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日 星期日

新聞自選輯 20120401

最快明天 油價暴漲3.1元

經濟部官員昨透露,明天擬調漲油價,其中發油量最多的95無鉛漲幅高達9.5%,將漲3.1元。昨各地加油站已出現搶油車潮,加油站業者說,預估今天加油車次會更多,已叫油商多準備油。消基會昨批評政府帶頭漲價,會使物價連環漲,「人民要怎麼活下去?」


油價將大漲,經濟部官員指,電價最快6月也要調漲,全國1100萬用戶家庭電費漲幅1成2至1成8,每度約漲0.4元。此外,衛生署最快在7月實施二代健 保,民眾若有逾2千元銀行利息或菜籃族領有現金股利,都要被加徵2%補充保費;大學學雜費也蠢蠢欲動要調漲。對此,民眾叫苦連天。

漲幅史上第二高
經濟部官員昨表示,已將油價調漲案送交行政院、總統府,最快明調漲,電價最快6月調漲。這是自2008年油電雙漲(油價漲幅12.7%,電價漲幅25%),油、電再次雙漲,調漲分別創史上第二高漲幅。
總統府昨不願證實是否收到政院油價調漲報告。黨政人士則透露,油價合理化的政策方向已確定,政院也向馬總統報告過相關方案,執行時機仍待高層拍板,但不會拖太久,以避免民間形成預期心理,大舉囤油。

「漲全漲 降減半」
中 油從前年12月實施油價緩漲機制,每次浮動油價機制按原油價格算出每周應漲與應降調幅後,再採減半調漲。經濟部官員指,明起擬解除油價緩漲機制,未來按 「漲全漲,降減半」調整油價,先前已積欠油價5.4元,「明天回補6成」給中油,以95無鉛為例將調漲3.2元,但因明天依國內浮動油價將調降0.1元, 因此最後95無鉛會調漲3.1元。但這次採92、95與98不同漲幅,95無鉛漲3.2元,92漲2.4元,98則漲到3.7元。
經此調整,92與95每公升價差會從現行差0.7元拉大到1.5元,95與98從1.5元拉大到2元,經濟部官員指,「也就是加92較省錢,照顧機車族。98汽油漲幅最高,是因加此級油品多是名貴車。」
電價方面,經濟部官員透露,最快6月調漲,一次漲足,「原則就是用越多電價調越多。」

電費每度漲0.4元
粗 估民生用電漲幅約在1成2到1成8間,工業用電漲幅較高,約在3成。民生用電每度實際漲幅約0.4元,現行電價五級制將改為六級制或更多,第一級110度 以下級距將往上拉到120度,此門檻以下不調整。第二級121度到330度漲幅4%到7%,第三級331度以上漲幅則逾10%,第五級700度以上漲幅則 逾2成,夏月每度單價5.1元將漲破6元,並將增設第六級1000度以上,此級距漲幅更高達2成5到3成。現700度以上用電戶佔1成3,約140多萬 戶。
中油主管昨說不漲不行,前兩個月已虧125億元。台電主管說,若不漲電價,明年底將虧3300億元。
油電大漲,以已婚的秦先生為例, 他每天開2000c.c.汽車上班,車程數約60公里,每月平均加4次95無鉛汽油共200公升,油價調漲後每月油錢將得多支付620元。另全國家庭每月 平均用電404度,未來每月得多支付160元。意即油電雙漲後,秦先生的住家用電若以家戶平均用電計算,合計荷包將每月失血780元。

民眾:勒緊褲頭
民 眾王志翔說,政府漲油電,人民只得勒緊褲頭過日子。家庭主婦林敏華說,政府鼓勵人民生孩子,卻放任物價漲,「很過分」。消基會董事長蘇錦霞批評,政府明知 油、電漲價會使物價上漲,而漲幅都如此大,人民會受不了,她要問總統馬英九,「人民要怎麼活下去?」她呼籲監察院要調查中油、台電財務狀況。
台經院研究六所所長楊家彥認為,油價漲幅大,對一般中低所得者和運輸業影響較大,政府在調整過程中應有配套,降低短期經濟活動衝擊。股市方面,萬寶投顧總經理蔡明彰說:「國內油價跟隨國際油價起伏,對股市衝擊不會太大。」

試算舉例:
某人每天開2000c.c.的車子上下班共行駛40公里,使用95無鉛汽油,1公升可行駛10公里,每天耗油量4公升,每月平均加油120公升。
依目前95無鉛油價,每月油錢3888元;
調漲後每月支出4260元,多支付372元

4口家 月支出多1400元

油電雙漲對家庭造成雙重失血,張先生一家4口住在新北市板橋區,一個月將應付暴增約1400元的油電支出,持家的張太太抱怨:「奶粉、尿布漲,負擔已很重,油電再漲,日子真的會很難過。」當業務的張先生說:「這樣子下去會養不起車,考慮把車賣掉,坐捷運算了。」

主婦:日子難過
張 先生需要到處拜訪客戶,他有一輛CR-V休旅車,一周加油2次,車油箱容量48公升,加油每次約1500元,每月油錢花費1萬2000元,明天油價可能每 公升要漲足3.2元,等於每月油錢要多1200元。在電費方面,張太太估算,30多坪的住家每月約使用1150度電,電費約3200元,6月起電費若漲, 每月即將多付出209元電費。
她無奈說,兩個孩子分別只有2歲及6個多月,奶粉、尿布都漲,每月已多付好幾千元,還要調漲油電,日子真的會很難過,以後只能更精打細算了。

撐不住 國道客運恐漲50元 每月油錢多5千 運將:活不下去

油 價可能在明天一次大漲3.1元,對客運業投下震撼彈。業者昨表示,先前政府提供每公升補貼2.4元的油價補貼方案已到期,加上油價大漲,全台上千條公路和 國道客運路線都會挺不住,若政府不加碼成每公升補貼5.5元,國道客運票價最多將需漲30至50元,公路客運票價漲幅則達4~5%,其中公路客運最快下月 提出漲價申請。

因國道客運油價補貼政策已於2月底到期,有業者3月中向公路總局監理單位提出,優惠時段票價調漲20至30元的申請案,但監理單位以政府正著手規劃油價補貼方案為由,退回全案。截至目前為止,補貼方案還沒有下文,昨又傳出油價將一次漲足每公升3.1元,引起業者恐慌。
油價明恐大漲3.1元,引發國道客運業者恐慌。吳貞慧攝

公路客運擬漲5%
國 道客運龍頭國光和統聯客運表示,2月底截止的油價補貼方案是每公升補貼2.4元,但明起若油價每公升大漲3.1元,就算舊版補貼方案能繼續,也無法支應增 加的成本,因此政府如果不能提高到每公升補貼5.5元,票價最多恐漲30到50元。至於何時提出漲價申請,2家業者說要再研議。
公路客運油價補貼到昨截止,台灣省公共汽車客運公會全國聯合會祕書長方森德說,未來若無法持續補貼且增為每公升補貼5.5元,票價將被迫調漲4~5%,下月就會提出申請。

「逼民眾上街頭」
計 程車部分,中華民國計程車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陳燈說,目前油價每公升政府補貼2元,希望油價大漲後政府可增加補貼,現暫無調漲車資的規劃。計程車運將丘先生 抱怨:「若油價一口氣漲3.1元,1個月的油錢就要多花5000元,根本活不下去。」民眾許小姐說:「再也受不了了,油價漲得這麼離譜,政府是想逼民眾走 上街頭嗎?」
交通部表示,業者的聲音已向行政院反映,正等待行政院政策決定。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副教授黃台生說,政府若將公共運輸視為節能減碳政策的一環,肩負移轉小客車和改善交通的功能,就應該由中央和地方共同編列預算補助。
油價大漲除運輸業受衝擊外,不具名的通路商昨表示,餅乾、進口食材等加工包裝食品,因有保存期限,須定期運送,運輸成本一定會上漲,加上包裝用的塑膠類製品也是以石油為原料,在雙重影響下,包裝食品不久後勢必跟漲。

奶粉飲料也調價
而在一片喊漲聲中,近期已有不少民生物資漲價,包括嬰幼兒奶粉,如桂格特選系列漲4~6%,尿布幫寶適超薄乾爽系列和金貝貝漲8%;另多家知名飲料也將漲價,如泰山冰鎮紅茶周三起將大漲25~33%,冰品如統一雪糕則漲33%。



(蘋果日報)
--
揪團爭拍啄木鳥 「過分」 怕驚擾育雛 里長拉警戒線

真離譜!台南市巴克禮公園內有對小啄木鳥築巢育雛,攝影愛好者和鳥友風聞,連日爭相揪團前往賞鳥拍照,嚴重干擾鳥兒生活。當地里長看不下去,拉封鎖線護 鳥,但效果有限,昨天仍有十多人圍著鳥兒拍照,令環保人士氣得大罵:「太過分了!拍照者起碼該加迷彩偽裝,才能避免驚擾鳥兒。」
位於台南市崇明里的巴克禮公園佔地萬坪,已有10年歷史,是當地社區民眾認養維護的環保生態公園。崇明里長李仁慈表示,今年2月間就發現有一對小啄木鳥在水道旁垂柳樹啄洞築巢,孵化3隻小鳥,怕遭騷擾會讓母鳥棄巢而去,一直保密,不料仍走漏風聲。

卡嚓聲不斷響起
上周起,有鳥友獲知消息前往賞鳥拍攝,為了捕捉畫面,竟有人拿椅子坐在樹下近距離拍照,舉止聲響不時驚得大鳥離巢。社區居民上前勸阻,還遭對方回嗆:「有人比我更近。」里長沒辦法,前天便在那棵柳樹周邊6公尺範圍拉起警戒線,禁止拍照民眾靠近,以保護小啄木鳥育雛。
然而昨天仍有十餘名來自高雄、台中、屏東等地的鳥友,攜帶「大砲」攝影器材,圍坐警戒線旁拍攝小啄木鳥育雛。他們看著小啄木鳥來回覓食哺育小鳥,相機快門卡嚓聲不斷響起,拍得很過癮。翁姓鳥友表示,大家都很自律在警戒線外拍攝,不會干擾鳥兒。
台南野鳥協會總幹事郭東輝表示,經觀察,小啄木鳥育雛的情形大致良好。但台南社區大學環境小組研究員吳仁邦不滿地指摘說,雖然在警戒線外拍攝,但沒有迷彩帳篷等遮蔽物,鳥兒還是會受到干擾,應該改善。
小啄木鳥在台南市巴克禮公園內的樹幹啄洞築巢育雛,成為鳥友和攝影愛好者的焦點。陳奉秦攝

