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2日 星期二

新聞自選輯 20140722 北捷隨機殺人事件篇

*捷運冷血屠殺 鄭捷求處死刑 4死22傷「逗他們好玩」

新北地檢署昨偵結震驚全國的台北捷運隨機殺人案,依台大醫院精神鑑定報告,認定造成四死二十二傷的兇嫌鄭捷犯案時並無心神喪失或精神耗弱狀況,僅因個人挫折而在大眾運輸工具恣意殺戮,符合「大規模殺人」定義,而鄭捷被捕後竟還得意能主宰乘客命運,覺得「逗著他們好玩」,顯見其泯滅人性、令人髮指,昨起訴鄭捷涉犯四個殺人既遂罪、二十二個殺人未遂罪,並罕見具體求處死刑。



在押的鄭捷昨搭囚車被移審法院前露出詭異冷笑,新北地院下午分案組成合議庭召開接押庭審理時,他仍不時冷笑。合議庭裁定鄭捷續押,下月十三日開庭。

4死者56秒內中刀
起訴指出,二十一歲東海大學生鄭捷今年五月二十一日下午二時許,與李姓國中同學碰面吃午飯預告殺人計劃,隨即到超市買一把鈦鋼刀,連同預先準備的一把摺疊刀,接著搭乘捷運板南線。
下午四時二十四分十七秒起,列車從龍山寺站駛往江子翠站途中,鄭捷持刀游走列車中後段的第四、五、六節車廂,隨意對乘客戳刺或割劃,短短一分三十一秒攻擊至少二十六人,死者解青雲第一個遇襲,與另三名死者張正翰、李翠雲及潘碧珠在五十六秒內先後中刀,全都是胸腹或頸部要害,僅李女送醫來得及與家人短暫對話,其餘三人均當場不治。
另二十二名傷者多為手腳割裂傷,還有人胸腹中刀,幸好救回一命。鄭捷在列車停靠江子翠站前,還與乘客對峙五十九秒,靠站後持刀在月台游走,遭群眾制伏送辦。

反社會無心神喪失
檢方勘驗列車內監視畫面,以「地獄般的慘狀」形容事發兩分三十秒內乘客驚慌奔逃與負傷景象,鄭捷刀刀攻擊被害人要害並立刻轉換下個目標,「不斷執行殘虐犯行,無法讓人感受到絲毫人性」。
鄭捷認罪供稱殺人動機為讀小學時記恨兩名女同學跟他作對,因此立誓殺人。檢方指鄭捷犯行明確,但為防他被起訴後,抗辯自己有精神障礙或心智缺陷,而構成減刑、免刑事由,因此委託台大醫院精神科做精神鑑定。
鑑定團隊共面談鄭捷四次,還做腦部核磁共振及驗血等檢查,確認鄭捷犯案時並無心神喪失或精神耗弱情形,僅有反社會與自戀人格,欠缺對他人遭遇的同理心,可接受審判。

「累了」仍衝前嚇人
鄭捷在鑑定時宣稱,選定捷運車廂犯案就是想快速大量殺人,還得意當時能主宰車內乘客的命運,就算殺到已累了,仍故意以「鬧」的心情,連續兩、三次衝向乘客,覺得「逗著他們好玩」,並想在車站內找地方休息後繼續殺人。鄭捷還揚言:「無法保證將來不會出現此種誓言(指殺人)!」
檢方指出,鄭捷犯行符合「大規模殺人(mass murder)」定義,但這類犯罪者通常遭遇長期壓力,鄭捷僅遭受社會講求文憑、人生態度與社會規範不一致等壓力,就在大眾運輸工具恣意殺戮,造成死者家屬傷痛、傷者夢魘難消,甚至乘客恐因未伸出援手而備感內疚或罪惡,更使社會集體恐慌。
檢方痛批鄭捷年輕力壯,遭遇挫折不思充實自我、尋求協助,卻隨意剝奪他人生命,案發後還執著若不實現殺人誓言就是否定自己,顯見殺意根深柢固,「可預見其拘禁後的更生,有顯著困難」。
因為監察院糾正認為判刑是法院權責範圖,檢方不應具體求刑,所以檢方對重大刑事案件已不再具體求刑,昨檢方特別向法院具體求處死刑,相當罕見。
得知鄭捷被求處死刑,死者成大企研所畢業生張正翰母親說:「鄭捷再判一百個死刑,也要不回我的孩子!我寧願要孩子的命!要我孩子回來!」

廢死盟盼公平審判
《蘋果》昨聯絡不上鄭捷父母,無法取得回應。廢死聯盟執行長林欣怡說:「檢方確有壓力,加上到處都有處死鄭捷的聲音,具體干涉審判,外界應給法官多一些公平審判的空間。」法務部發言人陳明堂則說:「希望法院從嚴、從速追訴。」
東海大學昨表示:「這是對鄭捷同學錯誤行為的制裁,雖無法挽回遺憾,但也是對教育工作者再一次的提醒。」東海學生戴嘉說,鄭捷「被求死刑是罪有應得!」

鄭捷屠殺過程示意圖
鄭捷在列車從龍山寺站出發後,於第4、5、6節車廂間來回走動,持刀隨機砍殺多人,依序造成解青雲、張正翰、李翠雲、潘碧珠慘死,抵達江子翠站後才離開車廂。
http://twimg.edgesuite.net//images/twapple/640pix/20140722/_Other/A1A1.jpg

北捷殺人魔鄭捷
●年齡:21歲
●家庭成員:父母、弟弟
●學歷:
.台北市國語實小
.台北市弘道國中
.新北市板橋高中
.國防大學動力工程系(退學)
.東海大學環工系大二生
●嗜好:
.打電動
.自承愛看日本推理小說《Another》、漫畫《死亡筆記本》及九把刀的《都市恐怖病》系列
●特殊言行:
.網誌撰寫與殺人相關的文章
.在高中畢業紀念冊寫「我沒有放火燒我家」
.行兇落網後嚷著「我從小立志要做一件大事」
.接受精神鑑定時說嚇唬捷運上乘客,因「逗著他們好玩」

*抖腳冷笑 開庭只吐19字

鄭捷昨上午遭起訴後,下午接受新北地院調查是否需要續押。鄭捷在二十分鐘庭訊過程中,一副事不關己樣子,不斷抖腳、冷笑,對審判長的問話雖有問必答,但全部發言只有十九個字。

沒有意見全認罪
鄭捷昨戴著口罩被法警帶著爬樓梯進入法庭,他先用凌厲的眼神環視旁聽席的媒體一圈,看到有二、三十名記者到場,神情有點興奮;他隨後坐到被告席,也許是因為天熱和爬樓梯,有點氣喘吁吁,等合議庭準備開庭時,連法警喊「起立」也沒反應,還是法警提醒他才起身。
審判長先請鄭脫掉口罩,問是否收到起訴書?他回答:「有。」且對檢方起訴內容「沒意見,全部認罪。」他大部分時間都坐在被告席雙手環抱胸部、雙腳不停抖動,且無論是審判長問話、檢察官或律師講話,甚至書記官打錯字,他都會露出令人不寒而慄的冷笑。
鄭先前拒絕委任律師,法院昨依法安排義務律師劉繼蔚和王怡今強制辯護。劉表示,以現今社會氛圍,鄭捷處境不是進牢獄就是下地獄,但就算千夫所指,仍要經過公平審判,不應繼續羈押;但檢方認為鄭可能逃亡、繼續計劃殺人,建請法官羈押獲准。

*鄭捷的沈佳宜 勸不住心魔 國中就想殺嚴師 帶刀一個月

新北地檢署昨公布起訴書,外界原以為鄭捷是因兩名國小女同學阻撓初戀,才埋下殺機,其實鄭捷國中時另有自己的「沈佳宜」,且那時鄭捷想殺的人是班導師,他曾隨身攜帶美工刀一個月,企圖弒師未果,鄭捷的「沈佳宜」知道鄭捷有殺人想法後,常好言苦勸他,無奈鄭捷悲觀地自認人生沒意義,為了不否定自己,堅決貫徹年幼時的殺人誓言,終鑄成大錯。

究竟是怎樣的人生挫折,讓鄭捷從平凡大學生,變成舉國皆知的殺人魔?據起訴書指出,鄭捷生長在小康四口之家,他和弟弟感情和睦,一九九九年鄭捷進入北市國語實小就讀,校方對他評語「和善、樂觀」,師長眼中的鄭捷,並非偏激或思想怪異的學生。
不過讀小五、小六某天上音樂課,鄭捷因胡亂吹奏直笛,影響隔壁女同學上課被打小報告,老師要求他當眾向女同學道歉,讓他心靈重創。加上他和同學衝突時,另名女同學都會與他對抗,讓鄭捷自覺受傷害,幼小的他竟立下殺兩同學報復的誓言。

管教導致心靈受傷
二○○五年鄭捷讀弘道國中時,導師給他很多表現機會,先後讓他當班長、風紀與康樂股長,但因導師管教嚴格,讓有自戀性格、習慣自我為中心的鄭捷心靈受傷,二度萌生殺人念頭,當時他隨身帶美工刀欲行刺導師,時間長達一個月,後因苦無機會才作罷。不過鄭捷此生首度傷人也是在國中,他因與同學起衝突,竟拿剪刀戳傷同學,後因家長介入和解,才未留下前科。

