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0日 星期一

新聞自選輯 20121210

47年次起 勞保年金延後領 衝擊214萬人 「應2018年後才適用」

法令規定勞工年滿55歲即可提早領勞保老年年金,但勞委會突以片面解釋、就直接決定下月起滿55歲的勞工不得提早領年金,連帶衝擊214萬名民國47到55 年次勞工的請領時程,引發工會不滿,痛批勞委會片面解釋限縮勞工權益、揚言訴願。學者則認為法令條文有疏漏,應速修法解決。


依《勞保條例》規定,勞工年滿60歲可領全額勞保老年年金,提前領則可領減額年金,每提前1年金額少4%、提前5年即55歲領取者年金打8折。勞保局統計,現20多萬名領勞保老年年金者中,約26%為減額年金,提前5年領取者約佔4%。

後年起才能開始領
但法令同時規定,2018年起勞工須年滿61歲才能領全額年金,勞委會據此認定47年次勞工年滿60歲時請領門檻已變為61歲,回推5年應是56歲、即後年起才能開始領減額年金。
勞 委會並以此邏輯,直接在網站(tinyurl.com/c8zom54)上宣導,說明47年次到55年次的214萬勞工可請領減額年金的時程全面延後,引 發部分基層勞工及工會不滿,勞工認為2018年起年金請領門檻才變為61歲,因此2018年之前,無論勞工何時出生,都應是年滿55歲可領減額年金,「勞 委會根本是強迫將勞工請領時程延後1到5年。」
明年滿55歲的勞工陳俊雄也說,無法接受勞委會片面解釋、限縮勞工請領時程,「保費都是勞工在 繳、 遊戲規則全是政府在訂」,如有勞團發起抗議,一定會去參加。50歲製造業員工劉澤堃說,原規劃2019年退休,屆時他滿56歲,應可開始領減額年金,沒想 到看到勞保局的宣導發現自己竟要到2023年才可領減額年金,根本差很大,「這種解釋根本是坑勞工5年的血汗錢。」

「一定會訴願到底」
屏 東縣保險服務職業工會理事長黃共和批評,勞委會解釋簡直莫名其妙,下月起如有55歲會員申請減額年金仍會向勞保局送件,如官方退件,一定訴願到底。有 4.5萬會員的保險業全國總工會理事長吳坤明痛批,這影響人民權利義務,怎可單憑勞委會片面解釋就限縮上百萬勞工請領時程,根本便宜行事。
過去曾 參與《勞保條例》修法的立委楊麗環說,雖然增訂減額年金條文時她已離開衛環委員會,但從法令文字來看,當初立法文字確有疏漏。專長為勞工法的文化大學法律 系教授邱駿彥說,爭議主因是該法律條文的文字解讀有模糊空間,這是立法疏失。勞委會訴願會官員私下認為,法律文字解讀不應因人而異,顯然立法文字不周。

勞委會:將再討論
勞委會回應,根據法律條文和立法意旨,勞工請領減額年金的年齡應從該名勞工可領全額年金的年齡回推,此項解釋並無問題,但因外界認為法律文字有疑義,今會再檢視條文是否須檢討。

勞保老年年金請領規定
★請領資格:
.投保滿15年、年滿60歲
.請領年齡,2018年起提高為61歲、2020年為62歲、2022年為63歲、2024年為64歲、2026年為65歲,之後不再變動
★增額及減額年金:
.勞工最多可提前或延後5年請領減額或增額年金
.減額年金每提早1年減給4%,提前5年領則只能領全額的80%年金
.增額年金每年增給4%,延後5年領可領全額的120%年金
★爭議:
.勞工認為2018年之前相關法令未變動,無論何時出生,勞工最快55歲可領減額年金
.勞委會主張以勞工可請領全額年金的年份回推5年來算

保費下月漲 勞工估月多繳29元

「不知領得回來嗎」
勞保費率下月起依法將調高0.5個百分點,保費分別由僱主、受僱勞工、政府負擔7成、2成、1成,以目前勞保平均投保薪資2萬9千多元估算,明年起受僱勞工每月勞保費將平均多付29元,僱主則要幫每名勞工每月多付102元。
勞委會指出,2009年勞保年金上路時,就已訂定逐年調高保費條款,勞保費在2015年前每年會調高0.5個百分點,之後每兩年調高0.5個百分點,直到2027年調高到上限13%。
勞工張明偉說,油電雙漲後物價漲翻天,連勞保費也要漲,雖然一個月只多幾十元,不算大錢,但勞保財務問題還沒解決,「想到繳這麼多勞保費,未來也不知能否領得回來,覺得很沒信心。」
因勞保局日前公布的勞保財務精算報告指基金將於15年後破產,造成勞工恐慌。針對勞保財務問題,勞委會指正密集蒐集各界意見,朝向檢討所得替代率、保險費率、平均月投保薪資、基金投資績效和政府挹注等方式進行,下月會提出年金改革方案,建構健全的勞保制度。記者陳嘉恩

勞保費率調漲資訊
★調漲時間:下月起
★影響人數:988萬人
★費率:現為8.5%,調漲後為9%
★保費試算:以平均投保薪資約29000元計算,受僱勞工保費月增29元,僱主月增102元
★諮詢管道:0800-085-151

(蘋果日報)
--
少女耳軟骨打洞 潰爛成「豬耳朵」

耳翼軟骨穿洞正夯,當心發炎感染,導致耳朵潰爛,腫成「豬耳朵」。一名女高中生在雙耳耳翼軟骨打洞,傷口感染導致紅腫疼痛,右耳耳翼軟骨更潰爛流膿。醫師指出,細菌侵入耳翼軟骨傷口不易治療,嚴重恐致耳朵潰爛、永久變形,耳洞不應打在軟骨位置。

延誤治療恐變形
收治病例的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黃彰暐說,日前女高中生雙耳耳翼軟骨皆穿洞,同時感染而紅腫疼痛,右耳更嚴重到潰爛、不斷滲出膿液;延誤治療恐使耳朵永久變形,更易引起蜂窩性組織炎、敗血症,所幸用藥後病況已緩解。
黃彰暐說,耳翼軟骨傷口若遭細菌侵犯,不易治療、易造成潰爛,建議耳洞不應穿在軟骨位置;打耳洞後若傷口紅腫疼痛,須盡速就醫,避免嚴重發炎,腫成「豬耳朵」。
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發現,每年臨近聖誕節,許多年輕人為派對而穿耳洞改變造型,因此感染導致腫痛的患者約增一成,且許多人不自知有蟹足腫體質,穿耳洞造成傷口組織增生、耳朵腫大,「有型不成,反成酷刑。」

穿耳洞 注意事項
★穿耳洞後,應保持傷口乾燥,切忌讓水滯留於傷口,並適時塗抹消炎藥膏,若傷口紅腫、疼痛,須盡速就醫
★耳洞不應穿在軟骨位置,因軟骨發炎、感染不易治療,延誤治療恐使軟骨潰爛、永久變形
★穿耳洞應選擇衛生環境較佳的場所

(蘋果日報)
--
糖尿病患補充酵素留意糖分

Q 請問水果酵素對身體有何益處?糖尿病患也可喝嗎?
A 一般人體內的酵素主要由胰臟分泌,可幫助食物在進入胃腸道時,藉由其中酵素酶進一步細切分解、幫助消化,部分因過度飲酒或有膽結石等,造成胰臟炎或胰臟癌 患者,確實會因酵素無法正常分泌,造成胃腸消化不良等病症,需由醫師開立酵素藥物補充。但非胰臟有上述疾病的民眾,不用特別額外補充酵素。
一般坊間的酵素保健產品,並無實際療效,糖尿病患若想當做營養補充品,需注意是否因增添水果等口味,而含有過多糖分,反而恐使血糖升高、不利病情控制。

少鹽少脂肪多動
建議糖尿病患平時控制體重,飲食定時定量、少鹽分、少脂肪,另多運動,可有效控制糖尿病情,使身體更健康。

(蘋果日報)
--
生薑泡澡盼減肥 皮膚竟發炎

近日氣溫驟降,許多人會泡澡暖身,皮膚科醫師楊志雄表示,日前一名女性患者因背部嚴重紅疹、發癢而求診,詢問後原來是想藉生薑泡澡減肥所致,受過度刺激造成嚴重接觸性皮膚炎,治療後仍可能色素沉澱。

進烤箱前 先沖淨
楊 志雄醫師表示,這位患者是到坊間的SPA會館泡澡,會館中有生薑池強調可暖身、減肥,患者本身並非過敏體質,但卻引發這麼大面積皮膚發炎,推測可能是泡完 生薑池後又立刻到烤箱,促使皮膚吸收更多生薑刺激性的成分,因此造成這麼嚴重的後果,可塗抹類固醇藥膏減緩發炎反應,但可能會色素沉澱。
楊志雄醫師提醒,生薑對皮膚較為刺激,若屬過敏性體質、或有心血管相關疾病者,都不建議利用生薑泡澡,且每次泡澡3至5分鐘最好稍微休息一下,若要到烤箱,也最好先將身體沖洗乾淨,比較不會引發皮膚過敏。

碳酸溫泉 較溫和
過敏體質者若想加入溫泉粉泡澡,建議先將溫泉粉加水塗抹耳後,等待約4小時測試有無過敏反應,另外,若要泡溫泉較建議選擇溫和的碳酸泉,硫磺泉因為較刺激,比較容易引發過敏,要特別小心。

(蘋果日報)
--
女穿雨靴1周 香港腳流膿 高筒致黴菌蔓延小腿 病患增2成

連 日陰雨不斷,許多年輕美眉穿高筒雨靴外出,雙腳長時間悶在靴裡不透氣,皮膚科醫師發現近來女性香港腳患者增二成,不少人症狀甚至蔓延到小腿。如一名十九歲 女大學生日前小腿嚴重潰瘍、流膿,醫師問診發現她連續一周穿高筒雨靴外出,黴菌從雙腳蔓延至雙腿,用力搔抓造成細菌感染而流膿。

收治病 例 的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女大學生兩隻小腿嚴重潰瘍、流膿,原本白皙雙腿出現坑坑洞洞的疤痕,「我看到時相當吃驚,女大學生情緒也快崩潰。」檢查發現 她腳底皮膚嚴重脫屑,腳趾縫也有水泡、潰瘍,確診是皮膚遭黴菌感染而罹患香港腳,症狀更蔓延至雙腿,女大學生因癢而用力搔抓,造成細菌感染、流膿。

切忌搔癢抓破傷口
趙昭明形容女大學生外型亮麗,自述近期陰雨不斷,每天都穿高筒雨靴上課、逛街,一天穿著近十小時,研判長時間穿著不透氣的高筒雨靴,造成雙腳、雙腿悶熱而罹病,若延遲就醫,傷口可能惡化為蜂窩性組織炎,如今她嚇得再也不敢穿高筒雨靴。
趙昭明提醒,治療香港腳須給予抗黴菌藥物,夏季約治療二至三周,冬季因常穿著不透氣的鞋與厚襪,療程得延長為一至二個月;一旦罹患香港腳,切忌搔抓,避免傷口遭細菌感染,導致潰瘍、流膿。

