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

新聞自選輯 20111123

遲到又睡覺 大學生惡習之首

致理技術學院為破除學生不良習慣,連三年讓大一新生票選十大惡習,反思自己是否也有類似不良習慣並改進。今年票選前三名為遲到又睡覺、上課影響他人、垃圾到處丟;學者說,大學生仍有不良習慣,多與缺乏同理心及自制力有關,若不速改善,恐影響未來職場人際關係。


致理大一生票選
致理技術學院推動品德教育三年有成,昨獲教育部評選為品德教育績優學校。致理生活輔導組長張瑞豐說,大學生自我意識較濃,校方蒐集近五十項大學生常見惡習,再由新生選出前十名,除上課遲到、蹺課、作弊,還有亂丟垃圾、抽菸、講髒話等。
張瑞豐表示,票選實施三年,每年結果差別不大,顯見確是大學生常見惡習。
致理資訊管理系新生李訓瑋表示,票選有助自我警惕,同學也會互相提醒勿再犯。民眾趙太太表示,學生若能懂得對自己負責並尊重他人,就不會有蹺課、喧嘩等不良行為。

恐影響人際關係
中山大學政治經濟系教授劉孟奇提醒,念到大學還有這些不良習慣,多是從小根深蒂固養成,與缺乏同理心及自制力有關,若不盡快改善,恐影響未來職場人際關係。



(蘋果日報)
--
僑胞傳話 「伊莎貝兒 中文名曉鳳」 台裔受虐女 最快後天現身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台裔受虐女子伊莎貝兒(化名)想找媽媽,台東何家堅信應是當年被家人出養的何曉鳳。外交部北美司長令狐榮達昨捎來好消息說,有僑胞與外館聯絡,轉達曾見過伊莎貝兒,知道她名字是「曉鳳」,很可能是何曉鳳,但消息仍須查證。

可能是伊莎貝兒妹妹的何曉英昨守著電視,看到這則新聞後興奮淚崩說:「我就知道她是二姊,她一定在氣我,因她若沒代替我被領養,不會過得這麼苦。我只想跟她說對不起!」何家盼望能早點與曉鳳團圓。

珠寶店老闆娘涉虐
我 駐洛杉磯辦事處副處長劉克裕昨凌晨(當地時間周一上午)前往曾輔導伊莎貝兒的社福機構,希望取得她的聯絡方式,但機構主任說,負責伊莎貝兒專案負責人十月 中離職,接手社工目前在北加州受訓,依機構單線聯繫規定,必須先取得負責人同意,才能獲得當事人資料,跟伊莎貝兒聯繫,了解她是否想出面和回台灣。這名主 任承諾,「若她同意,希望在感恩節前(美國時間二十四日,約台灣時間後天)讓她出面。」
據CNN報導,伊莎貝兒七歲時被賣掉,與養父母移民美國, 除當幫傭、還遭養父母虐待。而TVBS駐美記者透過何曉鳳寄回家的美國住址,追查到一間珠寶店;也取得機密文件,證明珠寶店老闆娘的母親曾買過一名小傭 人,名字就是何曉鳳,且老闆娘及母親涉嫌聯手虐傭,文件提到何曉鳳八歲時被台灣父親賣給這家人,不僅被虐待,每天工作連續十七小時,還用馬桶刷刷她嘴巴, 跟CNN報導的伊莎貝兒遭遇雷同。

何家開始布置房間
由於伊莎貝兒很可能就是何曉鳳,何曉英昨受訪時說,家人前晚徹夜等待從美國打 來的電話,「我知道美國和台灣時間日夜顛倒,所以和四妹都不敢睡,就怕沒接到電話。」她表示,家人昨已用原住民的木雕等,幫「曉鳳」布置了一個房間,希望 她回家住,並想辦法籌錢前往美國,關於簽證等手續,外交部早已表明全力協助。

檢方分案採DNA
除台東何家,新竹婦人紀美周說,伊 莎貝兒是她十九年前在南投失蹤的女兒楊謦伃。台東及新竹地檢署昨均簽分他案調查,伊莎貝兒若回台,DNA(Deoxyribonucleic Acid,去氧核醣核酸)比對將是關鍵。台東地檢署除採取何母DNA檢體供比對,並將了解何曉鳳七歲離家時,究竟是被領養、收養、還是涉及販賣人口問題。 新竹地檢署昨傳喚紀美周,了解當年女兒失蹤經過,並採集紀婦檢體供日後比對DNA。

CNN記者擬再訪
報導伊莎貝兒的CNN記者馬丁薩維吉昨在臉書留言說,一早看到很多訊息和信件,這則新聞似乎在台灣引起很大迴響,薩維吉現正在中東,他會再聯絡伊莎貝兒,了解她是否要出面。
《蘋果》記者昨到當年收養何曉鳳的劉姓人家於天母忠誠路陽明新城大廈住處,大樓管理員說劉姓一家十年前把房子賣掉,搬到美國,目前跟台灣沒聯絡。

伊莎貝兒尋親事件進展
◎2011/11/18:美國CNN電視台報導,一名20幾歲的台灣女孩伊莎貝兒,小時候被賣給另一台灣家庭,隨後移民至美國,自此過著奴隸般生活,後來在美國重獲自由,她最大夢想是找到自己生母。
◎2011/11/20:台東排灣族何曉英姪女從臉書上認出伊莎貝兒像姑姑,何曉英認出是其二姊何曉鳳。新竹市婦人紀美周認為伊莎貝兒長得像其失蹤19年的女兒楊謦。
馬英九總統知情後,指示外交部協助,外交部動員駐美洛杉磯代表處協尋,幫她返台尋親。
◎2011/11/21:我國駐美洛杉磯代表處已聯繫上收容伊莎貝兒的社福機構,該機構人員允諾協助。
◎2011/11/22:外交部北美司長令狐榮達昨表示,有僑胞與外館聯絡,轉達曾見過伊莎貝兒,知道她的名字是「曉鳳」,很可能是何曉鳳,但消息須查證。

媒體瘋狂尋人 美社團擋駕

美 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台灣女子伊莎貝兒遭美國養父母虐待後,洛杉磯華文媒體一窩蜂尋找她,不但橘郡的人道收容組織「社區服務計劃」 (Community Service Program,CSP)電話被打爆、語音信箱被塞爆,當地時間昨一早CSP外就有數家媒體駐點,希望能拍到伊莎貝兒,連我駐洛杉磯辦事處副處長劉克裕昨 早前往CSP時,都被當成媒體阻擋在門外,直到他表明身分才能進入。

總統府多次關切
劉克裕說,CSP很高興我政府能夠協助,因他們不知道有這麼多團體想幫伊莎貝兒,也不知道該相信哪個團體。我駐洛杉磯辦事處官員說,包含總統府和外交部長楊進添,一天多次致電詢問進度,「要求找人。」我駐館透過當地僑團和各管道發動搜索,仍無回音,只能等CSP主動聯絡。
CNN 報導中,伊莎貝兒曾到一家麵包店買麵包,卻不知該如何使用錢,麵包店老闆娘接受媒體訪問時說,一名員工記得一個月前伊莎貝兒來過店裡。媒體到疑似伊莎貝兒 養父母家的珠寶店,詢問店內一名亞裔女子是否認識一名何姓女子,該亞裔女子臉色大變,然後回答:「我不知道你們在說什麼。」

(蘋果日報)
--
CNN記者薩維吉:會再與伊莎貝兒聯繫

揭露台灣女子伊莎貝兒受虐的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記者薩維吉(Martin Savidge)目前人在伊拉克,他今天在臉書表示,將與伊莎貝兒聯繫,了解她的想法。

薩維吉 報導多次獲獎

出生加拿大的薩維吉曾在國家廣播公司(NBC)服務,並曾拿到不少獎項,目前在CNN服務。

薩維吉17日將伊沙貝爾的新聞放在自己的臉書上,並留言指出,因為「占領華爾街」等重大新聞的影響,他為CNN所做的報導並沒有被太多人發現,所以才放在臉書上。

會再了解伊莎貝兒想法

他今天又在臉書上留言說,今天一起床就在臉書上看到滿滿的訊息與信件,伊莎貝兒的新聞似乎在台灣引起很大的迴響,根據報導,伊莎貝兒的母親與姐姐都現身了,台灣的中華民國總統也希望協助伊莎貝兒回到台灣與家人團聚。

薩維吉指出,他們會與伊莎貝兒談一談,以了解她的想法。

正在伊拉克採訪的薩維吉在留言的最後表示,將飛往科威特,與軍隊一起過感恩節。

在薩維吉的臉書上,也有台灣媒體的留言指出,目前已有兩個家庭出面指稱伊莎貝兒是她們的女兒,同樣都希望伊莎貝兒能夠回台灣,也感謝薩維吉這個很有意義的新聞。

(聯合晚報)
--
後座沒人 警開單勸導「未繫安全帶」 被指拼績效硬開 「看到阿飄嗎」

龔 姓女子上周五開車經過彰化縣鹿港鎮遭警員攔下,開一張後座乘客未繫安全帶「交通違規勸導單」,奇怪的是車後座明明沒有人,她當場提出質疑,結果警員把「違 規」二個字劃掉,以括號註明是「宣導」。警方私下說,「沒違規卻開勸導單,應該是拼績效!」彰化警方昨澄清,當時是宣導,將明訂執行方式避免爭議。民眾劉 桂圓笑說:「警察看到阿飄嗎?」

塗改單據變「宣導」
有國父孫女「孫穗芬條款」之稱的「小型車後座繫安全帶規定」,今年八月實施有半年勸導期,龔女(三十三歲)上周五晚上九時許,開車經鹿港復興南路、公正路口,被和興派出所警員張宗泰攔下,開「交通違規勸導單」並要她簽名。
龔 女看違規勸導理由是「後座乘客未繫安全帶」,她反映:「後座沒人,怎麼違規?」警員堅持要她簽名,還解釋,「上面便宜行事,沒印宣導單,你就幫忙。」龔女 不滿質疑,警員最後把勸導單上「違規」字樣塗掉改寫「宣導」,龔女簽名後又自己附註「未違規、儘宣導」。龔女事後痛批:「明明沒違規,警察卻要我簽名,執 法不合理。」

可能涉及偽造文書
張宗泰昨透過電話澄清,當晚告訴龔小姐是宣導,龔小姐堅持不能有違規及勸導字眼,他也同意,可能是溝通誤會。和興所副所長陳義圖表示,宣導後座乘客繫安全帶,每人每周基數僅三件,沒有業績壓力。
彰化縣警局交通隊副隊長陳世面說,警員看到後座乘客未繫安全帶,才可攔下填勸導單,將明訂執行方式。中市交通大隊執法組長毛國匡強調,沒有違規就不應開違規勸導單;也有基層警員透露:「交通違規勸導單每月有一至五張的業績,開單警察可能在拼績效。」
警改會發言人馬在勤表示:「別鬧了!開違規勸導單,怎麼會攔輛後座沒人的車開單呢?」可能涉及偽造文書。律師林銘龍強調,沒違規硬要開單,這樣就算製作不實公文書。

報你知 明年2月起開罰
台 中市警察局交通大隊大隊長劉少民表示,小型車後座強制繫安全帶又稱國父孫女「孫穗芬條款」,該項新規定今年8月1日起實施,有半年宣導期,若未依規定繫安 全帶,明年2月1日起開罰;12歲以下兒童則有1年宣導期,從明年8月1日起開罰。沒有依照規定繫上安全帶,在一般道路可處罰駕駛人1500元,在國道高 速公路、快速公路,可處3000元至6000元的罰鍰。小型車種類則包含自用、營業或租賃小客車及小型客貨兩用車,但不包括救護車及幼童專用車。

(蘋果日報)
--
立院三讀減免學雜費 不限齡 祖父母共養未成年孫 也納補助

政 府福利政策再加碼!立法院昨三讀通過《社會救助法》修正案,刪除中低收入戶申請學雜費減免的年齡限制,自今年八月起中低收入戶的家庭成員,不論年齡或有無 工作,只要就讀高中以上學校,都可減免學雜費;本學期已繳費者,可申請退費。內政部社會司副司長陳素春說:「估計約有三千六百七十六人次受惠,一年將增加 七千四百萬元經費。」

《社會救助法》去年底修法、今年七月上路,低收入戶與中低收入戶就讀高中以上學校子女,可申請減免學雜費,教育部指 有六萬名學生受惠,但有年齡限制,只要年滿二十五歲,及二十五歲以下就讀空中大學、在職專班或進修推廣部者,因被視為有工作能力而不納入補助,遭不少清寒 學子抱怨不公平。

