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

新聞自選輯 20120420

萬物漲基本工資 上看2萬 勞團批太少「無法過活」

油電價、民生物價漲翻天,民怨萬物皆漲、僅薪水不漲。勞委會昨宣示,七月開基本工資審 議委員會時,月薪會從現行一萬八千七百八十元調至一萬九千元以上,甚至朝兩萬元方向努力,時薪則從一百零三元調高至一百一十五元,調漲從明年元旦生效,有 一百七十萬名基層勞工受惠。但勞團和勞工怒批漲太少,「無法過活!」


勞委會主委王如玄昨在立院備詢時,被立委逼問萬物齊漲之際,基本工資 將要調高多少?王如玄說,七月會開會審議,調漲「勢在必行」,且會百分之百反映去年物價漲幅,月薪將調到一萬九千元以上,另還會加上經濟成長率與勞工共 享,且不排除加計今年物價漲幅,「朝兩萬元方向努力。」

研擬明年元旦生效
以去年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百分之一點四二估算,完全反 映物價至少月薪將調兩百六十七元,至一萬九千零四十七元;若再加計去年經濟成長率百分之四點零四半數由勞工分享、今年物價漲幅預估約百分之二,則初估漲幅 最高達百分之五點四四,即漲至一萬九千八百零二元。時薪部分則依總統馬英九競選承諾從一百零三元調至一百一十五元,調漲從明年元旦生效。
但綠委趙天麟批,油價上漲後,奶粉、泡麵、米都漲價,眼見下月電價也要漲,勞委會卻第三季才要討論調高基本工資,「勞工活得到那個時候嗎?」藍委楊麗環說,油電雙漲,中小企業也叫苦連天,若基本工資又調漲,中小企業一旦挺不住,恐讓失業更嚴重。

「到兩萬三才合理」
月薪約一萬九千元的勞工方先生說,基本工資希望能調到兩萬元以上,否則現在物價漲這麼兇,每月幾乎都把薪水花光,連生活都變得很困難,更不可能存錢。
全國產業總工會祕書長謝創智說,勞團先前主張依最低生活費和撫養人口計算,基本工資應調到兩萬三千四百五十九元才合理,一萬九、兩萬不夠人民過活,「政府用合理化為由,一次大漲油價和電價,為何基本工資就不能一次漲到合理標準?」

量販業:加強留才
量販業者家樂福說,調高基本工資主要影響在時薪人員,已加強留才計劃因應。
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認為,基本工資審議機制不宜隨意變動,仍應以去年物價指數為基準,加上分享部分的經濟成長率,依此預估調漲後金額的確落在一萬九千多元左右。

基本工資調漲規劃
◎現行:時薪103元 .月薪1萬8780元
◎規劃:
.時薪115元(調幅11.65%)
.月薪1.9萬元以上,朝2萬元方向努力
.外界推估約調至1萬9047~1萬9802元(調幅1.42%~5.44%)
◎依據:
.時薪:總統馬英九競選承諾
.月薪:去年和今年物價指數漲幅、去年經濟成長率
◎受惠:
.時薪約30萬人
.月薪約140萬人(含20萬名產業外勞)
◎時程:
.7月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決定
.明年1月1日實施
◎諮詢:0800-085151

企業憂雪上加霜 盼與外勞脫鉤

面對基本工資可能調高至一萬九千八百零二元,部分企業憂心,油電雙漲已拉高生產成本,此時調高基本工資更會增加僱主的負擔、是雪上加霜。

營運成本壓力大
中小企協祕書長王振保昨天也說,工商團體一直提出基本薪資應與外勞脫鉤,連經濟部都贊成此立場,搞不懂為什麼馬英九總統與勞委會就是不肯脫鉤。
商總理事長張平沼指出,現在不僅油電雙漲拉高生產成本,調高基本工資更將增加僱主負擔,此時調高基本薪資,無疑是雪上加霜,而調高的薪水也幾乎被外勞「整碗捧走」,反對台灣勞工不公平。
台塑集團主管說,對調高基本工資的政策無意見,但希望能擴大引進技術外勞,以維修六輕管線設施。不願具名的面板廠主管則說,面板生產用電量大,工業電價要漲,基本工資又要調漲,勢將造成營運成本增加、壓力大。
食品大廠統一倒是樂觀其成。統一經理涂忠正說:「工廠自動化比重高,少用外勞,影響不大。」

「都是肥到外勞」
筆電零件廠更大罵政府「頭殼壞掉」。業者說,政府每次調基本工資「都是肥到外勞」,強調基本工資應與外勞脫鉤,以新加坡外勞薪資不到一萬台幣來看,台灣的外勞高出太多。

(蘋果日報)
--
王如玄:基本工資 朝兩萬元努力

勞委會主委王如玄昨天掛保證,現行月薪一萬八七八○元的基本工資「一定漲」,而且會「百分百反映」去年物價指數。經估算,基本工資至少漲到一萬九○四七元;考量勞工共享經濟成長和今年的物價後,還有機會調到一萬九八○二元。王如玄還說,會「朝兩萬元努力」。

至於時薪已確定從一○三元漲到一一五元,漲幅約十一.六%。預估基本工資調漲後,全國將有一七○萬名底層勞工受惠,明年元旦調漲。

油價雙漲帶動物價齊漲,就是薪水沒漲。王如玄說,勞委會將在七月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由勞資學政四方共同討論調漲案。

但民進黨立委趙天麟痛批,底層勞工面對物價齊漲,都不知道能不能撐到七月,要求基本工資應和電價同步在五月十五日調漲。

王如玄強調,基本工資一定漲,而且漲幅會充分反映物價指數。根據去年調漲機制,物價指數以前一年為基準,也就是今年基本工資調漲至少會充分反映去年一.四二%的物價指數,起碼有一萬九○四七元。

王如玄還說,不排除將國內現階段經濟和物價條件納入考量。根據經濟部長施顏祥前天表示,會將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控制在二%以內來推算,基本工資可望再漲到一萬九四二二元。

去年基本工資調漲時,也將前一年經濟成長率果實回饋給辛苦拚鬥的勞工,幅度約一半。對照主計處公布的去年經濟成長率四.○四%推算,基本工資可再多衝出二.○二%而來到一萬九八○二元。

王如玄說,站在勞工立場,基本工資當然愈多愈好,但這幾年勞資學政努力取得的共識,計算基礎有一定機制,她願意朝兩萬元努力。勞委會已成立專案小組研議基本工資公式,盼未來依公式年年漲。

全國產業總工會祕書長謝創智說,國際間對基本工資的意義是,照顧勞工本人和家屬的合理生活,經推算應為二萬三四五九元,呼籲馬政府面對基本工資應有油電調漲「一次到位」的魄力。

(中國時報)
--
12年國教 國中會考加考英聽 缺設備 拉大城鄉差距 「教部腦袋壞」

十 二年國教上路後被列為免試入學超額比序重要項目的國中會考實施細節公布。教育部昨宣布,二○一四年取消國中基本學力測驗,改考國中會考,考試科目比照基測 有國文、英語、數學、社會、自然及寫作測驗六科,但英語將加考聽力測驗,數學也會增加非選擇題,目前的國一生率先適用。家長學生痛批加考英聽不僅擴大城鄉 差距,也會增加補習壓力,學者更直言:「教育部腦袋壞掉。」

配合二○一四年十二年國民教育實施後,全國七成五國中生都可透過免試升學,教 育部宣布,同年基測走入歷史,改為每年五月舉行國中會考,並宣稱會考僅是檢測學習成果,不是另種形式的升學考試;但針對免試入學擴大施行後,申請人數超過 招生名額的高中職如何篩選學生,目前全國十五個招生區都已將會考成績列為超額比序主要項目,使得會考成為爭取明星或前段高中職的重要評比標準。

首次上路不計分
負 責會考命題的台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中心主任宋曜廷昨說,會考學科成績將分精熟、基礎、待加強三等級;寫作測驗則為六級分制。會考試題難度將有別 於目前基測的「中間偏易」,改為「難易適中」;其中差異最大的是英語加考英聽,數學加考非選題,英聽和數學非選題後年首次上路不採計成績,二○一五年才正 式採計。

偏鄉須增加師資
台東縣說,目前全縣二十二所國中僅一所有英聽教室;花蓮縣更表示,二十三所縣立國中沒有一所有英聽教室,要有設備只能念私立學校;位於台中偏遠地區的梨山國小說,國中部僅兩名英文老師,要考英聽得增加師資。

學生:快考焦了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榮譽理事長謝國清痛批:「英聽師資、設備仍有大幅城鄉差異,應先解決此問題再談加考。」住在東部的陳姓家長說:「孩子在鄉下連基本英文環境都沒有,要怎麼加強英聽?」家長黃永清說:「萬物齊漲,如今加考英聽又得追加補習費,日子真是過不下去。」
台北巿中正國中一年級學生鄭浩文說:「跟不上英聽進度只好去補習。」花蓮縣吉安鄉宜昌國中三年級學生楊宏智說:「什麼都得考試,我都快被『考』焦了。」

教部:放CD也行
長期關注升學制度的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系教授王富祥說,英語固然重要,但沒必要什麼都考,且各縣市英語教學資源不均,會讓學生在國中就發現「原來我就是這種階級的人」,痛批教育部「腦袋壞掉,只會用上層階級思維剝削偏鄉生。」
教育部國教司長黃子騰說,目前全國九成六的國中已實施英聽教學,雖然部分學校無英聽教室,但在一般教室播放CD也可教學。

國中會考資訊
◎對象:全國國三學生
◎重點:
.考試科目包括國文、英語(含聽力)、數學(含非選擇題)、社會、自然、寫作測驗
.試題難度為「難易適中」,與現行國中基測的「中間偏易」不同
.考試結果學科分精熟、基礎、待加強3等級,寫作測驗分1至6級分
.英聽題目和數學非選題2014年不列入計分,2015年起正式採計
◎時間:2014年起,每年5月擇一周末連考2天
◎網址:www.edu.tw/news.aspx?news_sn=5292

(蘋果日報)
--
國中會考103年起5月周末考2天

每年5月擇一周末舉行 免報名費

教育部今天公布國中會考的辦理原則,將於103年起每年5月擇一周六日舉行,會避開5月第二周的母親節假期,考生一律免報名費,教育部準備了2億元,供全體國三學生應試。

負 責規畫國中會考的心測中心主任宋曜廷表示,會考考題難易度採「難易適中」,跟基測的「中間偏易」不同,各科平均通過率為五至六成,難題的題數增加。五科成 績表現分「精熟」、基礎」、「待加強」三等級;寫作測驗成績則比照基測1至6級評分。 初步模擬,預估「精熟」級學生約占10~20%,「基礎」級占45~60%,「待加強」約20~35%。

基北區 頂多20%學生精熟

由於各招生都把國中會考成績列為免試超額比序的項目之一,基北區家長及學校甚至質疑,基北區學生達「精熟」比率應該很高、沒有鑑別度。對此宋曜廷強調,心測中心推估即使是基北區,至多也只有20%國三生達「精熟」。

循基測模式 集中考場

國中會考周六上午考英語、自然,下午考國文、寫作測驗,周日上午考數學、社會。考試場地循國中基測,以「集中考場」方式辦理,考場由各地區試務委員會規畫公告。

考英聽 課綱本來就有教

至於加考英聽學生要注意什麼?教育部國中英語輔導團老師曾麗娜表示,九年一貫英文課綱本來就要教聽說讀寫。外界擔心考英聽對學習落後及偏鄉孩子較不利,曾麗娜說,學習落後孩子考英聽不是減分而是加分,只要國中教師加強學生聽力,她評估不需要補習就足以應付。

家長批 〝教育部瘋了嗎?〞

國中會考將加考英語聽力和數學非選擇題,家長知道後痛罵「教育部瘋了嗎?」反批教育部說要減輕學生壓力,竟增加考試項目,104年開始計分,小六生這個暑假恐怕補英文的風氣會大增。



國中會考 加考英聽、數學非選擇題!

