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2日 星期一

新聞自選輯 20190722

更新時間:18:30

桃機第三航廈 設計超炫 沒人敢蓋…

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廈由英國團隊設計,講求流線型設計,建築外形猶如一隻飛鳥展翼,大廳屋頂更用13萬個花瓣流動造型鋁管,壯觀美麗。不過,桃機公司董事長王明德昨受訪直言,超炫造型卻已造成三航廈3次招標都流標,無人敢蓋,桃機公司目前正協請設計廠商提出設計高難度部分可行方式,或是簡化設計內容,希望月底可提新方案報交通部,否則第三航廈要2023年底完工,恐成不可能的任務。



三航廈拚2023年完工 月底擬提簡化新案

興建工程三次公告皆無法順利發包的桃機第三航廈,二○一六年完成國際競圖,由英國設計團隊Rogers Stirk Harbour + Partners得標。採雙屋頂設計,融入台灣傳統屋頂瓦片、山脈稜線、海洋波浪及雲海等意象,外側屋頂採波浪式設計,內側屋頂用十三萬個流動造型鋁管,宛如十三萬朵花瓣壯觀美麗。桃機董事長王明德受訪時直言,越漂亮、越好的設計,所需成本就會越高,工期越長,如果按原設計執行,恐怕會蓋不下去。桃機正評估可行方案,預計月底報交通部。

桃機第三航廈原訂總經費七百四十六億元,因工程延至二○二三年,經費將增至七百八十二億元,其中主體航廈約須四百四十億元,包含三百四十億元土建工程及一百多億元機電工程。

年初上任桃機董座的王明德說,第三航廈問題已拖了三、四年,桃機公司目前規劃,在維持原預算情況下,請廠商針對設計成本高的部分提出可行性辦法,但如此一來,變更設計可能牽涉的安全問題要由誰負責?恐是一個難題,因此也再請設計團隊設法簡化設計內容。

不排除先從簡單工程開始著手
此外,也不排除先從簡單的工程開始著手,例如南北廳先蓋,各種方案都還在評估中,預計月底報交通部,並朝二○二三年完工目標來努力。

(自由時報)
--
最大亮點太燒錢 桃機3航廈蓋不下去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主體工程上月三度流標,二○二三年完工目標恐跳票。桃機董事長王明德昨表示,第三航廈設計圖複雜、建設成本高,影響廠商投標意願;尤其出境大廳「雲頂天花板」耗資耗工,已說服英國設計團隊更動設計圖,月底將向交部提報新計畫;若設計簡化就可減少工期,仍有信心二○二三年完工。

不具名學者認為,三度流標再加上更改設計圖,完工「一定會再往後延」。當初競圖是為打造國門亮點才選用現在的設計圖,未考量造價高昂及後續保養麻煩,機場仍應以實用為最大考量。他指出,杜拜機場採用台灣團隊研發的節能隔熱玻璃,還可結合太陽能發電,第三航廈與其追求亮點設計,不如打造環保綠建築來得有代表性。

桃機去年迎接四千六百萬旅次創新高,但一、二航廈服務運能早已不足。桃機規畫第三航廈年服務量最多可達四千五百萬旅次,主體工程原訂今年完工但一再流標,桃機只好修正計畫,將完工期限延至二○二三年底。

第三航廈設計當初由英國團隊得標,最大亮點是出境大廳「雲頂天花板」,採用十三萬個流動造型鋁管,宛如繁複的花瓣壯觀美麗,還可降低噪音、減少照明用電。但估計耗資十七億元,後續養護十分麻煩,讓不少廠商卻步。

為使招標順利,交通部前部長吳宏謀去年原擬捨棄雲頂天花板,但英國團隊不同意。王明德昨表示,原始設計造價太高,行政院今年初才剛同意預算從七四六億元增至七八九億元,不可能再調高,須簡化設計才能同時滿足預算及工期。

第三航廈雲頂天花板就要17億 桃機請英國團隊修圖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主體工程上月三度流標,原訂2023年底完工目標岌岌可危。桃機董事長王明德今天表示,第三航廈因設計圖複雜導致建設成本較高,影響廠商投標意願,但今年初行政院才調高第三航廈預算,預算已不可能再增加;已向第三航廈設計團隊要求調整設計圖,月底前將向交通部提報新的計畫。

第三航廈設計圖由英國團隊得標,最大亮點是出境大廳「雲頂天花板」,採用13萬個流動造型鋁管,宛如繁複的花瓣壯觀美麗,還有降低噪音、減少照明的功能,估計耗資17億元,且後續養護十分麻煩。

為使招標順利,交通部長前部長吳宏謀去年原擬要求更改設計圖,捨棄雲頂天花板,但英國團隊不同意,桃機去年底也同意保留。

不過今年6月主體工程再度流標,原因之一就是「雲頂天花板」耗資耗工,沒有廠商願意投標。王明德今天說,第三航廈主體工程價格太高,但預算又不夠多,現在只能想辦法簡化設計內容,而設計內容繁複與否又影響工期時間;目前要想辦法滿足預算及工期,準備提出幾個方案提報交通部。

針對設計圖變更,王明德說,現在設計內容價格高於預算,希望設計團隊提出可行方案,讓價格下降滿足預算。他比喻,如同客人到餐廳訂一桌12道菜,要價4萬元,但身上現在只有3萬5000元,因此向老闆協調,12道菜當中可以稍微調整2道菜,讓整體價格下降到3萬5000元。

王明德說,已跟英國團隊溝通過, 對方也同意調整設計圖,他明白建築師都想留下經典之作,但仍要務實一點。另因為日本對於機場建築有很豐富的經驗,他也打算延請日本工程師到台灣協助相關工程。

至於2023年底完工目標能否達成?王明德表示,「do my best(盡最大努力),長官給的任務還是要完成」,會研擬不同的應變方法,但要經過交通部同意,仍有信心可以如期完工。

(聯合報)
--
高中選修課增1.5倍 建中、北一女嘆缺人缺錢/18學分挪做彈性學習 學校紛組聯盟跨校開課支援

強調「把學習自主權還給學生」,十二年國教高中修習大減十八學分,挪為彈性學習時間,學生可選擇與學科有關「加深加廣課」或學校特色「多元選修課」,修課紀錄及成果都可進入學習歷程檔案,成為升大學備審資料。但對高中來說,須開出選修學分數一.五倍的選修課,對偏鄉是挑戰,連龍頭高中建中和北一女都嘆缺錢缺人。

建中靠大學支撐 北一女對外募款
為擴充選修課,建中、北一女、師大附中、成功高中及中山女中組五校聯盟,邀台大、政大等教授開課,每週三小時。建中校長徐建國舉例,台北醫大開課限四十人,五校只各分八個名額,但五校皆大校,開課數遠遠不夠,建中只能讓沒選到課的學生做自主學習。而大學教授鐘點費七百到一千元,高中一節才四百元,向教育局申請補助說沒錢,只好靠大學支撐,擔憂能否長久下去。北一女校長楊世瑞也感嘆經費有壓力,只好向民間募款。

屏東縣教育處長江國樑直言,要開出對應大學十八學群的選修課,需靠大學開先修課程,高中優質化經費雖有挹注,但還要再想辦法。

教部補助鐘點費 人力調整待研議
台北市教育局指出,陸續補助學校開課,但更缺的是師資。高中教師員額每班二.二人,建議提高到二.四五人;去年國中已增至二.二五人,新課綱變動最大在高中端,高中職員額不應低於國中。

教育部國教署長彭富源坦言,目前教育部預編補助新學年第一學期全國各高中鐘點費一億四千萬元,是以一節四百元計算,希望和縣市一起努力籌募更多資源;對於教師員額,各縣市均表達財政困難,加上少子化問題,人力調整須再研議。

很多課程就得靠「佛心」大學自己買單。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即表示,中山老師赴屏女開設光電科技與生活、戲劇表演等選修課,哲學所師生到雄中授課,高中不用付鐘點費,中山大學以高教深耕經費支持國教改革。

因應新課綱,各縣市上緊發條。北市教育局表示,近兩年不少學校試行「跨校合作開課」,跨校討論課程表,期找出方法解決問題。

台中跨校備課、屏東10校聯盟
台中市稱五年前就著手準備,啟動跨校工作圈、共同備課、揪團共學等模式。台中市教育局長楊振昇說,高中職逾卅校,合作學校每月開會針對選修課、彈性學習等共同備課開課等,也利用週六、日辦理跨校選修課程,讓學生探索學習。

資源較弱的地區也設法克服問題。屏東縣成立「十校聯盟」互相支援。屏東女中教務主任詹莉莉表示,屏女每月參加教育部論壇向北部學校取經,多元選修則與鄰近的中山、義守、屏大等大學合作,預計新學年可開出逾二十門選修課。台東女中開出旅行文學、微電影和科普閱讀等選修課,但校長蔡美瑤承認,因應新開課,老師負擔很大。

600_71.jpg (622×800)

新課綱8月上路 62萬高、國、小一新生適用

研議十年的十二年國教新課綱將在八月上路,首批適用今年上高一、國一及小一逾六十二萬名新生,國小到高中課程將更一貫化!

「必修減、選修增」 高中變革最大
對比新課綱與現行課程,高中變革最大,總修習學分數由一九八降到一八○、畢業最低學分減為一五○,且必修課降到六十五%,選修課則可增到五十八學分、占比達三分之一,意味高中須開出一.五倍選修課,學生可更適性選課,但跨校、跑班將增加,開課師資及經費則成各校最大挑戰。

另外,新增每週兩到三節「彈性學習」課,學校學生可自主安排多元學習或活動。未來升學也將變革,學生須自高一建置「學習歷程檔案」,做為升大學備審資料。

至於國中、小,七領域增為八大領域,「科技」獨立新領域。國小的電腦課取消,改為融入各科教學,國中則每週加上一節生活科技、一節資訊科技,學習程式設計等。

國語、數學方面,國小各增一節,國中國文減為五節,數學可用計算機教學。另新住民語新增為國小本土語文必選項目之一,國中也增為選修項目之一。

新課綱倡導「素養」 突破學科框架
國教署指出,新課綱倡導「素養導向」教學,教導學生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及面對未來挑戰的能力,且透過選修更重個人興趣性向。

教育部長潘文忠強調,這是十二年國教課程首次一貫化。自一百年起,每年投入配套高中職免學費、優質化等預算達三百六十億元,新學年起再對選修課程補助四年共廿一億元、協助教師增能則四年補助廿三.六億元。

(自由時報)
--
高中新課綱「漏接」 30萬新生被迫補課

高中新課綱八月上路,從高一逐年實施,但因新生國中上舊課綱,和高中資訊、化學、生物科的新課綱有銜接問題,教育部為此規畫廿幾節銜接課程,補助高中額外開班上課。很多高一新生史無前例八月中下旬就要提前到高中上課,明後年高一新生也適用,共卅幾萬名學生受影響。

教育部國教署組長韓春樹指出,十二年國教新課綱有別以往國中小、高中課綱各自規畫,而是十二年一貫,避免重複。但因新課綱從小一、國一、高一逐年實施,今起三年的高一新生沒上過國中新課綱,尤其國高中新增資訊科技,要教運算法、程式設計,因此有銜接問題。

韓春樹說,經各學科中心檢視,資訊、化學、生物科要上銜接課,也規畫出課程,採線上或實體教學,共約廿三個小時,由國教署補助鐘點費,暑假或開學後上課。例如資訊銜接課程共十六小時,包括Python等程式語言、演算法及程式設計,其中六小時要實體上課;化學要上兩小時實驗課;生物則只要上一小時線上課程。

包括北一女、南一中等各地高中,八月中下旬都要求新生到校上銜接課程。南一中校長張添唐說,現在高中資訊課有四學分,南一中原本就特別加強程式設計。因不同國中畢業生的資訊能力差距大,以往南一中新生入學後,本來就要花幾小時補足文書處理等基本資訊能力,新課綱資訊課卻減為兩學分,實在太少,對國家發展不利。

蘭嶼高中校長楊瑞良指出,受限少子化教師員額總量管制,該校國中部過去都沒聘到合格的資訊教師,前兩年雖聘到台大電機系畢業生當代理老師,但較缺乏經驗,無法循序漸進;八月總算聘到一名合格生活科技老師,兼教資訊。蘭嶼國中畢業生若到本島念高中,資訊能力差一截,更需銜接教學,若直升蘭嶼高中,只有餐飲科,沒普通科,較無銜接問題。

金門高中校長廖俊仁也表示,離島不易聘到合格資訊教師,金中每年級十班,新學年只有一名合格及一位代理資訊教師,暑假無法幫全部新生上完銜接課,開學後再補上。但他強調,盡管許多國中資訊課教得較粗淺,但有興趣的學生可持續透過網路自學,今年該校就有名高三生參加全國資訊學科能力競賽獲第六名,透過特殊選才進清大資工系。

建中校長徐建國表示,建中沒有在暑假開銜接課,而是開學後每周上一小時,因為若暑假廿八個班級同時上資訊課,教室不夠;加上許多新生要到國外旅遊,因此統一開學後才上。

史無前例!8月下旬起3年30萬高一新生 要上新課綱銜接課

高中新課綱8月上路,從高一逐年實施,但因新生國中上舊課綱,和高中資訊、化學、生物科的新課綱有銜接問題,教育部為此規畫20幾節銜接課程,補助高中額外開班上課。北一女、南一中等很多高一新生史無前例8月中下旬就要提前到高中上課,明後年高一新生也適用,將有30幾萬名高一新生受影響。

教育部國教署組長韓春樹指出,12年國教新課綱有別以往國中小、高中課綱各自規畫,而是從小學到高中12年一貫,避免重複。但因新課綱從小一、國一、高一逐年實施,今起3年的高一新生沒上過國中新課綱,尤其國高中新增資訊科技,要教運算法、程式設計,因此有銜接問題。

韓春樹說,經高中各學科中心檢視,資訊、化學、生物科要上銜接課,也規畫出課程,採線上或實體教學,共約23個小時,由國教署補助鐘點費,暑假或開學後上課。

例如資訊銜接課程共16小時,包括Python等程式語言2小時、演算法5小時及程式設計9小時,其中程式設計6小時要實體上課;化學則要6小時課程,有兩小時要上實驗課,包括實驗分離混合物、pH計的實作等;生物則只要針對免疫、演替兩個主題上一小時的線上課程。

包括北一女、南一中等各地高中,8月中下旬都要求新生到校上銜接課程。南一中校長張添唐說,現在高中資訊課有4學分,南一中原本就特別重視,也早就在教強程式設計。因不同國中畢業生的資訊能力差距大,以往南一中新生入學後,本來就要花幾小時補足文書處理、簡報等基本資訊能力。張添唐說,新課綱資訊課確減為兩學分,實在太少,對國家發展不利。

蘭嶼高中校長楊瑞良指出,受限少子化教師員額總量管制,該校國中部過去都沒聘到合格的資訊教師,前兩年雖聘到台大電機系畢業生當代理老師,但較缺乏經驗,無法循序漸進;8月總算聘到一名合格生活科技老師,兼教資訊。蘭嶼國中畢業生若到本島念高中,資訊能力可能差台東市等本島生一截,更需銜接教學,若直升蘭嶼高中,只有餐飲科,沒普通科,較無銜接問題。

金門高中校長廖俊仁則指出,金門縣投入每名中學生的教育成本,其實比其他離島偏遠縣市多,但仍不容易聘到合格資訊教師,以金中為例,每年級10班,目前只有一名合格資訊教師,新學年增聘一位代理教師,8月將空出一周幫新生上銜接課程,但無法全部上完,部分先上資訊或化學,開學後第8節課,再補上沒完成的課。

不過,廖俊仁說,盡管許多金門的國中資訊課教得較粗淺,但有興趣的學生仍可透過網路等管道自學,進到金中後持續加強資訊能力,今年就有名高三生參加全國資訊學科能力競賽拿到第六名,透過特殊選才免試進清大資工系。他說,新課綱資訊教學絕不能又淪為填鴨教育,只是機械化、像解題一樣教學生程式設計,更應吸引他們興趣、培養自學能力。

建中校長徐建國表示,建中沒在暑假開銜接課,而是開學後每周上一小時,因若暑假28個班級同時上資訊課,教室不夠;加上許多新生報到後要到國外旅遊或遊學,暑假無法上課,因此統一開學後才上銜接課程。

徐建國說,國中畢業生的資訊能力有城鄉差距在所難免,但以建中學生資質,入學後上了幾節課,透過老師指導或同學相互切磋,應該很快就能進入狀況,銜接沒問題。

(聯合報)

社會

加油刷到15分鐘前車主的卡 無辜女駕駛衰挨告

羅姓女子到台中中油直營加油站加1272元的油,並以信用卡支付,未料4天後接獲通知,她刷到張先生的信用卡,對方認為遭盜刷報案,羅女稱,張先生是在她之前約15分鐘,於同一加油站刷卡付油資,她加油後拿出信用卡,沒踏入刷卡區,難道用念力發功?還能刷到別人信用卡,真是匪夷所思。

 位於台中市北區的中油進化路站,堅稱機器與人員操作都沒問題,記者實地測試並無異狀。 (記者張瑞楨攝)

監視器拍到羅女刷自己卡
警方透過監視器發現,羅女確實刷自己的卡,也沒踏入刷卡區域,如何盜刷?但中油也稱機器沒故障,加油工沒問題,只能交給台中地檢署,由檢方認定。羅小姐則氣憤說,中油死不認錯,把責任往消費者身上推,害她莫名背負詐欺罪與偽造文書罪嫌,身心俱疲又受莫名之罪,她保留對中油的法律追訴權。

羅女保留法律追訴權
羅小姐昨受訪時說,她在6月14日到中油直營的進化路站加油,拿出自己的信用卡,卡號末4碼2676,消費金額1272元,6月18日卻接獲加油站通知,她6月14日11時46分刷卡1272元,卻刷在張先生末4碼1739的信用卡上,張先生是在她之前約15分鐘,於同一加油站刷卡付油資。

她質疑說,加油後她拿出信用卡,沒踏入刷卡區域,難道用念力發功?還能刷到張先生的信用卡上,真是匪夷所思,中油還質疑她沒有核對卡號,「請問,有誰刷卡後會核對卡號?」

羅小姐說,她前往了解原委,代理站長還道歉說,這是加油站疏失,她想付錢,加油站卻以進入偵查階段拒絕,之後中油台中營運處來電,3次都堅稱「刷卡機沒問題,人員操作沒問題」,把責任全推給消費者,警方還以她涉嫌盜刷詐欺與偽造文書罪嫌,傳喚她偵訊做筆錄,做一次還不夠,二分局偵查隊又要她再去做筆錄,她淪為刑事罪犯,惶恐難以入睡,保留對中油的追訴權,未來會找律師研擬精神撫慰金等賠償。

記者實測刷卡加油 無異狀
記者昨走訪該加油站,主管以「有發言人」為由拒絕受訪,記者親自試驗刷卡加油,並無異狀,羅小姐強調,她不怪張先生,但中油死不認錯,導致無辜百姓受冤屈的惡劣態度,她會追究到底,「我不惹事,但也不畏事」,藉此督促中油負起責任並改善,莫讓消費者無辜受害。

中油︰雙方同意補退金額
中油僅表示,警方已同意雙方以信用卡補刷或補退金額,至於哪個環節出問題,待警方釐清。據了解,兩人刷的都是中國信託信用卡,中信銀表示,兩位持卡人都曾打來問,中信銀已把該筆消費列為爭議款項,客戶只需負擔各自刷卡加油部分。

中信銀︰第一次遇到
中信銀說,刷卡機是精誠資訊提供,已聯繫該加油站及設備廠商,釐清原因及提出改善方法,「對中信來說,一個月刷卡筆數有3000萬筆,還是第一次遇過。」

烏龍盜刷案 警研判機器出現bug

羅小姐刷卡疑案,資訊業者研判,如非刷卡機故障,或銀行作業錯誤,有可能是加油人員拿張先生的卡刷第一次,沒連線成功又刷一次,卻不知其實第一次刷卡就已成功,造成二度刷卡的卡號資訊,還留在刷卡機上,當加油人員刷羅女的卡,實際上卻是刷張先生的信用卡,衍生張冠李戴錯誤,不過上述推測有連線逾時等問題,理論上可能發生,但時隔15分鐘的機率極低。

銀行業者說,刷卡機不會暫留卡號,比較可能是加油員手動輸入卡號弄錯了,不過手動輸入功能一般不太會開給商家用,除非是特殊行業有特殊需求。

曾偵辦多起信用卡盜刷案的警方專家則表示,該案不像一般盜刷案,反而像是機器故障成分多些,至於是哪邊出現bug,可能要比對銀行端及刷卡機當時的交易紀錄及序號,才能真相大白。

待比對交易紀錄查明真相
刑事局負責偵辦詐欺案的警官表示,一般盜錄信用卡犯罪集團,通常是替客人加油後刷卡付帳時,以側錄機下載信用卡內碼,再交予盜刷集團偽造出信用卡,如非透過網路交易犯罪,皆須做出實體卡片才能盜刷;台中兩名當事人顧客中間僅隔15分鐘,重製信用卡盜刷可能性不高。

(自由時報)
--
氣象局︰「823」累積雨量是「719」 的2倍

韓︰719雨勢比823嚴重? 遭數字打臉!
中南部及花蓮陸續傳出降雨成災,中央氣象局指出,中南部週二前還會降雨,且未來一週高溫炎熱,各地也要注意午後雷陣雨。高雄上週五雨患成災,市長韓國瑜指「○七一九」雨勢比去年的「○八二三」雨災還大,這次水退很快,代表清淤有效果。但據氣象局資料顯示,以降雨強度來看,兩次相當;但○七一九降雨不到六小時,所以水退得快,○八二三則持續一整天,日累積雨量幾乎是○七一九的兩倍。

氣象局統計顯示,以降雨強度來看,去年○八二三高雄平地最大時雨量是大寮區一一一.五毫米,山區最大是六龜區一○五毫米;今年○七一九最大時雨量是仁武區一二六.五毫米,山區最大是桃源區四十三.五毫米。今年○七一九降雨時間集中在下午一點到下午六點,去年○八二三則是持續一整天。

以日累積雨量來看,去年○八二三平地最高是旗山區四七六毫米,山區是六龜區五四八毫米;今年○七一九平地最高是小港區二七一毫米,山區是茂林區九十五毫米。氣象局表示,去年豪雨規模絕對比今年來得還大。

對於韓國瑜喊話要中央比照去年○八二三水災標準,加發補助淹水受災戶二萬元。出訪友邦的蔡英文總統回應,做為中央執政者,只要哪裡有需要,中央都會提供協助,而且是全力以赴。

疑是為了轉移輿論焦點,羅姓韓粉在臉書上傳多張台南淹水照,貼文說:「暴雨!台南市『淹黃水』有誰關心過?」貼文被轉傳到韓國瑜總統後援會的粉絲團,韓粉接續質疑「偉哲兄皮繃緊點」、「都是媒體炒作」;台南市政府新聞處澄清說,台南上週大雨停後積水就退了,沒有淹水,韓粉傳的是去年八月台南新營區的淹水照,其中一張還有高雄市議員邱俊憲的看板,將高雄仁武區國道十號下(澄觀路)淹水偽造是台南淹水,根本是假新聞。

韓粉貼假淹水照 南市府提告
新聞處指已報警查出何人所為,將依災防法第四十一條提告。台南市長黃偉哲表示,散播假照片的做法不道德,應接受法律制裁。

災防法第四十一條的規定,散播有關災害之謠言或不實訊息,足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百萬元以下罰金。

(自由時報)
--
散播台南淹水假消息? 鎖定貼文者

羅姓網友前天在網路轉貼台南市新營路段的鐵路嚴重淹水照,指「暴雨!台南市淹黃水有誰關心過?」台南市府澄清,新營前天根本沒淹大水,市長黃偉哲昨指示市府蒐證,依災防法第41條報警,台南市刑大晚間表示今將通知羅姓貼文者說明。

羅姓網友前天在臉書貼去年8月台南新營鐵路段水患照片,羅的大頭貼並有「你越黑韓,我越挺韓」圖片,羅的PO文又被劉姓網友轉貼到臉書社團「2020韓國瑜總統後援會(總會)」,有網友指是韓粉所為,「這已涉及製造假消息和假新聞了」、「造成社會不安」等語。

黃偉哲說,台南前天雖然下大雨,但淹水最高地區在東區,積水約5公分高,水很快散去,該網友在社群以去年8月24日新營東山路鐵路淹水照,謊稱是台南前天淹大水,還有人以前天高雄淹水照片,指是台南水災,「用假消息『黑』台南,實在很不應該」。

黃偉哲說,應該不只一人以假消息散播台南淹大水,請警方蒐集相關資料,市府會採取法律行動,要求散發假消息者負起法律責任。

市刑大今將通知到案說明

台南市刑警大隊昨晚說,羅男散播台南淹水假消息,市刑大科技偵查隊已蒐集違法情節,掌握其年籍姓名,認為已違反災害防救法41條「明知為有關災害之不實訊息而通報者」,可科30萬元以上罰金,及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散佈謠言,足以影響公共安寧」,市刑大今將通知羅男到案說明。

(聯合報)
--
鴕鳥逃家 時速70狂奔大馬路

哪來的鴕鳥逛大街?桃園市八德區興豐路昨天大白天出現一隻鴕鳥,在車陣中以約70公里速度狂奔亂竄,陳姓騎士停等紅燈,被飛奔而過的鴕鳥嚇一大跳;警方據報趕往,搜尋半個小時無所獲,而陳姓女子則不斷在網路更新鴕鳥最新動態,還稱「鴕鳥已抓到,並通知飼主領回」。警方查訪發現,鴕鳥是附近某宮廟飼養,從簡易圍籬逃家,女飼主下午已將鴕鳥帶回。

嚇得一票駕駛急煞車
桃園市警八德分局大安所副所長林嘉衡說,昨上午10點接獲報案稱有隻鴕鳥在興豐路上一度以時速約70公里的速度狂奔,由於受到汽車喇叭聲驚嚇,在長安街至國防大學途中一度跨越到對向車道逆向飛奔,還好行經車輛見狀紛紛閃避沒撞上。

警方說,這隻鴕鳥昨天上午9點多,由建安街108巷慢步走到興豐路口右轉,走過路旁停放的兩輛汽車,疑因駕駛人按鳴喇叭警告,隨即加速閃躲鴕鳥,引得牠邁開大步,奔跑起來,鴕鳥就從興豐路的外側車道,一路往國防大學的方向飛奔。

監視影像顯示,行駛在外側車道的汽、機車,發現車子後方竄出鴕鳥,無不放慢速度跟在後方,而趕時間的車輛則從內側車道加速超越,這時鴕鳥開始在四個車道間亂竄奔跑,汽機車騎士只能和牠保持約一個路口的距離,免得發生碰撞,所幸最後沒傳出意外。

桃市八德宮廟飼養 已帶回

警方派線上警網前往搜尋但沒看到鳥蹤,後來詢問po網的陳女,得知鴕鳥在1公里外已被熱心民眾攔獲,有人認出是附近宮廟養的。

(自由時報)
--
澳洲打工週薪5萬? 詐團騙個資

正值畢業生求職旺季,中部陳姓科大畢業生看到澳洲打工度假,薪水每週台幣5萬元的求職訊息,他心動聯絡,對方卻要求找20人才能成團,並先繳交護照及雙證件正本,陳生湊足人數繳交證件,對方又改口要100人,他只好協助上網「徵才」湊人數,有求職者質疑「需收取護照與雙證件正本,這根本是詐騙!」陳生才發現遇詐,趕緊報警。

收集上鉤者的護照與雙證件
刑事局預防科表示,詐騙集團搭上這波求職潮,入侵網路釋放職缺訊息,主打「工作輕鬆、收入優渥」吸收沒有社會歷練的年輕人,使得他們在不知不覺間成為詐欺車手,須特別謹慎。

警方調查,陳姓男大生剛從科技大學工程系畢業,6月底在臉書求職社團看到1則求職訊息,暱稱BOY的男子稱,僅需求職者提供存簿與提款卡,給經營國外博弈公司結算匯兌,租金10日1萬元,提供銀行帳簿本數越多、薪資越高。陳生對提供自己帳戶感不安,以工作與所學無關婉拒。

不料3日後,BOY聲稱媒合到表演公司,要去墨爾本與雪梨搭設舞台的工作,工作類似現正流行的Working Holiday(打工度假),每週薪水新台幣5萬元,要陳姓畢業生再找同學共20人一起出團,並要求先收取這些同行者的護照及雙證件正本等相關資料。

先說20人成團 加碼變百人
陳生透過快遞繳交給BOY共20份證件,沒想到BOY改口說,表演公司擴大演出,需100人方能成團,並請陳生協助上網招募,可折抵機票費,陳生半個月來協助上網湊人數,有求職者質疑有問題,他才恍然大悟。

(自由時報)
--
預知強颱? 虎頭蜂降高度築巢

嘉縣府委外捕蜂抓蛇業務,今年迄今處理七百多件摘除虎頭蜂巢,承辦團隊發現一個奇特現象,蜂巢比起往年都位在低處,有山區民眾指出,依祖先流傳下來的經驗,生物有躲避天災的潛能,預期今年襲台的颱風可能風強雨急,虎頭蜂才會避居安全處。

嘉縣(大埔鄉、阿里山鄉除外)捕蜂抓蛇及野生動物救援團隊召集人徐紹唐說,每年五月起蜂類開始築巢,今年六月起,遭蜂螫傷通報急遽增加,幾乎每天都有十起以上,加上發現蜂巢而求援者,最高曾一天摘除卅多個蜂巢,以虎頭蜂中的「黃長腳蜂」占大多數。

徐紹唐表示,遭蜂螫傷通報會如此頻繁,與築蜂巢高度有很大關連,以去年而言,蜂巢位置大多在二、三層樓高處,民眾誤觸機會不高,今年大多不到一公尺半,稍不注意就可能碰到蜂巢招致攻擊。

徐紹唐說,山區長者都會看虎頭蜂築巢高度來推斷該年颱風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耆老稱虎頭蜂等生物懂得趨吉避凶,如果沒有颱風襲台或未帶來強風豪雨的年份,虎頭蜂多會選擇人類或地面動物干擾不到的高處築巢,去年虎頭蜂巢高度都超過五公尺,今年不到一公尺半,甚至就在花台築巢,預期今年侵台颱風可能來者不善。

(自由時報)
--
市府規劃 陽廟、陰廟分開併

台北市政府針對無土地產權、不具文資價值的十一間廟宇僅能拆遷或合併,民政局上週派官員到社子島與當地溝通,市府打算將十一間陽廟和陰廟分開整併,但究竟哪些廟將整併、哪些會保留,台北市民政局表示,仍與當地溝通中,將與居民取得共識再進行。

本報日前獨家報導,北市府打算將社子島大小廟宇,無論陰廟、陽廟整併成一處大型廟宇;民政局長藍世聰當時強調「這是市長美意」,並指此舉可解決空間不足問題,還能有規模,也能有更多信眾。但當地居民傻眼,批評台北市長柯文哲毫無文化概念,不尊重宗教信仰!

