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超商咖啡聯漲 竟抗罰成功 法官認「漲價有理」網友嗆抵制
7-
ELEVEn、全家、萊爾富和OK四大超商販售現煮含乳咖啡,去年十月四日當周齊漲五元,公平會認定聯合漲價重罰共兩千萬元。四大超商分別打行政訴訟抗
罰,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指當時物價高漲,咖啡漲價合理,且一次漲五元是業界慣例,無法認定是聯合漲價行為,昨判免罰。全案可上訴。
四大超商抗罰成功消息一出,立刻引發網友激烈討論,kevin0316呼籲:「一定要抵制!」mallenmusic痛批法院:「法律偏財團,難怪台灣環境越來越差。」DALUGI則說:「買即沖包就好啦!幹嘛給四大超商賺?」Terrill淡定表示:「不要喝就好了。」
無法證明相約齊漲
7-ELEVEn昨回應:「咖啡是自由競爭市場,7-ELEVEn是以成本結構調價。」全家指出:「調價是因鮮奶等成本上升。」萊爾富與OK則強調無聯合漲價行為。
公
平會指出,連鎖便利商店現煮咖啡是寡佔市場,四大超商販售的現煮含乳咖啡,不論冰熱、大小杯,陸續在去年十月四、五、六日齊漲五元,對消費者權益影響甚
大,且四大超商無法舉證說明齊漲五元的客觀合理原因,故依市佔率開罰統一超商一千六百萬、全家二百五十萬、萊爾富一百萬、OK五十萬共兩千萬元。
四大超商分別打行政訴訟抗罰,主張含乳咖啡漲價是因為鮮乳、咖啡豆國際行情及其他原物料、人事成本上漲,並非約定一起漲價,至於公平會所謂的「連鎖便利商店現煮咖啡市場」並非特定獨立的產品市場,消費者除了四大超商,仍可選擇購買其他業者的現煮含乳咖啡。
法官認定,當時媒體也紛紛報導物價高漲,四大超商咖啡漲價是合理的,而且全家冒著流失客戶的風險,率先在十月四日漲五元,其他三家基於反映成本,跟著漲五元,是很自然的市場現象,並無法證明四家超商約好一起漲。
認咖啡店多非寡佔
此外,聯合漲價行為必須足以影響大部分市場才要處罰,而咖啡店這麼多,消費者選擇也多,公平會所謂「連鎖便利商店現煮咖啡市場」是寡佔市場的說法,並不適當,因此判決公平會沒理由處罰四大超商。
公平會:考慮上訴
消基會董事長張智剛表示,四大超商有不同的原物料、運輸、人事成本,即使物價上漲,也不至於恰好都該漲五元,法官應要求業者提出更具體的事證說明。公平會指出,了解敗訴原因後,會補充證據並考慮上訴。
(蘋果日報)
--
超商咖啡聯漲 公平會開罰無效
國內統一等四大超商去年十月相繼調漲咖啡價格,被公平會重罰共二千萬元案,四大超商提起行政訴訟;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撤銷公平會處分,四大超商免罰。
判決指出,公平會未做任何市場調查就界定超商現煮咖啡為「寡占市場」並不妥當,且沒有證據能證明四大超商有「合意」聯合漲價。
統一、全家、萊爾富、來來(即OK超商)等四大超商,去年十月初調漲現煮咖啡價格,每杯漲五元,由於業者幾乎同時喊漲,且漲幅一致,公平會認定有「聯合漲價」行為而重罰。統一被罰一千六百萬元、全家二百五十萬、萊爾富一百萬、OK五十萬元。四大超商不服,提起行政訴訟。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指出,公平法處罰的「聯合行為」是指相互競爭關係的廠商有「合意」聯合漲價,並且漲價行為「足以影響市場功能」,因此公平會如認為四大超商調漲咖啡價格會對市場造成不當影響,須先界定四大超商現煮咖啡的「市場範圍」為何。
判決指出,公平會未做過任何市場調查,也未詢問過任何一般消費者對於「連鎖便利商店現煮咖啡」與其他「咖啡連鎖店」或「餐飲業現煮咖啡」之間有何不同,就將四大超商現煮咖啡界定為「連鎖便利商店現煮咖啡」,並不妥當。
法院指出,廠商產品同質性越高時,市場上將以「價格」為主要競爭方式,往往與競爭對手採取相同的行動策略,稱為「價格跟隨行為」,並不違法。
(聯合報)
--
貓狗咳嗽易喘 盡速送醫
台灣獸醫骨科醫學會理事長張國彬指出,長得像麵線一樣的心絲蟲,是一種透過蚊子叮咬傳播的寄生蟲,台灣因地處亞熱帶蚊子肆虐,因此寵物犬、貓都有頗高的發生率,尤其是犬隻的發生率可高達百分之六十,一旦發現感染,須立即施行夾蟲手術或投藥殺蟲,否則病犬難以存活。
蟲體藉血液寄生心藏
張國彬表示,狗會得到心絲蟲,是因蚊子吸到染有心絲蟲病狗的血後,幼蟲會先在蚊子體內發育,等蚊子再去叮咬健康狗隻時,幼蟲就會傳播過去;而幼蟲在宿犬血液內到處跑,約半年後長大為成蟲,並藉著血液循環來到狗的心藏寄生,會嚴重損害感染犬隻的心肺和肝腎功能。
他表示,感染心絲蟲的犬貓會出現咳嗽、易喘、無精打采、呼吸困難等症狀,若能早期發現,因幼蟲尚未長大繁殖,治癒率可達百分之百。
屏東科技大學獸醫系附設醫院院長杜杰憲指出,,一旦發現犬貓心臟有成蟲,治療方式不外是投藥殺蟲或手術夾蟲,但目前殺蟲藥全球缺貨,所以飼主還是盡早預防為妙。而心絲蟲雖是人畜共通疾病,但因心絲蟲幼蟲進入人體很快會被免疫系統消滅,不會跑到心臟,對人體沒有影響。
(蘋果日報)
--
甄嬛「賤人矯情」 立委竟喊消音
近
期相當熱門的大陸古裝劇《後宮甄嬛傳》,劇中名言「賤人就是矯情」,昨在立法院引發立委質疑。立委邱志偉昨表示,偶像劇中一些台詞與畫面,會造成青少年兩
性知識有負面影響,「賤人就是矯情」恐怕造成兒少錯誤的觀念,詢問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該劇播出時是否有消音。官員會後表示,該台詞若符合劇情脈
絡,並無大礙。
符劇情無大礙
古裝劇《後宮甄嬛傳》中的甄嬛用計重新媚惑皇帝後又欲擒故縱,讓皇帝想臨幸都被拒絕在門外,另一爭寵的華妃聽聞此事,冷冷說出「賤人就是矯情」,成為該劇經典語錄之一。
昨
NCC主委石世豪備詢時,立委邱志偉表示偶像劇應適度分級,擔心青少年初嚐禁果年齡下降,有些畫面或對談應列限制級,他點名甄劇有些對話不適合青少年,包
括經典台詞「賤人就是矯情」,並指有些媒體在做相關報導會消音,但八點檔播出時「有沒有消音、NCC有沒有在管」,憂會造成不良影響。
石世豪回應,會去了解,「我如果是老師,不會在課堂講這句話」。NCC官員在會後表示,該劇播出時幾乎沒接獲申訴,初步判斷,若符合劇情脈絡,應屬劇情創意內容一部分,並無大礙。
(蘋果日報)
--
腹痛坐不住 可打麻藥止疼 「介入性疼痛治療」 關節痛也適用
一名三十五歲婦女,四年前開始覺得下腹疼痛,後又出現頻尿症狀,雖跑好幾家醫院、看過好多科,也診斷出是膀胱炎,治療後腹痛卻不減,直到接受「介入性疼痛治療」、在腹部直接打麻醉藥,疼痛才改善。醫師說,腹痛原因很多,若痛到坐不住,且活動時更痛,須盡速就醫。
台灣疼痛醫學會昨舉辦衛教活動,呼籲民眾重視疼痛問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麻醉部主治醫師溫永銳於會中提出上述病例,他說,該女就醫過程曲折,一開始腹痛先看婦科,發現有卵巢囊腫並予切除後,腹痛卻仍未緩解。
口服藥難改善
溫永銳表示,該女後又發生頻尿等泌尿道問題,再看泌尿科,又發現罹患間質性膀胱炎,且腹痛加劇。
溫永銳說,該女為解決間質性膀胱炎,接受口服藥等各種治療,雖改善頻尿症狀,下腹痛卻持續,平常是隱隱作痛合併陰道感覺刺、癢,一旦排尿則轉為劇痛,「我們幫她做疼痛測量,分數高達八分」,與生小孩疼痛(十分)相距不遠,因此泌尿科將其轉診到他的疼痛門診。
阻斷神經傳導
溫永銳說,因患者止痛藥服用量大,不宜再增加,決定採介入性疼痛治療,將麻醉藥打入下腹部,藉此阻斷腹腔神經傳導疼痛反應;經兩次治療,女子的疼痛終於減輕。
疼痛醫學會理事長、台中榮民總醫院麻醉部主任洪至仁說,介入性疼痛治療的應用範圍廣,除腹痛外,頭痛、肌肉關節疼痛等也運用,但頭痛原因複雜,適用條件嚴、使用較少;一般而言,接受這類治療的患者約三到五成能大幅減輕疼痛,而腹痛病人甚至有五到七成可完全不痛。
看內科家醫科
洪至仁提醒,疼痛不能忍,以腹痛為例,民眾如果痛到難以坐定,或活動時痛得更明顯、合併胸痛、合併大便帶血,都應該盡快就醫,可先從內科、家庭醫學科看起。
介入性疼痛治療小檔案
★原理:將麻醉劑、類固醇或藥物,透過X光、超音波等導引,將藥劑注射到疼痛部位相關的神經、肌肉或是關節附近,來阻斷、減緩疼痛反應
★適用:腹痛、頭痛、心絞痛、肌肉關節疼痛等
★價格:部分健保給付,未給付者,自費約在3000~8000元間
★最新發展:在體內植入幫浦,透過微電腦控制,幫浦會自動定時、定量釋放止痛藥,其自費價格甚高,不含手術費,幫浦本身收費即逾50萬元
(蘋果日報)
--
痛得要命 積極治痛 別再強忍
「我截掉的手指頭很痛!」一名55歲男性到台北出差,突然發生主動脈破裂,雖靠葉克膜體外循環撿回一命,卻因肢端缺血壞死而犧牲16根指頭,術後還出現嚴重的幻肢痛。他強忍兩個月還是受不了,到疼痛門診做交感神經阻斷治療,才徹底甩開惱人疼痛。
疼痛是疾病警訊 忍痛無法解決
疼
痛不只是疾病警訊,有些像「壞掉鬧鐘」的慢期疼痛,即使病患的忍耐力再強也無法解決問題。疼痛醫學會理事長洪志仁表示,像這名男性經歷的幻肢痛,是因為大
腦失去來自截肢部位的本體感覺,使得神經訊號出現錯亂。經過在頸部交感神經節進行局部麻醉後,神經系統得以重新整合發出正確的訊號,不再疼痛。
癌末病人經常苦於頑固的內臟痛,台大醫院麻醉部主治醫師林至芃指出,像胰臟癌引發嚴重的腹部和上背痛,但傳統口服鴉片類藥物卻會導致嚴重的便秘副作用,令病人深受折磨。如能用介入式止痛,直接將嗎啡打入脊椎腔,不但止痛效果是口服藥的300倍,還能降低腸胃道副作用。
除了直接脊椎腔注射止痛藥,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麻醉部副教授溫永銳透過仔細的檢查和精確定位,神經阻斷術也能有效減輕內臟疼痛。
一位35歲婦女長期受間質性膀胱炎造成的下腹痛、排尿劇痛之苦,止痛藥吃到最高劑量,還是痛到7到8分,直逼產痛的10分,導致長期憂鬱情緒。這位婦女後來到疼痛門診進行幾次上下腹神經叢阻斷術,才逐漸減輕疼痛,回復正常生活。
洪志仁提醒,疼痛會刺激交感神經和運動神經,造成肌肉緊張、局部缺血、代謝物質堆積的惡性循環,除了治療疾病,也應正視疼痛的治療。
介入性疼痛治療 不會傷神經
目
前常見的西醫疼痛療法包括藥物、復健、手術,以及介入性疼痛治療。很多人害怕介入性疼痛治療會誤傷運動神經、造成癱瘓,洪志仁提醒,如果對麻醉藥過敏、下
針部位有感染,或是病人意識不清者可能不適合這種療法,但如果醫師經過專業訓練、技術純熟,透過影像科技的引導,可以提升準確度,將副作用降到最低。
(自由時報)
--
3個月體重掉10% 恐甲狀腺亢進
Q 我沒多運動也沒少吃,但近半年體重從65公斤,降至58公斤,有可能是什麼原因嗎?
