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24日 星期二

新聞自選輯 20070424

秋冬空氣品質 愈來愈糟

除了帶來寒流,東北季風還讓台灣的空氣變差!環保署調查近三年來東北季風對台灣空氣品質的影響,結果發現,秋冬兩季空氣品質愈來愈差。去年迄今,有110天受到東北季風影響,只有40天空氣品質還不錯,其餘65天都很糟。
台灣處於東亞沙塵等傳輸途徑,受到的影響最為直接,因此,環保署從去年開始參與美國環保署、美國太空總署及美國海洋大氣總署等國際監測合作,於鹿林山設置國際級空氣品質背景測站,進行各項污染物的跨區域傳輸觀測。

為了解東北季風所帶來的空氣污染,環保署空保處最近特別統計了近三年來東北季風(10月至隔年4月)期間的懸浮微粒及二氧化硫濃度的數值變化。

結 果發現,台灣冬天的空氣品質越來越差,以2004年為例,在112東北季風影響期間中,空氣品質乾淨的天數為70天,不好的則有42天,到了2005 年,116天中,空氣品質不佳的天數為57天,乾淨的為59天。去年迄今,東北季風對台灣空氣品質的影響更加嚴重,110 天當中,空氣乾淨的天數只有40天,空氣品質很糟的天數居然高達了65天。

另外,高懸浮微粒濃度對我國的影響次數比率正持續增加中,東北季風帶來空氣污染的次數頻率從原先的一成到今年的四成一。

環保署監資處科長張舜欽解釋,所謂的空氣品質受到污染的指標為懸浮微粒超過了150微克每立方公尺,二氧化硫濃度高於8ppb,顯示境外污染越來越嚴重,寒流來襲時,不光只要保暖,最好還戴上口罩。

(聯合晚報)
--
3年後 核一恐提前關廠

位於台北縣石門鄉的台電核能一廠,可能被迫提前於二○一○年關廠,比預定的二○一八年提早。如未來運轉中的核電廠也因環評差異分析無法過關被要求比照,將會打亂能源布局。

核一廠從一九七八年運轉以來,用過的核燃料都暫時貯存在廠內的燃料水池內(濕式貯存)。核一廠經過近卅年運轉,水池將在二○一○年三月存滿,台電提出在廠內另蓋乾式貯存場,把燃料水池的核廢料吊起來裝進貯存護箱後送進乾式貯存場存放。

台北縣長周錫瑋及環保團體多次反對,指核一廠當時計畫運轉四十年,水池的貯存設計在規畫時一定夠。如今要蓋乾式貯存場是別有用心,企圖有了更多貯存容量後,二○一八年不打算關廠。

而且,核廢料最終處置場至今遙遙無期,擔心核一廠一旦把核廢料存放到乾式貯存場,可能要放五十年才搬走。

由於反對聲浪大,此案十多年來爭議不休,昨天是第七度環評審查,包括金山、石門、萬里、三芝的鄉民兩百多人前來抗議,北縣環保局長鄧家基也在場坐鎮,表達反對核一廠建乾式貯存場。

審查會中,台電提出一份民調,指訪談了三千多位鄉民,其中只有百分之四點五反對建貯存場,立即引起在場鄉民及環評委員質疑,指台電的民調作假,混淆視聽。

環評委員也質疑核廢料運送到乾式貯存場的安全性,台電表示,安全性已經原能會卅位專家審查通過。委員要求公開評估報告並公布卅位專家名單,但原能會回應不便公布。

昨天會議三位委員反對台電興建、兩位表示有條件同意,但要求台電須另說明能源及非核家園政策。昨天暫時不做成通過或否決結論,留待下月的環評大會中確認。

台電:最快5年 爆限電危機

台電昨天表示,若核一廠在民國九十九年提前停止運轉,可能會引發後續發電廠環評無法過關的連鎖效應。最快五年後,國內就會發生嚴重的限電危機。

台電表示,核一廠發電量約有一百二十萬瓩,是基載電力,原先規畫民國一百零七年除役。但如果乾式貯存場無法在民國九十九年三月以前興建完成,核一廠可能會因此被迫停止運轉,並使得當年的備轉容量下降超過三個百分點。

「備轉容量」是指台電手上可供調度的備用電力,以應付尖峰時突增的電力需求。經濟部能源局將備轉容量定在百分之十五到十七間,目前的備轉容量約百分之十六。

不過,一旦備轉容量低於百分之五,全台限電機率將大增,就像民國八十年代初期,政府推動六年國建時大興土木,造成全台供電異常吃緊,致使不少民眾在夏天用電高峰期,被迫接受分區限電的不便。

但 台電人員更擔心核電廠停止運轉後的後續連鎖效應,由於目前國內用電量每年以平均一百六十萬瓩的速度向上攀升,如果現階段排定的電廠環評程序,如彰工火力電 廠、深澳火力電廠、林口電廠更新、通霄電廠,及高雄大林電廠等共約七百萬瓩的發電量,無法在民國一百零一年到一百零五年間陸續加入商轉,最快會在民國一百 零四年出現備轉容量降到零的現象。

屆時若核一廠提前停止運轉,預訂於民國九十八、九十九年陸續興建完成的核四一、二號機也無法如期完工,目前仍有百分之十六的備轉容量,將會大幅提前三年急劇降低。

核廢貯存 先濕後乾

用過核燃料貯存分成三階段。第一階段是自反應爐燃料棒取出後,先置放在反應器廠房的燃料貯存水池內冷卻,即所謂「濕式貯存」。

第二階段是自貯存水池內吊出,裝入貯存護箱中,運送到乾式貯存設施存放,即進入「乾式貯存」。在美國,乾式貯存設施有五十七部核電機組採用,至今有十九年經驗。

第三階段是擺進地底永久貯存場的「最終處置」,目前美國、芬蘭的地下永久貯存場已動工,但都還未開始貯存用過的核燃料。

依 我國核能法規,濕式、乾式兩種貯存方式所要求的安全係數、輻射容受性相同。用過的核燃料回收後,因可提煉濃縮製造原子彈的原料「鈽二三九」,是國際原子能 總署管制的高敏感物質。目前美國正推動「全球核能夥伴」計畫,加入為夥伴後,自美國取得的核燃料,用完後交由美國回收再處理,即無高強度核廢料的貯存問 題。

(聯合報)
--
俄羅斯前總統葉爾欽病逝

俄國前總統葉爾欽廿三日病逝,享年七十六歲。葉爾欽是促成蘇聯解體並把俄國推向民主政治和市場經濟的關鍵人物,也是蘇聯解體後第一位俄國領袖。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史莫諾夫證實葉爾欽的死訊。國際傳真新聞社引述消息人士的說法報導,有心臟病史的葉爾欽死於心臟衰竭。

曾與葉爾欽為敵的前蘇聯末代總統戈巴契夫表示哀悼。他說:「本人謹此致哀。他曾領導國家開創光明前途,亦曾鑄下大錯。」白宮國家安全會議發言人強德洛表示:「葉爾欽是俄國出現巨大變革與挑戰時期的歷史性人物。」

葉爾欽是促成前蘇聯瓦解的總設計師,並領導俄國擁抱民主政治及市場經濟,是第一位民選的俄國總統,然而許多俄國人仍然記得,俄國在他領導下迅速式微。

葉爾欽 自相矛盾的改革者

葉爾欽是個極具爭議性的人物,在共黨獨大時期,因為矢言對抗貪瀆而聲望竄升,卻在主政九年期間,無力或不願意阻止國家財產迅速落入私人手中,讓許多俄國人恨之入骨。

他 堅決捍衛新聞自由,卻又擅長操縱媒體。他讓共產蘇聯解體,讓東歐各國趁勢民主化,俄國卻在他主政下和民主漸行漸遠。他主政期間不斷攬權,卻在一九九九年底 的新年演說中,戲劇化地交出全部權力。他的市場經濟改革造就了俄國大批鉅富,但在他執政期間,俄國國民平均所得卻大跌七成五。

