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2日 星期五

新聞自選輯 20180622

詐領民航局5億補助 德安董座收押 專營離島航線 交部:疏運不中斷

離島航線補助款慘遭濫用!專門經營國內離島航班的德安航空,遭檢調查出近10年來涉嫌浮報營運支出、飛機維修費等,墊高公司虧損額再向民航局申請離島航線補助款,詐領約5億元,檢調前天發動搜索並將德安董座郭自行等9人約談到案,昨凌晨以郭自行涉嫌重大且有串供、逃亡之虞,將郭聲押禁見獲准,其餘人均交保。



德安航空成立於1994年,近年專門經營離島航線,包括「台東─綠島、蘭嶼」、「馬公─七美」5航線,每天提供離島24個航班,另也有直升機作緊急醫療運送、吊掛、物資運補或空拍等服務。已故紀錄片導演齊柏林2013年參加《看見台灣》首映會,就曾與名導吳念真一同搭德安的直升機出席。

維修費匯國外核銷
由於台灣離島多,政府考量航空公司經營離島航線困難,又須維持離島居民的交通水平,根據「大眾運輸事業補貼辦法」、「民用航空運輸業經營離島航線獎助金辦法」規定,給予離島線航空公司補貼款,若航線經營有虧損,航空公司可檢具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等資料,向民航局申請補助,經審核通過就核發補助款。
德安看準補助款這塊大餅,從1995年起每年都向民航局請領1億多元補貼金及1千多萬元獎助金,但民航局發現,德安的支出損益狀況有異,部分維修費款項竟匯到國外核銷,因此將全案移送檢調。
檢調追蹤2年後查出,德安涉利用易安網等多家海內外人頭公司,虛偽開列飛機維修保養單據,讓公司支出大增、墊高虧損,再向民航局請領補助款,到手款項疑回流董事長郭自行口袋。
昨凌晨3時許,郭被移送北檢時,媒體問他:「有浮報維修費嗎?是否被冤枉?」郭一句話也沒說。據悉,郭否認詐領補助款辯稱均依單據請領、核銷,但有員工證稱確實有浮報、假單據核銷,檢方因此認為郭涉嫌重大,且全案還有幕後共犯,將郭聲押禁見獲准。

4名員工訊後交保
至於德安財務長連紀誠獲20萬元交保、德安董事郭建中10萬元交保、郭妻兼會計許敏純10萬元交保、人頭公司名義負責人張志偉10萬元交保。
民航局統計,德安航空2014至2016年分獲民航局補貼1.27億元、1.39億元、2.25億元,逐年增加,3年達4.91億元,民航局解釋,2016年德安引進較新的飛機,租機成本大增,虧損加大,補貼也多。交通部強調,會確保離島交通疏運不中斷、保障民眾行的權利。德安航空表示,航班運作及訂退票系統均正常,一切配合檢調。

LA12_002.jpg (640×541)

德安航空小檔案
負責人:董事長郭自行
資本額:4億元
成立時間:
.1994年名為達信航空
.1996年增資後更名為德安航空
業務:
.緊急醫療運送、物資運補、空拍、空測及特殊包機任務等
.2005年起開始經營離島航線客運
機隊:
.2架DORNIER-228-212 、4架DHC6- Series 400 (客運用)
.2架BK-117B-2直升機
航線:
.台東─蘭嶼、台東─綠島、高雄─七美、高雄─望安、馬公─七美

低調買股 郭自行從員工變大老闆

德安航空經營離島航線已長達13年,這次遭檢調搜索的德安董事長郭自行,原本是德安內部的管理階層,後因原經營者出售事業,郭自行也出面自行收購,成為德安主要的經營者。

原屬美麗華集團
德安航空(Daily Air)的前身是達信航空,成立於1994年。1996年達信申請增資後,更名為德安,並於2004年取得離島偏遠航線客運10年經營權、2005年6月起首航。
根據經濟部商業司的資料,郭自行是2008年到職,當時德安航空原本是行事低調的美麗華集團所有,但後來黃家出脫持股,任職管理階層的郭開始出資收購股份,一路從副總經理、總經理變成老闆,目前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不過其行事低調,民航局官員也較少跟他接觸。

德安離島偏遠航線客運2015年底經營權屆滿前,民航局重新招標,德安原本非得標者,後因得標的最優申請人爆出購機融資問題,德安才得以遞補,隔年雖引進多架新機,但今年4月曾有班機滑出跑道,去年也有班機直接撞護欄,引發外界對德安的飛安產生疑慮。

(蘋果日報)
--
做假帳詐補助款 德安航空董事長收押

德安航空董事長郭自行被控長期做假帳,浮報機隊維修費及各項管銷支出,擴大虧損金額,十多年來詐領民航局補貼款逾五億元,其中五百萬美元被匯往海外;檢調約談郭等五人到案,據悉,郭應訊時坦承部分犯行,台北地檢署訊後認為郭涉犯詐欺等罪嫌重大,且有串供之虞,昨向台北地院聲押禁見獲准。

同案被告方面,財務主管連紀誠獲廿萬元交保,其餘涉嫌與郭進行虛偽假交易的三名廠商,各以十萬元交保。由於本案仍有多名相關人尚未到案,檢調將再擇期約談。

500萬美元匯海外 郭自行坦承部分犯行

台北地院指出,郭涉犯刑法行使業務登載不實文書罪、詐欺取財罪、業務侵占罪及違反商業會計法等,嫌疑重大,郭在本案角色關鍵,有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本案相關人與金額均多,金流擴及海內外,加上郭所涉犯行已嚴重侵害社會秩序,裁定羈押禁見。

據民航局統計資料顯示,自二○○五年起,德安航空每年獲得的補貼多數超過一億元,補貼款超過十億元,每年還有超過一千萬元獎勵金,德安浮報支出恐逾五億元。

(自由時報)
--
涉詐補貼 德安航空董事長收押

德安航空董事長郭自行涉嫌長期做假帳,浮報機隊維修費及管銷支出,詐領民航局補貼款數億元,款項匯往海外;檢調搜索、約談郭,昨天聲請羈押禁見獲准。

據了解,郭否認製作不實飛機維修資料詐領補助款,強調是法律見解不同,並無詐欺犯意,但他承認確有重複申報品項請款,違反商業會計法。檢方認定郭另在境外設立「SKYLINE」、「ROC」公司,掌握海外金流,供詞卻避重就輕,決定聲押。

另外,同案遭約談的德安航空財務長連紀誠,檢方偵訊後命交保廿萬元,德安董事郭建中及涉嫌配合虛假交易的「易安網科技」許姓女業務等人,各交保十萬元。

台北地方法院羈押裁定指出,依檢察官所提證據,郭涉犯偽造文書、詐欺、業務侵占、商業會計法嫌疑重大,符合羈押要件。此外,檢方就德安與ROC公司簽訂航空租賃契約合約書、德安與SKYLINE公司簽訂引擎支援及維修協議,均有疑點待查證,因尚有人未到案,如果郭與證人串證,將阻礙偵查,有事實認為郭有勾串共犯、證人之虞。

裁定指出,郭自行為德安董事長兼總經理,實際控制SKYLINE、ROC公司,角色關鍵,無法排除他會以公司負責人身分影響共犯或證人的陳述可能,詐領案所涉人員、金額甚多,金流及於海內外,檢察官需動員大量人力、時間偵查,郭有羈押必要。

德安航空詐領 董座郭自行裁定羈押禁見

台北地檢署偵查德安航空詐領民航局補助款5億元疑案,搜索、約談董事長郭自行後,今天凌晨向台北地院聲請羈押禁見郭,法官審理認為,郭犯嫌重大,有羈押必要,今天裁准羈押禁見2月。

裁定指出,綜合研判檢察官所提證據,郭涉犯刑法偽造文書、詐欺、業務侵占、商業會計法嫌疑重大,符合羈押要件,此外,檢方就德安與ROC公司簽訂航空租賃契約合約書,以及德安與SKYLINE公司簽訂引擎支援及維修協議,均有疑點待查證,因尚有人未到案,如果郭與其他證人串證,會阻礙偵查,有事實認為郭有勾串共犯、證人之虞。

裁定書指出,郭自行為董事長兼總經理,實際控制SKYLINE、ROC公司,角色關鍵,無法排除他會以公司負責人身分影響共犯或證人的陳述的可能;詐領案所涉人員、金額甚多,金流及於海內外,檢察官需動員大量人力、時偵查。

裁定說,現今網路通訊軟體發達,人與人間可以隨時隨地透過行動裝置進行文字、聲音溝通,甚至在網路雲端進行檔案傳輸、修改,顯然無法以具保、限制住居替代羈押,為避免郭自行與共犯、證人進行勾串,再考量郭的犯行嚴重侵害社會秩序,審酌他人身自由及防禦權之保障,就羈押目的與手段依比例原則權衡,裁定郭羈押禁見。

(聯合報)
--
德安航空詐領案 董座郭自行聲押禁見

台北地檢署偵辦德安航空詐領公帑案,懷疑董事長郭自行涉嫌製造不實支出,擴大虧損,藉由飛機維修名義,向交通部民航局申請虧損補貼款,不法所得超過7億元,犯罪時間長達10年,今天凌晨向法院聲請羈押郭自行。

檢調搜索德安航空、台東、高雄小港機場營運維修站及郭的住家,約談郭自行與德安財務長連紀誠等9名被告,4人出國未到案,連紀誠複訊後,諭令以20萬元交保、配合虛假交易的許姓女子等3名業者,各獲10萬元交保。

凌晨郭自行移送北檢複訊時,郭人高馬大,面對媒體拍照毫不遮掩,被問及是否有浮報詐領公款,郭僅說,謝謝。

據了解,調查局在德安公司搜索查扣帳冊不少,但郭自行否認有詐領補助款,辯稱一切請款都在合法範圍。

德安航空成立前身為達信航空,主要經營台東往返綠島、蘭嶼,高雄往返望安、七美,馬公往返七美,南竿往返東引、莒光等航線,每天提供離島24航班次,也有直升機提供緊急醫療運送、物資運補、空拍等服務。

由於離島航線經營不易,常年虧損,交通部有大眾運輸事業補貼辦法,航線經營如虧損,航空公司可檢具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等資料,向部民航局申請離島航線營運虧損補貼,每年可申請2次,民航局2005年發包離島航線標案,由德安航空取得資格,標案契約十年。

民航局:合約繼續走

德安航空董事長郭自行涉詐領民航局補助,遭聲押禁見。德安與民航局離島航線合約還有8年,民航局表示,會依合約繼續走。交通部航政司說,不會讓交通運輸中斷,目前航班正常。

民航局說,偵辦中案件不便回應,目前不會中止與德安的合約,即使董事長起訴,要看是不是他的個人行為,若他個人有不法,刑事責任由他承擔。若案情升高影響德安營運,是否找其他國籍航空接手航線,航政司說,不回答假設問題。

長榮大學航運管理學系教授黃泰林表示,民航局每年考核監督業者,但與航空專業無關,查核困難度有點高。民航局有專業會計師,可考慮精進自身財務專業,以便未來能更詳實地考核業者。

開南大學空運管理系副教授盧衍良說,離島偏遠機場航限高度受到地形地物、跑道長度、周遭淨空及氣候限制,可用機型受限,業者經營成本及風險遠高於本島航線,民航局只能透過給予業者營運虧損補貼的方式,吸引航空公司提供服務,比照國外作法,採取長期合約辦理。

德安詐領補貼,盧衍良說,調查中不宜評論,民航局長期以來不斷提升離島偏遠機場的便利,多年前新建馬祖南竿機場,提升北竿機場跑滑道設施,增加立榮航空營運操作空間,造就了目前經營頗有績效的成果。未來隨著技術能力提升,其他離島機場如能克服限制,或許也能如馬祖機場一樣改善。

(聯合晚報)

社會

「台灣人真善良」陸客行乞日賺4千

中國一對夫妻及其患有小兒麻痺的兒子,本月初來台自由行,卻連日跑到台北東區臥街行乞,警方多次勸阻不聽,本周一將他們帶回警局,夫妻倆竟開心表示:「在中國行乞1天才2000元,台灣一天可以賺到4000元,台灣人民真的很善良!」,被依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遣返。

警方調查,在東區乞討的蔣姓一家3口,老家在中國湖北省,來台後入住新北市三重區旅館,每天搭捷運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統領大樓前,在人行道上鋪布,再讓雙腿扭曲嚴重的兒子(29歲)躺在上面,向路過人群行乞。
警方發現後多次勸導離去,但蔣家隨後又返回,本周一警方以勸阻不聽為由將他們帶回,發現他們是以觀光名義來台,因在台滯留行徑與觀光不符,移民署將予以遣返。移民署表示,曾破獲中國身障人士有組織性的來台行乞,將追查接應的幕後集團。

(蘋果日報)
--
華山分屍「深水炸彈」另有真相

華山分屍案傳兇手用烈酒混充成深水炸彈,設局灌醉被害人,《蘋果》昨專訪一名當天喝酒在場男子,他澄清:「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他說當天高女只喝一瓶啤酒、一口中國白酒,他離開前高女趴在床上玩筆電,狀態正常,根本沒有所謂設局、也沒有深水炸彈。
華山射箭教練陳伯謙(37歲)涉嫌對高女學員(30歲)求歡不成,竟狠心掐死並於分屍後棄屍陽明山,警方除將小木屋內塑膠床墊帶回,並陸續約談當晚在場的5名關係人,《蘋果》昨專訪其中一名鄭姓男子。

目擊者還原當晚
鄭男從事國樂器維修及製作,近年多在中國工作,他和分屍案兇手陳伯謙因活動結識,私下稱陳為「草山兄」。鄭男說,5月31日到華山大草原找陳伯謙聊天,木屋當時有陳教練、高女和一名年輕男子,年輕男子待半小時就離開。晚間10時許,台藝大1名男大生帶2名女同學來訪,因天熱買了6罐啤酒(每罐330毫升),他和陳教練各喝2罐、男大生喝1罐、高女1罐。

野青眾拆除建物
鄭男說,3名學生離開後,高女就回塑膠床墊繼續玩筆電,他拿出從四川帶回的白酒「江小白」(每瓶約100毫升、酒精濃度45度),和陳教練加水各喝1瓶,高女靠近詢問:「大陸白酒怎麼樣?會不會很辣?」他把酒倒入瓶蓋,高女嘗一口就不喝了。
鄭男說,他半夜12時許離開,把剩下的6瓶白酒全送給陳教練,當時高女還趴在床上玩筆電,有媒體報導當天一群人設局讓高女喝下烈酒混成的深水炸彈,「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決定返台向警方說明。
至於「野青眾」無償使用大草原,還獲北市府補助45萬元。北市府回應,野青眾申請補助已暫緩,華山大草原借用至本月底,之後會交還司法院管理,野青眾人員昨也回現場拆除建物。

這樣做 減少情殺案再發生-情感與性別教育是解藥/陳劭旻、張銓(諮商心理師)

近日接連發生情殺分屍案件造成社會動盪,許多人困惑為何會一再發生這樣的事情?有沒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做的,來避免下一件憾事發生?
當我們試著去貼近這些加害者的生活時,會發現加害者之間的共通點,就是他們不知道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他們不知道生氣可以怎麼發洩,不知道面對人際相處的挫折可以怎麼處理,唯一處理的方式就叫做攻擊:毆打、言語辱罵,甚至是最後一刻殺害。他們毀掉那個讓他們傷心的來源,企圖這樣就可以讓自己心情回歸平靜,卻不知道留下來的還是那個渾身傷痕的自己;而如果這樣還沒辦法解除痛苦,最後一步就是像黃姓加害人一般離開世界來離開痛苦,即使粉身碎骨,都不知道如何才能排解自己的傷痛。

性別造成刻板印象
這其實就是在現在的教育中,在成績之外容易被忽略的功課,那些被許多家長覺得不需要甚至是不用教他們,他們自己應該就會學會的功課,也就是性別與情感教育。如果他們能夠知道,被拒絕是自然會發生的現象,不代表別人厭惡或貶低你,是不是在面對不順利的憤怒就能降低?如果他們知道怎麼適當的發洩生氣,那一晚他們就去跑步散心,或是能夠和他人好好的表達自己內心的苦悶,也許悲劇就不會發生?如果他們能夠處理自己的挫折,甚至曉得控制不了時可以向外尋找資源,他們沒有被看見的心情就有機會痊癒?
這一切所學、那些能夠讓潛藏的加害者知道照顧自己照顧別人的知識,就是性別與情感教育中教授的東西:告訴你兩性交往中會發生的事情,什麼是適當的追求方法以及處理分離與失落的方法。這些知識從來都不會太早教,因為人如何面對挫折、面對生氣與不順利,這是生而為人任何一個階段都會有的難題。
還有一個力量是悲劇的潛在推手,卻容易被我們忽略,就是加害者身上看到的屬於「性別」造成的刻版印象。當男性一味的追求刻版的男子氣概,代表著他必須有力量、能面對任何困難、不能表達脆弱、更遑論是傷心與難過的情緒。但是當他越把這些角色往身上貼,他所能生活的模樣就被限制了:不能哭、不能找人幫忙、有挫折也要藏起來,也不被鼓勵去做這些事情。但哪怕只要他對自己的框架有那麼一點點的鬆動,知道自己可以有更多的生活方式,他的痛苦就有了出口得以發洩,而不會累積到要用另外一個生命來承擔他的傷痛。
而這個框架的鬆動,能貢獻的就是學校的性別教育。他會告訴孩子,男性可以哭、女性也可以堅強,只要沒有傷害到別人,表現的跟別人不一樣不是罪,痛苦可以不用只能靠忍耐,男性女性都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當他們能夠了解到這些,就不會因為被女性拒絕就火冒三丈,覺得自己尊嚴受到威脅,也不會在生氣就痛下殺手,因為力量已經不是唯一解答。也許所謂不同會偏離一些人心中的理想,但是當這樣的不同得以讓更多人活得更自在,社會更和諧,又何樂而不為呢?
悲劇的發生的背後,每每都能看見許多的痛苦糾結,當這些關鍵一再的被看見,也許我們可以在前面就做一些什麼來真正避免憾事再度發生。透過性別與情感教育,讓學生了解更多感情中發生的點點滴滴,了解自己可以怎麼處理自己的心情,以及怎麼讓自己容許不同的性別角色在身上展現,就是預防下一個情殺分屍的解藥。期待台灣的教育在這部分更重視與更投入,讓每個人都能更了解自己,並選擇屬於自己自在快樂的生活。