減免溯及今年八月
立院昨三讀通過修法,刪除該年齡限制,即就讀高中以上的低收入戶學雜費全免,中低收入戶補助三成學雜費,這項修法可回溯到今年八月。
北市南區家扶中心主任陳美君指,弱勢孩子有賺錢分擔家計的需求,十之八九考上大學後就讀私立大學進修部、夜間部,學費反而更貴,「這些大孩子更需要學雜費減免誘因鼓勵就學」。
單親媽媽呂小姐說,過去家中同時有四位大學生,負擔很重,「如果可以早點修法,讓更多人可以得到幫助就更好了。」

不得扣押津貼補助
立院昨也三讀通過《特殊境遇家庭扶助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放寬單親祖父母撫養標準,修正為祖父母共同撫養十八歲以下孫子女,也可納入補助;修正案也通過申請傷病醫療補助的資格,由近三個月內自行負擔醫療費額度五萬元,調降為三萬元。
另外,特殊境遇家庭領取的津貼、補助,不得作為扣押、抵銷、供擔保或強制執行標的。
兒童福利聯盟資源發展處副主任陳雅惠說,偏鄉、弱勢家庭隔代教養比例高,祖父母不一定有工作能養孫子,又可能因持有房地產無法被認定為低收入戶,將隔代教養納入扶助,能讓弱勢孩子直接受惠,樂見此修法。

立院三讀法案重點
◎《社會救助法》第16條之2修正案:
●不論年齡,也不論夜間部或進修學校等,只要是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的家庭成員就讀高中以上學校,都可接受學雜費補助,低收入戶學雜費全免,中低收入戶補助3成
◎《特殊境遇家庭扶助條例》修正案:
●放寬單親祖父母撫養標準,祖父母共同撫養18歲以下孫子女,也可納入補助
●特殊境遇家庭領取的津貼、補助,不得作為扣押、抵銷、供擔保或強制執行標的
●將申請傷病醫療補助的資格,由3個月內自負醫療費用額度5萬元,調降為3萬元

(蘋果日報)
--
立院三讀︰中低收入夜校生 學雜費減免

立法院院會昨三讀通過「社會救助法第十六條之二條文修正案」,未來中低收入戶二十五歲以下的子女,就讀空中大學、進修部學校和夜校,一律可申請學雜費減免補助,且施行日期將追溯到今年八月一日生效。受惠學子陳建酉的母親得知,喜極而泣。

可追溯到今年八月

就讀台南崑山科大夜間部二年級的陳建酉(十九歲),父親中風後沒工作收入,靠母親一個月賺一萬餘元與他白天打工為生,今年申請到南市府低收入戶,原以為可獲得政府減免夜大生學雜費,沒想到十月接獲學校催繳二萬五千元學費的補註冊通知。

原來,在今年七月實施的「社會救助法」中,許多已被核定為中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因為就讀夜校,被認定為「具有工作能力」,不得再申請學雜費減免優惠。陳父斥「讀書無用」,要陳建酉棄念大學,父子兩人也因此發生爭執。

台南市議員王定宇為此曾召開記者會,為陳建酉發聲。許多立委辦公室也都接獲民眾的陳情,認為該制度並不合理,民進黨團因此提案修正「社會救助法第十六條之二」,取消工作能力的認定。

民進黨立委黃淑英表示,把念夜校學生的收入,併在家戶所得來計算,這個制度相當不合理,實際的情況是,這些念夜校的學生用微薄收入來貼補家用,他們都還在學,並沒有所謂的「實際工作能力」。

陳母昨天特別感謝議員的幫忙,指家人終能對建酉沉重的學雜費壓力喘口氣,建酉可實現讀大學的夢想了!陳母認為,只要社會上輕輕拉他們這些經濟弱勢的家庭一把,他們就不會被壓得沉入大海,希望未來家裡能漸漸脫離貧窮。

教育部說,修正案可更有效全面協助弱勢學生順利就學,符合資格且已繳交學雜費的學生,學校將會退費。

弱勢補助 不可被扣押、抵押

立法院院會昨三讀通過「特殊境遇家庭扶助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增訂未來特殊境遇家庭所獲得的補助或津貼,不得做為扣押、抵押、供擔保或強制執行的債權標的,並放寬特殊境遇家庭的認定範圍。

未來只要不具有工作能力,且患有重大傷病的祖父母,無法照顧子女或孫子女等,皆列入特殊境遇家庭的認定範圍內。

民進黨立委劉建國表示,考量到祖父母就算共同養育十八歲以下的孫子女,也因為老化而感到吃力,並沒有比單親父母更輕鬆,因此將該範圍內的民眾納入特殊境遇的家庭認定中。

提案的國民黨立委郭素春表示,受補助的民眾以經濟弱勢居多,若債權人還要求政府救濟的津貼來償還債務,這些經濟弱勢家庭將失去生存的能力,因此限制補貼是有必要的。

另外,特殊境遇家庭申請傷病醫療補助的門檻也降低。現行規定申請人及六歲以上未滿十八歲的子女或孫子女參加全民健保,最近三個月內自行負擔醫療費用超過五萬元,無力負擔且未獲其他補助或保險給付,可以申請傷病醫療補助,三讀通過的條文將五萬元下修為三萬元。

藥局販售醫療器材 放寬限制

立法院院會昨三讀通過「藥事法部分條文修正案」,未來藥局得販賣一定等級的醫療器材,不需要另外請領藥商許可執照。

民國九十六年以前,社區藥局須另外申辦醫療器材販賣業藥商許可執照,才可販賣醫療器材,為減少社區藥局販售醫療器材需申辦藥商許可執照的困擾,以及避免稅務機關誤解,九十六年修正「藥師法第十五條」,增訂「藥師得販售一定等級的醫療器材」。

但當時藥事法相關條文卻沒有一併修正,在實務運作上,縣市衛生局至今仍要求藥師在藥局販賣醫療器材,應另行申請醫療器材販賣業藥商許可執照始得販售。

民 進黨立委黃淑英因此提案修改藥事法第十九及三十四條,主張藥局得兼營藥品零售業務及販賣一定等級的醫療器材。衛生署在初審時提出建議,由衛生署決定醫療器 材的範圍和種類。昨院會三讀通過的條文規定,藥局得兼營藥品及一定等級之醫療器材零售業務,而醫療器材的範圍和種類,由中央衛生主管機關定之 。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長康照洲在初審時表示,現行藥局本來就可以販賣第一等級,與沒有侵入性的第二和第三等級的醫療器材,像是OK繃、血壓計、血糖計、試紙、口罩、棉花棒等,修法是為了讓藥師可以免去一道手續,對民眾並沒有直接影響。

(自由時報)
--
開車禁看電視 下月上路 無罰則 違規若肇禍 負賠償責任

交通部昨天宣布完成《道路交通安全規則》修正,明訂禁止駕駛人開車時操作或觀看電視和DVD等娛樂性設備,同時也禁止操作衛星導航等行車輔助顯示設備,違者在發生車禍時將須負肇事責任和賠償。該新規可望下月上路。

交 通部路政司司長陳彥伯說,近年越來越多民眾在車內加裝電視等娛樂設備,為避免駕駛人因觀看車上電視或DVD忽略交通安全,交通部要求,駕駛人開車前應關閉 視線範圍內的娛樂性顯示設備,開車時也禁止操作或觀看娛樂設備,以及操作行車輔助顯示設備。但後座車上電視則不列入禁止範圍。

後年起列入定檢
交通部指,這項規定目前並無罰則,未來是否要訂罰則尚待研議,不過一旦駕駛人違規因而出車禍,將列肇事疏失,需付肇事責任和理賠。這項新規近日將與內政部會銜公告,可望下月正式上路。
另外,交部也同時規定已領照使用中的車輛,如有加裝娛樂性顯示設備,這些設備應與手煞車或排檔連動,在車輛打到前進或後退檔時,前座娛樂設備須自動關閉。這項規定有一年的緩衝期,後年元旦起將列為車輛檢驗項目,未照規定車輛將無法通過驗車,不能上路。
民眾王書禹說,偶爾會碰到計程車司機邊開車邊看鄉土劇,很怕司機看太入神而發生車禍,但又沒膽請司機關電視,新規上路後,希望可遏止開車看電視的壞習慣,以後搭車就不須戰戰兢兢。

修法外也應宣導
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副教授李克聰指,國外已有研究證實,駕駛人開車時操作或觀看車上電視會分心,有潛在風險,交通部除修訂相關法規,也應加強宣導。

交通新規資訊
●規定內容:駕駛人開車時,禁止操作或觀看車上電視、DVD等娛樂設備,以及操作行車輔助顯示設備
●違規影響:雖無罰則,但發生車禍時,將列肇事疏失之一,要負肇事責任
●上路時程:預計下月上路

(蘋果日報)
--
開車時禁止開電視 102年列入車檢

排解無聊的車上電視、DVD等娛樂顯示設備,將在民國一○二年列入定檢項目。交通部修正道路交通安全規則,未來車輛啟動時不得開啟車上娛樂設備,手煞車未使用或汽車處於前進、倒退檔位時也不得顯示,駕駛人在車輛行駛時不得操作、觀看娛樂設備。

車上電視或相關娛樂設備日漸普及,考驗駕駛開車「專注力」。陳彥伯指出,交通部四年前針對車輛裝設衛星導航等視訊設備,訂定安全使用須知,考量行車安全,近期增加管理措施。

依修正完成的道安規則,駕駛人開車時,不可操作、觀看車上電視,也不能操作行車輔助顯示;車輛如加裝娛樂顯示設備,應與手煞車或變速箱檔位連動,一旦未使用手煞車,或變速箱檔位處在前進或後退時,禁止顯示娛樂設備畫面。

(聯合報)
--
102年起 駕駛禁看電視、操作導航機

民眾未來不可邊開車邊看電視,此類設備需與排檔、煞車連動,後年起納入驗車項目!

此外,最快年底,外國人士來台考、換駕照,有效期限延長至六年;身心障礙人士所需的三輪機車,業者也可生產、進口。

交通部路政司長陳彥伯昨天宣布,已完成「道路交通安全規則」修正工作,討論多時的汽車駕駛人觀看電視、身障人士三輪機車法規等問題,都已經解決。交通部目前正與內政部辦理會銜程序,希望趕在年底實施新制。

設備須與排檔、煞車連動 納入檢驗

三項新制中,以車上電視的管理影響層面最廣。根據新制,車上配備的娛樂性顯示設備,駕駛應在車輛行駛前關閉,行駛時也禁止觀看;導航機(GPS)等行車輔助設備雖可開啟,但禁止駕駛在車輛行進間操作。

陳彥伯說,未來將規定娛樂性顯示設備必須與排檔及煞車連動,車輛一旦在行進狀態,此類設備就自動關閉,後年起將列入驗車項目,車輛需通過檢驗才能上路。換言之,未來駕駛人將不可邊開車邊看電視。美國、日本、香港、澳洲都有規定駕駛人開車時禁止觀看娛樂設施。

車商表示,影音系統是購車時的選配設備,看電視或播放影片主要是提供給後座乘客使用,駕駛座的影音設備可設定為行進間影像畫面不會顯示,會全力配合政府法規要求。

外籍人士考換駕照 效期延長至6年

此 外,目前外籍人士來台,如果允許居留時間超過一年,可以換領或考領台灣駕照,有效期限比照居留時限,但此方式常造成外籍人士返國後再來台灣,必須重新考領 或換領駕照。新制實施後,目前已領有台灣駕照之外籍人士,可持駕照至監理單位以加簽方式延長有效期限。交通部估計,每年約有兩萬名外籍人士受惠。

(自由時報)
--
背部肩下痛 恐為姿勢不良

Q:我的背部肩膀下方,約心臟位置,發生持續性絞痛,按壓時更痛,這是什麼徵兆?算是心絞痛一種嗎?
A:通常心絞痛是由心肌缺氧、缺血所引發,但確實原因仍須就醫評估。而一般出現心絞痛會先從左胸開始,且無固定痛點,左胸會有緊壓的揪痛感,慢慢的左肩、左上背也會感覺疼痛,然後是下巴、脖子。

檢查是否心絞痛
通常心絞痛在運動當下會感覺疼痛,休息一會後就會緩解。
如果痛點是位在背部肩膀下方,這離心臟有段距離,且按壓時會痛,較有可能是姿勢不良或運動傷害引起的軟組織、骨骼疼痛。
但為了謹慎起見,仍然建議就醫,要釐清是否為心絞痛,可透過運動心電圖、核子醫學掃描等檢查來確診。