國中計劃隨機殺人
整天想著殺人的鄭捷,這時也遇上生命中的「沈佳宜」,對方是學妹。情竇初開的鄭捷常等學妹上下課,但聊最多的還是殺人計劃,後來他告白遭打槍,不過兩人成為好友。「沈佳宜」察覺鄭捷一直想殺人常苦勸他,還請自己父母安排宗教聚會開導鄭捷,但鄭捷不為所動,仍盤算著既然找不到國小女同學,就用隨機殺人來替代。
鄭捷讀板橋高中後,開始撰寫以殺人為主題的網誌,並四處宣傳,引起同學注意,讓他確立「沒有殺人誓言的鄭捷,不會獲得他人注意」、「既然發誓殺人就要貫徹,否則就是否定自己」。

憂被退學提早執行
後來鄭捷為想訓練體能以利殺人,報考國防大學,卻因課業、體能成績差被退學,讓他受挫;他雖想直接進職場就業,但為給父母交代,被迫轉學考進東海大學,豈料同學卻輾轉向教官舉發他的殺人計劃。
在「友人舉發、教官調查、無心學業面臨退學」的多重壓力下,鄭捷決定啟動殺人計劃。行兇前一周他向李姓國中同學預告「下周三要砍人」,隔天也傳訊息「下星期三放學時間別搭地下交通工具,我要動手了」給另名同學,一周後他從台中北上,執行大規模殺人計劃。

「嚴師一定很難過」
得知鄭捷曾有弒師念頭,弘道國中前校長、現任華江高中校長陳今珍直呼:「太驚人了!」她說,案發後鄭捷的國中導師曾說:「捨不得。」並透露想去探視鄭捷。陳感嘆,該導師現已退休,若她得知鄭捷曾有刺殺她的念頭,一定很難過。陳還說,這名導師很受歡迎,當年不少家長期望孩子能進入她的班級。
弘道國中校長梁振道說:「若鄭捷連關懷他的導師都當成傷害目標,真令人難以理解與難過。」至於當年曾勸誡鄭捷的學妹,因事過境遷已找不到本人。

http://twimg.edgesuite.net//images/twapple/640pix/20140722/LN02/LN02_004.jpg

*清醒行兇「判死機率高」 精神鑑定:和陳進興一樣沒人性

台大醫院精神科鑑定報告指出,鄭捷有反社會與自戀人格,以自我為中心,常有標新立異之舉,欠缺對他人遭遇的同理心,並認為世界是虛無的、人生無意義,又長期有自殺念頭,卻沒有勇氣自殺;不過鑑定也指出,鄭捷殺人時沒有心神喪失或精神耗弱現象。律師對此表示:「未來鄭捷被判死刑機率很高。」
律師蔡明哲說,鄭捷的精神狀況會不會影響判決結果,要看他犯案時的辨識能力如何,依法需經鑑定辨識行為違法的能力全無或明顯降低,才有可能減刑。現在鄭捷經台大鑑定犯案時有足夠辨識能力,且其犯行對社會造成重大傷害,已是「人人皆曰可殺」,法官很可能會判他死刑。

取笑媒體報導錯誤
鄭捷行兇前,其東海大學同學輾轉向教官舉發他的殺人計劃,但未能阻止鄭捷殺人。據悉,鄭捷似乎很享受被鑑定的過程,等著看鑑定團隊能否突破他的心防,還曾略帶叛逆反問檢警:「如果收到同學寄來的告密信,會不會相信?」顯然很得意三言兩語就糊弄輔導他的教官。
鄭捷在押期間勤於看報掌握偵辦進展,出庭曾笑媒體報導錯誤,例如寫他想吃南部粽、暗戀小學女同學等。但也常嘴硬裝酷,例如北捷向他求償兩千多萬元,他收到北捷聲請的支付命令後聲明異議,卻宣稱不知簽的是什麼文件,還多次強調不委任律師,但「父母有說要找,沒找也沒關係」,感覺很好強。

反社會與自戀人格
鄭捷被鑑定認為具有「反社會」與「自戀」人格,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說,這兩種人格在犯罪行為研究中很常見,像白曉燕案兇嫌陳進興,就是反社會人格的代表,他與鄭捷的共通點就是沒人性。而鄭捷連殺四人後還作勢要砍其他乘客,自稱「逗他們很好玩」,就是極度自戀人格的展現,告訴大家「我有刀,我最大」、「你們的命運操在我手裡」,別人越驚恐,越能滿足他在上位宰制他人的心理。
為鄭捷做精神鑑定的台大精神科醫師吳建昌,曾參與嘉義醃頭案被告陳佳富的精神鑑定。吳昨表示,腦部檢查是了解當事人有無腦部腫瘤或萎縮影響其思考及行為表達;抽血主要了解有無代謝疾病、癌症或自體免疫異常等;相關身體狀況都可能影響被告行為與語言表達。

*讀九把刀 偏好恐怖主題

檢警曾在鄭捷的電腦中發現多篇以殺人為主題的短篇小說,情節竟也提到捷運殺人,雖檢警認為這些文章和本案沒有直接關連,但也透露了鄭捷對殘酷文學的偏好,他甚至在精神鑑定時,自承愛看日本小說《Another》、《死亡筆記本》及九把刀的「都市恐怖病」系列等,與死亡、恐懼相關著作。

旁觀兇殺現場
日本作者綾辻行人名著《Another》,講述某中學有學生猝死,同學不捨,假裝她還活著,卻成為詛咒,從此每屆班級都有人因死者作祟過世。推理漫畫《死亡筆記本》中,主角撿到死神的筆記本,發現只要名字被寫在本子上的人都會死亡,主角藉此公開處刑多名罪犯。
而締造九把刀傳奇的「都市恐怖病」系列有《恐懼炸彈》、《異夢》等,九把刀曾自薦:「我竭力邀請大家進入都市恐怖病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沒有不會發生的事。」如《異夢》就像電影《奪魂鋸》一樣,以旁觀眼光看兇殺現場,被害者又被迫自相殘殺,連九把刀都說:「這不會是一個令人舒服的故事。」

九把刀無回應
九把刀昨傍晚接電話表示正在忙,接著斷訊,聯繫不上。

*承審法官 公認嫉惡如仇

新北地檢署昨起訴鄭捷後,中午隨即將鄭捷移審新北地院,因全案是矚目案件,法院採公開人工抽籤方式分案,由庭長兼發言人樊季康主持分案會議,結果樊剛好抽中自己的庭員連雅婷法官,全案未來將由樊季康擔任審判長審理,外界對樊的評價都是「嫉惡如仇、具正義感。」

嚴守法律程序
即將擔任鄭捷殺人案審判長的樊季康,法訓所三十三期結業,因擔任發言人工作,與媒體互動良好,樊還當過司法院人審會委員,更獲選擔任法官評鑑委員會第一屆委員。
其他法官對於由樊季康將出任鄭捷案審判長,都一致認為「絕對妥當」,因為樊季康行事穩健,審判品質優良,雖嫉惡如仇,但嚴守法律程序,反倒是樊季康抽中該案後,態度轉趨低調,未對外表示意見。

溫柔思慮周密
受命法官連雅婷則是東吳法研所碩士,法訓所四十三期結業,審判風評也很好,跟她共事過的庭長認為,她個性溫柔、思慮周密、問案仔細且自我要求高,常被欽點擔任學習司法官的指導老師。
至於陪席法官林晏鵬,先前曾因騎重機與人擦撞,向對方求償兩百多萬元,而躍上媒體版面。

http://twimg.edgesuite.net//images/twapple/640pix/20140722/LN02/LN02_006.jpg

*判100個死刑 也要不回我兒 死者家屬:符合社會正義 盼速審速決

「再判一百個死刑,也要不回我的孩子!」針對檢方起訴鄭捷並求處死刑,死者家屬希望法院能速審速決,以慰死者在天之靈;死者張正翰的母親難過說,全家人備受煎熬,每次都要「被迫掀開傷口,眾目睽睽下再痛一次。」質疑殺人已那麼明確,「為何審理這麼久?」死者解青雲的妻子陳媛媛則表示,不只針對鄭捷殺人的部分,「更希望知道真相。」

今年五月二十一日,成大企研所畢業生張正翰剛求職面試完,原本大好人生正要展開,卻在捷運上被鄭捷刺殺無辜枉死,張正翰的母親昨對鄭捷被求處死刑,坦言血案發生後全家就備受煎熬,每談一次「心就會再痛一次」,強調不是要誰下台負責,但「鄭捷事件不該被淡化掉!」張母強忍淚水說:「再判一百個死刑,也要不回我的孩子!」

靠社會救濟養遺孤
同樣遭鄭捷狠下毒手的死者解青雲,案發當天他正從遊藝場下班,要去幼稚園接一對兒女下課,豈料搭上死亡列車,遺孀陳媛媛只好暫停深夜才能下班的工作,靠社會救助扶養子女,解青雲妻子陳媛媛昨晚無奈說:「我只想還原真相,能有負責的人,而不是一直撇清關係,撇清責任,家屬能得到的交代只有犯人一死……其他事情對家屬的交代沒有解答。」

