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1日 星期五

新聞自選輯 20080411

德法合編課本 籲中日仿效

德國與法國合編高中歷史課本,最受矚目的第二冊9日正式出版,鎖定19世紀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和世界史。中央社報導,代表德國政府的柏林市長渥瑞特說,但願德國與法國的經驗能引起全世界仿效,例如中國與日本。


德法聯合編纂歷史教科書的點子,最早由兩國的高中生五年前在柏林召開青年議會時提出,獲得當時法國總統席哈克和德國總理施若德採納。

從 此兩國的十多位歷史學家在政府部門與學術機構的支援下,考量兩國不同的教育體系和歷史觀點開始編撰,第一冊「1945年後的歐洲與世界」兩年前出版,獲得 許多老師採用,在德法兩國都賣出四萬多本。9日出版的第二冊「維也納會議到1945年的歐洲與世界」,時間橫跨德法兵戎相見的普法戰爭和兩次世界大戰,也 就是長達一個多世紀的「德法世仇關係」,因此特別受到矚目。

法國教育部長達柯斯9日在柏林說,歷史觀本來就必須一再被檢驗,很高興年輕人當時提出了這樣的建議;這本教科書讀起來很流暢,事實上兩國的名詞定義、歷史學傳統和歷史定位不盡相同,背後牽涉辛苦的協調過程。

代表德國政府推動對法文化關係的柏林市長渥瑞特則表示,沒有德法友好的關係,就不會有歐洲的統合,這本書的意義是用兩國不同的觀點呈現歷史,用變換的視角取代單一角度,讓學生自然發現歷史詮釋的主觀性,注意到歷史可能被政治利用。

他說,願德法的經驗能引起全世界仿效,例如德國和波蘭、中國和日本,甚至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也能透過一起編歷史課本的方式達到和解。

這本在兩國同步出版的歷史課本不論德文版或法文版,從外觀到內容一模一樣。全書不僅德國和法國的歷史觀點並存,圖表和照片豐富,而且大量引用演講、日記、經典著作和學者分析的原文,同時另闢章節解釋如何找資料、讀地圖、理解統計數據和從事口述歷史。

(聯合報)
--
旋轉門條款

公務員服務法第14條之1規定:公務員離職後三年內,不得擔任與離職前五年內職務直接相關的營利事業之董事、監察人、經理、執行業務的股東或顧問。這就是所謂的「利益迴避條款」或「旋轉門條款」。

「旋轉門條款」於85年1月15日修訂施行,追訴時效為十年。立法目的是避免公務員利用擔任公職累積轉業資源,或離職後循原任公職時的人脈、管道或機會,獲取不當利益,或取得其他競爭者無法享有的便利。

(聯合報)
--
音樂侵權?百度、搜狐遭索逾億

SONY BMG、環球、華納三家唱片公司,認為百度、搜狐、搜狗三家網站在網上未經授權,免費提供音樂下載,涉嫌侵權,聯合將這三家網站告上法院,索賠1.16億元人民幣。京華時報報導,近日,市一中院受理此案。這也是中國唱片業迄今最大的一筆索賠案。

據 報導,SONY BMG、華納、環球公司在起訴書中表示,百度、搜狐以及搜狐旗下的搜狗等知名網站的音樂搜索服務,為侵權錄音製品的大規模傳播提供了設施和便利,客觀上參 與、幫助了侵權錄音製品在互聯網上的傳播。網路上的「免費」流行音樂,基本上都是侵權錄音製品,被告應當預見音樂搜索服務所造成的侵權後果。 

據此,三大唱片公司在起訴書中向百度公司提出了6350萬元人民幣的索賠請求,對搜狐及搜狗公司索賠5250萬元。這也是中國唱片業迄今為止最大的一筆索賠案。

報導說,市一中院表示,該院已受理此案,並向被告方發出了應訴通知。

百度公司市場部一工作人員稱,他們已獲悉此事,並「表示高度關注」。她稱,百度公司已經和百代、滾石等國際唱片公司在內的60家唱片公司進行了合作,正在進行唱片推廣和廣告分成等新型商業模式的嘗試。「公司重視互聯網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

搜狐公司市場部則表示不做回應。

(世界日報)
--
男人少辣妹搶 少子化個個寶

幾十年前俄國有首流行歌,歌詞是媽媽告訴女兒:「男女比例才四比六,快抓男人別讓他溜」。現在狀況有沒有改善一點?一個辣妹樂團唱的歌是:「我要一個像普丁的男人,不喝酒、不傷害我、不會落跑。」而俄羅斯有三多三少:女人多男人少、離婚多生育少、大娘多小孩少。

「因為男人少,不管什麼樣的男人也會有人搶,約會還可以讓女生等很久。」一位俄羅斯女孩如此形容。搶手是因為供需失調。俄國男女比例差很多,一億四千一百 萬人口,男女比例是○.八五九比一,換句話說,一千名女性只對應八百五十九名男性。而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口,一千名女性,只對應四百五十六名男性。

嗜菸酗酒 十五歲以上陰盛陽衰

其實十五歲以下是男多於女,十五歲以上逐漸女多於男,而且愈老差愈多,原因是男性死亡率高、平均壽命低。俄國經歷過革命和兩次大戰,原就折損了不少壯丁, 有些家庭甚至是三代寡婦。加上男性猛抽菸、愛喝酒、飲食重鹹重油、意外事故多,因此現在平均壽命約五十九歲,女性則是七十三歲,足足差了十四年。

另一個因素,是九○年代經濟崩潰大量失業,焦慮與壓力容易導致心臟疾病;基層醫療體系瓦解,也影響國民健康。從一九八八到一九九六年,男性平均壽命從六十五歲暴跌到五十八歲。

離婚率逾八成 年減七十五萬人

為了吸引男性,俄羅斯小姐一個比一個正,腰細腿長,該凸顯的絕不藏私。大部分都早婚,許多廿歲就已經嫁了。但男人身價好,常常就不乖,俄羅斯的離婚率高達八三%,一千對結婚男女中,有六百多對撐不到一年就分手。

婚姻不穩定,加上九○年代的蕭條不安,導致出生率低迷不振。俄羅斯的死亡率高於出生率,人口以每年減少七十五萬的速度萎縮。專家預估二○五○年人口會降到一億。由於孩子生得少,個個都當成了寶,很多小學生都有手機。

站在街頭放眼望去,果然小孩少老人多,而且老太太比老先生多。俄羅斯大娘是社會的中流砥柱,她們身型通常壯碩,吃苦耐勞克勤克儉,罵起人來中氣十足,有一種長期負荷人生重擔後的直拗與頑強。

小學生人手一機 大娘吃苦耐勞

俄羅斯政府近來大力鼓勵運動及生育,第一胎每月補助一千五百盧布(約台幣二千多),第二胎每月三千盧布。周末電視還播A片,希望激勵民眾的「性」趣。

由於經濟好轉,生育數已出現回升,二○○七年出生數一百六十萬,比前一年多了廿萬,創下十五年來的新高。但育齡女性會從二○一三年開始減少,因此人口危機尚未結束,看來大娘們還得再多撐著點。

婦女節 年度三大節

在俄羅斯,三月八日的婦女節,是和耶誕節、復活節一樣的大日子。這天各公司機關要為女性員工辦盛大的慶祝會,禮物絕對不能少。男性也要為身邊每位女性送上禮物,不然就要倒大楣了。

俄國人非常喜歡花,此時就算一朵進口玫瑰漲到二、三百台幣,花店還是人潮滾滾,路上到處是捧著花束的人。送花的男性腳步匆匆,收到花的女性一臉幸福。在這一天,女性還真是被捧在手掌心裡。

暴力排外 年添50冤魂

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在俄羅斯的外國人就開始緊張,因為光頭黨常在希特勒生日的四月廿日舉辦活動,甚至攻擊外國人。有些學校為了留學生的安全,還要求大家在這段期間不要離開宿舍。

俄國約有一百七十個種族,但還是以占人口八成的斯拉夫族為大宗,次多的韃靼族也不過三.八%。有些俄羅斯人有種族優越感和排外意識,認為東方人和有色人種是劣等民族,「不如東方人,他們沒辦法接受」一位曾在莫斯科居住的台灣人說。

尤其在經濟蕭條的時期,民眾怨氣沖天,外國人常常成了憎恨的對象。認為有錢的外國人造成物價高漲,沒錢的外國人來搶走工作機會。像「俄羅斯民族團結黨」之 類的激進種族主義團體,估計全俄有七萬人。其成員倣效納粹,剃光頭穿黑色皮衣,會毫無理由地毆打外國人,輕者受傷,重者送命。甚至曾經有一位來自日本女性 大學交換生,被人從地鐵月台推下軌道而慘死輪下。

據莫斯科人權局統計,今年一到三月,有四十九人被極端種族主義者攻擊致死,大部分受害者來自中亞的塔吉克、吉爾吉斯或烏茲別克。這些原蘇聯加盟國的民眾外表和斯拉夫人不同,通常做的是俄國人不屑做的粗重工作。

「每年都有卅到五十個外國人被殺,這種事如果發生在日本,會是多麼嚴重的事,但在這裡卻只是小新聞,可見一般人不認為這種事有什麼重要,重要的是錢。」《產經新聞》社莫斯科支局長內藤泰朗搖搖頭說,「這是文明的差距。」

搶食民生大餅 台商務實拓荒

「俄羅斯是一個不容易了解的國家,但潛力很大,現在是台商投資的好時機。」台灣駐俄羅斯代表陳榮傑指出,俄國的經濟發展集中在能源相關產業,民生工業並不發達,這是台商的機會。

曾任海基會秘書長的陳榮傑,當年在第一線折衝促成九三年辜汪會談,二○○二年十一月由僑委會副委員長外派莫斯科,帶著蘇武牧羊的精神,全力發展台俄關係, 轉眼間已是五年多。陳榮傑說,以前大家對俄羅斯不了解,俄羅斯對台灣也不了解,這十年來台灣與俄羅斯的關係可謂慘澹經營。

