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休兩分鐘 資生堂A勞工假
後天勞動節碰上周日,是否應補假屢傳爭議,昨傳出有兩千多名員工的化妝品大廠資生堂把勞動節「粉碎化」,拆成全年每天少上班兩分鐘,合計共八小時,藉此不給補假,勞團批:「根本不把《勞基法》放眼裡!」勞委會認為此舉可能違法將調查,資生堂則改稱要給員工補假一天。
變相挪假罰六萬
有資生堂員工昨把內部人事公告貼網,指公司把勞動節調整為「全年工作日中平均一天兩分鐘」,以每天少上班兩分鐘方式、不用給予補假,且此措施從二○○四年起就實施。
台大批踢踢(telnet://ptt.cc)網友superipis01諷刺說,這是「勞動節調整休假超強策略」。勞委會指,若挪移目的是為取消休假,與立法目的不符,將請地方政府調查,違法將罰六千至六萬元。
公司稱今年補假
資生堂集團傳媒總監林佩玉說,昨決定今年勞動節給員工補假一天,可任選在五月或六月補假,此決定與「兩分鐘」爭議無關。資生堂員工李小姐說:「事情鬧大才賺到一天假。」全國自主勞工聯盟執行長朱維立說,政府應對服務業違法日趨嚴重提出對策。
申訴管道:各縣市政府勞工局處
五一勞動節補假規定
★勞動節遇到例假日,隔天可補假一天
★如勞資雙方已事先協商挪移例假日或勞動節至其他天放假(例如部分僱主挪移假日來實施周休二日),可不用補假
★申訴管道:各縣市政府勞工局處
★勞委會0800-085151
工研院 竟教僱主對付勞工 開課傳授規避《勞基法》「荒謬至極」
五
一勞動節前夕,民進黨立委劉建國昨抨擊,經濟部補助的工業技術研究院,竟打算在五月十七日開設只要交三千元報名費就能參加的「僱主如何規避《勞基法》的
『薪資設計』實務」課程,教僱主如何規避《勞基法》,如何薪資以多報少,「真是荒謬至極!」對此,勞委會主委王如玄直呼:「太扯了!」經濟部長施顏祥說,
已要求工研院撤掉該課程。
劉建國昨開記者會指,工研院身為政府法人單位,卻帶頭教人民鑽法律漏洞,教老闆逃避社會義務,工研院網站該課程
介紹說明,竟出現「企業應預防離職勞工提告,勞工走一個告一個,反正告輸告贏都不用錢,企業有多少能耐陪勞工玩?」字眼。劉怒批:「勞委會是不是要降級,
變成經濟部勞工處?」
工研院前晚已緊急撤除該課程廣告。劉建國說,該課程講師是一名信任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吳老師」,課程時間共六小時。
課程太扯下架道歉
昨出席記者會的工研院產業學院執行長王鳳奎,對該課程造成社會困擾鞠躬道歉,坦承這是工研院的疏忽,已在檢討,並會檢討課程設計管控程序,並追究責任。
王鳳奎強調,工研院不是刻意要引起勞資糾紛,也沒接到任何政府指示。工研院稍晚發出新聞稿表示,該課程名稱之擬定確實不恰當,已將課程之行銷公告下架,並保證不再開辦同屬性的課程。
立委批經長爆舌戰
劉
建國昨也到經濟委員會質詢施顏祥,施表示,這件事不該發生,未來看工研院怎麼處理,經濟部再來規範,一周內會提專案報告。但劉要求施道歉時,兩人發生口
角,對於施強調:「經濟部不該為一個財團法人辦一件經濟部不知道的事情來道歉!」劉回嗆:「你繼續嘴硬沒關係,台灣產業就是被你搞壞的。」施回說,這樣說
法不公平,劉又斥:「有肩膀一點!」施回嗆:「我有肩膀!」
勞工陣線祕書長孫友聯昨批,昨天是國際工殤日,他看到廣告時本來以為是黑心廣告,竟教大家如何規避《勞基法》,令人憤怒,三千元報名費也顯見勞工命賤,他要求勞委會要對其他部會教育,「否則以後民間機構都說工研院這樣幹,我為何不能這樣教,勞委會也不用升格了。」
王如玄:教育失敗
王如玄受訪說,如果法制教育是去教導鑽法律漏洞、佔更弱勢的人便宜,基本上代表台灣法制教育失敗,她呼籲企業界,「守法是最低限度的要求,不要再去想辦法規避。」至於坊間還有許多公司開設類似課程,是否一併查處?王說要再蒐集資訊,研議是否有法源。
工研院荒謬課程內容
★勞工爭取加班費如何規避:教導僱主勞工沒有出勤紀錄只會被因勞動檢查不合格罰鍰數萬元,勞工若提告爭取加班費,僱主不提供出勤紀錄也沒關係
★勞工過勞死如何因應:教導僱主如何規避《勞基法》規定
★勞保投保如何以多報少:教導僱主如何將勞工薪資以多報少後,再以年度調整方式加以合法化
★勞工薪資設計教學:教導僱主如何以薪資設計方式,讓高薪勞工以低薪投保勞保不違法;如何防止勞、健保局逕自調高勞工投保薪資
(蘋果日報)
--
每天補休2分鐘 取代勞動節假?
五一勞動節要不要補休已讓勞工霧煞煞,昨天有網友踢爆,化妝大廠資生堂把五一勞動節的假,平均除以全年上班日,也就是員工每天可「補休」兩分鐘,讓網友大呼太扯,勞委會也強調將派人調查。
資生堂解釋,勞動節放假用每天縮短工時兩分鐘來攤平,是過去的「誤解」且一切都已是過去式。今年本來就有討論彈性放假,發布晚的原因是百貨公司正在做母親節檔期,不想影響第一線業務,但彈性放假已公告。
後天就是五一勞動節,勞委會日前才明確宣示,若事業單位比照公務機關,約定例假為星期日,則勞動節次日應補假一天;或由勞資雙方自行協商,擇日補假或加發一日工資。
眼
尖網友在批踢踢上PO圖爆料,「某公司五一勞動節調整休假超強策略」,貼出網址為資生堂公司的公告寫著,公司已於二○一○年十一月廿九日發布「二○一一年
全年總休假日一覽表」:「五月一日勞動節為勞工特定假日,因採工時制調整至全年的工作日,平均一天兩分鐘的方式對應,即勤務時間調整為上午八時卅分至下午
十七時卅六分」,網友大呼太扯了。
網友說,台灣企業壓榨勞工的技術真是世界頂尖,怎麼會有公司「精算」出以休假時數八小時除以兩百五十個工作天,讓勞工每天少上兩分鐘的班,來取代五一勞動節補休的休假方式,「只能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甚至還有網友諷刺,「這可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勞委會勞動條件處處長孫碧霞回應,公司若要挪移勞工休假日,應先經過勞資協商同意,「假可以挪移,但不能這樣分割」,企業不能用「平均」的概念,此舉跟勞基法的立法目的不符。
工研院開課 教雇主規避勞基法?
民進黨立委劉建國昨天舉行記者會,批評工研院開課教導雇主規避勞基法,六小時的課程,學費三千元,教導雇主「知法才可以玩法」,鑽法律漏洞;經濟部長施顏祥表示,「這件事不應該發生」,已要求撤銷這堂課,並在一周內提出調查報告,而工研院預算也因本案暫緩解凍。
劉建國指出,工研院預計五月十七日開設的課程,授課內容包括雇主如何規避勞基法、如何因應過勞死的賠償請求,還鼓吹「勞工不用打卡、就沒有出勤紀錄,行政機關只能勞動檢查罰鍰數萬元了事」、「薪資以多報少」等。
劉建國表示,這堂課的內容荒謬,已在臉書與PTT電子看板引發眾怒,網友譏諷「只要三千元就可以把勞委會踩在腳底下;只要三千元就可以把勞工踩在腳底下」。他說,經濟部應改名為「血汗部」,工研院該改名為「欺工研究院」或「詐工研究院」。
劉建國批評,課程大綱雖不犯法,但有重大道德爭議;就像會計師鼓吹在國外設紙上公司、不要繳稅給中華民國政府的「取巧」手法。
工研院昨天也發布新聞稿,除向社會大眾表示歉意,也宣布取消該課程,檢討內部課程管理程序。工研院產業學院執行長王鳳奎說,「純粹是用字上的錯誤,開設課程的原意是好的,絕對沒有開設違法課程的意思」。
劉建國也就此要求經濟部長施顏祥道歉,但施顏祥說,他事前不知情,會請主管部門調查,經濟部不該為財團法人舉辦的「一個不知道的事情」道歉;劉建國憤而在經濟委員會中提案,在此事調查清楚前,暫緩解凍工研院預算,獲得兩黨委員支持。
經濟委員會主席李復興隨即裁示,工研院下周一應到立院詳盡報告,「該道歉就道歉」。
(聯合報)
--
勞動三法5.1上路 組工會大解禁
勞
動三法5月1日同步生效上路,組工會大解禁,除軍人及公務員外,所有人都可組工會;勞工除可參加任職公司工會,也可跨關係企業及控股公司參加工會。罷工則
簡化程序,不必再召開會員大會,可採通訊投票,半數通過即可罷工,但水電燃氣、醫院及電信要提供「必要服務」,才可罷工;教師可組工會但不准罷工。
勞
動三法指的是「工會法」、「勞資爭議處理法」及「團體協約法」,由於都歷經數十年未修,修法工程浩大,修法過程也一波三折,通過三讀時程都不一致
(團體協約法97年1月三讀,「勞資爭議處理法」98年7月三讀;「工會法」99年6月三讀)。但因三法互有關聯,必須同步上路,致三法至今「公布但尚未
實施」。
勞委會去年即宣布三法將在今年5月1日勞動節同步上路,當做送給全國900萬勞工禮物。下午勞委會舉行慶祝五一勞動節暨表揚全國模範勞工典禮,也將正式宣告勞動三法啟動儀式,宣告新勞動時代來臨。
三法中,「工會法」從民國18年制定,只小幅修正;此次大幅放寬籌組工會限制,只有軍人及公務員不能組工會,教師可組工會,但不能罷工。
參加工會彈性放寬
另
一個重大調整是擴大勞工參加工會彈性。現行勞工只能參加所屬公司的工會,參加產業工會必須是「法人」,但未來勞工除可參加自己所屬企業工會,還可參加同一
關係集團或同一金控工會,甚至是相關產業從業人員組成的產業工會。舉例而言,如果是某銀行員工,過去只能參加該銀行工會,以後可以參加該銀行所屬金控的金