教育部今天公布國中會考辦理原則,考國文、英文、數學、社會、自然和寫作測驗六科,而且英文科要加考英聽,數學科增加非選擇題型,103年起實施。新加考的英聽、數學非選題,第一年不計分,104年起才開始計分,也就是從目前讀小六這屆學生開始適用。

教育部指出,根據100年的調查資料顯示,國中定期評量加考英語聽力的比率已高達95.86%,國中會考加考英語聽力,應不致於造成學生困擾,還有助於正向引導學校英語教學並注重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

負 責國中會考命題的心測中心主任宋曜廷表示,英聽考題約有20至30題,完全依據九年一貫課綱國中英力指標來命題;至於新增的數學非選題,則會考2至3題。 為了避免造成目前就讀國一學生的壓力,103年首次考試不計分,目前讀小六的學生104年升上國一時才適用,讓首次計分的考生,可以完整的學習並準備。

宋曜廷指出,去年9月公布的托福平均成績顯示,台灣在亞洲30國家排名倒數第10,已連續五年落後於南韓和中國大陸,亞洲鄰近國家日本、韓國、香港等,也實施多年的英聽測驗,國內的大考中心也開始試辦英聽測驗。他強調,考英聽是國際趨勢,台灣再不推動就會影響競爭力。

會考,能考出多元能力?

民 國103年十二年國教上路,國中會考取代基測考試,考試時間和考場規畫卻仍延襲基測模式,考五學科加寫作測驗,但題目卻比基測難,且增加英語聽力和數學非 選擇題。從形式和內容來看,難免令人懷疑,國中會考在免試入學超額比序的比重仍占三成,國中生的考試壓力到底可以減輕多少?

教育部聲稱會考有兩大目的,「確保學生學習品質」及「輔導學生適性入學」。但十二年國教實施後,為何國中生該確保的學習品質是國、英、數、社、自和寫作測驗這六科以「智育」為導向的科目?考試如何評量學生的多元能力,據此來進行升學輔導?

國中會考從基測中鬆綁的,只有計分方式。教育部未來每年要花2 億元辦國中會考,就更應細膩的運用會考成績,才能回饋給國中端作為教學改進,以及升上高中職後的補救銜接教學參考。

如 果國中生想以吳寶春為學習典範,立志要當麵包師傅,參加會考對他的意義是什麼?教育部在規畫會考考科及形式前,是否已確認國中生該具備基本能力的素養是什 麼?會考學科的關聯又是什麼?教育部有必要進一步說明,對「非學術性向」考生,也就是不會考試的國中生,國中會考對他們有何積極性的意義?進而幫助他們適 性的朝著夢想前進。

(聯合晚報)
--
今年小六生 國中會考加計英聽 數學非選

國中基測將在民國一○三年 走入歷史,取而代之的「國中教育會考」,教育部昨端出正式方案。考試科目維持五科及作文,但數學加考非選擇題、英文加考英聽,數學非選與英聽第一年暫不列 入成績,一○四年起正式採計。也就是說,目前就讀國小六年級的學生,必須加強數學非選作答與英聽能力,以面對首次計分。

為全力推動十二年國教,教育部每年將編列經費約二億元,補助全體國三應屆畢業生,一律免會考報名費,非應屆畢業生與特殊考生酌收報名費。目前國中基測報名費每人五百元。

攸關今年國一學生的國中會考預定一○三年五月登場,成績分「精熟」、「基礎」與「待加強」三等級,寫作測驗仍為一至六級分。負責命題的心測中心初估,各科「精熟」人數為一到兩成,「基礎」占四成五到六成,「待加強」則為兩成。

心測中心主任宋曜廷說,為減輕學生課業壓力,不必再分分計較,會考成績計算方式改變過去基測量尺計分,減輕學生課業壓力,不必再分分計較,考生平均單科答對八成左右題目,就有機會拿到「精熟」。

對於會考新增的英文聽力與數學非選擇題,宋曜廷表示,英文、數學兩科的選擇題會比基測少,但考試時間增加。考量重要入學考試變革都是提前三年公布,第一年暫時不把英聽和數學非選納入計分,這項變革立即影響到的是目前讀小六學生。

不同於基測難度為「中間偏易」,會考難度設定在「難易適中」。基北區學校憂心都會區學生程度高,過半學生都能拿到「精熟」,質疑會考不具鑑別度。宋曜廷強調,依基測考生答題狀況分析,即使是競爭激烈的基北區,精熟人數最多只會兩成左右。

會考日期預計在每年五月擇一周末舉行,明年先擇校、擇日試辦一次,周六上午考英語、自然,下午考國文、寫作測驗,周日上午考數學、社會。考場延續國中基測規畫,以「集中考場」方式辦理,由各地區試務委員會規畫公告。

教育部國教司司長黃子騰承諾,考期會盡量避開母親節,成績在考後兩周內出爐。

國中會考加考英聽 衝擊弱勢偏鄉

未來國中會考要加考英文聽力測驗,雲林縣教育處表示,加考英聽是趨勢,雲林縣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國中都已在英文科考英聽,但這項政策仍衝擊缺乏電腦或播放設備的弱勢家庭。嘉義縣過溝國中校長劉彥碩說,偏鄉小孩沒補習,競爭力將愈發不如都會學生。

雲林縣教育處說,加考英聽也將衝擊老師的教學方式,英語聽力無法速成,必須時間累積,如何在有限教學時間下,加強學生聽力是學校教育一大考驗;學生也許會轉向課後補習,加深對經濟較差家庭、無財力補習的學生不利影響。

劉彥碩表示,近年教育部積極推動英聽課程,學校也會錄製考題在段考中進行測驗,暫時難不倒偏鄉小孩。但長期來看,會讓庄腳囝仔更沒有競爭力。

劉彥碩說,鄉下孩子學習資源本來就不如都會區,「幾乎連補習班都沒有」,只能靠學校教育,十二年國教免試升學條件又繁雜,恐對偏鄉子弟更不利。原本能上第一、二志願的學生,可能因環境形成的資源落差,反而擠不進去前幾名學校。英聽考試也一樣,反而讓偏鄉孩子更沒競爭力。

高雄市偏鄉學校杉林國中校長謝忠保表示,英聽、數學原來就是弱勢學生的弱項,平日雖然重視相關教學,但基於城鄉落差而採取「因材施教」,如果會考門檻太高,絕對不利偏鄉學生。

在偏鄉服務四十年的六龜國小校長黃龍泉也認為「如果門檻太高,城鄉差距勢必擴大」。現有落差存在已久,都會區學生透過課後補習補強學習,偏鄉就算想補習也無處可去,應規畫偏鄉弱勢國一新生的補強教育。

地處東海岸邊陲的台東縣長濱國中校長高清德說,該校還在用舊式的卡帶聽英文,音質不好,常聽不清楚,會考加考英聽,對偏鄉孩子當然不公平。

南迴公路上的大武國中校長李紹平也持相同看法,教育部要考英聽,也要有相關的軟硬體配備,才能增加學生學習能力,對偏鄉學生也是一件好事。

台東縣政府教育處指出,一直以來就非常重視偏鄉學校英語能力教育,盡量拉近城鄉差距,為因應將來英文加考英聽,將在各國中加強英聽測驗。

另目前全台東縣只有一所國中有英聽設備,將來會向中央爭取補助,購置相關軟硬體設備。

家長團體憂 城鄉差距擴大

國中會考規畫加考英聽,即使教育部信誓旦旦,強調目前已有高達九成五國中段考加考英聽,家長團體仍憂心,弱勢學生缺乏師資設備,加考英聽不但增加學生壓力,更容易擴大城鄉差距。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十二年國教民間辦公室執行長謝國清表示,教育部想透過考試引導教學,但推動英聽需要設備,更需要專業師資。偏鄉學校英語教師流動快,對學生自然不利。

教育部長蔣偉寧說,聽力是學習語文的關鍵,教育部在一百學年度調查發現,國中各校辦理英聽的相關設備與普及率已達一定程度,學生沒必要為了加考英聽,增長補習風氣。

心測中心主任宋曜廷指出,去年九月公布的亞洲國家托福平均成績,台灣在卅國中排名倒數第十,連續五年落後南韓與中國大陸。鄰近國家如日本、韓國、香港等國的升學考試加入英聽也已實施多年,可見加強學生英聽能力早成世界趨勢。

全國教師會祕書長吳忠泰表示,九年一貫課綱上路後,國中已開始重視英語聽力,平常安排英聽課,段考或平時小考也有英聽,對學生不會造成太大負擔。

但都會區學校具有一定優勢,在聽力學習程度上,確實比偏鄉學校超前。

(中國時報)
--
國中會考 加考英聽、數學非選擇題

十二年國教將在一○三年上路,教育部要求國中畢業生都得參加國中教育會考,將考國文、英語、數學、社會、自然及寫作測驗六科,英語科將加考廿到卅題的英聽題,數學科加考二到三題非選擇題,目前廿六萬多名國一生將是首批適用對象。

會考預計每年五月中旬考二天,應屆生免報名費,重考則需繳費;為免首屆學生應考壓力太大,英聽和數學非選擇題首年不計入成績,一○四年起才正式採計。

十二年國教強調「免學費、免試」,會考是為確保學習品質,與國中畢業資格無關,但可納入高中職免試入學超額比序項目,比重不能超過三分之一。

儘管基北區希望增加評分等級以提高鑑別度,但教育部仍決定把會考成績分「精熟」、「基礎」及「待加強」三等級,難度則由基測的「中間偏易」提高為「難易適中」。負責試務的台師大心測中心預估,只有二成學生是精熟級,至少要答對八成以上考題。

教育部國教司長黃子騰表示,九十五%以上的國中已將英聽列入段考,加考不至造成困擾;數學加考非選擇題,是鑑於基測只考選擇題較無法檢視考生多元能力,各科例題可上網(http://www.edu.tw/news.aspx?news_sn=5292)參閱。

全教會秘書長吳忠泰分析,會考粗分三等且採漸進實施,值得肯定,不過,提高難度可能讓補習班有利可圖,應再考量。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秘書長黃文龍則憂心,國中會考已被當成升學的一環,各招生區擬訂的特色招生辦法多偏重學校考試,教部應防止會考負作用。

全家盟前理事長謝國清也認為,會考比基測難,只有兩成學生可達精熟級,恐將助長補習風氣;此外,台灣存在城鄉差距,加考英聽可能對偏鄉及弱勢學生不利。

新北市新莊國中英文老師曾麗娜則認為,英語教育已延伸到小三,平日就有訓練及考試,加考英聽不會有困難。北市華江高中校長陳今珍表示,英聽、數學非選擇題的能力都是國中課綱範圍,有助銜接高中教學,但應建立統一的閱卷標準。

教育部長蔣偉寧則強調,會考粗分三等級就是要避免分分計較,各校英聽設備已達一定程度,教育部會關注會考與補習風氣的互動關係。



(自由時報)
--
牙間刷潔牙 效果比牙線好

Q.常用牙間刷、牙線會使牙縫變大嗎?兩者潔牙的效果,哪一種比較好?
A.一般而言,使用牙間刷與牙線清潔牙齒皆不會導致牙縫變大,但要注意使用牙間刷時切勿太用力,否則確實可能使牙齦萎縮使牙縫看起來較大,更可能造成流血、發炎等情況。而牙間刷因接觸牙齒面積較大,潔牙效果較牙線好。
25歲以下民眾牙齒通常較密集、牙縫較小,建議每次進食後以牙線清潔搭配刷牙即可。

