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1日 星期一

新聞自選輯 20080811

焚化爐燒紙錢 被批不敬鬼神

環保意識高漲,台北市政府九年前實施把金銀紙錢集中到焚化爐焚燒,北縣、南市、高市、基市、宜蘭等多個縣市陸續跟進,已有信眾表示不認同。如今北市府民政局進一步宣示以停燒為目標,部分廟宇痛批,此舉嚴重違背民間信仰。
北市以停燒為目標 保安宮批迫害

北市大龍峒保安宮董事長廖武治說,北市的政策有違憲、迫害宗教自由之虞,也不符執政者應追求天人合一的傳統思想;民間「前世燒好香」、「來去廟裡燒金」等,反映「常民生活的必然」,有其道理,這也是我國國情與宗教信仰,迥異於其他國度與宗教之處。

士林庄文史工作室負責人簡有慶說,台灣傳統宗教民俗文化逐漸流失,香燭紙錢產業趨於衰頹,市府宣示停燒紙錢的目標,可能加速消滅之。

禮儀公會籲設專用焚化爐

儘管目前焚化爐燒紙錢之前都會先進行淨爐儀式,但基隆市區重要信仰中心媽祖廟慶安宮的主委童永就說,燒過垃圾的焚化爐就是不乾淨,對神明和好兄弟不敬。台北市禮儀用品商業同業公會總幹事劉有駿也認為,淨爐就像平常都用來吃葷的廚具,臨時拜一下後就要用來吃素,不甚恰當。

中華民國禮儀用品職業工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戴明喜說,之前向內政部反映過,應在各縣市設立紙錢專用的焚化爐,不該與垃圾焚化爐混用。

信眾憂紙錢遭運回 二次販賣

廖武治說:「神、鬼跟人一樣,不食嗟來之食。」焚化爐畢竟是燒垃圾的,你把要給人家的東西當成垃圾,有欠尊重,好兄弟不一定會取用。

除了認為對神明不敬,信眾也擔憂混在一起燒的紙錢會送不到「指定者」,甚至被不肖業者整車直接運送回到店家,二次販售。

基隆市媽祖廟慶安宮主委童永說,一般中元普渡,給神明的金紙和給好兄弟的銀紙是要分開燒的,不能混在一起。

金拜神 銀拜好兄弟 混燒失真義

長期從事道教、民俗研究的中研院研究員李豐楙說,集中燒紙錢的操作應更細緻,不光只是淨爐或寫名分袋,其實燒紙錢的對象有神明、祖先及好兄弟的差別,且因對象不同,燒紙錢的地域也不同,將不同的金銀紙集中混燒,就已違背了傳統的信仰。

高雄最大的寺廟三鳳宮董事蔡財源指出,確實有信徒擔心若紙錢交給環保局處理,原本要燒給先人的紙錢會被遊魂搶走,失去了拜拜的意義。

玄奘大學宗教系教授釋昭慧解釋,佛教就認為人死不一定成為鬼,有人升天、有人投胎做人,依此邏輯,燒紙錢給祖先的前提是,祖先還留在陰間才收得到。

北市民政局副局長兼發言人陳其墉回應,逐步推動集中焚燒、減燒而至停燒,不會強制,會聽取各方意見,尊重宗教自主,未來不排除與環保單位研議興建專用爐組。

燒金紙儀式 相傳民間自發而來

信徒普遍相信燒化金銀紙錢可以照顧陰間親友,但其實這個儀式的由來,各家說法不一。

道 教總會理事長張檉表示,中國上古道教祭祀制度,有「獻幣」的過程,紙張發明後,又發展出「受生錢」,即將經文印在紙張上焚燒;另有佛教仿其道當作是「往生 錢」。但大量焚燒金銀紙是民間自己發展出來的,尤其與商人推波助瀾有關,很多寺廟倚賴金銀紙收益,鼓勵民眾燒愈多愈好,他反問:「你想想,神要這個嗎?」

慈濟表示,證嚴曾說過金銀紙的故事,是清朝一對夫妻賣粗紙為生,有一年生意很差,所以在粗紙上貼金箔紙,並告訴眾人燒這紙,能讓往生的人在陰間有錢用,之後此一說法慢慢傳開成為民間習俗。因此,這些都是人講出來、做出來的。

玄奘大學宗教系教授釋昭慧指,中國人自商朝以來的習俗認為「人死為鬼」,所以才會認為鬼到了陰間有銀紙、紙衣物等的需要,這是接受同一文化氛圍的人所玩的遊戲、形成的共業圈,把「冥紙」當「有價證券」,還玩得不亦樂乎!