市府:無法可管
台南市政府保育科長李婉瑩指出,攝影民眾和鳥友的行為無法可罰,只能勸導他們尊重生命、自律,不要干擾小啄木鳥育雛。

小啄木鳥檔案
★學名:Dendrocopos canicapillus
★英文名:Gray-headed Pygmy Woodpecker
★科名:啄木鳥科
★特徵:體形約22公分,台灣特有亞種,頭上到後頸灰黑色,背及尾上覆羽黑色,下背及腰白色而有黑色橫斑,雄鳥後頭兩側各有一紅斑,雌鳥則無
★分布:2200公尺以下的闊葉林帶

(蘋果日報)
--
罹攝護腺炎 腸癌風險高 頻尿 解尿不順 應做腸鏡檢查

一項涵蓋近1萬8千人的本土研究顯示,腸癌患者較易罹患攝護腺炎,以50至59歲腸癌患者為例,其罹患攝護腺炎比率即高於常人1.4倍。醫師表示,國內每 10名成年男子,即有一人罹患攝護腺炎,依此研究也可推論出攝護腺炎患者罹患腸癌風險也比較高,呼籲男性若常覺尿急、解尿不順等攝護腺炎症狀時,應再做腸 鏡等腸癌篩檢。

參與此研究的亞東醫院泌尿科主任鍾旭東說,該研究是分析2002至2008年健保資料庫2899名腸癌患者資料,並與其同年齡層1萬4995名非腸癌病人對比。「整體來說,腸癌病友得過攝護腺炎比率,比一般人約高出4成5」。

60歲以下要注意
此項成果已刊登於《英國國際泌尿學》期刊。研究發現,60歲以下腸癌病人,罹患攝護腺炎機率高於年逾60歲者,40至49歲間高出1點0.1倍,50至 59歲間高出1點4倍。鍾旭東說,此研究可看出,腸癌患者罹患攝護腺炎比率較常人高,也可推論出攝護腺炎病人罹患腸癌風險可能高於一般人。

腸道膀胱受影響
鍾旭東說,人體內神經從脊椎往外分散,「前端原是相連,後端才分散到腸道、膀胱」,當腸癌患者宿便過多時,可能因此影響腸道神經傳導,並波及連結膀胱的神經,產生攝護腺發炎、排尿障礙等症狀。
鍾旭東指腸癌對生命威脅性遠比攝護腺炎嚴重,研究目的並非要腸癌患者預防攝護腺炎,而是提醒男性,「別以為排尿異常都是攝護腺炎」,須警覺是否罹患腸癌。

長期發炎恐致癌
林口長庚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黃世聰說,過去並無攝護腺炎與腸癌間高相關性報告,但身體長期有發炎現象,確實可能引發癌症;汐止國泰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楊瑞能說,預防腸癌,應從飲食清淡做起。

預防攝護腺炎注意事項
.多喝水,避免憋尿。膀胱若積存過多尿液,易感染,而緊鄰膀胱的攝護腺很容易也會被感染
.不宜久坐。建議每坐30分便起身活動
.不抽菸,飲食少油膩
.國內最新研究發現,有攝護腺炎病史者,罹患腸癌風險也比常人高,提醒男性有頻尿、急尿等攝護腺炎症狀,並有排便異常,須聯想也可能是罹患腸癌

(蘋果日報)
--
白內障術後 別用手揉眼

Q 我因視物不清楚就醫,發現有白內障,若要動手術,術前、術後應注意什麼?
A 白內障好發年逾50歲民眾,因眼睛水晶體老化使視力退化,一般建議視力若低於0.4、平時看不清楚、常認錯人而影響生活品質,可考慮手術治療。

傷口感染恐失明
因白內障手術安全性高,術前無特別注意事項,但術後要特別注意傷口照護,以免因傷口感染嚴重可致失明;除按醫囑點含抗生素等眼藥水幫助傷口復元,術後兩周應避免使眼睛浸到水如游泳,或是用手揉眼睛。
一般而言,術後每周須回診一次,兩周內傷口可復元,但仍應避免從事劇烈活動、或可戴眼鏡保護眼睛,而術後一個月視力可恢復,建議重新配戴適合度數的眼鏡,之後每一至兩個月應回診檢查。

(蘋果日報)
--
逃9年生4兒 賓拉登性致高

恐怖組織「基地」首腦賓拉登2001年犯下美國911恐怖攻擊後,長達9年藏身於巴基斯坦,去年遭美軍擊斃。但外界難以想像的是,他在巴國躲藏期間,不僅住在人口密集處,還和妻子生下了4個小孩,顯見逃亡生涯並不影響他的「性致」。
美聯社報導,賓拉登去年5月在巴國阿伯塔巴德(Abbottabad)遭擊斃後,3名妻子隨之被捕。最小的妻子法塔在接受調查時表示,流亡巴國期間,他們待過西北部白夏瓦市和斯瓦特谷等地,2005年落腳阿伯塔巴德。

打完聖戰打床戰
法塔說,他們先後住在5處安全的房子內,賓拉登的4個小孩也在這段期間誕生,其中2子在國營醫院出生。巴國英語報紙《黎明報》(Dawn)刊登法塔遭調查 的口供後,粉碎了外界原以為賓拉登曾藏匿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邊界、甚至山洞內的傳聞。此消息也讓人懷疑,巴國軍警可能協助賓拉登躲藏。
賓拉登「性致」頗高並非新聞。其元配娜吉瓦去年受訪時就曾爆料,賓拉登每次打完「聖戰」回家後,就會拉她進房打「床戰」,瘋狂做愛好幾天後才肯出房門。總計賓拉登至少娶過5名老婆,小孩有20到26人之多。

(蘋果日報)
--
醫療糾紛判賠3千萬 醫界聲援

曾收治「人球案」邱小妹的梧棲童綜合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李明鍾,因車禍病患醫療糾紛,日前被台中高分院宣判,醫院與李明鍾等三名醫師,要連帶賠償三千多萬元。此判決引發神經外科醫學會高度反彈,今將召開記者會聲援李明鍾。

台中市民陳仁傑七年前發生車禍頭部受重創,經醫師手術後全身癱瘓、雙眼全盲,家屬請求損害賠償,一審判決童綜合醫院及三名醫師賠償兩千八百餘萬,兩造不服均提起上訴,二審查出醫師未在手術後放置腦壓監測器,致陳全身癱瘓,判決醫院及三名醫師賠償三千兩百多萬元。

李明鍾出庭時表示,陳仁傑手術前昏迷指數四分,「如果把醫師當成肇事者處理,以後醫師該怎麼辦?」

九十四年九月間,陳仁傑車禍送童綜合醫院,經電腦斷層檢查,發現顱內出血,由主治醫師李明鍾做硬腦膜外血腫清除術後,再由醫師呂志明、李傳輝照顧,三天內,昏迷指數從恢復八分,又下降至五分,家屬見狀轉院,昏迷指數降至三分。

陳仁傑家人不滿童綜合醫院、李明鍾等三名醫師疏失,致陳腦部右側出血量,擠壓至左側,腦部持續累積血塊,造成二度腦創傷,致其腦部細胞壞死而左側癱瘓,雙目失明。

經陳父陳福德提起損害賠償,一審法官認為,醫師未積極追蹤腦壓變化,直到他陷入昏迷還有血塊未清,導致陳成為植物人,認定醫院及醫師有過失,判賠兩千八百餘萬元。

童綜合醫院及三名醫師不服提起上訴,而陳父也以兒子喪失工作能力等,要求提高賠償金額,雙方均上訴。

法官查出,醫師李明鍾、呂志明、李傳輝,於病患陳仁傑的昏迷指數及瞳孔變化持續惡化之際,均未注意應進行第二次電腦斷層掃描,或採取其他積極監控腦壓的治療措施,造成陳嚴重腦部損傷原因,自應負共同侵權行為之連帶損害賠償責任,連帶賠償三千兩百餘萬元。

中華民國神經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林欣榮指出,他尊重法院判決,但腦部外傷狀況、傷勢很複雜,該不該放置腦壓監測器?何時該放置?都有一定流程規範,法官裁決時,應納入醫學會專家意見,才能做最合理審判。

神經外科醫學會常務理事張承圭表示,這起醫療事件發生在九十五年,但法官卻引用九十六年制定出版的「嚴重腦外傷臨床治療指引」內容來判決,醫療有許多不確定性,所以指引都採「建議」,並無「強制」該怎麼做,他認為法官不該溯及既往。

專家:腦壓監測器 不是非用不可

台灣神經外科醫學會表示,置放顱內壓監測器,有相當高風險,可能造成感染、出血、堵塞,甚至傷害腦組織,所以進行置放手術前,需慎重其事,醫師應對患者及家屬詳細解說,才能做最適當處置。

中華民國神經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林欣榮表示,李明鍾醫師治療的陳姓患者,頭部嚴重外傷送醫時,昏迷指數只剩四分,李為了救人直接動刀,卻因後續發展導致被告,讓神經外科醫學界深感不平。

家屬質疑,李明鍾因術後未替患者置放腦壓監測器,致未及時發現患者顱內遲發性出血。林口長庚神經外科臨床教授張承能比喻,置放腦壓監測器,就像開車使用衛星導航,「可以當參考,但抵達目的地方法很多,這不是唯一判斷指標」。

張承能提到,包括昏迷指數下滑、瞳孔變大、血壓升高與心跳變慢等,都是腦壓升高的徵兆,裝置腦壓監測器,也許是一項判斷參考,但還需綜合上述變化,與其他臨床症狀,光憑沒有裝監測器,就判定疏失,不盡公平。

「嚴重外傷的發生,在造成那一刻,大多已決定最終結果!」張承能指出,嚴重頭部外傷患者,一旦昏迷指數不到六分,死亡機率高達九成,救活也可能變植物人;且腦壓監測器屬侵入性,有一定風險,該怎麼用、何時用,應依病患病況與症狀而定。

神經外科醫學會常務理事張承圭表示,法官應體認醫療特性,才不會讓醫師以後為了怕招惹醫療糾紛,不敢投入高風險的外科領域。

曾參與「嚴重腦外傷臨床治療指引」一書制定的衛生署長邱文達指出,全案已進入司法程序,他不願表示任何意見。

參與指引編寫的台大醫院金山分院院長黃勝堅表示,指引對使用腦壓監測器,是納入建議,不是非用不可。
--
陳仁傑醫療糾紛案判決,引爆醫界不滿,台中高分院行政庭長吳火川昨天強調合議庭「依法判決」,對於醫改會建議設醫事專業法庭,擴大專家出庭作證,他予以尊重。