葉爾欽一九三一年生於烏拉山葉卡特林堡附近的農家,及長成為建築工程師,加入蘇共後,一九九一年當選首屆俄國民選總統,同年八月號召民主人士對抗部分將領與共黨官僚密謀的政變,並親自站在一輛戰車上,十二月廿五日主導前蘇聯的和平解體,聲望達於極點。

他一九九六年尋求連任時,因為可能敗在一名共黨挑戰者的手下而不敢大意,在選戰進入倒數最後幾星期時勤於跑步鍛鍊。這次考驗使原本病態流露無遺的葉爾欽脫胎換骨。然而他並不是貫徹始終的改革者,對日常政務不夠投入,而且經常諉過於部屬,長期酗酒甚至影響他的執政能力。

葉 爾欽曾以團結全國為由,以武力解決政爭,以致個人累積的民主形象毀於一旦。一九九三年十月,他出動戰車及部隊驅散占領國會大廈的強硬群眾,翌年十二月揮師 掃蕩車臣的分離主義游擊隊,結果造成數萬人死亡,並埋下俄軍一九九六年年底倉皇撤離的伏筆。這場戰事並未解決任何問題;一九九九年秋,戰火復熾。

主政後期的葉爾欽舊疾纏身,似乎經常無法掌握最新狀況。他定期前往莫斯科郊區的鄉間宅邸休養,經常離開克宮數日,一度長達數星期。國家面對接踵而至的危機時,身為國家最高領導人的葉爾欽卻越來越難見人影。

出 任總統之初的葉爾欽迭有驚人之作。他奠定民主的基礎,保障言論自由與私人財產,確立多黨選舉制,開放對外貿易及旅遊,推動自由市場改革,造就民間企業,並 開放外資。在外交方面,他保障前蘇聯衛星國的獨立地位,督責裁軍,並與西方領袖培養良好關係。另一面的葉爾欽則擅於權謀,權力慾甚強,曾經多次解散內閣, 對實際的民生、社會問題視若無睹。

葬送蘇聯 葉爾欽曾經掙扎但不後悔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八日,蘇聯集團的俄羅斯、白俄羅斯與烏克蘭三國領袖齊聚白俄羅斯簽署協議,宣布所有蘇聯加盟共和國各自獨立,另組「獨立國協」(CIS),讓創始於一九二二年的蘇聯正式走入歷史。

葉爾欽是當時的俄羅斯總統。他在去年底獨立國協成立十五周年前夕受訪時,坦承當時的確有保存蘇聯的強烈念頭,但他仍決定葬送蘇聯,至今不曾後悔。

葉爾欽說:「我非常清楚歷史上所有的帝國終將覆亡,儘管我還是忍不住會去追憶當年的風雲歲月,但是我知道蘇聯無法繼續在舊的架構上生存。」

戈巴契夫是蘇聯首位總統,也是末代總統,他痛批葉爾欽成立獨立國協是背叛蘇聯且違法的行為。戈巴契夫當時準備將蘇聯改組成一個更鬆散的組織,企圖苟延殘喘,葉爾欽卻直接宣布它的死訊。

其實,早在一九九一年八月,企圖推翻戈巴契夫的政變流產時,蘇聯即已形同死亡。死亡時間甚至可以推到更早,戈巴契夫在一九八五年四月宣布推動「改革開放」時,就已經啟動蘇聯的瓦解程序,從此一去不回,連帶影響整個東歐和共產世界。

在白俄羅斯簽署的獨立國協宣言,只是證實了蘇聯各加盟國領袖早就知道的一個事實:蘇聯已死,葉爾欽只是加速協助它安樂死。

歷史會重演,但無法重來;現在追問如果獨立國協宣言當年沒簽,現在會是何種光景,並無意義。戈巴契夫宣稱要賦予蘇聯和共產主義「人性面孔」,已不能再生。

歷史演化的巨輪向前推進,葉爾欽站在上面,如同他站在戰車上敉平政變。

(聯合報)
--
蘇聯終結者葉爾辛病逝

終結蘇聯共產體制,並推動俄羅斯政治民主化與經濟自由化的前總統葉爾辛,今天因心臟衰竭與世長辭,得年七十六歲。

俄國克里姆林宮官員今天說,前總統葉爾辛是促成前蘇聯最終瓦解的關鍵人物,他在擔任俄羅斯後共產時代第一任民選總統期間,曾經大力推動民主政治和市場經濟。

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主席讚譽葉爾辛在前蘇聯解體後,為東歐與西歐的交流與合作築起了橋樑。英國首相布萊爾稱讚葉爾辛是一位卓越的人物,在俄國歷史上扮演過舉足輕重的角色。

而過去曾在政壇與葉爾辛為敵的前蘇聯總統戈巴契夫,對葉爾辛辭世表達了哀悼之意。國際傳真社引述戈巴契夫的話說:「我謹向他的家屬致上最深的哀悼之意,此人曾為國家利益而做出許多偉大事蹟,但也承擔著嚴重的錯誤,這是一個悲劇般的命運。」

一九九一年八月間戈巴契夫面臨強硬派將領與共黨官員打算推翻他的政變時,葉爾辛站上一部戰車號召民主派人士對抗發動政變者,因而贏得「民主捍衛者」的稱 譽。然而,十四個月後,他為對付政敵,違法下令軍方出動戰車包圍國會,強迫國會解散,引爆一場激戰、造成一百四十多人喪生。

一九九四年起歷時兩年多的鎮壓車臣獨立運動戰爭,以及一九九八年八月間的經濟危機,陸續對葉爾辛的政治聲望造成的負面影響,加上葉爾辛擔任總統期間曾多次心臟病發作,終於迫使他在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卅一日辭職,當時距離第二個總統任期屆滿還有幾個月時間。

靠政治智慧 葉爾辛全身而退

前俄羅斯總統葉爾辛傳出病逝,身為當年蘇聯帝國瓦解的頭號推手,俄國內外對其功過自然好壞論斷參半,但他能夠交棒給自己欽定的接班人普丁總統,全身而退,壽終正寢,不得不佩服其政治智慧高人一等。

葉爾辛之死對俄國政局幾無影響,這麼說對當年在蘇聯興風作浪的他來說,看似充滿反諷味道,但其實這卻正是葉爾辛對自己的歷史地位可引以為傲之處。

在葉爾辛之前,俄羅斯與蘇聯領導人的過世或下台,總是會對國內外產生莫大影響,而且這些領導人多半無「好下場」,不是被逼下台(如前蘇聯總統戈巴契夫,或 蘇聯總理赫魯雪夫),就是死後遭清算(如前蘇聯獨裁者史達林,甚或布里茲涅夫),如今葉爾辛竟得以跳脫了這種宿命。

葉爾辛的竅門就在於,當年懂得審時度勢火速交棒給普丁。當年普丁出任聯邦總理才四個月,葉爾辛就於一九九九年底稱病引退,由普丁代理總統。又三個月,普丁便正式當選總統,並於二○○四年高票連任。

葉爾辛交棒給普丁時,跌破一堆專家的眼鏡,因為以他的鬥性之強,要放棄手中大權豈如此容易?然而,事實證明,葉爾辛敢與戈巴契夫鬥,敢在「八月政變」中面對蘇聯強硬派,當然也懂得識時務者為俊傑的道理。