控工會,並以個人名義參加銀行員產業工會。
大幅簡化罷工程序
「勞資爭議處理法」修正案對罷工程序大幅簡化,以往工會要罷工必須召開會員大會,但是會員大會召開不易,修正案放寬只要無記名投票,過半數同意即可通過罷工。
罷
工對象,除軍人及所屬軍火工業(如中科院)及公教人員外,都可罷工,但自來水、電力及燃氣供應業(如自來水公司、中油、台電、瓦斯公司)、醫院及銀行轉帳
清算與證券期貨交易
(如證交所、期交所、集保中心)等,則採「限制罷工」,亦即必須要提出「必要服務條款」經主管機關核定,才能罷工。另電信事業也要維持基本通信服務,才能
罷工。
勞資爭議處理法新增裁決機制,則是彌補現行制度對雇主干擾工會組成裁量機制不足,明定若雇主對勞工加入工會,或是工會幹部從事工會活動,而有降職、減薪、解僱等「不當勞動行為」,將可直接由勞委會裁決委員會進行裁決,做出恢復原職原薪處分,效力等同法院判決。
(聯合晚報)
--
補假有夠摳 每天上班少2分鐘 抵勞動節
補假奇譚!今年五一勞動節碰上星期天,依法原本應該補假一天,但知名日系化妝品公司資生堂卻自創罕見手法,將一天平均工作八小時,精算成大約五百分鐘,再平均分配到全年兩百五十個工作天,讓員工每天提早兩分鐘下班。
資生堂在公告中指出,近日接獲同仁詢問關於勞動節補假問題,但公司已經在去年底發布的「二○一一年之全年總休假日一覽表」中,說明將勞動節採工時制,調整到全年工作天中的每日兩分鐘,過去幾年也是依照同樣方式處理。
不過此事傳開後,資生堂集團傳媒總監林佩玉又澄清,公司高層上禮拜已研擬讓員工彈性放假,也就是可在五、六月間另擇一日補假,但公告比較晚,有員工不清楚狀況,所以造成認知誤差。
資生堂員工則表示,將國定假日挪移到平日提早下班的制度已行之有年,有人私下抱怨說:「當然希望放假啊,每天都加班,兩分鐘根本沒感覺,每年都這樣,很好笑!」網路上也有人感嘆台灣勞工的命「真的很賤」,還有人認為乾脆逆向操作,每天多上十分鐘的班,累積換成連假放。
勞委會勞動條件處處長孫碧霞說,工時挪假規定的立法目的在讓勞工可比照公務人員周休二日,不是為了讓勞工無法放假。勞委會將要求地方主管機關介入調查,如資生堂涉及違法,將開罰新台幣六千至六萬元。
勞委會勞動條件處工資工時科科長黃維琛強調,雖然勞基法規定包含勞動節在內「所有的」國定假日均可挪移,但前提必須經由勞資雙方協商同意,如果沒有經過這項程序,就不具任何法令效力,員工仍可在五月二日不上班,或上班但要求雇主補加班費。
台灣勞工陣線祕書長孫友聯說,部分大型企業如大同公司,也是利用挪假方式讓員工國定假日不休假、平時周休二日;勞委會應主動調查類似的休假制度有沒有經過勞資協商,別讓雇主利用挪假,讓休假「消失於無形」。
工研院開課 竟教如何騙勞健保局
本
周日就是「五一勞動節」,卻驚傳有課程要教雇主如何規避勞動法令的離譜事件!更令人傻眼的是,開設課程教人玩弄法令的,竟是每年獲政府上百億經費補助的工
研院,讓勞工團體及立委氣得怒斥荒唐。就連勞委會都看不下去,直指該課程內容遊走法律邊緣,課程簡介甚至根本就已違法,「有如坊間不肖業者!」
勞委會主委王如玄聞訊後也直呼「太誇張」,她無奈表示,法治教育如果是要教民眾鑽漏洞、占其他弱勢者便宜,代表台灣的法治教育失敗。她呼籲企業,「守法是對待勞工的最低限度,別再想盡辦法規避。」
「企業應預防離職勞工提告,現在勞工告老闆不用出律師費,勞工走一個就告一回,企業有多少能耐陪著勞工玩?」這些文字竟出現在工研院所屬「產業學院」的課程簡介,讓不少臉書(Facebook)和批踢踢BBS站上的網友氣得罵翻天。
工
研院產業學院原定五月中開授「雇主如何規避《勞基法》的『薪資設計』實務」課程,接受大眾報名,每人學費三千元。課程大綱寫著「薪資設計目的只是騙騙勞健
保局」,並提醒「責任制」產業的資方「不必提供出勤紀錄和工資清冊沒關係」、「行政機關只能罰罰數萬元了事」,還打算教雇主如果遇到有勞工過勞死時,面對
動輒千萬元的賠償金如何能規避《勞基法》。
勞工陣線祕書長孫友聯痛批,政府捐助成立的工研院做出這種事,諷刺至極,「可以流芳百世了!」他憂心,工研院帶頭開辦這種違法課程,民間企業若群起效尤,未來勞工法律恐將形同具文。
民進黨立委劉建國更氣得大罵「不可思議」、「頭殼壞去」,他表示,該課程違反勞資雙方在締結勞動契約時應遵守的「誠實信用」原則,工研院在勞動節前夕開班教雇主如何取巧、玩法弄法,像是在向勞工挑釁,格外令人憤怒。
勞動條件處科長謝青雲指出,該課程使用「規避法律」的字眼非常不適當,課程內容遊走法律邊緣、甚至根本就違法,「有如坊間的不肖業者!」他還提到,這種「旁門左道」的課程內容根本不正確,雇主自費去上課,當心會「賠了夫人又折兵」。
勞委會表示將去函糾正經濟部,並要求工研院道歉,同時將全面檢視是否有其他政府部會打算開辦相關課程。
工研院道歉 立院決議凍結預算
工研院開課教導雇主如何規避《勞基法》,引起各界譁然。負責開課的工研院產業學院昨天緊急撤除課程網頁,並停止開課計畫,執行長王鳳奎更公開向社會各界鞠躬道歉。不過立委怒氣難消,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昨日決議,將繼續凍結工研院的全數預算,待工研院提出報告後再議。
經濟部長施顏祥隨後也指出,「這件事不應該發生」,將啟動調查;工研院則發布新聞稿致歉,並宣布課程取消,也會檢討內部課程管理程序。
民進黨立委劉建國昨天上午在民進黨團舉行記者會,踢爆工研院產業學院開班授課教導雇主如何規避《勞基法》的離譜事件,講完便怒氣沖沖地直奔經濟委員會。
獨
自留在民進黨團辦公室的工研院產業學院執行長王鳳奎,則主動向媒體表示,「可以讓我說些話嗎?」他坦言,明眼人都看得出該課程非常不妥,顯然內部管控程序
出了問題,「這完全是我們的疏忽!」他並承諾將追究相關的責任,並保證未來不會再開辦同性質的課程,語畢便起身向社會大眾道歉。
工研院產業學院每年共開六、七百門課程,領域涵蓋研發管理、專利智權、生產管理、材料化工、資訊通訊、醫材、機械、半導體等產業,目的在培育全方位企業需求的專業人才。
工研院產業學院台中學習中心在勞動節前,公開在網站上教老闆如何規避法律,預計在五月十七日舉辦「雇主如何規避勞基法的薪資設計實務」課程,收費三千元。不過,才上網兩天就被踢爆,昨日經揭露後,已經從網路上撤除。
(中國時報)
--
扯!工研院開課 教雇主規避勞基法
課程標榜「以多報少合法化」
「雇主如何規避勞基法的『薪資設計』實務」、「企業不想被罰、不想被告,唯一的辦法『薪資設計』」,這不是黑心顧問公司或勞保黃牛的廣告,而是年領政府八、九十億元補助的工研院的課程介紹!課程特色竟是教企業如何規避勞基法,使投保薪資「以多報少合法化!」
民進黨籍立委劉建國昨天分別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及召開記者會揭露此事,他痛批工研院是「榨工研究院」!
勞委會主委王如玄昨聞訊直說:「太扯了!」指這樣的課程會讓勞工受到傷害。她表示,守法是國民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如果法治教育是去教導鑽漏洞、去占更弱勢的人便宜,那就代表台灣的法治教育失敗;她呼籲企業界守法是最低限度,不應想辦法去規避。
工研院取消課程 道歉並檢討
工研院產業學院執行長王鳳逵昨出席劉建國的記者會,當場對造成社會困擾鞠躬道歉,強調內部已在檢討,工研院不是刻意要引起勞資糾紛。工研院也發新聞稿向社會大眾表示歉意,並宣布取消課程,將檢討內部課程管理程序。
劉建國指出,經濟部技術處所屬的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是政府捐資成立的法人研發單位,其下產業學院台中學習中心卻在勞動節前,公開在網站上教老闆如何規避法律,預計在五月十七日舉辦「雇主如何規避勞基法的薪資設計實務」課程。
他說,每年拿政府八、九十億預算的單位,竟在教大家如何規避法律,前天他告知工研院要質詢此事時,工研院不僅不理會,還立即把網站訊息移除,實在太可惡。
劉
建國指出,工研院這項學習課程內容荒誕不經,簡直是亂七八糟、狗屁不通!其學習服務網課程公告的課程特色寫道:「九十八年三月起權益受到損害的勞工告老
闆,免律師費。企業應預防離職勞工提告,勞工走一個就告一回,反正告輸告贏都不用錢,企業有多少能耐可以賠(編按︰應為陪之誤)著勞工玩?現在的勞工告老
闆律師費不用錢,薪資設計的結果也要上法院對決。時代變了,不符合法律的薪資設計應像遇到核災一樣跑到深山躲起來。顧問公司做的薪資設計對不對沒人知道上
了法院才知道。不一樣的課程,從勞基法逐條解析談薪資設計,同時建立勞基法工資與非工資及所得稅法的應稅與免稅兩個稅法結合的薪資設計,免除投保薪資被逕
調及被勞工追討工資與追討加班費的困擾。」
立委痛批 把勞工踩在腳底下
劉建國痛批,這樣的課程設計就是要把勞工踩在腳底下,糟蹋勞工尊嚴,勞資雙方在締結勞動契約時應遵守「誠實信用」原則,但工研院居然教雇主如何取巧壓低勞工投保薪資的作為,在勞動節前夕傳出此事「非常諷刺」!
