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4日 星期一

新聞自選輯 20110124

「看網文會變笨」 李家同又挨轟

繼直言「成功的人不會看facebook(臉書)」後,國際暨南大學前校長李家同昨再批「看太多網路文章 會變笨、思考邏輯力差」,建議學生多看偵探小說或法院判決文。知名網路作家九把刀回應,網路文章與書籍僅平台不同,不見得都很簡單;網友則反諷李不看網 路,怎知網路文章太簡單。


喬大文化基金會昨邀李家同演講「智慧來自閱讀」,談論大量閱讀的重要性,上千人到場。
李家同強調,大量閱讀課外讀物可訓練語言能力、思考更具邏輯,老師有責指導學生從閱讀中抓重點。

九把刀:不符時代
媒 體問李家同對九把刀文章已勝過金庸小說、成為最受年輕人歡迎文章的看法,他認為閱讀這些簡單文章,「我們下一代會比較笨。」但隨即聲明非針對九把刀,他沒 看過其小說,「聽說不錯。」他擔心看多簡單網路文章會不做邏輯思考,也分享書籍《一個都不留》、《蒼蠅王》、《白鯨記》、《深河》,盼年輕人好好閱讀。
九把刀回應,媒體形式改變閱讀平台,李家同沒看過手機小說或網路小說,不理解網路氛圍;另緩頰稱李也許不符時代,但他對時代的貢獻應獲尊重。
李家同發言昨又在台大PTT(telnet://ptt.cc)引發熱烈討論,有網友說:「他不是不看網路,又知道網路文章太簡單。」文化大學彭姓學生則認同,「網路文章確實較淺薄,大師作品內容較豐富。」

(蘋果日報)
--
網路文章讓人笨 李家同:多讀判決文

清 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李家同昨日鼓勵年輕學子選擇讀物,應兼具趣味與深度;他推薦法官判決文講究邏輯,少有前後矛盾之處,並批評許多網路文章太簡單,或邏輯 不通,「下一代看多了會比較笨」。知名部落客朱學恒認為李的批評過於以偏概全,欠缺周延,因前幾天才有網友轉寄李家同教授的文章給他。

李家同嘆說,近來他發現網路上有不少文章,條理不清且自相矛盾,學生看多了,邏輯思考能力只會每況愈下,甚至就此養成思慮不嚴謹且以此為榮的現象。他憂心忡忡:「這樣邏輯不通的網路文章看多了,我們的下一代會比較笨」。

談及許多年輕人喜愛的網路作家九把刀,李家同說,他沒看過九把刀的書,但「聽說滿好看的」,強調自己不會針對特定對象的文章進行評論。

李家同呼籲民眾,應閱讀有深度的文章,他推薦法官的判決文,指法官在判決罪刑及證據採用與否,一定務求條理清晰。他並提到,美國學生都要讀美國大法官對於 黑白不可分校的判決文。該篇判決文為一九五四年美國聯邦高等法院宣布,公立學校黑人、白人分校的隔離作法為違法且違憲。

李家同對於網路文章的批評引發討論,知名部落客朱學恒認為,「一篇文章在什麼媒體上呈現,與該篇文章是否具邏輯性沒有關係」,其批評過於以偏概全,欠缺周 延。朱學恒認為,李家同的觀點也突顯「世代差異」,老一輩的人習慣閱讀並書寫紙本,年輕人則常透過網路,與他人溝通,不只文字,包括圖片、影音及表情符 號,都是溝通的方式。

李家同係接受喬大文化基金會邀請,昨日在北台灣科學技術學院發表演說,談「大量閱讀之重要性」,吸引超過一千人前往聆聽。

李家同強調學生應大量涉獵課外讀物,培養多元閱讀的習慣。他接受媒體訪問時感慨,學生若不閱讀,則不會懂得閱讀,往往一篇文章念了半天也抓不到重點,甚至 誤解意思,如此一來,無論念哪一門學科都會有障礙,事倍而功半。李家同開了一份書單,推薦他最喜歡的四十本書,包括《科學怪人》等古今中外的知名作品。

李家同日前才直言,成功者不會花太多時間在批踢踢(PTT)與臉書(Facebook)上,同樣引發網友反彈,質疑他思想八股。對於這些批評,李家同不以為意,妙答「我絕對是最不傳統的人,正因為我太不傳統,所以他們(網友)無法接受!」

世代交替應多寬容九把刀:不要老挖陷阱給他跳!

「媒體、社會大眾請對李家同教授好一點,寬容一點,不要老是挖陷阱給他跳!」作家九把刀說,李家同對於網路文章的看法,主要是出自對網路媒介的不了解,沒必要去誇張或批評,「李教授也許不符合時代,但他對時代做出了貢獻,應該得到尊重。」

「就算李教授的發言有時候會帶一點文化優越感,那又怎麼樣,很多行業的人不也都帶著這種優越感!」

李家同日前在演講中批評網路文章引起風波,九把刀昨天下午在自己的部落格上發表《世代更替下的寬容,新一代一定要更厲害!》一文表明看法。

文章指出:「李家同教授也是一個經常被記者陷害的老伯伯,有洞就跳,有陷阱就踩,可說是記者最喜歡訪問的對象之一。」他認為,雖然李家同的很多看法跟他不 一樣,但基本上年輕人在適應新時代、甚至創造新時代上的能力,原本就是舊世代的人無法追上的。「對此,我們應該抱持一分寬容。」

九把刀以自己為例,以前他喜歡用純文字介面的bbs,部落格出現後他很快適應,噗浪出現後,他也第一時間適應,然後是臉書,目前為止他還沒完全習慣它,但 他會想辦法去適應它。九把刀說,對他而言,不過就是網路,簡簡單單就上手。但是有很多人沒有辦法,包括他的母親。「我們這個與網路共生的世代, 應該要對無法與網路世界接軌的舊世代多很多的包容心。」

九把刀說,李家同的許多批判來自他對許多新事物的不了解。「這一種不了解有時候是很難透過純粹的溝通,得到思想上的和解,非得透過實際的長期使用不可,非得實際使用一段時間,才能體會為什麼大家喜歡透過臉書去聯繫情感、寫文章、舉辦活動等。

九把刀指出,「『使用者介面』原本就是一個世代一個世代更替的殘忍真相。」

至於李家同說,出網路小說等輕文學太過簡單,他認為「李家同教授其實可以放心」。

「每一個時代的經典文學,核心價值講的都是一樣的東西。」九把刀說,也許我們使用的文字不一樣,也許我們的用典迥異, 但一部作品之所以能在當代大放異彩,絕對是因為它與人們心中崇仰的價值強烈呼應。

九把刀強調,在情感上他願意去理解李家同的憂慮,「當他喜歡的文化形式在時代的更替中漸漸失落」。

閱讀 不必只有一種選項

人難免偏執,尤其是用自己的想法,主觀的詮釋別人眼中事物。李家同教授勸年輕學子少看網路文章,免得變笨,顯然有所誤解,因網路文章不見得都是簡單、低俗的文句堆砌,也有感人肺腑的文章。閱讀不必只有一種選項,李教授用心良苦,卻少了互相欣賞美感。

廿一世紀e化網路世界無遠弗屆,與實體書本最大不同處,是網路文章透過分享、互動,知識可以在最短時間快速傳播。

網路虛擬特性,成就了許多笑罵戲謔文章,這種不用大腦、看完會心一笑的網路文章,是李家同教授口中,憂心看多了會變笨的文章,但這只是網路平台的一部分,如同實體書也有不少淫穢不羈的色情小說。

李家同另推薦年輕學子多看判決文,恐怕更見仁見智。法官不能違法裁判,論證用法都必須有所本,判決文自然很少有矛盾。年輕學子如果想學邏輯推理,多看判決必有助益;如果想練文筆,判決盡是詰屈聱牙文字,恐怕還沒學會寫文章,已先沾一身匠氣。

好的網路文章,其實也是延伸學習深度與廣度的最佳媒介。已逝的前經濟部長趙耀東,年逾八旬才開始接觸網路,從網路搜尋文章,即使年事高、身體漸差,透過網路閱讀掌握資訊、發e-mail,隨時關心國事,因網路世界處處是文章。

李家同教授如果認為讀網路文章就會變笨,一定會錯過許多精彩網路文章;相對地年輕學子如果只看網路文章,不願多花時間讀李家同推薦的《白鯨記》等四十本書,雖不見得會變笨,但一定少了汲取其他智慧的機會。

(中國時報)
--
年前忙翻 帶狀疱疹患者暴增 腰胸部位冒紅疹 免疫力下降為主因

年 關將近,家庭主婦忙打掃,上班族忙結案,壓力大、睡眠不足又疲累,許多人罹患帶狀疱疹。醫師表示,帶狀疱疹發病主要與免疫力下降有關,近兩周來病患暴增五 成,預期過年期間因通宵玩樂,還會有波新病患,提醒民眾若發現身上起紅疹、水泡且疼痛,應留心可能是罹患帶狀疱疹、盡速就醫。

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蔡呈芳受訪時說,每年過年前後都有帶狀疱疹就醫潮,此病主要與免疫力下降有關,除忙於年終大掃除的婆婆媽媽,上班族為過好年,趕案子導致睡眠不足,少數則是年前被裁員,覺得年不好過而備感壓力、睡不好。
開業皮膚科醫師游鴻儒說,冬天本來就是帶狀疱疹好發季節,年前更是大增,病患至少多五成。

發作時會身體疼痛
游鴻儒說,帶狀疱疹的病原是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患者之前都曾罹患過水痘,在痊癒後,病毒潛伏脊椎附近神經細胞內,待生病、壓力等因素,免疫變差,病毒復發,沿神經到皮膚,形成帶狀疱疹。
蔡呈芳說,帶狀疱疹發作時會感到身體疼痛,接下來身上尤其是軀幹冒疹,通常在腰與胸部,發病初期用抗病毒藥物,病況可緩解,部分患者還須住院。

應避免熬夜壓力大
游鴻儒說,由於患者常先感到疼痛,過幾天到幾周才冒紅疹、水泡,以為是身體狀況出問題,做一堆檢查,「肝臟附近痛,去做超音波;有人是心臟附近痛,以為得冠心症,等到水泡冒出來才被確診是帶狀疱疹。」
帶狀疱疹也是過年皮膚科急診的最主要疾病。蔡呈芳說,主因為通宵打麻將、熬夜玩樂。游鴻儒說,要避免罹患帶狀疱疹,應避免熬夜、勞累與壓力過大。

帶狀疱疹小檔案
◎病原:水痘帶狀疹病毒。水痘患者痊癒後,病毒仍潛伏在神經細胞內,待疲累、免疫變差時復發,在皮膚上形成帶狀疹
◎症狀:身上起紅疹、水泡、患部疼痛等
◎治療:抗病毒藥物、止痛藥等
◎注意事項:
˙嬰幼兒應依時程接種公費水痘疫苗,未曾染水痘成人可自費施打
˙增強抵抗力、勿過於疲累,避免因免疫力下降導致感染
˙不自行刺破水泡,以免細菌感染,應就醫治療