鄭捷父母始終神隱
死者李翠雲胞弟李瑞昌則強調,鄭捷被求處死刑符合社會正義,希望速審速決「不要浪費社會資源」;另名死者潘碧珠的丈夫邱木森也說,會尊重司法判決,「希望法官能依照檢察官的求刑從重量刑,以慰死者在天之靈!」強調不管求處一個或一萬個死刑,只希望還給死者一個公道。
遭鄭捷砍傷的王辰光與張圓立表示,回想當時仍感到害怕。而在車廂內拿傘與鄭捷對峙的黃宏彰說:「真的是還給家屬一個公道!」
相較於鄭捷父母始終神隱,僅在慘案頭七現身下跪道歉,此外都未與家屬聯繫,潘碧珠的丈夫邱木森直言「鄭捷父母在這方面做人處事有待加強」,張正翰的母親也質疑,有股強大力量在保護著鄭捷父母,認為「對家屬太不公平」。
新北市議員林國春昨說,「鄭捷父母曾表達鄭捷該被判死刑,也希望速審速決,這個結果符合他們的要求。」林國春與鄭捷父母住板橋同一社區,曾代鄭父發表道歉聲明,並促成鄭捷父母出面道歉。
書田精神科醫師江漢光說,鄭捷的父母未去探望遭收押的兒子,沒有是非對錯,但非常「特殊」,也許他們也和鄭捷一樣、有外界想像不到的人格特質;向陽基金會執行長許福生則認為,鄭捷的父母不可能不關心兒子,只是社會太苛求,讓其父母不知該怎麼面對。

44人模仿帶刀搭車
另起訴書中指出,北捷慘案除成為生還者夢魘,也讓民眾在搭大眾運輸時,不敢再低頭閱讀或小睡,人與人間更為疏離,甚至引發仿效。而據刑事局統計,從五月鄭捷犯案迄今,全台模仿鄭捷言論在網路刊登恐嚇殺人訊息,或仿效帶刀械進入大眾運輸系統的案件共四十一案四十四人,其中送請地檢署偵辦的共有三十九件四十二人。

如何走出集體創傷
●了解自己的創傷原因和症狀,學習如何保護自己,找回生活掌控權
●與朋友聊天紓解負面情緒,或做有興趣的事轉移注意力
●規律運動,調節自主神經系統
●反思創傷事件帶來的後續影響
●找心理師諮商或到精神科就診

http://twimg.edgesuite.net//images/twapple/640pix/20140722/LN03/LN03_003.jpg

*家屬批北捷:連慰問都沒有 未延誤通報 檢認北捷無過失

北捷喋血釀四死二十二傷慘劇後,死者家屬質疑北捷工安處安全課長林賢樑、行控中心主任控制員楊宗哲、江子翠站長馮貽昌及司機員林明賢延誤通報、救援,涉公務員廢弛職務釀成災害、業務過失致死等罪,但新北地檢署認定四人處置無疏失,昨一併不起訴。

僅派職員送領款單
死者張正翰的母親昨天痛批:「就是北捷有缺失,才讓鄭捷能在車廂來回行兇!」還說事後家屬三人從嘉義北上超過十次,來回一趟車資就要近萬元,「我先生因傷心過度住院開刀,北捷卻連慰問都沒有,實在很沒誠意。」
另名死者解青雲的妻子陳媛媛也曾受訪指出,五月二十四日台北市長郝龍斌當著家屬的面表示「北捷沒有錯」,北捷高層也只是三番兩次叫職員拿「領款收據」讓家屬同意接受一百六十萬元濟助金,還先強調北捷沒過失,讓她一度想串聯死者家屬控告北捷高層,希望有單位出來負責,「還給老公一個公道。」

未演練殺人難應變
但檢方認定,北捷今年已演練十一場多重災難模擬、四場危安事件演練,項目雖不含隨機殺人,但危安事件本來就形態不定,難以認定林賢樑因未實施這項安全演練,導致案發時無法應變,至於林明賢在乘客按下緊急對講機後,馬上觀看監視器螢幕並通報行控中心,楊宗哲接獲通報後,也立刻聯絡馮貽昌與警消馳援,馮貽昌隨即在月台,等鄭捷下車即參與圍捕,並拿急救箱救治傷患,過程並無延誤通報、救治等疏失。
北捷資深協理高文祥昨回應,案發後即派人慰問死者家屬,除乘客險最高理賠四百萬元,北捷另給濟助及慰問金共一百六十萬元,但部分家屬認為理賠金不夠,目前僅一名死者家屬領款。

至今未提民事求償
至於民事求償部分,北捷因為喋血案運量減少,日前以支付命令向鄭捷求償營業損失兩千萬餘元,因鄭捷聲明異議,且北捷尚未繳裁判費,全案仍未進入訴訟程序。
而死者家屬對鄭捷、北捷也還沒決定提出多少金額的民事求償,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新北分會表示,死者家屬目前還不能接受這個事實,新北分會將持續指派志工陪伴家屬走出悲傷,並提供必要的法律協助。

*護捷運 雙北每天派千警

北捷喋血案後,為避免攻擊事件再發生,北捷已配合警力全面投入捷運車站與車廂巡查,雙北每天投入近千名警力,甚至動員民防義警聯防。北捷公司表示,捷運人員已加強防護配備,如保全增配警棍、站務員增帶防狼噴霧劑,另加強維安宣導,告知旅客遇攻擊時如何應變,並研議在捷運車站設置報案系統。

染血列車未上路
台北市警局表示,北捷喋血案發生後一個月內,為提高見警率,每天都排定兩名制服警員、四名便衣刑警各一組,每三小時為一班,固定在各捷運站巡邏站崗,甚至有霹靂小組持長槍巡邏警戒,但目前已減少為一名警員在站內巡邏,一天約輪六班,每天投入約四百二十名警力。
新北市警方也安排警力協助捷運維安勤務,新北市警局長陳國恩表示,目前每天投入四百五十六名警力,並比照美國紐約地鐵的作法,加入義警等民間力量,成立捷運守護天使,增加見警率,希望讓民眾更安心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至於案發列車是否已投入營運?北捷表示,該列車雖已舉行基督教及儒、釋、道等祈福儀式,但目前仍在土城機廠保養,尚未上線營運,而當時駕駛該列車的司機員,也已轉任土城機廠調車司機員。

仿效鄭捷案例
2014/06/30
台中曾姓男子連2日在高鐵、台鐵廁所塗鴉「仿效鄭捷」、「要在列車上殺人」。
06/17
新北陳姓男子戴安全帽搭捷運還揮刀,乘客恐慌報警。
05/27
藍姓男子全副武裝、持仿突擊步槍的空氣長槍搭捷運,乘客驚嚇報案。
05/25
新北蕭姓男大生在臉書po刀械照並留言「明天搭捷運要帶哪一支?」
05/22
新北詹姓男大生在臉書po文「感謝鄭捷,完成了我多年夢想」、「板南線給鄭捷,淡水線交給我。」

*鄭捷為何敢殺人卻不敢自殺/沈政男(精神科醫師)

新北地檢署起訴鄭捷,求處死刑。起訴書描繪了鄭捷的成長過程與犯案動機,有助於台灣社會了解這位謎樣殺手。
起訴書點出了幾個理解鄭捷犯案緣由的關鍵字。精神鑑定顯示鄭捷「犯案時未有精神障礙」,而北捷案本質上是「大規模殺人案」。這類案件有兩種,一種是被害人之間有所關聯,比如都是家人或同事,兇手常有精神疾病;另一種是被害人之間素昧平生,兇手不可能同時跟這麼多人結怨,而且兇手心思穩定縝密。北捷案正是後者。

向大眾自戀式復仇
既然如此,何以濫殺無辜?第二個關鍵字是「自殺」。在美國,大規模殺人兇手,七成五當場被擊斃或自殺,他們犯案前早已預料到這樣的下場。鄭捷一再表示從小想死,但沒有自殺勇氣,於是想到了藉由死刑來結束生命的方式。
不敢自殺,何以敢殺人?當長刀進出血肉之軀,受害者倒地呼痛,何以沒有一點惻隱之心?起訴書點出最關鍵的「自戀」兩字。鄭捷行兇,用精神分析的觀點來說,是一種自戀式復仇,完成任務的迫切感掩蓋了同理心;當受害者紛紛倒地,宰制他人如螻蟻的驕傲感升起,在華麗壯闊的殺人場面中,滿足了虛幻的自戀需求。
什麼是自戀需求?就是得到肯定與讚賞的需求,或者弭平自戀式傷害的需求。批評與責難,每個人從小都會經歷,只要不是太大的羞辱,大部分人可以承受,但有的人好像一棟紙黏的房子,一下子就被刺穿,形成自戀式傷害。媒體引述說,「鄭捷小學時,當眾被老師叫起,向被捉弄的女同學道歉」,或許對他來說,這就是一種自戀式傷害,永誌難忘,此後便閉門造車,醞釀復仇計劃。
鄭捷國中時被老師嚴厲管教,竟然帶刀刺殺老師,其實那就是一種自戀式反擊。十年之後,何以自戀式反擊,轉而針對無冤無仇的大眾?媒體引述說,「他認定應貫徹殺人誓言,否則就是否定自己」,當整個世界都不能對我肯定與讚賞,最後的正面回饋來源就只剩下自己。或許這也是鄭捷從小認定人生虛無,不值得活的理由之一。
沒有人天生要殺人,都有成長脈絡可循,起訴書對這位前所未有的殺手做了初步心理探索,台灣社會應繼續深入探討。

