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2日 星期日

新聞自選輯 20190512 美中貿易戰篇

更新時間:06:17 / 19:16

*貿戰談判限1個月 川普嗆:陸貨全加稅 中方稱3大分歧「絕不讓步」

美中新一輪貿易談判前天結束,以沒有成果的方式收場。美國貿易代表萊特海澤前天指出,已接獲總統川普命令,明天就會公布詳細情況,說明美方打算如何對中國3250億美元(約10.07兆元台幣)的貨品課徵懲罰性關稅。據稱,美方已向中方挑明,只剩下一個月可以談判,否則所有中國貨品都將遭報復。面對美方強硬態度,中方談判代表劉鶴稱,中方對彼此的重大分歧「絕不能讓步」。學者分析,新一波貿易戰若開打,將對全球造成災難性影響。



川普前天在美中談判尚未結束前,就已表明將再把3250億美元的中國貨品課徵25%的關稅。倘若美國付諸實施,將掀起美中貿易戰開打以來最大規模的戰火,中國貨品也將全數涵蓋在美國的報復範圍之中。美國貿易談判代表萊特海澤前天表示,在川普指示下,美方已開始對其餘3250億美元的中國貨品展開課徵懲罰性關稅的規劃,明天就會在美國貿易代表署的網站上公告詳細情況。

2天僅談判3.5小時
美中兩國貿易談判代表前天在華府進行第二天的談判,但會面只進行2小時,於前天上午11時30分結束。劉鶴隨即在下午搭機返回中國,他在華府僅停留不到24小時,兩次會議時間也只有3.5小時。
談判結束後,美國總統川普立即在推特表示,「過去兩天,美中進行坦率和具建設性的對話,……此時,美國已經對中國實施了關稅,這可能會取消,也可能不會取消,要看未來談判而定。」川普還強調,他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關係依舊「非常穩固」。
倘若美國開始對3250億美元的中國貨品實施懲罰性關稅,手機、筆電、有輪玩具、拼圖、模型、電玩遊戲機等將首當其衝。以手機而言,中國每年出口到美國的貨品金額即達448億美元(約1.4兆元台幣)。
劉鶴返中前接受多家媒體聯訪,他坦言談判存在3方面的主要分歧。
第一,關稅是否取消。劉鶴:「中方認為,關稅是雙方貿易爭端的起點,如果要達成協議,關稅必須全部取消。」美方已對約2500億美元的中國貨品課徵25%的懲罰性關稅,其中2000億美元是在上周五才從10%調升到25%。
第二,採購金額問題。劉鶴:「兩國元首在阿根廷見面形成共識,當時形成一個對數字的初步認同,那麼究竟數字是多少,現在雙方有不同看法。」
第三,協議內容用詞。劉鶴:「國家有自己的尊嚴,文本(貿易協議)必須平衡,總體來說,雙方相向而行,但一些關鍵問題上,還有需要討論的地方。」

全球輸家多過贏家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掌權以來,對外一直展現強人的姿態,如今面對川普步步進逼,是否願意退讓令外界好奇。美國華府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中國問題專家拉特納(Ely Ratner)認為,從現在開始,美中兩國除非面臨經濟下滑等外部因素,導致被逼到必須退讓,否則要達成協議恐怕更加困難。拉特納直言,「我認為,面對川普升高威脅,他們(中國)很難做出讓步。」
中經院台灣WTO中心副執行長李淳表示,中國出口至美國的貨品目前僅一半被課徵關稅,就使中國今年GDP(國內生產毛額)預測數顯著下滑,若所有從中銷美的產品都課高關稅,將對全球形成災難性影響。李淳認為,貿易戰除美中、歐元及亞太區會受衝擊外,「只要在中國設有生產基地的企業,不管是中資、外資、日資,什麼資都一樣,無法避免。」雖貿易戰也有受惠者,例如中國停止從美國進口小麥,轉跟巴西訂購,會有貿易移轉效果的受惠國,但整體來看,輸家顯著多過贏家。

談判破裂損習威信
元大寶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梁國源強調,美中貿易戰升溫,台灣肯定會受影響。梁國源舉例,美國蘋果公司(Apple Inc.)在美設計手機,晶片在台由台積電生產,再透過鴻海在中國組裝,三地都有關聯,涉及三角貿易的台商,需做好迎接衝擊的準備。
北京清華大學前講師吳強認為,如果美國對來自中國的全部貨品加徵25%的關稅,勢必影響到中國最高層政治生態,「美中談判如果徹底破裂,對習近平個人權威,對目前中國的經濟路線都會產生持久的影響。」

LA01_004.jpg (607×640)

*52家台商返鄉 挑戰5千億回流

美中貿易戰愈演愈烈,川普再拋1個月內325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一連串措施加速台商回流意願,經濟部官員證實,近來確有不少詢問電話湧入投審會,電話一度滿線,官員更透露,因應下階段的貿易戰,手機、筆電相關企業來詢問比率暴增。
根據經濟部數據,現台商回台投資總額2795億元,通過資格審查有52家,不乏知名大廠,投資金額最高的是不願具名的電子業大廠,預計投資547億元,其次是電子關鍵零組件大廠330億元,總統蔡英文更調高目標,希望挑戰5000億元。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長張銘斌表示,目前除已確定的52家回流企業,投審會還有40多件案子在評估,對5000億元的目標有信心。而隨川普再撂狠話,張銘斌說,最近手機、筆電供應鏈等原本不在第2波名單內的產業,也陸續詢問。
至於第3波遭點名課稅的手機、筆電等供應鏈,相關廠商低調未評論,僅說有其他生產據點可因應,如擴廠或轉移生產基地,光寶科、台達電均表示,早有全球化布局因應。
台達電主管說,關稅成本由客戶出,短期對公司無直接影響,但長期仍要因應客戶做產線調整,一直都有在全球設廠,如泰國有4廠、印度約2座廠,搭配斯洛伐克廠與台灣廠產能,足以因應貿易戰衝擊。
光寶科則表示,高雄營運中心、越南廠都將在今年完成籌備,可望因應目前市場變數。

*美中摩擦多 習近平妥協餘地小

貿戰延燒
在美國宣布對中國調漲關稅下,上周新一輪美中貿易談判無疾而終。有觀察家指出,雙方並沒有多少意願盡快簽署貿易協議,而美中之間的矛盾摩擦層面已經太廣,很難靠貿易停戰來解決。分析認為目前美中貿易談判已進入「打打談談」式博弈,誰先示弱誰就可能輸掉整場較量。

