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3日 星期一

新聞自選輯 20190513 美中貿易戰篇

更新時間:06:20 / 18:51

*川普:嗆中國「別想拗到2020」我連任給的只會更糟

美中貿易談判無疾而終,美方將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關稅調升為25%,也將啟動剩餘的325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稅25%程序,但中方迄今按兵不動。美國總統川普直嗆,這是因為中方自知談判被打趴,妄想拗到2020年,但等到自己連任後,條件只會更糟。學者分析,即使達成貿易協議,也無助於消弭緊張,美中未來將面臨數十年的經濟大戰。



川普前天在推特誇稱:「我看中國自知在這次談判中被打趴,乾脆拖到下次2020大選,看看是否會出運、由民主黨勝出,這樣他們就能每年繼續剝削美國5000億美元。唯一問題是他們知道我會贏,若待我第二任期內再談,協議條件會差得多。他們若聰明點就應該趁早行動,但我樂得徵收大筆關稅!」最後還補上,企業若想避開關稅,只要在美國生產製造產品就行,「非常簡單!」
儘管談判無疾而終,中方主帥、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依然「審慎樂觀」,稱雙方將於北京續談。但他也表示中方在「重要原則」上絕不退讓,顯示雙方還有硬戰要打。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則強硬痛斥美方誤判情勢、嚴重低估中方對貿易戰的承受力。

中揚言反制仍未動作
《華爾街日報》指,北京過去遭美方關稅報復後,按慣例均立即「等量奉還」。這次雖揚言反制,迄今卻按兵不動,主因是北京仍在考量選項,並評估經濟到底挺不挺得住。觀察家認為,接下來數周,中方應不會有太大動作。
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昨接受訪問時說,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在6月於日本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上見面,討論貿易問題。外界關注屆時是否再上演「川習會」化解危機。
《紐約時報》分析,過去一年多來的貿易戰顯示,美中因競逐全球霸權、重要性和財富而引發經濟對峙,未來這種衝突恐延續數十年。中國經濟崛起及其崛起手段,包括以政府之力「駭」取高科技機密、補貼關鍵產業等措施,讓美國日益憂心,並以日趨嚴厲的言詞示警。國務卿龐皮歐上周形容,中國野心可與俄羅斯、伊朗相提並論,構成「新型態的挑戰」,並稱中國是「以俄羅斯未能及的方式,融入西方經濟的極權政權」。

經濟大戰恐達數十年
美國開始對中國重新設限防堵,嚴格檢視中國在美投資與輸往中國科技,並且發起圍堵中國電信設備龍頭「華為」稱霸全球5G網路。政府機構啟動反中國間諜計劃,除起訴多起中國商業間諜案外,也大動作起訴華為及其財務長「華為公主」孟晚舟,涉嫌竊取機密以及規避美對伊朗制裁。
學者認為,即使達成貿易協議,對解決美中更大衝突的幫助有限,「這只是一場持續戰爭中的小衝突罷了」,史丹佛大學專家蘭普頓說:「我們還有數十年要與中國痛苦協商。」英國諾丁罕大學專家蘇利文說:「美中關係將持續惡化,這是兩國利益開始重疊、碰撞、摩擦之後,不可避免的結果。即使排除川普不按牌理出牌因素,當前貿易戰將只是未來的縮影。」

美中未來衝突領域
高科技:
.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華為參與5G網路,並鼓勵他國跟進圍堵
.美國指控中國強制外商技術移轉
.美國指控中國間諜竊取及駭取商業機密
經濟:
.美國要求中國解決長期貿易逆差問題
.美國要求中國透過修法改善不公平貿易措施,包括改變經濟制度和產業政策,例如產業補貼、開放市場等;中國認為美國侵犯主權
軍事:
.中國軍力快速擴張,對美國造成威脅
.中國持續在主權爭議的南海島礁軍事化;美軍艦在南海行使自由航行權
.中國不放棄武力犯台
全球影響力:
.美國批評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是以「債務外交」擴大全球影響力

*iPhone面臨中美夾擊 增稅後成本貴5千

美中貿易戰白熱化,美國總統川普揚言要對還沒課關稅的中國進口貨加徵25%懲罰性關稅,其中將包括iPhone。一旦如此,專家指,生產iPhone的美國蘋果公司(Apple Inc.)可能還會遭中國抵制與懲罰,在貿易戰中被雙重夾擊。

高價使消費者卻步
《華爾街日報》報導,川普先前對25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貨加徵關稅,Apple所受衝擊有限。iPhone等智慧手機類別沒有被課稅,無線耳機AirPods與智慧手錶Apple Watch則得到豁免。但川普若真對剩餘的3250億美元中國貨開徵懲罰關稅,幾乎全在中國組裝的Apple產品,馬上都面臨課稅。
摩根士丹利估計,如果美國對中國組裝的iPhone開徵25%關稅,以一支定價999美元(約3.1萬元台幣)的iPhone XS來說,就要面臨約160美元(約4960元台幣)的課稅。這筆關稅可以轉嫁給美國消費者,但會使已經對高價iPhone裹足不前的消費者暫緩購買新iPhone,或由Apple自行吸收,將使該公司2020年度每股獲利銳減23%。
保守派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研究員巴菲德預警:「對付Apple將是極具象徵意義的行動,他們(中國)有很多招式。」Apple透過供應商在中國僱用約300萬人,在中國有約40家直營店及網路App Store,這些都可能被中國當局鎖定。中國消費者也可能基於愛國心拒買Apple相關產品。

大中華區銷量掉25%
包括中國、港澳與台灣在內的「大中華區」貢獻Apple約五分之一銷售額,本年度上半年Apple的大中華區銷售額已經又掉了25%。今年4月,中國把iPhone與其他商品的增值稅從16%降至13%,iPhone順勢推一波降價,改善銷售狀況。未來中國的報復行動可能包括取消這筆降稅。
Apple執行長庫克去年一直告訴投資人,他對美中貿易談判保持樂觀。Apple的供應商鴻海已在研究是否到印度組裝iPhone。但分析師指產線建立需時間,若加關稅,Apple今年逃不掉被課稅命運。

LA02_003.jpg (548×640)