(蘋果日報)
--
護士按肚過猛 產婦子宮裂 嬰剖腹產 1周後死亡 醫界:僅少數個案

國 內醫界對產程遲滯的自然產婦,多會進行子宮體加壓來協助分娩,但本月初驚傳一名產婦,疑在加壓過程致子宮破裂,雖經開刀剖腹,足月胎兒卻已因缺氧,出生一 周後死亡,產婦質疑子宮體加壓適當性。婦產科醫學會昨表示,子宮體加壓致子宮破裂機會極低,反而產程太長更可能使母嬰有生命危險,不建議停用。

「法國4年前禁止」
這 名將已逝愛女命名為蔡宜靜的蔡媽媽上周五在無名小站(http://www.wretch.cc/blog/cynthia47/18844964)貼 「我生了…寶寶當小天使了」文章,短短三天,至昨晚已有約六千人次瀏覽。她指自己本月三日於台北馬偕醫院生產,在自然產過程,助產士大力按壓她的腹部後, 孩子不但沒生下,子宮也破裂,後雖剖腹產下女兒,但缺氧過久、無法自主呼吸,一周後死亡。
蔡媽媽強烈質疑子宮破裂與子宮體被加壓有關,指法國早在四年前禁止此助產法,但台灣未禁止這可能讓母嬰雙亡的助產方式。她並貼上體重三點三五二公斤的女兒照,引發網友討論。網友apaul1207指產婦都是無助的;另名網友liuwc更指這應算醫療疏失。
當天為蔡媽媽接生的馬偕醫院婦產科醫師陳震宇昨受訪表示,對沒能保住嬰兒很痛心,但他認為個案子宮破裂應與體質有關,不是醫療疏失。
開業婦產科醫師李茂盛說,國內對產程遲滯的自然產婦做子宮體加壓協助分娩是常態,因此時胎兒頭部已卡在陰道,再不分娩產婦可能會因子宮過度收縮、陰道裂開大出血而死,胎兒也易缺氧死亡。而因子宮體加壓造成子宮破裂機會極低,醫學僅有零星報告。

醫界:不建議停用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祕書長黃閔照說,雖部分提倡自然的歐洲國家停用子宮體加壓助產法,但除此案外,國內鮮少聽聞有不良反應,且禁止此方式,可能使更多產婦與胎兒有生命危險,因此,現不會建議國內婦產醫界停用。

報你知
子宮體加壓助產
台北長庚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徐振傑說,子宮體加壓是用於產婦自然產時,當胎兒頭部已距陰道口約1至2公分,無法順利分娩時,醫護以雙手按壓子宮體外腹部,協助分娩。極少數人會在過程中致使子宮破裂,但若子宮破裂致流血不止,產婦死亡率約4成,胎兒死亡率達5至7成。

(蘋果日報)
--
蓄意性別篩檢 醫師將撤照 全台年有4千女嬰 出世前被墮掉 男女失衡

衛生署估計,國內每年約有四千名女嬰,因婦女妊娠時性別篩檢被墮掉,致使國內男女嬰比為一百一十點一二比一百,嚴重失衡。為此衛生署上周公告,若有醫師非針對性聯遺傳疾病診斷而進行性別篩檢,即日起可依《醫師法》,最重可處廢止醫師證書。

有無致墮胎都罰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局長邱淑媞昨表示,依自然法則,男女嬰比應約在一百零二或一百零四比一百,推論消失女嬰是被墮胎掉,之前《醫師法》第二十八條雖規定醫師從事「不得進行的醫療行為」,最重可廢證照,卻未將性別篩檢定義為「不得進行的醫療行為」,因此從未有醫師被罰。
邱 淑媞指醫師多不會將性別篩檢登載於病歷,要抓這類違規很難,但日前意外發現,一名台中醫師將孕婦性別篩檢單夾在病歷,才有具體事證,卻因《醫師法》對開罰 認定有空間,只能仰賴台中醫師公會依違反醫師倫理開懲戒委員會,但台中醫師公會不開會,根本罰不到。但台中醫師公會與台中衛生局昨紛指不知情。
經開會討論後,衛生署上周公告將醫師非針對性聯遺傳疾病診斷(如某些遺傳病,若生男嬰一定會發病)而做性別篩檢,即定義為「不得進行的醫療行為」,可依《醫師法》處最高五十萬元罰款或撤醫師證照處分並自公告日起生效。
邱 淑媞指,產檢超音波也能知道性別,但胎兒都很大了,因此性別篩選是指刻意用抽血提早知道性別,不管有無後續墮胎都開罰。康寧醫院院長尹長生表示,抽血驗男 女嬰可在懷孕七到八周做,利用母血中的絨毛膜細胞判讀,此時胎兒小,要墮胎吃墮胎藥或用刮除即可。但欲透過超音波要知胎兒性別,至少十六周後才能知,此時 墮胎只能用人工引產,但風險高。

(蘋果日報)
--
臉書亂按讚 垃圾訊息恐灌爆 免費程式綁架用戶首頁 遭查禁

隨著臉書(facebook)用戶突破6億人,病毒與惡意網站也大舉瞄準其用戶,臉書第三大廣告商根本是惡意網站。防毒專家表示,使用這些社群網站時不要輕信上面的免費小程式,按連結時要留意,以免無意間成了不肖業者的工具。

Gawker 網站報導,臉書與MySpace兩大社群網站的第三大廣告商Make-My-Baby.com,根本是綁架用戶瀏覽器的惡意網站。這個在2010年刊登了 17億筆廣告的網站,以提供免費嬰兒照片軟體做幌子,誘騙用戶下載軟體,結果安裝的程式會迫使用戶瀏覽器把預設搜尋引擎改成微軟的Bing.com,幾乎 無法移除。Make-My-Baby公司藉此向微軟收取「仲介」費。

留意隱私資料遭竊
消息披露後,Bing已終止與Make-My-Baby的合作,臉書也查禁該網站廣告。但這種惡意網站禁不勝禁,會有許多分身。其他常見手法還有騙取你按「讚」、設計問卷等。這些手法雖未直接傷害用戶,卻可能讓垃圾訊息塞滿臉書,讓朋友不勝其擾。
網路安全專家王岳忠說,這些手法應還不至於直接造成用戶的金錢損失,但會獲取用戶的隱私資料與人際網路。按任何「同意」按鈕前要注意程式是否過分要求存取資料,例如索取聯絡人資訊。

臉書常見的惡意手法
◎騙取「讚」:張貼新奇新聞,不知情按了「讚」,會讓其他朋友也跟著連去詐騙網頁,而歹徒可從網頁流量獲利。
◎誘填問卷:點「讚」後要求填簡短問卷,詐騙者填寫後半段問卷,寄給你臉書朋友。

(蘋果日報)
--
一周未解便 少女腸道險爆裂

一名十五歲少女不愛吃蔬果、長期便秘,日前更連續一周未解便,三天吃不下東西,就醫才發現罹患毒性巨結腸症,腸道因糞便堆積,直徑已漲大至原先的五倍大,險些引發腸爆裂。醫師表示,一旦發生腸爆裂,可能誘發敗血症死亡,提醒嚴重便秘者,應積極就醫。

撐大了5倍
收治病例的新竹國泰醫院感染科主任盧英仁說,少女就醫時稱腹痛,X光檢查後,發現腸道充滿糞便,原該直徑一點五公分的腸道,已被撐至七點五公分大,再不就醫,恐腸爆裂,所幸在用藥、灌腸後,少女總算排便,化解因腸爆裂失血、甚至引發敗血症的危機。

應多吃蔬果
盧英仁表示,毒性巨結腸症部分成因與便秘有關,患者因宿便陳積,致腸道被撐大,主要症狀有腹痛、食慾差等。而少女指自己平日只吃肉、不吃蔬果,發病前平均每五天解一次便。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潘俊伸表示,解大便次數應為一天一次或二天一次,但許多兒童與青少年愛吃肉類、油炸品,導致便秘,建議家長應培養孩子多吃蔬果習慣,以免因便秘帶來致命危機。

預防便秘 注意事項
◎適度運動、多喝水
◎多吃高纖五穀雜糧與蔬果,如糙米飯、雜糧麵包、柳丁等,少精緻食品
◎勿強忍便意,最好養成每天早餐後或晚餐後排便習慣
◎有腹脹、排便不順時,用指腹或手掌在肚臍周圍從內向外,以順時鐘畫圓按摩,促進腸胃道蠕動
◎若逾3天未排便建議就醫,以免過多糞便累積腸道,造成毒性巨結腸症

(蘋果日報)
--
睡前易餓晚餐吃高纖食物

Q:我睡前不吃東西就睡不著,以致愈來愈胖,可改吃安眠藥讓自己昏睡,來改掉吃宵夜習慣嗎?
A:失眠有多種原因,可能真是感覺飢餓而難以入睡,或是情緒壓力大、患有慢性疾病所致,總之要先找到原因,才能解決問題。若是情緒緊張致使無法入眠,且精神科醫師已診斷為失眠,這才能藉服用安眠藥協助入睡,否則不建議採此方法。

可維持較久飽足感
若患有慢性病如糖尿病,且有在服用控制血糖藥,則可能在晚餐後、入睡前,因血糖偏低而感覺飢餓,才造成失眠,這時最好再諮詢主治醫師,看是否需調整處方。
另有些人是晚餐太早吃,或食物含糖量偏高,血糖反降得快,這些都會造成睡前飢餓,建議此類民眾晚餐多吃高纖、全穀類食材如糙米等,可維持較久飽足感,以免入眠前又飢腸轆轆。

(蘋果日報)
--
急診醫護人力嚴重流失/陳日昌(台灣急診管理學會理事長、長庚醫院急診醫學部部長)

近來媒體頻頻報導罹患緊急傷病的民眾被送到醫院急診,卻面臨因急診嚴重壅塞無法立即進入急診就醫,這是台灣緊急醫療網的警訊,但只是民眾看到的冰山一角。到底藏在下面的冰山是什麼?

