要對決者是尋求連任的馬杜羅與獨立候選人法康。另外兩人為福音派候選人博圖奇(Javier Bertucci)與電子工程師基哈達(Reinaldo Quijada)。

馬杜羅批美國造成經濟危機

智庫「歐亞集團」分析師格拉亞斯.塔格指出,選民缺乏熱情可能拉低這場大選的投票率,讓馬杜羅能在不引發強烈社會反彈的情況下,控制投票結果。

委國因陷入經濟危機以致通貨膨脹一飛沖天、食物與藥品短缺、犯罪率上升,公共建設與運輸網破敗,民眾怨聲載道,暴力動盪頻傳,甚至有超過一百萬名委國民眾為過更好的生活遠走他鄉。但五十五歲的前公車司機馬杜羅依然勝券在握,日前結束競選活動時還將委國經濟困境歸咎於宿敵美國,十九日投票前夕更推文催票,誓言勝選後將展開「經濟革命」與「捍衛公正與繁榮未來的權利」。

委國總統大選傳統上是在十二月舉行,但大權在握的「制憲會議」將其提前到今年上半年,先訂在四月廿二日,後又延至五月廿日,顯然是企圖趁反對陣營分裂與蜀中無大將之際攻其不備,遭國際社會批評選舉過程缺乏合法性與可信度,應予延期或取消,包括歐盟、美國與拉美國家聯盟「利馬集團」已言明不會承認大選結果。

主要反對者均被禁止參選

委內瑞拉主要反對黨民意黨(Popular Will)、正義第一黨(Justice First)以及民主行動黨(Democratic Action)共同組成「民主團結圓桌會議(MUD)」,但大部分能與馬杜羅抗衡的MUD要人都遭禁止參選,包括卡普瑞爾斯(Henrique Capriles)與羅培茲(Leopoldo Lopez),前者遭禁止出任公職十五年,後者遭居家軟禁;法康則脫離MUD自行參選,但未獲MUD背書。

五十六歲的家庭主婦巴瑞德斯(Teresa Paredes)說,她一生中頭一次沒去投票,「因為我們像條狗般地的苟活,既沒藥物,也沒食物。」

(自由時報)
--
不投他就不發食物!委內瑞拉總統馬杜洛靠這招拚連任

委內瑞拉20日舉行總統大選,雖然委國今年通膨率高達13000%,民眾吃不飽,幼兒死於飢荒,這位不受人民歡迎的現任總統馬杜洛預料仍將連任,因為他利用糧食和金錢短缺危機,當作他打贏總統大選的武器。

《紐約時報》報導,對委內瑞拉老百姓而言,能取得糧食是一個很大的誘因,因為委國只有10%人民有能力負擔足夠食物。當地許多商店貨架上空空如也,而領最低薪資的委國勞工每月薪水只夠領3袋米。馬杜洛就是利用這一點操控選民,剔除反對黨勢力。

政府配給糧食是飢民的重要命脈。有批評人士就指控馬杜洛陣營威脅選民,若不去投票或不參加造勢大會,就拿不到配給食物,導致委國民眾雖然痛恨馬杜洛,卻因怕拿不到食物,不敢不投他。

民眾光是在垃圾堆中找被丟棄的食物罐頭就已經累壞,住在首都卡拉卡斯的男子卡斯蒂略更是為了能領到補給食物,在高犯罪率的委內瑞拉廣場排隊長達37個小時。

卡斯蒂略表示,他20日將不會前往投票,「不管我們會去投票,或是不去投票,委內瑞拉都已經被破壞」。

卡拉卡斯街頭出現數千名排隊投票人潮,多數民眾看起來疲憊不堪,隊伍中有許多媽媽帶著寶寶,還有些站不穩的年長者。

反對黨政治人士表示,馬杜洛陣營在這次總統大選中舞弊,因此呼籲民眾不要前往投票。但委國民眾民眾莎賓娜.貝羅就回應:「人民正面臨生死關頭,你們為何還要抵制選舉?難道我們要還要繼續忍受現況嗎?」

另外,委國公務員也被長官要求必須參加馬杜洛造勢大會,但現場公務員心情卻和參加前總統查維茲(Hugo Chávez)2012年的造勢大會有著天壤之別,這些公務員只有國營電視台的鏡頭掃到他們時才會放聲歡呼,他們在意的是有沒有讓鏡頭拍下他們支持馬杜洛的模樣。

委國民眾也不時會收到政府寄送的意外簡訊,告訴他們有現金可拿。對貧窮的人民而言,這些錢可能等於他們好幾個月的薪水,已經足夠左右他們的選票投給馬杜洛。

有超過百萬名委內瑞拉人已經選擇離開家園,若馬杜洛20日連任總統,恐怕將引發新一波出走潮。有民眾就向紐時記者表示:「離開這個國家,總比改變這個國家容易些。」

美擬再制裁委國 油價恐攀升

委內瑞拉總統大選廿日登場,儘管委國面臨食物短缺、傳統貨幣崩跌及通膨率飆升等危機,現任總統馬杜洛仍可望連任成功,但選後美國總統川普可能會對產油的委國祭出新一輪制裁,可能再度引發國際油價走高。

民調機構Datanalisis最近民調顯示,儘管大約百分之八十委國民眾認為馬杜洛做得不好,投票率可能是一九九八年查維茲當選委國總統以來最低水準,但委國在野黨抵制選舉,兩位高人氣在野黨領袖都遭禁止參選,因此馬杜洛可望打贏這場選戰,再掌權六年。

委國國人生活困苦,近年超過一百萬人被迫離鄉背井,到外國追求更好生活,而那些留下來的人得排隊幾小時才能買到補貼食品,提款機也很難領到現金。

據報導,逼近百分之七十五的委國民眾體重減輕,未來四年預估失業率將大幅飆升至百分之卅二。委國惡性通膨嚴重,國際貨幣基金(IMF)預估,今年委國通膨率將竄升至百分之一萬三千。

石油產業專家則提出警告,選後委國石油業可能馬上直接遭美國政府鎖定,川普可能為了「懲罰」委國而馬上祭出石油制裁。

PVM Oil Associates公司分析師瓦爾加說,這場選舉遭操縱、也不公平,馬杜洛會打贏這場選戰,但更重要的是官方計票結果出爐後,美國政府如何反應;若美國煉油廠被禁止採購委國原油,委國將面臨何種困境。

國際能源總署(IEA)近日也示警,選後委國國營石油公司(PDVSA)可能立刻會成為制裁目標。瓦爾加說,若委國原油產量下滑,可能引發國際油價攀升。

貴鬆鬆!油價每桶站上80美元 贏家與輸家有誰?

國際油價近期突破每桶80美元大關,3年半首度漲破此關卡,而在此一價位上,受益與受害業者有哪些呢?以下是英國金融時報為我們整理的80美元油價的贏家與輸家。

隨著油價站上80美元價位,主要受益者有產油國和能源公司。2017年,俄羅斯與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為提振油價和出口收入,開始遏制供油量,而油價持續走高也讓OPEC老大沙烏地阿拉伯今年預算赤字占GDP比重,料將自2016年的12.8%降至7%。

此外,油氣巨頭的股價也因現金流和收益改善而走漲,英國石油公司更做出自2014年來首次增加股利的動作。

而航空公司、消費者及航運業者則是油價攀升至每桶80美元的最大輸家,因燃油成本占航空業者營運支出的三分之一,而成本上漲料將迫使業者提高票價。此外,航空業者股價也因油價高企而走跌,例如美國航空股價在本季就跌了15%。

航運業者則因石油輸出國減少供應,導致船隻需求下滑,且更高的燃料成本也讓船東尤其受到影響,因他們無法同時將油輪租金提高。

(聯合報)
--
委國石油業 恐再遭美制裁

委內瑞拉總統大選20日登場,儘管委國面臨食物短缺、貨幣崩跌及通膨率飆升等危機,現任總統馬杜洛仍可望連任、再掌權六年。但分析師指出,美國總統川普正「磨刀霍霍」,可能會在選後便對委國石油業祭出新一輪制裁,增添全球原油供應減少的疑慮。

民調機構Datanalisis的數據顯示,儘管約80%委國民眾認為馬杜洛做不好,投票率也可能是1998年查維茲當選委國總統以來最低水準,但因委國在野黨抵制選舉 ,兩位高人氣在野黨領袖都遭禁止參選,因此馬杜洛可望打贏這場選戰,再掌權六年。

如今委國民眾生活困苦,近年超過100萬人被迫離鄉背井,到外國追求更好生活,而留下來的人得排隊幾小時才能買到補貼食品,提款機也很難領到現金。

據報導,近75%的委國民眾體重減輕,未來四年預估失業率將大幅飆升至32%。委國惡性通膨嚴重,國際貨幣基金(IMF)預估,今年委國通膨率將竄升至13,000%。

石油專家日前警告,選後委國石油業可能馬上直接遭美國政府鎖定,川普可能為了「懲罰」委國而馬上祭出石油制裁。

PVM Oil Associates公司分析師瓦爾加說,這場選舉遭操縱,儘管馬杜洛渴望勝選,但重點在於美國在官方計票結果出爐後的反應,以及若美國煉油廠被禁止採購委國原油,委國將面臨的困境。

國際能源總署(IEA)近日也警告,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PDVSA)選後可能立刻會成為制裁目標,對近來已疲弱不振的委國產油量在造成下壓。瓦爾加說,若委國原油產量下滑,可能推升國際油價。

photo.php (400×282)

(經濟日報)
--
委內瑞拉總統大選將揭曉 美國宣布不承認選舉結果

委內瑞拉今天舉行總統大選,現任總統馬杜洛預料將可連任成功。但是,美國副國務卿蘇利文(John Sullivan)今天表示,美國不會承認委內瑞拉總統大選結果。

蘇利文表示,20國集團(G20)外長會議21日將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召開會議,屆時將會討論如何回應這次委內瑞拉總統大選結果。

美國川普政府譴責這次委內瑞拉總統大選是「非法的」,歐盟(EU)以及許多拉丁美洲國家政府同聲嚴詞批評。

委內瑞拉反對陣營抵制這次總統大選,總統馬杜洛(Nicolas Maduro)的政敵譴責這次大選只是獨裁者的「加冕」。

(中央社)
--
委國總統大選 馬杜羅贏面大

委內瑞拉周日舉行總統大選,現任總統馬杜羅(Nicolas Maduro)可望競選連任。不過面臨惡性通膨、食品及藥物短缺與犯罪率上升,民眾投票意願不高,恐讓這次投票率呈現低迷。