川普樂於收取關稅
德國學者魯舍形容,美中貿易談判就像「膽小鬼博弈」,誰先示弱誰就輸掉整場較量。「中國要麼接受不利的條款作出讓步,要麼就準備好面對衝突升級」,中國可能會先任由衝突升級,晚些時候再尋求與美方共識。
彭博資訊專欄作家費克林指出,「雙方看來都非常樂於維持在逐漸惡化的現狀中」,美國總統川普樂於向中國進口貨收取關稅,因為比起讓中方進行結構性改革,抽關稅反而是更能促進川普想讓製造業工作回流美國的作法。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海澤極力推動的中方改革,包括停止強制外國企業轉移技術、解決智財盜竊、開放中國市場等,如果中方真的能夠執行,是讓中國變成更具外資吸引力的市場,反而不是把投資從中國吸引回美國。
同樣的弔詭也在中方這裡。川普若全面課關稅威脅到的許多中國產業,像玩具、成衣、家具、電子產品組裝等低毛利的產業,正好就是中國想要產業升級時擺脫的產業。國際貨幣基金(IMF)估計,美國失去中國供應鏈,長期而言雙方的GDP增長率將因此各掉0.5個百分點。這點損失看來不夠大,因此美中雙方都沒有什麼動機要急於達成協議。
在貿易戰進行的同時,華府已改變對中國的看法,不分民主還是共和黨都傾向對中國強硬,或者要更強硬。
這種對抗氣氛下,習近平也要面對國內中共建政70周年、六四30周年等關鍵時刻,沒有什麼餘地向美方妥協。

(蘋果日報)
--
*貿易協議 美限中1個月達成

美中於華府的第十一輪貿易談判破局,繼十日對二千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稅後,美國總統川普正式下令對剩下約三千億美元中國商品啟動加徵關稅程序,準備全面對中國商品課稅;據透露,華府已向北京下通牒,只給一個月期限來達成貿易協議,否則就會全面課稅。

一旦破局 中貨全面加稅25%
川普立場轉趨強硬,獲得國會朝野兩黨的共同支持。川普政治對手參議院少數黨領袖舒默表示:「對中國要堅持下去,川普總統不要退縮。」民主黨籍參議員布朗說:「中國欺騙傷害美國勞工太久了…總統必須確保真正改變,以創造公平競爭環境。」

美中都面臨「二○二○年挑戰」。川普簽不簽對中國的貿易協議、對中強硬的貿易政策已成為競選連任的籌碼。習近平則立下二○二○年實現GDP(國內生產毛額)翻倍、全面達成小康社會的承諾,做為隔年中共成立一百週年的賀禮,但貿易戰可能打壞此目標。

華府下通牒 細節週一公布
美國貿易代表萊席爾十日深夜發出「三○一」行動聲明,指已在川普指示下提高中國關稅,「總統也指示對所有剩餘中國商品啟動加徵關稅的程序,價值約三千億美元」;公開通知和評論程序不久後將在聯邦公報上公布,細節將於週一(十三日)在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網站公布。

川普表示,美中協商將繼續進行,「可能會、也可能不會」移除中國貨品加徵的關稅,「端視未來談判的發展」;他並重申和習近平維持深厚關係。

不過,彭博報導,知情人士透露,美方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會談時清楚說出美國底線,告知有三到四週時間來達成協議,否則將要對剩餘三千多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廿五%關稅;此舉主因中方本輪談判未釋出任何有意義的讓步。

美國已於十日將中國二千億美元產品關稅由十%提高至廿五%,主因中國取消先前幾輪談判中同意的具體承諾,試圖重新談判。美國上調關稅後,中國商務部雖重申將「不得不」採取反制,但迄十一日未公開任何報復措施,未如前三輪關稅戰立刻對美國黃豆等一系列產品加稅。

*美中談判3大分歧 「打打談談」變常態

取消全部加徵關稅 依需求設採購額 協議文本地位平等
中國官方首次承認和美國貿易談判的三大核心分歧,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十日結束在華府談判後表示,在一些重大「原則問題」上存在「不一致」,包括取消加徵關稅、貿易採購額、協議文本平衡性;他雖強硬表示原則問題「絕不能讓步」,又稱須度過「黎明前黑暗」,雙方同意繼續磋商。

美國十日起將中國二千億美元產品關稅由十%提高至廿五%,美國貿易代表署發表聲明,美國總統川普已指示啟動對剩餘約三千億美元中國產品加徵關稅的程序,威脅對中國產品全面提高關稅。

努勤︰無進一步談判計畫
美中第十一輪貿易談判於華府調高關稅的壓力下結束,相較於劉鶴接受中媒聯訪時侃侃而談,美國財政部長努勤維持一貫說法,稱「本次會談具建設性」,並表示目前美中沒有進一步貿易談判的計畫。

劉鶴否認談判破裂的說法,他說,這是兩國談判正常的「小曲折」、不可避免,儘管暫時有一些阻力和干擾,雙方也同意未來在北京繼續磋商,因此對未來仍「審慎樂觀」。但他未說明下一輪談判的具體時間。

劉鶴︰雙方同意繼續磋商
劉鶴也提出中方對三分歧的立場,包括:美國關稅須全部取消、根據實際需求設貿易採購額、確保協議文本平衡以維護國家尊嚴;雙方貿易代表都有誠意解決現在的問題,談判已進入很具體的文本階段,中國需要的是「非常平等有尊嚴的前提下很好的合夥協定」。

中國官媒新華社評論,「打打談談」或將是中美解決經貿摩擦的常態;中美談判已在「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擴大市場准入、促進雙邊貿易平衡」等取得實質性進展,但在中方關切的核心問題上仍有分歧;要達成協議,必須確保雙方談判地位平等、結果雙贏;接下來雙方會就協議文本逐條磋商,以更大耐心、更強定力看待未來經貿磋商「反覆博弈」的可能。

中國微信公眾號「陶然筆記」則發文,為中國「毀諾」的說法辯護,稱最終簽署前的任何變化都應看作是磋商過程之一。「人民日報」評論則強硬表示,美國在談判中忽視公平貿易應是雙向,中美都有核心關切,核心利益絕無可能讓渡。

*美學者︰談判不順 「分手」非不可能

美中貿易談判再陷僵局,中國學界認為,一旦雙方談判破裂,美國對中國商品全面加徵關稅,中國勢必面臨經濟受創、習近平個人權威動搖的政治風險。美國學界則認為,美中關係已是「對手+敵手」,雙邊競爭關係不穩定,非一紙「OK繃」的貿易協議可化解,未來「分手」已非不可能。

經濟受創 習近平面臨政治風險
美中談判情勢一週來急轉直下,美國已將中國二千億美元產品關稅提高至廿五%,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面臨內部質疑錯估美國總統川普要求改變雙邊貿易關係的決心。「紐約時報」指出,若美國迫使習近平讓步或談判破裂,中國國內不滿還會加劇,對中國共產黨來說,經濟穩定成長是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礎。
美中華府談判十日提前結束,消息人士透露,實質進展相當少,華府還下最後通牒,若一個月內未能達成貿易協議,中國就等著銷美貨品全被課徵廿五%關稅。

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前一輪北京談判後對協議草案「反悔」,習近平審核草案後刪除具約束力的法律文字,取消解決竊取智慧財產等七大項問題的承諾。