俄羅斯是天然氣與石油生產大國,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陳榮傑認為,台灣無論如何不能缺席。蘇聯解體後,台俄關係才開始發展,主要著重經貿文化方面,二○○四年以前,雙邊貿易額約十億美元,二○○四年以後,大幅成長至廿九億美元,去年大約廿七億美元。

陳榮傑說,十年前俄羅斯發生金融風暴,投資風險非常高,如今經濟穩定成長,應是投資的好時機,晚一點再進來,商機早就流失了。

他指出,在外交上,俄國完全向中國傾斜。台俄關係不像中、台、美是三角關係,台、俄、中並非三角關係,台灣是在中、俄關係的框架下務實發展。他引用列寧的話,「政治是經濟的結晶」,當經濟發展到一個地步,政治關係也會跟著發展。

政府擔心台商太集中對中國投資,但中國與俄國也有潛在矛盾,大量中國人移入西伯利亞也對俄國造成威脅,台商可以考慮遠東地區的投資機會,分散投資風險。

他表示,台灣每年到俄羅斯觀光大約一萬五千人次,俄羅斯到台灣約六千人次,主要是商務人士,台俄間若要發展觀光,證照申請要簡化且直航一定要解決。台俄之間曾在二○○二年有短暫的夏季包機直航,後來因旅客人數不足,不久後停飛,這方面還須雙方的努力。

留學生吃苦逐夢 打寒戰抱著睡

「我不要跟路上的人一樣,失去笑容。」目前擔任聖彼得堡愛樂助理指揮的倪婉瑜,在一九九一年踏上俄國的第一天,就這麼告訴自己。當時她一句俄語都不會,卻以優異才華獲得聖彼得堡愛樂總監慕辛(Ilya Musin)青睞,如今已是俄國音樂界最有成就的台灣人。

隻身在俄國生活的辛苦,倪婉瑜點滴在心,卻始終沒有失去燦爛的笑容。但這苦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的,她建議,如果想到俄國學音樂,「要先對自己的文化有把握,確定有找到其他地方無可取代的師資,同時要有自我生存的能力,否則就不要來了。」

十五歲的少年鋼琴家王兆歡,小學四年級時得到義大利鋼琴比賽冠軍,父母決定送他到莫斯科百年歷史的葛涅辛(Gnessin)音樂學院。爸爸王祥維更放棄在台積電的高薪,全家遷到莫斯科。

王兆歡的媽媽說,「剛來莫斯科,一個台灣人都不認識。」找房子與買東西完全靠學校俄籍老師熱心幫忙,因此也結交了許多好朋友。王兆歡則說,在這裡只要先表達善意,一定可以交到朋友,否則就會被排斥。

目前台灣留學生在莫斯科約七十多位,在聖彼得堡約六十位,主要學習語文、音樂、藝術。比較特別的是張國彬,他在俄羅斯體育大學專攻運動訓練,目標是成為「教練的教練」。

幾位莫斯科大學的台灣學生談起留學甘苦,都談到了天氣,冬天最冷可以到零下三、四十度,連汽油都結冰了。一位學生回憶,有一天宿舍暖氣壞了,一杯水擺在房間,外出回來後,已經結成冰。晚上冷得不得了,幾個大男生只好抱在一起睡覺。

俄羅斯官僚體系行政效率低落,也令學生印象深刻。例如外籍生報到後要在三天內完成戶籍登記,但學校承辦窗口每天只開二到三小時,一天大概只能處理十件,根本無法消化數千位外籍生,但承辦人員認為「那是你的問題」。結果很多人因此而被罰錢。

待久了之後,大家也都交了不少俄國朋友。一位留學生說:「只要你變成他的朋友,他會把你當家人。」有次他臨時沒地方住,一位俄國朋友就讓他暫住家裡,兩個房間一間借他,朋友和妻子、女兒擠另一間。

對留學生而言,這些年變化最大的是匯率與物價,九○年代盧布貶值速度比按計算機還快;現在,盧布雖然升值,但物價飛漲更厲害,留學生受害很大。莫大台灣留 學生指出,放個寒假回來發現宿舍租金又漲了二成,而去年九月才漲過一次,總計三年來已漲了一倍。食物從雞蛋、牛奶到番茄無一不漲,最便宜的馬鈴薯五年來也 漲了五倍,地鐵票則從五年前的三盧布漲到十九盧布。

隨著俄羅斯經濟起飛,同學的出路也變多了。就讀莫大經濟系博士班並擔任學生會長的吳芬蘭指出,許多科技公司看好俄羅斯市場潛力,紛紛設立據點,俄語系人才變得炙手可熱。由於俄國說英語的人不多,留學生有很多兼差的機會。

莫斯科VS.聖彼得堡 拚經濟 重文化 雙城兩樣情

「莫斯科是俄羅斯神秘靈魂的終結」─杜斯妥也夫斯基。

「大自然在這裡(聖彼得堡)為我們開闢了通向歐洲的窗口,……走進歐洲大家庭的行列」〡普希金。

莫斯科與聖彼得堡分別是俄羅斯第一和第二大城,但風貌與性格卻截然不同。某種程度上,也代表了「西方派」與「斯拉夫派」的歧異。

十五世紀起成為俄羅斯首都的莫斯科,一直是政治與經濟的中心,現在發展最快、外資最多、物價也是全球最高。一千三百萬的人口讓這個城市消化不良,路上車滿 為患,塞車是家常便飯。地鐵一天載運一千二百萬人次,也總是擠滿了人。也許因為長期是政治重鎮,也許因為這裡生活緊張競爭激烈,莫斯科給人繁華、擁擠、嚴 肅、冷漠又灰撲撲的感覺。

而有「北方威尼斯」之稱的聖彼得堡,感覺完全不同。莫斯科明顯是一個俄國都市,聖彼得堡卻很歐洲;莫斯科政經發達,聖彼得堡文化深厚。建築雕飾華美,博物典藏豐富,人也比莫斯科和善,生活節奏比較慢,感覺比較容易親近。

聖彼得堡位於芬蘭灣畔,彼得大帝銳意西化,一七○三年在此建城,請來歐洲建築師,打造了北極圈內最美的城市,一七一三年將首都從莫斯科遷移到這裡。從聖彼得堡到芬蘭和西歐都很方便,它也的確一直是西歐文化傳入的窗口。

這個向歐洲看齊的城市,一次大戰時因為俄德交戰,因此捨德國式的「堡」而改為俄國式的「彼得格勒」,從追尋歐洲轉為回歸俄羅斯。後來改名列寧格勒,蘇聯解體後,再改回聖彼得堡。似乎意味著拋棄社會主義,再度向西歐看齊。

普丁出身聖彼得堡,上任總統後慷慨建設家鄉,現在處處大興土木。

不過這裡自由民主觀念較強,很多人對普丁壓制民主不以為然。二○○七年底下議院選舉時,普丁的團結俄羅斯黨在總統家鄉的得票率,甚至低於其他城市。貌似溫柔的聖彼得堡,其實還蠻有個性的。

伏特加性格 靈魂深處一團火

就像伏特加,看起來淡淡冷冷,其實裡面藏著一團火。俄羅斯人給人的第一印象也是「冷」,嚴肅的臉上沒什麼笑容,說話直接,不喜歡客套,也不容易卸下心防。可是一旦把你當朋友,馬上就變得非常熱情、非常夠義氣。而要打破隔閡,最佳的觸媒,當然是大口乾起伏特加了。

這種冰火兩極的性格,讓俄羅斯有一種深沉複雜的氣質。彷彿一本厚重的舊書,外表風霜歷歷,內容深刻豐富,讀來沉重難解卻又不禁受到吸引,在心生敬意的同時,愛憎之情同時被撩撥。

冰火兩極 令人愛憎交織

待好不容易讀完,一時卻不知自己理解什麼,或者到底喜不喜歡,但悠悠地,有許多餘韻一再引人玩味。

淡江大學俄羅斯研究所教授畢尚業分析,「俄羅斯人冬天時一直等春天來,因為有半年世界都是白白的,好像自然死掉了。這讓俄國人變得沒有耐心,因為夏天很 短,必須在三、四個月裡完成耕種收割,這段期間每天可以工作廿小時,然後就休息半年,所以習慣了做事愈快愈好,解決好了就休息。冬天因為外面很冷,半年都 待在家裡,所以有一種封閉的心態。」

俄羅斯人喜歡及時行樂,有錢就花光光,重視生活品質,不太肯加班賣命。台商楊必誠說,俄國人對未來不抱希望,就算今天生意做得好,能保證明天還在這個位置嗎?由於人的權利沒有保障,所以「不要跟我講明天,我要看到錢。」

歷經苦難 焠鍊樂觀意志

俄國歷史彷彿用苦難寫成,酷寒苦、戰火苦、當農奴苦、被極權統治苦,作家艾若菲夫(Viktor Erofeev)表示,受苦是俄羅斯歷史中最重要的面向,人民和政府的意願總是分開,彼此還有嚴重誤解和衝突。「這是一個很不快樂的國家,因為問題很多, 這個國家的文化那麼差,卻又產生了最傑出的人,因為可以觀察到最深刻的面向,描繪出痛苦的現實與人民。」

的確,在最黑暗的時代,俄羅斯迸發出了人類文明最耀眼的光芒,為世界獻上托爾斯泰、杜斯妥也夫斯基、屠格涅夫、柴可夫斯基等無價瑰寶。在最專制殘暴的大 地,誕生了世界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啟動人類最大規模的夢想工程。苦難把俄羅斯人鍛冶得堅忍而強悍,可以順服,但從不被打倒。

