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4日 星期五

新聞自選輯 20121214

醫療糾紛強制調解 避免醫病纏訟 醫師出走

醫療糾紛處理有重大變革!行政院會昨通過《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草案,對不屬於醫事 人員明顯故意或過失責任,也不是病人身體狀況所造成「灰色地帶」醫療糾紛,採強制協調,並透過衛生署醫療事故補償金給予補償。衛生署長邱文達說,《醫糾 法》可解決醫病糾紛時,病人多年纏訟的折磨,及醫護人員擔心挨告而出走,造成醫療「五大皆空」。若本會期完成立法,最快後年上路。


患者家屬李永信表示:「7年前妻子因插鼻胃管變成植物人,我撤銷刑事訴訟,向醫院求償照顧妻子後半輩子,目前官司還在更一審,家屬的煎熬沒人體會,行政院修法只顧醫界聲音,有傾聽家屬的心聲嗎?」

法官:有違憲之虞
控告台大醫院誤割膽囊的台北地院審判長李英豪則說:「法律之前人人平等,不應對醫師有特別對待。」至於要求醫療糾紛先協商才能告,他認為,這限制了人民訴訟權,有違憲之虞,他個人並不認同。
衛 生署醫事處副處長王宗曦說,《醫糾法》草案融入Apology Law(道歉法則)精神,明定發生醫療糾紛時,醫院應指派專人向病人、家屬溝通說明,並勇於表達遺憾、歉意,先期消弭爭議。醫院也應成立關懷小組與病患及 家屬溝通說明,先進行調解,若不能和解,病患也可向縣市衛生局成立的醫療糾紛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若都行不通,才能提出司法訴訟,或向衛生署成立的醫 療糾紛審議委員會提出醫療事故補償。
衛生署醫事處處長許銘能表示,經衛署召集補償審議會討論,在排除醫師明顯疏失等因素後,病家可望獲最高200萬元補償金,不過,病家拿到此補償金就不能再提民事訴訟,但公訴的刑事訴訟除外。

2個月內審定補償
實務上,因病人處於弱勢,取得證據困難,草案也規定,醫院必須2日內提供病歷,且調解程序不收費用;並採迅速審定補償原則,應於2個月內完成醫療事故補償金審定。至於補償基金規模1年約10億到12億元。
據衛生署資料,1987到2010年司法單位送衛生署醫事審議委員會鑑定案共7393件,經審議其中近2成為醫師有缺失或可能疏失、近7成為醫師無疏失,當中刑事案約佔8成,造成兒科、內科、外科、婦產科、急診等找不到醫師的「五大皆空」現象。

「表歉意應視個案」
具 醫師背景的藍委蘇清泉說,病人或家屬常以刑逼民,希望告刑事換得賠償,即使醫師不一定會被判刑,還是先告再說,這對醫師造成困擾,民眾告人要舉證也很麻 煩,修法後,只要病人受傷害,不論過失是源自醫師或醫院,都可以求償,先賠再說,醫師也不用動不動就上法庭,對醫病國家是三贏。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余明隆肯定醫療糾紛處理新法建立調解先行原則,但是否須明確表達歉意,恐須視個案而定;至於補償制度,希望建立類似藥害救濟制度模式,應能減少不必要司法訴訟。

「審議補償無真相」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研究員張雅婷說,現行各縣市衛生局已有調解醫療糾紛機制,但做不好,醫療糾紛才會這麼多。台北市醫師公會醫事法規委員會副召集委員施肇榮說,審議補償制度只能填補民眾損失,無法還原真相,恐無法減少醫糾訴訟。

《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草案重點
調解先行原則:病人提出民事或刑事訴訟前必須先提出調解程序,調解不成才提訟。
Apology Law(道歉法則):發生醫療糾紛,醫院應成立關懷小組,並表達遺憾、歉意。醫院須2日內提供病人病歷。
補償原則:須有理由可懷疑醫療事故的發生,非醫事人員故意或過失,也非醫事人員無過失。
設置醫療事故補償基金:來源:醫療機構及醫事人員繳納分擔金、政府預算、菸品健康福利捐、捐贈等收入。預估1年10億至12億元。
不補償事由:以治療目的之美容醫療;藥害、疫苗預防接種等申請救濟;病人原有疾病的病程進展造成意料中死傷,不予補償。

報你知 「道歉法則」不等於認罪
醫 師公會全聯會法律智庫副執行長、長庚醫院心臟外科主治醫師林萍章昨說,道歉法則(Apology Law)源自英美法律,主要是透過醫院內的單位,在醫療糾紛發生時先行調解,無論是否承認對錯,都會先表達遺憾、讓步之意,但不代表這是日後走上訴訟的認 罪根據,藉以緩和醫病間的對立關係,除可讓患者獲得該有補償與後續治療,也減少醫糾案件走上訴訟的機率。

醫療糾紛案例
2011年提告 台北地院審判長李英豪,在台大健康檢查10年,長期追蹤膽囊息肉,2009年開刀切除膽囊後,卻發現沒有息肉;因此怒告醫師胡瑞恆等人。
2008年提告 藝人甄珍與銀霞兩姊妹的母親張鳳琴,2000至2005年三度到宏恩醫院就診,醫生診斷為痔瘡、腸炎、息肉,未深入檢查延誤就醫;2007年發現為大腸癌第三期,隔年過世,家屬認遭誤診提告。
2007年提告 高雄長庚搞錯檢體,誤判整形名醫曹賜斌罹患攝護腺癌,曹前往美國手術後發現未罹癌,其後出現尿失禁等多項後遺症,憤而控告長庚醫院和醫師。

名醫:減少被告的恐懼

以 神經再生術聞名國際的名醫、台北榮總神經修復科主任鄭宏志,2009年曾為一名轉診的患者進行頸椎手術,術後因出現四肢麻木狀況,患者控告他業務過失重傷 害,官司一直到今年10月才獲不起訴處分。鄭宏志昨受訪認為,《醫糾法》草案有助改善醫病關係,也可讓醫師在救人之際,減少被告的恐懼。

「病患受益最大」
鄭宏志說,他從醫以來都在努力挑戰困難手術以幫助病人,當年術前已充分告知患者手術相關風險,卻仍被告,近幾年官司纏訟,讓他很沮喪,不懂為何「救人還被告」。
中國附醫感染科主任王任賢支持建立醫糾調解制度,認為若強制協調,將可把事情攤開來看,做專業討論,對解決醫糾有很大幫助,也可改善醫病關係。
中山醫大附設醫院副院長曾志仁說,修法至少可減少醫療糾紛,他樂見修法,且修法不止保障醫師,病患將是最大受益者,因醫生無後顧之憂,會更願意投入重症醫療。

糾紛不見得減少
和信醫院副院長謝炎堯則認為,醫療事故補償制度不會減少醫療糾紛,因民眾仍可能因賠償金太少堅持提告。馬偕醫院副院長張文信肯定政府設置補償基金立意,至於能否減少醫療糾紛持保留態度。但2人都說修法後會配合政府法令,成立院內關懷小組、協助醫糾病家取得病歷等。

醫「明顯過失」才有刑責

行 政院會昨通過《醫療法》修正草案,新增醫事人員執行醫療業務,以故意或違反必要的注意義務,且偏離醫療常規,致病人死傷,才負刑事責任,以免醫事人員擔心 負刑責而不願採取積極性醫療。衛生署副署長林奏延舉例說,原要切除左腳卻切除右腳、癌症劑量用錯等案例,都是明顯錯誤,醫生就必須負刑責。

醫界:樂觀其成
法 務部統計,自2002年至今年6月止,沒有醫師因醫療糾紛入監服刑。醫師因涉業務過失致死被起訴、聲請簡易判決處刑共128件,定讞案99件(其餘仍審 理);其中有罪49件,判處罰金刑1件、拘役3件、6個月以下徒刑37件(均易科罰金),逾6個月刑責有8件,但全部獲緩刑。法務部政務次長陳守煌表示, 法務部反對醫療糾紛除罪化,但支持醫師刑責合理化,除非醫療過失情事非常明顯,否則應送鑑定,尊重專業判斷。
高雄榮總副院長張宏泰認為,《醫療法》修正草案算是醫界主張去刑責化的折衷版本,但應能減少不當的刑事告訴與不必要的訴訟心力耗費,「醫療人員會覺得安心一點,修法方向正確,樂觀其成!」
已 開辦醫療調解的台中法院一名不具名法官認為,政院修法以醫師須「故意」、「明顯過失」才負刑責,可預見未來多數醫療疏失刑案均不會成立,患者雖可訴請民事 賠償,但因無專業知識,無法和醫師站在同一對等地位,建議在修法同時應成立「醫療扶助基金會」,提供患者更多協助,而在醫療訴訟案中「醫界能夠講真話」才 能讓患者認同理解。

民斥政院沒良心
不過,因妻子安胎死亡、官司纏訟8年的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教授徐晉元不滿修法,痛斥政院「沒良 心」、「罔顧病患權益!」他指出,就算符合醫療常規的醫療行為,只要稍有疏失都可能造成病患死亡,「我太太就是打抗凝血劑致死,這是符合醫療常規行為,卻 害死了我太太。哪有醫師會故意弄死病人?限縮刑責根本是欺負弱勢病患!」
徐晉元說,就算有民事補償配套,又能賠多少?台灣的人命根本不值錢!任何職業都有風險,憑什麼醫師可豁免業務過失刑責?

(蘋果日報)
--
醫療過失灰色地帶 可申請補償

限死亡或重大傷害 須放棄訴訟

行政院院會昨通過「醫療法第八十二條之一修正草案」,將醫療刑責明確化;同時提出配套的「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草案」,醫療過失灰色地帶可申請補償,但不可與訴訟併行,只能「二擇一」,提起訴訟就不得申請補償,以避免病人重複獲利。

另為避免有心人詐領,明訂補償給付限於死亡或重大傷害二類,目前給付金額上限未定;非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之美容醫學醫療行為也不予補償。

故意或違反注意義務 須負刑責

「醫療法第八十二條之一修正草案」經六次跨部會會議審查,行政院昨天才定案,未來醫事人員故意或違反必要之注意義務且偏離醫療常規致病人死傷者,負刑事責任。但屬於醫療上可容許之風險,不罰。

院會昨也通過制定「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草案」,針對「難以分明責任歸屬者」的醫療糾紛,若造成死亡或重大傷害,設「補償基金」,在兩個月內做成審定,必要時得延長兩個月,但以一次為限。

衛生署副署長林奏延說,補償基金規模,一年約十億元至十二億元。衛生署醫事處處長許銘能補充,補償上限將參考生育補償或藥害救濟,可能是兩百萬元,不過一旦領了補償,民眾就要放棄民事訴訟和刑事自訴。

未來縣市衛生局應建立諮商機制回答民眾的問題,並設立醫療糾紛爭議調解會,醫院也要成立「關懷小組」,與病人溝通;調解破局,病人可另走訟訴程序或直接向中央申請補償。

補 償基金來源包含醫療機構繳納醫療風險分擔金、政府預算、菸品健康福利捐、捐贈收入等;政府預算撥充及菸品健康福利捐,以不超過醫療事故補償基金總額之三 十%為上限。補償基金還設有「追償返還機制」,若事後發現是醫事人員故意或過失行為所導致的醫療過失,政府可向醫療機構或醫事人員追回補償金。

醫改會︰調處沒期限 恐過追訴期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研究發展組研究員張雅婷擔心,調處時間沒有期限,如果拖太久可能會超過法律追訴期。

此外現行調處機制的品質令民眾難以信任,且補償上限可能也無法取代民事判賠對某些終身傷殘個案的幫助,建議衛生署先對財源與需求進行通盤分析。

台灣醫院協會理事長楊漢湶認為,草案若能有效減少不必要的醫療訴訟,對於五大皆空科別有莫大幫助,醫界樂觀其成,也願分擔補償基金。

(自由時報)
--
醫護開錯刀、給錯藥…才有刑責

行政院會昨天通過醫療法修正草案及配套的醫療補償法草案,未來醫護只有在故意,或開錯刀、給錯藥等重大疏失並致病患死傷,且非屬特殊情況,才擔負刑責;並盡量導引以民事賠償、基金補償解決。

衛生署副署長林奏延舉例,除故意外,像左腳開成右腳、癌症病患用藥劑量過高致傷亡等明顯疏失,醫護才有可能擔負刑責;同時也須審酌客觀情況,像偏遠山區遊覽車墜谷意外,若傷患同時湧進醫護、設備均不足的地區小醫院,即須衡量其醫療水準、設施。

至於一些無法判定是否屬醫療疏失的灰色地帶,補償法草案也明定由衛生署成立補償基金,一年規模約十到十二億元,並明定審定補償原則須於兩個月內完成。至於補償基金來源,政府出三成,另外則由醫院、醫護繳納的醫療風險分擔金,以及菸品捐等支應。

陳揆於院會後指出,醫療補償也可能產生道德風險問題,法案中雖已設計相關管控機制,但衛生署也須持續追蹤;此次修法是動用社會資源處理特定形態糾紛,以後類似法案應先有白皮書論述,尋求共識,再來制定法規,以求立法過程更順暢。

台灣每年約有卅六名醫師被刑事起訴,醫界抱怨成罪人,也造成醫師出走。為使醫病雙贏,政府擬具醫療法第八十二條之一修正草案。

配套的「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草案則明定醫療糾紛的強制調解及補償機制,亦即,民眾如遇醫療糾紛須先進入調解程序,如調解不成、且屬無法判定責任歸屬、處於灰色地帶的醫療事故,即可申請補償。

