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5日 星期三

新聞自選輯 20121205

年終平均1.1個月 3年來最慘 明年Q1職缺少28%「惡性循環」

就業市場寒冬來臨,勞工口袋冷颼颼。昨最新調查發現,企業預計明年初 發放的年終獎金平均僅1.1個月,比今年初少0.15個月,創3年新低。另勞委會公布明年第1季Q1人力需求調查也顯示工作難找,僅1成9企業增聘人手、 淨增2萬6124人,比今年第4季減28%,創3年半來最慘。


人力銀行業者昨公布年終獎金調查,針對1749家企業網路問卷調查發現, 明 年初企業預計發的年終獎金平均為1.1個月,比今年初1.25個月、去年初1.4個月都低,創近3年新低。104人力銀行公共事務部經理張雅惠說,今年狀 況不佳、加上企業對明年展望為持平或悲觀,所以年終獎金不會發太多。

金融業1.3個月最多
依產業別分析,明年初有機會領到最多年終獎金的是金融投顧及保險業,有1.3個月;法律會計顧問研發業、大眾傳播相關業均為1.26個月;年終最少的則是文教相關業僅0.74個月。
金 融業上班族黃小姐說,年終應和往年變動不大,但景氣不好,業績難做,連帶績效獎金縮水,「整體來說可能比去年少半個月。」文教業員工張文平說,文教產業企 業規模通常較小,大多發0.5或1個月年終。製造業員工林先生說,還不知年終有多少,「如變少就只能勒緊褲帶過年,少發紅包。」

職缺創三年半新低
金 控獲利王富邦金控總經理龔天行表示,年終獎金要等到農曆年前才會定案。富邦金去年年終最多上看12個月,今年獲利又超前,市場推估不會和去年差太多。鴻海 發言人邢治平表示,公司固定年終獎金為2個月;華碩財務長張偉明表示,今年度年終仍維持1個月;矽品副總簡坤義表示,公司年終每年都固定1.5個月,至於 績效獎金與紅利會視公司營運狀況與個人表現有所不同。
勞委會昨也公布明年第1季人力需求調查,針對3013家企業問卷調查發現,下季廠商總計要增聘4萬190人、減聘1萬4066人,人力需求淨增加2萬6124人,比今年第4季縮水28%,更比去年同期慘跌46%,創連續14季、3年半來新低。

派遣員工影響最大
勞委會統計長鄭文淵說,人力需求呈負成長較明顯的是支援服務業,因製造業訂單減少停聘派遣人力而減少1514人,另不動產業受實價登錄新制和內需停滯,減聘522人,整體來說人力需求仍是正成長,只是成長趨緩。
家 樂福公關經理何默真說,因應明年展店,加上農曆春節短期人力也會在1月招募,這波人力需求會達2000人。一家人力派遣業主管說,製造業訂單減少,使許多 派遣員工不被續聘。住商不動產明年也將再招2500到3000人,但該公司指,明年交易量頂多持平,對房市「很難樂觀面對」。

勞團:政府快應戰
台 灣勞工陣線祕書長孫友聯指出,就業市場已面臨寒冬,政府應積極應戰,否則勞工日子恐會更難過。文化大學勞工關係系副教授李健鴻說,往年年終獎金會帶動民生 消費增加、廠商增加僱用,但各項調查卻顯示獎金縮水、職缺減少,是令人憂心的反常現象,「企業對政府政策無感,所以不敢招募也不發獎金,勞工因此荷包縮 水、找不到工作,恐淪為惡性循環。」

43%對未來無望 國人遭受「心靈海嘯」

近半數國人對未來感到無望。昨發表的最 新 全國精神健康指數調查發現,今年國人對政府、經濟、社會缺乏信心,整體精神健康得分降為81.6分,逼近2008年金融海嘯80.1分的谷底,顯示國人充 滿無望感、正遭受心靈海嘯。醫師呼籲,民眾應注重睡眠、養成運動習慣等,有助適時紓壓。

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精神健康基金會精神健 康 指數組召集人、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兼任主治醫師楊聰財昨表示,該調查每1至2年執行1次,今年是第8次,9月電訪1108名20歲以上民眾,了解其心身健 康、個人價值、生活掌握、家庭健康4面向,80分為及格;今年平均81.6分,低於前次2010年的83分,僅高於2008年金融海嘯時的80.1分。
今年調查4面向以個人價值分數最低、僅78.9分,其中43.4%受訪者「對社會充滿無望感,認為將來不會更好」。楊聰財說,今年也首次分析發現,約16.5%受訪者缺乏心理韌性,換算全國近300萬名20歲以上者,遇困難恐無法自我調適、解決。
楊聰財也說,近期因無望感造成焦慮的患者約增3成。如一名30多歲男子覺得未來無望,反而加倍努力工作,下班後進修,下課再去開計程車,近半年因失眠、心情低落就醫,確診罹患廣泛性焦慮症,意即對生活焦慮,但無特定原因,現仍用藥治療。
台北市民楊孟嵐感嘆,物價太高、養活自己有困難,「對未來沒方向,生活很不開心。」民眾王振淵說,工作辛苦也得苦撐,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醫建議多聊天紓壓
藝人Selina父親任明廷昨出席該調查發表記者會時說,10多年前他中年失業、很沮喪,某天到北市天母古道懸崖邊,心想「現在只有兩條路,一是跳下去,二是繼續走下去」,後他大喊:「我行!我一定行!」激勵自己繼續走下去。
彰化基督教醫院鹿東分院身心科主治醫師王介暉建議,民眾現應多注意健康與改善睡眠,養成運動習慣,多與親友聊天紓壓,等大環境改善後再積極衝刺。

(蘋果日報)
--
就業市場寒冬 明年首季人力需求 3年半新低

明 年就業市場續凍。勞委會昨天公布明年首季廠商人力需求調查,結果僅不到兩成企業要增聘人手、淨增加聘僱人數只有二萬六一二四人,較今年第四季縮水二十 八%,更較今年同期慘跌四十五%,創近三年半來新低,慘況直逼金融海嘯時期。其中「不動產業」人力需求更不增反減,比金融海嘯時還慘。

廠商看壞景氣 不到兩成要增聘人手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痛批,明年首季用人需求大幅萎縮,代表就業市場持續寒冬,加上十月失業率不降反升,這些都是警訊,行政部門應拿出對策,不然後面幾季恐怕更慘;學者也說,明年整個經濟情勢看起來還是不好,廠商也多看壞,就業市場自然也不會太好。

調查結果顯示,明年第一季企業預計增加僱用四萬一九○人、減少僱用一萬四○六六人,兩者相減後的淨增聘人數僅剩二萬六一二四人,與上季的三萬六二八七人相比,大減一萬餘人,且較今年同期四萬八二一二人,大減逾兩萬人,是近三年半新低。

直逼金融海嘯 較今年同期慘跌45%

勞委會統計長鄭文淵表示,今年景氣一直不是很好,且時間拖得很長,造成廠商不敢徵才,但人力需求還是正數,「仍持正面看法」;至於明年就業市場是否更差,他認為不至於,明年狀況應會跟今年差不多。

調查也發現,受訪廠商中,僅十八.七七%的企業將增聘人力,與上一季還有二十二.四%的企業要增聘人力相比,廠商增聘人力的意願持續銳減。淨增加人力最多的行業,首推製造業、批發零售業及金融保險業,但增幅都比往年銳減。

人力不增反減 房仲、派遣員衝擊大

換句話說,各行各業幾乎都在緊縮人力,其中服務業淨聘僱人數,較上季大減六七八一人最多,減幅逾三成,更較今年同期腰斬一半以上;住宿餐飲業淨聘僱人力較上季減少兩成,也比今年同期大減七成五,對內需市場是一大警訊。

至於「不動產業」人力需求更是不增反減,減少五二二人,顯示在內需停滯、實價登錄等政策影響下,房仲首當其衝。勞委會官員解釋,此次調查不動產業指的是建設公司開發、經營的人員以及房仲等兩類,其中房仲是狀況比較不好的,受到的衝擊比較大。

另一個淨增聘人數不增反減的行業為「支援服務業」,因製造業出口動能不足,限縮派遣人員需求,預計減少一五一四人。官員解釋,支援服務業此次主要受影響的都是派遣工,當景氣不好、國內廠商接單受影響,通常都會先砍派遣人員,時間到了就不續約,造成派遣工失業。

若與金融海嘯時期相比,當時無論支援服務業或不動產業,人力需求都呈現淨增加,顯示此次在實價登錄等影響下,對不動產業等的衝擊更甚金融海嘯時期。

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說,中國經濟受影響,加上國內內需也不比從前,造成廠商看壞、明年第一季人力需求減少,他擔心後續是否會有不放無薪假、直接裁員的狀況發生,可能比金融風暴的時候還慘;但最近又說十一月出口轉正,資訊很亂,只能以「詭譎多變」形容。

勞委會每年進行四次人力需求調查,這次是在十月十二日到十一月九日間,針對三○一三家三十人以上企業進行問卷調查。

(自由時報)
--
歹年冬 年終獎金1.11個月 近3年新低

全台逾一千多萬名勞工期待的「年終獎金」,看到結果恐有「失落感」;根據一○四人力銀行最新調查顯示,明年初企業發放的整體年終獎金平均只有一.一一個月,較今年初平均發放的年終獎金少○.一四個月,創近三年新低。

這份調查總計訪問一千七百四十九家企業,並分為十五大產業別,其中,金融投顧與保險業年終獎金最優,平均達一.三個月,居各行業之冠;而法律、會計、顧問與大眾傳播相關業次之,年終平均有一.二六個月,運輸物流及倉儲年終平均為一.二五個月,位居排行榜第三名。

日前公股銀行宣布明年初的年終獎金為四.六個月,兆豐銀更高達七.七個月;不過,即使排名第一名的金融投顧與保險業年終獎金平均也僅有一.三個月,還是讓人有點意外;一○四人力銀行解釋,主要是受證所稅與股市低迷影響,導致證券業、部分投顧公司年終獎金普遍不佳。

調查結果也顯示,有八%企業因經營吃力,將不打算發放年終獎金,這個比例較今年初增加一個百分點;若明年初發放的年終獎金與今年相比,六十六%企業表示水準相同,二十三%企業會「減少」,但十一%企業有「加碼」計畫。

年 終獎金較今年初減少最多的產業,是「電子資訊代工業」,一○四人力銀行說,減少的企業比例超過三十%,居各產業最高,而「製造業」年終僅一.一三個月,比 今年初發放減少○.二個月,反映出口表現不佳的結果。年終「吊車尾」產業為文教業、服務業與旅遊休閒業,企業願發放獎金平均為○.七四個月、○.七六個月 與○.八六個月。

(中國時報)
--
陳為廷批部長 清大竟搶著道歉 指學生沒禮貌 王丹:媒體模糊焦點

反 媒體壟斷的清大學生陳為廷,前天受邀出席立院教育委員會,在備詢台上批教育部長蔣偉寧偽善要他道歉,引爆爭議,更遭《聯合報》形容為荒腔走板。清大昨發聲 明,除對陳在立院不當行為深感痛心外,也對蔣偉寧及社會大眾所造成的傷害致歉。但陳為廷透過臉書回應,自己是受立委邀請「備詢」,只是陳述想法,沒有要求 蔣偉寧回答。

前天陳為廷等人在教委會發言時,《蘋果》記者全程在場,陳除了一開始指蔣偉寧「說謊、偽善、不知悔改」,要蔣道歉外,近5 分 鐘的發言,幾乎都在說明指蔣說謊的原因,包括學生多次到教育部陳情抗議,蔣沒有一次出面,甚至還找鎮暴警察來,卻說關心學生,過程中陳僅陳述意見,並未要 求蔣答詢。而中間休息時,蔣找陳說明,雙方也未出現昨天《聯合報》所指的針鋒相對。

