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噪音 五月天罰114萬 唱到深夜 5分鐘罰1張 「有夠皮」
搖滾天團五月天「諾亞方舟演唱會」,連續兩周在台灣體育大學台中體育場開唱,不僅逾時且音量超大,周邊居民嚴重抗議。環保局截至昨晚11時50分為止,開出47張罰單、總計裁罰114萬元,但主辦單位硬是不改善,稽查人員批評:「沒看過這麼皮的單位!」附近居民則痛罵:「太囂張!」
昨晚是五月天演唱會台中最終場,稽查人員8時半抵達場外開始蒐證,主辦單位為維護權益,也自行找人對全程錄影、錄音反蒐證。稽查人員昨晚10時過後,帶著整本罰單進入會場蒐證,準備在主辦單位簽完一張罰單後,立刻送出下一張,按前晚經驗,「5分鐘就可開一張罰單!」截至昨晚11時50分,依法連續開出22張罰單,每張最多3萬元,共52.5萬元。
晚間9時逾80分貝
中市環保局簡任技正施肇芳表示,9月6日首日開唱,抗議電話沒斷過,當天稽查員在晚間9時半後到場,每次測得音量均超過80分貝,依《噪音管制法》告發三次,對方都置之不理,便陸續開單,「每張裁罰3萬元,5張共罰了15萬元!」隔天主辦單位有所警惕未違規,14日第三場演唱會又故態復萌。
稽查人員14日當晚9時到10時,測得現場音量80分貝以上,立刻依《噪音管制法》第9條開出兩張各3萬元罰單;10時以後則按《噪音管制法》第8條規定,文教區夜間10時以後不得使用擴音器,從3千元罰起,未改善就緊接著罰第二張6千元,依次加重裁罰,第10張以後每次罰3萬元。
退場更吵住戶氣炸
「五月天應是台中市環保局有史以來,開罰最多的音樂團體!」施肇芳無奈表示,14日晚間總計開出20張罰單,罰金達到46萬5千元,主辦單位就是不為所動。
家住附近的民眾陳先生痛罵,「深夜11時半演唱會還沒結束,12時多觀眾退場更吵,到底要附近居民怎樣活!」陳先生指出,體育場常舉辦棒球賽和音樂活動,「只有五月天置之不理,難道粉絲多,就可以為所欲為?」
主辦單位相信音樂媒體聯絡人林知佳表示,每場演唱會約3萬多人參與,「歌迷情緒太亢奮,對附近居民表示抱歉!」
態度強硬「沒逾時」
但林知佳也態度強硬指出,演唱會申請到晚上11時半結束,並沒有逾時,「五月天難得到台中,請居民多加體諒!」
搖滾天團罰不怕 歌迷反覺足感心
「砰、砰、砰,吵得我心臟都快要停了!」台體大體育場附近居民林先生抱怨,他和妻子每天清晨4、5時起床運動,但五月天一開唱,「總要鬧到半夜12時才能睡覺!」另一名住戶也說:「五月天演唱會的噪音,我住在三條街外都聽得一清二楚。」
搖滾天團五月天出道至今,演唱會規模一場比一場大,噪音罰單也接不完。2003年「天空之城演唱會」在台北市立體育場開唱不到1小時,北市環保局就開出第一張罰單,最高可處5萬元罰鍰;當時滾石唱片還向媒體表示,「被罰是意料中事,5萬元內的罰款是小case。」
「主辦單位當然不怕收罰單!」曾經承辦大型活動的立智公關公司總經理王耀斗表示,一場演唱會獲利驚人,若因逾時挨罰而上報,歌迷只會覺得「足感心」、「夠誠意」,反而更擁戴偶像。
張惠妹也挨罰
2004年9月,S.H.E奇幻樂園台北演唱會,在台北市立體育場開演不到20分鐘,就收到第一張噪音罰單;2012年12月,張惠妹一連2天在高雄世運主場館開唱,首場就因噪音擾人遭高市環保局開罰3萬元。王耀斗強調,就算是大型演唱會,要準時結束並不難,「表演者直接退場就好啦!有心就做得到。」
(蘋果日報)
--
政府管太多:汽燃費非用油量計價 「不公平」
根據《公路法》第27條規定,為維護公共道路品質,政府特別徵收汽車燃料使用費,做為養護、修建和安全管理經費,但徵收方式多年來一直遭民眾詬病。目前交通部是根據汽車排氣量,以「每年可能用油量」做為徵收標準,而不是以每輛車實際的用油量計算,遭民眾質疑「違反使用者付費的民主原則」。
同排氣量付同額
「政府現行隨車徵收的方式太不公平!」家住高雄的陳姓民眾表示,交通部依據汽車排氣量,閉門造出一套計算每輛車每月耗油量的方程式,再根據每月耗油量乘上12個月,得出每年可能的耗油總量,然後按每公升2.5元的費率徵收;換句話說,「只要是同樣排氣量的車主,無論開車里程數多寡,都要付相同金額的汽燃費。」更離譜的是,汽車排氣量較高的車主就算實際耗油量比排氣量較低的車主少,但因耗油量方程式的關係,反讓用油少的車主必須付更多的汽燃費。
陳男舉自身例子計算,他有一輛4500c.c.的法拉利,因為很少開,每月實際用油不到200公升,但交通部的耗油量方程式卻幫他虛擬算出每月用油量374公升,相當於每月無故多出174公升,一年額外多出2088公升,按每公升2.5元費率計算,他一年要多付5220元,「政府真是吃人夠夠!」
少開車卻要多繳
更令陳男氣憤的是,他有朋友開排氣量3000c.c.汽車,每月用油至少300、400公升,超過政府耗油量方程式計算的240公升,每年卻只被徵收8640元,「像是我替他多繳汽燃費,實在太離譜,我付錢、他享受!」
汽燃費徵收方式
現行方式:隨車徵收
◎按不同排氣量設定不同車型的每日平均里程、油耗等數據
◎每月耗油量=每日平均行駛公里×30天×每月平均行駛率×每公里耗油量
◎每年汽燃費=每月耗油量×費率×12個月
★舉例(以1201c.c.~1800c.c.自小客車為例)
◎每月油耗量=60公里×30天×80%×1/9=160公升
◎每年汽燃費=160公升×2.5元×12個月=4800元
未來變革:隨油徵收
◎汽車燃料費直接納入油價當中,油加越多、徵收越多
資料來源:交通部
政府回應
負責執行徵收汽燃費的交通部公路總局監理組企劃科長李瑞銘表示,汽燃費採隨車徵收的方式已行之有年,因目前法令規定採隨車徵收,執行部門當然依法處理。
掌管汽燃費徵收管理制度的交通部路政司機務科長李昭賢指出,從使用者付費的角度來看,隨油徵收方式對車主比較公平,辦法也較周全,交通部多年來一直朝著隨油徵收的方式研議修法,「對汽燃費改成隨油徵收樂觀其成。」
(蘋果日報)
--
超時沒加班費 修法解套 勞資會議訂工時 竟永久有效 不合理
《勞基法》規定資方若要求勞工加班,須勞資會議同意。近日卻有家樂福員工發現,資方早已召開勞資會議將每天正常工時訂為九小時,第十小時起才計算加班費,且勞委會認定勞資會議同意變動工時後就永久有效,勞團痛批「一次會議、永久有效」不合理。勞委會將研議修法。
據《勞基法》規定,勞工每天正常工時為八小時,若要加班或彈性挪動工時,或要求女性勞工在晚間十時到隔日清晨六時工作,必須先經由工會同意,若該公司沒有工會則要召開勞資會議同意後才能實施,違者可開罰兩萬到三十萬元。
近日有家樂福員工認為每天正常工時為九小時、第十小時才開始計算加班費不合理,進一步了解才發現,這是經勞資會議同意所進行的工時調整,不僅個別勞工無權翻案,甚至在工會成立後,也無法推翻這項協商結論,引法律疑義。勞委會近日更函釋,除非當初勞資會議同意工時調整有設定期限,否則即無限期有效,即便之後成立工會,也不需再徵求工會意見。
業者:皆依法行事
全國自主勞工聯盟執行長朱維立說,家樂福實施變形工時制度,造成勞工超時工作沒有加班費,工會成立後想推翻過去的勞資會議結論也遭拒,勞資會議「一次開會、永久有效」非常不合理。
家樂福企業工會常務理事陳明德說,資方聲稱二○○八年在樹林店召開勞資會議同意變形工時,工會去年決議要否決此規定卻遭拒,資方也未再召開勞資會議,「制度實在不合理。」家樂福回應一切依法行事,是否要再次召開勞資會議討論此事,可以再討論。
將局限任期內有效
勞委會回應,勞資會議已通過事項,若可由工會推翻,會造成企業營運困擾,勞工若對工時調整有疑義,應回到勞資會議討論。至於「一次同意永久有效」的確有爭議,將研議修法讓勞資會議同意事項僅局限該次會議勞資代表任期內有效。
《勞基法》需勞資會議同意項目
◎項目:
.延長工時(俗稱加班,每天工作超過8小時)
.彈性工時(在2周、4周或8周內彈性挪移工時)
.女性夜間工作(於晚間10時至隔日清晨6時)
◎程序:
.公司有成立工會者,資方需徵得工會同意才能實施
.公司無工會者,需召開勞資會議同意後實施
◎罰則:
.未經法定程序即實施者,可開罰2萬到30萬元
◎爭議:
.勞資會議同意時若未約定實施期限,則永久有效
即便事後工會成立,也不需再徵得工會同意
◎諮詢:0800-085151
(蘋果日報)
--
過勞嚴重 醫師爭納《勞基法》 工時長危患者安全 衛福部:再討論
台灣醫師超時工作已成普遍現象,台灣醫療勞動正義與病人安全促進聯盟(醫勞盟)昨批評,醫療人員工時過長,恐危及患者安全,要求受僱醫師等醫療人員應納入《勞基法》保障。衛生福利部回應,醫師納入《勞基法》要再討論。
近半年已六件申訴
醫勞盟等團體昨舉辦「如果這不是過勞,什麼才是過勞」記者會,醫勞盟理事長張志華說,近半年已接獲五、六件受僱醫師疑似過勞,導致腦出血、心肌梗塞等申訴,若不將受僱醫師納入《勞基法》,類似案件還會發生,病人權益及醫療品質將受害。
曾任奇美醫院外科住院醫師的蔡伯羌,二○○九年疑似過勞導致心肌梗塞昏倒,搶救後腦部缺氧、記憶缺損,他昨與妻子出席記者會,說出「希望大家努力工作,記得好好休息」,其餘時間僅能看著妻子哽咽。
蔡太太說:「誰能還給我們一個有記憶的爸爸?」連不到五歲的兒子都知道「爸爸呆呆的,要常提醒爸爸」,呼籲政府重視醫療人員工時問題,不要讓醫師妻兒活在隨時失去丈夫、爸爸的恐懼中。