緊 急醫療網就是國家醫療安全網,這是社會安全的基石,急診就是這個網的樞紐。目前估計全台灣約需2500位急診專科醫師。但只有約1200位醫師登記在急診 執業,護理人員的需求更多,缺額也更大。依據奇美醫院急診部林宏榮主任的統計,急診醫護人員異動率高達30%。在急診醫護人員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平時只好 超時超量在工作。長年來各大醫院急診持續壅塞,人滿為患,急診環境每下愈況,離職率大幅上升,醫護人員更顯不足。如果急診環境再不改善,醫護人員持續大量 流失,即將造成安全網的破洞。
急診環境不良的原因又在哪裡?長期研究急診衛生政策的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吳肖琪,針對全國急診主任的一項問 卷調查顯示,「醫院未依急診病患急重難度彈性補足急診醫護人力」、「欠缺急診空間設置標準之相關規範」及「部分醫院為控制總額額度,限制住院額度,導致急 診壅塞」,是急診主任認為最嚴重的問題。台灣急診醫學會理事長蔡維謀表示,「醫院不了解急診的特性,管理不當」是急診環境不安全的最主要原因,也是造成急 診醫護人員離職率高的因素。

賠錢急診不受重視
我們深究為什麼醫院管理階層會有這樣的思維,一語道破就是健保制度下的醫院總額及給 付不合理兩大原因。在醫院總額制度下,各醫院想盡辦法做足額度,所以高獲利、可控制、使用儀器的為優先;而要24小時運作、付出高人力成本、獲利低的就想 辦法調控。台灣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鄭守夏教授依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發行的系統抽樣檔計算得出,門診給付約占健保支出的60%、住院占37%,而急診僅 占3%,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主任陳維恭認為目前醫院的管理都是用「產值來看價值」,再加上急診醫療是勞力密集付出的工作,急診之價值在醫院管理者 心中的分量可見一斑。
而在目前健保制度下,急診與門診歸為一類,但急診卻是24小時運作,且無法限制看診人數,特性與門診大不相同,合理的急診人 力及給付標準遠高於門診。健保局近年雖屢有修訂,以加成解決問題,但仍無法符合現況需求,造成健保急診醫護人員的給付與醫院實際支出不成比例,急診成了醫 院的賠錢單位,造成醫院對急診的投入不足,急診病人就成為這個制度下的犧牲品。
所以健保制度,主導了醫院急診的營運方向。有鑑於此,日前在台灣急診管理學會成立大會上,共有140多位全國數十所各大醫院的急診主任、護理主管及醫院管理專家學者,發表宣言,強烈的表達了「建立安全急診環境」的迫切需求。

檢討醫院總額制度
我 們呼籲健保局要檢討醫院總額制度,要讓醫院管理者有誘因,願意將急診經營的像醫院其他單位一樣的舒適安全且人性化,不要讓急診成為總額制度下的犧牲品;我 們也建議健保局要正視急診主要工作時間為夜間及例假日,且越是離峰時間投入的人力越多的特性,規劃合理的制度,要求醫療品質,讓醫院能夠聘任足夠的醫護人 員,建立安全急診環境,這才是民眾之福。

(蘋果日報)
--
健保改革 總在枝節打轉/楊庸一(長庚大學臨床行為科學研究所副教授)

在資本主義國家中,能夠像台灣一樣實施具有濃厚社會責任色彩的全民健保制度,實在不易。雖然仍有許多值得修正的地方,在李、扁時代,基本上並未偏離目的,也使全民健保成為台灣的驕傲,也為他國人民羨慕。只是,在近二年來,路線的明顯偏離主軸,已開始讓人憂心。
所 謂的一、二代健保的爭議,說實在的,真是無聊,也只不過是衛生署和立法院,不思長進的費率口水戰遊戲而已。雖然,衛生署透過強勢的執政黨,希望一蹴而及的 解決所有問題,可惜,卻只在枝節上打轉,而忘掉了日漸模糊的目的。在這個轉捩的時刻,也許,社會應靜下心來,思考下列幾個問題。
1. 全民健保的目的為何:既冠上全民,且為強制性投保,那麼,讓全民接受合理的、應有的(不必達到口號所說的最好的) 醫療照顧,應是無可取代的主軸。如果這個前提是對的,衛生署實在已嚴重失職。當數十萬人繳不起保費時,衛生署的對應是,鎖卡;當健保床位一床難求時,衛生 署的對應是,降低掛號費和取消指定醫師費及VIP門診等要求。除非要更改健保目標,否則,此種牛頭不對馬嘴的即興之作,衛生署應立即停止,並嚴肅面對。讓 醫院健保床至少增加至七、八成,以解燃眉之急,應是合理的措施。對貧困病人的合理保費豁免,應也可獲得全民的共識。

2.健保涵蓋的範圍, 應明確:既然已明訂健保涵蓋的地區和人民,僅包括台澎金馬地區全體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和衛生署即不應再透過任何操作,將範圍模糊化。讓所有外籍合法居民繳 交相同或稍高的保費,應是通則。外傳政府欲政策性補助快速增加的中國專業人士及學生部分健保費。此舉,若屬實,除了有失公平外,也形成了財務上難以預測和 控制的黑洞。於情於法於理,皆不足取。尤其,龐大的對中國境外就醫金額支出政策,亦應檢討。

政府僅關心漲保費
3.健保財務和決 策,應透明化:二代健保的所以遭受強烈質疑,主要在於政府的政策,多採黑箱作業模式,所謂的政黨協商,也甚少以人民的共識為基礎。一個虧損過程不明的財務 狀況,怎麼可能讓人相信這些健保精算專家所訂出的費率?政府挖空心思,在提高保費上打轉,卻提不出合理的解釋。尤其,任令醫療自付項目和金額不斷攀升(依 民間估計,一年已超過二百億),已扭曲健保的原意。若金額不斷攀升,費率的計算,有何意義?每年加徵了鉅額的健康捐(煙),依然有那麼多人被鎖卡,捐到那 裡去了?
健保開辦以來,歷任的署長,大多能以醫療的眼光來操作,也並未出現鉅額虧損。可惜,近二、三年來,衛生署已甚少談及醫療政策,而將大部分 精力放在保費的調整上。事實上,保費,若是出於對合理醫療的要求及照顧弱勢團體,相信沒有人會反對調漲。未來健保的虧損,勢必加劇,也無法避免。問題將出 現在社會高齡化後的醫療型態改變。它不但會使病床的性質和比率產生變化,也會讓醫療包含了就養。
如果衛生署無法有前瞻性的規劃並做及時的因應,我擔心,二代健保,會像畫在畫布上的彩虹般,雖然亮麗,卻阻擋了陽光。

(蘋果日報)
--
政策混亂下的人口老化/殷乃平

日前,某私校校長表示,在少子化危機下,在未來12、13年後,文化、靜宜、逢甲、實踐、開南等私立大學可能均會消失,引起公私立大學一陣恐慌,併校、滅校謠傳甚囂塵上,校校自危。
究 其根源,應該來自去年9月經建會提出的「2010~2060年台灣人口推計報告」。根據報告中的「中推計」,2010年大學生人數為31萬9千人,估計十 年後將減少了23%,只有24萬6千人;再推十年,將僅有18萬3千人,平均每十年減少20%~25%。記得15年前台灣開放大學設立,大學院校約60 家,專科學校74家;時至今日,大學院校有149家,而專科學校僅15家,多數的專校都升級,結果是量增而質減。等到發現學生來源因少子化而銳減,市場萎 縮,不但升級者將出局,原有的大學院校亦面臨淘汰重整,問題叢生,當年教改政策的錯誤自然浮顯。這份報告所凸顯的問題不僅僅在此一端,台灣人口結構相對的 惡化,約在2017年出生數與死亡數相等,自然人口增加零成長,而且人口老化,扶老比從14.6%提高至19%,也就是說原來1個老年人平均有6.8個壯 年人負擔,至2017年老年人增加,成本提高,負擔1人只有 5.2個壯年人。當醫療科技進步,人類生命延長,人口老化似已成為必然趨勢。

參考新加坡尋對策
更 糟糕的是當媒體還在為18趴爭議不休時,無論是勞退基金或是軍公教退撫基金都面臨資金不足的窘境,而在地方政府中,退休者常被迫排隊等候。1990年代許 多先進國家的退休基金破產,退撫體制被迫進行全面改革,當前的台灣也漸漸步入這些國家的後塵,即將出現的問題似乎也將迫使退撫體制面對大幅度的改革。
其 實,經濟學的生產四要素中,台灣人力資源的質與量已同時發生狀況,除了教改產生的質變之外,台灣的薪資待遇與周邊地區相比,其國際競爭力漸漸喪失,優秀人 才外流,蔚然形成一個新的趨勢,若與外來移入人口的大宗──外籍配偶相比,後者素質相對偏低,整體人力資源「質」開始逐步惡化,若無法改變,將是另一個令 人擔心的問題。再看當前鼓勵生育的各種補助措施,是否能避免美國社會下層中,父母生育子女以取得社會福利,子女卻流落街頭,量增而於質無補的現象?亦使人 憂心。
事實上,許多國家早就面臨過台灣目前人口結構變化的問題,也都規劃頗多值得參考的對策,例如新加坡開放對專業人士的移民,配合租稅減免,重 心置於高階白領的專職者,用外來的優質移民來調整質的變化;美、加對投資移民的規定,又是另一種形態的要求。不過,根本的做法還是要回到百年樹人的教育制 度,台灣能否藉少子化的衝擊,扭轉教改的缺失,汰弱留強,提升教育體制人才培育的能力,而不致陷入體制調整的混亂之中,可能是未來幾年台灣人力資源水準是 否能提高的關鍵。
總而言之,進入21世紀後,台灣同時面對國際以及國內各種前所未有變化的挑戰,政府每一個政策的制定,對台灣的未來發展都會有極其深遠的影響,執政者的位置站得高,眼光要看得遠、考慮的要更為周詳,才能為台灣擘劃新的未來。

(蘋果日報)
--
科學家提倡吃蟲子 救地球

為尋找環保的「超級食物」,西方科學家把腦筋動到昆蟲上!荷蘭科學家聲稱,肉品價格將愈來愈高昂,大麥克(牛肉漢堡)價格遲早會上探120歐元(約4757元台幣),但「蟲麥克」價格仍將只要10分之1,攝取昆蟲做為蛋白質來源將是大勢所趨。

荷蘭瓦格寧根大學教授范胡斯(Arnold van Huis)聲稱,以昆蟲為食將是全球對於糧食危機、土地面積與水資源日減、溫室氣體導致氣候變遷等問題的解答。對於一般成人而言,唯一阻礙在於心理層面,只要試過後就可改變,而「孩子們對於吃昆蟲就沒什麼問題」。
該大學日前舉辦研討會,邀請200多名試吃者品嚐蟲蟲大餐。與會者大啖泰式蚱蜢春捲、大蛆巧克力塔、粉蟲法式鹹派等餐點,反應不俗。20歲女學生范托爾說:「吃起來類似堅果。」
范 胡斯指出,全球有1200多種可以吃的昆蟲類,其蛋白質含量豐富、脂肪含量低,養殖報酬率也高。約10公斤飼料就能產生6至8公斤蟲「肉」,相較下,等量 飼料只能養出約1公斤的牛肉。倘若真的無法接受「肉蟲」概念的人,科學家也正在研究能否從昆蟲體內抽取出蛋白質,製成類似肉類口感,「就如黃豆製品一 樣」。

(蘋果日報)
--
蟲蟲料理 餐桌新朋友

荷蘭科學家正在研究用昆蟲取代動物肉品,希望把昆蟲當成健康又環保的蛋白質攝取來源。在牛豬價格漲到天價時,西方國家或許會有更多人改吃軟軟的蟲蟲。

這 事聽來駭人,但研究員范修斯在荷蘭瓦荷寧罕大學(Wageningen University)說:「大麥克漢堡有一天會漲到120 歐元(163美元),而蟲蟲麥克堡只要12歐元,那時會有更多人吃蟲而不是吃肉。開始的最佳方式,就是親自嚐一次。」研討會場外的餐桌上,陳列一排排蟲蟲 料理:泰式醃漬蚱蜢春捲、大蛆甘納許巧克力塔,還有一種看來無害的點心,主廚形容它「類似法式薄餅,只是上頭舖滿麵包蟲而非火腿或培根」。

這些餐點很快被與會者吃個驚光,但瓦荷寧罕大學昆蟲學家迪克明白,想改變西方人飲食心態,需要的時間比在巧克力藏進一隻蠕蟲還久。

但西方人除了拋除偏見,別無他法。聯合國糧農組織(FAO)預估,2050年以前,地球人口將增至90億,但目前農地已經飽受威脅。迪克呼籲人們少吃點肉,尋找替代食品。

據該校研究,蟲子富含蛋白質,低脂而且養殖效率佳,每餵食10公斤食品就能產生6到8公斤的蟲肉,同樣的飼料只能帶來1公斤牛肉。

研究者說,昆蟲數量多,製造的溫室氣體和糞便比較少,而且不會傳染疾病。

對於難以說服的人,還有沒那麼恐怖的選擇。該校正研究萃取昆蟲蛋白質製成食品的可行性。研究人員彼得斯希望把麵包蟲的蛋白質有一天會變成常見的披薩食材,她說:「我們想讓口感更像肉,好比大豆吃起來像肉。」

(經濟日報)
--
更營養環保 昆蟲會取代肉品?