吳火川說,衛生署醫事審議委員會的鑑定報告指出,病患手術後未裝置顱內壓監測器、或未再安排電腦斷層等,造成無法阻止或降低次級損傷的進展,本案醫師確有醫療不足之處。

陳家:坐吃山空 只盼趕快結案

七年前出車禍的陳仁傑目前由父母接回家照顧,控告醫師疏失的陳母說,事情發生時,她與丈夫無法接受殘酷事實,「一整年沒笑過」,現在只希望早點結案,不要再拖了。

李明鍾昨未接手機,他透過醫院公關人員表示,對法院判賠一事不表意見,對醫界聲援行動並不知情;醫院方面也未接獲訊息,無法置評。

梧棲童綜合醫院急診部主任盧立華表示,受此事件影響,今後醫師可能會採取防衛性醫療,做更多檢查,如此一來醫療費用勢必上揚,最後還是會轉嫁到健保及病患身上。

李明鍾七年前為車禍受傷的陳仁傑動腦部手術,被家屬控告李明鍾等三名醫師術後未放腦壓偵測器,沒有及時發現病人病情惡化,致全身癱瘓、雙眼失明,台中高等分院判三人賠三千二百四十一萬元。

陳仁傑的家中之前經營製造特殊釘子的工廠,陳母表示,訂單多時每個月營業額幾十萬元,兒子出事後,夫婦倆沒心思也沒體力經營工廠,已結束業務,專心照顧兒子。

陳家住鐵皮屋,樓上是住家,樓下則是原有的工廠,傳輸帶上處處灰塵,看得出久未使用。

陳母表示,兒子一直有意識,但有感覺更痛苦,說話含糊不清,十句只有兩句聽得懂;兒子全身癱瘓,只有右手臂可舉起來,雖已廿七歲了,但要把屎把尿。

陳父表示,自己快六十歲了,沒體力繼續工作,只能靠以前存款過日子,對賠償一拖再拖覺得很無奈,擔心坐吃山空,日子難過。

陳家:坐吃山空 只盼趕快結案

七年前出車禍的陳仁傑目前由父母接回家照顧,控告醫師疏失的陳母說,事情發生時,她與丈夫無法接受殘酷事實,「一整年沒笑過」,現在只希望早點結案,不要再拖了。

李明鍾昨未接手機,他透過醫院公關人員表示,對法院判賠一事不表意見,對醫界聲援行動並不知情;醫院方面也未接獲訊息,無法置評。

梧棲童綜合醫院急診部主任盧立華表示,受此事件影響,今後醫師可能會採取防衛性醫療,做更多檢查,如此一來醫療費用勢必上揚,最後還是會轉嫁到健保及病患身上。

李明鍾七年前為車禍受傷的陳仁傑動腦部手術,被家屬控告李明鍾等三名醫師術後未放腦壓偵測器,沒有及時發現病人病情惡化,致全身癱瘓、雙眼失明,台中高等分院判三人賠三千二百四十一萬元。

陳仁傑的家中之前經營製造特殊釘子的工廠,陳母表示,訂單多時每個月營業額幾十萬元,兒子出事後,夫婦倆沒心思也沒體力經營工廠,已結束業務,專心照顧兒子。

陳家住鐵皮屋,樓上是住家,樓下則是原有的工廠,傳輸帶上處處灰塵,看得出久未使用。

陳母表示,兒子一直有意識,但有感覺更痛苦,說話含糊不清,十句只有兩句聽得懂;兒子全身癱瘓,只有右手臂可舉起來,雖已廿七歲了,但要把屎把尿。

陳父表示,自己快六十歲了,沒體力繼續工作,只能靠以前存款過日子,對賠償一拖再拖覺得很無奈,擔心坐吃山空,日子難過。

前年…李明鍾涉改病歷配合詐保 緩起訴

童綜合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李明鍾曾涉及掮客勾結醫師竄改病歷詐領保險金案,因犯後有悔意,獲台中地檢署緩起訴處分,除罰捐款給公益機關外,並義診一百六十小時。

台中檢警前年偵辦中部三家大型醫院弊案,檢警追查掮客涉嫌勾結醫師竄改病歷,詐領近三千萬保險金,傳訊卅名病患,發現病歷記載為重殘、癱瘓的病患,竟然能跑能跳,警察上門時有病患從房間走出來,當場識破。

檢方查出,主嫌劉育仁長期在各大醫院活動,自稱是理賠法律機構的經理,看到輕度肢體障礙病患,主動上前搭訕,聲稱可介紹熟識的醫師協助竄改病歷,幫忙請領保險金,他抽佣三成。

偵查時,有人承認接受性招待、喝花酒、收禮、飲宴,承認在診斷書上刊載不實內容,去年將李明鍾及前台中榮總楊孟寅、中國醫大附醫莊皓宇、李漢忠、陳春忠等五名醫師緩起訴處分,要求他們捐款四十萬元至一百萬元不等,每人義診一百六十小時。

醫改會:醫療訴訟 醫病雙輸

對李明鍾醫師處理車禍外傷患者的醫療糾紛,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認為,司法審判過程曠日廢時,走上訴訟一途,醫病皆是輸家。

「應強化訴訟外機制。」醫改會研究發展組組長朱顯光說,醫改會曾統計醫療糾紛處理情形,發現若採院內協商,七成多可達初步共識;選擇衛生局調處成功率也有 三成三;如直接採司法訴訟,最後病患勝訴僅一成,且判決結果出爐已是多年後,等待審判過程的不確定感,對病患、家屬及醫師都是折磨。

此外,病患在訴訟過程中,能否得到妥善照顧有時也成問題,加上雙方都可能上訴,雙方不斷往返法院等待判決,可說兩敗俱傷。

值得注意的是,醫療是高度專業的行業,法官判決常需依賴衛生署醫審會報告,但醫審會採「不問不答」方式,僅就法官提出的問題回覆,報告可能「問不到關鍵性問題」,仍會影響判決結果。

如何避免醫療糾紛,導致醫病兩敗俱傷,朱顯光認為,衛生署或專科醫學會,應提出「違反醫療常規指引」,讓法官判決有所依循。

醫改會建議,衛生署應該建立「醫療行為風險資料庫」,蒐集歷年來所發生的醫療糾紛,以及處理賠償資料,提供給病患家屬及醫師參考,瞭解過去類似案件的處理時間以及醫療花費,訂定合理賠償金額,讓醫病雙方都有參考。

衛署擬推醫療爭議補償上限200萬元

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表示,多數醫療糾紛起因於溝通不良。為降低醫病雙方因訴訟兩敗俱傷,衛生署正推動「醫療爭議處理法」,對生育、手術、麻醉等醫療爭議,訂出補償上限,目前暫訂為兩百萬元,若病家認為賠償上限不夠,還是可透過民事訴訟方式求償。

也是急診科醫師的石崇良說,重症患者的疾病複雜度與不確定性高,若不幸發生醫療糾紛,患者家屬可先向醫院申訴尋求調解,若無法取得共識,可再到地方衛生局的醫事審議委員會調解,若還是無法和解收場,只得走向司法程序。

石崇良指出,衛生署醫審會一年約審理五百多件醫療糾紛案件,但被認定醫師有疏失或可能有疏失的比率,不超過兩成。

他強調,面對急重症患者,沒有醫師會見死不救,但醫療充滿不確定性與治療極限,醫病間若溝通不良,若患者家屬總以打官司解決糾紛,只會讓外科醫師更不敢幫麻棘手的病人處理,更容易採防禦性醫療;或根本不敢投入外科領域,惡性循環,長期不利民眾就醫品質與權益。

(聯合報)
--
醫判賠3千多萬 誰還敢當救命醫師?

收治邱小妹的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李明鍾被家屬具狀求償一事,最近在網路上廣為流傳,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深入了解後,認為3000多萬元的賠償金偏高,不符比例原則,建議設置醫事專業法庭、擴大專家出庭作證,並研訂合理賠償金額,以免醫病雙方兩敗俱傷。

醫改會研究發展組長朱顯光表示,法院接到這類醫療糾紛後,通常會請衛生署醫審會提出鑑定報告,醫審會再請不同醫師針對特定個案進行鑑定,且不公布醫師的名字,公正性不容置疑。

然而,受理這些案件的法官,未必具有醫療專業背景,因此可能在家屬的主動陳述下,或是法官自己見解下,請求醫審會針對A事項進行鑑定。但醫療糾紛中的A事 項,可能並非關鍵,B、C事項才是,但醫審會採「不問不答」模式,法官指明A事項就只針對A事項進行鑑定,因而容易出現專業判斷上的偏差。

以李明鍾案來說,置放腦壓監測器是否為醫療的唯一選擇,就可能因法官的主觀認知,成為案情的焦點,進而影響判決。為免未來出現類似情事,朱顯光建議,政府應在各法院廣設醫事專業庭,或擴大專家證人出庭作證的管道,讓醫療鑑定更完備。

此外,他認為這次3000多萬元的賠償金偏高,不符比例原則,將對未來醫療發展造成影響。美國有些州訂定醫療賠償上限,朱顯光認為或許可供國內參考。

醫改會也建議衛生署,不妨請醫界及法律界提供資料,制定出大家都可接受的合理賠償額度,萬一出現醫療糾紛時,醫院及病患家屬都可參考。醫改會統計,國內 7、8成醫療糾紛都在醫院內解決,只有2、3成由地方衛生局來調處,訴諸法律的不多,畢竟走上司法一途,結局對醫病雙方可能是兩敗俱傷。

(聯合晚報)
--
剩不到千棵 南投搶救瀕臨滅絕「水社柳」

台灣特有種珍貴植物水社柳瀕臨滅絕,全台只剩不到一千棵,日月潭畔頭社盆地有十棵高齡水社柳,地主王順瑜爭取列為珍貴老樹保護,已有眉目,他說:「現在再不保護,將後悔一輩子。」

「地主肯主動申請列珍貴老樹保護,很不容易。」台灣生態學會理事長楊國禎說,也將成為水社柳列入保護的全國第一例。

王順瑜多年前買下頭社盆地農地,在專家指點下,展開水社柳復育工作。他說,頭社盆地去年經政府核定為國家重要濕地,且是台灣少見的泥炭土濕地,「諷刺的是,水社柳卻在珍貴的濕地上面臨生死存亡」。

他指出,頭社盆地與日月潭一山相隔,先民種植水社柳做為固岸植物,隨著農地開發、水田轉作旱田等因素,水社柳的重要性逐漸被農民遺忘,甚至被砍除。

目前頭社盆地內,僅剩王順瑜的農地上尚有十棵高齡水社柳,在田梗旁成列生長,樹齡五十至七十歲,由於盆地的排水系統即將動工,水泥化工程可能取代原始泥土灌溉溝渠,讓他擔心「水社柳很可能在頭社盆地消失」,積極爭取列入保護。

王順瑜昨天邀楊國禎、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專家會勘,縣府同意盡快提報中央核定,未來這塊棲地可作水社柳生態保育區,如果其他地區水社柳遭人為開發需移植時,也可作為移植時的棲息地。

不久前,魚池鄉中明村有近百棵樹齡數十年的水社柳,遭下毒致死,讓保育人士痛心。楊國禎說,「很高興這十棵水社柳納進珍貴老樹」,台灣目前並未通過「野生植物保護法」,所幸「南投縣樹木保育自治條例」為水社柳提供一線生機。

時序進入充滿生機的春天,這批在頭社盆地受保護的水社柳,似乎感受到眾人的關愛,發出特別紅豔、形如愛心的葉子。

閱讀秘書 日月潭發現新葉如紅心

˙「水社柳」為台灣特有種楊柳科植物,日治時期,日本人在日月潭附近發現,於是就以日月潭當地水社名稱命名。

水社柳的新葉跟台灣欒樹一樣是紅色的,且形如愛心,又稱為愛心樹。

生態保育人士王順瑜指出,日治時期為了蓄水發電及供水,建置頭社壩和水社壩,使日月潭水位上升廿多公尺,於是淹沒了大多數原本生長在岸邊的水社柳群聚。

另外原以水社柳構築而成的浮島,也因為電廠擔心浮島漂至進水口,所以全部移除,導致水社柳族群的原棲地消失。

(聯合報)
--
人們不愛動腦 愚人節式微?

