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新聞配飯 中研院學者抓狂
受不了員工自助餐廳強迫「吃飯配電視新聞」,中研院十五名研究員投書院內電子報,認為餐廳應該是寧靜的用餐環境,並做為知識交流場所;但員工餐廳每天不停地播放電視新聞,讓想健康用餐的人無可棲息,希望中研院把電視移走。
員工餐廳表示,中研院總管理處已將連署書轉交給他們,自昨天起開始關掉一台電視機,另外一台則將音量轉小,希望能照顧到不同需求的人。
研究員不堪折磨 連署改善
中研院的員工自助餐廳有兩台電視,以前只有一台播放電視新聞,但近來「火力全開」,兩台電視同時播新聞,讓有些研究員抵擋不住「轟炸」。中研院十五名研究
員在廿八日出刊的「中央研究院週報」電子報中,以「小朋友,吃飯的時候不要看電視!」為題,從文化與生理健康兩大理由,詳述電視不應該在中研院的餐廳存
在。
投書指出,學術機構的餐廳應該提供學人寧靜的用餐環境,可以讓同仁間進行知識交談。但中研院的員工自助餐廳只要一開門,無時無刻都在播放電視新聞,對於常在餐廳用餐的研究員來說,實在是一種折磨。
電視新聞太刺激 影響消化
參與連署的研究員認為,國外知名的學術機構如英國的牛津和劍橋學院,都以提供文化交談的餐廳為生活重心,嘈雜的餐廳讓人無法健康用餐,也妨礙同仁間知識交流,「難道中研院也不能免俗嗎?」
投書還說,台灣電視新聞的特性根本不適合在用餐時收看,台灣電視新聞為了符合腥羶色與緊張刺激的調性,播報時速度急速、聲調高,令收看者產生焦躁不安的生理效應,對於用餐情緒影響尤其嚴重,根本是「罔顧媽媽的叮嚀」,吃飯配電視,影響咀嚼消化。
餐廳本來就吵 不宜交流學問
研究員說,他們向餐廳反映,餐廳卻以「有人要看」回應。他們質疑,如果有顧客要求就要提供服務,那有顧客要求抽菸,餐廳就要開放抽菸嗎?
參與連署的中央研究院資訊所研究員陳孟彰說,他們其實要求的不多,只是希望有個寧靜的用餐環境而已,如果餐廳認為大多數人要看,把電視新聞的聲音關小一點也可以。
儘管有研究員對餐廳播電視新聞表示反彈,但也有研究員私下透露,最近政治新聞比較多,政黨偏好較明顯的人看了可能會有不同感受。也有研究員表示,大家平時
做研究本來就很少看新聞,利用吃飯時間關心一下國家大事也不錯。真正要做學問交流,其實很少人會選擇到自助餐廳去,那裡本來就很吵雜。
店家:吸人氣 顧客:順便看時事
「吃飯配電視」是小時候媽媽一再禁止的「娛樂活動」,但不知何時已經融入台灣的飲食文化中。不少店家認為,店裡播放電視新聞有助凝聚人氣,客人則認為可以趁吃飯時間了解一下國家大事;但也有部落客在網路上發起運動,呼籲大家把公共場合的電視轉離新聞頻道。
碗粿店老闆陳先生說,小吃店裝電視也許會吸引人潮,但來用餐的民眾可能一坐下來就是一個小時,要看到某一個段落才走,對生意好的店家來講,流動率下降,也會造成一些困擾。
便當店的張老闆說,「有時候裝電視是為了自己要看啦。」對用餐離峰時段或生意不好的店家來講,多了台電視也可以撐撐場面。為什麼要轉到新聞台?張老闆說「因為大多數人比較愛看嘛!」
保險業的闕小姐表示,他們平時的工作都在外面跑來跑去,有時候在吃飯時看一下電視,順便瞭解一下社會發生了哪些事也不錯。
百貨業的潘小姐說,自己已經養成「吃飯配電視」的習慣,中午吃飯會刻意找有電視的地方。潘小姐說,雖然最近電視台很愛把政治新聞「搞得跟連續劇一樣」,但只要不在用餐時間播到噁心的命案新聞,她都可以接受。
也有人認為,吃飯時看電視新聞,不但影響用餐心情,邊吃飯還要邊咒罵政治人物,也會造成消化不良。有部落客觀察到,他公司附近的便當店特喜歡播T台,麵店則特愛播中天,「難不成有簽約合作嗎」?部落客還看出心得來。
吃飯配電視
為了中研院餐廳的電視新聞聲浪太煩人,多位中研院院士連署反對,一般人也許有不同觀感,但吃飯配電視的現象,現在的確已經成了常態。
電視是最容易取得也算是最便宜的娛樂,不管什麼時間,只要一按遙控器,就可以有看不完的節目。好不好看、營不營養是另一回事,至少它可以把空白的時間填得毫無空隙,讓人完全不必費任何腦筋。
但也因此,現代人對電視已經到了嚴重依賴的程度。以前餐桌是一個家庭的重心,家人圍繞著餐桌吃晚餐,交換一天的生活點滴。但現在愈來愈多的家庭是以電視為
重心,吃飯時大家圍繞的不是餐桌,而是電視,家人的交流時間也局限在短暫的廣告時段。大家一個個抱著飯碗對著電視扒,擺著菜肴的餐桌卻是一片寂寞。
隨著生活作息與家庭型態的改變,許多家裡常湊不齊吃飯,於是各吃各的,也各看各的電視。想一想,現在家人真的全員到齊一起做的事,好像愈來愈少。有些很珍貴的東西,也在其中漸漸失去了。
其實,專家常規勸大家,吃飯要在輕鬆專注的狀況下進行,不要對著電視吃得食不知味。但現代人生活節奏緊張,又染上了電視之癮,要規規矩矩對著飯菜一口一口吃下去,還真有點不太習慣。除了吃飯配電視,有人還吃飯配電腦,連帶讓鍵盤品嘗了不少美食。
這樣的進食,真是有損滋味,不只是食物的滋味,還有生活的滋味。
(中國時報)
--
中研院連署:餐廳不要開電視
繼中研院院士批判台灣電視充滿言語暴力之後,研究人員日前再度向電視開砲,連署要求院內自助餐廳在用餐時間把電視關掉,拒絕「用電視新聞拌飯」。
包括院士李文雄在內的十五位中研院研究人員,聯名在最新一期的「中研院周報」中發表聲明,建議「電視不應該在中研院餐廳存在」。聲明表示,學術單位的餐廳應該提供寧靜的用餐空間,以及知識文化交流的環境,「嘈雜的電視」已經妨礙了學者的「知識交談」。
連署人基因體中心副研究員張典顯說,從沒看過世界上哪個學術機構的餐廳是這樣,「讓人看笑話」,且「台灣電視也沒什麼好看」。
另
一個讓研究人員建議「餐廳關電視」的原因,是台灣電視新聞不適合用餐時收看。中研院自助餐廳中有兩台電視,用餐時間多半轉到新聞台。連署人之一、中研院資
訊所研究員高明達表示,「很多電視新聞很奇怪」,中午吃飯的時候看到凶殺案、車禍的新聞畫面「很不舒服」,就算這些事情真的重要到非播不可,很多電視台也