宗教救贖 忍耐成為習性

契軻夫國際藝術節藝術總監夏德林(Valery Shadrin)認為,支持俄羅斯人克服苦難的最重要力量,是強烈的信心,相信事情終會好轉,「這是無法解釋的樂觀主義,很多人過得再苦,還是夢想著好生 活,等待好事情發生,所以有很強的意志。這麼多折磨和壓力,我們必須堅強才能生存。」

宗教讓受苦的人民得到撫慰與救贖,是俄羅斯文化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穩定的一大力量。但當忍耐成為習性時,暴力與不公不義便在這個社會得到比較大的容許, 以致於豢養出結構性的粗暴。「俄國人基本上不知道怎麼樣表達抗議,這是我們的民族性,沒有共同行為的習慣。」馬良文說。

自尊心強 傲慢隱藏自卑

俄羅斯人自尊心很強,自我期許高,不屑做下三濫的事。由於一直是個強大的帝國,對其他民族有時會顯得傲慢自大。但因為發展落後於西歐,自大中又隱藏了些自卑,很渴望得到讚美。而且有擴張性格,會想在四面八方找機會,證明自己的力量。

經苦難千錘百鍊後,俄羅斯的靈魂深處有極為強大的力量,也存在著牽絆。這個國家的成長力量,到現在還沒有完全顯現出來,但絕對可以期待。

東正教 從廢墟中復興

教堂裡相當昏暗,狹窄的窗只透進些許天光。雖然四壁都點著祈福蠟燭,但幽微星火搖曳在鎏金聖像畫上,更添迷離化外之感。悠揚的聖歌迴盪在繪滿彩色壁畫的穹頂,象徵天人之界的聖像門打開了,讓信徒得窺天界榮光。

傳統、保守、帶有神秘色彩、富含民族特色的東正教,千年以來一直是俄羅斯民族的精神核心。弗拉基米爾大公於西元九八八年宣布基督教為國教,一四五三年拜占庭帝國被奧圖曼帝國消滅後,俄羅斯的教會就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東正教會,也自認是羅馬的延續者。

而承襲拜占庭政教合一的觀念,東正教視皇帝為神在塵世的代表,以及教會最高領袖,信仰神就要服從皇帝,形成了政治上的保守封建特質。

無神論的共產政權成立後,對教會全面打擊,包括拆教堂、殺教長、禁止傳教等等殘暴手段。在古樸幽靜的聖丹尼洛夫修道院,東正教莫斯科宗主教區對外教會聯絡 局東亞科長彼得羅夫斯基(Dmitry Ivanovich Petrovsky)回顧說,第一波迫害在一九四三年停止,因遇上二次大戰,需要宗教作為精神支持;到了赫魯雪夫又發動第二波迫害,直到八○年代才停止。

於是東正教開始從廢墟中復興,從當時僅存三間修道院,到今天已有六十間,教堂更是將近四百座,教士超過三萬人。而且在多年精神荒蕪後,人民非常渴望宗教的 性靈慰藉,尤其是九○年代的不安,更讓人尋求精神的導引。不只年長者,許多年輕人也走進了教堂,如今約有七到八成的人口信仰東正教。

普丁是自沙皇以來第一個教徒領袖,上台後,對復興東正教大力支持。但東正教與政治的關係,曾經緊密,也曾經緊張。彼得羅夫斯基表示,現在教會已經和政治分開,「理由很簡單,教會是要把人凝聚團結起來,不是導致區隔,所以不能有政治色彩。」

(中國時報)
--
關懷「校園飄飄人」 網路發燒

校園裡有一種人,需要陪伴卻不敢開口,想和人接觸卻沒信心,永遠孤獨一人,久而久之甚至不想去學校,行蹤飄忽不定。幾名崑山科技大學學生在網路上發起「關 懷校園飄飄人」活動,短短三周已有三萬人瀏覽,甚至五度登上無名小站首頁,引起熱烈回響,十日獲得「公關新銳獎」首獎。

小君(化名)是班上的一份子,卻從沒人瞭解她、在乎她,就算一個月沒出現,也沒人知道她去了哪裡。她不是獨行俠,只是缺乏勇氣開口,上課總是孤單地坐在角 落,下課十分鐘看著同學聚在一塊聊天,只好把自己裝得很忙很忙,深怕被注意。直到畢業前,還是很多人不知道有這位同學……。

崑山科大學生發起 寫公益網誌

大學的環境自由,沒有固定的課表、固定的教室,也沒有每天總是要見面的級任導師。一些比較害羞、不敢主動與人交往的「飄飄人」進入大學後更加閉塞,第一次受到系上注意,可能是退學、休學,甚至是自殺時。

要人陪不敢說 在校行蹤飄忽

崑山科大公共關係暨廣告系李姿萱等人發現班上有這樣的同學,今年參加先勢集團主辦的「第二屆公關新銳獎」,以「關懷飄飄人」為主題,設計網誌、拍攝短片激起討論、發起網路串連等一系列活動。

飄飄人回應 感謝有人關心

該網誌引起熱烈迴響,短短三周吸引三萬多人瀏覽,近三百篇回應,影片被引用超過六十次,在公益類型部落格中已屬難得。

李姿萱等人定時更新部落格,轉錄相關的報導及文章,並發起「故事接龍」,讓網友接續短片中小君的故事;有「飄飄人」上網自述心路歷程,感謝「終於有人願意付出關懷」。

部落格發起話題成功,讓崑山科大團隊打敗政大、輔大等校,拿下「公關新銳獎」冠軍。擔任評審的公關業經營人協會理事長楊忠翰表示,該團隊發掘了一般人看不到的現象,符合活動「校園最佳偵查員」的主旨,其他團隊大都跟隨既有議題,較無開創性。

學者:確定對方需要 再伸援手

校園內的「飄飄人」需要大家關心,但學者提醒,付出關懷前,要先確認對方真的需要;有些人天生喜歡獨來獨往,或只是不常出現在系上,卻在其他地方擁有一票朋友。逼迫他們加入系上社群,便犯了「把自己狀況投射在他人身上」的錯誤。

政大心輔中心主任修慧蘭表示,大學環境自由,學生不見得非得參加校內活動,有些人平時上課時非常低調,卻熱衷於校外活動;或喜歡上網玩game,在網上認識許多朋友,只要不過度沈迷,未嘗不是一種人際互動方式。

修慧蘭認為,除非是因生理、心理因素不敢與人接觸,或出現嚴重學業危機,旁人才適合伸出援手。千萬不要隨便把人定義為「飄飄人」,將其視為「怪咖」,大學本就是一個多元環境,應當相互尊重。

教育部訓委會常委柯慧貞也認為,如果有同學「突然」變得孤僻,必須儘早關心。但每個人狀況不同,有人就是喜歡獨自行動,只要不造成別人的困擾,就該尊重每個人對社交生活的選擇。

至於如何協助真正的「飄飄人」走出困境,修慧蘭建議,先從他們熟悉的方式接近,慢慢把他帶出,一股腦兒地逼他從事活動,容易遭到拒絕。

(中國時報)
--
圍網捕撈過度 恆春飛魚季失色

恆春飛魚季到了,今年飛魚數量卻少得可憐,漁民往往出海辛苦一天,收獲卻不到去年的五分之一;飛魚減少連帶影響以飛魚為食的「鬼頭刀」捕獲暑,讓東港漁民叫苦連天。

飛魚是洄游性魚類,每年三月初前後到恆春海域,準備北返繁殖,清明節過後至六月是高潮。飛魚原本是無經濟價值魚類,早期漁民多不屑一顧。但自從恆春半島推出飛魚季後,身價水漲船高。

飛魚價格看俏後,恆春漁民開始到蘭嶼海域捕捉,引起蘭嶼達悟族強烈不滿。達悟人認為,飛魚對他們來說不僅是食物,也是文化的象徵,達悟人捕飛魚只抓夠吃的,恆春人卻以圍網方式大量捕撈,造成魚源枯竭,達悟文化面臨危機。

恆春漁民反駁,飛魚是洄游性魚類,就算不捕抓也會老死,為何要放棄老天賜與的資源?這幾年恆春人到蘭嶼捕飛魚,完全配合台東縣政府的規定,卻遭蘭嶼方面強行驅離,情何以堪?

恆春區漁會總幹事朱品璇說,今年至今,恆春漁民還沒有到蘭嶼捕飛魚的打算,主要是台東方面的態度不明確,他們不宜貿然行動。

不過今年恆春飛魚量大減,雖然身價仍高檔,一公斤八十元以上,帶卵可賣到一百元以上。但朱品璇大嘆,今年飛魚價好量少,去年此時每天魚獲量可達八百公斤以上,今年平均只有一百公斤,最多也才三百公斤,飛魚船隊從去年四組減為二組。

飛魚量減少,也讓以飛魚為食、俗稱「飛魚虎」的鬼頭刀不見蹤跡,近日東港魚市場鬼頭刀單日漁獲量只有三、五噸左右,比起去年上百噸豐收狀況相去甚遠。漁民 也擔心影響尾隨鬼頭刀捕食的黑鮪魚,東港迄今只捕獲一條,還是死魚,往年風風光光的「黑鮪魚季」今年可能受影響。

飛魚躍海 生態旅遊明星

「有飛魚!」坐在飛馳海面的遊艇上,記者眼角餘光忽然掃到海面有動靜。轉頭一看,飛魚群正躍出海面,在海上飛翔,一瞬間就消失,如流星般短暫畫過海面。沒看到的人十分懊惱,看到的人則帶著無限驚喜、滿足和回味。

恆春飛魚季於清明節過後開始進入高潮,漁民紛紛出海捕飛魚,今年恆春只有兩組飛魚船隊,每組由三艘漁船組成,在恆春半島海域進行圍捕。水上活動業者也推出飛魚生態之旅,用遊艇載客到外海賞飛魚及漁民捕撈過程。