人力恐將短缺五成
出席聲援的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柯文哲說,爭取醫師納入《勞基法》,是為病人安全著想,做對的事。衛福部醫事司長李偉強回應,若將醫師納入《勞基法》,評估住院醫師人力將短缺三至五成,恐損及患者就醫權利,配套仍需討論,會持續與勞委會協商。
(蘋果日報)
--
醫師過勞失憶 家屬盼納勞基法
四年前,年僅三十五歲的奇美醫院外科住院醫師蔡伯羌長期過勞引發心肌梗塞、腦缺氧受損,不但丟了飯碗,連妻兒都忘了,醫院卻不認過勞,只給六萬二千元慰問金。蔡太太昨出面,呼籲全國醫師想想家人,支持醫師納入勞基法,勇敢向醫院說:「我不要為你賣命。」
醫勞盟昨偕同勞工陣線、工殤協會、司改會、蔡伯羌夫婦召開記者會,蔡伯羌只說了句「大家努力工作,好好休息。」蔡太太說,丈夫不但失憶,行為也像孩子,還會跟五歲兒子搶玩具。她哽咽說,這四年每天都很煎熬,「司法應還蔡伯羌公道,但誰能還給兒子一個有記憶的父親?」
工殤協會專員劉念雲表示,勞保局已認定蔡是過勞職災,法院去年底一審宣判,卻說蔡伯羌不算勞工、是自願賣命,醫院不是雇主、沒有責任,家屬只能繼續上訴。民間司改會執秘蕭逸民說,開庭時,法官竟反問家屬:「我們也很累,難道也要告法院?」
醫勞盟理事長張志華則說,醫勞盟過去一年就接獲五到六個「非死即傷」過勞案件,當中有一半正在和醫院打官司。
政大法律系助理教授林佳和批評,台灣法律刻意削弱醫護人員勞動保障,雇主又習慣把法律底線當作最高標準。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則擔心,自經特區加速醫療營利化,將使醫療人員的勞動處境更加艱難。
醫勞盟爭納勞基法 勞團聲援
衛生福利部醫事司長李偉強說,五月已公布住院醫師勞動保障指引,比照勞基法詳列工時、休假規定,今年參加評鑑的一百多家醫院都要試行,年底評估各醫院辦理情形,才能決定醫師納入勞基法時程。
李偉強說,為了醫療品質,醫療第一線勢必要「補人」,除了讓主治醫師一起值班,衛福部正在研擬增收醫學生、擴充專科護理師、增設醫師助理等配套措施。
(自由時報)
--
醫師過勞倒下 僅6.2萬慰問金
奇美醫院前外科住院醫師蔡伯羌四年前前往開刀房途中,因心肌梗塞倒下,腦部缺氧、記憶受損,行為退化像孩子,長期復健才認出妻子。但事發至今家屬僅拿到六萬二千元慰問金,與醫院官司仍在上訴中。醫勞盟與勞工陣線、工殤協會昨天舉行記者會聲援,呼籲政府應立刻將受雇醫師納入勞基法保障。
「住院醫師無法決定,只能聽命辦事。」蔡伯羌妻子昨出席記者會表示,先生倒下前,常連續工作逾四十小時,每周班表的表定時數九十到一百一十小時,每天平均工作十三到十六個小時。
蔡伯羌妻子說,先生的命雖搶救回來,卻變了個人。他常問她:「我們有結婚嗎?」生活無法自理,走路也得拉著太太的衣服前進,甚至跟五歲兒子搶玩具;全家開車外出,蔡伯羌上車後立刻把門關上,把小孩關在車門外。
司法改革基金會執行秘書蕭逸民曾處理一名水電工在工地意外傷亡案件,建商與包商賠償八百多萬元;但對照蔡伯羌家屬只拿到六點二萬元撫慰金,實有「醫師不如水電工」的感慨。
醫勞盟理事長張志華表示,內、外、婦、兒、急診等五大科的住院醫師常過勞超時工作,最近某醫院原本有三名住院醫師輪流值夜班,但一人離職後,兩位住院醫師每月得輪班十五天,又一人吃不消離職,目前剩下的一人除了每月須值卅天夜班外,白天也得上班,醫院卻不受約束。
張志華說,白色巨塔內的受雇醫師是被壓榨的弱勢,醫院怎麼排班,受雇醫師只能接受;一旦出事,醫院卻推說住院醫師不是院方的受雇者,企圖撇清責任。醫勞盟至今已接獲五、六件醫師工作過勞,導致腦溢血、心肌梗塞的個案,半數進入訴訟程序。
奇美醫院表示,蔡伯羌醫師的案子已進入司法程序,但還未最終判決確定,院方不宜表示意見;至於當事人如何主張,院方也不便置評。
衛福部:住院醫師若限工時 人力短缺35%
醫勞盟要求政府將受雇醫師納入勞基法,衛生福利部醫事司長李偉強表示,目前已修改教學醫院的評鑑基準,住院醫師每周不得工作超過八十八小時,但單是這項要求,醫院人力短缺將達三到五成;若要將受雇醫師納入勞基法,衛福部考量病人權益,仍須再議。
對於醫師過勞問題,政治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林佳和說,台灣健保總額制度可參考德國,德國醫師能透過教會、工會團體與醫院協商勞動條件,就算緊急開刀而超時工作,但每周總工時限制仍與其他勞工一樣,一周不得超過四十八小時。
他說,各國受雇醫師都適用該國的勞動法,且擴大照顧還是學生的實習醫師,這已是一九七○年代的事,但台灣立法已落後四十年。
不過李偉強說,美國實施住院醫師工時限制已十年,但最近陸續發表的評估報告顯示,限制工時雖可提升醫師生活品質、減少疲勞而產生的醫療錯誤;但規定也降低住院醫師的專業訓練時間、專業度及獨立執業信心,並增加頻繁交班所造成的醫療錯誤。
曾到美國考察的李偉強認為,即使是強調人權的美國也做不到,為了避免重蹈美國的覆轍,衛福部正在協商相關人力配套措施,國外的作法包括增加醫學生人數、招募外國醫師、訓練醫師助理等。
李偉強說,若住院醫師每周工時不得超過八十八小時,醫界評估住院醫師人力短缺至少三到五成,人數約三百人。如果進一步比照勞基法一般勞工的兩周八十四小時標準,除了人力短缺情形恐加劇外,住院醫師的專科訓練年限也得延長。
此外,若以台灣每年醫學院畢業生一千三百人計算,即使教育部同意增設醫學系,也要六年後才有畢業生補上住院醫師人力。
李偉強說,住院醫師每周工時不得超過八十八小時等相關規定,其實已衝擊到主治醫師,不少主治醫師年紀五、六十歲,晚上仍要值班照顧住院病患,有人因此離開醫院而自行開業。
醫聯會:醫師納勞基法 還不如修醫療法
不滿血汗醫院戕害醫護人員,醫勞盟要求政府應將醫師納入勞基法保障。身兼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的立委蘇清泉表示,若將主治醫師納入勞基法,勢將天下大亂;住院醫師納入勞基法恐影響現有專科醫師培訓情形,他認為應有完整配套,以免衍生問題。
蘇清泉指出,醫勞盟的訴求值得政府重視,但勞基法對於勞動契約、變形工時及值班等規定嚴格,如同「帝王條款」;加上住院醫師若納勞基法,可能會影響專科醫師的培訓。他認為,這部分仍需要醫界與衛生福利部、勞委會進行細部研商。
蘇清泉表示,目前醫界普遍支持所有實習醫學生都應適用勞基法;對於住院醫師是否納入勞基法,他認為應考量醫療服務的實際需求及特殊性,在醫療法或醫師法中明確規定醫療院所與醫師雙方的完整職災權益及工時規定,並以定型化契約來保障受雇醫師權利。
這個醫師 跨日看診20小時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眼科醫師吳國揚門診從早上八時卅分看到午夜十二時是家常便飯,上月二日因初診人數爆量,他看到隔天清晨四時四十分才結束,整整看了廿小時創該院紀錄。
「看這麼久的診並不是好現象,對醫護不健康。」吳國揚日前疑因過度勞累,視力模糊,檢查發現視神經發炎,住院三天。他已向醫院表示,「再不限掛(限制掛號),我就不看了。」
吳國揚只開早診,平均一名病患至少花十分鐘;若是初診,從問診、檢查到治療,更超過廿分鐘。
在大同醫院三年多,吳國揚的病人並不是最多,但從早上八時卅分看到午夜十二時是常有的事;去年底曾看到翌日清晨三點,長達十八個半小時,醫院為此還派三班護理人員跟診。
上月二日,看診時間再創紀錄,直到第二天清晨四點四十分,才看完第一百零一個最後一個病人。
病患薛智華說,她是吳醫師十多年老病患,曾在診間外等三個多小時,等到捷運末班車沒了,才看到診;不過「吳醫師細心、又有耐心,用藥也有效」,所以願意繼續當忠實粉絲。看診一年多的吳建明住台南,最晚等到凌晨一時多,「說不累是騙人的,但醫師比我們更累!」
大同醫院三年前委託高醫體系經營,尚未加入健保總額制度。醫界推斷,醫院為衝量才對病患來者不拒。院方表示,醫院限制每診掛號為八十人,只是吳醫師看診時間長,病患願意等,才會造成一個診看到凌晨的特殊狀況。
院長侯明峰說,有醫師將檢查、治療和開刀另排時間,看診時就單純問診和解釋檢查結果,這樣看診速度快,但病人要多跑幾趟。吳國揚站在病人角度想,病人只要等久一點,跑一趟就可幾個月後再來。
(聯合報)
--
抗議血汗醫院 醫勞盟疾呼:醫護納勞基法
醫勞盟今天舉行會員大會,以「如果這不是過勞,什麼才是過勞?」為題,控訴醫院是醫護人員過勞的元兇,也抗議政府縱容血汗醫院戕害醫護。醫勞盟強調,政府應立刻將醫護人員納入勞基法保障,如果醫師沒有充分的休息,哪裡來的病人安全?
醫勞盟理事長張志華以奇美醫院過勞醫師蔡伯羌,以及過勞死實習醫師林彥廷的經歷為例,他說,若不改善醫護的勞動條件與環境,難保不會有下個過勞醫師倒下案例。
張志華表示,住院醫師須值班,晚上照顧病人到隔天早上,有時白天還要上班。某醫院外科病房原本有3個住院醫師晚上留下值班照顧病人,1人值10班,但其中1位受不了離職,剩下2位醫師1人值15班,最後又走了1位醫師,只剩下1位住院醫師值所有的班。夜班接白班,長期下來,怎可能有醫療品質?怎可能不過勞?