勞陣秘書長孫友聯說,他乍看還以為是黑心顧問公司的廣告,或是勞保黃牛,沒想到竟是政府委託的廣告,讓人憤怒。政府若一再發生此事,民間企業也會比照辦理,「以後勞工法令不用遵守、勞委會也不用升格了!」要求勞委會要有所作為。
勞團譁然 勞委會將行文糾正
勞委會勞動條件處科長謝青雲表示,政府網站若教人「規避」是不對的,「這像是坊間不肖業者的用詞」,勞委會將行文經濟部及工研院糾正,工研院也應道歉;謝青雲強調,日後其他部會若有相關公告要照會勞委會,公部門的教育課程絕對不容許有違法的廣告出現。
經濟部技術處專門委員周錦煜說,這不是個好示範,工研院須檢討,未來相關課程也會過濾把關。
立院經委會則決議繼續凍結工研院部份科專補助款,並要求經濟部一週內將此事調查清楚。
(自由時報)
--
樹幹蛀空 1噸斷木釀大禍 外觀難察覺 鐵軌只巡5米內 將檢討
阿
里山森林鐵路大車禍5死百餘人受傷事故,嘉義地檢署檢察官昨會同林業專家查看剝落倒下的樹幹,了解原因以追究責任。檢方指出,小火車當時並未超載、超速,
煞車也正常,初步排除人為疏失;至於釀禍的斷裂樹幹屬天災或人禍?台大實驗林場管理處長王亞男教授勘查後說:「樹幹是腐朽加重力斷裂,推測是自然因素造
成。」
昨會勘斷裂樹幹的除王亞男教授,還有中興大學實驗林管理處長王升陽、森林系教授曾彥學及退休教授歐辰雄,他們仔細查看重逾一公噸斷
木裂處,並採樣、拍照、錄影,以便認定能否國賠。4位教授指斷裂的大樹非農委會所說的青剛櫟,而是森氏櫟,材積比重較一般木材重,如樹幹連接處腐朽,易支
撐不住斷裂。王亞男表示,壓到車廂的樹幹內部有真菌和白蟻蛀蝕的痕跡。
未超載煞車也正常
嘉義地檢署發言人主任檢察官王全成表示,經專家鑑定,釀禍的森氏櫟樹幹約有上百年樹齡,斷裂樹幹與主幹連結處已腐蝕並乾枯硬化,但樹皮仍是活的,外觀看不出來,研判是重力造成與主幹脫落。
昨嘉義地檢署主任檢察官林文亮3度勘查現場,交通部及台鐵專家也前往會勘,出事小火車司機員到場說明當時處置狀況,並進入司機室模擬手動操作方式,檢方隨後查扣行車記錄器、維修記錄器等,交台鐵鑑識人員;也查扣阿里山各月台出站乘客班次人數統計表等資料。
王全成表示,會勘結果發現小火車出事時,時速19公里,未超過20公里標準車速,而各車廂煞車軔氣及煞車均啟動,中段機車頭煞車鈕經模擬也有實際煞車效果。當時8節車廂乘客人數不到200人,沒有超載;初步排除人為疏失,但確實原因仍需等正式鑑識報告。
各風景區加強檢查
這次事故確實傷亡人數,林務局昨統計共5人死亡、113人受傷,除4名傷者是國人外,其餘死傷者都是陸客。昨晚已有45人出院、68人留院觀察,其中24人重傷。
對此重大公安事故,觀光局昨要求各風景區、國家公園、森林遊樂區主管機關加強檢查,不適宜開放地區應予封閉;而農委會近期將進行阿里山鐵路沿線危木稽查,並檢討將現有距鐵道5公尺的林木巡視範圍擴大。
不影響陸客自由行
交通部表示,已請林務局全面檢討小火車是否繼續運轉;農委會主委陳武雄表示將加強鐵路駕駛和維護人員培訓,做到安全無虞才會恢復行駛。行政院長吳敦義昨表示,應不會影響開放陸客自由行計劃。
森氏櫟小檔案
★科別:殼斗科,台灣特有種
★學名:Cyclobalanopsis morii (Hayata) Schott.
★別名:赤柯、赤椆
★外形:樹皮茶褐色,片狀剝落,有雲形剝痕;枝椏灰黑色、葉長6~10公分呈橢圓形,上半部具鋸齒,表面平滑
★生長:台灣全島海拔2000公尺左右山區,為台灣中高海拔森林重要闊葉樹種
★用途:良好的樑柱建材
專家疾呼 森鐵加裝防護網
阿里山小火車遭斷裂樹幹砸翻,死傷慘重,農委會昨請林木專家學者鑑定,初步認為屬自然災害,但人命關天,專家學者表示應儘速進行危木調查及修剪,並加裝防護網,避免林木斷裂擊中行進中的列車。農委會回應,會儘速邀集專家學者研議改善。
V型危木鋼鎖固定
中興大學農學院森林學系教授王升陽表示,應速做鐵道沿線的危木調查,修剪對安全有威脅的林木。中興大學森林學系前兼任教授黃彥三表示,呈V字型分叉的樹幹有突然斷裂風險,若其中一根又朝下坡處,更易斷裂,應儘速砍掉或以鋼鎖固定。
鐵道文化協會發言人鄭銘彰表示,阿里山森鐵十年發生四次事故,頻率太高,顯示鐵路管理、安全設備及人員訓練不足,建議可以像台鐵,在列車穿越森林的部分強化邊坡,設置防護網,防止林木斷裂擊中行進中的列車。
學者籲增購巡道車
台鐵局表示,台鐵每天清晨除派員以步行巡視外,還會派員開車巡視,看鐵路枕木、鐵軌、邊坡及林木是否安全。高雄餐旅大學航空暨運輸管理系助理教授蘇昭旭說,林務局應儘速增購巡道車,至少每天早晚巡兩次,以維護公眾安全。
(蘋果日報)
--
阿里山小火車翻覆究因 白蟻蛀樹惹禍
阿里山小火車翻覆意外,檢察官昨天會同專家三度勘驗現場,排除人為疏失及機械故障,竟是白蟻與真菌蛀食枝幹,奪走五條人命且造成一百十三人輕重傷,確切原因仍待報告出爐。
嘉義地檢署主任檢察官林文亮會同鐵路專家、森林系學者勘查現場,訊問駕駛員、列車長,初步確認是樹幹掉落撞到小火車,掉落原因指向白蟻與真菌入侵。
到場的台大森林系教授王亞男、中興大學森林系教授歐辰雄、曾彥學、王升陽等勘查後,認定斷裂樹種不是青剛櫟,而是與青剛櫟同屬「殼斗科」的森氏櫟。森氏櫟屬雜木,較一般木材重硬,肇禍的這株森氏櫟,樹齡逾百年。
台大教授王亞男指出,這棵樹在幼齡時就斷了,再萌芽又新生出一個主幹,兩主幹交叉處未完全癒合。
他說,檢視這株森氏櫟在六公尺兩主幹交叉處,出現直徑約一百公分的腐朽空洞,是被白蟻蛀空,「腐朽加白蟻,又因為生長應力的消除,就掉下來了。」
他說,樹木含水率降到一定程度,生長應力迅速消失,變脆易斷,加上後續長出的新生枝葉茂密,可能因此增加好幾噸重量,而瞬間斷裂,「這類意外人力無法檢測及預防,屬自然現象,沒有人為疏失。」
檢警綜合現場狀況及專家意見,勾勒出這件事故的大致輪廓是,樹幹掉落時,先斜向打中第七節車廂,駕駛員立即煞車,但小火車仍緩慢行進,掉落樹幹再撞擊第八節車廂造成車廂傾斜,同時因茂盛枝條緊纏車廂,使小火車從第八節車廂開始連環翻覆。
檢方表示,據行車記錄器,事發時小火車時速十九公里,未逾廿公里速限,各車廂煞車系統均啟動,估八節車廂載客一百五十至兩百人,未超載,暫排除人為疏失及機械故障。
25團訂桌退到剩5團 火車模型銷售跌5成
受小火車翻覆意外影響,阿里山森林遊樂區昨天遊客人數比平常日少了一半;餐廳訂桌也紛紛取消;翻車效應還波及火車模型銷售,比以往跌了五成。
嘉義林管處表示,阿里山森林遊樂區非假日入園人數,平均約五到六千人,前天五千三百多人,昨天銳減只有二千二百多人,許多陸客團臨時取消阿里山之行。中山村長林孝洲指出,有家餐廳原有廿五團訂桌,昨天退到只剩五團。
翻覆效應也間接影響陸客消費意願,宜蘭縣蘇澳新站駐站火車模型店員表示,「阿里山小火車」模型原是店內最熱賣產品之一,原本每天銷售破百,昨天近兩千多名陸客出入,只賣了六台。
小火車該誰管…國家級?交台鐵?
阿里山小火車到底歸誰接管?農委會與交通部意見分歧,考試委員與基層阿里山森林鐵路(森鐵)司機建議,應由「國家級」介入。行政院人事局表示,交給台鐵經營才是正確的,行政院已達共識,將招考鐵路特考,提升森鐵的營運效能。
農委會主委陳武雄昨天在嘉義探視傷患時表示,「如果交通部有意願接管阿里山小火車,我樂觀其成」。
農委會林務局主秘賴聰明昨天出席國民黨立院黨團記者會表示,森林鐵路整體營運及管理應回歸專業,由交通部鐵路局負責。前天出事的小火車已停駛送檢,原訂危險木檢查距離,僅限列車行駛範圍五公尺以內,將邀專家評估、檢討巡查範圍。
上月曾參訪阿里山小火車的多名試務委員(試委)認為,行政院應介入,試委浦忠成提出,未來不論林務局續辦或移轉台鐵,都應成立專責機構及任務編組。
人事局表示,森鐵有近百年歷史,要停辦不可能,未來委託台鐵經營已是官方的共識,近期將召開跨部會,研商討論如何辦理鐵路特考,招募具鐵路專業背景的人才,提升森鐵的營運效能。
森鐵資深員工則認為,「國家級的森林鐵路,就要有國家級的樣子。」
農委會副主委胡興華表示,是否要國賠要看專家學者的勘查結果,釐清有無人為疏失,農委會已請四位學者到現場評估。
行政院長吳敦義昨天要求農委會盡速查明原因,並研擬具體改善措施,絕對不允許再發生類似事件。
要達台鐵支線水準 首階段6年要37億
台鐵評估,小火車若要升級,第一階段經費就高達卅七億元。交通部官員私下表示,森鐵(也有人稱林鐵)要「嫁」到交通部,「我們沒有要求嫁妝,但總不能連『娘家』的債務都一起帶過來吧?」
阿里山小火車前天翻車,交通部鐵道營運監理小組執行秘書、高鐵局副局長胡湘麟說,預計一周後前往調查,內容包括工務的路線巡檢、維護及攸關車輛的監理、編組運用等。
針對森鐵的歸屬,農委會與交通部去年就針對阿里山小火車委託台鐵營運多次開會討論,台鐵表示,如果阿里山小火車定位是國家重要的文化資產,路線的強度及服務品質「至少要先提升到台鐵支線的水準」。
台鐵舉例,若由台鐵代營運,枕木要汰換,路基還得設法增加強度;第一階段改善時間約六年,經費約卅七億元,其中廿一億元將用在購買新車廂,其他主要用在路線改善。
除了錢,「人」也是問題,屆時人員編制要算在林務局還是台鐵,雙方尚未達成共識,人事行政局也對因此多增編卅多名員額有意見。
森鐵的虧損部分來自過低票價,有學者建議可轉型為像瑞士高山鐵路走高檔觀光路線。不過鐵道專家洪致文認為,「提高票價也要看民眾搭不搭」,他不贊成過度強調商業利益。
天天客滿 為何年虧1億
阿里山森林鐵路神木、沼平、祝山等「黃金路線」,天天客滿,但每年仍虧損一億,原因票價過低,已廿多年未調漲,加上路基維修、保養等龐大費用「吃掉了盈餘」。
阿里山小火車單程票價三百九十九元,多年未漲,宏都公司接手營運時,曾提出票價五百五十元才能維持成本,因八八風災全線停駛,調價胎死腹中。
嘉義林管處鐵路課長劉金源指出,阿里山小火車日治時期興建,最早運送木材到轉為交通運輸,聽老一輩人士談當年火車人擠人,擠不進去還打架。
但阿里山公路開通,幾條短程黃金路線外,主線載客率下滑,入不敷出,而且每年至少得花費三千萬搶修,平均年虧損約一億元。
嘉義林管處人員指出,阿里山鐵路大部分在山區,每逢颱風季,經常發生土石坍落,鐵道嚴重損害,以八八風災為例,全線多處重大損害,估計重建經費高達十億元,迄今尚未修好。
林管處秘書楊瑞芬表示,新開發超人氣的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神木線、沼平線等支線,新的經營方法曾創下單日遊客量一萬七千餘人高峰,吸引不少陸客,因距離短,票價約五十到一百元,價格便宜,因此無法帶進大筆營收,目前經營仍虧損。
鐵道專家蘇昭旭建議,建置「阿里山森林鐵路智庫」,發行百年出版品,創意行銷阿里山鐵道,增加營收減少虧損,並和世界遺產鐵路締結姐妹鐵道,推動國際性互訪,讓這條「亞洲最高的窄軌登山鐵道」發光發亮。
不過也有不少鐵道迷直言,阿里山林鐵是台灣的驕傲,「不只是交通工具」,它是歷史文物,「虧損又何妨」。
(聯合報)
--
生態、老樹、小火車…不能承受之重
100
年前由日本人建造的阿里山小火車,原本是一條深入山區、要把砍伐下來的珍貴木材運出的「反生態」列車,民國50年代改為客運與觀光用途,讓森林稍能休養生
息;但隨著大批遊客湧入、開放陸客來台,阿里山神木線成為陸客黃金景點,昨天一根從天而降的樹幹,如當頭棒喝,提醒大眾思考如何在經濟和生態找到平衡點。
阿里山森林鐵路的漫長歲月中,最嚴重的幾次死傷事故都發生在近10年,前年八八水災更造成全線停駛,直到去年6月,阿里山森林遊樂區裡面的3條支線才復駛,也是目前陸客到阿里山必搭的「黃金路線」。
陸客到台灣必遊阿里山、到阿里山一定要搭小火車,今年初還有陸客為了搶上車引爆衝突,林務局因此趕在3月櫻花季加掛車廂、加開班次應急,雖有效紓解小火車塞爆之怨,卻也造百年小火車負荷過重。
8年前的小火車翻車造成17人死亡,調查結果是人為疏失,3年前小火車在半個月內連續3次脫軌,理由雖不同,但都發出百年鐵道逐漸被歲月催老的警告!