另外政治觀察家還認為,一旦馬杜羅再得6年執政,接連而來將是西方國家祭出更多制裁措施。

雖然主要在野人士已聯合抵制這場選舉,但由於兩位最受歡迎的政敵遭到監禁,使得民意低落的馬杜羅最後仍可勝選。

若馬杜羅獲得連任,可能引發美國政府對委內瑞拉施加更多石油制裁以及歐盟與拉丁美洲的譴責聲浪,分析師預估,這將對油價帶來支撐。

此外,委國石油產出跌至30年低點,海外債權者施加更大壓力,跨國企業相繼撤出或縮小規模,馬杜羅要重振經濟將面臨艱難挑戰。

出身巴士司機的馬杜羅,自喻為前任強人總統查維茲(Hugo Chavez)之子,他表示,將致力打擊帝國主義想要破壞社會主義、接收委國石油財富的陰謀。但反對者認為,這位左派領導無疑已摧毀委內瑞拉曾經富裕的經濟,並且無情地鏟除異己。

此次參選的政治人物為前任州長法康(Henri Falcon)表示,「我會帶領委內瑞拉脫離獨裁統治!馬杜羅,委內瑞拉希望你消失,你已造成太大的傷害!」他並在造勢大會撒假鈔,象徵當選後將撤換幣值重貶的玻利瓦。

但許多分析師認為,法康勝選機會微乎其微,因此人執意參選,導致與支持抵制的反對派人士分道揚鑣,加上政府文宣優勢以及馬杜羅盟友在選舉委員會的影響力。

在委國街上,許多人對於此次大選憤怒不已,他們批評馬杜羅讓委內瑞拉陷入困境,同時也不滿在野人士的分裂。36歲任職於銀行的民眾卡斯楚(Johny Castro)說:「我不會去投票。沒有人相信這些政客。兩派人馬都沒用,無論是政府或是在野。我問身邊的同事和朋友,5個人中大概有3、4個人不會去投票。」

(工商時報)
--
川普長子 被爆密會以沙2國企業家

紐約時報十九日披露,在二○一六年美國總統大選前三個月,共和黨候選人川普的長子小唐納,在紐約川普大廈與一名以色列社群媒體專家,以及一名擔任沙烏地阿拉伯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兩位王儲密使的企業家會面,他們對川普選戰提供協助。華爾街日報也指出,特別檢察官穆勒已將俄羅斯介入美國大選的「通俄門」調查,擴大釐清川普競選陣營與前述人士的關係。

通俄門檢察官 釐清密會人士關係

紐時指出,川普金主、爭議性的軍事業務承包商「黑水」(Blackwater)公司前執行長普林斯(Erik Prince)安排這場會面,與會的「密使」是曾受僱普林斯的黎巴嫩裔美籍商人納德(George Nader)。納德告訴小唐納,「領導沙國和阿聯的王儲渴望協助令尊贏得大選,成為總統」。在場的以色列企業家薩梅爾(Joel Zamel)則論及他的公司將如何協助選戰取得優勢。據稱該公司曾提出「一套數百萬美元的社群媒體操縱計畫,以協助川普勝選」;至於該計畫是否被執行,則尚待釐清。

華爾街日報指出,薩梅爾專精社群媒體與情報蒐集,他創辦群眾外包(crowdsourced)分析公司Wikistrat,以及座右銘為「塑造真實」的機密私人情報公司Psy Group。

小唐納︰對這些人的推銷沒興趣

對此,小唐納的律師福特法斯(Alan Futerfas)聲明,「小唐納記得在二○一六大選前,與普林斯、納德以及可能叫做薩梅爾的人會面,他們向小唐納推銷社群媒體平台或行銷策略,但他沒有興趣。」

納德一月間在華府杜勒斯機場被聯邦調查局(FBI)人員攔截並訊問,他也配合穆勒的通俄門調查。納德二○一六年十二月曾參與阿聯官員和川普核心圈成員在紐約會面,以及今年一月阿聯官員與普林斯在塞席爾群島會面。此外,他也出席普林斯與一名俄國銀行家在該群島的密會。沙國高層官員告訴紐時,並未聘僱納德或授權他代表王儲發言。

(自由時報)
--
德州槍手 傳追不到女同學開殺戒

美國德州小鎮聖塔菲十八日發生釀成十人死亡、十三人受傷的校園槍擊案,警方持續調查這起血案的可能動機。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和美聯社廿日報導,兇嫌帕戈爾特茲斯或許是追求死者之一的同校女學生未果後,「由愛生恨」動了殺機,但警方尚未對此置評,兇嫌家屬和辯護律師也否認此說。在地方當局要求下,聯邦調查局(FBI)已主導本案調查。

據報導,十六歲女學生費雪(Shana Fisher)的媽媽貝茲(Sadie Baze)說,過去四個月來,同校的帕戈爾特茲斯苦苦追求她女兒,希望能與費雪約會,但一週前遭明確拒絕,「讓他面子掛不住」。貝茲還說,兇嫌曾與費雪最要好的閨密交往,她曾因此告誡女兒,別和自己朋友的前男友約會。

帕戈爾特茲斯家屬透過律師發表聲明,表示與其他人一樣,對十八日的事件「既震驚且困惑」,但媒體報導「似與我們所愛的這個男孩有所出入」。兇嫌被法官裁定不得保釋,尚未提出抗辯。

兇嫌在口供中坦承蓄意槍殺數人,還說本案是他一人所為,並未傷害他喜歡的人,好讓日後有目擊者講述他的故事。受傷的高三生金達尼亞(Breanna Quintanilla)描述,當時兇嫌一走進教室,就指著一個人說,「我要宰了你」,還對其他人說,要是敢動一下,就會開槍殺死所有人。

華府非營利組織「死刑資訊中心」(DPIC)指出,德州法律規定,未滿十八歲者,即便被控蓄意謀殺罪,最重可處無期徒刑,不會面臨死刑,服刑四十年後還可能假釋。

在以支持擁槍權為主流的德州,這起悲劇並未引發強列改革聲浪。聖塔菲當地學生及其家長說,不會因此促使他們轉而支持更嚴格的槍枝管制措施。該校學生懷特(Tori White)認為,不管槍管程度如何,若有人想在學校開槍,「他都會這麼做」。當地居民多半堅信,從去年十一月釀成廿六死的德州南部小鎮索塞蘭泉教堂槍擊案看來,「阻止犯罪的最好方法,就是讓好人擁槍」。

(自由時報)
--
德州校園血案 疑少年失戀濫射

美國德州聖塔菲高中十八日驚傳槍擊案,造成十人死亡。一名罹難者的母親表示,女兒曾拒絕凶嫌帕葛契斯的追求,不料一周後就死於凶嫌槍下。

帕葛契斯以霰彈槍和左輪手槍在聖塔菲高中濫射攻擊。受害女學生費雪(Shana Fisher)才剛滿十六歲,她的母親貝茲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過去四個月來,凶嫌帕葛契斯不斷追求費雪,要求費雪與他交往。

貝茲說,費雪一周前在課堂上明白告訴帕葛契斯,不會和他交往。

由於帕葛契斯曾與費雪最好的朋友交往,貝茲因此告誡她女兒:「你不能跟朋友的前男友交往。」

十七歲的帕葛契斯就讀該校十一年級,他被控槍殺十人,傷及十三人,他的家人透過律師事務所發表聲明,向罹難者表示哀悼。

聲明指出,他們「對這些事件感到震驚又不安」,帕葛契斯是「聰明、安靜又貼心的男孩」。

聲明表示,帕葛契斯的家人正與調查人員合作。他們說:「雖然我們仍未掌握昨天這場悲劇的具體細節,但我們從媒體報導中得知的資訊,與我們所愛的男孩有所出入。」

帕葛契斯的律師巴菲德表示,他的當事人「狀況不佳」,也感到「不安」。

死刑資訊中心的鄧漢表示,根據德州法律,未滿十八歲者不可判死刑,最重將面臨無期徒刑,且坐牢四十年後可申請假釋。

根據證詞,帕葛契斯曾告訴一名調查人員,他獨自犯案,並避免傷及他所喜歡的人,以便日後有人能講出他的故事。

美國總統川普對此表示,大型槍擊案在美國存在得太久了,並對這起他形容「極為恐怖」的槍擊案表示「悲傷和心碎」。

(聯合報)
--
疑向女同學求愛被拒 德州少年血洗校園

美國德州聖塔菲高中18日上午驚傳槍擊案,造成10人死亡。一名罹難者的母親表示,女兒曾拒絕凶嫌帕戈爾特茲斯的追求,不料一週後就死於帕戈爾特茲斯的槍下。

帕戈爾特茲斯以霰彈槍和左輪手槍在聖塔菲高中(Santa Fe High School)濫射攻擊。受害女學生費雪(Shana Fisher)才剛滿16歲,她的母親貝茲(SadieBaze)說,她當天一直引頸期盼女兒走入家門,但「她再也不會回來了」。

貝茲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過去4個月來,凶嫌帕戈爾特茲斯(Dimitrios Pagourtzis)不斷對費雪展開追求攻勢,要求費雪與他交往。

貝茲說,費雪一週前在課堂上明白告訴帕戈爾特茲斯,她不會和他交往。

由於帕戈爾特茲斯曾與費雪最好的朋友交往,貝茲因此告誡她女兒:「你不能跟朋友的前男友交往。」

17歲的帕戈爾特茲斯被控槍殺10人,傷及13人,他的家人透過律師事務所發表聲明,向罹難者表示哀悼。

聲明指出,他們「對這些事件感到震驚又不安」,帕戈爾特茲斯是「聰明、安靜又貼心的男孩」。

聲明表示,帕戈爾特茲斯的家人正與調查人員合作,在事實調查階段結束前,將不會公開發表其他意見。

他們說:「雖然我們仍未掌握昨天這場悲劇的具體細節,但我們從媒體報導中得知的資訊,與我們所愛的男孩有所出入。」

帕戈爾特茲斯的律師巴菲德(Robert Barfield)表示,他的當事人「狀況不佳」,也感到「不安」。

死刑資訊中心(Death Penalty InformationCenter)的鄧漢(Robert Dunham)表示,根據德州法律,未滿18歲者不可判死刑,最重將面臨無期徒刑,且坐牢40年後可申請假釋。