*劉鶴在美談判行程 2度遭攔車「申冤」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日前赴美國華盛頓出席美中貿易談判,連續2天遇到中國民眾示威抗議,車隊還一度被攔截,場面尷尬,中國網友表示,中國人在國內申冤頻遭打壓,只能到海外找機會,還有人譏諷:「難道是美國安保放水?」
美國之音(VOA)前天報導,劉鶴一行9日抵達華盛頓,前往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與萊特海澤以及財政部長馬鈕金舉行磋商,警方在附近攔截到多名示威中國民眾,但仍有人高喊抗議口號。
隔天中午,劉鶴車隊離開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時,來自上海的訪民金月花突然衝上馬路,高舉標語站在中方車隊前,狀況驚險,車隊被迫減速並繞行,之後金月花遭美方特勤逮捕。事實上,除劉鶴訪美期間多次遭訪民攔路申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5年訪美期間,也曾被攔,網友譏諷美國安保是否放水,還有人感嘆,「見到攔路申冤,高層不應反思嗎?」

(蘋果日報)
--
*川普嗆︰談判拖2020後 中國會更慘

「等到第二任期才協商 他們就要吃到高關稅」
美國總統川普上週六發推文警告,中國應盡快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如果中國在他二○二○年連任後再協商,條件可能更糟;他還說,企業只要在美國生產產品,就能避開關稅所增成本。美國農業部長帕度週日表示,即使美國調高關稅,仍希望中國成為美國農產品的客戶,但若中國展開報復,美國將加碼援助農民。

川普在推文指出:「中國會覺得在最近的談判中被打得很慘,他們倒不如等待二○二○年下一次選舉,看看他們是否夠幸運,民主黨贏得大選,好讓他們能繼續每年從美國偷資五千億美元。」

推文直嗆:「唯一的問題是,他們知道我會贏得大選(因我創造美國史上最好的經濟、就業等);如果要等到我第二任期才協商,這項協議將會更糟。他們若聰明的話,就該立刻行動,否則就要吃到高關稅!」

川普指控中國政府違背前幾輪貿易談判已達成的承諾,下令從五月十日起將中國二千億美元進口產品關稅由十%上調至二十五%,並指示貿易代表萊席爾對中國另三二五○億美元產品加徵二十五%關稅進行規劃。

根據彭博報導,川普政府已對中國談判代表下最後通牒,中國有一個月時間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否則中國所有輸美產品都將被加徵二十五%關稅。

中國若報復 美將加碼援助農民
帕度受訪表示,美國的最大目標是,敦促中國不要報復,留在談判桌上協商好的貿易協議;若中國展開報復,美國將有所回應,正仔細擬定一項計畫,預計在幾天或幾週內呈交給川普。

川普先前表示,隨著美中貿易緊張升高,美國將增購國內農產品,以人道援助名義轉送給窮國,來抵銷中國需求減少衝擊,預估購買金額上看一五○億美元。

*美智庫︰談判倒數 金融市場勿存幻想

美國重要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執行長凱佩(Fred Kempe)在官網發表文章指出,美中貿易談判有時間倒數壓力,金融市場應該放棄終將達成協議的一絲幻想,雙方雖各自基於政治和經濟目的希望達成協議,但在關鍵問題上又難以妥協。

文章指出,自去年十二月美中恢復談判以來,市場誤解、但美中官員卻心知肚明,這場貿易談判已成為定義這個新時代的地緣政治及系統競爭中關鍵事件之一;如果分析師不想砸了自己的招牌,奉勸最好將這個地緣政治風險納入潛在成本中。

除了美中貿易戰外,上週一兩艘美國戰艦駛入南中國海爭議小島的十二海里內,是今年以來第三次華府挑戰中國主張的南海主權;幾天前於布拉格舉行的5G安全會議,美國和盟邦也揭露華為產品所帶來的風險;華為財務長孟晚舟仍因案在加拿大交保候傳。

文章指出,就算美中在未來幾週尋求達成貿易協議,但對於改善雙邊關係沒有太大幫助,過去幾個月兩國關係已由戰略接觸演變為激烈競爭,預期雙邊的經濟、政治,甚至軍事危機將會升高,直到兩國資深策略專家和外交官建立管理這個全球最決定性雙邊關係的原則。

另根據美銀美林報告,投資人擔心美中貿易戰升高,上週自全球股票基金贖回逾二○五億美元,是今年以來第三高;今年以來投資人自全球股票基金累計贖回一一六○億美元,規模為二○一六年以來最大。

*關稅戰延燒 西進電子五哥2兆陷砲火

前十大台商遭波及 衝擊中國數百萬人就業
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已宣布將對中國進口剩餘價值約三千億美元商品調高關稅啟動作業流程。依美國貿易委員會(USITC)統計,去年美國自中國進口值最高前兩名是手機及筆記型電腦,分別達四四八及三八七億美元;而MIC(中國製)銷往美國的手機及筆電幾乎都由台灣「電子五哥」代工,對比各公司年報及中國海關統計等數字,估計有逾兩兆營收陷入貿戰砲火、影響中國逾百萬就業人口。

美國先前已將中國兩千億美元進口商品關稅提高到二十五%,根據USITC統計,去年進口值最高前三名依序為電信通訊、電路板及處理器,分別約一九一億、一二五億及五十六億美元。經濟部調查,這波影響較大的是網通、手工具及自行車等產業,這些台商已加速返台或南向設廠;但若全面開打,將擴及台灣電子代工主力產品的手機及筆電,台股電子五哥、甚至十哥都會受衝擊。

根據中國海關去年進出口兩百強名單,出口前十強、台商就占了六家,依序為鴻海集團旗下的鴻富錦精密(鄭州)約台幣九五七六億、富泰華工業(深圳)約五五七五億及鴻富錦精密(成都)約三五一○億;和碩集團旗下的昌碩科技(上海)約六三一八億及名碩電腦(蘇州)約三八三八億;廣達集團旗下的達功(上海)電腦約四四八六億。

十一到二十名還有四家台商,包括廣達旗下的達豐(重慶)電腦、和碩旗下的世碩電子(昆山)、鴻海旗下的富士康精密電子(太原)及英業達旗下的英業達(重慶);加上二十四名的仁寶資訊工業(昆山)。電子代工五哥全數進入貿戰砲火圈。