這次翻車意外,初步研判可能是斷落樹幹肇事,更是嚴重警訊,有關單位拚觀光、商機、經濟,更要強化小火車的安全修護,尤其如何和大自然、生態和平共存!
「多頭」的小火車 管理的爛攤子
「一二三到台灣,台灣有個阿里山」,人人都能琅琅上口,搭小火車上山也是陸客搶破頭的旅遊項目,卻讓人難以想像,這個舉世聞名的觀光賣點、號稱可登錄世界文化遺產的珍貴奇景,長期以來,竟然一直陷在經營管理的泥淖中,更讓人驚覺,原來搭小火車的行車安全,僅能「碰運氣」。
阿里山的林木、生態是林務局管轄,但誰都知道鐵道的專業機關應是交通部。而阿里山鐵路早年因主要任務是負責林木的載運,所以主管機關一直是林務局,但後來這條美麗的鐵路,早已不運載林木,反而成了吸引國內外大批觀光客來朝聖的森林鐵道,但主管機關也不曾再做調整。
這
樣的轉變,已讓阿里山森鐵的管理千瘡百孔,乍看好像有嘉義林管處、阿里山風景管理處很多單位,但單位多,卻反而因權責不一、不清,讓森鐵的管理百孔千瘡。
之前原本打算採取BOT案經營又宣告失敗,更連帶造成人員換血間的經驗斷層,不僅全線復駛遙遙無期,每次遇到颱風、豪雨,坍方、中斷的通車問題就成了爛攤
子。
今年6月,台灣還要開放陸客自由行,政府口口聲聲想要大力推展觀光,卻連最具代表性的景點安全都做不好,無疑是一大諷刺,政府官員難道要這次小火車翻覆的責任,只推給一棵樹嗎?再不痛定思痛,壓垮阿里山小火車的,又豈是一根斷裂的樹幹?
1天4千人 陸客擠爆阿里山
「擠
擠擠、搶搶搶!」政府開放陸客來台後,每年來台陸客快速成長,4月1日到4月27日每天來台陸客人數已多達5200多人。旅行社業者強調,知名景點簡直是
「擠爆了」,尤其是日月潭、阿里山的陸客人數爆量,幾已超出負荷,風景區內常常只能看到一堆人頭,不只沒有旅遊品質,對生態也是一種肆虐。
阿里山小火車昨天中午發生小火車翻覆意外,也引發不少問題,尤其是陸客人數越來越多,加上陸客自由行將在6月底前上路,屆時不論人數多少,旅遊景點的遊客勢必增加,旅行社業者呼籲政府必須要有配套措施。
中華民國旅行同業公會聯合會理事長姚大光指出,維護景區、景點的安全,本來就是政府的責任,不能一天到晚出事,可以防範的措施,必須要先做,不要等到意外發生才善後,這樣很傷感情。他認為,各景區的主管機關不同,應有觀光總領導窗口,不要淪為各唱各的調。
旅行社業者強調,從近年來發生的陸客死傷意外來看,台灣的旅遊安全做得還不夠好,陸客來台後,政府努力衝人數,近來每天已多達5000多名陸客來台,但旅遊區的接待能力似乎不足,像陸客必去的阿里山總是人潮擁擠,走在遊樂區只能看到人頭,根本不知道是到了知名的阿里山。
資
深導遊也無奈指出,陸客來台的行程都很類似,像是日月潭、阿里山每天的觀光客人數已多達3000人到4000人,還有陸客在玄光寺為了拍照吵架,搶小火車
更是常態。再加上阿里山原本就有不少台灣本地的國內旅遊潮也多,有時碰到陸客爆量,連停車都有問題,旅遊品質怎麼會好?安全更容易出問題。
(聯合晚報)
--
砸車樹 不是青剛櫟 而是森氏櫟 檢:初步排除故障或人為疏失
阿里山森鐵五死一○七傷車禍,檢察官會同專家學者廿八日勘查現場,斷定肇禍樹種非「青剛櫟」,而是同科同屬「森氏櫟」。嘉義地檢署發言人王全成表示,初步排除機械故障及人為操作疏失,但仍待鑑定報告結果以釐清肇事責任。
王全成表示,經檢察官會同學者專家勘驗現場,肇事的斷裂大樹枝為森氏櫟,樹齡逾百年,樹幹靠近樹根的內部已經乾枯硬化,與主幹連結的根幹也腐朽,幾成中空,但樹皮仍是活的,從外觀難以查覺異狀。
王全成表示,小火車各車廂煞車軔氣及煞車均有啟動,中段機車頭煞車鈕經模擬也有實際煞車效果。檢察官查扣行車紀錄器、現場拍照及拷貝電子檔送驗。事故發生時時速十九公里,未超過廿公里的標準時速,沒有超速。
超載方面,檢察官查扣月台出站乘客班次人數統計表、客運日報表、訊問站長所統計的結果,估算八節車廂乘客人數一百五十至二百人,也沒有超載。綜合以上所述,初步排除機械故障及人為操作疏失,但須俟鑑定報告結果出來進一步釐清。
為釐清車禍原因,嘉義地檢署主任檢察官林文亮,昨天會同鑑識人員和台大、中興四位林業學者,檢視肇事樹幹。學者歐辰雄依據木質顏色與葉脈,斷定肇禍樹種非「青剛櫟」,而是同科同屬「森氏櫟」。
學者專家發現,肇事的樹幹斷面清晰可見腐朽菌,雖然下方木質顏色正常,但枝幹分岔處黑壓壓一片,「腐朽相當明顯」;此外森氏櫟單位材積比重遠較一般木材為重,因此斷裂後加乘高度重力,破壞力相當驚人。
台
灣大學森林系教授王亞男表示,櫟木呈現Y字形,枝幹交界處有腐朽的痕跡,深入去看可以發現真菌及白蟻,但從外觀看不出來。且該樹生命力不錯,估計是腐朽後
又長出新芽,但側枝長得太好、枝葉茂密,主幹則因為腐朽而部分中空,內部較為乾燥,失去支撐的「應力」才會斷裂。中興大學森林系教授王升陽也認為是天然櫟
木腐朽中空,應力消失才導致側枝斷裂。相關鑑定都已寫成報告,呈交給主管機關林務局參考。
學者專家:政府應考慮阿里山鐵路存廢
有百年歷史的阿里山森林鐵路,近年創傷連連,九二一地震、八八水災都造成嚴重損害,大陸觀光客的湧入,又帶來另一波威脅。學者專家建議,政府應認真考慮鐵路的存廢,「土地已陷入危險狀態!」農委會則強調,阿里山鐵路是寶貴的文化歷史資產,不能輕易言廢。
過去十年,林鐵發生四起意外,九二一地震毀了阿里山車站,八八水災更讓鐵路柔腸寸斷,至今仍未能全線修復。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系教授廖本全表示,森鐵已不只是「安全」的問題,「就算把鐵路周遭五公尺全部淨空,樹不會倒了,也難保不會有另一種災害發生。」
廖本全呼籲政府面對翻車事故,不能只檢討鐵路問題,「就像車諾比爆炸後,專家以為改進安全技術就沒問題了,直到又發生日本福島核災。」應考慮限制遊客人數、降低開發的強度、復育山林,包括小火車該不該繼續下去,都該通盤思考。
地球公民協會理事長李根政也認為,阿里山森鐵已陷入「危險狀態」,砍樹、改水泥、換更堅固的車廂,只會造成更大的災難、更多的人命損失。「阿里山再也無法承受如此高強度的觀光業開發。大型遊覽車本來就不適合開到山裡去,遊客數量的限制是一定要的。」
李根政呼籲,「山區無政府」的狀態必須立刻改變,林務局如要復駛阿里山小火車,不能再只問工程專家,而是要把地質、生態、水土保持、歷史文化等各領域的學者都集合起來,組成調查團作完整的評估,並把證據攤在陽光下,而不是像以前一樣關起門自己決定。
農委會則堅持修復阿里山小火車,主委陳武雄前天已宣示「絕對不會放棄森林鐵路!」副主委胡興華昨天重申,森林鐵路有文化性、生態性,是台灣寶貴的歷史及觀光資產,不能因為一、兩次意外因噎廢食。
林務局副局長李桃生則說:「廢是絕對不能廢的,但可以研究後續減班、限制遊客數量。」
環保署綜計處長葉俊宏表示,阿里山森林鐵路是日據時代的產物,是「既成鐵路」,復建不需經過環境影響評估。
鄒族傳說:櫟木叢 鬼住的地方
導致這次阿里山翻車的罪魁禍首,之前林務局說是青剛櫟,昨又有林業專家說是森氏櫟,但不論是哪一「櫟」,擁有原住民鄒族身分的考試委員浦忠成說,這類的樹都是叢聚在一起,很陰暗,當地的原住民都稱,那是「鬼住的地方」。
他回憶,老家曾有小孩,就是不信邪,偏偏要往「鬼住的地方」玩耍,結果當晚回家就噩夢連連,直呼看到不該看的東西。
浦
忠成說,森氏櫟與青剛櫟都是屬於殼斗科,他老家山上就很多,此樹種質地堅硬,用鋸子鋸也很難鋸得斷。日據時代時,日本人也沒有砍伐,這次卻突然斷裂,還導