根據證詞,帕戈爾特茲斯曾告訴一名調查人員,他獨自犯案,並避免傷及他所喜歡的人,以便日後有人能講出他的故事。

美國總統川普對此感慨表示,大型槍擊案在美國存在得太久了,並對這起他形容「極為恐怖」的槍擊案表示「悲傷和心碎」。

(中央社)
--
國際期刊刊登新研究 威而鋼加流感疫苗 有助抗癌

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將威而鋼(Viagra)、犀利士(Cialis)等治療男性勃起功能障礙的藥物,結合去活化流行性感冒疫苗「Agriflu」後,施予肺癌老鼠身上,其體內癌細胞的擴散程度可降低九成。這項研究成果已刊登於國際期刊《腫瘤免疫學》(OncoImmunology),團隊也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全球首起臨床實驗。

可有效阻止癌細胞擴散

每日科學(ScienceDaily)網站報導,渥太華大學附屬醫院的腫瘤外科醫師兼癌症中心主任奧爾(Rebecca Auer)指出,癌症外科手術雖可移除實質腫瘤,但也會影響免疫系統的防禦功能。手術後人體會產生具有抑制免疫反應的「骨髓源性抑制細胞群MDSCs」,導致體內「自然殺手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s)無法消滅轉移性的癌症細胞。

目前仍在進行臨床實驗

奧爾團隊進行實驗後指出,接種肺癌細胞的實驗室老鼠,體內轉移性癌細胞數量為三十七;外科手術後,由於「骨髓源性抑制細胞」增生,癌細胞數量升至一二九。團隊接著施予威而鋼或犀利士,發現肺癌鼠的癌細胞降至二十四;若再加入流感疫苗「Agriflu」,癌細胞數量更降至十一,擴散程度較術後初期降約九成。

奧爾團隊目前正進行該研究的全球首次臨床實驗,但奧爾也強調,癌症患者不應任意使用壯陽藥物和流感疫苗來「自我治療」,用藥仍須諮詢腫瘤醫師。

醫師籲用藥仍須先諮詢

馬偕醫院婦產部婦科癌症學科主任張志隆過去也作過動物實驗,研究威而鋼可讓保護癌細胞的不成熟骨髓衍生細胞變少、並提升免疫細胞數量而可望治癌。他指出,類似研究很多,但離臨床應用還有很大距離。

威而鋼是治心血管疾病的藥,跟血管擴張有關,因此可增強免疫反應,免疫細胞和癌細胞擴散有間接關係,運轉機制有其道理,但也有其他影響,臨床用藥須兼顧多層面,不會這麼簡單;他呼籲民眾,背後機轉還待研究,千萬不要看到類似研究就直接拿來治療癌症。

(自由時報)
--
歐盟個資法 將上路 催生新商機

歐盟「通用資料保護法規」(GDPR)將於5月25日生效,歐盟嚴格新資料保護法令要求許多業者為此推動成本高昂的改變,也因此在歐洲催生科技業的顧問新商機。

GDPR將從5月25日起,取代歐盟28國的隱私權相關法規,未來一旦業者違反隱私權規定將加重懲罰。過去懲罰金額僅具象徵意義,未來業者可能面臨幾十億歐元罰款,最高可達業者4%全球營收。

去年國際隱私權專家協會(IAPP)與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發布的報告顯示,在600名接受調查的隱私權專家中,超過一半的人表示會投資協助管理個資、遵守GDPR的科技,比率遠高於前年的29%。

在GDPR上路前,倫敦金融科技公司Privitar已看到潛在客戶的興趣升高,預料未來幾年這股動能會愈來愈強。Privitar提供一套工具,讓客戶得以移除大數據群組裡的個人標示。

隱私科技公司提供的工具與服務,包括了蒐集用戶同意,從而處理用戶資料,並幫助業者製作內部數據流。

根據GDPR,未來業者若想使用用戶個資,必須明確獲用戶同意,萬一用戶個資外洩,必須在72小時內通報監管機關。用戶也有權查看業者取得哪些個資,也可要求刪除部分資料。

不過,專家也警告,有些業者採用的法遵工具,反而可能使自身面臨更多法律風險。隱私權專家與監管機關說,隱私科技產品可能複製資料或蒐集更多資料,增加業者遵守法令的負擔。而且很多供應商都是新創企業,缺乏成熟的數據管理系統。

(經濟日報)
--
希臘擺脫紓困 面臨四大挑戰

希臘與國際債權人已就雅典須採取的改革措施達成初步協議,為完成最終紓困檢討鋪路,這是希臘脫離紓困計畫與達成債務減免協議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不過,希臘未來即便脫離紓困,仍將面臨四大挑戰。

希臘政府官員、國際貨幣基金(IMF)代表及歐元區債權人機構19日在雅典結束為期一周的討論。 希臘財長查卡洛托斯(Euclid Tsakalotos)說,達成一項技術協議,以完成第四波紓困的檢討。這項所謂幕僚層級的協議,為歐元集團在本月下旬會議討論債務減免鋪路。

歐元區財長可能在24日會議上討論如何減輕希臘約320億歐元(377億美元)的債務負擔 。這項協議也讓官員得以設計希臘脫離紓困計畫後的架構,以督導與決定債務減免的附帶條件。查卡洛托斯說,歐元集團將在6月21日的會議討論這項機制。

歐元區債權人機構發表聲明說:「希臘的目標是盡快趕在歐元區財長下月21日集會前執行這些(改革)措施。」

經歷八年經濟與政治動盪以及數波紓困計畫後,希臘須在未來幾周,針對十多項改革措施迅速採取行動,包括能源、退休金及勞工等議題,並展現民營化議程的進展,為希臘在8月紓困計畫到期後的債務減免與監督鋪路。

儘管八年的生聚教訓,希臘仍有四大問題揮之不去,包括能否獲得歐元區的債務減免、經濟面臨歐區元區升息與貨幣政策正常化的外部風險、通過歐洲央行壓力測試的希臘大銀行壞帳率接近50%(為歐洲最高),以及退休金等改革措施能否順利推動等挑戰。

(經濟日報)
--
每天上班五小時 員工效率大躍進

假如一天只要工作五個小時…。

早上9點,拎著咖啡,氣定神閒地進了辦公室,搞定工作,下午2點一到便閃人 ,或是直奔海灘,或是看場電影,或只是回家午休都行。

聽起來像是烏托邦式的企業天堂,但澳洲的確有一家公司成功做了這樣的改變。位於塔斯馬尼亞省荷巴特(Hobart)市的一家金融顧問公司Collins SBA,無論櫃檯人員或高階經理,只要完成工作,公司上下30多人都可以在太陽高掛之時便離開公司。

這構想來自公司的老闆艾略特(Jonathan Elliot),他因為得照顧罹癌的妻子和初生的寶寶,必須提早離開辦公室。但他發現,他花五小時即可完成原本八小時的工作量,又何必朝九晚五?何不讓大家也比照試試?

去年起,Collins開始試行五小時工時,薪資不變,上班時段從上午8時或9時,到下午1時或2時。2時過後,員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門口櫃檯維持開放,可應付客戶的緊急需要。

Collins營運主任帕森斯女士(Claudia Parsons)表示,公司上下出現奇妙翻轉,請病假的情況大幅減少,更優秀的人才來應徵,不少員工業績創新高,客戶也表支持,不介意多等一天才能找到顧問。重要的是,公司獲利不受影響。

一天上班五小時,首先終結了冗長又無意義的開會。Collins放棄動輒一小時的會議,改為每周十分鐘所有人站著的開會,若有必要,另有小組式的討論。

除開會外,新工時也消滅另一個在辦公室消耗的情況。柏森斯女士說:「說到email,大家真的是被無窮地消磨,我們改用一個名為YaMma的新技術,有點像是企業用的臉書,做為非緊急部門更新訊息的地方,每天只要登入一到兩次即可。」

一天上班五小時,也了結辦公室另一荒誕現象:工作都做完了,個個無所事事,只等下午5點下班;或者老闆還在,沒有人敢走。最有意思的變化是:優秀員工的定義變了:工作五小時就能下班的員工才是好員工。她說:「能早走的人才值得稱許」。「一天工作五小時的觀念是獎賞,而不是權力。若誰晚下班,可能就有人來問你,為什麼同組的人都走了,你還待在這裡?」

一天上班五小時的確顛覆了上班八小時的傳統,也或許並非所有職場可行的做法, 不過未來勢必有更多企業效法這樣的做法。

(經濟日報)
--
他的血有罕見抗體 澳洲阿公拯救240萬嬰兒

一般人每捐一次血可救三條命,捐一次血漿可救18人。不過,81歲澳洲老翁哈里森(James Harrison)的血液格外獨特,可用來製藥挽救尚未出世的嬰兒,他連續60年每周捐血,一共救了240萬名嬰兒。

右手捐血1162次

哈里森號稱是擁有「黃金手臂的男人」。根據澳洲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哈里森每周捐出500-800毫升的血漿,他的右手捐血1162次,左手捐血10次,他在11日做出最後一次貢獻後宣布「退休」。

哈里森一邊捐血一邊感嘆:「今天對我是個難過的一天,要結束長期捐血了。」

可治療新生兒溶血症

哈里森的血漿含有一種特殊抗體,可用來製作「Anti-D 抗體」治療新生兒溶血症。這種疾病經常發生在擁有RhD陰性血的懷孕婦女身上,當子宮內胎兒的血液遺傳自父親RhD陽性血,母體又對RhD陽性血格外敏感時,母體可能產生抗體攻擊胎兒「外來的」血液細胞,嚴重的話可能造成胎兒腦傷或死亡。

澳洲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表示,哈里森14歲動過胸腔大型手術,別人的捐血救了他一命,所以他誓言捐血救人。

哈里森捐血數年後,醫生發現他血液擁有特殊抗體,可用來製作「Anti-D 抗體」,所以他改捐血漿,幫助更多的人。醫生無法確定哈里森的罕見血型從何而來,但認為可能是他14歲手術時接受13個單位的輸血而致。澳洲已知擁有這類抗體的人不超過50人,哈里森便是其中一人。哈里森表示:「他們要求我當白老鼠,從那時起我便捐血至今。」

澳洲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人員潔瑪.佛肯麥爾(Jemma Falkenmire)表示:「每袋血都很珍貴,但哈里森的血格外特別。他的血液可製成救命藥劑,提供給母體血液可能攻擊腹中胎兒的媽媽。澳洲製作的每批Anti-D抗體都來自他的血液。」