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屠新泉表示,川普上調關稅的做法,可能動搖中國經濟保持成長的信心,不確定性會對中國生產、投資、消費產生負面影響。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張健指出:「如果劉鶴兩手空空回到北京,川普在推特上發表更多激烈批評,事態可能變得很瘋狂,會溢出經濟領域。」

中國政治學者吳強認為,美中談判如果徹底破裂,美國對中國全部貨品課徵廿五%關稅,勢必長遠影響中國最高層政治生態,今年就可能在中國政治高層展開一場不公開或半公開大辯論,對習近平個人權威及目前中國經濟路線都會產生持久影響。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中國研究專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警告,劉鶴空手而返,可能促使中國週一宣布對美國新關稅等報復措施;川普政府採取「瘋大叔」的邊緣策略,即使美中達成協議,也不會阻礙華府致力擴大對高科技投資和出口的限制,並在亞洲等地和中國激烈競爭。

前美國貿易代表白茜芙(Charlene Barshefsky)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美中「分手」並非不可能,會是一個錯誤、也會導致「自我實現」的一種預言,造成兩國間敵對狀態,非常危險。

*川普拚2020大選 升高關稅戰張力

美國總統川普突然升高與中國貿易戰的行動並非意外,紐約時報報導,川普將關稅當作他對內的政治武器,把自己塑造成捍衛美國勞工的鐵甲武士,在二○二○總統大選中,沒有任何挑戰者會比他更強硬地對抗中國。顯然,該議題將成為美國二○二○大選的主軸之一,對川普而言,政治考量將凌駕經濟,決定與中國貿易談判的前景。

川普原本將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做為他總統任內的一項優先要務,認為這將是他重大的政治勝利。今年初,他還對談判進度感到不耐,並施壓顧問群以促成協議,二月間,當談判者處於起草協議文本的初階之際,他提出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簽署高峰會」的想法。然而,近日他的聲明卻顯示,他現在認為對中國強硬並拒簽協議或許比簽署更能讓他取得有利的政治地位。

美聯社指出,川普對中調高關稅之舉事實上已對二○一六年支持他入主白宮的一些地區造成經濟傷害,並可能進一步殃及美國經濟。三月間由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哥倫比亞大學與耶魯大學的經濟學者共同研究發現,貿易戰將是美國整體經濟的重擔。然而,川普似乎對相關政治風險或其政黨擁護自由貿易的傳統鮮少理會。

紐時指出,簽署協議恐使川普曝險於民主黨人的攻擊中,尤其被認為是軟弱的協議時。而強硬立場能讓川普一方面鞏固政治基本盤,同時攔阻民主黨做出更能保護美國勞工的宣稱。白宮前首席策士巴農說:「對中國柔軟的日子已經結束。現在是政治驅動經濟。」

川普一些前任與現任幕僚,包括巴農與其貿易顧問納瓦洛一直主張對中國強硬,且不接受協議才是正道,主流派人物、包括財政部長努勤與他的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則警告川普,長期的貿易戰將傷害金融與經濟市場。一名前官員透露,最近幾週,川普的選戰策士也開始呼應不妥協路線,加上加入總統選戰的民主黨籍前總統拜登可能採取親中立場,使得川普的想法與主和派漸行漸遠。

無論如何,全面貿易戰的衝擊不可小覷。政治分析家認為,選民可能以影響他們的財富多少,而非比民主黨人更強硬,來評估川普的行動,甚至於他的支持者,某種程度也是如此。

*施壓中、歐 美催日簽貿易協議

萊席爾與日本經濟再生大臣熱線 盼儘快取得成果
「日本經濟新聞」十一日報導,接近日本政府的消息人士指稱,美國貿易代表萊席爾與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茂木敏充十日通電話,美方催促日方儘快達成雙邊貿易協議。報導指出,在美方正與中方代表團談判之際,萊席爾和茂木通電話,此舉其實是白宮企圖藉由從美日貿易談判取得的成果,施壓中國及歐洲。

據稱,萊、茂兩人確認了旨在儘快達成協議的談判進度表。美日若想儘快簽署貿易協議,需要雙方在農產品及汽車關稅的減讓甚至取消上達成共識。兩人顯然打算在美國總統川普五月下旬赴日進行國是訪問,以及六月下旬出席大阪「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前,解決美日在貿易談判上的分歧。川普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六日晚曾熱線,日本政府人士披露,川普重申迅速簽署美、日貿易協議的強烈期望。

四月廿六日白宮「川安會」時,川普就曾表明,日本對美國農產品徵收高額關稅,美方希望能取消,安倍以美國也對日本車課二.五%的關稅回擊;川普還當面表達他對美國鉅額對日貿易逆差的不滿。據報導,日對美出口一年約十五兆日圓,卻只從美國進口八兆日圓,即日對美貿易順差達七兆日圓(約兩兆台幣)。

安倍四月廿六日曾向川普表示,在二○二○年十一月美國總統大選前,將和美方合作達成貿易協議;但他希望能避免在今年七月日本參議院選舉前就達成協議。大體而言,雙方均同意將農產品關稅的減讓,限制在「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規定的水準。美方擔心,由於其並未加入該協定,相較於日本以外的CPTPP十個成員國及歐盟,美國商品在日本市場的競爭力將減弱。惟日本國內的農業遊說團體仍強烈擔憂日方將屈從美方的強硬要求,而在參院選舉前,日本政府都不想加劇國內農民對此的焦慮不安。

*台商回流人力需求 勞長︰專人媒合

受「美中貿易戰」影響,爆發台商回流潮,卻欠缺勞工,昨日勞動部長許銘春參加台南大型就業博覽會受訪時表示,已和經濟部密切聯繫,以利掌握欠缺多少人力,由專人協助提供客製化媒合服務,對象以本地勞工為主。

許銘春指出,目前包括智邦等公司已提出一千六百多名人力需求,包括傳統產業或科技資訊業都有,這波台商回流潮總共需求多少人力,目前仍無法預測,尚待後續事業單位提出申請協助;至於回流台商是否有外勞的需求,事業單位會視實際情形進行評估。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表示,目前提出需求的回流廠商有智邦、堤維西交通、東陽實業、台燿科技、中磊電子、永勝光學、優你康光學、得力實業等,其中智邦大約需要一千人,其餘加總約六百人。

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昨在成功大學光復校區舉辦大型就業博覽會,活動超過五千人參與,許銘春到場為求職者加油打氣,這場就業博覽會共有九十家企業釋出超過六千五百個工作機會,會場滿是人潮;其中超過五成職缺薪水三十K起跳,甚至還有廠商開出七十K要找生產製造主管、課長、工程師等職缺搶人才。

許銘春表示,她上任後包括基本工資的調整、微型創業貸款額度從一百萬元提高到二百萬元,勞基法也修正通過派遣勞工保障的相關條文,未來還要鼓勵推動最低工資法、中高齡與高齡者就業促進法、職災保險的立法等,希望能使勞動法制更完備,讓勞工能安穩工作。