廿歲的荷蘭女學生范托兒手中吃了一半的巧克力杏仁糖,裡面有隻蟲蟲探出頭來,她聳了聳肩,把剩下的一半塞進嘴裡。

荷蘭科學家正在研究以昆蟲取代動物肉品,希望昆蟲能做為更健康和更環保的蛋白質來源,范托兒與與其他兩百位試吃者,可說是這項破天荒研究的白老鼠。范托兒向其他同伴保證:「好吃,有點堅果的味道。」

研究團隊在荷蘭中部的瓦格寧根大學舉辦研討會,向全世界宣告說,隨著牛、豬肉價格飛漲,昆蟲將來成為餐桌上佳餚已是大勢所趨。

首席研究員范惠斯(Arnold van Huis)說:「總有一天,一個『大麥克』會漲到一百廿歐元(約台幣四千七百六十元),但『蟲蟲麥克』一個只需十二歐元(約台幣四百七十六元),到時吃昆蟲多過其他肉品的人會更多。」

研討會休息時間,許多人都跑去試吃。大廚范格普表示,有些點心「外表就像法式鹹派,只是用蟲肉代替培根或火腿」。

這些餐點很快被一掃而空,但瓦格寧根大學首席昆蟲學家狄克說,改變西方人心態需要更多時間。他指出,聯合國「糧食暨農業組織」預測,到二○五○年,全球人口將增至九十億,人類須減少食用動物肉品,不然就須找到替代來源。

瓦格寧根大學的研究指出,昆蟲富含蛋白質、低脂防,養殖效率高,昆蟲來源充沛,產生的溫室氣體與糞便也較少,不會傳播疾病。

(中國時報)
--
念力控制物體 實驗獲突破 電極植入猴腦傳訊息成功 有助癱瘓者

學者對腦波傳遞思想的研究更上一層樓,最近美國科學家宣布成功透過電極把外界資訊傳輸到猴子大腦皮質區,這是全球首度證實電極可雙向交流,把訊息傳送到靈長類動物腦中,這項突破有助於用念力控制物體活動,日後可能幫癱瘓人士恢復行動。

杜克大學神經科學教授尼可萊里斯(Miguel Nicolelis)表示,過去曾讓猴子經電極傳遞思想,用念力移動電腦螢幕游標,最新實驗則證實電極可雙向交流,透過電極讓猴子大腦接收外界的訊息。

機械骨骼變身體
學者在猴子腦部打開小洞植入晶片,晶片上連接大約700個細如髮絲的電極,這些電極一部分用來記錄或傳達猴子的思想,另一些則可注入外界資訊,學者透過電極告訴猴子,面前兩個箱子其中一個放了點心,結果猴子很快就理解訊息,打開有食物的箱子取食。
尼可萊里斯指出,他參與由美國、巴西、瑞士學者合作的「再度行走」計劃,目標是幫助癱瘓者用念力移動可穿在身上的機械骨骼(人工外骨骼),恢復行走能力。
但光靠視覺不足以控制全身平衡,他希望藉由機械骨骼的感應器,把資訊透過電極傳送到穿戴者的腦部,產生足以調整步調快慢的腦波,「讓機械骨骼變成身體的一部分」。

思想交流可成真
尼可萊里斯下一步將進行「腦對腦」實驗,嘗試讓兩隻猴子通過電極交流思想,日後人或許也可用念力操縱電腦或機器人,甚至把腦波連結成網路,跟親友交流不用動嘴,只要動腦傳遞思想。



(蘋果日報)
--
殲-20 疑抄襲美F-117匿蹤機

中國首架匿蹤戰機殲-20,本月11日成功試飛,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美國防部長蓋茲到訪時,特別證實這「好消息」。美聯社昨報導,對美空軍構成威脅的殲-20匿蹤技術,可能來自美軍、全球首架匿蹤戰機。

撿墜機殘骸做研究
1999年,阿爾巴尼亞裔聚居的巴爾幹半島科索沃尋求獨立,但遭塞爾維亞政府採取武裝鎮壓,結果北約以人道為由介入,美軍開始對塞爾維亞發動空襲。
南歐巴爾幹島的軍官和專家透露,當年美軍第一代F-117「夜鷹」(Nighthawk)匿蹤戰機,遭塞爾維亞的蘇聯製SA-3防空飛彈擊落墜落田野,碎片被村民撿拾當收藏。之後中國派員到墜機現場向村民購買殘骸。
在科索沃戰爭期間擔任克羅埃西亞參謀長的洛索表示:「當時我們的情報指出,一些中國人闖入墜機地區,向農民買戰機零件。我們相信中國就是利用那些零件,一窺機密的匿蹤技術。」有塞爾維亞軍官說,F-117戰機一大塊殘骸遭人撿走了,可能「落入外國軍事人員手裡。」
美軍自1970年代起祕密研發F-117匿蹤戰機,其三角形機身和能吸收雷達訊號的機身材料,使其擁有絕佳匿蹤能力。

(蘋果日報)
--
中國殲20 關鍵科技疑竊自美戰機

中 國「殲二十」高科技匿蹤戰機最近曝光,可能對美國空軍優勢構成重大威脅。不過殲二十採用的部分科技可能是來自美國本身。巴爾幹半島的官員及其他軍事專家告 訴美聯社,一九九九年一架美軍F-117「夜鷹」(Nighthawk)匿蹤戰機在塞爾維亞被擊落,中國可能從這架飛機殘骸中搜集到若干製造匿蹤戰機所需 的關鍵技術。

夜鷹 全球第一架匿蹤戰機

「夜鷹」是全球第一架匿蹤戰機。科索沃戰爭期間,北約空襲塞爾維亞時,美軍一架「夜鷹」戰機在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七日被老舊的俄製SA-3地對空飛彈擊落,飛行員彈出飛機並獲救。五角大廈認為,敵方戰術應用得宜加上純然運氣,才導致「夜鷹」被擊落。

飛機殘骸散落在田野上,被農民撿去當紀念品,有的大小相當於一輛小汽車。當時擔任克羅西亞軍事參謀長的多馬澤特—洛索將軍告訴美聯社說,他們接獲情報,中國特務搜尋了這一地帶,並向當地農民買戰機的碎片拿回去研究。

99年美軍匿蹤機F-117墜毀塞爾維亞 殘骸傳落入中國手中

多馬澤特—洛索說:「我們相信中國利用這些材料獲取機密匿蹤科技,並進行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操作。」塞爾維亞一位高層官員證實,部分機體殘骸由紀念品收藏家清走,有一部分最後流入外國軍事單位手中。

這架「夜鷹」戰機的部分殘骸,包括印有美國空軍標記的左翼、駕駛艙蓋、彈射椅、飛行員頭盔和無線電裝置等等,目前都在貝爾格勒的航空博物館展出。該博物館副館長米利塞維奇說,他並不知道飛機的其他部分目前在何方。

義大利軍事顧問庫索瓦指出,塞爾維亞總統米洛塞維奇的政權,按慣例會與中國及俄羅斯分享他們擄獲的西方裝備,「F-117是俄國人與中國人夢寐以求的極品。」

同年5月發生美誤炸中國使館案 傳與此事有關

西方外交人士曾指出,科索沃戰爭期間,中國在駐貝爾格勒大使館中設立了一個情報據點。這座大使館於一九九九年五月七日夜間遭北約的美國B-2轟炸機誤炸,造成三人死亡。雖然美國宣稱是誤炸,可能也與此事有關。

俄第五代戰機匿蹤技術疑同源

美聯社指出,除中國的殲二十外,俄羅斯第五代戰機「T—五○」的匿蹤技術,也可能是來自美國那架F-117戰機。T—五○的原型機去年首度亮相,預計約四年內正式服役。

F-117夜鷹戰機小檔案

屬性:匿蹤攻擊機
製造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
造價:4260萬美元(約台幣12億4000萬元)
長度:20.09公尺
翼展:13.20公尺
最高速度:993公里/小時(0.92馬赫)
最大航程:1720公里
首飛:1981年6月
服役:1983年10月
退役:2008年4月
產量:64架

(自由時報)
--
學者預言明年恐出現雙太陽 恆星將自爆射強光 巧搭2012末日說 遭質疑

離地球640光年的獵戶座紅巨星「參宿四」,最近引發天文學界熱烈討論。澳洲一名物理學者大膽預言,參宿四最晚在明年底前爆炸成超新星,使地球人看見傳說中「兩個太陽」奇景。此說讓人聯想起南美古馬雅曆法指2012年是「世界末日」的預測,卻也引發其他專家質疑。

南 昆士蘭大學資深物理學講師卡特(Brad Carter)上周五在新聞網站News.com.au發文,指參宿四(Betelgeuse)最快今年爆炸成超新星。他說:「這顆年邁恆星的內部能量就 要消耗殆盡。能量一旦耗盡,它就爆炸,從內部快速崩解。爆炸將發出連續數周的強光,接下來幾個月,它漸漸黯淡,最後消失於無形。」

「微中子」無害人體
卡特認為,爆炸光線之強足與太陽匹敵,地球人類屆時會有數周活在兩個太陽下。這令人聯想起電影《星際大戰》的畫面。他說:「爆炸後,超新星釋出的能量99%成為大量『微中子』如雨般降下,它會穿越地球及人體,但不會造成傷害。」
然而,台大天文物理研究所教授孫維新指,預測「沒有意義」,他說人類現在看到的星光,已歷經好幾個光年,若近期內看見爆炸強光,爆炸也是很久以前發生的事,「可能發生在元代或明代」,不可能現在爆炸,隔幾天就看見太陽般的亮點。
美國紐澤西科技研究中心教授古德認為,「這則新聞很『好萊塢』。參宿四成為紅巨星已久」,紅巨星爆炸成超新星是必經過程,但星體演變之耗時超乎人類想像,「參宿四何時變成超新星,誰知道?若你想押賭,不如買樂透。」
美國天文學家普雷特則要大家放心,參宿四一旦爆炸不會衝擊地球生物,「超新星須離地球25光年,強光才會干擾地球,但參宿四距離我們是25光年的25倍多。它爆炸的強光看起來頂多像滿月,大家看得見,會議論紛紛」,如此而已。普雷特甚至懷疑,參宿四會在這個千禧年內爆炸。