不是用客觀的方式報導,「而更像是誇大渲染」。高明達表示,平常如果要了解新聞訊息,都會透過網路而非電視。
研究人員在聲明中也對電視主播有意見,認為台灣的主播都會「把音調特別拉高」、「播報速度急促」,以符合新聞緊張刺激的調性,這樣會讓人焦躁不安,甚至產生焦慮症。
這些多半有國外求學、研究經驗的高級知識分子,在聲明中特別以哈佛、耶魯等國外學術機構,以及 CNN、NHK等「令人尊敬的國際電視新聞」為例,凸顯「用電視新聞拌飯」、「新聞播報方式」等台灣的特殊現象。
餐廳服務人員無奈地表示,就算他們不開電視,來吃飯的顧客也會主動把電視打開看新聞。中研院總管理處已經把連署學者的意見轉交給餐廳。餐廳在獲悉後,已經將一台電視關掉,另一台電視的音量也調到最小。
--
針
對中研院院士連署發表聲明表示「拒絕用電視新聞拌飯」,TVBS發言人張維銘表示:「尊重觀眾不同意見,但新聞報導仍是多數人重要資訊來源。」東森新聞部
總編輯歐陽劭瑋則說:「本台努力朝向闔家觀賞方向製作,新聞自律也已經發揮很好的功效,院士應該給業者一些鼓勵,建議多朝正面思考。」
吃飯就該高分貝? 該思考的文化
讓嘈雜的電視在餐廳中消失,還給食客一個寧靜的環境,不僅牽涉到「吃飯配電視」會影響消化的健康問題,也與不同國情的文化差異有關。
台灣餐廳的喧鬧嘈雜長久以來受人詬病,就算是坐在對面的兩個人談話,也要拉大嗓門。這種經由高分貝的「熱鬧」所帶來情感交流的「熱絡」,已成為台灣飲食文化的一種現象。
一位來台灣教書很久的歐洲學者觀察到,歐洲人喜歡藉由「喝」來交流情感,因為不管喝咖啡、喝啤酒,都比較能空出嘴巴聊天。
但是台灣人喜歡用「吃」來聯絡感情,他發現台灣人很喜歡「請客吃飯」,縱使大家嘴巴、筷子動個不停,伴隨著周遭人聲鼎沸的環境,也絲毫不會有誰被冷落的感覺。他認為兩種文化並沒有好或不好,只是入境問俗而已。
這次中研院連署要求院內餐廳關電視的學者,在聲明中以哈佛、耶魯、海德堡、巴黎等大學為例,說明學術機構的餐廳「應該」要是安安靜靜的。而且認為CNN、BBC、NHK等「令人尊敬」的國際電視新聞播報方式才會帶給人平靜、權威感。
台灣的電視新聞長久受人詬病,是否讓人「倒胃口」,也見仁見智。提案學者是以西方文化作背景經驗,可是或許有更多普羅大眾在吃飯時,希望有電視調劑。只是全國最高研究單位三番兩次表態,台灣的電視新聞也許真的讓一部份人感到壓迫感吧。
另一種聲音 接觸時事 只剩這頓飯了
並不是所有人都認同「吃飯不應該配電視新聞」。中研院內部也有不同聲音,希望不要剝奪很多人一天中僅有的接觸時事的時間。
中研院歷史語言所研究助理胡其瑞認為,不應該強迫餐廳把電視關掉,因為「有人就是有吃飯配電視的需求」。他覺得不想看電視的人應該自己外帶食物去安靜的地方吃。
「每個人的需求都不一樣」,胡其瑞說,應該以大眾的需求為主,而且中研院也沒有那麼多空間可以分割成「看電視區」、「不看電視區」。他表示,這種事牽涉到「公眾的需求」,應該要經過大家討論之後再做決定。
不過,中研院環境變遷中心副研究員周佳表示,餐廳開不開電視這個問題已經討論了很久,都沒有最後的定論。
胡其瑞有個九個月大的女兒,他表示,身為父親,「我還是會希望她能專心吃飯,不要一心二用」。
在PTT網站的中研院板上,有一個代號fhk32的網友表示,自己「一天當中沒有太多時間接觸時事」,只剩下用餐的時間可以「跟上時代」,所以希望不要剝奪他吃飯時的小小娛樂。
他也指出,當學者們在「交流知識」的同時,是不是也有可能影響鄰桌安靜用餐的權利?當他們喜歡在用餐時「交流知識」,也會有人喜歡在吃飯的時候「看電視聊八卦」。
fhk32說,如果連署的學者對國內新聞台「播報急促、音調過高」有意見,不如建議餐廳改播知識、藝文頻道來取代新聞節目。並認為在中研院的人都不是小朋友了,吃飯配電視是不是會妨礙健康,大家應該都有定見,「這篇文章應該發表在國語日報上給小朋友警惕」才對。
(聯合報)
--
中研院研究員連署:餐廳禁播新聞
吃飯配電視 台灣怪象
「吃飯時最好不要看電視!」十五位中央研究院研究員聯合投書院內刊物「週報」,認為中研院活動中心餐廳的電視強力放送電視新聞,嚴重影響他們的用餐情緒,「在吃飯的時候看電視新聞像吸菸一樣,妨礙所有用餐人的飲食健康,所以不應該在院內餐廳播放。」
政論節目吵鬧謾罵 院士憂
今年七月中研院院士會議上,多位院士就曾對電視政論節目等媒體常見的吵鬧謾罵提出質疑,擔心導致社會充斥語言暴力,因而提案建議政府和各界應正視台灣充滿語言暴力現象,改善這種社會風氣。
研究員聯合投書的文章則強調,學術機構用餐環境都是安靜、和悅的,美國公私立學術機構如此,德國的海德堡、柏林大學、法國的巴黎大學,日本、義大利、荷蘭的大學也是如此,只有台灣是用電視新聞「拌」飯。
主播報稿急促 令人焦躁
此外,他們說,CNN、BBC、NHK等國外媒體的新聞播報速度和緩、聲音沈穩,給人平靜、有權威的感覺,台灣的新聞播報則是速度急促,追求緊張刺激的調性,讓人焦躁、不安,長期暴露在這樣的空間,會令人產生焦慮症。
連署人之一的基因體中心副研究員張典顯說,學術單位的餐廳應是文化溝通的地方,他們向餐廳小吃部反映,業者卻說有客人要看,反而請他們去隔壁房間用餐。
研究員陳孟彰抱怨,中研院餐廳電視一直都開得很大聲,影響到中午用餐休息情緒。研究員高明達強調,電視台常在用餐時間密集播出社會新聞,令人不舒服。
中研院院士曾志朗表示,他本身也不喜歡吃飯有電視節目打擾,日前中研院院士會議的提案,就是希望媒體能夠用更安詳、積極鼓勵的正面態度播放新聞。
一位不願具名的院士也表示,國內電子媒體令人非議的地方在於常預設立場,會選擇性訪問和報導,立場未必客觀,正確傳播訊息的社會功能也令人存疑。
業者:兩台電視已停一台
在
該餐廳服務的婦人指出,確有部分研究員多次希望減少電視播放新聞,不過也有人要求看電視,他們很為難。前天中研院總辦事處有派人拿研究員投書給她看,所以