民政局副局長吳坤宏說明,上週初步和當地討論,十一間陽廟和陰廟將會分開整併,有些廟宇不見得會整併,可能會分開保留,仍會詢問當地意見,未來將持續與居民、里長溝通,討論出最好方案。

福安里長謝文加表示,社子島陰廟都有不同故事,更庇佑當地;柯文哲為了政績,無論是區段徵收或合併廟宇,都不顧居民意見,現在北市府打算將整併的廟安置在公園內,但民間還須自籌興建費,未來也要付給市府土地租金,這筆錢不知道該怎麼辦。

對此,吳坤宏指出,廟宇安置在公園,將使用北市府土地,須繳租金,里長擔心沒有錢繳,但未來開發後,人口應會增加,香火也會比現在好,可用廟宇的香油錢支付;至於自籌興建費的部分,廟宇合併可減少興建經費,且有些廟宇有拆遷補償費應可補貼。

《宮廟整併引發反彈》社子島11廟 各有故事

台北市政府原有意將社子島十一間不具文資價值又沒土地產權的廟宇,整併成一間大廟,引發地方反彈。記者實地走訪,居民指出,緊鄰淡水河和基隆河的社子島,過去有不少流水屍漂流上岸,居民協助埋置、祭拜,進而成了當地信仰,各廟宇皆充滿故事,居民認為這些陰廟庇佑當地,要求市府絕不能亂整併。

北興宮38年歷史 兩層樓廟宇外觀宏偉
記者實際走訪社子島,主神為吳府千歲的北興宮為兩層樓廟宇,外觀相當宏偉,供奉約十幾尊神像。詹姓廟公說,北興宮已有卅八年歷史,希望能保留,但市府若真要合併,也無可奈何,只是各人有各人的家,神明也一樣,整併並不妥當。

社子島內有不少陰廟,主因過去有不少流水屍漂流上岸,當地居民幫忙收埋、安置,後來更設祠祭祀,進而演變為當地信仰,各個陰廟仍有流傳的小故事。

許英媽廟百年歷史 傳自請歌仔戲團表演
居民陳先生表示,許英媽廟有百年歷史,早期附近比較陰,他阿公幼時在那裡小便、亂碰東西,身體變差,去問事才發現沖犯到許英媽,對方要求幫忙建廟,才放過阿公。他說,許英媽廟早期放牌位,但許英媽「希望有金身」,向佛具店老闆托夢,交代金身如何打造,也聽長輩說,有次許英媽聖誕,竟有歌仔戲團來表演,一問之下發現一名老太太去邀請歌仔戲團,且劇團所說的對方服裝、裝扮和許英媽金身一樣,讓他猜測許英媽請歌仔戲團表演。

當年蓋陳靈公廟 為盼平息亡者怨氣
居民王先生則提到,陳靈公廟一帶過去有位顧牛的小孩,和人發生糾紛遭踢死,死後纏著加害人,加害人因害怕而蓋了陳靈公廟,盼平息亡者怨氣,後來居民們也到此祭拜,陳靈公也會庇佑居民。

位於延平北路七段一○六巷一六六號的福安宮外有間小陰廟,祭拜白媽、陰公、福德;居民表示,日治時代有逃兵坐船躲追捕,不料日軍發現後,不讓他們上岸淹死在河裡,於是有人建廟祭拜。至於萬善堂,則拜各種孤魂野鬼,居民聽聞早期當地人拜骨頭,後來改拜牌位。

居民認為,十一間廟宇都有不同意義,有些歷史上百年,至今每年端午、中元等節日,居民會在河邊或廟宇祭祀,也成為社子島居民聯繫感情的地方。

600_95.jpg (800×746)

(自由時報)
--
空屋稅行不行 財部月底提報告

柯市府曾揚言徵收「空屋稅」,雖已踩煞車,但仍有民眾在「提點子」平台提案課徵空屋稅;財政部為此召開協作會議,將在匯總各方意見後於本月29日做出具體回應;學者建議,空屋界定不易,建議中央可更明確立法,從落實囤房稅角度著手,較符合公平原則。

學者主張落實囤房稅
財政部日前邀請提案的附議人、學者與地方政府財政局代表,以小組討論方式商討空屋稅等議題。財政部官員表示,因為空屋較難定義、稽徵成本較高,有些偏遠地區也有不少空屋,若課空屋稅恐有爭議;會中討論到,是否應從囤房稅角度切入,畢竟囤房稅的機制已存在,可思考如何落實,財政部會廣泛聽取意見,提供施政參考。

房屋稅原本不管自住及非自住,稅率皆為1.2%,為了抑制炒房,2014年5月20日通過「房屋稅條例」修正案,自住房屋稅率仍為1.2%,但全國僅限3戶;非自住稅率則提高為1.5%至3.6%,並鼓勵地方政府根據持有房屋數多寡,訂定差別稅率,俗稱「囤房稅」。

目前只有台北市將非自住稅率訂在3.6%,其他地方政府則是從低訂定,將稅率訂定在1.5%。

前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認為,課徵空屋稅會有困難,稽徵成本很高,也不符合賦稅公平,可從囤房稅著手,拉大自住及非自用住宅稅率差距,達到課稅效率,也較符合公平原則;此外,政府也可從金融管制面著手,例如針對持有房屋較多者,將其非自用住宅貸款成數降低等,有效讓空屋釋出。

(自由時報)
--
老屋完成都更 大台北須花1400年

根據住展雜誌調查,若以近幾年銷售的都更案估算,整合時間至少15年起跳,大台北屋齡逾30年老屋要花1400餘年才能全數完成都更。

科達機構房產研究中心經理于靜芳指出,都更案從整合、都審程序到後續興建、銷售,得花10、20年,主因除「1坪換1坪」迷思,還有都更拆遷、分配問題,及負擔稅賦沉重、容積獎勵誘因少等相關機制不完善;光是要通過所有產權人同意,就是極大的困難點,加上公權力多未能介入,都更申請案量就呈現年年遞減。

業者也無奈︰從未婚到結婚,等到小孩都上國中了
以近年新推出的指標都更案「忠孝詠吉」與「昇陽信義」為例,整合時間都15年起跳,前者是由上市建商長虹建設主導,董事長李文造曾公開說:「若早知道要整合16年這麼久,當初便不會做了」;負責此案的李文造兒子、長虹建設副總經理李耀民也說,他從未婚到結婚、到小孩都要升國中了,這個都更案才整合完成、推出。

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何世昌形容,台灣都更已變成一盤「珍瓏棋局」(意指難解棋局),大部分都卡在權利變換談不攏;在有限容積內,建商要有足額利潤才肯做,屋主要分回夠多的坪數才願參與,兩方都沒有錯,關鍵就是容積不夠分,雙方利益角力,注定都更是條漫漫長路。

「危老」接軌「都更」 擬取消最小面積限制

「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簡稱危老條例)的10%時程容積獎勵明年落日,內政部決定不展延;但正擬與各地方政府商討針對「危險建築物」放寬都市更新最小劃定面積門檻,甚至取消限制,讓危老建築在時程容獎到期或條例落日後,能改為接軌都更案。

內政部透露,危老條例施行時間僅10年,預計2027年5月底落日,加上10%時程獎勵明年5月到期,讓不少房產業者擔心之後無相關因應措施;內政部正在研擬危老接軌都更各項方式,未來就算時程獎勵或條例落日,危老也可改走都更,甚至可獲得1.5倍容積獎勵。

改走都更 有更高1.5倍容獎
官員說,針對危老條例中的危險建物部分,在短期無法獲得地主、建物所有權人的百分百同意,而基地面積又無法達到各縣市都更劃定最小面積等雙重難題,近期將與各地方政府商討降低劃定面積門檻,不排除讓危老案接軌都更案時,可不受都更基地最小面積限制(都更最小面積為1000平方公尺、約304坪)。

政治大學特聘教授張金鶚指出,危老、都更出發點不同,危老案有急迫改建需求,是「危險」、而非「老舊」建物,而都更是改善環境的工具;若為了讓危老案能轉走都更,去降低都更,甚至取消最小面積限制,他並不樂見。

他強調,並不反對「小型」都更案,只是前提得具公共利益及公共建設規劃;目前不論是危老或都更,都是給容獎蘿蔔,卻沒有看到棒子,建議應制定部分罰則,才能更加速都更進度。

市場︰可增進都更意願
瑞普萊坊市場研究暨顧問部總監黃舒衛認為,調降都更最小面積門檻,不僅可讓更多小面積老建物得以適用各項重建優惠,增加更新意願,也能讓部分整合困難的都更案,可加速送件、推動重建。

他說,這雖然不盡然符合都市整體發展、景觀等公共利益需求,但對於地主權益保障,或達成居住安全目標,將有一定的助益;對於不願參與更新的地主,或想以小吃大、用畸零地卡住開發的都更蟑螂,也可因此被劃出,降低都更案推動的不確定性。

危老門檻再降 面積占過半就算

內政部近來又放寬危老案認定門檻,只要重建計畫範圍內危險或老舊建物合計占總面積超過2分之1,就可申請危老重建,較過去重建計畫範圍得要百分百危險及老舊建物,門檻等於降低一半。

根據營建署統計,今年上半年核定都更案計44件,不到危老案核定95件的一半;房產業者分析,主因是危老案須百分百產權所有人同意,加上沒最小基地面積限制,容獎又採取行政審查,程序遠快過都更,件數當然多於都更。

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何世昌分析,危老雖須百分百所有權人同意,因容積獎勵採審查制,且提供10%時程容積獎勵,最高可拿到基準容積的1.4倍;反觀都更案拚死拚活、走完都審也難拿到1.4倍,更別奢望最高的1.5倍,近來有不少都更案切割出百分百同意的基地改走危老案,爭取倒數時程容獎,未來半年危老案熱度將持續發燒。

瑞普萊坊市場研究暨顧問部總監黃舒衛形容,這就等於大門半開卻另開側門,卻也讓門檻降低,提供更多從業者參與商機;相較都更耗費時間,有了替代的危老案,減少開發商與慣地主間糾纏困擾,不少開發商對「縮小版」都更已重心恢復信心。

科達機構房產研究中心經理于靜芳指出,危老和都更案最關鍵條件仍在百分百所有權人同意,面積小、所有權人愈單純物件,整合較易成功,若附帶土地持份高的建物也相對較具開發價值。

「10%容獎」將落日 危老申請爆量

危老案加碼10%的時程容積獎勵,將於明年5月到期。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到6月底止,全國危老案申請累積件數達300件、已核定167件,光5月就新增申請逾50件、核定逾30件,創危老條例上路2年多來單月最高。

營建署都更組組長王武聰指出,近2年危老申請中,未通過原因多是沒有取得百分百同意,其他多是跑完程序就會核定。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分析,危老案爆量研判有不少是來自都更案切割轉向;危老案的確吸引許多住在老舊公寓民眾詢問,也有些產權單純案件慢慢整合成功,但更多的應該是對都更絕望的開發商轉向危老案。

政治大學地政系特聘教授張金鶚建議,危老案申請件數已達300件,顯示有其效果,或可從這300件申請案來研究,不論是基地大小、地點,甚至是申請容積獎勵等,找尋出更多的證據去推動更適宜的都更政策。

根據內政部統計,截至今年第1季,全國住宅平均屋齡達29年,屋齡30年以上住宅高達410萬餘宅,對比全國稅籍住宅870萬宅,占比達47%,相當於每2戶住宅就有1戶屋齡超過30年;張金鶚強調,這些數字更凸顯推動都市更新的重要。

(自由時報)
--
國內研究:九成五青年有孤寂感 近四成易陷憂鬱

人心多少會有孤寂感受,國內本土研究顯示,高達九成五的青年具孤寂感,其中三成八屬嚴重的孤寂者,容易陷入憂鬱漩渦,少數甚至有自殺念頭。研究發現,生命早年家庭關係是影響孤寂感的關鍵之一,青春期階段父母未限制交友、家庭凝聚力強,感到嚴重孤寂的風險顯著較低。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執行的台灣青少年成長歷程研究調查(TYP),自2000年起追蹤北部國中生長達15年,2014年時這群被追蹤者的年齡分布在27歲至32歲。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喬芷、台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副教授陳玉華與中研院社會所特聘研究員伊慶春延伸分析,篩選其中資訊完整的2748份資料,評估這群人的孤寂感與影響因子。

研究顯示,有五成七的青年是一般的情感孤寂者,經常覺得缺乏陪伴等,但仍屬正常的心理狀態;有三成八的人屬嚴重情感孤寂者,經常感到空虛且被人拒絕等,陷入憂鬱的比率是前組人的1.14倍;另有百分之六的人屬更嚴重的情感與社交孤寂者,他們頻繁感到空虛、被拒絕、缺少關係緊密的人、出現問題時無人可依賴且無人可信任等,有自殺念頭的比率是一般孤單者的3倍。

研究進一步回溯到這群青年15歲左右的階段,那時並未被家長限制交友的孩子,日後感到嚴重孤寂的風險顯著低兩成一;那時家庭凝聚力高的孩子,也就是家人經常共同參與活動、共同決策、彼此需要與相互扶持的人,日後感到嚴重孤寂的風險顯著低兩至四成之多。

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喬芷表示,生命早年家人之間的互動關係,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的人際互動技能,並牽動他日後的社交情形與心理健康;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則會傳遞特定價值觀,例如限制孩子只能交成績好的朋友、又或不設限且親子經常討論同儕相處情形,這些過程會形塑孩子特定的看人看事眼光,影響他們與人交往的狀況。

這項研究也發現,有伴侶的人感到孤寂的風險較低,特別是結了婚且還沒生小孩的人風險顯著低出許多,而單身者感到嚴重孤寂的風險顯著較高。

喬芷表示,單身族群占比不低,這項研究中就有四分之一的青年單身無伴侶。如何避免孤寂感與伴隨而來的身心負面影響找上門,值得正視。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孤寂感使身心高度戒備 提升45%早死風險

孤寂感帶給身心影響深遠。有學者從演化觀點解釋,對人類而言,落單不利在大自然環境中生存,因此大腦將孤寂感演化成預警機制,一旦感到孤寂將使身心高度戒備,使人際關係與生理健康雙雙惡化,有歐美文獻顯示可能提升45%的早死風險。

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喬芷表示,孤寂感帶給身心影響深遠,已故的芝加哥大學心理學教授約翰·卡喬波(John Cacioppo)從演化的觀點解釋—在大自然環境中,人類群聚才能提升存活的機率,一旦落單就會有危險,因此大腦漸漸將孤寂感演化成一道預警系統。

一旦大腦接受到孤寂訊號,便預設外在環境對自己不利,進而啟動自我保護機制,像是提高俗稱「壓力荷爾蒙」的皮質醇分泌、刻意忽略正面觀點以避免鬆懈於自我保護、與他人溝通時採取對立立場、與人相處時選擇以較傲慢的姿態應對等。

這些高度戒備的機制若長期未能解除,將使人際關係與被孤立的感受逐漸惡化,同時影響體內發炎、降低睡眠質量與伴隨睡眠而來的排毒功能,身體健康將漸漸走下坡。「文獻顯示,空氣汙染會增加5%的早死風險、肥胖會增加20%的早死風險、飲酒過量會增加30%的早死風險,而有篇納入10萬人的大型臨床統合分析研究顯示,孤寂感影響提早死亡的風險高達45%」。

喬芷表示,要擺脫孤寂感,首先應學習指認自己流露出來的孤寂訊號,並要瞭解孤寂感對身心的負面影響。其次,別急著透過網路或急切的方法試圖快速增加好友數量,而是需要建立真正有質量的人際關係,學習傾聽身邊的人、善意對待家人朋友同事,具體作法是每天花點時間和周遭人說說話、抱怨與相互砥礪、分享美好的事情;另也可在課餘或業餘擔任志工,藉此發揮所能以及感受自己總能被需要。

值得一提的是,國際期刊《自然》(Nature)旗下的《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上月刊載的一篇研究,針對1萬9806人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接近大自然會感到身體更健康且幸福感提升,像是登山、出外踏青或在公園綠地走動都是好方式,每周接觸時間長約120分鐘就有最好的效果。

(聯合報)
--
高市本土登革熱 不同型齊發

高雄市本土登革熱昨新增一起第二型個案,為前鎮區西山里60多歲退休男性,7月18日發病,昨天確診。衛生局表示,三民區興德里、前鎮區西山里陸續出現第二型病例,顯示高風險區已同時存在不同型別登革熱,市府不敢輕忽,正提高防疫層級加強戒備。

衛生局表示,該名個案目前正住院隔離中,平日會去前鎮區復興國小操場及市圖總館活動,也會去台鋁社區公園散步,同住者1人尚無疑似症狀。依發病日及活動地研判,應是在住家附近感染,正擴大疫調釐清感染源,也已完成個案居住地孶生源檢查、噴霧罐壓罐作業及接觸者採檢。

高市本土登革熱確診病例有44例、境外移入36例,其中本土登革熱位於三民區36例、前鎮區3例,鳳山、鼓山、路竹區各1例,左營區菜公里2例。5月底三民區爆發數波群聚疫情,感染型別主要為第四型,近2天連續出現第二型個案,併發重症風險增加,登革熱疫情更加嚴峻。

本月19日暴雨狂襲高雄市造成多處積淹水,衛生局說,雨後一周內將啟動權責單位全面稽查積水地下室、資源回收及廢輪胎回收場、髒亂及頹損空屋、廢棄冷卻水塔、已有孑孓的水溝、生態池、空地等列管點,針對積水地下室執行殘效預防性噴藥,遏止登革熱疫情擴大。

衛生局簡技潘炤穎坦言「今年登革熱面臨最大挑戰,就是多變氣候」,近2個月高雄市下雨時間占了一半以上,常常早上噴完藥,下午就被雨沖掉,噴藥作業須不斷重複,以控制社區病媒蚊密度。

(聯合報)
--
印花稅 最快明年走入歷史

工商界提議廢除每年高達一二○餘億元的印花稅,據了解,行政院可望於周四(廿五日)拍板,最快明年免繳印花稅,待立院通過後,施行八十五年的印花稅將走入歷史。

工商協進會五月廿一日會見行政院長蘇貞昌時表示,印花稅與營業稅有重複課稅問題,建議廢除印花稅。蘇揆當場指示,在財政有餘裕且不影響財政紀律下,朝取消方向研議。

據悉,行政院擬先將「印花稅條例廢止案」送交立法院審議,在立法院執政黨團的支持下,此案預計最快下會期可三讀通過,此後才是確定停收。

在立法院通過印花稅廢止案前,考量地方政府每年將減少約一二○億餘元的收入,行政院擬先動用「特別統籌分配款」補足缺口,待完成立法,就可編列預算支應。

統籌分配稅款分為「一般統籌稅款」、「特別統籌稅款」兩類,後者約占百分之六,「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分配辦法」規定,特別統籌稅款為支應地方政府緊急及其他重大事項所需經費,經主管機關報請行政院核定後,通知受分配地方政府納入預算。

地方政府財政單位則認為,每年給地方的統籌分配款大餅就是這麼大,如今「挖東牆、補西牆」,不少地方政府都擔心會產生預算排擠效應,因此若真的因取消受影響,會再適度向中央反映。

印花稅屬地方政府重要財源,如台北市每年約有四十億元;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五都則各有十億元,其他非六都縣市則約有一億元。

(聯合報)
--
印花稅廢除 政院將拍板

工商界提議廢除每年高達120餘億元的印花稅,據了解,行政院可望於本周四(25日)拍板,最快明年免繳印花稅,待立院通過後,具有85年歷史的印花稅將正式和國人說再見。

印花稅屬地方政府重要財源,如台北市每年約有40億元;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五都則各有10億元,其他非六都縣市則各約有1億元,免徵後,對地方財政影響不小。至於如何彌補印花稅財源缺口,在立法院正式三讀通過廢止案前,行政院將先動用「特別統籌分配稅款」來補助地方,俟完成立法後,再編入預算。

統籌分配稅款分為「一般統籌稅款」、「特別統籌稅款」兩類,後者約占6%,依《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分配辦法》為支應受分配地方政府緊急及其他重大事項所需經費,經主管機關報請行政院核定後,通知受分配地方政府納入預算。

工商協進會5月21日會見行政院長蘇貞昌時曾表示,印花稅與營業稅有重複課稅問題,因此建議廢除印花稅。蘇揆當時當場指示,在財政有餘裕且不影響財政紀律下,朝取消方向研議,並在一個月內提出作業方式。

財政部研議後向行政院提三種方案,將取消印花稅併入財劃法修法一併處理、取消印花稅後由中央編列預算補助地方,維持不取消。

印花稅是我國「元老級」稅目,1934年上路,也就是中華民國還在「南京政府」時代就開始有印花稅。財政部提案後,儘管因擴大辦理公托政策、挹注勞保年金,國防教育與八大社福津貼將成長等因素,明年度總預算規模將擴大,但高層認為印花稅實在不合時宜,且長年受工商界質疑重複課稅,因此決議取消。

據悉,為落實對工商界承諾,行政院擬先將《印花稅條例廢止案》送交立法院審議,在立法院執政黨團的支持下,此案預計最快下會期可三讀通過。

(經濟日報)
--
境外博士生大增 8年成長2.4倍

教育部公布大專校院研究生概況,發現博士班境外生增幅驚人,人數從九十九年的一四三三人,到一○七年已達四八二七人,成長幅度達二點四倍。且境外生占國內博士生比率也上升,從九十九年每廿四人中有一位境外生,到一○七年達每六位博士生就有一名境外生。

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梁學政表示,境外生來台留學人數增加,顯示我國高教品質對國際人才具吸引力,是對台灣的肯定。他也說,境外生占比,向來是大學國際化的重要指標之一,例如美國高教因包容多元文化而匯集國際人才、打造全球化環境,更多境外生來台也可刺激本地生接軌國際。

根據調查,境外博士生多來自中國大陸、印度以及新南向國家,包括印尼、越南、馬來西亞。教育部指出,境外生選擇來台有三大主因,分別是「留學費用考量」、「良好的學術品質及聲譽」與「文化適應容易」。

台科大外籍碩博士居全台之冠,又以印尼學生為大宗。台科大表示,校方提供半額至全額學雜費減免,也因應外籍生飲食、宗教文化,設有清真餐廳、祈禱室等,經境外生「口耳相傳」來台留學人數逐年增加。

台科大也說,由於國內高教職缺接近飽和,國內學生攻讀博士學位意願低,土博士人數銳減,境外生逐漸成為研究主力、甚至帶動新的研究方向。例如台科大化工博士吳慧莉的研究成果改善汙水處理,去年獲新加坡頒發「亞洲百大傑出科學家獎」。

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則表示,不少來台就讀的外籍博士生,在原國家擔任大學講師,只是自己的國家沒有博士班,因此來台取得學位,以利回國升等為副教授。但他也說,這群境外博士生學術表現優異,也促進國內研究發展,未來也是台灣建立國際連結的助手,台灣絕不是「白白幫人家訓練人才」。

周景揚也說,台灣未來五至十年,多數大學教授屆齡退休,國內會一夕間增加不少大學師資缺,若台灣土博士持續減少、海外學術人才的儲存量也低,高教人才可能也得倚靠在台灣的境外博士生。

(聯合報)
--
拚雙語/找嘸老師教老師 雙語政策卡卡

推動「雙語國家政策」,教育部與多所師培大學培育中小學全英語授課師資,三年內要有二千名師資、十一年後要有一萬名師資進入雙語學校、實驗學校任課,但首批師培生今年九月將入學,現在卻有師培大學聘不到雙語教授,為「雙語國家」進程投下變數。

蔡政府去年宣示,台灣將在二○三○年成為雙語國家,教育部也大開師資支票,補助八所師培大學成立「全英語教學研究中心」。

各師培大學預計一○八學年,徵選首批雙語師培生,申請者須達英檢中高級初試門檻,且通過至少十學分的全英語師培課程。但有師培大學鬧師資荒,聘不到能開課的雙語教授。

例如北教大日前開出專任助理教授職缺,應徵者要培力「英語教自然」的小學師資,須有科學教育相關博士學位,且能以全英文教授國小教育學程的自然科學領域課程。結果一○八第一學期師資缺招不到合適應徵者,流標;第二學期仍招募中。

北教大校長張新仁表示,師培大學的教學系統是由各科系分工培育各科師資。例如英文教學系是培育小學英語師資,自然科學教育系則是負責小學自然師資,但新一批雙語師培生是要用「英文教自然」,難處在於,英文系教授不會教自然,自然系老師也沒有英語授課能力,台灣這方面的跨領域人才也不好找。

中教大校長王如哲則表示,師培大學過去都是培育華語文教學師資,外籍教師比率相當低,各校大多請剛從海外留學回台、「英文不至於生疏」的年輕教授,開設雙語師培課程。清大則是尋求鄰近雙語學校現任教師外援,與校內數理科系師培教授「協同教學」。

張新仁表示,現在大學端具有雙語、跨領域教學能力的師資有限,盼教育部補助各大學增聘相關師資、甚至是外籍人才。

教育部師藝司司長鄭淵全說,教育部已有補助各校成立「全英語教學研究中心」,各校應在投件前已盤點教學能量,教育部現階段不會再提供額外人事補助費。他也說,國內確實較少有雙語、跨領域教學師資,但為落實雙語國家,各校還是得「努力招人」。

拚雙語/全英語教數學? 「恐不利學生深度思考」

教育部要培力全英語教數學、自然的中小學師資,未來投入雙語學校教學。但近年投入雙語教學的國小校長卻憂師資、教材不足,更擔心學生把數學、自然課統統當成英語課,無法好好學習各學科基礎知識。

台北市東新國小校長鄭盛元表示,數學、自然涉及知識體系的建構,若學生從小採全英語學數學、自然,國中、高中階段勢必要延續,但如此連貫十二年的師資、教材是否到位?能否銜接大學教育?勢必引發家長疑慮。

目前東新國小實施雙語教育的課程是體育、藝文等「生活課」,英語僅是溝通工具,讓學生活用在日常生活。但自然、數學屬知識性學科,如數學重視抽象概念、自然有大量專業用語,若非母語授課,恐不利學生進行深度、複雜的思考與學習。

台北市明道國小去年也加入雙語實驗學校。校長匡秀蘭說,英語授課,各科可能統統變英語課。例如用英語教體育,會不會因重視英語授課,而忽略體能訓練?用英語教自然或數學,會不會把自然課、數學課變成英語課,導致無法好好學習?

教育部師藝司司長鄭淵全則表示,初期會輔導各校採浸潤式教學,用三分之一的數學、自然課程試行英語授課。

對此,鄭盛元表示,東新國小作法不會取代原有的中文自然課,而是外加一堂用英語授課的「科學遊戲」,正規自然課仍會以中文授課。匡秀蘭也說,明道國小每周自然課的第三節會採英語授課,但會挑選已先用中文授課的主題進一步加深加廣,自然課基礎概念、知識仍以中文授課。

拚雙語/「出校園後都是中文」 難落實雙語國家

蔡政府宣示,二〇三〇年要讓台灣成為雙語國家,教育部也從教育現場著手,要大幅提高全英語授課師資及課程數量。但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張旭政認為,教育現場全英語授課之外,政府更應打造英語應用環境,否則「出校園後舉目所見都是中文」,孩子學英文恐怕事倍功半。

張旭政表示,增強中小學英文力,已是社會大眾共識,但該怎麼做?應考量現實狀況,否則以目前台灣,連大學推行英語教學都有難度,中小學要達成目標根本難上加難。若是政府硬推動,恐怕助長貴族學校,其他學校則原地踏步,形成「一個台灣,兩個世界」的教育階級化現象。

張旭政也建議,台灣推動雙語教學,師資來源是問題、學生接受度是問題,但最大的問題是台灣有無英語應用的環境?否則學生在學校學,回家後看電視是中文、與人交談是中文,「出校園後舉目所見都是中文」,如此環境不可能落實雙語國家政策。

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林碩杰以新加坡、香港為例,兩地都曾是英國殖名地,英語文化根深蒂固,除了路邊告示牌、公車牌,從公共建設到政府行政作業全數英語化,在當地學英文當然事半功倍。同理,政府推動雙語國家政策應多管齊下,而非由學校端負擔下一代孩子的教育。

(聯合報)
--
警務怎革新 鐵警殉職掀開壓力鍋

廿四歲鐵路警察李承翰處理台鐵逃票糾紛遇刺殉職震驚社會,警察公權力不彰、社會地位低落及用槍爭議、訓練配備不足等問題瞬間在基層警界爆發。

「當警察不怕犧牲,但不能白白犧牲。」這是一名退休老警官的慨言,道出台灣社會對警察有太多錯誤和不公平的制度。

根據調查,美國一九九六年到一九九七年,全美六萬兩千多件警察逮捕案件中,百分之八十七使用物理強制力,其中徒手占多數,警棍、手銬約百分之七,多過使用槍支和噴霧劑的百分之五。二○一○年到二○一六年,美國警察使用物理強制力占百分之六十七。

在英國,去年警察處理卅一萬案件中,使用徒手技能有百分之六十五,以簡單推、抓占大部分;調查發現,最容易誘使警方使用強制力情境是歹徒在盤查過程中逃逸。

資深教官指出,台灣警察抓捕歹徒,面對問題和國外情境接近,但警察體技卻不如國外受重視,警政署鮮少對使用武力做深度分析,學校教育訓練也常遭批不切實際,社會鼓吹警察開槍氛圍更不見得是最好的執法方式。

「員警缺少敵情觀念、警界著重為民服務也有影響。」北市一名曾多次與歹徒搏鬥的刑事小隊長說,政府大談警察革新,換制服、換新槍,如今又是辣椒水、電擊槍,但若不能改變員警值勤心態,什麼警械都沒用。

他說,台灣警察普遍缺少敵情觀念,不像美國警察遇到任何狀況都會先把對方當成潛在威脅;台灣社會及政府總要求警察以服務為導向,遇上逃票這類事情,警察自然會以和為貴,試圖排解,如有敵情觀念,先距離對方數公尺,再以標準作業程序確定安全,或許結果就不一樣。

有基層員警表示,平時訓練雖要求對潛在暴徒保持警戒,但誰會想到處理單純台鐵補票糾紛會突遭拔刀刺殺?人民保母、為民服務的觀念把許多員警教育成綁手綁腳,這種情況遇到突然拔刀對象「不是看反應,是看運氣」。

警政署七月九日舉行視訊署務會報聽取三七○名基層官警實務建議與需求,有警員建議全面配發電擊槍並添購防砍背心及防砍刺手套,但有人認為應提升員警防禦、接敵、反制能力,徒增裝備未能適切使用反而造成危害,更應加強體能,維持跑步並提升無氧訓練。

警政署長陳家欽在會中表示,警察勤務、訓練、應勤裝備非一無是處,但警察工作風險不可預測,員警期待執法尊嚴與安全,家屬期待當警察的家人平安歸來,這是政府的責任。

「一定會改,一定要變。」是開會後署長室的公開宣示,這股雄心壯志,全民期待。

國外經驗…美警執法 65%案件靠徒手技

國外研究發現,警察逮捕嫌疑人過程中,六成以上運用身體力量,真正使用警械比率並不高;台灣資深教官認為,強化員警體實戰能力是當務之急,但目前的訓練往往流於形式,且愈來愈嚴重。

台北市警察局去年聘請美國警察教官來台教學研究以汲取經驗,官警發現美國實務戰技靈活,可讓員警在傷害最小、安全最大的情況下完成任務。

當時和美籍教官交流的台北市警局教官林大鈞說,格鬥技是台灣警方最需要強化的地方,很多格鬥技可以輕易的進入擒抱、碰撞,最後把人放倒、摔倒,達到制伏對方又不造成受傷的目的。

調查發現,不論美國或英國,警察執法案件的百分之六十五都是使用徒手技能,十分重視體技訓練。

台灣資深教官認為,台灣警察可能因雜事太多,訓練流於形式,且愈來愈嚴重。他說,美國訓練風格與亞洲迥異,美國警察有極大授權,情況危急時可直接採最有效率方式執法,巴掌、拳毆都可能使用。

亞洲以摔拿技為主,在日本,警察訓練結合空手道、柔道、劍道及擒拿的逮捕術,並穿護具實戰互搏;韓國也以摔拿、抱腳為主;大陸則有擒拿格鬥術。

台灣接近日本訓練方式,但沒有護具互搏手段。二○一六年國外研究指出,現實情境模擬訓練,遠比標準視頻培訓更逼真有效,台灣警察實務應加強。

黃姓教官說,襲警案件最常受傷的是制服警察,因為幾乎都是巡邏或盤查面對未知的潛在暴徒,提高警覺是保命關鍵。他說,雙警服勤仍可能遇襲,但可以降低攻擊者意願。林大鈞也說,其中一個警察被攻擊時,另名警察要出手制伏,雙警巡邏很重要。