中國古書早有記載
超 新星生成在中外歷史均有先例。中國《漢書.天文志》記載,元光(漢武帝年號)元年(西元前134年)6月,空中出現過超新星。《宋史》記載,北宋仁宗時期 (西元1054年)曾有1顆超新星發出強光,人們連續23天在白天看到它,它看來就像一般夜空中的星,不像太陽。據考證,西元前1300年到西元1700 年有過90多筆新星及超新星紀錄。

報你知 參宿四獵戶座中第二亮星
西方人稱Betelgeuse(箭頭處,翻攝網路),是獵戶星座中亮度排名第2的紅巨星,恆星生命進入晚期即稱為紅巨星,位置在獵戶座的左肩處,也是夜空中第9亮的星,離地球約640光年,處於太陽系的中心地帶。

(蘋果日報)
--
冬天易眼皮跳 求診人數增3成

冬天氣溫偏低,許多人冷到發抖,卻也發現眼皮經常跳不停,家醫科醫師何一成表示,氣溫低使肌肉較為僵硬,因此許多人經常會有眼皮跳的情況,求診人數較春夏多了2~3成,由於眼皮跳也可能是臉部神經受到壓迫,因此建議若發現臉部肌肉不協調,就應盡速就醫。

調整生活作息可改善
何 一成醫師表示,眼皮跳的原因90%為肌肉僵硬所導致,發現眼皮跳的時候,可用毛巾沾溫熱水敷在眼皮上,幫助眼部肌肉放鬆,緩減眼皮跳的次數。由於肌肉僵硬 是最大的主因,因此也要調整生活作息,每天建議至少運動30分鐘,讓身體肌肉經常活動;也要避免眼睛過度疲勞。勿使用電腦過久、不要長時間看電視,以減輕 眼部肌肉的負擔,就能減少眼皮跳的情況。另外,情緒緊張、壓力過大也會造成肌肉僵硬,建議平時應適當紓解壓力,同時也要睡眠充足,減少熬夜的機率。

臉部肌肉有異應就醫
何一成醫師提醒,若發現眼皮跳情形嚴重,甚至持續2周以上,就要特別注意。因為10%眼皮跳是因為臉部神經的問題,如果發現眼皮持續跳個不停,同時無法控制臉部肌肉,便可能是顏面神經發炎或腫瘤壓迫神經所致,必須要趕緊就醫。

(蘋果日報)
--
吃尾牙5招 控制熱量 減少油鹽 蔬果增飽足感 每道菜挾1次

年終尾牙聚餐頻繁,大吃大喝易讓體重上升,也可能引發消化不良,營養師劉怡里表示,尾牙前宜先吃含纖維質的蔬果增飽足感、助消化,吃的時候肉類每道只挾1次,並多吃蔬菜,肉類盡量選雞、魚等白肉,少吃內臟、卵蛋及油炸物,以免熱量、膽固醇攝取過多。

營 養師劉怡里指出,尾牙菜餚以肉類居多,並添加重鹹的醬汁或湯汁,除了選小塊點的肉,挾菜時宜挑菜餚上層、較少沾附到湯汁的部分,避免吃進太多油脂和鹽分, 屬主食類的米糕、羹類等料理應酌量食用,總量最多1碗。而吃尾牙時難免會喝酒,最好先吃點東西後再喝防傷胃,腸胃差的人也不要空腹喝茶或果汁等含糖飲料, 以免刺激胃酸分泌,導致腸胃不適。

這樣做
第1招 進食前先吃蔬果
尾牙前可先吃水果,如1顆蘋果或芭樂,份量約1個拳頭大小,或者吃市售的生菜沙拉1盒,當中的纖維質可增加飽足感,也有助消化,同時還能穩定血糖,避免飢餓感強烈而吃得太快、太多。

第2招 每道菜只挾1次
因尾牙菜餚至少有8道以上,若每道菜都挾好幾次,容易吃進過多熱量及油脂,有肉的菜餚最好只挾1次,每道肉類最多吃1平匙或1小塊,湯類含肉塊等湯料則喝1碗就好,蔬菜則沒有限制。

第3招 主食類1碗為限
含澱粉的主食類,如油飯、炒麵、米糕、山藥、紅豆、綠豆等,宜將攝取總量控制在1碗,而用太白粉、地瓜粉等勾芡的羹類也要算在主食類,而且芡汁易包覆油脂和醬料,吃的時候吃料就好,不要喝湯。

第4招 過水沖淡油鹽分
尾牙菜色大多偏油膩、重鹹,擔心引發高血壓、高血脂問題者,建議先將食物過水、沖淡油鹽分後再吃,可自備保溫壺裝熱水倒入碗中,當水變色、浮一層明顯的油後就倒掉,再換乾淨的熱水。

第5招 含糖飲品喝1杯
市售果汁等含糖飲料容量250c.c.,相當於半碗飯、約150大卡熱量,以約150c.c.的紙杯或小玻璃杯來說最多喝1~2杯,或改喝無糖的茶類,而甜湯、炸米麻糬等甜品,建議淺嘗如喝1~2匙或吃1、2顆,以免糖分攝取過量。

提醒你
紅肉內臟增負擔
紅肉如牛、羊肉的飽和脂肪酸高,內臟如大腸等膽固醇也偏高,易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可選油脂和熱量低的白肉如雞、魚肉或海鮮,食用時去皮,海鮮避開頭部、卵蛋等膽固醇高部位。

腸胃差吃8分飽
易脹氣、腹瀉及有胃食道逆流、胃潰瘍等問題者,進食時要放慢節奏、細嚼慢嚥且吃8分飽為宜,以免增加腸胃負擔,而口感較硬的食物如油炸物、糯米及核果類因比較難消化,建議少吃。

空腹喝酒易傷胃
空腹飲酒易傷胃,最好有飽足感再喝,並先吃含維生素B群的蔬菜等,幫助酒精代謝,男性最多喝2罐360c.c.啤酒或300c.c.紅酒或90c.c.威士忌等,女性必須減半,還要多喝水加速酒精排出。

專家說 醬料宜盡量少沾
醬油、沙茶醬等醬料的油、鹽分含量高,芥末、辣油等則易增加腸胃刺激,如果要搭配生魚片與肉類等食用,宜酌量沾取,吃的時候沾1小角就好。

(蘋果日報)
--
景觀革命! 電纜地下化 打開台北的天空

位於延平北路四段、重慶北路三段、民族東西路及新生北路三段一帶的電纜全面地下化,目前台電公司已拆除電線,正準備拆電桿,預計三月底總共一○一根超高壓電線桿可全數拆完,台北市區僅存的超高壓電線桿將逐漸消失。

這項長達四公里的電纜地下化工程,總經費四千多萬元,是台北市近幾年來最大的地下化工程。

工程中拆除的是六萬九千伏特「超高壓」電線桿,不同於一般供應家庭用電的電線桿,但一般電線桿也在逐漸減少中。台電工班班長應保有說,「六九仟伏士林分歧線」有一○一根電桿,其中電線已拆到五十七號。

國民黨立委周守訓表示,經積極協調,台電兩年前便針對六九仟伏士林分歧線地下化工程召開協調會,並在去年十月完成電纜地下化,經過試營運後一切正常,可拆除電桿。

周 守訓說,台北市僅存的電桿不多,幾乎都集中在士林、大同等老舊地區,也因為早年都市計畫電纜地下化未列入設計,導致這些地區的民眾必須忍受電線桿矗立在路 邊的不便。很多民眾向他反映電線太過雜亂、離電桿太近擔心電磁波影響健康、電桿上張貼廣告、懸掛招牌等情形,希望電纜能夠地下化。

周守訓坦言,地下化過程中,「溝通、協調」是最困難的部分,因為電纜地下化後需要設置變電箱,然而用地難尋,居民不希望變電箱設在住家附近,里長也不願得罪人,也讓地下化時程一拖再拖。

看到士林、大同區電桿即將拆除,讓周守訓頗為欣慰。「拆除電桿,讓整個天際線都出來,是很重要的景觀革命!」他強調,這也是一個進步城市應該做的。

眼見門前電桿終於要拆了,大同區老師里長陳東榮有感而發地說,電線桿在當地存在好幾十年了,已成當地地景,有樓上住戶窗一打開,就看到電線。在他印象中,過去只要強颱一來,高掛的電線就被扯斷,「居民只能摸黑聽廣播」,苦苦等待復電;有時候車禍也會導致停電。

陳 東榮回憶說,延平北路三段附近常有大貨車、砂石車經過,有天夜晚家中突然斷電,出門一看原來是一台貨車不慎撞上電桿,導致電線全斷,周邊不少住戶都直呼 「倒楣」。如今周邊電桿即將拆除,位於迪化汙水廠內六九仟伏連接站的電塔也可移除,「電桿拆除後,不僅美觀,也不會再有車輛、行人撞上電線桿意外,絕對是 好的。」

電桿是都市景觀一部分? 存廢聲都有

「電線桿消失,不代表都市景觀一定會變好。」OURs都市改革組織理事彭揚凱認為,這段高壓電線桿若是台北市唯一一段電桿,政府應思考是否有保存價值,「畢竟電線桿也是都市景觀的一部分。」

彭揚凱表示,電纜地下化確實已是趨勢,拆除電桿對景觀也一定會有影響,但目前拆除電桿仍停留在工程手段,配套仍顯不足,台電負責拆、拆完就走,「街道景觀除了少了電桿外,其餘什麼都沒變啊!」

他表示,北市都市景觀常遭人詬病的就是一堆纜線附掛雜亂,影響市容及天際線,但政府缺乏整合平台及長遠規畫,讓各家業者各搞各的,「今天雖然電線桿不見了,但亂象依舊存在。」

台大城鄉所副教授康旻杰表示,將雜亂的纜線做一些視覺上的收攏,打開天際線高度,單就景觀來說「絕對是有幫助」。

不過,他也認為,電線桿對於懷舊的人有一種特殊情感,尤其是以台灣特有的文化及視覺經驗來看,電纜線的交織、混亂,反倒形成一種獨特景觀,「電桿存廢之間,仍須溝通,是值得討論的議題。」

甫卸下台北市副市長一職的台大城鄉所教授林建元說,移除電線桿減少不必要的視覺干擾及道路阻礙,從都市景觀、公共安全、民眾用電的角度來看,「都是正面的」,也應給予肯定。

台灣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助理教授蕭弘清認為,電纜地下化的確可以減少電磁波,即使是一樓住戶,房屋地基也夠厚,不必擔心電磁波。

他指出,和架設在屋外相比,地下電纜的外層包覆多由鋼筋、混凝土材料構成,遮蔽多一層,電磁波當然會少很多。

(聯合報)
--
大直單車道 十字路網完工

台北市大直地區北安路自行車道完工2年,鄰近的敬業三路、樂群二路自行車道也在去年底完工,十字形路網啟用後可串連捷運、購物、河濱休閒、住宅、學校等,相當方便。

北市交工處指出,敬業三路將定位為「美堤親水通廊」,兩端分別是捷運劍南路站與美堤疏散門,民眾可以騎自行車由敬業三路至美堤河濱自行車道,沿線除了有公園綠地與北安抽水站之外,還有台北戀館、美麗華百樂園、愛買商場、基河國宅等住宅。