佛肯麥爾說,澳洲超過17%的婦女都面臨這種風險,因此哈里森過去挽救了無數性命。佛肯麥爾說,很少人血液中有濃度這麼高的抗體,「他的身體製造大量抗體,當他捐血時,身體會製造更多。」

女兒也接受他的抗體

自從1967年起,已有超過300萬劑Anti-D抗體注入澳洲陰性血母親體內。甚至連哈里森自己的女兒也注射Anti-D抗體。哈里森表示:「第二個孫子因此能夠健康出生。你救回一條命讓你覺得很棒,而且你還能救更多人,這太好了。」

佛肯麥爾表示:「澳洲在1967年前,每年有數千名嬰兒夭折,醫生找不到原因,情況很不妙。許多女性流產,還有嬰兒出生後帶有腦傷。澳洲是發現捐血者帶有這種抗體的前幾個國家,當時堪稱創舉。」

招募哈里森的Rh計畫協調人員巴羅(Robyn Barlow)表示,哈里森很厲害,很少有人長期捐血後血管還那麼強壯。

「捐血是我唯一天賦」

哈里森救人無數,被認為是澳洲英雄。他因為捐血善舉獲獎無數,包括澳洲頒發給卓越貢獻者的「澳大利亞勳章」。哈里森謙虛表示:「這是我能做的事,我的一項才能,也可能是唯一天賦,那就是捐血。」哈里森已超過捐血年齡上限,輸血中心為了他的健康禁止他再捐血,哈里森表示:「如果他們同意的話,我願意繼續捐血。這是生命重要的贈禮。」

(聯合晚報)
--
夏威夷火山岩漿流到太平洋 污染夢魘還沒完

夏威夷幾勞亞火山連日噴發,岩漿雖流入太平洋,污染夢魘卻沒完。滾燙岩漿遇到海水後形成「熔岩霧靄」,讓鹽酸、火山結晶顆粒散入空氣中,恐將危害人體健康。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夏威夷幾勞亞(Kilauea)火山噴發先是帶來具有大規模毀滅力道的岩漿,旋即散出有毒氣體二氧化硫,現在岩漿雖然終於流入太平洋,但對於住在夏威夷列島最南端的大島(Big Island)居民來說,另一波環境污染即將展開。

夏威夷火山觀測站(Hawaiian Volcano Observatory)指出,火山噴發後所出現的熔岩流,19日深夜已經跨越137號高速公路(Highway 137),流入太平洋。

夏威夷火山觀測站指出,當滾燙的火山岩漿流入太平洋之際,由熔岩(lava)與霧靄(haze)混合而成的「熔岩霧靄」(Laze)因此形成,讓鹽酸以及俗稱「火山玻璃」(volcanic glass)的火山結晶顆粒散布到空氣當中。

「熔岩霧靄」對於人體健康帶來的威脅,包括導致眼睛、皮膚以及肺部不適,在過去也曾有致命案例傳出。

根據夏威夷火山觀測站紀錄,2000年間,這種溫度極高且具有腐蝕性的氣體混合,曾在岩漿流入海洋的海岸線出海口地區,導致兩起死亡案例。

夏威夷政府官員已對大島民眾發布警告,呼籲民眾避開火山岩漿流入海洋的交會地帶。

大島民眾除了要嚴防「熔岩霧靄」之外,火山噴發之後地震不斷,也是另一個頭疼問題。

根據統計,自從幾勞亞火山5月3日大量噴發以來,到目前為止在大島以及週圍地區,已經共計偵測到高達2250次地震。

(中央社)
--
巴勒斯坦主席阿巴斯高燒 一週內三度就醫

法新社報導,知情人士指出,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Mahmoud Abbas)上週耳部手術之後,今天因胸痛、高燒再度就醫治療。

阿巴斯現年83歲,今天上午前往約旦河西岸雷馬拉(Ramallah)的一家醫院。匿名消息人士並未進一步說明病情,只表示「主席至少會待到明天」。

阿巴斯一週之內第三度到醫院,他先是在15日進行所謂小型耳部手術;19日回診進一步檢查,只待了30分鐘就離開。

巴勒斯坦官方新聞機構瓦法社(Wafa)報導,當時檢查結果「非常良好」。不過阿巴斯今天上午再度就醫,消息人士表示阿巴斯直到下午都沒有離開。

瓦法社下午發布聲明,引述醫院院長指出,檢查結果「良好」,阿巴斯的健康狀況「令人放心」。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alestine Liberation Organization)推特帳號表示,巴解首席談判代表艾瑞卡(Saeb Erekat)已經到醫院探望阿巴斯,並引述艾瑞卡的話說「主席的健康狀況良好」。

路透社報導,艾瑞卡的幕僚表示,阿巴斯曾與艾瑞卡交談,並且還會開玩笑。阿巴斯預計在明天或後天出院。

雷馬拉的一名巴勒斯坦官員說,阿巴斯這次再度就醫是因為15日耳部手術產生併發症,一度發高燒,「醫生建議他回醫院治療」。

不過一名醫院的消息人士說,阿巴斯的健康狀況與耳部手術無關。

這名無權對外發言的匿名院方消息來源表示:「主席將在醫院待到明天,他已經服用抗生素,以治療胸腔發炎。」

阿巴斯是重度吸菸者,2月前往紐約向聯合國安理會演說時,曾在美國接受健康檢查。

(中央社)
--
(工商時報)
--
(工商時報)
--
全球連400個月 氣溫高於月均溫 今年4月熱 史上第3高

美國國家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最新資料顯示,1985年2月,是最後一個比正常氣溫低的月份;此後全球每月平均氣溫都只有變得更暖和。截至今年4月,此一現象已足足連續了400個月。

這是地球的里程碑,卻並非意外。NOAA氣候科學家艾爾登(Deke Arndt)指出,「與幾十年前相比,世界不斷變暖。400這個數字只是強調了這個現象,卻不代表任何新鮮事。」

全球平均氣溫在4月份比正常4月氣溫高出華氏1.5度左右。但住在美國的人可能覺得奇怪,因為今年4月,美國是全球第13冷的地區,上中西部還創下該地最冷氣溫紀錄。愛阿華州和威斯康辛州寫下了最冷4月氣溫紀錄,中部和東北部周邊地區氣溫遠低於平均水平;從明尼蘇達州到密西西比州,計九個州都出現了4月最低的夜間氣溫。

歐洲則和美國有著天壤之別,今年4月是歐洲歷來最熱的4月天,也是澳洲有史以來第二熱的4月。就連北極氣溫也比平時高。至於今年全球最熱的4月氣溫出現在巴基斯坦,當地氣溫高達122.4度,而那還只是巴基斯坦的春天。

總體而言,上個月全球氣溫是自1880年以來熱度第三高的4月。第一和第二分別是2016年和2017年的4月份;這表示過去連續三年拿下歷來最熱前三名。前十名最熱的4月份,有九次出現在2005年以後。

工業革命以來,化石燃料排放導致地球溫度升高近三度。巴黎氣候公約指出,只消3.6度,就能讓地球氣候變成不適合人居,產生熱浪、乾旱、海平面上升和災難性洪水。

(世界日報)
--
伊拉克政局不明 組閣執政陷混亂

伊拉克大選最終結果19日出爐,什葉派教士薩德率領聯盟,撂倒國際社會支持的現任總理阿巴迪(Haider al-Abadi)陣營,這對非當權者薩德(Moqtada al-Sadr)而言堪稱一大突破,不過能否組成聯合政府仍在未定之天。

法新社報導,12日大選投票率僅44.52%,創下2005年首次多黨選舉來新低,排頭的3大陣營都沒拿下過半數議席。民族主義派的薩德自稱不會擔任總理,不過料將運籌帷幄,從12個政黨間籌組出技術官僚政府。

儘管薩德旗下的「朝改革前進」聯盟(Marching Towards Reform)得票領先,依然未能取得過半數,要籌組聯合政府得再經冗長角力。

一周前投票結束時,籌組聯合政府的談判便同步開始。美國和伊朗也參一腳,兩國都不支持善於煽動的薩德。

伊拉克政治評論人士哈契米(Hicham al-Hachemi)告訴法新社:「上周已就原則達成共識,如今我們邁入籌組聯合政府階段。」

薩德和伊拉克共產黨盟友合計贏下54席。

位居第2的是「征服聯盟」(Conquest Alliance),由伊朗撐腰、征戰伊斯蘭國(IS)陣營的前戰士組成,共贏得47席。阿巴迪率領的「勝利聯盟」(Victory Alliance)則有42席。

2003年美國率軍推翻強人胡森(Saddam Hussein)後,阿巴迪便從政至今。這位菁英人物廣受批評,12日大選結果更賞了他一記火辣耳光。

(世界日報)

健康

左臉痛半年治不好 竟是罕見腫瘤 男看《蘋果》救命 循線覓良醫 及時切除

看《蘋果》救命!台中一名50歲男子左側顏面疼痛逾半年,被診所診斷為三叉神經痛,但他看到《蘋果》報導三叉神經痛案例,拿報紙到台中榮總找報導中的醫師求診,竟被診斷出罹患罕見「組織球增生腫瘤」,幸經切除腫瘤等治療,現已痊癒。他日前回診時開心向醫師說:「很高興花錢買《蘋果日報》獲得知識,得到正確治療機會!」

台中榮總神經外科醫師潘宏川說,該患者因看到《蘋果》報導的三叉神經痛案例與其症狀相似,去年底求診,患者到院時形容自己左臉刺痛方式是持續如針刺般疼痛,每次刺痛時間長達1到2天,與典型因血管硬化壓迫三叉神經數秒到數分鐘短暫刺痛頻率不同,安排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其腦部長了4公分大的腫瘤。

感謝提供完整資訊
潘宏川指,該腫瘤為罕見的免疫系統失調造成組織球增生腫瘤,因侵犯腦膜、顱底肌肉、眼窩周邊,還壓迫到左側顏面三叉神經,造成左臉出現刺痛症狀,讓患者誤以為是血管壓迫三叉神經痛。確認病症後,院方手術切除組織球增生腫瘤,術後合併類固醇治療已痊癒。
患者日前回診時,將珍藏一年多、2016年7月25日出版的《蘋果日報》A5版頭題報導「三叉神經痛 誤診蛀牙」的「救命報紙」送給潘宏川,並感謝《蘋果》提供完整醫療資訊,讓他少拔一顆牙,還循線找到好醫師,查出真正病因是長腦瘤,也獲得正確治療,希望自己的案例可幫更多病友。