宜穿吸汗襪透氣鞋
台 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任王國憲說,近期陰雨潮濕,門診接獲的香港腳患者也有增多,要預防香港腳,不宜天天穿高筒雨靴、雪靴,平時應穿吸汗力佳的棉 襪、透氣鞋,保持雙腳乾燥。民眾陳嘉芳說,原來高筒雨靴會造成嚴重香港腳,「真的有點害怕!」高筒雨靴很有時尚感,下大雨時她還是會穿,但將避免天天穿。

防治香港腳 注意事項
★高筒雨靴、馬靴、雪靴等較不通風,應避免連續多天穿著
★天冷潮濕時,應穿吸汗力強的棉、毛襪,以免雙腳悶熱,罹患香港腳
★可在高筒雨靴、雪靴裡面,噴上除黴殺菌噴霧劑,以免黴菌、細菌滋生
★罹患香港腳切忌搔抓,避免傷口遭細菌感染,導致潰瘍、流膿
★患者不應與家人共用鞋子、拖鞋,避免把香港腳傳染給家人

(蘋果日報)
--
免費到府驗血當噱頭 積蓄遭詐領

【案例】
上 月20日新北市一名在藥房任職的陳小姐,碰到自稱是醫檢所職員的男子,登門誆稱受政府委託推廣癌症篩檢,陳小姐想起朋友曾有類似遭遇,讓對方進門抽血後卻 遭索2千元,因而婉拒。但桃園沈姓老翁就沒這麼幸運了!誤以為是到府篩檢的老人福利,同意讓對方抽血並填寫檢驗單及提供存摺、印鑑,事後發現戶頭內10萬 元積蓄,全被提領一空。

【專家意見】
刑事局呼籲,抽血是醫療行為,誆稱到府免費抽血恐違反《醫事檢驗師法》及《醫師法》,民眾應提高警覺,除明確拒絕外,也可向當地衛生單位舉報;若對相關詐騙手法有任何疑問,可以撥打165反詐騙諮詢專線查證。

【常見醫療相關詐騙手法】
★謊稱醫院人員詐騙民眾健保卡遭人冒用,需監管帳戶。
★謊稱民眾勞工保險溢繳,提供帳戶資料以供退費。
★謊稱政府免費提供抽血檢驗,填寫檢驗表騙取個人資料。

(蘋果日報)
--
糖尿病 易腎衰竭 4成罹尿毒症

隨 著醫療進步,糖尿病患的存活期延長,而因糖尿病導致慢性腎衰竭的病患也變多,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陳漢湘醫師表示,約4成糖尿病患者同時有尿毒症,顯示糖 尿病患容易腎功能衰退,建議控制血糖預防,若腎功能已衰退則可服用新一代口服糖尿病藥物 Linagliptin,不用經過腎臟代謝,且血糖控制效果好,避免走上洗腎一路。

根據衛生署統計,全台的糖尿病人口約為140萬,並已 成為國人洗腎的最主要原因,有43.2%洗腎人口皆為糖尿病患。陳漢湘醫師表示,約4成糖尿病患腎功能嚴重衰退,已患有尿毒症,主要是長期血糖控制不佳所 致,由於過去多數血糖藥需經腎臟代謝,所以這類糖尿病患需剝藥調整劑量,現在可服用不需經由腎臟代謝的新口服藥物Linagliptin,研究顯示,作為 血糖控制指標的糖化血色素3個月後可降1.2%,血糖控制好,也可避免腎功能持續惡化。

【先了解】血糖控制差
血糖控制不佳可能會引發血管、神經的慢性併發症,例如中風、視網膜病變、腎功能衰退、手腳麻木及陽萎等,其中腎功能衰退容易被忽略,常常一發現時就必須洗腎。

【這樣做】★應定期追蹤
全台現約6萬人洗腎,但潛在腎功能衰退者更多,估計僅3.5%的人知道自己腎出問題,而糖尿病患是高危險群,建議定期至新陳代謝科追蹤,若同時併有高血壓則更要小心,慢性腎衰竭機率更高。

★選擇血糖藥
腎功能不好的糖尿病患,可改用不經腎臟代謝的新血糖藥物,如Linagliptin口服藥物,不需調整劑量較方便,且根據研究可控制血糖,同時減少尿蛋白機率,避免腎功能惡化,目前已有健保給付。

★控制蛋白質
腎功能差的糖尿病患要均衡飲食,避免精緻糖類食物如蛋糕外,也要控制蛋白質攝取量,如肉類,每公斤體重約攝取0.9公克蛋白質,有助控制腎衰竭病情。

【醫師說】
腎功能不佳患者選擇蛋白質食物時,建議選擇動物性蛋白質較佳,如雞蛋,因為動物性蛋白質的必需胺基酸含量較高,修復身體組織的效果較好。

(蘋果日報)
--
漫遊吃到飽 驚收萬元帳單 誤連非優惠網 中華電:會發簡訊通知

電 信業者祭出海外漫遊優惠,吃到飽日租上限三百九十九元,但有中華電信用戶投訴表示,他們在不知情狀況下連上非優惠網路,漫遊費暴增至上萬元,質疑業者把關 機制不良導致出現天價帳單。中華電信表示,未來將以簡訊提醒用戶,且會預設非優惠網就不能上網的「保險機制」,最快本月上路。

中華電信、遠傳、台灣大等電信業者都有和日本、香港等地特定電信業者合作,用戶到當地手動選擇合作業者,就可享日租上網吃到飽三百九十九元。
民眾林先生向《蘋果》投訴表示,到日本第一天就手動選擇國外電信業者Softbank,且接獲中華電信簡訊通知申請日租三百九十九元成功,但回國後竟收到上萬元網路漫遊帳單,業者指他的手機可能在某天自動連結當時訊號比較強的另外一家業者DOCOMO。

疑業者把關不良
林先生表示,當時中華電信並沒有傳簡訊通知,但當時同團有位女士在手機連上非優惠電信業者時有簡訊提醒,質疑是中華電信把關機制不良,導致天價帳單出現。另一名民眾陳小姐也有類似問題,到日本出遊申請日租三百九十九元上網,最後卻拿到六千元帳單。

最快本月用新制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日前為此類問題召集業者開會,NCC官員表示,希望業者能針對申請優惠網的用戶,系統須預設非優惠網就不能上網,或者要在事前提醒消費者,連上非優惠網上網可能產生高額帳單。
中華電信表示,目前已在克服技術問題,預計最快本月可實施新機制,未來日租漫遊優惠用戶,若訊號連上非優惠網,除發送簡訊通知外,也將預設連上非優惠網時就無法上網。對中華電信未來新做法,遠傳與台灣大均表示會研議。

(蘋果日報)
--
穆希廢擴權令 埃及新憲如期公投

埃及反對派連日激烈示威抗議總統穆希擴權,龐大的反對聲浪終於迫使穆希讓步,八日宣布廢除擴權令,但另一政爭焦點:預定十五日舉行的新憲法草案公投,仍將如期舉行。

雖被視為讓步 政爭仍無解

穆 希八日在總統府與政治、民間領袖召開「全國對話」會議後,透過會議發言人艾瓦(Mohamed Selim al-Awa)宣布廢除擴權令,艾瓦說:「從此刻起廢除這項憲政法令。」至於新憲草公投,艾瓦說,會議上雖然有人提議延後,但總統依法須在收到新憲法草案 後兩週內交付公投,延後會有合法性的問題,因此決定如期舉行。八日的會議遭反對陣營抵制,公信力低。

主要反對勢力「救國陣線」領導人、 自 由埃及人黨黨魁薩伊德(Ahmed Said)說,穆希堅持推動十五日公投表決新憲草「令人震驚」,將加深政治危機。另一個反對陣營「四月六日運動」說,這場會議是「政治操弄,以法律之名繼 續欺騙民眾」。「救國陣線」九日開會後將正式回應,並決定是否繼續大規模街頭示威。「四月六日運動」呼籲持續抗議,阻止新憲草公投。

公投若過關 將陷長期不安

穆 希廢除擴權令雖被視為一大讓步,但不太可能就此結束政爭。分析指出,他賭的是可仰賴力挺他的伊斯蘭主義派,以及許多渴望埃及邁入新階段的民眾的支持,通過 新憲法。華盛頓近東政策研究所分析家特雷格(Eric Trager)指出,新憲草公投很有可能過關,但這將讓埃及陷入長久不穩定。

穆希十一月二十二日頒令大幅擴張總統權力,引發反對派連日示威,並與力挺穆希的伊斯蘭主義派爆發自去年革命之後最大規模衝突。

在 穆希決定讓步前數小時,軍方首度針對這波政治危機發表聲明,呼籲各派系對話,以避免「災難」。「阿赫拉姆政治和戰略研究中心」分析家塔里布(Hassan Abu Taleb)認為,軍方或許正施壓反對派、也要穆希採取更多行動吸引他們加入對話,軍方應不至於直接介入政爭。

不過,面對即將來臨的新憲草公投,內閣消息人士透露,內閣已討論重新賦予軍方在支援警方維安時有逮捕權,而且若總統認為有必要,擴大軍方維安角色可能持續到新國會選舉,甚至更久。

(自由時報)
--
埃及總統穆希廢擴權令 讓步不夠

埃及總統穆希8日宣布廢除擴權命令,但飽受爭議的新憲法草案公投仍按原計畫在15日舉行。為此,反對派組成的聯盟「救國陣線」9日傍晚商討對策。不過就在協商前,部分成員已表示穆希的讓步還不夠。

另外,埃及軍方9日出動多架F-16戰機從開羅市中心上方低空飛過,卻未說明原因。

穆希8日與政治領袖會談後,擔任總統顧問的伊斯蘭政治領袖艾阿瓦在記者會上說,擴權命令「即刻廢除」,但同樣飽受爭議的憲草公投仍如期舉行。

擴權命令與憲法草案是埃及這波抗爭的兩大焦點。穆希於11月22日頒布擴權命令,讓總統的決策凌駕司法監督,此舉遭到反對派大肆抨擊,認為穆希獨裁宛如法老。然而穆希堅稱這是改革埃及的必要手段。憲法草案則因可能削弱人權與女權而遭抨擊。

為了避免危機惡化,穆希提議與反對派對話,遭反對派之中大多數領袖聯合抵制,只有穆巴拉克當年的對手努爾與穆希兩人出席。反對派要求穆希廢除命令並停止公投,才願意坐下來談。如今穆希只達成一半的要求。

反對派之一的「4月6日青年運動」認為穆希讓步只是「欺騙人民的政治伎倆」,呼籲民眾要繼續抗爭,阻止「穆斯林兄弟會版的憲草公投」。

分析家預測,由於穆希支持率高,加上穆斯林兄弟會擅長組織動員,新憲草將在公投中過關,但會帶來破壞性的影響。

(聯合報)
--
埃及連日抗爭 總統穆希終於廢擴權令

埃及總統穆希8日宣布廢除擴權命令。上月這道命令發布後,再度引爆國內激烈街頭抗爭,穆希8日與政治領袖會談後決定廢除命令,但是新憲法草案公投仍按原計畫在15日舉行,穆希的反對派恐不會就此善罷甘休。