要理解:被挫折是正常的/呂秋遠(律師)

這個月發生許多駭人聽聞的社會案件,都以悲劇收場。追究這些案件的動機,與感情或性侵害或有密切的關係。先前的殺害女友案,夾雜恐怖情人的議題,而最近的性侵害未遂殺人案,則與性衝動而萌生殺人意念有關。這些事情發生後,社會總免不了要檢討事情發生的成因與預防方法,更不希望對被告貼上標籤,導致以偏概全的印象。不過,當嘗試要對被告「去標籤化」之後,反而讓許多人產生恐慌,畢竟標籤化容易讓自己心安,彷彿只要不接觸這類型的人,就不會有人身安全的顧慮。而這些社會事件的發生原因無法歸類時,就會讓社會大眾不知該如何是好,甚至人人自危。

把情感當權力關係
事實上,這些負面的社會案件發生成因,與性別教育有極為密切的關係。主要的問題,在於不能忍受自己的情感被他人挫折,一旦別人忽視自己的需求,就會以暴力的方式解決問題。如果這種情緒還屬輕微,就會發展成恐怖情人,但如果這種情緒無限制發展,就會導致殺人等悲劇發生。這些情緒的成因或許來自於父母的溺愛、性格的缺陷、後天的影響等等,然而共通的特性,都是認為別人應該聽從自己的想法,否則就是對不起他,而對不起他就應該施加懲罰,或者言語、或者暴力。對於這些人來說,愛就是控制與佔有,但是自己則不能受到任何的規約限制。換言之,他們會把情感當作是一種權力關係,不容挑戰、不容僭越。
以恐怖情人、情緒勒索、家庭暴力而言都是如此。在過去的案例中,施暴者往往就認為自己是付出的人,並且會為了所愛的對象犧牲所有,而要求受害者也必須像自己一樣的付出,並且只能在自己劃定的範圍內呼吸與生活。是以,為了維繫這樣的念頭,施暴者就會以愛為名,限制對方行動、無理由的翻看手機、控制對方的作息等等,受害者一旦有所遲疑或反抗,就會惡言相對或是拳腳相向。然而,即便對方完全順從,也會以貶低受害者人格的方式,試圖壓抑對方的角色與地位,因為唯有把受害者當成物品,而非平等的人,才能肆無忌憚的碾碎受害者的人格發展。
其實,不論是恐怖情人、情緒勒索、家庭暴力等問題還比較容易預防,至少當初期徵兆出現時,就可以嘗試逃離加害者。畢竟這種暴力型態都是漸進的,他們會不斷的用不同的方式測試被害人底線,加重暴力的分量,直到被害者完全屈服為止。
但性侵害殺人者,則是難以預防。當性侵害被害人反抗時,有些加害人就會想要以暴力的方式壓制,其結果就是造成被害人受傷或死亡,而這種隨機模式,當然會讓社會惶恐,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這樣的危險,就會降臨到自己身上。因此,當性侵害案發生時,去檢討被害人為什麼「要去危險的地方」「穿誘惑人的衣服」「做危險的事情」,一點意義也沒有,因為即使穿著整齊在人來人往的市中心,一樣會成為性侵害案的受害者。
因此,性別教育中,在談及「面對情感挫折」這部分,就會顯得格外重要。當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體會到「別人沒有義務喜歡你」「要習慣別人對你的拒絕」等等的情緒後,才能逐漸的理解這個世界上,被挫折是正常的,而且暴力不能處理情感障礙。這樣的教育需要時間,而且遠比教導學科要重要很多。唯有當情感教育在基礎教育中真正落實,類似的社會事件才有機會減少。如果父母只是要求學校加強學科的理解與背誦,而非花時間在學科以外的事物,別說世界盃足球賽永遠進不了前百名,類似的社會事件,只會層出不窮,而且防不勝防。

(蘋果日報)
--
分屍前共飲 3人到案都說震驚

檢警偵辦射箭教練陳伯謙殺人分屍案,為釐清有無共犯及拼湊案情,傳喚案發前與死者高女一同在小木屋周邊喝酒的友人前來,不過迄昨已到案者都說,當天沒有異狀,對於演變成分屍案十分震驚。

2女1男稱離去前無異狀

警方指出,5月31日晚上10點多,陳伯謙、高女與另外2男3女,共7人在小木屋旁喝酒聊天,後來眾人陸續離去,只喝了2瓶啤酒的高女卻醉倒,陳男將她帶進小木屋後擁她入睡。到了6月1日凌晨4點多,陳嫌企圖性侵高女,遭拒後憤而將她掐死,3天後再分屍棄置山區。

警方根據陳的說詞,前天起陸續傳訊事發前在場的2男3女,已到案的2女1男稱,當天情況融洽、氣氛不錯,眾人離去時陳與高看起來都沒有異狀,意識也都清醒,完全無法理解為何會演變成殺人分屍案。

警方6月18日前往陳男位於北市貴德街的住處時,發現其住處「髒得跟垃圾場一樣」,原本住該處的32歲陳妻與4歲兒子也不知去向。陳供稱不知妻兒下落,甚至表示自己連妻子娘家的詳細住址也不清楚,只知道是住新北市汐止。

據了解,陳與妻子感情不融洽,陳妻臉書上大多放兒子照片,從沒有放過一家人的合照或是陳的照片。警方為求慎重,近日仍將傳喚陳妻,釐清案情。

王薇君冥冥中感應高女求助

另外,台大女高材生黃亦敏遭殺害分屍,兒童權益促進協會理事長王薇君與遺體修復團體18日開始修復黃女大體時,王女突感身體不適,後來就接獲華山分屍案被害人高女妹妹的電話,不適感頓時消失,讓她冥冥中似乎感應到高女求助。王薇君昨在臉書PO文:「妳都來『找我了』,我怎麼可能不幫忙呢?」她也寫下「好心疼不捨無辜無助恐懼的妳」、「後續能否幫妳看緣份了」等,對於自己似有感應,她說:「生命自會找出路,亡者自會找協助。」

錄下最後身影 分屍魔全栽在監視電眼

接連發生分屍案,兇嫌心態明顯是為了便於移置和棄置屍體,讓屍體能夠「消失」;但自以為躲在暗處的分屍行為,有機會逃過刑罰,實則不然,如今公共場所可說是「電眼恢恢」,以近來的幾起分屍案來看,被害人的最後身影都被監視器拍下,關鍵畫面讓警方得以連結與犯嫌的地緣關係,很快就讓命案兇嫌現形。

27歲台大碩士畢業生黃亦敏,上月20日慘遭28歲健身教練朱峻穎殺害、分屍並埋進花圃,事後警方鎖定朱嫌時,朱畏罪自殺。警警方能夠突破案情,就因掌握了黃女進入朱住處的身影,顯示兇嫌雖是在室內、沒人看到的地方分屍,但仍然沒有任何逃過追查的機會。

桃園市67歲老翁陳登科,上月25日拿刀砍殺68歲老伴簡美珠,將遺體分屍成4袋藏放家中,警方也從監視器畫面掌握簡婦生前曾外出買早餐再返家,從而認定其夫涉有重嫌。

至於陳伯謙殺害高姓女子,警方調閱監視器畫面,查出高女到超商領錢的身影,隨即前往華山大草原,很快就鎖定陳男涉重嫌,因而突破其心防。

兇手難逃法網 找不到屍體仍可定罪

殺人後分屍除了方便移動棄屍,最終目的無非是想讓屍體「人間蒸發」,事實上,就算是讓屍體消失,過去仍有不少透過科學辦案,將兇嫌定罪的案例。

比如2001年張姓女家教失蹤,儘管屍體從未找到,檢警仍在張女住處發現血跡與兇嫌李男掌紋,李男車上也殘留張女血跡,司法最後仍將李男定罪。同樣未找到屍體的陸正案,主嫌邱和順的官司纏訟到更十一審,但法院最後也認定邱犯下殺人罪,將他判死定讞。台東老翁黃傳居遭義子沈玉龍推落溪中,黃翁屍體未尋獲,沈男也逃不過司法制裁,被依殺人定罪。

律師吳孟良分析,找不到屍體就無法相驗、解剖來釐清死因,也難以採集相關跡證,是會提高定罪難度,但綜合其他事證後,被告仍可能會被依殺人罪判刑。

國內歷年的重大分屍案,如1978年林憲坤性侵分屍女會計師、1994年方金義強盜性侵並分屍舞女、1999年吳應弘將女友與女友的兩個女兒分屍丟棄日月潭、2003年陳金火、廣德強性侵並分屍女保險員等,最終都以死刑定讞,除了方金義病死獄中,其他人均已遭槍決。

分屍案驚悚傳播快 學者:媒體應探討成因 避模仿

5月26日桃園傳出夫殺妻分屍案,28日傳出台大女高材生黃亦敏遇害逾1週並遭分屍案,接著就發生兇嫌陳伯謙本月1日凌晨殺害高姓女子,也以分屍丟棄方式企圖逃脫司法制裁。從時間點與手法看,陳嫌受到前兩件分屍案影響跟著模仿犯罪的可能性不低。

傳播學者有兩種看法,有人認為確實可能產生模仿效應,尤其現今網路傳播面廣快速,突發新聞資訊隨時進到幾乎人手一台的手機內;另一派則認為難以驗證,但兩派學者都認為,媒體報導這類新聞要避免過於描述細節,也不要將某些族群「標籤化」,將重心放在如何避免憾事再發生,比較有意義。

不讓憾事再發生 更重要

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胡元輝說,過去研究發現,對社會案件情節做太多描寫和渲染,有可能產生模仿效應,媒體報導應盡量避免對犯案手法細節做過多鋪陳,反倒是探討如何避免類似憾事再度發生,來得更重要。文化大學新聞系主任胡幼偉也說,美國、國內警察大學犯罪研究所都有相關研究指出,媒體報導可能產生模仿效應,因此要求報導類似新聞時盡量不要提到犯案過程、手法。

為何會產生模仿效應?胡元輝認為,有一個原因是「激勵」,譬如看到媒體報導自殺案件,模仿者會覺得這不失為一種解脫方式,可將自己困擾已久的壓力排除,看到別人這樣做,進一步強化自己的決定。

政大新聞系教授劉昌德認為模仿不會完全不存在,但難以驗證,值得探討的是媒體報導手法及尺度,不要有獵奇心態或製造血腥情節的快感。劉昌德和台大新聞所教授林麗雲強調,這一波網路或媒體報導都有刻意「標籤化」或「汙名化」特定族群情況,必須避免。

林麗雲強調,犯罪行為與族群身分無關, 不能連結特定族群身分與犯罪行為,也有媒體報導將特定族群汙名化,譬如報導中強調兇手「精障」,非常不妥。

胡元輝指出,媒體報導犯罪過程屬於閱聽眾資訊的一部分,但媒體有多重社會責任,建議多提及案件的形成原因,有助社會理解這個問題,找到解決方式。

分屍案都會破 仍賭一絲絲逃掉機率

桃園、雙北近來接連傳出分屍案,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教授鄭瑞隆指出,這類案件在媒體密集報導下,一些心理狀態有問題、甚至是病態的人,有可能依新聞內容進行模仿,產生「模仿效應」;至於這類案件幾乎都會被偵破,為何還要模仿?鄭瑞隆直言:「犯嫌就是要賭這一絲絲能夠逃掉的機率。」

鄭瑞隆指出,現今網路發達、資訊爆炸,對犯罪手法做「過於細膩」的報導,或是選用太過寫實的圖片與影片,都有可能造成模仿效應。

至於這些分屍案悉數破案,為何仍有人要挑戰公權力?鄭瑞隆指出,分屍的最終目的,應該都是為了方便搬運及毀屍滅跡。台灣因地狹人稠,監視器密度極高,犯罪份子幾乎無所遁形,但難免仍有「冷案」未破,刑事局甚至還為此設立「冷案中心」,這些人不外乎就是要賭這一絲絲能夠逃掉的機率。

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所長侯崇文也認同這樣的觀點,侯指出,不管是棄屍、分屍還是封屍,都是兇手自認理性計算出的結果,源於其僥倖心理,以為可減少被查獲的機會。侯崇文強調,這是因為社會長期對立所致,建議還是要從增加認同、互相尊重、加深共同情感凝聚力等面向著手。

銘傳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教授張平吾則指出,這類兇嫌心態多半是父權的權力慾作祟,認為「妳是我的」,無論是分產不成或求歡遭拒,都是「不應該發生的事」,進而從中生恨,乃至痛下殺手。張也指出,以陳伯謙案為例,他有妻有子,外頭還有小三,可知陳嫌在結交女性方面無往不利,但遇到高女讓他踢鐵板,極可能因此被觸碰到「危險心結」,才會做出分屍、指姦、割乳等偏差行為。

除分屍案外,近來殺人後自殺的案件也屢見不鮮,鄭瑞隆認為,這類犯嫌通常是人格異常,對於要離開他的人會有極端報復心理,起初會無所不用其極地挽留對方,若還是遭拒,就可能會選擇玉石俱焚,用最極端的手法了結雙方關係。

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主任許華孚建議,男女雙方不管是交往前後或已經結婚,都必須從控制慾、脾氣等蛛絲馬跡,去觀察對方是否為恐怖情人,藉此提早防範。

犯罪細節 NCC籲媒體自律

接連發生震撼人心的分屍案,對於可能產生的犯罪模仿效應,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發言人翁柏宗表示,媒體報導內容應避免詳細描述犯罪細節或過度渲染犯罪情節,NCC將要求媒體自律。

翁柏宗表示,犯罪成因非常複雜,跟家庭、社會、經濟、教育等都有相關,NCC很難對具體個案評斷犯罪成因。但NCC要求廣電媒體自律,對犯罪案件報導,避免詳細描述犯罪細節,也不得渲染,避免造成被害人家屬的二次傷害。

翁柏宗表示,NCC有接到一些投訴,指媒體報導情節過於血腥,會加以調查並注意相關媒體報導內容,符合新聞製播規範。

識.人.知.明 談戀愛4原則/蕭維真(嘉義基督教醫院好消息協談中心心理師)

近日情殺案頻傳,不管您正在或即將踏入感情中,一定要記得「識、人、知、明」四字訣,在戀愛中仍要保有自己,記得你還有其他愛你的家人和朋友。

◎認「識」對方:一段認真的戀情,全面、完整地認識對方的個性、習慣、價值觀、經濟狀況等,是不可輕忽的。許多人往往被對方吸引後,還不夠認識對方,就奉獻自己的身心,之後才發現對方和自己想的不一樣,卻已傷痕累累。

◎與對方的家「人」、朋友互動:可以從和對方家人、朋友的互動過程中,更了解對方的為人處事,看到他也許不會在你面前展現的那一面。而且,從他和家人的互動中,你就可以窺見未來的你們可能會發生什麼事。

◎讓自己的親友「知」道這段關係:談感情切忌地下戀情,當你對一個人有好感時,請至少讓一位親友知道你現在的感情狀況,如果要和對方出去,也請讓一位親友知道你的行蹤。如果對方遲遲不願意將你們的關係浮上檯面,你也仍然要讓你信任的親友知道這段關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親友的話也許不見得中聽,卻可能救你一命。

◎「明」確自己的立場和底線:在感情中,犧牲一切為對方付出,是絕對不可能幸福的。如果你已經開始發現對方在小事上不尊重你,或是感覺自己總是在妥協、需要說服自己忽視那些冒上心頭的不舒服感,請在可以冷靜、不被對方打擾的時候,找你信任的人或專業人士討論這些狀況。請記得,只有「你」自己存在,才會幸福。

真正的幸福,其實來自內心的豐滿。如果你常感覺內在有一股空虛感,或是發現自己常陷入不健康的關係裡,鼓勵你可以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當你選擇照顧自己的時候,同時也在保護你所愛的家人朋友免於心碎的痛苦喔!