恐致肝肺衰竭致命
潘宏川指,正常組織球存在於骨髓與血液中,當免疫系統失調時,會亂跑出來入侵其他器官或組織,導致組織球不當增生,發生率只有10萬分之1到50萬分之1,臨床相當罕見,嚴重者恐造成肝肺衰竭或腦病變,另骨髓無法製造血球也恐致死。
中山附醫神經外科醫師曾福豪說,常見三叉神經痛主要是血管壓迫到三叉神經造成,少數是腫瘤壓迫或病毒感染造成,前者利用藥物或加瑪刀放射治療有良效,腫瘤以手術或加瑪刀治療,病毒感染僅能症狀治療。

組織球增生腫瘤小檔案
●病因:免疫系統失調
●症狀:組織球從骨髓與血液中跑到其他器官導致細胞不正常增生,因出現腫瘤。壓迫部位不同有不同症狀,如腦部恐出現複視、走路不穩或三叉神經痛;肝肺部位恐造成肝肺衰竭等
●治療:手術切除併類固醇治療
●發生率:10萬分之一~50萬分之一
●併發症:肝、肺衰竭,造血功能喪失導致貧血甚至死亡

三叉神經痛 易誤以為牙痛

彰化秀傳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楊大羽指,三叉神經有3條分支,對稱分布在臉部兩側的額頭上方、雙頰與下巴,一旦雙頰或下巴神經遭壓迫出現疼痛,患者就會誤以為是牙痛,拔了牙沒有效才轉診到神經科治療。

楊大羽說,三叉神經痛主要分為血管壓迫、腫瘤壓迫或病毒感染3種,其中血管壓迫神經症狀是短暫數分鐘內出現針刺、觸電或刀割般疼痛為主,而腫瘤壓迫是持續性刺疼,這兩種必須藉由影像學檢查才能辨識;至於牙痛屬另一種悶痛,與三叉神經刺痛感完全不同。
超植牙醫診所院長吳立琳就說,牙醫界有個笑談「美國一年有一萬顆牙是因為三叉神經痛被誤拔!」她表示通常牙痛都是「咬到痛」、「吃到冰冷食物痛」等刺激痛,神經痛卻是不明原因突然刺痛,牙醫師會在臨床協助患者辨識兩者不同,適時轉診,避免患者延誤治療。

(蘋果日報)
--
沒洗手挖鼻孔 菜花鑽入成癌

菜花鑽進鼻孔還惡化成癌。台南一名48歲男子覺得右側鼻孔鼻塞而就醫,醫師發現他的右側鼻孔內有顆如花椰菜的腫瘤,檢驗證實是菜花導致鼻腔癌,癌細胞還吃進鼻骨裡。醫師研判,男子可能是摸生殖器處菜花後沒洗手又挖鼻孔,才讓菜花鑽進鼻孔、繼而惡化成癌。

打子宮頸癌疫苗防範
收治病例的台南市立醫院耳鼻喉科主任王鐙慶將此案例寫成論文,刊登在《美國醫學會期刊》。王指,男子就醫時,這顆直徑2公分像腫瘤,幾乎塞住其右鼻孔,檢驗證實是菜花,且已癌病變;男子則稱下體曾長滿菜花。
王鐙慶建議男子快治療,但男子未回診。王指,菜花源於人類乳突病毒感染,病灶好發生殖器,研判男子摸下體菜花,沒洗手又挖鼻孔,加上有糖尿病等宿疾,免疫力差,讓病毒隨破損鼻黏膜入侵,向上「開花」惡化成癌。
高醫副院長鄭丞傑說,人類乳突病毒有上百種,導致菜花主要型別為第6、11型,其他型別還可能致子宮頸癌、陰道癌、肛門癌、陰莖癌與口咽癌等癌症,未有性行為前,施打防範人類乳突病毒感染、俗稱子宮頸癌疫苗有助降低得菜花與上述癌症機會。

(蘋果日報)
--
焦慮感高停經婦女 更容易骨折

本月刊登於美國醫學期刊《更年期(Menopause)》的最新研究顯示,焦慮程度高的停經後女性,體內的維生素D含量較低,骨質密度較低,也更容易發生骨折意外。義大利墨西拿大學醫院醫師、研究主筆卡答拉若(Antonio Catalano)指出,這是科學家首次發現焦慮與女性骨骼健康有所關聯,研究結果也顯示,焦慮會增加更年期婦女發生胃腸和心臟疾病的風險。

焦慮也會增加心臟病風險

義大利墨西拿大學醫院的研究團隊招募一百九十二名平均年齡約六十八歲的停經後女性,對志願者進行「骨折風險評估工具(FRAX)」測評、腰椎與股骨頸「骨密度(BMD)」測定,同時施行「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貝克憂鬱量表(BDI)」、「生活品質量表(SF-36)」測驗,並對罹患骨質疏鬆症的受試者進行脊椎X光檢查。研究結果顯示,停經後女性的焦慮程度與骨密度呈現相關性。焦慮的更年期婦女,十年內發生骨折的風險增加四%,髖骨骨折的風險增加三%。

卡答拉若表示,焦慮程度高的女性往往會有失眠、飲食不健康、吸菸等情況,這些習慣會誘發人體產生更多壓力荷爾蒙「皮質醇」,降低人體吸收維生素D的能力,進而影響骨骼健康。

35歲後要多補充鈣和鎂

研究共同作者平克頓(JoAnn Pinkerton)指出,女性的骨密度約在三十五歲達到高峰,補充鈣質對停經前後的女性來說很重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多吃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深海魚及牛奶等、適量補充鈣和鎂,都能減緩骨質流失。他也建議女性透過瑜伽、心理諮商或藥物治療等方式減輕壓力。

(自由時報)
--
天天曬太陽 不一定能補足鈣/莊武龍(鹿港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

多曬太陽,不一定能確保體內維生素D足夠。

一位60多歲務農的阿伯,下背痛經常發作,而且越來越嚴重,常常會下肢無力,讓他沒有辦法種田。雖然他每天都有日曬的機會,但檢查結果顯示,阿伯體內的維生素D不足,而維生素D有助鈣的吸收和骨質維持。

經由X光跟骨質密度檢查後發現,造成阿伯下背痛的原因,是因嚴重的骨質疏鬆,造成骨頭變形,神經受到壓迫,所以除了下背痛的症狀,還常伴隨下肢無力或是腳麻的情形。

一般骨質疏鬆常見於停經後的女性,但是老年男性或是有內分泌問題的男性也會有骨質疏鬆的問題。

骨質疏鬆的常見原因有更年期、營養不足、未治療的甲狀腺亢進以及副甲狀腺疾病。這位患者的抽血檢驗跟超音波檢查發現,患者本身並沒有甲狀腺或是副甲狀腺的疾病,但是患者血液中的維生素D濃度卻明顯不足。比較特別的是,患者務農,曬太陽的時間,比一般人都多很多。

民眾常以為只要有曬太陽,維生素D就會足夠。曾經發表在知名期刊《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Metabolism(臨床內分泌與新陳代謝雜誌)》的一篇研究顯示,即使是每天曝曬充足的人,還是可能有一半的人,維生素D濃度不到30ng/dl,而且檢驗出來的副甲狀腺素濃度,也比其他維生素D充足的人還高。其中有些人即使一週已經曬了超過30小時的太陽,維生素D濃度驗出來還是不足。

每個人的基因跟體質都不同,甚至腸道對於營養的吸收都不同,曬太陽維生素D就會充足的說法,可能只適用在一部分人身上。

門診中,常有民眾因為太固執於「有曬太陽,維生素D就會充足」的不精確說法,拒絕檢驗維生素D濃度。但是即使常曬太陽,維生素D也不一定充足,因此,若懷疑有維生素D不足的可能性,即使常曬太陽,建議還是要抽血檢驗,以利診療。

(自由時報)
--
糖尿病配方 不能治療糖尿病/賴秀怡(國泰綜合醫院營養組營養師)

68歲李奶奶是糖尿病病人,最近感覺沒精神,雖然食慾很好吃得很多,但體重卻變輕了,孝順的兒子看到廣告上說糖尿病配方營養品有助血糖控制,因此買了幾箱回來給媽媽補充營養。

李奶奶每天照三餐飯後喝一罐,一個月後奶奶去醫院檢查時,發現血糖非常高,醫師建議要住院治療。

◎什麼是糖尿病配方營養品?一定要喝嗎?

所謂的糖尿病配方也是均衡配方的一種,與其他均衡配方比起來,糖尿病配方的特色包括:低醣、含鉻、含纖維及低GI(升糖指數)值等特色:

●低醣:雖然低醣有利於血糖控制,但背後代表含有較高的蛋白質或脂肪,有些配方脂肪含量甚至高達50%,等於一罐就有半罐是脂肪。對於合併有高血脂症或是腎功能異常的病友而言,需要小心選擇。

●含鉻:對於有鉻缺乏的糖尿病患者而言,補充含鉻配方可能有助於增加胰島素的利用,協助控制血糖;但如果沒有鉻缺乏問題的人補充含鉻配方就沒有太大意義。

食物中,菇類、糙米、蕎麥、麥片、瘦肉等都含有鉻,只要飲食多樣化,就能攝取到足夠的鉻,不需要額外補充。

●含纖維:纖維有助於血糖控制,但高纖維的配方不等於不含醣分,還是要小心評估配方的含醣量。

●低GI值:攝取低GI值的食物血糖的波動會較緩和,不會有快速上升的狀況,但不表示「多吃」之後,血糖也不會變高。

◎營養品建議當作「代餐」來看,不能當成補品使用

市售糖尿病配方營養品每份約170-250大卡不等,每份含醣量約 20-30g,約等於半碗飯加上1-1.5份的豆魚蛋肉類食物的營養量。因此,喝糖尿病配方並不是不會增加血糖,而是如果你用營養品當「代餐」取代一部分的餐點,血糖會比較穩定好控制。

只要飲食均衡配合運動與藥物控制,想要血糖穩定並非難事,糖尿病配方不是一定需要。

有營養攝取不足或是體重下降的問題,建議找營養師進行評估,進行適當的飲食調整。

(自由時報)
--
免疫療法非萬靈丹 治療肝癌有其限制/許金川(台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Q:我的媽媽有B肝帶原,之前並沒有追蹤檢查,但最近因為右側肋骨下方會痛,就醫之後才發現有5.6公分肝癌,但因為媽媽已經有肝硬化,肝功能不理想,不適合手術,醫師建議媽媽改做動脈栓塞治療,我們上網搜尋肝癌相關的治療方式,發現有一種新的治療稱為免疫療法,似乎效果很不錯,請問可行嗎?