林奏延解釋,醫師或醫療機構有明顯錯誤,或屬病人因素、病人的自然病程,均排除在補償範圍外;如調解不成、民眾也不願意尋求基金補償,才可進入民事、刑事訴訟。

草案也明定發生醫療糾紛時,醫院需成立關懷小組,由醫院法務、社工等對病患即時說明溝通;病人如要調閱病歷,醫院須兩日內提供。



醫糾協會:拿全民錢補醫師過錯 不合理

行政院院會昨天通過醫療法八十二之一修正草案以及醫糾處理法草案,再度引爆不同團體間的論戰。衛生署副署長林奏延說,明定醫事人員執行醫療業務應負的刑事責任,也明訂違反注意義務的判斷標準,希望能創造出醫病法三贏的局面。

衛生署醫事處長許銘能說,除了醫療刑責合理化外,還有補償金制度的設計,給予灰色地帶的醫療家屬一點補償,讓糾紛及早落幕。補償金補償金額最高多少,將參考藥害救濟補償金來訂定。

衛生署醫事處科長石村平說,修法後,面對醫糾的病患可以先尋求醫院內關懷小組調處,若不滿意,可以要求院方在兩天內提供病歷,再決定救濟方式,包括和解、補償金,還是訴訟。

石村平說,調解先行原則實施後,若選擇補償金,就不能再提起民事訴訟,以減少訴訟對家屬和醫師的折騰;調解需時六個月,比起冗長的官司快很多,補償金則要在四個月內完成,讓病患能先拿到錢。

石村平說,若病患死亡,檢察官就要介入。若此時病患家屬選擇先拿到補償金,刑事訴訟仍會進行,此時再附帶民事訴訟則是新法所容許的。

對此,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研究員張雅婷說,醫療爭議發生後,民眾常無法即時取得完整關鍵證據,也無法得到充分溝通說明,只好迫而藉由刑事程序來取得病歷證據,或彌補民事訴訟時舉證的弱勢。

張雅婷表示,在國外,獲得補償金的民眾,還是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在台灣卻要二選一,不合理。

不過代表醫界團體的台灣醫院協會理事長楊漢湶說,這樣的修法「很好」,希望立法院能夠支持。

醫糾關懷協會理事長李福民則說,修法可以看出衛生署袒護醫事人員,拿全民的錢來幫「補」醫師的過錯,實在不合理。

(聯合報)
--
醫療過失刑責 範圍限縮

行政院會昨(13)日通過「醫療法」、「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草案,明定醫事人員的刑事責任,限縮在「故意」或「違反必要之注意義務且偏離醫療常規致病人死傷」,屬醫療上可容許風險不罰。

另外,未來醫療糾紛制度將有「調解先行」和「及時醫療補償」,對於灰色地帶的醫療糾紛,由政府成立補償基金,補償病人、家屬,盼糾紛盡早落幕。

行政院初步決定,將審查醫療糾紛提供及時補償金的審定時間,明訂為2個月,必要得延長一次,邱文達說,補償基金預計每年有10到12億元的規模,日前衛生署研議最高可以賠償200萬元,但未見於本次修法條文中,邱文達說,這要等立院審查三讀後,再由衛生署訂立的辦法決定。

補償基金來源包含醫療機構繳納醫療風險分擔金、政府預算、菸品健康福利捐、捐贈收入等。政府預算撥充及菸品健康福利捐,以不超過醫療事故補償基金總額的30%為上限。

在 這次通過的「醫療法」第82條之1修正案中,並未納入「重大過失」的文字,將刑事責任限縮在「故意」,或「違反注意義務」,並將醫療上可容許的風險,及當 時當地的醫療水準列為不罰標準,被外界認為,醫界裁量空間過大,影響病人權益,衛生署長邱文達解釋說,「重大」二字並未被法界接受,擔心有認定上的疑義, 所以未放進條文中。

衛生署副署長林奏延舉例,包含傷左腳開右腳、用錯癌症用藥劑量等,都屬於刑事責任的過失範圍。

草案也仿照紐西蘭「意外無傷害過失補償制度」,建立一筆醫療事故補償金,給予灰色地帶的醫療糾紛病人家屬一點補償,盼糾紛盡早落幕。

陳說,醫療事故是從醫療風險難以明確責任歸屬的原則進行補償,有可能產生道德風險的問題,法案中已設計避免道德風險管控機制,衛生署應持續追蹤。

(經濟日報)
--
死亡最高補償200萬元 除非故意 醫療過失免負刑責

醫 療糾紛朝向除罪化跨出一大步!行政院會昨通過《醫療法》第八十二條之一修正草案,明定醫事人員執行醫療業務若故意或偏離醫療常規導致病人死傷,才有刑責。 行政院會同時通過《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草案,建立新的醫療糾紛調解機制,包括成立補償基金,讓病人選擇金錢補償取代漫長的司法訴訟,以促進醫 病關係和諧發展。

近年醫病紛擾不斷,不論是開錯刀或醫師擔心刑責而婉拒醫治病人,造成諸多憾事。據衛生署統計,每年提報醫審會鑑定的醫療糾紛達五五○件,實際醫療糾紛更可能多達五千到六千件,醫病關係處於緊繃狀態。

現行醫療法第八十二條規定,醫療機構及醫事人員執行業務致生損害於病人,以「故意」或「過失」為限,負損害賠償責任。新增第八十二條之一進一步釐清醫事人員刑事責任,除非是故意,若屬於醫療可容許風險的過失,可排除刑事責任。

不過,醫療行為是否有無過失,仍應以當地醫療水準、醫療設施等客觀情況來判斷;若偏離醫療常規致死,仍有刑法業務過失致死罪責。

此外,《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草案建立一套調解機制,未來若發生醫療糾紛,病人提請民事訴訟前,應先經過調解程序,否則不得提起民事訴訟。進入刑事訴訟中的案件,檢察官或法官取得家屬同意,也可移送調解。

根據該草案,政府將設醫療補償基金,做為醫療糾紛補償來源,並設調解會審查評鑑;基金一年約需至十到十二億元,政府公務預算最高分擔三成,其餘基金來源包括醫院、菸品健康捐等相關收入。

補償原則採補大不補小,僅限於死亡、重大傷害兩類,前者上限兩百萬元、後者一五○萬元,並於兩個內完成審查,補償金額另訂之。衛生署解釋,補償限於兩類是要避免醫療人員認為無須負賠償責任,影響自律與醫療品質。

再者,即使病人獲得補償金,最後若法院判決認定醫療糾紛是醫療機構或人員過失,將由政府向醫療機構或醫療人員請求返還賠償金。

衛生署官員解釋,以往曾發生病人採用醫事人員的道歉言語進行提告,希望爭取更多賠償金額。這次草案限制調解與民事訴訟手段只能二擇一,民眾獲補償後又提起民刑事訴訟,就要退還補償金。

台大教授賴秀穗的慘痛經驗… 醫死人賠償 兩百萬根本不夠

「打 了十五年官司,最後贏了卻喚不回她!」台大獸醫系名譽教授賴秀穗妻子、知名口蹄疫防治專家何維莊多年前因子宮肌瘤摘除手術,因麻醉師操作不當,腦部缺氧變 成植物人,去年過世。賴當時狀告法院,獲賠四千五百多萬,創下我國醫療疏失案件病患賠償最高紀錄,但愛妻已撒手人寰。

「每天在醫院和法庭奔走,身心俱疲,但最後得到什麼?」賴秀穗嘆,當初醫院願意私下賠償一百萬,但當醫療費都不夠,他查遍醫學文獻、請教各專家,才確認有醫療疏失。「民眾如果沒有醫療專業背景,打官司只會兩敗俱傷。」

賴秀穗說,樂見行政院通過醫療糾紛法草案,但醫療事故補償金衛生署研議最高賠償兩百萬元,「一個人的生命怎可能只值兩百萬?」根本不能解決問題,應參酌被害者年齡、背景、家庭是否能負擔醫藥費等,給予一定賠償金。

他並感嘆,十五年來照顧妻子醫藥費就花了兩千萬,律師費也花了三百多萬,「但家屬要的不是錢,而是一個交代」。每天看著妻子靠機器維持生命,四肢逐漸萎縮,不管多少錢都喚不回她。

醫改會研究發展組研究員張雅婷則表示,草案規定若醫糾個案僅屬民事訴訟層級,就須「調解先行」,刑事自訴案件也有可能被法官強制交付調解。但醫糾調解常曠日費時,調解成功率又不高,未來恐有更多民眾面臨調解破裂,又超過法律告訴期「兩頭空」的窘境。

醫療糾紛法草案明定醫事人員的刑事責任,限縮在「故意」或「違反必要之注意義務且偏離醫療常規致病人死傷」。賴秀穗說,相信醫師絕對不會故意犯錯,但如果導致醫療疏失,就須勇於承認,而不是躲在專業背後。

(中國時報)
--
沒吃到飽 手機上網反貴16% 變相迫用戶升級消基會:不合理

政 府官員先前釋出「取消吃到飽才能解決網路塞車」言論惹議。消基會昨公布3大電信業者行動上網非吃到飽資費比較,認為業者提供的方案,費率比吃到飽還不划 算,變相迫使消費者改用吃到飽方案。消基會還批,政府建置4G進度比菲律賓落後4年,還稱吃到飽方案是塞車元兇,根本不合理。

據國家通 訊 傳播委員會(NCC)統計至今年10月底3G上網用戶已達1500萬戶,用戶平均每月使用傳輸量約1GB。消基會檢視電信業者官網表示,中華電信1GB以 上的方案為5GB及吃到飽,5GB方案月租750元,超量收費上限1100元,比吃到飽費率950元要貴16%。
遠傳雖有1GB月租675元方案,但超量收費上限900元,也比吃到飽費率775元貴16%:台灣大僅提供最多800MB、699元方案、收費上限800元,與吃到飽方案收費相同。

應推出中用量方案
台大電機系教授林宗男表示,若使用者僅瀏覽網頁、臉書、偶爾收電郵,不做照片上傳或看影片,每月上網量就易達1GB,業者應提出更多和更合理的中用量資費案,否則等同變相強迫民眾辦上網吃到飽方案。
林宗男也說,菲律賓去年就進行4G商轉,寮國也在上月進行4G商轉,台灣政府卻要遲至明年底才釋出4G執照,後年才商轉,等同進度落後菲律賓4年、寮國3年,應加速建設,不該認為上網吃到飽是網路塞車元兇。

4G輸寮國「丟臉」
民眾黃希盈說:「我不是重度上網者,到家裡也用Wi-Fi,電信業者推的低用量讓人吃不飽,超量卻要付很多錢,很不合理。」民眾趙慧琦說:「4G建設速度竟輸寮國,政府不從根本解決問題,還推說吃到飽造成塞車,很丟臉。」
中華電信表示,也推了1GB上網促銷方案,但需搭語音資費。遠傳電信表示,現有小資抗漲優惠促銷,合約第1年月付100元可享1GB傳輸量優惠,第2年月付200元可享有1GB免費傳輸量,不過需搭配語音資費。台灣大表示,今年7月起推199元內含1GB超值上網包專案。

價格規範下周出爐
NCC 發言人虞孝成表示,業者應視市場需求提供更貼近消費者的資費,政策方向會朝此要求,目前已加速4G釋照作業。針對電信費率調降,NCC主委石世豪昨在立院 受訪時表示,預計下周三價格上限管制規範就會出爐,會讓消費者端享受到價格下調的結果,預期會朝更合理方向調整。

(蘋果日報)
--
消基會指8成業者不提供1GB常態方案 手機上網無中量資費 逼人吃到飽

消基會批評,電信業者手機上網「非吃到飽」方案沒誠意!

消基會調查發現,高達八成的業者未能提供一GB的常態性中量資費方案供選擇,其中又以遠傳可選擇的傳輸量方案最低,「Smart」資費方案的傳輸量由三百MB直接跳到無限。至於非吃到飽的超額資費也貴得嚇人,費用逼近吃到飽方案的兩倍。

消基會籲NCC督促業者提供

消基會呼籲NCC督促業者提供更多不同級距傳輸量的資費方案,且非吃到飽的超額費率也不宜過高,否則一下就超過吃到飽資費。

消基會引述民間市調業者近期的「手機費率調查」結果,手機可行動上網的民眾,僅十四%對目前的上網速度感到滿意或非常滿意;高達六成五的民眾希望能「維持上網吃到飽方案,且推出其他彈性費率」。

消基會昨天公布國內五家電信業者「非吃到飽」服務的比價結果,實際試算了國人最常使用的一GB上網傳輸量費用,結果發現,八十%的業者實際計費後都超過收費上限,甚至高出三倍多,儘管多數業者都設定了「收費上限」,但還是比吃到飽方案高出數百元。

消基會董事長張智剛及副秘書長林宗男指出,目前國內業者推出的常態性手機上網費率級距,除亞太電信以外,八十%都沒有提供市場需求最大的一GB等級中等使用量供選擇。

傳輸量使用未滿 應享折扣

消基會統計,五家電信業者所提供的十八種非吃到飽資費中,如果排除台哥大行動上網及亞太電信Smart Net類似吃到飽方案,仍有十三種非吃到飽方案的傳輸量在五百MB以下,所佔比率高達八十一%,根本就是為了要消費者選擇吃到飽的伎倆。

另外,消基會也建議應推出「傳輸量使用未滿享折扣優惠」方式,例如可使用五百MB傳輸量的用戶,如果當月未滿五百MB就可享折扣,以鼓勵消費者使用免費Wi-Fi上網,解決3G上網壅塞問題。

電信業:另推資費優惠專案

對消基會的批評,電信公司均表示資費方案其實相當多元。台灣大哥大表示,今年七月起針對中等使用量用戶,推出月付一九九即可享一GB上網傳輸量。

遠傳電信表示,「小資抗漲優惠專案」促銷方案,搭配語音,合約前十二個月只要月付一百元即可享有一GB免費傳輸量的優惠,第十三至二十四個月也只要付兩百元。

中華電信行通分公司行銷處長林文智表示,會推出更多方案,貼近消費者需求。

NCC發言人虞孝成則表示,樂見電信公司推出更多有利於消費者的方案,滿足需求。



電信業生吞消費者 NCC裝瞎不作為

國人很愛「吃到飽」。對業者來說,「吃到飽」利潤不高、卻能殺出一條血路;對消費者來說,「吃到飽」偶爾能滿足口腹之慾,但對健康不好。強推吃到飽,看似消費者佔盡好康,其實卻是業者穩賺不賠的經營撇步。

NCC統計,國內數據傳輸服務用戶每月平均使用傳輸量為一GB,如果電信業者推出價格平實合理的「一GB套餐」,絕對比「吃到飽」更叫好、叫座,業者明知市場有需求卻不推,硬要消費者揀滿漢全席,吃不下的、剩下的就全是業者賺的。

以 時下最夯的網路影片「騎馬舞」為例,長約四分鐘,用量為二十五MB,民眾如果選用了中華電信上網傳輸量十MB、非吃到飽資費五十元方案,重看幾次就會超過 一GB,荷包就得失血一千八百元;付不起的,就只能勒緊皮帶。「願者上鉤」的使用者付費理論,是照顧?還是剝削消費者?