肉搏戰減傷亡 警署點名兩防衛型武器

鐵路警察李承翰殉職後,警政署火速檢討現有警力、應勤裝備及值勤作為;警政署考慮讓員警使用「伸縮月牙鏟」及「臂盾」等防衛型裝備,希望減少員警面臨肉搏戰的危險。

高雄市警局鼓山分局六年前參考日本警察警械配備,請中信造船廠設計打造六把「月牙鏟」,主要用來處理醉漢、精神障礙者,也可用來制伏持械歹徒,降低衝突傷亡;不過因非制式警械,加上攜帶不便,未獲推廣。

臂盾則在世界多國普遍使用,種類非常多,連中國大陸也早是警察標配之一。李承翰殉職,嘉義市後湖派出所警友站在十七日為派出所添購一面。臂盾堅固、輕便,可防、可攻還可破窗,與歹徒搏鬥時搭配警棍使用,遠比現有重達六、七公斤的警用盾牌實用許多。

官警說,李承翰事件讓大家意識到警察執法時使用現有警械的兩難,月牙鏟和臂盾都是防衛型裝備,同時具有保護員警和制伏目標功能,不像電擊槍是攻擊型武器,稍有不慎也可能致命。

國外實務研究電擊槍致死率不低,八月底民間捐贈二五○具電擊槍就要到位,警政署正研究使用規範及訓練,希望有效使用。

photo.php (878×1240)

photo.php (878×1240)

能閃就閃 警察不受訓怪象頻現

警察機關術科常年訓練含體技、體能及射擊,但長期受基層質疑不切實際又浪費時間,參與意願不高,不少人以診斷證明申請暫免常訓,形成「當警察卻不受訓」怪象。

以台北市七三七五名警察為例,今年上半年有一六三七人暫免術科常訓,比率最高的警分局有三分之一警察申請通過。

申請免訓名義五花八門,氣喘、高血壓、糖尿病、心律不整、關節退化、韌帶損傷、椎間盤突出、甲狀腺機能亢進等;基層直言工作操勞、任務太多,參加常訓沒太大意義,有些人乾脆就醫「誇大」症狀。

依規定,免常訓必須報警政署核定,官警表示沒有統計全國免訓人數,但以近年各縣市警察局審查免常訓狀況寬鬆,坦言「數字一定不好看」。

北市警察局本月開會檢討,下半年申請免常訓將降至四九九人,其中三二五人任職外勤,持續要求各單位改善。

免常訓者都是持診斷證明,有分局承辦人說只能好言溝通,若身體狀況允許,拜託別排斥常訓,但希望上級與其壓低數字,不如思考員警為何不想參加。

一名常訓助教說,身體狀況難以負荷訓練,就無法應付勤務需求,員警就診後自我評估,無法參加常訓就不宜任外勤工作,建議改調內勤,保護自己生命。

警政署說,申請暫免術科常訓應檢附診斷證明,並有醫囑敘明不宜從事跑步、蹲跳、關節運動或射擊訓練,各單位要審查列冊管制,尤其未來改無劇本角色扮演情境模擬演練,所有員警都要貼近實務需求,提升實戰接敵能力。

槍打不準、人壓不住 教官:警校訓練強度太低

鐵路警察李承翰殉職後,又發生數件員警受傷事件,基層員警「空手奪刃」能力引發討論。一名教官說,許多新進員警「槍打不準、人壓不住」,執行任務風險很高,應該在警校時期建立完整的基本應敵能力。

據了解,警政署已著手檢討員警術科訓練方式,除要求警專強化組合警力、警棍使用、綜合逮捕術、奪槍、柔道等體技訓練,應加強實務案例分析以建立敵情觀念及執勤警覺心,未來禁止地方警察機關以套招式驗收評核,要求無劇本角色扮演實境模擬演練,強化實戰接敵能力。

目前台灣警察養成教育為警察專科學校,後續由各警察機關負責常訓;警專說,學校訓練能為員警打下「基本功」,但無法完全應付實務突發情況,很多技能應由各警察機關常訓建立。但地方警察機關教官則認為,員警訓練素質關鍵在警校時期,警校生畢業分發到機關要值班、接案、勤務等,休息時間都不夠,增加常訓量不切實際。

一名教官說,警校訓練強度太低,未對學生打下紮實基礎,許多新進員警「槍打不準、人壓不住」射擊姿勢千奇百怪,執行任務風險很高。常訓目的應是維持戰力,員警該具備能力「畢業前就該完整建立。」

去年畢業的李姓警員認為,現在警專訓練太寬鬆,學生一周只強制上一堂柔道課,每天不再跑三千公尺,各學生隊自行決定跑步頻率,一學期測驗兩次;綜合逮捕術及短警棍術雖是必修科目,但沒經常練習,實用性不高。

據悉,警政署考慮取消三千公尺普測,由各機關採多元化體能訓練,但有資深教官認為,跑步測驗至少有標準,改登山或游泳將很難要求員警體能。

(聯合報)
--
台南地院男法官被檢舉常溜班去釣魚 已送司法院審議

台南地方法院傳出1名男法官遭檢舉經常溜班去釣魚、種花、種水果,政風單位鎖定他進行蒐證後,檢具證據移請司法院審議。司法院已送人事審議委員會處理,人審會已要求該名法官於23日到人審會說明後決定如何議處。

據了解,這名溜班摸魚的法官,是台南地院一位資深的男法官,喜歡釣魚、種花、種水果等嗜好,沒有兼任庭長等行政職務,台南地院也靜候司法院調查結果。

律師江信賢說,如果該名法官只是單純溜班,沒有浮報加班費問題,可能會視情節輕重懲處;但如果涉及浮報加班費,還可能會涉及違反貪汙治罪條例利用職務詐取財物罪嫌法辦,事情就嚴重了。

台南地院退休基層人員說,司法院對法官操守要求很嚴,十多年前台南地院曾有已婚男法官被檢舉愛上風化場所上班女子,經政風室調查屬實,送司法院人事審議委員會開會後以私生活不檢點,影響法官聲譽,將該名已婚男法官撤職。

法院基層人員表示,司法機關如遇到法官出事情,司法高層就噤口了,能夠掩蓋就蓋;跟處理基層員工出事的態度完全不同,基層員工出事、違法亂紀,高層馬上公布身分與調查結果、處分情形,根本就是雙重標準。

(聯合報)
--
軍中神祕現象…為何最先升官者 最後官位往往非最大?

今年7月1日晉升的中、少將,一共只有19人,創下史上空前低紀錄。軍人的晉升之路上,箇中有什麼「玄機」?

●最大競爭對手 是老同學

不同於一般公教人員只有「退休」,軍人分為「退伍」與「除役」:前者是由部隊退下,由現役轉為後備役,如果遭遇戰爭等狀況,仍會被徵召服役;一直到屆滿「除役」年齡,才完全解除被動員的可能性。

軍隊要求成員維持精壯,因此不同階級的官兵,退伍與除役年齡都不一樣:一般同梯次入行的公教人員,多年之後,彼此職位高低可能有很大落差;即使不求升官,還是可以在基層職務安身。

但對於職業軍人,尤其是軍官而言,軍旅生涯就是不進則「退」的競爭:每個人都必須在固定的幾年內,升到某個階級。如果早了,還輪不到你晉升;如果到了時候升不上去,就得要退伍,沒有重起爐灶的機會。

對於同年軍校畢業的軍官,他們在校時朝夕相處,又共同經歷嚴格磨練,彼此感情往往遠超過外界「文」學校的同學。然而跨入中年之後,最可能威脅自己發展的,就是當初的老同學們。因此軍中往往出現,曾經「同穿一條褲子」的死黨,因為瑜亮情結而變成敵人,往往要到退伍後,才有機會重修舊好。

●退伍看年齡還是年資?不一定

依據國軍現行制度,各階層軍人除役年齡:二級上將70歲,中將65歲,少將60歲,校級軍官與士官長58歲,尉級軍官與上、中、下士為50歲,志願役士兵45歲,義務役士兵36歲。

退伍年齡比較複雜:將級軍官均以實際年齡為標準,二級上將是64歲、中將60歲、少將57歲。士官方面,士官長是58歲,上、中、下士為50歲。換言之,士官的退伍年齡與除役年齡相同,可以一直幹到最大年限,然後退伍時直接除役。

至於校級、尉級軍官,則不算年齡,採取「任官」(軍校畢業或受完訓練,正式成為軍官)年限:上校30年、中校26年、少校22年、上尉17年、中尉與少尉12年。如果到達年限,未能更上一層樓,就要退伍。

志願役士兵同樣也採「年限」而非「年齡」:如果未升為士官,擔任上等兵最多10年。

●服役期限突延長,歡送完了不退伍

現行的校級、尉級軍官服現役最大年限,是在民國106年10月,立院修訂「陸海空軍軍士官服役條例」而延長了兩年。當時提案立委解釋,如此是為「解決國軍人力不足之問題,提高軍官留任意願」。

由於政策頗為倉促,許多原本馬上要退伍的軍官,突然可以延任兩年。由於這時蔡政府已表示要推動年改,大家預期未來終身俸必然下跌,留任不但可繼續領現役的薪水,同時還能提升年資,未來被砍時有較多「本錢」,因此紛紛留任。

於是106年底,國軍各單位都發生,退伍人員獲得長官頒贈獎章、接受同事們設宴歡送,臨時又不走了的狀況。原本已經奉派接任前輩職務的人,突然被凍結在原地,成為最大受害者。

另外,國軍的缺員問題,主要發生在中尉以下的初級軍官,延長兩年所導致的,卻是校級以上大塞車。許多本來以為可以占缺晉階的人,都得繼續等一等。

●快速升官沒什麼 占不占缺才是重點

軍校同學畢業,在尉級軍官階段,大家升官進度差不多,進入校級之後,每人的表現與官運,就高下立見。以近年狀況而言,陸軍的兵科軍官(步兵、砲兵、裝甲)約在畢業任官24年時,出現第一位少將,海空軍或政戰,則要落後1~4年。

軍中也流傳,同期同學當中,「最先升官者」往往不是最後「官最大者」。這個現象的一大原因,是過去將官有一個「八年條款」:如果晉升後八年內,都未占缺更上一層,即使年齡未到退伍標準,也必須提前退伍。

換言之,有人比同期同學先「躍龍門」,若無法再度被長官刻意拔擢,而僅被「一視同仁」看待,就可能因「八年大限」而提前飲恨;等到職缺騰出,可以占缺晉升的,反而是「大器晚成」的同學。

不過這種制度也形同,懲罰表現最出色、晉升最快的將領,因此配合這次年改,「八年條款」被改成「十年條款」,以減少「少年得志大不幸」狀況。不過此舉也造成,多位原本將被八年條款逼退的將軍,又可多留兩年,導致人事大塞車。今年7月1日晉升的中、少將,一共只有19人,創下史上空前低紀錄。

●小時唸書耽誤…將軍老大徒傷悲?

在升學道路上,不是每人都一帆風順,有人成績欠佳而重考、留級,有人因志趣不合等問題而轉校。這種年歲的差異,在多數職場上沒太大影響,但對將軍們的晉升,卻往往變成關鍵。

校、尉級軍官,是以年資決定退伍期限,任官時的年齡,對其影響不大。升上少將之後,若想進一步升中將,或是中將爭取上將,當初求學過程有無耽誤,就有至關緊要的影響。

軍人必須先奉派擔任高一階的職務,占缺後才能升官。如果沒有高階職務開缺,就不可能晉升。因此如果當初唸書較「坎坷」,任官時年紀比同學大,此時就格外吃虧:因為自己到達退伍年齡時,同學們卻還有一、兩年(甚至更多)的「續航力」。

因此軍中歷年都不乏,有些人表現獲得長官與同僚肯定,偏偏就是年齡大了幾個月,等不到前輩卸任,最後只好感慨「小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而黯然退伍。

●刻意提前退伍 傳為美談

然而也有上級將領針對類似情況,刻意提前退伍,讓學弟來得及占缺晉升。如此雖然終身俸金額有一些影響,但必定贏得對方的感激,在軍人圈子裡,更會被傳為美談。

國軍的將官退伍,是以實際年齡為準,例如少將是57歲、中將60歲;校級軍官則是以任官(成為軍官那一天)年限為準,例如上校是30年。

因此對於將軍而言,如果小時候曾經重考、留級,就會老大徒傷悲,到時候比起同學,就是續航力不足,升不上去。甚至同一屆當中,也是年紀愈小愈佔便宜:舉例,前任政戰局長聞振國中將與現任局長黃開森中將,都是政戰學院70年班畢業,這一屆的應屆同學,是「47年9月至48年8月」出生。聞振國是47年10月,黃開森是48月8月,因此聞在去年11月退伍(滿60歲),黃開森接任,還可以幹大半年。

早年大陸時代,因為戶籍登記不確實,戰亂期間又常有為了當兵提前謊報歲數的情況。後來這些人來台灣之後,就出現為了延後退伍,把自己年齡「改回年輕」的例子:至於到底是回到真正的年齡,還是蓄意假裝年輕來躲避退伍,類似電影「香蕉天堂」的例子,就只有當事人知道。隨著現代軍人都是來台之後才出生,這個問題已經不存在。

另外,為了年改的緣故,蔡政府宣布把各階級軍官的服役年限都延長兩年,因此也造就了這兩年軍中大塞車、大家無法晉升,導致其低無比的將軍晉任人數。

(聯合報)
--
*台鐵準點率10年新低 每天偷走火車族100萬分鐘…

今年三月一名日本觀光客對著台鐵月台誤點七十六分鐘的時刻板猛拍,因此上了新聞。台鐵誤點不是新聞,但這舉動卻讓台灣人側目,因為台鐵誤點早是台灣人的日常。

火車誤點…天天上演正常能量釋放

尤其去年普悠瑪事故,司機員被調度員多次提醒趕點,「要求準點」彷彿成了過街老鼠,台鐵誤點也從假日的「正常能量釋放」,變成天天都在正常能量釋放,台鐵的準點率更在去年降到十年新低。

根據統計,去年全台平均每天有六百五十六萬人次使用公共運輸,其中有六十三萬人次搭乘台鐵,每十個通勤族就有一人是火車族。換算去年台鐵每天平均誤點分鐘數與列次數,再乘上每列車平均搭乘人數,一天所有火車通勤族累積誤點的總時數竟高達一百萬分鐘、超過七百天,也就是說光一天,所有台鐵旅客被「偷」走的時間就高達兩年,耗擲的社會成本驚人。

當台灣人對於「台鐵誤點」習以為常的背後,卻少人深究,為什麼火車一天到晚誤點?難道準點跟安全一定是互斥嗎?

盤點亂象…要命一分鐘悲劇別重演

但準點跟安全非但不是選擇題,相反地,有著密切關係。二○一四年有兩名台鐵道班工在龍井站被自強號撞斃,台鐵指責工人未按正常程序通報並派人監看,但外界發現該列自強號誤點一分鐘,工人可能誤以為自強號已通過才疏於注意。

更早之前,花蓮崇德事件撞死五名道班工,其實也跟列車誤點所造成連鎖效應有關。若列車都能按表操課,不只能提升服務品質,更能強化安全。

台鐵組織龐大鬆散,運、工、機、電四大部門各吹各的調,缺乏橫向聯繫,長期因循苟且的「差不多文化」導致設備頻繁故障、車輛妥善率普遍不佳;排點方式落伍、月台亂象橫生,造成今日誤點源頭。

借鏡南韓…百年老店蛻變靈活組織

這幾年,台鐵雖陸續引進先進列車等硬體設施,但在許多觀念與管理彷彿還停留在蒸氣火車時代,台鐵誤點的背後,組織文化是一大關鍵,而其組織文化又源自於體制。反觀,同為百年老店的南韓鐵路,十四年前經歷工會罷工、政黨輪替的挫敗,仍勇於面對公司化改革,從笨重的官僚組織蛻變為靈活的國營公司,現在正收穫果實,更運用科技讓韓鐵急速進化。

本報今起一連四天推出「解鎖台鐵誤點之謎」,記者分別從台灣頭以及台灣尾,全程搭乘兩班被封為台鐵「誤點王」的列車,一路帶領讀者抽絲剝繭台鐵誤點原因,進而體檢台鐵組織文化;記者也實際走訪南韓,透過借鏡南韓經驗,希望讓台鐵擺脫誤點王的宿命,提升台灣公共運輸的服務水準與安全係數。

*老店體檢 台鐵「差不多」文化 誤點魔王

傍晚六時許,基隆車站月台上已停靠一列EMU五百型電聯車,沒多久,刺耳警鈴聲響起,旅客紛紛加快腳步,六時廿分,一二四一次區間車準時出發,開往新竹。上路才三秒,列車突然一陣急煞停駛,乘客面面相覷,原來是列車自動防護系統(ATP)地面感應子故障,再次發車已晚一分。此後,一路狀況連連,揭開了一連串誤點的序幕。

設備故障 很少按表操課

台鐵去年總誤點時間累計五十二萬九二五一分鐘,平均每天誤點一四五○分鐘,換算時數超過廿四小時,也就是台鐵「跑一天誤一天」。台鐵通勤人口高度集中在八堵到新竹間,其中一二四一次區間車,每天下班尖峰載運大量北台通勤族,但攤開數據,去年這班列車準點率不到六成,成為西部電氣化區間的通勤列車誤點王。

連鎖效應 誤點藏著黑數

為何一二四一次總是誤點?以記者當天實際搭乘的經驗,設備故障是第一個原因,不按表操課則是第二個原因。車行三站後到七堵,列車已關門卻出現遲到乘客,「嗶!」車門再次打開,多耗幾十秒。沒多久,開往百福途中,ATP再次故障限速幾近停滯,到站晚三分。來到全台通勤站運量最高的汐科站,每節車廂湧入數十人,比其他車站耗費更多上下時間。

第三個原因是誤點連鎖效應。列車抵達北湖站,為禮讓自強號待避三分鐘,但偏偏自強號也誤點,導致一二四一次的待避時間拉長。

列車到達湖口站整整誤點十分,再到下一站新豐站神奇地趕回五分,台鐵人員透露此段應有預留趕點時間。列車抵達終點新竹站,比表定時間九時四十八分剛好晚五分。

台鐵跟多國鐵路算法相同,「只看結果不看過程」,到達終站誤點五分內算準點,即使中間誤點頻頻,在紀錄上這仍是一班不算誤點的準點列車,絕大多數非全程搭乘的乘客被「吃」掉的時間都成了黑數。

台鐵的解釋是,北部區間因為班次密集、上下車人口多,導致容易誤點,但南部有比較好嗎?

晚一小時 沒廣播跑馬燈

記者實地搭乘另一班西部電氣化區間城際列車的誤點王、一六八次潮州往彰化的自強號。為了搭上這班列車,記者原計畫從高鐵左營站轉乘台鐵自強號到潮州站,直到發車前十分鐘,跑馬燈卻未顯示這班自強號動態。詢問才知該自強號機車頭故障,大誤點五十九分。台鐵卻完全沒廣播也沒跑馬燈提醒,讓轉乘旅客行程大亂。

記者只好搭計程車趕到潮州,沒想到,傍晚五時十五分出發的一六八車次發車也延誤兩分,原來是上一班車誤點塞車所致。一路北上到新左營站,下班人潮擠爆車廂,這班以「紅斑馬」開行的自強號車門狹小,讓乘客上下車更形困難。

列車開抵善化站慢四分,然後又是一分分地追回來,到終站彰化依然是完美「準點抵達」。

紙上規定 對時形同虛設

「晚幾分鐘不算什麼。」下車攀談一名列車長,他說守時不是台鐵優先原則。記者問,「但發車前,列車長跟司機員不是要對時嗎?」他搖頭說,「這只是紙上規定,實際上很少人會對時。」規定不用遵守?列車長又搖頭說,「幹嘛對時,差幾分鐘不影響實際運作啊。」

從不對時的習慣以小見大,真正的誤點魔王終於出現:台鐵長年的「差不多文化」。

台鐵「差不多文化」深入組織各角落,覺得差一點沒關係,不遵守規定也沒關係;維修差不多就好、保養差不多就好、開車差不多就好,不出大事就好,文化裡少了「嚴謹」二字。

也就是這個凡事「差不多就好」的小偷,每天毫不客氣偷走廿四小時,還有台鐵通勤族的一百萬分鐘。

photo.php (1048×482)

photo.php (399×841)

*台鐵維修靠肉眼 用到壞才換 壓垮準點率

去年普悠瑪事故後,台鐵準點率從九成四下滑至九成一,創下十年來最低紀錄,列車誤點班次及時數也都創新高。面對輿論批評,台鐵局長張政源強調「安全比準點重要」,但其實普悠瑪事故與設備維修保養密不可分,司機「邊修邊開車」手忙腳亂,台鐵誤點最大元凶也是硬體故障。

台鐵去年誤點十大原因,多達一半與硬體故障有關。第一是車輛故障,第二是號誌故障,電力設備、列車自動防護系統(ATP)、路線故障也司空見慣。

車輛頻繁故障,台鐵內部戲稱,「新車壞了,是還不熟悉性能需磨合;舊車壞了,是零件損耗本來就會壞。」事實上無論新舊,台鐵車輛與設備妥善率如此低,全因百年老店觀念未隨時代進步,維修只靠肉眼判斷、經驗靠師徒制傳承,深陷一切倚賴「人」的窠臼,是壓垮準點率主因。

以普悠瑪事故列車為例,異常主風泵六年未拆解保養,僅三年換一次機油,被行政院台鐵體檢小組指責無視日本原廠維修手冊。台鐵四月底發函向日本車輛公司求償,認為日車提供的保養手冊不夠詳盡,導致維修人員誤判,反被日車回文指台鐵保養不確實。無論台鐵如何卸責,列車到台鐵手上屢出問題卻是常態。

「高鐵列車主風泵拆解三次,普悠瑪一次都沒做。」今年三月甫上任的台鐵機務處長宋鴻康,有豐富的高鐵軌道經驗,普悠瑪事件後,被張政源從鐵道局挖角來救火,希望重塑台鐵安全意識。他曾到訪高鐵燕巢總機廠,發現高鐵主風泵約兩年大保養一次,「在工作台上拆得精光」,用內視鏡確認有無異物阻塞。台鐵維修則靠肉眼或經驗判斷,六年未拆解過的主風泵裡滿滿羽毛及汙垢,高故障率重傷車輛妥善率,不誤點也難。

台鐵另一個風險管理缺陷是習慣東西用到壞才換。交大物流與運輸管理學系教授張新立指出,台鐵應更新維修制度,提升設備可用性,「該換就換、不要等到壞掉才行動」,根據折損率訂出維修更換計畫。

至於高居誤點排行榜第二名的號誌故障,與「人」更是密不可分。全台最繁忙號誌所之一的七堵號誌分駐所主任丘中岳說,台鐵設備新舊混雜,多無維修保養SOP,教育訓練不足甚至流於形式,第一線人員只能靠「師徒制」傳承。

他指出師徒制兩大缺點,一是經驗易出現巨大斷層,二是訓練不出標準且可靠的維修人員。才卅多歲的他,跟上一屆「學長」資歷差廿年,中間的人全跑光。維修人力不足加上能力不足,頻繁的設備故障也讓台鐵擺脫不了誤點的魔咒。

丘中岳只能土法煉鋼,自己記錄維修方法。他建議台鐵建立官方資料庫及SOP,讓員工精進技術並有標準可循。

對於誤點率創十年新高,台鐵表示,已全面擬定計畫,包括更新行車設備、採購輔助檢測器具,並滾動檢討規章及技術手冊;加強人員教育訓練、優化排點系統等,改善誤點。

*台鐵排點靠人腦 科學化蝸步 年年惹民怨

先進國家排點多由電腦代勞,提升鐵路運轉效率,降低誤點機率。台鐵卻以人力排點為主,無視近年列次及站數不斷增加,排列組合近天文數字,早非人腦能負荷。

台鐵車型逾卅種,性能速限不同,鐵路網又分電氣化及非電氣化、單軌或雙軌,再加上閉塞號誌、客貨混雜等因素,排點不慎就會造成車輛待避時間太久,或路線卡住導致連環誤點效應,但排點電腦化進程仍蝸步。

台鐵二○○二年建置的電腦排點工作站,只是人工使用Excel排點。二○一三年擴增資料倉儲做運轉模擬輸出班表,但實際仍以人力為主。去年號稱透過大數據推出「周日班表」提升準點,今年就因成效不彰急喊卡。

歐洲鐵路廿多年前就開發科學排點系統。曾任職法國高鐵的台鐵機務處長宋鴻康指出,法國資料庫詳載每輛車性能、牽引動力,連前後車的車速都納入考量,精算遇彎道或坡道應降速多少、行車時間須拉長幾分鐘等,每站間排點連路線高低起伏、彎道曲徑都計算在內。若增開加班車,只要輸入時刻跟列車資訊,電腦三至五分鐘就能跑出新時刻表,效率驚人。

台鐵電腦化系統蒐集資料不足,排點不精確。宋鴻康曾搭花蓮往台北自強號,花蓮晚廿分鐘發車,以為到台北會遲到,卻早到廿分鐘,讓他驚呼「沒想到這麼『阿搜比(日文:餘裕)』」,排點鬆散,乘客無所適從。

台鐵排點最小以卅秒為單位,但鐵道專家、台師大地理系教授洪致文指出,日本排點單位短至五秒、十秒、十五秒,密集特殊路段甚至以一秒為單位;台鐵也沒完整導入大數據精算,對旅運行為分析不夠細膩,導致「年年大改點、年年惹民怨」。

趕點制度也是誤點潛因。宋鴻康舉例,法國有雙倍獎金制度,司機員若接手誤點十分鐘的車,到終站時追回準點,就發廿分鐘獎金;但趕點要保持行車安全,時速及軌跡都會被記錄,超速就不發獎金。相反地,台鐵津貼以行車時間換算,缺乏誘因。

司機員說,普悠瑪事故後風聲鶴唳,ATP也常故障,「誰敢在這種情況下趕點」。車輛體質差加上制度不彰,誤點率也成了台鐵積弊一面鏡。

photo.php (805×661)

*百年韓鐵公司化…事故少7成 盈餘跟著來

回首韓鐵改革25年,過程雖苦澀,果實卻十分甘甜。

南韓國營鐵路因龐大赤字及急於發展高鐵的兩大壓力,激發公司化非做不可的決心,中間歷經工會抗爭及政黨輪替潰敗兩次,耗時15年才在2005年正式公司化。其後努力耕耘近10年,直到2014年經營利潤才穩定增長;事故率也大幅降低。

赤字龐大 1998民營化失敗

機場鐵道公司執行長金漢榮曾任國土交通部鐵路政策司長,是韓鐵公司化的重要推手。他指出,韓鐵原本由政府鐵道廳經營,但1970年起龐大赤字讓財政喘不過氣,每年虧損超過千億韓元。

為此,南韓1990年制定鐵道公司法醞釀改革,但1993年的金泳三政府推翻前朝政策,對改革沒有共識也缺乏果斷意志,將公司化進程束之高閣。

1998年,金大中政府上台,對社會改革投注較大熱情,擬讓韓鐵一步到位直接民營化,卻招致工會激烈抗議,發動數次大罷工,鐵路交通被迫停擺,改革最終以失敗收場。

撐過陣痛 2005轉型公司化

到了2003年盧武鉉政府上台,韓鐵每年虧損已飆破7千億韓元,政府每年補貼成了財務黑洞,此種經營體質不利發展高鐵,重啟改革可說箭在弦上。

但民營化改革失敗陰影猶在,政府內部經過一番爭論,認為鐵路是國家的基礎建設,驟然轉為民營衝擊太大,定調公司化優先。

金漢榮回憶,當時他雖贊成民營化,但此舉必須修正或增訂至少三項法律,難度頗高,且考量日德鐵路也先經歷公司化再民營化,確實得做出妥協。歷經多年的陣痛,韓鐵最後總算成功轉型,於2005年1月1日公司化。

鐵道與營運 2單位分開管理

韓鐵公司化形式為「上下分離」,近似「車路分離」的概念,亦即區分鐵道設施及運輸營運部門。南韓鐵道廳分拆成韓國鐵道設施公團(KR)及韓國鐵道公社(KORAIL),基礎建設由KR負責,運輸經營權則交由KORAIL。

金漢榮指出,韓鐵公司化後並非一帆風順,前10年營收呈下滑趨勢,2014年才開始成長。現在鐵路各部門指標績效明顯好轉,不但不再需要政府挹注,去年KORAIL淨利2893億韓元(約台幣76億),KR盈餘也有1652億(約合台幣43億)韓元。

公司化帶來盈餘 事故減7成

體質改善除了提升競爭力、帶來盈餘,更大大降低了事故率。2000年南韓鐵道事故高達636件,死亡人數233人,2015年各減為138件及73人,降幅分別高達七成八及六成八,改善程度驚人。

「台灣和南韓很像,皆屬國土窄但人口多的高密度社會,應積極提升大眾交通政策,尤其是鐵路。」金漢榮認為,韓鐵透過公司化改革,將鐵道帶入市場競爭體系,好比餐廳或賣場等各種產業,都需通過競爭才能提升服務品質,鐵道事業沒有理由例外。

11918.jpg (1279×753)

*韓鐵驚人三無…據說看到誤點「很幸運」

上午8點多,南韓最大的火車站首爾站人潮密織,但不見月台閘門,人流如水但穿梭順暢。

首爾站如同台北車站,不僅是三鐵共構的首都中心車站,更有高達四條捷運路線在此交會,路軌綿密、複雜。不同的是,這裡以守時聞名,抬頭一望電子告示牌,一長串的班號後Delay(延遲)時間都是「0」,當地人說,「能看到誤點代表你今天很幸運」。

南韓鐵路歷史剛滿120年,只比台鐵少12歲。2005年公司化前,一如台鐵,也由國家鐵道廳運營,由於效率不彰,每年赤字最高逼近180億元台幣。韓鐵公司化後由韓國鐵道公社(KORAIL)經營,績效突飛猛進,路網長達3979公里,每天開行4000輛列車,路網與班次是台鐵3至4倍,日客量逾365萬人次,更是台鐵5.7倍,單是排點就比台鐵複雜許多,卻能日日維持高效及準時運行。

無事故紀錄 今年…挑戰第8年

同是百年老店,韓鐵怎麼做到的?KORAIL旗下機場鐵道公司專營仁川機場來回市區路線,踏入仁川總公司大廳,立刻可看見一座醒目的彩色電子告示牌,寫著「三無」目標:無天災、無事故、無誤點。

機場鐵道公司組長馬善永表示,機場鐵道的列車無因天災影響運轉的紀錄長達12年,無事故紀錄保持7年,現在還設下一年無誤點的目標,「此項里程碑將於今年8月16日締造成功」,未來希望延續超過1年,甚至更久。

南韓人強悍 誤點…乘客會罵翻

為何能設下如此高的標準?韓國鐵道研究院(KRRI)國際部門主任白承鉉笑稱,「南韓人民族性強悍,稍有誤點可能會被乘客痛罵,當然要繃緊神經。」

南韓高鐵KTX及一般火車都由KORAIL營運,共用多數軌道及月台。KORAIL輸送營運處長趙敏英指出,高鐵或火車去年誤點最大原因是車輛故障,以及單軌路段容量不足,與台鐵情況頗雷同。

怕被罵或許是句戲語,但KORAIL確實繃緊神經面對「誤點」這件事。趙敏英指出,為提高準點率,KORAIL建立一套短中長期的系統性策略:短期是每日檢視運行班表,一有錯漏立即修正,不讓潛在誤點因子留過夜。中期是每年4次召回管理人員開會,抽出容易誤點的列車,攤開討論找治本藥方。

KORAIL今年與另一家民營高鐵公司組成「準點運行協議團體」共享情報,彼此交流技術資源,作為改善誤點的長期藥方。

提高準點率 維修+備用車皆足

針對列車故障影響運行,趙敏英說,除了提升列車維護率,KORAIL特別購置數量充足的備用列車,當運轉列車故障,調度中心立刻投入備用列車支援,「將乘客受影響時間降到最低」,也免去邊開車邊修車的安全風險。至於單軌路線容量不足,也一一抓出問題班次,透過更改回送位置、調節列車進站速度、提升號誌設備改善。

事實上,備用列車多數時間都在待命,但為何還是砸大錢買車?