今天是愚人節。有社會學家指出,人們親自的惡作劇愈來愈少,來自媒體和網路的笑話和耍寶責成主流。難道「愚人節」即將壽終正寢嗎?

全世界還有不少愛搗蛋及搞笑的人,打算在今天把朋友好好戲弄一番。但「愚人節」究竟源自於何時、何地?以及為何是這一天?其實早在古羅馬人及居爾特人時代,大家就喜歡在春天降臨時隨口說出應景的笑話,來慶祝「挑撥節」。首次提到「愚人節」這個名詞,是在中世紀的歐洲。

美國西北大學社會學家范因表示:「人際間的惡作劇正在減少,表示更受到體制約束,這可不妙。」

波士頓大學歷史系名譽教授鮑斯金指出:「有些惡作劇意在傷人,甚至達霸凌程度,但不易區分。」

難道「愚人節」已奄奄一息?惡作劇博物館網站的版主波艾思指出,儘管個人式惡作劇式微,但廣告圈和企業卻逮到機會惡搞,藉精心企劃的笑話達到免費行銷的目的。

英國維珍集團總裁布蘭森搶在愚人節前夕發新聞稿揚言要探勘地心,和日前一探馬里亞納海溝的大導演卡麥隆一別苗頭,或為一例。

(聯合報)
--
喝咖啡提神 懶人才有效

許多人喝咖啡提神,不過一項研究發現,咖啡因以及安非他命等刺激性物質只能讓懶惰者提神,對勤奮或精力充沛者反而是安眠劑,還會使工作效率降低。

英國每日郵報30日報導,主導這項研究的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心理系博士候選人霍斯金說:「每天都有不少人靠著刺激物讓自己清醒,從通宵開車的卡車司機,到熬夜的考生都有。不過研究顯示,這些興奮劑對不同體質的人,可能產生不同的效果。」

霍斯金用老鼠作實驗,將安非他命與咖啡因注射到牠們體內,發現原本盡量避開挑戰的懶惰老鼠變得更勤奮;原本勤奮的反而變得缺乏幹勁且昏昏欲睡。這項研究結果發表於「神經心理藥理學」期刊中。

(聯合報)
--
老愛吃速食 小心憂鬱症

吃漢堡、熱狗、披薩對你而言是家常便飯嗎?可要小心了,西班牙一項研究發現,特別愛吃速食者,得憂鬱症的機率比一般人高51%。

美國廣播公司報導,研究主持人阿穆德娜‧桑契士-維耶加斯說:「吃越多速食,得憂鬱症的風險越大。」其他如甜甜圈、可頌麵包等甜食也都與情緒問題有關。

不過有些專家認為,也許並不是食物本身造成憂鬱。美國耶魯大學預防研究中心主任卡茲說:「常吃速食可能會造成健康不佳,進而增加得憂鬱症的風險;不過得憂鬱症可能也會讓人猛吃速食。」

卡茲指出,速食和憂鬱症相關,可能還涉及其他因素,例如貧窮就跟吃速食及心理健康問題都有關聯。

研究人員還發現,受試的愛吃速食者比一般人不愛活動身體、更愛抽菸,每周工作超過45小時的情況也更多。紐約愛因斯坦醫學院副教授阿育說:「這種生活方式在很多方面都不健康。並不是吃漢堡導致憂鬱,而是吃漢堡的行為反映了你的憂鬱。」

(聯合報)
--
破除證所稅四大迷思/聯合報社論

是歷史機遇上的巧合,或是血緣相連的使命感,郭婉容與劉憶如這對台灣史上僅有的財長母女檔,都直搗了稅改禁區裡的敏感話題──課徵證券交易所得稅。郭婉容 的嘗試以再次停徵收場;劉憶如能否從母親的失敗經驗中學得教訓,破除長期存在的迷思,進而得到截然不同的結果,攸關這次稅改的成敗,絲毫馬虎不得。

承載全民改革期待的財政健全小組上周登場,第一次會議就做出震撼市場的決議,將以證券及土地為主的資本利得稅列為稅制改革的第一優先。由於廿四年前郭婉容 恢復課徵證所稅導致台股無量下跌十九天的記憶太過鮮明,大多數民眾將資本利得稅簡化為證所稅,稅改要檢討資本利得稅,就等於要課徵證所稅,而課徵證所稅即 等於抑制市場投機交易,於是消息一出,台股應聲重挫快二百點,逼得政府首長全面出動安撫;然而,從大跌當天尚有一千三百餘億元成交量,以及次日即回漲收復 部分失地來看,劉憶如面對的處境顯然比她的母親好得太多了。

今昔環境的不同,正是政府推動改革證券交易所得課稅制度的第一個利基,由此可破除課徵證所稅即等於市場大跌的迷思。民國七十七年九月郭婉容宣布時,台股只 有一百六十餘家上市公司、市值約三點三兆元、一年成交總值不到八兆元、散戶交易占九成以上、外國專業投資機構則尚未開放,而今台股上市公司已增至七百九十 家、市值近廿兆元、年成交值逾廿六兆元、散戶交易降到六成、外資則持有台股逾三成,顯示台股廣度、深度、專業度都已改觀,同樣的事件並未激起同樣的結果, 因而台股這次很快止跌回穩。

第二個必須破除的迷思,是證券交易所得目前是有課稅的,它是訂在「所得基本稅額條例」裡,也就是一般所說的「最低稅負制」,主要就是針對達一定金額的免稅 所得課稅,以矯正現行「所得稅法」太多免稅的問題,說起來是因為大路走不通而不得不另闢的小徑,但終非正途;目前稅改要努力的是挑戰「所得稅法」,將證券 交易所得從現有廿多項免稅項目中移除,這跟政府拚戰多年才將軍教所得從免稅項目中移除是一模一樣的,就是要減少免稅的例外,追求公平正義。

第三個迷思是,當年復徵證所稅究竟為何失敗?一般人很直覺的指向股市連續無量下跌,但那只是短期的心理衝擊,因為就在宣布復徵證所稅的整整一年後,台股指 數第一次衝上一萬點;但真正關鍵的原因是課徵規定太過複雜,而複雜的規定則是源於缺乏實務經驗及太過理想化,造成各種規定隨著投資人的疑問日增而持續補 充,搞得市場怨聲載道,而政府也沒課到多少稅,過高的稽徵成本迫使政府不得不放棄。這也是財政健全小組研擬具體方案時必須謹記在心的。

第四個必須釐清的是,課徵證所稅的目的為何?當年在租稅公平的大旗之外,還含有抑制市場投機的考量,但這次不同,日趨擴大的貧富差距凸顯稅制不公對社會造 成的傷害,尤其是勤勞工作所得分毫都須繳稅、用錢賺錢的證券等資本利得卻可豁免納稅義務時,民眾對稅制正義的要求已升至歷來最高點,財政健全小組才會將之 列為稅改第一案。

因此,包含證券交易所得的資本利得稅既已在財政健全小組最大共識下排上稅改議程,政府首長的改革決心切莫因台股的短期波動而動搖,甚至退縮,更不該企圖用 「證所稅繼續停徵也是選項」安撫市場,其不僅是徒留市場不切實際的期待,更有詐騙之嫌,此議既位列稅改之首,就是要「改」,不改何須吹皺一池春水?而且, 不改能過得了關嗎?在此認知下,對於資本利得稅只有改革幅度大小的差異,沒有「不改」這個選項,社會可以接受公平正義逐步到位的務實,但不能忍受一個沒有 起步的改革。

(聯合報)
--
逃漏稅陰影下的二代健保/聯合晚報社論

二代健保「只聞樓梯響」。當初鬧到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賭上烏紗帽,而今還未上路已傳千瘡百孔,不知能否如期實施。就在這種延宕的氣氛中,各種揣測、試探的說 法不斷流出:有人說,若以4.91%費率開辦,兩年後就將收支失衡;有人建議,應考慮把股票股利納入補充保費;還有人直言,「逃漏稅是台灣人專長」,因而 健保收入不樂觀。耳語越多,政府的顧慮越多,越不敢放手去做該做的事。這樣拖下去,二代健保真令人擔心可能「出師未捷身先死」。

全民健保,極其難得是,現行政策堪稱「台灣之光」的產物,甚至可謂享譽國際。但這些虛名越響亮,越令人擔心健保寅吃卯糧、外強中乾的後果終究會暴露出來。 二代健保原是為改革現行財務結構所衍生,但政府擔心民意反彈而左顧右盼、左搖右擺,所以現在擺上檯面的那盤「菜」已面目全非,令專家搖頭。尤其健保「費」 的設計一步一步往健保「稅」靠近,但目前賦稅改革也還搞不定,連個資本利得課稅都令官員噤聲;則二代健保奢談補充保費種種,弄到「人人聽不懂,個個不滿 意」,只怕會走向「志向遠大,執行乏力」的結局。

健保費如果別無選擇要用「健保稅」的概念去徵收,則至少應力求符合一般稅收原則,不外「簡稅制,寬稅基,低稅率,嚴徵管」的精神。所以,像「補充保費」那 種把收費額外複雜化的做法,像「林志玲條款」之前那種令有錢人可少報少繳的漏洞,像「歸國華僑看健保」那種低報在台所得卻高用健保的管道,都應極力防堵避 免。總之要用「簡稅制,低稅率」的方法,讓民眾願意如實繳費;還要用「寬稅基,嚴徵管」的做法,讓保費來源增加,該繳的跑不掉。只有這條路,能確使健保做 到「開源」。