(自由時報)
--
數位毒品 「聽」出吸毒快感

我們都知道音樂可以改變心情。悲傷的歌讓人哭泣、歡樂的歌振奮精神,但音樂能不能產生與毒品一樣的效果呢?

聽 來荒謬,但現在有許多網站,卻號稱提供帶來毒品效果的聲音檔案。要說這種「數位毒品」是音樂似乎不太貼切,它們其實是一種設計來影響腦波的環繞聲響,只要 有音樂播放器與耳機,就能聽到這種立體聲,每隻耳朵聽到的聲音都不一樣,不同耳朵接收的聲音在腦中結合後,會產生呼應不同腦波的新頻率。

數位毒品據說可以讓腦波與這些聲音同步進行,因此可以改變精神狀態。部分網站提供無害的立體聲,比方說,有的宣稱能幫你發展心電感應與意志力等超感官能力,有的提供放鬆或冥想的治療功能,有的則宣稱能幫你對抗上癮或緊張,或讓你減重、除白髮等。

不過多數網站都不懷好意,不僅販售模擬酒精與大麻效果的音樂檔案(藥物),有的還會模擬迷幻藥、快克、海洛因等硬性毒品產生的效果。

專家憂心恐傷害兒童

專家表示,目前沒有確切證據證實這些數位毒品是否真有其宣稱的效果,但會嘗試這類網站的孩童,可能心理層面有某種弱點,願意嘗試毒品等危險行為,家長必須多加注意。

(自由時報)
--
日企留人才 設酒吧、允失戀假

也可請血拼假

在 商場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中,日本企業開始以實際行動體現「員工是公司最大資產」這句至理名言,希望以各種福利與員工交心,進而留住人才同時提升工作效率。 在此情況下,不僅「社內酒吧」蔚為風潮,還有公司允許員工請「失戀假」或「血拼假」,抑或是在鄉間為員工另闢休閒菜園,著實讓其他多數飽受苛刻公司壓榨的 上班族望之興嘆。

東京涉谷一家經營價格比較網站的公司「EC NAVIGATION」,為提供員工交流休憩場所,去年特別耗資兩千萬日圓(約台幣五百八十萬元),在總公司內部打造一間時髦別致的「社內酒吧」。酒吧外 觀採用海盜船設計,內部陳設皆為巴黎訂製家具,最重要的是員工喝酒或軟性飲料完全免費,每月約三十萬日圓(約台幣八萬七千元)也全由公司買單。

社內小酌 增加員工溝通交流

日 本上班族向來習慣在下班後,到酒吧或居酒屋等小酌。如今公司內就有酒吧,不但免去舟車勞頓,又能免費暢飲,讓員工直呼「實在太滿足了」。該公司相關負責人 對此表示:「同仁的交流頻率因這間酒吧而大增,還常因此激盪出許多業務改善計畫。另外也可以當作吸引人才的誘因,效果遠遠超乎支出。」

「日 本效率協會」也肯定「小酌搏感情」的正面影響,該會調查顯示本年度一千三百名新進員工中,高達八十八.六%的人都覺得要和上司建立良好人際關係,「參加小 酌聚會」是最好的方法。此外,像是三菱商事也計畫明年起讓員工餐廳在夜間以「社內酒吧」的形式開放,希望員工能夠藉由用餐或小酌,自然溝通交流。

除 了「社內酒吧」之外,日本企業討好員工的方法可謂千奇百怪。經營女性資訊網站的公司「Hime&Company」,就設有所謂的「失戀假」以及「血拼假」 制度。據該公司規定,未滿二十五歲能請一天、二十五至三十歲能請兩天,三十歲以上未婚女性能請三天「失戀假」。「血拼假」則是一年兩次,每次半天。網路廣 告代理公司「opt」則特別在鄉間設置度假小屋以及家庭菜園,讓員工假日能夠走進大自然,好好放鬆一下,充飽電再繼續為公司打拚。

(自由時報)
--
激辛這詞 來自仙貝

只 要走一遭日本店頭,各種冠上「激辛」兩字的食品琳瑯滿目,多不勝數。意為「特辣」或「超級辣」的「激辛」不僅在日本引發歷久不衰的「激辛」熱潮,就連台灣 人也對這兩字耳熟能詳。不過,鮮少人知道「激辛」是三十多年前才在日本出現的新創詞彙,起源則是一家擁有五百多年仙貝生產歷史的仙貝老舖。