台灣市場的不公平不只是消費者選項不多,連科技建置都跟不上時代,3G頻譜拍賣了四百八十八億元,政府取之於民,卻沒有用之於民,拿了錢,卻沒有改善頻寬,創造更多雲端價值,反而放任業者唬弄消費者。

台灣今天將開賣iPhone5,蘋果引以為傲的4G傳輸,台灣根本英雄無用武之地,4G得等到明年底才釋照,規劃遠落後菲律賓四年、寮國四年、非洲三年;政府無能,讓台灣消費者花了大錢買了寶劍,卻只能藏在劍鞘裡,以後再用。難道,政府不用為此道歉?

(自由時報)
--
手機方案多吃不飽 迫用戶選吃到飽

強力質疑取消手機上網吃到飽的消基會昨天再炮轟業者,目前非吃到飽的方案中,根本沒有適合多數民眾用量的方案,民眾只好選擇吃到飽;未來若取消吃到飽,消費者恐會被收取大筆超額費。

消基會檢視國內五大電信業者資費方案發現,十六種非吃到飽方案中,高達十三種傳輸量都在五百MB以下。但NCC調查顯示,國內手機用戶平均每月上網傳輸量達一G,多數非吃到飽方案根本讓消費者「吃不飽」。

消基會舉例,中華電信五百MB方案的再上一層就跳到五G,因收費高,平均用量一G的多數消費者只好選擇吃到飽;遠傳電信在吃到飽之外,甚至從三百MB直接跳到無限。

消基會說,業者未提供中用量資費案,未來若取消吃到飽,多數民眾要怎麼選?選五G太浪費錢,選五百MB又不夠用,恐遭收取大筆超額費。

消基會說,中華電信五百MB方案要價四五○元,以多數民眾用量的一G計算,加上超額費率後要一三九三元,難怪許多消費者乾脆直接選擇吃到飽方案。以片長約四分鐘、廿五MB的騎馬舞影片為例,若選五百MB,一個月看廿次就可能超額傳輸。

消基會強調,吃到飽並非造成網路塞車元兇,政府提出取消吃到飽是搞錯方向,還會讓消費者面臨高資費。消基會要求政府加速建設四G網路、增加頻寬,也呼籲業者推出更適合民眾使用的中用量資費案。

(中國時報)
--
Google地圖重返蘋果iOS6 增即時路況

不爽蘋果公司地圖的iPhone用戶可以解脫了!Google昨推出專為iPhone打造的Google地圖App,內建建議路線的語音導航、查看全球逾10萬商家內部圖片等功能。
Google宣布使用iOS 5.1或以上版本作業系統的iPhone或iPod Touch,皆可用新Google地圖App,它支援繁體中文等29種語言。

尚無iPad版本
這款免費App已可在iTunes商店(http://goo.gl/ FmWa0)下載。但目前尚無iPad版本。
蘋 果今年9月推出iOS 6作業系統,換上自家地圖服務,但資訊不夠詳盡且錯誤百出,許多建物和地形更變形或崩壞,負評如潮,監督行動軟體部門的資深副總裁佛斯特(Scott Forstall)拒為此缺陷道歉而被勒令離職,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更親上火線向大眾道歉。
如今Google地圖以App型態在 iPhone大復活,且內建以往僅限於Android系統的功能,包括取得即時路況、公共交通工具路線、建議行車路線的語音導航,還能透過「街景服務」瀏 覽世界各地的360度全景圖、逾10萬商家的內部圖片,及全球各地的高解析度衛星圖像。

(蘋果日報)
--
iPhone版Google maps Maps上架 用戶叫好

蘋 果今年六月發表自己開發的Maps應用軟體,取代Google Maps,但短半年頻頻出包,逼得執行長庫克出面道歉,地圖部門主管威廉森因此下台。Google「出手相救」,昨日推出iPhone專用Google Maps,同時適用全球四十個國家、提供廿九種語言服務,用戶一片叫好。

Google表示,Google Maps在全球擁有十億個活躍用戶,其中超過一半使用量來自行動裝置,相較先前版本,可在螢幕上掌握更多地圖資訊,並採用更直覺的使用體驗。例如,地圖畫面上方的搜尋框與下方可延展的資訊清單,讓使用者在彈指間就能獲得需要的資訊。

不少搶先試用的民眾表示,iPhone版Google Maps載入速度變快、畫質提升,比蘋果的Maps更流暢。除了2D導覽,也增加新的3D街景,方便在到達目的地之前,先掌握周邊環境。語音導覽功能則協助使用者快速抵達目的地。

Google表示,該程式可以搜尋超過八千萬個地區資訊,不但能精確提供商家地址與電話,也看得到其他人對此商家的評論。此外,全球超過十萬個餐廳、店家和文化景點等,參與Business Photo計畫(台灣尚未加入),可讓使用者先進行室內虛擬導覽。

Google Maps也照顧到通勤族,提供火車、公車、有軌電車和地鐵的路線圖、車站、時刻表、停靠資訊和預估交通時間。使用者可在全球五百個城市獲得從起始地到目的地的逐步指引資訊,包含所在位置到公車站的距離、所需時間、應搭乘公車路線、轉乘資訊、下車地點等。

為了讓地圖服務功能更完美,iPhone版Google Maps有個特殊功能,使用者可透過搖晃手機的方式,將自己發現的最新道路、店家地址等資訊回饋給Google。但台灣用戶尚無法使用這個功能。

(中國時報)
--
十大浪費 住院最浮濫 割雙眼皮竟也吃健保 醫院估刪136億

健保局昨公布今年上半年核刪的前十大醫療院所醫療費用,以住院相關費用最多,推估一年共核刪十五點三億元,其次是冠狀動脈氣球擴張、支架置放等治療,推估一年核刪六點二億元;醫改團體批評,住院費、手術費被刪,表示某些病人不需住院或開刀卻接受無謂治療,十分可怕。

據 健保局昨公布的資料,從二○○六年到去年底,健保局平均每年核刪各醫院、診所申報的健保醫療費約一百三十六億元,昨再公布今年上半年前十大該局核刪的醫療 費用項目,但未公布詳細費用;醫院被核刪費用中以護理費、病床費、住院診察費等一般病床住院費最多,共佔百分之十一點二六,估一年約核刪十五點三億元;第 二名是氣球擴張、心臟支架等冠狀動脈疾病治療,佔百分之四點五八、推估一年約六點二億元。

水晶體手術刪9億
在診所上半年被刪費用中,以一般門診診察費佔最多,預估全年將被刪約十一億元;其次是水晶體摘除術與人工水晶體置入術,全年將被刪約九點五億元。
健保局醫審及藥材組組長沈茂庭說,健保局會自各院所聘請醫師擔任審查委員,每年抽審各醫院、診所申報的健保醫療費,若發現有不合宜處即會核刪,遭核刪的院所可再申覆。健保局每年核刪約一百三十六億元,等於一年替健保省下一百三十六億元醫療浪費。

醫師誤判難有標準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說,健保局勿自認替健保省錢,「若有患者接受不必要的侵入性治療,如氣球擴張術等,這才可怕」,呼籲健保局須公布核刪詳細原因。
由多家醫院組成的台灣醫院協會理事長楊漢湶說,醫院住院費被核刪多,雖表示可能有些病人沒必要住院而住院,但的確有些病人是因醫師專業判斷需住院,健保局多年來並無一致審查標準,部分核刪理由讓醫院難以信服。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黃瑞仁說,民眾若接受不必要的氣球擴張等治療,恐面臨約百分之一的死亡率,且術後還有二至四成可能再次血管狹窄。

放療竟高居第8名
此外,醫院費用被核刪前十大項目中,放療也高居第八,馬偕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陳裕仁說,可能某些醫院會減少單次照射劑量、卻增加照射次數來申報更多健保費,但因總劑量與正常治療相同,應不會傷害患者。
另診所費用核刪前十名中,眼皮下垂手術竟高居第三,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主任呂大文說,這常是患者自費割雙眼皮,診所卻想申報健保費,才會被核刪。民眾林淑芬說,先前肺炎住院還在咳嗽,醫師卻催她出院,很可能是怕領不到健保給付,才要病人回家。

(蘋果日報)
--
健保核刪醫療費 一年省140億

健保局公布今年上半年醫療核刪項目,包含住院費、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電腦斷層造影與磁振造影,分別名列核刪比率前十名;健保局估計,核刪後平均每年約可省下一百四十億元,但醫師也擔心這種事後審查,會打擊醫師士氣。

健保局統計,今年上半年光是一般病床住院費,就核刪了近十六億元,另外包含氣球擴張術核刪六億元,電腦斷層掃描與磁振造影也核刪了近十億。健保局醫審及藥材組科長陳玉敏表示,這些核刪費用最後仍會回饋醫界,同時可防止醫療資源使用不當。

陳玉敏表示,遭核減的項目多半是因病歷記載不完整,或沒有辦法提供必須做高科技檢查的佐證;她說,過去甚至有發現病歷只填寫「同前病歷」的情況。

健保局醫審及藥材組組長沈茂庭說,很多輕微心肌梗塞或骨折患者,其實不需要做氣球擴張術或動用高科技儀器檢查,但醫師最後仍決定做;也有病患住院六、七天後已康復,卻持續住院。

健保局自二○○八年以來,刪減醫療費用已累計近五百八十七億元。但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殷偉賢表示,這種審查制度根本是事後諸葛,對前線救命的醫事人員不盡公平。

殷偉賢說,只要是重要的心血管,或心臟病發作頻率高,即使非急性病患,多數醫師也會考慮進行氣球擴張術。他說,畢竟醫學本來就沒有絕對性,且醫師在前線得第一時間決定醫療處置,「事後審查也不見得公平。」

高雄榮總遠距影像醫學科主任楊宗龍說,就算車禍骨折,每個病患傷勢也不同,為掌握病患是否適合開刀,攝影掃描是不得已的。他說,美國有醫療決策系統輔助醫師做決策,但國內目前仍依靠經驗;為保護自己,多做診斷對醫師與病患都比較保險。



健保核刪醫療費 醫界憂打擊士氣


健保局公布今年上半年醫療核刪項目,包含住院費、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電腦斷層造影與磁振造影等費用,皆名列刪減項目前十名。

這些遭到核減的項目,多半是因為病歷記載不完整,沒有辦法提供需做高科技檢查的佐證,被認為有過度使用醫療資源之嫌。

但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殷偉賢表示,這種審查制度是事後諸葛,對前線救命的醫事人員不盡公平。

殷偉賢說,只要是重要的心血管,或心臟病發作頻率高,即使非急性病患,多數醫師也會考慮進行氣球擴張術。他說,畢竟醫學本來就沒有絕對性,且醫師得第一時間決定醫療處置,這麼做恐打擊醫師士氣。

高雄榮總遠距影像醫學科主任楊宗龍也說,就算是車禍骨折,每個病患的傷勢也不同,為確實掌握病患是否適合開刀,有時做攝影掃描是不得已的。

(聯合報)
--
K他命擬列二級毒品 校園吸食者罰則從輕

綜合報導
為遏止K他命氾濫,行政院長陳冲昨指示法務部,速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召開毒品審議委員會,將K他命從第三級毒品改列第二級毒品;但考量K他命吸食者多為在校生或中輟生,為避免影響受教權,盼吸食者罰則分開處理,維持在第三級。

可服勞動暑假勒戒
馬 英九總統高度關切K他命在校園日益氾濫,日前要求比照處理酒駕問題進行大執法;陳揆昨召開毒品防制會報,會後並大陣仗地由法務部長曾勇夫率同教育部、內政 部、財政部、衛生署和海巡署等單位共同舉行記者會,宣示掃毒決心。行政院發言人鄭麗文轉述,陳揆在毒品防制會報中指出,各界不斷要求將第三級毒品K他命改 列第二級,也有立委提案修法要改列為第二級,法務部應盡速召開毒品審議會議,並研擬相關修法。
法務部昨在會報中提出四種K他命修法方向,甲案將K他命改列二級,吸食者予以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乙案也改列二級,但增訂「K他命條款」,設計較輕刑責,對學生犯則採易服社會勞動,若須觀察勒戒,於寒暑假執行。丙案和丁案則K他命仍列三級毒品,但酌情加重罰則。
陳揆的裁示等於採折衷版,雖將K他命改列為二級毒品,但學生犯的罰則仍維持在第三級,希望給學生再次機會。
教育部次長陳德華說,現行未成年學生吸食K他命,仍有自新機會,不至於留案底,教育部支持政院將吸食者與供應端罰則分開的原則。三軍總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葉啟斌說,依他研究,藥頭等供應端確實是校園散布毒品重要角色,將其相關處罰提升至二級毒品,確有助益。