恆春漁民以地方俗稱的「綁草綾」圍網方式捕飛魚,船隊的三艘漁船中,兩艘放網、一艘將魚群趕到網內,放網船各配備一艘漁筏機動幫忙,整個船隊有廿多人。

兩艘放網船先在定點置網,負責趕魚的船在四周海域來回航行,受驚嚇的飛魚逃竄到網內。兩艘船慢慢靠近,漁網範圍逐漸縮小後,船上半數漁民馬上著潛水裝跳入 海中,把「漏網之魚」趕到網內,接著又回到漁筏上合力收網,將飛魚群一網打盡,當拉起網子時,漁民笑逐顏開,又到下個點進行圍捕,同樣的行程一天約重覆操 作七、八次。

剛抓上來的飛魚,翅膀在陽光下呈現如藍寶石般色澤,非常美麗。江清河說,恆春半島的飛魚季已小有名號,除了漁撈資源,推展生態觀光更是能永續經營的重要資源。

(中國時報)
--
日職場復古革命 前輩復出、去扁平

日本AERA月刊以「豐田的職場革命」為題報導指出,日本企業過去曾唾棄傳統型、層級分明的「金字塔型組織」,改採以實力、成果來衡量工作績效的「扁平型組織」,但是最近似乎又有破壞「扁平型組織」勵行大膽組織改革的跡象,豐田汽車便是實例之一。

報導指出,豐田於1989年徹底破壞金字塔型組織,將課長、股長等中間管理職全部廢除,以提高個人能力和組織決策速度,當時震驚了整個社會,達到一定的績效成果,但是現在卻又準備改弦更張。

團隊合作變弱 重整職場風氣

豐田會如此做,主要是發現,以溝通和培育人才為基礎的「職場力」及「團隊合作」漸漸變弱,使得組織和集團能力日漸衰退,因而重新呼籲要重整職場的風氣。

豐田的員工指出,金字塔型時代,對股長、課長敬畏三分,但是突然間課長到派遣社員都平起平坐,雖然決策速度變快了,也比較有轉圜、變通的餘地,但是似乎失去的更多。

每個人只顧自己的工作,少了前、後輩教學相長的溝通關係,過去新進員工在工作不順、心情低落時有前輩鼓勵,稍有鬆懈就有前輩耳提面命,但是在現在的工作場所中已經沒有這樣的前輩了。

小集團化訓練 培養大將人才

豐田為了讓「前輩─後輩」關係復活,於去年七月導入「小集團化」做為組織改革的先驅,先選定引擎技術部、新車管理部等幾個部門做為「樣品職場」,將部門分 成幾個小集團並安插領隊,加強分組討論、研究等,再花半年的時間來檢驗績效。結果發現,領隊可以很快指出年輕新員工在業務上的問題點,同時提供建言讓他們 及早修正軌道,效果比預期的好。

AERA報導,豐田培養人才是以TBP為核心,所謂的TBP指豐田商務訓練(TOYOTA BUSINESS PRACTICE),這整套研修從提出問題到實施、評價都有教材,用許多實例來培養員工解決問題的能力,從不停改善中實踐豐田式的作風,透過不斷提出尖銳 的問題和意見等嚴厲的考驗來鍛鍊出足以獨當一面的人才。

捨棄業績主義 重視信用努力

不只是豐田,三井物產也於2006年開始將重視成果主義的人事制度,改為重視評估共享價值觀和人才培育等軟性層面。三井物產於2004年發生員工竄改柴油車產品數據,佯裝高性能汽車出售,後來還演變成刑事案件。

三井物產請專家評估後發現,問題可能是出在只看數字業績等來評估績效的公司人事制度上,因此領導階層痛定思痛決定實施改革,將百分之百重視業績的人事評鑑制度改為重視公司信用、工作過程中付出努力之評鑑制度,業績降到只占考績的20%。

YKK集團也是重新評估成果主義評鑑制度的公司,不過YKK為公平採用的新人事制度是將管理職層分兩種,一是負責組織管理和營運的管理職種,一是負責技術研發、營業的專業職種,各以不同方式評估再予不同職等。

(中國時報)
--
微軟吞虎戰 5豪門惡鬥

微軟與雅虎的逼婚大戲,已演變成五大豪門企業的火併惡戰!為避免遭微軟惡意購併,雅虎主動出擊,找了網路搜索引擎巨擘Google和媒體集團「時代華納」當靠山,至於微軟方面,則拉攏媒體大亨梅鐸的「新聞集團」,計畫聯手吞「虎」。

2個月前,微軟提出價值446億美元(約台幣1兆3585億元)的併購案,但遭雅虎董事會以價格太低為由拒絕,之後便對外積極尋求奧援。微軟日前發出4月26日最後通牒的底限,並威脅屆時將降低收購價,揚言不惜發動委託書大戰,直接尋求股東的支持。

不過,雅虎似乎無意屈服。雅虎9日宣布與Google進行試驗性質的廣告合作,雅虎將在3%的搜索結果網頁上刊登Google廣告,時間約持續2星期。不過雅虎強調此舉旨在增進營收,不意味將與Google發展「進一步商業關係」。

微軟9日針對雅虎與Google合作發表聲明,直指美國反托拉斯當局不會坐視雅虎和Google結為永久合作夥伴,因Google和雅虎是美國兩大搜尋引擎公司,總共掌控80%的網路搜尋引擎市場。

外界評析,為阻止微軟併購雅虎,Google不惜與雅虎這個競爭對手從事廣告業務合作,而此次的短期廣告合作,絕非Google的最後一招。受到雅虎與Google合作消息激勵,9日雅虎股價上漲7%。

另外,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雅虎與時代華納旗下「美國線上」(AOL)洽談中的線上業務合併計畫,已接近拍板定案。「美國線上」與Google關係密切,Google不僅掌控「美國線上」搜尋廣告業務,並擁有5%股份。

《華爾街日報》指出,時代華納同意讓「美國線上」併入雅虎,但不包括其撥接業務,另外,還將以現金投資,換取合併後新公司約2成的股份。而雅虎則計畫利用 時代華納提供的這筆現金,以及其他額外資金,購回價值約數10億美元的自家股票,每股價格約在30至40美元之間。

不過專家認為,雅虎與「美國線上」合併一事,恐難說服股東,因近年來「美國線上」與雅虎堪稱難兄難弟,同樣飽受業績不振之苦。

在微軟方面,《紐約時報》則報導,根據熟悉內情人士透露,微軟已和之前也傳出有意併購雅虎的「新聞集團」接頭,計畫聯手吃下雅虎,但目前談判仍在「敏感階段」,與達成確定結論仍有一段距離。

梅鐸的「新聞集團」旗下擁有福斯電視網、《華爾街日報》以及熱門社交網站MySpace等知名企業。外界擔心,倘若微軟與梅鐸果真順利吞下雅虎,全球三大熱門網站雅虎、MySpace以及微軟旗下的MSN三合一,恐將成為網路世界的新巨獸。

專家評析,微軟找上「新聞集團」,不僅可結合對方雄厚財力、提高併購雅虎的價碼,向雅虎施加壓力,且可減少一個強勁的追求對手,可謂一舉多得。

(中國時報)
--
時間銀行志工互惠 總裁替小孩修電腦

才滿7歲的男童艾力,向來活蹦亂跳,但這一刻,卻從容地解說手機功能,幫獨居老人設定密碼,教導存取語音留言,以及用手機錄音、拍照。艾力像個小老師,很有耐心地解說,老人記性不好,沒關係,小艾力再教一遍。

一頭栗色捲髮的艾力,是紐約「時間銀行」最年輕的會員,他把玩耍的時間省下來,留給有需要的社區老人。艾力指導老人上網,幫忙開設電子郵件帳戶,教老人收發郵件和MSN通話。純真、熱情的男童心靈,帶著老人進入21世紀的科技世界。

每回出勤一趟時間服務,艾力在「時間銀行」(Timebank)的帳戶,就多一筆時間積點,即是可流通的「時間貨幣」,點數隨時可提取使用,有的會員用積點請人看顧老幼,或著請人油漆、學習外語,也有人利用積點舉辦派對。

「時間銀行」(TimeBank)成立於1980年代,為嬌生公司名下的基金會成立,現為國際流行的志工互惠服務,入會完全免費,會員登記個人專長和才 能,透過「時間銀行」訊息網絡,會員互相尋求和提供勞務。會員每次提供勞務後,所服務的時間存入賬戶,等到自己有需要時,可以領取出來,得到別人時數的幫 助。

目前「時間銀行」在全球已有300多家銀行,會員間所通行的「時間貨幣」,是用自己的勞務或知識,提供他人解答或幫助,以換取所需的回饋服務,是一種非經濟與非對價的交易。

「時間銀行」藏龍臥虎,紐約負責人布樂克(Mashi Bleck)說,任何人都有提供服務的能力,艾力雖然只有7歲,卻是「時間銀行」的大戶。紐約市最老的會員為一名92歲的老太太,她擅長家事烹飪,幫助工 作忙碌的會員做菜,老太太個兒矮小,會員事先將要用到的材料、器具移到低處,方便老太太做事。

儘管是人人可以入會,但仍需填寫兩名關係人,以供「時間銀行」查證,並拍照存檔,每次從事時間服務,銀行有專人追蹤,以確定勞務品質。若是代人照顧幼兒或老人,必須通過犯罪背景調查;至於替人按摩或教導瑜珈等,則需出具專業執照。

時間志工人才濟濟,有人會修水管、馬桶,油漆、園藝、清潔、搬家,有人會跆拳道、打棒球、演奏樂器、騷莎或國際標準舞,也有人會美髮、護膚、修改衣服和拖地板。簡單一點的,如陪人散步、聽人說話、讀報紙等,這些服務都受人歡迎。