陳:我再無旁顧
另名在場的台大政治所學生林飛帆說,陳為廷發言時語氣比較兇也比較大聲,但指蔣偉寧「說謊、偽善」都是有根據。
昨晚截稿前,《蘋果》無法聯繫上陳為廷,但陳昨早在臉書(tinyurl.com/cqydvfr)上po文,強調前天過程中,「我說的話、我作的批評,並沒有錯。我再無旁顧」,對清大聲明,他無話可說。
清大副校長葉銘泉昨表示,校方尊重學生公開言論自由,但對陳為廷在立院發言「態度不佳」感到遺憾,需向教長及社會致歉,而該聲明也僅針對陳的「態度」,未評論其發言的內容。

學生轟媒體曲解
然而清大學生自治組織昨晚針對清大聲明表達抗議並要求撤回。清大資工系學生莊向峰也力挺陳為廷,指台灣是言論自由國家,但陳的言論卻遭媒體曲解,可見媒體壟斷的恐怖。
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管中祥認為,清大校方應先了解事件的脈絡,而不是急於指摘學生的不是並撇清關係,真搞不懂清大校方在幹嘛,乾脆叫「撇清大」好了。
至於台大哲學系洪崇晏與台大政治系林彥瑜也有出席發言,但台大主秘張培仁說,2人只是單純發表個人意見,校方立場是,發表見解是個人權利,但應避免人身攻擊。
中國民運人士王丹也透過臉書批評《聯合報》,「用2版篇幅修理學生,令人瞠目結舌」。他說,整起事件,學生的訴求,教育部的不當,都被放到其次,所謂的「不禮貌」卻被無限擴大,這是典型的模糊焦點,媒體在事情重點的選擇,充分表現出立場,「這是媒體病」。

4成挺陳稱合理
不過,作家張大春則痛批陳為廷,學生憑甚麼身分在國會質詢?好膽就搞革命吧?「仗著立委撐腰,那嘴臉也不過就是鷹爪犬牙而已」。教師出身的立院副院長洪秀柱也說,「難過、心痛,這是社會道德價值的崩盤」,在做人道理上,縱然有意見也不是用這樣態度,「這樣下去完蛋了」。
被質疑的《聯合報》昨只表示,對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爭取媒體言論多元的努力,聯合報充分尊重,今後亦將依新聞專業處理。
據《蘋果》民調,有40.60%表示,陳為廷在立院的陳述是合理的,而且教長也因此致歉,但也有39.67%認為,陳態度不佳。

國立清華大學聲明稿
對於陳姓學生不當行為 清華公開表達道歉
清 華大學對於本校陳姓同學昨(3)日在立法院不當行為,深感痛心外,也對教育部蔣偉寧部長及社會大眾所造成的傷害,致上最深的歉意。清華大學嚴正聲明,針對 公共議題,本校不贊同學生恣意作為,曲解公開發言之行為的正當性及合理性;而對於忽視人與人之間互動應有的尊重,更不是本校教育所樂見的。
清華教育理念,注重全人教育,向來尊重師生公開言論的表述。但是,自由不是代表允許個人行為恣意妄為,尤其是被塑造為意見領袖者,他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一方意見,足以影響社群間外顯行為及形象,是以,更應以成熟的思辨能力及待人接物的敦厚準則嚴格自律。

一次失焦的抗議/孔令信(銘傳大學傳播系副教授)

從 901反媒體壟斷大遊行之後,另一個劇烈的媒體環境變化就是壹傳媒的出售,再度把學生的熱情在冷雨中燃燒起來。11月27日學生的反媒體壟斷抗議活動再度 上演。主要抗議重點就是反媒體壟斷,還有爭取媒體自主權。然而出現了教育部的一紙公文,部長對學生在冷天中的「關心」成了文革要秋後算帳的「誤解」。
教育部長是錯了,錯在關心在紙上而不是在抗議的現場。教育部長是錯了,沒有幫學生更加了解什麼是我們現在的媒體環境,什麼是新聞自由?教育,不就是要引導學生做出明辨是非?不就是要引導學生做出正確的獨立思考?

咄咄逼人成學霸
學 生有熱情,更需要的是正確的資訊與教導,蔣偉寧部長在立法院面對一位學生的「質詢」,每一句都是深斥痛責,這讓蔣部長了解自己的方式是錯了,他也道歉了。 可惜,他沒有趁這個機會提醒這位同學,在學習過程中對於不對的人與事的批評,不是用咄咄逼人的立委質詢方式來「壓迫」對方,那是以言屈人,非以理服人。即 便是找到了真理,也不能拿真理來要求別人屈服自己膝下, 若是這樣,不就讓自己變成了「學霸」嗎?
更麻煩的是陳同學有沒有想過,當部長向在場的 所 有人道歉時,並不是向你個人而已,他是向所有的抗議學生說的,你是不是應該代表同學們向部長的勇於認錯表達敬意呢?可是你為何會站在立委的質詢台上發言, 不是該為反媒體壟斷、爭取新聞自主而大聲呼喊嗎?引你進入立院殿堂的立委可真的是為了學生嗎?
這場抗議是一種公民參與,是一種公共議題的表達, 既 是公共議題就應該放在公共平台上進行更深入地討論。可惜,立委錯誤地引導學生站在自己的位子,去「備詢」。要堅持做對的事,可是明明是錯的事為何要說成自 己是對的呢?這樣不就在錯誤引導學生嗎?可惜了一場最佳的公民教育機會,更錯過了讓大眾正視媒體壟斷的可怕效應機會,這才讓人憂心啊!

請停止偽善戲碼/廖偉翔(成功大學醫學院實習醫學生,政治學系輔修生)

昨天《聯合報》以頭版版面指摘清大學生陳為廷「沒禮貌」,甚至把受邀至立法院「備詢」扭曲為「質詢」教育部長。清大甚至發表聲明稿代替學生道歉,這場由「大人」們聯合演出的噁心戲碼,何時才能停止?夠了吧!政府放任財團壟斷媒體,這才是真正戕害台灣民主、言論自由的行為。
2011 年底,一群哈佛大學修習經濟學的學生發起了罷課運動──針對Gregory Mankiw教授在經濟學上的保守派理論,影響當代貨幣政策制定者以及銀行家,造成經濟不平等和全球金融體系的危機,表達嚴正的抗議。消息一出,也的確喚 醒各界反省的聲音。但學生罷課,以「大人的觀點」詮釋之,是不是很沒禮貌?怎麼不見哈佛大學代表學生出面道歉?學生發起的運動,儘管在不同的文化脈絡之 下,往往是造成改變的重大因素,例如台灣的野百合運動、美國的自由之夏運動,那瀰漫在校園的自由主義精神,正是學生的可貴之處。

學生吶喊被打壓
學 生,相對於「主流媒體」、「政府官員」等角色,在話語的詮釋權或是實質的影響力看來,都屬於弱勢的社會位置。從近來反媒體壟斷運動、台大紹興社區爭議等一 系列事件觀之,在上對下、長輩對晚輩、師長對學生的框架下,學生針對社會不公不義所發出的吶喊,一再被打壓為「沒禮貌」、「不尊師重道」。試問,官員西裝 筆挺的下令「關心」學生、滿臉笑容的說「依法行政」,到底誰才是真的沒禮貌?
當前的社會輿論不談論學生陳述的內容,不反省政策的缺失,而是圍繞 著 「禮貌」和「態度」打轉,這正是陳為廷在備詢時一再批判的「偽善」。禮貌、禮貌,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媒體運用社會影響力,不顧新聞報導的比例原則大力 批評學生,這樣的情景已經一再上演,如何教人不擔心未來遭壟斷後的後果?這才是真正應該討論的焦點所在。

(蘋果日報)
--
媒體修理學生 王丹︰令人瞠目結舌

清 大學生陳為廷前天在立法院嗆教育部長蔣偉寧「說謊、偽善」,聯合報以大篇幅提出批評;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客座助理教授王丹,昨天在臉書上發文說:「聯合 報用兩版的篇幅修理學生,令人瞠目結舌。」王丹並認為:「對於學生的訴求,教育部的不當,都被放到其次;而所謂的『不禮貌』卻被無限擴大。」

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也發出聲明,表示「遺憾聯合報誤導讀者」,並呼籲聯合報基層工作者響應反媒體壟斷運動,共同抵抗資方、主管由上而下的政治與經濟壓力,確保第一線媒體工作者的專業自主,讓媒體能忠實呈現台灣社會多元價值。

陳為廷怒吼 全因部長說謊

教 育部上週發文「關心」參與反媒體壟斷學生的「健康」,引發各界反彈,陳為廷前天受立委邀請上備詢台說明時,對著蔣偉寧怒吼:「我認為你是一個滿口謊言的部 長,我認為你是一個偽善的部長,我認為你是一個不知悔改的部長!」他三度要部長道歉,向被恐嚇的學生和家長道歉。聯合報以大篇幅質疑立委讓學生質詢部長、 荒腔走板,還說「教育部長被學生罵到臭頭」。

知名民主鬥士、清大客座助理教授王丹昨天在臉書發文批評聯合報。王丹說,「整起事件中,學生的訴求,教育部的不當,都被放到其次;而所謂的『不禮貌』卻被無限擴大,這是典型的模糊焦點。」他認為,新聞媒體在事情重點的選擇,充分表現出了立場,「這是媒體病」。

王丹表示,學生畢竟年輕,當然不可能像政客一樣圓滑老練。這個社會,為什麼對權力者那麼寬容,對於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的青年卻那麼苛刻?「這是社會病」。

王丹說,有些人,可以包容貪污專制的中共高官在台灣趴趴造(走),可以包容有錢人壟斷媒體,可以包容舊體制遺留下的不公正,但卻不能包容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的不禮貌;這不是偽善,天下就沒有偽善了。

反媒體巨獸青盟︰聯合報誤導

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總召林飛帆表示,聯合報將現場抹黑為學生質詢部長,但實際上,他們是以聯盟成員角色出席、發言位置則是跟蔣偉寧一樣的備詢台位置,「實際上不是質詢部長,聯合報卻刻意誤導、營造出特定氛圍,嚴重扭曲事件真相,為學生扣上無禮的高帽子。」

林飛帆呼籲外界將焦點回到反媒體壟斷議題。「旺中集團所屬媒體日前抹黑黃國昌、陳為廷等人,聯合報則是另一翻版,再次印證媒體力量的可怕,凸顯另一種媒體恐怖面貌,觀眾與讀者都不該被媒體控制思考模式與言論方向。」

聯合報︰會依專業處理

聯合報表示,對於反媒體壟斷運動,報導完整、忠實,今後也會依新聞專業處理。

學者看法 重點是反媒體壟斷 沈清楷呼籲別追殺學生

前天受邀以社會關係人到立法院列席說明的台大社會系教授何明修,昨天受訪回憶當天實景表示,有些人藉著清大學生陳為廷的態度問題要修理學生運動,別有用心,這也可看出背後仍存有舊時代「教育威權」的思考,認定學生若依據事實對上位者作出指控就是「以下犯上」。

有人想藉此態度問題 修理學生運動

何明修表示,陳為廷前天用比較激烈口吻表達意見,是因為部長當場一再強調很關心這群參加學運的學生,卻明顯與事實不合,因為學生淋雨靜坐時未見有人關心,而學生們到教育部前抗議學費調漲時,部長就是沒有見他們。

何 明修表示,大學法修改後,學校事務都必須邀學生代表參與,師生關係也早就改變,況且前天陳為廷到立法院說明,是以公民的身分,某些人放大陳為廷的態度,是 在模糊教育部不當發文關切的焦點,更凸顯了這些人的「理盲」,清華大學昨日未了解當場實況就發聲明「打自己小孩給外界看」,更是不問曲直。