(自由時報)
--
*美中貿易談判「未來北京見」 川普限期一個月談成

美中第十一輪貿易談判十日結束,雙方未達成協議。彭博資訊報導,美方官員在會中告訴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美方給北京只有一個月的時間達成貿易協議,否則就等著所有銷美貨品全被加徵關稅。

知情人士表示,美方會如此威脅中方,是因過去兩天會談中方並沒有做出有意義的讓步。

美國總統川普雖稱這次磋商具建設性,將視未來談判情況決定是否取消關稅,卻也指示貿易代表署,開始對另外價值約三千億美元中國大陸商品加徵關稅的程序。

劉鶴:談判沒破裂 「需度過黎明前的黑暗」

根據新華社報導,率團赴華府談判的劉鶴於會後向媒體表示,談判並沒有破裂,出現暫時的問題不可避免,是「正常談判中的小曲折」,談判需要度過黎明前的黑暗,盼各界理解支持。

劉鶴強調,中方在原則問題上不會妥協,但雙方都有意願繼續保持磋商,並同意未來北京再見面。

美國貿易代表賴海哲隨後透過聲明指出,依總統指示,美國把對約二千億美元大陸輸美商品加徵關稅稅率從百分之十調高至百分之廿五;總統並下令,開始對其餘大陸輸美商品加徵關稅的程序,價值約為三千億美元。

劉鶴九日抵達華府,與賴海哲、財政部長米努勤率領的代表團舉行經貿磋商,談判期間,美國自十日凌晨起對二千億美元大陸輸美商品加徵的關稅從百分之十上調至百分之廿五;雙方十日上午繼續在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磋商,會談近兩小時,劉鶴下午離美,此行並未拜會川普,會後賴海哲與米努勤前往白宮。

川普已經下達指示 要求規畫對更多陸貨加稅

劉鶴前腳才搭上飛機,賴海哲就發布聲明表示,川普已經下達指示,要求行政部門著手規畫,對貿易戰目前尚未涉及的約三千二百五十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預計於十三日在美國貿易代表署網站公告詳細內容,並強調最終稅率仍未確定。

川普的推文並提到,從中方加徵關稅所獲的錢,將會用在向美國農民購買農產品,或以人道救援方式捐給窮困國家。外界分析,川普此舉,或許是為反制中方拒買美國黃豆的可能性。

*美中各有盤算 貿易談判難達協議

美國和中國大陸十日結束第十一輪貿易談判,依舊未達成協議,不過這正是美國總統川普想要的結果。美中各有盤算,以致想談成協議困難重重。

紐約時報報導,以明年成功連任為首要目標的川普,必須展現「對中強硬保護本土」的形象,藉此將民主黨對手比下去。

二○二○年總統大選的選戰已提前開打,民主黨百家爭鳴,川普也早就開始為連任鋪路,美中貿易戰是最好的選舉素材。

過招數個月的美中貿易談判始終僵持不下,看似困擾川普,不過根據政治分析家和前幕僚觀察,他的政治算盤打法已經不同。川普近日的發言暗示著,現在他相信,對中國大陸必須展現強硬態度;此外,比起美中達成協議,不談成任何協議對他的政治立場反而更有利。

「打中國」是共和黨和民主黨皆慣用的選戰策略,但是川普必須打得比民主黨更猛,尤其是民主黨主要對手拜登及桑德斯。二○一六年總統大選時,桑德斯曾表示要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川普也說過要這麼做,但上台後被幕僚勸退。拜登曾投票支持和中國大陸建立正常貿易關係,川普嗤之以鼻說:「中國要吃掉我們的午餐了,拜託。」

川普宣布對中國大陸兩千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看似傷害美國農民,讓股市隨之動盪,且可能影響經濟。不過對川普而言,更嚴重的問題是若美中談成協議,恐讓他在大選期間成為民主黨攻擊的箭靶,批評他對中國大陸示弱,倒不如在明年十一月大選前強打反中牌,爭取選民認同。

川普在推文暗示,北京以拖待變,將寶押在明年十一月美國總統大選,認定川普不會連任,屆時北京將能和新上任的民主黨總統當選人重啟協商。讓尋求連任的川普咽不下這口氣,突然宣布加徵關稅。

中國內部也有更深層的盤算。美中貿易談判中,中國竊取美國智慧財產權與商業機密、強制性技術轉讓、金融服務准入與貨幣操縱等,都是極度複雜與困難的項目。華府要求北京進行結構性改革,不僅與大陸傳統政策背道而馳,更可能撼動政權的重大改變,當然不太可能輕易點頭同意。

*美耐心有限 中美談判恐變成只打不談

美中新一輪貿易談判,在美國調高關稅稅率陰影下「不圓滿」落幕。雙方雖有意繼續磋商,中方甚至提出「打打談談或將是中美解決經貿摩擦的常態」,但美已展開對更多大陸商品加徵關稅的程序,此舉警告北京,若無法達成美方同意的協議,美國準備「繼續打」,而非「繼續談」。

美國總統川普十一日一早又透過推特發文向海外廠商喊話,要避開被加徵關稅其實很簡單,搬回美國老家製造就行。

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趕在調升關稅前抵達華府談判,這次並非頂著「國家主席特使」頭銜,而是「頂著壓力,表示中方最大誠意」;但據指出,劉鶴告訴美方,他「無能為力」,得由兩國領袖決定。

劉鶴的誠意、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致川普的美好信函,顯然未打動美方,川普政府不僅如期調升關稅稅率,更指示貿易代表署展開對價值約三千二百五十億美元大陸輸美商品加徵關稅的程序。

中方想繼續談,但美方耐心有限。川普與習近平去年底在阿根廷同意貿易休兵九十天,川普在今年三月一日休兵期限前宣布,基於美中貿易談判在重要結構性問題取得實質進展,推遲對大陸商品提高關稅稅率的計畫。

但這段時間,雙方持續舉行貿易磋商,川普也多次在白宮接見劉鶴,卻傳出中方在接近達成協議之際企圖重談,惹怒川普。雖然許多人不樂見貿易戰,但這次不少議員、專家學者支持川普決定,認為美方已給北京時間與機會,川普不該繼續等。

中方要知道,即使川普與習近平親談,若沒能端出令美方滿意的協議,川普仍然很可能轉身走人,之後美中處理經貿摩擦的方式恐變成「只打、不談」。

(聯合報)
--
*美對陸通牒 一個月內簽協議

美中第11輪貿易談判10日結束,雙方未達協議;彭博資訊報導,美方官員在會中告訴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美方給北京只有一個月的時間達成貿易協議,否則就等著所有銷美貨品全被加徵關稅。

知情人士表示,美方會如此威脅中方,是因過去兩天會談中方並沒有做出有意義的讓步。

美國總統川普雖稱這次磋商具建設性,將視未來談判情況決定是否取消關稅,卻也指示貿易代表署,開始對另外價值約3,250億美元大陸商品加徵關稅程序。

彭博資訊引述知情人士說法報導,美方官員在會中告訴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美方給北京三至四周的時間,要不同意達成協議,要不面臨美方對額外3,250億美元大陸商品加徵25%關稅。