會談結束後,擔任總統顧問的伊斯蘭政治領袖阿瓦在記者會說,「擴權命令即刻廢除」,然而同樣飽受爭議的憲草公投仍如期舉行。

阿瓦解釋,根據憲法穆希不能更改公投日期,他別無選擇。但阿瓦補充說,如果沒有通過,將由人民推選的代表重擬憲草。目前的憲法草案因為可能削弱人權與女權而遭強力批判。

穆希於11月22日頒布擴權命令,讓總統的決策凌駕司法監督,此舉遭到反對派大肆抨擊,認為穆希獨裁宛如法老。然而穆希堅稱這是改革埃及的必要手段。

擴權命令與憲法草案是埃及這波抗爭的兩大焦點。為了避免危機繼續惡化,穆希提議與反對派對話,然而遭到主要反對領袖杯葛。反對派要求穆希廢除命令並停止公投,才願意坐下來談。如今穆希只達成一半的要求。

人權律師伊德說,廢除擴權令只是「玩文字遊戲」,穆希這幾周擴大權力就是為了保護憲草不受司法挑戰,他的目的早已達成。

反對派8日在總統府外靜坐抗議,並宣稱將發動更多示威。而擴權引起的抗爭再度動盪埃及社會,5日反對派與支持穆希的民眾發生流血衝突,造成7人死亡、上百人受傷。

針對這次危機,埃及軍方8日首度公開發言,呼籲雙方認真對話,「否則埃及會墮入黑暗的境地,造成毀滅性的後果。我們不會容許事情發生」。軍方指出,應該根據民主規定解決問題。

(聯合晚報)
--
莫西讓步 撤回擴權令 埃及民眾抗爭逾2周

埃 及總統莫西上月頒布命令,限縮司法系統和國會權力,為自己擴權並為本周六將舉行的新憲草案公投護航,引發埃及民眾激烈抗爭逾2周。莫西前天讓步廢除擴權 令,但公投如期舉行;反對勢力不罷休,揚言繼續抗爭。在埃及民主示威中失勢的軍方,在此次擴權風波中支持反對派,似有乘勢再起奪權的企圖心。

上周三埃及爆發莫西(Mohamed Morsi)就職以來最嚴重示威,反對派抗議他發布形同擴權的總統令,剝奪司法系統和國會監督他的權力,和支持莫西者爆發衝突,至少造成6死。
莫西前天同意廢除擴權令。軍方在總統府外以大型水泥塊築起牆來,防示威民眾闖入(圖三,法新社)。

公投仍會如期舉行
為停止衝突,「全國事務對話委員會」前天召開會議,但反對派抵制無人出席。經10多小時的馬拉松會議後,委員會宣布,莫西同意廢除該命令。
委員會還建議,憲法草案中有關「總統有權頒布緊急命令」及「總統可不受司法系統監督」的條文應予刪除。一名成員稱莫西同意該會建議,但是否照辦則不得而知。委員會指出,延後公投日期是違法的,因此將如期舉行。
反對派昨呼籲支持者繼續抗爭,在總統府外靜坐。軍方則調來大型水泥塊築成牆,阻擋示威者衝進總統府,昨並派出數架F-16戰機低空飛越首都開羅市中心。

反莫西衝突2周來,軍方首度於前天發表正式聲明,要求雙方對話,找尋解決之道。但分析家認為,軍方可能利用這波衝突為反對派撐腰,逼莫西讓步並奪回被他削弱的權力。
去年2月獨裁總統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下台後,埃及陸續舉行國會和總統選舉。目前只等新憲法制定通過,政權移轉便算完成。然而莫西頒布擴權令引發人民不滿,儘管他宣稱此舉乃為過渡階段的必要措施,仍被視為擴張自己其所屬「穆斯林兄弟會」權力的手段。
反對派認為,全國事務對話委員會及制憲委員會皆以穆斯林為多數,新憲草案忽略女性及基督徒權益。且新憲草案公投日期太快,讓民眾來不及研究條文,批莫西廢除命令是玩文字遊戲。

「廢令只是個噱頭」
作家薩布里說:「莫西廢止命令只是噱頭,看似讓步,事實上仍掌握權力並達到目的。」
就算公投未過,莫西也可能在3個月內解散制憲委員會改選,拖延新憲法制定及政權過渡。英國廣播公司報導,莫西退讓恐怕無法解決政治危機。異議組織稱「這只是愚弄人民的手段。」

反莫西擴權事件簿
★11月
.22日:莫西發布擴權令,限制司法部門不得解散制憲委員會、人民議會不得推翻總統命令
.23~24日:各地爆發示威、司法人員罷工
.28日:反政府示威擴大,3死逾500傷
.30日:制憲委員會通過新憲法草案,最高法院法官宣布草案無效
★12月
.1日:支持和反對莫西的群眾分別上街示威
.2日:宣布12/15公投新憲
.4日:逾10萬名群眾包圍總統府,莫西從後門溜走,隔日才返回
.5~6日:支持與反對莫西的群眾爆發衝突,至少6死數百傷。莫西呼籲反對派進行對話
.8日:莫西廢除擴權令

(蘋果日報)
--
埃及總統廢擴權令 新憲法草案公投照舊 穆爾西稍作退讓 試圖平息18天來動盪 反對黨不滿「政治操弄」 軍方積極扮演維安角色

埃及總統穆爾西八日午夜頒布新的「憲法聲明」,即日起廢止上月的擴權憲法聲明,試圖平息十八天來的動盪,但強調新憲法草案公投將如期於本月十五日舉行。埃及反對黨聯盟「救國陣線」(救陣)九日則緊急會商對應之道。

而救陣成員「自由埃及人黨」與掀起民眾街頭抗爭的「四月六日青年運動」譴責穆爾西退讓係「政治操弄」,「繼續欺騙人民」。

獨裁總統穆巴拉克下台後曾接掌政權的埃及軍方,八日首度介入朝野就穆爾西撤銷擴權聲明與延後新憲草公投的紛爭,逼促各方戮力協商。措詞強硬的聲明警告:「武裝部隊確信,唯有對話始能獲致共識,否則埃及將深陷黑暗隧道,後果難以設想,而軍方不容如此。」

當 天下午,穆爾西與埃及最大伊斯蘭政治組織「穆斯林兄弟會」(穆兄會)等伊斯蘭派系以及若干自由派政黨代表展開協商,以撤廢擴權、擱置憲草公投為對話前提的 救陣抵制。會商持續至午夜,穆兄會出身的穆爾西隨後頒布新憲法聲明,廢止十一月廿二日的舊聲明,但由穆兄會主導之制憲委員會倉卒通過的新憲草,將如期於本 月十五日交付全民公投。聲明說,若公投否決憲草,將於三個月內選舉新制憲委員會,繼而在六個月內完成新憲起草,卅天後舉行公投。

在撤銷擴權舉措方面,新憲法聲明仍保有總統任免檢察總長之權,且預埋伏筆稱,「本聲明與前此頒布的所有憲法聲明」均不受司法審查之節制。

埃及人口近八千三百萬,九成為穆斯林。一般預料,「穆兄會版新憲草」勢將獲公投通過,而抨擊憲草未能代表全民利益且未明文保障婦女權益以及少數信仰自由的世俗派也難以就此罷休。穆爾西支持者與反對者的衝突越演越烈,埃及軍方在逼迫兩造妥協之餘,已作勢要積極扮演維安角色。

(中國時報)
--
一個為和平更加努力的提醒/龐維德 Frederic Laplanche(歐洲經貿辦事處處長)

今年歐盟獲頒諾貝爾和平獎讓許多人非常驚訝,一如往常,在這塊民主價值根深柢固的歐洲大陸上,許多事情都會引起激烈的辯論與批判,對於歐盟獲獎這件事情,歐洲有些人因獲獎感到驕傲,但也有人為此感到不滿,甚至諷刺。
自 1870年後的60年間,歐洲國家幾乎無時無刻的相互爭戰,中間還引發了兩次世界大戰,在越益激烈的戰爭中犧牲數千萬條人命,惡性循環中殲滅彼此。而在 1945年後的60年間,歐洲人成功的創立一套和平與合作的機制,這套機制今日被稱為歐盟。無論評論者們如何諷刺歐盟的得獎,歐洲統合工程的確完成了一項 了不起的目標,扭轉了5億歐洲公民的歷史命運,讓這些公民能夠重新成為自我命運的主人,而非鬥爭與自私個性的傀儡。同時成為一個開放的大家庭,歡迎歐洲七 ○年代及柏林圍牆倒塌後的新興民主國家加入。
然而歐盟60年來所做的不僅是強化共同經濟規範與政策,它同時幫助開發相對貧困的歐洲地區,也逐步 提 升所有會員國在民主及自由、衛生及環保、食品安全及勞工權益等領域的水準。它開創了一個更加統合的共同外交政策,也是一個擁有5億公民及27個會員國(即 將成為28個)的全球最大經濟體,但在同時,卻仍願意與世界分享其經濟果實(歐盟及其會員國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外援提供者)。我們今天所認識的歐盟已經遠超 越當時幾個國家所組成的和平區域,人們似乎也容易忽略歐盟能夠維持和平其實是件不容易的成就。可理解的,人們會因為似乎永遠在演變的統合工程,讓歐盟無法 即時提出解決方案時而感到失望,但我們仍將一步步的向前進。
雖然如此,我們也不應只將這獎項當作是一個提醒,我們也必須將其視為一個警訊。我們歐洲人必須認知和平是項尚未完成工程,當年輕且從未經歷戰爭的一代崛起,他們不珍惜和平的風險也相對提高。

提供軟實力軍事力
歐盟必須為年輕一代提出經濟發展與就業成長的願景。透過一連串的歐盟經濟結構改革,解決的方案其實已經浮現,方案的一部分就是強化與全世界包含台灣的雙贏經貿關係。
諾 貝爾和平獎同時也可以是歐盟提供給其他仍受戰亂戕害的區域一個歷史經驗。歐盟仍希望積極促成世界的和平與民主發展,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對外援助來自歐盟及其 會員國,我們也將持續為世界更公平的資源分配而努力。歐盟也會持續建構其外交與安全的政策工具,且不僅限於歐盟著名的「軟實力」,在有需要的時候,歐盟也 會使用其軍事力量。許多人並不知道,歐盟自2003年後,在世界許多不穩定的地區,派遣8萬多名軍事及非軍事人員,從事27個維持和平任務。
歐洲的經濟危機的確令人憂心,但也讓我們重新規劃我們的政策及如何共同行動。這個獎項給歐盟一個溫暖的打氣,鼓勵我們持續努力維持歐洲和平,並盡量將此經驗貢獻給全世界。

(蘋果日報)
--
禮貌論述失焦/楊翠(東華大學華文系副教授)

近日來,社運界及關懷社運的朋友間,頗有一種焦慮,困惑於我們花這麼多力氣進行「禮貌論述」,是不是在隨主流媒體魔笛起舞,中了圈套?是否有模糊「反媒體巨獸」、「追求言論自由」的運動焦點之虞?
我認為不僅沒有,反而應該對這個議題進行更細膩的論述。放任主流媒體及社會大眾持續對學生進行「禮貌審判」,而不採取反駁對話,不僅無助於聚焦運動目標,對於日後學運的長遠發展,未必有利。