已關閉其中一台電視,並且掛上故障標誌;另一台則把音量降低到幾乎聽不到,「如果有人想看,也去弄個連署吧!」她說。中研院總辦事處處長葉義雄昨天手機關
機聯絡不上,截稿前無法得知回應。
台灣播報像表演 愈看愈緊張
中研院研究人員認為「吃飯配電視」有害健康,傳播學者們也多認為,台灣的新聞就像「好萊塢警匪動作片」,步調緊張刺激,又不斷重播衝擊畫面,放大激烈表情或者謾罵片段,讓人越看越緊張,確實不太適合在用餐時收看。
政治大學廣電系教授黃葳威說,台灣新聞在內容影像和話題呈現上,不時放大激烈表情或者謾罵片段,搭配刺激字幕,會對青少年兒童產生潛移默化的不良影響。
黃葳威並說,主播也常將電視當成表演舞台,面目表情誇張,偏偏通常不在新聞現場,不了解情況,卻加上太多個人主觀情節評論,容易過度渲染。
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管中祥表示,台灣的電視新聞常被人笑稱「吃飯配屍體」,閱聽眾當然有權拒絕收視品質不好的節目,他在家中吃飯時就不會看電視。
交大傳播與科技系助理教授魏玓指出,知識份子如果認為台灣電視不好看,或是看了不舒服,應多關注,提出更多改進之道,讓媒體環境變好,畢竟電視新聞是許多民眾所依賴的媒介。
NCC只能要求自律
國
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傳播內容處處長何吉森說,新聞內容的查核牽涉到新聞自由,NCC查核重點以羶色腥及置入性行銷為主,經查有違背廣電法的地方,
會處以二十至兩百萬不等罰鍰。但論及媒體採訪行為,或者一窩蜂去採訪,造成隱私權侵害,何吉森說,NCC只能以行政指導方式,要求媒體自律,尊重被採訪者
的隱私權和人權。至於「吃飯配電視」的問題,他個人則會刻意避開有電視的地方,吃飯注重消化,餐廳應該放些輕柔音樂取代播放電視。
無線台:有線台較嚴重
無線四台多表示,因播出時間多在觀眾用餐時間,會考量新聞的內容,畫面太過於強烈的新聞就會避免,主播播報的方式也力求平實、穩重,不會求戲劇效果,中研院研究員反映的應該是針對有線台的新聞。
有線台:尊重拒看自由
三立、年代都回應,觀眾有選擇要看哪一台的權利,也是個人自由,尊重大家的意見,TVBS則表示,尊重觀眾不同的看法,但新聞報導也是許多人獲得資訊的重要管道。
吃飯邊看電視 易脹氣、消化不良
腸胃科醫師表示,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多少會影響吃飯時的注意力,有時會忘了咀嚼,或是沒注意到湯或飯中有細骨頭就吞下肚,造成消化不良或是傷害。精神科醫師則認為,看電視影響腸胃消化因人而異,平時容易緊張的人比較會受到影響。
新
光醫院腸胃科主任廖朝聖表示,邊吃飯邊看電視除了容易分心,也可能吞進一堆的空氣,造成腹部脹氣。此外,有些用餐場所的電視喜歡播放摔角等讓人看了會血脈
賁張的節目,影響用餐情緒,進而影響自律神經,消化液分泌會因而減少、腸胃蠕動也會受到影響,甚至有人會食不下嚥,建議吃飯場所還是多放些讓人放鬆的輕音
樂,較能幫助消化。
振興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嚴烽彰表示,邊吃飯邊看電視會影響到腸胃消化,主要是受電視播放的內容影響。輕鬆的節目,有助於放鬆用餐情緒;如果是自己不喜歡的節目或是訊息,就會感到生氣、緊張及不安。情緒起了很大的波動,自律神經就會受到影響,腸胃蠕動異常,導致消化不良。
嚴烽彰認為,每個人對節目或是訊息的承受度不盡相同,一樣的節目,有人看了沒事,有人就氣得不得了,平時警覺度較高的人,比較容易受到電視的干擾,這種人又偏偏愛將遙控器拿在手上。
(自由時報)
--
餐廳播新聞 中研院 卡 高音調損消化 研究員連署撤電視
中研院研究員最近連署,要求電視機退出院內餐廳,因用餐時總會聽到主播拉高音調、以急促的聲音播報新聞,不但影響消化,還會讓人產生焦慮!三立新聞主播陳雅琳昨回應:「部分主播音調特別高亢,這是個人風格。」中天新聞主播張雅琴笑說:「我沒有評論耶。」
疲勞轟炸
世新大學傳播所教授彭懷恩認為,台灣主播的音調確實較高亢急促,至於公共場合是否適合播新聞,他認為,為避免造成不同政治立場者不適,可改播發現(Discovery)等知識性頻道。
主播音調讓人焦躁
中
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副主任陳鈴津、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主任李文雄院士等十五名中研究人員,最近連署發表《小朋友,吃飯不要看電視!》文章,刊登在前天出刊
的中研院周報指出相較CNN、NHK等國外新聞頻道,台灣電視主播一律把音調提高、速度急促,讓人焦躁不安,更別提影響咀嚼消化。
連署人之一、基因體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張典顯說:「我在家也不看電視。」資訊所研究員高明達強調:「電視台沒顧及大家感受,用餐時播出很多令人不適的新聞,相當不舒服。」中研院員工餐廳昨已關閉其中一台電視,還貼上「故障」字條,避免客人自己打開。
醫生:宜關小音量
振興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陳光超表示,新聞播報聲調高低、說話速度,是會讓人感到較急促,民眾若覺得吵雜,音量應關小,以舒適為原則。台北榮總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徐粹烈提醒,較爭議的新聞和政論節目,會影響血壓和心跳,本身有心血管疾病者,看了容易心跳加快、血壓升高。