根據新華社報導,率團赴華府談判的劉鶴於會後向媒體表示,談判並沒有破裂,出現暫時的問題不可避免,中方在原則問題上也不會妥協,但雙方都有意願繼續保持磋商,並同意未來北京再見面。

新華社報導指出,目前雙方在取消全部加徵關稅、貿易採購數字應當符合實際以及文本平衡性三個中方核心關切的問題上仍存在分歧。

川普在談判後發布推文表示,過去兩天,美中就兩國之間貿易關係進行坦誠且具建設性的對話,而他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關係仍非常堅實,且未來也會持續對話;美方已對中方商品實施關稅措施,至於會不會取消,取決未來談判情況。

photo.php (400×346)

*中美談判3大分歧 原則問題大陸絕不讓步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領銜人劉鶴昨天在中美談判結束後,首度公開與美方在貿易談判有三大分歧,包括中美雙方要不要取消全部加徵關稅、貿易採購數字、文本平衡性等。

他不認為談判破裂,說這是「正常談判中的小曲折」,但劉鶴強調,任何國家都有原則問題,「中國在原則問題絕不會讓步」。

第十一輪中美經貿談判結束,劉鶴在美國華府接受陸媒聯訪時表示,中方將理性對待中美經貿摩擦;談判並沒有破裂,而是恰恰相反,中方對磋商未來審慎樂觀。劉鶴透露,雙方經貿團隊商定,將很快在北京見面,繼續進行溝通磋商。

劉鶴也表明,美國加稅將必然引發中國反制,喊話美方要克制不要無限升級,中國會度過「黎明前的黑暗」,但後續談判會理性對待,他強調「中國不怕,中華民族也不怕。」

劉鶴說,中國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就中國經濟來說,長期而言很樂觀,短期來看,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儘管會有壓力,但中國經濟將保持平穩健康發展。他認為,目前談判的關鍵是中國面臨信心問題,「只要保持信心,什麼都不怕」。

大陸官媒均對談判結果發表評論,「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表示中方絕不會屈服於美方的極限施壓,美方應當與中方相向而行,在平等協商中解決問題。文章稱,新增關稅猶如懸在談判桌上的烏雲,宣告中美貿易戰正式進入「邊打邊談」的階段。

文章強調,中美經貿關係的希望之窗並沒有關上,也不可能關上。雙方經貿團隊商定繼續保持溝通。

新華社稱,中方已經做好全面應對準備,理性對待後續磋商,但如果始終一方壓著一方談判,或結果只能一方得利,磋商之路注定愈走愈窄,強調互利共贏是唯一正確選擇,雙方必須拿出更多智慧尋找兩國間的「最大公約數」。

*貿易三歧見難解 陸絕不讓步

中國大陸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領銜人劉鶴昨在中美談判結束後,首度公開與美方在貿易談判有三大分歧,他不認為談判破裂,說這是「正常談判中的小曲折」,但劉鶴強調,任何國家都有原則問題,「中國在原則問題絕不會讓步」。

第11輪中美經貿談判結束,劉鶴在美國華府接受陸媒聯訪時表示,中方將理性對待中美經貿摩擦 ; 談判並沒有破裂,而是恰恰相反,中方對磋商未來審慎樂觀。劉鶴透露,雙方經貿團隊商定,將很快在北京見面,繼續進行溝通磋商。

新華社報導,劉鶴向陸媒首度公開與美方有三大分歧,包括中美雙方在取消全部加徵關稅、貿易採購數字應當符合實際、以及文本平衡性三個中方核心關切的問題上仍存在分歧。

(經濟日報)
--
*川普對陸喊話「我連任後給的條件更糟」

美國總統川普11日晚間推文表示,中國大陸「現在行動」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比較明智,川普預言他明年鐵定連任,到時給陸方的條件會「糟得多」。

川普寫道:「我認為,中國覺得在最近的談判裡被打擊得太狠,不如等2020年大選再說,看能否幸運等到民主黨人獲勝----那樣就能持續每年剝削美國5000億美元...唯一的問題是,他們明知我會勝選(美國史上最佳經濟和就業數據,以及更多佳績),如果第二任才要來談,我給他們的協議條件會糟得多。他們現在行動才明智,但我樂於課徵大筆關稅!」

川普推文前一天,兩大經濟強權結束第11輪貿易談判,雙方仍談不攏,美方對價值數千億的陸貨加徵關稅,陸方則明白表示對美方的要求。

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周五談判後接受陸媒訪問表示,為達協議,陸方關切的三個核心問題必須獲得解決:一是美方取消全部加徵關稅,二是陸方貿易採購數字要符合實際,三是改善「文本平衡性」,以確保雙方尊嚴。

川普周五發出連串推文給市場投資人加油打氣,指他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關係牢固,對話會持續。但彭博資訊引述知情人士報導,進一步會談雖有可能,卻沒有展開下一輪談判的立即計畫。

劉鶴的說法透露出一個新的分歧點:美國想施壓陸方加大採䐟以平衡貿易逆差,金額高於川普和習近平去年12月在阿根廷同意的數字。劉鶴說這是嚴肅議題,不容輕易改變。

力求連任的川普為他提高關稅的作法提供辯護,努力要說服企業和金融市場,他並未放棄協議。他說:「完全沒必要倉促行事。」川普說要拿關稅收入向美國農民採購,這些人眼見對陸方的出口崩跌,作物被當成外援送往貧窮國家。

華府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研究主任瑞特納表示,美中要達協議可能變得更困難,除非有景氣下滑之類的外部因素迫使讓步:「問題是中國能回頭,提供足以讓川普拿來誇口的東西?遇上川普變本加厲,他們很難這樣做。我認為事情拖下去會愈難做,對川普來說政治難度更高。」

*紐時:中美爭當老大 對抗還會持續數十年

美中之間的貿易戰在對峙長達一年後開始升級,紐約時報分析,兩國的經濟衝突目前還只是初步階段,由於這兩個經濟大國在爭奪全球的主導地位、聲望及財富,因此雙方的對抗還會持續數十年。

紐時指出,過去一星期的貿易協議談判幾陷於崩潰,雙方的談判立場更趨強硬,即使能夠達成協議,也無助解決這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之間的緊張關係。

美國愈來愈擔心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新角色及採取的策略,包括一帶一路;川普政府試圖限制中國在美國和海外的經濟影響力,但中國具有要主導未來產業的雄心壯志,官方的「人民日報」11日的一篇專欄文章中說︰「美方由於對中國實力、中國能力、中國意志的誤判,又揮起關稅大棒,進一步升級兩國貿易摩擦。」文章強調,中國絕不會妥協。

史丹福大學的中國學者藍普頓(David Lampton)認為,其實美國已跟中國展開了數十年痛苦的談判,即使能夠達成協議,也無助於解決更大的衝突, 現在只是長期戰鬥中的一場小衝突。