至於健保「節流」的那端:如何減少醫療浪費,如何徹查藥價黑洞,如何防制「A健保」的不法行為……,各界建言亦多,只看執行魄力而已。國人應愛護健保,勿使籠罩在「逃漏稅是台灣人專長」的陰影下。

(聯合晚報)
--
職場重男輕女 薪資差三成

女生愛念書、求上進,但工作職場上,似乎得不到「同等」回饋,女性在權力、決策及影響力層面,還有進步空間。一○四人力銀行表示,近三年來,整體女性主管 占比從二十七%提升至二十九%,若將產業初分十六個類別,僅文教業、媒體業女性主管過半,其餘產業皆由男性「當家做主」。

不僅男女主管佔比大不同,薪資報酬也呈現「男女有別」。一一一一人力銀行根據統計指出,男性出社會起薪就高於女性,隨工作年資增加,兩性薪資差距更為加劇,以七至九年資歷為例,兩性平均薪資差距高達三成,透露出女性在職場上不僅輸在起跑點,加薪、升遷皆較男性侷限。

一一一一人力銀行總監何啟聖分析,男性從事行業以理工類、核心職務居多,女性多以服務或支援性工作為主,因而產生平均薪資的落差,另外,女性婚後又背負兼顧家庭、扮演母親角色,在職場發展現實下,兩性薪資差距隨著年資增加而加劇。

一○四人力銀行行銷處協理陳力孑建議,女性若能跳脫產業、職務對性別的限制,職場升遷路將更寬廣;若企業能提供女性更公平、暢通的升遷管道吸引「優質女性」,這對企業、產業都是正面幫助。

以職務細項來看,陳力孑表示,女性主管占比最高的是品牌宣傳及媒體公關,其次是財務或會計部門,女性占七十四%與七十%,其他如行政、客戶服務、人力資源以及廣告企劃等部門,女性主管則微幅領先男性,占比從五十一%至五十六%不等。

近三年來,以男性員工為主體的運輸物流、農林漁牧及水電資源,女性主管分別增加十三至九個百分點之間;女性投入較多的住宿餐飲與旅遊休閒業等,女性主管則增加七個百分點。

(中國時報)
--
多讀一年書 IQ提高3.7分

挪威研究人員根據該國義務教育改革所做的分析發現,接受學校教育時間長短對成年初期智商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在學校多讀1年書,智商(IQ)可能提高3.7分。

挪威統計局和奧斯陸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發表這份研究報告。不過,這份研究主要根據軍方針對役男所進行的智商測驗數據,因此研究對象僅限於男孩,並不包括女孩。

這項研究分析挪威義務教育改革對智商的影響。1955年至1972年間,挪威地方政府將義務教育從7年延長為9年,學生們多讀兩年中學,從學校畢業時已經16歲而非14歲。挪威男子19歲時必須服兵役,合格入伍者都要接受智商測試。

研究人員針對義務教育改革前後、出生於1950年至1958年的男子進行研究,查看他們30歲時受教育程度和19歲時智商水平,結果發現,趕上義務教育改革(延長)的男子,平均受教育程度和平均智商水平明顯較高,在學校多讀1年書,平均可增加智商3.7分。

研究人員坦承,這種影響可能僅適用於挪威社會或當時的教育體系。不過,他們認為,多接受學校教育的確有可能會提高青春期孩子的智商。

(中國時報)
--
孩子四肢發達 頭腦也聰明

荷蘭學者1項最新研究指出,四肢發達絕不代表頭腦簡單,相反的,運動較多的孩子在校課業表現往往更好。專家因此指出,無論學校或家庭,應該重視體育有助智育發展。

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VU)醫學院綜合分析以往14項研究,比較學童的肢體活動量,與他們在數學、語文、一般思考及記憶測驗的得分。相關論文發表在 《兒科與青少年醫學文獻》期刊。其中10項研究屬「觀察性研究」,學者訪問家長、老師及學童本人,評估其運動量,再後續追蹤學童的學業表現達幾個月至幾 年。另外4項「介入性研究」則把學童分為2組,1組的體育課及其他健康、體適能活動比較另1組多,然後2組學童再進行考試成績比較。

研究主持人辛赫(Amika Singh)發現,絕大部份的研究都顯示,運動較多的學童課業表現更好。原因可能是足夠的運動有助於學童循規蹈矩、集中注意力;也可能是運動過後,大腦的血液流量增加,情緒也得到提升。

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專家斯蕾特表示,這項綜合分析提供有力證據,指出學童多接觸運動的重要性;運動與健康不僅有長期關聯,學校在上課期間應該確保學童有充足的肢體運動,不僅健全身體,而且有益於智育發展。

(中國時報)
--
大專以上38.2%最多

大學生滿街跑!內政部昨天公布統計調查,去年底我國15歲以上人口教育程度,以大專以上者占38.2%最多,高中職占32.3%次之,大專以上高等教育人 口近10年比重上升15.2個百分點,不僅遠高於OECD各國平均值,也高於英、德、法等多數的歐美國家,與韓國相當,但仍低於日本。

內政部昨天公布教育程度統計,我國100年底戶籍登記人口年滿15歲以上者計1,972萬人,占總人口的84.92%,其中大專以上學歷者有753萬人。

高等教育人口近10年平均年增率達6.34%,其中女性年增率6.92%,遠高於男性的5.85%,顯示年輕族群「重男輕女」觀念逐漸淡薄,也反應在子女教育程度上。

若以教育程度來區分,753萬高等教育人口中,大學419萬人占55.70%最多、專科232萬人占30.83%次之、研究所101萬人占13.47%居第三。

(工商時報)
--
相愛容易 結婚難

■想結婚嗎?先算算有多少錢?在韓國,如果沒有錢,那真是「相愛容易,結婚難」,沒有積蓄、沒有父母資助,年輕人是結不起婚的。

■The average cost of a wedding has surpassed W200 million for the first time.

在韓國,什麼事情讓人只1天,就花掉2個人1年薪資所得?賭博嗎?不是。捐款嗎?不是。遇到詐騙集團?在街上撒錢?都不是。

答案是:結婚。

一對不到30歲的新人,男方年薪是3,000萬韓元(約當新台幣79萬元;1新台幣約合38韓元),女方的年薪是2,700萬韓元,而他們去年5月結婚時的婚禮費用是5,000萬韓元,相當於兩人全部的年薪。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韓國2、30歲的年輕人平均收入雖然增加了1倍,然而,結婚費用卻增加了2倍,在2001年,結婚費用還不到1億韓元,到2012年的今年再次劇增,突破2億韓元。(韓國所謂的結婚費用,包括準備新房、婚禮、結婚信物、嫁妝、新婚旅行等)。

婚禮費用突破2億元,也讓原本家中有子女結婚是喜事,變成是令家中父母「發愁」的事。特別是家中還有老人要扶養的父母,很怕聽到子女回家對他們說:「有結婚對象了」!

婚宴花光父母養老費

喜事,在韓國會變為愁事一樁,因為現在韓國2、30歲的年輕人,通常都沒多少積蓄,因此到要結婚時,也都需要父母的資助,於是一場子女婚宴變為是花光父母辛苦一輩子存下來的養老費。

花光一輩子的錢,只為辦一場婚禮,這若在台灣一定會被視為是「瘋狂」,甚至會質疑說難道不能簡簡單單的結婚嗎?但是,在韓國,跟別人不一樣,才叫做「瘋狂」。

在韓國,結婚,對新人有著:那是一生只有一次「非同尋常」的意義,對為人父母者則有著:就算不是有錢人家,但是,也沒窮到不能給子女辦婚禮;所以,一定要跟別人一樣辦得風風光光。

所以,對結婚費用高的離譜,年輕人會抱怨、為人父母者會嘆氣,然而,就是沒有人想過:要和別人不一樣。

加上,在韓國,不論階層,「富人」兩個字代表者「有能力」,「窮人」則是「無能」的代名詞下,象徵一生只有一次的婚禮,怎可簡簡單單的辦?開玩笑。

政府鼓勵儉約婚禮

再加上,結婚,從來就不是兩個人的事,是兩個家庭、甚至是兩個家族的事,有錢人可以極盡奢華的辦一場婚宴;事實上有錢人是想要藉由奢華婚宴和「窮」人們拉開距離。

然而,不算有錢人但也沒窮到辦不起一場婚禮的父母們,也都在「不想輸給別人」的心情下,結婚費用也就遠遠的超出預期。

這樣的社會風氣與莫名的社會價值觀,讓婚禮市場存在著,「便宜沒好貨」、「便宜的商品沒人要」…,進一步的推高婚禮相關服務商品的價格。

結果,因為結婚費用太高,家有適婚年齡子女的父母是個個發愁,沒有積蓄、結不起婚的年輕人也就愈來愈不敢輕易結婚。

這也讓向來有危機意識的韓國政府憂慮起來了,結不起婚,就沒人結婚,沒人結婚,孩子就沒人生…,愈想,愈讓韓國感到這是很嚴重的國安問題,以後可能找不到人當兵。

於是,韓國的「國民權益委員會」日前制定一項規定,公務員和國營事業的職員如果在教堂、市立或區立會館辦儉約的婚禮,就會在所屬部門和公司人事考評時將給予「大大」的加分。而「女性家庭部」也開始著手制定民間婚禮文化改善對策,盼能因此導正風氣。

(工商時報)
--
太陽能業前途無「亮」

■歐洲政府都在勒緊褲帶過日子,德國與歐洲多國政府的補助縮水,也讓原本持續發展的太陽能榮景,瞬間轉為黯淡。

■Solar industry faces subsidy cuts in Europe.