美白貼片遮牙縫
而25歲以上或部份牙齒牙縫較大者,則建議用牙間刷搭配刷牙才可充分清潔。
而牙間刷的選擇,建議以牙間刷放入齒間可稍微卡住為標準,使用時若有流血等不適情形,應就醫確認是用力過度或是牙周病引起。若仍在意牙縫過大,可以就醫採取美白貼片等方式改善。

(蘋果日報)
--
牙周病 不會造成心臟病

過去不少研究報告認為牙周病患者較易罹患心血管疾病。美國心臟協會為此發表「科學聲明」,指牙周病不會提高民眾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更不會導致心血管疾病。
國內醫師也認為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等三高,才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險因子,與牙齒健康無關。

美認無因果關係
外電昨報導,美國心臟協會指出,由牙醫和心臟病學家率領的專家小組,分析五百項相關研究報告後,認為無證據證明牙周病與心血管疾病間有因果關係。
牙周病患者或許患心血管疾病風險較高,但可能只是巧合,因兩者危險因子都是吸菸、年齡、糖尿病,且都會導致發炎。

三高吸菸高危險
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黃建龍說,過去因在心臟血管壁發現牙周病口腔細菌,因而推測可能引起心血管疾病。黃建龍指,血壓、血脂、血糖三高、吸菸與肥胖是罹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險因子,應定期量測。

(蘋果日報)
--
施工未分流 變「殺人車道」 秀朗橋下蓋捷運 快車道右轉逼慢車

新 北市秀朗橋下中和區,長年實施汽機車分流並設專屬右轉號誌,避免機車下橋時被右轉汽車撞上。不過月初捷運環狀線在秀朗橋上施工,因此拆除汽機車分隔島,改 為汽車可靠右後直接右轉,但因宣導不足加上標示不清,汽車駕駛仍習慣直行至路口右轉,經常與右邊直行機車爭道險象環生,民眾因此痛批:「這根本就是殺人設 計!」

秀朗橋往中和方向,原本汽機車以分隔島分流,景平成功路口也有專屬右轉號誌,汽車在快車道右轉不致與直行機車相撞,四月初因捷運環 狀線工程敲除分隔島,開放汽車靠慢車道行駛後右轉,但由於分隔島敲除卻劃上雙白線,許多駕駛人依然直行至成功路口右轉,險些與直行機車相撞,造成右轉車輛 大打結。

民眾批腦殘設計
新北市林姓民眾氣憤表示,交通局在原分隔島處劃上雙白線,要右轉成功路的汽車只能通過停止線後才能從快車道右轉,他痛罵「這根本就是殺人設計,腦殘政策!」
《蘋果》昨實地觀察,發現雖然分隔島已敲除,但由於路口未設置右轉汽車靠右的標誌,加上成功路至新北環快路段劃上雙白線,汽車駕駛仍習慣從快車道直接右轉成功路,險些與直行機車發生碰撞意外。

將改速限增標誌
新北市交通局則說,在秀朗橋上原已設有往成功路靠右行駛標誌,但成功路確有汽機車爭道狀況,目前已在新北環快路口加設「往成功路靠右行駛」標誌,成功路口限速改為三十公里,並將雙白實線縮短至成功路口,以增加汽車靠右的空間。
新北市交通局專委吳國濟說,捷運環狀線橋墩工程四月初敲除機車分隔島為第一階段,第二階段於月底敲除中央分隔島,第三階段五月初敲除橋邊人行道,三階段都將改變駕駛人用路習慣,提醒民眾行經該處注意路線變化。

(蘋果日報)
--
太認真 上課到凌晨 生喊累 東海副教授加強課業 網友諷:學生懶散

老 師上課超時是太認真還是不會控制時間?東海大學學生最近因一名副教授曾宗瑤上課超時的文章,在網路上引起論戰。學生抱怨,曾姓副教授竟上課上到凌晨,學生 都累壞了;也有學生認為「大學生太懶散,老師超時教學更辛苦!」曾宗瑤無奈表示:「當天學生輪流報告,老師再補充說明,時間才會延遲,總不能臨時叫學生停 止報告而下課吧!」

該校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碩士班學生表示,曾姓副教授上課時間是晚上七時到十時,但都會延長半小時到一小時才下課,本月十日的數理規劃課竟上到凌晨十二時還沒下課,甚至老師還在課堂上建議,下次考試時間可安排在晚上十一時到隔天凌晨一時,讓大家聽了很傻眼。

住校外騎車危險
有學生抱怨也有學生支持,該系大三林姓學生就說:「系上有些課很難,老師是求好心切,肯多花時間教導學生,應被稱讚啊。」
網友kitty cat表示:「大學生上課吃早點、還遲到早退,現在反而要來抱怨老師上課太認真,真是沒道理!」但也有學生強調上到凌晨有點誇張,對住校外且須騎機車回家的學生而言太危險。

校方:不忍苛責
東海大學公關主任邱瑞忠說,學校未規定老師不得超時授課,且超時授課並沒多領鐘點費,通常學生下課離開後,老師還得留在教室收東西擦黑板,老師肯犧牲休息時間幫學生加強課業,校方實在不忍苛責,「學生其實可以直接跟老師溝通,或請教務處來協調。」

「有意見應反映」
曾宗瑤說當天是學生進行報告,但部分學生報告不理想,加上考試快到了,擔心學生考試成績受影響,才會主動幫學生加強,延遲到凌晨十二時。
曾宗瑤說:「碩士班的課程是討論及互相激盪,若規定一定要準時下課,或是老師得問學生累不累,或可不可以才能晚點下課,也有點為難,未來將會提醒學生有意見當場反映,有事先離開。」

(蘋果日報)
--
北市拔307路線 司機抗議

北市聯營公車業者大有巴士因財務虧損達十二億餘元,上月遭北市府拔除307黃金路線經營權,員工向北市議員陳情,市府收回導致公司停發每月給付退休員工兩萬元的退休金,影響近百名退休駕駛生計。

已發不出退休金
北市議員童仲彥、張茂楠昨陪同大有巴士近二十名資深及退休司機、員工開記者會,在福德公車站手舉「市府還我退休金」等白布條,抗議市府強硬收回307經營權,打垮員工士氣。大有巴士企業工會理事長林生旺昨說,已有三十名員工擔心公司經營不下去而離職。
大有巴士協理王榮光說,扣除市府補助款,公司每月總營收三千三百萬元,307路線營收佔三分之一,市府說收回就收,搞得員工人心惶惶。
在 大有服務二十五年、去年退休的任徐華說:「我有兩百多萬元退休金可領,才領五個月,公司最賺錢的路線就被收回,我拿什麼生活。」公運處主祕常華珍說,依 《公路法》規定收回營收路線,業者已提訴願,將尊重訴願結果並執行。勞工局科長梁蒼淇說,員工退休金未提撥,已開罰十萬元。

(蘋果日報)
--
少了307 大有巴士陷倒閉危機

大有巴士多位駕駛及職員十九日向市議員陳情,批市府突然收回三○七路線經營權,嚴重衝擊公司營運;公司付不出退休員工每月二萬元退休金,司機薪資也大幅縮水,恐陷入倒閉危機。

大有經理瞿博豪說,三○七每月淨利六百萬元,維持公司管銷、發放薪資等,缺了這筆收入,公司體質惡化,形成惡性循環。

工會理事長林生旺說,公運處規畫行駛三○七的四十六輛車調整填補其餘路線,但其餘路線車班已飽和,約卅位司機離職,還在職者只能跳出來自力救濟。他說,大有二月送出改善計畫書,三月初就接獲處分,讓他們措手不及,一旦大有破產,資方收手,受害最深的還是基層員工。

市 府公共運輸處主秘常華珍說,大有巴士因經營不善,去年十一月限期未達成「虧損小於實收資本額二分之一」及「依規定提撥勞退金」二項改善目標,三月十六日起 收回三○七路線經營權,警惕業者積極改善財務狀況。常華珍說,勞工的權益市府會全力保障,已發文要求大有正常給付勞退金,若員工權益受損,亦可撥一九九九 或向勞工局提出申訴。

(中國時報)
--
活該她被關進精神病院/王幼玲(中華民國殘障聯盟祕書長)

又收到 她的電子郵件,沒有稱謂、問候、沒有末了的祝語,1.2.3.交代完畢,沒頭沒腦的,她就是跟別人不一樣。最初的幾次聯繫,她像驚弓之鳥,信很短幾個字, 講電話語氣很急,很快就要離線,她說一切都被監控;嗯,是被害妄想,我心裡作了這個註解。後來知道,學校老師有到她過去就讀的學校搜集她的資料,嗯,也許 監控無時不在,沒有經歷過的人無法體會。

第一次見面,她的背包裡全部都是一份份的資料,學校處理性騷擾的文件、警消單位的通報單、醫生的 診斷證明、醫院病歷、她自己撰寫的醫院觀察紀錄、還來不及作系統的整理,談到那裡或想到那裡,她就把相關資料找出來,不一會桌面攤滿各種書面文件,這種談 話的模式;嗯,是跳躍式的思考或談話,我心裡作了這個註解。後來發現整件事情都在她的腦袋裡,像一大張拼圖,她任意拼貼,這一塊那一塊,乍聽沒有邏輯,卻 都是結構裡的部分。嗯,這種思路跳動的人還不少,當主席時大家最痛苦,像我的前老闆。
她一直提到在學校受到性騷擾和同學的言語霸凌,老師和學校不 處理,警察局也吃案,這是關鍵導火線;嗯,是被害妄想,我心裡作了這個註解。她指控的性騷擾及霸凌,如耳邊吹氣,說髒話,同學塑造不友善的氣氛等,校方都 認為是她太敏感,只是同學惡作劇。後來發現許多投訴性騷擾的當事人,都有和她一樣的固執及堅持不打折扣依法定程序處理的個性。嗯,性騷擾案件讓學校始終相 信不正常的是投訴的學生,而不是學校。

主張權利被當異常
有時候她神龍見首不見尾,說是去作善事,感嘆台東教育資源不足,批評學校 老師不用心,發願要提攜台東的孩子;嗯,是過度誇大的躁進行為,我心裡作了這個註解。後來發現她一個月只花費幾千元生活費,卻買了一堆書,用菜籃車託運, 坐夜車南下,進到山區,挨家挨戶的送書。嗯,如果她加入公益社團,做好事不落人後,肯定是社團裡的陳樹菊。
她確實跟其他人不一樣,這些特別都成為她異常的標記,成為支撐她瘋狂的證據。在校慶大典上的靜坐抗議,學校對她的反制就是誇大她行為的危險,結果醫院參考學校提供的不實資料,將她為權益持續申訴,與隨之而來憤怒,輕易的安上各種精神症狀的判斷,被強迫住院51天。
如果容易激動,勇於主張權利,固執堅持,行動抗議,就要將個人的特殊冠上異常,那麼台灣的政論名嘴或政治人物們,應該是最有資格要強制入院的人。台灣的倡權工作者,亦隨時都有被認為是嚴重病人被強制入院的危險。
她的媽媽看得很清楚,她說我女兒沒有精神病,是學校病了;我說是台灣人權的機制鏽蝕了,這個社會慣常對跟自己不一樣的人,另眼相看。

(蘋果日報)
--
文林苑是學術新戰場/葉俞亨

典 範的保衛戰,才是「文林苑」事件能持續地成為社會焦點的主要原因。「典範」一詞,源自1962年孔恩所著《科學革命的結構》,意指某一領域的共同信念、價 值觀、方法論乃至「世界觀」。於是不同信仰體系的學者,對於同一事件的認知,往往南轅北轍。說穿了,各種關於「文林苑」事件的論證或其所聲稱的事實,都只 侷促一隅。追根究柢,是由不同派別(價值信仰)學者各自的「問題意識」所建構而成。