致如此嚴重意外,太不可思議了、太奇怪了!「我從小在阿里山長大,碰過橋斷、隧道崩塌,就是沒看過如此堅硬的樹斷裂引發重大事故。」
浦忠成指出,原住民偏好松木,因為可以燃燒,但平地人喜歡檜木,及質地堅硬的青剛櫟、森氏櫟,原住民就不喜歡;由於青剛櫟與森氏櫟的果實是松鼠喜愛的食物,因此都是靠松鼠播種。
浦忠成表示,青剛櫟、森氏櫟常常叢聚在一起,只要有此樹種的地方就會非常陰暗,當地的原住民好早以前就流傳,那是「鬼住的地方」,因此小孩子都不敢跑到這些樹的附近玩耍,或許「鬼住的地方」只是個傳說,但是在老家,已成為族人的一種信仰。
(中國時報)
--
樹倒翻車 檢方初判自然災害
農委會烏龍 連樹種都搞錯
嘉
義地檢署調查阿里山小火車遭斷樹打到翻覆的重大傷亡事故,檢察官昨會同鐵路專家及林業學者實地勘驗後,初步排除機械故障與人為操作不當,亦無超速、超載問
題,判定應為樹枝斷落的重量加上衝力,造成車廂翻覆的自然災害意外;不過肇禍的不是青剛櫟,而是森氏櫟,農委會嘉義林管處連樹種都搞錯,擺了個大烏龍。
阿里山小火車二十七日發生重大車禍,造成五死一○七人輕重傷,嘉義地檢署發言人王全成指出,學者鑑定肇禍的是一株超過百歲的森氏櫟老樹,斷裂的樹幹內部已乾枯硬化,與主幹連結的部分有腐朽掏空情形,斷落的樹枝發現白蟻蛀蝕,但從表面都看不出來。
確切肇事原因 仍待鑑定
檢
察官並查扣行車紀錄器,解讀列車行駛時速為十九公里,未超出二十公里的限速,另查扣月台出站乘客班次人數等報表,偵訊站長、司機員等人,估算八節列車乘客
數約有一百五十人到二百人,未超出每節車廂四十人的標準,初步排除機械故障與人為操作不當、人為疏失等問題;惟檢方調查的乘客人數與車速,與嘉義林管處先
前所說的三百五十人、時速十四公里等數據兜不攏,確切肇事原因,還要進一步鑑定。
森林鐵路淨空5米 將檢討
農委會副主委
胡興華強調,過去一般認為,鐵道一旁淨空五公尺應已安全無虞,但這次事件發生後,包括檢視範圍是否與樹同高、鐵路邊是否不要有樹等,都可再檢討。農委會主
委陳武雄、嘉義林管處長楊宏志則表示,將邀請學者專家研討,並檢討長期以來安全巡視以鐵道兩側五公尺內的範圍是否足夠。
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副教授鄭永祥表示,現行用目視檢測樹枝或樹林是否影響鐵路行駛安全並不嚴謹,建議邊坡設置監測器,一旦有土石位移,或是樹木傾斜情況才能提前因應。
針對外界質疑阿里山森鐵人力過於精簡、經驗不足,考試委員浦忠成也指出,阿里山森林鐵路營運人員皆為約聘人員,且歷經委外經營、契約爭議、地方反彈等事件,加上去年立法院修法制定「肥貓條款」,導致十一名退休員工無法進用,相關人力迄今仍無法補充。
林務局長顏仁德說,森林鐵路委外經營時,承辦廠商未善盡責任,導致火車常出軌;林務局主任秘書賴聰明也表示,宏都公司無鐵路營運經驗,資遣許多資深人員,確實造成營運問題,去年五月林務局收回營運後,已積極培訓一四八名員工,並將在六月增加六十名員工。
(自由時報)
--
生科領域 台大進全球百大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S(Quacquarelli Symonds)公司首度進行全球生命科學領域最佳大學評比,據該公司昨提前披露的訊息,我台灣、清華、成功大學進全球前二百大排行榜,又以台大表現最佳,在三個評比項目均躋身前百大。
清華成大入前兩百
繼本月初公布世界大學理工科系排名後,QS今年首次進行全球大學在生命科學領域的前二百大排名,調查著重意見評論,各國學者評價佔給分四成,僱主評價佔一成,其餘才是論文引用次數、師生比等量化數據,評比項目則包括生命科學、醫學和心理學。
根據昨提前公開的資料,美國哈佛大學拿下總成績第一名,英國劍橋大學第二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第三名。台灣的大學則有三所學校上榜,其中台大在生命科學、醫學和心理學三個項目均擠進全球前百大,成大和清大則在醫學項目名列第一百五十一至二百名。完整排名將於下周三公布。
醫學生樂:很光榮
台
大主祕張培仁說,生命科學相關科系是近年校方重視的領域,未來相信成績會更好。清大教務長陳信文說,清大規模小、無醫學系,靠其他系所發表的生命科學相關
論文拼入前二百大很不容易,會繼續努力。成大教務長黃吉川說,QS調查印象分數很高,台灣的大學國際知名度較低,比較不利。
台大醫學系六年級學生呂冠緯說:「醫學系能拼進百大,很光榮。」成大醫學系四年級陳姓學生說:「同感榮譽。」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說,各種大學排名很多,各有特色與盲點,大學應回歸研究與論文品質。
(蘋果日報)
--
每3個月換牙刷 確保口腔健康
Q.牙刷多久換一次較適當呢?使用電動式音波牙刷,是否較能刷掉牙結石?
A.
牙刷在正常使用情況下,每3個月應更換一次,但因每個人刷牙習慣不同,若牙刷更換時間未到,但刷毛已經分岔或無法服貼牙齒刷牙時,就應更換,否則將無法有
效清潔牙齒;且每次刷牙後,應以自來水將牙刷刷毛沖洗乾淨,避免刷毛上的食物殘渣、牙膏等,伴隨下次刷牙時又再度進入口腔。
半年洗牙一次
部分民眾因手部力量不足,導致刷牙時無法確實清潔牙齒,此時建議可使用電動牙刷,但電動牙刷不論有無音波功能,都只能清除牙菌斑,無法清除牙結石;如欲清除牙結石,應每6個月定期找牙醫師洗牙。
(蘋果日報)
--
狗仔侵犯隱私? 6月憲法大辯論
「狗仔隊」採訪的界限為何?司法院大法官將在六月十六日召開憲法法庭,就「新聞媒體」、「新聞採訪行為」的界定,舉行言詞辯論。依規定,大法官必須在辯論結束的兩個月內,即八月十六日以前作出解釋。
憲法法庭於一九九三年啟用,至今開過六次辯論庭。這件釋憲案,是大法官首度為了新聞自由的相關議題,召開憲法法庭;由於許多名人對於「狗仔」偷拍、跟拍都困擾不已,預料屆時將是各界矚目的一場大辯論。
二○○八年七月十九、廿五日,蘋果日報的記者王煒博兩度跟蹤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的長子苗華斌。苗不勝其擾,委託律師寄出存證信函勸阻。王不聽,同年九月七日繼續整天跟蹤苗及他的名模女友孫正華。
苗華斌受不了跟拍,決定向轄區的台北市警中山分局報案,警方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八十九條第二款「無正當理由跟追他人,經勸阻不聽」的規定,對王煒博開罰一千五百元。王不服,向法院聲明異議,被法官駁回確定。
王煒博認為社維法的第八十九條第二款規定違憲,限制他的新聞採訪行為,並侵害他受憲法保障的言論自由及工作權,聲請釋憲。
大法官於本月廿二日受理王的聲請,認為本件聲請案涉及新聞記者的採訪權、公眾人物的隱私權,影響重大,決定於六月十六日召開憲法法庭,邀集聲請人、社維法的主管機關內政部,鑑定人(三位公法學者)、媒體代表,就四個爭點說明辯論。
四項爭點為:
一、社維法的相關規定,是在保護「被跟追人」的何種權益,此是否為憲法保障的基本權利?
二、媒體工作者的新聞自由或工作權,是否因社維法受到限制?
三、社維法是否應依「被跟追人」或「跟追人」的身分,或跟追目的而有所不同,以平衡新聞自由及被跟追人的權益?
四、如果媒體工作者的採訪行為,在一定條件可不適用社維法的規定,那應該如何界定「新聞媒體」及「新聞採訪行為」?