接近談判的匿名人士透露,美方談判代表似乎無力推動任何不符合中國利益的改變。對此,中方談判代表、副總理劉鶴已說明這是原則問題,「任何國家都有重要的原則,我們在原則問題上不能讓步。」

在中國,許多人認為美國是一個國力正在減弱的大國,不能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別的國家;美國自2008年開始出現的長期經濟衰退,這使中國人相信自己是正確的,國家正在恢復作為主導亞洲地區發展的歷史大國地位。

中國人認為,在中美貿易談判之中,川普政府的一些要求侵犯了中國的主權,除了給予美國過多的經濟權力外,還要求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立法來改革,這讓民族主義愈來愈高漲的中國人聯想起19世紀列國強加的不平等條約屈辱歷史。

北京大學政府學院教授張健認為,即使習近平與川普達成某種協議,但從長遠來看,戰略雙邊關係已經陷入困境,就算有交易,過去的中美關係再也不復返了。

(聯合晚報)
--
*川普考量2020大選 對中貿易協議簽不簽成籌碼

美國總統川普本週在佛州造勢場合譏諷完民主黨總統參選人後,話鋒一轉提到美中升高的貿易戰。這項轉變其來有自:川普要讓自己看起來比其他2020年總統大選潛在對手更為強硬。

「紐約時報」報導,川普在提到公開出櫃的印第安納州南本德市長布塔朱吉(Pete Buttigieg)表態參選時語帶諷刺的說:「代表我們對抗中國的習主席…太棒了。」在把矛頭指向前副總統拜登(Joseph R. BidenJr.)時,川普說,美中貿易協議談判,中國出爾反爾,是因為北京等著看他落選,可以改和拜登總統協商,或「一位軟弱的民主黨總統,這樣就可以繼續占美國便宜」。

紐時指出,大選年政治策略已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川普的貿易政策。

川普連月來一直期盼和北京敲定一項深具里程碑意義的貿易協議。但根據分析家和前幕僚表示,川普的政治算盤似已改變。川普最近談話顯示,他現在認為對中強硬,讓協議破局,比起簽下一紙協議,在政治上對他更為有利。

川普的考量是,對中加徵關稅固然可能傷害美國農民,造成金融市場震盪,甚至衝擊美國經濟。但和北京簽署協議,會讓民主黨逮到把柄,特別是若被認為是示弱的話。而採取強硬路線不但能照顧到川普的票倉,民主黨想取代他成為美國勞工偉大保護者的企圖也無法得逞。

前白宮首席策士巴農(Stephen K. Bannon)說:「對中國軟弱的日子不再。現在是政治指揮經濟。」

巴農和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在內的數位川普前任和現任幕僚一向主張,對中強硬且絕不接受協議,才是正確作法。但財政部長梅努欽(StevenMnuchin)和國家經濟會議主席柯德洛(Larry Kudlow)提醒川普,貿易戰拖越久對經濟和金融市場越不利。

但根據一名前官員表示,近幾週來,川普競選顧問開始呼應鷹派的「不妥協作法」。這點再加上拜登在中國議題上的潛在罩門讓川普轉向,不再贊同敦促他早日和中國簽署協議的鴿派。

川普上台之初將和北京簽署協議視為重大政治勝利,還把此事列為優先要務之一。今年年初,川普對於和中國談判的進度不滿,施壓下屬早日達成協議。2月,談判人員進入草擬協議文本初步階段時,川普突然拋出在他位於佛羅里達州的私人莊園海湖俱樂部(Mar-a-Lago)和習近平舉行「簽約峰會」的構想。

知情人士透露,川普急於和北京達成協議,促使梅努欽和美國貿易代表萊特海澤(Robert Lighthizer)呈交過度樂觀的簡報給川普,以防川普一氣之下又衝動發表推文,打亂談判進度。

就在各界以為美中達成協議好事近之際,川普5日推文表示,本月10日起總值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關稅稅率將從10%上調至25%,還說「很快」也會對其餘中國輸美商品加徵關稅。

川普是否已從急於和北京敲定協議的態度,回復2016年競選時的強硬反中立場,目前還不清楚。

政治分析家表示,選民可能會以對他們經濟財富造成的影響作為考量,而不是川普的立場看起來是否比民主黨強硬。就某種程度而言,這對川普支持者來說也是一樣。

然而,對川普來說,和中國達成貿易協議也有政治風險,尤其是最終協議若軟弱無力,和前幾任美國總統簽訂的協議無異的話。民主黨參選人可能會緊抓這點批評,愛放狠話的川普也對北京莫可奈何。

民主黨民調專家賈林(Geoff Garin)接受紐時訪問時指出:「一項軟弱協議,譬如說不能阻止中國網路剽竊,會讓民主黨又有把柄,認為川普終究成事不足。」

(中央社)
--
*劉鶴前腳走 川普就下令 最後通牒 輸美陸貨3250億美元嗆開徵

陸美新一輪經貿磋商幾無進展,就在大陸副總理劉鶴前腳一走,美總統川普下最後通牒,月內沒結果,所餘3250億美元輸美產品將全加徵關稅,美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已宣布加徵程序,明(13)日將在USTR網站公布詳情。

談判幾無進展 啟動加徵程序

美貿易代表萊海澤昨聲明指出,已根據川普總統指示,10日零時1分對2000億美元陸貨加徵關稅從10%升至25%,並啟動其餘3250億美元加徵25%關稅程序。一旦付諸實施,總計逾5300億美元大陸商品,都將上調關稅。

陸美在華府第2天談判不足半日就結束,未達成任何方案。知情人士透露,美方定下底線稱,陸方有3至4周時間達成協議,否則華府就對其餘輸美商品加徵25%關稅。

川普10日推文說,「過去2天美中就雙邊貿易現狀,進行坦誠和建設性對話。習主席與我關係仍然牢固,對話還會繼續。同時,美已對中施加關稅,關稅可能取消,也可能不會,將視今後談判進展而定!」

變相延長限期 讓陸美達協議

根據美《聯邦公報》,美東時間10日零時1分或以前離開大陸貨品,如6月1日前運抵美國,將不會被加徵25%關稅。貨品從大陸以海路運美需3至4周,等於變相提供新的非官方最後限期,讓陸美談判可達協議。

《新華社》則引述劉鶴談話,表明雙邊存在3項分歧,一是關稅應否取消仍在討論。陸方認為關稅是貿易爭端起點,如達成協議,關稅須全部取消;二是採購多少,兩國元首在阿根廷見面時,就採購數量曾有初步共識,但現在卻持不同看法,「陸方認為這很嚴肅,不能輕易改變」。三是文本平衡性,劉鶴說,任何國家都有自己尊嚴,文本須平衡,關鍵問題上還有要討論空間。

劉鶴稱 雙邊有3分歧待討論

劉鶴表示,這些都是重大的原則問題,陸方在原則問題上絕對不能讓步。美指陸方在文本承諾有變化,陸方認為雙方成交前任何的變化都很自然,陸方沒後退,只是對文本怎寫有分歧,作過度反應沒必要。