A 若沒有刻意減重,任何人的體重在3個月至半年內忽然掉逾10%,表示健康很可能已出現問題,絕對不得輕忽。這類型的暴瘦,最常見原因是甲狀腺機能亢進,往往伴隨有手抖、易流汗、脾氣變差等徵兆。
癌症 糖尿病也會
其次是糖尿病,因患者體內的養分會從尿液中流失,進而導致體重急速下降;此外,也不能排除是罹患癌症,包括肝癌、大腸癌等病人,體重皆可能在短期內異常減輕。
由於民眾暴瘦有多種可能原因,建議有類似症狀者,應盡速到一般內科接受進一步檢查,醫師釐清原因後才可對症治療。
(蘋果日報)
--
注射抗生素過敏亡 醫判無罪
麻醉後若感到噁心,要告知醫師。
【案例】
64
歲男子魏政雄2008/7/16遭機車撞傷而骨折,送亞東醫院急診後,護士依44歲主治醫師張君健指示注射「頭孢子菌抗生素」,張男卻發生過敏性休克變植
物人,隔年3月過世,家屬憤而提告。張男辯稱麻醉前評估報告雖提及魏男對不明藥物過敏,但魏男說不出藥物,僅告知對海鮮過敏,才打過敏性低的抗生素。但檢
察官採信魏男胞弟證詞,認定事前已告知對該藥過敏,且魏男健保卡有註明,依業務過失致死罪起訴張男。報導╱孫友廉
【判決】
板橋地院發現,魏男胞弟針對何時告知醫師對該藥過敏,4次證詞都不同,也沒指出是何種藥物;至於健保卡註記,魏男胞弟表示兒子就醫時,發現家族對該藥過敏,哥哥才在健保卡註明,但法院查出,魏男胞弟之子無法確定對何種藥物過敏,故認魏男如何註記有疑問,判張男無罪。
【麻醉注意事項】
★術前與麻醉醫師討論最適合麻醉法。
★若有藥物過敏,務必告知醫護人員。
★全身麻醉前至少禁食8小時,以免麻醉時嘔吐物造成吸入性肺炎。
★應填寫麻醉前評估單、簽麻醉同意書。
★麻醉後可能有頭痛、噁心及背痛等症狀,若不適應主動告知醫師。
(蘋果日報)
--
黏媽媽 4招度分離焦慮 放任哭鬧不安 未來退縮拒學
為照顧寶寶,媽媽請育嬰假在家,一旦回職場卻使孩子不適應,媽媽離開就哭鬧,令照顧者苦惱。心理師陳琬萱提醒,放任孩子分離焦慮不理,未來人際關係上會退縮拒學。
兒童臨床心理師陳琬萱表示,幼兒在8~9個月後開始會認人,並出現物體恆存概念,主要照顧者一離開視線就會找尋,出現焦慮、哭泣等不安情緒,約1~2歲最嚴重。陳琬萱解釋,每個孩子都有分離焦慮,視個人氣質與依附程度而有不同表現,非太溺愛小孩所致。
【這樣做】減少安慰時間
如果幼兒很黏人,媽媽離開視線就哭鬧,可先在家適應短暫分離。陳琬萱表示,對於分離後的哭鬧,家長可逐次減少安撫時間,如從哄20分鐘變18分鐘,讓孩子自己安靜下來,降低孩子依賴程度,讓幼兒學習自己與媽媽是分開的。
先適應照顧者
媽媽恢復上班後,會將孩子托給保母或長輩照顧,建議先讓幼兒適應新照顧者,例如透過媽媽和保母的友善互動,讓幼兒對未來照顧者先建立認同感,降低未來托嬰的不適應。
切勿離情依依
將孩子送到保母家後,不應花太多時間安撫與道別,否則等媽媽離開後,幼兒會更焦慮、失落。只要簡單和孩子說明離開原因與接送時間即可,並且固定時間、準時接送,避免讓小孩期待落空。
準備習慣用品
托嬰時,準備媽媽與幼兒間常用物品,如餵奶時習慣用的毯子,讓孩子能連結到與媽媽相處時感覺,提升幼兒安全感;帶平時喜歡的玩具,利於保母視幼兒的興趣及當時的生理需求,轉移注意力。
【專家說】不會變得生疏
有些家長擔心幼兒托嬰之後,會使親子關係變得很生疏,但只要父母下班把孩子從托嬰處接回後,願意花時間和小孩互動、滿足需求,而非請傭人照顧或全日托嬰,即可避免子女與父母不親的問題。
(蘋果日報)
--
接觸螢光棒液 罹癌風險增
時
序邁入充滿節慶氣氛的12月,不少民眾開始籌備聖誕與跨年派對,其中螢光棒常在夜間被用來增添氣氛,但毒物科醫師林杰樑表示,若螢光棒斷裂使液體外滲,接
觸到眼睛恐造成灼傷,應避免螢光棒過度彎折或刻意刺破;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則直言,這些螢光物質與肌膚過敏及癌症有關,接觸人體將增加罹癌機率。
螢光棒主要成分為染料、草酸酯與高濃度的過氧化氫,使用時彎折讓隔層破裂即可混合成分,激發出螢光,正常使用對健康無礙。但林杰樑醫師提醒,如果螢光棒斷裂使液體外滲,成分中的過氧化氫即雙氧水,將對人體造成刺激。
如果肌膚不小心接觸到螢光物質,建議立即以肥皂清洗,避免滲透造成毒性。資料照片
濺到眼恐灼傷 應立即沖洗
林杰樑醫師表示,過去常發生螢光棒液體濺到眼睛,造成黏膜腐蝕性的傷害,建議當下先使用冰水沖洗眼睛30分鐘再送醫,減少組織受損的程度。
吳
家誠教授則表示,螢光物質的化學結構複雜,據研究與皮膚過敏和癌症有關,如果不慎碰到肌膚,應該立即沖水並以肥皂清洗,避免滲透體內;若是不小心誤食,經
胃酸分解後,恐透過細胞膜造成基因毒性,提升罹癌的機率。吳家誠教授提醒,非必要場合應盡量減少使用,另外,為避免環境危害,活動主辦單位除發放螢光棒
外,最好也負起回收責任。
(蘋果日報)
--
童須吃7蟑螂 營養午餐才停 北市寬鬆得離譜 教部:一隻都無法忍
北
巿教育局昨公布新修訂的營養午餐出現異物及衛生重大違規罰則範例,違規記一點罰款從二千元提高到一萬元,但記點標準寬鬆,以餐點出現蟑螂記四點計算,學生
得累計吃到七隻蟑螂才可對業者處以停止供餐。教育部回應:「一隻都無法忍受!」家長團體痛批:「北市營養午餐單價最高,標準還這麼寬鬆,無視學生健康。」
據北市新修訂罰則,營養午餐出現小蟲、蝸牛記一點,出現蟑螂、蒼蠅等記四點,出現金屬或玻璃記五點,累計違規二十五點處業者停止供餐二周、達五十點可終止契約,依此換算學生得累計吃到七隻蟑螂才能停餐,總計吃到十片玻璃才可終止契約,新規定最快明年八月實施。
對照教育部四月新修訂標準,營養午餐累計十點即可要求業者停餐、二十點就可終止契約,北市標準遠比教育部寬鬆。教育部體育司長王俊權坦言,北市罰則的確有點寬鬆,「別說七隻蟑螂,一隻都無法忍受」,建議北市加重罰則。
家長批當路邊攤管
北巿議員賴素如昨也發書面質詢稿,批北巿新規定讓學童飲食安全缺乏保障,要求教育局重新檢討罰則規範,比照教育部版本,學生吃到二隻蟑螂就要停餐。
北
市國中家長聯合會監事長許永佳批評,北市營養午餐單價比其他縣市貴,居然衛生標準比教育部規定寬鬆,根本無視學生健康。北市博愛國小家長陳麗萍說:「吃七
隻蟑螂才停餐,簡直把營養午餐當路邊攤管理。」北市中正國小六年級張姓學生也說:「有同學吃到菜瓜布,若吃到蟑螂,應一次就會昏倒。」
罰款提高至一萬元
北市教育局副局長曾燦金解釋,除違規記點外,還有記點罰款,每一點從二千元提高至一萬元,針對累犯還有加重罰則,下周將再開會討論,停餐、終止契約標準,會參考教育部建議。
(蘋果日報)
--
怕被送精神病院 惡魔殺學童洩憤
美小學槍擊慘案
美國康乃狄克州桑迪胡克小學28死槍擊案今天滿一周,罹難者周一起陸續下葬,學童也恢復上學。如今傳出兇手亞當藍薩疑因母親打算將他送到精神療養機構,憤而行兇。
福斯新聞報導,亞當藍薩(Adam Lanza)的鄰居、25歲牧師之子弗萊許曼指出,藍薩的母親南西在桑迪胡克小學擔任多年志工,日前打算將精神狀況不穩定的藍薩送到精神療養機構,還向法院聲請保護令。
怨母愛校勝於他
藍薩不滿母親愛學校勝過於愛他,將不滿發洩在無辜學童身上。案發的康州紐鎮學童前天恢復上課,事發的小學仍關閉,該校學童暫安排至他校寄讀。
這起慘案使美國槍枝管制議題達到沸點,總統歐巴馬誓言要拿出「有意義的方法」推動管制。
原本堅定反對槍枝管制的共和黨籍眾議員立場也鬆動,前天開閉門會議。以熱愛打獵聞名的民主黨參議員曼欽會見歐巴馬,表示支持管制。
童帶槍上課自保
另
一方面,在猶他州盬湖城,前天傳出一名11歲男童宣稱,擔心類似康州校園槍擊案重演,竟帶一把點22手槍到學校,要自衛並保護朋友,他也因此被拘禁,被控
持有危險武器罪。此外,科羅拉多州前天又傳槍擊案,因家暴服刑的31歲男子桑切士懷疑同居女友劈腿,一出獄就持槍闖入女友家,殺了女友、女友的妹妹和妹夫
後自殺,槍枝氾濫又奪走4條美國人命。
(蘋果日報)
--
美康州血案後續 嫌母疼學童更勝自己 槍手開殺戒?