同樣也受邀列席的輔大哲學系助理教授沈清楷呼籲,媒體不要追殺陳為廷;沈清楷表示,陳為廷是台灣史上第一個陸續被兩大媒體圍剿的學生,不要只看陳表達的態度,要看陳的訴求,各界要重視的是反媒體壟斷,不要被誤導成學生和部長之間的對立。

台 大新聞研究所教授張錦華則認為,學生的言辭態度的確比較激烈,但並不是謾罵,學生的態度是可以更溫和,但外界不能「不問是非,只問禮貌」,畢竟學生提出的 「反媒體壟斷」、「教育商品化」等議題,比學生的態度更重要,當學生要求改革的聲音得不到正面回應時,言辭激烈是必然的。

問題得不到回應時 言辭激烈是必然的

張錦華說,看到茉莉花革命事件時,大家都鼓掌叫好,平常在教育學生時,也鼓勵學生要站出來,要關懷社會,因此,各界應用更寬容的心對待學生、去理解他們的訴求。

前教育部長曾志朗表示,教育部發電子郵件的確不妥,但學生也要學會溝通,傾聽不同的意見,在民主社會裡,好的公民素養是要學會尊重別人。

立委說法 鄭麗君:學生的言行合法合憲、合情合理

民進黨立委鄭麗君昨捍衛學生的發言權,強調學生是接受邀請列席委員會「備詢」,合法合憲,教育部長蔣偉寧有錯在先,在學生表達感受後才道歉,學生的行為合情合理,並沒有所謂藐視國會或官員的情況。

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也說,委員會得邀請政府人員及社會上有關係人員到會備詢,這是立法院行之有年的做法,過去國民黨的召委在猛打宇昌案時,也讓名嘴周玉蔻上台備詢。

由於事涉學生到立法院列席的情況,立法院長王金平昨被問及相關議事規範時表示,根據立法院職權行使法規定,原本只有公聽會可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到立法院接受詢問,但後來有立委引用大法官會議釋字第四六一號解釋文,才變成現在委員會也可邀請社會人士到會接受詢問。

王金平說,要怎樣讓獲邀到立院的社會人士也能遵循議事規則,他會盡快邀集朝野協商,制定既能遵循議事規則,又能維護國會尊嚴的一體適用規範。王金平說,他不對個案批評,但社會自有觀感、想法。

洪秀柱批學生違反長幼倫常

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則批評民進黨立委不該讓不具立委身分的學生,質詢代表公權力的教長,不但違反議事規則,且違反做人道理上的長幼倫常。

鄭麗君認為,學生的行為合情合理,並沒有藐視國會或官員的情況,她並強調,立法院應還給民眾赴國會表達意見的權利。

民進黨立委葉宜津也說,依據憲法第六十七條,「立法院委員會得邀請政府人員、社會上有關係人員備詢」,大學生也是成年公民,外界不應壓制學生挑戰威權的行為,反而應該加以鼓勵。

民進黨立委段宜康也說,當天列席委員會的教授和學生,是接受立委的邀請赴「備詢台」而不是「質詢台」,他認為外界的批評或質疑必須基於事實,不應移花接木、混淆視聽。

清大聲明道歉 網友酸 學生怒喊撤回

清 華大學三年級學生陳為廷前天在立法院嚴批教育部長蔣偉寧是偽善、說謊的部長,清大昨天發出聲明稿,認為陳為廷的個人言論,對蔣偉寧及社會大眾所造成的傷害 表示歉意。不過,此舉也遭部分網友質疑,「是不是擔心預算被教育部砍,所以趕快道歉?」清大學生自治組織要求校方撤回聲明。

校方憂負面影響才發聲明 陳為廷︰無話可說

針對清大校方的聲明,當事人陳為廷表示:「對這樣的清大校方,我無話可說。」

陳為廷說,清大學生自治組織已經發表聲明抗議,也有同學在餐廳看到偏頗的報導後,站起來說明整件事情的經過,還得到學生餐廳裡學生熱烈的掌聲。他說:「我對我的同學感到驕傲。」

陳 為廷稍早也在臉書表示,自己是以「公民」身分站在備詢台上,是與教育部長蔣偉寧站的位置相同,並不是質問部長。他強調,批評蔣偉寧「偽善」、「說謊」,並 不只針對發公文事件。「真正惹怒我的,是他昨天居然公開在國會撒謊!」因為學生團體曾多次到教育部和平抗爭,要求蔣偉寧出來對話,但他沒有一次出來,甚至 備妥鎮暴警察,還好意思說「關心」學生,除偽善,已找不到詞來形容。

清大副校長葉銘泉昨受訪說,學校尊重陳同學發言的自由,但認為在分寸拿捏上失當,對社會大眾造成負面影響,才會發表聲明。

有網友批評清大為一流學府,卻不支持學生關心公共議題,質疑「是不是擔心預算被教育部砍,所以趕快道歉?」網友LoveyouLin批:「這個社會可以因為學生不禮貌而無視部長說謊,真是厲害。」

清 大的道歉聲明引起清華大學學生會、清華大學研究生聯合會以及清華大學學生議會等三個清大學生自治團體反彈;昨日傍晚三個團體發表聲明指出,校方不需要為學 生的公共事務參與另加詮釋,更不需要代為表達意見,由於校方聲明內容失當,要求予以撤回。另有清大學生社團今天將在清大的梅園悼念「清大精神之死」。

清大校方在臉書的道歉聲明在昨日下午竟然被校方刪除,原以為是校方為化解各方指責才刪除聲明,但在媒體詢問時,校方竟說:「清大對外態度仍與聲明相同,只是不希望被轉載。」

教部補破洞 昨正式發稿道歉 並尊重清大作為

教 育部昨「補破洞」,發出正式新聞稿向社會各界道歉;教育部訓委會常委楊玉惠轉達,教育部長蔣偉寧重申,肯定學生參與公共事務,學校應尊重學生的基本人權; 部長對部分學生因教育部發文而感受壓力,深感遺憾與抱歉,做法確實有改進空間。至於清大發表聲明公開道歉,基於大學自主,教育部表示尊重。

立委本需為人民撐腰 何來鷹犬指控

有 三位教授、四位學生週一以社會關係人身分,被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邀去國會就教育部發文爭議發表意見,其中一位學生在表達過程中由於指責當時坐在台下的教 育部長,因而引起輿論就此事件的多元討論,有論者以「仗立委撐腰,那嘴臉也不過是鷹爪犬牙」加以痛貶,這類失焦、離題的論點,不利社會對話,需要有更多的 平衡來促進各方的學習。

教授與學生共同參與公共事務、進行社會運動,對於台灣這樣體質的民主國家,其實,其所帶動者,何止學生是學習 者, 相關公部門、公民社會、媒體、甚至消極的服從者,都可以藉由這種不同意見的衝撞過程,來沉澱與積累出經驗,這是珍貴的民主成長,因此不怕批評,也不怕被 批,皆可視為洗禮。

學生在台上責罵教育部長,可以從各種角度給予不同的看待,這是民主的必然,但首要的前提是,老師與學生被請去立法院的適法性問題應該先釐清。如果不合法,學生再溫良,都屬違法,若為合法,則態度如何成為修養禮儀問題,這是另一討論範疇。

依 據大法官四六一號解釋,這個事實面早就非常清楚:立法院得依憲法第六十七條規定,設各種委員會,邀請政府人員及社會上有關係人員到會備詢。凡行政院各部會 首長及其所屬公務員,除依法獨立行使職權,不受外部干涉之人員外,有應邀說明之義務。因此,學生與部長都去備詢,既是合法,也是義務。

既然這些教授與學生接受立委邀請到會備詢,是依照憲政運作的原理,這也是公民基本常識,則何來「仗立委撐腰」的問題?何況立委做為代議士,本來就要為人民撐腰,難不成要為統治者撐腰?

其次,現代公民依據憲法行使發聲權利,不但是基本大法的規範,而且受到國際公約的明文保護,何來「嘴臉也不過是鷹爪犬牙」的封建指控?

教育部長是執行公權力的行政官,學生在國會是公民,雙方不是師生關係,即使是師生,也有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空間。蔣偉寧部長週一的合十溝通與包容,這是長者風範,也是教育家形象,值得給予敬佩。

(自由時報)
--
近半國人看衰未來 不利精神健康

財 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昨(4)日公布「2012年全國精神健康指數調查」,依各縣市人口數作樣本數分配,抽樣1108位20歲以上成人、男女比1:1,發 現今年國人精神健康指數得分平均為81.6分,與2010年的83分相比,明顯降低;且高達43.4%受訪民眾回答「不認為將來會更好」。精神科醫師楊聰 財指出,景氣低迷、社會動盪,使民眾對大環境感到悲觀,有害個人精神健康,產生失眠、心情焦慮等症狀。

培養心理韌性
楊聰財醫師 表 示,大環境不佳一時很難改變,建議培養個人心理韌性,像生活要有能睡、能吃、能動和能笑4大支柱,也就是規律作息、充足睡眠少熬夜,多攝取有助抗壓食物如 深海魚類、新鮮蔬果等,同時多運動和找到可放鬆身心興趣;此外,家人好友間互相勉勵,有助改善對未來的無望感。
抱怨、壓力大等反應,會讓人體產生壓力荷爾蒙可體松,使人焦慮、使免疫力下降,應多正面思考,感恩自己現在擁有的,一旦發現自己或身邊的人出現情緒障礙,如鬱鬱寡歡、吃不下睡不著、社交封閉等,且持續2周以上,最好盡快就醫,尋求專業精神科醫師的協助。

(蘋果日報)
--
300萬人時常自我懷疑、悲觀 4成國人認為明天不會更好

越來越多的研究調查證實,失業、勞動條件低落、經濟負擔沉重,全國人民正在經歷一場心靈海嘯。精神健康基金會昨發表2012年精神健康指數調查報告,發現國人心身健康和個人價值都不及格,更有超過4成的人認為「明天不會更好」。

耕 莘醫院心理衛生中心主任楊聰財提醒國人,心身健康環環相扣,勿以為搞定睡眠身心就健康。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胡海國則表示,自2004年到2012年,有 高達218萬人覺得自己不幸福,「不要期待一個馬英九,就能帶大家出埃及。」希望社會大眾學習鍛鍊自己的心理韌性,才能度過低潮。

精神健康醫學會調查共整合家庭健康、心身健康、個人價值、生活掌握等4面向得分,發現國民整體精神得分只有81.6分,在及格邊緣(80分及格),接近金融海嘯那年的谷底分數(80.1分)。

除 了家庭健康達87.9分,國人心身健康、個人價值都是不及格。3成以上受訪者覺得心情差、沒動力、記性差、焦慮緊張、睡不好,也有近3成受訪者對自己的成 就不滿。此外,還有43%受訪者「不認為將來會更好」,是所有調查項目中得分最低。調查也發現,估計有300萬人的心理韌性過低,時常對自我懷疑、悲觀、 不知如何求助。

楊聰財表示,「社會無望感」,讓人常感到挫折,生活動力減退,導致有些人會去尋求不切實際的快樂,例如拉K吸毒。有些人則會誤以為搞定睡眠就好,到診間甚麼都不說,只要安眠藥。

楊 聰財提醒,長期壓力大,會導致體內可體松過高,影響記憶、降低免疫、增加心血管疾病、腸胃不適,甚至過勞崩潰。建議每天檢視自己有沒有「三好、四發」,三 好就是能睡、能動、能笑;心情不好則有四種抒發方式,例如找人訴說、唱歌、寫快樂日記、運動。這些有助增加腦內的「快樂荷爾蒙」,像是血清素、多巴胺、新 腎上腺素、腦內啡等。