葉爾辛交棒後,並未如外界原先揣測,在普丁的背後垂簾聽政,而是深居簡出,不再對當前政局發表看法,相較下,被他逼下台的戈巴契夫就不甘寂寞多了。

葉爾辛於一九九九年底引退,理由是身體違和,雖然健康不佳是實話,但他畢竟下台後,還活了七年多,所以他下台的真正原因還是頗引人揣測。當時便有人猜測葉爾辛與普丁達成協議,確保下台後,他或其家族不會因濫權或貪瀆罪名被追訴。

現在看來,協議之說不是空穴來風,所以葉爾辛才能夠全身而退。不過,普丁也並非葉爾辛的傀儡。普丁接班後,大力清算葉爾辛時代推動的國有財產私有化計畫,並打擊之前與葉氏過從甚密的「財閥」,很快便樹立了自己的統治權威,甚至被指施行新威權統治。

然而,普丁的政治路線仍是繼承葉爾辛路線,當年葉爾辛大力重用民主派人士,推動市場經濟改革,並與西方領導人稱兄道弟,但本質上他一直未脫威權作風,所以 才有砲轟國會的驚人之舉,以及出兵鎮壓車臣共和國獨立運動。相較下,普丁更不在意維持民主的門面,強人作風有過之而無不及。

(中國時報)
--
蘇聯解體推手 葉爾辛病逝

俄羅斯總統府二十三日證實,前俄國總統葉爾辛辭世,享年七十六歲。葉爾辛堪稱壓垮前蘇聯的最後一根稻草,任內積極推動非共化的俄羅斯走向多元政治和市場經濟,除勇於反抗共黨體制外,後共產時代國力急遽下滑的俄國也映照著他力不從心的疲憊身影。

難敵心臟病宿疾 享年76歲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斯米爾諾夫並未透露葉爾辛的死因,國際傳真社引述總統醫療團隊負責人米諾羅夫的話說,葉爾辛於下午三時四十五分(台灣時間二十三日晚間七時四十五分)病逝於莫斯科中央臨床醫院,死因是心臟冠狀動脈血管衰竭。

在他的執政末期,嗜飲伏特加成癮的葉爾辛原本計畫在一九九四年九月結束美俄高峰會後,與愛爾蘭總理會晤,但當時他未能下機,大家以為他醉得無法履行外交任務,後來證實當時他是心臟病發。

自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他稱病引退,突然宣佈辭去總統職務之後,葉爾辛即很少公開露面。在去年一月,葉爾辛罕見地接受訪問,為挑選普廷接班辯護,當時他說,俄羅斯「若無一雙堅強的手」,國家將會解體。

美國對葉爾辛之死表示哀悼。白宮國家安全會議發言人瓊德羅說:「他在俄羅斯遭逢巨變與挑戰之際是一位歷史人物,我們向葉爾辛夫人、他們的家人及俄國人民致上哀悼之意。」

曾是葉爾辛頭號政敵的前蘇聯總統戈巴契夫,隨即發表聲明表示哀悼,稱他「為國家肩負起偉大壯舉,但也犯下嚴重過失。」

葉爾辛是一個極具爭議性的人物,他在共產時代因疾呼打擊貪腐而聲名大噪,但在他擔任俄國首位民選總統的九年間,國家資產在私有化浪潮中遭人巧取豪奪,證明他其實無力或不願觸碰可能動搖其統治的龐大利益共同體。他堅持捍衛新聞自由,但也是操弄輿論的高手。

葉爾辛一九九一年六月競選俄國第一屆總統期間,即傳出心臟病發作,執政晚年一直為健康問題所苦。葉爾辛罹患嚴重冠狀動脈心臟病,其屢次重病住院皆是心臟病。

他,打破舊時代 卻未開創新時代

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葉爾辛與前蘇聯的命運,與冷戰的結束,與共黨滅亡之間的關係,就是這樣一種英雄與時勢之間的關係。不過分析家認為,這位世界政壇重量級人物站在現實與歷史交叉點上,打破了一個舊時代,但卻無法開創一個新時代,功過尚待歷史公評。

車臣戰爭 喪失民心

一九九一年八月,葉爾辛站在坦克上,號召人民起來對抗企圖以政變推翻戈巴契夫的陰謀者,被人民視為英雄及民主衛護者,他的奮力一搏,奠定了十幾年的江山。一九九一年,葉爾辛成為俄國自十月革命以來,第一位非共黨籍領袖。

葉爾辛帶領國家度過巨變與危機,邁向民主新時代。但他在執政末期因為多病而與外界孤立,時常給人不進入狀況及糊塗的印象,甚至被人指為與現實脫節,漸漸失去民心。

葉爾辛在位期間發動車臣戰爭,戰事懸而未決,重創他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他在位八年期間,俄羅斯經濟破產,貪污和社會問題嚴重,當他下台時,支持率甚至只有二%。

葉爾辛總統任內推動包括金融、能源與礦業在內各項國營事業的私有化,讓俄國轉型為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同時也造就許多靠私有化巧取豪奪國家資產的富商寡頭。

一些分析家指出,葉爾辛原本是打著反貪污腐化的旗號,才能贏得人民信賴,但他執政後期為了鞏固權力,自己反而成了助長貪腐的幫兇。曾任葉新聞秘書的科斯提科夫曾形容葉爾辛:「權力是他的意識形態、他的朋友、他的妾、他的情婦、他的激情所在。」

在許多人眼中,葉爾辛是一個相當矛盾的人。例如,他堅定捍衛新聞自由,但卻又是操縱媒體的箇中高手。

俄國媒體盛傳,葉爾辛當年挑選KGB出身的普廷接班,是因為他相信普廷對他忠心不貳,而普廷也曾向他保證他及其親友不會受到政治清算。誠如戈巴契夫在弔唁聲明中所說:葉爾辛「為國家肩負起偉大壯舉,卻也犯下嚴重過失」。

葉爾辛生平大事紀

1931年2月1日:出生於俄羅斯的斯弗洛斯克州的普通農家
1961年:加入共產黨
1976年:成為斯弗洛斯克州黨委第一書記
1985年:出任蘇共政治局候補委員兼莫斯科市委第一書記
1987年:由於不能與黨中央保持一致,遭蘇共將其解職
1990年7月:退出共黨
1991年7月10日:當選俄羅斯社會主義蘇維埃聯邦共和國獨立後的首任總統,同年底與白俄羅斯及烏克蘭總統在白俄首府明斯克簽約,成立獨立國協,促使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聯)解體。
1991年8月:共產強硬派人士發動反對蘇聯總統戈巴契夫的短暫政變,葉爾辛力抗政變領袖,團結莫斯科的抵抗力量。
1991年12月25日:蘇聯總統戈巴契夫宣佈辭職,將國家權力移交給俄羅斯總統,蘇聯正式走入歷史,葉爾辛接管戈巴契夫全部權力。
1993年10月:在與國會的對抗中,下令戰車砲轟國會,造成數十人喪生。
1994年12月:派軍進入車臣,該共和國於1991年單方面脫離俄羅斯。
1996年7月,連任總統。
1999年:遴選前蘇聯國安會(KGB)出身的普廷為總理和接班人;同年12月31日稱病引退。
2007年4月23日:死於心臟病,享年76歲。