他說,醫院如何排班,醫師只能接受,因此希望推動醫護加入勞基法,工時、職災才有保障,「已經講了15年了」。
政大法律系助理教授林佳和表示,世界各國受雇醫師都適用該國的勞動法,並且擴大照顧還是學生身分的實習醫師,這是1970年代的事,台灣醫療與世界同步,在照顧醫護勞動條件上卻落後40年,「還要落後多久?」
醫勞盟表示,日前監察院糾正勞委會和衛福部對於住院醫師納入勞基法未能積極處理,以致住院醫師適用勞基法的進度延宕;也糾舉教育部未能保障實習醫學生權益及身心安全。醫勞盟呼籲政府加快腳步,重視醫護的勞動安全問題,盡速將醫護納入勞基法,才是病人之福。
長期連續工作40個小時 醫師失憶
「誰還我一個公道?還我5歲兒子一個公道?」4年前,奇美醫院外科住院醫師蔡伯羌因心肌梗塞倒下,雖然緊急搶救保住一命,但腦部缺氧,有嚴重記憶喪失後遺症,日常生活需要家屬打理,甚至連5歲兒子都記不得。蔡太太控訴,先生在醫院服務時,長期連續工作40個小時,不僅累垮自己,也危及病人安全。
但一審判決卻認為蔡伯羌和奇美醫院不是受雇關係,無須負賠償責任,家屬仍上訴中。現場媒體詢問蔡伯羌在奇美工作幾年,蔡伯羌頓了一下,緩緩說出「我不記得了」,很難想像4年前,他還是一名外科醫師。
蔡太太哽咽的說,4年來,她從沒對外界說過她的心情,4年來的每一天,對家屬都是煎熬。她說,5歲兒子總問:「為什麼爸爸不記得我?不知道我是誰?」她無言以對。
她說,蔡醫師外表看起來很好,但所有的事情都必須不厭其煩的對他重複說明交代,他不是因為自身疾病倒下,而是因為長期操勞造成,因此奇美醫院應該負責。
但法院一審判決法官卻認定蔡伯羌和奇美醫院不是受雇關係,法官甚至表示,法官也很過勞,難道也要告上法院?蔡太太說,活下來的人非常痛苦,請求司法還給小孩一個公道,「這很難嗎?」
司改會秘書蕭逸民表示,日前一位親戚意外觸電死亡,包商、工地老闆、建商明快賠償800多萬,仍不包括其他保險。蔡太太說,而蔡伯羌的案子,奇美醫院至今沒有道歉,且法院一審認定兩者無約僱關係,無須負賠償責任,4年來,家屬僅收到6萬2000元慰問金。
(聯合晚報)
--
月值30天夜班…醫師爭納勞基法
「受雇就是勞工,先給身分才有保障。」台灣醫療勞動正義與病人安全促進聯盟(醫勞盟)昨日在成立滿周年會員大會中,抗議政府縱容血汗醫院,要求將醫師納入勞基法;衛生福利部回應正積極準備並討論配套措施。
醫勞盟理事長張志華表示,衛生福利部遲遲不將醫師納入勞基法,尤其住院醫師的勞動時間更沒規範可言。他舉例,某醫院原本有3名住院醫師輪值夜班,每人1個月值10班;後來1人離職,兩人各輪值15天。之後再離職1人,剩下那位住院醫師1個月值30天夜班,天天守夜,隔天還要上班。
衛福部司長李偉強回應,今年5月已頒布「住院醫師勞動權益保障參考指引」,將勞基法精神納入,並透過醫院評鑑來考核。依美國標準,住院醫師每周總工時不得超過88小時、值班上限為3天1次,且值班後與隔天工作必須間隔10小時。
前奇美醫院住院醫師蔡伯羌疑似因過勞導致心肌梗塞,他妻子昨出面聲援。她說蔡伯羌當住院醫師期間每天超時工作,民國98年進開刀房前發生心肌梗塞,治療後仍有中度記憶障礙。他們已對奇美醫院提出工殤訴訟,目前全案審議中,法庭爭辯焦點就在住院醫師是否為受雇勞工。
台大醫院整合醫療照護病房主治醫師蔡宏斌指出,據研究,每周連續繁重值班4至6班,經1個月後,醫師的認知與行為約等同於血液中有0.05%的酒精濃度,大大影響住院醫師和重症醫師的醫療行為,連帶牽連病人安全。
昨值班到早上8點還特地趕到會場的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柯文哲疾呼「沒有對的環境存在,醫師還是要繼續做對的事!」
(中國時報)
--
這里最虔誠:130年保安宮 廟中廟 好神
三民區鼎金里是覆鼎金舊部落發源地,因被國道一號從中穿過,大致上可分為東西兩塊區域。國道以東,是多數人都會忌諱的殯葬管理處火葬場、覆鼎金公墓;但國道以西,卻是風光明媚的金獅湖風景區,還有一座主祀中壇元帥的保安宮,從清朝開始就是當地居民的信仰主神,迄今130年香火鼎盛。
立體木雕栩栩如生
鼎金里里長高豐麟指出,保安宮於光緒9年(1883年)正式建廟,歷經多次整修,1998年遷到現址,「廟中有廟是保安宮的最大特色。」外部是常見的水泥建築廟宇,內部另有完全用樟木雕刻而成的太歲殿、凌霄殿,木雕細膩繁複,是市區少見的特色廟宇。
保安宮總幹事吳文山表示,保安宮的廟中廟完全以樟木為原料,送到中國的雕刻專門學校後,由台灣老師傅前往指導學生雕刻零件,載運回台組合而成,「雕工立體繁複,人物表情栩栩如生,常吸引有興趣的民眾來觀賞!」
(蘋果日報)
--
這里最安全:全年無休 豐田里守望隊
台中市豐原區豐田里守望相助隊全年無休,每晚10時巡邏至隔天凌晨,更針對喪家、獨家老人住處進行守望,成軍10年來,多次幫助警察破獲竊盜、恐嚇案,傳為佳話。
該里守望相助隊隊員近50名,隊員撥出時間在該里的大街小巷巡邏,且到獨居老人住處巡簽,探視老人有無需求,第一時間給予協助。
「付出其實就快樂」
到喪家巡簽是該守望相助隊的特色,劉瑞銓說,入夜後守靈人數變少,又有大批奠儀,易淪為小偷、搶匪覬覦目標,加強巡邏有助防範竊、搶案。喪家詹登欽說,隊員每天到家中巡簽,「我們全家人因此有安全感。」
守望相助隊長鄭贛麟說,加入5年來,每次遇巡邏,隔天上班難免比較疲累,卻樂此不疲,「付出其實就快樂!」
(蘋果日報)
--
全球暖化增溫 聯國坦承膨風 高爾引錯誤報告 贏和平獎
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預定月底發表的新研究報告,被媒體提前曝光,新報告指全球暖化的數字,是2007年上次報告公布的暖化速度的一半。IPCC科學家坦承電腦「可能有些誇大」,當時報告指地球每10年會增溫0.2℃,但新報告稱其實是0.12℃。
成立於1988年的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約5至6年出一次報告,總結對氣候變化的了解,月底將公布第5份報告(AR5)。
研究員辯電腦算錯
這些報告常成為國際談判氣候變化的科學基礎,對《京都議定書》等談判產生重要影響。全球195國政府也常根據此報告,推動再生能源補助、石化燃料稅等政策。2007年IPCC曾因對全球暖化的貢獻,和美前副總統高爾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高爾在全球四處宣傳的環保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就引述IPCC報告,被英國法官判為陳述有誤。
英國《周日郵報》網站前天率先公布AR5報告摘要,IPCC科學家坦承,自1951年以來每10年增加的溫度僅0.12℃,即全球暖化的速度不像2007年報告所稱每10年增0.2℃。研究員表示,預測氣候的電腦,對碳排放量增加所造成的全球氣候效應「可能有些誇大」,並未注意到大自然的變化。
認了「暖化已暫停」
IPCC科學家也首次承認媒體報導的全球暖化「暫停」現象確實存在,電腦並未預測到這部分。這些專家也承認全球大部分地區目前的溫度,和西元950年到1250年間同樣溫暖,而此期間距工業革命還差好幾個世紀,不論人口或二氧化碳排放量都很低。
IPCC坦承2007年關於全球暖化速度的預測,可能有些誇大。圖為北極冰山。資料照片
屢出包被要求解散
總計2007年38項重大預測中,有多達36項未成真。但本次報告結論和過去並無不同,IPCC依然自信強調,1951年至2010年間全球暖化推估有95%是人類造成,比2007年推估的90%,增加5%。參與撰寫的牛津大學教授艾倫表示,從報告製作過程錯誤百出的情況判斷,今年報告很可能是IPCC最後一次發表報告。IPCC應該重新思考,未來究竟該扮演何種角色。
IPCC在2010年就被踢爆2007年的報告漏洞百出,不僅引用毫無科學根據的說法,還把雜誌的傳聞及學生論文當全球暖化的證據,被要求解散。
IPCC小檔案
全名: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成立:1988年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共同成立
組成:約3千名世界頂尖氣候、海洋、經濟及各界專家
職責:針對人類活動造成的氣候變遷及影響,每隔5至6年發表一次評估報告,第5次評估報告定月底出版
經費:來自全球195國政府
官網:www.ipcc.ch
(蘋果日報)
--
隔14月 日重返無核電國家 唯一運轉反應爐檢修 料明年初再啟
在福島第一核電廠輻射污水外洩引起高度關注之際,日本唯一還在運轉的福井縣大飯核電廠,4號反應爐在台灣時間今凌晨停機定期檢修,時隔1年2個月,日本再度進入「零核電」狀態。
前年311東日本大震災引發海嘯釀成福島核災後,日本50座核反應爐先後因定期檢查等原因停機,去年5月進入零核電狀態,為避免夏季用電高峰期大規模跳電,去年8月才讓大飯核電廠的3號及4號反應爐恢復運轉。
電費平均漲2成
日本法律規定,核電廠營運13個月後必須要停機檢修,大飯核電廠3號反應爐本月2日停機檢修,4號爐台灣時間今凌晨12時30分完全停機,準備檢修,日本再度進入零核電狀態。
定期檢修通常需要3到4個月,日本的零核電狀態可能要持續到明年初,四國電力愛媛縣伊方核電廠3號爐重新投入運轉為止。
儘管日本近年積極發展太陽能和風力發電等替代能源,但去年底上台的自民黨首相安倍晉三仍堅持核電不可或缺,因太陽能跟風力發電的供電量都可能隨著天氣起伏,火力發電成本又太昂貴。
日本過去3年估計總共花了約2.7兆元台幣向國外購買天然氣用來發電,使得2011年出現睽違31年的貿易逆差,電力公司將發電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電費平均漲2成,若維持零核電恐怕還要漲,將對經濟造成負面連鎖反應。
自行太陽能發電
東京電力等日本10大電力公司電費一直漲,民眾紛紛改投靠費率較便宜的小型獨立電廠。這些小型電廠通常採取薄利多銷策略搶市,且會向民間收購剩餘的太陽能電力轉賣。政府為鼓勵民間加入太陽能等潔淨能源的生產行列,去年提高電力公司向民間收購電力費率,吸引飲料大廠朝日等企業,加裝太陽能板發電,除了自用,還有多的電力可賣。
東電主管山下和彥上周五坦承,福島核電廠污水問題「已經失控」,此外,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準備在福島電廠外海海床60萬個地點進行輻射污染調查,顯示此問題的嚴重性。
(蘋果日報)
--
大飯核電廠停機 日第3度零核電
日本關西電力公司大飯核電廠的四號機組,由於定期檢修作業,十五日晚間停止運轉,十六日完全停機,日本時隔一年兩個月後又再次重返「零核電」,也是日本四十多年來第三度進入零核電狀態。目前已有四家電力公司的十二座反應爐申請重啟審核,由於審查時間約需半年,最快也要明年初才會有結果,日本今年很可能度過三一一核災以來第一個沒有核電的冬天。
四號機組定檢停止運轉
日本共有五十座商用核反應爐,其中三十七座在前年福島核災前處於運轉狀態,受到震災與核災影響,前民主黨政府態度轉趨保守,反應爐進入法定停機定檢期後暫緩核准重啟,三十七座反應爐也因此陸續停止運轉,直到去年五月北海道電力公司泊核電廠的三號機停機定檢,全國五十座反應爐全數停止運作,日本進入「零核電」狀態。