藝人Selina的父親任明廷,也分享自己度過人生低潮的過程。他說,五十歲剛失業時,每天靠爬山、向山谷對自己發表精神喊話,加上家人的鼓勵和體諒,才能重新站起來。他呼籲大家要重視家庭、朋友的支持力量,對困境抱持著感恩的心情,更能勇敢、耐心地戰勝憂鬱。

(自由時報)
--
心靈海嘯! 精神健康創四年來新低

就在勞委會公布明年第一季廠商人力需求創三年新低之際,一項針對國人精神健康的調查也發現,近半民眾對未來感到悲觀,且精神健康分數創下二○○八年金融海嘯以來新低。

這項調查的召集人、耕莘醫院精神科醫師楊聰財以「心靈海嘯」,形容這次調查結果。

調查發現,百分之十六點五的民眾對自己信心不足,且找不到解決方法,估計約兩百九十七萬人的「心理韌性」不夠強韌,至少超過九十五萬人的心靈非常脆弱。

這項兩年一次的調查由精神健康基金會執行,並分為心身健康、個人價值、生活掌握、家庭健康等四大指標。今年針對全台一千一百零八名成人調查發現,精神健康獲得八十一點六分,雖然仍在八十分及格邊緣,卻創下四年新低。

另外,國人無論在身心健康或生活掌握上,數據都比二○一○年退步;心身健康僅獲得七十九點三分,是自金融海嘯以來,首次滑落至不及格水準。統計顯示,每個五人就有兩人覺得沒有動力、心情不佳、記憶力退步、睡不好且感到煩躁。

這項調查也呼應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鄭泰安,發表在國際頂尖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的研究。該篇研究證實,台灣精神疾病盛行率與失業率、離婚率及自殺率變化高度相關。

「國人精神健康狀況正處於低谷徘徊。」楊聰財表示,政經環境動盪不安影響民眾身心健康與對生活的控制感,台灣許多現況讓民眾感受更多壓力來源,不僅對個人,也對整體環境失去信心。他說,這是一種社會無望感,長期下去恐罹患憂鬱症。

儘管如此,調查也發現,民眾在個人價值與家庭健康層面的得分,是近四年來新高,顯示民眾仍覺得生命有意義,並能維持良好的家庭關係。

台大醫院精神科醫師胡海國說,個人與家庭仍是避免心靈海嘯吞噬的最佳方法,建議國人肯定自己,並維持良好家庭關係,耐心等待海嘯退去時機。



「能睡能動能笑」 抗心靈海嘯

精神健康基金會昨天公布今年全國精神健康指數,創四年來新低,顯示國人精神健康在低谷徘徊,但個人價值與家庭健康層面卻有顯著提升;基金會昨天找來藝人Selina父親任明廷,呼籲大家勇敢面對挑戰,珍惜家庭價值。

年終獎金縮水,就業市場還在寒冬時期,利空消息讓民眾高興不起來。面對金融海嘯帶來的心靈海嘯,精神科醫師表示,海嘯終會過去,民眾更應維持樂觀想法。

「不要擔心眼前的陰影,因為陽光就在背後。」曾遭遇中年失業、女兒拍戲燒傷等意外的任明廷表示,面臨人生困境時,一度有自殺念頭,但只要爬上山頂對自己信心喊話,沒什麼過不去。他說,家庭是支持的力量,但自己也要習慣正面思考。

台大醫學院精神科教授胡海國說,社會太重視個人主義,建議民眾在悲觀氣氛下更應維繫良好社區與家庭關係,才能獲得心靈支持;人生困境難免,不如將之視為操練機會,訓練自己正面思考的能力。

胡海國表示,任何事情總有撥雲見日的一天,民眾不應過度悲觀,才能度過這波心靈海嘯。

此次調查也發現,心理韌性越高的人,精神健康越佳。耕莘醫院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精神健康不是只有睡眠,建議民眾每天以能睡、能動、能笑為目標,訓練自己的心理韌性。

胡海國說,國內環境已經在民眾身上造成壓力反應,除了政府應正視外,也應尋求專業人員協助;畢竟「不要期待一個馬英九,就能帶大家出埃及。」

(聯合報)
--
iPhone5開放預約 單機價21900元起 首批估6萬支 將掀換機潮

蘋 果迷期待的iPhone 5將於下周五(本月14日)在台開賣,售價21900元起,遠傳和台灣大電信業者昨起開放預約,遠傳預購贈品在開放預約4小時後送完,中華電信今上午10 時起開放預約。業界預估首批到貨約6萬支,加上iPhone 3GS和iPhone 4用戶換機潮,估年底前訂單將達10萬支。

蘋果最 新 手機iPhone 5將於本月14日在台銷售。中華電信表示,比照iPhone 4S上市前推網路預約,非預購,預約可獲贈手機保護殼,民眾今起至周六午夜12時前可透過網路預約登記,14日起通知民眾到指定門市取貨。遠傳也推網路預 約登記,預約送保護殼或喇叭,但昨已送完。

擬推0元手機方案
台灣大昨也開放預約,還一度出現網路壅塞,業者表示,目前預約登記,後天起另推預購,須先繳3千元訂金,在官網商城或指定門市辦理,可取得優先購買權。
遠傳和台灣大昨表示無法透露首日預約量;三大電信業者均稱,搭配資費方案尚未經蘋果最後確認;但業者透露,應會和iPhone 4S的資費方案差不多,也會有0元手機方案。

4吋螢幕纖薄輕巧
iPhone 5是目前最纖薄輕巧的iPhone,配備4吋螢幕、全新A6晶片,效能較前一代強大。有黑配碳黑色或白配銀白色,16GB單機售價2萬1900元、32GB 2萬5500元、64GB 2萬8900元。
蘋果公司昨透過公關公司表示,除三大電信業者會在下周五開賣外,當天也會同步在官網線上商店、授權經銷商銷售。至於iPad mini和最新一代iPad,電信業者和蘋果經銷通路均表示,還不確定是否會在下周五同日開賣。

「水貨價貴3千元」
水貨商吳先生表示,因估計初期到貨量不足,水貨機仍有市場,價格約會比單機貴2至3千元,售價2萬4千元起,以水貨市場估計,以16GB白色款較熱門。
本 身也是iPhone 5用戶的吳先生說,處理效能快很多,特別是下載很多App或遊戲後,更明顯看出比前一代快,且較輕薄,使用起來很順手。知名3C部落客Jeremy表示, iPhone 5對原iPhone用戶具有很大吸引力,尤其原iPhone 3GS用戶適逢換機周期,預期買氣仍不弱。

(蘋果日報)
--
iPhone5預購 台哥大、遠傳搶先起跑

前天蘋果公司官網宣布iPhone5本月十四日在台上市與單機價格,國內電信業者昨日開始接受預約登記,台灣大哥大與遠傳在中午過後就接受網頁預購,中華電信則預定今天早上十點起受理預購。外傳iPad mini與iPad4也可能在十四日同時開賣。

遠傳電信預購網頁昨天中午上線,消費者只需填妥資料,不用預繳訂金,即可享有預購禮,不過預購禮數量有限,預購人潮熱烈,傍晚就已經發完。

中華電信今早十點起受理

中華電信則宣布,消費者只要透過預約網站填寫相關資料,系統將於廿四小時內發送認證簡訊至消費者預約門號,消費者須於活動截止前回覆簡訊,取得預約單號。

台灣大哥大目前網頁則僅讓民眾填寫聯絡資料,將在七日以簡訊通知消費者付訂金確認預購,消費者可在網路或實體店面預繳三千元訂金優先購買。

64GB建議售價近3萬元

iPhone5預計有黑配碳黑色及白配銀白色可選,目前建議售價為16GB台幣二萬一九○○元,32GB台幣二萬五五○○元,以及64GB台幣二萬八九○○元。

此外,有通路業者表示,iPad mini與iPad4可能在十四日同時開賣;蘋果達人董福興建議,如果首次購買iPad,可以考慮iPad mini 3G版,重量輕、記憶體讀取較以前機種快,隨身攜帶方便,隨時可上網。

(自由時報)
--
iPhone 5預售 賣到爆

蘋果iPhone 5魅力大,預約遠傳、台灣大昨日開放預約購買,消費者反應熱烈。遠傳準備數萬份早鳥贈品,四個小時內就送光光,該公司表示,今年首日預約人數是去年的一倍;台灣大哥大網站一度被擠爆,中華電信則依照行程,今天上午十點才開放網路預約。

蘋 果官網昨晚宣布iPhone 5將於十二月十四日在台灣開賣,有黑配碳黑色、白配銀白色可選擇,空機售價為十六GB機型兩萬一千九百元,卅二GB機型兩萬五千五百元,六十四GB機型兩 萬八千九百元。屆時,iPhone 5將透過Apple Store在線商店(www.apple.com/tw/)、 Apple Store零售店,以及特定的Apple授權經銷商販售。目前,iPhone 4S也立即降為一萬八千九百元起販售,iPhone 4則以一萬三千九百元起販售。

中華電信表示,該公司iPhone 5預約從五日上午十點起到八日止,消費者需透過中華電信預約網站(http://iphone5.emome.net)填寫機型、領貨門市等相關資料,並 成功送出預約資料後,系統將於廿四小時內發送認證簡訊,消費者須於預約活動截止前回覆認證簡訊,取得預約單號,不需預付預約金,購機成功者可享預約好禮時 尚配件保護殼。

遠傳電信昨日中午起同時開放官網、客服電話、全台五百七十家指定門市展開預購活動。預購成功贈送限量早鳥預購禮三選一, 包 括抗刮保護貼、保護殼、造型喇叭等,沒想到四小時內數萬份贈品即送光。遠傳指出,該公司預購不收定金、不限天數,到開賣前一天為止;首日預購踴躍,人數是 去年首日預購的一倍。

台灣大昨日上午十一點起開放官網(http://www.taiwanmobile.com)預約登記,不用繳任 何 費用。七日起才開始預購,則需要繳交保證金三千元,以過濾出確實要購買的用戶。台哥大iPhone 5預購沒有送贈品,除非是號碼可攜跳槽客,才可獲贈擴音喇叭。首日登記預約的用戶也非常踴躍,下午一度塞爆網站。

(中國時報)
--
長智齒蛀牙 若輕微可補牙

Q.長了智齒後,旁邊大臼齒蛀牙,請問該怎麼治療?嚴重的話要根管治療嗎?
A. 智齒前的大臼齒稱第二大臼齒,易蛀牙通常是因智齒長歪,傾斜頂到大臼齒,2顆牙齒排列不整齊,加上進食後未刷牙或用牙線清乾淨,就容易蛀牙。須視蛀牙狀況 評估療法,輕微蛀牙補牙即可;若牙疼或喝冷水會痠痛,甚至喝熱水也會痛,可能已蛀到神經,若牙齒結構還可保留,可做根管治療,並以牙套保護。

三餐飯後要潔牙
若蛀太嚴重,可能就得拔牙,再以牙橋或植牙治療。另因智齒易擠壓前面牙齒,為免蛀牙,三餐飯後均要潔牙,若智齒長歪或評估沒有很好的功能,建議拔掉智齒,以免大臼齒也蛀掉。
由於每人牙齒狀況不同,仍須經牙醫評估適合的治療計劃。

(蘋果日報)
--
穿錯彈性襪 靜脈曲張 腳更腫 天冷患者增3成多

百 貨公司進入聖誕折扣季,民眾瘋搶優惠,但長時間久站使下肢靜脈血流鬱積,導致小腿痠痛、腫脹甚至腳浮青筋,再加上入冬活動量降低,靜脈曲張患者量較夏天增 3成多。心臟外科醫師許傳智提醒,不少人會穿著彈性襪來預防,但如果選擇僅於腿部加壓的小腿套,足部靜脈血反難以回流,恐使腳掌更腫。