光這十家台商在中國子公司雇用的員工人數就逾九十五萬人,若美國對全數中國進口商品加稅,影響中國就業至少數百萬人起跳。

從數字來看,受貿戰砲火波及最大的是鴻海集團,旗下的鴻富錦精密(鄭州)、鴻富錦精密(成都)是蘋果手機主要代工基地,富泰華工業(深圳)則是為蘋果全系列產品提供研發與製造服務。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宣布參選後的第一個交易日(四月十八日),鴻海股價一度直攻九十七.二元,創近十四個月來新高,但隨著美中貿易戰升級,到上週五(五月十日)又跌回八十三.七元,市值蒸發約一一二二.九億元,相當於跌掉兩座一○一大樓造價。

*五大電子代工廠 加速撤離中國

美中貿易戰戰火恐全面延燒,扭轉「中國世界工廠」地位,台灣五大電子代工天王的鴻海、和碩、仁寶、廣達、英業達去年已同步展開生產基地外移,若關稅戰擴大到手機及筆記型電腦產品,業者直言,一定會加速「非中國製造」腳步。

除了針對外界質疑鴻海在中國投資龐大,恐被威脅作為談判籌碼。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在美國行後返台記者會直嗆,若北京政府要脅遷廠,他一定會搬到更有競爭力的地方;他還說,「按照規劃,單一製造部分放在美國、高科技相關擺在日本,至於台灣將負責雲端網路中控,地點就在鴻海高雄軟體園區。」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仁寶副董事長陳瑞聰也對外表明,就算沒有美中貿易戰,前往東南亞生產已是未來集團發展方向,因中國年年高漲的薪資、招工、流動率高的問題已無法再忽視,逐漸轉為生產成本與營運包袱。

和碩東南亞布局先以印尼為主,並以受到關稅影響的網通產品為生產重心,印尼巴淡島工廠一月已經開始出貨,正在規劃印度等地加入生產行列。

仁寶分析,美中貿易戰不容易解決,客戶已表明希望仁寶能先準備好,越南將是未來二至三年的發展重點,一旦美中有任何狀況,就可以馬上把越南產量拉上來,現在台灣和越南生產線已準備就緒。

英業達去年把被關稅波及的產品轉往台灣、馬來西亞、墨西哥生產組裝再輸往美國;廣達也擴大在台投資計畫,增加伺服器在台生產規模。

(自由時報)
--
*川普欲對中全面增關稅 白宮顧問坦承:美國買單

中美貿易談判陷入僵局,中方拒絕依照美國要求修改法律,10日中美高層華盛頓會談無功而返,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隨後接受《福斯新聞》專訪,坦承真正為關稅買單的是美國的企業和消費者,但強調中國經濟成長仍會因此受打擊,並透露美國總統川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很有可能在6月底於日本大阪舉行的G20高峰會碰面。

中美高層10日在華盛頓會談再度破局,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12日接受福斯新聞專訪,坦承總統川普聲稱關稅將會由中方支付的說法不正確,付中國進口產品關稅的是美國進口商和消費者,並非中國;但他不忘強調,中國的經濟成長也會因此受到打擊,表示關稅對「雙方」都有影響;並反嗆外界預估的影響程度「嚴重誇大」。

美國貿易代表賴海哲(Robert Lighthizer),在會談後發表聲明指出,在總統川普的指導下,除了將對大約2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產品關稅從10%提高到25%,也計畫將對另外約3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展開規畫,也就是對中國全部輸美的產品加徵關稅,預計13日會公布詳細情況。川普聲稱,增加的關稅是由中方直接支付,會替美國國庫賺進約1200億美元的收入。

但紐約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紐約聯邦儲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的經濟學家,3月發布的共同研究指出,川普對中國增收的關稅,其實是由美國進口業者支付,最後這些成本都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福斯新聞》報導指出,依據目前的美國關稅,美國每個4人家庭需每年負擔767美元(約2.4萬新台幣),減少93.47萬份工作機會;但如果川普真的對中國增稅,再加上來自中國的報復,每個家庭需負擔的費用將增加到每年2294美元(約7.17萬新台幣),減少215.95萬份工作機會,GDP更會因此下降1.01%。

美國和中國第11輪貿易談判雖然再度無功而返,不過庫德洛指出,雙方雖然還沒有確定新的談判日期,但中國已邀請美國貿易代表賴海哲和財政部長米努勤再赴北京,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有可能在6月底於日本大阪舉行的G20高峰會碰面。

*川普警告大陸:協商拖過2020會更慘

美國總統川普十一日晚間推文表示,中國大陸「現在行動」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比較明智,川普預言他明年鐵定連任,到時給陸方的條件會「糟得多」。

川普寫道:「我認為,中國覺得在最近的談判裡被打擊得太狠,不如等二○二○年大選再說,看能否幸運等到民主黨人獲勝,那樣就能持續每年剝削美國五千億美元。唯一的問題是,他們明知我會勝選(美國史上最佳經濟和就業數據,以及更多佳績),如果第二任才要來談,我給他們的協議條件會糟得多。他們現在行動才明智,但我樂於課徵大筆關稅!」

川普推文前一天,美中兩經濟強權結束第十一輪貿易談判,雙方仍談不攏,美方對價值數千億陸貨加徵關稅,陸方則明白表示無法接受美方的加稅作法,勢必有所回應。

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十日談判後接受陸媒訪問表示,為達協議,陸方關切的三個核心問題必須獲得解決:一是美方取消全部加徵關稅,二是陸方貿易採購數字要符合實際,三是改善「文本平衡性」確保雙方尊嚴。

川普十日發出連串推文給市場投資人加油打氣,指他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關係牢固,對話會持續。但彭博資訊引述知情人士報導,進一步會談雖有可能,卻沒有展開下一輪談判的立即計畫。

劉鶴的說法透露出一個新的分歧點:美國想施壓陸方加大採購以平衡貿易逆差,金額高於川普和習近平去年十二月在阿根廷同意的數字。劉鶴說這是嚴肅議題,不容輕易改變。

力求連任的川普為他提高關稅的作法辯護,努力要說服企業和金融市場,他並未放棄協議。他表示:「完全沒必要倉促行事。」川普說要拿關稅收入向美國農民採購,這些人眼見對陸方的出口崩跌,作物被當成外援送往貧窮國家。