劉鶴重申,陸方強烈反對加徵關稅,認為這不利於陸、美、全世界,不利解決雙邊經貿,希望美方克制,陸方也會克制,不要無限升級。他說,談判已進入具體文本階段,就像馬拉松跑到最後較艱難,要挺住,度過黎明前的黑暗。雙方很快在北京再見面,繼續磋商。

*漲聲響起 拖累美國經濟

美國調高2000億美元大陸商品懲罰性關稅從10%到25%,川普得意表示此舉正在充實國庫,話雖如此,相關研究顯示,提高關稅部分成本已轉嫁給美國廠商及消費者。有專家預測,幾乎肯定會放慢美國經濟增長,美國可能損失數十萬個工作機會。

美國之音引述美國財政部資料,貿易戰以來,從去年10月1日開始的財政年度關稅收入,比去年同期飆升89%,至347億美元。本輪影響的2000億大陸商品共涉及5745個單獨項目,《經濟學人》將這些項目分為4類:投資品、消費品、混合品和中間品。量化分析的基本結論是:美國約承擔5%的關稅,大陸承擔20%,大陸出口量最高下降42%。

美國國會研究中心2月的報告發現,與2018年1月關稅生效前相比,關稅導致美國洗衣機價格上漲12%。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研究表示,去年鋼鐵和鋁關稅使鋼鐵產品的價格上漲近9%,鋼鐵用戶成本上升56億美元。

自2018年1月川普首次加徵貿易關稅以來,美國已對2500億美元大陸商品、全球鋼鐵、太陽能電池板等徵收關稅,導致產品價格提高。產品變貴後,增加的關稅一部分轉移到買家頭上,消費品關稅一部分轉移到消費者頭上。

高盛稱,如果把2000億美元大陸商品關稅稅率提高至25%,將使其影響擴大兩倍,達到0.3個百分點,從而明顯拖累美國經濟增長。多位分析師預計今年美國經濟增長約2.2%。

*加速海外資金匯回、穩定股匯市

為因應陸美貿易談判最新情勢,政府進入全面備戰。由於美國總統川普指示貿易代表署,再對價值逾3250億美元的大陸商品,啟動加徵關稅程序,周一開盤的國際股匯市面臨強大衝擊,財政部次長、國安基金執行祕書阮清華11日表示,國安基金密切關注談判最新情勢,及全球股市走勢變化,必要時會召開委員會議,決定是否進場護盤。

美國總統川普瞄準3250億美元大陸商品,牽動投資人敏感神經。總統蔡英文已在國安會議後下達全力穩定股匯市的指示,國安基金備戰股市之外,中央銀行是否動用包括外匯種籽基金在內的工具,維護新台幣匯率的動態穩定,同樣受到市場矚目。

與此同時,據了解,加快海外資金匯回專法立法腳步也將加速推動,協助台商回流。根據總統指示,行政、立法兩院將加速完成海外資金匯回專法立法,引導海外資金回到家鄉。立法院財委會隨即安排周三將審查境外資金匯回專法,力拚本會期三讀,迎海外資金回台。

川普最新推文表示,不急於與大陸協商,還可能啟動對大陸3250億美元商品課徵25%關稅;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若真的提高稅率,等於貿易戰全面開打,手機、電腦、玩具、平板、塑膠統統中彈,股、匯市「嚇呆」,台灣的出口表現也將受到衝擊。

國泰證期研究部分析師蔡明翰表示,台積電等科技大廠,多預期今年Q2獲利來到谷底,下半年逐季回升,沒想到貿易戰火比想像大,獲利狀況恐面臨下修壓力,最糟糕的情況是原本獲利回升變「衰退」,影響台股中長線的表現。

貿易戰緊張氣氛再升級,外匯專家Joe表示,2000億美元關稅大刀砍下,大陸官方為了救出口,繼去年人民幣貶值7%至10%後,持續貶值、走弱是必要手段,人民幣兌美元可能進一步走貶。

由於陸美貿易協商還有1個月的緩衝期,蔡明瀚認為,短期內台股下檔空間有限,建議投資人千萬不要追殺,若要準備減碼,不妨等反彈再做進一步動作。

*陸美角力持久戰 協議難滅戰火

陸美在華府的新一輪談判無果而終,雙方貿易摩擦有進一步升級之勢。然而,即便今後陸美達成協議,恐怕也只能起到「OK繃」的作用,因為從貿易到科技戰,再到台海及南海情勢,美國對大陸的抗衡動作日益頻仍,雙方關係愈來愈失調,已非一紙商貿相關協議可解決。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問題專家甘思德近日撰文指出:「(陸美經貿)談判之外發生的事太多了。即便針對商貿問題達成協議,也阻礙不了川普政府同時進行的其他動作,諸如擴大對高科技投資與出口的限制,以及為亞洲和其他地方的盟友與大陸激烈競爭等。」

在與對手談判時,川普慣常祭出「極限施壓」(brinkmanship)的策略,但此次他將此施展於陸美貿易談判上,卻可能留下副作用,令陸美關係越發不穩定。甘思德把川普有意製造不確定性的手法稱之為「瘋大叔」(Crazy Uncle)戰略。他認為這種戰略對大陸產生了一定制衡力,但也會讓陸方加深一種印象,即與美國的任何協議都只是暫時的,遲早川普還會索求更多。

在貿易談判進行的同時,華府在外交和軍事上也改變了以往對大陸的「接觸」政策,現今把大陸視為對美國全球主導地位的主要戰略威脅。近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就在多個場合警告美國盟友,要它們別大陸走得太近,包括技術合作方面。

自2018年以來,美國頻繁派遣軍艦通過台灣海峽。而時值美陸貿易談判白熱化之際,美國、日本、印度及菲律賓等四國於2日至8日首度在南海進行聯合軍演,這次美國聯合亞洲盟國在充滿主權爭議的南海海域舉行訓練,對北京當局形成了新挑戰。

而這一連串動作在北京看來,背後無疑潛藏著美國的一種終極陰謀,即企圖阻止大陸的發展,遏制其「大國崛起」。美陸兩大國之間互不信任日甚,有可能導致一種「自我應驗預言」,造成雙方關係越發不穩定,甚至趨向敵對。

CSIS中國問題專家葛來儀指出,只要大陸的國際影響力持續水漲船高,美陸之間的競爭態勢便會存在。「隨著美中之間國力差距進一步縮小,北京將會更放膽捍衛並推進自身利益。如此一來也會迫使美國做出反制。此次陸美貿易談判未能達成協議,也意味著雙方的角力將變成持久戰。」

*美極限施壓 陸媒稱絕不屈服

陸美第11輪貿易談判甫落幕,美國不僅對2000億美元的大陸貨品加徵25%關稅,總統川普更下令將對3250億美元所有大陸商品加稅。對此,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昨刊出文章,強調大陸「絕不會屈服於美方的極限施壓,在原則問題上不會妥協」。其中也透露,陸方要求協議文本平衡性,「表達方式必須為國內民眾所接受,不損害國家主權和尊嚴」。