(蘋果日報)
--
美減赤破局 恐刪國防預算 國債454兆 歐巴馬嗆共和黨「絆腳石」

由美國共和與民主兩黨國會議員組成、肩負削減赤字重任的「超級委員會」,囿於兩黨堅持各自立場,前天宣布分10年刪減至少1.2兆美元(36兆元台幣)國債的協議破局,這顯示華府可能無法在2013年前解決稅制與支出爭議。

受此影響,歐美股市在前天暴跌,美國昨晚公布第3季經濟僅較前季成長2.0%、低於市場預估2.5%水準,拖累美股開盤下挫、一度跌逾50點或0.4%,但受歐股早盤上漲樂觀氣氛帶動,美股早盤回升至平盤附近震盪。

刻意等收盤後宣布
在 預算案激烈攻防導致政府8月間瀕臨倒債邊緣後,兩黨領袖同意設立由12名國會議員(兩黨各6人)組成的超級委員會,並讓它繞過國會山莊的權力運作,以便在 用盡其他辦法的情況下仍能找出共識。根據當時創設超級委員會的法律,一旦談判陷入僵局,將在2013年1月自動啟動刪減內政與國防支出的機制,除非國會議 員予以撤銷,或找出減赤的替代方案。
擔任超級委員會共同主席的民主黨參議員穆瑞(Patty Murray)與共和黨眾議員亨薩林(Jeb Hensarling),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儘管我們沒有能力消弭委員會的巨大歧見,我們是基於共同的信念而終止這項程序,即國家財政危機必須妥善因 應,我們不能把它交給下一代解決。」
真正的協商截止期限是今天,但依規定,周一晚間就必須擬妥草案,以便讓國會預算辦公室有時間在協議達成時評估 撙節事項。超級委員會還刻意等到美國股市下午4時收盤後才宣布減赤努力失敗,但華爾街股市仍因憂心歐美國債失控而大跌。美國整體國債已攀升逾15兆美元 (454兆元台幣)。
目前的僵局可能延續到明年11月的總統大選與國會選舉,因為國會議員們現在的焦點都擺在選舉上,更不願意妥協。共和黨拒絕對富人增稅,民主黨則不願大砍照顧老人與貧戶的社福計劃。

憂心國防出現漏洞
歐巴馬說:「他們(共和黨)就是不肯在談判立場上讓步,截至目前,這種抵死不從已成為國會無法達成進一步減赤協議的主要絆腳石。」共和黨則反批歐巴馬沒有領導風範,並指摘民主黨不願徹底翻修公營醫療照護計劃。
國會目前準備透過自動刪減國防與內政支出的機制來撙節預算,但若干共和黨人矢言不會眼睜睜看軍方預算被砍。歐巴馬則表示會動用否決權,封殺共和黨阻撓自動減赤的任何企圖。但國防部長潘尼塔已警告,自動刪減國防預算的後果可能很嚴重,恐導致美國國防出現漏洞。

減赤破局原因與未來狀況
◎Q:破局原因?
A:民主黨想增稅,共和黨圖減少社福支出,兩黨喬不攏。
◎Q:還會有更多協商?
A:歐巴馬歸咎共和黨不肯妥協,但稱仍有時間談。
◎Q:還有任何撙節措施可用?
A:創設超級委員會的法律也規定限制非例行性的政府支出,將減緩赤字增長速度。
◎Q:是否衝擊經濟?
A:儘管金融市場強烈反應,不至於立即影響經濟,若達不成協議,2013年起的自動減赤可能放慢經濟增長。
◎Q:美債後市?
A:美國國債上周達15兆美元(約454兆元台幣),但借貸成本不增反減,部分與歐債危機惡化有關。

(蘋果日報)
--
協商失敗 美被迫啟動自動減赤機制

美國國會旨在削減預算赤字的「超級委員會」,廿一日坦承兩黨因無法化解的歧見,導致協商失敗,無法如期提出在未來十年削減一兆二千億美元赤字的計畫。這意味美國政府將被迫啟動嚴苛的「自動」削減支出程序;政治紛擾亦將拖累美國財政改革前景,影響投資人及選民的信心。

歐巴馬得知後,痛批共和黨「拒絕聆聽理性與妥協意見,阻撓對最富有的美國人增稅。」對於有議員主張修法避免自動減赤機制啟動,延長談判時限,歐巴馬揚言動用否決權阻攔。

共和黨指控歐巴馬缺乏領導能力,才無法促成協議。白宮發言人卡尼反唇相譏:「這是國會派給自己的任務,只要有意妥協,並不是那麼難。」

兩黨最大歧見在於,民主黨堅持對年收入逾百萬美元的富人增稅,通過歐巴馬的促進就業法案;共和黨主張大砍醫療等社福支出,並堅拒對富人增稅,雙方各持己見。

一旦設定的刪減支出一兆二千億美元機制自動啟動,二○一二年秋天起,國防、教育、社會安全福利等開銷將大幅下降,過去不動如山的國防和醫療設福預算首當其衝,光是國防預算就要砍掉六千億美元。

國防部長潘尼塔廿一日指出,國防部先前已承諾十年削減五千四百億美元經費,正想方設法撙節開支,若再額外削減六千億美元,對美國國防恐將產生「災難性」影響。

兩黨惡鬥政治僵局,可能殃及美國財政與結構性改革,禍延經濟,拖垮投資人信心。不過兩大國際信評機構標準普爾與穆迪均表示,由於有自動減赤機制,目前不會調降美國信評。

八月把美國債信評踢出AAA頂級地位的標準普爾指出,對美國的主權債信評等仍為AA+。穆迪也確認,維持長期債信評等在最高級的AAA,但展望為負面。不過分析師警告,啟動減支機制,雖可「猛烈」降低赤字,但也可能用藥過猛,重創市場需求,把原本孱弱經濟推入衰退深淵。

(中國時報)
--
CIA烏龍 害間諜曝光恐處死

美國中情局(CIA)的中東間諜行動再傳烏龍。近日傳出美國間諜和黎巴嫩線民約在必勝客(Pizza Hut)會面,使用代號竟然就用「披薩」,導致線民身分曝光,遭真主黨逮捕,恐遭處決。

慘遭真主黨逮捕
真 主黨被美國視為恐怖組織,其領袖納斯瑞拉(Hassan Nasrallah)今年6月曾宣稱,查獲至少兩名高階手下為CIA間諜。4名現任和前任美國情報官員指,此次身分曝光的是CIA在黎巴嫩貝魯特和伊朗召 募的當地線民,他們主要為兩個重要情報組織工作,一個針對真主黨,另一個負責竊取伊朗核武計劃資訊。這些重大挫敗可能導致美國情報單位日後更難召募到當地 線民。
被捕的線民命運堪慮,CIA貝魯特情報站前負責人拜爾說:「假如他們真是竊取真主黨情報的間諜,我想再也看不到他們了,那些人非常兇殘且冷酷無情。」
熟知美國情報內情人士指,CIA線民身分曝光是因CIA作業程序太散漫。在貝魯特,兩名真主黨雙面間諜和CIA幹員商討會面地點時,CIA幹員用了「披薩」代號,指貝魯特的必勝客。真主黨反情報單位也追蹤到數支手機「總在特定地點發話,每次持續數分鐘。」

(蘋果日報)
--
暴動36死 埃及內閣請辭 民怨難息 號召百萬人「二次革命」

埃及反政府示威暴動昨進入第4天,成千上萬民眾集結在首都開羅解放廣場,呼籲最高軍事委員會交出政權,緊張局勢再升高,埃及股市昨重挫4.77%,證交所中斷交易,民眾號召百萬人上街,發動「二次革命」。臨時內閣已於前晚向軍政府提出辭呈,但未能平息民怨。

軍政府比穆巴拉克糟
埃 及民眾今年2月發動革命,推翻執政近30年的專制總統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由國防部長坦塔威(Mohamed Hussein Tantawi)領導的最高軍事委員會組成過渡政府,但9個月以來施政效果不彰,國內仍不穩定,經濟不見起色,民眾渴望的民主也不見曙光,國際特赦組織發 布報告指稱,埃及軍政府比穆巴拉克還糟,完全不見人權狀況改善。
民眾自上周五開始示威,目標就是拉下軍方支持的傀儡內閣,要求在明年4月舉行總統 大選,軍方還政於民。「臉書」等社交網路又出現號召民眾示威的網頁,民眾認為內政部「充斥無賴惡棍」,應徹底改革,他們在解放廣場搭起帳棚常駐示威,呼喊 的口號與9個月之前大同小異,但示威很快變調,維安部隊動用催淚瓦斯與橡膠子彈,民眾則以石塊、汽油彈還擊,混亂中還有在場拍攝影片的美籍人士遭當局逮捕 驅逐出境,另有3名美國大學生因加入示威被捕。近日衝突已造成36死數百傷。

穆斯林兄弟會願協商
臨時內閣前晚向軍政府提出辭呈。 軍政府昨表示,將與各政治派系展開緊急會談,並表示會下令司法部成立調查委員會,檢討近日的暴力衝突,號召力最大的穆斯林兄弟會已同意加入會商,但如果其 他發動示威的派系不願談判,就無法化解示威緊張局勢,美國國務院也宣稱「深表關切」,呼籲埃及各方節制,以使下周一國會大選如期舉行。

(蘋果日報)
--
迫於民怨 埃及過渡政府總辭 軍方有意延請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艾巴拉迪籌組新政府 數萬群眾湧入首都 要求究辦殺害百姓的軍警

埃及民眾要求軍方還政於民的大規模示威廿二日進入第四天,而埃及過渡政府迫於民怨,廿一日晚已向執掌政權的「武裝部隊最高委員會」提出總辭,軍方則有意延請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聯合國原子能總署前署長艾巴拉迪(Mohamed ElBaradei)籌組新政府。

數萬群眾廿二日下午又陸續湧入首都開羅「解放廣場」靜坐示威,要求實際掌權的武裝部隊最高委員會(SCAF)立即解散,究辦殺害示威百姓的軍警。反軍方的「埃及革命黨人聯盟」揚言,廿二日將在全國發動「百萬人靜坐抗議」。

埃及軍警連日來血腥鎮壓,已造成近四十人喪生、逾兩千人受傷。據最新民調,四三%的民眾認為軍方掠奪人民革命成果,千方百計鞏固既得利益,拖延民主改革進程。

埃 及最大反對黨「穆斯林兄弟會」廿二日參與軍方與在野陣營的會談,試圖終止流血衝突,以免影響廿八日展開的國會下議院選舉。與會軍方人士透露,各方曾論及由 艾巴拉迪或穆斯林兄弟會前領袖福圖出面籌組新內閣。但據稱艾巴拉迪未參加會談,只與軍方保持聯繫,且繼續扮演調人角色。軍方同意明年七月前舉行總統選舉。

埃 及過渡政府總理謝拉夫領導的內閣受制於軍方且施政不彰,近來逼退聲浪日揚,民眾也殷盼艾巴拉迪取而代之。艾巴拉迪離開國際原子能總署後即致力於埃及民主改 革,今年一月人民革命燃起後,他由僑居地維也納返國助陣,並表明若人民要求,願領導穆巴拉克總統下台後的過渡政府,今年三月他也宣布將參選埃及總統。

(中國時報)
--
埃反軍示威告捷 軍方同意明年七月民選總統

距 離預定二十八日舉行的國會大選僅剩一週,為化解已持續多日的反軍事統治街頭抗議,並尋找總理夏拉夫內閣總辭後的新總理人選,後穆巴拉克時代的埃及過渡軍政 府「最高軍事委員會」(SCAF),二十二日召集多個政黨會商,軍方同意讓步,在明年七月前舉行總統大選,並在「數日內」成立全國和解政府。按照軍方先前 的規劃,總統大選預定明年年底或後年年初舉行。

不滿軍警血腥鎮壓 內閣總辭

出席這場會談的軍方消息人士透露,會談焦點集中於夏拉夫內閣總辭,以及研議延攬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前任署長艾巴拉迪出任新總理,或由可望投身未來埃及總統大選的「穆斯林兄弟會」前成員傅圖來籌組新政府。