(自由時報)
--
葉爾欽 心臟衰竭76歲逝世

俄羅斯前總統葉爾欽(Boris Yeltsin)昨因心臟衰竭逝世,享壽76歲,這位前領袖見證了蘇聯的解體,並推動俄國邁進民主及市場經濟。
克 里姆林宮發言人斯密諾夫昨說:「前總統(葉爾欽)今天與世長辭。」俄國國際傳真社(Interfax)引述醫務人員的話,葉爾欽是死於心臟衰竭(另一說指 心臟病發)。葉爾欽一向熱愛杯中物,近年多次入院檢查身體,有心臟病史。前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聞訊後表達哀悼。
葉 爾欽於1931年出生在農家,曾是營建工程師,後來加入共產黨投入政治。1991年6月蘇聯時代,他當選俄羅斯共和國首任民選總統,8月19日,共產黨強 硬派黨員及軍團聯合發動政變,軟禁當時主張改革的蘇聯領袖戈巴契夫,在此危機之際,葉爾欽領導數以十萬計群眾反抗,頓時成為國家英雄,後來政變落幕,加速 蘇聯解體。

推民主保障言論自由
葉爾欽在位期間,推行許多民主基礎,保障自由言論、私人財產及多黨參與選舉的權利,但他利用武力解決政治爭端也引人詬病,1994年12月對南部車臣共和國分離份子發動戰爭,導致死傷無數。

葉爾欽小檔案
生卒:1931/02/01-2007/04/23 享壽76歲
身分:俄羅斯第一任總統(任期1991-1999)
興趣:運動,尤其愛滑雪、拳擊及摔角
政治生涯:蘇聯中央政治局委員、莫斯科市市長

(蘋果日報)
--
人工養肝 肝活72小時

英國牛津大學科學家以人工方式使人類肝臟在體外存活三天,並發現切斷人體自然血液供應的肝臟仍能自我修復。這項技術成熟後,可延長捐贈器官的保存時限、使可供移植的器官數量增加,對要靠移植器官活命的病患是一大福音。

牛津大學移植技術教授福蘭德在實驗中,把一枚肝臟從人體取出跟體內血液循環系統分開,改以血袋及幫浦供應血液和氧氣。福蘭德讓肝臟用這種人工方式生存七十二小時,是目前捐贈肝臟離開人體時限的四倍。這是科學家首度以人工方式讓人體器官存活。

福蘭德發現,肝臟和自然維生系統分開後,還能自我修復大部分的受損組織。他認為,這是因為肝臟不必繼續負責原有生理功能,能「安心休養」。這項技術可用來治療因酗酒和肝炎受損的肝臟。

福蘭德的技術也可望用來治療癌症。醫師可把罹患癌症的器官取出,單獨進行高劑量化療再接回,如此可避免對身體其他部位產生副作用。

目前的器官移植手術,多依賴腦死但仍有心跳的病人提供器官,在運送過程中,器官易因缺氧及用冰塊冷凍而受到嚴重損害。福蘭德表示,證據顯示,他們有能力讓受損器官摘出後恢復到正常地步,因此新技術以後可讓醫生使用心跳停止一小時病人的器官,也能使受損的捐贈器官派上用場。

福蘭德計畫進行臨床試驗,希望這項技術可應用在肺臟、腎臟和胰臟。他希望這種技術能在五年內普及。

(聯合報)
--
英技術突破 器捐來源增半 器官離體可活3天

英國牛津大學科學家研發出一套能讓器官在人體外「存活」三天以上的醫療系統,除了可延長捐贈器官的保存時限、增加可捐贈器官數目,因而大幅增進器官移植成功率,還為治療腫瘤及肝臟疾病提供新方法。

報廢器官可用作移植

英國《周日電訊報》廿二日報導,牛津大學的科學家能讓器官跟人體血液循環系統分開後,仰賴一套人工血液循環系統存活,時間長達七十二小時以上,是目前保存期限的四倍。

研究人員在實驗手術中,將一枚肝臟從人體中取出後,連接在一個有幫浦跟人工血管的機器上。含有氧氣跟養分、能讓肝臟保持存活的新鮮血液,以在正常體溫經由幫浦輸入肝臟。

報導指出,這是醫學技術的突破,醫學界也寄望藉這項技術,讓一些以往無法使用的受損器官變成可移植器官;乃至從心臟已停止跳動達一小時的病人身上取下器官供移植,使可供移植器官的數量增加五○%以上,並間接減輕因器官捐贈者不足而引起的諸多難題。

科學家還發現,器官跟人體分開後,會變得有自我修復本身損害細胞的能力。他們認為,這種自我修復能力自有道理,跟人體分開後,這些器官不必再負擔正常人體運作的「重責大任」,而得以休息養生並恢復功能。

體外治癌免除副作用

同時,由這套技術衍生出來一種治療癌症方法,可在跟人體分開之後的器官上,施以高劑量化療,而不至對人體本身產生不良副作用。

牛津大學研究器官移植的佛連德教授表示:「就治療上來說,一個器官如果能跟人體分開的話,所能接受治療的方式跟範圍就大得多了。我們有足夠證據顯示,能將一個跟人體分開前已嚴重損害的器官,恢復它的正常功能。」

這套技術也可運用在因酗酒及肝炎而引起的肝臟疾病治療上。科學家希望,未來也能應用在肺臟、腎臟、胰臟等器官上。一切順利的話,醫學界在五年內即可廣泛運用這套技術。

(中國時報)
--
英國牛津大學 研發體外養肝裝置

英 國牛津大學的科學家已發展出一種突破性的尖端醫學裝置,首次以人工方式讓人類肝臟在體外存活三天之久,並發現切斷人體自然血液供應的肝臟仍可自我修復。未 來技術發展成熟,將可延長捐贈器官的保存期限,並且增加可用移植器官,大幅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為腫瘤或肝病患者提供新的療法。

可應用於體外化療

英國每日電訊報二十二日報導,科學家還可利用這項新技術,在人體外替罹癌器官進行化療,待化療完成後再植回體內,免除化療對人體的有害副作用。新療法亦可應用在治療酗酒引起的肝硬化和肝炎等肝臟疾病。

體外運作長達三天

在 實驗中,牛津大學移植學教授弗蘭德和研究人員將一名患者的肝臟與體內血液循環系統分離,改以幫浦和人造血管供應血液和氧氣。在正常體溫下,幫浦將含有氧氣 和養分的新鮮血液輸送到肝臟,使其得以持續運作。利用這種方式,肝臟可在人體外持續運作逾七十二小時,是現有時間限制的四倍。

受損器官可望移植

科學家還發現,患病肝臟與人體分離後,可自我修復嚴重受損的細胞組織。

目前,醫師必須仰賴已宣告腦死但仍有心跳的患者捐贈器官。但在運送過程中,器官會因為缺氧和必須以冰塊冷藏凍而嚴重受損。

利用新的技術,取自心跳停止達一小時的患者器官仍可進行移植,即使是受損器官也能派上用場。

研究人員希望,這項新技術能將可供移植的器官數目增加五十%以上,以解決器官捐贈不足的問題。

規劃進行臨床實驗

研究人員正規劃進行首次臨床實驗,希望能將這項技術應用在包括肺臟、腎臟和胰臟等其他器官上,在五年內使這套療程普及化。

研究人員表示,只要為其提供氧氣、營養並維持恆溫,器官便可在人體外持續存活,時間甚至比預期更久。

國內資深醫師看器官體外保存 器官離開人體過久 品質堪慮

英國牛津大學以人工方式讓肝臟可在體外保存三天,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李伯皇表示,國內每年約有七百人在等待換肝,醫師從捐贈者取下肝臟後,進行保存液、攝氏四度冰水的低溫保存,最長可維持二十至三十小時,相較起來,新的保存方式確實已延長肝臟在體外的保存時間。

腎保存達五天但臨床少用

然而,李伯皇質疑,器官離開人體愈久,品質會愈差,而且又不是在自然狀況下保存,因此,這麼長的保存時間對於器官移植是否有幫助,仍有討論空間。他同時舉例,腎臟的體外保存已可用儀器進行灌流式保存,最長可保存五天,但基於維持品質的考量,臨床上很少使用。