按理說,民眾和媒體對建商、台北市政府、「王家」之間 孰是孰非的關注是短暫的。兩方人馬就像「嗜血的鯊魚」,群聚之後沒肉可吃,很快就會散去。然而,眼尖學者早已發現,諸如「土地徵收」、「文林苑」等重大社 會事件,其實是逆轉「典範」的契機。因為長年以來,「新自由主義」的價值信念,早已成為法律訂定(《都市更新條例》)或制度設計的「典範」,終究以市場、 效率、社會最大利益等為價值依歸。
於是,強調民主價值、對話、社會共識、公共利益等「後現代主義」或「後實證邏輯」之流,經年壓抑且忿忿不平,總得利用重大社會事件所造成的「典範危機」,方有向社會表達信仰的舞台。

言論過激社會不安
也就如此,每有重大議題,此派別學者莫不以探究「公平正義」或「公共利益」為由,傾巢而出大做文章。所為無他──在使自身信念晉身主流,甚至成為社會「新典範」。
我 們社會當然需各種多元價值發聲,只是不同派別學者亦不能忘,過於激烈的分庭對抗正是社會不安主因,當有所節制。至於「新自由主義」信奉者,則因當前社會氛 圍,暫時退離主線。待情勢轉變,這些人勢必又會大肆為文,論及如何改善都市更新效率、政府要有魄力云云。總歸而言,你不知道的「文林苑」──一場學術典範 的新戰場罷了。

(蘋果日報)
--
居住不正義 束手無策?/李尚仁(中央研究院歷史與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文 林苑的改建風波沸沸揚揚,本文不贅述相關評論,而把焦點放在居住正義這個核心議題。此案之所以引起強烈反彈,並不在於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也不只因為市 府強拆做法粗暴,更重要的原因是政府長期縱容房地產炒作、法令政策嚴重偏向建商,加上過去地方政府經常假借工業區與科學園區名義,為財團強徵弱勢農民土 地。長期嚴重侵害土地正義的作為,累積大量不平之氣。近年有許多無房產的青年學子投入捍衛土地正義的抗爭,關鍵正在於此。

文林苑那塊土地 位於舊市區,由於靠近捷運而價值暴增,建商因而有推動都更的商業動機。就像過去的道路建設,捷運是近年帶動臺北房地產增值的重要推手。然而,交通公共工程 建設的經費來自納稅人,周邊地產鉅大獲益卻盡歸少數私人。不動產買賣的利潤,在臺灣的稅率極度偏低,是租稅不公的重要成因。租稅負擔不成比例地落在受薪階 級身上,交通建設他們納稅貢獻,房地產炒作卻讓他們望屋興嘆。租稅不公結合居住不正義,交相壓榨受薪階級。

這現象讓人聯想到一個相似但又 不同的歷史例子。十九世紀晚期,機械化農業耕作使得美國小麥的產量與生產成本大幅增加;另一方面,蒸氣輪船的發展,導致貨運成本大為降低。結果銷往歐洲的 美國小麥價格不斷降低,導致許多歐洲小農無法生存,最後只能走向移民一途。那些輪船載來毀滅其生計的小麥之後,原船將這些農民載去美國。船運公司不用空船 回航,利潤更高、運送小麥的成本更低,而這些農民則成為美國廉價勞力的重要來源。

同樣是交通科技,今天政府以人民稅金建設捷運,使用者大 多是稅金一毛也逃不掉的受薪階級。捷運拉高房價,卻把受薪階級逐出城外,讓他們靠捷運通勤。類似現象也出現在英國倫敦,而為了避免導致城市機能受到損壞, 英國政府協助的大型開發案,規定開發商要將部分房屋以平價出售給護士、公車與地鐵駕駛等關鍵部門工作人員。但這種做法只是杯水車薪,效果不彰,還需要更有 效的做法。臺灣的政府則連杯水都沒有提供,而更一面倒地支持土地金錢遊戲。

土地的價格因為捷運等交通建設而大幅提高,由公共建設創造出來 的地產利益,最後卻只落入建商與地主等少數私人手中,幾乎無公益性質和公共回饋可言,政府甚至不敢對這種暴利課徵合理稅金。內政部長說文林苑都更案是居住 不正義的「表象」,那麼,賦稅不公、縱容土地炒作、公共建設所創造出的土地價值缺乏公共回饋,這種政經結構應可說是居住不正義的「實象」。

(中國時報)
--
罷免權不應有一年空窗期/陳怡仲

屬於人民的權利,一秒鐘也不能被剝奪!文林苑都更案王家的財產權應作如是觀;人民不滿總統施政,打算收回其權力也應該如此。

所 謂罷免(recall),係指人民對於總統政治責任的追究,不必有違法事由,即得對依法選出的總統,於任期未滿前,令其去職之制度。由於總統罷免案涉及國 家元首重新改選、政治安定、政黨勢力重組等重大因素,《憲法》增修條文第2條特別訂定「總統、副總統之罷免案,須經全體立法委員四分之一之提議,全體立法 委員三分之二之同意後提出,並經中華民國自由地區選舉人總額過半數之投票,有效票過半數同意罷免時,即為通過」之高門檻。
但《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第70條卻在《憲法》的高門檻外,援引1947年《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的規定,增列「就職未滿一年者,不得罷免」之但書,此一但書雖有政治安定的考量,卻也相對剝奪立法院提出罷免案及人民行使罷免投票之權利。
《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修憲者對於罷免總統副總統此一攸關國家政局安定的重要規範,均經過審慎的思量,當《憲法》條文未明訂時,應係有意省略,而非無意的疏漏。因此,《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對於罷免條件增列就職位未滿一年者不得罷免的規定,恐有違憲之虞。
經 查同樣具有罷免權制度的國家,如奧地利、羅馬尼亞、巴基斯坦、南非、以色列等,其罷免總統均未有類似之但書規定,顯示各國均將是否提出及行使罷免程序的決 定權,交給國會與人民來做最後的決定,而非在《憲法》之外,援引訓政時期的思維,認定政黨或人民必將濫用制度形成政治惡鬥,另訂行使罷免權之時間限制,來 限縮人民行使罷免總統、副總統的權利。

背離民意如何制裁
由於總統不受國會監督,《憲法》對總統權力的制衡除了定期改選外,僅剩須 總統違法才能行使的彈劾權,和具有信任投票性質的罷免權,讓總統經常成為「有權無責」的「藏鏡人」。當馬英九不斷強調第二任將不再「討好人民」,多次說美 牛「非過不可」,油電漲價「現在不痛,以後會更痛」,當原本應扮演穩定憲政秩序角色的總統,竟成政治動盪的根源時,代表他已背離民意、有負國民付託,違背 總統誓詞,應受國家最嚴厲之制裁。但是,當罷免權竟有一年的空窗期時,我們如何讓總統受到國家最嚴厲的制裁?
筆者支持改革,但改革不能站在人民福 祉的對立面,為了讓政客永遠戰戰兢兢,不致因沒有選舉壓力就恣意妄為,立法院應即修正《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第70條,刪除就職未滿一年者不得罷免之規 定,以維護《憲法》賦予人民之權利,並藉由對總統制衡機制的健全化,讓總統施政更符合國民付託,讓政局更安定。

(蘋果日報)
--
保障實習醫師 擬定型化契約

去年四月,成大一名林姓學生在成大醫院擔任實習醫師時,疑因過勞致死。林生家屬與多名醫學院學生昨天在立院舉行記者會,表示醫學生超時工作、不受保障的情況至今沒有改變。衛生署醫事處處長石崇良表示,將採勞基法中對技術生的規定,以定型化契約方式保障實習醫師。

勞委會主委王如玄昨天在立法院也表示,實習醫師過勞問題,也應從受教權益來保障,不應被視為廉價勞工。

林 姓學生的妹妹哽咽指出,事發至今沒有單位願意負責,林父也說,雖然醫院宣稱值班太累可以請假,但實習醫生擔心成績,根本不敢請假。台灣醫學生聯合會成員柳 林瑋表示,實習醫生薪水須繳稅,工作和納稅時被視為勞工,但出事時又被視為學生,無法納入勞基法、沒有勞保,也無法申請職災。

國民黨立委蘇清泉、吳育仁、鄭汝芬也都支持修改勞基法部分條文,將實習醫生納入勞基法保障。

護病比失衡? 醫療托拉斯惹禍/王任賢(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

健保曾經是台灣醫療品質傲視亞洲的推手,但若再不改革,恐怕健保的下一個封號,是台灣醫療品質的殺手,護士荒不過是冰山的一角。

大家或許會納悶,為什麼現行病人與護理師的比例為四比一了,還是留不住護理人力,還要逼著馬總統承諾改成三比一。外行人看一個護理師照顧四個病人算多嗎?護理師為何還要抗議?

其 實醫療的算法不是如此的,因為護理工作是全天三班制,四比一是代表一個人上班要照顧十二個人。若再加上周休二日、病產假、及年休,大概一個護理師上班要照 顧到十六個人。若再碰到血汗醫院,故意把醫院裡檢查室、行政單位、研究助理、專科護理師,這些非實際照顧病人的有照護理人員也混充護理人力的話。一個上白 班的護理人員要照顧廿五名病患,是司空見慣的,更何況是大小夜班。

所以我一點都不看好馬總統承諾的三比一,因為再多的優惠,全會被醫療托 拉斯給吃光光了。同樣的道理,也存在於未來的二代健保,醫護人員待遇會因此而提高嗎?別做夢了,錢全部會進到老闆的口袋裡。大醫院的樓會繼續一棟棟的蓋, 至於受雇的醫護人員照樣流失,反正國家每年還會為他們奉送上不怕死的菜鳥嘛!

這就是健保一直傾向大醫院的後遺症。其實沒有一個國家會認為,大醫院對病人的服務會是好的。和藹可親的社區醫院,才會有醫療品質,而且也較節省醫療費用。試想我國現有的病人,若全部不在大醫院看,改在診所或地區醫院看,健保費大概應聲打對折,焉有不夠的道理。

小醫院裡四比一的護理比例,綽綽有餘,因為人力不會被A到其他地方,當然護理人力也不會流失。這個作法可留住醫護人員、維持醫療品質、穩住健保財政,三贏的政策何樂而不為。

全民健保不能靠血汗醫院支撐/聯合報社論

正當監察院為了各級醫院醫護人力負荷過重,對行政院、衛生署及勞委會提出糾正之際,一位現職護理人員林美琪投書CNN,控訴台灣醫療環境已如「血汗醫院」,強調健保制度雖然照顧了全民,卻忽視醫事人員面臨的困境。

醫護作業負荷過重當然不是一夕之間形成的,監院便指出周休二日使人力調配問題更形惡化;但全民健保的給付制度,可能才是目前醫護人力嚴重失衡的根本關鍵。

國 內醫護人力失衡的狀況並不相同,護理人力「患寡」,醫師則「患不均」。近年來,各大醫院「內外婦兒」四大科已開始顯現人才斷層,醫學系畢業生紛紛擠向不必 值班、工作輕鬆而風險又低的科別,致使醫院發生頭輕腳重的現象;四大科的醫療成果往往代表一個國家的醫療水準,後繼乏人實是不容輕忽的嚴重問題。護理人力 的困擾,則在愈來愈沒人肯當護士;目前全國醫院護理人員的缺額達七千多人,而人力不足的部分得靠現有人力超時超量工作彌補,形成惡性循環,直接影響到病人 的權益。