(蘋果日報)
--
*「大規模殺人…」 鄭捷被求處4死刑

檢依4次殺人、22次殺人未遂起訴

新北地檢署昨偵結台北捷運殺人案,依四次殺人與廿二次殺人未遂罪起訴鄭捷,並求處死刑,新北地院召開接押庭裁准延押,對法官提問,鄭捷均大聲回答「沒意見,全部認罪」。甚至,在氣氛肅殺的法庭中,鄭捷得知被檢方起訴求處死刑,態度卻輕鬆,雙手環抱胸部不斷抖腳,三度冷笑,看得出鄭捷並無悔意。

國中時曾整月攜美工刀 欲刺殺導師

起訴書罕見大篇幅剖析鄭捷性格形塑與轉變,指鄭捷讀小學就立下殺人誓言,讀軍校也是為了殺人計畫,並以捷運隨機殺人「貫徹誓言」。驚悚的是,鄭捷國中時曾整整一個月,天天攜帶美工刀,打算刺殺管教嚴格的弘道國中女導師。

弘道國中前校長、現任華江高中校長陳今珍昨直喊震驚說,當鄭捷父母未前往看守所探視他,這名老師還表態很心疼,說身為老師很想去看他,想必得知鄭捷打算殺她,一定很難過。

鄭法庭內抖腳冷笑 血洗北捷沒悔意

新北檢襄閱主任檢察官李海龍昨以「令人髮指」來形容鄭捷殘酷行為,他說,鄭捷手段兇殘,泯滅人性,造成被害人及其家屬永遠無法抹滅的傷痛,惡性重大,行為已符合「大規模殺人(Mass Murder)」的定義(同時殺害四人以上)。死者家屬聽到鄭捷被求處四個死刑,認為罪有應得,死者解青雲妻子還一度反問:「除死刑之外,還有更重的罪嗎?」對鄭案起訴,法務部表示「希望法院從嚴、從速追訴」。

國小與兩女同學糾紛 立誓殺人復仇

起訴前,檢方委由台大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吳建昌,對鄭捷精神鑑定,認為鄭捷雖有反社會、自戀人格,長期有自殺念頭卻無勇氣自殺,但犯案時並無精神疾病,具有受審及到庭參與訴訟程序能力。

鄭捷的精神鑑定指出,鄭捷為求完成殺人誓言,選擇報考原中正理工學院,接受軍事訓練。但鄭捷功課不好,體能也跟不上,一下被「二一」退學,讓鄭捷更認為未來無意義,殺人誓言必須實現,且「沒有貫徹誓言之前,不能自殺」。

至於轉學考入東海環工系,鄭捷說是為了給父母交代,完全無心課業。直到鄭捷的鄭姓高中同學、板中輔導老師通報東海大學,舉發鄭捷存有殺人意念,鄭捷面臨教官調查、功課不好即將退學等多重壓力,自認人生沒意義,決定在被退學的前夕啟動殺人計畫。

檢方因此認定,鄭捷因國小時期與兩名女同學糾紛,而立下殺人報復誓言,因現實上難以達成,才犯下國內首件大眾運輸工具隨機殺人作為替代。

*車廂內濫殺 56秒刺死4人

北捷殺人事件兇嫌鄭捷,五月廿一日下午搭乘捷運板南線列車,當時在第五車廂的鄭捷,竟在短短五十六秒內,先後殺死解青雲、張正翰、李翠雲及潘碧珠四人,過程驚悚。

起訴書指出,鄭捷於龍山寺站車門打開時,就在第五車廂前段的暗色屏風旁,翻動、查看他的背包,待車門關起起動後,開始他的殺人遊戲。

他從背包抽出鈦鋼刀,刺入正站著觀看手機的解青雲胸部。接著遇到張正翰,張拿包包抵擋,仍遭一刀刺入左胸腹。

接著是李翠雲,鄭捷持刀刺入李右上臂、右側胸及右前胸。鄭捷再持刀刺入轉身欲逃走的潘碧珠右頸部,潘跌坐椅子上失去意識,倒在走道。

*醫師︰自戀式傷害 有成長脈絡可循

北捷瘋狂殺人犯鄭捷精神鑑定報告顯示有自戀、反社會人格,衛福部精神科醫師沈政男認為,鄭捷是因尋求肯定與讚賞的自戀式需求,未獲滿足而形成傷害,才展開復仇計畫。

父母師長 不要當眾羞辱小孩

沈政男說,起訴一個大規模殺人兇手,只要兩個月,但養成一個大規模殺人兇手,卻要二十年,沒有人天生要殺人,都有成長脈絡可循,建議為人父母或師長,不要當眾羞辱學生與小孩,而處罰學生或小孩,應該是對事不對人,並注意其後續心理反應。

沈政男表示,很多小孩子第一次被父母師長嚴厲處罰時,都曾幻想長大要報復,但真的長大以後就忘了,不會耿耿於懷,鄭捷特殊之處就在此,他不但沒忘記這樣的傷害,還隨著成長過程,繼續將其他傷害累積起來,越堆越重,國中時代被老師管教,就帶美工刀要刺殺老師,那就是一種自戀式反擊;但那次有明確對象,他恨的是老師,十年後他的自戀式反擊,卻是針對與他無冤無仇的社會大眾。

學者︰背後社會問題應解決

另外,根據台大醫院精神鑑定報告,鄭捷犯案時具辨識對錯能力。精神科醫師與法學教授認為,精神疾患診斷與否不是重點,大眾應聚焦解決背後隱藏的社會問題,以預防更多不幸發生。

*張正翰母︰判100個死刑 也換不回兒子

鄭捷昨被求處死刑,北捷案被害人張正翰的母親張素密說,「判(鄭)一百個死刑,也要不回(她的)兒子」,並對鄭捷父母出面道歉一次後就不再出現,表示不滿。

解青雲妻︰判死刑仍不足以謝罪

而死者解青雲妻子認為,即使判死刑仍不足以謝罪,反問:「台灣除了死刑之外,還有更重的罪嗎?」

死者潘碧珠兒子邱錦宗則表示,鄭捷犯下滔天大罪,本來就該判處死刑,這是他應得到的「報應」。

死者李翠雲胞弟李瑞昌則說:「不求處死刑才奇怪吧?」

另外,被鄭捷砍傷左手手腕的乘客張圓立,當時造成手腕動脈、神經斷裂,接回至今手指觸覺仍受影響,須持續做半年到一年復健,他昨說:「鄭捷付出應有代價,一切尊重司法。」

當天慘遭鄭捷劃傷腋下,砍穿右手掌及頸部、造成頸動脈大出血的新北市樹林區柑園國中音樂教師陳家慧,醫師診斷她若想繼續彈琴,至少還要再進行一次手術;陳母昨聽聞鄭捷被求處死刑,沒發表看法。

李翠雲弟︰北捷沒刑事疏失 不代表沒疏失

至於被網友譽為正義「雨傘叔」的五十二歲退休台商蔡滿林,以一把雨傘對抗鄭捷的兇刀,成功保護車上乘客,雖然右手不慎遭劃傷,但傷勢已無礙;他受訪時說:「希望捷運公司面對危機的處理方式,能更完善!」

新北地檢署另認定,台北捷運司機員等人無延誤通報、送醫過失情形,處分不起訴,並將北捷、捷運警察隊簽結。對檢方以北捷查無刑事疏失,簽結不起訴,多數死者家屬無特別意見,死者李翠雲胞弟李瑞昌則說,北捷「沒刑事疏失不代表沒疏失」。

*鄭捷也有「沈佳宜」 屢勸他不要殺人

鄭捷殺人意深,連生命中的「沈佳宜」也勸不了他,終成大錯!

國中表白失敗 結為好友

鄭捷早年對兩名國小女同學的怨懟,讓他誓言要殺死兩人,為北捷冷血殺人埋伏筆;不過檢方說,鄭捷生命中也有個「沈佳宜」(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中的女主角),是他國中學妹,鄭捷對她告白失敗,但兩人仍保持好友關係;女方長期扮演心靈導師開導他,連她父母也一起勸他向善,放棄殺人念頭,可惜未奏效。

外傳鄭捷原本單戀國小一名女同學,檢方否認此說法。鄭捷對音樂沒興趣,大約讀國小五、六年級時,有一次他上音樂課隨便吹奏樂器,影響到一名女同學,對方告狀,老師叫他站起來,當眾向女同學道歉,還有名女同學常在班上和他唱反調,也讓他自尊受損;當時他就立下誓言,要殺死這兩人。

國小立誓殺人 決心實現

起訴書又指,鄭捷認定「既然發誓殺人,就要將誓言貫徹,否則就是否定自己」,即使當初他發誓要殺的兩個女同學已失聯,甚至對她們已沒恨意,他還是要貫徹誓言,決定以同樣困難、嚴重的隨機殺人,來替代殺女同學的誓言。

不過,讀國中時的鄭捷,對一名學妹頗有好感,他鼓起勇氣告白,卻遭對方以「沒有戀愛的感覺」婉拒交往。鄭捷未因此由愛生恨,反而成了少數幾個可吐露心聲的好友,直到上大學都還保持聯繫。

學妹家人 多次開導無效

鄭捷經常提到殺人念頭,學妹勸他放下心中怨恨。她父母得知鄭捷情況,也多次要女兒邀鄭捷一同參加家庭聚會,並安排出遊,過程中一起勸他向善,可惜功虧一簣。

另外,鄭捷升高中後,開始愛上日本推理殺人小說作家綾辻行人的「ANOTHER(替身)」、大場鶇「死亡筆記本」漫畫及作家九把刀的「都市恐怖病」系列小說。這時的他,除開始用MSN通訊軟體,跟同學朋友大談殺人想法,更自行以第一人稱,創作十餘篇殺人小說,場景設定在捷運砍人,或騎車隨機砍殺路人等,未料成為北捷殺人案翻版。