稍早,據稱SCAF主席坦塔威在還沒有找出新總理人選之前,不會正式接受夏拉夫政府的總辭。目前並不清楚軍方會換掉整個內閣,還是只撤換不受歡迎的內政部長與新聞部長。

SCAF 目前已陷入萬年總統穆巴拉克政權倒台後暫代政務的最嚴重危機,成千上萬抗議民眾自十八日起聚集於開羅解放廣場,表達對看似不願放權的軍政府的不滿,另有多 座城市也出現大規模抗議活動。部分抗議民眾二十二日多次試圖攻擊解放廣場附近的內政部大樓,並向鎮暴警察投擲石塊和汽油彈,警方則以催淚彈和塑膠子彈還 擊,不斷有受傷的示威者被送出廣場就醫。

這波「二次革命」迄今已造成至少三十六人喪生,近兩千人受傷,且目前絲毫沒有平息跡象。醫院消息指大部分死者身上發現彈孔,但軍警否認使用實彈。據卡達半島電視台報導,抗議人士號召百萬人走上街頭,要求SCAF主席坦塔威下台,軍方儘快交出權力。

倫敦「國際特赦組織」指出,SCAF掌權九個月以來,其殘暴程度甚至超越穆巴拉克時代。

美籲28日國會大選 如期舉行

由 於對軍政府鎮壓抗議活動的殘暴手法不滿,夏拉夫已率內閣總辭。SCAF雖已誓言二十八日國會大選如期舉行,但開羅市中心與其他地方的血腥混亂,已打亂原訂 選舉計畫。一年提供埃及軍方十三億美元援助的美國,除呼籲各方自制外,也籲請開羅當局按照原訂計畫,舉行這場多年來的首次民主選舉。

(自由時報)
--
年末職業倦怠 心理諮商增1成

接 近年末,臨床心理師鍾宛玲表示,每年從11月起至隔年農曆年前後,因職業倦怠感重、考慮離職或轉職前來諮商的人數,普遍會增加近1成,而引發職業倦怠的原 因與工作任務過重、壓力大、薪資待遇不符合個人期待、升遷無望、和公司理念不合或與同事、客戶關係不佳等有關,易出現身體疲倦、缺乏衝勁、失去目標、不知 為何而忙的無力感,也會伴隨低落、挫折、焦慮、憤怒等情緒。

適度休息助紓緩
鍾宛玲心理師指出,適度休息有助紓解職業倦怠感,可做 自己喜歡的事如在家悠閒過1天、到戶外踏青、運動、聽音樂或與至交好友相約吃飯、談心等,藉由擁有完全屬於自己的時間,讓心情沉澱、放鬆,也能達到為心靈 充電的效果,若要選擇休假,以1周內較為適當,以免休假時間過長可能過度鬆懈、加重逃避心態,假期結束後又因身心調適不及、待處理工作變多等因素,反而讓 倦怠感變強烈。

衡量情況再離職
另外,鍾宛玲心理師提醒,因職業倦怠出現離職念頭時,可先條列目前工作的優缺點,找出產生倦怠感的 原因,也能釐清這份工作對自己的意義,及個人在職業生涯追求的定位及成就感來源,條列後若發現缺點多於優點、辭意仍堅時,則從現實狀況衡量自己能不能承擔 離職的後果,如暫時休息、沒有收入生活會不會有問題,或能否找到更適合自己或薪水更高的工作等,經完整考量、確認自己可接受後再下決定為宜。

(蘋果日報)
--
計算新聞/張瑞雄(東華大學資工系教授)

《壹 週刊》報導馬總統私會賭盤組頭且收受政治獻金,但卻沒圖沒真相,現在周刊和跟著起鬨的民進黨都被告,面臨必須在法庭上接受檢驗。到底這是一個極具爆炸性的 調查性報導或者只是一個空穴來風的傳聞呢?很多新聞機構在面臨類似問題時都會兩難,要調查清楚苦無人力和資源,直接登又怕錯誤,不登又怕獨漏。

由 於網際網路的發達,部落客和社群網站的普遍,網路新聞傳遞的快速,傳統的新聞業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很多報業都在流血經營,其結果就是裁減新聞記者的規 模。但在這同時,社會的複雜化讓新聞量迅速增加,新聞記者捉襟見肘,人力和時間都不夠用,怕新聞錯誤或獨漏的壓力也很大。
這造成兩個現象,一是記 者只好向網路(如臉書和YouTube)取材,不知者說記者懶,知者為新聞業憂。另一是記者涵蓋日常新聞已累得半死,根本沒時間去做一些專題性的調查報 導,所謂調查性新聞早已名存實亡,其後果就是對所有的公私部門和所有的公眾人物,缺少了重要的看門狗(Watchdog),而網路新聞的瞬間瀏覽性無法彌 補調查性報導的空缺,導致很多的黑暗可能無法見諸陽光。
在很多律師的影集中,當法官判一造需提供資料給另一造去查閱時,常見的劇情是所提供的資料通常是好幾卡車,而律師在開庭前只剩一點點時間來查閱,如何在海量資料中找出對方的弱點?
還好烏雲中總會透出陽光,因為電腦速度的加快、分析文件技術的進步和政府所有資料的數位化,記者可以更容易地利用電腦分析的幫助從現存的海量資料中找出蛛絲馬跡,問題是記者們有這種知識和認知嗎?

電腦分析挖掘線索
一個稱之為計算新聞(Computational Journalism)新領域就是希望利用電腦科技的進步來幫忙新聞界,例如如何從一大堆文件中發現值得報導的故事或發現線索、如何連結不同但相關的新聞、如何分析影片來得到新聞等等。
美 國頂尖的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和西北大學米迪亞(Medill)新聞學院都已啟動和資訊科學專業合作的跨領域學程,另外公益性組織Knight Foundation也大量贊助一些利用資訊科技來幫助新聞發掘的創新計劃,例如DocumentCloud.org和EveryBlock.com等。
若 《壹週刊》有一套分析總統行程軟體,或許報導就會更加確實。最近三組人馬要選總統,若有一套分析政治人物言行的軟體,就可以指出這些候選人前後言行不一的 地方,以供選民參考。這些都是計算新聞可以著力的地方,讓電腦補新聞人力的不足,讓資訊科技來幫忙在海量資料中找出新聞事件。

(蘋果日報)
--
諾貝爾經濟獎與你我/熊秉元(中國科技大學管理學院講座教授)

每 年10月上旬至中旬,瑞典諾貝爾獎委員會陸續公布各獎項得主。1968年起增添了經濟學這一項,是為了慶祝瑞典銀行成立三百周年。名單揭曉,大眾媒體熱鬧 一陣。而後,經濟獎得主開始巡迴各地,接受禮讚和豐厚的演講╱出席費。在諾貝爾獎得主不多的國度裡,他們被奉為上賓;面對各國╱各地區失業、通貨膨脹、匯 率、赤字等等不一而足的問題,提出自己專業╱非專業的意見。他們的意見,大概也不會真的影響任何政策。

當然,外行看熱鬧,內行的看門道。對於經濟學諾貝爾獎,經濟學者的體會又是如何呢?以1776年出版的《國富論》為準,經濟學這個學科已經存在二百年以上。思想史上有許多重要人物,江山代有才人出;可是,以近代的幾十位得主而言,約略可以歸納成幾類:
首先,對經濟學學科本身,有結構性、根本上的貢獻。1970年獲獎的薩穆爾遜(Paul Samuelson),把嚴謹的數學分析引入經濟學,確立了經濟學的主要分析工具。其次,是把經濟分析帶入其他領域,擴充經濟學的疆域。

掌握思維提升效率
貝 克(Gary Becker)領軍進入社會學,布坎楠(James Buchanan)進入政治學,寇斯(Ronald Coase)進入法學,都是開創性的作為;他們不只豐富了經濟學的內涵,連帶地也改變了其他學科的面貌。最後,是在經濟學的領域裡,有重要的發現,無論是 在研究主題或分析方法上。1982年得主史蒂格勒(George Stigler),探討資訊和管制問題;2002年得主史密斯(Vernon Smith),用實驗的方式檢驗經濟學的理論。
這種劃分,當然隱含價值判斷:在不同的得主之間,他們對於經濟學的貢獻,約略可以分出大中小。然 而,兩個經濟學者,通常有三至四個意見;不同的經濟學者,往往有不同的臧否和取捨。這些區分和高下,是業內人士有興趣的議題。可是,就社會大眾而言,八竿 子打不著;事不關己,良有以也!那麼,對於社會大眾,諾貝爾經濟學家有何意義呢?
在先進國家的政府部門裡,無論主管事務如何,編制裡都有幾位經濟 學者。原因無他,國防、外交、內政、交通、醫療等等,事項不同,都涉及資源分配,也就隱含輕重權衡和取捨。經濟學者的作用,就是以他們的工具,幫助各部會 分析所面對的問題;希望能更有效的運用資源,追求既定的政策目標。因此,經濟分析有助於提升決策品質,對於公共政策的決策者,重要性無與倫比。
由 此也可見,經濟分析的重要性,倒不是在於探討商品勞務、市場貨幣等等;重要的,是經濟分析的本質──提供了一種明確簡單、有說服力、適用範圍很廣的思維方 式。既然如此,社會上每一個人,都是決策者,面對自己生活和生命裡的每一個情境。如果經濟思維有助於政府部會運籌帷幄,提升決策品質;那麼,如果社會大眾 也能掌握經濟分析的精髓,在日常生活裡自如運用,對於整個社會效率的提升,影響不是更為恢宏嗎?
因此,諾貝爾經濟獎得主的貢獻,無論是大中小,和 一般社會大眾其實沒有直接的關聯。然而,歷代經濟學者所累積經濟分析的智慧結晶,卻和社會大眾息息相關。如何能把經濟分析的精髓,讓一般人體會進而運用, 諾貝爾得主大概幫不上忙。透過其他的方式,經過漫長的過程,也許終究能實現──由政府部會配有經濟學者,過渡到社會大眾具備經濟思維。
結論是: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和社會大眾關聯不大;但是,經濟學的思維和分析方式,和社會大眾關係密切,雖然這兩者之間還有相當的鴻溝!

(蘋果日報)
--
美文件證實 伊莎貝兒中文名就是何曉鳳

本報記者昨天根據TVBS取得美國法院審理台籍女傭伊莎貝兒受虐案的相關文件,不僅詳列伊莎貝兒受虐情節,也證實伊莎貝兒中文姓名就是「何曉鳳」。

這 份美國文件詳列何曉鳳受虐情節,天天被打罵,甚至用髒臭的馬桶刷塞她的嘴,主人終年讓她睡在車庫冰冷地板上、讓她吃發酸的剩菜剩飯;何曉鳳不但要在劉家豪 華別墅煮飯、打掃,還被帶到劉家在美國經營的珠寶公司工作,每天至少工作十七小時,劉家甚至曾長達三年不讓何曉鳳休息一天;與日前CNN報導伊莎貝兒自述 受虐情節一樣。

美國文件指何曉鳳是台美非法人口交易的犧牲者,文件顯示,伊莎貝兒八歲時,被台灣父親賣給劉家老太太當奴工,中文姓名就是何曉鳳。何曉鳳曾隨劉家四度從台灣入境到美國,最後一次是二○○○年,之後就一直住在美國。

這與何家人提到,約在九年前何曉鳳從美國來電,表明要移民美國,請何家人幫她代辦戶籍謄本資料的說法一致。

文件另提到,劉家為了替何曉鳳取得美國居留權,曾逼何曉鳳與一名陌生的美國男子假結婚,這也與何家提到九年前劉家人曾以「何曉鳳」名義寄來家書,信中簡單表明「已在美國結婚,生活過得很好」的說法相符。

最近幾天除有僑胞向外交部駐洛杉磯辦事處透露,伊莎貝兒的中文小名就叫「曉鳳」;另外,昨天台北市有

何家守電話旁 「曉鳳真的要和我們講話嗎」

「曉鳳真的要和我們講話嗎?」何家姊妹昨天整個晚上,都守在電話旁,期待伊莎貝兒的越洋來電,可惜還是落空了。

何 家姊妹兩天來心情起伏,想得都是怎麼樣能和何曉鳳聯繫上。昨晚晚餐後姊妹得到通知,有人透過管道,試圖協助美國的伊莎貝兒與台東何家姊妹越洋電話連線,姊 妹們獲悉後高興不已,包括大姊何曉素、三妹何曉英、四妹何曉麗、五妹尤秀玉(曉鳳老母第二任丈夫的姓),都擠在客廳裡,等待奇蹟的「鈴聲響起」。

「曉鳳真的要和我們講話嗎?」四妹何曉麗問三姊何曉英,何曉英開心回說:「真的啊,有人告訴我的,叫我們在家等。」四姊妹既緊張又期待,還討論第一句話該怎麼和二姊說?