具體成效仍有待後續研究

另外,基隆長庚醫院腸胃肝膽科主任簡榮南指出,肝臟的再生功能很好,若在體外以人工保存,不必接收來自腸道的毒素、養分,在學理上有可能自我修復受損組織,但成效如何,仍有待後續的研究。

簡榮南強調,肝衰竭的患者若等不到換肝,目前可以採取洗肝,清理肝臟無法代謝的毒素,不過,由於洗肝必須自費,一次費用十多萬元,而且只能維持二至三天,因此,換肝是唯一的活命機會,科學家嘗試各種突破之道,但成效都必須再進行觀察、討論。

(自由時報)
--
體外養肝 能活三天

英國科學家首度成功切斷人體肝臟的血液供應 ,讓肝臟在體外以人工維持存活逾三天,且肝臟還能自我修復,若技術成熟,可大幅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也為癌症及肝病治療開闢新路。

以血袋幫浦供氧
英國《每日電訊報》前天報導,牛津大學團隊把患者肝臟與其體內血液供應分開,以血袋和幫浦提供肝臟所需氧氣,並注射藥物治療肝臟,肝臟可在體外存活至少七十二小時。研究人員計劃進行臨床實驗,盼此技術能應用在肺、腎及胰臟,並於五年內廣泛使用。
林口長庚醫院肝臟中心主任李威震說,現取肝後放入保存液只能維持二十四小時,此技術將來可讓歐洲肝臟送到非洲,或自中國送到台灣。

(蘋果日報)
--
情人/劉炯朗

陽 曆二月十四日是西方的St. Valen-tine's Day,陰曆七月初七是中國的七夕,在台灣我們每年都慶祝這兩個節日,也都叫它們作情人節,那就是專屬於情人的日子。我忽然想起要問:「情人」這兩個字的 定義是什麼?也許有人會抗議,你這個科學怪人,什麼東西都要下定義,你可曾聽過元好問的一首詞,開頭第一句就是:「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情 是一份看不見、摸不著、捉不住,不能用尺來度、用秤來衡的感覺,又何必追根究柢去問「情人」的定義是什麼呢?不過,還是讓我們嘗試一下描寫「情人」是怎樣 的一個人:

情人是一個人,當他在你身旁的時候,你會覺得舒泰輕鬆、開心愉快,也許你想開懷大笑,也許你會心滿意足地微笑,也許你只想看著他,讓他對著你笑。

情人是一個人,當他在你身旁的時候,也許你會覺得有很多話要跟他講,也許你會覺得只要三言兩語,他就會完全懂;也許你會保持安靜和沉默,讓他講給你聽。你可以胡言亂語,可以囉囉嗦嗦,也可以讓他娓娓道來、婉約細緻。

情人是一個人,當他在你身旁的時候,你想睜大眼睛,好好地看他,也許你想閉上眼睛,在腦海中描繪他的模樣。

情人是一個人,當他在你身旁的時候,你會聽到鳥語、聞到花香、看到彩虹,也許你會感到一片寧靜、一份安詳、一番空白。

情人是一個人,當他在你身旁的時候,你會想起一杯紅酒、一盞清茶,也許你會想起巧克力伴黑咖啡、加了檸檬片的可口可樂。

情人是一個人,當他在你身旁的時候,你會想為他唱一首老歌,或者你會想為他寫幾句小詩。

情人是一個人,當他在你身旁的時候,你會擔心風太大,他會著涼;太陽太猛,他會淌汗。不過你自己倒有一份「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感覺。

情人是一個人,當他在你身旁的時候,你不知道什麼是煩惱,也許你會覺得什麼煩惱都是可以承受的。

情人是一個人,當他在你身旁的時候,你會覺得精神抖擻、意氣風發,也許你會覺得輕飄飄、懶洋洋。

情人是一個人,當他在你身旁的時候,你會覺得時光過得太快,你會希望地球不再轉動,風會靜,雲會停。

情人是一個人,當他在你身旁的時候,你會想帶他一起去遊聲光燦爛的花都巴黎,或者去探訪瑞士山中白雪皚皚的一個小鄉村。

情人是一個人,當他在你身旁的時候,你會覺得在你面前的是一道敞開的大門、是一條康莊的大道。

情人是一個人,當他在你身旁的時候,你會反覆體會到宋詞裡頭「弄筆偎人久,描花試手初,等閒妨了繡功夫,笑問:鴛鴦兩字怎生書?」的意境。

情人是一個人,當他不在你身旁的時候,你會覺得很孤單,沒有方向,沒有力氣。也許你想哭,不過肯定你不會笑。

情人是一個人,當他不在你身旁的時候,你會回想起當他和你在一起的好時光,也會開始編織當他再和你在一起的歡樂。

情人是一個人,當他不在你身旁的時候,你剩下來的只是工作,但是你又沒有心思去理會你的工作。情人是一個人,當他不在你身旁的時候,你會覺得時間過得太慢,你會覺得長途電話實在是一個最偉大的發明。

情人是一個人,當他不在你身旁的時候,你會覺得食物只是維持健康的藥品,你的味蕾已經宣布罷工,你的腸胃已經失去了消化的能力。

情人是一個人,當他不和你在一起的時候,你會擔心他著涼、中暑、食物中毒,家裡來了小偷,電話裡上了騙子的當,走路給機車撞倒。

情人是一個人,當他不在你身旁的時候,你會不小心穿衣服而著涼,你會忘記關上家裡的門,讓小偷跑進來,你會走路不留神,差點給機車撞倒。

情人是一個人,當他不在你身旁的時候,你會想到你是在撒哈拉大沙漠中獨行,在北極的寒風中顫抖。

情人是一個人,當他不在你身旁的時候,你會想變作一隻會飛的小鳥,可是你卻覺得自己好像是一隻在地面的爬蟲。

情人是一個人,當他不在你身旁的時候,你會記起唐詩裡頭「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的心情。

情人是一個人,當他不在你身旁的時候,你卻一直覺得他就在你的身旁。

情人是一個人,他讓你想起元好問詞中的另外幾句:「歡樂趣,別離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聯合報)
--
法蘭西的國家主義幽靈/林麗雲(法國巴黎高等社會科學院社會人類學博士候選人)

法國總統大選第一輪選情揭曉,在不是太意外的情況下,贏得薩科奇與華亞勒雙雙出線。兩週後將在第二輪選舉中角逐法國總統大位。雖然在選情揭曉的第一時間, 法國各左派候選人紛紛表態,並沈重表示越來越向右轉的薩科奇將會把法國帶向危險邊緣,但根據選後民調結果,擁有五十四%支持率的薩科奇看來會比華亞勒更有 機會坐上總統寶位。

在這一次大選中,除了選民踴躍、世代交替等特色外,位處政治光譜兩端的極左極右選民大退潮,則是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根據這次大選結果發現,除了極右派 在二○○二年到二○○五年間失去約一三○萬左右的選票外,法國共產黨和綠黨的得票率也都掉到二%以下,其中綠黨的得票率更是創下十二年來新低。換句話說, 反全球化論述在今日的法國顯然越來越邊緣化。

人類學家Jonathan Friedman 曾針對全球化現象而提出同心圓模型。根據他的分析,歐美霸權衰落導致全球政治版圖重組的過程,以及新政治、文化菁英形成的趨勢,這些趨勢往往表現出權力朝 圓心集中的特徵,也就是將傳統中間偏右和左派菁英合併成政治上的第三條路,這種服膺於單一道路管理的意識形態,基本上已經消解了政治辯論的可能性。

