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25日 星期三

新聞自選輯 20070425

蜂群消失 殺蟲劑疑元凶

根據美國一個全國性養蜂業團體的估計,全美原有二百四十萬個蜜蜂群,但超過四分之一,也就是數以百億計的蜜蜂已經神秘消失,解釋蜜蜂何以失去方向感,無法回返蜂巢的各種理論也隨之出現;科學家認為,其中許多說法只是瞎猜,缺乏科學根據。
紐約時報報導,部分人士將這個現象歸咎於基改作物、手機基地台、高壓電線。也有人認為,這是俄羅斯甚或凱達首腦賓拉丹摧毀美國農業的陰謀。更有網友認為,蜜蜂已應上帝的召喚,返回天堂。賓州州立大學昆蟲學家黛安娜‧柯克斯

酖福斯特表示,這些理論令人驚訝。她與一批研究人員正設法解釋蜜蜂群「消失症候群」的原因。

科學家認為,某種病毒、真菌或殺蟲劑可能是元凶。學者指出,部分歐洲國家、瓜地馬拉、巴西部分地區也有相同的現象,當局與學術界同樣在找原因。美國農業部的昆蟲學家裴迪斯表示:「全球各地的蜜蜂群消失可能互有關係,也可能毫無關聯。」

研 究人員認為,蜜蜂的天敵,例如蜂蟹←,應該不是蜜蜂大量消失的原因。哥倫比亞大學的基因檢驗結果顯示,來自萎縮蜂巢或群體的蜜蜂體內藏有多種微生物,意味 某種物質使蜜蜂的免疫系統變弱。研究人員在一些受到影響的蜜蜂體內檢出某種真菌,這種真菌與醫學界在部分免疫系統受到壓抑的愛滋病或癌症患者體內驗出的真 菌相同。柯克斯酖福斯特表示:「這真是異乎尋常。」

另外,北卡羅來納州的美國農業部實驗室最近取得一些樣本,準備過濾一百一十七種化學藥劑;專家尤其注意其中一種殺蟲劑。法國政府因為懷疑這種殺蟲劑可能導致蜜蜂群大量消失而下令禁用。

美國本土目前已有廿七個州確定有蜜蜂群消失的案例;去年九月到今年三月,十三個州的百分之十六養蜂戶失去半數的蜂群。

蜜蜂是數百種蔬果、花、堅果的主要傳粉昆蟲,可能也是對人類食物鏈而言最重要的昆蟲。愛因斯坦曾說,蜜蜂若從世界上消失,人類就只剩四年可活。

一九四○年代起,蜜蜂群的數量逐漸減少。近年來,蜜蜂因為養蜂戶帶著牠們走遍各地授粉而承受壓力。有些飼養的蜜蜂可能被迫食用含有人工補充劑的食物,功能近似營養飲料或動力果漿。在部分地區,市郊擴張使蜜蜂的天然搜索範圍相對縮小。

(聯合報)
--
重男輕女 第三胎男遠多於女

台灣還是重男輕女嗎?數據顯示,是的。

國民健康局調查發現,國人生第一、二胎,男女比例還算正常;但生第三胎,男嬰比率立即比女嬰多了兩成,第四胎甚至多達近四成。

台灣少子化嚴重,政府擬鼓勵生第三胎,防止台灣社會過度高齡化。但國健局發現,鼓勵生第三、四胎反而可能另外衍生男女失衡的問題,由於性別篩選是否違法,目前法令規定並不明確,國健局考慮修訂優生保健法限制進行胎兒的性別檢查。

國健局分析民國九十年至九十四年各胎次男女嬰的比率,從這幾年第三胎男女嬰比率嚴重失衡來看,國健局認為,顯然有「人為操作」,不少人生第三胎只為「求子」。

統 計顯示,這五年間,第一胎男女嬰比率介於一零六點九比一百到一零八點七比一百間,第二胎介於一零五點八比一百到一零九點四比一百。但到了第三胎,就高達一 百廿點八比一百至一百廿三點六比一百間,第四胎更嚴重,最高甚至達一百卅九點七比一百,也就是如果有一百個女嬰,就有一百卅九個男嬰。