樂群二路自行車道。範圍西自明水路東至堤頂大道,全長約1100公尺,自行車道將利用兩側10公尺寬的綠地設置,同時還將增植整排常綠喬木,除了提供遮蔭,並可塑造林蔭大道意象,騎自行車感覺很悠哉。

交工處指出,大直重劃區內有多家賣場量販店及美麗華百貨,加上河濱國中小、實踐大學、明德科大、基河國宅等,自行車道路網完成後,平日可供上學通勤,假日作為購物休閒路線。

自行車道路網儼然形成綠色運輸生活圈,連結河濱自行車道,更可以輕鬆暢遊北市、新北市。



(聯合報)
--
開會坐不住、愛插嘴 大人也有過動症

過動症不限孩童,成人也一樣會有過動症,醫師提醒:如果有開會坐不住、停等紅燈常不耐煩、不願排隊買便當、說話愛插嘴等現象,可能就是成人過動症患者。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醫師張倍禎說,「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會有衝動、過動或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多半在幼年產生,若未及時治療,有很高比例會延續到成年,造成生活能力低落或工作效率差。

例如開會時會因坐不住,不斷抖腳、轉筆;嫌時間永遠不夠用,赴約總是遲到;等不及別人說話老是插嘴等等,往往都是成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作怪。

張倍禎的患者中,有一名廿四歲的李姓大學生,上課總無法專心,老是希望老師講快一點,且不時會離開教室喝水、上廁所,做任何事都三分鐘熱度,重考了兩次、換了三種不同科系,廿四歲了大學還沒畢業。

卅歲的林姓上班族姪子被診斷為過動症,覺得自己也有類似症狀,主動到醫院諮詢,確診是過動症患者,開會總是坐不住、常忘記和客戶約定時間,更常常搞丟手機等物品。

他回想小時候,上課也很難專心,考試常忘了寫答案,聯絡簿、便當盒等物也常忘了帶回家,但因考試成績還可維持中等,家人以為他只是粗心,不曾帶他就醫。

張倍禎說,成人過動症狀和孩童不同的是,成人會因病症影響到生活能力和工作效率,覺得自己事情老是做不好,對工作喪失信心,有病患因此換了八次工作。

張倍禎提醒,成人還是要留意是否有否過動症,通常透過治療都可以有效改善。

(聯合報)
--
喝酒禦寒? 醫師:散熱後會更冷

今年冬天特別冷,常有人喝酒暖身,但醫師提醒,飲酒促使血管擴張,藉機排出體熱,因此感覺溫暖,若身處空曠處或保暖衣物不足,緊接著血管收縮,就會覺得冷,要是有肝硬化或消化性潰瘍的患者,更不適宜喝酒,免得病情惡化。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主任蔡明哲說,喝酒暖身的觀念是錯誤的,酒精會促進血液循環,就像人運動過後,身體會排放體熱,因此感覺熱熱的,但目的是降溫,要是在空曠室外,又缺乏保暖措施,血管會收縮,高血壓或冠心病患者,很容易引發中風或心肌梗塞。

署立台中醫院急診室主任陳世雄說,有名酒精性肝硬化的婦女,因為太冷了喝酒禦寒,但幾杯黃湯下肚後,竟口吐鮮血掛急診,到院時血壓收縮壓只有90mmHg,差點要休克,緊急輸血與投藥後,生命徵象才恢復穩定。

醫師強調,病人患有酒精性肝硬化,加上曾發生食道靜脈瘤破裂,原本就不適合飲酒,天氣冷又喝酒取暖,結果造成消化道出血,她不僅口吐鮮血,還解出黑便,撐了幾小時才就醫。

蔡明哲說,喝酒不會取暖,而是會散熱,曾有街友喝酒後猝死,就是喝完酒血管收縮,引起中風或心肌梗塞。陳世雄說,有肝硬化、消化道潰瘍、食道靜脈瘤或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患者,根本不該喝酒,免得小酌幾杯,反而危害身體。

(聯合報)
--
LKK拚外交 我駐外使節高齡化

我 駐外人事再傳異動,前駐泰國代表烏元彥出任駐友邦索羅門大使。由於烏元彥今年已六十八歲,去年卸任時即宣告退休,再度出使引發外交部內反彈。外交人士透 露,對照中國大陸全力推動外交人事年輕化,台灣外交官員及駐外使節年齡偏高,凸顯中生代難以出頭的現象,也可能影響外交戰力。

烏元彥於去年九月卸下駐泰國代表,當時已宣布退休。然而回部後不到四個月便被任命為特任全權大使,接替六十五歲屆齡退休的詹秀穎,出任駐索羅門大使。此事引發外交部內議論不符體制,甚至傳出烏元彥屬前國安會秘書長丁懋時人馬,才能以此高齡再獲高層青睞的陰謀論。

外交人士透露,此項人事發布後,部分中生代官員私下不滿,認為前任大使詹秀穎是六十五歲屆齡退休,亞太司及外交部內也有其他適任者,由超齡的烏元彥接任令人不解;而近年來外館代表平均年齡直逼六十歲,亟需歷練的中生代卻苦無外放機會,恐將造成外交人才青黃不接。

一九四三年出生的烏元彥,為已故華航董事長烏銊的長子,曾派駐美國、捷克、新加坡、泰國,亦曾擔任外交部發言人。外交部表示,烏元彥以特任全權大使的高位階接任駐索大使,一方面是政府借重其多年外交經驗,同時也顯示我國重視對索羅門的邦交。

事實上,烏元彥並非宣告退休卻又外放的特例。二○○八年一月,時年六十六歲的駐洛杉磯辦事處處長魏武煉也因屆齡而卸職返國,表示自己將退休重返學界,然而沒隔多久又接獲派令,接下學法律出身的魏武煉最鍾情的德國代表一職,成為目前駐外代表中年紀最大者。

駐外大使年齡偏高,部內高層也有高齡化趨勢。部長楊進添一九四一年生,今年夏天就要滿七十;政務次長沈呂巡今年六十二歲,常務次長侯清山,也快屆滿六十五歲。相較中國大陸外交部長楊潔篪今年六十一歲,下屬副部長集中在五十八歲到五十五歲,確實差了一大截。

對於外交官高齡化趨勢,外交部表示,外交工作需要經驗,資深外交官的歷練豐富,是國家的可貴資產;而外派輪調一向依照制度,外交部同仁都會享有公平公開的外放機會。

老人阻滯換血 難與大陸青壯競爭

馬政府揭示活路外交原則,多元外交工作需靠新思維推動。然而從美國、日本到歐洲、加拿大,幾個重要駐外代表均年逾六十,老成持重有餘,開創性卻顯不足。對照大陸從○五年展開的年輕化改革,將外交官年齡大幅降低,台灣對老臣的倚重能否因應大陸青壯派的外交攻勢,令人憂慮。

在外交領域,台灣尊重論資排輩,然而大陸卻從幾年前就有意栽培一九五○年以後出生的「共和國世代」,成為外交主力。從實例來看,台灣外交部長楊進添生於二戰期間,今年將滿七十;他的對手楊潔篪才六十一歲,已屬戰後嬰兒潮世代,二人的時代背景差一大截。

台灣三名次長裡,僅沈斯淳不到六十;但大陸外交部共七名副部長,集中在一九五五到一九五二年出生,其中去年卸下駐英國大使職位返國、目前主管歐洲及台港澳事務的傅瑩,今年五十七歲;主管美國及大洋洲事務的崔天凱,是大陸媒體口中的「老外交班子」,也不到六十歲。

在中共駐外大使中,駐美大使張業燧今年五十八歲,台灣駐美代表袁健生卻已六十九歲;我國駐德代表魏武煉同是六十九歲,他的大陸對手吳紅波,則整整小了他十歲。而大陸駐法大使孔泉、駐英大使劉曉明,更是分別僅五十六和五十五歲,正值外交界所謂黃金時代的年紀。

根據大陸自己的統計,目前大陸最年輕的大使是四十三歲,最年輕的副司長是卅四歲;而全大陸四千多名外交官裡,卅五歲以下的就佔了近一半。一九六○年代出生 的大陸外交官,每次外放二到四年,就輪調回部內歷練;二到四年之內再外放見識前線工作,加速輪調週期,讓外交官能在最短時間內累積經驗,是大陸能加速外交 系統「新陳代謝」的主要原因。

這個機制看在台灣外交官眼裡,恐怕只有羡慕。台灣外交官考進部內年齡在廿五歲以上,壓縮了在卅歲之前第一次正式外放的人數。目前在外交部內的科長,平均年 齡已近四十,公職生涯還有廿年左右可以力爭上游,但司長、館長職位卻都有年逾六十的前輩們穩坐,代表或大使更是「只可遠觀」。

緩慢的晉升時程,前方世代更替遲滯,後方新人不斷考進外交部內,本應最成熟可用的中生代出路飽受威脅,萌生另覓跑道之意的人不在少數,對外交人才的培育是不小的損失。

(中國時報)
--
熱澡洗太久 恐吸入致癌物

天氣好冷,洗熱呼呼的熱水澡,全身暖烘烘;但專家提醒,熱水澡千萬別洗太久,洗十分鐘熱水澡比洗五分鐘,會多吸入四至五倍的三鹵甲烷致癌物,要減少吸入致癌物,洗澡時最好打開抽風機通風。

一波波寒流來襲,民眾除了應注意一氧化碳中毒問題,新光醫院腎臟科醫師江守山提醒,很多民眾因為怕冷,刻意延長洗熱水澡的淋浴時間,若浴室密不通風,時間愈久恐怕吸入愈多致癌物三鹵甲烷。

江守山說,台灣的自來水都以氯做為消毒劑,最常見的副產物就是致癌性的「三鹵甲烷」,它不僅具有肝毒性、腎毒性及致癌性,長期吸收過多,可能會導致膀胱癌、結直腸癌,甚至孕婦流產。

江守山說,燒開水、洗澡、到溫水游泳池,都容易吸入大量三鹵甲烷。例如,很多人煮開水,習慣在水沸騰後把蓋子掀開,繼續煮三、五分鐘,來去除自來水中的「氯」,這樣做反而會使得致癌物三鹵甲烷揮發在空氣中;建議煮開水時,應在通風處或打開排油煙機,把蒸氣排出去。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指出,三鹵甲烷具揮發性,八十%是靠呼吸道吸入,廿%是經由皮膚吸收,真正飲水中攝入的量其實不大。

他提醒,如果民眾聞到自來水消毒的味道很重,即表示含氯高,此時洗澡淋浴時間別太久,盡量在五分鐘以內,或在浴室加裝抽風機等通風設備,減少吸入有害物質。

(中國時報)
--
士林雨少 龜神坐鎮?鄭明典:地形效應

台 北的冬季總是溼溼冷冷!奇怪的是,卻又經常出現台北很多地方都下雨,唯獨士林的地面是乾的。民間傳說是因有「龜神」坐鎮把雨給擋掉了。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 鄭明典最近觀測氣象雷達回波圖,發現士林確實有「周圍皆雨、我獨乾」特殊天氣現象,但原因與「龜神」無關,而是受大屯山地形效應影響。

住在士林的居民,尤其是老一輩的人,都知道當地有個「龜神傳說」。連小時候住在台中的鄭明典,也經常聽住在士林的阿姨跟他說,士林住著一位「龜神」轉世的大人物,因為「龜神」會「鎮雨」,所以就常常出現台北下雨,士林的地面卻總是乾乾的。

本月五日晚間,鄭明典觀測分析大台北地區雷達回波圖時,意外發現從新台北市、台北市到基隆都有明顯的降雨回波,卻在士林、北投附近「破了洞」,顯示當時大台北多數地區都有下雨,唯獨士林附近沒有下雨。

這項發現馬上讓他想到「龜神傳說」,直呼:「好像真的有神祕力量把士林的雨擋掉了」!不過他從科學的角度分析,從三芝延伸到金山、萬里的大屯山,把東北季風帶來的水氣阻擋在基隆北海岸,因而使位於背風面的士林,出現「周圍皆雨,我獨乾」的特殊景象。

鄭明典日前把他從科學觀點剖析「龜神傳說」的特殊現象,在個人臉書發表後,立即引起粉絲熱烈討論,直誇他以科學詮釋民間傳說,真是妙哉;也有粉絲讚嘆地 說,「主任好神!」還有粉絲直接點破傳說中的「龜神」就是先總統蔣中正。鄭明典為避免引發爭議,還特別拜託粉絲們「不要指名道姓」,強調「這是個科學問 題」!