華府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研究主任瑞特納表示,美中要達協議可能變得更困難,除非有景氣下滑之類的外部因素迫使讓步:「問題是中國是否能回頭,提供足以讓川普拿來誇口的東西?遇上川普變本加厲,他們很難這樣做。我認為事情拖下去會愈難做,對川普來說政治難度更高。」

*紐時:美中對抗 還會持續數十年

美中之間的貿易戰在對峙長達一年後開始升級,紐約時報分析,兩國的經濟衝突目前還只是初步階段,由於這兩個經濟大國在爭奪全球主導地位、聲望及財富,因此雙方的對抗還會持續數十年。

紐約時報指出,過去一星期美中貿易談判幾陷於崩潰,雙方的談判立場更趨強硬,即使能夠達成協議,也無助解決這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之間的緊張關係。

美國愈來愈擔心大陸在全球經濟中的新角色及採取的策略,包括一帶一路;川普政府試圖限制大陸在美國和海外的經濟影響力,但大陸具有要主導未來產業的雄心壯志,官方的「人民日報」十一日刊出專文說︰「美方由於對中國實力、中國能力、中國意志的誤判,又揮起關稅大棒,進一步升級兩國貿易摩擦。」文章強調,中國絕不會妥協。

史丹福大學的中國學者藍普頓表示,「我們未來還要跟中國痛苦的談判數十年」,即使能夠達成貿易協議,也無助於解決更大的衝突, 現在只是長期戰鬥中的一場小衝突。

接近談判的匿名人士透露,美方談判代表似乎無力推動任何不符合中方利益的改變。對此,中方談判代表、副總理劉鶴已經說明這是原則問題,「任何國家都有重要的原則,我們在原則問題上不能讓步」。

在大陸,許多人認為美國是一個國力正在減弱的大國,不能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別的國家。美國自二○○八年開始出現的長期經濟衰退,這使中國人相信自己是正確的,大陸正在恢復其歷史地位成為主導亞洲地區的強權。

中方認為,在貿易談判中,川普政府的一些要求侵犯了中國主權,除了給予美國過多的經濟權力外,還要求中方透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立法來改革,這讓民族主義愈來愈高漲的中國人聯想起十九世紀的不平等條約屈辱歷史。

北京大學政府學院教授張健認為,即使習近平與川普達成某種協議,但從長遠來看,雙邊戰略關係已陷入困境,就算達成協議,中美關係也已無法恢復舊觀。

*「不是軟柿子」 陸官媒嗆美安民心

美中貿易戰陡然升級,中共官媒人民日報、新華社、經濟日報等昨天都紛紛發表評論文章,除了回擊美國,還強調中國消費力強勁、投資金額回升的經濟潛能,安撫喊話用意明顯。

央視昨晚新聞聯播報報人民日報今天(十三日)的評論員文章「中美開展經貿合作是正確的選擇,但合作是有原則的」。文章說,對中美經貿磋商,中方始終高度重視,一直抱著極大的誠意,希望在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基礎上,達成一份互利雙贏的協定。然而,美方出爾反爾,進行極限施壓,進一步給中國輸美產品加征關稅,給中美經貿談判蒙上了陰影,直接導致磋商未果,責任完全在美方。

文章強調,中美開展經貿合作是最好的選擇,但合作是有原則的。中方在重大原則問題上絕不讓步,堅決捍衛國家核心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任何時候都不會喪失國家尊嚴,任何人都不要指望中國會吞下損害自己核心利益的苦果。

新華社昨天也刊發題為「無懼風雨,砥礪前行」的評論文章。稍早前新華網的另一篇評論文章表示,如果到了今天,還有人把中國當成可以任人宰割的舊中國,當成以為可以任意揉捏的軟柿子,那真是腦子還留在十九世紀,自欺欺人。

人民日報昨天發表題為「中國經濟的無限潛能」文章說,四月以來,外資法人紛紛調高中國今年經濟成長預期,中國經濟「崩潰論」等說法不攻自破。「越來越多人相信中國經濟蘊藏無限潛能」。

(聯合報)
--
*與川普說法不同 白宮顧問坦承支付關稅的是美國自己

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承認,中國並未直接支付銷往美國產品所加徵的關稅,與美國總統川普口口聲聲說中國會為加徵關稅埋單的說法不同。

庫德洛在中美高層華盛頓會談周五無功而返之後的首度接受媒體 Fox News Sunday訪問,他承認,支付中國進口產品關稅的是美國進口商和消費者,而非中國。但他表示,中國的經濟成長也會受到打擊。他說,關稅對「雙方」都有影響。

川普一再表示關稅在某種程度上是由中國掏錢,經濟學家稱這是誤導。他們表示,關稅是由美國進口商支付的,最終會通過成本上升的方式由美國企業和消費者埋單。

庫德洛表示,中國已邀請美國貿易代表賴海哲和財政部長米努勤再赴北京。他說,到目前為止雙方還沒有確定新的談判日期。他說,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有可能在6月底於日本大阪舉行的G20高峰會上會面。

庫德洛表示,為糾正中國「數十年來」不公平的貿易做法,美國可以接受失去一些就業和經濟受到打擊的合理風險,尤其是在美國經濟還很強勁的情況下。

他表示,與白宮內部的估算相比,對美國經濟成長和就業市場受當前關稅影響程度的預期「被嚴重誇大」。庫德洛稱,美國可能會損失0.2%的國內生產毛額(GDP)。

*川普關稅攻勢 衝擊科技指標廠

美中貿易戰隨著美國總統川普揚言要對中方進一步加徵關稅增溫,恐拖累美國科技指標廠蘋果後市。分析師指出,在最糟情況下,關稅措施將導致蘋果每股盈餘(EPS)劇減23%。

瑞銀和摩根士丹利(大摩)指出,蘋果將持續面臨有關中國營收的風險。美國10日起將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的加徵關稅稅率,自10%調高至25%,但這批清單以網通設備、電路板等零組件為主,對蘋果產品影響甚小。然而,若川普再加碼對更多陸貨課徵關稅,蘋果可能難逃一劫,將面臨自行吸收關稅成本或轉嫁給消費者的兩難。