*書記官打錯「獲釋」變「過世」 鄭笑呵呵呵

新北地檢署昨起訴鄭捷後移審新北地院,法院開接押庭時,鄭捷三度冷笑,其中一次甚至「呵、呵、呵」笑了出來,冷血態度令人不寒而慄;合議庭認定鄭捷犯重罪、有逃亡之虞裁定延押,訂八月十三日召開準備程序庭。檢方調查時,冷血的鄭捷竟對「捷運乘客的命運被我主宰的感覺」十分得意,還說一度殺到累了,但仍故意以「鬧」的心情連續二、三次衝向乘客,其實是「逗著他們好玩」。

昨下午四時法院開接押庭,法警戒護鄭捷爬上五樓法庭,鄭捷進入法庭後有些喘不過氣,不時以銳利眼神望著媒體。

庭訊時,審判長請他脫掉口罩,詢問他是否收到起訴書,鄭捷簡潔洪亮答「有!」合議庭再問對檢方起訴的犯罪事實有無意見,他答「沒意見,全部認罪」。過程中,他態度輕鬆,雙手環抱胸部,雙腳抖動,甚至當庭三度冷笑,其中一次由於書記官將「獲釋」兩字誤打成「過世」,他「呵、呵、呵」地笑了出來,一副「很享受法庭氣氛」的樣子。

檢警人員說,就他觀察,鄭捷對於所犯惡行的回話,態度輕蔑、毫不在乎,例如,有人曾要求他,起訴後「應該趁媒體在的時候,向社會與家屬致歉」,沒想到,鄭捷竟回說:「可以啊!但我心裡不願意!」果然,鄭捷昨移審法院時,面對媒體詢問,完全不發一語。

法院昨公開抽籤,由司法官訓練所四十三期結訓、東吳法研所畢業的法官連雅婷中籤;審判長為三十三期、政大法研所畢業的庭長樊季康,他曾審理過永和警方包庇百家樂賭場案;陪席法官由三十四期、台大法律系畢業的法官林宴鵬擔任,林曾審理過林口無照保母李麗娟虐童案。

法律扶助基金會板橋分會指派律師王怡今與劉繼蔚到庭辯護。庭訊後,王怡今受訪表示,曾與鄭捷短暫律見,鄭捷得知被求處死刑,只對她說「沒有意見」。鄭捷還向王怡今反映,希望能自由寫信給他人,不要只限家人。

(自由時報)
--
*犯行符合「大規模殺人」 鄭捷遭求死刑

台北捷運車廂隨機殺人案,新北地檢署昨天將東海大學二年級學生鄭捷依四個殺人罪、廿二個殺人未遂罪提起公訴。檢方依據台大醫院所作的精神鑑定,認定鄭捷犯案時並沒有心神喪失或精神耗弱,但有反社會、自戀的人格特質,犯行符合「大規模殺人」定義,手段凶殘,向法院具體求處死刑。

理著平頭的鄭捷,穿著黑色POLO衫,昨天從新北地檢移審到新北地院,接押庭上,他的話很少,對於法官訊問,他不時抖腳、低頭沉思或盯著眼前的電腦筆錄看。

法官問他是否認罪、起訴有無意見等,他只說「是」、「知道」及「沒意見」。當律師請書記官逐字修正辯護內容的字句時,他還笑得發抖。

鄭捷多次自白國小就決定要殺人。檢方調查認定,鄭捷因國小時與兩名女同學糾紛而立下殺人報復誓言,雖然現實上難以殺害兩名國小女同學,但鄭捷認為既然已發誓殺人,就應貫徹,決定以同等困難嚴重的隨機殺人作為替代,因此在五月廿一日犯下北捷大規模隨機殺人案。

廿一歲的鄭捷,今年五月十四日與李姓國中友人相約廿一日共進午餐,事先告知將要殺人,十五日又傳訊給陸姓國中友人:「下星期三放學時間別搭地下交通工具,我要動手了」;兩人均以為國中老友又在開玩笑,沒有當真。

五月廿一日上午,鄭捷北上與李見面閒聊網路遊戲後,到超市購買鋼刀,下午三時許進入北捷江子翠捷運站;他先測試各站行車時間,搭乘到國父紀念館站,再搭回往江子翠站列車,並在列車過龍山寺站時動手殺人,四分鐘造成四死、廿二傷。

案發後他承認就是要殺人,對象未經挑選,見人就殺,因為想要被判死刑,所以上捷運多殺幾個人。

偵查中,鄭捷冷靜認罪,始終表示「現在要念書,以後還得工作,我不想過這麼累的生活,又不敢自殺,決定殺人求死」;他自認「死定了,請律師沒有用」。法律扶助基金會指派王怡今、劉繼蔚等兩名律師為鄭捷辯護,鄭捷說,「不需要這麼多律師」。

律師主張,鄭捷目前能去的地方只有牢獄和地獄,依現今社會氛圍,他無處可去,希望法院停止羈押。但合議庭認為,鄭捷涉犯重罪及有逃亡之虞,裁定續押;鄭捷聽到裁定結果,面無表情。

*鄭捷的「沈佳宜」 難打消他殺人誓言

鄭捷的心目中,也有個「沈佳宜」(九把刀小說「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女主角名字)。鄭捷讀國中時,喜歡上一位同校學妹,他在學校門口等待對方放學,後來告白遭拒,但兩人持續保持聯絡到大學;當鄭捷透露殺人誓言時,好心學妹多次勸導,還約鄭捷與父母一起參加宗教聚會,希望能化解殺機,可惜仍發生憾事。

檢方詢問鄭捷被喜歡的人拒絕,是否與本案有關?他表示,自己解讀是往後執行殺人,少了一個擔心的對象,未嘗不是好事。

檢方指出,鄭捷在國中時喜歡上一位同校的學妹,鼓起勇氣告白後,學妹婉拒,但與鄭捷成為好朋友,兩人各自上高中後,仍透過網路通訊軟體聯絡,鄭捷經常講述殺人計畫,學妹察覺,屢勸鄭捷,並拜託自己的父母安排宗教性聚會,開導鄭捷,雙方到案發前都有聯絡。

檢方傳喚學妹,學妹表示,她相信鄭捷真的會實踐誓言,所以一直設法阻止,只是不曉得會這麼快發生。此外,鄭捷一再自白聲稱從國小五年級就與兩名女同學起糾紛,立誓要殺掉她們,從小就有殺人念頭。檢方對於鄭捷說法感到存疑,經傳訊兩名國小女同學,證實並非虛構。

檢方指出,一名女同學是在鄭捷與女生打鬧時,總是出面與鄭捷針鋒相對,讓鄭覺得受傷。另一名女同學則是因鄭捷不想上音樂課故意亂吹笛子,而跟老師告狀,老師要求鄭捷向女同學道歉,讓鄭耿耿於懷;鄭當時立誓要殺死她們,但因長大後找不到她們,又自認「既然已經發誓殺人,就應貫徹」,決定以隨機殺人計畫替代。檢方指出,鄭捷執行殺人計畫,在捷運車廂上殺害四名死者時間,僅用了五十六秒;接受醫院鑑定時,鄭捷還表示對於能夠主宰乘客命運感覺得意,就算殺累了,鄭捷仍故意以「鬧」的心情,連續衝向旅客,因為「逗著他們好玩」。

檢方表示,鄭捷犯案造成社會集體恐慌效應,民眾在大眾運輸交通工具上隨時處於警戒狀態,引發模仿效應,而鄭捷迄今毫無悔改,從未致歉,甚至自承「我不會後悔」,他還說「若重出社會,難保不會再立下殺人誓言」,因此求處死刑。

http://udn.com/NEWS/MEDIA/8819321-3490205.jpg

*受害家屬:判100個死刑都要不回孩子

北捷隨機殺人案凶嫌鄭捷被檢方求處死刑,受害家屬皆認為,死刑可以給死傷者、社會一個交代,並希望速審速決,不要浪費社會資源。

鄭捷的母校東海大學則發表聲明,「尊重司法判決,這是對鄭捷同學錯誤行為的制裁,雖然無法挽回任何遺憾,但也是對教育工作者再一次的提醒,我們仍期待鄭同學能夠真心悔改。」

台北市長郝龍斌也表示「尊重司法」,指目前北市府最重要的事,是盡快恢復民眾搭乘捷運的信心,北市府也會積極提升捷運服務品質。

「奶奶呢?我要奶奶跟我玩!」北捷隨機殺人案死者潘碧珠的五歲孫子,常吵著要找奶奶,爺爺邱木森只好哄小孫子「奶奶去很漂亮的地方玩了」,孫子笑著說「我也要去」,家人聽了心很痛!死者解青雲的母親高懿文天天想兒子,照三餐哭,尤其到了傍晚,夕陽灑進窗台的時候,她就不自覺地守在電話旁,等待著兒子如往常般,在五點半下班後,打給她報平安的電話。

解青雲總會貼心提醒母親「要記得吃飯」、 「要注意保暖」;高懿文不禁淚崩說,幾句簡單的貼心問候,現在竟成為最痛的回憶。「少了一個人,感覺都不一樣了」,李翠雲的胞弟李瑞昌表示,以往每個禮拜四,三個姊姊都會到家中或餐廳聚會;李翠雲出殯後,雖恢復正常聚會,卻感覺少了溫暖和歡笑。