A:肝癌的治療隨著醫學研究不斷往前推進,免疫療法算是其中最新的治療方式,但是最新的治療不代表就是最好的治療,也不見得適用於每位患者,目前有通過美國及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的免疫療法藥物為Nivolumab,大都用在不適用於其他治療方式的晚期肝癌病患。

您的母親腫瘤5.6公分,經評估後無法手術切除,但是如果動脈栓塞可行,還是會以動脈栓塞治療(TACE)為優先考量,一是栓塞治療行之有年,不論是治療成效或安全性可能都較免疫療法來得明確,二是免疫療法健保尚未給付,目前還須自費治療,且要價不低。

根據研究,對於雷莎瓦治療失敗的晚期肝癌患者,使用Nivolumab免疫治療後,大概有2/3的患者平均治療將近3個月後開始看到效果,約有15%的患者腫瘤明顯縮小,雖然免疫療法給末期肝癌病患帶來治療上的一線曙光,但是治療上還是有它的限制。

首先,假如病患本身的肝臟功能太差,恐怕治療效果會不太理想;如果病患本身合併有自體免疫疾病正在接受相關治療,也不適用,因為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本身的免疫已經過度活化,而免疫療法又是藉由活化人體的免疫反應來達成療效,可能會加重自體免疫的病況。

另外,如果已經接受過器官移植後的病患,因已服用免疫抑制劑,也不適合使用免疫療法。

(自由時報)
--
脂肪肝、糖尿病即將取代肝炎 成為國人肝癌主因

沒有肝炎,也沒肝硬化,也可能罹患肝癌。國家衛生研究院最新研究顯示,脂肪肝、糖尿病、三酸甘油脂過高,已成國人罹患肝癌的三大風險因子,隨著肝炎抗病毒藥物的進步,未來脂肪肝等風險將逐步取代肝炎、肝硬化,成為國人罹患肝癌的重要危險因素。

國衛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人體生物資料庫生物醫學主管黃秀芬研究員級主治醫師指出,台灣早已全面接種新生兒B型肝炎疫苗,加上近年來慢性肝炎藥物治療的提升,可預期的是,未來十年因肝炎、肝硬化而罹患肝癌的個案將大幅下降,國人盛行率極高的脂肪肝、糖尿病將取而代之,成為國人罹患肝癌的主因。

國衛院人體生物資料庫建構「台灣肝癌網」,自2005年起,與台大、林口長庚等五大醫學中心合作,收集大量肝臟腫瘤患者的生物樣本及臨床資料,研究證實,脂肪肝、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風險因子與非病毒性肝癌有顯著相關。

黃秀芬指出,分析3800多份肝癌個案的檢體組織中,發現411例並未感染慢性病毒性肝炎感染,也就是沒有B肝、C肝,其中一半並無肝硬化,大部分患者年紀均超過70歲,且女多於男,大大顛覆傳統醫界對於肝癌形成的概念。

進一步分析這群無肝炎的肝癌患者罹癌風險,研究團隊找出了三大風險因子,分別為脂肪肝、糖尿病史、三酸甘油脂過高,若再把這三組病患分為有酒癮和沒有酒癮者,結果發現,沒有酒癮的無慢性病毒肝炎的肝癌患者中,三個代謝性疾病風險因子的比率更高。該研究成果刊登於今年4月美國肝病研究學會 (AASLD) 官方出版期刊。

黃秀芬指出,肝炎、肝硬化、肝癌,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罹癌三部曲,不過,這項研究成果打破了傳統罹癌迷思,有酒癮、也無肝炎、肝硬化,也可能罹患肝癌,女性的風險更高。

黃秀芬建議國健署,應該將脂肪肝、糖尿病史、三酸甘油脂過高等民眾,納入公費肝癌篩檢的對象。如果這項三項因子都有者,屬於肝癌高風險族群,應該定期回診,接受超音波檢查。

(聯合報)
--
恐引心律不整 北台夏季小心臭氧

入夏看似藍天,但要注意「看不見」(無色無味)的空汙臭氧。環保署統計顯示,五月到八月是北部空汙物臭氧盛行的季節,尤其大台北更嚴重,根據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資料顯示,今年五月以來,北部空品有一半天數都因臭氧,達到對敏感族群有害的橘色警戒值。醫師提醒,臭氧會對心血管、腦血管、肺部等造成危害。

環保署監資處長張順欽表示,臭氧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工廠、汽機車排放廢氣中的揮發性有機物、氮氧化物,經陽光照射後而產生,通常在午後濃度上升。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醫師葉光芃說,夏天細懸浮微粒沒有秋冬季節嚴重,但要特別注意臭氧。一般認為臭氧會對眼睛黏膜造成刺激,會引發紅眼、眼睛疼痛等,也會危害心血管、腦血管、肺部,造成相關疾病,影響人體健康,且不用長期暴露,短期就會感到心律不整等不適。

環保署空保處長蔡鴻德說,要減少臭氧一定要逐步削減交通工具所排出的汙染源,如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等,政府現在正努力汰換老舊車輛。但葉光芃也說,政府要在深澳蓋燃煤電廠,氮氧化物是燃煤主要排放的汙染之一,恐加重北部夏季的臭氧汙染問題。

臭氧是無色無味氣體,一般認為戴口罩無法阻絕,但張順欽認為,戴口罩能避免直接接觸口鼻,也多少有點阻隔效果。

夏季「看不見的殺手」 醫生:慎防心腦肺受害

擁抱夏季藍天,要注意看不見的空汙殺手「臭氧」。環保署統計顯示,5月到8月是北部地區空氣汙染物臭氧盛行的季節,尤其大台北更是嚴重,根據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資料顯示,今年5月以來,有一半天數北部空氣品質都因臭氧的因素,濃度達到對敏感族群有害的橘色警戒值。醫師提醒,臭氧會對心血管、腦血管、肺部等造成危害。

臭氧是造成空氣汙染的主要因素之一,環保署監資處處長張順欽表示,北台灣臭氧盛行的季節是5月到8月,臭氧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工廠、汽機車排放廢氣中的揮發性有機物、氮氧化物經陽光照射後而產生,通常在午後濃度上升。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醫師葉光芃表示,夏天到來,細懸浮微粒沒有秋冬季節這麼嚴重,不過要特別注意臭氧。一般認為臭氧會對眼睛黏膜造成刺激,會引發紅眼、眼睛疼痛等,葉光芃說,除此之外,臭氧也會全面危害心血管、腦血管、肺部,造成相關疾病,影響人體健康,而且不是長期暴露才會有影響,短期就會感到心律不整等不適。

環保署空保處長蔡鴻德表示,要減少臭氧,一定要逐步削減交通工具所排出的汙染源如: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等,政府現在也在努力汰換老舊車輛。葉光芃則表示,政府現在要在北部蓋燃煤電廠,氮氧化物也是燃煤主要排放的汙染之一,也恐加重北部夏季已經嚴重的臭氧汙染問題。

看不見的殺手臭氧是無色無味的氣體,一般認為戴口罩無法阻絕,但張順欽認為,戴口罩能避免直接接觸口鼻,也多少有點阻隔效果。他也提醒民眾,夏季多注意空氣品質監測網的資料。

(聯合報)
--
幼童吞電池插管3個月 醫籲家長嚴防小物

一名2歲女童日前深夜嘔吐、流口水,經送急診,醫師發現女童食道卡著一枚鈕扣電池,電池有腐蝕性物質,醫院雖緊急動刀取出,但女童食道已破裂,必須靠鼻胃管餵食至少3個月。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一般醫學科主治醫師吳昌騰近半年來接觸不少兒童吞食異物個案,至少有4例是吞具有超強磁力的「巴克球」,嚴重會導致腸胃穿孔;也有兒童吞食鈕扣電池、水性筆蕊蓋,或誤食魚刺等,讓他感慨,這些出現在人體內的「怪物」,終究會釀成遺憾。

一名2歲女童,日前深夜突然流口水、嘔吐,家長摸她脖子後,發現有硬塊,緊急送急診檢查,結果發現是一顆鈕扣電池,家長全然不知小孩在什麼情況下吞下電池,但傷害已經造成,雖然醫師緊急動刀取出電池,但孩子的食道已經破損,至少3個月無法正常經口飲食,必須靠鼻胃管餵食。

吳昌騰受訪表示,誤吞異物若經食道,最常見的是硬幣、第二則是魚刺,2歲以下幼童則可能誤吞電池。若經氣管,最常見就是花生、堅果碎粒。不管是經由哪種途徑,對幼童都可能造成極大傷害。

吳昌騰解釋,人體的食道壁很薄,魚刺進入的話,很可能刺穿食道;電池則有腐蝕性物質,也會傷害食道壁。當食道破裂,污染物質可能進入縱膈腔,不僅需要手術,還要用抗生素治療,可能6個月都必須靠鼻胃管餵食。

誤吞異物也不是「小小孩」的專利,吳昌騰近半年在兒童急診就接觸至少4名孩子吞食超強磁力的「巴克球」,不乏6歲、10歲甚至12歲的個案。究其原因,孩子自訴「同學都把巴克球含在嘴裡」,結果跟著做就不幸誤食。

他說,巴克球是由一粒粒磁珠組成的「玩具」,每一小顆磁珠只有約一粒綠豆大小,每套有200多顆小磁珠。吳昌騰說,磁珠雖小,卻有高達4000高斯磁力。若誤食1顆,有機會自體排出,但若誤食2顆以上,磁珠在身體內相隔10公分以下,就會互相吸引,在體內黏在一起的話,器官組織會因為缺血壞死,嚴重可能造成胃、腸穿孔出血。

吳昌騰表示,孩子若誤食小東西,可能沒任何不適症狀,因異物在體內平均約1天會經胃、腸道排出體外,家長只要稍加注意孩子的糞便有沒有排出異物即可。但若孩子出現流口水、嘔吐、肚子痛症狀,就應立即送醫。

兒童急診常見幼童誤食案例,吳昌騰說,他曾遇過一名2歲孩子吞了洗碗刷子的一小段鐵絲,孩子可能沒有意識到吞了什麼,但家長可以協助預防,平常應妥善收起家中所有細小雜物,如電池、鈕扣、迴紋針,並放在高處,1歲以下幼童盡量不餵食有刺魚類;2歲以下不要餵食花生、堅果類,咬碎的硬物也應避免。