台灣蘋果供應鏈則密切關注,一旦關稅問題持續增溫,蘋果也受影響時,蘋果會不會透過砍供應鏈零組件價格來維持自身獲利,相關動態牽動鴻海、和碩、大立光等業者後市。

美股大盤上周五(10日)上演「逆轉秀」收紅,但蘋果股價卻收跌1.4%至197.18美元,一周來跌6.9%,為今年來單周最糟表現,市值蒸發約670億美元,反映市場擔心美國對中國產品加徵關稅將重創iPhone銷售。

大摩分析師胡柏蒂(Katy Huberty)指出,若美國對所有中國輸美產品課徵25%關稅,將導致蘋果2020年度每股盈餘減損約3美元,即比大摩預估的每股盈餘12.67美元減少23%。

若蘋果選擇把關稅成本轉嫁給消費者,iPhone XS售價可能會調高約160美元,將損害需求並導致iPhone換機周期進一步延長,「蘋果面臨對中國產品出口至美國最嚴重的曝險之一…因為它多數的消費者產品最終組裝是在中國」。

美國加徵關稅也將削弱蘋果最近靠降價在中國市場建立的動能。瑞銀分析師指出:「中國對蘋果依舊非常重要,(關稅措施)將可能是今年整體成長的拖累因素之一。」大中華地區銷售占蘋果2019年上半年整體營收的16.6%,低於一年前同期的20%。蘋果去年9月曾致函美國貿易代表署,表示調高關稅將影響iPhone、Apple Watch等一系列蘋果產品。

(經濟日報)
--
*美中貿易戰 全球股市釀風暴

美國總統川普為貿易問題加強施壓北京,投資人周一(13日)準備好面對市場動盪,日本日經225指數和南韓KOSPI指數早盤均下挫約0.6%。市場轉向避險資產,早盤日圓走升,人民幣、澳元和紐西蘭幣走弱。

川普周末又上推特發文後,美國和中國之間的僵持顯然加深。這次川普說,中國可能覺得在近來的談判上「被打擊得很狠」,不如以拖待變,希望川普輸掉2020年大選,中國將從民主黨人那裡獲得較好的條件。

彭博資訊報導,由於美方決定對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課徵較高關稅,北京可能採取對等關稅措施進行報復,交易商預期市場波動加劇,投資人已開始拋售股票和其他高風險資產,轉買美國公債、黃金、美元、日圓和瑞士法郎等。

駐雪梨AMP Capital Investors動態市場基金主管奈米 (Nader Naeimi)說:「最大問題在市場盼望和實際有巨大落差。市場原先反映出最佳預期,但現在卻可能往最壞狀況發展。對股市而言,目前正在醞釀一場完美風暴:關稅、物價上漲、油價可能飆升。我的資產配置偏重黃金、石油、與通膨連動的債券及防禦性類股。」

駐新加坡的NatWest Markets資深總體策略師莫希烏丁(Mansoor Mohi-uddin)指出,貨幣市場正對中國貿易順差可能下滑作出反應,握有8400億美元境內外匯貸款的陸企已經開始買進美元,「去年的類似行為造成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自6.25元貶至6.95元。」。

駐阿布達比的Al Dhabi Capital首席策略師Mohammed Ali Yasin表示,市場擔心加徵的關稅將由美國消費者承擔,因為物價可能上漲,推升通膨率高於2%。他認為:「川普用推文來管理美中貿易談判失敗,本身就是一種失敗!這可能破壞談判代表的努力,破壞他們在發表公開聲明之前私下達成妥協的機會。他看起慌了,想將責任歸咎到他們身上,而非承擔部分責任!」

駐杜拜的Tellimer股票策略部門主管馬立克(Hasnain Malik)認為美中利益衝突不易協調,且雙方沒有緊迫的解決壓力,所以談判進展永遠是局部和暫時的。談判受挫將衝擊全球成長展望,施壓新興市場資產。

*白宮經濟顧問坦承:美企和消費者恐幫陸關稅埋單

美國總統川普周日(12日)又在推特上發了兩文,就美中貿易談判的態勢表示,美國「正處於我們想要的形勢 」,即將從中國收到大筆關稅,但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周日受訪時坦承,真正為關稅埋單的是美國的企業和消費者,與川普的說法矛盾。

庫德洛並且表示,中國邀請美國貿易代表賴海哲和財長米努勤前往北京繼續進行貿易協商,但美方尚未敲定前往北京的計畫,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在六月底於日本大阪舉行的G20高峰會上直接協商。

川普周日推文,重提了上周五的一項計畫:把關稅收入拿來購買美國農產品,並「把糧食分給在全世界忍受飢餓的人」,此建議已遭到多方懷疑。

在另一條推文中,川普寫道:「我們對中國的要求並沒錯,記住,他們破壞協議且試圖重新協商;我們將從中國帶進數百億美元的關稅收入。」

兩天前,川普推文說:「對中談判以協調的方式持續進行,不用急,中國現在支付價值2500億美元商品的25%關稅給美國,大筆款項將直接進到財政部」,隨後又推文稱關稅「將帶給美國更多財富」。

但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接受福斯新聞台訪問時承認,支付中國進口產品關稅的是美國進口商和消費者,並非中國。不過,他表示,中國的經濟成長也會受到打擊。他說,關稅對「雙方」都有影響。

庫德洛說:「不只中國要繳關稅,美國進口商、企業也要承擔關稅,事實上,這就是加稅,有時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庫德洛說,中國的經濟成長將隨著出口減少而減緩,就算川普如他威脅所言對更廣泛的產品加關稅,貿易戰對美國的經濟成長影響也僅只有0.2%。

他說:「(加關稅)對(美國)經濟影響很小,可能促進貿易、出口並為美國開放市場,這是值得做的。」

不過,庫德洛坦言「雙方都會付出代價」,且中國不會真的「支付」關稅,而是「承擔國內生產毛額(GDP)損失,出口市場縮減」。

*華郵分析:高築貿易壁壘 現在是錯誤時機

美國總統川普去年一手發起美中貿易戰,打了一年到現在仍沒有收尾的跡象。華盛頓郵報分析,美中經濟關係已經從根本上改變,美國已經不是全球最大消費市場,且中國市場讓不少美國企業大發利市。