不過,大材小用經常可見,花旗銀行副總裁兼執行長為「時間銀行」會員,他自認專才是修理電腦,有回布朗士的一個非裔小孩的電腦壞了,副總裁二話不說趕去, 悶熱的七月天,對方家裡沒錢裝冷氣,他汗流浹背,溼透了名牌服飾。因為電腦實在太老舊,很難修得好,最後是面紅耳赤敗陣下來,非裔小孩卻十分感動。

72歲的喬治為退休工程師,他定期照顧一名90歲的老太太,前一陣子喬治因心肌梗塞,被緊急送醫急救,他清醒後,第一通電話打給老太太,表示抱歉當天不能 來了。在強烈的責任心驅使下,喬治出院後立刻飛奔到老太太家。「時間銀行」的紐約經理米亞瑞斯(Ana Miyares)說,彼此非親非故的會員,卻是緊緊聯繫在一起。

「時間銀行」如同一般銀行,也有借貸項目,卻不需要擔保人。許多人在危急需要時,才知道「時間銀行」的存在,先接受會員勞務時間再說,等到問題處理完善後,再加入「時間銀行」,努力累積時間點數,以平衡赤字。

米亞瑞斯說:「我們從不擔心銀行出現赤字,畢竟申請加入者,大都具有愛心。銀行業績多年來都很好,很多人只存時間,卻從來不提取。」米亞瑞斯之前是在邁阿密的銀行家,她放棄可觀的高薪收入,投身於「時間銀行」,推動社區互惠勞務,20年來絲毫不後悔。

米亞瑞斯個人在「時間銀行」也儲存了頗為可觀的點數,她笑稱,這類似「退休儲蓄投資」,等到有一天老了,需要人照顧時,就可以利用所積存的時間,換取別人的勞動服務。

「時間貨幣」更可突破國際貨幣兌換限制,有些國家的時間積點可在海外使用,從抵達機場開始,當地會員提供接機、住宿等服務,導遊也是由會員擔任,可以省下不少錢。同樣的,若有海外會員來紐約,也可詢問當地是否有人提供接機、導遊等服務。

基本上,「時間貨幣」僅限於在會員間通行,但若有需要,也可指定給他人使用。50歲的麥可經營一家家具店,平日工作十分忙碌,但仍是「時間銀行」活躍會員。麥可有個80多歲的老媽媽,需要有人看顧,於是以他的時間點數,請會員陪伴老媽媽,帶老媽媽上醫院。

麥可和許多經商的「時間銀行」會員一樣,只要會員們持證上門,一律給予至少九折的優待,光是在紐約市就有百餘家商店,給予時間志工折扣優待,包括地產仲介、室內裝潢、乾洗店、瑜珈教室、美髮沙龍、爵士俱樂部、文具店、藥房、貨運公司、電召車、餐館等。

「時間就是金錢」,在「時間銀行」裡,不論教育、地位、貧富,每項勞務時間都是等值,7歲小男童教老人上網,知名銀行家幫人修電腦,他們所創造出的時間價 值是一樣寶貴。一群在全球各地的陌生人,藉著「時間銀行」的人際網絡,建立互惠的信任基礎,各展所才,一個人力地球村正在擴大發展中。

(中國時報)
--
基改產品背後的貿易紛爭/杜宇

國內目前除了IT產業外,生技被視為是下一波兆元產業,為此政府不僅加大投資力度,在法規上也大幅鬆綁,希望能成為推動台灣經濟起飛的引擎。生物科技發展 固然為人類帶來龐大的經濟利益,卻也給動植物建康、食品衛生與生態環境帶來新的挑戰。近年來基改產品市場雖不斷擴展但造成的國際貿易爭端也持續擴大,台灣 基改產品既然需要仰賴國際市場,在追求技術創新的同時,對於基改產品在貿易上所可能產生的爭端與解決方案,自應積極掌握,才能防範於未然。

自一九九四年第一例延熟基改蕃茄(FLAVR SAVR)被批准商品化以來,基改農產品如蕃茄、大豆、玉米、油菜、棉花等也陸續進入市場。據估計到二○一○年全球基改產品市場總收入將達三兆美元,其中 僅基改產品的種子收入即可達三百億美元,屆時全球基改作物的種植面積將突破一.二億公頃,為解決日益嚴重的糧荒帶來曙光。由於各國基改技術發展的不平衡, 人民對基改產品的接受程度也有很大的差異,致引發貿易上的爭議,其中又以美國與歐盟各代表開放與保守陣營,針對該項貿易爭端所作的策略攻防。

美國無論在生技研究水準、投資強度、產業化程度及市場占有率等均絕對領先,也是全球基改作物最大的出口國,出口額達一二○億美元,目前美國幾乎壟斷基改種 子市場。因此美國在基改產品貿易政策上採取積極開放的態度,主張將基改產品和傳統農產品等同看待;歐盟向來是美國農產品的主要出口地,然而受到狂牛病、口 蹄疫等影響,歐盟對進口食品安全把關更為嚴格,民眾對基改產品接受度較保守。基於預防原則,政府對進口基改產品採嚴格的審批制度。從一九九七年開始,要求 在其市場銷售的含有基改成分的產品要加貼標籤,提醒消費者可能存在的風險;一九九八年暫停批准新的基改產品;二○○二年要求凡含有一%以上基改DNA或蛋 白質的產品都必須取得許可和標籤。

鑑於歐盟對進口基改產品的管制措施,導致美國農民每年損失達三億美元,並影響到基改公司的營運,美國乃以違反世貿組織(WTO)的SPS (食品衛生及動植物檢疫)、TBT(技術性貿易障礙)等相關協議為理由,向WTO提出申訴。儘管歐盟以對基改食品的限制,不是基於反對生物技術的立場而是 出於維護食品安全考量予以反駁,但為避免貿易爭議擴大,歐盟於二○○三年七月通過新的基改產品條例,取消對基改產品貿易的禁令,但要求基改成分超過○. 九%的產品,都要清楚標明「本產品產自基改生物體」並實施可追溯性。唯美國仍未撤銷其在WTO內對歐盟行為的申訴。二○○六年二月,WTO貿易爭端解決機 構專家組作出初步裁決,認定歐盟對基改食品的「暫停」審批作法不符合國際貿易規定,畢竟審慎不能做為拖延的正當理由,同年十一月WTO也作出同樣的裁決, 歐盟也未再上訴。

美國與歐盟在基改產品貿易上的激烈爭議,表面上爭論的焦點是食品安全與環境保護,但背後還是龐大的經濟利益衝突所引發。畢竟握有基改技術的一方,將能擁有 巨大的經濟利益。不過歐盟雖大力抵制基改產品,但是對該項技術的研發卻從未停止過,一旦基改技術成熟,生產達一定規模時,其立場是否轉變值得觀察。因此台 灣未來在針對國際議題作結盟時應避免過度一廂情願甚至誤判。

全球農產品貿易正走向提高附加價值和高科技產品方向發展,這正符合台灣農業未來發展趨勢。在看到生物技術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同時,也不要輕忽 其潛在或已經證實的風險。眼見未來基改產品爭端依舊不息,台灣有必要蒐集先進國家對基改產品檢驗技術及設備,並熟悉國際相關規範的運用,才能真正為台灣帶 來另一個利基。

(中國時報)
--
CO2的爭議/柳中明(台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

新一輪的氣候談判已在展開,關鍵問題仍是:世界各國是否容許廿一世紀末的全球氣溫高過工業革命前攝氏二度以上。

歐盟堅持CO2的極限,英國經濟學者史登爵士特別在二○○六年十月完成一份五百七十九頁的報告,來說明不同增溫幅度下的影響,以及全球立即合作抑制溫室氣 體排放量的重要性。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的二○○七年評估報告,則將不同幅度增溫對全球水資源、生態系統、糧食、海岸、健康的影響,詳 細整理歸納。全球氣溫持續上升,幾乎可確定是衝擊遠大於任何可能的利益。

工業革命以來全球已增溫○.七四度,設若全球維持目前的溫室氣體濃度,世紀末就將增溫達一.三四度。顯然,隨著全球人口持續增加,以及人類追求經濟成長的 狂熱,世紀末溫室氣體濃度將遠高於現況,全球增溫可能超乎想像。歐盟所堅持的CO2極限,或許很難達到,但確實是為拯救下一代人類免於遭受更嚴重生存威 脅,所當積極努力的目標。

按照歐盟的規劃,二○五○年時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需較一九九○年減少五○%,所以提出先進國需承擔大幅減量的責任,提議在二○五○年時較一九九○年減少六 ○%至八○%。英國、德國、澳洲等,都已先後承諾。即使是未認可「京都議定書」的美國,其參議院將在六月討論通過的「氣候安全法」,就以二○一二年為排放 高峰年,然後持續減量,在二○五○年將達到二○一二年的三○%,估計將約是一九九○年排放量的四○%。當然,布希政府目前並未承諾,但並非美國尚未準備 好。

馬英九準總統提出二○五○年回到二○○○年的排放水準,乃屬開發中國家中最早願意承諾減量者之一,實屬難得。而若按先進國發展規律,經濟成長需伴隨能源效 率提升,長期穩定地抑制二氧化碳排放,將有利於產業調整,讓高耗能與高耗資源產業在全國國民生產毛額中的貢獻比例,緩緩下降。

小於CO2的期望,歐盟認為以現有與將發展成功的科技,應不難達成。但是,開發中國家普遍不願承諾,原因在於各國都尚未達已開發國的經濟規模,卻要承擔過 去已開發國的暖化責任。目前,全球積極發展中的碳排放交易市場,以及各先進國所設置的氣候基金,正協助開發中國家取得最新科技,並設置氣候適應行動方案 等,這些都是為了展現已開發國家的誠意。

近日,日本提出「部門減量」計畫,建議各國的減量承諾由其國內各部門決定,其總和就是該國所要承諾的減量幅度,如此就非是由國際談判規範之。這其實是「志 願減量」的版本,乃是期望開發中國家開始承諾參與減量,也似符合「承擔共同但程度不同的責任」的精神。但是,是否也同時表示部分已開發國家放棄CO2的承 諾,這使得許多開發中國家躊躇不前。