挑明不義揭露本質
首 先,主流媒體在這波「圍剿陳為廷」的行動中,對事實的切割、標題的使用、照片的編排、對當事人話語邏輯的扭曲,以及它所結盟的圍剿團隊,完全演示了「媒體 巨獸」的本質。我們不能不討論他們「如何圍剿陳為廷」,而討論他們「如何圍剿陳為廷」,就必然涉及他們的主要圍剿工具──「禮貌審判」。
「禮貌 審 判」輕易地讓這場運動擱淺,連許多支持者都不免怪罪陳為廷「不知謹言慎行」。然而,問題肯定不在陳為廷。「禮貌審判」的審判者,大多搬弄父權倫理思想,君 臣、父子、長幼、夫婦、兄弟,這一套文化階序主義。「禮貌審判」之所以能夠如此輕易地四兩撥千斤,正顯示台灣社會的「父權倫理思想」仍然根深柢固。
「公共領域」理應是一個開放的、平等的、無關乎尊卑長幼的場域,但事實並非如此,「公共領域」還是被想像成一如國小的「演講比賽講壇」,要先鞠躬敬禮,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好,還要捏著鼻子假惺惺說話,更要用規範中的腔調、手勢,才能得到獎品。
如 果不深切反思「禮貌審判」中的「父權倫理思想」,我可以預料到,日後,學生在任何一場運動中,無論是同志運動、反言論壟斷、反教育商品化,除非學生確保場 場運動、每個運動參與者都「溫良恭儉讓」,否則,還會有更多的「陳為廷」,而這個父權社會隨時可以重啟「禮貌審判」的祭壇,繼續四兩撥千斤,向威權體制、 媒體怪獸、主流社會,獻祭一場一場的學生運動。
如此看來,必須挑明「禮貌審判」之不義,同時揭露媒體怪獸、父權倫理的本質,才有可能讓「學生運動」脫出父權倫理的框架。

(蘋果日報)
--
杜哈氣候會議達協議 京都議定書 續延至2020年

長 達兩週的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八日在杜哈閉幕,與會近兩百國代表達成「歷史性轉折」,成功就限制排碳量、原訂今年底失效的京都議定書達成協議,決定延長其效 期至二○二○年,並重申在一五年五月前草擬新的全球方案,二○年起取代京都議定書。但環保人士表示,京都議定書效期延展對遏阻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並無任何 助益。

環保人士︰無助遏阻全球溫室氣體排放

這項被稱為「杜哈氣候門戶」(Doha Climate Gateway)的協議,讓目前在對付氣候變遷上唯一具有法律約束力的京都議定書的第二階段得以落實,讓這份原訂今年底失效、要求三十五個工業化國家減碳 的協議書,延長到八年後的二○二○年。不過,由於俄羅斯、日本與加拿大等國退出,使得支持與簽署京都議定書的國家(主要是歐盟二十七個會員國、澳洲、瑞士 與其他八個工業化國家),其溫室氣體排放量僅佔全球十五%。

杜哈協議還敦促已開發國家在財務狀況允許時,承諾撥款給開發中國家,從明年起開始撥款,且必須在二○年達到每年至少一千億美元(約兩兆九千億台幣)規模。但目前已開發國家累積資助總額僅三百億美元,歐盟、美國與日本也未承諾將持續撥款。

歐盟的氣候變遷事務專員海德嘉說,希望二○二○年新的協定能約束所有國家,包括以中國與印度為首的新興國家。

國際環保行動網絡說,聯合國氣候變遷談判未能提高碳污染的刪減量,也未能提供在京都議定書新有效期限到期前,每年撥款協助貧窮國家抗碳的任何的可信方式,開發中國家已揚言明年繼續努力。

我環保署長沈世宏表示,我國並非氣候變化綱要公約附件一中,必須減碳的工業國家,京都議定書延長八年,對我們有正面幫助,因為規範的碳交易機制將可繼續實施,有助於我們發展碳交易市場。我們自己訂定的減碳目標,二○二○年回到二○一五年的排碳水準,也不會改變。

台大大氣系教授、環保聯盟前會長徐光蓉表示,台灣的排碳量位居全球排碳國家第二十一名左右,是不折不扣的排碳大國,將會被新的議定書所嚴格規範。政府若無積極作為,譬如溫減法完善立法及配套、碳稅徵收、產業結構調整等等,將排碳量大幅下降,未來勢必遭受國際經貿制裁。

(自由時報)
--
聯合國氣候會議 富國首度同意補償窮國

在 多哈舉行的聯合國氣候會議經過兩周馬拉松式的談判,當會議主席艾迪亞8日晚間倉促宣布達成協議,將京都議定書效期延長8年時,各國代表高聲喝采,但已筋疲 力竭,且遍體鱗傷。由於各國在採取行動的規模、氣候變遷的急迫程度,以及政治意願與企圖心之間存在極大的差距,因此觀察家表示未來的道路仍坎坷難行。

這項協議為京都議定書帶來了「第二春」,對歐盟及另外10個工業國家設定具有約束力的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目標。協議並要求富國補償窮國因氣候變遷帶來的損害,富國首度同意在明年的華沙會議上建立補償機制,被視為一大突破。

能達成協議,讓人們鬆了口氣,但許多人擔心協議並未奠定堅實的基礎。

從 談判第一天開始,窮國與富國間便出現深深的鴻溝。最關鍵的爭議,就是因應氣候變遷「危機」的責任將如何分擔。開發中國家將籌集資金及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量的責任,歸諸於富有國家,認為富國在整個工業時代排放了大量的溫室氣體。但以美國為首的富國,則堅持當今的較貧窮國家也應承擔責任,因為窮國使用燃煤來 帶動經濟發展。

國際綠色和平組織總幹事奈都便表示,從談判過程來判斷,沒有理由樂觀認為能得到一項公平的全球性協議。

其次是速度。最近一系列報告指出,地球暖化正邁向危險的程度,導致更極端的氣候。聯合國所訂的目標,是氣溫不能比工業化之前的水平高出兩度。但英國經濟學家史坦指出,「依據現在的計畫,氣溫可能會提高攝氏三度,遠超出現代人類所經歷過的氣溫」。

協 議的內容亦不夠明確。雖明訂將籌募更多資金,以協助窮國因應全球暖化,但並未列出明確的金額。另依據新的協議,全世界所有國家都須在2015年之前參與談 判,但未明確表示將如何要求未參加京都議定書的國家,也在2020年前降低排放量,包括全球排放量第一的中國大陸、第二的美國,及第四的印度。



(聯合報)
--
拚減碳 京都議定書延長8年

聯合國年度氣候變遷會議8日在卡達多哈落幕,逾190國代表徹夜協商後同意延長京都議定書數年,承諾採取更具企圖心的行動,減少排放溫室氣體,但缺乏具體細節。一般而言今年會議的成果不大。

第 18屆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締約國大會(COP18)同意,今年到期的京都議定書將延長到2020年,以填補新全球氣候協定生效前的空缺,但其第2階段 減碳承諾只涵蓋約15%的全球碳排放,因加拿大、日本、紐西蘭和俄羅斯都退出,僅歐盟27國、澳洲、瑞士和其他8個工業化國家簽署。各國去年在南非德班同 意協商新氣候協定,要求富國和窮國採取減碳行動,協議訂2015年完成,2020年生效。

然而,各國今年並未達成新協定的架構,僅聲明希望明年找出並探索眾多行動,縮減行動和目標間的落差。各國說,若繼續朝當前方向前進,將無法把全球氣溫增幅壓到攝氏2度以下,而這正是這場氣候變遷會議的中心目標。

至於如何資助最易受氣候變遷衝擊國家的問題,富國把解決時間延後1年。

工業國已承諾透過政府和民間籌資,在2020年前籌得1,000億美元,協助窮國因應氣候變遷,但僅少數國家具體承諾出資金額。

今年僅敦促締約國提供更多財務和技術支援給最易受衝擊的國家,但未設立處理這筆資金的機制,因而觸怒部分代表。諾魯外長、小型島國聯盟主席柯克說,今年的方案內容「嚴重不足」。

但新協議對美國等已開發國家的減碳要求,將成為未來協商的一大挑戰。

CO2排放量看增 天氣更熱了

全球碳計畫(Global Carbon Project,GCP)的研究指出,今年全球工業二氧化碳排放量預估增加2.6%。按照這個速度,本世紀末地球氣溫將上升攝氏4至6度。

這份研究指出,去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3.1%,而地球幾乎已確定正走向危險的氣候變遷,例如更多熱浪、乾旱和暴風雨。

報 告共同撰寫人英國東安格里亞大學(East Anglia)教授克瑞(Corinne Le Quere)說:「我擔心以目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速來看,危險氣候變遷的風險太高。我們需要徹底、激進的計畫。」研究員預估,今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將 達356億噸。GCP的研究指出,目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速將使地球氣溫在2100年以前上升攝氏4到6度。

抗暖化 加速減排四汙染物/席爾克(Durwood Zaelke)、拉曼納桑(Veerabhadran Ramanathan)

我們現在都知道(或該知道)燃燒化石燃料和砍伐森林時產生的二氧化碳,是造成全球暖化的最大單一元凶。二氧化碳已在大氣層存在數百年。在2050年前減少排放二氧化碳50%,是避免本世紀前發生毀滅性後果的關鍵。我們必須立刻開始行動。

但這個工作無論技術還是政治上都極為艱鉅。就算我們未來40年都減少排放二氧化碳,減慢暖化的速度仍不夠快,不足以在本世紀中葉前緩和許多後果,包括海平面日漸上升、北極冰帽融解後釋出甲烷與二氧化碳,及極端天候增加等。

我們還有短期策略:減少排放其他4種氣候汙染物,從而迅速減緩暖化。這些汙染物包括煤煙的成分黑碳、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甲烷、都會煙塵的主要成分-濃度較低的臭氧,及被用來當冷卻劑的氫氟烴(HFC)。

相較於二氧化碳,這些汙染物在大氣層的生命周期較短。我們停止排放後,這些汙染物將在數周到數十年後消失,這不僅技術上能達成,許多法律和機構也支持減排這些汙染物。

若 全球各地減少排放這4種汙染物,全球暖化速度可望在本世紀中葉前減慢50%,相當於掃除我們過去50年來經歷的暖化效應。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UNEP)和世界氣象組織(WMO),這能讓估計200萬到400萬人免於因空氣污染而死亡,也能避免每年因作物歉收而損失數十億美元。

我們能在汽車與卡車上安裝特定過濾器、改用含硫量低的柴油,來減少排放黑碳。開發中國家也只要以效率較高的火爐取代傳統陶爐、把煤油燈換成太陽能燈,就能進一步減排黑碳和一氧化碳(會產生濃度較低的臭氧)。

只要減少天然氣管線、煤礦坑和水力裂解時的氣體洩漏,並蒐集廢棄物棄置場、汙水處理廠和糞肥的甲烷,減少稻田散發的甲烷,就能減少甲烷的排放量近33%。減排甲烷、一氧化碳和揮發性的有機化合物,將大幅降低濃度較低臭氧的排放量;濃度較低的臭氧是氣候暖化的另一元凶。

至於廣用於冰箱的HFC,則能用可在市面上取得、對氣候有益的冷卻劑取代。根據1989年生效的蒙特婁議定書,各國已逐步淘汰近100種會消耗臭氧層的化學物質,逾110國也支持改用更安全的HFC替代品。

逐步淘汰HFC的保護氣候效果,將是京都議定書的好幾倍-相當於在2050年前減排約1,000 億噸二氧化碳。

這 些行動將改善採用國的公共健康和作物收成,可望鼓勵採用國採取進一步行動。歐巴馬政府今年稍早已展開減排這些汙染物的重大努力,由國務卿希拉蕊籌組氣候和 清潔空氣聯盟(CCAC),減排生命周期較短的氣候汙染物。現在已有25國家加入,還有世界銀行、歐盟執委會、聯合國的環境與開發計畫及數個環境組織。若 要達成全球規模,CCAC須找到和中國與印度等大型開發中經濟體合作的方法。