國健局還分析九十四年出生通報系統資料,了解各縣市情況。若單就「帳面」數字來看,連江縣男女嬰失衡情況最嚴重,達一百卅七比一百,其次依序是苗栗縣、台東縣、台北市、台中市、雲林縣。

值 得注意的是,大城市跟非都會區全榜上有名,呈現「兩極化」態勢。國健局副局長趙坤郁說,連江縣當年新生兒只有一百零九人,只要多生幾個男嬰,影響就很大。 而非都會地區,很可能是受傳宗接代觀念影響,大都市不排除是因為醫療資源跟資訊較多,民眾較懂得利用醫療科技做性別篩選。

國健局人口與健康調查研究中心主任莊義利說,自然情況下,男女嬰比應在一百零五、一百零六比一百,基本上,只要是一百零七以下都能接受。面對第三、四胎男女比嚴重失衡,莊義利認為,「因精蟲分離術不能保證一定得男,不少人是透過墮胎選擇嬰兒性別」。

國健局說,從韓國經驗來看,韓國男女嬰比一度高達一百一十六比一百,但一九九四年修法加重提供產前性別鑑定醫療人員罰則,包括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新台幣五十萬元罰鍰,還可吊銷執照後,一九九五年後已下降到一零八比一百,不過,第三、四胎的出生性別比仍高達一百卅比一百。

(聯合報)
--
超人剋星 虛構變真「石」

多次被改拍成電影、電視的美國經典漫畫「超人」中,來自主角超人家鄉克利普頓星的克利普頓石(kryptonite,又譯氪氣石)會讓超人變虛弱,甚至死亡。不過科學家首次發現,克利普頓石真的存在於地球的現實世界中。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站及「每日電訊報」報導,國際礦業集團Rio Tinto的研究人員在一顆來自塞爾維亞雅達的礦石中,發現過去未曾發現的一種罕見礦物,委託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礦物學家史丹利協助分析礦物的化學組成,發現竟和超人漫畫中的克利普頓石一樣。

小說中的克利普頓石會發出綠色螢光,讓超人元氣大傷。但地球上新發現的礦物對人體無害,顏色為白色,不會發光,但在紫外線燈照射下會發出粉橘色螢光。史丹利表示,除了前述差異外,新發現礦物的化學成分和克利普頓石一模一樣。

新發現的礦物相當硬,不過單一的結晶顆粒非常小,直徑不到五微米。

研究人員已委託加拿大「國家研究院」研究員惠特菲和雷佩吉利用精密設備,分析該種礦物的原子結構,俾便推算其他物理特性,以確定這是前所未見的獨特礦物。雷佩吉表示,發現和小說杜撰物質成分完全相同的礦物,是一生中難得遇到的巧合。

不 過根據國際科學命名法則,這種礦物不能叫氪氣石,因為其中完全沒有鈍氣元素氪的成分。此礦物將根據發現地點正式命名為雅達石(Jadarite)。史丹利 表示,雅達石的礦藏量若夠多,將具有商業價值,因為其成分含有用途廣泛的硼、鋰等。硼矽酸鹽玻璃可用於隔絕核廢料,鋰則可用以製造電池和藥品。

(聯合報)
--
超人剋星…氪星石 真的存在

電影《超人再起》中,能奪走超人能力的「氪星石」(kryptonite),現實世界中居然存在。英國「力拓」(Rio Tinto)礦業集團挖掘到一種新礦石,科學家分析發現,這種礦石的化學成分與「氪星石」一模一樣。

力拓礦業集團在巴爾幹半島的塞爾維亞共和國採礦,發現一種前所未見的新礦石,該集團研究人員向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礦物學家克里斯.史丹利博士請教。

史丹利分析得出,這種礦石化學成分為「氫氧化鈉鋰硼矽酸鹽」(sodium lithium boronsilicate hydroxide)。他上網檢索,驚訝地發現此一化學成分已見諸文獻記載,只不過出處是《超人再起》劇本。劇本提到,大壞蛋雷克斯路瑟從一間博物館竊取 到一枚「氪星石」,科學名稱就叫「氫氧化鈉鋰硼矽酸鹽」。