歐債危機的衝擊,整個歐洲政府都揮舞著降低公共支出、降低赤字的大旗,原本立意良好太陽能源補助方案,成為歐洲官員刪減預算的首要目標之一,亦令當地太陽能業者大喊吃不消。

拜政府多年補助之賜,德國的太陽能技術引領全球,然而政府在今年1月已將補助費率調降15%,更不排除在近期將太陽能補助擬削減最高29%。儘管在太陽能業者抗議下,部分細節仍在洽談,但政府大砍補助預算已是不斷上演的事實。

英國和義大利也做出類似措施,西班牙在今年1月終止太陽能補助,種種政策都使得歐洲太陽能產業蒙受打擊。

補助縮水 業者難熬

在德國漢諾威工業區內,廠房屋頂架設黑色太陽能面板,在如同當地就巴洛克教堂一樣隨處可見。幾個月前,一家太陽能公司在倉庫屋頂架設太陽能面板,肯定能夠獲利。但隨著補助款不斷萎縮,太陽能安裝業者表示,現在能打平就不錯了。

在漢諾威從事太陽能安裝的Geosol Germany公司主管舒利希特表示,「太陽能發電要變得更便宜,唯有透過大量生產、創造需求才能達到。現在喊停,實在沒有道理。」

目前已有數家太陽能廠商宣告破產,另外有些廠商有意放棄歐洲市場,專攻開發中國家商機,因為在這些基礎建設較差的地區,太陽能反而較柴油發電更具成本效益。

德國中部的Gehrlicher Solar公司業務主管Richard von Hehn表示,「在補助削減之前,這是一個非常容易的營運模式。你只需要取得一片土地、找到投資者即可。」

不過替代能源專家建議,太陽能面板價格下滑,補助減少是必須接受且可以預料的結果。雖然專家們亦批評政府在短短的時間內倉促行事,但也強調太陽能源要能夠和化石燃料競爭,調降補助是不可避免的過程。

柏林自由大學環境政策研究中心修爾斯(Miranda Schreurs)說,「大家都知道這個模式不能一直持續下去,否則會讓政府破產。」

有些人認為,有鑑於太陽能面板價格大幅下滑,補助款發放早就過度慷慨。

計畫喊停 裁減職缺

雖然太陽能源在2011年只占德國電力的3.1%,但耗費接近該國整體再生能源補助的一半。

受到太陽能業景氣的興衰衝擊的不只是德國。在英國,保守黨政府曾誓言成為英國史上最「環保」的政府,如今官方為了降低公共支出,也急遽削減太陽能補助,甚至引發太陽能業者憤而提出告訴。

倫敦太陽能公司HomeSun執行長格林(Daniel Green)表示,英國太陽能業正在裁減「數以千計的職缺」。HomeSun目前共有350名員工,原本藉由免費為英國家庭安裝太陽能面板、取得政府補助作為報酬,但格林指出,「這些計畫恐怕都要喊停。」

格林擔憂最後將進行裁員,他說:「隨著政府決策短視近利,也犧牲我們。」

Geosol Germany的舒利希特亦表示,「德國曾經做了真正對世界有益的事。但現在政府已失去願景。」

(工商時報)
--
開會能救經濟嗎?

■我國中央政府財政赤字在2000年為1,823億元,至2011年財政赤字升至3,459億元,十年間財政未曾平衡,而同期間各級政府債務餘額占GDP比率,也由26.6%升至40.9%。

■台灣全體產業的附加價值率(附加價值占生產總額)十年來持續下滑,從2000年的47.1%降至2010年的41.4%,其中製造業的附加價值率在同期間也由26.3%降至21.3%。

政府近日成立財政健全小組,準備在全台各地舉行座談會,重新檢視當前稅制。回顧近十年政府開過的全國會議,不下十餘場,獲得的結論超過兩千項,但由於沒有貫徹的決心,收效甚微,最終只是讓官方檔案室多了幾本結論報告而已。

這十年政府所召開的全國經濟會議之多,足可讓台灣名列「亞太會議中心」,官方只要碰到問題,就想到召開大會,2000年底召開全國知識經濟會議擬以十年發 展為目標,將台灣建設成新興產業創業樂園;兩個月後又開一次全國經濟發展會議,獲得百項結論並提出行動方案,十年過去,大家不禁想問:產業創業樂園何在?

政策反覆嘆為觀止

2001年夏天,政府又大張旗鼓召開經濟發展諮詢會議(經發會),這次會議足足開了兩個多月,也得出322項共同意見。當年總統陳水扁還宣示將以「三個決 心」和「一個貫徹」執行會議結論,惟兩岸經貿朝「積極開放,有效管理」的共識於四年後竟成了「積極管理,有效開放」,政策如此反覆,實令人嘆為觀止。

經發會除了討論兩岸、產業、投資,也討論財政,並決定成立「財改會」進行稅改,以讓台灣於未來5~10年達成財政平衡,於是財改會又開了一年的會議,並且得出21項改革措施。但八年過去,台灣的預算赤字不減反增,財政平衡依然遙不可及。

2008年政黨輪替之後,行政院再度召開賦改會,為期一年半的會議雖然又獲得83項決議,但許多懸而未決的老問題,如資本利得稅的開徵依舊無解。如今,財政健全小組會議捲土重來,然而昔日無解,難道今天就有解嗎?

瞻前顧後會議無用

事實上,這些財政難題能否得解,其關鍵不在於開更多的會,做更多的研究,而在於府院高層的意志,如果決策者還是瞻前顧後,還是有選舉考量,如此再開百場、千場會議,亦復無用。

我們看看這十年政府開會的記錄,經發會開完,繼之以服務業發展會議,隨後又舉行商業發展會議、國家永續發展會議,經濟永續發展會議(經續會)、然後又是賦改會、全國能源會議、財政健全小組會議,許多陳年問題就在這些全國會議裡進進出出,難以決斷。

過去這些年的經濟會議,政府部門投入龐大人力、物力,洋洋灑灑的報告勾勒願景,例如「提高附加價值,創造就業機會」、「讓台灣笑得更燦爛」,惟這些年台灣的附加價值率反而一路下滑,工作貧窮卻逐年增加,有幾個人能笑得更燦爛?

在全球化的壓力下,台灣的經濟、財政是該有一番銳意的革新,只不過這十年來各部會連篇累牘的研究、年復一年的大會結論早已堆積如山,今天台灣的經濟改革之所以踟躕不前,顯然不在於會開得不多,而在於決策者的改革勇氣仍然不足。

(工商時報)
--
沒核能就停電

■英國老舊發電廠陸續遭淘汰,但新核電廠的興建進度卻一拖再拖,使前任政府顧問預警若不加快腳步,未來5年內就會面臨停電危機。

■King said power outages could occur as early as 2017 as old nuclear, oil and coal-fired power stations are closed because not enough is being done to replace them.

隨著國內用電需求不斷擴大,近年來有關英國電力是否供不應求的質疑也浮上檯面。彭博新能源財經公司在2月發表的白皮書中表示,英國再生能源的發展速度將讓 國內免於停電危機。該報告預測,2016年底前英國供電量將超過3,000萬瓦特,其中三分之二來自太陽能、風力及生質能發電,其餘來自天然氣。

前官員:5年內見電荒

然而,該報告隨即遭到英國前任官員反駁。曾在2000年至2007年先後擔任布萊爾(Tony Blair)及布朗(Gordon Brown)政府首席科學顧問的金恩(David King)表示:「英國停電的風險相當高。眼前產業全將希望放在新建的核電廠。我們需要更明確的長期發展計畫。」

金恩預警英國政府若不加快核電廠興建速度,國內在未來5年內就可能停電。他估計,2020年前政府至少要花費2,000億英鎊(約3,200億美元)蓋新核電廠並升級配電系統,才能因應舊核電廠淘汰後的用電需求。

牛津大學附和缺電說

目前由金恩擔任院長的牛津大學企業與環境學院也於3月研究報告中指出,國內有四分之一的核電廠將在2020年前淘汰,但新核電廠的興建速度嚴重落後。金恩 希望這項報告能督促政府簡化決策程序,並讓財政大臣歐斯本(George Osborne)將能源經費列為預算案重大項目。

金恩也建議政府設置獨立「監管委員會」來要求核能、燃氣及再生能源業者興建發電廠,以免相關決策因中央及地方官僚而受阻。目前以法國電力公司及英國Centrica Plc為首等多家業者正積極爭取國內核電廠興建案。

金恩表示,依照目前核電廠興建速度來看,英國最快在2017年就會停電。牛津的報告也指出,除非英國擴大核能發電量,並全面改以電力供應交通運輸及暖氣,否則將無法在2050年前達到減碳80%的目標。

金恩表示,全面以再生能源供電的成本「非常昂貴」,因為必須同時備有等量的燃氣發電才能因應風力減弱時的電力短缺。他也認為,美國頁岩氣蘊藏量「名過其實」,因為油氣井大多在開採1、2年後就消耗殆盡,而英國「北海油田的全盛時期也早就結束」。

他表示:「英國如欲滿足國內用電需求,勢必得在2050年前改由電力供應交通運輸與暖氣。屆時我們將能完全靠國內供應能源。」

英國亟需大量核電

牛津報告依照英國未來可能發生的4種電力供需場景進行估算,結果皆顯示英國核能發電量至少要在2050年達到4,000萬瓦特才夠用,但世界核能協會資料顯示英國目前核能發電量僅1,100萬瓦特,且佔據其中120萬瓦特的發電廠預定在2023年前關閉。

英國首相卡麥隆領導的聯合政府雖自去年起推行排碳稅,希望降低對化石燃料依賴度,但金恩認為這樣做仍無法創造足夠的核能發電。他表示:「我們需要一個能促進能源發展並確保產業持續獲得支持的能源政策,但我們尚未走到那一步。」

(工商時報)
--
加國房市美得冒泡

■低利環境刺激加拿大房價高漲,也讓民眾房貸占收入比率不斷上升,已讓人擔心會形成泡沫並破滅。

■"Canadians are becoming more leveraged and are more vulnerable to an economic shock than they were heading into to 2008/2009 recession."

美國房市軟弱無力,緊鄰的加拿大房價卻相對強勁。市場擔心低利率形成房市泡沫,但加國民眾所得沒跟上房價上漲步伐,個人房貸壓力又跟空屋率同步上升,讓加國可能走上美國房市泡沫前的老路。

TD Economics經濟師古拉堤(Sonya Gulati)說:「低利率讓大家想投入房市,但隨著經濟溫和成長、新增就業職位不強勁,會讓我們看到房市跌回來。」

加國房價漲得來勁

加國房市較美國強勁許多。以去年12月計算,標普/凱斯席勒指數顯示,美國平均房價較2006年高峰期下跌34%;Teranet/加拿大國家銀行資料顯示,加國較2008年8月高峰只下跌9%。

外界擔心加國低利環境、民眾負債比上升、就業環境與薪資所得沒跟上房價漲勢、房屋供過於求、和房貸業務過於集中加國5大銀行等,都跟美國房市泡沫前的情勢相近。

美國房價在2006年達至高峰,外界批評是聯準會把利率調降至1%達一年,鼓動民眾湧入房市。

加國放款要求相對嚴謹,不鼓勵大家過度擴張信用,但加國央行從2010年9月到目前,維持利率在1%不變,帶動房市在3年前開始復甦後開始加快上漲。

國際貨幣基金(IMF)資料顯示,加國房價過去10年上漲1倍,像英屬哥倫比亞和渥太華過去幾年來,房價分別大漲41%和29%。

隨著房價上漲,業主負債壓力也加重。加國統計局表示,去年家庭債務相對可支配所得比率,從1999年的110%上升至153%,跟美國在金融危機前夕差不多。TD Bank經濟師亞歷山大甚至認為目前加國情況比當年美國更嚴重。