趙敏英說,公司內部為此也掙扎多次,但最終意識到鐵路已非獨占市場,服務品質下滑可能導致乘客選搭其他鐵路,維持高準點率勢必是重要優先任務。他說,南韓鐵路法規定義,抵達終站誤點10分鐘內都算準點,KORAIL內規限縮至5分鐘,也表明守時的強烈決心。

*韓鐵新科技…「遙控」列車更準時

位在首爾近郊義王市的鐵道研究院(KRRI)是南韓鐵道重要研發中心,南韓自主研發的高鐵及磁浮列車都在此誕生。一名南韓鐵道界人士打趣,他們如同科技狂,「且南韓人急性子,只要發現新技術就想立刻用,完全等不了。」

韓鐵科技研發也應用在提升準點率上。KRRI首席研究員吳錫文指出,精進無線電列車控制系統是一大重點項目。因列車運行需要搭配軌道上各項裝置,但外在裝置愈多,不可掌握因素也愈多,誤點機率將隨之升高。

他表示,KRRI為此研發出無線電列車控制系統,無須地面感應器傳遞信息,減少硬體媒介,讓信息傳遞單純化。

首爾市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逾1.6萬人,是台北市的1.6倍,都市人口及列車運行都更為密集,如何透過排點降低誤點率?吳錫文說,在列車壅塞路段,KRRI協助開發智能列車,可記錄車速、乘客量、路徑坡度、塞車情況等大數據,再透過票價、路徑可替代性等協助排點工作,紓解尖峰人潮及車潮。

除了國家投注KRRI大量資金提升鐵道品質,韓國鐵道公社(KORAIL)也找來車輛製造公司及外部專家組成長期技術協議小組,對KORAIL誤點原因對症下藥。KORAIL輸送營運處長趙敏英舉例,夏天時軌道容易「發燒」,根據實務經驗,軌溫超過64度將嚴重影響運行,他們為此研發出特殊塗料,至少可降溫5至6度。

無人機監控路況 明年起「遙控」列車

善用科技也是提升準點率的利器。趙敏英指出,每遇洪水或大雪季節,行經山路的軌道易有落石、積雪或積水,過去須請人親自前往巡查,耗時費工。KORAIL現在運用無人機大範圍搜索,畫面即時連線回行控中心,一發現異狀就能立刻派員排除。

韓鐵司機員身上多數配有1台5吋以上、觸控式彩色螢幕的鐵路專用智慧手機,遇列車故障及調度等緊急狀況,需要與調度員聯繫時,拿起專用手機就能即時對談。列車穿梭山林或隧道,通話品質仍清晰流暢,不像傳統無線電容易斷斷續續。司機員也會透過傳輸照片或啟動視訊,讓調度員了解列車情況即時給予確切指令,盡速排除狀況。

機場鐵道公司工程組長李南馥說,南韓兩年前啟用鐵路無線通信系統( LTE-R),是一種接近4G的技術,為全球先驅國家之一。南韓全國將近7成面積被山岳覆蓋,通話仍迅速清晰,高鐵時速更超過300公里,透過LTE-R使用智慧手機通話仍迅速清晰。在排除事故及調度列車的效率上,比無線電時代進步太多。

他說,明年更預計啟用IoT(物聯網)技術,司機員若因緊急狀況應變不及,身在行控中心的調度員,可直接遠端控制車速、煞車或發車。

守時第一!調度員考照超難

即使有強大科技系統倚靠,人員訓練仍馬虎不得。KORAIL人才研究院院長崔奇瓚表示,容易出事故或經常誤點的司機員,每3個月要重新教育訓練一次,經評鑑未過將再次訓練,直到確保司機員提升駕駛能力為止。

崔奇瓚指出,KORAIL今年更祭出全球罕見的調度員專屬執照制度,需經過術科考試、適性測驗、實務訓練層層關卡,才能成為合格的調度員。為何執著於人才訓練?他說,鐵路交通以人為本,要在每個員工心中都種下守時及效率的種子,才能真的「遵守與乘客之間的時間約定。」

(聯合報)
--
驚爆國安人員陪同總統出訪走私菸 調查局偵辦中

立委黃國昌今爆料國安局官員利用陪同總統蔡英文出訪的專機,先透過華航高層在系統後台預訂9200條的免稅菸品,金額高達645萬元,並在今透過國賓特殊通關禮遇夾帶入境。法務部調查局下午證實,經濟犯罪防制處接獲線報後已分案,全案發交新北市調查處偵辦中。

關務署表示,本次蔡總統出訪,有隨行人員走私高達新臺幣600餘萬之菸品,海關及調查局已事先掌握相關情資,查得案貨香菸存放於華膳空廚,並未提領出境,為監控貨物的移動,海關及調查局組成聯合查緝小組。

黃國昌今天以「小英總統拚外交、國安局竟藉機走私牟利!」為題在臉書貼文表示,蔡英文總統結束12天的「自由民主永續之旅」,出訪加勒比海友邦拚外交,讓世界看見台灣,展現台灣精神,十分辛勞,成果顯著。

他的貼文追一步表示:然而,讓人痛心的是,我們的國安局官員竟然利用陪同總統出訪的專機,先透過華航高層在系統後台預訂金額高達645萬元的9200條免稅菸品,並在今天透過國賓特殊通關禮遇,夾帶入境。

貼文說:堂堂國安局,國家安全不努力,走私菸品牟利衝第一。令人痛心疾首!貼文要求國安局局長給全體國人一個交代;參與其中的華航高層,也應一併依法究辦。

關務署則表示,本次蔡總統出訪,有隨行人員走私高達新臺幣600餘萬之菸品,海關及調查局已事先掌握相關情資,查得案貨香菸存放於華膳空廚,並未提領出境,為監控貨物的移動,海關及調查局組成聯合查緝小組。

今12時35分飛機落地前,12時20分有5輛接機貨車陸續裝載案貨,嗣後並跟隨總統車隊由國賓通道離開機坪,13時25分聯合查緝小組於國賓通道攔截相關車輛5部直接押至臺北關私貨倉庫。

府警衛室醜聞不斷 辦案人員查菸遭國安特勤嗆這句話

陪同蔡總統出訪的永和警衛室侍衛官吳宗憲竟然購買9800條免稅菸品,並在今天透過國賓特殊通關禮遇,試圖夾帶入境。由於吳某耗資645萬元,動機可議,相關單位正試圖了解吳某是自購謀利,還是替其他單位「團購」。

披露此事的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指出,他曾請國安局副局長胡木源向他說明,據胡的說法,「吳宗憲」早就調到總統府侍衛室,屬於蔡總統永和辦公室的一員。

蔡總統官邸警衞室代號「永和」,紀律事件不斷,年初警衛室少將主任曾維聰,才被指控擅離職守、在警衛室飲酒,被火速拔官、退伍。如今又鬧出買大量免稅煙的醜聞。

黃國昌透過臉書披露:7月8日,由華航高層協助總統府侍衛室官員吳宗憲,自免稅品系統後台購買免稅菸品共5筆訂單,合計9200條菸。7月11日,吳宗憲陪同出訪,搭乘1588班機,如訂購單上出發航班所示,然而這些菸品並未隨同班機出國。他出示訂購單,其上標註「Return Flight」,表示為回程班機領取,而這9200條菸一直存放於華航保稅倉內。而他7月12日到調查站要求布線調查。

黃國昌進一步指出:7月19日,在華航高層人員督導下,這些菸品裝載入行李櫃中,並放置於保稅倉1樓的行李櫃運送車上。7月22日,總統專機於中午抵達桃園機場前一刻,行李櫃被搬離保稅倉庫,跟隨總統車隊由國賓通道離開機坪,準備透過禮遇通關夾帶入境。調查局與海關執行,在機場逮捕吳宗憲、在國賓通道攔截車輛。

有周刋引用不具名人士的話報導指出,當時調查局、關務署人員已事先掌握,有5部小貨車在機場旁等待總統專機降落,偽裝成特勤車輛混入總統車隊,待總統專機降落,車隊確定編成後,偵辦人員才一舉上前攔截,查獲煙品。偵辦人員攔截這5部小貨車時,一度還被隨車的國安局特勤中心人員斥責:「不知道是總統車隊嗎?」

不過,被指控的吳宗憲一人耗資645萬元、9800條免稅煙品,動機可議。據了解,相關單位正試圖了解吳某此舉是自購牟利,還是替其他單位採購。

國安人員私運9800條香菸 幕後有廠商協助掩護?

國安局官員涉嫌利用總統出訪專機私運大量香菸案曝光,創下桃園機場夾帶走私香菸最大數量紀錄。熟習作業人士認為,9800條香菸要分裝5個航空貨櫃,2輛3點5噸的貨車都裝不下,幕後沒有其他單位或廠商人員協助掩護,根本不可能把這麼多香菸運出管制區。

據指出,查獲的9800條香菸,光罰金每條500元,總罰款就高達490萬元,涉及的刑責將另行追究。

據了解,蔡英文總統這次「民主永續之旅」出訪行程於11日出發,檢調單位就接獲密報指稱,有官員將利用這次總統專機出訪回程,國賓禮遇貨物海關免驗的機會,私運大量香菸入境,立即布線秘密掌握情資追查。諷刺的是,11日蔡總統出訪及22日返台,國安局長彭勝竹都在國賓門恭送及恭迎,沒想到國安局的官員卻利用這個機會大搞走私。

據悉,在網路上訂購大量香菸的「吳宗憲」,很可能是國安局官員的化名,真實身分仍有待檢調釐清。這名官員利用網路分5批訂購各種品牌香菸,集中存放在桃園機場管制區內的華膳空廚免稅品倉庫內,22日總統專機抵達前,9800條香菸分裝5個航空貨運專用貨櫃,拖到B9國賓門的停機坪放置。

據了解,22日中午12時20分總統專機降落,這5個航空貨櫃就偽裝成從專機上卸載貨物,準備把裡面的城箱香菸裝上等候的5輛貨車,被海關即時攔下,5輛貨車司機及2名押運的國安局官員當場被逮,由調查局及海關聯合稽查小組帶回偵訊,香菸清點後全部送到海關私貨倉庫存放。

據指出,一般網路訂貨,要依照顧客指定的班機交付給貨主。這麼大量的香菸居然能夠存放在機場管制區內倉庫,應該有作業人員協助掩護,還要依照特定的班機時間拖運到國賓門停機坪等候,否則不可能順利入境。

根據桃園機場禮遇相關規定,國賓級對象的行李免驗,由國賓禮遇對象工作人員自行處理。22日能夠查到9800條香菸,完全是事前接獲密報掌握情資,才能及時攔截,相關人員懷疑,這可能不是第1次夾帶香菸藉由國賓禮遇管道闖關。

國安人員走私免稅菸蔡英文震怒 府:吳員調離現職

蔡英文總統出訪友邦今天返抵國門,不過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爆料,有國安人員透過華航高層在系統後台預訂9200條的免稅菸品(金額高達645萬元),並在今天透過國賓特殊通關禮遇,夾帶入境,財政部已查證屬實。總統府稍早回應,蔡總統得知後表示震怒。

對此總統府回應,儘管相關免稅菸品是於國內採購發貨,並未經過專機運送,亦與總統出訪行程無關。然相關勤員在公務期間有此失當行為已涉重大違紀,總統得知本案表示震怒,已責令國安局依法進行行政調查,並配合司法單位偵辦。目前並已將吳員調離現職、靜候相關調查。

國安局官員藉總統專機狂買免稅菸 海關:已全數查扣

立法院黃國昌委員臉書發文,國安局官員利用華航總統專機狂買數百萬免稅菸,海關表示,已依法處置。

關務署表示,本次蔡總統出訪,有隨行人員走私高達新臺幣6百餘萬之菸品,全部菸品業於本日總統座機抵達時,經海關人員全數查扣,目前留置臺北關私貨倉庫。

關務署進一步表示,為防範類此利用國賓特殊禮遇通關程序夾帶貨物入境情事,該署將與總統府及國安單位檢討相關通關事宜。

夾帶近萬條菸品入境 黃國昌:國安局螺絲掉滿地

蔡英文總統率團前往加勒比海友邦展開「民主永續之旅」訪問行程,結束12天行程後,今日中午搭乘中華航空公司專機返抵桃園機場。然而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揭露,有一名國安局官員涉嫌購買高達9200條免稅菸,欲透過今日回國特殊通關禮遇夾帶入境。黃國昌批評,國安局的螺絲掉滿地,陪同總統出訪這麼重要的工作,竟發生欲夾帶私菸入境的情況,實在是爛到根了!

蔡英文總統今日返台結束長達12天的出訪之旅,卻被黃國昌披露有一名吳姓國安局官員,竟疑似透過華航高層在系統後台預訂9200條免稅菸品,金額達645萬元,計畫透過國賓特殊通關禮遇,夾帶入境。黃國昌說,他不相信這名吳姓官員是要把9200條菸品載回家自己抽,研判應該是要販賣牟利。

黃國昌今下午舉行記者會指出,吳姓國安局官員上周用信用卡,疑似透過華航高層,分別預訂5筆免稅菸品,包括Mevius Sky Blue、Davidoff Classic、Mevius Original Blue等,數量高達9200條,總金額為20萬8350美元,換算台幣約645萬元。黃國昌並表示,這批菸品並非從國外運載回國,而是放在桃機華航的免稅倉庫,等待吳姓國安局官員回國後,利用國賓特殊通關入境。

黃國昌說,他已確認吳姓國安局官員有陪同總統出訪。他表明在記者會之前,與國安局副局長有過對話。黃國昌轉述,副局長只跟他說兩件事:第一,吳姓官員絕非幫國安局買菸;第二,確認吳姓官員為國安局官員,但已調至總統府侍衛室服務。

黃國昌說,他對國安局有很高的期待,沒想到國安局正事不幹,卻做這樣的事情,9200條菸明顯是要販賣牟利,希望國安局不要把「偵查不公開」當作遮羞布,應該對社會解釋清楚,是否當真是吳姓官員一人所為。他質疑,這樣購買大量菸品的手法熟練,國安局恐怕不是第一次,希望國安局長彭勝竹對外說明,並將矛頭指向負責督導的國安會秘書長李大維,質疑到底是如何篩選陪同總統出訪的人員。

黃國昌表示,一個沒有菸酒商執照的人訂了9200條香菸,華航內部是由誰核准、授權的,他希望,華航董事長謝世謙能夠出面說清楚;黃國昌也點名財政部關務署,是否有派人去依法檢查,大批香菸混在國賓禮遇的行李當中,關務署是裝作沒看到,還是根本沒有確實執行職務。

黃國昌並透露,陪同總統出訪中仍有另外兩人也有違法夾帶商品入境的情事,但目前他還未查出兩人身份。

蔡英文返國 黃國昌爆料:國安局官員藉機走私菸品牟利!

在蔡總統出訪返抵國門之際,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爆料,指小英總統拚外交, 國安局竟藉機走私牟利!引發網友熱烈回應,有人問黃國昌是真的嗎?他說當然是真的,連照片都有了,但有人擔心黃國昌的安危,問他「真的不需要比總統更高規格的隨扈嗎?」 

黃國昌說,蔡英文總統結束12天的「自由民主永續之旅」,出訪加勒比海友邦拚外交,讓世界看見台灣,展現台灣精神,十分辛勞,成果顯著。然而,讓人痛心的是,我們的國安局官員竟然利用陪同總統出訪的專機,先透過華航高層在系統後台預訂9200條的免稅菸品(金額高達645萬元),並在今天透過國賓特殊通關禮遇,夾帶入境。

堂堂國安局,國家安全不努力,走私菸品牟利衝第一。令人痛心疾首!請國安局局長給全體國人一個交代,參與其中的華航高層,也應一併依法究辦。

眼尖網友從黃國昌 PO出的訂貨單中,看到訂購人「吳宗憲」的名字,紛紛要求吳宗憲出來說明;也有網友說,如果不是假新聞,那事情就嚴重了,難道司法單位不應該主動查辦嗎?海關規定,每人只能攜帶一條煙嗎?應該立馬即刻調查,一旦查證屬實就要究辦!

總統出訪 藉機走私菸品?黃國昌:國安局牟利衝第一

蔡英文總統剛結束12天的「自由民主永續之旅」,出訪加勒比海友邦,但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則在臉書上揭露國安局官員竟然利用陪同總統出訪的專機,先透過華航高層在系統後台預訂9200條的免稅菸品(金額高達645萬元),並在今天透過國賓特殊通關禮遇,夾帶入境。

黃國昌批評,堂堂國安局,國家安全不努力,走私菸品牟利衝第一。令人痛心疾首!請國安局局長給全體國人一個交代,也希望參與其中的華航高層,也一併依法究辦。黃國昌也將在今天下午舉行記者會說明。

(聯合報)
--
開9槍打死移工 執法警遭判8個月緩刑3年

新竹縣竹北分局警員陳崇文2017年值勤時為了追捕逃逸吸毒移工,連開9槍造成越籍移工阮國非流血過多致死,該案經過2年審理,新竹地方法院今天下午5時宣判陳崇文因業務過失致死罪,判8個月、緩刑3年,期間付保護管束。

越南籍移工阮國非,2017年8月底,在新竹縣竹北鳳崗地區,因酒後吸毒神智不清,持石塊砸毀路旁小貨車,當時任職於鳳崗派出所的警員陳崇文和三名民防到場處理,其中一位民防被阮國非以石塊丟擲導致面部流血,過程中陳崇文雖嚇令阮國非「不准動」,但阮國非仍在全身赤裸的情況下,從河中爬起來,打開警車車門,陳崇文擔心警車被開走,朝阮國非近距離連開九槍,而阮國非在送醫急救後仍不治死亡。

該案原定2019年6月24日做出宣判,但由於外界有過多疑慮,因此檢察官也申請希望能當庭公布監視器畫面釋疑。6月24日影片播畢後,陳崇文及辯護律師魏順華對此均積極主張無罪,魏順華表示,陳警乃是積極認真的警察,但在當時短短的12秒,狀況緊急,的確無法顧慮太多,魏順華希望法官及社會不要因此抹滅一位好警察。檢察官陳中順雖表示盼法官依法裁處,但他也強調,並非打擊員警士氣,或不認同員警用槍,否則就不會依用槍過當起訴;而阮國非的律師劉繼蔚說,由於死者家屬已與陳男已和解,家屬也表示同意給予緩刑,但希望法官予以譴責。

打死移工警判8月獲緩刑 律師:不宜太過嚴格標準苛求

2017年8月發生逃逸越籍移工在警察緝捕過程中,吸毒越籍移工阮國非拒捕襲警,並打傷民防人員,新竹警員陳崇文連開9槍造成越籍移工阮國非流血過多致死。臉書社群挺警察的反毒陣粉絲團,今天下午聚集在新竹地方法院前,支持警察開槍無罪。

新竹地院今天下午5點宣判陳崇文因業務過失致死罪,判8個月、緩刑3年,期間付保護管束。

律師林思銘針對此事件表示,警察代表國家執行公權力,在「警械使用條例」、「用槍時機、要領」不宜以太過嚴格標準苛求,以免警察投鼠忌器,喪失逮捕準現行犯、保障民眾與自身安全的最佳時機。

林思銘也呼籲,希望行政院能深入探討警察等司法人員執勤的實際情況,審慎研擬修正「警械使用條例」,針對「非故意槍擊」事件,在刑事責任上能「除罪化」,而民事賠償則由國家統一處理,才符合法律公平正義。

(聯合報)
--
臉書揚言捷運站殺人 警14小時逮放話少女

一名仍在就讀的17歲廖姓少女昨天晚上在網路PO文,放話今天上午「要在內湖捷運站」出口殺人,台北市內湖警分局與刑大科偵隊火速追查,透過學校得知廖女在桃園地區,下午通知到案,依恐嚇公眾罪嫌移送少年法庭。

據了解,廖姓少女自稱「文湖線最正的咩」,昨天深夜在臉書發文,揚言「今天7.內湖捷運站出口ㄧ準備殺人」,還留言稱自己「活膩了」、「叫警察抓我啊」、「是社會傷害我,我就要以牙還牙」。發言引起熱議,有網友質疑她根本是「想紅」。

內湖警分局昨天深夜11時許發現留言,查出她年僅17歲,還在念書,因她昨晚沒有回學校宿舍,警方透過學校聯絡和刑大科偵隊追查,下午一點多在桃園市找到廖女,帶回調查,動機還要追查。

廖女發文也引發社會關注,警力今天特別加強沿線捷運站守望及周邊巡邏,維護民眾安全。

女臉書稱將在捷運內湖站出口殺人 捷警隊:已加強維安

台北捷運去年有人揚言要在捷運站放炸彈,昨天又有人在網路上放話要在捷運出口殺人;捷運警察隊指出,有接獲一名女網友在臉書公開po文要在內湖站出口殺人,還提到「活膩了」、「是社會傷害我,我就要以牙還牙」等言論,捷警將與轄區警員、捷運保全已共同加強巡視並增加維安人力。

捷警隊表示,該女網友昨在臉書上放話在內湖捷運站出口準備殺人,還提到自己「活膩了」、「是社會傷害我,我就要以牙還牙」、「我要殺光一群低能兒,喝他們的血」、「叫警察抓我啊」、「你們無法阻止我的」等言論,引起網友、警方注意。

捷警隊說,目前暫未於車站發現可疑人物,主辦的內湖警分局已與刑大科學偵查隊鎖定特定人士;捷警隊將與車站保全、轄區警員先加強車站巡邏與維安。

女子嗆內湖捷運站「準備殺人」 警方:主動介入調查

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一名廖姓女子昨晚在臉書公開PO文說「今天7.內湖捷運站出口一準備殺人」,並在底下留言稱自己活膩了、叫警察抓她啊等,引發網友討論,警方目前已主動介入調查。

對於廖女的PO文,網友熱烈回應,有人說恭喜她獲得恐嚇公眾罪,是公訴罪,也有人說她自己要死不要拉別人下水、是想紅等?但也有人關心廖女,叫她要冷靜、不要做傻事。

警方表示,內湖捷運站昨晚並無異狀,警方也沒有接獲報案,但已主動介入調查,將依恐嚇公眾罪進行偵辦,並請轄區派出所加強巡邏。

(聯合報)
--
看診遭拒怒嗆「智齒之神」讓你上新聞 男病患遭起訴

被網友封為「智齒之神」的拔智齒專家郭儒銓醫師,只接有轉診單的病患,不提供一般門診,但今年3月一名張姓病患上門要求看診,遭郭拒絕後竟丟單據還嗆「讓你上蘋果!」台北地檢署調查後,認為張的行為觸犯醫療法,今依法起訴。

郭儒銓牙醫診所位於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他是一位只做智齒手術的專門醫師,就診的病患一定要有轉診單才可以開刀,預約也只提供七天內時段。其他診所難以處理的水平智齒都會被轉診來此,拔智齒的功力廣受好評。

基本上大部分病患都曉得郭儒銓單純為一間專門拔智齒的診所,不提供一般門診。不過,今年3月1日晚間8點多,一名張姓男子突然上門掛號,說自己牙齒痛想看醫師。

護士表明這裡只收需要動刀的轉診病患,張不接受被拒絕看診,竟拿起櫃檯的單據往前丟,還對著看診中因櫃檯出現大聲咆哮而出來了解狀況的郭怒嗆:「我就是要看診,你很囂張,讓你上蘋果!」

張的行為嚴重影響看診,診所於是報警處理。檢警調查期間,張也坦承犯行,檢察官認定張的言行已涉公然侮辱、恐嚇,且是對醫護人員做出這些言行,今依違反醫療法將他起訴。

(聯合報)
--
畢業季!失業季?6月失業率上升至3.73%

一年一度的畢業季又到了,不少畢業生會發生「畢業即失業」的現象,因此主計總處今天公布的6月失業率為3.73%,較上月上升0.06個百分點;經調整季節變動因素後之失業率3.74%,較上月下降0.01個百分點;而上半年失業率平均則為3.68%,較上年同期上升0.02個百分點。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潘寧欣表示,6月失業率上升的主因為畢業生投入市場只找工作,不過從就業人數觀察,仍然是上升趨勢,目前我國勞動市場雖受景氣擴張趨緩影響,但失業情勢「還算穩定」。

主計總處今天公布,6月就業人數為1148萬8千人,較上月增加4千人或0.04%;上半年就業人數平均為1148萬1千人,較上年同期增加7萬4千人或0.65%。6月失業人數44萬5千人,較上月增加8千人或1.79%;上半年失業人數平均為43萬9千人,較上年同期增加6千人或1.30%。

而6月非勞動力人數為825萬3千人,較上月減少7千人或0.08%;上半年非勞動力人數平均為825萬6千人,較上年同期減少1萬2千人或0.14%。6月勞動力參與率為59.12%,較上月上升0.05個百分點;上半年勞動力參與率平均為59.08%,較上年同期上升0.20個百分點。

(聯合報)
--
適逢畢業季!6月失業率升至3.73% 創八個月高

主計總處今(22)日公布6月失業率為3.73%,較上月上升0.06個百分點,為去年11月以來的最高,也比去年同月上升0.03個百分點。其中,6月的失業人數為44.5萬人,較上月增加8,000人,主計總處表示,受部分應屆畢業生投入尋職行業影響,因初次尋職而失業的人數增加9,000人。

由於適逢6月畢業季,若經過季節調整排除,6月的季調失業率為3.74%,較上月下降0.01個百分點,中止季調失業率連續三個月的上升,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潘寧馨表示,顯示勞動市場雖有受到去年以來景氣擴張力道趨緩,但情況沒有明顯惡化。

不過,雖然整體就業人數還在增加,6月就業人數為1,148.8萬人,較上月增加4,000人,但製造業的就業人數已經連續六個月下滑,今年上半年以來就減少了9千多人。

對此,潘寧馨說,製造業與景氣的關聯性較大,勞動市場確實有反應景氣擴張力道的影響,但就業人數減少的幅度不算太大,且內需表現相對支撐,以住宿及餐飲業、醫療服務業及社會工作服務業增加3,000人較多。

若按教育程度別觀察,以大學程度者失業率 5.32%最高,高中(職)及研究所分別為3.49%及2.85%。

以年齡層觀察,15至19歲者失業率9.7%,20至24歲者12.2%,多為初次尋職,且處職場調適階段,致失業率較高;25至29歲者失業率為6.6%。

(經濟日報)
--
畢業季影響 6月失業率升至3.73%

畢業季來臨,主計總處今天發布6月失業率為3.73%,較上月上升0.06個百分點,季調後失業率則為3.74%。

據主計總處調查,5月經調整季節變動因素後的失業率為3.75%,不只連3月走揚,更攀升至2017年8月以來的高點,反映景氣擴張力道走緩已對勞動市場造成影響;6月經季調的失業率較5月下降0.01個百分點,後續勞動市場情勢仍須持續關注。

(中央社)
--
財部出招 外籍旅客退稅金額回溫

有沒有陸客有關係!外籍旅客來台究竟買多少,從退稅金額及件數一目了然,蔡政府上台後兩岸關係急凍,退稅量跟著衰退,財政部即使推出「退稅e化服務」也無用武之地。不過,在財政部陸續推出「自救」措施後逐漸看出成效,預計最快九月推出「外籍旅客退稅App」,再打一劑強心針。

不過,即使今年起現場小額退稅消費金額上限從二點四萬提高至四點八萬元,上半年退稅換算消費金額已恢復至一七一點六億元,但離一○五年上半年的二一九點二億元還有段距離。

兩岸往來熱絡時,陸客等來台旅客逐年增加,帶動旅客退稅件數快速成長,一○四年退稅件數高達一六四萬件,為九十三年的卅三倍,造成各機場及港口退稅大塞車,桃園機場平均每位旅客退稅約需花費五十五分鐘,讓旅客跳腳。財政部從一○五年五月一日起,實施方便快速的e化退稅服務。

受兩岸關係影響,一○五年起陸客人數銳減,加上團體與自由行旅客此消彼長,雖同期日、韓及東南亞國家旅客有所成長,但觀光外匯收入衰退,整體退稅件數與金額仍減少。一○五年觀光外匯收入較一○四年大減逾十億美元;一○六年前二月,退稅額換算外籍旅客消費金額較前一年同期大減超過四成。

財政部分析,整體來台旅客人次並未減少,主要是因比較會買的團客驟減,加上全球景氣走緩,影響來台旅客買氣。財部因此陸續祭出開放銀聯卡可預刷市區退稅擔保金、放寬外籍旅客市區退稅適用範圍及將現場小額退稅消費金額上限提高至四點八萬元,方便外籍旅客「馬上退、馬上花」,讓外籍旅客退稅金額及件數提高。

今年上半年換算旅客消費金額較去年同期增加廿六點九億元,半年來成長了廿七點二億元。

財政部高層表示,為善用退稅e化優勢,讓外籍旅客退稅更方便,最快九月、最慢年底前會推出中英文的外籍旅客退稅App,旅客消費時可直接透過App儲存發票及消費明細,即可完成退稅表單並預辦退稅,通關時刷一下條碼及護照就可完成退稅。

photo.php (505×705)

(聯合報)
--
旗艦港4億經費泡湯 碧砂遊艇碼頭風災受損4年未修

「旗艦港一點也不旗艦,只有泊費是旗艦」

國外流行的帆船、遊艇等海上活動,近年也吹向國內,漁業署四年前花費四億六千多萬元,聲稱要把基隆碧砂漁港打造成遊艇旗艦港,結果泊船碼頭營運不久就因風災受損至今,業界指「旗艦港一點也不旗艦,只有泊費是旗艦」,簡直就是笑話。

合約問題打官司 遊艇港陷空轉

碧砂遊艇旗艦港當初是由漁業署與昇鴻公司簽訂三年OT(營運、移轉)契約,委外營運,風光開幕後不久,就因浮動碼頭不堪風浪拍擊毀損,雙方發生履約爭議對簿公堂,遊艇港自此陷入近乎「空轉」狀態。

台灣四面環海,但受限法令,以往帆船、遊艇等海上活動並不興盛,二○一二年遊艇法上路,從事相關海上活動的好愛者愈來愈多,看準相關產業商機,各地紛紛打造帆船、遊艇碼頭,如墾丁後壁、台南安平、宜蘭烏石港等等,但玩家多、船位少,每年得抽籤才知是否有船席泊靠。

花4.6億打造 領航遊艇業發展落空

漁業署相中位在東北角的碧砂漁港,擁有絕佳的海上活動條件,為推動漁港轉型,四年前斥資四億多元興建浮動碼頭,設置遊艇停泊船席,宣稱要打造台灣遊艇旗艦港,要領航國內遊艇運動發展。

遊艇港建成之初,漁業署先委由基隆市政府代管,當時泊費以船的噸位計價,一噸一天廿元,遊艇、帆船多在十噸以下,一天二百元,一個月六千元,除吸引國內玩家,更有不少日本來的船停泊。

二○一五年一月委外營運,泊費漲價,許多船出走;加上颱風來襲,浮動碼頭不堪風浪拍擊毀損,雙方發生履約爭議,官商對簿公堂,碧砂遊艇港陷入空轉。目前委外營運後七十四個船席雖停滿,但多安排停在偏遠堤岸,浮動碼頭精華水域設備殘破,船隻稀疏。