淡平第四代老闆原創

據 日本「每日新聞」十日報導,為人所熟知的「激辛」二字其實源自東京的仙貝老舖「淡平」。該店先祖自五百多年前便開始製作仙貝,後於一八八四年開設店面,販 售家傳的美味仙貝。一九七一年,當「淡平」目前第五代老闆鈴木敬還是小學生時,市面上出現一種辣味仙貝。某天,從補習班老師那裡拿到辣味仙貝的鈴木,回家 要求父親作出更辣的仙貝,好讓老師吃驚。鈴木的父親於是抱著好玩的心態,以大量辣椒粉做出超辣仙貝。這種超辣仙貝所使用的辣椒粉份量約占原料的五十%至七 十%,不僅表面,即便剝開也是赤紅一片。

鈴木嗜吃辣的母親順勢建議將超辣仙貝當作商品銷售,同時為了強調仙貝的辣度,特別在日文意為辣的「辛」字前,又加上「激」字,幫新商品取名為「激辛仙貝」。

「激辛仙貝」推出後一砲而紅,還有許多營業員為了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特地前來購買,當作餽贈客戶的伴手禮。

「淡平」所創的新辭「激辛」後來更於一九八六年,榮獲日本每年舉辦的「新語暨流行語大賞」的新語組「銀賞」。各大食品廠商也看準「激辛」商機,紛紛推出包括零嘴、咖哩、拉麵甚至是飲料等激辛食品,「激辛」熱潮從此席捲日本全國,至今仍舊大受歡迎。

(自由時報)
--
京奧的後殖民情境/張登及(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助理教授)

京奧開幕式順利結束。在中國網民議論張藝謀功過,台灣在野黨領袖譴責其為納粹的當口,一件嚴重衝擊國際秩序卻沒有受到媒體注意的戰爭正在發展:喬治亞與南 奧塞提亞的衝突。親俄奧塞提亞人堅持要脫離喬治亞獨立卻不獲母國允許固然是導火線,美國暗助親美的喬方,遭遇不容高加索有美國勢力的俄國堅決反對,才是最 危險的因素。只是美國全球要務龐雜,高加索地處遙遠,恐怕無法幫助喬國反獨促統。

南奧塞提亞戰爭的啟示再清楚不過:奧運只是主要國家(或許包括南韓)確認國際地位的戲臺,還有跨國資本的宣傳促銷,最多加上中小國運動員偶而出頭的戲劇性 故事。「現代」奧林匹克其實不比「古代」進步多少,奴役、飢饉、大國較勁、戰爭都與奧運同步進行。在國際政治上看來,不值得寄予過多期待。

西方多數主流媒體對此倒是比較清醒。如一位有常駐大陸經驗的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發出評論,肯定中共對外媒的開放程度確屬進步。但中共官僚追求表面 工作的完美,總像是搬石頭砸腳。BBC以英式的輕鬆看開幕,同意它「確實壯觀」,至於節目講古多而少說「現代」中國,英國記者的開脫是「大概因為中國歷史 太長」所以再也塞不進去的緣故。

紐約時報八日的一篇評論則更深刻地暗示,地主國「厚古薄今」,不僅是要宣示古國的驕傲,還可能是要向外在世界宣告「別怕,我是好意」(We mean no harm)。畢竟「新中國」在韓戰、越戰反帝的「光榮歷史」,實在不宜對西方叨絮。該文承認豪華的開幕取得成功,但火炬手李寧「會飛」畢竟不是事實,共黨 給人們「過高」期望,才是未來真正挑戰。

反觀兩岸民眾的若干意見,無論是冷漠或熱烈,總是帶著一種激情。筆者兩年多前提到,中方在設計奧運吉祥物時,刻意保持低調。此次開幕,傳統象徵如龍、虎等 等依舊不見,傳聞中的兵馬俑節目更被捨棄。就算是西方觀眾熟悉而賣座頗佳的武術,也只能用「柔」、「和」的太極拳來表演。刀劍棍棒只能讓傀儡人偶擔綱,以 免嗜武好殺之譏。

但許多中國網民認為,張藝謀等不啻在繼續貫徹其討好西方的「東方主義」美學,建構一個能被西方異國情調溫柔地擁抱的東方中國。台灣不少意見則不忘以崇高的 希臘民主想像和現代主權觀念,實現對「中華台北」命定的憤慨,並急忙對部分加油者被拒入境抱不平。兩岸對強權建構的奧運想像與世界秩序照單全收,卻無論如 何也無法自我滿意,相對於美歐好整以暇的指頭論腳,曾有被殖民經驗不能擺脫的後殖民心情難辭其咎。