(自由時報)
--
查分屍案第一現場 警重返華山搜索採證

射箭教練陳伯謙涉嫌殺害高姓女學員再分屍棄屍案,因用來藏匿遺體的大型塑膠箱、還有部分屍塊尚未尋獲,台北市警局鑑識人員昨天重回華山「野居草堂」搜索採證,釐清是否為第一現場。

檢警至今不排除有共犯,因案發至今陳嫌黃姓妻子(卅二歲)下落不明,陳連妻子娘家地址都說不知道,究竟夫妻關係如何?是否另有隱情,檢警將借訊陳嫌釐清,並設法找尋黃女到案說明。

檢警說,五月卅一日當天,陳姓凶嫌曾和高女、其他五人在草皮自治區飲酒,檢警前天傳喚在場的五人試圖還原釐清命案前夕小木屋內情況,已有二女一男到案;他們都聲稱,當晚先走,離開時見陳和高女看起來意識清醒。

另外,目前華山大草原已禁止一切活動,昨天有野青眾成員搬離部分現場物品,遭警方制止;都更處主秘謝明同表示,可能在溝通上有落差,在檢調的調查結果出爐前,相關地上物不可移動。

北市都更處長方定安昨晚受訪表示「沒有說今天一定要清完,大家可能只聽一半,SOP很清楚,等檢調確認後才可以有動作。」

據了解,野青眾借用華山大草原時,依「都市再生前進基地補助計畫」申請補助金四十五萬元,原訂卅場地借用截止後分階段核發,但在命案發生後,補助將延緩處理。

華山分屍男家中像資源回收場 妻小至今下落不明

華山分屍案震驚社會,凶嫌陳伯謙(37歲)殺害高姓女子,殘忍肢解屍體棄屍山野,檢警經調查,至今仍不排除還有共犯,另陳嫌妻子黃姓女子(32歲)還有4歲兒子遲遲聯繫不上,將儘速約談黃女。

陳伯謙供稱,求歡不成被拒絕,才會弄下殺機,但陳嫌已婚,與妻子黃姓女子育有四歲大的兒子,但夫妻兩人感情不親,形同陌路,幾乎是有名無實,陳也長期居住在野居草堂小木屋,沒有返回位在大同區的住處。

18日陳落網後,檢警前往住處搜索,卻發現家裡堆滿雜物,宛如「資源回收場」,根本不像有人居住,誇張的是,陳嫌連自己老婆娘家在哪都不清楚,只說出位在內湖、汐止一帶。

案發至今,陳嫌妻子黃女遲遲沒有現身,疑似行蹤下落不明,檢警不排除近期內約談黃女,持續釐清案情。全案至今尚未排除還有其他共犯,正深入追查中。

(聯合報)
--
華山草原分屍案 北市擬6月底前拆除小木屋

華山草原發生殺人分屍案,台北市議員和里長今天赴現場會勘,要求盡快清除草原上物品。台北市都市更新處說,檢方勘驗後就拆除,預估6月底前可拆;警方則在草原周邊增設巡邏點。

檢警調查,從事藝文工作的37歲陳姓男子5月底涉嫌在台北市華山草原的一處小木屋內勒斃30歲高姓女子,事後持刀分屍。

國民黨籍台北市議員應曉薇和當地梅花里里長吳崑山及多名住戶今天上午到場會勘,台北市都更處主秘謝明同及台北市中正一警分局副分局長汪大宇等官員應邀出席,議員及里長要求盡快清除草原上的物品,並增設照明設備。

里長表示,發生命案現場的小木屋還未蓋成前,就告知都更處要求主辦單位不可搭設,但都更處卻不理會,才會發生憾事。

謝明同受訪時說,發生事件後就成立專案小組,且隨時可進場清除草原上的物品,因檢方要求保留現場,檢方若確定可清除,就會立即派員到場,若使用人拆除動作過慢,會協助拆除並要求使用人支付拆除費。

謝明同表示,預估6月底前就可清除草原上物品,目前會派員到場巡守,暫不增設夜間照明設備。

汪大宇受訪時說,檢警不排除嫌犯把案發時的物品遺留在現場,才會先保留現場,預計近期就會確定清除時間,案發後,針對案發地周邊增設多個巡邏點和增派警力。

「URS 27華山大草原」在市民大道2段以南與北平東路以北所圍區域,曾是閒置多年歷史月台,民國78年鐵路地下化後荒廢至今;基地內除小白屋、防空洞等處未開放外,其餘為開放空間。

(中央社)
--
華山分屍案 鑑識人員重回小木屋勘驗

檢警偵辦北市華山大草原分屍命案,檢方指揮台北市鑑識中心幹員,21日下午重回華山大草原野居草堂勘驗採證,並沒有重大突破,另警方20日深夜傳喚3名曾與死者及嫌犯陳伯謙共在野居草堂喝酒的男女關係人,他們稱未以深水炸彈灌醉死者,僅喝了些啤酒。

台北市警局針對北市華山大草原接連發生分屍命案,以及野青眾亂闖鐵路華山引道等違法脫序現象,讓華山大草原已成治安死角,昨凌晨動員中正一分局等單位警力,在華山大草原進行全面掃蕩臨檢盤查,現場並未發現有任何團體人員留駐。

據悉,包括野青眾在內的青年團體,每天入夜後都會在華山大草原聚集,辦趴、喝酒、跳舞,甚至傳聞有男女在現場濫交等情事發生,聚會成員大聲呼喊、音樂聲響及重低音喇叭傳出鉅大噪音,嚴重影響市民大道等周邊住戶夜間生活安寧。

轄區中正一分局忠孝東路派出所,接獲附近住戶檢舉華山大草原聚集人士妨礙安寧等脫序行為,每周超過10次,警方因知道這是由市政府合法出租給這個團體的活動場所,所以警方到場後也只能勸導降低音量,無權驅離。

此外,台北地檢署檢察長邢泰釗認為偵辦過程部分消息外流,昨指示警方傳喚多名當天在二殯剖驗中心參與剖驗過程的葬儀社員工,釐清可能洩密責任,訊後先請回。

而負責承租華山大草原,並轉租給陳伯謙設立野居草堂的「野青眾」負責人莊亦凡,中正一分局特別請他到分局,釐清是否曾在案發當晚一起喝酒,莊亦凡否認在場。

(中國時報)
--
培訓搜救犬 浮報公款6年 特搜員涉詐600萬

民間搜救犬隊協助辦案立功,官方搜救犬隊卻傳弊案!彰化地檢署查出南投縣竹山鎮消防署特種搜救隊中部分隊搜救犬小組辦公室周姓隊員,涉嫌與廠商勾結,6年間至少浮報600萬元犬隻飼養經費。周嫌否認犯行,昨天訊後10萬元交保,另4名涉案廠商被請回。

「須再比對出貨資料」
彰檢指出,消防署特搜中部分隊搜救犬小組共飼養10隻犬隻,經調查發現有4家寵物用品店、犬舍、五金行涉嫌開立不實飼料、藥劑等耗材發票或收據,供搜救犬小組周姓隊員向消防署詐領經費,自2011年迄2017年間,共計浮報詐領公款600萬元以上。
檢察官高如應前天指揮彰化縣調查站等單位,到搜救犬小組辦公室、廠商營業處等地搜索,查扣相關文件、帳冊、發票及收據等證物,並帶回搜犬小組周姓隊員及4名廠商訊問。
周嫌強調錢都是用在犬隻身上,並未中飽私囊。然檢方查出,周嫌負責該隊採購,每次採購向廠商索取2、3萬元的發票或單據,但實際採購數量與單據所開立的數量不符,例如,周嫌僅購買1包狗飼料900元,廠商卻可能開立20包共1萬8000元的單據,而周員採購品項除飼料外,還包括藥劑、營養品及項圈等。

檢方表示,該特搜隊10隻訓練犬,每年經費100多萬元、實報實銷,周嫌均以單據「報足報滿」,須再比對廠商進出貨資料與周嫌提報的單據是否吻合,以確認周嫌及廠商間是否有不法利益分配。
消防署特種搜救隊隊長梁國偉說,周員於2003年進入特搜隊,投入培訓搜救犬工作,培訓出許多通過國際認證的搜救犬,並把技術分享給其他搜救犬馴養單位,而全案已進入司法調查階段,該隊不便發表意見。

消防署特種搜救隊中部分隊搜救犬小組
目的:提升搜救犬馴養效能
搜救犬功能:於災害現場搜救人命;目前該小組10搜救犬均通過評測
編制:消防署特種搜救隊中部分隊搜救犬小組為任務編組,連周員在內有4人負責業務
搜救犬訓練場:設有基本及高級服從訓練設施、瓦礫堆訓練設施、原野災難區場地等組合式訓練設施,提供搜救犬進行各項協助救助、導引等搜救技能訓練
成立時間:2010/08/01
搜救犬數量:10隻

(蘋果日報)
--
培訓搜救犬 隊員涉浮報公款

消防署特種搜救隊中部分隊飼養搜救犬的周姓隊員,涉嫌與廠商勾結開不實發票,以購買飼料、營養品、藥劑等耗材發票或收據,向消防署詐領經費,自100迄106年約浮報詐領公款600萬元以上,彰化地檢署偵辦,周姓隊員昨詢後以10萬元交保,4家廠商負責人請回;但周姓隊員強調,錢都用在培訓搜救犬,未落入自己口袋。

彰化地檢署襄閱主任檢察官林漢強指出,搜救犬小組辦公室在南投竹山鎮,周姓隊員負責飼養、照顧、培訓,但卻被檢舉與彰化的寵物店、五金行勾結,開不實發票和收據核銷,涉嫌詐領公款。

彰化地檢署監控、蒐證,日前指揮調查站前往搜救犬辦公室和廠商營業處搜索,將相關人員帶回偵訊。

周姓隊員供稱,飼養、訓練需要的器材很多,能申報名目卻有限,且規定只能買「犬用」物品,但訓練過程需要有干擾性動物氣味培養搜救犬嗅覺,這些都不能報公帳,才與廠商有默契以不實收據核銷,但非進入自己口袋,只是發票不實。

消防署特種搜救隊長梁國偉說,全案已進入司法調查,不便發表關於案情事宜。

該隊指出,國內搜救犬培訓處於萌芽階段,卻能通過國際搜救犬組織(IRO)認證符合國際標準,周姓隊員扮演很關鍵角色,許多隊員無法置信,認為可能有誤會。

林漢強表示,偵查重點是有無把浮報公款放入私人口袋,此涉違反貪汙治罪條例,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但若用於公務,只是名目申報不實,罪刑較輕。

(聯合報)
--
合歡山觀星勝地 南投爭設國際暗空公園

合歡山擁有高海拔、低光害的絕佳觀星條件,為東南亞最佳觀星、賞銀河勝地之一,每年吸引成千上萬國內外「追星族」。

南投縣政府與清境觀光協會去年推動設置「暗空公園」,昨宣布於7月正式送件給國際暗空協會(IDA)審查,爭取合歡山成為國內第一個、亞洲第二個國際暗空公園,並舉辦星空季系列活動,帶領民眾深入南投境內杉林溪、清境、溪頭、日月潭及猴探井5大觀星區與星星浪漫邂逅,讓滿天星光成為觀光新亮點。

(自由時報)
--
訂房平台賣非法房源 將開罰

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前天邀觀光局、旅宿業者等相關單位開會,為遏止訂房平台販賣非法房源,會中拍板交通部觀光局將修正發展觀光條例,擬針對刊登非法房源的平台業者開罰,並要求在台灣成立分公司、納稅等,一改過去只罰非法旅宿業者。觀光局說,草案相關細節還要研議,將力拚立法院下會期送草案。

觀光局今年五月曾調查,全台非法民宿有六一二家,非法旅館六八四家,但業者認為不只這個數,希望觀光局三個月內下架訂房平台的非法房源。觀光局副局長陳淑慧說,將多管齊下、軟硬兼施解決問題,一周內提供全台合法旅宿名單給各大平台,以防部分平台推託不知道哪些才是合法業者。觀光局也將從網路撈出非法房源名單,提供給各大平台,一旦發現房源不合法,就要下架。

陳淑慧說,還將修法懲處訂房平台,國內法令對合法旅宿有嚴格要求,如消防安全、保險等規定,非法房源卻未達到這些要求,平台不能販賣沒有保障的東西,不能想賺錢卻不負責任,它是以資訊服務民眾,服務裡面不能處處是危機。

訂房平台Airbnb說,平台提供的是分享自己住所的閒置空間,並非非法房源。

(聯合報)
--
退燒?北宜花oBike 大減上千台

業者:評估市場需求 調度至新開發對象

oBike去年進軍台灣市場,但違停亂象引發民怨,部分縣市甚至出現「退燒潮」,北宜花oBike投放車輛總數至今大減上千台。台灣oBike公司表示,各縣市車輛數調整都有評估市場需求,全台車輛總數維持不變;車輛會調度至新開發的合作對象,未來擬陸續轉至雲林、苗栗等縣市公所或學校。

oBike公司指出,北市車輛數近期則因定期維修與支援外縣市,調度後從8000輛減為7000多輛;宜蘭先前投放1800輛,後來陸續調去其他縣市,現有1300輛;花蓮去年9月投放1400輛,目前大約1150輛。

花蓮原目標投放3000輛 調整至1150輛

據指出,早期給花蓮縣府營運計畫是以可能最大值、投放3000輛為目標,但後續評估花蓮幅員廣大、人口較少,最後僅投放1400多輛;近期再度檢視借用狀況也發現,觀光景點必須等假日才有人氣,讓oBike在偏遠地區使用量很低,花蓮才因此調整至1150輛。

oBike公司也表示,全台車輛總數從去年8月後就沒有再增減,宜蘭、台東及其他主打觀光的縣市鄉鎮都有碰上類似花蓮的情況,公司對全台使用率不高的地點也會持續觀察、調整車輛數。目前北市車輛數最多,使用率也較佳,其次是新北與高雄。

花縣府:許多民宿、飯店就有提供自行車

花蓮縣政府觀光處長彭偉族表示,花蓮oBike目前大部分集中在東華大學,數量減少可能因為花蓮在地許多民宿、飯店業者本身就有提供自行車給住客使用,或是早與自行車業者簽訂租賃合約。

花蓮翰品酒店總經理唐玉書說,翰品酒店提供近20台自行車給住客免費使用,也提供與oBike差不多等級的自行車;oBike在花蓮數量大減,可能與既有自行車業者競爭有關。

東華大學總務處表示,oBike在學校裡也有亂停、亂丟情形,6月27日將與業者討論租賃契約,並提醒儘快針對自行車毀損部分做修繕。

oBike業者在宜蘭仍投放1300多輛,許多民眾反映現在很少看到oBike了。宜蘭市公所指出,宜蘭oBike數量沒減少太多,「是分散到各地了,不是不見了」。

(聯合報)
--
又見商業間諜!南亞科技機密外洩 損失高達38億

南亞科技林姓前工程師,去年5月被大陸高薪挖角,竟帶著公司商業機密投靠,今被新北地檢署依違法營業秘密法起訴。

起訴指出,林姓工程師(約30歲)在南亞科技任職工程師近11年,主要負責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產品的研發,年薪約120萬元。去年3月,轉往大陸發展的許姓前主管勸他西進,並稱對方願支付350萬元挖角,但條件式必須提供DRAM的專業報告。

林男答應跳槽後,離職前先破解公司電腦的防火牆,用手機竊取公司多達11.5G的內部資料,離職後又向另一名李姓離職員工(另案偵辦,通緝中)索取南亞與美光共同研發的DRAM機密資料,並在去年9月某日於大陸某處開啟檔案和查看內容,導致南亞損失38億元,返台後隨即被約談。

偵訊時,林男將竊取機密資料責任全推給李男,辯稱自己是用電腦的USB孔充電,並強調公司電腦有資安管控,手機無法存取資料,矢口否認犯行,但檢方調查發現他先前並不會利用USB充電,加上其手機確實存有公司機密檔案,最後未採信其說詞。

(聯合報)
--
內賊洩密 南亞科損失38億

DRAM大廠南亞科前林姓資深工程師,去年跳槽大陸DRAM廠「合肥睿力集成電路」任職,卻涉嫌在離職前帶出南亞科內部檔案資料,並由前同事取得相關技術檔案,新北地檢署21日依違反營業祕密等罪嫌起訴林男。

起訴書指出,林男在南亞科技任職工程師近11年,主要負責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產品研發,南亞科前許姓主管先跳槽至睿力,遊說林投奔,並允諾爭取高薪,但得提出DRAM專題報告給睿力。

林男在重金引誘下決定離職,去年5月離職前涉嫌破解南亞科公司主機防火牆,以手機存取公司內部檔案資料;南亞科事後對林男電腦資安檢查,發現電腦系統防火牆被破,懷疑公司機密被竊,向檢調檢舉。

林離職後未完成報告,又向另名李姓離職員索取南亞與美光共同研發的DRAM機密資料,南亞科粗估損失38億元。

偵查時,林男辯稱南亞科對USB孔有資安管控,無法存取,只是用USB插孔充手機的電,30奈米DRAM產品檔案不是他竊取,是向李男要來的,否認犯行。

但檢方在林男手機查扣30奈米DRAM產品檔案,加上調查局鑑識報告,認定林男確有透過手機連上主機,認定林男侵入他人電腦設備並使用他人非法竊取的營業祕密,昨依妨害電腦使用、違反營業秘密罪嫌將他起訴:李男涉案部分另案偵辦且通緝中。

(中國時報)
--
保障勞權 未來各級法院將設勞動法庭

行政院院會今天通過「勞動事件法」,未來各級法院將設立勞動專業法庭或專股,優先遴選具有勞動法相關學識與經驗者,擔任勞動法庭法官。為減少勞工訴訟障礙,新法也將調整勞動事件的管轄法院,勞工可在勞務提供地的法院起訴,並降低勞工在訴訟中的裁判費。

目前勞資爭議鬧上法院時,透過民事訴訟進行,往往曠日費時,且勞工經常是弱勢一方。為讓勞動事件的處理合於專專業,法院另訂勞動事件法,盼迅速、妥適解決勞資糾紛,並符合實質公平。

勞動事件範圍,包含基於勞動關係產生的民事爭議、工會與會員間或工會會員間,因會員權利義務所產生的爭議、建教生與建教合作機構間,因建教合作關係產生的爭議,與因違反性別工作平等、就業歧視、職業災害、工會活動與爭議行為、競業禁止及其他因勞動關係產生的侵權行為爭議。

為減少勞工訴訟障礙,新法明定,勞工可在勞務提供地的法院起訴;勞工因其經濟上之弱勢地位,往往無力負擔訴訟費用而難以尋求訴訟救濟。新法規定,暫免徵收勞工及工會因確認僱傭關係或給付工資、退休金或資遣費涉訟的裁判費1/2。

此外,未來勞資訴訟時,也將合理減輕勞工舉證責任,規定雇主就其依法令應備置的文書,有提出義務等。

新法也設置勞動調解機制,勞動調解事件由勞動法庭法官1人,及法院依法指定適當的勞動調解委員2人,共同組成勞動調解委員會。勞動調解程序,由勞動調解委員會法官在勞動調解聲請之日起40天內,指定第一次調解期日及指揮程序的進行,並於3次期日內終結。

行政院長賴清德在院會中裁示,勞動事件法的制定是執行總統府司法改革國是會議決議。本案送請立法院審議後,請勞動部與司法院及立法院朝野各黨團溝通協調,早日完成立法程序。