在同心圓時代,傳統左右兩派的二元對立會被轉化成「在全球化中積極進取、自由競爭、才幹兼備的可敬菁英」和「對全球化認識不清、適應不良、封閉保守的危險 之徒」間的對立。根據這個圖式,國力強盛時,中心包含的人口數會多於外圍的人口數;反之,一旦資源有限、競爭加劇時,就會出現由中心往外排擠的邊緣化效 應,屆時這些危險之徒就會變成威脅社會安全的不定時炸彈。

天可憐見,自古以來只要有權力競爭、資源爭奪,就不乏各種排擠名目被創造出來,今年法國大選期間,「國家主義」就是被創造出來的排擠名目。首先是以鐵腕實 施「警察治國」的薩科奇主張成立「移民和國家認同部」,希望藉此強化外來移民者對國家的認同;而代表社會黨的華亞勒也隨之起舞,不僅要選民牢記法國國歌 《馬賽曲》,而且還希望所有家庭都備有一面法國國旗,以便在重要節日時家家戶戶的窗口都能飄揚著三色旗。這種國家至上的宣稱讓許多老一輩法國人聞到了維琪 (Vichy)政權的味道。

然而全球化衝擊是如此的巨大、殘酷,隨之而來的失業、移民、偷渡和安全等問題,更是這一次法國總統大選期間不斷被選民提出、詢問和要求解決的焦點。識時務 的左右菁英乃漸行漸近,以便迎戰日愈激烈的全球競爭,問題是面對全球競爭之前,二位領航的總統候選人,卻不分左右地要求他們的選民先「愛國」,這恐怕是法 國新一代菁英走在第三條路上最令人驚愕的特殊口味。

事實上,法國左右政黨傳統由來已久,國家體制和社會構成均通過左右兩黨的不斷協商取得平衡,然而一九七○年以降美國霸權逐步衰退終致冷戰格局結束,全球多 中心競爭全面展開,歐美強國的新一代領導菁英在面對這場世界新局時,顯然認為左右協商不足成事,如何提升人民的競爭力才是治國之道。二年前法國舉行歐憲公 投之際,正是這個同心圓模式形成之時,只是當時剛剛成形的新一代菁英尚無法取信法國選民,最後導致歐憲公投失敗。

在這一次大選中,爭取中間選民的總統候選人貝胡從一月份開始民調不斷往上爬升的現象,與其說是法國選民渴望超越左右分據的泥淖,倒不如說是對這種同心圓新 局的反動。只是面對國力日衰、國債高築、失業日增、社會失序、安全漸失等種種現實壓力下,貝胡盛況依舊無法讓他進入第二輪選戰,反倒是位於同心圓高點的薩 科奇贏得了多數選民的認同。看來強調競爭的法國人已經取代重視分享的法國人了。

(中國時報)
--
廉能政治的兩條路/陳長文(律師)

連續二天,中國時報各作了一則恰成對照的二則報導。前天報導的是一位當過二屆德國國會議員的女姓,卸下議員職務後擔任清潔婦的工作。而德國人也覺得這樣的 事情「完全可以理解」,「合乎當地社會運作和邏輯慣例」。而昨天,更以「黑金治國,誰當總統都一樣」為標題,以二個全版報導菲律賓貪腐橫行、國家沈淪的慘 況!

然後呢?看完報紙的你我,心中想的是什麼呢?筆者心中浮現的是台灣的圖象,我們正面對著二個不同的道路,一條的路標上寫著德國;另一條在路標上寫著菲律 賓!我們該選擇走那一條路呢?答案看起來幾乎是想都不用想的清楚,當然是選德國的路,但實際上台灣會走德國的路,還是菲律賓的路,說真的,多數的人恐怕並 沒有把握。

德國人「完全理解」他們國家堅不可破的「清廉價值」,他們知道國會議員和清潔員一樣都是服務社會的工作,更清楚政府設計政治公職並不是用來讓政客藉公權力牟取私利的工具,因此對於一位國會議員卸職後,須仰賴擔任清潔人員來賺取生活費用一點也不意外。

但這樣的「完全理解」對菲律賓來說卻是另一種「完全的不能理解」。齷齪!齷齪!齷齪!(Dirty! Dirty! Dirty!)這是菲律賓人民對菲律賓政治的共同觀察,是菲律賓人民對政治貪腐的共同憤怒,更是菲律賓人對政治前景的共同無力感!菲律賓曾經是東亞僅次於 日本的強國,曾有亞洲民主櫥窗的美號,這些過去的光榮,早被貪腐啃噬殆盡。

菲律賓從光榮到黯淡的過程,給曾以「經濟奇蹟」聞名世界經濟舞台的台灣什麼樣的啟示?我們曾有一套讓我們自豪的文官體制,我們曾經有一群專心致於於國家進 步的技術官僚,我們曾經有一群對未來充滿期待希望的勃勃民眾。但這些讓台灣飛躍、進步的資產,在國民黨執政的晚期與民進黨執政的七年中,幾乎被揮霍殆盡、 破壞無遺!

不要以為菲律賓的歷史迷途離我們很遠,我們其實已站上數十年前菲律賓站上過的同一個懸崖,一旦掉進這貪腐的懸崖裡,要再步出、重見天日,數十年也不一定能 成功。當一個國家淪陷於貪腐、習慣於貪腐乃至於對貪腐感到無力絕望時,沒有任何政策,能從一個被貪腐汙染的土地上開花結果。停滯、退步、沈淪,就成了人民 無以言說、無法宣洩、無能掙脫的集體痛苦。

真的,台灣已到了選擇的關鍵時刻,甚至可能是最後時刻,我們已有一腳踏向那標著「菲律賓」的道路上,能不能從這條歧路上把腳抽回,移向標示著「德國」的另一條路?靠的不是政客,靠的也不會是司法,我們所唯一能依靠的是自己腦中的所思所想與與自己手上的單薄選票。

讓清廉,成為我們選擇政治,無需思索、第一優先的選項!把清廉視為一種社會的集體要求,只有當人民堅持清廉優先的價值觀,一旦這樣的價值觀成為一種穩固的 社會習慣時,才能促使政治人物以清廉為問政的首位標準,那一天,德國國會議員的故事,也會在台灣成為一個「理所當然」的正常現象。

(中國時報)
--
台大為什麼沈默/石之瑜(中山大學/台灣大學政治學教授)

等了好幾天,不見台大表達什麼看法,或有什麼反省,好像立委帶著軍警進入台大校園表演,對於台大不算大事。台大上下確實也沒有被踐踏的感覺,但這顯然並不 是因為校園自主與學術獨立得到有效捍衛,師生內心頗感安定所致,而是因為看起來台大已然沒有可以被踐踏的靈魂,所以才對軍警進入校園麻木不仁。

自民初以降,校園與軍警的關係定義了大學校園做為校園的意義,因為政治批判主要的良心基礎,是來自於大學裡的知識份子。然而,當台大為了獲得教育部數以百 億計的補助,轉型成為論文生產機器之後,師生只求能發表更多的論文即可。久而久之,發表至上,甚至支持發表的科學程序與科學精神也都益加鬆散。

注意,根據PlosMedicine二○○五年八月(第二卷第八期)提出的報告發現,佔多數的論文所發表的成果都是錯的,充其量是在鞏固強化既有的偏見。 事實上,為力求表現,包括台大在內,近年東亞學術界居龍頭地位的領導者率先造假的案例已層出不窮。追逐名利似乎正導致知識份子思想渙散,骨氣蕩然,校園逐 漸不再是良心所在,求真精神流失,更無所謂以科學反抗政治介入的學術氣節。