天氣走極端 今年還會冷多久

從去年十二月以來,冷氣團和寒流一波波接連侵襲台灣。台灣所處的北半球,更是到處冰天雪地;相對地正處於夏季的南半球卻是洪峰漫流,水淹成災。文化大學大氣研究所教授劉廣英與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昨日異口同聲認為,這些現象是地球暖化引發的極端天氣。

劉廣英與汪中和昨日應邀在中視「挑戰面對面,唱旺新台灣」節目,剖析台灣與全球最近所面臨的異常氣候成因。

汪中和表示,氣候暖化引發的極端天氣,將會「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攻擊人類,讓大家沒有辦法想像,而且會越變越極端,「讓我們就像面對一場氣候的戰爭, 沒有前方 沒有後方,每一個人都沒有辦法逃避。」面對氣候極端變化,每個國家都會受到非常大的衝擊,尤其是台灣。

劉廣英則指出,地球自己有個氣候的翹翹板,透過大氣循環維持平衡,就像兩個小朋友在玩翹板,兩邊輪流上下翹動,就沒有問題。但今年卻出問了題,兩個撞在一起,就撞出極端天氣。

劉廣英說,幸好今年北半球比較冷,有個大高壓罩在上面,把東風導引到南半球,東風對著那裡吹,那誰就淹大水。假如今年台灣不是特別冷,而是異常高溫的暖冬,「東風假如對著我們可愛的台灣」,後果就不堪設想。

(中國時報)
--
突尼西亞革命 延燒中東/陸以正

世 上許多事情,初看小事一樁,演變到最後,卻使人錯愕莫名。十天前,非洲最北的突尼西亞(Tunisia)共和國掀起革命浪潮。一夕之間,突國總統賓阿里 (Zine el-Abidine Ben Ali)被人民推翻,連夜逃往國外,由內閣總理甘努齊(Mohammed Ghannouchi)先代行職權。

「維基洩密」為此洋洋得意,甚至引用水門案的故事,創造一個新字Cablegate。因為該組織洩漏的美國駐突大使館呈報國務院的密電中,直指突尼西亞是 個獨裁國家。這種說法其實是往自己臉上貼金。我倒頗欣賞非洲媒體把此次事件稱為「茉莉花革命(Jasmine Revolution),因為茉莉花是突尼西亞的國花。

真正引起這場變化的導火線,是在首都突尼斯(Tunis),有個失業已久的年青人,在大街上擺個攤子賣水果,因無攤販執照,被警察取締,憤而自殺。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做夢也不會想到,無意間竟然把做了廿三年總統的軍事強人賓阿里趕走了。

要瞭解北非洲,必須知道撒哈拉沙漠以南,才是黑人居住的地區。沙漠以北,面臨地中海的部分,稱為Maghreb,阿拉伯語的意思是「日落之地」。為什麼 呢?因為伊斯蘭發源於阿拉伯半島,從耶路撤冷看Maghreb,必須往西看之故。除突尼西亞外,本區還包括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利比亞、茅利塔尼亞和撒拉 威(Saharaui,原名西薩哈拉)等國。

前述幾個國家,人民都是阿拉伯裔,皮膚並不黝黑,說的是阿拉伯話,信奉伊斯蘭教。由於土地肥沃,農產豐富,突尼西亞在羅馬帝國時就很富庶。世界史課本裏的 迦太基,就是今日的突尼斯。而羅馬帝國所有在非洲的屬地,統稱為腓內基(Phoenicia)。凡涉獵西洋史的人,對這兩個地名無不耳熟能詳。

北非這一大片土地,有史以來曾三度易手。公元五世紀時,先被樊達爾(Vandals)蠻族佔領。不滿百年後,被土耳其的拜占庭(Byzantine)王朝 征服,回教便是此時傳入北非。到一八八一年,成為法國的保護國,因而突尼西亞將法語和阿拉伯語同列為官方語言。上層社會裏,說法語的比說阿拉伯語的人還 多。

二次大戰後,一九五六年突尼西亞獲得獨立,先由賓阿敏(Mohamed el-Amine ben el-Habib el-Hussemi)擔任攝政王。一九五七年七月廿五日,改制共和,由包桂巴(Habib Bourguiba)擔任總統,一做就是三十年。然後由賓阿里繼任,至今又將近廿四年。

賓阿里在突尼西亞也並非毫無貢獻,他推廣教育、發展輕工業。突國比台灣大四倍半,人口僅一千零五十萬人。國民總生產額(GDP),依照購買力平價 (PPP)計算,達八百六十兆美元,人均所得八二五四美元,在非洲屬於頂尖階級。正因為國家有錢、人民有知識,青年人被宗教啟發,痛恨貪汙官僚,動亂一開 始,迅速轉化成不折不扣的人民革命。

賓阿里結過兩次婚,現在的太太名叫萊拉(Leila Trabelsi),更是聲名狼藉。此女出身貧賤,靠著第一夫人的身分,棺材裏伸手,死要錢。英國《衛報(Guardian)》報導,她臨逃亡前,還逼迫 中央銀行總裁打開金庫,提取了五百噸黃金,市值約新台幣十九億元。這對夫婦先逃到巴黎,原想定居,法國不允許。四處碰壁後,沙烏地國王勉強收留了他們夫 婦,但不准住在首都利雅德,只准住在海港吉達(Jedda),避免和他們見面。

突尼西亞這股革命風潮,已經吹遍原本風平浪靜的阿拉伯世界。從埃及到葉門,從約旦到利比亞,青年人尤其大中學生,對封建社會與保守政權不滿已久,突尼西亞 革命能趕走軍事強人賓阿里,給他們極大鼓勵。在他們眼裏,改變才剛開始,群眾運動尚未產生一位具有煽動力的天生領袖;如果出現這麼一個人,會把中東和北非 鬧得天翻地覆。

元月十四日,突國甘努齊總理還說,因總統不在國內,將由國會議長梅巴薩(Fouad Mebazaa)代行總統職權。但這番話第二天就被憲法法院認為有違憲法第五十七條的規定,判定無效。各方會商結果,最後由參議院議長卡萊爾 (Abdallel Kallel)代理總統職務。他承諾在四十五天至六十天內,舉行總統選舉,使秩序早日恢復。

但烽火已經點燃,且已延燒全國後,要用一個半月到兩個月的「冷卻期」,希望年青人能安靜下來,無異緣木求魚。一周來,又有六名熱血學生自殺,雖云愚不可及,仍如火上添油。突尼西亞革命在阿拉伯世界引起的大風大浪,才剛開始呢。

(中國時報)
--
窮人多繳高學費 私大協進會籲發教育券

「窮 不要窮教育」,但無奈的是,有超過八成低所得家庭的經濟弱勢子女讀的是私立大學,因學費負擔重,大多須靠到處打工、辦就學貸款才能勉強就學,私立大學校院 協進會日前提案建議教育部發放「高等教育券」。教育部表示,會請高教司評估,並考慮將提供私校的部分補助款直接轉發給弱勢學生。

私立大學 校院協進會日前在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提案指出,社經優勢家庭子女較易在現行升學制度下進入公立大學,低所得家庭子女考上公立大學的比率只有一成九,顯示 有錢人的孩子容易進入學費低的公立大學,中下階層家庭的孩子大多就讀高學費的私立大學,畢業後的就業機會也相對不平等,嚴重違反社會公平正義。

貧窮世襲 教育資源長期分配不公

以九十九學年度為例,公立大學辦理就學貸款人數不到一成,但私校已近三成,另外,近幾年各大專學貸「逾期餘額」,前五十名幾乎都是私校。

根 據行政院估算,前年國內前二十%高所得家庭的十八至二十三歲人口受高等教育(大學以上)的比率為八十.五%,明顯高於後二十%的低所得家庭小孩受高等教育 的五十八.三%,顯示高所得者由於家境寬裕,教育補習資源較多,在高等教育上也居於優勢。同時,前年前二十%高所得家庭可支配所得平均為一七九萬元,後二 十%低所得家庭可支配所得平均僅二十八.二萬元,兩者差距六.三四倍,其中教育支出更相差十一.二倍。

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批評,台灣的大學教育已出現階級差異,政府應該發放「高等教育券」,補助就讀私校的弱勢及低收入學生,讓他們只需要繳公立大學的學雜費。

賴鼎銘分析,自九十六學年度起,教育部已針對私立高中職家戶,逐年實施五千至一萬兩千元的加額學費補助,並推動「公私立高中職學費齊一方案」,反觀私立大專校院只以「弱勢助學計畫」方案協助改善,兩者有明顯落差。

惡性循環 貧生就學就業多是弱勢

靜 宜大學校長唐傳義認為,許多就讀私校的弱勢學生,為了生計四處打工,因而影響課業,政府應該正視;朝陽科技大學校長鍾任琴建議,教部可思考把撥給私大的獎 補助金分開,獎助金直接撥給表現優異的私校,至於按學生人數核發的補助款,可做為高等教育券的經費來源。多位私校生也對教育券「充滿期待」。

台灣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王雲東坦言,經濟較弱勢家庭的孩子沒辦法補習或請家教,連帶成績可能不會那麼好、考上私校會因此提高,就學後得因經濟問題而打工或貸款,從經濟弱勢、學歷弱勢一路到未來的就業弱勢,「不斷地惡性循環」。

王 雲東指出,贊同高等教育券的概念,應可減輕弱勢學生一些經濟壓力、多點學習機會,或許未來有機會扭轉「貧窮世襲」的狀況。但配套措施必須做得很好,包括金 額多少、資格限制等都要仔細評估考量,否則也會舉債國庫與下一代;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秦夢群則認為,若要發放教育補助券,還不如全面檢討清寒學生補助政 策,而不是給私校齊頭式的平等。