四姊妹們中有人用英語說「I LOVE YOU」、也有人用排灣族語說「VU LE SU(妳好嗎)」,四妹更調皮地用國語說:「二姊,電視裡的妳很漂亮!」客廳瀰漫歡喜的氛圍,為的就是等待二姊從遠方傳來的聲音。

何曉英說,等待的心情,是期待又怕受傷害,心裡希望二姊能夠打電話來,但又怕二姊不會打,「不過,今晚不管等多晚,我們姊妹都會等的」。如果再等不到姊姊電話,外交部也沒進展,她已打算親自去美國見姊姊,她說:「會想盡辦法籌到機票錢,無論如何就是要見到二姊。」

台東何家姊妹昨天獲悉伊莎貝兒被一名華僑認出,且小名叫「曉鳳」時,不禁相擁而泣,「終於鬆了一口氣,確定是二姊了。」不過因駐美外事單位尚未「找到」安置中的伊莎貝兒,何家人仍心焦等待。

思女心切的何家老母親宋寶鳳,淚流滿面說:「我一定要等到冷兒(何曉鳳排灣族名)回來,我的心才會安慰。」

周四感恩節前 伊莎貝兒可望出面

台 灣僑民、駐外單位廿一日持續尋找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日前披露海外遭養父母虐待的女主角伊莎貝兒(化名)。駐洛杉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副處長劉克 裕轉述「社區服務計畫」人士指出,「伊莎貝兒在感恩節(廿四日)前可望出面」。爾灣華資商家證實,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片段在該商家拍攝,研判女子應居住爾 灣。

CNN日前披露,台灣女子伊莎貝兒在美遭養父母虐待後,在台灣造成回響,總統馬英九、外交部長楊進添等均相當關注。楊進添更多次致電駐洛杉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副處長劉克裕,希望最快速度聯繫伊莎貝兒,協助其返台與家人團聚。

劉 克裕與祕書楊爵鴻廿一日上午八時抵達專門協助受虐者的人道組織「社區服務計畫」,一度遭擋駕,直到劉克裕等人表明身分與來意,才得以與主任有進一步接觸。 該機構主任指出,機構處理的每個案子,都有一承辦人負責,要接觸個案主角,首先需由承辦人同意後,再詢問案件當事人意願,還要與組織的律師團開會討論後, 才能進行下一步。

而報導伊莎貝兒受虐故事的CNN記者薩維吉(Martin Savidge),他透過個人臉書專頁表示,看到自己的報導引起台灣熱烈迴響,連台灣的總統也表達協助意願,他將再與伊莎貝兒談話,了解她的想法。

(聯合報)
--
在美受虐女 Isabel就是「 曉鳳」

當地僑胞稱受虐女叫做「曉鳳」

外 交部北美司昨天表示,洛杉磯當地僑胞提供訊息,自稱曾見過在美遭虐台女Isabel(化名),中文讀音就叫做「曉鳳」。此外,TVBS記者根據何曉鳳家書 上的地址,追查到一間珠寶店,珠寶店老闆娘的台籍母親曾買名叫何曉鳳的傭人,並涉嫌虐待她,情節就跟Isabel一樣。

何曉鳳九十一年移 民到美國,不久從美國寄回唯一的家書,提及已結婚,生活很安逸。信封上的地址是加州Costa Mesa(位於洛杉磯南方的橘郡)的HC JEWELRY(HC珠寶店)。TVBS駐美國記者據以訪查,強調依取得的機密文件,證明老闆娘的母親曾經買過一名小傭人,名字是何曉鳳,老闆娘及母親涉 嫌聯手虐傭,何曉鳳八歲被父親賣給這家人,每天連續工作十七小時,還被馬桶刷刷嘴巴。這些情節,都與Isabel接受CNN採訪內容吻合。

媒體追查珠寶店 店家曾傳虐傭

駐 洛杉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副處長劉克裕與同事在美國當地時間二十一日造訪洛杉磯橘郡「社區服務計畫」(Community Service Programs, CSP),與受害者救助計畫主任默卡鐸會談逾一小時。但因承辦Isabel案件的社工受訓,劉克裕未見到Isabel本人,也未能確認她的身分。劉克裕向 默卡鐸強調,何母是癌症病患,如果Isabel確實是何曉鳳,情況緊急;如果Isabel不是何曉鳳,經文處也非常樂意協助她尋找生母。默卡鐸表示,會在 承辦人上班後立即回覆經文處。

官員透露,CSP對Isabel非常保護,連她的個人資料都拒絕透露,只表示會轉達經文處的關切,在徵求Isabel的同意後,會在一週內安排劉克裕和Isabel見面。

外交部北美司長令狐榮達強調,外交部已與戶政事務所及法務部作了相關聯絡,不管Isabel當時是移民出國,或應聘出國,只要沒有放棄中華民國國籍,依規定仍是我國國民。移民署表示,只要Isabel願意,馬上就可以重發護照給她。

何家盼快確認 讓曉鳳早點回家

Isabel 身分仍未確定,台東何家姊妹心情轉折宛如洗三溫暖。何家三妹何曉英昨天哭紅了眼說:「二姊一定是在氣我,才不想跟我通電話,如果她沒代替我被領養,日子也 不會過得這麼苦…。」何曉英說,以前都是受到二姊的照顧,現在有能力照顧她,假如姊妹倆能通上電話,一定會跟她說聲對不起,請求外交部幫幫忙,儘快驗明正 身,協助二姊早日找到回家的路,這裡永遠都是她的家。

新竹楊家失蹤女童的母親紀美周說,儘管目前知道Isabel叫做「曉鳳」,與台東何家有些吻合,但不會放棄找尋愛女的任何機會。

原鄉歷史悲歌 人口販子慫恿貧困人家賣小孩

受虐台女Isabel聲稱遭母賣養,台東及新竹地檢署主動介入,東檢要求移民署調閱及提供相關資料,釐清是否涉及人口販賣,倘若屬實將究責;竹檢則請失蹤女童的母親紀美周到地檢署採集DNA。

Isabel受訪聲稱幼時遭母賣給養父母,期間受盡凌辱,事件經媒體揭露引來軒然大波,但負責牽線的尤姓男子矢口否認有對價關係,強調只是單純的協助送養。東檢基於人道關懷,日前主動要求移民署台東專勤隊提供相關資料,查察有無涉及不法。

東檢主任檢察官吳怡明表示,目前以他字案責成警方先行蒐集相關資料,一旦確認Isabel就是何曉鳳,再逐一釐清有無涉及人口販賣。

「這 是原民部落的歷史悲歌…」吳姓資深警察表示,六○至七○年代中期,大武地區就曾傳出數起販賣小孩的耳語,偵辦刑案中也有一名來自外地、因竊盜案被通緝的謝 姓男子,不但四處躲藏逃避警緝,還當起人口販子慫恿貧困人家賣小孩,男的送往遠洋或做粗工,直到當兵才能返家;女的則從事幫傭,甚至轉賣到私娼寮。

另名曾偵辦數起非法僱用童工及脅迫未成年少女賣淫的張姓員警則表示,研析個案有許多來自原民部落,家境貧困是共同的因素。

新竹地檢署則是在昨天下午聯絡新竹婦人紀美周到地檢署採集DNA。檢察官陳玉華並傳訊紀美周到庭說明,希望釐清紀美周女兒楊謦?失蹤的過程,對楊謦?失蹤的時間、地點和報案經過、特徵都詢問得相當仔細。

檢察官陳玉華指出,站在同樣是母親的立場,能夠體會紀美周找尋失蹤愛女的心情,一切只希望Isabel返台,進行DNA鑑定後,所有真相就會水落石出。

CNN記者將與Isabel再談談

採訪的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記者Martin Savidge,將Isabel新聞連結到自己的臉書上,指因為有占領華爾街等大新聞,Isabel的事件並沒有被太多人發現,希望至少朋友可以看看。

他昨天又在臉書上留言說,一起床就看到滿滿的臉書訊息與電子郵件,Isabel的新聞似乎在台灣引起很大的回響,Isabel的母親與姊妹都現身了,台灣的總統也希望協助Isabel回到台灣與家人團聚。Savidge說,他們會與Isabel談一談,了解她打算怎麼做。

(自由時報)
--
割鰭棄鯊 歐盟擬禁止

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廿一日宣布,擬全面禁止割鰭棄鯊(shark finning)行為。

美聯社報導,歐盟執委會通過方案,規定凡是歐盟水域內作業船隻及全世界向歐盟註冊的船隻,捕獲的鯊魚上岸時必須是連魚帶鰭的完整鯊魚。

漁民割除鯊魚鰭再丟棄鯊魚,主要是因華人愛吃魚翅,使魚翅價格遠比鯊肉高,但無鰭沙魚被丟棄後將流血至死。

歐盟之前已禁止割鰭棄鯊,不過部分特許漁船可讓魚鰭和魚身分別送往不同港口。環保人士批評歐盟這項舊規定漏洞百出,單是允許魚鰭和魚身卸載不同港口,就使禁令難以執行。歐盟執委會海洋事務暨漁業處處長瑪麗亞‧達曼納基廿一日也同意此說法。

「大洋組織」(Oceana)等保育團體歡迎這項可防堵漏洞的新方案,認為全面禁止割鰭棄鯊可降低鯊魚捕撈量,且整隻上岸可讓學術界紀錄鯊魚生存情況。

這項草案若要立法,須經歐盟理事會與歐洲議會同意,歐洲議會漁業委員會副主席史蒂文森預料將有一場硬仗。

(聯合報)
--
教召後備軍人 軍方將調動救災

為強化國軍部隊救災能力,減少干擾常備部隊的戰訓本務,未來如果發生天然災害,國防部將調動參加教育召集的後備軍人參與救災,預計北中南區各可編成三至六個營的兵力。

但有專家指出,後備教召時間只有一星期,真正能投入搶救的時間極為有限,此舉象徵意義恐怕大於實際價值。

國防部後備司軍事動員處長黃花麟少將表示,災害防救法修訂後,已賦予動員後備軍人投入救災的法源。未來如果發生天災,軍方必須支援搶救時,可以調動正在接受教召的後備軍人投入。

黃 花麟指出,即使投入救災,後備教召的時間也不會延長,還是準時解召。另外如果後備軍人自己家中遭遇災情,可以用個案方式,提前解召回家。未來每年五月至十 月的汛期,軍方將安排教召梯次重疊,每周六到下周五為一梯次,每周三到下周二為另一梯次,以增加必要時可用的人手。估計北中南區,各可編成三到六個營的兵 力,必要時也可跨區增援。

美國維吉尼亞軍校畢業、國軍上校退伍的元智大學教授陳勁甫表示,近年軍方大量動用第一線作戰單位投入救災,等於是造成國防空窗期,就建軍備戰觀點相當不利。除了某些特殊狀況需特戰、工兵等投入,一般清掃搬運環境之類「粗活」,實在應該避免運用珍貴的常備部隊。

陳 勁甫質疑,教召每梯次只有七天,日期未必正好與災害發生日子吻合,還要扣除頭尾,最後每梯次可能只有一、兩天可用,「象徵性意義比較大」。他指出,全國隨 時有一萬多名新兵正在受入伍訓,訓練時間超過一個月,因此由後備司令部的幹部指揮新訓單位投入救災,應該是更好的方案。

(聯合報)
--
法難保3A信評 沙克吉恐成祭品

國際信評機構穆迪公司21日警告,法國公債殖利率創新高,經濟前景不樂觀,法國的頂級AAA信用評級面臨下調風險。穆迪的警告顯示歐債危機已燒向核心國家,在西班牙執政黨大敗後,法國的沙克吉政府恐成為下一個祭品。

紐約時報報導,延燒兩年的歐債危機已搞垮8個歐洲政府,導致歐洲執政黨連番挫敗的最大議題,是選民對撙節措施和經濟不確定性深惡痛絕,不管是哪個政黨執政。但在市場和歐洲大金主德國的壓力下,新政府也承諾延續前朝政策。

市場在搞垮一個政府後,就尋找下一個可攻擊的目標。歐元區的愛爾蘭、葡萄牙、希臘、義大利、芬蘭、斯洛伐克和西班牙,以及非歐元區的丹麥,都透過選舉或國會運作方式換新政府。

尋求在明年4月總統大選連任的沙克吉恐成為下一個攻擊目標。法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上周創下歐元區創立以來最高紀錄,21日小跌至3.45%,仍遠高於德國的1.91%。法國借貸成本增高,要減輕占GDP85%的債務,難上加難。