從學術主管機構到高等教育團體,之所以倚賴論文發表數作為管理依據,或許是因數字管理看似客觀,免除他們決策責任。只要能逃避責任,就不必為失去方向的學 術社群找方向,也遮掩缺乏學術自信的窘迫。故凡是誰能緊跟美國為主的學術議程,誰就得獎。台大有一百個與學校共存亡的終身特聘教授,像模範生一樣堅守在論 文數字後面,不為任何其他要緊責任分心,既然本無主體意識,有豈會有遭到入侵的危機感或抗拒的動機?難怪軍警完全踐踏不到他們的心靈。

往深處想,是不是因為政治介入已經無所不在,知識界無所遁形,但圖能迂迴地在撲天蓋地的政治無間道上另闢蹊徑?他們發明了數字管理術,表面迎合教育當局, 偽裝成消遙派,不問世事。然而,他們其實並非苟且偷生,而是旨在保留元氣,於是臥薪嘗膽,忍辱負重。(記得孫臏是吃了大便才讓龐涓放過他的嗎?)他們或許 直接意識不到軍警的踐踏,但這種意識的喪失反映的是自保本能,否則不足以逃避政治警覺;不過,潛意識卻可能滴血不止,痛苦難堪,蓄勢待發,重振士林。

試問,為了錢向教育部官員折腰,為了卸責而跟蹤美國學者,如此放棄主體意識的台大校長偕其百位護校戰神,真會有重振士林的潛意識嗎?他們的精神真的有深埋 到軍警難以碰觸的暗處保藏嗎?會不會擔心這種用數字自戕良心、裝瘋賣傻、以待來日的策略弄巧成拙?答案要將來才見曉。現在唯一可確定的是,再多軍警進進出 出,乒乒乓乓,台大人看不見,聽不到,除非是要沒收我們的論文期刊。

(中國時報)
--
訛傳壯陽 蚵殼劍獅遭遊客破壞

台 南市安平區中興街有一座蚵殼劍獅,經過長年歲月洗禮,樣貌已經嚴重受損,只能勉強辨識外觀,區公所以劍獅只剩輪廓,還堅持守護家園,封予「最有擋頭的劍 獅」,並列入劍獅景點推廣,不料好事者以訛傳訛,宣稱吃蚵殼磨碎的蚵灰,可以「有擋頭」(提高性能力),遊客紛紛摳挖,讓公所傷透腦筋。

劍獅是安平地區特有的吉祥物,為了確認「劍獅的故鄉在安平」,安平區公所先透過田野調查方式,普查區內劍獅,印製「劍獅地圖」,並且選出最具法力、最威猛、最古錐、最滑稽、最神秘、最有擋頭(意指堅固)的六大特色劍獅,讓外來遊客按圖索驥。

其中,位於中興街旁,一堵紅磚牆上的蚵殼劍獅,製作年代已經不可考,但據附近耆老印象,應該有百年歷史,由於長期暴露在戶外,風吹雨淋,原本就已經斑駁腐蝕,但讓劍獅受損最嚴重的,卻是民眾的摳挖。

安平區資深導覽員王愛雯表示,蚵殼的成分是石灰質,早年有生石灰混雜熟石灰後,加水產生的熱量悶熟的蛋,可以治療氣喘的說法,附近民眾偶爾會摳劍獅上的蚵殼回家蒸蛋,但近幾年來,已經沒人使用這個方法治病。

公所商請附近民眾看顧

反而是公所將蚵殼劍獅列為「最有擋頭的劍獅」後,民眾以訛傳訛,還有人宣稱食用後可以「有擋頭」(亦指性能力提高),紛紛摳挖,甚至有大學生也摳挖劍獅蚵灰,她就多次在解說時,讓民眾問到相關問題,讓她啼笑皆非。

由於民眾對「重振雄風」寄予太大希望,蚵殼劍獅被破壞情況越來越嚴重,公所除了將商請附近民眾幫忙看顧外,也製作看板,希望民眾「麥擱挖啦」!

劍獅左祈福右辟邪 居家鎮宅之物

安平地處沿海,是先民拓台起始地,早期居民大多以捕魚為業,面對險惡莫測的大海,為祈求平安,便在巷弄民宅上,安置各式各樣的辟邪物,如劍獅、刀劍屏、辟邪燈洞、八卦、倒鏡等。

由於獅為萬獸之王,民間原本就有用來辟邪,隨著安平住民增加,劍獅也形成風尚,成為居家鎮宅之物,因此發展出獨特的劍獅文化。

劍獅是隨著清朝移民傳入台灣,根據《安平文化資產巡禮》記載,安平以前為水師駐紮之地,軍人所持盾牌上有獅像浮雕,獅像有一道浮雕的牙縫,軍人返家時習慣將盾掛在門口的衣架上,刀劍插入獅頭的上下牙縫間,宵小望之卻步,此為劍獅由來。

劍獅的武器包括七星劍、口銜雙劍。劍面上七點以曲線連接,即為道家斬妖除魔的「七星寶劍」,傳說從劍獅的獅身方向來看,往左有祈福含意,朝右則代表辟邪。

劍獅的材質多元,且造型也各不相同;安平劍獅的材質屬於早期的有灰泥浮雕,屬於較後期的則有磁燒、洗石子、木製及彩繪等。

台南安平劍獅 背後各有故事

台南安平是劍獅故鄉,在各界努力挖掘下,數量越來越多,依據台南市文資協會統計,目前安平地區起碼有四十五座劍獅,且因為每座劍獅都由手工打造,造型、相貌各異,深入探討,每座劍獅都有一個有趣的故事。

安平知名劍獅,首推位於歐氏宗祠大門的劍獅,由於歐氏宗祠早年為清朝水師訓練場,該劍獅口咬七星寶劍,色彩鮮豔、獅爪銳利,威猛十足。

劍獅含奏板盼傳訊天庭

此 外,運河路許家後方的劍獅,造型特殊,不像獅子,反倒像神豬,咬的也不是寶劍,而是罕見的「奏板」。耆老表示,原屋主生平樂善好施,是地方知名的大善人, 但好心未必有好報,不但家中頻傳事端,子孫也常讓屋主傷腦筋,一氣之下,屋主請工匠雕塑了咬奏板的劍獅,希望劍獅上天代轉玉帝,抒發心中鬱悶。

至於運河路李家老宅劍獅,是因屋主當年住家面對水道,在神明指示下,以洗石子豎立劍獅擋煞,果然家運亨通,如今滄海雖然變成馬路,但劍獅還是忠心地守護家族,也成為當地最顯眼的地標。

老巷弄內劍獅靈異傳奇

另有一座已經斑駁不堪的大劍獅,隱身在不到四十公分寬的老巷弄內。有別於傳統的劍獅,這座屬於吳家的劍獅是用水泥塑成,且雕塑的過程還有一段靈異傳奇。

今年八十二歲的屋主吳林佳治表示,五十年前,隔壁還未蓋起房子,在對街興建的樓房屋角,正對著家門,說也奇怪,那段時間,幼童常因不明原因哭鬧,遍尋名醫,仍然找不出原因。

後來經附近文龍殿神明邢府千歲指點,表示要在門口豎立劍獅制煞,神明並表示,安置劍獅的工程要在一個對時(中午十二點到晚間十二點)內完成。

家人半信半疑,請來一名泥水匠表示要塑造劍獅,說也奇怪,承攬工程的業者,在劍獅托夢下,果然於時限內,塑造出嘴咬雙劍的劍獅,且此後家宅平安。

(自由時報)
--
男掛牌列3罪 長跪3小時 「懶 宅男 脾氣差」女生宿舍前求復合

靜 宜大學女生宿舍日前才爆發女學生遭「遛鳥男」驚嚇,昨早又傳出癡情男背著紙牌,在同一棟宿舍門口下跪,希望挽回分手女友的心,紙牌正面寫著斗大的「寶貝對 不起」,背面寫「罪狀!一、懶,二、宅男(形容足不出戶的男人),三、脾氣差」,一跪就是三個多小時,但女友未出面回應,他最後在同學、教師勸說下離開。