在北捷案中被鄭捷殺死的張正翰,剛要從成大研究所畢業,有著大好前程,也是同學們心中的「暖男」。事件發生至今,張家父母仍無法走出喪子之痛,常睡不著。張母哭著說「孩子碰到惡魔」、「判一百個死刑都要不回我的孩子」,她指鄭捷父母沒有出來負責,「我們這些受害者求助無門。」

*當年念軍校 藉訓練實現殺人誓言

鄭捷出生小康家庭,家庭氣氛和諧、父母管教民主,但國中遇導師嚴厲管教,他的個性變得悲觀又厭世,暗藏心中的殺人惡魔日漸壯大。台大醫院鑑定他雖精神狀態正常,卻有反社會及自戀的人格特質,念軍校非為盡忠報國,而是藉軍事訓練,實現殺人誓言。

檢方調查,鄭捷的國小老師對鄭捷的評價為無不良習慣、無焦慮症狀、人際關係和氣及合群、領導力強、慷慨、謙虛及文靜等。國中也擔任過班長、熱心班務,獲多次嘉獎。高中老師也認為鄭幽默風趣,直爽樂觀,明辨義利等。他喜歡看作家九把刀的小說與殺人有關的日本漫畫「死亡筆記本」及日本小說「Another」。

檢方委託台大醫院精神鑑定認為,鄭捷犯案時精神狀態正常,沒有欠缺辨識行為違法能力,具受審及到庭參與訴訟的能力。

鑑定指出,鄭捷具反社會、自戀人格特質,性格不成熟,一旦受傷,就著手報復;他常有標新立異的舉動,欠缺同理心,長期有尋死念頭,卻無勇氣自殺,並認為死前應貫徹殺人誓言,否則就是連自己都否定自己。

他有常向同學透露殺人計畫,自認若沒有特別表現,就不會引起注意,個性傾向以自我為中心,不在乎社會規範。且認為「世界是虛無的,人生無意義,傾向悲觀」,對於應付人生的事覺得麻煩。

*專家:凶嫌多半複雜 別妄下定論

相較於台灣出現首例大規模濫殺無辜案例,美國近十多年來濫殺案例層出不窮,專家指出,凶嫌的心理多半極其複雜,切忌妄下定論,如要了解凶手心理,必先了解凶手的意圖,且得承認人的不可知。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蘇洛蒙(Andrew Solomon)曾深入研究美國校園濫殺個案,他以發生在二○一二年美國康乃迪克州新鎮小學的濫殺案為例,指出廿歲的凶手藍薩看似是出於仇恨而舉槍犯案,造成廿人喪生,但凶手最恨的人其實是他自己。

蘇洛蒙認為,許多青少年都曾有過自我憎恨情緒,少數人會向他人表達這種極具破壞力的不安;他們對待父母尖刻,可能酒駕,完全無視於自己可能給別人帶來危險。藍薩的行為反映了這種青少年正常的憎恨,只不過是放大版。

蘇洛蒙還引述精神醫學家曼寧格的分析說,一些濫殺再自殺的個案,凶手須得有三個條件同時存在:想死、想殺人、想被殺;在藍薩的案例中,雖然他最深重的罪行是殺了許多人,但其中首要悲劇,卻是他想自殺。

人的複雜難解,也正是紐時另一位專欄作家考倫(Dave Cullen)針對類似案件,向讀者提出的忠告。

http://uc.udn.com.tw/NEWS/MEDIA/8819323-3490206.jpg?sn=14059696775401

*死刑拉鋸戰 別有下個鄭捷

鄭捷案引發社會恐慌,理應速審速結;不過,正如起訴因鑑定而稍費時日,審判仍須注重正當法律程序,經由充分的量刑辯論來定鄭捷的生死。

鄭捷在眾目睽睽下犯案,沒有冤案的可能,全案的重心就在鄭捷應否判處死刑。

從起訴事實來看,鄭捷想以殺人博取眾人目光但不敢自殺,自戀又自私,預謀犯案且手段凶殘,視人命為無物,犯後毫無悔意、被害家屬都不肯原諒他。

況且經過鑑定,鄭捷並無足以減刑的精神問題,以過去死刑判決的標準來看,好像馬上可以判他死刑,擇日槍決。

然而審判的可貴,就在於由客觀的一方重新審視對被告有利不利的事實,並在量刑時,縱觀各種因子,充分論證。

比如,鄭捷有無起訴書記載以外的犯罪動機、精神鑑定完足與否、鄭病態人格的成因,有無矯正教化的可能性等,並讓被害人參加量刑的辯論。

這場鄭捷生或死的拉鋸戰,最終或許仍判鄭捷死刑,但給鄭捷上一堂生命課,讓他看看社會如何透過制度慎重做出死亡的選擇,且讓他真實面對被害人家屬的慘痛心聲。

此外,從鄭捷的起訴內容可知,鄭捷成為恐怖殺手並非一夕而成。他以殺人訴求吸引朋儕注目,最後釀成真實殺人事件,有誰注意到他的異常不只是玩笑,而是日形恐怖的惡念集結?

鄭捷為什麼成為一個面對血淚哀號無動於衷、享受主控權力、玩弄弱者的殺戮者?從國小心生殺念到大學下手犯罪,父母、師長、友朋、教官,為何沒有人可以對他施以援手,協助他放下心中屠刀轉念?是鄭掩飾太好,還是現今社會太過疏離,家庭功能崩解?

鄭捷案後接續的模仿犯,不管是尋求聚光燈的跟隨者或是潛藏的罪犯,都提醒這個社會,在審判鄭捷的同時,不要忘了檢省每一個可能促成今日鄭捷的原因,才能避免下一個鄭捷。

*法部:盼法院從嚴從速審理

法務部表示尊重新北地檢署起訴鄭捷,盼法院從嚴從速追究鄭捷刑責。法務部統計,近五年槍決廿六名死刑犯中,從案件發生到執行槍決,時間最久的是陳東榮廿八年,最短的是柯世銘二年七月,平均是九年十一月,有三死囚寫信求死。

法務部發言人、政務次長陳明堂昨天表示,法務部對重大刑案,一向希望法院從嚴從速審理,追究凶手刑責。是否希望鄭捷被判死刑?陳明堂說,尊重法院權責。

檢察司表示,這五年間死刑犯紀俊毅、戴文慶、劉炎國都曾經寫信向法務部長請求儘快執行死刑。目前仍有四十六名死囚待槍決。

*孤獨比死更令鄭捷害怕/彭懷真

在被檢察官求處死刑的前幾天,鄭捷向台北看守所表示「希望有室友」。這兩個月獨居房的日子,讓這個年輕人受不了。鄭捷害怕孤獨,在日後,應該會更明顯。

人本心理學家佛洛姆以《孤立無援的現代人》做為學說的核心,孤立無援是目前鄭捷的處境。他殘忍殺人,所以大家都不理他,家人不去探望。從早到晚生活在不到兩坪的獨居房,沒有人可以說話,這已經是一種懲罰了。

我在監所擔任心理輔導工作時,獨居房更小,是一間長、寬、高都一百四十公分的空間,讓人站也不是、坐也坐不好、躺也躺不正。我在那裡覺得難以呼吸,旁邊有犯人被上腳鐐,我第一個反應是「寧可被上腳鐐,也不要被關獨居房」。

廿多年前的腳鐐很重,戒護人員用大鐵鎚釘腳鐐。我也試著對滋事的犯人釘鐐,手痠到三天舉不起來。鄭捷殺人後,很多人的心都上了鎖鏈,無數家庭因他而哭泣、無數親友因他而蒙羞、無數乘客因他而恐懼、無數員警因他而忙碌,整個台灣,都失去了一些自由。尤其是受害者的家人,一輩子都不可能忘記這種痛苦。每個家都破碎,長期承受千斤重擔,如同腳鐐纏身。

但鄭捷也在自己的人生釘下永遠打不開的腳鐐,又生活在無人可以對話的囚禁空間。他的父母與家人,寸步難行,都失去自由。五月廿一日的破壞行動,永遠無法彌補。佛洛姆在《人類破壞性的心理分析》中,檢視無數的凶殘史蹟,提醒:「破壞與殘忍具有強大的動能,無數戰爭都因此產生。」但人為何要破壞呢?原因不一定是衝著其他人,反而是為了「自己」。佛洛姆還寫了《逃避自由》及《為自己的人》等巨著,整體反省人類的困境。

從昨日檢方的起訴書來看,鄭捷在國小五六年級時立下殺人報復的誓言,從此生活有一個主題,就是「逃避約束」,非常自我中心,只要自戀特質受到傷害立刻被認為遭遇不公平對待。十年來,他徹底做一個「為自己的人」。在不同學校,自我意識強、不願意與同儕互動,殺人的誓言成為生活目標。結果呢?「永無自由」、「徹底獨居」!