心 臟外科醫師許傳智表示,靜脈曲張其實是靜脈高血壓的表現,嚴重恐造成色素沉著、靜脈潰瘍,屆時得靠減壓手術才能改善。但如果症狀輕微,如腿部浮腫、浮腳筋 等,可靠物理性的治療如抬腳、穿彈性襪來改善症狀,或透過皮膚雷射來改善外觀。另建議高危險族群,包括女性、平時服用避孕藥者、孕婦、身高較高、體重過重 者,以及家中有遺傳因子的民眾,平時更應注重保養。

【先了解】小腿是第二心臟
許傳智醫師表示,小腿可是人體第二個心臟,因下肢靜脈循環主要在抵抗地心引力,得靠著小腿腓腸肌的收縮,如幫浦將靜脈血送回心臟,維持正常的循環;長期維持固定姿勢的人,像是上班族、專櫃小姐等,小腿肌肉長時間處在沒有收縮的情況下,較容易導致靜脈曲張。

【這樣做】穿漸進式彈性襪
特別需要久站、久坐時可穿著彈性襪,預防靜脈血鬱積,注意應選漸進式增壓的款式,即從足踝部開始壓力較高,愈往小腿處壓力漸弱的設計,且為包襪,才能夠有效將末端血液送回去。只在小腿加壓的彈性襪,反而易使血液鬱積末端、腳掌腫脹將更明顯。

抬腳尖伸展肌肉
對於需要長時間久站、久坐,且無法抽身活動的人,許傳智醫師建議在雙腳感到痠、腫脹時,以腳跟著地、抬高腳尖,可明顯感到小腿肌肉收縮為原則,次數不限,既不影響工作,也可幫助靜脈血回流。

睡前抬腳15分
睡前可抬腳15~20分鐘,預防及改善靜脈曲張。建議躺在軟墊上,大腿垂直靠在床邊,小腿置於床上,讓鬱積末端的靜脈血液自然回流心臟,每天1次,持續1~2周症狀可明顯改善;雙腳直接靠在牆上以垂直角度姿勢抬腳,身體必須耗費較多力氣支撐,腰椎承受的壓力也較大。

【醫師說】下肢不適應就醫
建議久站會覺得不適,或到傍晚會感到小腿痠腫疼痛,甚至腳部傷口久未癒合,應就醫治療,由醫師來做診斷。

(蘋果日報)
--
術後未復健致手臂難彎 告醫敗訴

【案例】
前 年3月高雄男子廖振龍酒後跌倒,右手肘肱骨粉碎性骨折,經高雄榮總骨科醫師唐逸文進行開放性復位鋼板固定手術,1周後發現1根釘子鬆動,再次手術。但3個 月後廖男發現手臂無法伸直,質疑有疏失而提告,醫師則稱術後曾叮囑廖男要復健,但廖男謊稱有復健,卻是入監服刑,主張病患未遵守醫囑,才會復原不佳。報導 ╱郭芷余

【偵查】
高雄地檢署根據醫審會鑑定,認為廖男術後鋼釘鬆動,可能與骨折粉碎程度、骨質疏鬆、所用骨釘板固定效果等有關,醫師術後1周發現鋼釘鬆動即更換鋼釘,已盡醫療注意義務,無法認定廖男手臂無法彎曲,可能是自己未按時復健所導致,日前將唐逸文不起訴。

【肘關節骨折復健須知】
★在手術復位、固定期間,自主復健運動如靜態等長肌肉收縮運動及周邊關節運動,可有效預防肌肉萎縮、關節活動度不足等情形。
★適度搭配手腕、肩膀繞圈及握拳運動,可保持周邊關節活動度和訓練肌肉力量。

(蘋果日報)
--
歐巴馬嗆敘利亞 勿用化武 政府軍蠢動 暗製沙林毒氣

敘利亞內戰衝突激烈,已讓聯合國開始撤離人員。美國發現敘國政府軍搬動化學武器,懷疑敘利亞總統阿塞德將動用化武,甚至製造沙林毒氣。美國總統歐巴馬前天嚴詞警告敘國勿越雷池,並評估軍事選項。敘利亞外交部發言人辭職避走英國,遭敘國指其叛逃,但也顯示阿塞德眾叛親離。

「嚴重後果須自負」
一名美國官員透露,跡象顯示敘利亞已經開始在中部地區混合化學物質,製造沙林毒氣的前驅物。沙林毒氣是神經性毒劑,可導致抽搐、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在1995年,日本奧姆真理教在東京地鐵以沙林毒氣發動恐怖攻擊,一共造成13人死亡。該匿名官員指出,美方正評估軍事行動的各種可能,包括空襲或區域性突襲。
歐巴馬前天說:「我想清楚告訴阿塞德和受他指揮的軍隊,全世界都在盯著看。我們完全無法接受動用化學武器,如果你們犯下動用化武的悲劇性錯誤,將造成嚴重後果,你們必須負責。」
敘利亞情勢惡化,聯合國決定暫停在敘利亞的行動並撤出非必要人員,歐盟也計劃把在敘國活動降至最低限度。

發言人辭職逃英國
卡 達半島電視台引述黎巴嫩馬納(Al Manar)電視台報導,指敘利亞外交部發言人馬克迪希(Jihad Makdisi)因發言未與政府立場一致,日前被革職。但敘利亞人權瞭望組織(Syrian Observatory for Human Rights,SOHR)則指出,馬克迪希是在政府施壓下請辭。
馬克迪希原是阿塞德派,服務於倫敦使館。去年3月敘利亞爆發民主示威後,他被徵召回國擔任發言人,在被迫辭職後以近乎逃亡的方式離境。他和家人取道黎巴嫩,現已抵達倫敦。

(蘋果日報)
--
敘利亞調度化武 歐巴馬警告將動武

在 美國情報顯示,敘利亞當局開始混合可用來製造神經劇毒沙林毒氣的化學物質後,美國與其盟邦正評估採取軍事行動,以阻止敘國動用化武的可行性。總統歐巴馬三 日警告敘國總統阿塞德,切莫以化武對付自己的人民。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四日附和美國警告,強調敘國一旦使用化武,將立即引發國際反應。

阿塞德政府疑似開始製造沙林毒氣

歐巴馬三日在國防大學演說中,對日益孤立的阿塞德喊話說︰「今天,我要絕對清楚地讓阿塞德與其部下知道,世界正在注視,化學武器的使用全然不被接受。如果你犯下動用這些武器的悲劇性錯誤,後果自負。」

大馬士革政府稍早回應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指化武的動用已越過美國的「紅線」的警告時表示,「敘利亞在任何情形下,絕不會使用化武對付自己的人民,如果真有這樣的武器存在的話。」

紐 約時報也報導,除了公開警告阿塞德外,美歐官員也透過俄羅斯私下警告大馬士革。一名美國官員透露,美國目前考慮的選項包括進行空襲或由區域部隊進行有限度 的襲擊,以確保相關武器的安全。美國當局仍不願派遣部隊進入敘利亞,但美國在約旦派駐有一支一百五十人的任務訓練部隊,該單位包含特種部隊,一旦敘國動用 化武,相關兵員可能被徵召行動。

匿名美方官員向美聯社表示,有三種條件會促使美國採取行動,分別是敘國使用化武、調動化武意圖使用,以及把化武提供給如真主黨等恐怖組織。

然 而,也有反對美軍採取行動的意見:第一,要阻止敘國使用化武並不容易,因為敘國至少有七十五處軍火庫可儲存化武,以色列評估化武集中藏在六處,但美英則認 為儲藏地點高達三、四十處,而且無法確定是否還有其他未曝光的軍火庫;其次,就算美軍真的動武奪下敘國擁有的化武,根據化武公約,掌控化武者必須負責銷 毀,這得花上可觀的金錢與至少十年的時間。第三,敘利亞有數百枚可攜帶化武的地對地飛彈,一旦遇襲,隨時可對如土耳其和以色列等鄰國發動報復。

敘利亞局勢惡化 聯合國撤離人員

力挺敘國反抗軍的土耳其當局希望部署愛國者飛彈防禦系統,以因應敘利亞以攜帶化武彈頭的飛彈進行報復攻擊。拉斯穆森四日表示,化武的威脅使運送愛國者飛彈到土耳其變得急迫。俄國總統普廷曾警告土耳其,北約若沿著其與敘利亞邊界部署愛國者飛彈,將引發更大衝突。

由於敘利亞情勢日益惡化,聯合國已中止其在敘國的任務,並將撤離「非必要職員」。歐盟則表示在大馬士革維持最低限度行動。

沙林毒氣無臭無味 微量即致命

美 國總統歐巴馬口中的「二十世紀最惡劣的武器」沙林毒氣,是一種原先做為有機磷酸酯殺蟲劑的神經毒氣,無臭無色也無味,可經由皮膚吸收,產生噁心、劇烈頭 痛、視力模糊、流口水、肌肉痙攣、呼吸驟停等症狀,最終致死。即使未造成死亡,沙林也將對受害者肺部、眼睛和中樞神經系統造成永久傷害。沙林毒氣於 1930年代由納粹科學家研製成功,日本奧姆真理教曾藉此在1990年代兩度發動攻擊。1988年3月,伊拉克海珊政權曾混用沙林、芥子氣,甚至VX毒 氣,對北部庫德族發動攻擊,造成庫德族5000死、6萬5000傷的慘劇。

(自由時報)
--
歐巴馬警告敘利亞「勿動用化武」

聯合國無限期中止在敘利亞任務

敘 利亞內亂持續20個月仍未平息,美國總統歐巴馬3日嚴正向敘國總統阿塞德說,切勿用化學武器對付自己的人民。聯合國發言人表示,聯合國將無限期中止在敘國 境內的任務。美國媒體稍早報導,敘軍已將化武四處搬動,美國因此擔心阿塞德手下軍隊可能正考慮動用化武。另外,敘利亞外交部發言人傳出叛逃消息。

歐巴馬嚴詞聲明:動化武後果自負

歐巴馬3日在國防大學的演講向阿塞德發出嚴正警告,「今天我要清楚地向阿塞德與他的軍隊說:全世界都在注意你們的一舉一動,使用化學武器是絕對不可允許的。如果你犯下這個悲劇性的錯誤,就必須為嚴重的後果負責」。

三位美國高級國防官員指出,美情治單位察覺敘利亞近日在幾個據點搬動化學武器的零件,因而提出警告。美國擔心阿塞德政權面臨不利情勢,可能準備動用化武。一位官員說,敘國近日的活動從前沒出現過,必須進一步監視。

雖然美國無法確定敘利亞是否準備用化武,但因為阿塞德政權目前面臨極大的壓力,所以美國方面必須更加謹慎。過去半年情治官員也攔截到敘利亞與伊朗「聖城部隊」(Quds Force)的通訊內容,聖城部隊勸敘國用沙林毒氣對付反抗份子。

因此,美政府與同盟正在衡量是否應對敘利亞採取軍事行動,防止他們動用大規模毀滅武器。目前美方考慮的行動,範圍包括空襲或小規模區域攻擊,控制敘國的化武儲備。官員說,美國不會派軍隊進入敘利亞,但是一個特殊任務小組正在約旦教導當地軍隊,如何安全控制化武據點。

敘利亞外交部發言人棄守叛逃

由於敘利亞安全狀況惡化,聯合國中止在該國的任務,並稱將撤出非必要人員,歐盟在大馬士革的活動也降至最低程度。

另外,敘利亞的外交部發言人馬克迪西今日傳出叛逃。中東媒體報導,他因為做出與政府立場相左的聲明而遭解職,一位在敘國的外交官員指出,「馬克迪西叛逃了,他已經離開敘利亞」。中東媒體報導他前往英國倫敦。