各大電視新聞台昨多不願回應,TVBS發言人張維銘僅說:「尊重觀眾意見,但新聞報導是許多人的訊息來源。」中天新聞主播鄒倩琳昨說:「公司沒特別要求講話速度或音調,但為趕播報,就會越說越快。」
位
於台灣大學附近的快餐店老闆娘對用餐環境該不該關電視回應說:「電視新聞我自己看到頭都痛,但只要轉台,客人又會要求換回新聞台。」民眾林太太說:「很多
新聞主播很誇張,故意拉高某些字的音量或拉尾音強調重點,我受不了。」民眾小張則說:「平常沒時間看新聞,邊吃邊看是我保持和社會聯繫的方法。」
看電視影響健康
.憂鬱症患者避免看太悲情節目。
.焦慮症患者避免看懸疑、緊張節目。
.避免看電視一直吃東西,以免變胖。
.歇斯底里症患者避免看鬼片。
.保持適當距離,避免長時間收看,以免傷害視力。
.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或對政治太投入的人,避免長時間看政論節目或電視新聞,可選擇聽廣播或看報紙。
(蘋果日報)
--
英屬澤西島 富人的逃稅天堂
澤西島(Jersey Island)的一名銀行發言人今天告訴本報,澤西島雖擁有自己的司法系統和金融體制,但配合全球反恐和防止洗錢,該島的銀行保密規定,從去年開始,已逐漸開放。
位於英吉利海峽、接近法國海岸線上的澤西島,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為納粹占領,雖是英國領土一部分,但又不完全受英國控制,也不是歐盟成員。該島擁有自己的司法系統和金融體制,以及自己的議會,不向倫敦納稅,在英國國會內也沒有議員代表,是個地位十分獨特的地方。
二戰後,澤西島的獨特性,使其發展成為英國境外銀行設立地,並成為富人逃稅定居天堂。澤西島上沒有加值營業稅,沒有資本利得稅,無論收入多寡,所得稅的上限為二○%。該島有九萬一千名居民,並設有自己的電視台。
以奇特、黑暗,執行自己的律法來形容澤西島,並不為過。長久以來,英國政府對澤西島上事務完全無法著力。該島不但拒絕向英國政府稅捐機構透露任何有關設立
在其境外銀行內的帳戶資料,也不接受OECD針對有關配合查貪的請求,直到二○○二年,OECD威脅將對該島採取制裁後,才獲得配合。
包括澤西島在內的境外銀行,直到去年,才同意向英國稅捐機構透露其客戶資料。依現行英國稅法,凡在英屬境外銀行擁有帳戶的英國居民,都應主動向稅捐機構申
報,否則主管單位可以直接向境外銀行要求查帳。境外銀行也有義務配合。對於外國客戶,透過司法程序,境外銀行也應配合。
唯澤西島因擁有自己的司法系統,在金融體制規範和約束也比較困難和複雜。了解澤西島銀行運作的一位資深金融人士指出,澤西島的銀行保密規定近年來雖然迫於全球趨勢,不得不開放,但島上的境外銀行,仍然可以選擇是否配合相關調查,以及開放客戶資料的程度。
(中國時報)
--
扁家不良台大人 李嗣涔:抱歉
前總統陳水扁和兒子陳致中都是台大法律系畢業的台大校友,近日因涉入洗錢案,對社會造成嚴重負面影響,台大校長李嗣涔(見圖,實習記者林澔一攝)昨天對此公開向社會表達歉意。
前總統陳水扁和兒子陳致中都是台大法律系畢業的台大校友,近日因涉入洗錢案,對社會造成嚴重負面影響,台大校長李嗣涔昨天對此公開向社會表達歉意。
李嗣涔昨天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台大十九萬名畢業校友,其中多數對社會有巨大貢獻,台大引以為傲;但也有少數對社會有不良影響,台大感到「抱歉」。當記者進一步問他少數對社會有不良影響的校友是否包括陳水扁和陳致中時,李嗣涔點頭。
李嗣涔說,一個人的終身成就,不只有學識而已,品德道德更加重要,因此台大要找出少數校友為何對社會有不良影響的原因,加強品德教育,希望未來三、四年不要再出現這種現象。
李嗣涔進一步指出,他最近收到三封校友寄給他的電子郵件,反應陳水扁和陳致中涉入洗錢案對社會有負面影響,希望台大加重品德教育,好好教育下一代。
李嗣涔說,品德教育最重要的是身教,因此他不斷呼籲導師要重視身教,要透過新生訓練、學校的領導學程、服務課程,以及平日的教學,形成品德教育的氛圍,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塑造良好品德。
他說,品德教育雖然也和家庭教育有關,但學校也有責任,不能卸責。
明年(九十八學年)大學指定科目考試將新增「公民與社會」考科,李嗣涔說,「公民與社會」是學生對社會的認知課程,內容含括政治、經濟、法律、社會等,以
「勞工」為例,如果沒有這些認知,就很不容易瞭解勞工所面臨的問題,無法對勞工問題有所feeling(感覺)。因此他認為增加這個考科是很重要的,相關
的校系應該多採計這個考科。
(中國時報)
--
台大出「錢」總統 李嗣涔道歉
前總統陳水扁及陳致中父子涉入洗錢案,兩人都是台大人,不少台大校友認為兩人行為對社會有負面影響,台大校長李嗣涔昨天首度為此向社會表達歉意,他強調,台大要找出原因,加強品德教育。
李嗣涔昨天下午在台大研究成果系列發表會後,對媒體詢問有關陳水扁、陳致中父子最近作為,以及校友對此反應時,作了上述表示。
李嗣涔表示,台大有十九萬名畢業生,多數人對社會有巨大貢獻,台大以此自傲;但他不諱言,少數人對社會有不良影響,他對此抱歉,對記者詢問少數人是否包括陳水扁和陳致中,李嗣涔點頭回應,但他也說:「馬英九也是台大畢業的。」
他進一步指出,他個人最近接到三封校友的電子郵件投書,直指同是台大畢業的陳水扁父子對社會的不良示範,台大應該要加強教育,尤其是品德教育。
李嗣涔說,學校這幾年早已加重學生的品德教育,但老師的身教重於言教,所以要營造學校環境的氛圍,例如新生訓練加強宣導,請優良導師多跟學生溝通。
--
請假多天的陳幸妤,昨天恢復看診,她在診所外再度被大批記者包圍。被詢及陳致中及黃睿靚為何不願授權查帳,她引用電視名嘴張友驊說法回應:「不公不義的檢察官,他不願意配合,我弟弟也一樣啊!」
對於陳幸妤指控,特偵組發言人陳雲南強調,是非曲直,外界自有公評。