國內醫界近年出現的這許多特殊現象,包括年輕醫師排斥傳統四大科,資深專科醫師投入醫學美容行列,護理人力出走嚴重,醫護人員工作嚴重超時等,固然與近年來社會價值觀逐漸轉變有關,醫護人員的職業魅力快速下降也是原因;然而,現行健保給付方式是更值得探究的問題根源。

全 民健保已成為台灣在國際間的驕傲,但不能因而忽略這一制度對台灣醫界可能造成的衝擊與破壞。健保給付會影響醫療資源的分配,進而影響醫療生態的發展,譬如 在總額支付制度影響下,財務控管的責任完全轉移給醫療院所,院所只得減醫師薪水、減少人力及住院病床,而這些措施都會降低醫療的品質;教學醫院為了降低成 本,最容易擠壓的是教學經費及醫療技術的創新研發,進而影響對好醫師、好醫術的培養。

眾所皆知,近年來許多醫院縮減重症病床卻擴充健檢及 醫美部門,醫師衝量看診,強迫病人分次就醫,檢驗浮濫,以及許多用藥的問題等;醫界曾不斷提出質疑,而這些現象事實上都與健保給付有關。更令人憂心的是, 健保幾乎控制了所有醫療院所的主要收入,因而也變相主導著台灣醫界的發展方向。

譬如,根據監委估算,目前健保給付的護士薪資每人不到新台 幣兩萬元;若以公立醫院護理人員平均月薪五萬元計算,即使不談護理人力荒的問題,醫院經營者得從那裡找錢來聘請足額的護理人員?又怎能苛責部分醫院增加約 聘人員的名額呢?為了解決醫院護理人力不足的困境,衛生署甚至修正護理人員法施行細則,讓護校畢業生在醫院實習的年限放寬為四年,這項可能降低護理照護品 質的措施,已引起護理界的強烈抗議。

如果說健保正在緩步侵蝕台灣醫界原有的厚實基礎,似也不算危言聳聽。健保給付方式主導了醫界未來的發 展方向,醫界傳統的價值觀與職業魅力正在快速轉變,醫護人力不足現象已漸成為常態,惡劣的勞動條件也漸成為醫界的代名詞,凡此種種現象都非全民之福,相信 也不是健保制度所樂見,卻都是現行健保給付方式衍生出的現實問題。

二代健保明年即將上路,新制在增加保費收入之餘,對於長久以來嚴重扭曲 的給付方式,理應重做評估,做更合理的分配,至少應能維持醫療院所正常的運作。醫院經營雖應有成本概念,但健康保險也應該尊重市場機制,不可無止境的壓迫 醫療院所;畢竟血汗醫院不可能吸引健全的醫護人才,如果健保美名是用血汗醫院堆疊出來的,這項制度能夠存活多久,不免令人生疑。

健保當然需要努力抑制醫療浪費,使醫界了解醫院管理的價值,珍惜醫療資源的來之不易,但也不應忽視醫療未來發展的重要性,並將主導權還給醫界。否則,等醫界的傳統價值觀逐漸崩壞之後,受害的依然是全民。

(聯合報)
--
醫院怪現象:看護多護士少/聯合晚報社論

護 理師人力荒,終於引起重視。從監察院調查報告,到健保給付之檢討,都希望能匡正這個問題。全民健保的美好形象卻包藏著「血汗醫院」的黑暗面,實在諷刺。這 再次說明「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的道理,健保「俗擱大碗」的設計和使用習慣,讓醫護工作者和國人健康都付出了額外代價,社會習焉不察而已。

這 種額外代價之一,具體而微地呈現於醫院裡「看護多,護理師少」的現象。各大醫院的病房區,常見本地和外籍看護穿梭,比例上高到相當驚人的程度。照理說,生 病住院,由醫師、護理師、和各種必要的醫事人員照護。但在台灣「請看護」,幾乎像是病人住院後的必要程序一般,經濟能力稍能負擔的家庭莫不循此途徑;經濟 困窘者則惶惶不安,或只能由家屬親力親為分攤照護責任。

本地合格看護的價格不便宜,一日2000元以上;有些病人是通過巴氏量表的考驗, 本來就得以聘僱外傭的。所以醫院裡常見這些本地和外籍看護以院為家,和護理師的「分工」也井然有序:翻身擦澡,抽痰餵藥,誰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端看醫院 規定和執行嚴格與否。但追根究柢,住院病人何以需要自掏腰包另請看護?恐怕還是和護理師人手嚴重不足有關。健保費便宜,但另請看護等額外支出可不是小數 目,這是國外盛讚台灣健保「驚人的低成本」背後的真相。

健保不能倒,二代健保如果保費驟增,又怕引起民意反彈,所以衛生署對健保改革束手 束腳。但健保制度事關重大,相當程度的「社會正義」亦牽繫於此,實在需要「開大門走大路」的徹底和開誠布公的檢討,包括接受專業的誠實意見,對利益相關者 (例如藥商和財團醫院的經營者)不可妥協,對國人就醫惰性(包括用藥習慣,和最近開始引起注意的「無效醫療」議題等)提出防制方法。不要繼續在苛刻護理師 給付這種層面,造成專業的傷害及消費者更大的私人成本。希望執政團隊把「今天不做明天就後悔」的魄力,用在健保改革這種實質的大事上面!

(聯合晚報)
--
80歲以上 聘外籍看護將放寬

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但巴氏量表標準太嚴,讓許多高齡者無法申請到外籍看護。勞委會主委王如玄昨天在立法院表示,將放寬八十歲以上國人聘僱外籍看護標準,考慮讓八十歲以上、有重大傷殘人士申請,或是直接放寬八十歲以上的巴氏量表申請門檻。下周二將與衛生署開會討論。

依勞委會現行規定,申請外籍看護巴氏量表總分需在卅五分以下,或由醫療機構以團隊方式評估,判定被照顧者需廿四小時照護,才符合條件。

昨天立委楊玉欣質詢時問王如玄,八十歲以上就算身體狀況還未達巴氏量表等級,也可能需要看護,是否能開放八十歲以上老人申請外籍看護?王如玄說「還要再加上一些條件」,會再和衛生署討論。

隨後勞委會前主委、立委李應元也問同樣問題。王如玄說,有些老人有照護需要,「但不可能全面開放」。她提出八十歲以上搭配重大疾病就可申請、八十歲以上放寬巴氏量表,兩種鬆綁方式。

她表示,之前有想過以重大傷病卡判定重大疾病,但領有重大傷病卡的人數過多,也不一定需要人照顧,例如大腸癌初期生活仍可能自理,目前暫不考慮。

王如玄指出,「需求性」是放寬標準最重要的考量,但也會考慮到開放人數問題;若是不斷開放,台灣對外籍看護的依賴就越來越強,勢必擠壓國內長照產業發展;同時也怕制度被濫用,「我們現在講看護工,但很多人要的是幫傭」。

楊玉欣昨天也問王如玄,是否贊成放寬外勞從事家庭幫傭的門檻?王如玄表示,特殊需要幫助的家庭的確需要政府介入,但一個國家的政策要有共識,看是要全面取代或是要發展出本國照護體制,若有共識再看如何解決問題。

楊玉欣還舉自己「困」在輪椅一整天承受的身體不適為例,表示腰部的痠、冷無法想像,吃飯時「連內臟都累」,半夜需人幫忙翻身,比她嚴重的人更是辛苦。她建議五十歲以上的重度障礙者和家中有兩人重度肢障應列入聘僱外勞對象。

巴式量表苛 民眾贊成放寬申請外籍看護

八十歲以上老人要申請外籍看護困難重重,不少民眾都有切身之痛,質疑「難道一定要等到重病才能申請看護嗎?」

八十七歲唐姓老翁,長期獨居,四年前生病後,身體平衡出現問題,出門得拿拐杖,申請外籍看護卻被打回票。一個月前,老翁不慎跌坐地上,左腿髖關節斷裂,換上人工關節後,上床、如廁需要他人協助。老翁的兒子說:「難道要摔成這樣,巴氏量表才會過?」

台中市林姓里長也有慘痛經驗,他母親生前為糖尿病所苦,雖然生活可以自理,但常因血糖過低暈眩,曾在浴室昏倒,申請巴氏量表不過,只能由林父照料。但林父連走路都不隱,林母後來因血糖過低,昏迷過世。

申 請外勞看護的台南市民林家祥表示,雖看護費負擔大,但考慮家人都要工作,沒辦法全天照顧九十歲老父,只能申請看護。前幾年申請即使父親已八十五歲,還是過 不了關;最近好不容易過關,關鍵在於父親去年倒地腦出血、治療後仍意識不清,「我們全家都贊成放寬巴氏量表申請條件」。

「八十歲以上老人申請巴氏量表碰壁的例子太多了」,新竹縣關西鎮民代表劉德樑說,關西鎮是長壽之鄉,很多老人家耳聰目明,但身體機能退化,生活自理能力較差,要彎腰擦屁股等行為很吃力,有老婦人因為請不到外勞,只好由兒子或孫子幫忙擦屁股,兩方都尷尬。

劉德樑說,評估照護需求的巴氏量表不合乎情理,有財力的人寧可花幾萬元「買」巴氏量表。

「有太多鄉親為巴氏量表所苦」,縣議員何淦銘曾任新竹縣東元紀念醫院副院長,他說,許多醫生不敢輕易開巴氏量表,怕惹上麻煩,制度僵化,導致有需要的人申請不到,「真的是很可惡的惡法」。

新竹縣寶山鄉長范玉燕的母親九十歲,她認為,老人家一大把年紀還要被拉起上醫院做評估,「實在太折磨老人家」,應該適度放寬。

長照工作 社福團體:不能依賴外勞

新北市長朱立倫昨天在座談會上表示,長照工作不論是人力、資源、法令,都要更有彈性。他直指現在的規定是公務員「閉門造車」,如果每位承辦同仁,包括長照管理中心同仁,都能真正去了解問題,就能重新調整思維。

新北市政府昨天在泰山區天主教主顧修女會「奇蹟之家」舉辦在地安養相關議題座談會,朱立倫率相關主管,聽取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和主顧修女會的建言。他說,要面對問題,從新北市先解決,與中央有關的法令是否要修改,會與中央討論。

弘道基金會執行長林依瑩指出,由於居家服務的勞動條件不好、待遇不穩定,政府補助採時薪計算,本國居家服務員平均月領兩萬六千元左右;但個案住院、死亡或雇用外勞看護,居家服務即中斷,年輕人不願投入,服務人力培養不起來。

弘道研發專員黃湘容說,目前台灣外籍看護工有廿萬人,本國居服員才四、五千人,很現實的問題是本勞比外勞貴很多。

弘道建議政府改變結構性的勞動條件,補助方式從時薪制改為責任制;由於東南亞未來可能減少外勞輸出,台灣不能依賴外勞,要發展自己的長照服務。

(聯合報)
--
師大夜市翻版? 北大夜市新開幕 住戶不滿

北大特區夜市「北大幸福美食廣場」上周五熱鬧開幕,帶來許多觀光人潮,但也引發住戶不滿,擔心伴隨夜市而來的噪音、髒亂問題。議員洪佳君昨天舉行協調會,擁有夜市土地的中華電信表示,若繼續有違法擺攤的事實,下周一就會按鈴控告承租業者。

北大幸福美食廣場位在大義路與學勤路口,有100多個攤位,帶來許多商機。但是夜市開幕後卻評價兩極,學生和遊客贊成,「以後晚上就不無聊了」;附近住戶卻擔憂油煙、噪音與交通問題影響居住品質,恐成為下一個「師大夜市」,極力反對。