帶有悲情色彩的後殖民處境值得同情地理解,但不加思考地模擬,卻容易導致父子騎驢的窘境。而明知隱喻失義卻堅持取弄,形象和利益不免有兩頭落空之險。中共 在形象工程上處心積慮地討好西方,還企圖藉由重新建構大陸民眾對台灣的瞭解來緩和衝突,害怕出事又放緩陸客在奧運期間出入台灣,但卻在民主政改等方面徘徊 不前,其「騰飛夢想」實在比控制天氣還難實現。

國內出現「納粹奧運」的類比,立意不外是擔心台灣人民成為中國眼中要打壓的的猶太人,或者淪為慕尼黑被出賣的捷克;而胡錦濤則似乎是粉飾太平的納粹領袖。 此種心情背後的歷史脈絡不難理解。甚至即便未來中華民國國旗與國號的合理待遇,在兩岸間取得進一步斬獲,都無法緩和傷感的殖民記憶與激烈的黨派競爭。但 是,中國畢竟不若當年德國足以擔當歐亞首強;布希不僅沒有奉行孤立主義,還到北京做禮拜;胡溫更無法享受當年納粹領袖的獨尊地位。

何況被神化的奧運,在歐洲不如足球,在美國不如棒球。期待出現納粹殘暴和奧運正義,是否與喬治亞利用奧運出兵而奧塞提亞要仿效科索夫獨立一樣,難符實際?這樣的後殖民激情,竟然使疾呼主權的人忘記,主權國家不應拒絕人民返國,卻可以不備理由地拒絕「外人」入境?

所幸體育競技不是殖民主義專利,還是替各地運動員加油要緊。

(中國時報)
--
想成為名醫 台大不是唯一/張展源(建國科大副教授)

報載今年大學聯考最高分落榜的學生只填了台大醫學系一個志願。人各有志,旁人實也無可置喙。不過,筆者想說個故事供這位學生參考。

我 國中同班莊同學是全校第一名畢業,後來我們都到台北市讀高中(我們是台東人),他就讀建國中學。大學聯考放榜,他考取陽明醫學院醫學系,有些失望,但仍去 就學。第二年他又報考一次,還是錄取陽明醫學系,他也就認了。畢業後,他先在國內擔任骨科醫師,後來考取公費留學,到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取得博士學位。 之後,在華盛頓特區的美國國防大學任教。而今,他是哈佛大學醫學院風濕科的助理教授,不用教書,擔任實驗室主任,帶領研究團隊。

今年六月他回台,他說哈佛同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隨時可能被解聘,因此他也考取美國醫師執照。但他仍對研究較有興趣。在哈佛,要成為助理教授必須地方知名,副教授要全國知名,正教授要世界知名。

這位同學學醫的志向不知為何?也許台大醫學系也出過許多名醫或名教授,但別的學校的醫學系也能。事在人為,何必台大?

(聯合報)
--
辦得差 國立大學也該收/楊景堯(淡江大學大陸所副教授)

一如所料在指考放榜之後,大家鎖定最低分與最後一名的大學校系大作文章,官員也如往年虛應一下。可以預見的是各校的哀號之聲明年還是會重播,一如去年此時的報紙內容一樣罵聲不斷,年復一年,政黨也都輪替了,還是看不到教育部提出有效的對策。

很多人以為公立大學沒有招生缺額問題,招不到學生的私立大學應該退場或轉型。這種認知非常不恰當,因為影響學生填志願的因素很多,公立大學的學費就佔盡優勢,不一定是公立大學的辦學績效比較好。

中 國大陸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嘗試發展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學歷檢定考試,以彌補十年文革造成的高等教育機會空窗期,應時而生的自修學校就成了現在民辦大學的前 身。中國大陸一直很羨慕許多國家的私立大學可以幫政府分擔沉重的教育經費,台灣的大學生有七成以上是私立大學培養,這正是中國大陸努力的方向。但是私立大 學與公立大學有許多立足點的不平等,兩岸相同,於是中國大陸在六年前提出「名校辦民校」的口號,成效有待評估,但是創意與企圖心令人欽佩。

台 灣的私立大學在八零年代開放申設以來就毫無節制,民間資本也源源不斷湧入,這是很多國家非常羨慕的。因為高等教育不是義務教育,政府沒有必要以人民稅收支 付龐大的高等教育開銷。如果總體需求沒有增加,私人資本投入同時,國家資本應該可以減少。換句話說,當政府建議招生缺額達九成的私立大學要退場或轉型之 時,自己應該先針對績效不佳的公立大學關閉退場,比較具有正當性,也比較符合全民利益。但是顯然政府並沒有這樣做。