減排生命周期較短的氣候汙染物,是減慢近期氣候變遷速度的關鍵。我們還是不能忽略二氧化碳,但這個策略將給總統歐巴馬展現其國內外領導能力的機會-在國內運用職權達成,在國外則鼓勵他國加入。

(作者Durwood Zaelke是治理與永續發展研究所創辦人,Veerabhadran Ramanathan是聖地牙哥加州大學Scripps海洋學研究所大氣與氣候科學教授

(經濟日報)
--
拚減碳 京都議定書再延8年

聯合國在卡達杜哈(Doha)舉辦的氣候變遷會議上周六落幕,與會國表決通過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效期延長8年至2020年,在那之前催生減少碳排的新協議。

將近200個與會國家,其代表們在經過2周的馬拉松角力後,通過原本應在今年底屆期的京都議定書再延長8年至2020年底。這是目前全球唯一具拘束力的對抗氣候變遷協議。

關於已開發國家應提供給較貧窮國家來因應氣候變遷衝擊的援助規模,延後至2013年再議決。

是否延長京都議定書及已開發國家應對開發中國家的援助規模,是卡住與會國談判協商的2大關鍵議題。

京都議定書只限於對已開發國家有效,中國大陸及印度不受拘束,但美國迄仍未批准此議定書,日本、加拿大及俄羅斯退出,許多專家因而認為,延長京都議定書的意義有限。

至於催生先前已決議的應在2015年達成新全球性協議,然後在2020年生效,專家認為可能也將面臨各國對減碳排量看法分歧的阻滯。

開發中國家則憂心他們在2013年到2019年期間所能獲得的援助。

已開發國家在2009年高峰會中同意,2010年到2012年期間將每年給予開發中國家100億美元相關援助,另到2020年時將每年援助1,000億美元,但卻未談及2013年到2019年期間的援助。這次會議僅籠統提及2013年到2015年的金援水準。

美國在這次會中強烈堅持,任何新增援助都不能逾越已允諾的2020年起每年1,000億美元之外。

美國國務院派出的與會特使史登(Todd Stern)推崇這是次成功的會議,但表示任何具全球性拘束力的新減碳排協議,都將「有挑戰性」,因為各國對解決全球暖化應付責任的認知不同。

許多開發中國家不滿這次會議的決議。諾魯外長說:「這並非我們希望見到的會議結果。」

(工商時報)
--
1個年輕人自殺背後…30人曾企圖自殺

去 年全國自殺通報人次,十五到二十四歲的年輕人就占了百分之十四,自殺也是該年齡層十大死因的第二位。自殺防治學會秘書長廖士程表示,計算年輕族群近三年自 殺未遂數和自殺死亡數的比例,平均每一個年輕自殺成功者,背後是另外三十個自殺未遂或自殘者,原因多半與人際、親密關係受挫有關。

台灣 自 殺防治學會暨全國自殺防治中心昨舉行研討會,會中發表「台灣男女大學生自殺企圖盛行率與社會心理風險因子」研究報告。研究由九十二年起進行五年,每年隨機 抽取全台二十幾所大學的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昨發表九十四年兩千八百三十五位學生研究結果。結果發現當年國民整體自殺死亡率、大學生自殺企圖盛行率都在最 高峰,大學生有高達一成企圖自殺。

成大醫學院博士候選人周鉦翔指出,當年發生資深藝人倪敏然自殺事件,媒體連續二十二到二十九天報導,可能因此捲起一股自殺風潮。他表示,年輕人自殺也可能與父母教養只重視課業,導致兒女解決心理問題的能力變差有關;而自殺的行動,則可能與年輕人易取得自殺相關資訊有關。

調查也顯示,男大生的自殺理由,以「對未來感到無望」最多,而女大生不但自殺意圖強烈,自殺計畫和準備也較周延,可能與女生對生命較多負面想法、傾向以自殺獲得關注有關。

周鉦翔表示,美國大學生的自殺企圖盛行率是百分之一.八左右,反觀國內大學生,卻還有百分之三到五的自殺盛行率,有急需改善的空間。

廖 士程表示,「通報比」是每年自殺通報人數和自殺死亡人數的比值,通報比越高,表示死亡率越低。國人近三年的通報比是七,國外理想數值卻是十到二十,希望未 來可達到這個目標。而十五到二十四歲年輕人的通報比,更大約是三十,表示每一個自殺成功的年輕人背後,企圖自殺或自殘的年輕人有三十位,更是警訊。

衛 生署醫事處處長許銘能表示,今年前半年累積的自殺死亡人數確實比去年多,但累計到九月,總人數比去年少六十一位,並未攀升。台灣自殺防治學會李明濱理事長 說,台灣的自殺死亡率自九十六年以來,已呈現逐漸下降趨勢,九十九年首度退出國人十大死因,一百年更退至十二名,顯示自殺防治有成效。

(自由時報)
--
想自殺 女大生比男大生多3%

衛生署統計,自殺已是十五至廿四歲年齡層的第二大死因,去年通報人次占全國十四.六%。國內學者專家昨日在一場研討會指出,國內自殺通報比為一比三十,每名自殺者背後隱藏卅個自殺未遂者;有自殺企圖的女大學生人數比男大學生多,多半是人際或親密關係受挫而選擇自殺。

台 灣自殺防治學會暨全國自殺防治中心昨舉行研討會。成大醫學院健康照護科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周鉦翔發表二○○五年「台灣男女大學生自殺企圖盛行率與社會心理 風險因子」研究數據,抽查二八三五位大學生,發現其中十一.九%女性、八.八七%男性曾企圖自殺;多數與台灣父母過度重視課業,使孩子缺乏解決問題能力有 關。進一步分析男、女企圖自殺原因,男生多對未來感到沒有希望、女生則是易有負面想法,較在意他人感受,並為在感情中引起對方注意,自殺意念較強、自殺計 畫也較男性有準備。

台灣自殺防治中心祕書長廖士程表示,女性自殺未遂者為男性的兩倍。

周鉦翔分析,當年發生倪敏然自殺事件,媒體連續報導,國人自殺死亡率、大學生自殺企圖盛行率都在最高峰。近三年大學生企圖自殺率仍約三%至五%,高於美國大學生的一.八%,有待努力降低。

(中國時報)
--
空喊社會住宅 34萬坪國宅地任閒置

國宅條例下月將廢止 各縣市對用地另有盤算

施 行近四十個年頭的國宅條例將在下個月廢止,但全國卻仍有高達一一三公頃(換算約三十四.二五萬坪)的國宅用地閒置。學者批評,政府先是任這些國宅用地閒 置,雖口說評估興建社會住宅,結果卻是讓價值最高,且交通便捷、生活機能等最適合發展社會住宅的林口國宅用地,拿去蓋世大運選手村,未來還擬賣斷,根本是 心口不一。

根據國宅用地統計資料,當初使用國宅基金取得的全國國宅用地的原始成本約三十.九一億元,如今光是一○一年度公告現值的價值便高達二二五.五八億元,若是以市價計算將更高。

其中以新北市林口國宅用地最值錢,今年公告現值便高達一一八.九一億元,這塊國宅用地也是學者口中具備交通便捷、生活機能等社會住宅條件地點,但卻被選為世大運的選手村,未來更擬以賣斷方式處分。

五都中,除台北市外,其餘四都均有閒置國宅用地。新北市主要分布在林口、三峽、淡水及中和四個行政區,取得時間均相當早,其中以林口部分國宅土地取得時間最早,大約是一九八○年八月,其餘均是一九九一年以後取得,閒置時間均超過二十年。

這 四區合計土地面積約八萬六四○二坪,除中和國宅土地較小,僅一三三.六九坪外,其餘地區均相當大,林口約有七萬一二九八坪、三峽約八八七二坪、淡水約六○ 九六坪。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張金鶚認為,只要配合區域交通建設,這些地均具備社會住宅的條件,也可彌補社會住宅嚴重短缺問題。

日前內政部長李鴻源已指示,要求相關部門針對現行國宅用地選出適合興建社會住宅地點,但新北市國宅用地似乎已各有用途,要轉做社會住宅的難度相當高。

林口國宅用地蓋世大運選手村 未來恐被賣斷

根 據相關部門已訂定的活化計畫評估,林口國宅用地研擬做為二○一七年的世大運選手村,等到世大運結束後,經過整理再以賣斷方式處分;淡水國宅土地早在二○一 ○年已將使用分區變更為遊憩用地,並配合新北市政府以合作方式開發休閒遊憩園區;三峽國宅用地研擬朝高密度住宅開發或住商混合方式,並採取BOT或地上權 開發。

至於其他縣市國宅用地的處理方式,也不外乎採取BOT、地上權方式,或是委由國產局標售土地,社會住宅規劃似乎不是選項之一。

學者批評,對照目前社會出現的籠民現象及房價高漲難題,政府應將國宅土地適度用在興建社會住宅,照顧社會上弱勢民眾,而非只是想要藉由變賣國宅土地,或是採取地目變更方式,將土地做為其他方式使用。



社會住宅短缺95%18.4萬戶

張金鶚︰善用閒置國宅用地 轉做社會住宅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目前國內社會住宅需求約十九萬戶,但現階段僅不到六千戶,短缺比率高達九十五%。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張金鶚指出,如果能夠善用閒置國宅用地,將其轉做社會住宅使用,將可有效解決社會住宅短缺問題。

據透露,其實早在民國五十多年時,內政部就有意規劃社會住宅,但最後因不便管理,公部門傾向改以租金方式補助為主,才是造成國內社會住宅短缺戶數持續擴大主因。

張金鶚表示,即將上路的住宅法,其實有明確定義「社會住宅」一詞,其解釋就是政府興辦或獎勵民間興辦,專供出租使用,並應提供至少十%以上比率做為出租給具特殊情形或身分民眾,因此在國宅條例落日後,將國宅土地做為社會住宅使用是相當合理。

研擬推動社會住宅財團法人 負責招商管理

近期內政部研擬推動社會住宅財團法人,希望藉由此方案解決社會住宅短缺問題,未來經營模式應是政府先出資金,與民間成立財團法人,並透過政府找地、以及規範社會住宅興建要件等限制,再由財團法人負責招商,找來建商興建或經營管理。

學者建議,其實找地部分,可將閒置國宅用地優先納入考量,一來使用國宅用地興建社會住宅,就土地取得成本來說,因土地取得時間早,付出的土地費用不會太高,二來可以減少找尋土地所花費的時間。

目前全國現有的社會住宅約六千戶,若加上五處社會住宅預定開發案、以及兩處合宜住宅提供的六四五戶,頂多是再增加兩千三百戶。再加計利用租金補貼弱勢戶的計畫戶數三.九萬戶,總計三年內僅可協助四.七三萬戶,仍有逾十四萬戶、高達七十五%的弱勢家庭得不到幫助。

張金鶚認為,評估現有國宅用地,挑選出適合開發社會住宅條件的土地,是刻不容緩的事。



(自由時報)
--
乳牙保健3步驟 拒絕蛀牙好簡單

隨著時代變遷,現在的家長開始懂得為小孩留紀念,除了拍照、錄影、胎毛筆之外,甚至「乳牙保存盒」也因應而生,相較於傳統乳牙要丟屋頂藏床底的習俗,如今牙齒的重要性顯得不言可喻了!