不過,日本「零核電」狀態持續不到兩個月,去年七月便由於夏季電力需求,民主黨政府勉強以較嚴格的安全標準,核准位於福井縣的大飯核電廠三號及四號機組重啟商轉。按規定,反應爐運轉十三個月內必須進行定期檢修,因此兩座反應爐必須在今年九月再度停機。
去年十二月,民主黨因眾議院大選慘敗,政權重回自民黨手中,首相安倍晉三對核電態度積極,為解決民眾疑慮,成立原子能規制委員會專責把關核電廠的重啟審查作業。今年七月,包括東京電力等四家電力公司,根據新的標準提出六座核電廠十二座反應爐的重啟申請。
其他電廠重啟無時間表
依原子能規制委員會規定,審查時間約需半年,但仍須視電力公司的因應情況而定,加上核電廠重啟需獲地方自治體支持,因此何時重啟難料。日本媒體報導,位於四國愛媛縣的四國電力公司伊方核電廠三號機組,由於爭議較少,很可能成為新標準實施後第一個獲准重啟的反應爐,但最快也是明年初以後的事。
(自由時報)
--
零核電!日反應爐全停
日本最後一個營運中的核電機組「福井縣大飯核電廠四號反應爐」十六日清晨停機進行定期檢驗,重啟時間未定。依照核電廠申請重啟的審查進度,今年日本不會有核電機組獲准啟用,是一九六○年代以來日本最久的一次零核電紀錄。
關西電力公司位於本州島福井縣、發電一千一百八十兆瓦的大飯四號機十五日晚間十一時(台灣晚間十時)開始降低運轉功率,十六日黎明完全停機不再發電,進行每十三個月實施一次的保養檢修。
去年核災 短暫零核電
英國廣播公司報導,二○一一年三一一海嘯引發福島核災前,日本百分之卅的電力仰賴核電。核災後民眾普遍反核,核電廠相繼因維修停機或因安全問題關閉。日本二○一二年五、六月間短暫成為零核電國家,但關西電力公司去年七月礙於經濟因素重啟大飯四號機。
重啟緩慢 最快明年初
備感壓力的日本政府於核災後強化核電安全措施,以緩和民眾的恐懼。日本現有五十座反應爐,四大電力公司已提出其中廿幾座的重啟申請,但重啟進度相當緩慢,最快也要到明年初。分析家說,核電廠安全檢查及符合重啟的安全要求至少耗時半年,核電機組重新運轉還要取得地方政府同意,因此時間難以估計。
振興經濟 安倍盼重啟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希望重啟核電,因為這是他振興經濟政策的重要一環。核災以來,日本大量進口煤、油、天然氣等燃料彌補核電廠停機造成的電力缺口,是日本從二○一一年以來持續出現貿易赤字的主因之一。安倍的自民黨一貫支持核電,但福島核電廠至今仍無法完全控制核災問題,輻射汙水仍在外洩,引發國內外疑慮。
代價太高 日本無核夢仍遙遠
日本十五日晚間開始關閉最後一個營運中的核電反應爐,於二○一一年福島核災後,二度暫時成為無核家園。不過,無核家園的代價高昂,讓日本仍難以完全棄核。
美聯社報導,雖然福島核汙染至今難解,高舉反核大旗的民主黨政府卻在去年底下台,執政的自民黨仍堅持重啟五十座核電反應爐。民調顯示,多數日本民眾仍反核,剛發生核災時數萬人反核抗議的場面卻不再出現。原因也許是東京家戶電費比核災前增加了三成所致,且未來電價還可能再漲。
核災後日本核電機組幾乎全面停機,日本產業界迅速興建備用發電機,並採用再生能源,讓日本免於分區供電和斷電。但日本能源消費原本百分之六十仰賴進口煤、油和天然氣,如今增至百分之八十五。
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茂木敏充說,增加的赤字近半數肇因於燃料成本上升,日圓貶值則加重日本進口燃油負擔。燃燒煤、油等火力發電,還造成二氧化碳排放增加。
日本僅有百分之十的乾淨能源,多為水力發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及擁核人士認為,風力、太陽能發電等再生能源太昂貴且不穩定。此外,日本已投入數兆日圓發展核電廠及相關技術,日本企業及政府官員顯然不願意就此放棄,而是希望外銷技術至全球。
核電廠所在的地區民意分歧,許多人在核電廠上班或因為住在核電廠附近而享有減稅優惠,但他們也擔心潛在的危險。
即使日本核電廠重啟,如老舊核電廠、核廢料及安全等仍待解決。
(聯合報)
--
反應器停機 日零核電
日本唯一還在運轉的核電廠反應器─福井縣「大飯核電廠」4號機,因實施定期檢修,15日晚間停止供電,16日停機。距日本去年夏天恢復核電供應僅14個月,這也是40多年來,日本第三次進入「零核電」狀態。
大飯核電廠所屬的關西電力公司表示,停機作業於15日16時40分(台灣時間15時40分)開始進行,16日凌晨完成作業。至此,日本50座核子反應器全面進入停機狀態,且任何一座核電廠都沒有確定的重啟時間表。這將是1960年代以來,日本最長的一次「零核電」時期。
重啟 無確定時間表
2011年3月東日本大地震及海嘯造成福島核電廠災變,引發日本民眾對核能發電的恐懼,各處核電廠附近的居民紛紛要求停機和關廠,各大電力公司被迫將核子反應器停機進行安全檢查,導致日本所有核電廠於去年(2012年)5月全面停擺。
隨後,日本政府以冬季期間用電量勢必大增為由,在大飯核電廠附近多數居民同意下,准許該廠3號機和4號機恢復運轉,兩座核反應器於去年7月重新啟動,1個月後恢復供電。不過3號機本月初停機進行檢修,4號機也在16日停機。日本其它核電廠反應器去年停機後,皆未恢復運轉。
日本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福島核災前夕,全日本1/3電力來自核能發電。福島事件過後,當局已將核電廠的安全標準大大提高。儘管日本民眾對核能發電的疑懼仍深,首相安倍晉三已公開支持重新啟用核電,宣稱日本無法負擔不斷漲價的石油和天然氣,核電才能滿足龐大用電需要。
311後 核安標準提高
今年夏天,包括大飯核電廠在內的5座核電廠共12座反應器陸續向當局申請恢復核電廠運轉,不過審查時間需半年,且中央政府和電力公司必須尋求地方政府和核電廠周邊社區同意,所以停機中的核電廠何時重啟,仍無法估計。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四國電力公司位在愛媛縣的伊方核電廠3號機,最快在明年(2014年)初就可恢復運轉。
(中國時報)
--
新iPhone指紋庫 恐被政府看光光 蘋果等企業 才爆被迫交個資
蘋果公司上周發表最新iPhone 5s,最大噱頭是採用指紋身分識別感應器Touch ID,只要手指輕按Home鍵就能為手機解鎖。但美國國家安全局(NSA)今年才被踢爆,強迫蘋果等企業交出民眾個資,果粉們擔心指紋恐成為美國政府最新收藏。
具指紋掃描功能的iPhone 5s發表後,網友紛紛揶揄「蘋果剛發表全球最大的實名制指紋資料庫」,擔心iPhone 5s用戶憑指紋登入雲端服務時,指紋可能會被國安局看光光。
加密程式就能破解
蘋果回應說,iPhone不會直接儲存用戶指紋影像,而是轉換成電腦數據,儲存在手機的加密晶片上,作為另外一組驗證密碼。但美國Lookout網路安全公司專家羅傑斯認為,駭客只要找出蘋果的加密程式就能設法破解,甚至蘋果也可能發生人為疏失,導致Touch ID外流,「天底下沒有絕對安全的事,只要把身分資料存在外面,就有外洩風險。」
駭客也可能騙過iPhone的指紋感應器,日本橫濱國立大學專門研究生物認證技術的松本勉教授,2002年曾用動物明膠做成假指紋,成功騙過指紋辨識器。由此證明指紋仍恐被偽造,若使用者不小心喝醉,指紋就有被偷的危險,最極端的情況則是歹徒為解鎖而砍人手指。
重開機需輸入密碼
然而蘋果強調,iPhone如果重新開機或48小時內都不曾解鎖,用戶還是需要輸入密碼才能使用。且蘋果不允許外面的App開發商存取指紋感應器,也降低被駭風險。
(蘋果日報)
--
反剝削 首支公平交易手機亮相
荷蘭研發團隊瓦格協會(Waag Society),周三將在英國倫敦發表全球首支公平交易手機「FAIRPHONE」,強調原料取自非武裝衝突地區的礦物,製造的員工也受到公平對待。新機售價325歐元(約1.3萬元台幣),限量2.5萬支,預購量已超過半數。
原料取自非衝突區
FAIRPHONE配備4.3吋螢幕、Android作業系統及四核心處理器,不輸市面上一般手機的標準規則,但最特殊是手機製造來源全出於公平交易。
製造手機所需的鉭、錫、鎢等金屬,通常來自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的武裝衝突地區,武裝份子控制礦場,並拿獲利購買武器,業者向他們採買形同間接支持武裝衝突;美國蘋果和南韓三星曾常被批評以衝突地區的礦物製作手機,代工廠勞工環境也欠佳。而FAIRPHONE的團隊則強調,此手機的礦物原料來自非武裝衝突地區,還為中國代工廠成立基金,保護工人權益,堪稱是最符合人道的智慧手機。
FAIRPHONE小檔案
螢幕:4.3吋觸控螢幕
作業系統:Android 4.2 Jelly Bean
處理器:MTK6589M(四核心) 1.2 GHz
容量:16GB
相機:主鏡頭800萬畫素/後置鏡頭130萬畫素
價格:325歐元(約1.3萬元台幣);今年12月交運
資料來源:FAIRPHONE官網(www.fairphone.com)
(蘋果日報)
--
英兵愧疚 揭特勤殺黛妃 5年前與威廉相處 起惻隱之心
英國陸軍特種空勤隊涉嫌(SAS)暗殺黛安娜王妃之說餘波未平。英國《周日快報》昨披露,源起是爆料士兵2008年為黛妃之子威廉王子進行駕駛特訓,因一面之緣心有所感,忍不住向當時的妻子吐露塵封多年的真相。
黛妃1997年8月31日在法國巴黎車禍殞命,官方報告指是單純意外,但今年卻浮出黛妃是遭暗殺的新陰謀論。此事全因SAS「士兵N」前年9月被列為前同袍家暴案的證人,前岳母致信其長官提及此說,信件副本也送至當地警方,然而軍方與警方均未正視,直到今年初陸軍高層才得知,倫敦大都會警察局(蘇格蘭警場)今年7月方收到此信。法界人士痛批當年軍警收到謀殺指控信件,竟未採取作為,延宕兩年才處理,感到「難以置信」。
稱王室下暗殺令
士兵N是2008年奉上級指示,為接受SAS駕駛特訓的威廉示範,返家後,妻子說起黛妃未能親眼目睹兒子長大成人很可惜。士兵N忍不住內心煎熬,披露其實「是SAS策動車禍」,「事情須在隧道裡進行、有人一直在監視黛妃和男友多迪法伊德,殺手是用雷射光照司機的眼」致其眼花撞車。任務中還包括一輛機車及白色汽車。士兵N還透露是王室下的暗殺令,以防黛妃改嫁損及王室名譽。
待手機錄音佐證
另外,昨有軍方人士宣稱,當年黛妃車禍時,英國情報機構「政府通信總部」(GCHQ)曾遠端侵入黛妃的手機,祕錄下車禍的最後時刻。這段錄音一旦曝光,就能佐證士兵N的說法。
暗殺黛妃疑雲事件簿
2011/09
英陸軍特種空勤隊(SAS)狙擊手「士兵N」的前岳母致信上級,指他曾爆料SAS是1997年暗殺黛妃的真兇
2013/07
蘇格蘭警場接獲此信,調查可信度
2013/08/17
英媒披露此事
2013/08/28
英陸軍總參謀長不滿軍方聲譽遭辱,命調查
2013/08/31
英記者瑞德指出,目擊者當時見重機騎士朝黛妃座車司機照雷射光,致其眼花撞車,事後比出任務達成的軍事手勢
2013/09/15
英媒再爆,SAS「士兵N」2008年為威廉王子特訓,心有所感,回家向當時的妻子吐露暗殺黛妃真相
(蘋果日報)
--
黛妃司機 遭英特種兵強光攻擊?