吳昌騰說,巴克球在美國是只能提供給14歲以上的人使用,但在台灣目前還是很容易取得,家長應審慎思考,不要讓小孩玩危險物品,以免孩子把巴克球放入嘴巴、鼻子,發生意外。

(中央社)

評論

建物安全第三方勘驗的迷思/呂欽文(建築師、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兼任教授)

台南維冠大樓兩年前倒塌後,激起社會要求加強建物安全的呼聲。年初花蓮強震造成重大傷亡後,檢討建物安全檢查制度,成了中央主管機關當務之急。最近行政院提出《建築法》修正草案,擬就設計、施工、竣工3個階段,藉委託「第三方」之力進行審查、勘驗、查驗。主管機關念茲在茲勇於任事固然是好事,但若未能體察工程實務,弄錯著力的位置,卻很可能是疊床架屋、徒具形式。

本文願就前述3個階段中最核心的階段,施工階段,進行第三方「勘驗」須面對的實務問題提供參考。首先,必須界定「勘驗」的深度與廣度。社會大眾應該了解,一定規模以上之建案,工地裡每天數十個工人進行的工項豈止數百個。光鋼筋,每層樓要綁紮的就以千、萬根計;更不要說每根鋼筋的位置、號數、彎鉤、甚至鐵絲粗細,都是涉及施工品質建物安全的一部分,必須查驗是否按圖施作。第三方接受委託後有多少人力、時間做到步步勘驗無誤的地步?如果做不到、只是抽驗性質,這與現行建築師監造同樣是採抽驗方式有何差異?
依照主管機關的定義,所謂「監造」,是以一定比率對營造廠施工結果進行查驗。而實際上,以目前監造單位能負荷的人力成本,也僅能以抽驗的方式執行。

每日施工品管為要
其次,必須界定「責任」的主從。「第三方勘驗」不應是對建築師「勘驗」結果的再「勘驗」。建築師的監造與勘驗屬抽驗性質已如上述;如果是對建築師的抽驗的再抽驗,實質意義不大。第三方勘驗應是另一條檢驗途徑。那麼,如果經第三方「勘驗」後還是發生問題,是否即為簽認的第三方的責任?有哪個第三方願負起這樣的完全責任,代價會是多少?
將所有希望寄託於第三方,其實存在著另一個盲點。第三方的組成,依新草案的構想是「直轄市、縣(市)主管建築機關指定經中央主管建築機關認可之機關(構)、法人、學校或團體」。這些假想的第三方成員,不可諱言,有的疏於實務經驗,有的偏於學術理論,是否能執行勘驗「到位」,足堪存疑。剩下的只有建築師、技師、營造「公會」足堪大任。這幾個公會能否負荷每天都產生的新建案、每個建案每隔10數天就會發生一次勘驗行動的工作密度,這又是另一個大問題。這樣的第三方勘驗,行之有年後,走進徒具形式的胡同是極有可能的。
筆者並無意唱衰「第三方」參與的可能,而是想要進一步強調,建物安全、施工品質的核心不在於「監造」與「勘驗」,而在於每日的「施工品管」。「監造」也好,「勘驗」也好,都只是事後的查驗。建物安全的魔鬼是藏在每一個施工細節裡,這些潛藏的危機不是事後能被發現的;即使被發現了,囿於改善難度、工期壓力等因素,很可能就大事化小──這不只在私人建案,公共工程更是常見的樣態。

投機廠商嚴格淘汰
建物安全的根本之道,是如何輔導施工單位進入正常軌道,輔導承包商做好自主品管。對於可能的投機廠商則伺以嚴格的淘汰機制。
當然,有人會問,為何不能增加成本讓監造工作做到「滴水不漏」。這不是沒有可能,但另一個根本問題是,建築師的養成到底是為了做設計,還是為了做監造?建築與營造是兩個井水不犯河水的領域,這可以從法律明文禁止建築師執行營造業務就可見一斑。建築師「監造」的原始意涵是就其設計的總體效果,包括安全指數、規格效果、形式機能進行查驗監督,並不是要來查察營造工程範疇內的鋼筋綁紮等技術細節。

(蘋果日報)
--
一朝醒來是癡漢/董凱勝(檢察事務官)

徐志摩生性風流,不安於室,即便已為人夫,趁著留學英國,仍對林徽音熱烈追求,情書寫到人家老爸看了都驚懼,只好代女回信:「長函敬悉,足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徽亦惶恐,不知何以為答……」。後來徽音與早有婚約的梁思成陷入熱戀,小倆口常在圖書館約會;奈何志摩仍不死心,為見徽音頻來當電燈泡,思成不堪其擾,索性在門口貼上字條:「Lovers want to be left alone」。
還好志摩生得早,換個時空場景,浪漫才子恐怕一朝醒來變癡漢。依行政院日前通過的「糾纏行為防制法」草案(下稱政院版),舉凡持續在人住處盯梢守候,情書鮮花狂寄猛送,只要使人心生厭惡或畏怖,輕者面臨警察機關警告或罰鍰,重者還會被法院判刑抓去關。
政院版草案千呼萬喚始出來,儘管立意良善,仍有疑義待解。其中最值深究者,當屬規制範圍;與去年底王育敏等21名立委所提的「跟蹤騷擾防制法」草案(下稱立委版)相互參照,更有助於凸顯爭議。
立委版就「跟蹤騷擾行為」,僅從行為態樣分門別類,在主觀要件上未加任何限制;政院版卻限定必須是基於對特定人之「愛戀、喜好或怨恨」,才算「糾纏行為」。人有七情六欲,韓國作家姜信珠甚至寫了本書叫《情感的48種面貌》;難不成相同的行為,僅因係基於驕傲、輕蔑、嫉妒、絕望、憤怒、憐憫或好奇,乃至各種莫名所以的心緒而為之,就不會使人厭惡或畏怖?

糾纏社交一線之隔
再從行為態樣著眼,兩個版本乍看大同小異,實則政院版也比立委版局限。政院版採「列舉」規定,立委版則是「例示」;前者於條文說明中,將集團討債或新聞跟追採訪明確排除,後者除將濫訴納入規範,更預留概括條款以免掛漏,瘋狂粉絲和纏郎癡漢一網打盡,狗仔跟拍與徵信抓猴也同樣在劫難逃。
糾纏行為與一般社交,有時僅存一線之隔;為避免過度介入民眾日常交往和私領域活動,將有限的公權力資源集中運用,誠屬必要。雖說是為了填補現行法令規範之不足,但法網恢恢,疏而必漏;孔隙的存在從不是問題,關鍵在於能否張弛有度。從主觀要件做限縮,必然會讓執法者在個案判斷及舉證上滋生困擾;但考量濫訴行為首當其衝的「被害人」,當屬檢警司法辦案人員自身,而跟追採訪事涉新聞自由,縱非不得立法規制,權衡判斷之複雜恐亦有待來者。整體而言,較之立委版的包山包海,政院版回應民意同時猶知自我節制,已無可厚非。
法律密度的急遽推升,常被視作文明進步的標記;人們期盼萬事有法可管,但我更認同作家唐諾所言:「道德自律的成分愈高,我們的世界就愈文明,律法的管束愈森嚴愈無所不在愈帶著報復性,我們便愈回轉野蠻。」
說到底,既喜且懼、又愛又恨、欲迎還拒,這些情愛追逐中的矛盾曖昧與正常性混亂,可還有容身之處?天羅地網下,愛已成荒原;你仍是人間的四月天,而四月卻是最殘酷的季節!

(蘋果日報)
--
擴張中的「中國式審查」/戴瑜慧(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系助理教授)

儘管經歷過2000年阿妹國慶典禮唱國歌、2013年張懸和2016年周子瑜舉國旗等諸多遭中國網民和中國政府抨擊的事件,此次國台辦抨擊日治背景的電視劇《智子之心》是「美化侵略戰爭」,大愛台停播的事件依舊令人為「中國式審查」的政治上綱側目,也為其影響力擴張到台灣電視台感到震動。隨著此類「中國式審查」勢將層出不窮,我們有必要理解其運作與研究因應之道。
「中國式審查」的首要特色是紅線的劃定充滿任意性,批評可以無限上綱。亦即說你錯,就是錯。特別是習近平政權對文化產品的審查更加細瑣與保守化。如2017年頒布的「網路視聽節目內容審核通則」擴大審查類型到68項,包括不得「宣揚消極、頹廢的人生觀」、不得詳細展示吸毒、酗酒、賭博等不良行為、打壓同性戀、甚至不得「宣揚奢華生活等」。
習近平在2014年的文藝座談講話,更清楚指示文化產品要呈現正能量,像陽光春風以及激發人民的愛國主義。一拉一打下形成模糊高壓的規範,方便政治指控的界線隨時移動,任何文化表現都可扣上政治不正確的大帽。當嘻哈、刺青、名人八卦、搞笑作品,甚至卡通小豬佩琪都成整肅對象時,《智子之心》被安上美化戰爭的罪名,不過是剛好而已。

台灣文化自主崩裂
「中國式審查」的第二個特色是群眾的角色。中共與中國政府以「人民」的名義,賦予審查正當性。透過「舉報」與「批鬥」的機制,將群眾放在鬥爭前線。特別是網路時代,「網民」的舉報、黨國媒體的批鬥與政府的應聲附和,形成流暢的組合。「中國式審查」也透過一次次的操演,將批鬥大會的戲碼演練的越發成熟。從原來的網民砲轟舉報、國家曖昧的封殺,一路發展到經紀公司押著藝人拍片道歉、導演發布自剖歷程的道歉信,以及中國政府在記者會振振有詞。
歷史的複雜與人物的幽微,在無限上綱的情況下,成為動輒得咎的批判對象。而敵我鬥爭與政治正確的姿態,使得鬥爭者自認佔據道德高位,有正當性將「犯錯者」揪出來,將其鬥臭鬥垮為止。這種炮製犯罪的荒謬與鬥爭的殘酷無理,已在文革以更大量更殘酷的方式出現,製造出千萬起的冤假錯案。
如同扣帽子沒有底線;迎合也沒有底線。強調街頭底層與髒話文化的嘻哈音樂,在正能量的提倡下,變形為有中國特色的中國嘻哈。歌手孫八一說:「不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東西,不利於團結之類的話,我不會說」。而《中國有嘻哈》在第二季也改名為《中國新說唱》,標榜「說出正能量,唱出新態度」。
在習政權強調意識形態戰線的政策下,如大愛台這類自我審查的事件也恐持續發生。若再不全盤籌思對策,文化自主崩裂,以及越多「正能量」文化產品充斥台灣的情況將可預料。此次大愛台依仗著版權,一意下架電視劇。對此,政府實可制定標準契約,規定當版權方終止播出時,必須釋出版權,以此保障弱勢的創作人和保衛台灣文化發展。中共常說「落後就要挨打」,同樣,鴕鳥心態也會挨打。只是,屆時恐如今日大愛台一般不堪。挨了打,還要打落牙齒和血吞。