政院認社維法未違憲 壹傳媒指採訪非跟追
蘋果日報的記者為了「採訪權」,聲請大法官解釋。內政部昨晚指出,行政院人權小組曾就社會秩序維護法「有無違憲條文」進行逐條檢討,認定該法並無違憲問題;這次因媒體跟拍引發憲法法庭辯論合憲性,問題應在新聞自由界限與分際,而不在社會秩序維護法。
壹
傳媒法務經理葉錫波指出,二○○八年王煒博採訪神達集團小開苗華斌新聞,被警方以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處以罰鍰一千五百元;但王煒博當時有表明身分,執行
採訪工作,並非無理由跟追,以此理由裁罰顯然不適當。他說,如果記者採訪手法不當,有其他的法令可以處分,但以此理由罰款,蘋果日報和記者都無法接受;因
此向台北地方法院提出抗告,但抗告失敗,才以王煒博為當事人,提出釋憲。
內政部官員表示,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八十九條第二款,「無正當理由,跟追他人,經勸阻不聽,可處三千元以下罰鍰」,警方依此條文裁罰蘋果日報記者王煒博一千五百元。
官員說,王煒博的追訪「跟拍」,是否構成正當理由,被跟拍人認為自己不是「公眾人物」,拿出律師函制止,媒體卻認定被跟拍的人為「公眾人物」,這都有討論的空間。
(聯合報)
--
狗仔跟拍違法?憲法法庭言詞辯論
狗仔跟拍他人被依社會秩序維護法裁罰,有沒有侵害憲法保障的新聞自由和工作權?大法官會議受理《蘋果日報》記者王煒博的釋憲聲請案後,為釐清新聞自由和隱私權爭議,六月十六日將召開憲法法庭,舉行公開言詞辯論。
本案是第六件大法官在憲法法庭為釋憲案舉行言詞辯論。辯論結束後,大法官將以一個月左右時間討論,並完成審查,最快在七月下旬可作成解釋。辯論庭主要討論四大爭點:
一、社維法八十九條第二款規定,目的是在保障被跟追人何種權益?是否屬憲法所保障的基本權利。
二、新聞媒體工作者的新聞自由或工作權,是否會因前述社維法規定受到怎麼樣的限制。
三、社維法八十九條第二款規定,是否應依被跟追人或跟追人的身分、跟追目的的差異有所不同,以平衡新聞自由及被跟追人的權益。
四、如果認為新聞媒體工作者的採訪行為,在一定下不在前述社維法規定適用範圍內,該如何界定「新聞媒體」及「新聞採訪行為」。
聲請釋憲的《蘋果日報》記者王煒博,在九十七年七月十九日、廿五日,兩度跟拍當時傳出和名模孫正華結婚的聯華神通集團少東苗華斌。苗不滿整日被狗仔跟拍,兩次委託律師寄發存證信函勸阻狗仔不要再跟拍。
同年九月七日星期日,苗和孫在住處時,發現有狗仔整天跟拍,苗下午向中山分局報警檢舉。警方處理後,依社維法八十九條第二款「無正當理由,跟追他人,經勸阻不聽」,裁罰王煒博一千五百元。
王被罰款後,認為苗與孫先前已傳出結婚消息,二人屬商場和演藝界知名人物,有娛樂報導的必要性,他前往孫正華可能出現的地點採訪,並不是沒有正當理由,就向北院簡易庭聲明異議。
法官認為,苗華斌和孫正華在星期日進行休憩行為,沒有接受記者採訪義務,王不但尾隨採訪,還以相機拍攝他人日常生活,並在不同時段不同地點持續追訪苗、孫,可說已侵犯二人在假日外出休憩及個人隱私,警方裁罰並無不當。
王在聲明異議被駁回後,就向大法官聲請釋憲,大法官本月廿七日開會討論後決定受理,並決定在憲法法庭舉行公開言詞辯論,讓釋憲方和相關機關推派學者專家,並決定鑑定人名單後,就相關憲法與法理爭議公開辯論,理清爭點,再作解釋。
過去五件釋憲言詞辯論案,包括:一、八十二年的國家舉債上限案。二、八十四年的檢察官羈押權有無違憲案。三、八十五年的副總統兼任閣揆是否違憲案。四、八十六年的集遊法是否違憲案。五、九十四年的請領身分證按捺指紋是否違憲案。
隱私權VS.新聞自由 公共利益成關鍵
狗仔隊跟拍,被依違反社維法裁罰,狗仔隊認為憲法保障的新聞自由及工作權遭到侵犯,聲請釋憲。法界人士普遍認為,記者基於公共利益事項下而跟拍,新聞自由應受保障,但如果被跟拍人身分及被跟拍目的,無關公共利益,被跟拍人的隱私權就必須受到保障。
法界對這起狗仔隊聲請釋憲案,意見紛歧,而大法官未來作成的解釋文,對於「新聞採訪行為」的定義如何?恐怕會對日後記者新聞工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律師李永然認為,憲法第廿二條規定「凡人民之其他自由權利,不妨害社會秩序公共利益者,均受憲法保障」。
民眾在沒有正當理由下遭人追蹤跟拍,對個人權益已造成侵害、干擾,社維法該條規定,旨在保障民眾不受他人干擾的憲法基本人權。媒體採訪跟拍當事人,應在他人的基本人權以及新聞自由、民眾有知的權利上取得平衡。
北檢資深檢察官說,媒體未經同意跟拍他人,有侵害他人的人身自由、肖像權之虞,如果被跟拍人在不妨害社會秩序、公共利益下,他的憲法基本人權必須受保障。同樣的,記者基於公共利益而跟拍,新聞自由亦須受保障。
資深法官指出,媒體跟拍他人,有侵犯他人隱私權問題,不過,身為名人、公眾人物,或是牽涉到重大公共事務的一般人,其隱私權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縮或犧牲,但是記者採訪也需注意比例原則,擅對公共利益無關的民眾進行跟拍,恐有侵犯隱私權。
法
律學者認為,本釋憲案無關政治性議題,但因牽涉公共間的隱私權問題,與民眾權益息息相關,從第四權及新聞理論來看,不管民眾是否喜歡被跟拍,新聞工作者應
被容許比一般人較多的採訪空間。如果新聞工作沒有適當空間,資訊自由及質量都會受影響,本釋憲案將有助於釐清隱私權及新聞自由的爭議。
釐清界線 新聞採訪才不會越界
十多年前狗仔隊進入台灣後,屢屢引發新聞自由和個人隱私權爭議,王煒博因跟拍名人被裁罰聲請釋憲案,大法官將召開憲法法庭舉行言詞辯論,再作成解釋文。此將攸關新聞採訪界限,也有助釐清新聞自由和隱私權衝突問題。
憲法保障集會、結社、工作、財產、名譽、隱私和言論自由等基本人權,從保障的精神來說,人民的基本權利都是平等一致,沒有誰大誰小,惟各項基本人權,如果發生權利衝突,就會產生退讓爭議,過往並沒有相關解釋,王煒博的釋憲案,恰好凸顯新聞自由和隱私權的基本權利衝突問題。
狗
仔隊,用跟監和偷拍等種種方式取得新聞來源,學說上稱為「刺探新聞」(Stunt
Journalism),刺探得來的新聞有無侵犯當事人名譽權、隱私權等基本人權,有學者認為,可從倫理學「後果論」角度判斷。若刺探結果和公共利益有
關,縱使侵犯隱私權,從保障新聞自由角度應該是被允許的,相對也能規範狗仔的界線。
學界的意見,目前和司法實務界的見解大致相同,類似的訴訟案件,法官在判斷時,也都是從有無攸關公共利益判定是否侵犯隱私等人格權。但王煒博案恰好又凸顯另一個問題,就是公共空間隱私權問題。
法
界人士認為,參照美國的見解,暴露在公眾可檢視的範圍內,是無法合理期待有隱私權,但是媒體跟蹤、監視的方式,如果持續到一定程度,如整天跟追、使用科技
器材,縱使身為隱私權保障較少的公眾人物,恐怕也沒有多少人能夠忍受。是否該有所限制,在召開憲法法庭言詞辯論後,不但有助釐清類似爭議,對新聞媒體的採
訪方式,也可劃出一道界線。
(中國時報)
--
春雨少得可憐 宜蘭雨創76年新低
今年春天的雨特別少,因多雨極少缺水的宜蘭及梧棲氣象站測到的四月累積雨量,目前都創設站以來新低。中央氣象局預測,今天會有零散的南方雲系通過,從南到北會稍微下點雨;下個月就是梅雨季,下周一有一波鋒面前來,雨勢可能稍大。
以氣象局的宜蘭氣象站為例,四月目前為止只下了十一點二毫米的雨,月累積雨量是一九三五年設站以來新低;梧棲氣象站更只在十六至十八日有降雨紀錄,四月到現在才累積零點一毫米,一樣是設站以來新低。
氣象局長期預報課課長賈新興指出,四月全國雨量都很少,三至四月整個台灣西半部雨量只有氣候背景值(一九八一至二○一○年平均)的一至四成。根據氣象局的月長期預報資料,未來一個月雨量還是「正常偏少」。
宜蘭近萬公頃秧田被迫分區輪灌;沒雨,春筍也長不出來。往年四月平均雨量超過一百毫米的台中梧棲,本月至今也僅下了零點一毫米的雨。
除了宜蘭雨測站創設站七十六年雨量新低,中央氣象局在蘇澳雨測站測得四月至今的降雨量,也只有四十三毫米,成為蘇澳史上第二少。宜蘭氣象站主任方屏生說,「這個月宜蘭的雨少得可憐」。
「沒有春雨,怎麼雨後長春筍?」擁有五十公頃桂竹林的宜蘭縣頭城農場,原本此時應是滿山春筍,卻因沒雨,走遍竹林只看到一支小筍,農場主人卓陳明說:「經營卅年來第一次碰到,太反常了。」
雨
量少也產生灌溉危機,宜蘭農田水利會長許南山說,位在三星鄉天送埤安農溪上游的灌溉水源,正常的話,每秒進水量要達十三噸才夠,但現在每秒只有九噸,減少
了四分之一。這些水源灌溉三星鄉、羅東鎮、冬山鄉和員山鄉近萬公頃的農田,水源銳減,水利會不得不從即日起實施分區輪灌,梅雨若再不來,「可能就要抗旱
了」。
供應中部地區民生用水的鯉魚潭水庫,也因雨量低,昨天水位比去年同期低近十公尺,是九二一大地震以來新低。水庫管理局三月中旬起,已在壩頂實施三次人造雨,但效果不佳。
石門水庫吃緊 只夠用30天
行政院長吳敦義昨天表示,今年截至目前為止,各地區降雨情形不理想,水情吃緊,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及彰化等地區已採夜間減壓供水措施因應。
以石門水庫為例,平均每日淨流量約一百八十萬立方公尺,目前蓄水量只能保證卅天。
吳揆指示經濟部及相關部會密切監控水情,並加強宣導、輔導民眾及廠商節約用水,如水情仍未改善,不得已將採取進一步停水、限水措施,但應於一周前公告周知,使各用水單位及民眾能事先做好因應準備。
(聯合報)
--
宜蘭4月少雨 76年首見
台灣受到南方雲系影響,今天白天南部、東半部下雨機率增高,水氣晚上開始逐漸北移,中部以北晚上也會開始下雨,但雨量不多,雖然降雨會稍微涼快,但氣象局提醒,這幾天白天高溫仍有二十八、九度,民眾仍要留意溫度變化。
今年的春雨真的很少。氣象局監測發現,宜蘭氣象站四月到目前為止,僅降下十一.二毫米的雨,月累積雨量創下一九三五年設站以來新低,拿到七十六年來少雨第一名。
梧棲氣象站四月份的累積降雨只有○.一毫米,也是民國六十五年設站以來新低紀錄。
(自由時報)
--
虹彩炎 不當食補、視力愈糟
季節轉換、壓力緊張、自體免疫疾病等,皆可能引發虹彩炎,症狀是眼睛紅、視力模糊衰退,就像玻璃噴砂、看不清楚。不過,若想用食補增強免疫力,不當進補恐怕愈補愈糟,讓症狀加劇。
三
軍總醫院眼科部主任呂大文表示,虹彩炎又稱「富貴病」,當身體疲勞、免疫力下降時,易誘發虹彩炎發病。50多歲婦人因勞累,出現眼睛紅、發炎,看東西霧等
虹彩炎症狀。她吃薑母鴨補身,希望改善症狀,沒想到,卻因薑、辣椒及當歸等中藥材刺激,眼壓飆高至30多毫米汞柱,左眼紅腫疼痛。後來使用降眼壓藥物,服