(聯合晚報)
--
敘利亞將動用化武?歐巴馬警告後果自負

敘 利亞內戰已到緊要關頭,情資顯示,節節敗退的政府軍準備動用化武對付叛軍,對此美國和德國均提出警告,要敘利亞當局千萬不可動用化武,否則將有嚴重後果, 但敘利亞堅稱不會使用化武對付自己人;同時敘利亞外交部發言人馬迪西已經逃亡出國,目前下落不明;聯合國三日表示,正從敘利亞撤出非必要人員。

美國總統歐巴馬三日在華府警告敘利亞總統巴夏.阿塞德,「使用化武完全不可被接受,如果尊駕犯下使用這種武器的可悲錯誤,你將自負後果。」德國外長韋斯特維勒,也對阿塞德政權提出類似警告。

敘 利亞擁有化武,係由《連線》雜誌的軍事網誌「危險室」(Danger Room)率先報導,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的情資,敘利亞擁有芥子毒氣和沙林毒氣兩種化武,可利用飛機、彈道飛彈或大炮加以施放。沙林毒氣是神經性毒劑,可 導致抽搐、呼吸衰竭和死亡,且微量即可致命。美國官員告訴法新社,敘利亞已經開始混合化學前驅物(chemical precursor),似乎是要製造致命的沙林毒氣。

土耳其南邊與敘利亞接壤,唯恐敘利亞發射載有化武彈頭的飛彈可能殃及其領土,因此已向北大西洋公約要求,在其境內部署愛國者防禦飛彈系統。北約四日在布魯塞爾召開外長會議,批准土耳其的要求。

敘利亞去年三月起爆發人民抗議潮,之後演變為內戰,迄今已有四萬多人喪生,戰火遍及全國,連首都大馬士革也遭到叛軍包圍,目前叛軍占據首都郊區四周,導致大馬士革人心惶惶,同時又傳出外交部發言人馬迪西已經叛逃國外的消息。

四十歲的馬迪西屬於信基督教的少數族群,因英語流利而得以擔任發言人,但這幾周極少在媒體露面。據黎巴嫩的電視台報導,馬迪西係因發言未能反應政府立場而遭革職。馬迪西的叛逃進一步顯示敘利亞的國家機器已分崩離析。

聯合國三日表示,鑑於敘利亞的情勢日趨動亂,聯合國駐敘利亞機構已開始撤離「所有非必要國際人員」,並將留下來的人員集中在首都大馬士革。

(中國時報)
--
羅浮宮分館 救過氣礦城 文化重生 盼年湧50萬觀光客

全球知名的法國巴黎羅浮宮博物館,首座分館昨天揭幕,由總統歐蘭德親自舉行揭幕儀式。分館位於法國北部沒落煤礦城鎮朗斯,周遭環境、居民素質都與位於首善之區的總館截然不同,法國當局期望透過分館帶來的文化氣息與觀光收入,讓這個失業率達16%的小城起死回生。

羅浮宮(Louvre Museum)館長羅赫特(Henri Loyrette)前天說,羅浮宮必須「到一個沒有文化的地方」,朗斯民眾「正是我們想接觸的人群」。
地方政府期許羅浮宮分館能為當地帶來每年50萬觀光人口,未來10年當地也將逐漸汰換老舊建築,興建旅館、餐廳與商店因應遊客需求。

日本女建築師操刀
羅浮宮分館建築由日本知名建築師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操刀,是法國史上首度由女性建築師負責的大型公共建築,前衛外型主要以拋光金屬與玻璃材質打造。相較於總館可眺望花團錦簇的杜樂麗花園,分館則坐落在當地已廢棄的礦坑上,看出去是足球場與成堆煤渣。

愛用輕薄透明元素
56 歲的妹島與46歲的西澤,以兩人姓名英文縮寫SANAA為名成立建築事務所,美、英、法等國都有他們的作品,妹島喜歡採用輕薄而透明的俐落現代化元素,以 大片玻璃營造開放空間,使建築物融入四周環境。日本的DIOR表參道旗艦店是代表作之一,該事務所2010年獲建築界最高榮譽普立茲克獎。
羅浮宮分館計劃源於2003年,法國文化部希望改善文化機構資源過度集中巴黎的狀況。人口僅3.6萬人的朗斯從6個候選城市脫穎而出,因為當地沒有任何博物館,且地理位置距巴黎、倫敦及布魯塞爾都不遠,對各地觀光客更具吸引力。

羅浮宮朗斯分館小檔案
★地點:法國北部小鎮朗斯,人口3.6萬的沒落礦業城鎮
★建築設計:日本SANAA建築事務所,建築師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
★造價:1.5億歐元(約57億元台幣)
★展館規劃:約8000坪,包括一個取名為「時間長廊」的固定展區、兩個臨時展區、視聽室以及實踐活動區
★展品:半常設展為期5年,展出來自巴黎羅浮宮的205件展品,每年更換其中1成展品,另每年有兩次特展

(蘋果日報)
--
割喉殺童案與死刑量刑辯論/高榮志(民間司改會辦公室主任、律師)

日前發生割喉殺童案,兇嫌落網後傳出「現在台灣殺一、二個人也不會被判死刑」的說法,輿論譁然、震驚社會。恰巧的是,日昨最高法院再度開啟言詞辯論審理庭,主題正巧是死刑的量刑辯論。

兩 相比較,兇嫌奪走一條無辜且寶貴的孩童生命,理由竟如此荒謬,過程竟如此輕率。孩童年幼無辜,與兇嫌素昧平生且無冤無仇,我們不知兇嫌如何能痛下殺手?相 對的,面對犯下類似駭人聽聞惡行的人,最高法院卻要量刑精緻化,透過重重的程序來自我限制法官在量刑時的裁量權,過程又是如此地慎重,令人感受到極度的落 差。
而前天的開庭,也不過是15年來的第二次。不管最高法院是基於精進其制度功能的決心,或肇因於基層法官要求改革的呼聲,亦是立法院認其怠於開庭並凍結部分預算的壓力,最高法院在今年已經開庭2次,終於有所突破,應予以肯定。
固 然,正如同最高法院所強調,基於對生命權的尊重,有可能科處極刑的案件,此後均會開啟言詞辯論,但卻不該僅限於此。死刑案件每年不過佔據最高法院不到 0.1%的案件量,其他具有重大法律爭議案件,亦應比照辦理。而言詞辯論對於最高法院,只有幫助、沒有傷害,在聆聽各方意見、甚至邀請專家鑑定人到庭陳述 法律建議後,對於我國法律的精緻化與充實化大有貢獻,此正是最高法院應該多開言詞辯論庭的主要原因。
而開庭的個案之所以具有重大法律爭議,除牽涉死刑的科處,應秉持「求其生而不可得」的原則外,更根本的問題是:量刑本身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否則,國家就不太需要法官,只要工程師設計出一套周延程式,交給電腦來算一算即可。

1╱3死囚為殺1人
量 刑時所須考量之因素甚多,《刑法》第57條只列出了10款輕重不一的抽象事由,同樣基於對生命權的尊重,殺了幾個人,當然會是一個重要的量刑因素,但絕對 不可能是唯一的因素。事實上,目前已定讞的死刑犯,有三分之一以上是殺了一個人,但仍因其他因素被科處死刑。犯人自己主觀的想法並不能左右法官的衡量,這 也是最高法院要盡可能明確化量刑因素的用意。一方面,要提出符合《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量刑標準,另一方面,也正是要降低法官在實務審判的無程序、 無調查、無辯論。判決書的量刑論述,幾乎已成為一種恣意的抒情文,稱不上是一種客觀的法律判決。
比照兇嫌奪走人命時,常是如此地「莫名、草率、 又 輕忽」,相較之下,法院予其層層量刑的保障程序,難免令人有輕重難平之感。最高法院說這次不談死刑存廢的爭議,卻不能不考量到正當法律程序。除非回到只重 實質、不要程序的前現代司法,否則刑期越重,量處之程序自會越加精細,如此,先符合正當法律程序之要求,再來談論要不要判死刑,而不是莫名草率又輕忽,如 此才能真正讓生者與死者皆無憾矣。

(蘋果日報)
--
臉書調整隱私權 最後一次開放用戶公投

社群網站「臉書」(Facebook)公司日前提出隱私權政策調整方案,並自三日起開放使用者投票,這有可能是「臉書」最後一次讓用戶公投表決其隱私政策變更措施,因為這份方案的內容,包括取消這項投票機制。

兩新版本 網友可表決

投票時間從台灣時間四日凌晨四時起至十日結束,網友可以針對兩份新版本的權利及責任聲明進行表決。

臉書公司上月二十一日發佈解釋臉書如何蒐集與使用用戶資料的「數據使用政策」,以及說明臉書服務使用條件的「權利與責任聲明」兩項政策調整方案,立即引起隱私權保護團體抨擊。

根據這項方案,臉書將停止讓用戶公投決定其隱私權政策變更措施,將用戶資料分享給合作業者,也將限制使用者對訊息傳送的控制方式,廣告商將因此更容易在臉書上散發訊息。

「臉書」溝通與公共政策副總裁施瑞吉(Elliot Schrage)說,投票用戶數必須超過總用戶數的三十%、即三億用戶,投票結果才具約束力,「若投票率不足三成,這項公投將供參考。」

逾三億用戶投票 才成案

電子前鋒基金會(EFF)與「數位民主中心」(CDD)上週五發表給臉書執行長札克伯格的公開信,反對這兩項政策變更方案。批評者稱,這些變更可能侵犯隱私,甚至違法、違反臉書與聯邦貿易委員會針對隱私權爭議所達成的和解條件。

臉 書隱私權提倡團體「europe-v-facebook」也打算在臉書國際總部所在地愛爾蘭,控告愛爾蘭數據保護委員會,因該會日前的臉書隱私權審查報告 指出,臉書採納他們提出的大多數保護隱私建議,europe-v-facebook希望透過司法迫使政府更積極保護用戶隱私。

這個奧地利學生組織曾迫使臉書讓步,取消歐盟用戶照片臉部辨識功能。

此外,最近網路上流傳,在臉書上傳照片或資訊分享資訊後,相關著作權屬於臉書而非本人,許多人因此在網路上張貼聲明主張著作權。不過這樣的文字張貼在塗鴉牆上,根據各國不同法律解釋,不見得有效。

(自由時報)
--
空污防制法修正三讀通過 汽機車怠速管制 氣候列排除項目

立法院昨天三讀通過「空氣污染防制法修正案」,將溫度、下雨等「氣候條件」列入機動車輛怠速時間管制規範的考量項目,環保署也將配合研修「機動車輛停車怠速管理辦法」。環保署空保處長謝燕儒表示,近日將會公告,完成公告後即可立即實施。

可參考氣象資訊 決定是否熄火

自 六月一日起正式開罰汽機車怠速以來,有關執法可行性,各界質疑聲浪不斷,環保署長沈世宏日前在立法院初審「空氣污染防制法修正案」時表示,環保署已在研修 「機動車輛停車怠速管理辦法」,會把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最高溫度超過攝氏三十度以及停車時正值下雨等溫度與氣候條件,列為排除管制條件,預計年底就會公告 實施。

根據環保署規劃,未來民眾可以透過氣象局網站與APP服務或天氣預報專線166掌握氣象資訊,做為停車時是否要熄火的參考。

依照現行空污法規定,汽機車在停車場、一般道路等場所,停車怠速等候超過三分鐘,最高可罰六萬元,但台灣氣候近來變化大,不是異常炎熱就是非常寒冷,實務上引發不少民眾困擾。