未獲原諒
昨早六時,靜宜大學女生宿舍「希嘉學苑」前一名下跪的男學生,引來同學好奇眼光。下跪癡情男的同班同學透露:「跪求認錯的男子是生態系三年級的林姓同學,女主角姓葉,兩人從二年級成為班對,女生半工半讀,學業成績一直保持前五名,最近一、二個星期感到女方對男方很冷淡。」

友勸:會讓女方害怕
林 的友人說:「認識他的人先前聽說他要這麼做時,都勸他,此舉會讓女方害怕。」昨下午,林同學接到《蘋果》電話採訪時說:「不關別人的事,不願多談。」當記 者再詢問,有什麼話想對女友說?林數度以「什麼?聽不清楚」回應。至於女方說法,至昨晚截稿前,記者未能聯絡上葉姓女生。
系上同學轉述,生態系副教授陳東瑤曾前往宿舍勸林同學,「你繼續跪也沒意義,女方若有意復合早就出來了。」林才離開。
至於靜宜大學對於女生宿舍再起事端,包括校長余明德、學務長孫台鼎、主秘鄧嘉宏都關上手機,無法得知校方意見。
目擊下跪男事件的周姓男學生說:「清晨六時多就看他跪在那裡,九時多還見他跪著,很屌!真有勇氣!」也有女同學認為此舉很浪漫,想和下跪男交朋友。

「把男人的臉都丟光」
但有男同學透露,十時多聽說有人下跪,「五個同學一起跑去看」,認為「把男人的臉都丟光!」住宿舍的張姓女同學笑說:「我猜他要跟女友道歉,但若是我男友,我一定再也不理他。」
大仁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助理教授黃玫瑰昨建議校方,主動輔導該名男學生。中興大學學務處諮商中心主任謝禮丞根據經驗表示,校方的諮商中心除關注男同學外,「對女同學也不能掉以輕心,很多女同學會因受不了同學間的流言,壓力太大」。

挽回情人應避免之事
˙減少情緒化的言語或行為,多傾聽對方的心聲,避免弄巧成拙。
˙不要做出傷害自己與對方的行為,以免嚇跑對方。
˙不要透過中間者傳話,應心平氣和坐下來溝通,避免誤會加深。
˙男女分手時,避免一味怪罪自己,應找出感情出問題的原因。

挽回感情奇招事件簿
˙2007/04/06 中國河南
呂姓男子用99朵玫瑰、600個氣球和拉起長布條向女友道歉並示愛。
˙2006/12/24 台中市
男子賴昭憲為挽回模特兒女友陳嘉敏,得知女友喜歡一隻高達3公尺的熊寶寶,在熊寶寶前向女友下跪道歉,抱得美人歸。
˙2006/12/24 中國北京
30歲的小林為挽回女友的感情,拿鮮花和戒指在街頭準備向女友求婚,女友卻不出現,他在寒風中等了20個小時,最後凍暈送醫。
˙2005/10/11 台南市
男子韓承硯與同居女友爭吵,將女友趕出門,事後後悔,得知女友欲搭客運北上,以999朵玫瑰,在車內跪求原諒並求婚,女友感動點頭答應。

(蘋果日報)
--
沒有大腦的評論/Charles Krautham(美國《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

對於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的大屠殺我們能說什麼?很少。我們該說什麼?少之又少。精神異常的殺手,盲目隨機挑上32名無辜師生,以最殘忍的方式終結他們的性命。
對於這種除悲傷痛苦外別無道理的事件,唯一重要的議題無非是神學與天理審判。不幸的是,在當今這個事事政治化的環境下,這場屠殺難免被拿來在意識形態上大作文章。

瘋狂大屠殺畢竟罕見
常年以來爭辯不休的槍枝管制議題隨即再度爆發,之前則無可避免在海外出現指摘美國槍枝管制法過度寬鬆的砲火。
沒錯,倘若槍枝法律更為嚴苛,趙承熙可能比較難取得大開殺戒所需的武器與彈藥。然而對於法律的效用,我們不應該抱持錯誤幻想。
奧克拉荷馬市大爆炸兇嫌麥克維已證明,大肆濫殺的管道所在多有。無論法律多嚴格,決心逞兇之徒總能取得槍枝,然而嚴加控管槍枝卻會使得循規蹈矩的公民失去自我防衛的工具。瘋狂大屠殺畢竟很罕見,持槍械破門搶劫卻很常見。
如果我們要討論政治議題,更攸關的議題並非槍枝控管,而是精神病患控管。我們在半個世紀之前做出決定,不可以輕易把那些較為古怪、實為瘋狂的市民同胞拘禁在精神病院內。這項人道的決定有個無可避免的後遺症:一些確實需要隔離拘禁的人,卻得以自由橫行大街小巷。
事 後證明,趙承熙的精神隱疾已是有跡可循。據稱他曾經在校內跟蹤糾纏兩名女學生。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校警曾經試圖強迫他住院,但是沒有成功。一位老師曾經轉介 他尋求心理輔導,甚至連同學也看出他內心狂亂的危險跡象。從前同窗麥法蘭曾寫道,「趙的劇本…含有真正瘋狂、恐怖的暴力。在那天劇本選讀課上課前,我們同 學還在互相討論,真的很擔心他會不會變成掃射校園的殺手。我甚至開始設想,如果他持槍進入教室時,我應該怎麼辦。」
在上個世紀,這種心智狂亂的人很可能置身於州立精神病院,而非州立大學。但是我們寬容好禮的社會,大剌剌地做出取捨,我們給予精神異常者脫離箝制的自由,明知這種縱容很可能導致非常罕見而恐怖的風險。
我猜,一定會有人想利用維吉尼亞理工大學大屠殺來鼓吹其社會政策,這是無可避免的。但是當一名認真的總統參選人居然也利用它做為其主打議題的意識形態框架,真教人失望不滿。
政 論家史密斯首度注意到奧巴馬在屠殺事件的數小時後,在密爾瓦基市所做的演說。這些還真要親耳聽見才會相信。他在針對掃射事件表達哀悼悲慟後,接著說:(以 下由我所抄錄)「我希望這讓我們更廣泛省思,我們確實受到各種形式的暴力……還有其他種類的暴力……暴力未必全屬肢體上的。」
其次則是工作外流。你沒聽錯,就是工作外流:「男男女女突然面臨天翻地覆的暴力,因為他們的工作外流到其他國家。」
奧巴馬接著又指稱,劣等學校與劣等社區也都是暴力的形式。這還沒完,他另外還提到達爾富爾,指控美國秉持的「外交政策,好像達爾富爾兒童不如本地兒童,所以我們容忍那裡的暴力」。以反對推翻當代大屠殺魔頭海珊自豪的奧巴馬,莫非是在建議我們入侵蘇丹?

恭敬地為受害者默哀
誰知道。把暴力定義降級為電台名嘴失言與工作外流,在平時可能只是不用腦筋所致。不過在32名無辜者慘遭謀殺、屍骨未寒之際,做出此等比喻,不只是沒品,甚至該受天譴。
或許在奧巴馬所大肆宣揚的後意識形態政治精神下,在大家把難以形容的邪惡與無邊無際的悲傷轉換成政治肥料之前,我們可以一致同意、恭恭敬敬地為受害者默哀。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