由於明年底氣候談判必須要有結果,可確定是結論必定是非常複雜,才可能同時讓所有開發程度不同的國家,都一道承擔責任,而CO2的期望,勢將面臨考驗。

(中國時報)
--
幼兒川崎病 進入流行高峰期

造成幼兒後天心臟病的最大禍首川崎病,目前開始進入流行高峰,由於它的初期症狀像感冒,極容易被誤診,醫界10日提醒,5歲以下幼兒若持續發燒不退,眼白充血、皮膚起疹,須進一步做心臟超音波確認,以免延誤治療。

第9屆川崎病大會昨天在圓山飯店召開,川崎病(KD)是日本醫師川崎富作博士於1967年首先提出報告而命名,好發於5歲以下的幼兒,是一種急性發熱性的全身血管炎疾病,此次川崎富作也來台與會。

■病因不明 男童比女童多

大會會長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董事長、羅東聖母醫院院長呂鴻基指出,川崎病的病因至今不明,一般懷疑與細菌或病毒感染有關,和種族、體質及遺傳等因素也有關連,以亞洲人居多,男生又比女生多。

呂鴻基說,台灣的川崎病童較10年前增加,現在1年約有800多個新增病例,以5歲以下兒童的發生率而言,台灣大約每10萬個孩子就有66人得病,曾感染過川崎病的家族,罹患率是一般人的10倍。

川崎病85%是發生在5歲以下兒童,臨床症狀包括高燒持續5天以上,出現結膜炎,結膜充血、發紅,口腔黏膜發紅,草莓舌頭、嘴唇紅腫,乾裂甚至流血,頸部淋巴腺腫大,全身出現多樣的皮膚疹及脫皮。

■若未治療 日後最糟會猝死

呂鴻基說,病患通常在2周痊癒,但15至25%的病童會發生心臟冠狀動脈炎,若未治療可能會導致冠狀動脈擴大,變成動脈瘤,日後發生心肌梗塞,甚至猝死。不過,近年因早期發現早及治療進步,台灣川崎病童的死亡率,已降到0.03%。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院長黃碧桃提醒,初春到6、7月間,是川崎病的流行高峰期,腺病毒、麻疹、腥紅熱的初期症狀都和川崎病類似,極可能誤診,家長和基層小兒科醫師都應提高警覺,若幼兒持續高燒不退,應進一步做心臟超音波及早確定診斷予以治療。

黃碧桃表示,病童須在發燒4至10天內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來減少冠狀動脈瘤的發生,另外還須配合阿斯匹靈等藥物,預防血管血栓。病童日後可能發生冠狀動脈病變,所以一定要請醫師治療且長期追蹤。

(中國時報)
--
童出疹指尖脫皮 恐染川崎病

五歲以下幼童最近若出現高燒不退、全身出疹、指尖脫皮,小心可能是川崎病。第九屆川崎病大會昨在台召開,專家提醒,台灣川崎發生率世界第三,近年來病例有攀升趨勢,現值四月正好進入流行季,提醒家長多注意。
羅東聖母醫院院長呂鴻基昨受訪時表示,川崎病是四十一年前,由日本川崎醫師發現而命名,台灣首例發生在三十二年前,病例當年就猝死,目前醫界仍找不出病因,難以預防,但推測與亞洲人特殊基因加上病毒感染有關。

好發於五歲以下
呂鴻基說,川崎病好發於五歲以下幼童,是一種急性、發熱性的全身血管炎,台灣累計病例有一萬四千多人,近年來每年新增八百到一千個病例,若無積極治療,有一成五到兩成五病童會發生動脈瘤、心肌梗塞等嚴重病症,估計國內每年有數十名病童會留下後遺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院長黃碧桃說,台灣川崎病發生率為每十萬人六十六人,僅次於日本和南韓,現值四月,正好進入流行季,高峰期在六、七月,臨床發現,有八成五的病例為五歲以下病童,以一到二歲最多,最大發病年齡是十八歲。
黃碧桃說,川崎病症狀包括高燒超過五天、手指及腳趾尖脫皮、眼白充血結膜炎、嘴唇舌頭紅通通、皮膚紅疹、頸部淋巴腫大等,要預防惡化唯有及早治療;在患者發燒四到十天內,給予注射免疫球蛋白,可讓心臟血管病併發症從百分之二十降到百分之五以下。

預防與治療川崎病注意事項
.4至7月進入流行季,尤以6、7月為高峰,5歲以下幼兒須特別注意。
.若幼兒持續高燒5天以上,抗生素、退燒藥治療均無效,須留意恐為川崎病。
.眼睛結膜炎、嘴唇紅腫乾裂出血、頸部淋巴腺腫大、全身皮膚疹、手指尖脫皮等,皆為典型症狀。
.未及時確診並治療,有15%~25%病童會發生心臟冠狀動脈炎,日後可能併發動脈瘤、心肌梗塞,甚至猝死。

川崎富作:病童應長期追蹤心臟功能 獨家專訪 川崎病發現醫師

川 崎病是新興疾病,從1961年在日本發現全世界第一個病例至今也才40多年,醫界對它所知仍有限。當初發現此病的日本小兒心臟科醫師川崎富作博士在接受 《蘋果日報》獨家專訪時表示,此病好發於5歲以下的小朋友,目前還無確定病因,只知道是一種感染症,雖然大部分患者會在發病後2周慢慢痊癒,但因會使心臟 冠狀動脈長動脈瘤,所以病童痊癒後應長期追蹤心臟功能,甚至可能需再使用阿斯匹靈、免疫球蛋白。

川崎富作醫師說,發生率雖然看起來年年升高,但應只是檢查技術進步、醫師經驗變豐富的關係,但因仍屬於感染性疾病,抵抗力特別差的小朋友要特別小心。

大多可自行痊癒
川 崎富作醫師說明,川崎病病童的徵狀包括結膜炎、眼睛發紅、草莓舌、嘴唇紅腫甚至流血、頸部淋巴腫大、高燒不退、手腳腫大,所以出現上述病徵時應儘速帶到大 醫院做心臟超音波,若有冠狀動脈炎,就幾乎可確診為川崎氏症。川崎富作醫師回憶當時年僅4歲多的全世界第1例病童,他說:「小男孩整個口腔紅腫、脖子腫 痛、結膜炎、高燒2周,我使用類固醇後病況穩定下來,但當時沒有任何人知道他得什麼病,所以只好在病歷的診斷項目上寫『unknown』,意思是未知的疾 病。」

定期做心臟超音波
振興醫院小兒心臟科主任張嘉侃說,發燒4到10天內注射免疫球蛋白較好。病患中約有10%癒後會有冠狀動 脈瘤,其中2/3慢慢好轉;剩下1/3需長期使用低劑量阿斯匹靈,防止心肌梗塞。男童發生機率比女童略高;東方人比西方人多;同一家庭中若有兄弟姐妹曾發 病,其他人的發病機率約是一般人的10倍。
陽明大學教授黃碧桃醫師說,台灣好發季節約在6、7月,要特別注意心臟功能,以他的經驗來說,病童在住院時需做一次心臟超音波、2周後要出院時再做一次、之後每個月都追蹤一次直到癒後3個月,約只有5%以下的人需終身使用藥物。

(蘋果日報)
--
「那又怎樣」是怎樣?/蔡穎卿

雖然每個問題不一定都有絕對正確的答案,卻該有一個態度誠懇的回應。這種不算過度的期待,父母親卻常常無法要求自己做到。

我聽到一個小朋友在用餐間跟他的母親投訴:「哥哥用腳踢我。」母親一邊翻著手上的一本雜誌,眼皮連抬也沒有抬一下就說:「那又怎樣?」對孩子來說,這句話 的意思應該等同於:「你可不可以不要來煩我?」我本以為,當父母的會先問問踢人的哥哥,然後再排解兩人之間的糾紛,沒想到一句:「那又怎樣?」可以取代教 養中許多應有的關心,換來短暫的清閒。

前不久,有位朋友的孩子就要上大學,因為對數學深感興趣,打算棄父兄的經驗,捨醫學而選讀數學。當爸爸的只提出簡短的建議問道:「讀數學吃得飽嗎?」對孩子來說,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你最好還是乖乖地去讀醫學院吧!」

我本以為,當父母陪孩子面對人生重要選擇時,會坐下來懇切地談談自己的想法與經驗。沒有想到一句:「吃得飽嗎?」可以取代教養中細膩的引導與諮商,換來孩子無言的妥協。

父母難道不能提供自己經驗中最好的答案給孩子?相信誰都不會否定這樣的權利。只是我們得先公平地檢查自己,是不是真主意假商量,期待不經掙扎與溝通就得到順服的跟隨。

跟孩子商量事情時,只要換個位置想想,也許就不難了解自己所帶給孩子的感受。

如果你對上大學的孩子說:「不要太晚回家,安全很重要。」而他想也不想就回答:「那又怎樣。」相信就算對孩子毫無苛求的父母親,也不會承認這是個誠懇理想的答案。

(中國時報)
--
俱樂部/龍應台

這種內容的酒吧夜話,漸漸成常態。雖然不都是關於身後的討論,卻總和生命的進程有關。

先是,你發現,被介紹時你等著那楞楞的小毛頭稱呼你「姊姊」,卻發現他開口叫的是「阿姨」。你嚇一跳──我什麼時候變成阿姨了。

然後,有一天開車時被警察攔下來作酒測。他揮手讓你走時,你注意到,怎麼一向形象高大的「人民保母」、「警察叔叔」,竟有一張娃娃似的臉,簡直就是個孩子警察。以後你就不經意地對那帽子下的臉孔都多看一眼,發現,每一個警察看起來都像孩子。