部分市場人士認為,川普此時高築貿易壁壘是大錯特錯。

華郵分析指出,中國經歷40年改革開放後,已經從低薪的加工出口國,轉變為汽車、電玩與電腦的最大消費市場。

哈佛大學亞洲中心資深研究員奧弗霍爾特(William Overholt)說:「我們正處於製造全球化時期的末尾,消費全球化的時代正在開始,這股動能正從西方的嬰兒潮世代,移轉至相對年輕的中國人。」

管理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統計,十年前在中國製造的商品有71%是由中國消費者買走,如今這個比例增加至85%,而且同期中國經濟規模已經擴大三倍。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則估計,到了2020年中國人均所得將比2010年高出一倍,而這種現象已經裨益了不少美商。

以汽車業龍頭通用汽車來說,中國消費者購買的凱迪拉克(Cadillac)轎車數量,2018年首次超越美國銷售量。雖然這些轎車是在底特律設計,但在中國銷售的凱迪拉克幾乎都是在中國本地生產。

受惠中國消費暢旺,去年GM在中國總共賣出365萬輛汽車,反而在美國總銷售量不到300萬輛,GM也因此從與中方合資的企業賺到20億美元。

GM資深副總裁卡萊爾上個月在一場投資人會議上說:「就因為在中國的表現強勁,在凱迪拉克轎車116年歷史中,2018年全年銷售量創下38萬2184輛的全球最高紀錄。」

麥肯錫合夥人蘇珊.隆德(Susan Lund)表示:「現在完全是豎立貿易壁壘的錯誤時機。」

*美中貿易戰 我嚴防陸製品洗產地

美中貿易戰升溫,財政部海關嚴查「洗產地」,據海關資料,去年9月至12月間共查獲五起「洗產地」案件,都是企圖將中國大陸產品標示為MIT(Made In Taiwan)的案件;另外還有發生過美方查獲大陸洗產地貨品,主動向我國反應的案例。

在自由貿易港區若有業者產地標示不實者,依「自由貿易港區設置管理條例」處新台幣3至30萬元罰鍰;其他保稅區或課稅區則移請經濟部論處。

(聯合晚報)
--
*川普拚2020再打反中牌 貿易戰表現攸關連任

川普2016年選總統時,對中國火力全開,聽得人人叫好;但受到美中貿易戰影響,現在他拚2020連任,民眾埋不埋「反中牌」的單,還得看經濟幫不幫忙,至少在關鍵州會是這樣。

美中貿易談判上週碰到大麻煩,北京對一些重要協議卻步,川普則對數以千億計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關稅,接下來還會繼續加碼。

農業重鎮愛阿華等4年前把川普推進白宮的州,近來都因美中貿易紛爭飽受衝擊,在中美貿易戰或會持續一段時間的情況下,川普贏得第2個4年任期的機會將直接受到影響。

不具名的川普政府前官員表示:「如果…他不在總統選戰變激烈前解決這件事,我們國家的黃豆產區又叫苦連天…他問題就大了。」

黃豆是美國最值錢的農業出口商品,但2018年對中國出口降至16年新低。

美國財政部長梅努欽(Steven Mnuchin)和其他顧問最近都暗示美中接近達成協議,川普自己近來則是表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很快就會前來華府,讓人聯想到是不是為慶祝協議敲定而來訪;誰知最後談判功敗垂成,讓人不禁對川普自我吹噓的談判能力打起折扣。

協議泡湯,凸顯川普寧可會談破局,也不願屈就不符目標的協議。今年稍早他和北韓領導人金正恩面對面會談,也是因為金正恩希望進行部分非核化來換取經濟制裁解除,但雙方無法達成共識,才導致「川金會」觸礁。

顧問群信心滿滿地認為,川普硬起來,才最對支持者的味兒,特別是在美中政策議題方面。曾任川普白宮發言人、小布希時代任職貿易代表署(TradeRepresentative)的史派瑟(Sean Spicer)就說:「大體而言,我認為他對中國硬起來,對他整體有利。」

「他的表現就是,他真的願意好好來打一場。」

貿易代表萊特海澤(Robert Lighthizer)敦促中國在智慧財產、強迫技術移轉、貨幣操弄等政策領域改弦更張,川普雖樂見中國同意大宗採買美國大豆等產品,但也贊同萊特海澤的強硬立場,對更敏感的結構改革更是一寸不讓。

如此決心贏得兩大黨支持。聯邦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上週敦促川普「堅定立場」對付中國,他在推特上說:「別打退堂鼓,打贏中國之道,唯有強硬。」

儘管白宮貿易顧問威廉斯(Clete Willems)認為,民主黨和共和黨在貿易議題上「相當團結」,有意參選總統的民主黨人也咸認有必要大幅改變和中國的貿易關係,但不難想見,民主黨人對川普處理談判的方式頗有微詞。

美國民主黨聯邦參議華倫(Elizabeth Warren)在俄亥俄州辛辛那提的競選活動上表示:「他就是不懂該怎麼敲定貿易協議..靠推特的貿易成不了事。」

川普政府和競選團隊都知道農民已感受到關稅之苦,他們希望政府補助可以減緩關稅衝擊,另一方面,也會訴諸農民的愛國心。

川普競選團隊公關主任墨托(Tim Murtaugh)透過電郵聲明說:「農民懂這場漫長戰役,因為他們做得就是長期規劃,他們也知道最終結果會提升農業經濟。」

到頭來,關鍵就會落在經濟表現上面。如果經濟持續強勁,川普的政績就會讓選民有感,即便是在受關稅衝擊的州。

但若經濟腳步蹣跚,川普的成績單就不會那麼漂亮,民主黨人也將更有機會在愛阿華、密西根、明尼蘇達、賓夕法尼亞與威斯康辛等關鍵州擊敗川普。

*美中停停打打 貿易戰進度一次掌握

美國總統川普早在2016年競選期間就對中國的貿易手段大加撻伐,2018年兩國相互加徵關稅打起貿易戰,雖然中間一度和緩,但本月起緊張急遽升溫。以下整理美中貿易戰進展。

美國在2017年對中國的貿易政策展開調查,從去年年中起陸續對2500億美元中國輸美貨品加徵關稅,北京也予以還擊。連月劍拔弩張後,去年12月雙方同意暫緩加徵新關稅或上調稅率,以便談判貿易協議。