(聯合報)
--
扁父子涉洗錢 台大致歉 校友促加強品德教育 李嗣涔:設法改善
前
總統陳水扁與其子陳致中都畢業於台灣大學法律系,對兩人涉及洗錢風暴,台灣大學校長李嗣涔昨表示,最近收到校友來信,指扁父子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希望校
方加強品德教育。他並以台大大家長身分,首度對陳水扁父子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致歉,說:「當然我們(台大)也要抱歉。」
扁家洗錢追擊
對
於李嗣涔道歉,陳水扁辦公室昨不回應。前暨南大學校長李家同前天曾公開說,東京大學校長曾因貪官污吏出自東京大學畢業生,而向全日本人鞠躬道歉,昨聽聞李
嗣涔為扁父子洗錢案向社會道歉,他肯定李嗣涔的擔當,但強調:「雖然責任未必在學校,但身為一個大學校長,應該明確表態對不法行為的深惡痛絕。」
學者肯定台大展風度
李
嗣涔昨出席台大研究成果發表會時強調,台大畢業生超過19萬人,多數人對社會有巨大貢獻,「但我也對少數人(指陳水扁、陳致中父子)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
感到抱歉。」他說,近日收到3封校友來信,內容也提到陳水扁父子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希望校方加強品德教育。他僅說信是來自3名校友,但未對信件其他內容
多作說明。
李嗣涔說:「一個人的終身成就,不只是看學識,品德、道德更重要。」他表示,將找出導致學生品德低落的原因和改善方法。
台大國
家發展研究所高姓研究生表示,校長除了道歉外,還應該檢討台大為什麼會培養出這種學生,好好省思高教的品德教育。台大日文系4年級學生陳昱築認為:「這是
陳水扁父子個人造業,與台大無關。」台師大特教系名譽教授吳武典認為,「台大沒有直接責任,但有道義責任。校長道歉代表一種風度,也揭示個人榮辱與校譽不
可切割。」
珍榮譽校友恐遭除名
台大教務長蔣丙煌昨說,台大今年將在大一新生訓練時加強品德教育,且要求每名台大學生,畢業前必須
修完服務學習課程,包括照護年長者、為弱勢學生課後輔導等;另鑑於前總統李登輝、陳水扁,以及現任總統馬英九都是台大人,台大從去年開設的「領導學程」,
會要求必須修習社會責任等相關課程,以確保國家未來領導人的品德水準。
台大被洗錢案波及,而1974年台北大學(前身為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地政系
畢業、目前仍是該校傑出校友的扁嫂吳淑珍,最近也被台北大學校友質疑,台北大學校長侯崇文表示,近來有不少校友打電話到校方抗議,指吳淑珍行為對學校造成
負面傷害。侯崇文說:「學校將認真考慮將吳淑珍從傑出校友名單中除名。」開學後就會送傑出校友遴選委員會討論,也會加強學生品格教育。
台大加強品德教育資訊
背景:
.校長李嗣涔近日接獲3名台大校友電子郵件,指陳水扁父子涉及洗錢弊案,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要求台大應加強品德教育
.陳水扁、陳致中均就讀台大法律系司法組,分別於1974年、2001年畢業
回應:
.台大將在大一新生訓練時加強宣導品德的重要性
.台大生畢業前須修完0學分的服務學習課程,實際從事社區服務、長者居家照顧或弱勢學童課業輔導
.前後任總統包括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均是台大畢業生,台大將在大三開設的領導學程中加強品德教育
(蘋果日報)
--
科研論文 我5大學進世界500大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昨天公布「二○○八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質量評比」,台灣共有台大(一四一名)、成大(三二八名)、清大(三六六名)、交大(四六三名)與陽明大學(四七五名)等五校擠進「不分領域」的世界前五百名。
在各專業領域的科研論文排名表現,台灣共有八校在工學領域(台大、成大、清大、交大、中央、中山、台灣科大、中興)、四校在理學領域(台大、清大、成大、
交大)、二校在農學領域(台大、中興)、二校在臨床醫學領域(台大、陽明)、一校在生命科學領域(台大)分別進入世界前三百名,社會科學領域沒有學校進
榜。
哈佛第一 東京大學亞太稱雄
為了解國內研究型大學學術競爭力,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去年首度研發推出「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質量評比」排名系統(HEEACT Ranking),從「學術生產力」、「學術影響力」及「學術卓越性」三大評估面向,針對世界大學產出的科學研究論文質量進行評比。
與二○○七年公布的結果相較,今年世界大學科研論文排名全球第一的大學仍為美國哈佛大學,亞太地區由日本東京大學(十二名)領先。統計進入前五百名的大學
仍以美國最多,共一六三校,比例將近三分之一;亞洲地區由日本卅五校居冠,其次為中國大陸十三校,再次為香港與台灣各五校。
進一步分析華人四地大學表現,大多數排名都有進步,新加坡國立大學八十六名進入世界百大(去年九十六名),台大一四一名超越香港大學,躍升為兩岸三地第一
(去年一八五名),再次為大陸清華大學一五二名(去年二五○名)、北京大學一六四名(去年二四一名)及香港大學一七三名(去年一八二名)。
台大一四一名 兩岸三地居冠