許多父母都逐漸意識到乳齒保健的必要性,但是「預防勝於治療」這樣的觀念至今仍然尚未普及,治療蛀牙與預防蛀牙的比例大約維持在3:1,由此可知預防蛀牙還不是每個家長都能夠認同的想法。

在臨床經驗中,最常聽見父母們提出這樣的疑問:「乳牙反正都會掉,不治療不行嗎?」答案當然是「不行!」健康的乳牙決定將來恆牙的健康,並引導恆牙生長。乳牙因蛀牙破壞或產生感染,恆牙就有可能長歪、傾斜,甚至變成畸形,造成孩子一輩子無法彌補的遺憾。

乳齒保健 預防勝於治療

◎預防蛀牙只要謹記三步驟,就可以有效的照顧小朋友的牙齒:

●少吃零食,勤刷牙

含糖量高的糖果、餅乾及飲料一向是小朋友的最愛,也常成為家長獎勵小孩子的禮物,但卻是造成蛀牙最大的兇手!許多家長忽視刷完牙後不進食的觀念,小朋友嘴裡永遠含著一顆糖,怎麼可能不蛀牙?

平時父母除了控管孩子的日常飲食之外,也需要督促孩子的刷牙習慣,尤其學齡前的孩童手腕力量不夠,刷牙又是相當精細的動作,需要仰賴父母的協助才能真正達到清潔的效果。

●氟化物與溝隙封填劑

目前全民健保已提供5歲以下的幼兒,一年可以免費塗氟兩次,可見幼兒牙齒保健已逐漸受到重視!除了氟化物之外,溝隙封填劑也是預防蛀牙的好幫手,溝隙封填劑不但可以達到預防蛀牙的目的,對於已經註牙的臼齒也可以提供多一層防護效果。

●定期回診

從幼兒6個月冒出第一顆乳牙開始,就應該定期接受牙醫診所的牙齒健康檢查,落實預防勝於治療的理念,定期回診不但可以幫助牙醫師掌握幼兒的口腔狀況,有任何異常也能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乳牙是我們的第一套牙齒,需要靠父母的細心與愛心才得以保存,有好的乳牙才會有強壯的恆牙,寶貝孩子應該從「齒」開始!

(自由時報)
--
埔里「特景」 騎車撐傘貪方便

最近大雨不斷,南投縣埔里鎮出現「騎車撐傘族」,一手騎車一手撐傘相當危險,警方表示,雖沒有明文規定不能騎車撐傘,但仍可依危險駕車開罰。

埔里鎮因屬盆地,風勢不大,不少民眾雨天習慣撐傘騎車,成為埔里特色,最近冬雨綿綿,有許多機車騎士撐傘騎車,記者昨天在仁愛公園圓環實測,五分鐘就有6名騎士騎車撐傘,成為交通安全隱憂。

潘姓騎士說,穿雨衣很不方便,撐雨傘騎車不用穿脫雨衣,雖然單手騎車有點危險,但就是很方便。當地里長說,在埔里騎車撐傘相當平常,有人因此摔車,希望政府從小學教育開始,改變這項壞習慣。

警方表示,騎車撐傘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可以危險駕車告發,最重可罰款2萬4000元,不過為了避免開罰引發民怨,警方會以宣導,勸民眾改掉壞習慣。

(聯合報)
--
菲國風災37萬人無家歸 災民乞食

寶發颱風4日通過菲律賓南部,造成至少548人死亡、850人失蹤,南部農損達約80億披索(約台幣57億元),另有1000多人受傷,約37萬人棲身臨時收容所。絕望的災民9日沿路懇求外界提供食物、水和救濟品,而威力減弱的寶發將回撲菲律賓西北部。

寶發颱風重創菲律賓南部,民答那峨島孔波斯特拉村和東納卯省近九成住宅被颱風吹毀。民答那峨島新巴達安鎮民眾拿著乞食標語,站在道路兩旁。一群穿著破爛的小孩,手上牌子寫著「憐憫我們,請捐贈」。另一群人拿著「我們需要食物」的牌子,站在毀損的香蕉園間。

與家人暫居帳篷的農婦馬德麗娜‧布朗柯說:「我們收到口糧、米、麵包與麵條,但不夠我和4個小孩吃。我們只能等待救濟,有些經過的車輛會給我們東西。」不過,私人駕駛發放糧食不公造成混亂,飢餓災民搶救濟品的同時,許多小孩差點被踩傷。

原本朝南海移動的寶發9日回撲菲律賓西北部,風速已減至每小時55公里。民防部長拉莫斯說:「寶發回撲將帶來降雨,不會挾帶強風,預計會發生暴洪和山崩,低窪地區可能再度淹水。」

(聯合報)
--
免稅菸酒新規定元旦上路 超量罰500-4000元

財政部昨天公告免稅菸酒新規定,自明年元旦起,民眾攜帶超量免稅菸酒,雖然免刑責,但會被罰錢,罰鍰從新台幣五百元至四千元。

新法規定,民眾攜帶第六條以上的香菸,每條罰鍰五百元,超量菸酒也會被海關沒入。

菸酒管理法最新規定,入境旅客每個人可攜帶一瓶免稅酒和一條免稅菸或廿五支雪茄;第二至五條香菸申報完稅後可攜帶入境;第六條以上香菸禁止入境。

超量菸酒罰鍰如下:香菸每條罰金五百元、雪茄每廿五支罰金四千元、酒每公升罰金二千元。

(聯合報)
--
北市機車事故 基隆、辛亥路口最多

北市府交通局表示,依去年統計,北市機車車禍最多的前三名路口分別為基隆路與辛亥路口、中山北路與市民大道路口以及民權西路與延平北路口。

交通局專委張生萬表示,去年全年辛亥路與基隆路路口共發生52件車禍,中山北路與市民大道路口50件,民權西路與延平北路口41件。

車禍包含機車撞機車、機車撞汽車與機車撞行人等,已針對三路口進行檢討提改善方案。

交工處總工程司陳榮明表示,辛亥路與基隆路口的事故原因以駕駛違規或疏忽為主。辛亥路在復興南路與基隆路口間有一雙迴轉道,供辛亥路西往東或東往西方向的車流迴轉。

分析後發現,許多木柵方向過來,走辛亥路欲接羅斯福路的汽機車習慣走迴轉道再右轉羅斯福路,以節省在路口二段式待轉的時間。

陳榮明指出,一來走迴轉道的汽機車容易互相擦撞,二來走迴轉道出來欲右轉的車流,容易跟辛亥路西往東方向的直行車流擦撞。未來將把雙迴轉道封閉一迴轉道,只開放辛亥路西往東方向的車流迴轉。

另外,考量到不少機車習慣走辛亥路轉基隆路,已將基隆路上的機車待轉區擴大至一倍多,對機車族更友善。

不過,機車族蔡小姐表示,下班尖峰時刻,基隆路轉辛亥路回木柵方向的車流量高,辛亥路上的待轉區根本就不夠用,交工處應擴大辛亥路上的機車待轉區空間。

交工處指出,該機車待轉區之前已拓寬過一次,受到地形現制,已無再拓寬的空間。

交工處表示,中山北路與市民大道路口的超速情形嚴重,未來將延長全紅時間,以減少路口衝突肇事,另外也會增設車道預告標誌。

至於民權西路與延平北路口,事故原因以駕駛違規為主。不少機車下橋後違規右轉導致機車同向擦撞,未來將調整號誌時制,以分流下橋機車與平面車輛干擾。

(聯合報)
--
最後一條運煤鐵道 林口鐵路要退休!

台 灣目前僅存的運煤鐵道林口線鐵路,今年12月31日將是它最後一天上工日;當日將最後一批燃煤運抵林口電廠、以及開出最後一班客運後,將正式走入歷史。台 電表示,桃園到林口的縱貫鐵路不再走平面而改走高架,這條路線原本是台電出資興建,改走高架後的建設成本與運煤成本相比不划算,因此台電與台鐵決定放棄此 條鐵道路線。

台電表示,林口線鐵路現有「台電」標記的火車頭,將列為台電文化資產進行保護,並將找適宜地點對外展示。

台電與台鐵等單位最近都在蒐集林口線的文史資料,並在月底前舉辦相關的「送別」活動,希望鐵道迷與有興趣民眾能在林口線鐵路正式走入歷史,能夠看上「最後一眼」。

1968 年通車的林口線鐵道(從桃園到林口電廠),鐵路全長19.2公里,當年是「台電興建、台鐵經營」的模式下,台電出資7180萬元,專供林口電廠運煤之用, 也是目前僅存的載煤鐵路支線。2005年起更在桃園縣政府的主導與出資下,開始經營客運(免費搭乘),每天來回各兩班通勤列車,例假日停駛。

在現存台灣的鐵路支線中,很多人都聽過集集線、內灣線以及平溪線,但知道林口線的人較少。林口線鐵道停駛後,台電林口電廠為了能繼續發電,將暫時以卡車,從台北港載煤到電廠,直到林口電機組更新工程完工,電廠新建卸煤碼頭啟用後,才停止卡車運煤。

不過,就在林口線鐵路即將停駛時,卻也意外引爆「正名」的爭議。林口線鐵路2005年經營客運時,客運站名改為「桃林(桃園─林口)鐵路」,部分鐵道迷質疑且反對「桃林(桃園─林口)」的站名命名。部分鐵道迷希望能在停駛前正名。

對台灣鐵道有深入研究的鐵道迷指出,傳統上台灣鐵道的命名,都是採取集集線、內灣線、平溪線、宜蘭線,乃至已廢線的淡水線、東勢線的命名方式,只有國民政府在大陸時期的鐵路命名,才採用起站與終站的地名來命名,例如粵漢鐵路、平漢鐵路等,林口線應該要正名。

(聯合晚報)
--
達不到新環保標準 基隆煙囪會消失?

基 隆港最明顯的地標首推協和電廠的「三根大煙囪」。不過這個地標有可能會消失,或只留下2根煙囪;因為台灣環保標準更趨嚴格,協和電廠燃油後排放出來的氣 體,將無法達到民國104年後新的環保標準。據了解,台電內部正評估協和電廠的存廢,但陷入「兩難」,協和電廠平均每度發電成本高達6元左右,不符合經濟 效益,然而它扮演著維繫台灣北部電力穩定供應的重要角色。

台電主管表示,新環保標準將在104年實施,協和電廠由於腹地空間不足,無法加裝新的污染防治設備,屆時恐怕只能停止發電。

核一、核二廠民國107年後陸續除役,預期北台灣供電將吃緊,台電很想進行協和機組更新,但是改燃煤,欠缺卸煤碼頭;改燃氣,天然氣輸送管線到不了;繼續燃油,也面臨除中東地區外,全世界找不到大型燃油發電機組。另外,機組更新必須環評,過關可能也會有問題。

台電正與環保署協商,爭取「通融」,希望以總量管制方式,讓協和能在年度排放總量額度下繼續發電,一旦排放總量到達限額就不再發電。

若環保署不給通融,協和就得停止發電,廢廠後現有三根大煙囪將拆除;如果停掉1、2號機,三根大煙囪恐將拆除1根,剩下2根。一切都得看未來與環保署的協商結果。

(聯合晚報)
--
路跑猝死 非意外保險不賠?