(聯合報)
--
司改催生 專業法庭愈分愈細

有鑑社會案件多元化,分工愈來愈細,司法院10年來陸續建置專業法院及法庭,目前已有少年法院、智慧財產法院、行政法院,並有軍事、金融及工程等專庭,未來司法院將落實司改國是會議決議,增設商業法院、勞動法院及稅務法庭,讓審判更專業化。

國內司法審判訴訟原只有普通法院採三審三級或二審三級的的訴訟制度,各有地方法院、高等法院及最高法院,後為因應民眾與政府間官司訴訟繁多,陸續成立高等行政法院、最高行政法院,並在地院設行政訴訟法庭。

司法院也設置少年法院及智慧財產法院,審理各專業案件,至於普通法院部分,則在法院體系內切割出數個專業法庭,軍事審判法回歸普通法院後,法院設立軍事專庭,且為因應醫療爭訟案件也設置醫療專庭。

其他包括勞工、少年、家事及性侵害、交通,金融專業法庭及營造工程訴訟專庭,司法院未來也將在各法院設置稅務法庭,強化法官審理稅務案件專業能力,並研究採行稅務專家諮詢、稅務事件和解或調解等程序可行性。

司法院會陸續建置包括商業法院、勞動法院,其中商業法院,是為了專責審理例如公司法、企業併購法、證券交易法、金融控股公司法等案件,至於採二審或三審制?刑事、民事或行政案件,都將再由司法院研擬。

社會愈進步,司法分工也愈細,但以目前司法官人數及案件數來看,能否真正落實值得斟酌。

勞動法庭 小蝦米可抗大鯨魚

行政院會通過司法院所提勞動事件法草案,未來立法院三讀後,司法院表示,因應未來勞動事件訴訟的變革,硬體上將把原本設立在各法院的「勞工法庭」在新法實施後改為「勞動法庭」,除目前203位勞工訴訟專業法官,司法院也會陸續培訓專業法官,符合審判人力需求。

勞工法庭變身 培訓專人

台灣歷年多起重大勞工職場災害及關廠爭議,勞工因處於相對弱勢,在訴訟上得不到公平對待,為保障勞工權益,司法院建構勞動法庭並訂立勞動事件法草案,昨由行政院會銜正式送交立法院審議中,未來陷入生計困難的勞工,可免繳交擔保金聲請假扣押老闆資產。

至於「勞動調解委員會」部分,由於是由1位專家法官及勞方、資方事務專家共同組成,未來這個委員會如何運作,司法院將再邀各界專家進行討論,並對擔任勞動調解的專家法官進行教育訓練,加強溝通協調能力。

引進日德制 法官扮調人

勞動事件法草案規範,資方如惡意倒閉或資遣員工,提告的勞工如要聲請對老闆進行假扣 押資產,依現行民事訴訟法規定,須繳納大筆擔保金,未來如擔保金會對勞工生計產生重大影響時,法官可讓勞工不須提供擔保,就對資方假扣押。

勞工提訟後,法官如認為勞工有勝訴可能,且公司雇用沒有顯然的重大困難,法官可依勞工請求,定暫時狀態處分,命令該公司繼續雇用及給付薪水;有同一原因事實、共同利益的勞工,也可併案請求,讓官司紛爭可一起解決。

另將勞工與資方在訴訟地位、法律攻防武器上拉到「實質平等」的地位,讓小蝦米也能對抗大鯨魚。

同時,引進日本、德國制度,讓法官擔任調解委員,讓調解更易成功及具仲裁性,如果調解不成進入訴訟,也一次辯論終結,妥速審判。

工會代訴訟 裁判費減半

就裁判費部分,勞工可由工會代理訴訟或擔任輔佐人,費用上可少繳納一半的裁判費用,而如公司工資清冊、出勤紀錄等,法官可令資方提供,減輕勞工舉證責任。

但在此法未上路前,勞資及對行政機關裁量爭議不斷,工傷協會昨就開記者會為去年腦幹中風「過勞死」的貨車司機呂智偉的家人發聲,他們質疑勞動部職安署幾乎一面倒地相信公司的說法,兩次報告均不採納呂智偉家人證詞,導致家屬之後很可能無法獲得職災給付和雇主的賠償,立委陳學聖則要求職安署須將家屬證詞納入報告,但未獲回應。

訴訟期間 勞方照樣工作領薪水

行政院會通過勞動事件法草案,勞動部指出,未來法案通過後,當勞動部裁決資方為不當勞動行為,資方不服提告勞工時,訴訟期間勞方可回原公司就職,甚至可提供勞務地為訴訟法院,不用再遷就資方「以原就被」,解決弱勢勞方訴訟期的時間、金錢問題。

勞動部以美光晶圓科技公司勞資糾紛為例,美光解雇工會理事長馮澤源,雙方進行調解破局,勞動部判定美光構成不當勞動行為,解雇無效,美光可走救濟命令,於30天內對馮澤源提告,倘若美光敗訴,馮澤源除恢復原職外,訴訟期間的薪資美光需照給付,但訴訟期間,沒有薪資的勞工通常難以支撐。

但未來勞動事件法通過後,勞動部表示,依該法第46條規定,美光提告馮澤源期間,馮澤源可以裁決決定代替請求,回到原公司上班,不必擔心因為官司問題而沒有收入,直到判決出爐。

此外,勞動部指出,過去訴訟是「以原就被」,勞工要配合公司所在地法院,但未來可以勞務提供地為訴訟法院,減少兩地奔波。

文化大學法律系教授邱駿彥指出,勞資一旦對立過久,裂痕難以恢復,但過去勞資官司須依民事訴訟程序,時間較長,未來可加速解決勞資爭議,也更讓大眾清楚勞動事件和民事事件終究不同。

不過,邱駿彥提及,要求雙方各退一步的調解作法應調整,他舉例,現行基本工資時薪140元,倘若雇主只給120元,最後調解各退一步變130元,反讓雇主有恃無恐,認為不用遵守勞基法,走調解一途更有利,未來勞資雙方在法院調解時,務必避免此弊端。

b03a00_t_03_02.jpg (656×631)

新聞透視-扭轉勞資不平等 也應避免濫訴

司法院主管起草的《勞動事件法》草案,未來若能立法通過,對廣大經濟上弱勢的勞工,一旦面臨勞資爭議訴訟,除可減輕訴訟費用的負擔和舉證責任,扭轉法庭上勞資不平等;打官司也可以更簡便,迅速解決勞資爭議,但如何減少勞資爭議,打造健全工作環境,避免走上司法之途,行政機關責無旁貸。

隨著勞動意識抬頭,近年來,勞動行政機關受理勞資調解案,還是法院受理的勞工訴訟,都呈現逐年上升趨勢,但仍有不少勞工,視上法院為畏途,加上勞資雙方的不對等、訴訟曠日費時,導致勞方面臨資方在現有法律下顯得較不利。

例如,勞工工作地點與總公司不在同一地,就必須遷就資方,奔波打官司,而且打官司要繳裁判費;若要假扣押,也得繳納擔保金,這些都會形成勞工訴訟的障礙,更遑論訴訟中,若資方不願拿出工資清冊、出勤紀錄等資料,也會造成勞工舉證困難,所以這場仗被稱為小蝦米對抗大鯨魚,勝訴不易。

勞動事件法草案正是從勞工的立場為主要的考量。依草案內容,打官司地點不再受傳統「以原就被」原則,還規定資方有提出應備置的文書資料義務,減輕勞方舉證責任。

其他包括勞工聲請假扣押,要繳的擔保金,不可超過請求金額的1/10,還有勞工提出訴訟後,法官認為有勝訴可能,可依當事人聲請定出免供擔保金的暫時狀態處分。

更因為民事訴訟經常官司打到天荒地老,當事人兩鬢霜白,為求迅速解決勞資爭議,草案強化勞動調解;明確訂定調解及訴訟辯論次數,不全依賴費時的開庭辯論處理爭議,讓勞資雙方在短時間內都能得到合理答案。

勞動事件法的立法,對勞工最大的好處,就是排除訴訟上可能發生的障礙,並減輕經濟負擔。法界對此多表認同,認為這是民事訴訟法的程序特別法,立法良善,可視為司改的亮點,但顧慮的是,降低訴訟門檻後,能否避免胡亂興訟濫訴或浪費司法資源,反增加勞資訴訟對立,應是主管的行政機關該努力把關。

(中國時報)
--
製作電腦「惡意程式」窺人隱私 判刑4月

黃姓男子製作可駭入他人電腦的「木馬程式」販賣,由買家招攬懷疑伴侶不忠的民眾付費取得,被檢方起訴。一審時,黃被判刑2月,檢方上訴,台北地院今天二審宣判,依製作專供犯罪之電腦程式罪,判黃有期徒刑8月,減刑為4月,得易科罰金12萬元,犯罪所得13萬8000元沒收。可上訴

檢方指控,黃自2006年3月起,向大陸網友購買或下載取得「彩虹」、「黑洞」等有遠端遙控、螢幕擷取、鍵盤側錄功能的「木馬程式」,以「花指令」添加器及「加殼」、「脫殼」連結成單一程式,再以數千元陸續出售給許姓男子。

許將程式轉交給李姓女子,在網路上登廣告稱「專業網路徵信服務諮詢」、「帳(號)密(碼)破解服務」、「是否有解不開的心結?懷疑另一半劈腿卻無證據?破解各種信箱&網站密碼 遠端觀看對方視訊+螢幕」,如果客戶聯絡,即由許以1到3萬元代價到府交付軟體,並實際指導操作。

2006年10月,陳姓男子想入侵女朋友的電腦查看,向許購買程式使用,2006年12月,程姓男子先聯繫李女,後來反悔,許與李女不甘損失,在許男電腦植入「木馬程式」,被害人察覺有異,向刑事警察局報案,不過,被害人偵審中對程男、李女撤告,只有黃被審判。

法院審理時,黃認罪,一審被判刑4月,減刑為2月,檢察官認量刑太輕,提起上訴,二審認為,黃為圖私利,提供惡意程式供別人犯罪,危害資訊安全、社會治安,黃2007年10月審判中出境被通緝,今年1月才歸案,尚未被害人和解,撤銷改判。

(聯合報)

生活

水庫大進補 8天入帳2.5億噸

西南氣流挾雨 舒緩南部旱象

此次西南氣流挾帶的雨量,讓水庫有可觀進帳,大大舒緩南部水情。根據水利署統計,全台南北水庫從十三日至昨早七時止,八天來,總入流量已超過二.五億噸。

終結曾文水庫上游323天 單日無大雨困境

去年八月份起,曾文水庫集水區單日累積雨量就沒超過八十毫米,此次西南氣流發威,曾文水庫上游的單日累積雨量最高一六九.三毫米,終結台南連續三百二十三天無大雨的困境,對台南水情大進補。

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說,目前水庫進帳狀況確實大幅舒緩旱象,現階段仍以六月底前不進入三階限水為目標,且全台民生及產業用水維持兩個月無虞,一期稻作可順利收割。是否解除第一階段限水,將由今天的水利署旱災應變會議評估。

今會議決定 是否解除一階限水

此次鋒面中,曾文水庫上游最大降雨在十九日,南化水庫也在這天累積雨量一舉突破八十毫米,多達一百四十四.八毫米,水情大進補。

曾文從見底升到2成 南化也蓄水6成

端午節連續假期前,曾文水庫蓄水率一度低到僅有三%;因這波西南氣流,回升至二十%以上。南化水庫除了降雨,還多了甲仙攔河堰的越域引水,蓄水率已有六成左右。

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副局長簡振源表示,曾文、烏山頭水庫在這波降雨中,預估有近億立方米的入流量,但還是低於歷來同期的平均值,民眾仍須節約用水。

今起轉為典型夏季天氣 高溫炎熱

由於對流雲系發展旺盛,氣象局昨晚對十六縣市發布豪雨、大雨特報,雙北、基隆市和桃竹苗山區,雨勢不小。氣象達人彭啟明表示,有道滯留鋒面接近台灣西北部陸地,零星的對流雲系移入或和本地的海陸風環流產生交互作用,帶來短暫雨勢。

但從週五到週末,台灣天氣轉由太平洋高壓逐漸接手,明顯轉為典型的夏季天氣,高溫熱浪天氣重新登場,午後也會有雷陣雨發生機會,民眾要有長期對抗高溫的心理準備。

(自由時報)
--
喝珍奶掀波 禁用塑膠吸管明年7月如期上路

環保署預告明年七月起,八千家內用場所禁止提供一次性使用的塑膠吸管,原是限塑美事,卻意外引發怎麼「喝珍奶」爭議,連蔡總統也關心。環保署昨天明確表示,禁止內用飲品提供塑膠吸管的政策不變,但會加強與社會溝通,也會做好替代產品的衛生安全規範。

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昨天說,限塑政策會依照既定時程進行,目前擬禁用一次性使用的塑膠吸管是針對內用,會在意珍奶沒辦法喝的大多是外帶,他認為,限塑政策不應因此打退堂鼓,環保也不應該倒退走,環保署會加強與外界的溝通。

詹順貴表示,整體限塑政策很清楚,有遇到困難應該去面對並且解決,包括企業也應該做出努力,不能因為少數人的不方便,讓整個地球被塑膠淹沒。

詹順貴說,目前草案進入預告期,接下來還有公聽會,替代的不銹鋼吸管、竹吸管、玻璃吸管,未來也會與清洗業者以及衛福部討論,訂出清洗的品質規範標準。他強調,這一步不啟動,後面限塑政策沒辦法走下去。

「源頭減量才正確、減塑政策不能退。」綠色和平等環團昨也召開記者會,認為不論是吸管或者塑膠袋等一次性使用的塑膠產品禁用,全世界都在做,環保署所提出的時程,是和公民團體討論的結果,政府不應該退縮,甚至認為應該加速實施。

環團表示,塑膠垃圾一直是海洋垃圾的大宗,要努力解決這問題,不要把這些問題留給下一代,目標二○三○年全面禁用一次性塑膠使用,有好多業者都開始支持這樣政策,請民眾從生活中改變。

海洋科技博物館主任陳麗淑表示,每年有一二七○萬公噸塑膠垃圾流入海洋,對海洋生物造成危害,海科館在環境教育的第一線,也在館內推動減塑減廢行動。

(聯合報)

國際

老婆女兒都不挺 川普政策大轉彎 禁拆散移民家庭

美國總統川普上月開始對非法移民實施「零容忍」政策以來,數千名非法移民的未成年子女被迫和父母分隔兩地,這讓第一夫人瑪蓮妮亞也看不下去。終於,川普前天突然發布行政命令,要求不得拆散越境到美國的移民家庭。川普罕見做出讓步,美聯社指,「川普家人顯然在他的轉向上起了作用。」

美國司法部長塞森(Jeff Sessions)上月7日宣布,司法部將開始起訴、或至少嘗試起訴「每一名」非法從墨西哥入境美國的人,對非法移民實施「零容忍」政策。塞森指出,「如果你挾帶小孩入境,那麼我們會起訴你,而那個小孩將與你分開。……如果你不想要和你的小孩分開,那就不要帶他們非法入境。」

第一夫人罕見發言
零容忍政策實施後,孩童被迫離開父母的揪心畫面不斷引發議論,美國政府被批評「殘忍」、「不人道」。引人側目的是,平時不對公共政策發表評論的瑪蓮妮亞,竟然也在周日透過發言人表示,美國除了需要一個遵守法律的政府,也需要一個「用心治理」的政府。瑪蓮妮亞還直白地說,她「討厭看到小孩和家人被拆散」。
就在瑪蓮妮亞發言後第3天,川普就突然簽署行政命令,要求不得拆散非法移民家庭,並加速移民案件審理程序。川普表示,「我們將有非常強而有力的邊境管制,但我們將讓家人團聚在一起。」幾個小時後,川普在共和黨一場期中選舉的造勢大會中重申,「我們將讓家人團聚在一起,而邊境管制將和過去一樣嚴格。」
白宮官員表示,瑪蓮妮亞已向川普表明,她覺得川普應極盡所能幫助移民家庭團聚在一起。川普簽署行政命令後,原本對移民政策有疑慮的川普女兒伊凡卡也在推特上留言: 「謝謝你在終結家人分離上做出關鍵性的行動。」《紐約時報》記者哈伯曼周二在推特上說,川普曾自爆伊凡卡過問他:「爹地,我們在做什麼啊?」

可能引發法律問題
不過,川普的零容忍政策並沒有大幅改變,仍然打算以起訴方式嚇阻非法移民入境,只是不會再強制把非法移民的父母和未成年子女分開。川普政府拆散非法移民家庭作法,被認為意在讓帶著子女非法移民的人士卻步。不過川普前天簽署的行政命令提及,如果親子一同羈押可能危及兒童福祉,國土安全部仍不應將家人一併拘留。
據規定,非法移民的未成年子女被另行拘留時間不得超過20天,接下來必須安置。如今未成年子女若和父母一同拘留,恐引發其他問題。目前未知當未成年子女達到20天拘留期限時,是否仍將被迫與父母分離。美聯社指出,川普此舉可能引發法律問題。

美國拆散家庭暗黑歷史
販賣奴隸:美國廢除奴隸制度前,蓄奴主人可任意把奴隸生的小孩賣給別人
歧視原住民:美軍1890年在傷膝河大屠殺(Wounded Knee Massacre)中殺害了150名原住民,當局之後要求原住民把小孩送到政府或教會設立的寄宿學校,讓他們學習白人的習俗和歷史
歧視窮人:20世紀初期,有人主張貧窮父母可能有心理問題,部分州政府會把貧窮人家的小孩強制送到孤兒院
強制驅離:1929年至1933年經濟大恐慌時,加州和德州當局認為墨西哥裔移民造成經濟蕭條,遂展開大規模驅趕。部分父母藏匿小孩,但自此無法重逢