據了解,漁業署與業者的官司纏訟多年,雙方合約至明年一月十八日到期;碧砂遊艇旗艦港未來面臨關鍵時刻,漁業署表示不排除與基隆市府合作,市府也顯示接手的高度興趣。市長林右昌上月特地到日本沖繩參觀遊艇事業。

遊艇是移動小豪宅 產業值驚人

「遊艇是移動的小豪宅,五百條船就有五百家庭住在那裡,消費力很強」,台灣遊艇碼頭管理協會理事長鍾明華這麼形容遊艇觀光產業的潛力。他代管的八十二尺船,一年維護要五百萬元,若有十艘就有五千萬,吃的喝的再加上去產值驚人。

業者:先降遊艇泊費 才有希望重生

鍾明華建議基隆市府,收回經營權第一個要做的就是泊費降價,「才能吸引船進來,管家、水手、維修等工作機會就會長出來,遊艇港要賺的是周邊產業」。他認為,「碧砂遊艇港被高昂的泊費綁架了」,政府必須把泊費拉回合理價,旗艦港才有重生的機會。

碧砂遊艇港「旗艦級」泊費 產業發展大阻力

國內帆船、遊艇活動發展受限,停泊收費比國外貴被指是主要原因。學者以英國公有高爾夫球場打十八洞,只要台幣約兩百元為例,建議政府重新訂定收費區間;基隆市帆船委員會主委鍾明華也說,透過政策引導,帆船、遊艇等海上活動就不會是專屬有錢人的休閒。

國立台北大學休閒運動管理學系教授蔡瓊姿表示,推動運動產業要成功,降低「門檻」很重要。英國高爾夫球場能以平價收費,除透過政府編列預算支應,運動彩券收益也是重要財源。國內若想發展遊艇活動,政府可透過調降委外營運權利金等方式,引導泊費調降,減少玩家經濟負擔,但前提是有完善的財務支撐。

鍾明華指出,基隆市帆船協會曾開辦多次課程,鼓勵國人接觸遊艇,走向海上世界。許多人對玩遊艇有憧憬,學會駕船後買了遊艇,結果因國內遊艇港泊地收費昂貴而卻步。

他舉例,一名台北捷運女司機員到日本沖繩,花約百萬元買卅呎中古遊艇,停泊當地宜野灣每月約台幣八千元;興沖沖開回碧砂臨停岸壁,每月竟索價兩萬多,趕忙移船到宜蘭烏石港岸壁,也要一萬出頭。

基隆市一名漁業老闆退休後,買了一艘四十二呎遊艇圓夢,原本也想就近停泊碧砂遊艇港,但苦等不到每月一萬八千元的長期泊位,臨時泊靠要三萬多元,最後改停泊台南安平港,每月一萬五千元。

鍾明華自己也常開船去宮古島、石垣島,船泊岸邊碼頭一天才二百元日圓,貴一點四百元日圓。他之前有艘船停碧砂,一個月要十三萬元,開到沖繩去停,只要三萬多,他後來把船開去沖繩停,剩下的十萬元搭飛機來回還很夠。

photo.php (1011×743)

遊艇如「海上別墅」 有錢人最愛

台灣擁有遊艇漸成財富金字塔上層人士的愛好,他們有錢買豪華遊艇,但不見得有時間照料船或安排活動,遊艇管理公司應運而生,平時幫船主照顧遊艇,想出海時,協助安排航線和節目讓船主盡興。

台灣海洋解禁,讓有錢人的「收藏」除了名車、名表、名牌包,又多了遊艇。遊艇不像車子天天使用,不少人購買遊艇後,委由遊艇管理公司代管,服務項目包括遊艇管家、旅遊顧問及船長駕駛。

基隆遊艇公司表示,遊艇停泊在港內,管家的工作包括安全維護、內外清潔保養、防颱及惡劣天氣整備等。公司代管長八十二呎的遊艇,一年要收費五百萬元。

船主想要出海時,管理公司可安排專業船長代駕,規畫航程。如果想要烤肉或「辦趴」,也能代為張羅所需食材及物品。

多數船主不會天天出海玩,遊艇管理公司也會與船主協議出租遊艇,讓不想花錢買遊艇,又想玩遊艇的人租船出海。部分高級遊艇設備完善,臥房、客廳、廚房、衛浴設備應有盡有,有如海上別墅,也有管理公司把遊艇當民宿經營,吸引民眾體驗不同的住宿風情。

(聯合報)
--
冒牌律師、司法黃牛橫行 雲嘉南高最多

男子張簡復中2015年間在高雄市張姓議員服務處提供免費法律諮詢,遇上民眾詢問離婚、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負擔等問題,卻佯稱是律師,還給名片,收了5千元撰狀費用,另收5萬元報酬。民眾遇上訴訟案件,有時忐忑、不知所措,卻讓冒牌律師、司法黃牛有可乘之機;司法院政風室清查,發現全國不具律師身分卻藉此牟利的狀況有數十件,事證明確的有13件,政風室審核後移送各地檢署偵辦。

司法院近年來力振司法威信,但卻發現各法院有疑似不具律師身分的人,卻招攬訴訟,像是在法院外發放名片、藉機與當事人攀談或透過網路社交網站包攬訴訟,這些「假律師」即便受正式委任,也可能收費代為撰狀,或雖沒協同出庭,卻在法庭內外與被告、當事人碰面,指導案件情。假律師、司法黃牛常誤導民眾,甚至民眾在官司敗訴後,接著詆毀司法。

司法院政風處規劃辦理「破壞司法信譽專案清查」,去年4月起經各法院政風室辦理清查結果,發現疑似不法執行律師職務牟利或詐騙者達數十件,多集中在雲林、嘉義、台南、高雄等地,其中事證明確的有13件。

像是男子張簡復中沒律師資格卻偽稱律師,受當事人委託辦理訴訟事件,收受狀紙費、律師費,且在受託案件審理時謊稱是當事人公職補習班的老師,因涉律師法、刑法詐欺取財罪,嘉義地檢署起訴後,嘉義地院判他5月徒刑,得易科罰金。張簡自陳就讀法律博士班,從事補習班講座工作,事後與被害人調解成立,返還5萬5千元。

司法院指出,訴訟制度趨向專業化,若非經充分法學知識和實務訓練、國家考試篩選養成的律師,不足以勝任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職責,若找這些冒牌律師來打訴訟,不僅可能損害權益,另一方面也可能破壞司法威信。司法院提醒,要辦訴訟事件應委請具有律師資格、合法登記執業的律師,如果遇上疑似「司法黃牛」或「冒牌律師」挑唆或包攬訴訟收取費用,可以直接向各法院政風室檢舉。

冒牌律師是謊稱有律師資格,而「司法黃牛」則對外佯稱與法官是好朋友,可以居中處理;這些人「收費」多半低於市場行情;若當事人輸了訴訟,還會誤導當事人「都是司法不公」。

(聯合報)
--
純網銀效應 金管會鬆綁數位存款帳戶規定

因應純網銀開放上路,金管會研擬大幅放寬數位存款帳戶規定,規劃三大開放措施,包括開放手機身分認證開戶、企業戶開戶及放寬開戶年齡限制,預計年底前上路,以利純網銀拓展業務,傳統銀行商機也可擴大。

根據金管會資料,到去年底止,已有25家銀行理辦理線上開立數位存款帳戶,戶數最多前五大銀行包括台新、王道、國泰世華、華銀及兆豐銀行。

純網銀將在月底左右放榜,最快年底或明年初開業,預計開放兩家。

純網銀及傳統銀行都是銀行,可辦理的線上業務相同,為因應純網銀的設立,金管會也加快線上業務的開放,繼今年5月宣布新增十項數位金融業務後,也積極研擬放寬數位存款帳戶規定。

官員表示,根據金管會與銀行公會研商情況,初步規劃三大項開放措施,包括第一,開放手機身分認證開戶,也就是透過與電信公司方面的確認機制,民眾只要以手機門號,搭配視訊,就可以在線上開立帳戶。

數位存款帳戶有三類,開立帳戶各有不同的認證方式,不是要自然人憑證,就是要在銀行已開過戶或有信用卡,未來透過手機就可開戶,對年輕人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被視為純網銀上路的重要業務之一。

第二,開放企業戶線上開戶。目前數位存款帳戶只有自然人可開戶,企業戶不行,在外銀爭取下將放寬,但初期先開放單一股東的企業戶。

官員表示,有些國家的公司資料登記已電腦化,但國內基礎環境不同,先從單一股東的企業戶做起;一般企業戶在傳統銀行都有往來了,對純網銀來說,個人商家相對有切入點,可以跟傳統銀行做市場區隔。

第三,目前開立數位存款帳戶的對象,必須是年滿20歲的自然人,未來擬放寬,在父母同意前提下,未滿20歲也可開戶。

至於如何確認父母同意等配套,銀行公會正研議技術上要如何克服;未來雖放寬未滿20歲可開戶,但也會訂年齡限制,例如15歲或14歲以上等,公會有建議,但金管會尚未決定。

官員表示,銀行公會正研修數位存款帳戶的自律規範及電子銀行安控基準,金管會已請公會儘快提報,預計年底前可通過後上路。

photo.php (348×240)

手機開戶 可望吸引「小白」

根據金管會資料,數位存款帳戶已逾150萬戶,三類帳戶中以第三類成長最快速,未來擬新增開放的手機身分認證開戶,初步規劃放在第三類,有助吸引未曾跟銀行往來的信用「小白」族群。

數位存款帳戶的最大優點,就是民眾不用跑銀行,透過網路就可完成開戶,而且同樣可以存提款、繳費、轉帳、買基金等,目前共分三類。

第一類,全新客戶透過自然人憑證開戶;第二類,已開立帳戶的自行客戶,線上開戶;第三類,其他銀行的存款或信用卡客戶,或自行信用卡客戶,線上開戶。

三類業務範各有不同規範,例如第一類,若有加上視訊開戶,可做的業務幾乎跟一般帳戶一樣。

非約定轉帳的額度,第二類是每筆5萬元、每天10萬元、每月20萬元,第三類則是每筆1萬元、每天3萬元、每月5萬元。

根據金管會資料,數位存款帳戶從2015年底陸續推出,到去年底止,戶數已逾150萬戶,其中最多的是第一類有56萬戶,其次是第三類53萬戶。

但成長最快速的是第三類,前年底才6.9萬戶,去年底爆增6.8倍。知情官員表示,未來手機身分認證開戶,可能歸為第三類,等於多一個開戶方式選擇。

業者表示,手機身分認證直接在手機上就可以開戶,相當便利,有助純網銀拓展客群,尤其是吸引一些是在銀行沒有開戶的年輕「小白」族群。

但銀行跟電信公司要有確認機制,確認輸入的手機號碼資料,是否跟留在電信公司的資料相同等。

(經濟日報)

生活

海關嚴查跨境網購 籲網購族實名認證

愛上淘寶網、日本樂天等海外網購平台買東西的網購族注意囉!海關表示,即日起將加強查核進口快遞貨物的報關委任措施,若查到進口報關委任授權不實,將依法開罰,呼籲民眾快加入實名認證,確保跨境購物個資安全,也能加速貨物通關。

為加強管理,解決進口快遞貨物屢遭冒名的問題,海關去年六月推出「EZ WAY易利委」App實名認證制度。實施一年僅四萬多人加入實名認證,相較每年進口快遞量有四千多萬筆,實名認證占比實在很低。以每人每年進口十筆來估算,實名認證也僅占百分之一。

跨境網購愈來愈方便,風險也愈來愈高。貨物進口除要透過快遞業者運送外,還必須提供身分證字號等個資委任業者協助完成報關手續,讓網購族有個資外洩的疑慮。貨主若提供不實資訊被海關查到,快遞或報關承攬業者就有挨罰的風險。

為解決各方痛點,關務署推出實名認證制度,讓完稅價格五萬元以下的進口快遞包裹透過App就可辦理實名認證及線上報關委任。網購族下載安裝實名認證App並完成手機綁定個人身分資料後,報關時就可透過App委任及確認報關資料有無錯誤,以保護民眾個資、便捷通關,並降低報關業者成本及風險。

業者指出,快遞貨物低價但數量大,海關抽查有如海底撈針,恐怕沒有實名認證申報的包裹,將會被海關列為重點查驗對象。

「我們的重點是邊境安全,不是稅。」海關官員表示,民眾可能擔心實名認證後,買太多次會被取消低價免稅優惠,但其實消費金額低,要繳的稅也不多,實名認證後不但不怕個資外洩,也不用擔心名字被冒用進口違禁品,惹上麻煩。

(聯合報)

政經

防堵假新聞 政院祭「二二二原則」

假新聞氾濫危害社會,行政院本月初推「二二二原則」,要求各機關針對假新聞迅速回應。日前網路謠傳「只准小英拜廟,不准兩岸宗教交流」,移民署就火速澄清;各界認為此舉確實能夠防制假新聞,避免不必要的人力與資源浪費。

行政院所謂的「二二二原則」,是「標題在二十字內、內文兩百字內、附上兩張照片」,在事件發生後一小時回應;隸屬內政部的警政署等單位,甚至要求在半小時回應,以因應現今媒體即時新聞迅速,以及社群網站、通訊軟體發達等狀況。

日前網路謠傳,台灣政府不准兩岸宗教交流,還說民間團體去中國參加宗教交流會被「統戰」。移民署立即根據統計資料指出,近三年中國人士以宗教交流申請並經許可來台案件,二○一六年為八十七.三五%,二○一七年為九十三.四九%,二○一八年為九十四.○八%,平均許可率超過九成,火速打臉假新聞。

移民署能夠迅速澄清,除二二二原則外,也歸功於內政部訂立「即時新聞澄清新制運作原則」。內政部長徐國勇曾任行政院發言人,熟稔民意脈動及輿情回應,他要求各單位除準備二二二原則短稿,也要準備具完整內容新聞稿,並要求半小時完成。

一名輿情承辦人員說,過去政府鮮少應付假新聞,就算澄清也是在事件發生數天後,長篇大論更不利澄清,「傷害已造成」。「二二二原則」文字淺顯易懂,相信可以提高政府危機處理效率。

(自由時報)

國際

港「反送中」包圍中聯辦 警清場爆衝突

連7週進行反政府示威
四十三萬香港民眾二十一日再度為「反送中」等相關議題走上街頭,這是港人連續第七週進行反政府示威活動。在遊行隊伍抵達終點灣仔盧押道後,許多示威者仍繼續前進,包圍中國政府駐港聯絡辦公室(中聯辦),對官署銘牌及中國國徽投擲雞蛋、噴漆塗鴉。這是香港六月爆發反送中運動以來,中聯辦首度成為抗議目標。抗議者還發表宣言,表示不排除成立臨時立法會,捍衛香港民主。警方在深夜發射催淚彈和橡膠子彈,試圖驅離示威者,雙方衝突升級。

發動示威的「民間人權陣線」(民陣)透過「臉書」發表「七二一遊行宣言」,表示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四個多月來始終迴避港人「正式撤回引渡條例(送中條例)」、「撤銷暴動定性」、「徹查鎮壓」等五大訴求,如今香港沒有人相信林鄭,唯有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才能還原反送中運動期間種種事件的真相。若相關訴求未獲回應,將繼續發動遊行,包括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封殺香港真普選五週年(八月三十一日)。

示威者蛋襲、噴漆塗鴉抗議
香港媒體報導,遊行人潮頂著攝氏三十一度高溫,下午三時三十分從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起步;約一小時後,遊行人龍前端已抵終點,起點周邊卻還有大批民眾尚未出發。三十五歲的潘姓女子說,她在電視上看到逾九千名長者十七日遊行反送中後,首度上街示威。目前定居澳洲的曼蒂.高說,「我心與港人同在,因為這些抗議,今年夏天我回到香港」。

警發射催淚彈和橡膠子彈
「立場新聞」報導,警方原先在盧押道架設防線,之後卻將防線撤離,大批示威者於是挺進中環;金鐘區的港府與警察總部皆設有路障,部分示威者轉朝中聯辦所在的西環前進出發。晚間七時許,中聯辦逐漸被示威者包圍,有示威者以雨傘敲打鐵欄杆,要求中聯辦主任王志民「踹共」,也有示威者爬上高處,噴漆遮擋中聯辦外的監視器,有中聯辦職員比中指回應。

警方晚間八時許宣布清場,示威者陸續離開中聯辦。晚間約九時三十分,數百名示威者聚集在上環消防街,警方突然衝向示威者,現場一片混亂。有示威者向警方投擲頭盔與雨傘等雜物;一小時後,警方發射催淚彈和橡膠子彈加以驅離。

中聯辦晚間發表聲明,指控示威者圍堵中聯辦,破壞設施,污損國徽,噴塗侮辱國家、民族的字句,「這些行徑已經完全超出了和平示威的範疇,不僅違反基本法和香港本地法律,更嚴重挑戰『一國兩制』的底線,嚴重挑戰中央權威」。

影像辨識抓示威者 港警鎖定700人

香港「南華早報」廿日披露,香港警方正利用影像辨識軟體與肉眼檢查監視器畫面,搜捕超過七百名參與包括佔領立法會與沙田購物商場衝突等一系列「反送中」相關示威行動的抗議人士;港警還將這些以年輕人為主的核心抗議人士分為兩組,一組是激進暴力、帶頭衝鋒陷陣的「烈士組」,一組是較和平、理性與非暴力的「和理非組」,先鎖定烈士組,再對和理非組下手。

不分理性暴力都抓
南早引述四名內部消息人士報導,港警鎖定緝捕的這七百多名抗議者中,大多數人未滿廿五歲,而且不乏高中生與大專生;部分被鎖定的抗議者是香港本地人,但調查人員發現他們已離開香港前往海外,呼應稍早台灣有報導指稱逾卅名佔領立法會的抗議者,包括自揭面罩並發表演說的梁繼平,已經逃至台灣。

部分示威者已離港
消息人士還告訴南早,警方認為,烈士組約兩、三百人,示威時通常部署在前線,負責挑釁警察、攻擊警方封鎖線,以及與員警鬥毆;烈士組在攻擊過後會撤退、換裝,並提早離開現場。另一組則是有五百多人的和理非組,他們扮演的角色類似後勤支援,為置身第一線的烈士組遞送鋼盔、生理食鹽水、保鮮膜與護目鏡,還有磚塊與柵欄。消息人士說,港警會先搜捕烈士組,再以協助與夥同犯罪活動罪名對付和理非組。

消息人士指出,核心抗議人士已學會如何使用面罩、頭盔、手套與護目鏡來掩飾身分,也知道如何以噴漆干擾監視器,以及在現場溝通時使用手勢,增加警方在追緝與蒐證上的難度。核心抗議者手中的雨傘除了用來抵擋胡椒噴劑,還能成為阻礙警方拍攝抗議者行動的屏障,例如抗議者在攻擊警方封鎖線後撤退到雨傘牆後換裝,並離開現場,以避免身分曝光。

警方認為,近日的衝突是有組織且事先規劃,幕後操盤手應曾事先勘查過衝突地點,找出監視器鏡頭所在位置,以及可預藏必需品的地點。消息人士說,警方已蒐集抗議人士逃逸路線沿線的監視器畫面,並尋找嫌犯卸下面罩的影像;除使用影像辨識軟體,也會以肉眼查看影片,以多方查證並確保沒有漏掉關鍵證據。

(自由時報)
--
香港元朗市民遭襲擊 36人受傷送院1人危急4人嚴重

香港元朗昨晚有大批白衣人聚集,兩度進入西鐵站襲擊市民,造成36人受傷,其中1名男子情況危殆。

受傷的包括31男5女,年齡介乎18至64歲,其中1名男子情況危殆,4人情況嚴重。

據星島網報導,事發在昨晚10時許,有大批「白衣人」聚集元朗西鐵站,聲稱會在附近一帶巡視,若見到黑衣人士便會認定是從港島遊行後回來的示威者,進行圍毆。他們手持木棍等武器,在閘口外徘徊並包圍所有出口,一度隔著閘口與市民對峙互罵。

該批「白衣人」其後衝入閘口內,揮動木棍及雨傘等襲擊市民,閘內人群不斷慌忙走避。「白衣人」更多次出入列車,毆打車內乘客,造成多人受傷,其中包括立法會議員林卓廷及數名記者。林卓廷頭部及嘴部亦受傷,自行前往屯門醫院治理,須縫針治理。他事後質疑警方失職,蓄意未有履行職責,讓黑社會橫行。

至凌晨1時許,仍有白衣人在西鐵站附近空地,持棍追打市民,其中一名「白衣人」突然暈倒,昏迷送院。至凌晨2時許,仍有一批「白衣人」在元朗南邊圍村一帶聚集,大批防暴警員在場戒備。

反送中再遊行 港警射催淚彈驅散示威者

香港民間人權陣線昨天再度發起「反送中」的「七二一遊行」。警方原只准灣仔為遊行終點,但示威者越過終點走向金鐘和中環,再次占領道路,最終在西環大陸駐港中聯辦外示威,香港防暴警察晚上八點半後開始西環的清場行動。

晚上十點,香港警察與示威者仍有對峙,十時半以後清場,港警發射多枚催淚彈驅散示威者。

「七二一遊行」昨天由維多利亞公園集合出發,原申請以金鐘終審法院終點,但警方只准遊行到一個地鐵站距離的灣仔。昨天下午約三點半,遊行發起者民陣的代表宣讀「七二一遊行」宣言,訴求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撤回惡法、撤銷檢控、成立真普選等。

讀畢宣言,遊行隊伍從維多利亞公園出發,下午四點二十五分,遊行隊伍的龍頭已抵終點灣仔盧押道的預設終點。民陣代表宣布遊行隊伍解散,但「如何離開」只能問香港警察。其後大批遊行者繼續步行,有的走向金鐘終審法院,有的走到金鐘立法會示威區,有的則是走向中環遮打花園。

香港警方在金鐘政府總部、灣仔警察總部用大型水馬圍起欲阻攔遊行隊伍,但人潮愈聚愈多,警察集體撤向警察總部的大型水馬後,沒有阻攔遊行者。下午五點十分,遊行人潮開始走出夏慤道,佔據夏慤道部分道路。

到下午五點四十分,香港立法會發出通知,警方評估,立法會綜合大樓不安全,呼籲在內人士盡快撤離。

晚上六點半,遊行者移開在上環信德中心外的路障,向中聯辦的西環方向前行。一批人已先聚集在中聯辦外,有人貼上不滿警方執法的海報,亦有人搬鐵馬到場,還有人向中聯辦大樓及國徽擲雞蛋,並用噴漆噴汙中聯辦外閉路電視鏡頭。

中聯辦內有人手持錄影機拍攝示威者,示威者則用雷射電筒照射,中聯辦大樓正門關上鐵門,停車場鐵捲門也關閉。一旁有香港警察在干諾道西天橋戒備。

遊行發起者香港民陣宣布,這次遊行共有四十三萬人參與。

晚上八點多, 示威者在中聯辦外發表宣言,說香港人多次以和平非暴力理性的方式,向香港政府以至全世界表達反修例訴求,甚至有人以死相諫,但只換來冷漠、漠視及拒絕正面回應。

示威者重申對特區政府的五大訴求,包括徹底撤回「逃犯條例」修訂、收回「六一二」暴動定性、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追究警察濫權,以及以行政命令解散立法會,立即實行真正雙普選。

晚上八點過後,由於部分人士在西環一帶堵路,並破壞附近的汽車及塗汙建築物的外牆。鑑於現場情況持續惡化,警方在西環向東面清場。晚上八點半防暴警察列成方陣前進清場,示威者開始向後街方向撤退。

港警發射多枚催涙彈 有人受傷待援 群眾警方對峙中

香港民陣發起「721」大遊行結束後,大批「反送中」示威者晚間前進西環的中共中央駐港聯絡辦公室大樓抗議(中聯辦),示威者破壞設施,污損中共國徽。晚間十時許警方清場,多人與警方在上環信德中心發生衝突,期間警方多次施放催淚彈,驅散示威者。

部分示威者拾起地上警方扔來的催淚彈,回擲警方,也有人向警方扔擲水瓶。晚間十時後,大批示威者手持雨傘,被警方逼退至林士街停車場附近士街停車場附近。示威者在林士街停車場旁的道路,以鐵欄及垃圾桶等物件組成路障,又燃燒起雜物,抵抗警方的進逼。

不久傳出現場有人受傷,要由救護車枱離現場,有佩戴寫上傳媒字樣頭盔的人士手部紅腫受傷,表示被催淚彈撃中。

多人則與警方在上環信德中心對出干諾道中一帶對峙,警方多番施放催淚彈嘗試驅散示威者,但示威者後退後又重新聚集。防暴警察晚上11時舉起橙色旗幟,表示「速離,否則開槍」。

立法會議員許智峰在示威者及警方防線中間,呼籲警方冷靜克制,不要再施放催淚彈。

中聯辦與港府晚間就部分激進示威者圍堵中聯辦大樓和污損國徽的行為發表嚴厲譴責。

(聯合報)
--
港警對示威者發射橡膠子彈 白衣人對反送中者施暴

大批香港民眾昨天再度上街遊行,支持反送中相關訴求。事後示威者蛋洗中聯辦,港府表態追究責任。接近深夜,警方在上環發射催淚彈及橡膠子彈驅散示威者;另有身分不明者在元朗當街打人。

綜合港媒報導,昨晚10時過後,香港西鐵線元朗站一帶,有數百名統一身著白衣的身分不明者手持攻擊性物品,看見身著黑色衣物、準備出站返家的遊行者及媒體就打。一名香港立場新聞的記者因此被打傷,立法會民主黨議員林卓廷更被打到滿臉濺血。

受這起暴力事件影響,西鐵線列車一度在元朗站過站不停,港鐵公司並報警處理。但打人的白衣人卻分散到元朗站週邊的更大範圍,不斷傳出有人被打,導致深夜返家的民眾更不敢靠近元朗站。

民陣昨天深夜發表聲明,強烈譴責暴徒在元朗襲民眾。而香港警察在毫無必要的情況下,在上環對示威者施放催淚彈。而元朗暴徒追打路人、記者的行徑,警方卻從未執法,令人憤慨。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應接受民間的5大訴求,以免香港社會再被撕裂。

另一方面,昨天傍晚在中聯辦抗議的示威者,在警方重重進逼下撤離,從中聯辦所在地的西環進入上環集結。此後,部份示威者試圖將抗議目標轉向當地警署,進而以拒馬阻擋員警,出現相互衝撞,雙方衝突越演越烈。

晚間10時20分過後,在上環集結的大批鎮暴警察採取強力措施,向拒不散去的示威者先是發射催淚彈。在部份示威者丟擲物品還擊下,警方進一步發射橡膠子彈,場面陷入混亂,但示威者仍未完全散去。今天凌晨0時過後,部份示威者逐漸轉往中環移動。

在這場遊行前,香港建制派20日不甘示弱地以「支持港府、力挺警察」為訴求,舉辦主題「守護香港」大型集會,激起不少力挺反送中立場的香港民眾情緒。而21日由香港民陣舉辦的大遊行,便讓這股情緒充分投射,參加遊行的人數遠較預期為多。

民陣在遊行結束後宣布,共有43萬人參加遊行;而香港警方則估計,最高峰時有13.8萬人參與。

但因警方事前要求縮短遊行路線,遊行隊伍前端在下午4時30分即抵達終點灣仔,部份拒絕散去的示威者在傍晚6時50分自行前往中聯辦集結,並向中聯辦扔擲雞蛋及噴漆,導致大門口的銘牌及中國國徽被汙損。這也是6月反送中風潮以來,中聯辦首度成為抗議對象。

事件發生不久,香港特區政府即以發言人名義發表聲明說,港府強烈譴責示威者「惡意包圍和衝擊」香港中聯辦大樓並「塗汙國徽,公然挑戰國家主權」,港府會嚴肅處理並依法追究。

香港遊行民陣指43萬人參加 警方稱13.8萬

香港民陣晚間宣布,今天發起的「反送中」遊行有43萬人參加。隨後香港警方也表示,這場遊行最高峰時有13.8萬人參加。若以警方人數為準,今天的遊行人數已超過建制派20日發起的集會人數。

香港建制派20日發起主題為「守護香港」的大型集會,以「支持港府、力挺警察」為訴求。主辨單位宣布有31.6萬人參加,香港警方則表示最高峰時10.3萬人參加。

有今天參與遊行的香港民眾向中央社記者表示,昨天建制派也動員支持者走上街頭,被不少力挺反送中的香港民眾嗤之以鼻。在受到刺激下,香港民眾今天上街參與遊行的意願高昂,頗有拚場的意味。

在人數眾多及缺乏「大台」下,部份示威者晚間一度前往香港中聯辦抗議,進而扔擲雞蛋,大門銘牌及上方的中國國徽受到汙損,是6月份香港爆發反送中風潮以來,中聯辦首度成為示威者的抗議目標。

反送中遊行 中聯辦被蛋擊首度成抗議目標

由香港民陣發起的「反送中」遊行下午登場,抵達終點後,部分示威者「自發」前往香港中聯辦抗議並扔雞蛋,有中聯辦職員比中指回應。這是6月反送中風潮以來,中聯辦首度成為抗議目標。

中聯辦首度成為抗議目標,官署銘牌及中國國徽更被雞蛋擊中污損,外牆還被噴漆。香港警方晚間8時過後在中聯辦所在地的西環採取清場行動,但在警方行動前,中聯辦前的示威者也告散去,向中環方向移動。

進入7月,香港反對派陣營發起的遊行,逐漸產生「無大台」(沒有具體組織單位、組織人)的趨勢。今天的遊行雖由民陣發起,但自發而來的示威者眾多,抵達灣仔終點後,示威者各自選擇抗爭目標移動,中聯辦便成為其中之一。

歷經一個多月的反送中風潮後,香港建制派不甘示弱,昨天也以「聲援警察、反暴力」為名發動大規模遊行,警方估計最高峰時參與人數達10萬人。受此刺激,支持反送中者今天參與民陣遊行的意願頗高。

有參與遊行的香港民眾向中央社記者表示,昨天建制派也動員支持者走上街頭遊行,被不少力挺反送中的香港民眾嗤之以鼻,情緒受到刺激,今天上街參與遊行的意願高昂,頗有拚場的意味。

今天下午的反送中遊行除仍堅持港府完全撤回逃犯條例修正案外,並要求港府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清查香港警方執法過當的行為。

但在警方要求下,遊行路線被縮短為維園至灣仔,下午3時出發的遊行隊伍,不少人選擇在中途的銅鑼灣加入下,陣容急速擴大。

由於警方對遊行的「不反對通知書」時效是午夜11時59分,遊行隊伍前端在下午4時20分左右即抵達終點。但不少示威者往政府總部附近的夏愨道一帶移動。傍晚近7時,部分示威者抵達中聯辦,中聯辦內職員立刻戴上頭盔戒備。

(中央社)
--
日參院改選 安倍未過「修憲門檻」

自民黨與盟友席次過半
日本參議院期中選舉今天舉行投開票,全國三七○名候選人爭奪一二四個改選席位。截稿前最新開票結果顯示,自民黨和公明黨執政聯盟仍維持過半數的執政優勢。首相安倍晉三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選舉結果顯示,選民希望在安定的政治基礎上推動政策,「我們會好好回應選民的期待」。

日本參議員任期六年,每三年有半數席次進行改選;配合修法增設席次,這次改選後,參院總席次增至二四五席,過半為一二三席,修憲動議門檻則為三分之二的一六四席。儘管挺修憲勢力未能跨越動議門檻,但安倍受訪時表示,執政黨獲得過半席次,代表國民選擇希望「切實進行討論」的政黨,他期待國會的修憲討論能有所進展。