新北市城鄉局表示,設立夜市的正常程序須先申請設攤範圍的住戶同意書,再由里長開說明會,找里民與業者協商,最後申請營運計畫書。北大幸福美食廣場夜市空地屬中華電信所有,是「機關用地」,依法不能設置臨時攤販集中場區。

中華電信表示,空地是電信預定用地,基於土地活化的想法才先將空地出租,多加利用;承租業者曾表示會取得夜市的合法資格,所以中華電信選擇尊重、信任業者。

中華電信表示,上周五夜市開幕前,因為沒有承租戶明顯違法的事實,無權干涉,現在有具體事證,若承租戶還是無法取得合法申請並繼續擺攤,將一切依法中止合約,在下周一委託律師寄出存證信函,到法院訴訟。

(聯合報)
--
博士的精神…為撤罰單 他寫4頁論文

美國聖地牙哥加州大學(UCSD)的物理學博士用4頁的研究報告,成功說服法官撤銷一張400美元(約台幣1萬2000元)的罰單。

洛杉磯時報18日報導,聖地牙哥加大科學家克李歐考夫(Dmitri Krioukov)用物理和數學原理,撰寫一篇題目為「無罪鐵證」的論文,為自己在先停再開的標誌區沒有停車的罰單辯護,其內容不僅按照論文格式,且圖表、公式俱全。

克李歐考夫以人站在月台上看火車駛近時,會錯覺火車速度很慢,其實火車速度很快為比喻。他用數學和物理證明,一輛車以等速行駛時,即使車子暫停再加速前進,看起來也像持續以等速行駛。意即一輛車在停止標誌前停車後再開,看起來也像一直以等速前進。

據此理論,加上UCSD校園建築遮閉警察視線,使警察誤判而造成「不幸的巧合」。克李歐考夫說:「運算方式很簡單,在高中就學過,只需具備基本的幾何學及力學概念。」他只花5至10分鐘運算,但卻花幾小時寫報告。他開玩笑說,寫報告比請律師更有效率又便宜。

(聯合報)
--
敦化南北路自行車道 最慢7月廢除

啟用以來使用率持續低迷的敦化南北路自行車專用道,北市府昨天證實,最慢7月將廢除。未來敦化南北路外側車道將改為機慢車共用,並降低速限,確保自行車騎士行車安全。

交通局長林志盈在議會備詢時表示,敦化自行車專用道「一定會調整」,最慢3個月內動工改善。

林志盈說,目前傾向將「自行車專用道」改為「機慢車優先道」,並置於南北向道路最外側,優先道速限也將降為時速30公里,確保自行車車行安全。

林志盈說,已與工程單位密集研議,若確定施工,將會與路平施工期程橫向協調,節省施工成本。

總造價近7000萬的敦化南北路自行車專用道,98年6月啟用以來,因路型複雜,周邊交通流量大,自行車使用率持續低迷。外界要求廢止聲音更從未間斷,昨天也成市議員質詢焦點。

市議員賴素如表示,敦化自行車道啟用以來,不僅未達預期成效,還讓專用道常上演公車、汽機車與自行車爭道,成單車族行車陷阱。

且車道彎彎曲曲、上上下下,許多自行車族索性都騎到人行道或慢車道上,專用道早成「蚊子車道」,早就該廢,市府也應就疏失,向用路人、單車族與地區居民致歉。

家就住在敦化南路上的議員王欣儀也說,敦化南北路一邊是商業區,一邊是金融重鎮,民眾不論前往購物或洽公,車輛臨停需求都大,設專用道與習慣相悖。

對市府改善方案,王欣儀也說,既然機車與自行車原本就都騎在慢車道上,專用道改成「機慢車優先道」根本沒意義,應直接廢除。

市議員王孝維說,敦化自行車道早變成「超大停車場」,什麼車都停反而自行車沒辦法走,當然要廢。但市府花大錢造專用道卻發揮不了效果,浪費民脂民膏,該有人負責,總質詢一定找郝龍斌算帳。

(聯合報)
--
注入視桿細胞 有助視力恢復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員以老鼠為實驗,將年輕老鼠視網膜內的桿細胞,注入桿細胞已退化的老年老鼠身上,發現只須少量的新細胞,即能讓老鼠恢復正常視力的一半。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這項研究仍在初步階段,一旦成功,喪失視力的人將受惠,例如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患者,也是最常見的眼盲疾病將有救。

視桿細胞是眼睛於昏暗光線下仍看得見的關鍵細胞。研究員發現,注入的視桿細胞4到6周後即可接近正常作用,扮演傳遞資訊給大腦的連接工作。

發表於「自然」雜誌的報告說,將接受治療的老鼠置於昏暗的Y型水池,牠們會直接游向出口處。未接受治療的老鼠不斷在池中繞圈子,證明接受治療的老鼠看得見出口。

領導研究的艾里教授說:「失去視力的病患告訴我,他們最想要的,是恢復見光能力,讓他們找得到門。」

英國與美國科學家表示,這項技術進行人體實驗前,仍有許多研究待完成。第一個臨床實驗應是5或10年以後。

(聯合報)
--
過動、自閉兒 看診不必到精神科

隨著醫療觀念的進步,過動兒、自閉兒揮別過去要到精神科看診的窘境。台北市聯合醫院小兒科推出「兒童青少年心智關懷評估療育門診」,讓這類小孩不用再被貼上精神病患的標籤。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主任方麗容說,過去師長發現幼童有注意力不集中、過動、自閉等傾向,直接帶至精神科別的身心內科或兒童心智科就醫,讓孩子的幼小心靈容易受傷。

本月起,「兒童青少年心智關懷評估療育門診」,包括:婦幼、仁愛、中興、忠孝、陽明等皆有門診時段,採預約制,服務18歲以下的孩子。

方麗容說,對上述症狀的幼童,需要長期看診,症狀輕者可以以認知行為治療,重症者則需要兼以藥物治療。

心路基金會副執行長林麗英表示,的確有家長曾質疑,家中小孩只是過動,卻要掛號精神科?她說,一般小孩生病掛號小兒科,現在過動、自閉傾向小孩,也能被同樣對待,相信家長會很樂於接受。

(聯合報)
--
明年4月上路 軍事訓練役期折抵沒搞定

國民黨立委林郁方上午表示,83年次役男「軍事訓練役」最快明年4月上路,但攸關役男權益的「全民國防軍事教育折減役期」等配套措施,卻仍未完成,役男不 清楚要當多少天的兵,後續還可能無法取得退伍令或免役身份,影響五萬名役男工作或出國留學的權益。國防部副部長楊念祖坦承,有此現象,會與教育部持續溝 通,盡早發布。

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上午審議兵役法修正條文,林郁方質詢說,第一批應服四個月「軍事訓練役」的83年次役男,最快明年入營,但「全民國防教育軍事訓練課程折減軍事訓練時間」迄今仍沒有結論。

林郁方表示,國防部和教育部在「折減軍事訓練時間」未獲共識,是教育部為增加「全民國防教育軍事訓練課程」的誘因,主張折減三周;但國防部主張在「全民國防教育軍事訓練課程」中,合於折減軍事訓練的時數僅60小時,以8小時折減一天,最多只能折減一周。

林郁方表示,這些83年次的役男,都還不知道明年要當多少天的兵,可能受影響的83年次役男人數,粗估可能有五萬人。

楊念祖指出,國防部和教育部確實對「全民國防教育軍事訓練課程折減軍事訓練時間」有不同意見,但行政院對此已有指導,要求國防部嚴格審查軍訓課程的內容,是否符合國軍需求。

林郁芳指出,83年次後的役男若兵役體檢結果為「替代役體位」,在行政院不打算開辦役期僅4個月的替代役情形下,法令也有缺口,嚴重影響役男權益。國防部人力司長王天德表示,目前確實可能存在這個問題,但未來國防部會和相關單位合作,將各種配套措施逐一完成。

(聯合晚報)
--
惠譽威脅摘3A信評 荷蘭緊縮方案下周出爐

信評機構惠譽(Fitch)警告,倘若荷蘭未設法推動撙節措施、壓低預算赤字,可能遭降評。在被摘除AAA評等的壓力下,荷蘭政府拖沓已久的緊縮方案可望在下周出爐。

當地媒體19日報導,荷蘭聯合政府與右派自由黨針對緊縮方案的協商,可望於本周達成共識,並在下周一或周二公布。針對這項至少節省90億歐元的方案,協商已進入第七周,因為在新削減與改革措施的規模與類型上意見分歧,遲遲未有結論。

協商進展遲緩導致惠譽荷蘭專家普萊斯(Chris Pryce )18日警告:「荷蘭正在被降評的邊緣。」他說,惠譽可能先把荷蘭信評展望由「穩定」降為「負向」,然後再摘除3A評級。

普萊斯說:「我們將在6月召開評級會議。如果荷蘭負債持續攀升,將面臨風險。我們建議採取謹慎的做法。」

荷蘭為歐元區仍保有3A信評的四個國家之一,央行總裁諾特(Klaas Knot)警告,失去3A評級可能導致政府借貸成本大幅提高。

西國發債33億美元 成本墊高

西班牙19日順利標售公債籌得25.4億歐元(33億美元),略高於預期目標,但發債成本升高,反映投資人仍對西國縮減預算赤字的能力心存疑慮。西班牙主要股市指數19日跌破7,000點,為三年來首見。

財政部標售10年期公債籌得14.25億歐元,平均殖利率為5.743%,比今年1月標售同天期公債時的5.403%升高;投標倍數為2.4倍,高於1月的2.2倍。

同日標售2年期公債籌得11.16億歐元,平均殖利率3.463% ,較去年10月的3.495%下滑,但最高殖利率為3.520%,跟上次的3.519%差不多。

西班牙共籌得約25.4億歐元,略高於原訂15億至25億歐元的目標。西國這次發債規模略小於先前規劃,使其今年來標售的債券接近全年發債目標的50%。

分析師認為,這次發債規模相對較小,是發債殖利率未大漲的關鍵。

Spiro主權策略公司總經理史派羅說,小規模發債顯然協助減輕市場疑慮。

但西國標售10年期公債的平均殖利率上揚,引發市場憂心歐洲央行(ECB)挹注流動性到銀行體系的效益消退。

投資人也懷疑該國今年能否達成減赤目標,導致西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19日盤中漲8個基點至5.838%,日前更一度漲破6%。

受發債成本升高拖累,西班牙IBEX 35股票指數19日盤中重挫1.58%至6,967點,是2009年3月來首次跌破7,000點這個心理關卡;義大利富時MIB指數和法國CAC 40指數各跌約1%。

歐盟執委會19日公布,歐元區4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初估值降至負19.8,低於市場預估的負19和3月的負19.1,也加深市場悲觀氣氛。失業率日漸攀升、經濟疑慮和西國債務危機可能惡化,都衝擊消費者信心。

法國信用風險 三個月新高

法國19日發債成功達到籌資高標,但法國信用風險仍竄升至三個月來新高,反映社會黨總統候選人歐蘭德(Francois Hollande)的民調支持度領先,令市場憂心法國未來可能推行反商政策。

隨著大選首輪投票日(22日)逼近,擔保法國公債的5年信用違約交換(CDS)成本18日升抵200.04個基點,創三個月來新高。市場甚至傳言穆迪 (Moody's)可能在秋季前調降法國主權債信評等,一度引發法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19日盤中飆升11個基點到3.11%,但在政府官員否認接獲降評 通知後,公債價格止跌回升。

CSA最新民調顯示,歐蘭德支持率比現任總統沙克吉高出16個百分點。歐蘭德在競選中矢言提高企業與銀行的稅賦、對所得逾100萬歐元(130萬美元)者徵收75%的稅,並準備將退休年齡從62降至60歲。