但就在各方對美中達成協議漸趨樂觀之際,態勢卻又急轉直下,美國本月10日起將2000億美元中國貨品的關稅稅率從10%調升為25%,並揚言要對3000多億美元尚未受關稅打擊的中國商品加徵關稅。

● 緊張為何突然升溫

據各家媒體報導,中國3日突然推翻150頁的協議草案,幾乎全面變卦。根據美方首席談判人員、美國貿易代表萊特海澤(Robert Lighthizer)的說法,美國認為談判出現倒退,令川普無法接受。

中方官員則駁斥華府指控北京出爾反爾,說是美國「強行將承諾套到中方頭上」。

● 美中相互加徵哪些關稅

到目前為止,美國已對價值約25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徵關稅,從鐵道設備到手提包,涵蓋貨品範圍廣泛。中國則對價值1100億美元美國銷中貨品加徵關稅回擊,鎖定品項包括化學品、煤礦與醫療器材,也鎖定像黃豆等產自共和黨票倉的貨品。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海澤已表示,美國將於13日公布對約3000億美元尚未受關稅打擊到的中國商品加徵關稅的詳細計畫。

● 關稅戰誰買單

川普堅稱,美國財政部一年從進口中國貨品收到「1000億美元關稅」,成本主要由中國承擔,但這種說法屬誤導。美國進口商在商品到達美國時需負擔關稅,進口商可選擇直接吸收增加的成本,或轉嫁給批發商,批發商再轉嫁給零售商,零售商則以漲價轉嫁到美國消費者。

某些情況下,中國生產商可能會將生產線轉移到境外以躲避關稅,如此一來中國會感受到經濟後果。

● 美國會痛嗎

由於通膨仍溫和,先前的關稅也避開服裝、鞋類、玩具等必需品,美國消費者目前大多未受到貿易戰衝擊。但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的分析師們在今年1月的報告指出,任何貿易戰升級都會讓美國「痛苦得多」,會導致市場波動加大、投資者信心受挫。

紐約聯邦準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New York)、普林斯頓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家3月發表一項研究顯示,美國自關稅的收益「不足以彌補消費者損失」。

如果有更多中國貨品被加徵關稅,消費者需付的成本還會增加。可能被納入加稅範圍的產品包括手機和筆記型電腦、電視遊樂器、各種兒童玩具和平面電視等。

● 中國如何因應

中國經濟於今年第一季出現反彈,提供政府更多籌碼。北京當局已承諾近3000億美元的減稅措施以激勵經濟成長,並據說在考慮其他刺激措施來提振汽車和電器銷售。

有分析指若2000億美元銷美貨品關稅稅率被上調到25%後,將使中國今年的經濟成長下滑0.9個百分點;一旦所有銷美貨品全被加徵關稅,則將下滑達1.5個百分點。

● 美中全面貿易戰 全球GDP會掉0.5%

經濟研究機構「牛津經濟公司」(OxfordEconomics)首席美國經濟學家達科(Gregory Daco)今天表示,美中之間所有貨品若全遭關稅打擊,將使全球GDP在2020年底前減少0.5%,若升級為全面性全球貿易戰,「料將引發全球性衰退」。

瑞銀全球財富管理(UBS Global WealthManagement)首席投資長赫費爾(Mark Haefele)稍早時表示,美方上調關稅及雙方談判徹底破裂,恐會讓美國股市從高點下跌10%到15%,中國股市則會掉15%到20%。

*憂貿易戰持久化 日企加速撤出中國

日本共同社報導,為因應中美貿易摩擦的長期化,日本企業正在加速將生產線撤出中國,並轉移至泰國、美國等地。

共同社11日報導,許多日本企業正將生產線撤出中國。今年以來,住友重機械工業就逐漸把輸往美國的減速機零組件生產線,從中國移至日本。

此外,日本大型鋼鐵企業神戶製鋼所也認為,若關稅影響擴大,將考慮把輸往美國的液壓挖土機零組件生產線,從中國轉移往日本、泰國和美國。

報導還指出,三菱電機、小松、東芝機械等日企,去年已將部分在中國的生產線轉移至他國;而隨著中美貿易爭端升級,日本辦公設備及光學機器製造商理光也正在考慮,若影印機未來也被列為加徵關稅對象,將把輸往美國產品的生產線從中國移至泰國。

報導最後以松下為例指出,松下公司去年的利潤減少了400億日圓(約合新台幣113億元),正是受到關稅增加和顧客訂單減少的影響,這凸顯在中美貿易爭端升級的情況下,日企為了避免業績下滑而大傷腦筋的局面可能將持續下去。

(中央社)
--
*3張王牌在手 陸不畏久戰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美國問題專家金燦榮認為,貿易戰最好不打,因為兩敗俱傷;但如果真的「開戰」,大陸擁有「3張王牌」,最終會嬴下貿易戰。同時他也表示,川普口中的3700多億美元(下同)貿易逆差,其實只有2200億元。

川普錯判形勢 將自傷

多家陸媒微信公眾號昨不約而同轉發金燦榮撰文,題為「中國有3張王牌打贏貿易戰」的文章。他表示,美方稱去年陸美之間有5300億的貨物貿易,而美國只賣給大陸1500億貨物,所以美方認為大陸多賺美國3760多億美元,因此打貿易戰大陸損失會更大,但事實並非如此,「他們自己把自己欺騙了。」

金燦榮計算,美國通過台港澳等地區,以轉口貿易的形式間接賣給大陸的還有1000億的貨物,透過服務貿易賺取接近900億,所以去年在大陸賺的錢為3400億。而大陸對美服務貿易出口約有300億,連同商品貿易5300億,加起來為5600億。所以,陸美貿易逆差真正的差距應是5600億和3400億的差值,即2200億元,並不是川普講的3760億元。

稀土與美國債 小王牌

再者,大陸對美出口商品多屬加工貿易,當中很多來自外國公司;其中又多半是美國公司。「所以結論就是雙方的貿易利益是一樣的,這個賬是殺敵一千,自損一千,不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而大陸握有3張牌為2張「小王」、1張「大王」。2張小王牌分別是大陸持有的2兆元美國國債以及徹底禁止對美國出口稀土。所有晶片製造都需用到有色金屬,原料正是稀土;大陸稀土產量占全球95%,具壟斷性。