立委管碧玲表示,如果溫度高達二十八度、三十度,民眾停車時不能開冷氣,對健康安全有威脅,另外像冬天寒冷需要暖氣,下雨時也必須待在車內,許多國家都有相關排除管制規定,這次修法後將能讓怠速不熄火的處罰更完備。

立法院昨也三讀通過「自來水法第六十一條修正案」,規定政府得逐年編列預算補助無自來水區之設備費用,並應優先補助低收入戶。

無自來水區低收戶優先補助設備費

為使離島、偏遠、原住民地區都有自來水可用,民進黨立委李應元、國民黨立委羅明才分別提案修法,要求中央政府對無自來水戶之補助不得低於五十%,並全額補助中低收入戶。

水利署副署長田巧玲表示,由於無自來水住戶相當多,水利署及原民會是透過評比方式選擇安裝對象,評比原則是考量如何以最少經費,造福最多用戶,並未特別考慮低收入戶,會儘速修改評比機制,針對低收入戶提供特別補助。

(自由時報)
--
高溫逾30度、下雨 怠速不罰

環保署今年六月實施汽機車怠速熄火新制,若民眾將車停在路邊「吹冷氣」超過三分鐘就開罰,引發不少民怨。立法院昨天上午三讀通過《空氣汙染防制法》修正案,汽機車在一定「氣候條件」下怠速停車,可不必挨罰。

環保署為減少空氣汙染,今年六月實施怠速停車熄火新規定,汽機車停在公私立停車場、轉運站、道路等,怠速未熄火時間不得超過三分鐘,否則機車開罰新台幣一五○○元、汽車開罰三千元。

但台灣夏天氣溫炎熱,家長開車到學校等小孩放學、計程車司機在路邊排班接客,還要熄火關冷氣,惹來不少民怨。提案修法的民進黨立委管碧玲表示,環保署八月已預告要修正「機動車輛停車怠速管理辦法」,氣溫超過三十度、下雨及排班計程車等列為排除條件。

立法院昨天三讀通過《空氣汙染防制法》第三十四條之一修正案,明定機動車輛在一定場所、地點、氣候條件以怠速停車時,怠速時間應符合中央主管機關規定。

環保署表示,將研修子法「機動車輛停車怠速管理辦法」,初步規畫是,最快明年開始,天熱三十度以上、下雨天怠速不開罰。

環保署並表示,只要是前一天傍晚五點過後的氣象預報,任一次都算數,民眾可透過網路、電視、報紙、手機APP得知。氣象局也將簡化天氣專線一六六、一六七的語音系統,聽氣象更簡便。

今年六月怠速熄火政策開始取締,半年來稽查逾九萬輛車次,目前僅開出一張罰單。

(中國時報)
--
天冷 耳中風病患多3成

最近天氣變冷,門診中「耳中風」的病患明顯增多,多了約2~3成左右,醫師表示,「耳中風」一般以高血壓及糖尿病的中老年人居多,近年來由於年輕人壓力愈來愈大,加上睡眠不足,年輕型「耳中風」病例也有增加趨勢。

振興醫院耳鼻喉部聽覺科主任力博宏表示,天氣變冷,是「耳中風」好發的季節,中風主要是因內耳血管阻塞,導致聽力突然減弱、耳鳴、暈眩、嘔吐、平衡失調及走路不穩的情形,且大多為單側性。

過去耳中風多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居多,近年來年輕型病患也不少,少部分為血管阻塞,其餘大部分病例不排除與病毒感染有關,這些病毒原本就存在體內的神經結內,天氣變冷,抵抗力會變得比較差,病毒就有機可乘,因而造成感染,病患多會突然聽不到或是耳鳴不止。

力 博宏指出,如果非外力因素,例如碰撞、打靶或是聽完大型演唱會引發突發性耳聾,就要特別小心有可能是「耳中風」,最好立即就醫,雖然有1/3到1/2「耳 中風」的病患,耳朵聽力可以恢復,但仍有1/2的病患聽力會變得較差或是長期有耳鳴的情形,所以要避免「耳中風」的發生,尤其是年輕人,平時最好作息飲食 正常,不要熬夜,保持好自己的抵抗力。

(自由時報)
--
馬總統盼任內完工 金門大橋面臨停工

金門大橋工程因廠商樺棋營造資格不符,日前經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撤銷得標權利,面臨停工危機,總統馬英九期待任內完工的願望可能落空。

金門大橋是金寧鄉湖下與小金門烈嶼鄉后頭兩地間跨海大橋,國工局在今年三月十二日完成發包,由樺棋營造公司以六十五億餘元低價得標。

金門縣議會昨天縣政總質詢,民進黨籍議員陳滄江、國民黨籍議員楊永立、林金量,分別對工程會撤銷金門大橋得標廠商資格,質詢縣府有何因應措施?是否會因此停工?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陳純敬昨天表示,三月十二日決標發包後,落榜的榮民工程公司質疑得標廠商樺棋營造公司資格不符,進入爭議處理程序;工程會成立獨立申訴委員會重新審查資格,經四個月審查,確定原得標廠商資格不符,違反採購法,因此撤標。

陳 純敬表示,撤標主因是,採購法規定該項工程廠商必須在截止投標日的前十年內累積做過七十一點五億元橋樑工程,或是曾單獨承做橋樑工程達二十八點六億元;樺 棋營造公司原本提出曾作過三十點三億元的橋樑工程,不過經過審查後發現,樺棋提出的橋樑工程為兩個工程契約,與原先採購法規定的單次工程契約不符,工程會 決議審查結果為撤標。

陳純敬表示,撤標後得由國工局決議是否終止契約、停工重新招標,若終止契約重新招標,樺棋已施作的百分之三點五工程內容,國工局應結算支付已支出工程費用;剩下的百分之九十六點五工程內容則直接重新招標,將比預定完工時間多耗三至六個月。

他表示,但若國工局認為,延緩完工時間違反公共利益,國工局可以決定由原承包廠商繼續施作工程;最後結果由國工局決定,工程會僅就採購法規定擔任審議裁決角色,是否處分原得標廠商,由國工局決定。

縣長李沃士表示,當初是因競標廠商有意見,才會鬧到工程會;目前大橋工程進度約百分之二,縣府已支付六百萬元工程款,等收到工程會裁決書或國工局通知,縣府會做適當處置。

金門大橋自五月開始動工,總統馬英九多次到金門關切工程進度,希望如期在二○一六年五月卸任前完工,見證這條被稱為「選舉浮橋」帶給大、小金門民眾往來便利。

(聯合報)
--
媒體寒冬…iPad電子報The Daily陣亡

媒 體大亨梅鐸的重大新聞實驗結束了。梅鐸擔任董事長的「新聞集團」三日宣布,去年二月風光推出,專為iPad打造的數位報The Daily,因為付費訂戶數量不足以支撐發行,將於本月十五日起停刊。分析師估計,The Daily一年讓梅鐸賠掉三千萬美元(約台幣八億七千萬元)。 

梅鐸在聲明中指出:「從發行開始,The Daily在數位出版和創新方面就是大膽的實驗。可惜的是,經驗顯示我們無法及時找到夠大的訂戶群,可長可久地支撐這樣的經營模式,我們只好將從中學到的精華應用到集團其他的產業。」

The Daily的總編輯安吉羅將轉任新聞集團旗下的「紐約郵報」發行人,部分員工也將轉進到郵報。The Daily開始發行後不到幾個月就開始裁員,業界認為擁有iPad的美國人不夠多,而且不是每個人都想花錢看只能在iPad上觀看的報紙,讓The Daily一開始就注定敗亡。

東北大學新聞學教授甘迺迪說:「The Daily似乎是一登場便已陣亡。因為每天只出一次,不是持續更新,沒有和更廣大的網路連結。既有傳統報紙的缺陷,又少了平面媒體的方便性。」

The Daily透過蘋果App Store與iTunes銷售,每周訂費九十九美分,一年卅九點九九美元。梅鐸創刊時說,The Daily每周需有五十萬名讀者才能損益平衡。但到今年七月止,訂戶僅十萬左右。

Altimeter集團分析師李普說,The Daily關閉不令人訝異:「The Daily是專為iPad平台打造,但並未提供讀者無法從其他報紙得到的消息,也欠缺品牌魅力。假如我是梅鐸,我會發行已有品牌口碑的iPad報,例如華爾街日報。」

Poynter研究所數位媒體專家宋德曼在部落格寫道,The Daily陣亡讓大家學到一個教訓:「當先驅很刺激,也很危險,幾乎沒有先例可循,必須自行嘗試,學到經驗但必然遍體鱗傷。現有研究告訴我們,平板用戶是數位雜食動物,只提供一個平台根本不能滿足他們。」

(聯合報)
--
貴又沒特色…The Daily致命傷

媒體大亨旗下的「日報」(The Daily)面臨停刊命運,專家指出,價格太貴、新聞缺乏焦點、作為數位刊物卻與與網際網路切斷連結、欠缺品牌魅力,都是這份iPad電子報的致命傷。

批評者指出,日報的新聞、觀點和資訊圖表混雜在一起,內容普通,沒能在浩瀚如海的網路新聞中獨樹一幟,讀者又何必每周花99美分或每年花39.99美元訂閱?

相形之下,憑著新聞的權威性和專業性,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得以採取收費模式,或利用一些複雜話題的新聞報導限制網站上的免費文章數量,吸引一些願意付費的用戶。

而且,日報並沒有打造出自己獨特的品牌,沒有藉廣告活動宣傳,非訂閱戶也看不到內容,未能在推特、臉書等社群網路引起回響。

日報應用程式切斷與開放的網際網路之間的聯繫,也限制其發展。資深部落客MetaFilter.com創始人豪格指出:「他們忽略了網際網路。很多人喜愛平板電腦的輕便,但線上內容全來自應用程式而非網際網路的時代尚未來臨。」

(經濟日報)
--
心血管疾病年輕化 患者勿輕忽

病 例:30歲黃姓男子平日喜歡吃速食、炸雞排等高油、高鹽食物,不喜歡吃青菜、蔬果,工作又長期待在電腦前,缺乏運動,走路、爬樓梯都會喘,入冬後又頻頻吃 薑母鴨、羊肉爐當消夜兼進補,日前他出現胸悶、心悸、頭暈等狀況,就醫檢查才知血壓飆高,還有高血脂、高血糖、血管硬化等症狀。

醫師建議他改善飲食,少油少鹽並力求均衡,增加運動,定期回診觀察至少半年,評估是否需要服用藥物控制。

苑裡鎮李綜合醫院心臟科主治醫師戴和昌:心血管疾病一直在國內十大死因中名列前茅,一般認為心血管疾病是中、高年齡層容易罹患的慢性病,但近年國內心血管疾病卻有年輕化的趨勢,甚至有21歲的患者因冠狀動脈狹窄,有心肌梗塞危機,必須進行心導管手術。

年輕人罹患心血管疾病,原因不外乎飲食過度豐盛,長期偏好速食或油炸食物,導致飲食失去均衡,加上課業、工作、甚至休閒時間都待在電腦前,缺乏運動造成肥胖,埋下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危機。

此外年輕族群常容易忽略身體發出的警訊,例如平常只要運動或情緒激動,就會喘不過氣,甚至頭暈、盜汗、胸悶、胸口會有壓迫感,甚至心悸,肌肉僵硬等,都是心血管疾病的症狀,但年輕患者常以為「等一下就會好」,等到症狀嚴重就醫,才知道自己已瀕臨高危險族群。

家族中若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史,建議20歲以後定期健康檢查,若出現上述症狀要及早就醫,向專業醫師諮詢,一旦需要用藥物控制,一定要遵照醫囑按時服藥,千萬不要任意停藥、換藥、甚至隨便吃補,反而造成副作用,還得吃更多藥重新控制病情。