夜間部生擴大篩檢
曾勇夫在記者會宣示打擊毒梟、斬除藥頭,根絕K他命氾濫。陳德華說,教育部將建立預防以及追蹤輔導機制,並將夜間部學生列為擴大尿液篩檢對象。

(蘋果日報)
--
K他命研議列為二級毒品 改刑罰伺候

行政院長陳冲昨天拍板,研議修法將K他命列第二級毒品;但因吸食者多是年輕學生,為免嚴罰影響人格發展,對於吸食的處罰,以及販運、製造者的處罰,也朝「分級」研議。法務部長曾勇夫表示,若對學生開罰,可能為易服社會勞動,於假日、寒暑假執行,「年底會開研修會」。

記者追問,如何防制其他可能取代K他命的新興三級毒品?曾勇夫說,法務部也會考慮,將其他製造、販運三級毒品者的處罰,都提高至與二級毒品齊一。

陳揆昨天主持行政院防制毒品會報,並於會報專案表揚日前破獲宏吉裕七號漁船走私近八十公斤海洛因的有功人員。

近來各界要求將三級毒品K他命改列二級,陳冲請法部盡速召開毒品審議委員會「審慎研議」,他指出,因吸食K他命多屬年輕族群,若處以嚴厲處罰,對人格成長將有影響,但對製造、販賣、運輸這類毒品者「應予重處」。

陳揆表示,可就吸食者維持第三級處罰,但對製作、販賣、運輸等處罰拉高到第二級來處理,目前法務部也有相關修正條文。

曾勇夫在會後解釋,如果吸食者也列二級,會有觀察、勒戒、徒刑等問題,影響受教權,因此將來修法會有配套,即懲罰部分可能為社會勞動,且於假日執行。他還說,判定「持有」三級毒品的數量,也會再往下調。

陳 冲也請教育部對有藥癮紀錄或有事實足以認定涉嫌用毒的學生,擴大尿液採驗範圍,以及早發現、輔導。陳冲並指大專院校也是防制重點區域,請教育部會同法務部 研擬具體可行方案。教育部次長陳德華表示,目前四種須驗尿類型已足,因此不涉修法,未來將對老師認為可疑者加強驗尿篩檢。

陳揆同時指示,因第三級毒品主要來自大陸,請法務部比照兩岸共同打擊詐欺犯罪模式,統合相關機關,在「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機制下,訂定具體計畫及目標。

對於施用第三級毒品呈增加現象,陳冲指出,警政署已規畫實施「全國同步查緝第三級毒品專案行動」,並有具體的成效,請警政署督導所屬積極執行,以防制第三級毒品擴散。



在校服勞動 失學進監所?

K他命成為轟趴的潮流毒品,毒害青少年;政府聚焦的竟是將K他命改列第二級毒品,以刑罰伺候,要觸法的學生服社會勞動;其實「掃毒」及「教化」才是問題核心,讓孩子沒毒品可吸,教育孩子不能吸毒,才是正本清源之計。

現行的毒品危害防制條例規定,K他命列為第三級毒品,吸食者僅課以行政罰。如果修法將K他命改列第二級毒品,「拉K」的青少年將面臨觀察、勒戒及入監服刑,不僅無法回到校園上課,還留下前科紀錄。

行政院研議修法將K他命列為第二級毒品,吸食及販運、製造者「分級」處罰;若是學生吸食K他命,就安排在寒暑假服社會勞動。看似為誤入歧途的學生開扇後門,但其他失學的青少年拉K呢?這些青少年進入監所大染缸,後果一樣堪慮。

法部認為,K他命不似其他一、二級毒品,吸食後易成癮,青少年往往在同儕團體的起鬨下拉K;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對於吸食K他命,多以行政罰處分,僅有一、二個國家以刑罰論罪。

各項研究顯示,將K他命改列為第二級毒品,必定會有取而代之新興毒品出現,到時候,難道又要將新興毒品改列第二級毒品嗎?結果將讓新興毒品取代K他命,反而有害社會;現在最重要的問題應是全面掃毒,而非修法。

毒品犯基本上屬「病患性」的犯人,必須採用生理和心理復健雙管齊下的治療方式,世界各國對於吸毒者的制裁政策,早就從嚇阻轉換為教化的趨勢。

當青少年風行吸食K他命,主事者何必只想嚴刑峻罰,遏止毒品流竄以及到校園教育宣導反毒,才是當務之急。

(聯合報)
--
販製K他命 罰責提高比照二級毒品

校園K他命毒品氾濫引發社會高度關注,行政院七大部會聯手啟動反毒大作戰。行政院長陳冲昨主持毒品防制會報做出重大宣示,儘管K他命仍維持第三級毒品,但製作、販賣、運輸K他命罰責將比照第二級毒品,法務部也同步啟動修正條文,要杜絕K他命繼續戕害青少年。

警政署會後表示,三級毒品K他命、一粒眠遭濫用嚴重,將規劃全國「全時段無空隙查緝行動」,與教育單位、村里幹事合作,周五、周六、假日執行全國同步大掃毒,平日則由各單位自行規畫臨檢掃毒。

陳揆表示,第三級毒品主要來自大陸,法務部應比照兩岸共同打擊詐欺犯罪模式加強查緝;青少年吸食K他命問題嚴重,教育部應擴大尿液採驗範圍,早日發現並輔導。

陳揆也說,藥癮戒除不光靠藥物控制,更需要家庭、社會或宗教的心靈扶助,政府也應作好宣導工作,提高年輕人對毒品的警戒或意識,對掃毒更具重大意義。

至於K他命是否升級成第二類毒品,陳揆昨指示法務部儘速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規定,召開毒品審議委員會審慎研議。法務部長曾勇夫認為,考量K他命成癮性不高,加上使用者以學生居多,若列為第二級毒品,會導致學生面臨勒戒遭退學,必須審慎處理。

教育部長蔣偉寧也表示,若將K他命從三級毒品改列二級毒品,學生吸食可能涉及刑責、留下案底,影響前途,這是教育部最不願看到的結果。

有關製作、販賣、運輸K他命罰則拉高到第二級毒品來處理,曾勇夫並說,持有K他命數量的開罰門檻也將下修,以達到遏阻效果。根據現行法,持有第三級毒品純質淨重二十公克以上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三十萬元以下罰金。

(中國時報)
--
五楊高架「中壢-楊梅」後天通車

幾乎天天塞車的國道一號五股到楊梅段,拓寬高架工程將完工,後天將先開放中壢到楊梅段通車,明年農曆年前全線通車,未來長途走高架、短途走平面,高架上還將有國內首條國道高乘載專用道,首設熱感應電子執法系統「算人頭」,違規罰六百元到一千兩百元。

首設熱感應系統
五股楊梅拓寬工程高架段全長四十公里,耗資八百八十二億元,後天下午四時將先開放中壢到楊梅段共十二公里路段通車,國工局昨帶媒體前往參訪,高架橋平均橋高三十公尺,車輛行駛在十層樓高的高架段上,放眼所及是一片藍天白雲,宛如置身空中。
國工局總工程司呂介斌表示,中壢到楊梅段時速屆時可從每小時四十公里提高為八十公里,行車時間可省十分鐘,五股到楊梅段則預計月底全面完工、明年農曆年前通車。
呂介斌指,五股到楊梅段高架道路沿線未設交流道,想往中壢、平鎮、幼獅等車輛應走平面國道,該路段通車後,五股到楊梅行車時間可省半小時以上,高架段禁行大貨車,僅設ETC車道,人工收費車輛需走平面國道。
國工局表示,泰山到中壢高架段共二十二公里將有國道首條高乘載專用道,僅三人以上小客車和大客車才能行駛,並耗資四千萬元設熱感應電子執法系統,系統可透過熱感應計算車內人數,一旦未達三人,系統將通知停等路旁的執法警車,由警方攔檢取締,違規可罰六百到一千二百元。

大型寵物算一人
呂介斌表示,若車內放假人將無法過關,但若有人平躺或是小嬰兒、幼兒無法偵測到,遭警方攔檢後認定有三人以上,將不會開罰。
不過他也坦承,若有大型寵物被偵測到,的確會誤判為「一人」,但仍有警車巡邏或目測可把關。
每天從北市萬華往返桃園通勤的吳先生說,希望五股到中壢段趕快通車,現在為了怕塞車,每天都要清晨六時三十分出門,非常辛苦。

國1五楊高架橋通車規劃
◎第1階段 中壢-楊梅 12/16(日)下午4時
.車程可省10分鐘
.時速可從40~50公里提高為80~90公里
.禁行大貨車
◎第2階段 五股-中壢 明年農曆年前
.車程可省20~30分鐘
.泰山-中壢將有國道首條高乘載和大客車專用道
.將有熱感應電子執法系統偵測車內人數
.違規行駛高乘載路段將罰600~1200元

(蘋果日報)
--
五楊中壢—楊梅段 週日下午四點通車

全線預定最快明年一月底前通車

國道五楊(五股|楊梅)高架拓寬工程全線四十公里預定最快明年一月底前通車,估計會有三成平面車流轉移,大幅提升行車速率,最多可省下四十分鐘車程。

五楊高架最南段、約十二公里的中壢到楊梅路段,將在本週日下午四點率先開放通車。

國工局總工程司呂介斌指出,週日通車路段位在中壢交流道和楊梅收費站間,長程南下車輛可由中壢戰備道(五十九K處)切入新建高架橋,駛抵楊梅收費站前約一公里處,再接回中山高平面車道;北上車輛通過楊梅收費站後,則可銜接五楊高架至內壢交流道前。

通車後,估計中壢到楊梅平面段車速可由四、五十公里,提升最高至九十公里,高架段也可維持八十公里以上,約可比現在節省十分鐘車程。

呂介斌提醒,高架道路以長程車輛使用為主,短程往中壢、平鎮、幼獅或楊梅等車輛,仍應行駛中山高平面道路,否則若誤入高架橋,就必須至下一個交流道才能迴繞。

國工局說,五楊高架路段五股至中壢,還約有二十八公里會趕在春節前,最快一月底通車,其中自泰山收費站起至中壢轉接道,是全國第一條高乘載專用道,提供大眾運輸車輛,以及三人以上自小客車行駛,違規可開罰六百到一千兩百元。

呂介斌透露,高乘載管制路段會另外設置LED螢幕提醒未符合高乘載的車輛駛離,避免受罰,南北會設置紅外線熱感應器,只要偵測到車內搭載未滿三人,就會在前方攔查。

(自由時報)
--
國道一五楊高架中壢至楊梅段 周日通車

國道一號五楊高架段中壢到楊梅路段,預計十六日下午四時開放通車。通車後,預估車速可提高一倍,由平均車速四十到五十公里,提高到八十到九十公里,約可紓解三成的平面車流,尖峰時間可省下半小時通行時間。

五楊高架全線將在明年春節前通車,屆時泰山─中壢高架路段首創全天候內側車道高乘載管制,還引進熱感應偵測設備協助警方執法,如果小車車內少於三人,最高恐面臨一千兩百元罰款。

國一台北-桃園間上下班通勤時間的壅塞車潮,被長年行駛該路段的民眾評為「令人崩潰」。昨天上午十時到十一時,從五股到泰山時速不到廿公里,大批車輛在國道上走走停停,以低於市區道路的「龜速」行駛「高速」公路。

五楊高架拓寬工程長四十公里,從規畫、核定到完工耗時八年多,總經費高達八百八十二億元,施工期間歷經卅二次工安事件,犧牲了八條人命,終於要通車了。

國工局總工程司呂介斌表示,本月通車的中壢到楊梅高架段共十二公里長,沒有高乘載管制,行車速限與國道一樣為一百公里,禁行大貨車。

呂介斌指出,高架路段僅提供長程車輛使用,短程往中壢、平鎮、幼獅、楊梅的車輛,維持行駛國一平面車道,若誤入高架道路,需直行至下一個交流道迴繞。

呂介斌表示,五楊高架全線預計在明年一、二月通車,泰山到中壢廿二公里長路段,將首創國內唯一全天候高乘載管制,三人以上小客車及客運才能通行。

高乘載路段北上、南下各有兩處設有高乘載熱感應偵測設備,會偵測車牌及車內人數,若未達三人,會在下游牌面顯示車號,並同時傳輸到警用接收器;警方平行跟車確認後再開單,擬開罰六百元到一千兩百元。



五楊通車 楊梅、中壢爭設交流道

「五楊通車後,楊梅就變成台北的後花園,卅分鐘就可到台北,相當令人期待。」五楊高架中壢到楊梅段十六日通車,桃園縣楊梅市長彭聖富說,通車後除可紓解塞車,更能加速繁榮地方。

不過,五楊高架雖然定位為中長程運輸,但包括楊梅市、中壢市都爭取在當地設交流道。彭聖富表示,他頻與交通部溝通,交通部長毛治國承諾楊梅會有交流道,預計是二○一四年,市公所已進行道路拓寬工程因應,「希望交通部不要跳票」。

中壢市長魯明哲認為五楊高速公路也可加速中壢地區繁榮,也爭取在中壢市中豐北路興建一個交流道,方便走五楊的車輛抵達桃園機場捷運系統。

彭聖富說,五楊通車後,楊梅開車到台北只要卅分鐘,而楊梅房價一坪只要十多萬元,「大家不要往台北、新北擠,可以搬來楊梅啦!」

五楊高架局部通車後,駕駛可從中壢轉接道(中壢戰備道)上五楊高架,在抵達楊梅收費站前(南下)下高架橋。

(聯合報)
--
五楊高架中壢楊梅段 周日通車

國道一號五股楊梅拓寬工程中壢到楊梅段,本周日下午四時通車,但禁止大貨車行駛,速限一百公里,車程將可從現在的廿分鐘縮短到十分鐘。五股到中壢段預計明年一月底前通車,屆時五股到楊梅整段通車後,尖峰時段車程將可省下卅分鐘。

周日通車的中壢到楊梅路段,中山高南下在過了內壢交流道五十七公里以後由中壢戰備道五十九公里切入新建高架橋一路直通至楊梅收費站前,再接回中山高平面車道,繼續南下往湖口、竹北;北上車輛過了楊梅收費站後即可銜接五楊高架至內壢交流道。

五楊高架泰山到中壢南北向內側車道,則已規畫國內第一條高乘載專用道,交通部預定下個月底通車啟用,國道新建工程局斥資近四千萬在專用道裝設紅外線熱感應偵測,一旦偵測器沒有感應到三個以上的熱點,系統就會通報巡邏警車攔查。

(中國時報)
--
釣客染淡水版海洋弧菌 險死 手指刺傷 當天發黑臂腫 削肉保命

台 中一名男子日前到釣魚場釣魚,手指不慎被人工養殖的黑鯛魚鰭刺傷,竟因此感染有「淡水版海洋弧菌」之稱的親水性產氣單胞菌,不到二十四小時患部發黑壞死、 整隻手臂腫起來,還出現敗血性休克症狀,幸好及時就醫施打抗生素,中指經清創手術後幾乎只剩骨頭,治療一個月才從鬼門關搶回一命!