按超人電影和漫畫書描述,超人只要遇到綠色呈水晶狀閃閃發光的「氪星石」,力量就會被抑制。史丹利表示,力拓集團發現的「氪星石」是白色、無害的物質。他說:「我很遺憾它不是綠色的,也不會發光。不過在紫外線光束照射下,會發出略帶粉紅色的橙色螢光。」

史丹利指出,這種新礦石質地相對較硬,粒子非常小,個別結晶體寬不及五微米(百萬分之一米)。這種礦石不具備超人電影裡「氪星石」的各種特徵,但化學成分完全一致。

加拿大國家研究院科學家勒帕吉稱,《超人再起》中的氪星石及化學成分純屬虛構,在現實世界中居然能找到化學成分與氪星石一模一樣的物質,這是「一輩子才碰得到一次的巧合」。

預計今年稍後出刊的《歐洲礦物學雜誌》將正式把這種新礦石定名為「賈達爾石」(Jadarite)。

(中國時報)
--
超人剋星克利普頓石 真的存在

地質學家發現新礦物

使超人喪失能力的元素「克利普頓石」(Kryptonite)不再是漫畫書與電影中的虛構物質。地質學家在塞爾維亞發現一種化學成分與克利普頓石幾無二致的礦物。

在電影「超人再起」(Superman Returns)中,超人宿敵雷克斯路瑟即是以外太空的克利普頓石來削弱超人的能力。倫敦自然史博物館的礦物學家史坦利博士說︰「我們必須小心它,我們可不想讓地球失去其最有名的超級英雄。」

揭開新礦物「Jadarite」特性之謎的史坦利是上網搜尋其化學結構─氫氧化鈉鋰硼矽酸鹽後,發現這項巧合。他說︰「當發現電影超人再起中,一個裝有雷克斯路瑟從博物館偷來的克利普頓石的盒上,寫有一樣的學名時,我感到很驚奇。」

經倫敦自然史博物館與加拿大國家研究院的科學家檢測後,證實Jadarite是新礦物。不過,它的外觀不是超人漫畫中的大型綠水晶狀,而是白色粉末狀,而且它不含氟,也不具輻射。

Jadarite將在二十五日與五月十三日於倫敦的自然史博物館限時展出。

(自由時報)
--
一鍋化反應成煉丹爐 寡醣合成新突破 清大論文登《自然》

清大化學系教授洪上程根據中央研究院翁啟惠提出的「一鍋化反應」策略,經過七年研發,突破寡醣合成研究瓶頸,利用單一反應瓶就可合成各種不同寡醣,未來可應用在對抗禽流感和愛滋病等疾病新藥或疫苗研發。

此一醣類合成領域的重大突破論文已刊載在上周出版的國際知名科學期刊《自然》,美國化學會也在前天出刊的《化學與化工》周刊專文介紹。

洪上程指出,未來若成功利用這項技術製作新藥或疫苗,由於醣類禁不起胃酸破壞,無法口服。病毒多是透過飛沫傳染經由口鼻入侵人體,應可以噴劑方式噴在口鼻;或經由靜脈注射保護人體細胞。

禽流感和愛滋病等病毒是透過其表面膜蛋白與正常細胞表面的醣分子產生交互作用、入侵人體,若能瞭解兩者互動機制,有助研發新藥或疫苗。洪上程研究團隊突破化學合成技術瓶頸,以「一鍋化反應」快速有效合成各種寡醣,引起國際矚目。

研究團隊在單一反應瓶裡,依序加入不同活化劑,把單醣分子各個可鏈結其他醣分子的全部或大多數位置保護起來,僅留一個需要反應的位置,就可產生各種不同的單醣建構單元,再鏈結成各式各樣寡醣。