母想將他送到精神照護設施
美
國康乃狄克州新鎮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案事發多日,警方仍在釐清兇嫌藍札的犯案動機。警方十八日提出一種可能理論:藍札可能是因為母親覺得他的精神狀況太難應
付,準備把他送到精神照護設施,藍札對此「非常難過」,同時認為在桑迪胡克小學當志工的母親,疼愛學童更勝於疼愛他,一氣之下弒母洩恨之後,再到學校大開
殺戒。
母親對藍札的重要性不言可喻。據洛杉磯時報報導,自藍札的父親在二○○九年與南茜辦妥離婚,同時開始與另一個女人交往後,藍札就開始拒絕和父親及哥哥見面。一位家庭友人說,這對父子已有兩年不曾相見。
教區牧師之子富拉許曼表示,由於藍札已超過十八歲,要不顧藍札意願把他送到精神照護設施,南茜必須向法庭聲請監護權;不過由於法庭文件紀錄保密,無法證實南茜是否曾提出申請。參與調查的執法官員也證實,正在調查南茜對藍札的精神治療計畫,是否為兇案動機。
富拉許曼透露,南茜在桑迪胡克擔任志工多年,兩名執法消息人士也說,他們認為南茜是在幼稚園擔任志工,而消息人士認為,此案的多數受害者,可能就是南茜去年照顧的幼稚園學生。富拉許曼也說,南茜與桑迪胡克的校長還有輔導老師都是好友,而兩人都在慘案中遇害。
消息人士指出,全職照顧藍札的南茜,覺得自己再也沒辦法一個人應付兒子,所以近來積極尋找能幫忙的學校;另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南茜曾考慮讓藍札搬到華盛頓州,她在那裡已經找到她認為可以幫他的學校。
藍札過去的保母透露,南茜必須時時盯著藍札,如果這項說法無誤,那麼南茜四處尋找藍札下一個家時,可能也把藍札帶在身邊,不難想像藍札或許認為母親不要他了,又覺得母親較疼愛桑迪胡克的學童,出於忌妒與憤怒,才會鑄下大錯。
多項消息來源透露,藍札可能罹患過去稱為亞斯伯格症候群的一種自閉症。根據英國媒體報導,從藍札青少年時期就幫他剪頭髮的髮型師透露,藍札每六週到理髮院剪一次頭髮,每次都是南茜陪著一起來,而且藍札從不說話,也只有南茜一個口令,他才會一個動作。
(自由時報)
--
訪敘國被綁5天 4記者脫困 恐怖折磨「拿槍逼選誰先死」
美
國國家廣播公司(NBC)國際中心主任、資深中東特派員恩格爾(Richard
Engel),上周在敘利亞西北部採訪時,遭親政府軍份子綁架。他和採訪小組同事被囚5天,周一趁著綁架犯和敵軍交火時逃脫。恩格爾5天生死未卜
時,NBC要求同業勿報導此事,如今他總算成功脫險。
趁雙方交火時脫逃
恩格爾和3名同事,攝影師庫伊斯塔、製作人巴齊茲和阿亞瓦斯赴敘國採訪內戰,上周四未按約定時間打電話回公司就此失聯。NBC也不確定他們是否被綁,不敢聲張。
39歲的恩格爾說,當時他們剛從土耳其邊境進入敘利亞,和反抗軍同行,大約15名支持敘利亞總統阿塞德(Bashar al-Assad)的武裝份子從樹林中衝出。政府軍擊斃1名反抗軍,把恩格爾等人雙手反綁、蒙眼後帶走。
恩
格爾聽到綁匪多次談論對阿塞德政權的忠誠,計劃拿4人交換反抗軍所俘虜的政府軍,「所以我很確定他們是哪一邊的。」恩格爾表示綁架者雖然沒打他們,但多次
拿槍抵著他們作勢處決,還要他們互選誰先死。他說:「心理折磨非常難受。」他和同事不斷互相打氣,但也暗自做好沒命的準備。
周一綁架者帶恩格爾移往他處,在檢查哨和反抗軍交火4人趁隙逃脫,前天逃抵土耳其,接受NBC晨間節目《今日秀》訪問時,恩格爾說:「很高興能活著在這裡做連線。」
為安全要媒體別報
然而,綁架消息差點走漏。認識阿亞瓦斯的土耳其記者周一報導他被綁新聞,被美國八卦網站Gawker引用。該網站辯稱不知恩格爾一行人有生命危險,否則不會報導。聽到風聲的美聯社、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媒體皆未報導。
恩格爾小檔案
◆年齡:39歲
◆學歷:史丹佛大學國際關係系
◆現職:NBC國際採訪中心主任
◆經歷:
.大學畢業後至埃及學阿拉伯文。
.美國與伊拉克開戰後,成為NBC駐中東記者。
.2008年曾專訪布希總統並在阿富汗、埃及、利比亞、敘利亞等國採訪。
◆榮譽:艾德華莫若獎、皮博迪獎等
(蘋果日報)
--
敘利亞境遭綁囚5天 NBC特派員獲釋
國家廣播公司(NBC)新聞部18日表示,該公司首席國外特派員恩格爾(Richard Engel)和其製作小組,在敘利亞遭不明團體綁架並囚禁五天後,17日在綁架者遭叛軍擊斃後獲釋。
39歲的恩格爾和其小組是在13日由土耳其進入敘利亞西北部邊境時失去音訊,直至17日獲釋後,才再度與外界連繫。NBC表示,在恩格爾等人失蹤期間,沒有任何團體宣稱為此事負責,綁架者未提出贖金,也無法連絡。
NBC在聲明中說:「我們很高興恩格爾等人已安全離開敘利亞。」恩格爾則在抵達土耳其後表示,他與製作小組是在隨同敘利亞叛軍採訪時,遭到一群約有15人的槍手埋伏綁架,其中一名叛軍並當場遭處決。
恩格爾指出,所有人被卡車載至不明地點後,在囚禁期間雖然未被拷打,卻歷經許多心理上折磨,不時被威脅將先處決。
恩格爾說:「綁架者讓我們自行決定誰先處決,我們拒絕後,綁架者隨即開槍,假裝槍殺新聞製作人巴濟茲(Ghazi Balkiz)。」
巴濟茲表示:「囚禁期間他們非常團結,並且互相打氣。」攝影師庫伊斯特拉(John Kooistra)則指出,「他好幾次已準備面對死亡」。
恩格爾表示,綁架者公開表示效忠敘利亞總統阿塞德(Bashar al-Assad),並指出計畫把我們做為人質,以與叛軍交換遭囚禁者。
恩格爾等人這次得以脫險,是因為17日晚間被綁架者載至其他地方時,在一處檢查哨遭遇叛軍,雙方一陣交火後,兩名綁架者被擊斃,其餘逃逸。恩格爾等人重獲自由後,隨即在18日返回土耳其。
恩格爾等人被綁架後,NBC和各主要媒體取得協議,暫時封鎖消息,直到獲釋後才宣布。
(世界日報)
--
資訊時代下的伯仁之死/孫文駿(《台大意識報》社長)
日
前,本報(《台大意識報》)專欄《泡菜與番薯,Life is
Good?》一文,透過facebook和BBS轉錄,引起網友關注,多家報媒先進亦跟進。最早跟進報導的聯合報系,僅以聯合新聞網綜合報導的名義發表。
除了報導事實有誤,將本報記者採訪整理撰稿誤植為金俊植本人發表,且該文與本報原文內容高度雷同,在未徵求本報記者同意下,將第一人稱轉為第三人稱,小幅
修改字句隨即刊出。同日傍晚,各家平面媒體記者陸續來電,尋求金俊植本人聯絡方式,我方皆婉拒。隔日一早,仍見主要平面媒體分別以半版至四分之一版不等篇
幅刊登相關報導,內容多與本報報導相似。
作為校園媒體,發掘值得報導的人與事是我們的本分,此次各方讀者的肯定,對我們起了很大的激勵作用。至
於
在網路引起熱論,乃至引起平面媒體注意,不在意料之內。然本次報導起初用意之一,即在於借鏡韓國經驗,讓大眾了解媒體壟斷嚴重性,故亦樂見透過主流媒體報
導發揮影響力,帶來更多公共討論。不過,有兩點卻必須反省的。
一、標題殺人,以文害意。舉例來說,《聯合晚報》其中一篇報導下標《韓籍交換生:台灣沒有真正韓國專家》,絕非原文重點,僅為金本人在受訪結尾時邀請讀者參加讀書會的玩笑話。
標題聳動斷章取義
二、
缺乏事實查證,大幅抄錄本報報導內容。據金本人表示,他僅接受一家媒體簡短電訪。而各家媒體在未聯絡上金本人,亦未經本報授權的情況下,仍煞有介事刊出半
版至四分之一版不等的相關報導,甚至可見記者與作者搞錯的離譜謬誤。而金選擇拒訪原因之一,正是前述提到現今媒體慣用聳動、偏離原意的標題,以及斷章取
義、強作解人的亂象。
當今媒體市場邏輯,爭取閱聽人的目光,成了編輯判斷如何下標的準繩。斷章取義、扭曲原意的作法,背後反映的其實是現今台灣媒體的產業生態。
以傳統報業而言,近十年來各家報紙陸續裁員縮編,組織內部的每位記者,面臨更長的工時與更廣的守備範圍,這意謂著記者處理每則新聞時間相對壓縮,加上獨漏新聞的壓力,當抄襲改寫同業報導的便宜作法橫陳眼前,自然有極大的魅惑。
然而這斷不能成為開脫的藉口,我們必須陳述事實,並呼籲新聞工作者,若仍自視新聞工作為一門專業,對於報導內容與標題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理應保持高度自覺。否則,「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死」的情況,將不斷重演。
最後,也邀請各位讀者,一同監督、關注台灣媒體的所作所為。
(蘋果日報)
--
整體結構不利於年輕人/黃子維
台
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日前出席全國科學技術會議時表示,相較於20年前,現在的年輕人普遍缺乏理想、抱負,卻較憤世嫉俗,這才是目前人才的大問題。然而,張忠
謀卻可能忽略國家大環境的表現不佳,或許才是阻礙年輕人勇於追求夢想的黑手。同時,強烈被剝奪感與被壓榨感,更是造成年輕人對於現狀感到強烈不滿的主因。
世代間分配不平衡
根
據主計處數據,台灣在1990至1994年這5年間,平均每年的經濟成長率為7.33%。相較之下,自2008至今年,平均的經濟成長率卻只有2.95%
(2012年經濟成長率以1%推估),還不到20年前的一半。此外,當時的平均經常性薪資年增率高達10.5%,換算幾乎每7年就可翻倍。然而如今,卻只
剩下0.6%(2012年1至9月的平均經常性薪資年增率為1.54%),完全是原地踏步,而若再計入物價上漲變動,實質所得更是倒退十多年。換言
之,20年前的台灣,不論是國家總體經濟發展,亦或是個人所得前景,相對於今日的蕭條停滯,都給予了當時的年輕人更多實現理想抱負的可能性。
另一
方面,隨著台灣人口結構改變,再加上退撫制度的沉重負擔,在結構上,就讓台灣年輕人注定需要背負更沉重的壓力,深化了世代間的分配不平衡。再加上起薪低、
加薪難、物價房價又高,種種的不利條件更讓現在的年輕一代感到相對被剝奪。畢竟,這樣的爛攤子,他們不是始作俑者,卻需要共同承擔其後果。
總而言之,張董事長的一席話,或許是責備中帶有期許,但卻也過度簡化了問題背後的原因。
(蘋果日報)
--
我們的鞋子都已脫下了/李中志(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電腦科學教授)
《華
爾街日報》昭告天下「台灣馬加入鞋子俱樂部」,這則報導沒比《經濟學人》那篇客氣,支持度13趴、失業攀升、經濟萎縮,文章快結束前天外飛來一筆,說馬政
府拒絕達賴喇嘛的簽證,讓人更有理由指控馬向中國「磕頭」(kowtowing)。筆者以為這次《華爾街日報》在揶揄馬總統被丟鞋之餘,還把達賴扯進來,
這對我國身為民主國家的形象損傷不是單單總統被笑bumbler所能比的。
但這次我們的駐美代表還沒聽說要有所表示。倒不是學乖了,而是馬政府
應
該也了解到對西方民主國家而言,拒絕像達賴這樣備受尊敬的人物入境,根本是無從解釋的,只好隱忍《華爾街日報》使用「磕頭」這麼屈辱的字眼。也許總統府可
再安排個大詩人如余光中者告訴國人kowtowing是「大尊若卑」,沒有磕頭的意思。否則,情何以堪?
至於丟鞋一事,在回教文化裡,這是最深
層
的詛咒,但在小布希被丟鞋之後,歐美媒體總是嘻哈以對,布希反而變成一個幽默的人,對丟鞋的原由往往簡略帶過,也製造了許多只求抗議效果的模仿者。但從維
基百科名單上的丟鞋事件來看,絕大部分仍是出於弱勢者做玉石俱焚的抗議,這次丟鞋也不例外,何來文化部長龍應台認為的「一種霸凌」?不妨看看那天是誰在鼓
譟?誰在丟鞋?誰有麥克風?誰有團團護衛保護?