黛妃之死最新陰謀論
英國威爾斯王妃黛安娜之死又有新陰謀論傳出。媒體十五日報導,英國陸軍特種部隊「空降特勤隊」(SAS)一名前隊員二○○八年向妻子爆料,自己的同袍當年對著黛妃座車司機閃車燈,導致司機一時看不見而出車禍,黛妃也因此香消玉殞。據稱英國倫敦警察廳(蘇格蘭警場)今年聽到傳言,才決定重啟這宗塵封十六年的舊案,重新調查黛妃死因。
這名「士兵N」現已離異的妻子上月接受警方訊問時表示,前夫○八年負責訓練威廉王子駕駛課程,後來「我們談到這件事…我說,他的媽媽(即黛妃)沒辦法看到,真讓人難過。然後他說,這些傢伙裡的其中一個,要為那起車禍負責,為黛安娜之死負責。我非常震驚。我相信他所說的」。
一九九七年八月三十一日,黛妃和埃裔富豪男友多迪‧法耶德離開法國巴黎麗池飯店,搭乘司機保羅駕駛的賓士車,狗仔隊尾隨追逐,最後在隧道發生車禍,導致黛妃、多迪與保羅三人喪生。有關黛妃死因的陰謀論始終不斷,多迪之父老法耶德也堅信,兒子與黛妃是遭英王室或政府高層謀殺。
前SAS大兵稱是「上頭命令」
據報「士兵N」的前妻當年追問丈夫為何說同袍要負責,「士兵N」表示,一九九七年SAS曾駕駛白色轎車與摩托車,跟著黛安娜與多迪座車,在他們的座車撞上隧道牆之前,特種部隊曾對司機閃車燈。「士兵N」的前妻問道,怎麼有人會那麼做,「士兵N」說,「那是命令」。她說,前夫告訴她,指示「撞車」的是英國王室圈內人,因為不贊同黛妃與多迪的關係而下令。
2011年就知情?蘇格蘭警場傳將詢問英相卡麥隆
「士兵N」前妻表示,前夫是在離婚前兩年和她說起此事,今年二月,她也寫信給首相卡麥隆和國防大臣哈蒙德等人爆料。被問到怎麼不早透露此事時,她說,她曾發誓保守秘密。「士兵N」的岳母二○一一年九月就曾對當局密報此事。現在蘇格蘭警場將詢問卡麥隆等人,為何收到爆料信後保持沉默,並未採取行動。
(自由時報)
--
肉烤焦易傷大腸黏膜 宜少吃
中秋將至,不少人有烤肉計劃,有民眾到臉書《蘋果生活八爪魚》留言,詢問烤肉時應注意什麼,而罹大腸癌時會有什麼症狀。醫師說,大腸癌初期症狀並不明顯,成年民眾應定期做糞便潛血篩檢,早期檢查出有大腸癌,治療後存活率較高,烤肉則應盡量少吃。
配蔬果攝取纖維
振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黃啟栓說,大腸癌會因腫瘤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症狀,但當發現有血便、排便習慣改變、常感覺解便解不乾淨時,且有貧血、頭暈症狀,就要盡快到醫院檢查是否罹患大腸癌。
黃啟栓說,烤肉盡量少吃,因為紅肉富含動物性脂肪、動物性胺基酸等,經高溫燒烤後都容易產生致癌物,另外,吃肉時也不要忘了搭配蔬果,攝取纖維質,有利排便。
書田診所大腸直腸科主任胡煒明說,烤肉時不能烤到焦,因焦質容易傷害大腸黏膜,另外醬料不要重複塗抹肉片,因為會太鹹,且烤得越久,肉類就更容易釋出有毒物質。如果有腸癌家族史的民眾,應定期接受糞便潛血篩檢,此篩檢有健保給付。
(蘋果日報)
--
睡覺打鼾 起床臉色差 老得快
最新研究顯示,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睡覺時會打鼾,隔天起床後臉色差,看起來也比較老。
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究20名此症患者,發現他們常因半夜鼾聲連連嚴重影響睡眠品質,次日起床後總是一臉倦容,經連續氣道正壓呼吸器(CPAP)治療數月後,患者不但精神奕奕,氣色也明顯改善,額頭皺紋變少,看起更年輕。相關研究上周五發表在美國《臨床睡眠醫學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
不治療恐致心臟病
接受治療的56歲軟體研發女經理克里沙表示,現在注意力比較集中,白天打瞌睡次數也變少,而且看起來比姊妹年輕。密西根大學睡眠障礙中心主任謝文表示,睡眠呼吸中止症是常見病症,若不治療可能導致心臟病、糖尿病或中風等,正壓呼吸器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蘋果日報)
--
誆幹細胞療法詐財 3密醫遭判刑
【案例】
台中弘化診所方姓院長、莊姓副院長與洪姓女行政人員都無醫師資格,前年卻以義診名義到台南以「3D-MRA聲納斷層掃瞄」儀器,替民眾進行免費檢查。檢警據報查出,方、洪鼓吹有意改善身體的民眾施行「幹細胞療法」手術,宣稱只要將新生兒臍帶切段植入人體皮下手術,即可改善病情,再由莊男則以每條1千元價格,向婦產科購買新生兒臍帶切段,植入民眾上臂或大腿內側,收費5千元至3萬元不等,依違反《醫師法》等罪將3人送辦。報導╱許淑惠
【判決】
台中地院認定近百人接受檢查,其中14人進行「臍帶植入手術」,而方男、莊男、洪女都無醫師資格,卻以儀器為患者檢測看診、施打麻藥,還進行「臍帶植入手術」等侵入性醫療行為,日前依違反《醫師法》判3人各6月徒刑,得易科罰金18萬元。
【如何避免密醫看診】
★留意營業處所有無懸掛合格開業執照。
★注意現場醫事人員有無配掛執業執照。
★可向衛生福利部查詢各地醫事機構和人員名單。
★尋求正當醫療救治,不要迷信偏方。
(蘋果日報)
--
當心破財 手機不明簡訊 連結別打開
手機簡訊暗藏破財陷阱!吳姓男子接到「好友」傳來簡訊,說要分享照片,於是依簡訊指示,下載圖片程式,卻跳出一堆陌生人照片,正感納悶,竟接到小額付費簡訊通知,點一下簡訊竟損失六千元,這才驚覺上了App惡意程式的當。
連結App惡意程式
警方表示,桃園縣四十歲吳姓男子,八月接到一封手機簡訊:「是吳某某麼?老同學來看我現在的照片,能想起來我是誰嗎^^」,吳以為是許久不見的朋友傳來,因照片無法顯示,於是點選下載圖片程式,並依網頁指示,下載檔名為.apk的手機應用軟體。
誤載被騙小額付費
卻見該網頁聲稱,「為方便下載,本程式未上傳至google play市場(應為市集)」,還指導如何修改手機設定,吳遂依照指示修改設定(這是陷阱);沒多久,螢幕出現一些人物照片,但一個都不認識,正納悶時,電信公司傳來小額付費簡訊通知,被騙六千元。
警方指出,該封簡訊劈頭就指出手機持有人的姓名,被害人因而失去戒心,並依指示下載圖片程式,其實依指示操作時,就會傻傻地取消自己手機的安全設定,進而下載未經官方審核的手機App惡意程式,最後被騙買遊戲點數而不自知。
另有三位民眾也在同一個月內,接獲「被偷拍的是你嗎http://199.101.117.21/index.php」的不明簡訊,其中一名女性民眾點選後出現色情照片,嚇得趕緊將手機關機,才讓該應用程式無法繼續執行,事後向電信公司查詢,所幸未遭小額付費扣款。
警方呼籲,沒有在google play市集(android系統)上架的手機應用程式,均未經安全審核,風險極高,切勿下載使用,萬一誤觸下載,切勿執行,應儘速移除;警方說,沒在市集裡的App程式「百分百不安全」,至於在市集下載的App程式也「沒有百分百安全」。
(自由時報)
--
「老同學來看照片」 簡訊詐騙
小心來路不明簡訊。吳姓男子接獲手機簡訊,寫著:「老同學來看我現在的照片,能想起來我是誰嗎?」吳用手機連接網址並下載看了一堆人物照片後,卻接到電信公司傳來的6000元小額付費簡訊通知,才警覺受騙上當。
不僅吳某,最近也有民眾接獲「被偷拍的是你嗎?」、「上次聚餐的照片,你不在好可惜喔!」等不明簡訊,有民眾點選後出現色情照片,嚇得趕緊將手機關機,事後向電信公司查詢,才知這是新興詐騙手段。
刑事局昨指出,這類簡訊連接網路的詐騙手法,不僅出現在智慧型手機,包括臉書等社群軟體也同樣出現變形作法,網頁中所謂為方便下載,該程式未上傳google play應用市場及教導民眾如何修改手機設定,實際卻是取消手機的安全設定。
歹徒接著會要求下載病毒程式,該病毒程式除了會產生下載付費的電信費用外,還會冒名發訊給其他人。
刑事局表示,這類詐騙簡訊文字都是使用大陸用語,例如「安卓」手機、吳先生「么」等關鍵字 ,呼籲民眾切勿好奇而因小失大。
(中國時報)
--
後年起包裝食品 須標示含糖量
引發話題的黃金比例飲品,經媒體實測發現酸甜滋味裡、含有相當於十五顆方糖的糖量。究竟市面上還有哪些食品可能包藏甜蜜禍心?未來民眾可望直接在產品包裝上看到。
只要是精製糖全得標清楚
經過近一年收集意見,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重新預告包裝食品營養標示草案,除配合世衛減鹽政策,將每日鈉攝取參考值從原本二四○○毫克下修至二○○○毫克,未來包裝食品也擬強制標示「含糖量」。預計一○四年七月起,包裝飲品或食品中不管是果糖、蔗糖,只要是精製糖,全得標清楚。
傳統只須標碳水化合物含量
過去包裝食品營養成分只需標出「碳水化合物」含量,但專業減重醫師、肝膽腸胃專科醫師蕭敦仁指出,碳水化合物其實是一統稱,包括多糖、寡糖及單糖、雙糖等,而其中,經過加工製造的蔗糖、果糖、葡萄糖等精製糖,由於過度純化,幾乎不含維生素等營養成分,還可能迅速提高血糖、提高肥胖危機,不宜攝取過量。
但因缺乏標示,民眾根本不知道吃了多少糖,也不知糖的種類好壞!甚至飲料業者也搞不清楚,先前有業者拿著糖度計測鮮奶、測出甜度高達十三度,讓外界訝異。
但東海大學食科所教授蘇正德指出,市售糖度計、鹽度計等屈折度計,測的是溶液中的可溶性固形物,亦即水中溶了多少糖或鹽等。但溶在牛奶、養樂多中的並非只有糖,因此拿糖度計測牛奶糖度,完全不準。若實際檢視有的乳品標示會發現,每一百毫升的糖(碳水化合物)含量不到六公克,一瓶三七五西西鮮乳,含糖量可能不到五顆方糖。
手搖杯飲料 不在強制範圍
在包裝標示直接標出含糖量,有助消費者更清楚飲食資訊。不過,這項新規範預計限於包裝食品,諸如黃金比例飲品等手搖杯飲料,還不在強制標示範圍內。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主任許惠玉指出,許多市售手搖杯飲品,甚至比媒體點名的黃金比例飲料還不健康,但手搖現製飲品各有獨門配方,民眾更無從得知其中有多少糖!