《人民日報》刊登署名「鐘聲」文章,標題是《中國不會屈服於任何極限施壓》,文章指出,陸美雙方迄今已在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擴大市場準入、促進雙邊貿易平衡等方面取得諸多實質性進展,「但在中方核心關切問題上仍存在分歧」。並提到陸方的要求,「中方明確要求取消全部加徵關稅,使雙邊貿易恢復正常;明確要求貿易採購數字應當符合實際;明確要求文本平衡性,表達方式必須為國內民眾所接受,不損害國家主權和尊嚴」。這也呼應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談判後,離開美國前受訪所說的,雙方在三大核心問題的歧見。

該文強調,陸方堅決反對美國對大陸貨品加徵關稅,也做好了應對各種情況的準備,陸美貿易戰「擋不住中國發展的腳步」。

(中國時報)
--
*貿談急轉直下 川普疑為大選考量

美中兩國在今年前幾個月原本看似將達成歷史性的貿易協議,沒想到在過去一周急轉直下,10日以談判無結論、美方進一步加徵關稅收場,讓外界有如霧裡看花。

根據多位政治分析家及前任助理的說法,原來川普總統為了明年順利連任,選舉考量已經高於外交政策;他標榜自己是對抗中國、保護美國勞工的鬥士,認為對中國強硬、讓貿易談判破局,比起雙方真的達成協議,能拿到更多政治優勢。

紐約時報與美聯社報導,與中國敲定貿易協議可能讓民主黨人抓到攻擊川普的機會,擺出強硬姿態反而可讓他迎合川粉,還能攻擊民主黨人對中國太軟弱,尤其是民主黨的首要競選對手、前副總統白登(Joe Biden)。

白登曾投票贊成給予中國永久正常貿易關係。

前白宮首席策士巴農(Stephen Bannon)曾為川普在2016年大選擘畫財經政見,他也一再警告中國帶來的危險,「對中國軟弱的日子已經過去了,現在是政治在推動經濟。」

打壓中國(Bashing China)是兩黨行之有年、操作純熟的選舉年宣傳手法,但川普做法更激進,他的保護主義立場其實背離了共和黨主流思想,反倒更接近進步派陣營的候選人政見,例如獨立派聯邦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佛蒙特州),與民主黨聯邦參議員伊莉莎白‧華倫(Elizabeth Warren,麻州)。

桑德斯早已高調宣示要把中國列為貨幣操縱國;他曾發推文說:「假裝中國不是我們的主要經濟競爭對手大錯特錯。如果我在白宮,就會修改貿易政策,在這場競爭中取勝。」

包括巴農與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在內,多位川普現任及前任親信長期鼓吹只有對中國強硬、絕不接受任何協議,才是正確做法。

財政部長米努勤(Steven Mnuchin)與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等多位主流派人士則力主不可,他們認為美中貿易爭端拖得愈久,對美國經濟與金融市場都不利。

但根據一位前政府官員的說法,近幾周川普的競選團隊再度宣揚絕不妥協的立場,加上白登對中國的態度可能放軟,才會使川普不再支持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

*華爾街日報:川普「美國優先」政策四面楚歌

美國川普總統宣揚「美國優先」的外交政策,本周同時受到來自中國、北韓、伊朗與委內瑞拉等四國的挑戰,不僅極度考驗白宮在同一時間處理多場國際危機的能力,外界也觀察他能否真正做到野心不小的政策目標。

「華爾街日報」報導,川普政府與中國洽商已進行年餘的貿易談判10日告吹;川普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二次會談破局後,北韓再度試射短程飛彈;伊朗威脅加速進行核武計畫;委內瑞拉則在俄羅斯與古巴支持下,化解了美國在背後支持的軍事政變。

外交圈人士觀察,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之一,在於川普無視華府多年來處理外交政策的準則,也就是先處理一件事,再處理下一件事。

不論是轉換中國經濟模式、北韓無核化、全面改變對伊朗的安全政策,或推翻一個南美國家政府,即使想達到這四個目標的任何一個,對美國政府都是個野心很大的工作,但川普卻同時對這四個目標下重手。

外界懷疑川普政府恐將被各方危機搞得不知所措;而國務卿龐培歐(Mike Pompeo)9日縮短了外交訪問行程,趕回華盛頓出席一場高層會議,更凸顯川普面對的最新外交挑戰;當天與會者還包括代理國防部長夏納漢(Patrick Shanahan)及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鄧福德將軍(Joseph Dunford)。。

但白宮發言人莎拉.桑德斯(Sarah Sanders)淡化外界的質疑;她說「川普總統的國家安全團隊成員,今天只是例行開會討論許多主題」。

但部分觀察家不這麼認為,華府重量級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會長哈斯(Richard Haass)說:「在所有這些例子裡,政府對成功設定了很高的門檻。這些狀況一起發生,(川普政府)卻沒有好好做跨部會協商,而且總統又對大規模運用軍力很敏感。可以說,目標與手段之間的鴻溝非常大,而且光靠經濟制裁也無法補上。」

*中美貿易談判談不攏 路透:卡在知識產權

路透消息指出,中美進行第11次貿易談判,結果以「無結論」收場,而雙方談不攏的原因,在於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針對草案協商中的知識產權修法等部分條件做出修改,遭美方拒絕。新華社發表時評回擊,指美方指責中國在技術轉移、知識產權和創新方面的做法,是借知識產權保護之名行貿易保護之實。

報導指出,劉鶴此次訪美談判,持續向美國貿易代表賴海哲(Robert Lighthizer)說服,在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修改部分,可透過國務院頒布的命令來完成「任務」,不過賴海哲堅持,中國可履行最先的承諾修改法律。

報導稱,在部分草案協商中,美國希望在保護知識產權與強制技術轉讓等部分,中國能在法律上修改。先前中國承諾這個部分,但上周中國卻向美方提出異議,表示希望刪除這項「法律修改」,因此讓美國總統川普震怒,進而宣布將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關稅稅率從10%上調為25%。

對此,新華社發表「知識產權怎能成為貿易保護的大棒?」為題的時評回應,還引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幹事高銳的說法,稱中國建立了高水平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成為全球知識產權創造和保護的典範,已經從主要的技術使用者,轉變為技術生產者。

文章指出,中國始終堅持對國內外企業知識產權一視同仁、同等保護。目前中國法院已被國際上視為知識產權訴訟較為可取的訴訟地,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受理的案件中有相當一部分雙方當事人都是外國人。

文章說,知識產權應是世界各國之間創新合作的橋梁,而不應成為貿易保護主義的大棒。

未來,中國仍將堅定不移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這是擴大開放、融入世界經濟的需要,也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求。在知識產權領域,中國有信心、有能力應對任何挑戰。

(世界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