傳統的化學合成方法很難有效區分每個單醣分子可鏈結的多個位置,因此必須反覆操作四到六個步驟,每個步驟都得換一次反應瓶。

為驗證「一鍋化反應」可應用在研發對抗各種病毒的新藥及疫苗,研究團隊應《自然》期刊要求,利用這項技術合成可「誘捕」禽流感病毒的三醣體分子資料庫。洪 上程指出,研究團隊研發出的三醣體,會跟人體細胞的三醣體互相競爭,搶先跟禽流感病毒蛋白質結合,病毒被此三醣體「誘捕」後,就不會感染人體,預防病毒入 侵。洪上程也表示,研究團隊雖已合成「誘捕」禽流感病毒的三醣體分子資料庫,還須做活性篩選,找出療效最好的三醣體,之後還要做毒理試驗、動物試驗和人體 試驗,新藥上市至少須十年。

醣生物醫學

醣類分子在生物系統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與病毒感染人體正常細胞的成因息息相關。病毒以其表面膜蛋白與人體正常細胞表面的醣分子產生交互作用、入侵人體,包括禽流感、愛滋病、C型肝炎、登革熱等病毒,都會與細胞表面不同的寡醣結合,達到侵入人體目的。

醣分子也與癌細胞成長、分化、轉移和新血管增生有關,更與某些細菌感染、免疫作用、發炎現象和細胞訊息傳遞等有密切關係。若能明瞭這些醣類分子的作用機制,對新藥和疫苗研發有很大助益。

清大教授洪上程則以「一鍋化反應」快速有效合成各種寡醣,當寡醣製備變容易時,科學家可進一步瞭解醣類分子在自然界所扮演的角色,特別是與病毒感染、細菌感染和癌症等有關的重要課題,帶動醣生物醫藥研究發展。

(中國時報)
--
辣的存在主義/張小虹

回頭想想,還是該好好謝謝我強健的胃。

從小並不特別愛吃辣,卻對辣有著深刻的成長記憶。像是老家市場旁邊的魷魚羹攤位,放學回家前,一定乖乖先去報到,在白菜蘿蔔的羹湯上,加上幾匙紅紅的辣 椒,配上裹滿新鮮魚漿的魷魚,讚為人間美味。假期時還會與妹妹、小表妹幾人相約比試,看誰最能吃辣,明明是白色勾芡的羹湯,都被我們攪拌成了紅色。高中 時,喜歡和同學到總統府後面的小巷子裡吃辣椒乾麵,一碗乾拌麵,加醋加辣椒加辣油再加辣椒籽,青春無敵。

對辣的承受度,年齡越長越差。吃麻辣火鍋時,大夥為了體諒我,只好犧牲點鴛鴦鍋,一邊辣一邊不辣,偶爾貪心越界,腸胃立即抗議。每回到江浙菜館吃飯,看到辣椒鑲肉的小菜,垂涎之餘,總是千萬叮嚀告誡,切不可貪嘴多食。

倒是幾年前想不開,把最辛苦的研究所課程,排在了星期一的下午。原本自作聰明,以為這是一石兩鳥之計,同時解決了我的Sunday Blue與Monday Blue。星期天在家專心看書備課,便也不再需要出門人擠人,不再需要努力打發無聊,閉關到星期一下午,再好好出門上課,上到精疲力竭,回家就是一夜好 眠。這樣,一週最難過的兩天,就都過去了。

果真那段時間的星期天沒有戶外,只有室內,沒有天光,只有夜色。一天不出門,出門的時候多已是晚上八九點,習慣散步到巷口的鵝肉攤,外帶一碗花枝羹冬粉。 這家鵝肉攤的生意火紅,尤其特別的是他們自製的辣椒醬,「本店的辣椒很辣,請酌量使用」,牆上罐上都貼了警告標語,醒目而特別誘人。這家鵝肉攤的辣椒,確 實辣得名不虛傳,每回打開外帶羹冬粉的袋口,每回都猶豫再三,該加一小匙還是兩小匙辣椒,最後總忍不住豁了出去,硬是加了三小匙。回到家裡,打開電視,坐 在沙發上呆呆吃冬粉,就當是今天最主要的中場休息。而每回都是在這個時候,先是嘴角的四周開始微微刺痛麻熱,不久之後,就是整個胃壁的灼熱,有如一團火在 悶燒。一整天在家昏天暗地、日月無光,只有在這個時候,才突然有了身體的存在感。