安倍仍盼修憲討論能有所進展
至於修憲時間,安倍表示,希望在任期內實現。此外,對於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受訪時表示,安倍四度連任黨魁也不奇怪,安倍說,黨魁任期有黨章規範,他會依照黨章好好做完剩下的任期。

自民黨在參院改選前擁有一二二席,其中五十六席為非改選;公明黨為二十五席,非改選為十四席。因此,這次改選只要取得五十三席,加上未改選的七十席,即可維持過半優勢。不過,自民黨僅設下六十三席的低標。

開票是從日本時間晚間八時開始,自民黨和公明黨獲得的席次很快就達標。然而,自民黨在單一選區遭遇立憲民主黨、國民民主黨和共產黨等五個在野黨派共推的候選人,在三十二個選區中,一如先前預期,僅拿下二十二席,在向來居於弱勢的岩手、秋田、山形和新潟等東北地區,也未能有所斬獲。至晚間約十二時,有五十五席確定當選,公明黨席次略有增加,確定當選十三席。

最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已確定有十六席當選,雖有成長,但未能達到倍增的目標,反而是同質性頗高的國民民主黨席次略減,僅有五席確定當選。日本維新會在關西地區仍展現驚人實力,確定有八席當選。共產黨過去曾受益於在野黨選戰合作,但這次席次不增反減,僅確定七席當選。選前擔心「亡黨」的社民黨則保住一席。提出取消消費稅、助學貸款歸零等政見而人氣暴漲的「令和新選組」,則篤定攻佔一席。

(自由時報)
--
「令和大叔」竄起…後安倍時代 接班重洗牌

日本國會參議院改選後,首相安倍晉三傳出有意在九月臨時國會開議前推動內閣改組,是否為後安倍時代布局受到關注。這次的參院輔選過程中,也可感受到安倍接班人氣勢消長,出現新的局面。

日本自民黨前幹事長石破茂過去曾兩度挑戰安倍黨主席之位,黨內反對派角色讓他凝聚許多支持者和全國知名度,讓石破與安倍、自民黨厚生勞動部會長小泉進次郎並列輔選三天王。但在這次輔選過程中,石破茂的角色顯然被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取代。

菅義偉拿著手板宣布新年號「令和」一幕,讓他從此被稱為「令和大叔」,人氣高漲。官房長官負責危機管理,鮮少離開東京,但菅義偉此次下鄉站台助講至少廿場,在自民黨視為關鍵選區的秋田縣,更罕見出現菅義偉與安倍同台畫面。

石破茂在去年黨魁選打出漂亮一戰,給安倍相當大壓力,也因此被黨中央冷凍,內閣改組、黨內人事都輪不到石破派,或許是揣摩上意,石破收到的輔選請託大幅減少;菅義偉在安倍重新出任首相後一直是不動的官房長官,被形容為安倍「政壇上的妻子」,完全貫徹安倍意志。

另一個對比的是自民黨政調會長岸田文雄,岸田在上次黨魁選最後一刻放棄參戰,力挺安倍,被解讀其目標是爭取成為安倍欽點接班人。

安倍這次在岸田選區、廣島輔選時說出「令和是岸田的時代」也讓外界充滿聯想。黨內有人指出,岸田輔選演說能完整闡述安倍政權政績,堪稱是模範生的演講。

安倍日前在國會答詢時,否認有意四度連任黨主席,是否是肺腑之言,外界仍有疑慮。但各種跡象顯示,安倍不論是否挑戰四連任,仍在布局安倍時期能繼續貫徹其意志。

日韓貿戰反成助力…弱勢在野黨 難制衡安倍

日本自民黨聯合政府在國會參議院選舉再度取得過半席次,讓安倍二○一二年回鍋擔任首相後的不敗神話,戰績再添一樁。弱勢在野黨雖然勉強整合,但難制衡安倍;近日發生的日韓之爭反成另一股助力,助安倍訴求內部團結。

六月初日本金融廳一份報告推算,若退休人生卅年,至少需自備兩千萬日圓養老資金,在日本引起一陣恐慌。在野黨緊抓民生議題,批判安倍經濟學成效不如預期,呼籲年金制度改革、反對調漲消費稅。但選戰進入倒數階段,立憲民主黨幹部在造勢場私下感嘆,年金問題沒有如他們期待掀起民意重視。

前民主黨籍議員、現任教早稻田大學的中林美惠子分析,反對陣營有不同的黨派,無法團結統一戰線,意味著他們很難贏得選舉,因為民眾對此觀感不佳。

這次參院選舉中,立憲民主黨拉開與國民民主黨實力差距,作為最大在野黨的態勢已很明確。立民黨幹事長福山哲郎在NHK節目中也展現最大在野黨企圖心,表示將展現領導力領導在野黨;但國民黨內對立民黨強勢的主導一直存在反彈聲音,「在野共鬥」還能維持多久是個問號。

二○○九年民主黨曾在眾院大選擊敗自民黨拿下執政權,引發外界對兩黨制可能在日本生根的期待 。但二○一一年發生東日本大地震、海嘯和核災,民主黨政府被認為處置失當,支持度重挫。

二○一二年民主黨眾院選舉敗選,交出執政權後,日本在野陣營從此一蹶不振,不斷上演失利裂解重組戲碼,在野陣營各黨名稱一改再改,安倍站台助講時,也多次公開取笑對手一直換黨名,害他記不清楚講錯。

安倍提出提振經濟、提高生育率和增加婦女就業與參政率等目標,成效有限。他本人和內閣醜聞、失言不斷,但四分五裂的在野黨未曾占到便宜。現任自民黨參議員青山繁晴說,即使喊加稅,自民黨選情還是很好,「這一點也不健康」。

一名在野黨眾議員說低迷的投票率,反映民眾對政治失去關注,選民或許不喜歡安倍,但是沒有其他選擇。

photo.php (1280×598)

日參院改選 安倍恐難跨修憲門檻

日本昨天舉行國會參議院半數席次改選,安倍政權確定穩拿參院過半席次,這也是安倍在國政選舉六連勝。不過,從各媒體出口民調顯示,安倍能否力保國會提案修憲的三分之二門檻並不樂觀。

安倍 可望爭取四連任黨魁

在野勢力在這次選戰中完成整合,在卅二個只選出一人的選區共同提名,與執政的自民黨捉對廝殺,但仍舊未能取得參院過半席次。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在接受多家電視台訪問時,再次表達力挺安倍四度角逐自民黨主席。二階表示,接下來黨內討論會更加熱絡,安倍透過這次選舉,已經展現角逐四連任也不讓人意外的支持率。

日本參議員任期六年,每三年改選一半席次。在二○一八年修法調整席次後,昨天選舉共改選一二四席,包括選區七十四席、比例代表五十席,選後,參院席次增為二四五席。執政的自公聯合政權把爭取過半的一二三席視為勝選目標,由於安倍政權在不需改選部分握有七十席,只要拿下五十三席即可確保參院過半。

出口民調「安倍政權穩拿過半」

至截稿時間為止,日媒報導,自民黨與公明黨聯手拿下六十七席,順利跨過過半門檻;然而,要取得發動修憲權力,自公聯盟聯同支持修憲的日本維新之會,至少要取得八十五席。NHK出口民調認為有機會越過修憲門檻的八十五席,但東京電視台、TBS電視台、富士電視台、日本電視台等其他電視台出口民調則顯示,支持修憲的席次落在七十九至八十三席之間。

一旦修憲派未跨過三分之二門檻成定局,可能迫使安倍必須調整修憲腳步。安倍傍晚在東京都個人住所與副首相麻生太郎會談約四十五分鐘,日媒分析兩人應是針對未來的政權運作、參院選情等交換意見。安倍晚間接受東京電視台連線訪問時指出,政權安定、避免混亂化是此次選戰最優先目標;關於修憲,希望將來在國會與在野各黨充分討論,爭取跨黨派支持修憲。

日本今年適逢冷夏,選情也很冷,總務省統計提前投票人數一七○六萬二七七一人,占投票權人百分之十六,史上新高;但總體投票率可能暌違廿五年再度跌破五成,成為繼一九九五年參院選舉投票率四十四點五二之後,史上第二低紀錄。投票率低迷對選舉結果的影響也成為日媒關注重點。

安倍贏得參院改選 南韓憂將追加經濟制裁

日本參議院22日進行半數席位改選,安倍領導的自民黨公民黨聯合政府順利確保國會過半席次,但朝野支持修憲派總數未能跨過提案修憲的三分之二門檻。南韓媒體擔憂安倍政權很可能會對南韓提出下一階段的經濟制裁。

美、中、韓等相關各國政府關注日本參院選舉,認為選舉結果可能左右安倍政府的政策。

南韓朝鮮日報選前分析,自公聯合政權若取得壓倒性勝利,安倍將進一步強化對政局控制,很可能加強對南韓的經濟制裁,對南韓的其他弱點展開經濟報復。東京的政經人士也指出,自民黨支持者不僅支持對南韓的經濟制裁,還要求追加制裁,安倍勝選等於對韓出口管制強化措施得到國民的認可,可能會繼續強攻。韓聯社也有相同的觀點。

NHK指出,雖然南韓政府尚未做出正式反應,但對日本追加制裁有強烈的警戒感。文政權顧慮到日韓對立長期化,正加快執行各種對策,希望將對韓企業的影響降到最低。將趁美國國安顧問波頓(John Bolton)訪問日韓、世界貿易組織會議時,加強對國際社會的遊說。

但另一方面,共同社指出,南韓方面也有分析,安倍政府採取強硬立場的目的之一是為了向其基本盤、國內保守人群展現態度。韓方期待安倍在選舉中獲勝後,改變對策,「或許會出現對韓國採取冷靜應對的餘地。」

日本參院選 公開出櫃的同志當選議員

日本參議院昨天舉行半數改選,立憲民主黨在比例代表制提名的新人石川大我確定當選。石川公開出櫃,坦承同性戀身分,未來將極力爭取LGBT的權益。

朝日新聞等報導,石川在確定當選後表示,他希望透過參選證明LGBT的存在。大家拿出勇氣寫下「石川大我」,告訴日本社會「我就在這裡」。石川透露,他在中學時確認自己是同性戀者,卻無法對任何人承認,感到孤立,這樣的歧視在現今的社會依舊存在。他當上區議員後,積極推動同性伴侶制度,今後希望能改變日本為LGBT也能安心生活的社會。

石川位於東京四谷的事務所昨日湧入了許多支持者,深夜4時45分確定當選時,石川與支持者都激動不已。

石川這次獲立憲民主黨提名,立憲民主黨在選舉政見中也提出LGBT反歧視法案與婚姻平等法案。石川表示,他將盡最大努力讓兩個法案完成立法,成為社會弱勢者的力量。

石川原本隸屬社民黨,是東京都豐島區區議員,去年2月離黨後,去年11月獲得立憲民主黨的提名。

參院選執政黨丟了秋田 恐影響陸基神盾系統部署

日本安倍政權在本次參議院改選中丟掉了秋田縣,很可能衝擊美國陸基神盾系統(Aegis Ashore)的部署計畫。以反對陸基神盾系統為訴求而首次當選的無黨籍新人寺田靜表示,絕對不允許在住宅地旁邊部署,將在國會發言,全力阻止。

共同社選前分析也指出,陸基神盾系統部署攸關美國的彈道飛彈防禦,美國大使館相關人士十分關注秋田的選情,擔憂「如果秋田選區反對部署的在野黨候選人當選,可能會導致部署延遲」。

秋田在這次選戰被自民黨列為指定激戰區,選前一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秋田出身的官房長官菅義偉罕見同台造勢,仍未能挽回頹勢。

自民黨在東北地區一直難以施展,東北地區是國民民主黨議員小澤一郎的大票倉,加上安倍政權推動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流失農業票。雖然秋田選區是上次參議院改選時,自民黨在東北唯一勝出的選區,這次又因為防衛省陸基神盾系統選址評估報告一再錯誤,失去當地民眾的信賴,在選戰中敗北。

防衛省為因應北韓彈道飛彈的威脅,擬添購兩套陸基神盾系統,去年7月選定部署在山口縣萩市與秋田縣秋田市。後來發生選址評估過程中弄錯比例尺、山陵高度等,安倍、防衛大臣岩屋毅為此多次公開道歉。

寺田雖然是首次當選,不過她的丈夫寺田學是眾議員、岳父是前知事寺田典城,算是出身政治家族。寺田以無黨籍身分參選,在這次選戰中獲得在野黨聯合支持。

(聯合報)
--
日大選 安倍陣營將勝出

日本21日舉行國會參議院大選,出口民調顯示,首相安倍晉三率領的執政聯盟將贏得過半席次,可望成為日本史上在位最久的首相,且執政聯盟陣營贏得的席次,也有望突破修憲所需的三分之二門檻。

NHK出口民調顯示,在改選的參院124席中,日本自民黨、公明黨贏得的席次肯定會超過半數63席,且多數參議員都順利連任,包括自民黨將贏得55至63席,多於上次的56席;公明黨將贏得12至14席,執政聯盟共將擁有67至77席。

若納入也支持修憲的日本維新會,這三個黨的總席次將超越85席,超過修憲所需的三分之二席次門檻。FNN則預測,這三個黨將共拿下79席,低於85席的門檻。

日經新聞針對共同社出口民調估算的結果也顯示,執政聯盟預料將贏得65至80席,也能過半。不過,選民對修憲看法分歧,認為這並非優先事項。他們更在乎公共退休金體系改革,以及日本10月把消費稅率從原先的8%調高至10%。安倍政府也面臨與美貿易協商的難題。

除了可能修憲之外,日本本屆參院也將贏來新氣象:今年參選的女性人數創新高,可望重塑向來由男性主導的國會生態。在307名候選人裡,共有104名人選為女性,比上次多了近30%。

日參院選舉結果五大重點一次看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執政聯盟在參院選舉贏得六連勝,但沒有達到推動修訂和平憲法公投所需的2/3多數。

這個結果一如預期,對日本市場變動不大。日股今天早盤追隨美股下跌,日經225指數下跌0.5%。

以下是這次選舉最值得關注的五大看點:

1. 消費稅將按計劃調升

安倍表示,此選舉結果顯示,他推動將消費稅由目前8%調升為10%的計畫,已獲得選民諒解。不過,NHK出口民調發現,仍有57%受訪者反對加稅。安倍宣稱,加稅勢在必行,目的是為降低教育和兒童照顧的成本。

2. 安倍做四任呼聲再起

執政的自民黨已調整規定,讓安倍能做到三任黨魁。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選後表示,民眾看來希望他再做一任。

安倍到11月就是日本在位最久的首相,據日經新聞報導,安倍表示沒想過目前任期在2021年屆滿後要留任。安倍內閣和黨內高層可能在9月改組,屆時可一窺自民黨的接班布局。

3. 修改和平憲法有困難

安倍並未掌握參院三分之二可以啟動修憲全民公投,但這並不表示,他會放棄在和平憲法中納入文字,明示自衛隊的合法性,只是要能達成此訴求並不容易。

4. 安倍面臨的外交挑戰

選舉過後,安倍又可以專注於解決諸多外交問題。首先是日韓之間殖民時期的恩怨,迄無化解的跡象。美國國安顧問波頓本周訪日,安倍可能被迫讓自衛隊在確保荷莫茲海峽安全上扮演一定角色。安倍昨天表示,他希望先檢視美國計畫的內容。

5. 國會生態更多元

這次參院選舉女性參選的比率多達28%,創下歷史新高。已知有18位女性在選區的部分當選,也是參院歷來最多。以多元參政為訴求的新政黨令和新選組有兩位候選人當選,其中一位是患有漸凍人症的身障患者。

(經濟日報)
--
安倍晉三率自民黨勝選 4連任黨魁話題再起

今天是日本參議院大選投開票日,首相安倍晉三率領自由民主黨獲勝,第4度連任自民黨黨魁的議題又被提出來討論。

針對安倍晉三是否4度連任自民黨總裁(黨魁)一事,自民黨幹事長(相當於黨秘書長)二階俊博今晚在東京FM電台節目上說:「我想今後黨內會有很多討論,他表現得相當好。」

安倍2018年9月3連任黨魁,任期到2021年9月止。如果要4連任黨魁,自民黨必須修改黨規。

安倍首度就任首相是2006年9月,但因身體不適等因素僅約1年就下台,之後政權輪替,在民主黨執政下的2012年9月安倍贏得自民黨黨魁,同年12月率領自民黨在眾議院大選獲勝,再度當上首相。

到了今年8月24日,安倍晉三擔任首相的天數將超越他的外叔公佐藤榮作(1901-1975,外公岸信介的胞弟),成為當首相天數第2多的首相。到了11月20日安倍將超越桂太郎(1848-1913),成為日本憲政史上在任最久的首相。

日參院大選 安倍:選民選擇了政治安定

日本參議院選舉今天舉行投開票,執政聯盟自民、公明黨確定拿到改選議席的過半數(63席)。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受訪時表示,選民是希望能在安定的政治基礎上推動政策。

日本參議員任期6年,每3年改選半數,這次參議院選舉改選席次是124席(選區74席、比例代表制50席),自民、公明黨確定能拿到改選席次的過半數,但這兩黨在選前的改選席次77席,選舉結果低於77席。

安倍在日本放送協會(NHK)開票快報節目中受訪時說:「執政聯盟可以拿到改選席次的過半數,是因為選民希望在安定的政治基礎上推動政策、展開外交、守護國家利益。我們將好好回應選民的期待。」

被記者問到自民黨總裁(黨魁)任期是否延長,4連任的問題,安倍答說:「目前完全沒想到這事,只希望剩下的任期能做好。」

有關修憲的問題,安倍說:「這次的參議院選舉重點不在於執政聯盟是否能取得修憲門檻2/3席次,而是在於安定的執政勢力是否能維持下去。至於修憲門檻的2/3多數席次,今後將透過憲法審查會進行討論,好好形成。」

有關修憲的議題,安倍今晚在朝日電視台的選舉特別節目上表示,這次執政聯盟得以獲得改選席次的過半數(63席),代表選民希望修憲的議題至少應該進行討論。至於要形成修憲門檻的2/3多數席次的話,需透過國會討論,期待國民民主黨及其他政黨、無黨派議員都能好好討論。

有關今年10月預定將消費稅由現行的8%調漲為10%一事,安倍表示,每個人都討厭漲稅,但為了要因應社會保障(社會福利)費用的增加,如果要建立符合全世代型的社會保障制度、要守住國家信用的話,需調漲消費稅。

(中央社)
--
特定5G不安全 歐盟劍指華為

中國要求業者支持情報合作 華為設備恐被認定有安全風險
歐盟安全事務專員金恩(Julian King)表示,歐盟可能認定特定的五G設備供應商具有安全風險;他強調,歐盟並未從一開始就針對華為,但中國的國家情報法要求國內業者或個人必須支持或與國家情報工作合作,這使得華為設備的安全性令人起疑。

金恩表示:「我們確實有可能達成結論,在某些案例中,部分產品、服務和供應商將被認定是不安全的。」

美國總統川普多次以安全為由,呼籲全球禁用華為產品。無線產業遊說組織GSMA上月表示,若排除華為及中興通訊的五G行動網路,歐洲電信業者將額外增加五五○億歐元(約六二○億美元)成本,並導致五G延後推出。

金恩指出:「對於華為有諸多討論,這不是因為我們對中國有特別對待,我們試圖對這個市場建構一套風險評估,中國因有主要的五G供應商,因此他們成為討論的一部分。」

金恩表示,儘管歐盟各會員國可基於國安考量自行封殺任何一家五G供應商,但他希望各國能依賴在十月一日前所整理的各國所提供資訊,來進行風險評估。

風險若無法解決 供應商就被判出局
金恩說,歐盟無力迫使各國遵守其所做建議,但各國在決定五G頻譜拍賣和網路建置時,這份報告應能幫助他們達成共識,是否特定產品、服務或供應商足夠安全。

歐洲似乎不可能完全禁用華為。德國、法國已暗示將採取有限的限制,但會更嚴格監督其五G網路;英國政府最快會在新首相上任後,決定是否讓華為參與五G網路建設,新首相將在七月二十三日就職。

金恩表示:「如果判定一項特定服務或供應商,正產生無法緩和的風險,就必須做出排除這家供應商的決定。」

(自由時報)
--
因應日本斷料 三星找供應商幫忙囤貨

根據路透報導,知情人士透露,為了避免日本針對出口南韓的電子原料擴大管制,引起未來供應鏈斷鏈危機,三星電子最近已呼籲合作夥伴協助囤積日本的相關原料及零組件,讓該公司在未來一定時間內能保持正常生產。

這些人士透露,三星電子正透過電子郵件告知手機和家電相關的供應商,呼籲幫忙三星囤積日本的電子原料及零組件,以防止未來日本進一步對出口南韓的電子原料擴大管制,目標是至少在七月底到八月中能正常生產產品。

日本從七月四日起對南韓管制三種電子原料出口,包括光阻劑、高純度氟化氫、氟聚醯亞胺,是製造半導體和OLED面板關鍵原料,使得三星電子的半導體事業可能陷入停產。

促政府與日本協商 並尋求替代來源
此外,日本政府還考慮將南韓踢出出口「白名單」,預計將衝擊一一○○項產品對南韓的出口。對此,三星電子除了敦促南韓政府積極與日本政府協商,也進一步尋找其他替代來源,降低對日本的依賴。

根據南韓民族新聞報導,南韓半導體業者對三種電子原料已握有一到二個月庫存,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除了測試國產氟化氫,更以台灣等地原料加工生產氟化氫,並進行品質測試,約需二至三個月時間,兩家公司同時也向日本企業申請進口。

一位業界人士指出:「原本就有使用國產氟化氫,但大部分使用日貨;由於日本這次限制出口,正在對國產貨和日本以外其他國家的原料進行性能測試,這是必要程序。測試對象是從台灣等地進口原料後進行加工的南韓國內企業的產品,測試時間約需二至三個月。」

繼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鎔七日至十二日訪問日本後,SK海力士負責對外合作業務的主管金東燮也在十六日與日本企業進行接觸,尋求各種因應方案,包括透過日本企業的國外工廠進行繞道進口。

(自由時報)
--
「越」界探勘南海油田 美籲中停止霸「鄰」

針對越南指控中國侵犯主權,妨礙其在南海探勘石油及天然氣,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歐塔加斯(Morgan Ortagus)廿日聲明,中國「屢屢挑釁」其他南海主權聲索國探勘和開採離岸油氣的行徑,威脅區域能源安全,損害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能源市場。聲明強調,中國應停止其霸凌行為,勿從事這類挑釁及破壞穩定的活動。

隸屬中國地質調查局的探勘船「海洋地質八號」,本月初進入南沙群島萬安灘(越方稱「思征(政)灘」)探勘石油,遭越南調派海警船與漁檢船阻擋,中越船艦在海上對峙達數週之久。越方指稱,該灘位於越南兩百海里(約三七○公里)專屬經濟區內,越方已與俄羅斯國營「俄羅斯石油公司」簽約,在該海域開採油田。

中越船艦 海上對峙數週
另有報導指稱,中國海警船也駛近該海域一座越南鑽油平台,包括兩艘(一說為三艘)中國海警船及四艘越南海警船在內,雙方一度有十幾艘船隻在現場對峙。

美國國務院指出,中國在南海進行開墾與軍事化,並利用海上民兵恐嚇、脅迫其他國家,破壞區域和平與安全。中國也不斷升高壓力,要求東南亞國協(ASEAN)國家接受旨在限制與第三方公司或國家合作權利的行為準則,顯示中國有意控制南海油氣資源;美國堅決反對任何聲索方以脅迫和恐嚇方式宣稱其領土或海事主張。

香港「南華早報」二十一日報導,中國的海警船比多數鄰國的海巡船艦更為強大,故已將其廣泛運用在南海和東海,做為主權聲索手段之一;中國的南海鄰國擔心北京當局藉此強化其南海主權聲索,尤其是東南亞國家。菲國海防隊宣布,十二月將接收一艘法國製、全長八十四公尺的近岸巡邏船,據信將是菲國史上「最大且最現代化」的巡邏船。越南也通過一項准許其海警船在該國領海外活動的法律,顯示河內可能正在部署船艦,以擴大其在南海的存在感。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研究員高瑞連(Collin Koh)指出,出動海警而非海軍,理論上比較不會給外界窮兵黷武的印象,但從近來幾次事件來看並非如此。中國暨南大學副教授張明亮則認為,由於南海尚未建立這類船隻遭遇時應遵行的準則,危險對峙及衝突的風險恐將升高。

(自由時報)
--
對中警戒氣氛 悄悄改變華府政治

頭號安全威脅 美國防官員直指中國
美國國防部政策次長魯德(John Rood)二十日指出,中國在科技領域的競爭力,是美國近二十年來所未見的,且中國具有改變美國生活方式、乃至世界秩序的潛力,無疑是美國的「頭號安全威脅」;「不論結果是好或壞(for good or ill),中國都是一個有能力改變美國人生活方式,甚至重塑世界秩序的大型國家」。然而,許多西方戰略家對於這種「意識形態競爭」還不夠了解,低估了中國崛起為世界強權所帶來的威脅。

一連四天的美國年度「亞斯本安全論壇」(Aspen Security Forum)二十日落幕,「中國崛起」成為與會官員討論焦點。魯德指出,中國不僅成為「經濟上的競爭者」,更在宣揚一種「與軍事活動緊密結合的極權模式」。他強調,美國正積極遊說盟國勿與中國電信鉅子「華為」合作,但美國沒必要重回「冷戰時代」;美國可以歡迎貿易、商業、投資行為,但必須在科技領域維持對中國的領先優勢。

中國正宣揚結合軍事活動的極權模式
在美國政治重鎮華府,對中國保持警戒的氣氛,近年來不斷蔓延。例如,軍事鷹派人士、民粹主義者、中國穆斯林自由鬥士和法輪功信徒會齊聚國會大廈,共同提出除非中共倒台,否則中國對美國的威脅不會停止的警告。《紐約時報》二十日指出,這段宛如出自美國與蘇聯冷戰時代的示警,一定程度描述了美中兩國當前的關係。

報導指出,在美國總統川普前首席策士巴農(Stephen K. Bannon)號召下,源自美蘇冷戰時代的倡議遊說組織,已在三月以「應對中國當前危險委員會」(CPDC)之名重啟,且其觀點逐漸受到川普政府採納。換言之,對於中國的忌憚正在改變華府政治氣候,從白宮、國會到聯邦各部會,毫無疑問都將中國崛起視為經濟和國家安全的威脅,以及二十一世紀的決定性挑戰。

「懷疑中國」的論調已滲透美中互動的所有層面,美國政治領袖如今面對兩種選擇:一、儘管美國經濟和安全可能受到威脅,仍繼續美中交流的路線;二、冒著兩國經濟可能受損,甚至有朝一日開戰的風險,轉而採行美中脫離的路線。不過,美方目前對於可以怎麼做、應該怎麼做幾乎尚無共識。巴農則表示,美中體系不能和諧共存,雙方最終必有勝負,「這將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決定性事件」。

(自由時報)
--
美國恐中來真的!重啟當年讓蘇聯解體的「冷戰工具箱」

美國的反中情緒自川普上任總統後急速升高,從白宮、軍方甚至是國會朝野均充斥恐中言論,並依此來制定對中政策,而首創於二戰之後、成立宗旨是對抗蘇聯共產黨的「當前危機委員會」(CPD)原本已停止活動,如今在川普前首席策士巴農幫助下於今年3月底重啟,目標改為凸顯中共的威脅,並積極舉辦論壇增加影響力。外界憂心這將引起新一波紅色恐慌,重創美中關係。

紐約時報報導,「當前危機委員會」近來在美國國會大廈對面的宴會廳內召開會議,與會人士包括軍事鷹派、民粹主義倡議者、中國穆斯林民運人士與法輪功信徒,這個似乎不太可能湊在一起的組合,願意向任何願意聆聽的人提出警告,表示除非共產黨被推翻,否則中國對美國的威脅不會消失。

「當前危機委員會」所持疑中觀點 愈來愈被華府接受

「當前危機委員會」曾被認為是排外人士與邊緣分子的組織,如今他們所持觀點愈來愈被川普主政下的華府接受,對中國的懷疑及不信任在華府蔚為主流,將中國崛起視為經濟與國安上的威脅,以及對21世紀的決定性挑戰。

巴農在談到美中兩國時說道:「這是兩個不相容的制度,而一方將贏,另一方將會失敗。」

過去兩年,美中兩國陷入了艱難的貿易談判,談判中存在一系列錯誤和誤解。川普透過穩步提高對中關稅並尋找其他報復的方式來對談判缺乏進展做出回應,中國也做出同樣回應。目前,兩國似乎遠未達成任何能解決美國對中疑慮的協議,而縱然達成協議,也在忙於築起更大的經濟壁壘。

除了對近半中國輸美商品加徵25%關稅外,美國還限制出口到中國的技術種類,試圖不讓中國企業如電信巨擘華為取得美國產品並為中國在美投資設下障礙。

打中行動吹入學術組織 紅色恐慌正趕走中國人才

此外,美國情報單位也加大打擊中國間諜活動力道,尤其是在大學和研究機構。紐時報導中說,聯邦調查局(FBI)和國安會官員被派往常春藤盟校,警告校方提防自家實驗室技術機密被中國學生收集後傳回北京。

川普政府將打擊行動形容是保護美國所必需採取的行動,但人們日漸憂心,這將引發一場新的紅色恐慌,使得跟中國有關的學生、科學家與企業遭到愈來愈嚴重的歧視,並可能導致美中貿易關係崩潰。

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中國問題專家甘思德說:「我很擔心,有些人會說,由於這種恐懼,任何政策都是合理正當的。正在創造出來的恐懼氣氛,必須有助於促進對話,而非結束對話。」

聖地牙哥加州大學21世紀中國研究中心主任謝淑麗也表示,美國面臨被「一種反中版紅色恐慌」困擾的風險,這種恐慌正趕走中國人才,並可能破壞兩國之間僅存不多的善意,「我們在冷戰期間曾犯過這錯誤,我認為我們不該再來一次。」

反中共還是反中國?防備和偏執難區隔

雖然川普政府與「當前危機委員會(CPD)」一直表示,他們的目標是中國政府與共產黨,而非中國人民,但這種區隔是很難辦到的,尤其是在急於防備中國新威脅的過程中,防備和偏執之間的界限有時並不清楚。

反中情緒在美國迅速蔓延,共和黨和民主黨、工會領袖,福斯新聞主播等人都在警告,美國應積極應對中國在軍事和先進工業方面威脅到美國全球領導地位一事。美中幾乎所有層面互動均遭質疑,還有美國官員擔心中國投資美國股市、中國製的地鐵車廂及其收購社交媒體。

然而,對於能夠或應該採取哪些行動,美國幾乎未有共識。數十年來,美國一直試圖誘導中國成為一個更為開放的社會,但共產黨一直在穩步加強對中國人民與經濟的控制。美國領導人現在面臨的選擇是,繼續走一條可能會讓美國受到經濟與安全威脅的交往之路,或是走上另一條恐削弱兩國經濟甚至可能導致戰爭的斷絕交往之路。

新冷戰再起?CPD認為美中經濟脫鉤不可避免

華府愈來愈多人,包括許多CPD成員,均認為美中經濟脫鉤是不可避免的。在今年4月首場論壇上,巴農,德州參議員克魯茲、眾院前議長金瑞契等人讚揚曾為CPD成員的前總統雷根,並在呼籲警惕中國時獲全場起立鼓掌。