值得正視的是,台灣今年有五校進入世界前五百大,較去年新增陽明大學一校,且各校排名均有提升,顯示國內研究型大學論文的質與量方均有進步。若考量全職教師數進行「參考規模排名」,不僅五校的排名再大幅提前,中央、長庚、國防醫學院和中興學也可排入前五百大。
今年首度推出「分領域排名」,台灣的大學以理工領域表現最優異,尤其工學領域,國內有台大(廿八名)、成大(四十一名)、清大(五十名)及交大(五十五
名)四校進入世界前五十五名,理學有台大第七十七名進入前一百大。從「分領域排名」也可看出台灣各校的發展特色與強項,中興以農學(二六八名)見長,陽明
則精於臨床醫學(二六四名)。
排名提升 台大:「五年五百億」見效
台大校長李嗣涔昨日表示,在「西班牙世界大學網路排名」中,台大已躋身全世界第七十名;英國泰晤士報的排名,台大排一○二名,相信這一、二年就有可能進入
世界前百大。上海交大和台灣高教評鑑中心的世界排名分別為一六四名和一四一名,預估再過五至十年,台大也可擠進前百大。
李嗣涔說,台大在世界大學的各種排名中,名次不斷往前提升,「五年五百億元計畫」成效已顯現。
高教評鑑中心研究員侯永琪表示,上海交大排名除了學術論文,還參考校友獲諾貝爾獎的成就及學校生師比;台灣高教評鑑中心的排名根據各校科研論文表現,這兩項排名都是根據「短期」的客觀數據評比。
英國泰晤士報的排名以學校長期累積的「聲望」調查為主,受訪學者和企業主管以英語系國家為主,屬於較主觀的評比;西班牙世界大學網路調查則以各大學學術上網的表現為評比標準,目的在鼓勵「學術分享」。
她說,不同的評比,有不同的學術目的,都有參考價值。
高教評鑑中心董事長劉維琪強調,各大學的學術研究表現除了論文,還包括產學合作和人文藝術創作活動,高教評鑑中心完成的科研論文世界排名只反映各大學科研論文表現,並非「整體」的學術表現。
(中國時報)
--
科研論文評比 台大 兩岸三地第1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昨天公布2008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質量評比排行,美國哈佛大學蟬連全球第一,亞洲以日本的東京大學第12名領先,台大排名超越香港大學和北京大學,成為兩岸三地第一。
台灣共有5校擠入500大,比去年多了一所陽明大學,單科排名以工學領域表現最佳,但社會科學台灣無學校上榜,表現比香港、新加坡差。
台大校長李嗣涔表示,上海交大最近公布的世界大學排名,評的是大學的頂尖程度,台大排第164名,較去年進步,也是兩岸三地第一,對於評鑑中心昨天的結果,台大會繼續努力,因有5年500億計畫,台大有信心,要成為世界百大。
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質量評比排行為台灣所創,去年首次公布,以大學科學研究論文生產力、影響力跟卓越性等為評估面向,今年延續「不分領域」世界前500大排名,以及新增一項分領域單科排行的世界前300名大學。
不分領域前500大,美國哈佛大學遙遙領先,蟬連全球第一,亞洲之冠仍是日本東京大學,排第12名,新加坡國立大學為86名;台大去年落後香港大學,今年排名進步到141名,成為兩岸三地第一,大陸的清華大學今年表現超越北京大學,緊追在後的香港大學排173名。
台灣5所上榜大學,台大外還有成大、清華、交大,今年還多了陽明大學首次擠進500大,位居全球475名。
分領域單科排行部份,台灣以工學領域表現最好,有8所學校擠進300大,除台成清交外,還有中央、中山、台科大、中興等校上榜,但社會科學領域榜上無名。
負責評比的評鑑中心兼任研究員黃慕萱表示,整體來看,台灣學校過去一年科學論文質量都有進步,排名明顯提前,而今年新增參考規模排名,將結果除以教師數,排除學校規模影響,台灣學校名次都會再往前。
她強調,學術評比包括教學、產學合作、研究等面向,排行榜從大學科學論文於國際期刊發表數及被引用次數,反應學校研究狀況,讓學校去年的努力今年即可顯現於排名上,與英國泰晤士報、上海交大排行重點不同。
(聯合報)
--
台大科研論文排名躍升 稱霸兩岸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昨天公布二○○八年世界大學科研論文排名,台灣共有五所大學進入「不分領域」的世界前五百大,分別是台大(一百四十一名)、成功(三百二十八名)、清華(三百六十六名)、交通(四百六十三名)、陽明(四百七十五名)等五校。
儘管台灣大學的高錄取率備受質疑,不過國內頂尖大學表現較去年顯著進步,台大更超越香港大學,躍升為台、中、港兩岸三地第一名。
哈佛世界第一 日東大亞洲居冠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於去年首度研發推出「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質量評比」排名系統,從「學術生產力」、「學術影響力」、「學術卓越性」等三大評估面向,列出世界前五百大,以中英文分別公布於網站上,獲國際重視。
在「不分領域」的世界總排名方面,二○○八年世界大學科研論文排名第一的是美國哈佛大學,先前捲入前總統之子陳致中申請博士班因而聲名大噪的維吉尼亞大學,則名列七十三名。亞太地區則由日本的東京大學(十二名)居領先地位。
進入五百大的學校仍以美國最多,占一百六十三校,比例近三分之一。亞洲地區由日本三十五校居冠,其次為中國十三校,接著為香港、台灣各五校。
以台灣而言,台大表現最全面,「不分領域」排名為一百四十一名,居兩岸三地第一。台大校長李嗣涔表示,台大有信心朝世界百大邁進,今年上半年的論文量已比去年同期多三成,希望今年全年突破五千篇。
至
於新進榜的陽明大學,校長吳妍華強調,陽明大學近幾年在癌症醫學、幹細胞研究水準向上提升,對這項結果甚感欣慰。另一方面,在「分領域」的科研論文排名方