但辣的存在感,卻又總是如此真實而虛空,明明是一大碗羹冬粉下肚,卻沒有任何札實的飽足感,食物進入了身體,卻帶出了身體的空洞。此時,就算沒有任何內臟 器官相對位置的人體解剖學知識,我也清清楚楚知道胃之所在,辣的三度空間定位,迅猛而精準。此時,渾渾噩噩一整天無覺無感的身體,突然因辣而「啟蒙」,因 辣而「存有」。辣作為一種生理性的立即反應,打破了形上的虛無,卻也創造了另一種身體的虛無,由身體的「空」,感覺到了身體的「在」。

辣有空間性,由唇到胃,辣有時間感,由灼熱到渙散。辣不只是味覺,辣是聽覺,空間中巨大的寧靜,辣是觸覺,高強度的界面刺激,辣有火的顏色,辣有孤獨的氣 味。辣讓兩個斷裂了的世界再次相撞,一個知性的世界,頭重腳輕,身體的存而不論,一個日常的世界,酸甜苦辣,吃喝拉撒。知性的精敏,棄離了身體的官能,宇 宙漫遊後,又重新回到我小小的客廳,遇見坐在沙發上無端呆滯的我,就像鬼片一樣,吃完了一碗超辣的羹冬粉,我又回魂了,再次尋回自己的身體,再次與自己的 身體相偎相依。

現在比較想得開,不會再將壓力最大的研究所課程,排在快樂指數最低、自殺率最高的星期一,這種「我辣故我在」的自虐行徑已不復出現。但面對曾有的可笑荒 唐,回頭想想,還是該好好謝謝我強健的胃,沒有被虐待出不可收拾的毛病,也該好好謝謝我知識分子的學術專業,讓我在生命的不同時段,都能發展出各式各樣的 荒謬劇情境,喚回身體感。辣椒還是要吃的,只是別在夜深人靜的獨處時刻。

(中國時報)
--
中國空污襲台天數,暴增5成

隨東北季風 飄散台灣

台灣秋冬的空氣污染三年來持續惡化。環保署表示,受到中國大陸工業發展快速影響,污染物隨著東北季風擴散到台灣,台灣平均每年受到東北季風影響有一百一十天,近三年來,每年受到空氣污染的日數,從四十二天增至六十五天,顯示境外污染物跨境傳輸問題嚴重。

環 保署監資處指出,依據污染物的不同,可以判斷其是境內或境外產生,東北季風吹送而跨境傳輸的境外污染物,大致可分為懸浮微粒的外來浮塵土,以及工業污染的 二氧化硫,根據資料,近三年來,台灣的本地污染物濃度已從六十三%降至五十%,外來污染物對我國的影響比例,卻從七%增至三十五%。

去年高達六十五天

進 一步分析近三年的數據顯示,在秋冬時節,東北季風吹入台灣的空氣污染物越來越多,使得空氣污染日益嚴重,二○○四年時,台灣共有一百一十二天受到東北季風 影響,其中空氣品質不佳天數只有四十二天,在二○○五年的一百一十六天當中,不良空氣日數增為五十七天,去年十月迄今的一百一十一天當中,空氣污染天數多 達六十五天,民眾只有四十六天可以呼吸到乾淨空氣,台灣的空氣品質越來越糟。

此外,環保署說,在春夏時節,西南季風也會將東南亞因森林大火、燃燒樹木等過程中產生的生質燃燒等污染物吹送到台灣,使得國內空氣品質受到影響。

環保署表示,中國的沙塵與工業污染物隨著東北季風跨境傳輸,也使得日本、韓國、香港的空氣品質受到污染,為了減緩這層影響,還有日本民眾跑到中國大陸去幫忙種樹。

環保署說,去年在中部山區鹿林山設置國際級的空氣品質背景測站,會長期監測此事的後續發展。

(自由時報)
--
槍枝神話支撐校園屠殺/杜念中

美 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的槍擊案再一次引發關於槍枝管制的辯論。當然這不是第一次辯論,也絕不會是最後一次。每次辯論擁槍和反槍陣營都旗幟分明的抬出自己的觀 點,內容卻總是大同小異;當然一定少不了的,就是對《憲法第二修正案》的詮釋。爭論得愈認真,外國人就看得愈迷糊,不了解為什麼美國人會拘泥於已經有兩百 多年歷史的陳舊憲法條文。