如今民主卻更無助
其實,那天鼓譟的是一群政治邊緣的挺扁人士,他們的訴求多年來
不
被正視,連民進黨都避之唯恐不及,何來力量霸凌總統?但馬政府要擔憂的不是那群「老年革命軍」的臭鞋和包包,而是為什麼《華爾街日報》與國內輿論立刻超越
這群人的政治屬性,直接把那隻飛鞋與全民的憤怒畫上等號?
如果不是馬總統連任以來的施政風格,如果不是這個制度對總統一點辦法也沒有,如果不是那些政客至今仍然勇於內鬥,人民會以這種方式宣洩而且一呼百應嗎?
經過80年代街頭運動的人都知道,示威抗議前最重要的,就是把鞋子穿好綁緊,千萬不能掉,這樣鎮暴部隊出動時才跑得快。
如今民主了,但我們更加無助,誰說丟鞋不妥?之前的馬市長說「子彈已經上膛,扁會死得很難看」,但法院判無罪。既然如此,「馬總統,我們的鞋子都已脫下了,您會臭得很難看」。
(蘋果日報)
--
手機間諜軟體 傳通簡訊就監控
智慧型手機的愛用者要注意了!號稱「世界第一間諜」的中國新型監控軟體,已被引進台灣,且有不肖徵信業者用來為客戶監控目標,一旦遭此軟體鎖定,不論是通話內容、傳送圖檔、簡訊,統統無所遁形,手機使用人宛如活在透明玻璃屋般,毫無隱私可言!
從中國引進 隱私全暴露
高
雄市警方昨逮到男子許立成,他在網路販售這套監控軟體,只須一分鐘空檔,就能將監控軟體快速植入被害人手機,最恐怖的是,許嫌只須傳送一通簡訊,無須被害
人點閱,就能連線監控機主的行蹤,且能現場實境監聽,連沖馬桶、鼾聲都瞭如指掌;嫌犯說,市面上九成以上的智慧型手機他都能安裝,警方不禁搖頭說:「太可
怕了!簡直是電影『全民公敵』的手機版!」
警方調查,有妨害秘密等前科的許立成(卅六歲)設立個人徵信社,從中國引進中國新型監控軟
體,
在網站打廣告,「有些事情,知道比不知道來的痛,或許會痛,但至少停止痛跟猜疑,終結外遇魔咒,唯有實際行動」,挑撥男女情愛關係,以嫉妒、猜忌的人性弱
點,引誘消費者購買;還強調「免費試用,主動到府安裝,滿意才付款」,儘管收費高達三萬三千元,仍吸引廿多名男女客戶購買,而目標幾乎都是要監控感情對
象!
高雄市刑大十七分隊日前在網路巡邏時,發現許嫌架設的網站,警探佯裝買家接觸後逮獲他,他說自己並非電腦工程師,但對電腦有興趣,
且
看上軟體價位高、好賺,於是向中國網站買軟體再上網販售,並負責為買家安裝、賺取差價,他聲稱扣掉材料及管銷成本,四個月淨賺廿萬元,但警方認為他有保
留。
用門號下指令 就可監控
警方目前找到五名買家,發現都是情侶、夫妻買來暗中監控另一半,五名被害人獲悉後,都表示願意原諒另一半,不提告訴。警訊後將許嫌依妨害秘密罪送辦。
警方說,整個監控方式係由使用者提供被害人手機,許嫌耗費不到一分鐘,就透過藍芽傳輸等方式,將監控軟體植入被害人手機,安裝過程也預設門號及信箱,客戶只要透過門號下達指令,就可回傳信件監控行蹤。
警方指出,這套軟體不但監控通話、簡訊內容,連手機的照片、通訊錄也能下載,還能透過衛星定位地圖掌握機主行蹤,目前市場九成以上智慧型手機都能安裝,iPhone、三星手機等大廠也未能倖免,且一經安裝馬上啟動,被害人難以察覺。
手機耗電量增 就得當心
許嫌說,時下熱門的Line、Skype、APP等,該軟體都能破解、監控,最厲害的是,他只須傳送一通簡訊給手機,被害人不須點閱,就能監控行蹤,還能現場實境監聽,但他只供民眾「抓姦」,並未用於他途。
警方警告,該軟體流入市面已有一段時間,若大量流通勢必影響通訊自由,呼籲民眾提高警覺,若發現手機記憶體容量異常、耗電量增加、軟體運行異常,就有可能已遭監聽,宜覓專家破解。
(自由時報)
--
間諜駭入手機 偷情、私密看光光
智慧型手機普及,隱私安全也堪慮!高雄市警方查獲許姓男子涉嫌販賣手機間諜軟體,民眾手機一旦被植入這種軟體,對方可隨時監聽通話及監看簡訊內容,並掌握被害人身在何處,猶如電影「全民公敵」情節。
高雄市刑大指出,許姓男子(卅六歲)以人民幣三千五百元向大陸網友購買手機間諜軟體後,在網站上販賣,宣稱市面上九成以上的智慧型手機都可植入這種軟體,售價三萬三千元至五萬元不等。
警方八月間網路巡邏發現深入追查,本月十五日聲請搜索票,到桃園縣中壢市查獲許姓男子,在他住處找到電腦、軟體和帳號密碼本等證物,初步清查後,至少四名被害人的手機遭植入間諜軟體。
警
方調查,已婚的林姓男子與「小三」交往還劈腿「小四」,「小三」為掌握林的動向,向許購買軟體植入林的手機;好笑的是林也懷疑「小四」不忠,向許購買軟體
植入「小四」手機。林姓男子得知自己是加害人也是被害人後,驚訝得說不話來;由於被害人都不提告,警方只將許依妨害秘密罪嫌移送。
警方說,間諜軟體植入手機後,每通電話的通話內容會自動錄音存檔,簡訊、線上交談紀錄也會自動複製,以電子郵件定時寄送到購買者指定的電子信箱,以便監控「客戶」隨時查閱,對方甚至可把手機變成監聽器,隨時監聽被害人與周遭人員的談話。
警方指出,監控者也可以透過手機衛星定位功能,查出被害人身在何處,並在google地圖上顯示位置,猶如電影「全民公敵」情節,由於這款軟體有隱形功能,一般使用者不易在手機裡發現異狀,警方提醒手機用戶最好隨時把手機上鎖,避免遭有心人植入間諜軟體。
(聯合報)
--
手機監聽 他查小四 小三查他
男子阿展(化名)懷疑小四劈腿,在小四手機內裝監聽軟體;小三也懷疑阿展腳踏多船,也在阿展手機裝監聽程式。阿展與小三找來協助偷裝程式者,竟是同一人。警方調查這項監聽程式,發覺功能強大,而許姓業者也因販售、安裝,涉及妨害祕密罪遭法辦。
高市刑大於網路巡邏發現,某網頁出現販售手機監控程式訊息,標榜提供「免費試用、到府安裝」服務直到滿意才收錢。由於事涉妨害祕密、通訊自由,成立專案小組展開追查。
警方調閱相關通聯紀錄鎖定許立成(卅六歲)涉嫌重大,持搜索票到桃園中壢其住處搜索,當場查扣電腦主機、帳號密碼本、手機監聽功能介紹手冊、軟體價格表等證物。
經過深入分析,警方有驚人發現,該監聽程式除提供手機即時通話監聽、現場環境監聽、簡訊複製、通聯紀錄、開關機通知、遠端遙控、GPS定位、下載通訊錄、視訊監控、擷取桌面圖像等服務。
另外,時下最熱門Line、微信、QQ、Skype、Gtalk等通訊軟體都能提供完整監聽功能,安裝也不要一分鐘即可完成並自動隱藏,幾乎市面上智慧手機皆可植入該程式,連工程師也難以察覺異常,遑論被害人。
警方指出,許嫌營業項目除手機監聽,還提供臉書、Gmail、Yahoo信箱帳密破解服務,視破解難度收費三千至五千元不等,不過生意仍以手機監聽為大宗,每安裝一支手機價格為三萬三千元到數萬元,購買安裝該程式多為相互懷疑劈腿的男女。
「有些事情,知道比不知道來得痛,或許會痛,但至少停止痛跟猜疑,終結外遇的魔咒,唯有實際的行動」許嫌在自製文宣中寫著。
許嫌供稱監聽程式購自大陸。警方清查,阿展有小三、小四,他懷疑小四劈腿找許嫌在小四手機裝監聽程式,而小三也懷疑阿展腳踏多船,也找上許嫌在阿展手機裝監聽程式,真應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全案依妨害祕密等罪嫌移送法辦。
(中國時報)
--
狂嚼超涼口香糖 酒駕婦躲酒測無效
遇警緊張肚痛 竟剉屎
台
中市鍾姓婦人遇警察攔檢,趕緊猛嚼大把超涼口香糖,想掩飾酒駕、降低酒測值,但酒測值仍有0.5毫克,雖未達公共危險罪的法辦標準(逾0.55毫克),但
警方仍依規定,開出3萬4500元罰單,鍾婦還因太緊張當場「剉屎」,狼狽不堪。警方說,嚼超涼口香糖或許能掩蓋一些酒味,但無法降低酒測值,明哲保身之
道,還是酒後別開車。
壓下酒味 難降酒測值
警方調查,鍾姓婦人17日晚到彰化海產攤聚餐飲酒,自稱喝了3瓶啤酒,前天
凌
晨她駕車從中彰快速道路下西屯路匣道口時,遠遠見有員警在路邊執行路檢,眼看迴避不了,手邊正好有超涼口香糖,顧不得「超涼」口感,抓起一大把就往嘴裡
塞,忍住那股透心涼勁,大口猛嚼,盼能壓下酒味、降低酒測值。
鍾婦被攔下,儘管滿嘴口香糖,仍被員警聞到酒味,且疑因吃了太多海鮮,加上
遇警緊張,竟當場想「剉屎」,她很「拍謝」地告訴警員「肚子絞痛,很不舒服…」,眼看情況緊急,員警也趕緊讓她在附近草叢找地方「方便」,事後繼續酒測,
酒測值0.5毫克,警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開單告發,並拖吊移置車子,還吊扣她駕照一年。
喝水大口呼吸 都沒用
交通大隊執法組長毛國匡說,為了應付酒測,坊間流傳許多五花八門的招數,有的喝碳酸飲料,有的大量喝水,有的大口吸入新鮮空氣,其實都沒有用。
毛
國匡說,呼氣或抽血等酒測儀器,可檢測出喝酒後人體血液所含的酒精濃度,呼氣酒精濃度,是經由血液酒精濃度換算而來,只要血液中含有酒精,經肺部呼出的
氣,就會有酒精分子,酒測儀器就會檢出,因此短時間內喝再多的水,都不會降低酒測值,至於吃很多超涼口香糖,只會使嘴巴很涼。
事實上,警方攔下酒駕者,為免嘴中殘留的酒精,影響施測結果,一般會提供一瓶礦泉水給受測者漱口,過15分鐘再酒測,此時酒精已進入人體,較不會有爭議。
(自由時報)
--
酒駕嚼口香糖無效 嚇出便便
天冷聚餐多,進入年底飲酒「旺季」,警方加強取締酒駕,前天鍾姓婦人酒後開車遭盤查,猛吃口香糖掩蓋酒味不成,竟緊張到「剉屎」在褲子,還被開單扣車,頻呼得不償失。
鍾姓婦人(54歲)在彰化與友人吃海產,前天凌晨1點多駕車返回台中,從中彰快速道路下西屯路匝道,見前方有警察攔檢,趕緊吃數顆口香糖,企圖蓋掉酒味。
她以為能蒙混過關,仍被員警聞出酒氣,警方請她交出行、駕照時,忽然聞到一股異味,她緊張過度、肚子不聽使喚,「剉屎」在褲子,難為情說:「不好意思,我想大號!」語畢跑到路旁,躲在汽車後方「解放」。
鍾婦「方便」後再返回現場,吹氣酒測值達0.50毫克,她坦承在海產店喝啤酒,可能不小心吃壞肚子,看到警察太緊張,才會憋不住。警方依法告發違規、拖吊車輛移置保管,並幫她攔計程車返家。
警方提醒,冬至、尾牙、耶誕節、跨年陸續到來,民眾飲酒機會大增,不少人喜歡吃薑母鴨、燒酒雞進補,不知不覺喝下大量酒精,呼籲不要心存僥倖酒駕,建議搭乘大眾交通工具、計程車或指定駕駛。
(聯合報)
--
數千年來末日預言 都在警醒人心
即使明天你我都還活著,「末日說」也不會因此就停止!因為,早在距今約四千九百年前,末日說就存在,且不斷有「先知」預告著新的末日;專家提醒,末日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隨時提醒大家,要「愛護地球、趕緊修心」!