陳先 生 (五十歲)是舌癌與口腔癌患者,日前利用化療休息期間到釣魚場釣魚,不小心被黑鯛魚(俗稱黑格)背鰭刺傷左手大拇指及中指,返家後傷口紅腫起水泡,他還用 指甲刀修剪傷口破皮;不料,半夜開始發燒畏寒,他忍到天亮,才開車到台中慈濟醫院,到院時傷口已發黑,在急診室險休克失去意識。

跨指皮瓣救指頭
台 中慈濟醫院整形外科醫師楊超智說,醫療團隊立即清創並施打抗生素,同時培養傷口細菌,發現是兇猛的親水性產氣單胞菌。患者中指經清創只剩骨頭,他以跨指皮 瓣手術,將無名指切開一片帶血管的皮瓣連接到中指,讓血流與組織慢慢成長,一個月後等血流組織恢復再將兩指分離,讓中指「有血有肉」。

感染嚴重得截肢
陳先生心有餘悸的跟醫生說:「癌症沒把我嚇到,卻差點被魚嚇死!那時以為真的要走了,以後再也不敢釣魚了!」他除了向醫療團隊致謝,也決定身體好後,要當志工回饋。
台中醫院感控中心主任陳敏恭指出,親水性產氣單胞菌與海洋弧菌統稱「淡海雙煞」。楊超智說,一般身體健康的人遭到感染時,若施打抗生素、幾個小時內未好轉,就有可能造成傷口壞死、併發敗血症;更何況是免疫力低下的癌症患者。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科醫師王任賢說,該院一年大約會收治十個感染親水性產氣單胞菌的患者;台中慈濟醫院感染科主任黃銘義提醒:「感染此菌嚴重時恐怕得截肢,民眾到野溪玩耍,不慎受傷時應盡速用乾淨的水清洗傷口,如果傷口紅腫,就得盡快就醫。」

料理海鮮戴手套
黃銘義也建議釣客、廚師與家庭主婦,釣魚或烹調魚蝦蟹等海鮮時,最好戴上料理用手套,避免遭刺傷而染病。

親水性產氣單胞菌小檔案
別稱:淡水版海洋弧菌
分布:生長在淡水河川、湖泊、水溝中
感染症狀:傷口紅腫、出現出血性水泡、高燒,嚴重者傷口壞死
併發症:肝功能或免疫力不佳者,可能瞬間導致壞死性筋膜炎、敗血性休克昏迷死亡
治療:靜脈注射抗生素、清創傷口,休克昏迷則需插管治療

(蘋果日報)
--
魚鰭傷指 癌友釣魚險丟命

陳先生因罹癌接受化學治療時,不慎被魚鰭刺傷手指,感染有「淡水海洋弧菌」稱號的「親水性產氣單胞菌」,高燒不退,紅腫蔓延至整隻手臂,整型外科醫師透過「跨指皮瓣」手術借位補皮,保住手指功能。

抵抗力低 感染淡水海洋弧菌

50歲的陳先生昨天說:「罹患癌症沒嚇到我,但我差點被魚嚇死,那時以為真的要走了,以後再也不敢釣魚。」

陳先生先後罹患舌癌、口腔癌,定期接受化學治療,10月接受化療期間,白血球指數下降至僅800多。醫師曾警告白血球低於1000,人體沒有防禦力,但他還是跑去釣魚場釣魚,被魚背鰭刺傷左手大拇指及中指。

返家後,他的傷口開始紅腫,還用指甲刀修剪傷口,直到半夜發燒,驚覺不對,清晨到台中慈濟醫院急診時,已經快要失去意識。

慈濟醫院台中分院急診室醫師檢查發現,除手部傷口外,紅腫已隨著淋巴回流蔓延到上臂,得知曾被魚鰭刺傷,且病程進展快速,懷疑感染海洋弧菌,立即會診整型外科,整型外科醫師楊超智切開陳先生手指膿包,發現手指組織已壞死,會診血液腫瘤科及感染科醫師,討論治療計畫。

陳先生白血球只剩400多,毫無抵抗力,被安排住進隔離病房,施打抗生素再加上白血球生長激素,打了6劑後,白血球回到1萬以上,感染也慢慢控制住。

接著進行傷口清創,中指傷口感染嚴重,加上指腹本來就沒有什麼組織,清創後肌腱外露,使用「跨指皮瓣」手術補皮。

在局部麻醉下,將無名指背翻一片組織起來,暫縫在中指上,初期前2週這塊組織靠無名指的血液循環得以存活。

慢慢地中指接觸這塊組織的那一面,會長出新生血管,與組織逐漸結合在一起,再進行分離手術,這時原本在無名指背的組織就可以完全靠中指的血液循環存活,提供中指指腹適當的保護。

細 菌培養結果,陳先生感染的是「親水性產氣單胞菌」,楊超智指出,免疫力差的民眾,不只要當心海水中有可怕的海洋弧菌,感染「淡水中的親水性產氣單胞菌」進 程也是很快,如被刺傷,傷口迅速紅腫、蔓延,應盡快就醫。若施打抗生素,幾小時內感染沒有好轉,手指或整隻手臂就得截肢保命。

(自由時報)
--
婦體毛變多增胖 恐不孕徵兆

林太太婚後六年苦於不孕,且手腳毛變多,到國泰醫院就醫才發現是罹患多囊性卵巢症,經服藥與做人工生殖療程後,已產下一對健康男嬰。醫師表示,多囊性卵巢症婦女因體內分泌過多男性荷爾蒙,易使患者有體毛變多、體重增加等改變,年過三十歲的婦女是好發族群。
國泰醫院昨舉辦生殖醫學中心成立二十周年記者會,三十九歲的林太太抱著一對七個多月大男嬰出席感謝醫療團隊。她指自己在三十歲後,皮膚變黑、手腳毛與嘴邊毛都變多,三十三歲結婚後又苦於不孕,輾轉到國泰求診,才得知這一切改變是因罹患多囊性卵巢症。

治療後產雙胞胎
收治林太太的國泰醫院生殖中心主任賴宗炫昨說,多囊性卵巢症成因不明,好發於三十歲以上婦女,患者因體內男性荷爾蒙分泌太多會有體毛變多、月經周期變長改變。林太太指三十歲後,月經變兩個月來一次。
經賴宗炫為林太太進行藥物治療與人工生殖療程,林太太今年年中已產下一對雙胞胎。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醫師王懿德提醒年逾三十歲女性,若出現體毛變多、月經周期變長等改變,應留心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可能性,須及早就醫。

多囊性卵巢症小檔案
◎成因:不明,患者體內分泌過多男性荷爾蒙
◎症狀:臉上冒痘、皮膚變黑、手腳毛與嘴邊毛變多、月經周期長、體重增加
◎好發族群:年逾30歲不孕婦女
◎治療:服用荷爾蒙類藥物

(蘋果日報)
--
毛髮增多、皮膚轉黑、變胖 身體小變化 不孕徵兆

成年女性若頭髮、嘴邊汗毛和腿毛變粗、變多,皮膚變黑,也愈來愈胖時,就要注意有可能罹患多囊性卵巢囊腫。

39歲的林太太表示,從30歲開始就已出現這些症狀,但不以為意,沒想到竟是自己多年不孕的主要原因。經過治療及人工受孕後,今年喜獲雙胞胎龍寶寶。她呼籲想生小孩的夫妻,多注意身體變化,對症治療,再接再厲,好孕就來。

國泰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賴宗炫指出,林太太先服用低劑量避孕藥調經,控制月經週期,再透過子宮鏡門診手術切除阻礙林太太胚胎著床的息肉,並輔以短程微量藥物刺激引卵法,取得品質較好的卵子,再將精蟲準確注入卵子內,終於成功受孕,在35週剖腹產下一對健康的雙胞胎。

賴宗炫指出,目前國內每6到7對夫妻,就有一對夫妻有不孕困擾,不孕原因包括:月經週期不規則、晚婚、工作壓力大及疾病等因素造成胚胎著床失敗,需要進一步診查。

多囊性卵巢囊腫患者除了多毛、皮膚變黑及變胖之外,長痘痘及月經不規則也是常有的表現症狀。

昨日國泰醫院生殖醫學中心慶祝20週年,20年來已經幫助4000對不孕夫妻懷孕成功。賴宗炫同時呼籲女性,要把握黃金生育年齡33歲以前,若婚後一年仍無好消息,建議就醫檢查,及早找出不孕原因接受治療。

(自由時報)
--
體毛變粗 小心不孕前兆


嘴 邊汗毛及腿毛變粗變多、體型發胖,加上月經不規則,最好儘速就醫,檢查是否罹患多囊性卵巢,免得淪為「不孕一族」。台北國泰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賴宗炫表 示,多囊性卵巢是婦女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國外育齡婦女發生率約10%左右,台灣無正式統計,但臨床觀察比率高達15%到20%,可能和近年飲食習慣西化 有關。

不久前才剖腹產下雙胞胎的林太太,就是最佳例子。39歲的她,雖想懷孕生子,卻一直未能如願。這幾年她試遍民間偏方及保健食品來「調養體質」,最後都失敗,連身材外貌也起了很大變化。

林太太透露,她原本就胖胖的,但後來頭髮、嘴邊的汗毛或腿毛,都變得又粗又多,皮膚也變得黝黑,加上月經周期紊亂,嚇得她趕緊就醫,才確診罹患多囊性卵巢。

賴宗炫指出,罹患多囊性卵巢的婦女,會分泌過多的雄性激素,除影響月經周期及排卵,也會出現多毛、皮膚變粗變黑等男性化特徵,往往才過30歲,就出現「三高」的代謝症候群。

經 過服用低劑量避孕藥控制月經周、切除子宮息肉等治療,醫師用短程微量藥物刺激引卵法,取得品質較好的卵子,最後再用高解析顯微精蟲注射儀將精蟲準確注入卵 子,終於讓她成功受孕,剖腹產下一對健康的男雙胞胎。賴宗炫表示,多囊性卵巢常以月經不規則表現,有人40幾天才來一次月經,有人則閉經4、5個月。如果 發現月經不規則應及早就醫檢查及早治療,還是可以歡喜當媽媽。

(聯合晚報)
--
多囊性卵巢症阻好孕 試管做人喜獲龍雙寶

「努力到第6年才終於生子,中間過程真的只有一句話『千辛萬苦』。」39歲患有多囊性卵巢症的林太太,因晚婚、工作壓力大,婚後努力求神拜佛,花8萬元求助生子偏方,但都未能順利受孕,就醫診斷罹患了多囊性卵巢症,才發現經期不規則、多毛、膚色變黑、變胖都是臨床症狀。

國泰醫院生殖醫學中心昨歡慶成立20周年,林太太和先生帶著7個多月大的雙胞胎出席,分享自己歷經艱辛終於生下「龍雙寶」的喜悅,也呼籲想生孩子的夫妻別輕忽自己的身體症狀,才能好「孕」旺旺來。

林太太說,自己30歲時就出現經期不規則、鬢角、嘴上汗毛增多、膚色轉黑、變胖等症狀,當時不以為意,沒想到這些症狀居然都是多囊性卵巢症的病徵。歷經過3次人工受精失敗,北上國泰醫院求診才終於生下一對健康的雙胞胎,「真的是比中樂透還開心。」

國泰生殖醫學中心主任賴宗炫表示,多囊性卵巢症好發於20至40歲女性,但國內婦女約30歲左右才會出現經期不規則,目前不孕症門診中25%患者就是肇因於此,因體內雄性素偏高,經期不規則而難以受孕。

根據統計,多囊性卵巢以肥胖、毛髮變多、雄性素偏高為表現,皮膚變黑、肥胖其實不多見,患者還容易罹患代謝症候群、三高等疾病。目前臨床上治療可透過避孕藥等方式治療,但賴宗炫說,最好的治療方法還是懷孕,因懷孕能自然調整體內雄性素濃度趨於正常。

目前國內每6、7對夫妻就有一對不孕,精蟲稀少、排卵功能異常、輸卵管阻塞、子宮先天異常等,都是原因。賴宗炫呼籲,想生小孩的夫妻,要把握黃金生育年齡即33歲前,若婚後一年無避孕仍無好消息,建議就醫檢查找出不孕原因,才能「早生貴子」。

(中國時報)
--
過青春期沒腋毛 疑內分泌異常

Q 我是20歲男性,仍未長出腋毛,是什麼原因?可吃些什麼或有哪些方法改善?
A 青春期的男性在約16歲起會開始喉結變明顯、聲音變粗、長腋毛等,都是雄性賀爾蒙作用所產生的第二性徵,如果過了青春期,仍沒長腋毛,可先觀察有沒有長恥毛、鬍鬚,若三者都沒長,很可能是遺傳或內分泌異常造成,改變飲食或作息的效果有限,應就醫檢查。