逼服精神科藥物 收容中心爆虐童

維吉尼亞州仙龍道少年中心傳出對收容青少年拳打腳踢。美聯社
川普政府的「零容忍」政策拆散移民家庭,導致孩童被迫與父母分離,被強制收容在如狗籠的鐵籠內,際遇讓人鼻酸。德州當地媒體《德州論壇報》與《爆料網》(Reveal)更進一步揭露恐怖內幕,稱德州收容中心為阻止哭鬧,強迫孩童服用沒必要的精神科藥物。造成孩童出現昏昏欲睡、無精打采、肥胖甚至喪失行動力等後遺症。

扒光上銬關禁閉室
報導引述洛杉磯「人權暨憲法捍衛中心」4月遞出的訴狀指出,被強制送到德州希羅治療中心的無證孩童,幾乎都服用治療憂鬱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藥物,但院方既未事先取得孩童父母同意或法院授權,也不針對孩童狀況對症下藥,據說有些小孩一天服用多達18顆藥丸。中心告訴小孩,若服藥,就可見到父母;若拒服,就得繼續被關。手無縛雞之力的孩童只能任人擺布。
除強逼服用精神科藥物,收容中心對兒童不聞不問、虐待、暴力相向的傳聞也不勝枚舉。在維吉尼亞州仙龍道少年管束中心,被強制託管的青少年(最小才14歲)控訴,稱他們動不動就挨打,被獄警罵三字經,還三不五時被關入單人禁閉室,全身被扒得精光、雙手銬上手銬,瑟簌地蜷縮在不見天日的牢房內。一名15歲宏都拉斯男孩稱上半身曾被繩子綁死,動彈不得地坐在椅子上,頭上還罩了袋子,儘管袋上有洞,仍覺得窒息。
在仙龍道中心的青少年多半是獨自偷渡入美,無家人陪伴。由於移民局懷疑他們跟幫派掛鉤,不適合安置在管束程度較低的收容所,所以將他們送進仙龍道中心。移民才逃離苦難家鄉,卻又掉入另一個折磨。《爆料網》指出,仙龍道中心去年獲得420萬美元(約1.27億元台幣)聯邦補助,但似乎只顧著拿錢,未善盡照顧之責。

幫川普政策護航 官員用餐被嗆聲

美國國土安全部長尼爾森(Kirstjen Nielsen)周一在白宮記者會,護航川普政府強行拆散非法移民家庭的惡行,周二晚間她在白宮附近的墨西哥餐廳和人吃晚餐談公事時,遭10多名抗議民眾包圍怒斥:「不要臉!」、「停止拆散家庭!」,尼爾森最後匆匆結帳走人。
一名男子嗆尼爾森:「妳共謀拆散上萬名非法移民兒童的家庭,怎麼有臉來墨西哥餐廳吃飯?」另名抗議民眾高喊:「如果孩子們不能安心吃飯,妳也不能!」還有人拿出手機播放跟父母失散的非法移民兒童哭聲:「妳到底有沒有聽到孩子們在哭泣?」
餐廳裡其他客人聽到抗議民眾的控訴全都拍手叫好,尼爾森10分鐘後匆匆結帳離開。她周一在記者會上宣稱,川普政府只是遵循前朝作法,把身陷險境的孩子們從違法入境的大人身邊帶走,「我們是在保護孩子,不是把他們當成用來嚇阻非法移民湧入美國的棋子。」她甚至睜眼說瞎話,稱被迫和父母分離的非法移民兒童全都獲得妥善照顧,多名氣憤的在野黨國會議員聯手施壓要她辭職下台。

(蘋果日報)
--
移民政策拆散家庭 川普急喊停

各界施壓 連妻女都反對

美國總統川普對非法移民祭出「零容忍」政策造成非法越境的兒童被迫與父母分離,因而受到嚴厲抨擊,就連第一夫人與女兒都呼籲他改弦易轍,在政界、宗教界及外國領袖龐大壓力下,川普廿日終於讓步,以簽署行政命令方式暫停強制在美國與墨西哥邊境非法入境被捕之家長與孩童分開的作法,此舉形同川普打臉自己,因為他日前還說,沒有權力透過行政命令停止這種作法。

川普廿日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簽署這項行政命令,「我認為這是一道非常重要的行政命令,攸關既讓一家團聚又同時確保我們維持強而有力的邊境。」不過川普宣稱,這不是退縮,「邊境依舊穩固」,「我不喜歡一家人被拆散的景象或者感覺」。

零容忍政策並未因行政命令中止

這項行政命令並未中止刑事起訴所有非法入境成人的「零容忍」政策,而是停止目前拘禁父母,將其子女另外安置在收容中心的作法,使非法移民在其案件審理期間不至於骨肉分離,非法移民家庭也會列為優先處理;總統也指示國防部尋找或者興建可收容非法移民家庭的設施。

不過,這道命令並未提到如何處理已經被迫與爸媽分開的兩千三百多名非法移民孩童。

「零容忍」政策自五月實施以來,孩童被安置在有如牢籠的收容中心畫面引發龐大批評聲浪,至今已經演變成對川普和國會共和黨人的政治危機,川普逆轉此政策前一天,共和黨議員與川普會面,表達擔心此政策會毀了期中選舉選情。

消息人士透露,這道行政命令是廿日一早川普在白宮與國土安全部長尼爾森、司法部長塞森斯的幕僚長緊急會商的結果。第一夫人梅蘭妮亞也在幕後著力不少,這幾天數度與川普私下談論此事,力促他不論是透過立法或者逕自行動,盡其所能停止拆散家庭;長女伊凡卡夫婦也私下表示這種作法錯了,要父親盡快解決這場政治危機。

不過,由於非法移民案件審理曠日廢時,當局有意無限期拘留孩童與父母,恐違反「佛羅雷斯和解案」(Flores settlement)協議。一九九七年達成的這項協議限制政府拘留無父母陪伴之入境孩童不得超過二十天,二○一五年加州中區聯邦法官朱美瑜(Dolly M. Gee)判決,即使有父母陪伴之孩童同樣受此拘留期限保護。司法部奉川普指示數日內將向該區法院提出修訂此協議,不過法律專家認為法院不會同意修改。

(自由時報)
--
川普髮夾彎…還非法移民「天倫樂」?

迫於同黨議員與社會輿論壓力,美國川普政府拆散偷渡移民家庭、將成人和幼童分開拘禁的政策大轉彎。川普總統廿日簽署行政命令,停止非法移民親子分離做法。不過此命令並未鬆動「零容忍」政策,川普政府將繼續拘捕非法入境的無證外國人,但採取家庭成員一起關押的模式。

川普簽署命令時說,美國仍將在邊境強勢執法,不過「我不喜歡家庭被強迫分離的景象和感受」。川普在副總統潘斯、國土安全部部長尼爾森陪同下簽署行政令,他回覆現場記者提問時說,有惻隱之心的人沒人願意看到家庭拆散、骨肉分離。

不過,川普的命令表明將在偷渡家庭接受移民法審訊期間,「無限期」監禁他們。但聯邦法院一九九七年一項命令,禁止偷渡家庭未滿十八歲孩童被監禁超過廿天,即使有父母陪伴。司法部長塞辛斯的顧問說,他們將依照總統命令向法院尋求解決之道。

另外,自司法部四月六日發出「西南邊界零容忍政策」以來,約有兩千三百名孩童被強制與偷渡入境的父母分開,這些孩童是維持現況等待他們的親人完成法律程序後才團聚,還是立刻讓他們和家長一起關押,相關官員表示他們還在等待白宮指示。

川普的命令還明確表示,除非國會採取行動,任何非法入境者都將被罰款或監禁。命令中指示司法部長,涉及家庭成員的邊境拘捕案應優先審理。川普要求國會盡快通過立法,將邊境築牆經費、幼年就偷渡進入美國的「夢想生」問題一併解決。

川普將偷渡移民親子分開拘禁的做法遭到人權、宗教團體批評,認為有違美國人道基本價值觀。國會參院少數黨領袖舒默代表民主黨向川普請命,他說,總統把這個人道危機歸責民主黨,事實是,總統一人就能終止「零容忍」政策,改變這些被拆散移民家庭的命運。

妻女循循善誘 讓川普軟化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白宮官員透露,第一夫人梅蘭妮亞過去幾天一直以低調方式設法說服川普總統,不要讓偷渡入境的無證移民家庭在邊界地區骨肉分離。

官員指出,梅蘭妮亞多次要求川普,希望他動用職權,不要再讓偷渡入境的孩童被迫離開父母身邊。梅蘭妮亞提議應該透過立法迅速解決問題,但也建議川普應該自己出手,命令拆散家庭的措施立即終止。

川普果然在廿日簽署命令,這個舉動推翻他之前表示無權阻止無證移民家庭拆散的說法。川普在白宮對媒體表示:「我太太對這件事有強烈意見。我想,只要是有惻隱之心的人,都會對這個問題有著強烈意見。我們並不想要看到家庭被拆散。」

除了來自妻子的壓力,川普還面臨民主、共和兩黨人士的反對。媒體播出越來越多孩童哭著找爸媽的畫面與故事,要求川普終止這種作法的輿論排山倒海而來。

CNN說,川普原本想將壓力導向國會,要國會盡快通過法案,包裹解決邊境築牆經費和如何處理無證移民等問題。但他這兩天發現法案在國會可能無法迅速過關,他也難以繼續以這個問題施壓國會,因為此事已成為他自己的政治危機,必須設法解套。

川普十九日晚間在國會山莊與多位共和黨眾議員見面,討論移民改革問題時,川普透露,他的長女伊凡卡看到媒體播放的拘留中心孩童畫面,感到非常難過。

川普說,伊凡卡曾對他說:「我們可不可以做點什麼,讓這種狀況不要再出現?」

自視為「為善力量」的伊凡卡連續多天保持沉默,直到川普簽署行政命令讓無證移民的全家人在一起後,才發表推文感謝父親「終止在我國邊界的家庭分離」,並呼籲國會「找出符合我們共通價值的長遠解決方式」。

(聯合報)
--
川普讓步 非法移民親子關一起

美國對非法移民採「零容忍」政策,強行拆散從美墨邊界非法入境的移民父母和子女,招致各界撻伐。川普總統20日終於讓步,簽署行政命令,讓非法入境的成人與未成年子女一起拘留,而非將子女另行安置,希望能為爭議畫下句點。熟知內情的人士指出,川普政策髮夾彎,第一夫人梅蘭妮亞和千金伊凡卡是幕後推手。

川普在白宮簽署命令時說,將繼續實施「零容忍」政策,但他不喜歡看到家庭被拆散的場面,「保障國家安全的同時要有同情心」,儘管做法改變,但邊境執法力道相同,甚或更強。

當天稍早,川普在白宮會見國會參眾兩院議員時表示,美國在移民問題上面臨兩難。他說:「如果你太軟弱,就會有大量的非法移民湧入;如果你太強硬,就會被批評說沒有同情心。」

川普隨後在明尼蘇達州為共和黨期中選舉造勢,再為打擊非法移民辯護,並炮轟民主黨將非法移民的利益置於美國民眾之上。

川普先前怪罪民主黨人未與共和黨在移民政策合作,辯稱他別無選擇,「依法」須拆散家庭,只有國會修法才能改變政策,不能只靠一紙行政命令。如今他狠狠打了自己的臉,且被視為他執政17個月來,最重大政策逆轉。

非法移民爭議爆發以來,伊凡卡一直沒有公開表態,她20日透過「推特」發文,感謝總統採取行動,讓非法移民毋須再承受骨肉分離之苦。

熟知內情的人士指出,川普態度逆轉,關鍵在梅蘭妮亞和伊凡卡力勸。共和黨眾議員柯林斯表示,川普告訴他們,伊凡卡鼓勵他解決危機。《紐約時報》記者推文稱川普引述伊凡卡的話說:「爹地,我們這是在做什麼?」

川普的「零容忍」政策自5月實施以來,造成超過2300名兒童被迫與家人分離,連日來媒體播出小孩哭喊找爸媽的聲音與畫面,震撼美國社會。

美執法零容忍 非法入境照抓

迫於國內外輿論壓力,美國總統川普20日發布行政命令,停止在邊境拆散移民家庭的爭議措施。儘管如此,川普的行政命令顯示,遭拘留的非法移民在其他方面的處境恐怕會更加艱困。

新的行政命令顯示,川普政府打擊非法入境的「零容忍」政策大方向不變,將繼續拘捕非法入境的外國人。任何跨境被逮的成人,即使尋求庇護,仍會被拘留且依非法入境罪嫌送辦。

新命令讓非法跨境的孩童不再與家人分離,但他們將被交由國土安全部一起拘留,而不是像先前由司法部、衛生及公共服務部負責。拘留時間長短取決於庭審時日,以及移民申請案的審查時間,加起來可能費時數月甚至數年之久。川普政府將尋求修改「無論有沒有父母陪同,安置兒童期限不能超過20天」的規定。

新命令其他要點還有:在可行範圍內,移民家庭相關案件將優先處理;美國防部奉令提供任何可用的設施以安置非法移民,並在必要時為他們新建設施。

川普政府拆散非法移民家庭的作法,連日來飽受批評。有報導指出,美國政府資助的青少年收容中心強迫移民兒童服用多種精神藥物,來緩解他們遭拘留後產生的心理創傷。有些兒童因為被迫和父母分開導致心理受創。

根據洛杉磯司法倡議機構「人權和憲法中心」提出的訴訟,德州希羅治療中心等設施的孩童,幾乎確定都有服用這些藥物,而且中心都未經他們父母同意,也不管他們狀況為何。

訴狀顯示,同時服用多種精神藥物可能造成孩童嚴重傷害。應該監督藥物使用,符合實際治療需求,避免把藥物當成「化學拘束衣」。

(中國時報)
--
川普政策急轉彎 移民家庭仍難團圓

川普移民政策又轉彎,川普20日簽署行政命令,允許偷渡來美的移民家庭孩童和父母團聚!但《BBC》指出,若川普未能修改未成年移民僅可被羈押20天的福羅爾斯案判例,移民家庭仍難團圓。川普為施行「零容忍」移民政策,對非法入境美國的成人以刑事起訴,至今已有逾2千名孩童被迫與父母分離。近日非法移民拘留所照片曝光,引起輿論撻伐,川普不得不低頭。

根據《衛報》報導,川普在簽署記者會表示,他因孩童與父母分離的照片而動搖,他不喜歡看到骨肉分離的場景,這項重要的行政命令能改變現狀。然而川普也重申,在確保移民孩童不會和父母分離的同時,也必須保證強力、嚴密的邊界安全。

根據川普簽署的行命令,非法移民孩童將不得與父母分離,親子將被一同拘留在國土安全部,而不是由先前的司法部、衛生及公共服務部負責;移民家庭拘留的時間長短,將取決於非法入境指控的審判時間,以及移民申請案的審查時間;可行範圍內,將優先處理移民相關案件;要求修改孩童滯留天數限制的福羅爾斯案判例;任何跨境成人都將被逮捕。

《BBC》分析指出,該行政命令並沒有明定執行時間,也沒有說明將如何處理已經被迫和父母分離的2千多名孩童。另外,如果川普未能成功修改未成年移民僅可被羈押20天的福羅爾斯案判例,這紙行政命令形同廢紙,因為移民父母的案件審理費時數月或數年,但法律規定滯留孩童不能超過20天,屆時孩童將被遣送回國。

《BBC》分析也指出,川普移民政策髮夾彎的原因,除了迫於輿論壓力,還有即將來臨的國會期中選舉。

(台灣醒報)
--
美巡航東海 遭中國雷射攻擊

美國「航空週刊和太空科技」(AW&ST)十九日揭露,美軍飛行員今年已在東海遭到超過二十次可能導致失明的雷射攻擊,這些攻擊是由中國民眾所為,使用非致命雷射。而且今年五月美國國防部也曾指控中國軍方使用雷射武器,照射美軍於東非國家吉布地(Djibouti)基地的飛行人員。

美軍印太司令部證實,東海的雷射攻擊部分來自岸邊,部分來自漁船,還不清楚岸邊攻擊的確切地點。但報導暗示這是中國漁民所為,宣稱中國當局訓練及補助漁民,作為中國的「海上民兵」,這些漁船隊伍經常駛進中國聲索主權海域,打擾其他國家漁民及海警,作為中國軍方耳目。

報導說,中國「海上民兵」以雷射指向低空飛行的美軍飛機。這些雷射裝置日益精密,意味中國當局支持這些攻擊,更何況普通漁船在沒有雷達指引下,難以分辦軍機及民機。

中國被控發展及行銷雷射武器,包括BBQ-905型雷射眩目器、WJG-2002型雷射槍和PY132A型致盲雷射武器。這些武器被禁止在戰時使用,否則視為違反國際法。中國已簽署「致盲雷射武器協議」,但該協議允許雷射的其他應用。

為此,美軍正加緊採購反雷射護目鏡以作因應。目前尚不清楚美國將對中國採取何種直接反制措施。

今年五月,五角大廈曾針對吉布地發佈飛航公告(NOTAM),警告美軍飛行員留意「未授權的雷射活動」。美國指控中國對吉布地美軍營地運輸機發射軍用級雷射,導致兩人輕傷,據信雷射來源非常靠近當地的中國首座海外軍事基地但中國否認上述指控。

專家:美日台恐如法炮製

「國際評估暨戰略中心(IASC)」資深研究員費學禮分析,雷射眩目器是一種攻擊飛機和船隻的非致命方式,中國使用這種武器旨在驅趕美軍飛機和船隻;若中國繼續使用雷射武器,可能導致美國、日本及台灣等國家軍方採取相同方式作出回應,恐引發地區緊張局勢升級。

(自由時報)
--
提前3分鐘買午餐 日公務員被扣薪

日本神戶市一名主管自來水的「水道局」公務員,自二○一七年九月至今年四月間,被發現共二十六次在中午休息時間開始前約三分鐘,就先離開座位去買便當,遭扣除一半日薪做為懲處。該局還特地為此召開記者會,高階官員對此「深表遺憾」並鞠躬道歉。此事引發外界議論,日本網友表示,「這是在搞笑嗎?所以我們連上廁所都不行?」