衛福部次長許銘能指出,對於現場製作的飲品、食物等,衛生機關除透過抽驗,確保衛生安全無虞,有關熱量及營養等資訊,目前鼓勵業者自行標示,也將尋找是否有法律依據可進一步強制規範標示。
1天精製糖攝取量 女約7.5顆 男9顆方糖
►目前我國並未訂出精製糖的攝取建議,營養師表示,精製糖的攝取量建議不要超過一天熱量的10分之1。以一個低度活動量的女性來說,一天約需要熱量1500大卡,需要的糖量最好別超過150大卡,也就是不超過37.5公克的糖,差不多是7.5顆方糖。男生則一天最好不超過45公克精製糖,即約9顆方糖。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主任許惠玉指出,所謂精製糖,不只是喝茶或喝咖啡額外加的砂糖,包括蛋糕裡的糖、飲料裡的糖。未來在加工食品包裝上獨立列出的糖,原則上都要列入計算。但是兩種糖例外,一種是鮮乳,鮮乳中自然存在的乳糖、水果中原就存在的糖,不需列入計算。
(自由時報)
--
醫糾訴訟漫長 強制險或可解套
醫師都怕碰到醫糾。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治醫師林子忻指出,台灣醫糾起訴率、定罪率、賠償率不高,訴訟程序卻很漫長,建議可參考英國,以類似強制險的作法,讓小額案件快速獲得補償。
訴訟程序要8到10年 過程很磨人
醫勞盟成立滿一週年,昨舉行學術研討會暨會員大會。研究醫糾十年的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治醫師林子忻提出報告指出,台灣醫糾訴訟平均起訴率六%,定罪率約二到十%,判賠的約二%,但訴訟程序平均要八到十年,當中光是醫療鑑定就得兩、三年。醫師都討厭醫糾,不是因容易變成罪犯,而是調查過程太擾民,加上台灣常見以刑事訴訟附帶民事訴訟,醫師擔心判賠金額過高且可能判刑,面臨極大壓力。
林子忻認為,健保不能只保病人、不保醫師。英國實施十年的「小額無過失賠償計畫」可供借鏡,從英國健保每年提撥一到三%做為基金。英國人口約是台灣四倍,每年約六千件醫糾賠償或訴訟案件,該計畫針對因醫療造成傷害、金額小於台幣一百八十萬者進行理賠,透過專家認定因果關係並快速補償。
林子忻表示,這種類似「強制險」作法,除能減輕醫師個人負擔,獲賠案件也增加。推估台灣每年醫糾賠償至多需兩百億元,若從健保讓兩千萬人分擔,平均每人一年約出一千元,若由全國四萬名醫師分擔,則每人約需付五十萬。
借鏡英國 透過健保快速補償小額案件
衛福部醫事司長李偉強表示,目前醫糾補償草案有關補償金,健保、醫院醫師、政府的負擔比例,在立院還沒共識。全民健保署發言人蔡魯則認為,如果民眾願意負擔,樂觀其成。
台灣醫改會研究員張雅婷表示,醫療疏失可分系統疏失、個人疏失,在社會大眾對醫糾強制險財源達成共識前,建議各醫院可先自辦院內的醫糾保險。
(自由時報)
--
台大調查:醫院客訴 多數無關醫療行為
醫療糾紛讓許多醫師承受極大壓力,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醫師林子忻昨天在醫勞盟發表「醫療糾紛的倫理與經濟學分析」演講指出,國內有三到四成醫師曾遭受醫糾案件調查,且單一民事案件的提告賠償金額常是天價。
林子忻表示,醫療糾紛常涉及刑事定罪和天價賠償,統計國內醫糾案件的起訴率僅百分之六,定罪率約百分之二點五到一成,雖然真正賠償率只有百分之二,但醫糾案件讓醫師備感壓力,受到很大干擾。
林子忻進一步分析台大醫院每千件的客訴案中,大部分都是冷氣太冷或太熱等工程問題,其次是病房沒有電視,另外還包括櫃檯和護理人員的態度不好等;多數客訴意見皆與醫療行為無關,其中只有七、八十件為醫糾案件。林子忻訪談民眾發現,國人提告的原因很多是為了「孝道」。
面對五花八門的客訴問題,台北國泰醫院副院長李豐鯤表示,其中不乏病人主觀感受,但基於以客為尊的服務理念,病人抱怨得馬上處理。
台北大學法律系教授鄭逸哲表示,醫糾很大的特性是,無論做錯什麼,只要最後醫好就沒事;即便做對每一件事情,若最後沒醫好,一定會有事。他說,醫糾案件問題複雜,包括制度、人力等,例如醫師一個上午門診得看病超過五十位患者,看病速度以秒計算,很難不出錯。
鄭逸哲認為,如果想處理好醫糾問題,一定要回到法律戰場,才會有出路。
(聯合報)
--
被指愛蹺課 台生反駁更多元
薛承泰︰兩岸競爭力落差
前行政院政務委員、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薛承泰昨天出席一場教改論壇時表示,少子化與人口老化,使得台灣面臨變革,兩岸大學對比,中國大學上午八點鐘學習已十分活躍,台灣校園則大多是稀稀鬆鬆,兩岸競爭力的落差,恐怕「比一千顆飛彈瞄準台灣還驚悚」,政府應及早思考因應。
教改總體檢論壇昨日舉行十週年紀念活動,前政務委員、台大教授薛承泰受邀演講「少子化和教育發展」,他表示,「如何提升下一代的競爭力」一直是他努力的方向,不是指這一代的競爭力比上一代差,而是希望今天的學生,能跟全世界同齡者有足夠競爭力。
薛承泰表示,民國八十年代教改喊出廣設高中、大學口號,當時高教在學率僅三十%,確有提升空間,但九十年起,學齡人口大幅下降,在學率已達五十%,一○五年大學新生將比現在大減五萬人,即使不再擴充大學,高教也會在一一○年達到完全的升學率。
他說:「學校遲早會退場,但誰希望當第一個宣告失敗?就是很大問題。」現在雖然晚了,還是應該盡早面對處理。
因應少子化壓力,薛承泰認為,競爭力將是重要關鍵。以台灣過去和現在的大學景況相比,早期大學多從早上七時上課,現在則多從九時才開始,而且開學到現在觀察,早上三學分的課,學生卻常只來上兩學分。
他說,但如果早上八點在中國,就算不是北大、清大等名校,二線大學校園也已很活躍,上課、排隊進圖書館,明顯感受到向上求學的態度;反觀台灣早上八點的校園,通常還是空蕩蕩。「兩個場景的對比,甚至比飛彈瞄準我們更來得驚悚。」
他並說,近年來,台灣優秀年輕人並沒減少,但庸庸碌碌的大學生增加,稀釋掉優秀學生,不只是比例,甚至優秀學生的聲音都被稀釋。少子化趨勢加上人口急速老化,將使台灣面臨重大改變,政府應及早因應,提升學生競爭力。
學生︰在校外接觸面更多
但台大歷史系魏同學等部分大學生認為,很多同學也會在八點鐘起床讀書,自己則是早上七點就會先閱讀報章雜誌,兩岸學生對認真的定義或許不同,就算不在學校排隊,但台生閱讀接觸的面向多元,創意能量也更豐富,未必競爭力弱。
(自由時報)
--
陸生競爭力強勁 比飛彈瞄準台灣還驚悚
台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昨表示,民國90年以後,政府還擴充大學數量,「很白目」,造成不優秀學生增加很多。從早上8時的大學校園來看兩岸學生表現,國內學子與大陸學生間的競爭力落差,「比大陸1000枚飛彈瞄準台灣還讓人覺得驚悚」。
落差太大 學者憂心
教改總體檢論壇昨天舉行10周年紀念活動,薛承泰應邀演講「少子化和教育發展」。據統計,民國40年起每年出生人數約40萬人,65年來到最高峰的42.5萬人,之後不斷下降,去年出生人口23萬人。少子化對國內教育造成大衝擊。
薛承泰說,民國40幾年出生的那一批人,他們在求學過程中,經歷大班大校以及進不了大學的困難,83年時,他們的小孩要讀高中或大學了,因此在410教改行動中喊出「廣設高中大學」的口號。
廣設大學 埋下禍根
民國83年時,國內高教淨在學率(學齡人口進大學的比例)約30%,算是偏低,需要多一點大學。但到90年時,淨在學率已達到50%,大學已經夠多,不需再擴充。在世界各國,高教淨在學率達到70%已是頂峰,不太可能更高。
薛承泰指出,民國90年起,政府還繼續擴充大學數量,套一句年輕人的用語,就是「很白目」。101學年台灣高教淨在學率已達69.9%,已是最高峰,未來學生來源只會變少,大學數量若還這麼多,一定會出問題。
薛承泰說,台灣這麼多人讀大學,跟以前比,優秀的學生沒有減少,但不優秀的學生卻增加很多。現在台灣學子要更有競爭力,未來才能支撐國家發展,但比較兩岸大學生學習態度,卻有很大不同。
學習態度 彼勤我惰
薛承泰表示,早年台北市交通環境沒有現在發達,學生每天搭公車,常不知何時可以擠上車、何時可以到校,但他們仍努力的趕著去上早上7、8時的課。
現在呢?薛承泰說,國內許多大學將3學分的課安排在早上9時到12時,但有約一半學生只趕得上2小時。看對岸狀況,在早上8時,就算不是北大、清大等名校,其他二線大學也能看到學生爭相進教室準備上課的積極態度,反觀台灣則多半是空蕩蕩,這種落差「比1000枚飛彈瞄準台灣還驚悚」。
台生:目標不同 老師別擔心
台生真的比陸生沒有競爭力嗎?大學教授表示,台灣學生自我期許低、沒有大志願,畢業後可以到科學園區上班、年薪100萬元,就覺得夠了。但台生、陸生都認為,兩岸學生本來就有不同特色,每個人追求目標不同,老師不用太擔心。
陸生找機會往上爬
成功大學主祕陳進成說,大陸學生有很旺盛的企圖心,只要找到機會,就會努力往上爬。近年他教過幾個到台灣清大交換的陸生,他們上課幾乎都坐在前幾排、下課還會發問,全班6、70個學生中,學期成績幾乎都在前5名。
比較兩岸頂尖大學學生的學習態度,清大教務長陳信文指「沒有差別很大」,台灣好大學的學生還是很用功,不輸給大陸學生。但兩岸學生還是有差異,陸生很難團隊合作,台生則是志願太小。
陳信文說,許多清大畢業生認為台灣很小,他們可以進到竹科工作、年薪100萬元就滿足了。但有些學生能力不錯,如果放眼國際的話,可以做更大的事,將自己限制在台灣,實在可惜。
台生應該放眼國際
兩岸學生怎麼看彼此?台大國發所陸生王欽直言,早不早起上課,其實不是特別重要的議題,就他觀察,陸生用功的「比例」或許多一點,但與台灣「沒有太嚴重的差別」。
成績單非唯一目標
王欽說,大陸競爭激烈,許多學生的讀書動機來自於追求成就,或迫於生活壓力。但也有愈來愈多1990年後出生的年輕人,物質無虞,不見得會透過拚命學習以找份好工作,而是追求別的目標。台灣學生也是,有些人並不會將成績單當作是唯一追求的價值。
台灣科技大學企管系四年級溫良慈也說,「我覺得不用那麼擔心」,兩岸學生各有特色,陸生上課認真、積極,但台灣學生活潑、有創意。
台大的張同學觀察,陸生確實比較準時進教室上課,台生若遇到非必修課或沒有興趣的課程,就容易遲到、不積極,自己利用課餘時間念書,也可能通過考試,「給人的觀感不佳,但結果不一定那麼差。」
看陸生拚命讀 台生不敢蹺課
台灣和大陸的學生,念書用功程度有著明顯區別。一名在北京大學讀博士班的沈姓台生表示,經常可以看到在北大校園裡,每天早上5:00就有人起來運動、6:00背英文單字、7:00吃早餐,8:00準時到教室上課,和台灣校園裡學生常蹺課的景象完全不同。
這位台生觀察,到大陸念書的台生看見周圍陸生個個拚命苦讀的樣子後,通常也都會受到激勵而奮發上進,加上花了錢到大陸念書,也捨不得任意蹺課。
北京清大一名老師說,大陸大學是很階級化的,以考試分數分成「一本」(重點大學)、「二本」(一般各省市大學)及「三本」(私校或專科升格),能進入「一本」大學的,都是各省市最優秀學生、用性命在讀書。「大陸人太多了,你不拚根本沒有出頭的機會。」至於「三本」的學生,就沒那麼用功。
此外,大陸大學一般管得比較嚴格,有大學會要求學生到校早讀,3次點名未到,就直接在布告欄公告。甚至有許多老師的課點名不到,直接死當。
僧多粥少也是大陸學生上課不敢怠慢的理由,除大學生與研究生外,大陸各大學還增設各類琳瑯滿目的課程與學位(有的連教育部都不承認),「校園中無時無刻都是人,圖書館開門前沒去排隊,就沒有位子」,一位人民大學的學生說。
在北大的台生鄭同學說,北大教室座位有限,經常有外校學生來旁聽,逼得本校學生不得不早起去佔位子。更有陸生上課時「挑老師」,哪一堂課會點名、哪一堂課露臉讓老師留下印象,分數比較高,因此專門去上課。