壓力會致鬼剃頭
壓力會造成休止期掉髮導致圓禿(俗稱鬼剃頭),也可能使長出的腋毛掉落,若是此類皮膚疾病,聽從醫囑治療就能改善。塗抹生髮水能擴張頭皮末梢血管的血流量,增加毛囊養分有助生新髮,也可嘗試塗抹於腋下,若仍長不出腋毛,應停止塗抹儘速就醫。

(蘋果日報)
--
男服綜合維他命 可防癌 美國追蹤研究1.5萬人 「一天一顆就好」

國外最新研究發現,男性長期每日吃一顆綜合維他命,癌症整體發生率可較無服用者降百分之八,若排除發生率較高的攝護腺癌,甚至可下降百分之十二。不過國內專家說,民眾不宜把綜合維他命當防癌「武器」,若因此忽略飲食均衡重要性,反而得不償失。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癌症專科醫師邱仲峯昨在一場衛教活動中,分享美國癌症學會進行的研究;研究追蹤約一萬五千名逾五十歲男性,發現每日吃綜合維他命可降低癌症整體發生率約百分之八,若排除西方男性發生率較高的癌症─攝護腺癌,降幅更明顯、可達百分之十二。

缺營養素易癌變
邱仲峯說,研究成果已刊於國際知名《美國醫學會期刊》,他也認同,因多種癌症確實與特定營養素缺乏有關,「如維他命A攝取太少恐提高乳癌風險,過度缺少維他命C可能提高胃癌機率」,推測營養攝取若太不均衡,恐使免疫力下降,進而癌變。
現尚無研究證實女性每日吃綜合維他命有無相同效果,邱仲峯推論應有類似防癌作用。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保健營養系教授謝明哲說,綜合維他命服用未分男女,也沒限制服用年齡,但也易排出體外,「吃多無用,每天頂多一顆就好」。

「多吃天然食材」
馬偕醫院癌症中心主任謝瑞坤則說,若自認飲食不均衡,雖可補充維他命,但仍應盡量從天然食材中攝取營養素,且「民眾不宜把維他命當成防癌『武器』,若因而忽略日常飲食均衡的重要性,對健康更不好」。
罹患直腸癌的藝人楊烈昨出席這項衛教活動,他說現在比以往更注意健康,每天吃一顆綜合維他命,盼加強防癌效果。

服用維他命注意事項
◎營養素應盡量從天然食材中攝取,若自認恐攝取不足,才考慮服用維他命
◎除非有特殊需求,例如熬夜造成精神不濟需補充維他命B,或孕婦需補充葉酸等,否則一般為追求營養均衡,補充綜合維他命即可
◎綜合維他命多為水溶性,人體易吸收,飯前或飯後服用,皆無安全疑慮,但建議1天以服用1顆為限
◎有國外研究顯示,男性長期日服1顆綜合維他命,癌症整體發生率可下降8%。但國內醫師認為,不宜將維他命當成防癌武器,視為一般營養補充劑即可

(蘋果日報)
--
每天吃維他命 罹癌率減8%

每 天吃綜合維他命可以防癌嗎?美國醫學會期刊上個月刊登一大型研究計畫,追蹤每日服用綜合維他命組別的50歲以上美國民眾,發現可降低整體罹癌率,但該期刊 也特別撰寫評論指出,此研究設計有其限制,不應太快作下結論;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特別提醒腎臟病與癌症病人,補充營養品之前最好經過醫學與營養專 業的評估。

前述研究追蹤14,641名年齡50歲以上美國民眾長達12年,比較服用綜合維他命和安慰劑,對於特定部位癌症、和癌症整體發生率與死亡率的長期影響。結果發現癌症整體發生率減少8%,若不計入攝護腺癌,整體罹癌率則降低約12%。

但美國醫學會期刊對此結果持保留態度,特別撰寫評論指出,該研究無法解釋綜合維他命個別成份與不同癌症致病機轉的關連,也不能確知是作用結果與劑量之間的關係,不應太快作下結論。

94 到97年台灣營養健康調查顯示,國人自19歲起,超過半數在鉀、鋅、膳食纖維、維他命E、鈣、鎂等日常所需營養素有攝取量不足的狀況。董氏基金會營養部主 任許惠玉提醒,蔬果、全穀類含有鉀和鎂,乳製品含有鈣,海鮮含有鋅,蔬果攝取不足的人特別容易缺乏葉酸,會增加貧血和心血管疾病風險。

許惠玉提醒,維他命過量與疾病的關係是比較明確的,如果飲食均衡,額外補充維生素的好處卻沒有定論。如果民眾自認需要補充維生素,也應注意每日安全上限,特別是腎臟病與癌症病人,補充營養品之前最好經過醫學與營養專業的評估。

(自由時報)
--
角膜塑型治近視 眼易缺氧

睡 覺戴隱形眼鏡就能矯正近視,令不少近視族心動,眼科醫師蔡瑞芳表示,這種角膜塑型片是特殊設計的硬式隱形眼鏡,夜間配戴6~8小時壓迫角膜,隔天取下鏡 片,就可以不戴眼鏡,效果依個人度數不同約可維持1日左右,但只適合近視500度以下的民眾,度數過高仍需搭配眼鏡使用,且睡覺時配戴隱形眼鏡,易因缺氧 引起角膜水腫,感染潰瘍的機會也較高,提醒民眾應注意鏡片的清潔保養。

與醫生充分溝通
角膜靠淚水與眼睛眨闔獲得氧氣,因此夜間 入 睡後較易缺氧,若再配戴角膜塑型片,更易引起角膜水腫,起床後易有紅眼、看東西影像模糊等,正常會在半小時內恢復正常。夜間角膜表皮細胞會打開,如果鏡片 上有細菌將更易造成感染。角膜塑型片應由眼科醫師進行驗配,選購客製化鏡片,配戴不適合的反而增加散光度數。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林昌平醫師則表示,建 議9歲以上兒童配戴。一副鏡片約3萬元,每1~2年要更換,建議驗配前與醫師充分溝通。

(蘋果日報)
--
盜用處方賣減肥藥 藥房老闆被訴

新北市德康美中藥減重藥房老闆許致嘉,2009年7月在網路賣減重膠囊,號稱可促進新陳代謝達健康減重療效,7~28天份各賣900到3000元不等,衛生局送驗後發現膠囊含不可販售的麻黃素等中藥,查出許無中醫資格,日前板橋地檢依製造、販賣偽藥罪將許男起訴。

【案例】自稱院長 網上賣藥
新 北市德康美中藥專業減重藥房50歲老闆許致嘉,2009年7月上網自稱「許院長」,專賣衛生署檢驗合格、GMP藥廠製造、無藥味免煎煮的減重膠 囊,7~28天份各賣900~3000元不等,還吹噓「中藥減脂、健康瘦身,膠囊不苦好吞食,促進新陳代謝、大小便順暢」等療效,並為訂購專線 0933837XXX取諧音「您就瘦瘦爬山去」。
衛生局派人購買14天份膠囊送驗,確認含未經許可不得製造販賣的麻黃素等中藥成分,通報新北市調查處查出許男無中醫資格,卻購買GMP藥廠的科學中藥自行調配,涉犯《藥事法》。

【偵查】自行調配 販賣偽藥
許男供稱以減肥名義到3家中醫診所看診,取得防風通聖散等藥方,試用後挑出覺得有效配方,要診所直接將藥粉裝罐,回家以食用硬空膠囊分裝販賣,用光後再買科學中藥自行調配。診所醫師則證稱該藥方只對虛胖體質有效,非適用所有人。板橋地檢依製造、販賣偽藥罪將許男起訴。

【使用減肥藥須知】
˙不買來路不明或無成分標示的減肥藥。
˙找專科醫師開立處方,使用安全合法藥物。
˙不可擅自併用其他減肥藥或自行增加劑量。
˙出現嚴重腹瀉、噁心等副作用,應停藥並就醫。

(蘋果日報)
--
戒菸節流法 省錢賺健康 1根菸就能損傷血管

不景氣想節流,可從戒菸開始,1年可省下好幾萬的購菸費用,也降低醫療開銷,換取無價健康。35%的癌症與吸菸有關,抽一根菸就會造成血管內皮細胞損傷,長期則會造成血管不可逆的傷害,造成心血管疾病。另有統計指出,菸癮者平均壽命較常人少14~22年。

【這樣做】★增強戒菸動機
動機愈強愈有機會戒菸成功,像是有小孩、太太懷孕等都能增強成功機率。並選在特定日子,像是生日等,或號召好友同事一起戒菸,彼此鼓勵,也會因為怕失敗丟臉而持續堅持。

★旅遊度過戒斷
戒菸後體內尼古丁含量遽降,會出現情緒不安、焦慮、對香菸的渴望等,第1周最嚴重。決定戒菸後可安排國外旅遊,飛機上無法抽、國外取得香菸不易,加上度假氣氛可轉移注意力。

★建立無菸環境
決定戒菸後,最好昭告所有親友同事,讓大家知道你的決心並協助之外,也避免戒菸過程有人勸菸。家中的香菸、打火機以及菸灰缸應避免擺在顯眼的地方,免得看到之後勾起菸癮。

★用替代品解癮
戒菸前1個月的戒斷症狀是身體對香菸的癮,度過後心理仍會有所依賴,覺得嘴巴要咬東西、手上得拿東西。可使用替代物品,如咬紅蘿蔔以及手指夾原子筆等,但不建議使用電子菸。

【醫師說】 熱線打氣加油
事前先請另一半或找1、2位好友作為心理支持者,戒菸過程只要無法忍耐就打電話給他們,透過聊天打氣轉移注意力。

(蘋果日報)
--
美刻意低調 避助長威風 北韓射火箭耗378億

北 韓今年投入高達13億美元(約378億元台幣)研發火箭,前天以聲東擊西之計,發射搭載衛星的長程火箭,成功將衛星送入軌道。全球震驚之餘多嚴詞譴責,唯 獨美國用語含糊,意在不讓北韓太得意,南韓則憂心北韓近期恐舉行核子試驗。分析家認為北韓此時試射火箭旨在為領導人金正恩立政績,並逼國際與北韓會談。

北 韓成功發射搭載「光明星3號」衛星的長程火箭「銀河3號」,射程達1萬3千公里。比起3年前試射「大浦洞2號」火箭的3800公里,這次射程增加了兩倍以 上,也是北韓1998年來首次試射成功。有匿名的美國官員稱,北韓未能完全掌握衛星在軌道的運行狀況,美方也不敢斷言衛星運行已經穩定。

南韓撈獲火箭殘骸
南韓指北韓衛星未準確進入500公里高的太陽同步圓形軌道,而是在近地點高度494公里、遠地點高度588公里的橢圓軌道上運行,其配備的攝影鏡頭解析度不足,無法拍攝高畫質影像。
南韓海軍昨在群山港以西160公里、深80公尺黃海海床發現一件疑為掉落的火箭第一節推進器,將帶回分析。
南韓統一部估計,北韓今年4月試射失敗的火箭加上銀河3號,總費用約174億元台幣;建造發射基地花了約116億元台幣,其他相關設施等費用約88億元台幣,總造價達378億元台幣。

數月內核試機會大
以北韓人口2400萬、平均月工資50至100美元(約1450至2900元台幣)計算,火箭花費至少可養北韓人民約1年4個月。
南韓軍方認為這次試射顯示3年來北韓的火箭研發大躍進,下一步便是精進核彈彈頭技術,更擔心北韓近期將舉行核試。2006及2009年,北韓皆在發射火箭後1至3個月進行核試,未來數月內核試的可能性很高。
分 析家認為,北韓發射火箭除了為金正恩上位將滿一周年立威,也意在恫嚇國際社會及干擾南韓總統大選,畢竟北韓不乏「以軍事挑釁換和談援助」的前例。不過南韓 國家情報院認為,2名總統候選人朴槿惠和文在寅一致譴責北韓,加上南韓民眾已習慣政客拿北韓議題作文章,因此對選情影響不大。
美國總統歐巴馬關切北韓試射,稱之為「高度挑釁行為」,卻不像譴責敘利亞擬用化武或伊朗發展核武般,「劃紅線」厲聲要求不得越界,因美國考慮不讓朝鮮半島情勢緊張,也不想讓北韓更受注目,故低調以對。

安理會將採取行動
聯合國安理會前天通過決議案,譴責北韓發射火箭,並稱安理會可能採取進一步行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昨表示,聯合國對北韓問題的回應須謹慎且適當。

煙幕彈戰術 騙過南韓美國

北韓前天突然發射火箭,讓南韓及美國政府都大吃一驚,顯示兩國對北韓的情報系統存有重大漏洞。南韓《朝鮮日報》報導,美韓兩國可能是被北韓的「煙幕彈戰術」蒙蔽,做出錯誤判斷。

台掌握速度快於日
我國官員昨透露,北韓火箭點火的瞬間,因釋出大量輻射能量,立即被我長程預警雷達偵測到,因此前天上午9時49分北韓火箭發射的第一時間,我方即全程偵測。官員也說,因我方雷達性能較日方先進,因此日方在9時51分,即火箭點火2分鐘後,真正升空時,才偵測到火箭動態。
北 韓前天成為第10個在本國領土發射衛星的「太空俱樂部」成員國,南韓的「羅老號」火箭卻問題重重,2009及2010年兩次發射都失敗,火箭技術已落後北 韓6年。《紐約時報》也報導,就在北韓發射火箭前1、2個小時,美國政府高層還在華府說,美韓兩國一直利用偵察衛星監視北韓發射場的情況,北韓火箭有技術 問題,至少需一周才能解決。