據報導,該局午休時間自中午十二時至下午一時,該名六十四歲男性公務員在七個月間,每月「平均開溜」約三.七次,去附近小吃店訂便當。該局表示,此舉違反要求公務員「專心工作」的相關法令。受懲處的該名公務員則辯稱,他是「為了轉換心情」。該名公務員的上司向窗外看時,發現他走進附近賣外帶餐點的小吃店,人事管理單位隨即開始統計他離開座位的時間。

此事在日本社群媒體上引發熱議,有網友說,這完全是愚蠢之舉,「瘋了」,若離開座位去抽菸怎麼辦?也有網友推文說,三分鐘和上洗手間、抽菸、喝茶、打屁休息一下差不多,「真難賺啊」。還有網友揶揄,開道歉記者會的人事與場地費用,可能比公務員開溜三分鐘造成的損失更大。

英國「衛報」報導,本案令人懷疑日本是否真的有心解決工作與生活失衡的嚴重問題。根據日本二○一六年首度針對過勞死問題發佈的白皮書,日本上班族每五人就有一人有過勞死的風險。一五年,日本廣告巨擘「電通公司」廿四歲女職員高橋茉莉,一個月被迫加班逾一百小時(包括週末)後自殺,激起日本國內檢討經常要求上班族超時工作,藉此對企業展現奉獻、忠誠的職場文化。為因應上班族過勞死案例攀升,日本眾議院甫於五月通過每月加班時數不得超過一百小時的法案。

本案並非神戶市公所公務員因擅離職守被懲處的首例。一名任職環境局的男性公務員,被發現在上班時間到親戚工作的店裡買便當,六個月共九十二次,曠職約五十五個小時,平均每次三十五分鐘,直到該名男子在路上被大卡車撞到骨折重傷,才東窗事發。

(自由時報)
--
日本公務員提早3分鐘買午餐 遭扣日薪一半

日本一名公務員因為在午休前多次提早離開座位,招致訓斥和扣薪─只因提前大約3分鐘去買午餐。

市府發言人表示,這名在神戶市水道局工作的職員7個月內,在規定的午休時間提早外出26次。

發言人告訴法新社:「午休時間是從中午12時至下午1時,他在午休前提早離開座位。」

這名64歲的職員被扣日薪一半作為懲戒,高層還召開記者會向大眾道歉。

一名水道局官員深深鞠躬致歉,並向媒體說:「發生這樣的不當行為,令人深感遺憾,我們相當抱歉。」

水道局指出,這名員工違反公職法,公職法要求公務員必須專心工作。

這則新聞在日本社群媒體上引起熱烈討論,許多人幫這名職員說話。有人發推文說:「這簡直太瘋狂了,離開座位抽菸又該怎麼說?」

另一人則說:「這是在搞笑嗎?這是不是代表我們連廁所都不能去?」

今年2月神戶市一名公務員因為多次在工作時間外出買便當,遭停職一個月。神戶市政府指出,這名公務員6個月中總共曠職55個小時。

(中央社)
--
生了! 紐西蘭總理喜獲千金

紐西蘭總理阿爾登去年十月以第二大黨「勞工黨」女黨魁之姿,成為紐國史上第三位女總理後,除了上任年齡與該國歷來最年輕總理斯塔福德(Edward Stafford)一八五六年上台時相同之外,她今年一月閃電宣告未婚懷孕,更讓紐國民眾首次經歷最高行政首長請休有薪產假的話題。阿爾登和另一半蓋福德(Clarke Gayford)始終未透露胎兒性別,直到廿一日透過個人影音分享網站「Instagram」宣布喜獲千金,與全民分享下午四時四十五分於奧克蘭市醫院產下重達三.三一公斤女嬰的好消息。代行其職務的副總理皮特斯、紐國第二位女總理克拉克、反對黨「國家黨」領袖布里奇斯(Simon Bridges),以及鄰國澳洲總理滕博爾等人紛紛道喜。以「第一位在位女總理所生之子」自居的巴基斯坦已故總理布托之女巴克塔瓦(Bakhtawar Bhutto Zardari),也不忘代母獻上祝福。布托於二〇〇七年遇刺身亡,為全球首位在任期間生產的女總理,一九九〇年冒著被推翻風險產下巴克塔瓦,產後隔天旋即返回工作崗位,同年卻被控貪污而遭罷黜,直至九三至九六年二度上台。

(自由時報)
--
紐總理產女 任內分娩女領袖 命運大不同

紐西蘭總理亞登廿一日順利產下一名女嬰,成為該國首位任內分娩的總理、全球第二名於在任期間分娩的國家領袖。

廿八年前,時任巴基斯坦總理的布托產女,成為全球首位在任上分娩的國家領導人。倘若她未遭暗殺身亡,六月廿一日將滿六十五歲。法新社比較了兩人命運的天差地別。

卅八歲的亞登是紐西蘭史上最年輕的總理,伴侶蓋福德是電視台釣魚節目主持人。亞登笑稱,蓋福德將負責在家帶小孩。

從亞登一月宣布有喜到分娩,可用「舉國同歡」來形容紐西蘭對「第一嬰兒」降臨的反應,在野黨領袖也獻上祝福。

做為穆斯林國家首位民選女性領導人的布托,與亞登的際遇簡直是天壤之別。直到布托在一九九○年元月廿五日產女前,幾乎沒有人知道她有孕在身。當時的新聞部長賈巴最近告訴BBC,包括整個內閣都被蒙在鼓裡。

亞登將享有六星期的產假,期間政務由副手彼得斯全權代理。布托則是擔心被推翻,秘密前往喀拉蚩的醫院進行剖腹產,隔天就上班。

布托當時寫道:「後來我才曉得,自己是有史以來首位在任上分娩的國家領袖。對於年輕女性而言,這是意義重大的時刻,證明女性即使位居層峰,仍有餘裕產子。」

不過,與軍方和總統關係緊張的布托,在八個月後遭到總統援引憲法解職,成立臨時政府。布托後來東山再起,一九九三年至九六年再度出任總理。二○○七年布托以在野黨主席身分參加總統大選前的造勢活動時遭暗殺身亡,得年五十四歲。

恭喜! 紐西蘭總理產下女娃 重3310公克

紐西蘭總理總理阿爾登(Jacinda Ardern)21日產下第一個寶寶,女嬰重3310公克。

37歲的阿爾登是巴基斯坦前總理布托(Benazir Bhutto)之後,全球第二位在任期內產子的領袖。她20日上午住進奧克蘭醫院,比預產期晚四天。

阿爾登表示將請假六周,這段期間政事將交給副總理皮特斯(Winston Peters)。

紐西蘭在1893年成為全球第一個賦予女性投票權的國家。阿爾登去年8月成為紐國史上第三位女總理。

(聯合報)
--
以色列第一夫人涉詐欺、背信 公帑私用遭起訴

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的妻子莎拉21日被檢方起訴,罪名是詐欺及背信,她被控不當使用國家基金,將公帑用於私人用途,例如在自家辦外燴,不當挪用的金額約10萬美元(約台幣304萬元)。

(聯合報)
--
3百萬只能買1盒蛋 委國「貧民百萬富翁」滿街跑

委內瑞拉近幾年來飽受經濟衰退所苦,政府無能衍生出物資短缺、醫療崩壞及惡性通膨等問題,民眾如今想上街買菜,都要帶著厚厚一疊鈔票,不過1盒要價300萬玻利瓦爾(Bolivar)的蛋,1周內可能還會連漲3次,讓許多人大嘆他們已不是為了生活,而是為生存奮鬥,通膨的結果也讓委內瑞拉成為滿是「貧民百萬富翁」的國度。

委國過去靠著石油出口,成為南美洲富甲一方的國家,但油價回跌時政府沒有應對政策,全國經濟生產力因此下滑,根據統計,委內瑞拉全國有百分之87的人生活在貧窮之中;國會公布的資料也顯示,委國物資在短短1年內上漲了250倍,不少人開始棄養寵物,因為買不起飼料,還有人直接把小額鈔票製成「真鈔包包」販售。

由於玻利瓦爾一文不值,黑市流動的美元價格連帶飆漲,許多家庭必須仰賴外地工作的家人定期匯款,才能勉強維持生計;經濟學家將罪魁禍首指向總統馬杜洛(Nicolas Maduro),他不斷把經濟問題歸咎於反對派及國外政權阻撓,3月時還異想天開推出新貨幣,要把現行貨幣直接去掉3個0,但因沒錢印新鈔加上銀行制度問題,換鈔作業延後到8月才會上路。

換新鈔是否就能拯救委內瑞拉,許多專家抱持悲觀態度,甚至認為新鈔一發行,不到幾個月變得和現行貨幣一樣沒價值,當前首要政策應是改革政府,不過馬杜洛在5月的總統選舉中,仍以近7成得票率當選,預計他還會繼續執政至2025年,委國人民的苦難日子恐怕仍看不到終點。

(聯合報)
--
報復!歐盟、印度提高美進口產品關稅

全球貿易大戰一觸即發,繼美國、大陸相互課徵高關稅後,歐盟執委會周三表示,將從周五起針對一系列美國產品徵收百分之廿五的進口關稅,以回應美國六月初開始對歐盟鋼鋁產品徵收關稅。印度也加入戰局,宣布決定提高一系列美國進口產品的關稅作為報復。

歐盟執委會宣布,將正式實施一項法律對價值廿八億歐元(卅二億美元)的美國產品徵收關稅,包括鋼鋁產品、農產品、波本酒、牛仔褲和摩托車。此舉讓歐盟與美國的貿易爭端,升級成全面貿易戰的風險加劇,特別是如果川普兌現對歐盟汽車業開徵關稅的威脅。

「我們不希望發生這種情況,」歐盟貿易執委馬姆斯壯在聲明中表示,並稱美國單邊和沒有理由的決定,讓歐盟別無選擇。她稱歐盟採取了對等的回應,且符合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並稱如果美取消對歐盟的鋼鋁關稅,這些關稅也將撤銷。目前美對歐盟價值六十四億歐元的鋼鋁產品徵收關稅。

歐盟還有可能在三年內對價值卅六億歐元的美國產品,徵收百分之十到五十的進口關稅,作為備用措施。

但馬姆斯壯表示,歐盟隨時準備與美國磋商解決貿易爭端,對於與美國磋商一直持開放態度。此外,印度表示,川普政府針對鋼鐵和鋁加徵關稅違反了貿易規則,並已損害到印度出口。印度財政部發出通知表示,將鷹嘴豆的進口關稅上調至百分之七十,將於八月四日生效。針對包括核桃、杏仁、硼酸、診斷試劑和一些熱軋卷板產品上調關稅。

(聯合報)
--
歐盟印度出招 反制鋼鋁稅

歐盟執委會20日表示,周五(22日)起將對價值28億美元(32億美元)的美國產品,課徵25%的進口關稅,以回應美國開徵的鋼鋁國安關稅。印度8月起也將對美國一系列產品加徵關稅,加入歐盟的報復行列。

歐盟執委會正式實施一項法律,將對價值28億歐元的美國產品徵收關稅,包括鋼鋁產品、農產品、波本威士忌、牛仔褲及摩托車。此舉將讓雙方貿易爭端升級成全面貿易戰的風險提高,特別是若美國總統川普兌現對歐盟汽車業開徵關稅的威脅。

歐盟貿易執委馬姆斯壯表示,美國「單邊且毫無根據的」決定讓歐盟別無選擇,但歐盟隨時準備與美國磋商解決貿易爭端。歐盟可採用的其他錯失也包括在未來三年內,對價值36億歐元的美國產品徵收10%到50%的進口關稅。

印度財政部也在20日表示,已提高從美國進口的鷹嘴豆(chickpea)至70%,8月4日起生效,而杏仁、核桃、蘋果及一些熱軋鋼捲產品等其他產品關稅也遭上調,也是報復川普政府的鋼鋁關稅。新德里智庫「開發中國家研究和資訊系統」主管查圖維迪指出,美印貿易衝突「勢將進一步升級到非關稅措施。」

(經濟日報)
--
「情」何以堪 英特爾CEO辭職

英特爾公司執行長科再奇(Brian Krzanich)已卸下執行長與董事長職務,因為公司的調查證實,科再奇先前與一名英特爾員工有「一段兩廂情願的關係」,違反公司政策。

財務長史旺(Robert Swan)將出任臨時執行長,此人事令立即生效。英特爾也已展開物色執行長的人選。英特爾發布聲明說:「董事會篤信英特爾的策略,並對史旺在我們物色新任執行長人選期間領導公司的能力深具信心。」

英特爾同日也調高第2季營收與獲利預測。

英特爾的聲明說:「內部與外部顧問進行中的調查已證實,確有違反英特爾禁止交往政策之情事,這項政策對所有經理人員一律適用。」聲明並且說:「基於所有員工都尊重英特爾價值觀並遵守公司行為準則的預期,董事會已接受科再奇先生的辭呈。」

知情人士透露,按公司政策,科再奇不得與直屬或非直屬的部屬有曖昧關係,儘管這段情發生在「一段時日以前」,如今已結束。至於與科再奇傳出關係的員工是誰,目前還不得而知。

現年58歲的科再奇在1982年加入英特爾,2013年5月升任執行長並獲選進入董事會,在晶片產業遭遇激烈競爭與整併的時代領導英特爾。在英特爾任職的30多年期間,他也曾擔任過執行副總裁和營運長。

科再奇近年來肩負帶領英特爾轉型的重責大任,力圖從一家業務以個人電腦(PC)晶片為中心的公司,轉型成一家以數據為中心的公司。在他掌舵下,英特爾也跨足一些新市場,例如工業系統和自駕車。

(經濟日報)
--
義國疑歐派掌權 股匯債全倒

義大利兩位「疑歐派」人士將主持國會參、眾議院與經濟政策有關的主要委員會,引發市場再度質疑新政府對歐元區的承諾,義大利股市與公債21日盤中再現賣壓,歐元及歐股也受波及。

聯盟黨議員、佩斯卡拉大學經濟學教授巴格奈(Alberto Bagnai)獲選為參議院財政委員會召集人,他一向倡議解散歐洲貨幣同盟;聯盟黨首席經濟顧問兼經濟發言人波格希(Claudio Borghi)則被任命為眾議院預算委員會召集人。五星運動黨議員魯歐科也發出訊息,表示她已被提名為眾議院財政委員會召集人。

儘管巴格奈與波格希並未入閣,但兩人出任國會眾要職位,再度引發市場對於義大利是否要繼續留在歐元區內的疑慮。義國新任財長特里亞10日曾說,義大利無意脫離歐元區,帶動公債大漲,但新人事案使市場擔憂再起。

義大利富時MIB股價指數21日盤中跌1.4%,銀行股更大跌2.1%。10年期公債殖利率則一度大幅上升14個基點,報2.72%,與德國10年期公債的殖利率差又擴大到236個基點。歐元/美元貶值0.4%,報1.1507美元。

觀察家指出,這兩項任命證實聯盟黨擁有強大的政治性與技術性影響力;這雖不影響政府對歐元區的承諾,但表示義大利現在可以充分辯論任何敏感的議題,包括在歐元區的會員地位,以及人員自由移動等。

聯盟黨黨魁、內政部長薩爾維尼更表示,除非歐盟其他國家同意協助義大利收容移民,否則將會找歐盟更多的麻煩,包括檢討義大利對歐盟預算的分攤額。

(經濟日報)
--
對抗走向孤立主義的美國 歐盟招攬夥伴

彭博資訊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正重塑美國與全球的經濟關係,在此之際,歐盟則逐漸擴增新盟友,對抗日漸走向孤立主義的美國。

歐盟本周與澳洲開啟自由貿易協商,這是歐盟最近與多國和組織進行的十多個談判之一。美國以國安為由對許多堅定盟國的進口產品施加懲罰關稅,包括歐盟、墨西哥和日本。

川普激進的對外立場,包括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和伊朗協議,不僅冒犯美國最親近盟友,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Donald Tusk)誓言挺身對抗白宮的獨斷善變。這可能促成全球強權的盟友關係轉變,同時試圖維持全球貿易體系。

歐盟貿易專員塞西莉亞.馬姆斯特羅姆(Cecilia Malmstrom)18日在坎培拉演說時表示,所有貿易協議都傳達一個訊息,歐盟將與夥伴一起促進全球化並支持公開貿易,而且歐盟需要很多盟友一起追求這些目標。

川普繼續改變華府對外的貿易關係,除了先前對中國大陸進口總值500億美元的商品課徵關稅,他本周再追加2000億美元進口產品的關稅。美國措施讓中國和歐盟紛紛呼籲依循多邊貿易體系。川普引發七大工業國組織會議的混亂、砲轟加拿大總理等作法,讓法國、挪威等領袖同聲譴責。

德國外長馬斯(Heiko Maas)13日表示,對「美國優先」最好的回應就是「歐洲團結」。歐盟與墨西哥和日本已簽協議,花七年時間和加拿大簽署的貿易協議已暫時生效,近日也加強紐澳貿易,可能討論機械、汽車、電子設備等類別。

姆斯特羅姆在聲明中表示,她很期待澳洲加入這個有志一同的擴大貿易夥伴圈中。

不過歐盟領袖依舊擔心川普的舉止可能損害全球體系。圖斯克日前在G7峰會表示,他擔心國際秩序受到的挑戰出自美國之手。

photo.php (926×527)

(聯合晚報)
--
解密文件曝光 尼克森同意日與台斷交

美國國務院20日最新外交檔案指出,美方在日中建交前雖已知情,美國官員抱怨,日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邁向關係正常化的進程,幾乎沒有告訴美方,對美國是種侮辱。

這個備忘錄檔案的日期是1972年8月30日,美國總統尼克森、國務卿羅吉斯、國安顧問季辛吉、國務院亞太事務助卿葛林等官員赴夏威夷途中,大談日本將與中國建交。

美要求日本對日中建交保持沉默

尼克森說,對於日本承認中國大陸,與台灣斷交的關鍵問題,日本大概多久會把台灣踢出去?