這位台生也發現,所謂「陸生用心苦讀」,因為每個人的目標都很明確,也都很功利務實。考公務員、出國或到外商上班,大家的憂患意識都很強,每天抓著相關教材苦讀;為了通過英語檢定考試或出國留學,每天苦背單字和文法。
形式主義掛帥 12年國教最嚴重
在昨天一場座談會中,學者表示,12年國教主張以常態編班方式學習,只為追求假象形式的「公平」與「去標籤化」,反而造成前段、後段學生都學不好,「適性發展」成為一個空話。此一政策是目前台灣最大的「形式主義」。
教改總體檢論壇昨天慶祝成立10周年紀念活動,並舉行「體檢近20年的教改問題—教育形式主義掏空了台灣的根基」座談會,邀請多位學者討論台灣教育界現行的形式主義。
國教行動聯盟召集人、台大應用力學所教受王立昇說,12年國教漠視高中職階段課程內容更深更廣,需要分流的事實,要求以常態編班學習。最後前段、後段學生都學不好,政府再花大錢進行補救教學,真不知所為何來。
王立昇表示,12年國教明年上路,許多學生及家長可能因為學習環境不佳,轉而求助補習班或私校,於是補習風氣更為猖獗,明星學校則由公立轉私立。一般家庭將難以負擔優質教育環境的代價,階級流動更難求。
高等教育方面,政大教育系教授周祝瑛說,現在很多大學教授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看自己論文有沒有被期刊接受;如果沒有,趕快再修改。大學教師原本有教學、研究及服務3個任務,但現在大家都太重視發表論文,忽視了教學和服務。
周祝瑛說,國內大學的特聘與講座教授或彈性薪資等福利,大多傾向以論文高產量者享有,此種不分科系領域、不重實質審查、以論文數量的形式主義作法,壓抑學術界原本強調的多元與自主,讓台灣學術界為西方代工與殖民的情形更加嚴重。
台師大名譽教授吳武典表示,有鑑於道德沉淪現象的嚴重性和普遍性,各國政府莫不設法重整道德,而著眼點在教育。我國現在將德育融入「社會領域」及「綜合活動」等各科教學,但在升學主義橫行下,很難落實。教育當局未來改革課程時,應優先制訂「有品」課程。
教授衝論文量 黃光國:跟屁型沒用
台大心理系教授黃光國昨說,台灣學術界流行發表「輕、薄、短、小」論文,大家拉幫結派組成團隊,爭取國家經費、購買貴重儀器,再用輪流掛名的辦法,衝高個人論文發表量。但其實很多研究結果都是「跟屁型」成果,對國家社會沒幫助。
教改總體檢論壇昨天舉行成立10周年紀念活動,由黃光國演講「破除形式主義的歪風」。他說,民國83年啟動的教育改革喊出「廣設高中大學 」,之後整個教育界充斥「形式主義」歪風,最近推出的12年國教,達到頂峰。
黃光國表示,在「廣設高中大學」口號下,許多一流專科學校紛紛「升格改制」,成為三流「科技大學」,現在大專院校暴增為170餘所,大學教育不致力培育專業技術人才,而是要求教師教導學生如何發表學術論文。
黃光國感慨說,國內學者為了求職、升等,提高發表論文量,但少有人深入探討論文內容,造成輕薄短小論文當道。一旦有論文登上高衝擊指數的期刊,便開記者會吹噓。他指出,有些教授專門「養小鬼」,自己找經費、買儀器,然後收學生找題目寫論文,再掛名在學生做的研究成果上,但老師根本不清楚研究在做什麼。這樣的論文通常是「跟屁型」,沒有原創性,對國家社會也無幫助。
黃光國透露,一位學術界老大曾發表論文登上《自然》期刊,但之後20年沒人做出相同成果,此人的老師及學生都發表論文質疑。事後證實這是一篇「誤導他人的研究成果」,成為笑話。
國科會:大學升等審查應重質不重量
台灣大學教授黃光國抨擊,國內學術論文流行「輕薄短小」,追求數量卻忽略論文品質和影響力。國科會副主委孫以瀚昨晚回應,國科會補助研究計畫審查制度已有明顯改善,朝重質不重量努力,但重點在於大學、系所和學者的心態是否跟著改變。
孫以瀚舉例,學者過去向國科會申請研究計畫經費補助,都要提供15篇研究論文或著作目錄,作為審查參考依據。近幾年已縮減到5篇,學者僅須提供個人自認最好的5篇論文或著作就可以,顯示國科會研究計畫轉為品質導向,不再鼓勵學者以量取勝。但關鍵在學者心態是否改變。
他強調,學者除了重視是否獲得國科會研究計畫補助,更重視升等及續聘問題,大學和系所如何評鑑教授的表現,對學者影響更大。如果學校和系所還是以論文數量做評鑑指標,要落實重質不重量的目標,就還須要時間。
(中國時報)
--
維護生命質量 破除氣切迷思
日前接到一位急診醫師的電話告知,有一名50歲病患的左側頸部腫脹合併吞嚥困難已經兩天了,希望我幫忙評估。我請急診醫師先替患者照頸部電腦斷層掃描,看是否有嚴重的頸部感染。
病患是因為左側下頷腺腫痛就醫,有糖尿病病史,3年前也曾發生過深頸部感染,開刀清創過。
我看了頸部斷層檢查結果發現,患者的左側下頷腺區域深頸部發炎,已出現膿液,且往內壓迫到呼吸道。我向病患及家屬解釋需要做頸部切開引流合併清創,並且需要做氣切,以確保呼吸順暢。
病患一聽到氣切,雖然面有難色,不過為了安全,他們還是接受手術。手術過程順利,傷口情況改善,呼吸道也沒有窘迫問題,之後就拔除氣切管,後來在門診追蹤,氣切傷口也都癒合,病患很開心地對我說:「幸好有依醫師建議開刀,不然人生就要提早打烊了。」
氣切是氣管切開術的簡稱,也是民眾聞之色變,避之唯恐不及的手術。氣切的原理是在病患的頸部氣管軟骨中間切開一個小洞,並置入氣切管,達到通氣或是外接呼吸器的目的,而氣切手術,一般是由耳鼻喉科醫師或是外科醫師來施行。
常有病患或家屬一聽要做「氣切」,常會有「做氣切不就快死了?」「氣切不就要靠呼吸器?」「氣切病人都會拖很久……」「喉嚨氣切傷口會感染……」等疑慮。
當病患因為呼吸衰竭、上呼吸道阻塞、開刀需要,或是需要急救時,就會仰賴氣管內插管來維持呼吸,確保肺部能獲得充足氧氣,以供應全身所需。若是因病情比較嚴重、或是短期無法拔管,需要仰賴呼吸器時,我們就會建議病患接受氣切手術,以避免長期插管造成咽喉發炎、喉嚨聲帶受損、口腔清潔不易,甚至肺部容易遭受感染而產生致命性的肺炎、敗血症等。
文中提到的病患雖然因為深頸部感染而需要氣切,但是之後也因病情改善而順利拔除氣切管,沒有其他後遺症發生。因此是否需要氣切?病患及家屬都應該跟醫療團隊充分溝通,了解氣切的目的是什麼,以避免不當的期望造成雙方的誤解。
(自由時報)
--
妊娠紋產生與預防 決定性因素在體質
許多婦女在產後有妊娠紋的困擾,妊娠紋其實是一種伸展紋,本質和肥胖紋和生長紋很相似。懷孕時,體重增加,肚子的皮膚也擴張,雖然皮膚原本有一定的彈性,但擴張得太快速時,纖維斷裂,就會形成類似西瓜紋路的妊娠紋。
妊娠紋初期可能是紅色或黑色,慢慢會變成銀白色。大多數孕婦的妊娠紋都集中在腹部,但有些人會在乳房、手臂和大腿內側,甚至在側腰都會有妊娠紋。
目前對於妊娠紋,大多數醫師會建議「預防勝於治療」。孕婦可以多擦乳液、潤膚油或是國家檢驗安全的妊娠霜,增加皮膚的含水量及彈性,如此,就算未來有妊娠紋,也會比沒擦乳液時較不明顯。另外,也要注意控制孕期的體重,不要突然快速增加。
要提醒的是,會不會形成妊娠紋?跟體質比較有關係,有些人什麼都沒擦,也胖很多,但就是沒有妊娠紋。但建議不要和別人比較,也不要相信不確實的網路謠傳。
有些人在懷孕時,會補充珍珠粉或膠原蛋白粉,覺得會對身體有幫助。基本上,吃下去的食物,經過消化,從腸胃道黏膜吸收後,再分佈到身體各個部位,到達皮膚的量有限。大多數醫師並不特別建議吃珍珠粉,但在不造成經濟負擔的前提下,可以適量補充膠原蛋白,便宜的膠原蛋白來源有雞腳、豬腳、豬皮和木耳類;不過,食用豬皮要小心膽固醇的問題。
若妊娠紋已經形成,就很難完全消失,但隨著時間有可能慢慢淡化。要儘快讓妊娠紋變得不明顯,可以使用飛梭、飛針或是電波輔助淡化,大多數都需要數次治療,建議病患要有耐心,外用A酸或果酸也有一點幫助。
另外,市面上有些號稱「3天淡化妊娠紋」的產品,可能只是有類似粉底遮瑕的功能,不太可能3天讓皮膚重生。還有一些懷雙胞胎或多胞胎孕婦,肚皮快速撐大,腹直肌有可能會斷裂,產後雖然已經瘦回來,但鬆弛的皮膚無法復原,就像被拉鬆的橡皮筋,不再拉扯,但橡皮筋也無法回復原狀。雖然運動可以鍛鍊肌肉,但皮膚無法藉由運動來鍛鍊或消除,情形較嚴重時,可能要請整形外科醫師進行腹部拉皮手術。
(自由時報)
--
*淘寶網入侵 本土網購四面楚歌
大陸網購龍頭「淘寶網」廉價入侵台灣,台灣最大BBS站批踢踢(PTT)上的合購版,滿滿是揪團到淘寶買東西的貼文。日前中華電信推出手機刷卡的應用程式,若是與通訊軟體WeChat、Line結合,將開創新型的購物平台。本土的網路購物平台遭內外夾擊,苦無父母官照顧。
半個月前舉行的一場「財經立法高峰會」,找來PChome集團董事長詹宏志談金融整併議題,為了推動台灣開放第三方支付,詹宏志踩進金融領域,屢屢和金管會隔空交火。
「我自己到淘寶網買了盒月餅,署名送到金管會。」之前金管會不願開放第三方支付的儲值業務,反而鼓勵台灣的銀行業與大陸的支付機構合作,又發出新聞稿說,並未開放國人向大陸網店購物的金流服務,氣得詹宏志上淘寶刷卡買月餅,證明不用金管會准許,淘寶早就在台灣落地。
支付寶卡位 業者乾瞪眼
即使現已開放第三方支付可做儲值,由於法源暫時取用《電子票證發行管理條例》,無法完全適用網購平台,詹宏志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做與不做還在思量。與此同時,淘寶網的付款工具「支付寶」,已藉由台灣的合作伙伴銷售儲值卡,正式打通兩岸的金流。
昨(15)日淘寶網就在台舉辦了1場「點亮淘寶路」的活動,向台灣中小型賣家招手,吸引逾200位想進軍大陸電子商務平台的賣家參與。面對淘寶挾大陸龐大內需市場及價格優勢搶灘下,本土網購平台除主打服務與網路安全,力圖穩固現有客群,也期待政府能協助,提升競爭優勢。
巴克萊銀行董事總經理劉奕成表示,不要以為網路付款有信用卡就足夠了,離不開網路的年輕人,很多人沒有信用卡,也沒有資格辦信用卡,第三方支付的儲值功能,可彌補這塊需求,「大學生現在正流行上淘寶網消費。」
金流外商賺走
「面對淘寶網的廉價入侵,台灣的網購平台業者已處在不公平競爭的態勢。劉奕成指出,主管機關必須有前瞻性思維,不能一昧顧及銀行業者利益,台灣需培養及壯大自己的第三方支付業者,金流不能掌握在外商手裡。「何況你不開放,商機最後也是讓電信業者搶去。」
*網路世界 官員霧煞煞
日前舉行的兩岸電子商務搭橋會議上,出現這麼一個場景。大陸的網購平台業者下了講台,休息時間圍住PChome集團董事長詹宏志,誠摯地遞上名片,述說對這位前輩的仰慕。在另一個場合,詹宏志私下慨嘆,「大陸的同業要我分析未來的趨勢,但我很感慨,我能想到的創新,台灣都不准做。」
昔日台灣曾創造令人驕傲的經濟奇蹟,那個年代,是前行政院長孫運璿引領一票歸國的學人與實業家,帶回先進的國外技術創業,官員比民眾擁有更宏觀的國際視野,讓產官學相輔相成。
但是時至今日,政府官僚成了產業創新的障礙。隨著智慧手機與平板電腦的普及,網路已然主宰人們的生活,愈年輕的世代愈離不開網路,可是放眼台灣的政府官員,個個垂垂老矣,對多元豐富的網路世界一知半解。
台灣的第三方支付業者曾受邀到央行演講,他詢問台下的官員,有沒有人用過網路購物?竟然沒有一個舉手。台灣的購物網站遭到大陸「遮蔽」,當記者詢問經濟部高層官員如何解決,官員竟完全不知道有遮蔽這回事,最後他坦承說,其實他從來沒有上過購物網站。
電子商務的跨境金流與央行有關,業務主管機關則是經濟部。這兩大部會都影響未來網路經濟的發展,台灣整天都在講產業升級,雲端產業與網路經濟是不可擋的趨勢,但我們的官員還是最擅長畫畫工業區、找勞力密集的工廠鮭魚返鄉,思維仍停留在20世紀。
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曾說過他成功的祕訣,就是任用年輕人。對比大陸的政府官員多是青壯「海歸派」,台灣欠缺自網路世代成長的官員主政。當然,年齡未必是阻礙創新的因素,詹宏志也不年輕了,但多數大官的生活體驗顯然跟不上時代,落伍的政府如何能帶領經濟走出新的局面?