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症狀才逐漸緩解。
「火上加油。」呂大文說,虹彩炎患者絕不能補過頭,一旦嚴重發作,恐怕會導致青光眼,眼睛一碰就痛,視力衰退,必須開刀治療。
書田診所眼科主任顏敏芳表示,虹彩炎指虹膜及睫狀體,因自體免疫系統不協調所造成的急性發炎。虹彩炎常見症狀包括畏光、疼痛、紅腫、流淚、視力模糊、視力降低,有時還可能與其他全身性疾病症狀有關,如僵直性脊椎炎、關節炎等。
她說,若發炎物質黏住水晶體,沒有及早治療,可能造成白內障、視力衰退,且虹彩炎亦會反覆發作。
除
自體免疫問題,季節交替時,情緒易受影響,也會引發虹彩炎發作,近來門診虹彩炎患者增加一成五。顏敏芳說,虹彩炎與急性結膜炎不同,一般常侵犯單眼,發炎
懸浮物造成視力模糊,就像玻璃內側有髒汙,即使揉眼睛,仍看不清楚。病毒或細菌引起的結膜炎,主要侵犯雙眼,並產生眼屎、黏住眼睛,但不會造成視力模糊。
顏敏芳強調,虹彩炎與自體免疫有關,6成患者皆有HLA-B27相關疾病,如僵直性脊椎炎等,建議必須至免疫風濕科做進一步抽血檢查。此外,想避免疾病發作,醫師建議別過度勞累,應維持正常生活作息,適度紓壓,減少體內免疫系統壓力,以降低虹彩炎發病機會。
(聯合報)
--
嚴長壽:台灣技職教育 以後找嘸黑手
「技職教育的學術化讓台灣未來找不到黑手!」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昨天直指,技職教育扼殺了台灣的基礎技術人員,因讀書不是每個學生唯一的專長,但技職學校在學術老師充斥下,變成台灣職業教育的殺手,學生以成績為考量,台灣未來將會找不到基礎技術人力。
嚴長壽昨天新書發表「教育應該不一樣」,侃侃而談長期以來觀察到的台灣教育狀況。
除了感嘆技職學術化,看到教育部對大學經費的補助,也讓他無力感很深,「用高薪來吸引教授到學校教書是媚俗、找大師到學校做短期的講座教授,都是作秀!」
嚴長壽認為,政府想盡辦法吸引更多國際資源,但只看到一些外國知名學者來台講學,卻沒有國際級的大學者長駐,更沒有看到校務治理有方的國際級校長出現。
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是台灣教育沒有特色的關鍵之一,嚴長壽書中提到,「台灣五年五百億預算,各大學用在搶蓋大樓、鋪紅磚地下水道,或者讓限有師資以研究計畫之名,將這筆錢分食……,彷彿只要擠入全球排名前一百大、五十大,教育部砸下的五年五百億民脂民膏,就可以交差了事。」
他昨天更直接地說:「爭取世界排名是沒有必要的虛榮,即便爭取到世界百大也不過是世界的百分之一而已,還是比不上歐美各國。」他認為,沒有一個大學認真地尋找自身的主軸和方向,更別說是結合地方優勢做規畫和發展,「全台灣的大學,教學內容都一樣」。
花蓮、台東設大學,應該要吸引更多外地資源,提升本地產業升級,和地方有密切互動,但是偏偏東華大學、台東大學的學生有九十%是來自外地,課程和科系都和在地文化無關,對此,嚴長壽感到相當痛心,「這分明就是扼殺花東地區青年的受教權。」
爭「卓越」、搶校地 什麼都做得出來 清大退休教授 痛批台清交沉淪
清華大學動力機械系教授彭明輝,日前向學校主管提出退休申請。他在部落格發表感言表示,退休「是阻擋不住大學的沉淪,而又恥於在這過程中身為其中一員」。他還點名台、清、交等大學,「為了五年五百億、為了土地,什麼事都做得出來!」
五十五歲彭明輝是劍橋大學控制工程博士,在清華大學教書嚴厲,卻是許多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許多研究成果受到業界與學界的肯定。
彭明輝日前在退休申請表上坦然寫出:「我所承襲的學術傳統旨在明辨是非、破除愚盲,探索社會發展之未來...這樣的學術傳統,在清華校園已日漸澆薄,培育後進與促進社會公共福祉之本務,日漸乏人聞問。」
彭明輝還提到交大璞玉計畫一些不可告人的祕密,他說,就其所聽到的消息,從來都無法讓他以為這個計畫除了搶占校地之外,還有什麼目的。交大璞玉計畫即「台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位於新竹縣竹北市,占地約四十公頃。
他進一步指出,當年一位主導璞玉計畫的教授,當面跟他說這是一個「炒地皮計畫」,他因不屑憤而離開現場,沒有仔細去問所謂「炒地皮」,是現在被稱為「璞玉計畫區」內理由牽強而勉強可以告人的計畫?還是周邊的「農地變建地」炒作?還是兩者皆有?
他還嚴厲指控,幾個大學的追求卓越所使用的手段是「向下沉淪」,「為了五年五百億,為了土地,什麼事都做得出來。」大家只問利益,沒人想花時間討論是非。
清大發言人葉銘泉副校長表示,個人言論校方尊重,不作任何評論。交大發言人裘性天主祕說,「交大爭取五百五百億和土地,這是兩碼子事,不了解彭教授為何要將兩者牽扯在一塊?」
(中國時報)
--
拚升格人才斷層 嚴長壽批 技職教育走錯路
痛陳分數綁架教育
「醒醒吧!家長!」亞都麗緻集團、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昨天出書,痛陳台灣教育長期被分數綁架,形成「共錯結構」,導致學生沒自信、讀書不快樂;至於技職教育嚴重學術化,更導致台灣缺乏基礎技術人才。
長期關注技職教育的嚴長壽指出,近年技職「拚升格」競賽,國內原有七十多所專科,目前僅剩十五所,科技大學卻從十一所增加為四十六所,技職學校的入學分數也不斷飆高,有熱忱與天分的技職明日之星,卻可能被排擠無法升學習得一技之長。
嚴長壽坦言:「讀書不該是唯一專長,卻被教育政策壓縮成唯一方向,技職教育完全被摧毀,職校升格專科、專科變學院、又成科大。升學直升梯讓許多年輕人不願當基礎螺絲釘的技師,台灣的中間空掉了,沒有腳踏實地的基礎人力,許多碩博士卻變成宅男宅女在家,找不到未來。」
爭取百大只是虛榮
教育部強推的五年五百億頂尖大學的經費也讓嚴長壽搖頭,他直言:「爭取世界排名只是虛榮,即使排名到世界百大、也不過是百分之一。台灣應找到自己的優點、吸引一流人才進台灣,小而美的瑞士永遠不擔心人才外流,因為他們不斷培養出世界級經理人。」
對於評鑑制度無法尊重多元發展與特色學校,嚴長壽也備感無奈,他舉每年僅收五百位學生的美國威廉斯學院為例,雖名氣比不上長春藤名校,但去年在全美大學評比上卻超越哈佛,在人文及社會科學領域首屈一指,知名歌手王力宏便是傑出校友。
嚴長壽感嘆,台灣的實踐大學卻無法有相同待遇,實踐以設計學院聞名,師資不以博士為尊、但卻是設計與實務領域中的佼佼者,「評鑑成績總是後段班成績,但實踐的設計學院卻是全球前三十強」。
家長反成教改阻力
他也指出,台灣的家長迷信補習、迷信分數,卻無意間成為孩子成長最大的絆腳石,甚至可能是扼殺孩子天賦的頭號殺手,也是教育改革最大的阻力。他提醒,家長不要鼓勵孩子考公務員或熱門行業,人生不應只有單一的教育觀念,「不是鐵飯碗就好、不是多金的職業就是好」。
嚴
長壽也在書中自爆,他去年六月曾帶準備很久的簡報去拜訪教育部長,但他發現部長心神不寧,接著便收到紙條提醒去參加下個會議,「我忽然覺醒,自己又做了一
次豬頭……我又在浪費部長時間,也在浪費自己的時間」。他坦言,此事讓他決心出書,「不管是藍綠執政時,教育政策都不是部長一個人的問題,他們忙於民代與
媒體的連番批判,已經無暇思考、只怕氣球在自己頭上爆掉。那就讓我來戳破這個氣球吧!」
昨日前往印度洽公的教育部長吳清基說明,應是誤會,主要是他當天行程早已排滿,不料嚴長壽會臨時到部拜訪,才未能深談,等他回國後將親自向嚴請益。
吳清基表示,他也同意技職科大教師確實不該一味比論文數量,也不應讓大量高中生進技校,恐技職失去特色,但目前並非大量,技職與一般大學體系仍有交流必要。
教
育部次長林聰明則說明,技校招收高中生有限,今年名額一萬左右,當初是為讓高中及高職交流,且產業已從勞力密集邁向知識經濟時代,才讓技校可招高中生,也
讓頂尖大學可招優秀高職生,教育部已注意到嚴長壽所提問題,也有逐步調整,例如技職教師可憑技術報告升等,不一定要學術研究報告。
(自由時報)
--
當街擄人… 竟是慶生戲碼
羅東黃姓女子昨天度過此生最難忘的生日。三名友人為替她慶生,竟想出在光天化日「假綁架、真驚嚇」的餿主意,當街將黃女擄走,路人信以為真火速報警,警方後來得知是生日驚喜,不禁露出超「冏」面容!
四月廿八日是黃女廿二歲生日,她的三名損友準備塑膠袋,尾隨走路的黃女,一男一女下車將塑膠袋往黃女頭上一套,再抱起她丟入車內,火速離開。
黃
女一開始不知道是友人策畫,「被綁」後驚恐尖叫,路人一聽趕緊報警。警方調出監視影帶,過濾後發現「搶匪」車號,調出資料比對追蹤並連絡車主。車主接到警
方電話,趕緊表示自己和友人只是要為黃女慶生,絕對不是綁票案件;黃女也出面替朋友澄清,綁票案只是個「生日小玩笑」。
(中國時報)
--
「變成」同志的二三迷思/黃宗慧(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
近
來因教育部擬從一○○學年度起將同志議題納入中小學性別平等教育課綱,引發了部分家長與反對人士的恐慌。視同志教育如洪水猛獸的恐慌反應既已出現,我們就
不能僅以「恐同、保守」來詮解或對之視若無睹,而必須去尋找對話的可能,否則反會造成對立情緒不必要的擴散,尊重同志、接受差異的目標也就更難達成。
在
此次的反對聲浪中,最大的疑慮與反彈莫過於是憂心同志教育將混淆中小學生的性別認同、影響身心發展,也因此有家長建議,學校只須輔導「對性別傾向有疑惑
者」即可,無須將同志教育拓展到中小學全體。即使我們不去苛責這種建議所隱含的異性戀霸權預設|就是早已認定了何謂「正確」的性別/性取向|也不得不說,
認為孩子若接觸同志教育就會「變成」同志,是一種過於簡化的思考。
同志身分的確是一個「變成」的結果,但異性戀身分或男性、女性身分也都
是。這看似「強詞奪理」的說法其實是不少性別研究者的共識:性別/性取向認同可能包含先天與後天的影響,在生理面向之外,還牽涉了社會文化建構、情感認同
等種種多元決定因素;也因此本來就是一個需要摸索、選擇,進而認同的「變成」過程。
但在部分反對者的認定中,同志教育彷彿具有誘導的力
量,會讓孩子在迷惑困頓於不解自身性取向之際,「不慎」變成同志。這樣的思考,一方面把身分認同的過程想像得太簡單,簡單到假定孩子可能因為接觸同志教育
就變成同志;另一方面,又把「變成同志」想像得太負面:如果孩子因為無法認同自己的性取向、因為無法「變成」符合社會期待的異性戀者而感到畏縮惶惑,那麼
能有適當的資訊教育他們去接受這樣的身分,或至少做到不把這樣的自己視為怪胎、並繼續探尋「變成」不同身分的可能,這種「變成」難道不具有其正向的意義
嗎?