大陸廣大市場 大王牌

至於金燦榮眼中的「大王牌」,則是美國企業在大陸市場的商機。去年美國公司在大陸賺了3800多億,而陸企在美國市場只賺200多億。「中國可提出市場均等,我沒有在你那兒賣那麼多,你也別在我這賣那麼多了!」

物價漲 殃及美消費者

美國消費者恐怕會先嘗到物價上揚的苦果。根據華府政策諮詢機構「貿易夥伴關係」(The Trade Partnership)估計,美國之前對總值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連同這次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25%關稅,再加上中國反制關稅影響,將使美國每個四口之家每年平均增加767美元(約台幣23700元)支出。若是美國將懲罰性關稅擴大到所有輸往美國的中國商品,每個四口之家每年支出平均將超過2000美元。

*談判若破局 陸不會全輸

美國總統川普昨天再度發推特對大陸撂話稱,這波關稅大戰已把大陸打得七零八落。雖然打嘴炮成分居多,但川普先前早說過,美陸即使談判破裂,對美國不是壞事;而就陸方來說,協議不成,同樣不見得是末日,反倒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因此,沒談出結果,似乎正中雙方下懷。

大陸學者認為,「美國單方面執行監督,也就是往後只有美對陸加關稅的份,陸不能還手,這種趨近不平等條約當然不能接受。」雖然北京不樂見雙方貿易衝突升高,但雙方卡關不是最壞的結果,因為一旦咬牙吞下去,「對北京當局的形象是重大打擊,在政治上,對大陸長期也不公平。」更可能發生的情況是,往後恐面臨美國更苛刻的要求,從此大陸產業升級政策都必須看美國臉色,「如果最終撕破臉,不如第一時間就不接受。」

談判不成對大陸的另一個「好處」,是因這批遭關稅波及最深的產業,剛好都不是大陸當前亟欲發展的電子零組件、機器人、飛機和電動車等產業,而是本來就打算汰換的玩具、服飾、家具等,美國下重手,正好順勢讓這些產業下台一鞠躬。

關稅是把兩面刃,如美國多個產業協會在川普新宣示後發布的聲明,川普此舉勢必加重消費者和美國企業負擔,因為關稅不是大陸支付,而是美國消費者和企業承擔,高關稅會導致價格提高,拉高通膨,折磨消費者,甚至可能牽動聯準會升息。另一個潛在走向是,川普引以為傲的低失業率可能破功。雖然關稅鐵定傷及大陸出口,不過美國同樣不會好受,川普也會投鼠忌器。況且少了大陸的供應鏈,美國製造業更不可能全身而退。

*持久戰 習早有準備

陸美貿易戰升溫,有評論認為,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於去年12月阿根廷G20峰會期間與川普會面,以極其和善、懇切的態度,說服川普同意暫緩加徵關稅。實際上習採取的是一種欺敵戰略,爭取更多時間做好準備,來與美國打一場「貿易持久戰」。

美國明鏡電視主持人陳小平在最近的節目中指出,他認為習近平不會和川普善罷甘休。陳小平表示,依據他的判斷,習近平去年12月低調的45分鐘談話可以說成功的說服了川普,為中國爭取了多出至少5個月的準備時間。而看目前的走向,北京的準備日漸充足,堅持底線的決心也相當堅定。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長鄭永年則指出,陸美雙方都仍有談判意願就是好事。「只要還在談,還是能談出理性來」。陸美經貿摩擦包括貿易、技術冷戰和傳統安全,後兩者分別由國會和美國鷹派主導,故貿易戰不僅取決於川普,更關乎美國內整體形勢。

鄭永年強調,世界上從來沒有把國內矛盾轉移出去就能完全解決問題的,但民主國家的麻煩就在於「一人一票,不能得罪老百姓」,「既然老百姓是選票、是上帝,那就只能得罪外國人了。自己的上帝不得罪,去得罪別人的上帝,『文明衝突』就產生了嘛。」

(中國時報)
--
*美擬再對3,250億美元陸貨加稅 傳限中國一個月完成協商!否則也加徵25%,震撼全球市場…

牽動全球投資人敏感神經的中美第11輪貿易談判,美東時間10日一早迅速落幕,美國隨後快速舉起大棒,啟動對價值3,25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25%關稅的程序,震撼國際金融市場。據傳中國須在一個月內完成協商,才能避免關稅戰範圍再次擴大。

路透11日報導,中美雙方10日的談判行程如預期般迅速落幕,上午會談2小時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便離開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準備離開美國。劉鶴離開時也與美國貿易代表萊海澤(Robert Lighthizer)、財長穆努欽(Steven Mnuchin)握手,穆努欽表示,此次會談具建設性。

值得注意的是,劉鶴10日早上離開美國前特地接受中國媒體聯訪,他在採訪中強調,談判並未破裂,雙方也同意未來在北京見面,繼續推動磋商。至於對未來談判,中國抱持審慎樂觀的態度。

不僅劉鶴預告中美還有機會達成協議,稍早前連續狂發推文批評中國的美國總統川普,也在10日中午發出推文稱,本次中美進行坦誠的溝通,自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關係仍然緊密牢固,「但美國會不會取消關稅,仍要視未來的談判情況而定」。

但據CNBC報導,穆努欽在川普發布推文後表示,截至目前,中美尚未就談判行程有進一步的安排。這使得中美談判後續進展在外界眼中顯得撲朔迷離。

更受矚目的是,美國仍持續利用關稅向中國施壓。萊海澤與穆努欽在結束與劉鶴的談判後,便前往白宮向川普報告進度,隨後USTR便發出萊海澤的聲明,下令啟動對剩下3,25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25%關稅的程序,詳情會在本周一(13日)刊登於USTR網站,並開始諮詢期。

在10日美方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25%關稅後,3,250億美元的加徵行動,似也一觸即發。香港信報指出,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對此有設下底線,給予中國三~四周的時間來達成貿易協議,超過此時間,才會開始加徵。

此前高盛分析指出,由於中國貨品至美國需走海運,所以美國對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課徵25%關稅,其實隱藏著三~四周的寬限期,美國稱5月10日前離開中國的港口的貨輪,不必被加徵關稅。

(工商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