戀槍情結源自牛仔
《憲法第二修正案》明定「受到良好規範的民兵是一個自由國家的安全保障,人民持有和攜 帶武器的權力不容侵犯」。修正案的精神有兩種體現,其一是美國社會中遭到誇大的、好勇鬥狠的西部牛仔文化。這是許多美國人對自己尚武文化的看法,總認為帶 著長短槍,行俠仗義,單騎浪跡天涯,既能展現男性魅力,又深具浪漫精神。外國人眼中美國社會的戀槍情結,也與西部牛仔的制式形象有關。
其二是美國人民反抗中央暴政的自由權利。這一點與現實嚴重脫節。歷史上對暴政曾有過的懼怕,已經完全失掉現實的基礎。現代各州轄下的國民兵,主要負責本州的治安維護,和重大災害的防治,絕無可能再和一個專制暴戾的聯邦政府對抗。武裝民兵保衛自由國度實際上已成具文。
西 部精神其實是個歷史的誤解。不明就裡的美國人與外國人總相信佩槍自衛在美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是美國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實際上美國早期社會槍枝極 為有限,和現在槍枝氾濫程度天差地遠。舉例而言,美國革命前夕,人口25萬的麻州即使擁有最多槍枝,也只有25000把,平均每10人1把,而且半數以上 都在半報廢狀態,和現在每兩個美國人至少就有1把槍相較,完全不成比例。
此外殖民時期各州的槍械都是由州政府統一管控,當時所謂的民兵行走各處, 都是手無寸鐵,根本沒有任意拔槍決鬥的條件。何況那時候的槍枝準確性差,一般來說槍枝在戰場上的命中率不到百分之1;戰爭造成的傷害大都來自刀、斧和刺刀 等近戰武器。梅爾吉勃遜主演的《決戰時刻》所描述的神勇反英軍行動,在現實裡絕無可能。當時使用的毛瑟槍毫無準頭,即使在20呎距離內也打不中6呎乘4呎 的大型固定標把,當然更不可能在瞬間解決10幾名英軍。那是好萊塢製造出來的尚武文化,不幸的是,太多美國人信以為真。
此外,直到19世紀中葉, 美國也極少發生槍殺案。社會的暴力多用於對付印第安人和奴隸;根據統計,即使因暴力氾濫而惡名昭彰的郡,大概每4年才發生一起兇殺案,而且致命的凶器通常 是利刃而非槍械。和現在全國每年25000起兇殺案(百分之70是槍擊案)相比,19世紀的美國社會可說非常祥和。
即使到了一般人心目中最狂野的西部開拓時期,整個西部地區每年死於槍擊者平均只有1人。倒是槍械販子把擁有槍枝形容得過於美好迷人;愛國、充滿男性氣概的廣告意象,被許多人當成真實的歷史。後來西部小說和電影的氾濫,更是助長了神話的流傳生根。

暴力氾濫超越以往
現 在美國擁槍派中最有力的遊說團體「全國來福槍協會」對於槍枝文化有過多誤解,對《憲法第二修正案》的詮釋也失之偏頗。他們忘了現今社會槍枝普及、暴力氾濫 的程度,是美國歷史上任何時期都不能相比的。這次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的悲劇雖仍不足撼動擁槍派人士,改變他們對自由價值和自衛權的堅持。不過如果有一天民航 機在起降時被恐怖份子用大口徑步槍擊落,槍械不僅涉及人身安全,甚至可以威脅到國家安全的問題,才可能受到正視。果真有那麼一天,美國人恐怕就得要被迫在 個人自由與國家安全間做一個選擇了。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