四千九百年前 末日說即存在
人類最古老的末日預言,始於西元前二千八百多年,亞述人的泥碑記述世界末日,妙的是,幾千年來不斷有預言直指人心,這個四千九百年前的碑文上寫著︰「我們的地球將衰落,跡象表明,世界將迅速走向滅亡,賄賂和腐敗相當普遍。」
國內鑽研末日預言的學者、中華生命電磁學會理事長樓宇偉博士說,最可能導致世界滅亡的是「人心」,可以讓地球圓滿的動力也是「人心」,地球會不會毀滅,在於人類的覺醒,亞述人在人類初有文字與文明時,就已明確點出了人心與人性,值得大家警惕。
樓宇偉說,幾千年來,世界各國關於末日的預言無數,其中多數與宗教、天象有關,有些是名人或知名書籍引起的媒體效應;它的共通點就是,「沒有一個是真的!」但重點是,這些預言都在於警醒人類,要不斷檢討、反省內心,與大自然共生存,一旦心偏離了正道,就要趕緊拉回來。
在各類末日預言中,又以基督教提及「末日來了」最具代表性,許多預言都圍繞著聖經及末日審判而來,樓宇偉分析,聖經所指的末日,沒有明確的時間,強調天堂的路為大家開著,同時也帶入正邪較勁與人類劫難等觀念。
「先知」們都以尷尬收場
而歷史上數不清的末日說帶來衝擊,也鬧出不少笑話,在在都顯示人心的脆弱,除了台灣王老師的十四級大地震預言,引發集體貨櫃屋效應;還有不少末日說引來自殺潮、逃難潮,而這些先知們最後也多是尷尬收場,為自己的信用帶來了「世界末日」。
至
於近來的馬雅末日傳言,加上各類科學及宇宙天體變化一起湊熱鬧,更讓二○一二末日說熱鬧異常,以「大災變」一書澄清二○一二傳言的戰略專家林中斌教授說,
研究馬雅文化的專家Sandra
Noble教授在五年前就說了:「對古馬雅人而言,能見到十二月廿一日,是值得慶祝的,因為,這一天正是另一個新世代的來臨。」
散布末日謠言 可重囚2年
散布世界末日謠言,犯不犯法?律師陳敬暐指出,散布世界末日謠言,若公然以危言聳聽的言論,使人信以為真而心生畏懼,可能觸犯刑法「恐嚇公眾」罪,若以世界末日為由鼓動民眾去做違法的事或抗拒政府法令,也將觸犯「煽惑他人犯罪」罪,兩項罪名最重都可判處兩年有期徒刑。
陳敬暐說,除了這兩項刑責,也可能會被罰錢。因為依社會秩序維護法規定「散布謠言,足以影響公共之安寧」,可罰三萬元以下罰鍰;氣象法也有行政罰,「擅自發布地震、海嘯等氣象預報」可處五千元至五萬元罰鍰。
律師解釋,若在公眾媒體或場合上,散布言之鑿鑿的末日言論,公眾當中若「有人」心生畏懼,影響公共秩序,就可能涉及刑法「恐嚇公眾」罪,可處兩年以下有期徒刑;若是在一旁起鬨鼓譟,也有可能成為共犯。
若在媒體、網路上公然煽惑不特定多數人犯罪、違背法令、抗拒合法命令,也會觸犯「煽惑他人犯罪」罪,最重也可判刑兩年,且即使沒人真的照他說的去犯罪,這種公開煽惑的言論一出,就已構成此罪。
王老師宣稱「511末日」 罰4萬元
去年南投埔里「王老師」王超宏宣稱「五一一末日」預言,由於說法使人信以為真,造成埔里避難貨櫃屋熱賣的奇景,南投地方法院是以社維法合併裁罰四萬元。
(自由時報)
--
老闆的私設刑場 新新聞指中時人像被家暴
最新一期的新新聞以相當聳動的標題報導,「蔡衍明私設刑場,公器變私人武器」。報導指中時集團近日對「涉己」新聞處理幾近「瘋狂」,並以「被家暴得很慘」形容「專業瀕臨破產」的中時人。
新新聞報導 中時未回應
對此,記者採訪中時的回應,透過該報編輯台的分機留下記者的手機號碼,希望該報總編輯回應相關問題,但至昨天深夜截稿為止,中時並未回應。
媒體公器變老闆的私人武器
新
新聞該報導指出,「隨著蔡衍明家族媒體勢力壯大,台灣新聞界也出現罕見的異象」,「在外人看來,就是以老闆喜好為依歸,『私設刑場』,讓媒體公器變成老闆
的私人武器。」中時集團以更甚於國家大事的中時頭版、《時報周刊》封面故事報導自家老闆蔡衍明新傳記《口中之心:蔡衍明兩岸旺旺崛起》的出版,不知情者,
還以為是在紀念哪一位偉人。
文中並指蔡老闆心中有份「戰犯」名單,從NCC委員,到反旺中的政治人物、學者、學生、導演,「被不成比例放大、粗暴、負面地報導。」
因此有些中時人形容中時像是被家暴的婦女,「被魯莽的老闆傷到鼻青臉腫,讓他們心中充滿陰影。」
報導內容還指稱,「蔡衍明不是天天到報社開會,但卻常用電話遙控幹部」,「現在,中時人聚在一起就是唉聲嘆氣、大吐苦水」、「但他卻成為台灣媒體最大暴發戶,也令他旗下無數優秀記者紛紛自宮、噤若寒蟬。他正在改寫台灣新聞史,而且是朝負面方向發展。」
(自由時報)
--
精神病患殺人 醫師遭連坐判刑
法國一名精神科醫師十八日因為他的一名病人殺人而遭判刑,理由是這名醫師未能察覺到病患有危害公眾的風險,這是法國首見精神科醫師受病患犯罪牽連而被判刑,有可能影響往後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療方式。
馬賽法院指出,這名五十八歲精神科醫師加納荷利(Daniele Canarelli)沒有察覺出她治療四年的病患蓋亞(Joel Gaillard)可能危害公眾,是「重大錯誤」,因此判處加納荷利一年徒刑、賠償遭蓋亞殺害的受害人家屬八千五百歐元(約三十二萬台幣)。
蓋亞二○○四年三月在法國東南部山城加普,用斧頭砍死八十歲男子特雷布克(Germain Trabuc),他犯案前二十天在馬賽一家醫院接受加納荷利治療時逃離。
加
納荷利的律師龐惕表示,這項判決將嚴重影響精神疾病的治療,「若精神科醫師活在擔心被判刑的恐懼中,會有非常嚴重後果,可能導致更嚴厲對待病患。」法官認
為,加納荷利應該如她的一名同事所建議,要求蓋亞住進專門醫療單位,或者轉介給其他醫療團隊,她固執地拒絕這麼做,形同「視而不見」。
蓋亞之前曾因一連串一次比一次還危險的事件,多次被強制住院治療。他在特雷布克案中未被判刑,而是獲釋接受醫護人員監督。
特雷布克的兒子米歇爾.特雷布克說,希望加納荷利案能立下司法先例,「沒有零風險這種事,但是我希望這能讓精神病醫學進步,最重要的是,不要再重蹈覆轍。」
(自由時報)
--
腦死判定放寬 3歲以下可器捐
3歲以下足月幼兒若確認腦死,也可以遺愛人間,造福其他兒童。
衛生署醫事處第6科科長呂念慈表示,目前有19位3歲以下幼兒正等待器捐,未來可望有機會接受器官移植,但是小於37週的早產兒,由於器官發育不成熟,還是不宜捐贈。
過
去依據腦死判定準則,3歲以下的幼兒不能做腦死判定,也不能捐贈器官,實務上有需要時只能用專案申請。醫事處第6科科長呂念慈表示,過去唯一一次是在96
年,亞東醫院有一位腸病毒重症的2歲小孩,家屬願捐贈器官,剛好同院有一位需要小腸捐贈的小孩,經過專家審議,同意進行腦死判定。
衛生
署
98年委託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進行「臺灣3歲以下小兒腦死判定及器官捐贈前驅性研究計畫」,99、100年持續邀集專家及相關團體研議,本月17日起頒布
新版腦死判定準則。未來由具備判定資格的小兒科專科醫師,經腦死判定兩次,如果還不確定,再做腦波監測等其他輔助測試,確認失去呼吸和腦幹功能,經家屬同
意,可以捐贈器官。
呂念慈表示,腦死判定的間隔時間,1歲至3歲者需間隔12小時,1歲以下者由於專家認為病情變化較快,需至少間隔24小時,因此要連續兩次判定腦死,需經嚴謹確認。
目前共有19位3歲以下兒童在等待器捐,3歲到6歲也有11人,最多人在等待的器官是肝臟。
(自由時報)
--
器捐活路! 3歲以下腦死判定放寬
十多名未滿三歲、正等待器官移植的小病人,多一線生機。衛生署放寬三歲以下腦死判定程序,開放足月出生(滿卅七周)至未滿三歲的幼兒進行腦死判定,小兒器官捐贈來源可望增加。
腦死判定準則歷經八年未修訂,以往因小病人身體變數大,可能在幾小時內身體狀況就從很好,惡化至很差;因此,對三歲幼兒判定腦死,醫界有所疑慮,即使病家央求,醫師也不敢判;也連帶讓小小重病兒,望斷等器官路。
為此,衛生署邀集小兒科醫師、神經科醫師等相關團體研商後,六月達成共識,十七日發布「腦死判定準則」修正版。
衛生署醫事處長許銘能說,放寬足月出生(滿卅七周)至未滿三歲幼兒可腦死判定,但要由小兒科專科醫師執行。
目前未滿三歲等待器官捐贈的小病人有十九名,其中有十二名等待肝臟;而三歲以上未滿六歲的小病人有十一名,其中有七名等待肝臟。小病人多為先天疾病,如膽道閉鎖症等。
過去囿於規定,三歲以下小兒腦死判定需專案審查。過去,衛生署僅收過一例申請案,二○○七年亞東醫院一名二歲腸病毒重症小病患死亡前,家長同意捐贈小腸,衛生署迅即召集專家會議,專案通過。
早產兒神經及器官功能尚未發育完全,亦不穩定,仍不宜判定腦死,因此這次修法只就限縮在足月生產的新生兒。
另外,未滿三歲的幼兒仍然在發育,對於缺氧或腦傷耐受性較大,對器捐幼兒是否為不可逆的深度昏迷、或腦幹功能完全喪失及無自行呼吸的判定有疑慮時,得增加腦波反射等輔助測試來確認。
依新規定,腦死需經兩次判定,兩次間隔時間,依器捐者年齡有所不同,三歲以上至少間隔四小時;一歲以上未滿三歲者,至少間隔十二小時;足月出生未滿一歲者,至少間隔廿四小時。
病娃等器捐 同齡器捐者卻少
目前限於腦死判定的規定,不少病兒苦等合適的腸、肝、心等器官,但機會渺茫,生命在等待中流逝。
「許
多罹患短腸症的小病人,從不知道速食店的炸雞是什麼味道,過去多半等不到小腸移植就結束短短的生命」,亞東醫院外科部主任陳芸表示,以往三歲以下兒童的器
官捐贈需專案申請,願意發揮大愛的父母又少,造成有先天性疾病或其他重大疾病需移植器官活命的病童,只能在等待中流失生命。
陳芸表示,國內每年約有兩百名短腸症患者,他們不乏是因新生兒壞死性腸炎,或小腸發育異常,以致被迫切除絕大部分的小腸,這類病人有的是一出生就無法正常進食,只能靠全靜脈營養注射,別人家的小朋友吃炸雞,他們只能在旁流口水。
陳芸指出,目前該院就有兩名腸扭轉的小病人,已切除一大段的小腸,只剩下幾公分的小腸銜接大腸,等於是短腸症。過去常見短腸症個案合併黃疸及肝衰竭,等不到適合器官捐贈,抱憾而終,「其中有的一出生就等器官捐贈,但等了兩年多,還是不幸去世」。