如果我們將私立大學分 成三段,官員認為後段班應該退場,因為沒有學生來,這種邏輯勉強可以接受;但是我們也應該將公立大學分成三段,有很多後段班的公立大學比前段班的私立大學 績效還要差,這一類學校也應該輔導退場(而不是合併),才能夠形成高等教育的良性競爭。一味的保護公立大學只會降低大學競爭力,也浪費人民的稅收,更對不 起學生與家長。

我國的大學嚴重過剩已經是積重難返,退場之後要做什麼也都可以集思廣益,但是政策上必須對全國人民負責,要有魄力將公私立大學退場機制同時公諸社會,而不是等招不到學生來做仲裁,不要再年復一年重演相同的戲碼。

(聯合報)
--
為大多數學生著想/聯合晚報社論

大 學入學分發放榜。社會大眾的注意力,多半集中在那些最突出醒目的例子,例如:各類組榜首科系是哪些,十六歲就考上台大,明星高中的優異表現,以及今年難堪 的超低分也可進大學等等。這些個案,總是引起一陣驚嘆,有些成為「有為者亦若是」的立志典範,當然也有的引發「這樣下去怎麼辦」的焦慮討論。

極端的例子引人注目,當然難免。不過,教育是眾人之事,在當今什麼事都往M型兩端發展的趨勢中,我們也應該為大多數「中間型」的人著想,看看能不能為多半的「普通學生」找到利基和發展機會。

今年大學入學有一現象,頗令人鼓舞,就是很多社區高中的學生表現不錯,甚至有些特別耀眼的個案,令地方上的師生和家長產生很大信心。此一趨勢其實已漸漸形成了一段時間,有點像是「默默耕耘,終於開花結果」,也可說是教育上的一個「寧靜革命」。

關 於「社區高中的大學指考成績不輸明星高中」的報導,去年即已出現。宜蘭高中吳校長進行研究,選擇宜蘭地區一所較優質的社區性高中,和北部一所明星高中作比 較,發現社區高中學生表現優異。吳校長用這項研究結果,說服很多家長把子女留在家鄉讀高中,改變了過去名列前茅的國中畢業生幾乎都跨區前往台北讀明星高中 的現象。

教改十年下來,有人指責學生素質普遍變低,也有人認為嚴酷的升學競爭絲毫未減輕。不過,就從越來越多家長願意讓孩子就讀社區高中、且社區高中素質提升的現象來看,社會觀念和地區教育結構已漸漸有所改變,而且是往可喜的方向改變中。

有 人提醒注意「大學高中化」、「高中國教化」現象,但這些趨勢也存在著正面訊息。如果家長願意鼓勵孩子就讀在地學校,不但對年輕學生的身心發展有幫助,也可 改進教育上的城鄉差距。此外,很多個案如果發生示範作用,帶動趨勢,也是好事。例如有的學生成績可上國立大學,卻寧可選擇自己的特定志向;也有很多學生不 再盲從傳統的熱門科系。教育選擇若能往多元化方向發展,一定對多數學生有利。畢竟,不是人人能進台大醫學院,教育還是應為大多數學生著想!

(聯合晚報)
--
報廢機車領1500元 擴至全台 限二行程7年以上舊車 專家:誘因不足

淘 汰你家的二行程舊機車就可領補助金。環保署近日核定「淘汰二行程老舊機車計劃」,將目前只限高雄縣市與屏東縣的二行程機車淘汰補助擴大到全國,即起民眾只 要到合法管道報廢七年以上的舊機車,就可領取一千五百元補助金,環保署預計編列七千五百萬元,年底前淘汰五萬輛舊機車。但專家認為這項補助誘因不夠。

減少空污
曾 紅極一時的二行程機車二○○四年停產後,目前全國尚有總數達三百萬輛的二行程機車。由於二行程機車空氣污染排放濃度是四行程機車四到八倍,因此去年十一月 環保署補助高雄縣市與屏東縣試辦「淘汰老舊二行程機車計劃」,凡是二○○一年一月以前出廠的二行程機車,報廢前一年曾進行機車排氣定檢,再交由合法回收商 回收,就可領取每輛一千五百元補助。
環保署官員說,據高雄市環保局所提報告,該補助去年十一月實施至今年七月底,就有兩萬三千一百五十一件申請補助案,減少一氧化碳排放量為六萬兩千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為五十萬零兩千噸。

加速民眾換車計劃
因也有立委質疑為何補助獨厚高高屏縣市,所以近日決定擴大補助各縣市,每輛報廢車補助費比照高高屏為一千五百元,「可回溯到今年七月報廢的車輛。」
家住北縣的民眾涂志豐說,家中有一輛購買多年的二行程老機車,主要是母親買菜的交通工具,「本來就有幫她換車計劃,如有補助,可能會加速換車計劃。」