他們對雷根在冷戰中對蘇聯取得勝利及其「以實力求和平」原則提出讚美,但有著一種不可避免的戰爭即將到來的氣氛,只不過這次是跟中國。

巴農將中國形容為一個崛起中的大國,美國則是個衰落中的大國,雙方不可避免會發生衝突,「這是我們這時代的決定性事件,100年後,人們會因為此事記得我們」。

CPD在雷根時最活躍 2004再現防美「伊斯蘭化」

CPD先前的兩次重啟分別在1950和1970年代,兩次都呼籲要增強武力對抗蘇聯,而第2次呼籲發表了對蘇聯擴張主義提出警告的文件如〈美國正成為第二名嗎〉。

CPD的影響力在雷根政府時期達到最高峰,數十名成員最終取得內閣職位,包括國安顧問和中情局局長,但隨著蘇聯威脅消失,該委員會的運作也畫下句點。

2004年,CPD曾再次短暫活躍,當時是為了警告伊斯蘭極端主義威脅,而該委員會副主席加夫尼則是智庫安全政策中心的創始人。該中心認為美國各地清真寺與穆斯林正透過利用美國民主化和民主進行「秘密聖戰」來將美國「伊斯蘭化」。

而之後CPD則是在對中憂慮重新激起華府興趣後,才恢復運作。目前,該委員會承認中國威脅不同於蘇聯,因美中經濟更為一體化。不過,華府卻正日漸重拾冷戰工具箱,應對來自中國的威脅,包括封殺大陸企業、阻止雙方經貿往來,甚至降低雙方學界交流。

紐時指出,一些大陸民眾和華裔美國人說,他們已感受到這種氣氛。某些人懷疑,他們因此升遷受阻,或拿不到獎助學金。支持和大陸交往的人,會被斥為親中甚至叛國。

美國Megatoys執行長胡澤群說,「華裔美國人覺得矛頭正指向他們,這讓人很傷心」。

川普對中經濟冷戰 陸資投資美國暴跌九成

紐約時報報導,中美雙方互信程度降低,中國大陸資金持續流向美國的趨勢已減緩,自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以來,陸資投資美國金額暴跌近九成。

報導說,美國整體經濟都感受到中國大陸投資衰退影響,原因包括美國更嚴格的監管審查、對中國不太友善的投資氣氛,及北京當局加緊限縮資金外流。從矽谷新創公司、曼哈頓房地產市場和多年來持續爭取陸資的州政府,都感受到相關影響,也顯示美中兩大經濟體經過多年整合後如今已開始分手。

國際貨幣基金(IMF)前中國部主任普拉薩表示:「直接投資金額急遽下降,顯示中美經濟關係惡化程度,以及中美雙方互不信任。」

陸資投資美國金額原本不斷增加,但川普的經濟冷戰扭轉此一趨勢。

經濟研究公司羅迪恩集團數據指出,大陸對美直接投資在2016年達最高點,總金額465億美元(約台幣1.44兆元),2018年暴跌到54億美元(約台幣1670億元),跌幅達88%。今年至四月初步數據顯示,陸資投資美國約28億美元(約台幣870億元),僅比去年略有上升。

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Baker McKenzie)外國投資專家杭特說:「我當然聽到投資人的討論,他們對美國市場是否仍開放相當憂心。」

造成這種現象的力量來自各面向。在大陸,經濟趨緩和更嚴格的資本管制,增加陸資在美國購買的難度。川普政府對大陸商品加徵關稅,且從嚴審核外資,特別是陸資,也嚇退雙方企業。

甚至一些已經達成的交易也受影響。今年稍早,美國主管單位強迫中國大陸海航集團出售一棟紐約曼哈頓大樓,使海航損失4100萬美元(約台幣12.7億元),理由是這棟大樓距離川普大樓僅數街區。

美國高緯環球公司今年五月報告指出,大陸房地產投資人已開始出售美國的資產。2018年,大陸買家在美國收購商業房地產價值23億美元,但出售總值31億美元。該報告指出,海航集團事件讓大陸投資人意識到他們不受歡迎。

金融業也感受到這股趨勢。高盛集團2017年和大陸中投公司成立基金,投資美國製造業和衛生事業,然後和陸企建立合作關係。這筆基金如今受到美國商務部詳細檢驗。

(聯合報)
--
華人一家親 中國藉統戰滲透新加坡

華府智庫「詹姆士敦基金會」(Jamestown Foundation)十六日發表《中共在新加坡政治影響力運作的初步調查》研究報告,指出中國政府透過商會、文化組織、宗鄉會館、媒體等途徑,引導新加坡社會輿論和政策走向,擴大政治影響力,其「根本目的」在於強加新加坡華人「中國人的身分」,以便讓中國利益與新加坡政策更緊密地保持一致。

刻意混淆中國人與海外華人界線
撰寫該報告的旅美台灣學者、「全球台灣研究中心」主任蕭良其(Russell Hsiao),揭露北京當局透過影響新加坡商人取得合約、許可證、貸款等手段向其施壓,形塑新加坡商會成為中共間接進行政治遊說的渠道;中共統戰組織也會透過舉辦海外華僑聚會,安排新加坡華人訪問祖籍村莊,鼓勵他們尋根,強加新加坡華人「中國人的身分」。

新加坡人口約五八○萬,其中逾七十六%為華人。報告指出,中國透過故意混淆「中國人」與「海外華人」之間的界線遂行統戰,隨著美中貿易角力白熱化,新加坡正面臨立場選擇上的壓力。由於年輕世代對中共認同感不高,北京當局透過經濟誘因、培養文化親切感等手段施加影響。

報告還指出,新加坡向TVBS、中天、東森等「被視為親中」的媒體購買內容,新加坡播出的中文節目因而透過台灣,受到中共影響,但中文節目在星國人氣不高,年輕人並不感興趣,新加坡對媒體的控制也相對嚴格,限制中國施加影響力。

對此,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十九日透過「臉書」,譴責該份報告「內容荒誕」,聲稱「中新獨特的歷史文化淵源是推進兩國關係的天然優勢,卻被一些人當成了攻擊的口實」,相關說法「離間兩國人民的感情,阻礙兩國的正常交往」,強調中星交流合作是「體現友好國家關係」。

(自由時報)
--
烏克蘭「諧星總統」又贏了!國會改選奪冠 權力更穩固

烏克蘭21日舉行國會大選,出口民調顯示,新總統澤倫斯基所屬政黨「人民公僕黨」(Servant of the People Party)在政黨席次部分,得票率近44%,大幅領先其他政黨,將獲得最多席次,使澤倫斯基的權力更穩固。

不過,「人民公僕黨」可能無法單獨組成新政府,必須與其他政黨組成聯合政府,首選是由搖滾歌手瓦卡洽克(Svyatoslav Vakarchuk)所領導的「聲音黨」(Golos)。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根據官方初步計票結果,親莫斯科的「反對平台-為了生活黨(Opposition Platform-For Life)得票率近12%,位居第二。前總統波洛申科所屬的「歐洲團結黨」得票率約9%,排名第三;前總理尤莉雅.泰莫森科領導的「祖國黨」得票率約8%,排名第四。

搖滾明星瓦卡洽克所領導的「聲音黨」亦拿下6.3%得票率,超過了進入國會所需的5%政黨得票率門檻,排名第五。第一波出口民調出爐後,澤倫斯基就表示,希望邀請「聲音黨」會談,商討在國會籌組執政聯盟的事宜。

澤倫斯基雖在今年4月贏得總統大選,但未能任命自己屬意的內閣,必須與效忠前總統波洛申科的內閣閣員和國會議員周旋,迫使他提前改選國會。他承諾將結束烏東戰事、實施激進改革,並解決猖獗的腐敗問題。澤倫斯基21日在基輔投票後,在投票所外向BBC記者說,這次選舉「可能比總統大選還重要」。

澤倫斯基需要烏克蘭國會的支持,勝利的政黨或聯盟將組成政府並提名總理。澤倫斯基表示,「總統、總理和國會必須共同努力,才能讓烏克蘭的生活幸福」。他說,關鍵問題是投資、民主和安全。

不過,21日的出口民調只顯示了各政黨的得票率,官方統計結果22日才會出爐。外界認為,這次國會選舉是澤倫斯基自4月獲選總統以來,再一次奪得勝利,為國會換血,並從波洛申科手中奪下權力。

烏克蘭國會共有450席,這次選舉要選出424席,其中225席是由全國政黨名單比例代表制選出,其餘席次則由各選區直接選出。

(聯合報)
--
驚!南韓籍貨船在新加波海峽遇海盜襲擊

南韓CK Bluebell號貨船22日凌晨4時25分橫渡新加坡海峽時,遭到海盜襲擊。

據韓聯社報導,海盜用槍枝和其他武器攻擊船員,並搶走船上約1萬3000韓元的現金和船員財物,像是手機、衣服和鞋子等,約30分鐘後下船逃逸。

一名船員說,正常貨船的行駛速度約每小時27公里,而海盜乘坐的快艇速度超過每小時37公里。當時有七名海盜登上貨船,攻擊並搶走船員財物。

船員指出,該貨船當時正從巴西前往仁川,並在海盜攻擊後繼續航行。

(聯合報)
--
伊朗扣英油輪 英坦承:護衛艦相距1小時來不及救援

一段曝光的錄音顯示,在伊朗十九日扣押英國油輪「史丹納帝國號」前,英國海軍護衛艦「蒙特羅斯號」(HMS Montrose)曾與數艘伊朗武裝船透過無線電互相叫陣。不過,英國政府坦承,當伊朗人員登上油輪時,蒙特羅斯號距離太遠,必須再開一小時才能趕到,來不及救援。

BBC報導,在錄音中,伊朗船隻人員對蒙特羅斯號人員說,為了安全起見,打算檢查史丹納帝國號。

在錄音的另一部分,伊朗船隻人員要求史丹納帝國號改變路線,伊朗人員說:「如果你們服從命令,你就會安全。」

在那之後,可聽到蒙特羅斯號對油輪船員說:「這是英國軍艦,這是英國軍艦,我重申,由於你們是在通過公認的公海海峽,根據國際法,你們的通行不得受到妨礙、阻礙、阻止和阻撓。」

蒙特羅斯號接著要求伊朗船隻人員保證,不會「違反國際法」登上油輪。

這段錄音,由總部位於倫敦的海上安全風險管理公司「全球德萊艾德」(Dryad Global)取得。

英國國防大臣佩妮.摩丹特承認,當伊朗革命衛隊人員登上史丹納帝國號時,蒙特羅斯號還要再開一小時才能趕到,遠水救不了近火。

另外,伊朗革命衛隊廿日公布影片,展示武裝人員扣押史丹納帝國號的過程。影片顯示,史丹納帝國號在荷姆茲海峽被四艘快艇和一架直升機包圍,多名蒙面武裝人員從直升機垂降至油輪甲板上。路透報導,兩周前英國皇家海軍也用同樣方式,扣押英屬直布羅陀海岸的一艘伊朗油輪。

伊朗革命衛隊發言人夏里夫說,儘管英國軍艦抵抗、干涉並持續護航,伊朗仍在荷姆茲海峽扣押史丹納帝國號。影片中並無英國軍艦出現。

華盛頓郵報指出,此事件證明,即使有英國和美國軍艦護航,伊朗仍有能力劫持通過荷姆茲海峽的商船,因此扣船事件很可能還會發生。

伊朗英國互相叫陣錄音曝光 「聽令,你們就安全」

一段曝光的錄音顯示,在伊朗19日扣押英國油輪「史丹納帝國號」前,英國海軍護衛艦「蒙特羅斯號」(HMS Montrose)曾與數艘伊朗武裝船透過無線電互相叫陣。不過,英國政府坦承,當伊朗人員登上油輪時,蒙特羅斯號距離太遠,必須再開一小時才能趕到,來不及救援。

BBC報導,在錄音中,伊朗船隻人員對蒙特羅斯號人員說,為了安全起見,打算檢查史丹納帝國號。

在錄音的另一部分,伊朗船隻人員要求史丹納帝國號改變路線,伊朗人員說:「如果你們服從命令,就會安全。」

在那之後,可以聽到蒙特羅斯號對油輪船員說:「我們是英國軍艦,我們是英國軍艦,我們重申,由於你們是在通過公認的公海海峽,根據國際法,你們的通行不得受到妨礙、阻礙、阻止和阻撓。」

蒙特羅斯號接著要求伊朗船隻人員保證,不會「違反國際法」登上油輪。

這段錄音由總部位於倫敦的海上安全風險管理公司「全球德萊艾德」(Dryad Global)取得。

英國國防大臣佩妮.摩丹特承認,當伊朗革命衛隊人員登上史丹納帝國號時,蒙特羅斯號還要再開一小時才能趕到,遠水救不了近火。

另外,伊朗革命衛隊20日公布影片,展示武裝人員扣押史丹納帝國號的過程。影片顯示,史丹納帝國號在荷姆茲海峽被四艘快艇和一架直升機包圍,多名蒙面武裝人員從直升機垂降至油輪甲板上。路透報導,兩周前英國皇家海軍也用同樣方式,扣押英屬直布羅陀海岸的一艘伊朗油輪。

伊朗革命衛隊發言人夏里夫說,儘管英國軍艦抵抗、干涉並持續護航,伊朗仍在荷姆茲海峽扣押史丹納帝國號。影片中並無英國軍艦出現。

華盛頓郵報指出,此事件證明,即使有英國和美國軍艦護航,伊朗仍有能力劫持通過荷姆茲海峽的商船,因此扣船事件很可能還會發生。

(聯合報)
--
英國加強施壓 可能力促聯合國再度制裁伊朗

波斯灣緊張情勢持續加劇,英國政府正加強對伊朗施壓,要求伊朗立即釋放在荷莫茲海峽扣押的英籍油輪「史丹納帝國號」(Stena Impero),否則將面臨「嚴重後果」。英國可能凍結伊朗資產,甚至力促聯合國再度制裁伊朗。

彭博資訊報導,英國政府在20日召見伊朗駐倫敦代辦奧米德扎馬尼,要求伊朗馬上釋放英籍油輪,否則將面臨嚴重後果。英國並呼籲英籍商船避開此區域,外相臣韓特20日則表示政府會保護英國商船,計劃本周採取進一步行動。

英媒每日電訊報報導,英國可能雙管齊下,考慮祭出凍結伊朗資產等外交、經濟措施,甚至可能力促歐盟與聯合國再度制裁伊朗。

「史丹納帝國號」所屬公司Stena Bulk表示,正設法探視船員,伊朗告知船員性命無虞,但並未就如何處置該船隻做出任何指示。目前此油輪停泊在阿巴斯港(Bandar Abbas)。

(經濟日報)
--
郵輪被扣押很失望 英籲遠離海峽

失蹤的英國油輪終於傳出消息!伊朗19日扣押史坦納帝國號,宣稱其違反規範。伊斯蘭革命衛隊今也發出影片,曝光油輪被扣押的過程。英國政府則對伊朗感到失望,並呼籲英國船隻避免行經荷莫茲海峽,也不排除將可能對伊朗使用外交手段。

船隻扣押影片釋出

據《半島電視台》指出,伊斯蘭革命衛隊(ICRG)日前釋出相關影片。影片中,伊朗士兵帶著頭套,從直升機降落至史坦納帝國號。此外,數艘革命衛隊的船隻也緊緊包圍史坦納帝國,使之不得動彈。

據《衛報》報導,英國郵輪梅斯達與史坦納帝國19日遭伊朗以「違反國際海事法規」扣押,日前梅斯達爾雖已被釋放,但史坦納帝國仍被規定停駐在阿巴斯港(伊朗南部城市)。英國防部長表示:「郵輪公司已聯繫上阿巴斯港的海洋局長,他向我們保證船員都安然無恙」。

一般認為,英國輪船被扣押的導火線是英海軍巡邏艇4日在直布羅陀海峽扣押伊朗油輪葛雷斯,原因是伊朗違反歐盟制裁,供給敘利亞原油。伊朗監委會發言人卡達霍爾表示,「在國際法的基本原則中,平等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原則,所以對英船隻採取同樣手段」。

政府籲遠離海峽

英國政府20日已要求與德黑蘭(伊朗首都)的外交官會晤談,並呼籲英國所有船隻離荷莫茲海峽。英外交及國協事務大臣杭特已跟伊朗外交官札里夫表態「極度失望」,並誓言保護英國船隻,可能將運用外交手段解決。德國與法國也要求伊朗儘速釋放史坦納帝國,因為這場扣押事件已嚴重削弱伊朗與西方國家為和平所付出的努力。

(台灣醒報)
--
獲利8000倍!他便宜購入NASA登月影片原檔 5400萬拍出

美國太空總署(NASA)1969年錄製阿波羅11號載人登陸月球的三支錄影帶,幾年後,美國政府把這些錄影帶當作多餘物品,在「剩餘拍賣會」上廉價出清,被當時的NASA實習生喬治(Gary George)買下。這些錄影帶在20日、阿波羅11號載人登月50周年當天,由蘇富比拍賣行拍賣,最後拍得182萬美元(約台幣5400萬元)。CNN報導,這是喬治當年購入價的8000多倍。

喬治當年在NASA實習時,是德州拉馬爾大學電機系學生。1976年6月,他偶然來到政府出清拍賣會,花了217.77美元,買下NASA的1150卷磁帶。

後來,喬治將大部分磁帶轉售或捐出,但在父親建議下,他將其中三盒標著「阿波羅11號,1969年7月20日」的錄影帶保存下來。

這批錄影帶總共兩小時24分,記錄了地面指揮中心人員看到的人類首次登月完整過程,包括已故太空人阿姆斯壯登上月球表面的第一步、太空人與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通電話、美國國旗插入月球地表等珍貴時刻。

蘇富比說,雖然這些影像都對全球播送過,但錄影帶的影像「畫質更清晰,而且與常人熟知的畫面差距很大」。蘇富比說,原始影像在電視上播出時,影像每次從微波發射塔傳到另一個微波發射塔,畫質和音質都會減損。

(聯合報)
--
幾百萬桶伊朗石油堆在中國港口 未通海關不算違反制裁

彭博資訊報導,多艘油輪載運數百萬桶伊朗原油到中國的港口,卸至儲油罐後存放於海關保稅倉庫,就堆在全球最大石油買家的門口。

根據知情人士,美國制裁伊朗的兩個月半後,伊朗原油仍用這樣的模式,持續不斷地運往中國。這些油不通過海關,理論上還在運輸途中,不會出現在中國的進口數據,並未違反制裁。但若中國煉油廠決定取用,有可能壓低全球油價。這種做法也讓伊朗得以持續出產石油,運至較靠近潛在買家的地方。

新加坡FGE諮詢機構分析師楊瑞雪說:「伊朗運油至中國保稅倉庫已經有幾個月的時間,即使審查趨嚴也一樣。我們看得出來生產商為什麼想這樣做,因為在靠近主要買家的地方建立庫存,顯然對賣家有利,特別是制裁若在某個時點鬆綁的話。」

根據彭博數據,可能還有更多伊朗石油往中國保稅倉庫而去。至少還有隸屬伊朗國家石油公司及其運輸部門的十艘超大型油輪和兩艘較小油輪,正航向中國或在近海逗留。這些船隻的總運能超過2,000萬桶。

其中有部分原油為中國實體所擁有,可能是雙方協議以石油交換投資的安排。由於此類交易是否違反制裁尚不明朗,所以中國企業也將其存放在保稅倉庫。

(聯合報)
--
華郵:卡達雪崩式斷交2年 現在連境內乳牛都適應了

華盛頓郵報21日報導,卡達在2017年6月初,遭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巴林、埃及等7國聯手斷交,但兩年多之後的現在,卡達逐漸突破困境,自給自足,甚至連該國養殖的母牛都已逐漸適應。

中東7國當時不滿卡達所謂資助極端團體及支持阿拉伯之春運動,祭出「雪崩式斷交」,希望重創卡達經濟及卡達航空等該國旗艦品牌。在斷交初期,原本完全仰賴沙國進口牛奶的卡達,甚至需要利用俄羅斯貨機,空運歐洲乳牛,紓解乳品短缺。

但如今在卡達首都多哈北方的艾豪爾市(Al Khor)巴拉那牧場(Baladna),約2萬頭荷蘭乳牛一天3次站上圓形平台,等著被裝上自動擠奶器擠奶;隨後乳牛返回牧場內的40個牛舍,冷卻系統會噴霧降溫,在室外氣溫約攝氏43度時,牛舍內溫度維持在28度左右,且乳牛都睡在冷卻的沙上。

牧場公關主管法達拉(Saba Mohd N.M. Al Fadala)開玩笑說,為了提供舒適的環境,他們除了沒給荷蘭乳牛做瑜珈,其他什麼事都做了。現在該牧場為卡達國內市場供應足夠的牛奶,還製作起司及優格等產品,甚至還能少量出口乳製品到阿曼、葉門及阿富汗。

法達拉是最近才到職的牧場員工,她曾在倫敦讀生命科學,主要研究水果、花卉的病蟲害,幾年前自行開業種過花,她說:「以前我在沙漠裡種玫瑰,現在我幫忙在沙漠裡養牛。對我們來說,事在人為。」

華郵說,巴拉那牧場是卡達推動自給自足的最重要範例。最初運到卡達的乳牛有許多都死於熱緊迫,但後來牛舍及冷卻系統完工後情況好轉,目前巴拉那牧場有17人組成的獸醫團隊及醫院,牛隻從美加兩國進口,每天還有30-50隻小牛誕生。卡達並未生產牛飼料乾草,當地現有的乾草來自美國、西班牙、法國、德國及羅馬尼亞。

卡達有錢,經得起這場斷交風暴。該國收入主要來自出口液化天然氣,儘管遭鄰國封鎖,這項出口及與埃克森美孚、荷蘭皇家殼牌等石油公司的合資企業生產皆未受影響。今年一月,卡達還以專注生產液化天然氣為由,退出石油輸出國組織。

國際貨幣基金在其春季評估報告中說,卡達已成功克服了2014-16油價下跌及2017年6月沙國帶頭的斷交衝擊,報告指卡達去年經通膨調整後的GDP,估計已從2017年的1.6%,增加為2.2%。

卡達的埃米爾塔米姆(Sheikh Tamim Bin Hamad al-Thani)本月9日突破美國對沙國的支持,在白宮與美國總統川普會晤,討論多項投資。此外,卡達原本多數貿易來自唯一的陸地鄰國沙國或透過海運來自杜拜,現在許多抵達卡達的船隻是來自土耳其、印度及阿曼。

不過,周邊國家的斷交造成出入卡達的班機不得飛越沙國領空,至今仍造成卡達許多外籍工作者的不便。例如從蘇丹首都喀土木飛到多哈,現在近7小時航程,約是過去的兩倍。

(聯合報)
--
印度登月探測器發射升空 挑戰成為美俄中後第四個登月國

BBC報導,印度第一艘登月太空船「月球飛船二號」在台灣時間22日下午5時13分發射升空,將派出登陸器和探測車登陸月球,若一切順利,印度將成為全球第四個登月國家。

「月球飛船二號」包括軌道飛行器、月球登陸器和探測車,由同步軌道衛星運載火箭三號發射升空。搭載探測車的登陸器預計9月在月球南極附近登陸。如果成功,印度將成為繼美國、前蘇聯和中國大陸之後,全球第四個成功登月的國家。

「月球飛船二號」搭載被命名為普拉岡(Pragyan)的月球車,將在未曾被探測過的月球南極附近進行研究分析。月球車將會在月球表面移動300到400公尺,並花費14天進行不同的科學實驗,尋找水分跡象。

法新社報導,印度這次登月計畫只花費1.4億美元(約台幣43億元),和其他國家的登月計畫花費相比,非常低廉。

美國的15次阿波羅任務,包括六度派太空人登月,共花費250億美元,換算成今天的幣值約1000億美元。今年一月派出「嫦娥四號」成功登月的中國大陸,光在2017年就在太空計畫花費84億美元,前蘇聯在1960和70年代的登月任務花費,換算成今日幣值超過200億美元。

雖然印度登月計畫花費相對低廉,但由於印度仍有許多赤貧民眾,仍有人質疑是否該花錢登月。印度總理莫迪則認為國家榮耀至關重要,他已宣示要在2022年將印度太空人送上軌道。

多數專家認為,印度發展太空計畫,在地緣戰略上的重要性其實不大,但印度的低成本模式,可望爭取商用衛星發射生意。

「月球飛船二號」發射時程曾多次延後,上次原本預定15日清晨發射,在發射倒數56分鐘時,因技術問題臨時喊停,延至22日發射。

美國「阿波羅11號」太空船1969年7月16日在佛州甘迺迪太空中心發射,7月20日著陸在月球寧靜海,是人類第一次登陸月球。美國太空人阿姆斯壯踏上月球50周年之後兩天,印度「月球飛船二號」成功升空。

(聯合報)
--
ECB救經濟 要下兩帖猛藥

歐洲央行(ECB)本周召開利率決策會議時,預料將調整前瞻指引,為未來半年內以降息與重啟量化寬鬆(QE)措施的「雙重猛藥」刺激經濟鋪路。經濟學家預期,ECB本周可能暗示9月降息、並且可能在明年1月再度啟動QE購債計畫。

ECB總裁德拉基已暗示該央行即將採取行動,但未說明時間點有多近,而ECB將於周四(25日)召開的會議,面臨的政策選項包括是否暗示降低利率,以及決定是否立即或於9月時暗示重啟量化寬鬆(QE)措施,為新的寬鬆政策奠定基礎。

彭博資訊訪調的經濟學者普遍指出,德拉基本周將保持耐心、維持貨幣政策不變,但可能調整前瞻指引的措辭,暗示ECB將於9月再調降存款利率0.1個百分點,為負0.5%。瑞士銀行與野村等銀行的專家更預測,ECB將於12月再調降利率。

彭博的調查也顯示,過半受訪學者也認為,ECB將重啟QE,至少為期幾個月。彭博彙整的數據顯示,短期而言,經濟學者預期ECB可能會從明年1月重啟資產收購計畫,持續一年、規模為每個月400億歐元。彭博經濟學者波維爾指出,「我們預測德拉基本周將為他任內最後一次行動奠定基礎。但我們可能必須等到9月才能看到真正的劇情」。

德拉基的任期還剩兩個多月,預料他在這段時間的作法,包括降低利率,宣布重啟QE,而且內部專家已開始研究是否要調整ECB的通膨目標,這些措施都有可能在他卸任後仍具有影響力。

AXA集團首席經濟學者莫伊克表示,「德拉基正力圖為下任總裁拉加德做好一切安排,也使她不必一上任就花費太多的政治資本」。歐元區通膨率依然低於ECB的目標值,且經濟成長可能再度趨緩。

歐元區23日將公布消費者信心,24日將公布7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預料仍將低於50;25日德國將公布Ifo企業信心指數,預料仍將處於2014年底以來低點。

國際貨幣基金(IMF)23日也將公布「世界經濟展望」(WEO)報告,可能再度下修全球成長率預測,從而證實央行寬鬆有理。

ECB的行動將延續全球央行這波寬鬆潮,分析師預料,土耳其央行25日將降息3個百分點,俄羅斯央行26日也可能降息1碼。

photo.php (548×361)

(經濟日報)
--
英財相:強森接首相 我走人

英國財政大臣哈蒙德21日表示,若前外相強森本周成為英國下任首相,他將在24日請辭,原因是他無法接受強森願意讓英國在10月31日無協議脫歐的立場。

哈蒙德接受BBC專訪時說,若22日公布的保守黨黨魁選舉結果顯示,強森擊敗現任外相韓特,並且在24日接任首相,他計劃趕在現任首相梅伊24日正式卸任前請辭。

他指出,強森要求未來閣員須為無協議脫歐做好準備,這表示若強森接任,他就會離開內閣,因為首相與財相的政策理念應高度契合很重要。但他說,若韓特意外當選黨魁,他就不會掛冠求去,因韓特的立場與強森有差別。

彭博資訊報導,若強森勝出,商務大臣祈國光、國際發展大臣史都華等閣員也可能請辭。此前英國司法大臣高克也說,若強森出線,他將於24日請辭。

若強森推動英國無協議脫歐,哈蒙德、高克等人可能讓強森陣營承受壓力。經濟學家指出,無協議脫歐不利於就業市場與國內經濟,英鎊也會因此遭遇賣壓。

(經濟日報)
--
日韓貿易戰 美國當公親

在日本與南韓貿易爭端升溫、南韓加強因應日本擴大貿易限制之際,美國白宮官員表示,國安顧問波頓(John Bolton)已啟程前往日本和南韓,預料將與兩國官員討論到北韓核武協商、及日韓貿易爭議的問題。

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馬奎斯(Garrett Marquis)表示,波頓20日啟程前往日本和南韓,但未透露更多細節。彭博資訊與NHK報導,波頓將在23、24日造訪南韓,之後再前往日本。

日本與南韓間的貿易爭端已對美國與兩國間的三方同盟關係造成壓力。一旁的鄰國北韓又在上周發出警告,美國與南韓即將到來的聯合軍演,將可能危及美國總統川普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6月私下會談所建立的談判共識。美國總統川普19日表示,如果需要,他願意幫助化解日韓之間的爭端。

韓聯社指出,南韓本周將加強因應日本擴大對南韓實施貿易限制的可能性,另據產業人士透露,三星電子也轉向尋求由國內電子零件製造商供貨,尤其是為即將推出的新款智慧手機分散零件供應來源,例如為將在8月7日上市的智慧手機Galaxy Note 10,選擇樂金化學( LG Chem)做為電池供應商之一。

(經濟日報)
--
美國務卿與墨外長會面 商討移民及貿易問題

美國國務卿龐培歐今天與墨西哥外交部長厄伯拉特會面,商討移民及貿易問題。美國取消對墨西哥商品關稅的一項協議期限將屆,雙方關係緊張情勢升高。

墨西哥在6月與美國達成的協議中,承諾在7月22日前阻止中美洲非法移民流入美國,避免了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威脅對墨西哥輸美商品實施的懲罰性關稅。

龐培歐(Mike Pompeo)和厄伯拉特(Marcelo Ebrard)今晨在墨西哥市會面,就在那項協議的45天期限到期之前一天。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擬以一項新的區域性貿易協定取代現有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但美國議員還在為此爭執。

如果美國認為墨西哥對阻止非法移民做得還不夠,美墨兩國將開始就改變規則進行談判,以讓多數尋求庇護者向墨西哥申請,而非美國。

墨西哥長期抗拒美國施壓,不願接受所謂「安全第3國」的地位。

墨西哥駐華盛頓大使巴塞納(Martha Barcena)18日表示,「我們一再說,我們還沒有準備好要簽」任何安全第3國協議。

在美國南部邊境被捕非法移民的數量6月間下降了1/3,僅剩約10萬人,厄伯拉特隨後於19日表示,墨西哥已經履行對美國的承諾,減少來自中美洲的非法移民。墨西哥部署2萬1000名軍事化的國家衛隊(National Guard)警力,阻止這些非法移民流入美國。

但最終要由川普政府決定墨西哥的努力夠不夠。

川普把移民政策當作他政績重要的一環,2016年競選期間曾承諾,要在美國南部與墨西哥的邊境修築一道牆。他上任後為了築牆經費而和國會角力,並且大打官司。

川普政府15日宣布一項全新的庇護規則,幾乎禁止所有移民在美墨邊境申請庇護,規定移民在前往美國途中應先在第3國尋求庇護。

(中央社)
--
北韓地方選舉投票率達99.98% 金正恩也參與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昨天參與全國地方選舉投票。北韓每次舉行選舉的投票率都將近100%,而今年99.98%的投票率比2015年多0.01個百分點。

觀察人士表示,因候選人之間沒有任何競爭,北韓選舉本質上是場政治儀式,以便當局宣稱取得民意授權,強化百姓對於金氏政權的忠誠度。

國營北韓中央通信社(KCNA)今天報導,僅「出國或海上工作」的人無法投票,報導還說,即使「年事已高或疾病纏身的選民,也到行動投票箱投下他們的選票」。

法新社報導,北韓這個孤立的擁核國家每4年辦一次地方選舉,選出省級、市政與縣議會代表。這個實為一黨專政國家的選舉通常號稱有99%選民參與,其中99%都會對無競爭者的候選人投下「贊成」票。