台大醫學院外科教授胡瑞恆說,等換肝的小病人多是先天性膽道閉鎖症者,同齡的器捐者非常少,目前多仰賴父、母捐肝保命,不然就是由腦死成人捐肝,把一枚肝臟分割為二,將較小的屍肝移植到小病人體內。若能放寬三歲以下腦死判定,可讓膽道閉鎖兒多一線生機。
台大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陳益祥也說,該院就有兩名三歲以下的心臟病童等待換心,這兩名病童中一人因擴大性心肌病變住院已逾半年,只能靠藥物維持基本心臟功能;另一名病童曾接受開心手術,一度出院,但最近又出現心臟衰竭,只能等待有「心」人捐贈來延續生命。
--
器捐年齡下修,對等待器捐的幼兒是一大福音,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董事長李柏樟表示,兒童因生理結構,無法接收成人的心臟、小腸,開放幼童的腦死判定,給予不少等待器捐的幼童很大希望。
小娃腦傷自癒力強 醫:誤判難挽回
三歲以下、足月生產的嬰幼兒,也可捐器官。神經科專家指出,三歲以下嬰幼兒腦神經細胞耐受性高,即使檢測時沒有神經反射動作,並不代表幼兒已腦死,這也是過去醫界對嬰幼兒腦判的態度較保守的原因。
台大醫學院神經科名譽教授陳榮基指出,兒童和成人的腦判絕不是同一標準,畢竟嬰幼兒對腦部缺氧或腦傷的耐受性較高,若依成人腦判程序及標準執行,有可能誤判,「一旦誤判就再也無法挽回了」。
台大醫院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李旺祚表示,臨床上偶爾可見到病嬰因腦傷或腦病變而無神經反射動作,且瞳孔已放大,唯經搶救後,隔一、兩天又活過來。這類小朋友雖可能會留下神經障礙的後遺症,但不是腦死,也未死亡,不可驟下判斷。
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監事、台北榮總兒童神經外科主任黃棣棟指出,嬰幼兒腦神經組織有豐富的神經幹細胞,一旦損傷,自行修復能力較強,因此,除非是不可逆的深度昏迷,才會進行腦判,否則還是需要多留時間觀察。
具兒童腦死判定資格的李旺祚說,衛署規定三歲以下嬰幼兒的兩次腦判間隔時間需拉長十二小時至廿四小時以上,並需佐以輔助測試,例如腦波、腦血流的變化,目的在增加腦死判定的嚴謹度,也避免不必要的人為疏忽。
器捐供不應求 未來挑戰如何鼓勵遺愛
腦死判定年齡下修,三歲以下幼兒器官配對成功機會大增;但如何鼓勵民眾捐贈遺愛,才是未來最大挑戰。
腎臟小病童,若換不到腎,就得終身洗腎。成大醫院移植外科醫師張勝勛說,很多家屬等不及,最後乾脆捐出自己腎臟,換小孩健康。
腎臟可以摘下一顆,肝臟也可以切除一部份供自己小孩使用,但心臟等器官部分移植就不行了。台大醫院小兒心臟科醫師王主科表示,過去幼童腦死準則模糊,導致很多醫師不判定,也間接讓很多左心室發育不全的幼童,苦無器官來源。
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執行長江仰仁表示,衛生署修正腦死判定準則,讓有意捐贈幼兒器官的家屬,能及時做出決定,有助於鼓勵器官捐贈;他說,等待器官捐贈的幼童並不多見,多數也能透過成人器捐,挽回性命,但新準則可讓器官捐贈制度更加完善。
「器官捐贈就像機械壞了,必須更換新零件。」張勝勛說,看過很多洗腎的幼童因為代謝不佳,生長遲緩,甚至還有感染危險;放寬標準是美事一樁,但以目前全台一年只約兩百人器捐,還是供不應求,未來最大的挑戰仍是如何鼓勵民眾支持器捐。
(聯合報)
--
腦死判定放寬 3歲以下可器捐
苦等器官的幼兒有機會了!為增加幼兒器官捐贈機會,衛生署公告放寬幼兒腦死判定適用年齡,未來足月生產的新生兒到三歲以下孩童,經由兩位小兒專科醫師判斷,只要符合標準就能判定腦死,可望增加幼童的器捐來源,尤其是心臟、小腸部位。
腦死判定適用年齡原為三歲以上,如三歲以下幼童腦死判定須送衛生署專案審查,願送審的醫師不多,讓不少家屬想捐小孩器官卻無法可捐,需移植器官的嬰幼兒則等不到體型適合的器捐者。
衛生署醫事處科長呂念慈指出,未來懷孕滿三十七周、足月生產的新生兒可由兩位小兒專科醫師執行腦死判定,一歲到三歲以下兩次判定須間隔十二小時,一歲以下間隔須廿四小時;早產兒因器官發育不成熟,不宜判定腦死。
根據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統計,國內未滿三歲以下有十九個幼童在等待器官、三歲至六歲以下有十一個在苦等,多數為肝臟。
「一
位一歲小朋友等不到心臟,爸媽只能眼睜睜看他過世!」台大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陳益祥表示,心臟不像肝臟,大人可部分移植,三歲以下幼兒要移植心臟,只能等
六、七歲小孩器捐,也須先衡量心臟大小是否「放得進去」。如果不合、只能繼續苦等,「院內至少有兩個以上兩歲以下孩子苦等心臟,如沒放寬規定,醫師能幫什
麼忙?」
台灣兒科醫學會副祕書長葉樹人說,皮膚、眼角膜、肝臟可等成人捐贈,但幼兒心臟、小腸非常需要合適大小器捐者,放寬腦死判斷年齡,可增加許多小小孩存活機會。
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董事長李伯璋表示,以前沒有法源依據,醫師不敢擅自判三歲腦死,六歲以下捐贈者本來就極少,導致很多父母有大愛,想要捐贈也辦法,另外苦等肝臟的小孩父母,也可考慮自己活體肝臟移植。
(中國時報)
--
荷爾蒙改變 孕婦牙周病惡化
龍年生子潮,連牙周病門診的準媽媽患者也增加兩成!新北市一名羅姓女病患在懷孕期間因體內荷爾蒙變化,引發牙周病惡化,出現牙齦紅腫疼痛及流血症狀,擔心吃藥影響胎兒健康,分娩後才求診治療,最終需拔除病牙。
豐華牙醫診所院長李宗翰指出,懷孕婦女若罹患牙周病,細菌可能透過血液傳輸,影響腹中胎兒發育,嚴重者恐造成胎兒早產。
曾擔任牙醫助理的羅小姐說,懷孕前即患有輕微牙周病,平時未出現嚴重症狀,不以為意,沒想到懷孕6個月時,牙齒開始出現疼痛紅腫及流血情況,甚至痛到無法進食,只能以流質食物代替。
羅
小姐表示,雖然懷孕期間曾求診,但擔心濫用藥物可能影響寶寶健康,不願做進一步治療,只好請醫師開立消炎止痛藥,減緩症狀,因此延誤治療時機,不僅左後方
的一顆臼齒得面臨被拔除的命運,其他牙齒也遭細菌侵入破壞,經過4至6次雷射治療,才得以保住全牙,目前病情穩定。她說:「真的被嚇到了!」現在每餐飯後
必定仔細刷牙、清潔口腔,就怕再重回深受牙周病折磨的日子。
蘆洲區豐華牙醫診所院長李宗翰指出,懷孕期間荷爾蒙產生變化,動情激素上升,使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細菌釋放出的發炎因子增多,才讓牙周病加劇,在醫學上稱為「妊娠型牙周病」。
李宗翰強調,懷孕期間的荷爾蒙改變,並不會造成牙周病,但孕婦本身為牙周病患者,會讓存在於口腔的「厭氧菌」釋放毒素的反應激增,造成病變。或許因龍年生子潮的關係,今年妊娠型牙周病患者較往年增加兩成左右,平均每月約有3至4位個案求診。
李宗翰建議,準媽媽若在懷孕初期出現牙周病徵,應盡快完成治療,以免影響胎兒健康。
此外,計畫生育的女性,最好在懷孕前做好全口檢查及相關治療,並於懷孕期間重視口腔衛生、定期檢查口腔及洗牙。
<健康小叮嚀>認識牙周病
食物殘垢堆積在牙齒表面形成牙菌斑,超過48小時,牙菌斑內的細菌便會刺激牙齦,造成牙齦發炎。
牙齦發炎的症狀是牙齦腫脹,刷牙流血,有口臭,如果沒有改善,牙菌斑會逐漸鈣化,變成牙結石。
牙結石是硬塊,病人無法經由刷牙清除。由於表面不平整,就會吸附更多牙菌斑,刺激牙齒、牙齦交界處持續腫脹,底下的齒槽骨也逐漸發炎被破壞,牙齦溝開始變深,形成真正的「牙周囊袋」。
破壞時間越久,包覆牙齒的齒槽骨被破壞的部分越多,牙齦萎縮,引發牙齒動搖,最終需拔除病牙。
(自由時報)
--
牙痛別忍!孕婦牙周病小心早產
孕
婦牙痛別怕看牙醫。一名懷孕6個月的孕婦,因為體內賀爾蒙改變,讓牙周病惡化疼痛不堪,但她擔心看牙影響寶寶健康,始終忍痛不看牙醫,結果生產完牙病太過
嚴重,必須整顆拔除。牙醫師表示,懷孕婦女若患有牙周病,細菌恐透過血液影響腹中胎兒發育,嚴重者可能造成胎兒早產,孕媽咪應該謹慎,該看牙時就應該進行
治療。
開業牙醫李宗翰表示,這名孕婦擔心看牙吃藥會影響肚子裡的寶寶健康,因此只吃止痛藥緩解牙痛,但等生產完再上診所看牙時,原本疼痛的臼齒病況嚴重需拔牙,得不償失。
李宗翰表示,懷孕婦女體內賀爾蒙劇烈改變,讓原本就有牙周病的準媽媽們口中厭氧菌增加,牙周病況急速惡化,發炎反應更強烈,出現「妊娠型牙周病」症狀,不僅牙齦紅腫、疼痛、流血,也容易發炎感染。
媽媽牙痛不能吃東西,可能導致營養攝取不足,不僅會影響腹中胎兒發育,若孕婦免疫力低下,一旦受到細菌感染,還可能引起早產風險。今年是龍年,懷孕媽媽較多,門診中牙周病的準媽咪也多了兩成。
李宗翰表示,大多數準媽媽認為懷孕期間不要看牙,認為有禁忌,也因此導致不少準媽媽放任牙周病惡化,忍痛等到生產完才處理。但這些都是不正確的,而且會讓媽媽、寶寶都暴露在危險中,建議計畫懷孕的婦女,懷孕前就應該進行全口口腔檢查,針對原本的蛀牙、牙周病進行治療。
萬一懷孕中牙痛,也應該先到牙科與醫師討論治療方式,千萬別自己服用止痛藥,也不應「戒急用忍」放任牙痛不管。孕婦除平時作好口腔牙齒清潔,也要定期潔牙、洗牙,保護自己也保護胎兒健康。
(聯合晚報)
--
補冬… 一支土雞腿200元 過年前還會漲
「哇!一支雞腿兩百元!」明天就是冬至,不少人買土雞肉進補,發現土雞肉每斤破百元,土雞腿更漲得離譜一斤一百五十元。
養雞協會表示,為壓低市價,台中盤商曾串聯全省攤商不向產地進貨三天,但十六日起才休市了兩天,因各地抱怨買不到土雞腿的消費者太多,休市被迫喊卡,價格仍掉不下來。
台中市養雞協會理事長王聰毅說,土雞肉價格前半年慘跌,不少養雞戶血本無歸棄養;但六月以後,因油電雙漲、飼料成本攀高,飼養數量變少,這半年來土雞肉越賣越貴。
台中市南屯區的傳統市場,土雞肉、烏骨雞攤,依不同品種、部位、賣價分類,每斤一百元到一百卅元,一斤土雞腿肉漲到一百五十元,與半年前每斤七十至八十元相比,漲幅令人咋舌。