瑞穗國際駐倫敦分析師弗朗斯說:「歐蘭德的某些提案對法國的銀行與企業是極大的潛在風險,這種加強監管與增稅的方案,會構成較不友善的商業環境。」

不過,法國19日順利標售約80億歐元(105億美元)公債,達籌資高標;其中5年期公債共售出27億歐元,平均殖利率1.83%,高於上月標售的1.78%,2年期與3年期公債分別售出35.5億及17.3億歐元。

分析師指出,下周金額可觀的公債到期贖回與利息償付,將使資金回流投資人手中,支撐了法國此次發債的需求,但市場的憂慮已隨大選到來升高。市場擔心政府將厲行減債,也對兩位主要候選人未明確表示將如何減債感到失望。

(經濟日報)
--
爭奪油田 蘇丹向南蘇丹宣戰

非洲東部戰雲密布。蘇丹總統巴希爾十九日揚言要推翻「南蘇丹害蟲政府」,矢言將奪回八天前遭南蘇丹占領的黑格里(Heglig)油田。蘇丹和南蘇丹最近為爭奪此一邊界產油區而爆發衝突,瀕臨全面開戰。南蘇丹去年七月才獨立建國,是全世界最年輕的國家。

巴希爾在首都喀土木一場集會上表示:「我們今後的重要目標,是把南蘇丹人民從南蘇丹執政的『蘇丹人民解放運動』(SPLM)手中解救出來。」他補充說,SPLM不配稱為「運動」,它是意圖摧毀蘇丹的「害蟲」,應徹底予以消滅。

巴希爾向三千多名青年說道:「幾個小時後,你們將聽到你們在黑格里的兄弟們所傳回的捷報。黑格里不會是終點,終點是在朱巴(南蘇丹首都)。」他還說:「我 們已決定透過戰鬥徹底解決我們的問題,我們將清算兩國間的所有舊帳。」外界認為巴希爾這番談話,等同於向南蘇丹「宣戰」。

針對巴希爾的講話,南蘇丹回應稱,南蘇丹一直秉持透過談判解決爭議的立場,但蘇丹卻利用黑格里作為藉口攻擊南蘇丹。

黑格里油田是蘇丹最大的產油區,海牙國際仲裁法院於二○○九年裁定該地區屬蘇丹,當時南蘇丹自治政府接受了此一裁決。然而,南蘇丹三月廿六日卻宣布擁有該油田,兩國軍隊隨即在當地爆發衝突。

四月十日,南蘇丹攻占了黑格里油田。連日來,蘇丹出動戰機配合地面部隊進行反攻,雙方衝突不斷升級。

聯合國、美國和歐盟對南蘇丹占領黑格里油田提出批評,但指責蘇丹不該空襲南蘇丹。中國也對兩國衝突升高表達嚴重關注。非洲聯盟日前已要求南蘇丹部隊撤出黑格里地區,同時呼籲雙方克制,避免緊張情勢進一步升級。

蘇丹和南蘇丹原為一個國家,歷經廿二年內戰、死亡二百多萬人之後,雙方最終分道揚鑣。南蘇丹獨立之後,雖然獲得蘇丹承認,但雙方在邊界劃定、油田歸屬、公民身分…等方面仍有許多問題懸而未決,尤其兩國交界處的產油區,雙方更是寸土必爭。

(中國時報)
--
舉殘肢、死者手搭肩… 駐阿美軍又辱屍

駐阿富汗美軍再傳汙辱敵人屍體醜行,而且不堪的照片在媒體上曝光。美國國防部長潘尼塔十八日為此道歉,他表示戰爭會導致年輕軍人犯下「愚蠢決定」,同時憂慮這些照片會掀起新一波暴力攻擊,駐阿國美軍首當其衝。

阿國「塔里班」游擊隊則譴責這些照片顯示美軍「不人道」,矢言報復。阿國總統卡札也發表聲明譴責。近幾個月來駐阿美軍引發一連串爭議,如焚燒《古蘭經》、在阿國人屍體上便溺、屠殺十七名阿國平民等。

《洛杉磯時報》十八日獨家刊出的照片係拍攝於二○一○年。一張照片為美軍第八十二空降師一名戰士與阿國警察合拿一名自殺炸彈客的殘腿,擺姿勢拍照。同一排美軍幾個月後奉命去處理狀況,據說有三名阿國游擊隊不慎炸死自己,美軍又一次在屍骸畔擺姿勢扮鬼臉拍照。

還有一張照片顯示,有名阿富汗游擊隊已死,他的手卻搭在一名美軍肩膀上,而該名美軍一臉忍俊不止。《洛杉磯時報》另表示還有一批照片沒發布,其中有美軍托著死者的手,而手則比著中指。

潘尼塔表示,戰爭醜陋又暴戾,年輕士兵當下會做出非常愚蠢的決定。他強調並非替那些舉止找開脫藉口,但也不希望照片為美國人民帶來更多傷害,損及美國與阿富汗人民的關係。潘尼塔代表美國政府及國防部致歉。

(中國時報)
--
與叛軍屍體合照 駐阿美軍又凸槌

美阿矛盾加深 戰略夥伴協商生變

美國駐阿富汗部隊爆發醜聞,洛杉磯時報十八日揭發美軍在兩年前與疑似阿富汗叛軍的屍體殘肢合照,此舉不但危及美國與阿富汗的關係、引發阿富汗總統卡爾札伊 出言譴責,也迫使華府再度為駐阿美軍的不當行為道歉,阿富汗神學士叛軍甚至揚言報復。美方已就辱屍照事件展開調查,並對媒體執意公布照片表示不滿。

美軍向媒體爆料

公布這些辱屍照的是洛杉磯時報,來源為一名美軍,目的是要藉此吸引外界重視駐外美軍領導渙散又缺乏紀律所構成的安全危機。在這十八張照片中,有一張顯示一 名美軍傘兵與一具屍體合照,屍體旁放著寫有「殭屍獵人」的字樣。其他照片則顯示,美軍與阿富汗警察抓著一名自殺炸彈客的斷腿;另一張照片中,兩名美軍抓著 一名死亡叛軍的手,死者的中指朝上。

據了解,照片中的美軍是陸軍第八十二空降師第四旅的傘兵,當時他們前往阿富汗札爾布省一處警察局檢視一具疑似自殺炸彈客的遺骸,拍攝時間為二○一○年二月。這些美軍當時奉命去取死者的指紋與虹膜,結果卻與阿富汗警察一起抓著殘屍或蹲在屍體旁合影留念。

美方隨即就照片中所呈現的美軍不當行為道歉。美國國防部長潘尼塔十八日在布魯塞爾的一場北約會議上,代表國防部與美國政府就此事致歉,表示無法接受此等違規與違反美國核心價值的行為,美方已展開調查。美國陸軍也說,在洛杉磯時報向他們展示這些照片後就已展開調查。

美國陸軍曾要求洛杉磯時報不要刊登照片,潘尼塔也對洛杉磯時報逕自刊登這些照片表示遺憾。國防部新聞秘書利多表示,美國駐阿富汗部隊已針對可能因辱屍照招致報復採取安全措施,這些照片可能會被敵人用來煽動暴力。

神學士揚言報復

阿富汗神學士叛軍十九日發表聲明,強烈譴責「美國入侵部隊及其野蠻奴隸的殘忍又無人性的行為」,控訴虐屍就是美軍部隊教導接受美軍資助與訓練的阿富汗安全部隊所做的事,並揚言為死者報仇。

阿富汗總統卡爾札伊十九日發表聲明,譴責這些照片「沒人性」、「噁心」,並強調避免憾事重演的唯一方法,就是儘快讓維安責任從外籍部隊移交給阿富汗軍警。

辱屍照恐會進一步打擊已相當緊繃的美國/北約與阿富汗的關係,引發阿富汗境內的反西方情緒。北約戰鬥部隊預定二○一四年撤離阿富汗,美方原本致力與阿國協商戰略夥伴協議,以讓阿富汗能在北約部隊撤離後有能力自保,但辱屍照曝光恐令此議生變。

駐阿富汗美軍近來頻傳脫序行為,數月前的一段影片顯示美國陸戰隊士兵朝阿富汗叛軍遺骸撒尿。此外,美軍還曾因焚燒可蘭經引發暴動,以及一名美軍自行離開位 於農業省份的基地並屠殺十七名阿富汗平民。在阿富汗鄰國巴基斯坦,美巴關係就因去年十一月美國空襲誤殺二十四名巴國士兵而陷入冰點。

(自由時報)
--
留才育才 專業為核心思維/朱宗慶

在台灣有越來越多人意識到人才的斷鏈與失衡,且幾乎每天都有人談這個問題。從學術界、媒體到民間各領域,甚至亞洲鄰國的副總理,把我們的人才來源問題視為負面教材,期避免重演「台灣故事」。然而,似乎僅有政府對人才出走或取才不易的問題仍樂觀以對。

過去,我們對擁有優質豐富的人才來源,對其造就,感到自豪。而這些成就的基礎,在於整體大環境的支撐。曾經我們的社會是那麼重視專業養成、充分支持專業發 展,但現今卻感受不到這樣的氛圍。在主客觀環境的變化下,優秀人才出走、國際人才進不來;掌握政府資源者,沒有該有的專業作為,這些因素都造成了人力資源 淪為「吃老本」景況。

省思這些問題,或許可以同時發現到,這些年來社會大眾對「專業代表性」的信賴感,已有所動搖。但相對的,所謂的「專業」見解,在我們公務行政機關的政策規 畫中,也漸為模糊;政府的專業部會或局處,未能獲得該有的尊重;幫政府做事的人,是否真的以其專長領域做到專業該做的事?基於政府對於整個國家社會大環境 的引領角色,這些問題不乏探討及改善空間。

舉例而言,政府部門常會藉由審查、諮詢會議或公聽會,匯集專家或各界意見,以進行資源分配或政策定案,但有些現象不得不留意。其一,負責政策研擬或規畫的 單位,沒有完整的問題蒐研、深度分析,會議目的未明,效率不彰。其次,未提專業需求或規畫方案,被動等待與會者給予解答或資訊,沒有想法,照單全收,何來 成效。

值得思考的是,專家意見應是在彌補政府機關本身的不足,是在協助確認及檢視規畫方案的合宜及周延性。對於施政計畫,權責機關仍應有明確的研析、主張及策 略,不宜顛倒而行。若此情形未能有效改變,長久以往,在組織內將形成職權怠惰、便宜行事的不良文化,專業自然漸趨無用,對於政府留才、育才更是不利。

以文化事務來說,文化藝術有其特質,專業人才相較於其他領域部門,不算充沛,大量仰賴外部專家對於施政措施研擬的參與。但專家參與過程的舖陳,關乎決策品 質及成敗。例如,開會前有無下功夫做好功課,並且讓專家充分瞭解文化藝術生態現況、實務運作問題,甚至安排親身體驗及多管道參與,確切深入問題的核心,如 此才能從專家身上挖到寶,這是行政機關要做出專業決策不能不做的事。同時,藉由相關過程,讓參與者共同學習成長,有計畫的填補人才斷層及資訊的不對稱,才 能發揮專業部會該到位的功能與能力。

在表演藝術界行之有年的扶植團隊計畫,已邁入二十年,從該制度的策略定位、目標及評審機制,都應全面的檢討、構思轉型。再者,受限於官僚體制的僵化,為文 化機構找出最適當的營運模式與活路,讓藝文組織真正走向專業經營,是即將於五月上路的文化部,必須用「專業」來說服其他政府、民意機關及社會大眾的要事。 此外,文創法中雖訂有購買原創產品或服務、自國外輸入自用之機器設備可享租稅優惠等條款,但如何具體落實,並構成誘因,財主單位無法代勞,基於專業權責, 文化部責無旁貸。

隨著政經局勢演變,政府要照顧的「顧客」需求,其對象及範圍,愈來愈廣,專業範疇要考慮的議題,涵蓋面向更為多元。雖然,承擔眾人之事,常需周旋於不同層 級的主管機關大、中、小老闆、民意代表和媒體間,決策因素錯綜複雜,但真正到位的專業舉動及表現,應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與核心。否則,只會離專業和本業愈來 愈遠,問題仍懸宕,理想永難實現。(作者為台北藝術大學校長

(中國時報)
--
天龍國的飢餓遊戲/吳典蓉

看《飢餓遊戲》的電影版,比起小說版本,我有雙重內疚,因為我們這些常被戲稱為「天龍國民」的台北人,某種程度就像故事中「施惠國」的都城,占了其他行政區的便宜;還有,像我這樣的成年人到電影院看青少年互相廝殺,和那些無感的都城人有何不同!