當局吹捧這樣極高的投票率為全國「團結一心」的例子,藉以美化「韓式以人為本的社會主義」。

北韓中央通信社報導,金正恩造訪咸鏡北道(North Hamgyong)一處投票所,並投給兩名競選當地郡議會、分別名為朱成浩(Ju Song Ho,音譯)與鄭成植(Jong Song Sik,音譯)的候選人。

報導說:「他親切地鼓勵他們成為忠誠的人民公僕,善盡職責,不負人民所望,並謹記自己是人民代表。」

金正恩2014年也曾參選最高人民會議(SPA,相當於國會)選舉,並在100%投票率下獲得100%得票率。最高人民會議是橡皮圖章似的立法機關。

(中央社)
--
京都動畫擬拆建物 改建公園立紀念碑

被動畫迷暱稱「京阿尼」的日本「京都動畫」工作室18日遭41歲犯嫌青葉真司縱火,釀34死慘劇。「京都動畫」社長八田英明說,希望早日拆除火場建築物,並思考將現場改建成公園樹立紀念碑。

日本朝日新聞報導,有關縱火現場的第一工作室,八田說,相信附近居民也有人不想再看到這棟建築物,希望能早日進行相關措施後拆除。

他說,目前僅是個人想法,如果可能的話,希望能將現場改建成公園,並樹立一個紀念碑。

談到很多海內外粉絲親赴現場獻花,八田說,這些粉絲及捎來的溫暖訊息,都是他的精神支柱。有民眾將信夾在花束中寫到,「請走出痛苦與悲傷,製作出好的作品」,聲援「京都動畫」。

NHK報導,青葉真司因為受到嚴重燒傷,遲未好轉,上午已轉送到大阪專精燒傷醫療的大學醫院救治。

警方上午也在八田等相關人士陪同下,進入火場進行鑑識。

據報導,青葉真司事前幾日曾經多次在現場附近出現,懷疑是預先踩點準備襲擊;對此,八田說,之前沒聽過青葉真司這個名字,青葉也不曾造訪過總公司或工作室,「不記得有在公司郵件上看過這個名字」。

警方研判,這起縱火案可能是青葉單方面對「京都動畫」抱持恨意所犯下,正在進一步調查。

(世界日報)
--
治國捉襟見肘 辛巴威面臨經濟崩潰

一年半前的辛巴威軍事政變趕走獨裁者穆加比,但是30年的政治遺毒卻難掃除,6月通膨率增加1倍達到175%,惡性通膨陰霾再度壟罩該國,讓辛巴威經濟瀕臨崩潰,數百萬老百姓將面臨更艱困、飢餓、混亂危機。新政府只顧緊縮財政、私利的作為,是造成這場危機的關鍵。

政府不顧人民

辛巴威獨裁者穆加比在位30年期間,顧及私利、不擅管理國政的作風,導致辛巴威一度陷入惡性通膨、經濟崩潰。穆加比已經下台一年多,新政府試圖緊縮開支、避免印鈔,希望進一步改善財政,總算實現多年來首次預算盈餘。儘管辛巴威新政府有好政績表現,但短期間要讓民眾生活改善幾乎不可能,或許因為太著重於政績表現,不斷緊縮財政,讓民眾更陷入生活困境、飢荒危機。

根據《衛報》報導,辛巴威一向面臨糧食、燃料、醫療資源短缺的困境,越來越嚴重的乾旱更導致水壩水位下降、水力發電產量減少。辛巴威能源部長富查西21日表示,電力吃緊是一個大問題。不過,辛巴威政府卻在此時不斷重申要結束電價補貼政策,未來幾周電價可能會大幅調高。

辛巴威新政府6月宣布恢復採用辛巴威幣,結束原本貨幣與美元掛鉤政策。辛巴威央行6月提高利率至50%,也宣布禁用美元交易。根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質疑這個措施,預期重新採用辛巴威幣將導致惡性通膨再起,讓工資變得毫無價值。

逮捕抗議民眾

現年34歲打零工過生活的馬魯威指出,「經濟危機使他變成窮光蛋,一年前我的工資可以維持我的家庭。現在我們只是每天都活著更苦。」菜販馬卡祖表示,「每天收入不到8美元,經常買不起足夠的食物。我希望我能把一些東西帶回家給孩子們,我不希望他們受苦。」

辛巴威政府工會組織Apex主席亞歷山大表示,政府緊縮計劃導致有工作的人更加貧困,「身為勞工,我們拒絕犧牲。」我們要把整個公務員帶到街頭抗議。不過,辛巴威1月爆發的抗議、罷工活動導致軍隊鎮壓,導致十多人死亡,數百人受傷,政府也進行大規模逮捕、審判。

外界質疑,辛巴威軍方仍可控制政府。但獨裁者留下的政治遺毒加害可能更深,辛巴威的政治文化與麻煩是掠奪式菁英,政治人物考慮的是私利,而非公共利益。南非開放社會倡議組織主任馬龍加表示,「辛巴威官員在執政黨內引入親戚和朋友,這有利於維護自己的利益,造成難以問責的情況,這場經濟危機是政治導致的。」

(台灣醒報)
--
基因造成拖延症? 報告:只影響女性

拖延症是基因決定,還是個性的一部份?德國研究發現,酪氨酸羥基因可能是發生拖延行為的重要關鍵,因為該基因會影響多巴胺濃度,造成認知彈性差異。此外,雌激素也可能影響女性拖延的行為。然而,學者指出,此研究結果只適用女性,尚未能在男性受測者中找到基因與拖延症的關聯。

據《Medical News Daily》報導,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大學研究發現拖延症由基因決定,46%的拖延行為跟人體基因有關。其實2018年就有學者在《心理科學》期刊發布,容易拖延的人通常擁有較大的杏仁核(判斷物體與情緒反應重要的腦內中樞)。

最新研究則著重在測試受測者體內的酪氨酸羥基因(TH gene),這條基因會影響多巴胺濃度,而多巴胺則具掌握腦內獎勵機制、情緒、記憶力等功能。《24/7 Wall Street》報導,研究計畫主持人甄克說明多巴胺濃度也會影響「認知彈性」,認知彈性較好的個體可以多功能處理事情,較差者則會產生延遲症狀。

學者要求278名健康男性與女性填寫問卷,並研究他們的生理機構。結果則顯示,帶有酪氨酸羥TH基因的女性比較有可能拖延,她們腦內的多巴胺濃度也比較高。此外,團隊也深入研究和酪氨酸羥基因相關的傳遞介質,發現拖延症可能也跟雌激素有關。甄克總結:「女性拖延的原因可能是雌激素影響多巴胺濃度分泌」。

甄克指出,研究結果只能適用女性,學者在尚未找到男性酪氨酸羥基因與拖延行為的關聯。團隊的其中一位學者舒特也表示,若要進一步研究女性拖延症產生原因,需要更深入調查月經週期與雌激素分泌的變化。

(台灣醒報)

健康

媽媽產前打疫苗 寶寶不怕百日咳/朱世明(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內科部新生兒科主任、醫師)

小華是一名剛滿月的嬰兒,在滿月後,交由南部的外公、外婆幫忙帶。然而卻因為外公是久咳未癒的隱形患者,藉由外公的飛沫,小華感染了百日咳,因此在加護病房內住了快10天的時間,也循線釐清了感染路徑。

嬰幼兒百日咳初期症狀類似感冒,會從輕微的咳嗽,漸漸進展為氣管痙攣式的咳嗽,進而導致臉色發紺及缺氧,甚至導致死亡。

統計近5年感染百日咳的人數與年齡分布,小於1歲的嬰兒超過總通報人數5成,大部分嚴重的百日咳案例甚至發生在年紀小於2個月的嬰幼兒,原因為嬰幼兒有90%以上疫苗的接種未完全,體內無抗體對抗百日咳細菌的侵犯。而各國百日咳的流行也多是集中在小於1歲,甚至是小於3個月的嬰幼兒,主要原因為嬰幼兒在常規接種前,存在抗體空窗期,他們從出生到第2個月才正式接種第一支百日咳疫苗,過渡期完全沒有抗體的保護,如果家人或照顧者有百日咳的帶原者,就很容易受到傳染。

目前廣泛使用百日咳非細胞型的疫苗,抗原皆為細菌的成分再經特殊純化而得,施打後,安全性較高,但疫苗保護力僅約5-6年,也間接導致青少年及成人因疫苗保護力衰退,而增加被感染百日咳的風險,易傳染給嬰幼兒。

衛生福利部及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建議,婦女懷孕時接種一劑減量三合一疫苗,誘發母體抗百日咳抗體,抗體會經由胎盤運送到胎兒體內,使寶寶一出生就能有百日咳抗體的完整保護,在五合一疫苗接種前便不會有抗體空窗期。

若婦女在懷孕期間沒有施打一劑減量三合一疫苗,寶寶出生後,也建議父母或家中長輩、保母各別施打一劑疫苗,藉由自身擁有抗體來避免感染百日咳,進而避免傳染給家中寶寶,並重視從母親懷孕時期就接種百日疫苗的重要性,提升包覆式照護的概念。

(自由時報)
--
罕見!耳朵痛3天 竟是「蜱」入侵/楊士維(基隆長庚紀念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

一名65歲男性因左耳痛了3天就醫,遠遠望去發現他的左側耳道內有一隻白色圓形的東西,周圍有些黑色的小點。除了痛之外,左耳沒有流膿或是分泌物,病患最近並沒有掏耳朵、也沒有游泳;由此推斷,此白色物應是一隻昆蟲,叮咬病患左耳道的皮膚,造成疼痛。

我們移除此昆蟲,可見他的耳朵內皮膚有一傷口,給予患者藥膏,塗抹在患部傷口,以及相關口服藥物治療,病患順利復原。

移除的蟲體經送疾病管制署鑑定,確定為台灣革蜱(Dermacentor Taiwanesis)。

蜱叮咬人的案例在台灣不常見,侵犯耳部的情形又更為罕見;然而蜱卻是除了蚊子以外,傳播最多病原體的節肢動物。在國外某些地區,像是印度、美洲、澳洲等,有叮咬造成神經麻痺、甚至死亡之個案。

蜱屬於節肢動物門蛛形綱,蟲體本身有8隻腳的吸血寄生蟲,宿主以哺乳類、鳥類、爬蟲類、兩棲類等脊椎動物為主,其中以狗、牛等家畜較為常見。

台灣目前已知有32種蜱,會叮咬人類約7、8種,常見的種類是台灣革蜱。蜱成蟲的主要寄生是在野豬,也寄生於黑熊,幼蜱主要寄生於囓齒類或其他中小型的哺乳動物。目前台灣革蜱傳播疾病的風險較歐美低,也尚無造成神經麻痺或死亡的報告。

一旦發現是蜱,其治療方式就是儘速將蜱移除,以避免可能的病原感染及毒素作用。

預防重於治療,預防蜱之叮咬首重民眾之衛生教育,特別是造訪蜱出沒的流行地區,在野外活動時,儘量穿著淺色長袖長褲及靴子,並將衣服紮入褲內,褲管則塞入襪內,達到身上皮膚完全不暴露在外的狀態。台灣地狹人稠,山林旅遊近年來受到不同年齡層的遊客喜愛,蜱之叮咬不可不防。

此外,科技發達使得國外旅遊不再是難事,需注意境外傳入蜱的可能性,接觸史並不侷限於山林,需要特別注意。

(自由時報)
--
避免末期肝病苦 罹患肝炎應定期追蹤/許金川(台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Q:我的婆婆今年初因為腹脹、胃口不好,到院詳查後才知道原來她有肝硬化,而且已經長出肝癌了,醫師說她的腫瘤是瀰漫型的,又侵犯到主要的肝門靜脈,情況不樂觀。

這半年來,她除了吐血,還肝昏迷,看她這樣真的好辛苦,請問肝病末期到底還會有哪些症狀?肝癌、肝硬化會遺傳嗎?我好怕我的先生以後也會跟我婆婆一樣!

A:當肝細胞癌患者進入到後期病程,會相繼出現許多不同症狀,可能會因為肝硬化、肝臟功能太差,或腫瘤侵犯肝門靜脈,引起腹水及水腫,也可能會因為腫瘤壓迫或堵塞膽道,導致膽汁鬱積,使膽紅素爬升造成黃疸。

此外,凝血功能變差、食道靜脈瘤破裂、腸胃潰瘍等引起出血,也是常見的症狀。

一旦胃腸內出血,肝臟功能可能因此變得更差,加上血塊在腸道中被細菌分解轉成氨,肝臟無法發揮解毒功能將氨排除,進而發生肝性腦病變,又俗稱肝昏迷,在初期,病患會意識混亂、日夜顛倒,嚴重時則會昏迷叫不醒。

除此之外,腹痛、胃口差、噁心嘔吐、體重下降等也是肝癌後期患者常出現的現象。

至於肝硬化及肝癌並不像糖尿病或高血壓會遺傳給下一代,只要讓肝臟免於慢性發炎,理論上就可大幅降低日後肝硬化及肝癌的風險,但是因為肝病初期通常沒症狀,因此,首先要確認自己有無慢性B、C型肝炎帶原,若有慢性帶原,切記要找肝膽科定期追蹤檢查,包括抽血及腹部超音波,必要時,用上抗病毒藥物治療,遏止慢性肝炎持續進行。

平時也盡量少碰保健食品、偏方、草藥,飲酒也不宜過量,以免引起其他如藥物性肝炎或酒精性肝炎。

(自由時報)
--
冬瓜能減肥? 醫師:還是要運動

「本草綱目」唯一記載可減肥的食物是「冬瓜」。真有這麼神嗎?中醫師說,冬瓜確實是減肥聖品,且是含有丙醇二酸等物質,可幫助消水腫、解暑熱。不過,想達到減重的效果,冬瓜得煮過才能去除寒氣,建議每天可選擇一餐吃冬瓜。

但每天都暴飲暴食,不運動,僅吃冬瓜也不會真的有減重效果,三餐應固定吃,營養均衡,搭配運動才能讓冬瓜效果更為上一層樓。

開業中醫師洪崇瑜表示,冬瓜於「本草綱目」記載具有「清熱利水,解暑熱,消熱痰、止咳嗽,肥人常食之,可助於減重」的效果。

開業中醫師陳潮宗說,冬瓜因為含有維生素B、維生素C、蛋白質、醣類、鈣、磷、鐵、丙醇二酸等,有利於消水腫。

陳潮宗表示,冬瓜的皮、籽、肉、葉皆可入藥,食用可清熱、解暑外,還可以減緩因排尿困難造成的水腫症狀及腎炎造成的浮腫,如要有解暑清熱、只可利尿作用,連皮煮湯更好。

另外,冬瓜的鈉含量低,也適合糖尿病及高血壓患者,而且食用冬瓜,能去除體內多餘脂肪及水分,特別是希望下半身纖細一些的男女,或是希望健康減重者,確實可以多吃冬瓜。

洪崇瑜說,冬瓜要吃得吃對部位且吃對方法才有用,冬瓜得吃瓜肉,且必須煮過,才能改變冬瓜本身屬於寒性食物的調性,民眾無須擔心多吃冬瓜,可能會讓自己氣虛,不過,吃了冬瓜卻又大吃大喝者,仍是沒辦法有效減肥,必須做好飲食控制,冬瓜僅是讓減重錦上添花的食物。

馬偕醫院營養醫學中心課長蔡一賢說,冬瓜也許有利水的功效,不過減重的民眾,仍建議營養均衡,單吃一種纖維質也許不夠,應多元攝取,且僅靠食物減肥不是建議的方法,還是需要搭配運動,以及基礎代謝率等計算,否則每天都吃冬瓜,過量對身體也可能造成反效果。她提醒,所有的方式都不應該偏激,應找尋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聯合報)
--
玩3C 每隔2、30分鐘 記得起身動一動

放暑假了,不少沉迷網路遊戲的青少年,躲在冷氣房打手遊,好幾個小時。復健科醫師表示,暑假期間因「3C症候群」造成肩頸等不適的求診案例多3成,提醒使用手機、電腦時,姿勢要正確,每隔2、30分鐘就要起身動一動。

衛福部花蓮醫院復健科主任林瑞祥說,所謂3C症候群,包括三大類,一是眼睛乾澀、視力模糊,二是頸、肩、 腕部疼痛,三是自律神經症狀,像是全身疲勞、高血壓等。

每年暑假是3C症侯群求診旺季,比平常多出約3成。林瑞祥分析,不少人在暑假時窩在冷氣房上網玩遊戲,使用時間太長,姿勢又不正確,可能出現手麻無力、肩勁痠痛,甚至頭痛、暈眩等症狀。

林瑞祥表示,常見的錯誤姿勢包括使用電腦時的卡手肘、烏龜頸等,現在手機遊戲盛行,把手機放在膝上,頭部向下,身體蜷縮如「毛毛蟲」的毛毛蟲式,這些錯誤姿勢都可能壓迫到血管、自律神經,對肩、頸、下背部造成傷害。

復健科對電腦族引發的手、頸肩、背部痠痛,一般都是給予開藥和物理方式治療,但只能暫時舒緩,不能治本。

林瑞祥建議,民眾使用手機或電腦時,同一個姿勢不要超過20分鐘,要起來動一動,活動頸部、手部,伸展身體,也讓眼睛趁機好好休息,此外睡前30分鐘最好不要使用手機,否則有可能影響睡眠品質,甚至失眠。

(聯合報)
--
便祕5大類型 你是哪一種?

35歲女性長期受便祕之苦,嘗試各種方式,軟便劑、益生菌等,初期見效,後期就得加重劑量,接下來竟完全沒用,就診後才發現是體質導致腸胃蠕動不佳。

國人生活習慣不如過往,久坐、少動、壓力大,加上飲食不均衡,三餐不定,都使便祕容易找上門,開業中醫師洪崇瑜表示,每周若排便少於3次,且每次都需要用力排便,排出的便便都乾硬,即使排完便仍感覺解不乾淨,或是腹脹、排氣或糞便帶有惡臭味等,只要符合其中2項,就是便祕已找上門。

長期便祕不改善,會影響身體健康,如大腸水腫、下半身血液循環緩慢,易出現梨形身材,毒素聚集易造成口臭、體臭等,精神方面也容易出現煩躁、心神不安、失眠等情形,長期便祕刺激腸黏膜,也容易引發大腸癌。

改善便祕必須對症下藥,常見的臨床症狀可分為5型:

熱祕型:易口乾口臭、易臉紅身熱,調理重點為清熱通便,可多攝取袪火通便的食物

氣滯型:常見於高壓力族群,容易消化不良或常打嗝,調理重點為順氣導滯,應少吃辛辣刺激性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氣虛型:常見於體弱多病者,活動量少的老人,調理重點為補氣潤腸,可多吃補氣的食物

血虛型:大多發生在病後或術後,調理重點為養血潤腸,可多攝取補血食物

冷祕型:易手腳冰冷、代謝力或體力非常差,調理重點為溫陽通便,不建議吃生冷食物。

洪崇瑜表示,現代人求快,不願改變生活習慣,如減少久坐或增加運動量,而是買益生菌或是軟便劑,事實上,益生菌並非適合每一個人,有人剛開始吃有效,後來效果不彰,甚至加重劑量也是無效,但小心已影響體質。

洪崇瑜說,中醫透過調理體質,恢復腸道自身蠕動,想要保持腸道順暢,運動及飲食均衡才是最重要因素。

photo.php (278×1376)

(聯合報)
--
日本動漫縱火悲劇 醫師:有這些警訊要特別注意

日本發生震驚全球的動畫公司遭人縱火意外,目前已有34人死亡,其中不乏動漫界的佼佼者,讓全球喜愛動漫者都為之心碎,日本媒體報導嫌犯染患精神疾病,但警方尚未證實,國內的精神科醫師則表示,不宜對精神疾病患者汙名化,但從目前公布的資訊來看,患者確實有人際關係及就業等功能上的問題,而且沈迷於網路、動漫,但因果還不清楚,並非縱火就一定有精神疾病。

奇美醫院精神部成人精神科主任黃隆正表示,像是台灣過去曾發生的重大社會事件中,捷運上無差別殺人的鄭捷,經過鑑定診斷,並非一般人所說的精神病(思覺失調症),而是反社會人格,並沒有現實感脫離的情況;而小燈泡事件中砍殺女童的凶嫌,則是因為長期使用安非他命引發的精神疾病,無法辨識是非及自我控制,這也是前者遭判死刑、後者獲得減刑的原因之一。

日本京都動畫遭人縱火,嫌犯在犯行時曾經大喊「抄襲」,日本媒體則挖出他在7年前曾經搶劫超商入獄的過往,而據他的鄰居表示,嫌犯經常在家中玩電玩,發出很大的聲響,因此與鄰居關係不佳,就業情況也似乎不好,同時對於京都動畫所創作的女主角另有男友相當不滿。

黃隆正表示,媒體透露的訊息並不完整,但從京都動畫否認曾經接獲嫌犯的投稿、同時沒有抄襲,加上嫌犯投注過多感情在動漫女主角身上,可以看出嫌犯的現實感不佳,而從其與鄰居相處不睦及就業困難等,又可以理解已有功能受損的情況。

黃隆正表示,日本警方應該可以從過往為何會有搶劫犯行來抽絲剝繭,當時是什麼原因搶劫?從現實感及功能有問題研判,也許嫌犯早有精神疾病,無法就業而不得不窩在家中打電玩、沈迷動漫,而並非因為網路、動漫成癮,而引發精神疾病,但也或許並非思覺失調症,而是反社會人格也不定,此外,是否有藥物或酒精的濫用,也可能因此引發精神疾病。

他表示,精神疾患需要周邊的人關心,如果已出現功能障礙,例如無法與他人相處及就業困難,是一項重要警訊,協助就醫才能避免悲劇發生。

(聯合報)
--
眼睛曝露過量紫外線 小心急性角膜灼傷

夏季天氣高溫炎熱,外出活動除了做好防曬,別忽略眼睛其實也需要防曬。聯新國際醫院眼科主任張文瑞提醒,眼睛長時間曝露在過量的紫外線中,短時間內可能會造成急性紫外線角膜灼傷,日積月累容易引起黃斑部病變、視網膜病變及白內障,甚至會有失明風險。

張文瑞表示,眼睛沒有做防曬,就可能不知不覺造成傷害,長期下來會影響眼睛健康,造成視力提早老化。太陽光的紫外線具有穿透力,雖然眼睛角膜及水晶體具有隔絕效果,但長時間累積,還是可能造成黃斑部病變,眼睛在沒有保護措施的情況下,曝露過量紫外線,可能造成眼睛最外層的角膜破皮、剝落,發生紅腫、疼痛、流淚的症狀,視力會受影響。

張文瑞說,長期間在海邊或雪地活動,更要特別注意眼睛防曬,一位年輕人因為「急性紫外線角膜灼傷」半夜掛急診,患者白天在海邊衝浪,眼角膜因為長時間受到陽光反射而曬傷,雖然當下感受不明顯,到了晚上感覺眼睛異常刺痛、畏光、流眼淚,疼痛不已。

除了立即的傷害,過量的紫外線量持續累積,對眼睛內部可能進一步使水晶體變得混濁,造成白內障,紫外線再往內部侵犯,可能造成黃斑部發生病變,影響視力嚴重減退。

預防紫外線對眼睛的傷害,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避免陽光照射到眼睛,對於光線比較敏感或是有眼睛疾病的民眾,到戶外可以配戴有帽緣的帽子和太陽眼鏡,即使沒有太陽的陰天或樹蔭下仍有紫外線,仍應多注意。

聯新國際醫院表示,太陽眼鏡的選購,不是鏡片顏色越深就越好越有效,最好選擇透光率在40%以下,且有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合格標章認證,品質和效果才有保障。

眼睛如果因為日照而感覺不適,建議可以多閉眼休息、涼敷、滴人工淚液。平時可以多吃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C、E以及葉黃素,來幫助抗氧化。

(聯合報)
--
擔心就醫被警抓 海洛因成癮孕婦產檢利用率低

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發現,海洛因成癮孕婦因憂心就醫被警察抓等因素,產檢利用率低,國健署提供10次產檢機會,成癮孕婦僅使用5.3次,且有二成從未產檢。但產前接受美沙冬替代療法,有助提升產檢利用率8%,若有配偶陪同,產檢率更高。

該研究成果已刊於5月出刊的「成癮醫學權威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rug Policy)」。國衛院及專家呼籲,政府應規畫成癮媽媽的友善就醫環境,提高產前及產後照護利用及家庭支持,以避免藥癮造成跨世代傷害。

國衛院神經與精神醫學研究中心合聘研究員陳娟瑜以回溯性世代研究,探討「有關鴉片類藥物使用疾患孕婦產前檢查的使用率與早期接受產前服務的相關性」,分析1284名海洛因成癮孕產婦的美沙冬服用量及醫療服務利用率等狀況。

研究顯示,海洛因成癮孕婦處於社經弱勢的比率偏高,未婚約36.9%、失業約69.6%,而且近期門診醫療利用率也低。進一步分析,孕婦在產前加入美沙冬替代療法,產前利用率約提高8%,倘若和配偶一起參與治療,則可提高至18%。

但是,若接受美沙冬替代療法海洛因成癮孕婦有HIV感染,或是在3年內有過生產經驗,反而會降低產檢利用率各25%與34%。

陳娟瑜表示,依據研究結果可知,孕婦使用毒品的影響包括失業、擔心被抓或就醫歧視,加上低教育程度以及家庭支持薄弱,使得醫療利用率也跟著較低。但若有接受美沙冬替代療法,對孕婦及肚子寶寶都能有正面幫助。

然而,成癮孕婦不願去醫院產檢,很可能是曾經生產過而輕忽懷孕期間潛在的可能風險,也可能是擔心就醫被逮捕,或是被社會貼上負面標籤。

陳娟瑜強調,產前檢查對高風險妊娠族群相當重要,以成癮孕婦為例,中斷海洛因使用所帶來的戒斷症狀,很容易帶來早產或流產,所以不可驟然停止使用藥物使用,應以美沙冬替代療法或丁基原啡因介入,否則對母嬰會帶來危險。

陳娟瑜說,衛福部心口司及國健署應跨單位合作,協助規劃藥癮者的友善就醫環境,提高並提早產前照護的利用,推動高風險衽娠產前與產後家庭訪視等相關措施,以避免藥物濫用對社會及跨世代造成傷害。

台灣照顧管理協會理事長張淑慧說,曾有一名17歲成癮媽媽向她求助,對方覺得懷孕後糟透了,被趕出家門,又未成年不能自己租房,又被男友拋棄無經濟來源,產檢看醫師又怕被警方抓,去找社工說不定孩子生下來會被帶走,還會被罵「母奶有毒」。

張淑慧說,成癮媽媽會遇到「悲傷SAD」問題,也就是社會排除(Social Exclusion)、罪刑逮捕(Arrest)和死亡風險(Death)。「但她們有權利當媽媽,社會應給她們機會,提供友善包容的支持系統,而非歧視。」

張淑慧建議,從高中、醫事及社工人員專業教育,都應教導認識藥物成癮所帶來的影響,以及成癮母嬰的健康知能。衛福部國健署及心口司更應跨單位合作,提供成癮媽媽的友善產檢流程,以及整套家庭支持處遇。

衛福部心口司長諶立中表示,會與國健署研議未來可能的積極作為。另呼籲成癮媽媽孕期一定要去醫學中心級的婦產科尋求協助,醫學中心的婦產科多有能力處理成癮媽媽,生產後也能提供嬰兒更好的照護。此外,現階段要求醫院面對成癮媽媽不需通報,請媽媽們放心。

(聯合報)
--
她的身體不快樂 20至39歲女性腸躁症比率高

保持身心愉悅,有時也是影響身體健康的因素之一。32歲的小珍(化名)因工作壓力大加上蔬果吃得少,一周多才大便一次,但自己卻不覺得有問題,在朋友建議下才就醫,檢查發現為便秘型腸躁症,經藥物治療後改善。

據董氏基金會2013與2016年針對2136位民眾所做「身體快樂指數調查」結果,女性整體身體快樂指數分數為61.2分,較男性65.1分不快樂,且20至39歲女性每2人就有1人身體不快樂;進一步分析發現,該族群常蔬果吃不夠,晚餐太晚吃或有吃宵夜的習慣,睡太少、運動量不足、便秘,稱為夜崩女,具腸躁症的風險因子,可能為準便秘型腸躁症患者。

此外,若與其他年齡層比較,20至39歲女性蔬果攝取不足情況也較嚴重,每日僅攝取約1.7份蔬菜及1.2份水果,與至少3份蔬菜及2份水果的目標相距甚遠。

北榮內視鏡診斷暨治療中心主治醫師王彥博表示,研究指出,腸躁症常見於4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且女性多於男性;如歐美國家罹患腸躁症的女男比為2:1,亞洲國家約為1.8:1。而據北榮早期所做研究顯示,台灣腸躁症盛行率約為22.1%,其中20至39歲女性的患病率為29.5%,確實比其他年齡層高。

王彥博說,腸躁症症狀分為腹瀉型、便秘型及混合型,除了腸胃症狀外,也可能出現頭暈、疲倦、肌肉痛等症狀;而罹患腸躁症的原因很多,壓力是因素之一。據《神經胃腸病學與運動學雜誌》指出,心理壓力上升也會增加腸躁症的患病率;也有其他研究發現,都會區腸躁症盛行率明顯較高,反映出都市生活的高度壓力影響著居民的腸胃道健康。

王彥博表示,夜崩女生活型態與罹患腸躁症的高風險因子相符,如運動量少、蔬果攝取少、生活壓力大、多糖飲食、有抽菸習慣等,都可能讓夜崩女成為準便祕型腸躁症患者,如上述他收治的小珍,就是工作壓力太大所致,經藥物治療後改善

王彥博說,一般來說民眾大便次數應在一天三次或至少三天一次間,若少於此數字或大便過硬、如羊大便般顆粒狀時,就要留意可能是腸躁症。他建議每日應至少攝取25至31克膳食纖維外,保持規律運動習慣、培養每日固定時間便意,皆有助於排便與舒緩便祕症狀。

董氏基金會營養師莫雅淳也建議,要改善便祕型腸躁症或慢性便祕,應攝取足量蔬果、三餐定時不熬夜,每日至少應攝取3份蔬菜、2份水果,盡量選擇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C、酵素的水果如奇異果、木瓜等,取代高油高糖點心,減低腸躁症的發生。

(聯合報)
--
20~39歲女性半數身體不快樂 「夜崩女」腸躁症風險高

董氏基金會針對2136位民眾進行身體快樂指數調查,女性身體快樂指數分數為61.2分,較男性65.1分低,20歲至39歲女性,每兩人就有一人身體不快樂。這個族群常吃不夠蔬果,太晚吃晚餐,或有吃消夜習慣,睡太少、運動量不足、便秘,稱為夜崩女,具腸躁症的風險因子,可能為準便祕型腸躁症患者。

若與其他年齡層比較,20歲至39歲女性蔬果攝取不足情況較嚴重,每日僅攝取約1.7份蔬菜及1.2份水果,與至少三份蔬菜及兩份水果目標相距甚遠。

北榮內視鏡診斷暨治療中心主治醫師王彥博表示,研究指出,腸躁症常見於4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女性多於男性。北榮早期所做研究顯示,台灣腸躁症盛行率約為22.1%,20歲至39歲女性的患病率為29.5%,比其他年齡層高。

王彥博說,腸躁症分為腹瀉型、便秘型及混合型,除了腸胃症狀外,也可能出現頭暈、疲倦、肌肉痛等症狀。罹患腸躁症的原因很多,壓力是因素之一。有研究發現都會區腸躁症盛行率明顯較高,反映出都市生活的高度壓力,影響腸胃道健康。

他表示,民眾大便次數應在一天三次或至少三天一次間,若少於此數字或大便過硬,如羊大便般顆粒狀時,就要留意。

(聯合晚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