面,台灣在工學領域表現最好,台大、成功、清華、交通四校進入世界前五十五名。不過,在社會科學領域,台灣、中國全軍覆沒。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董事長劉維琪分析,社會科學研究多有其地域性,台灣、中國的社科論文多以中文發表,相關中文期刊又沒有列入SSCI的期刊。這項評比結果已公布於網站,網址:http://ranking.heeact.edu.tw。
(自由時報)
--
500大學榜 台大冠中港台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昨公布「2008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質量評比」五百大排名結果,兩岸三地的大學排名中,台灣大學超越去年第一的香港大學,其次是中國清華大學與北京大學,香港大學排名第四;台灣此次共五所大學挺進五百大,其中陽明是首次進榜的學校。
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表示,這結果凸顯近年政府對頂尖大學投入大量資源獲初步成果,但相較排名前十大的大學,台灣的大學在專業學術領域還有很大進步空間。
昨出爐的五百大排名,是由教育部捐贈成立的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完成,為國內自行研發製作、每年公布的全球大學排名系統,昨是第二次公布,排世界第一的是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亞太最好的是第十二名的日本東京大學。
陽明大學首次進榜
台大排名一百四十一,優於中國清華的一百五十二名和北京大學的一百六十四及香港大學的一百七十三。台大校長李嗣涔昨說:「有信心明年可以挺進前百大。」首次進榜的陽明大學校長吳妍華表示:「學生辛苦研究總算沒有白費。」
(蘋果日報)
--
國內線慘賠 將成消失的地圖
全台航空版圖除西部航線迅速萎縮外,島內跨區域航線也受陸運衝擊,民航局昨天通過台中飛花蓮航線九月十五日起停飛。唯一飛台北到花蓮的復興航空指出,北花線很辛苦,如果台鐵太魯閣號每天密集開班,北花線未來恐怕也會走入歷史。
民航局指出,台中飛花蓮現在只由華信一家業者經營,前兩年載客率還有五成多,今年卻掉到四成五,雖然一周只飛兩班,但光這條線每個月都要賠掉一千萬元,民航局不得不同意停飛,未來花蓮人要到台中,就只能搭台鐵繞遠路跑。
復興航空總經理田地指出,高鐵密集增班後,台灣西部航線「形同消失的地圖」,從台中一路往下停飛,去年起北中線停飛、緊接著今年北嘉線、北南線全部停飛,僅剩的北高線也是「茍延殘喘」。
田地指出,自從雪隧通車後,台北到東部的距離大幅縮短,讓宜蘭、花東都不再那麼遙遠,北花航線目前靠著日韓觀光客,勉強維持七成載客率,但根本不夠成本,在台鐵出現舒適快速的太魯閣號後,未來如果從每天一班增為八班,北花航線根本就是等死,到時會不會收掉就很難說。
目前島內跨區域另有華信與立榮飛台北到台東、華信飛高雄到花蓮,但華信也透露,目前島內航線營運全賠錢,油價又未大幅下跌,預言本島航線將全面消失。
航空業者指出,台灣島這麼小,內陸運輸一旦更完善,島內航空版圖勢必消失地更快,以北高航班為例,市場最好時是每天五十個架次以上,松山機場幾乎是每十分鐘就有一班飛機飛往高雄,現在只剩一周三班。
北高線目前只剩華信一家在飛,華信指出,北高線載客率也只剩五成,同樣是一個月賠一千多萬元,民航局已同意九月起從每周七班減為三班,但華信甚至還提出全面停飛該航線,只是民航局壓著不願核准。
據了解,華信雖已提出停飛北高線,民航局仍希望等中秋節過後再討論,最好能再延後一個月,民航局長李龍文先前提出「肥肉配瘦肉搭」理論,希望能拿未來兩岸周末包機與國際航線的航權,要求業者「搭配」飛北高線,但仍擋不住島內航線快速消失。
至於由立榮飛的台北飛恆春、台北飛屏東,載客率也不理想,立榮航空日前也向民航局表達「經營困難」的想法,業界指出,如果民航局仍拿不出配套,年底前西部航線恐會全面走進歷史。
(聯合報)
--
不當使用聲帶易受損 聲音長期沙啞應就醫
「李老師!為什麼我每次上完兩堂課之後,聲音就會變沙啞啊?」王老師大惑不解地詢問李老師。
李老師回答說:「妳有可能沒注意到音聲保健的方法喔。」
王老師再問:「什麼叫做音聲保健?」
李老師表示:「簡單來說,就是聲帶保養的觀念。」
◎哪些職業或族群容易發生聲音沙啞的現象呢?
包括老師(含幼教)、歌星、聲樂家、醫師、律師,法官、啦啦隊員等。另外,還有經常需要念經、市場叫賣、教訓小孩、驚聲尖叫,或者在KTV、舞廳、演唱會中狂歡的民眾等。以上這些人都是濫用聲帶的高危險群。
◎聲音沙啞的原因,有很多是長期聲帶濫用或誤用的結果。為避免聲帶受損,一定要養成日常生活上的保養工作:
●減少習慣性清喉嚨的動作,勿長時間大聲講電話(尤其是手機)。
●減緩說話的速度,儘量少說悄悄話,避免因不當用力而增加聲帶摩擦。
●充分的休息與睡眠,避免抽菸、喝酒及刺激性或油炸的食物。
●經常保持口腔及嘴唇的濕潤,在冷氣房中,要注意濕度的保持。
●運動中,儘量避免發聲及情緒激動時,提高音調講話。
●在吵雜的環境中,儘量少交談,適時使用擴音器。
●避免模仿動物叫聲或機器聲。
●適量運動,以增加肺活量。
●不勉強自己唱非自己音域的歌,使用腹式呼吸調節發音方法。
●勿常常急著插嘴講話。
●治療胃酸逆流所引起的慢性咽喉炎。
●身體不適(感冒)時,就少說話,適時採沉默療法(噤聲療法)。
感冒之後常常會發生聲音沙啞的情況,通常休息1、2天即可恢復。若是持續超過一週以上,或反覆發生,建議應該找耳鼻喉專科醫師檢查咽喉及聲帶。另外,講話引發喉部不適、疼痛或唱歌時,高音唱不上去,最好到醫院檢查一下聲帶有無異常。
◎何時應接受聲帶手術呢?