金正恩存心想作秀
北韓本月1日宣布將於10日至22日間發射長程火箭,10日又說要將發射日期延至29日。南韓國家安全戰略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李秀錫說,北韓「以前都是按正式公布的去做,這次可能是存心想做一場秀」,徹底展現「金正恩風格」。

(蘋果日報)
--
聯國安理會譴責北韓發射火箭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十二日譴責北韓「使用彈道飛彈科技」發射長程運載火箭,聲稱此舉違反安理會先前兩個決議,而鑑於問題緊迫,安理會將繼續磋商「適當因應」。

北韓十二日上午在平安北道鐵山郡西海衛星發射場,以「銀河三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二枚「光明星三號」遙測人造衛星,衛星並已進入預定軌道。

安 理會隨即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就北韓之舉緊急閉門協商。結束後,本月輪值主席摩洛哥常駐聯合國代表盧利什基宣讀簡短的「媒體聲明」說:「安理會就朝鮮民主人民 共和國使用彈道飛彈科技從事發射引發的嚴峻局勢和關切進行了磋商。安理會所有成員譴責發射行為,因其明顯違反安理會第一七一八號和第一八七四號決議。」安 理會於二○○六年和二○○九年,先後通過此二決議,要求北韓不得再進行任何核子試爆與使用彈道飛彈科技的發射活動。

聲明也提及今年四月北韓發射長程火箭失敗後,安理會曾要求平壤當局勿再進行任何使用彈道飛彈科技的發射活動,並表明一旦北韓從事此類發射,安理會將採取相應行動。

北韓強調發射人造衛星乃行使獨立主權國家的權利,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聯盟與南韓、日本,則指詰平壤實際是在測試長程彈道飛彈。而各方研判,「銀河三號」發射成功,平壤將依循前例,繼而再從事核子試爆。

美、英、法這三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與日本、南韓正醞釀由安理會再通過具約束力的決議案,擴大對北韓制裁,而華府似也在逼促北韓堅實盟友、另兩個具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中國與俄羅斯讓步。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十三日則重申,中方對北韓「射星」表示遺憾,平壤應遵守安理會決議,但他強調,希望相關各造「妥善處置」當前事態,早日重啟旨在化解北韓研發核武危機的「六方會談」,共同致力於維護朝鮮半島和平與穩定。言下之意,中國不贊成加強制裁北韓。

另一方面,北韓大展長程火箭科技後,南韓自嘆不如,落後至少五至七年,而需增加百倍投資,才能拉近差距。南韓海軍十二日也在黃海水域發現「銀河三號」第一節火箭的殘骸,並展開打撈作業,期能一探究竟。

(中國時報)
--
赫緒曼揭開「反動修辭」面紗/吳介民(中央研究院社會所副研究員)

忙 著校對《反動的修辭》再版譯稿的時刻,聽到作者赫緒曼(Albert Hirschman)於10日過世的消息。2001─2年,我曾兩度到高等研究院拜訪他,第一次是請教他著作中的觀念解讀,第二次則是送上《反動的修辭》 中文版。當時,年邁的思想家沉浸於繪畫,興高采烈地談論康定斯基。赫緒曼對社會行為充滿好奇,廣泛涉獵各知識學科與文學藝術,使他能夠自由進出各種知識領 域。

赫緒曼著述豐富,在貿易依賴理論、發展經濟學、集體行動、社會運動、政治思想、方法論等領域都留下原創貢獻。赫緒曼一生經歷也充滿 戲 劇性。1915年生於柏林的猶太人中產家庭,十多歲便參與左翼運動。1933年因躲避納粹迫害,前往巴黎。1936年到西班牙參加反法西斯內戰。二戰爆 發,以志願軍身分加入法國陸軍。接著在馬賽參與營救反納粹人士。在這段流離生活中,他完成博士學位。1940年底,他徒步越過庇里牛斯山到達里斯本,再輾 轉抵達紐約,開始在美國的學術生涯。赫緒曼是「入世哲學家」。在美國,他擔任過聯準會經濟學家;也曾前往南美哥倫比亞擔任政府經濟顧問,後來甚至開設私人 顧問公司。赫緒曼最後落腳地,是位於普林斯頓的高等研究院,這裡是愛因斯坦終老之處,人類學家吉爾茲(Clifford Geertz)也任職於此。赫緒曼詼諧頑皮的氣質,不禁讓人想到普林斯頓街上,一家著名冰淇淋店掛著的「愛因斯坦吃冰淇淋」照片,同樣有著面對真理的純 摯。
赫緒曼善於化繁為簡,以簡潔思路,引導讀者進入複雜問題。以《反動的修辭》為例,他從牛頓運動定律中,發現隱藏在反動修辭中的秘密結構:
我同意你的價值觀或政策目標(「作用力」),但是因為種種因素(「反作用力」),將會使你的目標被扭曲、適得其反、徒勞無功、甚至危害了其他得來不易的價值。
根據這個「公式」,反動修辭精髓是:「我同意你的價值目標,但是……」「但是」之後才是重頭戲;「但是」轉移了注意力,進而破壞進步政策的存在價值。從這個基本語法,赫緒曼定義了三類反動修辭:悖謬論、無效論、危害論。
通俗性反動修辭在台灣俯拾皆是。最近,勞團爭取調高基本工資,據報導:
行政院拍板時薪先調,月薪緩漲,外界質疑政府偏財團、輕勞工。政務委員XXX昨天說,政府並非偏袒大企業,因調漲基本工資,影響最大的是中小企業;若調漲基本薪資,導致更多失業,中小企業無法生存,就「不只是一顆滷蛋的問題,到時候連一粒米都沒得下鍋!」
這種論調表面上並不反對調漲基本工資,卻又辯稱調漲基本工資,結果會適得其反。這是典型的悖謬論。

摧毀既有改革成果
「反 動修辭法」不直接反對進步價值,而是反對那些實踐進步價值的行動。如果你接受了這種論述,你的結論必然是:你不必、也不應該採取進步行動,因為你怎麼做都 沒有用,甚至會導致反效果、摧毀既有的改革成果。這正是反動修辭的「狡獪」之處:它躲藏在進步價值的保護殼之中,卻執行著反進步、反動員的任務。
《反動的修辭》的寫作,起源於1980年代新右派發動對福利國家批判的時刻。這本書,是當代抵抗新自由主義之「反動論述」的有力武器。赫緒曼更多深刻而豐富的著作,正等待讀者去挖掘。

(蘋果日報)
--
10年借調5600名教師 有人一借25年 監院糾正

教育部長期借調學校教師到政府機關上班,十年內有五千六百人被借調,最長借調年限達二十五年,更有一個教師職位有三層代理情況。去年即有一千一百八十三名教師被借調,挪用國民教育經費高達三億八千多萬元。

監察院昨天決議糾正教育部與各縣市政府,批評此舉使學生受教權受損,要求檢討改進。

少 子化造成學生人數減少,九十五學年度到一百學年度國中小學生總數減少逾四十萬人,但教師借調卻導致聘用代課教師經費增加,九十五學年度全國代課教師一萬四 千兩百四十八人、聘用經費為四十八億餘元,一百學年度代課教師已增加為二萬二千八百五十六人,聘用經費達八十七億餘元。

估16.8萬學生受教權受影響

提 出糾正案的監委錢林慧君表示,教育部與各縣市政府因應編制縮併,借調學校教師協助辦公,導致學校必須另聘代課老師,根本把學校當成「人力銀行」,推算有超 過十六萬八千名學生學習權益受影響。借調教師等於是拿國民教育經費補貼公務人事費,近五年國教經費因此遭挪用超過十五億元。

近5年因此挪用國教經費逾15億

監院發現,台北市有教師已借調二十三年半,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甚至有借調二十五年者,令人不禁要問:「老師,你到底什麼時候回來?」

儘管偏遠學校教師人力吃緊,但除基隆市、台北市外,其餘縣市皆有借調偏遠教師現象,不少人懷疑,有辦法的人先甄選上偏遠學校,再利用借調,回市區上班。

監察院新聞稿指,教育部教師借調竟遠到五百公里,最遠從屏東而來,經訪談這位教師,是因配合家裡從屏東搬遷到北部,才以商借方式到教育部。

傳立委女兒從屏東借調中央

監察院內部傳出,該教師王雨棻就是立委王進士的女兒。記者昨晚向王進士求證,但王立委未接聽,至截稿時未得知他的回應。

據了解,王雨棻原是恆春光春國中理化老師,先商借到屏東縣教育處,再到教育部國教司一科,最近轉中教司負責教科書業務。

教育部次長陳益興昨天受訪表示,印象中王雨棻很敬業,不知她父親是立委。

此外,教育部與全國各縣市皆有從同一校借調多名教師情形,例如基隆市建德國小曾一次借調四名教師,部分學校連代理教師也借調,甚至代理教師的代理教師也被借調,造成「一位三借」亂象,新北市、嘉市都有類似情況。

教育部本身約借調廿多位教師,教育部國教司長黃子騰昨天無奈地表示,教育行政員額被控管,業務量卻一直加,以國教司為例,編制內公務員只占三分之一,三分之一靠借調老師,另三分之一是派遣,教育部也很希望根本解決這個問題。

各縣市教育局更是大吐苦水直言,目前的員額根本無法辦理龐大的教育業務,借調教師的使用應該制度化。

教育部次長陳益興表示,將儘速訂出商借教師原則,中央和地方政府一體適用,每年降低一%代理代課老師,配合增聘正式教師,儘量使商借教師不影響學生受教權。



亂象 借25年非個案/台東教育處2/3都是借調老師

台東縣教育處正式編制行政人員只有廿五人,從各校找來的借調教師竟約有六十人。此外,高雄、雲林和台南的教育部門都有「借調」達二十五年的教師,凸顯全國教師借調的浮濫與荒謬。

高雄、雲林和台南都有人借調達25年

台東縣議員張國洲直指,借調人員都是資深老師,卻到教育處辦行政業務,這些老師月薪約六萬元,但行政業務只要請月薪兩萬五到三萬元的約聘僱人員處理即可,一年至少因此多花一千八百萬元,本末倒置。

台東教育處副處長黃國銘說,台東教育處借調約六十位老師,其中有廿多位是特教、國教輔導團的輔導員,不負擔行政工作,真正用在行政的借調教師有卅七人,其中有七人是儲備校長,依規定必須調到教育處歷練行政一年。

目前台東縣教育處最資深的借調老師是社教科的李秀梅,她卅年的教師生涯,有十五年待在教育處,被視為業務「活字典」,多次要求回校,都被長官留用。

李秀梅說,在教育處工作量非常大,假日也要加班,絕對不是有「好康」才留在教育處,自己固定每週回校授課四堂,與教師專業並未脫節。

有人當上老師就借調 25年幾乎沒教過書

高雄市教育局坦言,有位借調的張姓老師來自高縣教育局,從一開始就在行政單位服務,缺乏第一線教學經驗。

被問到張姓老師何以能在縣市合併後依然存在?教育局含蓄表示,情況有些複雜,以前單位這麼多年無法處理的狀況,怎麼可能縣市合併後一下子就處理?

雲林縣政府教育處長邱孝文表示,縣內借調超過二十五年的老師,多年前已經退休;台南市教育局人員也說,的確有資深的借調教師,職務是擔任國語指導員,負責學校教學資源統籌,除行政工作之外,也要到校園作教學輔導,今年六月中旬核准申請退休,八月已退休。

桃園縣則有黃姓教師,從八十八年起借調教育局服務,如今已經四進三出。她說,在教育局服務看的層面比較廣,尤其是一些重大政策在自己手中完成,很有成就感。

事實上,黃老師已經考上主任,在教育局只能擔任專任老師,每個月少六千多元的加給,這幾年損失的金額超過五十萬元,但她甘之如飴。

偏鄉代課比例高 教育工會︰兩度檢舉

高雄市的六龜、杉林、內門、茂林、甲仙、那瑪夏、桃源,學校兼代課節數平均比例逾五成,有些甚至超過八成。針對高雄市兼代課教師比例偏高,高雄市教育產業工會去年九月、今年十一月兩度向監院檢舉。

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劉亞平痛心指出,政治人物常把「窮不能窮教育,苦不能苦孩子」掛嘴上,但政客最常犧牲的就是孩子的教育,且是窮孩子的教育。

劉亞平表示,由於教育局控管學校正式教師員額,學校只能聘請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造成偏鄉小校兼代課比例過高,有些學校有超過一半的課程由兼代課教師上。莫拉克風災後,山上的路遇雨就斷,部落裡代理、代課老師一有其他缺就選擇離開,且異動頻繁。

教育當局總以「這是各縣市共同的問題」回應,劉亞平認為,只要教育局辦理正式教師甄試,把缺額開在偏鄉、且限定服務時間,一般地區出缺時讓服務期滿的偏鄉老師調整,問題並非無解,關鍵在心態。

中市家長︰早該有人管

台中市家長會長協會榮譽理事長陳金源說,代課老師只領鐘點費,教學難免無法像正式教師投入,一遇到條件比較好的機會,說不做就不做,也造成學生不安,「早該有人出來管管這個問題」。

(自由時報)
--
教師長期被借調 監院糾正教育部

「老師,你到底什麼時候回來?」監察院調查發現,中央、縣市各教育主管機關借調學校正式教師協助辦公,違法情形非常嚴重;十年借調了五千六百位教師,有人被借調長達廿五年,嚴重影響學生受教權;監院昨天糾正教育部及廿二縣市政府。

監院調查指出,學校教師被長期、大量、違法借調,衍生教育機關職員占用學校教師缺額、學校又得另聘代課老師,甚至代課老師被借調,再請代理教師又被借調,所謂「一借三代理」怪現象,還有人離鄉五百公里,影響學生學習情緒及受教權益。