消基會:提高金額
不過,消基會汽機車消費委員會委員郭守穗認為,二行程機車多為五十西西引擎,排氣量小就有不錯馬力,且不易故障,環保署光補助一千五百元就要民眾淘汰車子,金額似乎太少。「買五十西西的多是收入不高的族群,應針對他們換購四行程機車採取補助,且金額要提高,才會有誘因。」
YAMAHA經銷商北區聯誼會會長王耀群也說,現在一輛四行程機車就要四萬多元,景氣那麼差,只提供一千五百元補助,政策效果有限。

環保署擴大二行程機車淘汰補助
◎對象:2001年1月以前出廠二行程機車
◎補助:全國縣市(含先前已實施的高雄縣、市與屏東縣)
◎金額:每輛1500元
◎條件:
.回收當年或前一年須有排氣定檢紀錄
.車體須交由合法回收商完成回收手續
◎日期:即日起可申請,另可回溯至今年7月1日後的回收車輛
◎查詢:0800-031-531

(蘋果日報)
--
男打嗝連1周 竟是腦中風 延腦血管阻塞 醫:打嗝30分鐘即異常

打嗝是常見生理現象,卻可能隱藏致命危機。一名男子連續打嗝一周,後來因右手發麻就醫,才發現他已腦中風,延腦血管堵塞,若再拖延,可能危及性命。醫師表示,打嗝若超過三十分鐘即屬異常,若喝溫水、吃腸胃藥仍未改善,應盡速就醫。

不可大意
接獲病例的國泰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仁澤昨表示,這名五十多歲的男子,就醫時仍不斷打嗝,但較困擾患者的是右手發麻。男子還對醫師說,打嗝不停的現象已維持一周,連吃飯也有些困難,但他一直認為是消化不良,未積極就醫,但右手發麻,讓他很困擾,才來掛號求醫。

神經放電刺激橫隔膜
陳仁澤說,經檢查後,發現男子的延腦血管堵塞、已經中風,因延腦是控制人體迷走神經的中樞,一旦延腦血管發生阻塞,即可能造成體內迷走神經異常放電,造成胸腔與腹腔間的橫隔膜不斷收縮,引發打嗝症狀。
由於男子的打嗝是中風所引起,經給予阿斯匹靈等抗血栓藥物治療,約服藥三至五天該男子已漸漸康復,也不再打嗝,但延腦中風仍有復發機會,仍建議男子須定時回診追蹤。
陳仁澤指出,臨床較少見中風以打嗝為表現,但須提醒的是,這些患者通常未警覺到打嗝過久的可能危險性,就醫往往是因身體出現其他中風症狀。
書田診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黃婷毓則說,打嗝打不停也可能是一些罕見疾病所造成,例如她曾治療的一名三十來歲女性,打嗝竟持續近兩個月,檢查後才發現是「多發性硬化症」,其體內的迷走神經發炎,未獲改善,才造成打嗝打不停。

服腸胃藥無效速就醫
馬偕醫院腸胃內科主任朱正心表示,打嗝多半是吃太飽,胃撐大,刺激到橫隔膜所產生的反應,但也不能排除是某些腸胃道疾病,甚至更嚴重的血管、神經疾病如中風、多發性硬化症所導致,所以當打嗝持續三十分鐘以上,且服用腸胃藥仍無改善,得迅速就醫鑑別診斷。

打嗝注意事項
.打嗝打不停時,可進行深呼吸,或喝些溫開水,多能有效改善症狀
.再次進食不能中止打嗝,因打嗝多起因於消化不良,多吃可能使打嗝惡化
.正常的打嗝,時間應在10至15分鐘左右,超過30分鐘即為異常
.一般打嗝經服用腸胃藥後,多會有改善,若仍未改善,應就醫檢查,查明是否其他腸胃道或腦血管、神經疾病所致



(蘋果日報)
--
19至44歲 最愛買營養品 電腦族補充葉黃素 過敏兒可吃乳酸菌

一份最新研究發現,近三成民眾常購買營養補充品,十九到四十四歲女性與老年人更是消費主力,常買綜合維他命、維他命C與鈣質。專家提醒,一般人只要補充綜合維他命即可,另可據自身年齡、工作型態,額外補充其它營養素,但服用前應先諮詢醫師、藥師意見,以免產生不適。