若
經耳鼻喉科醫師詳細用喉纖維內視鏡或喉頻閃光鏡檢查後,發現確定聲帶或其他咽喉病變,則需要接受喉顯微手術。不過,許多人檢查之後,並沒有發現聲帶長繭或
息肉,這種聲音沙啞的情況,通常只是聲帶使用不當導致的後遺症。此時應該依照醫師建議接受一段時間的語言治療,並持續注意音聲保健的方法,即可達到最佳的
療效,及避免可能的手術治療。
(自由時報)
--
中元燒紙錢 懸浮微粒多3倍
普渡燒紙錢造成空氣惡化!台中縣環保局昨天表示,大里監測站在中元節當天下午五時,偵測到懸浮微粒值是平時三倍,污染物會危害人體健康,今天是農曆七月鬼門關的日子,環保局盼民眾少燒紙錢,廟宇、社區若需焚燒紙錢可洽清潔隊協助。
環保局空氣品質及噪音管制科長商文麟表示,據環保署在豐原、沙鹿、大里三監測站資料指出,十四日(中元節前一天)懸浮微粒日均值分別為四十六、四十七、三十九微克╱立方公尺,十五日(中元節)則分別為五十四、六十六、六十四微克╱立方公尺。
中元節當天懸浮微粒測值,到下午五時達最高峰,大里監測站的均值高達到一百五十三微克╱立方公尺,是平時三倍。
易傷害肺部組織
商文麟表示,中元節當天懸浮微粒雖未超過標準,但紙錢燃燒過程會產生污染物及致癌物質,易傷害肺組織及刺激呼吸道黏膜,危害人體健康。
商文麟並指,今天為農曆七月最後一天,鬼門關是另波普渡燒紙錢高峰,請民眾減少燒紙錢數量。他提醒廟宇、社區若需焚燒紙錢,可洽各公所清潔隊協助載至焚化爐燃燒。
(蘋果日報)
--
專家教 挑魚撇步 泡沫多不新鮮 水色過深勿買 魚皮內臟少吃 蒸煮料理為佳
日益嚴重的海產汙染及黑心魚問題,造成民眾不知如何在市場中挑選新鮮又美味的魚種,其實,只要知道幾個小撇步,就可買到低汙染的海鮮,今天請專家告訴你,如何挑選美味的海鮮。
人工添加物與環境影響
少吃大型深海魚
在魚類的食物鏈中,不管是深海魚、近海魚或養殖魚都是大魚吃中魚、中魚吃小魚的循環方式生存,使得大型魚體內累積了中、小型魚吃的戴奧辛與多氯苯,造成體內含有最多的毒物,尤其是一般民眾喜愛吃的鯊魚、旗魚、鮪魚、大青花魚及鱈魚等大型魚。
新
光醫院腎臟科主治醫生江守山表示,台灣海域目前較少汙染的魚種,就是台灣鬼頭刀,其營養價值極高,也外銷到美國,經美國漁業署檢驗發現,鬼頭刀汙染低且營
養價值高,是美國喜歡用來做魚排的魚種之一。也因為此種魚類都獵捕小型魚類,因此本身體內的汙染物累積量較低。另外,鯖魚運動量大,可將一些汙染源代謝出
體外、營養值高,肉質也相當鮮美。
水色不對不吃
民眾在選活體海產前,應從魚池或魚缸的水色來判斷漁產品質。一般養殖魚塭與餐廳的
魚缸,因有浮游生物和水藻,正常水色應該是透明或淡綠色,如果水色呈現深綠色或是藍色,那就顯示池子的生態不穩定,可能是藻類過多或是人工添加物的問題,
建議不要購買,也可從魚販放置魚穫的容器水色來判斷,若太深綠色或藍色就不要購買。
水中泡沫太多不買
購買活體海產前,先觀察魚缸中的泡沫多寡,當泡沫太多時,表示此魚缸的水蛋白質(胺基酸、醣類等)分解不完全,表示此魚缸換水頻率低,造成舊水蛋白質含量高,水質較不清澈,建議不要購買,若魚缸內的泡沫很少,表示此魚缸經常換水,魚的品質也較好。
健康吃魚方式
魚皮內臟少吃
因戴奧辛、多氯苯及汞、銅、鋅、鉛等重金屬都有親脂性,容易累積在魚脂肪中,人類食用完後,會繼續在人體中累積,造成嚴重程度不一,可能會有癌症或消化道病變的產生。江守山醫師指出,最好避吃容易堆積的部位,如內臟、魚皮等。
生魚片冷凍後吃
一般人喜歡吃現殺的生魚片,以為比較新鮮,但細菌喜愛生長在室溫20℃的空間中,因此現殺的生魚片反而容易有細菌;其實99%的細菌與寄生蟲都可藉由冷凍殺死,所以冷凍的生魚片,要比現殺的生魚片來得安全。
烤蒸煮為主
大多人吃魚慣用油煎或油炸,若可改用烤、蒸、煮,吃來更健康。江守山醫師表示,因魚體內的油經油炸後只剩一半,若用飽和脂肪的豬油來炸魚,鍋內的飽和脂肪會與魚身上剩下一半的脂肪交換,導致吃下的都是飽和脂肪,魚身上的不飽和脂肪酸反而流失,造成身體負擔。
若魚非得油炸,最好選用淺口的深鍋,讓油盡量覆蓋食物,減少食物與空氣的接觸,避免產生異味及破壞魚原有營養。挑選油時,最好選耐高溫的植物油,避免高溫烹煮時,油質不穩定,對健康造成影響。
醃製品少吃
因醃製品的海鮮往往含鹽量過高,不僅對心臟、血管、腎臟容易造成負擔,也易引發食道癌。尤其醃製物中常含有硝酸鹽,一旦到胃中遇到易發酵的物質如鯷魚、章魚、蚵乾、蝦米乾、及魷魚乾,會產生致癌的亞硝胺。
大陸魚少吃
大陸魚大多都經由走私到台灣,非透過正常管道,因此常常沒有經過應有的檢疫管道,魚穫中常含有過多的防腐劑,一般民眾難以辨別,唯一的避免方式就是當看到魚類不是當季盛產的魚種時,就不要購買。
可降膽固醇
魚肉與一般肉類所含的飽和脂肪酸不同,吸收過多的飽和脂肪酸會使人體的膽固醇升高,但是魚類體內的脂肪酸為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降低人體的膽固醇,對於許多因膽固醇過高所引起的心臟血管疾病,有預防的作用。
(蘋果日報)
--
持續健忘1年以上 恐患失憶症
現
實生活中,許多人覺得自己記性差、易忘東忘西,以為自己得了失憶症,找神經內科或精神科醫師求診,但台中澄清醫院神經內科醫師謝良博表示,記性差只是生活
作息的生理反應,長期睡眠不足、壓力大、過度疲累所致,使注意力下降,記性跟著受影響。台北榮總神經內科醫師傅中玲從門診中發現,這些認為自己記憶力不好
的人,8成以上都不是真的失憶症,不過也要提醒,如果超過1年健忘、易精神渙散的狀況未因作息正常而改善,就有失憶症風險,應盡快就診。
記憶差毋需藥物控制
謝
良博醫師表示,30歲後記憶力會開始下降,有健忘、迷糊的人,易覺得自己罹患失憶症。現代人睡眠不足、熬夜、失眠,加上生活壓力大、過勞,常使得注意力無
法集中。謝良博醫師發現門診中,記性差者有增加的趨勢,且年齡層多集中在20到40歲。傅中玲醫師提醒,記性不好其實不需治療或藥物控制,只要調整生活作
息,睡足6到8小時,放慢生活步調、減少工作量等,有助恢復記憶力。
自我檢測降失憶風險
書田診所腦神經內科醫師黃婷毓表示,失憶
症不是疾病,只能算是一種症狀,原因包括車禍外傷、情緒刺激、身體血管病變致腦損傷等,任何年齡都可能出現失憶症,並非老年人專利。傅中玲醫師表示,臨床
上簡單的記憶力自我檢測法,可請旁人唸15個單字或名詞,每個名詞複述5遍,15分鐘後請測試者依照記憶依序唸出剛才背的名詞,若記得8個以上的名詞,其
實記憶力還在不錯的範圍內,若低於8個,表示大腦的記憶區可能出現一些問題,但這並不表示罹患失憶症,可進一步做腦部的斷層掃描,找出引起失憶的原因,再
選擇適當的治療。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