獨居的英文可以用「Solitaire」,也是隱士、遁世者的意思,一個人過著隱居的生活,監獄裡即將面對死刑的人,是徹底的隱士,絕望無援。這英文單字也指「一個人玩的遊戲」。鄭捷酷愛殺人電玩,或許曾希望過著隱居的獨行俠生活。如今,卻恐懼獨居、渴望有室友。這樣的心態很多人都有吧!因為自己心中痛苦,拒絕與人互動,卻害怕孤獨。

很多人都在問:「如何避免有第二個鄭捷?」從人類歷史與人心人性來看,很難避免!請聽佛洛姆的忠告,他還寫了《愛的藝術》這本經典,提醒大家:「人與人之間的隔離是所有罪惡和羞愧的根源。對於這一隔離的解決方法是發展人性的愛和理性的力量。」

(聯合報)
--
*檢方認定 鄭捷無精神障礙

新北地檢署囑託醫院鑑定北捷殺人案凶嫌鄭捷精神狀態,認定鄭捷並無精神障礙,犯案時並沒有缺乏辨識違法的能力。但他有反社會、自戀的人格特質,欠缺同理心,只要自認受傷害,就會出現立誓殺人的自戀特質。

新北檢今天起訴鄭捷,檢察官在偵查及起訴過程中,花費很多心力,在調查鄭捷從小人格的形成,以及行凶時精神狀態的判定。

檢警查訪得知,鄭捷國小五、六年級的導師對鄭捷評語是「性情和善,樂觀豪爽,很愛笑,是體育方面的人才,數理能力不錯」,因此在師長眼中,國小的鄭捷並非偏激或思想怪異的學生,但他會記恨與他作對的同學。

鄭捷國中曾擔任風紀股長、康樂股長及班長,並因整潔比賽服務熱心、熱心參與班級活動而獲多次嘉獎;他喜歡看作家九把刀的小說、與殺人有關的日本漫畫「死亡筆記本」及日本小說「Another」,並自認若沒有特別的表現,別人就不會注意到自己,個性傾向不在乎社會規範及以自我為中心。

檢方委託精神科醫師鑑定鄭捷精神狀態;醫師面談鄭捷4次、與證人會談18次。鑑定認為,鄭捷犯案時並未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以致欠缺辨識行為違法能力,他在應訊正常,具有受審及到庭參與訴訟的能力。

鑑定發現,鄭捷有反社會、自戀之人格特質,不成熟、常有標新立異之舉,欠缺對於他人遭遇的同理心,具有特殊之世界觀,認為「世界是虛無的,人生無意義,傾向悲觀」,對於應付人生的事覺得麻煩,長期有自殺念頭,但無勇氣自殺等人格特質。

鄭捷國中因導師嚴厲管教而自認受傷,竟心存刺殺老師的念頭,並隨身攜帶美工刀長達一個月之久;鄭捷與董姓國中同學曾衝突,竟持剪刀戳傷董姓同學,顯示鄭捷遭遇不公平對待時,他的自戀特質就會出現立誓殺人的反應。

*一場廢死議題的拉鋸戰

犯下台北捷運連續殺人血案的鄭捷,在兩個月的羈押期限屆滿前,被新北地檢署以4個殺人罪、22次殺人未遂罪起訴。 一心求死的鄭捷,結果被檢方起訴並求處死刑並不令人意外,檢方試圖將他送精神鑑定,以卡死他未來在司法審判的脫罪空間。未來就看法院在審判時,能否讓鄭捷「如願以償」,也考驗著民眾在法律的感情上,對廢死議題的拉鋸戰,最後究竟是誰勝誰敗。

檢方在起訴鄭捷前,特地將他送往台大醫院進行精神鑑定,結果證實鄭捷沒有心神喪失,殺人行為時也未達精神耗弱的程度。鄭捷在捷運上隨機殺人,實屬駭人聽聞,手段更是令人髮指,在代表國家行使公權力的立場上,檢方對鄭捷求處死刑,已是必然。

雖然檢方試圖從鄭捷的犯案動機,去交代他為何犯下隨機殺人的彌天大罪,但對於罪犯而言,如鄭捷這般具有強烈反社會人格傾向的人,他在逞兇之際,對毫無怨隙的乘客,痛下殺手,甚至是殺紅了眼般,欲致人於命,已經足以說明他有與社會永久隔離的必要。

最近幾年來,最高法院慎重其事,數度召開死刑生死辯論庭,只要有接受教化的可能,甚至是能深刻承認過錯,與被害人或其家屬達成和解,獲取被害人家屬的諒解,都有可能逃過一死。

鄭捷一案,如同犯下八里雙屍命案的蛇蠍女謝依涵,都具社會的高度矚目性,在未來的司法審判中,鄭捷有無可能,終於發現他不想死,而有尋求脫死的空間,答案當然是存有可能的。

在審判的觀察指標上,有無以人權為名的律師,會否願意為鄭捷的免死,跳出來辯護;廢死團體常掛在嘴邊的人權二公約免死金牌,聲音會不會出現在法庭內,都是未來審判的觀察重點。而鄭捷案的未來定讞判決,可預期的,勢將牽動國內對廢死議題的板塊移動。

(聯合晚報)
--
*鄭捷:殺人得意 殺累了逗乘客好玩!

檢方表示,台北捷運殺人案如地獄慘狀,被告鄭捷卻對主宰乘客命運感到得意,他殺累了還故意衝向旅客,「逗他們好玩」。

新北地檢署檢察官在起訴書中指出,鄭捷動手刺殺乘客,不斷執行殘虐犯行,過程猶如地獄慘狀,無法感受到他有絲毫人性。

鄭捷在精神鑑定時坦承,能主宰乘客命運「感覺有些得意」,就算殺到累了,就故意以「鬧」的心情,連續衝向乘客,「逗著他們好玩」。他還想找地方休息後繼續殺人,也無法保證將來不會出現殺人誓言。

起訴書指出,鄭捷年輕力壯,竟僅因個人受挫而隨意大規模殺傷素未謀面的多名民眾,他至今始終不願真誠面對死者家屬及社會大眾,從未回應死者家屬或表達歉意。鄭捷行凶手段凶殘,行為惡劣,造成被害人家屬永遠無法抹滅的傷痛,惡性重大,令人髮指,因此依法求處死刑。

被告鄭捷在5月21日在江子翠住家附近超市買水果刀,下午進入捷運江子翠站,搭捷運板南線到國父紀念館站後轉回,列車駛離龍山寺站,鄭捷拿預藏水果刀對乘客進行隨機攻擊,造成4人死亡,22人受傷。新北地檢署今天依殺人等罪起訴鄭捷,求處死刑。

(中央社)
--
*北捷殺人魔 至今無悔意 鄭捷求處死刑

北捷殺人魔求處死刑!新北地檢署歷經2個月偵查,21日以4個殺人罪、22個殺人未遂罪起訴北捷殺人事件凶手鄭捷,並以惡性重大、手段令人髮指,犯後迄今未向家屬道歉,殺意根深蒂固,無更生教化之可能多項理由,具體建請法院處以「死刑」以懲其凶。

庭訊抖腳 不時冷笑大笑

鄭捷在下午移審新北地院時,臉上不見絲毫悔意,當書記官打錯字、委任律師為他辯護免押時,鄭捷還不時露出冷笑、大笑,甚至不時抖腳。

鄭捷庭訊時回答相當簡短,不僅全盤認罪,對檢方起訴、求刑也全無意見。新北地院評議後認為,鄭捷所犯重罪、有逃亡之虞而裁定羈押,並排定在8月13日上午召開準備庭。

檢警查出,鄭捷從小記恨2名國小女同學而立誓殺人,接著一連串的感情受挫、遭友人舉發、教官調查、將面臨退學等等多重壓力之下,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並且「實現誓言」,終於犯下這起滔天大案。

全盤認罪 求刑全無意見

今年5月21日鄭捷暗藏2把刀搭上台北捷運板南線,在龍山寺站至江子翠站約3分鐘車程內,抽刀砍殺乘客,釀成4死、24傷慘劇。

檢方指出,此案造成被害人家屬永難抹滅的傷痛,並導致社會集體恐慌與模仿效應,讓民眾搭乘大眾運輸交通工具,無法再如以往放鬆,人與人間更為疏離,北捷更在短短幾周內,流失近百萬名旅客,損失慘重。

檢方也表示,死者張正翰原訂於6月要從成大企管所畢業後,到統一企業上班,也與母親相約出遊日本,當天他北上面試之後,正準備趕回嘉義與父母共進晚餐,卻再也無法回家吃飯了。另一死者解青雲是家中經濟支柱,事發後解妻須辭職照顧2幼子,得靠社會救助金生活。

已退休的李翠雲,每周三都會與前同事唱歌聚會,當天她原可直接搭公車回家,但為陪友人提前在西門町下車,竟碰巧搭上這班死亡列車,從此與老友永別;潘碧珠與丈夫原安排到龜山島歡度甜蜜時光,現已天人永隔。

原打算休息後繼續殺人

起訴書說,反觀鄭捷年輕力壯,不思充實自我,僅因從小到大的一連串挫折,竟立下殺人誓言,隨意剝奪他人性命。

檢方表示,監視器畫面顯示,案發現場宛如人間煉獄,感受不到鄭捷絲毫人性,若被害人抵抗無法快速殺死,他則立刻轉換對象,提升殺人效率,甚至因有權力支配他人,感到有點得意;殺到累了,他還連續2、3次衝向旅客玩鬧,覺得「逗著他們有點好玩」,他下車後原本打算找地方休息,儲備體力後繼續殺人。

檢方指出,鄭捷謀畫此案許久,刻意選擇人潮眾多的捷運下手,行為符合大規模殺人(mass murder)定義,建請法院求處極刑。

*查無疏失 北捷4員不起訴

北捷殺人案中,台北捷運公司、捷運警察隊遭質疑案發時處置不當、應變能力不足,新北地檢署偵查後發現,北捷工安處安全課長林賢樑、行車處行控中心主任控制員楊宗哲、江子翠站站長馮貽昌及列車司機員林明賢並無疏失,昨將4人不起訴處分,北捷、捷運警察隊部分予以簽結。