你逐漸有了心理準備。去醫院看病時,那穿著白袍語帶權威的醫生,看起來竟也是個「孩子」,只有二十九歲。某某大學的系主任遞上名片,告訴你他曾上過你的課,然後恭恭敬敬地稱你「老師」。

不是人們變小了,是你,變老了。

看你稿件的編輯,有一天,突然告訴你他退休了。你怔怔然若有所失,因為你知道,喔,那麼以後跟你談文章的人,不再是你的「老友」,而是一個可能稱你「女士」「先生」或者「老師」的陌生孩子了。

你的自覺慢慢被培養起來。走在人潮洶湧的台北東區或香港旺角,你停下腳步一抬頭,就看見,那人潮裡一張一張面孔都是青年人。街上一家一家服飾店的櫥窗裡, 站著坐著擺出姿態的模特兒身上,穿的全是裡層比外層突出、內衣比外衣暴露的少女裝。不知怎麼,你被夾在一群嘰嘰喳喳在衣服堆裡翻來翻去的少女中間,她們不 時爆發出無厘頭且歇斯底里的笑聲,你好像走錯了門。轉身要開出一條路時,後面店員大聲喚你,「太太,要不要看這個──」

你以為她會叫出「歐巴桑」來。你準備好了。

你和朋友在飯店的酒吧台上小坐。靠著落地長窗,鋼琴的聲音咚咚響著,長髮的女郎用假裝蒼涼的聲音低低唱著。窗外的地面有點濕,台北冬天的晚上,總是濕的。 一個中年的女人,撐著一把花傘,走過窗前。她的臉上有種悽惶的神情。也許拒絕和她說話的的兒子令她煩憂?也許家裡有一個正在接受化療的丈夫?也許,她心中 壓了一輩子的靈魂的不安突然都在蠢動?

朋友用她纖細的手指夾著紅酒杯,盈盈地笑著。五十歲的她,仍舊有一種煙視媚行的美,豐潤飽滿的唇,塗了口紅,在杯口留下一點胭脂。她正在問你,要不要加入她的「俱樂部」。

那是「樹海葬俱樂部」。會員自己選擇將來要樹葬還是海葬,要不要告別式,要什麼樣的告別式,死後,由其他會員忠實執行。你說,「我怕海,太大、太深不可測,還是樹葬吧。」她笑說,「海葬最省事。」

你又認真想想,說,「可是樹葬也不代表可以隨便到山上找棵樹對不對?你還是得在公家規定的某一個墓園裡的某一株樹下面,對不對?你還是得和很多人擠在一起,甚至於和一個討厭的人作隔壁那棵樹,對不對?」

這種內容的酒吧夜話,漸漸成常態。雖然不都是關於身後的討論,卻總和生命的進程有關。這個人得了憂鬱症。於是你們七嘴八舌從憂鬱症的失眠、失憶談起,談到 情緒的崩潰和跳樓自殺。那個人中風了,於是你們從醫院的門診、復健、聊到昏迷不醒時誰來執行遺囑。悲涼欷噓一番,又自我嘲笑一番。突然靜下來,你們就啜一 口酒,把那靜寂打發掉。

回到家,打開電郵,看見一封遠方的來信:

十年前,我看見我父親的慢性死亡。他是在半身不遂了八年之後,吸進一口氣就吐不出來,嗆死的。八年之中,我是那個為他擦身翻身的人,我是那個看著他雖然腐爛卻又無法脫離的人。

所以我就想到一個辦法:我組織了一個「愛生」俱樂部。大家非常詳細地把所有他絕對不願意再活下去的狀況一一列出,然後會員們互相執行。失去一個成員之後, 再招募一個新的成員──是的,像秘密會社。但是我們的俱樂部包括醫生、律師等等,以免大家被以謀殺罪名起訴。而且,不可以讓家屬知道,否則就壞了大事。

你開始寫回信:

請傳來申請表格。

(中國時報)
--
我矯治技術 獨步全球 S型脊椎 拉直可彎腰

獨創新療法 登上國際醫學期刊

過去,S型脊椎側彎患者手術後,腰椎雖打直卻無法扭轉,國軍台中總醫院骨科主任張國華發明新矯治手術,術後患者筆挺行走且可轉腰、彎腰,此矯治方法獨步世界,並發表於國際醫學期刊Spine。

張國華表示,S型脊椎側彎是胸椎、腰椎都彎曲,以致呈S型,過去,患者要同步進行胸、腰椎矯治,鎖上金屬固定架,雖改變體態,但腰椎的固定器卻導致患者無法彎腰、轉腰,生活上依然有不方便的地方。

胸椎腰椎同步拉直 傷口小一半

最新的S型脊椎側彎矯治手術,是張國華累積數十年來矯治脊椎病患的經驗,他指出,該手術只需在胸椎使用金屬固定器,固定過程將力量傳導至彎曲的腰椎,在拉直胸椎之際,同步拉直腰椎,因此,腰椎不必使用固定器。

張國華在二○○二至○六年將此新矯治手術方法用於卅七位S型脊椎側彎患者身上,他強調,此手術動刀的傷口限於胸部,是傳統矯治手術的一半範圍,大幅減低手術中的風險,且患者術後因腰椎沒有固定器,能如同正常人般彎腰、扭腰。

廿九歲的王小姐是S型脊椎側彎患者,她說,過去整個人呈S型,遭人指指點點漸漸失去自信,且脊椎彎曲壓迫內臟,健康狀況也不佳,現在的她,能夠筆直走路,作夢都沒想過。

張國華將最新矯治手術實施成果、研究報告投稿科學論文排列指標的國際醫學期刊Spine,歷經快兩年嚴謹審查,才得以刊登,美國、法國等骨科醫師近來紛紛透過電話、電子信件聯繫,希望張國華能傳授此矯治法。

脊椎側彎 S型、C型、螺旋狀

正常人脊椎從後面看去是直的,當一個人脊椎側彎時,從後面看去脊椎呈現曲度,有S型、C型或螺旋狀。

最 常見的特發性脊椎側彎傾向和遺傳有關,S型脊椎側彎是特發性脊椎側彎的一種,多半是遺傳導致,嬰兒期約零至三歲佔特發性側彎的一%,男多於女;少年期從三 歲至十歲佔廿%,女多於男;青少年期從十歲至成熟期佔八十%,大部分患者側彎五度到廿度之間,超過卅度的側彎,女性發生率是男性的十倍。

(自由時報)
--
S型脊椎側彎 矯治增高10cm

S型脊椎側彎對患者造成身心傷害,國軍台中總醫院骨科主任張國華研究新式矯治術,傷口是傳統手術的一半,手術時間也縮短,且未傷及腰段,患者術後仍可彎腰、轉身等,目前已完成六十多起病例。這項研究去年十二月也在美國骨科醫學期刊《Spine》發表。

未在腰部放支架
張國華指出,國人S型脊椎側彎發生率達百分之二,原因多為遺傳,另有部分是後天疾病造成;多數可透過復健等方式治療,但其中有十分之一屬嚴重程度,須動手術,一位十五歲陳同學因嚴重脊椎側彎,不但外觀像小學生,更有自閉等症狀。
張國華說,傳統手術是在後背部的胸、腰段動刀,放入金屬支架逐一調整側彎處,新矯治術則是運用力學原理,從後背部胸段動刀,放入金屬支架,將力量向下傳導至腰段調整脊椎。他表示:「傳統治療,新方法未在腰部放金屬支架,術後幾乎無影響。」
陳同學術後身高由一百四十餘公分,增高至一百五十餘公分,走出身心陰影。

脊椎側彎小檔案
發生率:約2%,其中1/10須手術治療
好發期:通常發生於青少年期,以女性居多,多半因肩膀一高一低被發現
發生原因:遺傳、長期姿勢不良或後天神經纖維瘤等病變造成
可能影響:自卑等心理衝擊,及影響心肺機能及腰、背疼痛等
治療及預防:
.初期以背架矯治,嚴重者需手術矯正
.不做激烈及跳躍運動,嚴重者須臥床休息
.不提重物,減少脊椎負擔
.常做熱水浴及游泳運動,保健脊椎

(蘋果日報)
--
2成科學家 服藥增專注力

英國科學雜誌「自然」昨刊登的調查報告指出,百分之二十的受訪科學家承認,他們為了醫療以外的原因,服用增強表現的處方藥物。大部分承認服用藥物的受訪者表示,是為了「增加專注力」而服藥,而六成的人則表示他們每天或每週都會用藥。

不過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蕭美君表示,服用這些不必要的藥物,不但有致病風險,至少都會增加肝腎負擔,不建議健康人服用。

一千四百二十七名受訪者接受網路論壇「自然網」的線上非正式調查,其中大部分受訪者為美籍人士。自然網是自然出版集團經營的討論網站。

這 份調查聚焦在三種易藉由處方或網路獲得的藥物。包括常用興奮劑派醋甲酯,商品名為「利他能」,通常用於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動障礙症,特別是孩童。另一種藥物 為Provigil,商品名為「普衛醒錠」,用以治療睡眠失調症。第三種藥物則是治療心律不整的乙型阻斷劑,具有抗焦慮效果。

蕭美君表示,利他能(Ritalin)原本是過動症用藥,近年來也被用於車禍腦傷病患,以增加病人的活力與動機。在特殊情況下,也會用於治療難治型憂鬱症與無活力型憂鬱症。

利他能有點類似短效的安非他命,任意使用容易成癮,且會刺激腦中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的分泌,健康人用多了,很可能產生幻覺與精神病態,曾有人吃出精神病。