依年齡需求選用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與中央研究院合作,分析衛生署一九九三年到二○○二年十年間、逾萬人的國民營養大調查,日前刊登在《台灣營養學會雜誌》。開業藥師林信安指出,現外食族多,很多民眾會購買綜合維他命,來改善營養不均,直到現在仍是綜合維他命賣的最好。
開 業藥師柯明道說,一般民眾額外補充綜合維他命即可,但常用電腦的上班族,可額外補充葉黃素等護眼營養補充品。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陳巧明建議,民眾 可依年齡、生活型態補充營養補充品,像心血管疾病者,可補充具抗氧化功效的維他命E、C。開業藥師林信安則建議過敏兒可吃乳酸菌。
亞東醫院家醫科 主任陳志道提醒,民眾服用營養補充品前,應先諮詢醫師、藥師意見,以免交互作用。衛生署署立台北醫院藥師張筱琳舉例,同時吃降血脂藥物與紅麴補充品,恐有 肌肉酸痛等副作用,而魚肝油本身含脂溶性維他命A、D,若又額外補充維他命A、D,易累積過量,提醒民眾注意。

各族群攝取營養補充品建議表
◎老年人:
.深海魚油、紅麴、納豆等有益心血管
.鈣與他命D有助預防骨鬆
◎孕婦:葉酸、鐵等幫助胎兒發育與補血
◎青少年及兒童:
.過敏兒可吃乳酸菌
.考生可吃有益視力與腦力維他命A
◎上班族:
.電腦族可選葉黃素、山桑子等補眼
.常熬夜者可吃維他命B群
◎粉領族:
.可攝取蔓越莓加強泌尿道保健
.服用葡萄籽幫忙抗氧化,避免長斑
◎患病者:
.心血管疾病可補充具抗氧化功效的維他命E、C與礦物質硒
.免疫力較差、常感冒,可補充維他命A與C
註:服用上述營養品前應先諮詢醫師或藥師的意見

(蘋果日報)
--
喬治亞首都挨炸 撤軍南奧 美警告俄 如不停火 嚴重損害雙邊關係

因 喬治亞出兵南奧塞地亞(South Ossetia)企圖收復南奧,引發喬治亞與俄羅斯的戰火持續,軍力居絕對優勢的俄羅斯,昨首次攻擊喬治亞首都提比里斯轟炸一處軍機場,喬治亞軍隨後撤出 南奧首府,釋出善意。也想脫離喬治亞的亞布卡薩省(Abkhazia)昨派千人部隊到境內唯一被喬治亞控制地區,等於開闢第二戰線。

美國昨警告俄羅斯停止攻擊喬治亞,否則雙方關係將遭受「重大」、持久性損害。不敵俄軍強力砲轟,喬治亞軍昨撤出南奧首府茨欣瓦利。喬治亞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洛馬亞說,撤軍代表友善,呼籲俄羅斯接受停火。

傳俄軍增派上萬兵力
喬 治亞表示,俄軍已控制南奧首府茨欣瓦利,並準備進攻西部亞布卡薩。俄軍增派6000人到南奧,4000人到亞布卡薩。但俄軍方否認要擴大這地區的衝突。亞 布卡薩自封總統的巴嘉許(Sergei Bagapsh)稱已派千人部隊到科多里峽谷,準備將喬治亞軍趕走。科多里北部是該省唯一還在喬治亞控制的區域。
在喬治亞撤軍南奧前不久,提比里斯國際機場附近一處製造Su-25戰機的軍機場遭俄軍轟炸,未釀傷亡。俄軍機上周五起就進入喬治亞領空,空襲數處空軍基地和有大型運油設施的黑海港口波提,造成不少平民死傷。

普丁會見總統論情勢
俄戰機還攻擊將裏海原油輸往西方的Baku-Tbilisi-Ceyhan油管,顯然未命中,沒有傳出供油中斷消息。這條油管供應全球1%原油,每天輸送100萬桶原油到土耳其,對全球能源市場十分重要,也是繞過俄羅斯壓制從此區出口能源的唯一石油和天然氣管道。
俄 國稱上周四爆發衝突以來,已有2000人死亡,喬治亞稱300人喪生,多數是平民。眾多難民從南奧搭巴士逃到鄰近的俄羅斯札馬格村。41歲婦女貝斯卡耶娃 眼眶泛淚,她父親死於1994年亞布卡薩爭取獨立戰火,她問:「為什麼要戰爭?為什麼大家為了一丁點土地打得你死我活?」
俄羅斯總理普丁 (Vladimir Putin)在視察北奧塞地亞首府弗拉季高加索後,前晚在莫斯科會見俄國總統梅德韋捷夫(Dmitry Medvedev)。他表示俄國將協助南奧難民返鄉重建家園。俄國緊急應變部野戰醫院將待情況允許部署到南奧,目前已有數噸醫療用品運抵。