檢方指出,4名死者的傷勢嚴重,即使及時急救亦難挽回性命,加上馮貽昌等江子翠站站務人員,在事發第一時間確有引導救護人員作為。

檢方表示,北捷公司或站務人員並無延誤通報、送醫之過失情形;捷運警察隊人員編制多寡,並非北捷公司單方所得決定;保全人員則無主動盤查可疑人士權責,因此難以認定捷運警察隊、北捷及相關人員有刑事疏失,偵結後均予簽結。

「真相大白?!」「一百個死刑也換不回兒子的命!」死者解青雲、潘碧珠及李翠雲的家屬同聲表示尊重司法,但仍盼速審速決之餘,不得隱藏真相。張正翰家屬強調,死刑本來就是對被害家屬最基本的正義,這份「切割起訴書」讓他們認為檢方只顧給社會交代,排除鄭捷父母和台北捷運公司責任,22日將北上與台灣犯罪被害人人權服務協會討論追究鄭捷父母與北捷應負的道義責任。

「有時感覺正翰好像還在家、還看得到人。」張正翰的母親張素密在大兒子慘遭橫禍2個月後,至今仍止不住思念;張父7月初住院開膽囊手術,原在台中工作的小兒子張書僑為陪伴兩老,已辭去外地工作,8月將返回民雄鄉與父母同住就近照顧,張家人的生活已被徹底改變。

事件發生後始終難以釋懷的解青雲遺孀陳媛媛表示無奈,因為無論什麼結果,也換不回丈夫的性命。她昨在臉書寫道:「我不會認輸的,今天的結果絕不是最後的結果…這個事情的『黑』看透了,光明必須自己去找出來。」她也強調有關單位必須吐露真相,否則不會屈服。

潘碧珠的丈夫邱木森則表示尊重司法,不管求處多少死刑,最重要的還是要給死者家屬合理的交代,並希望法官具體量刑,以慰死者在天之靈;此外,他也提到,鄭捷雙親事發至今從未慰問,「一通電話都沒有,把我們當空氣。」他痛斥「有其子必有其父」,「冷漠」也是另一種殘忍的做法,希望鄭捷好好反省,不要重蹈父母「置之不理」的覆轍

李翠雲的胞弟李瑞昌認為,檢方求處死刑符合社會正義,希望速審速決;他話鋒一轉,指出北捷相關人員在案發時,並未指引醫護人員傷者位置,錯過黃金救援時間,疏失明顯,「醫護人員到現場找不到人,北捷形同忽略一切。」

台北市長郝龍斌昨天表示尊重司法,北市府現在最重要的事就是恢復市民搭乘捷運的信心,而北捷公司指出,向鄭捷求償的訴訟因鄭聲明異議,將再研議求償的方式,但求償2061萬元不變。

*小學吹笛挨罰 激出殺人魔因

鄭捷冷血屠殺案震驚社會,小學時在女同學旁亂吹直笛製造噪音而挨罰,竟是潛藏內心深處、進而驅使他成為北捷殺人魔的主因!

課堂搗蛋 道歉受創

新北地檢署調查,鄭捷在小學五、六年級時因不想上音樂課,隨意吹奏直笛擾亂女同學,當場被老師叫起來向女同學道歉,造成鄭捷心靈受創;另名女同學看不慣鄭捷行為,經常和他作對,這兩個女同學不時和他「唱反調」,竟讓當時還是小學生的鄭捷萌生殺機。

殺人誓言 自我標榜

國、高中求學期間,鄭捷甚至把殺人誓言當作自我標榜、吸引他人注意的標記。

鄭捷在國中期間雖獲老師刻意給予表現機會,但他卻計畫刺殺老師,並首度亮刀刺傷董姓同學;高中時除了在個人網誌構思一系列殺人創作,為了強化殺人誓言,選擇進入中正理工學院接受軍事訓練。

屢遭挫折 加深怨念

檢方發現,鄭捷一旦自尊心受挫,就往往萌生殺機;國高中大量閱讀的九把刀都市恐怖病系列小說、日本作家綾辻行人的長篇推理小說《Another》,知名漫畫《死亡筆記本》,更是將他形塑成殺人魔的「助力」。

檢方查出,鄭捷發表在無名小站的多篇小說,內容有捷運殺人、騎機車砍人,文章長約1000多字且彼此之間沒有關連,惟因無名小站已在去年關閉,這些文章已無法查詢。

雖然從小到大都誓言殺人,但鄭捷因體能、課業都無法達到軍校標準,只好轉學東海大學,最後卻又面臨退學命運,屢遭挫折後,不僅加強殺人意念,加上高中同學舉發他殺人計畫,從未思考鞭策自己的鄭捷,最終選擇實施潛藏10多年的大規模殺人計畫,犯下了極度凶殘血腥的北捷殺人案。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07-22/Clipping/656/B03A00_T_01_04.jpg

*鑑定報告:鄭捷犯案精神正常

鄭捷犯下手法變態血腥的大規模殺人(MASS MURDER)案,傳出他犯案時可能精神耗弱,但經過一連串嚴謹的精神鑑定後,確認鄭捷殺人時精神狀態正常,雖有自殺傾向,卻無自殺勇氣,報告出爐也成為檢方具體求處死刑的重要依據。

北捷殺人案原本可在端午節過後偵結起訴,但檢方為免治絲益棼,特別將鄭捷送往醫院精神鑑定,並特別囑託鑑定刑事責任能力、受審能力、量刑因子等3大項目。

檢方說,鄭捷精神鑑定內容包括犯案動機、心理狀態、是否受有外在刺激及人格狀態,為此檢方安排鄭捷4度與醫院面談、18次證人會談,院方也對鄭捷血液、腦部、生化檢驗。

歷經近1個月的鑑定結果認定,鄭捷犯案時,未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使辨識行為違法或依其辨識而有行為能力欠缺或顯著降低情況,「具有受審能力及到庭參與訴訟之能力」,也不能據此減刑。

鑑定報告也指出,鄭捷具有反社會、自戀的人格特質,不成熟、常有標新立異之舉,對於他人遭遇的同理心較欠缺,具有特殊的世界觀,認為世界是虛無的,人生意義傾向悲觀。

報告指出,鄭捷行為屬於「哲學式的價值選擇」,明知殺人是錯的,但為了實現自幼時誓言、為了證明自己,依舊選擇殺人。鑑定報告認為,這類個性人格都有自殺傾向,鄭捷也有。

*憾! 鄭的沈佳宜 勸阻不了偏激的心

鄭捷犯行天理難容,但他的行為其實有跡可循,他事發前多次向友人表示「要動手了」、「下星期三不要搭地下交通工具」,但除鄭捷的板橋高中同學曾向學校示警外,竟沒人當一回事,錯失多次阻止這場悲劇的機會。

檢警偵辦此案,發現鄭捷從國小立下殺人誓言後,在國中、高中時期醞釀他的殺機,「隨時都在說想殺人」,是同學對他最大印象,他多次告知同學想殺人,更在網誌寫下多篇與殺人主題有關的文章與同學分享。

鄭捷國中時期,曾暗戀同校一名學妹,他將重心全放在這名「沈佳宜」身上,他好不容易鼓起勇氣告白,卻被學妹拒絕,不過兩人感情昇華為友情,成為知心好友。

鄭捷經常將心事告訴該名學妹,上了高中後,鄭捷言論更加偏激,學妹不時會開導他,甚至請自己的父母出面,邀請鄭捷一起出去玩,無奈鄭捷殺意根深蒂固,聽不進學妹的勸。

今年4月底,鄭捷高中同學,看到他在網路上驚人言論後,偷偷向板橋高中示警,無奈板中轉請東海大學處理後,仍認為鄭捷言論都是些玩笑話,最後不了了之。

5月14日晚間,鄭捷透過通訊軟體「競時通」與李姓國中同學聊天,告知21日要砍人,還相約當天一起共進午餐;15日他也傳簡訊給另名國中陸姓同學,要他「下星期三放學時間別搭地下交通工具,我要動手了」,但兩人都未報警,李姓同學更在案發當天赴了約;加上鄭捷家人未發現他的異狀,一連串輕忽下,終於釀成這起悲劇。

*人權醫師:判死能遏止犯罪?

北捷案凶嫌鄭捷昨以4個殺人罪、22次殺人未遂罪起訴,檢方釐清鄭捷犯案時沒有心神喪失或精神耗弱,求處死刑。負責精神鑑定的台大醫院不願多做說明,而精神科醫師、台灣人權促進會執委吳易澄直言,判死與「遏止犯罪」目的不符,「重點不在判死刑,重點是死刑是否真能遏止犯罪?」

吳易澄說,反社會人格屬於「人格疾患」,不會影響心智能力,也不會影響對錯的判斷,須被排除在犯刑免責之外。

吳易澄解釋,免責與否不單純視犯人疾病而定,即使犯人罹患思覺失調症(原名精神分裂症)也不一定能減刑,重點是在犯案過程中,疾病狀況是否影響心智的判斷能力。

不過他強調,什麼狀況下可免責,有待精神醫學臨床工作者、法律專家及人權團體更細緻的討論,才能符合人道又彰顯遏止犯罪的目的。

(中國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