雖然加國人口從2006到2011年間增加5.9%,但部份城市人口增長無法消化過多房屋供應,像大多倫多地區每年新屋開工達4萬戶,但市場僅需要1.8到2.5萬戶。古拉堤認為未來幾年房市將難以支撐。

房市泡沫將衝擊銀行業

研究機構加拿大抵押趨勢(CMT)指出,目前規模1.1兆加元抵押市場,62%為加拿大皇家銀行等5大銀行承擔。外界擔心房市泡沫爆破餘波,將衝擊銀行業。

但國營的加拿大抵押與房屋公司(CMHC)看好今明兩年房市持續「穩定」。加鼎銀行(Desjardins)經濟師杜洛契說:「雖然我們預期房市正放緩,但不認為目前加國市場有泡沫。」他認為加國房市主要風險是其經濟情勢。

加拿大不動產協會(CREA)估今年房屋銷售量升0.3%,但均價將下跌1.1%。蒙特婁銀行認為低利有助支撐房市。

Capital Economics經濟師馬達尼樂觀預期,民眾收入上升,能拉近房價與個人收入之間差距。

加國政府也以美國房市泡沫作前車之鑑,實行連串措施防止民眾過度擴張信用,包括房貸償還年期從35年縮短至30年,銀行收緊新移民和自由業的借貸條件等。

(工商時報)
--
真正的極限運動

■阿富汗逐漸成為滑雪勝地,但戰亂頻仍、交通不便加上設施不足,讓這趟滑雪之旅成了名副其實的極限挑戰。

■International aid workers and enterprising locals are trying to attract snowboarders and skiers to the untouched slopes of the Koh-e-BaBa mountains to improve the fortunes of Bamiyan province.

深居在阿富汗中部巴米揚省(Bamiyan)山區的村民,目瞪口呆望著一位來自紐西蘭的雪板好手騰空飛越一群孩子,這是美軍為首的北約部隊進軍阿富汗10 年來,該國居民與外國人最奇特的互動接觸。很難想像這個依舊烽火漫天的戰亂國家,居然逐漸崛起為各方高手嚮往的滑雪勝地。

國際人道工作者和尋求開發繁榮的當地人士,試圖吸引世界各地的極限運動愛好者攀登巴米揚省的Koh-e-BaBa山,一訪這個人跡罕至的滑雪仙境,盼藉由 推展滑雪旅遊來改變阿國最窮困省份的命運。巴米揚境內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巨型立佛,2001年遭激進的塔利班政權炸毀震驚全球。

人煙罕至 祕密滑雪天堂

儘管巴米揚隨塔利班垮台恢復平靜,但除非是冒險精神十足的旅人,否則要號召一般遊客前來久經戰火蹂躪的阿富汗並不容易。觀光客一抵達首都喀布爾,即面臨沒有航班飛往巴米揚的窘境,只能搭乘外交或人道專機;膽子大一點的得冒著被綁架搶劫的危險,開6小時的車深入山區。

上山登頂又是另一艱鉅挑戰,別指望這裡有滑雪纜車,滑雪客必須以克難又吃力的方式,攀登白雪覆蓋、海拔超過5,000公尺的高山,目前全球唯一的巴米揚滑雪旅遊指南,則建議雇用當地村民的驢子載客上山。

而冬天才開放的度假村僅有床和燒柴暖爐等簡陋陳設,滑雪之餘除了泡茶、烤沙威瑪和玩室內遊戲,沒有其他消遣。

但巴米揚崇山峻嶺景色壯麗,馳騁在一望無際的滑雪坡道上,只聽到呼嘯而過的風聲,感受到雪地奔馳的快感,和歐美滑雪勝地擁擠吵雜的景象截然不同,因而引起 一群紐澳專業雪板好手的注意,2月底千里迢迢來此拍攝紀錄片,不過他們飛抵喀布爾時,正好碰上抗議美軍焚燒可蘭經的暴亂而飽受驚嚇。

滑雪旅遊 帶來經濟效益

2010年在日內瓦阿卡汗基金會(Aga Khan Foundation)贊助下,2個美國人著手撰寫巴米揚旅遊指南,大力推薦這個新興滑雪勝地,該基金會亦訓練當地人滑雪,聘請國際級滑雪教練帶領觀光客前進巴米揚山區。

為爭取巴米揚的能見度,1名瑞士記者去年開辦「阿富汗滑雪挑戰賽」,今年3月初的比賽號召到10名阿籍參賽者,他們事先受過1個月滑雪訓練,另有包括美聯社記者在內的5位外籍人士。

許多巴米揚居民對此地掀起的滑雪熱相當支持,但也有人很反感,抱怨滑雪客會在住家附近便溺,或犯了穆斯林社會大忌,拿相機猛拍阿富汗婦女,要不就是擔心小孩瘋滑雪會受傷或荒廢讀可蘭經。

然巴米揚的滑雪旅遊業確實為當地帶來經濟效益。28歲的胡笙去年開了旅遊公司,提供3天315美元的滑雪套裝行程,約70名外國人報名參加過。

1年前接受阿卡汗基金會滑雪訓練的20歲法漢,現當起帶外國滑雪客入山的導遊,除向阿卡汗領取100美元月薪,每天帶團也有30美元小費,在阿富汗這個首都政府官員月薪僅200美元的國家已是可觀收入,對巴米揚人更是驚人財富。

(工商時報)
--
央視315晚會踢到鐵板

■多年來讓企業聞名色變的「央視315晚會」,今年鎖定麥當勞,原希望引起廣大民眾對「洋快餐」的違規行為同仇敵愾,未料反倒讓麥當勞,生意更加紅火...

每年的3月15日為國際消費者維權日,央視固定在當晚8點推出「315晚會」,爆料業者不法行為,喚醒消費者的維權意識。由於內容事關民生,該節目多年來收視長紅。

但對企業來說,一旦登上「315晚會」簡直是夢魘。去年315遭踢爆的錦湖輪胎,由於輪胎品質問題被揭露,旗下產品最終必須大規模回收;而知名肉品公司雙匯更被爆出在食品生產中使用瘦肉精豬肉,股價更是慘跌,兩家公司都元氣大傷。

今年央視315晚會將矛頭鎖定麥當勞,節目中記者潛入北京麥當勞三里屯店,揭露該店雞翅超過保溫期後卻未按照規定拋棄,反而繼續販售。此外,還有甜品派以舊充新,以及食材掉地上不加處理繼續使用等。

播出後半小時內,麥當勞三里屯店已湧入大批記者;9點20分左右,北京市衛生監督所人員也趕到該店,檢查廚房。

不過更讓人驚訝的是麥當勞公關部反應速度。麥當勞北京公司公關翁曉萌表示,晚會播出後不久,麥當勞中國公司事務及公共關係副總裁欒江紅就與麥當勞其他管理層舉行電話會議,並立刻前往三里屯店查看情況。

當晚9點50分,距離315晚會播出僅1個多小時,麥當勞在新浪的官方微博就發出聲明,宣布三里屯店在24小時內將停業整頓,並表示將就這一個別事件立即調查,堅決嚴肅處理,以實際行動向消費者表示歉意。

反為麥當勞品質免費宣傳

麥當勞快速且果決的危機處理淡化了315晚會的負面衝擊,且節目中提到麥當勞「食物放置超過15分鐘未售出,就必須丟棄」的嚴格標準,更形同幫麥當勞品質 「背書」。加上和過去遭揭露的黑心食品作坊的髒亂環境相比,影片中麥當勞整潔乾淨的廚房,也透過央視強力放送,等於免費宣傳。

根據調查,時至今日,中餐館的衛生程度仍遠不及麥當勞。2010年英國獨立報的調查顯示,491家中餐館中有超過一半的餐館完全沒有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而連鎖速食麥當勞和肯德基的衛生程度最高,有84%的麥當勞餐廳得分在4星以上。

有網友因此調侃「寧願吃麥當勞也比吃地溝油強」;網路上還出現「央視和麥當勞,你更相信誰?」的討論群組。根據微博上一項名為「央視315晚會,麥當勞被曝光了,你還吃嗎?」的調查顯示,參與投票的1,331名消費者中,有48.2%的消費者表示會繼續到麥當勞消費。

凸顯民眾對中餐廳沒信心

大陸知名媒體人馬志海更在其微博上表示,「我平時極少吃麥當勞。但明天,我要去吃它一套巨無霸(大麥克)。是央視告訴我,過期15分鐘在麥當勞就是一件在 全大陸丟tt臉的事,而且麥當勞中國居然還認錯了!這麼臉皮薄的企業,我不撐,行嗎?」原本想讓「洋快餐」出洋相的央視,未料這回狠狠踢到鐵板。

出現這樣的結果,凸顯出黑心食品新聞頻傳的當下,大陸民眾對於本土餐廳的食品安全信心已然相當薄弱;民眾對麥當勞的支持,更多的是出於「缺乏選擇」的深刻無奈。

(工商時報)
--
時裝品牌不再中國製

■以後要在大陸買到Prada、Channel的便宜「樣衣」可能愈來愈難,因為愈來愈多時裝品牌開始把製造基地轉移到本土周邊國家,以加快生產與設計的溝通。

隨著大陸向產業價值鏈上游移動,以Zara為首的歐洲時裝品牌開始在本國周邊國家發掘合適的供應商,使南歐、北非與東南歐國家成為新的時裝製造中心。

時裝品牌從「中國製」變為「摩洛哥製造」,並非完全出於成本考量。儘管大陸製造的成本呈上升趨勢,但還算得上低廉,因此時裝品牌決定改由「摩洛哥製造」或「摩爾多瓦製造」,還有其他原因。

一個主要原因是為加快對瞬息萬變的消費者行為反應。Inditex旗下的Zara品牌60%的產品在歐洲或周邊國生產,這是其能在短短數周內在店面推出與時裝秀相仿時裝的一大主因。

Inditex是全球市值最高的服裝零售集團,日前公佈截至1月底的2011會計年度全年業績顯示,該集團在82個市場新開設483家門店;淨利潤上升 12%至19.3億歐元,將其股價推至71.99歐元的歷史最高點。即使不計新店,年度銷售額仍在可比基礎上增長了4%。

薪資成本 不是主因

Zara的成功給時裝產業帶來新的競爭壓力。義大利內衣品牌La Perla設計師貝安奇(Giovanni Bianchi)說:「在土耳其和突尼斯生產服裝的成本當然高於中國製造,但把(大陸)加薪幅度考慮在內,其實成本也沒高多少,且土耳其和突尼斯離義大利 要近得多,對我們來說更方便,能更好地把關好質量。」