烏克蘭阻俄艦返基地
在喬治亞首都提比里斯,民眾對於與俄開火感憂慮,卻決定要對抗俄羅斯。一處捐血站外排滿熱血民眾等著捐血。
俄 媒體報導,俄國軍艦已抵喬治亞黑海海岸。至於目的則眾說紛紜,國際傳真社指俄軍想封鎖海岸,阻止喬治亞從海上取得軍火。俄羅斯新聞社引述匿名消息指俄國無 意封鎖,「海軍封鎖意味戰爭」,「我們不和喬治亞交戰」。烏克蘭昨警告俄羅斯,因俄軍部署到喬治亞黑海海岸,烏克蘭可能阻止俄艦返回克里米亞半島基地。

喬治亞和南奧塞地亞衝突Q&A
Q:南奧塞地亞現況為何?
A:自1991至92年抗爭自喬治亞獨立以來,南奧塞地亞一直自行運作,雖宣布獨立,卻未獲任何國家承認。喬治亞總統薩卡希維利矢言將南奧和另一分離地區亞布卡薩的控制權收回。
Q:南奧塞地亞為何要脫離喬治亞?
A:奧塞地亞人原為居於頓河以南俄羅斯平原的民族,13世紀蒙古人入侵,被迫南遷到高加索山區。南奧人想和現為俄羅斯聯邦自治共和國的北奧塞地亞合併。
Q:最新一波危機起源為何?
A: 自薩卡希維利2004年當選後,喬治亞和南塞緊張升高。他提議給予南奧自治,歸屬在喬治亞下。但南奧06年非正式公投,要求完全獨立。今年4月北約稱喬治 亞可能加入,引起俄羅斯不滿。數周後,俄加強與南奧及亞布卡薩的關係。7月俄軍機進入南奧境內的喬治亞領空,與喬軍零星衝突。喬軍指控俄軍提供武器給分離 份子,俄稱進行維和任務,誓言保護南奧境內俄羅斯公民。

(蘋果日報)
--
蘋論:醫學教育宜多反省

大學入學放榜,醫學院還是學生的最高志願,數十年如一日。這項源於日本殖民時代的風氣,歷久不衰,實在是有特殊的社會意義。
台 灣醫界不像西方醫界只是專業醫生,還擔負社會進步的責任,因此醫生關懷政治,對政治採取立場的很多。這個傳統也造就了醫生崇高的社會地位。可是,這個現象 正在逐漸改變。新一代的醫生已淡出政治,對社會也無意介入改變,自覺的社會地位也沒有上一代高。他們毋寧在與健保的辛苦鬥爭中,費心於如何獲取較多的利 益。

現實磨蝕救人抱負
醫生的養成教育很漫長艱苦,只有第一、二年的通識課程還有機會思考自己的人生意義;第三年以後的基礎醫學課程就會讓學生手忙腳亂;五、六年級的實習和臨床,學生已經來不及找尋自我,因為換跑道的成本太高了。
等 好不容易畢了業,考上醫師執照,接著就是住院醫生訓練,再考過專業醫師執照後才能成為主治醫師。若要成為名震杏林的高收入名醫,還要經過多年的努力與好 運。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原先濟世救人的理想將磨蝕得差不多;而被有些病患控告的打擊,也會使充滿抱負的年輕醫生灰心喪志;於是慢慢養成冷漠、怕事、敷 衍、推托的習性,醫師的光環便退色為面目可憎的郎中。

急功近利不教人文
近年來,台灣也反映西方醫學界的潮流,加強對醫學倫理和人 文素養的教育;可是效果有限。美國良好的醫學院都在研究所,大學沒有醫學系。大學時修習生物、化學等與醫學有關的學分,畢業時才可申請醫學研究所。因為大 學四年是通才教育,對人類文明有貢獻的知識都要涉獵一些,因此自然科學、生命科學、社會科學、人文學都需修習。但在台灣、中國,學生一進大學就學醫,其他 像是文學、哲學、歷史、社會等知識只懂皮毛,如何希望他們有人文修養?
急功近利的教育造成念社會、人文的學生不懂自然科學;讀理工的不懂人文社 會,每個人的知識都殘缺不全,對生命和世界的看法如何周全飽滿?如何培養醫學院的學生認真看待人生的核心價值?如何對台灣醫界做出人性化的改變?這些都應 審慎思考,以免浪費了全國優秀青年人的可貴青春。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