沙克吉原本與德國總理梅克爾扮演解決歐債危機的最佳拍檔。現在法國自身難保,沙克吉難再扮演領頭羊角色。

有分析師認為,法國根本不夠保有AAA級資格。瑞信集團分析師認為,法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可能漲破5%。

歐債的最大問題是骨牌效應和市場信心。市場希望德國挺身而出,拿出短期的解決辦法,像是支持歐洲央行大舉進場買公債或發行歐元區債券,但德國都反對。德國認為歐洲央行買公債如同印鈔票,將引起通膨。法國原本也反對,眼看火已燒到自家門口,轉為支持歐洲央行大買公債。

德國迄今僅提出中長期的解決辦法,例如修改歐盟條約,要求歐元區17國嚴守德國式的財政紀律,但這對於應付市場對義大利和法國公債的攻擊,緩不濟急。

歐債燒到東歐 匈牙利求金援

匈牙利經濟情勢惡化,緊急向國際貨幣基金(IMF)及歐盟請求「預防性」金援,成為第一個不堪歐元區債務危機拖累的東歐國家。IMF和歐盟21日表示,正在考慮匈牙利的請求,市場憂心歐債危機延燒到東歐。

信用評級只差一級就是垃圾級的匈牙利,上周宣布將建立信用「安全網」,以促進經濟成長,但不會再向市場舉債。

2008年,匈牙利的社會黨政府接受IMF200億歐元紓困貸款,避免倒債,成為第一個接受IMF紓困的歐盟國家。

現任的保守聯盟政府曾經在去年悍拒紓困,切斷與IMF的關係,如今放下身段求援,顯示國內問題嚴重,也使得歐債危機更為擴大。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匈牙利希望的紓困金額為40億歐元。由於匈牙利政府一向對IMF嚴詞批評,如今態度丕變,對總理歐班的聲望打擊甚大。

匈牙利債務已從6月底占GDP的75%,增加至9月的82%。面對政府公債可能被打入垃圾級的壓力,迫使匈牙利政府尋求金援。

總部位於倫敦的Capital Economics指出:「匈牙利可說是一大警訊,匈牙利是東歐風險最高的國家,所以最先爆發。我們擔心,問題可能擴大到烏克蘭和巴爾幹半島國家。」

(聯合報)
--
歐債危機近逼 「掃向歐元區核心」

歐元區的債務危機已逼近核心地帶,歐洲央行(ECB)也承受更大壓力,必須拿出更果決的行動因應。

穆迪公司21日預警法國的AAA債信面臨新的考驗後,歐洲股市一度重挫超過3%,投資人紛紛投奔德國公債避難,西班牙、義大利、法國與比利時公債的風險溢價則相繼升高。

債信仍是AAA的法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目前已升到3.4%,介於同屬頂級的荷蘭和被穆迪評為Aa1的比利時公債之間,與德國公債的利差則擴大到154個基點,甚至比AAA-的英國公債還高出1個百分點。

專家表示,兩年前從希臘開始的歐債危機,在擴散到愛爾蘭、葡萄牙、西班牙後,現在已進一步延燒義大利,並朝歐盟第二大經濟體法國邁進。

歐盟執委會的經濟貨幣事務委員雷恩說:「危機正掃向歐元區核心,我們對此不能存有幻覺。」

執委會的支持的緊縮措施常被歸咎是扼殺成長與就業的禍首,但雷恩辯護說:「在市場已經質疑政府償債能力的當前,成長的策略當然不能建立在累積更多債務的基礎上。」

西班牙與義大利的借貸成本,上周都曾升到被認為無法維續的高風險水準,直到ECB臨時介入後,市場才重趨平穩。

媒體的報導指出,ECB理事會對收購歐元區政府公債設有每周200億歐元的上限,分析師批評此舉會阻撓ECB在市場上充分發揮震懾的力量。德國是抗拒擴大債券收購的主力,認為這會導致通貨膨脹壓力。

ECB 21日公布的最新數字顯示,在16日截止的最近一周,歐洲央行的收購金額將近80億歐元,和前述的上限還有一段距離。批評家表示,零零碎碎的介入只會讓情況更加惡化,無助恢復市場的信心。

(聯合晚報)
--
歐洲同業自顧不暇 非澳拉美銀行調頭寸變難

歐洲銀行近幾年大幅提高放款給非洲、澳洲和拉丁美洲的同業,成為這些國家最大跨國債主之一。然而隨著歐洲銀行減少海外放款,這些已因先進國家需求下滑導致成長減速的新興經濟體,感受到更強烈的寒意。

國際清算銀行(BIS)和加拿大皇家銀行(RBC)的資料顯示,歐洲銀行為了尋找本土市場以外的成長機會,2005年到2011年中對新興市場的放款金額成長四倍至2.4兆美元。

這段期間由於雷曼兄弟倒閉,放款一度大減20%,去年才逐步復甦。

如今隨著信用緊縮捲土重來,各界不免擔心雷曼兄弟後的信用危機可能重演--企業融資迅速枯竭,全球貿易急遽衰退。

澳洲西太平洋銀行(Westpac)銀行執行長凱利(Gail Kelly)說:「我們的處境非常脆弱,絕對會影響到全球成長。這絕對會衝擊到我的國家、和整個亞洲。」

義大利聯合信貸銀行(UniCredit)和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ebank)近期先後表示,將減少非本土市場的放款活動。部份法國銀行也因過去積極參與聯合貸款,變得不太願意放款給亞洲和澳洲。

歐洲銀行正努力彌補貸款損失(多數源自對歐洲政府的貸款),並強化資本。一些銀行出售資產與減少放款,提高貸款的難度或成本,結果導致自己國家和營運所及的其他國家,經濟成長雙雙下滑。

歐洲銀行試圖脫售帳上的貸款,進一步加重貸款市場的壓力。業界人士說,此舉有效增加銀行投資的貸款供應量,使得銀行為企業承作新貸款的意願降低,貸款成本增加。

目前衝擊最大的莫過於東歐。以捷克為例,歐元區銀行放款是其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05%。

拉丁美洲可能是下一個受傷的市場。歐元區對智利的放款相當於該國GDP的40%,墨西哥占18%,巴西為15%。

亞洲曝險最少,歐元區對中國貸款僅占GDP的2%,印度占4%。

(經濟日報)
--
台北捷運萬大線動工 預7年後通車

規畫十年的捷運萬大─中和─樹林線終於要動工了。台北市、新北市府已敲定後天舉辦第一期(中正紀念堂─機廠段)工程簽約動工典禮,二○一八年底完工通車。

萬 大中和樹林線採中運量,官員說,第一期長八點八公里(北市三點七五公里、新北市五點零五公里),全部採地下型式,共設九座車站及一座平面機廠,貫穿台北 市、新北市永和及中和區,並可藉由起站中正紀念堂站,連接捷運新店線、南勢角線及信義線,預計將帶動萬華地區房價,並進一步紓解中永和交通問題。總經費達 五一二億餘元。

簽約動工典禮將在北市華中橋下河濱公園舉行,由馬英九總統和台北市長郝龍斌、新北市長朱立倫共同主持。

新北市府指出,萬大中和樹林線自二○○一年開始規畫,全長廿二點一公里,設十一座地下車站及十一高架車站(含一座機廠)。

全 線分兩期,目前動工的是第一期,從北市捷運中正紀念堂站起,先以地下型式向西沿南海路過和平西路後,接西藏路轉萬大路,地下穿越新店溪後進入新北市,在永 和區保生路轉中山路、中和區中山路、連城路,到土城區連城路,在金城路北側農業區設置機廠及一座臨近中和莒光路的地下車站。預計二○一八年底通車。

第二期接續第一期,以地下型式從土城金城路過明德路後,路線爬升為高架並跨越城林橋,進樹林區中華路、八德街、大安路轉中正路後,再直行與捷運新莊線的迴龍站相連接。

但是第二期於何時動工,目前尚未核定。

(聯合報)
--
避免撞飛騎士 左車門右手開?

用右手打開駕駛座車門,你習慣嗎?桃園縣機車騎士因「汽車駕駛人開啟車門不當」受傷人數,從去年275人增加到今年的344人,且連續兩年都有1人死亡,桃園縣警察局交通警察大隊認為使用離車門較遠的手開門,可強迫自己轉頭查看後方來車,這個習慣值得推廣。

桃園市張姓婦人上周駕駛百萬進口轎車在市區路邊停妥,下車時突然打開車門,導致機車騎士陳姓大學生「閃門」不及,緊急煞車滑倒變成「卡門」受傷,雙方昨天才達成和解,張婦不但賠償8000元,修理自己車門還要花1萬多元。

張婦坦言,沒查看後方來車就急著下車想去血拚,以為後面的人車自己會注意閃避,如果她養成「右手開左車門」習慣,或許可以避免造成意外。

但駕駛人看法不一,連張姓員警都不知道這項宣導,說「感覺好麻煩」;負責接送高級主管的劉姓司機也說,右手打開左車門,要朝不同方向施力,很不習慣,感覺怪怪的。 

縣警局交通隊指出,全縣去年和今年都有1名騎士因「汽車駕駛人開啟車門不當」,來不及減速、撞上車門後不幸死亡,去年有243件這類事故,造成275人受傷,今年1到10月已有285件、344人受傷,儘管一再宣導,受傷人數不減反增。

交通隊建議,駕駛人或乘客可用離車門較遠的手來開門,例如要打開左邊車門,可側身用右手;要打開右側車門,就用左手,因為這個動作可強迫自己轉動肩膀和頭部,透過車窗直接查看後方來車,方便判斷對方行進速度和方向,而且還要慢慢開門,才能避免意外。

違反「汽車開啟車門未注意行人或其他車輛並讓其先行」規定,必須有肇事致人受傷、重傷或死亡,才違規記點、吊扣或吊銷駕照。

交通隊說,民眾如果不習慣,可以「雙手並用」,離車門較遠的手負責打開門鎖,再用較近的手順勢推開車門,總之,下車前一定要記得查看後方來車。

開車門哲學…轉頭查看!保護自己和別人

「用較遠的手開車門」雖然感覺奇怪,但桃園縣警局交通隊強調經過專家討論、實際操作,發現確實能強迫民眾轉頭查看後方來車,同時拿捏力道緩慢開門,因此還刊印海報宣導。

不過,桃園縣交通局長高邦基不以為然表示,用離車門較遠的手開門,不符人體工學和現有車輛設計,民眾即使轉身,也未必會轉頭查看後方,可能反而會看門鎖位置,宣導未必能成功;民眾只要養成轉頭查看習慣,的確能避免不當開車門衍生的意外。

交通隊指出,絕大多數民眾習慣使用離門較近的手開啟車門,其實只要能小心查看、放慢速度,就可確保安全,不見得一定要改變習慣,這項建議只提供參考,由民眾自行拿捏。

除了不當開啟車門,開車族其實還有不少習慣為人詬病,像手持撥打行動電話、動不動就開遠燈、轉彎不愛打方向燈、不當占用車道等,都是老生常談,但還有些壞習慣不易察覺。

警方說,民眾上下車時常喜歡完全打開車門,容易撞擊鄰車,除了刮傷烤漆,還可能形成「酒窩」凹陷,演變成互相「A來A去」。

事實上,只需打開一半車門就能進出,目前市區和地下停車格通常面積不大,兩車緊鄰很常見,這點必須習慣。

許多駕駛人喜歡在車上擺設琳瑯滿目的公仔、玩偶等裝飾,很有特色,但如果沒固定好,遭遇緊急狀況閃車或煞車時可能會散落車內,容易造成分心,甚至會卡住煞車、方向盤等,後果更嚴重。

還有人開車時使用電動滾輪發熱按摩器或冷氣散熱墊,通常會放在頸後、背部或臀部,一旦感覺力道或位置不對、太熱或太冷,可能會被迫改變姿勢,如果行進間調整不好,也可能發生意外。

有些女性不習慣把包包放在座位上,反而擺在腹部、排檔桿空間或腳旁,會影響操縱方向盤或排檔順暢,甚至妨礙踩煞車;還有人把車內照後鏡當梳妝鏡,用來照自己,倒車當然危險多。

警方建議,開車族上路前先把所有用品調整好,只管專心駕駛,其他事情等停車後再說。

(聯合報)
--
無效醫療 排擠其他「生機」

國內醫院的加護病房資源有限,但多數家屬仍不放棄任何希望;台大醫院金山分院院長黃勝堅指出,常見許多病人在瀕死前勉強接受無效醫療,致排擠其他重病患入住機會。曾有一對祖孫因不同疾病入院,兩人同搶一張加護病床的狀況,差一點共赴黃泉。