監院調查報告指出,教師借調期間以一至三年居多,但也有長達十年以上,台北市有人被借調廿三年半,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甚至有借調廿五年的教師。

監委錢林慧君表示,教育主管機關簡直是把學校教師當作「人力銀行」。光是民國一百學年度,被借調教師就高達一千一百八十三人。

(聯合報)
--
10年借調5千教師 教部遭糾正

借 調老師常常一去無回,學生不禁要問:「老師,你到底什麼時候回來?」監察委員錢林慧君調查發現,教育部、縣市政府把學校當「人力銀行」,近十年內,借調五 六○○名老師到行政機關「辦公」;而且薪水仍由原學校支付,等於是挪用受憲法保障的國民教育經費,昨天糾正教育部與二十二個縣市政府。

偏 鄉學校教師人力最吃緊,多個地方教師工會向錢林慧君陳情,有老師甄選上偏鄉學校後,再想辦法借聘至市區的教育局工作,「一借調就是長達二十五年」,不願意 回鄉教書;還有老師考上屏東的學校後,配合家裡需要,借調至台北的教育部工作,令人質疑借調成為老師逃避教書的「避風港」。

糾正案文指 出,教育部、地方政府在無法源依據的情況下,用「商借」、「公假」、「支援」等名義,借調老師到行政單位辦公。據統計,一○○學年度有一一八三名老師被借 調;十年內,總計有五六○○名教師借調到行政單位。監委痛批,簡直把學校當「人力銀行」,超過十六萬八千名學生受教權受損。

錢林慧君表示,教育部、地方政府需要人力,卻不擴編員額,而是借調老師來行政單位「辦公」;而且借調老師的薪水還是由原學校支付,而不是機關的人事預算,一○○學年度被借調高達一千多人,等於是挪用被憲法保障的國民教育經費預算三億八千多萬元。

錢林慧君說,教育機關佔用學校老師,導致學校必須另外聘請「代課老師」,甚至有代課老師又被借調,出現「一借三代理」的怪象;其中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甚至有二十五年的借調教師,老師一直換來換去,學生不禁要問,「老師,你到底什麼時候回來?」

地方盼法制化

台南市教育局調用五十多名教師,協助從事輔導諮商、電腦資訊等專業工作,最久約三、四年,教育局主祕陳獻明說,已在研議調用教師辦法,這套制度預定明年出爐;雲林縣教育局長邱孝文說,借調老師不到十人,均為餘額教師,不妨礙學校運作。

陳獻明說,教育局借用教師的現象,其實不完全是負面的,舉例來說,很多老師在教育單位久了,暫時脫離學校環境,反而有不同歷練,對日後推展校務有正面效果。

雲林縣教育處長邱孝文指出,縣借調教師情況相較於其他縣市,屈指一數不超過十人,而且借調的都是餘額教師,完全不影響學校正常人事配置與運作。借調的單位,也非常珍惜人事資源,往往將一人當好幾人用,所以被借用者工作並不輕鬆。

高雄市有借調廿五年的老師;對此,教育局主任祕書王進焱說,借調老師是全國通病,各地有需求,希望教育部能法制化,讓地方有遵循的方向。

(中國時報)
--
遺傳基因佔65% 後天因素35% 女性生太少、吃避孕藥 容易禿頭

女性荷爾蒙會影響女性禿頭風險,女性多生小孩、少吃避孕藥,多餵母乳,就可降低禿頭風險!

陳秀熙指出,女性禿頭遺傳基因仍佔了六十五%,其餘的三十五%才是這些後天因子,其中,女性生得少與口服避孕藥影響最大。

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與亞東醫院皮膚科醫師蘇琳惠,針對台灣兩萬六千多名三十歲以上女性進行女性禿頭調查,結果發現,十二%的受訪者有禿頭。

懷孕時女性荷爾蒙下降

若女性生育的子女數少於三個,禿頭的風險會增加二十四%;吃口服避孕藥,禿頭風險會增加二十一%;最特別的發現是,女性如果餵母乳,可以降低十二%的禿頭風險;如果一週暴露在紫外線的時間超過十六小時,禿頭的風險會增加十二%。

在 生得少部分,推測應與女性荷爾蒙有關。女性荷爾蒙對女性有保護作用,但同時也可能有損害,懷孕時會使得女性荷爾蒙下降,反而形成禿頭的保護因子;口服避孕 藥會使得雄性素上升,進而增加禿頭的風險;餵母乳時,泌乳激素的分泌,可以抑制體內免疫相關發炎指標,身體抵抗力會較好,因而降低了禿頭的風險。

長期照射紫外線會掉髮

長時間暴露在紫外線的照射下,會使得體內氧化游離基增加,進而刺激體內免疫相關發炎指標,造成掉髮、引發禿頭。

這項調查也是全亞洲最大型的女性禿頭研究,研究成果已發表在知名的美國《皮膚學術期刊》。這兩位研究者在二○○七年的國際期刊上,亦發表台灣男性禿頭與抽菸及高密度膽固醇有關;兩相對照,男、女性禿頭的影響因子明顯不同。

新型避孕藥有抗雄性素作用

國泰醫院婦產科生殖醫學中心主任賴宗炫表示,傳統的口服避孕藥成分為合成的黃體素,結構與雄性素類似,服用後,會轉化成弱雄性素。已知雄性素為影響禿頭的因子,新一代的口服避孕藥有抗雄性素的作用,這方面的風險應已解決。

餵母乳可降低12%禿頭風險

女 性生育少,卻易禿頭,不排除與本身不易懷孕的疾病有關,像是多囊性卵巢症,就是因為體內雄性素過高的關係,可能因而增加禿頭的機會;至於餵母乳時,會促進 泌乳激素分泌,其會抑制卵巢排卵,讓卵巢處於休眠的狀態。以多囊性卵巢症的病人為例,其雄性素來自卵巢,如果卵巢能夠休息,雄性素便能降低分泌,禿頭風險 亦可降低。

至於紫外線過度曝曬,導致女性禿頭風險高,新光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蔡昌霖表示,一般人的頭頂有頭髮保護,加上毛囊在皮膚的深層,紫外線應該破壞不到;不過,這倒提醒理平頭、光頭及頭髮稀疏的老人,出門最好戴頂帽子,避免頭皮曬傷。



(自由時報)
--
高鐵苗栗站 2015年完工

繼 雲林站之後,高鐵新增苗栗站昨天決標,由豐譽營造得標,苗栗站將闢建為5層樓高的高架車站,建築高度27.27公尺,僅比台中站略低,將成為高鐵沿線第二 高的車站,發包金額15億5千餘萬元,根據雙方合約,將於2015年6月底前完工;目前高鐵新增3站僅剩彰化站尚未決標。

高鐵公司發言人賈先德表示,高鐵公司最快今天就會寄出決標通知書,工期自業者收到通知書後起算,需在30.5個月內完工。

(自由時報)
--
決標!高鐵苗栗站2015年啟用

繼高鐵雲林站後,高鐵苗栗站也已決標,工期預計兩年半,擬在二○一五年下半年,與彰化、雲林兩站同步啟用。高鐵南港站二○一五年初啟用後,將成為多數南下列車的始發站,北高直達車時間將增十二分鐘;下半年新增三站後,站站停靠模式的列車通行南港-左營,將多半小時車程。

高鐵發言人賈先德指出,高鐵董事會昨天通過苗栗站興建工程合約採購案,工程金額達一百五十五億餘萬元,規畫興建五層樓高的高架車站。

現階段台北-左營直達車中停板橋、台中兩四站,通行時間為一小時卅六分鐘,高鐵南港站二○一五年初啟用,多數列車將由台北站移至南港站發車,南港-左營直達車通行時間將增為一小時四十八分。新增三站啟用後,站站停班車南北行車時間將由目前的兩小時,增為兩個半小時。

高鐵評估,未來除直達車外,擬推出納入四站的站站停靠模式,或類似台中到嘉義的區間車模式,不排除推出「超級直達車」,由南港發車後僅停台北、板橋兩站就一路直達左營。

但外界擔心,新增四站後,高鐵將變「慢鐵」。高鐵表示,未來將考量各種運行區間,可能評估「跳蛙式」停靠方式,如停靠台北、板橋、台中,之後由台中到左營站站站停靠模式,都將視運量、時間、旅客需求進一步規畫。

高鐵新增三站中,目前僅剩彰化站興建工程採購決標案尚未排入董事會議程。

(聯合報)
--
手部退化性關節炎 少做粗重多熱敷

手部需重複、用力工作的女性易罹患退化性關節炎,一旦手指開始變形,很快就會退化,外形會變歪、變粗。醫師建議,平時要少做粗重、重複性的工作,適時休息、熱敷,以免症狀惡化。

大林慈濟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黃光永說,手部退化性關節炎與遺傳或工作有關,例如美髮師要不斷幫客人洗頭,老師拿筆寫字,或是家庭主婦重複刷洗,務農者持續剝花生等,好發於50至60歲。

黃光永說,手部退化性關節炎患者一開始會出現痠痛症狀,但常被忽略,直到手指變形才被注意。一旦有手指開始變形,10根手指都會退化,外形會變歪、變粗,手指從遠端到近端逐漸出現緊繃、脹痛的感覺,不過已退化的關節難以回復,只能緩解疼痛,避免惡化。

預防退化性關節炎,需避免手部重複性精細、用力的動作,如抓握、提重物等,儘量以輔具取代,或是讓前臂、肩膀等大關節做較費力的工作,減少手指小關節的負擔。

退化性關節炎沒有辦法根治,出現症狀後要讓手部多休息,適時熱敷、按摩,一旦感覺關節疼痛,就應該立即休息,不要讓纖纖小手變成雞爪手。

(自由時報)
--
小孩說話不輪轉 別急切糾正他

「我的孩子今年4歲半,可是他最近講話都會一直重複講同樣一個字或拉長一個音,他是不是有『口吃』?」常有家長很擔憂地詢問這類問題。例如孩子會說:「明…明…明…天,阿…阿…公,要帶我去買糖果…。」

口 吃可能發生在各個年齡層,但許多小朋友在2至5歲這個階段,說話時會出現斷斷續續不流暢的語句,有可能是小朋友語言發展階段轉換時,因詞彙量不足的一個過 渡期,稱為「發展性口吃」,例如:詞彙轉換成短句,短句轉換到複雜句。這是兒童在學習講話過程中,出現的短暫性不流暢,如果持續時間未超過6個月,就不必 過度擔心。

真正典型的口吃個案至少會持續6個月以上,不會自發性恢復,若孩子出現以下幾種不流暢的情形,家長和老師們可稍加注意一下:

●音節及詞彙的重複,例如:ㄨㄨㄨㄨㄛˇ我想要尿尿(「ㄨ」的音節重複);我我我想要尿尿(「我」的單字重複)。

●語音延長,例如:我想要尿------尿。

●在字跟字中間或是在說話前,可能會出現停頓,例如:我想□□要尿尿。

●在語句中,可能會插入一些無意義的音節,例如:我ㄜ想要ㄜ尿尿。

●小朋友在說話的時候,可能會出現臉部怪異表情或全身肌肉不自主過度用力(如手握拳頭)的現象。

如果小朋友出現以上幾種情況,切記先不要給小孩太大的壓力,且不要一直糾正小朋友說話不流暢的現象。因為小朋友處在壓力、怕說錯的情況下說話,會覺得說話是一件痛苦的事,反而讓說話不流暢的情形更嚴重。

◎貼心小叮嚀

若小孩發生不流暢持續的時間超過6個月,建議家長和老師先觀察小朋友說話不流暢的情形,大約從什麼時候開始?持續多久期間?在何種情況下特別容易出現?家長在一一記錄後,帶著小朋友尋找復健科醫師或語言治療師評估與治療。

(自由時報)
--
臉書大解碼 劈腿爬牆一把抓

全球擁有十億用戶的社群網站臉書(facebook)深受民眾喜愛,日前網路上流傳一種「破解原始碼」的方式,可以把長久以來關心、來訪自己臉書的朋友,做個詳細排名,但也因為如此,有女大生因而掌握線索,從中看出端倪,抓包男友「劈腿」姊妹淘的事。

在 台北就讀資訊相關學系的蔣姓女大生,與在桃園讀大學的男友交往一年多,兩人分隔兩地,僅假日見面,但近來男友似乎有意疏遠,讓她十分傷心。有天蔣女到男友 住處,使用他的電腦上臉書遊蕩,突然想起能用「破解原始碼」方式找出最關心男友的人,結果一試讓她大吃一驚,因為排名第一並非自己,反而是姊妹淘成了「關 心男友第一名」。

蔣女雖覺得不對勁,但她不動聲色,幾天後再跑到姊妹淘家中,藉故使用其電腦,並再度「破解原始碼」,赫然發現姊妹淘的關心排行榜第一名不是別人,就是她的男友。此時她才打翻醋罈子,連番「拷問」男友,對方才默默承認劈腿她的姊妹淘,讓蔣女氣得與男友分手。

警方表示,蔣女行為與私自察看另一半簡訊、e-mail信件無異,因為個人網頁的原始碼也屬於「個人隱私」,沒經他人允許而私自檢視原始碼程式,有觸犯個人隱私之虞,奉勸類似「破解原始碼」的方式,還是用在自己身上就好。

而 民眾只要打開臉書,在空白處按下右鍵,選擇「檢視原始碼」,然後使用ctrl+f鍵,打入「InitialChatFriendsList」,就會找出一 連串數字,而排名第一位的數字就是「最關注你的人」,只要將這串數字複製下來,貼在「www.facebook.com/(數字)」後面,就可以讓數字背 後的廬山真面目揭曉。

有網友表示,這樣就可以知道哪個朋友在臉書上最關心自己,但也有不少人「破解原始碼」後,大嘆「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已經快要沒有隱私,甚至「耍暗戀」也會曝光,實在很糗。

(中國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