(聯合報)
--
蘋果、葡萄、仙草 護腎天然食補

淡江大學化學所博士生丁玉如以斑馬魚為實驗樣本,篩選出有益腎臟的天然物質,建議大家多吃蘋果、葡萄、仙草、花生。

這項研究結果已發表於國際知名的「毒理暨應用藥理學」期刊。

丁玉如指出,斑馬魚胚胎全身透明、發育快速、容易觀察變化,且器官構造、生理功能、基因結構都與哺乳類相似,非常適合做藥物篩選實驗。

她先將斑馬魚胚胎浸泡在對人體具毒性的中草藥馬兜鈴酸,透過實驗證明,馬兜鈴酸可能引起發炎造成腎損傷、造血功能異常,進而使心臟及腎臟嚴重受損,最終導致腎衰竭。

接著從許多天然物質中,篩選白藜蘆醇(RESV)及熊果酸(UA),利用這兩種具抗發炎成分,對胚胎進行12小時處理,發現可降低發炎情形;另利用冷凍切片觀察紅血球,發現血液循環系統功能也有改善。

台灣洗腎人口約6萬名,每年新增近6千人,丁玉如表示,國人洗腎人數不少,由於腎臟一旦受損就很難復原,國人應注重腎臟保健。

研究結果發現,葡萄子和花生含白藜蘆醇,和仙草成分中的熊果酸,都是有益腎臟的食物,建議民眾平常多攝取蘋果(連皮)、葡萄(含子)、仙草、花生等蔬果。

(聯合報)
--
天文新發現 太陽系有條磁場公路

人類在外太空又有了新發現!向太陽系外圍飛行超過35年的「航海家1號」,最近航向太陽系中先前不為人知的「磁場快速公路」,美國太空總署表示,航海家1號即將進入分隔太陽系與外太空的「星際空間」。天文學家說:「當你進入一個從沒去過的地方,你會期待有新的發現。」

美 國太空總署宣布,無人外太空探測船「航海家1號」已經進入一個從未被發現的太陽系區域,此區域位於太陽系的最外圍,因為布滿帶有磁性的微粒,可以推動航海 家1號向前航行,科學家將此區域命名為「磁場快速公路」,因為磁場線的方向沒有改變,科學家斷定航海家1號「還沒有離開太陽系」。

科學 家 對此一發現感到意外,美國太空總署負責探測行動的科學家史托(Ed Stone)表示:「我們相信這是我們抵達星際空間(interstellar space)前所遇到的最後一層區域。」航海家計畫科學家波士尼爾(Arik Posner)則在記者會表示:「當你進入一個從沒去過的地方,你會期待有新的發現。」

航海家1號自1977年發射,已經往太陽系的外圍 飛行超過35年,目前距離太陽超過110億英哩(177億公里),在同年發射的「航海家2號」緊追在後,航海家1號預計將是第一個離開太陽系的太空船,史 托預測,航海家1號還需2-3年的時間才會航抵分隔太陽系與外太空的邊界區域。

據報導,核能發電的航海家太空船有足夠的電力,可維持至2020年。

(台灣醒報)
--
「好奇號」在火星發現有機化合物

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三日表示,火星探測車「好奇號」從一處厚實沙丘鏟起的砂質土中,發現了有機化合物的痕跡,但尚無法確認這些物質是否原產自火星,還是來自太空隕石,或是「好奇號」自地球攜帶的汙染物質,因此仍有待釐清。

美國地球物理聯盟(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三日在舊金山召開年會,會中公布了「好奇號」的最新發現。科學家認為,對這些誘人的證據,目前不宜做過多的解讀。

「好 奇號」發現的有機化合物是由碳和氯組成,在某些情況下,這類型物質意味土壤中存有微生物。NASA樣本分析首席研究員麥哈菲表示,「碳是來自火星或地球, 目前尚不清楚」。加州理工學院科學家格洛辛格表示,光找到有機碳卻沒水,不代表就是找到生命;即使兩者兼具,生命還需要其他化學物質才能成形演化。

(中國時報)
--
徬徨之刃,死亡之懼/楊渡

一個失業的青年,只為了想吃一生牢飯,竟殺死一個十歲的孩子,而他的理由竟是「反正殺一兩個人也不會死刑,可以一生吃牢飯」。這孩子死亡時的面容,驚惶的眼神,震驚了辦案的刑警,也震驚了這個社會。

這 使我想起日本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的小說《徬徨之刃》。故事敘述一個和女兒相依為命的單親爸爸,傍晚接到女兒要回來吃晚飯的電話,卻等不到女兒回家,最後才 發現她在返家途中,被三個吸毒的青少年擄走,強迫她吃下毒品,予以迷昏,集體姦殺。因為其中一個青少年不願參與,更無法忍受良知的自責,向她的父親私下通 報,父親至案發現場,才發現整個過程被錄影下來。他看見拍攝的帶子,目睹女兒迷亂驚惶、面臨死亡、驚懼無助的最後音容,整個人幾乎崩潰。他先失手殺了一個 凶手,之後,警方也發現了整個命案的關連,開始通緝他。

這個逃亡追凶的父親,一路上有人支持,有人反對,他追到偏遠鄉下的一間旅館,旅 館 的老闆給了他一把獵槍,告訴他如何打獵,等於是默默鼓勵他為女兒報仇。因為大家都知道,凶手未成年,他即使再罪大惡極,也不會被判死刑。最後,他把凶手堵 住的時候,也正是警察圍住所有人的時候。他的槍管抵著凶手的喉嚨,而警方的槍對著他的心臟。他用槍逼問凶手,直到凶手面對著死亡恐懼無助,顫抖不已,此時 警方也開槍了。這個悲傷的父親,死在警方的槍下。然而警方卻發現,他的槍管中並無子彈。他留下的最後遺言竟是:「一定要讓凶手面對死亡的恐懼,他才會知道 受害者的痛苦,他才能改變…。」

換言之,這個父親不是為了報復,而是要讓凶手面對著女兒所曾遭受過的死亡驚懼,藉此救贖這個年輕生命,去了解被害者的感受。

這 一齣推理劇在日本引起兩極的反應。它逼問著最基本的命題:誰有權力剝奪別人的生命?如果不是面對死亡,加害者真的能了解被害人的恐懼與苦難?國家是不是要 保障加害者的人權?如果國家權力不能保證正義的伸張,能不能個人去報復?然而,另一種命題是:難道殺人凶手就有權力傷害別人的生命?當他虐殺他人的時候, 誰來保障另一個人的人權?

再其次,是懲罰的有效性的問題。廢除死刑的理念認為:犯罪都有它的根源,是社會、文化、環境等諸種因素所造 成, 除非改變犯罪的根源,消除犯罪的結構性因素,否則死刑只是用死亡把人永久隔離於社會之外。而監獄的職能,是為了教育,而不是為了懲罰報復。唯有教育才能改 變人,而不是報復。

然而,更根本性的課題乃是:我們都假設人性是可以被改造、被教育的,人性的根源是善良的,是後天的原因造成犯罪,但 果 真如此嗎?人性是如此正面、良善嗎?人性會不會如《發條桔子》一般,充滿暴力的衝動與本能的反叛,從而難以控制?社會改造永遠不可能完美,人就有理由殺人 嗎?或者讓他們自己面臨死亡的恐懼,才能真正覺悟受害者的痛苦?

過去我是一個反對死刑的人,寫過許多評論,參與過搶救湯英伸、搶救蘇建 和 的案子,我們了解,每一個案件,都有完全不同的社會根源、動機、過程與結果;每一件命案,都是悲劇。湯英伸是一個被壓迫的原住民的悲劇,蘇建和是一個缺乏 足夠證據的案子。但現在,一個只為了想長期吃牢飯,隨機性的殺了一個十歲孩子的凶手,甚至他認為如果未成,以後還要繼續,這要如何被原諒?而更重要的是: 如果你是孩子的父親,要如何原諒?

宗教上說,原諒他人即是原諒自己,說起來的確如此,但原諒是多麼的困難啊!多少人帶著永不原諒的痛苦在活著,他甚至不能原諒自己。

一個坐過死牢的朋友說過:在監獄裡,再兇悍的連環殺手,在面對死亡的時候,都失了靈魂,他們都是顫抖著,被拖著,如破布一般上了刑場。人啊人,難道要到了這地步,才能真正的覺悟嗎?

死刑,不一定能減少犯罪;但廢除死刑,會讓人沒有死亡的敬畏,而更顯現人性的惡質和卑怯,這一點卻已經得到證明。

(中國時報)
--
健康稅不應厚此薄彼/葉家興(香港中文大學金融系副教授)

本 周一是「檳榔防制日」,為遏止口腔癌發生率逐年攀升,新北市衛生局建議比照《菸害防制法》,立法開徵檳榔健康捐。台灣菸害防制法明訂,菸品應徵健康福利 捐,而中央主管機關及財政部應每兩年評估是否調整。鑑於許多國家近年大幅提高香菸稅,衛生署也計畫在來年的調整中,調漲香菸健康捐。

但其實,真要論及對健康的威脅,肥胖為害更甚菸酒。國際再保險業對人類「身體質量指數」(BMI)與健康風險的精算研究,顯示肥胖對死亡率趨勢有明顯影響,對國家醫療體系也造成負擔。

世 界衛生組織、歐盟等國際機構競相發表報告指出,西方國家肥胖人口急速增長,早已超越吸菸,成為醫療負擔的主要威脅。國際大型食品工業透過不斷研發,破解人 類的食慾祕密,將「人造食物」改造成令消費者難以抗拒的「娛樂食品」(eatertainment),已經成為像環境汙染一樣的跨國問題,這種「全球肥 胖」(globesity)需要多國政府正視,並通力合作解決。

在歐盟發表關於歐洲人平均體重的研究報告中,明確指出不斷竄升的平均體重曲線,成了誘發心臟病、糖尿病、癌症、關節炎、哮喘等疾病的根源。歐盟國家中符合標準體重的成年人不及一半,「身體質量指數」超過三十的肥胖人口急速增長,兒童過重的比例也快速攀升。

美國的肥胖問題更為嚴重。過去三十年,美國肥胖人口增加三倍,兒童肥胖率也從六%急遽增高到二十%,美國人均壽命全球排行榜上名次,因此從前十名退到四十名以外。

肥 胖危機延伸到兒童,威脅到當代社會公共衛生與健保體系。肥胖通常是人們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形成,政府未雨綢繆,當考慮對高熱量、高脂肪的垃圾食品、和以 「吃到飽」形態經營的飲食業課以「健康稅」,將該項稅款收入專款專用,挹注健保體系。不但提供經濟誘因,減少導致肥胖風險的消費,也符合「使用者付費」的 比例原則。

以吃到飽餐廳來說,在這種飲食環境中被激起的動物性飢餓感,會讓人不自覺地過度飲食,覺得少吃一口就是吃虧。這種無限飲食的慾望,其實是害人害己,因為把胃容量撐大後,會有更難以滿足的飲食需求,最終造成更高機率的肥胖風險與醫療開支,形成社會負擔。

在引進健康稅以應付公衛危機的威脅之際,為了避免外界「又加稅」的不良觀感,政府應該同時提供稅賦優惠給有機食物、非糖飲料、素食餐廳、健身中心等鼓勵健康飲食和運動的機構。「有加有減」才能確立維繫健康的目標,避免外界以反對加稅來混淆焦點。

酒駕的災難、香菸和檳榔所致的疾病,往往令人怵目驚心。而肥胖對醫療體系的威脅,卻像溫水煮青蛙,不易察覺。不過,有遠見的執政者必須先天下之憂而憂,如果等大家都成了《神隱少女》裡小女孩的父母,才思有所作為,則為時晚矣。

(中國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