一名阿嬤挑選兩支雞腿燉補,要價四百多元,她以為聽錯再問:「怎麼這麼貴?」有婦人選支雞腿要兩百元,邊問如何烹煮,還要攤商剁小塊一點。
林姓攤商無奈地說,產地土雞價漲,二天前台中盤商串聯暫停進貨,有攤商無貨可賣休市;他預留了一些,晚來的還買不到。
大台中市家禽電宰肉品公司董事長陳富德說,今年土雞肉行情異常,從夏天迄今漲幅逾五成,最近天冷民眾要補冬、緊接著是尾牙、農曆新年,市場需求量大,供不應求「越近年關,漲幅越大,過年前還會再漲。」
「真是歹年冬,連進補荷包都要大失血!」李姓主婦說,明天是冬至,一家四口煮麻油雞,雞肉至少要煮掉一斤,再貴還是要補一下。
32萬隻凍存雞 農委會年前釋出
寒流來襲民眾進補,國內土雞價格居高不下,昨天土雞批發價每台斤突破五十元大關,創歷年同期新高。
農委會表示,年初禽流感風暴導致土雞減產,近期天冷供不應求,春節前將釋出卅二萬隻凍存土雞,調節價格。
有
主婦周日去傳統市場買雞腿,這名主婦說,買了四、五年的土雞腿,平均價格一隻約一二○元,沒想到當天竟漲至一隻雞腿一六○元,漲幅超過三成。連雞販都說,
「沒看過雞肉這麼貴」,但上游盤商反映,飼料、運輸成本大增,加上年初禽流感雞價暴跌、雞農紛紛減產,如今供不應求,每隻雞進貨成本增加一百元。
根據中央畜產會、台灣地區家禽產地每日交易行情網顯示,昨天紅羽土雞的批發價高達每台斤五十點二元,創下十年來同期新高。
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朱慶誠表示,截至昨日,十二月紅羽土雞平均批發價為每台斤四十七點六元,的確比往年同期來得高。
朱
慶誠指出,過去也曾發生土雞單月平均批發價直逼五十元,不過大約兩個月時間價格就回穩。這一次土雞價格飆漲,主因為雞肉出貨量大減,從過去每周出貨二三○
萬隻,降至近期僅剩一七○萬隻,減產約兩成多;市場量少,加上氣溫驟降,消費者吃麻油雞、雞湯進補,瞬間需求爆量,才會造成雞價上揚。
(聯合報)
--
喉嚨卡卡以為感冒 竟是食道癌
別輕忽「喉嚨卡卡」,可能是食道癌上身。有位62歲的老菸槍余先生,工作應酬不斷,不醉不歸,有次突然覺得「喉嚨卡卡」、「燒聲」,原以為是小感冒,但症狀日漸加重,經內視鏡檢測,才發現竟然是罹患食道癌。
余先生說,他喜歡吃辣、朋友都稱他「小山東」,且從年輕時每天抽2包菸,加上從事營造業,工作壓力大,經常有應酬。但是某天突然覺得有東西卡在喉嚨,甚至「燒聲」。
他本以為只是小感冒,只去買成藥服用,但持續2個月都沒好,還愈來愈嚴重,出現吞嚥困難等情形。因此他前往診所接受內視鏡檢查後,發現竟是早期食道癌。
收治病例的開業診所醫師劉輝雄說,國人近幾年飲食習慣西化,民眾生活壓力大,應酬聚餐機會增加,且部分民眾偏好吃刺激性食物,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也跟著增加。根據統計,「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今年較去年增加18%。
劉輝雄說,引發「上消化道疾病」的原因之一,很可能就是因罹患食道癌。食道癌早期通常會出現「喉嚨卡卡」,好像有東西卡在喉嚨,但民眾常以為是感冒或胃食道逆流而輕忽。
(聯合報)
--
孩子講了不聽、聽了又不懂… 該怎辦?
「妹妹!不要亂動,爸爸在講故事妳要注意聽啊!」「我剛剛說,大野狼對奶奶和小紅帽怎麼了?誰把他們救出來了…妹妹,妳有在聽嗎?」這是常出現在圖書館的對話。
避免孩子的三不理狀況:「講了不會聽」、「聽了不會懂」、「懂了不會答」,讓孩子樂於參與活動及學習,引導孩子口語發展,其實有一些小技巧:
‧與孩子注意同一事物:選擇孩子有興趣的讀本或玩具,並藉由轉變語調及音量、唱歌、展示圖案、拉拉手、拍拍肩等其他感官刺激,營造有趣的互動氣氛,引導並維持幼兒注意力。
‧引導孩子聆聽口語訊息:觀察幼兒的口語及非口語反應,並給予適度等待和停頓時間,有助於建立明確的對話輪替節奏,讓孩子知道何時該聽,何時該說。
‧鼓勵模仿聲音及動作:引導幼兒模仿照顧者的肢體、表情及口腔等動作,對於人的觀察與模仿均為語音模仿基礎,在互動過程中任何有意義的模仿,都值得被鼓勵。
‧協助擴展語意:在孩子口語表達時予以補充、擴展或闡釋,促進語意完整性及文法正確性。例如,孩子指著圖說:「坐公車」,照顧者可擴展其語句為「坐公車去上學」。
上述內容僅為原則性引導技巧,若孩子較同齡兒童口語理解和表達緩慢、講話清晰度不佳,或與他人溝通互動不好,建議向復健科醫師、小兒科醫師或語言治療師諮詢。
(聯合報)
--
研究:臉書朋友最佳數目 經濟狀況決定
在臉書上應該「維持」多少朋友?美國與英國學者聯手研究後發現,一個人在臉書上擁有的最佳朋友數目,會依個人的居住、經濟狀況而不同;如果經濟環境不好,使用者又不常搬家,在臉書上最好不要擁有太多朋友,因為他們將常受到朋友的打擾或請求幫忙。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與倫敦商學院聯手合作,研究員指出,一個人在臉書的最佳朋友數目,取決於幾個社會經濟要素,且每個國家都不盡相同。在臉書世代,許多美國人似乎都選擇一個較廣泛、膚淺的社交策略,然而跨文化研究指出,擁有許多朋友在美國境外並不一定廣泛得到認同。
研
究員指出,景氣好時,朋友通常比較不需要太多幫助,無論是借錢或是幫忙照顧小孩,因此「眾多的朋友」關係比較容易維持;但是當景氣不好時,人們會因此花費
更多時間及資源幫助朋友,學者預測,對於一個經常搬家、經濟環境良好的環境,「交友廣泛、關係膚淺」的策略會比較有利。
對於不常搬家、
經
濟環較差的人,「交友狹窄、關係密切」的社交策略,則是比較有利。研究員訪問247名美國人,要求他們將朋友分為3種:非常親密、親密及不熟,以及如何分
配時間、精神與金錢於這3種朋友,並且以3項指標測量受訪者的喜樂程度:生活滿足感、正面情緒、負面情緒。
研究結果發現,不常搬家、收
入 相對較低的人,在臉書上採用「狹窄、深入交往」策略的人,比起採用「廣泛、膚淺交往」策略的人,感覺比較快樂。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歐斯習
(Shigehiro Oishi)表示,此研究為社會經濟因素可以決定最適當的社交策略,提供有力的證據。
(台灣醒報)
--
黑猩猩當人教養 70年代驚人實驗
「嬰
兒被狼叼走,長大後外型為人,但行為卻像匹狼!」這個鄉野奇談般的故事,現在竟然成真了。據ABC報導,1970年代科學家將一隻剛出生、名為尼姆的黑猩
猩送往紐約市一個家庭,以瞭解其能否學習人類習性。尼姆小時候確實能如人類一般穿衣、洗碗,但3歲時暴戾漸生;終在實驗室抑鬱而死。
ABC報導指出,這隻名為尼姆的黑猩猩,從一出生就被送往一般家庭,由「養母」史蒂芬妮照料,並與她的7位小孩生活。科學家想藉此實驗得知,黑猩猩是否能在與人類夥伴陪伴成長下,學會人類習性、瞭解人類語言,甚至與人類交流?
3歲前的尼姆據說十分溫和、平順,努力模仿其他人類同伴的行為,例如自己穿衣服、做家事等。3歲時,尼姆開始產生暴力行為,並對史蒂芬妮的丈夫分外忌妒。科學家基於史蒂芬妮全家的安全考量,決定終止這種形式的實驗,將妮姆送往實驗室。
據悉,自從離開人群,獨居實驗室的尼姆鎮日悶悶不樂、性情孤僻。慢慢的,鬱鬱寡歡的他性格大變,開始出現攻擊實驗人員的行為。數年後,史蒂芬妮前往實厭室探望尼姆,理當歡天喜地的牠卻出現憤怒的表情與肢體動作,彷彿在訴說著「被拋棄」的怨念。
尼姆在26歲時過世,死因為心臟病發。據ABC表示,這項「黑猩猩學當人」的實驗計畫,已由美國HBO電視網翻拍成紀錄片,預計短期內播出。
(台灣醒報)
--
死海捲軸數位化 呈現耶穌在世生活
以色列文物管理局透過與Google合作,將兩千年歷史的死海捲軸數位化,變成線上的高解析度影像檔案供人閱覽。研究人員表示,此舉代表著20世紀中相當重要的一項歷史發現,已經開放給任何擁有網際網路連線的人閱讀。
Google位於以色列的研究發展中心和以色列文物管理局,為了上傳死海捲軸高達數千張零碎部位的照片,已密切合作了兩年之久。Google以色列研究發展中心的主管馬帝亞斯指出,「這個行動讓人感到興奮的是,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都可以透過網路以及行動裝置看到這些捲軸。」
死海捲軸於1947年被發現,主要的內容能夠讓人們一窺耶穌基督時代時猶太人以及早期基督教信徒的生活狀況,但該捲軸從發現起就被管制許多年,直到最近數年間才開放讓學者以及大眾做進一步的研究接觸。
以色列文物管理局表示,目前已經上傳大約4000張死海捲軸的影像到網站上,最終的目的是要上傳完整的捲軸內容,數量約在一萬張影像左右。
(台灣醒報)
--
台灣夢就是抽籤機會主義嗎/王立昇(台灣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教授)
美
國總統夫人蜜雪爾.歐巴馬在今年九月美國民主黨全國大會上演說中表示,「美國夢」就是要讓「每個人都有同樣的機會,不論出身、來歷、長相、以及所愛的是
誰」、「只要努力工作就可以取得成功,而在通過機會之門後,要回頭讓其他人也有成功的機會」。該演說得到了許多美國人的認同,並廣為流傳。而我們的「台灣
夢」是什麼呢?難道是升學抽籤的機會主義嗎?
日前報載,台中市模擬十二年國教中投區免試入學超額比序結果出爐,僅一.四%須抽籤入學,
比
全國預設值五%低,副市長蔡炳坤指出,顯示中投區的超額比序項目具一定鑑別度,似乎是鬆了一口氣。但是,即使抽籤率低,還是有許多國中畢業學生被迫抽籤入
學。該做法嚴重違反了教育選擇權,更造成了許多家長的不安。靠運氣強迫抽籤怎能用來作為高中升學的決定方式呢?
台灣治安尚稱良好,但當我女兒參加社團活動深夜回家時,我都會去接她,為什麼?雖然遇到壞人的機會應該是很低的,但就是擔心。這不是機率高低的問題,只要是有可能,就難以安心!