飢餓遊戲故事的背景,發生在未來的北美洲國家「施惠國」,該國在七十四年前為了懲罰叛亂的十二行政區,要這些區每年挑少男少女各一名到都城當貢品,玩饑餓 遊戲,二十四名青少年要互相殘殺,最後只能有一個贏家活下來;這些過程就如情境電視節目一樣,全部都會在電視螢幕上出現。

當然,除了這項最大的娛樂外,施惠國都城所有的生活所需,都必須依靠十二個行政區,該國唯一的快速鐵路,就是通向都城(是不是有點像台灣的高鐵);每個行政區各有功能,都城人則是現代的貴族,每天奇裝異服、奢華度日,他們生存的最大目的就是娛樂。

做為台北人的感覺也許沒那麼糟,我們至少是民主國家,但是不平等的感覺還是揮之不去,當我回到政治意識高漲的南部時,連親戚都不忘提醒,只要你是台北人,就有機會比高雄人多活三年,故事中那句都城的宣傳,「快樂飢餓遊戲,願機會永遠對你有利」,聽起來還真是反諷!

不過,即使是天龍國人,也不一定無感、也是可以當盟友的,《飢餓遊戲》提醒我們這一點。

同樣以青少年互相殘殺為主題,《飢餓遊戲》和《蒼蠅王》有很大的差異,蒼蠅王對人性有最冷洌的悲觀,但是飢餓遊戲是一部講述愛和犧牲的故事,比較是一群善良的人,被困在遊戲規則或是所謂的制度中。

這是典型的囚犯困境,每個人陷在自利的框框中,只有當故書中的女英雄凱妮絲自願為抽中的妹妹成為貢品時,困境才解決一半;但是,愛有時也會成為人們殘殺的 理由,因此,要等到凱妮絲與同區的競爭者比德相戀,將對方的生命看得比自己重要時,才真正破解了飢餓遊戲的規則,囚犯困境才能真正解套。

當然,看過另一部反烏托邦經典《一九八四》的人都知道,極權到極致時,愛有時成為毀滅、瓦解一個人的武器。但是,《飢餓遊戲》的作者蘇珊.柯林斯顯然不想讓青少年進入這樣完全無望的世界,她書中的人物,除了最高權力當局外,即使是都城人民,都是善良之輩。

蘇珊.柯林斯接受訪問時曾說,這一套書是為青少年寫的戰爭小說,她要寫的其實是無辜的人面臨戰爭的處境;當一位作者顯然深愛自己筆下的人物時,做為讀者的 我跟著解套,不再是那個進電影院看青少年互相殘殺的虐待狂,因為每經過一場暴力,都會讓我們進入悼亡的哀痛,就如故事中的青少年們。

(中國時報)
--
大同大學離譜作法 學生沒繳設備單出校門 警衛就搜包

學權團體批:太沒人權!

大學生離校,警衛竟然得先檢查包包?大同大學資訊經營系約有兩百五十名學生,每天離校前每人都得繳「設備單」,確認攜出的電子產品屬於私有,否則警衛就可以檢查書包。學權團體批評大同大學的作法:「太沒人權!」

沒繳單 學生與警衛曾爆口角

大同大學資訊經營系的辦公室、教室與教授研究室都設在大同公司內部大樓中,前天中午,有學生因找不到教師簽單,未繳「設備單」就想離校,大樓警衛放行後, 正門警衛卻予攔阻,並拉扯學生,雙方爆發言語衝突,路過學生也忿忿不平:「我們有繳學費,到公司上課是學校的安排,為何還得遭受侮辱?」

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聞訊直批:「這是什麼年代了,不應該!」教育部會派員去學校了解情況,即使校方有特殊理由,也有責任確保學生擁有憲法賦予的基本人權。

大同公司解釋,因該區附近有廠區和倉庫,為廠區安全管理考量,所有進出的人員皆需接受檢查,包括學生、員工、訪客等,行之多年,檢查是基於安全標準流程,並非只針對學生;未來是否可和大同大學分割?大同公司表示,茲事體大,未來將繼續維持現狀。

教育部訓委會專委傅木龍表示,根據教育基本法要求,教育人員在輔導管教學生時,必須尊重學生的基本人權,大同大學如果是常態性搜查學生書包,已違反規範,將督導改正,學生也可撥教育部電話投訴:七七三六七八一二。

大學學生權利評鑑調查小組成員施彥廷訝異說:「第一次聽到大學還要檢查學生書包!學生無法自由選擇上課地點,還被『有罪推論』當罪人看,每天都得讓警衛監控個人攜帶的物品,既無人權,更無隱私權。」

記者昨實地訪查,大同公司戒備森嚴,午休時人潮出籠,正門警衛就轉移陣地到該系所在的大樓門口,學生三三兩兩主動繳單給警衛,也有人打開背包受檢。據了解,雖有學生不以為意,但也有學生覺得不舒服,有女學生還得先藏好個人生理用品。

校方︰公司要防竊 只好委屈

大同資經系學生表示,入學時,校方與系方都已告知,每天下課離校時,都要找到系上導師或主任簽核設備單,註記自己帶了電腦、相機、硬碟或隨身碟等,據說是要防止大同公司的機密外洩或精密儀器遭竊。

大同大學主任秘書李清坤指出,該棟大樓的土地是大同公司與大同大學共同持分,大同大學擁有六層樓,資經系位於第十樓與第十一樓,其他樓層還包括研發處和電算中心等單位。

李清坤坦言,學生確實數度向校方反映抱怨相關問題,校方一度想在校本部與大樓間架空橋,但得耗資數百萬,若要清楚切割土地產權,又得繳納高額土地增值稅,「校方難以負擔」。目前只能要求系辦隨時有人簽單,請警衛值勤更柔軟些,避免衝突。

(自由時報)
--
鎖骨下竊血症候群 菜園拔菜竟中風

苗栗縣64歲湯姓婦人在菜園拔菜時突然暈倒,送醫檢查發現是「鎖骨下竊血症候群」造成暫時性中風,經苗栗市大千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醫師林智偉施行氣球擴張術,在血管內放置支架,住院兩天後出院,持續服藥治療。

林智偉說,在正常狀況下,血液從心臟打出後,透過主動脈流經鎖骨下動脈、椎底動脈到大腦,圖中左鎖骨下動脈因為阻塞或狹窄,造成血流不足,當左臂劇烈運動 時,血液不夠,必須從大腦「借血」(所以稱為竊血),因此造成大腦缺血,才出現肢體麻木無力、頭痛、視力模糊、昏眩、暈倒等中風症狀。

他表示,以往也曾發生中年男子在做伏地挺身時突然頭暈,接著雙手沒力、癱軟在地,就醫檢查也是因為「鎖骨下竊血症候群」引起的小中風。

林智偉說,通常這種現象在停止運動後60分鐘即恢復正常,但如果不就醫治療,容易一再發生,最後造成鎖骨下動脈完全阻塞,引發永久性中風。

林智偉說,男性罹患「鎖骨下竊血症候群」的機率多於女性,年齡多在50歲以上,左側發生率又大於右側,動脈粥狀硬化是鎖骨下動脈阻塞最常見的原因,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吸菸等。

預防之道是避免或控制「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清淡飲食、控制體重、不抽菸,如果兩手血壓出現相差達20到30毫米汞柱,手部在運動後出現暈眩或前述中風症狀時,應立刻就醫檢查。

(自由時報)
--
防骨質疏鬆 及早存骨本

在台灣,因骨質疏鬆症引起的髖部骨折,男性一年內的死亡率為22%,女性為15%,相當於乳癌末期的死亡率。新竹縣新仁醫院外科副院長林偉菁表示,經檢測骨質密度T值小於-2.5,並有髖部骨折或脊椎骨折者,目前健保有給付,民眾應及早預防,儲存骨本。

他表示,骨質疏鬆症患者平常雖有疼痛反應,但多數人均輕忽;事實上,因骨質疏鬆症引起的髖部或脊椎骨折,不但死亡率高,且須家人從旁照顧,影響生活甚鉅。

林偉菁說,台灣地區65歲以上婦女的脊椎骨折發生率為20%,男性約為12.5%,發生率比合併中風、心臟病發作以及乳癌來得高。

民眾可透過幾個問題了解自己的骨骼健康,首先是無法改變的危險因子,如遺傳、超過40歲、體重過輕(BMI值少於19)、女性較早停經或已過更年期;其次是為了治療而服用類固醇、甲狀腺藥物,會加速骨質流失。另外,有飲酒、抽菸習慣或不做運動,也要特別注意。

預防骨質疏鬆,除了從食物中攝取足夠的鈣,如牛乳、起司、深海魚或鈣片等,同時也要補充維生素D才能把鈣搬運到骨頭裡,每天曬太陽10分鐘即可獲得足夠的維生素D;骨質流失嚴重者可服用雙磷酸鹽類等藥物治療。

(自由時報)
--
直腸息肉出血 排出粉紅便

大便帶血是大腸直腸科病患常有的症狀,約佔門診8成,醫師提醒,血便顏色不同,問題也不同;一名中年司機數月前出現血便,一開始帶些許淡紅色,之後變成粉紅色,出血量及大便次數也增多,檢查才發現,直腸出現息肉,息肉已有早期惡性病變,若息肉再變大,恐怕要切除肛門。

台北市書田診所大腸直腸肛門科主任胡煒明昨天指出,上述病患原以為痔瘡出血而不以為意,隨著血便顏色改變、次數就增加才到醫院,經大腸鏡檢查,他的直腸內 有兩個息肉,分別為0.3公分及2公分,其中2公分的息肉已出現惡性病變,若長到3、4公分,就必須切除肛門,改做人工肛門。

很多人看到血便都以為是痔瘡出血,胡煒明解釋,若大便呈現鮮紅色,排便時伴隨一攤血、滴血、噴血,較可能是內痔或肛裂等良性疾病;粉紅色、淡紅色可能是較 大的息肉或直腸發炎;深紅色、暗紅色、咖啡色的大便,伴隨排便次數增加,或夾雜著鼻涕般黏液的糞便,直腸腫瘤的可能性就增加。

除疾病外,部分食物也會改變大便顏色,例如吃了番茄、火龍果,有時會出現紅色的大便。

大腸息肉與早期腫瘤少有症狀,研究顯示,腸息肉未切除會增加大腸直腸癌的機率,50歲以上,有大腸息肉病史、大腸息肉家族史、大腸癌家族史、抽菸、喝酒、高脂肪飲食習慣、體重超重、缺乏運動者都是腸息肉的高危險群,應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

胡煒明強調,大腸直腸癌病患年齡逐年下降,若排便習慣改變或有血便,不論顏色深淺,一定要接受檢查。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