教部評估 補助款直接發給弱勢生

教育部政次林聰明表示,教育部一年補助各級學校清寒弱勢 學生共計三百四十七億元,由於美國已有許多州發放「高等教育券」,會請高教司研究;高教司副司長楊玉惠指出,一年提供大學三十多億獎補助款,其中七成是獎 助金、三成補助款,考慮把部分私校補助款直接轉發給弱勢學生,但仍需詳細評估。

民進黨立委翁金珠表示,發放高等教育券對學生經濟問題幫助不大,因學生的經濟來源是就業環境的問題,馬政府的經濟政策導致工作機會多在中國,讓台灣父母收入不穩定,「這才是最大問題!」

(自由時報)
--
往年接種共用針頭 害人民染B肝 日政府賠1.1兆

在 纏訟多年後,嬰兒時期因接種預防針而感染B型肝炎的受害者集體控告日本政府案,最終將以和解收場。這件訴訟案被視為日本史上最大的醫療官司,依照和解案內 容,日本政府必須對B肝受害者依病情輕重以三千六百萬日圓(約台幣一千兩百六十九萬元)到五十萬日圓和解,推算日本全國將有四十三萬名B肝患者將可適用, 日本政府可能必須付出三.二兆日圓(約台幣一兆一千兩百八十億元)的賠償金。

23年前才禁止重複使用針頭

日本在一九四八 年頒布預防接種法後,強制六歲以下嬰幼兒必須接種預防針,但到一九八八年為止,政府才禁止重複使用針頭,在此之前,許多嬰幼兒在集體接種白喉、百日咳及卡 介苗等預防針時,透過針頭感染B肝,一九八九年起札幌地區五名受害者集體提出控告要求政府賠償,但在地院及高院均敗訴,直到二○○六年札幌最高法院判決勝 訴,政府必須支付每人五百萬日圓賠償金。

全日本約有43萬人適用

此案發生後,包括札幌及東京等十個地方法院,再度接到B 肝受害者集體提訴,原告團人數高達六百三十人,其中有的是受害者,有些則是遺族家屬,札幌地方法院於本月十一日做出希望和解的判決。依照札幌地院提出的和 解方案,包括死亡及肝癌重度肝硬化患者,可獲三千六百萬日圓、輕度肝硬化者為兩千五百萬日圓、慢性肝炎者是一千兩百五十萬日圓的和解金。B肝帶原者則可獲 得相當於檢查費用的五十萬日圓和解金,今後的檢查費也將由政府支付。發病的情況,會根據病症追加和解金。

各地原告團成員代表二十二日在東 京集會,雖然札幌地院提出的和解方案,與他們的要求有所出入,但比政府提出的優渥,而且許多重症者已沒有時間再等下去,所以決定接受札幌地院的和解案,而 日本政府也早已表態將接受和解。不過原告團還提出聲明,要求政府必須為此事公開道歉,對於發病二十年以上超過追訴期的受害者,政府應予照顧等。

日 本全國目前B肝患者或帶原者約有一百一十萬至一百四十萬人,政府推估其中約有四十三萬人是因集體接種而遭到感染,四十三萬人中發病者有三萬三千人,其餘為 帶原者。政府也估計,解決這項問題預計得花三十年時間,必要財政支出達三.二兆日圓,對此政府擬以特別法在二○一二年,設置一個約一兆日圓規模的救助基 金,但這對財政惡化的民主黨政府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可能引發加稅的效應。

台大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表示,台灣應無類似B肝交叉感染事件,倒是早年國內打針文化、密醫文化盛行,推測有不少C型肝炎感染者,可能是用了不潔的針具而交叉感染,但舉證困難。

衛 生署疾管局副局長林頂表示,不清楚日本此事件的來龍去脈,但基本上我國並無類似事件,也沒有求償或訴訟的個案。林頂表示,現在針具均為拋棄式,已無交叉感 染C肝的問題,倒是在毒品共用針頭者C肝的感染比例不斷增加,令人憂心。林頂表示,我國是全球第一個實施B肝疫苗全面接種的國家,對B肝病毒的研究也超過 日本。研究顯示,在我國慢性B型肝炎主要還是以母子間垂直感染為主,平行傳染的比例相對微乎其微。

(自由時報)
--
營養價值雖高 適量才健康 100克夏威夷豆 熱量近3碗飯

農曆春節將至,過年期間體重暴增常與暴食高熱量零嘴有關,專家建議民眾應以每天一把堅果,取代糖果、餅乾等高熱量、低營養食品,但值得注意的是,堅果類熱量每百公克高達五百到七百多大卡,其中又以夏威夷火山豆最高,一百公克差不多有近三碗白飯熱量。

衛 生署國民健康局指出,堅果熱量高,但營養價值也高。當中熱量排行,以夏威夷火山豆一百公克有七百六十八大卡最高,核桃粒、松子、杏仁果、芝麻約六、七百大 卡,而瓜子、花生、腰果,每百公克熱量有五、六百大卡。至於每碗白飯的熱量,則只有兩百八十大卡,堅果一口接一口,一不小心就會過量。

營養師建議以堅果取代米果、糖果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部主任金惠民指出,堅果類中,核桃、杏仁已被證實有預防心血管疾病效果,且堅果類含高纖、不飽和脂肪酸、抗氧化劑,及國人缺乏的鐵、鈣、纖維或鋅、維生素E等微量元素,只要注意不要過量,對人體有多重好處。

國外建議成人每天應吃一湯匙堅果。金惠民表示,她隨身都會帶一些堅果類,餓時拿來墊肚子,雖然堅果熱量高,但飽足感、營養價值也高,國外有研究甚至發現,每天吃一把杏仁果者,一段時間後,體重不增反減。

吃了堅果 下一餐飲食要更清淡

金惠民建議,國人應用堅果取代米果、糕餅這類純澱粉、純油的製品。因米果、糕餅、糖果,空有熱量、缺乏營養,隨便吃就兩、三百大卡下肚。國健局指出,更好方式是,以堅果類的油脂,替換正餐中的油,亦即,吃了堅果後,飲食若能清淡,會更健康。

國健局指出,能一手掌握的花生糖、芝麻糖份量約一百公克,熱量就高達五百大卡,相當於中等身材女性一餐熱量所需。而瑞士糖、軟糖、情人糖、硬水果糖等應景糖果,一百公克就含三百五十大卡,已近一碗半白飯熱量。

金惠民表示,一般民眾不懂如何算熱量,不如天天監測體重比較實際。她建議,每天早晚各量一次,若睡前發現比早上重兩公斤以上,代表今天飲食已超量,隔天體重勢必增加,須立即開始控制飲食,去除高熱量零食,吃蔬菜水果。

金惠民觀察,對一般人來說,年假所增加的兩、三公斤,若沒有在發胖後一個月內減下來,往往「就會跟著你走」。不少人會中年發福,就是來自每年過年所胖的那兩、三公斤,年年積少成多所致。



(自由時報)
--
小孩拉肚子脫水 可補充電解質液

3歲的小維已經連續拉肚子6天了,看診時,小維的嘴唇乾裂,一直吵著要喝水。醫師告訴不知所措的媽媽:「小維得了急性腸胃炎,大量的水瀉,進一步導致『脫水』。」

小孩子因為嘔吐、拉肚子或是長時間沒喝水,導致身體缺水及電解質不平衡的現象,稱為「脫水」。

大 致可依水分流失造成體重減少的程度分為輕微脫水、中度脫水及嚴重脫水。除了體重減少外,輕微脫水較少引起孩童出現身體症狀;中度脫水可能引起口渴及尿量減 少,尿液顏色變深,嬰兒出現前囟門輕微凹陷;嚴重脫水則會四肢血液循環不良,血壓下降,完全沒有尿尿,嬰兒出現前囟門嚴重凹陷,如果再沒有補充水分,甚至 可能造成死亡。

治療孩童「脫水」的方法,以補充水分最重要。醫師會根據孩子的臨床症狀決定脫水的程度,再由脫水的嚴重度,決定如何補充水分。

嚴 重脫水須要打點滴,由靜脈給予大量水分。不過,打點滴對孩子來說,畢竟是一個折磨,如果脫水程度為輕微脫水,小朋友還願意吃東西,除了打點滴外,還可以考 慮給予葡萄糖口服電解質液,依孩子的體重計算,前4小時的水分建議為每公斤50ml;如果脫水程度為中度脫水,則前4小時的建議為葡萄糖口服電解質液每公 斤100ml。若小孩在補充水分的過程中,仍然持續腹瀉,流失水分,每一次的腹瀉須再額外補充每公斤10ml的葡萄糖口服電解質液。

(自由時報)
--
走不動 多與神經疾病有關 對症下藥 才能早日健步如飛

隔 壁的林媽媽,最近2、3年走路漸漸變慢且不穩,跌倒好幾次,家人帶她去作全身健康檢查也找不出毛病,買了助行器使用還是會跌倒。上個月又摔倒了,造成大腿 骨折,開完刀,家人擔心她再跌倒,買了輪椅讓她用,可是她常忘了自己不會走,家人怕她站起來會再摔倒,只好送她去安養院,看她整天被綁在輪椅上一直吵著要 回家,家人心有餘而力不足,不知怎麼辦才好?

走路困難的問題在老人照護上非常重要,一般認為,步行問題是骨不好,要看骨科,其實更多疾病是跟骨科無關的。要順利走路,需要很多系統共同達成,包括視覺、體位感覺、小腦平衡系統、大腦運動系統等,因此走路的問題跟很多神經疾病有關。

◎大腦的疾病

●腦中風:中風後遺症導致的走路問題是很常見的。但有時中風症狀不明顯,只覺得頭暈走不穩,此時最好找神經科醫師做診斷。

●巴金森氏症:伴隨著手抖、臉部表情僵硬、步態協調困難等。雖然大部分病人有肢體顫抖,但也有人只呈現步態不穩。

●大腦皮質疏鬆症:因慢性或長期的腦組織缺血造成,此類病人不會有明顯的一手一腳無力,而是肢體協調發生困難。此病常被忽略,以為只是衰老而錯失治療的黃金期。

●水腦症:除行走上的困難外,病人會出現尿失禁及智力減退的現象。

◎小腦疾病

●小腦病變:小腦失去功能會造成像喝醉酒一樣的步態,容易摔倒,這種病可能因酗酒或藥物中毒而造成,少數是遺傳性小腦萎縮。

◎脊髓、周邊神經及肌肉疾病等

●脊椎內腫瘤:任何良性瘤或惡性腫瘤(原發或轉移性)在脊髓裡面都會造成步行困難。

●椎間盤突出:椎間盤突出壓迫到脊髓,若發生在腰部會造成下肢無力,在頸椎則會造成四肢僵硬無力,是一種很難使力的感覺。

●馬尾症候群:腰椎以下神經漸次功能喪失,導致雙下肢無力、大小便失禁、臀部感覺喪失,這種病一半以上是跟癌症有關。

●多發性神經炎:原因很多,常見為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體位感覺遲鈍,較嚴重者站起來後甚至沒有信心踏出去。

●多發性肌炎:病毒或其他毒素引起的肌肉疾病。

林媽媽後來得到正確的診斷, 是水腦症,可惜因為太晚才診斷出來,白受了幾年苦。

走路真是不簡單!看看您周遭有沒有被「走不動」所苦的親朋好友,記得要找神經科醫師檢查看看喔!也許治療後就健步如飛了!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