路跑活動風行民間,民進黨立委陳亭妃接獲兩起路跑活動發生猝死案件,主辦單位投保保險公司認定死者為病死或自然死亡,非屬保單承保「意外死」範圍,不理賠。立委認為,路跑活動保險範圍有限,讓不熟悉理賠項目的參賽者,自身可能陷於危險中。

陳亭妃表示,兩起陳情案一起發生於屏東,一起在彰化,她相信這非個案,也不會是最後一次發生,不能只讓參賽者仰賴自己的保險。

她拿出多份路跑報名表指出,主辦單位報名欄上加註警語,要求參加者慎重考量健康狀況,若有心血管、糖尿病等病歷,最好不要參加,否則後果自負,或者是參賽者和家屬必須放棄競賽所發生的意外賠償。

以 屏東路跑活動報名表為例,上面註明承保範圍不包含個人疾病導致的症狀,和因個人體質或心血管所致的症狀,例如休克、心臟症、糖尿病、熱衰竭、中暑、癲癇、 脫水等。陳亭妃說,舉凡路跑最常發生的症狀,幾乎都列在保單上,可以說除了跌倒外,其他都不賠,那保單到底是要保什麼?還是只是保心安?

有關於保險公司最後的認定問題,她認為,倘若因主辦單位供水不足,導致參賽者熱衰竭死亡,或者被保險人沒有相關心血管病史卻身亡,那麼責任如何釐清?所謂公共意外險,到底包含了哪些細項?理賠不能無限上綱,但應有更完善的機制。

經初步協調,本來不願理賠的保險公司,同意調閱參賽者病歷,若無相關病史,考慮理賠,家屬未全盤接受,兩起案件都還在協調當中。陳亭妃希望藉由這些事件,喚起國人重視大型運動活動、賽事的保險問題,避免悲劇再發生。

非專業選手 衡量能力再參賽

在馬拉松、路跑活動猝死,保險理不理賠? 國內相關路跑活動發生運動猝死狀況,無法得到保險公司理賠,除非是因為活動相關意外造成死亡。

中華民國路跑協會秘書長陳華恆表示,依據國內保險公司規定,活動舉辦單位只能為選手投保「公共意外險」,賽前也會兩度提醒並要求參賽選手切結,如果有心血管疾者請勿參賽,儘管避免發生運動猝死的相關意外。

陳 華恆說,除非是活動中因為活動現場發生意外,比如車禍、舞台倒塌壓到之類的意外死亡,否則選手個人的心臟、心血管疾病等無法預測的運動猝死案子,在國內保 險公司現行規定和相關路跑、馬拉松活動中,都無法得到理賠。運動猝死在國內外路跑、馬拉松活動,保險通常都不會受理,除非是個人額外投保。

陳華恆指出,運動猝死意外一般大多發生在休閒組選手,競賽組選手因為專業和長期定期參賽,猝死意外不常見,這是因為選手對運動、跑步、馬拉松投入不同,理解和個人能力不同,建議民眾,在參加路跑活動前,先要衡量自己能力,了解身體狀況,千萬不要勉強或掉以輕心。

陳華恆建議,有心血管病史的民眾,參加路跑更要慎重小心。賽前不熬夜、感冒不參賽,定期注意自己的血壓和呼吸,有胸痛或胸悶、氣喘、不正常節奏的急促呼吸,都要馬上停止跑步活動,找醫護人員陪同了解,能避免運動猝死意外。

10年前國道馬拉松發生過選手運動猝死意外,依保險相關規定舉辦單位只能發放慰問金,當時那名選手有輕微感冒現象。

(聯合晚報)
--
假電話鬧人命 護士家屬悲慟

澳洲電台主持人打惡作劇電話探詢英國王妃凱蒂孕情,導致受騙護士佳辛莎.薩丹哈疑似為此自殺。噩耗傳出後,薩丹哈在英國和印度的親友們都悲慟萬分,不相信育有兩個孩子的她會自殺。

四十六歲的薩丹哈九年前與丈夫和兩個孩子搬到英國。她的丈夫巴博薩在「臉書」貼文說:「愛妻在一連串不幸悲劇後驟逝,我傷心欲絕。」十四歲女兒麗莎也貼文:「我想念妳,我愛妳。」

這起悲劇引發英國和澳洲媒體互槓。英國《周日泰晤士報》譴責這通惡作劇電話是「輕率的噱頭」、「醫院從今日起應禁止這類惡搞電話。」此外,《周日電訊報》也痛批「丟臉」。

不過,澳洲媒體反擊說,這雖是悲劇,但各方應停止相互指責。雪梨《每日電訊報》在社論上表示,此刻應是哀悼,而非互相批評的時候。

闖禍的澳洲電台「2天FM」節目主持人梅兒.葛雷格與麥可.克里斯汀,這幾天人間蒸發,外傳葛雷格疑因壓力過大,瀕臨崩潰。另有媒體報導,兩人目前都在接受心理諮商。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倫敦警察廳擬約談兩人。

(中國時報)
--
三鐵拚上網 台鐵龜速顧人怨

每天上百萬通勤族等車時,都會用手機上網打發時間,台北捷運、高鐵和台鐵也都提供免費無線網路供旅客使用。但台鐵的網路速度慢又不穩定,旅客抱怨連連。有旅客說,寧願去車站內超商用免費的無線網路,也比台鐵的網路順暢。

去 年十月開始,台鐵配合行政院研考會推動「iTaiwan」政策,在全台車站架設無線網路。台鐵運務處表示,除了四十四個無人車站以外,台鐵向中華電信承租 無線網路,在全台一七三個車站提供免費無線上網服務,只要車站牆上標示有「iTaiwan」的區域,都可以免費無線上網。

但旅客林清逸 說,在台北車站地下室候車雖可搜尋到「iTaiwan」載點,訊號卻相當微弱,根本無法上網,形同虛設!通勤族李小姐也抱怨,台北車站上網訊號很不穩,即 使搜尋到iTaiwan,也經常無法順利連線,因為iTaiwan很容易被其它電信業者蓋台。如果可以搜尋到台北捷運「Taipei Free」,她就不會使用「iTaiwan」。

台北以外的車站,網友各有褒貶,有人誇善化、隆田和新市等站月台iTaiwan訊號很強, 也有網友批評善化車站訊號超弱。台鐵表示,各車站架設的iTaiwan流量,都以中華電信在當地網路基地台提供最大容許值為基準。台北車站目前設有五處無 線上網熱點,花蓮、台中和彰化等旅客較多車站也有兩個熱點。

但相對於台北捷運,台鐵架設的網路熱點卻少得可憐,上網龜速見怪不怪。北捷全線共設八百個網路熱點「Taipei Free」,分布在各捷運站大廳和各月台,光是捷運台北站就有廿三個熱點開放無線上網。

北捷通勤族陳建民說,在捷運月台候車時,利用「Taipei Free」上網幾乎一點就通,很少碰到無法連線的狀況。

高鐵兩年前就開始提供乘客在各車站免費無線上網,今年八月也和廠商合作,試驗在台中─左營列車架設WiMAX,開放乘客在車上免費使用無線網路,未來計畫擴大到全線都可無線上網。

(中國時報)
--
精神疾病職災給付 勞工又愛又怕

今 年10月國內出現首樁自殺職災案例,個案經勞委會職業疾病鑑定委員會審查,確認自殺是因工作壓力所致,引發各界關注職場壓力問題。但精神科醫師不諱言指 出,多數勞工只要還想待在職場謀生,就算明知自己罹患精神疾病與工作壓力或過勞有因果關係,但常畏於雇主、同事異樣眼光而選擇放棄權益。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因此誘發精神疾病的案例愈來愈多,但因擔心被貼標籤,敢提出職災認定申請者還是少數。」台北馬偕醫院精神科主任方俊凱語重心長地說,要鼓勵勞工勇敢主張自己的權益,須先解決精神病患汙名化的問題,台灣還有很大努力空間。

一名35歲在某大公司任職的男性上班族,因為工作量大,連假日都要加班,壓力長期無法紓解,搞得他情緒低落,吃不下、睡不著,工作表現大不如前,且短短一個月體重就掉了5公斤,經醫師診斷得了憂鬱症。

方俊凱說,失業率居高不下,民眾為了保住飯碗莫不拚了老命,一旦工作壓力超出身心負荷,便會衍生各種精神疾病,「最近這類案例在各大醫院精神科很普遍,只要開診便會遇到。」

署立八里療養院長鄭若瑟表示,因為工作壓力併發胃潰瘍、失眠,乃至於憂鬱、焦慮、躁鬱、自律神經失調等精神疾病的案例真的很多,臨床個案中又以工時超長的科技新貴,以及蠟燭兩頭燒的職業婦女最常見。

只是,多數精神病患的致病因素原本就很多元,若不仰賴精神科醫師的專業抽絲剝繭,有時恐怕就連當事人都無法分辨「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究竟是工作壓力,還是自己性格脆弱使然。

鄭若瑟建議,民眾在考慮提出職災給付申請前,不妨先自我檢視,每當夜裡輾轉反側,或出現抑鬱不安情緒時,心頭揮之不去的事是否多與工作有關?再了解一下自己的勞動條件,包括工時、休假、排班等是否符合法律規範?答案便呼之欲出。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醫師劉宗憲表示,信任病人是最基本的醫病倫理,但對給付單位來說,心理畢竟不比生理疾病容易認定,民眾申請職災給付時,除了醫師診斷書,若能主動附上病歷影本,或許能提高被採信的機率。

(中國時報)
--
醫學研究-藝術創造力也是精神病特質之一

瑞典最新醫學研究指出,創意工作者如作家、舞蹈家及攝影家等較容易出現精神疾病,但換言之,精神疾病往往也蘊含著創造力,若抱持這個觀點,醫治精神疾病患者將可開啟新的方法。

瑞典「卡洛琳斯卡研究所」(Karolinska Institute)在研究中指出,作家罹患焦慮、躁鬱症、精神分裂症、單極型憂鬱症及濫用藥物的機率都比較高,自殺的機率也高出一般人將近一倍。舞蹈家及攝影師則更可能受苦於躁鬱症。

研究顯示,總體而言,從事創意職業人士罹患精神病的情形並不比其他人高,但更易得到厭食症之類的精神疾病,乃至自閉症,研究報告發表於《精神病研究期刊》。

主持研究的奇雅加博士指出,這些發現顯示應該由新的角度來看待精神疾病,某些精神病特質可能是有益,甚至是求之不得的。

舉例來說,自閉症患者擁有設限但強烈的興趣,躁鬱症患者則擁有狂熱的動力,對於成就天才及創造力,都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專注力及決心。而精神分裂者的思想離經叛道,有時也能引發最重要的原創性因素,造就經典作品。

奇雅加博士指出,醫師若是能看出病人的疾病有某些現象是有益的,便可以開啟全新的治療方式。醫病雙方必須達成協議,決定哪些症狀該治療,其代價又如何。

(中國時報)
--
勞工奴隸化?/呂紹煒

羅 馬帝國時代,那些被鎖在貴族莊園中的奴隸,被視為主人的財產;不論有任何特殊的技術、能力、know-how,都不是自己的東西,而是主人財產的一部分。 因此,沒有一個奴隸能依靠技能遊走各地、尋找更高報酬的工作。最近一些事,讓人感到台灣有那麼一點把勞工奴隸化的味道。

立法院修《營業 祕 密法》,以更重的刑責嚇阻員工跳槽後洩密。朝野一片肯定聲,聽起來,員工跳槽不能把原公司的機密帶到新公司,非常有道理,合情合理嘛。但落到現實,問題就 多多。公司的高幹、高階技術人員,腦中藏的公司技術與祕密,當然部分來自公司、部分來自自己的貢獻,這筆帳該怎麼算?