(蘋果日報)
--
刑事補償法的下一哩路/金孟華(交大科技法律學院助理教授)

司法院日前提出《刑事補償法》修正草案,將現行法第7條刪除,使遭受冤獄之人能獲得之補償回歸1日3000元至5000元之一般性原則,有助於增加聲請人受補助的金額,值得肯定。不過這項修正只是對遭受冤枉入獄的無辜者進行補償的第一哩路而已,不能因此滿足。
遭受冤枉入獄的無辜者所面臨的困境是一般人難以想像的,對服刑較久的人來說,他們所理解的世界已經不存在了,必須要從生活中的最基本重新學起。對於服刑較短或是沒有服刑的人來說,往往必須要面對自己殘破的身心狀態。經濟上的困難更不在話下,受到冤枉錯判的人,有的人可能原本就是社會弱勢,有的人為了打官司妻離子散、傾家蕩產,有的人原本有著大好事業,也因官司瞬間歸零。國家沒有辦法把失去的時間還給無辜者,但是幫助這些無辜者重新回歸社會、站穩腳步,應該是國家責無旁貸的責任。
就在這個月初美國堪薩斯州通過刑事補償新法,針對冤枉入獄的人,給予每年6萬5000美元的補償,針對經假釋或是釋放後持續受到監控之人(如受性侵害犯罪處罰之人),額外給與每年不少於2萬5000美元的補償。聲請人亦得於2萬5000美元的範圍內,聲請律師費用的補償。除了上述金錢上的補償以外,聲請人還可以向法院請求非金錢補償,包括但不限於:心理諮商服務、安排住居、理財服務、大學專科教育學雜費之減免、健康保險。在聲請人主張有理由的情況下,法院應發給聲請人「清白證書」,同時下令刪除所有與本案相關之定罪與逮捕紀錄。

助無辜者復歸機制
除了前述補償方案可供我國參酌以外,《刑事補償法》也應該擬定人身自由未受拘束之情形下的無辜者補償方案。因人身自由未受拘束而排除受補償的資格,是輕忽了冤錯案對一個人以及其家庭可能造成的傷害。針對這種情況除了前述律師費用補償以及非金錢補償應該比照人身自由曾受拘束的聲請人以外,同時也應該考慮以類似精神撫慰金的概念給予適當的補償。
司法院於今年4月12日所發布之新聞稿指出:「司法改革國是會議決議建立無辜受害者之社會復歸機制部分,委員會議認為性質上本院非業務 主管機關,政府相關機關允宜研議建置無辜受害者扶助機制……。」政府機關內部的事務分配並非擱置司法改革國是會議決議之正當理由,如果社會復歸機制不屬《刑事補償法》的事務範疇,那究竟屬於哪一個政府機關的業務管轄範圍呢?實際上從美國堪薩斯州的立法例來看,無辜者的社會復歸機制方案的擬定,是由該州民事法院系統主導,法院沒有道理不能負責整合各方資源,擬定復歸計劃,代表國家協助無辜者展開新的人生。

(蘋果日報)
--
歎為觀止的古人金融智慧/吳惠林(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問世間,『錢』為何物?直叫人死生相許!」這是多年前我寫的文章所用的題目,是仿照金朝元好問詮釋「情」的名句,將「錢」取代情更為傳神。不過,儘管有這樣的感觸,但金錢、貨幣究竟是什麼,縱然「貨幣銀行」早已是一門學問,教科書更到處都有,還是議論紛紛、莫衷一是。更令人擔心的是,20世紀以來,金融風暴一波接一波,而且愈來愈大,顧名思義,就是金錢惹的禍。
在台灣,1980年代那場轟動一時的「蔣(碩傑)王(作榮)」論戰,貨幣其實才是真正主角,而蔣王兩人對貨幣該扮演的角色有著南轅北轍的看法。學術上是「貨幣是否具中立性」,或者貨幣是「流量」或「存量」的看法。蔣院士一生抱持「貨幣是流量」有如「人體的血液流動不止」,是「交易媒介」,只承認「狹義貨幣」。不過,他的看法畢竟屬於少數,就連自由經濟名家、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弗利曼(M. Friedman, 1912~2006),也都是存量的支持者。是否就是存量概念壓倒性勝利,於是金融資產、槓桿、金融炒作才愈來愈熱,而貨幣政策、金融泡沫、金融風暴才與我們長相左右?
無論如何,吵嚷不休應該還會持續,而金融貨幣究為何物,還是難有定論。不過,或許我們會認為貨幣金融是現代產物,而且也將貨幣金融與人文分開,其實並非如此。就在前些時候幫一本金融讀物撰寫序言時,偶然看到「大紀元」網站中「歷代名人軼聞錄」刊登的「錢是什麼?《錢本草》說破謎底」短文,頓時如醍醐灌頂般的開悟。

對錢遠離倫理道德
文章介紹的人物是1千多年前唐玄宗開元時期的宰相張說。張說3次出任宰相,仕途坎坷,歷仕四朝、三秉大政,掌大唐文壇30年。晚年時(70歲)寫了這一篇奇文《錢本草》,文章不長,只200餘字,但很精闢。
「本草」,就是藥材,把錢作為藥材來論述藥理,讓人歎為觀止。張說先將「錢」這種特殊的藥材定位為「味甘、大熱,有毒」。錢讓人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保證人們的生存,所以「味甘」。但對錢的追求要有度、要講道,否則便會讓人變得瘋狂,挖空心思斂財,導致「大熱」成了金錢的奴隸。錢是有藥性的,服過頭便會產生副作用,會「中毒」,使一些貪婪的官員最終鋃鐺入獄,甚至喪命。
張說告誡世人,「一邊積攢,一邊施財,可稱為道;不把錢當作珍寶,稱為德;獲取和給予適當,稱為義;不求非分錢財使用正當,稱為禮;能廣泛地救濟眾人,稱為仁;支出有度歸還有期,稱為信;得到錢又不傷害自己,稱為智。用這7種方法精鍊此藥,可以長久地服用,使人延年益壽。如果不是這麼服用,就會消減情志,損傷精神,千萬要小心別犯錯。
當今人類對錢的看待及使用已遠離這7種基本倫理道德,無怪乎金融風暴愈演愈烈,實有必要趕緊找回古人的智慧,以免被錢淹沒。這篇《錢本草》奇文網路上唾手可得,煩大家將之大力推廣吧!

(蘋果日報)
--
蘋論:梅根:麻雀還是鳳凰

英國哈利王子與美國黑白混血女星梅根前天舉行婚禮,突破了許多藩籬,包括:階級、家世、國籍、血緣、種族、性別。這麼大的分歧也能成婚,政教分離和宗教的世俗化,是英國歷史智慧送給人們的偉大禮物。

處境似黛妃惹人憐
除了哈利王子是黛安娜的次子外,梅根有許多地方讓英國人想起紅顏薄命的黛安娜王妃。她倆都被認為是麻雀變鳳凰、都在英國王室的家世、階級和男性優越地位的統治下,展現自我和突破。梅根還有黛安娜所沒有的處境像是:母親是非洲裔的美國人、梅根2013年離婚,結束為期2年的婚姻生活、她的父親惹出偷拍醜聞,又因剛開完刀而缺席婚禮。就因為梅根和黛安娜的婚姻處境如此類似,誘發了英國人對梅根的憐憫以及對她的移情作用。
評論家桑布魯克說;「他倆結婚極不平凡。假如時光倒流2、30年,身為女王之孫、未來英國國王的兒子、弟弟,要娶一位黑人母親所生的美國離婚女演員,讓人無法想像。即使是洛杉磯最有野心的編劇,也想不出這等場景。」
中國之前流傳一則笑話,諷刺中國人的勢利眼。說哈利王子前去上海匿名參加人氣極旺的相親電視節目,由女性提問,男性須誠實作答,然後評鑑資格。中國女性參加人問哈利有沒有房地產?哈利說有,女問屋齡多少,哈利想了想說3、500年吧。另一女又問:有沒有車啊?哈利答有,女追問什麼牌子的?車齡多少?哈利答是馬車,有上百年了。有女問,現在做什麼工作?哈利答:「做軍人。」(那時哈利軍校畢業在從軍)女又問哪間大學畢業?牛津還是劍橋?哈利說:「軍校畢業。」女問家裡有老人家嗎?多大歲數?哈利答:「老祖母。九十多歲了。」最後哈利以很爛的分數遭到淘汰。

盼為王室注入活水
必須提醒的是,媒體上還在說梅根的母親是「非裔美國人」,在後殖民主義及黑人研究的著作中,已逐漸把早期的「非裔美國人」的稱法淘汰排除。因為黑奴在美國定居後的生活、文學表達和歷史,已經大有別於非洲的根源,而是另外形成自身的族群文化,把生存的重心置放在美國本土的文化歷史之中,他們的人權與表達文化,與非洲研究隔絕且漸行漸遠,也不再需要用外在於主流白人、美國人的方式來表現關聯性。
近年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如東尼.莫莉森(Toni Morrison)、索因卡(Wole Soyinka)或加勒比海地區泛非裔的拉丁美洲作家,都定居在美國,讓「非裔美籍研究」變成文學研究的主流之一,與後殖民研究共同匯流成一股很大的勢力。研究重心已從早年尋根行為轉變到黑人在美國的各類活動與表現。事實上,這些在美國好多世代的黑人或拉丁裔人,已經是徹頭徹尾的美國人,不再是新移民。
英國王室可以接受梅根如此大膽對傳統的突破,說明了英國王室還是很有彈性和膽識,而梅根的美國籍剛好說明了出自英國文化的美國人特質,是務實、多元、勇於表達自我的。梅根將來或能給守舊頑固的英國王室注入活水,發展出適用於21世紀的新心態,並凝聚成一股新氣象。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