羅吉斯回應,若日本與中國大陸建交,就需要與台灣分手,日台之後的關係,取決於大陸的態度,日本人仍想與台灣維持貿易關係。他向日本表明,美方的立場是,這是日本的決定,沒有立場勸阻或鼓勵。他告訴日方,應該保持沉默,如果告訴媒體,總統(指尼克森)曾說你可以與台灣斷交,那會非常糟。

從美國官員對話中可知,美方對於日本自行與大陸建交不滿。尼克森表示,日本人不能想要一切都照自己的方式進行,想要獨立,獨自行事,卻不告訴美國。

日本看似想拉蘇聯對抗北京 結果跟兩國關係都更好

葛林說,美國的中國政策維護日本在台灣問題的利益,但同時間日方卻跟大陸談關係正常化。日本看似想拉蘇聯對抗北京,結果卻是日本跟兩國關係都更好。日本人在與大陸關係正常化方面,對待美國的方式是種侮辱,他們跟美方談了幾個月,卻只透露一部分。

季辛吉說,美國告訴日本關於美方的意圖,肯定比日本告訴美方更多。

田中角榮1972年9月底赴大陸簽署聯合聲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與中華民國斷交。

(聯合晚報)
--
歐盟9國將組快速回應網路小組 抗網路攻擊

領導部分歐洲國家成立網路快速回應小組的立陶宛今天宣布,歐洲聯盟(EU)9個成員國將在歐盟新制訂的防衛協定架構下成立快速回應小組,以對抗網路攻擊。

立陶宛國防部長卡羅布里斯(Raimundas Karoblis)向法新社表示:「9國已同意加入,目標是要成立各國輪值的歐盟網路快速回應小組。」

他表示,克羅埃西亞、愛沙尼亞、荷蘭和羅馬尼亞的國防部長25日將和他一起在盧森堡簽署協議;另外,芬蘭、法國、波蘭和西班牙會在下半年加入。

卡羅布里斯表示,由各國輪流召集專家組成的回應小組,將準備協助各國當局對付網路攻擊,輪值時程表預定會在明年通過。

卡羅布里斯指出,他期望歐盟會撥出資金購買軟體和其他設備。他還表示,會繼續和歐盟各機構討論法律和技術性方面問題。

這支網路小組將是根據歐盟去年簽署的劃時代國防協定所推動的首批合作計畫之一。

歐盟之所以針對維安與防衛事務達成「永久性結構防衛合作協定」(Permanent Structured Cooperation,PESCO),部分驅動力來自美國總統川普質疑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重要性,以及英國即將脫離歐盟。

(中央社)
--
英醫院開強藥奪走450多命 梅伊政府致歉

最新報告今天指出,英國一家醫院不當開出強效止痛藥,造成450多人喪生。英國首相梅伊政府為此向受害者家屬致歉。

前利物浦主教瓊斯(James Jones)帶領獨立委員會,調查英國南部哥斯波特市(Gosport)哥斯波特戰爭紀念醫院(Gosport War Memorial Hospital)1989年到2000年死亡案例。

委員會在聲明中說:「委員會以特殊權限掌握到的醫院紀錄顯示,456名患者在院方不當開處方並提供類鴉片藥物後喪命。」

聲明還說,若把消失不見的紀錄列入考量,可能另有200名患者因為院方提供強效藥物的「制度性作法」而喪生。

報告說,醫師巴頓(Dr Jane Barton)必須為醫院中普遍對患者開出此藥負責。

根據委員會,相關文件顯示,1990年代初期曾有多名護理師對二乙醯嗎啡(diamorphine)處方表達疑慮,但他們的警告未受到注意。

委員會說:「改正這項作法的機會已失,患者致死,22年後變得有必要成立委員會調查真相。」

梅伊(Theresa May)稱報告結果「極度令人不安」,並說這些死亡案例對相關家屬造成「難以想像的椎心之痛」。

英國衛生大臣韓特(Jeremy Hunt)表示,這項報告羅列有關當局一連串缺點,並向受害者家屬致歉。

他說:「警方…現在將仔細調查報告中的新資料,然後再確定下一步,尤其現在應否提出刑事指控。」

(中央社)
--
全球森林加速消失 年損面積逾奧地利國土

科學家今天表示,2014年至2016年間,全球完整森林的年損面積大於奧地利國土,縮小速度也比過去10年快20%。聯合國另提出倡議,望藉善用土地「未開發的潛能」對抗氣候變遷。

根據衛星圖像分析,儘管遏止森林砍伐的相關努力已長達數10年,但自2000年來,仍有近10%的原始森林遭切割、面積縮小或整片林地被砍伐。

2000年至2017年間,人類平均每天損失逾200平方公里的森林面積。

世界資源研究所(WRI)特聘資深研究員西莫(Frances Seymour)本週在牛津舉行的會議發表研究成果時表示:「完整森林面積縮小,即是全球的悲劇,因為我們正有系統地破壞維持氣候穩定的重要基礎。」

「森林確實是唯一安全、天然且平價的基礎設施,供我們存取碳。」

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及5大環保組織發起一項名為Nature4Climate的5年計畫,盼能以更佳的方式使用土地,藉此減少造成全球暖化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這些僅存的原始森林,除了有助遏止全球暖化外,也在維持生物多樣性、氣候穩定性、潔淨空氣及水質上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全球約有5億人直接仰賴森林維生。

(中央社)
--
反抗勢力修正案吃鱉 梅伊脫歐法案可望成法

英國首相梅伊熬過了國會針對脫歐協議的又一場表決,議員今天否決唱反調議員所提的修正案,並通過政府的脫歐計畫,數月來針對脫歐法的激烈辯論到此總算劃下句點。

梅伊(Theresa May)趕在投票前再度向親歐洲議員保證,如果她無法取得脫歐協議,國會將扮演角色,親歐議員因此一改先前反叛立場,通過重要的脫歐法草案。

議員是以319票反對、303票贊成,否決唱反調議員所提的修正案,隨後並通過政府的脫歐計畫,數月來針對脫歐法案的激烈辯論到此總算結束,明定英國脫歐後法律架構的法案,終可成為法律。

如果修正案今天闖關成功,對過兩天就要參加歐盟在布魯塞爾峰會的梅伊會是一大羞辱。梅伊將在峰會上試圖就脫歐協商取得更多進展。

梅伊對外仍表示希望10月前簽訂協議,這樣英國國會和歐洲議會才有時間批准,讓英國如期在2019年3月正式脫離歐盟。

梅伊先前承諾,英國和歐盟的脫歐協議將送交國會表決。這幾個月來,她也積極和保守黨議員同志協商,討論協議假使遭到拒絕的情況。

上週保守黨內議員揚言造反之後,梅伊同意,若不能在明年1月21日前取得協議,就得把一份聲明送交國會表決,但梅伊堅持議員無法修改聲明並強逼政府行動,批評者因此認為,國會行使表決權根本毫無意義。

(中央社)
--
(工商時報)
--
(工商時報)
--
無國界醫生員工買春 曾開除19人

知名人道救援組織《無國界醫生》再爆員工性交易醜聞!多名不願具名,且曾在無國界醫生工作的女性向《英國廣播公司》表示,許多《無國界醫生》的員工會在出任務期間,在當地買春。而這也不是《無國界醫生》第一次有這樣的醜聞,而他們也表示將進行調查,絕不寬貸。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一名《無國界醫生》的前女性員工,因為看不慣外派員工的「買春」陋習,且自身也長期受到性騷擾,因此向《英廣》揭發這項醜聞,表示《無國界醫生》只要在外地進行人道救援任務,許多資深的男性員工就會有在當地買春的陋習。

《英廣》在訪問數名曾在《無國界醫生》工作的女性員工後,證實了這個陋習的存在。其中一名女性表示,她曾經看過一名男性員工派駐肯亞時,帶性交易工作者回到宿舍。另一名曾派駐中非的女性更憤怒地表示,當時有一名資深男性員工大膽到讓性交易工作者住進宿舍,還有人故意把用過的保險套塞到她的房間內。

而這也不是《無國界醫生》傳出這類的脫序行為。根據《路透社》報導,《無國界醫生》才在今年2月15日因為與性騷擾或是性交易相關的案件,開除了19人。他們是在2017年接獲146起投訴,其中40起接受正式調查,最後開除了19人。

在當時,英國政府與歐盟曾揚言,若《無國界醫生》無法有效改善此問題,不排除停止合計1.28億美元的年度補助。但截至目前為止,英國的《無國界醫生》負責人霍金絲僅表示他們很嚴肅地看待此事,並將盡全力調查,並沒有提出任何具體的措施。

(台灣醒報)

健康

拚指考猛K書 考生肩頸痠痛竟惡化成筋膜炎

7月指考逼近,一名18歲女學生這一個月來為迎戰大考,每天都待在圖書館從早唸到晚,用功的她最近卻覺得肩頸僵硬痠痛,不但影響讀書專注力,晚上也不易入眠,就醫發現竟已轉為「慢性疼痛筋膜炎」,須要接受復健治療才能緩解症狀。

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復健室主任蘇慧宜說,人體頭部重達7、8公斤,維持同一姿勢過久,肩頸肌肉負荷大增,女高中生自覺肩頸痠痛已有一段時間,但她全心K書不以為意,以為一覺睡醒就會沒事,沒想到最近念書時愈來愈不舒服,不但有偏頭痛、睡不好,連轉動脖子也有困難,嚴重影響K 書進度。

蘇慧宜表示,如果肩頸痠痛問題沒有及時舒緩、放鬆,久而久之就可能轉為慢性疼痛筋膜炎,除了生活品質受影響,嚴重者還會影響自律神經,引起耳鳴。長時間坐在桌前維持固定姿勢的考生,或長期守著電腦的上班族、搬運工人、作業員等,建議每隔50分鐘就要休息、伸展身體,避免肩頸疼痛惡化。

(聯合報)
--
預防運動傷害 醫生籲量力而為

在高醫附設醫院骨科部運動傷害特別門診時常會聽到民眾反映運動傷害,或肌力不足等,高醫運動醫學暨創傷科主任周伯禧21日說,請民眾運動時要量力而為,避免運動傷害。

高醫附院21日舉行記者會,周伯禧、主治醫師林育全出席。周伯禧說,時常聽到假日運動的民眾反映,有一段時間沒運動了,體力大不如前,他建議民眾要採取漸進式的運動,不要急著以高強度如長跑、爬坡方式進行,要先以低強度的運動包含腳踏車、水中走路或游泳,搭配重量訓練,循序漸進。

對於坊間有理論指出:「No pain no gain.」(沒有疼痛就沒有收穫)周伯禧表示,這是似是而非的,對於專業運動員來說,在專業指導下,每次運動有些微突破,或許可行,但對一般民眾而言,這並不適合;評估方式包含運動中是否有關節的痠痛,且對於運動產生的肌肉緊繃或不適,若經過休息,隔天起床仍不舒服,甚至關節腫脹,就是運動過量,要盡快就醫。

喜歡運動的民眾常常忽略運動傷害必需要有運動醫學背景的醫師來診斷,由於每個人的運動傷害的型態不同,運動傷害程度也不一樣,這中間的變數很多,若沒有相關背景的醫生,往往無法正確診斷。其次,運動傷害的治療、復原也具個別性與多樣性,第三,運動傷害的復原,何時能回到運動場,需要專業客觀的評估。

(中國時報)

評論

「有吃就好」的英國早餐?/謝昀瑾(英國特派員)

來英國觀光,走在路上肯定常看到招牌寫著「全英式早餐」(full English breakfast),最經典的不外乎就是香腸、培根、血糕、太陽蛋或炒蛋、炒蘑菇、烤番茄、茄汁烤豆和抹奶油烤土司片的組合,然而如此豐盛的早餐英國人真的都天天吃它嗎?

始於上流社會階級
相較於台灣,現在英國人大多還是在自己家裡用早餐,若像在台灣一樣外出用餐的話,英國的早餐店就會是咖啡廳或者烘焙房(Bakery)了。
倫敦的咖啡廳相當競爭,如果沒有自己的烘焙房,通常會和口碑不錯的烘焙房合作,正如烘焙房也會找適當的咖啡豆與茶類品牌來互補。在菜單上,一般可以看到可頌類麵包、希臘優格佐新鮮水果、果醬烤吐司、烤吐司搭水煮蛋或酪梨片等非常簡單的早餐,而冬天還會有燕麥粥的選項為早餐增加點溫暖。
而在一般英國人家裡的早餐可能就更簡單了,以我在朋友家過夜或者過夜B&B的經驗,烤吐司片抹奶油果醬,或者鮮奶泡喜瑞爾(Cereal)再配杯咖啡或茶是最常見的組合,而朋友的分享居然只有水煮蛋或者一杯咖啡或茶,一種「有吃就好」的氛圍。
「你們多久吃一次全英早餐呢?」「咦,我有吃過它嗎?」如果訪問英國朋友,他們可能會這樣幽默地回答。然而,全英早餐還是我最喜愛的英國傳統料理之一。
說起這道料理要從中古世紀開始,當時的人一天只有兩餐(Breakfast、Dinner),而豐盛華麗的早餐則始於貴族及上流社會階級。他們認為自己身為英格蘭守護者及盎格魯撒克遜人血統繼承人,於是開創了華麗高雅的盎格魯撒克遜式餐點在有社交功能的早餐派對上,可以彰顯家族勢力,同時向賓客宣示自己的家產與烹調技術,這在沒什麼夜生活的當時是很重要的社交活動。

轉流行「輕量早餐」
到了18世紀左右的工業革命使得中產階級崛起,他們仿效當時的貴族,也興起舉辦早餐派對的風潮來宣揚自己的社會地位。而現在我們所認知的「全英式早餐」原型,則出現在一戰時期左右,早餐內容開始制式化地與本文第一段描述的內容物為基底,這時候的早餐也出現在全英國的飯店服務、餐車及小型聚會上,並且成為中產階級以上平常家裡早餐的內容物,加上他們需要外出工作,也將早餐時間提早到9點以前。
而在工業革命以後,這類早餐也受到勞工階級的喜愛;長時間的工廠勞動,讓高熱量又豐盛的餐點開啟一天的序幕相當合理。即使到了戰後,假使狀況允許之下,還是有不少民眾繼續吃著這個「油煎餐點」(別稱English fry-up)。
受到近代的健康潮流趨勢與工作模式的轉變,豐富的全英式早餐開始被歸類為不健康的食物,脂肪與含鈉量都超標,很容易引起心血管、肥胖症等疾病,因此「輕量早餐」成為新一代早餐風潮。
以我在倫敦咖啡廳工作的觀察,熙熙攘攘的上班族裡,他們進店裡點杯外帶咖啡,再外加可頌,或者優格,甚至可能只有一根香蕉就趕著上班,這樣的景象,已經是倫敦日常了呢。

(蘋果日報)
--
別把假新聞當成假問題/鄭國威(泛科知識共同創辦人暨知識長)

如果你餓到快昏了,眼前一大鍋香氣四溢的粥裡,有一顆不起眼的老鼠屎(事實上你也餓到分不清到底是老鼠屎還是蒼蠅屍),你可能會稍微花點工夫,把老鼠屎挑出來,或根本沒注意也不在乎地直接開動。
但若你面對的是一大鍋老鼠屎,裡頭只有幾粒米,我不太相信你能不喪失吃米的意願。就算你真的餓到發狂想要吃,要從中挑出米來,幾乎是不可能的。

未將「可信」當判準
表面上假新聞是要騙人,讓你先有偏差的印象,接著做出錯誤的判斷,但那不是現在假新聞存在的目的。
假新聞淵遠流長,每個階段任務不同,例如「假新聞 1.0」就是自古到大眾媒體時代的「宣傳戰」。在這個階段,產製跟傳播訊息的成本雖然持續降低,但依舊偏高;訊息的汰舊換新速度雖然一直加快,但也還在人類認知負荷可承受的範圍。
接著是近10年來的假新聞2.0,隨著智慧型手機用戶從無激增到30億,搜尋引擎的排序跟社群媒體的曝光演算法決定多數地球人的視野跟對世界的想像,人類與科技共生,新的典範已經出現,但這些科技公司的共通之處就是都不將訊息的「真實可信」納為重要判準,以迴避讓自家企業被市場視為媒體可能帶來的負面風險,例如麻煩增加跟估值降低。
在假新聞2.0的時代,人們已認可「我即媒體」,儘管這些草根或網紅化的新媒體在影響力跟建制上都不一定亞於傳統媒體,但卻不需要背負過往人們安上大眾媒體的社會責任;已經撕下大眾標籤的傳統媒體,在外部營收壓力跟內部欠缺使命感的共變下,也就順勢把早想拋棄的社會責任都一起丟掉。於是人人都自把自的關,人人都自造自的假,人人也都認為其他人在造假。製造與傳播假新聞的成本極為低廉,造假跟傳播者也在極為龐大的參與人數之下,分散了責任,降低了罪惡感,於是便迎來假新聞的黃金時期。
假新聞2.0跟1.0的不同之處就在於,現在的假新聞不是真的要大家信假新聞,而是要用極大量的老鼠屎讓你毫無食慾,用極大量的假新聞,將人們追求真實、真知的意圖壓下來,剩下的就是情緒跟強烈的刻板印象來決勝負。
假新聞2.0的威力更在於讓任何的媒體改革手段都無效化:公廣媒體再大也大不過壟斷的商業平台,媒體批判教育做得好反而更會讓閱聽人習得無助,而自造媒體的革命熱火也在營收難以為繼的情況下,不是轉型,就是跟前浪出版業與書局一樣,一家接一家關門。