如果只是偷帶公司 文 件或其它有形東西到對手公司,才算觸犯《營業祕密法》,這在認定上會較容易,但對企業主而言,恐怕會認為「不夠」,因為可能發生如大陸火箭(或導彈、太 空)之父錢學森的情況─他兩手空空、什麼文件都沒帶的從美國回到中國,但滿腦的祕密與技術,一股腦全帶回大陸,為大陸打下太空、導彈的基礎。所以,不能只 以是否攜出機密文件為標準。

員工換公司,一定會使用到從過去工作的企業學來的某些知識、技術,到底用到哪種程度才不算「洩露營業祕 密」? 還有,你怎能把一個人的腦袋,列為某企業的私有財產?官員都說此修法有嚇阻員工亂跳槽、洩露機密。但換個角度看,這是政府聯合企業,一起把員工─特別是市 場價值最高者─奴隸化;過去,一個高階技術人員或高幹,公司要努力給他好的待遇、福利,甚至「以國士之禮」對之,才能讓他願繼續效命;員工也能根據自己的 自由意志與偏好,決定自己的去留。

以後呢?甭對他太好啦,法有明文規定,他敢亂跳,咱就告死他,讓他坐牢。員工要跳槽,頭上永遠有揮之 不 去的司法血滴子在轉啊轉的。此法為告訴乃論罪,好處是由企業認定是否受損後決定提告,不會如公訴罪般浪費司法資源。但壞處也在此,碰到惡劣的企業主,就以 提告為樂,用法律威脅、玩死員工。

不僅企業想把員工奴隸化,政府與國家也一樣;陸委會與經濟部都說要與大陸協商,要透過政策工具約束 「不 當挖角」行為。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本周將在廣州舉行第四次例會,我方就要在會中要求大陸挖角台灣重要人才,必須提出對策。坦白說,這是以國家、政府的力 量,堵死勞工赴境外尋找更好待遇、福利之途,是一個為總體利益而犧牲個體權利與利益的集體意識。

如果,某工程師在國內的市場價值是百萬 元,但在大陸卻是五百萬元,他可以基於生活環境、習慣、家人親情、子女教育,甚至純然就是「愛台灣」等因素,繼續在台工作。但其它任何人,包括政府、國 家,都沒資格要求他為了「國家利益」、犧牲他那四百萬元的市場價值,只有他自己能作決定。政府憑什麼跑去跟大陸協商「不要亂挖角」?再一次,政府又把勞工 們奴隸化了!

(中國時報)
--
醫療體系崩壞 醫療業者責無旁貸/張錦特(長庚大學企管所特聘教授,本文由該所博士班共同完成)

台 灣醫療體系的「六大皆空」困境,引發許多討論。衛生署長邱文達於立法院報告也表示,未來將致力挹注五大科別和偏遠地區醫療資源、推動醫療過失刑責合理化、 提高全民健康保險五大科別支付標準及強化急診室安全等;此外針對護理人力,將持續改善勞動條件,預計一○三年將全部回歸正常工時,訂三班合理護病比等政 策。我們想從管理角度,來看醫療體系的崩壞危機。

健保制度扭曲了醫療體系,給付過低、「大病小病皆保」,導致醫師逃避高風險的急重症科 別,不願從事五大科而選擇風險低、不用值班的皮膚和五官科別,或者逃離五大科而從事「救醜不救命」的醫學美容陣容。護理人員也有類似情形,以大腸癌手術為 例,給付內容包括手術、X光、抽血、藥物和臨床護理作業等費用,其中就是以護理人員的臨床護理工作給付最低。此外,病患對急重症醫療的利用無所節制,也間 接讓民眾成為急重症醫療人員和健保資源剝削者。

全民健保應該支出多少錢才合理?醫療保健支出佔國內生產毛額比例,是最常見的指標。中央 研 究院九八年醫療保健政策建議書中提出,我國醫療保健支出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率僅略高於六%,遠低於美國、德國和日本。經濟學人資訊社於二○一○ 年發表的「亞洲醫療照護面對的挑戰」白皮書針對亞洲十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調查,雖然台灣二○○九年的醫療開銷佔GDP的六.六%,為亞洲各國之冠,其次為香 港、南韓、中國、印度和馬來西亞。但白皮書中同時也指出,亞洲國家的醫療開銷佔GDP比重,都遠不如歐、美,至於同為亞洲的日本則為九.五%。

今 年一月馬總統責成衛生署,研擬將國民醫療保健支出總額占GDP比重,由目前的六.七九%提升至七.五%,估計國內醫療保健支出可增加一千三百億元以上。若 以經濟合作發展組織的平均九.五%當標準,台灣的健保支出仍有成長的空間。監委黃煌雄曾進行健保總體檢,結論中並提出解決台灣醫界「五大皆空」現象的兩把 鑰匙,其中之一是提高五大科的支付標準。雖然現今台灣的經濟狀況不佳,甚至有些學者持相反的看法,認為要改善健保的虧損應縮減保健支出,但正如同諾貝爾經 濟學獎得主克魯曼所言,台灣健保的主要問題是投入不足,因此提高對健保的投入確有必要。

醫院的收入幾乎有九成來自健保,調高政府的醫療 保 健支出、提高五大科的健保給付,醫護人員的待遇、執業環境及人力短缺問題是否真能改善,尚須取決於醫院管理者的想法和道德觀念。若醫院管理者依然把錢用於 擴充設備、擴大醫院規模,而不致力於充裕護理人力及改善醫師和護理人員工作負荷,則支付標準再怎麼調高也沒用。

依據《天下雜誌》今年 「一 千大調查」結果,醫療產業竟被列屬為高獲利的當紅產業。這些財團法人醫療集團所得盈餘豐厚,非但未回饋院內醫事人員,反而一邊拿著盈餘四處擴張建分院,另 一邊卻精簡人力,壓榨醫事人員超時超量的工作,成了名副其實的「血汗醫院」。近日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宣布,將拿出三.三六億元加發基層員工特別獎金,而且 「不會裁員、不放無薪假」。對照動輒喊出經營困難的「高獲利」醫療集團,更是何其諷刺。

長遠看來,醫療發展須與道德結合,除健保改革外,醫院管理者的道德觀念、醫護人員的醫學倫理和道德,加上民眾的就醫公德,才能讓面臨崩壞的台灣醫療有一線生機。

我 們建議參考美國保險,依據各醫療科的訓練成本、醫療過程的成本,以及醫療風險評估來定出各科的保險給付;提高政府預算對於健保財務的投入,調整診察費和護 理費的比重。此外並加強並擴大慢性疾病整合門診的施行,以避免重複用藥及減少藥害;合理的調整部分負擔,尤其是提高急診和醫學中心的部分負擔,拉大醫院和 診所之間的醫療費用差距,以減少民眾小病到急診或大醫院就診的就醫行為。衛生署應利用評鑑手段,規範合理的醫師和護理工作負荷,以減少醫護人力的流失,才 不會讓醫療品質淪為口號。

(中國時報)
--
弱勢者訴訟靠王牌律師?/吳統雄

近日,日劇《王牌大律師》 掀 起極大反響,主角律師唯利是圖,為求勝利,不擇手段。而據筆者長期在台美兩地參與弱勢扶助的經驗,觀察到拯救弱勢者的力量,其實是建在三根支柱上:巨額的 懲罰性損害賠償、勝訴抽成式的律師費用,與認罪協商/庭外和解的制度。這不僅也是日本的現象,且是源於美國的訴訟生態。

在台灣損害賠償 普 遍偏低,經常不足補償真正的損失,更難有懲罰性意義。若無懲罰可能性,經濟上的強者根本懶得理會弱勢。譬如《王牌大律師》中大企業對被汙染的全村老村民, 在律師出頭前,只願意付一千萬慰問金、且不肯停工。但律師搜證後,提出十五億賠償金、永遠停工的懲罰訴求。大企業發現有可能敗訴,才達成五億賠償金、停工 至排除汙染源後才得復工的和解方案。

律師為什麼投入一切搜證,以代弱勢出頭呢?因為他可以抽三成:一億五千萬元。這樣很多嗎?美國最高時可以抽到五成!律師也是一種職業,不是滴水不進的神仙,當然必須收費。

台 灣檢察官的起訴狀,其實不乏是由告訴人律師所代筆。蒞庭檢察官在整個審判過程中,只說四個字:「如起訴書」。台灣一般律師若是論案計酬,每案也要六、七萬 元,對弱勢者而言,仍是不小的負擔。請不起律師的弱勢告訴人,提起案情又有點複雜的訴訟,便發生過草率不起訴結案的例子。

巨額賠償與律師分成是否會鼓勵訟源呢?則必須靠認罪協商/庭外和解,與配套的「訴訟準備」共同平衡。

以美國為例,律師「訴訟準備」包括:負起調查搜證責任,把證據書面化、進行宣誓、並與對造確認。也就是把「調查庭」的工作全部都完成了,雙方都了解對方手上可用的證據,自然較有機會能達成協商或和解,不像台灣經常在事實審纏訟好幾年。

「訴 訟準備」若堅守「具體證據法則」,檢辯與法官的結論就不會有太大差距。在證據充分下,檢察官對被告有極大的認罪協商權力,從輕、從重有如天淵。而附帶民事 賠償,也以庭外和解為輕,如果一定要上庭,可加判懲罰性賠償,相差可達十倍以上。律師為了當事人的最佳利益,如果證據明確,會勸當事人認罪賠償,以縮小受 懲罰範圍,也減少絕大訟源。

據美國司法統計,九成以上訴訟都是認罪協商、庭外和解。有些州的民事官司,會開庭的更低於百分之二。

台 灣的新制訴訟程序,已經給了檢察官極大的可協商和解空間,但實務上,檢察官似乎還是習慣於起訴或不起訴,在兩極選項下,當弱勢者對抗富貴者,較易有成為犧 牲者的可能。以媒體侵權案為例,我們熟知的勝方包括:副總統呂秀蓮、交通部長蔡兆陽、台塑長子王文洋、漂亮寶貝陳純甄…全部都是:高官巨賈、公共名流、媒 體寵兒。

而他們獲勝原因,都是「不得單憑已揭露之情事,輕率推測其他相關而未經揭露之事實。」根據這個標準,媒體報導對升斗小民的侵權,為數並不少。但我們所收集到的案例中,升斗小民對媒體的訴訟獲勝率是「零」,印證了弱勢者正義難伸的現象。

天下沒有十全十美的制度,這三根可保護弱勢的司法支柱,也不可能突然全盤移植進台灣。唯台灣有弱勢者缺乏司法扶助的事實,如何參考這三根司法支柱的精神,應也是司法改革的一個思考方向。(作者為世新大學資訊管理系/台灣大學資訊傳播學程教師,弱勢司法扶助義工)

(中國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