去年底,該品牌將旗下大眾品牌Studio La Perla生產線從大陸移至土耳其和突尼斯,並將睡衣採購從移至葡萄牙。

大陸的成本優勢正在消失。過去5年,大陸全國工資指數每年平均上漲15%。法國時裝研究所(Institut Francais de la Mode)估計,去年中國大陸沿海地區月薪從2005年的240歐元上漲到400歐元,而突尼斯當前月薪水平是160歐元,摩洛哥和摩爾多瓦則分別是 152歐元和200歐元。

法國時裝品牌Jean-Charles de Castelbajac、Barbara Bui和Etam近期也將部分生產業務移至更靠近本土的地區。

Jean-Charles de Castelbajac近期將海外生產業務移至匈牙利,其負責人洛佩茲指出:「在中國製造的性價比,不再好得令人滿意。」

Barbara Bui在2010年將生產遷至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和土耳其。其副執行長拉加德(Jean-Michel Lagarde)稱:「在中國製造帶來的距離以及語言障礙,讓我們始終難以把好質量關。」

歐洲生產商 更好溝通

在中國原有2萬名僱員的Etam上月宣佈,將部分生產遷至突尼斯、摩洛哥、葡萄牙、希臘和土耳其。Etam董事總經理米奇歐(Laurent Milchior)表示:「我們在與南歐和東歐的生產商合作時,更容易按我們的方式行事。這是為了更好地回應市場需求,讓產品更快上市。」

法國內衣及針織品行業團體發言人林傑特說:「中國企業更青睞來自美國的(內衣)訂單,因為他們的產品沒歐洲那麼複雜,美國品牌更多是基本設計,並且需求量大於歐洲品牌。所以,中國生產商與歐洲品牌合作的興趣減淡,開出的條件更苛刻。」

(工商時報)
--
內戰落幕拚觀光

■斯里蘭卡內戰結束後,政府積極推動觀光事業,希望每年吸引200萬名觀光客。

■The government's stated short-term goal is to reach 2 million tourists and revenue of $2.75 billion in the next few years, a target that many believe is easily attainable barring some unforeseen event.

斯里蘭卡內戰在2009年落幕後,政府積極推動觀光發展,連三軍也一起打拚,短期目標是每年吸引200萬名觀光客,並帶來27.5億美元的觀光收入。多數人認為,如果沒有意外,該目標可以輕鬆達成。

47歲的澳洲化學工程師海斯(Brad Hayes)搭乘軍機從斯里蘭卡北部城市賈夫納(Jaffna)起飛,這趟45分鐘的飛行算是安全平穩,除了他座位旁機身有大口徑的彈孔。他打趣道,「至少還能享受天然的冷氣。」

擁有「印度洋之珠」美譽的斯里蘭卡,將近30年的血腥內戰於2009年落幕,閒置的三軍軍力現正投入觀光業,搶食市場大餅。

空軍除了出售國內線機位,也推出直升機觀光行程,至少行經1處海濱度假勝地。海軍經營數條海上航行路線,其中包括賞鯨之旅。陸軍則成立1家旅行社,並掌控多數重要觀光資產。

發展觀光業正是時候

目前可以算是斯里蘭卡發展觀光最好的時機,盧比貶值給予觀光業一臂之力。此外,斯里蘭卡治安良好,暴力犯罪稀少,幾乎不曾傳出針對外國人的犯罪事件,對觀光客最危險的事大概是過馬路和坐車。

相較於亞洲部分熱門觀光勝地,斯里蘭卡的外國觀光客人數並不算多。不過去年斯里蘭卡吸引86萬名外國遊客,創下歷史紀錄,並較2010年激增31%。

其中富裕的西歐洲人士占了37%,鄰近的南亞國家占了35%,且大多數都來自印度。其餘則來自全球其他國家,包含日本、中國大陸、俄羅斯和東南亞國家。

美國僅占斯里蘭卡外籍觀光客的一小部分,相較於墨西哥和哥斯大黎加等熱帶度假地點,斯里蘭卡距離較遠可能是原因之一。不過2010年紐約時報將斯里蘭卡評定為年度「最佳旅遊景點」第1名,預料將鼓勵更多美國觀光客一睹斯里蘭卡風采。

提升品質擺脫廉價印象

斯里蘭卡最大上市公司John Keell's控股企業財務與策略主管巴連德拉(Krishan Balendra)表示,「斯里蘭卡的觀光休閒產業快速起飛。」該公司涉足觀光、零售、運輸和其他事業。

他表示,「斯里蘭卡已經進步很多,如果柬埔寨每年能吸引逾200萬名觀光客,我們當然也能做得到。」

今年2月底香格里拉酒店集團在斯里蘭卡興建2家酒店,分別位於首都可倫坡(colombo)和東南沿海的漢邦托塔(Hambantota)。後者原是斯里 蘭卡最貧困的地方之一,但現在已經搖身一變成為具備深水港和國際機場的城市,同時,它也是現任總統拉賈帕克薩(Mahinda Rajapaksa)的故鄉。

為了避免飯店業者大打割喉戰,政府設定了5星級飯店最低收費標準,每晚最低為125美元,再加27%的稅,其中10%為給飯店員工的服務費。斯里蘭卡希望擺脫廉價觀光點的印象。

多次到斯里蘭卡度假的海斯表示,「斯里蘭卡是個很值得造訪的國家,擁有豐富的文化資產,不過它的價格也越來越高了。」

(工商時報)
--
刑訴法將修正 上訴期增為20天

民間司改會:沒理由再延誤

前台北地方法院法官許聰元被控收賄,卻因檢方「逾期上訴」而獲判無罪確定。司法院院會做成決議,把刑事上訴期間,從現行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十天,改為二十天。

民間司改會執行長林峯正支持司法院的修法。他昨天表示,監察院曾就檢察官上訴逾期一事,糾正過法務部三次,以往法務部總是抱怨上訴期間太短,刑事上訴期間如調整與民事一樣,統統都是二十天,檢方就沒有理由再延誤上訴。

法務部:檢若逾期考慮嚴懲

法務部也支持司法院推動修法,政務次長陳守煌指出,刑事訴訟法若上訴期間改成二十天,承辦檢察官還會逾期,那就不可原諒,未來會視情節考慮嚴懲。

司法院院會日前針對刑事訴訟法做成修法決議,除刑事上訴期間改為二十天,還增訂證人在警方做筆錄時應全程錄音,以杜絕違法取證,同時檢方及律師可對被告進行量刑辯論,以及第三審採強制辯護制。

此外,刑訴法的「推事」及「首席檢察官」等不合時宜名詞將走入歷史,一併改為「法官」及「檢察長」。

法界人士認為,這次刑事上訴期間改為二十天,應與前北院法官許聰元涉賄案,檢方上訴逾期,致許無罪確定有關。

許聰元八十三年一月擔任台北地院法官時,承審股市聞人「美濃吳」吳京遂所涉「違反證券交易法」等案,同年二月二十一日,吳調借一百萬元,由友人陳順隆面交許聰元,兩天後許判吳京遂十月徒刑、緩刑五年。

許聰元案 因逾期獲判無罪

本案一審時,許聰元被判七年半徒刑,至高院、再到更四審都維持有罪,但「更五審逆轉」,認為同案被告陳順隆說詞不一,改判許無罪,更六審、更七審都維持無罪,更八審、更九審再度判許「有罪」,處刑七年二月,許聰元上訴最高法院。

但高院更十審發現,更六審判無罪後,高檢署檢察官曾忠己「逾期上訴」,最高法院九十九年十二月三十日認為,高檢署上訴慢了十一天,違反須「十天內上訴」的刑訴法規定,因此判許聰元無罪定讞,後來許聰元還以曾遭羈押為由,向高院聲請冤賠,日前獲判賠償金十五萬四千元。

(自由時報)
--
單兵作戰 不如揪團減重

很多人減重時感到孤獨而艱辛!不過,研究顯示,減重不該孤軍奮戰。找些好飯友,可以提高減重成功的機會。

這篇刊載在《肥胖》(Obesity)期刊上的研究顯示,在團隊減重競賽中,減重成功個案會出現團體群聚現象;其中,認為自己很受到同儕積極影響的人,在團隊中減重成功機率更是增加兩成。醫師建議,與其單兵作戰,不如揪團一起減重。

這項研究主要是分析一個為期12週的網上減肥活動成果。這個網路減重活動是以團體方式參加的減重比賽。共有近1000隊、約3,300名過重或肥胖者參 加,每個團隊有5到11人。一般認為,減重至少要能減去5%以上體重、才會對體能等有顯著影響,才算得上是一次有效減重。

結果這項分析發現,在這類團體網路減重競賽中,能夠成功擺脫5%以上體重的人、常常會在同一個小組中有群聚現象。

相互激勵 維持健康飲食

執行這項研究的布朗大學Tricia Leahey博士認為,減重者的健康行為會受到周遭朋友影響,如果有個願意與你一起減肥的朋友;一起選擇健康食物,減重的效果就會更理想。不僅彼此可以激 勵繼續維持健康飲食行為,其中如果有人做得特別好,也會連帶影響整個一起減重的團隊。

彰化基督教醫院減重及糖尿病健康管理中心執行長謝明家醫師表示,其實這就是所謂同儕效應。

他指出,若說一般人獨力減重成功率約有20%到30%,揪團一起減重,其中大約有70%到80%的成員能夠達到有效減重。也因此,其實臨床上也鼓勵民眾一起減重,甚至也可以利用網路、揪團,一起做遠距減重。

謝明家以彰基經驗為例指出,該院也有不少企業減重班,企業內部揪團到醫院健檢、上課,了解基本的飲食運動概念、體適能測試,就可以各自開始減重。減重班成員除了遇到瓶頸可以透過網路、經由個案管理師解惑外,醫院也會每週在網路公布減重成果與排名。

不過,也不是每個同事都會是減重好朋友。國外一家減重機構進行問卷調查就發現,約有29%的減重者表示,同事會鼓勵她們多吃點東西、甚至取笑她們的減肥食譜,要不就是在餐廳吃飯時,故意點一些明知不適合減重吃的食物。也因此,有些人可能真的不適合當飯友。

減重期間 遠離四類飯友

醫師表示,減重期間應該遠離的四大飯友包括:

●對自己健康漠不關心的人

這些人平常不重視自己的健康,甚至放棄自己的健康,自然也不會鼓勵別人積極減重。

●客戶或是老闆

因為這兩種人如果勸你喝酒或吃飯,可能都不容易以目前正在減重為由拒絕。

●食量少卻愛點很多食物的人

由於台灣人習慣吃合菜,如果遇到食量少又喜歡多點菜的人,結果就很容易讓你不知不覺吃得比計畫中更多。

●很能吃卻吃不胖的人

研究顯示,看著對面的人一口一口大啖美食,很容易受到影響、也跟著大吃,但問題是對方怎麼都吃不胖,最後肥肉都長在你身上。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