蕭美君表示,普衛醒錠(Provigil)多用於治療嗜睡症與睡眠呼吸中止症,不但價格昂貴,健康人用來補腦,恐怕根本無效,心理作用居多,這類藥物也可能帶來不良影響。

此外,乙型阻斷劑(beta blockers)使用廣泛,各個科別都可能開立此藥,例如用來抗焦慮或心悸等,不過,長期使用此藥可能會引發憂鬱症。

(自由時報)
--
科學家吃過動症藥 補腦 長期服「利他能」恐成癮 國內列管制品

科 學家過人腦力是與生俱來還是後天加強?最新一期英國《自然》(Nature)期刊指出,兩成科學家坦承,會定期服用中樞神經興奮劑或乙型阻斷劑,改善腦 力。國內醫師表示,中樞神經興奮劑確有助集中精神,但有成癮、頭痛等副作用。乙型阻斷劑服用後一旦停藥,則可能出現反彈作用,如血壓飆高、心跳加快情形發 生。

副作用大
這項調查是《自然》針對在科學機構工作人員進行的網路調查,調查詢問他們是否服用治療兒童過動症的「利他能」(Ritalin) 、治療猝睡症的「普衛醒」(Provigil)中樞神經興奮劑,及治療心悸、高血壓的「乙型阻斷劑」(beta blocker)藥物。

傳醫學生為考試服用
結果發現,六十個國家共一千四百多名受訪者,有兩成坦承會因非醫療目的服用上述三種藥物,藉以改善專注力和腦力。服藥者中有六成二服用利他能,四成四服用普衛醒,一成五服用乙型阻斷劑;許多人甚至不只服用一種藥物,且是每天或每周服用。
服藥的受訪者中半數坦承有頭痛、失眠等副作用。七成受訪者說,為改善腦力願忍受副作用。美國國家藥物濫用中心負責人康普頓指出,「這顯示科學家像其他人一樣,也會找捷徑。」
藥師柯明道說,利他能、普衛醒屬管制藥品,醫師、藥師開立後須向政府通報,一般人無法取得。開業精神科醫師陳炯鳴說,這兩款藥物在美國被稱為「聰明藥」,「部分美國學生為拼課業,會濫用。」中心診所身心科醫師李光輝說,傳言國內有醫學生為拼考試使用這兩款藥。

醫師開處方才能取得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何一成說,乙型阻斷劑為處方用藥,須醫師開立才能取得,是治療高血壓與甲狀腺功能亢進常用藥。此藥可抑制手抖,舒緩緊張情緒,但有疲倦等副作用,且一旦停藥會有血壓飆高、心悸等反彈作用。臨床上有見過舞者自行服用,以求在舞台上有好表現。

有助提升腦力與注意力的藥物
◎利他能(Ritalin)娶小新娘
適應症:過動兒症候群、發作性嗜睡症
類別:醫師處方藥、第三級管制用藥
副作用:
頭痛、失眠、食欲不振
◎普衛醒(Provigil)
適應症:
國內:改善猝睡症患者的日間過度睡眠症狀
國外:美國曾在美伊戰爭,讓美軍服用,避免夜間作戰睡著
類別:醫師處方藥、第四級管制用藥
副作用:心悸、頭痛、腸胃不適、噁心
◎乙型阻斷劑(beta blocker)
適應症:高血壓、心悸、手抖
類別:醫師處方用藥
副作用:疲倦、手腳冰冷
註:管制藥品具有成癮性、濫用性,分四級管制。第一至三級的管制藥品,有專用處方箋,醫療院所要定期向衛署通報;第四級只要在病歷上詳細記載

(蘋果日報)
--
睡眠呼吸中止症 也會導致肥胖/李立昂(長庚醫院林口總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

平常很少在醫院看病的志工—廖媽媽,每次經過耳鼻喉科的門診區都會看到很多體重過重的男士或女士們,坐在等候椅上打鼾;有一天她忍不住問我:「耳鼻咽喉疾病會導致肥胖嗎?難道耳鼻喉科也有在做減重治療嗎?」讓我不禁莞爾一笑。

緊張忙碌的現代生活,常讓我們攝取了過多精緻美食,加上運動量減少,造成體重上升。

就醫學觀點而言,肥胖主要是因為體內累積了過多的熱量,在消耗不完時,會轉化成脂肪堆積起來,造成體型臃腫。同時也會改變新陳代謝的路徑,造成胰島素功能不良,引起糖尿病,或其他代謝性疾病的發生;過多的血脂肪也容易堵塞血管,導致可怕的心臟血管與腦血管疾病。

很多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25(公斤除以公尺平方)的中度肥胖以上的朋友,共同的心聲是:「我已經儘量減少熱量的攝取了,為什麼體重還是降不下來?為什麼精神還是很差?根本沒活力運動?」

當然,除了簡單的「能量過剩」可以引起「肥胖症」外,其他的疾病也可以造成肥胖,包括新陳代謝內分泌的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低下症)、精神官能疾病(如憂鬱症)、呼吸生理疾病(如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等等。

「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常常是因為上呼吸道過度狹小,在睡眠時期會因為肌肉張力下降,而引起反覆地呼吸道塌陷與氣流減少,以及中止,造成日間的精神不佳、易怒與活動力降低。

患者為了維持警醒與提振活力,常常會攝取更多高熱量的飲食,然後體重就快速增加,使得睡眠呼吸中止變得更嚴重,且出現惡性循環的情形。

然而「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可能可以透過耳鼻喉外科手術來治療改善的。所以,治療肥胖症時,應該把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列入考慮。

(自由時報)
--
吃太油 太晚生 女性罹癌率大增 減少酒精攝取降風險

許 多女性癌症都與生活型態有關,尤其是脂肪代謝、女性荷爾蒙、肥胖等。台大醫院外科教授張金堅表示,女性荷爾蒙與一些癌症相關性高,例如乳癌、子宮內膜癌, 所以飲食高脂、少運動、壓力太大等這些會影響體內脂肪代謝問題的因素,長期下來都會增加女性癌症風險。再加上直接影響女性荷爾蒙分泌的因子如初經早、停經 晚、太晚生小孩、不生小孩等,也都會造成女性癌症風險大增。

要注意
女性荷爾蒙 肥胖會影響
乳癌與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因子類似,大部分與脂肪攝取和女性荷爾蒙有關。其中子宮內膜癌有其他特殊影響因子如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以及乳癌患者使用抗荷爾蒙藥物泰莫西芬,都會使風險增高。以下是乳癌與子宮頸癌高危險群。

★35歲後生第一個小孩
★肥胖
★糖尿病
★不生小孩
★高血脂
★初經較早

子宮頸癌好發因子
子宮頸癌與性行為有關,危險因子為:16歲前發生性行為、性伴侶5個以上、每天抽菸1包以上、多胎。
國健局最新統計顯示,子宮頸癌發生率有下降趨勢,民國92年發生率為16.4%;民國94年發生率14.7%。

控營養
類視色素防癌待證實
現 在有許多的關於類視色素(Retinoids)的臨床試驗正在進行,對於停經前乳癌初步研究具有預防作用,而停經後則否。不過張金堅醫師特別提醒,雖然國 外已有含此成分的保健食品販售,但這項研究結果目前還未有大型試驗證明,所以不建議大家自行買來吃,因為這仍是脂溶性維生素,若過量,仍可能造成身體負 擔。

(蘋果日報)
--
13歲嘗禁果 23歲子宮頸癌亡

不要以為年紀輕就不會罹患婦癌!一名才二十歲的女性因下體出血就醫檢查,竟已是子宮頸癌第三期,三年後更因而不治死亡。醫師提醒,不僅熟女要做子宮頸抹片檢查,女性在初次性行為後的第三年起,就應定期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才能早期發現與治療。

不可不慎
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婦女腫瘤科主任周振陽,昨天在P&G寶僑家品二○○八「六分鐘護一生」活動中表示,很多年輕女性以為癌症不會找上她們,但他門診中就曾接獲兩名年輕子宮頸癌患者,且二人發現時都已第三期,雙雙在治療三至五年間過世。
周振陽收治最小的一名子宮頸癌患者是二十歲,這名妙齡女子早自十三歲起就有性行為,且有複雜的性關係,性伴侶達五、六人,二十歲發現下體出血時已罹患子宮頸癌第三期,在二十三歲那年過世。
二十六歲的洪小姐則是去年發現罹患子宮頸癌第一期,昨天她出席活動說,以前覺得自己年輕、八字重,不好的事不會發生在她身上,但卻在二十五歲就罹癌,呼籲年輕女子及早做子宮頸抹片檢查。

曾收過19歲患者
嘉義長庚醫院婦產科系主任曾志仁表示,他收過最小的子宮頸癌患者是十九歲的患者,幸好發現時是第一期,治療後已痊癒。他說,年輕的子宮頸癌患者大多是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有性行為,且性行為較複雜,「但她們都較沒有罹病意識,以為年紀輕不會罹癌,也不會去做抹片檢查。」
據國健局調查發現,台灣子宮頸癌和乳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高居亞洲先進國家第二,二○○五年乳癌標準化發生率已上升到每十萬人有四十九點二人,增加幅度達百分十七點一四。

誤認年輕不篩檢
另外,寶僑今年三月的一份婦癌認知調查發現,三成四的年輕病人在罹癌前,未做乳癌及子宮頸癌篩檢,六成一認為年輕就是本錢,不做篩檢。
周振陽說,臨床上子宮頸侵襲癌的高峰期是在三十五至五十四歲,年輕子宮頸癌患者仍佔少數,年輕人會罹癌有可能是先天體質,但也可能是後天刺激,如很早有性行為、多重性伴侶等,呼籲有性行為女性最好定期接受抹片檢查。

預防子宮頸癌注意事項
.女性不要太年輕(17歲前)就有性行為。
.要有安全性行為,包括不要有太多性伴侶、不要有肛交、口交等行為,及要戴保險套。
.發生初次性行為後的第3年起,應定期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
.子宮頸癌抹片篩檢時間為每年檢查1次,.若連續3年正常,可隔3至5年再檢查1次;若是高危險群,可視醫師建議增加檢查次數。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