黃勝堅指出,一對祖孫在同一家醫院住院,已非常罕見,若還同時需入住加護病房,莫非是命運安排?這位老阿公因癌末,生命倒數階段,家人仍堅持一定要急救,醫師只得為他進行心肺復甦術(CPR)及插管。

未 料,就在阿公轉進加護病房不久,他的孫子因為車禍嚴重傷及腦部,送醫搶救。因加護病房已滿床,醫護人員急得如熱鍋上螞蟻,原考慮挪出已幾近無效醫療的阿公 床位給孫子,唯病家反對及多方顧慮下,最後不得不緊急把另一名病情相對穩定的病人挪出來,孫子才有床入住,也因此得以獲救。隔了一周,阿公依然不敵病魔而 病逝。

黃勝堅表示,各醫院加護病房床位有限,但有家屬害怕被貼上「不孝」的標籤,即使生命已屆盡頭,照樣接受一整套的「死亡套餐」,CPR、強心針、電擊等,既無助於病人存活,反而徒增痛苦。

黃勝堅表示,無效醫療勢必造成加護病房排擠效應,蓋再多的醫院也無濟於事,唯有讓國人加強對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的認同。

(聯合報)
--
後年起 醫師先考臨床

考選部預定自民國一○二年七月起,規定醫學系應屆畢業生要先通過類似術科的「臨床技能測驗」(OSCE),才能參加醫師高考第二試,督促醫學生重視實習,並淘汰不適合當醫生的人。

考 選部主秘林光基指出,考選部、教育部、衛生署已在今年四月聯合委託台灣醫學教育學會試辦第一次OSCE,動用兩百多名「標準化病人」扮演病患、四百多名醫 生評分,測驗共分成十二站,包括內、外、兒、婦產、急診科的病史詢問、理學檢查、病情解釋、衛教及插管導尿等技能操作。

根據台灣醫學教育學會統計,第一次OSCE逾一千名醫學系應屆畢業生應考,占總數八成多,應考者逾九成七及格。明年四月還要試辦一次,後年正式實施。

林光基說,未來牙醫師、中醫師、護理師等醫事類科國考,也都將陸續研議把通過臨床技能測驗當成應考資格。

林光基表示,考選部去年全面推動醫師高考改採兩階段考試:醫學生修完基礎醫學課程後,先考第一試;畢業且一試及格,再考第二試的臨床醫學知識,雖然會出臨床診斷等情況題,但仍是紙筆測驗,無法判斷考生是否只會紙上談兵。

有鑑於英、美、加、韓等國都把OSCE當成醫師證照考試項目或畢業門檻,考選部才決定將通過OSCE當成醫師高考第二試的應考資格,未來再研議列為正式考試項目。

(聯合報)
--
每天60克堅果 心血管讚啦

國內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患眾多,除了服藥控制及適當運動外,適當飲食攝取也可能改善病情。美國塔夫茨(Tufts)大學教授陳仲彥指出,核桃、杏仁果、腰果及開心果等堅果類,就是適合有心血管疾病風險者的食材,每天吃一把,約六十公克量,有助病情控制。

陳仲彥應邀來台參加「國際食品保健因子大會」,他以「堅果在糖尿病預防及管理的角色」為題指出,堅果具調控血糖、降低血脂肪、抗氧化、抗發炎及增進血管內皮功能。他認為,堅果是健康飲食,可列為醫師處方中。

陳仲彥表示,由於肥胖指數持續增加,未來廿年,成人型糖尿病將是各國都要面臨的健康威脅,遺傳、代謝性疾病、肥胖與過重、熱量攝取過多、運動過少等,都是成因之一。一旦罹患代謝性疾病,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隨之提高。

防治心血管疾病以飲食和運動最根本且最划算。他以食用堅果為例,過去廿年,外界總以為吃堅果會胖;唯近來各項醫學研究陸續發現,堅果雖屬於高能量密度食物,但因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及高纖維、低碳水化合物,容易有飽足感,反而較不會增加體重或身體質量指數。

國 內外有許多與食用堅果和調控糖尿病、血脂異常的相關研究也證實,每天吃約六十公克的原味堅果,可以降低高膽固醇血症和成人型糖尿病患者的膽固醇。他與台北 醫學大學合作,針對廿多名糖尿病患食用含杏仁果餐的研究也發現,患者餐後血糖都普遍下降。至於東方人常吃的花生、瓜子類,他認為也具有相同效果。

油炸、裹糖加鹽 有礙健康

研究發現,食用堅果有助於心血管疾病患者控制血糖及血脂肪;但是,吃堅果也不是多多益善。

台大醫院營養師郭月霞說,正確的吃法是,每天抓一把核桃,或花生、杏仁果、開心果、松子、葵花子,直接吃,或灑在沙拉、菜餚中;唯不宜購買油炸過或裹有鹽、糖的堅果。

郭月霞指出,近來醫界鼓勵有心血管疾病患,儘量改食用「得舒飲食」(DASH),即包括選擇全穀類、天天五蔬果、多喝低脂乳、紅肉換白肉,及吃堅果用好油。其中的堅果含膳食纖維、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及改善胰島素阻抗性,可調節血糖及膽固醇。

她建議,民眾平常不妨把各種核果、種子,裝在小盒子內,隨身攜帶,當作健康零食,唯每天以六十公克為宜,也就是大約手掌抓一把的量。

另外,郭月霞建議家庭主婦,在煮好的米飯、菜餚或肉類,灑上炒熟的黑芝麻或白芝麻,既增加調味,也可以攝取到堅果的營養。或在牛奶中舀入一小湯匙花生粉或芝麻粉,也可增加口味。

她提醒,部分市售堅果食品往往經過油炸,甚至裹上鹽、糖或辣椒提味,反而有礙健康。建議民眾宜選擇未加工的乾貨較佳。

堅果油脂多 開封後最好冷藏

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表示,購買堅果時,要選擇聞起來甘甜或是帶有「堅果味」,外型要帶殼或完整一粒;因為堅果的油脂多,開封後宜擺放在冰箱或陰涼處,如果吃起有油耗味、苦味或刺鼻味,表皮有黑色斑點,代表已經變質了。

以國人常吃的腰果為例,要選色白飽滿、味香身乾;花生要選外皮完整,大小均勻;核桃要選香味清新,表面無缺棱;杏仁可用指甲按壓,堅硬者為佳;芝麻則要注意是否有霉味或雜質,如果表面開始泛油光,表示已開始氧化,不宜購買。

(聯合報)
--
砸萬元揪過敏原 不如「動動口」

吃這也癢,吃那也癢,不少人透過食物過敏原測試,想找出罪魁禍首。只要看到檢測報告上,對某種食物的免疫球蛋白E(IgE)呈陽性,就列為「拒絕往來戶」,結果,這也不吃,那也不敢碰。

「這是錯誤觀念。」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徐世達說,會不會過敏,要試吃才能確定。

北市衛生局曾針對小學一年級學童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最常見潛在的過敏原是塵蹣,占90.79%,其次是螃蟹、占83.08%、狗皮毛占28.96%、蛋白24.23%、牛奶22.45%、蝦21.40%、美國蟑螂16.71%、德國蟑螂 15.48%。

相較於國外,國內學童對牛奶、雞蛋或海鮮過敏者,尚屬於少數。徐世達說,其實,大部分的食物都沒問題,比起國外,國人對食物過敏的比率低得多了。

以牛奶為例,國外對牛奶蛋白過敏者較多,但在台灣,研究發現,氣喘患者中,對牛奶過敏的比率稍低。

有民眾花數千元到近萬元,做過敏原測檢,驗免疫球蛋白G(IgG)。徐世達強調,過敏細胞上只有免疫球蛋白E的接受體,免疫球蛋白G是正常免疫反應,免疫球蛋白E才是過敏免疫反應,過敏原檢測應該是測免疫球蛋白E而非G。

徐世達說,目前健保有給付過敏原測試,九成以上患者只要做健保給付項目即可。

(聯合報)
--
吐血、鬼掐到…「紫斑症」在作怪

「醫師,為什麼我的大腿一直出現烏青?媽媽說,這是被鬼掐到,要我快去廟裡拜拜!」「刷牙時滿口是血,以為牙齦發炎,但怎麼查都查不出原因!」皮膚瘀血、刷牙滿嘴血,看來完全沒交集的症狀,其實可能是自體免疫疾病「紫斑症」。

紅血球從微血管滲漏,造成皮膚或黏膜出血,小如針點,稱瘀點,大片稱瘀斑,因為紫紅色,所以稱為「紫斑症」。

紫斑症是由於體內免疫系統將血小板視為外來物質,產生抗體攻擊血小板,加速血小板破壞速度,阻礙血小板生成,造成體內血小板減少。

正常人血小板值是在每13至15萬/μL之間,低於5萬以下出現紫斑症狀,低於2萬以下,就會自發性出血,如腸胃道出血或月經量過多等,嚴重時造成腦出血、肺出血,有生命危險。女性患者年齡集中在20至69歲,男性患者呈現兩極化趨勢,以未滿10歲及70至79歲最多。

目前治療紫斑症,首先考慮使用皮質類固醇,還有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及脾臟切除等,還有健保剛通過的血小板增生劑 。

類固醇是第一線用藥,急性期反應率達八成以上,但可能出現月亮臉、水牛肩、腸胃道出血等副作用,患者常因此必須降低劑量,甚至停藥;免疫球蛋白不便宜,主要用於患者需要緊急手術時,注射兩天需10到20萬元;脾臟切除反應率可達五到六成,但國人對手術接受度較低。

另外,患者也可考慮免疫抑制藥物,降低抗體生成以減少血小板破壞,藥物反應率約五成。

血小版增生劑可啟動骨髓細胞上的血小板生成素受體,刺激巨核細胞增殖和分化,增加血小板數量,作為第一線藥物無效後的第二線治療藥物。

健保給付主要用於脾臟切除,且對類固醇、免疫球蛋白等治療失敗的成年患者、不適合進行脾臟切除、合併血小板數目嚴重低下必須接受外科手術治療者,須經事前審查。

紫斑症患者可能會因為血小板數量不足導致不同部位的自發性出血,嚴重時會有生命危險。

因此,若發現自己身體出現多處且超過一周的「自發性」瘀青、紫斑,或牙齦經常大量出血、月經量過多,建議都應主動求診尋找病因並積極治療。

(聯合報)
--
氣象組織:溫室氣體數十年不散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今天表示,造成全球暖化的3大溫室氣體濃度2010年創下新高,就算全球從今天開始停止排放,這些溫室氣體將存留在大氣中數十年。

世界氣象組織在年度「溫室氣體公報」(Greenhouse Gas Bulletin)中說,2010年的主要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比前一年增加2.3ppm,來到389ppm,高於1990年代平均增長值1.5ppm,及過去10年的2.0ppm。

地球暖化有64%源自於二氧化碳。科學家認為,由於燃燒化石燃料、濫伐森林和土地使用方式改變等因素,導致二氧化碳濃度升高。

科學家表示,如果世界要將全球平均上升氣溫限制在攝氏2度以下,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得超過450ppm。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賈侯(Michel Jarraud)說:「大氣中人類活動造成的溫室氣體負荷量,再度達到前工業時代以來的新高。」

他說:「就算我們今天能控制住溫室氣體排放量,事情沒有這麼簡單,溫室氣體仍會留在大氣中好幾十年,因此持續影響到我們生存星球與氣候的微妙平衡。」

這份報告也提出許多警告,指出地球氣溫正在上升,要對氣候變遷作出行動並避免讓極端氣候惡化,現在時間已經不多了。

(中央社)
--
精障者逾11萬就業率僅6%

「我 的孩子人生一路跌跌撞撞,希望社會不要遺忘他。」看著兒子孫彥詢在精神復健路上走得艱辛,孫媽媽哽咽地說,她曾一度希望孩子不要出門,就怕病情被別人知 道;後來在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協助下,孩子走出家門,從文書等簡單工作做起,不只病情逐漸穩定,工作表現也獲肯定,讓她感念「找回了一個曾經失去的孩子」。

■病情受誤解 就業不易

國內精神障礙者人數每年成長10%,去年底領有精障手冊者已逾11萬,但就業率卻只占所有身心障礙者6%。中華心理衛生協會昨發表雇用精神康復之友安心手冊,讓大眾更認識精障者,也邀請精障者、家屬及雇主現身說法,分享心路歷程。