人工智慧已可代工
而最近一兩年,假新聞已經到了3.0的階段,從批量產製訊息到定向傳播,中間可以不需要人類經手,全由人工智慧來代工。栩栩如真但終究為假的大量照片、影音,將更進一步穿透我們的注意力防線。
從假的新聞到假的媒體,再到假的社群反應跟假的在乎與假的對立,很快就會有一鍵產生假新聞包套方案可租可用。
選舉到了,有立委打算引用《社會秩序維護法》處理謠言的方式來處理假新聞,也有有志人士要成立查核中心來快速打假。前者有侵犯人權之虞,後者有被政治抹黑之險,但即使真的都施行了,也只是針對假新聞1.0的手段,對假新聞2.0乃至3.0將收效甚微。
說那麼多,難道面對假新聞只有投降?我會在兩周後的專欄談談我的看法,在這之前,誠摯歡迎你來分享你的見解。

(蘋果日報)
--
農民職災保險的3個不平等/劉曦宸(台北商業大學兼任講師)、張恆豪(成大醫院職業環境醫學科總醫師)

預計於11月試辦的農民職災保險,專家指出有三不平等問題。
《農民健康保險條例》在5月18日通過部分條文修正,為了填補農民發生職災卻無法獲得如勞保身分者一般的職災補償,農委會預計於11月開始試辦「農民職業災害保險」。對此議題,農委會、勞動部等政府官員與專家學者在本月8日由民間團體舉辦的研討會中進行討論;農民職災保險的試辦確實增進了農民在社會安全制度上的保障,但由農委會來做主責單位,仍有許多制度不完善且待為商榷之處。
農民職災保險僅保「一級產業」,也就是只保「生產」農產品的過程,若是自產自銷的小農,在開著發財車北上賣水果的過程中發生事故,農民職災保險就不予給付;農民將自立耕作的農產品進行加工處理,這些採收後行為也非農保職災的範疇。
另外,保險試辦初期規劃原則為「先傷後病」,即僅先進行職業傷害的補償,職業病再行規劃。但農保保險人大多是老農,其職災樣態不應忽視因長期工作而累積的職業病。如日本統計就顯示農民最常出現的是肌肉骨骼疾病,再加上他們發生需要休養一天以上的職業病機率也高於其他行業,排除職業病的農民職災保險,是否能合理服務及保障到設定的目標族群,讓人憂心。
最後,得以參與農民職災保險的對象僅為現行農保被保險人,然而目前為了防止假農加入保險,農保設定的身分條件並不寬鬆。政府呼籲青年農民返鄉,但青年農民在失去勞保保障後又難以加入農保,會讓青年農民落入無保可保的困境與健康不平等之中。
現行勞工職災預防、認定補償、復健復工的主責單位為勞動部,除了透過勞政單位中勞檢、保險、研究等相關人力,與全台十大傷病防治中心中職業醫學科醫師、個案管理師、職能治療師等多樣專業資源來協助職災勞工,也有建立職災認定、休養復工天數發生爭議時的救濟管道及鑑定制度。

應納入所有勞動者
目前農委會並未有職業衛生專家,也未有農業職災研究結果,未來農民職災相關業務估計須委託勞動部協助辦理,這不但會有疊床架屋、多此一舉的疑慮,也產生同為職災相關業務卻因對象身分不一出現權責不清的問題。
職災補償作為社會安全網的重要核心,政府有義務提供完整制度照顧所有勞動者。農業職災保險不僅分割了務農者與勞工,讓勞動者因工作內容不同而被迫使用不同的社會資源、獲得不同程度的服務與給付,這是第一個不平等;農業職災保險又將務農者的工作內容及傷病種類做劃分,使得務農者無法獲得完整的職災保護,這是第二個不平等;勞動部並未負起照顧所有勞動者職場安全與健康的責任,使農民僅能使用「代辦」的資源,這是第三個不平等。
照顧勞動者的職業健康不應因職業有所區別,前述所有漏洞若含括在一個全部勞動者的職災保險中就可以一併解決,因此呼籲政府應該盡速推動不分職業、所有勞動者都一併納入的職災保險法,統整勞動與農業單位的資源,以勞動部為主責單位進行整體規劃,才能避免勞動者因身分與工作內容不同,層層被區分排除後健康不平等的問題!

(蘋果日報)
--
顧可飛塑化劑超標 台應學到教訓/譚偉恩(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副教授)

顧可飛爆塑化劑超標,反映我國食安治理欠缺事前預防能力。
日前《蘋果》揭露進口之「顧可飛植物性DHA藻油膠囊」所含的塑化劑(DEHP)超過我國《降低食品中塑化劑含量之企業指引》(以下簡稱《指引》)的指標值(5ppm)5倍以上,引起國內消費者再次對進口食品之安全議題產生關切,也對政府的進口食安管制感到疑慮。

發現逾指標應通報
事實上,顧可飛係由設址內湖的全國維他命有限公司向食藥署申請進口,並業已取得核可字號(1056029339)的食品。鑑此,在食安治理上有兩點值得消費者與政府(管理者)留心及思考,以防止類此事件重演。
首先,以顧可飛的「簽審文件」編號來看,前三個英文字DHC係屬我國食品輸入規定中的511,即膠囊或錠狀食品。此類食品在進口程序上,其通關報單資料要與許可證(或同意涵)資料進行比對。易言之,此類食品進口的通關方式既不是免簽署通關,也不是書面憑證通關,而是必須經過嚴格的資訊比對。
以目前我國的食安管制架構來看,是由食藥署的食品組負責此項貨品之簽審,復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7條1項與2項,業者應實施自主管理,訂定安全監測計畫,同時應將其產品自行或送交其他 檢驗機構、法人或團體進行檢驗。然而,因為塑化劑本身並非正常得添加於食品之物質,因此若係業者故意添加,就是違法的刑事傷害或重傷以上之犯罪。但如果食品中的塑化劑是來自於原料、生產過程或塑膠容器所釋出,技術上幾乎很難完全避免,故目前國際間對於塑化劑的管制並沒有訂出共識性的限量標準。
我國對於塑化劑的管制是訂出上述《指引》中的「指標值」(不具強制性),一旦業者發現自己銷售的產品逾越指標值,就該立即採取異常處理程序(《指引》玖第1條的1到5款),同時在塑化劑含量超過指標值時,尤其是每人每日耐受量(TDI)的10%時,向主管機關通報。由此可知,塑化劑的食安管治重點在於業者有無善盡其自主管理之義務,如果已知悉產品的含量與指標值不符,卻未履行相關義務,甚至還使之銷售於市面,顯與法相背。

食安治理欠缺預防
其次,顧可飛事件得以被揭露主要是全國維他命公司的離職員工向媒體提供資訊,指出2017年11月該公司自美國進口顧可飛,後經送SGS檢驗發現塑化劑含量為26.55ppm。然而,公司主管並未履行《指引》中的相關義務,反進一步將「異常」的顧可飛送至全台零售業者Costco進行銷售。顯然,業者意圖營利但罔顧消費者的健康安全,若非離職員工出面檢舉和《蘋果》加以揭露公開,業者必定繼續隱匿此資訊,而Costco也不會旋即下架商品及進行回收。
清楚可見,食品安全的治理同時涉及國際貿易和消費者、業者、政府三方的複雜賽局。之中消費者經常處於資訊不足或防衛能力薄弱的劣勢,除非有知情人士勇於吹哨或媒體勇於揭發。另一方面,國外製造商難以被我國食安相關法律管轄,而國內進口商極易規避法律或不具強制約束力之行政規範。
此種情形反映出我國食安治理欠缺事前預防之能力;因此,儘管本案進口商已開始受到食藥署的調查,而零售商也表示忽略全國維他命此次未附有「顧可飛」的檢驗報告,未來將更嚴格把關。但那些已經食用不安全產品的孕婦,和出生即蒙受潛在健康傷害之新生兒已確實淪為食品不安全事件的受難者。

(蘋果日報)
--
禁用一次用塑膠 台灣別落後/顏寧(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

世足賽踼得火熱,但你可能不知道,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英超)已主動提出,未來兩年內將拒用像吸管、攪拌棒、免洗餐具和塑膠袋等塑膠製品。麥當勞在上周也宣布在英國和愛爾蘭的門市將在2019年全面淘汰塑膠吸管,而今年下半年起,美國、法國、瑞典、挪威和澳洲的部分門市也將跟進,採用其他材質的吸管取代塑膠吸管。
台灣一年使用180億個塑膠袋、60億支寶特瓶、30億根塑膠吸管、15億杯手搖飲料,以及64萬套免洗餐具。過去10年,根據在地環保團體淨灘的統計數字顯示,寶特瓶、塑膠吸管、免洗餐具、手搖杯和塑膠袋是海灘垃圾前5名。光是去年9月和10月的淨灘,就撿了2萬3113支吸管。
塑膠製品都來自於石油資源,即便部份塑膠可以回收、真的進到回收場也是降級回收,不但需添加原生塑膠,還要耗費許多水資源和能源,無法百分之百資源循環利用。以寶特瓶來說,雖說回收率高達97%,剩下的3%意謂著近2億支寶特瓶流落到環境中,這些塑膠垃圾,可能隨雨水沖進大排或河川,最後進入大海。
綠色和平去年在基隆外海與高屏一帶調查海水中的微塑膠,採集結果發現以硬塑膠和塑膠片最多,而這些塑膠碎片,其實就來自我們生活當中的瓶蓋、食品包裝、塑膠袋和吸管等等。塑膠帶來的便利只有幾十分鐘甚至幾分鐘,拋棄後卻會存留在環境中高達數百年之久,據統計,每年有1270萬噸的塑膠垃圾流入海洋,危害海洋生物,同時也深深影響整個生態系統,最後回到人類身上。
面對海洋塑膠垃圾這場世紀浩劫,各國已陸續採取實際行動,從源頭減少使用一次用塑膠製品。環保署與其他環保團體共組「海洋廢棄物治理平台」,在今年2月提出減塑行動方案,預計台灣將在2030年全面禁用一次用塑膠製品,包括塑膠袋、免洗餐具、外帶飲料杯及塑膠吸管等。這項減塑規劃也得到今年「全球海洋廢棄物大會」參與者的讚賞,另外,新加坡總理夫人何晶更透過臉書分享台灣限用塑膠措施,鼓勵民眾自備購物袋。

限塑已是國際風潮
在亞洲,除了台灣是第一個推出吸管限用政策,新加坡的肯德基更在本月18日宣布,自20日起,內用飲料全都不附塑膠杯蓋和塑膠吸管。印度政府日前也宣布將在2022年前禁止所有的一次用塑膠製品,這包含塑膠袋、寶特瓶、吸管、塑膠餐盒、包裝袋。歐盟則在兩周前推出新的限塑法案,將用過就丟的棉花棒、氣球棍、塑膠袋、吸管等,都列入逐步限制清單;而超過6成的非洲國家早已限用或禁用塑膠袋。法國則在2016年7月已禁用塑膠袋,成為第一個禁用免洗塑膠餐具和杯盤的國家,目前也有達15萬人連署禁用塑膠吸管。
限用或禁用一次用塑膠製品已是國際風潮,聯合國一份新報告統計目前共有50多個國家採取一些行動來解決塑膠問題,以印度最具有決心且嚴格。同時,聯合國也已經將減少海洋廢棄物議題納入永續發展目標,因為面對全球災難——海洋廢棄物,沒有人能置身事外。
當我們了解一次用塑膠製品對海洋的傷害,便能從生活中改變習慣,支持禁用一次用塑膠製品的法案。

(蘋果日報)
--
石虎,不樂/楊士慧(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主任)

近年來石虎在苗栗境內被路殺時有所聞,此訊息顯示:苗栗淺山不斷地被開發,石虎「棲息地」之環境遭受破壞、裸露,使其漸無容身之處。而苗栗的隔壁鄰居台中市,即將上場的「2018台中世界花卉博覽會」,就以石虎作為「吉祥物」,甚至還提供免費的社群媒體貼圖,貼圖中的各個角色:虎爸、虎媽、樂虎、來虎等家族成員充滿歡樂的氣氛,視覺上可愛又療癒;連結到石虎在現實生活中屢遭路殺或被毒死的實際狀況,顯得格外諷刺。真實的情況是:石虎不樂,石虎很苦、很悲!若各級政府再無積極措施,預期石虎將步上同為貓科台灣雲豹的後塵──絕跡。

嘉義現蹤保育契機
想必誰都不願既背負著「石虎殺手」惡名,又同時有意無意地「消費」石虎,做為政務業績;因此苗栗縣及台中市政府在今年4月共同簽署了「跨域石虎保育合作意向書」,2個地方政府也都提出「石虎保育自治條例」草案送議會審查,卻也先後遭2個議會不約而同地退回、要求修改、擇期再送審。
以在花博活動中大肆行銷石虎的台中市來說,其「石虎保育自治條例」版本主要內容明訂台中市政府14個局處以其業務權責劃分各司石虎保育工作,並編列預算支應、設立石虎保育委員會、石虎保育基金等;詳細綜觀條例草案內賦予各局處的保育工作,大多都是抽象、空泛的一語帶過,僅有原則性規範,且即便日後議會通過保育自治條例,14個局處也得另行自訂執行石虎保育作業辦法,始具落實效益。
我們真不知道台中市議會哪年哪月才能通過「石虎保育自治條例」,也不知道花博活動結束後,石虎會不會被用完即丟?但事實就是,石虎所處的險境迫在眉睫。保育是政策也是種政治宣示,兵貴神速,台中市大家長應可立即責成各局處,撐起最大的行政裁量空間,先擬訂「行政規則」、尋找適合的科目編列預算進行石虎保育。切莫等到時過境遷、石虎奄奄一息時,再推說議會不配合、遺憾的空話。
石虎目前主要現蹤在苗栗地區、零星出沒在台中、南投、彰化等地,日昨最令人雀躍的是,睽違20多年後,傳出嘉義中埔也發現石虎蹤影。此時此刻,主政野生動物保育的農委會林務局,必須積極作為,串聯、整合並研商擬訂各縣市跨境石虎保育計劃,包括具體的工作內容並賦予時程;另外以台中市政府為領頭羊,於議會未通過「石虎保育自治條例」前,先行制訂「行政規則」通令各局處落實保育工作,一旦議會通過法案後,即可無縫接軌。石虎保育,不容蹉跎。

(蘋果日報)
--
蘋論:美國當代總統的愚昧總和

二戰後美國匆匆登上世界帝國的寶座,忘記了帝國是多麼脆弱和難以維護,才不過半個多世紀,美國已捉襟見肘,手忙腳亂;若回頭瞻望以往的帝國歷史,亞力山大、羅馬、波斯、若干草原帝國如蒙古、帖木耳、奧圖曼土耳其、奧匈帝國、拿破崙帝國、神聖羅馬帝國、中華帝國、德意志帝國、大英帝國、蘇聯帝國等,無論出現多少雄才大略的英主,都因帝國過度擴張以及無法解決境內各民族根深柢固的矛盾而崩解。現在正是各國觀察大美利堅和平是否開始沒落的當下。

貿易大戰戰略意義
根據近10年的發展,中國無疑被視為淘汰美國帝國而出現的新帝國。同樣,新興的中國帝國也逃不脫所有帝國盛極而衰的歷史宿命。
新舊帝國交接期間,都經歷或多或少的權力傾軋。大英帝國被美國取代時的過程很溫和;但其他帝國興衰交替時的鬥爭大多極為慘烈。目前,美中貿易大戰即可看作帝國交替時霸權爭奪的戰線之一。在歷經種種對抗之後,最後的致命一擊應是發生在南海或東海的海權之戰,美國獲勝,則其霸權仍將持續不墜一段長時間;中國獲勝,中國帝國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性單極霸權。放在這個脈絡裡,美中貿易大戰就有很深刻的戰略意義。
二戰之後,由於冷戰方興未艾,西方全球圍堵蘇聯,美國為了呼群保義支持、豢養不少獨裁領袖,後來又因為種種原因與之翻臉,甚至藉CIA之力除去往日的盟友,遭來國際惡評。如今美中貿易大戰也是美國給中國無數的經濟、科技援助,養大了中國遭到反噬,美國目前正在為它的愚蠢付出極為巨大的代價。
根據中國問題專家白邦瑞(M. Pillsbury)的見證,美國自尼克森以降,歷任政府在科技、教育、研發、軍事和經貿等層面對中國援助的質與量都十分驚人;美國不肯給的,中國就偷。美國如此善待中國早先是美中聯手對治蘇聯;後來是以為中國經濟發展會導致中產階級興起,促使中國民主化,並且成為美國的好朋友,共同分擔國際責任。如今證明這些假設錯得離譜,但已經噬臍莫及。

造就一隻貪婪怪獸
在美國的牽線下,世界銀行扮演了教導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知識與經驗,同時,美國慷慨地提供中國敏感的資訊、科技、軍事技術、情報和專家諮詢。1979年1月31日,鄧小平訪美,與美國總統卡特簽訂協議加速科技援中,頭5年中國就派了1萬9千名留學生赴美學習物理、衛生與機械工程,其後,更擴及原子能、太空科學及其他領域,並在卡特頒布的第43號總統令,設立數百項計畫把美國的各方面技術轉移給中國,次年還給中國貿易最惠國待遇。
雷根總統1981年簽署第11號國家安全指示,准許國防部出售先進的海、陸、空及飛彈技術給中國。次年,又簽署第12號國安指示,啟動美中核子合作與開發,精進中國的軍、民核子計畫。雷根任內美中軍事合作擴張到此前不敢想像的程度。老布希總統甚至在天安門屠殺血跡未乾時下令國防部把已承諾的魚雷、雷達和其他軍用補給交給中國。
中國製造謊言來說服美國國會給予中國永久正常貿易的地位,謊言包括將逐步淘汰國有企業、陸續推出自由市場、不操縱人民幣匯率、不累積巨大貿易順差、尊重美國的創新和智慧財產權。美國中計,參眾兩院表決通過美中貿易正常化。
難怪川普如此氣憤。但能怪誰呢?歷屆美國總統的「愚昧總和」造就了一隻貪婪怪獸,等著在替換霸主時吞噬曾幫助它壯大的美國。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