再者,在這個資訊傳播方式多元快速的社會,中小學生有太多管道可以自行取得同志議題的相關訊息,即使原本無意主動接觸此類議題,也可
能經由媒體聳動的報導而間接了解/誤解;如果孩子自己所習得的片段資訊,只是「猴猴」指骨感的男同志、「熊熊」指胖胖的男同志、「拉子或蕾絲邊」指女同
志,那麼這些未在同志教育中脈絡化的符號,就可能淪為中小學生們以言語霸凌性別少數的題材,若真如此,則絕非家長及教育者所願見。
也因此
反對者真正應該擔憂的,是同志教育在列入課綱之後,是否就真能被認真地施教?中小學老師們又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可以教導同志議題?不過這樣的質問並不意味著
既然還有疑慮,就表示同志教育「時機未到」,應該就此止步。相反的,我們應該把疑慮化為督促的力量,以肯定同志教育的態度,讓老師們能以身作則,不迴避不
排斥地將同志議題當成性平教育的一環來教授;如果社會大眾先以充滿歧視的態度來看待同志,可以想見老師們要在校園中教授此類課程也會備感壓力,而可能敷衍
帶過,如此即使教育部將同志教育納入課綱,恐怕也無法讓性別平等有更實質的進展。 (作者為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
(中國時報)
--
邁向人妻犀利、小三辟易的美麗新世界?/張義東(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助理教授)
曲
終人應散,最終回之後,也到了可以對這部偶像劇說點八卦與收視率之外的話了。邁向「人妻犀利、小三辟易」的美麗新世界?這是我們得到的智慧箴言,由媒體時
代多方人馬營造響應而來的人民智慧嗎?或者,其實「做自己」,才是這個個體化的時代中,「愛情之混亂」已是社會學家貝克與貝克.葛恩胥菡口中正常狀態之
下,我們唯一的救贖?
這齣戲,以媒體角度所見,是台灣越來越可以期待,她的偶像劇真的更加「趨勢」了(偶像劇原名trendy
drama),而且是台式的趨勢劇,不是日式的甜,不是韓式的辣,沒流於搞笑過度而稀釋,更非本土劇常見的除一嗆字外再無他物。這種台式趨勢劇展現一種溫
柔,哀而不傷、謔而不虐。要說沒有拳拳透骨,那麼,「餘地」就正是她的另類到位。這麼多年了,台式偶像劇逐步發展到能有一部端端正正的戲。這當然不是第一
部,也不會是最後一部。
不過,戲的好卻不是它當下該被嚴肅討論的主因,性別議題才是。現實社會「通姦除罪化」的討論,從前「花系列」劇種
是現實事件的張牙舞爪,一開始像是這部戲的主軸。但是「窈窕淑女」主題的出現,融合了韓式「正宮是更強的小三」的復仇劇碼,複合的(不是復合喔)爭奪戰於
是跳出來,緊緊抓住觀眾的視線。這之中,兩男兩女交叉吸引、相逢恨晚的情節,可以上溯到德國文豪歌德,殘酷版也有電影《偷情》,無辜版有王家衛《花樣年
華》與韓版的《外出》。此間電視多習於以「三加一」格式簡化,四個角色比重,於是焉井然有序。增出的「窈窕淑女」主題,一方面用以改造正宮,圖謀反攻,另
一方面,則讓教育者兼創作者為其「作品」(劇中席曼寧亦用此語)所惑所擄。
二十餘年前,「淡淡」當道。「淡淡的天空」、「淡淡的下午
茶」、「淡淡的哀愁」等等,盛極一時。今日則「自己」是不二之無上魔咒。「快樂新女人.就是愛自己」、「女人就是要愛自己」、「女生就是要好好愛自己」、
「女人就是要愛自己多一點,再多一點」等等。問題又來了,什麼是「做自己」呢?所謂的「自己」,是在層層疊疊漫長曲折的成長過程中長出來的,不是像遺失的
寶藏那樣,靜靜等待發現與執行的。他人的存在,對自己更是關鍵。
於此,我們又可見到此戲一大特色:謝安真擁有全世界的支持,老公與小三自
然除去。「做自己」在這裡,是可以「其他條件不變」的,只集中處理那讓人「回不去」的背叛。雖說,人妻人妻,循名責實,終究得先有了個或良或不良之人,而
能為人妻。唯有孤獨做自己,可以無此幸,或者無此災。然,回到此一戲劇文本所符應的社會現實,很多女人沒她好命。她映照了我們的夢。
這樣
的完美女人,這樣的到頭來不是愛,卻以愛為名,非以慾為因的出軌,這樣鋪天蓋地綿密不透的社會支持,樣樣都揭示一項「真理」:愛情必須在家庭中完成。出於
此則不見真愛,毀於此則覆水難收,少了完整的家,就面臨向下沉淪與掙扎求生。這樣的家庭觀,衡諸這個地球上,出於萬種原因的離婚再婚不婚與單親家庭,很難
不說過於保守了(無關「正確」與否)。
這樣對於愛情的界定,強化了彼此間互相依賴與行禮如儀的部分,壓抑了「愛情作為激情」的部分。事實
上,強問真愛為何,世間幾人能夠?其他人就虛情假意了嗎?不如直視這三者交纏變化,才能勉強為愛情下個定義。於是,如果全心細膩規畫的各自愛自己,或者,
愛情只重互賴與儀式,興許加上經營,那麼,「以愛為名」又是為了什麼?如果,愛情裡少了悸動,甚至激情,那,什麼才是愛呢?也許,上文所說的「所惑所擄」
還是必要的吧!
(中國時報)
--
家庭外勞應納入長照體系/陳正芬(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助理教授)、王增勇(為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副教授)
目
前正在立法院審議的行政院《長期照護服務法》草案,對於多達十八萬的家庭外籍看護工,僅規範其應受訓練,我們認為不足以解決目前外籍家庭看護工與長期照顧
雙軌制所造成的諸多問題。政府需要更積極地將外籍家庭看護工整合進入長期照顧體系,才足以保障照顧服務品質與外勞的勞動權益。
目前政府規
定,使用外籍家庭看護工者不能使用政府補助的長期照顧服務,因此形成雙軌制度,民眾被迫在外籍家庭看護工與國內長期照顧之間做出抉擇。自一九九二年開放外
勞以來,因為國內長照服務的不足,外勞成為民眾不得不的選擇,此一「補充性」人力之人數從一九九二年的三○六人一路攀升至二○一一年的十八萬多人。相對
地,同時期政府大力發展的本國居家服務使用人數,卻僅及家庭外籍看護工人數的十三%。
相較於以鐘點計算且僅在日間時段提供的居家服務,對
許多有職照顧者而言,若下班後還須承擔照顧責任,體力往往不堪負荷,提供二十四小時貼身照顧的外籍監護工,無疑具備服務時間高度彈性的優點。另一方面,須
遠離家園與親人、長期被貼上「不孝」汙名的機構式服務,往往成為最後的選項。致使外籍看護工脫胎換骨成為符合我國孝道傳統的在地老化服務模式。
但
是,長照政策將雇用外勞家庭排除在國內長照服務之外的效應是,讓家庭與外勞獨自承擔照顧重度失能者的負荷,導致家庭外勞照顧是透過違反相關勞動法規與剝削
外籍看護工的形式執行。絕大多數的外籍看護工皆與被看護者同居一室,看護工常難以獲得足夠的休息;外籍看護工在雇主要求下違法從事管路照護或更換的情況更
是屢見不鮮。雇主濫用外籍看護工的結果即是照顧品質的下降;例如外籍看護工因身心負荷,致使工作疏忽而致被照顧者跌倒受傷。剝奪外籍看護的勞動權益,實則
是間接損害了對被照顧者的照顧品質,也讓台灣人權記錄留下汙點。
我們必須認清一個事實:外籍看護工早已成為我國主要的長期照顧人力。為了改變雙軌分立的長期照顧政策,外籍看護工應被納入長期照顧政策架構下整體考量,《長期照護服務法》不僅不應排除家庭外籍看護工的適用,更應讓本法成為終結雙軌制長期照顧體系的開始。我們建議以下步驟:
首
先,讓外籍看護工的管理訓練與勞動條件逐漸與本國籍居家服務員趨於一致,落實每工作六天給予一天休假日的勞動條件。其次,應規範人力仲介公司的業務侷限於
外籍看護工的人力媒合,外籍看護工進入家庭場域後的管理與指導,應由熟悉家庭內照顧工作的居家服務單位進行,讓國內重度失能者都可一體納入長照體系的管理
與支持中。目前雇主繳納的每月兩千元就業安定費,應可勻撥部分成為家庭外勞督導方案的財源,同時不額外增加雇主的負擔,而又能夠確保服務的品質。而看護工
休假或返國期間的人力需求亦可透過居家服務單位協助雇主媒合本國居家服務的進入。
最後,我們建議逐步將家庭外勞的聘僱模式由目前的個人聘僱改成居家服務機構聘僱,根本解決家庭外勞勞動權益無法被保障的問題;同時也讓雇用外勞的家庭可以要求機構對外勞的教育訓練與服務品質負起責任。
唯有外籍看護工與本國籍長期照顧體系逐步銜接與配合,才有可能讓外籍看護工的勞動條件獲得保障,如此,方有可能讓雇主與外籍看護工之間的關係,不再是支配與剝削的衝突,而可有機會發展為互賴與互信的伙伴關係,也才能保障被照顧者的品質。
(中國時報)
--
四星連線 殘月也參一腳
明天開始天空將出現四星連線伴殘月的景象,一連四天,月亮就像下跳棋般,依序來和四星作伴,向民眾道早安。(圖由台北市立天文館提供)
5月下旬前,只要在清晨4點半至5點太陽升起前,朝東方地平面開闊處望去,不只有機會看到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四星連線」的特殊天文景象;明天起4天還有殘月來參一腳,月亮會像下跳棋般,依序來和四星作伴,不妨早起欣賞。
台北市立天文館表示,依目前位置,最高、最亮的是金星,仰角約18度,依序往下為水星、火星和木星,清晨4點半四顆星才全員到齊,但清晨5點時東方曙光漸亮,能看到真正「四星連線」的時間很短,東海岸和嘉南平原是最佳的觀賞地點。
明天起,宛如眉毛的彎月每天更換位置,會依序跑到四顆星旁作伴,有可能在天空拼湊出不同的「笑臉」圖案。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