「天
下父母心」,誰不希望自己的小孩進入理想的學校好好學習。依據《教育基本法》第八條:「國民教育階段內,家長…得為其子女之最佳福祉,依法律選擇受教育之
方式、內容及參與學校教育事務之權利。」家長教育選擇權是《教育基本法》所賦予的,如果被迫抽籤,那就不是由家長或學生選擇,而是「運氣擇」,已違背《教
育基本法》的意旨。
教育部自九十六年開始推動高中職均質化及優質化方案,如果真能成功,全國的教育資源充裕且均衡,每一個孩子都能適性
發
展,都可以不經過超額比序的過程而進入自己的理想學校,並學到自己適合學的,那是很好的。但在當下家長的觀念中,學校的差異依然存在。強迫抽籤加上志願序
計分的設計,造成了家長的恐慌。一旦沒抽到,志願序再被扣分,就不知道會錄取到哪一個學校了。
難道教育當局意圖藉此手段達到學校均質化的目的?果然如此,則不但本末倒置,戕害了教育選擇權,更將導致社會價值觀的扭曲,殊為不當。
蔡副市長又表示,免試入學辦法可能要到明年第二次模擬測試後才會定案,這更令許多八年級家長焦慮難安。雖說十二年國教在一○三年才正式上路,但入學制度將適用於現在就讀八年級的學生,升學辦法一直未定案,怎能讓學生定下心來學習呢?
升學變數如此之多,還有特色招生的影響,請問模擬測試結果可以準確預估未來會發生的實際狀況嗎?請不要再等到明年才確定入學辦法,趕緊宣布取消高中入學強迫抽籤手段,讓學生及家長免受倒懸之苦吧。
(中國時報)
--
專利布局 需跨領域人才/蘇宜成(中興大學生物科技學程助理教授)
日前全國科技會議的焦點毫無疑問是在「專利」,產官學界對於專利在我國科技發展轉型的核心地位,有極高的共識。然而筆者認為,除了朱敬一主委或張忠謀與郭台銘董事長所談到的面向之外,台灣在專利的發展上,還有一些其他的問題。
首
先,台灣之所以在專利的品質與專利的運用不如人,並不是因為台灣的科技能力不如人,而是在於跨領域人才的極度缺乏。除了技術能力之外,專利的品質還涉及商
業與市場層面以及法律層面的評估。這些都必須在一件專利申請案遞出之前有所規畫設想,否則一旦專利申請案遞出之後,此一專利日後的運用範圍和可施展的策略
就大為受限。但是,國內卻鮮少聽聞有在專利申請先期,即納入市場商業與法律分析的例子,所以日後專利運用當然捉襟見肘;尤其是在國外市場,因此也就成了所
謂技術領先、但品質低落或範圍狹窄的專利。
以南韓為例,從二○○五年開始,即要求所有科技研發計畫都需在提計畫前先作專利布局分析。但
是
要求熟悉商業、市場、及法律分析的人才參與專利的先期規畫,在台灣也常有緣木求魚的窒礙難行之處。因為台灣僵化的教育制度,早早就將高中生分成社會組與自
然組兩邊,導致研習科學技術的學生不敢碰法商學門,而學法商的學生對技術也有恐懼感,以致跨領域人才的培養極其困難,應當盡速改善。
最
簡
單的,以長期以來國內學研機構的專利申請布局為例,其往往僵化的、公式化的僅為最好的發明申請美國與台灣專利,卻完全不考慮該發明最具潛力的獲利市場所
在。以至於有專利保護的地區並不是該發明的市場,或者應是該發明的最佳市場的地區卻沒有專利保護。如此一來,該發明當然無法授權出去,收不到授權金。位居
「中游」的智慧財產權,固然無法與「上游」的智慧財產權同在美國市場競爭,但如在專利申請時就把市場因素先納入評估,「中游」的專利也能收到權利金,不盡
然一定會發生郭董事長所說的「上下夾殺」或「夾心餅乾」現象。
一項技術如果能輕易的被技術落後的國家拷貝,那麼這項技術應當是屬於「下游」的專利,而非「中游」的智慧財產權。台灣原本就應當把有限的資源用來發展較不易被拷貝的中游或上游專利,而非每年生產出成千上萬以量取勝的下游專利,卻毫無用處。
全
球專利布局對於台灣廠商與財團法人而言,可透過大陸進入「專利合作公約」的管道。但是由於台灣不是該公約的成員國,因此國立大學和國家級研究機構的中游或
上游的發明,無法透過此一國際合作管道進行全球專利布局,長期以來導致許多浪費與有形無形損失,政府應盡速解決此一問題。
即使有了高品
質
的專利,如果沒有在重要國際市場進行訴訟的能力,國外廠商將不會把台灣持有的專利當一回事。事實上,近年幾件國內著名廠商在國外被告專利侵權或反托拉斯的
案件,都看得出國內廠商失策或誤判情勢的跡象,所以也才有「國內廠商交學費」的說法。台灣的法學教育應追上台商國際化需求的速度,協助學生發展國際訴訟的
能力,一方面也紓解年輕人在台灣畢業即失業的壓力。
(中國時報)
--
通識教師的遙遙歸鄉路/周平(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主任)
近日大學的通識教育引起許多討論,筆者曾以「大學評鑑制度嚴重傷害通識教育」為文指出,高教評鑑中心以專業主義為基本預設所進行的第一周期系所評鑑,扮演了通識教育結構性瓦解的殺手。
許
多短視近利、投機取巧的大學主管,為了讓系所生師比在數字帳面上好看一點,以威逼利誘的手段迫使通識教師變身為系所專業教師。這不但拆散了許多大學原本默
契和凝聚力甚強的通識團隊,也使系所不情願地接收了許多不專業和不適任的教師。這無關個人素質,而是將通識與專業混淆所致。這不但有損個別教師的自尊,也
不利於系上教師間語意符碼的交流,甚至使這些教師成了異樣眼光中的夾縫人。
在組織架構上,許多大學將通識中心從一級單位降為二級單位,
或
從實體單位拆解為虛級單位。對於大型的綜合大學,虛級化後,若能以通識教育委員會的組織負責協調、研究、開發通識教育課程,或許尚能統合校內具通識理念之
教師,開出完整的課程。但對規模較小的學校,沒有專任通識教師的情況下,將產生專業教師胡亂拼湊鐘點的亂象。無論大小,通識課程的教師若仍堅持專業主義本
位,則其課程設計將會以專業課程膚淺化來權充通識課程。這不但汙辱了通識精神,更褻瀆了專業的尊嚴。
從系所自評委員或正式評鑑的訪評委
員
意見中,我們發現,評鑑指標的專業主義預設早已深植在許多委員的心態結構當中,形成「重專業、輕通識」的偏見。呈現在訪評意見書寫中,最常見的修辭就是,
「學生畢業學分數中專業學分數太少,通識學分數過多」。其結果是,在系、院、校課程會議的言詞交鋒中,「減少通識、增加專業學分」的意見總能勝出,再一次
削弱了通識教師的重要性和主體性。
此外,通識教師因評鑑所迫而寄居他處,不但造成實體空間的流離失所,更在知識旨趣上,產生放逐
(exile)、移位(dislocation)或混搭(hybrid)的怪象。有的老師成了異文化的模擬者,徹底告別通識的原鄉情結,把自己偽裝成系所
專業的本地人。有的人則進行跨域混搭,融合或進出不同領域。其中不少人在知識勞動上產生了精神分裂的現象,導致「不夠專業」的研究成果,讓升等之路充滿坎
坷。有人固著於「反遺忘」的原鄉強迫症,雖身在專業系所,但舉止言談中充滿著對通識的眷戀,將通識視為魯西迪的「想像的故土」。
「離
散」
(diaspora)概念源自希伯來語,指猶太人在「巴比倫囚禁」之後,離鄉流浪、客居異地的失根狀態。在系所評鑑的摧殘下,許多通識教師也失去了居所,
飽嘗「居家的無家感」之苦。面對專業主義評鑑指標,他們有如一群浪人,在教學和研究上,面臨精神錯亂、言詞閃爍、書寫破碎和人際疏離的狀態。
高教評鑑中心刻正如火如荼地展開名為「大學校院通識教育暨第二周期系所評鑑」,是否真能療癒已然造成傷害的通識教育呢?筆者深表懷疑。
(中國時報)
--
康州廿個孩子教我們愛/劉屏
老天爺不長眼?如果上帝仁慈,為什麼讓幼童罹難?
美國康州校園慘案,千古無解的難題再度浮現:上帝是全能的嗎,祂為什麼容許這種不幸?上帝是仁慈的嗎,祂為什麼讓無辜稚子死於非命?
追悼會上,美國總統歐巴馬提出了相同的疑問,也給了與幾千年相同的答案:「上帝的計畫,人類常常不能參透,只有一件事可以確定,就是我們有愛─愛我們的孩子,愛我們的家人,彼此相愛」。
歐巴馬的宗教信仰經常遭到美國人質疑。他一再強調自己是基督徒,可是相信這一點的人逐年下降,如今只有三分之一的人美國人相信。不過他在追悼會上的講詞(有一說是他親自撰稿)卻充分顯示了他的虔誠;而引用聖經章節之多,更是他歷來公開演說之最。
亙古以來,人類為各種疑問尋找答案。當各種方法都用盡了仍然無解時,只有向宗教求援,死亡是最明顯的例子。千百年來,科學無法解決死亡的問題,哲學無法回答死亡的問題(例如孔子也只能說「未知生,焉知死」),於是宗教成為唯一的慰藉。
悼念會上,猶太教的拉比說,上帝滿有恩典,孩子們離開塵世乃是回到永恆的家,那裡不再有死亡、痛苦、眼淚,父母有一天要到那裡與他們重聚。主張萬教同源的巴哈伊教(Baha’i,或譯「大同教」)代表說,分離是無可避免的,但是人人都有永恆的盼望─還要相聚。
誠如歐巴馬所說,「沒有言語能夠表達你們深切的悲痛或治癒你們受傷的心」。但是也誠如他念出全部罹難者名字後所說,「上帝已經召喚他們返回天家」。
基
督教信仰從不忌談死亡,因為「死亡」早已被「信心」打敗,所以使徒保羅說「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康州的追悼會上,康州州長馬洛伊說,
儀式中的歌曲〈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令他想到這首歌強調的「信心」,因為在苦難中,信心讓人有盼望。
因著信心,歐巴馬願孩子們「在天國蒙上帝賜福並照管」。塵世之緣的終結並非永別,而是要在永恆中再見。就像大衛王在孩子患病時茶飯不思,一旦孩子死了,他反倒起來吃飯,因為「我必往他那裏去,他卻不能回我這裏來」。
上帝既然全知,祂明白世人喪子之痛,別忘了祂的愛子耶穌是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以色列最偉大的先知之一以賽亞說,「他們在一切苦難中,祂也同受苦難」。只是
神的意念遠遠高過人的意念,「風從何處來,骨頭在懷孕婦人胎中如何長成,你尚且不得知道;這樣,行萬事之神的作為,你更不得知道」。
歐巴馬說,諸多無解中,另有一件事可以確定:「新鎮激勵了我們大家」。新鎮是個小城,一時之間,連棺木都不夠。但是有形的食物、點心、飲料、玩具,無形的慰
問,陸續從世界各地湧到。例如一家小店接到洛杉磯一位藝術家的電話,店裡的咖啡由他全數贊助。小店店東說,完全不認識這位藝術家。又如印尼有個人說,想到
康州這廿位孩童,他要及時關愛身邊的小朋友,於是他買了頂騎腳踏車用的安全帽送給鄰居的孩子。
幾年前,德國某處的聖誕夜活動,小朋友演
出
耶穌在馬槽降生的故事。其中一位有唐氏症,飾演旅店的小二,只有一句台詞:「對不起,全都客滿了」。不料正式演出時,他看著大腹便便的馬利亞離去時,竟然
脫稿高聲說道:「回來!我的房間讓你們住」。全場為之一愣,劇演不下去了,但無人不被孩子的真摯感動得熱淚盈眶。
廿個孩子還來不及長大就離開了人世。或許他們來此不是學習,而是教導,教導我們愛。
(中國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