在 協會工作1年半的精神康復之友孫彥詢,國中因被同學霸凌,開始有了自殺念頭,後來診斷為重度憂鬱症。二技畢業後,擔心進入職場又被霸凌,在家當了3年的 「啃老族」,因藥物關係,他一天睡20幾個小時,渾渾噩噩過日子,直到一年半前到協會工作,才漸漸找回自信,現在已能勝任清潔工作。

雇主曾敬傑說,雇用精障者後發現,他們的工作能力不比一般人差,以清潔工作為例,甚至比一般人還細心仔細,連牆角等小細縫都清理地相當乾淨,業者都相當讚許,最重要的他們不懼怕社會的「有色眼光」,這份勇氣連他自己都不見得能做到。

■能力不差 細膩更勝一籌

協會常務理事呂淑貞表示,目前精障者工作以清潔、餐飲、洗車、加油等非技術工或服務人員居多,但很多雇主對精障者仍存有會打架、暴力、情緒不穩、難控制等誤解與歧視,其實精障者透過適當治療,工作能力也能與一般人相當。

呂淑貞說,精神疾病儼然成為現代文明病,鼓勵愈多精障朋友走出病房、家門,對社會更有正面效益。

(中國時報)
--
「樂觀偏見」是人的通性/潘震澤

現代心理學研究一再指出:人的注意力、記憶、知識、自信心與因果認定等都有許多缺失,並不像多數人自認的那麼可靠。歸根究柢,人腦乃是生物為求生存,經過億萬年來的演化拼湊,才有如今模樣,與人為設計、聽指令行事的電腦完全不同。

生 物有許多不經大腦的反射行為,可因應環境變化做出快速反應;過程中難免犧牲一些準確度,好處卻顯而易見,到底能活下來比什麼都重要。然而上述諸多認知缺 失,卻另有成因,也不容易消除;像人的記憶原本就不是為了記錄視聽輸入之需,才發展出來的。記憶是經驗的累積,目的在於預測未來,為再度碰上類似情事而預 作準備。

我們在回想或重述往事時,除了原本就因忽視而沒進入腦海的細節遭到遺漏外,還會出現許多主觀的取捨與事後的修飾,包括淡化一些當 時不該說的話或不該做的事,以及添加一些事後覺得該說的話或該做的事。因此就算無心造假,回憶也常作不得準,更別提有人故意隱瞞,也就經常出現羅生門情 節。

支持「記憶功能主要是為了未來需要」的證據,來自某些病人腦中掌管記憶成型的海馬區受損,同時也喪失了預期及想像未來的能力。然而心 理學家進一步發現,人在根據記憶經驗設想未來時,常出現過分樂觀的傾向,好比自認下回會做得更好、不會犯同樣錯誤、天災人禍不會落在自己頭上、手上的彩券 會中獎、不會罹患不治之症、並可享高壽等;這種現象,心理學家夏洛特(Tali Sharot)稱之為「樂觀偏見」。

有人或許不同意此 點,認為自己是現實主義者,不會過於樂觀;但凡事往好處想,以及從失敗或惡運中尋找光明面,看來是人的通性,否則離婚者不會再婚(可能會再離),人也不會 積極生活(反正遲早要死)。對現實及未來的評估更接近事實的人,大概很難樂觀;如果每個人都是現實主義者,那麼抑鬱症患者將滿街都是,自殺人數也將激增。

夏 洛特做過好些有趣的試驗,她發現人在面對兩個同樣吸引人的工作機會或旅遊地點做抉擇時,內心會有掙扎;但只要做了決定,就會對選中的越看越滿意,對沒選的 則會覺得沒那麼好。再來,她發現人在修正自己錯誤時,會欣然接受有利於己的資訊,而忽視對己不利的;譬如某人原本認為自己罹患胃潰瘍的機率是二五%,但得 知一般人的機率只有一三%後,就會「從善如流」,以後都說是一三%。反之,原本認為自己只有五%罹患機率的人,就算得知實際數值,下回問及仍不會做什麼改 變。

人類這種自我感覺良好的樂觀,自然有它的適應優點(譬如讓人積極進取),也才得以流傳下來。夏洛特以不同族群及年齡的人做過實驗,發現美國人或英國人、年輕或年長者對未來一樣都有不實的想望。

樂觀偏見的好處自然多於壞處,但難免讓人做出不理性的舉動(好比抽菸、暴飲暴食);曉得這種偏見的存在,加上知識做後盾,當可取其利而避其害。

(中國時報)
--
品德教育賽 得獎故事是編的

全國品德教育比賽竟有學校為了參賽虛擬輔導案例!外界質疑這是最壞的品德教育示範。

屏縣忠孝國小老師拼湊案例

教 育部昨日頒獎表揚「推動品德教育績優學校」,但是獲得全國品德教育績優獎的屏東縣忠孝國小,在送審資料所附的品德小故事,指該校六年級化名「阿中」的偏差 學生,會吃檳榔、打電動、飆車、頂撞親友,四歲時母親離家,父親酗酒致死,學校安排去老人之家探視,而和幼時照顧他的阿嬤相認,還親手餵阿嬤吃蛋糕,因為 有家人的溫暖而行為獲得導正……故事讓人非常感動;其實阿中並沒有去老人之家,而是把別人的事情冠在他身上。

但當記者進一步訪問,忠孝國 小學務主任陳和貴卻坦承沒有「阿中」這個學生,是老師把幾個學生案例合而為一,改寫成一個感人故事;該校林姓老師受訪表示,她安排二年級學生去署立屏東醫 院護理之家探視老人,班上有一個學生主動告訴她,他的阿嬤住在護理之家,這個學生品學兼優,父母健在,家庭正常;而文中所謂行為偏差的阿中,其實是另一個 六年級的學生,他根本沒有去過護理之家,因此也沒有文中描述因此受到啟發與改正。

教部:品德教育誠實才重要

教育部舉辦「推動品德教育績優學校」頒獎多年,但去年發生嚴重霸凌事件的桃園縣八德國中也曾獲獎,一度引發爭議,今年又發生學校虛擬輔導案例,教育部獲悉後坦承相當「不妥」;教育部次長吳財順表示,誠實是品德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教育部訓委會聞訊也很訝異,訓委會常委羅清水表示,品德教育比賽是「比具體作為、特色和教育成果,不是比故事生動活潑,更不是作文比賽」,明年將明文禁止虛擬故事,要求學校提供真實的個案及教育成效。

訓委會承辦人何依娜表示,品德小故事雖非評審條件,但應該是真實個案,否則就是「說謊」,明年將明文提醒學校所附資料必須是真實的。

負責初審並推薦給教育部的屏東縣教育處,處長顏慶祥也不清楚學校作為,他受訪表示:「太糟糕了!會檢討。」

外界抨擊:老師做最壞示範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表示,品德教育比賽竟然淪為老師的作文比賽?太離譜了!如果老師自己的行為都違反品德教育,如何期待孩子學好品德?教育部及學校都應該要檢討。

全教會理事長劉欽旭表示,培養學生好品德本來是需要老師長期的愛心投入和關懷,但把品德教育變成「比賽」時,自然有可能會發生扭曲的情形,不過為人師表也應該要了解既然是品德教育的評比,最應該強調的就是「誠實」。

全國校長協會理事長張榮輝聞訊表示,教育部比賽辦法沒有明訂要求是真實故事,可能使老師認為可以改編,品德教育應該教孩子「真、善、美」,務實推動,不要包裝,真實才能感動人。

另一獲得績優的致理技術學院,則票選出學生「十大惡習」,惡習前三名是上課吵鬧影響他人、遲到、亂丟垃圾。

(自由時報)
--
高壓氧治療 腦傷病人獲新生

高壓氧不只有助傷口癒合,車禍腦部受創也可在高壓氧輔助下,縮短復原時間。署立雙和醫院近日接獲一名嚴重車禍患者,患者腦部出血,且有頭骨骨折情形,經外科手術後,輔以高壓氧,讓患者得以恢復行動。

但醫師也提醒,高壓氧治療存在不可預期的風險,包括氧中毒、氣胸、耳膜受壓、破損等症狀,且健保不給付,病患需視醫師的臨床評估與患者的期望、經濟能力等多方考量。

高壓氧暨問題傷口中心主任蔡文平指出,收治的患者是40歲男性,深夜騎摩托車發生車禍,腦部受到嚴重撞擊,診斷發現,右側硬腦膜外出血,頭骨骨折,緊急採取外科手術,清除腦部血塊並將頭骨骨折處復位。

不過,電腦斷層顯示,患者腦部血塊8.76×3.81×8.5公分,血塊很大且壓迫到腦幹,雖經手術清除血塊,但由於患者受傷嚴重,腦部深處有多處小點處於缺氧情形,醫師建議患者輔以高壓氧治療。

蔡文平表示,當時患者神智未完全清醒,叫也不應,眼睛大多閉著,但接受9次高壓氧治療,可清楚交談,目前共治療26次,已可自行走路,但左側微癱,仍持續接受復健中。

腦部受傷患者容易出現腦水腫,腦部血流不佳,造成缺血,甚至影響神經,高壓氧可改善血流,藉由壓力讓氧氣得以擴散到缺氧組織,提高腦部氧氣的供應。

(自由時報)
--
乾眼症加虹彩炎 老嫗罹胰臟癌

74歲甲狀腺功能異常婦人,兩眼視力變模糊、疼痛而求診,診斷為乾眼症、虹彩炎,由於乾眼症發生原因很多,醫師進一步做內分泌、腫瘤等篩檢,又診斷出婦人罹患胰臟癌。

台南郭綜合醫院眼科醫師洪大展表示,會進一步診斷出胰臟癌是發現婦人甲狀腺功能異常,但凸眼不明顯,甲狀腺數值又不高,更奇怪的是,婦人兩眼一樣嚴重,一般都只有一眼較嚴重,有必要深入了解才又加做腫瘤、內分泌檢查。

洪大展表示,台灣乾眼症盛行率約21.2%,5個門診患者中約1人,女多於男,年齡多在40歲以後,國外資料罹患甲狀腺、糖尿病、腫瘤疾病、自體免疫疾病者,發生乾眼症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到4倍。

另外,近來國外研究統計,每天看電腦3小時以上,90%會發生乾眼症,門診不乏青少年罹患乾眼症的個案。

洪大展指出,乾眼症的發生是淚液缺少,眼球表面無法保持濕潤而引起,症狀包括乾澀、癢、視力模糊、多淚、怕光、眼分泌物增多等,不及時治療會導致眼表細胞損傷,嚴重會失明。

洪 大展說,藥物、環境因素、手術、疾病等慢性刺激、發炎都可能讓淚液缺少,導致乾眼症發生,乾眼症初期多只是淚液分泌不穩定,患者多不易察覺,一般都是拖到 第二級的點狀角膜炎才求診,也有人拖到第四級的角膜潰瘍;民眾若覺得眼睛容易掉淚,就應該檢查眼睛,以便及早發現問題。

(自由時報)
--
喝鱉血染沙門氏桿菌 老翁股溝腫脹

81歲吳姓老翁出現右股溝腫脹且高燒不退,家人送醫檢查發現竟是生喝鱉血感染「沙門氏桿菌」惹禍,手術才恢復健康。童綜合醫院心臟外科醫師吳清文表示,海線居民感染沙門氏桿菌者較多,可能與居民慣吃生魚片、活蝦等飲食習慣有關,呼籲民眾避免生食保健康。

吳清文表示,吳姓老翁因右腳不舒服至國術館拉筋,但情況未改善,反而出現右股溝腫脹、下肢水腫,且高燒不退,家人見狀趕緊將他送到該院外科就醫,經電腦斷層檢查,發現他的右邊總股動脈出現血管瘤,且有破裂、感染現象,血液培養證實感染沙門氏桿菌,才趕緊會診心臟外科。

吳清文指出,沙門氏桿菌普遍存在雞蛋及動物身上,民眾生食容易感染,一般以腸胃道為主,若腸胃黏膜受傷,病菌若進入血液易引發菌血症,導致血管瘤,嚴重可能併發腸穿孔、敗血症、腦膜炎及骨關節炎等,危及性命。

吳清文說,吳姓老翁有生喝鱉血補身的習慣,經檢驗其未喝完的鱉血,確實檢出沙門氏桿菌,經手術切除血管瘤,才改善其右股溝腫脹等情形,目前患者已健康出院。

吳清文指出,臨床發現海線地區居民感染沙門氏桿菌情形較都會區多,可能與居民慣吃海鮮、常生吃活蝦、生魚片及生雞蛋等有關,呼籲民眾避免生食,才能長保健康。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