(聯合報)
--
動物園擠爆 「圓仔」厝邊尋地搬家
貓熊寶寶「圓仔」備受呵護,但台北市立動物園卻快要「畜滿為患」,包括黑猩猩、長臂猿、長鬃山羊、斑馬等都須控制生育,動物園因此求助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希望另覓十公頃土地闢第二園區,好讓「圓仔」的鄰居們搬新家。
民國七十五年,台北市立動物園由圓山遷出,落腳木柵現址;廿七年後,木柵動物園從原來上百隻動物,到如今已飼養三千多頭動物,照顧動物的員工僅八十人,每人平均照顧逾卅頭動物。
不同於大貓熊以稀為貴,部分大型草食類和靈長類動物繁殖過剩,動物園面臨空間壓力。台北市立動物園園長金仕謙說,園區共一百六十五公頃,但受限山坡地水土保持,真正開放面積約九十公頃,早年規畫不足,加上動物繁殖多,目前已無太多緩衝空間。
金仕謙表示,希望再爭取十至廿公頃土地,因為涉及動物搬運,最好是車程九十分鐘能到達的地方,最遠可能以新竹、桃園為限。
他坦言,黑猩猩、紅毛猩猩、長臂猿等靈長類動物和斑馬、長鬃山羊、伊蘭羚羊等大型草食獸,在園區都面臨空間壓力;只能透過生殖管理,延長生育年齡來控制總量,但人為延長可能造成老化等健康隱憂。
動物專家也指出,空間小容易搶地盤,例如黑猩猩存在「單身漢群」,領域內若出現母猩猩,公猩猩就會競爭;動物園若有更大空間隔離公母,雄性聞不到雌性味道,打架受傷就可減少。
台北市立動物園一年食材費預算約四千萬,金仕謙說,無尾熊的尤加利樹葉、長頸鹿的金合歡植物,長期採購是一大負擔,若有足夠土地種植食材,也可降低部分壓力。
國有財產署允諾全力協尋適合的國有地。國產署主秘陳秀琴說,國產署將透過地籍資訊系統,搜尋十公頃以上的國有非公用土地,但形狀若過於畸零,可能就不會推薦給動物園;此外還要考慮「鄰避效應」,例如太鄰近住宅區、都會區,居民能否忍受動物氣味。官員表示,「坦白說,難度很高」,目前還在努力中。
擁擠動物園 沒空間 龜群排班曬太陽
台北市立動物園表示,台灣獼猴、黑猩猩、長鬃山羊等都屬多產動物,一年能生好幾胎,若不節育,園區空間根本不夠;倘設置第二園區,就能給動物更好生活空間。
園方表示,為避免動物繁殖過剩,都會將雌雄兩性分開照顧;但考量動物的「福利」,還是希望有好的環境給牠們。
有第二個園區後,預計移動搬家的將以中小型動物為主,像猴子、猩猩等,主因移動費用少,精神穩定度高,可減少移動過程中傷亡。
動物園表示,除了多產的黑猩猩等「畜滿為患」外,園內保育收容中心也是「滿到爆」;多產動物可藉由節育控制數量,但走私送來的動物卻無法控制數量。
目前收容中心有近千隻動物,品種百餘多,動物園表示,光是蘇卡達象龜就超過百餘隻。由於龜滿為患,天氣晴朗時,保育員得分批帶大小烏龜曬太陽,「屋頂上滿滿的烏龜,景象只有壯觀二字形容」。
台北市立動物園創立於一九一五年,原設置在圓山地區;一九八六年因圓山原址無法擴建,遷至文山區木柵地區,現有動物數量三千餘隻(不含昆蟲)。
(聯合報)
--
救健保 楊志良:避免無效醫療
衛生署前署長楊志良憂心健保財務問題,昨呼籲醫界及民眾應向「無效醫療」說不,以免造成健保財務無底洞。他認為健保虧損若要起死回生,必須從支付制度改革做起,從「論量計酬」改為「論人計酬」,並鼓勵醫師教導民眾自我保健,減少生病機會,重建良好醫病關係。
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舉辦「健保.菸害.狼煙起」研習營,楊志良在會中發表「全民健保何去何從?」演講。他表示,當大多數民眾不願多繳健保費,但醫界一再反映醫療給付偏低時,健保顯然已陷入「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的迷障中;為了健保永續經營,應好好檢討無效醫療所造成的醫療浪費。
楊志良以自己為例子說,他曾因內耳的耳蝸淋巴循環不良,飽受耳鳴之苦。他到醫院檢查時,醫師立即安排磁振造影檢查,卻沒有檢查出特殊毛病;但為了這項檢查,健保得支付近五千元。他說,其實醫界知道,高達八成的電腦斷層掃描根本看不出問題,但只要有健保埋單,就管不了那麼多。
不少癌症末期的醫療處置也對病人沒實質幫助,楊志良說,他擔任衛生署長時, 到立法院備詢提到癌末病人的治療是「浪費生命」,當天晚間就被電視名嘴批評;後來有民眾寫信給他,後悔親人臨終前未能接受安寧療護而飽受痛苦。
楊志良表示,他在署長任內積極推動健保論人計酬制度,原因就是現行醫療制度會造成錯亂。
他說,醫師的天職是治病,如今卻為了荷包,必須多開藥、多做檢查來增加收入,連病人也對醫師不信任,動輒提告。因此,若能透過論人計酬的全人照護,鼓勵醫師教導民眾自我保健,重建良好的醫病關係,才是挽救健保良方。
(聯合報)
--
刷牙+牙線 預防牙齒「土石流」
18歲以上成年人,99%有輕重程度不一的牙周病,但如果又有糖尿病,會加重牙周病病情,可能造成牙齒「土石流」,甚至讓整排牙齒「兵敗如山倒」。醫師建議有糖尿病民眾,除了控制血糖,至少每半年要定期洗牙、檢查,不要以為牙齒不痛就沒問題。
台灣有超過150萬名糖尿病患,除了留意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足、洗腎、心肌梗塞等病變,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聯會口腔衛生委員會牙周病防治組長賴弘明說,美國糖尿病學會近來已把牙周病,視為糖尿病的第六大後遺症。
賴弘明說,國人普遍有牙周病,糖尿病患罹患牙周病的機率更是常人的二到四倍。糖尿病患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會讓抵抗力下降、傷口癒合能力變差,很容易讓牙周病惡化甚至「失控」。
就算開始治療牙周病,糖尿病也會干擾牙周病的治療效果。另外,糖尿病患唾液分泌減少,對口腔中細菌的自淨效果較差,不僅較容易口乾、導致口臭,也會讓牙周病變嚴重。
牙周病主因是細菌堆積在靠近牙齦的牙面上,進而破壞牙齦、齒槽骨等牙周組織。基本治療必須把牙菌斑刮乾淨。但牙周病嚴重時會造成牙齒「土石流」,即使牙齒結構看似完整、沒有蛀牙,但因為「地基」流失,讓牙齒提早脫落。
賴弘明表示,臨床有不少患者等到牙腫、牙痛,或是發現牙齒移位、每顆牙都搖搖晃晃,才慌慌張張看診就醫,但等聽到得拔牙才想到要「惜牙」,卻為時已晚。
除了控制糖尿病,醫師也提醒,平時的潔牙要徹底,除了刷牙,一定要養成使用牙線的習慣。如果發現有牙齦出血、牙齦萎縮、牙根外露,牙齒變得越來越長等牙周病症狀,要趕快治療,免得保不住牙齒,糖尿病患更要至少每半年洗牙一次。
(聯合晚報)
--
德低失業率的代價…低薪族暴增
德國22日將舉行全國大選,總理梅克爾常誇耀德國失業率僅約6.8%,是歐洲失業率最低的國家之一,但這也得付出代價:德國低薪人口比率在歐洲名列前茅。
德國約300萬人時薪不到6歐元(7.9美元),使德國成為歐洲低薪族群比率最高的國家之一。相較下,法國最低工資略低於時薪9.5歐元。
慈善工作者史塔克女士說:「我們已成低薪國家。」儘管德國經濟繁榮,她每天仍面對許多薪資太低,以致無法平衡開銷的民眾,從時薪6歐元的披薩外送員、月薪低於750歐元的年輕記者,到55歲的社工助理都有。
史塔克幫助的對象包括柏林一名網購公司包裝工,他四年來時薪僅3.5歐元,投了幾十份履歷卻找不到其他工作。史塔克說,這名包裝工和其他數百人一樣,靠社會福利勉強度日,但若洗衣機故障或電費帳單突然出現,就得求助慈善機構。
相較於多數歐洲國家,德國未規定最低工資。根據IAQ工作、技能與訓練機構統計,2011年逾20%的員工(近700萬人)時薪不到8.5歐元。
除低薪工作暴增,兼差或臨時工等不穩定工作也增加,還有所謂「微工作」(mini-jobs),雇主每月最多支付450歐元,且不用負擔社會或福利金。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Destatis ),去年德國低薪或微工作勞工近800萬人,比20年前增加近一倍。
梅克爾曾表示,希望強迫各產業和地區工會和雇主達成最低工資協議。
(經濟日報)
--
塑膠鈔票 恐成超級細菌溫床
英國央行將發行塑膠鈔票取代傳統紙鈔。不過土耳其與荷蘭科學家研究發現,塑膠鈔票比紙鈔「更容易附著與傳遞細菌」,且大腸桿菌與「超級細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附著在塑膠鈔的時間更久。
土耳其與荷蘭科學家宣稱,表面看來乾淨的塑膠鈔票,儘管比紙鈔耐用,其實是「超級細菌」的溫床。
科學家把細菌放在7種鈔票上,研究存活情況,實驗鈔票有歐元、美元、克羅埃西亞貨幣庫納與羅馬尼亞塑膠鈔票等,結果顯示,超級細菌金黃葡萄球菌能在塑膠鈔上存活24小時,是所有鈔票中最久,而歐元紙鈔最乾淨,不會附著與傳播細菌。
荷蘭的研究團隊成員佛斯說,「有些鈔票簡直就是細菌培養皿,有些鈔票看似會自動消毒,這讓我很驚訝」。
(Upap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